(7篇)喜迎盛会·书香满机关主题读书活动分享汇编

喜迎盛会·书香满机关主题读书活动分享汇编

7篇)

目录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感悟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焦裕禄家风》读书体会*

重读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

拿起、拿稳、拿好”笔杆子**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感**

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感悟力量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调回*****月,一位**岁的知青乘坐绿皮火车离开熟悉的北京,前往完全陌生的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插队。在这里,他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以理想信念作为强大的内核,以实干担当、为民服务作为破土萌发的动力,在最贫瘠的黄土地上完成了人生蜕变。这位知青就是青年习近平。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一、为什么跟大家分享这本书?

新颖但真实、朴实却生动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我一捧起便舍不得放下,一口气看完了这一整本书,它既不像理论读本晦涩深奥,又不像故事小说天马行空,它是一种以访谈为载体的纪实文学,其中没有宏大叙事,有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一件件生动的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篇访谈稿,真实还原了**名村民、知青、各界人士曾与习近平相知相交的点点滴滴,将一位生活化的国家主席展现在我们面前。这让我意识到,青年习近平有着与那个年代普通人一样的成长经历,这不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缩影吗?细读这本书后,正如其中一段采访实录总结,“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我所感受到最突出的就是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人民观点。因此,这本书既像忆苦思甜的时间胶囊,也是感悟领袖强大力量的精神指南。

二、从这本书中我感悟到了什么?

(一)感悟到一种好学不倦、求知若渴的精神。村民王宪平在采访中回忆,当时在梁家河帮助知青搬行李箱时,发现其中有两个箱子特别沉,印象尤其深刻,后来得知是习近平装满书的箱子。知青赵华安、张春富在采访中回忆,近平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喜欢写东西,也从别的知青那里借书、找书看。窑洞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上全都是一摞摞书;他白天劳作、晚上看书,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烟。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习近平从来没有离开过书本,放弃过读思考。我们常常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论述、讲话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我想与他这段时间读书的积累息息相关。我深受触动,反问自己,为什么小时候都能在昏黄的灯光下,趴在简陋的书桌上,津津有味地读着哪怕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书,长大后有了宽敞的书桌、明亮的台灯、随手可见的书籍,这种热爱读书的劲头却反而减退了呢?究其根本,还是自己没有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培养。其实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让自己沉下心、静下气去思考、总结、提升的过程,一些看起来枯燥的理论,往往就是解决工作矛盾的方法和钥匙。我想,这份热情现在重新拾起来也不晚!

(二)感悟到一种志存高远、人民为先的信念。作为该批知青里年龄最小的习近平,又在该批知青中插队时间最长。在这里,他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建立起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当时,因家庭背景,习近平入团、入党十分不容易,先后提交了*份入团申请书,**份入党申请书,都未获得批准,但他并没有气馁,一直保持着入党的热忱,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让我想起我于****年在大学时加入共产党的经历,在此之前,全院仅有*名学生党员,我以为当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所需具备的条件,所需经历的考验已经够多了,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党员确实不容易。但相较于青年习近平坎坷的入党经历,我想自己更应该珍惜党组织对我的认可、接纳。今后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朝着成为一名优秀党员而努力。青年习近平不仅入了党,还很快当选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他把自己当作“黄土地的儿子”,立志要为人民多办实事,事实证明,他确实为当地群众办了很多实事,比如引入沼气池,解决当地群众生火做饭的问题,带领群众打淤地坝,增加灌溉面积,建立了第一个铁匠社、裁缝社等。经过这段时间工作,我深刻体会到纪检监察工作本质上既是政治工作,也是民心工作,是为了净化我们党的肌体和政治生态,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的工作,正是在查办案件中揪出了一批又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分子,才不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感悟到一种实干笃行、敢于担当的品质。梁家河村村支书梁玉明在采访中说:“近平敢担当,能做事,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把一件件事情都办成了。”村民王宪平评价说:“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习近平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年多,将过去到青黄不接时全村就出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原因就是苦干实干,特别是在沟口打上淤地坝,他付出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起早贪黑,手掌上磨得全是水泡,但不管多累多苦,他一直拼命干,也发动干部、群众一起干,大面积增加了水浇地,直到现在坝顶的土地仍然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也是最便于灌溉的土地。从这本书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干工作的力量。现如今有一个流行词叫“内卷”,我想,适当内卷对自己是有益的,这种内卷不是恶性竞争,而是付出***%的精力做好每一件工作,对标其他优秀的同志,与自己“卷”,从而不断获得加速成长的动力。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作为资历尚浅的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我将以“归零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力争在自己的岗位上当好最佳主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纪检监察干部都是从线索到线索,从案件到案件,我也不例外,我于****年参与纪检系监察工作,到现在已经*个年头了,其中在市纪委借调时间两年半,参与线索、留置案件办理。近期借调至干监室,根据工作实际,集中学习并频繁使用《执纪执法日常文书格式》,虽然是业务书籍,认真阅读思考,感想颇多,对规划自己以后的业务工作用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最近发生一件小插曲,让我对之前使用文书的习惯进行了反思。

前段时间县纪委要用技术调查手段对人进行定位,需要市纪委向市公安局出具相关手续,这件事最后交由我办理。由于之前没有办理过相关文书,临阵磨枪拿出文书格式来对照填写。期间发生了几个小“插曲”,一是纠结了半天使用哪种文书:委托公安数据查询文书还是委托公安技术调查文书;二是确定文书后,对象情况表填写不准确,公安机关表示查询不了;三是所有材料准备就绪送到了公安机关,经他们核验,文书并非最新的格式,不符合规范。最后实在没办法找案管室的同志帮忙,找到最新的格式,重新签批,才完成该项工作。薄薄*页纸,花了一整天时间!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之前的我觉得《执纪执法日常文书格式》只是一个工具书,会看就是,用时就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事后重读《执纪执法日常文书格式》,觉得以前的自己太浅薄太无知,会看文书并不代表写得好文书,文书还是要自己亲自动手写,总结一句话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前段时间的小“插曲”我反思了几个原因:

*.文书较多,措施较多,没有操作过容易出错。以我读的《执纪执法日常文书格式》来说,里面有**种规范性格式文书,纪检类文书**项、监察类文书**项,纪检监察类*项,其他文书格式*项。这里面还不包括常用的技术调查、数据查询、审查调查报告等文书。在“三区”和乡镇纪委,很多文书基本上没有使用过。很多刚参与审查调查案件大都是外调工作,大部分文书在外调前,就已经办好。一些要临时写的文书基本是由综合组统一办理,制作的过程细节其他组的人接触不到、想象不到,一些文书“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文书没有实际参与制作,等到要写要用时,自然会摇摆不定、不知所措,有格式有模板文书要多写,写了才是真知道。

*.有些文书更新比较快,不注重学习最新的知识往往也把握不住最新要求容易出错。日常工作中,因为工作需要,各科室会对文书格式进行更新,很多工作提示如果不注重学习,不用心留意细节,经常会各种版本混用。到公安部门送数据查询文书,就是没有注意版本更新,导致查询手续办理不了,浪费了时间,影响工作效率。而版本混用归根结底是对业务知识的学习还不够,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这种固步自封的心态的形成,很大的原因就是使用得少。

*.文书制作并不是简单生搬硬套,而是要依据业务经验来仔细琢磨。审查调查文书是审查调查措施的载体,也是纪检监察工作运行规范的体现。我刚到纪检监察机关时,不会办案,不会写业务材料,什么都不懂,文书写的磕磕绊绊,谈话谈的哆哆嗦嗦。在留置案上,不断上手一个有一个的文书,边写边练业务,才渐渐摸清了一些套路。“师傅”说:写文书就像是打怪升级,实践多了经验就越丰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到什么时候把所有文书都写了个遍,差不多就可以出师了。

纪检监察文书是业务的文字体现,业务不精是写不出好文书的。初核报告、审调报告,业务不精写不准。谈话笔录,业务能力不行写不了。业务经验丰富的同志,他们并不需要对一个个细节进行摸索,他们三五分钟弄好的文书,换个不精的人也许两个小时都弄不好。谈话能力强的人可以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制定谈话方式,而经验少的人有些话想说说不出口,很多时候就是按照谈话提纲从一个谈话问题到下一个谈话问题,谈话时觉得自己还行,回来一看笔录,不是这里少问了一句就是那里表述不准确。

前段时间,市政协武园萍副主席给我们上了一堂写作课,受益匪浅,他讲到想与说,说与写的递进关系:从想到说是一个思考过程,从说到写是一个总结提炼。个人觉得这一点很契合文书使用,从看到写也是一个总结升华的过程,会看文书是只是基础,能写文书才是能力。会看文书不代表写得好文书,实践才能出真知。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对纪检监察业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学习注定会落伍。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要在日常工作中学、在留置办案中练,多学多练才能练得真本事,才能将文书写的像写的对。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焦裕禄家风》读书体会



家风是一本书,写满中华民族的智慧;家风是一轮明月,光辉普照神州大地;家风是一棵树,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是最无痕的教育。***日是焦裕禄同志的百年诞辰,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便是《焦裕禄家风》一书。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在很多个场合都讲述过焦裕禄的家风,她这样说:我们的家风,第一条是,从小培养劳动观念。干不了大事干小事,干不了重活儿干轻活儿,孩子们一定要参加劳动,不能不劳而获。第二条家风,是艰苦朴素,不追求奢侈和享受。第三条家风,是领导干部的孩子不能搞特殊化。书中有三个故事便是焦裕禄三条家风的生动写照,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并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故事一:焦守凤找工作

焦守云曾经回忆大姐焦守凤找工作的事情。当时,焦守凤初中毕业正在找工作,本打算在县委大院当一个打字员。但焦裕禄却认为,直接从校门到机关大门,缺少了劳动这一课,“心就不容易定”,坚决不同意。那时候,因为焦裕禄的身份,确有不少好消息传来,这边学校想请焦守凤当个老师,那边邮局说正好缺了一个话务员等。只是,这些工作机会同样被焦裕禄婉拒了。最终,在焦裕禄的建议下,焦守凤被安排到了兰考县当地的食品加工厂当个临时工。

在刚进厂的时候,焦裕禄担心食品加工厂因自己的身份照顾自家女儿,就特地找了厂长说道:她到你们厂做临时工是进行劳动锻炼,建议分配到酱菜组,容易帮她改掉怕脏、怕累的毛病。你们要对她严格要求。就这样,在焦裕禄的坚持下,焦守凤并没有因为焦裕禄的身份获得任何优待,反而在食品厂里的艰苦岗位进行磨炼。刚开始焦守凤拉不下脸走街串巷的吆喝卖酱菜。焦裕禄得知后便亲自挑着担子,跟焦守凤一起走街串巷卖酱菜,并且还把怎样挑担子不磨肩膀的技巧教给她。后来,在焦裕禄的教导下,焦守凤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不对,就对他说:“爸爸你回去吧,以后我再也不闹了。”对待焦守凤工作这件事,看似不近人情,但也饱含了期望子女能独立自主的爱。

感悟:“热爱劳动”是焦裕禄家最接地气家风,焦裕禄常告诫家人:不能不劳而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焦裕禄一辈子辛勤奔忙,他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走到哪就干到哪,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不丢失。他让家人懂得劳动的艰辛,在劳动中感受快乐,通过劳动自给自足,不求他人。焦裕禄用自己的良好作风带出了良好家风,用良好家风带动了良好党风、政风。

去年*月到炎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后,我有机会走出办公楼,走进田间地头,与基层群众在一起耕种劳作一起生活,在劳作中体会了基层群众的艰辛与汗水。经过一年驻村生活,我与村民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村里的群众遇上问题都会来咨询我,寻求我的帮助。我也深切体会到党员干部只有不忘劳动,才能接好地气、做好人民公仆,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不忘初心,与群众并肩作战、同甘共苦,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故事二:铅笔多短才算短

焦国庆上小学时非常喜欢学习,他喜欢把铅笔削的尖尖的,这样写出来的字非常好看,但这样用也非常的浪费,常常抄一篇课文就能用掉一大截。铅笔太短用起来很不舒服,焦国庆就直接把短铅笔给扔了,然后回家让父亲买新的。焦裕禄很快就发现了焦国庆用铅笔比别人多,为了看看焦国庆有没有浪费,就要求他拿短铅笔头来换新的铅笔。有一次焦国庆嫌铅笔实在太短了,就拿去找焦裕禄换根新的,他信心满满地看着手里的铅笔头,认为父亲肯定会表扬自己。谁知道,焦裕禄拿到这根铅笔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铅笔帽,往铅笔上一装说:“你看,这不是还能用吗”。说完又亲自给焦国庆示范了一下。焦国庆小声地嘟囔了一句:“爸爸这也太抠了吧,还是县委书记呢。”听到儿子的抱怨后,焦裕禄笑了笑对他说:“这一根铅笔看起来很小,但也是由工人劳动生产出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如果人人都浪费一点,那就要重新生产多少根铅笔呀。”

感悟:“艰苦朴素”是焦裕禄家最鲜明的家风。工作中、生活中,焦裕禄几乎把艰苦朴素的家风发扬到极致,他坚持生活简朴、勤俭办事,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点一滴均为示范,一言一行皆是表率,正是因为有了这点滴不漏的“苛刻”作风,才铸就了焦家“艰苦朴素”严格家风。

父母之爱子,教之以义方。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言行往往是最好的教育和垂范,家风家教则是孩子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家风正则社风正,家风清则国风清”,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育孩子正确三观,涵养艰苦朴素良好家风,树立廉洁自律优良品质。

故事三:谁也不能看白戏

******日这一天,**岁的儿子焦国庆因为看戏回家晚了。 焦裕禄就问他,你又没有钱,怎么去看的戏?焦国庆就说,看门的老肖问我是谁,我就说我爸是焦裕禄,他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很生气,认为焦国庆这是在看白戏,他批评了儿子,说:“你小小年纪可不能养成占便宜的习惯,看‘白戏’是剥削别人的劳动果实。”焦裕禄从兜里掏出两角钱,让焦国庆第二天一早把戏票钱补给戏院。从焦国庆看白戏这件事情入手,****年春节期间,焦裕禄起草了《关于鼓足干劲,搞好生产,勤俭过春节,防止浪费的通知》,这份通知除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注意勤俭外,还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切实做到“十不准”: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或其他物资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合作社部门要特殊照顾;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做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

感悟:“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禄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这句话既是焦裕禄作为领导干部一心为公、廉洁自律的真实写照,更是他的人生观、权力观的外在折射。焦裕禄严守党纪党规,从未因为自己是县委书记就搞“特殊化”,他躬身践行,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树立了廉洁奉公的崇高形象。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先要正品立身、修身齐家。***日,宜春市领导干部配偶“家庭助廉”培训班在宜丰开班,石书记在开班式上强调,家风败坏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堕落,往往始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要求大家牢记“好的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动产’”,进一步提高对家风建设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断培树践行良好家风。

读而有悟,学之必践。如何培树良好家风,是对每一个纪检人的考验。我将秉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的家风,用实际行动书写好三份答卷,一份交给自己,回首往事,一生无悔;一份交给组织,坚定信念,一生无瑕;一份交给群众,服务人民,一生无怨!

重读毛泽东《西江月·秋收起义》



今年上半年,我因交通意外住院期间,再次重读《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深感毛主席是一代伟人,也是一代诗人。在秋收起义**周年之际,我主要结合自己从事巡视巡察的心路历程,跟大家重温收录其中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

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跟巡视巡察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大家难免有个疑问,且听我从头说起,****年秋,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而当时的中央特派员,正是我党巡视巡察制度的初级形态,虽然,经过制度定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革命性重塑,巡视巡察面临的形势任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近百年来,贯穿巡视巡察的人民性和斗争性始终如一,通过这首词,我进一步深化了巡察工作规律性认识。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教会我斗争立场植根人民,巡察中要更加旗帜鲜明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战争年代,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以及党亮出的旗帜,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新时代,巡察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清醒认识为谁巡察这个根本性问题,自觉坚守为人民巡察的政治立场。我体会,这个立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巡察中,从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着手、用群众观点分析,就能对巡察对象的政治立场精准“画像”。我们在提级巡察某乡镇时,起初有同志认为集镇的路面破损,且常年无人维修,只是不作为、慢作为的表现,但在发现该乡镇主干道旁,赫然摆放着耗资近**万元采购的泰山石后,我综合研判,这一“美”一“丑”背后的根源是,忘忽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谆谆教诲,最终,将其定性为政绩观偏差的典型问题写入巡察报告。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教会我斗争策略依靠人民,巡察中要更加坚定自觉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秋收起义直进潇湘、攻打长沙的战略受挫后,毛主席挥师直上井冈山,在群众中牢牢扎稳脚跟,就是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典范。巡视巡察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掩盖问题、回避矛盾,甚至干扰、对抗等不配合的情形,急需从群众中汲取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对群众掏心窝子,群众就愿回馈金点子,在广大干部群众帮助下,就能巡深巡透问题症结。我抽调参加省委巡视某县时,陆续收到反映一乡镇党委书记的来电来访,但因指向不够具体,难以深入了解印证,下沉调研时,我们专程到某信访人的工厂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事后,该信访人以邀我散步为名,主动提供了一段关于被迫行贿的录音,我们以此为据,将问题线索作为进一步了解关注类移交,很快就收到该党委书记正在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教会我斗争重点关注人民,巡察中要更加精准聚焦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以百姓心为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解放前,我们党对地主压迫之甚与农民仇恨之烈感同身受。今天,巡视巡察要一以贯之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重点监督什么、纠正什么。长期以来,我所在的组均重视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小问题”,赢得民心向背“大政治”。聚焦民之所怨,发现多名村干部挪用集体资金从事营利性活动后,有力推动当地进行专项整治,增强了群众获得感;聚焦民之所盼,对秀美乡村建设“拆旧建新”滞后,群众反映“做饭没厨房、解手没茅房、出门拄拐杖”的问题,督促当地立行立改,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聚焦民之所忧,及时揭露扫黑除恶不彻底,依然存在“肉霸”问题,反馈后不久,该恶势力团伙就被提起公诉,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教会我斗争目的为了人民,巡察中要更加坚决有力发挥利剑作用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革命时期,我们发动武装斗争,为的是人民。新形势下,我们发挥巡察反腐败利剑作用,推动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为的也是人民。实践中,我们发扬斗争精神,顶住说情风、打破关系网,发现问题不回避、报告问题不遮掩,及时将“害群之马”识别出来,震慑了腐败分子的贪心,赢得了百姓的真心,被市委主要领导评价为“啃硬骨头”的巡察;讲究斗争艺术,用好用活“**+N”巡察方式,做到思想教育、政策感召和纪法威慑同向发力,找准找实腐败问题的突出表现、重点领域和易发环节,一名副县级干部在接受巡察谈话和配合巡察组下沉调研后,主动交代以借为名收受管理服务对象钱款长期未还的问题,充分彰显了利剑的权威性、震慑力和推动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巡察就在身边,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

拿起、拿稳、拿好”笔杆子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文字的力量》。里面的一段话引发我对这本书的兴趣,“随着《共产党宣言》更多版本的出版,一个有意思的规律出现了:《共产党宣言》发行量越大的地方,越有可能发生革命。”这刷新了我对文字力量的认知。随着深入地阅读,我不断发现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可以塑造政治、哲学、宗教与文明,也在不断地塑造与改变我们的生活。文字的力量可见一斑,但最终是由手中的笔杆子将其一一呈现。激发我深入思考如何“拿起、拿稳、拿好”笔杆子,让笔下的文字铿锵有力,既有厚度的同时又有温度。

笔杆子不重,“拿起”笔杆子却不容易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毛泽东一支笔吓退十万兵。******月,驻守在北平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得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情报后,准备出动近十万大军和骑兵进行突袭。当时西柏坡周围的解放军只有一万余人,在这军情火急的时刻,毛泽东仅用四篇评论文章,吓退傅作义的十万大军。引发我思考如何才能把笔杆子“拿起”来。

笔杆子不重,很轻,“拿起”笔杆子却不容易。有时候我听到要写作心里就有点忐忑,把文稿写作这件事压成心里的一座大山,折射出“恐写”的心结。室里同事跟我反复说过,文稿本身并不可怕,它是传达信息、沟通工作的有效方式,主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去写来更好的开展工作,帮助我揭开了材料的神秘面纱,在学习和实践中,破除了“恐写”的心结。“拿起”笔杆子,需要深入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同时深入思考,在学习和思考中获得启发和感悟。“拿起”笔杆子,需要坚持不懈。“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领导也曾多次勉励我们“必须在高强度的训练下,文字水平才能大幅提升。”持之以恒把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相结合,坚信每次进步一点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拿起”笔杆子,更重要的是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众所周知,一只蝉要在暗无天日的地面下泥土中生活*年,在夏日的晚上,一夜之间蜕变成了知了,然后期待太阳升起那一刻,它就可以飞向天空、冲向自由。蝉如此,人也一样,只有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忍得住煎熬,才能真正“拿起”笔杆子。

拿稳”笔杆子需要辩证思维

书中详细描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揭露出“资本积累一方面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贫困的积累”,“资本主义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启发我对辩证思维的思考。毛泽东是辩证思维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提出“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对于反腐败斗争也是有启迪作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战略上要藐视腐败问题,坚定政治自信和正义自信;战术上重视腐败问题,充分运用总书记提出的反腐败斗争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等,用这些充满辩证思维的策略啃下腐败这根“硬骨头”。

俗话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真理越辩越明,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写材料可以揭示和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在矛盾,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超出日常经验的狭隘局限。“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用全面、系统、发展等辩证思维分析问题,抽丝剥茧,找准切口、靶向发力,手中的笔杆子才能真正“拿稳”。在参与起草相关文稿时,室里对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怎样更好的打击以收礼为名、行受贿之实的行为?有人建议完善司法解释,不用管具体是谁送的东西,只要是这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的,符合受贿罪数额要求就可以定罪;有人说要找到具体送礼人,否则有可能混淆违纪与违法。最终大家形成一致的意见,而且这种全面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得到了强化。用辩证思维贯穿于写作过程中,有效避免一叶障目,手中的笔杆子会更有战斗力,手中的笔杆子才能真正“拿稳”。

在精益求精中“拿好”笔杆子

我想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个马克思耗时**余年撰写《资本论》的故事。从*****月开始,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研读了所收藏的几乎所有政治经济学文献和相关资料,他读了****余部书籍,其中有***多本著作在《资本论》中被引用,他写下的笔记有上百本,其中常常出现数据、公式,甚至还画有插画,马克思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人钦佩。

纪检监察工作关乎干部的政治生命,来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拿好”笔杆子贵在精益求精,关键要摒弃“差不多”的心理。胡适先生曾写过一篇寓言故事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差不多先生”经常将十字写成千字,将千字写成十字,最后找错医生一命呜呼,故事虽然滑稽可笑,但是蕴含道理十分深刻,“差不多”心态看似没什么大碍,但是若干个小时的“差不多”,集中起来就会导致“差很多”,*%的疏漏往往会造成***%的错误。记得有一次,我在起草相关文稿时,领导特意提醒,要注意精准用字用词,比如,诫勉谈话和谈话诫勉看起来一样,词语顺序不同,适用主体是不同的。要见微知著,纪检监察干部做工作尤其是写文稿,不能“差不多”,要做到“差一点”都不行,谨防“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精益求精中“拿好”笔杆子,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用最朴素的语言阐释最深刻的道理,助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

非常荣幸能被推荐参加今天的分享会,前期参加了我们组几次学习分享会,感觉自己和很多学员无论在说、写方面差距还是很大,因此今天谈不上分享,只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向大家讲述一些自己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学习的体会。

先跟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去年的一天,我接待了一对老上访户,是一对老夫妻,丈夫是搀扶着着妻子进来的,另一只手里还拿了一本党章,这对夫妻要反映街道干部优亲厚友,打击报复少算了妻子的退休工资。原来妻子年轻时候担任过**余年的村干部,但后来因村里干部新老更迭,便退了下来,但是她对自己的退休工资不满意,认为是经办人做了手脚故意少报了她的工作年限。而她反映的情况,我委在****年便已经核查清楚,并给她进行了反馈。但是妻子始终不听我的解释,依旧自顾自地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期间每每讲到她为了维护群众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的情景便非常激动,而丈夫也在一旁用他独有的方式附和着妻子,他逐字逐句指着《党章》上面他已经标记好的段落大声地一遍遍地读给我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当时,我内心有一点震撼,不由得对两夫妻生出一丝敬意。在物质比较匮乏的七八十年代,一些农村党员干部内心是如此地纯净,他们信仰坚定、群众观念、宗旨意识非常强,甚至能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身边的亲人。也正因为如此,我意识到妻子纠结的可能并不是退休工资,而是对自己**年群众工作没有得到认可的愤愤不平,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思路与老人家聊一聊。我给老人续上热茶,对她的工作经历给予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老人情绪也渐渐地平息下来。我不记得自己与老人家聊了多长时间,只记得他们临走时说了一句:打扰你工作了,我们以后不来了。从那以后,她没有来我委上访过,我们也没有收到过她反映的信访件。

通过这件小小的接访事件,让我对基层信访工作有了一些深切地感悟:信访工作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名基层信访工作者,要扮演好四种角色:

一要耐心做好倾听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基层工作纷繁芜杂,基层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在面对各式各样的群众上访时要调整心态,做好倾听者角色,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与群众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二要细心做好矛盾化解者。群众工作从来都是细致的活,要以将心比心的态度,从群众的角度开展工作,必须用细心做好每一个“细节。要善于观察善于沟通,走进群众的生活,了解群众,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才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达到化解问题症结的目的。

三要热情做好“服务员”。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平台,是践行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窗口。基层信访工作者要树立好“服务员”意识,让群众当主角,面对来访群众要在思想上尊重,态度上平等,语言上热情,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茶,满腔热情服务好群众,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四要真情做好“贴心人”。“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面对群众诉求,要用真情感受群众疾苦,拉进与群众的距离,做群众的“贴心人”,方能站在群众立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它能给予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毛主席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利用办案时的碎片时间,我把这本书学习了一遍,重点看的是第二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三章“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和第二十一章“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三章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历史担当、鲜明人民立场、顽强斗争意志和伟大自我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终身铭记。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章我的心得和体会。

在第三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感触颇深。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晚年写给周总理的一首诗,诗名《诉衷肠》。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诗不仅是对中国人民未来命运的一种关切和担忧,也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未来执政能力的一种拷问,江山靠谁来守?

在书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给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答案:“人民就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只要我们始终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以共,人民就会铁心跟党走,党就能长盛不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是要秉公执纪、崇德尚法,用公心守住人民的民心,用政德守住人民的大德。

在书中,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我们:“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信访接待工作时,来了一位操着客家方言的老大爷,我热心接待,并指引他通过正确的形式进行信访工作。临走时,他拉着我的手说:“伢崽,我知道你听我说土话很吃力,谢谢你这么耐心的听我说话,向我解释,让我知道党和国家还是在乎我们老百姓的。”

还记得以前从事检察工作时,农民刘某因防卫过当将猥亵他配偶的不法分子打成轻伤而被我提起公诉,在法庭上我义正词严、秉公执法,在肯定刘某的正当防卫时,也指出刘某的过错,让刘某心服口服。事后,刘某在网上写了一篇稿子称赞我秉公执法。

多么淳朴的人民啊,他不在乎你官位多高,财富多大,他只在乎你是否出于公心。你严格执纪,秉公执法,就是为民办实事,就是守住人民的心。

在今年上半年,在委领导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立足民生,查处了一系列医疗领域腐败案件,其中县级干部*名。以上案件的查办就是站稳人民立场,为人民办实事。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在委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支持下,我先后多次参与相关案件查办工作。每当被审查调查对象在痛苦流涕、悔恨当初之时,我都感到一阵阵的心痛。他们也曾奋斗过、也曾奉献过,也曾是一名好党员、好同志,可是如今却身陷囹圄,令人叹息。他们更多的悔恨在于放松了思想政治上的学习,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背弃了自己的信仰,丧失了从政之德,从而被人民所抛弃。

我们年轻干部要引以为戒,要常思、常学、常忆,才能保持政治定力,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审查调查工作中,经得起各种考验,才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记得在查办某严重违纪违法案中,有老领导、老同事给我打电话为其求情,说好话,甚至打探案情。我坚持原则,严守办案纪律,不为所动,顶住压力把该案件成功办好。

在第二十一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担当干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记得在办理某个案子前期摸排时,我独自分析上万条的银行流水数据,核对近**家公司的转账记录,制作分析图表,与委领导共同研判后,成功将涉嫌围串标犯罪的关键人物锁定,为该案的查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审查调查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讲究的是吃苦、敬业、奉献。它没有法检人员在法庭上的慷慨激昂,没有公安干警在追捕中的刀光剑影,也没有乡镇干部在社区巷陌里的繁杂琐碎。与之常伴的,是黑白相间的稿纸,是蓝光刺眼的荧屏,是狭小封闭的谈话室,是长期出差的漂泊之苦。我们或许有疲惫,或许有委屈,或许有些怨言;但是我们不能退缩,不能放弃,更不能逃离。因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当你在挑灯研判案情时,当你在谈话室突破谈话时,当你来回奔波调查取证时,当你伏案撰写案情材料时,你就是在用你平凡的工作,守护着人民的心。而正是一代代平凡的共产党人用崇高无私的品德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断地书写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宏伟华章。

山川无言,日月无声,我们平凡着,但也伟大着,因为人民会铭记着我们,我们都传承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对党忠诚,严于律己,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