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寻致富门路发展集体经济交流发言
*年*月,我初次来到*村,便有人开始议论:“农村的事情,她一个女娃娃能做得好吗?”“个子这么小,能带领我们发家致富吗?”身处高山深谷、“靠天吃饭”的*村,面对村民的种种疑惑,我骨子里的倔强被彻底激发了。从*年的组织选派到*年的主动请缨,两年时间里,我和乡亲们一道探寻致富门路、发展集体经济,用行动和汗水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调研中发现,个别村民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强。我决定首先在抓党建促发展上发力,为发挥村“两委”班子“头雁”效应,本着“指导不领导、帮办不代替”的原则,多次协调召开村“两委”班子学习会,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召开村民大会,和大家一起共谋发展大计。开会的时候,有村民突然问我:“队长,你能给我们要到多少钱?”话音刚落,引起了哄堂大笑,幸亏村党支部书记及时救场,会议才得以顺利进行,并收集了*条建议。经过充分论证、反复考量,我们决定用好村里丰富的林下资源,开办松茸加工厂。项目确定后,我努力协调、多方争取,终于得到了宝贵的*万元帮扶资金,那一刻,我觉得成功就在眼前。但帮扶资金却要等项目验收后才能拨付,面对*万元的“巨款”,我愁容满面,可为了全村人的希望,我只能四处筹措,一边给建材商打着欠条,另一边自己垫资耗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厂房建好了,又遇到松茸收购商的恶意竞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运营困难。这时,我多方学习咨询、及时改变策略,一方面与他们“斗智斗勇”,加大松茸收购量,期间还多次与人发生争执,成了一些收购商口中不讲理的“泼妇”;另一方面积极向派驻单位*市委组织部请示汇报、争取支持,申请到*万元资金,用于将松茸加工变为新鲜松茸直销。为确保松茸品质和价格,我和村干部星夜兼程*多公里,将*余斤新鲜松茸运往*市销售,为群众创收*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万元。
松茸的销售问题解决了,但松茸产业毕竟是“靠天吃饭”,要想长久发展还得动更多脑子。经过反复调研,我提出因地制宜种植红皮土豆。为说服群众,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挨家挨户反复上门做工作,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积极协调县农业农村局解决土豆种子**斤。为提高土豆产量和质量,我整日“泡”在田间地头查看土豆的长势,还专门向专业人员学习种植技术,组织群众开展现场培训。为了打开销路,我通过“*党建”“*融媒”等新媒体发布红土豆相关介绍,并发出倡议书,发动干部职工参与消费帮扶。为抢抓时间,防止土豆腐烂,国庆期间我和村主任一道前往*跑销售,全程参与装卸车,一家一家单位去联系、一个一个工地去协调,同样的话说了上百遍。卖土豆的日子里,我的腰痛病犯了,时常疼得直不起身来,爱人看到我疲惫不堪的样子,心疼地说:“别人驻村卖力,你驻村卖命啊!”话虽这么说,但他每天都陪着我一起干。通过多种渠道,土豆很快销售一空,为群众创收*万余元。村民*开心地说:“卖了*斤土豆,赚了*多元钱,来年种植土豆的信心更足了。”那一刻,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让我更加坚定要把群众的“操心事”当成自己的“份内事”,也让我更有勇气面对一次次尝试和一次次拒绝,因为我身后站着的是全村*名群众。
作为十年来奋战在雪域高原驻村一线的普通一员,我见证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不易和乡村振兴的开局起步,看到了现在各族群众的幸福与美满。有幸作为参与者、实践者,我倍感自豪和骄傲!这将是我人生中最愉悦、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是最宝贵、最值得珍藏的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