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求是》文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求是》文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文章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用五谷杂粮滋养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支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牢记党员“第一身份”,细悟延安岁月中的酸甜苦辣,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自信底气,将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下去,擎旗砺志、终日乾乾,让“延安红”辉映“远征路”,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高擎“冰天雪地矢壮志,霜夜凄雨勇倍添”的“信仰之炬”,照亮百年脚下路,让“延安红”成为“远征路”上的打底色。从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从“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豪迈誓言到“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信念,从“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铁骨铮铮到“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的太空梦圆……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无畏的精神成为共产党员最鲜明的时代烙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奋斗,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苦难辉煌。迈向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延安精神中传承党性品格,赓续红色基因,坚定政治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无论乱云飞渡,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炼就“金钢不坏之身”让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在新时代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砥砺“红船不老精神在,圆梦途中莫等闲”的“复兴之志”,奏响时代进行曲,让“延安红”成为“远征路”上的主旋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显着特征。革命时期的延安环境艰苦,毛主席身着粗布补丁衣服作报告,朱德总司令“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破旧的延安中学设施简陋、不避风雨……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老一辈的革命家矻矻奋斗,铸就了延安精神的伟大力量。从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跟我上”到和平年代里的“我是党员,我先上”,再到新世纪新阶段,随处可见的“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坚队”,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沿袭延安精神中能吃苦、肯奋斗、敢奉献的优秀基因,把先进性作用和形象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事事争先,立足本职岗位,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要求落实;要处处领先,做工作、想问题,干事情,先人一步、快人一筹;要时时率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场合,都要不忘党员身份,做示范、当标杆、走在前。
手执“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奉献之笔”,擘画民生幸福景,让“延安红”成为“远征路”上的风向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这首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道出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义。延安精神最鲜明的内涵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正因为如此,延安精神具有超越特殊历史阶段的恒久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感情,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作为党的形象化身,广大党员一定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像“种子”那样,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像“种子”那样,从人民群众的土地中吸取营养,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要像“种子”那样,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这一端,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同人民共享,为群众撑起一片满载丰收喜悦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