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篇20XX年05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

20XX05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

53篇)



目录

1.不断织密基层监督网络(治理者说) 3

2.实干担当促进发展(人民观点) 6

3.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评论员观察) 9

4.网络文学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人民时评) 12

5.一笤一帚扮靓环境(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15

6.坚持学雷锋,多做好事实事(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17

7.培养更多基础研究后备人才(新论) 19

8.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现场评论·抢抓机遇再奋进①) 22

9.稳投资,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评论员观察) 25

10.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动力(治理者说) 28

11.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化(微观) 30

12.坚持不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大家谈·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32

13.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评论员观察) 35

14.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人民观点) 38

15.促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评论员观察) 41

16.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新知) 44

17.让古文字“活”起来(金台随笔) 47

18.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50

19.展现了“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新论) 52

20.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人民观点) 55

21.让老旧小区成为更高品质生活空间(评论员观察) 59

22.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62

23.遇见更好的舞台(金台随笔) 65

24.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67

25.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人民观点) 69

26.让“诗和远方”的故事更精彩(暖闻热评) 72

27.挑上“金扁担”,让饭碗端得更牢(现场评论·抢抓机遇再奋进②) 75

28.用鲜花装点生活(金台随笔) 78

29.在新征程上做好青年工作(大家谈·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4)) 80

30.畅通“网络盲道”,让更多人共享便捷生活(人民时评) 83

31.创造更加美好的乡村生活(现场评论·抢抓机遇再奋进③) 86

32.大山深处“守桥人”(暖闻热评) 89

33.稳外贸,为经济恢复提供重要支撑(评论员观察) 92

34.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纵横) 95

35.“路让树”里有深意(纵横) 97

36.服务不打烊延时暖人心(暖闻热评) 99

37.赋予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声音) 101

38.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评论员观察) 103

39.紧绷安全之弦夯实发展之堤(大家谈·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6·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106

40.“汽车下乡”重在优化消费环境(纵横) 109

41.厚植乡村兴业致富内生动力(现场评论) 111

42.让更多山川披绿、林海生金(人民观点) 114

43.挖掘机器人产业更大潜力(人民时评) 117

44.艺术扮靓乡村美好生活(金台随笔) 120

45.“有一线生机,就决不放弃”(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123

46.从快递增速感受活力中国(人民时评) 126

47.来论 128

48.以数据算力优化交通运力(微观) 130

49.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发展(人民观点) 133

50.办好科技小院的关键是“扎下去”(纵横) 137

51.调查研究要到基层最困难的地方(现场评论) 139

52.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故事(人民观点) 142

53.让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人民时评) 146




不断织密基层监督网络(治理者说)

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健全基层监督体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搭建监督平台,织密监督网络,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基层监督。近年来,四川德阳市纪委监委以“走基层、访民生、解难题”活动为载体,畅通信访监督渠道,把日常监督做细做实,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

靶向发力,找准问题。工作中发现,基层仍然存在监督执纪力量薄弱、违法违纪隐蔽复杂、不良作风纠而不绝等现象,损害群众利益,扰乱发展秩序。对症下药,方能精准施治。我们推动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到村社、进园区、进学校、进卫生站所,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多方面摸清问题线索。深入基层,才能把握基层监督工作的重点;抓住问题,才能抓住提升基层监督水平的关键。这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的有效方法,也是进一步提升监督执纪能力的重要方式。

创新思路,关口前移。建设好、应用好纪检监察系统检举举报平台,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开通“码上举报·马上办”网上举报平台,并安排专人收集问题、核实处置、催办督办,鼓励干部群众对身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以及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作风问题进行举报。“码上举报”立足于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马上办”重点在压实办理责任。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着落、有回音,才能更好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标本兼治,狠抓质量。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力度,必须提升受理案件的办理质量。我们以落实信访举报办理质量责任制为抓手,开展信访举报办理质量评查工作;按照“电话询问一批、归纳整合一批、检查核实一批、带信下访一批”的原则,针对相关问题事项,推动能够及时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期办结;每月梳理群众反映3次以上的问题,以“一函一清单”形式点对点反馈,力促问题解决。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才能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系统施治,凝聚合力。从实践中看,基层监督执纪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横向协同,未能形成攥指成拳的合力。为此,我们探索多部门联合审核把关机制,对相关问题开展交办督办。同时,按照“属地管理、三级联动”“一人一案、每年一包”原则,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分别选取群众反映突出且长期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带队开展直抵基层的调研走访,力求化解矛盾纠纷。坚持以上率下、畅通机制,坚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有助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这是强化基层监督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健全基层监督体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作,以有力有效日常监督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更好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大局。


《人民日报》(20XX050405版)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人民观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真理之旗、掌时代之舵、扬复兴之帆,在实践中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着世界

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

咱们今天一起想想咋沿着总书记指的好路子,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学思想、论村情、谋发展。9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提“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引领深山苗寨实现从深度贫困村到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巨变。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又成为大伙儿致富路上的“金钥匙”。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实干担当促进发展,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五个方面具体目标之一。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理论的威力,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出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转变透支资源的发展方式,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佼佼者。以“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遵循,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不断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贯彻“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的要求,徐工集团加强技术研发,22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关键指标达到全球第一,国产化率达到100%。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真理之旗、掌时代之舵、扬复兴之帆,在实践中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刻影响着世界。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面对前进路上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我们既要依靠学习提升能成事的真本领,也要依靠实践练就敢担当的宽肩膀。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XX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必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人民日报》(20XX050405版)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评论员观察)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要绿色低碳,消费观念和日常习惯也要节约环保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北京延庆,冬奥场馆深入实施赛后利用计划,开展多业态经营;在河北邢台,企业运用新技术建造高层工业厂房,节地近90%;在浙江衢州,“公务餐”改革打通市域范围496家食堂,供干部开展公务活动前在线就近预约,全市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同比减少约30%……今天,节约理念融入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环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节约资源,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推动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2012年至2021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了40.85%,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6.4%,单位GDP水耗下降了4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58%,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党的XX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形成全民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和初级产品供求关系趋紧,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给我国资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粗放利用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推进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一体化节约、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推动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确保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安全,才能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经济发展不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是贫守青山的“缘木求鱼”。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要处理好利用和节约、开发和保护、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既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资源风险,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这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在治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上,应加快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生态损害成本、环境污染代价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和逐步提高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能耗、水耗、物耗标准,促进资源科学配置和节约高效利用。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要绿色低碳,消费观念和日常习惯也要节约环保。在上海,快递包装“绿色革命”提速;在广东广州,全市开展绿色商场创建活动;在湖南,到2025年长株潭都市圈50%的居民小区要具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条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党政机关要严肃财经纪律,坚持过紧日子,带头将节约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全社会共同努力,将全面节约战略落细、落实、落好,必能为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作出积极贡献。

《人民日报》(20XX050405版)



网络文学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人民时评)

全年新增作品300多万部,现实题材持续增长,科幻题材势头旺盛,历史、玄幻等题材推陈出新……前不久,全国网络文学工作会议上发布的《20XX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不仅梳理了过去一年网络文学的新态势,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来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成就和经验。

当前,我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源头,作品精品化、主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海外传播中展示出强劲态势。从题材上看,20XX年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势头旺盛,共新增作品20余万部,题材多元、突出现实与科幻的创作格局正在形成。从产业发展来看,网络文学联动影视、动漫、游戏、文旅等下游产业,共同构成了全产业链体系,形成规模效应。从文化传播来看,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持续提升,订阅用户的增长带动了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流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开始涉足现实主义题材,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打开了网络文学创作的新天地。小说《奔涌》通过工程师夏常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筚路蓝缕;《关键路径》聚焦国之重器,通过杜浦、叶梓闻等人参与研发国产大飞机的经历,展现了我国新一代航空人的拼搏精神。这些作品的成功说明,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就能创作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多题材创作、广渠道传播、全链路开发。从网络小说连载到电影、电视、戏剧、动漫、游戏、有声剧等多种形式的改编,网络文学的价值持续放大,营收纪录不断刷新。与此同时,线上消费和线下经营的结合使得网络文学作品得到更广泛传播。游戏、影视、实体店、主题公园等,都能看到大量网络文学IP的衍生品。新时代十年,热播影视剧中有六成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上线动漫约50%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可见,网络文学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各领域深度融合。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兴力量,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文本出海、IP出海到模式出海、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接下来,要着重解决好网络文学出海的“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建立中国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让网络文学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文学历史长河中,网络文学尚且年轻,大有可为也必能大有作为。既扎根中国大地,又抓住科技变革机遇,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思想内涵,创作出更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中国网络文学必将以蓬勃昂扬之势记录伟大时代、传递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20XX050405版)



一笤一帚扮靓环境(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生活在整洁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去年,我入职一家环境服务公司。这才知道,在每天的夜色中,都有环卫工人用手中的一笤一帚努力劳作,细心清理每一个角落。正是这些“城市美容师”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城市的整洁和文明。

初到公司,我主要是通过跟班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从协助数据统计、员工管理、物资发放,到了解一线环卫工人的工作内容、保洁工序,我对同事们所展现的担当精神和负责态度,以及对这座城市的熟悉和热爱,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环卫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不断更新各类环卫设施和作业车辆,更好适应和满足城市环境卫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除了做好日常保洁工作以外,我们还承担着应急抢险的重要职责。作业中心和机扫车队都常备应急支援队伍,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和特殊情况,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地点,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恢复路况,确保人们正常出行不受影响。在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同时,我们还进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为更多人提供便民服务,向更多人普及环保理念。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还记得参与公司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时,有居民主动递上水,就飞快跑开,都没给我们留下说感谢的机会。以前这样的故事只在新闻上看到,生活中还是第一次遇到,我心里特别感动。跟同事们说起,他们也分享了很多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暖心事。这生动体现了社会各界更加注重爱护人居环境,形成了尊重环卫工人劳动的良好氛围。这让我对环卫人的职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做好环卫工作的决心。

环卫事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卫工人是推进环卫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离不开环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广大环卫工人的不懈努力。奋进新征程,我和我的同事们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为人们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人民日报》(20XX050405版)



坚持学雷锋,多做好事实事(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在第六十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10多年来,我在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学雷锋,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用实际行动帮助身边人。

年少时,我心里就种下一颗学习雷锋精神的种子。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后,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我便会伸手帮一把。记得一天清晨,我开车途经一个十字路口,看到一个孩子倒在马路旁,书散落一地。我立即下车了解情况,并将受伤的孩子送到医院。情况紧急,给孩子检查治疗要紧,来不及等家属,我毫不犹豫垫付了费用,待孩子转危为安,我才放心离开医院。这件事很快被身边的“的哥的姐”们了解,同行们对我大加赞赏,这让我感到做这些事很有意义。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无数涓滴细流积少成多,就能汇聚成澎湃不息的大江大河。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一群志同道合的“的哥的姐”聚到了一起。很快,一支以“雷锋”命名的出租车行业志愿者服务车队成立了。为了增强车队凝聚力、向心力,我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如今,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队员已从60多人发展到350多人。

既然叫“雷锋车队”,就要坚持多做好事实事。我始终把礼貌待客、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作为服务标准,同时号召车队全体队员遇到老弱病残、紧急情况时都要主动帮忙。一些同行觉得,开出租车先要抢抓时间挣钱。可我认为,“义”与“利”一样重要。这些年,我和队员们积极投身抢险救灾、抗击疫情一线,探望资助经济困难儿童。每当看到受助者脸上的笑容,我们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再普通的善行,坚持不懈也将成为不普通的壮举;再平凡的岗位,恪尽职守也能成就非凡之功。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我们的人生必将更加饱满,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美好。


《人民日报》(20XX050505版)



培养更多基础研究后备人才(新论)

基础学科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作为我国自主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一项内容,2013年启动实施的“中学生英才计划”,通过选拔优秀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名师指导下感受科研魅力、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探索了一条大学和中学联合发现、培养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的新路。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要求加强基础研究,这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青少年时期是发现兴趣、树立志向的关键阶段,选拔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中学生作为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符合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目前,“中学生英才计划”已累计培养7000多人,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注入源头活水。适应新形势、新需求,20XX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范围进一步拓展,培养高校数量增至58所,计划培养1700余名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也应看到,我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需要补短板、锻长板,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结构和体系。

强化协同,完善持续、贯通式的培养体系。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完善的培养链条是人才成长的重要保障。破解人才全过程培养中的难点,探索加强“中学生英才计划”与大学阶段的“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的有效衔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学和大学的贯通式培养,更好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建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根基。

适度扩大范围,让更多有潜力的青少年脱颖而出。目前,人们对“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了解程度有限,需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扩大“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此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计划的实施规模,并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青少年的选才、育才工作,让更多优秀中学生获得更大成长空间。

好苗子”要成长,名师引领不可或缺。“中学生英才计划”采取高校科学家导师和中学老师“双导师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更多热心导师加入这项事业。比如,将相关工作与导师所在单位的考评相关联,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此外,应加强价值引领,通过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方式,涵养青少年后备人才科技报国、科技为民的情怀。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围绕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持续探索、汇聚合力,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必将为我国基础研究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增强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底气和能力。


《人民日报》(20XX050505版)



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现场评论·抢抓机遇再奋进①)

以发展创造机遇,抓机遇共促发展。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增加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方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起关注各地区各领域的发展实践,激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编者

到福建武夷山,必喝一杯茶。这里种茶有峰峦叠翠、空气清爽的环境,制茶有智慧低碳的工艺。炒茶时,用手指轻点屏幕,设定好空气温湿度、通风强度和翻茶状态等,便能均匀烘焙出茶叶。

种茶是绿色产业,制茶为啥也要低碳?以前炭火焙茶,有时长达十几个小时,消耗大量木炭;如今,采用智慧制茶系统,节能环保,产能增加约35%,综合用工成本降低约20%。在“双碳”目标引导下,当地投资研发了智慧制青、类炭焙工艺电焙茶设备,向绿色制茶迈出重要一步。

不仅是茶产业,江苏常州的渔光储一体化项目、福建湄洲岛的彩色光伏码头长廊、四川成都由光伏屋顶和光伏路灯等组合成的低碳街区……一系列落实“双碳”目标的探索,丰富了绿色发展形态,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空间。

2020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蕴藏多重机遇,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264亿元,同比增长55.2%。其中,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177.6%,核电同比增长53.5%。可见,减排不是减生产力,而是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把握绿色机遇,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拓宽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空间。我国新能源的资源和需求存在逆向分布问题,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为了让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保障电力可靠稳定供应,电源、电网、储能等工程正加快建设,这不仅拉动了投资,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促进了区域就业。以在建的川渝特高压工程为例,据估算将带动装备制造、电源建设等产业投资近900亿元。未来,撬动更大规模投资,为端稳能源饭碗筑牢基础,经济增长还将积蓄绿色动力。

把握绿色机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福建湄洲岛建设全电智慧民宿,经营者加装了光伏和储能设备,通过手机远程控制房间开关,“一年能省1万多元电费”。不仅是民宿业,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也在加快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同时,更多新能源企业聚力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比如光伏产业,20XX年我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55%以上。立足“双碳”目标、优化产业结构,不是别人让做,而是自己必须要做。顺应趋势、主动作为,更多产业可以在绿色转型中发掘新潜能、实现新升级。

把握绿色机遇,加快前沿技术创新,向能源技术要动力要效益。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分布式能源、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对电力系统安全、高效、优化运行提出更大挑战。破题,需要技术创新。江苏加强全息数字电网建设,缩短电网故障处理时间;福建探索低压柔直互联技术,为光伏接入提供便利;四川突破梯级水光蓄互补联合发电关键技术,更好支持光伏等新能源友好并网……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一批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得到应用。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一定大有可为。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新征程上,紧紧抓住宝贵机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引擎,前景无限。


《人民日报》(20XX050505版)



稳投资,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评论员观察)

拉动经济增长、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结构优化,稳投资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增强了各方信心,改善了市场预期

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在北京,20辆整车无人驾驶车辆分批在指定道路测试行驶,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将持续培育发展;在江西,赣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施工现场一片繁忙,不远的将来,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在贵州,全省开展“大数据项目建设年”活动,力争大数据领域项目投资完成200亿元……今年以来,各地投资项目稳步推进,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为经济发展良好开局提供重要支撑。

扩大有效投资,是推动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5.2%、17.8%,投资对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不断显现。将经济运行良好态势巩固下去,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更好发挥投资对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作用。

对于我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在一季度成绩单中,作为稳增长重要抓手的稳投资成效明显。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更加稳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8%,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不断夯实,为未来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同比增长8.3%,其中卫生投资增长21.6%,补短板、惠民生迈出坚实步伐……拉动经济增长、推动转型升级、促进结构优化,稳投资各项政策落实落细,增强了各方信心,改善了市场预期。下阶段要接续发力,保持投资增长良好势头。

要看到,当前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尚需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放眼全国,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快实施,全年将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城市更新行动提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保障基本民生和社会发展事业,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稳投资、扩内需,定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当前,针对投资领域的薄弱环节、不平衡因素,要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着力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4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精准的政策,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继续充分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就能进一步增强稳投资对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助力完成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人民日报》(20XX050505版)



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动力(治理者说)

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实施深化拓展综合改革攻坚行动,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稳扎稳打、协同推进,以改革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近年来,河北省威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破瓶颈、增动力,在行政体制、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实效。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必须继续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动力。

以系统思维来谋划推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绝不能“单打一”,要在集成上下功夫。我们以体制改革为牵引,通过职能划转、部门合并、编制调整,在河北省率先组建市场监管局、探索“一业一证一码”改革,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探索“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享、集体经济受益”的扶贫方式,培育壮大了特色产业,带动了群众稳定增收。实践证明,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提升改革整体效能,才能以制度创新激荡澎湃的发展动能。

用好数字技术。建设数字政府,对促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持续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主动顺应趋势,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建设“威政通”平台,实现城管、公安、交通“三网合一”,实现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指挥调度一体化;搭建“威企通”平台,开设融资、供需、合作等10个版块,为企业提供项目引进、规划建设、竣工投产等服务,实现26个部门涉企事务“一键直达”;设立“威民通”平台,整合政务热线、党政门户网等渠道,把群众对解决问题的意见作为相关部门考核依据,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前,群众对数字政务的期待不断提高,我们要顺应数字技术和依法行政深度融合的趋势,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推动相关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坚持久久为功。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惟有蹄疾步稳坚持改、持续改,才能更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威县是河北省唯一县级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以来,我们累计实施河北省省级以上重大试点项目45个,推出160余项改革举措,有18项制度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实施深化拓展综合改革攻坚行动,聚焦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城乡一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和党建引领等领域,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稳扎稳打、协同推进,以改革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人民日报》(20XX050505版)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化(微观)

不久前,我国首个高压移动式储能电站在河北投入使用。这种新式储能电站,能够实现灵活移动,发挥应急电源功能,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以往储能电站安装位置固定,需要配套变压器升压,才能达到接入电力系统的电压要求。移动式储能电站采用新技术,大幅提升了利用效率。技术装备不断提升,成为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它改变了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的传统模式。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的不断增加,“新能源+储能”模式已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有效途径。其中,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的储能技术,已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适合规模化开发建设。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各类储能技术,包含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较好,优势逐渐凸显,加快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进展,市场应用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XX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不过,新型储能行业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在核心材料、关键部件、系统集成、调度运用、安全防护等方面还有大量技术难题有待解决,要想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

新型储能具有多重价值,发展前景可期。《“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这为新型储能的发展带来了政策利好。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还需多措并举疏解堵点。一方面,要着力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创新、加速技术更新迭代,不断完善材料、部件、集成等上下游产业链,促进新型储能成本下降。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为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聚焦各类应用场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才能稳妥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化。

新型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赛道。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关产业链加速布局,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在行业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坚持稳中求进,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以政策环境为有力保障,定能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添砖加瓦。

《人民日报》(20XX050805版)



坚持不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大家谈·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XX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和读者一起探讨如何更好汲取文化滋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编者

珍惜用好红色资源

云南省泸西县段舒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XX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

祖国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我们云南省泸西县就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有不少革命遗址。近年来,泸西通过新建纪念馆、出版纪念文集、拍摄专题片等方式,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研究、宣传推广,让红色资源“活”起来,不断增强党建活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水平。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值得我们格外珍视。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砥砺信念,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湖南省常德市徐之

对山歌、抛绣球、抢花炮、划龙舟、赶大集……每年农历三月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全国许多地方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到处是欢声笑语,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从各地实践看,推出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特别是节日活动,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比如,元宵佳节期间,北京市多个公园推出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游客可以猜灯谜、做花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得到传承弘扬,还带动地方文旅发展,日益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党的XX大报告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列为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完成这个目标任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重要着力点。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我们定能凝聚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北京市东城区王春旺

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对防治新冠病毒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有效性。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当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发展跃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不仅能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也能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既需要回归中医药文化经典著作,也需要把中医药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近年来,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等专项工作先后实施,有利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加快形成。进一步做好中医药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工作,必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人民日报》(20XX050805版)



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评论员观察)

以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在福建厦门,施耐德电气的新生产线正式启用;在广东惠州,投资10亿元建成的安姆科全球软包装样板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空中客车在四川成都布局的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竣工交付……最近一段时间,外资项目加速落地,从一个侧面有力印证了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给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更好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激活了自身发展的澎湃春潮,也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大动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这是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的坚定选择。随着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拓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才能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从国内视角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从国际视野看,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开放。以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有助于创造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拥抱世界,才能拥抱明天;携手共进,方能共享未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XX年版)》正式生效施行,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商务部印发沈阳等6个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服务业对外开放按下快进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深入对接,为沿线国家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会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人民日报》(20XX050805版)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人民观点)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就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真正做到把“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必须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更好的教育”改变无数人命运;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更稳定的工作”托举出彩人生;人均预期寿命2021年已达到78.2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护佑全民健康……新时代这十年,民生答卷有分量、有温度,映照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五个具体目标之一。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新时代历史伟业。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党的XX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排在“六个必须坚持”的首位。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就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真正做到把“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清洁取暖、全民健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老旧小区改造……桩桩件件,记录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铿锵足迹。前进道路上,从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从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到补齐医疗卫生特别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短板,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必须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不久前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最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党的XX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未来,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人民日报》(20XX050805版)



促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评论员观察)

巩固经济回升基础,需要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消费对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的促进作用

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才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中午11点刚过,江苏省南京市明瓦廊美食街的一家面馆便拥挤起来。厨房里,面条师傅操作行云流水,大概50秒做一碗面。最近生意好,师傅的手再次磨出了茧子。一天卖出几百碗,日销量比2019年同期多两成。小小一碗面,正是餐饮业回暖、消费持续复苏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消费明显回升、整体恢复向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从排起长龙的餐饮门店到摩肩接踵的旅游景点,从电影票房刷新最快破百亿元纪录到“五一”期间火车票销售火爆,火热的消费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消费复苏不仅有量的扩大,还有质的升级、结构的优化。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商品销售增势较好,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一季度升级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6%、5.9%。第三届消博会汇聚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00个消费精品品牌,众多“高、新、优、特”产品集中亮相,同样印证了消费提质升级的大趋势。同时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态势明显,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巩固经济回升基础,需要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消费对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的促进作用。

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为消费复苏提供了政策保障。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不少地方排出时间表,按季节举办迎春消费季、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节、国际消费季等主题活动。从启动老字号嘉年华、中华美食荟等重点活动,到多地对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补贴,从京津冀联手举办消费季,到河南印发《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政策措施》、西藏出台24条促消费措施,一系列政策举措和特色活动带来了更多优惠和便利,也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推动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不断提振消费信心,就能让广大居民愿消费、想消费。

着眼长远,还需要继续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应该看到,消费能力与居民收入成正比,同时,对未来的预期越稳定,民生层面的后顾之忧越少,则消费意愿越强。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但扩大消费仍存在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制约。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必须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稳定预期。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才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后劲足,且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积极增加优质供给,把扩大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定能稳固消费回升态势、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发展、助力民生改善。

《人民日报》(20XX050905版)



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新知)

〔现象〕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江洪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贝类底播增殖等工作,促进资源恢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海域普盛海洋牧场,智能养殖系统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海洋牧场建设不断推进,助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工程技术耕海牧渔,大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正将我国广阔海域变成“蓝色粮仓”。

〔点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我国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广阔的海洋里蕴藏着巨大的食物资源潜力。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年产量多年保持在6500万吨以上,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过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在大食物观的视域下,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既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海洋牧场的概念逐渐为人所知。人工鱼礁为鱼儿安家,助鱼群繁衍。簇簇繁茂的海藻随水舞动,缓冲波浪、净化水质,海藻场为海洋动物们产卵避险提供理想场所。这些生动的景象就是海洋牧场的缩影。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场所,养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与传统海洋养殖相比,海洋牧场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生产技术和精细管理方式。在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同时,海洋牧场还能推动渔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对于海洋牧场的建设有明确的路线图。《关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0个左右。近年来,从出台首个海洋牧场建设的国家标准,到“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海洋牧场建设蹄疾步稳。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广袤的海面上正在建起一座座“蓝色粮仓”。

把“蓝色粮仓”建好筑牢,是一个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盲目建设、一哄而上。与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海洋牧场的要求相比,还需要更好地处理数量与质量、生产与生态、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新起点上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瞄准薄弱环节,不断补齐短板,加强投入保障。尤为重要的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开展生物技术、水产养殖、海洋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海洋牧场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蓝色大海,资源宝库。孜孜耕耘“蓝色粮仓”,悉心守护海洋生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国粮仓定能更加殷实,这片蓝色国土定会更加生机勃勃。

《人民日报》(20XX050905版)



让古文字“活”起来(金台随笔)

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

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不久前,一名研究学习甲骨文的95后女生,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自己的专业引发关注。视频中,她以风趣的独白,向观众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习甲骨文的用途。很多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20XX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000余个,取得学界共识的破译字约占13。经过一代代学者的研究,已被释读的甲骨文内容十分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研究甲骨文是冷门专业,但也有办法引起公众兴趣。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科普视频通俗展现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甲骨文情书”,让普通网友感受数千年前流淌于文字间的丰沛情感,也更直观地理解象形字“斗(鬥)”的文字演变史;计算机专家则在利用技术手段,破译那些还没有被认出来的甲骨文……得益于知识分享与数字技术的化学反应,研究者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汉字知识,为甲骨文的活化利用打开了广阔空间,也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但也要看到,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都不是简单轻松地“讲故事”。每一个甲骨文被破译的背后,都是研究人员“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勤勉与付出。通过技术赋能,加强顶层规划,重视文理结合,加快古文字学研究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中国古文字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是时代的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注重包括甲骨文与甲骨学在内的古文字学专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一批科普园地,才能把公众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

2020年底,“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实施,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划部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更多力量的加入、更多资源的汇集,甲骨文研究领域的故事中,不仅有“一个人、一间屋、一辈子”的默默耕耘,还将有“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的无限可能,传统文化研究将展现新气象。

《人民日报》(20XX050905版)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勉励广大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给青年人指明奋斗方向,让大家充满奋斗热情。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复兴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命,也为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当代青年要以主人翁精神、生力军姿态热忱地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奔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当代中国青年要有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让对党的真挚信赖、对国家的赤诚热爱、对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心中深深扎根;要敢担当,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主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要能吃苦,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要肯奋斗,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中国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定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人民日报》(20XX050905版)



展现了“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新论)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3年多来,面对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我们充分运用制度力量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有效应对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3年多抗疫斗争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大战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军营各就各位,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顶住了一波又一波疫情冲击。应该看到,抗疫斗争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还应该看到,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叠加,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更加考验领导能力和水平。3年多来,我国不仅做到了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还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抗疫斗争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可以说,重大风险挑战是检验制度优劣的试金石。回望3年多抗疫防疫历程,从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到数以千计企业迅速转产、仅用35天将全国口罩日产量提升约13.5倍;从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到25个省份的5万余名医务人员以及军队医疗队员驰援上海;从20XX年春节期间累计下沉干部380多万人次参与农村疫情防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对65岁以上的重点人群上门服务和随访989.7万人次,到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们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一定能”。这有力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品格。3年多来,我们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夯实制度保障。无论是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是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不管是多次优化升级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还是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优化分级诊疗机制……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自我完善能力。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定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经过3年多同心抗疫,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之制”具有显著优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是亿万人民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信心之源。前进道路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以“中国之制”保障“中国之治”,我们一定能经受住一次次风险考验,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开辟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未来。

党建部教授)

《人民日报》(20XX050905版)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人民观点)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加大改革抓落实力度,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定能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添动力。前不久,作为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压力测试的重要内容,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等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施的部分政策措施,扩大到洋浦经济开发区试点实施。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的具体写照,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缩影。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事非经过不知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改革涵盖的领域愈加广泛、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愈加深刻、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愈加尖锐、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愈加艰巨,继续推进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联动性前所未有。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201212月,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聚焦“为什么改”,创造性阐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明确“往哪儿改”,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总目标、价值取向;着眼“怎么改”,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强烈的使命担当,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指挥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看深度,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等关键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我们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看广度,避免“碎片化”,善打“组合拳”,注重理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提升。看民生温度,医疗保障、教育均衡、食品安全、清洁取暖……一桩桩“百姓事”,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实践深刻表明,这不仅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

改革永远在路上。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加大改革抓落实力度,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定能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山一程,水一程,改革创新启新程。展望中国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定会实现。”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我们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人民日报》(20XX051005版)



让老旧小区成为更高品质生活空间(评论员观察)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注重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也要考虑如何根据实际条件打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驶入快车道。近5年,全国改造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极大改善了部分群众的生活条件。不久前,住建部负责人介绍,20XX年有望再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力争让2000万居民获益。政府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不懈努力,给更多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几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老旧小区出现失修、失管、失养,以及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亟待改造。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城市建设的重点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仅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投资,还可以优化城市功能。

社区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载体,老旧小区改造要在更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方面下更大功夫。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也就是说,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要注重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也要考虑如何根据实际条件打造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比如,除了加装电梯、完善配套设施等,还应考虑在小区及周边配建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理发店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仅要增加公共活动场地,还应进行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

这并不是说要进行大拆大建,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微改造,让居住在老旧小区的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事实上,一些地方已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比如,江苏印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适宜推广应用技术手册(试行)》,整合了适老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等理念,提出基础设施改造和公共空间优化等技术体系,并列举技术要点,提供“菜单式”改造清单。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改造重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定能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惠及民生的好事做好。

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治理水平息息相关。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房屋和环境的翻新,更是在基层推进的一项社会治理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就在居民身边进行,应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过程请居民监督,改造后问效于民。将社区治理能力建设融入改造过程,并以此为契机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有助于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实现治理“软件”的同步升级,才能让社区始终葆有生机活力。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广大群众殷切期盼。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定能使社区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进一步推动实现人民群众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飞跃。

《人民日报》(20XX051005版)



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切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仅助力我国农村交通运输整体改善、面貌一新,更让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贵州遵义枫元至苟坝,一条风景大道将沿途众多旅游资源串线连片,让游人“快进慢游”;四川雅安龙苍沟熊猫翠竹长廊,公路接山川、连林田,与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黑龙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铺到农民家门口、修到田间地头,一辆辆货车满载稻米送往全国各地……“五一”假期,多条全国“最美农村路”吸引游客纷纷前往“打卡”。一条条蜿蜒纵横的农村公路,串联起祖国的壮美山河,托举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最美农村路”是我国“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的生动缩影。县道贯穿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新时代10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路网持续延伸,新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管养加快升级,全国农村公路纳入管养范围;运输服务不断优化,新增超5万个建制村通客车,不断推动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了车”,切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仅助力我国农村交通运输整体改善、面貌一新,更让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公路通则百业兴。一个更加健全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在基层聚民心、得民意,为广大农村引人气、聚财气,有力支撑了“三农”发展,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一条条农村公路直抵田间,打通了特色农产品运出去的“最初一公里”,让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动更加顺畅。一条条农村公路串村连景,各地将路域环境整治与改善人居环境有机结合,把美丽乡村建设推向新高度。一条条农村公路贯穿城乡,不少地方探索“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岗位”等新模式,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数据显示,去年仅我国农村公路管护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有近80万个。

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基础路网通达深度仍然不足、农村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还不充分。有些路段年久失修、缺乏维护,成为农民群众出行的阻碍。新形势下,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必须不断丰富农村公路的发展内涵,将其融入农村地区产业、物流、环境、特色经济的体系,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承载着亿万农民的致富梦。一方面,要持续在“建”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建养并重”。瞄准农村公路发展的短板弱项,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同时以信息化手段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不断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另一方面,要在“用”上做文章,加快推进“以建促产”。“四好农村路”建设不仅是关乎群众美好生活的民生基础,更是畅通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产业配套、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的一体化建设,真正做到农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农村因路而美。

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往的是富。让“四好农村路”遍布广袤乡野,必定能助力新时代新农村升腾新希望、焕发新活力、谱写新篇章。

《人民日报》(20XX051005版)



遇见更好的舞台(金台随笔)

北京147个演出场馆推出293台剧目、1170场演出,精彩纷呈;辽宁沈阳启动文旅消费嘉年华,努力打造“日日有演出的艺术沈阳”;山东济南为群众奉上舞台盛宴,钢琴童话夜、魔术专场、爆笑舞台剧、莱芜梆子等选择丰富……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各类线下演出市场快速复苏、势头强劲,成为消费火热、经济回暖的生动例证。

春暖花开,好戏连台,令人心潮澎湃。过去三年受多种因素影响,线下演出不时出现延期等情况。不少直播平台适时推出线上演唱会,话剧《茶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经典剧目也纷纷开启直播首秀,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只不过,人们观看现场演出的需求依旧旺盛。一些剧场院团抓住这一机遇,精心打磨作品,各类线下展演进入相对密集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观演热潮。

在开场钟声中屏息以待,在大幕落下后掌声雷动,在人潮涌动中一同欢呼……“观与演”久别重逢的双向奔赴,实实在在地诠释着舞台表演艺术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一方面,线上演出跨越了时空限制,但因为镜头对准的往往只有一个焦点,整体的服化道效果、变幻的舞台环境、精彩的现场音效、即兴的现场互动等因素无法同时兼顾。比如,我们可以在“云端”欣赏演员的表演细节,却无法隔空体验《茶馆》第一幕八方宾客云集的热闹场面。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相约共赴的陪伴、同时空内同频共振的感受、不被外界因素打扰的投入,赋予现场观演更多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寄托。正如一位观众所言:“线上音乐会更像听歌,可是每一张演唱会门票里都有我的青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演出市场催生的“互联网+演艺”的新场景、新模式,并没有随着线下演出回暖而消退。无论是360度自由视角、全息互动投影等技术创新带来的“沉浸式观演体验”,还是凭借创意惊艳亮相的“唐诗遇上交响乐”“云上看大戏”等兼具话题性与趣味性的线上融合展演,让演出市场不断打破以往的局限,展现出更多可能。与此同时,一些在线平台开通“云包厢”、数字藏品等新尝试,充分发挥线上演出个性化定制、数字化运营等优势,为演出院团拓展出一条数字化发展新渠道。调研显示,不少演艺机构在线下市场恢复后,依然会坚持线上演出。通过线上演出突破自我、依靠现场演出吸引受众,一场双线并行的演出产业正在悄然铺开,不断引领着行业更新迭代、探索升级。

打开各大演艺公号、票务平台,紧锣密鼓的开票信息、演出排期映入眼帘。线上线下的双向驱动、排演密度的持续增加,透过一场场掌声如潮的演出、一个个不断刷新的票房数据,我们看到一个活力四射的中国。

《人民日报》(20XX051005版)



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近段时间,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粒粒饱满的青花椒挂满枝头,香气弥漫。青花椒是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乌东德镇大力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其耐旱耐寒的特点非常适合当地“一山分四季,隔山不同天”的气候。小小的青花椒,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1年,我被选派到乌东德镇汤德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进一步发展已有一定规模的青花椒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要想发展好产业,就得因地制宜抓重点。当地发展种植业最大的困难是耕地坡度大,且土地零碎、比较缺水。为了改善种植条件,我们在改造农田灌溉设施等项目上下功夫;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我们在田间地头调研使用小型农用机具的情况,挨家挨户宣传惠农政策;为了提升产品知名度,我们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加强宣传……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汤德村鲜青花椒产量达到4.3万公斤,毛收益达到43万元,实现了增产增收的预期目标。

即便是特色产业,也要不断应用新技术,探索新商业模式,才能保持竞争力。20XX年,我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全村青花椒种植已趋于饱和,还存在产业技术落后、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导致群众增收乏力。要保持产业持续发展,必须补齐短板。对此,我们积极参与并协助镇党委政府组织培训班,动员群众学习老树修剪整形、矮化密植栽培等技术,还邀请爱心企业家实地考察调研,与种植大户面对面座谈。此外,我们尝试电商直播销售,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电商”产业新模式。在共同努力下,20XX年村里鲜青花椒产量、收益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学习研读后,我们更加坚信,只有紧紧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凭借先天自然条件优势,加上我们不断努力提质增效,今年当地的鲜青花椒上市早、品质好,市场供不应求,发展前景良好。

不久前,我结束了驻村工作,但做优做强青花椒产业的故事仍在继续。在乡村,做优做强一个特色产业十分不易。只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定能厚植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人民日报》(20XX051005版)



廉洁奉公树立新风(人民观点)

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带领兰考群众战天斗地;“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在荒山石滩造林,留下满山木麻黄;群众心中的“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被同事视为严于律己的“好班长”,他惟愿“省点时间干点事”……这些群众喜爱的好干部,无不是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典型。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必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五个具体目标之一。开展这次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从公款吃喝等具体问题抓起,从月饼、粽子等“小事”查起,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了自我革命有效途径,赢得了人民群众由衷称赞。实现“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目标,必须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必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我们必须坚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党章中,“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明确了要求;宪法宣誓誓词中,“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昭示着决心。中国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通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必能不断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华章。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人民日报》(20XX051105版)



让“诗和远方”的故事更精彩(暖闻热评)

〔关键词〕旅游专列

〔事件〕春暖花开,我国旅游市场快速升温,人们出游意愿高涨。近段时间,不少地方以旅客需求为导向,纷纷推出文化旅游、赏花旅游等“定制化”旅游专列,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熊猫专列”“油菜花专列”“牡丹专列”等特色线路,广受游客欢迎,让流动的中国更加充满活力。

〔点评〕

乘坐“探秘古蜀”旅游专列,深度畅游九寨沟、三星堆博物馆、都江堰等景点;搭乘陕西“油菜花”定制服务旅游专列,在秦巴腹地欣赏“人在花中走,犹如画中游”的烂漫风景……一趟趟旅游专列北上南下、东进西行,彰显旅游市场的澎湃活力。

旅游要发展,服务是关键。今年初,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带动大理旅游再度火爆,“有风专列”应运而生;随着露营热度升高,不久前,黑龙江省文旅部门将自驾、露营和登山等元素集合在一起,举办了首届自驾登山节。这种紧跟市场热点的能力,正是各地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体现。与自由行相比,旅游专列具有定时、定点、定线等特点,还随车提供医疗等服务,让出行既舒心又放心。此外,一些专列还举行特色表演、文化交流等活动,让游客“在路上”就能拥有“沉浸式”的文化之旅。用心服务,温暖了旅途,也照亮了旅游产业的前景。

当下,旅游市场强劲复苏。抢抓机遇,持续提升市场的热度,关键还在于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只有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才能让更多游客愿意来、留得住。比如,泼水节期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不仅推出博物画展、龙舟比赛、泼水节主题音乐演唱会等活动,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还在各大会场、火车站、机场等地安排志愿者,解答游客疑问、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五一”假期,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提前开园、常态化开放夜长城,为游客带来更多新体验;上海推出打卡点配置充电宝、轨道交通延时收班等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快速精准对接游客需求,用心做好服务保障,让游客感受到服务的精度和温度,才能不断提升旅游市场的热度。

今天,中国消费者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旅游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从跟团游到自驾游、定制游,从看风景到重体验,从传统热门目的地到新晋网红打卡地,日益增长的旅游新期待,呼唤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比如,不少游客在欣赏原生态风景时,也希望有便利的交通、整洁的公厕。适应文旅消费新需求、紧跟新趋势,完善配套、提升服务,让游客体验到优质产品的新意,也感受到优质服务的心意,文旅产业必将更具活力。

火热的文旅市场,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一头连着消费、就业与民生。推动文旅产业更好发展,全面激活文旅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前进道路上,进一步深耕细作、优化服务、创新供给,切实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让“诗和远方”的故事更精彩。

《人民日报》(20XX051105版)



挑上“金扁担”,让饭碗端得更牢(现场评论·抢抓机遇再奋进②)

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提升产能

冀南大地,麦浪涌起千重绿。一台无人机掠过连片麦田,霎时间水雾弥漫。在河北省临漳县章里集镇黄辛庄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粮大户杨旭亮正忙着防病虫。说起种地“神器”,他打开了话匣子:“过去背药箱、靠人工,一天顶多干上10多亩;现在用无人机喷药效率大大提高,一天作业1000多亩。”

如今,农业中的现代化元素越来越多。从靠人力到靠机器,效率高了、成本降了、种地规模大了,杨旭亮流转托管的1800多亩耕地,去年收获的夏粮加秋粮总计达2200多吨。大马力农机整地,动力十足;联合收割机驰骋,颗粒归仓;烘干塔开动,及时入库……地上跑的、天上飞的、“云”里转的设施设备,成了新农具。从看天到看屏,从靠手感到靠遥感,挑上“金扁担”的农民,种地有赚头、生活有奔头。

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在于现代化。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是不小挑战,何况消费还在不断升级,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同时,人多地少、环境约束趋紧,让连年丰收的粮食生产,越往前走越难。因此,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提升产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现代化,设施是保障。端稳饭碗,要坚持藏粮于地。杨旭亮现在种的是高标准农田,“烧饼田”变成连片田,田埂、地界少了,耕地多“长”出不少。建设机耕道,大农机下田更畅快;修机井和水泵,浇地更便捷。田网、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为粮食丰收提供有力支撑。作为产粮大县,临漳坚持良田粮用,平土地、砌水渠、建灌井,建成高标准农田近60万亩。看全国,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坚持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完善田、土、水、路、林、电等要素,建好管好“饭碗田”,才能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一粒良种,具有节水节药、稳产高产、优质优品等优势。近年来,各地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繁育推一体,让一个个优良品种来到田间。杨旭亮种植的莘麦818,就是当地农业部门推广的新品种,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的特性。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面向未来,应当瞄准种子产业全链条,从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商业育种、良种推广等环节加强攻关,不断提升育种能力,用中国种子产出中国粮食、造福中国农民。

农业现代化,政策释放红利、激发动力。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入田间,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田间算账,农机投入是大头。杨旭亮所在的合作社去年购置大型拖拉机花了57万多元,享受补贴5.52万元,他感慨道,“好政策壮了胆”。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接下来还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优政策、稳预期,多措并举强帮扶,让种粮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农业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乘着农业现代化的东风,良田、良种、良机等现代农业支撑越来越有力,中国饭碗一定会越端越牢。


《人民日报》(20XX051105版)



用鲜花装点生活(金台随笔)

五一”假期虽然过去了,但“节日经济”依然提振着鲜花消费的热情。不久前开幕的20XX北京牡丹文化节,延庆区旧县镇妫州牡丹园展出100多个品种、10万余株牡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从早到晚都是热闹繁忙的景象。从聚焦玫瑰到百花齐放,从节庆礼品到日常消费,从馈赠他人到取悦自己,鲜花消费走向多元多样。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用鲜花装点生活,既能在装饰家居时收获审美体验,也能在观赏养护中熨帖心灵,是一种融入日常又跳出日常的美好。不为重要场合、不挑特殊日子、不用繁复包装,在路过街边的小花店、地铁站外的小摊点时,在生鲜超市、外卖平台采买时,随时、随手购置的一束鲜花,成为居家环境的“软装”。简简单单的一束鲜花,从带进家门的那一刻,就点亮了家居的色彩,给有限的空间增添勃勃生机。

无论是季节性的栀子花、荷花、桂花,还是四季不断的玫瑰、百合、康乃馨,鲜花如同一件常换常新的艺术品,彰显了购花人的生活趣味和审美品位。不仅如此,在醒花、修剪、插摆、换水的过程中,人与花的联系更紧密,与自然更亲近。看着亲手照料的鲜花从含苞待放到尽情盛开,买花带来的愉悦感进一步提升。

有网友说,用鲜花装点生活,能让平凡的日子充满诗意。鲜花与诗意之间的紧密联结,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细细数来,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借花抒情,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以花明志;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以花说理,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以花寄情。花开花谢,不仅是季节流转,更有诗家哲人的不同思绪。赏花吟诗,体现了中国人的爱美之心,彰显了忧乐圆融的东方生活美学。

鲜花随时买、随手买、随便买的便捷,也离不开产业升级、高效物流的支撑。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鲜花培育种植更科学、保鲜技术更先进、交通物流更发达,让鲜花更实惠;鲜花垂直电商、生鲜外卖电商开启线上卖花,鲜花包月、鲜花自动贩卖机、自助鲜花超市等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让买花更方便。当然,这也对丰富鲜花产品类别、提升产品质量、建立行业标准、创新消费场景提出了更高要求。

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鲜花,寄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数个美好又平常的细节,构建起充满活力和趣味的人生。热情的向日葵,明媚了一天的心情;娇艳的洋牡丹,装点了角落里的空白;宜人的栀子花,给繁忙的日子增加一丝甜香……随处可见的鲜花提醒着我们,生活充满活力,美好正在身边。

《人民日报》(20XX051105版)



在新征程上做好青年工作(大家谈·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4))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探讨如何助力青年成长成才,为青年建功立业提供广阔舞台。

——编者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林显东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引导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信任尊重是前提。青春天性赋予青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做青年工作,必须尊重青年天性,把握青年特点,准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要多一些宽容包容,帮助他们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知心交心,方式方法很重要。教条、填鸭式说教效果必然不佳,只有站在青年的立场上想问题,倾听青年心声、了解青年诉求,才能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成为陪伴青年健康成长、助力青年追梦圆梦的良师益友。

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

湖南省长沙市孙鲁霞

青年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鲜明提出党管青年原则到大力倡导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再到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一系列重要举措在广大青年心中激扬起奋进的动力,也激发了广大青年工作者的热情。

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贵在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近年来,我所在单位聚焦青年学生所思、所忧、所盼,推出一系列实际举措。比如,邀请用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开办创新创业培训,提升青年创新创业能力等。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青年处于人生起步阶段,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为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全面保障,全社会都有责任。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让青年感受到关爱在身边、关怀在眼前,必能助力青年走向广阔的人生舞台。

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北京市海淀区贾方健

青年是未来,青年是希望。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整枝时就要整枝,才能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青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富朝气、最富梦想的阶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和同事们坚持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互动交流。为此我们推出“信谈1024”品牌活动,每月10日及24日,或是单人面谈,或是集体座谈,为梦想打气,让青年学生明白,“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

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关键是做好思想引领。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正确认识世界,全面了解国情,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学用结合,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思政实践方式,广大学生才能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人民日报》(20XX051105版)



畅通“网络盲道”,让更多人共享便捷生活(人民时评)

畅通“网络盲道”,需要筑牢初始设计这一根基,有赖于构建协同发力的行业生态,也离不开信息无障碍专业人才的贡献

打开手机软件,系统自动读屏:页面上有哪些文字、哪个窗口正在打开、什么程序正在运行等,一一给出语音提示。看新闻,靠文字识别技术“读”出资讯;想购物,图片转语音“描绘”商品详情……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许多视障者可以在工作、生活中,自如使用互联网产品。

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消除“数字鸿沟”,帮助更多人拥抱大千世界,是互联网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我国有超过3.2万个政务网站实现信息无障碍。交通出行、购物、娱乐等移动应用,则让视障人群靠一部手机便能更好地与世界连接。不论是阅读还是出行,有“网络盲道”的导航,视障者的生活更加丰富,融入社会的渠道更加畅通,实现自理自立更有依靠。

也要看到,当越来越多的生产生活服务信息向网络特别是移动应用端聚集,做好信息无障碍工作变得更为紧迫。目前,视障人群上网仍然有一些障碍待消除。比如,有些音频应用,播放键只是一个图标,软件在读屏时只能生硬地说出“按钮”两个字,无法说出它的具体含义,这就不利于视障者接收信息。有些软件升级频率快,开发者添加了更丰富的功能、设计了更美观的界面,但无障碍需求往往没及时跟上,于是出现了新的不便。这说明,信息无障碍建设仍有不小改进空间。

畅通“网络盲道”,需要筑牢初始设计这一根基。互联网应用的信息无障碍优化,现在基本上是哪儿有卡点疏通哪儿,只有极少数能下沉到初始设计。一些开发者没有意识到,也不懂得如何围绕视障人群的上网需求进行针对性优化。互联网产品在做初始设计时,应当考虑信息无障碍的要求。相关部门不妨考虑出台统一标准,为完善应用初始设计提供遵循。

畅通“网络盲道”,有赖于构建协同发力的行业生态。比如,一些智能手机厂商开发无障碍触感设计,让视障人员触摸到界面元素,便于他们快速感知不同控件。有些头部硬件企业对手机系统进行无障碍深度优化,为行业做示范。应进一步提高各方参与信息无障碍建设的积极性,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激励推出更多信息无障碍产品服务。同时,推动相关技术开放共享,帮助第三方平台进行无障碍升级,形成共促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合力。

畅通“网络盲道”,也离不开信息无障碍专业人才的贡献。视障人群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使用习惯。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程序员很难从视障人群的角度去理解需求,进而优化产品。当前,我国相关专业人才较为匮乏,有必要通过培训交流,推动更多工程师把无障碍设计有效融入未来的产品开发中。

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全盲及弱视人群在内,我国有1700多万视障者。每个人也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借助听觉获取信息。可以说,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虽然对视障者更有益处,但它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人。推进信息无障碍应成为各行各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主动考虑特殊人群需求,携手共创更加包容、温暖、便利的上网环境,这样就能促进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水平整体提升,让更多人共享便捷生活。

《人民日报》(20XX051205版)



创造更加美好的乡村生活(现场评论·抢抓机遇再奋进③)

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才能更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到江苏南京江宁区龙尚村时,巧遇一场急雨。雨水滋润下,这个拥有3座水库、森林覆盖率超过60%的特色民宿村更显清秀。龙尚村党委书记孔石峰一边带路,一边回忆:“10年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打砂、采石,产出低下还污染环境。街道考核,连着15年‘老末’。”转思路,谋出路,村里关停砖瓦厂、活性白土厂等6家污染企业,抚育森林近万亩,又引入多家民宿,发展“美丽经济”。如今,村里建成14家民宿,带动本地就业600多人。村民们感慨道,这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抓住了新时代的好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如今,从东北平原到岭南大地,从鱼米之乡到塞上江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事实证明,农村完全可以与城镇一样,建设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承载地。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才能更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江苏宿迁经开区三棵树街道佟圩社区渔樵合作社理事长姚路路,采用无土种植水生蔬菜的方式消纳养殖粪肥,走出一条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之路,带动一批当地群众就业。江苏徐州丰县农民主播陈厚武,和妻子成立小苹果农业服务队,带领身边的留守妇女和老年人服务大型果园,今年已实现营收100多万元,每个队员挣得2万多元。目前全国有农民合作社222.2万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致富带头人大显身手,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创造更加美好的乡村生活,既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要让村庄越来越美。江苏昆山市锦溪镇北管泾村靠近工业区,流动人口比例高,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一度十分突出。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动联合村党支部开展环境治理,“美容”后该村成了进步村。农业农村局干部回访时,村党支部书记说,现在村里环境变美了,邻里矛盾也少了。“十四五”时期,全国将创建1500个左右示范美丽宜居村庄。加快补上民生短板,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上下更大力气,定会吸引更多人扎根乡村、建设乡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通过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生活,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优质文体活动在乡村有强大吸引力。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火爆,驻村第一书记张德发现,为了占个好位置看比赛,卖肉大叔摊子也不守了,村民想买肉,自行切肉、称肉、扫摊子上二维码付款。充满特色风情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为乡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厚资源。做好文体资源的利用转化,充分发挥景区带动、节庆拉动、文旅互动的辐射效应,不仅可以让村民乐享高品质健康生活,也可助力开拓乡村消费新空间,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龙尚村常住人口比例超过90%,吸引力从何而来?孔石峰坦言:“村里环境好,有产业,公共服务也基本齐全,很多年轻人都想着回来工作。”这不,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村里民宿一房难求,4家农场、11家农家乐、2个露营基地、4家咖啡馆几乎天天爆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定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让“家在青山绿水间,人行诗情画意中”的发展愿景,成为更多农村的生活美景。


《人民日报》(20XX051205版)



大山深处“守桥人”(暖闻热评)

〔人物〕桥隧工王先洪

〔故事〕“守桥人”王先洪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工电段大关桥路车间桥隧工。从事桥隧工工作15年的王先洪,如今是车间维修队长,负责对车间管内142座桥梁进行安全监测和巡检排查。“守桥人”的工作不分寒暑,登高作业、桥梁巡检、监测数据等任务既需要细致负责,也离不开过硬的技术能力。认真排查每一个异常数据和零件背后的安全隐患,王先洪和同事们坚守着“守护好每一座桥”的职责。

〔点评〕

大家一定认真检查,核对各项监测数据,确认一切数据正常,保证大桥安全。”每次开展桥梁安全监测,王先洪都会反复叮嘱工队人员细致检修、不留隐患。一敲、一测、一拧、一望,然后赶赴下一座桥梁进行巡检作业和数据监测,王先洪和同事们始终全身心投入、毫不懈怠,为的就是通过及时精心维护,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穿桥墩、攀钢梁、敲螺栓……桥梁巡检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守桥人”的工作繁琐而紧张。他们的心愿都是共同的:各项监测数据正常、及时排查清除隐患、望着通过的列车安全平稳驶向远方。

然而,要达成这样的心愿,“守桥人”需要付出不寻常的努力。王先洪所在的工电段周边山高林密、地质复杂;高铁桥梁维护需在夜间进行,可视条件有限,要利用“天窗点”对多达20余万颗高强度螺栓分批次进行防松防脱检查;冬天遭遇大风天气,人被吹得浑身哆嗦,夏天使用电磁加热设备,作业人员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条件艰苦、考验重重,一个个“守桥人”用坚守和付出,将保障列车安全通行的职责融入每一次锤敲手拧、每一次监测比对。

桥梁巡检监测必须细致入微。小到一颗螺栓松动、一处数据异常,都可能带来风险隐患,容不得半点马虎。除了运用高精度设备和手段监测桥梁整体情况,王先洪和同事们还定期对梁端梁缝距离、活动支座倾角等进行人工监测。巡检时,王先洪经常亲自上阵,顺着检查梯下到桥墩墩台仔细查看,确保支座不存在开裂、锈蚀、变位等问题。为了对桥梁各部细节进行检查,他还需要攀爬几十米高的刚性吊杆,使用敲击辨音等常规检查方式:“如果有木木的杂音,说明可能是有砼脱落露筋、螺栓松动等病害,需要及时查找病因,有效进行整治。”正因如此,有人把桥隧工称为“桥梁医生”。只有把认真负责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细节,精准查病因、及时除隐患,才能守好桥、护好路。

坚守源自责任,奋斗铸就不凡。从往来奔波清理垃圾、给游客提供更优美环境的景区环卫工人,到在人流密集的车站为旅客提供暖心服务的铁路员工,再到加紧施工、抢抓工期的工程建设者,众多劳动者坚守工作岗位,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奋斗与付出。每个人立足自身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必将大有可为、干有所成,形成团结奋进的磅礴伟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20XX051205版)



稳外贸,为经济恢复提供重要支撑(评论员观察)

外贸进出口展现出较强韧性,为全年实现外贸促稳提质打下了基础

外贸平稳向好,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坚实足迹

一辆辆新能源车排起长队,有序驶入靠港的巨型滚装船,准备销往海外。这是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滚装码头的忙碌日常。在这个全国最大的滚装汽车码头,国产新能源车“排队出海”的场景,正是我国外贸开局稳中向好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32万亿元,同比增长5.8%,进出口延续了向好态势。外贸进出口展现出较强韧性,为全年实现外贸促稳提质打下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4个月,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同比增加了8.9%,继续保持我国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为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就业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贸平稳向好,得益于我国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一季度,外贸商品“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6.9%,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领跑出口,表明我国外贸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更折射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国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坚实足迹。依靠科技创新与低碳转型,“中国制造”不断塑造和积累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强劲。

外贸平稳向好,也得益于宏观政策的有力护航。我国大力推进外贸促稳提质,为稳外贸提供政策支持,还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生效带来的政策红利,我国与东盟贸易往来持续升温。今年前4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09万亿元,增长13.9%。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6%,也保持了高增长。市场布局日益优化、贸易伙伴趋向多元,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外贸的活力和潜力。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五方面政策措施,将以更大政策力度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落实落细新政策好举措,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应对全球供应链调整和市场波动的能力。

4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当前,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带来的外需减弱,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的竞争优势在不断夯实,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就像过年一样!”广交会时隔三年全面恢复线下展,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新高。看看这个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实现外贸促稳提质的目标是有支撑的。

《人民日报》(20XX051205版)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纵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也是时代的呼唤。

青年”与“乡村”两个名词组合,总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让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是一个宏大而具体的命题。

乡村发展需要人才,尤其需要青年人才。当有知识、有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青年与广袤的乡村土地相遇,可能碰撞出巨大的创新创造火花。今年“五一”假期,湖南省长沙县开慧镇一支平均年龄23岁的创业团队,以新潮的创意为红色故里增添青春气息。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从创办农家乐和精品民宿,到打造度假基地与文旅IP,乡村发展中处处浸润着年轻人的智慧和汗水。

乡村是青年大展作为的沃土,是实现个人愿景的绿洲。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把乡村当作干事创业的舞台,或在这里收获生活体验,或在这里实现人生理想。有人带着“丰满的理想”而来,也有人经历“骨感的现实”后再次“离巢”,而勇敢且坚毅者,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青年人往往选择逐事业而居。产业发展不挂“空挡”,人才队伍才不会留下“空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山东菏泽曹县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银香的一份调研报告,引发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过去十年间,仅曹县大集镇常住人口就增长了近万人,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降低了3岁。曹县人口年龄的“逆生长”,离不开产业发展的“吸附力”。在湖南,乡村文旅发展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加大农村产业优化重组、整合集成力度,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乡村必将成为年轻人“心向往之”的目的地。

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34岁的余小龙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在家乡建设美丽乡村百合小镇,从种百合到育景点,将龙山百合做成了“金字招牌”。扎根泥土、奋跃而上,奋斗的姿态,将勾勒出绚丽的人生底色;青春的足迹,将铺展出乡村最美的风景。

(摘编自《湖南日报》)

《人民日报》(20XX051205版)



路让树”里有深意(纵横)

为一棵树让一条路,值吗?

前不久,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的一棵“超高龄”古侧柏长出新叶,生机勃勃,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人不知道,这棵古树一度遭遇生存危机:省级公路从树旁经过,加上不透气不透水的挡墙,使得古树根系伸展不开,难以吸收足够养分。为给古树充分的生存空间,当地不但拆了挡墙,还将影响它生长的公路“挪”远了。

这些年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在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因拓宽道路,一棵树龄超200岁的鸳鸯古槐从街边“跑”到了路中间。为保护这棵古树,规划建设部门在路中间设置绿岛,让路“绕道”而行。还有的地方为避让古树,对高速公路施工线路进行调整变更……

古树历经沧桑,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兼具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为古树让路,保护的不仅是一棵树,更是在传承和保护一段历史记忆。当然,“让”的代价会增加经济成本,但很多时候判断“该”与“不该”,不能仅仅用金钱作为标准来衡量。

路让树”,让出的是什么?

为树让路带来的是生态之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底色。城市从来不是钢筋水泥的代名词,保护一棵古树、植下一方绿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展现生态之美,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树让路带来的也是乡愁记忆。一棵古树、一座老建筑、一条老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们是记忆的载体,也是人们割不断、舍不掉的情感和精神寄托。乡愁记忆留住了,沉淀的是文化底蕴,彰显的是一个地方的独特气质。

礼让”大自然,投入更大成本、短期看不到收益,表面看是“吃了亏”,实则算的是大账、长远账、整体账,锚定的是生态与发展共赢。比如有的地方有山有水、古木参天,将绿色资源变成发展优势,种树、养鱼、建民宿,引来八方游客;还有的地方发展循环农业,把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生活因生态而美,产业因生态而兴。要给生态留足空间,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从服务日常生活到推进产业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角落。这些细节里的“绿色”汇聚起来,就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摘编自《天津日报》)

《人民日报》(20XX052205版)



服务不打烊延时暖人心(暖闻热评)

〔事件〕520日,因“520”谐音“我爱你”而受到年轻人青睐,成为每年结婚登记的高峰期。今年520日,恰逢周六休息日。为满足新人在520日登记结婚的愿望,河南开封、广东深圳、四川绵竹等地婚姻登记机关正常为新人办理婚姻登记业务,受到广泛好评。

〔点评〕

通常而言,各地婚姻登记处的办公时间是法定工作日的周一到周五。但对于新人而言,选在520日这一天结婚,蕴含着彼此之间的情愫,寄托着相伴终生的期许,别具纪念意义。回应群众期待,调整工作时间,相关部门“为爱加班”,以便利服务成人之美,为有需要的新人送上了一份甜蜜祝福与浓浓暖意。

日常工作虽有上班下班,群众需求不分周中周末。现实中,由于工作时间不便请假,或者临时遇到突发状况,人们难免需要在非工作日、非工作时间办理业务。面对群众的办事需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让群众少跑腿”“为大家办成事”,正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生动体现。

8小时以外,双休日之中,不应成为公共服务的“盲区”。吉林省公主岭市政务服务中心“午间不间断”,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陕西省西安市多个区县市民中心“周末不打烊”……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各地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时间的延长,换来了服务效能的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提高。各地政府甘当“店小二”,彰显着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丰硕成果。

政务窗口,也是观察党风政风的窗口。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工作人员以热情周到、耐心细致的服务,及时详尽回应诉求、尽职尽责完成工作。很多群众反映:门不难进,脸不难看,关键事也不再难办了。时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开展。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把群众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去做,既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取消单位介绍信,到“一部手机办登记”,再到最近国务院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我国婚姻登记流程逐渐简化,成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生动缩影。手续“瘦身”、流程“减负”,服务不能“缩水”。这一方面需要工作人员树牢公仆意识,磨炼工作本领,让服务跟着需求走;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工作机制,优化人员调配和激励机制,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给予工作人员更多关怀。坚持倾听群众心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就一定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所需,将为民造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20XX052205版)



赋予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声音)

信长星

不断增强抓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奋楫再出发的姿态,不断赋予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发展信心,关乎事业成败。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不是依靠惯性、顺其自然、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必须养成优良的作风和过硬的能力。发展的格局在变,竞争的逻辑也在变,更要不断增强抓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和奋楫再出发的姿态,不断赋予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

秉持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的党性操守。养成优良作风,须首先在政治上过得硬,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时常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必须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敬畏权力,真正形成严的氛围、好的风气。

彰显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我们谋发展、作决策、抓落实,都必须坚持高站位、高标准,勇挑大梁、勇担重担、勇于创新,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走在前,不是什么都争第一、什么都想干,更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领先而蛮干,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系统观念把握好节奏、掌握好平衡,把每一步走稳走扎实,确保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焕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风貌。这“四个敢”当中,干部敢为起决定性作用。针对有的党员干部顾虑多、包袱重、不敢为的现象,要研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真正让能为善为者上、不为乱为者下。我们强调的“敢为”,是在党中央顶层设计框架下的创造性作为,是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的科学作为,是在守牢底线前提下的积极作为,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基础上的“敢为”。对思想的领会每深入一层,“敢为”的底气和能力就会增加一分,真正掌握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就不会因短期波动而慌乱失措、因两难多难而束手无策、因杂音噪音而犹豫不决。

强化求实、务实、扎实、踏实的鲜明导向。要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上。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问题导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同志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到基层一线,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不久前在全省机关作风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说

(本报记者何聪整理)

《人民日报》(20XX052205版)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评论员观察)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不等于把一些需要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当成所谓的“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传统产业也会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赢得未来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决不能搞“一退了之”,必须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看到,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直接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对当前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可或缺。为此,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不等于把一些需要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当成所谓的“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历史进程。今天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业,有些就是从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传统产业中升级而来的。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传统产业也会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中焕发新生、赢得未来。我们必须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还要看到,很多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成为扩大内需的“富矿”。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持续壮大的创新力为汽车消费、投资注入了不竭新动能。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对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都有作为的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搞好顶层设计,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久久为功。战术上要抓落实干实事,注重实效,步步为营,一仗接着一仗打。”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让传统产业向现代化转型、低端产业向高端化升级,我们要长短结合、稳扎稳打,既做好战略谋划,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又落实落细各项具体部署,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既坚持守正创新,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又坚持底线思维,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健康发展。激发传统产业蕴藏的巨大内生动力,释放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内需潜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我们定能推动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多层次的创新体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人民日报》(20XX052205版)



紧绷安全之弦夯实发展之堤(大家谈·一起来想一起来干(16·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党的XX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如何推动安全治理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夯实发展之堤?本期大家谈刊发3篇稿件和读者一起探讨。

——编者

下好防灾减灾先手棋

吉林省长春市刘温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全灾种统筹应对、全过程统一管理、全天候积极防范、全力量有效协调,担负起了“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党的XX大报告提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对此,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始终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建设是根本,要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机制优化是保障,要推动防灾关口前移,研判在先、部署在前,努力把隐患排除在未发生灾害之前。

我国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下好防灾减灾先手棋,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定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把食品安全抓紧抓实

安徽省六安市沈若冲

开展“五一”假期价格和餐饮服务安全专项检查,利用新媒体平台向生产经营者发出诚信经营倡议,安排应急值班力量及时处理食品安全投诉……今年“五一”期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紧抓实。近年来,正是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当前,随着食品贸易全球化、产业多元化,潜在风险隐患在增多;网红食品兴起,也给食品安全带来新挑战。只有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方式,才能让百姓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堵塞漏洞、补齐短板,构建上下贯通、左右互联、无缝衔接、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提升食品全链条安全保障水平。与此同时,要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检测、风险评估预警等领域的作用,提升监管工作信息化水平。

守护好个人信息安全

北京市朝阳区韩鑫

置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享受智能化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因信息泄露而导致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的情况屡有发生。党的XX大报告提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正是响应发展所需、人民所需的必然选择。

个人信息泄露往往都是多方面造成的,比如企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度采集用户终端中相册、通讯录、位置等信息;在对用户信息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甚至铤而走险、违规使用,造成用户信息泄露。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强化全流程监管、全链条治理,把好信息收集、存储、分发等多个环节的关口,实现行业上下游联防共治。

近年来,从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施行,到开展数据安全系列专项整治,再到要求相关企业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双清单”,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锁”更为牢固。也应看到,随着技术的快速演进,信息使用场景更加复杂多样,信息违规手段或将更为隐蔽。持续加固个人信息安全堤坝,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加大对新应用新技术的监管力度。每个人也都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人民日报》(20XX052205版)



汽车下乡”重在优化消费环境(纵横)

汽车消费作为大宗消费,是当前稳经济、促消费的重要抓手。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不仅能够降低用车成本、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而且能够进一步提振消费动力、拉动经济增长,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把好事办好,还要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在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上持续用力。

供给侧至关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稳步改善,农村居民对出行的需求日渐提高。绿色环保、用车成本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农村市场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品质型消费逐渐取代了温饱型消费。但农村消费有其特点,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更注重汽车皮实耐用和强大装载力,农村道路路况也与城市存在差别。在这种背景下,车企在产品开发上,应瞄准农村市场需求,注重产品的驾驶体验、安全性等,“定制”更多适宜农村地区使用的、质量可靠的车型,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从而获取更大的农村市场份额。

要破除制约消费的障碍。买车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件大事,养车也需要一笔不小支出。如果相关配套设施、售后服务跟不上,势必会挫伤农村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充电排队现象在城市并不鲜见,而大多数乡镇很少有充电桩,更不用说新能源汽车的维护网点。农村居民购车后“充电难”“为一颗螺丝钉专门进一趟城”,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农村销售量的关键因素。要更长效、有力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还应将售后服务与销售渠道一起下沉,在乡镇一级建立稳定、有序、优质的售后服务网点,让农村居民买着放心、用着省心,免除购车的后顾之忧。要加大力度支持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便利的充换电服务,建设车用天然气加气站,以满足农村地区社会车辆的加气需求。

让新能源汽车下乡更顺畅,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给农村消费者提供更多实惠,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摘编自《陕西日报》)

《人民日报》(20XX052305版)



厚植乡村兴业致富内生动力(现场评论)

燕山深处,滦河岸边,山野泛青。来到河北省滦平县,已是傍晚,火斗山镇孙营村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正在玩耍嬉戏。环顾四周,篮球场、小花园、垃圾处理站等设施一应俱全,红瓦白墙的民居整洁有序。

见文化广场旁几名村民正在闲聊,笔者走过去攀谈:“咱村这些年啥变化最大?”这一问,话匣子可打开了,七嘴八舌,好不热闹。

路的变化最大咧!过去,孙营村没硬化路,下雨就是一脚泥,真埋汰!”村干部梁树江率先“抛砖”,“10年前路修了,灯也亮了,出门可方便咧。”

村民邢亚杰插了话:“我瞅着是水!以前村里就一眼井,喝水全靠中午开俩小时水泵,可费事了。2016年通了自来水,得劲儿!”

村还是那个村,可当年路上到处都是草堆、粪堆,过车都费劲。”一旁的王强嗓门大,说话也直,“现在杂物都清了,垃圾有人专门拉走。地上这么干净,你捏着垃圾转悠,都不好意思随手扔!”

脱贫户马秉金刚从山里采药回来,他掰着手指头算起账:“要我说,还是收入。我是村里的卫生员,老伴是村里的网格员,加上外出打工和土地流转的收入,每年能挣四五万元。”

那还有啥新期盼吗?”笔者追问。

兜底的好政策别变,挣钱的好工作更多。”这次的回答,出奇一致。

环境更美、日子更红火,是今天包括孙营村在内的中国乡村的真实写照。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乡亲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乡亲们生活更上层楼,既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又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底线任务。

没有产业的兴旺,就没有理想的就业和收入。乡村产业振兴要在彰显地域特色上下功夫,在促进三产融合中找出路。张百湾镇周台子村的长粒香米、金沟屯镇下营子村的中草药、付营子镇头道河村的苹果……滦平的不少村镇,利用自然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等特色服务业,促进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事实证明,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生态资源蕴含着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善用优势,就能做大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确保脱贫不返贫,就要兜底稳收入。以马秉金为例,他儿子2019年患重病,治疗费用高,如果没有大病保险、低保,生活会很困难。得益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当地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马秉金一家很快享受到“一户一策”帮扶。应看到,关注重点人群、兜住基本民生底线,既扩大帮扶政策的覆盖面,也提高分层分类的精准度,才能更好兼顾效率与公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如何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是一道必答题。有产业、能就业,有保障、可兜底,为群众过上好日子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说一千道一万,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乡村振兴依然要重视扶志扶智。参加学习培训,成为技能高手;抓住政策机遇,扩大生产规模;融入产业体系,把资源变成资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集众智、汇众力,必能激发出致富兴业的强大力量。

为经济作物追肥剪枝,行走在崎岖山路上护林防火,加紧排练评剧为村里文艺活动做准备……眼下,滦平人可忙着呢。新征程上,铆足干劲、锐意进取,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亲们的腰包会越来越鼓,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人民日报》(20XX052305版)



让更多山川披绿、林海生金(人民观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站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园当村村民马雪梅家的果园远眺,山地葱茏,新绿漫向远方。在马雪梅的记忆里,许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连草都不长,别说树了”。

不是良田,我也要把它变成良田!”专家一个个找,办法一个个试。果树种不活,就先种草。种草、养山,慢慢地,土地有了变化:雨水逐渐往下渗透,土壤里层也变得松软湿润。多年努力下来,她承包的荒山变成了绿山,她也靠着种树和养殖有了不错的收入,还带动了10多户乡亲就业致富。

马雪梅的故事,是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缩影,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例证。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到勉励“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两山论”进行深刻、系统的理论概括和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绿水青山里藏着怎样的金山银山?作为“两山论”发源地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有发言权。这个“五一”假期,余村村民潘春林又忙得不亦乐乎。从“挖山”的矿工变身“护绿”的农家乐经营者,潘春林靠着余村的绿水青山,在家门口赚钱。安吉县凭借小小白茶叶子富了当地百姓,还以全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全国10%的竹产业产值。一滴水可以见太阳。遍布大江南北的城镇、乡村,依托绿色家底,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思路决定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北岸林场,林业工人在护林的同时,围绕“林”字做活“绿文章”,发展森林旅游,实现了“不砍树照样能致富”;在山西右玉,林木绿化率从0.26%增至57%,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鼓起村民“钱袋子”;在陕西延安,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小苹果”形成大产业,助村民挑起“金扁担”……思路一变天地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关系,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就能创造更多“点绿成金”的新奇迹。

转化往往需要“催化剂”。生态产品多数属于公共产品,很多时候不能直接通过市场方式交换。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尤为必要。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几千亩天然阔叶林如同绿色海洋。村民不砍一棵树,靠卖碳票挣到10多万元。这样的“美事”,源于当地林业碳票制度释放的红利。借助碳票,生态公益林可折算成碳减排量进行交易,给林木所有权人带来“真金白银”,让当地人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更坚定、获得感更充实。完善制度、加强引导,形成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绿水青山的颜值必将更高,金山银山的成色定能更足。

今天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路子选对了就要持续走下去。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这是“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的必然要求。

《人民日报》(20XX052305版)



挖掘机器人产业更大潜力(人民时评)

实现机器人产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既要补短板也要锻长板,着力拓展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焊接0.4毫米的超薄碳钢板,1分钟内码放10箱货物……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十九届天津工博会上,各类工业机器人精彩亮相,展示出超强技术实力。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应用日益广泛,正从汽车制造、金属制品加工等传统领域向新一代半导体等行业延伸。机器人技能也随之“进化”,不只会干搬运等“体力活”,还能做排产、质检等“脑力活”。统计显示,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应用不断拓展,支撑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机器人产业自身规模并不大,但能量不容小觑。作为生产工具,机器人具有操作精细、稳定等特点,能解决一些生产环节的难题;作为新兴技术载体,机器人是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连接制造业的桥梁。当前,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智能化、网联化、柔性化制造加速推进。发挥好机器人的撬动作用,不仅能让制造业提质增效,还有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制造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我国机器人产业优势明显。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超300台,比2012年增长约13倍。同时,一些领域的创新走在世界前列。比如,借助机器视觉技术,给机器人装上“火眼金睛”,引领了工业质检的潮流。我国机器人应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产业自身也存在技术积累不够、基础相对薄弱等不足。实现机器人产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既要补短板也要锻长板,着力拓展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保障供应链自主可控和产业安全。工业机器人中,核心零部件占整机成本的70%以上。近些年,国产机器人攻克了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领域的部分难题,产品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材料研发、加工工艺等依然比较薄弱。由于技术因素,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大多处于行业中低端。此外,在操作系统和相关基础软件上,国产工业机器人起步相对较晚。要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并跑、领跑,必须努力提升机器人核心部件、软件国产化水平,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完善产用协同创新生态,以应用牵引机器人产业创新。深耕优势行业,通过“机器人+应用”带动技术突破、产品升级,是国产机器人发展的重要经验。着眼未来,一方面,应组织好产需精准对接,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拓展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需求,推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努力把产业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支持用户参与机器人产业链攻关,凝聚各方合力,才能携手开发更先进、适应性更好的产品和方案。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战略主动。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强做优制造业意义重大。聚焦产业链痛点、应用堵点、创新难点,让机器人更好赋能制造业升级,就能更好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人民日报》(20XX052305版)



艺术扮靓乡村美好生活(金台随笔)

将艺术融入乡村生活,以艺术引领文化建设,将更好助益乡村文化“活”起来、村民精神“富”起来

在乡村,艺术的能量有多大?四川省平昌县双城村是经典油画《父亲》的诞生地,当地借助《父亲》这一艺术名片的影响力,盘活优质生态、传统村落等多种资源,把村落打造成了乡村旅游集散地,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双城村的故事,彰显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

艺术是对美的表达,能点亮美好生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梓关村,将失修已久的老宅改造为白墙黛瓦的杭派民居,修缮后的房屋连缀成一幅江南水墨画,曾经“空心”的村庄再获人气;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上围村,曾经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流入河道,如今陈旧的墙面成为“画纸”,废弃的房屋成为展厅,人们在浓郁的艺术气息中尽享恬静的村居生活;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中心村,将美学范式引入“厕所革命”,让改建后的厕所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将艺术之力注入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也为人们铺展更多“向往的生活”。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艺术是一条润泽心灵、涵养乡风的河流。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兴义村,墙绘师刘志诚用一幅幅精美的墙绘,带领村民们感受美、传播美。村民们慢慢对美有了更多追求与向往,不少孩子也想学画画,艺术和梦想的种子开始在他们心底萌芽。让艺术浸润乡土,更多改变就会发生。如今,举办乡村艺术节,让乡亲们拥有别开生面的美学体验;打造儿童艺术工坊,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接受美学教育;“晒村歌”“办村晚”,激活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触角不断延伸,实践愈发丰富。将艺术融入乡村生活,以艺术引领文化建设,将更好助益乡村文化“活”起来、村民精神“富”起来。

艺术也是一把“金钥匙”,能激活潜在的增长点,为乡村经济“解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山西省左权县泽城村,颇具地方风貌的老树石头、保护完好的古村风貌,就被艺术“相中”,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丰厚资源。左权县把泽城、桐峪、老井3个片区,用艺术元素加以改造,打造写生基地,吸引众多师生、艺术家寄情山水、纵情创作。建起写生驿站、举办艺术画展、发展村落研学……丰富的业态带动了文旅消费,也拉动了当地就业,让村民们吃上了“山水饭”。“古村入画、发展开花”的生动实践,让我们看到,将艺术融入乡村生活,能助力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能拓宽村民的增收路、乡村的振兴路。

从艺术创作提升人居环境,到艺术活动丰富文化选择,再到“艺术+”创新业态、带来发展机遇,新时代的乡村被艺术装点得更加美丽。推动乡村振兴,人们也对艺术寄予着更高期待。如何在艺术改造中更好留住乡愁?如何促进不同艺术形态与乡村产业有机融合?如何更好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立足长远、系统规划,需要因地制宜、探索经验,更需要汇聚力量、推动共建,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蓄得更足。

随着各具特色的艺术实践在田间地头深入开展,艺术将不断拓展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期待艺术滋养更多地方的百姓,扮靓乡村美好生活。

《人民日报》(20XX052305版)



有一线生机,就决不放弃”(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我是一名消防员,“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是我和战友们矢志不渝的信念。从繁华都市到高山峡谷,从雪域高原到热带丛林,从湖泊泥沼到溶洞天坑……打通救援通道,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使命与职责。

消防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面对险情,要有钢铁般的体质与意志。为了提升业务水平,我们经常在严格训练中磨砺自己。将一个动作锤炼千百次,只为火场上再快一点;常年保持战备,只为警铃响起时能最快出警;苦练体能,只为救援时刻能多做一些贡献……进入消防队伍30多年,我身上留下了20多处伤痕,每一处伤痕都像是我的军功章,都是职业荣誉。它们时刻警醒我:我们多受些苦,群众就能多些平安。

每一次警铃响起,整装、出发,我们分秒必争、义无反顾。有一次,一辆载有26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倾覆泄漏,周围白色有毒烟雾弥漫。液氨危险性极高,遇到丁点火星甚至是静电火花就会爆炸。我和几名战友穿上全封闭防护服,深入内部侦查、救援。为堵住泄漏点,我双腿跪地,用腰和肩膀做梯子,让战友踩在我的背上进行作业。往返20余次,23小时持续作战,泄漏点终于封堵完毕,我也瘫倒在地,濒临虚脱。但只要能消除隐患,一切付出都值得。还有一次,有民房发生火灾,厨房内有一个液化气瓶。在战友们水枪的保护下,我冲进火海,关闭阀门,提着气瓶往外跑。可地面太滑,打了个趔趄,即将摔倒在地,为防爆炸,我本能地把气瓶紧紧抱在怀里。人们说:“消防员真是好样的!”每当这种时刻,我就深深觉得,再大的危险也算不得什么!参与5000多次灭火救援战斗,累计救下遇险群众700余人,救援经验愈发丰富,救援技能日臻纯熟,唯一不变的是竭诚为民这个初心。危险面前,我们必须冲在最前面,让群众安心。

这些年,随着技术进步,消防员多了不少“好帮手”。比如,物联网技术将建筑内感应设备与消防部门连接,第一时间传递火灾预警;消防机器人能够协助消防员在危险区域执行一系列探测、灭火救援任务。我们也在一次次救援后复盘,不断改进消防救援技术、研发救援设备。2003年以来,我和战友们共研发出116项灭火救援器材、7项革新器材装备,有多项革新成果得到了推广使用。不断锤炼意志,增强本领,我们就能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消防救援队伍要“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我将自己的人生融入消防事业,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赴汤蹈火、披荆斩棘,有一线生机,就决不放弃。我和战友们将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不懈奋斗、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时刻准备着!


《人民日报》(20XX052405版)



从快递增速感受活力中国(人民时评)

仅用4个多月快递业务量就完成400亿件,彰显了行业发展的强劲韧性,也成为生机勃勃的活力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快递业联系千家万户、连通线上线下,既是畅通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渠道,也是观察经济发展的一扇窗口。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4日,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400亿件,比2019年提前了128天,比去年提前了24天。仅用4个多月快递业务量就完成400亿件,彰显了行业发展的强劲韧性,也成为生机勃勃的活力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将观察的尺度细化,39天超100亿件,67天超200亿件,96天超300亿件,124天超400亿件,今年以来,快递日均业务量稳步向上攀升,这样的成绩凝结着快递企业抢抓机遇的不懈努力。行业企业主动发力新技术、不断拓展新业务,在助力畅通经济微循环中培育新的增长点。从次日达提速为半日达,“上午下单,下午送到”打造快递新速度;从单向配送到双向揽派,覆盖更广的智能快递车带来配送服务新体验;联合多方资源服务电商出海,不断完善的跨境寄递网络助力“快递出海”迈出新步伐……一系列新举措,推动快递服务网络更加顺畅、服务质量更高、运力持续升级,推动行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快递日均业务量逐月增长,映照我国消费市场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快递业支撑市场流通持续改善,助力线上消费需求逐步释放。一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近15亿件,日均揽收量较2019年增长约1.2倍。一件件快递包裹,展现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繁荣景象,也彰显着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的基础没有改变,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态势仍在延续。

快递日均业务量逐月增长,折射我国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追踪快递包裹的流动轨迹,便会发现,不断织密的快递网背后,是加快换挡升级的“快递进村”,是体量持续壮大的“快递入厂”。广东茂名的荔枝、浙江舟山的海鲜、江苏睢宁的家具、浙江慈溪的小家电……今年以来,快递企业不断下沉服务网络,工业品下乡进村渠道更加畅通,越来越多的地方农特产品销往全国,每天超亿件快递包裹在农村地区流动,持续激发着乡村消费活力。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化、区域性供应链服务……通过将服务延伸至生产环节,快递业与制造业进一步融合,既有力助推了制造企业降本增效,也让快递企业开拓了市场新空间。

今日中国,已形成一张网点超41万处、日均服务7亿人次的巨型邮政快递网络。全国400多万快递小哥每日穿梭在大街小巷,让这张大网活力更足、韧性更强。随着一系列促消费、畅流通政策的实施和居民消费信心的持续增强,快递业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先导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在深度进村、提速入厂、阔步出海中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20XX052405版)



来论

筑牢安全,托稳幸福

北京市朝阳区卜拉

近日,两则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广东省广州市某小区业主在装修过程中私拆承重墙,导致楼上房屋地板下沉、墙体开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租户私拆承重墙,导致楼体多处出现裂缝,200多户业主紧急疏散。两起事件有关部门已立案查处,并对墙体及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与维护。

承重墙被称为“生命墙”,关系建筑稳定性。它承担的是建筑重量,更是住户安全;关乎全楼房屋质量,更关乎家家户户的幸福安康。为了“小家”的美观通透而私自拆改承重墙,最终将损害“大家”的共同利益。涉事住户、施工单位必须为自身行为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小区物业公司同样难辞其咎。

破坏承重墙往往是“一己所为”,守护安全线则需“同心协力”。装修时涉及承重结构变动,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依法依规报备施工。物业公司应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小区邻居也应及时反映违法施工的状况。面对物业公司不作为、装修公司乱作为等现实情况,有关部门必须用好法治手段,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多方携手、久久为功,确保住宅更安全,才能支撑起千家万户“稳稳的幸福”。

搭上快车,送来甘甜

山西省大同市成虹

近日,全国多地榴莲价格有所降低,让不少消费者感慨“可以大饱口福了”。据悉,榴莲价格之所以降低,主要得益于中老铁路开通后物流成本大幅压缩。来自老挝和泰国的榴莲,搭上中老铁路的“水果班列”,全程冷链运往中国各地,物流成本降低,水果新鲜度也能很好保持。

水果班列”丰富了人们的果盘子,是交通网、物流网助力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从复兴号动车组等交通工具便利人们出行,到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等联通各地,再到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打通国际物流通道,越织越密、越铺越广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造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发展跑出“加速度”。交通网络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缩短的是时空距离,共享的是发展红利。

一份甜蜜水果,真切回应了人们对于提升生活品质的愿望,同时也为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澎湃动能。期待更多通达国内外的班列,为美好生活送去甘甜,为合作共赢厚植根基。

《人民日报》(20XX052405版)



以数据算力优化交通运力(微观)

电子身份证、互联网医院、智能家居……数字技术催生的新产品、新场景,正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久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如何构筑更好的数字生活新图景,让更多人共享舒适便捷的数字生活?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探讨这些问题,展望数字社会美好未来。

——编者

早上6点半,福建厦门的公交司机肖新华驾驶37路区间车驶向火车站;到站后,他再次出发开往第一码头,此时路线牌已变成M9路接驳线。同一辆车,不同线路。厦门的“灵活公交”模式,依托对站点流量、流向的大数据分析,有效整合司机和车辆资源,优化运力调配,实现哪里乘客多,公交就开往哪里。

有人说:从马车牛车,到蒸汽机车,再到智能汽车,交通行业正在从“运力”时代向“算力”时代跨越,公共交通和出行服务的面貌将被极大地改变。以数据算力优化交通运力,不限于对车辆进行智能化改造,还可以通过道路上的摄像头、激光雷达,将人、车、线、站、路、停车场等多方面数据传递给城市交通的“智慧大脑”,形成分级决策方案,从而实现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化和精细运营。

让乘客有车坐”,是公共交通的基础问题,“让乘客体验更好”,则需要在智慧交通上下大功夫。在湖北武汉,不少公交车配备全景监控系统,消除驾驶员视觉盲区,乘公交车更安全了;在湖南长沙,智慧定制公交经过路口时,信号灯优先放行,节省通行时间,乘公交车更快了;在海南海口,定位系统一次次帮助乘客找回遗落物品,乘公交车更省心了……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补齐服务短板,公共交通将兼具价廉、节能、环保、便捷、舒适等优势,必能吸引更多人把它作为出行选择。

智慧交通的优势,不仅在于优化班次频率改善出行体验,还可以通过智慧公交站台等提供延伸服务,满足乘客多样化的需求。以公交电子站牌为例,它可以集成诸多服务功能,除了天气和路线信息展示、到站提醒,也可以提供无线网络、免费充电等服务,夜间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SOS一键呼救等更好保障乘客安全。这些改进,对一些特殊群体很友好。有乘客感慨:“现在这种新型公交站牌就很好,方便中老年人出行。”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更多新的应用场景落地,公共出行服务的改善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前不久,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快速公交无需人工操作,就能实现站台精准停靠;与前车不在安全距离时,两车启动防撞系统;城市公交智能诱导系统计算最佳动力方案,辅助驾驶员平稳行车……数字技术赋能公共交通,不仅直观地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度,在维护出行安全方面也增加了更多保障。

公共交通服务,关乎社会运行效率,也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让公共交通更智慧,是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的重要方面。深化数字技术赋能,优化城市运力,提高出行共享率,不断解决影响群众顺畅出行的难点堵点问题,定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让数字文明之光点亮幸福未来。

《人民日报》(20XX052405版)



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发展(人民观点)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不久前的“五一”假期,在沪武高速公路江苏常州滆湖服务区,一辆应急移动电源车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它不仅能同时给两辆新能源汽车充电,还可前往救援现场进行应急补电。

近年来,为缓解高峰时段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供需紧张问题,全国各地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出行保驾护航。持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交通业绿色转型提供助力。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27%,绿色出行渐成风尚。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从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到要求“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其主要方面来讲,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其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做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连续3年新增装机超过1亿千瓦,90%以上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事实证明,绿色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江苏徐州,徐工集团不断推进供应链绿色管理,通过把稳供应商准入关、将绿色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等方式,带动链上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绿色工艺及绿色精益制造。在云南昆明,云南铝业公司创新铝灰资源化利用技术,将铝灰中的有价金属提取回收,每年能创造价值2000万元以上。在宁夏银川灵武,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持续发力技术创新,实现了从“靠煤吃煤”到“点煤成金”的转变,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发展等方面走在前列。一个个故事,深刻昭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懈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才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河北沧州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曾一度“车厢一翻转,煤尘飞上天”。如今,依托环保科技,港口实现转型升级,成了一座鸟语花香的“海岸花园”。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考察调研时指出:“现在港务系统建得越来越好了,码头干净、整洁、现代化。不像以前的煤码头,到处都是煤灰,连树都是黑的。”这是对成绩的肯定,也是持之以恒推动绿色发展的号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这样的历史机遇,我们不能错过,也不会错过。

《人民日报》(20XX052405版)



办好科技小院的关键是“扎下去”(纵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科技小院”一时成为热词。

科技“高大上”,小院“接地气”,科技加小院,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科技小院将农业专业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是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让田野成为授业的课堂、作物成为生动的教材,教书与育人、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就这样被“种”进一片片充满生机的田野。

办好科技小院的关键是“扎下去”。科技小院的“小”,不是作用小、效果小,而是在一个院落、几间农房中,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在生产种植中,难免会碰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农民知晓,但很多时候他们凭借自身力量解决不了。苗有啥病?该施啥肥?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乡间田野解答一个个难题。这既是实操也是学习,既是“墩苗”也是贡献。科技小院不仅能为农民答疑解惑、解决现实问题,也帮助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解决重理论轻实践、与实际需求脱钩等问题。

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气象小院、花卉小院、虾蟹小院、驴产业科技小院……小院覆盖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往产业发展、绿色升级等方面深入推进。从1.0版的精准帮扶模式,发展至2.0版的产业扶贫模式,再到3.0版的乡村振兴模式,科技小院不止于技术输出,还要带动更多主体参与,给整个区域的人、生产和生活带来改变。

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经过开枝散叶,已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而科技小院有所不同,专家的科技帮扶,还将更好带动青春力量向下扎根。科技小院是有形的小院,也是无形的平台。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里萌芽,乡村振兴的年轻力量在这里成长,产业致富的金点子在这里生发。新的机制在诞生、新的活力在释放,农业这门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和时代的知识创造一次次碰撞,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行稳致远。师生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终将一点点生长出收获和希望。这就是科技小院的动人之处。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需要具体的载体和抓手。期待更多的科技小院破土冒尖,用丰富资源、优秀人才滋养乡村、播种梦想。

(摘编自《湖北日报》,原题为《让科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人民日报》(20XX052505版)



调查研究要到基层最困难的地方(现场评论)

让发展道路更通畅,尤应察实情、出实招、务实功,扫清“拦路虎”、移除“绊脚石”

前不久,记者从西藏墨脱县城乘车出发,翻越大山,用半天时间,来到了甘登乡。三进墨脱,前两次都因道路中断未能前往甘登。途中谈到通行问题,当地干部群众说,以前,从甘登去县城只能步行,要走4天。2020年甘登通了公路,出行时间已大为缩短。这次墨脱之行,让记者深刻体会到:做好调查研究,就一定要到现场去,而且要到基层最困难的地方。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的XX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的重点。甘登乡恰好就是这样的调研重点。

到甘登,对基层情况了解更全面。甘登地处偏远山区,是西藏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过去几年,当地不断加大投入,实现通电、通网、通车,群众也用上了冰箱、空调和智能手机。然而,受限于山高谷深的自然条件,通往甘登乡的路还不够宽、不够平,很多大型施工设备难以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很大,以至于智能手机暂时还只能接打电话。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这也促使当地党委政府下大决心对甘登尽快实施易地搬迁。

到甘登,对群众的感受体会得更真切。从墨脱县城到甘登的路,一侧是深谷、一侧有落石,车轮不时在泥泞中打滑,加深了记者对行路难、发展更不易的体会。25岁的珞巴族女孩噶桑措姆是甘登乡加崩岗村人,小时候在本乡上学要走一两个小时山道、到县城读初中要走4天。如今,在新的甘登乡小学,孩子们能在多功能教室里开心地上课。山乡发展之变,让我们从情感上产生共鸣,也深深认识到:必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激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

到甘登,也拓展了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维度。拿“路”来说,人们不自觉会想到平坦宽阔的大道。然而在偏远地区,路有平整的柏油路、水泥路,也有砂石路、碎石路。甘登乡通的路就是砂石路,坑洼不平。去往昌都市贡觉县雄松乡的路,有一段是就地开山炸石铺成的碎石路;在林芝市察隅县,从县城到察瓦龙乡的路也是颠簸的砂石路……记者在采访的“路途”中深感:西藏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目共睹,但限于自然环境,尚有一些道路还需进一步建设。进而言之,让发展道路更通畅,尤应察实情、出实招、务实功,扫清“拦路虎”、移除“绊脚石”。不断铺好、拓宽惠民生促发展的小路大道,才能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调查研究,越是不容易去的地方,越需要去,而且应该多去、蹲点深入。到现场去,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我们就能风雨无阻向前行,始终充满奋进力量。


《人民日报》(20XX052505版)



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故事(人民观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这一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需要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小满过后,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处处生机盎然。行走其中,流苏树、猬实、四照花等“小众植物”成为热门观赏对象。截至目前,国家植物园共收集各类植物1.7万多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光是云杉,就成功从世界各地引种24种,占全球品种一半以上。

2000公里外的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同样万物并秀。20XX年以来,该园新引种植物1100多种。目前园内保护植物总数达到1.75万余种,跻身全球前五名。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南一北两个国家植物园,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地、战略植物资源的储备库、植物科学传播的重要平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折射着我们守护多样物种、共建美好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2021年,云南“短鼻家族”亚洲象群北上南归的长途旅行,引起全球关注。最近,它们有了新消息:野象健康状况良好,象群吸收了新成员,分成两群在不同区域活动。在全球亚洲象数量减少的背景下,象群不断壮大,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性成果。其实不只是野象,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朱鹮由1981年发现时仅存的7只增加到9000余只,藏羚羊繁衍迁徙,长江频现“江豚逐浪”……一个个生态故事,既彰显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也启示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守护好大自然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这一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需要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我们与万物同行,看得我热泪盈眶”“让地球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无穷之路”……纪录片《无穷之路2》把镜头对准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线播放后,感动了许多网友。走在前沿的改革者、跨越世代的巡护人、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无数人共同努力,守护着自然世界的丰富多彩,也激励着更多人了解、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越多样,地球越生动。党的XX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让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民自觉行动,必能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

今天,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具备更多条件。同时也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万物谋和谐,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必须同心协力,抓紧行动。秉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状况,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定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

5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各地举办的科学普及、志愿服务、司法保护宣传等活动精彩纷呈,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凝聚了更多共识。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这是神州大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这是美丽中国建设看得见的未来。

《人民日报》(20XX052505版)



让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人民时评)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水情,是河湖保护治理领域根本性、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太浦河蜿蜒流淌,一水连三地,江浙沪牵手,建立“联合河长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注脚;川渝两地加强跨界河流协同治理,村级河长展开今年首次联合巡河,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从奔腾万里的长江黄河,到造福两岸的家乡河湖,再到欢腾山涧的无名溪流,120多万名河湖长上岗守水、携手治水,合力守护“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的美丽图景。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随着河湖长制的全面建立,各级河湖长队伍不断壮大,从“总指挥”到“最前哨”,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一级抓一级,层层促攻坚,治理资源不断聚集、治理手段更加多元、治理效能日益提升。河湖长制带来河湖长治,江河湖泊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20XX年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实践充分证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水情,是河湖保护治理领域根本性、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河湖长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近年来,统筹协调、监督检查、考核问责等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河湖长制办公室等凝聚起各方力量,“河小青”“巾帼河长”“企业河长”等志愿服务品牌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但也应看到,河湖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容易治的已取得重要进展,剩下的还有不少矛盾尖锐的“龙须沟”。各地应重拳出击、驰而不息,加大力度、延伸广度,让河湖长制实现“有能有效”,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更好完善河湖长制、发挥其治理效能,需要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非法采砂、过度取水等问题困扰河湖健康。一体推进治水、治岸、治山、治污,需要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共治。从“分段管”到“全域管”,从“一家管”到“合力管”,必须完善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健全执法监督,让河湖不仅有人管更能管得好。一些地区探索“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等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衔接,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惩戒力度。继续以“河湖长+”为牵引,健全完善会商研判、资源共享、执法联动等长效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治理能力。

同时,还需要强化数字赋能,为河湖智慧化管理提供支撑。一些地方开发河湖长手机平台,实现了轨迹追踪、在线上报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当前智慧水利建设不断推进,各地应抢抓机遇,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河湖长制的深度融合,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数据跑路、从拼体力到拼算力的转变,不断提升河湖治理保护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让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守护,并以制度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不仅体现出制度创新的突出成果,更彰显着对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情感。久久为功、真抓实干,继续完善河湖长制,将为建成幸福河湖打下坚实基础,绘就人水和谐的斑斓画卷。

《人民日报》(20XX0525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