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系统观念(20XX1116)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总结出的基础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有很多系统性工作摆在我们面前,更加需要充分发挥系统观念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作用。

一、坚持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看待事物发展。如果头脑里没有系统观念,就不可能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就不可能真正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坚持系统观念,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看问题,准确把握客观实际,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乃是系统观念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看问题、作决策、抓工作,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明确指出:“系统地解决问题才叫做科学,不是系统的而是零碎的,就是正确的也不是科学的。”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提出的“全局在胸”“学会‘弹钢琴’”“‘四面八方’政策”“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综合平衡”等思想和工作方法,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系统观念的创造性贡献。邓小平同志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系统工程来认识。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邓小平同志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在探索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宏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工作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顾此失彼、畸轻畸重,就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贯穿着鲜明的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的鲜明特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个原则之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方法论指引。

二、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把系统观念作为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邃思考、整体谋划、系统部署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形成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系统观念,也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党和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刻历史性变革。

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坚持系统观念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产生了重要指导意义,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和大趋势。比如,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在坚持新发展理念方面,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才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不能畸轻畸重,也难以单刀突进。”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注重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社会建设方面,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方位改善,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更加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坚持系统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得出并经新的实践充分检验的规律性认识,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把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崭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三、坚持系统观念是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创造新伟业的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明确概括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及其战略安排。以什么样的姿态迈上新征程、运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实现使命任务,首先要解决好立场观点方法问题。坚持系统观念,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然选择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坚持系统观念,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一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洞察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深刻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总结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走向未来。三是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找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四是提高系统思维能力。要自觉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问题,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等关系,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五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要从根本上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出真正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党的建设、国际变局所面临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六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七是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科学预判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好经受重大考验的准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错综复杂。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越要坚持好和运用好系统观念。要深刻把握系统观念蕴含的根本要求和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更具创造性地把系统观念贯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更好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