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篇)20XX年组织工作综述汇编


20XX年组织工作综述汇编

11篇)


目录


1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3

2.党建引领风帆劲 砥砺奋进又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平县组织工作综述 14

3.党旗飘扬风帆劲 踔厉奋发新担当——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20

4.服务大局不忘初心使命 创新发展奏响最美和弦——20XX年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综述 27

5.夯实工会组织基础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不断提高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XX县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42

6.凝心聚力促发展 笃行不怠启新程 XX20XX年组织工作综述 45

7.培根铸魂强基础 选贤任能汇英才——XX县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综述 50

8.强基固垒树标杆 凝心聚力促发展——XX市组织工作综述 57

9.十年逐梦砥砺奋进 十年韶华凯歌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XX县组织工作综述 65

10.喜迎二十大 全县组织工作综述 72

11.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XX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74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服务全市振兴发展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推动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组工答卷”。

一、补钙铸魂 锤炼党性 夯实理想信念根基

政治是根,思想是魂。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实践引导,推动全市党员干部人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构建“总论+分论+大连实践”的课程体系,实施“理论辅导、政策解读、实例分析”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开发建设11个本地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作为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和考核测试的重要内容,先后对400余名新任市管领导干部进行测试。五年来,累计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2万余人次,举办“送教下基层”活动70余期,培训基层干部2.3万余人次。

——集中教育走深走实。坚持把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作为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每季度下发工作安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先后两个批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全市2.6万个党组织,43.9万名党员参加,完成问题整改9878项,建立长效机制1206个;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党课开讲啦·月讲悦听”等活动,指导全市2.9万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16.4万余场次,51.6万余名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和常修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政治生活从严从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制定下发《大连市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细则》《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突出“两个维护”这个最高政治原则,着力将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穿到日常学习教育、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工作中,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政治检验落实落细。把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1+1+3”等整改方案,逐项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等,推动整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充分发挥组织发动、考察识别、关心激励“三个作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落实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特别是本轮疫情发生后,74家市直机关及中省直驻连单位近万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投身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二、鲜明导向 选优配强 凝聚事业发展中坚力量

干部是事业的骨干,一流事业需要一流干部。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打造堪当振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突出精准识人察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广泛采用政治表现正反向调查、领导行为特征评价、业绩信息采集等方法,深入考察干部是否存在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圈子”文化、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问题。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近距离接触干部,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履职成效和作风表现等方面情况。精准开展专项考核,深入了解干部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重大项目推进等重要任务中的表现,一批政治坚定、具有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被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优化班子调整配备。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人岗相适做好班子配备,五年来先后提拔任用市管领导干部800余人。高质量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新选举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学历较上届均实现“一降一升”,班子结构功能进一步优化。突出专业化配备,注重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干部到政府部门任职,从财税部门、金融机构选拔专业干部到区市县任职或挂职,有效提升全市各级领导班子专业化水平。

——强化素质能力提升。实施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围绕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发展等专题,举办专题培训,选调干部到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学习专业知识和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五年来,累计举办61期专题培训班,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200余人次。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困难地区培养锻炼干部,用好对口支援帮扶、脱贫攻坚和对口合作等战略平台,先后选派1700余名干部人才到援藏援疆援黔驻村等艰苦岗位挂职锻炼,连续选派两批26名干部赴上海跟岗学习1年,我市选派到六盘水帮扶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加快年轻干部培育。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建立年轻干部优选优培优用工作“1+5”制度体系,健全季度调度、半年汇报、年度考核等机制,创新开展在实践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大调研,面向“80后”处级、“90后”科级干部以及专业化年轻干部开展专题调研,通过细聊、广听、实访、晾晒、面考、深测、类比、研选“八步法”发现了解优秀年轻干部,市本级储备年轻干部规模达到千人以上。

三、严管厚爱 激励约束 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担当成就事业,作为铸就梦想。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以实的举措激励干部,以严的纪律管理干部,进一步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压实争先进位的使命担当。

——加强正向激励。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6”制度文件,围绕激励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关心关怀干部心理健康等分别出台具体措施,打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组合拳”。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完善市管干部晋升职级的意见,进一步用好用活职级政策。连续三年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奖励,先后评选出46名政治过硬、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好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持续强化正向激励,制定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使用操作办法,推动符合条件的受处理处分干部得到合理使用,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突出从严管理。持续规范干部任用程序,不断推动选人用人风气好转,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严格执行任前事项报告制度,进一步强化事前把关作用。结合市委巡察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持续督促整改,不断规范选人用人工作。全面落实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自“两项法规”颁布以来,全市累计完成6.7万人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审核汇总工作,先后抽查核实2.37万人次,对3700多名查核不一致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诫勉等处理处分。深入开展“带病提拔”集中倒查,对倒查对象的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议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逐一检查,倒逼选人用人责任落实,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强化实绩考核。建立指标考核、综合评价、加减分相结合的工作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和工作业绩评价、民主测评、领导评价、调研核实、综合评定等多维度为一体的年度考核评价机制,区分地区、园区和部门,市管正职、副职等不同对象,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考核,科学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不断提升考核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考核结果与激励约束有机衔接,五年来,累计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市管干部1051人次给予嘉奖,108人次记三等功,292名年度考核优秀的市管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对各类考核结果较差或存在突出问题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111人次进行谈话,指出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并提出整改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四、统筹谋划 强基固本 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眼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注重强基础、固基本、补短板,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基层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实施基层党建规范化提升行动,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和示范点创建,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在农村,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通过“一村一策”制定方案、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等,推动软弱涣散村完成整顿。在城市,建立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持续优化网格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楼院党小组组长,探索建立网格议事协商、分流交办处置反馈、监督考核等制度。在两新组织,以“两个覆盖”为重点,实施“扩面提质行动”,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全市组建党组织2975个,应建尽建率达100%

——服务中心工作更加有力。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设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专项资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助力239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128个低收入村提前“脱壳摘帽”。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出台城市基层党建“1+9”系列文件,全面推广“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实行“1331”工作法,引导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携手共建共治共享。突出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车间筑垒”工程、设置3500余个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等措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基础保障更加充实。树立重视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人财物不断向基层倾斜。建立“1+1+2”干部下沉工作机制,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共选派干部3400余人,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工作,实现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全覆盖。高标准完成928个村和702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村和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8.1%99.9%,“两委”委员的年龄、学历以及能力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拓展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覆盖面,增设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让社区和村党组织有钱办事。聚焦村(社区)干部待遇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三档38级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拿出100个事业编和21个公务员岗位,面向优秀村(社区)书记定向招录,打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

——党员队伍更加过硬。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注重从产业工人、农牧渔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五年来,全市共发展党员5.39万名,特别是建党百年之际,新发展党员1.16万名。根据党员年龄、职业、流动状态等,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方式,切实提高党员管理服务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强化党内关心关爱,认真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表扬表彰等活动,每年市管党费投入近400万元,带动各级党费配套近2000万元,取得了“走访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

五、厚植沃土 广聚英才 营造近悦远来良好生态

发展的大连渴求人才,振兴的实践呼唤人才。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着眼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推动我市“两先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构建简化清晰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用人主体和人才对象需求,统筹各类人才政策、项目、资金,把务实管用“一招鲜”的政策拎出来统起来,推动全市人才政策更具含金量、时代感。聚焦高层次人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4类人才,提炼整合“5+22”人才政策,优化升级形成简化清晰、务实管用的“兴连英才计划”,政策竞争力和优惠度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改革重塑人才政策落实体制机制。坚持制定政策与落实政策并重,集中更大精力抓落实,对政策落实机制和监督管理等进行系统性、全局性再造。突出精简环节、压缩时限,从政策申报、兑现到监管,全链条逐一调度打通堵点,彻底修订实施细则。推动人才工作数字赋能,建成全市人才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落实“一次不用跑”“即申即享”,工作效率、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受到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欢迎和好评。

——强化提升重点人才工程实施效能。突出质量管理、效益为先,着力抓好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留连来连创新创业,培养支持高层次人才7500余人,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20余万人。高质量打造海创周引才平台,累计吸引1万余名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带土移植”优质项目在连落地183个。统筹推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等重点工程实施,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22亿元,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近千人,全市人才总量达180多万人,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保持并逐步上升。

——大力优化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着力推动人才工作从“定政策”向“抓服务”转变,围绕人才发展全周期全链条需求,聚焦人才关心关注的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办实事、解难事,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实施人才健康管理工程,为高层次人才开辟就医“绿色通道”,每年组织2000余名院士专家进行体检;统筹解决200余名人才子女入学需求;试点创建青年人才公寓社区,打造高品质、多功能的青年人才集聚地。“一事一议”解决人才发展遇到的“急难愁盼”,进一步提升人才满意度和获得感。

六、提高本领 转变作风 打造模范部门过硬队伍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聚焦业务提升、作风转变、服务优化和机关规范化运行,一体推进思想、政治、能力、作风、纪律建设,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政治上绝对过硬、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队伍。

——持续提升组工干部业务能力。坚持把业务精通作为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深入实施“业务能力大提升”专题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学习、举办组工讲坛、抓实业务培训等举措,推动组工干部涵养专业思维、锤炼专业素养、强化专业精神。

——持续推进组织部门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注重把“干实事”与“补短板”结合起来,以组织部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系统梳理组织工作风险清单,进一步拧紧从严治部的责任链条。强化服务意识,抓好组工审批事项“放管服”改革,列出24项审批业务事项,规范工作流程,承诺办结时限,切实为基层减负。

——持续涵养清正廉洁的生态环境。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按规矩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强化组织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严查跑风漏气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问题,引导组工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机关抓党建述职评议、党建考核,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形态工作台账,全力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着眼东北振兴发展“跳高队”的新目标,全市组织系统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再接再厉、砥砺前行,为实现大连振兴发展新突破作出新贡献、续写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建引领风帆劲 砥砺奋进又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平县组织工作综述


十年风雨如歌,十年春华秋实。过去的十年,是极不平凡、波澜壮阔的十年,是勇担使命、砥砺奋进的十年,也是永平县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十年。十年来,永平县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初心、风雨兼程,用担当实干聚组织之力、筑振兴之基,描绘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平县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县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在大事要事中贡献组织力量,在急事难事中彰显组织担当,为永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十年来我们赋能铸魂、思想根基更加牢固

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永平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忠实履行组织部门政治责任,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持续深化理论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全面开展“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扎实推进“两个革命”开展“学做”活动,激励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实干笃定前行。精心组织各类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县内+县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有针对、有计划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举办专题培训班108期,培训党员干部27740人次,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123期,培训党员22911人次,聚起砥砺奋进、争创一流的磅礴力量。

二、十年来我们强基固本、战斗堡垒更加坚实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永平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健全善抓落实的组织体系。统筹加强各领域党组织建设,规范设立党的基层组织732个,充分发挥“头雁领航”作用,以“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的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实践“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为民服务新模式,聚焦“书记、群众、基层、协商、质效”5个方面,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并在全州推广,经验交流片作为全国优秀电教片展播;探索推进“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银发助力新载体,老干部党支部特色品牌创建得到省州认可;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促脱贫攻坚、促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等系列创新实践亮点纷呈,永平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杉阳镇党委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建强善于斗争的党员队伍。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十年来,我们吸收1235名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10084名党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一线冲锋陷阵,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持续增强,成为永平攻坚克难主战场的“最强音”;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基层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降到41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上升到59.72%,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模范作用更加彰显;累计选派700余名驻村队员、106名大学生村官奋战一线;全县涌现省州县优秀共产党员1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9名、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666枚。

三、十年来我们选贤任能、时代铁军更加有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永平县始终对标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总要求,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持续锻造高质量发展时代铁军。聚焦“选育管用”锻造干部。坚持“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鲜明导向,围绕“精选、优育、严管、活用”精准发力,采取动态式储备、墩苗式历练、跟踪式培养和常态化研判、长效化选派、规范化使用等形式,健全干部成长成才全链条机制。举办党政干部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12期、开办青年干部培训班5期,推荐6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级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选派3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锻炼。全县35岁左右正科级干部32名,30岁左右副科级干部62名,持续激活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制定出台《永平县关于激发干部干事热情激励担当作为的十条措施》《永平县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文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2016年以来,在乡村脱贫振兴、产业项目攻坚等一线提拔使用乡科级干部142名。突出“规范高效”建优队伍。聚焦抓源头抓培养、抓机制抓管理,持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2012年以来,全县共招录公务员293名。目前,全县大学以上学历公务员占79.9%,女性公务员占31.5%,少数民族公务员占52.1%,党外公务员占17%35岁以下公务员占26.5%。制定出台《永平县职级公务员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建立职级干部分类管理、考核管理、激励管理和能上能下的“三管理一导向”机制,探索以工作绩效为核心的公务员差异化考核评价制度,采取积分制择优晋升的形式,激励职级公务员担当作为。2019年以来,开展职级晋升13批次,晋升240人次。

四、十年来我们筑巢引凤、新兴人才更加聚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永平县紧扣党管人才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壮大人才队伍,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积蓄人才发展“新动能”。外引人才“激活力”。充分依托复旦对口帮扶资源优势,建立复旦—永平人才帮扶机制,持续在文化、教育、医疗、产业等领域提供精准帮扶。66名医疗专家受聘为永平县医学专家智库团成员,21名专家受聘为永平县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成员,1366名医疗专家到永平医院坐诊,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0项,新建特色专科9个。派出10名优秀干部到永平挂职,接收永平150名医护人员、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挂职进修,累计专题培训党政领导干部12680余人,线上线下培训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师资28423人次。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推进,9个援建专家工作站落地永平,支持当地企业申报1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州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助推卫生健康事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内育人才“添动能”。聚焦全面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通过分类抓、抓基础,重点抓、抓重点,系统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全县人才总量达1.69万人,519名领导干部成为干事创业主战场的“排头兵”。实施“干部规划家乡”和“万名人才兴万村”等行动,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动员64名永平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回乡就业,发动33名永平籍在外干部参与“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回引30名农村优秀人才到村(社区)任职。“苍洱霞光”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等专项人才以及党政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汇聚发力,持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

五、十年来我们争先进位、自身建设更加过硬

干字为先,实字托底。永平县委组织部把自身建设作为建部之基、立部之本、兴部之要,广大组工干部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争创模范机关、争当模范先锋。全力打造模范机关。紧紧围绕政治过硬、组织过硬、能力过硬、业绩过硬、作风过硬“五个过硬”,深入实施“旗帜领航、强基领航、先锋领航、效能领航、清风领航”五个工程,着力打造绝对忠诚、争先进位、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把政治建设融入自身建设全过程,全面落实“第一议程”制度、抓实部务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专题”、党支部活动“第一主题”和教育培训“第一课程”,持续充电补钙、培根固魂。推行“组织研访日”知事识人项目,对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指标化考核,推动组织工作提能增效。近三年来,永平县委组织部先后获得“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大理州脱贫攻坚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表彰,并连续10年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组织部机关党支部创建大理州“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工作通过州级验收。从严锻造组工干部。部机关坚持把提升组工干部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定期组织开展“组工讲学、先锋讲堂、党员述学”等活动,综合运用“股室讲业务、部门讲政策、职工讲心得”等形式,打造“学习型、业务型、实践型”标兵。坚持一以贯之抓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疫情一线当先锋、爱卫创文当先锋、乡村振兴当先锋、抗震救灾当先锋、志愿服务当先锋”“五个先锋”行动,全面营造清爽之风、实干之风、担当之风。



党旗飘扬风帆劲 踔厉奋发新担当——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过去的五年,是宜宾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五年。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用忠诚书写初心、以实干奋楫笃行,充分彰显了组织工作的磅礴力量,为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一、立根铸魂,筑牢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理论武装固本培元,以思想教育立根铸魂,党员干部精神动力愈发强劲。

出台实施铸魂工程加强政治建设的意见、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实施细则等制度。有序推进县级党校分类改革,持续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铸魂计划,先后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培训轮训,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党员全覆盖培训40余万人次,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配合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推动思想教育走深走实。结合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创新开展“3100”系列党员教育活动,为21308名老党员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并走访慰问获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老党员等群体,激励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接续奋斗力量。

二、选贤任能,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紧紧围绕省委“一干多支”、市委“产业发展双轮驱动”重大战略和“一蓝一绿”产业发展需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始终把政治能力放在首位,坚持专业化思维和行政化效能并重,着力锻造堪当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重任,政治过硬、专业过硬、业绩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持之以恒增强干部专业化思维。每年举办政治铸魂工程、中青年干部等培训班,遴选新兴产业、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专业干部,坚持市委点题、部门开题、学员答题,开展“小班化”教学、“组团式”调研、“实战化”推演。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墩苗培养” “3100”双向互派、新录用公务员“1+5”规培等计划,建好用好全国首批选调生实践锻炼示范长宁基地,加强年轻干部跨地域、跨领域、跨条块交流历练。聚焦“一蓝一绿”产业发展,坚持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中省机关、深圳浙江等发达地区引进优秀人才,弥补专业干部短板。紧扣“五好”目标圆满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实现年龄梯次、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基层经历等四个优化提升,县(区)党政班子成员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达50%

持之以恒提升干部行政化效能。研发领导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推进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试点,每年开展市管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全覆盖考核调研,注重高质量发展实绩和负面行为评价,在一线考准考实干部实绩表现。坚持把优质干部资源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和重点工作一线聚集,组建现代工业“5+1”、现代农业“5+2”19个工作专班,推动干部效能作用发挥最大化。探索推行“村评乡、乡评县、县评市级部门”逆向考核,定期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对干部进行评议,促进市县之间、部门之间、县乡之间协作配合,倒逼干部转变作风、提升效能。

持之以恒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定落实抓项目促投资优环境八条措施、职务与职级并行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政策措施,完善党内评先推优、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等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常态化评选“十佳标兵公务员”等,先后晋升职级6600余人次,一大批在新兴产业发展、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市委选人用人综合评价“好”的占比连年保持高水平。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出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20条措施、干部选拔任用风险防控办法、领导干部任前警示谈话办法;强化教育警示和培训辅导,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质量逐年提升;创新建立领导干部“负面信息库”,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确保选拔任用的干部过得硬、靠得住、能放心。

三、固本强基,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基固本,行稳致远。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实施精准党建、基层党建全域示范创建等行动,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标准完成镇村建制调整改革,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创新实施“标兵书记”选育工程和村(社区)逆向考核评价,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聚火”工程、农村干部人才学历提升工程,集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大力推进“春风村式示范村”建设,“新时代春风经验”在全省推广,优选3108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帮扶,有效充实了乡村振兴力量。聚焦深化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和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市建设,高标准完成225个“幸福宜宾”城乡党群活动阵地提升项目,深入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1+7”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社区导师”遴选、社区专职工作者大比武、大练兵活动,统筹推进其他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创新出台“1+3”系列方案,推动沿着人流链找党员、货运链建组织、管理链优机制,持续提升“两个覆盖”质效,“‘青春五部曲’共建理想家园”被评为全国“年度百个两新党建优秀案例”。聚焦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集成打造“善治宜宾”品牌,精心编制城乡基层治理“十四五”规划,举办全国城乡基层治理高峰论坛,多层级搭建“基层治理面对面”综合性议事协商平台,打造了“一分二榜三均衡”“山湾联防”等治理品牌,6项经验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宜宾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在抗震救灾、疫情防控等一场场攻坚战中,全市组织系统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及时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书写“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时代担当。在长宁“6.17”抗震救灾中,创新“帐篷党建”工作模式,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在2020年疫情防控中,实施基层党组织“五强五建五落实”行动,出台激励干部人才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八项措施”,筑牢疫情防控“红色长城”;在2020年防汛工作中,成立临时党组织65个,组建党员突击队、先锋队、服务队1396支,特大洪峰平安过境,群众无一伤亡;在20XX年“9.3”输入性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市县组织部门牵头成立群众困难诉求“直通快办”工作专班13个,建立临时党组织4283个,组织动员6.2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疫”线,积极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8000余个。

四、招贤引智,以开放姿态激发人才新动能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产业发展聚才育才、改革体制机制用才励才、优化发展生态爱才留才,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奋进新征程、创造新功绩的激情动力。人才工作入选全省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因地制宜创新组建全省唯一的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0条”、“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来宜创新创业10条等系列政策,设立每年3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6亿元院校扶持资金,组建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人才政策比较优势更加凸显。聚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重点产业、重要领域,高规格举办长江首城人才交流大会、“两院”院士宜宾行、“长江首城乐业宜宾”知名高校行等重大人才交流活动,推动162名诺奖专家、“两院”院士、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负责人汇聚宜宾、共谋发展、深化合作,引进海内外知名高校博硕士2542名。大力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在宜办学高校从2所增至12所,在校大学生从2万人增至9万人,留学生人数居全省第二,入驻欧阳明高、邓中翰院士工作站及林竹产研院等科研平台15个,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建立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深入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扎实推进“家在宜宾”人才安居工程,制发人才绿卡3372张,建成人才公寓2440套,累计发放人才公积金专项贷款2亿元,营造了乐业宜居、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

五、崇严尚实,持续建设模范部门过硬队伍

打铁必须自身硬。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守政治机关鲜明本色,持续锻造“对党忠心、恪守初心、秉持公心、干事用心、正身清心”的“五心”组工队伍。着眼“对党忠心”,用好部史部风身边“红色资源”,成立部机关青年政治理论学习小组,常态开展主题党日集中学习、新进组工干部“入部教育仪式”等活动。着眼“恪守初心”,充分发挥“三个之家”服务功能,带头开展“不忘初心走基层”和“开门问计”活动,分批选派年轻组工干部到基层驻村工作。着眼“秉持公心”,探索组工干部“一线工作法”,积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着眼“干事用心”,出台组工干部平时考核办法,建立“月度复盘、季度务虚、年度调研”工作机制,实施组织工作条例全员轮训计划,持续培养“活字典”“政策通”“多面手”。着眼“正身清心”,出台组工干部十条禁令,常态化开展全覆盖谈心谈话、“廉洁细胞”创建行动和“书香组工”部长赠书活动,引导组工干部做到办事有原则、交友有底线、工作有纪律。

回望来时路,一份份优异成绩、一项项累累硕果,鼓舞着全市组工干部在矢志奋斗中践行初心使命。踏上新征程,全市组织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舍我其谁的信心和勇当尖兵的决心,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坚定当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模范践行者。



服务大局不忘初心使命 创新发展奏响最美和弦——20XX年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综述


风雨洗征程,回眸党旗红。

打开时间的卷轴,公主岭市用一串串数字、一个个实绩、一桩桩好事,清晰地描绘出组织工作的鲜明底色。

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开展群众活动1430次,兑现群众微心愿2318个,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84个,加快创建“幸福小区”;建立“三级响应”做实应急指挥机制,梳理4大类23项常发的应急事件,全市101家单位全部定点包保420个点位,“吹哨”办好群众事……今年以来,公主岭市坚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基固本,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贯穿全过程,在体制机制上破立并举、积势赋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增强,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

致广大而尽精微。公主岭广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勇于自我革命、赢得发展主动。

聚焦聚力,攻坚突破。从无到有、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一个个“战斗堡垒”矗立在基层,一批批“红色先锋”活跃在基层,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闪耀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冲锋在前,勇毅担当。大战大考面前,公主岭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3万余名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深化改革,精准出击。像钉钉子一样“钉”在本职岗位上,从入户走访到协调帮扶,从“支部建在村上”“支部建在楼上”到“支部建在项目上”,公主岭市基层党组织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激活“神经末梢”,擦亮幸福底色,经历考验和洗礼,基层党建工作驰而不息;把党员凝聚起来,把群众凝聚起来,把各方资源要素凝聚起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公主岭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踔厉奋发,在勇毅前行中坚守初心,在接续奋斗中勇担使命,为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新型中等城市,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而笃行不怠。

栉风沐雨又一载,踔厉奋发写芳华。

20XX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公主岭市勇担使命,向上而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基层建设年”和组织工作“规范提升年”为抓手,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在学思践悟中汲取奋进力量,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服务大局中积极担当作为,强思想、抓基层、建队伍、聚人才,在新时代“组工答卷”上多点开花、屡添硕果,为全方位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初心为证,使命作答!党旗领航,扬帆奋进!

新时代公主岭市振兴发展的强音已然奏响,一幅浓墨重彩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

一、聚焦理论武装,答好“初心使命卷”、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欲事立,须是心立。

今年以来,公主岭市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职能,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用新思想新理论凝心铸魂,为全市发展凝共识、献良策、聚群力。

快板、诗歌、朗诵、情景剧……走进公主岭市岭东街道,各种形式活动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谈起基层治理经验, 岭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潘兴文说:“基层党组织是‘连心桥’,有责任把党中央精神用接地气的方式传达给群众。基层工作千条万条,第一条是把党的旗帜高高举起来。”

激发党员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公主岭市多举措扎实推进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举旗定向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作为必修课,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通过网络专题+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轮训班4次,累计培训2500余人次,做到市管领导干部、35岁及以下年轻公务员“两个全覆盖”。通过“公主岭党建”微信公众号,面向全市党员干部进行4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课程播放,累计观看人数6300余人次。高标准举办学习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讲座3期,累计培训市管乡科级领导干部520人,全面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

在各类主体班次中,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等政治理论课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组织全市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各单位、各部门共12165人参与活动。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把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学用贯通,笃行实干,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擦亮底色深化主题教育。坚持将组织生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制度、夯实基层工作的基础。指导全市各党委(党组)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1333个基层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在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开展“我是党员我先上”行动,3万余名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在防控最前线集结起强大战斗力量,成立功能型邻里党支部419个,先锋队441个、党员先锋岗312个、党员责任区403个,把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到疫情防控一线,迅速渗透到防疫各个角落,在排查管控、交通维稳、后勤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筑牢全市疫情防控“红色屏障”。涌现出以贺晓燕为代表的先进党员典型,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疫第一线。

今日公主岭,党旗,别样红;党徽,分外亮。

二、聚焦干事创业,答好“担当作为卷”、干部队伍焕发新活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一年来,公主岭市坚持事业为上选人用人导向,严格落实新时代干部工作政策要求,统筹做好选育管用等重点工作,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过硬干部队伍。

立好选人用人“风向标”,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在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实施一线考察识别机制,把干部在经济建设、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大战大考中的综合表现纳入考察重要内容,近距离了解掌握干部在急难险重关键时刻的真实状态,择优提拔、择优使用。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实施考人考事“增劲提效”工程,统筹开展日常考核、跟踪考核、即时考核、重点工作专项考核,坚持以事察人,对全市干部进行“全面体检”。

深入推进干部成长“闭环通链”工程,跟踪管理查履职表现、挂职锻炼补能力短板,对市管干部全部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册”跟踪监测台账,进行“履职备案”。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配强班子选好干部,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截至目前,提拔重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敢于担当作为、不讲条件、表现突出的干部13人。免职、调整缺乏团队意识、综合表现一般的干部7人。落实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提拔、重新使用受处理处分影响期满,履职尽责、表现优秀、群众认可的干部5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构建了“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环境。

定准年轻干部培养“指南针”,进一步打造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锚定中长期班子建设需求,实施公主岭市年轻干部“4322”选育工程。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年轻干部选用占比,提拔40岁以下正职干部3人,占提拔正职干部总数18.8%,提拔35岁以下副职干部17人,占提拔副职干部总数35.4%。建立年轻干部数据库,采取单位党组织推荐、组织部筛查、专项考察、年轻干部调研等方式,根据干部专业特长、性别经历、事业需要等条件,分层选拔、储备优秀年轻干部。

经进一步优化人员组成,最终确定200名政治素质强、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其中,乡科级副职领导干部86人,一般干部114人,男干部100人,女干部1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人,其余均为全日制大学学历,少数民族26人,非中共党员16人,为实现干部队伍梯次配备、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压稳公务员管理“调节器”,进一步激发公务员拼搏奋进积极性,做好事业“排头兵”,人民“服务员”——

深度结合全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形成年龄梯度、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平衡性别比例、丰富资源储备,合理编制录用计划,科学设置职位条件,严格执行考试录用公务员各项程序,全年完成公务员招录77名,进一步壮大了基层工作力量,为全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充分发挥职级晋升在关爱干部、助推工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市组织批量晋升3次,其中市管干部晋升120人次,职级公务员晋升566人。

全市还将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严格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落实了公务员基础绩效奖金进入工资,纳入公积金和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完成公务员医疗保险补贴审批,进一步提升了公务员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聚焦堡垒作用,答好“党建引领卷”、组织建设呈现新亮点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一年来,公主岭市坚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化“强堡垒、创品牌、促提升”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充分发挥和彰显。

以“371”工作路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公主岭市以“三域联动、七种模式、利益联结”为工作路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整体实现突破发展。着眼全局,同向发力,以三域联动细化培育链。构建县域、镇域、中心村三域联动体系。在县域牵引上,组建市级资源运营平台,采取“村资源—镇统筹—市经营”方式,统一开发、建设和运营村集体资源,形成规划统筹、经营统筹、利益统筹格局。在镇域统筹上,将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方面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进”。在中心村融合上,通过组建126个“中心村党委”,以强带弱、以大带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村集体经济示范片区。

把握根本,守正创新,以七种模式拓展渠道链。探索推广土地流转、生产服务、资源开发、入股分红、合作组织、专业公司、统筹联合“7种模式”,制定9大类42项扶持政策,明确正反两方面7项奖惩措施。因地制宜,因村施治,在全市推广“富村7策”,已有40个项目复制落地。组织包装乡村人才创业项目10个,开展双招双引,激发内生动力。

紧盯关键,互促共进,以利益联结融入共富链。综合考虑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积累、发展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等因素,采取股份合作、劳务用工、订单生产等方法,探索建立“村集体与村民”“村与企业”“村与合作社”等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村级“红色朋友圈”“利益共同体”。截至目前,全市40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村72个、百万元以上村11个。

以“四项举措”打好“幸福小区”创建组合拳,呈现新气象——

实施首问负责制。推动社区、物业企业、小区党支部由各自为战到一体化服务,对群众诉求,无论是小区第一书记、“三长”、还是物业,前台“接单即受理”,后台按职能派单,跟踪推进,目前已接诉304件,办结301件,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建立双向清单制。分别建立资源清单和诉求清单,社区、物业企业提出供应清单,群众点单153件,群众提出需求清单,由社区、物业企业接单121件。建立三个清单公示制度,在424个点位公示服务事项清单、活动清单和代办事项清单,开展群众活动1430次,兑现群众微心愿2318个,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84个,实现了包保单位与社区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打造党建联合体。依托党建联盟实体化运行,拓展“平战结合”责任包保制度,整合全市力量,项目制推进“幸福小区”创建。101家单位、9314名党员群众共同参与155个创建项目,办理各类民生实事1994件,完成35个小区改造,整治违章建筑等160余处,进一步汇聚了创建合力。

建立公益物业。推行“国有+公益+自治”老旧小区物业治理新模式,引进专业国有物业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统筹新小区与老旧散小区,实现盈亏平衡、兜底保障,吸纳“三长”、群众代表等参与物业治理,并给予公益补贴,实现了物业服务专业化、管理运营公益化、联系群众便利化,有效破解老旧散小区治理难题。目前,试点推行4个小区,物业费收取达90%以上,群众满意度较高。

以“七聚七红”行动创建“红新暖岭”党建品牌,形成新格局——

对标对表落实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重点任务,开展“七聚七红”行动,即:聚焦党建覆盖,开展“红新夯基”行动;聚焦党员培育,开展“红新拓源”行动;聚焦队伍保障,开展“红新赋能”行动;聚焦建强阵地,开展“红新定制”行动;聚焦基层治理,开展“红新共治”行动;聚焦闭环服务,开展“红新助企”行动;聚焦问需激励,开展“红新关爱”行动,着力打造“红新暖岭”党建品牌。

出台《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权责适配、工作推进、督导考评3项机制,明确11个方面、37项具体举措,初步形成联席会商协调、四个清单销号、周报季督年评等责任落实体系,召开动员会、推进会3次,督导调度8次,对接走访10余次,解决问题7个。落实“两个覆盖攻坚”摸排4轮次,建立台账企业49个、党员55名。实行“边摸排边组建”,组建独立党支部3个、群团组织5个,为新业态企业选配“新党建专员”7人。开展新就业群体集中入会行动,实现了外卖配送员全部进入工会、动态管理。

首批22家“春城驿家·暖岭Club”党群服务站功能完备、投入使用,统一印制了《服务手册》。成立市级网络传媒公司,启动组建电商直播行业党建联盟,建设火炬村网络直播基地。明确了党费返还、给予一次性新建补贴等政策。启动“新力量、岭上行”“双报到”、寻找最美骑士等系列关爱活动,慰问骑士519人,发放5万元大礼包。建设“志愿网格员”“平战支援队”800余人,探索纳入社区积分制管理,参与疫情防控派发通知传单2000余人次,实现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高位起步、强力开局、纵深推进。

以“两网六制”构建“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打造新优势——

织密组织网,建设信息网。建立“三级响应”做实应急指挥机制,梳理4大类23项常发的应急事件,明确每一级响应的触发条件、执行标准、分工落实、任务流程。

建立“四定工作法”做实责任包保机制,实行定点、定责、定岗、定任务包保。全市101家单位全部定点包保420个点位,按照“六有”标准开展工作,即:有志愿服务队伍、有活动场所、有议事平台、有群众活动、有公益服务、有业主委员会。下沉3217名干部担任“三长”B岗,全覆盖包保8556个单元(地房群),人均包保2个至3个单元,全部建立微信群,按照“六个一”标准开展工作,即:情况一口清、职务一公示、事情一起议、安全一同建、活动一起搞、难题一起解。

建立“234”储备调用体系做实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两个清单,按照三级响应明确调用标准,在市、乡街、村社区、小区村屯四级组织储备。明确任务分工,从“查”“定”“演”三个步骤组织实施,排查储备各类资源。

建立“四支先锋队”做实队伍保障机制,即机关干部先锋队、基层干部先锋队、专业人才先锋队、志愿服务先锋队。为排查管控、值班值守、公共安全决策、公共卫生和应急医疗救治等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建立“三项制度”做实服务群众机制,即服务群众“三问”制度,“三长”每月开展一次敲门“问候、问需、问效”;“红心共治议事会”制度,每月一次协商议事;服务项目公示制度,公示服务事项、群众活动、领办代办清单,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立12项措施做实正向激励机制,向“三长”定向发放消费券150万元,为全市万余名“三长”AB岗提供800元的免费体检套餐,统筹资源推出优惠政策,充分激发“三长”队伍工作热情。

四、聚焦第一资源,答好“赋能发展卷”、人才建设跃上新台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今年以来,公主岭市聚焦长春农高区建设,以“外引+内育”“政策+服务”“产业+人才”多措并举,打造农高区人才建设新高地,激发创新活力,释放集聚效应。

在公主岭,“1+3”人才政策矩阵,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公主岭市以“1”即“农高人才战略引进工程”为总抓手,通过招商引资、科研合作、柔性引进等12种方式,引进院士、世界级水平科学家等7类高层次人才。“3”即三个具体人才政策,包括农高区人才集聚政策、乡村振兴人才政策和急需紧缺人才政策,在创业扶持、待遇保障、市场作用等方面实现突破升级。

创业扶持方面,在省和长春市政策基础上,全市对院士创业再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资助,两年内给予20万元生活补贴。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再给予15%的配套奖励。待遇保障方面,在省、长春市政策的基础上,发放给博士、硕士、本科生5万元、3万元、2万元安家补贴,博士、硕士15万元、7万元生活补贴,增加各类人才吸引力。在公主岭市购房的,分别给予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5万元、10万元、15万元购房补贴。

市场作用方面,对农高区引才工作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对引进人才的中介组织,按照人才层次,每引进1人,给予5万元至10万元奖励。对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级水平科学家的企业和中介组织,每引进1人,给予50万元奖励。

在公主岭,干事创业价值实现平台建设,激发人才成长活力——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独有的玉米全产业链科技示范作用,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和吉林大学、吉林农大等十几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3名院士及团队,柔性引进67名高层次人才。

建设“两院两中心”,即院士专家工作中心、食药用菌精深加工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玉米产业研究院、肉牛产业研究院。打造国际玉米产业高峰论坛永久品牌,5位院士做主旨演讲、9位行业顶级专家做专题报告,为3名院士专家工作中心举行揭牌仪式。紧盯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引才、育才。

开展“乡村能人”职称评选工作,126名高素质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拿到职称。农高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设置科研助理岗位8个,8名省农科院研究员到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部分乡镇挂职锻炼。

在公主岭,服务人才“四项行动”,增强人才磁吸效应——

全市开展政策上门行动,组建宣讲团,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中介、进高校,140家企业参与,广泛发放简洁易懂的政策汇编400套。

开展服务升级行动,组建产业人才服务专班,131名服务专员每月深入企业服务人才需求。组建科技成果转化跟踪服务专班,建立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联系目录,与16个科技成果负责人对接联系。

开展人才走访行动,编制国内外专家人才目录,围绕种子产业和玉米产业,搜集整理200余名专家人才,与48名专家取得联系,并持续跟踪。

开展就业助力行动,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月”工作,以网络直播方式开展直播带岗活动,现场发布51个企业160个招聘岗位。举办了20XX年春风行动送岗位进社区、百日千万专项行动,发布工作岗位信息98期。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省级创业孵化基地—东元精密制造业创业孵化基地,12名大学毕业生到基地实习。全市通过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加快补齐人才领域短板,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人民为先的公主岭声音、言出必行的公主岭担当、和而不同的公主岭智慧鼓舞着全市人民奋力前行。

波澜壮阔欣回首,敢为人先又续征。站在新的起点,公主岭组织系统将扛牢新时代组织工作使命担当,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踔厉奋发,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组织工作新篇章,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工会组织基础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不断提高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XX县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XX县总工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为主线,始终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健全建会入会机制,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持续深化“新一轮普遍建会行动”,按照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工会组织的要求,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清单化管理,持续推进生产经营正常企业全部建会,职工普遍入会。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聚焦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重点群体,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行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爱心大礼包”并赠送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切实提升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大限度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至目前,全县建立基层工会组织248个,涵盖单位761个,会员总数16058人。其中今年新建工会组织11个,新增会员391人,入会率达97%以上。快递、外卖、货车司机、家政服务、保安等5个新就业形态群体全部建会,吸纳会员761人,入会率达到80%以上。

夯实基层工会基础,工会组织凝聚力不断提升。按照“抓规范、促提高,抓整改、上水平,抓效率、促提升”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紧紧围绕既定目标,通过“重心向下、服务下沉、财力支持、用心服务”等方式,扎实组织开展“六个一”强基行动、“短板工会整顿转化”等工作,着力抓好基层工会组织的规范管理和运行。按照“会、站、家”一体化的思路,扎实推动基层工会向“强制度、建品牌”拓展,将建会、建家、建制同步向基层工会全面推进,指导创建一批硬件完善、软件规范、成效显著的职工之家。今年,督促指导25家工会组织按期进行换届选举,进一步推动全县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提档增效。至目前,新建职工之家5个,整顿转化“短板工会”14个,为23名基层工会主席给予岗位补贴3.92万元。

引领职工建功立业,工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广泛深入持久组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全县“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组织各基层工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建立完善竞赛普遍开展同评先树优、经费奖补等相融合机制,落实劳动和技能竞赛奖补资金30.87万元。认真落实全总和省总、市总工会关于职工创新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五小”成果征集评选活动,我县入选张掖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5项,获得张掖市“五小”优秀成果奖4项。建成劳模工作室1个,劳模创新工作室4个、职工创新工作室8个、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个、创新型班组6个。

强化职工培训教育,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加大对工会干部培训力度,举办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通过以会代训、观摩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为工会干部补充新“能量”,切实提升工会干部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的能力。至目前,开展全县基层工会主席能力素质提升、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培训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技能·互助互济”专业技能提升等培训6场次。建立工会积极分子和志愿服务队伍,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适应形势任务需要、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凝心聚力促发展 笃行不怠启新程 XX20XX年组织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全县组织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全州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十七届二次全会提出的“一条主线、两项重点、两大突破”目标任务,主动聚焦聚力中心大局,持续拉高标杆、始终奋勇争先,在大局大事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实现疫情防控和重点工作“两不误”,全县组织工作得到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凝心铸魂、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课、首课、必修课,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制定了《XX20XX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先后举办了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班。印发《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指导意见》,以中心组学习、“二五”学习制度、“主题党日”活动和专题网班等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用活用好全省“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通天河“民兵守桥班”党性教育基地,仅今年“七一”期间,接待各级各类培训班11700余人次,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人员200余人次,激励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围绕建党101周年,开展歌咏比赛、红色观影、走访慰问等9项系列活动,营造了感恩奋进的良好氛围。

二、强基固本、以务实举措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巩固拓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在县直机关党员中开展“六个先锋”评比活动,全县69家单位1054名党员参与评比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组织召开“小个专”党建工作安排部署会,“小个专”党建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在农牧民党员中推行党员联户制度,全县2600余名农牧民党员分区分片全覆盖联系农牧户、社区居民,构建起了乡镇与农牧户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和群防群治的长效机制。制定印发《党支部工作手册》,完善各项党务工作流程,为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提供了保障。聚焦中心大局,坚持党建引领,制定了《组织振兴方案》、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办法,公众号开设“第一书记在行动”专栏,通过定位签到等方式全方位加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完成了2019-2021年度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料整理和效益评估,通过严格评审今年新申报项目村9个。坚持严标准、高质量从严规范发展党员,全年共发展60名党员。按照“打造示范、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打造3个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样板、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6个县直机关党建示范单位。

三、选贤任能、以鲜明导向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拓宽渠道,在“选”上做文章。定期开展干部无任用推荐调研,储备正科级后备干部2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25名,事业管理七级后备干部6名,事业管理八级后备干部26名。搭建平台,在“育”上出实招。采取县乡两级上下双向联动培养的方式,机关干部到乡镇锻炼、乡镇干部到机关跟班学习。今年共选派优秀选调生参加新苗班2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州、县直机关单位挂职锻炼(跟班学习)11人,到乡镇实践锻炼4人,储备年轻干部30名、优秀年轻干部17名。今年共选拔使用年轻干部12人,占选拔使用的57%。全面立体,在“管”上下功夫。完善了XX县干部职工请销假制度、事业单位月考核等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用好提醒、函询、诫勉手段。今年以来,组织部门诫勉谈话1名,不适宜担任现职调整2名,把“严管”贯穿干部培养选拔全过程。不拘一格,在“用”上树导向。坚持实干实绩、有为有位和面向基层、注重一线的鲜明导向,今年以来,提拔使用干部21人,交流任职干部27人,晋升公务员101人,事业管理岗位职员晋升32人。因工作推动不力调整1人,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实干担当的积极性。

四、党管人才、以服务保障激各类人才活力

结对帮扶引人才。依托北京对口支援、青南支教、青南支医等平台,先后从北京石景山区、海东市互助县、青海红十字医院引进卫生专业人才98人次,教育专业人才123人次,律师人才2人,青海红十字医院对县医院全面实行医疗技术托管,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增强。结合实际育人才。建立“本土人才”培育机制,通过举办人才沙龙“微课堂”,培训党政公文写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人才200余人次。储备村“两委”后备人选192名,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储备大专及以上后备干部14名,通过一线练兵、岗位轮换等形式,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育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不拘一格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专业特长优势,从退休干部中选聘3名干部担任“两新”组织指导员,“组团式”5名援青人才助力县级医疗卫生发展。依托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平台,选派2名县级党政干部到北京和江苏挂职锻炼,援派第五批3名援青干部接续助力XX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服务保障留人才。建立人才常态化关心关爱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走访联系活动、召开人才座谈会等方式,及时发现政策落实堵点,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公里”。加大人才公寓投入力度,累计投入180余万元,配备30套人才公寓,配齐健身、休闲活动场所,通过“筑巢引凤”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五、抗击疫情、以党建引领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县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的倡议书》《关于广大离退休干部在疫情防控做到“三个带头”的倡议书》《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要做到“六个带头”》《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倡议书》等动员令,全县医务工作人员中先后有50名优秀骨干医务工作人员主动请缨支援囊谦县和玉树市。组建了党员突击队8支、设立了党员先锋岗50个,全县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共组建1273人,其中党员志愿者722人,青年志愿者180人,巾帼志愿者371人。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制定印发《关于评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的通知》,在防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村“两委”干部)、公安民辅警等各条战线中,按照职能划分,严格评选标准,通过党组织申报、组织部审核等程序,共评选出75名战“疫”先锋,在防疫一线凝聚起先锋引领、共克时艰的工作合力。

六、树好形象、以提质增效不断强化自身建设

扎实推进组织工作“质量提升年”行动,制定了《全县组织工作“质量提升年”行动方案》,按照6项任务措施,制定细化了44项任务清单,实行定人定责、挂图作战、逐项销号的方式,确保各项任务推进有序。坚持集中学习制度,共召开16次集中学习会。通过制作“你知道?组工干部告诉你”微视频,积极宣传党史、党务等知识,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严格执行“11710”工作制度,通过实行组工干部周工作报告制度、全员撰写信息、组工干部上讲台、组工干部联村等措施注重实践锻炼,截至目前,共编发信息85期,组工队伍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得到增强。在疫情防控中,第一时间选派组工干部下沉到清水河镇疫情防控卡点,及时帮助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全体组工干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下沉核酸采样点,协助医护人员认真做好宣传引导、维护秩序、登记扫码、沟通协调等工作,展现了新时代组工干部担当精神。


培根铸魂强基础 选贤任能汇英才——XX县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县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奋进,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彩云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面贯通、全面过硬,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干事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更加坚强有力。

一、培根铸魂,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具体实践中,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十年来,XX县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举办县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主题班次84期,培训干部35991人次,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128期,4.3万人次,党的十九大后,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讲党课、召开群众会、遍访贫困户等活动3920场次,为群众办实事1960余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更加坚定、思想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一致。

二、选贤任能,在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具体实践中,让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精心育,能力素质“跟得上”。立足XX发展定位和事业需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到现场”的方式,强化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开展“争当新时代激情奋进的XX好干部”专题活动,大力营造“创新破题干、务实扎实干、担当作为干”的干事创业氛围。2016年以来,先后选派71名优秀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选派300余名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一线磨炼成长。与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互派挂职干部机制,选派10名干部赴上海挂职锻炼,主动对接省发改、工信等部门,派出6名干部到省级机关跟班学习,进一步拓宽干部思路视野、增强干部专业化能力。

事上选,后继有人“备得足”。突出政治标准,树牢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让苦干实干者有奔头、担当作为者有平台。注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制定《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13条措施。2016年以来,在脱贫攻坚、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大理之问”大讨论和“六大创建”“集中建园”等重点工作一线提拔晋升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297名,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形成。

合理用,作用发挥“干得好”。坚持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与干部人选条件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事选人、因事择人。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实行分管联系领导和部门主要领导识别推荐、单位党组织识别推荐、组织部门全覆盖分析研判“三项制度”,多渠道、多层次考察识别一线干部。综合县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个性特质、熟悉领域等要素,建立了干部特质结构模型和“一个班子一本账”,坚持先定规矩后议人选,通过比选择优精准配备干部,人岗相适精准度大幅提升。

严格管,干事激情“提得起”。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广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制定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构建主体明确、层次分明、类别清晰、务实管用的干部队伍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建立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联系调研制度,完善干部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出台《XX县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在乡镇试行干部职工末位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能上能下情形,着力整治“基层不为、中层梗阻”等作风顽疾。进一步规范细化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基本流程,实现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的闭合式管理。

三、强基固本,在夯实执政根基的具体实践中,让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完善体系织密网。坚持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制度,连续8年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接续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专项整治年”主题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五个基本”标准,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制定“1+1+7”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达标创建办法、创建标准,统一定制发放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本通》,全县1512个党支部全部创建达标。深入推进“三强三好”公立医院党组织建设,XX县人民医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加挂了大理州第三人民医院牌子。深入推进“寻标对标达标创标”模范机关创建,全面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入章,全域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启明星”教育系统党建品牌持续走在前列。深入开展党建带群建促联建,扎实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引导青年人才向党组织靠拢,58名农村回引人才进入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

发挥作用立先锋。坚持标准和程序发展党员,加大发展党员力度,2012年以来共发展党员3376名。严格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党内集中表彰党员150名、党组织50个,累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2059枚,杨国旺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强化关心关爱,划拨县管党费247.2万余元用于开展走访慰问党员。2020年以来,派出20186名医务人才驰援武汉、上海、瑞丽、临沧、大理、鹤庆,全县1500多个党组织、2.2万余名党员冲锋在前、不畏艰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加大投入强保障。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村(社区)“两委”平均年龄43.4岁,高中以上学历占比56.9%。探索开展“缩面提标增效”改革,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健全完善村组干部待遇正常增长、基本养老保险、离任补偿等机制,村组干部待遇大幅提升。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充、社会支持等多渠道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划拨29万元党费支持基层党组织防控疫情,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和治理能力。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全面消除“空壳村”。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1400万元实施28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上占比92.65%,村集体年平均收入达13.62万元。全面加强基层党建阵地群建设,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建成60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完成139个村(社区)办公场所“一站六室”规范设置,创新开展“雨润家园”服务站和公益睦邻点建设,实现乡镇党校、为民服务站、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

党建领航促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持续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脱贫攻坚以来,持续提升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组织化程度,选派13批次3289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帮扶,134个单位挂包136个行政村(社区),4435名干部结对帮扶8934户建档立卡户,5900多名农村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队伍支撑。全面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200余名干部组团回乡参与村庄规划。建立党政机关与企业直接沟通联系制度,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措施,选派48名“驻企服务员”,实行跟踪代办服务。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民族团结进步、促城乡基层治理,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水平。

四、聚才蓄能,在打造人才高地的具体实践中,让更多“千里马”大显身手、竞相奔腾

靶向引育锻造“智力军”。着眼于XX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XX县集聚优秀人才服务区域产业中心城市建设的十条措施(试行)》,支持企事业单位引才聚才,以过硬举措推动人才引进、培育激励、创新创业和服务保障创新发展。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引导XX籍在外优秀人才以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等方式支持XX建设。十年来,引进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190人。深入实施“彩云优才”工程,设置科技名人、技能名匠、教学名师、文化名家、名医、青年拔尖人才6个人才培养专项,培育优秀人才77人。现有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白州系列人才”“苍洱霞光”、大理州高层次人才等州级人才22人。

立足实战构筑“练兵场”。坚持开放、创新、高效的发展平台,为优秀人才搭建舞台。以各类专家工作站(室、坊)、孵化器、众创空间为依托,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成各类专家工作站32个,省州级各类创新中心10个。以产学研用为纽带,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水平,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大理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长期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一体化推进,引进了贝特瑞、湖南立新、宸宇富基、建鸿达等一大批创新创业企业,培育了泰兴、飞龙、建云、龙云、大宇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机构、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在XX聚集。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开展支医、支农、支教活动,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扎根基层。

悉心服务当好“勤务员”。坚持“环境引才”,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方案》,设立高层次“一站式”服务窗口,探索“彩云优才卡”,从人才关注的就医就学、旅游出行、体检疗养等方面着手,开通旅游出行“绿色通道”,配备“就医联络员”,提供无差别就学保障,营造尊重人才良好氛围。实施县委联系专家制度,定期听取人才意见,及时联系服务人才。



强基固垒树标杆 凝心聚力促发展——XX市组织工作综述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政治担当、强化履职尽责、强化创新创优,奋力开创全市组织工作新局面。

一、抓牢政治建设 筑牢政治忠诚

理论滋养初心,信仰铸就忠诚。十年来,全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度融入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政治引领。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从严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强化理论武装。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累计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1.5万余次。注重分级分类抓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和普遍轮训,采取“理论+研讨”“实践+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举办各类主体培训班次。十年来,组织培训党员干部10万余人次。充分利用XX市党史陈列馆、李家祠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拒腐防变能力。

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始终狠抓党内集中教育不放松,引导广大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立根铸魂”,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政治根基。

二、抓实组织建设 夯实基层基础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十年来,全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织密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建强战斗堡垒。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扎实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952个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坚持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农村、城市、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实施以“头雁领跑行动、支部提升行动、帮扶拓展行动、人才集聚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项行动”,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联系群众机制,41名县级领导包片联系20个镇(街道),88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103个非公企业联村,3330余名干部蹲点驻村帮扶,其中旁海镇水寨村原第一书记姚水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选派102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204名工作队员驻点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圆满完成208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村(社区)“两委”负责人“一肩挑”207个,以践行“四有四做”强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以推动“四联双增”工作为目标,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全市已有10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2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加强基层党群阵地建设,采取规划新建、修缮改建、规范提升等方式,整合多方资源,累计筹措6000余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室44个,修缮改建164个,完成全市208个村(社区)“一站一室一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实现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全覆盖。以创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为契机,构建XX市城市基层党建“1+3”工作体系,以“四优四增”为总抓手,着力培育易搬社区“后扶三融入”、新建小区“社区红管家”、老旧小区“邻里同心圆”党建示范品牌,全面深化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XX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深化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工程,广泛组织机关所属党组织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以“四抓四提升”为抓手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以党群连心服务、驿站暖心服务、专线贴心服务、党课融心服务、践诺诚心服务“五心服务”为载体,深化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建强党员队伍。围绕建设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严把政治关、程序关、质量关,持续把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各行业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的队伍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现全市有党员25334名。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完善党员评价量化,持续用积分记录党员变化、衡量党员作用、评定党员优劣,促使党员肩上有责、争先有标、行为有尺、考核有据。加强党员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承诺践诺等组织生活管理,强化党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推动党员队伍始终践行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好服务机制。纵深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建设,全市统一划分城市网格569个、农村网格940个、专属网格31个,选配网格员1870名、十联户长13352名,坚持网格化、社会化、法治化、精细化、群众化、信息化“六化”融合。积极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双报到”机制,135个单位党组织和2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实现疫情防控联防、市域治理联抓、精神文明联建、平安法治联创、民族团结联推、群众工作联做、民生保障联帮、流动人口联管、公共安全联促、发展平台联办“十联”齐发互动治理局面,在优化创新城市治理方面经验做法获国家发改委行文推广。以村(社区)行政区域为服务范围,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载体,整合农村商业银行、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职能,创新探索建设集“党建、产销、人才、金融、法律、公益”六位一体的村社宜站便民服务平台,切实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村社宜站”被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获省州领导批示肯定,被民政部评为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三、抓优干部队伍 提升履职能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十年来,全市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风尚,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高标准“选”人。牢固树立基层一线选人用人鲜明导向,注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信访维稳、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和使用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坚决落实“凡提四必”要求,严把动议提名关、考察考核关、程序步骤关、监督问责关,严格做到精准识人、以事择人、立体察人、科学用人。同步提升专业型干部配备比例,合理配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综合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开展好公务员职级晋升、事业职员等级晋升,着力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十年来,提拔重用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574人次,其中从副科级提拔为正科级68人,从科员级提拔为副科级429人,平级转任重要岗位77人。

高质量“育”人。以“四带四强”为抓手打造“四型”领导干部队伍。围绕“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理念,建立年轻干部“四向”培育机制,帮助一大批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一线历练摔打、成长成才,为全市事业发展蓄足了“源头活水”。结合“四化”建设需要,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按照培训对象分级分类精准开设培训班,培养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工业建设、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大数据等方面干部,累计举办主题培训班100余期、培训超过1万人次。《贵州XX市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培育年轻干部》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组工信息》采用。

高要求“管”人。突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认真组织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带病提拔”倒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等常规工作,持续深入整治领导干部家属违规经商办企业、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等特殊资源谋取私利、违规兼任职、档案造假等问题,强化选人用人常态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提醒、函询、诫勉力度,坚持抓早、抓小,注重日常、注重苗头,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十年来,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8442人填写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开展提醒函询诫勉930人。

四、抓活人才队伍 激发创新活力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十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创新机制聚才。发挥人才政策引领作用,实施凯才归乡计划,制发《XX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凯才筑梦·青云万里”工程助推新时代XX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聚焦农业、教育、卫生、金融等重大产业项目及民营企业发展需求,通过贵州人才博览会、高校人才专项引进、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等方式,积极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已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院长,正在面向全国引进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全市副高级职称和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145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24人,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202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05817人,其中,党政人才5093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1004人、专业技术人才37848人、技能人才40551人、农村实用人才11306人。

拓宽平台育才。搭建高新产业园区平台,重点实施“市管专家”“市级拔尖人才”“三名工程”“人才工作室”等育才平台,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因才而异”制定培训内容,采取“上下交流、横向交流”的双向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教育、卫生、农业、科技、金融等领域优秀人才。十年来,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13115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1500人。将140名农业专家匹配到20个镇(街道)和166个行政村的269个产业链上。通过“师带徒”培育模式,全市培育各类优秀人才11600余人。

优化服务留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财政对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政府、社会、单位多元化人才投入格局,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采取座谈、电话、信函、会议、新媒体等多种方式保持与优秀人才的经常性联系。对教育、卫生、农业、民营企业等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发放“礼贤卡”60张,持卡人享有铁路出行、购房优惠、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九个方面的优惠服务,不断增强我市人才的荣誉感。在“强州府”五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每年统筹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加大人才待遇保障,及时兑现高层次人才补贴、基层人才补贴,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组织系统将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动全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创“强州府·XX”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十年逐梦砥砺奋进 十年韶华凯歌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XX县组织工作综述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坚定信念跟党走,砥砺奋进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XX县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建强组织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筑巢引凤”广聚英才,为建设“一区一县”、强化“三大支撑”、实现“五个目标”推进XX经济社会高质量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加强政治建设,铸牢党员干部“忠诚之魂”

十年来,XX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重要指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锤炼政治品格,铸牢政治忠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省州县党委实施意见,引导党员干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各级党委(党组)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完成省委巡视、州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要求党员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纪律规矩。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持续举办全县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同济XX大讲堂等,先后培训各级领导干部5万余人次,推动理论武装常态化长效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表彰慰问等系列活动。全覆盖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2115期,培训党员1.77万人次,用党的新理论新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促进工作、推动发展。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初心使命。结合推进“两个革命”开展“学做”活动,创新开展XX县组工干部“六比六争先”活动,实现干部作风大转变、工作效能大提升。坚持一线工作法,县乡村组四级书记、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探索建立8个火塘议事点,在一线开展“书记院坝协商会”“干部火塘议事会”1220余场,“我为群众算笔账”580多场,有效解决群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21个,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二、建强组织体系,夯实组织工作基层基础

十年来,XX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等重要指示,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突出强基固本,健全组织体系提升组织力。连续7年以“一方案三清单”方式分解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连续8年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持续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和“智慧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机关、社区、农村、“两新”组织、中小学校、公立医院等领域880个党(总)支部规范化创建100%达标,创建省州示范点21个。规范设立党组(党委)40个、党工委5个,优化党支部设置,提升党组织覆盖率,新建345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基层党组织数从625个增加到892个,党员数从7873名增加到9867名。聚焦选优配强,抓实队伍建设发挥作用力。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依托3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实现班子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前全县90个村(社区)“一肩挑”达100%。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健全完善村组干部待遇正常增长、离任补偿等,村组干部待遇稳步提升。在2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成立2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以“三个组织化”做实易地扶贫“后半篇”文章。累计选派215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累计划拨县管党费163.6万余元开展走访慰问党员,发放“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补助资金122余万元,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739枚,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坚持围绕中心,强化服务质效彰显引领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党建示范带。实施“脱壳、消薄、强村”等工程,22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收入达10万元以上,创新评选“五有”产业型示范支部6个、书记7名,授信“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9000多万元,扶持1600多名党员带头创业。开展“牢记嘱托·守护绿水青山”先锋行动,建成环天池和大浪坝2个党建生态廊道,引导党员干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完善离休干部“1+3”服务机制,成立下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离退休干部。投资191.15万元实施XX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设置服务站点102个、管理员800余名,整合应急调度、智慧党建等10余项功能,以智慧化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鲜明选用导向,持续“能上能下”激励担当作为

十年来,XX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等重要指示,以“四驱模式”助力树牢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用人导向。以制度建设为驱动,立好管事用人“铁标尺”。建立“6211”工作机制,制定出台6个办法、2个方案、1个意见、1个规程,并将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党建考核,作为党委(党组)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以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敢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以教育培训为驱动,蓄好干部能力“电池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强化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先后举办新任职乡镇党委委员培训班、同济·XX大讲堂等8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3.2万余人次。选派优秀干部到省州单位、发达地区挂职(跟班)学习锻炼150多人次,参加省州调训1210余人次,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培养使用为驱动,点燃干事创业“新引擎”。重视公务员招录、调任、能力提升等工作,累计组织公务员“云课堂”培训17期培训3200余人次。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突出重实干重实绩导向,不搞人人有份、到点晋升的“普惠制”,2019年以来晋升公务员职级422人次。经过换届,实现领导班子结构功能“双优化”、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双提升”。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储备“三个一百计划”,落实部班子挂钩“青干班”学员机制,以“一对一”师徒帮带精准辅导开启乡镇党政正职能力提升新模式。2015年以来选派670多名干部到“四个一线”淬炼,并先后从中提拔使用干部536名,占提拔总数的64.74%。用好典型引路法,创新开展XX县“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2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中7名被提拔、进一步使用或晋升职级。推进干部“能上能下”,2016年以来对70余名不胜任现职干部进行职务调整,2021年以来对11名工作推进不力、作风懒散、“躺平式干部”作免职、岗位调整等组织处理。以撑腰鼓劲为驱动,用好人文关怀“护卫舰”。注重干部人文关怀,将定期体检、看望慰问等措施落到实处。坚持严管厚爱,健全谈心谈话制度,2015年以来累计与干部谈话5600余人次,帮助“上”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帮助“下”的干部解除心结、提振信心。根据“下”的干部专长、熟悉领域等合理安排岗位,2021年以来选派10余名“下”的干部参加高速公路建设等,助其重拾信心,重振精气神。客观公正评价受处分干部,2021年以来12名受处分影响期满、德才表现好,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予以选拔使用,让干部“下”得来“上”得去,激励干部一心一意干事创业、心无旁骛担当作为。

四、深化体制改革,坚持“筑巢引凤”广聚英才

十年来,XX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重要指示,加快形成聚八方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局面。围绕中心优化“人才生态”。适时调整充实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党委(党组)专题研究、专题听取人才工作和人才联席会议等制度,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先后3次完善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制定XX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天池金光”人才评选培养办法等文件,形成“1+5”人才工作政策体系,逐项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积极营造良好人才生态。深化校地合作、校地共建,先后与大理大学、上海奉贤区、同济大学合作,人才资源不断汇聚。引育并举铸就“人才大军”。依托“苍洱霞光”人才计划、沪滇协作、项目招才引智工程,以招商引资、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为突破口,广泛引进优秀人才。推荐23名优秀人才分别申报“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省“万人计划”、州“洱海之光”人才计划,其中1人被评为大理州首批“苍洱霞光”人才。建立3个省级、4个州级、9个县级专家工作站,引进16个专家团队70多名专家人才,为XX发展献智献策。实施“天池金光”人才计划,命名6个专项人才50名。建立891名人才的“XX籍在外人才库”和761名人才的“乡土拨尖人才库”,推进“人才回引工程”落地落实。精心服务提升“人才礼遇”。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机制,2名人才列入州级领导联系服务范围,10名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43名,19名县领导联系服务1名“苍洱霞光”人才、50名“天池金光”人才和16个专家工作站。组织168名一线党政人才,分四批次开展为期7天的疗休养,营造全社会爱才、惜才、尊才、护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喜迎二十大 全县组织工作综述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党组织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扣县委中心工作,不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全面开创全县“进十争百”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五年来,我们不断夯实忠诚向党思想根基。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谋划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15项“百系列”活动、“庆七一·建新功,喜迎党的二十大”“十个一”系列活动,不断创新“小微党课”载体,广泛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五年来,我们不断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圆满完成两届村级换届选举,高质量发展2809名党员,先后选派1046名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开展“讲说送”专项活动,不断完善为民服务“送到家”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创新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深入实施“三抓一增强”工程,扎实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组建机关党建“红色联盟”,持续提升非公党建“两个覆盖”质量,探索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机制,建立疫情防控“三长”制度,党员“双报到”做法获《组织人事报》广泛推介。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干部政治标准“双向测评”,严格落实“双签字”“双鉴定”制度。创新“百名股长千人评”“对标对表评局长”活动,全面推动干部履职担当、廉洁为民、争当一流。突出实绩导向,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和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机制。制定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善“1+N”特色人才新政体系,打造“高端智库”,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为人才创业发展、成果转化、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方向提供全方位服务。



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XX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发展特色产业、集聚乡村人才振兴、办好惠民实事等,进一步创新“跨村联建”“人才回引”等基层党建工作载体,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不久前,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村民向村部反映高峰村生态漂流产业影响到饮水问题,大源村、高峰村两委多次组织协商,始终未达成统一意见。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时,大源村党支部书记林晓文找到金铙山联村党总支参与调解。联村党总支很快找到症结所在,立即协商解决办法,由大源村对自来水源头及蓄水池进行清理,并进行日常用水的管理和维护,同时高峰村协调漂流公司控制好漂流时段,保障村民用水,从而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多亏了联村党总支,为村里疑难杂症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力量。”林晓文感慨道。

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根本在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濉溪镇金铙山联村党总支成立于20187月,由高峰、大源、圳头等村党支部组成,共有农户1029户、4631人,党员124名。

联村党总支成立以来,倡导“和谐共处、诚实为本”的治村理念,解矛盾、立诚信、促新风,推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通过发动片区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成立片区矛盾纠纷联调委员会,累计处置涉及多村的用水、交通等纠纷 158 件(次),林权、土地等历史遗留问题6个,让“小事不出村”。

为解决建制村数量多、规模小,农村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2017年,我市开始试点推行“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根据不同农村片区实际,探索组建以强带弱型、产业主导型、村企共建型、地域联治型等联村党组织,建强联村“主心骨”。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市“跨村联建”取得较好成效,推动13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现整顿转化,95%以上的联建村连续多年实现“零”越级上访、“零”群体性事件;全市争取各类资金6.2亿元,实施民生项目626个,乡村旅游、种植采摘、数字农业等项目386个,联建村村集体平均收入18.7万元;联建村中20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1.7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目前,全市共有联村党组织218个,覆盖863个村、占总村数的49.7%,其中常住人口少于200人的村83个、原建档立卡贫困村204个。

二、从“人口外流”到“人才回引”

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

位于大田县吴山镇的阳春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过去只能依靠水稻、蔬菜、茶叶种植创收,途径单一,为了维持生计,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2019年,阳春村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回引·数字乡村建设”,动员回引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原总队长、警务技术二级总监林乐坚返村担任阳春村党支部书记。

林乐坚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以“产业数字化”发展为主线,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响“数字阳春”品牌。

2021年,阳春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4.6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8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作为吴山镇数字阳春联合党委的领建村,阳春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联村共同发展“互联网 +认养农业”,由联村党委牵头将区域内闲置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推出果蔬代种、茶园代管、家禽代养等服务,打造“个性农场、订制茶园”,完成土地流转200多亩并实现全部认养。2021年,联建村实现村财收入103.42 万元,同比增长56.1%

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我市共回引729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聘16名厅级、80名处级退居二线或退休公职人员担任联村党组织书记或乡村振兴指导员。

回引人才所任职的村党组织在2021年度“达标创星”中80%以上被评定为先进等次,其中有21个曾是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主动面对面与群众谈发展、听意见、解诉求,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纠纷1400多件(次);领办创办村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300多家,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特色产业项目1100多个,去年所任职村村财平均增收6.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先后争取落地1300多个民生项目、落实资金3.5亿余元,有效改变了村容村貌,树立了新风正气。

在他们的带领下,我市正朝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昂首迈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始终牢记嘱托再出发,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为推进XX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助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凝聚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