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篇)学习塞罕坝精神心得体会汇编




1.以新发展理念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


2.争做“塞罕坝精神”的忠实传人 9


3.走好"三步棋”建造属于我们的"塞罕坝" 12


4.做塞罕坝精神的“忠实传人” 14


5.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16


6.党员干部读懂塞罕坝精神里的三本"" 18


7.传承绿荫下的“真”“善”“美” 20


8.读懂塞罕坝“绿色神话”背后的奥秘 23


9.弘扬"塞罕坝精神”走好"基层之路" 25


10.汲取塞罕坝精神中的“三股力” 27


11.解青山绿水的“景”中之秘 29


12.解锁塞罕坝精神中的“三种姿态” 31


13.领略“美丽高岭”读懂"精神密码" 33


14.用好塞罕坝精神的""“桨”“帆” 36


15."剥洋葱""嗅初心"中汲取力量 38


16.在塞罕坝精神中立“心”“志”“姿” 40


17.准确把握塞罕坝精神的新时代意蕴 42


18.年轻干部修好三门入学"必修课" 45


19. 天当床地当房”背后的塞罕坝精神 47



20.传承绿荫下的“真”“善”"" 49


21.党员干部且听“塞罕坝年轮”说 52


22.读懂塞罕坝精神解锁"绿色秘钥 55


23.读懂塞罕坝精神的“变”与"不变" 58


24.读懂塞罕坝精神的"不变之心" 61


25.发扬"塞罕坝精神”铸就"绿色长城" 63


26.发扬塞罕坝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66


27.弘扬“塞罕坝精神”青年干部当争先 69


28.弘扬塞罕坝精神跑好新时代“接力赛” 71


29.汲取"荒原”变“林海”背后的"精神力量" 73


30.解读“绿色奇迹”背后的“红色密码” 75


31.!塞罕坝上的最美标杆 77


32.年轻干部上好”开学第一课” 80


33.青年干部要治好思想上的"沙尘" 82


34.上好开学"第一课"让理想照亮未来 84


35.一棵树到一片“海”的故事 86


36.奏响“三部曲”青春万里行 89


37.基层干部当好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 91


38. 木”“林”"森”背后的塞罕坝精神 93


39.从“顽山”到“宝山”中感悟塞罕坝精神 95


40.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感悟“三心”力量 97



41.从塞罕坝精神中读懂坚守和奋斗 100


42.从数字中感悟塞罕坝精神 102


43.感悟塞罕坝精神争做新时代的“追光者” 104


44.开辟新路的力量 106


45.以伟大建党精神书写"成长篇章" 108


46.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向"塞罕坝" 110


47.从“荒原林海”嬗变中汲取精神"甘泉” 112


48.用塞罕坝精神“扮靓”你我 114


49.发扬塞罕坝精神夺取乡村振兴的新胜利 116


50.领悟塞罕坝的成功"密钥" 118


51.以青春接力传承“塞罕坝精神” 120


52.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中推动美丽中国成为现实 123


53.最动人那一抹"绿" 126


54.年轻干部“三应三不”走稳新时代赶考之路 128


55.选调生用塞罕坝精神厚植"乡村绿" 130


56.传承"红色"基因走好"绿色"道路 133


57.从“荒原变林海”中品读"塞罕坝精神” 136


58."绿色接力”中感悟"红色精神" 138


59.从“塞罕坝精神”里汲取"辩证法"的智慧 141


60.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三种力量” 144


61.从塞罕坝精神中深悟"长”“开”"" 146



62.从塞罕坝精神中悟"此身”"此时""此地" 148


63.读懂“荒原变林海”背后的精神启示 150


64.读懂“塞罕坝精神”背后的成功密码 153


65.发扬塞罕坝精神奋进新时代 155


66.领悟塞罕坝精神的“变”与"不变" 157


67.年轻干部成长需要"微量元素" 160


68.让塞罕坝精神照亮新时代赶考之路 163


69.塞罕坝的“红”与"绿” 166


70.以“塞罕坝精神”标注闪亮的“精神坐标” 168


71.用塞罕坝精神唤醒干事激情 170


72.用塞罕坝精神来一次思想洗礼 173


73.做塞罕坝精神的“追光者” 175


74.驻村帮扶干部创造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 177


75.饱蘸最美颜料绘就壮美画卷 180


76.保护生态为乡村振兴插上"绿色翅膀" 183


77.从“绿色塞罕坝”中学习红色精神 185


78.独树成"海”背后的"精神密码" 187


79.读懂“塞罕坝人”这首英雄史诗 189


80.读懂塞罕坝精神的时代价值 191


81.发扬“塞罕坝精神”续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194


82.感悟“塞罕坝奇迹”中的“159”神密码 197



83.弘扬塞罕坝精神吹响奋进号角 199


84.汲取塞罕坝绿色传奇的精神伟力 201


85.品读塞罕坝精神再前行 203


86.破译"深子湖精神"解锁前行密码 205


87.青年干部要以“三度”建造自己的“塞罕坝” 208


88.塞罕坝精神闪耀的“三原色” 210


89.学习"塞罕坝精神”筑起心中"望海楼" 212


90.以青春为笔绘就绿色发展"最美画卷" 214


91.又是一年秋又见一山翠 217


92.在“心”头种下一颗来自塞罕坝的“种子” 220


93.总书记考察承德启迪人心的四句话 223


94.做塞罕坝精神的绿色追光者 226


95.做无愧新时代的基层"护林员" 228


96.做新时代“塞罕坝”式组工干部 231


97.党员干部:强国有我当“塞罕坝”式好公仆 234


98.公务员以“三心”书写"最美答卷" 236


99.选调生:以“三种姿态”追寻塞罕坝精神之光 238


100.传承“塞罕坝”之力延续“绿色”奇迹 240


101.从塞罕坝精神中感悟“三个最” 242


102.从塞罕坝精神中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44


103.点亮满天繁星中的一颗星 "塞罕坝精神" ………………………………………………… 246



104.读懂让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精神 248


105.发扬塞罕坝精神建功伟大新时代 251


106.发扬塞罕坝人的伟大"斗争精神" 253


107.感悟塞罕坝"奋斗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55


108.弘扬塞罕坝精神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57


109.礼赞塞罕坝精神:用奋斗创造绿色辉 260


110.立“放眼见绿”之志共筑生态文明 263


111.铆足乡村振兴“塞罕坝”动力 266


112.让塞罕坝精神照亮奋进征程 269


113.让塞罕坝精神之""在乡村绽放 271


114.让塞罕坝之“木”根植于基层沃土 273


115.以“强心脏”筑就塞罕坝"绿色丰碑” 275


116.以塞罕坝精神点"明灯""照鉴"新征程 278


117.以塞罕坝精神立起自力更生的旗帜 281


以新发展理念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切实抓好统筹疫情防控 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质量发 展,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 好开局。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推动工作 提供了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 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新征程上再

建功立业。

高举"党的领导"旗帜,高位书写"政治引领"新篇章。党的领 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最大的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审时度势,站在战略全局高度、基于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部 署和科学决策,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党员干部都应当坚决维护党 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切 实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心怀"国之 大者",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政 治能力和水平,不断强化党性意识,持续增强政治引领、党建引

领和思想引领,做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维护者和践行者。

找准"问题导向"落点,精准书写"攻坚克难"新篇章。发展起 来之后的问题, 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问题无时不在,无

处不有。只有切实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才能真正将新



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推动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中。要善于 发现问题,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清醒观察和发现影响发展 和民生福祉的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发现端倪,见微知著、 一叶知秋,防止问题扩大化、复杂化。要敢于正视问题,充分认 清问题,分析制约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找准问题的根源和症结, 才能对症下药,精准解决问题。要勇于破解问题,拿出破解问题 的勇气和谋略,突出主要矛盾、坚持质量优先,善作善成、久久

为功、 一往无前。

用好"人民满意"标尺,用心书写"共同富裕"新篇章。实现共 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 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所有的发展都是为了实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满意就是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 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根”与""。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全面、准确、完整贯 彻新发展理念。要统筹考虑人民所需和社会发展实际,聚焦城乡 差异、地区差异、收入差异等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 难愁盼"问题,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满意"成为

衡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标尺。


争做"塞罕坝精神"的忠实传人


"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这就是美丽 的塞罕坝。你也许不会想到,这里曾经风沙遮天、高寒缺氧、寸 草不生、赤地千里,从荒原变绿洲、从沙漠变林海凝聚了三代人 的矢志奋斗与坚守,是什么样的精神推动塞罕坝人勇挑极限、是 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塞罕坝人永创一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 北承德时给了我们答案: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

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今天,我们远眺万顷沃野绿原,在享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的同时,不但不能忘记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流淌的汗水,更要传 承好"塞罕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转化为推进工作

的“永动机",争做"塞罕坝精神”的追光者、奋斗者、践行者。

虽九死其犹未悔,历百折而仍向东”,争做牢记使命的追光 者。月亮山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驻守于望海楼13 年的护 林员刘军、王娟夫妇,并称赞他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守护了 塞罕坝的生态安全。刘军、王娟夫妇是千万勤劳朴实的塞罕坝人 的代表,是塞罕坝人牢记初心、担当使命的集中反映,他们怀揣 理想、承托使命,用汗水和奉献换来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弘扬" 罕坝精神",在奋进中坚守初心、在困难中磨砺初心、在探索中砥 砺初心,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精神,肩负时代之责、使命之责,

不断展示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新担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争做艰苦创业的奋斗 者。回望上世纪六十年代,塞罕坝人不惧风沙,在高寒高海拔、 交通闭塞、缺粮少食的恶劣环境下,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 斗,终于将曾经的沙地荒原转变为苍翠林海。这种顽强的毅力和 接续奋斗的精神,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 体现了塞罕坝人的理想追求。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珍惜来之不 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弘扬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始终保持艰苦 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坚持生活勤俭、办事节约,坚持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坚持严格要求、清正廉洁,在歪风面前敢 于亮剑、在矛盾面前敢于反击、在风险面前敢于担责,以“缺氧不

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气神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争做绿色发展的践行 者。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焦裕禄、谷文 昌、杨善洲、石光银..无数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整治 恶劣生态环境、护佑祖国美丽山河,为人民美好生活探索高质量 发展的新路,不断为"塞罕坝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正是有了 “塞罕坝精神”的熏陶和滋养,塞罕坝的浩瀚林海得以造福当地、 泽被京津、恩及后世,绿色发展的精神之火薪火相传。党员干部 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新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高质 量发展模式。像塞罕坝上的落叶松一样,不畏严寒、不惧风雪, 根植厚土、汲取力量,成长为健壮挺拔的参天大树,不断为祖国

的绿色事业贡献力量!



风起长林、绿波涌动,长松落落、卉木蒙蒙,塞罕坝的传奇 仍在延续,"塞罕坝精神"历久弥新,党员干部要接好"塞罕坝精神" 的“接力棒”,将责任义务扛在肩上、将初心使命牢记心间,以青 春做桨,以汗水为帆,继续在风雨中成就伟业、在奋斗中绽放光

!


走好"三步棋"建造属于我们的“塞罕坝”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 研,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 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广大基层 干部要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找准塞罕坝精神背后的“生 态密码",大力发展好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走好生态文明建设的

先手棋”"关键棋”"致胜棋",建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塞罕坝"

要忠诚于党,牢记初心使命,走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手棋”。 1962年,为了阻隔黄沙蔓延,369 名平均年龄不到24 岁的创业 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抗沙、绿坝的伟大事 业中。“那个时候没想过多苦多累,脑子里总是回响着要听党的话, 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塞罕坝林场第一代建设者陈彦娴坚 定地说。面对塞罕坝最初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第一代建设者们 一心向党,始终把"恢复植被,阻断风沙"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用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执行党的政策。新征程上,广大基层 干部要紧跟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党中 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精神,从大局出发,科学规划,算 好环境发展的“长远账”"经济账",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开好篇、

谋好局、起好步。

要不负于民,始终艰苦奋斗,走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棋" 从原来24万亩的森林面积到如今115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海,

11.4%的森林覆盖率到如今82%的“绿色地毯”,一代代塞罕坝



人用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创造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海”的 "绿色奇迹"。他们这种不畏前路荆棘,敢于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 顽强精神和不屈品格,是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学习和践行的宝贵 质。我们每一名基层干部都要倍加珍惜和爱护祖国的大好河山 继承和发扬塞罕坝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不怕苦、 不怕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对

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力度,走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棋"

要无愧于心,敢于开拓创新,走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致胜棋"

20世纪50年代的塞罕坝,草木皆无、黄沙弥漫、大风凛冽,在 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下, 一代代塞罕坝人不断探索与创新当地造 林的方法和技术,总结出一套又一套沙地造林、高寒造林的宝 经验,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塞罕坝人用开拓创新、科学务实的求 知精神,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高效发展道路。广 大基层干部要扎实学好塞罕坝精神,不断涵养攻坚克难、开拓创 新的时代精神,在新时代的生态发展道路上,以科技攻难关,以

创新破难题,将"绿水青山"转换成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做塞罕坝精神的"忠实传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 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 起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 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

远影响。

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做塞罕坝精神的"忠实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牢铸忠诚、扛起责任、

不懈奋斗,持之以恒地开拓更大的业绩、创造更大的辉煌。

发扬塞罕坝精神,牢铸"永远跟党走"的忠诚。塞罕坝建设者 以忠诚为引领,接续前行、勤勉务实,筑牢了抵御风沙的"绿墙", 开拓了葱茏澎湃的"绿海",造就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忠诚 是内在的信仰,是行动的力量,是一种坚守与奉献的精神,是一 种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理念。忠诚是天下大德,是对党员干部 政治品质的基本要求,体现着党员干部负责的态度和担当的作风。 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要永葆"忠诚之心",坚决捍卫党和人民的利 益,不断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将忠诚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

内化为主动践行的思想自觉,不断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发扬塞罕坝精神,扛起"带着群众干"的责任。塞罕坝建设者 用青春与热血开拓了塞罕坝的别样天地,也用这种精神力量影响 了身边的群众,凝聚起砥砺同心、众志成城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

带动一片人, 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可以鼓舞千万人的精神力量。党



员干部要在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舍得“扑下身"、能够"扎下根”, 多看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多看工作落实得怎么样、取得了什么 成效,在真抓实干中发展好乡村振兴事业,带领人民群众一起干, 把专业和知识带到产业发展上,把温暖和关爱带到人民群众心里, 让产业发展一天比一天"",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

让群众过上"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活干、户户有存款"的好生活。

发扬塞罕坝精神,凝聚"奋斗向未来"的力量。从“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到种下第一棵树,从一棵树、 一片林再到广阔的林海, 一步紧跟一步的奋斗接续, 一锤紧跟一锤的力量接力,完成了大 规模造林,筑起"绿色屏障",让宏伟蓝图成为现实。塞罕坝的美 丽是在塞罕坝建设者的奋斗中成就的,伟大事业的实现是在广大 党员干部的奋斗中推动的。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党员干部要勇 担时代使命、不畏行之艰难、道之险阻,以“难必克"的坚定凝聚“业 必兴"的力量,以“志必强"的信念汇聚"事必成"信心,心中有" 峰矗立",眼中有"大潮奔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往无前、砥砺奋斗。


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号召 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 神财富,在新时代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学 习塞罕坝精神,从中汲取奋斗力量,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 增强为民解忧的实干本领,扛起砥柱中流的使命担当,为党和国

家的事业贡献力量。

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塞罕坝的建设者豪迈上坝、艰苦 奋斗的行动里彰显着对国家的忠诚之心和热爱之情,正是这种信

念,赋予了他们攻克难关的力量,让塞罕坝焕然一新。天下至德,

莫大乎忠。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是党的事业的发展者,是国家事 业的建设者,无论面对何种考验,无论身处何地,都不改忠诚本 色,扛起神圣使命。从在脱贫攻坚事业中无私奉献的黄文秀到为 捍卫祖国领土主权而献出生命的陈红军,忠诚的基因深入他们的 骨髓,刻录在了他们为党的事业和民族的未来砥砺奋斗的道路上。 向榜样看齐,铸牢忠诚之心,党员干部要把如铁的忠诚注入灵魂,

勇当一线"尖兵",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增强为民解忧的实干本领。塞罕坝建设者不忘初心,方得始 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凝聚起塞罕坝“改天换地”的干事力量。 把群众放在心头,我们心中燃起的是温暖群众的火光;把群众护 在身后,我们的脊梁就是迎击困难的钢铁利剑。“人民至上”是党

员干部应当秉持的价值理念,是永恒不变的"初心"。作为人民群



众的"家人",我们要在拉家常、说心事中营造"家的氛围",我们 要在同劳动、共吃苦中凝聚"家的力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标定自己的价值追求,选择自己的人生航向。党员干部要 练好本领,凡是人民群众所思所盼,都尽心竭力去不断实现;凡 是人民群众所忧所愁,都一门心思地排除万难,砥砺为人民服务 的方法,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最大的努力,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以 实干的作风为人民群众开拓前路,让人民群众的“心中愿"成为“眼

前景"

扛起砥柱中流的使命担当。塞罕坝建设者勇于担当,战胜了 千难万险,最终创造出瞩目的成绩。党员干部有多大的担当,就 有多大的作为,就能作出多大的贡献。风雪路上,党员干部要做 凌寒盛开的梅花,做寒冬里不凋敝、香胜雪之花;风雨来袭,党 员干部要做挺拔矗立的大树,为人民群众擎举避风遮雨之"" 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考题中,党员干部能够扛起 担子、挑起大梁,攻坚克难,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让党旗在一 线高高飘扬。时代造就英雄,斗争锻造力量。党员干部要在斗争

中锻造硬骨铁肩,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扛起重担。


党员干部读懂塞罕坝精神里的三本“书”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强调,要弘扬塞 罕坝精神。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精神,矢志学习与传承塞罕坝精神,读懂蕴藏其中的“生态”"

斗”“奉献"三本"","书”中启迪,全力迈步前方奋斗征程

塞罕坝精神里有本"生态书",蕴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深厚哲理。近60 年里,塞罕坝完成从黄沙蔽日荒原到绿意盎

然林海的蝶变,是将生态建设摆在发展突出位置的生动典型。 代代塞罕坝人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努力算好生态"明白账",才有 了如今的“金山银山",带来润泽后代的"绿色福祉”。生态文明建 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则是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保护生态、绿 色发展的"思想弦",能够"理得清""看得远",懂、弄通、悟透、 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抓好自然体系治理、涉污企业处 置、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大力构筑起捍卫发展成果的"绿色

屏障"

塞罕坝精神里有本"奋斗书",流露着"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的拼搏干劲。塞罕坝林场,是我国北方的第一个机械林场,在这 "人间奇迹"的背后,是无数造林人勤力拼搏的心血结晶。从1962 年一支源自18个省市和当地干部职工携手组成的369 人创业队 伍开始,守护绿色林场的薪薪之火代代相传,曾经的"不毛之地"

在“一任接着一任干”“惜时如金拼命干”中,已跃升为资产价值达



200 亿元的百万亩森林。数十年里,奋斗始终贯穿塞罕坝精神的 主线。如今,接过时代"接力棒",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更 要扎实践行塞罕坝精神,汲取接续奋斗的不竭动能,以永不懈怠 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进姿态,在基层广袤土地造就更多更

美的“塞罕坝”。

塞罕坝精神里有本“奉献书",印刻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使命担当。今天的赛罕坝,无边林场的上空时时回响着代代护 林人的奉献之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赛罕坝人用无声的实 际行动,在艰苦条件下久久为功,诠释着为国为民、无私付出的 真谛,塑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万里林场,风雨无阻, 60年光阴显担当。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向塞罕坝地区的 先辈们学习,将塞罕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高度的责任 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各自的岗位中,投入到绿色发展的事业中,投 入到为民服务的实事中,投入到共同富裕的梦想中,在真心奉献 中实现价值、在根植群众中升华人生,以担当、忠诚、为民、奉

献推动发展车轮滚滚向前,全力创造新的更大贡献。


传承绿荫下的“真”“善”“美”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查看林场 自然风貌,看望护林人员,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 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 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党员干部当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透过花木 葱茏下的绿荫,感悟“真”""""的时代内涵,以为民情怀、无 私奉献、笃行实干浸润心田,在新征程上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新

的力量。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精神涵养使命至上、初心不悔之 “真性情”。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一定要让荒原披上绿装,造 福一方百姓,是三代塞罕坝人至死不渝、念念不忘的初心和使命。 “衣带渐宽终不悔”,59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塞罕坝人接续奋 斗,用青春和生命在荒漠戈壁书写出百万亩"绿色奇迹"。常怀为 民初心,勇担复兴使命是党员干部最真切、最深情的“写生画”, 如何把“真"写实、把"情”用深,是党员干部需要上好的一堂政治 课。自觉于"起笔处"着好为民底色,主动于"行笔处"着好政治本 色, 自行从"收笔处"着好担当成色,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 和民族的事业中去,向榜样看齐,对标先进,涵养真切的使命担 当,用好深情的为民之心,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深 入基层一线,勇当"排头兵","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走

好新时代长征路。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忘我精神践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之



善作为”。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默默坚守、步履不歇是塞罕 坝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善作善成的生动注脚。“前人栽树,后 人乘凉",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创业者一路北上,奔 赴蛮荒之地,以造福子孙后代为己任,甘当"栽树人",为后世留 下林深水美山青之所。“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享受余荫环绕之 惬意的同时,当思创业之艰辛、奉献之崇高,从塞罕坝精神中顿 悟善作善成的可贵,走好未来之路。党员干部既要善于做事,更 要善于做成事。善于做事,就是要坚定人民至上的信念,把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以人民为导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善于做成事,就是要到人 民群众中练就听民意、解民困的基本功,在与群众打交道中,增 强做事本领,把群众的肯定化作前进路上的动力,把群众的“脸色”

当作工作的“晴雨表",把群众的批评当作今后工作的"风向标”,

多开展有效的工作复盘,分析不足,找准差距,靶向改进,从错 误中汲取经验值,以“满技能”状态增强干事创业的成功的几率,

迎接新征程上的挑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顽强毅力描绘绿色发展、笃信实 干的“美画卷”。荒原变成森林,森林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 成金山银山,是塞罕坝人追求绿色发展、厉行笃信实干的成果。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翠色与水色之间是塞罕坝人决心走 绿色发展之路的顽强信念和笃行作风。严酷的自然环境曾一度致 使造林失败,面对既定目标受挫的打击,创业者们没有气馁,重

整旗鼓,迎难而上,依靠科技创新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



造林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如今的塞罕坝,放眼皆林海,入目无 色,成为着墨在地球伤疤上的一幅绝美"风景画",为人们带去感 官享受的同时,涵养了水源,净化了空气,发挥了“美”的价值。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生 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眼光看问题,以“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的决心,“汇涓涓细流成江海"的恒心,走好绿色

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山绿、水清的秀美画卷。


读懂塞罕坝"绿色神话"背后的奥秘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它位于河北省最 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60多年来,塞罕坝由解放 前夕"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蜕变成了“河 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如果把这

里的树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823日,

习近平总书记赴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党员干部当发扬塞罕坝精神,

以奋斗之我,赓续百年荣光。

把艰苦创业奉为内核,永葆"咬定青山不放松"之斗志,做林 场的实干家。1962年,面对"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 地,塞罕坝林场人没有"小我"的私心牵绊,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 永不言败的担当,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 “绿色神话”,树立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生动范例。正是有 这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韧劲、拼劲、闯劲, 让塞罕坝人拿下了"娄山关",攻下了"腊子口",把一个个不可能 变为可能,为世界创造了"中国牌"的人间奇迹。共产党员们当发 扬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赓续塞罕坝人的红色血脉,满怀共 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汲取力量,发扬光大,在党和国家的伟大征

途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把绿色发展视为支撑,满怀"但令四海歌声平"之情怀,做林

场的行动者。“地球卫士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这一系列骄人



绩的背后,是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久久为功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的成果。60年来,接连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发挥社 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一茬接着一茬干, 一锤接 一锤敲,这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 一切为了人民, 切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沙地可以变成林海;为了人民,可以几 十年如一 日干下去;为了人民,"不惜一切代价"逆行出征。依靠 人民,让人民成为党最坚实的底气,才能无往而不胜,我们才更

有力量面对坚若磐石的苦难,并战而胜之、攻则必克。

把牢记使命化为动力,涵养"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初心,做林 场的坚守人。60年代的塞罕坝,环境十分恶劣。刚建成的林场没 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甚至连粮食和房屋都缺少,但建设者们 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劝退,涌现出“六女上坝”“望海楼”"夫妻哨" 牢记使命、冲锋在前、无悔坚守的红色故事。"绿色奇迹"不是一 蹴而就的成功,而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奋不 顾身、毅然决然。共产党员当牢记使命,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 风雨不易其志,磨难不改其心,以过硬素质涵养对党忠诚、为民 服务的政治品格,筑牢用勇于担当的职责使命。把初心化为砥砺 前行的力量之源、定力之基,在坚守精神高地中不断提高政治“三

",用奋斗书写人民答卷,用实干擎起时代大旗


弘扬"塞罕坝精神"走好"基层之路"


8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 时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塞罕坝精 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干部,要弘扬“塞 罕坝精神",在基层路上实干笃行,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弘扬"塞罕坝精神",走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基层之路。从一棵树,到一片海;从屋顶扬沙,到绿色屏障;从 茫茫草原到“华北绿宝石”….塞罕坝人一年接着一年抓, 一代接着 一代干,付出辛勤的汗水、最美的青春,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驰 而不息、久久为功。面对"基层之路",基层干部要在“田间地头” 弘扬"塞罕坝精神",时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甘于奉献和勇于担当。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让自己"地气", 让裤腿“沾沾泥”,真切感受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面对急难险重 任务,敢于挺身而出,时刻牢记"关键时刻,关键在党",一步一

个脚印,走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基层之路。

弘扬"塞罕坝精神",走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基层之路。从艰苦创业,到绿色奇迹;从多风少雨,到气候改 善;从一穷二白,到场强民富 ……塞罕坝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 无栖树"的荒漠地上,正是凭借着这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的艰苦奋斗精神,战天斗地,坚决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走在"基层之路"上的党员干部,面对这条路上的“荆棘”,也应时



刻弘扬"塞罕坝精神",遇苦吃苦、遇难克难,将一线基层作为淬 炼党性的"主战场",始终坚守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用自己的

光”""照亮黯淡、驱散湿寒。

弘扬"塞罕坝精神",走好"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 的基层之路。从不毛之地,到物种基因库;从"飞鸟无栖树",到“呼 "能挣钱;从资源匮乏,到"绿色银行" ….一批批新时代的年轻 人凭借着“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决心,成为新塞 罕坝人,在塞罕坝这片土地上立鸿鹄之志,用科学务实、开拓创 新,为塞罕坝增添一抹新绿。对于越来越多年轻的基层干部,也 应该时刻弘扬"塞罕坝精神",品尝基层路上的“酸甜苦辣”。去除 浮躁、沉下心来,用基层的复杂局面磨练个人意志。敢于大胆创 新,不怕试错,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技术服务新发展,在 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践行初心使命,助力乡村

振兴。

生逢其时勇奋斗,征程从未有穷期。基层之路任重而道远, 新时代新征程,请基层干部弘扬"塞罕坝精神",走好每一步"基层

之路"


汲取塞罕坝精神中的"三股力"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 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力行塞罕坝精神,从塞 罕坝精神中汲取“干事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贡献力量。

以理想信念塑强“干事力”。每一种奇迹的开创背后总有挺立 着的精神。塞罕坝建设者以强韧的信念砥砺奋斗、不胜不休, 于种出了一片片"绿海",创造出了绿色奇迹。理想信念是精神上 "强心剂",理想信念越是迎风而行,就越高扬;越是遭遇艰 险阻,就越屹立不倒。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风雨不动安如山” 的定力;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理想 信念是党员干部奋进征程中的指向标,是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

源泉。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接受现实考验,烧热“理想信念”之炉,

烧旺"精神力量"之火,让理想信念在党史学习教育的锤炼中,在 实践锻炼的磨砺中更加坚定,让理想信念之光照进现实、照亮奋

斗之路,凝聚干事创业力量。

以恒久初心筑牢“凝聚力”。共同的初心、共同的力量、共同 的奋斗朝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共同梦想。 塞罕坝建设者自上坝之日起,就把改善风沙环境作为自己的愿望, 把建设绿色家园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一次又一次的

实践中终于开拓出了绿野,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初心照亮了历史、照亮了未来,照亮了我们心中的“梦想”。作为 党员干部,我们要坚守初心、不忘初心、践行初心,让初心从心 的力量到行动力量,从一人之""到共举伟业之"",为人民群 众的幸福而谋划、而奋斗,脚下有“踏平山阙”的力量,不断实现

人民群众的期盼,凝聚起开拓进取的磅礴力量。

以学用相促增强"战斗力"。伟大事业离不开伟大斗争,每 次斗争都是对党员干部党性和意志的考验,每一次斗争增加的都 是党员干部的能力本领。塞罕坝建设者正是因为敢于与严峻的环 境作斗争,敢于与失败和挫折作斗争,不抛弃、不放弃,从一棵 树的种下到一棵树的种成,从一片绿荫的开拓到一片绿林的建设, "1"到“1"并不简单,这中间凝结了不可胜数的辛勤血汗,他们 在不断尝试中增强本领,不断提升与困难作战的"战斗力"。党员 干部既要注重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获能,在理论学习中"吸氧", 从历史中借鉴经验;在实践中"强体",从现实中吸纳经验,在斗 争中强体魄、强精神,在斗争中领方向、领风骚,成长为能堪

任的栋梁之材。


解青山绿水的“景”中之秘


看塞罕坝精神,这是一种崇高信念,更是一种伟大坚守。再 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气势磅礴,山明水秀, 向令人赞叹,这是 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的成果。党员干部要沉下心来, 细细品读祖国青山绿水中的“美”“净”"",从“景"中追忆初心、感

悟初心、凝聚动力,树党员干部的最美"颜值"

以青山绿水的“景"中之"",追忆最美初心。“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为民,是党员干部的初心。不少的党 员干部最初工作带着满腔热情,准备一展宏图,可在现实的“打击” 下,他们灰心丧气,所以,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始终坚定理想 信念,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重拾信心再出发,就如石缝中

涌出的山泉小溪,流过山岭、跃过峰峦,漫长的岁月中顽强不屈、

执著不移,滋润着郁郁葱葱的山林;党员干部要保持最""初心, 坚定服务宗旨,创新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去书写服务人民、担 当作为的"最美"答卷,树党员干部最美"颜值",就如祖国大好河 山,有景色秀丽之美、气吞山河之势,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足以使你身临其境,驻足点赞。

以青山绿水的“景”中之"",感悟纯洁之心。静以修身,俭 以养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 当面对千头万绪的事,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时,党员干部难免会有 心浮气躁、学不进去、干不进去的时候,更是有些人,面对利益

的围猎,终究没有抵制住诱惑,所以,党员干部要练心净,学习



要静下心神,处事要稳住心态,以纯洁的心灵来继续地保持谦虚、 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就如湖水在喧嚣杂乱中而波澜不惊,清 澈见底;党员干部要练干净,再难不失骨气,再苦不丢尊严,始 终保持心净、身净,以不屈的心立鸿鹄之志,就如塞罕坝精神

能够化独树为林的海洋、化戈壁荒漠为花的世界。

以青山绿水的""中之"",感受前进动力。不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用行动持续践行,是党员干 部的使命。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停留在""上,“推一下”动一 下,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没有形成工作合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工作推进缓慢,没有成效,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不再发 生,党员干部要行动起来,把党对人民的承诺践行到实践中,从 板凳上坐起来到动起来,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化作“永恒”的动力, 就如波涛汹涌的河水,川流不息,持续有力;党员干部要联动起 来,携手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以点滴力量汇聚成磅礴能量,就 如环抱在大山中的森林,盘根交错,紧密地连在一起,共同成长,

共同抵御风险,共筑绿色长廊。


解锁塞罕坝精神中的“三种姿态”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塞罕坝 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 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深品细悟塞罕坝精神, 能够从中解锁出"三种姿态","三种姿态"映照着塞罕坝建设者 的意志品质。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和发扬塞罕坝精神,从中汲取

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接力前行。

躬耕之姿”映初心。战天斗地的力量、造林不止的历程彰显 了塞罕坝人坚定不移的初心,塞罕坝精神深深地激励和感染着广 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年来,初心在共产党人心 里坚如金石、重若千钧,为人民群众立业、守业、创业,不断开 拓人民群众的幸福大道。党员干部是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要把 人民群众的事业当成自己的家园来建设,要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 成家事来看待,在奋斗中为人民群众撑起一方遮风挡雨的天地。 党员干部要以初心为言行指南,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身上有“汗 水味"“泥土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

一颗纯粹的初心写就为民奉献的春夏秋冬。

斗争之姿”聚力量。从沙丘到绿洲,巨大的变化、伟大的奇 迹在伟大的斗争中实现,在塞罕坝建设者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中 实现。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斗争之中见“真章”。百 年来,共产党人在斗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写下艰苦奋斗、重

整山河的光辉篇章,在斗争中绘就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时代画卷,



在斗争中凝聚力量。烈火淬炼出开辟伟业的金石之志,岁月洗 出奋战到底的如磐之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在伟大斗争 中催生出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熔炼 出彪炳历史的伟大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再立 新功,以不屈不挠的信念坚定前行,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的

金山银山”。

学习之姿”强本领。从黄沙遮天蔽日、飞鸟无法驻足、绿草

不见踪影的荒沙地到“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鸟的天堂"的巨幅画卷,塞罕坝人在实践中锻造的本领是这番改变 的“驱动力”。能力本领是为党和人民干成事业的有力保障。从改 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到十八洞村、悬崖村等贫困地区的巨大变化,

要攻克"不容易"、实现"不可能",都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本领才干。

有真才实干才能更好地真抓实干,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 身本领,注重在学习中汲取知识的力量。要学在理论,还要学在 实践,让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如同筑墙之时的“垒” "",筑牢的是知识的基石,丰富的是经验的收获,凝聚的是

解决实际难题、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


领略“美丽高岭"读懂“精神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时指 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 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苍翠绵延的 林海, 曾经却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三代人 的艰苦奋斗、驰而不息造就了这满目葱茏的绿色奇迹。沧桑巨变 背后,是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强大精神支 柱。共谋未来发展,当读懂、领悟、传承发扬塞罕坝精神,在实

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读懂"牢记使命”,以如磐初心筑信 仰长明。“塞罕坝",蒙古语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岭”,然而,在满 清政府的过度开垦下,这个美丽的高岭, 一度变成了风沙蔽日的 茫茫荒原。1962年,在党的号召下,369 名平均年龄不到24 的年轻人来到了塞罕坝,面对荒漠沙地,他们满怀激情,喊出了 "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铮铮誓言。在半个多世纪里,几代 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重托,他们 把党赋予的神圣使命化为自身的责任担当,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 绿色奇迹。在塞罕坝林场建设的艰苦奋斗史里,牢记使命成为了 塞罕坝人负重前行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不论身在何种岗位、何种环境,全体党员干部们都应像塞罕坝人 一样牢记使命,把群众路线作为深深植根于血脉中的基因,用实

际行动诠释坚守、诠释担当,诠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读懂"艰苦创业”,以恪尽职守助薪 火相传。塞罕坝冬季漫长,年均积雪长达7个月,极端最低气温 零下43.3摄氏度,"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是第一代 塞罕坝人在机械林场的生活日常。除此以外,在头两年,满怀希 望的2000多亩落叶松,成活率不到8%;后来一次罕见的雨凇灾 害,57 万亩树木被冰凌包裹,20 万亩树木全部被毁; 一场百年 不遇的大旱,12 万亩树木全部旱死...对一次次灾难,塞罕坝 人没有放弃,他们一次又一次种下名为希望的新苗。默默坚守, 努力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如今的塞罕坝已拥有百万亩林海,创造 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今天,我们的条件与当初的塞 罕坝相比可谓天差地别,全面脱贫攻坚展示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 迹,但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 塞罕坝艰苦创业的精神,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在两个一百年奋 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以自强不息、恪尽职守创造新的历史奇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读懂“绿色发展”,以驰而不息铸 生态奇迹。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读懂塞罕坝的绿色 奇迹,就要读懂这是一次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发展道路的探 索,就要明白生态奇迹印证了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论断。塞罕坝向世人昭示着如何从"绿水青山""金山银", 那些绵延苍翠,铸成的不仅仅是林海,更是精神。崭新征程上 党员干部需要铸牢环保理念,厚植生态观念,守住绿色发展红线, 坚决摒弃以破坏环境换取短期发展的思想。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

工程,驰而不息方能铸就奇迹,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还需找



生态与发展的平衡点,以科学创新、技术发展作为"支点",去撬 动绿色经济的崛起,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久久为功地坚

持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生态奇迹必将在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三代人风雨兼程,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 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如今绿色的接力棒交到了新一代塞罕坝 人手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交到了我们新一代党员 干部身上,漫漫征途,惟有奋斗,新一代党员干部要领悟塞罕坝

的“精神密码",创造自己心中的“美丽高岭”。


用好塞罕坝精神的“舵”“桨”“帆”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 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塞罕坝精神,要把

稳“理想信念"之舵,划好本领才干之"",高扬"为民奋斗”之帆,

凝聚起奋斗新百年的力量。

把稳"理想信念"之舵。塞罕坝的建设者历经寒来暑往,尝 酸甜苦辣,既是塞罕坝焕然一新的建设者,也是塞罕坝一点一滴 变化的见证者,坚定的理想信念让他们从点滴做起、不言放弃 不断推动塞罕坝绿色发展的梦想成为现实。对于党员干部而言, 理想信念是实现梦想的"路引""台阶",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奋斗便缺乏持久的动力,脚步便缺乏坚定的方向,梦想远在天边、 难以实现。梦想的实现需要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久久为 功、坚韧不拔的意志。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提纯”, 自我反省中"过滤",强大攻坚克难之精神,强健战风斗雨的筋骨, 从斗争实践中汲取"无往而不胜"的力量,以理想信念为航船,驶

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划好“本领才干”之桨。在塞罕坝建造绿林非一 日之功,改造 塞罕坝的面貌需要有过硬的本领才干,需要在不断学习中获取新 知识、打开新思维。党员干部对待学习要有"活到老,学到老" 积极性,要有学得多的自觉性,要有学得紧的迫切感,要有学得

快的领悟力,在学习中实现量的积累、质的飞跃、行的获能。要



注重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充电桩”,能够引导我们 如何开展好、推动好、落实好工作;也是“精神之钙”,能够提升 我们的党性修养和精神境界。党员干部对理论要学而无倦,对实 践要积极融入,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融合

为自身的本领,融合为干事创业的智慧与力量

高扬"为民奋斗"之帆。塞罕坝建设者肩负时代和国家赋予的 神圣使命,肩负着人民群众赋予的重要责任,从上坝开始到建成

绿林,他们的“初心”始终不变,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初心在前

心中有"守望稻田"的力量,行动中有"奔赴梦想"的力量。初心在 人民衣食住行的点滴变化中,初心在国家发展建设的巨大变化中, 党员干部要秉承初心,始终与人民心连心,与人民共进退,不断 创造发展奇迹。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党员干部不负众望、不 负使命,始终先行先上、争做表率,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 用。牢守初心、步履不停,党员干部要继续以诚挚的初心耕耘事

业,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民群众的事业发展好、巩固好、

实现好。


在“剥洋葱”和“嗅初心”中汲取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他强调,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 发扬这种精神。塞罕坝精神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广大党 干部要深悟其精神内核,在“剥洋葱”和“嗅初心”中获取干事创业

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剥洋葱"里剥出力量,凝聚斗争意志。塞罕坝的建设者战 胜了环境上的艰难和道路上的艰险,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中不断 前行,在一次又一次地斗争中凝聚力量,数不清的斗争为他们的 奋斗道路注入了无穷力量。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行进在奋斗的征 程中,层层打开人生轨迹就像"剥洋葱",我们总难免被拦路的困 难那“辛辣”的味道呛出眼泪,也难免遭遇挫折与失败,但这些吃 过的苦和流下的“辛酸泪”却是我们成长的养分,为我们“磨砺”出

前进路上克难制胜的“宝剑”。

斗争是贯穿事业发展的力量,我们的伟大业绩从斗争中来, 我们的光辉未来也从斗争中来。人生况味有多重,人生道路多 阻,咀嚼失败和挫折,收获的是经验和教训;回味充满艰难险阻 的历程,我们会知道如何更好地走在当下、走向未来。“不经一番 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的香气自凌寒而来,伟大事业的 成就也在斗争中开创,我们要坚定信念、无惧风雨,激发潜伏的

力量,凝聚青春的力量,在“剥洋葱”里剥出力量来。

在“嗅初心”中嗅出芬芳,开创崭新明天。塞罕坝的奋斗奇迹



中,最打动人心的,还是“初心”。为了让当地群众过上更加美好 的生活,塞罕坝建设者从未放弃心中的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建设着、开创着,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棵树到一片“海”的巨大 变化。回望百年党史,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点亮黑夜中的火把 带领着他们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为人民群众打开发展的路子 带领着他们胼手砥足共奋斗,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前进的道路上每一个足迹里都充满了深沉的力量,每一个故事里

都充盈着为民的情怀。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铭记故事、坚守情怀,赓续奋斗前行, 聚力推动人民事业,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一句话是这 么说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心中的“猛虎”,而走村入户,和群众拉家 常、谈发展,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是"细嗅蔷薇"。心中 有力量,着眼于细微,看似平淡的坚守里最显"初心"。党员干部 要秉持这份初心,深入群众当中,汲取群众智慧,办好群众事情,

才能深入地走好群众路线,不断加深和群众之间的“鱼水情”。


在塞罕坝精神中立“心”“志""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 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 响。塞罕坝精神中蕴含着充沛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在塞罕坝 精神中立为民奉献之“心"、立勇于挑战之""立勤勉好学之"姿”,

做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立为民奉献之""。住的是马架子窝棚和帆布帐篷,高寒让 被窝子边都结了霜,却没有改变塞罕坝建设者的一颗诚挚初心, 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加昂扬的斗志,完成了绿化塞罕坝、改善群众 环境的事业,他们的为民奉献青山可标榜、日夜可见证。党员干 部平凡的岗位上、平实的小事里处处彰显着党员干部诚挚的为民 初心。为民办事无需惊天动地,但一定要脚踏实地、心中无私, 党员干部怀揣初心就是要丢掉私心,民生事都是大事,个人得失 都是小事,所决策为民计,所做事为民谋,要筑牢为民服务的思 想根基,思想毫不松懈、行动绝不松劲,处逆境和挫折不动摇信 念,迎挑战与困难能挺起脊梁,为人民群众挺起担当的硬肩膀,

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初心扛起使命与责任。

立勇于挑战之""。向沙漠发起挑战需要何等的勇气与魄力, 塞罕坝建设者做到了。他们把青春扎根在塞罕坝,用汗水在塞罕 坝浇灌出层层叠叠的"绿海",让沙地荒原改天换地。勇气是开拓

事业的重要法宝。党员干部的勇气是敢于接受风雨的洗礼,敢于



下深水、涉急流、啃硬骨,能够知责懂责、担责负责。党员干部 要敢闯敢试,“闯"出一马当先之势,敢为人先有担当;“试”出一 篙到底之力,久久为功不放弃。勇气是撬动事业发展的“杠杆”, 党员干部要敢作敢为,方能有所作为;敢抓敢管,才能树立清风 正气。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要有不回避问题的"",敢闯难关、 敢说真话、敢于较真,这种“敢”是为民担当的表现,是踏石留印 的胆魄,是建功立业的力量,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和应

有姿态。

立勤勉好学之"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解决风沙 威胁的难题需要过硬的本领,森林再造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塞罕 坝建设者种植一棵棵绿树需要不断地试验,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 训,在实践的学习中提升与风沙斗争的能力,在久久为功的学习 和努力下最终实现塞罕坝旧貌换新颜的愿望。党员干部的成就并 不是地位高低的比较级,而是对党和人民的尽职担当,是忠于内 心的为民奉献和事业贡献。党员干部要敏于学习、攻于知识,让 想学习成为心态,让勤学习成为常态,不断提升本领才干。党员 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葆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学致广、以学促新,拓宽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修炼好为 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己所能的"内功",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以过硬

的本领担重责、成大业,为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准确把握塞罕坝精神的新时代意蕴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考察纪念林并同林场职 工亲切交流,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

上再建功立业。

什么是塞罕坝精神?塞罕坝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塞罕 坝精神的时代内涵,他们把使命扛在肩上、接续拼搏甘奉献,他 们把困难踩在脚下、奋斗创新不停步,他们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 赓续初心铸忠诚,让塞罕坝变成了"美丽的高岭",为子孙后代留 下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弘 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奋斗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把对党和人

民的忠诚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之"",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人生 航标。59年来,塞罕坝林场几代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 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坚守造福人民、服务人民的不 变初心,在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建起了百万亩林海。他们信念 定,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他们对党忠诚,红心向党, 与党同行,凝聚起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新征程上, 党员干部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 命,不忘初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 刻在心中、落到实处。要讲党性,坚定理想信念,以理论滋养初

心、以理论引领使命,在深思践悟、细照笃行中找准人生航向。



要有担当,扛起时代重任,树立"想担当"的理念,提升"能担当"

的能力,转变“真担当”的作风。

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之"",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政治 本色。59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凭着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创 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林场的创业史 就是一部不断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奋斗史,是无数 中华儿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缩影,深刻诠释了中国精神、中 国力量、中国智慧。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接续传承艰苦创业的力量, 涵养吃苦精神,砥砺攻坚决心,不畏艰难险阻,主动迎难而上, 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敢迈沟坎,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 长才干,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挑重担。要树立干事创业的开 拓情怀,见麻烦就上、见困难就上、见危险就上,不避难、不求

易,不畏难、不言弃,在新征程上展现新风貌、新作为、新姿态。

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之"",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不变 理念。塞罕坝建设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谱写了美丽中国的"绿色传奇"。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 的鲜明特征。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经济和绿色文明发展好。新时代党员 干部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带头树立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争做绿色理念的捍卫者,增强生态文明 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好推动绿色发展的“排头兵”。绿色理 念是前提,绿色行动是关键。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带头倡导绿色环

保理念、反对铺张浪费,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共筑美好家园。同



时加强环境问题整改力度,将环境整治与乡村发展结合起来,奋

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年轻干部修好三门入学“必修课”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时光过隙,转眼间已由夏入秋, 新任年轻干部也离开知识的校园,步入基层的"新学堂"。在基层 这片更广阔的天地里,新任年轻干部要修好入学的三门"必修课", 快速走出"象牙塔",完成从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转变,扎根基层

发光发热。

修好"思政课",树立"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的坚定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 力是第一位的。"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 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任何时候都做到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新任年轻干部初踏入基层, 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旗 帜鲜明讲政治;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对党的忠诚信仰, 锻炼纯洁的党性修养;要厚植如磐信念,涵养红色基因,赓续爱 国情怀;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把讲政治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修好"奋斗课",锤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担当气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练就担当作为 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为官避事平生耻",干部敢于担当 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于

极其艰难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奋勇拼搏近60年,以"不绿塞罕坝,



誓死不后退"的坚强意志,用汗水和血泪化沙漠荒地为绿色林海。 正是千千万万个党员干部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善于作为,才有 今天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任 年轻干部既要胸怀昂扬斗志,心有拼搏决心,锤炼担当气魄;又 要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敢字为先、 干字当头,新任年轻干部要勇挑重任,敢于担当、艰苦奋斗、奋 勇拼搏,在基层服务中锤炼过硬本领,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 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能

吃苦、敢吃苦、找苦吃,攻坚克难,奏响基层乡村振兴新乐章。

修好"为民课",厚植“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 的奋斗目标。”修好"为民课",就是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 植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安居乐 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新任年轻干部要扎根基层,深入群众, 要抛去"书生气"而更"接地气";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解人民之所忧,做群众的贴心人,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心用 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 得感、幸福感;要坚持以人民至上,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 策,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秉持“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脚步在田间、人民放

心间、责任扛在肩,在基层挥洒热血,让青春发光发热。


天当床地当房”背后的塞罕坝精神


"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 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一代代塞罕坝人誓把荒原变林海,经 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构筑了一条坚固的绿色生态屏 障,谱写了又一个人间奇迹。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充分学习发扬这

种精神,在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天当床,地当房"背后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无私奉献之心。55年的时光里,三代塞罕坝人在这里奉献青春、 辛勤耕耘,从引种樟子树到成功嫁接彰武松,从研究水曲柳到试 验成功全光育苗法,凭借着"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坚强意 志,终于迎来了百万亩林海的绿色奇迹。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 拿出"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勇气和智慧,用非凡之力创造出非 凡之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接续奋斗,在

新时代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天当床,地当房"背后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艰苦创业 之心。林场建立初期,缺乏高寒、高海拔造林经验,春天栽下的 1000亩树苗,到了秋天,成活率不足5%。为了突破难关,塞罕 坝人在失败中找经验,从零开始育苗。经过艰苦探索,他们攻克 了高寒地区育苗、造林等技术难关,实现了创新发展的自我超越。 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始终保持勤奋向学的精神状态,要坚守“空 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想信念,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

务,成为各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



"天当床,地当房"背后是"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的绿色发展 之心。如今的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 亿立方米、 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时期,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 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深刻理解并 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落实"山积而高,泽积

而长"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传承绿荫下的“真”“善”“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查看林场 自然风貌,在看望护林人员时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 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 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作为党员干部,当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 透过花木葱茏下的绿荫,感悟“真"“""美”的时代内涵,在新征

程上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精神涵养使命至上、初心不悔之 “真性情”。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一定要让荒原披上绿装,造 福一方百姓,是三代塞罕坝人至死不渝、念念不忘的初心和使命。 “衣带渐宽终不悔。”59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塞罕坝人接续奋 斗,用青春和生命在荒漠戈壁书写出百万亩"绿色奇迹"。常怀为 民初心,勇担复兴使命是党员干部最真切、最深情的“写生画”, 如何把""写实,把""用深,是党员干部需要上好的一堂政治 课。自觉于“起笔处"着好为民底色,主动于“行笔处”着好政治本 色, 自行从"收笔处"着好担当成色,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 和民族的事业中去,向榜样看齐,对标先进,涵养真切的使命担 当,用好深情的为民之心,深入基层一线,勇当“排头兵”,以人 民的需求为导向,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以"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的深情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忘我精神践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之

善作为”。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默默坚守、步履不歇是塞罕



坝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善作善成的生动注脚。“前人栽树,后 人乘凉",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创业者一路北上,奔 赴蛮荒之地,以造福子孙后代为己任,甘当"栽树人",为后世留 下林深水美山青之所。“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享受余荫环绕 惬意的同时,当思创业之艰辛、奉献之崇高,从"塞罕坝精神" 顿悟"善作善成"的可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无 私奉献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 困难、取得胜利的保障。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 要具备"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豁达,不计个人得失,专注谋事业, 要传承"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信念,勇做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摸 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坚持苦干实干,始 终把心思聚焦在干事创业上、把智慧凝聚在破解难题上、把精力 集中在狠抓落实上、把本领体现在促进发展上,以善作善成的精

神不断推动事业发展。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顽强毅力描绘绿色发展、笃信实 干的"美画卷"。荒原变成森林,森林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 成金山银山,是塞罕坝人追求绿色发展、厉行笃信实干的成果。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翠色与水色之间是塞罕坝人决心走 绿色发展之路的顽强信念和笃行作风。严酷的自然环境曾一度致 使造林失败,面对既定目标受挫的打击,创业者们没有气馁,重 整旗鼓,迎难而上,依靠科技创新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 造林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如今的塞罕坝,放眼皆林海,入目无杂

色,成为着墨在地球伤疤上的一幅绝美"风景画",为人们带去感



官享受的同时,涵养了水源,净化了空气,发挥了""的价值。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生 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眼光看问题,以“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的决心、"汇涓涓细流成江海"的恒心,走好绿色

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山绿、水清的秀美画卷。


党员干部且听"塞罕坝年轮"


从漫天黄沙、穷山秃岭到满目青山、绿水潺潺,塞罕坝每棵 树的年轮,都见证着绿色发展进程,诉说着拼搏奋斗历程。在 党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各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且听"塞罕坝年

"怎么说。

一颗红心”是年轮,请以初心为圆心,画出牢记使命的年轮。 “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根本。从一棵幼苗到万顷林海,半个 多世纪以来,塞罕坝林场人怀抱一颗红色初心,始终坚守"首都 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上植树造林。塞罕坝三代人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践 行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书写了一部不辱使命、不负重 托的奋斗史、创业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 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 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 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 交汇点,各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请牢记初心使命,不负人民的 重托,不负民族的希望,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勇毅笃行、

勇立潮头。

十年树木”是年轮,请以生态为半径,画出绿色发展的年轮。 "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追求。50多年来,塞罕坝人为高寒荒 原铺满绿色,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

念。如今的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 亿立方米、释



放氧气55 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明显。同时,塞罕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年旅游收入达 4000万元、总价值达202亿元、年社会总收入超过6亿元 ……."绿 水青山"已成为塞罕坝响当当的名片,同时也为塞罕坝人带来了 “金山银山”。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并传承好塞罕 坝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做到生态 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实现更高质量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努力开创

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百年树人”是年轮,请以实干为圆规,画出创业奋斗的年轮。 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是一棵棵树木,更是一种信念, 一座受人敬 仰的精神高地。“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三代塞罕坝人 艰苦奋斗,传承不息。“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从“一 棵松""百万亩",塞罕坝林场人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 生活环境低头。塞罕坝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闯过了一道道难关, 创造了"绿色奇迹",也树立了“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塞 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 扬这种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当前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 遇期,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 革任务仍然艰巨,各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塞罕坝艰苦 创业的精神,着力破解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方面存 在的问题,不断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关”“腊子

",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让奋斗成



为人生最亮丽的底色。

圈圈年轮,定格初心;年轮圈圈,激荡梦想。新时代的党员 干部,请传承好塞罕坝精神,以初心为圆心、以生态为半径、以

实干为圆规,描绘出新时代更加壮美辉煌的年轮。


读懂塞罕坝精神解锁"绿色秘钥"


精神引领事业,奋斗书写奇迹。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 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塞罕坝人用59 年的奋斗、奉献、坚守改变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面貌,创造了“一棵树"到“一片海” 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尤其 是年轻干部,要读懂"塞罕坝精神"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从中汲取 精神营养和奋进力量,解锁塞罕坝涅槃的“绿色秘钥”,赓续塞罕

坝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

在新的“赶考路”上建功立业。

读懂塞罕坝精神中"不忘来时路"的坚守,做初心如磐、使命 至上的创业者。中国共产党走过在百年征程,历经沧桑巨变,但 "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祖国谋复兴"的使命从未改变。塞罕 坝人继承了伟大建党精神,将"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 使命铭记于心,勇挑在肩。“六女上坝”"尚海纪念林”“望海楼”… 每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都是塞罕坝人践行初心的印证,他们用自 己的青春血汗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荒寒遐僻的寒北高 原,建成了一道绿色屏障,使塞罕坝成为"天然氧吧”"风沙屏障、 水源卫士"。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以塞罕坝建设者们为榜样, 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中, 响应祖国号召,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热血、砥砺青

春意志、谱写青春赞歌。

读懂塞罕坝精神中"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做脚踏实地、



担当作为的奋斗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 一项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必须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拼劲。三代 塞罕坝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建场初期,面对荒山秃岭、黄沙 漫天、滴水成冰的恶劣环境,塞罕坝人没有向困难低头,更没有 退缩,他们反复试验,攻坚克难,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塞罕坝的 艰辛造林路:突破"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技术要领;创新“三 锹半"缝隙植苗法;马蹄坑"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让传说中 "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的自然风光重回人间。广 大年轻干部要追随前人的脚步,发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在工 作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

用奋斗书写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读懂塞罕坝精神中"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做淡泊名利、苦 干实干的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章、讲话中多次提到“功成 不必在我"的思想。要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 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塞罕坝人深刻 白这个道理,即使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窖子他们也无所畏 惧, 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念,堪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塞罕坝人种下 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 一种精神。年轻干部是党 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应深刻领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无私奉献精神,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在风雨中淬

炼过硬的专业本领,让自己真正成为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



干成事的好干部,切实做到将责任扛在肩上,将百姓放在心中, 将名利踩在脚下,以"无我"的状态,投身到新时代建设的浪潮中

去。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不变"


从“一棵苗”到"百万亩","不毛之地""塞上绿洲",从“黄 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 的海洋、鸟的天堂"。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塞罕 坝精神背后是无数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几十年如一 日的忠诚与坚 守,是无数塞罕坝人迎难而上、战天斗地的无私付出和感人事迹,

深刻领会塞罕坝精神的"""不变",树立起一面精神的旗帜

从“1"到“115 "的突破,时代在“"",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 精神追求"不变"。塞罕坝正如蒙汉合词的寓意,是“美丽的高岭”。 然而59 年前的塞罕坝,是一个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 少雨等极端环境于一体的不毛之地,不仅条件极其恶劣,而且生 活十分困难,加之缺乏先进技术和工具,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成为 了塞罕坝人难以逾越的"鸿沟"。顶着这样巨大的阻力和压力, 罕坝人迎难而上、跨越鸿沟,用勤劳的双手和辛苦的汗水取得了 改天换地的成效,用几十年如一 日地艰苦奋斗创造了"一棵树" “百万林海”的人间奇迹。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广大党 员干部更要继续发扬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 以苦为乐的奋斗精神,在大风大雨、大战大考中磨砺意志、增长

才干,用实干苦干续写人生华美篇章。

"荒漠""林海"的蝶变,环境在"",塞罕坝人百折不挠 的不屈斗志"不变"。无论条件多艰苦、环境多恶劣,塞罕坝人从

零起步,在尊重科学与规律的前提下,勇于开拓创新,在引种、



育苗、造林上不断寻求突破,从攻破技术难关到研发新技术,他 们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历史见证着他们走过一棵树到百万林的 不屈斗志路,书写着他们把荒漠变绿洲的传奇业绩。几十年过去 了,塞罕坝作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生态样本,正在以更加崭 新、更有韵味、更具绿色的形象进行展示,更是获得了联合国环 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正是无数塞罕坝 人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深刻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广大党 干部要始终发扬塞罕坝人百折不挠精神,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 在不断实践锻炼中丰富经验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以“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斗志奔向新的赶考路。

"林一代""林三代"的坚守,社会在"",塞罕坝人甘于 奉献的优秀品质"不变"。从当初党的一声号召, 一代接着一代干, 三代人跨越半个多世纪续写着接力与传承的故事,从荒原秃岭变 成绿水青山,从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塞罕坝一跃成为了全世 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这是三代塞罕坝建设者在荒漠沙地上艰苦 奋斗、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辛苦付出,是"对党忠诚、服务人民" 的初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体现,他们把一辈子的青春 献给了塞罕坝这块热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山绿水就是金 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无论社会如何改变,传承和接力的故事不会 中断,仍然在继续,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弘扬和传承塞罕坝人甘 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立足岗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平凡的工 作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拼搏奋斗之中奉献青春,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不变之心”


万顷林海,富氧袭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塞罕坝,

强调我们要发扬塞罕坝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塞罕坝是"两山论"的伟大实践,人工林海形成的塞罕坝精神 是党的宝贵财富。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读懂塞罕坝精神

重的"不变之心",奋力迈步新的伟大征程。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不变初心,做牢记使命的“信仰者”。上世 60年代,来自18个省份,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 肩负"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赶赴塞罕坝。“坚决 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一定要让荒原披上绿装。”半个多世纪的坚守 信仰,三代塞罕坝人的接力传承,克服无数困难,以无悔青春、 艰辛汗水甚至宝贵生命筑就了塞罕坝视觉上的一抹绿、精神上的 一抹红,更筑起守卫京津的一道"生态长城"。正是因为有了这不 变初心,塞罕坝人才有了创造奇迹的力量,做到了几十年如一 的坚持,让曾经荒原变成如今林海。走在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 做牢记使命的"信仰者",以塞罕坝人为榜样,坚守初心使命,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力前行!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不变恒心,做艰苦创业的“奋斗者”。艰难 困苦,玉汝于成。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更何况是将茫 荒原变为万顷林海。塞罕坝建设者们面对“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 "的现实困难,面对“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的恶劣环境,面

对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树苗遭受接二连三的"天气袭击",塞罕坝







人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愈挫愈勇,科学开拓种植苗法,以"水滴石 穿,绳锯木断"的恒心,终将荒原变绿洲!伟大奋斗成就伟大事业, 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走在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做艰苦创业 "奋斗者",学习塞罕坝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学习塞 罕坝人敢于向困难挑战、向新知求索的创新精神,以永不退缩的 姿态、永不避难的果敢、永不懈怠的毅力,才能在新时代征程中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不变真心,做绿色发展的“传承者”。“想要 ‘乘凉’,必先‘种树’。”这是三代塞罕坝人把荒原变"银行"的绿色 践,他们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的道理, 同样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京津冀大气 污染治理、毛乌素治沙、长江十年禁渔.....我们应该牢记"生态兴 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生态恢复中走来,也必将走向生 态美好的"康庄大道"。走在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做绿色发展的 "传承者",怀惴不变真心,让文明习惯常留"指间",绿色发展常 "心间",自觉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敬畏自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的"明智之举",需要我

们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发扬“塞罕坝精神"铸就"绿色长城”


塞罕坝曾是清代著名皇家狩猎之地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塞罕, 蒙语意为“美丽”,开垦、掠夺、山火、滥牧使得这个美丽高岭由 原始森林变成了高原荒丘,解放后,经过几代务林人的不懈努力, 重现了昔日"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近日,习近平总 书记来到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同志命 名的"尚海纪念林",与林场的建设者们亲切交流,鼓励他们,发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再接再厉,

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站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 望海楼上回望万亩林海,俨然一座"绿色长城"蜿蜒起伏,像一条

巨龙,守护着神州大地的“金山银山”。

牢记使命,绘制"长城"蓝图。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党的十 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 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共产党人坚守初心 使命,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在国际重大会议中,以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呼吁各方达成"绿色共识",并率先作出了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党的 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







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宏伟蓝 图已经跃然纸上,共产党人正在带领着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创造

着一个个的"塞罕坝"奇迹。

艰苦创业,铸造"长城"躯体。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 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史帷幕就此 拉开。"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一代代塞罕坝人发 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接力传承,以青春为种,以汗水为肥,种下了 绿色的希望,筑起了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历经几十年的艰苦 创业,三代塞罕坝人创造出从荒漠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建成了世 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营造出总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 率达到80%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逐步培育出优质高效森林 生态系统,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 亿立方米,释放氧气 55万吨,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等生态产业,目 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了200亿元,生动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国上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再以生态 作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一处处的绿水青山 一个个人进

沙退的治荒奇迹,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长城”。

绿色发展,注入“长城”灵魂。现在的塞罕坝不仅是一座美丽 高岭,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记载着中国人民荒漠化防治的智慧, 承载着一种人定胜天的信念,涵养了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今 的塞罕坝用行动强有力地证明,只要科学定位,驰而不息,久久

为功,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得到修复重建,绿水青山的







生态优势也必将转化为福泽子孙的经济优势,这里也将成为“天人 合一"的幸福家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持之 以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灵魂"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实践,早 已注入这座“长城”之中,形神合一,不断开创绿色转型高质量发

展的新局面。

塞罕坝继续着作为"水源卫士,风沙屏障"使命, 一代代开 拓者们传承着“塞罕坝精神",铸就并守护着这座新时代的“绿色长

"






发扬塞罕坝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强调,塞罕坝 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奋进新征程,广大党员 干部要发扬塞罕坝精神,树牢理想信念、保持昂扬斗志、秉持为

民情怀、永葆务实姿态,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发扬塞罕坝精神,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永葆 “永远跟党走”的忠诚。1962年以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始终听 从党的号召,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的职责使命, "绿了荒原白了头"的坚定信念致力于"为荒原披绿装,让沙海变 林海"。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使命、诠释对党的忠诚,充分彰 显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对党忠诚的力量 源泉,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塞罕 坝建设者为榜样,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忠诚,坚定坚决 地听党话、跟党走,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扬塞罕坝精神,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凝聚 “奋斗向未来"的力量。59 年前的塞罕坝,是一片“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沙地,想在这片沙地上种出枝繁叶茂的绿洲, 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一代代塞罕坝建设者们没有被困难险阻 吓倒、没有被恶劣条件打倒,在荒漠沙地上锐意进取、艰苦奋斗,

用数十年时间完成了大规模造林,构筑起了"绿色长城"的人间奇







迹。如果没有塞罕坝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辛勤付出,就没有塞 罕坝"荒原变林海""人间奇迹",塞罕坝"人间奇迹"是在塞罕 坝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中成就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广大党 员干部要以塞罕坝建设者为榜样,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 斗志,勇担时代使命、不畏行之艰难、矢志艰苦奋斗,以饱满昂 扬的奋斗姿态攻克艰难险阻、战胜困难挑战、矢志一往无前,不

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发扬塞罕坝精神,秉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扛好 "为民谋福祉"的责任。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更 关乎整个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之大者"50多年来,塞罕坝 建设者们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于 育林锁沙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在沙漠上建起了万顷林海、筑起了 一道绿色生态屏障,让"绿色"成为人民群众身边最厚重底色,让 “绿色"成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动力源”。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实 践,证明了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以惠民,又可以富民,是最普惠的 民生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实践中汲取智慧, 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 中寻找经济突破口、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办好民生实事,切实 扛好"为民谋福祉"的责任、做好民生工作,不断用自己的辛苦指

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发扬塞罕坝精神,永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姿态,增强 “实干求实效"的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干好工作

的前提,是推动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几十年, 一代代塞罕







坝建设者们始终扛起时代重任、肩负时代使命,永葆"绝知此事要 躬行"的务实姿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狠劲投身于植 造林、修复生态的实践中,用真干实干苦干能干筑起了“绿色屏障”, 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使命催人奋 进,实干方显担当。在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塞罕 坝精神,始终保持实干苦干拼命干的精神状态,以“一张蓝图干到 "的定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不断 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答卷"。要在实践中磨砺能力、增长本领,努

力成长为本领高强的“先锋兵”“主力军”。







弘扬"塞罕坝精神"青年干部当争先


塞罕坝,蒙语中是"美丽的高岭"的意思,被誉为“河的源头, 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然而,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 发的土地,几十年前却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经过几代塞罕坝人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 一锨一镐、 一坑一苗的 努力,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绿色奇迹"。这种"苦创 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 必将激励广大青年干部在新征程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凝

聚起团结奋进、勤力同心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做"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的信仰者。塞罕 坝人之所以能够在与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中毫不退缩、铁骨 铮铮,根本就在于塞罕坝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20岁出头的承德 农专毕业生赵振宇坚定地在毕业志愿上写下"服从组织安排" 大字,唱着歌曲、 一腔热血上了塞罕坝;1964年河北省承德市承 德二中一个宿舍的6位女学生,集体给林场写了一封请愿信,誓 言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壮丽事业,书写了"六女上坝"传奇故事。 无论在任何时代,广大青年干部,都应是"牢记使命,坚定信念" 的信仰者。更要不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不断用新思想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政治过硬、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当代

青年好干部。

弘扬塞罕坝精神,做"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行动者。塞罕

坝能有今天的成绩,就在于塞罕坝人敢于担当、愈挫愈勇、爬冰







卧雪的勇气与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必须担负起时代赋 予的光荣使命,坚持求真务实、扎实做事、戒骄戒躁,在最应该 奋斗的年纪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真正做到开口能讲、提笔能写、 弯腰能干、遇事能谋。在平日的工作中更要察实情、讲实话、办 实事、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弘扬塞罕坝精神,做"不骄不躁,谦逊谨慎"的传承者。前段 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中有这样一幕,刚刚上坝的女 大学生覃雪梅以自己的错误经验判断,拔掉了上坝两年的冯程辛 辛苦苦种的松树苗,其实这些苗子早已生根地下,有望成活。后 来通过互相交流、谦虚谨慎学习,逐渐成长为了具有丰富经验的 林海守护者。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代青年干部要 敢于面对自己的短板与不足,要弯下身子、放下面子、丢下架子, 真诚谦逊、力求上进。以"不耻下问"的态度向前辈学习、向能者 讨教、向智者取经,常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的自知 内省之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征途中知晓得失,砥砺

前行。






弘扬塞罕坝精神跑好新时代"接力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强调:“塞 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你们用实际行动 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好塞罕 坝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全力跑

"加速度",在新时代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

厚植如磐信念,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 栖树"的荒漠沙地成为苍翠连绵的京津生态屏障,塞罕坝机械林场 创造出了人间奇迹。"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正是塞罕 坝人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作为 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始终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格 局站位,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 工作,要坚持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同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 密结合起来,用无私的精神支撑,用奉献的精神坚守,积极投身 乡村建设,把改善民生、帮助村民致富增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 具体行动,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照亮青春之路。

扬起奋斗风帆,做新时代的“搏击者”。正是塞罕坝人日复一 日在酷暑严寒下的默默耕耘,才成功营造起百万亩的人工林海, 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回顾这一路峥嵘历程,是

无数塞罕坝人乘风破浪、奋勇直前拼来的,他们做出了无愧于党、







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贡献和牺牲。作为党员干部,要 时刻保持奋斗者的姿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时刻保持火一 样的奋斗激情,涵养人民至上的“博大胸怀”,心中常思百姓疾苦 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认真做好为民服务的每一件"小事"。要练就 敢于扛事的"硬核本领",争做勇于斗争的“先锋战士",在一步一 个脚印中积累成绩,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唱响新

时代奋斗者之歌。

擦亮担当底色,做新征程的“追梦人”。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 践行了"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铮铮誓言,铸就了感人至深、 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作为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 精神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在为民服务的实践 中锻造一身"钢筋铁骨"。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 状态,磨炼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意志品质,用榜样的力量鼓舞 斗志、激发干劲,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要有使命职责在肩、 艰苦奋斗有我的血性担当,树牢扛旗夺标的“领跑”意识,坚定信 念、奋发进取、勇攀高峰,力争在"小岗位"上取得"大作为",

心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






汲取“荒原""林海"背后的“精神力量”


8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 察调研,此时的塞罕坝,林海苍翠连绵,绿草如茵铺展,何曾想,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漫天黄沙, 一片荒凉。总书记调研时强 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 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要充分汲取塞罕 坝精神的"力量”,永葆"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信念之力、“持之 以恒、久久为功"的奋斗之力、“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之力,

努力在基层这片"塞罕坝"上建好自己的“林场”。

汲取塞罕坝精神"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信念之力。塞罕坝 由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离不开369名创业者的积极响应,他 们以天为床、以地为房,身处艰苦环境而不忘初心;离不开"上坝 的六个女中学生"的主动请缨,她们放弃高考,以赤诚之心毅然奔 赴塞罕坝;离不开望火楼夫妻的漫长守望,他们几十年如一 日, 守护林场安全。三代林场人,义无反顾扎根塞罕坝,坚定"沙漠变 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 山银山"的理念。新时代的选调生们,要学习塞罕坝建设者的坚定 信念,坚守初心使命,默默扎根基层,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

在一起,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汲取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奋斗之力。塞罕坝 第一次造林1000亩,成活率不足5%;第二次造林1240亩,成

活率不足8%。面对巨大的挫折和压力,塞罕坝建设者并没有心







灰意冷,而是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 一锹一镐、 一坑一苗,驰而不息、赓续接力,把塞罕坝从“漫天黄沙, 一片荒 ",变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 兽的天堂"。新时代的选调生们,要深切体会塞罕坝精神的内核,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撸起袖子、迈开腿子,在基层这个“练兵场”, 循序渐进、绵绵用力,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

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重承诺。

汲取塞罕坝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创新之力。从拓荒 植绿到护林营林,塞罕坝建设者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沙地造林 的难度很大,原河北省林业厅厅长李兴源,创新利用"雪藏种子育 苗法"成功培育樟子松壮苗;原林场老科长王文录带领科研人员, 创新沙棘带状密植、柳条筐客土造林等一系列新方法。在塞罕坝 几代人的奋力创新下,“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景象不复存 在,换来的是塞罕坝的万顷绿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历史交汇点上,选调生们要汲取塞罕坝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厚植创新情怀,跳出条框限制,真真切切将创新用到服务人民、

造福百姓的工作中来。

荒原"化为"林海”,梦想照进现实。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调生要汲取塞罕坝精神力量源泉,坚定信念、接续奋斗、大胆创

新,在基层沃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读"绿色奇迹"背后的"红色密码"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强 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

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成如今“河的源头, 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一代代塞罕坝人创造了令世界 瞩目的“绿色奇迹”。这条"绿色奇迹"之路的背后,是一组忠诚于

党、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的“红色密码”。

党有号召,使命必达。上世纪60 年代,塞罕坝机械林场建 立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 岁的青年人, 听从党的号召,在塞罕坝集结,怀着“绿化祖国”的坚定信念,抱 "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决心,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就 那些小树苗一样,牢牢地扎根在这片黄土中,用汗水浇灌,用心 血滋润。青春易逝,年华易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塞罕坝人初 心如炬,使命如磐。如今,"小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塞罕坝 人忠诚于党的精神引力也愈加强大,不断引导激励着更多"后来 "。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乡村振兴等攻坚战中,无论多么艰 险曲折,只要人民有需要,党有号召,就有无数全国各地的“塞罕

坝人",前赴后继,奋勇争先。

塞罕坝地处偏远,没有大城市的繁华热闹,就连最基础的生 存条件都异常艰苦。"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50

多年前369名青年到塞罕坝的初体验,战风沙,斗严寒,更是他







们日后的“家常便饭”。然而,面对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这些塞 罕坝的"拓荒人"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们以顽强的精神,坚韧 的意志,全身心投入到"拓荒绿化"的伟大工程中。功夫不负苦心 人,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奋斗,从1962年至2020年底,塞 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2%。无霜期由52天增加到 64天,年均大风天数由83天减少到53天。在140万亩的总经营

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5万亩人工林,堪称"绿色奇迹"

塞罕坝人用近60年的坚守,从一棵树开始, 一步一个脚印, 一代接着一代,实现林场从点到面、由“黄”到"绿"的变化,为我 们谱写了不懈奋斗、久久为功的传奇。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 了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内涵。建设健 康良好的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乎人 类生存与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向塞罕坝人学习,持续 发力,常抓不懈,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始终如一地坚 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绿色

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双赢局面。

当前,面对国际和国内日益复杂的发展新形势,我们面临着 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挑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传承和弘扬 塞罕坝精神,坚持忠诚于党、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用这组"红色

密码"创造更多伟大奇迹!






!塞罕坝上的最美标杆


近日,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最美公务员" 人选推荐工作。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领悟塞罕坝精神背后的 匠人心,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以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自觉地 责任担当、最坚决的实际行动,自我要求、自我勉励、自我提升,

争做新时代"最美"的人民公仆。

"黄沙遮天日""林海苍翠连绵","愿得此身长报国" 诚火热的爱国心,汇聚"对党忠诚"的力量,定位最鲜明的政治立

场。

59 年风雨,59 年追求,赛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聚 蓬勃力量,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互相勉励和依靠,以不变的爱 国心,在极端恶劣的立地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让荒原变林海, 让沙漠变绿洲。他们战风斗雨, 一次次攻坚克难, 一步步勇毅前 行,突破了"如何发展"的难题,维护了"发展起来之后"的成果, 在塞罕坝历史上书写塞罕坝人的智慧与担当。近年来,从四川地 震到新冠疫情,在每一次困难面前,国家以铁一样的担当、钢一 样的毅力,不断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让救援效率独树一帜。作 为一名基层干部,应保持浓烈的爱国情怀,团结各团体,以血脉 中的精神和文化为指引,困难面前不退缩、不妥协,万众一心、 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 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俯下身子干事业,在

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攻坚克难,定位最鲜明的政







治立场,助力国家的做事标准更上一层楼。

"一棵松""百万亩人工林海","不破楼兰终不还"顽强

拼搏的进取心,汲取"接续奋斗"的力量,定位最自觉的责任担当。

从半封闭、半隔绝到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一体化资源 管护体系,从造林成活率不到8%"大胡子、矮胖子"的优质壮 苗, 一代代赛罕坝人不懈努力、持之以恒,以“为了什么,当干部 干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自省方式, 一代接着一代干,守护森林 资源安全,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古往今来,从凿 壁偷光刻苦读书的匡衡到嚼辣椒驱寒坚持读书的鲁迅,中国人顽 强拼搏的案例比比皆是。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以"不畏浮云遮望 "的干劲,脚踏实地,亲身实践。以"风雨不动安如山"为警示 保持定力,力求精准把脉、细处着眼。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 作风,注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彰显"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 恪尽职守,定位最自觉地责任担当,从人民群众最关心问题入手, 始终"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

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荒漠沙地""水草丰茂之地","风雨不动安如山"静水

流深的沉潜心,汲取"为民务实"的力量,定位最坚决的实际行动。

从驻守望海楼上13 年的护林员,到一代接着一代干,成百 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的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不问终点,全力以 赴"“静水流深,智者无言",高压下保持冷静和沉着,日益辉煌的 绿色事业背后是锲而不舍的潜行和修炼。近观现代社会,推崇“屡

败屡战"的央企楷模朱坤,20 年沉潜自主研制造就反舰导弹;隐







藏功名30 年的黄旭华,只为国家造重器;深潜数十年的院士彭 士禄,永远为祖国海洋守望......一代代中国人在自己的工作岗 位中依旧保持优良传统,自觉祛除浮躁之气,静心修行,潜心修 炼。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以前辈作为榜样,定位最坚决的实际 行动,将涵养沉潜心列为自身修行与自我提升的必修课,以“莫听 穿林打竹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毅力,挺过一场场风雨,久久为

功,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拿得稳。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美好的生活不是温 室生活,也不是真空生活,风风雨雨才是生活本身。作为基层干 部要继续努力,勤于向前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不 惧跋山涉水,以三心三力定位最美标杆,挺起钢铁脊梁,凝聚 求与梦想的干劲,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最美人民公仆,在

奋斗路上大步前行,书写下属于我们的光辉历程。






年轻干部上好"开学第一课"


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始,年轻干部们要上好"开学第一课",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开启新征程!

莫做"四大皆空"式干部。制定目标空喊口号,调研材料满纸 空文,规划方案空中阁楼,执行措施徒托空言.....这类现象屡见不 鲜,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年轻干部要切记“天 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做大事"不是空喊口号, 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反反复复的实践验证。塞罕坝的“奇迹” 是三代林场人一次次俯身、压土、浇灌而成,是他们用青春扎根 在荒原,用实干铸就的丰碑。年轻干部要远离现下的"凡尔赛" 气,要与""俱进,保持求真务实的高洁品性、脚踏实地的作风

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莫做"四书五经"式干部。在学习党史的浪潮中,部分干部摇 头晃脑"读党史",将其"奉为圭臬",却不知真意、不懂变通。年 轻干部要避免这种照本宣科的举动,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进一步 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提高我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 治执行力,帮助我们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学习党 史是为了将其成效转化为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行动, 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改革攻坚中成为推动前 进的灯塔,成为激励成长的指南,成为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

力的助推器。

莫做"四海波静"式干部。综合考核"重留痕轻实绩”“重形式轻







成效",导致一到上级督导、年底考核,大家忙于做"表面文", 粉饰太平,殊不知表面的"花团锦簇"是禁不起风吹雨打的。宋真 宗在"澶渊之盟"后不思励精图治,反而大搞东封西祭,让北宋陷 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年轻干部要避"""实”,树立正确的 政绩观,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敢于"刀刃向 ",敢于"自我剖析”,敢于“暴露问题”,躬身入局,确保问题找 准、挖深,靶向发力,亮出“真材实料”,晒出"满满干货",用心

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情回答好群众"满意度"答卷。

莫做"四马攒蹄"式干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近的路 程迈不开步子就还是远方,"扶摇直上九千里",不扇动翅膀永远 无法直上云霄。疫情防控的大考中,多少年轻干部抛开害怕,扔 掉顾虑,以生命赴使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多少年轻干部不获 全胜,决不收兵,以实干践誓言。年轻干部切记要改掉“拖延症”, 提高执行力和行动力,多一点"蓬勃朝气",少一点"佛系躺平",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号角声中,第一时间集合,整装出发!







青年干部要治好思想上的“沙尘”


6 0 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付出和坚守,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 人间奇迹。广大青年干部既要学习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塞

罕坝精神,更要审视自己思想上的“沙尘",及时“治沙除尘”。

铭记初心,除去思想之尘。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永葆生机 活力,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因为初心,我们党带领人民历千险、破万难,实现了站起来、富 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我们走出战火、贫穷的阴影,部分 党员干部的初心却变得"模糊"了。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办理 的速度慢了;面对不法商人的“推杯换盏”,廉政的底线松了;面 对上级的"三令五申",落实的标准低了。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党 员形象,降低了我们党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心中有信仰,脚下 方能有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时常回眸初心,理清“为什么入党、 入党干什么"等核心问题,才能及时发现思想上的"尘埃",以刀

向内的勇气换来风清气正的组织环境。

学史增信,培育精神之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 的教课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广大青年干部要善于从历史中 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党史学习中悟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只有破解思想上

的困惑,才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







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广大青年干部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它们在我们心中扎根发芽,共同抵御"风沙" 的侵蚀。我们要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转化为项目 攻坚上的持久动力;我们要将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转化为深化改革上的创新源泉;我们要将团结拼搏、自强不息的 抗战精神,转化为破难通堵上的磅礴力量。“积木成林、林立沙退”, 中华民族连绵不绝的文化就是最强大的思想武器,用它武装我们

的头脑,即使身在“淤泥"也可丝毫"不染”。

躬身实践,共走富裕之路。正如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 出来的"。无论是塞罕坝的"林场奇迹",还是全国的"脱贫奇迹", 都是一个个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带领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也是一任接着一任干,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年华甚至是生命,献给 了祖国最伟大的事业。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给 全国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 对广大青年干部来说是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深入一线的 基层干部,我们既是群众的"贴心人",也是党组织的“绣花人”。

唯有走进群众"真听、真看、真干",才能将"绣花功夫"越练越好,

和广大群众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好开学“第一课”让理想照亮未来


央视将在91 日晚播出《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理想照亮 未来"。“开学第一课"不仅是学生开学的“开胃菜",也是青年干部 的一堂"人生大课"。青年干部要沿着先辈的足迹奋勇向前,将崇 高理想融入"伟大事业"、化作"坚实步伐"、凝为奋斗力量,让理

想照亮照进人生、照亮未来,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忘初心,将崇高理想融入"伟大事业"。时代的大潮滚滚向 前,星光与星光交辉,精神与精神相连,共产党人初心为民的故 事留下了照亮历史的感动。"人民至上"是青年干部的精神标识, 这一精神标识强化着理想信念、坚定了不渝初心,激励着广大青 年干部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矢志前行。为民奉献不 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无论身处何地、年龄几何都要践行的伟大 事业。年纪虽轻,但我们的初心不移;面容稚嫩,但我们的臂膀 强健有力,从战疫到战洪,我们在推动人民事业中充满力量,青 春力量总能惊艳时代。将崇高的理想融入伟大的事业,我们要坚 "以百姓之心为心",把群众心心念念的愿望实现好,把群众一 直记挂的事情办妥,把群众时常忧虑的难题解决好,不断提升人

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勇于斗争,将崇高理想化作"坚实步伐"。时间总是在斗争中 前行,事业总是在斗争中发展。塞罕坝人以“有味无味无所谓,冷 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精神凝聚斗争力量,勇当“拓荒牛”,

斗争中前行,向着伟大胜利进军。斗争能够增强人的意志和力量,







在困境里我们能够凝聚更强的精神力量,在逆境中我们能够激荡 起更高的斗争浪潮,斗争让我们从飘摇晃动的小树苗,逐渐成长 为能抵挡风雨、独当一面的挺拔大树。"越是艰险越向前",青年 干部接过"接力棒",奋进新征程,在斗争中要有一种""的信念、 “定"的心境,以“步步扎实"的奋斗让困难"节节败退,把挑战和 压力化为动力,把失败和挫折当成经验,凝聚起"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必胜信心和坚韧意志,让一个个困难成为一块块“铺路石”,

困难”的磕磕绊绊中走出无比坚实的步伐。

起而行之,将崇高理想凝为"奋斗力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 时代,"奋斗"二字在心,醒目鲜明;"奋斗"二字在行,重逾千钧。 船桨划水激荡水花,我们的奋斗激荡着无穷的力量。古语云,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未来是拼搏出来的,美好是创造出来的,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青年干部鲜明的品格与本色不是在响亮 的口号中铸就的,而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中铸就的。新时代 的青年干部要勇于开路、冲在前头,满怀信心、坚毅前行,让扎 实有力的奋斗激扬起飞舞向前的浪花,争做奋斗的榜样,争做" "的标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

巨轮行稳致远。







一棵树到一片“海”的故事


塞罕坝,汉语译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 古高原东南缘,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就坐落在这里,面积达115 万亩,覆盖率超过80%"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 的海洋",这是人们对塞罕坝最多的认识,而在60年前,“黄沙遮 天日,飞鸟无栖树"却是这片土地最真实的写照。美丽的奇迹从

时上演,奋斗的故事从这里诉说。

一棵落叶松。历史上,塞罕坝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的北方 净土,早在辽金时期就被称作“千里松林",清朝曾在此设置"木兰 围场",专供皇帝狩猎,后因开围放垦、胡乱砍伐,逐渐退化为 原沙丘。任谁也不敢想象,在这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 多度,终 年风沙肆虐、荒原秃顶的地方可以种植树木、防沙涵源, 一棵落 叶松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那是1961 年春,时任国家林业 部国营林场管理局副局长刘琨率队来到塞罕坝探查分析造林可 行性,但连日的一无所获让整支队伍不免心生寒意。“再多看看吧”, 带队的刘琨不愿轻易放弃,简短的五个字透露着深深的不甘。当 探查组行走至塞罕坝与赤峰交界处时,转机出现了, 一棵历经百 年风霜却屹立不倒的落叶松出现在队员们的眼前,枯木逢春般的 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更给予了探查者对塞罕坝可以种树的坚定信

心,也就此拉开了塞罕坝大造林的序章。

一群功勋人。在那一棵落叶松被发现之后,来自18 个省份

127名毕业生与当地的242名干部工人组建成为了第一代塞罕







坝建设者队伍,创立了塞罕坝林场,开启了造林绿坝的艰苦征程。 这支369人的造林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4岁,住窝棚、吃野菜, 忍严寒,恶劣的条件并没有让这群年轻人心生退意,但因栽种方 式不当,缺乏对塞罕坝特殊条件的认识,初期造林的成活率不足 8%,接二连三的挫折没有动摇大家的信心,反倒激起了大家" 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马蹄坑造林大会战, 历史性地开创了国内机械栽植针叶林的先河, 一次性造林688亩, 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以此奠定了塞罕坝伟大成功的基础,辛 勤付出终没有被辜负。2017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 建设者感人事迹做出重要指示,点赞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

坝精神"

一片浩瀚""。从最初的24万亩到今天的115万亩,中国林 业科学院评估显示,塞罕坝森林系统每年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 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60 来,塞罕坝林场从未出现一次火灾险情,这一系列傲人成绩的取 得离不开塞罕坝建设者一任接着一任干, 一代接着一代拼,更离 不开一批又一批护林员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的默默坚守、无私奉 献。201712月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机械林场被授予“地 球卫士奖",今年2月份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 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在当今世界森林资源整体下降的趋势下,

中国造林人逆风而行、乘势而上,交出了一份森林面积与蓄积量







连年增长的优异答卷,不断为全球生态环境稳定发展贡献着中国 力量,生动诠释了何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日余晖下, 那是一片美丽的林海,是一段永不会被抹去、只属于奋斗者的

春印记。






奏响"三部曲"青春万里行


办公室新来了两位公务员。作为一名曾经当过教师的长者, 笔者跟她们谈起了要坚持学习、顽强奋斗、惜时守纪、无悔奉献 的话题,鼓励她们树立信心、激励自己,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以学习的初心、奋斗的决心和奉献的真心,奏响成长、奋斗、奉

献的“青春三部曲”。

初入职场,秉持快乐学习的初心,奏响青春“成长曲”。读书 学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走上岗位,热爱是最好的先导;培养 信心,坚持是获胜的前提;提升能力,虚心是成长的法宝。老兵 带新兵,长辈带小辈,领导带下属,这是一个勇于胜利、善于团 结、乐于互助的单位的和睦之歌、幸福之歌和青春之歌。初入职 场、来到边远镇乡要做好知识能力、拼搏意志和熟悉环境等准备; 要保持一颗快乐学习的初心,培训提升,团结同事,走进乡村, 接触群众,调研资源,探索过往,感受值得珍惜的历史文化、自 然资源和发展前景,在实践中积累、锻炼和成长。青春是用来成 长的,唯有勤学、真学,才能看到朝霞的耀眼光芒和希望的灿烂

远方。

决不放弃,下定不懈奋斗的决心,奏响青春"奋斗曲”。“宝剑 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奋斗是"斗士"的决不放弃、永 不言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 孜孜以求"青春中国"的梦想;是中国奥运健儿的锲而不舍、百炼

成钢,是张桂梅的大爱无私、默默奉献,是樊锦诗的不怕吃苦、







艰苦奋斗,是扶贫干部黄文秀的脚步在驻村工作的山路上发出的 铿锵回响…..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 奋斗,永葆青春热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之路的使命任务

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当代青年的身上。

真抓实干,捧出乐于奉献的真心,奏响青春“奉献曲”。当代 青年要有哪里都能生存、能适应、能奋斗、能吃苦、能奉献、能 争先、能出彩的旷达胸怀、坚定信念、出征勇气和自我价值。59 年前到塞罕坝的369 名青年平均年龄不到24岁,几代人共同谱 写了奋斗的青春、壮美的青春和和无悔的青春,在荒僻高岭创造 出了百万亩人工林海的世界奇迹,攻坚克难的精神接力传承,矢 志不渝的拼搏奉献凝聚成感人肺腑、举国传扬的塞罕坝精神。青 春是用来奉献的。怨声载道只会销毁人的意志,学会适应才能保 持良好心态,勇毅付出才能激发人的潜能。要守职守位、尽职有 为和扎根发光,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青年人

最美的青春魅力、青春色彩和青春诗行。

奏响"三部曲",青春万里行。人不辜负青春,青春定不负人。 青年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惜时奋起,快乐学习,练好本领,不懈奋 斗,乐于奉献,充满蓬勃的朝气,保持昂扬的斗志,提振拼搏的

精神,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






基层干部当好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 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 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广 大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

执行者,更应当好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

传承塞罕坝精神,要始终牢记使命,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 初心扛起重任。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塞罕坝水土流失严重,沙漠 逼近北京的严峻情况下,原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立机械林场。 60年来, 一代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号召,以青春热血扛起“为 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把"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的荒漠,创造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可想而知,在这 荒原变林海的奇迹背后是怎样的坚守与坚持。基层是联系和服务 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基层干部肩上挑着为民重担,身上承 载人民期待,更应以塞罕坝人为榜样,始终牢记使命,在乡村的 “鸡鸣鸭叫""泥泞坑洼”中真真切切厚植为民情怀,放下架子、扑

下身子,时刻满怀为民热情,将"人民"守护好。

传承塞罕坝精神,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 品格攻坚克难。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成立,面对极 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从祖国大江南北奔赴而来的林场 建设者们从未退却,他们满怀激情,以自强不息、义无反顾的坚

强意志,以“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崇高追求,顶寒







风、喝雪水,吃黑莜面,把天为""、把地当"",一棵接着一 棵种, 代接着 代干,从造林成活率不足5%、不足8%, 成活率达到99%以上,硬是在浩瀚荒漠沙地上筑起一道牢固的绿 色屏障。广大基层干部作为连接"上面千条线"的“下面一根针”, 更要从中不断学习这种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奋斗精神,迎着寒 风,顶着骄阳,撸起袖子,扛起担子,深入基层主动发现群众身 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群众切实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各种“疑难

杂症"

传承塞罕坝精神,要推进绿色发展,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的理念振兴乡村。历经近60载寒来暑往,塞罕坝已从"高、远、 "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鸟的乐园",成为了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这不仅印证"保护生态 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还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一线的主力军,更应明白“绿 水青山"的可贵,要自觉把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始终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 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积极探索"林下养鸡”" 养旅游"等生态和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携手群众真正打造出"产业 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美丽乡

村。






"“林”“森”背后的塞罕坝精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 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 响。第一代塞罕坝人, 一生只做植树一件事,在沙漠建起"绿色

",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应接续“木”“林”“森"背后的塞罕坝精神,

一辈子做一件事,做新时代"塞罕坝人"

一颗"功勋树"背后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为民服务 之心。在塞罕坝,人人都知道“一棵松"的典故。可以说,没有“一 棵松"就可能没有塞罕坝人建场的决心和信心,就没有现在壮观的 塞罕坝林海。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说,“这辈子我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植树造林。但我很满足,感觉没白活。"塞罕坝人用一生的坚 守初心,逐渐改善了塞罕坝的恶劣环境,让她变成了"美丽的高岭"

步入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塞罕坝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积极投身基层一线,解决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做群众的知心

人、贴心人。

沙海变林海"背后是"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干事创业之心。 十年磨剑终成锋。塞罕坝冷,土薄、气干,栽树并不容易,第一 年栽下去 片,成活率只有8%,第二年又栽下去,依然如 此……1964 年春季,马蹄坑背水一战,技术人员经过多番考察和

论证,调整了栽树时间,改进植树机的作业方式,所植落叶松平







均成活率达到99%以上,日复一 日终将沙海变林海,创造了" 间奇迹"。“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应谨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在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持之以恒在实干中开拓"精品",面临着 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勇于探索和创新,勇于走别人未走过的路,

不断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背后是"不破楼兰终不还”时代篇章 之心。风吹草低见牛羊。塞罕坝林地面积由建场之初的24 万亩 增加到现在的112万亩,这里的4.8亿棵树木,排起来可以绕地 12圈,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集中连片人工森林,三代人的“长征路”在浩瀚荒漠沙地中走出了 绿色长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水滴石穿的韧劲,练就 敢于“涉险滩"的实劲,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练就敢啃“硬骨 "的实志,以自己的热血和汗水书写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生态

环保等"时代考题",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顽山"到“宝山"中感悟塞罕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考察纪念林并同林场职工亲 切交流,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 建功立业。塞罕坝人把"黄沙遮无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

成令世界瞩目的“华北绿宝石”。

"华北绿宝石"中感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塞罕坝第 一代护林人赵振宇说过:“一辈子就干好这一件事,值得!”1962 年,369 名创业者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 只为了彻底改变塞罕坝"大漠沙如雪"的萧条景象。作为年轻党员, 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敢于不负嘱托,用行动诠释"为人民服 "的宗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奋进之路上仍会面临着许多难 关和挑战。越是风高浪急、山高路远,越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 政治信仰,作好面对复杂环境和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满怀自信、

破浪前进。

"华北绿宝石"中感悟"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精神。塞罕坝机 械林场第一代职工机械工程师任仲元说过:“我们就是听从党的召 唤,来这一心一意地办好造林这件事"。塞罕坝人扛起铁锹、背 树苗,热血上坝,无畏困难,抗严寒、斗风沙,在荒地上种满了 自己精心培育的落叶松幼苗。大多年轻党员生活环境优越,并没 有吃过太多苦,不敢面对自己的短板与不足,应弯下身子虚心向 前辈们学习,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群众添福祉,彰显年轻党员

的政治本色,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体现在一点一滴、







举一动的行动中,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

事,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从“华北绿宝石"中感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我就是死, 也要死在坝上。”接受组织安排成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任党委书 记的王尚海扛起"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带领着 队伍建设塞罕坝。 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 魄与毅力创造了现在的"华北绿宝石",林地面积由建场之初的24 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12万亩,这里的4.8亿棵树木,排起来可以 绕地球12圈,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集中连片人工森林。年轻党员要在平凡中勇担使命、奉献中 追求卓越、奋斗中一往无前,不负青春、牢记使命,把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

民。







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感悟"三心"力量


9 1 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党 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强调,人无 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 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我们党之所以历 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 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青年干部要从党的伟大精神中感悟奋进力 量,赓续初心铸忠诚、接续拼搏甘奉献、开拓进取不停步,接续

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最美"答卷。

赓续初心铸忠诚,心怀一颗信仰坚定的赤诚心。天下至德, 莫大乎忠。广大青年要一颗红心永向党,赤胆忠心为人民,将对 党绝对忠诚刻在心里、融入血液。青年干部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要把忠心向党作为人生信条,勇挑重担,努力涵养 家国情怀,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立场不移,工 作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做到“门好进、脸好看、 话好听、事好办",只认""不认"",不因服务对象的身份地位 而将红线松一松,不因个人利益而将规定变一变。谨慎用权、坦 荡做人,时时牢记红线,事事出于公心,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 惑,廉洁自律,秉公守法,始终心怀“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的赤诚。

接续拼搏甘奉献,心怀一颗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喊破嗓子不

如做出样子,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广大青年干部要以“等不起”







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睡不着"的责任感接续拼搏奉献 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塞罕坝人"为榜样,不驰于空想,不 于虚声,积极作为、用心干事。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一线,勇 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的山芋,以“明知山有 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干事创业。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对待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人在位上、心在岗上, 争做一流。青年干部要学习前辈奋勇争先的气魄,锤炼本领,拼 搏奉献,保持不甘人后的劲头,在厚积薄发中打牢根基,在攻坚 克难中勇攀高峰,提起迎难直上的精气神,给青春年华留下丰富

的阅历。

开拓进取不停步,心怀一颗争创一流的上进心。"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青年干部只有把职业当事业,培养终身学习的品质, 才能不负希望、不负培养、不负党的重托。工作中要向最好的学、 与最强的比,在与强手的较量中比高低、谋进步。对每项工作都 凝心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对经手的每一项工作都"深耕细 "、每份文件都“深读细研",在工作领域、内容、思路、方法、 机制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树牢“精品”意识,只争朝夕、 奋力拼搏,坚持做就做到最好,干就干到一流。青年干部当顺势 而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紧跟时代步伐,孜孜不倦、学而不厌, 做到不能则学、不明则问,加快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储备,优化 知识结构,打牢履职之"基”,补足精神之"",转变传统思维,

不断开拓创新。







从塞罕坝精神中读懂坚守和奋斗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强调,塞 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

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塞罕坝精神建立在坚守和奋斗之上,这是一代代塞罕坝人的 力量源泉和精神信仰。从不屈服的塞罕坝人用意志和信念战胜 难,用心血和汗水埋头苦干,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弘 扬和传承塞罕坝精神,重在坚守和奋斗,我们要以之为灯塔,在

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坚守是诠释塞罕坝人初心使命的精神指引,是塞罕坝人拼搏 向前的精神动力。从"尘沙飞舞烂石滚,无林无草无牛羊"的荒原 到拥有115万亩林海的世界最大人工林,从"一粒种子""万顷林 ",塞罕坝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修复生态、 保护环境"是他们肩上的使命,"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 "是他们在建设初期的真实显照。在面对树苗成活率极低的情况 下,塞罕坝人凭借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和毅力,久久为功谱 写下不朽的绿色篇章。坚守是干事创业的基石,是推动事业发展 的不竭动力,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 要以坚守为干事准则,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履职尽责,在日常工作

中要坚守初心,持之以恒,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塞罕坝精神闪耀着奋斗的光芒。1962年,369名平均年龄不

24岁的志愿者来到塞罕坝成为首批上坝者,经过艰苦的努力,







让塞罕坝成为一抹深深的绿色镶嵌在祖国大地上。塞罕坝人探索 引种、育苗和造林上的科技创新,摸索出技术要领,改进传统育 苗方法,大大地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树立了"绿进沙退"的成功 典范。艰苦创业的精神从第一代塞罕坝人传到第二代、第三代, 成为永恒的精神指引。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创 业的优良传统,以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拼搏精神,乐于奉献、 勇于挑战的工作态度,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道沟、 一条条坎, 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争当创新发展"排头兵",贯彻新发展理

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新的历史业绩。

如今,塞罕坝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 海洋、鸟的天堂",景色优美、环境宜人,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 林海,成为整个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犹如一颗璀 璨的星辰,闪耀在祖国北方。2017 年塞罕坝获颁联合国“地球卫 士奖",这是对塞罕坝建设者不懈奋斗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中国作 为世界文明生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崇高地位的高度赞许。 塞罕坝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成为生 态文明建设的领跑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塞罕坝的绿色蜕变, 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踏上新征程,党员干 部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用坚守和奋斗点燃干事创业热情,书

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从数字中感悟塞罕坝精神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同林 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 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

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59年间,3代塞罕坝人以接力赛跑的形式,用他们的青春与 汗水在昔日荒原上造林115万亩,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 "。从这一串串数字中,我们能深刻感悟到艰苦创业、久久为功、

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59”载寒来暑往,铸就了"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新中国 成立初期,塞罕坝被荒漠、流沙占据,最高气温33.4℃,最低气 -43.3℃,年均气温- 1.3℃59 年的艰苦创业,塞罕坝人在 极端困难的自然条件下,为京津筑造了一道防沙源、涵水源的绿 色屏障。萧瑟的寒风吹不动他们坚守的身影,漫天的狂沙挡不住 他们前进的步伐。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不 管遭受多少打击,初心与使命犹如灯塔般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支撑,没有矢志不渝的接力传承,就没有塞 罕坝的沧桑巨变。面对各种矛盾叠加凸显的关键期,我们要从塞

罕坝精神中找寻"答案",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矛盾面前不退缩,

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时之利。以更大的勇气、更强的决心啃下

难啃的"硬骨头",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3"代人持续接力,铸就了"久久为功”的塞罕坝精神。第一 务林人怀揣梦想来到塞罕坝,在“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 的艰苦条件下,凭借着一腔热血攻克了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 难题。三代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立下愚公移山志,不达目的 誓不罢休。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解决资源约束

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旧债,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发扬塞罕坝人“以 苦为乐、久久为功"的奉献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以“咬 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百米冲刺”与“万

米长跑"结合起来,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细心解决每一个问题。

115"万亩人工林海,铸就了“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从茫 茫荒原到115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人书写了一部壮丽史诗。昔 "黄沙遮天地,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如今呈现出一片生机 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这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的理念,不仅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授予“地球卫士奖"。我们要学习"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加 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环境问题监管,让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作 和生活中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坚决摈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中国梦沿着绿色发展的轨迹不 断前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生态环

境。






感悟塞罕坝精神争做新时代的"追光者"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强调,塞罕 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 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年轻干部要认真感悟 塞罕坝精神,争做新时代的“追光者”,做到眼里有光、心中有信

仰、脚下有力量,做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感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定信仰,追寻梦想之光。八月的 塞罕坝,林海苍翠连绵。可谁想到曾经的塞罕坝是“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荒漠沙地,是上世纪60年代,369名平均年龄不到 24岁的年轻人肩负"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来到塞 罕坝,点亮了梦想之光,他们用青春、汗水和智慧,将荒山沙地 变成了绿水青山,再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新时代的年轻 干部要敢于追逐心中的梦想,要有"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无畏精神,

笃定梦想,奋勇直追,建造追梦路上的"塞罕坝"

感悟"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拼搏,追寻奋斗之光。年平均 气温零下1.2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3摄氏度,冬季严寒肆虐, 塞罕坝人吃住在山上,在沙漠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终于把塞 罕坝从荒原变成了林海。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从塞罕坝人身上汲 取"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顽强拼搏精 神,汲取"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的大无畏精神,克 服一个个困难,闯过一道道难关。不畏艰苦,奋斗不止,顽强拼

搏,在新时代奋力书写为民服务的华丽篇章。







感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追寻奉献之光。前人栽 树,后人乘凉。经过59 年历程,三代塞罕坝人克服位置的偏远 与内心的孤独,接力传承,不忘初心,植绿荒原,铸就了"牢记使 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创造了"变沙地为林海, 让荒原成绿洲"的人间奇迹。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拿出"春蚕到死 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决心,汇聚勤勉敬业的奉献之光,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抓实干,涵养真挚的为 民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敢于为民担当,甘于为民奉献,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

运、心连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开辟新路的力量


所有困难的跨越都是以进步为补偿的,人类面对与困境的每 一次较量,都是一次破茧的契机。从黄沙漫漫、林木稀疏到绿树 成荫、山清水秀,这是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用拼搏与汗水创造的 人间奇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辟的前进道路。我们要不断弘扬、 践行、传承塞罕坝精神,顽强拼搏、科学求实,忠于初心使命,

积蓄前行力量。

这力量中有顽强拼搏的毅力、遇挫弥坚的勇气。从气候恶劣、 沙化严重到绿树成荫、生态优良,塞罕坝人没有退缩放弃,而是 奋力拼搏;从林木成活率不到8%到造林成活率高达95%,“下马 "销声匿迹,塞罕坝人越挫越勇、积极应对。“雨凇"灾害、百年 难遇的大旱,连番的自然灾害似乎在有意考验着艰苦创业的塞罕 坝人,然而大家含着眼泪重整旗鼓,再一次让希望的树苗重现生 机。我们要学习塞罕坝人这顽强拼搏和遇挫弥坚的劲头,在攻坚 克难时有拼劲,在遇到困难时有韧劲,敢打敢拼、敢想敢干,勇 于上前、敢于担当,不怕艰险、迎难而上,善于总结经验、掌握 发展规律,敢于突破实践,在坚韧不拔、千锤百炼中收获成功的

喜悦。

这力量中有科学求实的态度、传承发展的坚持。“三分造、七 分管",如何把林海管护好、经营好,是造林结束后的首要任务, 通过不断探索并及时总结提炼,确定了适合塞罕坝林分特点和科

学合理的管理保护措施。时间,虽悄无声息地流逝,然而对绿色







的追求,是塞罕坝人永恒不变的追求。造林的接力棒,从老一 人的手里传递到了新一代人的手上,科学、严谨、细致仍是他们 不变的态度。我们要学习塞罕坝人善于探索总结和科学求实的态 度,要在工作中用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做到判断形势 正确、制定决策科学,才能有效推动工作。同时,要做好"传帮带"

下大力气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历练,在困难中前行。

这力量中有严守红线的底气、忠于使命的决心。在万顷绿洲 中,如何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是摆在新时期 塞罕坝人面前的最大考题。红线之下,塞罕坝人严守林业生产责 任,以生态优先的态度,确保森林质量,同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 作为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创了塞罕坝人城镇化、现代 化的全新生活。我们要学习塞罕坝人坚守底线的决心和勇气,在 利益面始终摆正位置、摆正心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 重,同时还要主动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自己

工作的标准,在解决问题和深入实践中练就行动力、真本领。

一次次的坚持与探索、 一代代的接力与坚守,在失败中总结 经验教训,在路途中汲取智慧力量,如今的塞罕坝不只是将"不可

"变成了“可能”,这份“可能”已经成为开辟新路的磅礴力量






以伟大建党精神书写"成长篇章"


9 1 日,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 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强调,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

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青年干部适逢其会、恰逢其时。伟大建 党精神如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又如永恒闪耀的“指路明灯", 还蕴含青年人的成长“秘笈”,让广大青年干部从中领悟、成长和

收获,在投身伟大"中国梦"建设中书写精彩绚烂的"成长篇章"

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筑牢立身之本茁壮成长。从 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实现了历史飞跃,创造了"人间奇迹"。坚 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源自初心、系着 民心、凸显恒心,体现出政治态度和政治觉悟。“志不立,天下无 可成之事。"只有“立身之本"牢固了,才会追求党性更加纯正,才 能具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反之,则会出现软弱怯懦、东摇西 摆等"软骨病"。要始终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 慧和前行的力量,始终心系"国之大者",点燃青春激情,唤醒成

长渴望,始终做到对党忠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秉承“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心,夯实成事之基加速成长。

逢盛世,肩负重责。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广







大青年干部知重负重、埋头苦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若不是 整日在田间地头耐心寻找,就不可能找出那特别的一株;塞罕坝 若不是从曾经的一棵棵、 一片片,就不会有如今百万亩林海的“绿 色堤坝"。能“立大事者",""""兼备,要立鸿鹄志,还要保 持“本领恐慌"。要投身基层一线的"熔炉""练兵场”,锻造敢斗善 斗的“金刚钻”,历经风雨既可以增长才干,也可以磨砺心智和胆 气,经住更大的“狂风暴雨”。不要因事小而不为,学会在平凡岗

位上沉淀、升华,勇于在新的领域开拓创新。

永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恪守为民之责淬炼成长。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江 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 思为民之策,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要事。小 事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情系人民的赤子之心,人民群众的“身边小 ",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所系、期盼所在,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用 心用情所在。学土话、真融入、干实事,用为民服务的成色检验 自己的成长,从而一步一步淬炼成长。从"小切口"入手解决急难

愁盼的"大问题","辛苦指数"的累积打造群众的“幸福工程"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向“塞罕坝”


半个多世纪前,塞罕坝土地贫瘠,风沙蔽日,可谓"苦寒之地"; 如今,这里林木茂密,绿意盎然,美不可言。在极端的条件下, 三代造林人坚守初心、不离不弃,创造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

海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史。

塞罕坝已不再只是一个地名,还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塞罕坝 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赶考路上,全 体党员干部应当弘扬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

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争取更大胜利。

坚定"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永葆服务乡村新情怀。1962 年,平均年龄不到24 岁的369 位创业者,响应国家号召,在这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不毛之地扎根造林。理想是什? 理想就是保证完成党交付的任务。 一群人时刻把使命记在心里, 把担当扛在肩上。“林场还没有建成,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坝上。40 岁的王尚海接下任务,立下誓言、咬紧牙关,立志要带领着队友 们把沙海变成林海。"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走好"新长征路", 答好"新考卷",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场持久战中, 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为官避事平生耻”的价值追求,勇接“最烫手 的山芋"、敢啃“最硬的骨头",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 实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民有所求、

我有所为。

弘扬"把革命工作干到底"的艰苦创业精神,增添干事创业新







动能。啃窝头、喝雪水、住窝棚、睡马架…..这是塞罕坝建设者的 工作生活常态,再苦不喊累,再累不掉队,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

"志在林海"的深刻内涵。从不到5%到近8%再到90%以上,

数据的背后是他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八年的脱贫攻坚战役,我们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进入新时代, 迎接的是更难更重的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 汲取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催人奋进的精神,提高"七种能力",以更 大的决心、更强的革命热情、更扎实的行动,加足“马力”奋战在

乡村振兴一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美丽乡 村新风景。历经半个多世纪,从一棵"落叶松"如今的115万亩 森林,塞罕坝实现了"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为河北增资 源、为当地拓财源"的目标,在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塞 罕坝人呈现了教科书式的"参考答案"。实现乡村振兴,就要科学 把握实现什么样的振兴、怎样实现振兴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 加速实现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型,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 环的绿色产业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急 功近利的思想,既要做实"显绩",又要在"潜绩"上下狠功夫,驰 而不息、久久为功,把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后的“好评价"

当作检验成绩的重要标准。






"荒原林海"嬗变中汲取精神"甘泉"


阳光正好,木已成林。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 坝视察林场建设工作,他强调要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 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广大党员干

部都要当好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

感悟塞罕坝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的初心,牢记使命,争当 政治道路上的“扛旗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 人的责任,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面对时代的召唤, 一群来自 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地集结在塞罕坝林场上,他们勇担历 史重任,扛起"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大旗,茫茫 大漠之上,"天当被子,地当床,吃寒食,穿薄裳",尽管条件艰 苦、气候恶劣,但是塞罕坝三代人早已将历史使命转化为自身职 责,誓要将这片浩瀚沙地变成绿色林海。"花开花落终有时,初心 不改正当时",生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重任,广大党员干部尤需学习林场建设者的护林情怀,立足 岗位工作,明确自身职责,在党性锻炼中坚定政治定力,在难事 磨炼中强化政治担当,以实际行动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一 颗为民谋福的初心,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秉

承初心,怀梦前行,努力成为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感悟塞罕坝精神中"积极响应号召"的拼劲,实干兴邦,勇当 冲锋在前的“拓荒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

",塞罕坝中有个"六女大坝"的感人故事,她们是青春勃发、风







华正茂的高中女学生,为响应时代的号召,毅然放弃大学梦,为 了荒漠变林海,吃黑莜面、喝沟塘水、住木板床,她们创新将镇 压碳由固定式连接改为交链式连接,将毛毡代替铁片改进卡簧植 苗夹,大大提高育苗效率,在塞北高原上谱写出她们的青春之歌。 当前我国正处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时期,赶考的路上还存 在很多“腊子口”"娄山关"需要我们去攻艰克难,广大党员干部一 定要发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攻坚精神,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客, 将攻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落实到行动上,用自己的

辛勤付出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感悟塞罕坝精神中"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无私奉献,誓当 绿色发展的"明白人"。时光的河入海流,塞罕坝已成绿洲,55 的时光中,三代塞罕坝人奉献青春,辛勤耕种,护苗成林,他们 用自己的双手去呵护每一棵幼苗,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这片荒漠 的土地,用自己的双眼去感受这片绿色林海,凭借"漠未退誓不 "的昂扬斗志,终于创造了这个绵延不断的绿色长城。步入新时 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指示,"共搞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加快产业转型,加强环境监管,加大保护力度,以 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出发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 路,坚决抵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开发行为,为子孙后代留下青

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舒适生活环境。






用塞罕坝精神“扮靓”你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时强 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 民要发扬这种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更应该厚植塞

罕坝精神,用“精神”“打扮”自己,做建功立业场上“最靓的仔”。

学习"塞罕坝精神",让你我成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对党 诚“模样”。“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59

年来听从党的召唤,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将对党的忠诚融于日常工作中, 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创造了 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年轻干部要把对党忠诚融入自己的血液, 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政治信仰,切实增强"四个意",坚定"四个 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兢兢业业 做好本职工作,以对党忠诚"模样"在干净担当中不断成长,在忠

诚实干中展现新作为。

学习"塞罕坝精神",让你我成为“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艰苦奋

"模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高原治沙的世界难题,

塞罕坝人没有一丝畏难情绪,始终不忘赤子之心、不移愚公之志, "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誓言让"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成为过去。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 展壮大、成就伟业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年轻干部 长成才,必须上好“艰苦奋斗"这一必修课,远离“兔子干部”“泥

干部","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模范学习,以艰苦奋斗“模样”







在实践中砥砺意志品格,为长远发展打牢基础。

学习"塞罕坝精神",让你我成为"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 “模样""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半个多世纪以来, 一代代 塞罕坝人不言苦、不喊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兑现了"今天有 一棵树,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的誓言,使贫瘠山地荡起万顷林涛, 创造了属于所有中国人的绿色奇迹。新时代的年轻干部生在红旗 下,长在春风里,更要敢于担当、勇当先锋,做时代发展的“排头",以无私奉献"模样"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八十一难", “佛系”“躺平""拜拜”,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做务实

进取的“笃行者”。

学习"塞罕坝精神",让你我成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永不言 弃“模样”。自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努力,在极其 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正是因为这种永不 言弃、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才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变成了现实。古语云:政如农功。干事创业就像种庄稼,不能急

功近利、心浮气躁。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很少有一蹴而就、

立竿见影的事情。年轻干部要以永不言弃"模样",沉下心来,埋 头苦干、锲而不舍,发扬钉钉子的精神, 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发扬塞罕坝精神夺取乡村振兴的新胜利


8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 林,他强调,塞罕坝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 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

文明发展好。

有人说,塞罕坝视觉上是绿色的,而精神上却是红色的。曾 经的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为了抵抗风沙对风沙对 北京的侵蚀,林业部决定组建塞罕坝林场,369 名平均年龄不到 24岁的创业者,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上坝,开始了艰苦卓绝的 高寒沙地造林,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 美不胜收。伟大的塞罕坝精神造就了今天美丽的塞罕坝,生态宜 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塞罕坝精神也对我们在新时期开展乡

村振兴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和启示。

发扬塞罕坝精神, 一是要讲奉献。半个世纪前的塞罕坝环境 艰苦,林场工作者处在全年风沙不断,极端寒冷气候的环境下, 生活条件极端艰苦,建场初期育林成效低微,但却没有一个人打 起退堂鼓,林场的领导甚至不约而同地把家从北京、承德等地搬 到塞罕坝,表达"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坚定决心,体现出 的正是讲奉献。今天,在全面开展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工作中的 困难依然存在,有些甚至是“老大难”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讲

奉献,不被工作中的困难所阻挠,以百折不挠的态度推动工作走







深走实。

发扬塞罕坝精神,二是要讲创新。塞罕坝建林场初期幼苗的 存活率不到8%,造林效果很不理想,林场领导带领职工一起研 究造林技术,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育苗方式,钻研出了马蹄坑的种 植方式,1964年,塞罕坝人组织马蹄坑造林大会战,开创国内机 械栽植针叶林的先河,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塞罕坝大规模造 林也由此拉开序幕。今天的中国日新月异,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 学习,适应时代的进步、工作的要求,紧紧依托科技力量助力开 展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这样才能在乡村振兴事业中事半功

倍。

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大范围 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 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密切配合下,

我们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领悟塞罕坝的成功"密钥"


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被称为“河的源头、云的故 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 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1962年,林业部为阻隔沙化袭扰 北京,组建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启了近60 年翻天覆地的新变

化。令人惊叹的背后,成功的"密钥"充满着催人奋进的强劲力量。

艰苦创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斗志和决心。欲让"荒原变 林海”,谈何容易?严寒、狂沙、荒山,使得造林之路走得格外艰 辛,最初树木的成活率只有不到8%,困难只会吓退怯懦的胆小 者,却会让真的猛士战风斗沙、踯躅前行。369 名平均年龄不到 24岁的创业者,勇敢地扛起了这份担子,愚公移山一般开启了高 寒沙地造林之路,最终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为有牺 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林场领导的“不绿塞罕坝,誓死不 后退"的背后,是中国人不信邪、不信命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斗志。 党员干部当从这份决心和斗志中汲取"不等不靠不要"的精神力量, 锤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闯、也要干"的坚定意志。有了这 种精神,任前路如何坎坷,就没有拿不下的“娄山",攻不下的“腊

子口",就没有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干不成的事。

绿色发展,念兹在兹、魂牵梦绕的情怀和担当。“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这是焦裕禄改变兰考的担当和情怀。“尚 海纪念林",是王尚海13年造林54万亩的担当和情怀。近60

持续的人力、物力投入,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担当和情怀,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是一切利己主义者、 利益至上主义者所无法理解的,却是在中国确实发生的,是一代 又一代赓续传承的红色血脉。为了人民,沙地可以成林海;为了 人民,可以几十年如一 日地一茬接着一茬干;为了人民,我们可 "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疫病患者的生命;为了人民,我们可以一 次次选择面向危险和困难“逆行"出击。正是有了这份"生死所系”、 念兹在兹的担当和情怀,才有了无数外人眼中不可能中的可能, 才有了无数个平凡中的不平凡。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才能 无往而不胜,我们才能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并战而胜之、攻则必克。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坚守。“望海楼”“ 妻哨",60年间,20多对夫妻守着9"望海",每隔15 钟,就用望远镜瞭望、记录一次。在坚守中把平凡的岗位当战位, 把平凡干成了不平凡,干成了伟大不朽的丰碑。和“开山岛的苦楝 "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一样,正是有了这么多人默默无闻的守候, 才有了塞罕坝几十年无一起火灾的奇迹,才有了从一穷二白到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才有了今天中华大地一个又一个新的奇 迹。党员干部当从这份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的坚守和奋斗中,体味什么是当好一颗"优质螺丝钉",什么是“国 之大者",什么是一名共产党员当为之事,什么是奋斗中的不平凡,

在工作中更加一把劲、更出一份力、更尽一份心。






以青春接力传承"塞罕坝精神"


精神引领事业,奋斗书写奇迹。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 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强调塞罕 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

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在一代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中,塞罕坝孕育了 伟大的"塞罕坝精神",书写出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奇迹"。年轻干 部要读懂塞罕坝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背后的“精神密码”,"塞罕坝

精神"为引领,用青春热血谱写更多"人间奇迹"

接力传承"使命至上"的力量。59年间,塞罕坝从荒漠沙地变 成绿色福地,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一代代塞罕坝人始终听从党的 召唤,立志建设祖国,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当 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从全国18个省份集 上坝,怀揣着造福国家和人民的梦想,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高原 荒漠,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塞罕坝上建立机械林场, 防风阻沙蓄水源,把青春乃至一生都安放在了这里。他们用青春 书写了奇迹,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初心使命。新时代赋予了青年 一代新的历史使命,年轻干部要响应伟大号召,勇于挑起时代重 担,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伟大梦想之中,传承发扬党的光 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成长养分,在党、 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热血,砥砺青春意志,谱写青春

赞歌,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接力传承"艰苦奋斗"的力量。青春就应该不懈奋斗,唯有奋 斗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书写出最美的青春。在建设人工林 的过程中,面对着生存条件极端恶劣、树苗存活率低的难题,塞 罕坝人没有任何畏难情绪,艰苦奋斗、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用 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筑起了一座绿色丰碑,唱响了感人至深的 “奋斗之歌”。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并不比过去要少, 发展的形势依然艰巨,容不得丝毫喘气歇脚的想法。年轻干部要 "塞罕坝精神"中汲取艰苦奋斗的力量,主动接过时代的“接力 ",筑牢艰苦奋斗的“精神堤坝",主动投身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 地区,不畏惧失败、不害怕挫折,面对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敢于 迎难而上,与自己赛跑、同自己较劲,在一次次"上坝"中不断涵 养品格、磨砺意志、增强本领,以昂扬斗志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伟

大胜利。

接力传承"无私奉献"的力量。 一代代塞罕坝人,将自己的青 春付给了塞罕坝,将沙漠的尘沙和寒冷的夜晚留给自己,无怨无 悔地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这片绿洲。在当时这片无人问津的沙漠, 塞罕坝人无私奉献、默默耕耘, 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 久为功,留给了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 彰大会上,助力当地和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年轻干部要深刻领会"前人栽树,后人 乘凉"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葆一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 心,主动去除好高骛远、急功近利、骄傲浮躁的“杂质”,在干事

创业中学会沉淀自己,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品格,锻造“功







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甘当党、国家和人民事业的“铺路石”“螺 丝钉",在无私奉献中升华人生境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

"






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中推动美丽中国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 成部分,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三代塞罕 坝人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让曾经一度"高、远、冷"的塞罕坝, 变成了"绿、美、香""华北绿宝石",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 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党员干部当接续奋斗,在弘扬塞罕 坝精神中推动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成为现

实。

以“一片赤诚跟党走”的情怀坚持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上世纪60 年代,党和国家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担 当,下决心建设塞罕坝林场,从那一刻起,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就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扛在肩上,塞罕坝 造林人一开始吃的是“黑莜面饼炒蘑菇",住的是"一张大炕窗户四 处漏风"的茅草屋,他们有放弃高考、誓言将青春献给塞罕坝的" 上六女",有弥留之际还不忘让油松扎根塞罕坝的曹国刚,有19 岁为完成防火瞭望工作而截肢终生与轮椅相伴的孟继芝....一代 代塞罕坝人历经风雨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凭借一 股子精神硬是在浩瀚荒漠沙地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 障,书写了一 曲可歌可泣的绿色赞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

意的答卷。







以“志立可成天下事"的担当坚持艰苦创业。"天当床,地当房, 草滩窝子做工房。”物质生活条件的艰苦丝毫没有影响到塞罕坝最 初建设者们的工作热情,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们便种下6400 落叶松,然而荒山秃岭、全年风沙、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使得 初期的造林成活率不到8%。关键时刻,王尚海、张启恩等林场 领导把家人和孩子从北京、承德搬到了坝上,以"誓死不后退" 坚定决心和意志坚守阵地。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高寒地 区的造林经验,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走过 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艰辛造林路。塞罕坝造林人始终坚持“前人 栽树后人乘凉"的高贵品格、树牢“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追求,以 "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忠诚奉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斗志、 “一年四季长在树林里"的苦干坚守、“一代接着一代干”使命担当,

完成了一波又一波的绿色接力,创造了旧貌换新颜的奇迹。

"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黄沙遮 天日,飞鸟无栖树""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塞罕 115万亩林海,既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也是践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幸福林"。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 化苗木等生态产业,现在塞罕坝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了200 亿元,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 万人次以 上,辐射带动近4万人受益,拉动1200余户贫困户、1万余贫困 人口脱贫致富,塞罕坝的"绿水青山"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脱贫致

富的"绿色银行"。塞罕坝由沙成绿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要破除







短视思维,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意义一样 对待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实现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最动人那一抹“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 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 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 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等情况。

最动人那一抹"绿""风吹沙起好荒凉""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良好生态。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清朝末年开围放垦后,

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中叶,原始 森林已经荡然无存,成了林木稀疏、气候恶劣、人烟稀少、风沙 肆虐的荒原沙地。解放前夕,塞罕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

好荒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1962年开始,

三代塞罕坝人用50 多年的时间,将这片曾经林木稀疏、风沙肆 虐的荒僻高岭变为112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变荒原为林海、让 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50 多年来, 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 "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让那一抹"绿"如此动人。

最动人那一抹"绿"是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 成的伟大精神。从"风吹沙起好荒凉"到林海漫漫、绿洲星罗,塞

罕坝人形成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







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艰苦 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 散发着迷人的辉光。创业艰难,没有塞罕坝人的艰苦创业, 一棵 一棵的植树,何来那一抹最动人的绿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无数塞罕坝建设者不畏艰难、愈挫愈勇,克服了一个个困难,闯 过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绿色奇迹",也树立了“精神丰碑”。如 今,塞罕坝精神已经超越地域和行业界限,成为全国人民建设生

态文明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

最动人那一抹“绿”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奋斗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一粒种子、 一棵 幼苗到枝条摇曳万顷林海,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 景象到群山抹绿、层林尽染,从草木不见、黄沙弥漫风起沙涌到 4.8 亿棵树木构筑起“绿色长城”,从树是最稀罕的东西到森林资 产总价值超过了200亿元…….塞罕坝人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 楼兰终不还"的英勇无畏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 的奋斗实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书写了拼搏奉献、不畏艰苦、奋 斗创新、担当使命的精彩华章。那一抹"绿",是担当者用奉献滋

养、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年轻干部"三应三不"走稳新时代赶考之路


今年以来,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 一大批优秀年轻干 部走上重要岗位,肩负起地方发展重任。习总书记曾指出:"广大 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 中主动担当作为。”年轻干部理念新、思路新,接收快、响应快, 具有优越的学习能力和反应速度,但要真正成为新时代"赶考"

上的“千里马”,还需不断强化“稳”的功力。

谋事要稳,应深思熟虑,不偏激冒进。起步决定方向,站在 “第二个百年"的开局之年,要更加重视"谋篇布局”这个关键,不 断强化系统思维,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以远景目标为导向, 分阶段细化成一个个可推进、可落实的子目标,稳步实施、逐个 攻关。年轻干部在制定各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时,不能“抄作业 "借鉴成功经验,要通过实地调研、请教前辈等方式摸清当地情 况, 了解实际需要,有针对性提出推进举措,避免走从前走过的 “死胡同”。要想透总体目标,多问几遍“为什么做”"怎么做", 忌“盖别墅式”"套娃式"工作法,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造成人力

损耗、资源浪费。

干事要稳,应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摩天大楼的落成离不 开堆石垒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更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尤其是基层的年轻干部,要清晰地 认识到自身是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最紧

密的一环,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







分学习和发扬"塞罕坝精神",把根深扎在基层,深刻认识到安全 监管、矛盾调处、秸秆禁烧等一件件"份内小事",其实是实现人 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大局要事"。在开展工作时,要时刻保持务实 的工作作风,切忌“大包大揽”以求“有功",或是“一刀切"只为“无

"

成事要稳,应扛得起事,不避重就轻。通往成功的道路荆棘 密布,年轻干部要勇于挑起重担,敢于独当一面,到急难险重一 线去攻坚克难、建功立业。面对突发情况,不自乱阵脚,能稳得 下心神,对演变形势作出精准预判,对处理方向作出科学决策, 对应对措施作出全面部署;面对发展难题,能切实扛起“功成不必 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善于从宏观政策中去发现规律, 也能到田间地头里去解决问题;面对改革阻碍,要扛得住压力质 疑,坚定迎难而上的勇气,通过优化实施方案、改进工作方法,

做通思想工作来打通"中梗阻",全力确保各项政策平稳落地。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年轻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走稳脚下的 每一步路,忠诚坦荡,不走捷径,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少做锦

上添花的漂亮事,不做违规越矩的糊涂事。






选调生用塞罕坝精神厚植“乡村绿”


8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 林,这里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诞生

的地方。

牢记使命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艰苦创业是共产党人的优 良作风,绿色发展是共产党人的执政智慧,作为党组织重点培养 的对象,广大选调生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厚植

产业发展、人民幸福的盎然绿色。

心怀人民、牢记使命,为"乡村绿"涵养优良政治品格。塞 坝,115万亩林海,世界最大人工林。这115万亩的绿色不是为 了林场人自己而"绿”,而是为了千千万万人民而"绿"。你们也是 能给乡村带去绿色的人,因为你们是优秀的选调生。选调生意味 着什么?意味着""精兵强将,“调"广袤农村,""乡村振兴之 生命力,这是选调生的责任所系,更是使命所在。你们要带着组 织信任、人民期待,尽快实现从学校到乡村的场景切换、学生到 “农民"的角色转变。老百姓不喜欢"高高在上""",只喜欢“平 平淡淡"的“人"。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是你们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最 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关心人民急难愁盼、回应群众大事小情 是人民群众信任你、支持你最简单也是最持久的途径。只要你和 人民群众的心近了,那么你的工作就会无往而不利,因为人民力

量大于天,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为“乡村绿”锻造务实工作作风。59







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坚韧不拔、战天斗地的意志和攻坚克难、 永不言败的担当,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你们接受组织 的召唤,选择到基层一线工作服务,就得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 思想准备,就得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青春模样。乡村振兴 面临的具体问题不会少,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阻力和困难,这就需 要你们有愈挫愈勇的韧劲、迎难而上的钻劲、永不服输的狠劲。 只要你们肯下功夫、流汗水,办法总比困难多,收获总比失去多。 当你们的工作作风实之又实,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那么无论是组织也好、百姓也好,都会认可你们的行动、肯定你 们的付出、支持你们的工作,你们的工作成效自然也就会越来越

好,离乡村振兴目标也就更进了一步。

绵绵用力、绿色发展,为"乡村绿"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依托 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等生态产业,塞罕坝机械林场 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贫到富的转变。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现 在塞罕坝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200亿元,这无疑更加印证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哲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才 能记得住乡愁。绿色是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什 时候都不能丢。你们要带领老乡们一起努力,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大美田园。联系 引进项目要坚持绿色低碳标准,"两高"项目再""也不动心,因 为那是竭泽而渔,效益长久不了。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导文明生活习惯,教育引导村民看好“家门口的整洁”。 一人力量

小,大家能力大。要动员群众组建志愿小分队,共同对污染环境







的行为说""

正是靠着一代代塞罕坝人夙兴夜寐、接续奋斗,才让树这一 “最稀罕"的东西变成"最平常”。年轻的选调生啊,你们选择了扎 根基层、奉献乡村,就请把根厚植在人民群众心里,把青春挥洒

在广袤无垠大地,为老乡们带去更多绿色、更多发展、更多实惠。






传承"红色"基因走好"绿色"道路


塞罕坝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林场的名字。它是蒙冀交界之 地,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百万亩树木让荒山换了 人间,塞罕坝从昔日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天然氧 "。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造林人传承塞罕坝精神,

用手一株株栽种,用心一棵棵培育的人间奇迹。

从驰而不息的植树造林中,读懂"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的塞 罕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为恢复植 被,阻断风沙,造福百姓,面对国民经济困难的窘境,仍咬紧 关,下定决心建一座大型国有林场。1962年,来自全国18个省 区市,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369 人,豪迈上坝,他们将青春和 热血洒在了塞罕坝。当时,塞罕坝的条件极其艰苦,建设者们没 有固定住所就睡马棚、窝棚,没有食物就啃馒头、吃野菜,"天当 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是他们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艰苦 的环境非但没有减弱他们的工作热情,反而激发了他们早日实现 造林梦想的斗志。初见成效的塞罕坝林场,却在1977年和1980 年接连遭受雨凇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大旱后,毁于一旦。只能重新 造林,从头再来。 一代又一代塞罕坝造林人听从党的号召,传承 “红色"基因,以钉钉子精神赓续奋斗,终见今日这一片动人的“中 国绿"。如今没有彼时艰难的生活和艰苦环境,但在民族复兴、乡 村振兴的路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党员干部更应该发

塞罕坝精神,多走一些“土路”、多听一些“土话”,坚定公仆意识







和为民情怀,传承好“红色”基因。

从久久为功的守树护林中,读懂"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 罕坝精神,走好"绿色"道路。“塞北一棵松,独立天地中。年轮二 百岁,长啸八面风。"这是塞罕坝的"功勋树",它给了第一代林场 建设者"这里可以栽树"的启迪。由于塞罕坝地势较高,当时我们 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最初造林成活率不到8%, 如同爱迪生为发明灯泡做了一次又一次实验一样,林场科研人员 不断改进育苗法,摸索植苗技术,攻坚克难,终在高寒地区成功 取得全光育苗。如果把人工林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塞罕坝人种的 树可绕地球赤道12圈,这是塞罕坝的“功勋林"。从一棵"功勋树” 到百万亩"功勋林",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塞罕坝造林人久久为功的 植树造林和守树护林,现在塞罕坝林场辐射带动近4 万人受益, 林场职工年均收入近10万元,老乡们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真谛,他们说,“绿水青山"如今是脱贫致富的"绿色银 "!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保护生态环境之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 任、政治高度、战略意义,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

行于工作中,走好“绿色”道路。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8次到地方考察,必看环保、必谈 生态,其中4次更是将"生态"这一主题安排在行程的"首站"。生 态环境关乎每一个人,谁都不能独善其身,生态环境的好坏,与 人民幸福指数有着密切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们要读

懂、领悟、践行塞罕坝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走好中国式现







代化"绿色"发展道路,不遗余力建设"美丽中",在新征程上再

建新功。






从“荒原变林海”中品读"塞罕坝精神"


第一次听说塞罕坝,是从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中,讲述了 60 年代, 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为了"绿水青山"的梦想, 扎根塞罕坝,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 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其实,当时真实的情况比影片更艰苦, 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铸就了感人的"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有艰苦创业的恒心。

60年代的塞罕坝,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可 以达到零下40度,每年的平均气温为1.3度,除了夏天的温度 稍微暖和一点,其他三季都颇为寒冷。1962年,来自18个省() 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来到塞 罕坝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他们啃窝头、喝雪水、住马架、 睡窝棚、钻地窨子,依旧乐观积极,他们将青春一并播种在塞罕 坝的沙漠里,用汗水浇灌内心的信仰,本着一颗无畏的恒心,埋

头苦干,用心血和汗水在莽莽荒原筑起万顷林海!

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有甘于奉献的爱心。

塞罕坝的建设者们明明可以选择更加优越的工作,可他们却 选择扎根荒漠,他们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在清贫的岗位上和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加强修养,经受考 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他们为塞罕坝建设无私奉献的这颗

仁爱之心,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建设者,前赴后继地将根







扎在这里。

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有绿色发展的决心。

今天的塞罕坝,被称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 的海洋、鸟的天堂"。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这是55 来塞罕坝建设者用始终不变的绿色发展的决心换来的, 一代又一 代,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发展的新格局,深 刻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

治理环境污染依然艰巨,绿色发展的决心不能变!

习近平总书记23 日下午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 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

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从“绿色接力"中感悟"红色精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同林 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

文明发展好。

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林的海洋、河的源头,花的 世界、鸟的天堂",59 年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爬冰卧雪、矢志 奋斗,在塞罕坝这片土地上书写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 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上,广大党员 干部要从这场"绿色接力"中,感悟其背后蕴藏的"红色精神", 取奋进力量,以艰苦奋斗、担当作为奋力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壮

美画卷。

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之力。塞罕坝林场之所以能实 现从一棵树到一片“""的成长变迁,最根本的就在于三代塞罕坝 林场人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忠于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时 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天下至德,莫过于忠。"信仰 坚定,人的意志就越坚强,历经风雨不易志向,饱受磨难不改初 心。对于塞罕坝人来说,忠诚已刻进灵魂,融入血脉,成为激励 他们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塞罕坝筑起一 座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自觉做共产主义远

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 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贯彻执行中 央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以对党绝对忠诚保

证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感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之力。 圈圈的年轮记录着几 十年的岁月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奋斗。建设初 期,"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渴饮河沟水,饥食黑莜 ",纵使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塞罕坝林场人也从不向艰难困苦 和风险挑战低头,克服雨凇和旱灾等自然灾害的考验,攻破一个 个技术难关,筑起了一座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新时期的长征 路上,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除 掉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战胜不期而至的“黑天鹅”" 犀牛",都需要我们党员干部鼓足干劲、铆足拼劲、使出闯劲,练 就能抗风雨的“铁肩膀",挺立起顶天立地的“硬脊梁”,勇于直面 困难,矢志不渝奋斗,苦干实干,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

社会发展新局面。

感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之力。“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从因林而生到与林共进,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与汗水浇灌梦想, 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 苗木等生态产业,塞罕坝机械林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从贫到富,并于2021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

称号。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







形势,党员干部要转变绿色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少 做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事,注重发扬"前人栽 树,后人乘凉"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绿了荒原, 白了头"的坚守在推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 夫,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让人

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党员干部当以信仰为旗, 接续传承塞罕坝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忘责任,不辱使命, 扛起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重任,在新征程上 再建功立业,克服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而不懈奋斗!






从“塞罕坝精神"里汲取“辩证法”的智慧


8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精神发源地、河北省塞 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同林场职工代表 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 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 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

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59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 的建设者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两山"理念,在飞鸟无栖树的 荒原上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深入挖掘出先行撬动、示 范引领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内涵丰富的塞罕坝精神。细嚼 “塞罕坝精神"12 字,里面闪耀着许多值得我们去学思践悟的“辩 证法"。“辩证法"如同我们的工作生活导师。吃透这些"辩证法", 从中汲取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对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

建设大有裨益。

汲取"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智慧。“精神变物质、 物质变精神"是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提出的一个著名哲学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 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 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 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

证法。我们从"塞罕坝精神"里看到,近一 甲子前的塞罕坝人,用







十分艰苦的劳作, 一棵接一棵地把林木插在连鸟都不想栖息的荒 芜之地上。当时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工作生活条件也异常艰苦,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很落后。塞罕坝人只能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支 撑与荒漠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的顽强斗争,久久为功战胜磨难走 出荒漠、走向林海。这就是"精神变物质"的过程。而今,新征程 上的塞罕坝人还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赓续塞罕坝精神,激活精神 动力之"绿源",撸起袖子再接再厉,把近60年塞罕坝精神创造的 更高水平的物质基础再转化为精神能源。这就是"物质变精神" 过程。“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始终闪耀于塞罕坝精

神内涵里。

汲取"破”与“立"的辩证法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将"破立 辩证法"运用在阐述新理念的产生上。 一种新理念的“立",总是伴 随着旧理念的""。国与国之间树立共赢的新理念是如此,五大 理念的“立"也是如此。没有单纯的新理念的“立”,只有伴随着“破” 旧理念的新理念的""。塞罕坝人能够创造荒漠变林海的人间 迹,使其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先行示范的重要意义,离不 开塞罕坝人敢于从理念上"破除"旧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生态文明新理念的破立辩证法运用之智与勇。正所"不破不 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新理念指导着新实践,塞罕坝精神从 头到脚的创造都是在头脑中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理念上的“破立

辩证法"运用,如同塞罕坝精神的生命线。

汲取“两山”理论的辩证法智慧。20178月,习近平总书记

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河北塞罕坝







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里闪耀着辩证统一、统筹兼顾的 辩证法哲学智慧。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要了金山银山,就 要不了绿水青山,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经济 发展只能带来环境破坏,经济发展只能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作" "。从今天看来,这种思维方式是脱离于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 哲学的错误思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完全敌 对”“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可以是相互增益的“辩证统一 "统筹兼 "的关系。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创造奇迹的过程,是把"两山" 的辩证法运用于实际中的成功典范,是值得我们从中汲取辩证法

智慧的富矿。






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三种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 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 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 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等情况。"塞罕坝精神"是一种遇挫弥坚、战而更勇的精神,是一 种让"美丽高领"重现生机的力量。党员干部要从“塞罕坝精神"

汲取“三种力量”,凝聚干事创业力量。

坚定信念,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追寻梦想的力量。从“0” 1”的突破充满了艰辛,高寒、高海拔的环境给育苗带来了重重 力。“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一步一步筚路蓝缕的 创业历程让塞罕坝人从无走向有,从失败走向成功,在坚定不移 的脚步中驶向了梦想的彼岸。每个"追梦人"因为心怀梦想,因而 备受鼓舞,尽管年事已高依然能够"壮心未与年俱",尽管遭遇 艰难险阻依然能够"猛志固常在",在追梦的道路上永远充满力量。 伟大梦想是我们开拓进取、奋斗事业的驱动力。党员干部要心怀 梦想、脚踏实地,在向梦前行的道路上不断耕耘、奋发有为,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人生奋斗充满力

量、乘风破浪。

倾情奉献,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为民奋斗力量。塞罕坝人 的笃定与坚守为京津地区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生态屏障,

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人民群众的初心是他们







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力量源泉。初心是党员干部接续前行、接 力奋斗的力量。党员干部心心念念的是群众的生活, 思夜想的 是群众的幸福,对群众的关爱之情根植在心里,关切之意彰显在 行动中,这是党员干部深耕厚植的为民情怀。党员干部要用真心 沟通民意,用脚步丈量民情,在为民奋斗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处,在为民奋斗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群 众的笑脸当成最大的慰藉,把人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当成最大的快

乐。

勇于实践,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锻造本领的力量。塞罕 人勇于向"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发起挑战,在一次又一次 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锻造本领,最终创造 出从荒漠到林海的绿色奇迹。向现实中的难题挑战,其实也是对 自己的挑战,磨砺的是意志,增强的是本领。古语云,“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受绳”是木直的必经过程,"磨砺"是锻造兵 器的必经过程,而实践也是党员干部锻造能力的必经过程。在实 践当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是党员干部能力的"磨刀石",能力越磨 越有,本领越磨越强。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实践,不断强化本领,

把本领练强,把本领用好,让大本领发挥大作用。






从塞罕坝精神中深悟""“开”“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 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 起源地。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伟大精神、接力伟大事业,发扬塞罕坝精神,

强化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和能力本领,奋力开创伟大事业。

让不变的理想信念“长""人间天堂”。塞罕坝建设者喝的是 冰雪水,吃的是黑莜面,睡的是地窖子,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 境并没有让他们知难而退,他们以理想信念为指引,在艰苦卓绝 的奋斗中让飞鸟有了家,让黄沙没了影,让绿树有了伴,大片的 绿林为荒山披上了美丽的外衣,伟大奇迹的背后是几代塞罕坝人 凭借着不服输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在接力传承中建设了世界上 最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朝气蓬勃 更应信念坚定,要满怀青春理想,满载青春力量,以坚韧不屈的 意志投身伟大事业,知难而进、遇难而斗、克难而胜,满怀信心

与斗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让坚定的为民初心“开”出"绚丽花朵"。激情燃烧的年代,热 血和青春都为人民事业而燃烧着,为民初心照亮了奋斗征途。从 “飞鸟无栖树""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塞罕坝的"华丽转变"彰显着塞罕坝建设者想要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质量,以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的真挚初心。为民初心越坚定,







青年干部越能吃苦受累,脑子里总会回荡鼓舞振奋人心的交响曲, 凝聚起一往无前、开拓进取的力量。坚定的为民初心体现在青年 干部的"第一时间"里。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所 忧虑的问题,"第一时间"是时间观念,也是为民理念,青年干部

要勇于奋斗、努力奋斗、扎实奋斗,让这颗真心开出青春之花。

让强大的能力本领"""丰硕果实"。技术难题时刻考验着 塞罕坝建设者的能力本领。缺少核心技术,种下一棵树都是问题, 更不用说一片林场、大片林海了。塞罕坝建设者在反复试验与实 践中增强本领技能,用好技术、把树栽活;创新技术,把树栽成 片,林场和青春一道展现出蓬勃生机。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干 部的能力本领是干事创业的必备功夫,要谦虚求教、勤于练习, 能够在技能切磋中知晓短处,在学以致用中填上空白,在实践锻 炼中补足缺漏,在自我超越中提升个人业务能力与水平。青年干 部要常学常练、常练常学,练得勤、学得精,让能力本领成为推 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结出个人的成长之"",结出事业的成

效之""






从塞罕坝精神中悟"此身"“此时""此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 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 起源地。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在几代塞罕坝建设者的艰苦奋斗下,才有了今天的绿色奇观。

对于青年来说,努力不是表演,梦想不是口号,只有在脚踏 实地的行动中,才能实现自我的成长。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要 从中悟"此身”"此时""此地",以活在当下、努力奋斗的积极态度

去拼搏创造,以“三此”去奋斗未来。

要从"此身"去奋斗。“此身"的意思是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 绝不推诿给他人。塞罕坝建设者在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发展中融入 “我”力量,以不屈斗志、必成决心和使命担当写就新篇章,让荒 地换了人间,让旧貌换了新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唯有踏浪而行,才能站上潮头;唯有披荆斩棘,才能开拓大 道。有为在此身,青年干部"绕树三匝"不如"生长成树",成为能 经风历雨的大树。青年干部要以此身去奋斗,用双手实干苦干, 用双肩挑起重担,用双脚坚韧向前,用双拳粉碎困难,从泥泞崎 岖走向平坦开阔,从风雨交加走向风和日丽,从低矮昏暗的山脚

走向无限风光的山顶,以"此身"走过艰辛历程,走向美好明天。

要在"此时"去奋斗。"此时"的意思是现在该做且能够做的事

情,立即去做,不要拖延到以后。塞罕坝的建设者志在未来、







在当下,短短两年时间里,就种下了6400 亩落叶松,尽管接连 遭受雨凇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大旱,但他们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选 择在"此时"继续奋斗,不过是从头再来。"饱尽春蚕收罢茧,更殚 余力付樵苏",奋斗的青年没有借口,奋斗的青年从不懈怠,纵然 岁月不饶人,也从不让时间从指缝悄然溜走,把时间和精力都投 入到事业当中去,心中闪耀着的奋斗星火从未熄灭。奋斗在此时, 脚步不暂停,青年干部要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让雄 心壮志在驰而不息的奋斗中奏响壮歌,让书生意气在久久为功的

奋斗中挥斥方遒。

要由"此地"去奋斗。"此地"的意思是在所处的环境中着手去 做,而不是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种环境去做。所有的奇迹都是人 创造出来的,心不安定下来,行动就没有力量。塞罕坝建设者来 自全国18个省市区,平均年龄不到24岁。他们来到塞罕坝,把 自己的全部交给了事业,把自己的身心全部都安放在这里,正是 这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境让他们的事业有了大的建树,创造 塞罕坝的奇迹。从这里开始,在此地奋斗,青年干部要像"一块砖",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能够扎根在环境艰苦的地方,在"此地" 砺心志、锻炼本领、增强力量,把此地的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

把此地的事业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奋斗中成就事业

从塞罕坝精神中悟"此身”"此时""此地",青年干部要奋斗向 前, 自己去做、现在就做、在这就做,有这样的行动力,就一定

能够有收获、有成绩,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读懂“荒原变林海”背后的精神启示


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时强调,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

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六十载风雨兼程,塞罕坝人牢记使命、扎根高原、无私奉献,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丰功伟绩。基层党员干部要读懂"荒原变林 "背后的精神启示,学习塞罕坝人听党召唤、勇担使命的坚定信 念,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豪情壮志,克己奉公、忘我奉献的优

秀品质,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成就一番事业。

读懂他们听党召唤、勇担使命的坚定信念。伟大的精神推动 伟大的事业。面对党的号召、国家需要,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 名热血青年吹响了"集结号",以青春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他 们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顽强意志,经过2 多个昼夜,三代人的接续奋斗,把曾经的“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 "的荒漠沙地变成"山已成林,树已成荫"的美丽家园。使命呼唤 行动,信念照亮征途。面对时代重任,党员干部要读懂塞罕坝人 听党召唤、勇担使命的坚定信念,努力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 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用坚强党性涵养耿耿正气,以如磐初心锻造 铮铮铁骨,不断提升党有号召、我有行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真正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在战风斗雨中 愈挫愈勇、面对惊涛骇浪时从容不迫,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始

终如一的忠诚坚守许党许国、报党报国。







读懂他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豪情壮志。惟其艰难,方显 勇毅。创业之初的塞罕坝人,凭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创业精 神,爬窝棚住土坯、吃窝头喝雪水,伏冰卧雪、垦原开荒,创造 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创 业史、奋斗史。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新征程。前进路上,挑战层见迭出,困难无处不在,更加需 要我们知重负重、迎难而上。党员干部要读懂塞罕坝人不畏艰难、 艰苦奋斗的豪情壮志,努力保持冲的决心、战的无畏、斗的豪情, 以苦干实干的优良品质和舍我其谁的英勇担当,在血与火中淬炼 出一把把攻坚克难的"刀尖子",在苦与难里锻造出一根根闯关夺

隘的"硬骨头",用勤勤恳恳的创业实绩砥砺爱党报国的赤诚初心。

读懂他们克己奉公、忘我奉献的优秀品质。甘于奉献是共产 党人的崇高品格,说到底,它是一种家国情怀、人民情怀,是一 个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是理想精神层面的升华。 一代代 罕坝人倾情奉献、尽燃自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奔走 于荒山中,穿梭在风沙里,用勤劳汗水点燃人生激情,以辛勤劳 作浇灌理想之花,筑起了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为国家的 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奋斗不说辛苦说担当,奉献不讲取 舍讲情怀。只有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倾情投入、奉献自 我,才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作为党员干部,我 们要读懂塞罕坝人克己奉公、忘我奉献的优秀品质,牢记为民宗

旨,永葆公仆本色,用实干发声,以奉献扬名,让克己奉公、忘







我奉献成为自己身上最鲜明、最耀眼的标签,以“路漫漫其修远兮”

的韧劲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践行为民之情、实现报国之志。






读懂"塞罕坝精神"背后的成功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

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一代代 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是上千名塞罕坝务林人 奉献奋斗的结晶。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塞罕坝精神"背后的成功 密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谱

写奋斗的美好篇章。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艰苦创业,这是115万亩林海从无到有 的成功密码。59 年前的塞罕坝,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 "的荒凉景象。但再难也要上。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建 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从全国18 个省份集结上坝,在荒漠沙 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塞罕坝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他们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造就了这片绿色奇迹。面对新时代 的发展形势,广大年轻干部要以建设者们为榜样,始终保持奋 的前进姿态,将艰苦创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啃“硬骨头” 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

绩。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这是极端恶劣的

自然条件下建成世界上最大人工林的成功密码。面对荒山秃岭、







全年风沙、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等恶劣条件,塞罕坝人在实践中 不断摸索,积累高寒地区的造林经验,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走过 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艰辛造林路。但他们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 完成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的角色转变,协调推进森林经营利用。 在什么都没有的条件下,是他们点亮了前行的路灯,以科学求实、 开拓创新为支撑,最终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并重的绿色发展道路。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十 四五"规划开端的历史交汇点,我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作 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涵养创新、求实的精神,不断提高科学决 能力、工作执行能力,在工作岗位上持续发力,在平凡岗位创造

出不凡业绩。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这是塞罕坝林场 上一个又一个绿色传奇不断续写的成功密码。"天当床,地当房, 草滩窝子做工房",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影响到塞罕坝人的工作 热情。造林事业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四位场领导毅然决然 地把家从各地搬到了塞罕坝。 一代代塞罕坝人用其无私奉献和兢 兢业业,诠释了对绿色理念的拼搏和坚守,践行了对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的使命和担当。条件越艰难,越需要党员干部接过信念的 火炬,越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 要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胸怀祖国

无私奉献,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发扬塞罕坝精神奋进新时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 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 起源地。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广大青年干部要发扬塞罕坝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扛起“初 心使命"之责、凝聚"奋发向前”之力,持之以恒地推进伟大事业,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发扬塞罕坝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塞罕坝旧貌换新颜 是在无数日夜的奋斗、矢志不渝的坚守中实现的,塞罕坝建设者 面对的是顽固的风沙、艰苦的环境,面对的是来自环境与心理上 的双重压力,他们顶住了压力、扛起了使命,下定决心干事业, 让坚实的生态屏障拔地而起。理想信念中融合了品格和意志,强 化了力量与支撑,是青年干部牢固的精神支柱。 一名青年干部倘 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像穿行大海迷航失途,就容易被环境 所浸染,在意志上就容易弱化,在思想上就容易偏移,在关键时 刻就会知难而退,无法成为人民群众牢靠的“主心骨”。因此,青 年干部要从理想信念"原动力"中汲取攻坚克难的力量,不断开拓

与创造伟大事业。

发扬塞罕坝精神,扛起"初心使命"之责。塞罕坝建设者用青 春与热血铺就了一片又一片绿色,"绿色接力"中彰显着他们的初

心,彰显着他们迫切想要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发展绿色生态







的强烈愿望。初心对应的是责任,行动对应的是担当。青年干部 要怀揣初心,以百米赛跑的冲劲、滚石爬坡的韧劲,矢志不渝地 办好人民的事业。青年干部无论是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还是背对 群众一人之时,心里始终都要装着人民事业,时刻心系群众、不 忘使命,做到持续奉献而从不言苦,敬业乐业而担当有为,凭借 优秀品质和实际行动书写满分答卷。人民若有召唤,就第一时间 奔赴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人民若有诉求,就第一时间把人民群

所遇难题化解,为人民群众担当,“接力”做好人民事业。

发扬塞罕坝精神,凝聚"奋发向前"之力。塞罕坝的几代建设 者以只争朝夕的热情与时间赛跑,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奋 斗,书写了绿色发展奇迹。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伟大奇迹由 奋斗者书写。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时间不等人!历史不 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四个"感叹号"正象征 着奋斗的力量,令人惊叹,催人奋进。青年干部要做事业发展的 奋斗者,让"绿色画卷"成为种在心里的种子,有破土而出的冲劲, 有生根发芽的闯劲,有茁壮成长的韧劲,将这种劲头与工作实际 相融合,将这种劲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激 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攀登要踏石留印,落实要抓铁有痕,追求

要至诚至信,奋斗要满怀信心,拼搏出更好的未来。







领悟塞罕坝精神的"""不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 看林场自然风貌和林木长势, 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

质量发展等情况。

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建设者们筚路蓝缕,扎根"黄沙遮天 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 就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入新时代,党员 干部学习塞罕坝精神,就要充分领悟"""不变"精神实质,

赓续精神血脉,汲取精神动力,开创美好未来。

坚定不移地"忠于使命",“"的是时代任务,"不变"的是使 命担当。从塞罕坝精神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理想信念的力量和对 党绝对忠诚的品质。在半个多世纪里,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为首都 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重托,几代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献 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 仰,把茫茫荒漠变成人工林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 有一代人的担当。党员干部要像塞罕坝人一样忠于使命,自觉肩 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以不变的使命担当努力让人民过上

更美好的生活。

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的是物质条件,"不变"的是奋 斗精神。塞罕坝精神是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以“咬定

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信念,以“一茬接着一茬干"的久久为功,坚定







不移地以"艰苦奋斗"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尽管现在物质条 件和生产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我 们要赓续塞罕坝人的精神血脉,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扑 下身子、耐住性子,以一抓到底的毅力,砥砺奋进、善作善成; 要沉下心来抓落实,不急一时之功、不计一 己之利,把困难踩在

脚下,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一以贯之地"科学求实",""的是科技水平,“不变"的是求 实创新。塞罕坝林场的成功,得益于塞罕坝人以“科学求实”的精 神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关,创造了创新发展的鲜活经验。干任何 事不讲科学,将会事倍而功半;缺乏求实精神,将功败于垂成。 与塞罕坝人创业之初相比,科学技术可谓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 语,但无论科技水平发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求实 创新的作风不能变。要进一步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知识 指导实践,用科学方法推动工作;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

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求实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始终不渝地"绿色发展",“"的是自然环境,“不变”的是发 展信心。塞罕坝林场的成功密钥,是始终不渝走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之路,以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向全国提供了 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和可行方案。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直入人心,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发展无止 境,离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这个重 点抓在手上,以坚定的发展信心攻坚克难,让人民群众在天更蓝、

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中,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和生态福







祉。






年轻干部成长需要"微量元素"


栀子花香芬芳馥郁,清馨雅致,从古至今都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栀子虽美,却鲜有人养殖,因为比起菊花、太阳花、吊兰, 栀子显得太过"娇气"。而我却偏爱栀子,所以顾不上它的诸多“缺 ",毅然去花市捧了一盆,带回家精心培养。不久后,栀子花却 “病”了。于是,我匆匆赶往花市,向有经验的花农请教养花经验。 一番交流后,我才知道栀子花是因为缺少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才 会叶子发黄、脱落。"对症下药"后,栀子花繁花满枝。仔细推敲, 发现养花和培养干部有很多相同之处,年轻干部成长也需要“微量 元素",适量的“钙”"铁”""能使其茁壮成长,不断在为人民服务

中实现个人价值。

年轻干部成长要补好精神之""。植物缺钙时,新根、顶芽、 果实等幼嫩的部位会表现出症状,轻则凋萎,重则坏死。植物不 能缺钙,人亦如此。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 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是力量之源, 是前进之灯,年轻干部的成长不能缺少精神之""。年轻干部要 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主动对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 本方略,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 工作、找定位,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

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年轻干部成长要劈""实干。植物缺铁最明显的症状是幼芽、







幼叶缺绿发黄,随着铁元素的缺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比如停滞生长和叶绿色解体、液泡化的情况。人在缺少铁元素时, 普遍会出现全身乏力的症状,而年轻干部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干劲 儿。回望新中国的成长史, 一代代的优秀干部接续奋斗,凯歌前 行,用饱满的中国干劲儿谱写时代华章。共产党员黄大发,用双 手和铁锹在绵延高耸的绝壁上开凿出"大发渠",滋润了祖祖辈辈 干渴贫穷的村庄。从沙漠到绿洲,无数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前 赴后继,艰苦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上创造 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老一辈的革命者通过奋斗,披荆斩棘。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年轻干部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

的老黄牛精神,不忘初心,劈“铁”实干。

年轻干部成长要— ""一意。 一般植物缺少锌元素会出" 叶病""簇叶病"等病症,生长缓慢、叶小、茎节间缩短,甚至节间 生长完全停止。缺少锌元素的人大多会出现挑食、厌食的症状, 年轻干部在工作中不能拈轻怕重、避重就轻。树高千尺根深在沃 土,基层才是年轻干部成长最好的土壤。把基层作为锤炼年轻 部党性的熔炉,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养正气、接地气、长底气;把 基层作为历练年轻干部能力的阵地,让年轻干部在基层经风雨、 见世面、强本领;把基层作为培养年轻干部成长的摇篮,让年轻 干部到基层有劲头、有成长、有奔头。年轻干部要把群众路线延 伸到田间地头,延伸到乡村小路,延伸到农家土炕,真正与群众 打成一片,从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捕捉民意,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锌”一意为人民服务。







让塞罕坝精神照亮新时代赶考之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 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等情况。他强调,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塞罕坝精神,把绿色经济 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 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发扬塞罕坝精神, 以忠诚使命为内核,以艰苦奋斗为底色,以绿色发展为追求,让

塞罕坝精神照亮新时代赶考之路。

以忠诚使命为内核,争当坚守"排头兵"。塞罕坝位于河北省 最北端,六十年前,风沙肆虐,寸草不生,自然环境恶劣。从1962 年开始,为了阻止风沙南侵,国家决定筹建机械化林场,此后的 60 年里,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誓将塞罕坝变为"风沙屏障、 水源卫士"是他们的初心使命。在极其艰苦的自然环境下,他们建 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 色奇迹,展现了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对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担当。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勇挑时代重 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觉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养分,坚守在祖国最需要

的地方,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以艰苦奋斗为底色,争当奉献"实干者”。“为有牺牲多壮士, 敢教日月换新天。"1962年至1964年间,369名志愿者来到塞

罕坝成为首批上坝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4 岁,怀揣着造福







国家和人民的梦想,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高原荒漠,经过艰苦的 探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成功地改良了传统的遮光育苗 法,在高原地区首次成功试验了全光育苗法,并培育出了新型育 苗技术,大大提高了在高原环境下育苗的数量和成功率, 一座"绿 色长城"矗立在祖国北方。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没有沧海桑田 的历史巨变。进入新时代,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还有许多“赤水河”"金沙江"需要巧渡,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的精 神,用双脚去丈量祖国大地,深入基层一线,感受基层温度,善 于发现问题,锻造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畏艰难,敢于迎接挑战, 立下愚公移山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时代精神向着新的

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创造更加令人惊叹的时代奇迹。

以绿色发展为追求,争当生态"保护者"。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今天,塞罕坝从荒原变 绿水青山,从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形成了循环经济链条,走 上了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创造了世界高原荒漠治理史上的奇迹。 美丽的高岭这抹"中国绿"浸润京津,惠及世界。建设生态文明是 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好大自然的“生态屏障",让绿色 成为生态环境的永恒底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生态保护 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

建设新格局。







六十年风雨兼程,塞罕坝精神是对"玉汝于成"最好的诠释, 也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用双 手写下不朽的“绿色篇章",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树海的"人间 奇迹",为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了壮丽画卷,让塞罕坝精神照亮新时

代赶考之路。






塞罕坝的“红”与"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 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 起源地。习近平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

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

牢记初心,使命至上的"红色精神",筑起了塞罕坝阻沙源、 涵水源的"绿色长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塞罕坝人来说,其神圣使命 就是"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1962年以来,塞罕坝三代 人把党赋予的使命责任化为自身的任务担当,历经风雨而初心不 改,纵有千难万险也在所不辞,同土地沙化顽强抗争,走过了从 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艰辛造林路。塞罕坝林场的林地面积由建场之 初的24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12万亩,这里的4.8亿棵树木,排 起来可以绕地球12圈,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0%,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集中连片人工森林,有效遏制了沙地的南侵,涵养 了水源,成为浩瀚荒漠沙地中"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

的绿色长城。

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红色精神",建造了塞罕坝脱贫致富 "绿色银行""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 窝间。"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没有矢志不渝的接续传承,就 没有塞罕坝的惊天巨变。塞罕坝的建设者始终以自强不息、百折

不挠的坚强意志,“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追求,不断艰苦奋斗、







开拓前进。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现在塞罕坝林场森林资产总 价值超过了200亿元。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年接待游客稳定 50万人次以上,直接提供临时就业岗位约1.5万个;周边乡 镇生态旅游发展,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 亿多元,拉动1200 余贫困户、1 万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周边百姓造林的积极性空 前高涨,1.6 万人因此实现稳定增收。老乡们都说,"绿水青山"

如今是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甘于奉献,科学发展的"红色精神",汇成了塞罕坝生态可持 续发展的“绿色氧吧”。时光一寸一寸地长,风沙一 口一 口地吞。 几十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始终坚守着这片土地,他们甘于奉献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19935,塞罕坝经批准 正式成为国家森林公园。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林木的生长,塞 罕坝地区生态系统逐步修复完善,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 水源等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如今,塞罕坝的林木总蓄积量已经达 1012万立方米,所释放的氧气可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之用,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氧吧"。著名作家魏巍则写下了这 样的诗句:"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 英雄创业越千秋。"如今的塞罕坝已变成“河的源头、云的故乡、 花的世界、鸟的乐园",成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

例。






"塞罕坝精神"标注闪亮的“精神坐标”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 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 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 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等情况。

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昂扬奋发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创 造了绿色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 坝精神。在阔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做精神的践行者,做事业的推动者,标

注闪亮的精神坐标,凝聚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

"塞罕坝精神"标注"初心"坐标。 一代代塞罕坝人以艰苦奋 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让荒漠沙地成为绿色福地, 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住的生活质量,让眼前的 黄沙漫天成为欢涌的盎然绿意。推动伟大事业成就的背后离不开 初心的力量,群众的需求是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矢志前行的力量。 在推进人民事业上,党员干部要有夙夜在公的情怀,要有奋发有 为的行动,全心全意全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幸福倾注心血。党 员干部干事创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幸福为方向,根 植初心、付出真心、保持恒心,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赞赏,以 实实在在的业绩让"自己满意", 以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让"人民满

"







"塞罕坝精神"标注"干事"坐标。从沙石覆盖到披上绿衣, 塞罕坝的巨大转变是在克服各种问题中实现的,环境恶劣和树 成活率低等问题并没有打垮他们的精神,反而让他们愈战愈勇、 愈战愈强,塞罕坝的奇迹彰显着塞罕坝人不怕困难,勇于与困难 作斗争的干事力量和精神面貌。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在与 困难的较量中积累实战经验,在实践中练好本领,在学习中深耕 专业,对于力所能及的工作要追求最好、做到极致,对力所不 的工作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党员干部既要积累解决问题的丰 富经验,也要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路径,从实践锻炼中汲取干事

力量,让干事创业的能力扬起自信的风帆, 闪耀最美的光彩。

"塞罕坝精神"标注“逐梦"坐标。从种下一棵树到汇成一片 绿色海洋,从一座荒山到一处宝地,塞罕坝人沙地造林的梦想凝 聚起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意志力。居里夫人曾说:"人类也需要 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 意自身的物质利益"。新时代是追梦的时代,广阔的天地是圆梦的 舞台。梦想是照亮党员干部前行的灯塔,追梦需要朝着既定的方 向努力奔跑,圆梦需要具有攻坚克难的非凡意志,这种力量来自 我们内心身处对于梦想的坚定与执着。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 梦想作为指引人生奋斗的方向,要把梦想化为一种恒久的力量

朝着这个方向、带着这份力量一往无前。






用塞罕坝精神唤醒干事激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实地 察看林木长势, 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 况。总书记在同林场职工代表交流中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 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

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荒山秃岭到万木吐翠,从“鸟无栖 "到“华北绿肺",三代塞罕坝人用奋斗和坚守书写着跨越半个多 世纪的感人故事,创造了旧貌换新颜的人间奇迹。老一辈塞罕坝 人用永不言败的豪情斗志、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唤醒新一代共产 党人"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无限激情,持续唱响塞罕坝精

神的嘹亮赞歌。

把思想集中在"想干事"上,遵从"不将今日负初心"的使命召 唤。晚清政府的过度开垦导致"塞罕坝"这个连南接北的重要生态 屏障破碎不堪。直到1962年,在国家号召下,369名满怀激情的 年轻人深入黄沙漫天的塞北高原拉开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 林序幕,面对秃岭、风沙和酷寒喊出了"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 的铮铮誓言。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试想, 在上世纪60 年代国民经济困难时期让几十万亩“荒原变林海”谈 何容易?若没有以坚定信仰为支撑的思想动力和咬紧牙关拼命 苦干的坚定决心,何来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脱胎换骨?"想干事"

是信念所驱、初心所指,是个人思想意识的折射,更是工作作风







的投影。不论何种岗位,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增强"想干事"的思想 自觉,即便头顶压力、肩担风险也要拾级而上、日夜兼程,始终

保持昂扬向上的干事创业激情。

把魄力展现在"敢干事"上,涵养“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吃苦 神。"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是第一代塞罕坝人在机 械林场的生活日常。老一辈塞罕坝人不论是面对漂泊不定的住所、 极度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是遭遇雨凇、大旱后林木毁于一旦 的困境,都丝毫没有懈怠工作热情和停止技术攻关脚步,短短两 年时间内将落叶松的成活率从不到8%提升到96.6%。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回望建党之初仅有的50 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拥有 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百年间我们党经历了西方国 家的武力威胁、国民经济的生死考验、社会变革的举步维艰、洪 水地震疫情大考...广大党员干部在一次次纷繁复杂中廓清迷雾, 在迎难而上中磨炼意志,要主动把敢不敢扛事作为检验党性的“试

金石",在敢抓敢管敢碰硬中能吃苦、打胜仗。

把目光聚焦在"干成事"上,撑起“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 “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的老一辈塞罕坝人何曾想到,从无 有、从弱到强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在今天总价值超过200亿,每年 总收入6个多亿,辐射带动4万人受益,拉动万余贫困人口脱贫 致富。但他们何曾不知,在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的塞罕坝造林是 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伟大工程,老一辈塞罕坝人以“功成 不必在我"的胸襟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又一个20年,他们种下的是

绿色树苗,收获的是美丽中国。不论是山西右玉县的治沙造林,







还是甘肃庄浪县的梯田王国,都是一代代人、 一届届班子几十年 干出来、拼出来的。时代呼唤着更多"塞罕坝人",广大党员干部 要脚踏实地把目光放长,将心态放平,在挑重担、扛重活中争做 塞罕坝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在守正创新中凝聚起新

的前进动力。







用塞罕坝精神来一次思想洗礼


8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再次强 调,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从风沙肆虐的茫 茫大漠到满眼苍翠的浩瀚林海,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 手起家、九转功成,创造出"当为世界殊"的绿色奇迹,孕育出熠 熠生辉的塞罕坝精神。身为党员干部,应深刻体会塞罕坝荒原变 林海的艰辛历程,返观内照,切己体察,对自己来一次思想上的

洗礼。

保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 房。"从“一棵松""百万亩",塞罕坝林场人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 境、艰苦的生活环境低头,在浑善达克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 的人间奇迹。"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而艰苦奋斗是中 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 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 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 风险挑战,身为共产党人,都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险、

锐意进取,杀出血路、打开新局。

抱有献身事业的豪情壮志。"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59 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 投身于育林锁沙、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用青春、汗水乃 至生命建成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岭”。放眼百年党史,我

们党从不缺少血荐轩辕、献身事业的"塞罕坝"。中国共产党百







年岁月如歌、英雄辈出,无数中国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献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为有牺牲多 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身为共产党人,应始终抱有献身事业的 豪情壮志,以"平凡造就伟大"的信念,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愈

挫愈勇、 一往无前。

坚守使命至上的理想追求。从一棵幼苗到万顷林海,半个多 世纪以来,塞罕坝林场人始终坚守“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 的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追梦不止。“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根本,是党的性质宗旨、

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对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是我们党得到人 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关键。“革命理想高于天”, 身为共产党人,应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的初心使命,凝心聚魂、躬身践行,砥砺奋进、笃行致远。







做塞罕坝精神的"追光者"


塞罕坝精神是在塞罕坝从茫茫荒漠到塞北'绿色明珠'天翻地 覆的历史变迁中孕育形成的,是几代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创造 的人间奇迹",塞罕坝精神是一种崇高信念,更是一种伟大坚守。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新时代征程 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好、践行好、传承好塞罕坝精神,让塞罕坝

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做牢记使命的坚守者。“牢记使命是塞 罕坝精神的根本",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以来,林 场建设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大江南北相继来到气候条件 恶劣的塞北高原,扛起植树造林、修复生态的历史重任,使塞罕 坝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集中连片人工森林,有力推动了我国生 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党员干部要像塞 罕坝林场建设者一样,立足自身岗位实际和工作职责,积极主动 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自己的辛苦指数不断提升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一名秉承初心,承梦前行的坚

守者。

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做艰苦创业的奋斗者。"艰苦创业是塞 罕坝精神的核心","六女上坝"中的主人公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 只吃两顿饭,饿了就挺着,渴了就抓把雪,克服重重困难坚守植

树造林一线。如果没有一代代塞罕坝人像“六女上坝”中的主人公







一样艰苦奋斗,就不会有塞罕坝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漫天 黄沙到郁郁葱葱美好传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我国处 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重点领 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塞罕坝艰苦 创业的精神,着力破解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疫情防 控、生态环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书写甘于

吃苦、乐于奉献的奋斗故事,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绿色发展是塞 罕坝精神的鲜明特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塞罕坝创造了高 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链条。在 林场经济发展中,他们把最擅长的育苗投入产业经营;在开发旅 游上,他们对入园人数、时间、区域、占林面积实行严格控制, 成功实现了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重的要求,建成中国生态文明 建设的“奇迹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 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党员干 部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做 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实现更高质量的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厚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






驻村帮扶干部创造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


8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 林。他强调,塞罕坝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 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 文明发展好。驻村帮扶干部要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 展的塞罕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

牢记使命,爱岗敬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962年,为了阻 隔黄沙对北京的侵袭,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369 人肩 负使命,豪迈上坝。塞罕坝林场三代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 言败的担当,创造了旧貌换新颜的奇迹,林地面积由24 万亩增 加到115. 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每年涵养 水源、净化淡水2.84 亿立方米。作为驻村帮扶干部,就要懂农 业、爱农村、爱农民,把根扎深扎牢在农村的沃土上,牢记建强 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职 责,落细落实到村到户各项帮扶任务;要紧紧围绕推动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做好不稳定户和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对返贫 致贫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分层分类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 按照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的原则,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 坚决防止返贫问题的发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广阔的农村天

地,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半个多世纪前的 塞罕坝,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漠荒原,让"荒原 变林海"谈何容易?荒山秃岭、全年风沙、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 使得初期的造林成活率不到8%。关键时刻,四位林场领导不约 而同地把家从北京、承德等地搬到塞罕坝,表达"绿塞罕坝,誓 死不后退"的坚定决心。作为驻村帮扶干部,就要学习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严格按照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的要求, 深入田间地头、庄前屋后,调查了解,进一步摸清村情户情,稳 定脱贫的农户,要指导产业更好发展;不稳定户和边缘户要做好 动态监测,对返贫致贫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分层分类制定“一 户一策"帮扶计划,按照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的原则,制定 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问题的发生,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开拓创新,建设环境优美乡村。20058 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 展绿化苗木等生态产业,塞罕坝机械林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 到大、从弱到强、从贫到富的发展巨变。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 每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 万人次以上,周边乡镇生态旅游发展, 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拉动1200余户贫困户、1 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驻村帮扶干部,就要围绕加快农业农村 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加快

发展种养业、加工业以及农村服务业、乡村文化旅游业等乡村产







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拓创新, 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乡村建设行动等重大任务落地见效,促

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饱燕最美颜料绘就壮美画卷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茫茫荒原到百万亩林海,几代塞罕坝 人克服重重困难,永不言弃,用心血和汗水凝结出塞罕坝精神, 用塞罕坝精神写下"遮云蔽日绿无涯,非复风堆大漠沙"的绿色传 奇,打破了塞罕坝不可能植树造林的神话。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 传承塞罕坝精神,志存高远、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用饱蘸中国

精神的"颜料"之笔,绘就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壮美画卷。

饱蘸"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不屈精神,展 新时代初心使命的“画轴"。塞罕坝被称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 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但在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却是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几代塞罕 坝人没有妥协,他们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的初心使命, 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时代重托。他们爬冰 卧雪不觉苦,风餐露宿不畏难,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创 造了"茫茫荒原""人工林海"的世界奇迹。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塞 罕坝精神中坚定信念,永不言弃,以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

命展开新时代"画轴",用脚踏实地的奋斗践行铮铮誓言。

饱蘸"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斗精神,紧握 新时代不懈奋斗的"画笔"。伟业成于苦干实干,幸福源于艰苦奋 斗。塞罕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创业史、 奋斗史。荒山秃岭、全年风沙、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面对着高

原治沙的世界难题,塞罕坝人没有一丝畏难情绪。"不绿塞罕坝,







誓死不后退" 一代接着一代干 ..半个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始 听从党的召唤,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凭借着“革命理想高于天”

的革命斗志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实干信仰,创造了无愧于党、

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伟业,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 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握奋斗这支"", 立足自己岗位,努力奋斗踏实工作,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生态 保护、防汛减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中,用实实在在的努力为实现中

国梦添砖加瓦。

饱蘸"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奉献精神,描绘 新时代强国有我的"画卷"。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更 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塞罕坝人用热血和汗水把一片荒漠沙地 变成了绿色福地,铸就了塞罕坝精神的不朽丰碑。塞罕坝是青 坝、创业坝,也是奉献坝、接续坝。塞罕坝人用他们矢志不渝的 拼搏和奉献精神,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了无尽的希望,兑现了 “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的誓言。进入新时代,“为 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已经成为党员的"座右铭"无论是在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的战场上,还是决战脱贫攻坚、推

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无数凡人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中国奇迹。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只有精 神上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党员干部需铭记塞罕坝的历史,弘 扬塞罕坝精神,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向着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保护生态为乡村振兴插上“绿色翅膀”


从北京延庆、贵州乌江、福建武夷山、广西桂林、河南南阳、 青海湖畔、西藏一路,到近日调研河北塞罕坝,今年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8次地方考察,必看环保、必谈生态。其中有4次,更"生态"这一主题安排在行程的"首站"。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每一个地方政府与人民牢固 树立“低碳生活”"绿色经济"理念。在解答乡村振兴这个“大考题” 时将"保护生态"放在重要位置,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善于因地 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 改善三大方面全面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从而为乡村振兴插上“绿

色翅膀",""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保护环境、珍爱家园为乡村振兴插上"生态保护之翼"。人类 是由大自然孕育的,也是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生活的环境,我们应 该明白人类与自然是"鱼和水"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我们将拥有美丽舒适的生存环境,而破坏自然、违背规 律必将自食恶果、遭到报复。乡村与城市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植被 的覆盖率,而最大的优势恰恰也是绿色生态环境,我相信没有人 能拒绝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度过美好假期,所以乡村振兴的重 要一环就是保留住人们记忆中美好乡村的模样,加强人居环境整 治,转换农户经济发展思路,最大程度保护环境、珍爱家园,让

这份美好的生态环境永世长存、代代相传,成为乡村振兴的“永动







"

挖掘潜力、以绿生金为乡村振兴插上"绿色发展之翼"。近年 来,随着政府不断倡导发展"绿色经济",无数的“砍树人"" 树人","卖石头"转为"卖风景",很多乡镇政府开拓创新、“变 废为宝"大力投资建设,将废弃土屋改造成高雅别致的民宿,将濒 临破产的果园打造成"网红采摘点",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 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想要答好乡村振 兴这张"考卷",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吸引力、生产力,让乡村绿起 来、美起来,不仅能吸引游客,更能吸引企业,企业的引进也必 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老百姓收入的增加,从而实现以绿生金、

点绿成金、增绿添金的理想状态。

以民为本、人民至上为乡村振兴插上"民生改善之翼"。环境 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国的发展一直都秉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幸福就是党的幸福、国家的幸 福,为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 高效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充分尊重农民 意愿,倾听人民心声,维护好发展好绿色民生工程,加强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快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共同构建出生态环境优美、

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乡村"新画卷"






"绿色塞罕坝"中学习红色精神


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曾经是一片"风沙吹起好荒凉" 的沙原。面对极端困难的考验,塞罕坝人选择用近50 年的艰苦 奋斗来书写答卷。终于,风沙化为苍翠,112 亩的人工林在塞 罕坝上立起,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得以建成,

塞罕坝人筑起了一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 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笔者认为,绿色的塞罕坝,传承的恰恰

是一种红色精神。

绿色塞罕坝”传承的红色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60 年代的塞罕坝,环境十分恶劣。刚建成的林场没有医院,没有娱 乐设施,甚至连粮食和房屋都缺少,但建设者们没有被眼前的困 难劝退,他们用奉献灌溉树苗,用坚守抵御风沙。平均年龄不 24 岁的首批上坝者,更是将自己最美的青春献给了塞罕坝。“为 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绿色塞罕坝"传承的无私奉献 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树立起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的伟大

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绿色塞罕坝"传承的红色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面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艰苦环境,塞罕坝人始终保持着

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没地方住,就用石头和莜麦秸







搭起草房;没东西吃,就一边造林一边开荒种粮;在病虫害防治 的关键季节,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睡一两个小时....塞罕坝精 神的核心是"艰苦创业",而艰苦奋斗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和政治本色。“绿色长城”是塞罕坝人奋斗出来的,幸福生活同样 离不开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绿色塞罕坝"传承的艰 苦奋斗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用奋斗书写人民答卷,用实干擎起时代大旗。

"绿色塞罕坝"传承的红色精神,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从 引种樟子松,到成功试验全光育苗法,再到成功嫁接彰武松、研 究引进水曲柳等景观树种,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是塞罕坝55 来从未断代的精神。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更有项 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众多的创新成果,为塞罕坝的“绿色长城” 筑起一层科技"保护罩",创造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绿色塞罕 "传承的开拓创新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树立起强烈的 创新意识,在工作中主动培养创新思维,勇做创新发展"领头雁",

在新时代新发展征程中行稳致远。

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 创业越千秋!"眼前塞罕坝的林海葱茏,是绿色的延续,更是红色 的传承。"绿色塞罕坝"中的红色精神,正穿过林海,跨越山河, 滋润着无数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在人们的心中,筑起一道红色

的信仰长城!






独树成""背后的“精神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 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读懂独树成“海”背后的 “精神密码","塞罕坝精神”的滋养和感召下勇当开路先锋,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独树成“海"背后是"天当床,地当房"的斗争精神。“为首都阻 沙源、为京津涵水源",这一句铿锵的誓言,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塞 罕坝人不懈努力的精神信仰。"六女上坝"中的主人公一天劳动十 几个小时,只吃两顿饭,啃窝头、喝雪水、睡窝棚,克服重重困 难坚守植树造林一线。如果没有一代代塞罕坝人心血和汗水,踏 踏实实,追梦不止,就没有莽莽荒原筑起万顷林海。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两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证明了共产党人拥有打不垮的坚 定信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攀爬许多"雪山"、攻克许多“腊 子口、拿下许多"娄山关",只有起而行之、埋头苦干,发扬斗争

精神,才会实现"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伟大跨越。

独树成“海"背后是"一棵幼苗到万顷林海"的奋斗精神。“绿色 发展理念"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从"一粒种子""万顷林海”, 沙弥漫、风起沙涌的生活环境没有让塞罕坝林场人低头,在浑善 达克沙地上4.8亿棵树木构筑起"绿色长城"的人间奇迹。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







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 得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风险挑战,只 有挺直共产党人的“脊梁",厚植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保持“逢山 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挺直腰板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与国家

共命运、共成长。

独树成""背后是"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实干精神。 几十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始终"风雨不动安如山",以一 口一 口地 吞风沙的担当,投身于育林锁沙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用青春、汗 水乃至生命释放的氧气可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之用,已经成为 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氧吧"。塞罕坝人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实 实在在的业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征程上, 共产党人在面对“老大难”时不后退,在迎难而上中磨炼意志、扎 牢根基;在面对纷繁复杂中不动摇,造就“平凡伟大”的信念,用 实干造福人民;在面对挫折时始终抱有献身事业的豪情壮志,在

敢抓敢管敢碰硬中扛事作为,枝繁叶茂。






读懂"塞罕坝人"这首英雄史诗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强调,塞 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

扬这种精神。

荒原变林海,这是无数代塞罕坝人不向恶劣自然环境低头, 用血汗、青春甚至生命创造的人间奇迹。广大党员干部应读懂“塞 罕坝人"这首英雄史诗,弘扬塞罕坝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上谱写壮丽诗篇。

读懂“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这首英雄史诗,需读懂塞罕坝人牢

记使命、不负重托的精神。

历史上,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但由 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导致美丽的原始森林荡然无存。“为首都阻沙 源、为京津涵水源",塞罕坝人接过党和国家建设美丽塞罕坝的使 命,踏上了谱写可歌可泣壮丽诗篇的新征程。55年来, 一代代塞 罕坝林场建设者牢记使命,不断与黄沙与荒漠抗争,最终不负重 托,成功种植出了松涛阵阵、绿树成荫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 林,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提高到80%。广大党员干部要 高擎塞罕坝精神旗帜,将塞罕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塞 罕坝林场建设者一样,牢记使命、敢于挑战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以饱满的奋斗精神状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路上

交出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读懂"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这首英雄史诗,需读懂塞罕坝人吃







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是什么让塞罕坝由荒漠变成了绿洲?是无数的塞罕坝林场 建设者!林场建设初期,吃住等条件都异常艰难。面对艰难条件 时,他们不怨天也不尤人,哪怕住窝棚、住地窨子、吃黑莜面也 无所畏惧。“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是 一群奋斗者,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以富足的精神状态战胜了无 数艰难困苦。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吃苦耐劳、 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路上,以“敢教日月

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以创新精神谱写华丽篇章。

读懂“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这首英雄史诗,需读懂塞罕坝人爱

岗敬业、奋斗不止的精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塞罕坝林场森林每年带动当地 实现社会总收入超过6 亿元,曾经的荒漠变成了真的金山银山, 这背后,是无数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 坚守和不懈努力。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不屈品格,战 胜了荒漠,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 磨。"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塞罕坝精神,爱岗敬业、永不言败,青

春不止、奋斗不息。






读懂塞罕坝精神的时代价值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时强 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

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 经过半个多世纪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 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忠于 职守、无私奉献,凝结出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 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塞罕坝精神背后蕴含

的时代价值,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再立新功。

读懂塞罕坝精神中蕴含的"对党忠诚、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 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事例,其背后蕴含的“塞罕坝精神” 饱含了党员群众听从党的号召、响应党的召唤、忠于党的事业的 坚定信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林场几代党员群众始终牢记 “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重托,在这篇荒原上"献了青春 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沙地荒原"变成了"万亩林海", 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塞 罕坝精神"为引领,永葆"革命理想大于天"坚定信仰,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自觉将个人"小我" 融入到国家的“大我”中,用心血、汗水、生命践行对党忠诚、为

民负责的光荣使命,书写青春无悔的动人篇章。

读懂塞罕坝精神中蕴含的“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奉献精神。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







困难中取得的。面对高寒、高海拔恶劣环境的困扰 一代又一代 塞罕坝人没有被困难所击倒,而是选择直面困难、迎难而上、苦 干实干、攻坚克难,不仅克服了吃、住、行、医等生活难题,而 且还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关,让塞罕坝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 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从"塞罕 坝精神"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矛盾面前不 退缩,敢啃“硬骨头”,敢打“攻坚战”。要主动到基层一线和人民 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拼劲和脚踏 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做好做实手中的“每一件小事”,展现

新时代年轻干部实干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读懂塞罕坝精神中蕴含的"久久为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塞罕坝从茫茫荒原到绿色海洋,半个多世纪的生态变迁,是一 忠于使命、无私奉献的壮歌,也是一部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传 奇。“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是一 代代塞罕坝人守林、造林、护林的真实显照。塞罕坝林场自1962 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久久为功、接续奋斗、艰苦创业,克 服高寒、大风、沙化、少雨等极端环境,将塞外荒原变成万顷林 海,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人间奇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刻 领会"塞罕坝精神"的实质内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 塞罕坝人一样,不怕苦、肯吃苦、多吃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 的顽强意志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一张蓝图绘到底, 茬接着一茬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丰功伟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根基。







发扬“塞罕坝精神”续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8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 林。习近平总书记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你们 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 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

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一代代塞罕坝人誓把 荒原变林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构筑了一条坚 固的绿色生态屏障,谱写了又一个人间奇迹,形成了励志人心、 鼓舞人心的"塞罕坝精神"。我们发扬好"塞罕坝精神",肩负起生 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续写新

篇章。

发扬"塞罕坝精神","一寸丹心向日明",永远听党话,跟 党走。59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 部职工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组建成了369 人的造林绿化创业队伍, 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他们一心向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 入到撒绿种、抗风沙的事业中,不负党的信任和嘱托。榜样在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充分体现,作为党员干部,我们 要发扬"塞罕坝精神",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 行动自觉,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打好环 境民生牌,绘就青山靓丽线,打赢蓝天保卫战,把"绿水青山"

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忠







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

发扬"塞罕坝精神",要砥砺爱国情怀,永远牢记"国是千万家"

一代代塞罕坝人,深植爱国情怀,克服生产生活困难,扎根林场,

筑起生态屏障,为的是国家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为的是千万家的 幸福,他们以矢志不渝报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 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要有大局意识,懂得打大算盘,算大账、算长远账,把生态环境 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落实好,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把内心里的爱国情怀转化为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的实际行动,转 化为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务实成效,转化为时刻准备到祖国最 需要的地方去奉献的庄严承诺,让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更

多的荒山披绿、水清滩净。

发扬"塞罕坝精神","日日行,常常做",永远不忘造福于 民。塞罕坝那片片绿林,不是一下子就建成的,是成年累月的结 果。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是人民所 想所盼所愿,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去为之奋斗,哪怕 是一代人完不成,也要交给下一代人去继续耕耘,并为下一代人 打下坚实基础。在为民造福的路上,我们要多做利于长远发展的 潜绩,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造福子孙后代。凡事要脚踏 实地、不走捷径、甘于奉献,在为民奋进路上的每一步都不图虚 名,不做虚功,力争走得稳、走得实,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 里,当人民群众心中的"实干家""拓荒者",继续答好经得起人民

群众检验、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答卷。







感悟“塞罕坝奇迹"中的“159”精神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时说道,“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一 代代塞罕坝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结而成,是上千名塞罕坝务 林人奉献奋斗的结晶。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有着世界上 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但在半个多世纪前,却还是"黄沙遮天日,飞 鸟无栖树"。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我们或许可以从“塞罕坝荒原 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中感悟"159”“精神内核”,解锁建设塞罕坝的 无名英雄身上蕴涵的“精神密码”,以如磐的初心、不变的使命、

奋发的斗志,凝聚起前行的磅礴力量。

1: 一心为民,情系群众,蕴藏着“牢记使命”的初心。

如今的塞罕坝,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 1 万亩, 林覆盖率由11 .4%提高到82%,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淡水2 .84 亿立方米。初心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 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 才能走得远。作为基层干部就要把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做到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

积极作为,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事业来抓。

5: 无私无畏,甘于奉献,蕴藏着"艰苦创业"的恒心。

塞罕坝的自然条件常年恶劣,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 40度,每年的平均气温为1.3度。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

下,1962年,为了阻隔黄沙对北京的侵袭,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







机械林场。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从全国18个省 份集结上坝,当起了"逆行者",一心扑在了这荒无人烟的荒原开 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他们将青春一并播种在塞罕坝的 沙漠里,用汗水浇灌内心的信仰,本着一颗无畏的恒心,埋头苦

干,用心血和汗水在莽莽荒原筑起万顷林海!

9: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蕴藏着"绿色发展"的决心。

一年接着一年干, 一代接着一代干,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下 降的大背景下,我国实现了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量的连续双增长,

交出了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近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来

自中国的优异答卷。这是55 年来塞罕坝建设者用始终不变的绿

色发展的决心换来的, 一代又一代,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

形成人与自然发展的新格局,深刻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生态兴则文明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

丽中国,必将在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弘扬塞罕坝精神吹响奋进号角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林场考察纪念林并同林场职 工亲切交流,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 上再建功立业。从"黄沙遮无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今天 的“华北绿肺”,塞罕坝机械林场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一代代林区人 用生命、心血、汗水凝聚的智慧结晶。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再次 吹响新时代奋斗的号角,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当先

锋、打头阵、作表率,凝聚起团结奋进、勤力同心的磅礴之力。

吹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初心号角,永葆""的精神。自上 世纪60年代,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积极响应"绿化祖 "号召,从全国18个省集结塞罕坝,斗严寒、战风沙,以土房 为家、与树木为伴,挑战生存极限,绽放青春年华,青丝变白发 让塞罕坝由茫茫荒原变为绿色林海。他们是听从祖国召唤、踊跃 投身一线的执行者,也是默默扎根荒漠、终生无怨无悔的奉献者, 更是赓续伟大精神、激发前进动能的传播者。三代林场人, 一腔 爱国情,忠贞报国志,不变为国心。他们用激情与热血、担当与 付出、不懈与坚持、艰辛与泪水铸就形成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新时代塞罕坝精神,为我们在献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的伟大事业中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之魂、动力之源。

吹响"最是奋斗动人心"的拼搏号角,锤炼""的作风。回首 塞罕坝60年峥嵘岁月,那是王尚海拼命领干13年、完成造林54

万亩,成就"尚海纪念林";那是20多对夫妻靠着一幅望远镜、







个记录本、 一部电话机,每15分钟瞭望一次、60年不间断值守

防火灾保安全的"望海楼";那是塞罕坝人一年接着一年干、 一代

接着一代干、子子孙孙接续干的红色烙印、绿色丰碑……..漫漫征程

未有穷期,惟有奋斗披荆斩棘。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塞罕坝 精神,始终保持革命加拼命的“狠劲”、拼命干革命的“韧劲”, 干实干豁上干的"拼劲",攻堡垒,夺关隘。要紧紧围绕事关群众 切实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好教育、医疗、就业、

养老等民生实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

吹响"绿水千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嘹亮号角,保持""态势。 塞罕坝人用60 年时间,把荒无人烟地打造成梦幻栖息地,将初 期不到8%的造林成活率发展到如今115.1万亩的广袤林海, “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坚定决心到“让山河披上绿装,走上 世界舞台"的强大自信 塞罕坝人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实实在在 的业绩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征程上,要从优 化产业布局、完善环保设施、淘汰落后产能、新上生态项目等方 面从严把控、严格审查,坚决守牢"源头"扎紧"入口"。加强常态 化监管,通过日常督察、“回头看”等方式,让齐抓生态的理念根 植于心、共同保护的实践外化于行。要高擎生态“利剑”不动摇、 挥起环保"铁拳"不手软,坚持查处违背长远发展的环保案件,从 严问责破坏生态环境的决策者、实施者,以严厉的执纪执法倒逼

转型升级、生态发展。






汲取塞罕坝绿色传奇的精神伟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调研 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

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一代代塞罕坝人正是在塞罕坝精神 的引领下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绿色传奇。站在新的历 史起点上,党员干部尤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汲取塞罕坝绿

色传奇的精神伟力,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汲取理想信念之力,坚守"牢记使命"的根本。心中有信念, 脚下有力量。对于塞罕坝的建设者们来说,“为首都阻沙源、为京 津涵水源"就是他们的崇高理想,种树就是他们坚如磐石的使命。 几十年来,三代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的历史 使命,历经风雨初心不改、面对挫折百折不挠,他们用心血、汗 水和生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 绿色奇迹,生动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忠于党和 人民事业的使命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坚决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推动伟大事业的斗争

中迎难而上、 一往无前,用实际行动践行新使命、展现新担当。

汲取拼搏奋斗之力,永葆"艰苦创业"的本色。艰苦奋斗是共 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塞罕坝实现从"茫茫荒原"到“美丽高岭”的华

美蝶变离不开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从饿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







到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在极端艰苦恶劣 的环境中,以可歌可泣的艰苦创业精神谱写了战天斗地的英雄史 诗。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就没有矢志不渝的接续传承。新 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以自强 不息、砥砺奋进的拼搏精神,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坚强韧性, 忘我牺牲、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赓续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做 到困难前面不低头、矛盾面前不退缩、重任面前不懈怠,在贯彻

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的历史业绩。

汲取为民服务之力,书写"绿色发展"的篇章。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塞罕坝建设者 们站在历史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 发展理念,以想要做乘凉者就要先做种树人、要做生态环境的受 益者就要先做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的为民意识和不变初心,致 力于"为人类建设美丽家园",使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走 向小康的“金山银山”。走绿色发展之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党员干部要读懂塞罕坝精神中的为 民初心,心怀"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思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 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中写好“绿色

发展"新篇章。






品读塞罕坝精神再前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 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 响。年轻干部要静下心来,认真品读"塞罕坝精神",在品读中感 悟精神伟力,用实干笃行、无私奉献,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谱写

新篇章。

品读"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践初心。1962年,369名平均 年龄不到24岁的建设者们听党召唤,从全国18个省份集结,豪 迈上坝,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了塞罕坝。那时的塞罕坝"风吹沙 起人烟稀",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 ",建立起机械林场,防风阻沙蓄水源,用一生的坚守践行初心, 逐渐改善了塞罕坝的恶劣环境,让她变成了“美丽的高岭”。塞罕 坝的建设者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年轻干部享用不尽的人生 宝藏。步入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塞罕坝精神”,在牢记使命中,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为建设绿色美丽

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品读"塞罕坝精神",实干笃行谱新篇。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 底色。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塞罕坝的建设者们点燃信 念的灯,持之以恒在实干中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 生态效益优、社会效益佳的绿色发展之路,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步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新的







挑战,年轻干部要谨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发扬实干精神, 勇于探索和创新,勇于走别人未走过的路。相信“一份付出, 一分 收获",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精品"意识,做到心中有航向、肩上有

责任、脚上有力量,不断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品读"塞罕坝精神",无私奉献再前行。59年前,塞罕坝的建 设者们心中怀揣祖国和人民,辞别家人来到这里,用""此心安处是 吾家"的心境在这片土地上播撒绿色的种子,用无私奉献的汗水浇 灌生命之树, 日复一 日终将沙海变林海,创造了“人间奇迹”。年 轻干部要明白世间的每一项工作成就的取得,都不是靠吹吹打打、 说说笑笑就能获得的,需要我们在岗位上不断地付出。那些不愿 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贪图安逸,害怕吃苦,下不了劲,耐不住寂 寞、坐不了冷板凳的干部,必然不会有所作为。立足本职,涵养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新

的业绩。






破译"深子湖精神"解锁前行密码


银锄飞舞战悬崖,炮声隆隆震山谷,立下愚公移山志,誓叫 高峡出平湖",这描绘的是1976年时任湖南省溆浦县县委书记孙 学辰带领6万余人民,历经98天, 一锄一筐挖建深子湖水库的 场景。该水库正常蓄水位277米,库容6808 万立方米,解决了 县域直接配水灌溉面积13.67万亩的农业灌溉用水。深子湖水库 记载着溆浦县在困难时期,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修建的一座集灌 溉、发电、防洪、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被怀化市 列为怀化水利史上的“红色地标”。而今,"深子湖精神"也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的溆浦人,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

难、敢拼敢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凝聚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干事的精神。在二十世纪七十年 代中期,整个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任何一个地方要干几 件大事、兴办重点工程建设,都是十分困难的,指望外援是不现 实和不可能的。溆浦县委做出修建深子湖水库的决定,更不是一 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但当时的溆浦却干成了别人不敢干的大事, 一声号召6万多名群众积极响应,离开家乡,放下手头工作,自 带锄头扁担、管箕箩筐, 自备粮草、衣服被褥,从四面八方的乡 镇潮涌般奔赴深子湖安营扎寨。县委领导带头劳作,与干部和民 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甚至连当时的县委机关都搬到工地办公。 这种精神与红旗渠精神、塞罕坝精神一脉相承,我们要学习的,

是溆浦县人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







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勇于挑战、敢闯敢干的精神。

凝聚了高瞻远瞩抢抓机遇办大事的精神。机遇并不是随时都 会有,当机遇来临之时,有的人抓住了,而有的人却与之失之交 臂。不难发现,抓住机遇的人,高瞻远瞩,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 了一切准备。孙学辰同志带领的县委班子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没 有他们的远见和决心,就不可能修建也建不起深子湖水库。他上 任后,走遍了全县区、社、大队、生产队,通过反复调查研究, 看清人心所向、民心所归,才使得县委的决心和意愿很快变成了 全县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深子湖水库竣工使用后,粮食生产年 年增长。事实证明,当时县委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抓住机遇修建水 库的远见卓识和历史功勋。如今,"十四五"蓝图已擘画,乡村振 兴全面铺开,在新征程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冷静分析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

避害,奋勇前进。

凝聚了人民至上心系群众办实事的精神。决心要修建深子湖 水库,是瞄准了溆浦县县情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正因为 当时,溆浦县饱受洪涝干旱之苦,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 灾,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受到极大影响,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得 不到基本保障。水是农业的命脉,要解决人民群众“吃饭”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水利建设的问题,因此治理水患成为溆浦县县委、县 政府下决心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群众办实 事既要有诚心,也要讲方法"。今年,在全党深入开展“我为群众

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在为民办实事的时候,就应该从群众的需







求出发,重在"务实"、贵在"精准",防止脱离实际的“浑沌开窍”、 一厢情愿的"帮蝶破茧"、罔顾规律的"拔苗助长"。只有牢固树立 人民至上理念,心系人民群众,才能凝聚人民群众力量,干成想

干的大事,办好群众满意的实事。






青年干部要以"三度"建造自己的“塞罕坝”


"天当床,地当房,草摊窝子当工房",这是对127名大中专 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组成的一支369人创业队伍,及一代代塞 罕坝人在塞罕坝林场造林绿化、奉献奋斗的场景描述,他们以青 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才筑起这 道百万亩“绿色长城”和重要生态屏障。基层青年干部要弘扬好伟 大塞罕坝精神,以"三度"为抓手,牢牢扎根基层、展奋斗之姿、

燃青春之火,努力在基层这片"塞罕坝"上建好自己的"绿色林场"

用信念铸就"知明度"。青年干部初入基层,受环境、角色、

认知变化等影响,必然存在"水土不服"等现象。如何从“水土不服” 向“如鱼得水”转变?这就需要基层青年干部始终扎牢"信念"之根, 补足"精神"之钙,立下"为民"之志,把握"前进"之向,真正做到 静下心、沉下身、扎下根;要克服畏难情绪,增强锲而不舍、克 难攻坚意识,做到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吃得了苦、与群众同甘 共苦,努力用自己所吃的""换取群众口中的“甜";要将服务基 层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实践课",把塞罕坝感人事迹和精神作 为最好的"教材",把基层群众、老干部、老同志作为最好的“老师,

甘当"小学生"、争当“好学生”,以学习增才干、以实践促成长、

以锤炼绽芳华。

用脚步丈量“知民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年轻 干部要克服对基层不熟悉、对群众不了解、经验能力不足等现实

困难,就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带着感情、带着问题、练好脚力“走







基层"。要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上,挤出时间进村入户,迈开步子拉 拉家常,多听一听心里话、多问一 问烦心事、多记一记好建议, 用真心换真情,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摆出来,把对策拿出来, 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在脚上沾满泥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 “七种能力",努力练就为民服务的"硬功夫”,切实做到用自己的

脚步丈量民情民意、用群众的笑脸检验服务实效。

用实干提升"知名度"。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大道至简实干为 先。基层年轻干部一般不缺学历和才华,往往缺少的是苦干实干 的恒心和定力。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实干担当作为一种责任, 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顶在前面、干在难处,在 防汛减灾、疫情防控、民族团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 振兴等工作中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行动彰显基层青年干部应 有的朝气、锐气和勇气。基层青年干部要敢于"出名",出实干务 实之名,做到让群众在大事、小事、困难事时都想得起自己、第 一时间联系自己,从而用实际行动对症下药解决群众难题,以“实

"之名点亮基层青年干部奋进"荣光"






塞罕坝精神闪耀的“三原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 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

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

早在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专门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 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为何格外关注这里? 因让总书记动容、牵挂的塞罕坝,造就的不仅是一座"美丽高岭", 更是一座人人景仰的“精神高地”。在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 要从"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感悟思想 之魂、工作之道、发展之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懈奋斗。

从牢记使命的"信仰红"感悟思想之魂,勇于扛起历史重任。 1962 年以来,塞罕坝人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几代塞罕坝人用 心血、汗水和生命,在140万亩的土地上凝结成如今日益辉煌的 "绿色堤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面对时代重任,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塞罕坝人听党召唤、勇担使 命的坚定信念,努力增强能力本领,精准把握"忠实传人"的历史 定位,不断提升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 以身体力行落实蓝图,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始终如一的忠诚保 持那一抹忠诚红,点亮中华民族崛起的灯火,汇聚起14 亿人共

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从艰苦创业的"奋斗金"感悟工作之道,知重负重再创辉煌。







茫茫塞罕坝,荒原变绿洲。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 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靠的是"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靠的是一 代接着一代干。如今,无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还是伟大 复兴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绝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 的,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要用好艰苦创业 的传家宝,胸怀"国之大者",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 “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迈开腿子、撸起袖子、躬下身子“咬

定青山不放松",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从绿色发展的"执着蓝"感悟发展之要,奋力谱写美丽篇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 更是一种发展理念。从塞罕坝这个生动范例可以看到,只有坚持 绿色发展,才可以创造经济奇迹和生态奇迹的“双赢”。“保护生态 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才能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美丽中国建设是我 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硬仗,也是 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需要我们共同将祖国建设得

更加美丽。






学习"塞罕坝精神"筑起心中“望海楼”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登上望海楼,称赞护林员们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守护了塞罕坝 生态安全。“塞罕坝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前赴后继、舍我 其谁的奋斗结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牢牢铭记,在心中筑起

望”“海”“楼”。

即便一穷二白,也要坚定""向远方。“黄沙遮天日,飞鸟 栖树"59年前塞罕坝的真实写照,第一代务林人赵振宇看着满 山荒无人烟的景象,眼中没有退缩、没有犹豫,"一辈子就干这 一件事"的信念誓要守好祖国的一方山林。他眼中的“望",既是对 山川高岭的眺望,也是践行防火护林使命的守望,更是对国家绿 色发展、美好富强的殷切盼望。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也应如此, 要望向大有可为的奋斗前程,望向人民群众的期盼福祉,望向伟 大事业的宏伟图景,不断地自我激励、奋进向前,绘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鲜亮底色。

虽然身单力薄,也要投身汪洋大""。在人烟稀少、风沙肆

虐的山岭,想让荒原披绿装、沙海变林海,何其艰难。1962年起,

来自全国18个省、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369名创业者扛起铁锹、

背上树苗集结上坝,拉开植树育林、阻断风沙大幕,用115万亩 林海筑成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堡垒。古诗云,“海 阔凭鱼跃",这“海”既是在祖国各地蓬勃有进的事业蓝海,也是在

疫情防控、抗洪抢险中党员干部团结人民群众构筑起的同心人海,







更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 进的星辰大海。海中的每一朵浪花,都离不开我们每颗小水珠的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进争先、勇立潮头。

尽管始于累土,也要筑起百尺高""。“天当床,地当房,草 滩窝子做工房。”老一辈务林人将马架子的木杆拍上土,盖上草苫 子、用铁丝固定,就成了瞭望房舍—— 第一代望海楼。塞罕坝人 驻扎在此,垒起砖墙、修筑台阶,不畏艰苦、接续奋斗,如今已 建起第四代望海楼,建成瞭望方圆20 公里林海的精神地标。九 层之台,起于累土;万亩种林,始于足下。先辈们筚路蓝缕,实 现了从有到无、由少到多的英雄壮举,我们要继承他们"渴饮冰雪 当美酒,笑听松涛起壮歌"的奋斗精神,用以苦为乐、先苦后甜的 赤胆忠心, 一点一滴筑起岗位事业的层层高塔、 一砖一瓦筑成民

生广厦千万间、 一生一世筑就伟大事业的巍巍高峰。






以青春为笔绘就绿色发展"最美画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同林 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 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 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

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从荒漠变绿洲,塞罕坝三代“造林人” 跨越半个多世纪,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成 了百万亩充满诗意的林海,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的绿色发展理念。他们用激情和生命接力,不仅浇筑出这一片绿 意盎然、美景如画,更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

塞罕坝精神。

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力军,年轻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塞罕坝 精神,在建设生态文明中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为绘就美丽中

国新图景贡献青春最美色彩。

领悟将"一棵树"到“一片林"的坚定信心,为青春奋斗增添前 进底气。信心多么坚定,行动就有多么勇毅;信念多么强大,未 来就有多么辉煌。1961 10月,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局副 局长刘琨,在冰天雪地的坝上荒原考察三天后,发现了一棵粗壮 挺拔的落叶松。这棵树后来被称为"功勋树",因为它让第一代塞 罕坝人看到了坝上能够种树的希望、种得活树的信心,并最终实

现了将"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的目标。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实践的路上,年轻干部要学习这种从"一棵树"上就能够找 寻信心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奋斗底气、担起责任使命。 要相信,我们从来不是因为已知前途有多么光明才选择继续奔跑, 而是在坚定必胜信念和信心后才没有停下脚步,以信心增强底气,

以底气催生实力,以实力开创未来。

赓续从"一群人""几代人"的坚守传承,为青春奋斗增强克 难韧劲。19629月,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369名青 年来到塞罕坝。迎接他们的最好住宿条件是草坯房、窝棚,最好

的食物是"黄豆沾点油",再加上刚开始两年造林育苗成活率低,

一连串困难和打击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造林的不易,但也激发了大 家坚韧不拔的斗志、永不言败的担当。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甚

至把自己""进了荒漠,浇筑成一座绿色丰碑。几代人以青春、

汗水甚至生命,构筑了防沙涵水的"绿色长城"。这充分表明,让 人害怕的从来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缺乏直面和战胜困难的斗争 精神。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树,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在新时代的 赶考路上,更要赓续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以“一代更比一代强” 的青春担当,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抗疫抗洪的第一线,迎难而 上、挺身而出,在风雨中见世面、在困难中壮筋骨,让“青春之我”

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绚丽绽放。

读懂从"经济账""生态账"的深刻用意,为青春奋斗拓宽发 展眼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塞罕坝,生态效益、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2017 年,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 "地球卫士奖"







2021 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进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理念深入 人心。这需要更多年轻干部成为新时代的"塞罕坝人",算好长远 的“生态大账"不算眼前"经济小账",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理念化为生动现实、作为自觉行动。以"一张蓝图绘到 底, 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姿态,以爬坡过坎、久久为功的大无畏勇

气,用青春创造更大的绿色奇迹。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推进生态文明的新征程上,让我们大力弘 扬塞罕坝精神,用青春之笔,绘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美的新

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又是一年秋又见一山翠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林场考察调研时,被塞 罕坝林场工作人员艰苦奋斗、植树造林的征程所打动,再次强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2021 823日,又是 一年秋,塞上略略泛起寒意, 习近平总书记再度调研塞罕坝,

行实地考察,又见一山葱茏翠色。

这一山翠绿离不开一代代造林人、护林员们艰苦卓绝的努力。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这是半个世纪前的塞罕坝;百万亩 人工林海,这是今日的塞罕坝。曾经的大漠孤烟,今日成了塞上 江南,缘何改变?仅从一个人就可以看出端倪,那就是在塞罕坝

林场干了 13 年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同志。正是在王尚海任内,

塞罕坝林场正式建成,在苍茫北国,他带领"塞罕坝人"艰苦奋斗, 植树造林54 余万亩。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后,他拒绝了叶落归 根,回归故乡,而是选择了葬在他为之奉献一生的塞罕坝,他的 骨灰被撒进了林场的马蹄坑,那附近的林区就是今天的"尚海纪 "。不仅是他,塞罕坝有9"望海楼",超过20对夫妻值守在 这里,每15 分钟瞭望报告一次,只有望远镜、笔记本和电话陪 伴他们,在这莽莽林区望林海、观火情,枯燥的任务年复一年 他们也坚守了一年又一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运动 中,上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都有着各自可歌可泣的故事。 正是他们在北国肆意地挥洒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才能在苍茫

北国筑起了一座绿色丰碑。







这一 山翠绿是坚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一决策的硕果。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使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每 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通过设立植树节,实施专项植树计划, 各级党政领导人带头参加植树活动,推动了全民共同参与植树 爱护森林树木。截至去年,我国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的已累计 超过175亿人次,累计植树超过780亿株。现如今,我国森林覆 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75.6亿立方米。华北、华 中等地区的空气质量都有大幅改善。天变晴了,地变绿了,河变 清了。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也不断提升, 这份辉煌的答卷都和国家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一伟大决策的

坚定支持是分不开的。

这一山翠绿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断的前瞻性和正确性。半个世纪前,塞罕坝机械农场的工人们为 了在寒荒原野上植树而绞尽脑汁,而如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 实施使得千万林区百姓成了护林员,实现了精准脱贫,带来巨大 的经济效益。在北国是如此,在南国也不例外。贵州省依托丰富 的林业碳汇资源,探索"互联网+生态建设+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通过购买碳汇的方式,不仅助力贵州的脱贫攻坚工作,更有效促 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决心。 在江苏省泰兴市宣堡镇,镇党委政府每年都组织植树造林活动。 莫道绿意小,草木总是春。作为"国家级生态镇”“江苏省环境优美

乡镇",宣堡镇走出一条发展林果花卉、生态旅游的生态之路。无







论天南地北,这些丰硕的成果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谆谆教导下取得的。

又是一年秋,又见一山翠。让我们去呵护这一山翠绿,去保 护这一山翠绿,让这翠绿越过山峦溪谷,传递到百姓的心田,实

现那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在“心”头种下一颗来自塞罕坝的“种子”


种下一棵树就给大地种下绿色希望,植下一片绿就为生命创 造一方美好家园。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考察,特地到塞罕 坝林场,实地察看林木长势, 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

质量发展等情况。

从“一棵树""万亩林场",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到“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林”,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 斗,铸就了“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 坝精神。岂曰无碑,山河为证;岂曰无声,林海即名。新的征 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艰苦奋斗为内核、 以求真务实为追求、以无私奉献为底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做新时代""中有数的优秀共产党员。

种下一颗听从召唤、不负使命的"种子",凝聚"奋斗之心" 崇尚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主旋律,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是 共产党人的人生关键词。视觉上的塞罕坝是绿色的,精神上的塞 罕坝是红色的,郁郁葱葱的林海正是塞罕坝人风雨不易其志、磨 难不改其心,肩负保护生态历史使命、赓续奋斗前行的表现。弘 扬塞罕坝精神,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 斗的作风。新时代的奋斗,是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 坦荡担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 奋斗姿态,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攻克工作上的"娄山

""腊子口",以过硬素养涵养对党忠诚、为民负责的政治品格,







铸牢勇于担当的职责使命。

种下一颗实干苦干、攻坚克难的"种子",养成"求实之心"

六十年的时间,塞罕坝人在植树造林的“长征路”上,涌现出了一 大批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代表:“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 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搞科研、攻难关,被人们誉为"特号锅炉” 的副场长张启恩;被""在望海楼,11 年“与世隔绝”的刘军、齐 淑艳夫妇 ……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正是一锄头、 一杯土、 一桶 水的努力,造就了黄沙戈壁到高岭林海奇迹般的沧桑巨变。广大 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苦干实干精神,遇难不惧、见险不怕,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把苦干实干镌刻到灵魂深处;要作风扎

实,办事务实,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从细微处思量、从细节处着手,

把苦干实干落实到百姓笑脸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学深弄懂钻透 各自行业领域的政策办法、重点难点特点,把苦干实干聚焦到高

质量发展上。

种下一颗无怨无悔、默默耕耘的"种子",涵养"奉献之心" 为了种下一片绿色,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 舍弃了城市的繁华喧嚣,奉献出自己所有的青春甚至牺牲生命, 奉献出北纬42°最美的那抹"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我们看到无数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宵衣旰食,在新冠疫 情的"阻击战"中逆行"出征",在抗洪防汛的险情中勇立“潮 "......奉献是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 们要汲取党史中的精神营养,学习先辈先烈们心底无私、天下为

公的高尚人格,把时代要求与自己的奋斗实践紧密相结合,把自







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岗敬业,甘 于奉献,坚忍不拔,舍小我成大我,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全

部的光和热。






总书记考察承德启迪人心的四句话


8 2 3 日至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行程涉 及国有林场、文保单位、农村社区等。在这次考察中,总书记针 对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养老服务等发表重要讲

话。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总书记的第一站,是位于河北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建 场近60 年来,这个林场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 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在海拔1900 米的月亮山,习近平 看望驻守望海楼13 年的护林员刘军、王娟夫妇。在百万亩林海 起源地尚海纪念林,他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说: “塞罕坝林场建设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荒原变林海, 谈何容易!依靠艰苦奋斗,中国创造了人间奇迹!”"艰苦创业" 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而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 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 奋斗取得的。”“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根本,是党的性质宗旨、 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对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是我们党得到人 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关键。59年来,塞罕坝 林场三代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投身于育林锁 沙、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建成了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岭”。







"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承德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 走进村山谷市集、卫生室,了解产业振兴、改善村民医疗卫生条 件等情况。在村民霍金家里,总书记说,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 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 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

关系,总书记早有思考和谋划。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今年2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 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 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 上来。"不掉队,赶上来",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折射了中国共

产党的使命和宗旨。

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 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今年531 日,中共中央政治 局召开会议, 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 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这次在河北承德,总书记专程赴高新 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调研。透过考察行程,可以看出两 者之间的关联。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 化转型升级,这次总书记在滨河社区就关注了适老化改造等项目。 总书记曾经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

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

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在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总书记







强调,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 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当全社会都深怀敬老之心,倾注

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我们就能更好应对已经到来的"银发潮"

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

8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连续考察了承德避暑山庄、普 宁寺、承德博物馆。在承德博物馆,他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今年是 建党百年。回望历史,更可坚信这样的判断:实践充分证明,只 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承德,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有着重要 的历史地位。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此行最后一个考察点—— 高新区滨河社 区,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说,在党的领导下,我国56 个民族、 14 亿多人和睦共生。他说,14 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在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锲而不舍走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做塞罕坝精神的绿色追光者


8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精神发源地、河北省塞 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同林场职工代表 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 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

发展好。

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一代代塞罕 坝人用青春奋斗书写"绿色传奇”,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用好 塞罕坝精神这个"传家宝",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滋养,汲取奋勇

争先的精神力量,在新征程新时代创造新的"绿色奇迹"

在牢记使命中坚守绿色信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 是塞罕坝人的初心使命。 一代代塞罕坝人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 将青春岁月、拼搏汗水甚至是宝贵生命奉献在“黄沙遮天日,飞鸟 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以几十年如一 日的坚守诠释了心中的绿色 信仰、扛起了神圣的职责使命,筑起了令世人赞叹的绿色丰碑。 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一干就是13 年,带领塞罕坝人完 造林54 万亩,直至病逝也要将骨灰洒在塞罕坝,永远做塞罕坝 的守护者。党员干部要以塞罕坝建设者们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坚定

不移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在艰苦创业中铸就绿色奇迹。“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







塞罕坝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零下43.3摄氏度的极端最低气温, 长达7个月的年均积雪时间,平均海拔1500.....但是无论环境 如何艰苦,塞罕坝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 一棵 树接着一棵树种、 一代接着一代干,用平凡坚守、无私奉献在高 寒荒漠中种出万亩林海。党员干部要发扬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 的政治本色,不怕苦、能吃苦,敢于和善于在艰苦环境中奋斗、 创造、开拓新局面,不断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

""腊子口",不断续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光辉篇章。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绿色富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 今的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 亿立方米、释放氧 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明显。这源于一代代塞罕坝人对"两山理论"的践行和坚守。塞罕 坝人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走出了一 条生态富民的康庄大道。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 民意所在、民心所向,是最普惠的生态福祉。党员干部要始终牢 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大力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努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民共享,高质量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觉做绿色的播种者和守护者。






做无愧新时代的基层"护林员"


8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 林,他强调,塞罕坝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 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从曾经的“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到如今"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

这是一代代林场人的青春和汗水浇灌而成,是一代代护林员的坚 守和付出堆砌而成。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 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的大变局,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党员干部当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护忠诚之"",以终身的为民情怀 护初心之"",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护实干之"",争做无愧新

代的基层"护林员"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护忠诚之"",栉风沐雨担使命。“天下至 德,莫大于忠",忠诚是为政之魂。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 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 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忠诚放 在第一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无论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守得牢。要旗帜鲜明讲 政治、忠诚担当干事业,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政治立场、坚守政 治规矩,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时 刻把纪律和规矩意识挺在前,始终把"忠诚"二字刻在心, 自觉做 到不踩红线、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要以"出淤泥而不染"之态

塑造金刚不坏之身,以"濯清涟而不妖"之势护忠诚之"",栉风







沐雨勇担使命。

以终身的为民情怀护群众之"",固本培元强基础。树高千 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人民就是我 们党的根与源,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欲流之远 者,必浚其泉源。我们党自创建之日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 把为人民谋幸福明写于旗、勇扛于肩、致知于行。党员干部要始 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着力 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一件件办 实、办好,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以“民 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同频共振,紧 紧与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时常同人民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 干在一起,深深扎根基层“沃土",牢牢植根人民"土壤,用心守

护共产党人的群众之"",不断夯实群众基础。

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护实干之"",砥砺奋进续华章。空谈误 国,实干兴邦,万里绿洲是一代代护林员“一个萝卜一个坑”辛苦 耕耘而成。党员干部要以""在开头、""字当先,始终坚持脚 踏实地、苦干真干。要自觉摒弃"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作风, 剔除"挑肥拣瘦、避重就轻"的思想,主动去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 “扎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蹲苗”,做到干一行、爱 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一锤接着 一锤敲;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发 扬愚公移山精神,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护实干之“林”, 砺奋进新时代,不负盛世续华章,共同营造一片热火朝天的干事

创业氛围。






做新时代"塞罕坝"式组工干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了 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塞罕坝精神是 我们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熠熠之 辉。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悟这种伟大精神,全体组工干 部更要传承和发扬这种勇于吃苦、甘于奉献、敢于创新的精神,

争做新时代"塞罕坝"式组工干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组工干部要进一步发 扬塞罕坝人勇于吃苦、不负使命的干劲。“我还会选择塞罕坝!” 面对记者提出如果回到19岁重新选择一次该如何选择的问题时, 第一代建设者陈彦娴坚定的回答。新中国成立前,塞罕坝荒凉人 烟稀少,风沙如恶魔般缠扰,不仅仅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更 是艰苦,没有吃的,就吃咸菜就黑窝头,没有喝的,就喝雪水雨 水,没有住的,就住地窨草房。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陈彦 娴以及其他300余名第一代建设者扎根下来,用勇于吃苦的精神 不负使命的干劲把当年的荒漠之地建成"绿色明珠"。新时代的 织工作已经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 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管公务员的公务员,在业务 能力和工作水平上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无论是传统的组织发展、 基层党建,干部工作,还是后期新增的人才发展工作,公务员管 理工作,都需要组工干部们在学习上在调研上在谋划上下大功夫、

下苦功夫,成为各类业务上的“政策通”“活字典”,要以勇于吃苦、







不负使命的干劲,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做"塞罕坝"组工

干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组工干部要进一步传 承塞罕坝人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韧劲。塞罕坝的生态修复需要 上百年的时间,如果说第一代建设者的任务是植树造林、守住 沙,那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第二代、第三代人需要思 考谋划的问题。如今,仍有很多科研工作者、林业学专家安家在 塞罕坝,他们放弃城市的繁华和物质的丰盛,用科学技术引领绿 色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用甘于奉献的精神、淡泊名利的韧劲和 “功成不必在我”的淡然默默进行科技攻关,奉献青春,贡献知识 和智慧。同样,广大组工干部也要秉持这种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始终践行“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组织工作是党委的核心工作, 选人用人、选好干部用好干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但往往是考察 别人提拔别人,自己却"原地不动",就像是梯子,助他人到达云 端, 自己却在低处。组工干部始终要“甘为人梯”,以甘当绿叶的 情怀、淡泊名利的韧劲,为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选贤任能、选优

配强队伍,做"塞罕坝"式组工干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组工干部要进一步学 习塞罕坝人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闯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几代塞罕坝人深刻领会并认真实践着,如今的塞罕坝国家级森林 公园每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1万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从 荒漠变成森林,再从森林变成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又一步步变成

金山银山,这正是塞罕坝人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的闯劲之果,是







他们艰苦创业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 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的组织工作意 味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这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求真务实、 创新发展,不能习惯于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不能拘泥于“老套 "固定思维,要时时事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新 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理论联系实际,用新思想指导实践,在 打造党建品牌、建设干部队伍、引育使用人才、激发公务员活力 等方面敢于创新,不怕困难,拿出真招实招,做"塞罕坝"式组工

干部,争创"塞罕坝"式奇迹。






党员干部:强国有我当“塞罕坝”式好公仆


8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 察看林场自然风貌、亲切看望护林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牢 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强调全党全国人民

要发扬这种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林海起伏,绿 波荡漾"的生态油画,这片海拔10101939.9米的土地,在几代 塞罕坝人的辛勤耕耘下,变成了美丽高岭和精神高地。绿色的塞 罕坝传递出的精神力量,跨过山河、穿越时空,广大党员干部要 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勇于吃苦、勇于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当

好一名"塞罕坝"式的好公仆。

学习塞罕坝的"英雄史诗",争当“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先 锋兵。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大风、沙化等极端环境于一体, 冬季大雪封山、交通闭塞,生活条件极其艰难,来自全国各省市 的建设者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造林绿化的 事业当中,半个多世纪的接力奋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汗水和 血泪浇灌起了“绿色长城”,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非凡的答卷。 塞罕坝的艰辛创业历程就是一部"英雄史诗",广大党员干部当学 习他们的昂扬斗志和拼搏决心,展现敢担重任的魄力、锤炼能啃

硬骨的实力,在前进路上点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本色。

读懂塞罕坝的“奋斗故事",甘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模

范生。“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55年的时光里,







代代塞罕坝人在这里奉献青春、辛勤耕耘,从引种樟子树到成功 嫁接彰武松,从研究水曲柳到试验成功全光育苗法,凭借着"绿 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坚强意志,终于迎来了茫茫荒原变成百万 亩的人工林海的绿色奇迹,建造起了守卫京津地区的重要生态屏 障。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塞罕坝的"奋斗故事"中培铸奋进伟力,拿 出“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勇气和智慧,用非凡之力创造出非凡 之功,在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甘为无私奉献、爱岗

敬业的模范生。

汲取塞罕坝的“精神养分",勇做“追梦无悔、奋勇向前”的弄 潮儿。从第一代务林人赵振宇用"一辈子就干这一件事"的信念守 护这片山林,到超过20对夫妻扎根在“望海楼”用坚守换来林场安 全,光阴的故事里诉说着他们的艰辛不易、见证着他们的奋勇向 前,追梦的路上,绿色塞罕坝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跨过山海, 滋养着一代代奋斗者的心灵家园。广大党员干部当汲取蕴藏其中 的信仰力量,用心扛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真正将 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和人民的大我之中,高擎理想火炬、吹响奋

斗号角,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公务员以“三心”书写"最美答卷"


近日, 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最美公务员" 人选推荐工作。通知为选树公务员典型,充分发挥“最美公务员” 示范引领作用提供了基本遵循。广大公务员当以此为标尺,书

政治卷""担当卷”"民生卷",争做新时代"最美公务员"

淬炼"忠心",书写对党忠诚的“政治卷""人之忠也,犹鱼之 有渊。”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意味着无条件地对 党的信仰忠诚、对党组织忠诚。面对各种酷刑严守党的秘密、舍 身取义的李大钊;身负重伤、不下火线的王占山;艰苦奋斗、甘 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人间奇迹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 . 他们坚定信念、用鲜血和生命、拼搏与奉献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 诚。广大公务员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个维护",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全力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向

前推进。

秉持"公心",书写奋勇前行的"担当卷"。“为官避事平生耻。” 担当作为是党的干部的重要品质和能力。焦裕禄"不改变兰考的面 貌,我决不离开这里";谷文昌"不治服东山风沙,就让风沙把我

埋掉”..他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对工作恪尽职守、尽心竭力。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广大公务员既要有"敢教 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又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精神,不务 虚名、兢兢业业,带头做“"开山斧",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增光添彩。

坚守"初心",书写为民服务的"民生卷”。“江山就是人民,人 民就是江山。"常怀为民情怀,最关键的就是要做老百姓希望做的 事。“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改革先锋"王书茂、扶贫之花"黄文 秀…..他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广大公务员要常怀爱民、忧民、为 民、惠民之心,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 决好身边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忧心事,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务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公务员要当好答卷人,

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选调生:以"三种姿态"追寻塞罕坝精神之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考察调研 时强调: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塞罕坝精神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 态文明发展好。"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选调生要从这 座“精神富矿”中汲取养分,唤醒干事创业的激情,拿稳塞罕坝人

的接力棒,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续写新的传奇。

"坚定信念,使命必达"的坚定姿态,捕捉"不将今日负初心" 的理想之光。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莽莽荒原,到"风光 胜似江南好"的人工林海,从"六女上坝"的坚定无悔,到望火楼夫 妻的默默守望,塞罕坝人在高寒沙地上筑起利在千秋的“绿色长 ",有效遏制黄沙,涵养水源。"绿色奇迹"的背后是三代塞罕坝 人响应党的"绿化祖国"的号召,以"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 红色初心,爬冰卧雪、驰而不息、接力不止。今日,选调生从老 一代塞罕坝人手中接下“接力棒”,头顶压力、拾级而上、日夜兼 程,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以“一茬接着一茬干"的责任感, 用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基层大地,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使命。

"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拼搏姿态,追寻"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奋斗之光。1962 年,第一代塞罕坝人"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 ",用艰苦奋斗种出百万林海的伟业,用汗水和泪水,甚至血肉

之躯向人民交出时代答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时至今日,尚海纪念林的沙沙落叶声仍向当代选调生诉说那段英 雄史诗。选调生初入基层,和老一辈的塞罕坝人一样,面临乡村

振兴的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年轻干部赓续塞罕坝精神,

将艰苦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乡村振兴的“拦路虎” "硬骨头",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开拓创新,创造

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鞠躬尽瘁,爱岗敬业"的专注之姿,追寻"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奉献之光。“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三代塞罕坝人专注于 植树造林,解决塞罕坝造林初期造林成活率不足8%的难题,在 高寒沙地种下希望的种子。从开荒拓野到百万林海,再到当代的 "点绿成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无数默默无闻的塞罕坝林场 人以对造林工作的热爱,以忘我的工作境界埋头苦干,为一万余 名贫困户带来生活希望,得到人民的认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新一代的选调生追寻塞罕坝精神的奉献之光, 做实普通岗位,做好平凡小事,做精本职工作,将对基层工作的 热爱熔铸于小事中,用磨绣花针的功夫为人民谋实事,将青春和

汗水挥洒在乡村大地,续写新时代的"塞罕坝传奇"






传承"塞罕坝"之力延续“绿色”奇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深入林区同林场 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再接 再厉,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从"飞鸟无栖树,黄沙遮无日" 百万亩林海,塞罕坝的绿色奇迹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汗水、青春, 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塞罕坝人间奇迹背后的精神内涵,传承

塞罕坝"之力,延续这片"绿色”奇迹。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荒原变绿海的人间奇迹。“天当床, 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1962 年, 一棵孤独的落叶松耸立在 赤峰与塞罕坝交界处,坚定了塞罕坝建设大军的信心,带来了"绿 "的希望,经过三代塞罕坝人半个多世纪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那一棵孤独的落叶松不再孤独,它见证了曾经的荒野沙漠变成 140 万亩绿色海洋,更成为了塞罕坝精神的象征。塞罕坝精神就 是植根于荒野沙漠,成长于绿色林海,凝聚了三代塞罕坝人汗水、 心血甚至是生命的精神图腾。立足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 塞罕坝精神中的"绿色"养分,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脚踏实地立足岗

位,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以"点点"绿意汇成茫茫"林海"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 明事关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一 代接着一代干,以“愚公移山"之毅力为京津地区筑起了一道"绿色

长城",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充分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







代、利在千秋"的科学论断。塞罕坝的建设者们不仅创造了百万亩 林海的人间奇迹,更生动实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呈现了 一堂完美而生动的绿色发展课。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 理解并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落实绿色发展 理念,实现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兑现党对人民群众

的庄严承诺,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牢记使命、再启征程,迈步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塞罕 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既是塞罕坝人对于林 业事业的理想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诠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 就是江山"的生动实践,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荒漠”中的 "一点绿"就是我们坚定信心的"强心针""定心"。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征程上,"塞罕坝"之力将更加坚定我 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决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弘扬塞罕坝 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为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不懈奋斗,延续“绿色”奇迹。






从塞罕坝精神中感悟"三个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考察,特地到塞罕坝林场,实地 察看林木长势, 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 况。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塞罕 坝精神,就没有美丽高岭的建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塞罕坝精神 为引领,从中感悟“三个最”,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力量,让塞罕坝

精神永续传承,让伟大事业永续发展。

最是初心能致远。塞罕坝的建设者改善了长久以来困扰群众 的问题,为塞罕坝带来了旷日持久的改变,他们的初心照亮了他 们前行的路,也照亮了塞罕坝群众的生活。漫长的岁月里,始终 有初心的芬芳萦绕,共产党人每个奋斗的故事里都有砥砺前行的 身影,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作为党员干部,初心构筑起的是不 灭的信念,凝聚的是不屈的精神,打开的是继往开来的新局面。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怀揣初心、坚定前行,奋力开创 更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让人民群众的 日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甜,让美好的生活蓝图成为现实之景,

让初心在为民奉献中致远飘香。

最是斗争见风骨。塞罕坝建设者把苦和累放在一旁,把试验 的受挫和汲取的经验化作继续斗争的力量,让莽莽荒原变成了百 万亩的林海,让汗水和泪水转化为事业的发展成绩。"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成功源自伟大斗争。卓然不凡的中国力量在斗争中造

就,举世瞩目的中国风采在斗争中锻造。回望百年,血与火的洗







礼、枪与弹的沐浴、敌人与环境的双重考验成就了共产党人坚韧 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力量。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党员干部 要发扬斗争精神,牢记使命跟党走,不忘初心再出发,将伟大斗 争引向深入,将伟大事业推向纵深,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

基础。

最是奋斗动人心。塞罕坝的建设者在奋斗的征途上从未停下 脚步,他们豪迈上坝,全力以赴奋斗事业,让塞罕坝有了充盈绿 色,有了生机盎然,将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最是奋斗动人 心,古往今来皆如是。回望我们党的奋斗征程,嘉兴南湖的红船 扬起的是奋斗的风帆,井冈山上的星火燃放的是奋斗的光芒,中 华民族的巍巍巨轮驱动的是奋斗的引擎,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何以 "的精神密码。伟大事业的发展来之不易,我们要当好新时代的 奋斗者,保持"朝受命,夕饮冰"的责任感,保持“昼无为,夜难寐” 的精气神,积极迎接挑战、开创新局,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有

格局、有眼界、有责任,在奋斗中创造未来。






从塞罕坝精神中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是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 曾是"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却因为封建王朝的没落 颓废,被开垦过度而逐渐退化为荒原沙地。“一棵树、三代人、 片林海",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重现

了塞罕坝绿叶成荫的自然风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棵树”见证了铮铮誓言。上个世纪 60年代,为了遏止塞罕坝的沙漠化,阻断沙尘对北京的入侵,原 国家林业部决定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前往考察的工作人员,用 了整整3天的时间,才发现一棵迎风卓立的落叶松,于是便在这 “一棵树"前,立下了让塞罕坝再现"美丽高岭”的誓言。为了这个 誓言,来自全国19个省市近400人,肩负着扎根林场、开垦荒 原的使命,在这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地方,开始了日 复一 日的垦荒植树工作。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塞罕坝人凭借超 常的韧劲和恒心,把垦荒植树干成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创造

"一棵树"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百折不挠、艰苦创业,“三代人”传递着奋进力量。第一代塞 罕坝人,在遮天蔽日的寒风中种下了第一抹嫩绿,也种下了代代 相传的奋进力量。在1977年、1980年,塞罕坝先后遭受了极端 雨凇和干旱灾害,60万亩人工林木损失了一半。面对无法抗拒的 灾难,塞罕坝人不屈服、不气馁,重整旗鼓、迎难而上,到1984

年,96 万亩人造林再次挺立在坝上,保存率达70.7%,创下全







国造林保存之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塞罕坝 人一代接着一代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现如今,当初的荒原已 经成为了115万亩的"绿色长城",他们在这片热土上,种下了"

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精神力量。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片林海”催生了绿色经济。今年以 来,总书记8次来到地方考察,每次都谈到生态文明建设。近日, 总书记在塞罕坝考察调研,再次提到“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 "的愿景。塞罕坝人走的就是一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绿水山换取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塞罕坝机械林场发展至今,林场的 林木蓄积量达1036.8万立方米,每年为下游地区涵养净水2.84 亿立方米,释放氧气81.41 万吨,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带 动当地实现社会总收入超6亿元。时至今日,塞罕坝已不局限于 本身直接的效益产出,而是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平衡统 一,为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提

供了典型范例。







点亮满天繁星中的一颗星 “塞罕坝精神”


从昔到今的沧桑巨变,绵延不绝的精神伟力。牢记使命、艰 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中 的又一 “坐标”,始终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

创造更多"人定胜天"的人间奇迹。

在使命当中接续奋斗。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曾经树 海茫茫,水草丰美,更是在清朝康熙年间被开辟为皇家围场。在 历史浩瀚长河中星光熠熠。后经开围放垦,千里围场荡然无存, 留下的只是荒山秃岭。59年来,从一片千里荒漠沙地,变为苍翠 松林,这是塞罕坝三代护林员始终牢记建设祖国、保护生态的历 史使命奋斗出来的结果。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只为 祖国大地上能少一块"伤疤",在北方大地上筑起一块生态屏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芳华,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像塞罕坝建设者 一样,做前进路上的一颗"螺丝钉",听从党的召唤,共同走好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赶考之路。

在创业当中接续奋斗。塞罕坝上广为流传的"六女上坝"故事 时常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把自身前途命运与时代相联系,与时代 共前行。当年坝上六姐妹,在人生命运的十字路口中毅然决定放 弃高考,背起铺盖卷奔赴林场,为的只是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书写奋斗赞歌。面对极为艰苦恶劣的生存条件,不退缩、不畏难,

也是当前全体党员需继续发扬的时代精神,要主动汲取精神养分,

接过时代"接力棒",开局即奔跑,起步即冲刺,在赛道上持续奋







力,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历史自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在发展当中接续奋斗。塞罕坝人用自己的方式刻写着时代印 记,从王尚海到"六姐妹"再到护林防火瞭望员刘军、王娟夫妇, 都用自己的行动轨迹铸就了今天的塞罕坝精神,驰而不息、久久 为功、善作善成。塞罕坝精神是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更是前进道路上的一座座丰碑。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 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新时代共产党员要以“塞罕坝精神”为依托, 回望来时路,看清脚下路,坚定前行路,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

拼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在披荆斩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读懂让荒原变林海的塞罕坝精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 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 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 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等情况。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一代代塞罕坝人不仅用 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筑起了一座绿色丰碑,更铸就了牢记使命、 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 组成部分。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塞罕坝精神背后的精神内核,做 塞罕坝精神的弘扬者、践行者,汲取养分力量,让塞罕坝精神成

为新时代新征程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焕发出永久的魅力和风采。

塞罕坝精神诠释了创业者"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的坚定 决心。半个多世纪前,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来到 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集"高寒、高 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的自然环境不但没 有吓退创业者们,反而激发了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 上演了荒原变林海的造林奇迹。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总 会遇到各种各样不知所措、令人挠头的难题,我们要学习塞罕坝 创业者在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甩开膀子苦干实干的坚定决心意 志,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把攻坚克难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工作态度、 一种精神追求,把决心意志融入岗位、融入日常、







融入人生,让塞罕坝精神熔铸于血脉之中。

塞罕坝精神诠释了造林人"荒原变林海,山河披绿装"的艰苦 奋斗。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刚刚建场的塞罕坝,缺少粮食、房 屋,没有学校、医院和娱乐设施,交通闭塞,从四面八方赶来的 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在极 困难的条件下,造林人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在 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 工林,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越是发展越要艰苦奋斗。在实现 伟大梦想的征途中,党员干部要主动接过先辈艰苦奋斗的接力棒, 传承勤俭节约、白手起家的传统美德,坚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 的无私品格,永葆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拼搏韧劲,始终不懈奋

斗、艰苦奋斗,努力在攻坚克难中奋勇前进。

塞罕坝精神诠释了护林员“十年如一 日,青山变金山”的至深 守护。守住青山,换来“金山”。 一副望远镜、 一个记录本、 一部 电话机,每15 分钟瞭望报告一次,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塞罕 坝建场近60年以来,超过20对夫妻值守,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 满目绿色的背后,是护林员们不畏酷暑严寒,凭借着一颗强烈的 事业心和责任感,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忠职守,将自己的 春和汗水奉献给了绿色事业。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用 心把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每一个平凡的岗位, 都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党员干部要自觉把自身发展融入到 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去,立足平凡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心

怀"国之大者",把小我融入大我,以涓滴之水汇聚成势不可当的







时代洪流。






发扬塞罕坝精神建功伟大新时代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 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尘沙飞舞烂石滚,无林无草无牛羊"是上 世纪60年代塞罕坝的真实写照。1962年,原林业部为阻隔沙化 袭扰北京,组建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发 展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

党员干部当发扬塞罕坝精神,建功伟大新时代。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平均零 1.3度的年气温,和最低零下40度的高寒环境,都曾给早期 治沙造林工作增添无限困难。困难面前,精神不立、骨头不硬, 干事难成。369名来自18个省平均年龄24岁干部职工挺起了脊 梁,志在荒原变林海,将高寒高原变思想高地, 日三餐有味无 味无所谓、爬冰卧雪苦乎累乎不在乎。正因为有了这股子不信邪、 不信命迸发出的闯劲、干劲,塞罕坝人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 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古为今鉴,无论将来我们发 到哪一步、科技发达到哪一步,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这 份红色血脉传承不能变,这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能减,有 这种精神就没有跨不过的山,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就一定可以取

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发扬"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两山论"的新实践。塞罕坝由 荒原变林海,从1棵树到100多万棵树的成功实践,创造了世界

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地球卫士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称号等,这一系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理 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十年树木,百年成林, 功成何必在我?塞罕坝的今天是近60 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在党 的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咬定 "绿色发展"不放松, 一茬接着一茬干、 一锤接着一锤敲,在汗水、 付出和奉献中取得的。功成亦必定有我!在千舟竞发的新时代, 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蓊蓊郁郁的"绿森林"

一定能成为通向共同富裕的"聚宝盆"

发扬"牢记使命"的担当,不忘初心建功伟大新时代。塞罕坝 机械林场由巩固京畿防风固沙而兴,从一开始,赛罕坝人就义无 反顾地扛起了这份重担。没有丝毫讨价还价,没有"小我"私心私

欲的牵绊,有的只是"大我"青春在汗水和奉献中最美丽的绽放。

广为传诵的“六女上坝”“望海楼”"夫妻哨"等红色故事,就是这份 勇扛重担、冲锋在前的明证。世间哪里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成功,

有的只是冰霜雨雪浑不惧、万千困难腰不弯的闯劲、干劲、韧劲,

有的只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毅然决然、奋不 顾身。新时代的今天,越是船到中流、风高浪急之时,党员干部 越要以党史强化信念,以党章坚定信仰,以新思想指明航向,发 扬塞罕坝精神,在栉风沐雨的实践中勇开“顶风船","劈头浪”,

在奋发有为中乘风破浪,建功伟大新时代。






发扬塞罕坝人的伟大"斗争精神"


斗争精神是共产党员优秀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塞罕坝人, 发扬斗争精神,用好斗争这一 “法宝",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将“一 棵松"变成了“一片海",造就了一道“美丽高岭”,树立了一座"

神丰碑"

敢于斗争,塞罕坝人胸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

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诞生、发展、壮大,斗争精神深植共

产党人的血液和灵魂。真正的共产党人向来是不畏惧斗争的。无

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敢教日月换新天",还是建设时期的“越是艰

险越向前",斗争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逝,只会在一代代

共产党人的传承中更加凝聚。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

为京津涵水源"的生态建设使命,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重任,使

塞罕坝林场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从12%

提高到80%,使塞罕坝成为“绿色森林”"天然氧吧"与河北承德、

张家口一带的防护林连成一体,筑起一道雄伟的绿色长城,成为

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

善于斗争,塞罕坝人淬炼"沙漠变绿洲,荒漠变林海"的韧劲。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复杂性、艰巨性的伟大斗争,就必须以 非凡的政治勇气、高度的理论清醒、顽强的斗争精神,自觉投入 伟大斗争实践,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 敢于挺身而出,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三代塞罕坝人艰

苦奋斗,传承不息。林场建场初期,条件异常艰苦,没有房屋居







住,就搭马架子、盖窝棚、挖地窨子解决住宿问题。白天忙作业, 夜宿草窝间。树苗成活率不高,他们就反复试验,技术攻关。从 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最初的369 人毅然上坝到如今的1979 人,从"尘沙飞舞烂石滚,无林无草无牛羊”到"万里蓝天白云游,

绿野繁花无尽头",塞罕坝人创造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奇迹。

坚持斗争,塞罕坝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一劳永逸的。练就斗争的真功夫,要 在精神上时刻警醒、行动上永不懈怠,为解决实际困难去斗争 在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升华斗争意志、迭 斗争本领。塞罕坝人顺势而为、乘胜追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年旅游收入达4000万元、总价值达202 亿元、年社会总收入超 6亿元......"绿水青山"已经成了塞罕坝响当当的名片,同时 也为塞罕坝人带来了"金山银山"。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是塞罕坝 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斗争的伟大成果和生动实践。塞罕 坝人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在这条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走

得更加坚定,继续书写塞罕坝的"绿色奇迹"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和弘扬塞罕坝人的伟"斗争精",保持不屈不挠、 一往无前的斗争状态,在风雨斗争中淬炼品 格,在火热实践中壮实筋骨,从而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胜利中

走向更大的胜利。






感悟塞罕坝"奋斗史"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近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 他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了“牢 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中 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塞罕坝精神",

认真感悟塞罕坝的“奋斗史",才能踏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感悟塞罕坝建设力量的"从小到大",坚守新时代“长征路" 初心使命。1962 年,为了彻底改变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 栖树"的荒凉景象,369名创业者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他们从全国 各地奔赴而来,扛起铁锹、背上树苗,"天当床,地当房,草滩 子做工房",他们用满腔热血在苍茫荒原挥洒汗水,以赤诚之心致 力于"为荒原披绿装,让沙海变林海"。半个世纪以来,塞罕坝的 建设力量一步步在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义无 反顾扎根于北方这片充满挑战和梦想的土地。三代人前赴后继, 一颗心传承至今。新时代的奋斗者要“以塞罕坝建设者为师”, 守好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感悟塞罕坝林海覆盖的"从少到多",保持新时代"长征路" 艰苦奋斗。想让几十万亩的荒原变为枝繁叶茂的绿洲,谈何容易。 由于荒原上缺少植被的保护,塞罕坝常年气候恶劣,再加上缺食 少房,建设队伍的生存条件极其艰难。两年时间,辛辛苦苦种下

的树苗成活率竟不足8%,随之而来的雨凇和大旱灾害,更是让







32万亩林木毁于一旦。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和打击,塞罕坝建设 者们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如“功勋树”般展现出顽强的韧劲儿。 他们痛定思痛,用数十年如一 日的艰苦奋斗在荒寒的塞北高原营 造起百万亩林海,创造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充分感悟塞罕坝林海发展之艰辛不易,发扬塞 罕坝人艰苦奋斗之优良品格,以饱满昂扬的奋斗姿态拼搏于“长

",恪尽职守,砥砺前行。

感悟塞罕坝育苗技术的“从弱到强",强化新时代"长征路”的 超越创新。为了解决沙地造林绿化树种问题,原河北省林业厅厅 长李兴源经过严密的数据分析,用"雪藏种子育苗法"成功培育出 樟子松壮苗;为了加快造林进度,原林业部造林司工程师张启恩 创造了“三锹半缝隙植苗法”,在该方法指导下的造林功效相较于 传统方法提高了一倍以上。塞罕坝建设者们善于从失败中找经验, 在绝境中寻出路,他们用自我超越的创新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 技术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称叹的绿色奇迹。五十多年间, 塞罕坝育苗技术一路革新、 一路总结,最终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 培育方案和工作经验,为中华民族的造林工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 笔。新时代的奋斗者们应当认真学习塞罕坝的创新精神,主动转 变工作思维,调整工作方法,善于谋求最佳解决路径,巧妙应对

和化解"长征路上"遇到的新问题,勤于思考,敏于创新。






弘扬塞罕坝精神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走进塞罕坝林场,从塞北荒原到万亩林海,背后是一代代塞 罕坝务林人的执著坚守。响应"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投身于利 在千秋的"绿色事业",从植树到护林,塞罕坝务林人用心血滋养 棵棵幼苗,用汗水浇灌万亩林海,克服了千难万险,铸就了艰苦 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我们要接过塞罕坝务 林人手中的“接力棒”,扎根乡村振兴热土,在奋斗实干中践行初 心使命,为乡村振兴事业增添“一抹绿色",为人民群众创造"万亩

林海"

汲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核心, 第一代塞罕坝务林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扎根, 克服了理论、技术、经验、工具一穷二白的困难,经受住了自然 灾害的考验,为塞罕坝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造林难,护林更 难。塞罕坝精神在塞罕坝务林人之间代代传递,他们在“望火楼”

上坚守,在林区中穿梭,时刻警惕森林火灾,抵御着虫害和冻灾,

撑起了护林屏障。艰苦创业是塞罕坝林海从无到有的秘诀,不懈 守业是塞罕坝林海常青的秘诀。让塞罕坝精神在乡村振兴的伟大 事业中绽放光芒,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护好脱 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深度挖掘乡村发展的潜力。脱贫攻坚为乡村 振兴打下了基础,但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部分地区产业发展层 次低、技术含量低且较为粗放。扎根基层,在一线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补齐发展短板,育强优势产业,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







效的乡村产业体系,加速推进乡村振兴。

塑造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科学求实是塞罕坝精神的支撑, 是塞罕坝林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保障。在植树造林与管林护 林的实践中,塞罕坝务林人以科学为依据,立足本地实际,不断 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创建了育苗、造林、抚育、保护等森林经 营技术体系,引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森林经营工作科学实施、 范操作、系统管理。以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推进乡村振兴,科学 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活学活用书本知识,不生搬硬套成功 经验。科学决策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走进基层、深入一 线,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不断提升工作 质效。路是蹚出来的,党员干部要有敢为人先的担当,以科学严 谨的工作作风将创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在总结提升中蹚出新路, 打造产业振兴新动能,找到基层治理新路径,打开乡村振兴新局

面。

坚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塞罕坝林场的“望火楼”上,住 着一对对夫妻瞭望员,他们忍受着孤独与寂寞,定时登楼瞭望、 做好记录,守护着塞罕坝林场的安全。 一代代塞罕坝务林人以“阻 沙源保水源"为己任,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我们挡住了南侵的 漫天黄沙,为世间带来了宝贵的绿色。因为具有无私奉献的高尚 情操,所以选择在"阻沙源保水源"的一线执著坚守,危险吓不倒 他们,困难挡不住他们。坚守的身影最美,奉献的人生最美。投 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来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就是选择

了艰苦奉献。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让我们找准前行的方向,







为我们注入前进的力量。觉得苦的是时候,想一想塞罕坝万亩林 海,觉得累的时候,想一想塞罕坝务林人的执著坚守。弘扬塞罕 坝精神,做知重负重、勇担使命的奋斗者,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

业中奋楫争先,努力创造新业绩、书写新篇章。






礼赞塞罕坝精神:用奋斗创造绿色辉煌


6天前上传

下载附件(2.07MB)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块林地用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

海的姓名命名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的形成:1992 年在塞罕坝建场30年之际首次提出"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 求实,无私奉献"塞罕坝精神。2010年凝练提升为“艰苦创业,科 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20178月,习近 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55 年来,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 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 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

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想知道是什么模样,就请您到塞罕坝去瞧、去观赏

那里被誉为“中国绿色明珠"和“华北绿宝石”

是人间仙境、休闲度假的天堂

60年前的塞罕坝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它是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的荒原

人们形容它"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叹吁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







您一定在想,是什么让塞罕坝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是谁把塞罕坝沙地荒原变成了林海绿洲

60载时光, 一轮花甲,是三代塞罕坝人的奋斗

创造了这绿色的奇迹,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牢记使命"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

这是塞罕坝天然生态屏障的地域使命

更是塞罕坝人垦荒造林、守护家园的历史担当

这伟大的使命之旅于1962年开拔,在党的号召下

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群众

组成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369 人队伍,开始了最初的艰难

拓荒

艰苦创业"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

在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带领下,年轻的创业者们

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 "六女上坝"无悔青春的选择,到“望火楼”夫妻一生的守望

从爬冰卧雪石头缝里栽种树苗,到起早贪黑顶风冒雨修枝防

塞罕坝人身上处处彰显着艰苦创业、拼搏奋斗的使命担当

绿色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辉煌

如今的塞罕坝造林面积达115万亩

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和55万吨氧气释放

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以众多绿色产业实现了绿富

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塞罕坝树起了奋斗标杆

万顷碧波之上,绿色发展的旗帜高高飘扬

金秋八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

在王尚海纪念林,塞罕坝精神发源和百万亩林海起源的地方

嘱咐我们: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


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松涛声起、林海回响,似在久久鼓掌

值建党百年,礼赞塞罕坝精神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用奋斗创造绿色辉煌






立“放眼见绿”之志共筑生态文明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深入林区 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 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 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关键之举,要实现

所治之地"放眼见绿",须以塞罕坝精神作为动力之源。

坚定信念,用爱国情怀实现"生态强国"之目标。塞罕坝林场 始建于1962年,至今已有59年之久,半个多世纪的拉锯战艰苦 又漫长。为了阻挡南倾的风沙,由369人组成的创业队伍把“为首 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作为心中的信念,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 史帷幕缓缓拉开。对于当时存在的财政极其困难、环境极其恶劣、 条件极其艰苦的"三极其"困境,塞罕坝人没有后退,而是始终牢 记革命信念,绘制了塞罕坝上最美的风景线。塞罕坝林场取得的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充分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 的内在联系。塞罕坝需要绿化,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更不能落后, 提升绿化率,加快发展绿色经济要发扬塞罕坝精神,要有坚定的 为建设"生态强国"做贡献的信念,做到始终心怀祖国,在祖国需

要的地方发力,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国土绿化加把劲

心怀人民,用为民情怀实现"生态利民"之举措。坚持绿色发 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长期稳定

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民生工程。塞罕







坝人创造的人间奇迹不仅只是利于当下,也不仅是保护首都,而 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塞罕坝森林系统每年能 够产生超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真正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 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 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体现形式之 一,是我们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的现实意义。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坚持走"生态利民"之路,走"绿色革命"之路, 坚持为人民的长远利益谋划打算,坚持为人民群众、子孙后代的 未来负责。要增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让生产、生活、思维方式随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转变。

艰苦奋斗,用奉献情怀实现"生态文明"之理念。历经提炼,

塞罕坝精神凝聚成"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十二个字,

艰苦创业的精神之艰苦闻者无法切身体会,却体现在“劲风扬飞沙, 严霜镶被边"的诗歌里,体现在"志在林海"的对联里,体现在“艰 苦奋斗是你的魂,无私奉献是你的根"的《绿之歌》里。艰苦创业 是塞罕坝的传家宝,也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标杆”,塞罕 坝林场的成功,更是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典型示范。生 态文明建设亦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事业,实现生态文明 的理念,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要发扬"不破楼兰终不 "的钉钉子精神,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效推进全面节 约资源,不断提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真正实现全国人民、子孙 后代共享"绿色成果",助力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上拥有更为

突出的贡献,成为更为坚强的引领者。








铆足乡村振兴“塞罕坝”动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 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

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6 0 年来,塞罕坝林场三代人扎根高寒坝上,从一棵树到 一片森林,从荒漠到绿洲,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 变成了百万亩充满诗意的林海,用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 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 兴提供了重要示范和不竭力量。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 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建设生 态宜居的大美乡村是本质的要求,也是对乡村的美好愿景。作为 践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党员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塞罕坝精神,牢 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初心"为引、“奉献"为行、""为本,

共同绘就美丽乡村最美色彩。

初心”为引,始终牢记乡村振兴历史使命。牢记使命是塞罕 坝精神的核心。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荒漠沙地变成"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华北绿肺",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林场 三代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成立以后,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 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人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这 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坚

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积极主动沉下去,扎进村子、甩开







膀子、蹚出路子,以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以使命鼓舞奋发的斗 志,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

盼问题,用实际行动做乡村振兴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奉献”为行,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干事创业。艰苦创业是塞罕 坝精神的支撑。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当年369名平均年龄不到

24岁的建设者从全国18个省份而来,他们吃黑莜面、喝冰雪水、

睡地窨子,通过不懈的艰苦奋斗,打造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基地, 创造了人类奇迹。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这是一项更加艰巨 复杂的任务,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 ""腊子口"需要征服。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像塞罕坝林场人那样扎根奋斗的土壤,挥洒无私奉献的汗水, 件一件抓落实, 一年接着一年干,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以“功成 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久久为功,

不断攻克新难题,用奋斗雨露浇灌出乡村振兴之""

生态”为本,始终践行绿色发展持续道路。绿色发展是塞罕 坝精神的底色。走进塞罕坝,我们看到林场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 业,职工年均收入10 万元,引领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农家游、手 工艺品、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 亿多元, 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从因林而生到与林共进,塞罕坝机 械林场的生动实践,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 好图景。"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我们要牢牢 把握"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

的大前提下,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







展,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把更多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富饶美丽"的塞罕坝呈现在人

民面前。






让塞罕坝精神照亮奋进征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考察,特地到塞罕坝林场,实地 察看林木长势, 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 况。塞罕坝精神具有丰富的内容意涵和深邃的精神意蕴,广大党 员干部要当好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放在首 位,把"不懈斗争"的精神抓在手里,把"奋进时代"的力量凝聚在

心,让塞罕坝精神的璀璨光芒照亮奋进征程。

"人民至上"的理念放在首位。塞罕坝建设者在不懈努力下 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和居住条件,塞罕坝发展旅游经济和 特色产业,群众走在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紧紧依靠人民, 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群众支持与信赖,成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原因。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发展 "先锋兵","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构成了我们的鲜明品格,指 引着我们该往哪里走和如何向前走,成为带领群众紧抓时代机遇 和推动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秉持“人民至 "的不变理念,以一颗热情洋溢的心去实现人民群众的梦想,把

人民群众的事业发展好。

"不懈斗争"的精神抓在手里。塞罕坝建设者上坝之时,面 对着"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面对着沙地造林的各种考验, 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都十分艰苦,但他们把强韧的精神扎根在这 里,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种出了绿林。对于党员干部来说,

动接受困难就会陷入“被包围"的困境,主动迎接考验就能锻造“靠







得住""压不垮"的强大意志和本领。无论道路是平坦还是崎岖,无 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征程宏远还是难关重重,党员干 部都要把使命扛在肩上,把力量凝聚在奋斗征程中,在斗争中经 受历练、汲取力量,让这种精神成为自身的鲜明品格,成为推动

事业的动力源泉。

"奋进时代"的力量凝聚在心。每一条路都有转折,每一片 海都有海岸,斗折蛇行的路走下去能看到坦途, 望无际的海平 面把船开下去就能看到彼岸。当记者问塞罕坝的建设者陈彦娴如 果回到过去,能够重新作选择,还会不会选择到塞罕坝,她坚定 而有力地说:“我还会选择塞罕坝!”选择了一条路,就要坚定地 往下走,不懈地奋斗下去,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决心不断前行, 梦想终究会实现。实现伟大的事业需要奋斗者,作为新时代的奋 斗者,我们要时刻牢记"我是谁"的身份,践行"为了谁"的答卷,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发展中去,奋斗出精彩,拼搏

出未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推动中华民族的“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让塞罕坝精神之""在乡村绽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号召 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塞罕坝精神。作为乡镇基层党员干部,我们 要响应总书记号召,深入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塞罕坝精神,让塞罕坝精神之""在乡村绽放。

要把“牢记使命”作为开展乡村工作的思想指引,筑牢塞罕坝 精神之信念"花根"59年来,塞罕坝林场几代共产党人听从党的 召唤,牢记"绿化祖国"伟大使命,带领塞罕坝务林人创造了塞罕 坝林场这一 “绿色奇迹”。作为乡镇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塞罕坝精 神,就是始终牢记服务群众使命,想群众所想、思群众所思;就 是要多走村入户,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 生活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响应时代号召,把握好农村 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在涉及群众切身 利益的养老保险、土地流转、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始终把服 务群众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思想指引,让塞罕坝精神之信念"花根"

深入群众"土壤"

要把"艰苦创业"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精神底色,强壮塞罕坝 精神之实践"花茎"59年来,塞罕坝林场几代共产党人践行党的 指示,艰苦开创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带领塞罕坝务林人树立了塞 罕坝林场这一 “绿色丰碑”。作为乡镇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塞罕坝 精神,就是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就是要

扎根一线,攻坚克难,切实把国家"三农"政策落实到农村,用艰







苦奋斗的勇气推动乡村发展;就是要在农村急难险重工作中勇于 担当,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加快补齐农村防灾减灾短板,在 病疫和各类自然灾害面前不畏艰辛,保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用艰苦创业作为精神底色,务实推动乡村发展,让塞罕坝精神之

实践"花茎"在推动乡村发展中日益“强壮”。

要把"绿色发展"作为实现乡村富美的制胜法宝,开出塞罕 精神之产业"花朵"59年来,塞罕坝林场几代共产党人落实党的 规划,坚持林场绿色发展路径,带领塞罕坝务林人缔造了塞罕坝 林场这一"绿色神话"。作为乡镇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塞罕坝精神, 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走出乡村绿色发展新路 子;就是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发展,在农村 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农村经济;就 是要聚焦农村绿色发展,着力打造镇村"生态、绿色、有机"农产 品,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等 绿色产业,既要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又要让乡村生态环境美 起来,把绿色发展作为制胜法宝运用在实现乡村富美的全过程,

让塞罕坝精神之产业“花朵”美丽绽放。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广大乡镇基 层党员干部要用塞罕坝精神不断提升自己,把青春挥洒在乡村大 地,用汗水推动乡村发展,在广阔的乡村振兴舞台书写一个又一

个新的奇迹,以实际行动让塞罕坝精神之""在乡村遍地开放。






让塞罕坝之""根植于基层沃土


马蹄坑响铮铮骨,落叶松迎浩浩驩。”从莽莽荒漠到片片林 海,塞罕坝精神诞生于"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塞罕坝人奋斗历程中, 成长于塞罕坝“驰而不息”的绿色事业之上,历经五十九载,铸就

一座永恒的绿色丰碑。

"赤子情怀万里天,中华何处无热土。"从片片林海到茫茫华 夏,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当要学习发扬塞罕坝精神,扎根 基层奋斗的土壤,挥洒热血创业的汗水,久久为功践初心,乘风

破浪新征程,让美丽高岭的绿色在基层沃土上蔓延开来。

立使命之"",赓续初心铸忠诚。五十九载寒来暑往,塞罕 坝人咬定荒漠不放松,他们不畏严寒风霜,不惧艰难险阻,因为 修复生态的使命早已牢牢扎根于心中;他们一往无前、奋勇开拓,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工作条件下,营造出一片"美丽高岭", 因为保护人民利益的初心从未松动。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也应 如此,基层的路充满泥泞和坎坷,我们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 服务人民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心念群众所需、所苦;要积 极主动融入群众,以百姓心为心,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 不为繁华易心,用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汗水浇灌出人民幸福的

绿色瀚海”。

强奋斗之"",接续拼搏甘奉献。五十九载光阴荏苒,从第 一代艰苦奋斗的创业者,到新时代接力奋斗的守护者,塞罕坝人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跨越时空,薪火相传,将一棵棵林木







牢牢地钉立在大地之上。他们种下的不单单是一棵树苗,更是一 种接续拼搏的精神;他们营造的不仅仅是一片"美丽高岭",更是 一座受人敬仰的"精神高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基层呆 久了,容易被日复一 日的琐事消磨斗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 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永葆青春朝气、锐气;要学习塞罕坝人艰 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 神;要立足本职岗位,敢于直面困难挑战,昂扬斗志, 一任接着

一任干,干出亮点、干出成效、干出水平。

生发展之"",守正创新不停歇。五十九载斗转星移,几代 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用青春、汗水和生命创造了百万亩林海, 并在林场的辐射带动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帮助2.2 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征程中,基层党员干 部要有为百姓甘当路石和人梯的勇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

为百姓幸福生活加油给力;要在基层"大熔炉"里经风雨、历摔打、

受锤炼,让自身强筋骨、壮体魄、增才干,发展好广大人民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要撸起袖子、扑下身子、挽起 裤子、迈开步子,踏踏实实走好出发的每一步,认认真真做好每

一件小事,圆圆满满完成每一项任务,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以“强心脏"筑就塞罕坝“绿色丰碑”


塞罕坝,不仅是蒙语中"美丽的高岭",更是造林人用“强心脏” 坚守的一块“精神高地"。从沙漠到绿洲,从荒原到林海,从“一棵 ""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塞北高原的百亩林海是一代代塞 罕坝人用心血浇铸、用汗水打磨而成的"绿色丰碑",这丰碑镌刻 着无悔的青春,凝结着动人的情愫,诠释着平凡的伟大,当在每

个中国人的心中高高矗立不倒、传递精神力量。

以一颗扛得住困难的"强心脏",筑就艰苦创业、拼搏实干的

丰碑”。

1962年初春, 一支由369人组成的队伍来到了风沙弥漫、渺 无人烟的塞罕坝,拉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风沙保卫战”。这 里物资严重匮乏,常年的食物就是“驴粪蛋儿”莜面, 一碟盐水泡 黄豆,便是难得的美味;这里生活条件恶劣,住的是破窝棚、马 架子、土窑子,漫漫长夜里陪伴入睡的只有难耐的严寒和呼啸的 北风;这里缺少先进生产工具,锄地、取水、栽树、养护,所有 活计全凭一双双粗糙皲裂的手。然而,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4 的年轻人以" 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 的乐观主义情怀,几十年如一 日地扎根莽莽荒原,秉持着艰苦奋 斗、苦干实干的精神,全身、全心、全力地投身到造林营林护林 的伟大事业之中,终于一改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

旧面貌,造就了如今"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的蔚然景象。

以一颗守得住使命的“强心脏”,筑就科学造林、永不言弃的







丰碑”。

创业艰难百战多”,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植树造林谈何容易 面对造林初期树苗的成活率低下的困境,塞罕坝务林人第一时间 认识到了科技兴林、钻研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尊重科学知识、顺 应自然规律、总结失败原因,经过一次次的实践和摸索,终于取 得了高原地区全光育苗的成功,解决了大规模造林的苗木供应问 题。然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977年的雨凇灾害和1980年的特大干旱,共计折损树木约70 亩,但这并没有吓倒吃惯了苦头的塞罕坝务林人,他们坚信“树倒 了可以扶起来,只要信念不倒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在“为首 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召唤下,在这一股子闷头就冲的 干劲、坚韧不拔的斗志、永不言败的担当的支撑下,塞罕坝务林 人演绎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也铸就了牢记使命、绿色发展、

科学求实的塞罕坝精神。

以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强心脏”,筑就奉献青春、无怨无悔的

丰碑”。

曾经的塞罕坝荒寂贫瘠,只有风沙、黄土和一株株艰难生长 的树苗陪伴着务林人,"在各种孤独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没有电,没有娱乐设施,没有任何休闲活动,心灵的匮乏让本就 艰辛苦楚的日子愈发难熬,而第一代塞罕坝人还是毅然放弃了安 逸的城市生活,选择在这片土地上燃烧大好青春。现在的生活条 件变好了,但新时代的塞罕坝人却和祖辈父辈们一样,将生命

汗水植就于浩瀚林海中,勇立改革潮头,用知识和技术变荒山沙







地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年轻人在大城市,会有自己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而塞罕坝的年轻人,在这片热土,融入这个环境后, 虽然可能默默无闻,但同样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十年来,塞罕 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前赴后继,以"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忠诚奉献, 培育出万亩林海、千顷绿洲,造就了高寒沙地前所未有的绿色奇

迹,这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务林人,躬耕不息,接力不止。






以塞罕坝精神点“明灯”“照鉴”新征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传承 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

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一代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历 史使命,砥砺拼搏、九转功成,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铸就了 人间奇迹,谱写了绿色传奇,形成了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 随着时光流逝,历久弥新的塞罕坝精神,渗进了一棵棵树木之中, 融进了塞罕坝的春夏秋冬,也走进了中华儿女的内心世界。站 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当牢记总书记嘱托, 自觉将塞罕 坝精神根植于血脉,点燃三盏"明灯","照鉴"新征程,以续写新

时代党员干部的无上荣光。

点亮"灵魂明灯",照鉴人生奋斗的航线,镌刻时代最美的芳 华。塞罕坝人几十年如一 日缔造林海奇迹的过程,就是一部践行 党的初心使命的奋斗史,而忠于党、忠于事业是始终不变的主轴 线,他们正是沿着此线,奋斗虽没有终点但一如既往,拼搏虽旷 日持久但无怨无悔,最终将当初的美好憧憬变成现实中的最美风 景。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翻开我们党坚守初心和使命的生 动教材,红色精神谱系是贯穿其中的大纲,无数共产党人依纲而 行、起而行之,在传承中绽放,虽然历经波折坎坷,但也成就 无数辉煌时刻。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

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广大党







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从"荒原披上绿装"的壮举中汲取 强大能量,将党的初心使命化为灵魂深处熠熠发光的明灯,从而 清晰照鉴自己人生奋斗的航线,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 方针、政策中始终不偏离、始终冲在前,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 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让塞罕坝精神在赓续传承中展现时 代芳华,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

的一笔。

点亮"意志明灯",照鉴砥砺成器的坦途,书写人生不凡的篇 章。从1962年以来,三代塞罕坝人用50多年时间,将这片曾经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高岭改造成"树木丛生,百草丰 "的人工林海。从一棵树到115万亩的“海”,拓荒植绿到护林 营林,每棵树的年轮都是用塞罕坝人钢铁般的意志所化,成片成 方的育林土地上记载了他们艰苦创业的历程。所谓意志,是指决 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塞罕坝人的意志不是凭空产 生的,其底色是对优良作风的继承,本质是对信仰信念的坚守, 因此才有了"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的精神豪迈。面 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以及社会主要 矛盾变化带来的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塞罕坝精神点燃"意志 ",让信仰信念融入其中不断续能,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源源加持,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拿出" 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不畏艰苦、不负韶华,使奋斗创新永不 停步,在苦干实干中照鉴砥砺成器的坦途,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

新的业绩,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人生不凡的篇章。







点亮"方向明灯",照鉴生态优先的路子,提升高质量发展成 效。从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拓荒先锋到新时代的造林人, 从老一代塞罕坝职工的“力战荒凉"到新一代林场职工的"绿色接 ",每一代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绿色理念的彻悟和坚 守,彰显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使命担当。 一个民族、 一个 国家永盛的秘诀来自于先进的理念。而今,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引领着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推动绿色发展,关键在人。广大党员干部 当以塞罕坝精神点燃绿色发展方向的"明灯",并照鉴现实和未来。 要向人民群众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式,自觉带头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 结合岗位职责,在把绿色低碳要求体现到一、二、三产业发展过 程中找准定位、全力推进,为本地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 模式创优服务环境,为本地加快形成相关的指标体系、绩效评价 和政绩考核建言献策、贡献智慧,竭力复制塞罕坝人将郁郁葱葱 的林海变成"绿色银行",并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的成功 案例,齐力推动本地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

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塞罕坝精神立起自力更生的旗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深入林区 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 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 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

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光荣传统,如何更好地自力更生是一 道时代课题。“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 敬业"的塞罕坝精神,让塞罕坝成为一面旗帜,成为一代代建设者 坚守的信念。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塞罕坝精神,立起"自立、自信 自强"这一 自力更生的旗帜,在新征程上勇做时代的弄潮儿,铸为

民之"",以昂扬的斗志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读懂"风雨侵衣骨更硬"里的思想自立,用初心坚守信仰高地, 铸为民公仆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信仰是一个民 族振兴的根。1962年,全国19 个省()127 名大、中专毕业 生和242名工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无一人向困苦低头、 无一人对艰难屈服,克服年平均温度零下1.3℃、年均无霜64 天、年均六级以上大风日数76天等恶劣环境,以“革命理想高于 "的信念自立,住窝棚、地窨,吃全麸黑莜面,喝着雪水,扎根 这片陌生的荒漠,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希望播种荒原。而 后几代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在以数不清的艰

难、泪与汗中,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今时当下,面对多元思想交织、各种利益诱惑,我们更当传承塞 罕坝精神,慎终如始将毫不动摇的理想信念植根于灵魂深处,在 平凡的岗位上站好为民服务岗哨,拧紧信仰的"螺丝钉",立公仆

"",向全世界昭示中国人坚不可摧的意志和骨气。

读懂"最是奋斗动人心"里的道路自信,用拼搏夯实发展成色, 铸为民奉献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嫦娥"探月到“长五”飞 天,从“蛟龙”入海到航母入列,从北斗组网到5G 商用, 一系列发 展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唯有奋斗,方不负韶华。事实一再证 明,塞罕坝上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首批上坝者,或是以“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或是"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的报国誓言,承担起了属于他们应有的责任。为此,我们要 从他们艰辛创业历程中坚定道路自信,将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塞 罕坝精神,在奋斗中融入""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当接过塞 罕坝人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使命在身的“接力棒”,以自己最 美的青春献给党的伟大事业,以塞罕坝人"敢教日月换新天"斗志, 激励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决胜共产主义事业的自信,以不断兴担当 之魂,强为民办事的"政绩观",写下生动鲜活、厚重庄严的篇章

赓续为民谋利的精神力量。

读懂"为谁辛苦为谁忙"里的行动自强,用斗争锤炼对党忠诚, 铸为民赤诚之""。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 撑伟大的实践。塞罕坝精神蕴涵着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勇挑重 担的优秀品格,积淀着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价值追求,彰显生

态自强的绿色信念。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漠荒原,







"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塞罕坝人以“功成不必在 "的崇高追求,始终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按下生 态文明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快进键”,实现了从生态觉醒、 生态自强迈向生态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要读懂绿色林海中的“红 色使命",学习塞罕坝人听从党的指挥、响应党的号召、忠诚党的 事业的坚定信念,更要秉承当"老百姓的官",怀有赤子心、甘为 孺子牛,将赤诚之""的精神力量融入血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永葆自力更生的雄心斗志为民谋福祉,切实为党的伟大事

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