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继承、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们的时代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不仅依赖于传统媒介,更借助于新媒体这一日益强大的技术手段和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微信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立足事实,深入的了解微信作为新兴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获得第一手的资源和信息,调查小组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不同职业的人群等多种方式,在全国多地展开,共收到纸质问卷215份、电子问卷136份及采访视频等。根据调查问卷及现场采访,希望能够充分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在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平台上的发展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在大众使用微信的频率方面,在受访人群中,微信日均使用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46%左右,5小时以上占不到12%。微信的使用率普遍高于其他的网络方式;在微信各类消息普及度方面,使用微信的用户浏览信息多集中于时事新闻,而关注传统文化的用户比例在32%左右。
在传统文化关注度方面,54%的微信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一般,仅2.2%的用户对该领域完全不关注;在传统文化各种传播渠道产生的效果方面,通过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目前效果一般,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仍然是宣传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在受众对待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中,受访者对通过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普遍表示赞同。有93%的受访者认为,微信中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使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彩,增加了知识储备,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从中得到了精神的滋养。大家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来接受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融合,作为文化发展的形式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现阶段效果一般
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尚未成为主流。目前人们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书籍报刊、电视广播和课堂学习,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响尚不深远。其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在缓慢中传承与进化,而微信的出现和发展则突如其来,二者之间的隔阂需要一定的适应周期。公众号的传播、朋友圈的转发、微信群的“家”文化与“红包”文化,已经是微信在传播传统文化中开始发挥作用的一种体现。
2.以微信传承传统文化有极大的潜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移佣说难杆倨占埃通过新媒体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人们埋首于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时间越来越长。而相对于其他新媒体平台,微信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功能综合,适合于各个年龄阶层的群体,优势日趋明显。微信的广泛普及意味着,传播传统文化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承方式,而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谋求新的发展方向。拥有广大用户的微信提供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用户市场。虽然传统文化尚未成为大众通过微信获取知识的主流部分,但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以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持赞同意见,他们普遍认为相比其他网络文学,传统文化更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饱腹感,更符合大众心理需求。
3.微信传播传统文化尚有不足之处
其一,微信对传统文化普及的审核和规范存在不足。一些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为了引起关注借传统文化的外壳在朋友圈大行其道,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其二,微信的发展带来了便捷的生活、开阔的视野,同时也使人们趋向于快餐式的阅读与粗略化的思考。传统文化被不断简化、解构,甚至娱乐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快节奏的微信传播中难以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三,传播传统文化的微信内容不够优质,缺乏市场竞争力。在调查问卷和采访中,许多受访者建议对对微信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包装,打造古色古香、精致优雅的阅读体验,防止出现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三、提高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影响力的策略
(一)规范传播,确保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公信力
在虚假信息泛滥的今天,网络谣言过多地消耗民众的信任度,无论对微信公众平台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一种打击。微信对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精神的准确性掌握是做好新媒体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前提。除了加强监管并限制微信中不实言论传播,还可以对微信公众号采取信用评级制度,评级结果公开显示在该公众号的首页上。同时,我们应当鼓励颇具公信力和专业素养的传统媒介敞开怀抱接纳新媒体,在新兴平台上为大众带来高质量的文化享受。
(二)打造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项目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微信的推送,在大众脑海里形成的是碎片化印象。将零碎的传统文化知识打造为深刻而系统的精品文化项目,也可以积累一批忠实的读者。
(三)提高传统文化微信传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厚重积淀,远不如时事新闻、娱乐八卦所能给用户提供直观的刺激和新奇的享受。世界日新月异,传统文化也需要推陈出新。结合时事热点,注重版面版式,提高微信产品的整体质量,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都能为传统文化内容吸引大量读者。在文化传播之余,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互动平台,提供传统文化爱好者交流探讨的园地。由此,微信因传统文化丰富了内在价值,而传统文化也将以其自身优势,投入新媒体时代的洪流,在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中焕发新的活力。
四、结语
传统文化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给予了一代代中国人民丰富的精神滋养,国人承担着将文化宝藏代代相传的历史使命。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与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着重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微信这一媒介中传播发展的新思路。调查发现,微信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目前的影响力不甚强大,但发展的潜力无穷。即使微信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社会暴露出种种缺陷,但有效的对策可以改善这一状况,助力传统文化在微信上的传承与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期待,微信因传统文化增添了文化底蕴,而传统文化也因新的传播方式呈现出独特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任丽梅.“国学热”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107-113+160.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2
一直以来,发表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或调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是许多新闻媒体传播信息的一种做法。但是,由于部分媒体没有精心处理好调查报告中反馈的信息,使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对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缺乏信任,并对其内容失去兴趣。
省内一家报纸近期有一篇依据环保部门提供的调查报告发表的文章,这份重要报告涉及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问题,内容丰富,且贴近百姓生活,本应由此编采一篇可读性很强的好稿件,但是文章发表后反响不好。读者的意见主要有两个,一是看不懂文中表格所列的专业性很强的名称,二是对调查数据反映的情况表示怀疑,我市环境真的差到这种程度?原来,编者为了图省事,直接将调查报告中的表格列出,没有使用相应通俗的语言解释表格内容反馈的信息;而由于缺乏常识,文中没有标注调查区域,致使读者将污染最严重地区的情况当成全市环境状况。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给读者提供调查报告精华的。
调查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调查主体对特定对象进行深人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准确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由此形成的汇报性应用文书。它是调查研究成果的传递工具,是其转化为社会效益,发挥社会作用的桥梁,为决策和调整决策提供基本依据。供新闻媒体的一般读者阅读的报告不同于其他调查报告。一般读者只注重调查的结果,不怎么关心产生这些结果的过程,因此,这类报告要比简报略为详细些。但要系统、全面地报告调查的结果,目前一些报章杂志刊登的调查报告就是这样。比如我市群团组织提供给新闻媒体的关于青少年家庭教育状况的报告不足千字,只用绝对数和百分比描述全市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现状、使读者了解一般概况就行了。而送交国家管理机构的报告是洋洋万言。这份不足千字的报告到不同的新闻单位得到不同处理,有的原文照发,效果并不理想,而《新晚报》精益求精,提炼成500多字的稿件,引起读者共鸣,随后还推出了一次探讨家庭教育的活动。
要给读者精华,就要了解读者需求。从读者对象的需要来选择报告的写作类型,是着眼于获取最佳的传播效果,俗话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内容的报告,就能满足各类读者的需要。有的新闻单位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自己进行了一些受众比较关心的调查。如高考、房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等。就调查报告的形式而言,可区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前者对调查作全面报告,后者则对某一专门问题作详细报告。在这里,客观始终是实证研究的第一品格。制定抽样方案时强调“严格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其意义就在于“排除一切主观因素”。因此,在分析数据撰写报告时,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尊重统计结果,一是一,二是二,绝不能凭个人的好恶选取数据。如果调查结果否定了自认为是“真理”的理论假设,也应该面对现实,忍痛割爱。
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就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析研究的过程。反复推敲,提炼主题。这也是给读者调查报告精华关键过程。
写任何文章都有个提炼主题的问题。可是调查报告的主题是由调查设计和调查问卷早就规定好了的,那为什么还有提炼主题的问题呢?这里的提炼主题是要解决主观和客观一致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证实或证伪理论假设的过程中,研究者的思想有一个不断升华、不断提高的过程,把实际获得的调查资料,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原先不很明晰的思想,会变得明晰起来。比如我们曾搞过老年人生活的调查,开始只想收集老年人退休后的经济状况。后来从统计资料中得知子女啃老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索,才想到要着重进行啃老调查,测一下老年人对子女啃老的态度。统计数据出来后,发现此问题的严重性,这才将主题确定在心理的轨迹上,即啃老对老年人精神的伤害。依据调查后提炼的“精华”成稿,文章获得当年全省好新闻奖。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3
相对于传统的深度报道形式,精确新闻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涉及面较广,排除了个别的、偶然性的事件,更具有普遍性、说服力。精确新闻还运用量化的数字语言描述新闻事实,排除了记者主观成见,使新闻更加科学、客观,受到读者的信任与欢迎。
调查报告是指调查者根据课题规定的目的,有意识地运用词语回答的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搜集有关社会现象的资料,并由此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形成以文字为主导,以数据、图表等各种表现方法为补充,来说明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文体。
正是由于精确新闻版面语言与调查报告的相似性以及两者都借助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手段来做出“最终成品”,因此解析“精确新闻与调查报告之间的差异”成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新闻记者》的“新闻调查档案(媒体调查报告专栏)” 与《中国青年报》“青年观察”的差异比较中进一步探究我国精确新闻的特点。
“数字”新闻化
《新闻记者》(2004年5月) 媒介调查《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调查报告》中关于“记者是否应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的调查数据分析:
“记者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业,更多地是依赖广告生存,因而一些广告主在有些媒体逐渐拥有了控制权,一些媒体背离了新闻报道要客观、真实的规律,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不能完全履行其作为社会舆论机关的职责。在这个问题上,媒体的主要做法之一是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此次调查显示,有33.7%的调查对象不同意这种做法,有54.2%受访者态度不明朗,而有12.1%的受访者则同意这种做法。从受访者的职称、年龄与问题的关联来看,正高职称和年龄45岁及以上者回答不同意的比率略高,达41.2%~42.9%。将这个问题与媒体类型关联,得出的数据,回答不同意的比例为:电视台30.8%、报社36.2%、电台37%;与专业背景关联得出的数据,回答不同意的比例为:边干边学35.4%、新闻大专31.8%、新闻本科30.6%、新闻硕士37.7%、有法律专业知识背景32.3%。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读到了科学严谨的百分比数字,而这些精确到小数点后个位的数字只是提供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闻业,更多地是依赖广告生存,不能完全履行其作为社会舆论机关的职责”这个问题上,“媒体的主要做法之一是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这样一个结论性信息,总结出一个调查结果,不带有调查发言机构任何的情感色彩与主观意志。
《中国青年报》 (2004年2月17日) 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求学调查”为主题的《游走在城市的边缘》――《打工子弟学校生存纪实》(上篇)引用如下材料:
“一份名为《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的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说:打工子弟学校办学者,是一个由形形色色人员构成的复杂社会群体,从大学生到文盲都有。其中很大一部分曾经在家乡当过民办教师或公办教师,在114所学校中,有79所是他们办的。其余的则属半路出家,他们从包工头、小贩、厨师到菜农、建筑工、清洁工、保姆等形形色色的行业走上了办学的道路。‘他们能够涉足这个领域,是因为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流动儿童在北京没有学上。对于他们来说,办学是一种能带来可观收入的职业。’调查报告的负责人之一张守礼说。”
与前文的不同显而易见,在这里,调查报告《流动儿童教育:逐渐进入视野的研究课题》的数据和结论用以证明报道中“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简易学校的设立条件酌情放宽后,打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使得上万名孩子免于失学的同时,也让各色人等都参与到办学中来的现实。
“数字”本身量化了“打工子弟学校生存”缘起与现状的真实,是作为精确新闻反映新闻事件的手段而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的,为“丰富深度报道本身的新闻背景材料”服务。在材料中,数字遵循新闻写作规律,是新闻表现形式的一部分,已经被“新闻化”了。
同时,调查报告中数字的运用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避免了记者的主观介入,让受众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总结等逻辑思维方式结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思考新闻报道,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无声胜有声”地彰显媒体导向。
受众平民化
《新闻记者》(2004年2月) 媒介调查《受众眼里的电视人――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社会评价调查报告》文章说明“调查报告的目的”:
“2003年10月1日,是上海电视台成立45周年的日子。在上海电视事业走过近半个世纪之际,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特委托社会专业调查公司,组织了一次对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评价调查,集中了解目前社会各界对上海电视从业人员在社会职能、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工作成效等各方面的评价和意见,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和强化培训、教育。”
文尾结论处:
“对于如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本次调查有一点很有启示:公众认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途径,依次为社会舆论监督(37%)、制度建设(39%)、自我约束(20%)。除接受社会监督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用,包括:强化行业管理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加大行业评议和监察力度;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制度,使之与专业标准相融合等。”“看来,上海的电视媒体在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以‘内容为王’提升自身竞争优势方面,还任重而道远。这将成为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新闻记者》(2004年5月) 媒介调查《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调查报告》最后总结:
“因此,我们一定要将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问题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来认识,新闻单位及有关领导部门应探讨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约束办法,不能再让今日之‘错’酿成明日之‘害’”。
从调查报告《受众眼里的电视人――上海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社会评价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该调查针对的是上海电视媒体,更确切地说,是文广传媒为今后工作的目标计划制定所进行的,因此它的受众是相对专业的媒介从业人员。在《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调查报告》中,我们也可以在总结中看到调查报告针对“小众”即新闻单位及有关领导部门提出的建议。
当然,不是每一份调查报告都会有如上明显的诉求对象,但是调查报告因较强的程式化写作――开头比较详细地介绍调查的背景、目的、方法、结论,接着逐条列出相关调查项目,包括详尽的调查数据、图标等等,最后总结出调查结果――而使其只能在小受众范围(包括专业人员、调查委托人等)内传播。
《中国青年报》 (2004年1月4日) 《901个农村高中生的梦想》结语:
“901个农村高中生的梦想/理想,为我们展示了青年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从中看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了他们对自我的期待、对社会的期待,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它也是一只多棱镜,折射出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和社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影响。正如研究青少年心理的澳大利亚学者艾克斯雷所说,青少年不论对未来持有何种态度,都不应被单纯地视为世代差异现象,而应该被更认真地反省,此种现象或许不只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想法和态度,它应是更深远地将当前社会或文化对他们所造成的影响,投射在他们对个人前途或社会发展的可行结构及机制之上。 青年与社会是相互建构的。也许,这901个农村高中生的梦想/理想,会令关心青年、关心未来的人们深思。”
不谈报道中那些令人动容的调查数字、话语与实录,光看这最后的结语我们也能感受到此次“调查・观察”用“901个农村高中生的梦想”来引起“整个社会的深思”。精确新闻关注的主体是社会中的“平民”(即普通人),如前文所提及的《打工子弟学校生存纪实》中的“流动儿童”,他们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在两会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就读问题成为了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安徽代表团的徐景龙等30多位代表就递交了一份关于修改义务教育法,关注农民工子女就读的议案。这是对精确新闻“受众平民化”最好的诠释和反馈。
即使报道关注的是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荒漠化成为最受当代青年关注的3大环保问题。其中,水污染问题以76%的获选率高居榜首,即每4名受访者中就有3名在关注该问题,成为最受当前青年关注的环境问题。此外,大气污染问题和土地荒漠化问题也分别受到70%和66%的青年的关注。另外,垃圾回收利用(58%)、野生物种减少(52%)、臭氧层遭到破坏(51%)等环境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也都超过了半数。”(《我们的环境怎么了?》中青报 2004年2月1日)偏科学的议题,如文中所述,在柔化了数据、调查术语和表达方式的专业感后,适合媒体受众阅读理解和接受习惯的精确新闻,依旧体现了与调查报告截然不同的“大众化诉求”的受众特征。
结论微观化
《新闻记者》(2003年2月)《上海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及日报选择》新闻调查档案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上海大学生每天接触各类大众传媒的时间是多少?上海大学生期望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哪些信息?上海大学生平时主要阅读哪些日报?大学生自费订阅或购买日报?大学生选择阅读各种报纸的原因?”
“至少在大学生这个受众群体,互联网对电视的冲击大于报纸。互联网和报纸不但有娱乐和消遣功能,还有即时查找和提供资料等较强的助学功能,这大概是它们在吸引大学生方面胜过电视和广播的重要原因。国际性、娱乐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是大学生在信息需求方面表现出的比较明显的取向。在大学生对周报、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站信息选择的调查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这种趋势。《新民晚报》的信息量和实用性优势十分明显,均超过第二名10多个百分点,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作为一张大众化市民报,《新民晚报》为何同时受到大学生读者的青睐。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新闻晨报》在时效性上排名第一,显示出这份新生代报纸的冲劲,在信息量和实用性指标上,《新闻晨报》也都有不错的表现,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媒介调查《传媒人对“有偿新闻”的看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调查报告》
“问卷上具体涉及了以下几项问题:(1)记者是否可以为自己单位联系广告;(2)记者是否可以为自己的版面或节目联系赞助;(3)记者是否应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4)记者是否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或个人的招待用餐;(5)记者是否可以接受新闻源单位或个人安排的免费旅游;(6)记者是否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或个人的现金馈赠;(7)记者是否可以为企业担任公关工作。”
“从上述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新闻队伍的新闻工作道德状况并不容乐观,在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上存在着严重的偏差。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在上述几个调查问题中,回答‘看情况’的比率都较高,这些人可能在思想上对是与非、对与错的认识非常清楚,但一旦有条件或涉及自身利益时则往往会放弃道德原则,也就是说,这些人道德自律的自觉意识较差,对他们来说,有处罚分明的纪律、规定,营造一个廉洁清正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这两组材料的问题设计与总结可以看出调查报告的结论特点,即给自己的“目标受众”提供的是宏观的阶段性的全面客观的调查结论,并力图通过结论对受众有总体上的指导作用:在《上海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及日报选择》中,它提醒报社,要在大学生中提高订购率,除了信息量和实用性指标外,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改进服务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后者则希望提升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认识高度,新闻单位及有关领导部门应探讨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办法。
《中国青年报》 (2004年2月1日)《2004年最大的愿望:涨工资》结论:
“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近90%的受访者在工作和学习上都有所收获。而在新的一年中,大家最大的愿望则是希望自己的工资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
后附“读者心愿”(摘两则):
“欧阳坤(广西):由于工作需要,我已经五个春节没能和父母团聚了,所以,今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回到家中,和父母度过一个团圆的2005年春节。”
“韩俊(山西):我和家人曾经都是SARS感染者,所幸的是,我们最终都战胜了病魔,全家人完完整整地回到了家中。现在觉得,活着就是幸福,所以我2004年的最大愿望是希望家人都健康幸福地活着。”
针对“2003年的薪酬状况?2003年什么事情最令你高兴?2003年你在工作和学习上是否有所收获?在2004年,大家又会有什么新的愿望呢?”等诸多问题,通过逐条问题的调查数据分析后,我们看到了从标题到报道的结论都选取了民意最关心的点“2004年最大的愿望:涨工资”,报道刊发时恰逢春节前夕,因此总结03年岁末的同时抓住大众最感兴趣的“04愿望”这个点引领全文,也可以给有关部门以启发,后附的“读者心愿”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小段子不长,却温情一片,使这篇精确新闻在客观之外有了人文关怀。前文《我们的环境怎么了?――直辖市青年说越来越好农村青年叹一天不如一天》的结论中体现出“中青特色”,抓住了“直辖市青年VS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差异,引起青年对环境和自身的深思。诸多范例均体现出精确新闻不同于调查报告的“结论微观化”特点,此处不再赘述。
从一则则范文分析中我们可以在与调查报告的差异比较中解析精确新闻的特点,现在随着报刊上发表的“精确新闻”增多,由于调查报告的数据选择不当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我们要在日后的新闻阅读、新闻学习与新闻写作中谨防“新闻不精确”甚至使读者落入“数字陷阱”的状况发生。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4
打个比方,看看上周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再看看1997年10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你会发现在9年时间里,中国的上网人数从62万激增至1.23亿。
巧合的是,同样是在上周三,专门从事互联网社会影响力研究的美国非盈利机构Pew了最新报告,取名为《博客:互联网新作家的肖像》。该报告指出,在美国1.47亿互联网成年人用户中,1200多万人坚持在写博客,占到8%;5700多万人在读博客,占到39%。
这就有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忽略美国的未成年博客不计,那么中国的博客数量早在今年1月《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时,就已经超过了美国。CNNIC在上周的报告中称,中国大约有2800万人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的比例为23.7%,远高于美国Pew报告中的1200万人。而在今年1月的报告中,CNNIC指出大约有1500万网民经常使用博客。
当然,在互联网用户数量上,美国依然遥遥领先于中国;而且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从博客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来看,美国依然高于中国。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的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互联网用户数约为2.04亿,欧盟的互联网用户数为2.3亿。中国在2005年的互联网用户数为1.11亿。
此前国内也有过关于博客的调查报告,但曾引起较大的争议。即使在美国,关于博客的全面调查也屈指可数。Pew调查报告的数据来源,是从去年到今年进行的两次电话访问。从去年7月到今年2月,该机构从美国全国抽取了233名博客进行深入的访问;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又通过电话访问了7012名成年人(其中互联网用户人数为4753人)。
尽管缺乏关于中国博客和美国博客的横向具体数据比较,但是在美国博客的身上,我们或许能够从侧面了解博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在不少美国人眼里?熏博客往往被认为将对时政、技术和新闻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Pew调查报告表明,绝大部分博客都只是把写博客看成是个人业余爱好,他们会跟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这些爱好。
跟MySpace等社交网站的用户类似,大部分美国博客都是年轻人。Pew报告指出,54%的美国博客年龄都在30岁以下。博客空间改变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大约有60%的美国博客会经常更新自己的网页,以保持与朋友和家人的联系,其中有一半人还通过网络去结识新朋友。
Pew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在美国有很多博客都是以发表时政评论出名,但是有37%的博客只把写博客看做是写个人日记。受欢迎的主题有时政(11%)、娱乐(7%)、运动(6%)以及新闻和事件(5%)。一名专门跟踪网络趋势的商业博客认为,在所有美国博客中,真正能够拥有除了家人和朋友以外的读者的,大约只有1万名。
尽管在互联网中有着潜在的广大读者群,而且陆续有一些广告主把资金投入到博客空间,但是在Pew的调查报告中,52%的博客认为他们写博客只是为了自己,并没有想到要获得别人的阅读。至于写博客的原因,52%的博客认为这样可以更有创意地表达他们的想法,50%的人认为这样可以记录和分享他们的个人体验。
长尾理论的提出者Chris Anderson说,Pew调查报告的结果是正确的。身为《连线》杂志总编的他表示,报告中反映出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博客所讨论的主题跟他们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5
1.1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经过三轮教学实践后,笔者就开始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并于2011年4月在《科教文汇》杂志上发表了“‘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一文。从教师自身有进行改革的能力、学生有进行改革的需求、督导提出进行改革的建议三个方面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大改革思路。第一,成立模拟公司,开展真实的调查活动;第二,课堂情景模拟,体验调查方法;第三,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引入上机实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第五,改革考试方式,采用大作业和课堂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1.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1.2.1取得的成效(1)模拟公司成立,学生听课积极性明显提高。第一堂课成立模拟公司,布置调查任务,后面的内容都以调查任务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以前学生听课缺乏动力,听着听着就会走神。但是现在只要一提到模拟公司的调查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的眼神马上会变得专注起来,有些认真的同学还会拿笔出来进行相应的记录。课堂效果和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2)多媒体课件引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进一步提升。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学生上课更专注了,感觉多了一样吸引他们的东西。精神状态也要比以前使用板书时好很多。上课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也提高了。这说明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率比以前提高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比以前提升了,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效果。(3)考试方式变革,更合理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考试方式改革之后,期末考试成绩中一半的成绩决定于市场调查报告,而市场调查报告就是他们实际操作能力的反映。这样的考核方式很好地兼顾了理论和实践,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考查。另外,理论考试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这考查了学生的个人水平;而市场调查报告,是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完成的,需要学生间相互合作,这就考查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考试方式的变革还同时兼顾了个人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查。变革后的考试方式更合理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1.2.2存在问题(1)学生成立的公司名称不规范,调查报告内容不规范。第一轮尝试时,对学生成立公司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成立的公司五花八门,有成立广告公司的,有成立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报告和PPT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给人感觉有一点乱。(2)多媒体课件内容不够丰富。第一轮尝试,只是做到了各章都有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还不是很丰富,视频只有一小段,图片也不是很多,框架结构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课件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市场调查报告评分体系不完善。虽然对调查报告的评分结合了报告质量和ppt演示情况2个方面;对调查报告质量的评分从规范性、充实性、实用性、实效性四个方面进行,ppt汇报演示的打分也结合了老师的评分和学生评委的分数,但是评分标准还是不够细致。(4)课堂情境模拟和上机实训尚未实施。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课时安排较紧,机房安排紧张等,使得课堂情境模拟和上机实训两项改革尚未实施。一轮实践完成后,我根据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了改革方法,并进行了新一轮的实践尝试。这一轮的教学效果又比前一轮有了新的提升。
2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再思考
2.1成立模拟调查公司,规范公司名称,将调查过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第一堂课简要介绍学习要求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后,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商量成立模拟调查公司,每个班成立3-4个公司;明确公司的名称一律为xx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公司的经营内容是:提供市场调查服务;并且布置本门课程的市场调查任务:为我系校园电子商务网站的成立开展调查,收集相关信息。这样的设计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学生踏入社会,可以创业,自行成立公司,招募员工;也可以去应聘,为他人打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强行为他们安排工作伙伴,作为老板,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员工;作为员工,可以自由选择想去的单位。让学生自行成立模拟公司,而不是直接分配人员成立模拟公司,正是想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一下市场上的这种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锻炼。第二,对于每个班成立模拟公司的数量有所限制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模拟公司若成立太多,后面的调查结果PPT汇报会占用大量时间,教学课时不够。二是学生踏入社会,自己成立公司,也有人数的要求,寻找不到合作伙伴,找不到合适的员工,那也只能选择为他人打工,否则,不劳动就没饭吃。所以,事实上,公司也不可能无限制成立。第三,对公司名称和经营内容的明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公司的成员,要做什么。在两轮的实践中发现,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些不足,不将公司名称、经营内容清楚地明确化,到后面,学生就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成立的公司五花八门。第四,第一堂课就明确模拟公司的调查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在后面的课程中都能进入角色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去听讲、学习、思考。此外,在以后每一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将调查任务贯穿进去,引导学生站在模拟公司的角度去思考。高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不提点,那一开始成立的模拟公司就是空的,他们很难真正进入角色。
2.2完善多媒体课件,增加图片与短视频,提升课件吸引力多媒体课件是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工具,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片,活动的视频都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但是高职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他们的专注力不够,看了两眼,觉得没新意了,还是会走神。所以要想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就要对现有的对媒体课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进一步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短视频等内容,减少大量的文字堆积,增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减少静态页面停留时间,只有PPT动起来,变化起来,才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吸引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所以图片、段视频及文字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课程的重难点,突出课程的重难点,要让学生愿意看PPT,想看PPT,并且能学到相关知识。这对PPT的要求很高,做起来相当不容易,但是这是值得去探索改进的,是今后改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向。
2.3改革考核方式,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细化实践分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能够比较合理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本门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由平时和期末两部分成绩组成。期末成绩由卷面考试成绩和市场调查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各部分成绩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对调查报告的格式给出明确的要求,统一封面和里面应包含的内容,各部分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等也给出明确统一的要求,并对市场调查实践成绩进一步细化。对调查报告质量的每一分的取得都制定出明确的标准。例如规范性方面,封面、序言、目录、摘要、正文、附件齐全,排版规范,得6分。缺一样,扣1分,排版不规范,扣1分,扣完为止。调查报告演示:取学生平均分和教师打分的平均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交上来的调查报告更整齐统一,对实践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合理。
2.4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将课堂情境模拟与上机实训落到实处课堂情境模拟与上机实训两项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开展。但是,这两项内容同时又受到课时和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进度进行更为合理的安排,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内容,空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情境模拟和上机实训。课堂情境模拟主要用于市场调查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调查方法。上机实训主要用于市场预测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计算机对市场上的相关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进行预测,为学生踏上社会后真正使用奠定基础。上机实训的实施还需要提前和机房及教务部门协调,妥善安排实训课时。
3总结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虽然经过了多轮的思考与实践,但远没有结束,每一轮实践都会有新的思考和收获,每一次思考都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验证。课程教学方法将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以确保符合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掌握扎实知识和能灵活应用技能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6
《2014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后称年度婚恋报告)由百合网设计、实施和。与学术性报告不同,百合网的年度婚恋报告在坚持学术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可读性,在选择调查题目、行文语言、表现形式上都更加贴近热点和轻松活泼。据透露,本次调查在内容上,不仅涵盖了经济条件、感情等爱情和婚姻的热点话题,也没有回避诸如非爱而婚、婚内出轨等敏感性话题。在形式上,除了纸质的报告以外,还相应推出新媒体版本,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阅读习惯。
与以往的年度婚恋报告不同,百合网2014年度婚恋报告的另一大看点是增加了百人推荐团的概念。百人推荐团由行业内的情感专家、社会舆论家、媒体人士,及对婚恋问题有所感有所想的普通人群组成,共邀约100人,为此次调研做内容补给和推荐,共同揭示多元文化冲击下的当代人的婚恋观,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为研究、探讨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本次调查的调研方式也进行了一定创新,一共采用四种方式。第一,线上问卷调研,将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出具问卷,并基于百合网这个平台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7多万份;第二,深度访谈,由百合网婚恋研究院专家针对单身族群及已婚族群分别进行多次群体访谈,针对婚恋观及婚恋态度进行详细沟通;第三,联合AA租车、乐蜂网、爱奇艺、搜 狐新闻客户端、百程旅游网针对旅游、新闻、电商消费等不同领域做出单身调查,推出行业婚恋调查。第四,通过微博、微 信平台对单一问题进行广泛征集。
年度婚恋报告是婚恋领域每年年终的一件热点大事。百合网从2007年开始连续8年婚恋调查报告,持续记载了中国人婚恋态度和行为的状态、特点和变迁。其每年的婚恋调查报告,是国内婚恋行业内较为专业的调研报告之一,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7
“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绿色产品行业调查报告既表明伊顿将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带到中国,也表明我们致力于推动中国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伊顿公司中国区总裁周涛在研讨会上表示。
据了解,伊顿公司于2008年首次了在中国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体现出公司在中国致力于可持续性业务增长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今天该公司再次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展现过去一年在这一重要领域取得的成果,同时回顾伊顿在中国市场提供的广泛的创新环保绿色技术及合作项目。
在华首发中国绿色产品行业调查报告
伊顿在华首次了中国绿色产品行业调查报告,通过对经销商和客户、员工、行业协会和社团、政府部门和媒体等绿色行业利益相关方的问卷调查和案头调研,深入了解中国绿色产品行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绿色产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对绿色产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伊顿公司中国区总裁周涛表示:“这是对总结和揭示中国绿色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为致力于中国绿色产品行业发展的各方提供的一个参考。”
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公众对控制污染、减少排放和能源保护等话题的关注在稳步上升。所有被访者一致认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伊顿中国业务的核心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可持续发展之绿色产品行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之企业社会责任”两大主题,深入讨论了新能源、节能减排、中国绿色产品行业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建设,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社会责任等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伊顿公司中国区总裁周涛指出:“伊顿多年来一直把‘正当经营’作为公司愿景和日常工作的核心,并早已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经营方式和为客户提供的尖端技术、产品和服务之中。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伊顿中国业务的核心。我们不但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努力帮助中国社会以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式进步。”
新媒体调查报告篇8
《新闻之夜》属于委制节目,BBC的委制节目则需遵守《商业与制作守则》。《守则》中则有“风险节目管理名单”规定。MRPL则是由BBCVision所制定,原因是BBCVision需接触大量的委制节目,故需要通过该一机制预先掌握不同类型的编辑风险。编辑风险则又分为“固有风险”和“名誉风险”两种。前者是指,BBC的委制节目,在制作或播出后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法律诉讼(例如可能会秘密/匿名采访,或被报道的当事人可能会因认为自己不诋毁,而提出法律行动),但又可能因为事件具备新闻价值或公共利益,致使难以通过现有的新闻编辑政策决定是否报道或呈现的手法。后者则是指,BBC的名誉可能会因节目播出受到损害。被列为MPRL的委制节目,需要与BBC经营团队(如制作人和业务代表)讨论各种风险发生前后的处理机制,并还需要考虑发生的地点(如英国境内或海外)进行区分。委制单位会被要求按照讨论结果撰写风险管理计划书,并由BBC负责该委制节目的代表签署确认。然而波拉德发现,象萨案这么高风险的节目竟然没有列入MPRL机制。而且这是经过《新闻之夜》与管理层的讨论与决议。波拉德认为这是个错误的决定,萨案在制播期间没有任何的风险管控,BBC内部也没有投入适当的管理资源,并导致后期制播团队与主管之间的冲突。
调查报告参考《新闻之夜》制播团队与编辑主管PeterRippon之间的电子邮件及访谈后发现,《新闻之夜》认为拥有受害者的访谈内容,便足以制播萨案的调查报道。工作组亦重新审视受害者的访谈内容,亦认为该内容具备一定的可信度,但冲突点在于,同样也看过的波拉德却判定为证据不足。调查报告中写道,就制播流程来看,若波拉德能考虑,让制播团队能收集更多材料以强化访谈证据,应为最适当的决策,可降低双方的冲突。
员工透露官方部落格对外发表个别言论
就在波拉德决定停播萨案报道后,BBC在2012年9月收到独立电视台(ITV)的来信,信中表示独立电视台知道《新闻之夜》曾计划制播萨案报道,但却因故无法播出。显示BBC内部已经对外放出相关信息,并引起其它媒体飞关注。对此,波拉德通过BBC官网编辑部落格对外声明,自己完全的按照编辑政策才换下萨维尔的调查报告,过程中并未受到上层的指示或操作。不过,波拉德的回应声明完全没有经过任何正式的会议讨论,调查报告认为,萨案已经引起外部媒体/公众的关注,理应由BBC统一对外发言,但波拉德却将编辑部落格当成自己的传声筒,此举甚为不妥。调查报告进一步分析,编辑部落格的文字内容同样属于BBC节目范畴之一,因此理应遵守相关内部编辑规范。但调查发现,BBC内部对于相关节目部落格并没有明确的章程规范,因此过去相关部落格的内容也在此情况下产生。调查报告批评,BBC高层对于萨案的反应过于迟钝,包括,面对这么重大的制播案,竟然是在一个影展的午餐会上讨论,而非在正式会议上说明。主管单位让萨案未列入“风险节目管理名单”机制也有严重的过失。且当外部开始怀疑BBC高层涉嫌打压新闻自由时,BBC也未在最快的时间内,统一通过公关系统对外正式发表声明。波拉德的独立报告公布后,BBCTrust和BBC皆作出回应。BBCTrust提到,该报告详尽确实,指出不少目前经营团队与编辑规范的缺失,未来BBCTrust也会要求新任的BBC总经理TonyHall参考该报告内容,改革内部的管理制度。BBC则表示完全接受调查报告的内容,并会在近期内提出中长期的改革方案。另外BBC经营团队也同时提出立即整改措施,相关重要事项包括:一、重新指派《新闻之夜》的总编辑和副总编辑。二、重新和资深编辑与制作人员沟通“风险节目管理名单(MPRL)”机制的重要性,并检讨具体的落实方案。三、重新修订编辑规范:当工作人员收集到涉及重大的犯罪案件证据时,应向内部报备,通过内部的正式会议讨论,确认未来是否要和警方采取进一步的接触。四、确认BBC相关的部落格(或节目网站)需遵守内部编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