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两办”文章、典型材料汇编(147篇)

目录


1.建强“苏中新鱼米之乡” 5

2.临朐:启程“诗和远方”做足文旅融合大文章 9

3.严把“四道关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4

4.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乡村海门新篇章 16

5.夯实“三农”压舱石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19

6.改革创新融合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1

7.新思想激发迈进农业强县新动能 24

8.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如皋样板” 26

9.参军入伍绽青春 同心共筑强国梦 28

10.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品牌 走好新时代双拥事业高质量发展

之路 30

11.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安全生产 35

12.用爱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蓝天 37

13.十年奋进迎巨变 武陵大地气象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吉首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40

14.凝心聚力防疫情 同舟共济保安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综述 45

15.托峰明珠展新颜—温宿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48

16.十年奋进迎巨变 跨越赶超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53

17.一枝一叶总关情 58

18.坚持问题导向-以思想解放引领产业振兴 60

19.“一带一部”新答卷—十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二 64

20.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的工作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71

21.强化政治担当 扛牢政治责任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76

22.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安全生产 78

23.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 全力推动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

80

24.扛牢安全生产责任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82

25.精准聚焦地质灾害防治关键环节 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84

26.坚守安全红线 抓实教育卫生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 86

27.着力打造天水区域中心城市优质承载区 88

28.奋力冲上“三个高地”—十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三 91

29.青年观察在新赛道上奔跑 98

30.历尽天华成此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100

31.不忘初心 勇毅前行 汇聚起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109

32.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打通优势转化通道 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 112

33.山川之秀甲青齐 十万人家尽读书 117

34.江碧水向东流—十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四 121

35.感悟思想力量 走好实践之路 127

36.稳中向好 稳步提质—平凉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30

37.千年古城的新魅力—库车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年综述 133

38.打造“强州府”战略人才引擎 助推吉首高质量发展 139

39.文旅融合打造“新引擎” 助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142

40.牢记“三个敬畏”殷殷嘱托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踔厉奋发、笃行

不怠 145

41.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工作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149

42.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办好办实 156

43.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159

44.做实做好信访工作“大文章” 161

45.高举伟大旗帜 担当时代使命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

166

46.奋力谱写新篇章 溪州大地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永顺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69

47.乘势而上 再创辉煌 全力实现富美大市新区建设良好开局 174

48.以“三级联保”体系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77

49.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做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党员

领导干部 179

50.学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

业的内生动力 182

51.坚持“五个聚力”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185

52.全市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四五”时期兴边富民工作推进情况—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191

53.奋进绽芳华 展翅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凤凰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97

54.争取战略主动 加快全面振兴 202

55.新时代新征程更要弘扬好作风 211

56.为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愿景作出积极贡献 214

57.关于全市医疗保障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217

58.蹄疾步稳势昂扬—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24

59.磅礴起势织锦绣 壮阔征程奏强音—范县上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28

60.酉水明珠靖”彩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靖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36

61.紧扣“四个聚焦” 狠抓“四新提升”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市域社会治理新样板 240

62.坚持以高质量人才工作 打造湘鄂渝边区“智高地” 243

63.青山绿水踏歌行 246

64.务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252

65.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贡献黑河力量 254

66.坚定信心谋发展 踔厉奋发稳大盘—南明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58

67.着力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 263

68.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盯、盯得住、盯得牢 266

69.以思想大解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269

70.奋楫扬帆行致远 勇立潮头著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72

71.奋发有为 担当实干 做好新时代全面振兴发展的答卷人 278

72.常怀为民之心 恪守为政之责-以实干担当答好新时代“信访工作”考卷

281

73.全力建设平安法治示范区 打造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好环境 283

74.聚焦主责主业 服务发展大局 286

75.践行心中装着人民 290

76.奏响安全主旋律 谱写发展新篇章—市发改委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294

77.安全为先 发展为要—我市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298

78.坚决扛牢焦裕禄故乡的使命担当 奋力走好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博

山路径 302

79.以焦裕禄为榜样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307

80.矢志笃行焦裕禄精神 奋力书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桓台华章 311

81.厚植爱民情怀 激发拼搏干劲 争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干部 316

82.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争做冲在一线、创新实干的关键少数 320

83.追赶发展蹄疾步稳—定西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324

84.弘扬焦裕禄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现代化新淄博建设贡献沂源力量 327

85.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332

86.争做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337

87.弘扬英烈精神 谱写新田新篇—纪念蒋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 340

88.弘扬焦裕禄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路 344

89.坚定践行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我市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纪实 348

90.坚定不移强工业 全力以赴稳经济—20XX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351

91.浪潮奔涌千帆竞 踔厉奋发正当时—鄄城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354

92.牢记领袖嘱托 践行“三个敬畏” 全方位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旅

游城市 358

93.加快气象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 助力果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绿色发展 362

94.魅力阿瓦提 棉城绽新颜—阿瓦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年综述 365

95.常怀忧患之心 永葆斗争精神 依靠顽强斗争为黑河振兴发展贡献力

371

96.坚持学深悟透笃行 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374

97.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再出发—古浪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377

98.迈步从头越 奋进新征程—遵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384

99.“稳”得扎实进”得有效—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工作综述 390

100.用心书写民生答卷—市人社局助力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398

101.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406

102.开局写精彩 奋进谱新篇—德令哈市20XX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415

103.砥砺奋进绘新景 继往开来启新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山县经济社会发

展综述 422

104.用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427

105.践行“三个敬畏” 矢志干事创业 奋力蹚出昔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

展新路 429

106.“五个坚持”成为破题之钥双鸭山市开展“三航行动”的思考 433

107.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奋进篇章—古浪县三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综述 438

108.富蕴之城奏响时代强音—拜城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444

109.守好群众“安居”底线—祁阳市开展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纪实 450

110.以干部创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454

111.牢记“三个敬畏” 书写灵石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457

112.深学细悟践初心 笃行实干勇担当 为黑河全面振兴发展不懈奋斗 461

113.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 464

114.担当实干谋发展乘风起航向未来—天祝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469

115.发扬革命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纪念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 476

116.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奋力开创税务系统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81

117.稳中见韧 进中见好—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484

118.让县域经济迸发新活力—我市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综述 490

119.产业加快发展 经济稳健增长—上半年肃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497

120.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在县域发展中的作用 502

121.追风逐日 点绿成金—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505

122.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赶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511

123.筑平安之基 守百姓幸福 倾心为民打造长三角最安全城市 520

124.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学思想悟思想 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

行“两个维护” 522

125.十年奋进铿锵路 跨越赶超正当时—党的十八大以来范县经济社会发展

综述 524

126.十年鼎新写华章 沅水巨变耀明珠—党的十八大以来泸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530

127.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民生福祉—沙坡头区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534

128.强化“守护好一江碧水”责任担当 不断提升全市河湖治理能力水平 537

129.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市 540

130.高举旗帜 坚定理想 做好新时代“追梦人” 543

131.十年奋进迎巨变 实干兴州促跨越—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546

132.以“四个转变”聚力招大引强 553

133.扬帆起航风正劲 砥砺奋进谱新篇—扎鲁特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556

134.感恩奋进勇争先 担当实干谱新篇—武威市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561

135.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甘肃工业经济十年发展综述 568

136.旗帜引领 扬帆逐梦—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573

137.十年奋进铸辉煌 踔厉奋发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582

138.科学统筹防疫情 集智聚力稳经济—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593

139.奋力谱写茶乡崭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古丈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600

140.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605

141.高举旗帜 紧跟核心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郴州 610

142.筑牢安全基石 夯实发展基础—安徽淮北矿业临涣焦化公司加强安全

管理工作纪实 616

143.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620

144.舵稳当奋楫 风劲好扬帆—金塔县全力以赴防疫情促发展惠民生保安全

工作纪实 622

145.扛牢首倡之责 推进共同富裕 626

146.坚定信心 踔厉奋进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629

147.科学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路径 633




建强“苏中新鱼米之乡”

海安市委书记、海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于立忠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县城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在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责任更重、要求更高、舞台更广。海安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真抓实干推进“三农”各项工作,努力让海安的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苏中新鱼米之乡”。

致力稳产保供,保障“苏中新鱼米之乡”的有效供给。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抓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机遇,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将海安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全力保障种子安全,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动植物新品种。

聚焦优势产业,绘制“苏中新鱼米之乡”的产业图谱。我们将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以“一根丝、一条鱼、一只蛋、一滴油、一粒米”为主的“五个一”产业提升工程,围绕优质特色生态农业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促进产学研对接合作,在现代生物医药、医疗器具、绿色食品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深化“区域公共+企业自有”双品牌驱动战略,放大“寻味海安”“中洋鱼天下”等品牌效应,推进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进一步整合智慧菜场、生鲜驿站等本地平台,着力构建农产品直供直销流通体系。

促进共同富裕,圆梦“苏中新鱼米之乡”的崇高追求。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将聚焦农村“富”,坚持村级二三产项目招引和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行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缩小村集体经济收入差距。聚焦农民“富”,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创业就业,积极参与家政养老护理、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聚焦精神“富”,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深化组织振兴,建强“苏中新鱼米之乡”的战斗堡垒。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第一工程”,在《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老船长君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我们将以组织振兴为抓手,通过“微改革”在制度机制上寻求突破,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薪酬和退休保障,让村干部、农民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职业。优化党组织议事规则,进一步提升村“两委”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健全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发挥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组织优势,打造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海安样板”。深化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体系试点,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服务组织+村集体+农户”等新模式。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海安将肩负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重任,筑牢“三农”发展基本盘,绘就乡村振兴新诗篇,全力打造“苏中新鱼米之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临朐:启程“诗和远方” 做足文旅融合大文章

中共临朐县委书记 刘艳芳

临朐县地处鲁中,属沂蒙革命老区,总面积1831平方公里,辖14个镇(街、园、区)、92.8万人。倚沂山之浑厚,挟弥水之灵气,孕六千年文化底蕴,境内有北辛、大汶口、龙山等文化遗址64处,齐长城、北齐崔芬墓、北魏石佛造像、东镇碑林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670余处,素有“书画之乡”“小戏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的美誉;临朐地灵人杰,文人名家辈出,汉末高士管宁、明朝状元马愉、散曲大家冯惟敏等皆出于此;临朐钟灵毓秀,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五大镇山之首沂山、全国七十二大名泉之一老龙湾、“古生物化石宝库”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不是香山胜香山”的石门坊等景区景点21处,拥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山东省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30余项,是全国暑假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近年来,临朐县委、县政府立足文化生态资源禀赋,始终把培强做大文旅产业摆在突出位置。秉持“打生态牌、念山水经、唱文化戏、走特色路”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局主力、文旅集团协力、文联协会助力、文旅云传播力作用,抓好部门协作,“四文”同力,着力推动文化旅游双向赋能、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全面打响“灵气所钟,山水临朐”品牌,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赶超”,加快富强生态幸福临朐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2021年,在潍坊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被评定为“一等”等次;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中,被评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先进县”,是全省受到表彰的两个县区之一。今年1—5月份,在全市2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临朐县13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项指标居8县市前3位。

强化项目支撑,构建文旅发展新优势。牢固树立“系统性、全局性、前瞻性”理念,坚持“项目为王”。临朐在全域旅游大视野下,高起点规划,坚持全景化打造、全领域互动、全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聘请高资质规划设计团队,高起点编制《临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20余部旅游专项规划,加快构建高品位、高标准“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从全县40多个文化旅游项目中,筛选确定了20个重点文旅项目,全程服务、顶格推进。华建大酒店、万达金街、嵩山石河漂流、齐长城潍坊非遗传承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沂山、老龙湾、石门坊、嵩山重点景区提档升级,隐士研学游、沂山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发挥重点企业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培育骨干文化旅游企业集团,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全县规上文化旅游企业达21家,县文旅集团被评为潍坊市“十大文化旅游集团”。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长深高速纵贯临朐南北,济青高速中线即将建成通车,克黄路、潍九路、临历路、冶伦路等省、县道全面改造提升,全县镇村道路通车里程达2300公里,交通瓶颈得到有效解决,旅游景点实现无缝对接,“吃住行游购娱”齐头并进,综合效益更加凸显。近三年来,全县重点旅游景区总游客接待量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0亿,景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旅游高质量发展演绎“速度与激情”。深耕乡村旅游,提升文旅发展新动能。按照“全域大景区、全县大花园”旅游发展思路,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推出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着力推进富裕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三村共建”,优化延续村庄原有景观特色和传统乡村原汁原味风貌,传承乡村文脉,凸显乡村风情,留住乡村记忆,打造外有景观映衬、内有文化铺垫的“一村一景”升级版,演绎了美丽乡村的村貌之变、理念之变。“山东最美乡村”寨子崮、“齐鲁最美田园”淹子岭、“山东省古村落”北黄谷、“网红打卡地”腰庄⋯⋯一村一面孔,千村千模样,成功打造各具特色、文旅元素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101个,创评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3个省景区化村庄、65个市A级景区村庄,让乡村牵手旅游,“小院落”变身大产业。以思路转型引领旅游转型,针对乡村景点散落于阡陌之间的特点,打出“捆绑开发、提升级别、优化组合、统一包装”组合拳,打破“点性”思维,在全域旅游版图上“排兵布阵”,高标准建设连接沂山、石门坊、嵩山、宋香园生态世界、五井石林等景区的环西南部旅游专线,实现县内干线公路至主要旅游区、重点旅游镇、旅游乡村交通连接全覆盖,将重点旅游景区和全县50多个乡村旅游点“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点上有特色、线上有示范、面上成规模”的“齐鲁乡村风情画”。

实施文化赋能,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本。以旅游活化文化,用文化提升旅游,临朐在全域旅游大平台上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历史与自然“牵手”,文化和旅游“联姻”,借助文化“软实力”,提升旅游“精气神”,临朐文化更上档次,临朐旅游更有质感。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握成拳头、打出力量”—以周姑戏、红丝砚、桑皮纸、全羊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新上临朐年画、雕塑、陶艺等民俗文化制作工艺;整合和扩展奇石、书画、雕塑、红木工艺4大品牌文化产业圈,开发了观赏石、书画、雕塑、红木、土特产等5大类、千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以文化为支撑构筑文化旅游产业高地。开展非遗、文化创意、演出演艺“三进”景区赋能工作,旅游景区发展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投资100万元,建成“沂风朐韵”非遗聚集区,配备全息投影等高端数字化设备,打造沉浸式非遗场馆,向游客全方位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文旅+”,推动文化旅游与红色教育、体育、康养等多业态深度融合,统筹华艺红色文化雕塑艺术博览园、临朐县委诞生地旧址、淌水崖水库陈列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策划红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发挥薰衣草小镇、淹子岭房车露营公园等景区资源优势,举办滑翔伞、马拉松等体育赛事,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温泉、露营、民宿、特色小镇等10余种旅游新业态,推行康养游、研学游,旅游业与养老服务业互动发展。临朐以文旅资源的跨界融合实现了产业发展的“裂变效应”。

打造宣传矩阵,促进文旅形象新提升。发挥节会经济拉动效能和辐射效应,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临朐)沂山文化节、石门坊红叶文化节、中国临朐观赏石展销博览会、工艺(非遗)博览会、柿文化旅游节等6个节会入选山东省“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主题年系列活动,被山东省文旅厅确定为20XX年重点培育乡村好时节体验基地,山东省乡村文化旅游节连续六届在临朐举办。从一支独秀到百花齐放,临朐节会不断传承发展,节会成为临朐文旅资源“推介官”,撬动文化旅游新消费。创新文旅宣传模式,充分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深挖景区特色与内涵,着力宣传打造石门坊“一片红”、老龙湾“一湾绿”、沂山“一山青”3个旅游新品牌。加大与新媒体合作力度,利用微博、AAA、今日头条、抖音平台等新媒体和自媒体平台,扩大临朐旅游影响力。统筹全县各类资源,发挥旅游网红志愿服务队作用,推广“网红+文旅”宣传营销新模式,开展颂文化、赞景点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拓宽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渠道,提升临朐文旅品牌影响力。举办第五届临朐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积极发动文旅集团、华艺雕塑等文旅企业参加文旅惠民消费季,采取发放消费券、打折优惠等措施,吸引群众参与。

东风着意绿胜红,晴日暖心千色融。临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扣创新发展主题,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全力把文化旅游产业基础做强、品牌做优、市场做大,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品质,让全县文化旅游业绽放出独特魅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严把“四道关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何恩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念兹在兹,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如何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筑牢“思想关”。每一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陨落,是一个个完整家庭的破碎。人命关天,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决不能要带血的GDP。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发扬“三盯”精神和“三干”作风,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系数”和“幸福指数”,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压实“责任关”。自觉履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做到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督查。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工业、交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推动企业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综合运用警示、约谈、联合惩戒、列入“黑名单”等手段,推动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常态长效落实。

抓好“整治关”。聚焦隐患风险最集中的“前沿阵地”,全面深化安全大检查“百日攻坚”行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攻坚战”,工业领域紧盯军工、民爆生产销售企业,加快退出低端低效、污染落后、高危行业产能。交通运输领域重点关注“两客一危”、危旧桥梁等领域,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结合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做到安全问题隐患清仓见底,努力把问题隐患解决于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攻克“科技关”。提升数字化水平,加强与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充分用好本市算力资源,积极探索在安全生产领域的算力应用场景,不断优化“互联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提升智能化水平,鼓励和引导企业购置自动化通用设备、研发自动化专用设备、对现有设备自动化改造,努力实现特殊工作环节及危险环节“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切实筑牢科技“防护墙”。



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乡村海门新篇章

海门区委书记、海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郭晓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我们将统筹推进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村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体系,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乡村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强基础。构建“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落实党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充分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和区镇党(工)委“前线作战部”作用,在村以下构建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宅上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公职人员)示范户“五位一体”组织架构。凝聚“左右联动”的强大合力。完善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制度,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落实党建带群建要求,鼓励动员“乡贤”“五老”人员等各类群体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全面推行“党建网格”“治理网格”并网融合,实行“网格+”警格、“网格+”综合执法队伍等模式。形成“到边到底”服务网络。按照“1+10”功能清单,规范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培育365党建服务站、“邻+”党建、“党建小场心”等为民服务载体。创新实施畅通民情、代理民事、恳谈民议、帮扶民困“四民工作法”,实行“共产党员户”挂牌亮户、结对群众。

深化四治融合,持续激活乡村振兴强引擎。自治激活“源动力”。完善党群议事“三会治事”“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利用“有事好商量”等协商议事平台,建强村支两委队伍、自治协会队伍、集体经济发展队伍“三支队伍”。法治筑牢“强基石”。持续加强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村居专业法律顾问作用,稳妥有序推进8个省级以上农村改革试点。用好“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完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风险处置不出区”治理格局。德治汇聚“正能量”。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试点,推广道德银行、志愿服务超市做法,发挥村规民约规范引导作用。传承创新江海文化、张謇文化,深入挖掘余东古镇、青龙港、颐生文博园等物质文化遗产,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智治提升“加速度”。加快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推进农业经济数字化转型。增强区镇两级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战功能,织密农村安全稳定智慧网。

优化发展路径,持续放大乡村振兴强效能。集聚产业资源。推动“海门山羊”“海门黄鸡”“四特瓜果”“四特蔬菜”“四青作物”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加速形成“一片一特色、一镇一主导、一村一品牌”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畅通富民路径。落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办法、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创新推进“强村十法”,深化村企联建、产村融合,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共同体,一体推动个人富、集体富、共同富,在村营收入超百万元全覆盖基础上,力争三年实现村营收入超200万元全覆盖。提升人居品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突出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三棚”和破旧建筑整治等重点,推动村庄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加大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夯实“三农”压舱石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南通市副市长 启东市委书记、启东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李玲

启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最美画卷。

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推动强村富民同频共振。抓牢产业兴旺这一关键基础,走好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富民强村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富民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业态新颖的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良田”。聚焦“四青作物”等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粮油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建好用好原料基地、加工营销、仓储保鲜等设施,持续擦亮“江风海韵”农业品牌。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创建现代海洋渔业示范区,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资源挖掘、加大资金投入、加速资产盘活,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股份合作型、物业带动型农村集体经济,多措并举拓展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确保全市村集体收入实现60万元全覆盖,持续稳定收入占比超50%

厚植生态文明“靓底色”,推动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将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同文明镇村、美丽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等创建工作相结合,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打造富有江海田园特色风貌的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干道沿线违章建筑、破落建筑和“三棚”整治专项行动,引导村民做好宅前屋后、庭院空地的整洁绿化,巩固提升改厕成效,推进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全方位优化农村面貌。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强“四废”和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全力推进200条生态河道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水环境。完善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加快道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沙地文化、吕祖文化、垦牧文化等资源优势,做优果园生态经济发展区、张謇垦牧文化片区等乡村旅游示范点,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激活党建领航“驱动力”,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江海党建“四大工程”,以“红色引擎”激发乡村振兴澎湃动力。进一步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开展组织力“六大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畅通联系渠道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凝聚助推农村发展的正能量。深化“头雁领航、赛马东疆”活动,发挥“五式考核”指挥棒作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乡村振兴一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改革创新融合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南通市委常委 通州区委书记、通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张建华

《论“三农”工作》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方向,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点、通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以城乡融合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州是南通城市副中心,也是涉农大区,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城乡融合,特色在城乡一体。要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和“十四五”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统筹谋划区域城乡融合发展规划体系,加快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及一批专项规划落地布局。二是强化试验示范。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意见落地见效,优选一批基础好、实力强、有特色的镇街开展先行试点,逐步实现全区城乡融合发展“六个一体化”整体目标。三是强化项目带动。紧扣空间整合类、产业类、公共服务类等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提供全过程、保姆式用工、用地、用能、资金要素保障,促进项目高标准建设、快速度竣工。高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经营业态,不断丰富农业经济的功能价值。

坚持在全面振兴上精准施策,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要紧密结合“强富美高”新通州和“四大定位”建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造一批具有江海风韵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带、示范点。一是产业振兴。扛稳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稳产保供重任,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特色化。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突出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双主体”提升,全力落实五大支持政策和四大保障措施。围绕“六大”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一片一特色、一镇一主导、一村一品牌”发展格局。二是人才振兴。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者、农业科技者、农业职业教育者、新乡贤“五支队伍”培育工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流动机制。三是文化振兴。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和乡村道德讲堂等载体,大力弘扬乡村文明和谐新风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四是生态振兴。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长效管护体制机制。以打造“美丽江苏”通州样板为定位,加快美丽田园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步伐。五是组织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聚焦有队伍干事、有平台做事、有实力办事、有规章理事,提升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坚持用深化改革为乡村赋能,切实激发“三农”工作新活力。要通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一是着力激活农村闲置资源。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盘活闲置宅基地、农房,有效利用闲置存量建设用地吸引工商资本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重点,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方式和运行机制。二是着力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努力构建政府主动引导、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土地出让金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确保到“十四五”期末达到50%以上目标。采取争取上级乡村振兴基金投资、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措施,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上山下乡”参与农业农村建设发展。三是着力提升乡村振兴考核评价水平。围绕“人、地、钱”等要素供给,充分考虑不同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实际差异,完善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全方位、多维度考核评价方式。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镇、村考评激励,在用地指标、涉农资金补助、金融贷款、干部配备上予以正向激励,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



新思想激发迈进农业强县新动能

如东县委书记、如东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陈慧宇

我们将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应变局、开新局、稳大局中持续激扬狼性精神、弘扬牛劲品格,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加速推动如东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聚焦“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全速促进农业转型。如东是农业大县,拥有耕地16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全市规模最大。粮食总产量、蔬菜种植面积、生猪家禽存栏量、海淡水养殖面积,均居全市前列。我们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步伐,着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安全海洋渔业,深度开发优质稻米、海淡水产、苏系肉鸡等特色资源,引进一批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龙头企业,招引一批旗舰型、基地型农业重大项目,放大“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效应。发挥平台载体辐射带动作用,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成高水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成高效集约、安全环保的现代农业新标杆,将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打造成全市最美海岸带、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聚焦“三美一高”总体目标,全面促进农村发展。将持续培育示范、先进典型,推动乡村全面、全域振兴。以沿海生态景观带为主线,加快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景。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突出片区统筹、融合治理,一体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确保“十四五”期末,全面消除旱厕、全面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着力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切实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加快农田退水调蓄净化回用工程建设,扩大秸秆离田试点范围,坚决打赢“水质达标”攻坚战。规范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具有南黄海风情的新型农村社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可知可感的现代化新农村。

聚焦“共同富裕”本质要求,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如东坚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实农民“口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2021年全县平均村营收入99.7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1.2%,快于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我们将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返乡农民工、合作组织带头人等群体自主创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十四五”期间新增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5家、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60家,为农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岗位。加快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试点,探索“国有企业+村集体+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盘活利用闲置资产。深化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巩固扩大强村加油站、村企联建等行动成果。注重发挥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级机关部门挂钩帮扶等机制作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十四五”期末所有村村营收入达75万元。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如皋样板”

如皋市委书记、如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何益军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以强有力的举措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如皋样板”蓄积力量。

乘势而上擘画蓝图,持续增强振兴动能。始终坚持系统谋划、一体策划,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强”筑牢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坚实基础。坚持“一盘棋”规划布局。按照“特、品、片”规模类别,充分发挥现有花木盆景和“三黑三白”等产业优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优势,以省级农高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示范创建定标引航,加快形成“一镇一园一品”差异化发展格局。坚持“一揽子”政策保障。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细化落实举措,“一村一策”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细化“时间表”、排好“路线图”,集中资金投向园区基础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领域。坚持“一条龙”服务推动。持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落实好现有农业产业链“链长制”“三黑三白”产业培育三年行动等创新做法,全力破除涉农部门职能壁垒,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

因势利导提升质态,持续打造特色标识。推动在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形成特色产业,让“产业兴”成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鲜明标识。注重向标准要效益。聚焦特色农产品,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规范育种标准、种养标准、品质标准,推动产品标准走向更高舞台、迈向更高水平。注重向品牌要价值。突出品牌兴农、质量兴农,以提升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为切入点,强化“两品一标”培育,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溯源体系,持续释放“苏皋长寿”品牌效应,推动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同创”取得实质性进展。注重向融合要活力。持续深化农文旅深度融合,抢抓乡村产业蓬勃兴起的势头,推广平园池村、顾庄等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打开农业增值新空间。

顺势而为拓宽思路,持续放大富民效应。始终坚持把发展为民放在最高位置,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用“农民富”提升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发展成色。“育强”经营主体。聚焦农产品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以“农场+农机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的不断深化,加快催生一批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把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优”富民业态。紧跟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发展步伐,建好用好如皋盆景直播分享中心,加速集聚各大数据平台在“三农”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方面的流量红利,加快培育专业素质过硬、IP特色鲜明的直播大咖,为农业产业发展和百姓致富注入新动能。“盘活”增收方式。聚焦提升“造血”能力,用好本地闲置资产,加大土地流转、村集体规模经营力度,探索发展物业租赁、“飞地”经济等新模式,加快形成持续增收的良性循环。



参军入伍绽青春 同心共筑强国梦

市委副书记、市长 白涛

青年朋友们: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20XX年下半年征兵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值此“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佛山市委、市政府,向驻佛山全体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红军老战士、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军属、退役军人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慰问!向踊跃报名应征的适龄青年和积极支持子女参军报国的各位家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既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强后盾,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把更多高素质、高学历、有志向的优秀青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民军队中去,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为铸牢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添砖加瓦”。

佛山历来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拥有6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20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连续9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每年都有大批优秀儿女矢志从军、接续奋斗。今年国家继续实行一年两次征兵,我市已高标准完成上半年征兵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下半年征兵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高标准落实入伍优待政策,用心用情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着力提升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贴心帮助解决应征青年后顾之忧,让广大青年朋友能放心应征、安心服役、建功军营!

入伍等于深造,参军意味成才。军营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大学校,是一座锻炼人才的大熔炉,也是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舞台。今年,从国家到地方继续把大学生作为征集工作的重点,为高学历青年入伍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更多高学历青年参军报国,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希望广大青年发扬光荣传统,勇担神圣职责,到火热军营中历练人生、施展才华,让青春在军营闪光!希望广大家长积极支持子女踊跃应征,鼓励他们到部队经受锤炼、茁壮成长,让军旅为人生添彩!希望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给入伍青年以精神的激励、给军人家庭以荣誉的关怀,争当新时代的拥军模范!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依法服兵役是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衷心期盼更多佛山青年投身军营、矢志报国,以青春之我践行“强军有我”,努力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贡献青春力量!



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品牌 走好新时代双拥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韦韬

太原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承载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是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城市。革命年代,军是利剑民作盾,军队打到哪里老百姓就支援到哪里,军民如一人的团结力铸就了太原的解放和新生。如今,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530万太原人民和广大人民子弟兵勠力同心,团结奋进,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续写着一曲曲新时代的双拥赞歌。

近年来,太原党政军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和驻并部队强军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聚焦双拥使命,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太原市委、市政府和太原警备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指示,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中谋划部署双拥工作。充分发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坚决做到“三高、三亲自、三纳入”,即: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指导重大双拥工作开展、亲自参与军地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亲自参加重要双拥活动,将双拥工作纳入地方“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市、县(市、区)均成立由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带动全市666家双拥单位全部建立双拥工作机构,配强人员力量,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依托全市1875个各类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统筹开展退役军人工作和双拥工作,使服务中心(站)既成为服务退役军人的“温暖港湾”,又成为基层双拥工作的“新引擎”。

二、聚焦强军目标,全面落实拥军政策

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三用三带”服务理念,狠抓各项双拥政策落实,全力帮助部队解决改革急需、备战急用、官兵急盼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是支持国防军队建设力度大。各级党委、政府不折不扣落实军供军粮保障政策和军用土地使用管理规定,投入6800余万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投入2200余万元走访慰问部队官兵,划拨、置换军事用地1100余亩,新建维修营区周边道路85公里,投资1.58亿元建设太原军供站新站,加快建设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助力部队战斗力提升。

二是官兵“三后”问题解决好。用心解决官兵“后路”问题。坚持“三原则、四公开、三满意”安置理念,退役士兵事业单位安置计划比例从四年前的37.8%提升到目前的70.5%,实现历史性突破;军转干部100%安置公务员岗位;按照国家稳就业要求,积极搭建军创“大舞台”,帮助2000多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用情解决官兵“后院”问题。实施随军家属就业创业工程,军属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开展看望慰问援鄂军人家庭“五个一”活动和“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帮助军人家庭解决70余个实际困难,全国双拥办和《中国双拥》专门进行报道。用力解决官兵“后代”问题。帮助469名军人子女进入理想学校,给予240名符合条件的军人子女中高考政策照顾,确保军人子女“应上尽上、应享尽享”。

三是军地“双清单”问题化解快。坚持把解决军地“双清单”问题作为创建双拥单位的必要条件,党委政府牵头推动,定期召开军地协调会、议军会,确保相关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融洽了军政军民关系。

四是军人依法优先政策落地实。创新实施“六进五入户”工作法,高效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任务,不断提高优待证发放效率,让生活在太原的每一位退役军人尽早享受优待。各窗口服务单位张贴悬挂军人依法优先标识5200多处,给予各类涉军企业税收优惠1080余万元,大力开展“送新兵”“接老兵”活动,尊重尊崇军人成为社会风尚。

三、聚焦爱民助民,全面推进军民共建

驻并部队心系百姓冷暖,积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树立了新时代人民子弟兵亲民爱民良好形象。

一是在支援地方重大建设中显身手。驻并营以上部队全部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助力贫困村脱贫。部队医院官兵主动请缨,圆满完成援鄂疫情防控任务。全力支持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山西综改示范区有关工作,保障重大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二是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显担当。驻并部队闻令而动,以最高的标准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任务。在洪灾抢险救援任务中,疏散群众1.4万余名,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太原警备区民兵远程灭火分队圆满完成四川凉山、五台山灭火任务,被评为“2020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典型群体。

三是在爱民助民实践活动中显作为。新建国防教育阵地,促进全民国防意识提升。开展军营开放日、国防教育、军训等活动,惠及80余万名群众。部队官兵踊跃参加双拥创城和社会公益活动,助力民生改善,有力彰显了新时代鱼水深情。

四、聚焦氛围营造,全面创优双拥文化

我们充分结合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创新形式和载体,不断丰富新时代双拥文化内涵,“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氛围更加浓厚。

一是推动退役军人深度参与校园国防教育。创新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培根铸魂工程,让退役军人走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时代内涵,厚植广大学生爱国情怀。

二是深化军地共建共育。调动部队官兵走进地方道德讲堂,军民共受教育,共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开创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新形式。

三是打造特色双拥主题宣传品牌。以打造双拥宣传街巷、公园和社区(村)为主要目的,创新“113”双拥主题宣传品牌,建成72处“113”双拥宣传阵地,美化了城市环境,丰富了军民文化生活,有效提高了双拥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是发挥太原双拥展览馆阵地作用。开设华北首家双拥展览馆,创新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教育、学生德育实践教育、学双拥唱红歌活动,盘活了资源,拓展了功能,每年吸引20余万军民参观学习,使展览馆成为新时代太原双拥宣传的标杆阵地。

双拥事业历久弥新,双拥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团结带领全市军民,忠诚捍卫“两个确立”,躬身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强意志、更实举措,扎实推进新时代双拥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安全生产

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侯文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锚定“三坚决两确保”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上半年,全市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7起、死亡32人,同比下降55%52.24%。但在“控大”方面还有差距,发生了东安县“1.22”、冷水滩区“6.1”两起道路交通较大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容不得半点大意和丝毫懈怠。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要时刻绷紧安全之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各行业、各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明显增加。所以,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清醒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突发性,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要力戒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切实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问题导向,真正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积极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要坚决压紧压实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要坚决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业务工作全过程。要全面压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局面。

要严格开展督促检查。严管才是厚爱,放任就是祸害。要坚持“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抓早抓小抓了抓常,全面按照重大安全隐患整治“一单四制”要求,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及时交办,强力督促,全力做到重大隐患排查整治见底和重大风险分级管控到位,防止隐患演化为事故。对于工作落实不力、敷衍塞责,造成严重后果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坚决从严问责追责。

要着力提升专业水准。市安委办及其12个专业委员会要强化实体化运作,从人防、物防、技防、有效管控等方面发力,打造专业队伍,配置专业设备,强化专业管理,提升专业能力。要不断增强基层风险管理、信息报告、先期处置、综合救援、科普宣教等方面的能力,突出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消防火灾、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全面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突水平,筑牢基层应急管理第一道防线。



用爱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蓝天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建兵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构建“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即建立监测预防机制、强制报告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评估帮扶机制、监护干预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为全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强党政关爱,撑起保护伞。西夏区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保护工作格局。建立巡访制度,村(居)儿童主任、镇(街)儿童督导员、民政部门定期对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探视巡访,确保及时掌握特殊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健康、心理情况。以儿童之家为阵地,开展各类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进一步巩固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贯通的关爱保护体系,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架构,为未成年人撑起坚实的保护伞。

强部门关爱,当好监督员。依托西夏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警示教育、法律咨询等,将法治教育融入未成年人德育实践,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生。配齐配强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组织辖区公检法等部门深入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结合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抓好毒品预防、网络安全、防欺凌、防性侵、防暴恐等宣传教育,开展宣传学习教育相关活动188场,5000余人次受益。将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积极推动西夏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为全区未成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服务。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相关统计调查制度,全面了解掌握未成年人基本情况。积极开展儿童工作者素质提升行动,举办西夏区儿童主任能力提升培训会6场,培训400余人次。广泛凝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共识,累计开展小型宣传活动50余次、大型宣传活动5次,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类宣传册5万余份。

强社会关爱,多方聚能。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20XX年安排730万元用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3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2家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为留守及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为7名社会散居孤儿和5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的孤儿养育津贴,对已成年仍继续就读的5名社会散居孤儿每年发放1万元助学金。统筹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用于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乞讨儿童的应急处置及救助帮扶等支出。同时,积极链接社会慈善资源,以发放米、面、油、学习用品等形式慰问关怀未成年人400余人次。配优配强未成年人保护专职队伍,实现辖区村(居)儿童主任、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全覆盖,充实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在各乡镇(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及时向未成年人提供困难帮扶、权益保护等,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机构负责、有专人办事。



十年奋进迎巨变 武陵大地气象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吉首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龙涛

欢腾的画面犹在眼前:张吉怀高铁开通运营,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经济发展稳步提升;惠民的乐章仍在耳畔:文明创建成果惠及万家,居民收入屡攀新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首市委、市政府围绕打造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州域南部核心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加速加力推进“项目兴市、改革兴市、实干兴市”,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取得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谱写了建设现代化新吉首的崭新篇章。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吉首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东果、西园、南蔬、北茶、中加工”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三农”工作在全市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2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0.57亿元,较2012年增长1221.25%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4.0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4.54%下降为零,2017年在湘西州率先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吉首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

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5.4万吨,较2012年增长10.2%;蔬菜总产达到10.6万吨;农产品供给上实现了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

产业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湘西黄金茶建成基地15.5万亩,可采面积达10.2万亩;全市种植业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9个;荣获“2021年度茶叶百强县”,烽火苗疆黄金茶特色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示范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极大改善。行政村通水泥路率达100%,实现农村光纤通达率、宽带通达率、4G覆盖率3100%。扎实开展“美丽湘西”建设,山乡面貌焕然一新;矮寨镇德夯村、双塘街道大兴村等6个乡村荣获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如今,吉首市正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工业、第三产业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新型工业稳步推进。十年来,吉首经开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3.4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08亿元,落户园区企业达150余家,一批制造业骨干企业稳步壮大。2021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9.7%;地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0家。

商贸物流业加快壮大。老爹建材等一大批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仓储物流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友阿现代商贸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老城区、雅溪片区、乾州新区、州府新城四大核心商圈繁荣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至102.6亿元。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组建了常委担纲的“客商对接、项目推进、运营服务”三大专班,搭建了常态化政银企合作平台,设立园区政务服务分中心⋯⋯

吉首这片投资热土,已成为“淘金”宝地、兴业“天堂”,处处涌动着开放、开发,创业、兴业的热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首市委、市政府以自然山水为基石、以人文风俗为底色、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走出了一条品牌引领、市场主导、融合发展之路,激发旅游市场的更大潜力,堪称“吉首模式”。全市2021年接待游客1295.0933万人次,是2012年接待人次的3.72倍,实现旅游收入122.9124亿元,是2012年旅游收入的5.01倍。

矮寨大桥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实现湘西州“5A”零突破。

文化“盘活”,文旅品牌打造和营销方式也随之创新。通过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举办异地旅游市场推介会、开展文化旅游主题促销年、网络展播促销、城市客源互送和举办节庆活动等方式,深入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文旅营销,在刚结束的湘西州首届旅发大会中,吉首市签约项目41个,引资710亿元,助力了全市文旅市场振兴,奏响了发展新乐章。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担当,是情怀,更是庄严承诺吉首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出台了多项民心工程,诠释了“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政莫高于亲民”的执政理念。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3年的17980元、5977元提高到36390元、14334元。

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数58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5万余人次;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参保任务完成率均实现100%,特困人员、残疾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孤寡老人、困境儿童各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深入推进健康吉首建设,全面消除卫生室“空白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解决;吉首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更加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市一中双塘分校、乾元小学、乾雅小学等项目;大班额全面清零;全市公办幼儿园幼儿占比50.28%,普惠率85.12%;创新“学校吹哨、部门报道”机制,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获评省教育“两项督导”评估优秀县市,顺利通过国家“义教均衡”验收。

一件件,一桩桩,顺民意,暖民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住房更加宽敞。加快推进以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租赁补贴等为一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健全城镇物业管理组织构架,吉首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根本改善。

出行更加便捷。“最美高铁”张吉怀通车;完成张社大道、G209复线拓宽及西出口道路等骨干道路,城区交通“五纵八横”骨干路网全面建成;基本形成以吉首为中心,通达周边所有县级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覆盖武陵山区城市群核心发展区2小时交通圈,连通长沙、重庆等3小时交通圈。

环境更加优美。牢牢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勒紧生态环保的紧箍咒,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森林覆盖率多年来保持在74%以上,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吉首绿”“吉首蓝”触目可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社会更加和谐。深入推进城市“五进小区”和农村“互助五兴”模式;统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法治吉首、平安吉首稳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扩大。

这些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下吉首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浓浓的为民情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首市将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意识、效率意识,不等待、不停步、不观望,在建市40周年之际,以“冲刺跑”的姿态,奋力推动吉首高质量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凝心聚力防疫情 同舟共济保安全—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综述

连日来,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措施,紧盯“十同”范围、遵从“十快”要求,落实“六全”标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党校人的初心和使命,让党的旗帜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闻令而动,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先后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传达学习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对疫情防控工作再部署再安排,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更果断、更有力、更科学的举措,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有效落实。

严防死守,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始终把教职工、学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校(院)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教学培训工作,不断巩固党校疫情防控成果。

切实把好入口关。在党校门卫处设疫情检测站,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对进出人员做到“一测二扫三查四询”,即测量体温、扫白银快办、查验健康码、行程码以及核酸检测结果、询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符合疫情防控规定方可进入校园。

实行封闭管理。根据白银区疫情防控通告,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取消了原定即将开班的各类培训,经请示市委组织部对县干班、青干班学员严格实行封闭管理,无特殊原因一律不得离开校园;教职工采取弹性工作模式,有教学任务的在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其余人员实行居家办公,保持单位正常运转。

强化保障措施。每隔2天组织在校教职工、学员、物业和食堂人员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每天对学员公寓、办公楼、教学楼、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扫、通风和消毒,最大限度保障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同时严把食堂菜品质量关、数量关,为培训学员提供健康、可口的饭菜。

下沉社区,保持疫情防控不放松

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迅速组织教职工下沉五星街社区防疫值班点,和社区干部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防火墙”。校(院)委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冲在前、干在前,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头作用,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十个带头”要求,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教职工以两个值班点为阵地,按照“梯队配备、合理分组、交替轮值”的原则,主动承担五星街社区“网格员”具体职责,自觉接受社区的统一安排,对重点人员造册登记、跟踪随访、定时观测,对进出小区人员登记信息、检测体温、查码验证,并协助社区人员做好环境消杀等服务保障工作。教职工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提醒社区居民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防疫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居民群众防疫意识。



托峰明珠展新颜—温宿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吕娜 通讯员 丁安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示十年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即日起本报特刊出“非凡10·县市篇”以飨读者。

天山托木尔峰,用巍峨雄壮让自己成为一道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奇景。而温宿县,就像托木尔峰脚下一朵盛开的雪莲花,向人们展示它绚丽夺目的风采。

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温宿县厚植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质态持续向好,城乡建设齐头并进,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天山梦城山水温宿”释放无穷魅力

炎炎夏日,走进天山托木尔景区·塔村,清凉扑面而来。错落有致的民宿镶嵌在山间,清澈的小河蜿蜒而下,油菜花争相盛开,微风吹来,沁人心脾。

以前,由于温宿县柯柯牙镇塔格拉克村产业单一、基础薄弱,村民没有好的脱贫致富方法。自2019年起,温宿县和阿克苏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将塔格拉克村打造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游客们称其为天山托木尔景区·塔村。

据了解,2021年,天山托木尔景区·塔村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00万元,目前已吸纳270余名农牧民稳定就业,村民通过旅游直接受益,人均增收3.5万元以上。

目前,天山托木尔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步伐如火如荼,大峡谷、塔村、博孜墩等地都被纳入到了创建范围之内,创建工作对促进温宿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温宿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一系列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深化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文旅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温宿县相继出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系列文件,编制《温宿县全域旅游专项规划》,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扎实有序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级,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天山托木尔景区·大峡谷和塔村)、3A级旅游景区5家。

温宿县还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点25处,建成规模较大的旅游民宿18家,培育形成农家乐260余家,规范和引导农家乐提升服务质量,成功创建四星级农家乐1家、三星级农家乐10家、丙级旅游民宿2家、地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温宿县正以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历史的厚重积淀向世人展示她的“诗与远方”。

林果业发展成就“绿色财富”

夏日里,走进温宿县克孜勒镇乌克铁热克村,平坦干净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白墙黛瓦的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庭院里鲜花绽放、瓜果飘香,游客徜徉其中或拍照或品尝美食。

近日,记者在乌克铁热克村采访时发现,村民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核桃树,树上挂满了个大圆润的青皮核桃,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党的十八大以来,温宿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贯彻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用实际行动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近年来,温宿县坚定不移地实施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核桃、苹果、红枣等特色林果业种植,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截至“十三五”末,温宿县特色林果总产量达55万吨,林草业总产值在“十二五”目标基础上翻了一番,达40亿元以上。其中,以核桃、枣、苹果、沙棘、香梨为主的种植业产值达到50亿元,占71.4%;果品加工、保鲜、苹果浓缩汁等加工业产值达到15亿元,占21.4%;以林草生态旅游为载体的产业达到5亿元,占7.2%,农牧民年人均林果纯收入达13679元。

十三五”时期,温宿县规范提升143家林果合作社,组建成立1家林果业合作社联合体、4家核桃产业经营联合体、1家香梨产业经营联合体,年收购量1万吨以上。新建新疆果业核桃初加工生产线4条,建成年产5000吨冷榨核桃油生产线和核桃渣饼综合利用、1200吨核桃蛋白活性多肽生产线,延伸核桃深加工产业链。积极培育自身品牌,形成“爱疆农场”“天山之味”“爱疆小果”“那瓦提”“曾曾果园”等多家知名自主品牌,促使全县果品品牌化运营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温宿县的特色林果产品广销疆外,不仅让疆外民众吃到了“温宿味道”,更使源源不断的“绿色财富”进入温宿县当地农民的口袋,教育事业发展硕果累累.

今年721日,温宿县第二中学与中央美术学院托管帮扶工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中央美术学院与温宿县人民政府、温宿县第二中学签署托管帮扶协议。

据了解,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央美术学院将坚持优质资源共享的原则,从帮扶加强学校管理,开展联合教研,选派专家指导,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致力于帮助温宿县第二中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教师能力素质和教书育人质量,为温宿县第二中学教育发展提供坚强人才和智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温宿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地委工作安排,聚焦聚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奋力打造区域性教育人才高地,使教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和重大成效。

温宿县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选优配强中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全面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教育系统党建“七个全覆盖”有效落实,目前已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74个,形成了党组织领导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工作格局,让党的旗帜始终在教育阵地上高高飘扬。

特别是这五年来,温宿县投入资金3.77亿元,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87所;投入资金1.7亿元,改建温宿县第二幼儿园、提升改造县幼教中心,新建5所城镇幼儿园,做到幼儿园“应建尽建”,教玩具“应配尽配”,适龄幼儿“应入尽入”,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全面普及。投入资金12.68亿元,搬迁新建县第二小学、县第四中学,新建县第七中学、县第八中学,提升改造县第三中学、县第六中学,改善76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力改善;实施“捆绑式发展”模式,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投入资金1.17亿元,搬迁新建县第一中学,新建县第二中学艺体楼,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将县第二中学创建为地区艺体生培养培训基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今,温宿县教育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在发展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年奋进迎巨变 跨越赶超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杨亚湖

十年光阴荏苒,十年春华秋实。

过去十年是定州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充满挑战的十年;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十年;是定州不断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的十年。

展开十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定州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130万定州儿女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定州篇章。

这是意义非凡的时代征程—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带领全市人民风雨同行、踔厉奋发,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的实力定州、活力迸发的创新定州、宜居宜业的品质定州、善治共享的幸福定州,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逐梦未来的重要里程碑—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发展基础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底蕴厚实、城乡建设突飞猛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蓄能,跨越赶超正当其时

翻开十年的成绩单,定州经济发展“含金量”更足: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3.7亿元,同比增长6.5%,较2012年增加189亿元,年均增长7.6%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5元,是201213574元的3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8.6:43.4:28调整为2021年的23.537.638.9,三产占比超过一产和二产,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争先进位的亮眼数据,并非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夯实发展基础,壮大整体实力,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经济的新质地从何而来?一方面,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我市现代农业呈现新气象,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安全稳中向好。耕地面积、单产、总产逐年增加,粮农收入增长,粮食安全得以保障。粮食储备从无到有、从有到足、从足到优。市级储备从2016年开始建立,初始规模2.7万吨,到2021年我市储备规模增加到5万吨,能够保障应急状态下的粮食供应。储备品种优化,2021年新增成品粮面粉储备4000吨和成品油150吨。

2012年我市实施省市重点项目67项,总投资410.6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1亿元。20XX年,市委、市政府将20XX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攻坚年”,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抓招商、引投资、上项目,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20项,总投资491.36亿元,年度预计投资65.41亿元。

蝶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土生土长的定州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和变化。每一条新修的道路、每一片新开发的小区、每一个新建的公园⋯⋯每一天,这座城市都在变亮、变美。

定州的城市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城市环境更加优化,基础建设更加注重细节,城市管理更加贴近民心。

我市严格落实“一心三廊六群”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总体格局,实施“一带、两轴、双翼、四区”城市空间布局,推动魅力文化古城、北部生态新城、东部科技新区、西部产业高地“四大板块”加速融合,着力塑造高颜值、有魅力、心向往的品质品位品牌之城。

20XX年初,建成区道路总长由2012年的189公里增至261.14公里;道路面积由552万平方米增至677.39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定州市公路里程全长由2012年的1196.7公里增至1860.7公里,路网密度由2012年的90公里/百平方公里增至145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污水管网由2012年的30公里增长至167.18公里;雨水管网由零增长至153.55公里;新增18个公园、广场、游园;完成22条道路绿化;建成47座口袋公园;截止到2021年底,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651.41公顷;打造定州古城项目,形成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文化休闲体验型园区;新增曲港高速、津石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完成高铁进站路建设,国道G337黄骅至榆林公路定州绕城改线段工程2020年全线开工,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

十年之间,改变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事实上,从农村到城市,定州经济社会发展在十年间已实现全方位质的飞跃。十年的打磨,定州这块“美玉”逐渐显现璀璨的华光。

20218月,我市收到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复函,同意我市承办河北省第七届园林博览会和第六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喜讯传来,全市上下为之振奋。园博会的举办将极大提升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有力助推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建设。

省第七届园博会作为省重点项目,突破常规选址,采取“一园三区”的建设模式,总占地2829.93亩。主要建设园林博览会主展馆、定州展园(众春园)及地市展园三个园区。同时,将建设两条景观大道串联三大园区,形成“一园、三区、三轴”的城市发展结构,实现城园互渗、城园同春。

惠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人民至上,造福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定州市连续多年实施民生行动计划,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每年坚定不移推进20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实实在在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补齐民生之短,夯实民生之要,回应民生之需,筑牢民生之基,多解民生之忧,这是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十年—

2012年—20XX6月底,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2012年—20XX6月底,实现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78万人;扶持中小微企业自主创业:2013年—20XX6月底,累计扶持275人自主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20万元、带动就业1527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由2012年的月人均1700元,提高到2021年的月人均2870元;社保扩面:2012年至2021年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由58.40万人增长到73.3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1058家,较2012年增长66.6%,执业(助理)医师3906人,较2012年增长132.2%,护士2514人,较2012年增长164%2018—20XX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总共110个,改造面积127.89万平方米,惠及36011970户;2012年,全市城乡低保对象2947134250人,20XX年,全市城乡低保对象1251416764人,低保对象人数下降(18337人)2.15倍。

沉甸甸的民生数字清单背后,是定州市委、市政府始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为广大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的生动实践。

非凡十年,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也成为定州最温暖的底色。十年砥砺奋进,换来成绩斐然。定州,踔厉奋发走向美好未来。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都昌县委书记 邱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信访工作条例》,是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和任务、全面规范信访工作的一部党内法规,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具有里程碑意义。肩负保一方稳定的千钧重担,将以《条例》为基本遵循,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基层信访工作,不断增进干群鱼水情、增加百姓获得感。

站稳“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立场。信访工作的基本属性是政治属性,对于信访工作必须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和事权责任,县委常委会常态化听取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重点问题、部署推动工作,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作为基层党委负责人,将继续带头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宗旨意识、捍卫“两个确立”。

坚持“问题必须化解”的工作导向。信访工作关键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解释问题”。要深入开展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推动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倒排时间、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努力做到“件件回应、桩桩化解”。要健全基层排查和上级交办“双向比较”考核机制,加快推进“最多访一次”改革,实现初信初访前端化解,掌握工作主动权。要坚持源头治理、关口前移,建立灵敏高效的风险监测研判评估机制,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强化“新官更理旧事”的责任担当。积案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存在利益群体多元、矛盾复杂多样、现实依据不充分等特点,是信访工作最大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我们深入推进重复访治理、信访积案攻坚行动,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推动存量问题“案结事了”,决不把责任推给上面、踢给下面、留给后面。特别是聚焦住建房、体制改革、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破难化解了宏升新材料复工、老城棚改扫尾、问题楼盘办证等十大难题,从源头消除了矛盾隐患,以发展的方式解决了发展带来的问题。

涵养“同坐一条板凳”的真挚情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上访的根源在于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要从根子上减少群众上访,必须变“坐等上访”为“积极下访”,变“群众跑路”为“干部跑腿”。在访遍所有乡镇和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基础上,将更深一步开展基层调研,走街串巷、进村入户,重点察民情、听民意、纾民怨,有效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和实际困难,办好办实“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持续增进群众福祉。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线总指挥,将始终忠诚履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积极有效做好信访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以思想解放引领产业振兴

哈尔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栾志成

近期,省委提出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大讨论战略部署,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为黑龙江振兴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回顾历史,我省曾多次提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这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破除制约振兴发展深层次矛盾、全力建设“六个龙江”必须用好的思想武器。实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GDP达到2万亿宏伟目标,关键在于以产业振兴带动实体经济,我们必须以超常规举措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定不移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翻身仗,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解放思想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影响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广泛深入大讨论,进一步认清我们的优势和差距,对工作方式和改革举措再完善、再加力,对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再校正、再提升。

一、以思想解放引领产业振兴,就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实践证明,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就会向哪里聚集。我省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最大的思想解放来抓,通过进一步重塑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参考学习发达地区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省市共同设立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基金等措施,形成有竞争力的服务环境、政策洼地、金融支持,以最优的服务和政策,吸引项目落地、做大产业规模,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有规模、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二、以思想解放引领产业振兴,就要敢于自我革命,推动放管服改革再深入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是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举措,但与当前形势发展要求相比,我们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持续深化“放管服”,通过向市(地)特别是省会哈尔滨下放、委托省级行政职权,进一步梳理、取消不合时宜的审批事项,在全省推行承诺制审批、推广招投标“评定分离”等措施,打破条条框框限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削减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促使政府审批监管更加贴近企业,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效力。

三、以思想解放引领产业振兴,就要做到主动高效,推动政府服务水平再提升

政务服务有温度,企业发展就有速度。对于我们省来说,需要进一步主动增强服务意识,这从根本上决定着我们产业振兴的成败。要主动提高为企业服务意识和能力,通过加大省、市、县干部上下交流力度,建立推广政策“免申即享”“免审即享”“即申即享”机制,建立各级领导同志包联企业制度,为企业当好“服务员”,积极主动靠前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难题,真正做到倾情倾智倾心服务,做到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给予支持、提供保障,企业才能留得住、产业才能发展得好。

四、以思想解放引领产业振兴,就要善于抢抓政策机遇,推动向上争取再突破

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就是换道超车发展机遇。当前,我省正处在政策叠加乘势而上的机遇期和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在这种时期,必须抢抓机遇,用好用足中央各项支持政策,才能奋力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今年426日、523日、525日,中央财经委、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支持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我省要抢抓机遇,聚焦国家产业政策及资金投向,通过加强谋划储备,进一步梳理项目资金需求,加快推动项目前期工作,主动加强与国家对口部门沟通衔接,第一时间尽最大努力为产业发展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努力使支持意向变成具体举措、原则态度变成定性政策、定性政策变成定量步骤,把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国家支持政策为我所用。

当前,我省解放思想要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解放思想推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用改革创新的思维破解振兴发展中的难题,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省市县三级干部要上下结合同时解放思想,否则推进不下去、落实不下去、操作不下去。二是解放思想要率先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从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一把手做起。三是解放思想没有局外人,涉及全省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各部门,人人都要做解放思想的表率和模范。四是要强化考核,树立鲜明业绩用人导向,以产业项目建设业绩论英雄,对敢于解放思想,抓产业项目建设业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优先提拔使用;对不作为、慢作为、躺平式的干部要约谈通报调整,在龙江大地上掀起大抓招商、大抓产业的热潮。形成质量引领、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赶超跨越的奋进道路上勇往直前,在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顺利完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把龙江产业振兴蓝图变为现实。

省委关于解放思想、振兴发展大讨论活动大幕已经开启,让我们每一位都积极行动起来,成为解放思想的践行者、推动者、落实者,主动担当作为,奋力追赶、跳起摸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奋斗!



一带一部”新答卷—十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盛夏,洞庭之滨城陵矶港,舟车穿梭,源源不断输出“湖南制造”。

华灯初上,长沙“一江两岸”繁华绽放。“强省会”战略以点带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呈现新气象。

南岭深处,数百种箱包从蓝山发往国内外。凭借“楚尾粤头”优势,蓝山走在湘南湘西地区开放前沿⋯⋯

2013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指出湖南的定位,即“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

一带一部”的崭新定位,重构湖南发展新坐标。

近十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立足区位,优环境、兴产业、强实体,争当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拥抱全球、走向世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巨大跨越。

1.锚定坐标,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721日,常益长高铁益长段首批试乘旅客,从长沙站出发,不到40分钟就到了益阳南站。常益长高铁是渝厦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贯通后,湖南将迎来“市市通高铁”时代;渝厦、武广、沪昆3条高铁大通道届时在长沙交会,长沙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

湖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9年过去,“一带一部”的战略意义愈加凸显,树立了湖南区域自信新高度。

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港构筑立体交通,奠定“一带一部”区域枢纽优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实现“县县通高速”;“五纵五横”干线铁路网加快建设;“一枢纽一干线九支线”民航运输网基本成型,长沙市民从家门口出发,4小时内就能直飞国内外160个城市。

落实“一带一部”,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

湖南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省领导挂帅“链长”,培育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列车、全球首台5G遥控挖掘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湖南制造频频聚焦世界目光。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基本成形,湖南正朝着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挺进。

三超”“三深”为代表,湖南创新名片更闪亮。

超级杂交稻产量连续刷新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为疫情防控等提供数据支撑;超高速列车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等核心技术源于湖南,不断向深空进发;电磁勘探装备可以探测到地下8000米,屡创深地纪录;“海牛号”深海钻机可以在海底3500米进行作业。

牢记殷殷嘱托,立足“一带一部”,全省上下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省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2.22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4.61万亿元,连续跨过3万亿、4万亿台阶,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湖南加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440元增至18295元,增长了146%

2.区域协调,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在湖南交汇叠加,为湖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擘画“中三角”美好蓝图。长株潭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抱团冲刺中国经济“第五极”。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湖南省委全会随即审议通过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湖南要“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新担当,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的总体定位。

坐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湖南把促进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国大局统一起来,以长株潭一体化为引擎,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

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立足各自定位,铺开大项目,构筑新优势,形成新亮点。

今年4月,省委召开实施“强省会”战略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推进会,释放出重大信号,就是以点带圈、以圈带面、圈动全省,续写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的精彩篇章。

2021年,长沙GDP1.33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8.8%,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如今,20条政策重磅“加持”湖南“强省会”,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蹄疾步稳。

放眼洞庭湖,常益长高铁、湘江衡阳至城陵矶段2000吨级航道加快建设,绿色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等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经济区呈现新气象。

湘南湘西依托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持续加大与东部沿海省市的产业对接合作。51州超1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项目来了、资金来了、人才来了,发展要素汇成一江春水,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振翅欲飞。

目前,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承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投资项目187个。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万亿元,约占全省GDP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3.优化环境,崛起内陆开放新高地

通往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机场大道上,有一座横跨道路的大型拱门,“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几个大字鲜艳亮眼。

2020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正式起航。长沙、岳阳、郴州3市近12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目前已新设立企业1.6万余家,以全省近万分之六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三成的进出口,处处奔涌着改革开放的活力。

7月底,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等15个非洲国家的29名驻华使节来到长沙,走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考察。在推介会上,14个对非经贸合作协议和项目签约,总金额近1.7亿美元。

省商务厅介绍,2019年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每两年举办一届。该博览会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经贸举措的新平台、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新窗口,已累计签约430多亿美元。

立足“一带一部”坐标,湖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统筹推进湖南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

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全面统筹规划建设中欧班列、城陵矶港口、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等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

2021年,湖南进出口总额近6000亿元,较“十三五”初增长2.2倍,近5年年均增长率达25.2%,居全国首位。湖南建立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27个。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湖南“朋友圈”持续扩大,离不开持续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湖南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动“放管服”改革,“一件事一次办”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推介、14个省份200多个城市复制推行;提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货物通关整体时间压缩三分之一⋯⋯

今年起,湖南启动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从企业开办、税费申报等方面推进85条举措,为企业落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湖南阔步迈向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青年观察城陵矶见证“巨变”岳阳海关关员姚巍城陵矶港是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的“咽喉”,是湖南“一带一部”区域的“桥头堡”。我是岳阳海关的一名关员,大学毕业后一直扎根在城陵矶港业务一线,至今已有10年。朝朝暮暮,这里的每一艘货船、每一件集装箱、每一个企业都是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生动的注脚,见证“一带一部”给湖南“北大门”带来的巨变。

10年前,城陵矶港周围农田遍地,集装箱年吞吐量不到10万标箱,进出口报关单不到2000份,外贸业务和运输方式比较单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湖南“一带一部”的定位。当时,我们岳阳海关的每一名关员自信心油然而生。

城陵矶港相比上海港、重庆港等大港吞吐量小,但承东启西,“物流连四水,港航达江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就在这一年,立足新定位,发挥新优势,城陵矶港掀起建设“大会战”,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目前,5000吨级江海轮可长年直达城陵矶港。

2016年,城陵矶综保区建成并封关运营,开启了外贸企业纷纷入驻的序幕。

2015年城陵矶港进口粮食仅40万吨。2017年,我们抢抓全国首批饲料保税加工企业进驻港口的机遇,推动粮食进口突破100万吨,城陵矶港一跃成为长江沿线除上海以外最大的粮食口岸。

有这样一幕令我记忆犹新。20151225日,首批共38辆平行进口汽车从中东经香港运抵城陵矶口岸。到港前,这批汽车已被订购一空,现场人山人海,人们翘首以盼。

这些年,城陵矶港的虹吸效应日益显现,承载了更多更优的资源要素集聚。

2020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城陵矶港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目前,城陵矶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了60万标箱,是10年前的近7倍;进出口总值增长到近500亿元,约是十年前的10倍。



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的工作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永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全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双减”工作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自治区试点地区,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双减”文件的重要要求,把“双减”改革视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

印发《关于梳理、落实“双减”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基础性作业设计指南》《作业管理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融合创新教研成果,形成了包头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12345”模式,推动全市194所义务教育学校均按“一校一案”要求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设计负面清单和作业设计审核公示制度等,强化作业批改与教学诊断,明确作业内容和作业量,确保小学生在学校能基本完成作业,初中生在学校能完成大部分作业。同时,市教育局组织开展13个学科《基础性作业设计指南》解读工作,全市近4500名教师参加培训。

(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建立以“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特长拓展”为主要内容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出台《关于支持多种形式扩充课后服务师资力量的若干措施》等举措,充分利用少年宫校外教育教师、退休教师、有专长的家长、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教师等,满足课后服务师资需求。印发《包头市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方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家长成本分担”方式,建立课后服务经费成本分担机制,自2017年,全市每年投入近6000余万元设立课后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确保足额发放课后服务经费。同时,从课程设置的丰富性、适切性,家长对课后服务支持率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确保课后服务质量。目前,已实现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学生和教师自愿参与率基本达到100%

(三)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成立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效应,集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累计进行联合执法130余次,查处各类违规培训行为45起,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转型或注销,压减率达到100%。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成立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鉴定专家委员会,指导各地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分类管理工作。定期面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平台、电话和电子信箱,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先后深入30多家培训机构进行实地检查,其中,查处无证无照机构2家,当场下发停止培训通知书;查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行为1起,对举办人进行教育并责令停止培训行为;查处违规广告宣传5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查处无证照托管班1家,予以关停。

(四)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制定《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全市全学段全面推广普及“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设计等先进教学技术,创新课堂及个性化选课形式,改变课堂生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跳出“题海战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各旗县区教研中心基于课标、课改、教材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组织各种相关研学活动,开展“岗位练兵”、“素养大赛”、业务培训等,提升教师素养,进一步提高育人实效。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聚焦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教育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纪委监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市级统筹、属地负责、学校(机构)主责”的责任落实机制,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细化完善措施,打出“组合拳”,合力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定期召开“双减”工作会,协调解决“双减”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举措有序推进。

(二)聚焦校内提质,建好学校主阵地

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专业支撑作用,把学科作业管理纳入重点研究指导业务范围,不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断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切实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实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的任务目标。探索建立包头市课后服务监测管理平台,整合全市课后服务教师和课程资源,扩充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合理设计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经费分配办法,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广普及“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设计等先进的教学技术,加强区域性学校联盟、学校合作共同体的共建,不断激发校长教师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作用,打造“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品牌、家庭教育品牌、学校教育品牌、社区教育品牌”四个品牌,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日渐完善。

(三)聚焦校外治理,规范培训行为

坚持检查常态化工作机制,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运用好监督举报线索,开展综合执法,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毫不松懈,建立民宅社区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网格管理作用,严厉打击违规学科类培训行为。加强与文旅、科技、体育等部门的配合,组织开展培训,做好交接后的过渡衔接。推进全国平台、“双减”监测平台信息维护、风险预警处理等工作。加强校外监管队伍建设,强化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力量,继续加强与市场局、公安局、执法局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校外培训治理成效不打折扣。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强化政治担当 扛牢政治责任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车丽华

公安机关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永州公安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从政治上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严峻性、复杂性,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部署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全市平安平稳。

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守安全生产底线。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措施,充分发挥公安机关风险提醒、监测预警、动态管控作用,不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排查、重点环节流程把控、重点物品科学管控,推动形成“前端隐患清零、中端严格执法、末端整改问责”的“三端”管理闭环。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持续加强道交安全、公共安全、危爆物品、生态环境等领域监管,全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坚决防范较大事故,确保“事故可防、隐患可治、安全可控”。2020年以来,全市道交事故数和亡人数连年下降,由5字头降至3字头。今年16月,全市道交亡人事故数与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5.7%45.4%

二、以“处处如履薄冰”的紧迫感,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始终把防范政治风险置于首位,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现实危害活动。连续3年举行全市“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活动,14个县市区同步开展,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强大合力。时刻紧绷反恐怖斗争这根弦,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反恐怖工作的意见》,制定全市“反恐十大举措”,坚持凡“恐”必打、露头就打,牢牢守住暴恐案事件“零发生”的底线。依法打击治理境外宗教渗透和境内非法宗教活动,纵深推进打击整治邪教组织专项行动,严防造成现实危害。

三、以“眼睛瞪得大大的”敏感性,强化意识形态红线。

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时、度、效”原则,强化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智慧,依法依规、精准稳慎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最大程度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依法加强网上舆情引导,严打制造传播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打整治黑客攻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为犯罪提供支持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着力营造安靖清朗网络环境。严格按照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原则,全面加强敏感案事件发现、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坚决捍卫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安全生产

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旦梅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关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工作要求,全市商贸流通和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但在日常安全生产检查中,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主体责任不到位、行业监管不到位、处置机制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推动解决。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意识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安全生产是“国之大者”,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没有安全生产,就是没有社会稳定。要从践行“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上来抓安全生产,推动安全生产各方责任落实。二是责任意识。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主体都要树牢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党政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党政机关、行业部门、市场主体安全生产责任闭环。三是底线意识。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住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就是守住了底线。要把底线意识转化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践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落实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一是明晰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范围。行业管理部门要认真梳理安全生产监管范围,明确监管责任,落实全覆盖监管要求;同时要加强食品、特种设备、成品油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日常监管,形成行业全链条监管闭环,做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推动整改到位;要把管行业与管安全生产结合起来,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二是压实市场主体安全生产责任。要督促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杜绝违规操作,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一是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推动高效联动开展执法活动,避免涉及单个市场主体的多频次日常执法检查,提升执法质量和效率。二是完善快速处置机制,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及时联动处置,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争取主动权。三是完善联合惩戒机制,重点完善行刑纪衔接机制,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行业主管部门、纪检及公检法等部门要形成联动,及时参与案件查办和打击惩戒,形成高压态势,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 全力推动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卫华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刻汲取长沙“4·29”惨痛教训,扎实推进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以过硬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坚决防范化解住建领域安全生产风险。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是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贯彻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治理住建领域乱象的重要举措。要扛牢政治责任,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自觉站在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始终以睡不着觉、半夜惊醒的警觉,以如履薄冰的态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压实县市区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产权人主体责任,切实抓好自建房安全整治工作。

对标对表,聚焦重点,扎实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一要准确把握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吃透中央、省、市会议部署和工作方案要求,尤其是伟明省长在全省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提出的“三全面”“三坚决”“三严格”“零容忍”的要求,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压茬推进。二是清醒认识我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形势。排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排查鉴定技术力量不足,整治工作难度大,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三是持续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格对标对表,在831日前,完成重点区域,人员密集、涉及公共安全的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整治工作。1231日前,完成其他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20XX6月底前,完成非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安全整治工作。要按照“改、停、封、拆”和“规、建、提、惠”八字方针,采取“一户一策、一栋一策”思路,依法依规、科学精准、及时有效消除居民自建房安全隐患。

举一反三,常态长效,全力推动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一是强化增量风险控制。新建居民自建房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办理规划、用地、建设等相关手续,城市、县域规划区内不得新建居民自建房。二是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加快推动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立法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三是强化统筹协作管理。建立健全居民自建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四是强化常态长效监管。坚持“谁审批谁监管,管合法必须管非法”原则,强化常态化监管。



扛牢安全生产责任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吴恢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紧绷安全之弦,以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扛牢扛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实抓细安全风险防范,坚决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紧绷思想抓安全。要时刻保持高度警醒。始终牢记“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警训,时刻把保安全意识刻在心里、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在手中。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抓实抓细各类安全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坚决将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领导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聚焦重点抓安全。深刻汲取长沙“4·29”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经验教训,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安全生产的十五条措施,定期召开全市农口系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分析形势、交办问题、督促落实,采取有力措施补短板、强弱项、除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底线。要聚焦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开展自建房、农机、水利基础设施、民政机构等为重点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分地区、分行业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着力消除隐患、堵塞漏洞,从源头上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要聚焦关键环节防范应对。围绕灾害易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隐患,以及基础条件、基层组织保障等薄弱环节,突出抓好监测预警、值班值守、会商研判、督查督导、应急演练、查险除险、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要聚焦严重违法行为集中曝光。剖析一批发现的典型案例,督促重点地区、行业认真抓好整改,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身边风险隐患的警惕性。

压实责任抓安全。要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担负着“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切实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各行业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实全链条监管责任,做到责任落实无空档、监督管理无盲区,全力构建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大格局。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是安全生产较为突出的问题。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推动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实际负责人把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真正履行到位。



精准聚焦地质灾害防治关键环节 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肖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防灾减灾救灾摆在突出位置,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彰显尊重生命、情系民生的执政理念,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以来,我市经历多轮较强降水过程,地质灾害风险持续增大,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容有失。

第一,把“实”作为前提条件。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地灾隐患点村级党组织的一线责任,各级地灾防治指挥中心监测预警和技术指导直插到户的技术责任,以及隐患点老百姓识灾防灾减灾避灾的个体责任。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第二,把“查”作为工作基础。盯紧盯牢在册隐患点、切坡建房隐患点,坚决杜绝群死群伤。在扎实开展汛期“三查”及切坡建房隐患摸排的基础上,持续更新隐患数据库,筑牢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两道防线,解决“隐患在哪里”和“灾害何时发生”两大关键问题。关注非在册隐患点,全力避免人员伤亡。加密对临坡、临沟、临崖、低洼地带、在建工程、房前屋后山体坡体以及学校、医院、村庄、集镇、居民区等非地灾隐患点的巡排查力度,尽早发现隐患、尽早解决隐患。

第三,把“防”作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群众做好房前屋后的巡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置,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制度落到实处。在“人防”的基础上,推动现代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应用,让技术装备成为“千里眼”“顺风耳”。目前,全市已有188处隐患点安装了专业监测设备,全天候进行监测。

第四,把“让”作为治本之策。应急预案到位。抓好抢险队伍、物资储备、经费保障、应急避险场所的落实,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在实战中提升应急能力和水平。搬迁避让到位。对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且不宜进行工程治理地区的群众,下大力气推进避险移民搬迁工作。临灾避险到位。根据省《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严格按照预警级别,果断撤离受威胁群众。今年以来,全市避险转移1139人次,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

第五,把“治”作为重要途径。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对属于自然因素诱发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由各级政府组织实施治理;对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隐患,切实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实施治理。抓紧推进在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真正发挥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



坚守安全红线 抓实教育卫生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

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肖质彬

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抓实教育卫生行业安全生产就要强化“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抓牢“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的安全发展理念,坚守安全红线。

提高政治站位,时刻绷紧思想之弦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否则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

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健全机制从源头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要防患于未然,要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要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筑牢人民防线。

切实转变作风,真刀真枪抓安全生产。面对“4·29”的深刻教训,不能止于追责,还必须深刻总结反思,真正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事故,把昨天的事故当作今天的事故,把安全隐患当作安全事故来对待,不搞“好了伤疤忘了痛”“有钱买棺材无钱治病”的蠢事,真刀真枪对安全责任失职失责行为开火。

就工作方法而言,把握好四条要求:一是用情用心来抓。带着对人民群众的真切感情,带着政治责任、职业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教育、卫生领域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二是认清形势来抓。今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必须更加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三是全力攻坚来抓。教育领域关键是抓好学生防溺水工作。要聚焦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开展专项行动,抓好“一长两率”“一长三率”等关键环节,定时定点开设安全游泳水域,疏堵结合抓好学生防溺水工作。卫生领域关键是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健全完善平急转换机制,实现常态化状态与应急处置状态的无缝对接、顺畅转换,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把疫情风险控制在最早阶段、最小范围。四是讲清规矩来抓。隐患整改要彻底,对重大安全隐患要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按时报送信息;执法监管要顶格,加大对督导力度,对存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问题,按程序严肃处理;督查问责要严格,定期开展督查,通报督查结果,强化通报结果运用。



着力打造天水区域中心城市优质承载区

中共秦安县委书记 周济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吹响了以实际行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冲锋号。秦安县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全省“五提升五打造”总体思路,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以“四强”行动为抓手,紧跟天水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步伐,着力打造天水区域中心城市优质承载区。

一要充分认识会议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领会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加坚定继往开来奋进伟大新时代的信心,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实际行动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把国家所需、秦安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更好统筹起来,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奋斗姿态推动发展,确保跟上全省、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找准省党代会精神与秦安工作的结合点、联系点、对接点,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落在细处,以实际行动把省党代会精神转变为推动秦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用党建夯实我们的发展基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扛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完善管党治党体制机制,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学习上做到深入学、系统学、贯通学。各级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努力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切实提高学习质量。宣传上做到面要广、有纵深、有实效。制定党员干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项教育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全县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和集中轮训、集中宣讲,推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让省党代会精神走近群众,凝聚党心民心、扩大社会共识。贯彻上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市县党代会精神、秦安实际抓落实、群众需求抓落实,紧紧围绕省党代会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鲜明树立实干导向,立说立行、马上就干,在新征程上创造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崭新业绩。

三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秦安县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继续发挥交通区位便利、人才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林果基础坚实、工业经济潜力增强、商贸物流繁荣等方面的发展优势,大力传承弘扬“智慧勤劳、崇文重教、诚信包容、敢为人先”的“秦安精神”,深入推进“四强”行动,紧盯“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抓好“一区四园”建设,提升商贸流通能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围绕“一地双城三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城南、城北、城西三大片区开发和东部新城建设,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18项创建活动;加快推进苹果、花椒两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全县17个镇打造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示范带6条;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各项工作;继续抓好凤山、鹤山等生态示范工程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探索实施区域化党建、群众说事会等改革创新举措,深化“接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抢抓各类开放机遇,着力把秦安打造为天水区域中心城市优质承载区,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奋力冲上“三个高地”—十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三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王铭俊 黄婷婷

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首列胶轮地铁列车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80%的配套来自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岳麓山实验室和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近日揭牌,新一轮种源创新科研“战役”将在这里打响;15个非洲国家的29名驻华使节今夏齐聚湖南,见证14个对非经贸合作协议和项目签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指引下,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三湘儿女牢记嘱托,锚定全新坐标定位,扛起更大责任使命,在勇攀新高地的征程上,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先进制造业迈出坚实步伐

经过冲压、焊接、组装,常德高新区企业响箭重工生产的一批六桥混凝土泵车,即将出口比利时。“今年,欧洲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200%。”响箭重工董事长阎军欣喜地说。

过去10年间,响箭重工历经数次转型。在城镇农村市场找到小臂架混凝土泵车的突破赛道,每年研发新品3个以上,响箭重工从一家配套小厂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塑造发展新优势,湖南制造业一路走来步履坚定。新时期以来,湖南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努力“破译”由大变强的密码。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南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主战场。围绕“3+3+2”领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链(群)发展,全力以赴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

62!山河智能全球最高桩架在韩国首尔“稳”操胜券;2400!三一重工再次刷新轮式起重机最大吨位纪录;万吨米级!中联重科全球最大塔机矗立长江中流击水⋯⋯

湖南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向着更高端、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不久前,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冲刺。

跑出“加速度”的动车组列车、造型时尚的轻轨列车、“低空飞行”的磁浮列车⋯⋯沿着创新的轨道,从中车株机公司驶向广阔的世界。过去十年,中车株机研制了260多款新产品。“湖南造”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第一,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行业集聚度全球首屈一指。

武陵山脉腹地,泸溪县高新区的华美兴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组装车间看不到几个人影,源源下线的移动储能产品,从这里发往全球,给国际知名连锁商城供货。

湖南智造”全面开花,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32家,居中部第1位。

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2家国家级+62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体系,支撑“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跨越。新一代IGBT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碳/碳复合材料、大尺寸3D打印设备等填补国内空白,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规模和竞争能力居全国第一。

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融通发展。目前,湖南已培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工业企业达5家,湖南钢铁集团跻身世界500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从20121.29万家增加到现在的1.85万家。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成为稳定经济“压舱石”。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914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4162.34亿元,年均增长8.5%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27.7%

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731日,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产业园,一台10.23米的大直径多支护岩石隧道掘进机正在组装作业,下线后即将参与高原铁路隧道工程建设。这台设备源于铁建重工牵头的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潜心钻研十余年,中国盾构机实现精彩逆袭。2012年,在省科技厅支持下,铁建重工获批承担“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项目。“政府‘搭台’,企业和高校‘唱主角’,政产学研全力推进协同创新,攻克了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域从先进整机到关键部件一系列全球性产业瓶颈和技术卡点。”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表示。

湖南身居内陆、资源禀赋并不突出,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支持创新,攻坚克难。2012年,纲领性文件《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出台。同年还出台了科技人才十年规划。从运行机制、投入模式双管齐下,2021年全省研发投入突破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汇集42位两院院士、3000余位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

十年磨一剑,湖南上演“上天入地”的创新好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轨迹等核心技术为深空探测护航;“海牛”、鲲龙2000、全球首台6000米级深海作业机器人向大洋深处掘进再掘进⋯⋯

超级杂交水稻、“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刷新“中国产量”,频显“中国算力”,跑出“中国速度”,成为湖南金灿灿的“三超”名片。

坚持把建好高能级创新平台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支撑。这个盛夏,湖南开启“最强实验室”之门。

一座“岳麓山”承载种业创新希望。岳麓山实验室至2025年首期建设期满,将突破一批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挖掘和创制一批重要新基因、新种质,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品种。

一条“湘江”奔向智能未来。湘江实验室聚焦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致力打造一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一支世界级人才队伍、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朵“芙蓉”绽放“芙蓉国”。芙蓉实验室立志成为以重大临床问题为导向、以精准医学前沿基础研究为核心、以精准诊疗技术创新为抓手的新型实验室。

以创新之湖南,开发展之生面。加上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的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湖南正在锻造一支以四大实验室建设为牵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攀高峰、筑高地。

内陆湖南站上改革开放新起点

7261620分,一架货机从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腾空而起,满载电商产品、医药制品、高新技术产品、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货物,飞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这是湖南开通的首条直飞非洲的全货机航线。2012年,长沙机场全年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仅为920吨,2021年增长到91734吨,10年间翻了近100倍。

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南,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货畅其流,打造“东西南北”和“天上飞的”五大国际物流通道新格局。

向东,城陵矶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运至长三角通江达海;向西,怀化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建设东盟“桥头堡”;向南,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让湖南及中西部省份与非洲腹地紧密相连;向北,中欧班列这支“钢铁驼队”,实现中欧跨越大陆的“握手”;向上,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货运集结中心,构建RCEP国家的区域中转枢纽。

五条国际物流通道,带动湖南进出口规模不断跃上“新台阶”。2012年,湖南进出口总额不足1400亿元。自2017年开始,接连跃上新台阶,至2021年已接近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5.2%,居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全国排名从第21位上升至第14位。

湖南呈现出蓬勃的外贸活力,外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12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为2488家,至2021年底达到7498家,增长近3倍。湖南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贸易朋友圈扩展至223个国家和地区。

港洽周、沪洽周、湘商大会⋯⋯加之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湖南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截至今年6月,来湘“三类500强”已达187家。近10年,新增3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湘投资兴业。

将目光投向海外,湘企阔步“走出去”。2021年,蓝思科技对外投资存量为31.13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777倍。隆平发展、安克创新、湖南建工集团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大放异彩。

2019年,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是湖南首个国家级、国际性对外开放平台。

20219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内陆湖南,拥有了一片约120平方公里的改革开放“试验田”。

新平台孕育新机遇。充分发挥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对非平台作用,务实推进对非合作,2021年对非贸易额跃升至全国第8、中部第1位。

湖南现在已是中国和非洲及中国和坦桑尼亚之间的‘贸易中心’!”7月底,20XX年非洲国家驻华使节走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活动在长沙举办,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姆贝尔瓦·凯鲁基如是感慨。



青年观察在新赛道上奔跑

湖南湘江智芯云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星伟

10年前,还在大学读公共关系专业的我,完全想不到自己今后会与“智能网联”这四个字连在一起。

2015年,我从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先是在长沙市一家国有投资平台公司工作。随着长沙率先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2018年,我进入新成立的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商务运营。

最初两年,全国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城市,我几乎都跑遍了。边看边学,与同行聊起关键节点、技术路线等专业知识,我这个曾经的“门外汉”逐渐“胸有成竹”。

沿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路走到尽头,原本的城郊荒地,慢慢变得热闹起来。湘江新区国家智能网联(长沙)测试区里,“跑”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积累真实路况数据;国内首条智慧公交示范线上,L3级别的自动驾驶公交车从容平稳地行驶,技术堪比“老司机”。

自动驾驶”很火,但只有真正“用起来”,才有广阔市场。2020年,湘江智能旗下全市场化运作的湖南湘江智芯云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我被委以重任,带领团队40多人,开展“智能网联+”的创新应用服务业务,把智能网联的应用场景推广到城市交通、高速公路、智能停车等更多领域。

身边亲友听说我搞“智能网联汽车”,常常一知半解。我就会跟他们“安利”智能网联的“技能点”。比如,公交路线经过智能化改造,打开手机能实时看到你等的那趟公交车还有几分钟到;公交车尾部有前方红绿灯计时提醒,跟在公交车后面的车辆就不再因为前方红绿灯被挡住而造成误操作。当“路”变得聪明、“车”变得智能,人在驾驶过程中,“视野”更广,“反应”更快,自然也就更加安全。

说起长沙,人们常会想到美味湘菜、“网红城市”。如今,在长沙街头招手打的,可能停下来的就是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将成为长沙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我毕业那会儿,很多同学、朋友更愿意去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回来这些年,我发现,长沙变得宜居更宜业,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和创业者选择来到长沙发展。

我庆幸当年回到长沙,进入蓬勃发展的智能网联产业。这是一个新赛道,我相信会走得更远。



历尽天华成此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原平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的10年。10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坚强领导下,我省各地踔厉奋发、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

盛夏酷暑,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三湘四水,进工厂、下车间,入农家、到地头,感受全省各地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描绘“山乡巨变”新画卷

730日,中国作家协会组织100余名作家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见证村民的幸福生活,著名作家莫言用手机拍摄村民载歌载舞的场景。

20131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苗寨的面貌,迎来历史巨变。

湘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1742支工作队到全州1110个贫困村和632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驻村帮扶;6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6.5万余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2020年,65.6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诗和远方’就在家门口!”在矮寨奇观旅游区务工的村民陆金竹,见证了深山苗寨的巨大变化。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湘西州创造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人类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

怀化集结“四支队伍”,联村县领导和县直联村单位负责人、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驻扎贫困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就业等精准扶贫,87.07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如期脱贫,13个县市区全部摘帽。

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去年底,怀化375.49万农村居民纳入“防贫保”,34.35万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后扶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22个,落实转移就业4.93万人。今年6月,怀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激励。

邵阳市8.5万多名党员干部进村结穷亲,赢得民心和口碑。114万贫困群众走上小康路,脱贫人数为全省之最。

消除“贫困”,摘去的是“帽子”,搬走的却是老百姓心头上的一座座山。娄底54.22万贫困群众奔上小康路,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善。

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景色新。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涟源市湄江镇湄塘村、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昔日重点贫困村,变成了一个个“美丽花园”,吸引大批游客“赏香花、尝果子”,不思归。

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184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阳,留下“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种子在这里蓬勃生长。

岳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实施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缔华龙码头等沿长江岸线和洞庭湖君山水域原有的39个非法码头;停产234家造纸企业,完成35家造纸企业制浆产能退出,关闭淘汰47家苎麻纺织企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完成岸线绿化2.8万亩,码头岸线复绿率达100%,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站在长江岸边,满眼芦苇摇曳,耳边鸟鸣啾啾,“微笑精灵”江豚逐浪嬉戏,成为一道动人风景。

美丽的常德就是企业最好的会客厅。”湖南琉深投资集团总裁周峰感慨道,这10年,常德城市面貌、人居环境日新月异。

10年来,常德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系统治水,引水入城,敞开护城河,治理黑臭水体,实现雨水综合利用,建成一座可“自由呼吸”的海绵城市。凭借湿地保护的先进理念和丰厚的湿地资源,常德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打通城市内部水系,常德将沅江、柳叶湖、穿紫河连成一体,让河相交、湖相通、水相连,打造一系列沿岸亲水景观,让市民休闲有了好去处,更带动沿河商贸业快速发展,河湖沿岸商圈加快形成。

今年9月,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张家界举行。立足绝版山水、红色文化、多彩民俗资源,张家界深化“旅游+”跨界融合,打造等级景区、文旅特色小镇和乡村、自驾车营地等多个旅游支撑点,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知名旅游地,树立起内陆偏远地区开拓现代旅游的典范。

盛夏时节,沅江市草尾镇的稻穗弯下了“腰”。中联智慧农业沅江基地通过收集数据,以算法作出农事决策,比传统农耕亩均增产15.4%

云”上管理,网上“出圈”,益阳现代农业迈向智慧型。益阳推进智慧农业“5G产业链”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一批智慧育秧工厂、现代智慧农机作业管理平台,实现农业生产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智能服务。

制造名城”升级“智造标杆”华灯初上,灿若星河,湘江两岸繁华绽放。

长沙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6399.91亿元攀升至202113270.70亿元,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

616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发布,三一、中联、山河、铁建毫无悬念蝉联。

10年间,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

长沙突出智能制造统领推动转型升级,22条产业链抢占发展制高点,“三智一芯”产业布局基本成型,形成工程机械、食品、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旅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摘得“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移动互联网第五城”“中国芯片第四城”等系列桂冠,成为全国唯一实现芯片三大件设计国产自主的城市。

智轨、双层动车组、磁浮、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一系列尖端科技产品相继涌现,株洲制造持续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株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8家,位列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

株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硬质合金产量全球第一,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第37位、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第42位,连续两年获评全国10个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明显的市州。

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全面冲锋,株洲先进制造业高地在崛起。改革、转型,国企改革走向深水区。

湘潭老工业基地经历产业转型的阵痛,向“1+4”(智能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医药)新兴产业迈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25.8%提升至202138.3%,获评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

强创新、优环境,“衡阳制造”再腾飞。

围绕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与区域中心化发展思路,衡阳以新机制激发新活力,兴项目、强链条、优环境,迎来“衡阳制造”再腾飞。1000千伏级世界最大容量单相1500兆伏安特高压变压器等“大国重器”,一次一次突破“卡脖子”技术,让世界瞩目。从“制造”到“智造”,衡阳制造业产业链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向高精技术环节延伸。

朋友圈”遍布全球,南阻五岭,北迄洞庭,不沿边、不沿海的湖南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不断扩大“朋友圈”。

77日,汽笛声响,中越铁路进口水果冷链列车首次抵达怀化。当天,装满“湘品”的“怀化—河内”中越出境班列,驶出怀化国际陆港。昔日封闭的山城,如今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中老、中越国际班列双向开行。

怀化国际陆港通过铁海、铁铁、公铁多式联运,紧密连接北部湾港、广州港、中老边境磨憨口岸至东盟各国,将成为国家中西部地区面向东盟的货运集结中心、湖南对接RCEP的重要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的重要载体。

通江达海看世界,岳阳先后开通至香港直达航线、至重庆集装箱航线,构建立体物流网络和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拓展对外开放通道,“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合作,加强与日韩、欧美、东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对接,打造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和开放崛起的“大商圈”。

凌晨采摘的蔬菜,中午就能端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资兴市滁口镇高山村太阳蔬果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该镇纪委书记程浪介绍。

作为中部地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郴州筑巢引凤,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地,90%以上的招商项目来自大湾区;培育龙头,着力打造农副产品供应地,80%以上的外供蔬菜销往大湾区;擦亮名片,着力打造一流旅游目的地,80%以上的省外游客来自大湾区。

527日,永州至中欧班列、永州至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实现首发,这是湖南首个以铁路内支线与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对接的范例。

南大门”变“桥头堡”,“朋友圈”不断扩大。永州加快建设以国际陆港为龙头的开放合作平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90分钟高铁经济圈,以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为对接重点,不断构建改革开放新格局。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湘儿女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描绘“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壮美新画卷。



紧紧围绕省委要求 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示范区人大工委主任、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史秉锐

济源示范区人大工委、济源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省委对济源提出的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七个方面作示范”工作要求,进一步找准服务中心大局的着力点,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研究谋划。准确领会和把握中央、省委关于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学习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基础上,做好示范区党工委暨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总结成绩亮点,借鉴先进经验,找准问题差距,提出务实举措。

彰显制度优势、提升履职能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切实保障人民有序参与政治,成功召开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各项工作报告;依法保障人民选举权利,选举产生了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新一届人大、政府领导班子均以全票或高票当选;票决产生了20XX年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把示范区党工委、市委的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

对标“四个机关”,加强自身建设。抓好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和清廉济源政治生态示范区建设活动,切实抓好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干部“四支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本领、锤炼过硬作风。



不忘初心 勇毅前行 汇聚起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市委副书记、市长 赵荣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前三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著作。我们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汇聚起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一、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感悟思想伟力、砥砺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能力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决定着其他能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要提高政治判断力,始终把听党指挥、举旗铸魂放在首位,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提高政治领悟力,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理论内涵和深远实践意义,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要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工作,推动上级精神在黑河落地见效。

二、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勇担职责使命、筑牢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发展统筹和资源配置,打造矿产开发及加工、农林产品及加工、进出口加工“三大产业集群”,文旅康养、高寒试验、绿色能源“三大优势产业”,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四个经济发展新引擎”。要筑牢发展支撑,围绕产业链的建、补、延、强,灵活采取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落实。要构建开放高地,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贸易抓延伸、合作抓拓展”,千方百计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加快发展农产品、中药材、机电等对俄进出口加工产业,打造对俄开放合作高地。

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初心宗旨、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要补齐短板弱项,加大民生领域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市卫生健康中心等项目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筑牢保障底线,聚焦最脆弱、最困难的群众,精准实施兜底保障政策,打造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办好民生实事,围绕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每年集中办好一批好事实事,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四、以“赶考姿态”走好前行之路,弘扬光荣传统、永葆公仆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保持求真务实作风,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使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期盼。要发扬争先创优作风,坚持“跳起来摘桃子”,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要传承艰苦奋斗作风,在工作上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在生活上勤俭朴素、厉行节约,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要锤炼清正廉洁作风,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党纪党规的坚定执行者。



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打通优势转化通道 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

中共贵州省委常委、毕节市委书记 吴胜华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今年以来,新国发2号文件和《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等重磅文件相继出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为毕节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省政府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大会决策部署,聚焦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目标,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打通优势转化通道,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乘势而上、勇开新局,奋力谱写毕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始终保持“一心向党”的赤胆忠诚,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高度认同。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持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在思想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德,在灵魂深处深刻认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自觉在政治上坚决拥护。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始终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成为毕节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自觉在行动上紧紧跟随。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倍加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切实把感恩之心转化为拥戴核心之志、拼搏奋进之力、推动发展之责。要把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自觉对标对表新国发2号文件、《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及省委、省政府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加快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民生实事,努力把毕节打造成为绿色发展样板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以实干实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厚爱。

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充分发挥“三大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毕节集政治、资源、人口“三大优势”于一体,处于政策优势叠加、各种要素聚集的战略机遇期,处于发展潜力强劲、提升空间巨大的快速发展期。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打通优势转化通道,全力推动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长板、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口红利,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在政治优势转化上,乘上新国发2号文件、《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和省委、省政府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的东风,着力在精准化研究谋划、全方位争资争项、高质量转化落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资源优势转化上,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扎实做好煤、电、烟、酒四篇大文章,因地制宜推进煤、磷、铁、铅锌等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推动工业大突破;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全方位建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毕节打造成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农业强市;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用好用足百里杜鹃、织金洞“双5A”靓丽名片,全力提升旅游规划、旅游业态、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旅游大提质。在人口优势转化上,聚焦建成西部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这一目标,下大力气抓好教育这一“转换器”,高质量办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打造“毕节技工”品牌;下大力气做强城镇这一“引力场”,充分发挥人口规模优势,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不断做优城镇规划、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下大力气提升文明这一“软实力”,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始终保持“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既要勇攀高线,更要守牢底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毕节脱贫人口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当前最重大的使命、最中心的工作、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贫返贫动态监测,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坚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深入落实“三个转向”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全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八大工程”,推进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脱贫地区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树立典范;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牢牢守住绿色发展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贯穿“四化”各方面、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着力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深入推进中央和省委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标志性战役”,扎实做好减污、降碳、增绿“三篇大文章”,努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一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定、发展要安全”要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决做到“六个确保”,牢牢守住各条底线,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始终保持“一以贯之”的决心意志,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办好毕节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将纵深推进铸魂、固本、塑形、聚力、健体“五项行动”,进一步擦亮党建品牌,推动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着力筑牢忠诚感恩的思想根基。加强干部群众教育培训,让忠诚感恩、自信阳光、开拓进取成为内在修养,让大局意识、勤奋意识、文明意识、包容意识成为价值遵循,自觉以不甘落后、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后发赶超。着力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拓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创新党组织设置,不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全面增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紧扣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立“年轻干部到项目一线去,优秀干部从项目一线来”的成长链条,让年轻干部在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产业中淬火成钢、增长才干。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引领广大干部争做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着力凝聚携手奋斗的强大合力。全面加强统战工作,推动完善统一战线长效帮扶机制,争取统一战线扩大帮扶范围、拓展帮扶路径、丰富帮扶内容,促进“三个转变”落实,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集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着力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建立干部作风教育整顿常态化机制,重拳整治“四风”顽疾;全面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水平,全力营造清明清朗的政治环境。



山川之秀甲青齐 十万人家尽读书

中共诸城市委书记 张建伟

这里是山川形胜、钟灵毓秀的“中国龙城”,这里是人杰地灵、风云际会的“舜帝故里”,这里是热血奔腾、激情豪迈的“尽美家乡”,这里是被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肯定的“诸城模式”发源地。潍水之滨、泰沂余脉的千里沃野孕育了这座物阜民丰的古邑名城—诸城。

诸城历史悠久、俊彦星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诸城远古属东夷,是三皇五帝之一舜帝的出生地,西汉初年置县,始称东武。隋开皇十八年改为诸城,宋代归密州,明清又称诸城,建国后设诸城县,1987年撤县建市,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辖17处镇街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59个社区,拥有常住人口107.8万。自上古虞舜发端,秦砖汉瓦,古风犹存;晴耕雨读,书卷飘香。在这里,苏轼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千古名篇。从这里,走出了春秋七十二贤之一公冶长、《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四库全书》总阅窦光鼐、一大代表王尽美、诗坛泰斗臧克家、新文化运动先驱王统照、军旅作家王愿坚⋯⋯在这里,远古圣贤,两汉名士,先后相望;唐宋英才,明清文哲,接代传承,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3项、省级8项、潍坊市级45项,诸城古琴、诸城黑陶享誉世界。先后成立苏轼文化研究会、古遗文化研究会等历史文化社团8家,培育国家级美协会员14人、书协会员13人、音协会员4人,连续举办中国(诸城)大舜文化节、中国(诸城)古琴文化艺术节、山东省(诸城)茂腔文化艺术节,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诸城通达山海,交融南北。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之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具有临青、临港、临空、临高铁的优势,境内青兰高速、潍日高速、明董高速和6条国省道干线穿城而过,胶新铁路贯穿东西,1小时经济圈内有青岛董家口、前湾、日照岚山三大港口,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潍坊南苑、日照山字河三大机场,规划建设中的京沪二通道、青莱两条高铁干线将在诸城交汇,进一步拉近与南北两大城市群之间的距离,形成2小时到北京、3小时抵上海、9分钟进青岛的快速交通网络。

诸城锐意改革、敢为人先。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区化发展等在全国有影响的经验。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工业百强县、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等荣誉称号。

诸城产业坚实,发展强劲。经过多年发展,培育起汽车及零部件、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以福田汽车为龙头,推进汽车全产业链发展,集聚配套企业300多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工程车和车桥制造基地。发挥外贸、得利斯、惠发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做精做细食品产业,低温肉制品、速冻调理食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为全球最大的肌醇、黄芩苷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玉米淀粉和变性淀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植脂末生产基地和最先进的赖氨酸生产基地,环保机械全国市场占有率20%、智能杀菌及包装设备全国市场占有率80%,成为全国最大的禽类屠宰设备、食品机械生产基地。

去年以来,诸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讲政治、正作风、促发展、惠民生、强基础、守底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7.4亿元,被评为山东省工业强县、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三年被山东省政府表彰为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规划建设十大产业园区,对工业企业实行划型管理,培育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7家、省级瞪羚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31家,上市企业达到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现代食品加工产业入选省主导产业集群,健康食品及预制菜加工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扛牢创新提升“诸城模式”使命担当。以总书记肯定“诸城模式”为动力,坚持以工带农、以工促农、以工兴农,发展起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3家企业入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诸城果树产业研究院落地诸城,获评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农村电商产销对接工作和乡村产业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唯一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县级市;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荣获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推行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连续3届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勇夺全国平安建设领域最高奖“长安杯”,在2021年度山东省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列全省136个县市区第1位。

时代不负奋斗者,砥砺奋进正当时。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诸城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安排,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作风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争一流、争第一、争率先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倡树“谁发展就支持谁,谁大发展就大支持谁,谁支持发展就支持谁”的鲜明导向,全面推进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城市提升、民生改善、风险防控“五个高质量”,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强市,奋力开创新时代“诸城模式”新实践新辉煌,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江碧水向东流—十年来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四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乾坤日月当依旧,十年江湖却异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湘之变前所未有—

2012年到2021年,全省GDP2.2万亿增长到4.6万亿元,翻了一番以上;工业增加值从不足万亿提升到1.42万亿元,年均增长7.8%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从水质较差转变为国考、省考断面连续两年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

7月下旬,生态环境部通报了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上半年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我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5个市州水质进入全国前30名,数量居全国第二。不负嘱托,彰显发展新担当万里长江滔滔西来,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在广阔的洞庭湖区舒展。就在江湖交汇处,我省设立了东洞庭湖林阁老监测点。

起伏后,江豚来得更多了,一天可以看到20多头。”监测员邓铁牛不免惊喜。

十年前,这处江湾还是年吞吐砂石量30余万吨的非法砂石码头,常年砂砾乱堆、污水横流。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风光秀美的亲水平台“江豚湾”。

我省96%以上的土地属于长江流域,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极为重要。翻开湖南水系分布地图,河流纵横全省,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绝大多数纳入长江水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湖南考察调研,勉励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

牢记嘱托,不负期望。全省上下从“靠山吃山,有水快流”的传统依赖中转变,努力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在全国率先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千家万户行动起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植入人心。

建设生态强省被纳入“五个强省”战略目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出台,从顶层设计锚定湖南经济发展方向。

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任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陆续应时而生,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和靠前指挥;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建成,并首创“总河长令”,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实现了大到江湖、小到小微水体,各级河长齐抓共管的局面。

前不久,《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向公众征求意见。规划提出,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强化长江干支流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已转化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实践中走向纵深。

河湖联治,重现流动生态风景线

夏日炎炎,天高云淡,江水丰盈。站在株洲冶炼厂老厂区办公楼楼顶,整个清水塘尽收眼底。这里曾经是依湘江而建的国家重点工业基地,以冶炼、化工、建材三大产业为主。十年前,

烟囱林立、厂房密集,长期粗放式发展导致工业污染严重,工业废水排放量最高年份近2000万吨,威胁湘江中下游地区千万居民饮水安全。

十年中,天翻地覆。区域内261家企业或关停或搬迁;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全力推进,近3500亩污染地块得到修复;生态新城开发建设加速推进,轨道交通延伸产业、低碳产业等逐一布局,眼下,高端智造、科技创新、文创商贸、口岸经济四个产业功能区已具雏形。

清水塘的“蝶变”,映射出湘江“前世今生”。

这条见证湖南近现代进程的先驱之河,聚集了全省近60%的人口、75%以上的生产总值,但也承载了60%的污染。

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正是以“湘江治理”为重中之重,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不竟全功不收兵的“碧水保卫战”。

2013年,湖南省启动湘江保护与治理省“一号重点工程”,制订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约600亿元,全流域推进治矿、治砂、治污,计划用9年时间堵住污染源头。

从此,3068个重点治理项目形成一连串重拳出击,治沉疴、畅河道—

1563家散乱污企业、1200多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铁腕关停;长株潭河段河道采砂,全面禁止;岸线500米内的2000多家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养;流域县级及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实现覆盖;

清水塘、竹埠港、水口山、锡矿山、三十六湾等重金属污染区域,彻底整治。

治污力度之强、监管执法之严前所未有。到2021年,湘江流域水质优良率达到98.7%,比2012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以湘江为突破口,湖南治水持续升级,长江湖南段和“一湖四水”实现系统联治。

洞庭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水环境综合治理八年规划齐头并进,47万亩矮围网围依法拆除,38.6万亩欧美黑杨清除到位,纸浆生产企业全部关停,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湖体总磷浓度较2015年下降43.8%

长江湖南段岸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全部取缔,岸边10公里范围内545座废弃露天矿山全

面修复,长江大堤沿线造林绿化近2万亩,江水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为多年来最高水平。而今,“一江一湖四水”形成了一条条流动生态风景线,“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的美景已然重现。

人与自然,展开和谐共生新答卷

7月中旬至8月初,今年新生的小鹭鸟到了离巢试飞的时候。南洞庭湖的湖洲上,绿鹭、池鹭、白鹭、中白鹭、牛背鹭亲鸟们带着娃练飞,鸣叫不断,整片湖洲热闹得像集镇。

遇到掉下来的小鹭鸟,我就帮忙捡到树下,等待亲鸟来认领。”皮培奇在南洞庭万子湖打捞河道垃圾时,很爱看鹭鸟满天飞。他本是一名在南洞庭捕鱼40多年的老渔民,因为“十年禁渔”,他“转岗”当上了河道环卫工。

一江一湖四水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个是治污,一个是治岸,一个是治渔。”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介绍,作为内陆渔业大省,我省曾有数万渔民,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重任,必须破解“竭泽而渔”的矛盾。

2019年上半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十年禁渔”,一年半内,全省建档立卡渔船20376艘、28588名渔民全部退出、19154本捕捞证全部收回注销。

退捕渔民得到就业帮扶、享受参保绿色通道,截至2020年底,符合参保条件的28428名退捕渔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18259名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

人与自然之争划下“休止符”。渔民不再进入湿地洲岛,人退水清,鱼繁鸟育,生态堤坝重新构筑。

今年1月,洞庭湖区域水鸟同步调查记录到越冬水鸟7440.4万只,种类和数量均创新高。

最新监测调查则显示,长江湖南段及洞庭湖中鱼类种类比禁渔前增加了3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从不足90头增加到110多头。

不止在洞庭湖,省林业部门监测发现,全省湿地保护率已达到70.54%,各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有效提升,物种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过去十年,湖南铺开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答卷。



感悟思想力量 走好实践之路

市委常委、副市长 董巍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正定、福建、浙江、上海足迹四部图书的研读,让我受益良多。我们要善于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学习领悟总书记的“思想历程”,从更大视野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武装思想,指导实践。

第一,深刻感悟初心不改的为民情怀,走实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同正定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摘掉了正定“高产贫县”的帽子;在福建,带领群众挪穷窝、拔穷根,让百姓的肚子饱起来、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在浙江,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在上海,谆谆告诫党员干部,解决民生问题是为政的根本,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真正用行动践行了“无论走在哪里,念兹在兹的是人民;无论何时,牵肠挂肚的是民生”。

下一步,我们要更加深刻领悟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要继承和发扬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在基层治理等方面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群策群力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二,深刻感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坚持以改革为发展注活力。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同志率先在全省推行“大包干”;在浙江期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上海期间,鼓励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些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开创性的实践探索和理念创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思考、丰富的辩证思维和缜密的系统观念,饱含着“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

湘潭经开区作为全市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一定要从中领悟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精髓要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高效推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在园区招商引资机制、平台公司市场化和高品质特色城市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跃升。

第三,深刻感悟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持续弘扬好“三牛”精神、“四干”作风。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提倡“做县委书记,一定要把下辖的村走完”;在福建工作期间,为民企“松绑放权”成全国佳话;在浙江工作期间,通过擘画“八八战略”把浙江带上发展快车道;在上海,足迹遍及全市19个区县,树立城市新精神,赋予新使命新任务。充分展示了总书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时不我待、永不懈怠的责任担当。

下一步,湘潭经开区将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四干”作风,结合“一活动一行动”的推进,让“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园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广泛引导全区干部到基层一线“拔钉子”,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发展指标上、体现在改革突破上、体现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在民生改善上,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湘潭经开区落地生根。



稳中向好 稳步提质—平凉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今年以来,平凉市努力奔跑奋勇争先,经济运行“期中考”交出亮眼答卷: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0.45亿元,增长8%,比全省增速高3.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荣获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奖”。

平凉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四强”行动,扎实做好“五量”文章,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年度重点任务,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

经济运行捷报频传

上半年,平凉市捷报频传: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1.28亿元,同比增长9%,被省政府授予经济增长“贡献奖”;二季度各项主要指标稳中有进,连续两个季度获得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奖”。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平凉市精准调度,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直达快享、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的不懈努力:

紧盯各项目标任务,分领域、分行业、分产业安排部署,确定推动落实的路线图和行动书;明确工作措施和进度要求,细化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清单,督促县(市、区)和部门巩固提升、挖潜补欠;建立市政府领导包抓县(市、区)责任机制,成立10个工作专班。

今年上半年,平凉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3.81亿元、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146.8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5亿元、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16475元和5577元,增长4%5.7%,增速均列全省第四。

产业链上聚势发力

夏日的平凉大地到处涌动着聚力攻坚、加快发展的热潮。平凉市把“产业兴市”作为实现千亿元奋斗目标的基础支撑,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一体做好“固、强、补、延、建、融”六字文章,互补连接、集群配套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制定印发九大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编制产业链图谱、链主企业培育计划和责任、任务、政策“三张清单”,逐年度确定产值目标,分链建立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的专班运作责任体系,推行“财政+”平台支持九大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一系列措施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链集聚成势。

据悉,平凉市谋划九大重点产业链项目1842项,概算投资3472.8亿元。今年实施的430项重点产业链项目开复工345项,完成投资80亿元。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平凉市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到总支出的82.2%。今年,平凉市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55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6.8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启动中心城区集团化办学,全市实施各类教育项目460项,市幼儿园、市实验小学改扩建、新河湾小学、中小学“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等项目加快建设;

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实施各类医疗卫生项目52项,泾川县中医医院、庄浪县传染病区等项目有序推进;

退休人员养老金、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8%10%,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5.13亿元。

在城镇建设方面,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城市更新行动,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一体推进森林城市、旅游城市、海绵城市建设。



千年古城的新魅力—库车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年综述

本报记者 龚喜杰 通讯员 孟亚娟

库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拥有灿烂的龟兹文化闻名世界,因丰富的能源、矿产、农业、旅游等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引擎。近年来,库车借助撤县设市,大力推进景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城新景为城市注入新血脉

7月底,曾经在库车市工作过的成都市民韦小红再次来到这里,立即被城市的变化所震撼。他激动地说:“我听说库车变化大,但没有想到三四年间变化这么大!一条河穿城而过,碧水银波湿润了空气,成为了景观,太漂亮了。”

为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打造生态绿色宜居城市,20193月,库车河城区段生态恢复工程启动建设,按照“一脉”“三心”“五区”“三湖”“十一景”的空间规划布局,引库车河水从铜场水库顺流而下,贯穿城区南北,建成后的库车河穿城水系全长8.8公里,成为连接库车市新老城区的重要景观轴。

在库车生活了将近60年的郭建江,看着身边的变化,震撼了,他特意买了一套摄影设备,默默记录着库车城的变化。

说是十一景,何止十一景。”郭建江说,仅在东湖他就拍出了湖光十色、罗什塔影、独龙戏水、白鹭栖堤、万珠映月、鱼跃飞瀑、廊桥观日、碧荷滚珠、绿岛魅影、斜坡鸟啼等景色,其中,一景之中,又拍出不少独特的美景。仅仅罗什塔,他在夏日就拍出了鎏金叠翠、彩虹迎塔、晚塔挂日、怀抱金塔,冬日又拍出了金塔探桥、晨曦飞塔、金塔飞雪、一塔十影等美景。“等时机成熟我办个摄影展,让市民从各个角度感受库车的美。”郭建江说。

与郭建江的感受不同,东湖边鑫龙茗茶生活馆的老板梁昆培,是用身体来感受库车的变化。他说:“库车河生态恢复工程没有建成之前,我每天嗓子都是干的,早晨起来都是一口血痰,就是天天喝茶也没有用,时间长了咳嗽不已,还以为是得了什么病,但到了江南就好了。工程建成后,嗓子不干了,血痰没见了,也不咳嗽了,人清爽多了,来我店里喝茶的人也多了。”

库车青年诗人魏银龙说:“库车过去没有知了,现在夏天不停鸣叫的知了,叫出了城市的灵气;库车过去鸟不进城,现在有了白鹭、野鸭、天鹅,给城市带来了活力。”

城市血脉长流,城市活力十足。库车河生态恢复工程弥补了库车无水进城的缺憾,提高了城区植被覆盖率,城区气候明显湿润,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沿湖漫步赏景、休憩娱乐,游客步入这座城市也有了步入旅游景区的体验感。

人,因城而聚;城,因人而兴。老屋老街为古城保持老魅力

一栋栋古老的房屋,一条条干净的街巷,一张张淳朴的脸庞,一片片昏黄的土地⋯⋯库车老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充满了神秘的地方,蕴藏着龟兹故城、哈拉墩遗址、库车大寺、库车王府、库车县衙、清代军营、明清城墙、龟兹古渡等文化遗址。

一个“老”字,写满了库车老城的角角落落。古老文化在老城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萨玛瓦尔舞,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解放初期国家在挖掘新疆民歌时,发现数量最多的是库车民歌,这些民歌一直传唱至今;库车特色小吃是新疆特色小吃中

品种最丰富、数量最多、味道最齐全的地方小吃。

艾合买提·库尔班在库车老城热斯坦街开了一家手工刨冰店,没有想到,这个传统的生意竟给他带来最高一天3700元的收入。卖手工肥皂的阿孜古丽·买买提,在旅游旺季每天也可以挣到五六百元。年过七旬的居来提·阿不都尼亚孜开了一家老货店,只卖硫磺膏和红花、玫瑰花茶等物品,在旅游旺季每天至少也有两三百元的收入。

十年前,游客没有多少,一天挣个饭钱就算好的了。”居来提·阿不都尼亚孜说。

库车因文化而生,境内有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195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长城资源22处⋯⋯库车老城的存在,也为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库木吐喇石窟等诸多文化遗址注入了灵魂。

库车加大了对库车老城的保护,今年715日,《库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通过国家部级、省级专家评审。

库车市将深入挖掘龟兹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守护好历史文化名城这一金字招牌。

库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钰声对库车老城怀有特殊的情怀,他说:“我们为什么重视对库车老城的保护?一定要修旧如旧,倍加保护?就是要为库车保住‘慢时光’,保住淳朴的民风,让国内外游客来感受库车,品味库车。”

国内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谢冕、多多、耿占春、蓝蓝、刘亮程、沈苇、刘年、王族等,都曾来到库车老城,体验老城的文化,书写南疆的情怀。

近年来崛起诗坛的库车市青年女诗人黄凤莲说,徜徉在库车老城,似乎漫步在停滞的时光里,一个光影,一枚黄叶,也能激发诗人的灵性,让人获得人生的感悟。

库车音乐制作人宁静在《我在库车望见了一轮月光》写道:“⋯⋯一个人的周末/我喜欢坐在老城/岁月涂鸦过的巷口/晨曦中迎着朝歌而来/暮吟下踏醉白杏酒酿⋯⋯”

月光写满她的梦想。库车老城,有着太多人的诗和远方。融工融农融服务业融通百业

201912月,国务院批准库车撤县设市,开启了库车发展新纪元,为库车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库车街头,水系公园、时代公园、街头游园、口袋公园与设施完善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楼宇,交织成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城市画卷。画卷中人们出门见绿、百步见林、千步见园⋯⋯

从棚户区改造到老旧小区改造,从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序化工程到见缝插绿、植绿补绿、破硬植绿、拆墙透绿、立体延绿工程,从库车河城区段水系修复、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到深入推进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从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到网络达人监督不文明现象⋯⋯在由县到市的发展中,库车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保持高起点、高质量运行。

库车的巨变也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如今,库车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城市。游客们说:“新疆是个好地方,南疆库车‘最新疆’。”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索善武介绍,近年来,库车市游客成倍增长,今夏游客一度日均突破十万人次,虽然最近三年库车的酒店数量不断增长,但还是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库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王要说:“时代的发展太快,我们要紧跟时代多奉献,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撤县建市后,库车市在建好“一座城市”和建强“一个开发区”上下功夫。为建好这座城市,库车市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用匠心打造这座年轻的城市。

今年,库车市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严格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部署安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开展产业集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七大攻坚行动”,促进主导产业纵向链接、横向配套、上下游联动,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把资源做成产业,用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库车市当前正在开展乡村振兴“10+”行动,大力实施粮、棉、果、畜、设施农业“五大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抓住国家级开发区,带来工业活力。库车市依托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主战场”,重点抓好“3+产业”(绿电+产业、智能+产业、降耗节能+产业),通过光伏绿氢、天环新材料、新桥智网、中能管业、宏发铁合金等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新旧动能转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产围绕市场走,强力推动助民生。库车市大力推进装备制造、建材、食品加工、大型机械租赁等“十大市场”的划行规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激发内在消费活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通了农副产品外销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依托独库网红打卡公路,打响“古韵龟兹·丝路库车”文旅品牌。

今日的库车,正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祖国南疆的辉煌篇章!



打造“强州府”战略人才引擎 助推吉首高质量发展

吉首市委书记 李诗兴

近年来,吉首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凸显人才优先发展布局,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让各类人才扎根党建引领、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和民生保障等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大力实施“强州府”战略,加快打造“州域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引擎。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吉首市强化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委书记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部门专责,专人专抓。立足州府城市实际,借鉴发达城市和周边地区先进经验,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谋篇布局。

对标省委芙蓉人才、州委武陵人才行动计划,提出“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吉首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办法》《吉首市落实湘西州“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制度办法,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人才政策体系,构建起“四梁八柱”,人才工作基础全面夯实。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吉首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抓好经费保障、岗位设置、硬软环境等方面工作。

人才发展资金优先保障。设立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人才工作经费每年不少于1200万元,并参照周边县市引才政策,考量本地人才生活成本,提升人才待遇,保障动态提标。目前,吉首市新引进人才安家费、生活补贴、租房和购房补贴水平均位居全州前列,最高五年内可享受各类补助74万元,市财政近5年来兑现引进人才待遇达1000万元以上。

岗位编制科学规划设置。每年对申报岗位进行多轮审核,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合理核定、设置岗位;实行专项管理,按需适当调剂;对定向教师、医生和农技特岗生预留专项事业编制,夯实乡村人才基础。

营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用心打造“硬”环境,在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优先办理。用情呵护“软”环境,实行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单位“一把手”对优秀人才实行跟踪管理,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人才工作生活动态;“狮子型”干部年度表彰向专业技术人才倾斜;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用感情留人。

落实人才优待政策,促进人才快速成长

吉首市牢固树立灵活引才、用才观念和“共建共享共同成长”理念,极大调动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科学精准引进人才。近三年引进“双一流”院校、全日制研究生和中级以上专技人才68人,签约部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毕业生25人,均为各行业急需紧缺类人才。注重用足本地院校资源,与吉首大学签署了《吉首大学与吉首市校地合作备忘录》,达成了共建吉首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等人才合作一揽子协议;用好用活上级政策扶持,20XX年选派省州市111名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吉首市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从交流任职、提拔任用、职级晋升等方面向专技人才倾斜,三年来公开选拔5名乡科级领导干部、7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50余人获得中高级职称,提拔交流60余人。开展“土专家”“乡土人才”“能人工匠”培育选拔行动,13人当选为湘西州农业乡土人才,10人当选全州新型职业农民,2名专业技术人才被评选为第一届武陵人才,79人被评选为国家级和省州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吉首市“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各尽所能”的人才工作环境基本形成,各类人才百舸争流,奋勇开拓,正加快书写州府吉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旅融合打造“新引擎” 助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满洲里市委常委、扎赉诺尔区委书记 齐善剑

扎赉诺尔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决策部署要求和高润喜书记在呼伦贝尔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安排部署扎区文旅产业提标提效重点工作,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文旅深度融合,切实推动扎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高标准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旅发委职能职责,积极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委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计划,将区旅发委成员单位及“+旅游”重点单位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健全文旅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全面落实呼伦贝尔市纾困惠企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文旅重点项目、重要活动纳入财政预算。

高标准科学规划引导。按照呼伦贝尔市和满洲里市全域旅游规划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结合扎赉诺尔“书香小城”建设相关需求,高标准修编扎赉诺尔全域旅游规划。协助呼伦湖渔业公司与景域驴妈妈集团合作,启动呼伦湖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和猛犸旅游区提升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

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推进扎赉诺尔百年矿山遗址生态博物公园建设,力争百花谷、葫芦岛等重要节点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动扎赉诺尔博物馆提档升级,实现年内开馆运营。与扎煤公司合作,年内开工建设国家矿山博物馆改造工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要素为主题,谋划推进呼伦湖博物馆建设。全面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群体系。高标准谋划包装项目。重点谋划灵泉镇特色民宿、猛犸景区提档升级、日俄历史街区、呼伦湖沿线景区景点环境打造等项目,积极推进文化馆、博物馆、景区景点数字化重点工程,广泛开展百年矿山遗址生态博物公园开发运营、猛犸公园5D影院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同时,加强与国内头部文旅企业的沟通对接,推进与同程集团、景域驴妈妈等重点企业合作,努力培育旅游业发展的高端主力军。

高标准打造特色品牌。以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和举办夏季大草原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打造“扎赉诺尔人”“猛犸草原”“百年矿山”“呼伦湖”品牌,全力塑造“呼伦湖畔、猛犸草原”旅游品牌形象。策划举办第三届自治区级扎赉诺尔猛犸定向邀请赛、呼伦贝尔市垂钓邀请大赛、短视频大赛、城市形象LOGO征集、观鸟、观星等重点特色节庆品牌活动。以“中国最美星空目的地”为核心推出自驾星空营地旅游产品,以“博物馆群”为核心推出博物馆群研学线路。高标准加强宣传推动。全面更新扎赉诺尔区旅游宣传片《我想走过扎赉诺尔的四季》及扎赉诺尔博物馆、蒸汽机车博物馆系列宣传片,推出旅游地图、主题宣传推介片、数字资源包、旅游攻略、解说词“五个一”精品游和研学游线路。全力塑造扎赉诺尔区全域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宣传我区优秀文旅资源,增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形成统一的对外宣传矩阵,构建文旅大宣传格局。

高标准丰富文旅产品。充分挖掘“四馆一中心”资源,重点培育文博研学、培训会展、非遗演艺,实施文图博三馆的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强化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谋划推动石画、玛瑙石开发利用等非遗项目申报,创意设计系列文创衍生产品。加快推进俄式、日式建筑群和蘑菇山日伪工事申报自治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积极推进工旅、文旅、体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休闲度假、养生、野外拓展和探险科普等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多元化、系列化文化旅游产品。健全景区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智慧旅游、旅游厕所、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牌、LED屏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旅游路线合理布局。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扎赉诺尔区将乘着呼伦贝尔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强劲东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抓好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取得“一业兴、百业旺”“旅游进、经济稳”的良好成效。



牢记“三个敬畏”殷殷嘱托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顺县委书记 许利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山西考察调研,为我们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特别是在晋中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12万和顺儿女牢记领袖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化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实际行动,扑下身子干、齐心协力干,以强烈使命担当争做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

牢记“敬畏历史”殷殷嘱托,坚持把牢正确方向。实践中,坚持把敬畏历史根植灵魂,切实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

一是重视历史抓保护。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要求,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和顺已登录的328处历史文物遗产。特别是以石拐会议纪念馆、秦赖支队旧址为载体,持续加大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同时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二是研究历史把规律。和顺是“两军相遇勇者胜”典故的发生地。注重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一张蓝图绘到底,踏踏实实为和顺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是借鉴历史为人民。到和顺工作两个月来,通过走访调研更深切地感受到和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当前一些现状改变的期盼。下一步,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有效衔接提品质、聚焦卫生健康提品质、聚焦满意教育提品质、聚焦就业保障提品质,带领12万和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生福祉普惠共享、品质提升。

牢记“敬畏文化”殷殷嘱托,坚定筑牢信仰之基。实践中,坚持把敬畏文化融入血脉,把文化作为强县的路径载体和精神支柱,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和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文化繁荣。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载体,用好“石拐会议”这一具有伟大意义的红色符号,精心组织本土文艺精品展演、展映,发挥优秀作品引领示范作用,推出一批像“石拐灯火”一样具有影响力的文学、戏曲、影视等作品,全方位讲好和顺故事。坚持以“文化+”为引领,搭建各类艺术大赛等活动平台,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进一步引领社风、转变民风,在全社会形成文明有礼的浓厚氛围。

二是突出文脉延续。全力举办好牛郎织女爱情文化节等四大文化节,全方位、立体化营销和顺节庆文化品牌。注重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探寻收集“名街、名居、名宅”和“古院、古堡、古村”的历史渊源、人文故事,使历史故事“景点化”,历史景点“故事化”。特别是创新发展夫子岭弦腔、和顺刺绣等36个非遗传统文化和技艺,弘扬传统工匠精神,传承工匠技艺,打造文创全产业链条。

三是提高文明程度。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倡导文明风尚,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不断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全面加强“四德”建设,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看得到、学得来的先进典型,选树一批像马坊乡全国道德模范张俊兰一样的“身边好人”,使诚实守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公益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着力打造“志愿和顺”“诚信和顺”品牌。

牢记“敬畏生态”殷殷嘱托,坚决守住绿水青山。实践中,坚持把敬畏生态外化于行,持续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高效率实施能耗“双控”,稳妥有序迈向“双碳”。

一是划好生态保护“红线”,绘就“绿水青山”发展底色。科学划定生态保护区域,总面积达109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近一半;用好省级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试点县政策,挖掘“华北豹第一县”内生效益;不断创新生态保护模式,持续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和顺公益保护地项目。

二是定好绿色产业“高线”,打造“金山银山”发展平台。坚持绿色发展“硬导向”,奋力打造“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和“全国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确保认证土地保持在13.8万亩以上;做好和顺火麻油等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文章,提标生态农业增加值。用好绿色发展“指挥棒”,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态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建筑结构、投融资结构等优化调整,着力创建“碳中和示范县”,提高生态工业知名度。树起绿色发展“风向标”,依托牛郎织女和许村艺术公社两大品牌,着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升生态文旅竞争力。

三是建好制度保障“标线”,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在蓝天常驻、绿水长清、黄土复净上聚力。健全林地管理机制,全县林地管理实现了“一张图、一套数、一个库”。探索“政府+社会公益组织”保护机制,加强与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等的合作,不断厚植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工作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王瑞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包头市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六项污染物首次实现全部达标,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名列第一。全市优良天数达到303天,优良天数比例8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气比例0.27%,同比改善4.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1.7个百分点。与自治区下达的目标相比,优良天数比例好于目标0.8个百分点,PM2.5浓度好于目标19.8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率好于目标1.53个百分点。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全年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7.5%,同比提高12.5%,高于自治区考核目标12.5%;劣五类比例为12.5%,同比下降12.5%,低于自治区考核目标12.5%。地下水质量10个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其中4个点位明显改善。9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

(三)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全年污染地块、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与自治区下达的目标相比,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好于目标10个百分点,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好于目标2个百分点。

(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经核算,氮氧化物减排10273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374吨,化学需氧量减排250.5吨,氨氮减排15.26吨。

(五)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况。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单位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89%的任务目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决扛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发力,召开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动员大会、2次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1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55次市长专题办公会议,现场调研54次,统筹推动污染防治攻坚等任务落实。二是压紧压实责任。修订出台《包头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建“双碳”工作专班和能耗“双控”工作专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建立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按月进行考核和奖惩;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开展污染防治专项巡察,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60项深度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和工段搬迁改造,推动6.8万户居民实现清洁取暖,入选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面加强扬尘管控,率先在全国创新运用“散改集+新能源”煤炭运输模式,推动禁放区内314户烟花爆竹零售店全部退出。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治理工程14项。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系统推进昆河、四道沙河等主要入黄支流整治。建成全市首个二道沙河人工湿地。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23项固废、土壤治理工程。成功获批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无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固体废物双驱动综合利用等3项“包头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

(三)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划定并严守各条红线。二是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建立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提高到18.3%36.58%,达茂旗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是抓好水生态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巡河、河湖“清四乱”,综合整治城区河道环境34.5公里。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5亿立方米左右,成为自治区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四是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治理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矿山面积12.1平方公里,新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3个。五是严格保护耕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410万亩、绿色防控240万亩(次)。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提高到85.4%83%92.6%

(四)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我市的24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其中销号23个;“回头看”反馈涉及我市的23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同时对标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进行“举一反三”,组织开展2轮环境问题自查和1轮现场督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部建立清单,持续推进整改落实。

(五)迅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一是加快提升新能源生产利用水平。推进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635.6万千瓦、占比37.4%。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加快打造光伏装备产业链和风电装备全产业链,大力发展氢能储能核能装备制造,内蒙古首台氢燃料重卡成功下线,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三是全面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工业减碳“八大工程”。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标准。新能源公交车、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提高到63%53%。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创建。四是坚决守住能耗“双控”底线。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幅同比降低5.2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降低7.6%,超额完成年度能耗“双控”任务。五是积极发展碳中和经济。推动实施全球首套10万吨碳化钢渣综合利用等10项工程。获批全区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试验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依然艰巨。环保督察、检查和自查发现的环境问题还没有清仓见底,主要入黄支流断面水质改善不稳定,空气质量总体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治理效果易受自然边界条件影响出现波动,达标基础还不牢固。

(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再生水管网和配套设施建设进度与水环境改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影响清洁取暖替代进度。工业园区、大型企业铁路专运线建设滞后,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偏低。

(三)源头上减轻污染排放的成效尚不明显。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运输以公路为主、用地结构不够合理的局面改变还需一定时间,工业污染治理任重道远,重污染企业和工段搬迁改造进度还需加快。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以更坚决的态度和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殷切嘱托,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重大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为打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增添亮丽底色。

(二)以更迅速的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落实“1+N+X”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全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锋模范城市。提升新能源生产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在风光氢储核领域全面发力,建成内蒙古最大的现代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50个以上,持续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和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全面推广“散改集+新能源”运输方式,实施新能源车辆替代工程。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碳中和经济,推进落实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部署,建设好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试验区”。

(三)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治尘、控车、控煤、减排等各项措施,加快大安、吉宇钢铁等企业改造搬迁进度,推动包钢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加强扬尘治理、秸秆利用和禁烧管控、餐饮污染治理力度,完成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项目年度任务建设。持续抓好四道沙河等主要入黄支流综合治理,加快城市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行业各领域拓宽再生水利用渠道,积极创建国家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巩固扩大“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严格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再开发管控,保障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四)以更有力的举措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持续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深入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强化巡河检查,健全河湖“清四乱”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和“量水而行”要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年内建成绿色矿山15家。

(五)以更大力度推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严格落实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园区规划环评要求,不断完善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治监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提升科技执法手段,精准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人人参与的保护生态环境浓厚氛围。

(六)以更高质量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坚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持续推进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全部完成销号。坚决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切实抓好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推动整改任务高质量完成。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办好办实

修水县委书记 郑庆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系统回答了信访工作是什么、信访形势怎么看、信访工作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信访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纵深推进信访制度改革、完善信访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更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将把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定不移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切实做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

提高政治站位,思想上真重视。信访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执政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展的速度、改革的深度对信访的内容和形式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修水是一个脱贫县,发展程度不够高,群众“钱袋子”不够“鼓”,加快赶超发展是群众最大的诉求,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信访问题。我县将强力推进发展改革双“一号工程”,扎实推进县域经济赶超倍增攻坚年“七大攻坚行动”,在推进改革事项时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群众的诉求,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切实防止一些信访问题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站稳人民立场,情感上真关心。信访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也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渠道。绝大多数信访群众都是碰到了困难才找政府,我们必须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既和风细雨、又春风化雨,真正做到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事当家事。当前,我县将以正在开展的“‘三联三共’强基础、转作风、办实事”活动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果,通过板凳会、屋场会等方式,广泛摸排收集可能引发上访的苗头问题和隐患,制定台账、限期整改,深入细致做好思想工作、疏导工作和矛盾化解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强法治思维,措施上真有力。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理念在信访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将聚焦信访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建设,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和信访干部进行全员培训,确保精准精细把握《条例》精神,吃透精髓要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要把《条例》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宣传计划,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让群众知晓条例,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信访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强化责任担当,作风上真过硬。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将坚持把贯彻落实《条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信访部门、职能部门信访工作责任,健全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持续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下大力气整治工作不落实的“六种表现”,杜绝小矛盾拖、大矛盾躲的行为。以社会治理攻坚行动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落实县领导“接访日”制度,扎实开展初信初访化解、重复访治理、“人民满意窗口”创建三项活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挚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我们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一要聚焦培根铸魂,不断淬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把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结合起来,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起来,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确保前进方向不偏、工作蹄疾步稳。

二要聚焦真抓实干,全力巩固稳进向好的发展态势。要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持续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统筹抓好项目建设、财税增收、外资外贸、企业帮扶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为稳住全省、全国经济大盘作出更大贡献。

三要聚焦风险防控,坚决确保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时刻树牢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责任感,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持续深化平安岳阳建设,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化解防汛抗旱、政府债务、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为岳阳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要聚焦共同富裕,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全面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道历史大考题,确保发展每前进一步、民生就跟进一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五要聚焦清正廉洁,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抓好清廉岳阳建设,加快扎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篱笆,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注重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在党性上提高觉悟,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做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维护好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做实做好信访工作“大文章”

杨劭春 河南省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津区委书记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今年51日起施行的《信访工作条例》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对于基层来说,要用好这份信访工作的“指南”,紧紧抓住民心这个最大政治,切实把信访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水平,不断推动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亲劲,践行初心惠民生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接触和处理的事情,件件关乎民生,事事连着民心。一些领域中的信访总量高、重复访、越级访等问题,表面看是责任问题、作风问题,实则是立场问题、观念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自觉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要常念百姓情。应时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保持“民事未妥、寝食难安”的为民情怀,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把权力看作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把职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自觉做群众的贴心人。尤其是在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时,要更多地从人民群众是否真需要、能否得实惠的角度考量,把群众心思摸准,把实际情况摸透,确保各项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顺应民意。

要多走百姓路。“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有办法。”很多发展的好思路、好做法,都源自基层的探索;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靠群众的智慧来解决;重大工程的建设、产业项目的推进、改革举措的落地,需要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推进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的热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脚沾泥土,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赴田间地头,多想群众前头,多暖群众心头,用“党员两腿土,群众不添堵”“干部两脚泥,群众心欢喜”的生动实践,换取人民群众更高的幸福指数。

要办好百姓事。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服务好人民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多到反映问题的群众家中去,与群众坐在一个炕头、一条板凳上,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当作自家事来办,始终为人民群众解难题、与百姓心连心,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现代化建设更有深度。

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主动作为解民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随之出现,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利益诉求不断增多。要把群众信访当作“信任的访问”,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群众、尊重法律,坚持“接纳群众诉求用‘放大镜’,解决群众诉求用‘显微镜’,检验处理效果用‘望远镜’”,既要抓末端、治已病、去存量,也要抓前端、防未病、遏增量。

要坚持源头治理。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序、用心用情用智慧,扎实开展矛盾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活动,深挖矛盾纠纷隐患根源,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要畅通信访渠道。不断拓宽信访渠道,打造“信、访、电、网、微”“五位一体”平台,做到来信专人看、来访专人接、电话专人听、网络举报专人办、AAA举报专人管,构建立体化、宽领域、全覆盖的渠道网络,确保信访渠道畅通无阻、不留死角。要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激励广大干部主动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到工作梗阻、情况复杂的地方去,面对面倾听群众意见,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搭好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要化解信访积案。始终把信访工作当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事项,集中力量化解一批信访疑难积案,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集中推动存量问题案结事了,决不能把责任推给上面、踢给下面、留给后面。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在方法和方式上探索创新,对处理结果及时反馈,让信访工作通民心、接地气,以落实到位、化解有力释放为民服务的温度。

三、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提升质效聚民心

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信访工作办结得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因此,既要接得住信访案件,更要办得好信访案件,全面提升办理质效。

要完善机制体制。要紧扣解决问题这一目标,进一步完善思路、创新方法,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大力推行首办负责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要事先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原则,严格规范初信初访办理工作流程,明确信访工作机构职能,完善落实领导包案以及日统计、单周研判、双周通报、月点评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信访事项高质量办结。

要狠抓队伍建设。把学习贯彻《信访工作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党校干部培训内容,引导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准确把握精神、掌握内容,明确工作要求,确保入脑入心。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导广大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烫手的山芋,激发韧劲拼劲,练就一副担当的宽肩膀,培养锻造一支对党忠诚可靠、恪守为民之责、善做群众工作的高素质信访工作队伍。

要严格督责问效。《信访工作条例》充实了信访工作责任体系,强化了监督和追责的制度约束力。对此,必须健全网上督查、实地督查、联合督查、提级督查等制度,加强纪委、信访、督查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推动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要聚焦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信访较为集中的环节精准发力,“发现不落实的事、找准不落实的人、分析不落实的因、紧追不落实的责”,严肃查纠整治信访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和漠视群众呼声及群众利益的严肃追责问责。



高举伟大旗帜 担当时代使命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岳阳市委书记 曹普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为开好党的二十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一要深刻认识旗帜指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一篇汇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强大力量的纲领性文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深刻认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一篇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振党心军心民心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进一步树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胜信心,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更加扎实有效做好全市各项工作,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三要深刻认识强大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篇彰显百年大党理论自信和政治优势的纲领性文献。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学而思、学而信、学而用,坚持跟着走、跟得上、跟得紧,用新发展理念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湖南见行动、岳阳抓落实。

四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部署,明确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是一篇指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献。岳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优势,能快则快、能大则大、能强则强,按照省委书记张庆伟提出的“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湖南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积极当好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要求,在建设产业强劲、开放领跑、绿色示范、人民共富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以岳阳之力贡献湖南之为。

五要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是一篇指导新时代新征程管党治党、兴党强党实践的纲领性文献。要永葆自我革命的精神,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整肃十种“机关文化怪象”,答好党员干部“灵魂十问”,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进“三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六要深刻认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篇宣示中国共产党不变执政理念、传递人民情怀的纲领性文献。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忧乐精神,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既在发展经济中做大民生“蛋糕”,又在分好“蛋糕”中促进共同富裕,努力让全市人民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奋力谱写新篇章 溪州大地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永顺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田美美 通讯员 邓超

十载春秋,砥砺图强;十载春秋,硕果累累。党的十八大以来,永顺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县干群用勤劳和智慧、激情与拼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永顺的壮美篇章。

2011年至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由38.2亿元增长到94.8亿元,年均增长8.1%;人均生产总值由8928元增长到23287元,年均增长9.1%;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9642元、2942元增加到25954元、11203元,分别增长11.6%15.5%

这十年,农业农村焕然一新

2020年全县14.43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永顺县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达91.2%1.58万户农村群众告别危房破房,高标准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49个,搬迁贫困群众674626532人。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了精准扶贫,十年间,永顺县6次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3次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建成高标准农田30.92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2.6万吨以上;大力发展猕猴桃、莓茶、油茶等九大特色产业,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42.5万亩,“两品一标”认证达59个,“松柏大米”“永顺猕猴桃”“永顺莓茶”“永顺蜜橘”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35家,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松柏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高坪乡、松柏镇获评全省“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这十年,“三张网络”富民兴业

路网畅通顺达。张花高速、龙吉高速在泽家镇海洛村交汇,划出了一个漂亮的“十字”,形成了S99S10两条“十字”高速公路骨架。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高铁的相继建成,让焦柳铁路既有了“相交线”,又有了“平行线”,形成了“两纵一横”的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永花、永石、永小、泽芙、松展等一批县内干线公路的建成通车,20XX年牛路河、列夕特大桥的建成投用,畅通了县域交通的“主动脉”。大老公路、禁老公路等农村旅游路,以及累计投入22.18亿元的县乡村组标准路网,进一步丰富了县域交通的“毛细血管”,群众的出行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水网“防灌兼备”。累计完成投资12.55亿元,中秋河水库、溪州水库、芙蓉水库等建成投用,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95座、中小河流治理128.96千米,县城防洪标准达到二十年一遇。大力实施杉木河水库、松柏水库等灌区建设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建灌溉水渠300.1公里,灌溉面积达1027.46公顷,修整小水窖123口、小水池239口、小山塘46口、小泵站171处,农田防汛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城新水厂建成投用,城乡供水一体化松柏、塔卧等自来水厂基本建成,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88%,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基本建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电网“清洁低碳”。县城电力调度中心建成使用,完成各类输变电线路55条、县城台区改造115个、行政村农网改造303个,所有行政村实现同网同价,洞潭电站、海螺电站完成扩容提质。成功引进五凌电力、三峡集团湖南分公司等一批能源战略投资企业来永顺投资兴业,大青山风力发电一期建成运营,三峡光伏综合开发、凤滩站点抽水蓄能、大青山风力发电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天然气输送等绿色低碳能源工程加快建设。

这十年,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芙蓉镇、猛洞河、老司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不二门、塔卧、小溪成功创建3A级景区,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达26个,开发旅游景区景点22处,永顺成功获批湖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南十大文化地标。2015年老司城遗址成功申遗,2016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顺利开园,2020年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落地芙蓉镇,芙蓉镇“双世”度假区加快创建,文化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发展。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688.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46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3.51倍、8.13倍。

大型土家史诗《溪州魂》荣获全州第二届新剧(节)目优秀创作奖,舞蹈《门口挂盏灯》《团拢来》《呆配嘡》分别荣获湖南省第二、三、四届艺术节金奖、银奖,《毛古斯—欢庆》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毛古斯—围猎》参加首届全国农民艺术节获精粹奖;摄影作品《土家族上梁》等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八届人类贡献奖;《远》获人民文学诗歌奖,《一粒子弹有多重》获上海文学佳作奖。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不二门遗址、羊峰古城遗址),双凤村、司城村、小溪村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这十年,人民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就业优先,实现“双提升”。推动形成政府激励、社会支持、劳动者勇于就业创业的新机制,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持续提升,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年劳务收入稳定在55亿元以上,市场主体数量累计增长1.8万户,实现就业创业质量、数量“双提升”。

均衡教育资源,化解大班额。新建溪州中学、职教中心、溪州芙蓉学校、芙蓉镇芙蓉学校等学校9所,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52所,新增学位25950个,县一中、二中、州二民中等学校配套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城区学校布局更加合理,56人以上“大班额”全部消除,被评为省化解大班额工作先进县、义务教育优秀县、教育强县。

建设健康永顺,优化医疗资源。县中医院综合大楼、县医疗急救中心、县疾病防控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县公卫中心PPP项目主体建设完成,累计改造乡镇卫生院39个,新建村卫生室20个,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2021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数达97.26万人次,是2011年的1.53倍;手术人数达1.48万人次,是2011年的2.2倍。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老弱有所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资金12.07亿元,特困家庭保障实现全覆盖。永顺慈爱园建成投入使用,乡镇敬老院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机构达27,养老床位276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5张,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38%21%33%。累计发放社保卡41.35万张,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

十年岁月铸就辉煌过往,实干笃行续写崭新篇章。面向未来,永顺县将继续保持强劲的态势,踏着奋进的鼓点,迎着时代的浪潮,以赶考之姿接续奋斗,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沿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乘势而上 再创辉煌 全力实现富美大市新区建设良好开局

菏泽市政协副主席、定陶区委书记 朱中华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站在菏泽发展的新起点上,高度概括了全市今年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系统部署了下半年各项重点工作,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市委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战略定力,更加坚定了全市上下“环境越是复杂困难,越有机会弯道超车”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和张书记讲话要求,稳扎稳打、苦干实干,奋力推动定陶经济社会发展再攀新高、再创佳绩,在突破菏泽、后来居上中展现定陶担当,作出定陶贡献。

一是坚持扩总量、提质量,培强经济发展动能。充分发挥润鑫生物医药产业园载体平台作用,支持山东二叶、赛托生物两大链主企业提质增效,推动蔚扬药业原料药、海正药业原料项目落地建设,确保上海药坦项目年内建成、普洛药业高端原料药项目尽快投产,拉长增粗甾体类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两条现有产业链。加快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规划建设,推动更多二类以上医疗器械项目入驻,持续培育实力更强、聚集度更高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布局高端纤维新材料产业新赛道,推动华泽高端纤维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乾运生物癸二酸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卡位签约的机械包覆纱、无锡殷达尼龙等项目落地建设,实现从无中生有到集聚集群的升级蝶变。持续拉长集成电路板新材料产业链条,推动生益新材料产业园、道尔新材料等在建项目完成主体建设,加快扬州天启新材料、海正新材料落地建设,打造全国集成电路板新材料供应链基地。

二是坚持强优势、筑根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工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只增不减。进一步规范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加强项目考察论证和技术指导服务,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全面提升现有农业产业园区经营管理水平。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综合效益与突出特色相结合,示范打造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动创业车间与园区企业城乡联动、优势互补,构建园区大项目顶天立地,创业车间小项目铺天盖地的产业格局。

三是坚持塑形象、提气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紧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和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菏泽“三带五组团”城市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扮靓城市形象。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和范蠡湖公园建设,全面完成陶邑名都、财金新世界等城区回迁安置区建设,让老城区迸发新活力。统筹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6个方面城市创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综合治理、智慧水利、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数据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城区“三小车辆”禁限行治理,让城市管理更智慧、更规范、更高效。

四是坚持抓作风、强队伍,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扎实推进“干部作风持续提升年”活动,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深入实施“五比五看”大竞赛,持续完善每周观摩、专班推进、常态督导等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减负、助力发展提速。树牢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把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出来,把撞钟式、躺平式的干部拿下去,旗帜鲜明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误者、保护干事者,推动定陶从全面起势向铸就胜势转变,全力实现现代化富美大市新区建设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三级联保”体系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 杨玉龙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围绕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以加快机构转型升级为抓手,持续筑牢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保”工作体系,织密“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全域行动”防护网,以有力有效的举措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建强组织,压实责任兜底线。在全市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书记任主任的领导小组,形成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一把手主动抓未保的三级保护伞。建立联席会议机制,32个成员单位适时研商、协同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市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兜住兜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底线。

夯实基础,打造平台护成长。强化阵地建设,全市投资1805万元将儿童福利院升级打造为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成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8个、村(社区)“儿童之家”76个,三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强化队伍建设,为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调剂事业编制人员3名,配备8名乡镇儿童督导员、85名村(居)儿童主任,将未成年人保护触角延伸至“最后一米”,确保关爱无处不在。强化组织建设,全市每年投入200余万元,培育发展壮大从事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组织。目前,全市从事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社会组织已达73家,志愿者超过2000人。巩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创建成果,通过实地参观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未成年人向先进典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整合力量,部门联动保安全。灵武市积极组织妇联、团委等部门定期开展家庭家教宣传活动,引导督促家长认真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好“人生第一课”。扎实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引领广大家庭向善向上,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推动公安、消防、卫健等部门强化护学岗建设,保障学生上下学出行安全,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开展消防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公、检、法、司等部门加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完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帮扶制度,及时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安全墙。



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做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党员领导干部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刘振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深刻阐发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能力的重要政治读本和案头好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学、用心用情学,真正学深悟透蕴含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思维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一要绝对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没有忠诚就没有一切。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每一篇重要讲话,无不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正是这种忠诚,推动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是经过历史检验、实践考验、斗争历练的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是赢得全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爱戴的人民领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路人。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就是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真正忠诚于党,忠诚于领袖。

二要深钻细研,厚实理论功底。理论的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每一篇著作,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观点,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用先进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静下心来深钻细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真正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理解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好指导工作实践。

三要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对实践有着指导作用,实践也在不断检验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我们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的。各级党员干部在丰富理论素养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理论指导的优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过程中勤于思考、学思并重,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做起而行之的实践者,真正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四要活学活用,推动工作创新。创新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如果解决问题时出现唯书、唯上、因循守旧的情况,就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会阻碍发展。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善于用时代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思考问题,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探索新路子,创造新办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石菊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五个黑河”、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

一、从提高政治站位的角度,学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不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一要联系实际学。把学习贯彻第四卷同学习贯彻第一、二、三卷和总书记对黑龙江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黑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带头开展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二要带着责任学。用心用情感悟这部重要著作中蕴含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卓越政治智慧、强烈历史担当、顽强意志品质,从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成效体现在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政治忠诚上。

二、从感悟人民至上的角度,学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不断厚植深厚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卷中指出:“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要全力以赴打好稳就业攻坚战。以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为依托,继续深化援企稳岗扩就业服务,力争年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始终将“根治欠薪”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政治责任,通过日常巡视检查、接受举报投诉等途径,确保我市根治欠薪形势总体稳定。二要持续增强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能力。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持续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落实好“延时保”“单人保”“大病保”三项政策。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三要不断提高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水平。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持续抓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设,推动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达到示范型创建标准。完善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体系,推进部分县(市、区)建立关爱基金,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无军籍职工及遗属服务管理工作。

三、从推动工作实践的角度,学懂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不断增强干事创业底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大问题,都进行了科学论述和实践部署。必须增强干事创业底气,在学习中找方向、找思路、找路径、找答案,担起推动黑河振兴发展的使命和责任。一要扎实做好自然资源管理利用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快推进矿业经济,抓好煤炭和铜铁钼两个产业链以及重点矿业项目建设。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高标准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核查。二要扎实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加快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化。围绕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招商引资项目全要素保障工作专班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坚持“五个聚力”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中共运城市委书记 丁小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运城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晋强基”工程,以村(社区)“五面红旗”示范创建为抓手,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聚力党建示范,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党建示范引领是关键。

打造过硬队伍。以换届为契机,从乡镇事业编、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等人员中,选拔154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320名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落实省委乡村振兴“万人计划”,招聘732名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强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市147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实施村(社区)“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全覆盖工程,精准开展基层治理能力主题培训3596.08万人次,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构筑红色网格。印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的实施意见》,建设全科网格,推行多网合一、一网统筹,划分网格6176个、小网格2.75万个、微网格7.37万个,实现城乡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健全行政村(社区)党组织—网格(村民或居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三级体系”网格党组织,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着力构建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格局。整合村(社区)、“两委”干部、村民组长等各类工作人员,配备网格长、专职网格员8561名、网格辅助员2.89万名,把网格打造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哨”、联系群众的“服务站”。

优化考评办法。开展先进典型评比,连续两年培育选树38个“五面红旗”示范村(社区)、15个基层治理“样板社区”和13个“示范农村”。实行星级化考核,印发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方案及细则,将评定结果与村党组织书记个人发展、绩效报酬、社保待遇、离任补助挂钩,享受相应待遇。

聚力产业兴旺,增强基层治理“硬核底气”产业兴旺是乡风文明、有效治理的基础。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五年行动,创新构建“1+4”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搭建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发放国内首张“农村资产数字证书”,吸引6家金融机构、2172家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入驻,发放贷款800余万元;村党支部申报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2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机构171个;结成村企对子1803个;打造“五好”红色村47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深化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扎实开展“清化收”工作,清理不规范合同3.79万份,清收债权4900余万元,化解存量债务1.9亿元,收回新增资源收费1400余万元,增厚了集体经济家底。

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7家、78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完成164.24亿元,同比增长61.97%。培育高质量合作社,积极发展联合社71家,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分别达94家、344家,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培育特色家庭农场,全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127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5家。

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坚持“生态固本、业态增效”,发展农家乐、采摘园、休闲农庄、民俗村等休闲农业产业,乡村经济多元发展势头强劲。深入实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培育电商直播基地,117乡镇入选山西省农村电商强县、电商强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18个,稷山、万荣、临猗等县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聚力乡风文明,夯实基层治理“思想根基”文明和思想文化是基层治理的灵魂。

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紧贴群众需求,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乡镇(街道)覆盖率97%,行政村(社区)覆盖率96%。动员党校教师、退休干部、第一书记等加入宣讲队伍,组建了2027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科学理论、政策宣讲和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服务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河东大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国文化传承弘扬展示先行区建设工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关公忠义文化、尧舜德孝文化、河东家风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挂牌成立关公文化研究院,开展立新家训家规、德孝文化“七进七创”主题创建、“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常态化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德孝礼”“学先贤、明德礼”文化实践、“行囊记忆”等宣传教育普及活动,设立德政孝行榜、善行义举榜,把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到每位群众的心中。

聚力社会治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升服务效能。开展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行动,新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398个,推动农村“五务四场”、社区“一场所六中心”功能融合、服务提升。实施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开展“红色物业”品牌创建专项行动,破解基础设施差、管理不到位等基层治理难题。开展嵌入式养老试点,全市共建设3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4.09万平方米,群众生活更加舒心安心。

提升综治水平。大力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各行政村(社区)综治中心全部达到“五有”标准,处理办结事件87475件,办结率达95.62%。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站调处、一地化解”运行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调解服务。发挥基层群防群治队伍作用,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2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2%

提升群众参与度。完善制度保障,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规范设置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动村(社区)党务、村(居)务、财务“三务”公开。完善平台支撑,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平台,解决落实了6471个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探索设立“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平台,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聚力生态宜居,厚植基层治理“生态本底”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是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专项行动,推动管线下地30.9公里,新建停车设施1059个,实施11个新建道路工程,新建成一批人行天桥、交通渠化岛、河东书房等,让城市更有温度、更具温情。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造小街小巷100条,供水管网改造20多公里,无障碍改造100多处。扎实开展园林绿化提升行动,打造13处景观小广场,铺设健身绿道11000余米,提升了宜居宜业的城市魅力。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整治大提升行动,提升改造农村公路60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污水处理厂68座,建设垃圾中转站130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每年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连点成线、集线成面,打造具有晋南文化特色的乡村风貌。



全市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四五”时期兴边富民工作推进情况—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永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十四五”时期兴边富民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情况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为宗旨,全面加强新时期民族工作和边疆治理,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达茂旗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5%3.7%;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5%10.3%;支持66个项目实施建设,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牧业生产连丰连稳,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86%。达茂旗被确定为自治区首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49个。38个工业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并网新增127万千瓦、全市第一。

三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达茂旗新建4条国省道,新建改建公路里程1135.1公里,基本形成了“七纵、七横、二环、十四出口”的交通公路网主框架。达茂旗获评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四好农村路”通车里程达2885.6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建成达茂旗百灵庙机场并取得民航华北局颁发的通用航空飞行许可证。全长262.7公里的包头至满都拉铁路建设及修复工程已经完成,具备开通运营条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四是口岸功能日臻完善。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不断提升满都拉口岸对外开放功能。投资4.66亿元,建成口岸国际物流园区;投资1.2亿元,建设“五进五出”货运专用通道;投资2.16亿元,建成检验检疫处理场所、报关报检大厅、界碑广场等设施。满都拉口岸实现常年开放,满都拉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于2019428日通过国家海关总署验收,成为自治区继二连浩特后第二家开展肉类进口业务的口岸。

五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10个项目,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天然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14.9%29%。重拳治理污染,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千吨万人”水源地专项整治全部完成,重点产废企业实现固废物联网管理,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草原专项督察反馈问题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六是民生福祉不断丰厚。脱贫攻坚取得实效,边境地区农村牧区1379283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7%以内。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投入专项资金6779万元改善边境地区办学条件;达茂旗所有苏木乡镇实现了公办卫生院全覆盖,所有卫生室的面积、人员、设备、药品均达到配置标准要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实现“16连涨”,年均增长8%以上,人均养老金水平由“十二五”末期的1438.1/月提升至2313.2/月。

七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基层党员中心户建设30座“红色蒙古包”,在政策宣传、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建立了北疆警地综治服务中心,积极探索边境地区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新模式,形成边境管控联防、治安问题联治、矛盾纠纷联调、平安建设联创“四联”治理模式,维护了边境和谐安定的良好社会局面。

二、“十四五”时期兴边富民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狠抓团结稳边,进一步构筑边境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先后制定印发了《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包头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等文件。实施“线上+线下”双渠道宣传模式,线上利用“英雄达茂”AAA公众号、电视台等渠道刊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报道114篇;线下组建“草原学习轻骑兵”和“文艺轻骑兵”宣讲团,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蒙古包等阵地,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宣讲活动,坚定不移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二是狠抓产业兴边,进一步推动边境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牧业,着力打造一批万只肉羊、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培育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依托黄花滩食品加工园区,实施百万头生猪养殖、牛羊屠宰深加工等项目。支持开展“两品一标”农畜产品认证。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支持建设保障性并网光伏、氢能示范等项目6个。大力发展边境特色旅游产业,充分挖掘达茂历史文化内涵,用心讲好达茂故事,打造红色旅游品牌。2021年,实施扶持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支持当地特色农畜产业、扶持红色旅游产业等项目17个,进一步夯实边境地区发展基础。

三是狠抓强基固边,进一步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边境地区交通路网提档升级,在达茂旗实施国省干线重点公路项目2个。规划实施500kv输变电工程2条,目前已列入国家、自治区电力“十四五”规划。加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抵边区域通讯信号覆盖问题。编制《达茂旗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方案》,7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了管网改造、更新水源井、维修等项目,涉及12个乡镇的55处工程,受益人口达9798人。编制完成了达茂旗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和项目库,建设日处理能力2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一座。百灵庙镇入选“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名镇”,边境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四是狠抓开放睦边,进一步拓展边境地区发展空间。印发《包头市“十四五”时期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规划》、《包头市“十四五”时期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规划的实施方案》,正在编制完善《满都拉口岸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和《满都拉口岸发展战略规划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强口岸跨境基础设施建设,428日包满铁路巴音花站正式通车,总投资500万元的满都拉口岸出口场地项目已基本建成。提升疫情期间口岸过货能力,今年1月起满都拉口岸边境零公里处实施吊装方式运输,实现蒙方司机不入境、无接触。加强中蒙经贸合作,合作领域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五是狠抓生态护边,进一步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边境地区生态恢复保护,达茂旗完成生态修复治理210万亩,完成重点生态工程63.3万亩,调整优化口岸、机场、园区等重点建设区域基本草原10万亩。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石宝镇水源地、希拉穆仁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和百灵庙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项目。新达茂稀土尾矿库综合利用项目已经竣工。2021年,达茂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年均达92%以上,为全市最优,获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旗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六是狠抓民生安边,进一步提升边境群众幸福指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达茂旗实施4所校园活动室、操场改扩建工程,修建学校防坠落设施1053处,2021年百灵庙中学本科上线率由2020年的42%提高到69%。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组建紧密型医共体2个,服务范围覆盖全旗城乡居民,2021年达茂旗苏木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蒙医馆)建成率达到90%。加大就业服务力度,2021年以来达茂旗城镇新增就业187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0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31人。达茂旗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累计为26484人发放养老待遇5.18亿元,累计为448人支付工伤待遇1019万元。通过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提高。



奋进绽芳华 展翅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凤凰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吴东林 通讯员 黄俊 田仁华 龙贵智

党的十八大以来,凤凰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统筹发展与安全,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一业带三化”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三产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全域旅游纵深推进。凤凰县坚持完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文化旅游管理服务“五大体系”建设,实施线路大优化、景区大提质、产业大融合、市场大开拓、品牌大提升、环境大改善等六大行动,“一心一区两线”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山江镇成功创建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镇,中华大熊猫苑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竹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农业发展扩规提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年均产量14万吨以上,实现三大牲畜饲养量17.58万头。大力发展“610万”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54.59万亩。打造万亩特色产业镇6个、千亩特色产业村38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92个,实现农业总产值17.58亿元,农产品加工、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业态逐步兴起,农业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廖家桥镇被评为全省产业强镇。

新型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26.5万平方米,园区给排水、电力等一批配套设施投入使用,“五好”园区创建加快推进。严格落实“链长制”,以农产品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电子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加工为主的“3+4+N”产业链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城乡面貌变化日新月异

凤凰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与全国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凤凰县委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凤凰县入选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菖蒲塘、大坡、竹山成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荣获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禾库安置区荣获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菖蒲塘、“竹山旅游扶贫模式”分别成为全国精准扶贫和行业扶贫样板。

10年来,通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实现了持续改善,凤凰已迈进“高速时代”“航空时代”“气化时代”“5G时代”“高铁时代”“磁浮时代”“大数据时代”。

交通条件越来越优。铜仁·凤凰机场成功升级为国际机场,张吉怀高铁正式开通,磁浮文旅项目正式运营;千云公路、凤木公路等一批干线公路建成通车,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356公里,比2012年末增加1600多公里,G352G354等项目有序推进,运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城市品质越来越高。完成城区主干路网建设,新区骨架基本形成。改造老旧小区98个,完成城区主街道外立面改造,旧城更新有序推进,建成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居住小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水、电、气、通讯等配套服务设施提质升级加快,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正式运营,完成大湘西天然气主管道建设,新增城市停车位0.3万个。

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顺利通过中央、省环保督察,全面完成“夏季攻势”整改任务。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12座,户厕改造3.78万户,成功创建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7个、最美农户1885家,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就。

基层治理成效越来越好。实施“党建引领、扁平化治理”城市治理新模式,凤凰经验被省委以专报形式上报中央,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复检达标,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四爱五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经验全省推广。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统筹抓好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园区体制、农业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殡葬制度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增强。凤凰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工作经验全国推广。实施全员招商、精准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战略合作伙伴93家,落地项目81个,完成投资236.95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州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调整城乡教育布局,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73所,两所芙蓉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2.6万个,化解大班额271个,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和校园安全综合整治,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文体事业稳步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特色文化推广工程,成功举办全国乡村春晚、银饰服饰文化节、摄影双年展等系列文化活动。

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新区综合医院一期基本建成,完成17所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建,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乡村医疗设施全面改善。实施“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深入推进,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社会保障更加牢固。新增就业1.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低保、五保、残疾人等低收入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建成高标准县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全州第一家县级盲人阅览室。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获评全省“双拥”模范县。

社会环境安全稳定。信访积案办结率达100%。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扎实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隐患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战“疫”,守住了零感染、零病例的“凤凰净土”。打击医疗欺诈骗保,医保基金运行安全。金融债务风险防范成效明显,获评全省金融安全区、化债成效突出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伟大事业继往开来,新的征途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凤凰县委、县政府正带领43万凤凰儿女,永葆“闯”的精神、铆足“创”的劲头、保持“干”的作风,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奋力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以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凤凰的实绩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争取战略主动 加快全面振兴

辽宁省人民政府省长 李乐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这为新时代辽宁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赢得战略主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文化厚重、发展优势独特,地处经济发展黄金纬度带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资源丰富、海陆通达。特别是经过近20年的振兴发展实践,走过了改革脱困、艰难转型、化险除痼、政治重塑的不凡历程,具备了实现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只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战略下行动、为实现国家战略服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着力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锚定共同富裕目标、聚力全面建设现代化,保持战略定力、奋力赶上时代,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织就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锦绣画卷。

肩负战略责任,切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东北、辽宁的战略使命,也是赢得振兴发展战略主动的根本保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们既要把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力保障落实,又要作为推进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见效成势,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统筹谋划推动15项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重大工程,以一个个具体项目为抓手,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强有力支撑。一是牵住“牛鼻子”,抓住关键、发挥优势。产业安全是保障各领域安全的基础。我们大力实施万亿级产业基地培育工程和数字辽宁工程,突出抓好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辽宁力量;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领军企业和标志产品,形成新的产业梯队,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二是筑牢“压舱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我们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和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保障工程,抓好黑土地保护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持续巩固提升辽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主产省地位,畅通国家北粮南运通道。三是念好“山海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绿满辽宁、水润辽宁等生态环保领域重大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施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屏障。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防止“碳冲锋”和“一刀切”“运动式”减碳,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把“两高”项目“压”下去、把高质量发展项目“拎”出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四是打好“能源牌”,聚焦清洁、高效利用。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们扎实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深入实施能源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坚持以建设清洁能源强省为目标,抓住“十四五”重要窗口期,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安全有序发展核能、光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大力发展储能技术,打造清洁能源新模式,发挥好国家能源安全通道作用。

抢抓战略机遇,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辽宁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拥有高等院校1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两院院士达到58人,数量居全国第8位。迈上新征程,辽宁振兴取得新突破,首先应在科技创新上迈出新步伐。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和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法宝,始终聚焦“四个面向”,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一是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关键在于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我们大力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XX年)》和《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采取科技成果折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方式,依法实行产权激励,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构建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二是做强做优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是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是重大创新活动的主阵地。我们聚焦关键领域、瞄准一流水平、发挥自身优势,在高标准建设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黄海实验室、滨海实验室的基础上,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落户辽宁,加强原始创新和前沿探索,努力创造更多“从01”的原创成果,实现更多“从110”“10100”的创新突破。三是全力集聚创新人才。我们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采取“带土移植”方式一体引进项目、团队和技术,实行“揭榜挂帅”,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振兴发展的实践中。“十四五”时期,辽宁将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努力打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让人才有平台、有待遇、受尊重,让更多“千里马”在辽宁大地竞相奔腾。

强化战略主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对于辽宁而言,如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能否把握振兴发展战略主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不断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2021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7.6%,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接踵落地,成为辽宁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迈上新征程,我们要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辽宁担当、推动辽宁振兴。一是以畅通海陆大通道为重点,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畅通海陆大通道是辽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一招。我们全力支持大连港建设国际性枢纽港,推动沈阳创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进海铁公空多式联运,做强节点、疏通管道,为国内和日韩等国货物通过辽宁北上、西进通达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提供更加便利快捷高效服务。统筹投资、贸易、通道和平台建设,主动寻求在RCEP框架下深化区域经贸合作,加快把辽宁打造成为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中心枢纽,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二是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牵引,切实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扩大内需是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动力。我们着眼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多措并举开展全省促消费系列活动,加快推进沈阳机场第二跑道、大连新机场、“引洋入连”输供水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高水平供需平衡和引领性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发挥东北地区对外经贸合作“强引擎”和区域商贸流通“长纽带”作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共设施提级扩能,统筹推进燃气、热力、供水等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让乡村振兴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三是以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为目标,共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强支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充分发挥辽宁交通区位、特色产品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决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各类商品要素资源在东北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添砖加瓦、贡献一域之力。

坚守战略定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党中央把握全球产业变革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辽宁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石油化工、钢铁等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正在着力做强做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16个,5G基站突破5万个,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正当其时。迈上新征程,我们要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振兴发展集聚强劲动能、赢得战略先机。一是调优产业结构。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工业振兴就必须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我们坚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等“老字号”产业赋能增效,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方向转型升级;对石化、冶金等“原字号”产业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减油增化”;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字号”产业,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升级产业链条。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围绕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做好各行业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着力解决缺芯、缺柜、缺工等“卡链”“断链”问题,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优势领域“链主型”企业带动作用,全面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加快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三是拓展数字应用。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我们顺应数字化发展新趋势,稳妥有序推进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信息传播“大动脉”,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数字蝶变”,为东北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和信息网络安全提供更大助力。

增强战略动能,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市场体系建设。我们要牢牢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根本,下好解放思想的“先手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抓住关键领域,以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勇气啃最难啃的硬骨头,努力蹚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市场化改革路径。一是坚持以改革优环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提出六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辽宁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聚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全面加强法治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力度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力求在小切口、小场景上不断突破,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二是坚持以改革防风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全面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通过深化改革堵漏洞、强弱项。重点防范化解金融领域改革风险,严格管控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安全生产防控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总策略和总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坚持以改革增活力。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进国资国企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因企施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企强身健体、提质增效;实施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不合理限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城商行、农信机构等金融机构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撬动作用,实施“加减乘除”系列金融政策,更好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让市场主体的新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早日绿树成荫。四是坚持以改革强治理。牢固树立、矢志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密围绕提升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强化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建立健全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培根铸魂凝心聚力、持续净化社会生态、汇聚全面振兴伟力。五是坚持以改革惠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不断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更要弘扬好作风

青海省委书记 信长星

只有树牢抓早抓小的意识、拿出敢破敢立的勇气,锻造过硬作风,弘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检验的实绩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站在新的起点上。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必须崇尚实干、求真务实,以优良作风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要抓住巩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这个关键,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要讲政治、转学风。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个根本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真功夫,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要掌握履职尽责的各种知识,主动了解前沿科技进展,把学习作为一种日常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更好地谋划推动工作。

要办实事、强担当。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好作风、好形象来赢得民心、凝聚人心。党员干部来自群众,也要能回到群众中去。回到群众中去最好的办法,就是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把党政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作为转变作风的一个有力抓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一个具体举措,在为民办实事中改进工作作风。要真抓实干,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对长期任务,须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用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履职尽责,担当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要促团结、严纪律。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员干部必须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把加强团结变成自觉行动,把大家的心暖起来、气提起来、劲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要始终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决不能碍于情面而丧失党性,更不能拿原则做交易、用党性换人情,必须坚守纪律底线,弘扬清风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始终绷紧这根弦,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作风建设关系青海的发展和未来,只有树牢抓早抓小的意识、拿出敢破敢立的勇气,锻造过硬作风,弘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检验的实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优良传统传承好、把优良作风弘扬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青海省委书记信长星不久前在全省作风建设会议上说



为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愿景作出积极贡献

陕西省委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国中

2013年以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等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次论坛以“聚焦全球发展深化互联互通”为主题,必将有力推动媒体合作,凝聚国际共识。我们愿同各国媒体一道,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丝路故事,加强新闻宣传、媒体融合、信息服务、数字惠民等合作,为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愿景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创新驱动发展。陕西有1500多家科研机构、72位两院院士、2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蕴含陕西科技力量贡献。去年我们打造了秦创原,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均超过30%。希望各国媒体积极宣传陕西科创优势,帮助我们与更多国家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投资和贸易合作。陕西处在中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综合排名居全球前50位,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开通16条国际货运干线。陕西还有自贸试验区、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开放平台。我们热忱欢迎外商朋友前来投资兴业,也期待“走出去”,希望各国媒体唱响发展主旋律、发出合作好声音,大家一道把“蛋糕”做大。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教育卫生事业发展。陕西有110多所高校,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发起组建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陕西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实力也比较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动摇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迅速控制住多轮疫情。我们愿同各国加强教育、医疗、抗疫等领域合作,希望各国媒体多牵线搭桥,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生态文明建设。陕西纵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秦岭是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土高原是退耕还林以来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地区。陕西是能源大省,煤油气产量居中国前列,当前正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希望各国媒体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我们与更多国家开展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等领域合作。

我们期待同各国媒体携手努力,共促文明交流互鉴。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有兵马俑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三个分馆之一。希望各国媒体积极推介陕西,也把外面的优秀文化推介给陕西,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摘自在20XX“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关于全市医疗保障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包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永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全市医疗保障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近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对医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工作要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各项任务,切实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费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以来,我市不断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加强基金运行管理和风险防控,持续提升医疗保障的社会化、法制化、标准化管理服务水平。

(一)三重保障机制和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一是政策待遇水平不断提升。参保覆盖率由2019年的93%提高到现在的95%,居民个人参保缴费财政补贴由2019年的510元增加到20XX年的610元。目前,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2.62%、实际报销比例为71%;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93%、实际报销比例为57.64%,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实现了“呼包鄂乌”四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同城一体化和职工门诊个人账户家庭成员共济使用。二是特殊困难群体、大病群体保障不断增强。启动51个日间病种的放、化疗及国谈抗癌药治疗报销,将恶性肿瘤“日间病房”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三是医保支付范围不断扩大。将51种药品纳入门诊特殊用药范围,将160种中药饮片颗粒和达茂旗蒙医医院的23种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四是慢性病待遇病种不断增加。职工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19种,居民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28种,同步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切实减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负担。五是医保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巩固。在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延续“四不摘”政策,积极发挥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作用,保障脱贫人群不因大病、重病支出再致贫返贫。2019年至20XX5月,全市建档立卡人员发生医疗费用总额共计8609.2万元,享受三重保障报销受益人次共计65508人次,医疗费用报销共计7576万元,综合报销比例达88%。六是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20XX5月,印发《关于促进包头市普惠型商业补充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鹿城保”项目落地实施;68日,“鹿城保”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成。

(二)医保基金监管机制逐步健全

一是建立司法衔接机制。市医保局联合市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检察与医疗保障行政执法衔接工作的办法》,实现信息共享、渠道畅通、工作规范有序。二是完善基金支付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总额预算,建立基金分析、对账制度,按季度分析研判医保基金支付对账及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发现问题。特别是疫情期间,实行基金预拨机制,组织开展慢性病复检工作,对13448名因复检不合格人员,退出慢病待遇享受,减少医保基金支出3665万元。三是完善医保基金预算编制管理。印发《关于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关于建立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基金预决算编制、执行、专户管理、监督等具体要求,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安全完整,提高基金运行效益。四是强化基金监管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通过日常监管和协议管理、飞行检查、专项整治等方式,强化行政执法同协议管理的有效衔接,持续组织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五是强化社会宣传。通过《包头日报》和包头广播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实时宣传医疗保障工作动态以及服务举措,认真组织参加“行风热线”、“聚焦执行力”等节目,直面群众反映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举办各类大型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海报45000多张,全市聘请50多名医疗保障工作“社会监督员”,引导全社会参与打击欺诈骗保工作。

(三)“三医”联动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顺利完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统一切换工作,实现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2021年、20XX年顺利完成《国家2020年版和2021年版药品目录》的启用工作,实现与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二是深化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坚持推进以总额预算为主,按病种、按床日及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等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医疗费用增长率一直控制在3.5%以下。2020年,制定出台《DRG实施路径及模式方案》,将包钢医院、包医二附院确定为自治区级试点医院。2021年,印发《包头市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实施方案》,在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启动DIP付费工作。目前按病种付费的病种达到529种。三是合理调整医药服务价格,保障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2020年—20XX年,先后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成本核算,并对经电子内镜食管胃十二指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心理治疗等127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价格动态上调。四是建立医保药品“双通道”,保障谈判药品供应。全市共有18家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谈判药品供应保障范围,“双通道”药品达到118种。五是加强医药服务价格监管。严格落实明码标价制度,重点加大对医疗领域价格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重复收费、扩大收费范围价格违法行为。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在“12345”等投诉举报热线认真受理价格问题投诉举报。截至目前,“12345”政府热线转件数6146,办结数6100,办结率99.25%,满意率90.16%,办结率、满意率不断提升。

(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推进

一是实现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积极参加国家组织和省际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目前已完成5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任务,涉及218个品种,实际中标价格比挂网最低价格平均降低50%以上,为群众节约资金约1.88亿元。完成“六省二区”和“八省二区”省际联盟药品采购中选品种30个,药品平均降幅达62%。二是推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常态化。先后开展骨科材料、冠脉支架、冠脉扩张球囊、人工晶体、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超声刀头和起搏器类等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降幅最低约50%,最高达90%以上,切实减轻了参保群众的就医负担。三是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对我市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和第二批集采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核算,医保资金结余留用368万元已拨付到位。

(五)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持续优化

一是推进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制定出台《医疗保障政务服务指南和规范》,精简优化和取消下放医保经办事项54项,医保政务服务办理时限整体压缩75%,即办事项达到90%以上,政务平台“一网通办”业务达到27项。取消参保人员本地住院三日内登记备案手续和生育保险转院登记备案手续等,医保窗口实行双休日“不打烊”,得到了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更完善。截至20XX5月底,全市7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联网互通,同时实现跨省国家异地平台上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市2065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自治区范围内14个盟市本级及所属旗县区的异地就医划卡直接结算业务。2019-2021年全市异地结算47.99万人次,发生异地就医费用16.1亿元,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0%以上。三是经办举措更便民。全市105家建行、农行网点实现医保相关信息即时查询。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于20211028日在我市上线,目前全市67万人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四是慢性病服务更完善。推进医联体内门诊特殊慢性病下沉,目前已将门诊特殊慢性病诊疗服务累计下沉到47个医联体(社区服务中心),将医保慢性病申报、鉴定业务下放到10家医疗机构,压缩办理时限,实现恶性肿瘤等4种慢性病窗口即时鉴定,方便群众办理。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医疗保障。继续落实“两个确保”政策,做好救治费用和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及时准确结算。同时,抓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政策待遇和便民服务措施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障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和各项待遇政策落实到位。

(二)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精准扩大参保覆盖面,确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确保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等“应参尽参”“应保尽保”。

(三)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按照自治区医保局的部署,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落地落实医疗救助市级统筹,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

(四)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配合国家、自治区飞行检查实现定点医药机构监督检查全覆盖。加强基金安全宣传,创新监管方式,以“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三假”问题作为重点,持续推进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

(五)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照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部署,做好推进落实,确保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付费病种覆盖70%以上。

(六)常态化实施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做好每一批次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中选结果的落地执行,按时完成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预报量和分量工作。同时继续做好3—5批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采医保资金的结余留工作。

(七)扎实推进医药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执行成本核算、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审议和备案等程序,落实属地管理职责,稳妥推进我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优化。

(八)不断提升医保公共服务效能。加大医保宣传力度,加强医保电子凭证、医保服务网厅APP、跨省异地就医小程序推广应用,电子凭证激活率力争达到90%以上。持续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和便利化,保障参保人员享受更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蹄疾步稳势昂扬—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朝广 通讯员 覃强

当你身处桂中大地,无论是奔波在高楼林立的城区,还是漫步于绿树成荫的乡村,亦或是穿梭在塔吊高耸的工地,总能感受到一股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蹄疾步稳的发展气息,总能被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事创业氛围所感染。

一份稳健的“答卷”足以说明一切: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排全区第4位;工业总产值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3%6.2%

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在广西中沛电子信息产业园、广西福斯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在仙鹤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吊臂起落、车辆穿梭,机器轰鸣⋯⋯88-9日,众多央媒区媒记者深入桂中实地采访,切身感受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来宾发展状态。

每一次到来宾,总能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网广西频道主任罗伟尤为感慨,“三江口新区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无论是电子信息产业、制糖及综合利用,还是木材及高端家具家居产业,都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上半年,全市制糖及综合利用形成行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汇元锰业7.5万吨电解二氧化锰一期等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木材加工规上工业企业达127家,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精品碳酸钙项目投资增长90%;引进电子信息全产业链企业30家;三江口节能环保生态产业园签约企业29家,三江口森林工业城投产企业12家;投资108亿元的仙鹤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园大规模进场施工⋯⋯

优质的服务才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此,我市积极统筹抓好市级产值前100家、县级产值前50家工业企业的运行服务,保重点企业稳住工业基本盘;聚力扩大工业投资,推进重大工业项目291个,工业投资增长36.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0.4%;兑现奖励扶持资金1.2亿元,减税降费降成本10.6亿元,投放“桂惠贷”98.32亿元,完成目标的144.59%,连续两季度排全区第1位,连续两年在全区“桂惠贷”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支撑,新增“双百双新”项目5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加大“四上”企业培育,新增“四上”企业7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4家;出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政策,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2%

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68日,“千家万户养母牛”项目培训会在忻城县召开,160户有意向养母牛的农户参加,

61户与中投牧业“南方牛都”预约签约养母牛,其中现场达成合作并签约的有26户。

创新“公司+合作社+平台+农户”模式,做大做强牛产业,是我市扎实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深化粤桂协作以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

上半年,我市不断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扎实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纳入监测对象3.4万人,已消除风险1.6万人;深化开展粤桂协作,获广东帮扶资金1.1亿元;加快资金项目管理,925个纳入20XX年度计划实施项目全部开工,完工421个;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乡村风貌和乡风文明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坚决打好稳粮食兴乡村攻坚战,春播粮食126.68万亩,早稻种植86.51万亩、净增2.57万亩,增量贡献排全区第1位;狠抓农业产业发展,生猪出栏86.04万头、增长10.4%,牛、羊出栏分别增长9.6%11.9%;发展设施农业项目25个,投资36.86亿元。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要切实把学校的规划、设计、管理谋细谋深谋实,不断提升我市教育软硬件水平,全力办好让群众认可、满意的教育。”82日,市委书记何朝建调研市城区新建学校规划、建设工作时强调。

教育是民生之基,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加快推进市城区15所学校续(扩、新)建工作,建成后将增加学位2万多个。同时,加快推进建市20周年34项“为民办实事”工程;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重点推进14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补短板和防控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目前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党的惠民政策好,按年缴费给补贴,农民到龄得养老,大家快来参保。”武宣县居民陈建雷、肖阳秀住在不同乡镇,但一个相同的身份将两人联系在一起—人社政策宣传中心户。

为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我市创新推行“人社政策宣传中心户”宣传模式,即在村屯选择13户热心公益、有一定威望的居民群众作为人社政策宣传中心户,通过政策宣传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他们理解政策的能力,再借由其自身经历和朴实的语言,向身边人宣传社保政策,提高更多群众的知晓率。别开生面的宣传方式不仅让政策入脑入心,更是把服务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农村劳动力就业2.03万人。

蹄疾步稳,气势昂扬。我市不断加固“稳”的基础、持续集聚“进”的气势,全市上下进一步有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追赶进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磅礴起势织锦绣 壮阔征程奏强音—范县上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西恒 通讯员 李红忠 石明阳 任家胜 常玉国

禾稻起舞,荷塘飘香,秋日的范水河畔,恰是一年好风景。

82日,县委书记赵丽玲主持召开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会议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安排,动员全县上下拼在一线、干在实处,奋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实现全年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砥砺奋进路,铿锵脚步声。伴随着新时代奋进的号角,刚刚过去的上半年,范县捷报频传—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三产增加值增长3.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四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一产增加值增长6.1%,二产增加值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二;工业用电量3.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3亿元,收入总量创历史新高。星河灿烂望北斗,勇立潮头逐浪高。

范县夺取全市一季度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暨“三个一批”项目观摩和经济运行发展“双第一”,连续5个月夺得“大比武·打擂台”擂主称号,荣获全市能力作风建设暨半年工作述职评议第一名。

亮眼!提气!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半年成绩单背后,勾勒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轨迹,拓下范县谋划长远、实干争先的印记。

延链条建集群聚焦项目为王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又一个满地金黄的收获季节即将到来。

县委全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发展。

助企帮扶稳运行。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精神和稳运行促增长一揽子政策,将“万人助万企”和首席服务员制度融合推进。半年来,县四大班子全员联系企业,103名首席服务员驻企帮扶,新增包联企业210家,解决问题160个,累计减免企业税费2亿元,解决融资贷款20亿元。积极帮助丰利石化恢复中断10余年的28万吨原油指标,努力争取使105家企业、316个项目纳入“四保”白名单,保证了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

项目为王促增长。坚持以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2%。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54个,总投资417.4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1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9%;前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分别达到100%90%100%

战略重组结硕果。着力破解开发区用地瓶颈,采取融资、重组、合作、入股等多种方式,推动天元蛋白、新和实业等8家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其中:中炜化工获盛鑫化工注资重组,上半年实现产值6.6亿元,增长11倍;盘活搁置10年的天元蛋白项目用地,引进投资20亿元的东方自然水性聚氨酯项目,现已开工建设。深化丰利石化与山东齐成合作,上半年完成产值72亿元,无仓储贸易营业收入突破40亿元,全年综合营收有望突破230亿元。

集群发展闯新路。依托丰利石化、盛通聚源聚碳酸酯、远东科技丙烷脱氢、远东化工丙烯醛、新和实业中硼硅、鑫业润滑油脂,编制聚碳新材料、药用玻璃等5个产业链图谱,全力推进聚碳新材料、生物医药、药用包材、服装、智能制造、润滑油脂等一批园中园、专业园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盛源科技顺酐、中汇新能源石脑油苯加氢、盛源特种聚合物等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规划占地1000亩的油脂产业园,积极引进天津6家油脂企业入驻园区,推动鑫业、晟鑫、旌胜、航天化工等企业抱团发展。木业园区在成功申报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对接引进莫干山板材等高端品牌,形成了板皮旋切—基板加工—家具板—家具加装的完整产业链条。

技改升级释活力。全力推动14个项目开展“四化”改造,年度计划投资25.98亿元,已完成投资24.9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6.1%。新和实业中硼硅药用玻璃管、汇通科技玻璃滤纸环保升级改造等4个项目已投用,光明化工甲基吡咯烷酮、新天化工石油树脂等项目进度过半,鲁蒙玻璃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2条生产线安装,投资50亿元的400兆瓦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已获得省批复,药玻集团加快组建。

壮筋骨强引擎突出创新驱动

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县委常委会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完善基础强支撑。积极推动65平方公里新型化工基地建设,32个项目上半年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4%。在全市率先完成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园区供水基本完成,公共管廊加快推进,智慧平台、研发平台、危化品停车场、特勤消防站等正在建设,前、后曹楼等8个村庄搬迁加快进行,五横七纵路网基本形成。

建好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开发区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建设,组织鑫业润滑油脂等3家企业申报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元泰精细化工、远东程益、中汇新能源等6家企业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利威化工、欧亚化工2家企业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富远农业等2家企业申报省级星创天地。

激发创新活力。大力推进“春笋行动”,成功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科创型小微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42%,位居全市前列。新和实业、泰普胶粘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20XX年度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盛源科技、可利威化工被推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盛通聚源非光气熔融酯交换聚碳酸酯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提名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可利威化工智能监测调节污水在线消毒系统提名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集聚创新人才。围绕企业和发展需求,推进范县20XX年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全面做好线上招聘活动,动员企业参与“招才引智、豫汇英才”网络招聘会、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创新实施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培训各类职业技能人才1.6万余人,新增技能人才1.4万余人、高技能人才4185人。王息辰被表彰为濮阳市优秀创新人才,杨文忠教授团队成功申报“濮上英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殷鹏刚教授团队等3个团队被表彰为濮阳市优秀创新人才团队。

重生态优环境坚持绿色低碳

成功者先计于始。县委常委会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持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动态修订工业企业联防联控减排清单,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731日,全县PM10年均浓度80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4.5%PM2.5年均浓度4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9.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7天,同比增加3天;空气质量六项指标综合指数4.5,同比下降13.3%。全面落实河长制,积极开展河流“清四乱”深入整治集中行动,加强金堤河、范水河保护治理,打好碧水保卫战。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在2021年度林业生态建设综合评价全市第一的基础上,范县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8858亩,占市定目标的120%。重点打造的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示范村8个、“一村万树”重点村90个已全部启动建设。范县被评为河南省“两山”转化试点示范县、河南省集体林经营权流转试点县。

全面打造水美范县。以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为牵引,全线改造提升黄河廊道2400亩,加快建设黄河湿地公园、丹水湿地公园。依托三大灌区加强引黄水量调度,开展生态调水补水,有效改善金堤河及范水河水质环境。大力实施“四水同治”,推进“五水综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亮点显现,全省“五水综改”现场会观摩活动在范县举行。

立当下赢未来厚植发展基础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干出新业绩。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县委常委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全面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莅濮调研讲话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创新示范县创建为抓手,以改革思维、法治方式把该管的事管到位、该放的权放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在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范县在全省103个县(区)中位列第67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启用,28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办理,让群众进“一扇门”办多样事。

深入实施开放招商。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成立6个以县四大班子领导为组长的产业招商组,围绕石油化工、聚碳新材料、丙烯、药用玻璃等4个产业图谱和7个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全国221个目标企业,累计开展招商116批次。其中,视频招商30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合同引资额103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4.9亿元,吸收外资4538万美元。

就业优先保障。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成功申报企业自主评价机构24家,技能人才评价取证完成1.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557人,占年度目标的17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23人,占年度目标的173%。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81.58亿元。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坚持“五医联动”,高质量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中医院乔迁新址,6所乡镇卫生院医技综合楼、5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用,顺利实现医共体内互联互通互融。老年人养护中心主体工程加快建设。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考、中考捷报频传,3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狠抓“双减”,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县金堤路小学被推荐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县第一初级中学被推荐为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县第二小学、龙王庄镇龙王庄小学等4所学校被推荐为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31所中小学被推荐为濮阳市“五育”并举实验学校。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范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体采光顶全部完工,范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初步设计已完成。组织开展以艺抗疫文化活动,策划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各类线上文化活动。范县图书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全县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00余场。颜村铺革命旧址、白衣阁革命旧址、刘辛店民俗博物馆等进一步提升,板桥古镇系统亮化拉动景区夜经济。王楼镇东张村、辛庄镇毛楼村被纳入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名单,辛庄镇完成河南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镇申报工作,柳溪小镇星空房民宿项目完成基础建设和绿化。

范县处处活力涌动、气象万千,在创新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转型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一座拥有梦想的城市,不会沉湎于过往荣耀,而是着眼于未来创造。范县党员干部正带领广大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推动全县换道领跑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酉水明珠靖”彩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靖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易果

城乡大地生机勃勃,美丽家园宜居宜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靖县委、县政府围绕加速建设“酉水明珠·黄金茶城”目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创建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谱写了建设现代化新保靖的崭新篇章。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底,全县204668264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和出列,代表湖南省接受国家脱贫攻坚省际交叉考核验收,27个先进个人和集体获全国、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201311月,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后,保靖县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7+2”工作法,破解精准识别工作难题,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等“4个清单”。做大做强保靖黄金茶、油茶和柑橘“两茶一果”特色支柱产业。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和吕洞山、白云山、酉水河“两山一河”自然环境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3.5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541个。

2021年,该县荣获州政府目标管理优秀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荣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重点帮扶先进县;农村危房改造、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分别获国务院、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43项。

把党建引领作为动力引擎

保靖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确保全县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大步前进。

十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40.88亿元,增长为2021年的80.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68亿元增长为1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61元增长为2703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91元增长为13108元。

特色产业实现最好发展。保靖黄金茶、油茶、柑橘三大产业总面积达43万亩以上。其中,保靖黄金茶14万亩,总产值20亿元,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湖南“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工业经济奏响“大合唱”。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十二五”末的25家增加到39家,陶瓷酒容器、高新电子信息、特色农产品加工、包装材料等产业实现聚集发展。

文化旅游成为“潜力股”。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吕洞山景区列入全省土家苗乡峰林峡谷观光线,成功创建2个国家3A级景区。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范围,吕洞山纳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捧车河景区已于81日开园。优化服务迎来“好势头”。

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县委1号文件下发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以“甘溪模式”为标杆,推行村党组织领办村级劳务公司,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把绿水青山作为幸福靠山

在全州率先完成禁捕退捕工作,酉水国家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24%,空气优良率均值达94%以上,河流、水库水质均在Ⅱ类以上。现有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酉水国家湿地公园、吕洞山、陇木峒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

县城品质大提升。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44.3%;新建、改造和配套建设17条城区道路,城区“四纵五横一环城”的路网骨架基本成型;酉水大道成为网红打卡地,保靖县城入选“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被赞誉为酉水河畔的“威尼斯”,被评为“最干净的城市”。城乡交通大提速。保靖路、大乡路、官登路建成通车;迁清公路、张花高速花里、保古连接线,夯吉、德夯二级公路全线贯通;唐家河大桥竣工通车;洞庭路、迁夯路顺利推进;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800余公里。乡村面貌大提质。创建111个美丽乡村、2条最美生态公路;建成4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3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安全饮水、生活用电、4G信号、光纤通达实现全覆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扩面提质,农村全面实现“五通五有”。

公共服务有力度。新改扩建农村学校80所,增加学位1.69万个,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完成人民医院扩建、中医院整体搬迁,荣康医院、岳阳妇女儿童医院等建成使用,卫生室空白村全面清零。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近年来,建成保障房7383套,老城区房屋改造5326户,县城易地搬迁安置1302户。

城市功能日益完备,文明程度拔节生长。保靖大街小巷干净有序,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城市创建,让保靖人幸福感倍增。

展望未来,保靖县正在举全县之力,致力建设“酉水明珠·黄金茶城·幸福保靖”,力争2025年保靖黄金茶面积达到20万亩,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向保靖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靖”彩答卷!



紧扣“四个聚焦” 狠抓“四新提升”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市域社会治理新样板

九原区委书记 刘俊义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九原区始终把矛盾纠纷化解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强化多元联动、完善体系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推动重点落实,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九原、法治九原。

聚集基层基础,健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新机制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制定《九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九原区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重点任务工作措施》《九原区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制度》等制度,建立矛盾纠纷“三级三色预警”机制,即时评估判断矛盾纠纷信息,按照严重程度、处置难易等划分为红色、橙色、黄色三个等级,实行即时预警、及时分流、及时调处,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切实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创新采用社会通用型音柱设备+4G物联网回传的方式,在小区门口、农村、车站、菜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辖区疫情防控卡口、医院核酸检测点安装了18台云广播系统,定时定点播报温馨提示、各类安全知识信息和法律法规,有效提高了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

聚焦综合施策,搭建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新平台

按照全市打造“一中心一网格一平台”的工作要求,打造区级社会治理中心,由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常驻,公检法派员轮驻,构建形成了由政法、组织、公安、民政、司法、住建、人社、卫健、信访9个部门与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组成的“9+N”调解模式。整合“人和·九原”智慧信息网格管理平台、公安视频监控及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等大数据资源,建成集联合接访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调处服务中心为一体,融合指挥调度、风险研判、矛盾化解、治安防控、网格管理、心理咨询、视频研判、法律专家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场所,实现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确保群众困难第一时间有人理、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管。自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访群众535人次,其中法律咨询329人次,信访接待34批次189人,心理咨询17人次。

聚焦多元解纷,构建矛盾纠纷合力化解新格局

立足基层社会治理大局,整合各层次多方力量,在各派出所设立调解室,在各基层法庭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在信访局成立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在各苏木镇(街道)调委会设立“企业纠纷调处”和“信访事项调处”窗口,打造“马希泉”“党员斌晓”“俊莲”等多个个人工作室,吸纳92名社会综治网格员参与矛盾化解,建成包括5个特邀调解组织、16家成员单位和155名特邀调解员的多元解纷中心,将矛盾调解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健全了预防在先、分层递进、专群结合、全面覆盖、线上线下的多元解纷机制,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分层解纷“九原路径”,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截至目前,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34件,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30件。

聚焦群众需求,探索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新思路

树立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延的工作导向,全面推行“网格覆盖无死角、纠纷调处不延迟、服务下沉零距离”的一线工作法,全力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切实延伸司法为民触角,成立14个法官工作站、29处法官便民联系点、九原工业园区法律服务联系点和非公经济法律服务站,配置10台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机,全方位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巡回审判、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律宣传、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业务,以时时在线的解纷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下一步,九原区将以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为抓手,全力推动治理力量向一线下沉,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全面构建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新格局,形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环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高质量人才工作 打造湘鄂渝边区“智高地”

龙山县委书记 时荣芬

人才是强县之基、发展之要、竞争之本。龙山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以人才工作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湘鄂渝边区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一、突出组织保障,跑出龙山人才工作“新速度”

龙山作为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唯有立足比较优势,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力的举措,才能厚植人才沃土。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县“一盘棋”,着力研究重大人才政策、重要人才问题、重点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落地落细。二是强化工作考核。强力推进“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坚持以制度传导压力,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扎实开展乡镇(街道)党(工)委、县直部门党组书记人才工作述职评议。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健全人才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800万元,专门用于“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具体政策兑现。同时安排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人才项目资金500万元,着力解决人才高质量发展工作需求。

二、突出队伍建设,激活龙山人才工作“新能量”

人才兴则龙山兴,人才强则龙山强。龙山要发展,必须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一是坚持精准引才。用好“人才周转编制池”,及时引进一批事业单位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对接县内百合、烤烟、柑橘、中药材、油茶、茶叶等产业需求,柔性引进一批“高精尖”科技人才。扎实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大力扶持一批返乡创新创业人才。二是坚持精细育才。积极邀请行业专家来县培训人才,鼓励和支持人才到外地挂职锻炼、跟岗学习。选派优秀干部挂任乡镇科技副职、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深入基层淬炼党性、丰富阅历。加大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乡村医生、农民大学生定向培养和“田秀才”“土专家”技能培养力度。三是坚持精心用才。注重从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中选人用人。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带技术、带项目入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努力让各类人才在龙山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三、突出机制改革,营造龙山人才工作“新生态”

坚持从龙山实际出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从思路创新、机制改革上入手,逐步将龙山打造出优秀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创业之地。一是优化人才管理机制。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举并重、同频共振,促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四位一体”落户龙山,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信息链“五链融合”。二是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完善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好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破除人才评价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四唯”倾向。三是优化人才流动机制。实施重点工作“招贤榜”,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人才聚集招商第一线、项目第一线、征拆第一线、驻村第一线,在基层最前沿建功立业。



青山绿水踏歌行

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 林瑞良

闽山莽莽,建水汤汤。武夷山下这片土地,古老神奇而朝气蓬勃,饱经沧桑却生机盎然。南平,碧水丹山,钟灵毓秀。起于闽江之源,为福建生态屏障,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居处八闽之北,是东南沿海联接内陆、辐射中西部的“主通道”,福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闽邦邹鲁

秦汉时期,闽北属闽越国。东汉建安年间,福建最早设置的五县之中,南平据有其四,即:南平(今延平)、建安(今建瓯)、汉兴(今浦城)、建平(今建阳)。南平寓意“南疆平定”。三国时期,在建瓯置建安郡,唐代更名建州,“福建”之名即取福州、建州首字而来。

把历史的卷轴向前舒展,文明早早地在这里萌芽与滋长。数十万年前,闽北已有人类活动。武夷山葫芦山、浦城牛鼻山、光泽馒头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见证了自原始社会起先民的繁衍生息;入选2005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浦城猫耳弄窑群和管九土墩墓群,将福建文明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武夷山悬崖绝壁上的架壑船棺,无声讲述着3000多年前古闽人的神秘传说和朴素信仰;静静矗立的城村汉城遗址,仍可寻见闽越古国的繁华,诉说着2000多年前的历史兴替;还有那众多散落在闽北大地的古村落、古书院、古寺庙、古茶道、古廊桥,无不镌刻着时光的印迹。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除了闽越文化,南平还有朱子、茶、建盏、建本等熠熠生辉的文化地标。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一代大儒朱熹的《九曲棹歌》弦歌不辍、传唱至今。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朱子理学在此萌芽、发展、集大成,并远播东亚、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南平因而被誉为“道南理窟”“闽邦邹鲁”。

悠悠历史长河中,南平贤能辈出、文脉绵长。这里曾走出2000多位进士和20位宰相,法医学鼻祖宋慈、婉约词宗柳永、抗金名相李纲、文学评论家严羽、西昆诗人杨亿等名人辈出;江淹、辛弃疾、陆游、蔡襄、文天祥、海瑞、郑成功等历史名人都在南平留下历史足迹;江淹夜宿浦城“梦笔生花”及“江郎才尽”的故事令人唏嘘,闽北先贤杨时、游酢“程门立雪”的典故至今脍炙人口。

福山福水出福茶,南平茶文化源远流长。范仲淹的“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陆游的“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生动写就了当时名士大家对武夷茶、北苑贡茶的喜好之情。五代时期,建瓯北苑已成为皇家御茶园,到宋代已有“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之赞誉,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赞曰“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政和更因宋徽宗喜好当地白茶而赐县名。

一片茶,上溯千年;一片茶,连贯东西。武夷山下梅村,一个渡口,流转了“万里茶路”的传奇。这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万里茶路”的起点,17世纪伊始,晋商于此出发,将武夷茶运到万里之外的俄罗斯,写就了长达两个世纪的传奇。

有茶,则茶器生。两宋时期,建窑因烧制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兔毫盏等精美的黑釉建盏而享誉九州。建盏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成为“友好使者”,蜚声海外。

刀走龙蛇、书香致远的建本则始于五代,建阳书坊在宋代享有“图书之府”盛名,是全国三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更流行至朝鲜、日本⋯⋯

2021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作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指示。遵循嘱托,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沁入,正在为这方水土、这方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滋养、新能量。

红旗不倒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南平,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炮火硝烟中,无数闽北儿女前仆后继,投身革命洪流,书写了这片土地波澜壮阔的红色篇章,红色血脉在这里生生不息。

五四运动后,一批闽北有志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外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

19267月,建瓯就成立了闽北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建瓯支部。

崇山峻岭中,红旗招展;密林湍流间,军号嘹亮。周恩来、朱德、方志敏、彭德怀、粟裕、叶飞、陈丕显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战斗身影。1933年,闽北被纳入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范围,南平10个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

上梅周边,农民武装暴动的呐喊,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乌瘴。红军主力长征后,闽北党组织顽强坚持,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建立的15块游击根据地之一;崇阳溪畔,新四军“赤石暴动”的冲锋,留下了我党领导的监狱斗争史上的一曲壮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成为闽浙赣边区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解放福建的前进基地。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闽北赢得“红旗不倒”的荣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武夷山张山头的竹林深处,1343座无名红军墓,静静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这里曾是闽北红军中医院、中共闽北分区委和闽北红军独立团的驻地。牺牲的红军官兵长眠于此,一根绑着红飘带、用红漆标记了编号的竹片,便是牺牲在这里的红军烈士的墓碑。这里的乡亲们早已将无名墓中的烈士视为亲人,每逢清明和中元,都按乡俗祭扫,奉上一掬米、一把盐、一炷香。

英雄浩气,不绝回响;峥嵘岁月,可歌可泣。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两度率领红十军征战闽北,他在《可爱的中国》里描绘的愿景,如今已成为现实。

红色信仰,薪火传衍;老区不老,风华正茂。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走向全国,让田野山乡充满新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代楷模廖俊波,正感召着人们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新的华章。

绿色逐梦

绿色,是南平最靓丽的底色。

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这里,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美誉。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寄语南平要“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南平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接力探索具有南平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绿色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山与水的交响,红与绿的协奏,汇出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的最强音。近年来,南平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因地制宜发挥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双世遗”品牌叠加优势,持续推动全域旅游及茶、竹、水等生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遥望历史的天空,浩瀚星河光芒闪耀;奋进逐梦的征程,美好未来光景常新。君不见,中欧班列从万里茶道的起点隆隆开出,闽江复兴“黄金航道”的延平码头笛声繁忙,环武夷山国家公

园保护发展带加快谋篇布局、落子铿锵,美丽风景正加快转变为美丽经济⋯⋯古老而又年轻的南平,载着山的厚重、携着江的奔放,踏歌前行,继续在新时代讲好一座山的故事,延续一座城的荣光。



务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海南省五指山市委书记 朱宏凌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实里走,就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群众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既包括落实好各项基础工作,又要扎实做好人的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近年来,五指山市通过扎实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不断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建工作,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举措。五指山市明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强阵地、聚人气、传思想、易风俗”的具体功能。强阵地,是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与党群活动中心相结合,以党建引领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聚人气,是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使实践场所更具吸引力。传思想,是通过以日常生活的事寓大政方针的理,以群众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讲深讲透。易风俗,是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描绘来宣传科学道理,引导农村新生活方式的变革。无论哪项功能,都要系统谋划、落细落实。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系统性工程,贯穿在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五指山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从小切口着手,追求“入情才能入耳、入理才能入脑、入脑才能见效”。以文明家庭全家福照片拍摄为抓手,开展“定格幸福传承好家风”活动,让文明家庭成为学习榜样;以禁止焚烧秸秆为契机,每周在实践站点内举办垃圾分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村生态文明知识和技术培训,宣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同时,组织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村两委成员等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强化基层干部抓落实的意识与能力,促使他们真正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群众过好日子上。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往实里走,就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群众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开展乡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让“合亩仓库”“建材银行”“巴掌公园”“庭院花园”成为整治脏乱差现象的有效载体,令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以整治酗酒为切入口,拍摄禁酒系列短片,千方百计消除因病因事故致贫的隐患;以槟榔采摘防触电宣传为切入口,开展安全生产科普“大篷车”活动,提高群众生产用电安全意识;打造“农业科技特派员”等志愿服务品牌,培养农民的志愿服务精神。求实效、获满意,就必须把小事当成大事干。

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要实化、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能虚化、弱化。只要扑下身子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一件件实事暖人心,就一定能打通理论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实效,更好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贡献黑河力量

市委书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锡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激励全党上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领会实质、吃透要义、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带领全市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加快推进赶超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我市各项事业新局面,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贡献黑河力量。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筑牢忠诚之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讲政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找准政治坐标,提升政治能力,筑牢政治忠诚。要坚定政治信仰,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所蕴含的思想伟力、真理力量和实践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更好更多地转化为推动黑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际成果。要把牢政治方向,深刻领悟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更加坚定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龙江”和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黑河”奋斗目标,继续担当历史使命,风雨无阻向前进,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党中央权威,自觉做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上决不允许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切实让讲党性、讲纪律、讲忠诚、讲担当成为黑河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要履职尽责勇担当,增强斗争精神,全力以赴把黑河的事情干实干好干出崭新业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护安全、保稳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展现黑河担当、黑河作为。要努力跑出发展的加速度,聚焦“三区一平台一枢纽”发展定位,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牵引,着力增动力、强活力,全力打造“三大产业集群”“三大优势产业”“四个经济发展新引擎”,加速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黑河独特优势、支撑强劲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要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高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市创建,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统筹抓好森林防火、防汛救灾等工作,切实把安全发展落到实处。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坚持换位思考、群众视角,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要注重了解社情民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以百姓心为心,真正使我们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要严于律己重操守,全面从严治党,坚决高质量打赢政治生态建设翻身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我们要牢记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作

风优良、能力突出、敢打善拼的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黑河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之责,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拧紧管党治党责任链条,从严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专责,以严格的责任落实确保党的建设坚强有力。要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四风”顽疾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规定;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五细”要求,坚决做到“六要六不要”,以特别过硬、特别优良的作风把黑河的事情办好。要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刻吸取近年来我市典型腐败案件教训,加力推进省委政治生态考核反馈问题落实,全面强化对“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的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快实现政治生态全面恢复、全面向好。



坚定信心谋发展 踔厉奋发稳大盘—南明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通讯员 许巧英

今年以来,南明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发扬“忠诚实干、团结担当、奋勇争先、敢于胜利”的新时代南明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区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态势。

上半年,南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46.12亿元,经济总量排名全市第一。工业投资7.95亿元,同比增长315.3%;城镇居民收入增速6.3%,高于经济增速4%⋯⋯

锁定目标实现工业新突破

在位于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的贵州中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心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微藻细胞接种及藻细胞培养等科学实验。

贵州中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微藻工业化养殖和微藻特种营养素的生物高科技公司,20XX1月正式落户南明区,项目总投资20亿元,在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新建了生物微藻养殖及中间体提取核心实验室,带动虾青素下游应用产品全面发展。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7亿元。

据了解,贵州中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的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预计约54.4亿元,共分五期建设。目前,一期、二期A组团已建成投用,21栋标准厂房已有企业入驻;二期BC组团主体已建设完成,将于近期投用;三期、四期、五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产业园区是承接项目落地、承载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在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南明区紧盯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南明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的同时,规划新建红岩、八公里、麻堤河工业集聚区,形成“一园三区”工业布局,着力打造立足南明、辐射贵阳、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新型都市工业示范点。

同时,围绕“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南明区积极引进优强工业企业,全力打造产业集群。为让企业安心入驻园区、实现快速发展,南明区持续加大服务、要素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推动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细落实,助力工业企业、工业项目做大做强。

上半年,南明区累计上报工业产值232.6亿元,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2.4%,新增上规工业企业5家⋯⋯一组组实打实的数据,记录着南明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喜人成绩,彰显着南明区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聚力招商按下发展“快捷键”

区委主要领导率队赴北京招商考察,到北京文投大数据有限公司、北京爱思益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地考察交流;区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赴成都市、深圳市、东莞市招商考察,到成都锦绣智诚产业集团、联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等地考察交流。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是加快推动“强省会”行动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南明区把产业大招商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实施产业大招商征程上坚毅前行,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带动全区招商引资呈现蓬勃之势。上半年,党政主要领导接见省外客商30余次,接洽企业70家,引进落地项目6个,到位资金7.7亿元。

与此同时,按照“人人都是招商专员、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思路,该区构建“区领导领衔带头,驻外招商干部打头阵,区产业部门和区属平台公司齐头并进,乡(办)紧密配合”的招商格局,有计划、有步骤地谋划产业大招商工作。通过创新顾问招商、中介招商,强化平台招商、央企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方法,广泛获取项目投资线索和目标企业资源,拓宽产业大招商工作渠道,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

上半年,全区上报新增产业到位资金39.41亿元,引进优强企业32家。其中,中国民营500强企业1家,独角兽企业2家。

在大力抓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南明区还大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该区抢抓RCEP和中柬自贸协定同时生效、新国发2号文件出台等重大机遇,用好RCEP产业合作研究院、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秘书处等平台落地南明区的优势,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此外,南明区正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东盟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展示中心项目、百灵制药与马来西亚相关合作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科分子与泰国皇家研究院在中医药领域中的抗疫产品研发和生产。

行动快、发力准、出招实。上半年,南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28.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354.42万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家。

关注民生服务保障再升级

幸福里南明堂日托之家是南明区首家“公办民营”社区养老站,今年6月,养老服务站正式授牌,以建设“社区食堂”“邻里中心”为主抓手,为辖区“居家养老”提供坚实保障。

据贵州幸福里城市服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涛介绍,南明堂社区养老服务站食堂目前可提供中餐和晚餐,每天就餐人数近100人次。下一步,日托之家还将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辅助、健康管理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服务,真正把社区养老服务站办成尊老、敬老、助老、护老的温馨家园。

据介绍,上半年,南明区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7个。建设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站,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只是南明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南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医疗、教育、就业、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结合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等重点工作,在补短板、强弱项中,不断提高民生建设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半年,南明区15个“15分钟生活圈”涉及321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均已完成选址落点,项目开工率达99.07%17个农贸市场、2个惠民生鲜超市改造提升项目已全部开工;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均已进场施工。

上半年,农村“五治”12个市级目标任务全部启动建设,并已完成4个,正在实施中的8个,以及自加压力实施的4个区级目标均在有序推进中。

上半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168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1人;压减民办学校22所,新建学校6所,新增学位6000个。

……

下半年,南明区将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微速成、勇于担当,紧盯目标不放松,聚力攻坚不懈怠,坚决打好打赢全年经济工作收官战。



着力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

中共新郑市委书记 马志峰

对县一级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比喻:如果把国家喻为一张网,全国三千多个县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如何让新郑这个“纽结”更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发展治理的重要论述,全面把握“三新”要求,抢抓战略、政策、历史“三大机遇”,锚定“两个确保”,对接“十大战略”,以建设黄帝文化历史名城、现代临空产业新城、宜居宜业生态城市为载体,打造兼具自然生态之美、彰显历史人文魅力的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部崛起、黄河战略等国家级战略深入推进,以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战略平台融合联动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新郑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机遇期。

尤其是,经过“十三五”期间的蓄力蓄势,新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人力人才资源加速积聚,市场规模日益壮大,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年位居全省县(市)首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支持新郑等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

跳出河南看新郑、跳出一域看全局、跳出现实看未来,新郑还存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综合承载力不足、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短板与不足,必须强化效率意识、担当意识、争先意识,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更加重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奋力在比拼中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新郑亟待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把“三城”立起来。

打造黄帝文化历史名城

彰显城市底蕴风采,着力打造黄帝文化历史名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黄河文明中,黄帝文化是奠基。作为黄帝故里,新郑市要深化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大力实施文化特色彰显工程,坚持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并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互动、建文明城和做文明人并重,积极推进黄帝文化、根亲文化与黄河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串珠成链,全力推进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持续高规格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向全世界炎黄子孙展示庄严肃穆、气势磅礴的故里新貌,使黄帝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强劲。

打造现代临空产业新城

做强城市硬核支撑,着力打造现代临空产业新城。认真落实换道领跑战略,坚持创新赋能、培育集群,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破冰抢滩未来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速工程,持续完善优化“三主三新”产业体系(电子信息、健康食品、高端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文旅等新兴产业),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紧盯前期、在建、续建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开放创新。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为招商重点,持续增强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型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紧盯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在全省保持领先的目标,以一件“事”为牵引,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坚持“首席服务官”制度,发扬“店小二”精神,真正做到企业有难必解、营商环境有堵必通、人民群众有呼必应,切实擦亮新郑营商环境“金招牌”。

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营造良好城市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市。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认真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建设管理提质工程,扎实践行“用脚步丈量工作法”,健全完善“双核引领、多点支撑、组团联动、功能互补”的城乡发展格局,下足绣花功夫,锻造钻石品质,建设韧性城市;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改善工程,以“一渠八脉”水系框架为依托,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观音寺调蓄工程、水系连通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河湖水网体系;大力实施民生福祉增进工程,不断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盯、盯得住、盯得牢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县长 张勋

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流域渠江水系上游,属典型的深丘地貌,境内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1条,预防应对超警戒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是全县防汛工作重点。汛期灾害防御关键在于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盯,而且盯得住、盯得牢。时时放心不下

健全防汛责任网格

2021822日晚上10点左右,受暴雨影响,岳家镇茶店村出现滑坡现象,82户群众房屋严重受损,需要紧急避难,镇村干部马不停蹄地帮助群众迅速向安全地带撤离。当把这些村民全部撤离安排到位后,已是23日凌晨。“全靠观察员细心观测、县镇村各级干部倾力响应,158人才能安全及时撤离,不然那次就危险了。”回忆起当初的情形,岳家镇茶店村村民石琢章仍心有余悸地说。

我们要求各镇村,做到“时时放心不下”,对每一个地灾隐患点位、周边每一户群众、每一条转移线路都要牢牢记在心上,确保每次应对都是万无一失、从容有序。同时,既要盯紧已发现的地灾隐患点位,更要关注未发现隐患的区域。

平昌县有39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28处山洪隐患区、洪水易淹没乡镇(街道)14个。近年来,平昌县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全面落实防汛包保责任制,建立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镇(街道)干部包村、村(社区)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落实包保责任人2500余人。

人人用心履职落实帮扶责任机制

2021711日凌晨,地处通河、巴河两河交汇下游的平昌县白衣古镇遭受洪水侵袭。在这场洪灾中,白衣镇场镇淹没面积达80%。在洪水灾害面前,全县各级各部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工作,转移群众1.2万人,解救被困群众500余人。

全县28个挂包县级部门2050名干部职工一起行动,做到了让白衣镇潜在受灾群众5分钟内全部撤离,充分证明盯紧细节不放松、落实帮扶责任不打折是防汛救援工作中的上佳措施。

近年来,平昌县建立了“六包五有”防汛包户帮扶机制。全县72个部门、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对沿河镇3774户开展包户帮扶,负责包防汛宣传教育及防汛知识培训,包现有财产的登记造册并签字,包人员疏散撤离,包被包户的生命安全,包重要财产的转移,包洪水淹没期间受灾户的衣食住行;保障受灾户有住处、有衣穿、有饭吃、有水喝、有医疗。汛期伊始,帮扶单位和干部职工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有序入户开展防汛帮扶工作,同步将“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理”五个关键环节情况摸底向辖区镇政府报告。

事事心中有数做足应急救援准备

汛前,我会到防汛指挥部及各乡镇(街道)调研督导防汛物资、救援装备等准备情况。平昌县级储备库房每周盘点一次,物资管理使用明确到个人,常态更新、添置防汛物资,在12个重点区域实现物资前置。同时,县商务局、县应急管理局牵头与5家大型超市签订应急时期物资供应协议,保障3辆至5辆厢式货车随时可调度使用,一旦发生险情,物资能够第一时间“拉得出、送得到、用得上”。每年4月初,县应急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对防汛减灾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召开应急预案审定专题会、防汛减灾应急演练筹备会,确保预案科学周密、符合实际、注重实效。平昌县时刻关注气象信息和应急响应级别,树立“听见风就想到雨”的敏锐性,能在5分钟内将预警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传统大喇叭和敲锣打鼓等方式传递给每一位群众。

生命面前,任何小事都是大事,每个细节都必须盯住。要特别克服懈怠思想、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思想大解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州委副书记、州长 龙晓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湘西自治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解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如何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思维大转变、行动大突围,推进全州高质量发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以思想大解放破除高质量发展的认识障碍。解放思想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我州虽大踏步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但部分同志在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盲目乐观或悲观失望的思想。要用好解放思想的“金钥匙”,自觉从妄自尊大的状态中走出来,从妄自菲薄的顾虑中走出来,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决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紧紧围绕“三区两地”发展定位和“五个湘西”主攻方向,以思想认识的破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

以思想大解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我州在市场主体培育、“五好”园区建设、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的成绩显著,但还存在经济结构不优、市场主体不强、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要把思想大解放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和优势平台,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加速年”活动,创造性落实省“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突出抓好优势产业链和“五好”园区建设,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等,招大引强,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撑高质量发展。

以思想大解放强化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保障。要素保障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州要素保障不断加强,但仍存在物流、融资、用能等成本偏高问题。要聚焦这些问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加大资金争取、资源盘活、资金拨付的力度,努力在资金、人才、土地、能源等方面探索出新路子,特别是及时全面落实国省优惠政策,发挥好州级融资担保公司等平台的作用,用好“无还本续贷”等政策,并在9大园区设立金融超市,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以强有力的要素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

以思想大解放优化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等指标增速连续几年位居全省第一,但与发达地区比还有差距。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思想大解放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转变工作理念,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重点在“放管服”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以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思想大解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州委、州政府成立了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州、县领导联系项目、园区、产业链、企业等制度,及相关专班推进等工作机制。要从原有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根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建立一套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审批服务、调度、协调、督查机制,切实加快推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政策的落实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奋楫扬帆行致远 勇立潮头著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韦永明

机声隆隆争时光,一线处处建设忙。走进兴宾项目施工现场,只见起重机长臂挥舞,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师傅顶烈日忙施工,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保障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兴宾区干群上下一心,只争朝夕,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经济增速稳中向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能转化迸发、人民收入逐年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坚定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扩优势、补短板,抓重点、破瓶颈,求创新、培动能,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去年,兴宾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3.09亿元,同比增长11.6%,较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15亿元,增长62.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1%,均排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4%,增速排广西第三、全市第一;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2%9.7%。今年上半年,兴宾区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5%,排全市第一;新增规上企业28家,排全市第一。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升级步伐加快。去年,新增“四上”企业68家,排全市第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7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排全市第一;规上木材加工企业达37家,规上木材加工业产值达27亿元,同比增长62.9%,获自治区领导肯定性批示;绿色碳酸钙企业达45家,汇宾钙业入选广西工业龙头企业名单。今年上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排全市第一;获评自治区工业投资先进县奖励资金1000万元;规上木材企业达48家,木材加工业产值达46亿元,增长31%;绿色碳酸钙产值达4.3亿元,增长29%

现代农业稳中向好。去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生猪出栏超64.5万头,产量居广西前列;2021/20XX榨季进厂料蔗稳定在500万吨左右;生态畜牧、稻渔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成功举办广西农民丰收节暨兴宾区第三届小龙虾美食文化节;“北回桂稻”入围“广西好嘢”品牌名录;凤凰镇获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今年上半年,兴宾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7%;建成“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12个,总面积2737亩;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实施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水产品累计产量1.44万吨,同比增长4.35%

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去年,新增入库批零住餐企业22家、服务业企业8家,均排名全市第一;开展“33消费节”等各类促消活动,批、零、住、餐分别同比增长19.8%10.4%19.9%31.6%;加快推进服务业挖存量育增量,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3位数增长,排名全市第一;全年接待游客、旅游总消费分别同比增长22.81%24.77%。今年上半年,运营119个电子商务服务站和乡村物流配送点,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463万元;全力推进“云上木业”建设,单板企业全部上线,并实现交易;投放“桂惠贷”超31亿元,拉动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4%,惠及市场主体2300户;共接待游客3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亿元。

高位推动提档增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机制拉动,压实各方责任,转变工作作风,推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工作有效开展、提档增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项目建设快速发展

去年,统筹推进市级层面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开工项目39个、竣工项目18个;获专项债、乡村振兴、中央预算内资金等项目共17个;申报20XX年乡村振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共301个,申请中央资金约59.23亿元;全年投放“桂惠贷”金额约35.59亿元,投放金额排名全市第一,惠及2395户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统筹推动市级层面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项目23个、竣工12个,完成投资54亿元,增长13%;鹿钦、贺巴、武忻、来宾西过境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获批专项债5.42亿元,7个项目纳入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

去年,完成到位资金83.6205亿元,完成市级下达兴宾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75亿元的111.49%;组织外出招商17批次,开展对接行企39家,收集梳理重点“行企”28家,对接会员企业12家,组织32家企业到兴宾考察,签约15个项目,总投资171亿元,完成任务的122.14%;新引进亿元项目28个,拟投资总额570.51亿元。今年上半年,深入开展“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先后引进广西神威药肥、山东弗思特等8个项目,新引进亿元项目5个,到位资金超6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68%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去年,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75.42%实现“一次不用跑”,办税缴费服务平均网报率为99.44%,工程项目报建领域审批串联变并联提速61.9%;深化“跨省通办”改革,打造“跨省通办+套餐服务”事项6个,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43件;深化农村金融领域改革,完成20个乡镇249个“农金村办”金融创建工作;全面启用“一枚印章”、推行全科受理,实现“一窗通办”。今年上半年,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力争实现90%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

保障民生增进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宾区坚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就业基础稳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使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增进人民福祉。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

去年,聚力推进新(续)建农村公路和乡乡通二级公路项目建设55条;完成中央水利建设投资1093.27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运维项目10个、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30个;投入600万元资金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6套;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以优秀等次高标准通过自治区核查验收,完成风貌改造3839栋;有序推进卫生院(服务中心)项目9个,医共体覆盖率达100%。今年上半年,稳步推进4条二级公路、2个码头和总长369公里的农村公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6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家医疗卫生机构获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今年上半年,重点推进10所新(扩)建城区学校建设,建成后将增加学位1.2万个。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去年,积极申报并成功获列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局良好,顺利通过自治区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四个注重”防贫机制获自治区领导肯定性批示;249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实现总收入2707万元,同比增长11%。今年上半年,开展“防返贫守底线”专项行动,消除监测对象7052628人;“234”防贫经验获广西乡村振兴局刊登推广;五山镇马则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

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去年,坚决有效推进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扫黑除恶等各类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第三季度群众安全感测评排广西第十五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信访维稳工作取得新成效,荣获全国信访“三无”县(市、区)称号,化解信访积案做法获自治区信访局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受理、审执结、人均结案数均排全市第一,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排名广西第一。今年上半年,各类矛盾纠纷调节成功率达99%,打击治理电诈违法犯罪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



奋发有为 担当实干 做好新时代全面振兴发展的答卷人

市委副书记、市长 赵荣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我们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政治任务,认真思考并答好新时代的考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牢牢把握“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要求,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要把坚定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把政治能力作为履职尽责的压舱石,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把理论学习作为党性锻炼的必修课,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破解难题的实际举措。

二、牢牢把握“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加快推进5G、智慧黑河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远程办公、网上零售等新业态,形成新消费亮点和经济增长点。要深化对俄开放合作,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贸易抓延伸、合作抓拓展”,加快推进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加工产业园、汉麻加工产业园等项目,打造中俄跨境产业集聚区。要密切与珠海、横琴等对口合作关系,巩固提升嫩江、北安等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打造绿色农产品、旅游康养和产业发展配套基地。

三、牢牢把握“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重要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深化对真挚为民情怀的认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把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千方百计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对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任务目标,以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推进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加快市卫生健康中心、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确保群众早受益、得实惠。

四、牢牢把握“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要求,坚持居安思危奋力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要守牢疫情防控底线,坚持“外防内筛”,全面精准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细化完善口岸运行和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要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以“迎二十大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战”为抓手,严格落实国家15条和省46条重要举措,加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源头治理,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要守牢社会治安底线,继续实施“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行动,全面开展涉校涉生安全隐患排查,坚决杜绝极端暴力犯罪事件发生,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稳定社会环境。



常怀为民之心 恪守为政之责-以实干担当答好新时代“信访工作”考卷

彭泽县委书记 欧阳明华

新修订的《信访工作条例》是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于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规范信访秩序、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县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我将对标对表《信访工作条例》新思想、新要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担当作为,切实为创建彭泽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政治为先,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信访工作条例》第二章“信访工作体制”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作为县级党委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头学深悟透《信访工作条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信访工作的最高原则、最大优势,贯彻到信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人民至上,矢志不渝厚植为民解难情怀。《信访工作条例》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信访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充分彰显了“人民信访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和价值取向。贯彻好、落实好《信访工作条例》,关键在于要带着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做好信访工作。要想群众之所想,始终把维护群众权益作为信访工作的落脚点,把来访群众当家人,用心用情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要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将“人民”在心中置顶,将信访问题当作反映社情民意的“显微镜”,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协调、早处理。要解群众之所困,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落实“一案一包”“一案一策”,让合理合法信访问题诉求有门、处置有果,以解决信访问题的实际成果换来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坚持责任为要,守正创新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任重道远,既要抓末端、治已病、去存量,也要抓前端、防未病、遏增量。要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包案等制度,不断促进新时代信访工作提质增效。要积极创新“信访代办”“巡回接访”等方式,持续摸排群众信访诉求,变“来访”为“家访”、变“应访”为“迎访”、变“接访”为“预访”,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要积极推动基层信访工作全面融入网格化治理创新体系,以“三无”村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网格管理作用,落实落地信访问题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镇”,切实将信访问题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全力建设平安法治示范区 打造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好环境

王秋实 佳木斯市委书记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保障国家和平与安宁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佳木斯市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关于“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黑龙江为引领,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依法治市全过程,一体推进法治佳木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努力建设全省平安法治示范区。

一、突出立法基础性,以良法强保障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必须抓住立法这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起点,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佳木斯市委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全面建设‘六区’、集中打造‘八中心’,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任务确定立法项目,建立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大小专班”工作制度,优化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坚持以“小切口”实现大作为,推进重点领域立法,聚焦解决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问题,成立了立法咨询专家库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开门立法,2016年获得立法权以来,先后颁布实施《佳木斯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条例》《佳木斯市城市绿化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突出行政规范性,以法治优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打造法治化环境就要建设法治政府。佳木斯市委推进法治佳木斯建设,建立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做法在全省政法领域改革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成不打烊“一站式”自助服务大厅,市政务服务大厅入列全省“十佳”综合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获评全国“专业升维典范单位”。同时,以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3.0版升级建设。把打造“诚信佳木斯”作为城市品牌,让崇德守信成为城市底色,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推广了佳木斯市做法,佳木斯市城市信用排名上升至全国74名、全省第1位,助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安建设考核跃居全省前列。

三、突出司法公正性,以正义守平安

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抓住司法为民这个关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佳木斯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能力作风建设的要求部署,以严紧细实的工作举措,推进执法司法为民攻坚行动走深走实,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市县两级“一站式”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保护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诉前调解、快立案、法律咨询等“一站式”诉讼服务。提升司法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司法责任体系建设,建立“三调联动”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向阳区人民法院荣获全省首批“打官司不求人”示范法院,佳木斯市连续六年蝉联“中国最安全城市”,实现全省平安市“十一连冠”。

四、突出守法全民性,以普法筑根基

法治的根基在于全民守法,知法懂法是前提,必须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佳木斯市委精准推进“八五”普法,全面实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法律七进”为载体,以“法治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智慧普法,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媒体作用,在全省率先开通“佳木斯普法”官方抖音号,短视频作品《婚》荣获2021年黑龙江省“龙江法治文化基层行”普法短视频创作大赛一等奖。全力打造人人参与的普法格局,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聚焦主责主业 服务发展大局

辛曙光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副市长 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公安机关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与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战疫情、促发展等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一体推进,着力以良法善治服务保障安全稳定大局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呼伦贝尔市公安机关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主力军作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让人民群众和企业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一是以严打暴力犯罪为结合点,夯实发展根基。始终聚焦呼伦贝尔市边境线长和农、林、牧、水、草、沙等多元化经济产业结构特色,紧盯重点领域,常态化深挖打击涉边、涉农、涉能源、涉产业、涉生态等各类涉黑涉恶犯罪,做到打早打小、除恶务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快侦快破个人极端暴力、涉枪涉爆和影响恶劣的刑事犯罪案件,让人民群众和企业感到平安就在身边。

二是以严打民生案件为切入点,助力高效发展。保持对“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多发高发民生案件的严打高压态势,持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紧盯不放,并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整合资源手段,推动两级反诈中心实体化实战化运作,坚持全量受案、如实立案,有的放矢,精准推进打击、预警、防范工作,对犯罪嫌疑人非法所得应扣尽扣、应追尽追,最大限度为群众挽回损失,竭力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以严打涉企犯罪为着力点,维护合法权益。强化综合治理,常态化整治企业周边交通乱象,专项整治企业周边突出治安隐患,并将重点企业纳入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提高巡逻密度和频次,切实减少可预防性案件的发生,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同时,坚持“以打开路、以打护航”,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的合同诈骗、非法经营、“套路贷”、侵犯知识产权和串通投标、商业贿赂等突出涉企犯罪及职务侵占经济犯罪。

二、以服务发展为第一担当,营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

坚持在主动作为中提升服务质效,以深入开展“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堵点痛点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深化问题整改,全面规范服务载体、拓展服务时空、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构建更高效、更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体系。

深化“两队一室”改革,提升管理服务质效。聚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与“两队一室”改革深入融合,以做精综合指挥室、做专社区警务队、做强案件办理队为抓手,推动社区民警由“下社区”向“在社区”转变,由“被动等你来”向“主动向你问”转变,推动打击涉企犯罪和加强治安防控由“等报警”向“主动打击防范”转变,做到服务有温度、解困有成效、管理无感知。

深入开展“开门纳谏”,听真言、感真知、解真困。召开警企座谈会、恳谈会等活动,征求意见建议并逐项梳理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标准时限。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主动增强警企联系,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全面提升涉企安全防范和风险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效能。

深化“互联网+”和“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公安服务质量。依托科技信息化和大数据建设成果,全面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将必须人工审批的事项汇集到政务服务中心,延伸到派出所实行“一窗办”,着力形成“网上办事为主、自助办事为辅、窗口办事兜底”的工作格局,打通公安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为民服务的便捷性、实效性,使人民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以作风转变为第一要务,营造亲清新型政商环境

着力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包联企业,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助企活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各党组织针对企业存在的不同问题,结合职能作用进行包联,党员民警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详细了解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组建4个政治督察组,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系统性“政治体检”,力促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理念,围绕“过去怎么做、现在怎么想、将来怎么干”认真对照检视,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以更实的过硬作风推进工作。

深化问题整改。将建章立制作为深化问题整改,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化、体系化、长效化的有力措施,从机制制度上解决人民群众和企业“最恨最怨最烦”问题,从源头上根治执法领域顽瘴痼疾。按照“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原则,把企业反映的问题“兜”上来,对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建章立制,深化整改;对非公安职权的,推动有关部门及时解决。

严格规范执法。始终聚焦法治建设要求,恪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持之以恒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全面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不断强化执法监督检查,推动打通政法平台,加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对案件办理实施全要素、全流程闭环管理,倒逼全警依法履职、规范执法。依法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严查严处违反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逐利执法、违规插手经济纠纷等损害营商环境行为,最大程度减少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践行心中装着人民

中共西峡县委书记 周华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焦裕禄同志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是“促一方发展、保一方稳定、正一方风气的责任人”,是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始终做到“心中有民”,才能“心中有党”,对党绝对忠诚,才能忠诚地履行好职责,真正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赢一方民心,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西峡县地处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腹地,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新中国成立前,地僻山深、交通闭塞,当时民间流传的歌谣形容西峡的交通:伏牛山高入云端,鹳河浪大多凶险,羊肠小道难行走,处处都是鬼门关,独阜岭、阎王碥、老君山,十人经过九胆寒,走路如同上天难。改革开放前,基础差、底子薄,是全省数一数二的穷县,群众基本温饱都不能解决。面对这些困难,历届西峡县委始终把加快发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工作,学习弘扬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在曲折中前行,在奋进中跨越。为解决温饱问题、提高农民收入,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县委决定发挥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态资源优势,利用林木资源发展香菇等食用菌产业,利用丘陵发展猕猴桃等果品,利用山地发展山茱萸等中药材,如今,食用菌、猕猴桃、中药材三大特色农业产业的年综合产值260亿元以上,贡献了农民纯收入的80%,西峡成为全国香菇出口第一县,猕猴桃产量和面积位居全国县级前列,山茱萸年产量4000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位居全国第一。为拓宽全县群众收入渠道,在没有地理、资源、交通优势的情况下,县委带领全县党员干部自我加压、负重前进,实干苦干、勇于争先,培育壮大了特钢、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四大主导工业,目前,4家企业进入全省民企100强,冶金新材料市场覆盖率90%以上,为全国最大的冶辅材料生产基地,汽车排气歧管市场占有率45%以上,汽车水泵市场占有率40%以上,涡轮增压器壳体市场占有率35%以上。经过历届县委接续努力,经过全县人民的持续奋斗,西峡综合实力、人均GDP、人均收入居南阳各县(市、区)之首,一个人民富足、社会和谐、昂扬向上、充满活力的新西峡已经建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视察时强调,“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学习焦裕禄精神相结合,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全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促进教育公平,狠抓教育质量提升,狠抓学校管理,2016年以来共考入清华北大30人,特别是2021年,考入清华北大首次突破10人,成为区域性教育高地。我们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实现县乡医疗卫生同质化服务,县医院成为豫鄂陕毗邻地区区域医疗中心。我们着力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了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纵横交织的大交通格局,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所有行政村直通班车,开通镇村“一元票价”小公交车,群众出行条件实现历史性跨越,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公路”。我们坚持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鹳河生态文化园、“三馆一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高标准、高质量、全域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融合迈上了新台阶,一举创成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等荣誉。我们全力稳定社会大局,扫黑除恶、疫情防控、信访稳定等取得重大成果,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创成全国信访“三无”县。这些好事实事顺民心、聚民力、得民意,让全县人民在建设现代化西峡新征程上越发坚定自信。

郡县治、天下安”,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开创新时代河南工作新局面,必须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让发展的实绩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奏响安全主旋律 谱写发展新篇章—市发改委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今年以来,孝感市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扛起行业监管责任,紧扣“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活动主题,积极组织动员各地各能源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的浓厚氛围,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学笃行狠抓落实

一个月以来,安全生产专题学习成为市发改委上下的必修课,一刻不停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

领导干部带头学。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堰“6·13”燃气爆炸事故、“7·20”郑州特大暴雨、东航“3·21”坠机事故、长沙“4·29”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警示教育专题学。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生命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安全生产警钟长鸣》警示专题片,引导各级干部树牢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做到入脑入心、慎终如始。

紧扣主题深入学。围绕安全生产法、电力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组织专题研讨、集中宣讲、培训辅导17,参与人数337人次。印发《20XX年全市电力和油气长输管线“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做到相互衔接、压茬推进,力求实效。

动真碰硬整治隐患

狠抓一线督办。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以来,市发改委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发改局开展电力和油气长输管线安全检查工作,督促油气管道企业、发供电企业、新能源企业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活动期间,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翁晔多次深入一线到重点能源企业开展明察暗访。市发改委先后带队开展“四不两直”暗访检查,及时排查发现汉川市220KV汉鲁线12#塔倾斜危急隐患,并第一时间现场协调督办及时化解风险隐患。

狠抓责任落实。市发改委主动担当、持续加力,紧盯重大风险隐患,不断压紧压实各县(市、区)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有力化解顽瘴痼疾。暗访期间,市发改委一抓到底、紧盯不放,及时挂牌督办汉川市脉西线012号塔高压线路重大风险隐患。仅一周时间,就完成该处急难隐患整改任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

安全宣教走深走实

创新宣传形式。用好“6·16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有力推动各地、各能源企业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干部职工、企业员工参与“新安法知多少”“救援技能趣味测试”等活动13,参与人数共676人。

提升宣传成效。开展“主播讲安全”“专家远程会诊”活动,累计开展活动4,参与人数达2011人次。组织开展“美好生活从安全开始话题”征集活动,累计征集话题520,参与人数共611人。

开展“新安法知多少”“救援技能趣味测试”等活动13,参与人数共676,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的氛围正逐渐形成。

演练于行守安于心

一个月以来,市发改委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组织开展各项应急演练活动,打造灵活高效的

应急处置体系。

加强应急演练。市发改委重点聚焦高后果区人员疏散安置演练、电网大面积停电演练、管道天然气泄露应急处置等风险易发环节,开展应急演练,全方位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安全生产月期间,共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体验活动11,共参与人数290,特别是联合省天然气公司开展应急救援比赛,广泛动员管道周边群众参与应急演练体验,有效提升群众灾害避险能力。

扎实开展“五进”。推动企业开展“查找身边的隐患”活动,累计查找隐患20,有效提升公众安全保护意识。开展“进门入户送安全”活动358,组织开展安全监管人员、安全志愿者等“进门入户送安全”活动11,参与人数达10250人次。

驰而不息巩固成效

市发改委将持续巩固提升“安全生产月”活动成效,狠抓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在抓好市发改委机关消防安全、疫情防控、应急值守的同时,着力提升电力、油气长输管线安全生产治理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底线,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有效发挥两个专委会作用。健全完善电力和油气长输管线安全生产专委会工作机制,明晰成员单位职责,充分发挥专委会协调作用,压紧压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攻坚合力。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标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强化督促指导力量,全面推动油气长输管道企业、发供电企业、新能源企业对标自查,动态更新问题隐患清单,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逐项整治攻坚,确保按时整改销号,切实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深入开展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成果,扎实开展三年行动评估和督导工作,全面补齐工作短板,健全完善电力和油气长输管线安全管理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创新行政执法有效机制。深入学习电力和油气长输管线相关法律法规,着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增强依法行政思维和能力。探索采用购买服务的模式,引入社会化安全风险防控机构,推动风险关口前移、提升执法能力,切实提升监管水平。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推动各地、各企业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五进”、应急演练等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积极引导企业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一线宣讲、传播安全保护知识、群众安全避险自救常识等内容,大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舆论氛围。



安全为先 发展为要—我市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陆燕 通讯员 李焕军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安全生产既连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又连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大幅下降;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无人员因灾死亡⋯⋯今年以来,我市交出这样一份安全生产工作“成绩单”。

看似简单的“数字”,却是市委、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的成果。今年,我市按照中央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时刻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红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当前,全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责任上肩高位抓落实

安全生产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大局。

一直以来,我市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20XX1月至今,共召开6次市委常委会会议,7次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市人民政府召开2次全市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电视电话会议和10次全市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各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压实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落地落实。

今年,我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集中攻坚推进危化品安全隐患治理和工贸“百日清零”专项行动、严格执法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迅速部署开展自建房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指导企业及时整改到位。同时,聘请专家多次为企业“把脉会诊”,“医治”企业安全隐患,从而强化各监管部门、企业及个人的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严查严管织密“安全网”

安全生产是一项重大、艰巨、长期、复杂的工作,安全生产、重在预防。我市主动作为,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体系,以抓好防汛救灾、抓实抓细森林防灭火、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扎实做好防震减灾等工作,有效提升防范事故能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其中,在防汛救灾工作方面,今年以来,启动台风防御Ⅱ级应急响应1次,Ⅲ级应急响应1次、Ⅳ级应急响应1次;洪涝灾害Ⅲ级应急响应1次、Ⅳ级应急响应4次。全市累计紧急避险转移2314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06人次,有效避免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做好防汛救灾,我市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建立‘市—县—镇—村—组’五级包保责任制和全市水库水工程设施、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内涝等9个行业14个类型共5000多个隐患点和重点区域的包保责任制,层层压实防汛抗旱责任。同时,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积极落实各类防汛物资和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市应急管理局火灾和自然灾害救援科科长向阳介绍。

在防震减灾工作方面,我市于今年5月推进灵山县平山镇地震遗址科普教育基地项目,由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20XX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暨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通知》,共同做好“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通过了广西地震台对钦南犀牛脚基本站台墩和地网的验收;今年6月,成立了钦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进一步加强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各部门防震救灾工作责任;728日,我市还举行20XX年地震应急综合救援实战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安全生产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一环。68日,市应急管理局会同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应急局等部门在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举行钦州市20XX年“安全生产月”暨“安全生产钦州行”活动启动仪式,以“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为主题正式启动“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当天向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赠送新安法500本,向企业和群众发放《安全生产法》《钦州市应急知识读本》600多本、宣传资料3000多份。

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月“安全生产月”期间,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印发《钦州市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和《钦州市开展“新安法宣贯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各级各部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新《安全生产法》宣贯“五进”活动,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和悬挂宣传标语、挂图、摆设展板等方式广泛宣传,并结合20XX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大力推进新安法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生产和应急避险意识。

自活动开始至今,共推送视频、动态信息100多条,在电视台、1038个村(社区)的气象广播大喇叭等平台播放各类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宣传,户外楼宇电视、商场显示屏等播放公益防灾广告1.2万条次,举办科普讲座42场、专题培训讲座2场,发放宣传册、宣传袋等资料10万多份。



坚决扛牢焦裕禄故乡的使命担当 奋力走好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博山路径

博山区委书记 路德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作为焦裕禄同志故乡的党员干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更应该深入持久地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焦裕禄精神,聚焦“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三大目标,加快建设富强优美活力博山,为全市深化“九大赋能”,打造“九个现代化新淄博”贡献博山力量,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始终做到心中有党

善莫大于作忠。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党交给的任务”,用生命诠释了“心中有党”,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焦裕禄同志是爱党、为党、忠诚于党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听令景从讲政治,把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严格遵守党章、党纪、国法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考验与诱惑,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信真用,真正认清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切实增强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必须常补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任何时候都要筑牢思想“防护线”,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必须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服从组织,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必须传承好焦裕禄精神,开展好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务实奋进开新局,切实用焦裕禄精神激励全区上下创新实干、勇毅笃行、走在前列。

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情系百姓、人民至上,始终做到心中有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焦裕禄同志的一生都在诠释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总是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同志每次下乡,无论兜里装了多少钱,带了多少粮票,回来都是一分不剩,有时外套也脱给了群众,因为“他看不得别人吃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树牢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倾情倾力惠民生,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都以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满意、是否能够承受作为基本依据,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在实现“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三大目标,打好“工业崛起、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改革开放、绿色低碳、文旅融合、共同富裕”七大攻势等重大问题上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全力推进高品质民生建设和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千村进万户”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听民生访民意,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创新实干、担当作为,始终做到心中有责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自然灾害频繁,群众生活困难,工作条件艰苦。面对这一切,他以“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坚强意志,带领兰考人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焦裕禄同志这种把责任扛在肩上,实干加苦干的精神,是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当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困难很多、任务很重。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牢牢扛在肩上,把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落实到每一项日常工作中去,真正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起的危机感,提振精神、知难而进,奋力拼出博山的美好未来。要通过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转作风抓落实,坚决破除畏难发愁、消极懈怠等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习惯,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在科技创新、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中敢拔头筹、迎难而上、奋勇攻坚,特别是要狠抓产业振兴,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强区、转型升级之路。要统筹做好“优存量”和“扩增量”两篇文章,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做好技术改造,深入实施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工程,纵深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着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着力深化科教创新赋能,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创新产品研发应用,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同时,加快推动机电泵业、健康医药等9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系统推进产业高端高效高质发展。

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廉洁从政、克己奉公,始终做到心中有戒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焦裕禄同志是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典范,尤其是在管住自己和管住家人两个方面要求格外严格。管住自己,他生活简朴、勤俭办事,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衣、帽、鞋、袜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管住家人,他的亲戚多次来信要求找个工作,他回信解释说:“国家安排人员是有计划的,我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给自己的亲属安排,不能带头违反党的政策!”他还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规定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他以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对自己的党性恪守,对亲属的从严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自觉。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把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当前,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党员干部要学习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的政治品格的要求没有变。我们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持续深化和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果,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品质提升年、优化营商环境、疫情防控等重点任务,严格落实“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机制,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率先垂范,营造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以焦裕禄为榜样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高青县委书记 刘学圣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是帮助我们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重要精神力量,我将深入对标学习、践悟笃行,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投入到推动高青高质量发展之中,投入到提升人民群众福祉之中,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践行焦裕禄精神,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一、始终做到担当有为,坚决扛起高青发展重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走在前、开新局和市委转型跨越、走在前列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担当,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抢抓黄河国家战略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做好农业做大做强、工业集群发展、文旅农旅融合发展三篇文章,加快推动高青高质量突破式跨越式发展。农业方面,发挥农业大县基础优势,围绕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数字化“五化农业”,探索建立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整合资源加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新业态,引进深加工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打响做大高青黑牛、高青西红柿、小龙虾等高青15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品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高青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力争在乡村振兴上树标杆、当典型。工业方面,调整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加快实施化工产业园扩园提升,推动城区周边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加快能源中心、公共综合管廊等配套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突出培育壮大黄河三角洲药谷,建设标准化厂房、人才公寓、创新孵化中心,完善配套医药检测服务平台,打响“黄三角”品牌。按照“五个优化”实施路径,用足用好技改专项贷政策,加力撬动企业技改投资,扎实推动企业向行业龙头、价值链高端升级。深入落实“六个一”招引新机制,大力开展市场化招商、以商招商、专业化招商,打造健康医药、聚醚新材料、含氟新材料、电子信息等50亿级、100亿级高端产业集群。文旅农旅融合方面,深入挖掘早齐文化、田横文化、太公文化等文化资源。高标准打造数字黄河博物馆、飞跃黄河VR体验馆,加快天鹅湖罗曼园、纽澜地黑牛小镇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建设,打造黄河“汇客厅”,高标准策划筹办特色节会,扩大高青知名度,打响高青黄河游品牌。

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推进高品质民生建设

自觉践行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坚持心中有民,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全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愿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更大力度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带着更深感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把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增进群众福祉和提升获得感满意度上。坚持聚焦民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实际需求,强化优质服务供给,着力补齐民生方面的“欠账”和“短板”,推动民生资源由“保基本”向“高品质”转变。着力完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南部院区建成投用。全面实施全国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确保县内就诊率稳定达到90%以上。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落实新建小区配套社区卫生服务用房政策,科学统筹镇级120急救站和村卫生室布局,让群众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优化小学、初中布局,新建一批城区中小学,满足群众进城需求,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力争全县80%的中小学创建成智慧校园,中考成绩保持全市前列。实施优质高中特色发展专项行动,打造全市一流高中,高考成绩始终保持上升势头。支持和规范鲁才、燕园等民办学校发展。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强化与县域产业匹配性。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和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高度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动态调整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金标准,持续做好困难群众救助保障。

三、始终保持廉洁勤政,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从焦裕禄求真务实、凡事探求就里的实际行动中汲取敬业的力量。深入执行“严真细实快”作风要求,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在全县范围开展“树标尺、拉标杆、提境界”作风能力大竞赛活动,深入整治口号喊罢“唱空城”、拈轻怕重“做样子”、撸起袖子“一边看”、遇到问题“绕道走”、作风散漫“拖着干”、自甘平庸“差不多”六个方面突出作风问题,和以学促干能力不足、科学决策能力不足、群众工作能力不足、服务企业能力不足、应急处突能力不足、对上争取能力不足等六个方面能力问题,推动全县上下改进作风、提升能力、苦干实干,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从焦裕禄廉洁奉公、坚决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中汲取纯洁的力量。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带头学习焦裕禄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权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加快构建“三不”一体推进的有效机制。坚持心中有戒,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教育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干事。

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将矢志不渝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焦裕禄精神指引工作方向,汲取奋进力量,全力创造不负组织、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工作业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矢志笃行焦裕禄精神 奋力书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桓台华章

桓台县委书记 林恒

焦桐常青,精神不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发扬光大。”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牢记组织信任和群众重托,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积极从焦裕禄精神中汲取前行动力,时刻对标对表,矢志坚定笃行,坚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决当好焦裕禄精神的忠实传承者、自觉践行者,奋力书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桓台华章。

一、锤炼忠诚品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面对兰考“三害”问题,焦裕禄同志立誓:“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这句誓言。作为县委书记,必须以焦裕禄同志作为标杆和榜样,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从政治高度谋划推进工作,善于从政治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以旗帜鲜明讲政治、听令景从讲忠诚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在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上下功夫,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在桓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前,重点是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线,对标党中央部署要求,对照省市党代会精神,坚决迅速抓好贯彻落实,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一域出彩为全局添彩。

二、扛牢使命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焦裕禄同志带领党员群众制定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组织调查队展开大规模调研,一步一个脚印治理“三害”,为兰考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奠定了坚实基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县第十四次党代会聚焦踔厉奋发担使命、笃定实干走在前,自觉站位大局、主动融入全局,确定了“产城共兴、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和“七大攻坚攀升”工作路径,我们将按照市委对桓台提出的“求突破、当先锋”要求,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降油增化优存量、建链拓链扩增量,做强氟、硅、膜、氢、聚氨酯、聚烯烃、聚酰胺七大产业链条,五年内规模突破1500亿元,打造绿色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聚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与市主城区深度融合,系统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整建制数字赋能粮食生产增量提质,创建数字农业农村创新示范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聚力高品质民生和高效能治理,落实好收入倍增、教育提质、健康促进、社保扩面等行动,创新完善“党建引领、一网三联、信用赋能”治理模式,在高质量发展中夯牢基层基础、促进共同富裕。

三、砥砺为民初心,当好人民公仆

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焦裕禄同志之所以深受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结合高品质民生建设,进一步畅通对外“大动脉”和域内“微循环”,统筹县城区东部、北部分类分批次提升改造,布局建设新基建、市政公用等设施项目,精致打造全域公园城市,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扎实做好新一轮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塑强城乡品质能级;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千村进万户”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34项高品质民生建设任务事项,推动城乡教育教学资源均衡布局、优化配置,加快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改造提升,全面推开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医养融合”模式,实现“长者食堂”全覆盖,兜牢特困群体底线,创建品质民生均衡示范区;融入黄河下游生态廊道,统筹实施主要河道全流域岸线整治、生态修复和景观带建设,创建河湖连通、全域成网、景致点缀、各具魅力的全域水生态样板示范区。

四、勇于迎难而上,奋力攻坚突破

面对兰考的恶劣环境和落后面貌,焦裕禄同志坚定“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信念,即使到了肝癌晚期,依然坚持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继续工作,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强烈斗争精神。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准落细上级稳住经济、促进消费等政策措施,守紧守牢“一排底线”,确保疫情防住、经济稳住、发展安全。以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对群众负责的坚定态度和务实行动,扎实做好产业“优”和“扩”的文章,一企一策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好闲置低效资源盘活利用,系统解决产业属性偏重、企业梯次不优、“卡脖子”要素制约等问题;通过专班推进、精准发力、系统实施,集中攻坚环保问题整改、旧村改造遗留问题、城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均衡、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严守纪律规矩,全面从严治党

焦裕禄同志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任何好处,连看一场“白戏”也不允许,充分展现了“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高风亮节。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经常反躬自省,时刻自警自励,带头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带头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涵养高尚道德情操,传承良好家风家教,筑牢拒腐防变堤坝,真正做到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拧紧管党治党责任链条,带头严于律己,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带头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以上率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锻造说实话、谋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凡事皆有解、遇事敢担当、干事争一流的桓台干部队伍“铁军”。

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熠熠生辉。我们将坚定不移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争当“最红战旗”、争做先锋示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厚植爱民情怀 激发拼搏干劲 争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干部

临淄区委书记 周婷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他光辉的一生,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缩影。学习焦裕禄、对标焦裕禄,无不被他的人民情怀、务实作风深深感动,也无不被他的担当气概、奉献精神深深激励。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焦裕禄为镜,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多做基础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切实践诺于组织、践诺于发展、践诺于群众。

一、对标践行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同志时刻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始终视群众为亲人、永远把自己当做人民公仆,深受人民群众爱戴。对标焦裕禄同志,必须认真践行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一方面,全力推进高品质民生建设。今年以来,临淄区始终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市指挥部确定的民生实事项目、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81890民生服务热线收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研究确定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等140项三年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将启动实施135项,总投资7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按照“入户走访全覆盖、民生诉求要兜清、反映问题真解决”总要求,成立“民情书记”服务队,从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选派村居“民情书记”336名、企业“民情书记”143名,对入户走访、诉求征集、信息录入、问题解决等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全链条”审核把关,科学摆布走访力量、确保走访效果。同时,坚持边走访、边收集、边解决、边反馈的原则,变“被动听意见”为“主动找问题”,真正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兜上来,进行汇总归类分析,并形成问题清单进行精准交办整改。

二、对标践行焦裕禄同志“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

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状况,焦裕禄立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誓言,以“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带领兰考人民在重重困难面前闯出了一条生路。对标焦裕禄同志,必须认真践行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牢固树立有解思维,面对困难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善于破解,面对危机勇于担当,始终做到激情干事、奋发有为。当前,临淄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转型阵痛叠加等多重冲击,我们将全力抓好经济运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旗手标杆”。一是做好化工产业“优”的文章。临淄是一座因化工而兴的城市,有246种化工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前期,我区围绕高端、绿色的发展方向,精准梳理出了炼化一体化、碳三碳四、尼龙新材料、聚氨酯4条主导产业链。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向下游拓展,力争未来5年内化工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000亿元,中高端化工占比达到70%以上。二是做好新兴产业“扩”的文章。在端牢化工产业“饭碗”的同时,围绕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新材料、大数据、光伏储能5条新兴产业链,点对点精准开展招商,力争5年内每条产业链都能达到百亿级。同时,规划建设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园区,组建产业基金,配备项目服务专员,统筹做好文物发掘、手续办理等全要素保障,确保更多优质项目能够快落地、快投产、快见效。三是做好产业链“育”的文章。拓展用好我市“六个一”平台招引机制,完善提升产业链“链长制”,围绕我区的15个重点产业链群,梳理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四图”,建立招商目标客商库、项目库“两库”,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基金招商,深入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对标践行焦裕禄同志“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所在。无论是在风沙最大的时候查风口、探流沙,在大雨瓢泼的时候看水流、治内涝,还是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和蹲点调研,都充分体现了焦裕禄决策先调研、工作讲方法、治害重规律的务实作风和科学态度。对标焦裕禄同志,必须认真践行他凡事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把积极作为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锤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好作风。比如,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临淄创新企业保供方式,“一对一”靠上服务企业,积极推动项目释放产能,全区80%的企业实现了正常生产。特别是针对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把网格建设作为服务每家每户的重要抓手,将全区重新划分确定了983个网格,以“网格+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开发全区“一网统管”信息平台,将人、地、事、物等数据信息统一汇集,加快提升了网格管理水平。同时,坚持以党建引领网格精细化治理,将“一网三联”向城市社区拓展延伸,完善街道办事处—社区—网格—楼长—单元长五级网格架构体系,把“党旗插在了网格上”。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凡事实事求是、探求就里,努力做到从实处着眼、靠实干说话。

发展征程需要崇高精神的有力推动,宏伟事业需要精神力量的强力支撑。我们将认真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积极争做新时代焦裕禄式好干部,勇于挑起重担,善于克难制胜,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临淄建设的绚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争做冲在一线、创新实干的关键少数

市政府副市长、淄川区委书记 田兵兵

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至今仍有直指人心、触动灵魂的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将以焦裕禄精神为指引,锚定“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突出“品质提升、发展提速”,坚持产业强区、生态兴区、作风立区,争做冲在一线、创新实干的关键少数,加快建设淄博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现代物流枢纽基地和全市生态文明高地、特色文化旅游高地。

一、产业强区要在大发展上优化优质

焦裕禄以“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和“三害”展开了猛烈斗争,发出“不达目的,我死不瞑目”的铮铮誓言。当前,淄川正处于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们要立足淄川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把产业强区作为再次崛起、赢得未来的第一要务,传承焦裕禄精神,咬定发展不放松,积极借力黄河战略,融入济青科创带、济淄同城化,突出主城区、突出经济开发区、突出太河生态区,加快“四维结构”优化转型,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一是在产业结构上,坚持存量“焕新”和增量“换乘”,下足功夫打造两个千亿集群、6—7个百亿企业集团,抓好与淄矿集团“一个新材料公司、一个100亿元基金、一个新材料产业研究院、1+N个主导园区”的企地战略合作,推进吉利新能源高端商用车、金城生物虾青素、光惠高功率激光器等重点项目,打造高品质聊斋文化主题旅游区、太河文旅综合体,构建“431”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在能源结构上,推进总投资120亿元的“光储氢热”一体化智慧能源基地建设,推动由煤电、外电向绿电、自供电为主转型。三是在交通物流结构上,以大交通快速化为先导,按照“公铁联运、客货分流、数字驱动”思路,做大做强海尔新星物流公路港、山东高速民生集团冷链物流基地、鲁维青铁国际物流园,加快商贸物流产业向公铁联运、大商贸、大电商转型。四是在动力结构上,打好“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人才倍增,科技创新”“金融赋能,靓鸟上市”战役,完善“三百三行”产学研合作机制,全力抓好淄川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

二、生态兴区要在大整治上求深求细

焦裕禄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兰考120多个生产大队进行走访和蹲点调研,行程5000余里,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子。在关乎淄川未来的命运抉择上,我们选择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为此赢得了民心、取得了信心。要坚持把生态兴区作为彰显特色、突破瓶颈的关键选择,弘扬焦裕禄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描绘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一是优化城区规划建设品质。坚持“主城优化、组团发展、路水循环”的思路,建设富有山水特色的全域公园城市,年内新增园林绿地70万平方米、城市绿道15公里。按照“清水润城”的思路,打造孝妇河文化休闲观光带,联通河道水系,打造河岸景观,让“山林河湖泉瀑”成为鲜明的城市印记。二是优化乡村振兴整体布局。稳妥推进“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集体增收致富改革,抓好5处乡镇商贸中心新改扩建,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增收机制。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科学绿化示范工程,打造“百亩集体林,千米主干路,村村万株树,一片好风光”的森林乡村风貌。三是优化生态文明攻坚格局。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赢生态环保“翻身仗”,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26天,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接续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强化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理念,坚持有解思维,深化重点攻坚,严明考核奖惩,完善监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全域土地整理、生态修复等项目,切实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四是优化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以更强的紧迫感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创建一批零碳园区、零碳企业、绿色工厂,集中支持太河打造“两山”理论创新示范区,推动生态“高颜值”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并进。

三、作风立区要在大能力上转优转强

焦裕禄刚到兰考时,面对穷山恶水、干部人心思去的局面,他主动与“能人”们沟通、向“土专家”求教,从治理“三害”的“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使兰考的发展面貌有了一个大改观。我们要认真学习焦裕禄精神,坚持把作风立区作为品质提升、发展提速的使命担当,增强本领,提升素质,以忠诚专业务实担当廉洁的实践,持续擦亮“我在一线、实干淄川”作风品牌。一是强化冲锋在前的领导力,用好区委常委带头认知迭代推动实干突破的七项举措,深化一线党委、一线支部创新实践,每季度组织一次镇办观摩点评、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定期开展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城乡环境大整治点评、城建重点项目拉练,引导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担当在前沿。二是强化握指成拳的执行力,在“五个一”常态化督促督导机制的“赛场”上,边比赛、边复盘、边提高,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重塑干部洞察能力、创新魄力、执行效力、自我革新动力,不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有效引导预期、实现多目标平衡的能力。三是强化直插一线的监督力,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深入开展质量督查、能动督查、效率督查,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回访关爱三项机制,释放出激励担当作为、惩治失职渎职的强烈信号。四是强化战斗堡垒的组织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面销号49个软弱涣散及后进村党组织,完善区级深抓深管、镇街敢抓敢管、村居能抓能管的基层党建三级责任落实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深的缅怀是践行。我们将在实践中拓展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感,将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传承,赓续共产党人红色血脉,奋勇争先、展现作为,一步一个脚印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追赶发展蹄疾步稳—定西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数据指标稳中有进,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市场消费持续向好⋯⋯

今年上半年,定西市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稳健“答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74亿元、增长6.6%,排名全省第五,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6.8%6.3%;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增长20.2%,居全省第四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5.5%,分别居全省第三位、第六位。

稳健“答卷”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定西市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全周期“3246”调度机制,举办3次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开工重点项目728个,完成投资253.8亿元、增长14.7%,居全省第三位。申报专项债券项目376个,争取到专项债券资金45.2亿元,居全省第四位。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定西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部署推进大招商、招大商行动,创新“四名”招商方式,在亳州等地举办专项招商推介会,组建5个蹲点招商组对接联系企业88家,组团参加兰洽会,成功举办“双十大”产业链招商合作推介会、东西部协作定西青岛政企代表对接会等活动。上半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5个,累计到位资金222.1亿元、增长76%,第二十八届兰洽会成功签约项目73个,签约金额395.7亿元。

一个个重点项目在陇中大地落地生根:“一城两港两中心”、氢能产业“一园三基地”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S42漳县至三岔、S10凤合二期高速开工建设,陇漳高速即将通车,通定、定临高速加快建设。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

今年以来,定西市部署开展“工业产业攻坚大突破年”行动和第二轮工业发展“333”行动计划,制定聚力强工业引领追赶发展和十大工业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度以及链长责任制考评办法,严格落实“链条责任领导+组长单位+龙头企业”以及“领导干部包抓、工作人员蹲点”制度。

上半年,十大工业产业链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1.6亿元、增长20%,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4%。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7.9亿元、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建立入规企业培育后备库,对60户拟入规企业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主体,也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上半年,定西市组织召开政企早餐会17次,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8个,为375家中小企业降低用网成本383万元。盘活生产经营不正常

企业34户,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工业企业“三化”改造取得新进展,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3个,实现工业固投47.2亿元、增长23.7%。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定西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85.4%

坚持不懈稳就业。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放“双创”贷款31.76亿元,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1万人次,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217人、增长19.4%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投资3.29亿元改造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84所、新建维修校舍15.3万平方米,城区“入园难”和“大班额”问题逐步改善。在全省率先推行教育系统职称评定“地方粮票”,完成职级晋升5481人;

深入实施“健康定西”行动。持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等30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提标扩面全面完成,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4亿元,救助困难群众1.9万人次。

稳”的基础不断加固,“进”的动能持续集聚。定西市上下正进一步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追赶进位,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弘扬焦裕禄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现代化新淄博建设贡献沂源力量

沂源县委书记 边江风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全党的榜样,也是淄博的骄傲与自豪。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到、追思、“点赞”焦裕禄,号召全党学习和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沂源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和血脉在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做焦裕禄式好干部,推动全县突破提升、走在前列更是责无旁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吹响了淄博加速转型跨越、矢志走在前列的集结号。立足沂源实际,我们将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和新时代沂蒙精神,按照市委“九大赋能”、打造“九个现代化新淄博”要求,以赶考者的姿态迎接新考验,以勇毅者的风采再出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强突破,奋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开新局。

一、对标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宗旨意识,一心为民谋福祉,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焦裕禄同志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在革命老区,群众对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期望更高、愿望更强烈。我们要始终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忘初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围绕老区人民关注的焦点难点,群策群力绘好共同富裕幸福图景。聚焦山区群众种地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加快推进党建共同体和集助餐、就医、洗澡、文娱、宣教等于一体的300处民生综合体“双体共建”,深入实施为农民种地和为农民养老“双为共富”行动,办好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建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走访活动,努力让老区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不断增进群众福祉。保持为民初心不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为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就一定能守住人心、赢得民心。

二、对标焦裕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精神,务实较真转作风,让调研决策更加科学、更有成效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所在。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一年多时间,走遍了兰考每一个地方、了解掌握了每一个地方实际情况,谋划实施了符合兰考实际的思路举措,推动兰考实现了大步发展。由此可见,真调研才能摸实情、出实招、见实效。对此,我们要扎实开展好认知迭代“大调研大讨论大突破大提升”行动,动员全县上下党员干部深入思考、深入研究、深入学习,通过“进田间、踩泥土、唠家常、摸实情”,切实掌握一手信息、一手情况、一手资料,找到破题之策,提升攻坚之能。推深做实“千名干部挂包企业”行动,面对面、实打实摸准企业需求、精准供给政策、破解发展堵点,推动企业加速“倍增跨越”。同时,更要注重对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发展方向等总体县情的研究和把握,加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品质民生、社会治理、基层党建等方面的研究,细致探究山、水、路、桥、文化等要素,确保发展思路和措施符合县域发展规律和沂源实际,真正以科学决策保持县域经济社会正确发展方向和持续生命力。用心干事、科学务实、认真较真,谋划推动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就一定能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为自己奋斗过的地方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三、对标焦裕禄“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气概,迎难而上站直拼,让高质量发展动能更足、支撑更强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时曾说,“党把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面对豫东重灾区中的“黑锅底”现状,焦裕禄拜访村民寻妙招、一把铁锨扛肩头、一天仅吃二两粮,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顽强拼搏,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劲、闯劲,创造了超越时代的“万顷林海”。作为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我们要深挖焦裕禄精神,在传承和弘扬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化实践为动力,紧扣“百强冲刺入围”要求,围绕打造“六个高地”、实现“六个走在前列”,聚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创新兴县“三县战略”,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培育壮大医药、新材料等6条特色产业链群,五年内培育5家以上上市企业,202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深入推进果业振兴和农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百亿级苹果产业集群;深入践行“双碳”战略,积极探索碳排放权、用能权市场交易路径,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实现与三大经济圈道路互联互通,建成淄博连接济南、潍坊、泰安、临沂的“旱码头”,当好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倾尽所能、迎难而上,挺直腰杆、站直拼搏,定能闯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四、对标焦裕禄“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高尚情操,清正廉洁守底线,让干净干事成为自身之福、地方之福

清正廉洁、敬业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始终坚持吃苦在前、生活简朴、勤俭办事,衣帽鞋袜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充分展现了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提出的“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更深刻地诠释了焦裕禄同志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优秀品格。我们要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优秀品质和“人民楷模”朱彦夫等身边先模人物的精神品格,少想个人名利和得失,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以“清廉村居”建设工作省市试点为契机,深化落实“农村权力运行清单制”,抓好“三资”管理平台推广,为干部戴上“紧箍咒”、穿上“护身甲”;探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巩固发展向上向好的政治生态,打造“清风沂源”。落实省委“严真细实快”要求,拿出雷厉风行的冲劲、一抓到底的韧劲、迎难而上的拼劲,锻造特别能吃苦、特别会干事、特别敢担当的“沂源铁军”。忠诚干净、廉洁自律,艰苦朴素、敬业奉献,就一定能换得群众认可、问心无愧。

我们将保持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带动全县各级以只争朝夕、敢打敢拼、舍我其谁的战斗姿态,高站位、快节奏、强落实、重实效,以一域精彩为现代化新淄博建设增光添彩。



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张店区委书记 郭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区县委书记,必须坚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像焦裕禄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常修为政之德,不移公仆之心,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心中有党、信念坚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1962年,当得知自己将到最穷、最困难的县—兰考上任时,焦裕禄坚决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了最困难的地方,在最困难的地方才能锻炼人。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从内心深处强化为党分忧解难意识,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一是对党绝对忠诚。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健全完善“第一议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党员干部理论培训等长效机制,坚决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好。二是强化党员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理论武装,以更昂扬的精神状态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紧扣中心城区特点,坚持党建赋能,谋划好基层党建提升计划,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加快跃升,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三是发扬斗争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决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诋毁、损害党的形象的言行,要挺起腰杆敢于亮剑。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求实创新、艰苦奋斗,奋力争取新征程新胜利。

二、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情系群众、一心为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是焦裕禄同志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真实体现,他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大追求。张店区作为中心主城区,要践行焦裕禄精神,把高品质民生建设作为头等大事,真心实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同群众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生活。一是时刻心中装着群众。在做决策前要看一看,是不是站在人民立场、从群众利益出发,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符合群众利益;干工作时要问一问,是不是群众所盼、群众所愿,确保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看成效时要想一想,是不是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急盼的地方做起,使各项工作始终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做到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二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依托“12345”、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信访等渠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民“声”中找方向、找问题、找突破,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责清单,既要尽最大努力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和困难解决好,又要不断完善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切实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维护好。三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聚力打造品质民生高地,实施品质民生三年行动,加快推进一批品质民生项目建设,实行台账管理、挂图作战,确保按期完成。深化“五好”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人民公园、博物馆、科苑等三个片区老旧小区“起底式”更新改造。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下沉,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坚持以老养医、以医养老,提升养老品质。打造教育高地,下大力气提高新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坚持履职尽责、守土有责,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

焦裕禄刚到兰考,面对穷山恶水,干部人心思去的局面,他主动与能人沟通,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当前,张店面临转型跨越发展的较大压力,必须发扬焦裕禄精神,把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勇于担当、攻坚突破,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传承求真务实基因。坚持凡事探求就里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遵循规律、敢于尝试,才能不走错路、弯路,实现突破、创新。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瓶颈问题时,应以务实的作风,深入扎实开展调研,主动沉到基层、深到一线,在一线处理矛盾、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服务群众。二是聚力产业迭代升级。发挥优势,加快生态产业新城、东部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总部经济科创小镇等六大产业板块建设,尽快推动主导产业全面起势。加大力度着眼未来扩增量,加快虚拟经济产业园、六臂安丰互联网产业园、大道聚能总部数字港口、淄博国家卫星数据产业园等重大数字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数字产业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聚力金融赋能,释放淄博科创基金港聚能作用。加快推进闲置低效用地淘汰出清,用足用好城区的每一寸土地。强力推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对新招引项目明确投资强度、税收强度,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三是推进改革创新发展。纵深推进系统集成改革,强化左右联动、协同高效,重塑体制机制,发挥改革最大效用。以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为契机,积极整合5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家众创空间,以及147家中小企业,策划实施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全力争当全省全市创新创业排头兵。加快建设环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推动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争创国家级科技园,创新创业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四、带头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清正廉洁、敬业奉献,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清正、廉洁、奉献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同志生活简朴、勤俭办事,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区委书记,带头做到清正廉洁奉献,不仅体现着个人品行,而且关系着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和发展环境,关系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一是锤炼过硬作风。聚焦全区产业转型、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工作,督促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挂帅、勇于担责,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三比三看”活动,大力营造比学赶超、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倡树鲜明导向,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年龄、更不唯关系,重点看能力、看作风、看业绩、更看责任担当,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二是正确行使权力。强化对权力使用的敬畏意识,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把顺应群众的需求当作掌权用权的根本出发点,为群众多办事,为百姓多造福;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秉持职权法定原则,厘清权力的边界,做到有权不搞特权、掌权不谋私利。牢固树立权力就是奉献的意识,以对历史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立足本职岗位,激情干事创业,将焦裕禄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严格遵守法纪。在内心强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底线意识,时刻以规则法律、德行准绳为标尺,自我警醒、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等各项纪律,不折不扣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制度规定,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真正做到以上率下、率先垂范。



争做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中共单县县委书记 耿振华

连日来,单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会议精神,锚定“重点突破、争创一流”主基调和“六大突破、四个保障”工作举措,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做疫情防控的“优等生”,又做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上半年,单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新增四上企业个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省重点项目个数等五项指标居全市第1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技改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贷款余额增幅、新增贷存比等六项指标居全市第2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工业用电量增速、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零售额等三项指标居全市第3位。

按照市委十四届三次会议精神“抓发展必须抓产业,以高质量招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单县坚持“三个不动摇”,强基础、补短板、扬优势,实现了“双过半”目标。

突出重点产业发展不动摇。单县实施重点产业发展“五年攻坚突破行动”,精细化工产业同比增长31.8%,机械制造产业同比增长27.5%,生物医药产业同比增长13.8%,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60%,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同比增长21.5%

突出双招双引“主引擎”不动摇。单县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发挥9支产业链招商队伍作用,新签约项目76个、总投资266.7亿元,新落地项目39个、总投资65.3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0个、过10亿元项目2个。引进高层次专家教授13名、“人才+项目”8个、急需紧缺人才256名,获评全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先进单位。

突出重大项目推进“主抓手”不动摇。单县重点推进建设产业项目55个,总投资345.6亿元,年计划投资91.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7.1亿元,占年计划的62.4%。其中省重点项目17个,比去年增加7个,总投资158亿元,居全市第1位,已完成投资23.68亿元,占年计划的61.7%。市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66亿元,居全市第3,年计划投资25.1亿元,已完成投资15.86亿元,占年计划的63.2%。参加省市集中开工项目25个,居全市第1,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财源型项目占82%。积极谋划医养健康、现代水网等重点领域项目11个,总投资61.2亿元,专项债券项目48个。总体呈现出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亩均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特点。

市委十四届三次会议精神要求真正让“放心投资、放心发展”成为菏泽的安商富商新名片,单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优质服务“新标杆”。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单县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实现259项“全省通办”事项、139项“跨省通办”事项跨区域办理。创新推行“一件事”VR全景服务,真正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深化拓展首席服务官制度,惠企便民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受理有效“吹哨”事项724件,受理企业“接诉即办”事项22件,按期办结率100%,企业满意率100%

同时,强化政策保障,实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助企惠商”行动,认真研究、及时兑现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稳经济促增长的优惠政策,保障了政策红利落实到每一个市场主体。强化土地保障,积极盘活批而未供土地,批准农转用征收土地1176亩,为“双招双引”留足空间。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制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积极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制定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助企纾困各项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新增市场主体6191家,办理留抵退税1.17亿元。加强要素保障,腾出成方连片工业用地2000余亩。



弘扬英烈精神 谱写新田新篇—纪念蒋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

中共新田县委书记 秦山成

蒋先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工人运动领袖和具有影响力的军事将领。1902年蒋先云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大坪塘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湘南学生联合会总干事。1921年发起成立进步团体“心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蒋先云赴江西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同年12月领导了水口山矿工大罢工,并取得胜利。19245月,蒋先云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书记。1925年,蒋先云发起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北伐战争开始后,受党组织派遣任北伐军总部秘书,兼补充团第5团团长,参加攻打九江、南昌等战役。1927年初,蒋先云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倡议成立黄埔学生反蒋委员会。同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蒋先云率部北上河南,528日在攻克临颍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5岁。蒋先云牺牲后,周恩来在武昌亲自主持召开追悼会,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刊登了题为《悼蒋先云同志》的悼词。革命英烈蒋先云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更是光辉的一生。他在学运、工运和党史、军史上书写了不朽篇章,他的英名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史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学习英烈崇高精神

纵观蒋先云忠诚而光辉的一生,从参加革命开始,始终探索革命真理,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革命事业,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范,不愧为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典范。我们要从蒋先云崇高精神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学习他坚定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蒋先云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是共产党人对信仰的选择和坚守作出的最好注解。国共合作后期,蒋介石相继发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阴谋拉拢共产党内的一些年轻人叛变而“只作国民党员”。蒋介石非常希望深得自己器重的政治军事全能型人才蒋先云带头响应。面对诱惑和威胁,蒋先云“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的回答,正是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仰的最好诠释。理想信仰如同一座丰碑,镌刻着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品格;理想信仰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继往开来、壮阔豪迈的前进道路。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立身之本,既要从政治理论学习、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也要从实践中经受考验,不断增强信仰坚定的志气、骨气、底气,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学习他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员入党誓词有这样一句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从领导湘南学生开展爱国主义运动,到领导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再到慷慨陈词揭露蒋介石的反共阴谋,最后参加北伐军以年轻的血肉之躯战死疆场,蒋先云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始终不屈不挠,矢志向前,践行共产党人的誓言。当今时代,面对千帆竞发的改革和发展态势,党员干部必须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干劲,啃下改革中的“硬骨头”,攻下发展中的“娄山关”。

学习他一心为民、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在蒋先云一生的革命活动中,始终坚持党的原则,一切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在黄埔军校期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蒋先云本来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服从党的安排,听从了周恩来的劝说,继续留在蒋介石身边,默默为党工作。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非议他,把他与无耻的官僚、政客画等号。面对非议,蒋先云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最终他的行动表明他是一个无私奉献、天下为公的革命者。奉献没有休止符,奉献是我们党的鲜明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质。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奉献不为索取,谋事不为谋利,把更多精力投入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上来。

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深的告慰。蒋先云的丰功伟绩、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永远是激励新田人民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辉煌的力量源泉。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新田儿女将弘扬毛泽东赞誉的“南有新田”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以“闯”的精神挑重担、以“创”的劲头开新局、以“干”的作风求实效,加快“三区四地”建设,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新田。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东盟开放合作先行区。

打造创新创业投资“热地”。着重突出“五好”园区建设,围绕“一主一特”产业,把产业开发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大力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把工业实体经济做大做强,让新田成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沿海产业转移优选地。

打造硒锶品牌产品“基地”。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紧依托东升农场总部,在全县复制其做法,大办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做优做强硒锶品牌,将新田打造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硒锶高端产品“基地”,建成中南部乃至全国的富锶矿泉水生产总部。

打造休闲康养探秘“胜地”。将聚焦红色、古色、绿色“三色”文旅资源,瞄准“一老”的康养、“一小”的研学、大众的游乐及文化人的探秘,对接战略投资者,将新田打造成一座冉冉升起的旅游新城、粤港澳休闲度假“后花园”。

打造生态文明宜居“福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县城提质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更加重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让新田成为一个有颜值、有温度、有品质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



弘扬焦裕禄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路

周村区委书记、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工委书记 李德刚

焦裕禄同志是区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面精神旗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更需要弘扬好焦裕禄精神,镌刻入心、细照笃行,撸起袖子加油干,斗志昂扬向前进!

一、弘扬焦裕禄精神、走好新的赶考路,就要激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

面对兰考自然灾害肆虐和贫穷落后的困难和挑战,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带头查风口、探流沙,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把“治沙、治涝、治碱”作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牛鼻子”,用他的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了“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斗争精神。这种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革命干劲正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在新的赶考路上,对焦裕禄同志最好的致敬,就是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对焦裕禄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勇于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当前,周村区、文昌湖区正处在转型振兴的拐点期、决胜期,既迎来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改革发展到了打硬仗、涉险滩、闯激流的关键时期。作为区县委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常怀转型振兴之忧,恪尽兴周富民之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困难面前不回避、矛盾面前不退缩、发展面前不懈怠,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愚公移山的斗志,“螺蛳壳里做道场”,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聚力打好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改革创新、品质民生六张高质量发展时代新答卷,奋力谱写品质活力幸福周村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二、弘扬焦裕禄精神、走好新的赶考路,就要倡树“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作风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尽管只有475天,但他却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全县140多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找到了治理“三害”的正确方法和路子。焦裕禄同志这种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和认真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践行。作为区县委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这种“科学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大力弘扬践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立足周村区、文昌湖区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好科学严谨的发展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多做打基础、利民生、谋长远的工作。目前,我们已经明确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也确定了今后五年的思路目标和工作路径,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抢抓济淄同城发展、淄博新区与大学城融合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区域开放融合,推深做实“优”“扩”两篇文章,努力把周村区、文昌湖区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周村区、文昌湖区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三、弘扬焦裕禄精神、走好新的赶考路,就要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焦裕禄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在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骨子里有一种“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作为区县委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对照焦裕禄精神这面镜子经常自省,切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肩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使命。尤其当前,全市正在开展高品质民生建设和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三年行动”,全体党员干部务必强化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千村进万户”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守紧守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粮食安全、汛期安全、信访维稳等“一排底线”,全力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弘扬焦裕禄精神、走好新的赶考路,就要永葆“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尚情操

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同志生活简朴、勤俭办事,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做艰苦奋斗、干净干事的模范。具体来讲,就是带头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是非立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切实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凝聚民心民力、推动事业发展、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在一个个飞逝的日子里,我们追思焦裕禄同志,就要把焦裕禄精神镌刻入心、细照笃行,用汗水和奋斗走好新的赶考路,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坚定践行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我市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玉洁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一屏四城五区”目标任务,坚定践行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守生态环保底线,持续厚植生态底色,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前七个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8.2%、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黑河(张掖段)“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排名全省第一;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我市坚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引领,印发实施《张掖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谋划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224个,总投资292.92亿元,已争取到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4394万元。建立重大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和事前属地参与机制,研究起草《张掖市优化环评服务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减资料、减环节、减时限、减内容,共享环境监测数据,推行网上办理和环评“云评审”。

立足我市生态系统多样、生态产品丰富实际,按照“摸清本底、设计路径、探索交易、加速转化”思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完成400万亩草原碳汇交易前期工作,林业二期碳汇项目稳步推进,概算总投资50亿元的2个国家EOD试点项目获批实施。出台“零碳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编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创国家“零碳”城市和全国氢能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减污降碳,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忠诚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国之大者”,坚定践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深入推进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复保护建设,常态化开展整改成效“回头看”,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55个问题加快整改,自查发现的269个问题完成整改245个。

加快建设“一屏一带一廊一城”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国家公园达到正式批建要求,完成国家储备林甘州区一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项目,营造林30万亩,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石羊河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顺利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林草局备案批复。同时,按照“大数据+铁脚板”“双固定、双督查”和叠加创新“一库八网三平台”的要求,开发了数据超标预警系统,实施污染源在线大数据分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对遥感监测发现的42处疑似问题,及时移交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核查。

持续打好“三大战役”,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六大行动,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各类施工场地抑尘合格率达98%以上,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100%,机动车检测总合格率为85.56%,同比提高3.39个百分点。深入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行动,编制完成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图,启动张掖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项目,加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确保医疗污水达标排放。持续深化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精细化管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不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和法规标准建设,积极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长效机制等8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项。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完成59家省级重点排污单位执法监测和农村生态环境、农田灌溉水等环境监测任务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强化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工作,上半年自行监测完成率和数据公开率达88.36%。此外,紧紧围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宣传节点开展集中宣传,举办了“美丽张掖·彩虹城市”张掖市生态环保主题摄影大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环境宣传教育“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清洁美丽看河西”环保主题采访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动态、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等,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等典型事迹进行展播,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坚定不移强工业 全力以赴稳经济—20XX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袁子奇

工业稳增长,经济有活力!奋进之城,雄姿英发!

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和构建“3+6+2”现代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强劲增长,工业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坚持把工业作为全市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围绕年度目标,紧盯工业增长点,狠抓运行调度,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较好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1月至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高于全国增速13.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9.1个百分点;全市电信业务总量19.8亿元,同比增长20.2%,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2%,占全省工业投资比重为18.3%,排全省第1位,其中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4%,能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9%

坚持把项目作为工业经济的“加速器”,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抓投入、促增长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项目联系人制度,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截至目前,重大项目总体推进比较顺利,27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14个、续建8个、竣工投产5个。

坚持把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按照补链强基、延链融合、强链突破的总体思路,突出绿色硅、绿色铝、有机硅、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集群发展开展招商。上半年,列为市级重点推进的已签约重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19个,占全市重点项目(27个)的70.4%;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新签约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797亿元,新开工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77.26亿元。

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发展的“定盘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多措并举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1月至6月,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产值60.67亿元、同比增长416.82%,绿色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95.56亿元、同比增长368.03%,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23.04亿元、同比增长43.14%,稀贵和液态金属产业实现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15.91%,高端钢材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241.65亿元、同比增长2.29%,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64.15亿元、同比增长59.03%,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9.05亿元,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25.53亿元。

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始终按照“一切围绕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工作要求,强化“工信是工业企业的娘家人”的责任担当,真诚服务企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截至6月底,全市有工业企业6456户,有中小企业78412户、占全市企业总数(85316户)的91.9%1月至6月,全市已有18户工业企业纳入规上工业企业统计,其中制造业15户。

坚持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园区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研究制定《曲靖市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2024年)》并抓好贯彻落实,着力解决园区布局分散、产业定位模糊、基础设施滞后、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全市8个园区总体规划和规划环评工作推进有力、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专项债项目累计申报36个,申请专债资金合计181.78亿元。

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工业发展的“方向标”,两化融合稳步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靠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市新建5G基站561个、通信铁塔906座,实现中心城区、县(市、区)城区主要区域信号覆盖率达98.1%。云南双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数字工厂示范项目被认定为云南省20XX年度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推荐6户企业申报20XX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浪潮奔涌千帆竞 踔厉奋发正当时—鄄城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 焦同帅

今年以来,鄄城县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一二三四”目标,狠抓“十条工作主线”,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危中寻机,稳中求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

激发“动力源”项目攻坚有力推进

鄄城县紧紧围绕全市“231”产业体系和“一港四园”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区四园”产业发展阵地,构建“一体四翼”产业布局。上半年新开工项目18个,涵盖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等多个领域,智能家居、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农业“新六产”等百亿级产业集群乘势而起,中医药、发制品、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充满活力。为盘活县内闲置资源及低产能企业,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该县注册资金2.85亿元创建鄄城县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探索建立“企业秘书”工作机制,在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大型商超和快递企业等配备工作人员,采取“一对一”贴身服务,目前全县246家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均已配备到位。

奏好“振兴曲”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鄄城县着力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益客产业园、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天润生态种养殖一体化项目、农博智慧城等一批乡村振兴和沿黄镇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初具规模,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富硒黄金梨”等有机果品和“草莓”“毛豆”等绿色食品相继培育成功,红船毛木耳、彭楼油菜、什集韭菜等逐步成为特色农产品“菜篮子”工程供应基地,15个省级乡土名品村培育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乱搭乱建5500个、乱写乱画4.5万处,6个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安置区全部建设完成,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超过55%,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1%

立足“展形象”城市内涵不断提升

抢抓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润通新时代、天润府等顺利交房,三完小片区实现异地安置,董楼片区等建设顺利。

全力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泰山街、凤凰路排水工程第二标段即将完工,累计修复路肩11公里,新建绿化面积约15.1万平方米、绿廊绿道5公里、街头公园5处。第三污水处理厂达到进水调试条件,濮水湿地公园内重点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积极实施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鄄菏公路鄄城段路基和桥梁施工已基本结束,S327巨鄄线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已获省发改委批复。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150公里的农村道路及3条县道的提升改造有序推进。

围绕“惠民生”社会事业持续优化

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7个,菏泽生物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被省政府纳入国家“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目前已开工建设27个单体,力争9月底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加快推进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古泉、箕山等8处卫生院升级改造。

大力发展归雁经济,新增返乡创业就业人数约2800人,创办领办实体个数1056家。

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聚焦涉黑涉恶、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187人,追回逃犯52人,破获刑事案件166起。

深入开展环境突出问题“四清”行动,1-5月全县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4%;空气优良率67.8%,同比改善6.2%;河流出境断面为地表水四类水质,达到省约束目标。

打赢“阻击战”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组织成立县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全程无休、昼夜运转,先后排查密接646人,次密接1072人,启用隔离点17处,隔离房间1784间,累计发布封控区17个、管控区39个。目前,全县设置不定期检测核酸采样点395个,“愿检尽检”采样点38个,完成全县区域非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14轮次。推广应用“场所码”10142家。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764885剂次。全县建设项目、各类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

深耕“责任田”党的建设深入推进

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30名,新建35个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全县五星级党组织达到35%,二星级以下党组织全部消除。

一带四区”党建示范片区建设主题基本确定,初步打造出“黄河情·高效农业党建示范片区”。

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组织举办鄄城县20XX年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暨新任职科级干部培训班,认真落实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积极做好干部选用工作,持续巩固提升干部队伍发展能力素质,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牢记领袖嘱托 践行“三个敬畏” 全方位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旅游城市

平遥县委书记 魏江峰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连日来,我认真研读市委书记吴俊清的署名文章《牢记嘱托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深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对牢记领袖嘱托,践行“三个敬畏”,全力打造遗产保护首善地、国际旅游目的地、晋商文化窗口地、特色产品展示地,全方位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际旅游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与认识。

久久为功抓保护,让千年古城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嘱托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我深切体会到,平遥古城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打造原汁原味的完整古城。保护古城风貌。全面落实《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启动实施古城“立面、街面、天面”整治工程,加快推进61处因汛损毁城墙修缮工程和古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平遥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尽快获批,彻底解决古城有序管理问题。改善周边环境。启动中都路提升改造工程,贯通古城主旅游通道。实施惠济河段改造治理工程,与国保单位九眼桥环绕古城东部,形成城、桥、河浑然一体的风景线。健全保护机制。争取设立古城保护委员会,实现组织、管理、决策、监督、执法一支队伍一体化管古城的模式。

以文化人抓传承,让晋商文化光彩焕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昇昌票号博物馆考察调研时嘱托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我深切体会到,平遥古城作为晋商文化的发源地,必须始终把活态化传承晋商文化作为古城永葆生机活力的强大内核,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古城。建设“非遗馆”。建设集110项县级以上非遗为一体的非遗文化展览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打造“金融街”。将南大街、西大街打造成特色金融文化街区。精心策划日昇昌票号创立2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把古城票号文化发扬光大。修缮“中国院”。分类分步推进古城内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改善,再现汉民族传统院落的文化底蕴。建设“文化巷”。依托古城内72条街巷,深度挖掘街巷名称背后的文化内涵,讲好“街巷故事”。

承古出新抓延伸,让文创瑰宝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平遥推光漆器、平遥牛肉、山西老陈醋时嘱托我们:“要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我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平遥古城,给平遥牛肉、推光漆器、老陈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须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古城保护与传承的动力源泉,打造生生不息的活力古城。在平遥牛肉产业上,以“冠云”老字号品牌为引领,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牛肉文化产业园。在推光漆器产业上,建设占地20亩的平遥推光漆产业园,加快《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保护条例》省级立法进程,推动漆树规模化种植,全力打造“国礼”品牌。在老陈醋产业上,大力培育陈醋生产销售基地,打造老陈醋销售集聚区,尽早进入全国一流的老陈醋产业品牌。

多管齐下抓文旅,让平遥旅游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嘱托我们:“要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我深切体会到,平遥作为文旅大县,必须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始终把沉浸式利用作为光大古城品牌的发展方向,打造人气集聚的烟火古城。叫响节庆品牌。积极筹备第22届国际摄影展、第6届国际电影展,持续办好“平遥中国年”系列活动,高质量运营“又见平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游古城、读历史、品文化。丰富文旅要素。保护传承好115个古村、80座古堡、3000座古院,打造10个文旅融合特色村,推出3条乡村旅游体验线路,深度融合文旅产业。规范旅游秩序。深入开展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安全质量“三提升”专项行动,让平遥更有味道,让古城更有温度。

标本兼治抓生态,让蓝天碧水美景常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深切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古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储备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为主的6个项目。乡镇建设6个污水处理站,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和全县183个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守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底线。深入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度实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平遥县段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堤内、堤外绿化工程,让汾河水量更丰、水质更好、风光更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半年,全县空气综合质量指数同比下降12.8%;优良天数100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7天;六项污染物浓度同比呈五降一升状态,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我们将以更强的使命担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平遥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快气象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 助力果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绿色发展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委书记 张晓军

国务院出台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XX—2035),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三方面,明确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举全州之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打造生态果洛品牌,守护三江源绿水青山和黄河安澜。在建设生态果洛的过程中,气象部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加强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气象保障,特别是在草地生态修复、水源涵养、防雪防汛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气象支撑保障职能和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果洛州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果洛州地处三江源,生态地位极端重要,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深化对“三个最大”省情、州情的认识,按照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绘制的“施工图”,大胆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产业“四地”建设部署,以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绿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民生福祉提档升级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开启建设生态文明高地和绿色发展新果洛的新征程。

全州气象部门要立足职能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任务,加快推动气象深度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融入其中,突出党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要把准职能定位,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落实好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等七大发展任务,全域布局、全域行动,打造气候标志品牌,强化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充分发挥生态气象保障“先行官”作用。要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深化“气象+”工作,完成生态气象监测站点建设调试,完善冰川冻土等关键生态气象要素监测数据收集,建立气候品质基础信息“一张图”和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保障体系。要开展生态气象保障特色服务,加快推进特色农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推进农牧业气象一体化平台、生态气象监测平台等新业务平台的本地化应用,构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新业态,打造“气候好产品”。要完善应急体系,持续强化生态安全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健全分灾种、分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建立健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气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果洛州将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按照气象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气象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子”,加大气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合力推动果洛州气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果洛、美丽果洛、和谐果洛、幸福果洛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



魅力阿瓦提 棉城绽新颜—阿瓦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年综述

本报记者 潘婷 通讯员 闫浩

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阿瓦提—这座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县城,宛如一颗璀璨的西域明珠,处处焕发生机与活力。

十年砺剑沐风雨,稳健发展谱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阿瓦提县各族干部群众担当实干、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使得县域粮棉果畜产业全面发展、工业势头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翻开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提质增效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粮棉果畜产业发展

86日,在阿瓦提县三河镇吉格代艾格日村,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棉花进入盛铃期,棉农吉仁年正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这几年,我们家不断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今年种植棉花1200多亩,现在都是机械化种植,效率很高,也很省心,相信一定会有不错的收成。”吉仁年说。

阿瓦提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十年来,全县粮食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水平逐年提高,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0XX年冬小麦亩均产量较2012年提高34.32公斤,增幅达7.74%;优化棉花品种,提高棉花种植管理水平,棉花机采面积逐年扩大,棉花种植机械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棉花亩均产量较2012年增长18.87公斤,增幅达16.31%;以优化林果种植结构入手,稳定核桃、调优红枣、扩增葡萄、杏、苹果,把林果业培育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坚持“内繁为主、外引为辅”原则,全面实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百千亿”工程,2021年年底全县牲畜存栏较2012年增长34.2万(头)只、出栏增长38.62万(头)只,家禽出栏增长141.85万羽。

同时,阿瓦提县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以日光温室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优势,促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126.3万亩、完成土地平整141.9万亩、流

转土地56.64万亩,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解放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推进高效节水项目,全县灌溉干、支、斗渠道共计795条、2355.37公里,年节水量可达1158.36万立方米,全县供水到户实现全覆盖;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扶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激励、优先购进农业生产急需的大型动力机械和作业机具,农机总动力较2012年增长11.68万千瓦,增幅达32.3%,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8%

走“专精特新”道路促“产城融合”发展

86日,在阿瓦提县幸福创业园内的阿克苏普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纺织车间,工人们正在机台前作业。“来企业上班两年了,我和丈夫两个人工资8000余元,企业还给我们缴纳五险一金、安排免费的员工房,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看病有医保,吃穿不用愁,家里添置了冰箱、洗衣机、小汽车等,日子越过越富裕。”工人茹先古丽·吐鲁洪说。

幸福创业园是阿瓦提县工业园区的一部分,该园区“一园两区”始建于2018年,即阿瓦提县工业园、综合产业区、产城融合区,核心区规划建设面积19.06平方公里,形成集交通便捷、产业发展、服务优质、消费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区,促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依托县域棉花资源及农副产品等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棉纺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慕萨莱思、现代种业、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目前,全县棉花等农副产品资源90%可就地转化升值;园区已入驻企业57家(规模以上企业17家)、吸纳就业人数2200余人。工业园区已成为阿瓦提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助力县域经济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产城融合集聚发展愿景。

十年来,阿瓦提县工业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成功引进鲁泰22.8万锭环锭纺、卡迪丹年产200万件服装、普美30万锭气流纺、思维35万锭纺纱及1050台喷气织机等项目,棉纺织产业链逐步形成74.1万锭纺纱、1.5亿米织布、600万件服装、农副产品慕萨莱思产能达3000吨;一诺、红满天、愿臻农业等一批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落地投产,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伟力得储能、粤水电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投产运营,发电规模达160兆瓦,工业增长后劲十足,产业布局更加优化。

打造好“刀郎文化”IP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篝火旁的烤全羊、醇香的慕萨莱思、嘹亮的木卡姆⋯⋯神秘的刀郎部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近年来,阿瓦提县围绕文旅融合主线,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旅游景区景点39家,旅游经济运行质量逐年提高。

该县大力实施“文化立县、文化强县”战略,以刀郎文化、慕萨莱思酿造工艺、非遗等特色文化资源为魂,提升刀郎部落、慕萨莱思产业园、红葡萄文旅观光廊道、沙漠胡杨公园、索克满休闲公社、葡萄村景区等服务质量,形成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将各类林地、水面、湿地、湖泊打造为休闲度假地,探索“景区+村组+农户”模式,不断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以刀郎部落为核心的刀郎文化体验区,以棉都慕萨莱思产业园为核心的慕萨莱思风情体验区,做大做强“刀郎劲歌舞·情醉阿瓦提”文旅品牌。研发“棉都优礼”产品,形成刀郎品牌旅游产品2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17种、慕萨莱思饮品30余类。推出刀郎文化和慕萨莱思文化体验系列旅游活动,文旅品牌效应凸显。打造以刀郎文旅夜市(刀郎故里)、刀郎印象、刀郎大酒店为核心地带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文旅夜经济生活圈,推动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阿瓦提县加强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特”,打造黄瓤西瓜之乡、葡萄村、纳西甘甜瓜之乡等乡村特色旅游品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河镇的棉花、库吾尔尕村的纳西甘甜瓜被列入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刀郎部落被评为新疆休闲农业精品农庄。

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87日,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魅力小镇·壹号”—“魅力小镇·柒号”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工人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如期竣工。

拜什艾日克镇是连接阿克苏市和阿瓦提县的枢纽(镇),交通便利,是阿瓦提县小城镇建设的典型。“今年开始小城镇建设后,我积极响应号召,拆旧房建新房。特别期待小城镇建设完工,我打算开一家综合性超市,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在镇上做生意的麦麦提·达吾提说。

近年来,阿瓦提县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抓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一乡一特色、一镇一格局”的发展思路,按照“改造、完善、提升”的原则,推进实现全县各乡(镇)功能分区合理、交通布局规范,充分利用春秋季植树,完成城区绿化带、景观带灌木补植补种,打造15处街头绿地,强化停车精细化管理⋯⋯既注重“颜值”改善,亦注重“气质”提升。

这次暑假回到家乡,让我看到了许多变化。上次回来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这次暑假回来竟然变成了人民公园,真的太美了。”云南民族大学返乡大学生苏比努尔·阿迪力说。

十年来,阿瓦提县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区“五化”工程深入实施,刀郎河景观带、环城公路、农村电网改造、城乡供排水工程等一批惠民项目建成投用。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272.54公里,棚户区改造10817户,铺设天然气管网135公里,新建

城乡输电线路702公里,改造城乡供排水管网70公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居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阿瓦提县持续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实施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项目,让全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新(改)建幼儿园150所、中小学282所,适龄幼儿入园应入尽入,中小幼一体化育人体系基本形成,阿瓦提县第四中学成功创建为地区首批优质高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全面落实,基本药品、医疗耗材“零差率”销售,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实施,新建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就医条件持续改善。

173个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完成,阿瓦提镇成功入选自治区“刀郎农民画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棉城之声”宣讲团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大型歌舞《刀郎》在全疆精彩巡演,《丰收年》等多部作品入选“壮丽70·阔步新时代”全国农民画作品展,各族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风正时济,自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扬鞭。站在新起点上,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必将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阿瓦提发展的崭新篇章!



常怀忧患之心 永葆斗争精神 依靠顽强斗争为黑河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刘振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激励了斗志,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斗争精神。

(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需要斗争精神。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级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就不能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就不能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斗争精神。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和风险挑战。各级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就不可能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就有可能被历史淘汰和抛弃。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斗争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各级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就不可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迹。

二、胜利实现党确定的目标任务,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斗争本领。

一方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从黑河来讲,我们仍处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体量偏小、思想不够解放、发展后劲不足等劣势,面对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任,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才有可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另一方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我们党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无一不是斗争的结果。对我们来说,要想实现黑河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生态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大发展大跨越,这些都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去奋斗,去与各种困难矛盾作斗争。

三、战胜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锤炼斗争品格。

(一)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的遏制打压必须进行顽强斗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斗争将长期存在,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近年来,面对美国政客挑起的贸易制裁和经济技术壁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锋相对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是鲜明的斗争品格。

(二)应对重大挑战必须进行顽强斗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必须针锋相对与之斗争,以斗争去赢得民族尊严、创造发展空间。

(三)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必须进行顽强斗争。越是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是艰巨繁重。从黑河来讲,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森林火灾、洪涝灾害、极端特殊天气、疫情输入、边境安全以及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金融风险、群体性事件等各种各样的风险,这既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党性的检验,也是对斗争本领的考验。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好应对一系列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只要各类突发事件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



坚持学深悟透笃行 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石菊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精准对标对表,坚决贯彻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升干事创业本领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作为基本教材,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注重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硬本领。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分管战线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等风险防范工作,在真抓实干、破解难题中推动事业发展。

二、强化责任担当,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必须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创新工作举措,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开发部署数字化疫情防控平台,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为数字政府建设积蓄更多动能。要推进营商环境提质进位,深入推进“审批不见面”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服务。要用好党和国家赋予的政策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展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国际交流,为扩大对俄经贸合作发挥外事工作作用。

三、强化宗旨意识,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机制,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抓好就业创业工作,继续深化援企稳岗扩就业服务,多措并举“根治欠薪”工作,力争年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要抓好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持续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要抓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强化政策性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完善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体系,推进部分县(市、区)建立关爱基金,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无军籍职工及遗属服务管理。

四、强化自我革命,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勇敢面对“四大考验”、坚决战胜“四种危险”,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要牢固树立“共同目标”和“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市委集体领导和班子团结统一,在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上多与班子成员沟通交流,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带头督促检查分管战线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防止发生违纪问题和不正之风。要始终坚持廉洁干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带头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管好自己、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牢记嘱托担使命 感恩奋进再出发—古浪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十年奋楫,古浪巨变;十载春秋,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生态持续好转、民生有效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

20198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深深激励着古浪干部群众。

全县干部群众在巨大的鞭策鼓舞下,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坚定的信心信念、更加饱满的干劲,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市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奋力脱贫攻坚接续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

建成绿洲小城镇和12个移民新村;搬迁安置南部高海拔山区群众1.53万户6.24万人;累计减贫14.23万人;13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2020年,古浪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

数据的背后,是古浪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是“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坚定信念的生动反映,也是全县上下心怀使命、奋力攻坚、笃定实干的生动写照。

古浪县从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入手,提出了突破“思路、出路、产业、模式”四大瓶颈制约,推动扶贫开发从“单打独斗”转向“兵团作战”,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从粗放式扶贫转向精准扶贫。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靶向发力。建成自来水管网4494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75%;建成5座大型调蓄水池,总容积达到1500万立方米。新改建中小学131所,建成村卫生室144所,新建农户住宅和改造农村危旧房3.39万户,全面实现上好学、就好医、住好房目标。

突出“六个精准”,着力实施“五个一批”,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帮扶体系。举全县之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迁南部高海拔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实现3个乡镇整乡搬迁、58个贫困村整村搬迁。选派各级帮扶干部近7000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2.24亿元。压实各级帮扶责任,凝聚起社会帮扶的强大合力。

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做强产业。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建成日光温室1.5万座3万亩、养殖暖棚19.37万座,蔬菜产量达到65万吨,牛羊鸡存栏量分别达到10.36万头、245.7万只、208.5万只,羊存栏量跃居全省前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5家,完成“三品一标”认证83个。

一个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稳步推进、一处处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一座座种植养殖基地生机勃勃⋯⋯古浪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举,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举全县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在古浪大地徐徐展开⋯⋯

找准功能定位答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古浪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十年。

十年来,古浪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工业经济不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起,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十年来,古浪地区生产总值连跨新台阶。从2012年的28.88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72.12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4万元,增速连续三年居武威市第一位。

十年来,古浪农业发展不断提档升级。建成高标准农田27万亩,完成耕地地力提升8.08万亩。农业增加值达到32.3亿元,是2012年的3.25倍,年均增长7.04%,增速连续三年居武威市第一位。

十年来,古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42.67亿元、净增20.57亿元,连续三年超40亿元。

十年来,古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99元、净增15910元,年均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65元、净增5406元,年均增长10.8%

站在新起点,古浪将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干,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交出更加亮眼的“新答卷”。

聚焦民生福祉绘就人民幸福“新画卷”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十年来,一个个凝聚着民生期盼的愿景化作一幕幕正在发生的幸福实景,一张张汇聚着为民情怀的“责任清单”变为一份份让人暖心的“满意答卷”,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让群众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真切感受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和温度。

十年来,古浪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年均民生支出稳定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以上。

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十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累计输转劳动力92.8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1.44亿元。累计建成乡村就业工厂64家,就近就地吸纳1600多人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教育民生持续改善。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各类教育资源配置,新建校舍42.7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47.84万平方米,城区“入园难”“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古浪一中创建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高。不断推进卫生健康领域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改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环境。县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完成整体迁建,新建绿洲医院,新改建乡镇卫生院4所、标准化村卫生室144所,成功创建为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县城区新建和提升改造市政道路1111.8公里,新增停车泊位561个。建成应急避难场所一处,新建中心绿地广场等休闲场所4处,建成小游园3处,县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9.6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3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2.97%。改造棚户区13444户、老旧小区518户、农村危房18592户,新建棚改安置房2800套,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58.9万平方米。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体活动场所569个,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积极推进文旅融合,立足“丝路要塞·红色古浪”定位,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红色的历史背景、厚重的人文资源、独特的自然风貌,集中培育打造“红色”“金色”“古色”和“绿色”文化旅游产业,构建了“一核两廊五带四组团”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逐年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古浪立足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突出重要领域、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努力在更高水平上绘就民生福祉“新画卷”。

擦亮生态底色筑牢绿色发展“生命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浪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我省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古浪县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建设方针,依托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省级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在南部山区做好水源涵养林建设、中部川区推进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北部沙区开展荒漠化防治与治沙造林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古浪县累计完成造林183.79万亩,封育76.62万亩,防沙治沙90.3万亩,废旧宅基地腾退复绿3.2万亩,治理退化草原91.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75%,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46.99%

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县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标,地表水考核断面和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力度空前。全力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古浪段)生态环境问题全部整改,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国家节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用水总量控制在2.745亿立方米以内,创建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奋楫扬帆再出发,感恩奋进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古浪县将始终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古浪。



迈步从头越 奋进新征程—遵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李培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十年。贵州“黄金十年”,遵义踔厉奋发,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义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跨越、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历史性发展,在遵义发展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十年来,遵义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翻了两番: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大关,达到4169.9亿元,是2012年的3.15倍,占全省比重从19.6%上升到21.3%,提升1.7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1208元上升到63170元。在西部非省会城市、西部城市、全国城市百强榜的排位大幅跃升。

这十年,遵义市19.8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出大山过上幸福生活,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87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遵义创造了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三个第一”,彻底撕掉了千百年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勇前进。

遵义这十年,青山藏不住,红绿正芳华。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1747.5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41.9%,十年间遵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茅台集团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级大关,在全国酒类行业率先迈上千亿级台阶,工业转型升级做法获国务院表彰。

遵义这十年,黔货出山,飘扬过海,风行天下。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农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304.4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21.25亿元,重点龙头企业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省第一,茶叶、辣椒、方竹种植面积全国地级市第一。如今,到遵义湄潭采香茶、观茶海、住民宿、品佳茗,当一个幸福的农民已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遵义这十年,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以遵义都市圈建设为牵引新型城镇化有力推进,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中心城区、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成效明显,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98%,较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蓬勃发展,2021年全市市场主体达67.22万户。遵义这十年,“醉美”之声誉满神州。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的旅游产业化深入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提质增效,新增A级旅游景区125个,其中5A1个,4A25个,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遵义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新时代的黔北山乡巨变,正在由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内陆山区,向开放高地迈进,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遵义日益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

十年间,遵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全市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六网会战”。特别是遵义机场、茅台机场顺利通航、比翼齐飞,让遵义率先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双机场”地级市城市之一。

十年间,遵义天堑变通途,关山度若飞。全市公路总里程达40015公里,位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实现73%的乡镇半小时上高速;国省干线覆盖全市约80%的乡镇,撤并建制村100%通沥青路。川黔铁路、渝贵铁路穿山越岭、日行千里,赤水河、乌江航运通江达海,乌江复航的货运运输量常年位居全省首位。遵义交通“主动脉”更加优化,内通外联“毛细血管”更加畅通,水、陆、空立体型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日益完善。今年520日,黔粤通道“遵义号”陆海联运班列顺利开行,这是遵义紧扣打造内陆开放经济新高地的目标定位,积极参与西部陆新海通道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扩大开放,与广东重要港口城市连接,形成“公、铁、海”多式联运、内外贸双循环的务实举措。

十年间,遵义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新基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市累计开工骨干水源工程100座,观音等大型水库开工建设,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3%。积极开发利用风能、页岩气、煤层气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048万千瓦,天然气管道联通13个县;实现5G县县通,累计建成5G基站达9434个,省市县乡村五级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

基础设施的“大变样”,不仅让黔北遵义开放通道越加便捷,而且还让内陆山区的“朋友圈”持续扩大,更有底气、信心推进高水平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

十年间,正安吉他走向全球;遵义茶香飘海内外;神舟飞船等大国重器上留下了遵义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的精彩印记⋯⋯

在改革开放创新的新征程中,遵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农村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三次获得国务院表彰;北师大京师研究院、江南大学遵义研究院挂牌成立;拥有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高新技术企业212家,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84%;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指数超过40,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33%。遵义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随着遵义综保区、新舟机场航空口岸、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园区功能逐步发挥,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为全市持续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优强企业732家奠定坚实基础。

十年生态环保路,以“绿”为笔绘新景。遵义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全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推进减污降碳和“散污乱”企业整治,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美丽幸福新遵义。

得益于此,遵义市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51.2%提升到2021年的62%2021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位居全省第1,绿色经济占比约45%。目前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5%,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较2012年上升了6.8个百分点,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在100%,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县城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现已创建全国和省级“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各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7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3个。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省委赋予遵义新的战略定位和重大使命,全力支持遵义建设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省域副中心。这是省委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经济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聚焦新任务、新使命、新要求,遵义将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按照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努力在新型工业化上挑大梁,在新型城镇化上强带动,在农业现代化上探新路,在旅游产业化上走前列,奋力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与贵阳唱好“双城记”,与贵阳毕节打造“金三角”奠定坚实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稳”得扎实进”得有效—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文礼

这是一份面对各种艰难挑战和复杂情况后交出的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今年1—6月,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454万户,同比增长4.3%。其中,新设企业425.9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1021.4万户。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61亿户,较2021年底增长4.4%。其中企业5038.9万户,增长4.1%,个体工商户10794.1万户,增长4.6%

这是一份“以民为本”“服务为民”的市场监管“答卷”—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市场监管系统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共查办案件4376起,涉案货值超1亿元,罚没款3978万元;江苏省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办“铁拳”案件2324件,案值9113.22万元,

罚没款6993.06万元;广西市场监管系统20XX年民生领域“铁拳·桂在真打”行动共查办5484起案件,涉案金额3200万元,实施行政处罚4100万元;云南省12315热线共收到投诉3.4万件,咨询14.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超1亿元;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对陕西省水泥协会及13家水泥企业垄断协议案开出约4.5亿元的罚单,刷新我国建材领域反垄断处罚纪录⋯⋯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铁拳”行动、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及打击侵权假冒、消费维权、反垄断等工作,全力稳基惠民、守护民生。

……

以强化政治引领全链条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以强大战略定力全方位守牢发展安全底线,以更优工作成效全要素聚焦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一组组数字的背后,展现的是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国之大者”转化为“局之要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市场主体、优营商环境,守安全底线、促质量提升,奋力实现市场监管重点工作“稳”得扎实、“进”得有效,让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监管底色更亮、质量成色更足,为我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磅礴的市场监管力量。

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多管齐下保住“青山”,这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更稳了—

31日上午9时,北京惠民智慧商务有限公司永定门东街店负责人王先生在北京市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顺利完成歇业备案登记,成为北京市首个办理歇业登记的经营主体。“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入不敷出,本来认为只能注销了。现在国家推出了歇业政策,给了我们企业喘息的时间,我们会利用这段时间,思考调整经营方向和经营策略,好好充电再出发。”王先生信心满满地表示。

无独有偶。同一天,上海隆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人马先生来到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管局,向登记窗口提交了歇业备案材料,现场办理了企业歇业备案手续,成为上海市办理的首个歇业登记。

31日同时“上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一大“亮点”就是首设歇业制度,明确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故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间内歇业。

歇业制度,是今年市场监管部门运用“工具箱”,让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活得好、长得大的一个政策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市场主体发展,指出“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

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今年以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从全国两会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市场主体”始终是最“热门”的词之一。

市场监管部门全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安排,围绕稳经济保市场主体,全面帮扶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带来的影响,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商,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一场场“及时雨”不但落到了市场主体的身上,更浸润到了市场主体的心里。

这个政策红利来得太及时了,解决了我们目前最紧迫的问题。”近日,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四川成都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出具了“零瑕疵”信用报告,拿到企业上市的“入场券”。

这是成都市市场监管部门推进“宽信用快修复”助企纾困政策的创新举措,也是市场监管部门以稳市场主体来稳增长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的生动写照。

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纾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项行动;围绕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出台的“一揽子”质量政策;推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全面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聚焦五大领域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取消和调整21个行政罚款事项;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制定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开展企业信用修复⋯⋯一套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组合拳”,才有了今年上半年市场主体面对困难仍然保持活力,实现增长的优异成绩,也保住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青山”。

着力深化公平竞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半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脚步更快了—

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由第35位提升至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作出全面部署。

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强化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等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另一方面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信用监管有效推进,营商环境更优了。市场监管总局统筹“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台《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首次全面统一各类市场主体登记制度;持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提升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度;出台《关于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的实施意见》等,制修订市场监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等,构建以信用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迈出了坚实步伐。

竞争环境加速优化,市场活力更强了。推动《反垄断法》完成首次修订并已于81日起施行;报请中央深改委通过《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第一次形成公平竞争顶层政策框架;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暂行规定》,依法查办一批重大案件,推动公平竞争秩序稳步向好,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取得积极成效。

守牢质量安全底线,服务民生点滴关切,这半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了—

815日,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第1号修改单正式实施。在标准实施前即发布修改单,并将实施时间整整提前一年多,这在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并不多见。而通过此举推动月饼和粽子等包装持续“瘦身”,营造简约环保低碳消费新风尚,获得企业和群众的一致“点赞”。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第1号修改单的发布实施,正是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应社会和民生关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缩影。

民生点滴所涉,市场监管部门念兹在兹。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坚决守住“三品一特”质量安全底线,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和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等,回应人民关心关切,守护百姓安全健康。

市场监管安全底线守得更牢。聚焦“三品一特”质量安全,围绕民生关心关切,持续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等;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疫情防控用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查“雪糕刺客”、严刹“食金之风”,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进一步守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铁拳”行动打出为民执法品牌。围绕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的8个领域,查办一批“铁案”,公布两批典型案例,通过严打违法行为,解决老百姓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全面推进。总局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围绕整治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涉诈问题隐患,聚焦与老年群体日常消费密切相关领域,集中查处并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严惩违法企业,一体构建、加快营造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浓厚社会氛围。截至615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50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13件。

一系列为民服务的“重拳”,不仅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更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狠抓质量提升工作,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这半年,建设质量强国的基础更实了—当左手残疾的聋哑人饶梦比划着说“企业每个批次的产品都合格了”时,喜悦和感激写满了

他的脸庞。饶梦是一家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制品企业的负责人,这家开在湖南省浏阳市枨冲镇新南桥村丛山组的小企业,在湖南省市场监管部门提质强企行动中,通过“质量体检”和“一对一”帮扶,实现了企业发展的“脱胎换骨”。

市场主体有所呼所盼,市场监管部门有所思所动。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等,质量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质量强国建设更加蹄疾步稳。

一方面坚决守住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底线,保障民生安全;另一方面加强监管与服务融合互促,增强企业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部署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行动,从产品、企业、产业3个层面推动提升市场主体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截至目前,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质量技术帮扶覆盖企业超过1.8万家,其中9成以上是中小微企业。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15部门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提出推动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融合发展,健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入落实国务院印发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同时,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支撑引领民营企业提质增效升级作用,大力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进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消费等持续健全绿色智能标准体系,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踏上新的赶考路,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提出的“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要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力以赴把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市场监管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用心书写民生答卷—市人社局助力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建美 通讯员 杨蕾

数说成绩稳定就业

举办“百日促就业”大型招聘会,169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42个,招聘需求达5269人,7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累计发布就业岗位13134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62.68%,城镇新增就业164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7人,新增创业655人“1+3+N”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入选国家“20XX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并获得1亿元中央财政补助金政策惠企发放5批次稳岗返还资金,合计3136万元,惠及4451家单位,主要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技能提升培训等支出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月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调整增加207元,提高至1710/月,在全疆属于最高水平,充分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已兑现就业补贴3950.08万元,惠及8483人次;5600余家企业享受阶段性降费政策减负5734万元,受益22万余人;核准63家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783万元优化服务“克拉玛依智慧人社”系统已汇集了全市9800余家企业及其员工相关信息,能够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登录系统进行线上办公对17个办事事项、33种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对23个高频事项在规定时限基础上提速50%以上,实现30个服务事项100%“掌上办”、170个事项不见面办理,实现28个服务事项进驻街道、社区办事大厅人社服务好评率达99%以上,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上半年,全市累计发布就业岗位13134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62.68%,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44人;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及时兑现就业补贴3950.08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136万元,惠及4451家企业;20XX1月至今,全市已有5600余家企业享受阶段性降费政策减负5734万元,超过22万人受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就业保民生,助企业促发展,用心书写了一份温暖亮眼的民生答卷,为克拉玛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聚力稳定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牵着人民群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坚决贯彻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关于《克拉玛依市推进经济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安排部署,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全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针对“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市人社局从年初就积极行动,一方面走访企业,对我市油田服务类、建筑类、商贸物流类、餐饮住宿类、网络信息类、物业服务类等871家企业进行了用工需求调研;另一方面,加强与各中高职院校的沟通联系和工作对接,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并通过举办“百日促就业”大型招聘会、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和职业指导专项活动等,促进高校毕业为主的重点群体就业。

730日,市人社局主办的“百日促就业”大型招聘会吸引了2000余名求职者。我市169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42个,招聘需求达5269人。当天,7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市、区两级人社局还设立就业创业指导区,面向广大毕业生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咨询和答疑解惑。政府贴心高效的就业服务,也让高校毕业生们倍感温暖。

刚毕业,我就感受到了就业压力,但克拉玛依人社部门的贴心服务给了我很大支持,也增强了我的就业信心。”一名投简历的大学生这样说道。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发布就业岗位13134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62.68%,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4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7人,新增创业655人,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

与此同时,市人社局坚持不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促进人员就业。

727日落幕的克拉玛依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竞赛暨自治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上,来自全市45家企事业单位的125名选手同台竞技,进行了育婴员、健康和社会照护、茶艺、餐厅服务、中式烹调、酒店接待、客房服务等7个项目的角逐,进一步提高了行业人才的技能水平。

更令人欣喜的是,日前,我市“1+3+N”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正式入选国家“20XX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并获得1亿元中央财政补助金。

这是全疆唯一入选的项目。这个项目建成落地后,将在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及建设智慧就业系统等诸多方面发挥示范效应,极大推动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政策供给

企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就能让更多百姓端稳“饭碗”。

今年上半年,市人社局强化政策供给,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助力经济发展。通过严格落实稳岗返还、失业保险阶段性降费、困难行业社会保险费缓缴、技能提升补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松绑、纾困解难。

截至目前,全市人社部门已经发放5批次稳岗返还资金,主要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金额合计3136万元,惠及我市4451家各类参保单位。

根据《克拉玛依市推进经济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等相关政策要求,今年我市稳岗返还资金的发放,中小微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90%返还,大型企业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同时,我市继续采用“免申即享”、直达银行账户的精准发放模式,通过后台数据比对方式直接确定符合条件的参保单位,将人社优惠政策精准推送至企业。

稳岗返还资金的发放进一步激发了我市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更好发展。”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失业人员作为社会保险兜底保障人群,也是市人社局一直关心关注的重点对象。20XX年,我市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调整提高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月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调整增加207元,提高至1710/月,在全疆属于最高水平,充分保障了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兜牢了民生底线。

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我市已及时兑现就业补贴3950.08万元,惠及8483人次;5600余家企业享受阶段性降费政策减负5734万元,受益22万余人;核准63家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783万元;给4451家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3136万元,技能提升补贴80.9万元,失业补助金501万元、失业保险金735万元。

为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市、区两级人社局积极组织开展“人社部门大宣讲、百名干部进基层、千家企业送政策”送政策、送人才、稳岗位、送服务系列活动30余次,开设“人社大讲堂”网络课堂11期,为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人员培训和咨询服务,企业和一线职工政策红利获得感不断增加。创业担保贷款、求职创业补贴、自主创业补贴、自主创业成功扶持奖励、创业场地房屋租金补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实施,也为我市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市人社局还不断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制定完善《克拉玛依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等政策措施和上海市人社局对口援助项目清单,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开展人才工作“大走访、大调研、解难题、促实效”专项行动,实地走访企业22家,调查问卷、人才统计表覆盖82家,解决企业招聘难等问题10个;开展市第二届领军拔尖人才、创业杰出青年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选拔筹备工作,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共完成200人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壮大了我市各类人才队伍。

优化公共服务

83日,“克拉玛依智慧人社”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该系统是深化企业应用、促进政企交互的公共服务平台,也是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目前已汇集了全市9800余家企业及其员工相关信息,能够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登录系统进行线上办公。

有了‘克拉玛依智慧人社’这个平台后,我们可以和其他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共享,减少了企业成本。”克拉玛依融汇人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说。

20XX年以来,市人社局通过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加快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实现了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异地事项跨省办、所有事项简便办。

据介绍,市人社局已对17个办事事项、33种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对23个高频事项在规定时限基础上提速50%以上,实现30个服务事项100%“掌上办”,170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实现28个服务事项进驻街道、社区办事大厅,改革试点“退休审批一件事”办理,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的目标,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针对因年龄偏大、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等无法到柜台办理业务的特殊人群,市人社局还推出了“帮代办”“上门办”专项服务,实现了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上半年,人社服务好评率达99%以上,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人社服务民生,民生情系人社。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持续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指导企业建立协调劳动关系运行工作机制,初步建成519人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进一步筑牢了劳动关系治理基层基础。

同时,市人社局以全面推行新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劳动者维权平台为着力点,通过实地督导、末端验证的方法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专项行动”“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清理整顿检查”等专项执法检查,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目前,我市已有144个工程建设项目、8049名农民工工资支付纳入新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施动态监管,确保了农民工工资发放到位。

此外,市人社局还全面推行劳动仲裁“要素式”办案模式,有效解决了当事人诉讼能力弱、庭审时间长、法律文书繁杂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公信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今后,市人社局将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人民群众实际需求,采取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克拉玛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河北省委书记 倪岳峰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充满深情、寄予厚望。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9次考察河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深受激励,发自内心地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中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围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河北省委召开十届二次全会,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主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审议通过《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意见》。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奋发进取中开创未来,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成绩单。

坚持服从服务大局,全力以赴推动重大国家战略落地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给河北带来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和发展势能。河北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全域跟进、全面承接,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一是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合作,积极引进央企总部和子公司落户河北,北京地铁连通河北即将成为现实,一批产业转移项目加快建设。自觉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合力打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抓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着力创造“雄安质量”。严格落实规划要求,明确未来之城的唯一性特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片区建设,上半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7%。全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中国中化、中国星网、中国华能首批3家疏解央企总部已启动建设,央企在新区注册设立各类机构110家。2所医院落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基本满足承接疏解的要求。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三是着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和文旅产业。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扎实推动冬奥场馆开放开发,构建冰雪产业集群。加快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大数据产业,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规划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跨省复航,积极发展全域全时旅游,瞄准重点群体,创新旅游营销宣传,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从传统的思维和路径中跳出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配套制定“1+20”政策体系,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投入考核倒逼机制,国有企业率先发力,推动研发投入实现大的突破。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全省加计扣除额370.99亿元,同比增长53.91%,企业研发投入热情空前高涨,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二是培育优势产业。完善法治化、市场化去产能长效机制,支持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7%。三是加强项目建设。抓住中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提前实施“十四五”后期项目,超前谋划“十五五”项目。积极与国家各部委汇报沟通,赢得大力支持。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研究成立专门招商机构,大力实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河北。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河北是沿海省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具备良好条件,关键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强化改革的思维、开放的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是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对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推进涉企经营“一件事一次办”。深入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完善企业上市激励政策,把扶持政策向企业上市前聚焦,今年以来新增5家企业挂牌上市,处于辅导期企业37家。二是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营商环境测算和评价工作细则,通报各市县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情况,对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一律零容忍,坚决“不贰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7.79万户。三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港口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集聚发展现代临港产业,把沿海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唐山“三个努力建成”步伐。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中欧班列运行质量,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做强开发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河北省阜平县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2021年在承德考察时对乡村振兴作出重要指示。我们围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努力打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对脱贫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针对因灾因病因疫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措施。支持脱贫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保持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党政同责,召开全省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会议作出部署,坚决保耕地、保播种面积、保产能、保产量。扎实做好“三夏”工作,夏粮总产297.3亿斤、高于去年水平。加强种子创新,积极推广河北优势种业资源,小麦品种“马兰1号”夏收亩产达到863.76公斤,再创历史新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农业重点项目1972个、总投资3657亿元。三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连线成片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厚植县级财源。滚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排查整治自建房安全隐患,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全面提升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关心,要求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我们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坚决当好首都生态安全屏障。一是深化污染防治。严守生态红线,扎实做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严禁破坏环境违法建设行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提升河湖水系、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退后十”任务全面完成、稳步向好,1—6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二是加强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抓好矿山整治和湿地保护修复,打造高品质林荫大道、城市绿道、生态庭院,让绿化成果为老百姓所享。积极推进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正确处理防火和旅游的关系,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绿色转型。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加快推广运用光伏、风电、抽水蓄能、氢能等新能源,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是多措并举稳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积极稳岗拓岗,突出抓好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出台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19条政策措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49.98万人。把群众增收列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精准帮扶受疫情影响群体,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二是精心实施民生工程。抓好重点民生项目建设,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问题。今年以来,完成棚户区改造9.44万套,开工改造3698个老旧小区,新建停车位17.6万个,建设改造农村公路5496公里,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三是持续改善公共服务。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医疗、卫生、住房、助残等工作,积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成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76万户。全面提高大中小幼教学质量,加强“双一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河北地处京畿要地,肩负着拱卫首都安全的特殊使命。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指示,召开全省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会议作出部署,提出“六个严防”目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一是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项要求,严格管控入冀人员涉疫风险,落实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措施,深入排查整改薄弱环节和风险漏洞,提高疫情防控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二是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领导干部带头包联信访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扎实做好扫黑除恶、基层治理、安全生产等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严厉打击危害群众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三是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周密部署安全度汛各项任务,严格落实防汛救灾措施,扎实做好防震、防火等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涉众型经济案件精准拆弹,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抓好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筑牢“三道防线”,坚决防止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流入北京。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河北省委全面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执行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六进”和学校“三进”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交流,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创新考核机制,先后印发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平安建设专项考核办法,完善开发区、国有企业考核,建立公正、科学、简便、可操作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深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省委省政府带头精文减会,切实为基层减负。深化政治巡视巡察,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开局写精彩 奋进谱新篇—德令哈市20XX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谢拉毛

千帆竞,满目新。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上半年,德令哈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其中,一产增长5.7%,二产增长12.7%,三产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9.3%⋯⋯

一组组闪亮的数据,记录着德令哈砥砺前行的脚步,彰显着德令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寄托着全市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产业发展步伐稳健

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是基本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令哈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

可喜成绩的背后,是德令哈爬坡过坎、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身姿。

走进德令哈工业园,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机械装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个工位忙碌着,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一幅千帆竞技、百舸争流,快干实干、比学赶超的奋斗画面,感受到了德令哈工业园区向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目标阔步前行的力量。

在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各道工序的生产线快速运转,工人娴熟地操作着机械设备,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凭借创新理念引领,公司吸收运用国内外和业内先进的工艺技术,装置能力居行业领先水平,通过采用氨碱法制碱工艺等一系列提质增效项目,现产能达150万吨/年。

德令哈市坚持资金支持、项目扶持、政策引导多措并举,促进“两碱”等传统产业继续加大工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通过引进新设备、改造旧工艺,提高工业“三废”利用率,使纯碱生产成本、单位水资源消耗量不断下降。

2011524日,我们利用企业独创技术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家商业1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在这里奠基。如今,公司光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60兆瓦。光热储能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过去‘太阳落山就没电’的光伏短板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在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50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场,总工程师樊玉华正忙着校验定日镜支架太阳自动追踪系统数据,说起公司发展取得的成绩,他的话里带着一些自豪。

中控德令哈的发展成就,只是德令哈市众多新能源企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令哈市不断加大新能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应用和成本下降为目的,通过市场支持和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促进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目前,全市新能源项目达到40个,装机总量达到1850兆瓦,总投资162.84亿元,其中,光伏装机总量124万千瓦,光热装机总量11万千瓦,风电装机总量5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重任务,今年以来,德令哈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抓好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坚持不懈开展“亲商暖商爱商护商”活动,持续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

位于德令哈市工业园绿色产业园区的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青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

堂青海公司”)2017年成立以来,德令哈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资金、人才、土地、员工住宿等方面为同仁堂青海公司提供大量优惠条件。“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好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我们及时解决了困难和问题,才能使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同仁堂青海公司工厂负责人李承尧说。

德令哈市工信局的工作人员会定期来我们企业,协调解决我们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切实为我们排忧解难,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德令哈营商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政府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决心和力度。”海西东诺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俊说。

上半年,德令哈市在疫情防控不降标准、不打折扣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及时协调解决物流运输、招工用工、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323日,青海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暨海西州德令哈中广核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在德令哈同时开复工的还有海西基地华电50万千瓦光伏、黄河公司德令哈220万千瓦多能互补项目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等26个项目,年度投资37.74亿元。

来到位于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区的中广核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现场,项目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涌动着聚力攻坚、加快发展的热潮。

据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蹇钊介绍,德令哈中广核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总投资100亿元,占地面积5.3万亩,项目采用了光伏发电,光热熔盐储能相结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路线,完全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要求。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投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9亿元,直接带动当地150人,间接带动500余人就业。

上半年,德令哈市项目投资增势良好,目前49项包联项目中已开复工24项,开复工率49%,完成投资6.26亿元;第一批集中开复工项目中已开复工27项,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23亿元;2020-2021年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41项,总投资4.1亿元,已开复工40项,开复工率97.6%,完成投资2.2亿元。

在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德令哈市利用多种途径,加大项目招商,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添发展活力。在722日至26日举办的第23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上,德令哈市签约完成重大项目15个,签约金额117.01亿元。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德令哈市交出的半年成绩单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件件、一桩桩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下德令哈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浓浓的为民情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军属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4月份,德令哈市就业局举办了“20XX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暨官兵家属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军人、军属、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的一个就业招聘的交流平台。活动中,共有24家企业提供320个就业岗位,涉及新能源、化工、新媒体、医药、教育、餐饮建筑等行业,涵盖会计、电工、机修工和销售等多个工种。

像这样的招聘活动,德令哈市每年都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办多次,为广大企业和求职者办实事、好事。上半年,德令哈市严格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场,持续开展“迎双节促就业”“政策上门”等入企服务专项行动,为38家企业解决用工280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572.7万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31万元;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34850人,“技能培训进校园”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培训3163人,为吸纳124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8家企业落实社保补贴和一次性奖励54.15万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1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次;城镇失业登记率2.8%,控制在预期目标3.5%以内。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持续做好失业保险金常规待遇发放工作,累计向217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33.25万元。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突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加大排查力度,扩大救助范围,近期,德令哈市开展“改善民生、解忧暖心”大排查大走访活动。

通过摸排走访,更深入地了解困难家庭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国家社会救助政策的了解,为今后的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提供有力保障。德令哈市将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工作,不断加大救助力度,构建社会救助“大格局”,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

多元旅游未来可期

盛夏时节,穿城而过的巴音河夜色迷人,静静地走在巴音河畔欣赏美丽小城德令哈,格外宁静。走进位于巴音河畔的海子诗歌陈列馆,记者看见改造提升后的陈列馆内墙面采用了艺术漆天鹅绒涂料,突显出视觉艺术之美,微水泥地面打造出归真的视觉艺术境界,在设计风格上以年轻、活力为基调,体现出健康向上的诗歌文化。

多年来,海子诗歌陈列馆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也成了对外宣传德令哈的重要窗口。今年2月开始,德令哈市对原有的海子诗歌陈列馆进行改造提升。“海子诗歌陈列馆升级改造项目,我们共分为七个区进行升级,增设了咖啡区、人物馆、放映厅、手稿厅等。”浙江美丽乡村建筑规划设计院总经理章之玮介绍。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全力打造青甘藏大环线旅游节点城市,聚焦“现代诗城·浪漫之都”城市定位,启动诗歌主题公园、城市博物馆群、海子诗歌馆、城市会客厅等要件改造和4A级景区创建工作,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下半年,德令哈市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谱写德令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砥砺奋进绘新景 继往开来启新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胡域 通讯员 瞿张华 肖寒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山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县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12年至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由48.84亿元增至106亿元,年均增长7.6%;财政总收入由3.35亿元增至11.33亿元,年均增长14.5%;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146元、4166元分别增至26516元、12651元,年均分别增长8.1%13.1%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龙山县始终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践行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实行五级书记抓扶贫,在农业农村部鼎力支持、长沙市对口帮扶、济南市市中区倾情帮扶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9.33亿元,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十一项工程”,确保全县11.95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227个贫困村全部有序退出、顺利摘掉贫困县帽子。

交通出行高效便捷。黔张常铁路、龙永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县域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龙山至永顺二级公路建成通车,龙里、洗里、石洗等干线公路建成投用,桑龙高速加快建设,农村公路新修、提质改造2344公里,全面实现建制村通水泥路达到100%、建制村通客运班车达到100%25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达到100%目标。

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区面积加速扩大,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镇化率达到50.85%,县城中心城区面积由规划初期的7平方公里发展到18平方公里。全面实施24条城区道路升级改造、酉水河综合治理、岳麓大道改造、城乡同建同治等重大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3%,供水普及率达到98.1%,饮用水源连续四年达标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完成65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统筹推进365个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29个,实施农村改厕近2万座,茨岩塘、靛房、召市、水田坝、惹巴拉等村镇建设项目全面竣工,乡镇卫生院、学校、道路亮化等建设基本完成,打造美丽乡村新形象,获评“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做优做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形成了百合、柑橘(果蔬)、茶叶、油茶、烤烟、中药材、养殖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4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建设6万亩百合基地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6-2018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8-2020年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授予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先进示范基地,2015-2018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养殖业目标管理先进县,龙山百合获湖南省首批“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目录,里耶镇入选2020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新型工业稳步推进。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由29家增至49家,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达500余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至5700万元,产业开发区建成标准化厂房20.67万平方米(含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园区企业达54家。2021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达15.77亿元。全域旅游发展迅速。里耶、八面山、惹巴拉、乌龙山、太平山、茨岩塘、洛塔七大景区景点建设基本完成。打造了八面山自驾游休闲度假区、里耶古城寻秦记、惹巴拉民俗文化、茨岩塘红色体验、太平山休闲康养、乌龙山溶洞探险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探源、神奇山川、寻秦之旅、红色芳华等主题旅游精品线路。里耶古城、太平山景区成功获批国家AAAA景区,茨岩塘、乌龙山大峡谷、惹巴拉、八面山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20XX湖南(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带动旅游业强劲复苏。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整体推进县,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网络和物流体系初具雏形,“十三五”期间,对外贸易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总额超1.5亿元,累计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30亿元,年均增长30%。物流业务总量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6.8%。货币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社会治理提升有力幸福指数逐年攀高

基层基础更加夯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完成“一村一辅警”配备,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连续四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县,连续四年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开展标准化学校、薄弱学校改造、营养餐、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等项目建设。实施了皇仓中学改造扩容工程、城区9所学校建设、7所小学改扩建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97所,第一芙蓉学校、龙山一中、职教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2150个,消除超大班额455个,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23%,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龙山教育”已成为湘鄂渝边区一大品牌。

文体事业不断发展。举办了中国武陵山区(湘西龙山)首届三棒鼓擂台赛暨龙山县非遗保护节,举办“土家族舍巴日”土家传统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经验获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介。里耶镇、苗儿滩镇获得湖南省“文旅小镇”称号,龙山县成功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舍巴日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织锦之乡”等国字号品牌20余项。体育中心建成投用,成功举办2018年湖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2020年中国户外健康休闲大会(龙山太平山站)等体育盛会。

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竣工投用,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5%,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医保“二保合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覆盖城乡居民基本的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就业人数逐年增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优抚、低保以及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持续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龙山县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新建397所儿童之家,孤儿生活费保障金不断增加,大大改善了困难儿童的基本生活。“市民之家”搬迁入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获省奖励,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群众办事“跑一次”和“零跑腿”。

十年岁月铸就辉煌过往,实干笃行续写崭新篇章。面向未来,龙山县61万人民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将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推进湘鄂渝边区中心城市建设,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用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冷水滩区委书记 秦志军

服务是最好的招商。近年来,永州市冷水滩区聚焦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行“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改革,让可感可亲的优化营商环境细节固化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中,为园区建设项目提供全链条集成式服务,让良好的营商环境助推产业项目建设。

用“前置服务”彰显招商引资的诚意。这些年,冷水滩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建五好园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创建“五好”园区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实现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和政策兑现前置化、制度化。

为企业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形式上,得有两把刷子,真正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排忧解难。冷水滩区主动协助企业提前做好项目用地选址、准入评审和用地报批等前期工作,努力从细节入手,让企业感受满腔热情。全区各部门推进共享互认,对符合适用条件的单个项目不再进行评估评审,相应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所有事项一窗受理,后台限期办理,锚定实现企业找政府办事“最多找一人”的目标。

主动对接企业需求,让服务有创意。招商引资全链条中,用地是企业进驻最核心最紧迫的问题,冷水滩区实施供地形式“多样化”、用地审批“简易化”、用地手续“前置化”,提高用地审批效率;推行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多图联审前置并联服务,在签订供地配号合同并备齐必要资料后,园区根据用地规划条件,结合招商意向,确保5个工作日内办好相关证照。实行“多证联办”,实现了让“报备手续”等“项目开工”。

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得好,就是好的营商环境。冷水滩区按照园区布局规划,不断加强水、电、路、讯、行、教、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将市政公用服务整合成“水电气网报装”一件事,在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集成化办理;桩桩件件主动对接园区企业需求,同步配套服务。

推行专项服务、专人服务,让企业体会到服务的暖意。积极推行“企业投资有多快、办证服务就有多快”专项服务。比如,建立办证前置机制。通过部门协同、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强化监管等方式,优化、前置部分竣工验收事项,确保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即具备办理首次登记条件,同步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比如,建立联合验收机制。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组建联合验收小分队,对园区企业即将竣工验收的项目实行上门服务,6个工作日内便可办结。再比如,建立登记联动机制。积极与市不动产登记部门对接协调,同步推行不动产登记6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制,确保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即可同步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实现竣工验收备案结果生成和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



践行“三个敬畏” 矢志干事创业 奋力蹚出昔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路

昔阳县委书记 黄亚平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来第三次考察调研山西,特别是第一次亲临晋中寄予殷切嘱托:“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三个敬畏”蕴含着大国领袖对历史、社会、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对指导我市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具有重大意义。市委书记吴俊清《牢记嘱托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署名文章,以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将践行“三个敬畏”深度嵌入晋中发展实际,转化为晋中生动实践,为昔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昔阳县委将坚定站位、看齐追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躬身践行“三个敬畏”,矢志不渝干事创业,奋力蹚出昔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路。

敬畏历史,就是要守护历史文脉,铸牢民族根魂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深刻认识到,要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必须全面统筹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严格文物保护。严格落实文物保护法,紧盯全县97个文物保护单位、297处不可移动文物、3500余件馆藏文物,以及宋金文化博物馆、皋落第一红色党支部、大寨展览馆等文化遗产、红色遗址,切实担负起文脉传承者重大使命,遵循“修旧如旧”“保留原貌”“还原历史”等修缮理念,用心用情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让文物和文化遗产传承不绝,让历史记忆历久弥新。

深化“五古”利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村集体和热心人士等,通过投资、捐资、合作开发等方式,积极参与古村落、古民居、古长城、古街道、古寺庙等保护开发,尤其要深入挖掘界都长岭、乐平西南沟、皋落北岩、赵壁东寨等10个中国古村落资源,大力发展古村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实景沉浸体验等新型文化旅游产业,致力形成文化传承、产业开发双赢局面。

创新非遗传承。大力扶持剪纸、面塑、泥塑、农民画、刺绣等6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大寨造物”“宋金典藏”“太行魂魄”等系列昔阳文创IP和产品,积极参加省市非遗展演、学术交流等活动,切实做好非遗项目、文创产品宣传展示等工作,让人们看懂非遗,深受教益。

敬畏文化,就是要活用文化富矿,坚定文化自信

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两个更好”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期许。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推动璀璨的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必须依托昔阳特色文化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用文化之光照亮转型发展之路。

弘扬优秀文化。充分发挥昔阳红色资源独特、廉政历史悠久、乡贤底蕴深厚等优势,依托大寨党性教育、“天下俭”李用清家风家训廉洁教育、“二月河”故居、“三贤”文化教育等基地,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教育平台,持续扩大优秀文化的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塑造享誉全国的红色、廉政、乡贤文化教育品牌。

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昔阳好人”评选、“理论加油站·最美读书人”全民阅读、“全民唱山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唤醒乡愁记忆”等系列活动,充分激发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文化力量,不断凝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做靓文旅品牌。以大寨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牵引,加快推进石马寺、龙岩大峡谷、崇家岭生态园等景区梯次创建,突出“畅想‘中国梦·奋斗吧大寨’、追忆‘那些年·乐在红旗街’、共享‘人世间·最美烟火气’”三大主题,聚力盘活皋落街、红旗一条街、武家坪街“三条特色街区”,加快发展街头快闪、文艺演出、移动商街、文创市集、特色酒吧、光影餐厅、音乐活动、红色民宿“八大业态”,全力构建“大寨核心景区、三个特色街区、十个古村落、N个乡村文旅示范村”协同发展的“1+3+10+N”文旅产业体系,擦亮叫响“最美昔阳红”文旅品牌。

敬畏生态,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加快绿色崛起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深刻认识到,要不断厚植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必须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绿色发展并举,全方位建设美丽昔阳,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擦亮生态底色。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河流综合整治行动和水质提标行动,持续深化三都、北坪等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持之以恒开展“绿满昔阳”行动,不断厚蓄生态碳汇本底,努力实现“生态、经济、民生”利益有机平衡。

抓好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治污、控煤、管车、降尘”工作,认真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加快推进339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工程建设,彻底解决扬尘污染,坚决确保6个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让蓝天常在、碧水长流、净土永驻成为常态。

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实施煤炭产业提质行动,在做实煤炭“基本盘”的同时,围绕做强“三新”百亿产业集群,深入开展“延链、扩量、增效”行动,新材料产业依托尚太锂电“链核”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全力打造一流新材料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大唐、华能、中能建等7个新能源发电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45万千瓦;新化工产业着重解决华阳钙基公司能耗问题、全面释放产能,推动华阳10万吨糊树脂项目复工复产,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铸就昔阳高质量转型“钢筋铁骨”。



五个坚持”成为破题之钥双鸭山市开展“三航行动”的思考

中共双鸭山市委书记 邵国强

年初以来,双鸭山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作风建设有关要求,围绕全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创新开展领航、启航、护航“三航行动”,推动干部能力大提升、干部作风大转变,得到了省委的认可、群众的好评。阶段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原因、深入思考研究,总结提炼“五个坚持”工作法,为持续加强和改进能力作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坚持“领导带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双鸭山市在“三航行动”中始终坚持领导走在先、做在前。

带头亮出抓就抓实的态度。活动启动前,双鸭山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召开企业家和佛山挂职干部座谈会,带头赴外埠企业调研,带头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情况,把问题找准、症结找清、思路找实,充分释放“走过场”过不去,“想糊弄”行不通的信号,让主动查、主动改成为“主旋律”。带头拿出动真碰硬的魄力。启动会开到一线,40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线上参会,市委书记“六问六答”敲钟问响,以18个正反典型案例,深刻剖析“根子在上头、表象在外头、问题在里头”的原因;反思会开到一线,39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线上参会,市委常委带头查摆问题、自我剖析,充分释放“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转作风就转岗、不提能力就下岗”的信号,让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成为共识。

带头摆出改就改好的决心。领导带头、挂图作战,重点任务清单化管理,建立市委书记日专报、重点工作周报、活动开展情况月报等制度,充分释放紧盯问题不放、改不到位不行的信号,以作风转变推动转型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双鸭山市在省考核市(地)8项主要经济指标工作中,除2项指标无国家公布数据外,其他6项指标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项指标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坚持“思想破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必须解放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三航行动”中,双鸭山市始终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聚焦解决干部“不想干”的问题。打破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思想束缚,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将能力作风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专项考核,大力选拔“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担当、大敬畏”的“五有干部”,坚决调整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真正点燃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聚焦补齐干部“不会干”的短板。借他山之石攻玉,充分发挥双鸭山与佛山合作契机,用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引导干部大胆解放思想、推动创新,结合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建立常态化“两山”交流学习机制,组织开展佛山挂职干部宣讲活动,推动“这不行、不能干”变为“怎么行、我要干”。

聚焦打破“不敢干”的桎梏。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撑腰,制定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惩治诬告陷害、处级领导干部负面清单、受处理处分领导干部重新任用或提拔使用等五个办法,让敢闯敢试的干部放开手脚。

上半年,双鸭山市各级干部大胆走出去、引进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商引资活动158次,新签约项目88个,累计签约金额达405亿元,签约项目数量为近年来同期最多。

坚持“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在“三航行动”中,双鸭山市始终把为民解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跳进矛盾旋涡攻坚破难。将群众最关心的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开展“理旧账、解难题”专项行动,市委常委包联企业、项目,市级领导牵头专班推进42项攻坚破难任务,推动联丰国际、龙煤天泰等一大批,5—1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拔出了多年埋在群众心中的“一根刺”。

沉到基层一线排忧解难。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走流程”、机关干部下基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集中开展“暖企行动”,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倾听群众呼声回应关切。让群众评判、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创新开展“万人评作风”活动,对全市8个县(区)、70个市直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率均达到91.5%以上,收集各方意见建议1345条,举一反三、建账整改,推动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持续提升。

坚持“典型引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三航行动”中,双鸭山市始终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凝聚合力。

树争先旗帜。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晋位争先,设置部门红黑榜、县区排序榜、招商引资榜、窗口评星榜等,选树各领域先进典型,让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推动市直单位确定创先晋位工作87项,打造头雁领航、众雁齐飞的良好局面。

搭赶超平台。以先进带后进,采取现场观摩、解剖麻雀,联建座谈、互动学习,实地踏查、异地取经,上下联动、取长补短等方式,积极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组建县(区)、市(县)直部门帮学对子42个,形成先进更先进、一般争先进、后进赶先进的争先势头。

聚发展合力。最大化发挥典型引领影响力,成立宣传专班,开辟宣传专栏,创新开展“亮承诺、比作风、树形象”活动,加大各级媒体典型宣传力度,营造了学典型、争典型,聚合力、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坚持“从严从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抓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讲认真。在“三航行动”中,双鸭山市始终坚持认真较真、从严从实、抓细抓长。

高规格巡回指导。聚焦解决同级“不敢管”“管不了”等问题,市委成立6个副市级领导任组长的巡回指导组,两月一次全覆盖督查检查,半年评估、年底总评,及时发现问题、列单整改,推动活动走深走实。

抓重点专项检查。聚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进慢、部门之间协作差等问题,成立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专项调研检查组,针对重点项目、攻坚破难任务等进行专项督查,好的总结经验,差的驻点推进,慢的谈话提醒,躲的启动问责,确保抓一项成一项、干一件成一件。

补短板专班推进。聚焦解决个别县(区)、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由市委组织部成立专项推进组,实地调研、一线座谈,找问题症结、提整改措施,着力解决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进展缓慢、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一批问题,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严实作风。



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奋进篇章—古浪县三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20198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时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

亲切关怀激荡奋斗豪情,巨大鼓舞砥砺前进征程。三年来,古浪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在新征程上书写下崭新篇章。

高质量脱贫摘帽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古浪县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

建立防返贫致贫和帮扶机制。古浪县高效落实易返贫人口快速发现、评估响应、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动态监测5项机制,“三类户”风险消除率达到78.9%。在全省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和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中均被评为“好”等次,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持续优化帮扶力量。组建驻村工作队92个,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员318名,各级帮扶力量真驻实帮,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111个,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40个,建成省级示范村8个,打造了古浪镇峡峰村红色美丽村庄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高标准培育产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古浪县按照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的部署要求,大力发展“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着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全力推进养殖业扩规升级。新建规模化养殖小区887个,畜禽存栏量达到448.5万头只,羊存栏量连续2年居全省第一。森茂、国茂牛羊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达到万只以上,提档升级方案正在编制,着力打造全省标准最高、功能最全、交易量最大的肉羊交易平台。

不断加快种植业品质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27万亩、今年新建1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1.4万亩,总产量稳定在26万吨以上,现代农业MAP技术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5万座,蔬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产值达10亿元以上。

大力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先后引进奶牛企业9家,建设生态奶牛产业园,金宇牧光互补2号牧场加紧建设,已投入奶牛3.5万头,日产鲜奶350多吨,构建了集饲草种植、奶牛养殖、鲜奶销售为一体的奶产业链,为武威市打造“百亿级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投入各类资金7.81亿元,积极探索发展产业、联建商铺、光伏带动、入股分红“四条路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9年的2006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5305万元,村均达到28.52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3倍。移民村2021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走在了全省前列。

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效。新建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累计完成就业技能培训3.1万人次,年均输转劳动力8.8万人以上。2021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65元,较2019年增长18.6%,年均增长8.89%,增速连续三年居武威市第一。

高起点践行绿色理念构建西部生态屏障

古浪县把增绿护绿作为一项长期性重要目标任务,实施了县城东西“两山”造林绿化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全县完成造林绿化71万亩、沙漠治理48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12.75%,古浪进入了历史上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规模最大、进度最快、效果最好、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时期。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八步沙林场党性教育、生态研学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古浪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

高要求保障民生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古浪县持续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力度。

大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新建城关四小、古浪二幼等学校19所,县职教中心易地迁建项目9月底可迁入办学。大力实施校园足球“十百千”工程。新改建足球运动场28个,举办县级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3届,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所,3名学生获评国家二级运动员。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成县人民医院后勤保障服务楼、县中医医院康复综合大楼等重点卫生项目,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69所,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20个,设置爱心食堂14个。

不断优化完善交通设施。积极争取实施S308线至直滩镇公路改建工程等重点项目,硬化自然村道路878公里,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全力保障群众用水用气。落实“四抓一打通”部署要求。新规划建设9座大型调蓄水池、总容量2600万立方米,今年先期开工4座、总容量650万立方米。移民区水厂建成投用,实现饮用水双水源保障。建成农村天然气管线37公里,富民新村气化站建成投用,全县天然气用户达到1.59万户。

高站位党建引领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古浪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创建省市标准化样板党支部10个,培育打造市级“十百千”典型75个。持续加强典型引领。郭万刚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张延堂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富民新村党总支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富民新村”模式在武威市推广。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移民区探索推行“12360”社区治理新模式,移民村治理模式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富民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古浪县被评为“2017—2020年度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县”。

航向已定,奋楫争先。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新征程上,古浪县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武威市第五次党代会及武威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锐意进取、笃行实干,切实把贯彻落实的成效写在古浪大地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集中开展“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抓好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寒旱农业三年倍增、奶产业整县推进等项目,促进牛、羊、蔬菜、奶牛等“四大产业集群”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引建一批优质果蔬清洗加工、分拣包装、物流配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力争年内实现发展类村庄规划全覆盖,集中资源和力量加快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进度,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全覆盖,全力打造河西走廊乡村振兴样板县。

大力实施强县域行动。紧扣农业优先型和工业主导型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羊、奶牛250亿级和蔬菜10亿级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牛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统筹抓好新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装备制造和消纳外输,加快75万千瓦光伏发电、纽安洁风电全预应力混凝土塔筒等新能源及配套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打造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和“光伏+”综合应用基地。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打造“八步沙”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基地,确保“十四五”末古浪县北部未利用沙区封禁治理全覆盖。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努力创建全省生态治理示范县。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提升就业、就学、就医、出行等民生保障水平。用心用情用力抓好“登记难”问题化解、“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一难两乱”专项整治,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做到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牢记嘱托再奋进,坚定信心勇登攀。古浪县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建设幸福美好新古浪征程中,抢抓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奋力书写古浪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富蕴之城奏响时代强音—拜城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龚喜杰 通讯员 崔玉永 魏百宁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85日,东方希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拜城县人民政府签订硅基材料产业链等系列项目合作协议,协议金额达1130亿元,这个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个招商引资项目,涉及硅基产业链项目、煤化工下游新材料产业项目、煤层气开发及下游化工产业项目、生物化工产业等。

近年来,作为富蕴之城的拜城,在摆脱逆境中拼搏奋进,在扭转困局中孕育新机,在推动发展中赢得突破,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优化经济结构,成功跻身全疆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成为新疆最具投资潜力的十大县(市)之一,树立起南疆县域经济发展的“拜城范本”,为南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新路。

工业强县点燃发展引擎

由于位居天山深处,拜城县四面环山,虽然资源丰富,但却很难有效开发。十年前,由于工业发展靠挖煤,农业靠种玉米,旅游靠看石窟,服务业靠泡温泉,拜城的发展一时陷入困境,全城的街道就“两纵三横”几条路,连上档次的宾馆也没有几家。

为改变发展状况,拜城县委、县政府深度研判县域经济形势,观势谋策,重潜绩、轻显绩,探索适合拜城长远发展的路子,打实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底蕴。在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中,以打造天山南坡工业经济隆起带上的产业支点、承接内地产业转移的发展焦点、环塔旅游圈和天山南坡旅游带的旅游凸出点、贯通南北疆连接天山南麓东西的交通节点为目标,积极培育壮大能源化工、现代特色农业、文旅康养、建材冶金、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

地处深山的拜城县招商是出了名的。由于长期致力于打造“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的营商环境品牌,拜城县不但在上门招商、网络招商、定点招商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能量,还带起了以商招商的良好效应,让不少投资者赞不绝口。

无论什么情况下,拜城县对企业都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服务专班”的服务机制。在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推进中,每个项目拜城县都确定“1名县领导主抓+1个监管单位主包+1支精干队伍服务”的专班攻坚服务团队,主动上门服务,推动项目按进度推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拜城县商业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张伯龙介绍,为抵御市场风险,拜城县大力推进煤炭—煤化工产业一体化,促成上下游企业间合作,县领导上门为企业做工作,召开恳谈会,解决了上下游企业间原煤供给、生产资金、销售渠道等难题。

以前注册一家公司需先到相关部门领取各种表格,填好后连同相关证件及申报材料再一起提交办理,材料复杂、过程繁琐,非常费时。现在全程电子化办理,不用到窗口提交任何书面资料就能办好营业执照。”拜城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田艳红说。

近三年来,拜城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超250亿元。今年以来,拜城县又招商引资达100.49亿元,成为亮点之一。

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这几天,眼看着地里的马铃薯都有拳头大了,拜城县大桥乡阔纳乌堂村农民热依木·艾合买提笑了,他说:“我今年试着种植了5亩马铃薯,按照现在的长势估计至少收入2万元。”

和热依木·艾合买提一样,拜城县广大农民今年又尝到了种植马铃薯的甜头。根据拜城县的气候和马铃薯当前生长情况看,已经丰收在望。

近年来,拜城县坚持把推动农业产业化作为富民根本,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产—加—销”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

为集中连片高效生产,拜城县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零散种植农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农户手中碎片化、零散化土地按照市场价格流转给企业,由企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物化投入,雇佣缺技术、少土地的流转农民参与种植、产品加工,激发群众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实现农民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和劳务报酬双向收益,企业获得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使农企双赢。

在产业融合方面,拜城县内育外引做强龙头,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实施精深加工“招商引资”工程,通过走县域企业培育壮大和县外企业龙头引进两条路,不断扶持壮大吊干杏、甜菜、中药材、色素辣椒、葡萄、制种、马铃薯等种植和加工企业,引进农业产业化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如:加强对甜菜产业链、吊干杏产业链、中药材产业链、色素辣椒产业链等“酸甜苦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各产业链的招商引资,有效破解了原有农业加工企业产业链短、产业带动效益不高的局面,促进县域优质特色农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近年来,拜城县通过完善产业链搭建出紧密农企利益联结“桥梁”,充分发挥合作社上连龙头企业、下连基地和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与种养大户签订单,向龙头企业输送产品,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拜城县惠农辣椒专业合作社通过引导农户以本金或土地方式入股,吸纳农户105户,完成注册资金100万元,2020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纯利润达到100万元以上,在壮大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上,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根据市场供需调整种植结构,“企业+合作社+农民”共同发力,“产--销”同步抓,形成了“酸甜苦辣”特色种植产业体系,改变了县域种植业以粮为主、农业大而不强的状况,重塑了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生态文章唤醒旅游资源

进入夏季,行走在拜城县大地,绿水潺潺,绿树成荫,山环水绕,凉意浓浓,不但吸引着各地游客,也吸引了白天鹅、斑头雁、赤麻鸭等鸟类前来栖息。

十年来,拜城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面对县域内的资源型企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停了一批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争取上级支持花大力气熄灭了地下煤火,保护了资源,降低了污染,让各族群众不再受污染之苦。

拜城铁热克电厂作为南疆最古老的电厂之一,位居喀普斯浪河上游,长期以来因为污染大,饱受非议。拜城县下决心关停了这家电厂,并投入4000万元对其进行改造,在周围的山谷栽树种草,让昔日的污染企业变身旅游企业,开发出康养旅游项目,带动周围三个村的群众共同致富。

绿化环境,正在向戈壁荒滩延伸。今年,拜城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新一轮城市更新、国土绿化、生态林项目建设。

绿色资源换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拜城县全力培育全域旅游,深度把握“旅游兴疆”战略机遇,着眼短板,深入研判周边旅游市场,顺应当前旅游市场由观光游向短途游、周边游、亲子游、健康游、休闲体验游转变的趋势,锚定体验性、休闲性、康养性,挖掘开发县域旅游资源,将切入口放在提升区域内、近域内游客乡村康养休闲体验上,引导农民既“种田”又“种景”,精心打造特色民宿、旅游景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游,打造了以“动”为主的康其湿地公园、以“静”为主的康其亚曼苏生态乐园,推动克孜尔石窟全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完善铁热克温泉康养中心配套设施、打造南疆“养生”第一泉,成功赢得了周边游客的认可,形成了处处有景、随处可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正在创建的国家5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拜城县从以往的“旅游洼地”一跃成为“旅游旺地”。

一条条高标准柏油路直通农家,一片片特色农业园区喜迎丰收,一个个专业农民合作社生意红火⋯⋯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大潮中,拜城县以其独特的资源和文化,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高质量发展的拜城县,正在天山深处奏响时代强音!



守好群众“安居”底线—祁阳市开展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陈志军 胡凯

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祁阳市立足于早、着眼于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迅速贯彻中央、省和永州市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居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及百日攻坚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上下联动,凝聚合力“查”

聚焦房屋安全“四性”,落实“三到位”要求,凝聚最大合力,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一栋。坚持顶格推动。书记、市长亲自组织召开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相关会议15次,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7次研究部署排查整治工作,做到及时研究、及时部署、及时推进。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镇(街道)和社区机制,每个镇、每个城区社区安排12名市级领导进行包保,实行市级领导“包乡镇、包社区、包排查、包鉴定、包整治”,落实“联点共治、分片负责”。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组建排查组、政策技术指导组、隐患整治组、执法组、督查组等9个工作专班组,高位组织、强力推动。

突出末端发力。依托镇村干部、农村工匠等力量,形成560名专业技术员、1120名普查员的排查整治队伍,一线工作力量进社区、钻小巷、入住户,对居民自建房安全隐患认真查、仔细看、合格判、快速改。截至目前,共排查自建房203084栋,其中经营性自建房10221栋,排查完成率100%。保障排查质量。对经营性自建房排查录入数据全面开展排查情况“回头看”,按照资料复查率100%、现场入户抽查比例30%的标准,实行“五必查”,即: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必复查,人员密集场所必复查,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安置区必查,学校周边、医院周边、大型商场周边、农贸市场周边必复查,工业园区、镇区(集镇)、景区等周边必复查。目前,资料复查完成10221个图斑,复查率100%,入户复查实际已抽查38%,超额完成817个图斑。

聚焦隐患,创新举措“鉴”

自建房安全整治,鉴定是关键。祁阳积极引导专业鉴定机构、专业人员加快房屋安全鉴定,为自建房开展全面“体检”。规范隐患认定。对疑似的房屋安全隐患实行“三步判定”,即:排查人员在发现疑似隐患时,由联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初判;联镇专业技术人员初判为隐患后,由政策技术指导组进行再次判定;政策技术指导组判定为D级危房的,最后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鉴定。目前,共初判隐患1043栋,其中:建设合法合规性56栋,结构安全性783栋,消防安全性180栋,地质灾害隐患24栋。开展安全评估。组织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对所有的经营性自建房进行了一次地毯式安全评估,共评估经营性自建房6122栋。强化安全鉴定。落实“六必鉴”要求,确保重点自建房鉴定不漏一户一栋。即:初判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鉴定,人员密集场所必须鉴定,国有房屋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必须鉴定,重点区域的必须鉴定,违规加层和擅自改扩建的必须鉴定,自建房新开展经营活动的必须鉴定。目前,已有10余家鉴定机构在祁阳开展鉴定工作,共鉴定863户。

分类整治,突出重点“改”

将整治工作与拆违控违相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与规范经营相结合、与消防安全相结合,按照“改、停、封、拆、规、建、提、惠”八字方针,开展大整治大管控大拆除行动。分类治。对发现的隐患采取“改、停、封、拆”分类措施,立查立改、快查快改,通过维修加固、腾空等措施整治房屋864栋。严格管。坚决落实“人不进危房、危房不进人”,对CD级危房动员转移,对既有房屋特别是90年代以前的老旧私房和机关事业单位公房切实加强管理,确保隐患风险管控到位。坚决拆。书记、市长带头组织开展3次集中拆除,先后拆除了陶铸路、西横街、浯洲岛三处D级危房和违法建筑,带动形成敢拆敢治、快拆快治的工作氛围。组织自然资源、住建、水利、公安等职能部门和浯溪街道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拆除了浯洲岛近20年迟迟未拆的违法建筑一处,拆除总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构筑物面积1.1万平方米。通过出台《祁阳市促进危房整治十一条措施》,积极引导居民主动改、主动拆,在整改中不搞简单化、不搞“一刀切”,做好结合文章,注重历史建筑保护。如引导龙山街道西横街、昭陵街居民主动拆除D级危房181830平方米,同时保留了西横街40号这一栋极具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历史古建筑。截至目前,全市共拆除危险房屋873.6万余平方米,农村空心房5.2万平方米。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祁阳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按照百日攻坚行动部署,全力消除自建房安全隐患,守好建筑领域安全底线,保障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以干部创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景德镇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中共昌江区委书记 倪卫春

当前,以干部创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席卷赣鄱大地,这是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的必然选择。实现省委提出的“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的目标,干部创先不仅是关键因素,更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干部创先。对党绝对忠诚是“党性之魂”,也是干事创先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夯实理想信念的根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的政治品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石。要严守规矩底线,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自省自警自律,慎独慎始慎微,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更宽的视野格局,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干部创先。观大势、谋大局是党员干部创先的基本条件,也是一项基本技能。只有把自己放到大局中去思考问题、谋划工作,才能以宽广的视野、开放的格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员干部要狠抓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坚定不移地实施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好“稳住、进好、调优”的经济工作思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地”,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发达地区推动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动力。

以更强的能力水平,对标一流标准,推动干部创先。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冲击影响加大。对此,各级党员干部要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底线意识,不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提升抓落实的本领。各级党员干部要发扬担当实干的作风,强化执行力,让每一个项目在最短时间内体现价值,为人民群众创造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坚持质量标准,任何岗位、任何工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在出业绩、作贡献上创先争优。要坚持科学决策,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健全完善督查反馈机制,让工作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标准化、智慧化社区,推动基层治理“软件”“硬件”双提升。同时,以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为重点,充分发挥政策、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要提升团结协作的能力,树牢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发挥好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特长,锻造一支形象好、能战斗、善执行、同心干的干部队伍。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以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的敬业奉献精神,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我们要把干部创先融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链条、全过程,建立健全干部创先体制机制,真正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优异的改革发展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牢记“三个敬畏” 书写灵石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灵石县委书记 韩军

今年1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来第三次亲临山西考察调研,在晋中调研时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灵石县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将“三个敬畏”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奋力书写新时代灵石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牢记“三个敬畏”,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

灵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隋朝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作为“千年文化之乡”,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完善让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具体举措,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一是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古迹遗存点达497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6处。工作中,注重完善文物安全联席会议、联动巡查工作制度,织密县乡村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近5年来投入4000余万元对资寿寺、后土庙、晋祠庙、夏门古堡、静升文庙等10处文保单位进行保护修缮。二是传承历史文化根脉。加强对王家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阐发,不断深化拓展“王家大院政德教育主题馆”“夏门古堡梁中靖廉政教育基地”文化精髓。开展“拓印留史”工程,对王家大院内砖、木、石三雕艺术品和大量楹联匾额进行拓印复制。持续提升王家大院、资寿寺、晋祠庙等一批国家级文物活化利用水平,延续好历史文脉。三是擦亮地方非遗品牌。依托静升古镇王家大院,让八方宾朋亲身体验刺绣、布艺、剪纸、拓印、泥塑等特色非遗项目;依托全县79项非遗项目,创新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等活动,设立“静升古镇非遗传习所”,不断拓展非遗传播新路径。

牢记“三个敬畏”,擘画文旅融合发展新蓝图

灵石文旅资源富厚、发展基础良好、综合优势明显,必须紧紧抓牢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机遇,擦亮古镇大院、古堡、古村三块“金字招牌”,持续探索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新模式,聚力打造晋商文化展示与传承、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县域旅游标杆品牌。一是打造文旅产业集群。围绕静升古镇王家大院5A景区创建,投入6.2亿元实施38项环境提档升级工程,擦亮古镇大院文化名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落保护开发;深挖文旅资源优势,做好深度融合文章,加快崇宁康养生态园、红崖峡谷景区三期、王家庄园蜜蜂文化产业园、夏门古堡等一批文旅项目落地步伐。二是开发新产品新业态。深度挖掘王氏家训、清明寒食、廉洁文化等地方文化,打造隆聚和泥塑、老古董布艺、灵尚绣品等一批特色非遗产品,加快开发富有新意、品质高端的文创产品。瞄准打造晋中南部旅游集散中心,抓好“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发展星级酒店、民俗客栈、研学采风、沉浸体验等旅游新业态。三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编制《灵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0年)》,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通过省级复审,荣登全国旅游潜力百强县榜单。连续三年冠名“灵石号”高铁,进一步扩大灵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改革思维创建“畅游灵石”A级景区联合促销机制,逐步破解“门票经济”困局,带动县域A级景区全域化、融合化发展。

牢记“三个敬畏”,激发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作为煤焦大县的灵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坚定使命担当,努力蹚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一是全面加速产业转型。全力推动宏源富康、聚源、天星、中煤九鑫4个干熄焦及余热发电项目,有效释放811万吨先进产能,年可发电9.4亿度、节能14.5万吨标准煤、减排温室气体83.3万吨。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布局鸿锐达手套等一批化产项目,打造绿色循环高效煤化工基地。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冶金、现代物流等产业规模发展,着力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在128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引导企业迈过“生存线”,达到“发展线”。二是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投入4.8亿元实施“煤改气”“煤改醇”“煤改电”清洁取暖工程,全县清洁取暖覆盖率达80%,每年可减少取暖用煤8万吨。全面推进总投资23.2亿元的天石、启光、京合、光泰和中煤九鑫等543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推动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目前的1.7%提高到33%,实现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三是修复和防治一起抓。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推动农田建设,以现代鑫源牧业产业园为龙头,建设“山西省中部万亩有机旱作牧草种植核心区”,将昔日矿山治理成万亩良田,打造矿山治理修复和现代农业发展“灵石模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驰而不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五域综合治理、建设美丽灵石”百日攻坚行动,以治标之力、治本之策,让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努力把灵石建设成美丽家园、幸福山城。



深学细悟践初心 笃行实干勇担当 为黑河全面振兴发展不懈奋斗

市政府副市长 刘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对于我们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指导意义。我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以健康安全的发展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疫情要防住”是底线任务,也是我们口岸城市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要毫不动摇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动态清零”总方针,夯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统筹做好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要充分发挥市场行业主体监管作用,紧盯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源头管控,进一步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工作,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发挥从业人员信息管理平台作用,实现市场主体疫情防控信息化、精准化。要全力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根据疫情形势和突发应急事件、特殊时期实际情况,持续加大市场监测力度,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预期稳定,健全市、区()、社区三级应急保供体系,建立多渠道物资保供通道。要加强施工现场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压实施工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施工人员管理措施、居住场所消杀措施、“应检必检”的检测措施和“应接必接”的接种措施,坚决织密织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二、坚决落实“经济要稳住”,以平稳向好的经济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们要抓住新形势下黑河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要稳住市场主体,全面落实《黑河市促进市场主体增长实施方案》,按照既定目标,统筹推进、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全市市场主体增长目标。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以黑龙江大桥开通为契机,在不同地域,紧盯目标企业采取不同方式开展招商对接活动,把我市的投资优势转化为合作线索和落地项目。要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和投资需求,从项目谋划入手,聚焦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开展招商对接活动,确保有成熟的项目签约落地。要高质量推动外贸发展,抓住我市新形势下对外发展机遇,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出口消费品加工区,发挥大桥牵动效应,全面梳理口岸收费,努力降低物流成本,优化通关流程,提高服务标准,打造中俄物流主通道。

三、坚决落实“发展要安全”,以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盯分管在建工地、住房安全、燃气安全等重点领域,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要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在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基础上,紧盯高风险作业环节,全覆盖多轮次督导检查,规范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行为,对发现的问题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和安全提示,要求相关企业立行立改,及时消除问题隐患。要抓好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自建房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持续推进其他类房屋风险排查工作,全面系统做好风险隐患排查、房屋安全性鉴定和落实临时性安全管控措施等工作,建立问题台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及责任单位,确保各类风险隐患整治到位。要抓好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结合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百日攻坚”工作,采取“地毯式”“清单式”“拉网式”排查,扎实开展三项“全覆盖”、5个重点环节和“29查”等重要工作任务,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及影响力,坚决杜绝隐患演变事故的情况发生。



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雄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新的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84日,楼阳生书记在全省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抢占新赛道,抢滩新蓝海,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奋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作为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将立足于重点突破、全面转型、整体提升,加快构建一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四网(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网、政务网、物联网、视联网)、五中心(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算力中心)、一院(郑州大数据研究院)、一集团(郑州数智科技集团公司)、一联盟(“数字郑州”产业生态联盟)的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体系,围绕“六新突破”“五链耦合”,融合供给侧和需求侧,贯通创新端和应用端,统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核心产业发展为突破、融合应用创新为引领、数字能力提升为关键、数字生态优化为保障的数字化转型新格局,在全省“数字化转型战略”中率先突破、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8600亿元,占GDP比重50%以上。

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突出抓好“五大提速提质行动”。

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提速提质行动。按照系统架构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支撑经济社会智慧化运行的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实施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提升工程,争取国家(郑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布局,推进天地一体化网络融合发展;前瞻布局6G、量子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太赫兹通信等未来网络设施,加快“双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国家(郑州)数据枢纽港、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电信郑州航空港数据中心,打造中部地区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到20255G基站数量累计达4万个,光纤入户用户占比达到100%,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超过70%。统筹推进“政务网、物联网、视联网”三网融合,加快建设统一连接、互联互通、智能高效、敏捷感知的城市智能感知体系,到2025年实现城市建成区全覆盖。

实施数字产业提速提质行动。突出“芯、屏、网、端、器、用”,聚焦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未来产业抢滩布局,以“整机制造+核心零组件+应用软件设计”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巩固提升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优势,加快实现由以终端生产为主向屏端并重链式发展为主转变,积极发展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型智能终端,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国际先进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智能传感器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新兴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先进计算、5G、软件、半导体、卫星和地理信息为重点攻坚发展基础产业,加快建设中原科技城、鲲鹏软件小镇、中科院软件所郑州基地等优质产业载体,推动超聚变总部及研发中心、记忆科技等项目建设;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元宇宙为重点,积极布局前沿产业,谋划布局区块链产业园区,推进“北斗+”产业发展,加快“元宇宙+”试点应用,力争到2025年,形成万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2000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1000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1000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1000亿级网络安全产业集群。

实施数字赋能提速提质行动。坚持系统布局、整体规划,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突破5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达到1500亿元、现代食品产业达到1200亿元。持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动企业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档进阶。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一平台、一中心、四体系”建设,引进培育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双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涵盖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平台,一批细分行业特定领域平台,一批产业集群平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等智慧物流模式,积极推动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领域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到2025年上云企业达到10万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数量新增100家,农业生产数字化率达40%以上。

实施数字治理提速提质行动。持续深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治理“一网统管”,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政务协同办公平台运行体系,加强政务服务移动端“郑好办”特色政务品牌建设,推进“一证通办”“全程网办”“跨域通办”“无感智办”“即申即办”,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标杆城市;探索推广“区块链+人工智能”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告知承诺”等改革,不断提升涉企经营许可全流程网上办理能力。以“网格化、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市域一体、直达网格”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形成“1+2+3+N”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运行体系。加快“一库、一图、一平台、一中心”建设,形成全市统一、综合采集、多方共享、动态更新、精准识别的网格管理“一张图”,着力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

实施数字生态提速提质行动。以“一数一源”为原则,探索建立统一的规范流程和管理标准,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积极创建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培育发展数据交易平台,形成涵盖数据工厂、数据加工、数据技术、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创业“六数”数据交易生态,到2025年,数据价值化应用走在全国前列;落实网络安全技术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要求,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实施重大科学装置筹建计划,加快建设数字化领域重大科研平台,谋划网络安全专用大科学装置落地,高水平建设黄河、嵩山实验室,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预备队”;推广双创载体“智慧岛”标准化建设,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小气候”;联动全市各类创新资源,在重点领域构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力争实现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担当实干谋发展 乘风起航向未来—天祝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刘洪凯

十年砥砺奋进,天祝大地日新月异。

十年来,天祝县生产总值从28.1亿元提升到60.2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2572元增加到2973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3199元增加到9763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实力持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初秋时节,天祝大地生机勃勃。项目推进有条不紊,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绽放新颜,生态文明硕果累累⋯⋯一幅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奋进画卷铺陈舒展。

聚焦项目建设撑起发展坚挺脊梁

在天祝县庄浪河段格桑大桥旁边的施工现场,挖掘机、工程车等机械设备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进行河道围堰,现场一派紧张而繁忙的施工景象。

黄河流域庄浪河天祝县城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于今年2月底开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格宾笼石生态护岸及混凝土置石驳岸,后续还要进行钢闸坝及生态堰施工。”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王维强说,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改善生态环境。

无论是机器轰鸣的车间、塔吊林立的工地,还是蓬勃发展的产业基地,处处都能感受到天祝县项目建设全力奔跑的“热度”和“速度”。63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城南集中供热改建、县医院扩容迁建、城北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等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在天祝落地开花,汇聚起一股强劲发展的磅礴力量,撑起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挺脊梁。

今年,天祝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扶持“双40条”政策措施,创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共招商落地企业500多家,落实到位资金243.43亿元。梳理编制总投资190.4亿元的168项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清单,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14.24亿元,全方位统筹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共开复工项目149项,占计划的94.9%,完成投资23.9亿元,占计划的76.8%,开复工个数、完成投资较去年增加94个、7.2亿元,分别是去年的2.7倍、1.4倍。

聚焦延链强链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天祝县打柴沟镇的田间地头,一座座钢架大棚排列整齐、鳞次栉比。在高原夏菜实验示范基地,莴笋、荷兰豆、甜脆豆、娃娃菜等高原夏菜绿意葱茏,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如今,高原夏菜已经成为天祝县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我们公司今年计划完成45个新品种实验示范,建成中国高原夏季白草莓实验示范基地和3300亩高原夏菜实验示范基地,带动1600户农户发展夏菜产业,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预计今年收购各类蔬菜10万吨,实现产值1亿元。”甘肃富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珏说。

今年,天祝县积极推动三产联动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增加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落实粮食播种面积24.72万亩,全力保障粮食安全。持续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做足“牛羊鸡马菜菌藜药”提质、扩面、增效文章,共落实高原夏菜种植面积12.56万亩、藜麦10.6万亩、藏中药材5.1万亩;袋栽食用菌规模达到1955万袋、畦栽21.3万平方米以上,特色养殖牛达到22.81万头、羊达到152万只、岔口驿马达到8000匹,全力打造3个万亩建设示范点,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石门农业产业园,建立白牦牛肉、冻干果蔬、食用菌脆片、藜麦啤酒、中药材饮片等现代化生产线,培育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压实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生态工业、新能源、藜麦及食用菌产业7条产业链链长和执行部门责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强县域行动。打造南泥沟帐篷城、城南农家乐、天堂旅游民宿3个集群,规划精品旅游线路,建设乡村旅游专业村、星级农家乐和精品民宿,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08.55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有望突破5.98亿元。聚焦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走进天祝县华藏寺镇中庄村,一座座新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房前屋后花繁柳绿,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庄村人,村民韩发成对近几年农村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自从搬到了新农村,交通便利了,村庄更加美丽了,住着很舒心。”韩发成说。

环境美了,游客来了,村民富了。漫步天祝县天堂镇,青山绿水环绕着富有民族特色的农家院,让人心旷神怡。“我开农家乐已经很多年了,收入一直比较可观。近几年,收入了十七八万元,希望我们农家乐经济收入越来越好。”天祝县天堂镇农家乐负责人陈建文说。陈建文是天堂村最早发展农家乐的人。多年来经营农家乐给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随着环境美化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办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天祝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示范村建设,按照“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推倒重来、不搞千村一面、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保留特色风貌,突出功能提升,总投资5.3亿元,在全县规划建设63个乡村建设示范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做足绿化、亮化、美化、文化文章,确保建一个、成一个,住一片、美一片,努力让村庄亮起来、农村美起来。同时,把“农村美”和“农民富”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生态循环农业、观光体验农业,不断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促进群众通过发展旅游业持续稳定增收。

聚焦生态文明绿色成为鲜明底色

来到天祝县城东入口墩子屲,东山创森生态建设项目已见雏形,成片的圆柏、云杉、榆叶梅等苗木迎风挺立,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的荒山,如今生机盎然。

东山创森生态建设项目总建设面积2300亩,目前已覆绿造林500亩,山体提升改造工程造林180亩,栽植各类苗木5.5万株。”天祝县华藏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郭亚民说,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改善县城东入口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化率。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高质量发展中厚植鲜亮生态底色,是天祝县一以贯之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近年来,天祝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全面彻底整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34项生态环境问题,完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59户群众生态移民搬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林木绿化率34.6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94.54%,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不断擦亮,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聚焦粮食安全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近日,走进天祝县赛什斯镇,天高气爽,草木茂盛,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阳屲山的坡地上俊梅家庭农场负责人彭振俊正带领务工人员除草。一片片藜麦、油菜长势良好,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了今日的“希望田”。

以前这一片都是荒地。今年在政府引导下,我流转了4860亩地。其中开荒地1200多亩,种上了油菜、青稞、藜麦,长势很好,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彭振俊说,撂荒地的复耕不仅实现了土地的优化利用,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也让周边村民得到了实惠。

今年,天祝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盯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加强政策支持,着力在“种好粮”“储好粮”“供好粮”“吃好粮”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牢守住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

聚焦民族团结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这是近年来天祝县各族干部群众的真切感受。

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稳定,搬到这里后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我开始种植食用菌,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几座大棚。一个棚一年收入1.5万元左右。”天祝县松山镇祥瑞新村村民韩永满高兴地说。作为搬迁群众,韩永满依靠党的好政策,通过努力奋斗,摆脱了贫困,有了致富产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天祝县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类问题的“总钥匙”,最大限度把发展进步的“红利”惠及各族群众,大力扶持各族群众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天祝县生产总值达到60.2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973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9763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49%。随着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项目开工建设,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同时,天祝县把打造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品牌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种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大放异彩,各族群众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每逢赛马会,天祝大地的赛马场上,总是彩旗猎猎,人声鼎沸,处处欢声笑语。爱好赛马的各民族骑手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赛场,尽情策马驰骋。

多杰顿珠是一位藏族骑马爱好者。每逢民族传统赛马会,他都会报名参加,这也是他展示自己精湛骑术的绝好时机。“感谢政府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赛马场上大家都很热情,在这里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杰顿珠说。

站在新起点,天祝县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更强的力度乘风起航,书写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扬革命传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纪念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

中共大余县委书记 韩相云

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苏区史的继续,是新四军奋战史的前身。三年游击战既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也保住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我们要大力弘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934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前夕,党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以项英为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同时,成立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下来的红军和游击队在苏区坚持斗争,保卫中央苏区。南方八省(赣、闽、粤、浙、湘、鄂、皖、豫)十五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与多我数十倍的敌人斗争了三年之久,直至最后胜利。193712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充分肯定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成绩和广大指战员艰苦斗争的革命精神,指出“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理应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中央红军主力开启长征之时,项英、陈毅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奉命留守,靠的就是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靠的就是讲政治、讲规矩、讲大局的坚强党性。这三年,是腥风血雨的三年,是极度险恶的三年。国民党的军事“清剿”和经不住白色恐怖考验的叛徒,使苏区共产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干部遭拘禁、杀害,但各游击区共产党的旗帜始终没有倒。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始终坚信革命征途中的挫折和失利只是暂时的,高潮终将到来,革命的事业一定会发展壮大,革命终将取得胜利。他们对信仰至忠至诚,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

艰苦奋斗,英勇斗争。三年游击战争是非常艰苦的。由于敌人残酷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游击队出没在深山密林,衣食住行困难重重,几乎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他们依靠顽强的斗争意志,与敌人斗、与大自然斗、与叛徒斗,条件再恶劣,敌人再凶残,也没有吓倒他们。陈毅创作的《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诗词中所体现出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就是红军游击队指战员革命斗争精神的生动揭示,体现了他们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革命品格。

依靠群众,不负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支持,没有人民群众和红军游击队的同生死、共患难,取得最终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红军游击队把人民群众看作“重生亲父母”,处处爱护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大余池江彭坑,群众周篮为游击队送粮食、递情报、买药品、运弹药,最终引起国民党的怀疑,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但周篮始终守口如瓶。

三年游击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像周篮嫂一样的革命群众,他们和红军游击队员心连心,红军游击队员把老百姓当亲人,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和伟大的长征一样,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苏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在新时代大力弘扬这些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把发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同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筑牢忠诚之魂、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学细悟中、深信笃行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以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保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展现新作为。

要把发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同加强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要有勇于斗争的品格,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直面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知重负重、迎难而上。要保持动真碰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状态,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不断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要把发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同加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群众感情、站稳群众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前,党内仍然存在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比如,有的干部盛气凌人,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有的作风粗暴、欺压百姓,侵害群众利益;有的当官做老爷,存在特权思想;等等。究其原因,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失去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是群众立场出了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立场不能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丢,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大力发扬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革命光荣传统,始终保持一种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奋力开创税务系统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共东丰县委书记 曾海洋

近年来,东丰县高度重视以高质量党建工作为引领,推动全县税务工作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全完善“条主责、块双重、纵合力、横联通、齐心抓、党建兴”的新“纵合横通强党建”机制,全面提升东丰县税务系统党的建设质量,推动税务队伍建设和税收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突出“领”,以党建引领推动税务系统高质高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东丰县委立足税务系统实际,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始终把税务系统政治建设作为推动税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打造政治机关。结合基层实际,督促县税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局党委书记抓学习工作机制,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税务局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要事”,在对标对表中找方向、明思路、定措施,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突出“管”,以双重管理把牢税务事业正确发展方向。机关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哪一层级、哪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只有通盘谋划、一体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推动党建责任落地见效、党建任务开花结果。东丰县委严格按照税务系统体制改革要求,在工作中,明确政府主导和部门配合,发挥税务系统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优势,不断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协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新体系,持续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在抓纵向联通方面,县税务局积极开展“六同四联”支部共建,即以“党日活动同开、组织生活同过、党务工作同促、业务工作同向、工作体验同行、精准扶贫同力”为抓手,实现“思想联促、组织联建、工作联动、形象联树”。在抓横向联动方面,县委着眼于解决税务系统抓党建配合不够、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不紧的问题,紧紧围绕税收改革发展,同步谋划推进党建工作,增强党建整体功能、形成集成效应。在此基础上,县税务局进一步加强了与县委、县政府的沟通联系,能够坚持定期汇报工作机制,以共建共治共享为遵循,确保税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迈进。

突出“建”,以自身建设积蓄税务铁军前行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东丰县委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指示批示精神,督促县税务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强化党性锻炼、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推动机关党建从量变向质变转化,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落实,持续深化税务系统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和党风廉政教育,把严格管理作为对干部最大的爱护。强化税务系统机关党建三级主体作用,要求其高标准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激发党员活力,切实提高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突出“融”,以业务融合探索税务工作高效发展新路。县委牢固树立“党建统领一切”的鲜明导向,引导税务系统充分发挥在推进中心工作、落实重大任务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积极营造抓党建、强业务的浓厚氛围,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始终围绕“便民、惠民、为民”的工作理念,坚持“便捷、迅速、高效”的工作指南,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作作风,全力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解难事。为确保留抵退税新政策落实到位,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严格按照新的管理方式、征管流程,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大幅度精简了减免办税流程,大量压缩了需要纳税人提交的资料,大部分事前备案事项改为留存备案,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方式向简便易行转变,退税工作实现质效双升。



稳中见韧 进中见好—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常建哲

数据指标名列前茅,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发展支撑更加坚实⋯⋯一份份稳健的“半年考”答卷,见证了金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连续两个季度获市州重点工作省级评价贡献奖,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省级综合评价全省第1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3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位列全省第一;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4.9%,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连续5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3%,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总值136.6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40%以上,居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叠加影响,市委、市政府知压奋进、知难而进、知责思进,紧紧锚定全年发展目标,落实落细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基本盘稳中加固,工业经济稳健发力,农业发展平稳有序,市场活力加速释放。三大产业竞相发力,多点开花,为完成年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劲动能。

稳粮培优壮“三农”

骄阳涌麦浪,颗粒归仓忙。

盛夏,小麦集中收割的时节,在永昌县的广袤田野上,大型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饱满的麦粒从卸粮口喷涌而出,机声隆隆奏响了今年粮食丰收的序曲。

今年以来,永昌县小麦一改过去开渠引水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采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进行精量滴灌,实现了节水50%、节肥24%、节本增效17%的良好效果,一举破解了难度很高的小麦播种机械化难题。

伴随着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永昌县重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目前已达91.31%,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率达98%左右。

机械化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年,永昌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2.62万亩,其中小麦34.93万亩,超额完成了粮食播种任务。

粮食安全是“压舱石”和“定盘星”,是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今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32.58万亩,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265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9462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

守底线、破难点、聚要素、抓示范。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三农”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统筹抓好春耕生产、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26亿元,同比增长9.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75元,同比增长5.2%

同时,加大力度培育提升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继续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提升行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77万亩,畜禽总饲养量达到271.2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11.04万吨。

兴产业、促发展、稳就业。为充分发挥产业带动农户增收作用,我市积极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入股资金1249.9万元,930个合作社实现统一组织签订销售订单,涉及农户1.9万户,销售农产品总额达到1.95亿元。继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依托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超10万个就业岗位,吸纳中长期稳定就业达1.3万人,人均务工收入达1万元以上。

建新增产强工业

走进金川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工人抢工期、抓进度,处处洋溢着大干快上的奋进热潮。

该项目由金川集团公司投资57.52亿元建设,从今年5月开工,建成后每年可处理混合铜精矿153万吨,年产铜阳极板35.78万吨,年产值达到260亿元。

这条国内最先进的三联炉生产线建成后,将彻底解决铜合成炉系统难以处理高杂含贵金属原料的瓶颈问题,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长远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由于与河西堡工业园区内耗酸、耗汽化工项目毗邻而建,该项目还可以为园区化工企业就近提供硫酸、蒸汽等大量原材料,为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打造完备的铜加工产业链、化工产业链和贵金属产业链提供了条件。

产业为纲,项目为王。今年以来,4000吨大口径白铜管及冷凝管、20万吨PVC复产、5万平方米金属多孔(膜)材料等项目达产达标,金武公路三期50兆瓦光伏发电、15万立方新型环保墙体材料生产线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运),40万吨合成金红石、低镍高硫阳极泥综合利用项目点火试车,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改造、60万吨新型作物专用肥、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池等项目进展顺利⋯⋯一大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一个个重点项目铆足劲、拉满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市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深入开展“四抓四促”,强势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出台《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分级监测调度和“一月一监测、一月一通报、规上企业分级监测、重点企业随时调度、重大问题现场解决”工作机制,强化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协调保障,落实保通保畅“白名单”机制,建立健全政企联席会议机制,力促工业企业稳产增效。

工业经济不仅“量”上有突破,“质”上更有提升。上半年,紫金云数据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升规入统规上工业企业6户,列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化工新材料PVC车间、大板电解镍终端产品车间、龙首矿运输车间获评全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疏堵保畅激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传统销售模式受限的情况下,电商为全市经济发展插“云翅膀”,让本土特色农产品“飞”往全国各地。上半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6.5亿元,同比增长10.2%;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11.1%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支持电商企业抢抓直播带货、社区电商新机遇,通过网上年货节、电商直播大赛等方式扩展线上销售新渠道,宣传特色农产品,将永昌牛羊肉、康嘛咪酸辣粉等一批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丝路之光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借助“直播+拼购+产地直发”的方式,将永昌牛羊肉销往东部沿海地区,羊肉销售额在全国全网羊肉类目中高居前列。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我市出台《金昌市20XX年促进消费增长活动实施方案》,安排促消费资金600万元用于开展促销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迎新春促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庆“五一”“迎端午”促销活动,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券,在汽车、家电、家具、成品油、日用品、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了100余场促销活动。举办了“五一”汽车展销会,销售车辆419台,销售金额超过6900万,车辆购置税超过520万元。引导时代广场举办了第一届美食玉器文化旅游节,日均销售额约12万元,带动天水路商业步行街周边街铺销售额环比上涨约30%。争取金川区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促消费项目、永昌县家政服务质量提升项目补助资金60万元。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就业民生。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对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的持续不利影响,我市制定实施支持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45条”政策,用足用好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等政策措施,退税减税降费13.45亿元。上半年,全市

新设立市场主体3573户、增长23.5%,市场主体累计达到48188户。

同时,进一步拓展文旅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共有8条旅游线路产品入选全国、全省及河西走廊精品旅游线路,永昌“卍”字灯城等一批文旅项目陆续建成开园,旅游消费持续回暖,上半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8.62亿元。有力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为加快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金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让县域经济迸发新活力—我市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综述

本报记者 王露橦

长征汽车新能源重卡成功上市,创造了全国第一辆以液氢为燃料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全省第一辆纯电动重卡和第一辆氢燃料电池重卡“三个第一”。

沙河玻璃”获评中国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之一。

逐步淘汰煤矿、铁矿、石膏、石材等资源依赖型产业,培育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骏业纤维、溅射靶材、高富氮化硅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临城。

……

县域强则全市强,县域兴则全市兴。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省委书记倪岳峰对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提振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精气神,真抓实干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全省107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中,仅我市就有20个,占比18.7%,数量居全省第二,县域经济活力涌动。

建强特色产业集群筑起发展“四梁八柱”

由于给玻璃穿上了一层外衣—沙河湡久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水性保温隔热玻璃涂料,每逢供暖时节,沙河市赵女士家中温度总比邻居家高出好几度。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过程中,沙河市依托玻璃产业基础,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集群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眼下,湡久公司正加紧研发智能光谱选择玻璃涂料,并将它与玻璃生产线相结合,计划应用于未来新建建筑。

不仅如此,在沙河,德金汽车玻璃、金石信远镀膜玻璃等一批高精尖项目落地开工,玻璃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

我们研发的房车车载电源系统可与进口产品比肩,而且还使国产房车电源系统成本下降了一半。”日前,河北瑞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瑞自豪地说。这家从事新能源汽车创新定制化服务的平台企业,正趁着信都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东风,争当新能源产业细分市场领跑者。作为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的一员,信都区装备制造业集群营业收入已突破300亿元大关。

内丘县围绕中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生态康养等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今年已引进项目60个。

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广度不断拓展,雄安新区建设明显加快,为我市借势借力、跨越赶超带来了历史机遇。为此,各县(市、区)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共识:把现有的区位、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发挥好、利用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正当其时。

今年以来,全市确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头部企业205家,通过上市、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强链补链、金融助力和特色打造六大行动,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

中钢邢机冶金轧辊产销规模世界第一、产品品种全球最全,金沙河集团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挂面生产企业,一批“大块头”企业占据行业领先。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太阳能单晶硅及电池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轴承生产销售集散地、全国最大的宠物食品生产基地和猫砂生产基地等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特色基地相继涌现。

放眼全市,链条化延伸、规模化集聚、高端化发展正成为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一致“法宝”,产业规模化集聚的“聚变”效应日益凸显。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打造更强发展引擎

前不久,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新一代中厚板高铬系列和高速钢系列材质轧辊,成功应用于中板、厚板和炉卷轧线,在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上实现新跨越。

在邢台的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中,一批产业重大技术需求项目加紧谋划、一批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加紧推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紧实施、一批科技招商投资项目加速落地。

截至目前,我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加强院士等高端智力引进,先后建设平乡自行车、清河汽车、清河羊绒、临西轴承、宁晋电线电缆、临城水泵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院士工作站达到3家、院士合作重点单位达到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总数达到102人。

争取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8项,争取资金9744万元,较2021年全年增长50%以上。

安排项目经费1099万元,支持项目124个,引导、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力度空前。

上年度,全市共有685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同比增长16.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9.3亿元,同比增长59.9%;减税4.79亿元,同比增长59.67%,享受政策的户数、金额以及增速均创历年新高。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家,获得省级专精特新骨干创新发展项目1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项目17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今麦郎、金沙河、晶龙、富岗苹果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邢台产”“邢台造”特色产业知名品牌获得市场青睐。

科技创新,业已成为拉动邢台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按照计划,年底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家,依托县域特色产业、优势学科领域和骨

干龙头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家。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25%以上。

精准落实惠企政策稳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规划,今年全年,全市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加15%以上,总量突破4800亿元。

如何保障目标落到实处、发展取得实效?

我市全面对标省委、省政府“1+20”政策体系,研究制定了扎实稳定全市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措施及相关配套政策,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500多万元留抵退税提交申请后很快就到账了,这笔钱来得真是及时!”日前,正在筹集原材料货款的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隆尧分公司财务经理张泽宇说。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围绕省市重点项目、25条重点产业链、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企业和项目,以“真金白银”支持其“强筋健骨”,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为着力点,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工业设计、标准建立、品牌培育、上市融资、协会支持等方面提质提速,推动存量经济实现新提升,赋能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向产业高端迈进。

与此同时,实施“链长”负责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一张产业链导图”模式,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制定产业链工作方案,定期会商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搭建各类服务平台,深化政策宣传引导和落地落实,加强金融小分队指导帮扶,鼓励重点产业链企业、行业与高校等共同打造工业诊所、小微双创基地等服务平台。有关领导包联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对205家头部企业强化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已解决涉及人才、融资、科技创新等方面问题120余个。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经济发展沃土

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基。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体现区域治理效能的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承诺制改革让我们提前2个月开工。”日前,邢台闳轮自行车有限公司童车及零配件厂项目负责人谭明飞连连为承诺制改革点赞。

邢台欧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地源热泵专用管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产品下线,整个周期仅用90天。

河北龙大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2亿只纸容器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建设仅用7天。

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的背后,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所属县域深入实施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金融环境提升工程,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审批效能,开辟项目建设“快速路”。

持续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扩大承诺制实施范围和企业承诺事项范围,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政府承诺内容、企业承诺内容,简化实施程序。今年已有120个项目纳入承诺制管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着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网办,大幅压缩全流程审批时间,推行并联审批,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办理工程建设项目8880件。

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净增市场主体37322户,完成省定年度目标78.03%,排名全省第一;办理超95%以上的纳税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60%的简单商事案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实质性化解,超过70%的商事案件适用速裁程序30日内审结。



产业加快发展 经济稳健增长—上半年肃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酒泉融媒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李建平 曹柄奎 雷婷

今年以来,肃州区紧盯各项重点目标任务,稳妥应对各项挑战,加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利好政策,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抓调度稳增长、抓重点带全盘,经济运行呈现稳固向好、稳步提质的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交出了一张疫情能防住、经济稳增长、发展保安全的成绩单。

一产发展势头强劲

火辣辣的产业带来红火火的日子。今年,肃州区三墩镇通过抓基地、扩规模、引品种、强经销、深加工,让“三墩辣椒”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今年,基地引进了‘安特’‘高辣’‘川椒深红帅’等多个辣椒新品种,全面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品质稳步提高。5200亩辣椒还未成熟,就被提前预订。”肃州区三墩镇辣椒产业综合示范园区负责人赵清安说,园区还引进了本地龙头企业发展辣椒深加工,推动辣椒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在肃州区西洞镇滚坝村的大蒜田里,村民马占帮忙着采收大蒜。“今年,我家种植了8亩地的大蒜。这几天,大蒜陆续成熟,上市早、价格好。”马占帮说。

西洞镇大蒜因品质好,深受客商青睐。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洞镇已逐步探索形成了集种植、储藏、交易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不仅让种植户得到实惠,也为收购商带来了商机。近日,收购商康海雄到西洞镇大蒜田考察产量情况。今年,他准备大量收购西洞镇大蒜,销往甘肃东部和青海、内蒙古等地。

酒泉市兴盛鹿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肃州区东洞镇,是一家梅花鹿养殖与产品加工企业。“我们在这里养殖梅花鹿,既能解决草料成本过高的问题,也可以增加周边农民收入。”企业负责人梁春光说。

今年以来,肃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基础、补短板、稳提升,大力发展丝路寒旱农业、戈壁生态农业,稳步提升粮食基础产业,做强现代种业、高效蔬菜、健康畜禽三大主导产业,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开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上半年,肃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17亿元,同比增长8.5%;蔬菜种植面积达18.18万亩,同比增长8.1%;蔬菜产量达19.35万吨,同比增长12.9%;畜禽饲养量达656.22万头(),同比增长6.7%

工业动能不断增强

在酒泉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的甘肃未来国润东洞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加速推进各项工程任务,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运、早见效。目前,项目光伏支架安装工作已全面完成,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铺设等正在进行。

甘肃未来国润东洞滩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负责人王冠军说“:地方政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我们将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10月底建成并网。”

在东方电气酒泉50兆瓦光伏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安装光伏面板和相关组件,设施设备调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为项目并网发电做足准备。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7950万千瓦时、年收入2400万元。

今年以来,肃州区不断增强工业动能,以“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方向,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力推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酒泉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闫斌说:“今年以来,我们把加快新能源及装备制造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抓手,补链条、强基础、抓规划,狠抓项目建设,计划年度实施重点项目25,年度投资约4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驻点办公、领导包抓、干部包挂等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促进项目早日落定、建成投产。”

按照省委“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部署,肃州区不断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改造,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至6月底,风机、叶片、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订单同比大幅增加,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个百分点。

肃州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区上下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财政统筹资金800万元专项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靶向谋划、接替有序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高质量谋划储备项目1265,规划总投资2460亿元。至6月底,全区风机、叶片、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订单同比大幅增加,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5%,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个百分点。

三产发展趋于稳定

夜幕降临,晚风轻拂,蝉鸣声声,肃州区泉湖镇花寨村康家海子的灯光设备在夜色中格外明亮。美食摊主们忙着制作菜品,特色烧烤、农家土鸡等美食香气扑鼻,游客围坐一起享受着休闲时光。夜间经济被点亮的同时,到泉湖镇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城市待久了,就想和家人朋友一起回归自然。我们参加了康家海子的篝火晚会,没想到还有烟花秀,真是不虚此行。”游客梁斌说。

据了解,为打响夜间经济品牌,泉湖镇鼓励开展“夜游”观光、“夜购”消费、“夜娱”文化体验、“夜食”特色餐饮等活动,打造了别具乡村特色的夜间产业形态。

肃州区筹措资金3600万元,指导商贸企业策划开展汽车展销、家电以旧换新、美食购物节、打折让利、周年店庆等各类促销活动100多场次,推动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联合27家开发企业和4家中介机构举办“乐购好房、惠享全城”房产交易会,带动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6.7个百分点。

肃州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规范市场管理,“后备箱”经济新业态入驻“1969”文创园,成为酒嘉地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西汉酒泉胜迹景区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打造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新增乡村旅游景点6,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1亿元,增长9%

肃州区积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政策性转移收入,有力促进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64,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1,增长5.6%

下半年,肃州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结果导向、持续深化招商引资,抢抓黄金时间、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盯政策机遇、加大重点项目和资金争取,千方百计推动就业创业、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慎终如始防范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在县域发展中的作用

安仁县委书记 王洪灿

当下,安仁县新一届村党组织履职后,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更趋年轻,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县域发展筑牢了更好的人才基础,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后备力量人选不足,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能力不强现象较为突出;基层工作事务繁杂、待遇偏低,晋升渠道偏窄,干事热情受到影响;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未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容易越位“踩红线”。安仁县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村党组织书记身处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第一线,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很大程度决定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质量,也决定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县域整体实力。因此,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尤为关键。

拓宽选人视野,集聚优秀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集聚优秀人才,要着眼长远提早储备一批,大力实施“领头雁”后备墩苗工程,从源头上解决村干部人难选、选优难问题;用心回引一批,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实施能人回村挂任职等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回村兴业;就地选拔一批,着力从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中选拔培养;从机关选派一批,将解决农村无人可用难题与机关干部成长相结合,选拔机关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既充实村级工作力量,又让干部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依据“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常态化、规范化培训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送课下乡”等培训模式,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办班、经验交流、参观考察、开设“农村大讲堂”“支部微课堂”等方式,定期组织举办党务知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深化“导师帮带制”,为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打不开局面的村党组织书记配备“帮带导师”,打造精准培养链,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

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制度,细化村党组织书记日常工作手册,明确职能权限、作风要求、行为规范;用好巡察利剑,将巡察工作延伸到村一级,紧盯重点领域,聚焦议事、决策、财务、资产管理等群众关心关注事项,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定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分析,健全不合格党组织书记调整机制,结合年度基层党支部“双述双评”和平时调研督查,对不胜任、不尽职、不履职的村党组织书记果断予以调整撤换。

注重关怀激励,激发干事热情。建立健全村干部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定期对村干部报酬补贴进行增加调整,不断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力;定期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树立典型,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定期对离任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力度,打破事业“天花板”,让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有奔头、干事有劲头。



追风逐日 点绿成金—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李永桃

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感恩奋进,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伟大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

824日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内蒙古新答卷”专栏,从党的建设、民主法治、工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生态建设、民生事业、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方面,集中推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成就系列特稿,展示各行业各领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具体实践和亮丽答卷,敬请关注。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112月,中国电信集团与自治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首个云计算项目揭开神秘面纱。

2012年信息园着手建设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大风一起,黄沙漫天。”健步行走在“水立方”型的数据中心大楼前,全程参与中国电信内蒙古信息产业园建设的项目主管崔智勇感慨万千。

短短10年时间,在和林格尔新区这片热土,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项目⋯⋯一个个云计算项目拔地而起。目前,这里建成运营、正在建设和洽谈推进的数据中心项目已有16个。和林格尔新区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数据中心园区,扮演着国家“东数西算”内蒙古枢纽的重要角色。云集信息以每秒2000万亿次运算速率直抵用户端。

10年沧桑巨变,10年砥砺奋进,内蒙古数据中心的建设史仿佛一部浓缩的内蒙古工业奋斗史。

巍巍大青山,滔滔黄河水,见证着内蒙古上下同欲、披荆斩棘、驰而不息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足迹。

补齐短板: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开枝散叶

低起点、高增长,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单一、链条不长,多数产业处在成长阶段,产品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面对这些工业发展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作出一系列关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实力;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我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内蒙古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战场主阵地在工业,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也在工业。无论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还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都必须始终把工业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紧紧抓在手上,让工业这个‘脊梁’真正挺起来、硬起来。”今年221日,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擂鼓重锤地提出了内蒙古的“工业振兴计划”。自治区政府下发《关于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方案,同时出台了关于煤炭、风电光伏新能源、氢能、新型储能的4个“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划定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内蒙古各级各部门饱蘸浓墨、奋笔疾书,一幅幅工业经济昂扬发展的动人图景徐徐展开—

今年4月,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传来捷报,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昔日“一煤独大”的鄂尔多斯市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如今,鄂尔多斯市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煤炭深加工产业链、煤基新兴产业链水平走进世界前列,“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风生水起。

83日,20XX第三届中国铝工业高质量发展峰会暨铝产品展会在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开幕。霍林郭勒市缘煤而建、因铝而兴,正在倾力打造以延伸产业链、攀升价值链为目标的千亿级绿色铝基新材料生产基地。

窥一域而知全貌。放眼全区,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开枝散叶,点“绿”成金。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走出伊利、蒙牛两大世界乳业十强企业,乳品产销研发链由国内200

多个地市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及五大洲。

包头市建成世界最大的稀土钢轨生产基地,“一带一路”沿线70多个国家和国内几十条铁路都有“包钢制造”。

通辽市成为“中国蒙医药之都”,蒙医药产品惠及国内多地和“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民。

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利用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等产业集聚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拥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

阿拉善盟建成世界最大的高端靛蓝生产基地,全球每10条经典“蓝”牛仔裤,有9条用阿拉善的靛蓝剂染成。

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绿色农畜产品畅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调整结构:新兴产业动能十足风光无限逐浪奔涌的时代大潮,不进是退,慢进亦是退。奋进的号音嘹亮,奔跑的脚步铿锵。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工业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10年来,以进为要,内蒙古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实现新突破。2012年到2021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500多亿元增长到7900多亿元,年均增长7.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左右。煤炭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0亿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外送煤炭、外送电规模居全国首位;

10年来,以绿为底,内蒙古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绿色清洁能源实现大发展、大跨越,风、光并网规模居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从1610万千瓦增加到5600万千瓦,增长2倍多,全区超三分之一的电力装机和超五分之一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10年来,以融为媒,内蒙古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迈上新台阶。移动网络建设从3G5G迭代更新、跨越式发展,4G网络覆盖率达99.4%5G基站达到2.5万座,基本实现盟市、旗县驻地、重点厂矿园区5G网络全覆盖。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营,彻底改写了我国西部地区数据流量需要通过北京、上海等地长途绕转的历史。建成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基地,累计建成数据中心32个,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160万台,“青城之光”、旷世人工智能等多个超算平台开通运行,创造了中国超算的“内蒙古速度”。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北疆大地处处奔涌着创新的活力、发展的动力。日新月异的变化讲述着内蒙古工业由“傻大粗”向“高精尖”迈进的嬗变。

宏图绘就风帆起,满怀豪情向未来。踏着喜迎二十大的激越鼓点,内蒙古各族人民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奋斗的姿态阔步前行。内蒙古既要按照新的理念发展好“羊煤土气”,也要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契机“追风逐日”,全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全力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让内蒙古的“绿”意更浓、“绿”能更足,用绿色发展扮靓产业高原。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赶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吴学清

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滩占先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曾辉煌过的平顶山工业正在重塑辉煌。

2012年至2021年,我市工业增加值由744.12亿元增加到1015.67亿元。以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5.5%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78.67亿元,累计增长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增长7.2%,居全省第4位,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8个和1.8个百分点。

强劲增长的工业,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为稳定和支撑全市经济发展较好地起到了“顶梁柱”“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产业结构更合理,产业链条更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自信。

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平顶山工业披坚执锐、一往无前,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正奋力赶超。

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超越采矿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作为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平顶山在新中国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但作为能源资源城市,我市产业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面临诸多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偏煤偏重,多处在产业链前端与价值链低端;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2年,注定要成为平顶山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2012年之前的10年,被誉为中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12年之后的几年,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下滑,我市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变得举步维艰,经济就像坐了滑梯,一度跌入谷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在全省排名倒数。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摆脱资源依赖和路径惯性,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突出“项目为王”,持续推动制造业质量水平整体跃升。

尼龙又称锦纶,主导产品包括尼龙66和尼龙6,是制造纤维的原料。其中,尼龙6民用丝主要供应下游织造企业,是生产高端服饰、特种功能性服饰、家纺装饰面料等织物的主要纤维,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市已打通全球最完整的“煤制氢气-己二酸-尼龙66切片-工业丝-帘子布”煤基尼龙

66产业链,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尼龙66盐、工程塑料产能亚洲第一。

在此基础上,我市又积极布局了一条“己内酰胺-尼龙切片-纺丝-织造-印染-服装”煤基尼龙6产业链。

20203月,河南神马锦纶科技有限公司尼龙6下游配套10万吨民用丝项目投产,不仅结束了我省没有尼龙6民用丝产品的历史,而且填补了我市煤基尼龙6产业链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市正在规划建设2万吨印染、20万吨织布等尼龙6产业下游纺织服装集群配套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满足中原城市群乃至国内外对于高档锦纶面料的需求,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822日,市工信局局长吕文卿说。

尼龙66产业链偏重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辆轮胎、安全气囊、飞机轮胎、舰船缆绳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尼龙6产业链偏重民用,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鞋帽、箱包、包带、雨具、健康运动产品等领域。

尼龙66和尼龙6双链共舞,为中国尼龙城集群链式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市将中国尼龙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坚持省市联手、政企联动,创新实施“三五三”政企合作模式,围绕“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四大战略开展系统攻坚,中国尼龙城建设持续保持奋进的态势、跨越的趋势。

目前,中国尼龙城已入驻企业百余家、产能突破200万吨,今年营业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将形成2000亿级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

以尼龙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先进制造业体系正在我市加快构建,尼龙新材料12000亿级、电气装备和特钢不锈钢两个500亿级和多个超百亿级的“雁阵式”制造业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6家,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就有807家。平高集团、神马实业等7家企业被列入省首批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

全市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已超越采矿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1年,全市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53.6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54.5%。今年上半年,我市制造业增加值335.71亿元,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增长12.2%,快于规上工业5.0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0.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

在人们眼中,平顶山已不仅仅是一座“煤城”。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结构更优、底色更绿的发展态势更加凸显

近日,第四届全国“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圆满收官。本届大赛共征集5G应用项目12281个,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参与单位近7000家,是全国5G应用领域的顶级赛事。

经过为期6个月的激烈角逐,中国平煤神马十矿全国首例“千米5G矿井”项目荣获大赛一等奖。

通过智能化改造,中国平煤神马十矿实现了井下集控、地面远程可视化遥控掘进作业,减少井下危险岗位人员569人,人工功效提升300%,每年可降低人工成本8000万元。

传统产业在全市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我市通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对传统产业开展高位嫁接,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智能工厂9个、智能车间11个,创建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69家。20家企业成功创建为绿色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降低70%6家企业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企业创建成为省级绿色工厂、4个型号产品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河南中鸿煤化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度和2021年度两次成功创建为国家级能效“领跑者”。

市工信局副局长阮爱国说,自2012年起我市每年都安排有大量的技术改造项目,“基本上做到了企业全覆盖”。仅2021年,全市就谋划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72个,总投资1166.9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84.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9.1%。截至5月底,今年我市已入库技术改造项目238个,总投资78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9.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02.7亿元,投资完成率63.4%。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传统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2.0%,占全市工业比重的8.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17.4%,占比5.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

聚碳酸酯(PC)是一种高强度、高透明、耐候性强的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学透镜、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领域。由于行业产能集中度高、技术壁垒、光气布点限制等原因,PC成为工程塑料材料中唯一一种在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产品。

2021年底,聚碳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及配套13万吨双酚A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投产即达产,单位毛利润超30%。产品不仅填补了我省高端工程塑料领域的空白,还实现了国内进口替代。二期项目计划近期开工建设,20XX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五分之一。

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典范,通过一根管道将尼龙新材料开发区的二氧化碳合成气输送过来后,聚碳材料公司还将成为我市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三化一体”协同发展的“新群主”,占据更高的发展制高点。

我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以新兴产业培育为导向,坚持创新引领、项目带动和绿色发展,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跃薪公司矿山无人调度技术世界领先;真实生物国内首个获批的拥有完全并具有全球专利的1.1类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创新药投产;国玺超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超纯铜供应台积电芯片生产⋯⋯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使我市结构更优、底色更绿的发展态势更加凸显。202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202家,比2016年增长9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2.9%,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8.6%,比2016年提升8.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快于规上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6.2%,贡献率为26.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

扩规模与调结构并重、优存量与提增量并举,我市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截至2021年底,我市拥有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8个;拥有各类工业企业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6家。今年上半年,我市已拥有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9个。中国平煤神马、舞钢公司、平高集团、姚电公司、鲁阳电厂、天瑞集团、中材环保等骨干企业在国内外同行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原煤、锦纶帘子布、超高压断路器、特宽厚钢板、水泥、焦炭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两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韧性最重要的保障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10年来,我市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工业经济的重要性和贡献越发凸显。石墨具有很高的耐热性、耐热冲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是新材料领域的第四大类材料。

宝丰五星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建成世界最大等静压石墨生产线,是国内生产超细结构各向同性等静压石墨年产能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6年起,该公司石墨产销量便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在强链补链稳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行动,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工信局副局长李晓亚说,该局建立了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培育库,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场群体,目前已组织入库企业143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培育入库企业1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培育入库企业30家。今年,我市新增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近日,我市的东方碳素、催化科技、艾通科技、神州重工、中选自控5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

通过多年实践和摸索,我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工程,使我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2021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84家,增速和总量居全省第二、第七,同比提升9个、2个位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数量再创新高,总数达218家,增速、总量居全省第四、第七,同比提升6个、1个位次,实现五年总量翻两番。今年上半年,我市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26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1.8%,基本完成省定任务,全年总量有望突破500家;首批组织79家企业申请首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望提前完成省定280家的目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300家,近一步拉近与第一梯队的距离。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市科技研发攻关、科技成果创造与转化、创新平台和创新人才团队打造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汇聚起了强劲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一系列组合措施有力助推了全市中小型企业快速成长。截至2021年末,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数量达到892户,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利润总额近80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近14倍和近8倍。

今年上半年,全市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高出规上工业3.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3.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0个百分点。



筑平安之基 守百姓幸福 倾心为民打造长三角最安全城市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高山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源泉。近年来,南通公安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通,让南通成为人人称赞、人人向往的平安之城、安居之乡。

治则安、安则定,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治出来的、是管出来的。公安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南通公安用好“打”“防”组合拳,以雷霆手段、凌厉攻势,依法对突出违法犯罪进行打击治理,全力挤压犯罪空间。对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严打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网络犯罪,全力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中小学生等困难弱势群体权益,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长安南通”是一块金字招牌,南通公安瞄准打造长三角最安全城市这一目标,高标准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推动上升为党政重点工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全力构建大平安格局。这段时间,南通公安围绕夏季治安形势,以提升街面见警率、治安掌控力和群众安全感为目标,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在全市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领域,开展多轮夜间清查、巡防守护、武装联勤行动,对违法犯罪形成有力震慑,确保社会面持续平安稳定。

市域是重大矛盾风险的聚集地,更是重大矛盾风险的化解地。南通公安紧紧围绕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目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警网融合机制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靠前防范各类社会风险,全力攻坚涉稳“存量”问题,提升社会动员能力,构建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共同体。

公共安全如同阳光空气,受之而不觉,一失则万无,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南通公安从统筹安全和发展的高度出发,聚焦道路交通、群租房管理、基层消防三大领域,推动实施公共安全重大隐患“三清”专项行动,向安全生产的灰色地带、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发起总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构建动态化、智能化的安全监管网络,系统治理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把公共安全责任链条越拧越紧,坚决守住全市“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底线。

平安建设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南通公安将始终保持“赶考”姿态,敢于担当作为、锐意开拓创新,加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通,努力为全面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学思想悟思想 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市委书记 瞿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全市上下必须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以“跟进学”强化“跟着走”,更好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定不移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进力量。精心组织普及学。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系统轮训,创新推进对象化、分众化宣讲宣传,抓好网上网下、多层次多角度解读阐释,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用心用情深刻悟。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以系统观念、全局视野、贯通思维带头学习、带头辅导、带头调研、带头践行,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知行合一务实干。从新思想中找答案、明方向、强动力,增强工作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统筹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各项工作,决战决胜“下半场”,实现全年“好收成”,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强化理论武装,高举思想旗帜。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教育、培训,推进新思想学懂、弄通、做实,以理论的坚定带动政治上、党性上、行动上的坚定。自觉站位全局,全力服务大局。精准把握益阳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阶段性特征,主动把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提级进位、创先争优,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保持战略定力,笃定奋进方向。抢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好步、开新局的战略机遇期,紧扣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对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强省会”战略等深入实施,做到战略上看得远、谋得深,策略上抓得准、落得实;在谋划实施“东接东融”战略、“强核”战略、产业强市战略上持续加劲,力求重大战略不断深化、重大引擎纵深突破。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干事业,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作用更直接的举措办好民生实事,搞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微建设”“微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扛牢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坚定,压实压紧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逐级推进落实,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推进清廉益阳建设,以“全周期管理”方式一体推进“三不腐”,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十年奋进铿锵路 跨越赶超正当时—党的十八大以来范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西恒 通讯员 李红忠

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却异同。

过去十年是范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充满挑战的十年,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十年,是范水大地不断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的十年。

展开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范县经济社会发展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十年来,范县儿女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这是意义非凡的时代征程—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全县人民风雨同行、踔厉奋发,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范县、产业兴旺的实力范县、宜居宜业的生态范县、善治共享的和美范县,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逐梦未来的重要里程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发展基础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底蕴深厚、城乡建设突飞猛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党建引领聚合力 跨越赶超正当其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范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提高政治站位中推进党的建设,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着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展现组织部门砥砺奋进的精彩篇章。抓好县委党校主体班次培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伴随着新时代奋进的号角,范县捷报频传—

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百余项;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32.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先后夺取全市一季度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暨“三个一批”项目观摩和经济运行发展“双第一”,连续5个月在我市开展的能力作风建设“大比武·打擂台”活动中夺得擂主称号,荣获全市能力作风建设暨半年工作述职评议第一名⋯⋯

争先进位的亮眼数据背后,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范县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壮大整体实力,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集群发展闯新路。依托丰利石化、盛通聚源聚碳酸酯、远东科技丙烷脱氢、远东化工丙烯醛、新和实业中硼硅、鑫业润滑油脂,编制聚碳新材料、药用玻璃等5个产业链图谱,全力推进聚碳新材料、生物医药、药用包材、服装、智能制造、润滑油脂等一批“园中园”“专业园”建设,打通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完整产业链条,推动润滑油脂企业抱团跨越发展,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战略重组结硕果。着力破解开发区用地瓶颈,采取融资、重组、合作、入股等多种方式,推动天元蛋白、新和实业等8家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其中:中炜化工获盛鑫化工注资重组,上半年实现产值6.6亿元,增长11倍;盘活搁置10年的天元蛋白项目用地,引进投资20亿元的东方自然水性聚氨酯项目;深化丰利石化与山东齐成合作,上半年完成产值72亿元,无仓储贸易营收突破40亿元,全年综合营收有望突破230亿元。

革命老区新荣光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范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27年就有了党的活动,并在1932年建立了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范县是冀鲁豫边区的中心,素有“钢铁濮范观”之称。边区的党委、行署、军区及报社、银行、医院、学校、兵工厂长期设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和生活,因此赢得了“华北小延安”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范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范县儿女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范水乐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范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着力打造“创新强县、产业强县、文化强县、生态强县、和美范县”。

土生土长的范县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化。每一条新修的道路、每一片新开发的小区、每一个新建的公园⋯⋯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变亮、变美。

城乡面貌大变样。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新区历经“四次规划,三次修编调整”,规划面积最终调整为29.97平方公里,城区道路发展成159横的路网格局。德上高速、范台梁高速、范莘公路等先后建成通车,G240杨集黄河大桥加快建设,连通南北、横贯东西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范县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为100%。先后建成文化广场、市民公园等公园绿地23处,绿地率36.96%

综合实力大跨越。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44.9∶44.2,结构更优。县级营商环境评价连续2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为42%,位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38家、科创型小微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今年上半年,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54个,总投资417.4亿元,前四期“三个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分别为100%90%100%

民生工程暖民心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人民关心的现实的利益问题,就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范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百姓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尺,坚持倾听民意、聚焦民生,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开窗有景,出门见绿”,曾几何时,这些梦想中的家园场景,如今早已实现。2021年度完成造林绿化8858亩,重点打造特色小镇1个、森林乡村示范村8个、“一村万树”重点村90个。辛庄镇毛楼村、王楼镇东张村被评为全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依托三大灌区加强引黄水量调度,开展生态调水补水,有效改善金堤河及范水水质环境。大力实施“四水同治”,推进“五水综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亮点显现,20XX年度全省“五水综改”现场观摩活动在范县举行。

优先保障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仅今年上半年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次,成功申报企业自主评价机构24家,新增技能人才(取证)1.8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181.58亿元。深入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坚持“五医联动”,县中医医院乔迁新址,6所乡镇卫生院医技综合楼、5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投用。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考、中考捷报频传。狠抓“双减”,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范县金堤路小学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范县一中荣获“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县二小、龙王庄小学等4所学校荣获“市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31所中小学荣获濮阳市“五育”并举实验学校。

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范县文化艺术中心主体采光顶全部完工,范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完成设计,范县图书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颜村铺革命旧址、白衣阁革命旧址、刘辛店民俗博物馆等进一步提升,板桥古镇系统亮化工程出色出彩。组织开展以“艺”抗疫文化活动,策划举办“网络书香、阅见美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各类线上文化活动。

回看不凡来路,鼓足信心之帆。

新出发,脚步铿锵,信心更足。喜迎党的二十大,站在新起点、朝着新坐标,范县党员干部正带领广大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阔步走在新时代的幸福大道上,迈向新征程、书写新答卷。

大势应时而起,形势催人奋进。喜迎二十大,踏上新征程,范县大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范县人民必将创造更多成就,奋力谱写新时代更加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历史正在进行,辉煌还将续写。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奋斗才是桥梁;目标不会自动抵达,奔跑才有远方。此刻,决不能等待观望,决不能犹豫徘徊,决不能坐失良机,而要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鼓足先行先试的闯劲、迎难而上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勇敢闯、努力拼,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保持战略定力不懈怠,咬定目标任务不松劲,真抓实干、笃定前行,为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贡献更多范县力量。



十年鼎新写华章 沅水巨变耀明珠—党的十八大以来泸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向晓玲 姚俊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泸溪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初心不改、奋楫前行,2012年至2021年,泸溪县实现GDP48.5亿元增长至77.86亿元,年均增长5.33%。人均生产总值从17311元增长至33146元,年均增长7.48%,谱写了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社会大进步的华美篇章!

创新理念,质效双提,经济转型新跨越

泸溪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泸溪高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调区扩区和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有力推进,重点打造锰锌钒新材料、铝基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及锂电池、生物医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5大优势产业链,泸溪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被纳入首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培育建设名单。众鑫公司泸溪高性能复合材料集群项目获评“全省2020年度综合绩效优秀产业项目”称号。2021年,该县实现工业总产值97亿元,与2012年比增长25.2%,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泸溪县大力推进“百、千、万”产业园区建设,先后创建万亩精品园4个,千亩标准园33个,百亩示范园194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2个,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1个。发展湘西百宜、湘村高科等为龙头的“浦市铁骨猪”为主的万头生猪产业园区建设。以沅江、武水流域沿岸乡镇为主,重点打造现代优势柑橘产业园10万亩,优化了柑橘区域化布局,实现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了万亩白茶基地、万亩绿色葡萄基地、万亩生态油茶基地、万亩玻璃椒种植基地、万亩椪柑基地等一批优质基地,创建了密灯村、黑塘村、罩子坪村、甘田坪村等特色产业示范村,促进了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发展。着力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一体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了“沅味泸溪”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该县被评为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示范县。2021年,全年实现粮食总产8.4万吨,同比2012年增长10.82%;优质稻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业实现总量与质量双提升。202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9亿元,同比翻了近一番;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2元,同比增长182.14%

文化旅游来势看好。成功创建了浦市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沅水画壁景区、天桥山景区、马王溪景区、岩门古堡寨、新寨坪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5星级乡村旅游区(点)3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点5个。创建了“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浦市古建筑群)、“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浦市镇获评“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潭溪镇新寨坪村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加快推进沅江夜游景观、沅江天然浴场、夜浔泸溪等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为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新跳跃

泸溪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强县”发展战略。

绿色生态宜居泸溪。全面推进城乡绿色、融合、协调发展,“沅水明珠画里泸溪”的主题定位更加鲜明。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武水被评为全省“最美河湖”。沅江、武水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该县获评“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河长制、林长制、禁捕退捕等工作扎实推进,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泸溪县获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奖励县、2020年全省禁捕退捕工作优秀县、2021年全省禁捕退捕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老城改造、屈望城市综合体、杨柳溪开发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建成G319绕城线、白辰公路、能浦干线公路、城区旅游慢行系统,全县城镇化率达45%。突出“四美创建”和“四项治理”,打造了岩门古堡寨、新寨坪、张家坪等一批国字号传统古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农村道路提质改造433公里,通组公路路面硬化177公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农村8.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乡镇农贸市场、农村4G网络、村组公路硬化、短途公交实现全覆盖。截至2021年,累计投资约12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12514套,实现中低收入居民“住有所居”的幸福景象。投入资金30482.32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0495户,覆盖贫困户7065户,实现了人居环境大改善、村容村貌新提升。

凝心聚力脱贫攻坚。泸溪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坚持以精准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县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637464702名贫困群众全部高质量脱贫,成功摘掉了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帽子,圆了千百年来的脱贫梦。泸溪县将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卓有成效地提升减贫、脱贫成色,连续三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



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民生福祉—沙坡头区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 吴小龙

防灾减灾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全福祉,是保障民生的大事。

近年来,沙坡头区从机制建立、基础设施、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防灾抗灾救灾能力,推动防灾减灾工作高效快速发展,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道防线。

持续推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只有把“工作做在前头”,才能把“安全留在后头”。

为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近年来,沙坡头区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厘清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权责事项,压实各乡镇各部门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将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纳入政府效能目标考核,实现各方齐抓共管和优势互补。

长期以来,沙坡头区在防震减灾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统一指挥、部门联动、快速响应、措施有力的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走进沙坡头区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海报张贴在显眼位置,社区门口的宣传栏上标注着各种应急逃生知识,紧急避难指示图清晰明了,物资储备库内救生衣、安全帽、消防水桶、灭火器等救灾设施应有尽有。

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持续提升,离不开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沙坡头区不断夯实基层防震减灾救灾基础,强化灾害应急处置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常抓不懈、有备无患。公园、学校、广场等避难场所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大,用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经费投入不断增加,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得到加强,应急物资紧急采购、仓储和配送能力全面提升。

一项项工作的落实,有效筑起了坚实的“防护堤”,也为广大群众撑起了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伞”。

多举措缩短防灾减灾响应时间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否“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直接关乎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发展。

近年来,沙坡头区各乡镇、部门深入开展地质、林草、住建房屋、气象等领域风险普查任务,建立风险隐患台账,进一步摸清灾害底数情况,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明确整治措施、工作责任和时间进度,限时整改到位,全面管控风险隐患,最大可能减少和避免事故灾害发生。

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眼睛”和“耳朵”,一直以来,沙坡头区把灾害防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潜心提升监测预警“真功夫”,加快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拧好“安全阀”。

沙坡头区通过建立“1+40+10+N”应急预案体系,构建起了乡镇应急预案“1个综合+N个分灾种”架构,规范强化了乡镇层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沙坡头区各村(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一本通”预案和“N个分灾种”处置卡片的模式实施,各应急响应责任人按要求履行风险隐患监测,预警信息传播、组织先期处置、自救互救、信息收集报告、人员紧急转移等工作内容。截至目前,沙坡头区现有11个乡镇级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已全部完成。

因地制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

未雨绸缪好过亡羊补牢,防范危机好过应对危机。近年来,向公众传播应急避险常识、教授自救互救技能,在沙坡头区成为一种常态。

在沙坡头区,各乡镇、部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公共平台以及现场展台、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咨询活动、科普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洪涝、地震等各类自然灾害以及生产安全、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防灾自救互助能力。

今年以来,沙坡头区先后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累计发放科普资料4000余份,张贴宣传条幅、展板50余条,覆盖人群超6000人次,利用沙坡头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对文昌、滨河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防灾减灾救灾培训,进一步增强沙坡头区广大居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强化“守护好一江碧水”责任担当 不断提升全市河湖治理能力水平

副市长 何军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中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河湖治理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建设“益山益水益美益阳”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刻把握治水规律,勇于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的目标,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强化流域统筹与区域协同,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河湖监管,确保全市河湖治理保护工作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一、纵深推进河湖长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河湖管理方式,完善河湖长基层体系建设,在全市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优化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深化和巩固“四长一站”工作机制,夯实乡镇“一办两员”工作基础,打通河湖长制“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强协调联动。推进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压实责任,加大巡河巡湖及河湖管护力度,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三是持续抓好省、市总河长令落实。深入推进大通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大通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截污活水)工程建设;充分运用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建档工作成果,全面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管理;按照《益阳市落实省第8号总河长令工作方案》要求,狠抓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认真落实新一轮“一河(湖)一策”,逐年完成年度任务。

二、狠抓河湖问题整改

一方面,要坚定不移高标准、严要求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交办问题以及水利部、长江委、省、市河湖长交办等涉水问题的整改,对群众反映强烈、领导批示、媒体曝光的突出河湖问题,及时受理、交办督办。强化问题整改销号闭环管理,建立问题交办、整改销号、现场复核长效机制,严防虚假整改、敷衍整改,防止问题反弹,确保问题整改见实见效。另一方面,要举一反三,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采砂管理规范化、涉河工程管理法制化、河湖保洁常态化,重点整治非法占河建设、非法侵占河湖岸线、非法围河围湖、非法采砂以及农村河湖脏乱差等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三、强化河湖日常管理

一是严格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按照审查权限,遵循确有必要、无法避让河湖管理范围的原则,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审查,严禁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越权审批、超项目类别审批。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二是持续清理整治“四乱”问题。坚决遏增量、清存量,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对占用水域岸线非法建设房地产、产业园区、商业廊桥、光伏、风电、道路、种植经济林等项目以及侵占河湖滩涂搞土地占补平衡等行为,一律依法依规处理。三是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做好省管河道20XX-2027年采砂规划,确保初步确定的开采量不减少,努力争取增量。加强河道采砂及疏浚砂综合利用现场管理,落实采运管理单及签单发航制度,做好相关信息公示,加强日常巡查检查,深入推进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盗采、越界开采、超量开采等行为,加强涉砂船舶、集中停靠点及砂石码头管理。

河湖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要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一条心”思想共识,构建共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强化“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责任担当,系统谋划、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全市河湖治理的能力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市

副市长 邓曙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二章中提到,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文化塑造自我,才能真正建立起发展的信心;以人文涵养精神,才能焕发出魅力的光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应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推动文化强市。

一、突出培根铸魂,让红色“亮”起来

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基因赓续,是益美益阳的根脉所在。建设文化强市,尤其要突出以文育人、以文聚力,发挥好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我们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系统研究红色史料,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充分用好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第一路、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山乡巨变”第一村清溪村等红色资源,打造独具益阳特色和魅力的精品,形成内涵不断丰富、影响长久不衰的参观、教育和研学旅游目的地。精心创作推出更多如《山那边人家》《金家堤之恋》等有影响力的红色文艺精品,讲好益阳革命斗争的故事,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二、突出历史挖掘,让资源“活”起来

益阳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秦代置县以来从未更名,是楚文化、湖湘文化、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梅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山区与湖区文化的交融,是益阳文化自信的深厚源泉;气贯长虹的红色革命文化,是益阳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加快文化发展,没有统一路径,切实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是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近期,莫言、麦家、刘慈欣等知名作家齐聚益阳,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系列活动,以文学力量为新时代山乡铸魂,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学之乡”益阳的魅力,盘活了益阳厚重的文脉资源。下一步,如何做好中国作协在益举办的系列活动的后半篇文章,如何将以万里茶路、明清古巷、桃江屈子文化、兔子山遗址为代表的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更强的文化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就要我们进一步从历史、文化深处找潜力、找空间,下更大力气在挖掘、活化、利用上下功夫,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

三、突出改革创新,让文化强起来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文化发展,须臾离不开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实施“文化+”战略,以安化县为代表的“茶旅文体康”、以桃江为代表的“竹旅文体康”文旅融合产业来势很好。“夜市文化”与涂鸦艺术的结合,让南县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我们要继承湖湘学派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劲头,继续发挥优势,做好“红色、绿色、古色、特色”相辉映大文章,乘势加快文旅体康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文旅体康”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业态、产品、市场、服务”四个融合,打造一批立得起、叫得响、效益好的文旅精品,奋力发展全域旅游,让益阳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迸发更大活力。

益阳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呼之欲出。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朝着把益阳建成文脉永续的人文大市、业态繁荣的文旅名城、人民满意的文明家园砥砺前行。



高举旗帜 坚定理想 做好新时代“追梦人”

副市长 罗晓皓

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主要内容,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坚定信念,坚守初心,做矢志不移的“信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作为最大的政治,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

二、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做心怀大局的“瞭望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强化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和韧劲,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提高识别、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在火热的实践熔炉中百炼成钢。

三、风清气正,严守纪律,做踏踏实实的“老实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坚决做到对纪律深怀敬畏之心,自觉把敬畏纪律融入学习、工作、生活当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纪律作为言行指南,对不符合程序、违反原则的事,敢于说不、勇于碰硬,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群众满意的“老黄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抓实干,认真兑现给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承诺,着力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力。具体到教育和医疗工作,一是在教育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规律。近年来,资本无序涌入校外培训机构,尤其集中在学科类培训领域,制造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我们要认真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资本无序扩张问题。同时,我们全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公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超过95%,增加了1.8万多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二是在疫情防控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应急防控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疾控机构、定点医院、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建设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在卫生健康方面,要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目前,我市省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已完成目标任务的72.28%,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已完成目标任务的60.50%



十年奋进迎巨变 实干兴州促跨越—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郭慧霞

过去十年是临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充满挑战的十年;是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十年;是临夏不断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的十年。

展开十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临夏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240多万临夏各族儿女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临夏篇章。

这是意义非凡的时代征程—

十年来,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群众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经受了脱贫攻坚的大考,阻退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开创了大建设大发展大追赶的崭新局面,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这是逐梦未来的重要里程碑—

十年来,临夏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产业质效实现大突破,基础设施实现大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大提升,发展活力实现大释放,民生事业实现大进步,干部作风实现大转变。20192020年连续两年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荣获省长金融奖和全省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进步奖⋯⋯一步步展开谋篇布局,一步步推进落实攻坚,临夏发展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向着临夏儿女期待的、期盼的方向阔步前行。

攻坚破难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翻开十年的成绩单,临夏经济发展“含金量”更足: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地区生产总值从155.3亿元增加到373.8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9.07亿元增加到23.1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137.4亿元增加到30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0.3亿元增加到11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428元增加到2490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167元增加到9006元。

这份成绩单一笔一画落在了全州党员干部的初心里,落在了各项攀升的数据里,落在了老百姓幸福的笑脸里。

这一年,临夏变得更整洁、更漂亮了,都快不认识了。”在外创业打拼的临夏人回家时这样说。

这一年,学校多了,医院好了,就业的门路越来越多了,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在临夏的群众这样说。

这一年,临夏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企业和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临夏投资兴业的企业家这样说。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临夏人民实干奋进的脚步;一张张笑脸,折射出一个幸福美好新临夏的崛起。十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视察临夏时的殷切嘱托,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尽锐出战、攻坚拔寨,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临夏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用汗水为墨,以实干为笔,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基础上,打好“四大攻坚战”,实施“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培育“五个百亿级产业”,开启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喜人局面,我州“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顺利开启“十四五”规划建设,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这是一幅幅由大项目描绘的添彩画卷:20197月开工建设的沿洮河经济带东乡段项目,创造了“达板模式”“达板标准”“达板速度”,不仅保障了东乡全县如期脱贫,而且为永续发展探索了新路;202112月全线开工建设的兰合铁路,将结束我州不通铁路的历史,圆了临夏人民多年的高铁梦。

这是用数字谱写的跳动音符:2012年,全州实施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479个,总投资733亿元,完成投资253亿元;2021年,全州实施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85个,总投资1881亿元,完成投资378亿元。十年来,共实施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4110个,完成投资2713亿元。

放眼临夏,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十年来,全州上下牢牢扭住重大项目这个稳定经济的“压舱石”、绿色发展的“火车头”、转型升级的“破冰船”,按照州委、州政府“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的安排部署,抓准用好政策机遇,研究把握投资导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谋划争取实施项目,呈现出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临夏速度”,演绎了临夏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一个个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投资建设,一大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集中上马,为临夏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工建设临大高速、临康广高速、安临一级和临夏市环城北路,双达高速、旅游大通道和折红、康冶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兰永临高速、永积高速有望年内动工建设;实施了引黄济临、和广两县水源保障、南阳渠水系连通及提质增效、鸣鹿水库、石门滩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

多年来,随着我州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开,机场逐渐成为临夏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板”。20208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与西部战区空军正式签订新建临夏机场军地协议,标志着概算总投资16.3亿元的临夏机场项目正式进入审批立项阶段。这一刻起,临夏人民在家门口乘飞机的梦想即将变为美好的现实,临夏立体交通枢纽的蓝图上即将添上最关键、最动人的色彩。

如今的临夏,每一片土地都升腾着干事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一张张图纸正兑现为实实在在的大项目,为临夏“十四五”发展蓄积了弯道超车的新动能。

产业驱动聚势转型跨越发展

秀美风光多次走进国家级媒体视野,成功打造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稳步推进,多部剧作精品荣获省级大奖⋯⋯临夏,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正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生态环境好,城乡面貌优,一项项举措使我州旅游业蓬勃发展,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等景区景点游人如织,八坊十三巷、大夏河三十里风情线等旅游新地标人气爆棚;临博会、牡丹文化月、杏花节、梨花节等节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州已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全州旅游接待游客人数从2012年的440.8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1592.6万人次,全州旅游综合收入从2012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4.6亿元。

发展文旅产业是我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打造“五个百亿级产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有益探索。十年来,我州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在保证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基础上,以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为抓手,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为导向,以标准化、规模化、集群化为目标,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牛羊菜果薯药菌花”特色产业,研究谋划新产业,抓好“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全力推进文旅、美食、工业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文旅优势加快释放,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晋级5A级景区,新增4A级景区6个,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村25个,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取得重大进展,引进普乐方五色谷、华谊兄弟星剧场、临夏市酒店群博物馆群等重大带动性项目,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连年保持高位增长。

工业经济蓄势发展,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和工业园区建设,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东西部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装备制造、电子元件、纳米材料、灯饰雨具、箱包制鞋、医用防护等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皮革城、灯饰城、电商城、箱包城等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广河县创建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临夏县创建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成中荷国际鲜花港、食用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金银花藜麦产业园等州级农业园区。

临夏美食美名远扬,成立临夏美食产业发展中心和行业协会,建起“五个十”美食名品,集中资金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发布临夏美食标准,引导临夏籍群众在全国开办特色餐饮门店3万家,东乡手抓、盖碗茶等特色饮食享誉西北。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让临夏“脱胎换骨”。现在的临夏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文旅优势加快释放、工业经济蓄势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临夏美食香飘四海⋯⋯

站在新的起点,临夏经济社会发展已按下“快进键”。我州各族儿女将按照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的奋斗目标,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幸福美好新临夏。

记者手记: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记录走过的足迹,写下奋斗的华章。

曾经的临夏,是国家“三区三州”和全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州8县市均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有649个贫困村。

如今的临夏,彻底摘掉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帽子,开启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喜人局面,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了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弘扬了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临夏人民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奇迹。

当集中检阅过去十年临夏经济发展成果时,总有一种豪迈与暖流激荡于胸,总有一种激情与自信油然而生。

过去的十年,是我州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十年,也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生态文明绿色底蕴更加厚实、民生事业更有温度的十年。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一串串数据勾勒出临夏加速发展的脉络,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生动地讲述着这里的变迁,临夏儿女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干出了新天地、拼出了新境界、闯出了新路子,让这片热土上闪耀着新的辉煌⋯⋯



以“四个转变”聚力招大引强

龙南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龙南市委书记 钟旭辉

近年来,龙南立足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定位,创新实施“三场活动”“五项制度”“八大行动”,以“四个转变”为抓手,加快融湾入圈,全力招大引强,推动龙南连续十二届蝉联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奖。今年1月至7月,龙南引进项目61个、总投资532.5亿元,签约项目、资金超去年总和,其中“5020”项目2个。

一是聚力招大引强,龙南由“干部招商”向“全民招商”转变。突破过去“单兵作战”的招商机制,激发各方招商动力,构建“全域、全线、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格局。区市领导以身作则,既挂帅又出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带头外出招大引强、考察对接项目,今年以来共外出招商113次,其中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18次。龙南组建20支专业招商团,每支招商团聚焦专攻领域,集中火力、精准出击,今年以来已外出招商158批次、接待客商165批次。龙南还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每年召开综合表彰大会,表彰奖励贡献突出的企业客商、优秀乡贤、市民群众等招商主体,营造“人人支持招商、人人参与招商”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保姆招商、理发师招商、退休老干部招商、企业高管夫妻招商等生动故事。

二是由“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龙南按照“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要求,铸造“龙易办”营商品牌,以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高端项目。龙南优化安商服务,全面落实政企圆桌会议制度,深入实施“七个一”安商服务机制,安排71个单位对接企业和新建续建项目,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政务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广东四地开展182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合作,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企业,真正让企业容易办、方便办,最高效、最放心。优化人文关怀。实施“孔雀计划”,及时兑现人才政策,用心用情用力落实住房、子女就学等措施,完善园区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让企业客商和人才在龙南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广大龙商纷纷介绍朋友和合作伙伴投资龙南,产生了“以商引商”的“葡萄串效应”。

三是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龙南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以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深入实施“5020”项目攻坚行动,先后引进国内500强双胞胎集团、纬德电路、倍思集团、国家级双创平台华澜浩宇等一批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大项目、好项目。突出“链群配”,缺什么就招什么,什么弱就补什么,推动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今年引进40个首位产业类项目,占引进项目的65.57%。严把“准入关”,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严格把好前期洽谈、会议研判、实地考察、项目会审、合同签订“五道关口”,确保项目准入的科学性、规范性。去年换届以来,龙南共召开项目准入研判会12次,研判项目185个,否决47个。

四是由“注重签约”向“注重落地”转变。龙南全力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一方面建平台、保落地,加快经开区扩区调区,站位全省大局谋划推动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用好5G智能科技园、前海数字贸易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大力开展“腾笼换鸟”工作,目前已腾换42家低效企业,盘活工业用地1780余亩、厂房45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勤调度、破瓶颈。每月7日召开重大项目推进调度会,对节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现场、会议集中调度解决,对“慵懒散、推拖绕、怠乱飘”作风问题通报曝光。另外,抢工期、赶进度。始终保持园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场面,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项目现场最高峰时有400多台设备同时作业,嘉元科技项目工地最多时有1000多名工人同时施工,龙南首个百亿工业项目佳纳能源(一期)开工9个月就竣工投产。



扬帆起航风正劲 砥砺奋进谱新篇—扎鲁特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通讯员 白敖敏 通讯员 韩飞

时间不停步,发展不止步。20XX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扎鲁特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大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农牧产业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放眼征途,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高质量发展图景跃然眼前。

打好项目建设“组合拳”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八月初,扎鲁特旗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议,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查找剖析、研究解决当前抓经济、稳增长、谋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进一步提振全旗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会议号召,全旗上下要拧成一股绳,以知耻后勇的决心重振旗鼓,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刀刃向内,以百折不挠的韧劲攻坚克难,要变“拖泥带水”为“风风火火”,争分夺秒,迎难而上,以超乎寻常的执著和韧劲,推进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扎鲁特旗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聚焦自身优势,围绕全旗“十大重点产业链”建设,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开展招商,密切对接“头部企业”、大型央企国企。今年上半年,该旗组建的53支招商工作队共签约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协议签约额达171.63亿元,新开工项目11个,到位资金9.55亿元。

为确保签约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能够按预定时间完成,保障项目有力有序推进,扎鲁特旗全面落实“项目管家”“项目秘书”制度,加大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力度,对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火电灵活性改造、青格洱公司50万千瓦风电等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措施加速推进。

同时,积极对接协调国电投内蒙古公司,会商解决项目备用电源问题,加快推进扎铝二期43万吨电解铝项目开工建设;加大与双汇集团等精深加工企业对接力度,盘活邦杰公司闲置厂房和设备;密切跟踪康乃尔30万吨乙二醇项目嫁接盘活工作,保障年底前复工建设;加大与中科电力装备集团公司对接力度,尽早开展选址、立项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内落地,填补制造业空白。

挺起工业经济“硬脊梁”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工业是立旗之本,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扎鲁特旗以自治区全面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契机,立足扎实的产业基础,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打造高端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特色生物加工、综合物流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向高深化、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智能化发展。

走进鲁北产业园区,一座座标准化厂房不断向周边拓展,项目建设现场鏖战正酣,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仿佛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急促有力的脚步声。

目前,园区已签约入驻46家企业。优质企业的入驻,将为全旗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鲁北产业园区管理委员副主任秦曙光表示。上半年,全旗工业实现总产值129.8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95亿元、工业固投完成9.16亿元。

扎鲁特旗紧紧牵住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聚焦铸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以链招商引进一批重点“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整合”,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集聚,突出优势、整合资源、握指成拳,实现集群集聚效应最大化。下活产业“特色棋”助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扎鲁特旗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化农牧业,力促农牧业高质高效发展。

近年来,该旗加速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建设高效养殖业基地,引进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目前,全旗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2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0亿斤左右。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蒙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8万亩。

与此同时,该旗以建设全产业链为目标,积极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鼓励引导农牧民将耕地、草牧场经营权适度向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有序流转,全面推广标准化种养模式,并借势“蒙字标”打好“特色牌”“绿色牌”,不断提升扎鲁特绿豆、扎鲁特葵花、扎鲁特草原羊、扎鲁特放心牛羊肉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旗农牧业局副局长白朝克图介绍:“近几年,扎鲁特旗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升的同时,积极争取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培育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400多家,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落实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政策资金4.5亿元。”

注满人才“蓄水池”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扎鲁特旗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力军”“重头戏”,不断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充分挖掘乡情资源,组建人才库、搭建联系在外人才平台,大力回引在外人才创新创业,激活在外人才“蓄水池”,巧借人才智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该旗坚持人才“以用为本”,优化“栖才”环境,认真落实旗委主要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为全旗创新注入源动力。探索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定出台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和工作方案,开通域外人才回引“绿色通道”,实现优秀青年人才归乡发展,年内计划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00人。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检验干部素质能力的“试验田”,依托“一线锻炼丰羽翼”“千名干部下沉基层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以实战实训方式提升干部履职能力,选派3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双向挂职”,2039名党员干部到乡村一线结对帮扶,202名党员干部到87个嘎查村、分场驻村帮扶,70名党员充实到招商一线实践锻炼,12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疫情防控一线历练,淬炼过硬本领。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和网上联络等线上线下联动方式,积极搭建乡土人才联系平台,精准掌握“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手、乡村科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的情况,及时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储备库,对人才流动、学历提升、就业创业等信息实时更新,确保乡土人才识别管理精准化、系统化、全面化。

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展望未来,扎鲁特旗将以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的锐气,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唯旗是夺,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感恩奋进勇争先 担当实干谱新篇—武威市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非凡十年踔厉奋发,凉州大地日新月异。

2021年,武威市凉州区生产总值达37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9亿元,较2012年年均分别增长8.2%10.8%,固定资产投资较2012年年均增长27%;进出口总额2.7亿元,较2012年增长1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5亿元,较2012年年均增长5.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397元提高到2021年的35912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7554元提高到2021年的18137元;县域综合竞争力位列全省十强县第四位。

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是凉州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实干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

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乡面貌更加亮丽,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十年来,凉州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发展活力足、竞争能力强、基础底盘稳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菜果菌薯药草“10+N”特色优势产业,设施蔬菜、食用菌产量和生猪饲养量居全省县区第一位,被评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凉州农鲜”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伊利乳业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黄羊抽水蓄能电站被列入全国抽水蓄能电站“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8户,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26户。

着力打造百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在武威市率先规划建设新能源示范园区—九墩滩光伏治沙产业园,一体推进光伏治沙、配套电网建设和协同产业发展,呈现出递增突破、加速集聚、延链成群的强劲态势。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投资近百亿元的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即将建成,永丰镇四十里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建成投运,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凉州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十年来,凉州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精准落实“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建成荣华绿洲等“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安置点33个,搬迁移民18182人,现行标准下11.3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紧盯“两类人群”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培育发展富民增收产业,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质量”和“成色”不断提升。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45.5万亩,排查整治撂荒地0.12万亩,粮食产量达71万吨。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成立乡村振兴公司5家,充分利用闲置校舍、粮站、供销社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75个。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十年来,凉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全面整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8.36万亩,完成沙化土地治理75.71万亩。坚持向南部山区要绿,建成国家储备林1.1万亩。新增城区绿地456.24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36.66%,每个镇1处以上休闲公园、每个行政村1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的目标全面实现。凉州区被命名为“甘肃园林城市”,3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2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6个地下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石羊河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示范河湖。

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广农田高效节水技术面积110万亩,西营五干片区调蓄水池建成蓄水,凉州区调蓄工程PPP项目11座调蓄水池全面开工建设。2021年全区用水总量较2012年减少1.47亿立方米,中水回用率达到100%,被命名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

城乡面貌更加亮丽

十年来,凉州区坚持科学规划、依规建设、精细管理,着力补短板、强管理、提品质,全力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智城”,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促进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建成保障性住房60886套,完成棚户区改造48976户。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4.04平方公里,较2012年增加1.5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3.94%,较2012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市政道路、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园广场、便民市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全力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鼓励支持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设置临时经营摊点1040个,带动就业4000余人,城市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扎实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建成新型农村社区7749894套,建设新民居试点6403户、居民收缩安置点111091户。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复垦废旧宅基地71325300亩,建成人居环境示范点644个、“一村万树”示范村41个,新改建农村公路4307.5公里,改造农户厕所8.9万座,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十年来,凉州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办好各类民生实事,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每年保持在80%以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4.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被评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划拨城区教育用地1310亩,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5所,新增公办学位园位2.32万个,城区“择校热、大班额”“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加快推进健康凉州建设。凉州医院异地迁建等项目建成投用,区传染病医院住院楼建设、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方舱医院启动建设,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成功创建。

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深化。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持续深化平安凉州、法治凉州建设。“六五”“七五”普法成效显著,“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2015年被全国普法办评为“全国法治县区创建先进单位”,2020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凉州区是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0个优秀县区之一,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区。出台《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合理消费、节约用餐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十年来,凉州区始终牢记“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久久为功促改革、优环境、谋发展,动能活力进一步释放。

党政机构改革,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城郊村“村改社区”试点工作,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国企、公务用车,公交公营改革全面完成,城建、水管、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累计注册市场主体达8.05万户,减税降费62.81亿元。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慎推进,被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双创”示范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十年来,凉州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不断强化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全面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四抓两整治”和党建工作信息化,村级组织“危旧小”活动场所全面“清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明显增强。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续纠治“四风”顽疾和隐形变异问题,干部作风逐步好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扬帆起航踏征程,砥砺前行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凉州区将只争朝夕、笃行不怠,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凉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甘肃工业经济十年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胡旺弟 蒋文艳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

甘肃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工业逐步展现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树牢、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等喜人形势。

2021年,甘肃工业增速8.9%、位列全国第17位,成为8年来最快增速,2020年和2021

两年平均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为全国第10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8%,增速位于全国第一,是我省9年来最快增速;规上工业实现利润两年平均增速45.4%,增速全国第六;中小企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1.4%。同时,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实施强工业行动”进行了系统部署,“强工业”上升为全省发展行动,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老工业基地迸发新活力

甘肃是底蕴深厚的老工业基地,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史上的众多第一,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2017年,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功送电;2018年,国内首个示范性百兆瓦级光热电站在甘肃敦煌正式投产;2021年,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年生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20XX年,甘肃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

甘肃已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页岩油产量居全国第一;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记者从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省组织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重点项目270项,总投资754亿元,20XX年计划投资199亿元。截至目前,21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6月完成投资83.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2.2%

据统计,我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智能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从2017年的4.7%8.4%增长到了2021年的6%10%

金川集团镍钴产业5G+智慧园区建设专项项目、白银集团物流大数据及智慧供应链项目等一批信息产业链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有色工业基地,以白银为中心的铜、铝、铅、锌有色工业基地,以金昌为中心的镍及铂族金属工业基地,以嘉峪关为中心的钢铁基地,以天水为中心的机械电子工业基地,以陇南为中心的有色金属工业原料基地。全省工业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轻纺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循环经济等六类优势产业不断发展,产业优势愈加凸显。

工业经济呈现量增质优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工信系统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实施工业强省、产业兴省,统筹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甘肃工业呈现“质”优“量”增的喜人局面。

甘肃省统计局统计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省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070.2亿元;2021年,我省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850亿元。

今年1-6,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

今年新增规上企业32户。工业占GDP比重由202127.8%提升到31.9%,特别是制造业占GDP比重提高至20.2%,10年来首次突破20%,居全国第一。

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交流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增就业的重要支撑。

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我省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7年的28.4%提高到34.7%,对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4%,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数量达到5.6万户,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03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4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271户。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设立企业4.1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7%,其中新增工业企业1867户,比上年末增长5.4%。上半年,新认定60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强工业行动奋进正当时

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作为我国最早从事集成电路封测和半导体元器件研制生产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研发的倒装芯片、硅通孔、凸点等平台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产品销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

据介绍,通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我省工业经济运行逐年向好。截至2021年,全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值达到207亿元、新材料产值达到700亿元、电子信息产值达到510亿元、生物医药产值达到176亿元。2021年,甘肃确定链主企业53户,推动形成“培育一个企业、完善一个生态、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

全省工信系统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计划,制定了《强工业20XX年稳增长行动计划》等十个行动计划,涵盖“做大总量”,实施稳增长、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行动;聚焦“盘活存量”,实施“三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聚焦“提高质量”,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聚焦“引入增量”,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聚焦“增强能量”,实施“三提一攻关”数字赋能行动,强化园区承载能力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行动,推动工业总量规模进一步做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业体系更加完备,市场主体更加壮大。实现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向好。



旗帜引领 扬帆逐梦—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 李国惠

十年,一个跨越历史的时间维度。十年,一段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十年,一张满载硕果的惠民答卷。

天津,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拱卫首都,协同京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高举旗帜、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忠诚履职,矢志不渝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成效中,牢记天津之特、天津之卫,坚定不移筑牢首都的政治“护城河”。

这十年,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积蓄了跃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这十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擘画了宜居宜业的崭新画卷;这十年,民生答卷暖人暖心,擦亮了海河儿女的幸福底色。这十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了强基固本的战斗堡垒。

津门极望,从古运河舟楫千里到渤海港通达天下,从黄崖关依山傍险到七里海霞鹜齐飞,从五大道万国风情到海河畔广厦高耸⋯⋯苍山如海,水净天蓝,芳华似锦,未来可期。

发展新局面以质为帅增效益

回望来路,既有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也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浩荡和豪迈。十年来,天津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守正创新之歌,奏响了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的华美乐章。

2014年春,风起京津冀,潮涌渤海湾。

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发展大棋局再落关键一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子落,全局活。八年来,京津冀“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逐步打破,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格局逐步显现:

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2016年至2021年,北京企业在津投资项目5161个,投资到位金额7756亿元。

打造“1+16”重点承接平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3000余家,2021年北京企业占比已达30%,初步实现“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来天津”的发展模式。

—“轨道上的京津冀”提速发力,京津冀主要城市一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完善,京津通勤便利化12项措施全面落实,高铁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实现“预约+直刷”乘车模式,京津两市地铁App支付互认,同城化更加明显。

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院1013家。三地拧成一股绳,天津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继续乘风破浪。

攻克酶蛋白理性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断热稀土涂层打破国外垄断、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实验室条件下“从01”的突破⋯⋯捷报频传的背后,是天津科技创新引领能力的持续提升。

多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和创新平台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不断完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和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持续保持全国前列,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作用凸显。

首批5家海河实验室挂牌运行,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天津版“国之重器”加快建设。

在科技“硬核”实力明显增强的同时,我市产业链“筋骨”日益强壮、“血脉”加速打通。天津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12条重点产业链,锻长补短、聚势赋能。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12条重点产业链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2.7%

时代航船,扬帆五洲四海;活力智港,诚邀八方宾朋。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海,波光粼粼中,天津港吞吐万汇,奔流不息。这里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目前,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已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港口为魂,航空为翼。天津海港、空港“双枢纽”正同频共振,携手远航。

目前,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获批建设,天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生态新画卷不负青山不负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这十年,铁腕治污显成效。

天津是老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基础雄厚。

发展是硬道理,可“涸泽而渔”的硬发展没道理。天津没有一味追求表面光鲜的速度数据,更没有为了保增速让GDP上去了、绿水青山失去了。

绿色决定生死”写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足见决心和勇气—

天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国率先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以“刮骨疗毒”的气概分类整治2.2万家“散乱污”企业。同时,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推进。

五控”治气、“四措”治水、“三招”治海、“两控”治土⋯⋯铁腕治污力度前所未有,天津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21年,空气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5天,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劣”。

这十年,绿色发展意正浓。

芦苇浩荡,满目葱绿;粼粼碧水,清波荡漾;百鸟云集,鱼美蟹肥。

七里海,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这里靠“海”吃“海”,一度十分“繁华”。人山人海,带来了短暂的经济效益,也破坏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警钟敲响,保护与修复成为头等大事。201610月以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八进”七里海,检查调研湿地保护修复、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建议,持续推动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

随着《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出台,十大系统性工程统筹推进,七里海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

为了守好“京津绿肺”,构筑首都“生态护城河”,天津又开启了一场“拔钉子”“啃骨头”的绿色革命—大力实施“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875平方公里湿地,泡泽棋布;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野趣自然;153公里海岸线,绿意延绵。

如今,“绿水青山”正不断变成“金山银山”:创新金融支持“绿水青山”建设模式探索取得重大成果,宝坻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市连续三年捧回生态环境部颁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金字招牌”⋯⋯

这十年,宜居宜业生活美。

天津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双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津实践”广受好评。

地铁建设提速推进,滨海新区Z2线开工建设,4号线南段、6号线二期建成通车,“津城”“滨城”双城通行更加便利高效。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全面赋能城市发展,打造全国智慧城市标杆。

规划建设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空间。

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加快“不动产登记一网通”改革,“飞地”治理经验获民政部推广,坚决有力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

民生新福祉倾心倾力暖民心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天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问题,倾心倾力谋为民之举、求利民之实,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倾心倾力,体现在一个个暖人暖心的“民生礼包”上。

连续6年延长供暖,累计投入弹性供热补贴资金达70余亿元,确保市民温暖过冬。

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将财政支出的75%用于民生领域,为36万户居民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房产证难题,完成16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94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2.2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实现了从“忧居”到“优居”的转身。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向群众汇报”、入列轮值、联点访户、党员志愿服务等制度化长效化,形成了“和平夜话”、“五常五送”等好经验好做法。

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2万人。着力完善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用真情实招促进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好就业、就好业”。

积极探索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新路子,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老人家食堂达到1700多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达到1357个,近5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6万个。

着力构建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近5年天津粮食产量年均增长4.5%,口粮自给率由2016年的36.2%提升到2021年的65.4%,在全国粮食主销区中位列前茅。

倾心倾力,体现在一份份生命至上的“健康清单”上。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力度,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时刻保持热备灵敏状态,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推进“排球之城”“运动之都”建设。启动实施妇女儿童健康提升计划,覆盖320.4万人次。

倾心倾力,体现在一组组品质天津的“文化密码”上。

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实现新突破,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涌现出“人民英雄”张伯礼、

时代楷模”张黎明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取得实质性进展,构建起“2+4+1”市级规划体系。

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场馆建设,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红色新引擎党建引领促发展

为党的事业做了什么?为天津百姓干了什么?为子孙后代留了什么?

面对新时代新考题,天津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

2018年,全市村社区迎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首轮换届。

换届前,85%左右的村、19.5%的社区不是“一肩挑”,“两委”不合、互相掣肘现象屡见不鲜;近半数村委会主任、24%的居委会主任不是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时有发生。“全面推行‘一肩挑’!”市委一声令下,一场关乎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硬仗”正式启动。历时几个月集中会战后,我市全面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

100%“一肩挑”全面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迈入2021年,天津迎来新一轮换届。全市上下勠力同心,高标准高质量实现村社区100%“一肩挑”,学历、年龄实现“一升一降”,党组织领导地位持续巩固提升。

提高党建的活力,从事党建的人是关键。

我市连续5年面向全国广发“英雄帖”,每年好中选优招录千人,引导大学生党员到基层一线锤炼党性、砥砺品格、增长才干。

对于想干事、能干事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天津构建了“村‘两委’-副书记-书记-乡镇事业编干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培养链条和成长通道。目前,推荐选拔1210人担任村“一肩挑”并纳入事业编管理,128人通过换届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活力,成为我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蓄水池”。

……

天津交出的“答卷”,绝不限于此,也绝不止于此。

大潮激荡,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天津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拥抱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



十年奋进铸辉煌 踔厉奋发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朱媛媛 崔慧芬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

展开天汉大地十年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拼搏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我们勠力同心、昂首阔步。

这是奋进的十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抓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我们开拓创新、跨越竞进。

这是收获的十年—全面完成市第四次、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发展基础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底蕴厚实、城乡建设突飞猛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来,天汉儿女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在汉中发展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书写“汉中答卷”

处暑时节,勉县武侯镇庙湾村200余亩辣椒基地迎来了收获季,农户们在椒田里一片忙碌;南郑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里稻穗沉甸甸、鱼儿穿梭忙,合作社的社员们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汉台区铺镇元房村蔬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出门打工不如回家种菜”成为了村民的新理念⋯⋯当下的天汉大地,风光秀美、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士气,攻城拔寨,向贫困发起总攻,啃下了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攻下了一个个难攻的“贫困堡垒”,如期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脱贫攻坚的“汉中答卷”。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52.4万人,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1010个贫困村退出,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在2017—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评“四连优”等次。

实实在在的成绩单是有力的证明: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130.8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88万个,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199个;修建3000余公里通组路;累计搬迁4.26万户13.6万人,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3.9万户;13.1万慢性病贫困患者享受签约随访服务,2.6万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资助各学段贫困学生26.3万人次;1054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智慧在经验中闪光:我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批具有汉中特色的扶贫模式和经验做法,得到全国、全省肯定推广。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高度认可,入围“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将我市在智志双扶中创新的“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吸收推广;汉中“互联网+精准扶贫”云计算平台在全省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上介绍经验并进行推广;“四大工程”“五项机制”、六种汉中模式推动通汉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支部引领、村委主导、壮大集体、带动脱贫”经验做法入选2019年全球减贫案例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市立足当前补短板,着眼长远打基础,确保农村高水平全面小康,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激活“汉中引擎”

回首十年路,汉中胸怀“两个大局”、担当时代大任,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坚韧执着取得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显著成绩。

翻开十年的成绩单,汉中经济发展“含金量”更足: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1768.72亿元,较2012年的733.24亿元增加1035.48亿元;2021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5279元,较2012年的21566

元增加3371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1.240.538.3调整为2021年的15.542.741.8,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争先进位的亮眼数据,并非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夯实发展基础,壮大整体实力,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经济的新质地从何而来?一方面,农业经济稳定发展,一产增加值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达到273.60亿元。坚决扛牢稳粮安全政治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70余万亩、总面积达到157万亩。

突出汉中优势,加快构建“34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84.64亿元,较2012年的260.49亿元增加224.15亿元。粮食、蔬菜产量分别达到110.5万吨、289.5万吨,较2012年的99.19万吨、187.85万吨,分别增加11.31万吨和101.65万吨,城市居民“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另一方面,工业发展汇聚新动能,坚持生态立市、实体经济兴市、绿色制造业强市,制定实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规划,加快构建“3552”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深化重点产业链建设,2021年全市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87.9%2012—2021年,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8.5%,建成省级工业园区11个,汉中航空产业园入选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城固县、洋县、宁强县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县”。2021年,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853.32亿元,较2012年的683.50亿元增加1169.8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72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3%,高于全省增速32.5个百分点。

同时,服务业迭代铺展新图景,扎实推进文旅融合,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扩大旅游规模,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打造“旅居在汉中”特色品牌。累计建成龙头山、汉江源等国家4A级景区17个,汉台、洋县、勉县、留坝等县区顺利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秦岭国宝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度假区,获评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秦巴天汉、旅居天堂”美誉度不断提升。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打造中央商业大街、天汉长街、吾悦广场等特色商圈,商贸流通、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67亿元,较2012年的226.61亿元增加372.06亿元。

这一串串让人欣喜的数字背后,折射出市委、市政府面对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扛牢追赶超越使命担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长抓的韧劲,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抓破解,一个工作一个工作抓落实,用实际行动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把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彰显“汉中温度”

俯瞰天汉大地,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正如火如荼;“互联网+医联体”模式,让宁强县的患者可以在网上享受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教授的远程会诊;市就业创业“智慧培训超市”打造的“培训+就业”模式,为劳动力提供一条龙服务⋯⋯

发展为了人民。十年来,我市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首位,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出台了多项民心工程,干成了一批过去想干、没有干成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多年想办、没有办成的难事,推进了一批实实在在、群众点赞的实事,诠释了“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政莫高于亲民”的执政理念。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补齐民生之短,夯实民生之要,回应民生之需,筑牢民生之基,多解民生之忧,这是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十年: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23元,是201219827元的近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4元,是20126181元的2.1倍。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参保任务完成率均达100%,特困人员、残疾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孤寡老人、困境儿童各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各类医院91所、养老服务设施1874个,被确定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和国家长护险试点市。

倾情倾力解决民生难题。石门水库和长林水源地供水工程顺利投用,建成宁强至汉中天然气长输管网,实施棚改12.37万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23所,上学难、用气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事业更加优质均衡发展。探索推广“名校集团化、集团名校化、名校品质化”的模式,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7所,提前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和省“双高双普”达标县,陕理工升大学成功,汉中职业教育集团组建运营。同时,加大政策支持优职教,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紧密衔接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聚力打造“四个在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竞相发展,滨江新区、兴汉新区加速崛起,中心城区扩能升级,南郑撤县设区融入主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强力推进“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天汉大地旧貌换新颜。9个省级名镇、1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条风景线串珠成带,荣获“美丽中国最美城镇奖”。

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和邮政融合发展,“三个交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双百战略”纵深推进,天汉大桥、龙岗大桥相继建成,东、南、北三大出入口扮靓城市大门。西成高铁、阳安二线、十天高速汉中段、宝巴高速汉中段、西镇高速建成通车,“绿巨人”动车、汉中始发北京高铁开通运行,秦巴深山环线等项目扎实推进,城固机场运量指标位居西部机场前列。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由1座空港、3条铁路、4条高速、5条国道、11条省道及4条公路环线组成的“1345114”综合立体交通网。

非凡十年,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也成为我市最温暖的底色。

高标准打造美好家园

绘就“汉中画卷”

十年来,汉中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一张张国字号名片,熠熠生辉、个个出彩;一幅幅的城市美好画卷,尽收眼底。

这幅画卷,红色引领。

全市上下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重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推进“明责、践诺、结果”、“进知解”、“五星创建双强争优”等活动,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这幅画卷,波澜壮阔。

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沉着应对勉县“8·21”特大暴雨、镇巴“9·9”山体滑坡等灾害,探索出“四边三撤”等成功经验,及时转移撤离受困群众,交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分答卷。

2020年以来,面对多轮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我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取得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成果。

这幅画卷,绿色浸染。

绿色是汉中最靓丽的底色,生态是汉中最大的发展优势。十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两山”理念,牢记秦岭生态保护“国之大者”,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坚决整治秦岭巴山“五乱”,全面完成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任务。

勒紧生态环保的紧箍咒,打响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汉中绿”“汉中蓝”触目可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等产业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三五”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两山资源公司”实现县域全覆盖,西乡、留坝、宁强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留坝、佛坪被命名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这幅画卷,大笔如椽。

平安汉中写就华章,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药安全平稳向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扩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荣获省级“平安市”。

法治汉中创下佳绩,城乡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三大领域“首法”全部诞生,市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法工委地方立法联系点。

这幅画卷,五彩斑斓。

汉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力实施文化振兴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汉文化研究宣传深入推进,“汉中三堰”申遗成功,张骞传说、汉中藤编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朱鹮文化展亮相G20峰会,《汉颂》《凿空者》《汉中栈道》讲述了汉中精彩故事、展示了汉中独特魅力。

隆重举行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系列重大庆祝活动,团结奋进的主流舆论持续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1456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汉中跻身全国城市传播百强榜。汉中籍老英雄张富清荣获“共和国勋章”等殊荣,30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及“中国好人”,“厚道汉中”广为传颂。

这是新时代的美好画卷,这是现代化的美好汉中,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只是一瞬间。然而,对于砥砺奋进的汉中人民来说,已然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天汉儿女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冲刺跑”的姿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科学统筹防疫情 集智聚力稳经济—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刘伟业

7月下旬,金昌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亮相: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3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位列全省第一;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4.9%,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连续5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3%,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总值136.6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40%以上,居全省第一⋯⋯连续两个季度获市州重点工作省级评价贡献奖,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省级综合评价全省第1位。

疫情防控精准有力,重大项目加速开工,新经济逆势上扬,稳企措施确保落地⋯⋯金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健康,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重统筹把关口

护航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牢牢绷紧思想之弦,知责明责履责担责,全面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坚决筑牢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防线。”在825日召开的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王钧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202029日唯一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以来,金昌第一时间成系统、有节奏地打出疫情防控“组合拳”,两年多来实现新增确诊病例零报告。

零报告不等于零风险,病毒传播越快,越要立即处置;疫情越是胶着,越不能麻痹松懈。经历过去两年多的防控实践,金昌已经形成了抗疫的一套理念策略和具体措施。市委、市政

府主要领导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成立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调度会及“一办十八组”专题会议,对标对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要求,每日多方调度,层层现场调研,时时分析形势,紧盯重点人、重点物、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动态调整措施,研究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以“严、准、狠、快”的力度,构筑起了阻击疫情的严密防线。

您好,请下车登记一下信息⋯⋯”在永昌高速公路出入口处,记者看到,疫情防控人员对车辆驾乘人员查验场所码、健康码、行程卡以及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对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则要进行抗原检测、核酸采样并登记人员身份信息。

金昌把输入性传染源防控作为重中之重,织密交通检疫防线,把牢疫情输入关口。在金昌火车站、金昌飞机场、连霍高速永昌(南)收费站、金永高速河西堡收费站、金武高速金昌东收费站等出入口均设置了检查站(点),24小时对过往车辆及司乘人员进行体温、核酸筛查和信息登记备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全省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昌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迅速动员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抽调干部充实一线防控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孙先生,封条贴上就不能出门了,也不能随便开门,一定要坚持7天,有事儿发AAA或打电话给我,医护人员会上门进行核酸检测⋯⋯”712日,金川区昌都里社区网格员马翠芳,耐心地向居家隔离的居民告知注意事项。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阵地,金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防疫宣传态势。社区网格员每天深入辖区,利用“大喇叭”和居民AAA群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更新每日疫情最新数据等。同时,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做好来金返金人员提前报备登记和已来金返金人员摸排上报工作,通过AAA、电话等及时掌握辖区居民动态,做到排查全覆盖、无死角,提醒居民及时、主动报备。

稳增长调结构

锻造经济发展硬实力

金昌资源优势突出、产业体系完备、营商环境优良、发展动能强劲,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稳农业、强工业、优服务业,以此锻造经济发展硬实力。

骄阳涌麦浪,颗粒归仓忙。小麦集中收割的时节,在永昌县的广袤田野上,大型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饱满的麦粒从卸粮口喷涌而出,机声隆隆奏响了今年粮食丰收的序曲。

守底线、破难点、聚要素、抓示范。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三农”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统筹抓好春耕生产、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26亿元,同比增长9.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75元,同比增长5.2%

工业经济不仅要在“量”上有突破,更要在“质”上有提升。

走进金川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工人抢工期、抓进度,处处洋溢着奋进热潮。

该项目由金川集团公司投资57.52亿元建设,从今年5月开工,建成后每年可处理混合铜精矿153万吨,年产铜阳极板35.78万吨,年产值达到260亿元。

我市大力实施强工业行动,深入开展“四抓四促”,强势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出台《支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分级监测调度和“一月一监测、一月一通报、规上企业分级监测、重点企业随时调度、重大问题现场解决”工作机制,强化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协调保障,落实保通保畅“白名单”机制,建立健全政企联席会议机制,力促工业企业稳产增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传统销售模式受限的情况下,电商为全市经济发展插上“云翅膀”,让本土特色农产品“飞”往全国各地。上半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6.5亿元,同比增长10.2%;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11.1%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我市出台《金昌市20XX年促进消费增长活动实施方案》,安排促消费资金600万元用于开展促销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迎新春促消费助力乡村振兴”、庆“五一”“迎端午”促销活动,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券,在汽车、家电、家具、成品油、日用品、餐饮等重点领域开展了100余场促销活动。举办了“五一”汽车展销会,销售车辆419台,销售金额超过6900万,车辆购置税超过520万元。引导时代广场举办了第一届美食玉器文化旅游节,日均销售额约12万元,带动天水路商业步行街周边街铺销售额环比上涨约30%。争取金川区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促消费项目、永昌县家政服务质量提升项目补助资金60万元。

拼实干重实绩

全力以赴抓经济搞建设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抢抓战略机遇,不是挂在嘴上的空口号,而是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到抓发展上来。今年以来,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73日,金昌经开区河西堡工业园区金川集团公司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现场人头攒动、机车轰鸣,20XX年下半年全省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在这里盛大举行。省委、省政府在金昌举行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表明了抓项目促发展的信心决心,体现了举全省之力支持项目建设的鲜明导向,与会者归零开篇、时不我待的感受更加强烈。

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在抗击疫情前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复工复产的基础和前提。在经济发展前线,促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这是保障疫情防控物资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疫情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金昌立足于早、实、准、严,科学研判,理性决策,连续出台“硬核”举措,加强分类指导,细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办法,为企业复工复产打通堵点、突破难点、克服痛点,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深入工业园区、厂矿、企业调研督导,听取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工作汇报,现场协调解决各种难题。立足于完成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金昌成立了推进园区建设发展、推进市企融合加快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经济运行调度、考核督导监督等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联动机制、地级领导分片包抓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组,指导企业积极稳妥有序做好复工复产。

同时,认真梳理开复工企业复产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印发了《金昌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的政策措施》,从金融支持、企业减负和优化服务三个方面出台了20条含金量十足的扶持政策;印发了《金昌市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保市场主体,保供应链,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减少疫情冲击。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总投资916亿元的355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4.6%,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37.3%,分别高于去年同期13.34.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7%

⋯⋯一个个项目开工,犹如一颗颗种子,激活一池春水,带来新的希望。在战“疫”当中,一些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也在拔节生长,引人瞩目。



奋力谱写茶乡崭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古丈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石立新 通讯员 向张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丈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如期完成脱贫摘帽历史任务,顺利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和广阔发展前景。

2011年至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由12.9亿元增长到33.9亿元,年均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由10077元增长到31356元,年均增长12%;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0661元、3002元增加到25566元、10982元,分别增长9.1%13.8%

这十年,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全县89953514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千年绝对贫困难题。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基地近45万亩,2/3以上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带动实现稳定增收、精准脱贫。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6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新建村卫生室69个,建档立卡户参保率100%,贫困户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85%以上;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103个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6812831人,改造农村危旧房4170户,实现户户有安全住房目标。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效,“白叶一号”项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山村幼儿园”“县校合作”和稳岗就业等脱贫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先后荣获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快进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等殊荣,连战连捷,决战决胜,提振了全县上下戮力拼搏、追梦圆梦的信心和决心,鼓舞了茶乡儿女接续奋斗、追赶跨越的斗志和干劲。

这十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近十年新扩茶园12万余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9.5万亩,获评“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有机茶生产出口基地示范县”“世界生态古丈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古丈毛尖”荣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范围,“古丈红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茶叶产量产值连续翻番,2021年完成茶叶加工11380吨、产值14.32亿元。油茶开发闯出新路,2016年以来,累计新造油茶5.3万亩、低改2万亩,总面积达到16.5万亩,成功引进东方天润油茶精深加工项目。生猪养殖高位起步,新五丰智能生态农业养殖项目正式投产,全县年内出栏生猪6万头,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生态化的提质增量。

新型工业后劲增强。成功招引湘泉酒业、东方天润、煜诚陶瓷、京投创业、俏湘妹等优质企业,入园企业达31家,新型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方向发展。全域旅游提速发展。栖凤湖、河南河西片区等专项旅游规划调整基本完成,栖凤湖樱花一期工程顺利实施,茶兮泰酒店建成营业,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全面提升。成功举办“中国古丈·两山100国际越野赛”等活动,央视《美丽乡村》、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等知名电视节目在古丈实景拍摄,荣获“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国字号品牌。墨戎苗寨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龙鼻嘴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夯吾戎寨正式开业,翁草、中寨、坐龙峡等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旅游经济在疫情严重冲击下依然逆势上扬。

这十年,城乡蝶变焕发新颜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古罗大道全线贯通,城区面积扩大40%。依托古罗大道和古丈西站进站路拉开城市骨架,全面启动新城路网体系、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项目建设,迅速掀起“优质教育”“高端住宅”“城市功能”“医疗服务”新城4大特色板块建设高潮,中伟世纪城综合体、卓良尚书府、易通广场城市综合体、文化馆图书馆、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树栖柯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交通建设空前发展。着力构建“大通道,大循环”城乡交通网络,张吉怀高铁古丈西站进站路及站前广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张吉怀高铁正式开通,古丈昂首迈进“高铁时代”。坐龙峡通用机场顺利通过民航和军方批复,永吉高速古丈段、张花高速古丈连接线建成通车,罗凤公路(一期)基本建成。多年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438公里、安防工程868公里,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畅,25100人以上自然寨全部实现通达,居民出行更加顺畅便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8%,位居全州第一,荣获“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生态魅力县”称号。按质按量完成中央、省、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统筹实施古阳河水库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尾矿库污染整治、城乡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等一大批生态环保项目,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南方水泥绿色矿山在全州率先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实现县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坚决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依法取缔栖凤湖及酉水河段网箱养殖,县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山绿水净美丽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这十年,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全省率先建成芙蓉学校,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实施“山村幼儿园”“慧育中国”项目,为全国幼教工作探索出“古丈经验”;基础教育国家质量监测工作被教育部评为“县级优秀组织单位”,县玉玲举重学校获评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综合医改成效突出,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投入资金3.1亿元建设县医疗集团集中区,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智慧医疗+健康扶贫”覆盖60个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社会保障更加稳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提高。新增创业主体2942户、城镇就业1523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07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26万元。实施棚户区改造6327户、老旧小区改造3000余户。完成移民避险解困搬迁14325599人。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多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全省“平安县”。持续用力抓好安全生产,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优秀县,古丈坪社区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教育强县、质量强县工作成效明显,先后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奖励。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踏上新征程,古丈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全县综合实力实现大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大调整、城乡建设迈出大步伐、生态质量彰显大优势、民生福祉取得大改善,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古丈新征程。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郴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阚保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执着和坚定,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为开好党的二十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郴州的优异答卷。

坚持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汲取智慧力量

新时代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郴州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亲临考察的地方。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郴州落实落地、开花结果。

从历史性成就中坚定前行信心。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抓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40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70亿元,成功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市。今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7项排全省第一、6项排全省第二、2项排全省第三。我们深刻体会到,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伟力与实践伟力在林邑大地的充分彰显。

从三大攻坚战中感受责任担当。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坚定扛牢责任,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4个贫困县提前摘帽,442个贫困村出列,45.2万人脱贫,实现了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执着追求,重拳出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1%,绿色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省第一。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我们始终无惧风浪,激流勇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从民生大改善中见证初心使命。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生大改善。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0%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9600元。我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映照着初心使命,指引着郴州人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确保跟得上、跟得紧、跟着走。

学出忠诚的政治品格。全面系统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郴州见行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学出强烈的实干担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三新一高”要求,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大力实施“强自贸区”和“强中心城区”战略,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以一流的标准担当作为,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干出新成绩。

学出过硬的能力素质。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善于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清廉郴州建设,坚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坚持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望奋斗路,我们充满自信;奋进新征程,我们更豪情满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三件大事”“三个环境”,以忠诚之心、感恩之情、尽责之行,努力办好郴州的事,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郴州,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千方百计稳经济。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大力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和“十大重点工作”,坚决落实中省市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强产业、强基础、强人才、强文化、强环境,确保完成“保六争先”等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郴州更大的贡献。

毫不放松防疫情。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盯住人、管住物、守住点、控住面,持续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

尽心竭力保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扎实抓好安全生产、防灾抗灾、生态环保、债务化解、粮食能源安全、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全方位守住安全稳定底线,以郴州一域之稳服务全局之安。

用情用力惠民生。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抓好“十大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续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新篇章。



高举旗帜 紧跟核心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郴州

中共郴州市委书记 吴巨培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贯穿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四卷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坚定自觉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高举旗帜、紧跟核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郴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以高度政治自觉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的风险挑战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取得的成就世所瞩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能够取得如此卓越非凡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从新时代伟大变革中,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领导艺术,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不断增进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紧跟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更加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二、深刻领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要求,以科学方法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要求“全党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要紧跟理论创新的前进步伐,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刻领会把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要求,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理论特质、“十个明确”丰富内涵和十三个方面历史性成就,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自觉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郴州实际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的创新思路、有效举措和过硬本领,真正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三、深刻理解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以顽强斗争意志应对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我们要深刻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科学判断,自觉从政治的高度看问题、想问题,牢牢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在担当和斗争中办好郴州自己的事。要破难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加快推动一大批事关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着力破解影响郴州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开新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郴州发展好”的殷殷嘱托,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培塑高质量发展独特优势、打造开放发展独家品牌、构筑绿色发展独美风景、用好党的建设独有资源,奋力开创郴州事业发展新天地。要守底线,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政治安全、意识形态、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隐患,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以感恩奋进姿态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郴州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红色热土,肩负着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等重大使命任务,要胸怀“两个大局”、服务“国之大者”,牢牢把握“三新一高”的实践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郴州,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郴州贡献。要坚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135”总体布局,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全力打造“郴州模式、湖南样板、中国经验”。要强力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十大重点工作”,扎实抓好“强产业、强基础、强人才、强文化、强环境”五项重点工作,努力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发展增长极。要大力实施“强自贸区”“强中心城区”战略,精心筹办好第二届省旅发大会,积极开展与佛山对口合作,争当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排头兵”。要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续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的故事。

五、深刻感悟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深化清廉郴州建设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迈上新的伟大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强化系统思维,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深化风腐一体纠治,抓好“关键少数”,用好“全周期管理”方式,突出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体系,切实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贯彻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共郴州市委关于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深化清廉郴州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保障作用,将清廉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促进“政治清明”,以规范权力运行促进“政府清廉”,以强化从严治吏促进“干部清正”,以建设清廉单元促进“社会清朗”,让“以清为美、以廉为荣”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筑牢安全基石 夯实发展基础—安徽淮北矿业临涣焦化公司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魏玉东

近年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公司坚持以安全体系建设为统领,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创建为主线,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防三加强两规范”(防泄漏、防爆炸、防窒息中毒,加强供电管理、加强检修管理、加强动火作业管理,规范管理、规范操作)要求,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措施,强化过程管控,加大监管力度,不断筑牢安全基础,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如今,该公司安全体系建设成绩迈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地面单位第一梯队。

织密“三防”安全网

加强安全风险管控。该公司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根据国家化工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现场生产工艺和危险区域布局情况,编制《四色安全风险管控分布图》,在“红、橙”风险区域设置醒目标识牌,投用通过面部识别技术控制、实行网络化管理的门禁系统,实施“红、橙”风险区域封闭管理;坚持每周召开风险管控专题会,及时对现场风险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解决存在问题,并对下一步风险点排查、管控计划进行部署;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管控,针对重大风险点,制订具体管控清单,实行全过程重点管控。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该公司下发《隐患排查整治实施办法》,完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细化隐患分级界定标准,采取隐患举报奖励和连带考核措施,持续开展全方位、无死角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组织基层开展隐患自查,坚持每周开展综合大检查,并开展安全、消防、机电仪、工艺、技术等专业检查,及时通报各类问题隐患,同时严格按照“五定”(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要求整改到位。

强化有限空间专项整治。该公司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辨识,梳理、统计有限空间592,建立基础安全管理台账,制作有限空间危险告知牌,悬挂在现场醒目位置;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票证审批等系列制度,开展有限空间相关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从严把关,严格有限空间作业票证审批,做到有限空间作业“一方案、一措施、一分析”;配齐通风、照明、防护、救护等各类设施设备,确保应急救援及时、到位,坚决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

严格“三加强”过程管控

着力加强供电安全管理。该公司严格按规定进行继电保护的计算、整定和试验;针对高压电气试验和高压外线巡线检查,明确必须由相关人员现场全程监管;规范高压供电“两票”(工作票、操作票)管理,检查职工现场“手指口述”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考核问责;强化110千伏变电站运行管理,增加技术骨干值守,并新增“稳控装置”,与线路“重合闸”配合,提高110千伏线路供电可靠性。

持续加强检修作业管理。该公司狠抓检修管理制度落实,严格审查检修单位和人员资质,坚持“一作业一票证一措施一审批”;狠抓检修主体责任落实,明确各级人员检修责任,并建立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对重要工序执行三级人员确认签字制度,确保责任明确、检修受控;狠抓检修方案落实,所有检维修项目一律实行作业审批许可制度,必须严格按照检修方案进行,凡涉及动火、受限空间、临时用电、吊装等特殊作业的检修必须编制专项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安全预想和桌面演练,制订针对性应急预案,确保检修过程安全。

持续加强动火作业管理。该公司严格实行“一动火一申请一措施”制度,动火作业前由动火区域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提出动火申请,并开展危险危害辨识分析,制订具体安全技术措施,经公司安全生产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主要领导逐级审批;执行作业前安全交底和风险告知制度并强化动火作业过程管控,要求动火作业由现场负责人及专职安监人员实施全过程监督;严肃动火问责制度,对无计划、无措施动火的事件、人员按安全管理红线问题处理,对由动火作业引起的各类事故,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问责处理。

同时,该公司还全面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管理。推进“两规”实现标准化

该公司全面推进规范管理和规范操作,重点实施“131”安全生产管理法(“1”指一流程即岗位工作流程,“3”指三清单即岗位工作标准清单、岗位风险管控清单、岗位应急处置清单,“1”指一禁令即岗位工作禁令);并持续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网站、广播、安全办公会、班前班后会等途径,宣传推行“131”安全生产管理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下发“131”实施方案,明确监督考核责任和考核方式,将“131”安全生产管理法纳入基层单位、班组体系“双考核”;严格对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着力从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活动3个方面入手,修订技能人员岗位“131”安全生产管理法,编制管理技术岗位“131”安全生产管理法,增强全员标准化意识并提高全员标准化能力。

同时,该公司还持续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保持狠反“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高压态势;持续开展除“陋习”、防“万万想不到”活动。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冯海燕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意义深远。我们要坚决学习、贯彻、落实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要认真领会丰富内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学思践悟其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二是要坚决贯彻发展要求。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始终注重统筹协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把握两个大局之间的联动关系,无论是解决国内问题还是国际矛盾,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推动工作,都要自觉从两个大局去谋划;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善于化危为机,强化“六稳”举措,就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增强风险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打好主动战,切实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

三是要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郴州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多、来势好、潜力大,但主导产业不强、园区布局不优、企业实力偏弱、开放格局不大、动能转换不快等短板突出。短板决定上限,要聚焦短板发力。要把实体经济放在首位,突出产业主导和创新驱动,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抓实“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十大重点工作”,持续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打造一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要坚持项目为王,加快中省预算内项目、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使用和拨付进度;把握国家战略、重大政策的机遇期、窗口期,结合稳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基础设施建设、承办第二届旅发大会等,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要打造开放格局,围绕“老乡回家乡、存量变增量、资源换财源、龙头来牵头”,推动产业链招商,高标准建好郴州国际陆港,加快自贸试验区、口岸、铁海联运等平台联动发展,畅通国际物流通道。



舵稳当奋楫 风劲好扬帆—金塔县全力以赴防疫情促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纪实

酒泉融媒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卢玉 王萍

今年上半年,金塔县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全力以赴用重实际、接地气的政策措施,交出了优秀答卷。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7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市排名第二。

果断施策

防疫发展两不误

发展是硬道理,防控是硬任务。金塔县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疫”。

每天肉羊成交量超1500,年交易额超过亿元⋯⋯万荣牛羊交易市场作为金塔县规模最大的畜牧企业,在振兴地方经济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面对防疫情和保经济的双重考验,金塔县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保障经济社会同向发力、健康发展,实现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查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金塔县第一时间给养殖户发放道路通行证,为养殖户办理出行证明,全力保障运输车辆正常进出,畜禽饲料、防疫物资、畜禽产品正常流通,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通道,确保运输车辆优先便捷通行。这样的速度、力度与温度,背后是金塔县干部群众夺取“双胜利”的信心决心和“硬核”举措。

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离不开金塔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金塔县牛羊交易市场负责人白万荣说。

为有效缓解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金塔县成立企业服务小分队,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释放活力

多维发力更接地气

请佩戴口罩,提前打开健康码、行程码,主动扫场所码,有序进入。”在金塔县夜市入口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认真查验“两码”。

走进金塔县统一规划的夜市,叫卖声不绝于耳,游客欢声笑语,将夜市的烟火气渲染得更浓、更接地气。

据夜市烧烤大排档商户介绍,夜市人气爆棚,带火了生意,几乎每个摊主都忙得不亦乐乎,也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来增加收入。

政府提供这样的平台,不收任何费用,我们的生意蒸蒸日上,每晚的营业收入都在两三千元,比以前翻了一番。”商户许林春说。

为进一步刺激消费,金塔县还启动了“清凉一夏,银企联合促消费”等活动。县域金融机构让利200万元,联合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自筹让利100万元,开展家电下乡、暑期大让利、直播带货等专项促销和常态化促销活动,带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领域消费全面提速。

据统计,上半年,金塔县零售业对社零增幅拉动作用明显,同比增长71.8%。社零回归快速增长态势,全县社零总额累计10.7亿元,同比增长10.5%

金塔县不断延伸经济产业链,强化要素支撑,夯实经济稳进向好基础。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33,累计引进到位资金58.97亿元。中光10万千瓦光热+6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正酣,9个水利项目稳步推进,数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开工⋯⋯一个个重点项目的汇聚、生长,为县域经济指标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稳定大盘

暖民心增福祉

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金塔县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全面落实政策、供需两端发力、政府平台助力、打造劳务品牌⋯⋯一系列措施为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金园药业是金塔县的一家民营企业,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出现了资金、人员不足等问题。得知这些情况后,金塔县就业服务中心为企业全力提供政策性社会担保贷款,并通过搭建的“春风行动”招聘平台,签署药剂专业大学生入企就业。

300万元的社会担保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短缺的问题,也缓解了药品销售的资源问题。金园药业是金塔县大学生就业补助基地,企业招高校毕业生特别不容易,有了政府每月1500元的补贴,为留住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增添了保障,也缓解了企业用人短缺问题。”金塔县金园药业总经理李文山说。

金塔县就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三新一高”发展要求,依托“就业援助月”“创业担保贷款宣传月”等专项活动,以“稳岗留工”“返岗复工”“春风行动”等为载体,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搭建就业创业双向对接平台,进一步拓宽了择业创业渠道。

今年上半年,金塔县城镇新增就业1520,“点对点”输转农村劳动力26681,实现劳务收入

50692万元;完成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213,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18万元,创建4家省、市级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扛牢首倡之责 推进共同富裕

州委副书记 花垣县委书记 廖良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列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五大重要特征之一,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于我们脱贫地区而言,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要紧的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懈奋斗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加快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花垣县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努力在全国全省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中走在前列。要聚焦防返贫这个托底性任务,完善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加强对各类重点人群的精准帮扶,及时有效解决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要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引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加大力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各项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打造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六大行动”,全力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在花垣落地落实,着重抓好全县35个重点帮扶村和2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着眼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夯实城乡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抢抓花垣县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要机遇,积极发挥绿色、有机、生态、富硒优势,进一步做精做强湘西黄牛、茶叶、油茶、土鸡、樱桃、花菇、辣椒、葡萄等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打造武陵山区具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聚集区。在抓实矿业整治整合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工业转型提质升级,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现代产业集群,加大工业产业吸纳农村人口就业力度,鼓励引导工业资本回报农村,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提升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良好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精细化管理和高水平治理,推动实现城乡在各个领域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促进共同富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发展民生事业,着力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内涵和根基。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花垣县十八洞初级中学、城北小学等项目建设,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力实施健康花垣行动,始终把人民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抓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社会保障网,统筹抓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志愿服务等工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全面构筑更加全面、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平安创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不断深化全域文明创建,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定信心 踔厉奋进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州委常委 常务副州长 刘珍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明确要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科学把握我州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和工作重点,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实绩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理念的指引下,我州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篇章,与全国全省同步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以实施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和全面创建“五好园区”为抓手,着力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导、农业特色产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大力推进酒业、绿色矿业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建材与装配式建筑、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数字经济等10大优势产业链建设,全力以赴筑牢湘西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注入高质量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进入新时代,全州各级各部门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经济治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等,聚焦激发创新活力和维护公平竞争两大核心诉求,大胆谋划和推进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新型收入分配改革和以要素配置为核心的高质量市场化改革,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为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提供一流的市场环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放大生态效益,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使绿色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着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医保体制改革,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推动共同富裕体系,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湘西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州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营商环境攻坚年”确定的“六个一流”目标和“六大攻坚行动”任务要求,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特别是要全力以赴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加快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功能,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帮代办”窗口,推广落实“容缺预审”“信用承诺”制度,推行产业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在一体化平台上“不见面”审批,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要持续优化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准营门槛,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加大优惠政策兑现力度,确保市场主体对相关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统筹推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四上”企业培育、“湘商回归”、“五好园区”创建等工作,确保今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以上,新增“四上”企业160家以上,净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以上。力争2025年末,全州市场主体突破24.38万户,其中企业5.17万户。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无论是谈到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还是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都反复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字里行间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和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领导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认真抓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特别是要抓好特殊群体健康保障、城乡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农村“三路”建设等今年省定9件和州定15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坚持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科学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路径

州委副书记 州长 龙晓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稳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征程上,湘西自治州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必须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探索新经验。

科学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指出:“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并从“十四五”末、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阶段,明确了共同富裕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抓紧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提出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为防止急躁冒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近年来,湘西自治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首倡之地的责任担当,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打造“三区两地”发展定位和建设“五个湘西”主攻方向,把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建设幸福湘西作为湘西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湘西自治州在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上,也可以分三步走,明确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即到2025年,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当前,根据我州州情实际,学习借鉴浙江省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把探索打造“五大标杆”作为我州到2025年目标任务:即在民族地区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树标杆,在建立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上树标杆,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建共享品质生活上树标杆,在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州彰显生态之美上树标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树标杆。锚定这些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获取更多实用材料,请加微 信:guk809888

科学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湘西自治州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上,要重点探索“四个路径”:一是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三区两地”发展定位和“五个湘西”主攻方向,以“四个千亿产业”为重点,以“五好”园区为平台,以优势产业链为支撑,不断做大经济发展的“蛋糕”。我们必须依托湘西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绿色经济,在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增长质量上取得突破,推动县域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助推州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在统筹城乡协调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深入实施强州府战略,提高吉首地区辐射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推进7个县城提质发展,高品质建设高铁新城、空港新区,高水准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坚决扛牢首倡地政治责任,围绕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这个最核心任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农村住房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就业优先、教育优先、农业农村优先、生态优先、效益优先,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四是在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中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积极探索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突出低收入人群、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等主体收入提升,推动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科学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湘西自治州在推动共同富裕的机制保障上,要重点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推动湘西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二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健全专班推进、清单化推进、协调联动、考核评估等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重大事项和难点问题。三是强化改革创新。按照打造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的需要,创新支持配套政策,推动各类要素向促进共同富裕集聚。创新各类投融资方式,用好金融政策工具,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推进数字化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积极探索,持续提高改革创新水平。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各领域配套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形成人人共享的合理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