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系统工作优秀评论文章汇编(12篇)

组织系统工作优秀评论文章汇编(12篇)

目录 深学笃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1 用好“三支队伍” 做实乡村人才振兴文章 3 念好“四字经”夯实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 5 干部线上培训谨防“拍照快闪” 7 三个赋能让“巍巍巨轮”破浪前行 8 让党员教育“有”而“优”掀热潮 10 “善假于物”的制胜之道 11 转作风要“背着问号”调查研究 13 保持“在线”状态,当好“风向标” 15 舞活基层减负的“三板斧” 17 组工干部当从“诗钟”中悟写作之道 19 读好带有泥土味的“无字书” 20


深学笃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飞跃、新境界,为我们推动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赋予了强大能量,我们应深学而笃行之。

要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奋进定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摄全书,用四篇重要讲话阐述了过去我们党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秘诀所在,揭示了我们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尤需我们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增强锚定奋斗目标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根本遵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专题收录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我们要努力从中汲取力量,牢记殷殷嘱托、把握根本遵循、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把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深刻思考我们在全国大局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将国家所需、地方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有机结合起来,找准我们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找准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乘势而上、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跑出发展“加速度”。

要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围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主题收录的重要论述,回答了党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问题,彰显出鲜明的人民性。我们要深刻领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精神实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用好“三支队伍” 做实乡村人才振兴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怎么去振兴?谁来振兴?关键在人,重点在基层干部。用好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农村籍公职人员“三支队伍”,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稳“人才基础”。

用好村“两委”干部队伍,提升乡村振兴“引领力”。村干部作肩负着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大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小到邻里街坊的日常纠纷,都需要村干部身体力行地进行宣传、落实和调解。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立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客观需要,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员选入村“两委”班子队伍。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至关重要,要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经常性开展党性教育,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切实提升村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本领。此外,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杜绝“混日子”“吃大锅饭”,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报酬挂钩机制,树立“能者多得”的鲜明导向,最大限度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全面提升村干部乡村振兴“引领力”。

用好驻村干部队伍,增强乡村振兴“推动力”。驻村干部作为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全能型”干部,多年的脱贫攻坚战让驻村队员攻坚克难的尖兵形象树立起来,在群众中有了好评有了威信,群众愿意听愿意跟着干。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因此要严格人选标准,坚持“一村一策”开展驻村帮扶力量轮换,对人选进行科学搭配、优化组合,发挥选派力量的最大效能。将驻村工作队员培训工作纳入整个乡村振兴工作中,精准制定培训计划,采取专题培训、现场参观、经验交流、以考促学等方式扎实开展好驻村工作队员培训教育。要坚持严管厚爱,一方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管理监督,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评优评先办法,还要加强常态化监督,推动驻村干部们的作风更优、态度更端正、能动性更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解决好他们的思想顾虑,开展关心慰问,提供各种帮助和保障,让他们全身心沉下去,心无旁骛抓驻村,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人脉资源、汇聚才智、协调各方的优势,增强乡村振兴“推动力”。

用好农村籍公职人员队伍,增强乡村振兴“撬动力”。乡情乡愁是抹不去的记忆、割不断的丝线。热爱家乡、贡献家乡是每个游子的“天然义务”,能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是广大干部共同的心愿。要抓住这个基点,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农村籍干部带着亲情、带着责任回家乡,用真挚而浓烈的家乡情感去规划家乡。要号召出生地或成长地为农村地区的公职人员利用春节、清明节等节假日时间,及时回乡与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村内“两代表一委员”、乡村振兴理事会成员、乡贤能人、村民代表、广大群众一道,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画图”。在规划家乡过程中,要引导回乡干部统筹政府、社会、村民三大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村民在规划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村民做规划的主人,自己的蓝图自己画,自己的规划自己定,自己的规划自己遵守,着力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破解长期以来村庄规划照搬照抄、千村一面、贪大求洋、水土不服等问题。


念好“四字经”夯实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的根本保障。

党”字当先,抓政治建设。党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第一属性都是政治属性,第一任务都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姓党”“为党”“护党”上彰显政治属性。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带头践行第一方阵,持续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和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在工作实践中锤炼过硬政治品格。

实”字当头,抓达标创建。虚功实做,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实践的重要标准,主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把“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党建示范点”创建作为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一项载体和抓手,推动形成转作风下基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处理好领导与指导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自觉支持配合党的机关工委对本单位党的工作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党的机关工委对其履行机关党建主体责任的指导督促。处理好“有为”和“有位”的关系,选优配齐配强机关党务工作人员,建立健全机关党务干部培训和关爱机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既压担子又教方法,注重推进机关党务工作人员与行政业务人员之间的双向交流。处理好“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关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引领,结合行业部门特色和工作实际,在各领域各层级大力培育创建标杆、模范活动。同时,适度使用反面典型案例教育人、鞭策人。

新”字着力,抓守正创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守正创新,才能引领未来。抓党建工作也是一样,在抓好基础规范工作的同时,要推陈出新。要创新机关党建责任清单“全到人”、党建平台“全开通”、群团组织“全领导”、逢会必学“全覆盖”、一月一次“全回头”、组织委员“全网通”、一事一记“全清楚”、党员去向“全掌握”、党徽誓词“全看见”、辉煌历史“全展示”的“十全工作法”,把基层党组织的年度性工作汇总在一起,提炼规律性的工作内容,用“十个全”的方法来统领全年工作。要探索建立“专项整改、个别约谈、专项提醒、下发整改建议书”“四种”机关党建工作手段,解决日常检查纠查所发现或存在党建方面的问题。

融”字用招,抓齐头并进。跳出重经济、轻党建,重业务、轻党务的认识误区。真正把机关党建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处理好党务与业务“两张皮”,机关党建工作要做到胸中有大局、工作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决不能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另搞一套,找准机关党建发挥作用的切入点、突破口和工作载体,从而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处理好党建带群建的关系,切实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积极支持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切实做到党组织有召唤、群团组织有行动。既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也不能撒手不管、各自为战。


干部线上培训谨防“拍照快闪”

受疫情影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培训”模式,将干部教育培训转战到互联网线上培训,然而,个别地方推进干部线上教育培训时存在培训学员“拍照快闪”的走过场情况,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干部线上培训要谨防这种“拍照快闪”,坚持从严治学、从严治管、从严治效,狠抓学员学风“实”、考勤“实”、考学“实”,切实推动干部线上培训发挥出真正的强大优势。

坚持从严治学,狠抓学员学风“实”。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对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互联网+教育培训”不仅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新的机遇,而且也带来了挑战。干部线上培训要根据培训主体、对象、形式和内容等不同制定相应考核办法,推进学员管理与培训系统同步“上线”,除线下学员签订培训纪律承诺书外,还应线上组织学员认真学习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等内容,及时提醒培训学员时刻紧绷作风纪律之弦,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履职尽责,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进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

坚持从严治管,狠抓学员考勤“实”。实施主体推进教育培训工作和培训学员学习情况是影响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而线上教育培训更多的是“自由式”学习模式,培训方式无法“面对面”进行交流,就导致培训学员的学习态度得不到保证。干部线上培训要基于手机位置定位服务,建立培训课程线上考勤系统,通过系统可以采取全部点名、随机抽查点名、重点点名等方式进行随堂点名考勤,对旷课次数较多的干部,系统后台进行跟踪提醒。同时,培训期间,由实施主体成员组成纪律督查小组,按旷课次数进行排序,随机抽查每个分会场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培训学员出勤情况,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将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坚持从严治效,狠抓学员考学“实”。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是让培训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干部线上培训要积极引导培训学员尽快从领导、干部身份向“学员”身份的转变,通过培训学员入学测试、课堂测试、结业测试等方式,对培训学员进行入学测试和结业测试的前后成绩质量分析,并让培训学员课堂讲述或书面报告学习情况,进一步检验培训学员的学习成效和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促使培训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进而形成培训学员“课上认真听,课后深入想”的效果。同时,建立培训跟踪台账,把培训学员考勤、纪律、活动、成绩等进行量化评分,对培训学员进行“好、中、差”总体评价,形成“比、学、赶、超”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的务实之举。


三个赋能让“巍巍巨轮”破浪前行

青春是奋发向上的活力,是朝气蓬勃的勇气,是对希望与梦想的召唤。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像一艘“巍巍巨轮”,以科学理论指引赋能“活力”,以为民服务宗旨赋能“生命力”,以勇于自我革命赋能“青春”,在奋斗路上风雨兼程、斩关夺隘,激发了“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青春朝气,以“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磅礴力量,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篇章。

科学理论指引赋能“活力”,让“巍巍巨轮”在奋斗征程中“扬起风帆”。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一个政党就不可能发展壮大。为建设美好社会、谋求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政党才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永葆青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创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从根本宗旨、旗帜定向、道路选择,到与之相适应的规划目标、政策策略,都体现了深邃的思考,都为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的飞跃。

为民服务宗旨赋能“生命力”,让“巍巍巨轮”在奋斗征程中“乘风破浪”。谁能为人民谋幸福,人民就会紧跟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中逐渐觉醒。面对救亡图存,各种各样的主义,大大小小的党派,竞相登场又很快烟消云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用奋斗、牺牲、创造,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片刻都没有忘记,战争是人民的战争,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利益是人民的利益。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二字深深融入党的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漠视初心,必定丧失民心;忘记初心,必然走向衰落。只有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勇于自我革命赋能“青春”,让“巍巍巨轮”在奋斗征程中“行稳致远”。纵看历史,横比现实,有多少显赫的政治集团因“腐败”而被历史和人民抛弃。唯有中国共产党坚持治党必须从严,敢于惩治腐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自我革命中强大起来的。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百年奋斗的鲜明品格,是党永葆青春的强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整饬不懈怠,违法不容情,许多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严肃惩处,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人们看到,清除了蛀虫的党组织,肌体更加年轻、更加健康,一扫安于现状、奢靡享受之风和种种低级趣味;力倡谦虚谨慎、自省自律、廉洁从政。所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面对长期而复杂的“四大考验”,面临尖锐而严峻的“四种危险”,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割毒瘤、清毒源、肃流毒,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不变质、不变味。

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嘉兴南湖上的“小小红船”到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百年大党成功的基因密码,就在于初心不改、本色依旧。青春,是面向未来的成长,中国共产党正以这样的青春之我,心向未来,与时俱进。


让党员教育“有”而“优”掀热潮

党员教育承担着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工作质量和效能影响着党员能力素质提升的成效。要把党员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夯实党员的思想基础、提升他们的能力才干,紧跟时代发展“鼓点”、摸准党员需求“脉搏”,用好“素材库”“资源库”和“实践阵地”,让党员教育“有深度”“有意思”“有效能”,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有”而“优”掀热潮,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走深走实,为锻造有能力、有素质、有担当的党员队伍蓄势赋能。

让教育内容“有深度”,优化党员教育的“课堂质量”。党员教育是提升党员政治素养、能力才干的“主渠道”,开展党员教育要以党员“需求点”为牵引,从教育内容、授课者着力,通过名师的专题讲座、专家的专题讲坛,提升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党员获益匪浅、学有所得。要持续做好课堂质量的“提升工程”,让授课内容“有深度”,让党员听得投入、思考得深入,课后还能“有回味”,让党员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把理论学习一以贯之地摆在重要位置,科学设置好各门教育课程,让党员在理论学习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方向、激发赶考干劲,提升他们对于如何走好“未来路”的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为开展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让教育方式“有意思”,优化党员教育的“教学途径”。党员教育的成效,在创造性开展中推进。正所谓:“不破不立。”党员教育要善于“破局”,“打破”过去乏味无新意的传统教育模式,“打破”过去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课堂氛围,“打破”过去党员教育的时空界限,主动拓展教育“空间”、打造教育“亮点”、提升教育“成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多措并举推动党员教育方式的创新,利用网络、手机平台开展党员教育,推出“在线”专业辅导、“精品”党课讲解,以“线下+线上”的模式强化教育成效,打造引人入胜的精彩课堂,增强感染力和亲和力,提升党员教育的“鲜味”。“精彩一课”还需有“精彩一刻”,要让党员之间开展交流研讨,在交流中说感悟、谈感想,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教育服务“有效能”,优化党员教育的“阵地资源”。党员教育要把“阵地”和“资源”摆在重要位置强力推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党员的岗位需求和课程期待。要精心打造党员教育的“实境课堂”,让党员教育参与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技术扶持等重要工作中去,在实践“阵地”中提升党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扛起使命责任,让党员展形象、展风采。此外,优化党员教育还要用好“资源库”,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乡土文化资源,将党课送进农村庭院,送到劳动一线,让党课真正“带露水”“接地气”,提升党员教育的工作实效。


善假于物”的制胜之道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早在一千多年前,荀子就在《劝学》告诫我们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年轻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客观事物与自身的联系当中,利用周围已有的条件,找到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办法。

破解“孤掌难鸣”,探究“善假于物”之“假”。“假”译为借助,善于借助外力,从古至今都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善假于物”随时随地都在实践,我们借助飞机上天,借助潜水艇下海,借助汽车一日千里,现代文明大多是“善假于物”的成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的条件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限的,适时借助外部优势力量和外部有利条件为己所用,有利于帮助我们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摘取成功的果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借助伽利略的学术理论成就,著成《自然学科的数学原理》,建立起牛顿力学体系,并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就是成功之道。借助前人已经得出的正确结论,加以概括、丰富、优化,从而得出最契合时代的正确理论。年轻干部应善假于物、顺应规律,方能省下大把功夫,干更多事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紧跟“时代潮流”,探究“善假于物”之“物”。“物”即外物,时代在变化,事物的更新迭代每天都在进行着。例如现在炙手可热的5G技术,正引领我们走进万物互联的时代,越来越智能化的生活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扫码出行、刷脸支付、政务线上化等场景在大众生活中已普遍可见。然而,对于认知依然处于2G时代的老年人而言,与互联网脱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甚至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个别地方使用老年机的老年人因无法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而“处处受限”。可见,不仅要“善假于物”,还要“善假”契合社会发展水平之“物”。“善假于物”的能力水平是担当的底气、斗争的基础,年轻干部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和事业要求,多给自己补补课、充充电,善于运用新兴事物来研究和推动工作,才能为紧跟时代和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群体提供服务。

牢记“为我所用”,探究“善假于物”之“善”。“善”译为擅长,也有行善、向上之意。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原本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人借助外物本是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向上,如果背离了初衷,很容易沦陷为外物的“奴隶”。例如不少人已经被手机所奴役:早上睁眼就马上打开手机,晚上睡觉之前又总是舍不得放下手机。工具的最大价值在于为我所用。可当工具变成了我们的精神支柱,当信息锁住了我们的手脚、身体和心灵,就会本末倒置。一味依赖于外物,容易出现了事事不能自理的“巨婴”。凭借自身努力,适当辅以外力帮助,才是正道。作为年轻干部,要结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充分利用好良好的外界因素基础上,使我们本身具有与之匹配的能力与胸怀,让外物为我所用,而非被其所限,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转作风要“背着问号”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体验民情、摸准实情、推动落实、评估工作的重要抓手。转作风、提效能要强化调查研究,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聆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生活疾苦和转变基层干部作风的有效途径。要绕过“盆景”,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背着问号”直接深入基层一线,看最真实的现场、听最淳朴的声音、收集最原始的材料,沿着问题“究”下去,真正打通“末梢堵塞”,实现干群零距离、零隔阂、心连心。

调查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先沉后浮”。问题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问题。调查研究要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调研的全过程,打破面对问题不愿说、不想说、不敢说的“怪圈”,“沉下去”到基层一线摸实情、捞干货、找症结。要明确调研的目的和主题,避免随意调研、盲目调研,尽可能少走指定线路,多走自选线路,少看“前院”和“盆景”,多看“后院”和“死角”,多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交通不便的地方,避免重复调研、“扎堆”调研。要注重挖掘问题的性质和根源,“沉下去”之后还要“浮上来”,做到边调研边梳理、边梳理边总结,寻找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

调查研究要循序渐进形成“闭合回路”。电器设备要正常运转,电流必须形成闭合回路。同样,问题要妥善解决,调查研究也要形成闭合回路。只调查不研究,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凭感觉直观决策;只研究不调查,就会无的放矢,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下基层调查研究如果只是为调研而调研,下去跑一圈,装一兜子材料,回来就搁在一边,不思考、不反馈、不推出有用的工作措施,那这样的调研就变成了摆样子、看风景、玩作秀。调查研究是集制订计划、实地调查、评估反馈、出台措施、修正完善为一体的“闭合回路”,每走一步,都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真正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要巩固运用好调查研究成果,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措施,从不落实的问题入手抓落实,克服部署和落实“两张皮”现象,真正把调研成果反馈好、转化好、运用好,集中各方力量共同解决,确保工作在基层落实,成效在基层显现。

调查研究要直面矛盾敢于“刮骨疗伤”。调查研究的主要特征就是以问题为导向,有问题必然有矛盾,在矛盾面前就要敢于动真碰硬,敢于主动亮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直面矛盾、刮骨疗伤,以“钉钉子”精神破解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当好机器的“检修工”,哪里不畅通就去协调哪里,哪里有问题就去根治哪里,全力以赴保证基层一线这台机器健康正常运转。要推动形成倒逼机制,通过分析工作在基层的落实情况来评估决策、反思决策、修正决策,形成结果倒逼过程、基层倒逼机关、工作倒逼作风的良性机制。


保持“在线”状态,当好“风向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上、创新上、工作上、作风上”始终保持“在线状态”,做到“业务强、想法新、本领高、作风实”,以优异的成绩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勤学善思,让能力提升始终“在线”。党员干部身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常态、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党员干部要紧盯上级新动向,强化业务知识学习,让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工作岗位相匹配。要紧盯岗位新要求,锻造专业精神,学会调查研究、研判分析,不断改进日常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把“理论上的与时俱进”转化为“行动上的锐意进取”,使自身成为身怀绝技、能征能战。要紧盯肩负新任务,提升站位格局,以高视角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为制定政策出思路、为推动工作出真招。要时刻保持空杯心态、谦虚态度,主动向老一辈同志们学习,学习他们忠诚爱国的情怀和奉献担当的品格,学习他们统筹工作的能力、严谨细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思想破冰,让改革创新始终“在线”。“思想不解放,行动就无力”。当前,部分党员干部观念保守,口头上解放思想但行动上不解放,理论上解放而实践中不解放,不仅让职责“空位”、工作“空转”,甚至贻误了时机、消解了信任。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创新思维,从根本上打破依赖经验,力求以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径解决问题,打开工作新局面。要发扬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少些表态、多些亲自操刀,在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努力做到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要破除“躺平”思想,转变作风,提振精神,增强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的行动自觉,为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拒绝躺平,让履职尽责始终“在线”。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养。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不在状态、精神不振,缺乏干劲、作风漂浮。“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如此的“离线状态”,不仅影响岗位工作的履职成效,更危害一个单位的发展。面对机遇挑战和群众期待,党员干部没有任何理由放松懈怠,必须从“离线状态”中抽离出来,增强“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心,时时刻刻“在状态”,真抓实干,做到以“一流状态”争创“一流业绩”。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始终把“认真”二字挂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盯紧盯牢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一件一件推进,一项一项落实,确保做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争当善作善成的表率。

清正廉洁,让优良作风始终“在线”。外部监督固然重要,但内心态度更关乎根本。心有所戒,方能对制度产生敬畏。党员干部要保持作风建设始终“在线”,就要在小事小节中加强修养,严防违纪第一次念头,严守纪律第一道防线,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要强化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经常想一想手中的权力从哪里来、应该为谁所用这个根本问题,自觉做到用权为公不为私,确保权力行使不偏离正确方向。要涵养道德操守,严守党纪国法,明礼诚信,怀德自重,做到时刻把党纪党规挺在前面,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纪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锤炼爱岗敬业的道德操守,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为党尽责、为民服务上。

面对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党员干部只有做到“一直在线”,让“在线”成为“新常态”,才能创造出色、出彩、出众的一流业绩。


舞活基层减负的“三板斧”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近期,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出实招、用硬招,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做到让基层干部有感、让人民群众受益。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所积、为基层减负也非朝夕之功,各地区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深挖形式主义背后的“根源”和“病灶”,真正舞活履责、务实、奋斗的“三板斧”,在标本兼治、立足长远中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励他们以更加奋发的精神状态干出非凡业绩。

第一板斧:“问责问效”力避“层层甩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落实党和国家政策和措施的“最后一公里”,亦是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部要书写招商引资、信访维稳、宣传政策等“必答题”,也要作答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保暖保供等“加试题”,还得交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等“时代考卷”,可谓是“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然而现实生活中,少数机关单位搞起了“甩锅”的手段,将任务转嫁给基层、把责任推脱给前沿,惹得基层“抱怨连连”。面对此类状况,各级职能部门当用力舞起“问责问效”的第一板斧,真正向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干部“开刀”,尽快建立起责任清单,在层层压实、层层担责中力避“层层甩锅”,切实为基层减负“添薪助燃”。

第二板斧:“求真务实”打击“逢场作秀”。“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干事创业是一个需要不懈坚持才能看到结果的过程,然而有些地方为了“博眼球”“搞亮点”“提热度”,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搞花里胡哨的“盆景工程”,甚至把基层当成了“刷政绩”的试验田,不仅刻意压缩任务的完成时限,更是脱离实际陷入了“朝令夕改”的怪圈,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疲惫不堪。因此,各地区当大力挥动“求真务实”的第二板斧,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更要畅通基层的反馈通道,真正让领导干部能够俯下身子听到基层的“心里话”、更能引导基层干部敞开心灵唠出“实在嗑”,从而将力量凝聚到“打基础、做实事、谋长远”的工作上来。

第三板斧:“灵活考核”破解“生搬硬套”。“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考核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干部主动作为,通过考准事从而考准人,将能力强、担当好、作风优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而不是为干部戴上“紧箍咒”、绑上“负重袋”,让干部在畏首畏尾中不敢谋新方、想新招、闯新路。然而个别地区却动不动就拿考核“突击”基层,考核指标不仅“多而杂”还缺乏“灵活性”,无论任务难度、干事环境、支持条件是否一致,都用“一刀切”的标准来评价干部,反而形成了“吃苦者受累、清闲者吃香”的尴尬局面。各地区要想真正舞活“灵活考核”的第三板斧,就得少一些标准答案的“生搬硬套”,而以工作实效、成绩展现、民心民意为“参考”,真正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全速前进,努力书写出人民满意、组织放心的成绩单。


组工干部当从“诗钟”中悟写作之道

诗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限时吟诗文字游戏,限一炷香工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故称为“诗钟”。诗钟讲求对仗工整、用词精当,这就要求作诗人必须功底扎实、勤于钻研、思维敏捷,才能妙语常得、佳句频出。对于组工干部来讲,写作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要善于从“诗钟”中悟写作之道,从国学经典中汲取养分,提高文字驾驭能力。

悟“勤”之道,学海无涯苦作舟。诗钟的写作,规定细微、要求严格,有其固定“法式”,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练习,是没有把握做到对仗工整、技巧灵活的。组工干部要想成为写作好手,“勤”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不要想着投机取巧,只会抄袭借鉴。“文章自得方为贵”,要想练就写作本领,就必须要下苦功夫,经常写、大量写、坚持写,在一次次写作中学会分析、思考、总结、提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勤写多练,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关键时刻心中有“招”,不惧下笔。

悟“精”之道,片言可以明百意。“寒月芦花千百顷,微风桐子两三声”,以“寒月”配“微风”,写出一种景象,诗钟的写作是先把限定的字配成“眼字”,再围绕“眼字”铺写成联,特别讲究“炼字”。组工干部在写作时,一定要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对字、词、句都要力求精准,有时往往只是“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就大相径庭。要在“斟酌字”中“琢磨事”,语言精干凝练,行文流畅简洁,让文章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读者一看便了解主旨思想和表达内容,避免“会错意”。

悟“效”之道,审势而行因机变。诗钟“香尽鸣钟”,特点是“限时”,不仅要完成,更要提高时间利用率。组工干部在进行公文写作尤其是组工信息写作时,切不可养成拖沓习惯,要摒弃“不着急”“慢慢来”的不实作风,在思想上麻痹自己的后果往往是“来不及”“赶时间”,材料的质量也无法保证。要提高写作效率,不是一味图快放弃质量,而是要加强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利用好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党建研究等媒体平台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捕捉关键信息,训练敏捷思维,及时作出反应。


读好带有泥土味的“无字书”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这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是增长本领、提高修养的好习惯,也是党员干部开拓视野、增强党性的好办法。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普及,如今许多青年干部学历高、知识多,爱读书的氛围也更浓了。笔者认为,青年干部既要念好“有字之书”、涵养清朗的“书卷气”,更要读好“无字之书”、厚植清新“泥土气”。

要学好“土方”,掌握本领。基层的智慧是无穷的,基层的方法是无限的。青年干部,要把学校专业“小课堂”和基层实践“大课堂”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应甘当“小学生”,秉持“空杯心态”、切实放低姿态,在实践当中拜群众为师,在诚心“取经”、学习“土方”的过程中,补齐经验不足的短板,找到干好工作的诀窍。

要讲好“土话”,声入人心。青年干部只有讲好一口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方言土话”,才能做到与群众交流畅通无阻。在与群众对话沟通、传达政策时,要避免大话、套话、官话,自觉用群众语言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语言模式调整到和群众保持在同“频道”、同体系、同维度,通过增加语言的“泥土味”,有效提升与群众的亲密度。

要用好“土法”,务求实效。青年干部要想在基层能干事、干成事,关键在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切合实际的“土办法”作为开展基层工作的“良方”。要涵养“同理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设身处地为群众思考破解问题之法,以攻坚克难的“泥土味”,密切党群干群鱼水情。要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找准基层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秉持创造性张力,整体推进、一体落实,谋求取得更大实效。

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青年干部要甘于把“土味”当成“时尚”,踏实“沉下去”,杜绝“寸土不沾身”的“镀金”,锚定“黄土变成金”的“炼金”本领,主动接受一线磨砺考验,最终成为人人都点赞的“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