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经验材料: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摘要:2019年微山县被批准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农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为农业由量变到质变飞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通过生态循环农业养殖示范建设项目,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利益链条,以生态循环农业为推手的种养模式,完善利益链条,促使生态循环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引领。

一、基本情况

生态循环农业是伴随着整个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全新农业。依托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微山县韩庄镇近两年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韩庄镇耕地面积5.2万亩,累计流转土地2.6万余亩,韩庄镇有多个集约地块繁育麦种和豆种,为农业生产增加20%以上的收益,种植企业和大户大幅增收,在种植业收益中实现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围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供应、销售、开展多元化经营服务,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订单供销和加工,构成三产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各种利益联结带动,促进农户增收及带动周边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用工利益联结,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为节能减排、节约支出、增加收益提供了必要条件,为部分无力耕种的农户带来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带动了农村人口就地就业、优先考虑安排贫困人口就业,人均收入达2000元,租金收入每人共收入3000余元。农业基地用工带动了就地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的用工已达60人,人均收入16563元,累计用工支出496.89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

形成以种植(繁育良种,秸秆饲料化利用)—养殖(粪便原料化利用)—有机肥加工—绿色高效循环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围绕废弃物秸秆饲料化、粪污原料化、农产品品牌化,使收益多次翻倍叠加,呈N次方递增,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对标准化养殖产生的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建设集污池和购置固液分离设备,对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废水等进行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回收有机肥资源,将污染治理、环境净化、能源回收、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化肥面源污染,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依托有机肥、养殖场的沼渣、沼液和水肥一体化的实施,在养殖场的周边开展了一片绿色种植基地,绿色种植基地采取沼渣替代化肥,沼液替代农药、加以适量养鸡辅助除虫,实现了不打药、不施肥的绿色种植。

(二)构建产业联合体

韩庄镇微山稷溪农业有限公司与微山县农神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微山稷溪种植专业合作社、微山鲁宁养殖专业合作社、微山普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微山统防植保专业合作社、微山康泽农业家庭农场、微山县韩庄镇忠星家庭农场等单位协商,作为初始成员单位成立微山韩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联合体。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紧密联系在一起。采取企业建牛舍,农户来养牛,企业为养殖户提供饲草、饲料、防疫、购销、金融、安全防护等一系列服务。镇域内农户使用牛舍让利10%以上,一系列的服务还能为广大农户节约养殖成本20%以上,养殖2600头肉牛,农户可增收约1300万元,通过示范带动、联农带农、节本增收提高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形成养殖与种植结合的良性循环农业产业,吸引部分农户参与进来,带动全镇农户都行动起来,迅速实现产业兴农强镇。

三、经验成效

(一)农业循环模式凸显成效

三产融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它不单纯地着眼于产量、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围绕种植业产生的废弃物—秸秆进行饲料化利用,构建种植—秸秆—饲料—养殖—粪便—有机肥—绿色高效种植的循环体系。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从而形成低耗、减排、高效的生产格局。

(二)加快了规模农业的发展

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养殖等,完全能实现农业生产耕、种、收等各个环节的全程机械化运作模式。根据韩庄镇土地流转面积大、土地集约化程度高的实际,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机化订单作业,实现了农机、农技和农资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降低了农业风险,为规模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