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在20XX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在20XX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

恰逢盛夏,又是别离,毕业季如约而至。大家即将从华交出发,奔赴五湖四海。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教导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崇高的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每年毕业季,校园里都涌动着青春的热浪,充满着活力的气息。看到大家穿着学位服在天佑桥上、教学楼前、孔目湖畔与师友合影、与同窗话别,看到大家在毕业酒会上举杯庆贺、互诉衷肠,在毕业晚会上肆意欢笑、载歌载舞,我既感到欣慰,又充满不舍,既羡慕你们青春无限美好,更祝福大家未来无限可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校长,华交学子能够在校园里学到真本领、步入社会解决真问题,能够靠着真心实意打动人心,凭借真才实学追求进步,是我最大的骄傲。大家即将离开象牙塔、踏上新征程,面对丰富多元的世界和充满未知的人生,希望永远保持真诚、质朴、善良、从容,做真实的自己。此时此刻,我想与大家再多说一说我们华交的“真”。

第一,这份“真”,是纯真的大学时光

华交那些光年,美丽而无言”,刚刚的《日新华交》,同学们唱得深情,我也听着动情。这其中,有九曲桥的岸柳低拂、田径场的挥汗如雨,也有图书馆的挑灯夜战、音乐厅的艺术熏染,有快乐时与人分享、困难时一起分担,还有忧伤时互相安慰、气馁时彼此鼓励。在青葱岁月里,大家看到了友情最好的模样,经历了人生最纯真的时光。

与此同时,你们的大学时光,还包含了整个抗疫三年。这三年,“口罩、居家、网课”成为了大学的“日常三件套”,“扫码、核酸、封校”成为了一段将被历史封存的大学记忆。三年来,疫情影响了大家学习、生活、娱乐、实习、就业等方方面面。说心里话,我曾担心这段特殊的经历,会让同学们的大学生活黯然失色,但让我欣喜的是,大家用纯真的笔墨绘出了青春的五光十色。

机电学院XX同学,一边与恶性肿瘤顽强斗争,一边只争朝夕刻苦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专业第一;人文学院郭雅欣同学,带领团队勇夺“挑战杯”国赛特等奖,排名全国第9、创造XX历史最好成绩;土建学院XXX同学,踊跃参军入伍,各项表现出类拔萃;理学院XX同学,毅然选择去新疆支教,在阿克苏播下爱与希望的种子;外语学院XXX同学,手握全国10所高校offer,成功保送北京师范大学……这里,我由衷地为大家点赞!

华交校园里,有大家怦然心动的相遇、真实纯粹的情感和追光逐梦的努力。希望大家从华交出发,永远铭记纯真的大学时光。这份纯真里,有勇敢和无畏,有追风和踏浪,有年少轻狂、不惧岁月漫长,也有以梦为马、强国有我担当,这必将成为清澈热烈的记忆被永远珍藏。

第二,这份“真”,是求真的精神品格

纵观千百年的科学发展史,真理无不是在质疑和挑战中一次次地被推翻打破,又一次次地取得新的进步与突破。哥白尼通过毕生观察和数学计算,发现1000多年来的“地心说”是错误的,“日心说”才符合客观事实。在那个思想禁锢、神权至上的年代,对深信不移的权威学说提出挑战,可谓离经叛道。但他仍然顶着巨大压力,决心发表《天体运行论》,最终引起了划时代的科学革命。这种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求真精神,是照亮科学世界、点亮人类未来的万丈光芒。

当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希望通过超大对撞机,来打破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瓶颈时,当时已经97岁高龄的杨振宁,宁可背负骂名,也要坚决阻止国家耗资千亿建造超大对撞机。其中一条重要理由是:虽然我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但国内还有许多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尽管这种机器建成后,他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驾驶员”,可以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不可估量的成就。但他始终坚持以独立的思考、客观的分析和理性的判断,在“国家未来科学发展”和“解决当下迫切需要”面前,毅然选择了后者。选择的对错与否,交给时间去判断,但这种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以自己利益为考量的求真精神,是我们保持本真、坚守自我的永恒力量。

每一个时代,从来不缺乏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英雄。他们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权势所屈服,在思潮交锋中保持清醒,在纷繁复杂中洞见本质,在矛盾叠加中追求真理。求真,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读书人应有的价值追求,是华交人融进血脉的精神品格。我们敬佩胡丹教授、刘二根教授三十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把一生奉献给热爱的教育事业;我们赞赏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程桔校友,年纪轻轻、放弃高薪,返乡带领村民完成脱贫攻坚、接力乡村振兴……这些华交人在平凡的岗位践行求真的精神,用务实的品格书写了饱满的人生。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求真精神的支撑和引领。希望大家从华交出发,永远保持求真的精神品格。这份求真里,有去繁从简的直率,有自信平等的姿态,有对科学的尊重、对风骨的推崇,也有不被浪潮裹挟,过独立自由、有意义的人生,这应当成为我们矢志不渝的理想而孜孜以求。

第三,这份“真”,是较真的人生态度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里,不可磨灭的匠心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火药整形师”徐立平,在炸药堆里工作,练秃了30多把刀,练就了铲下药面不超过0.2毫米的精度;火箭“心脏”焊接大师高凤林,坚持40余年奋战在航天制造一线,焊接了16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做到了在0.01秒内精准控制焊枪停留在燃料管道上;中国中铁“爆破王”彭祥华,在川藏铁路地质最复杂的隧道岩层间,实现了爆炸误差控制在15毫秒以内的精准爆破,一举攻下世界级难题……科研攻关需要敢于较真,较真的劲头让伟大的事业跬步致远;普通生活也需要较真,较真的态度让平凡的人生微光成炬。

电视剧《人世间》,讲述了一群东北平民子弟五十年间的人生起落,折射出东北乃至中国五十年来的时代变迁。回溯那些正在走远但从未被遗忘的年代,正是一群群朴实善良的中国人,用对待生活的满腔热忱撑起了苦乐交替的人世间。这份认真生活的“较真劲”,并非事事斤斤计较,也不是处处吹毛求疵,而是即使渺小仍然努力,尽管平凡始终坦荡,永葆对理想生活的美好向往,对幸福人生的温柔笃行。

较真,也是华交学脉的传承。回溯校史,我们虽出身名门,却也白手起家。面对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学校在上海、江西两地办学的兴废存亡之际,65位立志扎根红土地的先辈们,在马鞍山林场筚路蓝缕、星火寻梦,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建校之路,创下3000亩巍巍学府。50余年来,一代代华交人初心不改、接续奋斗,不攀高枝、不改校名、不易校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谱写了一曲曲激越铿锵的华彩乐章。华交第一位教授杨耀乾先生,教学要求非常严格,曾对一位试讲老师一口气提出30多条意见,甚至连上讲台时没扣好衬衣上的风纪扣这样的小细节,都会毫不留情提出严厉的批评。正是这份传承,滋养了华交学者潜心钻研、不畏艰辛,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气质;培养了华交学子明辨是非、惟实励新,不圆滑世故、不急功近利的道德情操;涵养了华交校友深耕细作、精益求精,不将就敷衍、不计较得失的社会美誉。

多一个年轻人较真,就多一点改变世界的可能。”作为校长,我希望同学们面对浮躁风气、社会戾气,永远能像今天一样精神抖擞、目光笃定。希望大家从华交出发,永远拥有较真的人生态度。这份较真里,有“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有“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也有“千万锤成一器”的独具匠心,这终将成为笃定如一的追求而止于至善。

同学们:

今天,你们即将转身离开,从学子变为校友;今天,你们即将从这启程,奔赴未来和远方。千言万语,讲不完昨天的故事,道不尽明天的祝福。希望将来有一天,大家想起华交,想到的是老师们的殷殷期望、谆谆教诲,同窗们的惺惺相惜、浓浓情谊;想到的是香樟路上散落的午后阳光,油菜花田的七彩时光、养心湖面的点点星光;想到的是母校对大家无限的思念、无尽的牵挂,还有这段无悔的青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