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旅游为例开展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村位于*省*市*县南端,辖*个村民小组,*户,人口*人。该村总面积*公顷,其中山林面积*多亩,度产(毛竹两年砍一次为一度)毛竹*万支。村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风淳朴,是*县乡村旅游的典型样本。
一、*村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
(一)生态转型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摆脱贫困的帽子,*村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大量引入造纸厂和竹制品加工厂,逐渐实现了村庄致富和村民增收。由于造纸企业和竹制品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式经营,污水多直接排向河道,村庄虽实现脱贫致富,但水污染带来的挑战也日益严峻。19*年,*县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村也在此时开展对污染企业的重点整治。在县委、县政府统筹指导以及污染治理任务倒逼的整体形势下,*村实现了村内产业的生态转型和水污染的有效治理,这也为今后*村开展乡村旅游的实践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发展阶段
20*年至20*年是*村开展乡村旅游的探索阶段。在生态立村理念指引下,村里先后开展“千万工程”、小康示范村、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创建,改善了村内基础设施,极大提升了村庄环境和整体面貌。*村也成为*县乃至*省内生态创建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对外打响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这段时期虽然偶有游客前来旅游,但多为政府考察团,停留时间不长,效益不够突出。但在当地政府和村两委推动下,*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创建成果不断吸引新一批外来资本前来投资休闲旅游项目,村庄的旅游接待能力得以提升,乡村景区不断成型和成熟。
(三)全面推进阶段
20*年至今,*村进入了乡村旅游的全面推进阶段。村内成立起*旅游公司,相继建成*山庄度假酒店和七星谷景点,吸引了更多休闲观光的旅游者和自由行的背包客。*农业观光园、*、*、*漂流等在建项目的完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整体业态。已通车的*农业观光园到*的环村公路使原本分散的景区连点成线。即将完工的*农居改造工程即将发展成为沿湖商业一条街。*旅游集散中心的运转,将旅游服务与业态有机结合起来。这些旅游元素的注入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极大满足了游客的需求,*村已成为*县中国美丽乡村参观考察的展示平台、游客体验乡村风情的优选地、*县美丽乡村经营的典范。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20*年超过*万元,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村逐渐进入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阶段。
二、*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效
(一)壮大村庄集体经济
一是通过项目带动集体增收。*村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经济结构调整,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达到集体和企业双赢。通过以资源入股、联合经营的方式与故里炊烟公司进行合作,目前在不考虑投资和经营所得的情况下仅休闲旅游项目长效管理和资源使用费两项,村集体每年可增收20余万元。二是通过服务带动集体增收。依托村域旅游景区的优势,*村大力发展运输、农事体验、场地租赁等服务业。通过旅游观光车,停车场收费,农事体验项目每年可获得分红资金*万元以上。三是整合资源带动集体增收。*村有山林面积*亩,村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林业。通过成立竹笋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下旅游活动,流转毛竹山面积约*余亩,占全村毛竹山总面积的*%。通过集约化经营,社企合作营销每担毛竹销售可比市场价格高出*元,每度毛竹为集体增收约*万元。
(二)促进村民全面增收
一是劳动力转移就业促增收。*村通过开展乡村经营,引进休闲项目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仅这三个项目就接纳*多位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二是丰富旅游业态促增收。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旅游业态的经营中来,农居餐厅、酒吧、咖啡吧、茶室等旅游业态在*村逐渐兴起,村民投身旅游经营增收致富。三是抱团发展领“三金”增收。村民通过资源入股合作社,既可去合作社上班领取“薪金”,又可年底分红领“股金”,合作社发展旅游项目增收还可领取“奖金”。
(三)提升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村民的素质也在与外界的交往和新事物的接触与学习培训中不断得到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卓有成效。近年来村里先后获得国家级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国家级的荣誉。
三、*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举措
(一)确立经营模式
*村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工作理念,采用村企合作、队组参与的方式来开展村庄经营,构建起“村企合作”的联动运营机制。村经济合作社通过资源和现金的形式入股*%,*公司现金出资*%组建了*旅游开发公司,凭借*旅游开发公司作为经营主体来开展村庄经营。村集体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旅游开发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开拓市场,组织客源。村委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表演、导游、工艺品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协调旅游公司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矛盾纠纷的调处和政策处理;村民小组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力来支持旅游公司发展;*旅游开发公司负责开展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包装,各司其职合力促进村庄经营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整合村庄资源
*村通过整合村内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出整体性的乡村旅游景区业态。近年来,*村已投入和计划投入各类项目资金约有*亿*千多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多万元,将已建或在建的各种休闲旅游项目纳入到村庄经营项目中去。利用*山庄,*农业观光园、*、*等现有的资源来满足吃住行娱购乐等旅游要素需求;结合农房改造,建设环湖商业街;利用林道改造,建设通景观光休闲道;利用休闲观光道,使分散的业态能连点成线;通过旅游集散中心,将旅游服务与业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项目投资、工程建设对村庄经营的贡献最大化。
(三)盘活闲置资产
*村通过盘活好现有资源,缓解资源供需矛盾,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掌握现有闲置资产信息库。通过排查掌握村内可供盘活的闲置资产情况,如*村有旧纸厂、旧晶板厂、旧大会堂等可供今后发展利用的资源。对于农户可供利用的闲置农居也进行了调查,为今后合理利用闲置资产提供依据。其次腾笼换鸟挖掘闲置资产。制定相关政策对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引导其进行转型升级,对已不适应发展的企业通过回购或自行破产出让等方式进行关停,由此而留下的闲置资产就成了发展休闲旅游项目的“宝贝”。再加上一些闲置不用的旧宅、旧校舍、旧村委会等,*村总共腾出*亩闲置土地,用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再次是招“好商”盘活闲置资产。为了用好用足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源,村里对引进项目设置了严格的门槛:不仅要大好高,项目更要精致,要有特色,无污染,不仅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更要适合*的发展方向,促进美丽乡村经营。经过精挑细选,在没有新增一亩地指标的前提下,先后引进了来自*、杭州、苏州等地的民间资本来投资休闲旅游项目。通过对笋厂改造,建成了现在的竹烟雨溪度假会所、大会堂改造成了高端的别院*度假酒店、老小学校址也已引入杭州投资商进行开发。目前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项目已吸引各类投资*.*亿元。
(四)拓宽创收渠道
当前,*村村庄经营主要通过三种渠道来实现创收。一是收取村域范围内各类项目的长效保洁管理费用,按项目占地多少来收取。二是与落地*村的旅游项目投资商收取综合协调服务费,即在引进各类投资项目前,先与开发商商定该费用。三是各类投资收益。其中在旅游公司收入的分配上,*村采取的是保底加分成的方式,即村集体每年固定从旅游开发公司收取一定的费用,然后在旅游公司的经营所得再采取与投资商三七分成的方式提取收益。同时,村集体也考虑每年划出一部分收益根据旅游项目投入的涉及用地指标多少分配给各村民小组,实现收益村民共享。
四、*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启示
(一)实现生态转型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本前提。*村坚持生态立村、生态经济强村战略,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完成生态转型。自20*年开展“千万工程”以来,特别是20*年*村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后,村庄环境更加优美亮丽,全村已初步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一流、新农村建设示范的大景区。在生态建设的同时,*村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村里对所有旅游资源作了分类整理,并制作了标示说明,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坚持休闲经济建设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坚持做到经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两不误,坚持做到美丽乡村与休闲功能相结合,休闲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通过改善综合环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增设休闲旅游硬件设施,营造休闲旅游大氛围。
(二)完善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成效,如何把建设成果转化为资源进行经营,成为乡村两级工作的重点。村班子领导立足村域大景区建设,旅游一盘棋思想,根据村域特色,深入挖掘内部资源,初步形成美丽乡村经营方案并展开了积极尝试。旅游配套设施是产业崛起的根本保障。近年,*村重点做好“拉框架、打基础”的前期工作,积极投入资金用于配套设施建设,夯实村域旅游大景区建设的基础框架和支撑系统。
(三)做好品牌宣传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来源
为更好地宣传*,倾力打造*旅游五星级乡村生活街区目的地形象。在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的基础上,村里加大了对外宣传营销的力度。在氛围营造上,以多方式、多途径开展宣传营销,通过以高炮广告、宣传手册、媒体报道等形式扩大创建工作和旅游工作的影响力,曾先后在*电视台、*电视台等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同时还举办了多项活动吸引游客,得到了村内居民的普遍认可和支持,全村上下联动全力为游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氛围。
(四)保障村民利益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价值旨归
*村开展乡村旅游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当地农民为本,保证村民的充分参与,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当地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保护乡村旅游景观的自觉性,提高村民对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长久支持力度,这成为*村发展乡村旅游遵守的最重要原则,也是提高*村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保持乡村旅游持久生命力的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村充分认识到乡风文明的重要性,狠抓村民及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提升。通过文明创建、美丽家庭建设、村规民约的修订、教育培训的强化等各种措施来提升人的素质,保障了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