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各局20XX年工作要点汇编
各局20XX年工作要点汇编(10篇)
目录
1.20XX年工作要点 2
2.20XX年全省特色农业工作要点 3
3.XX市XX县生态环境分局20XX年工作要点 10
4.XX镇20XX年工作要点 13
5.国家文物局20XX年工作要点 18
6.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XX年工作要点 27
7.市应急管理局20XX年工作要点 33
8.县20XX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 45
9.中共XX市农业农村局委员会20XX年工作要点 48
10.中国老科协20XX年工作要点 53
20XX年工作要点
20XX年,居保局将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继续为建设西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努力奋斗。
一是聚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全民参保。坚持宣传引导、协同配合、责任分解、调研督导、目标考核的方式持续做好参保扩面工作、居保代缴工作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加快经办进度。
二是聚力风险防控,切实维护基金安全。持续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进一步探索完善“三步走”风险防控举措,定期做好疑点数据清理、核实工作,常态化开展追缴清理工作,守好人民群众的“养老钱”,确保养老基金不流失。
三是聚力行风建设,筑牢反腐倡廉防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服务水平。持续抓好党建工作,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双评价工作,深入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抓好宣传引导、廉政教育、作风整治、自查自纠等工作。
20XX年全省特色农业工作要点
20XX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省特色农业(指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等)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稳面积、保供给,提质量、促效益”,以“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重点,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打造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5+8”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为抓手,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势,全面推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一、强化指导服务,推动行业发展
(一)扎实做好蔬菜稳产保供。一是稳定生产能力。强化蔬菜产业指导,积极通过调整品种结构、提升复种指数等措施提高现有菜地利用率。强化田间生产技术指导,推广蔬菜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生产质量和单产水平。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蔬菜播种面积、产量稳中有增,产量同比增长率达到2.5%。二是强化防灾减灾。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菜”的理念,围绕科学防灾减灾,强化监测预警,及早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急预案,因地制宜、因苗施策,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提高抗灾生产能力。三是完善保供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保供协议,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在推进现有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的同时,努力新增应急保供基地,不断提升蔬菜应急保供的能力与水平。以应急保供基地为重点,引导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应季、应急叶菜和速生蔬菜生产,发挥地产蔬菜应急保供优势。
(二)大力振兴食用菌产业。一是持续实施“八大工程”。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皖农工组〔2021〕8号)、《安徽省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皖农工办〔2021〕46号),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突出抓好示范市县,扎实推进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八大工程”实施,确保完成食用菌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二是持续推动招商引资。积极谋划、推动和开展食用菌产业招商引资,主动对接省内外食用菌头部企业,努力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扎实推进“中国菌物谷(合肥)”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持续强化典型示范。从区域(示范市县)、实体(样本点企业)两个方面,认真总结完善、宣传推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先进做法与典型案例,积极打造全省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样本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培育壮大全省食用菌产业。
(三)努力提升蚕桑综合效益。做好蚕种种质资源普查及蚕桑生产技术培训服务,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加快推广“桑-菜”“桑-禽”等套种套养模式,加快发展桑果、桑饲料、桑枝食用菌基料、桑茶、食用蛹、蚕丝被等规模化蚕桑产业,推动蚕桑多元化利用,提高产业综合利用价值。
(四)积极推进两个发展。一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长三角和中部周边省份为重点,充分发挥省蔬菜、食用菌协会和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长三角区域一市三省蔬菜产销合作框架协议》落到实处,发挥长三角白菜(食用菌、西甜瓜、花椰菜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作用,与沪苏浙地区广泛建立交流协作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二是推进集群化发展。以特色农业主产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优势特色产业区,推动形成多样化品种结构、专业化产业分工、错位化区域竞争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五)着力强化行业监管。一是依法行政审批。严格按照《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法规,规范蚕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以及食用菌菌种质量检验机构资格认定、食用菌菌种进出口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审批确认工作。开展新蚕品种鉴定,完成桑蚕母种保育复壮项目验收。二是狠抓质量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特色农业安全生产巡查、风险隐患排查和安全用药宣传教育。优化蔬菜生产布局,抓好生产过程农药科学选用,努力实现全程绿色化生产。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实现自我质量控制,助推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努力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开展监督检查。配合做好全省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制定省蚕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事项年度抽检计划,及时动态调整“一单两库”“双公示”目录清单以及台账。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适时开展许可事项随机抽检、蚕种质量抽检等工作,确保蚕种、菌种用种安全和规范生产。
二、围绕中心工作,发挥特色优势
(六)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持续推动全省农业“两强一增”行动发展设施蔬菜及食用菌产业项目落实落细。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研发引进、集成推广适宜当地的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二是强化机械装备。因地制宜推进蔬菜及食用菌设施建设,推广标准化钢架大棚,加强水肥一体化、现代植保机械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和抗灾能力,实现“机械替人”、节本增效。三是增加农民收入。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探索、创新和完善特色农业产业灵活有效的多样化利益联结机制和联农带农模式。积极协调配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蔬菜、食用菌产业信贷供给支持力度,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四是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加快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积极协调自然资源部门,保障设施蔬菜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确保全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59万亩,食用菌产量达到63万吨、产值达到90亿元。
(七)着力打造蔬菜、中药材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一是搭好招商引资“连心桥”。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水平,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储备等前期基础工作。充分发挥省行业协会、省产业技术体系等的外引内联作用,积极“引进来”(有针对性的定向邀请国内头部企业到我省某地或某个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对接)“走出去”(到省外主动对接)。二是当好项目落地“服务员”。加强跟踪服务,主动对接、跟进蔬菜、中药材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及时了解、调度在建项目、签约项目、在谈项目、意向项目等进展情况,推动项目早日签约、建成和投产。三是做好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助推器”。注重引进和培育蔬菜、中药材产加销企业,着力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上中下游衔接、一二三产融合。
(八)加快推进蔬菜、水果、中药材产业互联网建设。强化指导服务,以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龙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试点先行,分步推进蔬菜、水果、中药材产业互联网建设,着力提升蔬菜、水果、中药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一是蔬菜产业。推动建立和县辣椒智慧生产、营销、监管、服务、追溯等信息化平台。依托物联网一体机应用,实现和县辣椒生产环境全天候监测、信息化平台展示和蔬菜育苗及种植模型建立。加快落实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数字化支撑服务,夯实蔬菜产业互联网基础。二是水果产业。按照《砀山酥梨现代化改造技术方案》,进一步推动砀山酥梨种植端数字化改造;充分发挥MES生产系统、ERP系统和智能分拣中心的协同作用,实现生产、加工、分拣过程的可视化、智能分析和生产预警等加工流通端改造;围绕“云上梨园”小程序,针对私域流量客户,多维度打造品牌形象,通过开发“互联网+梨树认养+旅游”融合项目,实现三产融合的营销端改造。三是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平台开发和运维,推广应用中药材产业全程质量可追溯系统,积极联结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数字技术与产业关键环节深度耦合,有效解决中药材交易过程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降低产业交易成本,助力产业发展。
三、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发展基础
(九)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在特色农业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全省特色农业重点工作和“四全”服务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树牢宗旨意识、激发工作热情、改进工作作风、推进业务发展,努力创建党建品牌、打造党建招牌。
(十)强化调度推进。巩固“省+市+县区+基地”四级调度体系,落实蔬菜等特色农业产销信息旬、月、年调度机制,及时掌握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和供求形势,结合生产销售关键节点,加强产业指导,推动产销衔接,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强化蔬菜稳产保供常态化联络,及时更新完善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名录,定时调度辖内主要蔬菜基地分品种生产动态,做好特殊时期应急保供后备货源储备与调运准备。
(十一)推进系统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系统联动,逐步实现全省各级特色农业管理机构管理规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把握特色农业生产与发展的现状与形势,及时发现问题与短板,针对性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努力推动形成有利于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成果。严格“菜蓝子”市长负责制、稳定蔬菜生产工作、“两强一增”行动发展设施蔬菜和食用菌项目、蔬菜和中药材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等绩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不断压实蔬菜稳产保供责任和特色农业发展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底线思维,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
(十二)加强信息宣传。注重特色农业典型经验做法的挖掘、总结与推广,加强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工作动态等信息报送,着重宣传特色农业主要工作进展、重大事项动态、典型经验做法、明显工作成效、客观困难问题、合理政策建议,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同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关注、理解、配合与支持。
XX市XX县生态环境分局20XX年工作要点
(一)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
1.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省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市级通报的环保问题以及县级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问题的整改。
2.抓好对乡镇环保工作的考核,一年考核两次,分别在7月份和12月份。
(二)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1.下达《XX县20XX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任务清单》《XX县20XX年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任务分解清单》分解到各责任单位。
2.完成大气约束性考核指标PM2.5、优良率、重污染天数三项指标。
3.完成污染减排、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放、重点涉气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4.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工作。
5.谋划大气专项资金项目。
(三)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1.确保20XX年涡河龙亢断面(考核目标Ⅲ类)、芡河立仓大桥断面(考核目标Ⅲ类)、北淝河XX市断面(考核目标Ⅳ类)3个国控考核断面,年均值达到三类。
2.确保茨淮新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
3.完成市生态环境局下达的XX县20XX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以及乡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
4.项目谋划情况。组织实施XX县涡河流域部分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继续申报XX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项目(一期)、芡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及北淝河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四)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1.加强重点企业监管,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2.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
(五)加大环境执法监管水平。
1.全年每季度开展一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活动,检查行业包括:工业企业、规模养殖场、饮用水源地、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等项目。
2.全年每季度开展一次定向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活动,20XX年计划按照检查的行业类型与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定向联合双随机检查。
3.全年组织分行业类型开展专项检查,计划组织开展建筑施工扬尘、砖瓦窑厂、搅拌站和砂石料厂等专项检查。
4.及时高效的处理信访投诉案件,为群众解决合理诉求,化解群众矛盾,提高办理投诉案件的满意率。
5.加强日常监管,加大环境法律法规宣传,深入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守法意识。
(六)抓住机遇大胆谋划项目。
统筹长江经济带、乡镇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相关项目,谋划EOD等多种模式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银行融资。探索建立县为主、中央和省补助、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尝试发行地方政府一般性债券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XX镇20XX年工作要点
20XX年,XX镇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一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紧跟浙江省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和“衢龙一体门户、活力富美花园”的目标定位,顺时应势、抢抓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龙之游”发展活力、“人之居”幸福图景的区域明珠贡献更多XX力量。
一、全面提速产业发展,打造经济发展示范镇
做精做特农业。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巩固红专粮油、浙香食品、正伟蔬菜等重点项目,打造农业观光采摘园,农业研学基地,农产品直播平台等精品农业,实现农旅教商融和发展,建立高效连片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高附加值的农业发展体系。筑牢粮食保供防线,实施项目总投资480万元覆盖前游村、姜家村、徐家村、马叶村4村1700亩的省级高标准农田(粮功区)改造提升建设项目一期,同时继续谋划1500亩的二期项目。
做强做优工业。全力实施培大育小行动,引导企业发展“专精特新”,继续谋划好中冷食品小升规事宜。继续发挥好“战时服务团”作用,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协助实施浙江巨通管业有限公司年产500公里高耐久性钢筋混凝土管生产线技改项目,预计20XX年9月投产,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000余万,年产值新增达5000余万。
做大做活三产。结合XX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制造业布局发展等情况,挖掘群众的商品、服务等消费需求,结合即将启用的芝溪家园综合楼和物业楼,面向社会进行整体招商,引入商超、物流、酒店、餐饮等业态,目前已有衢州东方集团等多家较强实力企业有意向入驻。
二、全面提能产业联动,打造三产融合示范镇
“农业+”融合。通过田园综合体、露营基地等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研学、乡村度假、乡土购物等业态,通过在农业中引入服务业,实现农业的换挡提速发展。
“工业+”融合。鼓励扶持发展基础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浙香食品发展农村电商产业,以工业运营模式来发展农业经济,助力农业经济跑上快车道,实现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的良性互动。
“服务业+”融合。以农业、乡村旅游等现有的产业为依托,结合畲族个性,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谋划文旅节庆活动。发展民宿经济、美丽乡村夜经济、亲子游乐经济,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进一步谋深拓宽服务业发展极,以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来进一步带动现有产业发展壮大。
三、全面提效乡村振兴,打造共同富裕示范镇
完善顶层设计。围绕建设国家AAAA级景区镇目标,以规划调整、控规修编为契机,强化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旅游功能区划,推动产城融合、多规合一,合理确定旅游地块项目、规模,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和功能配套,促进开发建设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相互协调,全面提升旅游设计和建设水平。依托“龙游瀫”前湾发展契机,助推沿线产业项目发展,确保优地优用。
打造核心景区。以浦山“凤凰部落”、姑蔑城为核心,辐射周边龙游花海、山后开心农场等区域,深化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完成浦山七彩中心及配套附属项目、户外亲子游乐设施项目、露营基地、采摘乐园等项目建设及全域智慧旅游改造。实施“文化+”工程,促进旅游与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体育等产业要素深度融合,重点抓好七彩中心运营等招商项目的对接落地。
促进“扩中提低”。聚焦低收入农户,实施精准化分类施策,坚持兜底性政策加码,让低收入群众帮扶更加精准到位。继续按照县级规划实施“小县大城 共同富裕”农民集聚转化工作,完善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置”措施,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实施“飞地共富”项目,串联各村旅游资源,建成更多跨村域旅游项目,以旅游项目促增收。
四、全面提标城镇品质,打造乐居乐活示范镇
推进城镇扩容提质。坚持“多规合一”理念,完成镇域总体规划修编,抓好镇域总规与土地利用总规等各项规划的对接,做好异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关注跟踪飞云小区和XX共富新村建设。高起点谋划风貌样板区建设,以创建省级风貌样板区为牵引,重点围绕水库移民7个村为重点区域,按照移民版未来乡村的理念,盘活国有闲置用地,对芝溪家园区块基础设施、产业、风貌等进行整治提升,谋划龙游县XX共富基本单元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总投资1.4亿元,列入20XX年龙游县新增专项债储备项目。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城镇路网建设,加快衢丽高铁二期、衢宁铁路政策处理、320国道改线安装服务站;谋划实施XX—姜家村和山后—夏金2条快速通道建设,缓解镇域县乡道交通堵塞现象,增加进城通道。加快完善基础配套,争取启动污水改造提升二期工程。加快双创工坊项目落地,集成农创客孵化引流、畲族特色农产品和周边文化产品服务开发等,完善城镇功能。
抓好城镇环境整治。巩固国家卫生乡镇、省级园林城镇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争取启动“美丽河湖”二期工程及集镇污水管网提升等工程,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和耕地红线,继续推进耕地“两非”整治工作,全面制止新增,治理抛荒,加快整治进度。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加大交通拥堵、占道经营、乱停车等固症顽疾整治力度,强化对重点时段、地段的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促进建成区美化、序化。
五、全面提质民生福祉,打造基层治理示范镇
抓实民生工程。切实加大社会事业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项目布局。加快启动实施XX镇中心幼儿园迁建项目,积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完善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我镇医疗卫生院、养老院的基础设施。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培育本土文艺队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全民健身体育。充分支持和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作用;加强和重视统计、统战、档案等工作。
抓实社会保障。开展“青山白化”整治行动。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措施,促进社会慈善、社会救助等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做好育龄妇女安康保险公益事业,加强企业劳动用工及欠薪情况监测,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做好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关心支持老干部、老年协会、关工委工作。
抓实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强化疫情监测预警,持续做好“小门”防控,有序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违章建筑拆除,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强化食品安全治理,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发挥矛调中心、执法中心和便民中心作用,持续深化网格“智”治,做好数字化改革工程,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文物局20XX年工作要点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家文物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质量。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理论学习全覆盖。
2.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物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健全台账、定期召开督办会等方式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完成援藏援疆和定点帮扶工作任务。
3.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完成局直属机关党委换届改选。完善机关、直属单位和局管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开展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四强”党支部建设。适时开展党建专项督查。
4.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政治监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5.巩固拓展巡视整改成果。深化落实中央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对已完成整改任务的成效开展“回头看”。对长期整改任务进行阶段性梳理总结。推动局党组巡视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制定党组巡视五年规划,开展新一轮巡视。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6.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的必学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内涵,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学以致用、以学促用。
7.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好局属媒体、简报等宣传阵地和载体,开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刊登解读阐释理论文章、介绍学习贯彻好经验好做法、推出学习贯彻先进典型,营造学习宣传贯彻浓厚氛围。
8.结合文物工作实际抓好落实。积极推动《国家文物局落实党的二十大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落实落地,结合文物工作实际,细化具体落实举措,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物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发挥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找准服务大局结合点着力点,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坚持保护第一,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9.强化文物法治建设。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文物保护法规建设,研究文物鉴定认定、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项制度。建好用好中华司法研究会文物司法分会及文物司法分会专家委员会,加强文物普法工作。
10.统筹推进改革落实和规划实施。开展《“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制度。推动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纳入国家创建清单,开展第一批示范区创建情况评估,公布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名单。
11.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印发实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方案。会同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和重大文物安全隐患整改督导检查,联合督察督办重大文物安全案件。指导各地加强消防应急演练和安消防设施建设。开展地方政府落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调查评估,推动落实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开展寻找“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活动。
12.推进文物督察和行政执法。推进国家文物督察制度建设,研究启动国家文物督察工作。开展文物遥感督察和执法监测,用好“12359”文物违法举报平台,约谈、曝光一批重大文物违法案件。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一批文物保护领域典型案例。开展文物行政执法督导检查和指导性案例遴选,落实文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13.系统加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管理。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前期工作。启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发布全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指导省级文物部门开展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汇总发布工作。加大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力度。推动出台央属文物保护指导意见。
14.全面加大文物保护工程力度。推进应县木塔等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示范项目。启动壁画彩塑文物和廊桥专项保护行动。实施一批石窟寺、石刻文物重大保护项目,健全国家和区域两级石窟寺协调保护研究机制。启动文物保护工程全流程管理网上平台相关工作,出版《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手册》。推进文物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完成第一批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发布预防性保护规程。
15.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贯彻落实,启动编制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利用专项规划。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文物保护利用,加大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川渝文物保护利用协调联动,试点建设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协同开展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遴选工作。
16.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继续做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等跨国申遗项目。开展《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建立预备名单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与巡查机制。
17.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完成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核定公布和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做好全国馆藏珍贵革命文物核查定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基本信息和保存状况核查工作。积极推进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建设。研究制订革命文物分类分级认定标准。公布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实施一批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项目。
18.夯实馆藏文物管理基础工作。制修订《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委托开展文物定级系列标准研究。完成馆藏一级文物备案,指导各地规范开展馆藏珍贵文物定级、建档和备案工作。组织开展馆藏珍贵濒危文物、材质脆弱文物保护修复计划,持续推进布达拉宫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重点项目。
19.加强文物鉴定和文物流通管理。加强国家文物鉴定体系建设,推动建设国家文物鉴定中心,与各地共建区域文物鉴定咨询中心和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加强科技手段在文物鉴定中应用示范,加强各类文物鉴定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指导各地做好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对各地文物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开展联合调研督导。指导上海、海南、北京等地稳步推行文物流通领域各项改革试点。
四、深化文明历史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20.全面提升考古工作水平。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进边疆考古和历史研究,策划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做好二里头、殷墟、长江口二号、南海I号等重点考古项目,促进考古成果多渠道传播普及。推进世界一流考古机构、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建设,提升考古设施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
21.做好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指导做好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和高速铁路、公路、大型水利设施等国家重大基本建设、城乡建设中的考古工作。推动地方进一步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和配套措施,开展涉海建设工程考古和文物保护管理政策研究。
22.加强文物政策理论研究。围绕“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主题加强调研,开展文物政策理论课题研究、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等工作。公布一批反映中华文明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文明标识。
23.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召开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完成第八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遴选。组织实施文物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加强文物保护标准化建设。修订《文物保护标准化管理办法》。推动文物大数据库(中国文物云)建设。举办文物保护装备发展论坛。
24.深入推进文物人才培养和文物学科专业教育改革。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颁布《文物保护工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规定》《考古探掘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举办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联合出台《新时代文物保护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强文物学科专业建设,指导“文物”“博物馆”专业学位建设,推行“文物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试点工作。
五、让文物活起来,丰富人民历史文化滋养
25.推进博物馆建设发展。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工作。开展20XX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和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举办20XX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实施2019-2021年度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加强博物馆三权分置改革探索。
26.推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推出一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历程为主线的展览精品,持续开展“见证新时代”主题活动,制播《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编辑出版《中国革命文物故事》。开展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示范开展“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
27.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在长城、大运河、黄河、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展示重点项目。完成黄河、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健全长城、大运河保护规划与监测预警体系,印发《长江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纲要》。发布《长征文化和文物资源保护传承专项规划》。
28.促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战略规划研究,健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制度体系,高标准建设二里头、殷墟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利用特区,指导、培育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9.提升文物宣传传播影响力。深化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加强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建设,建立全国文物宣传传播矩阵。举办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持续推出《寻古中国》《中国考古大会》《如果国宝会说话》《何以中国》等文博类精品节目。
六、深化文物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0.全面开展文化遗产外交。配合元首外交和国家重大外事活动,做好配套成果准备和外交成果落实工作。推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成果图册、中外联合考古展等配套工作,推进柬埔寨吴哥王宫遗址、中沙塞林港联合考古等世界文化遗产修复、联合考古项目。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高级别会议。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柏威夏寺国际协调委员会中国主席国履职,积极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竞选,开展相关国际培训,提升文化遗产国际治理能力。
31.加强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制度。持续推动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政府间协议商签、续签工作。加大外国被盗文物返还问题研究。开展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业务培训。
32.做好对港澳台文物交流合作。与香港特区政府商签文化遗产合作协议,支持港澳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等工作。继续做好海峡两岸文化遗产机制性交流项目。
七、加强服务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支撑保障水平
33.强化干部人事管理。推动落实地方文物部门机构编制待遇,统筹做好干部育选管用工作。推进直属单位改革,优化职能配置和岗位设置。加大直属单位人才引进力度,规范直属单位选人用人工作。推进文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落实好野外考古津贴政策文件。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34.加强财政保障。推动设立央属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完善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合理安排文物保护项目预算。推进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和年度常态化自查自纠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建博物馆资金管理动态评估机制,做好20XX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测算。联合财政部印发《文物领域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35.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升重大事项统筹协调推进能力,全力保障党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设。加强文物系统值班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局系统国家安全工作机制。推进内部审计制度修订工作,开展直属单位内部审计和部分委托项目跟踪审计。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XX年工作要点
一、突出“大综合一体化”使命,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提质增效
(一)完善执法清单。①理顺监管和执法边界清单。明确各级执法力量职责,全面梳理行业规范和行政处罚事项,建立监管事项清单、处罚事项清单、职责边界清单。②优化乡镇执法清单。对执法目录进行体系化、动态化、标准化管理,结合乡镇承接能力精准下放执法事项,构建完善执法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制度,打造基层执法“作战单元”。
(二)统筹执法力量。①完善行政执法指挥体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机制,形成以指挥平台为中枢、横向部门协同和纵向县乡贯通为支撑的整体政府执法监管体系。②提升部门多跨融合集成度。推动执法监管“一件事”复制推广到100件以上,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20%以上,建立健全跨部门力量调配、检查互认、信息共享等机制。③健全乡镇执法组织架构。细化执法人员“县属乡用”管理办法,统筹各部门下沉力量,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一体化执法合力。
(三)优化执法队伍。①探索“党建+执法”模式。以党建引领推动执法改革思想融合、组织融合、工作融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行政执法全过程各方面。②提升全科执法能力。加大执法培训力度,创新“三种模式”(线上+线下、集训+自学、研学+实战),推行“教科书式”执法,组建全区执法业务讲师团,打造全科型执法队伍。③加强执法队伍管理。持续创建“枫桥式”综合行政执法队,健全完善执法人员职务职级晋升、岗位交流、容错纠错等机制,扎实推动行政执法领域清廉单元建设。
(四)创新执法监管。①完善监管规则标准。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根据不同领域特点和风险程度确定监管内容、方式和频次。②创新执法监管模式。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更多领域分级分类信用监管,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和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健全依据社会举报调查机制,鼓励社会参与监督。③探索执法司法衔接。积极探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的评估标准,加强行政争议诉源治理,努力实现行政争议总量稳步下降、行政复议纠错率控制在9%以下、行刑衔接线上移送率达90%以上等目标。
二、突出“大城区”理念,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标扩面
(一)强化数字赋能。围绕城市有机更新,以“更广阔、更智能、更精准”为目标,开启新一轮城市精细化管理。转变粗放型管理模式,结合行业运作实际充分利用好省、市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升级我局相关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行业养管的精细度、精准度。①市容方面,增加环卫智能化管理设施及数字管理应用,发挥市土盾系统和省建筑垃圾管理系统监管作用,建立工地风险监测防控“工地夹”系统,提升环卫保洁质量和建筑垃圾管理水平。②市政方面,建立照明远程控制平台,完善道桥养护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设施动态更新、养护管理动态监管、检测数据管理等多种应用模块,实现每个道路、桥梁、消防栓、井盖等设施的信息数据汇聚整合、共享交换、一体管理。③绿化方面,加强运用“智慧园林”系统进行行业管理。
(二)强化机制完善。进一步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聚焦市民群众关注的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持续落实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定标准、定奖惩的“六定”工作法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评价闭环系统。提高西片乡镇建成区市容管理标准,推动城区好的做法提质扩面融入乡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域城市精细化化管理。
(三)强化统筹推进。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洁化、美化、绿化水平。通过科学安排项目建设时间、加强整体规划和协调对接、做好改造后的监督管理等,统筹预备项目与在建项目、综合改造与局部改造、自建项目与其他部门项目,避免重复建设和建设盲区,真正实现“最多改一次”,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①推进环境治理提升。重点推进铜盆浦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计划明年1月底完成勘察设计,年底前完成封场治理主体工程。②推进市政改造提升。推进民生实事项目青林湾街道路大修,计划修复车行道12500平方米、人行道7600平方米。实施城区学校、医院、菜场周边改造以及全区灯光节能改造等工程。③推进绿化品质提升。推进爱心公园改造工程、柳汀立交桥南侧口袋公园等零星地块改造等,新建口袋公园2个,创建省级园林城镇1个。
三、突出“大民生”导向,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提速进位
(一)垃圾分类再发力。①“硬件+软件”结合。持续做好世行二期智能柜落地工作,在今年落地1台基础上,20XX年争取落地200台。拓展公交化收运体系建设,确保农村垃圾也做到上门收运。②“宣传+执法”结合。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十进”宣传活动和不合格小区、沿街店铺专项执法,提升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识。③“监管+考核”结合。严格行业监管,控制生活垃圾总量并提升厨余垃圾分出率,建立联合考核机制,提升“管行业、管垃圾分类”成效。
(二)“三改一拆”再攻坚。①依托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存量违建处置,继续严控新增违建,加强安全隐患治理。②依托省违法建筑防控治理应用场景,结合我区实际细化违建分类处置操作指南,提升违建治理数字化水平。③依托“无违建”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十佳控违示范典型、十佳清零示范典型、十佳拆改示范典型,推动段塘街道、石碶街道争创省“治违控违示范镇(乡)街道”,密北线争创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省“防违控违示范区”。
(三)“除险保安”再加强。①加强燃气安全。推动燃气金属软管更换工作向乡镇拓展,力争20XX年全区全部完成。持续推进老旧管网的更新、改建。以空港物流园区为范本,探索区域式集中“瓶改管”经验。充分运用问题发现处置机制智控平台,着力提升燃气企业检查覆盖率,加大燃气安全执法力度。②加强道路桥梁安全。持续推进城市道路桥梁安全常态检测和专项整治,开展12条道路沥青路面整治、6条道路人行道整治、8座桥梁专项维修等。③加强防台防汛。围绕“韧性城区”建设目标,结合“拍门、提堤、强排”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城区低洼道路改造治理,不断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四、突出“大党建”引领,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提档升级
(一)高质量擦亮党建品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研读和交流活动,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心工作的动力。通过“党建+数字化”方式,实现党支部和党员信息实时更新、动态管理,逐步推广“发展对象政治审查零跑腿”。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实现党性教育和业务开展同频共振。
(二)高质量提升队伍能力。推动干部担当作为、争先进位,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全面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抓好下沉力量运用和管理,制定和落实年度培训计划。健全和落实干部考核管理机制,表彰在重大保障、一线工作中发挥突出贡献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劣者汰的风气。持续开展后备干部选拔、一般干部交流等工作,加强和规范编外人员管理,实施年轻干部“雏鹰成长计划”。
(三)高质量推进从严治党。全面排摸执法领域、各行业部门廉政风险点位,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适时组织轮岗交流。督促行业部门建立监督考核一体化机制,强化一线监督检查,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依托廉政谈话、廉政家访等,全方位了解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生活圈。以高压态势防范队伍违纪违法问题,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
市应急管理局20XX年工作要点
20XX年,XX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完善体系、预防为主、专项整治、提升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以应急管理工作之为保障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坚决有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个全面”的要求,专题制定方案,深入进行动员部署,采取领导领学、专家导学、办班研学、活动促学、个人自学等方法,持续深入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活动。紧密结合党中央即将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上来,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主题和精神要义,提高站位抓落实,聚焦任务见成效,以实际行动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应急管理系统落地生根。
(二)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决捍卫核心地位、维护核心权威,毫不动摇做到“两个维护”。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政治责任和根本遵循,盯紧各项重点任务,发挥牵头部门统筹抓总作用,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落实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见到实效。
(三)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实行清单式管理,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着力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强化政治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抓好重点项目风险防控,加大对专项资金监督力度,严格落实“三书”工作办法。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抓好廉洁文化建设、回访教育等工作落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贯彻落实,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等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
二、着力健全风险预警预防体系,提高事前防范水平
(四)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推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15条措施》落实落地,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属地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指导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高质量的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各区各部门各企业将安全生产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深化《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通过视频调度、情况通报、警示约谈、暗查暗访、挂牌督办、述职评价、追责问责、举报奖励等8项机制的实施,协调推动各区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巡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五)深入推行双重预防和事故双控机制。扭住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这个根本,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持续深化三年行动成果,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动企业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应急管理等环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制定标准化工作模板,印制口袋书、小册子、明白卡,让一线员工一看就懂、对标执行;并对已达标企业标准化运行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实施年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目标“双控”管理,分为工矿商贸事故、道路运输事故、火灾事故和其他事故四项,按照前三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平均值确定控制目标,“双下达”至各区、相关市级部门,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切实压减严控事故发生。
(六)有力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紧盯重大安全风险,针对各行业、各区域开展全覆盖评估工作,在《XX市安全生产和城市治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的实施方案》基础上,深化安全风险评估,将风险、隐患、分析和防范措施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动态管理。针对城市安全风险,聘请国家权威机构,开展新一轮城市风险评估,在2-3年时间内,精准评估城市生命线、重点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存在的风险,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三、着力深化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七)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在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消防、建筑施工和自建房、危险化学品、工贸、道路运输、交通渔业、特种设备、城镇燃气、文旅、疫情防控等重点行业领域,定期进行风险分析,抓住关键和要害,列出隐患清单、任务清单,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整治。结合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组织开展综合排查整治行动,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
(八)持续加强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危险化学品围绕“一防三提升”,持续开展重大危险源企业督导检查,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组织专家对化工园区和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指导帮扶,深入排查整治隐患,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实施危险化学品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提升人员技能素质;完善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和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紧紧抓住工贸重点领域和环节,巩固“百日清零”成果,聚焦钢铁、铝加工(深井制造)等7方面开展专项整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贸企业风险防控水平;加强安全培训政策指导,夯实安全培训基础,提升安全培训考试工作水平;指导推动工贸企业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持续开展非煤矿山行业专项整治。
(九)始终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严格执法,量质同升,综合运用行政处罚、停产整顿、联合惩戒、行刑衔接、追责问责等手段,对不顾安全、漠视生命的企业坚决依法处理。严肃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坚持事故导向,针对建筑施工高坠、硫化氢中毒等事故多发领域和事故多发频发的行业、区域,组织开展“四不两直”明察暗访,采取通报、警示、曝光等措施,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出台《XX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指导手册》,规范事故调查程序。强化12350投诉举报特服热线“顺风耳”作用,推动发现隐患的“触角”向基层、社区、企业延伸。
四、着力完善应急处置体系,高效处置突发事件
(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强化市应急委办公室作用发挥,推动市区两级应急委职能履行。建立健全防汛紧要期、重大灾害事故处置期间、重大活动时段相关单位集中会商研判、联合指挥调度机制,完善各类事故灾害处置叫应机制,健全以应急委为指挥中枢、各成员单位为着力点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深化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机制、“京津冀”协调联动机制、基层区域应急联动等“三个应急机制”落实,提高协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开展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119指挥中心指挥平台对接工作,推动建立统一接警、分类指挥处置的工作规则和流程,确保应急系统时刻处于“激活”状态,遇情况快速启动,扁平化指挥。
(十一)持续深化应急预案应用。制定《XX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全面规范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培训等工作。固化应急预案试点建设成果,组织制定《XX市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地方标准,形成长效机制。以贯彻“一法一条例一办法”为抓手,开展企业预案规范化建设,从预案编制、力量强化、培训教育、监管执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等方面压实主体责任。围绕危化品、防汛、地震、森林火险等重点领域,以及预警叫应、启动响应、指挥处置、支援保障等重点环节开展实战演练,推动预案实体化。
(十二)建强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机制,制修订《XX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XX市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XX市社会应急力量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机制,进一步规范人员编成、队伍管理、职责机制等内容。着眼加强区域应急力量建设,选择工作基础扎实、专业能力突出的队伍,打造“一专多能”的综合保障队伍,制定社会应急力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提高专业水平和救援能力。
五、着力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三)全力构筑防汛抗旱防线。制定《XX市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推动各项重点任务有序开展;落实市、区两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和重点防洪工程“行政、管理、技术”三个责任人,汛前在主要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应急指挥调度程序,固化防汛工作经验,制定《指挥部强降雨应急处置机制》,综合研判风险分布区域、影响人群,及早启动应急响应。健全预警发布体系,修订《指挥部预警宣传发布机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短信等方式,提前2小时发布暴雨预警、安全提示信息,直达基层一线,到户到人。聚焦山洪灾害、中小水库溃坝、蓄滞洪区运用三个最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风险,组织做好各区各行业汛前检查、汛中督导,落细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提升避险转移和物资储备能力,制定《XX市河道水库超标准洪水群众转移安置方案》,补齐我市超标准洪水群众转移安置预案短板。编制《XX市防汛抗旱物资分级分类储备管理办法》,规范河道堤防抢险物资储备品种、数量和预置位置,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推动水务部门加快蓟运河等行洪河道堤防达标治理,实施易积水点位排水设施改造提升,增强工程防洪排涝能力。
(十四)不断提高地震地质灾害防范能力。强化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两大重点任务”推进力度,重点推进市级中心、区级乡村避难场所建设和危化品厂库试点加固工作。针对汛期地质灾害风险提升开展隐患点巡查检查,热备救援队伍,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强化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制度建设和力量编成,建立队伍联合会商机制,常态化开展灾害风险研判和救援技能研讨,全力以赴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和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准备工作。组织指导生命线工程、重点企业和学校、医院、养老院、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各类演练和防震避险知识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十五)有效防范森林火灾风险。全力配合国家消防救援局增编组建跨区域消防救援机动队伍,指导推动相关区、部门在规划选址、政策保障等方面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完善森林防灭火机制,指导涉农区细化森防预案,优化工作运行、现场救援、调研推动、火险预警等程序,形成工作合力。强化森林火险研判和监测预警,定期会商研判森林火险形势,发布火险预警。持续推进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织密森林火险防控网。推动直升机森林灭火救援临时停机坪等建设项目,提高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十六)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工作。完善防灾减灾机制,推动健全区级减灾机构,确保职能发挥。完善市区两级风险评估区划,编制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资政建议,建设市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高标准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建立健全自然灾害调查评估制度,出台《XX市重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评估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成效。出台《XX市贯彻落实〈“十四五”国家综合减灾规划〉实施方案》,加大灾害隐患信息报送工作业务培训,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础。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应急物资保障统筹协调机制、应对重大灾害事故应急物资保障调度机制和应急物资调拨制度,推广《XX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研究出台前置区、街(乡镇)的储备机制,推动《XX市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十四五”规划》有效落实。指导基层救灾物资储备示范点建设,优化市级救灾物资分散储备布局,开展市级救灾物资增储,深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有效提升本市灾害救助能力水平。
六、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保障工作水平
(十七)强化依法治安。修订《XX市安全生产条例》,调整制定《安全生产法》《XX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相应条款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实施分类分级执法,科学制定年度执法计划,对重点企业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对其它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基层执法的监督指导,组织安全生产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打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队伍。出台《XX市安全生产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规定》,推进失信主体重点监管和信用信息共享。
(十八)深化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积极构建“业务主导、技术支撑”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出台《市应急管理局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规范建设,印发《市应急管理局指挥车使用管理办法》和《无线窄带通信设备使用管理办法》。提升数据支撑能力,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开展主题数据库建设,编制《应急管理信息资源目录》,加强数据共享与应用。持续推动信息化现有成果的深度应用,加强我市“智慧应急”试点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信息化典型应用的选树工作。提高常态化综合调度指挥、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支撑能力,推进危化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安责险信息管理系统和防汛调度系统相关建设。在部建系统和自建系统的统筹推动的基础上,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化(二期)建设方案,积极筹备应急管理信息化(二期)建设。
(十九)强化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积极推动与市科技局签订科技支撑合作协议,建立规范的合作交流机制。围绕应急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短板,充分挖掘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应急管理科技资源,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推进应急管理领域科技支撑团队建设,强化科研攻关,持续提升“科技强安”水平。建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在专家资政建言、廉政约束上加大工作力度,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提升制度化、专业化支撑保障水平。大力加强应研院人员条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广泛开展安全应急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研究,通过联合攻关、技术服务等形式为应急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持续推动“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和工程实施,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做好规划实施“下半篇”文章奠定基础。积极拓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加强项目储备,推进项目有效实施。
(二十)加强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森林防火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采取“公开课”“大家谈”“班前会”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统筹各类媒体资源,加强应急管理正面宣传,强化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推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和传统手段,着力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大力推动XX科技馆“应急科普专区”二期建设和应急科普素材库建设,引导各区各相关部门整合利用公共安全馆、消防馆、科技馆、青少年培训基地和示范学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平台,建设一批区域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积极宣传全市应急系统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着力培育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应急管理特色文化。开展“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培训对象注重向行业部门扩展、向基层单位延伸,不断提高基层应急干部专业能力水平。
七、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应急管理铁军
(二十一)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为贤。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持续选优配强机关处室领导干部和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开展政治素质正向反向测评,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不断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多岗位锻炼培养干部,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注重在事故处置、抢险救援、乡村振兴、对口援助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二十二)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通过干部家访、个人事项报告查核、经常性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对受处分处理干部积极开展帮扶教育,引导干部纠正错误、奋发有为。充分发挥各类评比表彰的正向激励作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组织开展我市首次应急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弘扬先进典型,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县20XX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
一、确保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任务。
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作为我局20XX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我县20XX年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关注薄弱短板问题整改落实,进一步细化、分解相关问题指标。
1.对接省厅确定我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初定20XX年2月底或3月初进行。2月份初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申报。
2.2月份开展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县级督查指导,扎实推进重点问题整改,对接相关科室不折不扣落实义务教育学校音美教室改造计划;审核义务教育学校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佐证台账;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佐证台账审核、整理、汇总、成册,迎接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市级评估指导。
3.认真做好校园环境文化打造和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两篇文章,全力形成县、校两级合力推进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为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督导评估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二、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
充分发挥县教育督导委员会督政作用,定期召开县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例会。有效开展县政府组成部门和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工作评价专项督导,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切实履行好教育职责,切实提高教育政策落实水平。
三、深入推进现代化星级学校创建工作。
有效落实《浙江省现代化学校评估细则》内涵要求,确保现代化理念根植于学校、融入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进一步提升县域中小学、幼儿园现代化发展水平。做好海星中学、洋山学校、嵊山小学、枸杞幼儿园创建省、市现代化学校指导工作,多方协调落实洋山镇成校创建省现代化学校各项举措,确保实现省现代化学校零的突破。
四、有效落实督学职能,进一步促进教育工作提质扩量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年度办学水平考核工作、现代化星级学校创建工作,从而进一步推进落实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不断促进学校办学内涵提升。二是要有效开展教育工作专项视导和调研工作,切实做好督导、指导和帮扶工作。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将重点开展“五育并举”相关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导。20XX年重点做好菜园二小教育专项视导。三是扎实推进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认真落实责任区督学月主题督查各项要求,切实发挥责任区督学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高质量完成省、市各项教育工作考核、督查、监测任务。
一是省教育业绩考核工作,二是市对县区政府教育目标任务考核工作,三是省、市各项专项工作督查任务,四是人民群众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五是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工作,六是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到各项考核、督查、监测任务与县教育局重点工作有机整合,并深入细化于日常工作之中,力求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中共XX市农业农村局委员会20XX年工作要点
20XX年我市将按照“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要求,不断加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定信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严格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不断改革创新、务实奋进,转方式,提效益,创特色,有效应对各种“三农”挑战,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争取得到更好成效。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努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1.推动党建引领全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把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常规工作做实,重点工作做亮,坚持每月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和支部党建工作例会,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
2.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全力以赴做好市委交办的各项任务。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全局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和重要情况及时向局党委、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
3.科学安排、严密组织学习。将认真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做到工作与学习两不误。每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湖南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怀化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XX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相关电视专题片和电影,认真抓好“学习强国”、“红星网”和“红星云”手机平台学用等工作,运用微信、学习网站等新平台组织党员远程学习、开展活动。
(二)继续以“五化”建设为着手
1.认真学习并落实好各项制度。一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等,强化各党总支、支部的各项制度,将党建、乡村振兴、业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同时将制定好的各项制度认真抓落实。二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主题党日活动、警示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根据市直机关工委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高质量开展好各支部的基础党建工作。三是督促局党委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健全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与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党员定期评议党支部领导班子和民主评议等制度,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2.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文化的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党史书籍,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逐编学习,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让全体党员深刻领会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由不断衰弱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3.组织好党员主题日活动。结合“七·一”庆祝活动,对局表现突出的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及奖励,在元旦或春节期间局党委及党支部领导对局困难党员、老党员进行看望和慰问,表达局党委织对党员的关心和爱护。20XX年期间,计划组织全体党员在清明节期间,前往烈士陵园或革命英雄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讴歌党的丰功伟绩,丰富党组织的文化生活,使党支部党建工作更具活力,使全体党员更好地凝聚在党组织中。
4.进一步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严格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局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完善思想状况汇集反映机制,组织开展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座谈会,主动发现和把握工作中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回答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困惑。进一步提升政治意识、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5.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党员、年轻干部、领导干部要同时进行培养,牢固树立意识形态中的阵地意识。切实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同志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把各方面都优秀的同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对党务专干、新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及时组织参加相关的培训。
(三)严格监督执纪,改变工作作风
1.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全面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履职尽责工作清单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措施落实到位。按照XX市农业农村局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农业农村局各单位进行精细考核,将工作任务明确到具体时间、具体责任人,实行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档次考核,进行末位淘汰制,考核结果与年终奖励、评先评优、职称评聘挂钩,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敢担当的干部职工有平台、有待遇,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委委员实行“一岗双责”,切实把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深入开展对三重一大事项、涉农项目与资金、干部职工作风的常态化监督,坚持内部巡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坚持上下联动,坚持解疑释惑与监督执纪协同联动,对应付巡查、走样跑偏、避重就轻、敷衍了事要严肃查处,通过巡查深刻检视自身不足,勇于勘误矫偏,实现自我净化。
中国老科协20XX年工作要点
20XX年是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老科协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重要作用,提升老科协的服务能力,打造工作品牌,助力区域创新,创建一流协会,注重在传承中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开创老科协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协会发展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对老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党委负责实施。
2.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四个一”工作落地,即代拟“一个意见”,实施“一个计划”,出台“一个方案”,试行“一个评估体系”。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工作 更好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的意见》。编制实施《中国老科协事业发展行动计划(20XX-2027年)》,深入实施助力“智汇中国”建设行动、银龄科普行动、银龄科学健康行动、银龄助力学术交流行动、银龄助农行动、银龄助企行动、助力区域创新行动、为老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行动。研究出台老科协组织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升服务能力。实施中国老科协创新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建设一流协会。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决策咨询专委会负责实施。
3.加强老科协系统党的建设。持续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和专题学习等系列活动。压实党委对口联系分会工作机制,加强对老科协系统党建情况、党员状况的调查了解。推进中国老科协党校建设,丰富培训资源,开展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培训。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党委负责实施。
二、深入实施助力“智汇中国”建设行动,建设高水平智库,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能力
4.凝练决策咨询重点课题。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特别是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和人口老龄化的关键问题,凝练特聘专家、专委会成员、中国科协老专委委员提出的研究选题,通过适当渠道组织研究。开展老龄人才指数和老科技工作者人才资源开发等研究。多措并举,推动形成有影响力的专报、论文、专著,提出有分量的建议。
5.加强老科协智库体系建设。坚持和完善老科协智库工作模式,成立老科协智库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制定章程,形成“智库理事会决策、特聘专家领衔、研究中心保障、调查站点支撑、圆桌会议献策”的工作模式。建好专家库、选题库、成果库。适时增加调查站点数量。拓宽《决策咨询专报》报送渠道。适时出版《中国老科智库研究报告(二)》等特色品牌报告。
6.指导单位会员开展决策咨询工作。鼓励和支持单位会员参加国家和地方高端智库工作,参加有关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等方面的决策咨询工作。联合各地老科协开展老科技工作者状况抽样调查。适时召开中国老科协智库建设研讨会。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决策咨询专委会负责实施。
三、深入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精准开展科普活动,助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7.办好老年科技大学。进一步推进老年科技大学实现省级全覆盖,促进社区老科协和老年科技大学融合发展。召开“银龄乐学 科技为民——老年科技大学建设研讨交流会”。继续联合中国科技馆举办“老科大学堂”科普教师培训班。强化师资库和课程库建设。
8.推进银龄科学健康行动。开展医疗义诊、健康咨询、科普报告等活动,助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持续举办科学健康论坛,出版《科学健康》丛书。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老科协组建老科技工作者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9.聚焦重点人群开展精准科普。进一步提高老科协报告团科普活动质量,聚焦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精准开展科普工作。广泛吸收各地优秀科普讲师,充实报告团专家队伍。加强线上科普活动的策划与创新,扩充科普活动载体。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助力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进校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教学活动和大学生科学精神宣讲活动。持续开展智能手机培训等活动。组织全国各地老科协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科普与教育专委会负责实施。
四、深入实施“四个助力”行动,为学术交流、乡村振兴、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创新贡献力量
10.深入实施银龄助力学术交流行动。进一步开发老科技工作者人才资源,鼓励有条件的老科协搭建开放、创新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围绕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选择科技相关专业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开展学术交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老科协积极参与民间国际科技交流,搭建平台,助力高水平的开放合作。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人才与宣传工作专委会负责实施。
11.深入实施银龄助农行动。继续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亚夫富民大讲堂等农业科普活动,助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推进老科协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新品种示范和新技术推广。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智力服务乡村振兴,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深入农村开展先进农业技术示范、成果转化与推广、培训和宣讲等活动,参与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等科技社会化服务,切实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专委会负责实施。
12.深入实施银龄助企行动。继续推进助力企业技术创新重点行动,完善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更加关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老科技工作者参办、领办企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做好第二个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收官工作,召开“万名老专家进万企”经验交流会、企业老科协建设研讨会、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研讨会、老科协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总结表彰会。开展对助企创新相关重大问题的调研。制定第三个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企业技术创新专委会负责实施。
13.实施助力区域创新行动。深入开展人才传帮带活动,支持和鼓励老科技工作者围绕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帮助中西部地区培育青年科技工作者,服务区域人才培养。适时开展长三角、成渝等区域论坛,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和协同互助机制,鼓励有条件的老科协开展跨区域创新合作。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人才与宣传工作专委会负责实施。
五、深入实施为老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行动,切实加强组织建设,竭诚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
14.深入实施为老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行动。继续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不定期开展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推动建立社区老科协和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积极为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搭建平台。维护老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老科协按需开展老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组织编撰老科技工作者回忆录。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老科技工作者再就业。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组织建设与服务专委会负责实施。
15.提升“老科协奖”和“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影响力。继续开展“老科协奖”评选表彰,扩大奖励规模和覆盖面,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公布评选结果并进行表彰。加强“老科协奖”的相关宣传工作,做好获奖个人和集体的事迹宣传,讲好老科技工作者故事。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人才与宣传工作专委会负责实施。
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组织开展“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庆祝活动。全国各地老科协上下联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系列活动。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组织建设与服务专委会负责实施。
16.提升宣传工作水平。建立宣传工作机制,适时公布各单位稿件采纳情况。适时开展新闻写作、平台应用等方面的宣传工作技能培训。在全国老科协系统建立宣传工作队伍,形成新闻报送规范。打造好老科协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科苑》期刊等平台,加强与媒体的联系与合作。
具体工作由中国老科协人才与宣传工作专委会负责实施。
17.加强内部治理能力建设。坚持依章办会,定期召开会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党委会等会议,不断完善专委会等机构人员组成和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对各分支机构、各单位会员的联系和服务,巩固和发展老科协组织体系。加强会员、组织、人事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建设。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全国老科协秘书长会议,加强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