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汇编(58篇)

1.建设经济强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评论员观察) 4

2.山林得绿,群众得利(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⑧) 7

3.用行动定义健康生活(人民时评) 9

4.以科技创新赋能服务业 11

5.深入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金台随笔) 13

6.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人民观点) 15

7.建设制造强国,把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评论员观察) 18

8.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人民时评) 21

9.专心考古事业 奉献青春力量(中国道路中国梦·不负嘱托更奋

发⑦ ) 23

10.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治理者说) 25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人民观点) 27

12.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评论员观察) 30

13.“绿色职业”带来新机遇(微观) 32

14.补齐农村客运发展短板 35

15.着力做好技术、外资引进工作(人民时评) 37

16.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人民观点) 39

17.释放创新潜能 激发创新活力(评论员观察) 42

18.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44

19.以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 47

20.更好发挥大督查“利器”作用(人民时评) 49

21.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人民观点) 51

22.建设质量强国,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评论员观察) 54

23.好生态是“金饭碗”(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⑨) 56

24.活化利用工业遗产 58

25.理性看待高价学具 59

26.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60

27.在共同推进上着力 在一体建设上用劲(人民观点) 63

28.建设航天强国,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评论员观察) 65

29.以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战略 68

30.在实践中磨砺成“真金”(金台随笔) 70


31.为“一老一幼”托起稳稳的幸福(人民时评) 72

32.增强法治意识 提高法治素养(人民观点) 74

33.建设网络强国,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评论员观察) 77

34.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人民时评) 80

35.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中国道路中国梦·不负嘱托更奋

发⑧ ) 82

36.乡村振兴需要“聚人气”(新论) 84

37.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人民观点) 86

38.建设交通强国,发挥现代化开路先锋作用(评论员观察) 89

39.盐碱地变身“金银滩”(现场评论) 91

40.推动互联网“高速公路”演进升级(新知) 93

41.优化供给,激发旅游市场活力(人民时评) 95

42.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观点) 97

43.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人民时评) 100

44.用热爱和坚守点亮梦想(暖闻热评) 103

45.老手艺焕发旺盛生命力(中国道路中国梦·强国复兴有我) 105

46.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评论员观察) 106

4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民观点) 109

48.建设农业强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评论员观察) 112

49.年轻干部要走好成长成才之路 114

50.药品网络销售须安全 116

51.别让文具过度玩具化 117

52.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人民时评) 118

5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观点) 120

54.建设海洋强国,用好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评论员观察) 123

55.——强国之路正扬帆⑩ 124

56.让城与淀相互辉映相得益彰(现场评论·新时代的伟大实践⑩)

126

57.让非遗绽放更迷人光彩 128

58.追思先烈 致敬英雄(人民时评) 130






建设经济强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评论

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①

中国要强大,各领域各方面都要强起来。”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 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 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本版今起推出系列 评论,聚焦各领域各方面强国建设情况,凝聚逐梦力量,增 强奋斗信心,激励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2021 年经济总量比 2012 年翻了一番多, 占世界经济比 重从 11.3%上升到超过 18%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等领 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 越宽广;打造出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建成全球规模最大 5G 独立组网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更加有力;实现谷物基本自给、 口粮绝对安全,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 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安全全面加强 … …党的十 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迈上更高 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 路,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答卷。



2013 3 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从经济大国走 向经济强国。”我国经济总量虽然自 2010 年就已跃居世界第 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还不是经济强国。 习近 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党的十八 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新发展阶 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中国 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阔步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回望这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 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国 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事非经过不 知难。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闯关之难、有爬坡之艰,中 国经济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发展、在历经“压力测试”后壮大。 从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到判断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 段,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 … 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思路运 筹大棋局, 以大格局应对大变局,引领中国经济航船劈波斩 浪,开拓新的辽阔海天。

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 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 兴。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 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不断向着经济强国的目标迈 进。 一段时间里,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成为我国这个经济大 个头的 “阿喀琉斯之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块头大 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虚胖不行”“互联网核心技术 是我们最大的 ‘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 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格 外重视自主创新,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我国产 业水平和实力,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 转变。这十年的实践深刻表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方可“任 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 越重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十年来,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保持持 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 统一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 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践充分证明,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 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具有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 智慧,这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主心骨。 当前,我国经 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 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 不确定。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 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继



续向着建设经济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回首历史,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 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 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如今,我们 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 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 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 的决心和信心所在。”面向未来,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 有基础有条件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山林得绿,群众得利 (现场评论 ·新时代的

伟大实践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机制,才能让绿水青山释放出长期综合效益,实现生态 保护、绿色发展、 民生改善相统一

福建福鼎,依山傍海。走进点头镇,青山绵延,一垄垄 茶树青翠欲滴。茶农魏开勉说:“生态茶园种出来的茶品质 更好,更受欢迎。”好品质带来好价格,福鼎白茶生态种植 创造的价值,给魏开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 “生态红利”。

乌龙茶、 白茶、红茶 … …福建是茶叶大省,片片绿叶带 富一方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 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



茶是武夷山千家万户的 “宝”,当地人以茶为生,种茶、制 茶、卖茶,茶产业蓬勃发展。八闽大地上,茶园风光无限好, 茶山、茶树上长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 “金叶子”。推动茶产 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双丰收,既要依托天然 生态优势和茶树资源优势,又要注重发挥科技优势和产业优 势。

生态资源是福建的宝贵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具有竞争 力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 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八闽大地 上的绿意,是大自然馈赠的青山碧水和壮美景致,是彰显产 业律动脉搏的亩亩茶园,是林农打开通往市场大门的茫茫林 海。有群众说得好:“夯实‘绿色家底’,留下‘生态银行’。” 在山海之间奏响的绿色发展乐章,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 音。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

系,关键在于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过去,武夷山 国家公园曾因自然保护地类型多、行政区划与部门管理交叉 重叠等情况,在管理上存在困难。破题从机制变革开始。整 合人员编制,建立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 局,构建 “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制 … …从源头上优 化结构、重塑体系,“九龙治水”变为一管到底,职责不清 变为守土有责。 武夷山国家公园星村管理站一位负责同志 说:“毁林种茶不见了,猴子、 白鹇常常出现,群众的观念 也有很大转变。”管理改革的治理之效,充分说明因地制宜、



敢于破题、善于创新,才能交上一份优异的生态答卷。

绿色发展引擎的动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贯彻以人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效果如何。 比如,推进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 以 “分 山到户、均林到人”实现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调 动群众积极性、做到群众广受益。在武平县云寨村,村民钟 天平经营着一家民宿。他感慨地说:“过去守着青山,只能 外出打工。现在,林子里开展旅游,林下能种养,好空气也 是资源。”在福建的集体林区,林下经济风生水起,林业经 营模式更加多元 … …事实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才能让绿水青山释放 出长期综合效益,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 民生改善相统


挽住云河洗天青, 闽山闽水物华新。”今日之福建, 草木葱茏、美景如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擦亮绿色发展的底色,八闽大地的 “山水画”必将越绘越壮 丽。

(作者为本报福建分社记者)


用行动定义健康生活 (人民时评)


召开信息发布与解读会,突出“‘三减三健’   健康相伴”的宣传主题,围绕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 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活动 … …9 月是全民 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相关活动引发社会关注,促进人们增



强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 个人预防生病的最佳策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 健康教育,推动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 养成健康行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启动以来, 已覆盖超 过全国 96%的县区,建成 12 类健康支持性环境 8 万余个,招 募和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80 万余人次,“迈开腿,管住 嘴”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 平从 2012 年的 8.8%提高到 2021 年的 25.4%,提前完成健康 中国行动 20XX 年的阶段性目标。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从微观看,少得病,生活质量更高; 从宏观看,国民更健康,社会更和谐。如今,经济社会持续 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人的健康意识 和健康素养还有待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依旧存在。比如, 一些家庭饮食依旧存在多盐、多糖、高脂现象,儿童青少年 经常饮用含糖饮料问题凸显等。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推进全 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依然任重道远。

加强健康宣教,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才能更好引导 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 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宣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形 成合力。除了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媒体、社区、政府机关、 企事业单位等都可以参与进来,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生活的氛 围。此外,健康宣教也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与 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增强趣味性,才能让更多人拥有健康



生活。

不断深化医改,能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助力。从以 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要求医疗卫生体系更加注 重 “治未病”,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少得病、不得 病。卫生健康部门可以从医院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 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健康宣教引导力度。

进一步完善健身设施也十分必要。运动健身是健康生活 方式的重要内容,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增强心肺功 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当前,越来越多人参与到 运动健身中来。不妨加强城市运动场馆建设,增加设施供给; 同时,加大社区 (村镇)、 口袋公园 “健身角”建设和改造, 配齐健身器材,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锻炼。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全民健康生 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 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 2030 年基本实现以县 ( 市、 区 ) 为单位全覆盖。”每个人是自己 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推进全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需要大家共 同参与。摒弃不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人人皆可为建设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以科技创新赋能服务业


前不久,20XX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 幕。从元宇宙、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装备、5G 应用,各种新 技术、新成果集中发布,折射出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 “科



技含量”迅速提升,启示我们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取决于科 技进步及其应用转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 育兴起,科技已经成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和强劲 引擎。应当让科技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同比增长 21.6%。这背后,正是科技进步促进了服务业提速 换挡。 比如,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催生了服务 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也促进文旅、商贸、体育等传统 服务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改造升级。2021 年,我 国跨境电商规模达 1.92 万亿元,数字服务进出口总值达 3597 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 18.6%22.3%。有研究表明,科技 创新是当前服务贸易创新五大趋势之一。激活科技创新的赋 能作用,对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需要优良创新生态。 比如,北京经开区作为建 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三城一区”的主平台,致力于 “核心 技术+场景应用+创新发布”全方位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 链、价值链、产业链的良性互动。在这里,有的研究院搭建 协同攻关平台,共同开发软硬件一体的区块链底层平台,实 现了底层技术的自主可控。聚焦数字化时代服务业新赛道, 我们要善于抓住底层技术、公共平台等要素,为企业的自主 创新、场景应用、融合发展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生态。

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开放共享。 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方面。本届 服贸会上,英国、意大利、韩国等 71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



与综合展。过去 5 年,我们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去 年 8 月在海南自贸港率先实施了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 120 个服务分部门的开放水平超过了加入 WTO 时的承诺。从 分享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到抗疫设备走出国门,中国坚持与 各国共享成果和发展机遇,致力于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聚焦前沿,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凝聚合力,才 能激发服务贸易更大潜能。放眼世界,2021 年服务贸易市场 快速回暖,增速超过 17%,远高于同期全球 GDP 增速。坚持 普惠包容、合作共赢,把握科技创新的趋势,携手共促开放 共享的服务经济,就一定能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强劲动 能。

(作者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副研究员)


深入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 (金台随笔)


历经 22 年复建、布展,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外大街磁 器口东北角的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前不久正式揭牌开馆。纪念 馆原址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被专家认可、有史料可查的曹雪 芹在北京的居住地。故居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复建 开发也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一个生动案例。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开馆,为北京又增一处红学文化新坐

标,对推动《红楼梦》的当代传播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对于中外红学爱好者、市民和游客来说,这里也是感 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文物消费新场景的一个好去处。据了 解,纪念馆将与北京市留有曹雪芹足迹和印记的黄叶村曹雪



芹纪念馆、城市副中心张家湾的曹雪芹墓等串联起来,构成 北京曹雪芹与红学文化游的经典线路和旅游产品。将来,游 客来北京不仅可以逛故宫、游长城,还可以踏着曹雪芹的足 迹游北京,感受全国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

名人故居有着独特的价值,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枢纽, 也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传承文脉、丰富景深的作用,不仅可以 彰显一地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实现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应注意的是,名人故居不 会自动带来流量,更不会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现实中,一 些名人故居尚处于浅开发阶段。 因此,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 与开发,要在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上做文章,在寻求其与当 地历史积淀、风土人情等更好结合上下功夫。

我国居民消费已经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人们 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式的打卡,更青睐深度的文化体验, 旅游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应时而变,提供更加丰 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期待。在这方面,名人故居的深度开发大有可为。 比如,青 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曾有几十位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在 此居住生活。 当地精心设计 “跟着名人游青岛”旅游产品, 3 条文旅线路,连接起 50 多处名人故居,100 多处老街老景, 游客可以进行深度体验。在浙江绍兴,沿着鲁迅研学之旅, 人们可以看一看作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坐一坐乌篷 船,体验水乡的美好和静谧 … …从 “游景点”到 “品文化”, 从单个景点的经营到以不同文化主题串联景点景区,文化和



旅游实现多领域、多方位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文化名人 资源的深度开发,也有利于旅游业提质升级,实现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 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 源。”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 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创新保护利用方式,让更多文物 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定能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让我 们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人民观点)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①

伟大时代诞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征程。党的 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 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 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本版即日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干部 群众一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

——   

习近平法治思想既是这十年法治发展的伟大理论成就, 也是这十年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法治建设的成就,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点滴。新环保 法长出 “钢牙利齿”,守护青山绿水;“100-1=0”的 “法治 公式”,警示执法司法维护公平正义;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



商环境,保障公平竞争 …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全面 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 展。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 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 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 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 造力,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具有原创 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这一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 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 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实现新飞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 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 的历史高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推进全面依法 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强调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指明全面依法 治国正确方向;强调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在法治轨道上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处理好政治与法治、 法治与德治、改革与法治、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国内法治



与涉外法治等关系,为法治中国建设指明方法路径 … … 既有 从无到有的理论创新,也有从旧到新的理论发展,既有前后 相续的经验传承,也有因时因势的思想升华, 习近平法治思 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 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历史的长河,将会铭记这十年许多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 “第一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 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党中央组 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 这样的机构;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第一部以 “法典”命名的法律;召开中央全面依法 治国工作会议,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工作会议形式研究部署 全面依法治国 …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法治建 设战略实现历史性转变、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法 治工作质效取得历史性突破、法治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提 升,法治中国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就此而言, 习近平法治思 想既是这十年法治发展的伟大理论成就,也是这十年法治建 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 进一步。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 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战略思想,针对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 任务、重大问题、重大挑战提供了法治解决之道,为我们在



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供了法治上的战略指引。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 长远的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风险,依法 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 盾。我们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方 面和全过程,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法治 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 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在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 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前景 将会无限光明。

建设制造强国,把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 (

论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②

2012 年到 2021 年,工业增加值从 20.9 万亿元增长 到 37.3 万亿元,年均增长 6.3%;制造业增加值从 16.98 万 亿元增加到 31.4 万亿元, 占全球比重从 20%左右提高到近 30%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



世界第一 … …在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 项项振奋人心的成就,见证我国制造业发展实现量的稳步增 长和质的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 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 国之基。历史与实践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 的国家和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 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强调 “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提出 “把推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要求 “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打造有国 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 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 打牢大国制造的坚实基础、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 生历史性变革。从 40 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 4 万多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市 场主体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 7 年 位居世界第一,到 5G 手机 2021 年出货量达到 2.66 亿部, 我国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 好生活的需要;从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电力装备、高档数 控机床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到 2021 年重点工业企业关键 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 55.3% 74.7%,我国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 …十年奋进,制造强国建设 开启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

期,也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看趋势,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历 史性交汇;看短板,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在自主 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 量效益等方面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 战略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继续推动制造业 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不断提高制造业的 发展活力、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推 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 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目标。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 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 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目前,我国制造业 研发投入强度从 2012 年的 0.85%增加到 2021 年的 1.54%,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 10.3%570 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 2500 强; 同时, 已布局建 设 23 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 心,支持建设 125 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 供给能力大幅提高。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



置,才能让中国制造 “骨骼”更强健、后劲更充足。

前不久,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高速 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标准和供电标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国际 空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必能 为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打下坚实基础,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

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人民时评)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 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 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当前,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 阶段。前不久,教育部等 10 部门印发《全面推进 “大思政 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旨在以 “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 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从思政课到 “大思政课”,一字之别,体现了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 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这就要求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 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同时也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 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开 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有 的学校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课程思政存在 “硬融入” “表面化”等现象。面对这样的实际,“大思政课”是破解 当前思政课建设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 应当力求在破解难 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针对 性、提升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

讲好用好新时代 “大思政课”,需要大格局。办好思政

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同时,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 中,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还 要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顺应技术发展趋势,主动运用新媒 体新技术,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大思政课”之大,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一项系统工 程,要求善用 “大”的资源、汇聚 “大”的合力。一方面, 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 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积累经验,把爱 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为青少年 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另一方面,拓展工作格局, 整合多方资源,扩展课堂半径,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 “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在潜 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形成启智润心的育人整体氛围。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 问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打造更多高 水平思政 “金课”,必须善用 “大思政课”。凝聚众智、久久 为功,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 “大课堂”、搭建 “大平台”、建好 “大师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 课办得越来越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 “四个自信”,成为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心考古事业 奉献青春力量 (中国道路中

国梦 ·不负嘱托更奋发⑦)


我于 2009 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为一名博 物馆学专业的学生。2012 6 19 日, 习近平同志到北京 大学调研高校党建工作时,看望了考古文博学院 2009 级学 生,并同我们交流,勉励我们学好专业,为中华民族文化传 承和祖国建设多作贡献。2013 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我们 2009 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近一年来 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总书记给我们回了信,勉励我们 “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 者、奉献者”。收到回信后,大家深受鼓舞,更加坚信自己 所学专业、今后打算从事的考古工作有着重要价值。

大三那年,按照学院安排,我和同学们前往陕西省岐山 县的周公庙遗址,进行为期半年的田野考古实习。想到要第 一次在实习中接触遗迹和遗物,我内心十分忐忑,不确定自 己能否完成发掘任务。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的探方里,发



掘出一片甲骨。 当时,我们已经做了长时间的工作,但一直 没有预期的考古现象出现,突然间发现了一片甲骨,多少会 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兴奋。后来我才知道,在发掘现场漫长 “等待”,其实是考古工作者的常态。这次经历,让我直观 地感受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保护、管理和展示文物,不仅与科学相关,也需要充分 考虑文物所在地群众的意见和态度。我曾到河南一处考古遗 址做社会调查,当地村民一度对遗址考古工作存在误解。为 了消除村民的疑惑,拉近和他们的距离,我们开放遗址欢迎 村民前来参观,还主动走进学校,给村里的孩子们上课,举 办活动。在那之后,村民们对于考古遗址的认知有了积极变 化,与考古队的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 由此可见,研究者除 了尽最大努力记录、保护文物资源,也需要让公众更好理解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考古工作更顺利进行。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春之美是奋斗之美。作为一 名高校青年教师,我觉得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便是与他们进 行真诚交流,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引导他们把人生理想融 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作出 贡献。为此,我鼓励他们多去基层走一走、看一看, 了解不 同人的生活状态。学生找我指导论文时,我会建议做一些社 会调查性质的题目,让他们更好了解考古工作、文化遗产工 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同学坚定了自 己的理想 抱负,愿意用不懈的奋斗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这些年,我的学习、工作,一直和考古密切相关;我们本科 班的同学,很多人活跃在考古文博事业一线。这既是我们喜 欢做的事,同时也是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我国古 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珍惜韶华、奋发有为,保护好前人留 下的珍贵财富,努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 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师,本报记者孟繁哲 采访整理)

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理者说)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 民意的重要窗 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 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 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近 年来,湖南省中方县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开展信访 工作,探索推行 “领导包案、群众自治、部门联动”工作方 法,努力让群众满意、促社会和谐。

领导包案,从 “群众上访”向 “干部下访”转变。聚焦 重点信访问题,中方县建立起工作台账,制定了落实包案领 导、落实承办单位、落实责任人、落实化解方案、落实稳控 措施及限期报告化解结果的 “五落实、一限期”工作机制。 一位群众曾多年信访,中方县委主要领导带头包案,来到其



生活地走访了解,找到了信访原因,并从生活上关心帮扶、 心理上疏导开解、政策上解释引导,最终帮助其解决了诉求、 打开了心结。近年来,一批信访案件通过领导包案的方式得 到妥善解决。实践证明,落实领导包案,协调各方力量,有 利于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

群众自治,从 “一厢情愿”向 “群策群力”转变。群众 的事情,群众说了算,通过提升基层自治能力,能有效避免 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近年 来,我们探索实行了 “党员群众建议、村党支部会提议、村 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的议事办法; 组织开展了 “百姓夜话”屋场会,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通过 拉家常、谈心事、聊生活、讲收获、做宣讲,实现 “大家的 事大家一起议、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干”。今年以来,不少群 众诉求和信访事项,依靠群众力量得到了圆满解决。关乎群 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理应让群众成为重要参与者。发挥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 在萌芽状态,才能更好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中维护民利、 凝聚民心。

部门联动,从 “单一处置”向 “多元化解”转变。近年

来,中方县坚持“一盘棋”思维,统筹乡镇党委政府、村“两 委”以及政法、公安、信访、人社、 民政等职能部门,落实 重要访情及时报告制度,推进警源、诉源、访源共治。目前, 全县 12 个乡镇全部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146 个行政村(社 区 ) 明确信访联络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 乡、



村三级信访工作网络。 比如,县产业园区曾在平整土地时, 损毁了附近 2000 米灌溉水渠,影响 400 多亩农田灌溉,村 民们意见较大。这件事第一时间通过移动终端上报到了镇党 委政府和县综治平台,县乡村三级联动,协调工程方安装管 道,解决了灌溉用水问题。信访工作是一项涉及民主参与、 权利救济、纠纷解决、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工 作,不能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而要凝聚合力。综合施策、创 新方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才能真正 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认真办理每一件信访事项,不断改进信访工作,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必能助力信访工作实现高质量发 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为湖南省中方县委书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人民观点)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②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 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二次审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初次审议青藏高 原生态保护法草案 … …不久前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顺利完成多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议



程。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始终聚焦党中央决策部 署谋划推进工作,加快立法修法步伐,立法工作及时完成党 中央确定的重大立法项目,充分彰显了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 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 证。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为 “十一个坚持”, 排在首位的就是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从提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到指出 “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再到强调 “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 民心”,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必 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怎样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 优势、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取得新成就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 党兴、国家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 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 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一方面,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 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 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另一方面,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 的执政党,领导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要掌好权、执好 政,更好把 14 亿多人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必须坚持全



面依法治国。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 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 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 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020 8 月,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累计收到 网民建言超过 101.8 万条;2020 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 全会审议通过规划建议;2021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 会议表决通过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 … 从群众意见到规划建议再到规划纲要,规划的制定过程生动 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 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 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这其中,既 要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也要健全 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同时,坚持依法治 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 政,党既要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发挥好各级党



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 模范作用。全面依法治国,还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 机统一,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 规体系,增强党依法执政本领,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确保党 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 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 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全面依 法治国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 们就一定能不断开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 大贡献。

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评论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③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 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 “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 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 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 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 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审时度势的部署,必



将有力推动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

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 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 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支撑发展和 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发展新的战略格局。“中国要强, 中国 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的深刻论断,“构建新发 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的深谋远 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 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殷切叮嘱 …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 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 技强国,推动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 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 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从 5G 迈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 到 “中国天眼”发现 660 余颗新脉冲星;从 “神威 · 太湖之 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 到我国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下水 … …科技创新 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当前,我国科 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 能力提升。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 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



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 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一个又一个举世瞩 目的科技成就的取得,靠的是系统全面、独立自主的科研体 系,靠的是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如今,我国研发人员 总量和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全社会 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稳步上升。 既有以两 院院士为代表的领军人才,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英 才; 既有强化基础研究的 “基础研究十条”,又有日益完备 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 …今日中国,正在成为各种创新要素 发挥集聚效应的广阔平台,迸发出建设科技强国的澎湃动

你只要愿意用汗水去播种,用辛勤去付出,那梦想的 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四 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这样回复一名中学生的来信。科技强 国梦想从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不懈努 力。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坚定不移走科技强 国之路,“到 2030 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 国成立 100 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实 现。

绿色职业”带来新机遇 (微观)



综合能源服务员”“冶金热能工程技术人员”“环境卫 生工程技术人员” … …这些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属于 “绿色职业”。前段时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 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以下简称 大典),新版大典在 2015 年版将 127 个职业标识为绿色职业 的基础上,对 133 个绿色职业进行了标识。 自绿色职业概念 被提出以来,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指引下,一批绿色职 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不断拓展着新的就业和发展空 间。

绿色职业活动具有 “环保、低碳、循环”等特征,注重 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工作主要包括生态 环境监测、保护、治理,绿色新能源生产,废弃物回收与利 用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设计规划等。职业分 类折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蓬勃发展的绿色职业,写照着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背后是我国绿色经 济的快速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壮大。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 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推进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产业 和相关人才的支撑。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 第一,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去年在我国正式上 线运行。在相关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碳汇计量评估师”“煤 提质工”等绿色职业应运而生。新版大典将包括绿色职业在 内的新业态、新工作纳入其中,对于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 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新职业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 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 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数据显示,预计 “十四五”时期我 国需要的“双碳”人才数量在 55 万至 100 万左右。落实“双 碳”行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不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加强技术创新,为广大绿色人才搭建起追梦圆梦的舞台。脚 踏实地、开拓视野,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打牢专业功底,新 职业从业者才能在服务社会发展的同时,立足自身岗位更好 实现人生价值。

也应看到,相较于传统职业,绿色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 价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以碳排放管理员为例, 目前职业 缺乏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行业内相关证书的颁发主体 有行业协会也有培训机构。夯实绿色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 一方面应加强标准制定与专业培训,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绿 色职业从业者教育、培养和实践体系,另一方面还需强化职 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完善监管体制机制,确保劳动者权益保 障到位。

新职业的兴起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也折射出 人们就业观的变化。据调查,新职业的从业者以年轻人为主, 80 后和 90 后人员占 比超 90%。无论是符合 “双碳”目标的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还是时尚的 “研学旅行指导师”, 抑或是新潮的 “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都等着年轻人去施



展才华、成就自我。积极引导和规范绿色职业发展,帮助从 业者提升技能和职业认同感,就能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 色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力量和保障。

补齐农村客运发展短板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班车通到家门 口,上学 看病不用愁” … …近年来,我国农村客运事业快速发展,广 大农民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全国具备条件的 3.1 万余个乡镇和 54.3 万余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一个遍 布农村、连接城乡、纵横交错的农村客运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也应看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客运发展仍不平

衡,部分地区尚未建立起可持续运行机制。为加快补短板、 强弱项,交通运输部等 9 部门去年出台《关于推动农村客运 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安全、 便捷、舒适、经济的农村客运体系,农村交通出行条件显著 改善”等目标。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又发布通知,提出加快 构建发展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村客运可持续运行。

建立可持续运行机制,是推动农村客运由 “开得通、走 得了” 向 “留得住、通得好”转变的关键。农村客运是一项 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需要有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政 策保障、投入真金白银,有力有效保障其稳定发展。农村客 运也是一项需要长久发展的事业,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科学施 策、统筹安排,推动其形成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

一方面,多从客运本身想办法。农村地区出行具有点多、



面广、客流分散、时间空间不均衡等特点,客运线路难免“冷 热不均”。一些线路连通城乡,客流量稳定、效益比较好, 一些线路则需向偏远地区延伸覆盖,公益属性更强。为保证 农村客运经营者的合理收益,或可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补 贴,或可搭配不同类型线路,打捆招标、 以丰补歉、平衡成 本,从而提高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此外,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与出行结构正在改变。地方 有关部门应及时掌握出行需求变化,动态估算农村客运市场 体量。确有一些线路受客观因素影响而客源减少、实载率降 低的,可调整运营模式,通过优化电招、包车、赶集班车等 预约响应式服务,在保障服务“不断档”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在客货邮融合发展上做文章。近年来,黑龙 江、江苏、四川等地在保障农村旅客乘车需求和出行安全的 前提下,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推动客运车辆代送邮件快递。 这一创新,有利于农村货运和快递物流提高覆盖广度、降低 运营成本,也盘活了客运运力,增强了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 风险能力。在四川乐至县,农村客运车辆承运快递后,既方 便了“快递进村”,也让客运班车驾驶员月均增收 3000 余元。 通盘考虑、协同推进,统筹满足 “农民进城、市民下乡”的 人流需求和 “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 的物流需求,有利 于让城乡之间往来更通畅、联系更紧密。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 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 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模式,就能



为广大农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大便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有力支撑。

着力做好技术、外资引进工作 (人民时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当前,经济全球化 遭遇逆流,保护主义抬头,但我们要坚持敞开大门搞建设。” 7 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促进出 口、 扩大进 口,做好技术、外资引进工作,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工作, 是我们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高质 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协同互动的良性格局的客观要求,也是 应对下行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综合竞争 力的必然选择。

今年以来,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 目 一期增加投资 23.97 亿美元,亚太地区研发中心落户广东惠州;宝马集团 继续增资,推动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超过 300%;总 投资 20 多亿元的数控项目落地,使南京工厂成为德国西门 子在本土以外最大的控制领域研发和制造中心 … … 克服新 冠肺炎疫情影响,重大外资项目在各地开花结果。截至今年 7 月底,我国与 149 个国家、32 个国际组织签署 200 多份共 建 “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今年前 7 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 金额 7983.3 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 17.3%。直接 投资保持较高水平净流入, 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取得新成 绩,表明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没有改变,安全稳定的发



展环境、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产业配套的高效率和综 合性价比等国际比较优势没有改变,我国仍是全球外商投资 的重要目的地。

同时要看到,当前在争取资金技术资源方面仍面临不少 挑战。从国际看,保护主义壁垒给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带来阻 力,生产网络区域化、本地化趋势正在显现,吸引产业回流 的意愿增强,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 中西部地区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国际技术合作方面占比 较低。从行业看,服务业利用外资有限,尤其是生产性服务 业相关资金和技术合作潜力很大。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也要 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多方面争取资金和 技术资源。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做好技术、外资引 进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更进一步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继续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扩大双向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 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做好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 境建设,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营造开放包容 的合作环境。

更主动融入国际分工协作网络,在科学认识我国资源禀 赋特点、核心产业需求和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统筹 “引 进来”和 “走出去”,才能构建更具韧性和开放度的供应链、 产业链、数据链、人才链。要更精心优化管理和服务体系, 建立产业链图谱,加大产业链精准招商,依法保护外资企业 合法权利。要更有效引导涉外资本、技术研发布局,发挥好



自贸区、开发区平台功能,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同时,要以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等为契机,着力引导跨国公司在中西部深化投资布局。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做好技 术、外资引进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坚 持全国一盘棋,准确把握涉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政策内 涵、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深层次改 革,就能加快形成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更强动力。

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人民观

)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③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依 法治国,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 能

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 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 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法者,治之端也。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 议案件超过 190 万件,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严格落实防 止干预司法 “三个规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执法司 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持续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人 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 …在 “中国



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 的历史性成就,彰显我们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 能力显著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 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 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要 求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深刻阐明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效保障国家治 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夯实了 “中国 之治”的制度根基、法治根基。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 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社 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从国家治理体系 来看,只有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着力固 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才能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 成熟更加定型;从国家治理能力来看,只有通过宪法法律确 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施,才能不断提高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 面事务的能力。总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效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的重要作用,如此,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 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程 序化、规范化、法治化。

同时要看到,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 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 的制度,必然需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坚持改革与法 治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坚持改革决策 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 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 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另一方 面,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从推进财政税收、环境保护、公 共卫生等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到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 革、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充分说明改革是法治 的推进器。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当前,我国正处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不断满足人民对 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我们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 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



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 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 性的制度保障。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

领,把良法善治的要求贯穿到国家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不 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们一定能不断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 以法治中国建设新成效, 书写 “中国之治”新篇章。

释放创新潜能 激发创新活力 (评论员观

)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20XX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综合应用沉浸 交互式展陈技术的元宇宙体验展馆首次亮相,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随着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不断涌现,大数据、云 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 动力。 当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科技 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届服贸会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第一动力”写下生动注脚。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前不久, 习 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 次会议时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 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



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 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 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党的十八 大以来,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创新发展成果喷涌而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 生根、硕果累累,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 重大变化,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朝着高质量发展 方向破浪前行。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学 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 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技创新,一靠投 入,二靠人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 年全球创新 指数报告》 显示,我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已经从 2012 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至 2021 年的第十二位,是前 30 名中唯 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一变化,对应着我国科技投入大幅 提高。2021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 2.79 万亿元,是 2012 年的 2.7 倍。同时,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持续向纵深推进,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引进体制 机制更趋完善,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首位。真金白银的投 入,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创 新活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近年来,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成果转化也在加 速推进。仰望浩瀚寰宇,“嫦娥”奔月、“天问”落火、“羲 和”探日,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浪漫遥想照进现实;逐梦万里



海疆,“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海斗一号”等深海 探测装备,揭开海底世界神秘面纱;俯瞰神州大地,立体交 通网络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天堑变为致富通途;放眼广袤田 畴,农技农机助力增产减损,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 …科技成 就灿若繁星,创新成果熠熠生辉,科技也进一步融入人们的 日常生活。非凡成绩,映照着我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充 分展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今天,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无论是科技创新 能力还是创新速度,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些前沿领域开 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但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创新在原创 能力、高端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进 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 出 了更高要求。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 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面对科技发展新形势,驰而不 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才能推动科技事业 不断前行、取得更大进步。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 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 “卡脖子”问题,我们一定能抢占科 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 新优势,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光辉篇章。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批能够体现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引领全球科技和行业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做支撑。 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 品牌卓著、创新 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 挥更大作用。”这一要求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 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以产品卓越支撑世界一流。产品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 流的企业必须要有一流的产品。不同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虽 然不同,但质量第一、 以质取胜始终是产品赢得市场的不二 法门。作为一家聚焦绿色发展主题的股权多元化中央企业, 以更多一流产品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 中和,既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职责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的优 势所在、潜力所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从绿 色能源端、建筑空间端、生活服务端多元发力,推动供应端 消费端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以更多优质绿色产品和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以品牌卓著锻造世界一流。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

产,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纵观国内外世界一流品牌的 建设历程,大体都经历了培育、提升、扩大三个阶段。 国有 企业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优秀品牌,站在新起点 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方面, 应推动品牌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消费者认可、



信任的优质品牌。另一方面,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 并重,提升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全球消费者对中 国质量、中国品牌的认可度和认同感,持续锻造世界一流知 名品牌形象。

以创新领先引领世界一流。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 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 “卡脖 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 新突破。 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风起云涌,我们将积极开展 液态空气储能、氢能等前沿储能技术研发应用,抢占行业制 高点,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打造具 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低碳城市、零碳园区等绿 色产业领域,我们也将持续发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与 产业链深度融合。

以治理现代夯实世界一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 制度,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世界一流 企业的重要环节。作为国有企业,必须全面落实 “两个一以 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的 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 构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 用,支持董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职。 同时,向世界优秀企业 看齐,在公司治理机制改革上持续发力,加快建立权责法定、 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踔厉奋发、不懈奋斗,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 不断迈进,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实际 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长 )

以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工作是一 门学 问。从养老服务、环境整治,到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在办 好一件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中,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也要认识到,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层治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日 益凸显。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通基层治理 “神经末 梢”,才能让社区成为居民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 上体现在基层。只有坚持人往基层走、政策向基层倾斜,工 作沉下去、接地气,让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才能夯实基层 社会治理这个根基。一方面,要确保社区服务有资源、有能 力,加强对社区的工作支持和资源保障;另一方面,有必要 打造一支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持续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 体系建设,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要 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开发线上协商议事、电



子政务等应用,推动公共服务从社区“端菜”向群众“点菜” 转变。

街道是城市管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现实中,有的 地方赋予街道党组织综合管理、规划参与等职权;有的地方 整合街道党政机构设置,推进编制力量向街道下沉;有的地 方逐步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适宜街道承担的 行政处罚事项交由街道承担 … …事实证明,提升基层治理效 能,就要让街道去抓该抓的事、能抓该抓的事、抓好该抓的 事,积极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街道管理体 制。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 牢。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 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必须加强社区党组织 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 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比 如,一些地方在社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员和群众的 共同园地。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 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居民生活 就会越来越幸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 强、不能削弱。在实际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 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 党和政府的温暖。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让群众表 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我们就一定能以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

更好发挥大督查“利器”作用 (人民时评)


不仅要盯住眼前,为群众解决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也 要着眼长远,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完善制度,让好政策释 放更多红利

近期,国务院开展第九次大督查,督查组深入 19 个省 ( 区、市 ) 进行实地督查,一些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 烈的问题引发关注。经过督查,相关做法得到及时纠偏,有 关责任人受到处理,赢得了群众认可。

直击现实问题,着力解决政策落地堵点。今年以来,面 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不利局面, 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果断推出、有力实施,护航国 民经济企稳回升。也应看到,我国经济虽然延续恢复发展态 势,但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抓住当前紧要关 口,在用好工 具箱中可用工具的同时,更要推动政策落实落细,充分释放 政策效应,稳住经济发展大盘。作为抓落实促发展的“利器”, 大督查就是要透过问题线索、锚定难点堵点,督促各方面切 实扛起责任, 以更有力、更具针对性的举措,确保各项决策 部署落实到位,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问题难点和政策堵点在哪里,督查的 “利剑”就指向哪 里。 比如,针对群众反映的部分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慢、工程 质量有缺陷等问题,督查组实地暗访、调阅资料,督促当地 排查整治,确保问题整改不反弹;接到二手车交易市场存在



乱收费的线索,督查组深入多个车管所核查取证,要求立行 立改,促进交易流通。在历时 10 天左右的大督查中,督查 组带着线索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坚持精准发力、 敢于动真碰硬,扎实推动一个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打通了 政策落实的 “最后一公里”。

解决好一件件群众高度关切的 “小事情”,才能取得增 进民生福祉、激发市场活力的 “大效果”。以此次大督查为 契机,不仅要盯住眼前,为群众解决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 也要着眼长远,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完善制度,让好政策 释放更多红利。在实际工作中,督查组边督查、边调研,深 挖问题背后的原因,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督查调研成 果。在广东,督查组核查发现,群众反映一些地方市场监管 末端执法不规范、简单化,加重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在督促 地方立行立改后,督查组由点及面,从稳市场主体出发,围 绕规范化、精准化、人性化执法提出多条建议。事实证明, 下沉基层一线,坚持督调结合,进一步推动督查向实里走、 往深处去,才能堵塞监管漏洞、推动制度优化、破解发展难 题,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大督查对于抓落实、促发展、保 稳定,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有重要意义。督查工作虽 然告一段落,但整改落实不应画上休止符。各地在 “督”字 上下功夫,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抓部署、促整改、补短板, 用实招硬招破梗阻、清障碍;各方面认真研究从一线获得的 一手情况,通过奖惩并举,激发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和



创造性,将文件上的 “真招实招”转化为群众感受的 “真真 切切”,就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好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

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 (人民观

)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④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 谁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体 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

法治不仅要求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执法机制、普遍 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北京 8 家法院同一天集中对 15 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 公开宣判,将一批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为被骗群众挽回经济 损失 1100 余万元;浙江湖州市德清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干 警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矛盾化解工作,问需于民、取信于民;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人民法院将巡回法庭搬进森林、 草原,在牧民家门口提供诉讼服务 … … 以法律捍卫人民利 益、护航美好生活的实践在全国各地不断开展,让人民群众 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前行的每一步,都彰显着“人 民”二字沉甸甸的分量。强调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 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指出“推 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明确“要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 福人民、保护人民”,要求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 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 义” … …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 依靠谁的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 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为我们站稳人民立场、用法治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法治为民,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底色。 2020 5 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 以此为窗口观察这十年, 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理措施;从守护 “舌尖上的安 全”,到保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 … 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 众新要求新期待,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把体现人民利益、反 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 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 民。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法 治不仅要求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执法机制、普遍的法律 遵守,更要求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回首这十年,坚持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深化司法体 制综合配套改革;强调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 求,是极重要的民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要求“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 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 益,让困难群众平等获得法律保护 …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 学指引下,一系列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生动实践,织 密了法律之网,强化了法治之力,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筑牢 坚实堤坝。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对法治建设的参与程度,影响 着法治发展的进程及其广度和深度。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 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作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从在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 民,到在全国各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 “问计于民” 让立法工作 “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在群众中培养 “法律明 白人”,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有生力量,到大力开展“援 法议事”活动,拓展群众参与法治新路径 … …在推进全面依 法治国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 动性、创造性,依法保证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广泛持续 深入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事实有力证明,充分激发蕴 藏在人民之中的创造伟力,使全面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 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法治中国的根基必将更加坚实。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 重要保障。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良 法善治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 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就一定能开创法 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一定会越



走越宽广。

建设质量强国,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

论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④

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 了人民生活品质。”2021 9 16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 质量 (杭州) 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致力于质量提升行动, 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 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质量强则国家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研判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基本特征 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 往、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从部署实施质 量强国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 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再到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 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近 年来我国全面加强质量强国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 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 经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个 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 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 强了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 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 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 命深入发展,质量正在成为国际竞争新的战略支点。深入推 进质量强国建设,强化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 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厚植坚实质 量基础。

早在 1978 年,我国就提出开展 “质量月” 活动,吸引 广大企业积极参与, 旨在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质量整体水 平的提升,既需要党委加强领导、政府加强监管,也需要全 社会共同监督,更需要各类企业练好内功、见优思齐。企业 是依法履行质量责任的主体,理应在生产经营全过程和产品 全生命周期落实法定责任,增强履行质量责任的能力。企业 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动力源泉。让 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企业中生根发芽,推广科学的质量 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企业发展就有了持续不断的内生动 力,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将获得联动提升。

质量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同时也是市场竞争 出来的。不久前,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正式 成立。这一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有关决策部署,推动完善质量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审 议重大质量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质量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逐步建立了系统完备、开放透明、协同有效的制度体系、法 规体系和责任体系。 向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冲刺,必须统筹 推进质量提升行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全 国 “质量月”活动等重点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 技术手段提高质量治理能力,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智能电饭煲、扫地机器人、智能马桶等新产品助力美好 生活,绿色健康食品筑牢餐桌安全 … …高质量的产品,正在 成为中国质量的一张亮丽名片。深入推动质量强国建设,推 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 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我们必能以产品质量提升推动产业 转型升级,以供给结构改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让越来越多的品牌得到消费者认可,让越来越多的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好生态是“金饭碗”(现场评论 ·新时代的

伟大实践⑨)


秋日的黄土高原, 山谷间果园、林地、梯田、淤地坝错 落有致。在飞机上俯瞰,从黄土高原到毛乌素沙漠边缘,仿 佛覆盖了一层 “绿被”。黄土覆绿、黄沙后退、黄河水逐渐 变清 … …如今,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 400 多公里,陕北 大地上书写着生态修复的生动故事。

生态治理是系统治理。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 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在听取陕西省 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



况介绍时指出:“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 你们坚持不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发展农村事业, 路子走的是对的。”实施退耕还林以来,陕西累计治理水土 流失面积近 5.7 万平方公里,年均治理沙化土地 105 万亩, 860 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得到固定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盖度 达 60%。实践证明,找对路子、精准聚焦、精细治理,就能 探索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黄土高坡实现 “绿肥黄瘦”,离不开一代接着一代干的 决心和勇毅。榆林大地涌现出很多治沙植绿代表。在补浪河 乡女子民兵治沙连基地,连长席彩娥一家三代出了 7 位治沙 女民兵,誓把治沙精神传下去。前几年,榆林创建国家森林 城市,其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 636.9 万人次,累计植树 3134 万株,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 96%。在延安的黄河岸边,“悬 崖植树队”采用 “石坑客土大苗”方法,将一株株树种在了 峭壁上。一代代植树人,一支支植树队,打坝修田、整沟治 地、修复植被,用行动把绿色种子播在黄土高坡上,成就了 绿色梦想,诠释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生态修复成果需要珍惜,巩固和拓展这一成果需要向纵 深处发力。黄土高原生态脆弱是基本地情,群众勤劳肯干、 善用技术成果以及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等,在很大程度上为黄 土地构筑起保护屏障。下一步,必须更加兼顾生态效益、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慧水保”平台为水土流失监测预报、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提供技术支撑, 中型以上淤地坝有了 “身份证”,在黄河流域通过遥感技术实现违法违规生产建



设全覆盖、常态化监管 … …近年来的一系列新举措、新手段, 为陕西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事业不断增添助益。着眼未来,仍 须久久为功、接续奋斗,在薄弱环节着手、向最佳效果努力, 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治理。

厚植绿色家底,实现生态美,也是为发展添动力。高西 沟村曾饱受水土流失之苦,通过打淤地坝、兴修梯田、林草 结合、沟坡兼治的小流域治理,把荒沟变成米粮川。有了良 好生态,小米、 山地苹果、畜牧养殖等产业成了村民的 “粮 囤子”“钱袋子”。好生态是 “金饭碗”,绿色发展释放红利。 立足生态资源、深挖绿色富矿,发展动能会越来越足,高质 量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经过持续努力, 陕北黄土高原遍布好风景,生态美为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黄土高原更加绿意 盎然、生机勃勃,更多绿色奇迹正等待我们去创造。

(作者为本报陕西分社记者)

来论


活化利用工业遗产


北京西城区    

集舞台艺术、休闲商业、社区游乐于一体,位于深圳的 华中电厂变为文化艺术中心;尘封的红砖烟囱摇身一变,成 为新的城市地标,构成人们新的 “郑州记忆”;在斑驳墙面 画上色彩斑斓的墙绘,旧厂房成为厦门新的网红打卡地 … …



近年来,不少城市对旧工厂加以改造,为工业遗产注入了新 的生命力。

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是看得到的发展历

史,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如今,全社会对工业遗产日益关注, 保护和综合利用力度日渐加大。2021 12 月,工信部对外 公布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并要求加强国家工业遗产的 保护管理,创新活化利用方式,传承弘扬优秀工业文化,促 进协同发展。从实践来看,不少地方因地制宜,通过创新改 造、产业融合等方式,加强对工业遗产资源的利用。变身为 文创园、科技园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升级成文化公园、城市 开放空间,成为文化艺术热门打卡地 … … 一处处工业遗产华 丽转身,盘活了旧有资源,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 值。

工业遗产的内容丰富多元,激活方式也不应 “千厂一 面”。保护利用要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风貌,也要纳入当地发 展的整体规划。与时代步伐同频、与城市发展共振、与 自然 人文共生,工业遗产才能留住文化记忆、焕发新的活力。

理性看待高价学具


河北石家庄市  袁千里

护脊书包”,“可纠正不良坐姿”的儿童学习桌椅,“可 预防近视”的台灯 … …如今,一些宣称具有 “特殊功能”的 学习用具在市面流行。 学具的正确使用有益于保护儿童健 康,但这些标榜 “科学”的高价学具是否真的物有所值,还



有待商榷。

有专家指出,以书包为例,只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身高、 体重情况,综合考虑书包的自重、大小、支撑功能、样式等 因素,选择合适的书包,就能起到保护脊椎的作用。市面上 的 “护脊书包”,实际上只是对书包和身体接触的背负系统 进行了微调。其他诸如“可纠正不良坐姿”的儿童学习桌椅、 “可预防近视”的台灯,如过度依赖反而容易让家长忽视孩 子不正确的学习习惯。

对于类似营销,消费者需擦亮双眼。在可承受范围内为 孩子购买更好的学习用具无可厚非,但价格不等于效果,也 不意味着购买高价学具就能高枕无忧。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 的正确引导,只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才 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时评)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颁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启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推进民 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 …前不久,在第四届民 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上,新时代加强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 事件揭晓,引发关注。

我国经济能够创造持续快速增长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 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 内在要素,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 己人”“民营经



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 ‘离场’,而且要走向更 加广阔的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出台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 展的改革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 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信心和底气。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 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颁布实施民法 典,修改反垄断法,基本建立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 干、 以各类政策文件为补充、 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为支 干的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 罪,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市场宏观调控 与监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 … 民营经 济法治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 重要作用充分彰显。如今,“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不断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激发民企创造力;深入实施公平 竞争政策,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引导各类市场主体 有序竞争;各级工商联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 司法行政机关深化常态联系、联合调研、信息互通、多元调 解协作机制基本形成。

同时,司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提升到新高度,让民营企 业吃下“定心丸”。2021 3 月至 20XX 6 月,全国各地检 察机关累计办理涉企业合规案件 2382 件,其中适用第三方 监督评估机制案件 1584 件,对整改合规的 606 家企业、1159 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司法行政机关携手共建 “万所联万



会”机制,截至今年 6 月底,全国已有 1.95 万家律师事务 所与 2.1 万家工商联所属商会、2100 多家县级工商联建立了 联系合作;司法部、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民 营企业 “法治体检”活动的意见》,对推进 “法治体检”活 动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部署 … … 一个个数字、案例,彰显着 公检法司机关坚决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部署的决心,写照 着工商联和民营企业推动法治民企建设的信心。

民营企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参与者,更是民营经济 法治建设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前不久公布的 20XX 中国民营 企业 500 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民营企业 500 强不断提升依 法合规诚信经营能力,451 500 强企业已建立健全法律风 险控制体系和预警防范机制,445 家企业已形成讲法治、讲 规则、讲诚信的企业法治文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树牢 法治意识,争做诚信守法表率, 自觉按照监管要求加快企业 自我改革,在合法合规经营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矢志不渝推 进法治民企建设, 以法治促进企业治理现代化,也必将助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持续完善法治环境是加 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奋进新征程,进 一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民 企法治素养,还需凝聚合力、久久为功。广大民营企业家练 好法治民企内功,在合法合规经营中提高企业竞争力,坚定 自信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必能为全面依法治国注入更加丰 富的民营经济元素。


在共同推进上着力 在一体建设上用劲 (

民观点)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⑤

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 上用劲,实现法治中国建设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同运转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 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近年来,《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 2020—2025 )》《法治 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 2021—2025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 要 ( 2020—2025 )》陆续出台,确立了 “十四五”时期全 面依法治国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 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开启 了新征程。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础性的思 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 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面 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联系地而不是孤立 地处理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实践问题,从整体上明确坚持依 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 既 抓住法治建设的关键,又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求; 既高屋建瓴、搞好顶层设计,又脚踏实地、做到切实管用;



既讲近功,又求长效,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 国整体发力、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 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中,完 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高效的法治 实施体系,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为法治中国 提供人才、科技、信息等支撑;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为管 党治党提供重要依据。这五大体系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 性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 700 余件次,到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再到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从法治上为解决党和国家 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习 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把握国家、政府、社会等不同主体在全面 依法治国中的不同地位和功能,对全面依法治国作了系统谋 划。其中,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 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 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 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各环节、各领域彼此 关联、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零敲碎打、单兵突进已



经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在共同推 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实现法治中国建设各个环节 相互配合、协同运转,才能最大限度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 效能。

一个系统要形成整体性功能,关键在于该系统的各个组 成部分相互协同、功能耦合。这就要坚持系统论,做到整体 设计和推进,也要坚持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 方面。 比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 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再比如,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 实践者,抓住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具 有风向标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 结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 破,就能不断汇聚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合力。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已经从搭建四梁八柱迈入统筹协调 推进的新阶段。新征程上,继续坚持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 一体建设上用劲,系统谋划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做到 “十个 指头弹钢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建设航天强国,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

论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⑤

不断刷新的中国航天高度,充分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 巨大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问天”飞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 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 索宇宙奥秘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领域捷报频传, 载人航天、卫星通信、火箭技术、深空探测等各项事业不断 取得新突破,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由航天大国 迈向航天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 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提出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 分”,强调“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勉励航天工作者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 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 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书记高度关心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多次亲临航天发射场, 和航天员亲切通话,会见航天参研参试队伍,发出 “发展航 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动员令,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 天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 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航天强国,是 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 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探月工程 “三步走”圆满收 官到 “天问一号”迈出行星际探测第一步,从北斗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到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一系列国家 科技重大专项接续实施,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 用全面发展,形成 “箭、弹、星、船、器”完整体系,我国



航天事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 升。不断刷新的中国航天高度,充分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 巨大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实 践证明,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尖端科 技的重大突破,牢牢掌握推动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迈向 航天强国的征途,既是对我国尖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检 验,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充分展示。“热爱祖国、无私奉 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 “两弹 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 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 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 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 …航天事业不断发 展壮大过程中孕育的深厚博大的精神,不仅激励一代代航天 人接续走好攀登科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新长征,也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力量。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 起点低,从白手起家到成就举世瞩目,60 多年来,一代又一 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一条独立自主、 自 力更生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 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 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理应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强 大引擎。对此,必须坚持创新在航天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强航天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 量,不断提升航天自主发展能力和安全发展能力,打造引领 国家科技进步的新高地。

近 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

动,创造中国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间隔时间最短纪录,书写 了中国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推 中国梦。新的征程上,继续激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 神,攻坚克难、勇毅前行,“2030 年左右实现整体跃升,跻 身航天强国之列;2050 年之前实现超越引领,全面建成航天 强国”的宏伟目标必将一步步成为现实。

以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战略


今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

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 ‘碳 库’。”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林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事业发展 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 “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提出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 的主体和重要资源”,为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作为林业行业唯一央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调整 战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速构建林业产业发展新 格局。我们提出成为 “国内最大的碳汇经营实体和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重要运营平台”,大规模引入权益性资本,大规模 获取稀缺性资源,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大规模引进高端人



才,向 “双碳”战略领跑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者、构 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领军者、木材安全压舱石的目标努力奋 进。

坚持以 “国储林建设”为基石,厚植林业资产与林业碳 汇本底资源。数据显示,每公顷林地比无林地最少能多蓄水 300 立方米,1 万公顷林地所含水量相当于一座 300 万立方 米的水库,每公顷林地的泥沙流失量仅为 50 千克,而无林 地则高达 2200 千克。 我们坚守主责主业,认真践行林业人 的初心使命,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扩大国储林建设 规模,在湖南、重庆、贵州等 13 个省份规划储备林建设逾 1.5 亿亩, 已完成签约 6000 多万亩。

坚持以 “固碳增汇”为 目标,实现碳汇效益与产业效益 的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 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其强大的碳汇功能和作用,成 为实现 “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陆地大约 90% 的碳储存于森林之中。过去几十年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 大致有 54%被自然过程所吸收固定,其中以森林生态系统占 大头。我们积极履行央企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社会 责任,打造国家绿色发展 “双碳”平台,多元化发展林木碳 汇产业,提升森林资源固碳的循环能力,汇聚绿色低碳实践 的强大合力,力争在未来直接持有和间接管理碳汇林 4.5 亿 亩,为国家 “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多森林碳汇。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推动生态产品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



价值的战略双赢。林业是一个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 的产业。我国林业产业形态主要以集体林为主,其面积超过 60%,涉及 1 亿农户、5 亿多农民,这些林区与革命老区、民 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落后地区高度重叠,是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地区。我们坚守林业 “主战场”,坚持以林 “养农富农”,把低息、长期的政策性 资金导入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大规模承接国家储备林 建设任务,让林农实现增收致富。

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将永葆服务国家的林业情怀,牢 记 “国之大者”,奋力抢占资源制高点、科技制高点、政策 示范点、赛道关键点,在科学扩绿、森林碳汇方法学研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认证体系建设、松材线虫病综合解决方案 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建 设,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在实践中磨砺成“真金”(金台随笔)


曾经,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回乡当村官,有村民说她 是下来 “镀金”的。 于是,她暗下决心:“为了赢得村民们 信任,我应该好好干给他们看看。”经过几年时间,她不但 扎下了根,还练就了过硬本领,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村民转变了对她的看法,称赞她在实践中磨砺成了“真 金”。

事实上,那些立身靠本事、取胜靠实绩的人,从来都不



采华名、不兴伪事。拒绝形式主义,凭借真学问、真才干、 真本领、真成绩把自己熔炼成真金,方能真正赢得认可和信 赖。

有 “想为”之境界。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是 真金,则有想干事的强烈愿望,有 “一 日无为、三日难安” 的高度自觉。 比如,沈浩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第一届 干满 3 年,得到村民们的交口称赞,这时他完全可以载誉而 归。但当村民按手印挽留时,他又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对 共产党人而言,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可以舍弃一切。

有 “敢为”之担当。是真金,就能勇于担当,不惧怕风 险、不回避矛盾、不计较得失,敢接烫手山芋,敢钻矛盾窝。 当年,兰考遇到严重自然灾害,派谁去当县委书记?一位对 焦裕禄深为了解的领导说,派焦裕禄去,理由是“他不怕死, 危险关头敢于往前冲”。焦裕禄没有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带 领兰考人民打了翻身仗。

有 “勤为”之作风。政如农功,不勤无以成事。党员、 干部 “勤为”是百姓之福,也是检验真金的关键。谷文昌为 治理风沙和旱涝,走上一个个山头,试种了多种固沙植物, 最后选择木麻黄绿化了东山全岛;杨善洲退休后不愿享清 福,而是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2 年 … … 他们对群众的安危冷暖、幸福安康 “时时放心不下”,以自 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有 “善为”之能力。 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肩 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党员、干部,仅有一技之能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与职位、责任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焦裕禄、谷文 昌、廖俊波 … …他们都以 “善为”的实绩,改变了当地的发 展面貌,增进了群众的福祉。

真金还是镀金,群众心中有杆秤。每一位党员、干部都 应以百姓之心为心、 以群众评判为镜,想为、敢为、勤为、 善为,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品质,在实干中提升能力素养,真 正把自己锻造为成色十足的真金。

为“一老一幼”托起稳稳的幸福 (人民时评)


一老一幼”,牵动亿万家庭。 日前在辽宁考察时, 习 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的牡丹社区, 同大家谈起这一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 社会,老人们越来越长寿了。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 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 务。孩子们现在都是宝,要加强对下一代的养育、培养,确 保身心健康。”

养老托育服务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数据显示,“十 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将以年均约 1000 万人的规模持 续增长; 目前,约有 35%的婴幼儿家庭存在入托需求,但入 托率仅为 5.5%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三孩生育政 策实施,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促进 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 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养老托育服务业面临较多



困难,亟待含金量高的帮扶措施。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3 部门联合印发《养老托育服 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房租减免、税费减免、 社会保险、金融、防疫等支持措施,涉及 6 方面、26 条具体 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积极回应市场关切,既有利于帮助 市场主体降低成本、纾困解难,又有利于切实帮扶养老托育 服务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待。党的十 八大以来,从制定实施《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 划》,到适时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印发《关于促进养 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 … … 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推 出,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回应养老和托育之需,“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专章部署。 一项项规划部署, 一次次制度完善,助力我国养老托育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 全。

一老一幼”是民生保障的重点。近年来,从完善三孩 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到将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 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再到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 …一 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着力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解 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我国坚持补短板、增供给、提 质量,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让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迈出坚实一步。各地区各部门增加养 老托育普惠性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 盼。



也应看到,我国养老托育服务还需进一步补齐短板。要 以 “一老一幼”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 务体系。必须正视供给总量不足、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专 业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等问题,加大专业设 施供给,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平衡充分、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从长远来看,织密养老托育民生保障网,不断满足人们多元 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也有利于培育经济新动能。 据预测,“十四五”时期老年群体消费将持续迸发,逐步形 成万亿级大市场;托育方面还需要新增托位 450 万个,带动 的投资和消费规模均超千亿元。抢抓机遇,发展壮大相关产 业,就能在解决好养老托育问题的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动力。

一老一幼”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 目前,全国已 有 300 多个地市级的城市 ( )编制了整体方案,制定土地、 住房、财政、投融资、人才等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不弃微 末、久久为功,积极探索新路子,高水平做好养老托育服务 工作,就一定能营造更加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为 “一老一 幼”托起稳稳的幸福。

增强法治意识 提高法治素养 (人民观点)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⑥

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领导干部都要严 格按法规制度办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 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就能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 者、坚定捍卫者

北京怀柔将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 核评价、选人用人重要内容;浙江桐庐定制法治公交专线、 法治公交站等普法载体,把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广 东惠东推出 “普法微课堂”,通过专题讲座、情景课堂、普 法沙龙等形式让更多人提高法治素养 … …连日来,各地各部 门扎实推进全民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动习近平法治 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 明确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发挥领 导干部的风向标作用;指出 “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 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 队伍; 阐明 “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增 强全民法治观念 … … 习近平法治思想注重增强法治意识、提 高法治素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让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 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 者。各级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 权、监察权、司法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



方向、道路、进度。越是领导干部,越要以身作则, 以上率 下。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领导干部都要严 格按法规制度办事,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 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 工作队伍。法治队伍内涵丰富,既包括专门的法治队伍,即 立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司法人员等政法干警、纪检监察 机关的执法办案人员,也包括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和高校 法学教师、学术科研机构的法学专家学者。各支队伍各司其 职,各负其责,相辅相成,共同汇聚成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 磅礴力量。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力提高法治队伍业务素质能力,确保政治过硬、业务过硬、 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才能建设一支忠于党、忠 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 要靠人民维护。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 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久前, 以 “深 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题的 20XX 年 “百名 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举行。数据显示,去年全 国共举办 “双百”活动报告会 6 万余场,场次数、听众数均 再创新高,有力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提升了全社会尊法 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 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 神文明创建内容,努力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 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就能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 者、坚定捍卫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 守法律。”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持续提高法治素养,让社会 主义法治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我们就一定能筑法治 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全 面依法治国新篇章。

建设网络强国,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

论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⑥

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数字技术引领 前沿,智能家电、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产品让生活 更美好,医疗、养老、抚幼等方面的数字服务不断升级 … … 前不久,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上,新产品新业 态新应用受到关注,展现了中国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 设取得的成就。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 2014 2 月中央网络安 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 网络强国的目标:“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



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从加强 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从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到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从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 到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从倡导构建网络空 间命运共同体到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 … … 党的十 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 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推 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 新论断,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 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发生历史性交汇。放眼世界,网络 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 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纵观国内,网民数量全球第一, 电子商务总量全球第一,电子支付总额全球第一,我国已成 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 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 “时”与 “势”,加快建设网 络强国,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 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建设网络强国,科技是关键。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经历 了 1G 空白、2G 跟随、3G 突破、4G 同步、5G 引领的不平凡 历程,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



比,核心技术上的差距仍较为明显。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 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 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才 能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我 国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基础较好,在一些领域已经 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条件有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 更大进步。我们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 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 在自己手中。

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网络强 国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推进 “互联网 +政务服务”,让 “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探索 “区块 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严密防范网 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 … … 回首过去十年,我们把增进 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 信息化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 必须更好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让信息化成为人 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

面向未来,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 “互联网+”行动计划,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广泛更深入地 惠及全体人民,就一定能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信息化支 撑。


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 (人民时评)


走进 5G 智能服装厂生产车间,生产动态实时映射到虚 拟工厂中,实现对每笔订单、每台设备的实时管控;移步智 能汽车工厂,利用防错扫描、视觉穿戴等设备,数字化生产 线可以满足用户 500 多万种个性化配置,定制化生产成为现 实 … …前不久,工信部印发《5G 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一 批制造业企业在各自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出新一代信息技术 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不断向纵 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 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 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作为制造强 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 的全球地位,对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发展现代产 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智能制造可以带动工业机器 人、增材制造、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发展,本身就是新的经 济增长点,能够培育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智能制造能够 融入千行百业,通过重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 对传统制造业产生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有力助推传统产 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焕发生机。

近年来,我国坚持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不动摇,加快 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 化协同、智能化变革。转型升级成效更加显著,截至今年二 季度,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



具普及率分别达到 55.7%75.1%, 比 2012 年分别提高 31.1 个和 26.3 个百分点;产业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我国智 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近 3 万亿元,市场满足率超过 50%,工 业 APP 数量已超 28 万个;基础设施支撑更为坚实,我国工 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已拓展至 45 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 互联网”建设项目累计超 3100 个。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 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不高、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问题 凸显,提升创新能力是顺利闯关过坎、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 键。 由此来看,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变革既 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推动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要在 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智能制造本质是制造,而制造必须基于 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只有加强基础零部件、先进工艺技术等 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供给,不断补齐产业短板,才能夯实智 能制造的基础支撑,厚植产业体系新优势。推动智能制造创 新发展,也要在深化应用上做文章。智能制造关键在智能, 倘若没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强力支撑,制造的 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很难大幅提升。要聚焦多行业多场 景需求,开展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在培育推广智能制 造新模式中,更好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发 展智能制造,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



力和应用水平,我们一定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 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中国道路中

国梦 ·不负嘱托更奋发⑧)


我的曾外祖父是新疆于田县农民库尔班 · 吐鲁木。上世 纪 50 年代,为表达翻身得解放的感恩之情,他多次想 “骑 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后来受到毛泽东主席两次接见。 人们亲切地称他为 “库尔班大叔”。奶奶告诉我, 曾外祖父 去世前叮嘱:“永远不能忘记党和国家的恩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奶奶萌生 了一个想法,让我代写一封信,寄给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 我们讲述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以及家乡的发展变化,表达了 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2017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 在回信中,总书记勉励我们全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 “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 庭的模范”。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们全家激动万分。 同时我 们也在思考,怎样帮助更多人,为民族团结和新疆发展作更 多贡献?2017 3 月,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父亲提议设立一 个家庭公益基金,专门用于慰问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各族群众,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当年 6 月,“中华儿慈会库尔班 · 吐鲁木民族团结互助专项基金” 正式设立。为留守儿童捐赠过冬棉衣、为幼儿园孩子提供国



家通用语言课程动漫读物、办国家通用语言学堂 … …截至今 年 5 月,基金已累计帮助 5700 余人。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 努力,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让民族 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2018 1 月,我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几年,我经常 走到田间地头、村庄院落,在和乡亲们一起拉家常的过程中, 了解他们的诉求。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就是我要 反映的群众心声。如今, 乡亲们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看病还 能报销;党和政府为他们培训技能,提供就业岗位。 乡亲们 都发自内心地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除了要做好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也要讲好民族团结的故 事。作为于田县库尔班 · 吐鲁木纪念馆的讲解员,我向观众 介绍了 “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 目前,纪念 馆平均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上万人次。2021 11 月,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为例,讲述了家乡于田县发生的巨大变化。新疆是个好地方, 欢迎大家来新疆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美丽、 富足、真实、 好客、不断发展进步的新疆。

作为 “库尔班大叔”的后人,热爱党、热爱祖国、珍视 民族团结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基因。未来,我们将牢记习 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好、弘扬好优秀家风,促进各族群众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 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库尔班 ·吐鲁木纪念馆讲解员,



本报记者阿尔达克采访整理)


乡村振兴需要“聚人气”(新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需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 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因此,人气旺是实现乡村振兴 的重要方面,解决乡村聚人气的问题十分紧迫。

培育聚人气的好产业。安居乐业是群众的朴素愿望。发 展是硬道理,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致力于乡村经济发展, 以产业的兴旺带动人气的聚集。各地乡村资源禀赋不同,人 文环境各异,应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围绕 “一乡一 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利用 “互联网+”搭建销售平台, 可以帮助特色产品走出乡村。同时,“田秀才”“土专家”“乡 创客”是新型职业农民,熟悉乡村环境,生产经验丰富,拥 有一定的种植养殖技术。应注重发挥这些乡土人才在产业发 展中的作用,引导其为农民出主意、传技术、做示范,真正 做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打造聚人气的好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 生态环境是乡村的重要优势。营造良好环境,才能更好聚人 气,形成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要吸引人,就要开展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提升村容村貌,为乡村“美容”, 让村庄焕发新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要解决当期投入问 题,也要解决后续管护问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同时,要



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采取以奖代补、先建 后补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还要调动农民的积极 性,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开展房前屋后和村庄公共空间环境 整治。

弘扬聚人气的好风尚。优秀乡村文化是乡村能够吸引 人、 留住人的重要因素。 乡村情况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涵 养乡村文化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准施策。对文化 历史悠久、风貌独特的特色资源类乡村,要统筹保护、利用 与发展的关系;对产业支撑较强、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乡村, 应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准打造文化振兴示范样板,全面培育 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产业基础薄弱、 留守人 员较多的乡村,应以增添活力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 程。

构建聚人气的好机制。 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

力,助力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的人才在乡村大地上实现自我 价值。根据各村实际和发展规划,注重农技推广、畜牧兽医、 农村卫生、商贸物流、农村法治、建设规划等各类专业技术 人才的合理配备,让人才在各自领域尽显其能。 同时,制定 有效激励机制, 以 “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并支持企 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 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等方式回馈乡村。此 外,应发挥各类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吸引各行各业人才投身 乡村振兴。

实现聚人气的好生活。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着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重要方面。促 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才能为 农民富裕富足奠定坚实基础,为农村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提 供物质保障。

人气旺,事业兴。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

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 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就一定能为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为湖南省委党校教授)


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 (人民观点)


——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①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 最为重要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 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 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版即日起推出系列评论, 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 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尤为需要科学思想指引

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市民可拍到璀璨的星轨;“华 北明珠”白洋淀水生态得到恢复,“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



在这里安家;上海不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桃浦工业园区变 身市中心绿地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 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 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 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 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 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 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系 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 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 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 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尤为需要科学思想指引。强调“人 与 自然和谐共生”,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强调“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强 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明确生态文明建 设的宗旨要求;强调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凸 显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强调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 治保护生态环境”,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强调“共 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 议 …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



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是一个系统完整、逻 辑严密、 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凝结着对发展人类文明、建 设清洁美丽世界的思考和洞见,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个立志于千秋伟业的大党,如何权衡治国理政中的轻 重缓急,考验智慧、见证勇毅,彰显的是远见。2012 12 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 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 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 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把 “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目标,把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五位一体”的 总体布局,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 “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 念,把 “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 …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指引下,我们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 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新时代美丽中国 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 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我国这个 14 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指出,“生态 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到 2035 年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 本实现”的蓝图已经擘画,生态文明建设也到了有条件有能 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新征程上,以习近平生



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 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定能 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让祖国天更蓝、山更 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让锦绣河山造福人民、泽被 子孙。

建设交通强国,发挥现代化开路先锋作用

(评论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⑦

雪域高原,复兴号疾驰在拉林铁路上,藏东南腹地的人 们交通出行更加便利;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如飞虹凌波, 联通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跑出加速度; 在洋山港,无人驾驶的搬运车来回穿梭, 自动化码头大大提 高了作业效率,海运效能显著提升 … …放眼神州大地,交通 网络内畅外联,涌动着发展的活力,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 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生动写照。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是国民 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 “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 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 “要建设更多更先进的航空枢纽、更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 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 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我们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推 进全球交通合作,书写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畅通、文明 交融沟通的新篇章”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出行需求和交通事业发展,作出 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交通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从铁路、公路、水运、 民航客货周转量,到港口货物吞 吐量,再到邮政快递业务量,一些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 列;综合交通网突破 600 万公里;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 际机场、京张高铁等重大工程竣工;复兴号动车组、C919 大 型客机等一批国产交通工具和交通装备相继涌现 … … 十年 来,我国坚持交通先行,迎来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 性跨越。举世瞩目的成就,凝结着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交 通运输、邮政快递等诸多行业劳动者的汗水,展示了中国人 民的智慧和力量。

交通,素来被认为是 “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四通八达 的交通网络,连通地域,牵手城乡,实实在在便利着人民群 众的出行,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 “四好 农村路”的建设,村民出行实现了 “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 车”;网络购票、 电子客票、在线选座等服务创新,让出行 更加简单舒适;轨道交通、网约车等服务为群众提供了经济 便捷的通勤选择;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 交通连片成网,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 … …道路通、百业兴, 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打通了经济 “大动脉”,畅通了供需 “微循环”,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我国现代化迈 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 纽带。”现代交通网络的四通八达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



使世界成了紧密相连的地球村。交通运输业也在全球抗击疫 情、促进贸易复苏、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 极作用。我国坚持交通天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已经成为 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货物贸易额最大的经济体。新冠肺炎 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远洋货轮昼夜穿梭,全力保障全 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生动体现了中国担当、中国贡献。坚 持开放联动,加强互联互通,全面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等合作,正是中国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作出的重要贡献。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 建设交通强国。奋进新征程,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 高质量交通工具和交通装备,完善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 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盐碱地变身“金银滩”(现场评论)


盐碱地能不能养鱼虾? ”答案是 “能”。神奇的一幕, 发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万亩盐碱生物科技产业园。 眺望毛乌素沙漠南缘,漫漫荒原上大片盐碱地泛着白色,近 800 座养殖大棚汇成“淡蓝色的海洋”。挑帘一看,大棚里不 是瓜果,而是螺旋藻。在这里,盐碱地能养活南美白对虾。

思路一变天地宽”,盐碱地变成 “金银滩”。盐池县年 降水量约 200 毫米,蒸发量却高达 1500 毫米,干燥的自然 条件使这里盐湖众多。可盐碱地、盐碱水不能长庄稼,如何



才能“变废为宝”?近年来,当地立足实际,引进渔业养殖、 藻类加工企业,建成养殖基地 2500 亩。如今,产业园实现 年产螺旋藻 500 吨、藻蓝蛋白 20 吨,产品畅销国内外。事 实证明,谋划发展要因地制宜,只有善于转变思路、主动作 为,才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良性发展,走出一条 高质量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有资源找出路, 探寻发展“最优解”。盐池县有近 28 万亩盐碱地,pH 值普遍 在 9 以上。螺旋藻养殖需要高碱性卤水,用现成的盐碱地下 水配比成卤,取材便利;盐池日照时间长,充足的太阳光保 证了藻类生长所需热量;盐碱地租金便宜,拉低了场地运维 成本。换个角度看, 曾经制约发展的因素,也可能成为独具 特色的优质资源。

因地制宜,也应注重发掘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产 业发展,培育持久竞争力。 以前,产业园的企业大多以生产 螺旋藻压片和螺旋藻粉为主,但产品品类单一、技术含量不 高,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为提高产品附加值,一些企 业引进藻蓝蛋白提取技术,将营养价值最丰富的藻蓝蛋白通 过离心作用分离出来,生产出藻蓝蛋白试剂。延伸产业链条 后, 当地不仅发挥出资源优势,还插上了技术羽翼,为螺旋 藻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打开了空间。

因地制宜,其实也是 “产”“地”两相宜。坚持绿色发 展方向,走循环经济的路子,是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 目前,产业园正探索把螺旋藻从大棚转移到玻璃管道中。长



8000 米的盘绕式玻璃管道,可使藻类充分接受光照,提 高生长效率,更方便废弃卤咸水的统一处理。着眼未来,园 区还将规划建设 “光藻鱼碳中和一体化”示范项目,顶部利 用光伏组件发电, 中部安装养殖玻璃管道及鱼虾养殖设施, 底部安装排水及污水处理设施,通过优化养殖设施空间布 局,实现一体化循环养殖。

在采访中,有人感慨:“曾经百无一用的盐碱地、苦咸

水,竟然也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沙漠和水藻的 神奇结合带来启示:深入挖掘当地资源,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 路子,就能化劣为优、培优增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的双赢。面向更广阔天地、更具潜力空间,因地制宜、精准 施策,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质量发展之路必 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本报宁夏分社记者)


推动互联网“高速公路”演进升级 (新知)


【现象】拥有地址数量居世界第二,IPv6 (互联网协议 第六版) 互联网活跃用户数达 6.93 亿,移动互联网 IPv6 流 量占比突破 40% … …近年来,我国 IPv6 规模部署成效显著。 随着 IPv6 互联网 “高速公路”的全面建成,IPv6 5G、人 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不断推进,广 泛赋能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IPv6 提升着我国互联网的承载 能力和服务水平,也为未来网络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点评】

IP 地址是一串独一无二的数字标识,如同“门牌号码”, 被分配给互联网上的网站、终端和其他连接的设备。IP 地址 作为互联网的基础资源,是互联网各系统识别和数据传输的 基础。在互联网上,每一个网站、终端和连接的设备都要依 靠 IP 地址来彼此区分、相互联系。

IPv6 IP 地址量为 2 128 次方,其海量规模也被形 容为“可为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分配一个 IP 地址”。IPv6 是全 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能够提供充足的 网络地址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深刻影响着网络信息技术、产 业、应用的创新和变革。 比如,在智慧交通领域,利用 IPv6 大容量地址结构技术,城市交通系统中信号灯、各种感应设 备都能获得单独的 IP 地址,实现系统整体联网、动态管理, 提高运输效率;在视频应用中,IPv6 不仅能解决地址容量问 题,还优化了地址结构,提高了选路效率和数据吞吐量,从 而满足视频通信大信息量传输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 IPv6 试验和应用的国家,在技 术研发、网络建设、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早在 2003 年,国家就启动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 2008 年建成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 IPv6 下一代互联网。 2017 年至今,我国 IPv6 进入规模商用阶段,用户及流量均 实现规模增长。

随着 IPv6 规模部署、规模应用加快推进,我国不断提 升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高端发展水平,高效支



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业态,促进 了网络应用进一步繁荣。 比如, 电力行业将 IPv6 短距物联 网技术等应用于配用电网络,助力能源互联网建设;制造业 企业构建基于 IPv6 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提高系统、设 备、人等的交互即时性及效率;等等。

我国在 IPv6 方面起步早、发展快,但仍面临 IPv6 流量 占比有待提升、家庭终端支持能力不足、应用基础设施服务 性能有待增强等现实。推动我国 IPv6 实现从 “通路”迈向 “通车”的新跨越,仍需持续努力。大力发展基于 IPv6 的 下一代互联网,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和应 用基础设施升级步伐,积极构建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 就能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网络强国建设奠定 更坚实基础。

优化供给,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人民时评)


打造高品质、好口碑的精品景区,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 给力度,提升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满意度,无疑是激发旅 游市场更大活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 我国年人均出游超过 4 次,给旅游市场主体带来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市场主体紧跟市场需求趋势,不断优化 产品和服务, 以踏踏实实的努力赢得游客认可。与此同时, 一些私设 “景点”的问题也受到关注。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私设 “景点”问题专项整 治工作方案》,明确于今年 9 月至 11 月开展私设 “景点”问 题专项整治工作。包括无照经营扰乱旅游市场秩序、未经许 可擅自收取门票费用、私自建设旅游设施破坏生态环境、私 自改变土地用途开展旅游经营等在内的 7 类违规行为,将成 为本次专项整治的主要对象。相关举措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 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游客权益,推动旅游行业高质 量发展。

景点是旅游中的重要一环,景点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人们 的出游体验。近年来,一些地方未经有关部门许可私设 “景 点”,违规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开展旅游经营活动,不仅 扰乱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也给游客合法权益和旅游安全 带来危害。对地方和企业来说,私设 “景点”是只顾眼前利 益、忽略长远品牌美誉度的短视行为,最终将会损害自身的 长远利益。正因如此,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私设 “景点”问 题专项整治工作,得到旅游企业和游客的广泛好评。

随着旅游市场不断发展,我国旅游消费需求呈现明显升 级趋势: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 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游客的需求更为丰富和个性化。这 对于旅游市场主体来说既是新的增长点,也意味着更高的要 求。一些粗放低质、缺乏特色的供给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聚 焦消费新需求,在品质和特色方面下功夫,才是赢得游客口 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作为接触性、聚集性、流动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业受新



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一些旅游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但有挑 战也有机遇,我国旅游消费快速升级的方向没有变,旅游市 场发展的巨大潜力没有变,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没 有变。在当前国内旅游市场, 乡村民宿、露营旅游、智慧旅 游等预订火热,折射出文旅市场巨大的需求潜力。 以整治私 设“景点”等问题为契机,打造高品质、好口碑的精品景区, 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提升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满 意度,无疑是激发旅游市场更大活力的关键所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未来,根据旅游需求新趋势打造旅游产 品新供给,推出更多符合游客口味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 增强人民出游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旅游业一定能迎来 新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 要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观

)


——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中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 中体现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 本原则,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十年禁渔”的万里长江生物 多样性日益丰富;从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林场到沙土变良田 的库布其沙漠,“绿色地图”在人们身边不断拓展;从云南 大象北上南归到藏羚羊穿过铁路公路繁衍迁徙,人与动物和 谐相处成为一道道美丽风景 … …这十年,一个个保护自然、 保护生态环境的中国故事,书写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 负人”的动人篇章,展现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 力。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问

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 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 的攫取,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 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生态保护是必须跨越的 一道重要关 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是努力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提出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 生命共同体”,到指出 “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 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再到强调 “要为自然守住安 全边界和底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习近平生 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的 辩证统一关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 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

为当代计,为万世谋。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



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建设。从解决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破坏生态问题,到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提出“双碳”目标, 到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已成为我 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站在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洱海边 “立此存 照”,嘱咐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秦岭深处察看自然生态, 叮嘱当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西溪湿地步行察看,思考 “统 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 … …一次次将目光聚 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映照着狠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担 当。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在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 合账。守住人类活动的有形边界和无形边界,限制人类过度 利用自然的不合理行为,才能真正构建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 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 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 重要的基础,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 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不作为,而是 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化。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艰难,不能走老路, 又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十 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 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 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坚 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以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 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一定能让自然生态美景永 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昂首迈向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现代化,持续书写世所瞩目的文明史诗。

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人民时

)


——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①

突出问题导向, 以具体问题为切 口,从小处着手、往深 处抓实,体现了 “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理智慧

从 “精简会议活动”“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到 “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从与 民同坐农家炕头畅谈收成,到直接约谈作风建设重点单位的 领导同志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把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全面从



严治党的突破口,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写下作风建设新篇 章,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中央八项规定如同新时代中 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一张 “金色名片”,在全党全社会激 起了一场风气巨变。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十九届中央 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报告》《关于党的十九大 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强调 “中 央八项规定要长期坚持”。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持之 以恒正风肃纪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修订完善中央八项 规定实施细则,推进全党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经过坚持不懈努力,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邪气, 解决了一些长期没能解决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小切口打开大局面,小举措撬动大革新。人们看到,党 中央始终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给全党树立了典范; 持续整治“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 “节日中的腐败”等“四风”问题,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 不断为基层减负;公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成为 惯例,特别是在年节假期、重要会议等时间节点释放正风肃 纪的强烈信号 … …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 点坚守,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这股韧劲,凝聚起作 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强大能量。可以说,突出问题导向, 以具体问题为切 口,从小处着手、往深处抓实,体现了 “致 广大而尽精微”的治理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 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 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党落实中央八项规 定、持续整治 “四风”,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干部作风好了,人民群众最 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门好进了,规矩越来越严了”“笑脸 相迎,态度越来越好了”“程序简化了,办事更便捷了”… … 群众的切身感受说明, 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不仅大大提升了党的威信和形象,更能以党心汇聚民心,以 好作风带领人民群众开辟 “中国之治”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 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作风建设只有进 行时,没有完成时;不仅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当前 “四 风”问题病根未除,稍有松懈就可能死灰复燃。准确把握新 形势下反 “四风”的规律特点和工作要求,乘势而上、再接 再厉,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就一定能 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巩固作风建设来之不易的成果,维护 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12 12 4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 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规定就是规定,不加 “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 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展望未来,把严的主基调长 期坚持下去,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驰而不息 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我们党必能以优良作风凝聚起 14 亿



多人民的磅礴力量,意气风发向着既定目标昂首前行。

用热爱和坚守点亮梦想 (暖闻热评)


【人物】支教老师袁辉

【故事】2012 年,袁辉来到湖北武陵山区,先后在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白沙坪小 学等地从事志愿支教服务。多年来,他克服环境艰苦等困难, 在扎实开展支教工作的同时,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支援本地教 育和困境儿童,争取各界资源助力教育扶贫。袁辉曾获第二 十三届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选 2021 年 “最美基层高校 毕业生”。

【点评】

20XX 9 8 日,是袁辉支教整 10 年的日子。10 年前 的一个雨天,袁辉搭车至巴东县野三关镇,换乘三轮车找到 姜家湾教学点。 当时, 巴东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姜家湾教学 点位于半山腰,生活条件艰苦。到达后的第一晚,没有安身 之所,袁辉干脆找来几张课桌拼凑成床板,在睡袋里凑合了 一宿。纵然艰辛,袁辉从未想过退缩, 自此在大山深处扎下 根来。

心有大爱,默默奉献。在姜家湾教学点,袁辉利用周末 跋山涉水,走访每个孩子的家庭,发现哪家有困难,就悄悄 留下一笔爱心款。 白沙坪小学人手紧张,他主动承担更多教 学任务,还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学校代课。为了给患有罕 见病的孩子补课,他每周往返几十里山路,坚持 6 年,风雨



无阻。10 年来,袁辉将感情倾注到每个孩子身上,用坚守照 亮他们的成长之路。“您来后,仿佛有一缕温暖的光照进我 的世界”“袁老师,谢谢您对我的照顾” … …孩子们的真挚 感言,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心有热爱,寓教于乐。在袁辉的课堂上,别致的设计、 幽默的语言、活跃的气氛贯穿始终,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 其中。讲生命安全教育课,他将知识点设计成情景剧,让学 生上台 “演出”;有学生性格内向、学习跟不上,袁辉做免 费家教,带学生踢球、爬山、参加户外运动,帮助他们发现 自身优点、找到自信。10 年支教,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看 见更精彩世界的窗户,也让袁辉收获了与学生们的深厚感 情。“能够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的梦想,能够陪伴孩子们健康 快乐地成长,并从中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乐趣”,这 样的感悟,映照着他内心的丰盈。

在袁辉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支教的队伍中

来,他们中有南京大学派出的研究生支教团,有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等前来开展暑期支教的学生。去年, 已经走出深山、 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发起“千笔书信、冬日温情”活动, 组织 61 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与袁辉所在的望坪中学学生 互通书信,鼓励孩子们常怀梦想、努力拼搏。抱定 “到基层 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坚定“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的意志,用知识与眼界启迪智慧、用热爱和 坚守点亮梦想,一批又一批远赴他乡的支教者,必将在青春 之花绚丽绽放的同时,浇灌出教书育人的累累硕果。


老手艺焕发旺盛生命力 (中国道路中国

·强国复兴有我)


我是一名 “职业嫁接人”,主要为农户提供苗木嫁接、 果树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我的家乡是当地重要的 苗木药材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苗木嫁接是苗木培育中的关 键技术之一。我很小就跟着老师傅学会了这门手艺,一晃就 和手里的小刀打了近 40 年的交道。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新技术。 削头、割皮、接芽、塑 包 … …几分钟内,一株苗木就能嫁接完成。从不同地区、不 同品种,到适合嫁接的季节、方式,每一个细节都要熟记于 心。每年的腊月到来年的四月,是苗木嫁接的高峰期,一大 批苗木嫁接技术人员走向全国各地,在需要的地方挥洒汗 水。

好技术,不仅让自己增收,也带动乡亲们致富。前几年, 我加入当地 “老带新”师徒队,带着年轻人钻研嫁接手艺, 还组织 20 多人远赴贵州、青海、新疆等地从事苗木嫁接服 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如今,成长起来的 “职业嫁接人” 成了农村产业发展的 “土专家”,在猕猴桃、雪梨、 中药材 等农业园区、产业园区开展定期管护,有力推进了品种培优、 品质提升、 品牌打造。不仅如此,县里还努力打造属于我们 的劳务品牌,搭建平台引导全县 3 万多名 “职业嫁接人”加 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运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签 订长期劳务合作协议,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干我们这一行的大多是农民出身,除了开展苗木嫁接服



务外,很多家庭本身也在从事着苗木生产。如今,随着互联 网技术的普及,农业生产正在向着规模化、品牌化加速发展, 我们也得抓紧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技能。借助行业的渠道优 势和信息优势,不少老伙计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农产品电商 等方式,成了苗农、果农的 “带货人”。我也不甘落后,跟 孩子学着开起了网店, 自家的 20 余亩板栗和柑橘苗销往全 国各地,还带动周边苗木种植农户进行网络销售,生意越来 越红火, 日子也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技术培训等惠农服务和扶 持政策日益完善,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乡跟着我们一起干,如 今有文化、懂技术、观念新的 “职业嫁接人”越来越多。只 要我们跟着时代长技能,跟着乡亲需求走,就一定能让老手 艺绽放更多光彩,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作者为四川省苍溪县龙山镇职业嫁接人,本报记者常 钦采访整理)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评论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⑧

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例行新闻发布显示,2021 年全 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 80.61 分,创历史新高。自 2012 年启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工作以来,全社会对知 识产权保护满意度全方位提升,见证我国推动知识产权 “严 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领域广、涉及方面 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 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 机制;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知识产权审查 质量和审查效率,坚决依法惩处侵犯合法权益特别是侵犯知 识产权行为,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 法成本,震慑违法侵权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加 强党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法 规制度体系和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构建 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 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 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截至 2021 年底,我 国 (不含港澳台)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7.5 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十二位,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 一。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 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数据、“互联网+”、元宇宙等 前沿领域,必须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确保创新源泉长流不 竭。进而言之,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效保护我国 自主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 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全



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就宏观政策而言,要坚持以我为 主、人民利益至上、公正合理保护,找准知识产权在构建现 代化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不断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深化 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 从治理方式看,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 治理等多种手段,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 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充分发挥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和大保护工作格局的制度优势和治 理效能。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我国对外开放大局,只有严格保 护知识产权,才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新体制。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开幕式上, 习近平主 席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列为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知 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 ( 2021—2035 )》明确提出,建设支 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引领下,我国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 争,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 理,不仅有助于为各类企业主体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创新环 境、投资环境,也将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 正合理方向发展。

知识产权是人类智力劳动的结晶。 回顾历史,从著作权 到专利权,从工业产权到信息产权,知识产权制度对人类文 明进步起到了 巨大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 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 新发展格局,就一定能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迈上 新的台阶,让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 大作用、贡献更多力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人民观点)


——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 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与 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 证统一的关系

在黑龙江伊春,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 良好的生 态使这里成为旅游 “打卡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 当地群 众将库布其沙漠的漫漫黄沙变为高产良田,依靠种植、畜牧、 光伏等产业增收致富;在江苏连云港,随着海域生态持续改 善,渔获又丰富起来 …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持在发展 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 现出来。

2005 8 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 的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 论断。在 “两山论”的引领下, 当地探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



互融共生的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 场合对“两山论”进行了更加深刻、系统的理论概括和阐释。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 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积极探索推广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了对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绿色发 展按下快进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这十年,看 得见的绿色在快速拓展。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 13.14 亿亩, 居世界第一位;林草总碳储量达到 114.43 亿吨,居世界前 列;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 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 10 亿千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 1000 万辆。“看不见”的绿色也在默默生长。“综合能源服务 员”“冶金热能工程技术人员”“环境卫生工程技术人员”等 一批 “绿色职业”应运而生,分类已有 133 个;全国涌现出 一大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垃 圾分类、节水节电、“光盘”行动等得到有效推广,越来越 多的人自觉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0 年来,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 26.2%,单位 GDP 二氧化碳 排放量累计下降约 34%。绿色越来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



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 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安吉走上生态 发展之路后,致富路也拓宽了。安吉以全国 1.8%的竹产量创 造了全国 10%的竹产业产值。安吉的变化,是中国生态文明 建设的一个缩影。停止伐木、发展旅游, 自然封育、草畜平 衡,生态养殖、产业升级 … …遍布大江南北的一座座城镇、 一个个乡村,依托绿色家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 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 劲。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 在思路。”着力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 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 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一竿翠竹撑起一县经 济,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颗果子撑起一片产业 … …多 地的积极探索证明,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 生金,是可以做到的。 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 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要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 山这个 “金饭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 壮大 “美丽经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 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水青山建得更 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 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建设农业强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评论

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⑨

粮食产量连续 7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产能稳定提

升; 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 9 亿亩高标准农田,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 95%,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2%,科技成为农业农村经 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 … …在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 发布会上,农业生产领域的一个个亮眼的成就,见证我国粮 食安全根基不断夯实,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现 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党的十 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 民问题,科学回答了 “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 问题。着眼“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强调 “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提出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要求“坚 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 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



持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 业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 14 亿人 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从深入实施藏 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从推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 模经营 … …这十年,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 能、适度进 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抓住耕地和 种子这两个 “牛鼻子”,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中国饭 碗主要装中国粮。事实证明,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 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 这个大局。

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 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十年,我国深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 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粮食不仅产得出、供得上,而且供 得优,农业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 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也更加需要以推动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 “三农”基 础。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 国国情、体察农业规律,深刻指出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 进步和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 促进农民增收,我国坚持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不断朝 着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 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今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经 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 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我国有着悠久农耕历史和灿烂农耕文化,不仅用占世界 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 20%的人 口,而且满足了高质量、 多样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 迹。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端稳 端牢 “中国饭碗”,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基础。

年轻干部要走好成长成才之路


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 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 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出席中央党校 ( 国家行政学院)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 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提供了正确指引和 重要遵循。这既是对年轻干部的鞭策,也是对全党同志的激 励,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政治上要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



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年轻干部成长成才,首先要 筑牢思想政治根基。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员干部的终身 课题。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年轻干部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 远,更加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作风上要 “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 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根本要求。对于年轻干部来讲,就是要讲实话、察实情、干 实事、求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去谋划事业和工作,提出的 工作思路、政策、方案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 合科学精神。

事业上要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干事担事,是干部 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只有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 铁肩膀、真本事,苦干实干,不懈奋斗,才能创造无愧于党、 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年轻干部要在 “干”字上 做出一番业绩,就必须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 接烫手山芋,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 验。

品格上要 “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我们党依靠斗争走 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年轻干部必须讲党性、 讲原则、讲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 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 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只有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 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才能成为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的勇士。

廉洁上要 “严守规矩、不逾底线”。严以修身,才能严 以律己。年轻干部要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时刻绷紧政治纪 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 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心有所畏, 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年轻干部必须知敬畏、存戒惧、 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把好 “方向盘”, 系好 “安全带”,始终做到不迷途、不放纵、不越轨,走好 人生之路。

学习上要 “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学习本领是领导干 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 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 不强,就会耽误事。年轻干部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 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 停提高。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要坚持在干中学、学 中干,使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适应时 代的发展要求。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奋进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年轻干部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提 升修养、苦练内功,奋勇争先、奋发图强,广大年轻干部一 定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 期望和重托。

来论


药品网络销售须安全



山西寿阳县  张国栋

近年来,药品网络销售日趋活跃,为群众购药用药提供 了便利。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 售监督管理办法》,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第三方平台管理 以及各方责任义务等作出规定,有助于在便民惠民的基础 上,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药品网络销售既是推进药品零售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

向,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 求。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尤须加强规范管理。现实中,无 需提供处方就能购买处方药等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商家甚至 违法销售禁售药品,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对药品网络销售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可谓势在必行。

兜牢药品网络销售安全底线,需要经营企业和第三方平 台切实担起责任,也需要相关部门发挥作用。一方面,企业 应切实加强自律、依规经营,同时,第三方平台必须守土尽 责、严格把关,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药品 监督管理等部门应秉持 “四个最严”原则,针对药品网络销 售的虚拟性、跨地域性等特点,创新监管方式。多措并举、 形成合力,才能保障好网络销售药品质量安全。

别让文具过度玩具化


广东深圳市  梁修明

流沙文具盒、火车头转笔刀、联名款中性笔 … …近年来, 一些文具厂商融合各种时尚元素,推出各类花式文具、主题



盲盒文具。然而,过度装饰、融入过多不实用功能的文具, 不仅容易让学生们分心,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虚高的价格 还可能助长攀比之心、加重家长负担,值得警惕。

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文具款式更多样、色彩更斑斓、功 能更丰富,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儿童购买使用。应当看到,文 具是学习用品,无论如何创新,也不能本末倒置,模糊了文 具和玩具的界限。如果文具过度玩具化,就容易影响孩子的 自控力、专注力。

文具是用具,而不是玩具。这提醒相关企业,应将文具 的实用属性摆在首位,不搞新奇、花哨的营销噱头,不虚夸 文具用品的实际功能,在为文具注入文化内涵的同时,让其 回归实用本位。与此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积极教育引导孩 子理性消费,摒弃盲目跟风、相互攀比等心态,真正让文具 成为学习的帮手。

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人民时评)


——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②

紧盯节点和薄弱环节加强监督检查,是持续深化作风整 治的重要环节。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20XX 年 中秋、国庆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开设“我 要举报”窗 口,对各地查处的 “四风”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 光。畅通监督渠道、强化警示震慑,释放了从严纠治“四风” 的强烈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



的执政基础。”纠 “四风”、改作风、树新风,正是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 召开会议,审议《十九届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情况报告》《关于党的十九大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工作情况的报告》,充分肯定了 “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治理”,强调 “要准确把 握新形势下反 ‘四风’的规律特点和工作要求”,要求 “继 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 效,化风成俗”,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 的政治定力和坚定决心。

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7799 起,批 评教育帮助和处理 11226 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 7752 人”。 近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 20XX 8 月全国查处违反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这已是该数据连续第 108 个月公布。相关数据,折射出作风建设的力度和深度。数据 背后,是我们党纠治不正之风一刻不停歇的坚定步伐。从十 九届中央政治局首次会议审议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到中 央巡视等各项党内监督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点,再 到集中整治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正是因为坚持精准施策、靶向治疗, 推进全党作风建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我们党刹住了 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一些长期没能解决的 顽瘴痼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当前经过大力整



治,面上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极易变换 “马甲” 反弹回潮。从 2021 年全国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 题来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达到 5 万余起,其中既有 老问题又有新动向。随着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更加需要 注意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的问题,严防形式主义和官僚 主义衍生出 “新变种”,打掉隐蔽性极强的 “软钉子”“中梗 阻”。

问题病根未除、土壤还在,就要保持 “马不离鞍、缰不 松手”的定力,增强“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今年以来, 无论是四部门聚焦 “天价”月饼等背后的 “四风”问题,联 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 还是多地紧盯乡村振兴、生态环保、营商环境等领域开展专 项治理,都说明纠治 “四风”正成为常态。实践充分证明,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 紧盯 “四风”隐形变异现象,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才 能铲除不良作风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 坝、扎紧作风建设的铁笼。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持之以恒落实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我们党 就一定能以优良作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在新时代新征 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人民观

)



——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 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 态环境需要,深刻阐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的生态环 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 生优先领域

2021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 到 87.5%,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地 表水 Ⅰ — 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 84.9%, 已接近发达国 家水平;涵盖 8 万个点位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已建成, 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 …前不久举办的一场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空气、水 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发生的巨大变化,相关成就鼓舞人心。 这些变化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 “良好生态环境是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随着经济 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 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 题。从提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 的民生福祉”,到指出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 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再到强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 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群 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刻阐明了一系列新思 想新理念新观点。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 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 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显著增进了民生福祉。坚决打赢蓝天 保卫战,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 整治 … …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 前所未有。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出台中央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环保垂改、排污许可等制度,全面推行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 … 一批 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这十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的 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 9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 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 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 态环境质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是我们 党的宗旨所在、使命所在、责任所在。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 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 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让群众持续感受到变化、不断增强信 心。在福建三明市将乐县,我国首批林业碳票正式出炉,生 态公益林可折算成碳减排量进行交易;在浙江杭州市临安



区,各镇街自然生态资源的增减情况通过数字管理平台实现 可视化,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有了清晰依据;在江西抚州市金 溪县,创新推出的 “古村落金融贷”引来金融活水,推动古 村古建融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 …实践证明,积极拓宽 “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 现机制,就能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 环境效益。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

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应当清醒 看到,过去多年高增长积累的环境问题,具有复合型、综合 性、难度大的特点,解决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保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一个人的 力量或许有限,但只要乘以 14 亿多人口这个基数,就能迸 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伟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坚定信念、 久久为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始终把生态文明 建设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谋划和推动,加快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定能让良好生 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人们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 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建设海洋强国,用好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评论员观察)


——强国之路正扬帆⑩


20XX 4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考察调研。从了解 海洋观测设备与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应用情况,到察看沿海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再到听取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情况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建设海洋强国、发展 海洋事业指明方向。

现代化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不仅是一个陆地强国,也 是一个海洋强国,一个陆海兼修的现代化强国。”我国作为 海洋大国,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 安危。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 设海洋强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坚持走依海富国、 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扎实推进海洋 强国建设。海洋生产总值稳步提升,港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累计建立各级海洋保护区 270 余处 … … 一份份亮眼成绩单, 见证我国加快由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坚实步伐。

海洋孕育生命、连通世界、促进发展。进入 21 世纪, 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 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 洋事业总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海洋作为高质 量发展战略要地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



海洋,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 护,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拓 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坚持陆海统 筹,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眼下,海洋经济正在成为国 民经济新增长点,在扩大内需、破除资源瓶颈、加快新旧动 能转换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 永续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努力实现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 天。

当前,我国主权利益、安全利益、发展利益在海洋方向 上日趋重合。不久前,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三艘航空 母舰下水命名,映照着人民海军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宣 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加快建设 海洋强国,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维护海洋权益和海 洋安全的综合能力。身处经济全球化时代,一片海洋将彼此 连通,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应对海上安全问题,开展海洋 全球治理,需要各国携手同行。从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到推进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从开展海上渔业合作 和资源共同开发到配合国际社会打击各种非法渔业活动,我 国不断为维护国际海洋秩序、增进海洋繁荣福祉贡献智慧与 力量。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广袤海洋必将为人类带来更丰厚 的馈赠。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国内首个海上数字智慧 应用工程 “海联网”,世界领先的智慧海洋海底无线通信组 网 … …不久前播出的纪录片《蓝海中国》,翔实介绍海洋领 域超级工程和大国重器,折射出我国发展海洋事业的硬核实 力。放眼未来,海洋事业潜力无限、大有可为,必将为经济 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支撑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 航。

让城与淀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现场评论 ·

时代的伟大实践⑩)


青头潜鸭、红尾水鸲、紫翅椋鸟,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 禽类吃虾、白鹭吃鱼、雁鸭吃水草,生物链条形成良性循环。 来到河北雄安新区,探访白洋淀水域,芦苇青青荷花开、水 鸟翩翩鱼虾跃的景象映入眼帘。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维护华北地区生 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一段时间以来,地处大清河流域 “九 河下梢”的白洋淀, 曾遇到 “口渴”、污染等问题。 习近平 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强 调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谈 到选址考虑时,指出 “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 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建设好雄安新区,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 和保护。

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治理和保护自然生态要坚持系



统思维。 白洋淀从 “淀干了,鱼没了”,到如今鱼跃鸟飞, 得益于恢复了水面让水多起来、恢复了水质让水清起来、恢 复了水生态让水活起来。河北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一方 面制定并落实《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 2018 — 2035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另一方面, 从外源上整治工业污染、严禁增量输入,在内源上治理消除 淀中村淀边村存量污染,调水补水恢复水域面积,植树造林 恢复生态功能。系统推进、一体治理、综合修复,像编织芦 苇席一样,把白洋淀生态保护网织得更加细密。

白洋淀治理和修复,成在淀泊,功在全流域。为避免出 现 “九龙治水”“各管一段”情况,河北专门设立白洋淀流 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全流域设置 61 个考核监测断面, 对流域内全部入淀排口及 852 家重点监控涉水企业安装污水 在线监控设施。 2017 年以来, 白洋淀水质逐年改善,2021 年淀区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三类及以上标准。 事实证明,立足全流域全区域,既有治标的具体措施,又有 治本的长效机制,既采用 “防洪、补水、治污”系统推进, 又谋划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一体 化管控,才能在改善生态系统、优化生态结构中打造优美环 境。

雄安新区是 “未来之城”,白洋淀是 “华北明珠”,新城 与淀泊因水而联、共融共生。如今走进雄安新区,不仅有碧 波荡漾的白洋淀,还有郁郁葱葱的 “千年秀林”,率先启动 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成效显现。从坚持生态优



先、绿色发展,到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从先植绿、后 建城,到一城活水、水城共融;从不建高楼林立的城市,到 打造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的环境 … …雄安新区把 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中建设 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以山清水秀做标杆的生态建设、城市 建设,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舒展美丽新画卷。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 荷叶荷花香。”作家孙犁笔下的荷花淀,令人神往。奋进新 征程、建功新时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就能尽显 “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在燕赵大地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为本报河北分社记者)


让非遗绽放更迷人光彩


栩栩如生的济南皮影,声情并茂的山东快书,精致华丽 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简约精美的苗族蜡染和苗绣 … …不久 前,在山东济南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非遗博览会上,全国 332 名非遗传承人、284 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各地具有代表性 的非遗技艺、特色表演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集中亮相,受到观 众青睐。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 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好保护好。为此,山东省文化和旅 游厅会同 22 个省直部门出台 20 条措施,将开展全省非物质 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全面摸清分布状况与保护现状,分级、



分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水平。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积极培养传承人,才能让非物质 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不让技艺失传,黑陶瓦 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冯纪臣返乡创业,建起黑陶传习所供 参观者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香包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 秀英今年已经 83 岁,仍奋斗在传承保护前沿,跟着孙女做 直播、邀请网友参与设计,坦言 “非遗传承有年轻人接力, 我也不用担心了”。在弦歌不辍、思接千载的传承中,传统 文化的芬芳愈加醇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 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 件下,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处理好传统 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济南市百花洲 历史文化街区,鲁绣、活字印刷、草柳编、泉水豆腐等非遗 文化和技艺备受欢迎,现场还有非遗传承人的演示和讲解。 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山东将推出一批非遗主题 旅游线路,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一批非遗研学 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 用时代精神激发传统非遗新活力。

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发 挥独特作用。在山东,有的地方探索 “非遗+扶贫车间”模 式,依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非遗项目,让群众实现 家门口就业;不少地方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开设非遗扶贫



就业工坊,组织展示展销,鼓励电商平台推介工坊产品。一 位树皮画非遗传承人感慨:“从带动几个人到带动几百人, 从过去几百元到现在几千元的收入,非遗保护传承给大家带 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着眼未来,既加强系统性保护,也推进创新性发展,就 能让非遗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 信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追思先烈 致敬英雄 (人民时评)


在第九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各地开展活动,向英烈 致以崇高的敬意。在山东济南,志愿者们走进革命烈士陵园, 为烈士描碑文,缅怀革命先烈;在四川成都,不少高校开展 “穿越时空寄哀思  红色精神我传承”主题活 动,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在江苏连云港灌云县,“人 民楷模”王继才烈士先进事迹碑石长廊正式建成开放,大家 在参观中重温英雄故事 … … 以山为灵,以木为魂,以石为碑, 人们以各种形式追思先烈、致敬英雄,在铭记历史中汲取精 神力量,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前行意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 灿若群星,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据不完全统计,近 代以来有约 2000 万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 场、祖国建设的热土、保家卫国的一线冲锋陷阵、抛洒热血, 他们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 英勇牺牲。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



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设立国家纪 念日,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正是为了以国家的名义向 他们致敬,深切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 能没有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纪念烈士,是为了铭记历史,也 是为了学习传承他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 牺牲的宝贵精神。不久前,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遗骸安葬仪式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 位志愿 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伴随着军号吹奏的《思念曲》,人 们回忆起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功臣,回忆起鏖战长津湖、 血战上甘岭的艰苦卓绝,回忆起 “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 烧身岿然不动”的民族血性。精神的伟力,总能带来心灵的 震撼;信仰的光芒,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英雄烈士的事迹 和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每一位英雄烈士,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 的缅怀,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对他们的致敬,都是 一次精神的传承。近年来,从设立烈士纪念日、 出台《中华 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对全国 22 万处县级以下烈 士纪念设施进行集中整修、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再到开 展为烈士寻亲、加强英烈保护,一系列举措让 “敬仰英雄、 学习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 先烈的良好风尚。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 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深入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赓续英烈精神,传承 红色基因,才能更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 量。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 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不久前,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

肖荣基追随哥哥的脚步,成为一名光荣的新兵。临行前,他 来到哥哥墓前告别:“我在部队也会像你一样,给家争光, 给国争光!”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对英烈最好的纪念,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征程上,仍然有新的 “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 有新的 “娄山关”“腊子 口”等待我们去攻克。 崇尚英雄、 见贤思齐,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 英雄模范那样奋斗,我们必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