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情况汇报

组织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破解组织工作难题为抓手,以服务中心大局为重点,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导向,重视实、主动抓、强化干,推动全县组织工作全面推进,为建设“五个新**”凝聚了强大组织合力。

一、履行职责推动落实,彰显高质量发展责任担当。强化部署推动,建立县委统筹抓、部门联动抓、领导分责抓、跟踪督导抓“四抓”机制,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下发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点、基层党建“夯基础、促发展、强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等9个文件,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刚性落实责任,建立县级党员干部包联1个乡镇(城市社区)、2个村(社区)、N个部门的“1+2+N”制度,更新完善抓基层党支部联系点61个,落实包党建工作、包软散整顿、包基层治理、包项目实施、包疫情防控“五包”措施,常态调研、参与决策、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常态考核督促,制发党的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考合一”办法,健全月会议联席、季工作通报、半年调度推进、年终考核评价“四项举措”,分领域下发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提示24期,开展重点任务落实督查8次,下发工作通报,压实责任促进任务落实,推动各级领导精力向一线下沉,各级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

二、严管厚爱建强队伍,锻造高质量发展攻坚力量。拓宽渠道“选”,把好任用动议、职数审核、人选推荐、考核考察、意见征求“五个关口”,推行任前考察全程纪实和“家访”制,在产业链发展、项目建设等“十大行动”一线培养锻炼、考察提拔干部6399名,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功能全面增强。厚爱激励“用”,招录23名公务员,其中乡镇15名,公安系统7名(人民警察),法院系统1名;对585名非县管公务员进行年度考核备案,对1565名公务员进行实绩考核,完成354人次的公务员职级晋升,完成115人次的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全面立体“管”,认真开展“一报告两评议”、任前集体谈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严格落实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制度,构筑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体系。定期与纪检、信访等部门沟通信息,开展县管领导班子集中调研4次,核实核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况,积极稳妥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三、统筹联动全域提升,构筑高质量发展战斗堡垒。发力重点促进乡村振兴,以“530”培育为抓手,推荐表彰“乡村振兴好书记”20名,培树打造先进党支部、高标准示范性党群服务中心、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示范点、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各30个,带动全县村集体收入达到2009.45万元,村均收入6.03万元,190个村收入超过5万元,贾河乡“家门口驿站”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模式,成功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农村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全面加强。优化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围绕**苹果、平凉红牛等6大产业链建设,出台“2+6”工作方案,成立产业链党建联盟6个,组建产业链党支部43个、党小组23个,用“组织链”串起“产业链”。发挥产业联盟桥梁纽带作用,整合组织、农科、发改、金融等部门力量,出台22条扶持政策,解决产业发展困难;健全链主和链上企业技术、资金、信息共享机制,把党建工作与产业规划、项目实施、服务保障等有效融合,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需求”与“供给”高效对接。兼顾全局促进协调推进,探索推行“大党委、小网格,真情奉献、线性流程”疫情防控模式,开展“百千万”民情大走访,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功能强化。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3个学校党委和10个党总支书记、校长分设,学校党组织领导职能有效加强。打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联盟,构建“1+2+3+N”抓管体系,建成创新实践“一基地六中心”,推行“三找三育五孵化”措施,培育“勤蜂”系列党建品牌,开发“成纪先锋·勤蜂e家”党建云平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四、聚焦发展强力引才,强化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加强人才选育力度,围绕“六大”产业链,组织实施“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系列民生实事项目,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完成20XX年全县急需紧缺人才资格复审,从源头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人才支撑。积极开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签约引进卫健、教育系统紧缺人才101名,精准招录3名涉农专业研究生充实到涉农部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精心谋划实施“归雁工程”,建成2.9万余人的人才数据库,对接洽谈“归雁工程”项目78个,落地实施14个,拉动投资344.3亿元。用好、用准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资源,充分发挥17名帮扶教师、5名帮扶医疗人才“传帮教带”作用,为我县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培育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建成全县果树果品产业实用人才创业实训基地、蔬菜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全县技能人才培育师资库156人,重新选拔140余名科技特派员,持续落实每年200万元人才经费保障、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将县人才公寓扩充到30间,人才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归属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全面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