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篇)20XX年7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20XX7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05篇)



目  录


一、党委


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综述”  1


巴彦淖尔市组织工作综述  4


攀枝花市直机关工委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8


湖南新媒体事业发展综述  12


宁夏中宁县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15


广安渝广毗邻地区“党建先锋区”三年工作综述  20


十堰 20XX 年以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4


十堰张湾区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高质量发展综述  27


福州市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综述  31


邯郸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34


濮阳今年以来我市党建工作综述  37


襄阳高新区党建工作综述  41


濮阳台前县马楼镇“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综述  44


滁州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综述  48


酒泉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53


巴彦淖尔市直机关工委“七一”系列活动综述  57


濮阳市庆“七一”活动综述  60


邯郸市强化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64


来宾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68


贵阳白云区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70


昌吉州落实团结稳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73


南平市民族工作综述  77


濮阳上半年市委巡察工作综述  79


襄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82


珲春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88


普洱市党建工作综述  90


来宾市林业局深化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综述  93


通辽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综述  95


贵阳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综述  100


濮阳今年上半年濮阳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104


闽东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综述  107


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综述  109


十堰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以党建引领推动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113


二、人大


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护航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综述  116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九个一”活动综述  119


三、政府


安阳市应急管理局全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综述  125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主题教育调研综述  127


雅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半年工作综述  132


包头青山区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37


毕节市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综述  141


陇南市交通建设发展综述  145


宝鸡市大力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综述  148


乌鲁木齐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152


兰州红古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159


濮阳上半年清丰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164


珲春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述  166


毕节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综述  167


鹤壁宝山经开区上半年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169


北海市多措并举开展双拥工作综述  172


贵阳修文县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175


昌吉州坚持长期建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181


濮阳县 20XX 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185


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半年党建工作综述  187


来宾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189


襄阳上半年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191


上海市与普洱市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综述  193


钦州市争创全国、全区双拥模范城市工作综述  197


昌吉州上半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0


玉林精准发力推进经济稳增长综述  203


来宾市上半年就业工作综述  207


运城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209


大同平城区成立五年工作综述  213


濮阳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217


乌海市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220


乌海市坚定不移推动高品质生活综述  223


延安 20XX 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26


毕节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228


昌吉州落实文化润疆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32


贵安新区实施生态文明创建行动综述  236


陇南武都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240


淮南田家庵区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242


淮南田家庵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综述  244


青海省扎实开展 20XX 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246


延安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49


四、政协


省政协开展主题教育综述之以学增智篇  252


省政协开展主题教育综述之以学促干篇  255


农工党中央帮扶大方县工作综述  258


五、政法


海东市公安局十年工作综述  261


海东市公安机关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264


十堰市公安局强化能力作风建设锻造过硬队伍综述  267


昌吉州落实依法治疆要求建设法治昌吉工作综述  271


十堰市公安机关打击非法集资工作综述  275


许昌市司法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78


乌海市坚定不移推动高效能治理综述  281


包头公安高质量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综述  284


七、脱贫


吕梁市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287


仁化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90


两当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92


八、群团


拉萨工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94


商洛市总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298


来宾市总工会发展工作综述  302


昌吉州总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305


来宾市妇女事业发展工作综述  309


海东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312


来宾共青团五年工作综述  316


六盘水市总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319


九、企业


鹤煤三矿强力推进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综述  323


9820XX 年上半年武商十堰人商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综述  326


八冶建设集团高质量发展综述  329


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党的建设工作综述  333


新疆自治区深入推进国资国企发展综述  337


中国石化上半年生产经营综述  341


亨运集团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343


集团公司 20XX 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347


中国黄金集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研讨班综述  350


产才融合”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综述


20XX 7 14 日)


  75日下午,平顶山市“万名学子进千企,百家企业进校园”融合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在平顶山学院举行。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二级调研员唐巍巍围绕聚焦产业创新引领发展,为广大青年打造高品质就业平台;开展“百名博士进高新,百家企业进高校”双百活动,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三个方面作典型发言。唐巍巍表示,经过30年的发展,高新区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是青年干事创业的“原创地”,是未来可期的“科创高地”,诚邀有志青年投入到平顶山高新区的建设发展中来,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一、突出“三聚”引领,打造高品质就业平台


  聚力创新主体,吸引青年人才。高新区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 推行“企业创新积分制”,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流向优秀科技企业,建立双轨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主要经济指标和创新指标近年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体制机制改革以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15家增至82家,增长了447%,全市占比25.8%;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由22家增至156家,增长了609%,全市占比30.8%;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由21家增至91家,增长了333%;省级以上双创孵化载体增长了150%,全市占比45.5%;今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瞪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瞪羚企业一次性新增6家,以上优质企业、创新平台、载体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广阔舞台。


  聚焦产业发展,推动产才融合。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高新区始终聚焦主导产业,以人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汇聚一流人才,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和“归根工程”,坚持项目为王,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了以神马尼龙化工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平高集团、美国伊顿公司为龙头的特高压、中低压电气装备产业集群,以平煤隆基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下一步,高新区将不断突破机制障碍,聚焦创新主体拓宽人才引育渠道,完善服务体系繁荣创新生态,让产业发展与人才成长


相互成就。


  聚焦见习基地建设,促就业达共赢。高新区与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政产学研用贯通融合发展,依托区内的库柏爱迪生、华拓电力装备、平芝高压开关等企业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不仅帮助大学生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就业能力,而且为单位选用人才创造了机会。


二、开展“双百”活动,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举办“百名博士进高新”启动会,开启引才新篇章。今年年初,高新区谋划实施“百名博士进高新”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通过建立项目合作需求信息库、博士人才信息库、服务保障库“三个库”,引导人才智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66日,高新区成功举办了“百名博士进高新”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启动会,首批35家企业牵手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博士签订了人才引进协议, 高新区携手市内两大高校,共建电气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和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高新区还将组织100家企业与100名博士进行产学研合作签约。


  举办“百家企业进高校”首次行活动,促进校企双向奔赴。626日,高新区组织区内20余家企业到河南城建学院开展“百家企业进高校”首次行活动。此次活动是高新区“百名博士进高新”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之一,让企业实地参观高校科研设施和仪器,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企业不仅可以通过申领“科技创新券”方式来使用高校科技资源,降低企业科研成本,高校还可以通过参与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绩效评价获得后补助,实现政、校、企三方共赢。全年该区将组织100家以上企业到河南城建学院和平顶山学院进行实地考察对接。


三、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设置科研助理岗位是培养应届毕业生成为科技创新后备力量、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20XX年,高新区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04个,完成预期目标的102%,为稳增长稳经营主体保就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获得科技部成果与区域司、科技部火炬中心的肯定和表扬。今年,高新区将积极主动作为,深挖岗位资源,加强政策支持,组织开展20XX年科研助理岗位开发,确保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唐巍巍说,下一步,高新区将持续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百名博士进高新”系列活动为抓手,以开发好“科研助理岗”为契机,以良好的人才生


态环境为保障,大力吸引青年人才到高新区就业创业,为高新区持续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增添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全市“万名学子进千企,百家企业进校园”工作增光添彩、贡献高新力量。


初心映照忠诚  实干方显担当


巴彦淖尔市组织工作综述


20XX71日)


  风雨洗征程,汗水铸丰碑。按下半年来全市组织工作的回放键,眼前呈现的是一幕幕奋斗拼搏的生动画面,耳边萦绕的是一曲曲担当作为的华彩乐章。


  今年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组织工作“创新创先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巡视“政治体检”为契机,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业、精准施策,推动组织工作各项任务取得新成效。


聚焦思想政治建设


扎实推进“凝心铸魂”工程


  常修常炼举旗帜,常悟常新守忠诚。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任务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抓牢政治责任,坚持把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情况作为考察考核、述职评议、监督管理的首要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抓强理论武装,持续实施“培根铸魂”政治轮训计划和“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主要内容,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 共举办培训班69期,培训党员干部7263人次。


  抓实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坚持及时跟进、上下联动,及时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防止和纠正调查研究不良倾向的有关批示精神以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浦江经验”调研报告等有关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关于在全市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


聚焦干部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全程优化”工程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堪当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深化干部能力提升行动,推进落实干部工作“1+10”


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工作。


  抓教育培训。积极适应“两件大事”需要,大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等中心工作举办专题培训班8期,培训干部443人次。


  抓培养历练。进一步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推进“5128”计划,全年计划考录公务员498名,定向、集中选调生113名, 持续推进市直部门科级干部竞争择优选拔,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着力构建年轻干部常态化配备机制,深化拓展年轻干部挂职锻炼“雏雁行动”,确保干部选任“蓄水池”充盈。


  抓选拔使用。认真落实市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五个大力选拔”“五个坚决”的重要要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准考实工作机制,坚持凭发展论英雄、看实绩用干部、比贡献定位次,配套出台《巴彦淖尔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指标考核办法(试行)》, 激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比学赶超、争先晋位。


  抓激励关爱。常态化开展“组织部长与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我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分领域分层级组织开展“干事创业好班子”“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活动,探索推行干部招商引资“揭榜挂帅”等新载体,以干部敢为示范带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基层敢首创。截至目前,20XX年度评选的“干事创业好班子”成员已提拔1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已提拔使用19名。抓管理监督。研究制定我市《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操作规程》,强化对考核考察、巡视巡察、信访举报核查、适岗指数评价等方面结果的运用。持续完善用好干部监督智慧预警平台,以“数据+科技”为支撑,定期收集纪检监察、巡视巡察、考核督查、信访审计、公检法等14个部门有关信息,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有力依据。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


扎实推进“聚力赋能”工程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第一引擎。今年以来,我市主动融入自治区“一心四园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书记项目”, 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全程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抓政策激励。认真贯彻落实1个办法3个配套措施,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好专项编制使用、购房租房、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配套政策,持续强化“人才吸


引力”,激发人才工作热情,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抓招才引智。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农高区重点任务,着眼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150多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973人,累计刚性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545人。


  抓本土培养。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十项计划”,持续推进“河套英才”工程评选工作,累计评定“河套英才”工程常规个人107名、团队21个、人才引领支持项目11个。


  抓平台建设。制定印发《巴彦淖尔市博士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巴彦淖尔市科技小院管理办法》,在全市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通过校地合作引进培养实用人才。目前,全市共建立“科技小院”30个,辐射区域内合作农户实现亩均增产15%、减肥20%、控药30%


  抓服务保障。积极争取上级人才研修深造行动、访问学者行动、创业行动等专项活动名额,截至目前累计推荐报送112名中青年高学历人才进行深造锻炼。利用市政务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力打造人才安身安心、拴心贴心、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抓作用发挥。深入推进“三服务一促进”“万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选派195批次、2613名教育、卫健、科技等领域专家人才, 组建支教团队23个、医疗卫生团队23个、农牧林水等领域“专家服务团”“人才流动服务队”62个,与25个基层学校、63个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结对, 帮助基层解决问题4791个。


聚焦基层组织建设


扎实推进“双强创建”工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大抓基层不动摇,紧盯各领域弱项短板,分类别具体指导,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双提升”工程,以“十大行动”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推动形成上下协作配合、各方共同参与网格治理的工作格局。围绕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全力打造“河套先锋·星耀北疆”党建品牌。在农村牧区党建方面,实施“大学生集聚计划”, 为嘎查村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持续深化苏木乡镇党委书记“擂台比武”


和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比武争星”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活力; 深化边境地区“五个一”党建模式和党政军警民企联合党支部建设等特色做法, 不断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在街道社区党建方面,持续深化“1+N”区域化党建模式,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在机关党建方面,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创新落实好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在国有企业党建方面,进一步理顺市属国有企业管理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在“两新”党建方面,全市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


踔厉奋发书写时代答卷 笃行不怠助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


攀枝花市直机关工委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20XX71日)


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市直机关工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核心任务,敢为先锋、勇立潮头,奋力书写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用高质量机关党建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提供坚强保证、贡献智慧力量。


一、加强政治建设确保机关党建工作始终方向正确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直机关工委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始终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放在党的建设首位,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治机关建设, 持续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


  学深悟透,确保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开年之初, 市直机关工委提前谋划、统筹安排,认真践行新时代机关党建使命任务,主动站好“两个维护”第一方阵,依托分层次、分众化、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掀起理论宣讲、学习、研讨热潮,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直机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市直机关143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讲座、演讲、读书、征文比赛、微宣讲、好文朗诵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学习交流、展现青年风采、提升素质能力。今年开展“服务现代化建功新征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主题微调研活动,共征集微调研课题、意见建议28篇。上半年,市直机关召开专题学习1000余次,参与学习竞赛近3000人次,开展宣讲活动361场,形成机关党建调研成果112个。


  300余场次“千名党员述初心·向党说句心里话”主题活动、通过“走出去学”“多载体学”“请进门学”带动“万名党员提能力”行动、以“坝坝会” 形式开设的市直机关新时代好书记微论坛、“模范机关、魅力花城”党建品牌“亮晒”“展示”“推介”活动 从3月到6月,由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7+1”系列活动陆续亮相,与收集的114部机关党员讲述“我的入党故事”“我的奋斗故事”“我身边的红色故事”视频遥相呼


应,“叩问”初心强党性,不断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把“两个确立”的高度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二、服务中心工作确保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XX129日,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工作正式启动,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攀枝花的生动实践。


  闻令而动,时不我待。市直机关工委及时印制下发《发挥机关党建“红色引擎”新动能助推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强理论、凝共识, 推进“铸魂聚力行动”;提素质、严规范,推进“对标提质行动”;立标杆、树典型,推进“示范推广行动”;压责任、亮成效,推进“考核评价行动”, 坚持更深层次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主动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启动之后就要抓好起步。组织全市60余名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大学,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主题学习经验,持续推动创新实践。创新推出“新时代好书记”微讲堂、机关党建圆桌对话等模式,采取“单位一把手+机关党委书记”连线对话、交流分享等方式, 组织优秀机关党组织专职书记围绕“数据盘点”“案例展示”“下步计划”等, 现场分享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思路见解。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三亮三比”主题活动,在工作一线设立党员示范团队、党员先锋岗210余个,在重点项目上建立党支部27个,参与重点项目的党员达1469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629次,带动业务工作举措落实落细。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表彰大会,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汲取榜样力量,点燃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鼓舞推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昂扬斗志。市直机关向各级推优人数达386名,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了59名优秀共产党员、1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 市直机关工委正在积极推进与省直机关工委、金沙江区域市(州)在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上的信息共享、联合调研、互动培训、经验交流,持续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贡献机关党建力量。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市直机关工委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在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当好“为民服务”的表率。依托“花城e+”,开展“双争双评”活动,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实现近5000名机关党员“双报到”,累计服务达32177人次/时,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打头阵、冲在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之时,机


关党员干部以志愿者身份分赴街道、社区开展包保联创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开展卫生巡查,督促居民群众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共同营造和谐、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市直机关工委牵头选派198名驻村干部到66个村开展帮扶工作,各市直机关聚焦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上半年到村调研203 次,办好事实事157件,惠及群众30246人。


三、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今年以来,市直机关工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努力把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立足各部门(单位)职能职责,凸显党支部建设特点,评选出120部“我的组织生活”百优案例,并汇编成册推广借鉴。与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市委党校签订“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优秀师资互派交流、重大课题联合攻关,着力推进省直机关与攀枝花战略合作事项以及干部人才协同发展。采取分层分类、集中讲授、点菜下单、送培训上门等方式,完成机关党组织书记“双覆盖”培训任务。上半年,市直机关培训近5000人次。建立市直机关党建人才(专家)和党员教育(理论宣讲)师资库,层层推荐共计171名各类党建专家作为入库人选。打造两批共计30个“机关党员现场教育实践阵地”, 实现了5个县(区)全覆盖,为机关党员干部的组织生活、思政课程、社会实践等需求提供了阵地支撑。围绕贯彻落实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机关党建提质增效, 深入“中圈”4市(州)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持续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我市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


  建设清廉机关,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市直机关一直在路上。抓好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说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深刻对照检视、认真改进不足,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持续加强机关纪委建设,制发《关于加强市直部门(单位)机关纪委建设的意见(试行)》,严把机关纪委换届质量关,建强机关纪检队伍。制发《市直机关办理备案案件的有关规定(试行)》,建立市直机关审理人才库,探索建立“1+1+1”联合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案件备案和审理程序规范化、高效化。上半年开展党风廉政学习956次、警示教育721次,运用“四种形态”开展工作180次。


四、践行职责使命确保机关党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个好的党建品牌,应该彰显鲜明的政治底色、靓丽的行业成色和突出的地域特色,能够承载一个单位党建工作的核心价值、凝聚职工共同的价值愿景、驱动主责主业高质量发展”613日,近70名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在参加了市直机关“模范机关魅力花城”党建品牌建设现场会的观摩学习后,对如何打造党建品牌、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创建特色品牌,提升党建质量。市直机关工委近年来持之以恒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已然“开花结果”。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总-分”结合的机关党建品牌“矩阵”,涉及各行各业的机关党建品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


  市直机关工委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使机关党建更加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创新开展“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和“应急救护及心理健康服务” 两组“十百千万”工作,从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综合素质、健康素质等着手,持续打造适应新发展形势需要的党员干部队伍。创新编撰《攀枝花机关党建辅导百问》,围绕“标准+规范”要求,梳理200余个疑点难点问题,帮助基层党务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各项能力。积极探索攀枝花机关党建有益经验, 树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撰写的《以机关党建“五聚焦”助力项目攻坚工作案例》收录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旗帜》杂志社编写的《奋进的十年—


新时代机关党建巡礼》。


  党建领航风帆正,砥砺奋进新征程。下一步,市直机关工委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服务业发展年”等中心工作,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在创新方法上求突破,在强化基础上下功夫,在注重实效上谋发展,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攀枝花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相加”走向“深融”


湖南新媒体事业发展综述


20XX712日)


20XX年,媒体融合发展走过十年。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


10年间,媒体湘军以敢为人先的气魄,不断发力内容建设,研发先进技术,改革创新管理,建强自有平台、拓展功能服务,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一、内容创新,主旋律引领大流量


  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让主旋律引领大流量,最根本的还在于内容创新。在这条路上,敢为人先的湖南人一直步履铿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湖南,亲自为湖南擘画发展蓝图。20XX4月,湖南日报社启动“大道向前·沿着总书记足迹”大型融媒体报道, 派出200多位记者编辑,奔赴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十八洞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等多地深入采访,回访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走过的地方。


  整组报道以“主稿+历史瞬间+青年观察Vlog”的创新形式,实现短视频、文字、图片等多样要素的整合传播,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感人场景,见证发展变化,感受家国情怀。6大系列74期融媒体报道,总点击量突破2亿次,内容出彩,影响“出圈”,报道已入选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参评作品。


  面对一系列转型发展任务,湖南广电坚定不移借助融合之力推进内容创新。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实现创意提案、评估立项、编排宣传和制作生产上的全面打通。20XX6月上旬《声生不息·宝岛季》收官,创下累计视频播放量86.9 亿、海外收看人群2.3亿的成绩。湖南省第一档党风廉政广播节目《清风侠在路上》,通过湖南广电5G智慧电台向全国900余家基层电台进行推送,让地方媒体原创内容成功实现向全国输出覆盖,网络总传播量高达2亿多。


  202110月,晨视频APP上线,潇湘晨报进入短视频产业新赛道。20XX3 月,潇湘晨报·晨视频推出“飞向北极——跟着候鸟去迁徙”大型融媒体报道, 紧扣生态环境保护主题,从湖南到俄罗斯,追踪一只北迁的天鹅,生动呈现湖南故事、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期间,红网、时刻新闻精心打造“元宇宙”新闻直播间,推出


《总编辑面对面》,运用“5G+AI+数字人动作捕捉+AR”技术逻辑,以全真数字


分身作为栏目主持人,与在北京的二十大代表进行远程连线;用户可通过多视角观看,达到“身临盛会、情绪共鸣”的全新传播效果。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构筑主流舆论新高地,新征程要求新担当, 湖南主流媒体紧紧围绕媒体融合发展中内容创新的这一根本,脚步坚定,成效显著。


二、平台“上新”,构建传播新格局


  “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御风而来。湖南坚持与时代同行,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拓展媒体新平台,构建传播新格局。


  扇动融合的翅膀,“70多岁”的湖南日报焕发青春活力。近年来,湖南日报社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将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打造成引领深度融合发展的“旗舰”,将《三湘都市报》等子报子刊打造成融合转型的“样板”, 构建起“一报两端、一网多号”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在人员、机构、机制上实现移动优先、融合传播。目前,新湖南客户端累计下载用户超过6500万人次,


报社旗下媒体覆盖总用户超过1亿人。全社以“湘视频”“犇视频”为引领,视


频生产量大幅增长;新湖南抖音粉丝达560万,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五;互动报道平台“最美家乡推荐官”全网点击达9亿人次。


  经过9年探索,湖南广电集团构建了媒体融合的芒果模式,积极落实并推进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深度融合,完成综艺节目、电视剧、广告等板块的资源要素整合和机制融合,媒体融合从物理层面走向价值层面,主流传播阵地得到壮大。目前,湖南卫视品牌力、传播力稳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芒果TV成为党管党控用户规模最大的新媒体平台,稳居视频行业前三。


  探索“蓝海市场”,红网推动技术融合、内容融合、人的整合,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优质内容为根本,构建了省市县三级136家分站体系、“网报端微视屏”六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传播矩阵。由红网开发运营的“乡农荟”平台,充分发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整合力量,上线3年以来提供农业供需信息60000 余条,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关联销售超22.8亿元。


  创刊于1960年的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新湘评论》,不断“上新”,在内容、平台、用户等方面谋出路、探新路,打造了“一刊一网三微多平台”的传播矩阵。新湘评论网、“新湘评论”“指点”微信公众号、“新湘评论”微博等平台,用“网言网语”让主流声音入脑入心。


发力,突围,挺进主赛道。潇湘晨报·晨视频在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


创新、赋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系列探索,构建起报、网、端、微、屏五位一体传播格局,传播矩阵粉丝总量超6000万,全年总流量超过600亿。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巩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湖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湖南日报社自主研发的“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吸引全省69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入驻,红网完成5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三、技术更新,书写传媒新故事


  新媒体的故事都是从新技术开始,新技术是新媒体的驱动力。从借力新技术,到自主研发新技术,湖南主流媒体展现新文化、新力量。


  为媒体融合添加技术注脚,湖南日报社走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路径。组建名列省级媒体第一方阵、由100多人组成的互联网技术团队,自主解决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网站、“新湖南云”平台所有技术问题。AI创作与虚拟数字人项目有了新成果,虚拟数字主播“小胡”“小楠”,让主流媒体报道科技感十足。报社与国防科大共建“媒体融合内容感知与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多媒体自动化检测平台已投入使用,赋能主流传播。


  让视听更精彩,湖南广电将新技术的触角延伸至创新发展的各领域。《舞蹈风暴》《声生不息》等一批极致视听享受的内容精品,实现了长视频综艺的新技术应用。湖南广电自主研发的AIGC视频自动拆条技术、“光芒5G密集传输系统”和“光芒云制播系统”等,提升了视频制作、同步和分发能力。5G实验室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虚拟人“小漾”亮相重大展会,沉浸式泛娱乐VR平台“芒果幻城”日活用户数居行业前三。


  红网通过自建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产品、自创技术品牌,研发一系列智媒产品矩阵,衍生打造县级融媒体云、智慧党建云、网上群众工作云、乡农荟、智慧城市等技术平台,形成了以红网融媒体中心、智慧党建、红网时刻LED联播网等为核心的产品体系,积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提供技术输出服务,深入推进政务应用合作产品化、规模化。此外,红网积极挺进元宇宙舆论场,挂牌成立红网新媒体元宇宙传播应用实验室。


党建领航聚合力 踔厉奋发担使命


宁夏中宁县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XX77日)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民生工程硕果累累、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份份优异答卷、一幅幅美丽画卷、一个个温暖瞬间的背后,凝聚着中宁县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力量,跳动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有力脉搏。


  今年,中宁县抓组织强基础、抓队伍激活力、聚人才促发展、育典型树品牌,以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心铸魂聚力


抓住了思想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魂”与“根”。


  丰富多彩、走深走实的学习贯彻行动背后,是中宁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决策部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宁县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持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持续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培训,紧盯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双提升工程,依托实训基地、政治生活体验馆等,开展“菜单式”靶向精准培训10余期,多轮次培训各级干部1800余人;举办“杞乡发展论坛”7期,全县4000余名干部接受教育,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全心全意践行宗旨意识上来。


  该县深入发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红色文化传承、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党员干部“第一课堂”为载体,赓续红色血脉,寓教于悟打造干部“思政课堂”;拓展乡村阵地,以践促行打造干部“实景课堂”;聚焦特色产业,以学促干打造干部“专业课堂”,着力增强各级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激发干部对党的忠诚之心,践行初心使命,集聚奋进力量,践行使命担当。


二、坚持大抓基层筑牢战斗堡垒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中宁县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八大行动”,着力在补短治弱、强基固本、示范引领上下真功、出实招,持续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形成各有特色、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年的‘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工作,中宁县农村领域三星级及以上党组织数量从最初的59个,增长到现在的117个,其中成功创建党建工作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116个,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的满意度逐年递增。今年我们试点推行书记领办基层党建项目,真正让书记抓、抓书记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目前17个农村基层党建项目有序实施。” 中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金玲说。


  中宁县坚持发挥县级领导“包乡联村”、乡镇领导“包村联户”、部门(单位)“结对帮村”、驻村第一书记“全力牵引”、村组干部“入网入户”、党员中心户“辐射联动”的“一张网”优势,28名县级干部、65个部门单位、114 名乡镇班子成员深入乡镇、村组指导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成功打造宁安镇东华村“雁聚东华”党建品牌、大战场镇东盛村“党代表工作室”、太阳梁乡南塘村“党建+金融”等一批党建示范点。全力推动12个乡镇组建区域党建共同体,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摸索出“四联四促”“一核三驱”多种运营模式和“1531”闭环工作法等发展路径,今年已实现村集体创收2000余万元, 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功能作用愈发凸显。大战场镇长山湖村借力镇党委组建的中宁县众志成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利契机,注册成立中宁县常辉商贸有限公司,引进2家企业投资800万元,大力发展黄粉虫养殖产业,为党员群众提供长期务工岗位7个、季节性务工岗位20余个,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00万元。“在长山湖村探索建立‘带头人率先垂范+农户主动参与+企业大力支持’三步走机制,推动家庭化养殖,带动石喇叭村、红宝村、东盛村等100名村民加入养殖队伍,户均年增收1.3万元以上,切实带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大战场镇党委书记李亮说。


  该县大力实施“头雁领航、雏雁培育、引凤固巢”三大行动,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组织133名村党组织书记轮番“上台”亮治理实招、破治理难题。选树培育33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跨乡村交叉授课,从种植养殖大户、农民企业家等群体中摸底挖掘优质产业带头人1423名、村级后备干部609名,同步打通“产业带头人—后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递进式培养链条,70


余名产业带头人成功转型为后备干部,23名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吸纳27名金融骨干到村任职,探索建立“1443”培养管理机制,成功结成“双向帮带”对子60对,累计帮助村集体及意向群众办理助农贷款4.1亿元。开展金融知识讲座、贷款流程答疑、预防电诈培训等130余场次,受益群众6万余人次,有力补齐农村金融领域治理短板。


  “自从村上来了金融挂职副书记,不仅帮我们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题,现在大家只要有金融问题就找他,他都能想办法为我们解决,真是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窝窝里了。”太阳梁乡北湖村肉羊养殖户田富对金融系统挂职村党支部副书记郝志伟赞不绝口。


  该县推行“管理网格+微网格”模式,将21个社区划分为114个管理网格、207个微网格。宁安镇宁新社区探索“社区大网格红管家+小区小网格心管家+楼栋微网格亲管家+党员中心户精管家”的“四级网格+四级管家”服务体系,新堡镇安定社区创新“党员+能人”“议事+服务”“七步+七规”“评估+评优” 的“四个+”民主议事协商法,促使社区精细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导师帮带制”形式,全面摸排懂治理、善协调的退二线干部,首批选派32名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到社区任职,他们利用多年工作经验,帮助社区化解了48件多年来积压的治理难题,得到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县委向社区选派的驻社区工作队都是老领导、老同志,进入角色特别快、适应能力特别强,刚到社区就深入网格听民情、调纠纷、解难题,不仅充足了社区力量,更为社区送来了热点。”宁安镇丰宁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邓慧芝说。


  同时,该县评定“模范机关创建优秀案例”10例;县直机关工委《注重确权突出赋能碳汇林建设构筑沿黄绿色发展新屏障》荣获“党建引领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优秀奖,让从前的“短板弱项”成为如今的“长板强项”。


  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上紧盯“党建+电商”精准发力,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电商融合发展和快递物流联动两个平台为支撑,行业综合党委


龙头企业党支部—村级站点三级架构为基础,支部轮值、季度述职、党群共治三项机制为保障”的“1233”电商产业党建联盟,成功培育电商创业带头人36名,直播带货收入突破千万元。20XX年,中宁县电商交易额达125.74


亿元,位列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第50名。积极探索“社区+小个专+


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融合发展模式,以宁安镇丰宁社区为试点打造“党建引领放心消费商圈”,推行“党建+基层治理”“党建+民生服务”“党建+诚信引领”3种工作方式,有效实现组织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


聚焦选育管用锻造过硬队伍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中宁县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铸魂赋能严纪塑型” 工程,建立健全“三推四谈”、定期调研、结构分析等制度机制,精准科学做好班子研判、干部调配,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干部队伍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以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保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先后甄别提拔熟悉工业产业、资源矿产等专业领域的干部34名、调整交流23名,切实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着眼党的社会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实施年轻干部“六个一线”历练计划,分类列出社会治理、招商引资、城镇规划、矛盾调处等10类岗位,结合岗位需求和年轻干部专业特长,有计划地把100余名年轻干部放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岗位锻炼成长, 不断增强干部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


  聚焦乡村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主动发现、及时奖励,让干部“安身”又“安心”。组织举办了“退休不褪色薪火永相传” 干部荣誉退休仪式,通过规范“5+N”流程(颁发荣誉退休证书、宣读感谢信、畅谈退休感言、赠送纪念礼物、年轻干部表态5个规定流程),结合一场仪式、一次交心、一个证书、一席寄语、一份礼物、一张合影“六个一荣退礼包”, 为61名干部代表举办荣誉退休仪式,褒扬他们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进一步激发干部的荣誉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今年,中宁县首次举行干部荣誉退休仪式,我们要接好老同志们手中的接力棒,把坚定信仰、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继承下来,把深入群众、问计于民的工作方法继承下来,把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的斗争精神继承下来。同时,我们将用心用情做好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努力提升退休干部的政治荣誉感、组织归属感、生活幸福感。”中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楠说。


会聚杞乡英才活力竞相迸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中宁县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人才招引、人才培育和人才服务为抓手,厚积人才“软实力”,筑牢发展“硬支撑”。


  今年5月,中宁县举办第一届人才项目大赛决赛,来自教育、科技、工信、卫健等系统的行业精英会聚一堂,采取“实地考评+现场演绎”的方式进行两轮比拼,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赛后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获奖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的补助支持。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实施以赛育才、荣誉激励与资金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强能力链接全域、更高质量服务发展、更大热情引育人才,为项目落地开花提供全方位保障,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走进中宁、选择中宁、圆梦中宁。”中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童宁慧说。


  中宁县立足锰都杞乡发展定位,持续推进“高端专家柔性引进”“青年高层次人才延揽”“情系中宁人才回归”等计划,柔性引进科技创新团队11个、高端专家61人,组建枸杞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征集枸杞全产业链权威专家103 名。组织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外出青年返乡创业“燕归巢”工程,全面落实“双创”政策,建立健全“奖励资助+基金扶持+担保贷款”的多层次扶持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引育人才616266人,惜才爱才氛围更加浓厚, 招才引才活力持续迸发,人才集聚磁场效应不断增强。


  该县依托重点产业、骨干企业、中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大力支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统筹职业教育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依托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创新研究院、宁夏杞鑫种业有限公司等实践实训基地, 构建县职业技术学校和用工企业“链条式”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培养40余名枸杞产业实用人才,做活职业教育文章。设立5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和人才发展基金,推行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让各类人才在中宁县激情创业、安心工作、温馨生活。


党建引领启征程 携手三年再出发


广安渝广毗邻地区“党建先锋区”三年工作综述


20XX76日)


  渝广毗邻地区“党建先锋区”共建按下“启动键”以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鲜明“服务双城经济圈·共建党建先锋区”品牌,共同推进渝广毗邻地区党建共抓、基层共治、人才共享、产业共兴等方面合作,为跨省域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一、“十四地区”携手顺势而进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2020年,为推动渝广两地体制壁垒、区域障碍和信息不畅等问题的改善与解决,广安主动找位置、积极展作为,于同年5月发出“服务双城经济圈·共建党建先锋区”倡议,得到川渝毗邻区域的积极响应。7月,启动仪式在小平干部学院举行,广安市携手重庆市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长寿区、合川区、潼南区、垫江县、忠县、两江新区十二个区县(新区)组织部门签订“服务双城经济圈·共建党建先锋区”战略合作协议。今年,“朋友圈”将再添一友,新增重庆市奉节县,共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服务双城经济圈·共建党建先锋区”战略合作协议,是探索省际跨区域党建交流合作的新路径、新机制、新模式,到2024年底,广安与重庆十三地将合力建成覆盖超1.8万平方公里、1800万人口,集党建联建共建、教育培训共享、干部人才共兴、经济发展共促于一体,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党建先锋区”。


  合作主要包括党建联建、教育培训、干部人才三大板块,旨在加强广安与重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交流互动,推动成员单位在基层党建、党员干部培训、人才交流、边界治理等方面互学互鉴、共建共享。


  围绕党建合作,广安与重庆十二地依托邓小平故里、歌乐山烈士陵园等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特色党性教育示范带;面向重庆合作区内高校,广安定向招聘100名社工专业等毕业生到其社区任第一书记或主任助理,并定向选拔10名社区规划师,提升广安市社区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


  开展干部培训合作,渝广协议每年联合举办1期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培训班,广安每年还会邀请不少于50名重庆当地领导干部、专家学者、


先进典型等优秀师资来广授课。为促进干部人才交流,渝广毗邻地区“党建先锋区”聚力推动广安与重庆十二地“英才卡”“人才卡”对等互认,在户籍迁移、参观旅游、金融贷款等方面对等共享;逐步取消广安与重庆十二地跨区域流动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确认手续,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互认机制;共建区域高端人才数据库,鼓励通过设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推行“周末工程师” 等做法,采取协议工资、兼职取酬等方式,推动优质人才资源高效利用。


二、“四大板块”聚焦乘势启新


  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两地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国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如何实现快速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20216月,首届川渝高竹新区党建论坛在我市举行。为让创业者安心“扎营”川渝高竹新区,《渝北广安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政策互认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川渝高竹新区正式挂牌渝北广安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自当年61 日起,凡新区新引进培育的优秀人才(团队),不仅可择优享受广安市、渝北区相关优惠政策,还可共享两地人才公寓、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配套服务。


  随着渝北广安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建立,两地在政策互通互融、人才联引联育、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打破区域人才流动壁垒, 率先实现广安市与渝北区人才政策互认。


  组织工作如何服务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大圈”,以及川渝高竹新区这个“小圈”?


  2021年,我市从基层党建、人才交流、干部培训、边界治理四个方面,联合重庆十二地统筹实施“人才共兴圈”建设、边界治理能力提升等“十大项目”, 举办“首届川渝高竹新区党建论坛”,召开“党建引领跨省域新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圆桌会议,以川渝高竹新区为重点,推动“党建先锋区”夯基垒台、更加聚焦。


  坚持“党建引领、园区搭台、企业唱戏”,成立“两园四镇”红联体,组建汽车装备制造、模具开发等5个产业集群联合党总支,成立10个重大项目临时党支部,探索服务创新链、服务产业链和科技创新、党建创新“双服双创”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区域破障攻坚;优化党群服务兴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川渝高竹新区50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川渝通办”事项清单在新区全部可办,实现税费征管一体化服务。


  整合红色资源强党性,依托华蓥山、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20个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红岩精神”党性教育带;互派培训班次,广安承办重庆培训班次50余期、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派出班次14期、950余人次前往重庆培训或开展两段式现场教学;探索联合办学,合办渝广毗邻地区基层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示范培训班、渝北-广安机关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示范培训班等, 培训两地基层党员骨干1300余人次;共享优秀师资,与重庆市委党校、知名高校10余名专家签订外聘协议,邀请授课超过130人次;共同开发党史学习教育、区域协同发展等课程。


  协同实施乡镇扩权,向川渝高竹新区首批授权或委托行使地市级经济管理事权134项,梳理下放县级行权事权159项;合力构建公序良俗,成立“长邻十三镇”基层治理联盟,共同协商制定村规民约,组建边界地区治安巡逻队伍; 均衡推进民生服务,打造毗邻地区“四好农村路”示范片,开通新区至重庆举人坝轻轨站和至双凤桥城际公交专线,川渝高竹新区内启用重庆“023”区号; 一体优化区域环境,深化华蓥山、御临河、大洪湖等跨区域跨流域综合整治, 协同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共同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五大行动”聚力成势见效


  地处川东北的邻水县有9352社区与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垫江县等3 地毗邻相交。长期以来,这片交界地带山水相依、人文相通、邻里相亲,但也存在边界治理主体作用发挥不足、治理抓手单一、发展保障不充分等问题。


  三年里,邻水县以共建“党建先锋区”为契机,通过党建引领,和重庆相关区(县)把边界村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共同活动阵地,将双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互聘为“名誉村干部”,全年不定期广泛开展“进家门、访家情”行动, 及时摸清交界地带村民情况,共同建立“村民共同议事日”制度,两地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民代表定期碰头,共商乡村治理工作,让乡村治理从曾经的“各管各”走向大事小事“一起办”。


  去年,在进一步深化“十大项目”的基础上,聚焦加快助推“同城融圈” 步伐,实施“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系列行动、党建品牌提质增效行动、人才协同示范引领行动、干训质量联动提升行动、毗邻地区深融善治行动“五大行动”,推动渝广毗邻地区“党建先锋区”善作善成、整体成势。


  按照地域相邻、人文相近、发展相通原则,推动渝(北)邻(水)、合(川) 岳(池)、合(川)武(胜)、合(川)华(蓥)4大区域跨域党建联建,建立


毗邻乡镇片区工作委员会22个、村级片区综合党委46个,同时建立党委互访、党支部交流、党建联席会议以及“轮值主席”制度,以“党建+”推动毗邻地区携手办实事120余件、协商议难题600余个。


  打造党员教育特色示范带,与重庆市渝北区协同建设“川渝边际联合党校”, 共同举办党员教育培训活动3000余场、20余万人(次)。建立渝广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党籍管理工作机制和台账,引导两地党员跨区域“报到”和服务, 实现“流动不流失、离家不离党”。联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0余支,开展“党员活动日”主题党日活动200余次,有效密切两地党群、干群关系。


  建立渝广毗邻地区干部“双向培养”机制,选派63名年轻干部、专业人才到重庆挂职锻炼、跟班学习。与渝北、合川联合组建装备制造产业人才联盟, 创新“县引县管、企用企育”引才模式,“订单式”培养渝广企业急需紧缺、技术技能人才500余名。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知行”教育共同体建设, 共谋川渝教育人才资源携手发展之道。


  77日,20XX年渝广毗邻地区“党建先锋区”协同共建联席会议将在我市举办,共建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带、党员教育“红色矩阵”、“边界治理协同区”,探索跨省域党建新思路、构建新路径、实现新作为。


  站在新起点,同心话未来,渝广毗邻地区正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相向而行。广安将与所有成员单位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干笃定前行,以创新拥抱未来,以党建共同体推动渝广毗邻地区成为休戚与共的区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川渝两地党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党旗高扬分外红


十堰 20XX 年以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XX 7 1 日)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适应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的坚强战斗堡垒。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第一线,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最前沿,处处都有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身影,他们以过硬的能力作风推动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


一、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实践力量,再创仙山、碧水、汽车城战略优势。”20XX219日,市委常委会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市委常委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带头做到会议首学、议事必学、决策研学。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思想铸魂为统领,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凝聚起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市委举办3期县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全覆盖培训县级领导干部,带动各地各单位全面培训乡科级干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赠阅辅导读本3.5万册,督促广大党员持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校培训首课,党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时比重达79.9%。赠阅《习近平著作选读》等学习材料4万册,督促基层党组织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湖北十堰干部学院建设,承接省委党校主体班、北京市委党校主体


班等外训班17个。贯彻落实《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谋划组织县(市、区)书记专题交流。


  从党的创新理论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全市各级党组织不断激发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磅礴动能。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构筑坚强战斗堡垒


  在张湾区汉江路街道七里垭村中瑞领航城小区,党员干部纷纷下沉开展“五亮五共”活动。因为该小区地势较高,夏天时常停水,影响了百姓生活,浙江路片区供水管网改造时,下沉党员协调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新建了取水管道、蓄水池,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得到居民一致点赞。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建取得新成效。


  在城市,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选派县级干部担任社区“党建专员”, 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五亮五共”活动,4200名党员干部在居住地小区任职,5.2 万名党员干部领办实事6.8万件,开展服务7.2万人次。推进1000个红色物业小区建设,领导干部带头包联重点难点小区254个,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组建联合执法专班化解小区矛盾纠纷1700余件,累计建成“党建+邻里中心”900 余个,开展邻里关爱、教育辅导等活动2000余场次。


  在农村,纵深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环丹江口库区、汉江流域435个村为重点,推进“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选树10名“最美守井人”。市委组织部举办2期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带动各地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创新“党建+村庄分类治理”,抓实“党建+农业产业链”,组建37个产业链党委。推广郧阳区南化塘镇黄柿坪村“党建+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互助养老中心1181个。整顿提升9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建好9 个红色美丽村,指导482个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在“两新”组织,成立36个行业党组织,健全“行业党委-平台企业党支部


-网点站点党小组”组织架构,新成立快递企业、外卖平台党支部6个,打造16 个楼宇商圈党建示范点,推进108个“爱新驿站”建设。在机关,选树100个红旗党支部,着力打造政治型、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全面提


高机关党建工作质量。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的组织优势正切实转化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强大动力。


三、严实责任守正创新打造党建品牌激活发展动能


  “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双十星”争创、“红色物业” “五亮五共”“党务讲堂”“十堰红”信息平台  基层创新实践中形成了一批受欢迎、有特色、叫得响的党建品牌,得到上级领导肯定和各级媒体宣传推介,党建品牌引领效应凸显。


  只有责任到位,管党才是真管,治党才能真严。市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一盘棋”谋划,“一竿子”推进,“一条线”贯通, 形成了重视党建、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党建品牌异彩纷呈,正是全市各级党组织严实责任、守正创新结出的硕果。


  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市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共同缔造、红色物业等基层党建工作,带动县乡党委书记落实基层党建“三个一”制度,承诺党建事项、领办党建项目。印发党建责任“口袋书”1.2万余册,每月列出重点任务清单, 开办党务讲堂,强化岗位练兵,示范培训党务干部1000余人。落实“年初制定清单、季度开展考评、半年组织调研、年度述职评议”党建责任闭环,深化开展“书记赛党建”活动,分领域推进党建品牌项目,推动党委(党组)书记扛主责、晒业绩、显担当。


  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坚持政治标准,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发展新党员1860名。创新打造“十堰红”基层党建信息平台, 督促基层党支部规范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分行业指导办好43个“双十星”争创样板点,示范带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承诺践诺。筹集341 万元资金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为2028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 年”纪念章,争取32万元扶持党员创业致富。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党旗高扬风帆劲,奋楫争先立潮头。最新讲话系列的城市面貌、硕果累累的民生项目、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成绩的背后无不跃动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增进人民福祉”有力脉搏,凝聚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力量。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征程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踔厉


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努力汇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党旗猎猎风正劲


十堰张湾区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7日)


  时间为记,前行有迹。展开时间的卷轴,一堂堂主题党课掀起“担当新使命、奋进新时代”的热潮,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批高校人才安居乐业一串串奋进的坚实脚印,勾勒出张湾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彰显了全区组工干部的使命担当与聚力作为。


  张湾区组织工作聚焦千亿级示范区建设、抢跑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干部优势和人才优势,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致力创新发展,奋力攻坚克难,为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凝心铸魂赋能政治建设迈上新高度


  理论滋养初心,思想引领使命。全区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组织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政治建设迈上新高度。


  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组织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百名党员接力朗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文艺轻骑兵进小区、专题读书班、网络答题、主题党课等系列活动,分层分类举办专题轮训班,全区1300余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实现“全覆盖”, 组织400名党员干部深入我市郧西县沙沟村、茅箭区及潜江市等地考察实践,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


  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压紧压实。深入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召开省委巡视张湾区委反馈意见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修订完善《张湾区干部调任工作流程》等制度规范,推动整改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举办张湾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主题党课,区委书记带头示范讲党课,集中表扬82名“能力作风建设标兵”、20个“红色物业样板小区”,组织“七一”前夕纳新的60名新党员集中宣誓。


  能力作风建设提质增效。区委办开展“党办干部上讲台”活动,推动干部主动想、主动学、主动谋、主动干;西城经济开发区聚焦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项目建设,推进能力作风建设落地见效;区融媒体中心开展能力作风大


提升夜学培训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扣“找差距、提能力、转作风、树导向” 这一主线,以开展“周晒业绩比作为、季度拉练比贡献、述职测评比优劣、绩效考评比位次、评先表优比担当”活动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深化学习机制, 转变工作作风,推动能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二、党建引擎驱动服务大局彰显新作为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服务保障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区四大家领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激发党建“红色引擎”动力,带领全区党员干部聚焦中心融入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为新时代张湾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汇集力量。


  红色党旗在项目一线飘扬。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将项目建设一线作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考场,全速领跑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 和“妈妈式服务”,36名县级领导领衔包联15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科级干部“一对一”包联服务446个“四上”企业,选派100余名党员干部到远景动力、格罗夫氢能汽车、十堰总部经济产业园等地驻守服务,全力以赴赶工期、促进度、保投产,创造远景动力百亿项目300天投产的“张湾速度”。


  红色先锋招商引资展作为。张湾区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大员上阵”带头参加项目招引,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涛亲赴成都、上海招商推介,助推300台东风商用车成功销往上海。印发《关于动员党员干部踊跃参与全区急难险重任务攻坚突击工作的通知》,组建10支招商小分队赴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常驻招商,选派182名干部针对招商引资、项目包联、优化营商环境等急难险重任务攻坚突击,以实干实绩推动十堰首个氢能产业项目落户张湾,远景动力、河北瑞丰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


  红色力量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聚焦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坚持党员带头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支持“温暖365”、“红卫红”、“七色花”等公益性志愿组织建设,全区实名注册志愿者6.8万余人,志愿服务队伍达400余支,累计服务时长超15万小时。日前,湖北省文明办通报20XX年度全省县(市、区)域文明指数测评综合成绩,张湾区位居全省市辖区类第一名,2020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测评成绩领先。


  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水。聚焦乡村振兴,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 千名党员干部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推动办好养老、托幼、改厕、污水处理、垃


圾清运、农村公路建设“六件事”。择优储备村后备干部,通过公开招考、定向推荐等形式在村任职锻炼。争取省级新型集体经济扶持项目,26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接连开工,各地抢工时、赶进度,奋力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全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为加快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注入动力。


三、共同缔造融合基层治理打开新格局


  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担负着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张湾区以“红色物业”为主抓手深化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工作,助推基层治理打开高质量建设新格局。


  突出党建引领,推动试点建设。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涛将红色物业创建工作纳入20XX年度个人基层党建工作承诺,并作为“书记赛党建”项目亲自领办落实。成立物业行业大工委,制定《张湾区“红色物业”样板小区创建工作方案》,从红色构架、红色力量、红色机制、红色评价四个方面细化创建措施, 验收表彰首批“红色物业”领域典型50个。聚焦红色物业小区创建,集中开展小区党支部履职“回头看”,调整部分小区党支部书记,培训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物业企业负责人等140余人。积极推动小区内综合执法,化解物业领域问题644个,执法化解问题123条。


  深化产城融合,引领共同缔造。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探索服务国企改革和城市现代化治理工作,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一起拼、一起干、一条心、一家亲,打造共同缔造老工业城市治理的样板。全区动员1.2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小区开展“五亮五共”活动,建立社区应急突击队35支,小区治理骨干连333支。管好用好262个小区“党建+邻里中心”,新设11所社区老年学校。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带队先后两次赴张湾调研指导,高度认可张湾共同缔造老工业城市治理样本,并将共同缔造老工业城市治理研究基地落户张湾。


  夯实基层基石,提升治理效能。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基层治理精细化,张湾区新组建13个城市社区,选优配强社区“两委”干部,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公开招聘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带群建工作的通知》,持续推行“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双配置”模式,明确“党建带群建、群建助党建”示范点创建任务。建成全市首家“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暨“两新” 党建展馆,迎接呼和浩特经开区等省内外参观考察团30余次1000余人。富奥、猛程公司“两新”党建典型案例入选省级民营企业典型案例。


四、招才引智蓄力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张湾区创新开展“大学生留(回)堰” 重点高校面试直招活动,扩充人才“蓄水池”,激活人才创新创业新活力,让张湾区真正成为广大人才事业发展的新空间、投资兴业的新舞台、耕耘收获的新天地。


  引育并重引“雁”回。持续深化大学生留(回)堰工作,主要领导带队赴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省内重点高校推介岗位,成立招才引智小分队,组团赴郑州、哈尔滨、武汉等省内外高校开展岗位推介2000 个。对报考该区急需紧缺岗位的28名高层次人才集中进行面试,现场与20名高校应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深化与高校人才共建,遴选23名武大、华科硕博生赴该区实践锻炼。今年上半年,收集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1.2万个,引进大学生到张湾就业创业5700名。


  筑巢引凤留才栖。打造政策“强磁场”,举办湖北人才周张湾区系列活动, 真金白银奖励在张湾高质量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3支优秀管理团队23万元, 362名优秀人才314.2万元。为在辖区工作或服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申报“武当人才卡”901张。筹集人才公寓房源2566136686平方米,从全区范围内遴选8家“人才基地”、9家“人才驿站”,及时服务保障远景动力、东风越野车、中极氢能、兴邑工程公司及该区事业单位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安居需求。提供7200平方米办公场地推进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投入5000万元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示范中心,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引育、民营企业家外训、“车都工匠”选树、“校企联姻”人才共建等项目, 创新加强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担当实干铸忠诚,踔厉奋发新征程。张湾区将锚定目标任务,坚持“主动领题”、“精准破题”、“高效答题”,持续做好强基固本、选贤任能、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党旗飘扬万象新


福州市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综述


20XX712日)


  实施“五大行动”,有效推进政治型、服务型、效能型、堡垒型、清廉型“五型”模范机关建设;组织机关业余讲师团开展基层宣讲20733场,受众达2445.1万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实施“项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 引导18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2.73万名党员干部投身服务发展一线一个个行动、一组组数据、一幅幅画面的背后,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凝聚着福州市直机关党的建设迸发出的巨大动能。


  福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近年来,福州市直各单位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特殊的责任,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加强机关党建工作重要论述和探索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


  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核心任务,福州市委直机关工委积极探索机关党建工作新理念、新思路,全力打造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福州样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持政治引领争当模范汲取理论力量


  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各项建设中居于统领地位。福州市直各单位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机关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纲举才能目张。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是首要责任。近年来,福州市直各单位对标对表创建模范机关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通过实施“五大行动”(即“政治引领提升站位”“基层组织功能提升”“服务中心岗位建功”“强责正风反腐倡廉”“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深入推进政治型、服务型、效能型、堡垒型、清廉型“五型”模范机关建设,使创建模范机关的过程成为提升能力素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发展的过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深化理论武装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 福州持续兴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实践力量。


  在福州,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深感情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性学习教育, 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福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强化省会排头兵意识”“弘扬抗疫精神、激励使命担当”“争先争优争效机关党员在行动”等专题宣讲次第开展,机关业余讲师团赴基层宣讲20733场,受众达2445.1万人次(含电视、广播、微信等新媒体受众),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学用新思想奋进新时代”知识竞赛、“我学习我快乐”学习贯彻新思想演讲比赛等,全面掀起学习新思想热潮。


  “为了‘大学习’热潮走深走实,我们在深入挖掘研究宝贵思想财富上重行重效。”市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直机关工委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机关党建重要理念、重要论述、重大实践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工作,汇编《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机关党建“新、活、实”重要论述课题调研成果》,同时牵头开展《福建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机关党建思想与实践》和《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等2个重点课题研究,均获全国机关党建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二、坚持党建领航迸发干事创业激情


  “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福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始终牢记这一前进方向,围绕市委的决策部署思考谋划,坚持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中心任务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围绕福州“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等重点任务,市直各级机关党组织深入开展市直机关服务中心“十百千万”等活动,实施“项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制度。在党旗的指引下,18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2.73万多名党员干部投身服务发展一线,助推全市GDP蝉联全省第一,走出“第一方阵”的示范担当。


  在基层一线,党旗同样高高飘扬,机关形象生动鲜明。在农村,市直机关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双联双扶”等工作机制逐一建立,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志愿者深入结对村开展扶困助残、志愿助农等活动。目前,市直单位共为结对村扶持项目132个,落实各类资金1369万多元,开展慰问114场次1079人次。在城区,完善市直机关近邻党建“双报到双融入”工作机制,建立市直机关“近


邻党建暖心队”83支,“三个清单”模式推动党建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 共有2.12万多人次党员志愿者下沉300多个社区参与志愿服务。


  干部职工安下心,干事创业劲更足。10年来,市直机关在职干部职工温暖工程活动通过医疗互助方式共发放医疗补助金2790多万元、帮扶救助5146人次。市直机关心理健康志愿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志愿服务时长达6538小时,开展讲座及团体训练49场次、8688人次,公益直播节目点击量达27万多人次。同时, 每年开展一线职工疗休养、干部职工子女暑托班、市直机关瑜伽、舞蹈等培训班、市直机关篮球邀请赛、青年职工交友等活动,不断丰富机关文化生活。


三、坚持大抓基层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在福州市直机关,有2000多个基层党组织、33000多名党员,这是机关工作的宝贵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这也是党的力量的活力之源。


  如何把握优势、激活动力?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以机关党建要‘新、活、实’为指导,大抓基层,锻造坚强有力的机关基层党组织。”


  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上提升组织力。福州市直机关党员政治生活馆精心打造“一廊两厅三中心一家一基地”及19项服务功能,搭建有庄重感、仪式感的党内政治生活平台。自开馆以来,共接待835批次、11719人次。


  在实施“红色领航、机关先行”上提升组织力。深入开展“双百”创建活动,目前市直机关共有优秀党建品牌265个、优秀党员活动场所198个、党员政治生活馆分馆27个、优秀党建文化长廊93个和廉政文化示范长廊40个,让新时代机关党建有温度、有色彩、有支撑。


  在推动智慧党建赋能上提升组织力。乘着数字福州建设东风,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新路径。“福州市直机关党建智慧管理服务平台+福州市直机关党内政治生活数字厅+福州机关党建网和福州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的“数字党建”建设,打造出机关党组织管理服务“智慧助手”、机关党员教育管理“数字展厅”和机关党建学习宣传“红色阵地”。


  乘风破浪谱华章,风劲正是扬帆时。市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机关党员干部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有福之州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党旗引领风帆劲


邯郸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XX77日)


  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声有色;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各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份份闪亮答卷、一幕幕温暖画面的背后,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凝聚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巨大动能。


  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邯郸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走廊里,有低声交流学习体会的身影;教室中,有热烈研讨发言的情景; 房间内,有挑灯夜读、伏案疾书的画面市委党校见证了一个个学习的瞬间。418日,市委党校20XX年春季主体班开班,260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及中青年干部参加了培训。


  跟随信仰灯塔,践行初心使命。面对一道道党的建设“大考题”,我市始终把讲政治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强党性铸就忠诚干净担当之魂。


  市委坚持抓好党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党建”工作导向。市委书记张维亮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定期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多次到基层单位调研、解决问题。市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搞调研、讲党课,推动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实。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研究制定《邯郸市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把基层党建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赋分,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述职评议各占一定权重,深入解决“以票定性”和“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形成经常抓、抓经常工作机制。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对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全市55万名党员、各级各类人才进行全员培训。用好“三会一课”、网络平台、


四个课堂”和“学习研讨”载体,使学习贯彻成为常态。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大讨论活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集中学习13次,组织市县两级开展联动宣讲15000余场,受益党员群众百余万人次,带动各级党组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开展新闻督访一线行活动,对各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开展“一把手访谈”,推进工作落实,在全市引发强烈反响;持续深化“转作风、提效能、比担当、作贡献”活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比学赶超、争先进位,集中精力攻坚克难,扎实办好大事要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二、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近年来,市委坚持强基固本、大抓基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 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的建设。在农村,印发《关于加强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的30条措施》,强化管理监督;在城市,完善治理架构,全市3519个社区网格共成立网格党支部982个、网格党小组3537个,网格党组织设置实现100%全覆盖;在机关,加强分类指导,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深入开展“处室负责人一句话承诺”活动,1300余名市直机关处室负责同志立足岗位职责做出公开承诺;在国有企业,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 在事业单位,重点抓好高校、公立医院、中小学校党建制度落实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坚持抓住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这个“牛鼻子”, 实施“领头羊”工程,以县(市、区)为单位,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主题,组织开展88场次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深化村“两委”班子“开门一件事”活动,全市村(社区)“两委” 班子共办实事2.7万余件;深入开展“万人示范培训”,3.2万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全部培训一遍,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阵地建设稳步推进。全面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水平,高标准建设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推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和较大企业因地制宜建设开放共享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全市5385个村全部建成“六统一”标准综合服务站,30个街道、46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


部达到1000平方米、500平方米,实现党的组织、活动、作用全覆盖。


三、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


  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等重点工作,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员组织起来、人才凝聚起来、群众动员起来,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大力推广“志愿者银行”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搭建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以更好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以织密志愿服务体系为抓手、以整合辖区企业资源为支撑、以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为反哺的“志愿者银行”,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市共吸纳社区志愿者7.9万余名,纳入“志愿者银行”爱心企业联盟企业3056家,有效提升了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推行乡村四支队伍“四化管理”机制。乡村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针对农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我市跳出“就支部抓支部、就党员抓党员”的传统思维,坚持系统谋划、系统推进、乡村同步、抓乡促村,将乡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书记、党员队伍、优秀青年四支队伍同时考虑、统筹推进,在全市创新推行以“乡镇党委书记星级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农村党员精准化管理、农村优秀青年系统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四支队伍“四化管理”,为系统抓好农村党建探索了路子。


  深化村级集体经济“三变三化”试点。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全市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组织化推进、集团化运营、多元化发展”为内容的“三变三化”试点,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发《关于推进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实现组织设置、组织生活、职责任务、工作保障“四个标准化”和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机制建设“四个规范化”目标, 对全市农村、社区、机关、国有企业、公立医院、高校和中小学校、非公企业等8个领域党组织实施分档管理,推动晋档升级。


  矢志不渝守初心,奋发有为担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论述,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努力谱写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篇章。


风展党旗红艳艳


濮阳今年以来我市党建工作综述


20XX72日)


  仲夏时节,龙都大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最新讲话系列,美丽乡村争创“五星”势头强劲 在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


它,就是迎风招展的党旗。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濮阳奠定坚实基础。


一、“造形”“铸魂”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627日,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直工委在濮阳迎宾馆为18名曾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为濮阳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前辈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举行全市“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是我市庆祝建党102周年和建市4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又一创新载体,也是传达党和国家爱老、敬老、尊老、崇老声音的一项具体举措。


  “党组织为我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党对我的关怀,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一定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努力做到退休不退党、离岗不离党,尽可能为党的新闻事业多作贡献。”胸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手捧鲜花的老党员、濮阳日报社原调研员杨吉昌难掩激动的心情。


  “一枚枚纪念章,既是‘礼赞章’,也是‘奋进章’,是对老党员的最好褒奖,也是对广大党员的最大激励,必将更好地推动全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抓住了思想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魂和根。


今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


十大精神,我市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濮阳落地生根。


  学习常态长效。采取“第一议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分专题研讨等方式,持续推动学习走深走实。抓好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开展“日学周讲月测见行动”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坚持不等不靠、无缝衔接、同频共振,紧跟中央、省委主题教育步伐,同步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提前预热、有序启动主题教育。以县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重点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等内容,做到理论学习真学真信真管用。按照市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梳理的12个方面51类调研主题,每名党员领导干部领办12个课题,深入开展调研,确保调查研究有点有面有对策。


  宣讲是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手段。我市成立市县(区)两级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宣讲小分队等分赴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4000余场。一场场透彻深入的宣讲, 一次次生动鲜活的解读,引导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为推动现代化濮阳建设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二、“织网”“筑基”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629日,市中级人民法院3楼审判厅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全市“创五星·论发展·迎七一”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大论坛在这里举行。来自我市的10名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围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晒成绩、比干劲、析现状、找差距、求突破。现场场面热火朝天、激情四射。


  “参加论坛,在向兄弟村展示自己村的同时,重点是学长补短,让工作更有方向和目标。”走下发言席的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党支部书记许延随表示, 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努力走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的最前沿,让许集村成为产业美、环境美、生态美、精神美、支部硬的现代化新农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创建作为激活细胞、聚合势能的集中行动,全面统筹市县乡村,有效整合点线面块,将广大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将党员干部引导成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真正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增强,带动城乡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的提升。


同时,我市强化系统观念,市级层面成立工作专班,将西辛庄村30多年发


展“党旗更红”的党建要素、李连成吃亏奉献“人心更红”的精神特质、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阵地更红”的教育体系融合起来,探索构建可融合可持续可生长的基层党建良性生态,打造“三红”映照党建示范区。培育特色先进典型, 确定42个重点村,整合发改、财政等资金项目进行集中支持,催生一批新基层组织建设标杆,让广大基层党组织学有方向、干有目标、建有样板。在市级层面培树10名全省知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村党支部书记,在县级层面集中培养一批示范性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头雁,形成了“1+10+N”典型培树格局。


  发展党员工作也是夯实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一环。我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标准的核心内容,完善政治上不合格的负面清单,严肃认真开展政治审查,严格落实县一级执纪执法部门政审联审制度,确保新发展党员政治合格、政治过硬。


三、拧紧“发条”筑牢反腐倡廉“堤坝”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一个“敢”字,代表着风雨无阻的勇气、逢山开路的担当、开拓进取的智慧。


  216日,市纪委监委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积极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鲜明监督执纪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一石激起千层浪。《实施意见》在我市引起强烈反响。


  濮阳县纪委监委印发支持党员干部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签字背书制度,激发干部敢想敢干的志气,切实以干事创业精气神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加大监督执纪力度,清丰县纪委监委聘请作风监督员,建立“周抽查、月通报、季分析、年整改”机制,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落细,进一步提升地方敢闯的劲头。


  南乐县纪委监委以严的手段净化企业敢干环境,开辟企业投诉、问题线索受理处置“绿色通道”,确保涉企问题接诉即办、快查快办、严查严办。


  “勇于破题、善于解题,《实施意见》终将成为汇聚‘四个一’的标杆, 即一个集结号、一个窗口、一个桥梁、一个引擎,更好地激活各类主体‘敢’ 的基因,形成干事创业、共谋出彩的生动局面。”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施意见》明确了“四项行动”“十六项措施”,打出组合拳,建立容错免


责事项预备案制度、问责案件提级预审会审机制等,在县、乡两级设立基层减负观测点,完善营商环境监督治理联席会议、“一企两店三户”联系活动等措施,聚焦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让“四敢”在龙都大地蔚然成风。


  除此以外,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市还创新政治监督机制,出台《进一步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工作指引》,明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等82项监督重点,建立政治监督工作流程图,形成“全周期管理”监督闭环,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全面推进清廉濮阳建设,大力实施“四大工程”“二十项行动”“一百条措施”,扎实开展10个清廉单元创建,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反腐败的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不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聚焦关键节点加强监督,深化整治“两违规” 突出问题,精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深化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基层监督治理效能逐步显现。


夯实基层堡垒  赋能发展引擎


襄阳高新区党建工作综述


20XX710日)


  76日,记者从高新区获悉,高新区基层党建工作连续4年在全市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红色驿站”首创经验获评全省十大党建案例。首个新能源乘用车整车项目落户高新区,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没办成的大事。高端装备制造业首次突破千亿级大关,成为高新区第二个千亿级产业。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3516亿元,达到历史新高。高新区实现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比翼齐飞。


  “高新区将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军表示,加快推进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系统实施“强基赋能”工程,为打造现代化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先行区,奋力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主阵地”“主支撑”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培训学习全覆盖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620日,高新区大力弘扬“三个精神”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走进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劳动模范、博亚精工品质管理部质量工程师张亚珍谈学习心得体会时说,“立足自身岗位,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助力产业发展走向高端,是新时代劳动者的使命和担当。”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高新区通过宣讲团宣讲、“网上党校”、专题培训、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6 29日,高新区米庄镇6月“网上党校”第二期培训班如期开班,来自米庄镇15个村(社区)的120余名无职党员参加培训。“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带头给大家读政策、讲理论,全力以赴支持社区发展。”米庄镇孙庄社区无职党员张珍通过自我学习,成为社区最年轻的“人民调解员”。


  在日前召开的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上,高新区提出,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通过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 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开展学习培训,确保培训实现全覆盖。


二、融合发展强筋骨


  75日,团山镇中车社区党委书记魏相国帮助辖区联创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项目投产要素保障问题。


  “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2500万元左右。” 魏相国说,这是中车社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工业产业项目。该项目的落地,将改变集体经济结构、群众就业困境、增强社区环境活力,成为基层党建融入发展、融入民生、融入群众的重要突破口。


  在高新区,党建驱动产业发展正由“点”及“面”。20XX1012日,襄阳市智能装备产业链党建联盟成立,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秦操被推举为产业链联合党委书记。高新区作为全市智能装备企业的聚集地,开始了探索链式党建与产业链发展同频共振的实现路径。


  今年初,襄阳市智能装备产业链联合党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会暨第一次党委(扩大)会召开,通过了《襄阳市智能装备产业链党建联盟章程(试行)》《20XX年襄阳市智能装备产业链党建活动方案》,为链式党建助力智能装备产业链发展提供了遵循。“智能装备产业链党建联盟的成立,将极大地引领和赋能智能装备产业链建设。”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喜说。


三、招才引智聚合力


  630日下午,在高新区创业中心,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教授、湖北康养科技产业研究院专委会主任委员郑刚强与来自航宇救生、汇尔杰、长鑫源等15家企业的负责人交流产业发展经验。这也是郑刚强今年第二次来到高新区问诊企业创新发展。


  高新区创业中心作为国家级孵化器,人才兴园是重中之重。20XX年上半年, 该中心党委帮助有关企业新引进高学历人才7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3人,再次充实了人才总量、人才质量。同时,更多的人才在高新区创业中心找到发展方向。截至目前,高新区创业中心1家企业获得“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3家企业入选“隆中人才支持计划”,30名专家人才获评“车城英才”。


  近年来,高新区以链式思维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激活创新链,让人才因产业而兴、产业因创新而强。20XX年,高新区新引进高学历人才481人、创新创业团队38个,其中,2人入选全省“青年拔尖人才”。


在一批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驱动下,高新区拿下了全省唯一的


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示范区”称号。


  战略、政策、平台多维发力,高新区打造了一个“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产业与人才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实现产才精准融合;制定出台《“车城人才”实施意见》,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全国第四家、全省首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新区,为人才链达效累计构建科研平台162家、“双创”载体36家。


汇聚“五心”铸“五星”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濮阳台前县马楼镇“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综述


20XX75日)


  近日,台前县马楼镇后韩胡同村的黄桃迎来丰收。桃园内,绿油油的桃树上硕果累累,被纸质“外衣”包裹着的一颗颗桃子压弯了枝条,清香四溢的鲜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游客们漫步桃园,观光赏景,品鲜桃美味, 尽情体验采摘乐趣。黄桃种植只是马楼镇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三义村双孢菇深加工、李胡村圣女果采摘、黄那里村中药材种植、韩庄村汽配等“一村一品”纵深发展,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达36个。


  “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马楼镇结合自身特点,聚焦5个方面,坚持“五心”并用,统一思想、统筹规划、加强宣传、强化督导、抓实举措,以成功创建“五星”支部2个、“四星”支部11个、“三星”支部33个为目标,全力激活党建“红色引擎”,用心用情用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汇聚“红心”——夯实“支部过硬星”


  打铁还需自身硬。“支部过硬星”是农村“五星”支部创建的首星、龙头、统领,党支部自身建设硬不硬,事关“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的成败。马楼镇发挥“头雁”效应,实施“追星”行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综合素质。通过“集中学习+日常教育”组织党的理论培训,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丰富学习载体,主抓“头雁+年轻骨干”进行深入提升。20XX年以来,该镇已开展“创五星、论发展”农村党支部书记大论坛6期、“日学周讲月测见行动”6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百万党员进党校”培训1期、“五星”支部创建应知必会集中学习5次、知识测试4次。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党支部,注重党员干部教育学习、培训提升,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微信群,积极开展新理论、新知识学习;持续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濮阳党建”“台前党建”公众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介,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五星”支部创建、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培训,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二是落实管理机制,锻造过硬队伍。认真落实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党员积分管理等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党员的“一定三评”分类管理工作。根据党员年龄层次、从业特点、职务身份等实际情况,重


点针对农村有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等群体,探索精准有效的管理模式、措施要求和载体方式,探索“一定三评”工作机制,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以“星”同“心”、用“心”创“星”, 你追我赶、学比帮超,乡村干部追“星”蔚然成风,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二、汇聚“真心”——创建“文明幸福星”


  马楼镇坚持把为民服务和群众满意作为“文明幸福星”创建的制胜法宝, 抓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正面引导,鼓励各村党员积极融入村级党群中心开展为民服务;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次次移风易俗的主题宣讲,凝聚了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依托镇志愿者服务站,汇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和各村网格员力量,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及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美德和扶贫助学、疫情防控、移风易俗、社会治理、文化宣传、法律援助等领域发挥优势作用。利用国庆节、“七一”、元旦等重大节日时机,开展升国旗、集中宣誓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着力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红白理事协会,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省办”新风尚。开展“五美庭院”“文明卫生户”等评选活动,村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风尚逐步养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事迹不断涌现。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乡村光荣榜”系列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榜样力量引领文明风尚。


三、汇聚“同心”——铸造“平安法治星”


  乡村治,百姓安。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马楼镇不断拓展“平安法治星”的广度与深度,将“平安法治星”创建工作与“三零”平安创建、安全隐患排查、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走访巡逻等方式,做好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摸排,推进法治建设关口前移、工作下沉,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党组织+网格”共治共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及时排查梳理重大、敏感矛盾纠纷信息,逐一建立台账、主动梳理化解,做到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马楼镇积极开展“崇尚科学,抵制邪教”大讲堂宣讲活动,引导辖区群众增强识别、防范和抵制邪教侵蚀的意识。宣讲活动从“了解五大宗教”“什么


是宗教”“邪教和宗教的区别”“邪教的危害”“如何远离邪教”五个方面让群众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邪教组织及防范知识。截至目前,该镇共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宣讲活动走进辖区30余个村,受众900余人,将坚决抵制邪教活动的理念及时传播到群众心中,提升了群众自我保护能力,为“平安法治星”创建提供了更稳固的保障。


四、汇聚“齐心”——擦亮“生态宜居星”


  走进韩庄村,只见条条道路平坦笔直,房屋整齐有序,休闲长椅、健身器材、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夜幕降临后,路灯闪耀,为村庄夜晚增添了明亮与乐趣。这是马楼镇各村创建“生态宜居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马楼镇锚定“生态宜居星”创建,围绕“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目标,推进村容村貌增“颜”提“质”,以实际行动提高群众幸福感。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镇、村两级多次召开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题工作推进会,建立“镇干部+村干部+党员群众”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格局。同时,持续探索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示范引领,突出实效。结合各村实际,以村部、主要街道、S501和小康大道沿线为重点,打造孙文赞村、闫庄村、韩庄村、刘楼村等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因地制宜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村在网中、户在格中、人在其中”的全覆盖工作格局。将全镇划分为220个网格,明确职责划分, 网格长带头“亮身份、践承诺、争先锋”,开展秸秆禁烧巡逻工作,实行全时段全区域巡查监管制度,对田间地头、路边存放的秸秆及时督促清运,全面杜绝焚烧隐患。通过层层联动,确保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干群上阵,凝聚合力。积极推进“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群众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按照“因户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改厕工作,把改厕排查整改工作往深处推、往实处改,做好“小厕所、大民生”的大文章;在各村形成了村、组、户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最大限度凝聚群众信心、汇聚治理力量,让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在广大群众生活中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五、汇聚“用心”——打造“产业兴旺星”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保障。为点燃产业兴旺新引擎,马楼镇坚持将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头等大事来抓。


  党支部带头助发展,土地流转促增收。马楼镇多次召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听取党员和群众代表对村内发展的意见、建议,由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党建+产业”模式,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将土地统一交由合作社管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 以分红的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帮助农户增收。刘楼村合作社与康华面业、前丰制粉等企业建立合作,在保留土地流转费用后,村集体分得12%


  第三产业持续壮大,“一村一品”特点显著。在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基础上,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刘楼村遍地开花,充电器制造厂、相框厂、花圈厂等手工业企业让村民过上了足不出村就业增收的生活,真正做实产业发展“硬底盘”, 为群众增收致富添底气。


  集体经济引项目,村民共享幸福果。刘楼村积极争取,寻求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021年引进资金50万元建设厂房一座,租赁给企业进行生产,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3万元,主要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和服务能力。同时,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流程要求,切实做到发展成果村民共享。


  “星火”点亮振兴路,创“星”绘出好未来。马楼镇将继续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击鼓催征开新局、铆足干劲启新程,在富美宜居的发展道路上,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激活“红色引擎”  解锁“发展密码”


滁州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综述


20XX711日)


骄阳似火燃斗志,党旗猎猎战鼓擂。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滁州实践的新征程上,滁州干群用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燃烧着皖东大地,用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回答着时代命题。


  今天的滁州,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全省、位居长三角城市第二,经济总量稳坐“安徽第三城”,在全省季度“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5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4个季度全省第一。目前滁州正处在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一座厚积薄发的实力之城加速崛起。


  今天的滁州,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具有左右逢源、双圈互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党员干部铆足干劲,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个最大机遇,借长三角的“东风”,搭一体化的“快车”,加快打造具有滁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奋力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一座动能强劲的活力之城势头澎湃。


  今天的滁州,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医药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绿色食品八大产业齐头并进,营商环境“亭满意”的赞誉回荡在皖东大地,连续3年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制定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启动人才兴滁“十百千万”三年攻坚行动,实施聚才汇智“五星工程”。20XX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引才城市”,一座大有可为的魅力之城前景可期。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滁州民营经济为全市贡献了近60%的税收、近70%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党旗红,产业强,企业兴。探寻滁州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是非公企业版图上日益扩大的“红色区域”,是彰显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的“红色引擎”,推动着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融合互


促。


一、打造“红色堡垒”组织覆盖“有形更有效”


没有党员,就无法建立党组织;没有党组织,党的工作就没有依托。


  我市以扩大全面有效覆盖为基础,着力消除党建“空白点”和盲区。按照“应建尽建、全面覆盖”的要求,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切实提升有效覆盖水平。在面上,构建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非公工委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园区具体落实的非公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在线上,全域深化“行业聚力系统攻坚”行动,健全“非公工委+行业党委”体系;在点上,抓实省委非公工委重点联系县整改提升,建立345个非公工委党建工作联系点,建立“园区党工委—非公企业综合党委—非公企业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近两年来, 全市非公领域新建立党组织1085个、其中单独组建987个。


  与此同时,我市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展“地毯式”摸排,先后成立顺丰、饿了么、滴滴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41个。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聚集的商务楼宇、商业街区等设立红色驿站210个,创新设立“中都红小哥之家”“来小驿”站点等,打造“15分钟红色服务圈”,开展“最美快递员、最美配送员、最美司机”评选活动,做到新领域新业态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才能更有效释放组织“动能”。我市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建设的新渠道新路径,深化“党群共建提升覆盖扩面提质”行动,构建“五领十共”工作格局,引导工会、共青团、妇联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断延伸基层群团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畅通基层群团组织的“毛细血管”,去年以来新成立群团组织1800余个。非公企业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不断强化政治属性这个根本属性,突出政治功能这个基本功能。


  市委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非公领域党组织广泛开展“宣讲二十大进企办实事”活动,对非公领域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全员轮训,将非公领域党建纳入年度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1+N”个性化清单,在每季度开展的“三看三比”巡回检查中现场必看、必听、必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每月召开企业家早餐会,不断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非公经济领域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面覆盖构建“红色品牌”“链”上党建“出新更出彩”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共振区”和“关键点”,才能有效发挥党组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党建聚链助企发展”行动,政治建设“铸魂”、组织建设“塑形”、产业建设“提质”、人才建设“聚力”、作风建设“赋能”, 深入开展“一链一品”创建,成立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等高规格的八大产业链党委,着力打造产业链党建工作品牌。


  “通过开展‘党建聚链助企发展’行动,我们与链上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互学、活动共办、资源共享,还加强了与集成电路、芯片工艺等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滁州市半导体产业链企业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承龙高兴地说。


  以产业链上龙头企业党组织为牵引,将若干个不同隶属关系的产业链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党组织全部纳入产业链党委,采取组织共联、队伍共育、活动共办、阵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破解企业沟通壁垒、建强战斗堡垒。


  市委为每条产业链选派1名县级领导干部、1名高校专家教授和2名机关年轻干部,专职服务链上企业。选优配强链上企业党组织书记,市县分层分级抓好轮训。向八大产业链派驻400余名党建指导员,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组,帮助链上企业协调项目申报、资金需求等难题。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我市以“六亮”行动为抓手,依托链上头部企业党组织建立8个产业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红色议事、红色轮值、红色指导、红色直通4项机制,在产业链建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2600余个,建立党员工匠(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以党员专家、党员工程师为带头人的科技先锋团队36个,为产业链党委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把党的活动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是非公企业党建的生命线,只有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才能做到以党建强引领发展强。


  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担任企业“首席服务员”,市县全部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深入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深入联企、深度助企”等活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走访企业2.6万余次,帮助解决各类诉求1万余个。20XX年,全市企业诉求办理情况和市场主体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


  “双招双引”是区域竞争的关键一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去年以来,各产业链党委第一书记、书记带队外出100余批次,引进大项目好项目。20XX年,招引八大产业链亿元以上项目350个、占全市总量73%,百亿元项目实现县域全覆盖。产业链党委定期梳理紧缺人才需求,分链举办“千企百校·


汇滁州”人才招聘专场,连续3年开展“揭榜挂帅”系列活动。建立八大产业链人才专家库,探索“院校+园区+龙头企业”模式,加大在项目引进中招引技术创新团队力度。20XX年,新引进八大产业链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2个,招引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22名。


  从单纯追求生产到促进政府部门、链上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党建联抓、工作联动、人才联育、活动联办、信息联网、问题联解,不断整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源,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链上企业发展优势。


二、释放“红色动能”助力发展“加力更加速”


  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我市引导非公企业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解难,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争当先锋、克难攻坚。


  对标长三角,主动靠上去,积极融进去。依托顶山—汊河、浦口—南谯、六合—天长等跨界一体化功能区建设,建立跨区域毗邻党建示范区,常态化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展干部交流, 抢抓南京结对帮扶滁州契机,分批选派近百名党员干部到沪苏浙涉企部门挂职锻炼,提升履职能力。开展人才共育,新建长三角地区企业“人才研发飞地” 10家、人才强市合伙高校12家,带动解决一批企业技术难题。


  扭住开发园区这个龙头,把园区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区域。每个省级以上园区分别由1个市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和1个县(市、区)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共同联系,定期调研指导,去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题调研40余次,帮助园区和企业协调解决问题180余个。开展“走园入企”“产学研”对接活动, 帮扶园区与80多家大院大所“结对子”,助力企业做大做强。20XX年,全市10 个省级以上园区经营(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总额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滁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把党旗插在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最前线,持续用劲发力。开展村企联建,组织1000多家党建强、发展强的非公企业与1016个村党组织精准结对,整合村企资源,实现合作共赢。聚焦文明创建,广泛发动非公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小区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常态化文明创建提质升级。聚焦疫情防控,去年疫情期间,全市第五批党建指导员第一时间投身防疫一线,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潮起江海千帆竞,迎风奋楫正当时。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好了就是凝聚力,抓细了就是竞争力”的理念,真抓实干、争先进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聚焦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的磅礴力量,不断书写波澜壮阔的壮丽篇章。


计之长远固根本


酒泉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XX714日)


  管党治党,重在基层。我市始终坚持将党旗插在基层一线,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不断激活党建神经末梢,提升基层组织力和战斗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将党建工作与“三抓三促”行动有机融合,紧扣基层党建重点任务,高起点谋划、高站位布局、高标准推进。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基层指导党建工作,专门作出指示批示。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深入农村、城市、“两新” 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开展调研,发现解决问题,指导推动落实。


  为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我市聚焦学习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采取市级示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功能作用,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率保持在98%以上,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规范。


  为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我市对“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形同虚设,党内生活不严肃、不经常的,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等方面问题,全覆盖展开摸排。今年,全市共摸排确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对象31个,采取“一支部一方案”、领导包抓、销号管理等方式,集中力量整顿提升。


  在健全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上,督促指导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重点工作情况“回头看”,推动基层党组织落实落细“三抓三促”行动、主动创稳、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各项任务。至目前,全市经济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连续十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奖。


二、切实激发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为着力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乡镇、村班子届中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18个,调整不适应、不符合干部4


名。实施“头雁”储备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优秀年轻村级后备干部96名,会同金融部门选派100名金融人才到乡村两级挂职担任金融助理,探索开展面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招聘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工作,进一步畅通村干部晋升通道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保持基层队伍相对稳定。


  为强化驻村帮扶和乡村干部培训,市、县两级选派26名机关调研员到村任职第一书记,及时轮换调整驻村期满干部42名,压实县乡两级日常管理责任, 推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在村在岗、全面履职。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以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成员、在村任职选调生为重点,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乡镇党委书记破题行动“大比武”“电视问政”和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等活动,全面提升乡村干部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我市还全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全方位联动、全要素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市财政专项列支200万元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严格管好用好中央和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切实发挥扶持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健全落实季度调度、定期通报、专题约谈机制,确保20XX年底村均收入达15万元、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85%


  在瓜州县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拓展推广试点成果。推行农村党员评议“十面旗”做法,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难发挥、履职缺载体、评价难量化等问题。


三、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我市成立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指导推动各县市区全部建立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 并设立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网格治理、物业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基层智慧治理、乡村治理等专项工作组,细化任务分工,强化分类指导,形成工作合力。


  在深入推进“一核引领多网融合五化共推”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建设方面, 持续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广泛吸纳“两代表一委员”、结对共建单位负责人、“两新”组织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社区民警、楼院长等人员,推动形成治理共同体,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实施专职社区工作者选聘计划,今年按照不少于缺口数三分之一的要求,选聘专职社区工作者138名。创新推行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专职社区工作者中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拓宽基层干


部向上流动的通道,有效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市认真落实“五联双报到”机制,全市805个驻区单位党组织包联社区, 带动800多名领导干部全覆盖包联网格。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服务,调整优化社区网格788个,健全网格党组织设置,建立网格党支部220个、党小组568 个,有效打通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我市全面实施“红色物业”攻坚突破行动,发挥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引领作用,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攻坚突破


  为压实“两新”组织工委和行业党委党建责任,我市全面推行“两新”组织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建立联系点制度,对市委“两新”组织工委成员单位和直属党委委员人选进行优化调整,全市213名党员领导联系包抓282个重点“两新”组织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指导,发挥以点带面作用。


  为稳步推进“两个覆盖”攻坚行动,我市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指导各行业党委和县市区对行业领域和地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选派840名党建指导员入驻1883 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业态企业,帮助开展党务工作,加大在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建立党组织力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89.6%88.6%


  为提高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水平,我市充分发挥党建资源优势,实施红色驿站、暖心速递、成长赋能、权益护航、党群共建等5项暖“新”行动,整合存量资源,新建、改建了一批户外劳动者红色驿站,积极组织开展最美骑手、最美快递员、最美货车司机等评选活动,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社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


  为充分发挥新兴领域党建引领作用,我市组织动员各行业主管部门、“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作为,积极搭建“红色骑手” 共治平台,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线索收集、志愿服务等活动。至目前,已通过新就业群体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500余份,发现上报各类问题线索65个,参与志愿服务活动79场次。


五、巩固扩大传统领域党建优势


  我市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和模范机关创建,推动机关党建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和促进中心工作的


水平,创建了50多个可复制、能推广、有特色的党建品牌,推动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提档升级。


  我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推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17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部署对落实公立医院党建意见和重点任务情况开展“回头看”, 推动1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院级党组织书记、院长分设。


  我市巩固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不够专项整治成果,提高党建在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权重。积极搭建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载体平台,深化“红色工地”“红色车间”“红色班组”,在一线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推广党员骨干领衔“揭榜挂帅”、集中攻关等活动,表彰市属国资国企“三八”红旗手10名、先进集体5个,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等重大任务中创先争优、攻坚克难。


六、全面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我市针对农村、“两新”组织等领域发展党员难的问题,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推荐提醒机制,从源头上保证党员队伍质量。


  针对农村党员档案资料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农村领域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两化一集中”专项行动,完成了党员档案室标准化建设任务。


  聚焦党员教育管理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以管理安家、服务安业、关怀安心的“三安”行动,建立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市县组织、人社、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落实“1+4”帮扶机制,帮助解决“四类”党员生产生活困难,走访慰问党员干部4234人,发放“光荣在党50 年”纪念章527枚,切实提升了广大党员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巴彦淖尔市直机关工委“七一”系列活动综述


20XX71日)


致敬荣光,赓续前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6月下旬以来,市直机关工委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走在前作表率党日活动铸忠诚


  629日,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追随总书记足迹凝聚红色力量感恩奋进前行”主题党日活动,40余名党组织书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观摩学习,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聆听讲解、驻足仔细观看,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地感受总书记真挚为民情怀,充分汲取拼搏奋进的力量。


  6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红色音乐党课在市文博中心开展。党课分为上篇“红色交响”、中篇“守望相助”、下篇“团结奋斗”三个部分, 通过器乐合奏、故事讲述等方式,立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本次活动由市直机关工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巴彦淖尔日报社、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主办、市直属乌兰牧骑(歌舞剧院)承办。市直机关共产党员欢聚一堂, 共忆峥嵘岁月、共话初心使命,激发昂扬斗志,汇聚磅礴伟力。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田间地头, 在项目一线,在社区广场,市直机关各处都响彻党员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庄严宣誓。连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把主题党日活动搬到生产工作现场开展,使主题党日活动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市直机关工委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形式,激励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自觉在学思想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强党性中保持为民本色,在实践中展现责任担当,在建新功中锻造过硬本领,持续发挥好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寻足迹担使命党日活动学思想


  连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组织单位广大党员干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足迹观摩学习,通过重温式研学,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磅礴实践伟力。


  625日,市政协机关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乌梁素海生态的好转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让我深刻感悟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市政协人口和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邬晨晨说。


  628日,市委办公室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感受思想伟力笃行学思践悟”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来到了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面对眼前碱滩变良田、荒漠变林海,到处都是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的景象,党员们真切感受到国营新华林场干部职工植树造林勇挑重担、护卫家园的担当精神。


  “作为一名党办干部,我们将以这次现场观摩学习为契机,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恒心,踔力奋发、笃行不怠、勇挑重担,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当先锋、做表率,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建设现代化巴彦淖尔贡献力量。”市委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杜春晖说道。


  628日,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了“沿着总书记足迹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构建巴彦淖尔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题党日活动。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党员干部们深刻感受到了信息化为行业管理带来的便利。


  参观后,市交通运输局机关党支部副书记韩超博感触良多,他说:“未来我们也将建设巴彦淖尔市智慧交通综合交通信息系统,整合交通运输系统相关路网运行监测、综合行政执法、公路养护等实时海量数据,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及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优化交通运输公共资源,实现人、车、路等各要素智慧相连,大力推动行业智慧化发展。”


  知之深,则行愈达。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看发展、听党课、学思想、促行动,纷纷表示将立足工作实际,全面推进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


三、形式新聚合力党日活动添动能


  连日来,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以多种形式、多种维度创新形式,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让主题党日“走新”更“走心”。


  626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机关党委第四党支部联合临河区车站街道恒鑫社区党支部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此次联建活动,让老党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关怀,传递了党的温暖,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628日,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委第二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政治生日忆初心、牢记嘱托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为支部党员集中举办了一场严肃而温馨的“政治生日”。4名党员代表分享了生日感言,并结合工作实际许下“政治生日”愿望。


  今年是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工作科科长朱婧入党的第十二年,她说:“今后, 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向优秀党员学习,向身边榜样看齐,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党员作用,为现代化巴彦淖尔建设贡献组工力量。”


  628日,市财政局第二党支部走进中共临河支部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纪念馆展厅内,党员干部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仔细参观展馆内的大量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及物品,通过图文展板、历史影像、实景实物,党员干部们详细了解了中共早期在临河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历史,深入感悟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辛历程。


  “参观中共临河支部纪念馆后,我被革命先辈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深深震撼。作为新时代党务干部,我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对党忠诚的信仰基石,在新的赶考路上凝聚力量、勇毅前行、砥砺奋进。” 参观结束后,市财政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贾鹏说。


  连日来,市直机关700余名党组织书记带头讲授专题党课,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200余场次,开展了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40余场次,通过“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走访慰问、廉政教育、志愿服务、文艺汇演、运动会等“党味浓”“鲜味足”“回味香”的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凝心聚力庆“七一”  奋楫笃行启新程


濮阳市庆“七一”活动综述


20XX73日)


  连日来,龙都大地到处飘扬着鲜红的党旗,活跃着党员的身影,回响着嘹亮的歌声。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走访慰问、集中宣誓、庄重颁章、专题党课等系列活动,唱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旋律,为党的102岁生日献礼。


一、重温誓词葆初心


  629日,在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我市举行市级党员领导干部重温入党誓词暨新党员代表入党宣誓仪式,市委书记万正峰带领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新党员代表面向党旗,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庄严宣誓。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充分表达了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更表达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坚定信念,激励广大党员焕发出“守初心、担使命”的强大动力,汇聚起“干事业、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濮阳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全市组织系统208名党员,清丰县党员领导干部、“两优一先”代表等,濮阳县1800个党组织,在濮新疆籍流动党员服务站党支部党员 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我市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资源,就近组织新发展党员集中宣誓和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大力营造爱党、信党、跟党走的浓厚氛围,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二、表彰慰问鼓干劲


  “七一”前后,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内走访慰问、“两优一先”表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等活动载体,让困难党员感受到组织温暖,为干事创业者提气鼓劲。


  626日,万正峰到范县看望慰问老党员张存胜、张成彦,与他们面对面交谈,详细询问生活状况、身体和精神情况等,并代表市委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他指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要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老干部、各级劳模的自身优势和示范作用,继续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引导带领广大群众投入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积极作出贡献。相关部门要帮助老党员解决实际问


题和困难,把党组织的关爱真正落到实处。6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朱良才先后到台前县老党员武良恩、许段祥家中,嘘寒问暖、热情交谈,倾听老人讲述工作经历,关心询问他们的生活起居和身心健康状况,感谢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他市级领导干部也先后深入党建联系点,与老党员老干部忆初心、唠家常,聊近况、谈发展,并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各县(区) 主要领导、各乡镇(街道)、各单位也以多种形式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至每一名党员的心坎上。


  为充分展示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我市拟对担当作为、成绩突出的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00 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0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评选表彰。同时,在媒体开设专栏, 集中展现各领域“两优一先”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模范示范作用,在全市营造学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627日,市委组织部、市委市直工委为18名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 纪念章。各级党组织把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创新载体,作为传达党和国家爱老、敬老、尊老、崇老声音的一项具体举措,共向2370名老党员颁发纪念章, 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专题党课强党性


  6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朱良才为台前县侯庙镇党员干部代表讲授专题党课。他强调,要围绕六个“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濮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七一”期间,围绕乡村振兴、“五星”支部创建、城市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党委(党组)书记带头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党支部联系点广泛讲, 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党课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工厂响起,激励广大党员破题突围、奋勇争先。


四、主题党日聚合力


  在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范县郑板桥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在市廉政教育基地,在中原油田展览馆,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广场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共过“政治生日”、


探寻红色记忆、聆听创业故事,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铭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践行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21日,全市组织系统开展“聚党心党魂、争先锋先进”主题党日活动, 深入到中原油田展览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现场参观、学习、调研、体验、宣誓,探究发展本源、探寻红色根脉,擦亮初心使命、砥砺责任担当。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起鹏指出,组工干部要以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为中心开展革命史教育,探寻精神和思想的“根”和“魂”;以中原油田为中心开展创业史教育,感悟建设和发展的“基”和“本”。既要从“学思想、强党性”的维度筑牢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又要从“重实践、建新功”的维度扛牢护航发展的价值使命。


  市政协机关“我为党旗添光彩”大合唱活动、范县“红心向党建功有我” 优秀家书展览、濮阳县卫生学校“常念党恩、共享健康”志愿服务活动、濮阳第二河务局“赶考路上有我、讲出彩龙乡故事”演讲比赛、濮阳县城关镇东完小“童心向党、我向党旗敬个礼”歌咏比赛、南乐县城关镇西街关村“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文艺晚会、南乐县梁村乡“幸福就在身边”照片墙


  各基层党组织牢牢守住“红”的底色,突出“亮”的特质,通过一场场“党味”十足、亮点纷呈的主题党日活动,掀起庆祝建党102周年活动高潮,激发了全市广大党员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凝聚起推动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书记论坛催奋进


  “对党的生日的最好纪念,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就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629日,我市举办“创五星·论发展·迎七一”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大论坛,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


  10名优秀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分别讲述了红旗村的“奋进故事”、赵家村的“蘑菇产业”、干城社区的“治理协奏”、单拐村的“红色引擎”等创业故事,充分展现了我市新时代“头雁”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引领激励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激发精神干劲、筑牢先锋堡垒,构建在党建统领之下“三红” 映照、“四能”迸发、“五星”闪耀贯通聚合的生动局面,在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中再立新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奋楫笃行。我市将以“七一”系列活动开展为契机,提振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激发担当作为新活力,不断推动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绚丽篇章!


凝心铸魂固根本 实干奋进新征程


邯郸市强化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20XX712日)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管党治党,重在基层。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不断激活党建神经末梢,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城乡环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民计民生得到持续改善一份份优异答卷的背后,展现着我市基层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凝聚着党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伟力。


勇担使命创佳绩


他是一名森林防火队员;他是一名农业专家——


  他们是优秀党员,也是工作“强将”,他们对待工作总是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冲锋陷阵在最前线,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书写传奇,屡攀高峰。


  作为一名党员,从入党宣誓那天起,范爱保就下定决心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从事森林防火工作17年来,始终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工作做到极致。


  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培训;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改;组织野外违法用火专项打击;指导森林火灾扑救 每年8个月的森林防火期,范爱保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一线度过。2021220日,山西省左权县发生一起森林火灾,蔓延到我市境内,对我市武安朝阳沟景区和青崖寨自然保护区构成严重威胁,他第一时间率队深入山西境内开展阻击,经过40多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和队员们成功扑灭了难度极大的悬崖火、高山飞火,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是近年来扑救最成功的一起高难度火。


  时光倒回到1999年,这一年焦宏业刚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也是在这一年,他来到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开始了玉米育种研究。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第一线。


  在焦宏业眼里,每棵玉米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年8月初到8月中旬,在玉米育种人工授粉的二十天中,他都会在骄阳下身穿厚重的工作服,带着纸袋、


调查本、笔、标签、剪刀为玉米授粉。


  目前,焦宏业共承担国家和省市科研推广项目10多项,参与或主持育成邯丰08、邯丰18、邯丰79、邯丰13、邯玉66、邯玉398、邯玉160416个玉米杂交种,其中邯丰08、邯丰79创下河北种植面积最大自育品种的推广记录,成果水平属省内领先;品种应用区域遍及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累计推广面积5000 万亩,创造了较大社会经济效益。


爱岗敬业惠民生


她是一名党组织书记;他是一名农村党组织书记——


  他们进村入户,听民意、解难事、谋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勇当城市高质量发展生力军,彰显了共产党员本色。


  任邯山区渚河路街道农林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的胡静,自2019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高水准打造了农林二社区党建示范点,先后接待视察、观摩300余次。


  胡静还在社区建立了太极拳党支部、八一党支部、剪纸党支部,发动党员群众加入党支部各项活动当中,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在街道带领下,建立社区志愿者银行分行、社区直通车等创新性为民服务载体,解决居民群众各类疑难问题上千件,得到居民一致好评。农林二社区2019年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扎根基层一辈子,当了农村党组织书记40多年的武安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感慨当代农村的建设历程:“白沙村的发展有两条秘诀: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农村党组织要当好领头雁,当好排头兵,带领村民落实好党的政策,创收增收改善生活;二是重视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突出特色,以文化建设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提高素质。”


  目前,白沙村在侯二河的带领下建成20家集体企业,村集体固定资产20亿元,集体年可支配收入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村民家家住进物业管理完备的别墅楼、单元楼,人人享受集体18项福利补贴,偏僻荒凉的穷山村成为学有所教、劳有所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者有其屋的新农村。


  20083月以来,侯二河先后当选为第十一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05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十大先锋人物”称号;2011年以来,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称号。20216月,中共中央授予侯二河“全国优


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创新进取攀高峰


他是一名钢铁厂的“炼钢汉子”;他是一名机电设备“神医”——


  他们立足岗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谋发展,在工作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2008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唐笑宇,毅然选择走进炼钢厂,并从最基础的上料工干起。


  工作十几年间,他致力科技创新,引领钢铁行业发展,首创260吨转炉留渣冶炼的方法,有效降低了钢水终点的磷含量,成功实现单炉座对整个浇次IF钢冶炼;创造了颠覆性的“高温高氧炉渣溅渣操作法”,有效延长转炉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相关经验在行业推广,树立了党员标杆榜样,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此外,唐笑宇主持的河钢邯钢大废钢比条件下品种钢冶炼等技术课题,使合同兑现率达到100%;参与“减少鱼雷罐数量,提高入炉铁水温度”等技术攻关,助力公司荣获全国“绿色工厂”“绿色发展标杆企业”等称号。2018年, 从50多个国家、151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在第12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上摘得职业组冠军,成为国际知名炼钢能手,为国家争得荣誉。


  在冀中能源集团,张玉芳被称为机电设备“神医”,哪里困难大,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近30万字的主副井提升系统的维护记录,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29年的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履职尽责与无私奉献守护了矿井主副井的安全提升。


  张玉芳骨子里有股钻劲,每次机电检修他都会将设备的名称、型号、工作原理等技术参数详细记录下来综合分析,提高事故处理能力。曾先后完成创新项目9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有30多篇专业论文被省、市级刊物刊登,“主井箕斗粘煤超载防范技术系统”“离心泵无人值守自动智能控制系统” 等技术创新成果在生产一线得到广泛推广使用,为企业创效上千万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玉芳不仅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主动带徒,他搭建的“技术创新联盟”平台,累计培养出150余名各类技术尖子,18名高级工晋级为技师,16名徒弟在省市和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荣获“技术能手”等称号,为新时代矿山建设培育了一大批人才队伍。


  党员队伍建设,没有休止符。今年,我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必修课”,印发《全市组织系统实施五项工程一项行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20XX年全市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让共产党员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今年以来,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聚焦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在全市实施‘50万名党员干部全员培训工程’,通过市级示范,县(市、区)委和市直各党(工)委具体负责,市直、县(市、区) 直单位党组织和乡镇(街道)党(工)委兜底,实现50余万名党员集中培训全覆盖,让全市广大党员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队伍素质高,党的力量就会强;党员队伍充满活力,党的事业就会生机勃勃。在党旗的引领下,全市23947个党组织、561237 名党员正以奋发有为的状态,肩负使命,攻坚克难,在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征程中当先锋、作表率。


强化党建引领  澎湃“红色动能”


来宾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3日)


  20XX年,武宣县获评全区首批基层党建示范县,武宣县黄茆镇、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获评全区首批基层党建示范乡镇这一份份优异“成绩单”的背后, 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凝聚着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迸发出的巨大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工作部署,以“十个新突破”为抓手、“六大提升”为目标,制定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建立1张任务清单、5个党建品牌、6个县域差异化发展、10项重点任务的“15610”工作模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稳中有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聚焦农村党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轰隆隆、轰隆隆”今年春天,在兴宾区小平阳镇元凌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现场,挖掘机来回穿梭,工人争分夺秒抢抓进度,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


  为支持小平阳镇组织振兴培训基地建设,我市印发《落实兴宾区小平阳镇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工作任务清单》,通过细化清单式管理服务、创建信息化管理、建强基层队伍等38项措施,推动该镇打造为组织振兴示范镇,以点带面, 带动其他乡镇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带百群”创建行动,全市共评选出10条基层党建示范带和100个基层党建示范群。同时,实施农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创新开展“乡村振兴·五星争辉”评比活动,评选出60个乡村振兴星级村党组织;推行屯级“一组三会”村民自治机制,全市5535个自然村全部实现组织设置并有效运行;实施农村党组织“头雁强能”行动,先后举办市级示范培训班13期,培训村“两委”干部1000人次,选送235名村“两委”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升班,储备820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同时引进2000多名返乡创业人才,带动就业3000多人,领办创办经营主体300多个,以党建为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一项项强有力的措施、一股股澎湃涌动的红色动力,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聚焦基层治理推动服务提质增效管党治党,重在基层。


今年5月初,市卫健委机关党委、市中医医院党委、市中心血站党支部完成


换届选举。截至目前,全市23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共有党支部97个、党员1804 名,党支部书记由院长或科室负责人担任的有87个,占比89.69%。我市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和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数量与质量。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格局,印发《“党建+ 网格+大数据”城乡基层治理实施方案》,构建网格划分科学化、组织设置规范化、队伍建设标准化、网格运行制度化、服务管理信息化的“五化”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格局。推动警务力量下沉,与公安部门协同创新推动“警格+网格+综合执法队+N”管理模式,选派4名派出所所长进街道党工委班子、42名社区民警进社区“两委”班子,构建强有力的基层治理防线。全面推广“1+2+N”社区监督机制,建立由1名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2名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和若干名“廉情观察员”组成的社区事务监督队伍,目前已在15个社区推行,累计监督解决环境污染、交通出行、公共应急、群众纠纷等民生问题47个。


  基层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更加高效。聚焦数字建设推动科技赋能发展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小冲村搭建了“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在日常管理中,村干部可通过平台(电脑端或手机APP)不同业务专栏实时管理、部署,推进村级日常业务工作。如党建引领专栏设有“我的支部”“党建园地”“党章党纪”“党员日记”及“会议管理”等栏目,村干部可通过对应栏目管理党务工作或进行视频会议。


这是我市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打造数字化基层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针对基层报表多、需多头上报、数据共享率低等痛点堵点问题,我市以“智


治减负”为主线,大力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基层业务报表为切口,通过再造流程,实现业务报表自动生成,并将数据配置自动导入系统中;支持资源要素导出数据,实现治理过程数字化、无纸化,极大减轻基层压力,释放基层活动。同时,坚持共享原则,加强公共信息数据库建设,将行业部门业务系统中的分散数据,通过平台对接、离线导入等多种方式进行整合, 实现上下互通、部门联动。


  如在“旱改水”、保护耕地、清桉等项目中,上级部门及时将涉及的地块信息共享给基层,基层通过实地比对地块四至界限,即可准确高效地开展土地清查、测量、核实等工作。此外,民政、教育体育、党建、社保等部门数据可在“一表通”系统内一键查询,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强基固本筑堡垒 党建引领启新篇


贵阳白云区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20XX73日)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近年来,白云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实施“筑固工程”,扎实推进“五个一”行动(配强“一个支书”、建好“一支队伍”、打造“一个中心”、健全“一个机制”、找准“一条路子”),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这些成绩,凝聚着白云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健全组织体系


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前不久,白云区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党支部联系点云城街道金融北城社区,围绕垃圾分类、“为民办实事”等工作开展调研。调研组一行查看小区垃圾分类情况、周边路段停车位设置、交通综合治理情况,并与街道、社区干部交流座谈并给出意见建议,鼓励大家要以更担当实干的作风,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


  这是白云区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乡镇(街道)、村(社区)书记切实履职尽责的缩影。近年来,白云区不断健全组织体系,推动四级联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区级层面,制定《白云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等多个文件,明确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街道)、一个村(社区)以及一个网格,每年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不少于3次,帮助解决2个以上实际问题,示范带动履职尽责。


  乡镇(街道)层面,制定下发“一把手”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及各党(工) 委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细化各党(工)委书记10条职责,实行项目化管理, 推动形成层层都是“一把手”抓党建格局。


  村(社区)层面,制定《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履职要点》等文件,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


升,推行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主任助理)制度,进一步建强村(社区)组织。


  网格层面,不断推进党建网、平安网、民生网“三网融合”,选优培强网格党小组组长及网格员,夯实“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铁三角,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共评选出五星网格党支部16个、四星网格党支部40个、三星网格党支部45个。


以“五个一”行动


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


  累计开展党组织书记培训16523人次,开展乡村振兴、垃圾分类“擂台比武”活动888人次;做实党情社情民情大调研,发动支部书记带领班子走访党员群众15182人次、企事业单位983家;启动5个村集体经济“1+1”混所有制发展试点。


  去年以来,白云区坚持以“五个一”行动总揽基层党建,深入实施“筑固工程”,不断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


  实施“示范提升”行动,配强“一个支书”。持续在“高进、培强、严管、优出”上下功夫,全覆盖、分领域开展党组织书记提级培训,强化“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


  实施“素质提升”行动,建好“一支队伍”。与高校开展合作,组织136名大专以下学历的村(社区)干部重返校园、提升学历,制定村(社区)干部监督考核激励办法,营造创先争优氛围。


  实施“规范提升”行动,打造“一个中心”。聚焦职能职责、窗口设置、日常管理“三个规范”,村(社区)承担的工作事务、机制牌子、证明事项均实现减负,9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规范挂牌。


  实施“效能提升”行动,健全“一个机制”。制定完善《白云区村(社区) “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试行)》,切实推动56个村和41个社区基层自治。推进兼职委员制工作,初步实现“街道吹哨、全员报到”。


  实施“发展提升”行动,找准“一条路子”。在社区探索建立“社区党支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的党建引领多元治理工作模式;在农村建立7个联村党委,启动5个村集体经济“1+1”混合所有制发展试点; 在非公党建,大力推动单位、企业组建“红动力”党建联盟。


打造特色亮点


各领域党建枝繁叶茂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一直以来,白云区扎实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突出亮点、打造特色,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白云区抓牢非公党建,进一步配强两新工委领导力量,加强协调联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9.15%100%。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成立3个行业党委,建成2个“司机之家”;抓活国企党建,推进云建先锋、云实先锋、云尚先锋、云农先锋等“云系列”国企党建品牌建设,6家区属国有企业党组织全部完成“党建入章”;抓严机关党建,全区50余家单位党组织和882名党员到社区进行报道并常态化开展服务,先后涌现出“贵人服务、简便宜心”“同心党建”等示范品牌。


  同时,在学校党建方面,该区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造“匠心铸魂·云尚教育”品牌,以党建引领提高教学质量;医院党建方面彰显仁心为民,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行风清明”为目标, 健全完善医院党组织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85%以上临床、医技科室支部书记由业务骨干担任,推进“医心向党·云尚健康”品牌建设。


  接下来,白云区将继续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昌吉州落实团结稳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7日)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保持定力、脚踏实地,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20XX7月,习近平总书记新疆之行,一路上都是满怀深情的指引与嘱托。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昌吉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发展为“总钥匙”,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今年初,国家民委公布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阜康市和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族乡榜上有名。昌吉州更是先后2次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州7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1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如今,昌吉州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州县(市)乡村四级联动的“大创建”工作格局。各族人民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下,厚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沃土,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锦绣画卷。


一、同心共奋进创造好生活


  “砰!”伴随面团与桌子的撞击,面团被拉成细丝,随后被迅速甩进热汤里,三两分钟,一碗面就做好了。金城牛大碗创始人梁强虽“退居二线”,但店里忙不开时,他仍会搭把手。


  滋滋冒烟的烧烤架散发着阵阵肉香,点燃了诱人的烟火气。梁强的好兄弟买买提江熟络地招呼着顾客,眉梢眼角全是笑。


  梁强和买买提江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用梁强的话说:“我们之间的友谊是‘拉面与烤肉’,谁也离不开谁。”


  “18年前,我从甘肃来到昌吉,和买买提江在同一家牛肉面馆打工。我拉面,他烤肉,感觉特别投脾气。”梁强说,20105月,牛肉面馆老板要转让店面,他俩接手成了创业合伙人。9年后,他俩再次合作,投入130多万元在昌吉


市绿洲路开了金城牛大碗餐厅,从打工仔变成了小老板。


  现在,两家金城牛大碗餐厅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各民族员工30名。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使大家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信仰上彼此尊重、文化上兼容并蓄,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庭式”关系,也赋予小店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的机会。


  “拉面与烤肉”的深厚情谊是全州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也是昌吉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生动实践。


  在昌吉州这片热土上,生活着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42个民族。长期以来,昌吉各族儿女感恩奋进,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将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作为重要抓手,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昌吉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打造


《大爱无疆》《各族人民心向党》《哈哈泉子的户儿家》等一批精品力作,现代戏《天山兄弟情》在新疆人民剧院震撼首演。民族工作“触觉”延伸至各个角落,各族群众广泛交往、深度交融,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绘就同心圆筑梦新时代


  “黄姨,我来了!”一声清亮的嗓音从门外传来,躺在床上的阜康市阜新街道文化路社区居民黄建国脸上乐开了花:“丫头,快进来!”


  沙尼汗·艾塔木一进屋子,就帮黄建国按摩、梳头,和黄建国聊天,她的嗓音如同一阵欢快的乐曲,让黄建国身心舒畅。


  “沙尼汗就像我的亲丫头!”这是90岁高龄的黄建国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和沙尼汗·艾塔木是30余年的老邻居。2010年沙尼汗·艾塔木在自家小院成立了沙尼汗居家养老点,她像女儿一样一直照顾着黄建国。


  “黄姨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就喜欢吃拌汤、茄子包子、韭菜盒子,我还学会了虎皮辣子烧茄子,每天换着花样给老人做着吃。”沙尼汗·艾塔木笑着


说。


  2017年,阜康市阜新街道文化路社区沙尼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后,和黄建国一样,辖区的60多位老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温暖。


  沙尼汗·艾塔木用至真至纯的孝行传递出超越亲情的无疆大爱。同样,在新疆东方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风电),也演绎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


  20XX4月,新疆东方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0万千瓦的风电主机和叶片制造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全公司在岗工人703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比高达61%,人均月收入6000元以上。


  在东方风电,春节、古尔邦节、端午节等节日组织员工开展联谊活动,为入职员工提供免费食宿等一项项暖心举措让各族员工的心和企业紧紧相连。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新疆东方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博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实践中,昌吉州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载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沉浸式体验等10项重点工作任务,让“五个认同”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人民心中。


三、共育“石榴籽”齐浇“团结花”


  居民把她当作“主心骨”,大事小情总想找她说说;群众把她看作“活雷锋”,有困难第一个想到她;志愿者以她为“领头羊”,以她为榜样开展志愿服务。


  她就是王桂珍,在呼图壁县可谓是家喻户晓,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作“阿同汗”,意为金子般的心。


  今年82岁的王桂珍2013年创立“阿同汗”志愿服务队,投身公益事业几十年,每天奔走在社区各个角落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帮助邻里解决琐事、化解纠纷,协助开展文明劝导、治安巡逻不求任何回报开展志愿服务。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阿同汗”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的共同信念。


如今,在呼图壁县,“阿同汗”融入法律、医疗、文艺等29个专业领域的新鲜血液,全县2.6万余名干部群众人人都是志愿者,160多支志愿服务队温暖着小城的每一个角落。


在昌吉,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动人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不胜枚举。 20多年来,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满城路社区干部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


认下了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13个“爸爸妈妈”,用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感动着他人。“巴哈义古丽民族团结爱心工作室”成立后,全县千余名志愿者将雷锋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23岁身患癌症,昌吉市民苏玉琴不仅没有被病魔打倒,还帮助其他癌症患者一起勇敢面对人生。30多年来,苏玉琴在公益这条道路上的脚步从未停止, 她先后创立红十字抗癌协会、“生命之光”抗癌宣传志愿者服务队、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用爱点亮各族群众的前行之路。


  阜康市厦门实验小学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学校,该校扎实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政建设、融入结对帮带、融入教学实践、融入文化传承、融入校园环境,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的有力探索。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今日昌吉,各族群众生活幸福和乐,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讲话系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大团结成为庭州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回首过往,踏歌前行。团结的力量正持续激励着昌吉州各族干部群众在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只争朝夕、不负时代,一起向未来。


石榴花开别样红 民族团结谱新篇


南平市民族工作综述


20XX75日)


  盛夏之夜,微风徐徐,点点星光闪耀在南平市少数民族村——松溪县花桥乡招沙甲村的上空, 三三两两的人围坐在草庐旁, 聊着夜话, 话着发展


美丽的夜色下描绘出一幅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民族乡村振兴图。


  近年来,南平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带领各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市人民一道,共促繁荣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精神家园,逐步形成全市上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合力,凝聚建设“生态南平、美丽南平”的磅礴力量, 绘就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一、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南平市共有48个少数民族村,各少数民族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战略目标,打造出集农文融合、农旅融合、农工融合、农商融合等不同类型的典型样板,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南平市重点对14个村财薄弱的少数民族村开展集中帮扶,共落实30个项目,帮扶资金1305.6万元。20XX5月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挂点联系村(小区)和机关联乡村工作的通知》,将16个少数民族村纳入结对帮扶范围,进一步加大资源要素导入和帮扶力度,助推乡村振兴。同时, 注重产业赋能。采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镇村产业集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如顺昌县与江西神元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共合作协议,在下沙村、际会村、秀吴村等民族村投入建设畲药种植示范基地500余亩;福建承天药业公司与光泽县浆源村以“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将35户少数民族群众抛荒的土地出租给公司种植中药材,并带动27户(其中贫困户8户)就近就业。


二、百姓要幸福,服务要保障


  近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开始走出家门进入城市,成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这些外来的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能融入”,充分体现南平


城市温度,南平市积极创新城市民族工作,在光泽县圣农小镇打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居点,在松溪县松源街道建立全市首个“各民族同胞同心驿站”,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信息登记制度,协同公安、城管、人社、教育等部门同心打造各族同胞便民服务点。通过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破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难”,帮助解决就业、医疗服务等实际难题130余个。为提高新疆籍员工在闽生产生活交流能力,南平市创办民族文化课堂,为福建省墨玉人公司新疆籍员工订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在福建》《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学习资料,并聘请专业语言教师进行授课,推动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


  2021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近750人次,目前福建省墨玉人公司已实现全员国家通用语言交流无障碍,可独自办理购物、银行存款等业务。


三、文化要惠民,精神更富足


  南平市历来重视传承民族文化,通过开展三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活动、“三月三”畲族传统“乌饭节”、九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充分展现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民俗活动。每当节日庆典,各少数民族群众聚集一块,人们在一起“打糍粑、挑谷子、犁田”、感受“烧岁火、吃元糍” 畲家年俗、观看“上刀山、下火海”传统技艺。至今人们还对20XX年在我市顺昌县举办的福建省第九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活动记忆犹新,今年4月我市又成功举办第十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充分展示出闽北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元素的有机融合。


四、民族更团结,润物细无声


  南平市充分发挥民族中学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作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校组建“红石榴”先锋队,为孩子们讲解和讲述民族团结进步的知识、故事和事迹,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坚定孩子们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化氛围,让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党爱国情怀在学生的心底扎根,用实际行动争做民族团结的“小小石榴籽”,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今年三月,南平市在漳墩民族中学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启动仪式,以“福籽同心爱中华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宣传中华各民族文化,体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主题月文艺汇演,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守正创新  笃行实干  把巡察利剑磨得更光更亮


濮阳上半年市委巡察工作综述


20XX714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今年上半年,我市巡察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守政治巡察定位,推进政治监督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以担当精神、奋进姿态、务实作风,全力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八届市委以来,市本级共组织开展了4轮巡察,巡察党组织61个,发现问题1303个、问题线索166个,党纪政务处分50人;指导各县(区)对224个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发现问题6862个,移交问题线索305件,党纪政务处分13人;巡察村级党组织851个,发现问题10552个,移交问题线索578件,党纪政务处分24 人,持续发挥巡察震慑遏制治本作用。


扛牢责任高位推动


巡察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


  市委高度重视巡察工作,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纳入市委年度工作要点,及时研究部署、推动落实。


  市委常委会会议6次、书记专题会议2次专题学习党中央、省委关于巡视工作决策部署,听取巡察情况汇报,审议20XX年度巡察工作要点,对巡察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重要问题线索提出具体处置要求。


  市委主要负责人把巡察监督作为“书记工程”来抓,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过问、亲自督办,推动解决了一批“顽瘴痼疾”,推动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巡察利剑作用进一步彰显。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实施,6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积极推动巡察工作融入全省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格局, 融入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市委巡察办巡前制订方案把准方向,巡中调研督导纠正偏差,巡后组织反馈压紧责任,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守定位强化监督


巡察利剑作用进一步彰显


  今年3月至4月,八届市委第四轮巡察聚焦省委巡视反馈的开发区领域廉洁风险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创新方式方法,打好组合拳,着力提高监督精准性有


效性,共发现各类问题547个,移交问题线索30件,有关经验做法在省委巡视办内网刊发。


  一是充分开展学习调研,在明确监督重点上突出“专”。巡察前,选派巡察干部赴江苏4市学习调研,并围绕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节约集约用地、举债融资、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生态评价等6个领域问题,创新制定《八届市委第四轮巡察工作指引》。二是精心组织巡前培训,在提升监督质效上突出“专”。巡察培训做到按需“定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针对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开发区日常审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成立巡察业务指导组和专项政策指导组,把学习培训和指导督导贯穿巡察全过程。三是强化监督贯通融合,在凝聚监督合力上突出“专”。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从市县两级司法、自然资源、商务、发改、统计等部门为巡察组充实更多专业性骨干力量,并为每个巡察组编入1名联系被巡察单位的纪检监察人员和2名专业审计人员,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相互借势借力,发挥成效叠加效应。


上下联动贯通融合


巡察“监督网”进一步织密


  市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上下联动,着力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巡视巡察综合监督体系。


  主动接受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有效发挥市级巡察机构在上下联动中的“枢纽”作用。严格按照《关于印发20XX年全省市县巡察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强化对各县(区)巡察工作的指导督导,督促其认真履行巡察工作报告报备职责。今年以来,指导各县(区)对68个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发现问题2478个,移交问题线索77件;巡察村级党组织423个,发现问题5054个,移交问题线索246件。探索“巡乡带村看县”新模式,在对范县王楼镇党委及所辖38个村级党组织开展的巡察工作中,巡察机构将“巡乡带村看县”作为推进“乡村一体巡”的重要方式,进一步总结提升,有关经验做法被河南省纪委监委信息专题刊发。坚持巡前函询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推动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信访、审计、组织等监督贯通融合,加强巡察与其他监督的统筹协作,推进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形成强大监督合力。


健全机制系统整改


巡察“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做实


  我市健全完善“123”巡察整改工作机制,制订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巡察机构巡察整改工作指引和流程图,进一步细化被巡察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巡察机构的工作,明确操作要求,形成齐抓共管、同题共答的一盘棋思想。


  市委巡察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导、服务保障作用,向被巡察党组织和一把手集中反馈巡察发现问题和意见建议,进一步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向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县(市、区)通报巡察情况,对被巡察党组织整改工作开展监督抽查,推动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提升巡察工作质效。


  巡视巡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性制度安排。市委巡察机构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党中央、省委对巡视巡察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好发挥政治巡察利剑利器作用,推动巡察工作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濮阳绚丽篇章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守正创新担使命 凝心聚力奏强音


襄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XX713日)


  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文艺精品进基层、有看头,让各界群众近距离感受精神世界的“沁人芬芳”;新闻宣传有深度、有力度,让可亲可敬可爱的襄阳形象“叫响华夏” “闪亮全球”;文旅产业提品质、壮集群,让八方游客接踵而至流连忘返。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确保党的理论武装、对内对外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为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奏响动人强音。


夯实理论武装筑牢思想之基


  从前辈事迹里学到的勤廉家风,于工作点滴中领悟的实干信念,在是非抉择前坚守的廉洁本色223日晚,“贯彻二十大同心话清廉”——襄阳市“襄理襄情”理论微宣讲大赛盛大举行,经过层层选拔的9名“基层宣讲员”走上舞台, 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将身边的清廉故事分享给全市干部群众。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思想引领未来。20XX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同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有机结合,不断丰富理论学习、宣教的形式与内涵,让全市干部群众自觉自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党的声音深入人心。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开展集中研学25次、举办“襄阳论坛”5期;印发《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和《20XX年县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引导各级党委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逾千次 随着理论学习层层推进、学思践悟有机统一,红色思想的根基不断得到夯实。


  市委领导以上率下,牵头“进基层”宣讲百余场,结合党中央部署与襄阳实际,传递思想、谋划方向、部署任务,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约2000支“两团多队”宣讲队伍“兵分多路”,根据自身和受众特点,设计形式多样、


特色鲜明、通俗易懂、紧扣实际的宣讲方式、内容,让近200万群众“学得会、记得住”;党员教育大篷车、视频微宣讲、“书香溢襄阳·理论进基层”活动等活泼新颖、互动性强的“新式宣讲”百花齐放,让更多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理论、爱上学习 通过坚持“需求导向”“用户导向”,锐意创新形式内容,理论宣讲走深走实、红色思想入脑入心。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召开多次会议, 梳理推动襄阳发展的具体思路、明确路径;连续开展作风建设“奋进年”、“实干年”大调研,甄选调研文章近百篇,为推动上级部署落实落地提供建议;举办“加快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发动3.5万干部群众,征集“金点子”1200余个围绕学习成果的转化运用、开展一系列活动,让理论光辉更加闪耀。


  欲事立,须是心立。随着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市党员群众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奋力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的动力更加充盈。


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繁荣


  日前,“荆楚楷模”20XX年第二季度上榜人物名单揭晓,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上榜。


  这家历经66年风雨的基层剧团,主动与新时代同频共振,转型求生,通过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广纳生源、打磨精品、服务群众,打造出《黄河绝唱》《曾真的故事》等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舞台作品,重新赢回荣誉和观众,成为县级剧团标杆。


  29日,《人民日报》刊发深度文章《“板车剧团”唱起古老越调》,全面展示被称为铸就文化事业新辉煌的“板车剧团”的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锐意改革、拥抱新生的经验做法;414日,该中心青年演员孙帅康、张霜枫携精品剧目《凤仪亭·小宴》登上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再次让湖北越调走进全国视野。


  助力地方戏曲重现荣光,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通过成立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发布《襄阳市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构建机制、完善流程、细化责任、步步推进,抓重点和带整体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渐进推动相衔接,以深层


次改革激活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源动力。


坚定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外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创新“四个一”新闻舆论工作机制、构建扁平化新闻宣传指挥调度体系等方式提升机制效能;探索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襄阳模式”,集中资源和技术优势,打造“汉水襄阳”新闻客户端,实现“一端看襄阳”,装机量已突破150万,261家单位入驻“汉水号”。


持续深化文艺院团改革——


  修订《襄阳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奖励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指导各院团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施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工程,专业人才“青黄不接” 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实施襄阳文艺精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襄阳人文历史和新时代新作为,重点策划了襄阳花鼓戏《醉美莺河》、襄河道坠子《暖心》、湖北越调《百里丹渠》等一批文艺精品,收获业界人士盛赞和当地群众喜爱。


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组织策划“文化惠民艺暖人心”“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动,在扎实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校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传统活动”的同时,依托新兴文化旅游景区优势,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开展赏月游园会、奇幻烟火秀等创新型爆款活动,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吸引省内外游客来襄。


大力培育文化数字经济——


  不断完善帮扶激励政策,酷娱科技、猫咖网络等一大批新业态企业脱颖而出,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达369家,实现营收99.1亿元,同比增长11%


  依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我市文化文艺领域百花齐放、周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壮大主流舆论凝聚奋进气场


  3万多台收割机投入抢收、干部群众合力“雨中夺粮”、536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三夏”时节,我市争时抢收的典型做法频频登上中央媒体“C位”。


  随着一系列报道的连续刊发、播出,画面文字中干群协力的团结、不漏一人的温情、科学统筹的高效为全国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在展示农业大市良好形象的同时,让无数奋战农业生产一线的工作者受到鼓舞。


好故事要用心讲述,好声音要动情传播。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


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宣传引导创新,借势借力加强内外宣传,聚焦时政热点、突出重要节点、打造本地亮点,讲好百姓故事,传递襄阳声音,以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提振精神力量、凝聚奋进气场。


聚焦重点、营造氛围——


  以“喜迎、宣传、贯彻二十大”为主线,策划组织主题宣传20余项,中省主流媒体刊播涉襄稿件2958篇,其中,襄阳日报社参与的《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百城”大型全媒体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突出热点、提亮形象——


  今年来,精准聚焦“南阳挣钱襄阳花”“春风行动”“五一”期间等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精心策划话题议题、全力加快对上推介,推出多个百万级点击的“新闻爆款”,其中“南阳挣钱襄阳花”主题稿件全网阅读量突破6.8亿人次,直接推动春节、“五一”、端午等假期襄阳“文旅大热”。上半年,中省主流媒体刊播涉襄重要稿件1335篇(条、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涉襄稿件1651篇,让全国乃至全球人民进一步了解襄阳、认识襄阳。牢记使命,心系民生——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设立“防疫襄助”服务平台,收集社情民意1508条、线上答疑1248件、线下解困260件,并依托平台发布权威消息和相关新闻报道5 万篇(条、次),及时组织刊发“汉水襄评”系列评论文章,有力稳定军心、鼓舞士气;结合全市作风建设“奋进年”活动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组织“奋进襄阳一线行”襄阳日报社全媒体采访活动、“党风政风热线走基层”系列活动等一批蹲点基层、纾难解困的新闻报道活动,促进新闻工作者增强“四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反馈民声。


沟通内外、叫响襄阳——


  有序推进“一句话叫响襄阳”全国征集活动,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15 家权威媒体平台广泛推介襄阳城市形象宣传片《三顾在襄阳》,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万名文化爱好者投稿参赛;连续多年春节制作“城市家书”,登上纽约、北京、上海等国内外都市户外大屏;《诗画襄阳“襄”当精彩》图文稿件, 经新华社Facebook账号转发,阅读量突破1.5亿次;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洲非洲语言节目中心联合拍摄的纪录片《襄阳四季》在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主流电视台播出,全球观看量超2亿次,多国代表慕名来襄实地考察。


随着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不断壮大,襄阳城市影响力、美誉度、公信力、传


播力持续增强,在中国城市报社、中国城市品牌研究院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XX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指数百强榜”中,襄阳位列第64位。


厚植文明底色孕育古城新风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525日晚,20XX年“奋进实干年榜样的力量”致敬礼活动成功举行,通过视频短片、情景讲述、戏曲表演等多种形式, 先锋榜样、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的故事被搬上舞台,为收听收看节目的数百万观众带去了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千年古城、尚义崇文。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系统坚持从细节入手、用典型引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厚植文明底色, 让“有情有义”的城市精神薪火相传。


  发掘红色资源、依托文化场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2000余场,帮助50余万群众领悟家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通过百姓宣讲、红色书籍阅读、道德讲堂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崇德向善的风尚潜移默化、浸润人心;结合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祭英烈、敬劳模等主题活动,促进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收留聋哑流浪汉12载,花光积蓄为其治病的“大爱辅警”陈小峰;2000个日夜隐于深山,30载青春献于军工的“兵器神医”孟繁胜;坚持18年捐资50余万元,帮助150多名留守儿童和孤儿的“爱心妈妈”吕玉坤;潜心党史研究和宣讲20多年,义务宣讲2000余场的“党史爷爷”梁发双持续不断的典型选树宣传,让凡人微光,星火成炬。


  发放60余万个“时间存折”,在全市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日”,带动志愿服务500多万小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累计注册志愿者逾百万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常态;建立全链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保责任体系,实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天天迎国检+双周拉练+双月模拟测评”“红黑榜评选+双周调度约谈+追责问责”闭环管理,推动近千个文明城市创建短板、问题得到解决;推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美市场、最美公园、最美志愿者、最美小区等候选名单8期,充分展示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


走深走实的文明创建工作,让文明之花、开遍城乡。


  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群众自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激活,制约城市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盲点、漏点、堵点得到解决,越来越多


的人成为文明城市的实践者、志愿者、拥护者。


  仅20XX年,我市2人入选全国最美人物、1人入选中国好人、8人(组)入选“荆楚楷模”、3人入选湖北好人,“有情有义襄阳城”的美名响彻荆楚。


发挥资源禀赋助力产业发展


  627日,市政协十五届七次常委会议召开,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专题协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到会,与专家学者、政协委员们热烈交流,共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策。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抢抓市场机遇、发挥资源禀赋,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过硬的文化产品、优质的文化服务、发达的文旅经济,加快提升襄阳都市圈综合实力, 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优化顶层设计——


  持续用好《襄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加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措施》等政策,陆续出台《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襄阳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XX


—2024年)》等方针规划,更好地为我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科学配置资源——


  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诚邀各地专家、企业为襄阳文旅发展聚力献策;持续推进《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2021—20XX)》, 统筹推进古城文物保护、功能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增53A级以上景区,并推动原有热门景区的个性化升级,不断壮大优势互补的文旅产业集群。


聚焦重大项目——


  华侨城奇幻度假区项目、汉江生态城文旅商综合体、关圣古镇项目、隆中文化园等53个重点文旅项目同步推进,20XX年完成投资70亿元,共同浇筑支撑襄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厚积薄发中,襄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积淀、交通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山水魅力之城的动人风光得到充分激活,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消费市场持续火爆,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消费中心已初具雏形。


同心浇灌团结花


珲春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20XX75日)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


  在珲春这片红色热土上,汉、朝、满、回、蒙等36个民族心相通、情相连,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一朵朵绚丽多彩的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尽情绽放。近年来,珲春市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g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民族关系和谐融洽、边疆稳固安宁的良好局面。


  珲春市紧扣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等五项重点工作,深入民族乡、民品民贸企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开展走访调研30余次,实地查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依托辖区内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主题广场、民族村寨、社区、学校、产业项目和教育实践基地等56个创建点位,按照“单点精品呈现、多点串连成线、带线联动铺面、示范引领创建”的总体规划原则,初步形成了珲春市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线五带”工作格局,重点打造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带、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示范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示范带、民族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等5条民族工作示范带,持续将创建工作与全市各项民族工作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在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宽度的同时不断延伸深度,推动全市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成立戍边党员先锋服务队、建立空巢老人档案、推出爱民速递等便民服务举措,充分发挥三家子边境派出所“安石林警务室”阵地作用,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延边边境管理支队三家子边境派出所只是珲春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边境地区稳边固防责任有机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珲春市民宗局联合珲春边境管理大队,找准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共同开展“民族团结·富民固边”主题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珲春边境管理大队16个基层单位的工作优势,先后开展了“同心筑堡


垒”“基层组织建设年”“千里边疆党旗红”等系列活动,与102个边境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先后推荐250余名边境派出所干警兼任“村官”,积极参与村“两委”活动。同时,通过协调争取资金,珲春边境管理大队在边境乡镇建设完成了5个“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站”,在边境要道安装完成了120余个民族和边境政策宣传灯箱。各边境派出所干警与辖区群众结成“普法小组”“民俗文化小组”“义工小组”等特色共建小组20余个,并利用“老人节”“民族团结邻居节”等节点,常态化开展进校园、进村委会、进群众家中等系列宣传和法制辅导300余次,引导广大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紧干警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同心结”。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如今,珲春市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就像阳光、空气般融进全市各民族群众的生活中,流淌在各民族群众的血液里。近年来,珲春市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殊荣,安石林、陈香2人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圈河边检站获评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拥有防川村等4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为唱响“实干兴普  奋勇争先”主旋律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普洱市党建工作综述


20XX71日)


  今年以来,普洱市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定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党建引领绿色经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开放兴边前沿建设思路,聚焦中心、紧贴大局,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唱响“实干兴普奋勇争先”主旋律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示范走廊显党性党的光辉照边疆


  普洱地处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今年以来,普洱努力建设好“党性教育示范走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扎根边疆,让党的光辉始终照耀着祖国的西南边疆。


  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普洱民族团结园,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民族团结誓词》以及用傣文、拉祜文、汉文等书写的48位代表的名字。这座始建于1951年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大团结的生动体现,被称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积极用好“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独特资源,以民族团结园为中心,整合各县(区)革命遗址和实训基地,打造“一核三线”党员教育培训阵地群,推行乡村振兴、强边固防、基层治理等培训套餐。


  今年以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7.5万人次,覆盖率达80%,边境各族干部群众一心一德跟党走、团结奋斗兴边疆的誓言更加铭刻在心、实践在行。


二、党建引领新项目基层基础夯得实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文武镇创新“党建+”模式,成立重点项目保障党员先锋队,专门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村公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增加群众收入,文武镇党委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发动种植大户、外乡能人种植万寿菊,最终实现2500亩的万寿菊种植目标。同时,鼓励企业、合作社等建立“以奖代补” 机制,根据辖区农户年度销售万寿菊价格和产量进行奖励,并给予村级集体经济服务费,预计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


  放眼全市,普洱连续4年累计实施30个重点项目,基层基础一年比一年稳固。首先,完善体系,以“扩先提中治软”牵总,开展“1+3”行动计划,启动三新组织“两个覆盖”百日攻坚,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率提高26个百分点。其次, 夯实基础,实施党建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力争今年经营性收入每村超10万元,总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增量提效,强力助推乡村振兴。


三、锚定抓牢新目标“三大经济”促融合


  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指出,未来三年是云南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步伐的重要阶段。今年以来,普洱同兄弟州(市)一道,你追我赶、争先进位,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党建工作在发展“三大经济”中融合得更加紧密,为推动普洱高质量发展写下了鲜明注脚。


  今年511日,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党工委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组织生物医药产业党建联盟部分成员单位开展“人社服务进企业、政企共建促发展”党建共建活动,切实发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林板家居等产业党建联盟平台作用, 在抓党建促发展、解决问题通堵点、协作互建共联动上积极探索,与园区企业面对面宣传和落实有关助企政策,倾听企业心声,现场答疑解惑,全心全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把党建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着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普洱聚力资源经济,擦亮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亮丽名片, 在茶叶、咖啡产业链上新建党组织421个;聚力口岸经济,抓住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开放机遇,实施口岸党建共同体建设项目,提升联学、联建、联促、联治水平;聚力园区经济,制定组织工作服务开发区高质量发展17条措施,助力园区跑出“加速度”;推动上海黄浦区“滨江党建·金融外滩”与“边疆党建·金融普洱”联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四、作风效能大转变服务群众有温情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完善“村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党员中心户长)”村党组织体系,设立治理网格152个,确定党员联系户(党员中心户长)121个,实现大事网格联动、小事网格解决,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组建“村干部+民警辅警+网格员”矛盾纠纷排查小组8个,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10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10余件,矛盾


化解率达100%,实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格”、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打造出了基层党建善治新高地。


  今年以来,普洱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树牢“实干兴普奋勇争先” 鲜明导向,用心用情服务党员群众,让基层党建更有温度、更显力量。在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方面,普洱坚持正向激励,开展文明、致富、护边、绿美4 个先锋争创,逐村建立党员突击队,奋战在产业发展、强边固防、绿美建设和基层治理一线;强化反向约束,研究乡(镇)“去机关化”措施,严治“躺平式”干部,试点开展“严纪律、正作风、强担当、提效能”专项整治,处理不愿、不敢、不善担当干部88名。在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在农村试点“三变改革” 五类合作社建设,新增党组织领办市场主体271个,提升联农带农实效;在城市推行“居民代表议事”制度,实施“社区共享伙伴”计划,居民自治意识逐渐增强。开展受处分党员关爱和流动党员“暖流”行动,出台新就业群体“暖新” 十条措施,让党员群众更加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下一步,普洱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持续完善组织体系,抓实“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三年提升行动、“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三年行动等工作;深化“云岭先锋”示范创建,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推动全市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为党旗增辉为青山添绿


来宾市林业局深化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综述


20XX74日)


  20XX年以来,市林业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秉持“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 引导党员干部聚焦林业工作重点,以常态化推行林长制工作为抓手,突出抓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的“两个生态”建设,用实际行动守好“林”的资源、做大“业”的发展,推进林业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植树造林30.07万亩,同比增长8.3%;油茶新造林2.15万亩。210 日,全区油茶产业发展暨国家储备林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作典型发言; 330日,全市油茶产业发展暨国家储备林推进现场会在武宣县召开,掀起油茶种植新高潮。


一、突出建章立制把稳政治方向


  市林业局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突出党组书记、党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列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和其它重要会议的“第一议题”,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稳政治方向,凝心聚力推动工作,荣获20XX年度来宾市直机关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综合评定“好”等次。


  同时,坚决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突出主题主线,创新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的建设载体,夯实“两个生态”建设制度根基;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和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完善该局《“一把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把规范权力运行与一体推进“三不腐”、优化营商环境、涉林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项整治以及关键岗位人员廉政风险点监督结合起来,使政治生态底色更亮。


二、用活红色阵地提高党性意识


  主题宣讲、读书分享会、“绿色讲坛”“道德讲堂”“廉政课堂”、集体过“政治生日”、义务植树、涉林政策宣传、“打卡”红色基地市林业局通过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活动,活跃党内气氛,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今年3月,获评2021年至20XX年度来宾市直机关五星级党支部。


  如,组织开展“‘红湾’阅读图书漂流”主题读书活动、“‘红湾浸初心书香润林业”主题党日活动、“开卷有益书香满林”主题读书活动等,注重红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打造了一批红色教育阵地。自该局“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建成以来,已组织党员开展活动3次,100 多人次受益。


  该局还结合行业优势,携手市人民医院、市城管局建立“党建促发展为民办实事”党建联盟绿化基地,开展5场次义务植树活动;协助象州县马坪镇政府共建“龙头村红色教育革命基地”,组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义务植树”系列志愿活动;向帮扶联系点兴宾区寺山镇六力村赠送油茶苗木8000余株,并指导村民种植油茶。


  此外,该局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到三利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走进湿地保护生态”参观研学活动,了解湿地生态文化;到兴宾区大湾镇参观中共广西省工委交通总站旧址,聆听天马运输行的战斗故事和革命先烈英雄事迹,重温峥嵘岁月。


三、树牢“护绿”理念创造绿色价值


  今年以来,全市完成国家储备林规划项目备案8个,面积99.5万亩,银行放贷到位资金22.5亿元;上半年,发展林下经济产值达37亿元,完成木材发证蓄积量260万立方米(含维都林场),预计全市林业一产产值同比增长7%


  全市林业部门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重拳整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强力推动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目前,全面完成武宣县28座矿山违法占用林地问题整改,20XX年森林督查违法图斑案件查处整改完成率100%,进度排全区第一;获广西林长制工作简报(20XX年第3期)红榜通报,20XX年林长制考核排全区第四并获得“优秀”等次;因扎实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我市5家企业获自治区认定为“疫木定点加工企业”;持续深入开展植物多样性普查,在金秀大瑶山保护区内发现以樟科新物种——大瑶山琼楠为优势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


  此外,市林业部门在“用绿”上发掘新价值,今年已新增培育13家木材加工规上企业,实现规上产值达56.3亿元,同比增长15.7%;投放“来宾木材贷” 13.6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78户,直接降低相关市场主体融资成本超2600万元,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4%;项目用林保障应保尽保,安排落实49个项目用林地定额指标466.5公顷等。


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通辽力量


通辽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综述


20XX712日)


这里,从一个民族团结的小故事开始讲起。


  李福,汉族。三十多年前,由于生活困难,从外地来到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愣镇萨其日拉嘎查谋生,并在当地善良的蒙古族群众的帮助下成功落户。


  李福头脑灵活,交际广泛,仅用几年时间就成为嘎查的富裕户。他手艺精巧、乐善好施,帮助蒙古族兄弟种菜编筐、盖屋垒墙、上山打草,从不收取一分费用,还经常接济困难群众,和蒙古族牧民亲如一家。


  天有不测风云。前些年,李福身患重病截肢,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村里的蒙古族牧民纷纷伸出援手,自愿捐款救助李福。“我们都愿意帮他,这个汉族老哥伊克赛!”村里的蒙古族群众说道。“伊克赛”在蒙语中是最好、最棒的意思,在萨其日拉嘎查所有蒙古族牧民的心中,乐善好施的李福就是这样一个人。


  李福的故事是我市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在这片盛开民族团结之花的草原, 守望相助、民族团结是永恒的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犹在耳旁。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持续巩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通辽力量。


  同心掬得满庭芳。仅仅20XX年,我市就有19个集体、28名个人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5 个。


一、在这片草原,党的领导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核心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我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


  2021年以来,市委先后召开常委会16次,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体学习会6次,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围绕民族工作开展学习交流研讨。各旗县市区全部召开常委会会议学习传达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共组织中心组学习研讨19次。


  市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宣讲,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面向全市开展分众化宣讲,全市上下掀起学习宣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高潮。


  市委召开民族工作会议,制发了《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确保党中央精神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我市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干部凝心铸魂、自觉行动。制发《关于加强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的工作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授课内容, 列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列为基层组织“三会一课”和党员必学内容。2021年以来,市旗两级举办主体班次311期,100%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程,民族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占比达到10%以上。市级重点培训党员1970人,旗县普遍培训党员6.1万人,基层党委兜底培训党员7.76万人,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5806次。


  全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纳入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和党建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将民族工作列入巡察工作五年规划,20XX年开展了民族工作专项巡察。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在旗县市区、市直单位年度考核“从严治党”总分中分别占比37.5%34.89%。出台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措施,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一家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成果,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7942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232 件。


  守好学校主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纳入国民教育。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4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4.4万名教职工全员参加。在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领域、常态化开展社会面宣传教育。全面启动“一周两月”系列活动, 采用“主场活动+专项领域”相结合的宣传方式,通过举办知识竞赛、体育竞赛、参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召开集体学生会、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品、开展送政策下乡活动等,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2021年以来,全市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等各类活动1.1万余场次,受众71万余人次。


  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完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制定印发《20XX年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行动计划》《通辽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分工方案》,着力推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各战线投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来。举办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培训班、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互观互学”现场会,制作推出“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说系列节目,讲好通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递正能量。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行动计划,搭建“1+3+3+N”载体平台,通过开展不同维度的专项行动,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二、在这片草原,齐心协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今年530日,开鲁县民族团结“小石榴籽”红领巾千人宣讲团在宏盛小学正式成立。宣讲团将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拉长时间轴来看,我市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常态化开展烈士公祭、红色故事征集、红色线路体验等主题活动。制作播出《通辽记忆》系列微纪录片,举办“草原儿女心向党”文艺汇演、“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活动近200场次。全市各级群众性文化团体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月月传”“中华民族一家亲共圆伟大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汇演”等文化惠民演出100余场次。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


  20XX928日,以“打造西辽河文化符号、树立新时代通辽形象”为主题的宣传普及西辽河文明研究成果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在为期3天的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就西辽河文明研究成果及其宣传普及、推广应用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充分论证了通辽地区历史文化在西辽河文明历史进程中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这次研讨会充分挖掘了西辽河文化内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西辽河地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2021年以来,依托市委党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研究23项,其中,自治区级研究项目16项。开展“追溯西辽河文明之光”专项行动,建立西辽河文明研究专家工作站,对区域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开展系统研究。加强西辽河文化资源挖掘,在市博物馆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室,举办西辽河文明研究研讨会,利用全市馆藏资源,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底蕴。先后拍摄历史文献纪录片《流淌的文明——西辽河》《巡礼西辽河》,推出《图说西辽河文明》宣传册。策划编写了《西辽河文明核心区—通辽篇》《草原丝绸之路》《通辽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录》等书籍。


  加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传播推广。开设“深入推进‘两个打造’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草原文化瑰宝中华文明之光”等专栏,刊播各类稿件1500 余篇(条),共开展“石榴籽心贴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64场次。创作了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艺作品,歌舞剧《彩云飘落的地方》入选20XX年自治区艺术精品工程项目。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突出共同体理念,编制了《通辽市城市风貌设计导则》,启动编制《通辽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力求在城乡建设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坚定做好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9年级已实现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 高一年级全部开始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纳入普法宣传教育内容,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工作,常态化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


三、在这片草原,同心同德推动各民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第一次来驾校是考小车驾驶证,现在是这里的大车教练员。从花钱到挣钱,从学员到教练,你说这变化大不大!”市民刘永喜谈到自己的经历,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现在,刘永喜是科左后旗安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的教练员。虽是蒙古族,由于经常和汉族同胞打交道,他的汉语和蒙古语说得都非常流利,蒙汉兼通的语言优势加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他成为安通驾校学员眼中的“金牌教


练”。现在,他一年的收入达到8万多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刘永喜是各族群众努力奋斗、努力拼搏过上好日子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市坚持“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原则,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建设现代化新通辽、创造美好生活。


  我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20XX年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5.7万人,全市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63万人。落实“技能内蒙古”行动,推动各族适龄劳动力职业培训全覆盖,20XX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2.54万人次。


  聚焦基本民生保障为民托底。围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重要要求,持续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实施“纾难解困办实事”“温情关爱夕阳红”“护佑朝阳助成长”共建项目,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截至6月上旬,我市现有城乡低保对象99649169903人,支出低保资金32040万元。前6个月,全市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565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411万元,同比增加107万元,增幅8.2%。累计为517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助资金290余万元。“两项补贴”政策惠及3.98万困难残疾人和4.23万重度残疾人,共计发放生活补助资金2400余万元。


  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成立通辽乡村振兴学院及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选派840支工作队、1816名干部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2021年、20XX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2.61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783个。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7689元,同比增长13.48%,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扎实有序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依托社区打造信息、援助、服务、宣传、活动、协作“六个平台”,推行“五表一台账”服务工作,及时登记和回应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各类民生咨询。引导鼓励农村牧区少数民族群众到城镇务工经商、定居安居、创业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千里科尔沁草原,守望相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各族群众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勠力同心绘就民族团结壮美画卷。


文明之花香满城 志愿服务暖人心


贵阳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综述


20XX713日)


  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一次次察民情、解民意的惠民服务, 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融合发展在筑城的街头巷尾,各类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近年来,贵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决策部署,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强阵地搭平台以“高位”促“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这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只有建好文明实践阵地,才能让文明实践活动生根发芽。


  精心谋划高位推动。贵阳市以市级中心为核心和龙头,以区(市、县)级中心为支撑,以乡镇(社区)和村(居)两级为延伸,以居民户为最终落脚点, 构建深度融合、集中统筹、分散管理的五级联动协作体系。


  构建高效的决策体系。成立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统一决策、高位推进之势,稳步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构建协调配合的执行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贵阳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贵阳市推进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全市统筹协调、统一调度,各区(市、县) 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主动作为的高效运行机制。


措施到位,效果显现。


  2018年,贵阳市探索开展清镇市首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


  2019年,先行建设观山湖区和乌当区第二批国家级试点。同时,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一体推进的要求,贵阳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试点建设工作。7月,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1.0版)启用。


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居)


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8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全覆盖。20XX年,贵阳市委党校等7处阵地被列为首批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


心,南明区图书馆等22处阵地被列为首批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进一步整合各类阵地资源,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从试点建设到市级统筹,再到深化拓展,贵阳市高点站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着力推动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走深走实,倾心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贵阳“答卷”。


二、聚项目树品牌从“端菜”到“点单”


  “社区阅览室缺少书籍,需要书籍。”近日,耿女士在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发起心愿。


  耿女士是观山湖区华润国际D区润兴社区的居民,平时喜欢看书,一直期待润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阅览室对外开放,但阅览室由于无藏书这个客观原因迟迟不开。她便通过云平台发起心愿,希望有志愿者或爱心机构捐赠书籍,争取阅览室早日开放。


  根据“心愿”对象属地,云平台将“心愿”下派至观山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心“接单”后,将“心愿”下派至金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随后,实践所立即组织志愿者为润兴社区捐赠书籍。没多久,通过志愿力量募集了40本书籍并送至润兴社区。


  同时,观山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广泛发动志愿服务组织力量向社会各界募集书籍,目前已有一家省外爱心机构向观山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捐赠书籍100本。


  文明实践,重在“文明”,贵在“实践”。助热爱阅读的市民完成“心愿” 是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提档升级后新上线的特色功能。


  20XX11月,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进行全新系统升级,上线心愿单、志愿活动发布与招募、志愿项目管理等功能;今年6月,还重点打造“心愿拼单”功能板块,通过团长收集社区群众的共性需求,发起拼单心愿,实现优质资源下沉至社区。其中,已经提供的“轮滑技巧培训”“青少年自行车骑行科普”等志愿服务深受社区群众好评。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贵阳市还全力打通群众“需求侧”与志愿服务“供给侧”有效衔接渠道,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互通互融工作体系,并探索建立“问单—点单—派单—分单—核单—领单—结单—评单—


晒单”的“九单”运行流程,对志愿服务项目实行闭环管理,实现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深刻改变。


文明实践“搭台”,志愿服务“唱戏”。


  从抗击疫情的战线前沿到文明劝导的交通路口,从敬老助老的情暖福利院行动到奉献爱心的志愿支教,从便民利民的广场市场到为民惠民的实践站所如今的筑城大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阵阵清风,吹拂着各个角落,温暖着人心,传播着文明,浸润着百姓的生活,成为筑城最亮丽的底色。


三、促融合聚合力从“常态”到“长效”


  按照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标是成为县域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标是筑牢城乡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从两个中心的本质而言,二者均是面向基层百姓、融入基层社会、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对于贵阳市级“双中心”的融合发展,早在2018年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之初,贵阳市委宣传部就提前做好了布局,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与贵阳市融媒体中心同址建设、同频规划、同步发展、同时推动的要求。


  2018年至20XX年,贵阳日报传媒集团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市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


  推进技术平台互联互通。将文明实践云平台的功能嵌入市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融媒大脑”里的“甲秀新闻”APP和贵阳网,并在此开通文明实践云平台入口,促进两大系统互联互通。


  推进阵地建设互联互通。在贵阳网、“甲秀新闻”APP上分别开设“文明贵阳”专属频道,截至20XX年,在专属频道已累计发稿1万多条。在“学习强国贵阳学习平台”开设了“文明实践”专栏,累计发布了2000余篇(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关的稿件,其中多条稿件被推送至学习强国首页。建立并推行了集舆论宣传引导、志愿服务与融媒问政服务于一体的“1233工作机制”。


  推进业务工作互联互通。市级融媒体中心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宣传报道的重要内容来源。据不完全统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以来,市级融媒体中心各渠道累计发布相关稿件超过36万条。


  与融媒体中心功能互补。2021年,贵阳市启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融媒问政板块的融合试点工作,选取云岩区作为试点区,将新时代文


明实践中心中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解决的群众需求,交由融媒问政进行处置,对于融媒问政涉及的政务服务无法满足、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的群众需求,发动志愿者进行解决。


融”出生命力,“合”出新活力。


  20XX9月,贵阳发生新冠疫情,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动全市参与抗击疫情的各级志愿者参与宣传报道,为融媒体中心提供疫情防控一线的宣传稿件与新闻线索。


  数据显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各渠道提供稿件及素材(图片、视频、线索等)超过两万条(次),被各级媒体采用并刊发图文稿件5000余条、视频稿件434条,传播量超2000万。


  载文明而驰,沐清风前行。在筑城大地劲吹文明新风,街头巷尾盛开志愿之花,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凝聚起党群同心、感恩奋进的澎湃力量。


向着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


濮阳今年上半年濮阳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20XX77日)


时值盛夏,万物竞茂,生机勃勃。


  走访于濮阳工业园区,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源头发力;一条条产业链条补强固延,增添韧劲;一项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提质增效


  迈着铿锵的步伐,20XX年又过半程。在新发展格局中爬坡过坎、砥砺奋进的濮阳工业园区,延续着春天的“生机”自信作答,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中有进、越走越坚定。


  今年以来,工业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紧扣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制造业倍增行动”,牢固树立经营园区理念,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预计上半年,工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2.45亿元,同比增长23.26%;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96.1亿元,同比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6亿元,同比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24.3%, 呈现出质效双升的强劲态势。


一、项目建设推进有力


  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等活动,力促加快项目推进进程。产业项目方面,大禹、路通、汉道、中原石油助剂等项目顺利试产,航民、宝利等项目即将进入试生产,景森、展辰三期、昱宏、德谦、彩之虹、鑫源等项目力争今年建成投产,三棵树、保立佳、天能再生铅、气化岛等项目取得突破


性进展,下半年将全面开工建设,华昇物流园通过国家AAA级物流企业现场评估。


  基础设施项目方面,经十路北段、中科化路北段建成通车,蓝海路中段、文昌街东延、经三支路完成施工招标,6座垃圾中转站(含公厕)建成投用,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工,正在协调运营相关事宜。同时,公共管廊、质检中心、智慧园区二期、危化品物流园、铁路集装箱物流园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工业园区立足制造业项目高质量发展,定区域、定点精准招商, 奔赴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陕西等10余个省市参与和自主开展招商活动, 拜访企业20余家,对接项目30余个,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上半年,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110.3亿元,深入对接陕西绿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石油化工伴生气项目、浙江新和成精细化工材料项目、河南宣垣精细化学品项目、上海新佑催化剂项目等20余家企业,总投资约200亿元。其中, 宣垣项目已通过联审联批手续,计划近期上会研判后签约。同时,持续跟进天能集团、航民集团后续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宽园区产业发展链条。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把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依靠创新加快动能转换、驱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创新企业集群。持续开展“春笋行动”、“专精特新”行动,今年以来,新增恩赢1家省级绿色工厂、海尔希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恩赢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东方雨虹、展辰成功申报省“瞪羚”企业, 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建设园区创新中心,力争省质检中心早日具备使用条件,加快完善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同时,对全区工业企业开展拉网式筛查走访,强化科技服务和政策指导,组织金启橡塑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引导金泰化工、东浦科技等企业进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再上新台阶。


  促进科技赋能成果转化。投资扩建3.6亿元的天能3200KVAh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新增产能20亿元。届时,天能循环产业园将成为真正意义的百亿产业园。


四、分析调度科学有力


  坚持经济运行分析会等制度机制,充分检视企业运营效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对企业分类施策,加强分析调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充分发挥园区经济运行专班和首席服务员作用,在企业的“产、供、销” 及公用工程供应等方面做好统筹协调,全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积极为企业拓宽销售渠道,重点协调企业突出问题,为企业纾困解难。


  在保障投产企业的长周期、高效率、满负荷生产的同时,确保在建项目早投产、签约项目早开工,加快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


五、重点工作统筹开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承诺制、“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改革举措,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抓好“三夏”工作,完成小麦收割面积11900.28亩,秋粮


作物播种面积11900.28亩。认真开展违法占用耕地建房排查整治,已完成整改9 宗,正在整改1宗。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9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2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38人。


  实施根治欠薪夏季行动,切实维护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狠抓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昌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加大城区市容环境整治力度。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文化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六、安全环保扎实有效


  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守安全环保发展底线。将风险研判作为每周工作例会、管委会常务会议的常设议题,对各种风险隐患及时掌握、随时解决。


  今年以来,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共检查企业97家次, 查出各类问题和隐患630项,已整改595处,整改率95%。组织企业开展生产安全事故演练74次、防汛应急演练34次,区级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活动1次,应急处突能力不断增强。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完成各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工作, 上半年我区空气质量全市排名第二,土壤质量持续稳定,园区未发生较大污染事故。


七、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习制度,召开党工委会议6次,举办中心组集中学习6次、集中研讨活动5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阵地、抓导向,积极组织开展35场次宣讲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持续夯实全区上下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在抓好干部夜校学习的同时,举办演讲赛、辩论赛、对抗赛等活动30余次。非公党建成效明显,农村违规发展党员排查整顿工作圆满完成,“五星”支部创建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增强。


  清廉濮阳建设深入推进,处置问题线索22件,党纪政务处分5人,起到有力震慑作用。


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助推宁德高质量发展


闽东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综述


20XX712日)


  开展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推行市直机关“数智党建”20XX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和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的指导下,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及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定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不断推动新时代宁德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一、把好政治建设“总开关”


  党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机关党建首要位置。


  抓实理论学习宣传,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召开部署会,制定并印发方案,要求机关各级党组织在理论学习上走在前、作表率。并创新开展“全面争优争先争效、奋力谱写宁德篇章”主题宣讲活动,打造“理论+文艺”“网络直播”等宣讲新形式,活动覆盖我市各县(市、区),现场聆听的机关党员干部约4000多人次。


  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扎实推动市直机关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推出10 条“传承红色基因,走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经典体验线路和8条“新思想学习精品路线”,并命名挂牌9个市直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实现市直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活动“全覆盖”,推动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组织开展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420名市直单位年轻干部深入9个县(市、区),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走访农户百余家,并办理一批实事,形成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等方面调研报告48篇、心得体会800多篇,相关经验作法在省级平台、媒体推广。


  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在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推进市直机关“数智党建”建设,研发推广党员“E报到”网络管理服务平台,


进一步创新“双报到”机制举措。对有关市直单位党组(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开展集中检查,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组织市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深化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机关组织工作得到上级发文肯定。


二、密织融合发展“新网络”


  服务全市中心大局,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鲜明导向。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始终坚持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持续开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号召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认领“一亩田”,进一步盘活农村撂荒地资源,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共3万多名党员干部出资2807万元,带头认领撂荒地1.14万亩,带动社会各界认领撂荒地3万多亩。


  助推打响“宁德服务”。引导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主动服务、一流服务中发挥引领和表率作用,并积极开展打响“宁德服务”主题相关实践活动。在市级主流媒体、宁德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宁德服务”专栏,报道典型文章80多篇,40家市直单位参与交流和宣传。


  助力疫情防控一线。新冠疫情期间,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要求,自觉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组织机关党员下沉基层一线,在疫情防控中彰显责任担当。截至目前,开展“抗疫, 我们在行动”志愿结对帮扶15.36万人次,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志愿突击队员6308 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3万多人次,抽派到急难险重岗位服务1.01万人次。


  一系列真抓实干的行动和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以党建为引领、以作风为保证、以实干显担当的奋进力量。下半年,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将紧紧围绕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做好相关宣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助推宁德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文明创建激发人社力量


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综述


20XX715日)


  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目标。市人社局自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后,在文明创建路上不断前行,确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工作目标。


  这是一种久久为功的坚持。三年来,市人社局全体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办决策部署,驰而不息地加强政治引领、提高干部素质、树立行业新风、履行社会责任。


  这是一份令人称道的贡献。开展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以来,市人社局在各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捧回了“全国节约型机关”“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用常态化文明创建为郴州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之基


  近年来,郴州人社系统突出特色、落实责任,融合统筹、协同推进,形成了团结一致、花开互映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风尚和工作态势。


  市人社局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主体任务。全局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学习宣传工作,广泛运用党组中心组学习、支部专题学习等形式以及“学习强国”、文明网等平台及人社媒体、宣传橱窗等阵地,认真开展学习,确保全体干部职工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该局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使之成为干部群众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认真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学习宣传活动,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为文明单位创建提供道德滋养。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


义教育实施纲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 开展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


二、深化文明创建营造浓厚氛围


  雨滴入土方润物。市人社局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融入日常,逐步形成科学的常态化机制。出台《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三年行动计划》《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XX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方案》,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制,设立文明创建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障20XX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的顺利实施。


  ——全力投身创文建设。该局紧紧围绕郴州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任务要求,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建共享。


  ——开展文明健康宣教。深入贯彻执行中央文明委《关于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通知》,广泛推进“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活动,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深化职业道德建设。举办道德讲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着力培养干部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弘扬高尚的职业精神,养成规范的职业行为。


  ——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出台《20XX年郴州市人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加强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引导干部群众践行诚信准则,做到诚信服务、诚信执法。


三、弘扬志愿服务凝聚向善力量


  看得见的创建成果,说不完的文明故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文明单位创建的基本要求,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是衡量文明单位“含金量”和“可信度” 的重要标尺。


  市人社局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任务,大力发挥单位自身优势,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以“以人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执法维权等方面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打好重点民生


保障仗,服务旅发大会和乡村振兴。结合自身特点,广泛组织参与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精准便利的志愿服务。全局所有干部职工全部注册成为志愿者,经常性开展保护环境、社区服务、公共文明引导等活动,积极参与慈善捐助、志愿助残、支教助学、无偿献血、植绿护绿等社会公益活动, 创建“春风行动”志愿服务品牌。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倡导勤俭节约、绿色环保,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培育良好行为习惯。广泛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节约型机关(单位)创建行动、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文明餐桌行动,积极参与生态社区和绿色出行等, 培养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提升文化建设增强队伍向心力


  广泛开展“向奋斗者致敬”“巾帼心向党·奋进新时代”等主题活动,开展向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倡导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完善单位文化体系,开展党建文化和文明创建等专项文化提升行动,丰富文化内涵,开展羽毛球赛,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氛围。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开展全民阅读,组织“巾帼学习会”“五四青年学习会” 等活动。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开展户外游艺、徒步健身、工间操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


  深入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评比等活动,激活创建“细胞”。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践行文明规范,弘扬时代新风。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开展网上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新风正气。


  一场场接地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让党的声音入脑入心,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人社干部职工的心田。


五、坚持人民至上人社服务暖人心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在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人社系统各部门单位始终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改进作风的着力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让百姓办事更舒心、更放


心。


  该局围绕转变作风、廉洁勤政、执政为民,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人民立场、使命担当,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社保、失业保险、工伤、就业等窗口服务单位,围绕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加强从业人员文明礼仪培训,规范岗位服务流程,公开服务标准承诺,完善投诉处置机制,开展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提供文明、优质、高效服务,营造了“身在郴州办事无忧” 的营商环境,群众服务满意率超过95%


  文明单位既是在社会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先进集体,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


  荣耀弥足珍贵,未来更为可期,郴州人社将继续以创建为载体,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继续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机关作风廉洁务实


十堰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以党建引领推动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20XX71日)


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近年来,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好、正、实、优”清廉机关建设目标,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在清廉十堰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廉动力”。


一、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教育引导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在清廉机关建设中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强化组织领导。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的通知》,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形成强大合力。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定期联席共商、重点任务共谋、部门协同共抓、调研督导共促、示范联系共建、信息经验共享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清廉机关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优势,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态势。


  加强源头治理。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单位结合最新工作要求, 修订完善机关制度,建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健全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干部管理和财经纪律等规定,扎紧制度“篱笆”。


  培训学习提能。主动把清廉机关建设融入能力作风建设工作,开展纪检、党务业务培训,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模式等方面进行立体式锻造、全方位重塑。把廉政警示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必修课”,提示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警钟长鸣筑牢防线》,通过以案释纪、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谈心谈话醒神。联合市纪委监委派出纪工委每月组织部分市直单位机关纪检干部开展集中学习、工作交流和谈心谈话,推行风险提示和教育提醒常态化。紧盯各节假日,开展廉洁纪律提醒,时刻紧绷廉洁自律之弦。认真落实任前廉政谈话制度,组织20XX10月以来新任的40名市直机关党组织书记召开集体谈话会,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强化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


二、实施改革创新树立廉洁品牌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围绕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清廉机关建设走深走实。


  实施机制创新。市公安局东岳分局制定《微监督工作细则》,建立完善微小组、微事项、微机制、微成效四“微”一体“微监督”机制,打通基层所队监督执纪“最后一厘米”;市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人民检察院司法办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引》,健全案件流程监控、质量评查、数据分析研判等三项制度;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出台《离任法院工作人员违规从事律师职业和诉讼代理相关业务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十堰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业外行为指引》等制度,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


市司法局聚焦执法规范、包容审慎监管、司法保护、恵企政策落实等领域,充


分发挥法治督察和行政执法监督利剑作用。


  坚持服务创新。联合市行政审批局组织进驻窗口单位开展以对党“忠心”、敬业“同心”、为民“暖心”、服务“潜心”、奉公“廉心”为主要内容的“清廉窗口”创建工作,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服务优、清廉干净的窗口队伍,打造十堰政务服务“事事通”品牌。


  实现管理创新。紧紧围绕提升全市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抓落实能力,锻造对党忠诚、务实重行、主动作为、争先创优、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开展周晒业绩比作为、季度拉练比贡献、述职测评比优劣、绩效考评比位次、评先表优比担当等活动,打造“五个过硬”干部队伍,为清廉机关建设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三、弘扬清廉文化巩固创建成果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强化专项治理,坚持文化浸润,持续巩固清廉机关创建成果。


  突出专项治理,打造清廉队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查找2020年以来重大工程项目及社会投资房地产项目决策、招标投标、土地出让、规划许可、施工管理、资金使用等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以及工程建设领域“行贿受贿、插手干预、围标串标、转包及违法分包、虚报工程量套取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加大整治力度,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对新入职干部开展谈话提醒,加强警示教


育,为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开展“五亮五共”活动,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加强清廉家庭建设,强化“八小时外”监督,打造廉洁担当干部队伍。修改完善《十堰市清廉机关建设任务清单暨考评标准》,将争创清廉机关作为市直单位机关党建责任制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各单位清廉机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系列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单位优势资源,紧扣“清廉” 主题,设置廉政文化墙、文化走廊,举办“职工摄影展”“书法展”,打造“清新之路”“亲清之路”“清风之路”研学线路,设立“清廉驿站”。开展“青廉说”等廉政主题教育,举办以“‘工’话清廉‘会’就蓝图”为主题的全市职工清廉文化作品展、“清廉文化”诗歌朗诵创作大赛等活动,拍摄清廉机关建设专题片《廉政聚焦》,及时展示市直单位清廉机关建设的新做法、新经验、新动态,为各单位提供交流经验、学习先进的平台,营造清廉机关建设人人参与、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让韶关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美好


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护航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综述


20XX 7 11 日)


  山青花欲燃,水绿风荷举。连日来,我市三级人大五级代表积极响应省委和省人大号召,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主题,共同开展20XX年代表集中履职活动。他们深入林间地头,走进代表联络站,来到百姓家门口,主动捐款种树, 调研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宣讲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 积极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参与绿美广东建设。一场声势浩大的“绿美广东人大行动生态韶关代表添彩”主题活动迅速在全市铺开。


  今年,“绿美广东”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绿色正成为广东的鲜明底色、重要特征。市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以及省委书记黄坤明在韶调研的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打出“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的组合拳,依法履职,主动担当,充分发挥人大作用,护航绿美广东、绿美韶关生态建设,全力助推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


一、“六个聚焦”精准发力


  我市是林业大市,森林覆盖率74.52%、林地保有量144.5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05亿立方米,这三项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粤东西北首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是广东北部生态屏障、南岭国家公园创建主阵地,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地。


  20XX年是全面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目标任务为方向,将其列入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重点,聚焦“六大行动”精准发力。


聚焦“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开展林分、林相改造等专题调研; 聚焦“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强化精准监督和全过程监督。紧扣


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收集等重点,开展有效监督;不断强化对市政府环境


状况与目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开展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情况、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题调研;


  聚焦“实施绿美保护提升行动”,对车八岭、丹霞山、南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等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开展野外用火、森林防火等工作调研,进一步促进森林督查、巡护等工作水平的提升;


  聚焦“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对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南粤古驿道等道路景观情况,河流两岸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特色营造等万里碧道工程进行跟踪调研;


  聚焦“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开展古树乡村和古树公园调研,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管理;


  聚焦“实施林业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开展国储林项目建设,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碳达峰、碳中和等调研。


  为强化监督作用,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当前,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合力,制定《关于开展“绿美广东人大行动生态韶关代表添彩”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以绿美广东重点任务及群众关切的问题为内容,组织人大代表集中履职,采用“1+N”主题活动模式,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进联络站接待群众、走访群众听取意见建议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的作用,打通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最后一公里”,各级人大代表以代表联络站为平台,了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社情民意,及时督促解决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的各种突出问题。


二、法治引领护航“绿美”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在建章立制。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法治引领,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写入法律制度,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蓝天绿水青山。


  “十四五”期间,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我市科学编制立法规划和计划,统筹安排包括《韶关市城市绿地管理条例》《韶关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


《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决定》《韶关市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韶关市古驿道遗迹保护条例》《韶关市古村落保护条例》等在内的6 项立法项目。


  为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生态惠民,“小切口”立法,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调研,广泛听取和收集各界意见、建议,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有序开展立法工作。如市人大常委会颁布施行了《韶关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确保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保证群众喝上干净、卫生、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环境风貌、提高城市绿地管理水平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市人大常委会有针对性地开展《韶关市城市绿地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结合我市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实际, 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出台了《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决定》。为协同构建高品质的城乡绿美生态环境,我市还将陆续开展《韶关市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条例》《韶关市古驿道遗迹保护条例》《韶关市古村落保护条例》等立法工作。


  为确保法治护绿见成效,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市、县联动方式,加强执法检查。在全域开展《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韶关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执法检查;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执法检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突出特色“练内功”  让主题教育有声有色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九个一”活动综述


20XX715日)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在做实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在自选动作上下功夫, 集中开展“邀请专家教授进行一次专题授课辅导,组织党员干部赴‘两弹一星’ 干部学院接受一次党性教育,进行一次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赴上滨河路社区进行一次‘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举办一期省人大机关青年干部培训班、一次‘青年大讲堂’、一期‘网上读书班’,围绕‘如何在深化人大四个机关建设中体现和锤炼坚强党性’进行一次党性大讨论,组织党员干部赴机关乡村振兴点进行一次走访帮扶并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九个一” 活动,使人大工作更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实践特色、亮出民主底色,展现发展成色。


一、立根固本淬炼坚强党性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黎明在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省人大常委会两级党组注重“学讲研”结合,紧紧抓住“关键少数”示范带头作用,学习动员、领学研读、自学精读、总结交流,为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树标杆、作表率,在深学细读中检验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强化党员政治意识和党性意识。


  学习期间,大家紧抓时间,蓄能充电。以“8+X”为重点的理论学习内容, 逐字逐句研读必读书目,原原本本学习选读篇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 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


感认同,不断推动由学懂向悟深转化、由弄通向笃信升华。


  研讨期间,大家认真思考,深入交流。在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开展党员党性大讨论暨专题研讨过程中,党员干部紧贴人大工作实际、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联系本职工作,聚焦解决问题、寻求应对之策。


  如何在建设现代化新青海中体现和锤炼坚强党性?如何让立法真正做到“小快灵、真管用、有特色”?如何做好新时期人大监督工作?


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党性大讨论主题聚焦、形式多样,既有党课专题辅导,又有分领域问题阐释。联系新时代伟大变革,大家对开展主题教育重大意义、成果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更通透。”党员干部们说。


  理论清醒,更加笃定前进方向。大家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加强党性锤炼, 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认真查摆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绝对领导, 切实做到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大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二、守好根脉补足精神之钙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省人大常委会依托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区域内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打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和生动课堂。


  510日,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原子城,开展“感悟‘两弹一星’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为主题的党性教育活动。5月的海北大地虽然春寒料峭,晶莹的雪花在“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上空飘落,但大家追忆峥嵘岁月,感悟革命理想的热情不减。大家深入上星站、爆轰厂旧址等地参观,在一处处斑驳的遗迹、一篇篇详实的史料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回顾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精神洗礼。


吟诵着“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


已过桥。”“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这首诗,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到工作、学习各个方面,落实到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学思想、强党性”为依托,把“重实践、建新功”作为落脚点,不断推进人大工作和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以案为鉴筑牢廉洁防线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正向引导和反向教育相结合,把主题教育与学党纪贯通起来,切实让党员干部真正将“忠诚、干净、担当”学进脑、刻在心、践于行。


  “由于贪恋权力,我逐渐开始自我膨胀,沦丧了理想信念的同时也失去了自由,我现在追悔莫及”525日,机关干部职工和部分离退休人员,赴青海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荧幕上服刑人员深深地忏悔,给在场的每一名干部职工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和心灵震撼。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主题,以“清风廉韵海晏河清”为主线,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全体人员依次参观了旗帜篇、警示篇、信仰篇、践行篇,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从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中接受深刻教育。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执行党的决定”警示教育活动中,大家面对鲜红的党旗,高握右拳,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铮铮誓言,铿锵有力,让现场每一位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警醒与鞭策结合,整改与激励并举,在接受精神洗礼的同时,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大家表示,要以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为契机, 紧紧围绕陈刚书记提出的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六问”,对照党章党规党纪, 严肃反省反思,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扎实推进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持续拧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螺丝,绷紧遵纪守法之弦, 真正让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以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过硬的本领,保障和推进人大机关各项工作高质高效。


四、笃行奋楫激活青春力量


  “这是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机关青年干部是整个队伍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大家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未来可期。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青年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在本职工作中砥砺新风貌、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做政治立场坚定、对党忠诚的有志青年;做博学笃行、本领过硬的有识青年;做敢于担当、勤奋务实的有为青年;做修身明德、脚踏实地的有德青年。”54日,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开展“学思想、提能力、显担当、展风采”“青年大讲堂”活动中,常委会领导对全体青年干部提出了要求。


  为切实做到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应邀与青年干部分享公文写作经验体会,6名青年干部结合岗位职责围绕主题教育和公文写作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


  “青年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把讲规矩摆在前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信条,注重扣好‘第一粒扣子’。”“在构建人大社会建设职责范围内的基层社会治理法规体系当中,只有通过深入基层,带着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 扎实开展对策性、前瞻性、跟踪性、解剖式、督察式的调研,才能在法规的起草和审查服务过程中,实现确定的立法目的。”“要积极担当作为,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着力把握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履职尽责,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为推进‘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添砖加瓦。”


  青年干部悟思想、谈体会、献良策、谋发展,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要义的理解把握,为今后工作找准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五、用心用情坚持人民至上


  初心就是力量,人民就是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以“九个一”活动为载体,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做起,聚焦基层困难群众难心事、烦心事,切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的成果就在身边。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把事关基层群众切身利


益的事交给群众检验,是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开展各项工作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积极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途径。法制委法工委党支部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调研盐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运行情况,面对面征求基层人大代表、机关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商讨改进对策;财经委党支部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两条例”执法检查具体组织实施中,坚持问题导向,防止两种倾向,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检查方法,真正实现“三结合”;为进一步做好《青海省包虫病防治条例(草案)》的初审,教科文卫委党支部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下拉秀镇和囊谦县白扎乡白扎村召开立法论证会,邀请当地干部逐条翻译法条,听取基层干部和牧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民侨外委党支部组织召开《黄南藏族自治州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修订)》专家论证会,充分采纳各方意见建议,使条例更加符合黄南州实际;监察司法委党支部、社会建设委党支部整合“党委政府+行业+工作小组+联络员”力量,赴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调研督导助企暖企春风行动推进情况和乡村振兴工作,用心用情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农牧委党支部把乡村振兴保障促进措施作为审议重点,力求在《青海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体现“三农”所需,体现民之所呼;环资委党支部采取“人大主导+工作专班”的模式,高效推动立法进程,加快制定《青海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人代工委党支部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群众服务员,与互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党支部联合举办“人大代表讲坛”主题活动,邀请在青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向基层人民群众宣讲全国和省市两会精神,分享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推动党的理论政策深入人心;机关妇委会组织机关巾帼志愿者向上滨河路社区、乐都区芦花乡、湟中区多巴镇幸福村、拦隆口镇尼麻隆村的贫困母亲赠送147个“母亲邮包”,帮助贫困母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机关各党支部深入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镇幸福村和拦隆口镇尼麻隆村的联点帮扶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健康状况和生活开销等情况并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大家一起畅谈乡村发展变化,进一步激发群众向更加美好新生活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润物无声,落地有声。“党给我们送来了温暖,也带来了力量。我们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越过越好。”在“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中,居住在上滨河路社区的部分困难群众收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16个党支部送去的微波炉、电饭煲、米面油、牛奶鸡蛋等物品,受助群众向前来慰问的机关党员


干部感激地说着。


  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普法宣传、物资赠送涓涓细流,汇成大爱长河,“九个一”活动不仅成了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具体实践,更拉近了机关党员干部同群众之间的距离, 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高质量建设产业“四地”的关键时期,省人大机关将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把所学所悟转化为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的精神状态,转化为攻坚克难、凝心铸魂的坚强根基,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务实动力,以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的新时代担当,不断凝聚成推进主题教育向深里走、向心里走、向实里走的巨大合力。


把好安全生产“总开关”


安阳市应急管理局全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综述


20XX713日)


  “安全生产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年初以来, 市应急管理局广泛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事前预防夯基工程’,着力从组织领导、责任体系、制度机制、监管执法等层面,强化和改善安全生产的基础环境,全力打赢安全生产夯基攻坚战。”710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张茂林对记者说。


一、守住风险防控“警戒线”


  安阳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安全生产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市应急管理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质扩面,在全省率先建立对县、区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月考核、月通报工作机制,对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的县、区进行约谈,不断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安委办成立9个综合检查组,采取“专家+执法”“三个到场” 等形式,持续深入县、区、乡镇基层一线开展督导检查。20XX年上半年,市安委办共督导检查部门、单位、企业910家次,发现问题隐患1360处;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明确矿山、危化品、消防、文旅等15个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各类企业8078家次,发现重大隐患92处, 已整改61处。


  市应急管理局强化重大灾害风险监测和预警,定期开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会商研判,为各级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序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细化落实各项防汛责任,明确各类各级防汛责任人,实行台账式管理,统筹推进各类防汛应急预案修订;狠抓森林防灭火工作,建立市、县、乡、村、护林员五级网格化管理制度,设置210个防火卡点,增派1000 多名巡护人员,对全市重要林区、山区、路段、坟墓集中区域等重点部位和关键地段进行死看硬守,落实进出林区“扫码”制度,设置300个“防火二维码”, 加强对进山入林人员的管理。


二、织密应急保障“防护网”


  “泄露、着火、人员受伤,请求救援”627日,省20XX年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安阳新型化工产业园区铜冶片区举行。在演练


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经过近1个小时的战斗,救援人员成功完成救人和灭火任务。此次演练共动用高喷消防车等各型车辆30余辆,参演人员200余人,对监测预警、初期处置、灭火救援、医疗救护、环境监测等科目进行了综合演练。


  对标“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市应急管理局加快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编撰印发《安阳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汇编》,收录全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45个专项应急预案;制定我市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县、乡、村四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社会救援队伍15支共1579人;20XX年,围绕企业事故、校园安全、消防火灾、防震疏散等多方面内容,开展灾害避险逃生、自救互救演练1149场,参与人员4.6万人次;完成乡镇(街道)“1+4”和村(社区)“1+3”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各乡镇(街道)建有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341637051人, 设立安全劝导站3424个,安全劝导员6048人;强化市、县、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组建包含4558名灾害信息员、3500名气象信息员、3521名地震灾情速报员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去年分级培训灾害信息员9098人次。


  市工矿应急救援中心、滑县应急救援大队、北关区联合应急救援队3支应急救援队伍受到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彰。


三、坚守全民安全“主阵地”


  616日,我市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活动主题,凝聚全市政企强大合力,50余家单位(企业)、87个乡镇同时发力,举办200余场活动,巧用新媒体,拓展线上宣传路径,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出线上“逃生演练训练营”沉浸式体验,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积极引导全社会关心安全生产、参与安全发展。


  市应急管理局将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相结合,构建全民动员、全社会设防应急管理的新格局。自20XX年以来,该局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宣传安全生产理念,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200余次,受众2.2万人次; 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200余次,制作发放“十五条硬措施”宣传页4000余份;开展“主播讲安全”“立足岗位,当好第一责任人大家谈”等线上活动400 余次;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活动,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理念,通过通信运营商发送宣传短信370余万条,覆盖群众40余万人次。


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主题教育调研综述


20XX710日)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快速见行动。在前期集中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结合卫生健康行业实际,研究提出调查研究和推动发展具体安排,委党组成员紧紧围绕解决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着力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奔走在新的赶考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 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医药物资供应体系,培养了规模宏大的医疗卫生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立足既有基础,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在全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党组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建立问题整改和成果转化运用“两个清单”,从问题有没有解决、现状有没有改变、工作


有没有提升、机制有没有完善等方面评估调查研究工作成效;努力在7月底前破解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在8月底前出台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性文件措施,在年底前再继续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民心所向的问题。


  进入5月以来,各地骄阳似火,高温频现。奔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风尘仆仆:马晓伟同志围绕新冠疫情防控和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曾益新同志围绕公立医疗机构药品流通现状分析研究开展专题调研;王贺胜同志围绕疾控体系改革发展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李斌同志围绕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曹雪涛同志围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开展专题调研;于学军同志围绕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开展专题调研;雷海潮同志围绕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和加强行风建设开展专题调研;余艳红同志围绕中国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实践和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一区一策”机制研究开展专题调研。


二、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


  3年多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年均4.5%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总额突破40万亿元大关,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我国3年多抗疫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就要始终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上海市,在广东省茂名市、清远市、韶关市,在北京市朝阳区老年公寓、北京工业大学和朝阳区疾控中心,在青海省及西宁市疾控中心一场场实地走访和交流座谈,聚焦疫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重点机构疫情防控、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基层医疗物资储备、疫情应对处置措施、规范化诊疗情况、合理处置抗疫资产、疫情处置经验做法等情况。


  叩家门、手握手,听居民讲述家长里短和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的实际诉求; 面对面、手拉手,各地方部门、各机构的负责同志畅言切实做好新冠疫情防控、


加快推进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想法和建议;心相印、情相融,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话辛苦、说难点、提意见,来自一线的声音转化为了笔记本上的字字句句。


  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大量客观、真实、有效的信息。在北京协和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上海市疾控中心,湖北省及武汉市、孝感市疾控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一路走、一路听,认真听取介绍、详细察看现场,重点了解公立医院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精细化运营管理、薪酬制度改革、人才学科发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等的落实情况,了解疾控体系改革推进、疾控机构运行保障和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创新等进展情况,听取有关部门、机构的意见建议。


  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在陕西省延安市,在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玉龙县人民医院、古城区金山乡卫生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扑下身子、直奔现场、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围绕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县域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疫情防控、抗疫物资储用等工作, 与一线医务人员和干部群众沟通交流,广泛听取意见。


三、深入基层到群众中间去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调研的路线图上,“群众还需要什么,我们还应做什么”,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反复提出的问题。


  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痛点、堵点、难点”,就是卫生健康工作的着力点。路途远,更要“看一看,心里有点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来到辽宁、新疆等地的多家医疗机构,询问患者就医真实感受。时间紧,更要“问一问, 心里更有数”,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实地走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并召开现场座谈会,了解有关工作进展,听取意见建议;天气热,更要“查一查,体会更深刻”,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赴上海市和浙江省杭州市调研改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工作,了解医务人员的思想和创意。


  “小药片”连着大民生。药品供应保障是社会热点、医改关键点和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关注。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工信厅、税务局、市场局、医保局、药监局,石药集团、以岭药业、华北制药、国药控股乐仁堂有限公司,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省中医院、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唐县人民医院等的负责人打开话匣子, 就药品研发创新、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两票制、国家集采、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情况,观点碰撞、集思广益。


  “一老一幼”,牵动亿万家庭。在吉林省长春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长春市普惠幼儿园、托育机构、社区“暖心家园”、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亚泰院区)、延边州敦化市中心社区、延边医院,以及银川市吉润幼儿园等机构的工作人员,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的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在济宁市机关托育中心、买邻妈妈南风托育园、福佑托育园、济宁托育产业大厦、济宁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托育机构里,在福建省厦门市生育支持工作现状及问题座谈会上,守护“朝夕美好”的话题讨论“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


四、把握人民所思所想所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 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次次不远千里、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各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不搞层层陪同,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问题困难较多、群众意见较集中、工作基础较薄弱的地方开展调研,原则上不召开工作汇报会,以召开小型座谈会为主。


  切身感受群众生活每个细节,细心盘算着每个“账本”,厘清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是各调研组留下的痕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走过场,坚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的工作原则,是各调研组日日相互提醒的规矩;不得要求地方层层提交书面材料,不增加基层负担,是各调研组明确一定要守住的纪律。


  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是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不能够马上解决的,要逐项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逐一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7月底前汇总形成全委问题整改清单,对于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由委领导牵头推动落实。同时,建立工作台账,加强问题整改解决情况跟踪督办,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推动问题得到彻底整改。


  把高质量调研成果转化为惠民生实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据了解, 从5月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印大兴调查研究工作简报,及时报告工作动态,交流典型经验,推动解决问题,并以专刊形式及时发布部分课题调研的阶段性报告。下一步,将把调研工作重点从现场查看逐步转到成果转化上来,组织对专题调研情况进行全面梳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针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拿出新办法、提出新举措、展现新风貌、开创新局面。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撬动发展崭新活力


雅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半年工作综述


20XX75日)



  盛夏之时,骄阳似火。雅安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衣江畔,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跳跃着生命的蓬勃。


  楼宇林立、环境干净整洁、路网四通八达、设施日益完善 目之所及,风景如画,一幅宜居的城市建设美好画卷正在雅安大地徐徐展开,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蕴藏着动力。


  20XX年,雅安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奋楫扬帆、击鼓前行,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不断镌刻发展新印记。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党建工作,做实就是生产力,做细就是凝聚力,做强就是战斗力。


  20XX年,雅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党建抓“住建”,引领各项工作稳中向好发展:


  ——坚持党建统全局。加强党建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强化学习转作风。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


  党建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映照出城市成长的脚步。今年上半年,雅安市住建局在党的建设上取得长足进步——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和市委读书班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理论文章获全市二等奖。大兴调查研究, 围绕城乡建设重点任务,全面完成9个课题调研,深入基层一线摸清问题、找准症结,明确方向。印发20XX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2 次,边学边用边建制度文件70余个。强化党建引领业务,把支部活动推向业务一线,先后出动党员170余人次开展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攻坚。组织党员干部到重庆、泸州、南充、乐山等地参观学习城市建设先进经验,拓宽视野,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扎实开展“转树作抓”巩固提升行动,组建绩效管理、经济指标、重点项目等8个工作专班,台账管理全市住建领域重点工作,以“快、


精、统、政、安”五字工作法,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局2次进入“十大专项行动”红榜。


二、以大抓项目为抓手,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热潮涌动


  夏至刚过,雅安的山山水水自带“美颜滤镜”。若慢下脚步,就会发现城市建设最新讲话系列,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路宽、城绿、人乐穿行于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被身边的美好感动。


  天高云淡,碧空万里。站在高处眺望雅安市区,路网密织、楼宇林立。镜头拉至“一环”道路名山段改造项目建设现场。这里一派繁忙景象。


  沿着“一环”道路名山段一路向东,来到同贯路至雅职院新建项目施工现场。火热的建设工地上,压路机、挖掘机、搅拌机紧张作业,宽敞平整的路基不断向远处延伸。施工人员进行路基填筑、挡墙浇筑、盖板涵浇筑、钢筋绑扎、高压旋喷桩加固等作业。


  “一环”道路名山段改造项目建成后,将与雨名快速通道、爱国路、雨城大道、龙洲路、永兴大道、同贯路、迎春路、皇茶大道和雨名快速通道蒙顶山支线形成绕光华山环线。


  “一环”道路是构建“一核一环一芯”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三区”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市政道路。“一环”道路环绕光华山城市绿芯,串联雨城区、文教新城、经开区、名山区等中心城区重点片区,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全线以双向6车道为主。道路总长度约34公里,其中,雨城区段全长16.11公里,包括雨名快通(金鸡关至马踏飞燕)、爱国路、大兴二桥、雨城大道、水津关大桥、龙洲路(104线部分路段)、中心路(水津关大桥—龙洲路连接线)以及永兴大道(草坝至永兴段);远期将对水津关大桥—龙洲路连接线进行改线。


  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随着“一环”道路数个节点路段项目滚动实施落地,城市提质扩容脚步不断加快,“三区”同城化的未来让人无限憧憬。届时,纵横交错的路网,将串联起城市各片区重点发展地区,形成环绕城市绿芯、展现雅安城市形象的活力环线、景观大道。


  围绕构建“一核一环一芯”发展新格局,雅安以主城区为“一核”、以绕光华山环线为“一环”、以光华山为城市绿芯,全面提速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三区”同城一体化发展。


  今日的雅安,犹如大鹏展翅,在更广阔的空间铺开全新城市框架。一个个生动场景展现澎湃活力。在各个项目建设现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机械


挥舞巨臂,一座座塔吊如同一支支,记录下雅安全力推进“三区”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重点项目的铿锵步伐。今年,雅安市住建局结合“三区” 同城化发展,谋划实施“三区”同城化重大项目90个,总投资约934.63亿元, 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152.6亿元。


  “一环”道路已见雏形,“三雅”公园、生物多样性公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预计新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进一步做实城市、交通“双支撑”。


  全力推进全市93个城建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年度投资101.77亿元,已完成70亿元,完成率68.8%,超时序进度完成23亿元。


三、以织牢保障网络为根本,民生项目托举幸福梦想


  城市的面貌,不仅体现为一座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也呈现在温馨有序的老旧小区和井井有条的旧街巷。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在雅安,住建部门持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让幸福感在居民家门口“提档升级”。


  近日,在雨城区雅化小区,老人们在去年改建完成的场地里,悠闲地跳舞、健身。作为一个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的雅化小区在去年刚刚完成提档升级。


  如今,曾经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沥青路面平整宽敞、停车位规范有序、孩童嬉戏玩闹、老人闲话家常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优美的环境让小区居民连连称赞。居民们都说,小区改造涉及对管道进行雨污分流,其后对地面进行沥青铺设,以及功能区划分,并增设太阳能电灯, 安设雨棚以及充电装置,整个小区的改变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自我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后,雅安市住建局大胆探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充分体现“先自治后整治、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观”的改造理念,针对不同小区的居民诉求、人文特色和区位特点,按照“一区一策”的方式制定下水管网改造、道路修补等30余项改造方案,创造出雅安模式、体现出雅安特色、彰显了雅安成效。


  一个城市越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就越高,尤其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好坏最终要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蕴涵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本真诉求、深切渴望。


居民们笑逐颜开的表情,绘出安居梦想的幸福底色,诠释着住房保障的民生分量。基于这一认识,雅安市住建系统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先”、以“安居”为本,全力织密城乡住房保障的“针脚”,让人民群众居有所安。


  20XX年上半年,全市开工4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发放60户租赁补贴任务全面完成;3209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已开工1485套、开工率46.3%100台既有住宅电梯增设任务,已开工93台、开工率93%,完工41台、完工率41%。另外,233 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已开工185个、开工率79.4%7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已开工7条,完工5条;新改建8座公厕任务,已全部开工,完工2座;新建2座人行天桥任务,已完成施工图设计。


四、以产业发展为引擎,提升经济贡献能力


  住建,关乎民生。20XX年上半年,雅安市住建局坚持加快推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重点民生保障项目,大力实施便民服务举措,全市住建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绩。


  ——建筑产业蓄势发力。建立建筑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新增入库企业10 家,提前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16.4亿元、增速4.4%,增速排名全省第6位,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0.7 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稳中有进。市住建局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住房制度,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626日,我市出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十六条措施》?。《措施》包括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加大税收支持、加大房产企业金融信贷支持等四个方面16 条政策措施,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繁荣市场,积极扩大住房消费,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确保全市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平稳健康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春风化雨”,让老百姓是真真切切得到实惠。同时,雅安市住建局还组织春季房交会等系列促销活动,成交商品房240余套,带动房地产市场消费回暖。


  一组组数字、一张张笑脸;一项项工程、一张张答卷,凸显着雅安住建管理行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一处处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最新讲话系列的变化,酣畅淋漓地记录着雅安追赶超越的铿锵步伐。下一步, 雅安住建系统将持续聚焦“五提五拼”的“工作提升年”行动,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全面加快实施民生项目,全力推动两大经济高


质量发展;只争朝夕、奋力拼搏,以更大干劲、更快速度、更高效率实现全域精彩、再续精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住建贡献。


踔厉奋发担使命 教育改革守初心


包头青山区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12日)


  每年5月,等待一机三小学子的既不是紧张的期中考试,也不是简单的放松活动,而是通过朗读顺、写字好、体育强、唱歌美从各学科老师手中兑换“素养叶”“素养花”“素养果”等奖励卡。


  孩子们或变身“朗读者”同语文老师一起诵读诗词,或变身“足球小将” 在操场上与体育老师带球向前,每个人脸上都写满阳光、自信、快乐“以不息为本,以日新为道”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


  这场景,既是一机三小的常态,也是青山区教育评价改革的生动片段。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青山区作为我市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之一,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探索、建立和完善系统、多元、协同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引领和推动青山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持续擦亮“优学在青山”教育品牌。


一、从“全面普及”到“各具特色”——教育评价改革不断突破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青山区在教育事业上乘势而上、惟实励新,聚焦补齐短板、提升内涵、增强品质,变化之巨、提升之快前所未有, 教育评价改革成为青山区教育事业发展新阶段的主题词。


  日前,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第一校区五年级举办了“盛世状元郎——万国朝大唐”文化节,通过诗礼回大唐、智者游大唐、万国朝大唐的环节,让孩子们将英语元素融入聊天、融在情景剧里,鲜活灵动、独特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看重成绩的同时,更加看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总校长张国卿说。


  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第一校区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青山区教育局不再用“结果”这一把“尺子”丈量成绩,而是注重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增量” 和“增值”评价学校。青山区教育局结合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实际,以办学质量和进步指数为重点,研究制定“1+N”行动策略评价体系,探索“五育并举、素养导向、多元评价、动态发展”学生综合评价思路,全面启动“遇见·成长”


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


  为此,青山区引用“最强外脑”,与杭州市上城区在今年4月正式签约教育评价改革共建区,对标上城区,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成立青山区教育评价改革智库,从理论引领、技术支撑、实践指导三个维度持续跟踪、全程把脉,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途径对试点项目的实施开展进行及时反馈与指导。


同时,青山区以创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为契机,构建“数字化


+”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把数字技术与整体评价紧密结合,搭建“1351”学生成长大数据评价体系,即形成“1”个学生成长平台,构建校、家、社“3”方主体评价机制;形成德智体美劳“5”育融合评价内容,输出“1”份学生综合评价成长报告,为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场域的综合素质画像,有效达成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标。


  如今,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和切入点,青山区教育局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破解了区域和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辖区各校得到均衡优质发展,实现为打造包头教育高地筑基拔峰。


二、从“学有优教”到“作育人材”——“五育并举”助推立德树人


  期末考试结束了,同学们开心地跑向爸爸妈妈!“妈妈,我闯关得了九个奖章!”“爸爸,我们的闯关游戏特别好玩!”“奶奶,我们的闯关游戏很简单,我都会!”一则《看“双减”后包头市各小学期末考试的新变化》的报道, 登上了奔腾融媒、正北方网等多家自治区级媒体。这个备受关注新闻事件的背后,是青山区各所小学一、二年级试行学生“无分”期末成绩评定方法——无纸化综合素养测试。


  这张小小的学生期末“测试单”,让青山区哈达道小学开启了破解“唯分数”的评价变革。哈达道小学将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哈达道小学“1234”美育评价体系,即采取述评+分数+等级的评价呈现方式, 实行全过程全员评价,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云档案袋。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为扭转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排名的错误倾向,近年来,青山区各中小学探索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方法和结构,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结果评价有机结合的学业评价制度,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建立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相


结合的评价模式,探索过程性评价,加强德智体美劳教育评价的改革路径更加清晰。


  每到期末,一机五小的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脸上就写满了喜悦。从2020年开始,学校以学生的表现作为积分进行奖励积累,开展了“五卡五章、一台一站一册、十佳评选”的成长进阶,从语文学科中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 “读儿童故事”,到数学学科中的测量、位置、除法、认识钟表,再到音乐学科的《丁丁是个小画家》等,既实现了跨学科融合,也使各学科关联内容组合为项目突破点。实现了非纸笔却有作品;是考核,但有延续。


  在一机一小,该校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段的不同,开展了以“趣味无纸化, 快乐促成长”为主题的无纸化评价活动,推出了“口算我能行”“百变七巧板” “数字我会拨”“故事我来编”“测量小达人”“巧手拨珠”“图形王国”“时间主人”等闯关游戏,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让孩子们的思维真正得到训练, 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绩单里的“人”回来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孩子发现:曾经冰冷到“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成绩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温度、更加丰富的青春成长记录。


三、从“以分为先”到“师德为先”——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青山区教育局针对长久以来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


等行为,各校掀起“一校一案”的区域教育评价改革新局面,全力构建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评价制度,给踏踏实实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希望。


  师德师风成为公认的第一标准。一机二中制定了总计100分的教育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从备课、评课、课前、课中、课后等各方面全方位加强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深入开展师德警示教育专题宣讲、编发警示教育手册,切实增强教师自律意识。


  教育教学实绩也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青山区强化教师待遇业绩导向, 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教师倾斜,班主任津贴提升到了800元,全部由青山区财政保障,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 将绩效工资与工作量、育人效果挂钩,教师们的工作更积极更努力了,都主动


要课上、主动要当班主任、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及管理工作,出现了人人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


  青山区教师队伍由此涌现出一批新典型。北重六小教师汪继红从教23年, 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一机一小乔丽默默无闻做学生的“摆渡者”“引路人”、一机五小唐时旭德艺双馨 20XX年,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表彰中,他们的事迹感染着青山区所有教师,大家纷纷争做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大先生”。


  “这些优秀教师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为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青山区教育局教育督导评估中心主任鞠萍说。教师荣誉感、幸福感的提升,来自指挥棒的转向。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师评价改革落地,促进了青山区教师队伍建设迎来发展新格局。


  逐梦新时代,扬帆再启航。“下一步,青山区教育局将持续推进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在办好市民满意教育、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落实‘双减’等方面狠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青山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生强说。


打好“组合拳” 稳岗促就业


毕节市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综述


20XX71日)


  617日,毕节市20XX年就业“百日冲刺”校园招聘会启动仪式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举行。


  此次活动由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节市教育局、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都市温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等联合主办,来自毕节市、重庆市、成都市近80家优质企业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1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聘会。


这是毕节市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剪影中的一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毕节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打出就业“组合拳”,努力增添安居乐业的幸福底色。


一、搭建平台促就业


  “我之前一直从事装修行业,请帮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518日上午,51岁的龙兴华到黔西市零工市场服务大厅登记求职信息,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工作人员通过招聘信息比对,结合龙兴华的经验和特长,很快就帮他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黔西市零工市场自今年5月初对外开放以来,黔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动“线上+线下”同步运行,有效缓解“活找不到人,人找不到活”的现象。目前,黔西市零工市场已与40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收集并录入灵活就业人员信息600余条。


  截至目前,毕节市共建成并投用9家零工市场,实现县(市、区)级全覆盖, 零工市场登记8000余人,实现灵活就业4000余人次。


  近年来,毕节按照“一园区两核心多节点”模式,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升市场化就业服务能力。目前,两个核心园区共入驻人力资源服务类企业50家,开展培训6.08万人次,向省内外优质企业转移就业6.12万人。


  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园(点)资源聚集和示范引领作用, 引导在外能人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据统计,全市共创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6个, 吸纳就业2.26万人,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点)179个,吸纳就业1.86万人。


  为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毕节市人社部门除了线下发力提供就业岗位外,还探索“互联网+”模式,建立毕节市全口径劳动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 收集600余万条劳动力信息。


  2020525日,“毕节扫码找工作”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毕节市人社局开发的官方就业服务平台。打开登录页面,“找工作”“招员工”“考录聘”“学政策”等模块方便群众找工作。该平台运行3年来,共收集发布省内外招聘岗位15.07万个,促成22.68万人成功就业。


  同时,毕节创新“云上就业”服务模式,通过职业技能品牌的打造,逐步实现技能培训由分散式、粗放式向模块化、集约化发展,不断增强技能培养影响力。


二、做好服务增门路


  131726分,20XX年“山海相连·粤黔同行”毕节——广州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返岗专列在成贵高铁毕节站开行。600名来自毕节市各县(市、区)的务工人员乘坐免费高铁专列直达广州南站。


  外出务工人员谢育江是第一次乘坐免费返岗专列,他说:“之前,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就业培训政策,觉得很不错,就报名参加叉车培训班,培训合格后被推荐到广东工作。”


  “毕节、广州两地已经连续3年联合发送免费务工高铁专列。这次活动我们为返岗务工人员准备了爱心礼包,市、县两级驻广州劳务协作站相关工作人员全程护送。”毕节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叶茜云说。


  近年来,毕节加大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对接协调力度,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先后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建立15个劳务协作工作站,在广州市建立了24个“山海心连之家”,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关心关爱、稳岗就业和劳动维权等服务。深化与省外54个城市劳务协作,促进67.08万名脱贫劳动力在外务工。发挥龙头企业在稳岗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建粤黔协作“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7个,吸纳3600余名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外出就业门路多,家门口也有大舞台。


  520日一大早,周巧来到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苗族服饰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2018年,周巧在街道干部帮助下,在家门口办起就业帮扶车间,不仅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带动了12人就业。


近年来,毕节持续开展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状态动态摸排,


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基地)的认定和管理,扶持认定426个就业帮扶车间(基地), 累计吸纳4.24万人就业。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促进85.11万脱贫劳动力、14.34万搬迁劳动力就业, 开发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0.88万人,通过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三、创新思路树品牌


  “妈,您放心,我在毕节有落脚之处了,免费的,环境很好。”前来参加毕节事业单位招考的山东临沂青年陈晓青一安顿好,就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


陈晓青的落脚之处,是毕节洪山国际大酒店“青年人才驿站”。


  去年5月,共青团毕节市委通过社会化动员方式,在全市各县(区)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为有意在毕节就业创业的优秀青年免费提供35天的过渡性住宿。来毕节就业创业青年,线上向当地共青团提出申请,通过审核后便可“一站式”入住。


  “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以来,共青团毕节市委坚持服务青年理念,为来毕就业创业青年提供温馨服务,为青年人才提供舒适的‘落脚点’,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够留在毕节。”共青团毕节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吸才引才的同时,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激发就业创业者内生动力,毕节转变培训方式,由“输血式”培训向“造血式”培训转变。按照“1村带动周边3村、所有村(社区)全覆盖”的模式,组织开展直播带岗等方式,在提高就业者技能的同时,让就业空间更广、更自由。


  近日,大方县的喻杰开始为自己谋划新职业。不久前,她刚参加完由大方县妇联与友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香橙妈妈——乡村女性就业创业赋能项目” 培训,其中电商运营、直播等新兴行业的相关知识培训,为喻杰打开了一扇新的就业大门。作为优秀学员之一,她将被选送到厦门参加研学,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深入地了解直播行业。


  毕节根据产业发展、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就业意愿,按照“订单式、定向式”的培训方式,着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实施中长期项目制、证书直补、企业新型学徒制等职业技能培训87.29万人次,分类开展职业技能考核评价10.78万人次。


  数据显示,毕节新增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2个、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点8 个,吸引37.85万名外出农民返乡就业创业;培育乌江百里苗绣(毕节苗绣)、毕节带岗主播、毕节乌蒙建筑工、黔诚智慧康养省级劳务品牌。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毕节将全力推动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大道如虹天地宽 逐梦前行筑坦途


陇南市交通建设发展综述


20XX711日)


  76日至7日,第八届全国绿色公路技术交流暨武都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双示范工程现场观摩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交通建设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绿色公路发展新思路。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交通兴则百业兴。


  陇南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巴山区交汇处,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地貌复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对其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推动全市交通运输率先发展,有效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全市交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


  曾几何时,我市境内无高速、无铁路,国省道主干线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境内高山峻岭、河谷纵横,犹如层层屏障,将这里与外界隔绝开来。


  直线距离只有数十公里的两地,往往要绕着大山行数个小时。解放初期, 全市公路只有433公里,可以通汽车的公路只有140公里。


  多年来,我市迎难而上,奋发进取,着力完善综合运输通道、优化综合运输结构、构建综合枢纽体系、提升运输服务质量、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加速打造畅通便捷、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翻开我市交通大事记,可以看出,陇南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1226日,武罐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陇南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兰海高速(陇南段)、平绵高速(成武段)、十天高速(陇南段)、凤合高速(两徽段)相继建成运营,武九高速实现区间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44.8公里,位居全省第二。


  20179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2018 325日,陇南成县机场建成通航,结束了陇南没有航空运输业的历史。


截至20XX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2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


1.51万公里,均位列全省第一。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69.2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随着一个个交通项目的竣工,一条条城乡公路的通车,我市外联内畅的公路路网骨架已经形成,正在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二)


  “如今交通便利了,生活更方便了,收入也增加了。”这是陇南人现在常挂在嘴边的“喜事”。脱贫致富,道路先行。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路网结构,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长坝镇花桥村、


  王坝镇何家庄村、阳坝镇梅园沟等风景区道路日益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最新讲话系列,带动群众增收效果显著。


  沿国道345线行至康县长坝镇就来到了花桥景区,花桥村旅游景区于2008年开始建设,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逐渐发展成4A级景区。


  “花桥村发展到今天得益于路的建设,大动脉国道345线直达景区,景区内的通村路像毛细血管把整个花桥村串连起来,村民通过在景区经营客栈、农家乐,年均增收过万,生活越来越好。”花桥村驻村干部史万龙说。


  与此同时,依托自然生态资源,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努力打造美丽经济通道, 倾力打造观景长廊,实施阳坝镇梅园沟景区道路等公路项目,建设游龙关“茶马古道”驿站、低垭云海等旅游节点,将国省道沿线108个美丽乡村串珠成链, 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的蓬勃发展,让山区老百姓成功搭上旅游致富路。


  陇南是甘肃的南大门,随着兰渝铁路、兰海高速相继建成通车,武九高速、天陇铁路加快建设,形成西联九寨沟、北联兰州天水、东联西安、南联成都重庆的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陇南作为“一带一路”甘肃“枢纽制高点”重要物流节点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已经形成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


  位于陇南武都区的东盛国际商贸物流港是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和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而重点招商引资建设的项目,现在物流港开通了5条城乡货运班线,覆盖了26个乡镇。过去一年,我市启动建设现代物流在内的11条优势产业链条。


  如今的陇南,一条条道路蜿蜒穿行,一辆辆公交客运穿行城乡,一条条特色鲜明的农村公路盘山而建,国道、省道、县乡村道路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织就一张便捷高效的交通路网,成为群众致富的“小康路”,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交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目标定位,为交通运输高质


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主基调。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加快交通运输发展带来新的叠加机遇。


  此外,市委、市政府“三城五地”战略目标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交通运输工作精准把脉、精准定位,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021年以来,在已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我市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构建“四张网络”,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构建内通外联的快速公路网,“十四五”期间建成武九、景礼、康略高速,确保西和至宕昌高速尽快开工建设,加快两九、康宁、余文等高速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构建安全可靠的干线公路网,统筹推进316国道、553省道等一批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衔接贯通,有效提升国省干线通行和抗灾能力。


  ——构建覆盖广泛的农村公路网,有序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自然村组路、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联网路。


  ——构建衔接紧密的运输服务网,优化完善客运班线结构和城市公交线路布局,提升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转换水平,解决好群众乘车“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同时,“十四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部门还聚焦搭建“四个平台”:搭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搭建融合发展平台,促进交通运输与特色产业、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工业园区、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有效融合; 搭建管理养护平台,建立完善管理养护保障体系;搭建安全应急保障平台,健全交通运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打造交通物流要地’目标定位,提升‘大通道’、完善‘主骨架’、畅通‘微循环’、织密‘服务网’,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建设陇南新篇章。”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曹晓辉说。


  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市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力新时代陇南交通建设,担当奉献、求索创新,为推进陇南高质量发展作出交通贡献。


点燃争第一的激情  干出创一流的业绩


宝鸡市大力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综述


20XX711日)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今年初,省、市委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为突破口,擂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战鼓。


  营商环境突破年作为“三个年”重点之一,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硬基础。我市结合《陕西省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意见》《宝鸡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经营主体迫切需求和涉及老百姓的民生实事,在全面承接省上35 条措施的基础上,增加65条措施,制定我市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100项重点任务, 并建立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逐项细化分解到19个市级牵头部门和各县区,确保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走深走实。同时,把“以更高标准优化发展环境”列入全市“十项重点任务”之中,成立工作专班,与营商环境突破年一体化推进。


  目前,时间过半,任务完成得如何?让我们盘点一下上半年营商环境突破年的成绩——


  全市新增经营主体17636户,同比增长12.2%;经营主体总量达到27.7万户, 同比增长11.85%。我市3篇工作经验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刊发,2篇工作经验被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简报刊发。


  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49篇,陕西日报等省级媒体刊发69篇,宝鸡改革好故事、“突破年”的好声音在全国全省广泛传播。


一、“放”出新活力干出新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8.7%,即办事项占比57.2%,平均“减时间”83.2%;“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上线运行,办事指南“扫码可查”; 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实行周末“延时服务”,设置“帮办代办专岗”,提供“保姆式”服务,企业群众办事更加省心省力。


  凤县推行“项目审批管家”保姆式服务,见证了思维一变天地宽,再难的事也不难。在陕西汉和年产1.5万吨动力电池负极专用铜箔项目审批中,凤县运用“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15个工作日办结全部手续,为项目节省融资、银行贷款2000余万元。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每个项目情况不尽相同。凤县是如何


提高效率,让项目快速落地建设的?


  原来,凤县将15个部门170项审批事项全部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在政务大厅设立“工改综合窗口”,变“多头审批”为“一窗审批”,大力推行“项目审批管家”保姆式服务,一体化打造流程更优、手续更简、时间更短的项目审批新模式,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这只是我市各县区简政放权,在“实”字上见成效的一个缩影。据了解, 市上分三批,将24个部门307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办理, 完成省上“应划尽划”要求,变“多门”为“一门”,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据市营商办的同志介绍,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建成了纵向覆盖市县、横向闭合链条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实现与22个专网系统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平台办理审批事项6816个,办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模式,将整体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实施“标准地


+承诺制”,供应“标准地”965.56亩,占全市工业用地供地的91.2%18项“一件事一次办”上线运行,累计办件473件。


二、“管”出新动能发展增动力


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关键要在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提升监管服务创新水平,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模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云平台,制定37批次抽查检查计划,汇总市场监管领域68类、141项检查事项,市场监管领域对企业平均上门检查频次由51户次


/年降为22户次/年。特别是建立“互联网+食品安全”平台,初步实现智慧化监管,备受社会各界好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在酒店饭馆用餐,到底卫生不卫生?学校食堂的饭菜,到底放心不放心? 如果大家能看到后厨的操作流程,让做饭的过程置于众人的监督之下,你一定不会有这些顾虑,因为哪个厨师也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砸自己的饭碗。


  “‘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给后厨安装了摄像头,操作的各个环节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看得清清楚楚,不仅餐饮行业管理人员可随机调取查看,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也可实时查看,发现不规范的地方能及时纠正处理。”市营商办的同志说。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47家餐饮服务单位接入“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其中990家学校及幼儿园食堂、3家校外集中供餐单位,初步实现智慧


化监管。“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不但实现了后厨视频在线直播, 还进一步利用物联传感及时特点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监管人员非现场的在线监管,方便了消费者实时在线观看、实时监督,倒逼餐饮经营单位“练内功、强管理”,有效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


三、“服”出新效能办事不求人


  “没想到下班后还能办业务,真是太贴心了!”不久前,渭滨区经二路街道新宝路社区的居民,在街道办延时流动办公点咨询办理业务时高兴地说。


  长期以来,上班的居民想到社区办事,经常在时间上“撞车”,自己休息时,社区也休息,非常不方便。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经二路街道办事处打破社区服务时间和空间限制,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组织社区服务队伍轮流到所辖小区开展延时服务,主要为居民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低保申请等方面的业务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


  这是基层提升服务效能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缩影。其实,放眼西秦大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大厅每周六、周日上午正常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政务服务“周末不打烊”,切实解决了企业群众办事“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困扰,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办事需求。


许多买卖过二手房的人都有一个感受:麻烦!


  房屋过户办房本,水、电、气、暖 个个过户手续都要一趟一趟跑,费时费力又费心。这是以前二手房交易的真实情形。如今,“一件事一次办”让人省时省力又省心。


  “简直不敢相信,半个小时就办好了房产买卖和水电气暖过户手续 ” 日前,王先生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通的“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赞叹不已。


  去年底,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暖联动过户”为突破点,积极协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税务以及水、电、热力、燃气等相关部门和企业参与网络平台开发,“互联网+二手房水电气暖联动过户”特色模式近日正式开通。


  办事不用东奔西跑,指尖滑动之间,相关业务便可快捷办理。这是我市以“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契机和抓手,聚焦服务效能,在“优”字上再提升, 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全面推广“掌上办”、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积极推动“跨域通办”等取得的斐然成绩。全市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平台,成功接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平台累计受理事项11.3万件。


  我们相信,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一定会让宝鸡发展如虎添翼,高质量发展一定会谱写出最靓最美的新篇章。


奋楫争先踏浪行


乌鲁木齐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12日)


盛夏的乌鲁木齐,热情奔放、活力奔涌。


  智能车间里,机器臂将零部件输送到指定位置,自动生产线实现柔性生产; 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重点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布局、加速推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内,奔跑在“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整装待发,出入境车辆往来繁忙,秩序井然;景区和夜市里,游人排起长龙,处处升腾的烟火气聚拢着人气。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声声入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乌鲁木齐以只争朝夕、奋楫争先的状态,持续朝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前行,不断提升乌鲁木齐市在全疆的经济首位度,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作出新贡献。


追求质量


加快建设新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是摆在包括新疆在内全国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面前的时代课题。


  今年3月以来,自治区相继召开乌克昌、南疆、东疆、北疆片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关键节点,乌克昌片区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发展条件,以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建设新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坚持系统思维,全面部署重点任务——乌鲁木齐市紧紧围绕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大中心”、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稳就业促创业、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等内容,全面谋划高质量


发展工作,思考愈深入,部署愈具体,重点愈突出,高质量发展“施工图”日渐清晰。


  深入调查研究,着力破解瓶颈制约——主要领导脚步踏遍乌鲁木齐各区县深入调查研究,走进项目现场、园区企业、河湖水源,来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综合保税区、各乡镇村庄,就制约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逐项研究破题之策。


  集中精力攻坚,全力推动重大事项——狠抓工业增产增效、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着力促进商贸流通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开展一系列座谈交流、分析研讨活动,推动关系全局的重大事项取得新突破。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重点工作的持续推进,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轮廓逐渐清晰。


  乌鲁木齐紧盯工业经济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着眼新型工业化, 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在打造装备制造产业这一关键落子上,发挥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西部装备制造业高地。


  “向创新要动力,向质量要效益。”乌鲁木齐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新研牧神科技公司、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走向高端。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巧云说,目前已经完成了工业4.0的相关建设,具备数字化及工业互联网的


  能力,在新疆可以作为工业4.0的示范工厂向纺织服装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推广。


  重大项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乌鲁木齐以项目建设加快释放经济增长潜力。


  在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十余个项目正在同步建设,在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的同时,部分投入使用的项目已吸引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入驻。


  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发展促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国胜说, 将依托陆港、临空叠加的区位优势,与国内主要纺织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原材料地和消费市场有机衔接,引领服装展销、交易结算等十大产业发展,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纺织服装产业引领区和贸易开放的窗口,带动全疆“三城七园”纺织服装产业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近悦远来,营商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也展现出巨大的“磁吸效应”。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乌鲁木齐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008.66万人次,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3.35%,实现旅游收入348.09亿元, 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4.32%


做强产业


提升乌鲁木齐在全疆的首位度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疆昂起“八大产业集群”龙头,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乌鲁木齐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乌鲁木齐在全疆的首位度。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之一,今年以来,乌鲁木齐立足“南风北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释放能源优势潜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积极的信号催快各大企业在乌鲁木齐布局新能源建设步伐。在达坂城区, 多家风电企业的新能源项目正在这里快马加鞭建设。在经开区(头屯河区), 今年已有多家新能源企业签约落地,包括中鑫华控(厦门)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一轨同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在米东区,一个个光伏项目相继落地。


  “风光”蝶变,能源焕新。紧抓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机遇,乌鲁木齐着力加强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式发展,既抓开发应用、又抓装备制造,培育新能源全产业链,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时维盛夏,捷报频传。天润达坂城精细化试验一期项目50兆瓦风电场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基地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中国风谷”达坂城全部用上“绿电”、甘泉堡经开区增量配电网300兆瓦光伏项目具备并网发电条件风电、光伏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相继并网,电网建设快马加鞭,新能源配套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投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研发创新的能力。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实施了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通过加速重点产业领域高价值专利的创造和储备,进一步优化重点支持对象,打造一批高价值培育的中小企业先进典型, 进一步强化经验示范推广,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自主可控。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新疆首个绿色钢铁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带动绿色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制造管理部副部长孔鹏说,目前已围绕富氢碳循环高炉和欧冶炉技术领域申请了55件高价值专利,4PCT国际专利。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竞相发展的各类经营主体。乌鲁木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升级版”,促进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综合窗口、“帮办领办”等专窗的设立,让各族群众办事更便利。在“跨省通办”(含跨市)专窗申请材料一天后住房公积金到账,来自喀什的杨霞坦言,这个窗口让自己少跑了近3000公里;“一件事一次办”工作量庞大、涉及部门多、办理频率高、细碎且复杂,乌鲁木齐以此为切入点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好的营商环境则为助力企业发展、孕育创新发展活力提供了丰厚土壤。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随着乌鲁木齐市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前6个月,新设立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1827户,同比增长10.8%


扩大开放


提升乌鲁木齐在核心区建设中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强调,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城市,乌鲁木齐紧抓机遇,充分发挥“东联西出”的区位优势,积极联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切实提升乌鲁木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在位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一条条密密麻麻的钢轨如同“毛细血管”交错着伸向远方,处处都是繁忙景象,宛如长龙的中欧班列整装待发。不远处的多式联运中心,货运车辆往来不断。


  国际陆港区是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着力打造的标志性工程,依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构建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成为对外


开放的大通道和新高地。


  今年以来,国际陆港区以中欧班列为主要抓手,持续推进铁路、公路、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物流组织高效运行。并积极打造跨“两海”至西亚、高加索地区、欧洲等方向的特色精品班列。目前,国际陆港区开行班列线路达21条, 通达欧亚19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运载货物品类增加至200多种。


  通道畅则贸易通。乌鲁木齐外贸交出亮眼成绩单——今年前5个月,乌鲁木齐市外贸进出口值314.3亿元,同比增长71.1%,占比全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5.1%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在对外开放之路上,新疆不断扩大“朋友圈”、密切“朋友圈”。从跟随中国新疆友好交流访问团出访中亚,到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在高位推动和政策红利等多重政策利好的加持下,乌鲁木齐外贸“朋友圈”持续扩容。


  作为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有着“保税、免税、退税”功能的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目前有超过140家外贸企业入驻,在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展示交易等方面均取得突破。


  腹地连腹地、枢纽接枢纽,产生巨大连锁效应和“化学反应”,架起中欧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闯出欧亚经贸合作新天地。乌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乌鲁木齐综保区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34.4亿元,仅用5个月时间就基本达到去年一年的进出口规模,在乌鲁木齐进出口贸易规模中占比近五成,不断释放对外开放的“溢出效应”。


  乌鲁木齐努力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如同一个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不断完善多层次开放型经济,构建从陆上、空中到网上的丝绸之路新通道,让“买全球、卖全球”的大门越开越大。


  市民刘婕有多年的海淘经验,以前买国际大牌的护肤品,多是找代购或托国外朋友邮寄回国。如今,她选择在手机上选购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商品。除了宅家“买全球”,刘婕还常到线下的乌鲁木齐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西大门保税直购中心、“美林购”跨境电商线下体验中心,去现场选购心仪的进口商品。


  如今,乌鲁木齐正在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建设大格局,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加强国际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不断拓展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凝聚人心


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


  乌鲁木齐坚持把高质量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福祉上来,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具体地说,在经济、教育、就业、医疗、交通、居住、文化、生态等各领域,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成果都有体现,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全面立体的获得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今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发布一系列“稳就业、促创业”政策包,这些政策中,既有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的制度性安排,又有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群体的具体举措,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协同发力,让用工市场暖意融融。


  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带动出现了“平台就业”“网络就业”“家庭就业”等新就业形态,成为吸纳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7岁的尼格麦提·马木江通过新就业形态,走上了创业之路。去年,他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后,从网上了解到“私人定制家政服务”兴起,他意识到新的创业风口来了,今年初,他和3个同学创立了帕克孜阿依拉姆家政服务中心。“目前,我们每个月能接3540笔订单,营业收入可维持正常运转,我对


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尼格麦提·马木江说,乌鲁木齐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就业创业政策,让他在经营上更有底气。他正在了解贴息贷款相关政策,为开发上门厨师、上门洗车、上门理发等新项目做足准备。


  “一老一幼”关乎民生。近年来,乌鲁木齐创新工作方式,满足多元化需求,以实打实的暖心举措,让“夕阳”更红,“朝阳”更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搬进困难失能老人家中的养老床位、优化养老照护专业养老护理员定期上门服务乌鲁木齐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


  每天13时,天山区方圆社区日间照料站的午餐准时开餐。伴着饭香,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西红柿炒鸡蛋、土豆烧牛肉等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餐


陆续摆放到餐桌上。家住方苑小区的80岁居民代敏准时来到餐厅,和同伴们一起用餐。“这里饭菜味道不错,环境好,老年人还享受八折优惠。”代敏说。


  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乌鲁木齐加快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通过理念引领、资源共享、专业引领、教师流动、多校协同、抱团发展等机制,教育资源不断得到优化,教育理念辐射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从各族群众收获的满满幸福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乌鲁木齐切实把发展落实到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上。


  征程万里风正劲。牢记总书记、党中央关怀和重托,肩负各族人民憧憬和期盼,乌鲁木齐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凝心聚力、阔步前行。


工业强区激发新动能  招商引资实现大跨越


兰州红古区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4日)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今年红古区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省招商引资会议精神,紧扣区党代会发展目标,坚定实施“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以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产业转型,提升城乡品质的进程中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甘青区域合作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及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红古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动能转换的主引擎,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四强”行动为抓手,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科学制定招商引资规划,统筹谋划招商引资攻坚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打造高效、快捷的招商工作平台和信息平台。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如今,工业强区的步伐从这里迈进,产业转移的经验在这里诞生,循环经济的主旋律在这里唱响!地处兰西城市群黄金节点的红古,正满怀信心地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一、聚焦招大引强育能新兴产业


  经济增长,项目是龙头。红古区紧扣国家《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优势,在深度对接上做文章、谋思路, 靶向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两新一重”、工业技改、清洁能源等领域, 建立重大项目滚动储备库,全力以赴启动国家电投光伏发电基地、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十大生态产业等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以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独立


工矿区搬迁改造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五大政策平台为载体,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和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聚焦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强链补链, 在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生物医药、铝精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谋划储备、争取引进一批“三新一高”产业项目。


  深度挖掘我区资源优势,招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高端炭素等一系列工业主导产业项目,紧盯“三个500强”、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细分领域小巨人等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开展招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红古区精心构建精准、专业、现代招商体系,努力做到“三个提能升级”,全力推动招商实现新突破。积极思考招商新思路、谋划如何“走出去、请进来”进行精准靶向产业链招商。以“强链、延链、补链”为抓手, 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引进兰州铝业、窑街煤电、宝方炭材、蓝天玻璃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协调沟通红古区商协会及工企危服、兴盛源等驻区大企业,与企业联合赴外考察、洽谈对接,做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人脉招商。


  此外,红古区还对近两年以来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再次分类梳理,研判甄别重点29个在谈项目信息,做好项目储备转换。对于28个重点线索和推进项目,持续加大跟踪对接力度,以最优的服务环境,快速促成项目转化落地, 为实现全年经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用活用足《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市县新引进企业缴纳增值税升级分享的15%部分全留县区政策,大力实施百亿园区招商、招大引强和承接产业转移三大突破行动, 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思路、方式、层次、规模和成效,持续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龙头项目。通过强化园区示范带动,全力实施工业集聚转型,牢固树立“项目不落地、一切都是空”的意识,在具体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强化质量效益导向,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了项目招引见效果,项目推进见效率,项目达产见效益的新成效。截至目前,第28届兰洽会全区共签约项目14个,投资总额50.34亿元,已100%开工,建成项目7个, 累计到位资金21.07亿元,资金到位率41.86%。从项目签约总额、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四项指标看,我区兰洽会项目推进工作也都位于全市前列。


二、立足工业强区聚集制造集群


  近年来,红古区以强工业作为全区发展的主旋律,坚持把“强工业”作为主攻方向,在招商引资中围绕“三个转型”、打造“三个集群”,着力推进“五


大特色基地”建设,发展壮大“三大产业”,积极引导主导产业精细化、终端化、循环化发展,推动工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数字化。


  在载体打造方面,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区一主导产业”模式,推进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盯紧抓实27个重点推进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良好发展格局。在稳步推进经济区红古园区扩区增容,持续完善“七通一平”建设,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的过程中, 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先后建成达产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方大炭素高压浸渍等18个扩规延链项目,加快实施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年产5万吨再生铝项目等提产扩能项目,落地建设年产20万吨工业铝合金圆锭项目、年注电解质充300KvAh电池项目等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在发展转型方面,围绕煤基循环、高端炭素、装备制造、城市矿产等产业布局创新链,引进上海建发废钢综合利用、尚利得新型建料等项目落地,持续推动窑煤、方大、兰铝等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做实现代物流,加快实施北环路公交枢纽站、伊利乳业西北仓等项目,全力打造兰西通道物流集散地和中转站。做强文旅产业,推进川海智慧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项目,继续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引导辖区企业运用新技术,实现工艺创新和产品更新,实现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增长。落实“四梁八柱”工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重点推进了甘肃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二期、源网荷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等一批带动性项目,为强工业稳增长添加了发展新动能。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红古区坚持存量优化与增量扩张并举,加快构建主导产业清晰、比较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转型发展样板。在推动工业提质扩量中精准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做大做强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等“七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百亿级工业园区。坚持做大做强高端炭素产业链,聚力炭素材料精深加工制造,促进炭素产业向新型高端化转型;以发展煤电化、现代精细煤化工产业为重点,促进煤炭产业向多元结构综合利用转变;延伸打造有色冶金产业链,做大做优高端铝制产品,促进电解铝产业向精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创新拓


展生物科技产业链,围绕发展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产业,打造西部重要生物特色制品产业基地;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树立“本地特色牌”,全面梳理产业链项目,建立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库。先后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陕煤集团、浙江工企危服环保集团、陕西西交康桥教育科技集团、金风科技等百余家企业对接洽谈了源网荷储、节能环保、智慧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全面推介红古,深入洽谈合作路径。


三、环境突破攻坚服务优化提升


  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中,红古区积极倡导一切为项目让路、向项目看齐的项目意识。制定实施《红古区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实施方案》,针对六大行业主管部门,坚持“抓产业必须抓招商、管行业必须管招商”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自身优势,围绕工作职能和主管产业,成立产业招商专班,细化编制产业招商图谱,协同推进产业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摸清梳理辖区矿产、原材料、成熟土地等优势资源和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等“三闲”资源,形成招商资源清单。紧盯头部企业,建立“三个500强”企业清单、重点商协会清单以及各产业链细分领域目标企业清单;根据国家、省市、县区、园区现有产业政策,编制招商引资政策清单。利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方案、政策清单等资料,编制招商引资工作汇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持续加大建设项目力度,健全完善了前期攻坚、团队服务、清单工作机制和领导包抓责任制,组建了高水平项目专班,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


  对于投资新建项目,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实行“一站式”审批,“项目终身服务制”、“县级领导包抓”等措施;重大项目工程建立项目团队,实现项目快速签约落地、快速建设投产;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企业投资所需的水、电、气、热、运输、通讯条件等优先安排,并按最低收费标准执行。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办理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搞好全程服务,努力做到符合条件的立即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和高效优质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启动,早日投产见效。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团队、包抓责任制,发挥科能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平台优势,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推动区医疗服务中心、山台地道路等PPP项目顺利实施。畅通区域交通脉络,加快实施京藏高速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项目。同时, 推动“双随机、一公开”、重点监管与信用监管相融合,对接省上“互联网+


管”系统,实现与国家系统上下联通,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规范各类收费行为,积极稳妥处理好历史欠费问题。持续优化水电暖等公用事业服务,推广税收优惠“项目管家”“不来即享”等个性化精准服务。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巩固拓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等改革成果,推动落实不来即享、非禁即入等各项惠企政策落地,高水平优化政务服务,全面实现项目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加快项目落地审批速度,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红古样本。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14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以上;深度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大格局。积极落实《共建区域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民和—红古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同时,积极对接兰州国际陆港、新区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推动驻区优质企业走出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焦聚关键环节,持续营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通过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政府失信责任追究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升信用监管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金融信贷重点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加强评估督导,重点整治行政效能不高、营商环境不优,特别是对申请复产复工的企业和新项目落地人为设置审批障碍等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落实不力、问题较多的部门严肃问责。此外,还先后主动承接京津冀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了宝方炭材、工企危服、明阳集团等一批实力型企业落户红古,一个个重大项目在红古落地开花,成为红古重振兰州制造新发展增长极。


厚植教育沃土  书写育人新篇


濮阳上半年清丰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14日)


  一栋栋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使用、一项项助学优惠政策纷纷落地。


  今年以来,清丰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在政策、资金方面优先保障,深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全方位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先后荣获“全省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全省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校园风险防范工作先进集体”“濮阳市成人教育教研先进单位”“濮阳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濮阳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党建引领构建育人格局


  把党的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抓党建方向、强队伍、促发展,预计20XX年县直教育系统入党积极分子暨发展对象33名。把党员“主题党日”活动与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机衔接,加强思想教育,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党规等为重点,严格落实学习制度,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教育“四乱”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廉洁学校”建设,打造“清廉教育”,深化“放管服”改革、民族宗教、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二、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


  建设县城区学校6个,其中新建县朝阳路学校已完成项目施工图纸设计、图纸线上评审、工程量清单编制项目招投标等手续,2024年秋季竣工投用;新建县黄河路小学,已完成一层工程建设,2024年秋季竣工投用;新改建县凤鸣路幼儿园,现已投入使用;新建第三初级中学,专家会、规委会已研究,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新建固城镇安康路实验学校,专家会、规委会已研究, 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新建马庄桥智诚实验学校,专家会、规委会已研究,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纸设计。


  建设农村学校43个,其中建设教师周转宿舍3个,目前古城乡马庄小学、阳邵镇西志节小学已完工,韩村镇韩村小学正在实施主体工程建设。建设大流乡大岳庄小学教学楼、韩村乡焦夫中心小学餐厅、仙庄镇初级中学学生宿舍及其


他配套设施等,现已建成投用。


三、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开展“奋斗新征程,志做大先生”系列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继续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档案建设制度和师德师风“周议”“月报”“季查”和年度评议制度。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完成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129人和地方公费师范生20人入编设岗工作。申报特岗教师100名,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20名;拟招聘幼儿教师12名,解决1999级、2000 级中师生24名,为华师附中引进高学历人才30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 全县5000余人次教师受益。


  同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两个育人目标和“一三五” 教育教学工作总思路,坚持一个中心;提升教学教研队伍“三力”;抓实、抓牢“五项教学常规”,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双减政策,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今年5月,该县教师王艳着的著作《好玩的数学:用数学故事激发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探索实践》获国家级成果二等奖。四、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活力


  加快推进教育三项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统筹管理,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拟定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 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专班,目前全县教职工年龄结构、岗位聘用情况和校长基本信息已全部统计完毕。


  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改革。根据“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平稳过渡、整体推进”原则,以“共享优质资源,推动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融、项目合作、捆绑考核”六大行动来实现发展共赢。目前,该县共成立9个县级联盟型教育集团,覆盖17个乡镇,29所学校,在职教师2133人,学生41390人。


  面向新高考,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强化对拔尖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求新求异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促使教师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珲春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述


20XX74日)


  村路宽阔整洁,广场精致美丽,庭院干净有序夏至时节,漫步珲春市的乡镇村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绿、净、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近年来,珲春市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完善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密江乡下洼子村,条条村路平坦干净,路边绿植错落有致。来到村民崔根哲家中,只见庭院整洁、室内窗明几净,作为村里的“干净人家”标兵户, 每天整理房间、打扫院落已成为崔根哲一家的习惯。


  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珲春市积极开展“干净人家”创建活动, 使一个个村屯实现了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的完美蝶变。如今,争创“干净人家”、共享文明硕果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追求。


  为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珲春市在各乡镇、街道建设了生活垃圾转运站, 采购配备了勾臂车、勾臂箱、垃圾桶等设施。同时,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模式,由各乡镇、街道负责将生活垃圾运送至乡镇、街道所在地转运站,由环卫部门转送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珲春市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通过开展春季行动、夏季攻坚、秋冬会战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组织乡镇政府、第三方服务企业开展督导检查,对整治成效显著的乡镇进行宣传, 对落实不力、动作迟缓的乡镇进行曝光。


  同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积极开展清河行动,并对清理情况定期进行抽查和汇总,加大督办跟踪问效力度,做到河岸整洁、环境优美。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专项整治,充分利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进行奖补,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储粪池、尿液贮存池和沼气池等。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在各乡镇实施三格式无害化厕所建设, 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提档升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乡村美景入画来,幸福生活踏歌至。珲春市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继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精细高效贴心为民谋福利


毕节市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综述


20XX77日)


  “现在只需一两个小时就把事情办好了,真方便。”近日,在毕节市政务服务大厅给员工办理社保缴纳的小微企业老板张英英高兴地说。


  在办流程上做“减法”,在群众满意度做“加法”,是毕节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毕节市社保系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用好政策固根基


  “我们退休了,还能享受好政策,心里很感恩。”大方县交通局退休人员张光秀,和家人说起养老金上涨一事,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毕节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努力抓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进一步完善社保转移接续制度。七星关区开展“灵活就业人员等相关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改革”试点平稳推进,2500多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试点范围。


  此外,毕节全面推进社会保险降费率“直兑直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缓缴社会保险费“即申即享”等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


  围绕“全民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毕节积极创新,努力织密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取得突破、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助企纾困持续发力。


  2018年以来,毕节累计为1.9万家企业(单位)“降缓免返补”各类社保资金,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二、创新服务塑品牌


  “来毕节发展纯属意外,但也感谢这一场意外,让我能在这片热土扎根。” 毕节明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阳说,“我们没来贵州之前,都得自己准备好资料,然后再去找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问题。而这边不一样,各部门为我们提供主动问需式服务,有什么问题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没多久工作人员就到公司来了,而且经常在现场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王冬阳对在毕投资兴业非常满意的背后,是毕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贵人服务·毕须办”政务服务品牌的成果。


  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服务体系,以数字技术赋能人社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服务。深入推进“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改革,持续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5+2 周末不打烊服务”等,基本实现网上办、一次办。


  数据显示,全市公共服务事项从201869项上升到20XX87项,办件量从20182.22万件上升到20XX年的23.87万件(人次)。


三、优化步骤“一卡通达”


  “电子社保卡,我给你扫一下”。65日,市民陈莉在手机上熟练地调出电子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很快就完成了购药支付。


  20XX年,毕节启动第三代社保卡的发行工作。与前两代社保卡相比,第三代社保卡具有社会保障信息记录、信息查询、业务办理和“银联”金融功能, 同时加载了“非接触”闪付,能广泛应用到“智慧城市”建设和“互联网+”各领域,拓展了应用场景。


  为方便群众补换第三代社保卡,毕节在合作银行APP上,开通社保卡线上服务专区;在贵州人社APP提供社保卡申领、注销、补办等“掌上办”“指尖办” 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时,发挥社保服务热线“12333”桥梁纽带作用,为持卡对象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用卡咨询。目前,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参加社会保险、享受劳动保障等毕节市人社服务事项均可持卡办理。养老、失业、工伤等人社各项待遇也通过社保卡领取,在人社领域基本实现“全业务用卡、全待遇进卡、全服务上网”。


聚焦聚力  乘势而上  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新城


鹤壁宝山经开区上半年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0XX714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  今年年初以来,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365661”工作部署,立足“三山”统筹,确定“1363” 工作思路,加压奋进、攻坚克难,主要经济指标态势向好,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开足马力抢进度项目建设向难求成


  ——推进重点建设项目27个,累计完成投资46.2亿元工程车来回穿梭,挖掘机引擎轰鸣,电焊机弧光飞溅,工人们忙着浆砌、绑扎作业,人人挥汗如雨7 13日,鹤壁市联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1万吨表面活性剂项目施工现场,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


  “我们的项目总投资10亿元,设计年产能9万吨,其中5万吨表面活性剂、3 万吨多功能助剂、1万吨水性树脂固化剂,项目建设有DCS控制系统、SIS安全仪表系统、GDS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投产后将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管控。项目达产后, 预计年产值11亿元、利税1亿元。”鹤壁市联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马爱民介绍,目前该项目13个单体工程开工建设,8个单体工程主体封顶,3个车间正在进行主体施工,1个车间基础施工完成,厂区内道路硬化完成70%,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是地方的潜力,也是实力。今年年初以来,宝山经开区推进重点建设项目27个,累计完成投资46.2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0%。其中,14个工业项目已竣工8个,全部建成达效后新增产值500亿元、税收


35亿元以上。


13个基础设施项目已竣工6个,全面建成投用后园区承载能力将显著增强。


二、集中精力抓招商主导产业聚链成群


  ——总投资220亿元的15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我们紧盯优势龙头企业,描绘‘路线图’、制订‘作战表’,上半年外出招商考察27次,引进客商前来洽谈考察150余次。”回忆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宝山经开区招商服务局局长陈国华激情澎湃。


  招商引资是稳进提质的“强引擎”,是园区发展的“活力源”。今年,宝山经开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高效率快节奏加大招商力度,掀起了招商引资新热潮。该区组建3个专业招商组,聚焦功能性新材料和日用化工两大主导产业,精心谋划“1+6+4”的产业发展和招商路径,绘制产业、招商、空间布局3个图谱,由“地毯式”招商变“地图式”招商,解决了招什么、到哪儿招、落哪里的问题,招商引资工作捷报频传。上半年,山东宏福100万吨氯化聚乙烯等总投资220亿元的15个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成功签约。


  “你家的产品通过管道输送到我家作原料,我家的产品又被管道送达他家成为原料。”宝山经开区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更加紧密,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这源于在招商中,宝山经开区针对主导产业链中的缺链短链进行补链强链,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企业、核心企业、龙头企业,推进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发展。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功能性新材料产业获评全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强产业链。


三、用心用情优服务营商环境积厚成势


  ——30多家知名企业慕名而来、洽谈合作“从我们落户宝山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一流的营商环境,也享受了‘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的服务。”河南中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武豪赞叹道。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今年年初以来,宝山经开区持续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创新建立“1+3+N”机制,为企业提供创新、人才、金融等全方位服务,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势。


  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劈山填谷调运土石方500余万立方米;帮助企业争取贷款30亿元,美瑞科技获中央先进制造业专项补助资金1.1亿元,是河南唯一;成功创建2家市级中试基地;协调解决了赞宇科技、大树实业等安全生产许可证问题 宝山经开区积极推行重大项目专班“一对一”跟踪服务,及时掌握项目落地建设中的具体困难,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协同推进,在手续办理中采取专人对接、“保姆式”帮办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用最优营商环境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为项目顺利建设保驾护航。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中化集团、韩国晓星集团等30多家知名企业慕名而来、洽谈合作。


  星罗棋布的建筑工地传递出强烈的发展信心,与日俱增的重点项目激发了不竭的经济活力。随着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由“蓝图”化为“施工图”,再从


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千亿级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离我们越来越近。


军民同心  携手共谱双拥新华章


北海市多措并举开展双拥工作综述


/20XX/7/10


  3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7次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北海,这座全市总人口187万的滨海之城,驻扎着陆海空、武警等部队,是广西14个设区市中驻军种类最全的城市。在这里,无论是峥嵘岁月,还是和平年代,军爱民、民拥军, 军民一家亲的优良传统一直在珠城大地赓续传承。


一、情系国防倾力拥军强保障


  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统一思想倾力支持国防军队建设。市委书记蔡锦军在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明确表示。


部队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市长李莉在走访中反复强调。


  我市把双拥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2021年起,北海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市委议军会议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的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带头参加党管武装、国防动员等重要任务、重大活动。


  单独设立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事工作机构,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高校退役军人服务机构470个,配备专(兼)职人员523名, 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高校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全覆盖,畅通了为部队、军人、军属、优抚对象服务保障“最后一米”。


  把双拥优抚安置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19年以来,北海市累计支持部队建设和退役军人经费超出3.16亿元,用于征兵、国防教育、武器装备维护、民兵训练等方面。


  把双拥纳入领导干部政绩和绩效考核。组织部门、军分区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双拥工作职责列入了政绩考核内容,市双拥办、市绩效办连续多年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评指标,有力促进了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抓双拥。


  把双拥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北海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工作职责等规范性制度,实现双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同时,不讲条件,刚性落实国防建设需求。全市支持建设了广西国防后备力量北海训练基地、武警指挥中心搬迁、斜阳岛项目、北海机场功能完善改造


10余项军事工程项目,贡献城镇土地、海域超过2.2万亩,土地贡献量在全区首屈一指,特别是无条件贡献斜阳岛和北海唯一的民用机场福成机场,坚决做到地方发展让步于国防建设。


  北海以全区第13位的人口总量、第14位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区服务国防建设的“第一贡献”。


二、双向奔赴军民鱼水情谊深


  北海市用一项项政策红利,一个个暖心举措,让军人、军属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率先在全区制定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方案,推动双拥成员单位与驻市部队结对共建全覆盖,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


  不遗余力,解决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全市多年来转业军官和退役士兵安置实现“三个100%”:转业军官100%安置到机关参公单位、团以上转业军官100%落实相应职务职级、退役士兵100%给予编制保障。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做到“一个专场、四个放宽”,已安排了两批共50个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考安置随军家属。军人子女入学入园做到就近就便就好安排。


  建立和发展了“两会一盟一清单一船一队伍”社会拥军力量,打造滨海特色社会化拥军新品牌:成立北海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北海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 搭好社会化拥军工作的“桥梁”;成立北海市“拥军联盟”,首批138家商家和企业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军烈属提供优惠服务、优先待遇;出台优待清单, 优待内容125项,其中6个国有A级景区对全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等减免门票; 市内公交在全区率先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予以免费乘坐优待,为驻市空军、武警开通了两条拥军公交专线;将北海至涠洲岛航线上载客量最多、最新的一艘游船命名为“强军号”,船上布置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元素,成为全区第一个“海上双拥宣传移动课堂”,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同时, 还将该航线所有游船面向驻涠洲岛官兵、家属予以免费乘坐优待。


  爱是一场双向的奔赴,驻地部队在感受双拥工作温度的同时,亦向这片热土深情回馈。北海军分区、91192部队、武警北海支队分别为联系点公馆镇六甘村、公馆镇扫管村、山口镇中堂村投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资金超过200万元, 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文化设施;作为广西唯一一支水面舰艇作战部队,91192部队在广西边海防线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守护着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民族


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广西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称号。作为北部湾的守护者,海警部队在我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部署开展“亮剑·清边靖海”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海上偷渡、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筑牢海上疫情防线,维护了辖区海域安全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海警部队还常年参与海上救助, 与北海军分区、武警北海支队等驻军力量担负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为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保障线。


三、厚植文化热土盛开双拥花


  走在珠城,精心打造的双拥文化街,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一场场巡回宣传活动,将双拥宣传、国防教育逐渐融入群众日常,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全社会支持双拥、参与双拥模范城创建的浓厚氛围。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北海市组织开展了双拥工作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三进”活动,组建了退役军人宣讲团,开展宣讲党史、国史、军史教育活动120多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英雄情怀。


  全市建立国防教育展厅、长青公园烈士纪念碑、地角女民兵连、涠洲岛红色广场、春伟广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双拥宣传阵地,全部免费对市民开放。


  北海日报、北海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每年结合年度征兵、建军节、国庆节等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开设专题专栏,进行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市双拥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沿街商业机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利用宣传专栏、户外LED屏,多形式开展双拥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扩大全市双拥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今年是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北海市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军地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拉开序幕——开展军地共建“双拥林”活动;举办军地双拥文艺晚会;“军民鱼水情欢乐贺新春”系列军地文化共建活动蓬勃开展;“国防小勇士”国防体育运动会迸发激情;以“爱我国防牵你同行”为主题的军地青年大联欢火热开展;无论是新兵入伍还是老兵返乡,都有北海人民的祝福与牵挂。


  全市积极宣扬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姚小玲、全区“最美公务员”朱学军等双拥和退役军人先进人物事迹。举办评选活动,选树了10名“最美退役军人”, 大力宣扬立功受奖现役军人,激发广大适龄青年参军热情,增强军人和军属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北海这片热土,军民鱼水情意深,双拥花开香满城。


绿水青山绽笑颜 心学修文绘新篇


贵阳修文县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XX78日)


  盛夏时节,六广河波清岸绿,凉风悠悠;陆丰村林下马桑菌种植基地,朵朵菌朵探头张望;桃源河森林康养基地,人们敞开怀抱深呼吸漫步在今日的修文县,一幅山明水净的绿色画卷生动铺展,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之路在不断延伸。


  绿意浸染,山色如黛。近年来,修文县牢记“守底线,走新路”的殷殷嘱托,按照“领导到位、目标到位、政策到位、机制到位”的工作要求,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战略目标,持之以恒推动修文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功夫用在什么地方,成绩就出在什么地方。20XX年,修文县森林覆盖率从201242.96%提高到20XX55.74%,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县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土地安全利用率达100%,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以上,实现县乡垃圾中转站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5%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折射出修文县坚持“生态立县”的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双向奔赴,心学修文正奏响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乐章。


A 坚持零容忍执法力度更强


好生态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得之不觉,失之却无比痛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修文县和其他地方一样,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大片的矿山,给森林留下累累伤痕;随意排放的污水, 破坏了河流的清洁;未经妥善处理的垃圾,严重影响了城乡颜值和群众的健康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修文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政治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鲜明的政治态度,编制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十四五”专项规划,先后出台《修文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修文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修文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20—2030年)》《修文县“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


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针对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各类问题,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清单和时间节点,夯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督查考核问责,突出生态保护的制度刚性,哪里有问题就盯住哪里,谁的责任就追究到底,一竿子插到底,坚决对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做到整改一件、销号一件,以实际整改成效接受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在完善制度措施的推动下,修文县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更强,成效更显著。截至20XX6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的54件信访件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下达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33份,共计罚款288万元;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开展县级、乡级、村级河长巡河2262次,发现问题626个,已完成整改617 个;强有力的执法力度,促进了问题解决,营造了生态保护良好氛围,切实守护碧水蓝天。


B 狠抓常态管生态环境更优


生态环境保护既要哪疼治哪,更要统筹兼顾,突出常态化。


  修文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治理,聚焦森林管护、大气监测、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项目治理、河湖污染等关键领域,推进以防治并举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应急体系建设,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创建,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全面融入生活与发展中。


  常态长效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更优。通过“调结构、控燃煤、防扬尘、禁焚烧、治尾气、抓油烟、管工业”等措施,统筹推进全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重点工业行业治污减排等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有序淘汰燃煤锅炉、整治工业炉窑,及时查改各类大气污染问题。20XX年,累计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巡查检查80次,空气质量稳定达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


  持之以恒推动河湖治理,水环境质量更好。为做好“水”的文章,修文县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行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全覆盖,督促各级河长定期巡查检查全县地表河流,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聚焦难点持续发力。截至20XX 年底,全县共建成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58座集中式、2748套分散式设施,覆盖73个行政村;新建污水管网长度15.3公里,总投资6000余万元;问题管网维修整治63处,总长约5公里,总投资450万元;新建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扎佐镇污水处理厂二期两座1万吨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大力提升全县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目前,修文县的地表水出境断面年度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


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


  久久为功抓实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管理更严。修文县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规定,推广使用“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信息系统”,强化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土壤环境的保护,强化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切实做好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20XX年,督促5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履行好土壤防治主体责任,加强重点行业的预关注地块巡查和污染地块管控。


  此外,修文县在固废治理、森林植被修复,以及农村治厕、治水、治垃圾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常态化、突出长效性,危废处置利用率达100%,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多,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C 突出重难点攻坚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保护总会碰到“硬骨头”,面临“老大难”。


  修文县在打好整体战、持久战的基础上,盯住最突出的问题,拿出最有力的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心学修文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让修文县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美丽。


  以最严要求最铁手腕最硬决心抓好污染防治。从严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省委“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彻底整改,全力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治理“五场战役”。深入推进“双十工程”,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修文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因无序开发和监管缺失问题,积累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老大难”。20XX1月,修文县因矿产资源开发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被中央第二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批评”。修文县直面问题,深刻剖析矿山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典型案例产生的根源,压紧压实责任,高位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综合整改攻坚工作。


  在修文县委、县政府高位推进以及相关部门合力攻坚下,企业修复治理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除了针对典型矿山长期非法开采、破坏林地问题,加大对典型案例通报涉及的响鼓坡、罗汉坡、黄鳝坡等5个矿山整改力度,还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整改方案》对14家绿色矿山创建先决条件逐一倒查,按程序将长冲大槽铝土矿山、三利煤矿、杨寨红黄铝土矿移除绿色矿山名录。截至20XX6月,


修文县48家矿山复绿面积3358亩,复垦面积413亩,种植树苗32万株,播撒草种1.29万公斤,种植爬藤作物2.8万株;排水沟改造29000米,沉砂池改造75个, 修建挡土墙3000米;44家矿山完成工程性整改。


  走进位于修文县阳明洞街道高仓村的响鼓坡铝土矿山,600余亩露天采区种植了成排的柏树和枇杷树,昔日坑坑洼洼的采空区已不见踪影,漫山植物茂盛生长。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已经成为修文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一页。


D 向绿要发展让青山变金山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向绿色要发展,不断推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已然成为修文县追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突破口和关键点。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厂区建设。20XX年,修文县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5%,淘汰落后产能34.5万吨;绿色企业不断涌现,其中贵州轮胎荣获“省长质量奖”,贵钢被工信部列入“绿色制造和绿色工厂”。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动林下种植养殖、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业态拓展。修文县结合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创新绿色养殖模式,探索“草—牛—粪—肥— 草”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推动“种养循环、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引导周边农户210余户参与肉牛养殖,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共赢。目前存栏肉牛1.1万头,年产粪肥7000余吨。积极推动资源整合,探索发展“肉牛+蚯蚓” 的循环养殖模式,打造循环经济新态势。探索牛粪养殖蚯蚓,实现了牛粪变养料。截至20XX6月,修文县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达30.2万亩;主要发展林下养鸡、林下种菌、林下种药材等,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位于修文县扎佐街道万江社区的贵州景阳森林康养基地总规划面积360.30 公顷,以医养结合产业为主导,充分利用森林、医疗资源和地理优势,围绕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品质养生产品。还有风光旖旎的桃源河森林康养基地,融医养和休闲度假为一体,成为修文县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目前,修文县林下经济主体企业有贵阳旅文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修文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惠尔种植、贵州汉方药业等林下种养经营主体26家。“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大美城乡,最美在生态。今日修文,不仅有着“我见青山多妩媚”的高颜


值,更透出“一城山水满城诗”的好气质。着眼未来,修文县将按照高质量发展和“强省会”行动重要部署,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新时代“强省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亮点点击


生态修文的“绿色名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修文县践行知行合一,久久为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打通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一张张承载着人民群众美好新生活的绿色名片越擦越亮。


修文猕猴桃:毛果果变“金果果”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修文猕猴桃被喻为产自深山的“绿宝石”,相继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24项荣誉。目前, “修文猕猴桃”品牌价值超23.3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良知果”、人民群众的“致富果”。截至目前,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到16.7万亩,种植面积居贵州省第一、全国第三。


  为保障猕猴桃现摘现发、现采现销,修文县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建立县级电商云仓,打造“乡村集货、云仓集单,数据互通、统仓共配”的供应链体系, 与京东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还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今天的修文猕猴桃,小小的毛果果已经做成大产业,成为备受市场追捧、引领群众致富、彰显生态价值的绿色健康“金果果”。


修文乡村避暑:“凉经济”持续火热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下,修文县涌现一大批森林镇、森林村和森林人家。其中,六屯镇的大木村、独山村、陆丰村,小箐镇的崇恩村,洒坪镇的青山村均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六屯镇、洒坪镇、谷堡镇获“贵州省森林乡镇” 称号;六屯镇大木村、独山村、陆丰村、桃源村,洒坪镇蜈蚣桥村、青杠林村、上寨村均获“贵州省森林村寨”称号;有45户人家获“省级森林人家”称号。


  良好的生态条件、凉爽的气候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修文县受到重庆、武汉、杭州、长沙等地游客追捧,多家民宿提前半个多月订满。卖“空气”、卖环境、卖凉爽,已经成为修文县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避暑的一大亮点,群众的“生态饭”越吃越香。


修文工业园:绿色发展渐入佳境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舍弃工业,而是要发展更好的工业。2012年获批成立的修文经开区,以贵州修文工业园区,扎佐工业园、久长工业园、龙场工业园的“一区三园”格局规划建设,如今已成为贵阳北部实体经济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和北部产业新城的核心区。


  修文县坚持以绿为底色,把好项目入口关,杜绝新增“两高”项目,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园区建设,涌现了首钢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绿色制造和绿色工厂”。在位于修文扎佐的贵州轮胎载重子午胎分公司生产车间内,5G网络全覆盖,无人物流小车有序运输,人、机、料等要素全面互联管控修文县这张绿色工业园区的靓丽名片正越来越清晰。


攀“高”逐“新”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


昌吉州坚持长期建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13日)


  火热7月,行走在庭州大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一个个新项目、新产业、新技术落地生根,破土发出“新枝”,好不热闹。新疆东天山木垒县四十个井子风区内,“千万”千瓦级风光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高端化、绿色化已成主流;准噶尔盆地上的准东煤田上,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如雨后春笋,产值节节攀升;头屯河岸边,改革开放不断加速,工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火热推进,“八大集群”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一年来,昌吉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长期建疆上谋定而后动,立足经济优势,狠抓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交出了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发展韧性持续彰显的亮眼答卷。


一、抓项目强投资增动能风正劲


  710日,在位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新疆其亚硅基项目工地上,大型施工设备机器轰鸣,200多名基建工人有条不紊地施工。


  据新疆其亚硅基项目负责人介绍,正在建设的年产10万吨硅基新材料及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约66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约145亿元、工业增加值36亿元。


  这段时间,在吉木萨尔县北三台循环经济工业园,当地首座投资2.2亿元的LNG液化装置项目进入施工收尾阶段,不仅可实现园区清洁能源替代,还可满足居民用气需求。项目建设方吉木萨尔县昆仑天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邓泽胤说:“预计可实现年产能6万余吨,将用于


  满足企业、加气站、居民三方需求,可替代燃煤12万吨,满足16万人需求, 还可为周边县市、乡镇工业用气和LNGCNG汽车加气进行调峰。”


  总投资16.9亿元,位于玛纳斯县的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连心能源化工)聚甲醛项目现场也是一派如火如荼建设景象。目前工程主体框架、中央控制室、道路等已经完工,施工人员正在铺设管道。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套中高端聚甲醛装置,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可由现在的11.74吨标准煤降至9.21吨标准煤,降幅达到21.5%,为企


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心连心能源化工总经理朱迎红说。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昌吉州鼓励各县市、园区充分挖掘资


源潜力,突出地方和园区发展特色,大力招引一批相关重大项目,着力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扩能增效,加快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同时,昌吉州采取新举措为项目及时落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制定了《自治州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的项目领导、调度、服务和考核机制,营造各级、各部门抢推项目的热烈氛围。20XX年,昌吉州在农林牧渔、商贸流通、生态环保、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等领域计划实施规模500万元以上项目626个,涉及投资总额3564.2亿元,年内计划投资691.8亿元,同比增长18.6%


二、聚集群延产业强布局力正足


  625日,全疆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生产过程最智能的数字化布电线车间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线缆厂(以下简称:特变新疆线缆厂)实现达产目标,每天可生产光伏电缆和民用布电线2800多公里。作为“链主”企业, 特变新疆线缆厂吸引了多个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在其周边落地。新疆金科电气有限公司就是下游供应商之一,生产的变压器配套组件及激光设备实现就地生产、销售。


  “如今,我们没有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家门口就能实现产品销售,物流成本、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根据签订的合作内容,我们年均产值至少可以达到7700万元。”新疆金科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胜华说。


  20XX年,东方电气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落地木垒县民生工业园区,成为木垒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示范标杆,自20XX9月投产以来,共生产81支风电叶片,完成60台(套)机组的发运,为当地30多家风光电企业提供装备供应。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木垒县规划新能源规模5308万千瓦风光电项目, 目前已建成投运463万千瓦风光电项目。


  木垒县民生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香磬介绍:“大力推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同时,引进更多延链补链强链筑链项目,引进风电、光伏和储能等上中下游产业,采取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协同发展模式,目前,我们已经有近30家风光电上游企业、10余家下游制造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立足资源禀赋、产业现状、政策环境等基础,昌吉州精准梳理重点发展产业链,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聚焦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和集群化发展。同时,狠抓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建强产业链,全面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今年5 17日和626日,昌吉州先后举行两场围绕本地“链主”企业进行的产业招商大会,与全国各地企业累计签约项目42个,累计签约金额90.81亿元。


  以系统思维优化完善产业布局,推动各县市(园区)各显亮点、协同发展, 昌吉州迎来了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大好势头。今年1月至5月,全州5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工业增加值绝对量位居全疆第一。


三、推科技促创新建高地火正热


  眼下,在位于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高新区)的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线上正在满负荷生产各类铝制型材。随着公司采取转型升级、更新设备、研发新产品等,产品热销海内外。


  “我们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设备升级和产品创新。目前, 已经拥有授权专利65项,产品在新疆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XX年我们实现产值3亿元,今年我们又新增了两条光伏型材生产线,力争今年产值翻一番。”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晓梅说。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昌吉州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大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昌吉高新区产业发展局局长吴涛表示,目前, 昌吉高新区已成功创建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占昌吉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三成。


  作为全疆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强化科技引领。20XX1222日,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北中心正式落地昌吉,全面打造了农业生物安全设施“新疆样板”及生物安全、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一年来,国家棉花技术创新中心昌吉分中心、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昌吉州绿色丝路碳中和数字棉业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战略科技创新平台落地昌吉。目前,昌吉州已建成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45 个(国家级28个),异地研发平台21个。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是昌吉州推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做法。今年,昌吉州科技局牵头建立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456个,总投入25.8亿元。立项实施国家、自治区各类科技项目229项,项目资金4.1亿元,位居全疆第一。


  此外,昌吉州大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在全疆率先出台高企培育计划方案和奖补政策,极大地增强了全州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科技强企的信心。20XX 年,昌吉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9家,同比增长42%20XX年,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3家,是去年同期的2倍,预计年底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有新的突破。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件件鲜活事例,是昌吉州牢记总书记嘱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齐心协力抓招商 强化保障优环境


濮阳县 20XX 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XX 7 5 日)


  今年以来,濮阳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攻坚行动和制造业倍增行动,开启招商引资“加速度”,以高水平招商引资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权。截至6月底,濮阳县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投资总额277.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71.7%,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80.3%;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4.5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78.4%,其中制造业项目到位省外资金63.9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84.1%


上下同心


凝聚招商合力


  发挥“1+3+5”13个重点产业链“双长制”等招商机制作用,相继召开招商引资动员会、加压奋进会、调度会、专题会等20余次,在全县吹响了解放思想、大上项目的冲锋号。今年以来,先后对立讯精密产业园、盘毂动力电驱动等45个招商线索主动拜访、重点洽谈、全程跟进。


  同时,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6名县级干部牵头的产业招商专班,提级推进非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体县级干部及各招商责任单位赴北京、上海等地累计招商150次,接待客商385批次,新挖掘有效招商线索159条,形成了领导带头、上下联动的大招商格局。


创新方式


着力招大引强


  以制造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为载体,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 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优秀企业,灵活运用多种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投资100亿元的赛能硅烷法多晶硅、投资10亿元的润途氟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聚焦重点产业链,以浩森呋喃产业园、巴德富新材料产业园、蔚林化工为依托,打通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成功招引瑞森石油树脂、义利环保增塑剂等项目,正在谋划招引韩国晓星生物质氨纶项目,将推动呋喃、丙烯酸、硫化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速300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形成。


  充分发挥乡贤优势,通过建立乡贤联盟、乡贤招商组和拜访乡贤等一系列举措,深挖招商线索招大引强,纳入全省“双百”工程的赛能多晶硅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围绕研发平台建设,依托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和润途氟材料产业园项目, 与中国化工集团深度对接,加快推进百亿级氟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为濮阳县新材料产业再添新动力。


强化保障


务求招商实效


  强化制度保障。持续完善线索摸排、项目评审、周动态、月调度、季考核、年总评等制度机制,树牢招商一线选人用人工作导向,形成人人关心招商、参与招商的良好格局。加强队伍建设。在全县范围内筛选优秀年轻干部,组建由15人组成的招商“特战队”,充实到“1+3+5”专业招商队伍中;分批次将每年新招录干部放在招商一线跟班锻炼,培养招商后备人才,不断强化招商力量。优化营商环境。始终秉承“让投资者成功赚钱是最大环境”理念,推动政务服务再升级,


  动态调整县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93项,不见面审批事项100%全覆盖,重大项目“专班推进、特事特办、即来即批”,行政许可即办件占比全省排名第七。统筹土地、资金、能源、生态等要素指标,确保重大招商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


  下一步,濮阳县将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制造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围绕两年内制造业招商到位资金实现倍增的目标,全力以赴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再突破、再提升、再跨越,为全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半年党建工作综述


20XX75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门,电子屏幕滚动的八个大字映入眼帘,大厅摆放的党建工作成果展板,各楼层的文化长廊,以及每间会议室的文化墙,时刻号召着全局党员干部坚定信念,永葆初心。


  今年上半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省自然资源厅、市直机关工委工作部署,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统领。该局党组牢固增强政治机关的意识,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在全系统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共涉及22专项行动,从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等,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安排,在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深化理论武装。该局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集体学习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党组会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9次,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研讨5次。


  同时,在全系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先学先行活动;分三批次组织各党支部书记,参加由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举行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充分运用“学习强国”,河南干部网络学院,焦作机关党建、河南自然资源党建、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学习平台,以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抓牢意识形态。自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实施以来,该局高度重视,坚持目标导向、系统思维,做足做细前期准备,采取有效举措,压茬稳步推进关键环节,并在全局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召开了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其间队伍稳定、工作连续,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夯实组织基础。该局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评议党员等党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召开了20XX年度专题民主生活会,使党的基本制度和基础工作落实到位。创新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方法,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加强以案促改。该局以虞城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案件为镜鉴,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专项工作,成立了以案促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细化明确了10项重点任务,层层动员部署,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以案促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与此同时,利用党组会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开展了专题研讨,每名班子成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深化了开展以案促改工作的思想认识。


  巩固文明创建。该局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结对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定期安排各支部志愿服者对交通路口、华盛社区二号院、李贵作村开展志愿活动,规范疏导交通路口秩序,对帮扶社区(村)进行义务卫生清扫活动。


  整治“中梗阻”。该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纪委监委关于深化涉企服务“中梗阻”工作部署,按照“免申即享、未享追责”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助企惠企政策落地,制订了《焦作市自然资源和涉企服务“中梗阻”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细分17项工作任务;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主动上门摸排走访320个重点项目,建立问题纾困台账,截至目前,已保障用地项目287 个,总体保障率89.6%


敲响“安全钟” 系好“安全带”


来宾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20XX710日)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安如泰山。今年6月是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我市紧紧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全社会进一步树牢安全底线意识,夯实全社会安全生产根基。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


  安全,一头牵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为确保“安全生产月” 活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使活动收到最大实效,我市高度重视,提早部署、精心组织,全力筑牢安全生产堤坝。


  5 月中上旬,市安委办开始策划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并印发全市总体方案,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精密部署,紧紧围绕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特别是安全红线重要论述,以及国务院安委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自治区二十条细化措施,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同时,各级各部门将“安全生产月”活动纳入全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计划, 建立多部门合作、有关方面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密切配合,搞好通力协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重点活动分工,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6 月初,市安委办将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进行任务细化,明确各方责任、任务完成时限和宣传报道、佐证材料等要求,目前已按清单圆满完成任务。


二、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


  5 31日,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对我市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部署,由此拉开我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序幕。随后,一场场接地气、扣主题的安全“大戏”在桂中大地上演。


  6 15日,来宾市20XX年安全宣传活动暨“应急杯”普法知识竞赛总决赛圆满落幕。本次普法知识竞赛分为个人赛与集体赛,个人赛以线上方式进行。线上个人赛自58日启动后共12天时间,训练场参赛人数就达4万人次。“今天了


解到许多安全急救小知识,这类宣传活动很实在、很有用!”616日,市安委办联合兴宾区安委办在市城区迎宾广场,举行20XX年“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其他5个县(市)也按要求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2.5 万份,现场接待群众3.5万多人。“安全生产月”期间,全市上下积极谋划,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模式,开展应急普法、应急实战演练、“应急大讲堂”视频讲座、警示教育活动、集中宣传、专题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活动,大力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


  此外,我市把安全宣传“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企业)活动纳入安全生产月重点工作,并在“每一进”选一个点作为全市典型进行重点宣传,掀起宣传活动热潮,扩大应急科普人群覆盖面。


三、重实战提能力抓隐患严整改


  629日上午,20XX年来宾市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G72泉南高速公路柳州往南宁方向K1334处马滩红水河大桥路段开展。此次演练旨在强化联动机制,提高协同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危化品运输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这是我市大力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一个缩影。为抓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我市结合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有效管用的全员应急演练。据统计,6月以来,全市相关企业开展事故应急演练150余场,近65000人次参与,组织开展从业人员自救互救技能培训86场,近45000人次参与。农村村庄、城市社区、学校、家庭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情景模拟、实战推演、逃生演练、自救互救等活动39场,近83500人次参与。


  隐患排查整治是防范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我市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和媒体记者,深入相关地区和重点行业领域,曝光重大事故隐患和突出问题;设立举报奖励机制,在网站、新媒体平台公布“安全生产举报微信小程序”“安全生产曝光台”“12350举报电话”等举报渠道,鼓励企业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据统计,6月以来,曝光重大事故隐患和突出问题14个;在县级以上主流媒体公布“一案双罚”典型案例4个,安全生产行刑衔接(含危险作业罪)等各类典型案例3个;在单位部门网站、新媒体平台公布“安全生产举报微信小程序”“安全生产曝光台”“12350举报电话”等举报渠道28个。


  安全生产没有休止符。我市将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为打造“平安来宾”创造条件。


全力以赴抢先机 真抓实干开新局


襄阳上半年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14日)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今年以来,市招商局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实际,牢牢把握“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实干年”的核心要义,在实干、实绩、实效上拼作风抢机遇抓项目, 有力促成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数据显示,1月至6月,全市新签约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56个,同比增长16.73%;合同投资额5351.33亿元,同比增长15.08%;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211个, 投资过50亿元的项目26个。


  数据最具说服力,如今的襄阳,客商纷至沓来、产业项目集中签约、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强劲的招商引资大潮正加快推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招商力度再现招商热潮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会见重要客商、洽谈重大项目、外出考察企业,赴国内外开展招商活动10次、拜访企业20余家;分管市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0余次、拜访企业70余家;全市各产业链招商专班链长带队外出开展招商活动,有力推动中国化学、中车集团、龙蟠科技、赣锋锂业、厦门象屿、贝特瑞、玉湖冷链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项目进展;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179天,拜访企业224家,累计促成签约重大项目36个。


  上下同欲者胜,以上率下者强。主要领导的以上率下,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使得我市形成了上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的浓厚招商氛围。


  上半年,各个驻外招商小分队摸排驻外招商意向信息289条,促成20余个项目签约。


  与此同时,市招商局统筹各县(市、区)招商部门,组织近200人在北京、深圳、苏州、武汉、成都、厦门等城市开展驻点招商,有效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策划专题招商强化招商攻势


  盛夏时节,行走在全市各地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工程机械挥舞铁臂、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张快干,一个个建设场景展现着澎湃活力。


  项目为王、招商为要。今年以来,我市策划发动“招商春季攻势”等多场专题招商,先后在全国重点区域开展专题招商推介31批次,并积极借力“资智汇襄”、20XX中国装备后市场产业发展大会等各类重大活动平台,累计签约项目197个,合同投资额2687.26亿元。


  同时,全市组织开展以汽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循环经济、电子信息为主题的产业专题招商活动31场,累计签约项目194个,合同投资金额2645亿元。


  此外,成功举办以东风供应商为参加主体的东风纳米20XX年伙伴大会,近600家东风供应商出席,6家供应商与高新区签订进区协议,投资额52.5亿元。东风汽车纳米科技(襄阳)有限公司还与本地多家企业签订采购合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三、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同调度


  为了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靠前发力,我市制定了《“奋战六十天冲刺‘双过半’”专项行动方案》,坚持招商引资月度调度机制,截至目前已召开调度会5 次、重点项目推进会2次,每月通报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情况,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入库。


  同时,严格落实全市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机制,按照“26211”要求扎实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进展,每月针对签约2个月未注册、签约6个月未开工项目向各县


(市、区)预警提醒,并持续完善落实招商引资信息研判和重大项目管理机制。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点题招商,高标准编制了《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


《产业招商地图》《20XX年襄阳招商热力图》,研究绘制了《襄阳市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招商图》《襄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招商图》,紧盯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中的核心配套企业,共谋划了98个招商项目。其中,上半年已推动赣锋锂电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研发基地、湖北商贸小河港多式联运供应链产业园、潘达尔硅产业园生产加工、航泰动力发动机装配修理等17个招商项目签约,投资额671.6亿元。


山海携手  共谱新篇


上海市与普洱市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综述


20XX713日)


  近年来,普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与上海市沟通对接汇报合作,全面落实“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面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空间,携手谱写互利合作共赢新篇章。


一、通力协作双方务实合作成效明显


  普洱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全面振兴,饱含着上海市27年的深情厚谊和鼎力帮扶。


  1996年开展对口帮扶以来,上海市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1.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06个,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帮扶协作取得重大成效;2017年由上海市4 个县对口帮扶普洱市8个县调整为黄浦区、金山区帮扶普洱市的9个县,有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2021年以来投入援助资金11.3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60个, 其中向1个国家级、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资金8.86亿元,深度推动东西部协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空间发展。20XX年度东西部协作省级考核中,市级和9个县均评价为“好”等次。


  同时,普洱和上海黄浦区、金山区双边成立组织领导机构,选强配齐专职人员,建立高层协作互访机制,每年均由主要领导带队开展高层互访。2021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39次,签订年度帮扶协议,高位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投入普洱市财政援助资金7.34亿元,实施212个帮扶项目,帮助采购和销售农副产品6.45亿元,引进17家东部企业落地普洱、投资3.42 亿元。5家中央单位直接投入


  和帮助引入各类资金3.04亿元,帮助采购和销售农副产品1.72亿元。1076 家省、市、县(区)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和帮助引入各类资金6.11亿元,帮助采购和销售农副产品1.05亿元。


二、沪企入普打造上海产业转移优选地


2021年以来,普洱市与上海市持续推进产业合作,打造承接上海产业转移


的优选地,累计引导44家东部企业落地投产,到位投资8.5亿元。共建产业园区3个,引导12家东部企业入园发展,实际到位投资3.63亿元。


  立足双方优势资源,探索落实“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的“4+”协作模式,合力打造澜沧沪滇协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云南思茅产业园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数字花卉产业园。


  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结对地区直采直供等方式,推动普洱农特产品销往上海达7.44亿元。景东彝族自治县引入东部企业发展蓝莓产业,采摘季每日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牛油果种植面积达7.64万亩,产量达1万吨以上,产值3亿元,是目前全国种植规模最大的基地。


三、示范引领培育滇沪合作项目新业态


  隐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的锦屏镇黄草岭村,是景东境内海拔最高的高寒村寨。这里气候凉爽,土壤肥沃,具有丰富、独特的生态自然资源, 但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短板,制约了黄草岭的发展。


  随着上海市对口支援资金的注入,开始实施锦屏镇黄草岭村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在黄草岭村庄道路沿线新建3公里彩虹路,一度成为景东县城的“网红路”,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打造了乡村旅游亮点;新建观景台、观光亭、特色果蔬采摘园区,逐步改善村庄旅游风貌;改建入户卫生厕所,安装垃圾分类及转运设备、旅游指示标志和标牌等,提升人居环境;新建农产品加工及销售中心,调整村庄产业结构,营造村庄少数民族特色氛围,为将黄草岭逐步打造建设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村庄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上海市与普洱市集中帮扶资金、集聚帮扶资源,突出特色重点领域,围绕“一圈一带三廊道多庄园”思路,全面实施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和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2021年以来打造了思茅区沪滇协作星巴克“共享价值美丽星村”示范点项目、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星光村、墨江县孟弄乡隔界田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班利村等26个沪滇协作示范性、引领性、标杆性项目。


四、人才协作沪普深情厚谊暖人心


20XX年,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一名妇女服用敌敌畏后出现意


识障碍,1个多小时后,才被家属发现并将其紧急送往镇沅县人民医院。医院急诊科急请重症医学科援滇专家张琳会诊后,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抢救。在张琳的带领和指导下,经积极抢救治疗5天后,患者神志清醒,可正常交流,病情也明显好转,后续转至普通病房继续进行康复治疗。病人和家属对张琳十分感激,张琳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署要求,上海市积极选派教育和医疗帮扶团队到普洱市开展“组团式”帮扶,上海市教育医疗帮扶团队的专家成员舍小家为大家,用爱和奉献坚守初心使命,实现了“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全面助推普洱市教育教学和医疗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1年以来,普洱市共选派30名干部、297名专技人才到上海市交流学习。上海市选派44名援滇挂职干部、207名专技人才支持普洱建设,帮助普洱培训党政干部361690人次。做实结对帮扶,上海市23所学校、12所医院分别与普洱市的25所学校、12所医院结对,有力提升普洱市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推进“组团式”帮扶的新模式,上海市选派7名教师、5名医生到澜沧县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有效提升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五、劳务协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增收致富


  今年新春伊始,在澜沧县民族团结进步广场,澜沧县20XX年第二批省外转移就业暨东西部劳务协作集中欢送仪式举行,这是黄浦普洱两地在农历新年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输出的第二批转移就业人员。来自各个乡(镇)的139名外出务工人员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出发至上海等地,开启了他们的“淘金”之路。


  自2021年起,黄浦区人社局通过到景谷、澜沧、西盟等县开展实地调研, 深化与普洱市的东西部劳务协作,为转移就业做好准备。依托在当地注册成立的人力资源公司,走村串户加大岗位宣传推广力度,将用工信息精准推送到求职群众手中,帮助脱贫劳动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其间,共在当地举办流动招聘会近30场,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春风行动直播带岗”招聘活动2期,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开展向劳动者推荐17家用工企业的2850余个岗位。


  借助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上海市与普洱市开展“点对点”“一对一”“一站式”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16期,帮


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2.51万人,其中脱贫人口2.31万人次。援建普洱帮扶车间118个,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2.01万人。创建澜沧沪滇协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直播带岗、电商沙龙培训等,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水平。西盟佤族自治县打造“佤山歌舞者”民族文化劳务品牌,创造出《佤部落》《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多个民族文化文艺精品。


  下一步,普洱与上海将在四个方面持续深化协作,确保圆满完成20XX年目标任务。深化产业协作,接续探索“4+”协作模式,有序推进“一县一园区” 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深化劳务协作,围绕脱贫群众技能培训、稳岗就业、输出就业、就近就地、帮扶就业等,切实增加农村劳动力收入;深化人才协作,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双向挂职、有关领域交流学习;深化消费协作,做实“云品入沪”工程,推动沪滇双方在产业链、流通链、价值链上取得明显成效。


双拥花开耀钦州 军民同心谱新篇


钦州市争创全国、全区双拥模范城市工作综述


20XX75日)


  澎湃的海浪,诉不完军民鱼水情谊深!蜿蜒的山脉,绘不尽军民融合新画卷!


  无论是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一直在钦州这片热土上赓续传承。钦州是革命老区,是民族英雄冯子材、刘永福的家乡,曾组织参加过剿匪、援越抗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重大作战任务,涌现了全国战斗英雄李志坚、支前模范陈玉英、排雷英雄刘凤飞等一批英模人物。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军地互动、公众参与”的创建机制,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形成整体合力,切实把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良好局面,连续七届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2019年军队改革后,钦州现驻有陆军、武警、海警等多个部队,市级双拥工作成员单位49个。全市现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5万余人;烈士纪念设施31处,其中烈士陵园1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 个、少年军校2所。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双拥工作


  市委、市人民政府和钦州军分区高度重视,坚持将双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工程”,始终将创建“双拥模范城”视为党政军共同的政治任务,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队工作的重要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核范围,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规划。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军分区司令员、市委政法委书记、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全市49个部门和驻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为我市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


  同时,不断创新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内容和方式,着力构建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生动局面。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钦州市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量化分值核定及结果运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钦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我市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优待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双拥工作政策体系。


二、广泛宣传教育,浓厚双拥文化氛围


  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为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烈、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我市结合创建全国、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全面深化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我市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把国防教育纳入军地教育体系,教育、组织、宣传、文广体旅等部门均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年度教育工作当中,驻钦部队每年组织官兵到机关、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宣讲,完成学生军训任务,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过军事日,不断推进国防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依托国防教育长廊、靖海公园(国防公园)和刘永福旧居,打造开放式“国防教育宣传一条街”,将靖海公园(国防公园)打造成为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阵地,持续巩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钦州市第三小学, 强化少年军校品牌效应,组建成立“钦州市渔家姑娘女子民兵连”,申请重新命名“钦州舰”,重新打造新的海上流动城市名片,搭建“城舰共建”国防教育平台,进一步激发我市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和促进沿海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效应。


  开展了“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评选活动,展现双拥先进典型风采。


  在钦州日报、钦州新闻网、钦州发布、钦州电视台、钦州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开设“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热心国防助力强军”等专栏,宣传报道双拥工作,大力营造了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氛围。


三、做响拥军优属“品牌”,提升军转安置质量


  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个市级、4 个县(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66个镇(街道)、1038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市、县、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机构全部实现单设,编制明确, 人员、经费均落实到位,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得到保障,全部实现实体化运转。全市4个县(区)、66个镇(街道)、16个村(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依托县(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置受理窗口,统筹协调组织部、人武部、团市委等单位集中办公,规范退役士兵返乡“一站式”报到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让退役士兵享受最便捷的服务。


坚持行政调配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升军属就业服务质量。我


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浪花计划”退役军人船员培训项目,共举办了10期,有337 名退役军人学员经过培训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证书》,多家企业与所有学员达成提前就业意向,就业率达到100%。率先在全区范围内搭建与消防救援部门合作平台,与包括消防救援部门在内的5家用人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荐900多名退役军人到合作用人单位工作,开辟了退役军人就业“直通车”。


四、坚持拥政爱民,共谱军民鱼水情深


  长期以来,驻钦部队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驻地人民为亲人,积极主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拥政爱民蔚然成风,成果彰显。2019年以来,出动兵力8200多人次参与经济建设、城乡清洁、抢险救灾、安保维稳等任务。


  驻钦部队广大官兵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城乡清洁等“学雷锋精神”活动,无偿献血58900多毫升,筹集助学金9.3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驻钦部队还投入资金349万元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活动。


  我市将继续以双拥模范城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探索富有时代特点、钦州特色、有利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双拥工作新路子,常态化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持续打造双拥新品牌,强化军地联动,持续加强军民共建,为推动钦州经济社会发展、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庭州踏歌行


昌吉州上半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13日)


  今年“五一”小长假,天山天池景区创下历年来“五一”假期接待旅游人次新高;天山天池景区获“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授牌;上半年,昌吉州文旅产业升温,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量均超去年同期水平。


昌吉州旅游业不断传来好消息。


  近年来,昌吉州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夯实文旅资源家底,深入挖掘旅游产业潜力,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努力推动文化润疆和旅游兴疆落地见效。


一、旅游营商政策优质


  “大美西域国际旅行社获得4.15万元奖补。”614日,昌吉州召开20XX年“乐享假日·幸福昌吉”文旅活动周推介发布会,与新疆中铁青旅行社有限公司、新疆雪莲花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等4家重点合作旅行社签订“引客入昌”合作协议书,并向去冬今春积极组团“引客入昌”的第一批16家旅行社,兑现奖励补助55.2万元。


  加大旅游推介力度,真金白银奖补企业,昌吉州正在营造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强磁场”。冬春、夏秋旅游季分别制定“引客入昌”营销推广优惠政策, 鼓励本地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与疆外旅游企业文旅交流合作。


  坚持文旅发展“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实施“引客入昌”工程, 是昌吉州求新求变、主动出击,推动旅游大突破大提升的关键举措。围绕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昌吉州参加各种旅游洽谈会、旅游产业展销会、博览会等营销推广活动,积极拓展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援疆省市旅游客源地市场。3月以来,先后赴10个省市21个城市开展“丝路庭州·昌盛吉祥”20XX新疆昌吉州春夏旅游系列推介会21场次;预计接待、参与游客人数达到3800万人次。


二、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古尔邦节假期,去呼图壁县如意生态公园感受流行音乐带来的动感;走进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疆农业博览园,看一场梦幻烟花秀;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星空露营地,暮色还未降临,露营地早已扎满了帐篷以节造势,以势聚客。昌吉州各县市统筹谋划、高位推动,接连不断推出精彩活动,提供优质、


个性旅游服务。


  6月,庭州大地处处沉浸在假日的欢乐中,音乐节、烟花秀、美食节、龙舟赛、文化节等百余场节庆活动轮番登场,特色美食展销、非遗文化展示、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展示吸引了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金奇台·旱码头”奇台县第十一届文化旅游美食节系列活动包罗万象、热闹非凡;吉木萨尔县“华服出行·粽享北庭”端午系列活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将汉唐文化搬上街头,圈粉无数;以万亩油菜花为载体,昌吉市举办第二届油菜花乡村旅游节,邀请游客前往乡村、亲近自然,感受农耕文化;阜康市将端午节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接连发布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兵地融合三大系列14项主题活动,通过举办传统民俗、体育赛事、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搅热假日体验经济。


三、文旅融合渐入佳境


  走进北庭故城丝绸之路遗址博物馆,与千年文物对话,观看专业人士修复古籍,通过文物互动墙与边塞诗人岑参交流这个夏日,北庭故城丝绸之路遗址博物馆成为一大热门景点,亲子游、研学游订单不断攀升。


  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昌吉州充分挖掘北庭故城遗址内涵,打造多元文化历史产品。截至目前,吉木萨尔县已开发运营非遗文化主题旅游线路3条, 打造研学游、休闲游、度假游、亲子游等精品线路6条,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2个、研学旅行教育基地2个,推出北庭杯、卷轴、蝶翅画、北庭都护IP15组文创产品。


  利用优势资源,推进业态融合。为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旅游需求,昌吉州相继推出“这个端午,就来昌吉嗨”“冬日的昌吉别样的温暖”“乐享假日·幸福昌吉”等文旅主题,先后推出“历史文化线”“平安祈福线”“秘境探险线”“酒庄品鉴”等多种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旅游收入不断攀升。


  从景区游向全域游过渡,昌吉州旅游产业蓄势待发,正经历转型升级。近年来,昌吉州着力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统筹规划旅游布局,充分挖掘州域人文自然地理资源,突出各景点特色定位,以天山天池、北庭故城、江布拉克、准东工业园、头屯河生态绿谷、百里丹霞、车师古道、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为重要节点,串珠成链,构建山水联动、文旅融合、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四、消费市场潜力无限


  513.58亿元。今年古尔邦节假期,昌吉州文旅市场“风景独好”。全州累计接待游客202.64万人次,同比增长19.92%,实现旅游收入13.58亿元,同比增长45.79%


  旅游消费市场活动层出不穷,旅游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商务部将今年确定为“20XX消费提振年”,昌吉州于315日启动“20XX消费促进年”活动,强化政策引领,围绕“商旅文游购娱”各大要素,先后出台《昌吉回族自治州20XX 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20XX年自治州恢复扩大消费十条措施》等,州市


(县)立足实际、两级统筹,出台实招、硬招拉动消费增长,策划全年52个场景37项重点促消费活动。


  针对20XX年至20XX年冰雪季,昌吉州发放了1.3万余张冰雪运动消费券;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与天山天池景区、五江温泉城联合推出福利滑雪套票;“5·19中国旅游日”近300家文旅企业开展免门票、限时抢购促销活动;端午节和古尔邦节双节期间,昌吉州策划推出“乐享消费·幸福昌吉”惠民消费促进周活动, 累计投放消费补贴2000万元夏季旅游旺季到来后,夜间经济潜力逐渐释放。“啤酒配烧烤,西瓜来解辣 ”在天山北麓葡萄酒风情街星光夜市,探寻美食成为许多市民和游客的首选。在这里,西域歌舞、街头弹唱,古代和现代完美交融, 向游客展示了开放包容、惬意欢乐的昌吉形象。截至目前,昌吉州已建成2个自治区级、6个地州级和15个县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培育大型夜市30家,培育夜间经济经营主体50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实现月均营收额8000余万元。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张新恒表示,昌吉州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着力点,以提升全域旅游优势为发力点,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文旅产业在融合发展、改革创新、供给体系、公共服务、宣传营销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图强奋进阔步行


玉林精准发力推进经济稳增长综述


20XX710日)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玉林大地处处涌动着开放、开发、创业、兴业的滚滚热潮,激荡着向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的澎湃动能。


  在各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工期、赶进度;企业生产车间里,一条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铆足干劲忙生产、赶订单;各商圈、景区里人流如织,“烟火气”不断升腾新作为、新气象、新动能。玉林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重大政策、重大战略、向海图强机遇,坚持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壮大实体经济,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招大引强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玉林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广东、浙江、北京、湖南、海南等地开展精准招商活动,掀起招商引资新攻势。各招商队伍紧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招大引强,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专精特新”项目。同时,坚持补链延链强链,深入推进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企业落户,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国内高科技领域的知名“瞪羚”企业中科微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将建设中科微步北流市数字经济项目;“专精特新”企业东莞市听雨轩服装有限公司将在玉林建设服装加工项目,助推纺织服装产业补链延链强链;16月,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86个,计划总投资934.21亿元。其中,15条产业链共招引项目256个;引进中国华能等“三类”500强企业项目9个,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15家。


  各路“巨头”纷至沓来,在建项目不断刷新“进度条”,玉林稳经济、促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定有力。


玉林大力开展制造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培新、育强、扶创、保畅”,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同时,大力开展暖企行动,狠抓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如广西华友锂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仅用9个月便实现机械竣工, 跑出了华友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当前,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16月,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42.9亿元,累计新开工项目17个、竣工项目3个。部分重点工业企业拉动明显。如玉柴集团规模倍增工程有序推进内燃机行业转型升级,5月当月玉柴体系企业同比增长50.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2个百分点。


优化服务


经营主体活力迸发


  “自产能结构升级项目实施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广西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技术层面给予我们很大帮助,企业节能技术得到有效转化,项目投入应用后,将为我们平均每年节省燃料费用40万元以上。”日前,北流市红日紫砂陶瓷厂总经理甘伟光高兴地说。


  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玉林狠抓招商金字招牌,对标一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务实高效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全力服务企业发展,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玉林连续四年获得“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称号。


  经营主体设立、变更、注销等全部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一网办”;企业开办“一个平台,一次登录,一次受理,一窗登记,一套材料,七个事项(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会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开户、银行基本账户开户)”0.5个工作日完成;创建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检验检测、品牌培育、认证认可、金融等全方位综合服务;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库”,实施分类精准培育计划,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持续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就业专项活动、赴企参观等活动,零距离为务工人员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一项项贴心服务给企业吃下“定心丸”,进一步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为稳增长加码蓄力。上半年,全市新增经营主体3万户,其中新增企业6707家,个体工商户2.31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4户。截至 6月底,玉林市经营主体总量达43.56万户,同比增长11.72%,经营主体总量全区第二。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玉林聚焦乡村振兴,立足乡土特色和自然资源禀赋,着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效。同时,加强地理标志培育,开展品牌建设大攻坚,培育壮大玉林“十大消费品牌”,推动“玉林三黄鸡”“容县沙田柚”入围20XX中国品牌价值(地理标志)百强榜单,“陆川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兴业红(绿)茶入选20XX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玉林牛腩粉是玉林“十大消费品牌”之一。为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玉州区利用园区集群壮大米粉产业链发展,打造了牛腩粉产业园,并以特色牛腩粉生产企业为主导,不断完善牛腩粉产业链上中下游建设,推动促进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同步推动集现代农业、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发展。


  玉林还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帮扶,统筹整合各级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发展壮大生猪、三黄鸡、优质稻等优势产业,大大增强脱贫地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拓宽产业就业增收渠道。至6月底,脱贫地区发展主导特色产业种植类376.12万亩,养殖类1.03亿(头、羽),总产值达138.7亿元。


文旅融合


消费市场加快恢复


  文旅消费大夜市里人流如织,非遗大市集里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各大商圈和景区人气暴涨不久前的端午假期,“龙腾端午·潮起玉林”20XX年玉林市端午文化嘉年华暨年中惠民欢乐购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饕餮文旅盛宴,点燃了消费热情。


  12项市本级活动、50多项县(市、区)文旅商贸活动连番登场,涵盖了玉林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充分展示了玉林丰富多彩、魅力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 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商贸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短短5天,吸引了135万多人次参与,旅游总收入7.08 亿元,同比增长81.6%


  这是玉林以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潜力的生动案例,充分显示出玉林全力推动消费复苏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玉林围绕“迎春惠民·乐购玉林”“33消费节”“玉林端午嘉年华暨年中惠民欢乐购”等主题,以及汽车、成品油、家电等大宗消费热点, 举办各类让利促销活动;并依托重点商圈开展各类夜间消费活动,点燃全市消费热情。同时,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创新文旅发展模式,以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文旅品牌创建为抓手、以旅游节庆活动和旅游推介为平台,全面推进文旅复苏,全力提升文化旅游消费,助推经济社会平稳向好发展。


  上半年,全市共开展各类主题促销活动60多次,消费动能得到进一步激活, 带动消费超200亿元。15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同比增长22.1%,排全区第2 名;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业同比增长5.2%,排全区第5名。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来宾市上半年就业工作综述


20XX77日)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0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6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45人,开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158个班次、培训5408人次今年以来, 我市人社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来宾市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相关政策。5月底,我市各项重点就业指标提前一个月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一、稳中有升


精准服务扩大就业规模


  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推进就业工作,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服务。强化“学子归来”就业创业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就业形势一系列强有力的服务措施,实现就业服务更精准、企业用工有保障、农民工务工规模稳中有升。


  截至5月底,全市举办高校毕业生专题招聘活动20场次,发布2.4427万个岗位招聘信息,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181人,154个就业见习基地安排在岗就业见习人员522人;组织142车次“点对点”输送4813名农民工返岗、入企务工,全市累计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73.61万人。


  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帮扶车间吸纳等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务工增收。全市脱贫人口(不含监测对象)务工人数为15.7039万人,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实际在岗人数13411人,就业帮扶车间238家,带动2540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均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9774户,已全部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户均完成率100%


二、线上线下


多举措促进就业保障用工


  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点对点”送工入企等丰富多彩的招聘活动,为工业园区重点企业提供创新性、个性化的就业专项对接服务。


直播中有哪些岗位?”“工厂的薪资福利如何?是否提供五险一金?”


除了线下招聘活动,我市人社部门搭台的线上直播带岗新型招聘模式也吸引着众多求职者纷纷涌入直播间,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并投递简历,在线上完成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


  此外,我市人社部门初步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 打造“一街一站一市场一中心”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丰富公共就业服务载体。村就业协理员通过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村级微信群向群众推送就业岗位信息,让劳动者多渠道获得就业机遇。


  截至5月底,全市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42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2万余个,为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提供充足的机会。今年以来,我市累计为360家重点企业开展跟踪服务,为企业解决新增用工4385人次,发放各类就业惠企补贴473.35万元,有效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三、真抓实干


群众受益企业用工满意


  “职业技能培训是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不用交学费,学技能还得1000元的补贴,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在今年开展的一期职业技能培训中,作为受益人之一的脱贫群众韦月秋道出不少村民的心声。


  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大规模高质量开展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抓住培训、就业、增收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促进高质量就业。


  截至5月底,全市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158班次,培训5408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数8000人次的67.6%。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373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培养计划数350人的106.57%。其中,高级技师新增69人,完成全年培养计划数50人的138%。越来越多劳动者走上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之路。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我市人社部门将坚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强化责任担当,以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市为契机,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招聘活动,用实干稳就业、保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高质量发展系牢“安全带”


运城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20XX713日)


  安全生产,关乎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千家万户幸福。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系好发展的“安全带”。


  今年6月是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我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开展理论集中学习、企业负责人“五带头”宣传、主题活动强化宣传、媒体集中宣传引导等方式,“线上+线下”齐发力、上下联动促安全,引导全社会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全面夯实安全生产根基。


上下联动


吹响安全生产攻坚号


一直以来,我市都把安全生产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5 31日,在收听收看全国、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后,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随即举行。我市要求各级各部门发动全员参与,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增强宣传趣味性,提高宣传参与度,大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要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重视起来,与各项安全重点工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织开展好系列活动,促进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紧接着,市安委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应急管理工作情况,为“安全生产月”活动预热;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冶金工贸企业天然气泄漏事故应急演练暨“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平陆县在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举行“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全市上下纷纷立足实际,以简约科学高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吹响“安全生产月”活动号角。


专题学习


推动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安全责任大于天。一个月以来,安全生产专题学习成为我市各级各部门的主旋律,为更好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市安委办组织下,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热潮,并将国务院安委会提出的“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三管三必须”纳入日常学习、主题党日学习中。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各级各部门6月份组织集中宣讲、教育培训565场次, 参与人数两万余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公开课”“大家谈”等活动1532场次,参与人数2.9万余人。


营造氛围


宣传咨询奏响最强音


  6 16日是国家确定的“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我市在南风广场举办“市区两级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市安委办、盐湖区安委办开展丰富的活动“讲安全、送平安”。在装备展示区,各支专业队伍向与会领导和现场市民展示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讲解了最新应急救援理念和技术,帮助市民以更直观的方式掌握应急避险和逃生技能。另外,市区两级安委会成员单位设置的40余个宣传咨询台、80余块宣传展板吸引了不少过往市民驻足咨询了解。工作人员积极答疑解惑,并发放了安全教育手册、防灾减灾宣传手册等宣教资料和宣教用品,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宣传氛围。今年的活动还首次采取线上直播方式, 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人学知识、会避险,树牢安全意识、提升应急能力。


  此外,各县(市)、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解答社会公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


排查整治


真督实导筑牢防火墙


隐患排查治理是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6月份,全市各级各部门有序有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各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和市直16个重点领域监管部门全部印发实施方案,并多次安排部署、调度推进;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究28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专题学习19次,现场督导检查53次;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深入企业宣讲311次;市直部门帮扶指导重点县(市、区)71次;各级各部门帮扶指导重点企业307家,抽查检查企业1258 家(次),行政处罚121.95万元,公开曝光6起典型案例;企业自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66个,部门执法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4个,全部进行挂牌督办,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市安委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各级各部门集中观看运城市安全生产事


故警示教育片《敲响安全警钟守牢安全底线》及《运城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研究推演》教学片,深入剖析事故原因,深刻吸取教训,深化预案推演解析,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增强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及政企联动机制运行,提高协同处置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强化演练


锻造救援实战能力


  628日,全市20XX年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永济举行。演练模拟永济市蒲州镇发生5.6级地震,造成多人伤亡,两万余名群众需要紧急安置,同时因地震导致多种次生灾害发生。灾情就是命令。我市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迅速集结救灾人员、装备及救灾物资,火速驰援“震区”,展开抢险救灾工作。演练设置了监测预报、会商研判、人员搜救、堤坝抢险、桥梁抢修等19个科目。演练环环相扣,情景逼真,贴近实战,展示了我市综合应急救援水平,全面检验了各救援队伍抢险技术、协调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以练备战、以练促防。在其他县(市、区)和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部门和企业也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围绕防汛防洪、危化品生产安全、危化品道路运输等内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共组织举行各类演练508余场次,参加演练及观摩人员2.6万余人次。


宣传“五进”


延伸应急科普触角


  为让安全生产宣传有声有色、舆论引导可圈可点、应急宣传影响力渐强渐深,我市结合实际,创新方法,组织各级各部门发挥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五进”活动。


  市安委办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应急管理科普作品征集” “防震减灾书写大赛”等活动,收集了一大批形式新颖、内容深刻的优秀作品, 并以此更好地普及安全常识,提升群众自救能力;开展“‘五进’安全宣传月月行”,组织应急管理、消防、气象等单位先后深入盐湖区黄河社区、凤凰社区、学苑花都社区以及部分村镇集市、校园等,宣传防震、防汛、防火等安全知识;聚焦重大问题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五带头” 安全承诺践诺活动


  820余次,参与人数2.8万余人;组织市民积极参与线上网络知识竞赛、线上“逃生演练训练营”等全国性活动,扩大应急科普人群覆盖面。市消防救援


支队开展“推门入户精准培训”,组织15支宣传培训服务队、4个安全宣讲团、112名志愿者深入辖区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医疗场所开展精准宣传培训。临猗县安委办组织退休干部成立“夕阳红”演出团,以快板、眉户小戏、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将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安全生产月”活动已经收官,但安全生产永不落幕。我市将继续依托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和媒体力量,广泛宣传安全文化知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将安全宣传与今年安全生产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着力在强化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上下功夫,切实筑牢安全生产坚固防线。


五载使命勇担当 砥砺奋进新征程


大同平城区成立五年工作综述


20XX79日)


斗转星移,寒暑交替,一转眼,平城区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


  这五年,是平城区转型发展任务异常繁重,改革稳定形势复杂严峻,矛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的五年。


这五年,是平城区花开满枝、芳香四溢、成果丰硕的五年。


  五年来,平城区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一核四


区七高地”建设,城市品质形象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明显改善,产业融合力度不断增强,一个生态宜居、美丽乐居、魅力安居的首善平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拼搏实干,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气象


  2018529日,平城区举行了挂牌仪式;74日,平城区四套班子正式产生;75日,平城区各部门、各街道挂牌,标志着平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


  面对区划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平城区围绕“五抓五促”的总体思路, 实现了平稳过渡、大局稳定。积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以二产、三产带动一产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健全、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积极推进城乡深度融合,推进全区乡街改革暨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由原来的13个街道3个乡优化调整为18个街道,实现了城乡环卫、教育、医疗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干部深度融合,圆满完成了干部队伍整合和村(社)“两委”换届。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各个领域有机融合,先后建成141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基层党组织整合各方资源、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加大年轻干部、专业型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全区科级干部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85.8%,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成立街道、物业、农业示范区“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全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


分别提高到94.6%91.9%。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涵养。


  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新平城展现新气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394亿元增至20XX年的503亿元,年均增长6.98%;工业总产值由94亿元增加到161 亿元,年均增长3.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32亿元增加到392亿元,年均增长5.66%;固定资产投资由185亿元增加到271亿元,年均增长17.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9亿元增加到9.8亿元,年均增长19.2%。经过五年的融合发展,区划调整“1+12”的叠加效应和协同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开创了中心区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在平城发展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二、齐心协力,夯实基础激发新动能


  成功获批省级农业示范区,连续三年在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考核中位列良好以上等次。阳和坡知青大院、梦太空嘉年华、梨园水庄、小石子旅游示范区等一大批城郊农业、特色农业项目启动实施,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新路。规上工业企业由2018年的21家增至44家,中车大同公司成功获批市级轨道交通专业镇,10个省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持续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获批院士工作站1个,认定各级众创空间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大力推进古城保护与发展,先后举办了“清凉夏都·最美平城”“春满古都又见平城”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累计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全区保持经济增长强劲态势。


  筑牢高质量发展实体根基,平城区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在文旅产业、康养产业、楼宇经济等方面强化项目支撑。五年累计签约项目191个, 建设项目549个,竣工项目249个。优化审批体制机制,182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个部门集中审批,审批材料压减35%,审批时限压缩53%,网办率达到96%,平城区营商环境连续三年在全省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平城国投集团完成信用评级,成为晋北第一、全省第二的县区级AA企业信用城投公司。在国金中心挂牌成立大同市平城区政银企交流中心,先后召开36场政银企对接会,为企业解决股权、贷款融资11.75亿元。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提高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年均减税降费20多亿元。民营企业数量由2018年的7992户增至20XX年的13369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97.61亿元,民营经济税收实现22.18亿元, 占全区税收的30.6%


三、以人为本,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大力发展教育这一最大的民生事业,成立平城中学、平城二中两所中学, 打破了平城区无中学教育的历史。全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学校12所, 新增优质学位7000余个。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累计培训教师5万余人次,认定100 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0.45%,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总体实现。复建平城区人民医院,新建平城区卫生应急保障中心和平城中医院, 新建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对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公共卫生健康体系逐步形成。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圈,新建社区养老幸福工程5处,为社区配置60个助老服务站,平城区社区养老实现基本全覆盖。持续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五年培训各类人员2.18万人次, 1.3万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2%以内,全区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圆满完成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举全区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完成231 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惠及5.2万户居民,交付棚户区改造住房9423套,近 3万人受益。坚定不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一体化治理。二级以上天数由292天上升至327天,优良天数比达到89.6%,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于省市前列。持续推进御河、十里河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红卫桥断面、乡镇级水源地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全区绿化面积达300余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7 平方米,远超全省建成区平均水平。在全市率先开展“全科网格”建设工作, 平城区成为晋北地区第一家实现综治视联网三级全覆盖的县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连续五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四、奋发前行,擘画平城发展新蓝图


  当前,平城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阶段,呈现出多重政策利好战略叠加、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成势、创新驱动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开放深度广度持续拓展、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强大竞争力、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发展和安全得到进一步统筹等基本特征。围绕“一核四区七高地”的总体发展定位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使命,平城区上下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更加自信自强的坚实步伐。


  乘势而上、勇毅笃行,以奋斗姿态推进高质量发展,平城区高位推动各领域工作进位争先。下一步,将坚持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构筑现代化建设的产业体系,推动农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提质增效、推动服务业量质齐升;坚持


大抓项目、壮大实体,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实力基础,以链式思维壮大产业集群、以创新思维推进数字经济、以用户思维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展现现代化建设的城市格局,区域统筹扩能级、完善功能塑品质、精细管理提内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绘就现代化建设的美丽图景,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得到蓝天白云、感受到水清河畅、享受到地绿景美;坚持以人为本、为民造福,提升现代化建设的幸福温度,抓好民生之急、解好民生之难、消好民生之愁、做好民生之盼;坚持居安思危、守牢底线,构筑现代化建设的安全屏障,夯实基层治理底座、强化平安维稳底线、加固公共安全底板。凝神聚力、固本强基,奋力开创平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平城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乡村处处展新颜


濮阳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综述


20XX711日)


  绿意盎然的村庄,水泥街道通村达户,创意墙绘多彩斑斓,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健身广场设备齐全,废弃坑塘变身美丽荷塘,闲置宅院变为休闲广场如今,走进我市广大乡村,抬头是“画”,入目是“景”。这一切,得益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持续开展。


  近年来,我市以乡村建设为统揽,以持续整治“六乱”、开展“六清”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实现“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全市乡村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面貌焕然一新。


一、党群合力绘出环境“高颜值”


  76日,记者走进清丰县固城镇张屯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和主题鲜明的“二十四节气”墙绘让人眼前一亮。放眼望去,主街道上每隔30米安放一个垃圾桶, 保洁员张相礼正骑着装有扫把、夹子等工具的三轮车巡街。“我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打扫卫生,然后时不时在街上转转,发现垃圾就下车清理了。”张相礼说。自从村里统一安放垃圾桶后,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逐渐增强,如今他打扫卫生也明显轻松多了。


  为让村里环境“净起来”,张屯村每周五组织党员干部、公益岗,对村庄内外垃圾、河道沟渠、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等点位进行集中整治,并设立胡同长、坑塘长,加强日常管理维护,推动“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 该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以全域绿化为目标,对村内主干道、农村边角地、房前屋后空地、周边废弃地进行全面绿化,栽植大叶女贞、石楠、金枝国槐等树木,让整个村庄生机盎然。“你看,我们村‘两委’正对村西头的废弃土堆进行改造提升,再有20多天,那儿就建好可供群众登高望远的观景台。”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才满怀期待地说。


  张屯村良好的人居环境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下雨的时候, 俺村再也看不见脏水污水了,特别干净。这两年,村里还建了小广场和游园, 老人坐那儿唠唠嗑、聊聊天,小孩在那儿跑着玩。生活在张屯村,我感觉非常幸福。”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李艳芳感慨万千。


二、智能探头发挥整治“大作用”


  “您已进入监控区域,请不要随意丢弃垃圾!”当日,记者来到市级文明村清丰县固城镇刘张庄村,刚靠近村东头的荷塘,就听到了这样的语音提示。


  “这是我们和电信公司合作安装的‘天翼云眼’,AI智能摄像头通过检测区域人员进入情况,提醒大家不要在此乱扔垃圾。”该村党支部书记刘金江介绍。这个荷塘原来是一个废弃坑塘,里面满是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周边群众生活。在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动中,该村利用坑塘整治项目对其进行彻底治理,并配套建设小桥、凉亭、长廊等,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新场所。


  为加强卫生管理,20XX年,该村在村内重点区域安装30多个AI摄像头,借助科技力量时刻提醒村民保持村庄环境卫生。“别看探头小,它既能看又会算还会说,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控,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可发挥了“大作用”。现在,大家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没人随意倒垃圾了。”刘金江说。


三、真抓实干推动工作“显成效”


  张屯村、刘张庄村村容村貌的变化,只是近年来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自2018年以来,我市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村容村貌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工作,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亲自抓,市、县、乡工作专班高位推动、定期调度,实现了专班推进常态化、管理网格化;坚持全域整治提升,按照“重点突破、全线整治”的工作思路,以“净起来”为统揽,“以美起来”为目标,聚焦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组织县区、乡镇全面整治提升;坚持分类推进,在充分尊重乡村多样性、差异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指导,确保工作推进实事求是、整治提升卓有成效;坚持健全长效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动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全市农村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环境意识明显增强,整治方式不断丰富,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了环境根基。


  20203月,南乐县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同年8月,我市被评为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先进市”;2021


4月,河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表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单位的通报》,授予我市“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称号;20XX年, 我市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调度五次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一方阵;20XX1月,我市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整治成效明显市”一项项荣誉、一次次肯定,见证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迈出的坚实步伐,彰显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显著成效。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20XX年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要求,今年以来,我市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持续巩固“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成果,聚焦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等现象,深入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全市上半年共清理各类垃圾杂物58 万余吨、坑塘1532余处,拆除残垣断壁2313余处,整治乱搭乱建1105处、空心院落1984处,规范集镇市场21处、广告牌匾2793块,累计完成造林1.68万亩, 完成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2万户,整改问题户厕0.79万户。


向更高处攀登


乌海市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11日)


仲夏乌海,草木葳蕤。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实干争先、向上向前的力量。矿山上,一排排纵横交错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产业园区


内,一个个重点项目高歌猛进,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城区中,老旧小区改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等民生工程热火朝天;农区里,葡园绿道贯通,走出农文旅商融合新路。


  这里遍地是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的精彩画卷,映照着乌海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拼搏担当,记载着乌海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铿锵步伐。


  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乌海正在给出响亮的回答。


蓄势崛起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起乌海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位于乌达区的乌海能源公司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100兆瓦光伏项目,建设在企业煤矿矸石渣堆和采煤沉陷区,实现了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的土地立体利用。


  据测算,项目预计年均发电量18495.26万千瓦时,一年可节约标煤59360吨, 减少烟尘排放量6.2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1.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34.8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6.2万吨。如此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对我市打造以风光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意义非凡。数据显示,我市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为8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为16.7%。根据《乌海市“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58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


今年以来,乌海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


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为主要抓手,凝心聚力、奋楫笃行,不断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巩固煤焦、提升化工、培育战新、拓展装备、优化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现代煤化工、可降解材料、现代能源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探索出了一条契合乌海实际,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强力推进矿权整合、焦化产业整合重组、煤炭洗选垂直一体化整合。目前,《乌海(含鄂托克旗)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已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查,5个焦化整合重组项目中已建成和在建4个,推动传统产业由小散乱布局向规模化、集群化转变。


  以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为契机,东源、华恒等超百亿元可降解材料一体化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建成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重点打造以光伏全产业链和新能源电池为主要方向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东方希望、国轩高科、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全产业链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投用光伏+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项目5个,全区首个跨盟市合作绿电项目签约落地, 新能源新增并网35万千瓦。


  一条条现代化产业链正在“高”与“新”中不断激发,短板产业在补链、优势产业在延链、传统产业在强链、新兴产业在建链上深耕细作。面向未来, 我市正加快打造现代煤化工、硅基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精细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可降解材料5个超百亿级全产业链群,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用力建设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塑造发展新优势、抢占发展新高地。


  持续发力的重点项目蓄积着乌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抢时间,拼速度,忙招商。我市招商引资先人一步、主动出击的实干姿态令人振奋。


  今年,我市开启招商引资“全速模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既“挂帅”又“出征”。各级党政机关、部门单位纷纷组建招商队伍,密集开展、竞速推进“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对接。


与此同时,我市以各区、各责任部门确定的年度市级重点项目为载体,实


施“争先进位、赛马比拼”工作机制,细化量化重点项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以挂图贴牌、排名比拼、督办考核等措施,有力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1—5月,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1个,累计引进到位资金76.08亿元,位居全区第7位,同比增长44.09%


一方面是招商引资马不停蹄,另一方面是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内蒙古美邦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四氢呋喃、1000吨离子液催化剂项目酣建如潮,乌海绿邦环保科技项目拔地而起,低碳产业园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项目如火如荼没有什么比塔吊林立更能传递发展的信心,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激发经济的活力。截至目前,全市296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265个, 开复工率89.5%,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


完成形象进度投资12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330亿元的38%。“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培育出乌海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


  项目为王,环境是金。营商环境的一流与高效,成为吸引企业入驻的强磁场、加快项目建设的强引擎。


将“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市政府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出台《乌海市进一步提信心扩消费稳增长二十三条措施》,以真金白银的


举措推动经济恢复发展活力;


市、区两级42个部门2679项事项中,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至95.2%


  实行“一企一档”“工作日志”台账式管理,主动靠前为75家企业提供代办帮办前置服务124次;


  建立重大签约项目前置服务机制,主动为招商引资企业和行政审批部门搭建“代办帮办”沟通渠道,加快项目落地进程;


  一系列密集释放的信号,传递的是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的暖意。今年,我市全力打造“乌海·无忧办”政务服务品牌,以数字赋能提效行动、审批改革提标行动、政务服务提质行动等“三大行动”为统领, 以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主线,加快推进“蒙速办·四办”重点改革, 深入开展“十办服务”,努力让群众办事更省心,让企业办事更顺心,让政务服务更贴心。


  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翻开日历,20XX年已经过半。灿烂的阳光下,乌海这片热土正在以更加充沛的力量向着高质量发展的远方,奋勇前行。


向幸福生活大步迈进


乌海市坚定不移推动高品质生活综述


20XX712日)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群众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断头路打通出行更便捷、老旧小区实现华美“变身”、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加快建设、城市公园频频上新翻看上半年的“民生账单”,数不清的变化记录着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见证着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今年,我市着力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从教育、医疗、养老、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为民解忧,不断为群众创造更便利、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广大群众感受到高品质生活带来的幸福。


一、生活圈赋能幸福有滋味


  “现在比以前方便多了。早上出门去买菜,马路斜对面就是生鲜超市,瓜果蔬菜品种丰富;买完菜,逛一逛摩尔城,衣食住行样样齐全;中午社区老年食堂饭菜有荤有素,下午书店里看看书,陶冶情操还能避暑;晚上到乌海湖边, 吹吹河风健健身——便捷生活不出‘圈’就能全部实现。”79日,家住海勃湾区滨河湾小区的张娜和记者聊起了她的生活日常。


  “衣食住娱”家门口解决,如此便捷的生活体验,既是张娜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也是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生动写照。


  今年,我市以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为契机,把幸福“圈”在群众身边。通过打造“舒适安居圈、便民消费圈、社区文化圈、优教普惠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城市颜值圈、服务响应圈”为一体的一刻钟社区生活圈,逐步实现全市社区服务体系便捷化、配套功能设施完善化、业态服务品质多样化、治理模式智慧高效化,实实在在增进民生福祉,方方面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教育添光彩幸福有质感


  “如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好的教育,谁还愿意舍近求远去择校呢?”刘静燕家住滨河街道镇北社区,孩子今年秋季就要上小学了,家门口的五小龙游湾校区是她的不二选择。她说,对于这所我市首个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她和孩子都满怀期待。


  海勃湾区第五小学教育集团是我市成立的首批教育集团,通过打造一校多区的管理新模式,突出发挥集团化办学总校教研部门的引领优势,形成三个“相统一”,即“规划、资源、人事”相统一;“教研、课程、师资”相统一;“备课、讲课、评课”相统一。学校统一调配各校区资源,形成“两抓一带一辐射” 的教师培养模式,使两个校区同步、协调、快速发展。目前,五小龙游湾校区已成为海勃湾区又一品牌学校,有效盘活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集团化办学让“家门口的学校”成了香饽饽,老年教育则让以学养老成为新风尚。连日来,市职业技术学校各式各样的老年课程场场爆满,其中书法、油画等热门课程更是一座难求。


  “过去‘闲得发慌’,如今‘档期满满’。”家住满世水云轩小区的罗建萍一脸笑容,“自从老年大学开到了家门口,我们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是时代命题,更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础。今年,我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第一目标,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落地落实为工作主线,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按下集团化办学进程的“加速键”,持续调整教育布局,先行先试海勃湾区一小+六小、二中+四中、五小+三小等集团化办学, 带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我市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加强社区老年教育,在11个试点社区设立办学点,开设书法、国画、声乐、油画等特色课程,打造多样化、规范化的社区老年大学,并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资源,以社区为中心,为老年朋友构筑家门口的“学习圈”,实现了“家门口老年大学”全覆盖,让优质教育为高品质生活添彩。


三、“微改造”提质幸福有温度


  “你们看,现在咱们小区是不比刚建好时还气派。咱们给老邻居拍点照, 让他们看看现在的好日子。”710日一大早,海勃湾区大庆北二区的老住户黄喜才就和邻居围聚在刚刚改造完工的楼体外墙下聊起来,现场笑声不断。


  大庆北小区是我市典型的老旧小区,建成时间长,建筑外墙老化严重,还存在卫生环境脏乱、排污管网经常堵塞、供水压力不足等问题。今年,我市将大庆北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更新铺设水、电、气、暖等管道设施,拆除私搭乱建,开展外立面修缮改造工程。如今,小区设施越来越完善,居民生活品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旧小区经过城市更新,旧貌换新颜。我市又瞄准城市建设的硬骨头——


断头路”“瓶颈路”出实招。


  位于海勃湾区凤凰岭街和长青街之间的光明路是有名的断头路,短短几百米的回家路,居民每天要绕行几公里,百米“肠梗阻”成为附近居民多年的心病。418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投资280万元对光明路(凤凰岭街—长青街) 进行修缮。历时2个月,彻底打通这条断头路,极大地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改善了附近小区居民出行环境。


  “打通了断头路,我们心里舒坦了。现在开车、骑车直接就能到小区,通行时间缩短了一半。”附近小区居民王丽荣告诉记者,看着每天车来车往的光明路,真是喜上眉梢、乐在心里。


  今年,我市以“微改造”为抓手,因地制宜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聚少成多撬动城市“大提质”,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家门口”的变化,先后对6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其中海勃湾区48个、乌达区7个、海南区5个,涉及居民11876 户,建筑面积122.43万平方米。同时,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新建改造项目28项, 进一步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


  风好正是扬帆时。今年,我市聚焦城市“基础、经济、颜值、精神、品质、服务”6方面内容,稳步推动高品质生活建设,既擦亮“面子”,又充实“里子”,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幸福生活阔步前行。


以高质量制造业项目锻造高质量发展“脊梁”


延安 20XX 年上半年全市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0XX 7 10 日)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一方经济命脉所系。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就要有高质量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更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七月陕北,酷暑炎炎。走进延安高新区鑫天益集团延安鑫尔特泵阀科技有限公司高端阀门研发生产项目施工现场,整个项目主体已经封顶,目前正在进行二次装修及设备安装调控。


  延安鑫尔特泵阀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长陈天佑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项目按期投产,他们正在通过交叉作业、挂图作战等各种方式抢抓工期,全力推进项目进展。“目前项目进展非常顺利,建成投产后,我们将借助‘一带一路’,将产品远销国外市场,可实现年产值约25亿元,税收3亿元,解决就业800余人。” 陈天佑说。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高质量发展抓产业转型,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进一步夯实《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20条措施》,狠抓制造业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围绕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现代化工等六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坚持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相结合、改造传统与培育新兴相结合、重点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培育相结合, 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今年1-5月份,全市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0.2%13个县(市、区)中8个实现正增长,其中安塞区增长3747.4%,黄龙县增长2914.6%,甘泉县增长1960.5%,延川县增长297.2%,洛川县增长120.2%, 黄陵县增长196.6%,宝塔区增长123.5%,延长县增长35.6%


  今年全市共投资48个重点制造业项目,总投资4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7 亿元,1-6月份,累计完成投资6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8%。其中,宝塔区


(含高新区、南泥湾开发区)13个项目,安塞区6个项目,志丹县2个项目,吴起县4个项目,延川县1个项目,延长县1个项目,黄陵县3个项目,黄龙县2个项目,富县3个项目,甘泉县4个项目,洛川县6个项目,宜川县3个项目,当前全部项目都在强力推进,进一步全域激活制造业发展动能,提升产业链韧性,壮


大制造产业集群。


  “在能化装备制造产业链上,我们以延长石油装备制造、鑫天益高端阀门制造等龙头企业为链主企业,年产石油油管、套管30万吨,抽油杆500万米。当前重点招引石油装备制造、石油石化成套设备、煤炭开采设备、应急装备、电线电缆制造等产业项目 ”629日,市招商局局长刘炜向“走进中国中西部,共促‘一带一路’合作”外国在港领团和商界参访团推荐延安11条重点产业链发展情况及当前重点招引产业项目,吸引了参访团成员的众多目光。“对于许多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机遇是巨大的,延安市的宣介就让我们看


到,在延安有很大的发展合作机遇。”香港新加坡商会主席傅光燊说。


  今年,我市在狠抓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充分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铆足劲头扎实开展制造业项目精准招商,强化制造业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引进一批政府有税收、企业有收益、群众有就业的制造业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推动全市制造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市招商局相关数据显示,20XX年全市共新签约制造业项目42个,总投资135.86亿元。其中,延川县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宝塔区申瑞科技资源专用化学品生产、洛川县新型环保建材制造生产等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吴起晶圆封测及半导体模组产业基地、风机零部件智能变桨系统、甘泉延安古泉精酿啤酒项目等33个项目正在按期高效建设。建设者说我们生产的高端智能阀门,相对传统阀门开关更加灵活、更加方便,具有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灵活性特点。为了确保年底投产,鑫天益抢抓工期,交叉作业,挂图作战,我们每天早上7点就开始施工,每个岗位的工人虽然工种不同,但都有着一样的职责,就是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争取使项目早日建设完成。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延安智能制造注入新鲜活力。鑫天益还将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将产品销往国外市场,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品牌。


以教育之力厚植幸福之本


毕节市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20XX75日)


  “让我们带着母校的期望、老师的教诲、朋友的鼓励,砥砺前行,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62日,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典礼举行,作为毕业生代表,该校2020级护理(1)班学生付钰兰的发言铿锵坚定。


  通过校园招聘,今年她成功考入贵阳市一家医院就职。“感恩母校给我不断成长的舞台,让我登上了可以看得见的山峰。”


  “三年的路途已经到了终点,在离别之际,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勇敢做自己,铭记校训,珍惜时间,继续努力。”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XX届国防2 班学生陈雪玲在毕业典礼上向母校承诺。


教育,点亮了莘莘学子的未来和希望。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一直以来,毕节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弱项,着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夯基础肥沃育人厚土


  619日,黔西一中新校区正式启用。该校区位于黔西市莲城街道同心大道, 校内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运动场等一应俱全。


  大气、宽敞、明亮 面对崭新的校园,一个个美好的词汇从该校师生心里冒了出来。“新的地方新的开始,我也希望在这么美丽的校区以梦为马,脚踏实地,开启自己学习的新征程。”该校学生王陈陈说。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充分利用好新校区的硬件设施和优美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管理上下更大的功夫。”该校教师雷洪说。


新校区,赋予黔西一中新的活力。


  近年来,毕节市持续发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至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教育专项资金,实施各类教育工程项目学校2619所,新增校舍面积823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209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藏量等均得到大幅提升。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新建、改扩建的各级各类学校不仅环境日益改善,功能也越发齐全。


而不断强化的师资力量犹如一只只坚强的臂膀,助梦起飞。


  截至20XX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108160人。师资队伍的不断充实,得益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招聘免费师范生到各级各类学校任教、“特岗计划”的实施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带入毕节,为毕节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同时,毕节还坚持树师德、提师能。围绕师德水平全面提升、专业素质显著增强、规模结构明显优化、教师发展基本完善的目标,深入开展各类教师培训,发挥名优教师辐射带动作用,教师专业能力素养不断提升。


二、重实践落实立德树人


  618日,在贵州生态日到来之际,毕节市第一中学高中部72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徒步前往金海湖公园,开展“健康出行绿色捡跑”生态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一路前行,同学们不时弯腰捡拾路边垃圾,到达公园后,大家又分组配合, 对景区绿化带进行清扫,用行动倡导绿色出行及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此次活动由该校学生社团星跑社发起。“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身体,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该校星跑社社长、高一(34)班学生林玉仙说。


  在毕节市第一中学,如果爱好运动,同学们可以参加星跑社、健身社等社团;如果爱好音乐,可参加管乐团、音乐社等;如果想进行社会实践,可参加志愿者协会、图书义务管理协会 社团为学生健康、乐学、有责任地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毕节,各级各类学校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让学生的爱好特长有了展示平台,更为德育教育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载体。


  通过晨读、课间诵读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诵读红色作品、举行成人礼活动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学雷锋,做小小志愿者” “重阳节敬老爱老”等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毕节市以课程融入为抓手,以成效实效为根本,以活动为载体,开齐开足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课,常态化实施红色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 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


展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同时,实施家校联动教育,依托家长学校平台、家校联系群,互动双向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达成教育共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举办分阶段、多层面、广角度的活动,推动协同参与成效。深入推进家校社共建共育,奋力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促发展深耕职业教育


  4月上旬,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在七星关区朱昌镇大坡茶场,来自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的几名学生穿梭在茶垄间采摘茶叶。


  大坡茶场是他们的研学基地,采摘、炒制间,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实践深度结合起来,一步步朝着专业的“茶人才”迈进。


  近年来,毕节“生态、干净、绿色”的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


  为衔接产业发展需求,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持续优化课程设计,调研岗位需求,将“生产所需”全面融入人才培育全过程。同时, 组织师生深入茶园,讲解茶树栽培管护与茶叶采摘、茶叶加工与销售相关知识, 帮助茶农解决实际问题。


  为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毕节各职业院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和乡村振兴需求,根据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特色农业、能源产业等主导产业和家政服务、康养等现代社会服务新型产业,开设相关专业40余个,增强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支撑度。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只是其中之一。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除打造符合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优势专业外,还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


  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每年,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合作企业开展技能实训,通过“校内学习+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毕节抢抓政策机遇,培育了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成了一批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大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与职业院校按有


关规定和程序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办学机构。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专业体系、制定培养标准、实施课程开发、完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过程、组建师资团队、进行学生管理、评价人才质量,共同探索出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路径。


  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毕节正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和人才支撑。


以文化人聚民心 春风化雨润心田


昌吉州落实文化润疆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8日)


文化润疆,春风化雨。润,意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20XX7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赴新疆调研,殷殷嘱托犹在耳边。昌吉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以文化人,以文聚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切实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文艺精品创作繁荣


  在刚结束的自治区古尔邦节文艺晚会上,昌吉州艺术剧院创作的舞蹈《盛世舞龟兹》、音乐剧《爱在新疆》、歌曲《美丽家园》《尕老汉》,展示了我州文艺工作者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深入生活、创新实践的艺术成果,向全疆各族群众展现了昌吉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成效。今年4月,在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上,昌吉州有26件文艺精品荣获奖项。


  昌吉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制定《昌吉州文艺创作扶持奖励办法》,政府给予扶持和奖励资金,催生了大量佳作力作,我州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创作了一批反映地方历史风貌、人文风情、群众生产生活面貌的文艺精品,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一年来,昌吉州打造复排了43部精品文艺佳作,音乐剧《天山·誓言》、新疆曲子现代戏《天山兄弟情》在全疆多地进行巡演。《天山兄弟情》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创作的精品力作,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践行党的理想信念,讲述了不同民族的“两兄弟”相濡以沫的生死情谊,诠释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意义。该作品在创作风格方面,既保持了新疆曲子戏的特色,也借用了蒲州梆子、河北梆子等梆子戏的节奏和旋律,民族地域特色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创新性。群众文艺创作同样精品迭出,呼图壁县文化馆推出的新疆曲子戏《马大拿的幸福生活》、吉木萨尔县文化馆推出的群口快板《二十大开启新征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身边事、唱身边人,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彼时,展现北庭历史文化的歌舞剧《北庭故城》(暂定名)


剧本大纲已初步完成,木刻版画《天山画卷·非遗昌吉》正在加紧创作中。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丰硕的文艺成果透露着文化的芳香,


彰显着各族群众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矢志不渝地用鲜活生动、携带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讲述昌吉故事、传播昌吉声音、抒写庭州文化,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情感和思想支持。


二、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春节假期,在昌吉市文化馆,由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皮影戏传承人朱新贵创编的红色题材皮影戏《金色的鱼钩》上演,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看。老班长用缝衣针改成鱼钩,帮助3名小战士活着走出了草地,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引人落泪,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文化润泽人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围绕文化润疆主题,一年来, 昌吉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年初,围绕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全州统一策划开展“灯耀中华福润新疆”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 看演出、闹社火、观花灯、赏非遗、办村晚、享阅读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冬季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昌吉州元宵节社火表演赛吸引了全州65支代表队的1.3万名群众参加演出,通过凸显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引领各族群众进一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持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戏曲下乡活动,州直、各县市“石榴籽”文艺小分队常态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景区,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693场次,惠及群众14.4 万人次。昌吉州艺术剧院赴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等地,深入6个县市57个乡镇、村(社区)开展濒危剧种戏曲下乡活动57场次。


  现如今,每逢节假日,全州各地各类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各大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人流如织 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文艺繁荣成果,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珍贵文物成为生动教材


  “山川祭祀碑出土于天山天池的东岳庙遗址,是当时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后下令各地方官员祭祀山川名胜而修建,山川祭祀碑的发现再次实证了清政府


对新疆的有效管理,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18 日,全新打造升级的昌吉博物馆新馆开馆,翻开了昌吉州文化发展和文物保护的重要一页。昌吉博物馆一楼展厅展出的《丝绸之路天山廊道——昌吉历史文物陈列展》,系统展示了从先秦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际昌吉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教材。该展览入选全国20XX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进行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鲜活教材。昌吉博物馆通过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文献史料,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与州内多所高校、小学建立馆校合作,培养志愿讲解员,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持续开展“新疆四史”流动博物馆巡展活动,将文化送到基层群众身边,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新疆各民族命运始终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紧密相连。


  同时,昌吉州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完成18处烽燧保护项目验收工作,有序推进北庭故城、玛纳斯古城遗址、奇台唐朝墩考古发掘工作。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完成北庭故城高昌回鹘佛寺保护展示项目、阜康市博物馆陈列布展提升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去年5月,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昌吉恐龙馆被评为自治区特色博物馆。


  今年4月,昌吉市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新疆羊肉焖饼子、鸽哨制作技艺、传统方棋等8项非遗项目榜上有名,标志着非遗保护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目前,我州启动了第五批自治州级、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昌吉州非遗展厅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加紧推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丰富资源,更是唤醒民族情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强有力的催化剂。昌吉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推进非遗创新性保护和传承, 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进景区活动,累计开展戏曲下乡活动126场次,举办“新疆是个好地方——第十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 “元宵节戏曲周展演”等活动,在20XX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自治区第十一


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中,创新举办非遗购物节,将奇台县腰站子村打造成为“非遗集市”,多举措让非遗文化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同时,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关心关爱,提高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对20XX年度优秀非遗传承人进行荣誉表彰。目前,昌吉州已建立完善了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围绕拥有的7项国家级、33项自治区级、95项州级、246项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非遗工坊和非遗传承基地,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传承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文化认同和非遗传承意识内嵌于各族群众心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正如涓涓细流,日复一日润泽着庭州大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灵,滋养着这片土地。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昌吉州将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奋勇前进,踔厉奋发,继续谱写文化繁荣发展的壮美华章。


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贵安新区实施生态文明创建行动综述


20XX77日)


  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在贵安新区,所到之处皆风景。


  近年来,贵安新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生态环保高水准, 锚定打造生态优目标不松劲,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创建行动,做强生态功能,在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奋勇前行。


一、提升贵安山水“颜值”持续深入打好五个攻坚战


  七月的贵安新区,群山翠绿,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在湖潮乡车田村露意森露营基地,不少游客正坐在帐篷前,吹着凉风聊天、拍照、喝咖啡,十分惬意。


  “近年来,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的趋势愈发明显,露营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旅游方式,眼下正受到国内年轻人的广泛追捧。”露意森露营基地负责人陈思树表示,贵安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露营旅游的坚实底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作为肩负着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使命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对环境违法行为、环保不作为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坚持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以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为抓手,不断强化措施,提升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治理等攻坚效果,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推动山水“颜值”与发展价值齐升。


  实现蓝天常在。贵安新区以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以上为目标,组织编制了《贵安新区20XX年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攻坚方案》,通过组织开展臭氧及颗粒物污染调查分析、对辖区内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执法检查等多样方法科学防控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守护碧水长流。去年,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完成贵安新区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使用情况排查和监管范围划定,进一步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管理水平。同时,还与贵阳市联合印发《贵安新区核心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越域排放通道共管机制》,实现尾水通道信息共享,形成联动监管工作模式,让水环境质量继续稳中向好。


保持土壤健康。在完成48个涉及“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


调查报告审查工作后,当前,贵安新区还启动了辖区相关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一步完善新区“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做好固废治理。20XX年,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基本情况调查评估,加大对辖区内产废单位检查力度,实行危险废物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同时,还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开展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督促企业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贵安新区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推动固废治理取得新成效。


  助力农村“五治”。贵安新区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去年完成卫生厕所改造9626户;推进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减量责任制,实现农村外运垃圾减量至50% 和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全覆盖;实施农房风貌整治120户,并组织农村各类建筑工匠参加培训,切实保障农房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实施贵安新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和红枫湖饮用水源准保护区麻线河流域环境整治项目,并完成湖潮乡芦官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二、园区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循环经济新动力澎湃


  在位于贵安综保区围网内的晶泰科(贵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泰科”)三楼无尘标准厂房内,一个个显示面板成品“走”下全自动流水线,身着防护服的工人正专心致志地进行调试。


  作为一家集液晶面板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晶泰科长期致力于采用先进实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开发生产绿色产品, 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实现运行全流程绿色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晶泰科目前已成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绿色工厂。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引领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晶泰科负责人唐乐德表示,得益于贵安新区精准的产业定位和对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大力推动,一批批坚持绿色发展的光电企业相继落户贵安综保区,晶泰科生产所需要的包材、辅材实现就地取材,节省了时间成本、物流成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环境。


  产业园区是推动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贵安新区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举措,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各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打造“绿色园区”。贵安新区不仅在园区规划建设中,适当保留原有的部分林地、山体、绿地及河流,优化景观,增加绿化,还在园区建设中大范围


采用钢结构建筑,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并对园区的基础设施采取建设分布式能源中心、房顶绿化等措施,实现绿色循环、节能减排,同时园区还鼓励、推动企业不断升级技术、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排污。


  随着“绿色园区”的建设以及园区企业的转型,运用绿色技术发力智能制造,晶泰科、浪潮、东江科技、福爱电子等一批示范企业涌现,传统产业也依托智能化绿色化工艺不断迭代升级。


  坚持生态优先、招大引强,贵安新区持续围绕“绿色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加快构建产业生态提供支撑。


  近年来,宁德(贵州)时代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比亚迪10GWh动力电池、中科电气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贵安新区奇瑞(贵州)产业基地等一批优强项目、龙头项目接二连三落地,推动贵安新区绿色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多个大中型数据中心纷纷在贵安新区落地建设, 数据中心平均PUE值(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在1.4以下,数据中心平均能耗达了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贵安新区将加快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软服业等产业发展,为绿色循环经济澎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城市生活转角见绿生态文明成为“幸福不动产”


  盛夏,月亮湖公园草木葱茏、碧波荡漾,每天前来散步、游玩的群众络绎不绝。


  “这里风景好、气候好,住在这里十分舒心。”碧桂园贵安一号的居民陈秀珍家与月亮湖公园仅隔着一条小区道路,“月亮湖公园就如同我们家的‘后花园’,每天我和老伴都会带着孙子到公园里散步。”她笑着说。


  推窗见绿,满眼皆景。作为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城市中央会客厅,月亮湖公园、星月湖公园是贵安新区重点打造的生态示范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也是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生态文明展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12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之初,就赋予其三大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展示区”是其中之一。肩负这一重要使命,近年来,贵安新区将生态文明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全力推进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


  去年10月,《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生态文明展示区建设规划》发布,将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生态文明展示区定位为“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大数据应用创新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先行区”。同时,将该展示区发展目标明确为“以


人为中心,营造健康幸福、兼容并包的人文环境;以境为本底,打造自然亲和的生态环境;以业为动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以城为依托, 打造智慧宜居的城市空间;以制为保障,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外,构建了“5+15+36”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涵盖“以人为本、环境亲和、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制度建设”5类评价标准,以及“引才聚人、环境保护、绿色经济、舒适宜居、管理有序”等15类评价准则和36项评价指标,为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量化的依据和标准。


  “以‘产城融合、生态文明、数智共生’为理念,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已构建了‘一心两廊九组团’的空间结构。”贵安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以月亮湖、星月湖、车田河等蓝绿空间,形成“一廊、多园”的生态网格。在中部布局数字总部产业核心,两侧安排商务研发,外围布置居住、产业组团,促进产城融合,引导职住平衡。已入驻华为云全球总部、永中软件、中软国际等一批龙头企业,张江科技城、中电光谷、蛇口网谷也陆续签约实施。截至今年5月,招引注册落户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企业达495家,注册资本金215亿元。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一批批企业的入驻,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科创之城正加速崛起。


优化营商“软环境”  拼出发展“硬实力”


陇南武都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20XX77日)


  实现“秒批”事项177项,“不见面”审批事项317项;企业主体开办时间缩短至0.5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9.45%;落实惠企纾困政策,为市场主体落实减税降费2.9亿元。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近年来,武都区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全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突出“三个引领”,以思想“破冰”实现行动“突围”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


  武都区围绕“五大活动”内容,对标查找差距不足。突出思想引领,将优化营商环境知识纳入学习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学习、讨论和大反思行动, 增强干部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争先意识。


在区属媒体平台开设了《优服务促营商》专栏,累计发布稿件355篇(条)。突出作风引领,由区纪委监委牵头,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18项指标单位整


改落实情况定期开展督导调度、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大力整治。20XX 年,区纪委和作风办累计开展监督检查12次,督促整改问题32条,发出通报2次, 对7个单位进行了点名通报,约谈相关单位负责人3人(次)。


  突出制度引领,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动态解决企业和市场主体的问题和困难。通过不同方式,面向各企业商会、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建议,共梳理4个方面10条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逐一完成销号整改。


二、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而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知最敏锐、最深刻。武都区大力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把1432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20XX年累计受理事项13.43万件,办结13.38万件。


  设立“跨省通办”专区,通过网上受理和异地代收代办等方式,实现136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不动产登记等137项事项“省内通办”。


  持续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理环节、压减办理时限、减少跑动次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标准化、规范化。


  创新开展便民利企特色服务,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11项便民服务,设立“帮办代办咨询引导窗口”,日均接受帮办代办200余人次。


  全面加快电子证照库建设和移动端APP应用,20XX年采集电子证照5233.55万个、电子印章286枚。对武都政务服务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与省级“甘快办”系统的对接,移动端可办理政务事项738


  一项项务实的举措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仅温暖、滋润着每一位企业家的心,也给市场主体吃下了“定心丸”。


三、落实政策支持,以靠前服务满足纳税人新期待


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武都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先手棋”,围绕土


地保障、财政奖补、税收优惠、服务保障等十一个方面密集出台政策。


  去年以来,武都区税务系统结合“便民春风行动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推出惠企利民、便捷高效的办税举措。


  为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武都区精简涉税资料,取消部分涉税证明和申报纸质资料报送,证明类资料减少90%,申报纳税资料减少50%。建立多元化办税新模式,涉税事项的90%、纳税申报的99%实现网上办理。全力打造10分钟自助办税圈,提供24小时随时领票开票服务。


  落实中央和省市一揽子惠企纾困政策,为市场主体精准落实减税降费2.9亿元。积极构建“陇税雷锋”全员帮办服务机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监督有力度。


  加大涉税金融支持,深化“银税互动”举措,利用“税易贷”“小微快贷” 等信用贷款产品,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优化发展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相信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将给武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筑牢安全根基  服务高质量发展


淮南田家庵区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20XX76日)


安全生产,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田家庵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重点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持续发力推动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强化政治担当,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田家庵区委、区政府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压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持续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严格党政领导责任。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分别研究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减灾救灾等工作9次。制定区安委会年度工作要点, 明确区领导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排定安全生产年度督查工作计划, 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检查。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调整和完善区安委会十三个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明确行业领域监管职责。突出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开展“三个狠抓”专项整治,强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严格排查整治,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隐患排查治理是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田家庵区深入开展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铁腕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


  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市安委会挂牌督办重大安全隐患3处,区安委会挂牌督办重大安全隐患3处,完成市安委会“月排查月通报”隐患整改20 74处。检查危险化学品、工贸、燃气企业17家,排查整改隐患90处。其中在春节、两会、五一等重点时间段,区、乡(镇、街)两级党政领导,带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活动,重点督查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商贸等行业企业,累计督查企业70余家次,整改各类隐患240


处。铁腕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以“三个狠抓”及“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为着力点,突出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日常监管等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监管检查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今年以来,区安监局累计检查企业29家次,排查隐患156余处,行政处罚8家次,罚款26.21万元。认真开展打非治违整治行动,办理5起非法储存危化品案件,处罚22.16万元,大力查处黑加油站2起,收缴汽油800升。强化道路交通安全防范工作。以抓管理、抓整治、抓规范为举措,持续推动农村地区电动三轮车和四轮车专项综合治理和城区低速三轮车、四轮车交通安全整治工作, 排查治理道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设施、交通管理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对辖区内电动车生产经营场所开展联合整治,实现低速三轮车、四轮车减少存量、不添增量,实现“一规范、两好转、三下降”工作目标,推动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逐步好转。截至目前,在安成镇、曹庵镇、史院乡范围内摸排登记电动三轮、四轮车5000余辆,签订安全承诺书3000余份,加装道路安全防护设施80 余处,排查整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70余处。


三、加强教育培训,筑牢安全生产思想防线


  田家庵区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常念“安全经”,时刻敲警钟,切实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区安委会组织各乡镇、街道、园区及区安委会相关成员单位、相关重点企业,在田家庵区新世界购物广场开展了20XX年度“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以设立咨询台、警示展览、有奖竞答、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认真解答群众现场咨询。本次活动共计出动宣传人员100名余,设立宣传站50余个,制作宣传展板50余块,发放有奖竞答奖品860份,发放宣传单及各类宣传品10000余份。同时各乡镇街道园区、区有关部门、企业通过五进宣传、集中培训、应急演练、专家讲座、参观体验、媒体报道、拍摄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 督促辖区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安全生产资格证培训考试, 开展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组织辖区60余家企业绘制本单位高风险岗位、工艺、部位、环节为重点的逃生路线一张图,提升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常态化开展防汛、防火、防震应急演练,深入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各类活动, 全力提升各领域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水平。


抓牢项目主引擎 夯实发展硬支撑


淮南田家庵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综述


20XX76日)


  今年1-5月,田家庵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7.2%,排名第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新开工项目11个,竣工项目7个,多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田家庵区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加大项目招引,加强要素保障,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田家庵提供强有力支撑。


  20XX5月,投资5亿元的圣点科技静脉识别模块化生产项目入驻现代产业园;20XX6月,投资4.5亿元的冰鹏冷链仓储物流及食品加工园落户安成镇、投资2.3亿元的科沛达半导体清洗设备项目落户安成经济开发区。


  数据显示,今年1-5月,田家庵区招商引资制造业项目新签约8个,总投资12.33亿元。全区招商引资制造业项目新落地11个,总投资19.38亿元。目前累计在建制造业项目14个,总投资22.2亿元,20XX年计划投资5.67亿元,1-5月份已完成投资2.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9%


  制造业项目的纷纷落地,是田家庵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主抓手,以解决影响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成立田家庵区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保障专班,加强项目建设的指导协调,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类问题,统筹做好要素保障、前期审批、建设施工、竣工投产、生产运营、督促督导等各项工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项目为王”奏响发展强音,田家庵区上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氛围日益浓厚,全区各级各部门在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上聚焦发力,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增效。区发改委提升项目审批服务水平,围绕项目审批服务“清障提速”, 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畅通绿色通道,做到即收即批。今年以来,共完成项目审批55个,其中企业投资项目37个,政府性投资项目18个;积极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上级资金发放和专项债券申报等工作,多途径争取资金保障, 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区投促局完善招商机制,拓展招商渠道,加强协调调度,


履约项目奖补,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安成经济开发区、淮南现代产业园持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落实“亩均论英雄”改革,有效破解土地等资源要素制约,进一步释放了发展空间,支撑重点项目落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抓好项目建设,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田家庵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大会精神,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靠前指挥,分管负责同志统筹协调、加强调度。畅通创优营商环境平台、12345为企服务热线办理渠道,开通“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惠企政策专栏,将各项纾困解难政策精准直达企业。同时,该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推行“证照分离”“一照多址”改革,实行企业诉求“一口”收办、全程帮办代办、闭环办理,进一步提升为企政务服务便利度,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奏响安全主旋律 谱写发展新篇章


青海省扎实开展 20XX 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20XX 7 6 日)


  今年6月是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6月以来,青海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上下联动促安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持续深入开展有力度、有亮点、有成效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进一步树牢安全理念,压实安全责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高位推动


唱响平安顺意主旋律


  安全,一头牵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系好发展的“安全带”。


  61日,青海省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举办。


  616日,由青海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格尔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格尔木市委政法委员会、格尔木市应急管理局主办的“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启动。


  620日,由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海北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海晏县开展了“海北·海晏20XX”防汛抢险应急演练;省应急管理厅组织了全系统无人机培训和实战竞赛演练。


  627日至30日,省安委办在西宁举办全省安全监管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 各市州、县市(区、行委)安委办负责人、业务骨干和28家省安委会重点成员单位副处级联络员,共计90余名安全生产监管干部参加了培训。


  6月以来,青海省多层级、多角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全省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活动200余场,参与4.6万余人,开展安全宣传进农村活动50余场,参与6.8万余人,开展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40余场,参与21 万余人,开展安全宣传进学校活动35场,参与5.6万余人,开展安全宣传进家庭活动400余场,参与3.7万余人,开展安全宣传进宗教场所30余场,参与2.3万余


人。”青海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今年6月,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进门入户送安全”“安全志愿者在行动”“十大逃生演练科普视频”和“青海省应急科普系列动画宣传片”展播等活动,结合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组织安全监管人员、消防救援人员、灾害信息员、社区网格员、安全志愿者等,将群众切实关心、关注、需要的安全知识和宣传手册送进企业、农牧区、社区、学校、家庭。


  走在6月的青海,无论是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企业厂矿,无论是街道社区, 还是村居,都能看到安全生产宣传标语、专栏、展板、长廊。


聚焦主题


掀起安全宣教新高潮


  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责任大于天。为让宣传有声有色,舆论引导可圈可点,应急宣传影响力渐强渐深,青海省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协同配合。


  “我宣誓,坚决做到遵守规章制度,当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61日, 青海省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举办,20名代表铮铮誓言表决心。


  为让“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见实见效,活动前,通过制作音频和电子海报,在青海省应急管理厅网站、微信订阅号、新浪微博和“972交通音乐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开展预告宣传,收集网友关于安全生产的问题留言,力求既要有用又要有趣、既要走心又要走实,把“人人讲安全”的种子播种到“群众心田”。


  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西宁中油燃气公司相关负责人共同策划了“6·16全国安全咨询日特别节目”,分别就火灾典型案例、如何预防电动车引发的火灾、火场逃生、旅游交通安全、旅游景区安全、自驾游安全和燃气管道及设备设施自检、户内天然气泄漏的处理方法等, 为线上线下的听众和网友们答疑解惑,进一步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安全生产技能,大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同时,安全生产月期间,各市州、县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组织好演练、转化好演练成果作为防风险、化危机、保安全的重要抓手,把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山洪泥石流灾害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防汛应急演练、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演练,相关厅局和企业广泛开展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暨应急救援演练、锅炉燃气泄漏爆炸火灾综合演练、


“VCM罐区管线单体泄露着火事故”综合应急演练、露天采矿边坡垮塌事故应急演练、电梯应急救援应急演练,以及各种形式的应急疏散演练等。


靶向发力


营造“人人讲安全”氛围


  6月以来,青海省积极组织各级各部门,围绕推动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结合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和安全宣传“六进”活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为主题,深入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光伏、风能、盐湖等产业园区,聚焦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应急保障等重点工作,全面立体地宣传青海省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


  同时,全省各地充分发挥地方各级电视台、政府网站和网络直播平台作用, 采取网络直播矩阵形式,紧紧围绕企业隐患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防范、安全指导服务等,广泛开展网络视频访谈、远程在线辅导和安全生产“公开课”“微课堂”“公益讲座”等线上活动,辅导传授安全生产知识技能,交流心得体会, 扩大安全宣传覆盖面,切实增强安全教育实效。


  “安全生产,不仅关乎社会大众福祉,更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仅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参与,更需要各个主体单位积极落实。”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韩向晖说道。


  结合青海省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XX行动具体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紧盯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风险隐患,积极落实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践诺”活动、主要负责人“五带头”“动火等危险作业风险我知道”“外包外租等生产经营活动大排查”等宣传活动,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法定职责,建立“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一隐患一措施”工作制度,做到“按级负责、层层履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


  “安全生产没有终点,抓安全生产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省安委办负责人表示,要不断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切实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工作上常备不懈,为全方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奏响发展最强音


延安重点项目建设综述


20XX712日)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


盛夏七月,延安大地热浪滚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行走在圣地延安,一幅干劲“满格”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拔节生长。 塔吊摇臂来回旋转、厂房里机器轰鸣、建设者挥舞汗水连日来,记者在全


市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生产车间看到,处处都是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干劲和拼劲,迸发出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树牢大抓项目、大抓服务、大抓效能鲜明导向,落实周‘解扣’制度,推动实现重点项目“多库联通”,充分发挥市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和“项目专员”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项目管理工作水平,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截至6月底,共谋划项目704个,总投资5003.4亿元;储备项目133个,总投资1068.6亿元;20XX年开工项目215个,总投资1499亿元;预计年底建成投产项目200个,总投资820亿元。年度谋划储备项目投资和规模达到新开工项目的3.89 倍和4.05倍。24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5.8%、投资完成率63.1%344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328个,开复工率95.4%,完成投资608.7亿元,投资完成率59.3%, 同比分别提高5.4个、5.5个百分点。社会资本项目、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6.7%27%230.1%


经济航船行稳致远,重大项目既是“稳定器”,更是“推进器”。


  627日,作为陕北—湖北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重要电源支撑点,陕煤集团首次自建的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随着2号机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的一次成功,至此,陕西黄陵发电有限公司2×660MW电厂项目实现了“双机双投”。


  陕西黄陵发电有限公司2×660MW电厂项目总投资49.227亿元,投产后年发电量约72亿度,年产值约22亿元。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双机一塔施工工艺,使用两台2×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在采空区上,建设高达210米混凝结构建筑,填补了国内在采空区上进行电厂工程建设的空白。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延安将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一系列项目建


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抢抓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在黄陵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施工作业,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黄陵县作为我市煤炭盛产区,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每年产生的煤矸石大约260万吨左右,如果煤矸石弃置不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煤矸石中的硫化物逸出或浸出还会污染大气、农田和水体,矸石山甚至还会自燃发生火灾。煤矸石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煤矿的“老大难”,今年年初,由黄陵循环生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承建的黄陵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提供了一条破解之道。


  作为全国最大的煤矸石制陶粒项目,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126亩, 采用世界领先工艺和技术装备。黄陵县重大项目推进中心主任党东亮说:“项目全部试验成功后,不仅可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还可节约大量的土地,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绿色’双赢。同时,还将把黄陵全县的煤矸石全部消灭掉,将为黄陵县、延安市乃至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提供产业化技术保障和示范效应。”


  中核纪元之光碳化硅材料生产项目位于安塞区沿河湾镇,占地15.6亩,主要建设年产碳化硅衬底5万片生产线。


  中核汇能陕西公司执行董事邓南平说,目前,项目主体厂房正在加快建设, 预计8月底建成投产。


  碳化硅是一种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临界磁场高、电子饱和迁移速率较高、热导率极高等性质,其产业链环节大致分为衬底、外延片、设计、制造及模块。其中,衬底环节的价值量最高,占碳化硅器件成本超过40%


  邓南平说:“这个项目的产品主要用于军工、航天、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等领域。项目建成之后,可以延伸整个芯片产业的产业链,为延安芯片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坚持民生为本,以项目建设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的永恒追求。连日来,在吴起县能源化工产业园的天然气调峰储备站项目建设工地,机械挥舞巨臂,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各类建筑材料和设备陆续进场, 项目负责人蔺活庆戴着安全帽,和上百名工人一道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作业, 整个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目前,我们已完成投资8800万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3.6%。同时,场地平整、测绘、地勘和设备采购等工作均已完成,正在做场区护坡、道路硬化、排水及设备土建等工程。”蔺活庆说。


  据了解,该项目属于石油化工产业链,也是20XX年省级重点民生项目之一, 由延安汇能达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5亿元,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166.2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日处理100万方的天然气净化、液化装置各一套,2.9万方液化天然气储罐及35kV变电站等, 预计20246月可建成投用。


  项目建成后预计亩均投资330万元,亩均产值572万元,亩均利税42万元, 新增就业80余人。同时,对于提升天然气应急储备能力,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冬季集中供暖及民生领域用气难的问题具有深远意义。在遇到突发情况导致气源中断时,可保障吴起城区冬季供暖用气30天,非供暖期可保障民生用气12个月。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当前,全市上下正以只争朝夕、马不停蹄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奋力把政治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等转化为项目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优势,用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厚植起赶超跨越的更强后劲,为助推延安高质量发展撑起坚实脊梁。


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


省政协开展主题教育综述之以学增智篇


20XX711日)


  “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 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对“以学增智”作出深刻阐释,并从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省政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安排部署,对标“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明方向、理思路、鼓干劲上下功夫。


一、提升政治能力筑牢思想之基


  主题教育开展之初,政治素质就作为省政协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被写入《中共陕西省政协党组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关于省政协机关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


  学理论是提升政治能力的重要手段。4月以来,省政协通过以上率下学、创新形式学、联系实际学,掀起一轮又一轮学习热潮。


  418日至23日,省政协机关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共分为六个小组,围绕《习近平著作选读》等8本指定书目,统筹安排学习主题,由各组召集人组织进行集中领学、集中自学和研讨交流。


  首轮5天集中学习结束后,56日前,各小组根据工作实际,又自行组织本组学员开展为期2天的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感悟思想伟力、激发奋进动力。越学信仰越坚定。专题读书班期间,省政协机关党员干部无一人临时请假,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领学、发言,畅谈思想感悟,做好理论辅导。“讲政治是具体的、实在的,由具体的人和事构成。”省政协机关第二小组成员在集体学习后表示,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讲政治体现在点滴言行之中。


开眼界”是提升政治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政协工作的特殊性,主题教


育常常“在路上”。宝鸡扶眉战役纪念馆、商洛洛南九泉山战斗遗址、延安文艺纪念馆、佛坪沙窝村红二十五军旧址 省政协党员干部和政协委员在调研路上接受党性锻炼和红色精神洗礼,在抚今追昔中收获心灵感悟:要把责任担当和党员身份联系起来,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谋对策、办事情。


二、提升思维能力掌握行动之钥


什么是“六个必须坚持”?这是省政协机关应知应会测试卷中的考题之一。在主题教育中以学增智、提升思维能力,最关键的就是要把包括“六个必


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与全国政协、兄弟省(区)政协、市县政协等开展交流学习,进一步拓展思维,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真切切提高工作本领。


  5 24日,省政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市县政协工作现场会在咸阳召开,通过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学习优秀经验和创新做法。


  委员工作室开展“微协商”、“智慧政协”平台建设、委员“双组制”管理机制 大家边观摩边记录边交流,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启智增慧,促进政协协商民主工作更加规范、有序、高效。


  6 8日,受全国政协委托,省政协在西安举行仪式,向马中平等住陕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和委员颁发纪念牌。活动现场,住陕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和委员们讲述履职经验,为省政协委员“传经送宝”。


  政治可靠、扎根群众、实事求是,这是住陕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西京学院校长任芳与委员们共勉的三个关键词:“政协委员要格外注意建言的质量, 在提出建议前一定要立足群众、深入调研,深耕熟悉的领域,这样才能提出具有专业性的高质量建议。”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通过一次次学习交流,省政协党员干部和政协委员凝聚起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自觉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务实行动。


三、提升实践能力常怀为民之心


  “既要选择那些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的课题,又要抓住一些需要做、政协有条件做并能做好的中微观课题,深入调研,以小见大,提出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


  细细阅读《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习近平著作选读》,对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做好政协专委会工作,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岩有了新的收获。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政协紧密结合主责主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政协委员以“严”“实”为要,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具体工作的强大动力。


  理要点——省政协机关各处室和各专委会办公室“量体裁衣”,分重点、分专题梳理实际工作要点。如省政协办公厅秘书处把提升机关办公效率、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把“如何提高提案质量”作为各自主题教育学习研究课题,在学习中务求实效。


  选切口——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小切口“解剖麻雀”, 委员们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等形式,集智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抓重点——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个年”“四个经济”等中心工作开展调研考察。截至5月底,省政协围绕确定的32个年度课题,共组织20项、48次考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3篇,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7次,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参考。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大家表示,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真切感悟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练就履职真本领 干出政协新样子


省政协开展主题教育综述之以学促干篇


20XX713日)


  “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围绕“以学促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政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精心谋划,以务实精神大力推动,引导党员干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有效引领政协工作在服务全省中心大局中建新功、开新局。


一、摸实情出真招深入调查研究


  在现代农业园区探访特色产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运行情况、到委员工作室实地调研平台建设情况今年以来,省政协将调查研究作为深化学习、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举措,调研步履不停。


  省政协把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作为广大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的基本功,与年度协商计划、模范机关建设方案同题共答,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统筹协调各专委会调研活动,由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牵头,确定调研课题,紧锣密鼓走一线、摸情况、听意见。


  截至5月底,省政协围绕32个年度课题,深入全省12个市区(含杨凌示范区、韩城市)、37个县(区),共组织20项、48次考察调研。


  调研过程中,既集中调研、把握全局,也蹲点调研、“解剖麻雀”,传统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并用,形成调研报告3篇,提出一批可操作、能落地、效果好的政策建议。


  调出实情、研出实策、办成实事。调研成果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7次, 其中,《关于推动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被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全省民营经济大会上点名表扬,省长赵刚等3位省级领导作出批示,意见建议被


《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采纳;


  《关于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赵刚作出批示“报告有含金量”。


二、抓重点解民忧倾情助推发展


  开展主题教育以来,省政协自觉对标省委“12346”重大部署,聚焦助力“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等中心工作积极建言资政,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


  “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加快推进陕西储能产业发展” “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66日至9日,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分别围绕这三个议题,赴延安、榆林开展专题调研。


  人民政协为人民。省政协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会发言等形式及时反映群众诉求、推进成果转化,“民生清单”取得丰硕建言成果。


  省政协提案委持续追踪《解决“村村通宽带”未能覆盖的山区村民通讯问题的提案》《关于尽快降低大荔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天然气用气成本的建议》两件民生提案,目前后者已由渭南市发改委依法定程序提出定价意见,报渭南市政府批示同意后即发文予以批复。截至5月底,省政协编报的9条事关民生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省政协办公厅编写的社情民意信息《老旧小区消防短板亟待补齐》,得到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王晓的批示:“请省应急厅、省消防救援总队指导各市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三、调动履职积极性立足岗位作贡献


  坚持问题导向,把“以学促干”要求落到实处。倾听界别群众声音,架好服务“连心桥”,委员工作室作为政协工作的前哨阵地,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3 30日,省政协召开示范性委员工作室建设座谈会,西安市、商洛市、西安市未央区、商洛市丹凤县4个示范性市县政协和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秦商总会3个省政协委员工作室交流工作经验,提出意见建议。


  西咸新区政协在网站公示委员职业状况,使委员工作室接待更具针对性; 秦商总会委员工作室协助省政协完成了《关于开展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的问卷调查,共计调研陕西企业100家,收回调研表75份;西安市未央区政协的“感知冷暖、贴心关怀”社区倾听服务活动收集社情民意信息480多件在面对面交流中,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4 月以来,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分两次前往西咸新区委员工作室、秦商总会委


员工作室,参与“微协商”活动,大家在座谈交流中积极建言献策。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引领党员委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奉献力量。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省各界爱心济困协会前往神木市中鸡小学、咸阳市淳化县润镇中心小学、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等地举行“庆‘六一’献爱心”活动。当校服、太阳帽、环保防近视作业本、电脑、图书、体育器材等物品送到孩子们手中时,一颗颗爱心收获的是一张张天真的笑颜。


  “将主题教育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大家表示,将不断开创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心帮扶  同心筑梦


农工党中央帮扶大方县工作综述


20XX710日)


  627日,大方县对江镇元宝同心实验学校足球兴趣班的学生们上完文化课,换好衣服,跑到崭新的足球场准备训练;大方县人民医院北院区,门诊大楼整洁明亮,导诊台、挂号区、取药区等分区明确,医护人员正在忙碌;贵州同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工人们正在包装鲜天麻冻干粉制品,准备销往各地近年来,大方县城镇建设展露新姿,新型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农业产业浓墨重彩,教育、医卫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大方县的幸福蝶变,离不开农工党中央的倾情帮扶。1986年农工党中央首倡“候鸟计划”,采用“中央统筹、项目依托、结对帮扶、沉底乡镇”的帮扶模式,全党出战结对帮扶工作。


  特别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来,农工党中央牢记嘱托,号召农工党全国30个省级组织、15个副省级城市组织、12个专委会与大方县29个乡(镇、街道)和县直单位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帮扶成果令人欣喜。


一、夯基础补短板乡村振兴正当时


  “各位旅客,列车即将到达大方站,请到大方站下车的旅客收拾好行李, 准备下车  ”


  628日,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刘坤和家人起身收拾行李。“一直想去九洞天景区看看,买票时原本以为到毕节站再转车,没想到大方也有高铁站。”


  20191216日,由农工党中央协调增设的成贵高铁大方站投入运营。高铁的开通,不仅方便当地群众外出,也吸引许多游客到来,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自对口帮扶以来,农工党中央积极推动大方县城镇提升及生态文明建设—



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到大方考察调研,帮助推动县城提质升级、传统村


落保护、宜居农户建设;帮助争取单株碳汇项目(第一期)在凤山乡、羊场镇实施,号召贵州省农工党员购买单株碳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联系协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投入1000万元在羊场镇新田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帮助推动大方火电厂、毕节试验区同心食品药品产业园、岔河水库、朱仲


河地下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


  一项项扎实举措,一批批惠民项目,为大方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劲动力。


二、扬优势强培训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20XX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作医院揭牌仪式在大方县人民医院举行。在农工党中央统筹和农工党四川、贵州省委积极推动下,这家“华西医院


协作医院”从谋划到签约挂牌,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四川华西医院选派一名学术院长、两名副院长到大方县人民医院任职,并成立8个“华西医院对口帮扶大方县人民医院统一战线医疗专家工作站”,建立学科联盟和远程联盟, 让大方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华西医院医疗服务。


  628日,在大方县人民医院东院区(大方县凤山乡卫生院),毗邻的安乐乡白宫村村民余诗琼正在检查手臂骨折手术康复情况。


  “我们开始到县里检查,得知凤山乡卫生院也可以做,就回来了。”余诗琼说。


  大方县人民医院东院区(大方县凤山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白道军说:“在农工党中央帮扶下,医院的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本地人口1.4万,医院能保障群众的就诊需求。”在农工党中央及各级地方组织帮助下,大方县医疗事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农工党中央及各级地方组织对大方县累计捐赠6辆医疗救护车、1 台“移动医院车”等医疗设施设备;对2个卫生院、4个村卫生室进行提升改造, 改善医疗条件;采取联系医疗机构外出跟班学习、联系专家开展师带徒、邀请专家进来带教查房等方式,帮助培训医务人员4624人次,大幅度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开展“微笑行动”“光明行动”等公益医疗救助活动,让多名白内障、唇腭裂等患者得到免费救治。2019年,启动实施“贫困人口精准医疗爱心行动”以来,农工党中央建立“专家+++村”四级医疗体系,采取诊疗与培训相结合方式,医疗专家现场义诊、入户巡诊群众12万余人次。


三、促项目抓落实同心筑梦开新篇


  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2011年,从学校创建到发展,每一步,都凝聚着农工党的倾力帮扶,成效显著。


2016年至20XX年,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挥大方县劳动力转移


培训基地的作用,举办了各类职业培训2.7万余人次。


  近年来,农工党中央帮助大方县引资、捐资及捐赠教学设备和教学物资折款5000万余元,援建羊场陇公同心小学、羊场新朱幼儿园、同心元宝小学等学校6所、学校食堂1所;培训农技人员及农民389人次、教师(校长)3150人次, 助推大方县人力资源开发。


  多年来,农工党中央始终践行承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出思路、跑协调、促项目、抓落实。


  截至20XX年底,大方县“同心圆博爱家园”乡村振兴项目共获得2174万元捐赠,已建成33个健康文化广场、45个村服务站、37个励业帮扶基地,已累计向群众循环发放五轮“生计金”,受益群众27249766人。


  农工党中央联引企业在安乐乡建设2500亩天麻良种繁育及种植基地,助推形成集研发、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贵天麻”全产业链;联系农工党员企业引进江苏省盱眙县成熟的小龙虾养殖技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 发展模式,打造“乌蒙山泉小龙虾”品牌。同时,建立“奇麟果商城”微信公众号、“乌蒙农商城”消费平台,使之成为农工党员及全国广大消费者采购大方农特产品的“直通车”。


用心用情帮扶,同心同行筑梦。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农工党与大方携手同行,全力以赴做强工业、做优城镇、做稳农业、做特旅游,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贡献力量。


把忠诚镌刻在河湟大地


海东市公安局十年工作综述


20XX 7 13 日)


  海东撤地设市十年来,海东公安用忠诚和热血在岁月的年轮里镌刻下清晰的“公安印记”,在时代的大潮中澎湃着强劲的“藏蓝激情”。


  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海东市公安局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入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将忠诚融入血液,把公正印在心间,拿真情服务群众,用实干展现担当,以高质量公安工作全面护航海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这十年,是铸牢政治灵魂,忠诚底色历久弥新的十年


  巍巍青山,高擎忠诚旗帜,至纯无瑕。十年来,海东公安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全面绝对领导放在首位,围绕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紧盯人民群众所恨所痛、所呼所盼、所急所需,教育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了队伍“三个绝对”,海东公安全警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和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历久弥新。


十年来,海东公安全警精诚团结、勠力同心,不论是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


还是与犯罪分子正面交锋,都不遗余力迎难而上,握指成拳打击犯罪,默默无闻服务群众。东志军、张成明、周学祥、赵先忠、李成良、张有良6位民警辅警因公牺牲,将生命全部的光和热无私地献给党和群众。海东市公安民警辅警在英雄精神中汲取力量、获得方向,每一名民警辅警的信念追求,汇聚成共同的坚守,迸发出无穷的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情奉献。


  十年来,海东市公安机关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互助土族自治县公安局威远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化隆回族自治县公安局疫情防控指挥部、“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互助县公安局塘川派出所以及“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星国华、“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哈六甲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这十年,是坚持素质强警,核心战力不断提升的十年


  闪闪警徽,激荡凌云壮志,至恒无尽。十年来,海东公安始终锚定有效打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突出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目标,瞄准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坚持强基固本、改革强警,体系化、常态化、层级化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勇于亮剑、敢打必胜的过硬素质和坚强战斗力,着力打造“一专多能”、素质全面、能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公安队伍。


  十年来,海东公安把“党委议训”作为一项重要制度,专题研究部署教育训练工作,加强市县线条督导,牢牢把握大练兵“三步走”基调,把领导带头参训作为练兵第一要求,树立了练兵先练长、考兵先考官的鲜明导向。不断完善教育训练工作实施方案及培训教育计划,形成了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步调统一的练兵格局。


  铿锵步履,砥砺铁腕决心,至真无言。十年来,海东公安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青海省委、海东市委部署要求,坚持发展、问题、需求三个导向,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新要求,密织制度管警的“笼子”,着力整治队伍突出问题,规范队伍纪律作风和行为养成。聚焦关键节点、关键领域、关键少数, 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十年来,海东公安坚持在推动落实公安重点工作中检验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工作成效,拧紧纪律发条,把抓在日常、管住日常落到实处,坚持在重要节点组织节前廉政谈话、新任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落实婚丧喜庆及时报备制度,讲好节前、任前“廉政第一课”,筑牢廉洁自律“防火墙”,做实做细日常监督。同时,抓实中层干部廉洁作风规范,积极发挥中层干部的关键作用,引导带动广大民警辅警严格遵守廉洁从警各项规定。


三、这十年,是深化打防管控,社会秩序持续向好的十年


  十年来,海东公安坚持初心使命,持续聚焦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深刻聚焦政治安全、风险防控、公共安全、服务发展,以强烈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全力组织开展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命案攻坚、“断卡”“云剑”“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战疫情,有效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需求,圆满完成了一系列艰巨任务, 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


  十年来,海东市八类严重暴力案件、“两抢一盗”案件、毒品案件发案数量持续下降,群众对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工作满意度逐年提升。十年来,共破获刑事案件14378起,破获八类严重暴力案件1916起,查处治安案件40491起。尤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海东市公安机关民警辅警把人民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以非常之举应对疫情,从严控交通关口到有序核酸检测,从打击违法犯罪到提供便利服务,强化科学防控、群防群治,全方位无死角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让各族群众安心生活在联防联控守护中。


四、这十年,是始终倾情奉献,为民情怀深耕厚植的十年


  滔滔河湟,融汇鱼水情深,至润无声。十年来,海东公安将浓郁的爱民之情深耕厚植,把“人民至上”坚定信念牢牢融入公安工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百姓的大事小事放在心上,引导广大民警辅警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海东市公安局党委制定出台20条加强乡村振兴驻村帮扶措施,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升级提档窗口服务水平,提升为民办事效率, 持续优化户籍制度、车驾管、出入境等管理服务工作,“一证通办”等一批惠民举措相继落地,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公安“放管服”改革带来的红利。


  同时,组织广大民警辅警走村入户、访企进校,听民声、察民意、纳民谏, 一步一个脚印,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海东公安工作的“靶向点”, 通过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窗口整治、小案攻坚等系列务实行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让群众得到更加充实、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来,一批批年轻的身影、一张张坚定的脸庞、一个个坚定的步伐,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将对党和群众的赤诚之心倾注于为人民服务的公安事业,用青春、鲜血甚至生命托起社会安宁,守护万家灯火,深情书写藏蓝色的忠诚与魅力。


  在一个个昼夜更替中信念如磐,在一次次季节轮换里奋楫笃行。十年征途, 风雨兼程,海东公安民警辅警坚守初心、不负使命,用奉献和汗水诠释服务人民的意义,守护海东各族群众的安居乐业,饱蘸心血与汗水绘就海东公安工作生动画卷。


不忘初心铸警魂 牢记使命护民安


海东市公安机关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20XX714日)


  近年来,海东市公安机关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和上级公安机关关于做好平安建设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用心用力把握“六项能力”核心要义、内涵外延,锤炼政治引领、严打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保障交通安全、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智慧公安,深耕细织海东公安“忠诚型”“廉洁型”“智慧型” “活力型”“规范型”“稳健型”建设实践,强化布局引领、打牢发展根基, 持续推动海东公安平安建设筑基固本、稳中求进。


政治强引领


打造“忠诚型”“廉洁型”公安


  锻造忠诚警魂、淬炼公安本领。近期海东市公安机关结合学习贯彻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陈刚书记“十个一”总体要求、李宏亚副省长“五个进一步” 工作任务,不断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实效,强化学习研讨、知识测试、调查研究,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推动公安工作,紧紧围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牢记“公安姓党”政治属性,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大轮训、大轮岗”执法实战培训、“政治练兵” 等活动,并严格执行公安部《六项规定》、“三个规定”“十严禁”等纪律规范,优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工作措施,持续巩固公安机关“改进作风、增比进位”作风建设行动成效,系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及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积极实施青年干部教育管理、“三个基本能力”培训,建成民警辅警日常考核制度,强化提醒、通报、约谈、问责措施,全面压实从严管党治警主体责任。固化作风建设行动成果,对标落实省公安厅常态化实战练兵机制,动态保质落实“海东公安大讲堂”,着重加强民警辅警心理干预、打击突出犯罪、防范重大风险、处置突发事件、办理疑难案件等专业训练,确保在防风险、保安全、转作风、促发展上快发力、求实效。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型”“活力型”公安


  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扣押作案手机16部、银行卡7张、追赃挽损69100元, 这是前不久海东市公安局和乐都区公安局在省公安厅反诈中心指导下,通过数


据平台破获的一起涉案金额5540余万元电诈案件。


  海东市公安机关对标公安部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和全省“智慧公安我先行”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工作要求,依托“雪亮工程”,开展实战化深度应用和技战法研究,全面提升数据分析、处理、挖掘和人员、车辆、物品行为轨迹追踪溯源能力,探索建成视频侦查实验室、新型涉网犯罪勘查分析实验室,稳步实施市级“智慧监管”“智慧指挥”实战平台功能,持续建强“智慧公安”立体化防控平台,做到“搭建一个总平台,汇聚一个数据池”,并自主研发“反诈警盾”二维码,实现公安信息化工作采集在一线、服务在基层,完成物联感知资源、公安数据信息汇聚,确保情指联动精准化高效化。同时积极优化警务改革,推动综合治安便民举措。坚持情指牵头、警种主导、属地主战,加速全市公安“情指行”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行“两队一室”改革和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积极构建“互联网+警务”群众参与模式,持续优化公安交管部门“一站式一窗通办”、户籍业务“零见面审批”、老年人“专人延时服务”等22项便民举措落地落实,在全省8个市(州)首创出台《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若干措施》,推进“队所合一”警务资源整合新模式,建成集交通与治安于一体的综合战斗实体,业务融合实现1+12的治理成效,实现由“管理” 到“治理”全面转换,在防控风险、创新警务、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执法在基层


打造“规范型”“稳健型”公安


  坚守法律底线,坚持一心为民。海东市公安机关多措并举,完善基础管控工作、社会面巡防管控机制和派出所勤务运行模式。强化“一标三实”工作,3 年累计移动采集信息率达90%以上,虹膜信息5万余条,大力推进视频指挥系统覆盖基层所队,推动落实31名党员民警进社区党组织班子任职,设置“社区警务室”18个,建立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积极培育有特色、有品牌的平安类社会组织,成立了派出所“晒事儿”“彩虹”调解室,“建辉”警务室等,组建“红袖章”巡逻队,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防范在早、化解在小。


  为推进法治基层建设,建成市级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及案管中心,挂牌成立了公检配合办公室,持续深化受理案件和刑事案件“两统一”、涉案财物管理、“阳光警务”等改革,严格刑事案件“统一入口、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和执法办案质量终身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集中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攻


坚、打击违法犯罪、社会面治安巡控、管控高危人员和物品等举措,仅去年巡查警情1.04万条,完成个案监督4000起,有效化解涉法涉诉案件几十起,全面评查案件1000多起,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公安强服务,公安保稳定。海东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恒英表示: “今后,海东市公安机关将以高站位引领、全方位赋能,踔厉奋发,协同并进, 打造一支最强信念、最强实战、最强民力、最强服务、最强支部的公安队伍, 为推动平安海东再上新台阶贡献公安力量。”


锻造公安铁军  守护平安十堰


十堰市公安局强化能力作风建设锻造过硬队伍综述


20XX712日)


  能力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作风是再创优势的催化剂,加强能力作风建设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的具体行动,是深入巩固政法队伍整顿成果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稳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主动扛起平安护航十堰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紧紧围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总要求,以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以执法为民新气象、优质高效新举措、清正廉洁新形象,着力打造信念坚、责任硬、本领高、作风实的“四有”铁军, 为平安十堰建设保驾护航。


一、一面旗帜领方向锻造铁一般的理想信念


  党旗所指,警旗所向。市公安局始终坚持党旗引领警旗,坚决贯彻“公安姓党”的政治属性,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抓学习教育,突出学思践悟行, 强化队伍政治能力建设,筑牢全警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


  高站位抓学习教育,铸牢忠诚警魂。多次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以及省公安厅、市委有关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组织召开全市公安机关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视频会,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教授作主题宣讲,不断增强全警的党性意识。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民警深入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学习参观。


  高标准抓制度落实,夯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对基层党建重点工作进行拉网式督导检查,点对点下发整改提醒函,压实党建主体责任。


  高质量抓规范建设,选树先进典型。落实党员管理制度,及时发布党建重点工作提醒函。严格换届选举、发展党员等制度,开展“示范党支部”创建、评选活动,高速公路警察支队机关党支部、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党支部、离退休干部第六党支部被评为第一届市直机关“红旗党支部”;评选23个“十星级党组织”及281名“十星级党员”,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擦亮十堰公安党建品牌, 激发全警担当作为的信心和斗志。


  高效率抓好基层党建,统筹抓好落实。把党建工作与“五亮五共”“岗位大练兵”“红旗党支部”创建、抓基层党建“三个一”、“书记赛党建”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深入一线为民解难题,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神圣职责。共组织900余名党员民警下沉居住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受群众好评。


二、一片赤诚护平安展现铁一般的责任担当


  信仰如磐,使命如山。作为十堰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护航者,市公安局始终为人民服务,着眼于护航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以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职能优势,书写护航平安十堰崭新篇章。


  亮剑违法犯罪,确保长治久安。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在全市开展“雷火20XX”、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等系列行动,重拳打击“枪爆刀”“黄赌毒”和电信网络诈骗等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突出违法犯罪。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市际联席会议,开展“向人民报告”“大学生反诈演讲比赛”“平安课堂进校园” 等宣传活动50多场(次)。开启“天天夜查”勤务模式,加大酒驾醉驾、农村地区“两违”、疲劳驾驶、飚车扰民等重点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上半年,全市现场查处交通违法315761起,查处饮酒驾驶2256起、醉酒驾驶467起。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建设。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123456”行动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七条措施,扎实开展涉企中介服务收费及隐性收费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建立健全涉企案件回访制度,加大涉企投诉核查处置力度,持续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红黑榜”案例通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开展平安创建,守护万家灯火。以“一村一警”“平安义警”“平安课堂” 等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十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村一警”完成层级提升工作。全市1771个行政村落实辅警1935 人,149个社区落实辅警402人,织密平安网。“平安义警”功效日益突显。已组建警校家护校队8556010人、夜市广场巡逻队116640人、重点商户联防队3922246人,保障治安稳定。“平安课堂”支撑有力。依托“i武当”APP“平安课堂”网络平台,组织上传防溺水等优质安防课件119件。在各县市区建立“平


安课堂”主阵地和乡镇宣教阵地137个,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挂牌设立“平安课堂”宣教点1900余个,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线上、线下宣教活动1500余场次, 惠及群众30.4万人次。


三、一以贯之淬精兵练就铁一般的过硬本领


  剑不磨不利,兵不练不精。听报告、上“战防”课、学写作,开展自查自纠上半年,市公安局深化全警实战大练兵,全力实现队伍思想政治、基本体能、综合素养、协同作战及公正执法能力大提升,推动公安事业高质量发展。


  练强实战能力。有序完成新入职民警、警衔晋升、公务用枪等多批次集中培训。组织全警聆听全国“两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湖北政法大讲堂” 等讲座8场次,提升了理论素养。聚焦“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要求,高质量举办“战·防”平安课堂14期,先后邀请全国、全省知名专家、互联网科技公司负责人、科所队主官、业务骨干为全警授课,总计9500余人次参与学习、16000 人次观看授课视频。此外,首次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全市公安机关80余名新闻发言人和联络员参加现场模拟新闻发布会22场,新闻舆论应对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提升执法能力。围绕省公安厅关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提档升级”要求,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把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作为今年全市公安重点工作中的重点高位推进。抽调12个工作专班,深入全市12个县级公安机关及所属157个派出所、交警队等基层单位,查纠并整治近两年接处警、受立案、案件办理存在的执法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厅(局)长信箱”工作要求,搭建市县乡联动工作体系,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进一步规范执法活动,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提高协战能力。以“情指行”一体化改革和智慧公安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改革,强力推进合成作战,提升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为打造和谐治安环境增实力、添动力、聚合力。圆满完成全国及省市“两会”、省委领导来堰调研及外宾来堰参访等20余场次重大活动安保;组建专业攻坚队伍200余名,2名民警获得高级数据分析师资格,牵头组队参加20XX年度全省国家安全知识竞赛并夺得冠军,为十堰公安争得荣誉。


四、一抓到底严纪律彰显铁一般的纪律作风


  风清气正,方能行稳致远。市公安局坚持“严”字当头,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从严治警不动摇,严管厚爱相结合,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


警风。


  从严治警铸警魂。大力推进“清廉公安”建设,持续构建“大监督”格局, 一体推进纪律作风整训、教育整顿回头看等专项整治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层层压实。全市公安系统紧盯“春节”“劳动节”“端午节”及全国、省、市“两会”,中高考等重大敏感节点安保维稳及夏季治安打击整治攻坚行动开展检查,组织督导专班随机对各警种部门纪律作风情况进行暗访,检查警种部门、基层所队等单位30余个。加强廉政风险排查、警察礼仪训练、家属助廉等,强化警示教育,守牢纪律底线。同时,紧紧围绕“五带头”活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清廉公安建设的通知》,扎实推进警种、部门清廉机关建设,做好市直机关“廉洁窗口”创评、十堰市职工清廉文化作品展等工作。对全市公安机关政治生态建设工作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查摆存在的问题,深剖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爱警暖警鼓士气。积极探索县级公安机关政委异地交流和轮岗交流一批、挂职锻炼一批、专业人才选拔一批“三个一批”工作,激励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建功立业。选派8名民警到县市区公安局基层所队挂职锻炼,为1171名辅警定级任职,队伍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深入推进“护警工程”,每月通报“20XX年爱警惠警十件实事”、队伍休假执行情况,全力推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爱警暖警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为县市区公安局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先后慰问住院老干部47人,为民警足额缴纳抚恤互助金、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金,同时为73 名民警及退休干部申报两项优抚金、三项补助金、一次性抚恤金,落实19名因公负伤民警医疗费。先后举办庆祝第三个人民警察节、“贯彻二十大提能淬精兵”公安技能比武、“艰苦奋斗强我中华”青年主题活动等文体活动,一系列爱警暖警助警的举措,使队伍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持续增强,干事创业热情不断高涨。


  党旗引领,风正扬帆正当时。市公安局将不断把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推进,在“转作风、提能力、强服务”上走在前、作表率,带领“四有”铁军以担当精神、过硬本领、扎实作风,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助力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激发现代化建设法治力量


昌吉州落实依法治疆要求建设法治昌吉工作综述


20XX76日)


  20XX7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一年来,昌吉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自今日起本报推出“向总书记报告”系列成就报道——


  “我宣誓: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 ”前不久,昌吉州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上,207名新录用公务员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表达对宪法的尊崇和对履行好公务员岗位职责的承诺。


  言出法随,一场场依法治疆的生动实践在昌吉州各行各业蓬勃展开。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一幅以法治为底色的和谐幸福画卷在昌吉州徐徐展开。


一、法治政府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昌吉州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的基础,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不断提升公职人员法治意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在全州深入开展“今冬明春全民法治大培训”“法治大讲堂·法治宣传教育基层行”“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创新开设州、县市党委书记讲坛、法律专家讲坛、法律实务讲坛,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阜康市委、市政府创新开展直播述法活动,在抖音平台开通直播间,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市管理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12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直播述法,晒出法治“成绩单”,群众反响热烈、一致叫好。


  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总结昌吉州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经验,昌吉州出台了全疆首部地州级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昌吉州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办法》,聚焦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将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情况、对投诉举报的处理、落实人民法院司法建议等内容全部纳入执法监督范围。


  昌吉州依法推动“放管服”改革,开发建设“一网四平台”,全力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实现首批122项事项两地通办,州县132项高频事项全部接入自治区“丝路通办”中枢系统,累计办理异地办件357275件;创新推行“办照即营业”“拿地即开工”“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州县市(园区) 258个部门在新疆政务服务网发布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7763项、网上可办率达


%,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7.85%;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涉企业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全覆盖;优化项目审批改革,审批事项精简至44个, 全州在线审批平台受理的项目1819个、总投资4103.97亿元。


二、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全疆首部网格化管理地方性法规《昌吉回族自治州城乡网格化管理服务条例》出台、《昌吉回族自治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和《昌吉回族自治州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治理条例》立法工作开展、《自治州地下水保护管理条例》制定、结合实际完成《昌吉回族自治州城镇供热条例》修订工作 一项项立法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昌吉州重点领域立法工作稳步推进。


  紧扣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按照系统思维、急需先立、突出特色、管用有效的立法思路,昌吉州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始终贯彻新时代“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 坚持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立足昌吉特色、聚焦发展需要、顺应人民期盼,注重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地方立法。


  昌吉州积极探索在立法中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和政府基础性作用的新机制, 制定人大常委会与政府联合起草法规草案办法,为提高立法质量奠定基础;在全疆率先制定立法后评估办法,对颁布实施满两年的地方性法规的社会效果、制度缺陷作出评估分析,使立法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立法调研、评估、论证、咨询、协商、征求意见等工作机制,制定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办法,有效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制定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意见,推动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宣传普法拓展,充分尊重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表达的利益要求,努力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坚持依规治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全面落实;坚持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尽责,推进纪检监察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先后制定出


台涉及程序类、实体类、协作类等44项纪检监察业务制度规定,依据党章党规和宪法法律法规赋权、限权、行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


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昌吉州坚持以体制改革破解司法难题,持续提升司法服务效能和公信力, 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群众司法获得感。昌吉州积极推进县市(园区) 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优化“万人起诉率”考核及结果应用,推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注重智慧法院建设应用,推动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用足用好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道路交通、金融等相关部门和行业建立的8个办案平台,打造“厅、网、线、巡”工作模式,诉讼事项基本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


  在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方面,昌吉州不断探索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云间庭审”,推进互联网法庭建设,实行全口径、系统化案件繁简分流,建立速裁快审团队和线上线下调解室,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加快解决执行难问题,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推进庭审实质化改革,落实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加大依法适用缓刑力度;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法律援助全覆盖;积极践行“少捕慎诉慎押”的理念,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超过90%;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原则和制度,完善冤错案件常态化纠错机制。


  为进一步健全刑罚执行体制,完善刑罚执行制度,昌吉州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发挥社区矫正委员会作用,实现州、县、乡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建设全覆盖,强化组织保障,协调、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特别是成员单位间衔接配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充分发挥社区矫正成员单位作用,加强社区矫正中心、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水平。目前,昌吉州已拥有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四、创新普法形式推进全民守法进程


  近年来,昌吉州不断创新普法宣传载体和形式,多措并举拓宽法治宣传渠道,努力提高全民参与普法热情,助推普法宣传走深走实,让守法成为全民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


  昌吉州以独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野马为原型设计普法吉祥物“普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创作以“普普”为主要角色的民法典微动漫150部,以“普普”为主人公的《宪法民法典伴我一生漫画读本》《百姓宝典》等群众性法治读本,并制作以“普普”为原型的玩偶、T恤、环保布袋、笔筒等2530余万件文创产品融入普法宣传活动中,普法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昌吉州创新开展了“冒热气”的“法治夜市”活动,精准助力夜间经济, 把法治文化融入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中;开展了“接地气”的“法治教育基层行”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业团队创作相声、小品、歌曲等特色法治节目,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开展“法治文化巡演”活动,将优秀的法治文化成果送到百姓家门口;开展了“聚人气”的普法志愿服务活动,“法润庭州”普法宣传“万人行”活动,全州460支普法志愿队伍近5万人集中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掀起普法宣传热潮。在加强新业态普法的同时,将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等纳入普法志愿队伍,依托接单、派送等关键环节开展普法宣传,使法治宣传覆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昌吉州利用“普法+媒体”方式,依托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报纸专栏等传统媒体,建立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普法平台150个;利用“普法+网格” 模式,与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有效衔接,建立“一网格一法律明白人”工作机制,依托小网格,实现法治宣传体系化、专业化、精准化、常态化;利用“普法+实践”模式,通过诵读比赛、法治拼图、“微宣讲”、模拟法庭、马背上的普法宣传、VR体验等形式,将普法宣传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公民信任立法、配合执法、自觉守法、主动护法。


坚持“四个聚焦”  护航经济发展


十堰市公安机关打击非法集资工作综述


20XX713日)


  打击非法集资,彰显责任担当。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持续创新侦破方式, 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坚持“四个聚焦”,打赢“四场战役”,为守护金融安全、护航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聚焦要案查处,打好攻坚战


  全市公安机关立足积案清理、专案查处,着力提升攻坚能力,逐步化解案件存量,持续提高快破现案效率。


  统一领导,协调推进。市公安局对全市非法集资类积案清理工作和现案、专案统一领导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协调落实。


  压实责任,包案到人。明确区县级公安机关经侦大队长为区域积案清理工作、专案侦破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一对一”包案,逐案跟进。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加强非法集资案件信息台账动态管理,梳理存量案件信息,逐案制订处置计划,强化责任落实。


  严格考核,逐案清零。市公安局加大积案清理和专案侦办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力度,坚持挂图作战、“一案一档”、按档施策,实现逐案清理、逐案督办、逐案突破。针对跨区域或影响大、案值大、人员多的非法集资案件,市公安局抽调精干民警成立专班,集中优势资源,快侦快破,达到“破案一起,震慑一批”的良好效果。


二、聚焦情报导侦,打好主动战


  全市公安机关树立大数据思维和情报导侦理念,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以情报信息收集整理为先导,为打击非法集资提供强大信息支撑。


  坚持“情报提能”。抓好经侦数据武器应用能力培训,提升经侦民警实战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具有非法集资案件侦破专长的复合型业务骨干,快速打造具备应对新形势下非法集资违法犯罪能力的“尖兵”。


  坚持“情报引领”。主动作为,积极争取优质情报资源和信息支撑,为科学决策、动态监控、提升打击效能奠定基础。


坚持“情报攻坚”。通过科学研判分析,提升逃犯抓捕率,打破关键人员


不到案、案件久拖不决、久侦不破问题瓶颈。做好非法集资类案件资金查控、紧急止付、警银协作等工作,为深挖犯罪、固定证据和完善打击犯罪链条创造条件。


三、聚焦联动协作,打好联合战


  针对非法集资案件网络化、跨区域化等特征,全市公安机关改变单打独斗传统打击模式,全面建立联动协作模式。


  部门协作,联动作战。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动建立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绿色协作通道;主动沟通,不断强化与工商、税务、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协作,理顺工作机制,落实各方责任,形成打击合力,实现“打早打小”。


  全警动员,经侦主战。按照“统一指挥、多警种合成”作战模式,充分发挥技术侦查、网络侦查、经济犯罪侦查等警种专业优势,全力服务非法集资类违法犯罪侦查工作。


  创新机制,强化保障。成立由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任组长的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具体抓落实、抓督办,为防范非法集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聚焦和谐稳定,打好持久战


  打击非法集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聚焦维护和谐稳定的金融社会秩序,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建强专业队伍。结合政法机关教育整顿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经侦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结合公安部实战大练兵和“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加强经侦人才交流和教育培训,深化“数据赋能”,快速打造具有应对新形势下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能力的过硬队伍。


  强化巡查巡控。坚持网上网下联动,强化巡查巡控,通过集中清查、入户走访等措施,加大清查处理力度,进一步压缩非法集资作案人员作案和活动空间,有效遏制非法集资活动蔓延。


  加大宣教力度。以开展“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为契机, 加大普及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和法律常识力度,有效提高群众防范经济犯罪意识。大力开展“防非防吸”宣传“七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村组、进网点)活动,积极拓展宣传教育覆盖面,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积极配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结合“五亮五共”活动,大力开展


日常宣传、联合宣传、重点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非法集资“高利”诱惑。


  打击非法集资任重道远。全市公安机关将扛牢责任,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持“打早打小”,为全力守好群众“钱袋子”,有效维护金融安全,护航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唱响文明实践之歌


许昌市司法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XX73日)


  被司法部荣记集体一等功、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称号,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表彰为“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表彰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2002年以来连续蝉联“省级文明单位”,多次被表彰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连续15年被表彰为“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回望许昌市司法局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淳厚文明之风的润泽。近年来,该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各项活动,实现了司法行政工作与文明创建工作的融合发展,有力推动全市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高位推进汇聚创建向心力


  525日,许昌市司法局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进一步统一全员思想,凝聚创建合力,明确目标任务,切实推动省级文明单位复查工作与全局中心工作齐头并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司法局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和5个创建工作小组,制订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党组把总、创建办统筹、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干部职工人人参与”的创建工作大格局。


  为确保创建工作各环节、各条块衔接有力、严整有序,该司法局党组率先示范,督促指导,多次召开党组会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对照任务清单及时总结盘点,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该局创建办实行月例会制度, 完善动态管理、全程监督工作机制,坚持一月一总结、一季一汇报,横向有评比、纵向有考核,以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绣花”功夫抓好创建各项工作。


  压实责任,确保文明创建工作落实落细。该司法局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对各项创建工作定期检查


验收,对达不到工作质量要求的,要求责任科室(单位)说明情况、制定措施、限时整改;对于工作薄弱环节,在组织力量集中攻坚的同时,该局党组将各科室(单位)创建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评,严格奖惩措施,对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推诿扯皮、完不成创建任务的严肃追责问责,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添加“助推剂”。


二、“软硬”并举劲吹文明之风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516日,在开展“弘扬五四精神凝聚党建力量助推许昌经济社会发展


高质量”主题党日活动上,该司法局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面对党旗,庄严地高擎右拳,重温入党誓词,以铿锵有力的宣誓声,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决心。


  理想信念是文明单位创建的根基。该司法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 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开展集中轮训班、宣讲报告会等形式, 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新思想、新理论深入人心。


  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司法行政干部队伍,该司法局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作风建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聚人,制定干部职工文明礼仪守则,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和“赶考路上有我”系列活动,举办“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四德”讲堂、党史知识测试、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绿色低碳骑行、移风易俗树新风等活动,打造以党建、廉政、法治、国学、机关文化为主题的楼层文化长廊, 提升荣誉室、图书室、党建活动室、文体活动室、职教中心的硬件水平,营造了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如今,该司法局文明风越吹越劲,文明花越开越艳,处处洋溢着文明、健康、向上的气息。该司法局法制审核科被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干警郭明辉被表彰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干警王世闯家庭被评为许昌市“最美家庭”。


三、司法为民引领文明新风尚


  “遇到公共法律难题,只要来这里就能一次性搞定,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在许昌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该服务中心是许昌市司法局倾力打造的“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有办事大厅,内设法律援助、公证、仲裁、综合服务等服务窗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咨询和办理法律服务业务,真正实现了让办事群众“少跑路”的初衷。


  践行司法为民初心,擦亮“人民至上”底色。近年来,该司法局聚焦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万人助企联乡帮村”等全市重点工作,积极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扎实推动“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和“四送一助力”结对帮创活动,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严格落实《许昌市司法行政系统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围绕“项目为王”“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村(居)法律顾问进基层”“万所联万会”“千所连千企” 活动,开辟公证、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绿色通道”,全力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针对下一步的工作,许昌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方晓表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中,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效果、更加注重内涵, 着力在“精细化、规范化、创品牌”上持续下功夫,不断开创该局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努力为许昌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和“五个强市”建设作出司法行政机关应有的贡献。


走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乌海市坚定不移推动高效能治理综述


20XX713日)


  近年来,我市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期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契机,坚持以治促建,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乌海实践”,有力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以智治为支撑


社会治理形成“新引擎”


  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有一个智能化综合平台——“城市大脑”。在“城市大脑”的显示屏上,每天有数万条信息在屏上滚动显示着,实时更新着我市各区、各路段、各场所的信息和监控画面。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我市建强市、区、镇


(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一体化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市级平台统筹协调、高位监管,3个区级平台指挥调度、数据分析,20个镇(街道) 平台吹哨报到、处置落实,83个村(社区)和786个网格开展数据采集、便民服务,与乌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786名专职网格员组成的专职网格员队伍融合互补,全力打造1个平台、1部热线、1支队伍于一体的市域社会治理“1+1+1” 智能综合体。整合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等22个部门的基础数据,汇聚312类、6.9亿余条数据,建成数据中心,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数据融合,打造总体态势、城市管理、市域社会治理、政务服务、交通态势五大版块,为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支撑。我市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


坚持以共治为导向


社会治理凝聚“新合力”


  “您好!欢迎致电乌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如今,乌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可谓是政府与群众间的“连心桥”,市民只要拨打“12345”反映诉求和问题,有关部门单位就会立即回应解决。


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市民诉求回应解决的最强“总客服”,整合12315


123691233341部行政企事业单位热线和22个网络受理渠道,建立12345热线“一号接听、一号响应、一号服务”工作机制,构建起“线上+线下”的多渠道全方位受理格局。12345热线年均受理处置群众诉求60余万件,诉求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均居自治区各盟市前列。每年开展乌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热心市民评选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以法治为保障


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


  “你点单、我上菜”。在乌海,“点单上菜”不再是酒家饭店的专属,已经被创新性应用在法律援助普法宣传中。如今,这种“点单定制”式普法已成为市法律援助中心普法宣传的新模式。我市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后出台《乌海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乌海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7部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发布《乌海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五条措施》,与中国政法大学共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基地,创立乌海政法大讲堂,深入开展普法“七进”活动,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7个,建成法治公园、法治广场等各类普法阵地107个,创新开展“菜单式”普法、“普法早市”等宣传活动,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以自治为基础


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


  在乌达区梁家沟街道永昌佳苑社区,穿着制服、戴着胸牌的“邻里理事会” 的老奶奶们坚持每天在辖区转悠,遇到居民有不文明行为及时制止,听到谁家吵架赶紧去调解,碰到有人求助立即上前询问,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奶奶们就联系派出所民警共同推动问题解决。如今,


  “邻里理事会”已成为社区和派出所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带动越来越多的热心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织密矛盾风险防范化解网,市、区、镇(街道)三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全覆盖,实践形成“红柳轻骑队”“葛大哥”工作室、“星火工作站”等一批居民自治特色亮点项目和品牌,依托矛盾纠纷在线调解平台(ODR),实现矛盾纠纷线上线下全流程闭环式处置。


网格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网格化精细管理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


一米”的有效手段。我市创新“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模式,充分发挥786个网格力量优势,实施“网格+智能化”治理,全方位汇聚治理力量,构建起立体化网格巡查体系,形成“高空看、低空查、地上巡、网格通App报”的巡查模式, 打造了“自下而上”主动发现问题、“未诉先办”处理解决问题的治理格局。20XX年以来,全市网格员“未诉先办”处理解决各类问题14.2万余件,办结率达99.82%


  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目标,大胆实践、先行先试,在创品牌、扩影响、作示范上持续下功夫,不断创新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思路举措,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品牌,以更大力度、更优举措、更强动能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乌海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包头乐章”


包头公安高质量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综述


20XX713日)


  近年来,包头公安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公安建设目标要求,聚焦办好“两件大事”,以“基层提振、基础提质、基本能力提升”三大行动为抓手,深度融合警务机制改革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面向基层、赋能一线,着力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要素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的“包头乐章”。


一、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近年来,包头公安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公安建设目标要求,聚焦办好“两件大事”,以“基层提振、基础提质、基本能力提升”三大行动为抓手,深度融合警务机制改革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面向基层、赋能一线,着力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要素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的“包头乐章”。


二、做强“监管中枢”,打造全流程案管模式


  “报警人手机是在进入商场大门时丢失的,很有可能是尾随扒窃!”今年6 月初,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值班民警在日巡查中发现,东河区公安分局巴彦派出所将一起高度疑似扒窃的警情作出了受理行政案件的处理,可能会造成降格处理。值班人员立即联系办案民警予以提示,经核实,确认存在扒窃行为,最终报立刑事案件侦办。


  有效的监督是保证执法规范的根本所在。从2019年首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历时近4年时间,包头公安完成了22个既整体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个智能办案区建设,并以之为依托,全面落实网上执法日巡查制度,构建起横向辐射各旗县区,纵向贯通市局、分局、基层所队三级案管架构的执法规范“监管中枢”,实现了执法监督全流程覆盖。今年以来, 市公安局对标自治区公安厅“七大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快软硬件升级、智能化改造,健全合成作战、综合保障“一站式”办案服务支撑能力,重点打造以执法监督管理平台系统为轴心的全流程智能化监督管理体系,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持续提质增效。


中枢”建设提档升级,案管质量立竿见影。全市被公安厅通报超期警情


同比下降99.8%,通报执法全流程监督超期同比下降97.5%,执法音视频关联率由不足40%上升至100%。今年上半年,全市警情处置、受立案等关键环节实现“零超期”,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迈入新阶段。


三、激活“免疫系统”,推动全要素执法监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意味着,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要抓牢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这个“牛鼻子”,更要让规范执法在离群众最近的基层所队落地。


  在深入推行“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的同时,如何做实所队案管工作, 切实发挥基层案管员“质检员”“看门人”的作用,成为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包头公安紧盯“警、案、物、场所、卷”等执法核心要素,创新开展“五闭环” 工作法,为基层所队案管员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提供有力抓手,有效激活了一线规范执法的“免疫系统”。


  “五闭环”工作法,即案管员依托执法日巡查制度,采取人工与智能化相结合的手段,对警情处理、案件办理、办案区管理、涉案财物管理、卷宗管理五个要素分别进行“巡查—通报—整改—复查”闭环管理,形成单向式流程、闭环式管理、通关式执法的案管工作模式。通过对执法核心要素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管理控制,实现了案管人员对案件进度和办理质量的精准监管。


  以率先开展“五闭环”工作法的高新分局万水泉派出所为例,上半年,该所整改警情数量同比下降44.6%,案件办结周期同比缩短30%,在二季度公安厅警情考核中取得满分成绩,辖区群众对110接处警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四、强健“法治细胞”,做实全链条执法质控


  “请冷静,殴打他人,依法可处以罚款或者拘留处罚。”不久前,两名群众因就餐纠纷发生争斗,在调解时,青福镇派出所民警熟练地以专业的法律条文解读,让原本情绪激动的双方快速冷静下来,最终互相谅解、握手言和。


  基层民警是执法办案的主力军,执法能力水平直接关乎公平正义。包头公安始终把全警执法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全力打造素质过硬执法队伍。紧密结合全警实战大练兵,通过组织开展法治大讲堂、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庭审等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民警的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水平。市局连续两年开展“任前考法”工作,共有3400余人次参考,通过率70%左右,倒逼广大民警主动学法用法。鼓励民警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全市公安机关民警共有5233人(次)通过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589人通过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85人,位居全区前列。 社会快速发展,要求执法能力和理念也要快速更迭。包头公安以15个“聚


焦向一线”为牵引,针对基层执法遇到的各类特殊情境、疑难问题,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不断丰富执法规范供给,20XX年以来,制定出台执法指引、疑难问题问答30余份,及时为一线执法民警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工具箱”。同时, 在全警开展“抓执法理念大转变,树钢城铁警新形象”行动,规范执法方式, 释放执法温度,大力倡导柔性执法,推动全警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征程壮阔催奋进,继往开来谋新局。新征程上,包头公安将以勇攀高峰争创一流的志气、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锐气,忠诚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在草原钢城谱写气势如虹的法治乐章。


沃野阡陌织锦绣 大潮奔涌催振兴


吕梁市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20XX 7 15 日)


  七月,吕梁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盎然的气息。从村头巷尾的树木枝繁叶茂到温室大棚的蔬菜郁郁葱葱,从正在自家庭院直播售卖土特产的农村电商到村广场上休闲玩乐的乡亲孩童乡村振兴的交响曲正在吕梁奏响。


  不忘嘱托,初心必践。在吕梁,绿水青山各有锦绣,美丽乡村的振兴步伐却格外一致。脱贫之后再接力,全市上下砥砺奋发,绘新景、创新绩,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每一处崭新的风貌,都镌刻着吕梁人民迈向新征程的坚定信念和坚实步伐。


一、守牢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现行标准下5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数字的背后,是脱贫地区山乡巨变:从网红打卡乡村旅游点方山县庄上村到孕育“硒”望的孝义市下堡镇,从破茧重生的岚县毕家坡村到乡风好产业兴的临县青塘村,一条条柏油路蜿蜒向前、一栋栋农家新居错落有致、一个个帮扶项目落地生根,随处可见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小康画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市围绕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强化经营主体带动、小额信贷促动、消费帮扶推动,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依托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创业,实现“三业共兴”,有力帮助脱贫群众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特别感谢政府提供的机会,让我们全家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文水县杨寨村村民刘建海激动地说。刘建海曾经是一名贫困户,家中患有精神分裂的妻子和残疾的弟弟导致他无法外出务工。2017年,刘建海参加了吕梁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吕梁山护工培训,并成功入职家政公司从事病患护理工作,每月可收入3000元,靠着自己的勤劳摆脱了贫困。


  “吕梁山护工”是吕梁市委、市政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帮助全市贫困人口和富余劳动力掌握技能、实现就业、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吕梁山护工”脱颖而出, 让一批又一批护工身傍技能、鼓起勇气,一路奔赴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为我市


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蹚出一条富有吕梁特色的新路子。力度不


减,劲头不松,政策不变,帮扶不止。我市将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持续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持续。


二、乡村产业蓬勃兴旺


  绿色的枝条层层叠叠,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在柳林县昌盛农场的樱桃园内,红红的樱桃喜获丰收,一颗颗红彤彤的樱桃从绿枝中探出“脑袋”,成熟的果实透着甜蜜的味道,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采摘。


  昌盛农场的采摘产业是我市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剪影。放眼吕梁大地,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中阳县心言黑木耳产业园区生产车间内,数百名工人忙碌其间,采摘分拣、装箱外运;临县城庄镇的西瓜陆续成熟,田间作业的果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兴县孟家坪乡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里,十几种中药材散发出迷人的芬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重点。近年来,我市坚持农业产业优先发展,大力发展特优产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广应用22个吕梁有机旱作农业标准,新制定水果、中药材等20个地方标准,新认定50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开展生猪“保险+期货”试点,打造2-3条生猪全产业链,生猪出栏产能达到600万头,规模以上养殖场突破1200 户;加强红枣、核桃、沙棘等标准化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牛羊标准化养殖场50个,打造兴县“山西小杂粮第一县”,加大岚县“土豆宴”系列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构建以“吕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体的品牌体系,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50个以上,在央视媒体、一线城市开展特色产品推介、展销等活动, “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已然呼之欲出


  一片片特色产业开花结果,一条条产业发展惠民路让农民鼓起“钱袋子”, 也印证着我市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坚实、有力。


三、乡村宜居宜业又和美


  夏日暖暖,绿树茵茵。走进汾阳市栗家庄镇栗家庄村,道路宽阔平坦,树木满目青葱,农房错落有致,庄稼生机盎然。党建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三五成群跳舞,或聊天闲坐,大家享受着平静幸福的生活。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我市始终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改厕、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为重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解难题,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截至20XX年,我市共排查2013年以来问题厕所39590座,整改30496座。农


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自然村覆盖,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率达95%以上,3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塑魂”。


  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这些陈规陋习,曾经是群众的难言之隐、心头之痛。为革除这些歪风陋习,我市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对婚丧嫁娶等事宜的操办均提出了规范意见,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生动活泼的良好社会环境。


  同时,我市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设立村规民约、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评选表彰先进典型等方式,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通过落到实处的“硬举措”,浸润人心的“软手段”,文明乡风吹到每个村寨,吹进每个群众心田。现如今,全市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我市正向着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进发,乘势而上绘就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在绘就乡村“振兴图”中加速奔跑


仁化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0XX711日)


  夏日,走进乡村,一个个美丽的村庄焕发新颜,如同一粒粒种子,萌生新的希望。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产业蓬勃、形势喜人,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仁化次第展开。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仁化乘势而上,补齐“三农”领域的短板弱项,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激昂旋律。


  去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3%;成功入选20XX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县11个镇(街)全部达到美丽圩镇标准,109个行政村100%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8.8%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获评20XX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同年度在全市乡村振兴考核中排名第一;大桥镇长坝村连续三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名单。


  一、打造“新风景”,分类整治留住“美丽乡愁”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


是厕所改造、是污水治理、是道路硬化  乡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盛夏时节,绿树成荫,荷花飘香。驱车向仁化县红山镇新白村行驶。走在


村中,“篱笆菜园”“阡陌纵横”随处可见,篱笆内蔬菜瓜果、绿植交相辉映, 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生态田园景象;经过风貌改造后的村居更具有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乡愁更“浓”。


  新白村的华丽蝶变,正是得益于新白村被中组部纳入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先行试点,仁化县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建设和美乡村,“美”是题中之义。


  去年,仁化县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内道路建设和农房管控风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村容村貌提升效果显著。


  同时,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头雁”工程质量,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


  20XX年,新白村等10个镇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截至目前, 全县共有17个镇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董塘镇新龙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效应明显。


  二、筑牢“压舱石”,产业发展绽放“美丽经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


  走进鸿伟木业的生产车间,一条条毛竹经过切断、刨片、干燥、施胶、组坯、热压等工艺后,制成结实、美观的全竹或竹木复合结构刨花板产品。


  长江镇地处仁化县东北部高寒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毛竹生长的沃土。


  作为仁化县最大的毛竹抚育基地,长江镇依托20万亩丰富竹资源,把毛竹深加工业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毛竹产业,构建竹产业链。


  近年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该镇通过四大举措,为毛竹产业发展“注入活水”“打通关节”,并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与省林科院的对接,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技术支撑,提高竹农抚育质量;与企业达成合作,作为其原材料和半成品供应基地,打通毛竹销售渠道, 并通过“企业+竹农”模式,增加竹农收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进两家企业在长江镇投资建设,解决了毛竹销售难、价格低及100多名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截至目前,长江镇拥有竹木制品加工企业23家,前期生产毛竹制品以竹活性炭、食品用餐签、牙签等产品为主,随着竹产业链的延长与深入,部分本地企业与引进企业开始向竹木复合板、竹材装饰面板、竹家具、木家具等技术密集深加工领域扩展。


  全镇从事竹木加工产业链各环节人数接近8000人,产出的竹木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全国其他部分区域,20XX年实现产值2.5亿元!


  目前,仁化已成功申报省级毛竹产业园,长江镇以此为契机打造毛竹产业园集聚地,建设毛竹产业园(一期)。整合现有竹加工企业,引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竹企业,着力构建“竹原料—初加工—深加工—产品销售”全产业链,重点构建竹材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粤湘赣三省边界集竹材(精深)加工、竹科技培训、竹文化展示、竹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竹产业生态园区。


一路走来,仁化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改变的却远不止于此:


  村道平坦干净,田畴瓜果飘香,庭院别具特色,乡风和谐淳朴如今,随意打卡仁化任何一座村庄,弥漫的是诗意,品味的是意境,流淌的是乡愁。


逐梦沃野织锦绣


两当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0XX74日)


  道路四通八达、产业生机盎然、群众安居乐业、乡风文明有序 仲夏时节,走进两当县,处处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


  去年以来,两当县按照做好生态产业、全域旅游、美丽两当、红色福地“四篇文章”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一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两当大地徐徐展开。


一、激活产业动能夯实物质文明基础


  走进两当县广金工作站炉坪村,群众正在香菇大棚内采摘香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两当县大力发展食用菌、草腐菌、药用菌等产业,年产值达7000万元。


菌产业只是两当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为了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两当县按照“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模式,持续做好产业“覆盖、立体、规模”三篇文章,制定“一环、一带、一园、一覆盖” 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能,夯实物质文明基础。


  目前,在“双百千万”工程方面,全县共发展核桃22.44万亩,花椒11.24 万亩。在山地立体农业方面,今年已出栏生态放养鸡29.3万羽,新增中药材8500 亩,土蜂7.7万箱。在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已形成了一条集观光娱乐、民俗体验、培训学习、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完整旅游线路。


二、建强载体平台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两当县致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治理新平台、新模式、新机制、新阵地。


  全面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通过“说、议、办、督、评、复”六个环节,采取“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四种方式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衔接的“一核三治”村级治理体系,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建强农家书屋文化阵地,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广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经典诵读、亲子读书、爱心托管等活动,吸引更多的阅读爱好者


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倡导文明风尚提升人居环境颜值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近年来,两当县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打造“规范、干净、安全、有序”的人居环境,实现“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的转变。


  坚持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相融合,建立“周五”固定清扫和日常保洁制度,实行周五定期“红黑榜”环境卫生通报制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坚持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融合,建成了特色花卉基地、葡萄采摘园、玫瑰采摘体验园等产业园,在助农增收的同时扮靓了美丽村庄。


  坚持人居环境整治与阵地建设相融合,对室内外宣传栏、宣传标语、文化墙等进行了更新规范和管护维修,营造了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


四、汇聚文明能量点亮志愿服务之光


  坚持把志愿服务贯穿文明创建工作始终,以良好工作成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填词。


  突出“讲”字,以“六讲”活动为载体,依托“党群活动日”开展专题宣讲,努力把“大道理”变为“小故事”。


  突出“评”字,开展“我推荐,我评议”活动,褒奖善行义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使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成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突出“帮”字,关爱弱势群众,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三留守一特困”人员关爱行动,做到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常态化。


  突出“乐”字,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活跃繁荣乡村文化生活。


  突出“庆”字,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有计划地举行节日庆典活动,开展趣味运动会、文艺演出、国学讲堂等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唱响奋进旋律  书写时代答卷


拉萨工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 7 11 日)


  过去五年,是拉萨工会聚焦主业主责,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五年。面对如何发挥工会作用、如何贯彻落实群团改革、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时代课题,拉萨工会在学习中前行、在实践中提高、在创新中成长,工会工作政治方向更加坚定、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落实更加到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举措更加有力、工会工作基层基础更加巩固、工会干部工作作风更加扎实。


一、坚决扛起思想引领政治责任,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 始终坚持把工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总体部署,注重选优配强市总工会领导班子。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普布顿珠亲临市总工会调研并召开群团工作座谈会,每逢重要节点深入基层一线看望劳模先进、慰问职工,为工会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各级工会坚决做到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落实到广大职工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深入。各级工会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理论中心组、专题培训、宣讲报告、集中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教育引导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和维护者。各级工会把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理论武装,深化学习教育、层层培训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基层一线、进企业、进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头脑。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职工演讲、劳模工匠宣讲等方式,加大宣传阐释力度,五年来开展各类宣讲6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近万人。设立“拉萨工会”微信公众号,发布推送各类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以及工会动态4000余条,关注职工达到1.5万余人,点击阅读量达到100万人次,


工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坚决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广泛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定位,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热情持续激发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走向深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拉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坚决扛起新时代拉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抓总责任,深入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措施。五年来,推动各成员单位出台产业工人队伍改革配套政策和措施办法20余项; 确定试点县区和企业17个,充分发挥改革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建功‘十三五’‘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职工近5万余人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000余人;打造区市级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 7家;4名技术工人获得“西藏工匠”荣誉称号。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工作要求,制定《拉萨市总工会贯彻落实“四个创建” 工作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区党委办公厅、区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西藏工会工作和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将新时代拉萨工会工作和工人队伍建设引向深入。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弘扬。坚持以劳模精神引领时代精神,深入开展劳模先进事迹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宣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五年来,开展拉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表彰1次、拉萨市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推荐评选表彰2次,累计推荐获得全国、自治区、拉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先进集体90个、先进个人135人,极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和激情。助力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彰显作为。全市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会人的初心和使命。市总工会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开展“抗疫有你·关爱有我”疫情防控专项慰问等活动,慰问一线防疫人员。组织发动各级工会累计购买价值3000余万元的各类扶贫产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三、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联系服务职工走深走实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积极参与《拉萨市城乡医疗救助及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政策法规的制定修改。深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动集体协


商提质扩面,33家百人以上建会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了集体合同。深入开展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的线上、线下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活动,参与职工达到2万余人次。依托“女职工维权月”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法律宣传等活动50余场次,覆盖女职工1万余人次,切实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加强职工队伍矛盾纠纷隐患排查, 积极稳妥处置职工信访案事件,有效确保了职工队伍稳定。五年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30余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件,妥善解决职工信访案事件50 余件,为职工追回拖欠工资200余万元。


  帮扶服务更加精准。各级工会做实常态化送温暖、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金秋助学、疗休养、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等工会品牌活动。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841万元,走访帮扶慰问劳模先进、困难职工和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群体1.2万余人次,322户城市困难职工家庭实现脱困,帮助450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上学梦,组织600余名职工赴区内外进行疗休养,开展67场次“五送”活动服务职工2.6万人次,为5000余名女职工进行“两癌”筛查,向1000余名农牧民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工会服务职工体系越加完善。


四、坚持以工会改革为主线,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认同感显著增



工会改革成效显著。围绕强“三性”、去“四化”,扎实推进工会改革,


七个方面30项改革措施已基本改革到位,构建了职责清晰、运转高效、面向基层、服务便捷的工会工作体系。制定出台《关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制度》《关于发挥全市各族职工主力军作用制度》等20余项制度。基层工会主席基本实现了同级党政副职级配备,8县(区)和3个功能园区总工会主席首次全面落实了由同级党委、人大、政协副职兼任的要求。积极协调推动财政部门落实计提工会经费政策,依法足额将财政负担的工会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按时、足额划拨,为各单位工会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9个,基层工会组织2123个, 会员总数12.2万人,其中“两新”组织工会覆盖率达到70%,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达到1.36万人。强化工会干部培训,累计培训各级工会干部600余人次。在职工会员较为集中区域建成职工之家25个、职工书屋52个、“母婴爱心小屋” 53个、高原氧吧3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6个,拓展延伸工会服务职能,为广大职工提供暖心服务。坚持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投入资金2628.14万元用于补


助下级工会规范化建设和职工活动开展。


  受援工作实效明显。积极争取工会援藏资金,扎实推动受援项目落实。五年来,北京、江苏两省市工会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396.12万元,实施完成67个项目,建成了一批职工活动阵地,帮助一大批困难职工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 培训了一大批基层工会干部,为拉萨工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五、坚决压实管党治党责任,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其常态化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三更”专题教育和“三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各级工会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


  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切实担负起管党治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廉政约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修订完善多项工会工作制度,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环境。


  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扎实推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紧抓思想认识转变、作风习惯养成、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推动干部作风根本性转变。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和“四联四包” 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提升工作实效。


  积极推进工会经费由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审计基本实现全覆盖。扎实做好维稳,财务资产管理、统计、档案、普法、平安建设等工作。


  工会工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拉萨工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踔厉奋发书写精彩答卷 笃行不怠再续美好新篇


商洛市总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20XX76日)


  五年来,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


商洛市工人文化宫、商洛工运史馆的建成,全市职工运动会的举办,以及


《商洛工会发展历程(1953—2020)》的编辑出版 市总工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初心使命。五年来,在全市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未干成的事,填补了商洛工运发展史上几项空白,尤其是在助力脱贫攻坚、农民工入会、职工互助保障等方面的经验被全省推广。市总工会先后荣获市级以上表彰26个,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一、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谋发展


  政治方向坚定明确、思想引领深入人心。五年来,市总工会始终坚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编撰出版了《商洛工会发展历程(1953—2020)》, 填补了我市无工运发展志书的空白。市总工会建成商洛工运史馆、商洛市劳模精神教育基地,组建工会干部宣讲小分队和劳模工匠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校园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 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联合举办全市职工工间操、红色歌曲合唱、读书征文比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3000多场次。系列活动的开展,促使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认真学习,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使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入脑入心。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市总工会高标准、高规格召开了劳模评选表彰大会,推荐评选表彰全国和省市劳模80人、先进工作者33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2人、先进集体53个、工人先锋号140个;常态化开展劳模疗休养和关爱活动,发放劳模“三金”395万元。广大职工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氛围蔚然成风,典型示范成效明显。


二、建新功当主力主动担当促实干


  聚焦中心大局,凝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全市工会累计开展各类劳动技能竞赛1886场次,建立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评比、劳模工匠评选表彰等机制,126个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和先进操作法在全省获奖,99人荣获市级以上技术能手称号。市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资助259名农民工提升学历技能;实施“商山工匠”培育工程,开展“名师带徒”等活动,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30家,推荐表彰三秦工匠2名。


  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卓著。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市总工会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将力量和资源向贫困村倾斜,探索形成了“甜蜜产业+社区工厂”扶贫工作模式。命名劳模疗休养基地5个,组织4000多名南京市劳模来商疗休养。在全省率先提出“30%的职工福利费用于采购扶贫产品”,累计带动消费2亿元。我市工会助力消费扶贫的做法在全省工会系统推广,市总工会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投身疫情防控积极作为。市总工会出台《工会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条措施》,为970家小微企业返还工会经费190万元。累计筹集1000多万元用于慰问一线抗疫人员。另外,筹措15吨过氧乙酸消毒液、10吨挂面驰援湖北十堰和西安,获全市“六稳”“六保”工作先进集体。


三、抓重点出实效倾情服务暖民心


  奋力践行工会职能,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牵线搭桥。五年来,市总工会加强源头参与,将《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各级人大视察范畴, 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好劳动法规,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劳动集体合同》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联合司法部门成立律师服务团,在西安、南京等地建立商洛籍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站,常年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联合市人社局、市工商联建立劳动关系监测预警机制,全面开展矛盾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市总工会在全省工会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维稳和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精准帮扶成效显著。市总工会扎实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建立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交友帮扶”、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牵手帮扶”、劳模先进与困难职工“结对帮扶”机制。累计争取中央和省各类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3600户困难职工家庭如期解困脱困,在第三方工作成效评估中位居优秀行列。


  服务职工体系不断完善。市总工会完成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向职工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常态化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工会品牌帮扶活动,累计筹集资金4150万元,对13.5万名困难职工实施帮扶救助; 全面推行互助保障活动“工会二次报销”普惠政策,创新“行政驱动、政策驱动、宣传驱动、服务驱动”四轮驱动工作模式,以理赔促参保、以服务促发展, 充分体现出“兑现工会承诺,守护职工健康”的“娘家人”作为,为6.1万名患病职工


  报销医药费6150万元,市、县区总工会互助保障工作均受到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的表彰;联合邮储银行发行“工会会员服务卡”5万张,实行“10元观影”“超市满减”“买药打折”等普惠活动,“特惠+普惠”的职工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四、强规划搭平台固本扩面夯基础


  全面筑牢基层基础,最大限度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五年来,市总工会在城区以物流货车司机、快递员等“八大员”群体为重点,在农村通过“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工”的模式,组织吸纳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先后成立快递、家政等行业工会,木耳、核桃等产业工会。全市现有工会组织4092个、会员20.9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9.4万人。2017年,陕西丹凤龙桥集团公司工会委员会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企业党群一体化活动中心, 架设起集团公司和党群工作的桥梁,极大增强了职工荣誉感和凝聚力。陕西丹凤龙桥集团公司工会委员会等6家基层工会的做法成功入选全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优秀典型案例,全省农民工入会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不断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市总工会开展“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 集中行动,出台了《商洛市先进职工之家、先进职工小家和优秀工会工作者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将资源和政策向基层倾斜,累计补助基层工作经费1026.3 万元,保障基层工会有钱办事;成功创建陕西省镇(街道)三星级以上工会32 个,市以上先进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小家)59个,基层工会活力进一步增强。


  大力推动职工活动阵地建设。按照“会、站、家”一体化推进职工服务平台建设,市总工会于20XX年底建成市工人文化宫,弥补了我市没有市级工人文化宫的空白;完成县级工人文化宫新建改造项目5个,丹凤、山阳县文化宫被纳入全省示范县级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职工之家和爱心驿站建设,全


市累计建成职工之家154个、爱心驿站87个、母婴关爱室35个、职工书屋600个。


五、抓党建促发展凝心铸魂再出发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凝心铸魂的关键作用。五年来,市总工会坚决做到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深入开展“初心铸魂、匠心筑家”党建主题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活动;加强经审监督规范化建设,落实工会经费、帮扶资金、劳模资金审查审计监督全覆盖,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特等奖。市总工会被评为模范机关示范单位,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示范党支部。


  工作作风持续改进。市总工会深化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出台《“过紧日子” 十条措施》,健全完善工会机关干部基层联系点和赴基层蹲点等制度,深入开展“十查十改”“十问十谈”活动,积极营造“团结和谐、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以盯住干、马上办、改到位的劲头推进工作。工会法人资格证书办理、工会经费票据代开等业务实现即时办理,帮扶救助、互助保障等业务办理流程简化优化,职工群众对工会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干部队伍充满活力。市编办明确了县区总工会主席由市管领导兼任,设置常务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县级工会班子结构。市总工会为工业园区、镇(街道)和新业态工会聘请社会化工会工作者186名,基层工会无人办事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举办各类培训班241000多人次,工会干部能力素质进一步加强。


  过去五年,是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奋力拼搏,为商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五年,也是全市工会创新履职,多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更是全市工会聚焦主责主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工会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各级党委正确领导、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工会干部辛勤努力的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总工会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工作要求,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主线,以建设“全省先进工会” 为目标,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抓手,大力实施思想领航、聚力建功、服务提质、强基固本、改革创新“五大工程”,奋力谱写我市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砥砺奋进  铸就辉煌


来宾市总工会发展工作综述


20XX711日)


  春风浩荡新时代,奋楫扬帆又一程。五年来,市总工会围绕中心大局,紧扣主责主业,克难攻坚、砥砺奋进,创新开展“听党话、跟党走,建功新时代” “十百千万”系列活动和实施“建功‘十四五’十大工程”,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到服务中心大局、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加强自身建设到深化工会改革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项项颇具分量的荣誉见证了工会担当:市总工会有四年获得全区工会工作年度绩效考评一等奖(特等奖),有三年获得市本级年度绩效考评一等奖; 全市各级工会获市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160多项次。


使命”新篇章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根基


  “常学力行守信念,八桂职工跟党走。”市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团结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各级工会的首要政治使命。


  五年来,实施“思想政治引领”工程,每年选树10名来宾“最美职工”, 树立学习榜样,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社会新风尚,激发广大职工奋进新时代;每年开展百场宣讲、组织百场文艺下基层、建设百个文化传承阵地,以及举办“听党话跟党走”万名职工承诺签名活动,推进劳模工匠进学校、思政教师进企业的“双进”系列活动。


  同时,邀请“大国工匠”、全国劳模高凤林和郑志明到来宾宣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累计开展宣讲1958场次、受众21.1万人次,举办演出306场、惠及职工7.9万人次,建设文化阵地310个,承诺签名9万人次。


匠心”新篇章


培养人才服务中心大局


  五年来,全市有3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1人获评自治区劳模(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个、广西“五一劳动奖状”14


个;全国工人先锋号5个,广西工人先锋号36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33人;获评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3人;获评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个,入选“广西工匠”3


  一组组令人骄傲的奖项、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是我市产业工人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市总工会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围绕“五强”目标,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打造了1所工匠学院、5所工匠学校;挂牌成立广西首个跨区域、跨行业、跨专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构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基地;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新兴产业,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已累计开展602场,参与职工15.92万人次,职工素质提升显著。


  同时,积极开展“党旗领航,机关联企助村”“扶贫济困”等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劳模+产业”等模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发展产业;实施“抗疫情、促生产、保就业、构和谐、进小康”十大主题行动, 为131家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全额返还工会经费355万元,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筹集256万元慰问抗疫一线职工,给330名因疫情原因低收入的一线职工发放送温暖资金10.89万元。


  尤其是,市总工会率先在全区工会系统吹响服务“东融”号角,实施工会服务粤桂协作行动,在广东省11个城市建立工会工作服务站,成功从粤港澳大湾区引进档案数字化、乡村旅游等8个项目,总投资11亿元,并设置“暖流行动” 服务站点,服务返乡过年农民工超1万人次。


服务”新篇章


倾情关心服务职工群众


  我市各级工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始终把提高职工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 推动改革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


  实施“精准服务”工程,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系列活动。五年来,累计筹集资金1600多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防疫人员、一线职工7.25万人次;投入1129万元资金帮扶困难职工脱困解困8500 人次、排忧解难6.8万人次;加强宣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政策,全市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35.18万人次,共获得医疗互助保障补助2.12万人次、发放补助金3402万元。


创新打造“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推动劳动争议纠


纷源头治理。构建市、县全覆盖的“一中心两工作室”联动调处机制,创新开展线上线下调解工作,实现调解服务“零距离”;建设“职工维权服务”APP平台,创新“互联网+职工维权服务”模式,受理职工维权服务信息1400多条,打造职工“网上的娘家”。


  以“六有”为标准,推动“职工之家”等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搭建“会、站、家”职工服务一体化平台,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个、全国模范职工小家2个,并打造30个“党工共建”示范点、30个先进“职工之家”;率先在全区开展职工全员疗休养工作,打造职工疗休养“来宾模式”,全市已获认定自治区级职工疗休养基地7个、市级职工疗休养基地9个、县级职工疗休养基地(点) 14个,有力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回首过去,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信心满满。全市各级工会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奋进力量、勇担时代使命, 团结带领全市广大职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壮美广西来宾篇章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践行工会使命担当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昌吉州总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20XX712日)


  “我将继续增强本领,加强自我革命,提高创新思维,增强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七一”前夕,在昌吉州总工会“荣光五十载初心坚如磐”“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领取到纪念章的州总工会退休职工张慧敏表达了继续为工会工作发光发热的心声。


  昌吉州总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州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五年来,昌吉州总工会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为工作出发点,肩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承担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繁重任务与广大职工群众的美好期待,全州各级工会组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成绩斐然。


一、加强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五年来,昌吉州总工会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职工头脑、指导职工实践,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联系服务职工的优势,把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探索建立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示范创建58个职工宣讲阵地和120余支宣讲队伍,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


  隆重举办20XX年全州劳模、“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大会, 表彰各类先进共120名(个)。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昌吉州总工会组织开展了“献礼100周年·职工说·展技能·亮初心”系列活动、“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主题阅读活动等; 开展“大学习、大宣传、送温暖”进企业、进工地、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800 余场次;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新疆好”主题活动,打造“昌吉最美劳动者


(集体)”“庭州工匠”年度人物等宣传品牌,深入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劳动模范、职工群众等群体代表主动发声, 线上线下思想引领格局初步形成。


二、紧盯劳动领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昌吉州总工会坚持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把保持职工队伍团结稳定和社


会和谐稳定作为底线和要求,带领各级工会组织层层建立劳动领域维护政治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和长效机制。全面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排查化解专项行动, 着力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八大群体”、农民工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调解平台、践行“枫桥经验”职工法律服务站。目前,全州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对接工作室8家,践行“枫桥经验”职工法律服务站9家,全州工会累计为农民工解决欠薪6161.5万元,确保矛盾化解在小、解决在早。


  近年来,先后组织重大工程项目劳动竞赛154项、创建州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8家、创建自治区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4家、累计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25838场次昌吉州总工会组织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聚焦“八大产业集群”突破重大课题揭榜攻关、核心攻关,助推我州高质量发展,将表彰大会向一线职工和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倾斜,形成了鲜明的激励导向。


三、激发改革活力工会改革队伍建设有力


  昌吉州总工会坚定落实“增三性”(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四化”(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改革目标,全面完成改革刚性指标,优化机构机制,强化职能职责。


  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更加鲜明,全州新建基层工会组织1668个,新发展会员10.9万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7889人;125个基层工会被评为自治区模范职工之家,286名工会干部得到培训。昌吉州总工会还大幅提高对乡镇(街道) 工会、工人文化宫、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等补助标准,对下经费补助占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2%;实施智慧工会建设,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推进的工会工作新格局;加强财务规范和工会资产管理,着力构建常态化经审监督体系;集中整顿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等服务阵地,支持新建、改造州、县(市)工人文化宫5个,争取资金5700万元;加强产业工会建设,企事业单位工会改革稳步推进,女职工工作、理论研究、绩效统计、离退休干部管理等工作全面发力,取得新的成绩。


  注重发挥全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作用,昌吉州总工会成立工作专班,培育21个“自治区产改最佳实践单位”。协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区改革配套制度文件,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深化职业教育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积极创建包括自治区级3家在内的“职工生活幸福企业昌吉州试点单位”30家,职工生活幸福


指数不断提升;各级工会积极落实牵头任务,分层分类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昌吉州总工会联合人社等部门举办优势产业、重点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推动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155对,选树金牌工人、首席技师等248人;不断加大重点产业和产业工人选树表彰力度,推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和职工创新资金补助政策,为昌吉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工人队伍支撑。


四、履行社会职能职工之家建设成效显著


  昌吉州总工会紧盯职工之家建设,指导建立了以“双亮”为前提、“六有” 为基准、“双争”为动力、“评家”为手段的制度体系,职工之家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目前,昌吉州总工会有基层工会组织4024个,会员30余万人。培育命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4家、全国模范职工小家7家,自治区模范职工之家105家、模范职工小家16家,模范职工之家红旗单位4家,自治州模范职工之家425家、模范职工小家119家。


  昌吉州党委将“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小家评选工作”作为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持久开展,结合实际,昌吉州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自治州模范职工之家培育建设和“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国有企业、非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职工小家等5个模范职工之家建设标准,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累计选取11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结对帮扶11家工会组织,推动被帮建基层工会建成合格职工之家。


  加快新领域新阶层工会组织建设,促进建会建家不断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延伸。昌吉州总工会在州域内开展“两新组织”集中建会行动,在符合建会条件的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建会率89.7%,发展会员91994人;把加强“小三级”工会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不断健全“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 为全州81个乡镇(街道)工会、9家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各配备1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加大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选聘力度,不断壮大基层工会工作力量, 共选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115名;持续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紧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所思所想,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依托企业和社会化资源积极拓展职工服务项目,聚焦示范引领,建成“司机之家”12家,已建成并达到建设标准的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22个(其中:4个站点被评为全国最美站点、5个站点被评为自治区最美站点),建成30家女职工休息哺乳室,惠及女职工2000余人(次);关注女职工身体健康,每年为300名女职工开展“两癌”筛查工作,让更多女职工感受工会组织的关怀和“娘家人”的温度;举办


会聚良缘”职工婚恋交友活动12场,覆盖职工千余人次。


  20XX年以来,昌吉州总工会建立园区工会1家、市场工会联合会2家、商圈工会1家,已建立工会组织1027家,建会率100%,发展会员9785人。持续推进网上建家,加快推进网上入会工作,通过智慧工会平台,开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网上入会及会员管理模式新路径,将7889名没有劳动关系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直接吸收为工会会员,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有效提升职工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年来,昌吉州总工会、各县(市)总工会、产业工会、基层工会工作全面开花、亮点纷呈。过去的五年,全州各级工会组织以实干高效服务州党委、州政府中心工作,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工人阶级的坚强力量;过去的五年,全州各级工会组织以赤诚之心服务职工群众,办了不少大事好事实事;过去的五年,全州各级工会组织不断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改革创新,全州工会工作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全州各级工会组织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昌吉州总工会将团结动员全州广大职工,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自治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锲而不舍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突出抓好基层工会建设,夯实工会基层基础,做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为推动昌吉州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为推动昌吉州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谱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新篇章。


凝聚巾帼力量  续写奋斗华章


来宾市妇女事业发展工作综述


20XX75日)


  回眸往昔,巾帼争辉。近五年来,全市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集体)、全国最美家庭等相关自治区级以上荣誉250余项全市各族各界妇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妇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奋力拼搏、砥砺奋进,投身来宾经济社会建设,为谱写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来宾篇章贡献巾帼力量。


巾帼心向党


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


政治性是妇联组织的灵魂,强化妇女思想引领便是妇联组织的政治使命。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以党建带妇建。严肃党内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市、县妇联党组、班子及其成员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教育引导妇联干部强化党性修养,锤炼良好作风,为妇联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五年来,结合开展的“巾帼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 近900支“桂姐姐”宣讲队常态化深入基层、深入妇女群体,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宣讲活动4000余场,覆盖20万余人。值得一提的是,“桂姐姐”大宣讲工作获得自治区妇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市本级、忻城县“桂姐姐”大宣讲工作在全区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来宾市“桂姐姐”宣讲团连续3年(2019-2021年)获评来宾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同时,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始终聆听党的声音、紧跟党的步伐,通过创建“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开展“致敬三八红旗手送奖到基层”“优秀成功女性进学校”等活动、在多平台开设“巾帼风采”栏目等形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以实际行动将全市妇女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巾帼新担当


激励广大妇女立新功、谋出彩


  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是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始终坚守的工作遵循,激发更多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半边天”作用。


  我市实施“产业到家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创建自治区级以上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4个;创建广西“金绣球”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2个,获扶持资金122万元,以及创建广西“金绣球”农家乐示范点18个;开展家政“大篷车”进村(社区)、农村实用技术、刺绣手工等培训活动226期,帮助1.4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2018年起,市妇联实施关爱女性健康“两癌”保险工作,五年来共投保54.42 万份,有效防止妇女因病返贫,连续5年(2018-20XX年)获评全区“两癌”保险工作优秀市级单位;争取到全国妇联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699万元,救助农村困难母亲“两癌”患者699名。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和人员参加广西女企业家、城乡女能人、女科技人员创业创新产品(成果)展和广西妇女劳动技能大赛等活动;举办“巾帼兴粮节粮”公益直播、“巾帼嗨购”女能人产品线上购物活动,培育巾帼电商创业带头人。


  持续推进巾帼志愿服务“阳光行动”,创建国家级巾帼志愿“阳光站”1个、自治区级巾帼志愿“阳光站”2个,市、县级巾帼志愿“阳光站”8个;围绕服务“一老一小”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领巾帼志愿服务向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项目化发展,“巾帼红”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明显成效。


巾帼强基础


推动妇联改革破难题、谱新篇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市委部署要求,以攻坚克难的锐气、驰而不息的韧劲,推进妇联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促进妇联组织迸发活力。


  不断深化新时代妇联改革,村(社区)“会改联”、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全面完成。全市809个村(社区)、28个移民安置点以及工业园区“两新”组织、广场舞协会、“扶贫车间”等具有代表性的36个新领域新经济组织实现妇联全覆盖,构建纵横交错、覆盖广泛的组织体系。


创建“妇联执委联系点”22个、培育主要服务妇女儿童的女性社会组织6个,


为妇女儿童提供更精准专业的服务。各级妇联以执委为主要力量,组建了以“桂姐姐”宣讲队、“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巾帼维权服务队”为主,其他特色队伍为辅的“3+N”队伍,成为妇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时代召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巾帼奋进力量,不断创造妇女事业新辉煌。


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都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海东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20XX712日)


  20XX年,海东为14477名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为100%;积极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作,为1680名有康复需求的017岁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100%;为6863名残疾人提供了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适配率达100%;听障儿童入普率达到100%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感情、特殊的力量,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都共享幸福美好生活。我市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加, 区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更加均衡,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如今,全市10万残疾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帮扶下,托举梦想的力量,勇毅做翅膀,以梦想为动力,和全市人民一起在“五个新海东”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用心服务


让每一位残疾人生活更有尊严


  呵护残疾人的权利与尊严,让残疾人平等地参与和融入社会,不仅能让残疾人的生活、工作更美好,也体现着城市的温度、生机与活力。


  1981年出生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下台一村的王海卫,有先天性的下肢残疾。


  “今后怎么办?怎么养活自己?”伴随着父母的担心,王海卫一天天长大, 残疾的阴影也一直笼罩着他。长大成人后,他先后自学过裁缝、手机维修等技能,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2010年,王海卫在互助县残联做了求职登记,之后被录用到互助县威远镇西街的“残疾人之家”成了一名专职委员。“拿着第一个月领到的1500元工资, 我的手抖了好一会儿,我终于认识到自己是可以自食其力的,是有社会价值的。” 忆起当时,王海卫还是忍不住激动。


  2015年,王海卫在残联及相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筹建运转了一家残疾人托养院。如今,他的托养院共托养来自互助县19个乡镇的40名残疾人,日间照


料残疾人有23名。


  在王海卫创业就业的道路上,最让他感慨的是海东市一系列对于残疾人的特殊政策,能和健全人一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丰衣足食,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更能体现自己“不残缺”的人生价值,也为了让残疾人“体面地就业,有尊严地生活”。


  近年来,我市多渠道促进残疾人就业,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市级残工委成员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率达50%以上,全市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807.36万元。制定出台了《海东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对残疾人自主就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实体进行星级评定管理和扶持稳定发展集中就业,市级就业基地挂牌16家,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7家;投资180多万元加大对“互联网+”就业、居家就业、社区就业、灵活就业等适合残疾人的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力度。通过“培训+推荐就业”的方式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投资180万元帮助5300名农村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种植、养殖、手工加工等技能水平;对1032名残疾人进行了汽车美容、咖啡师等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开展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实现新增就业15936人,累计就业32156人;落实残疾人疫情防控各类补贴279万元。


  20XX年,海东积极打造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及“就业一条街”服务建设, 积极探索“互联网+电商”等创业模式,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通过推行集中就业、按比例安置就业、居家就业等模式,提供“一人一策”就业服务, 近1.6万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56.2%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凝聚着各级残联组织和全市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默默奉献。


携手同行


让每一位残疾人融入新时代


  康复是残疾人就业、就学、融入社会的前提。十年来,市、县区政府加强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市、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脱贫攻坚等专项规划,出台了康复服务的实施意见,建成了市、县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利用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中心等机构开展康复、社会心理咨询服务、评估、转介、社区康复指导、辅助器具展示及适配等服务,23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精准适配残疾人辅助器具1.6万多件,适配率达98.65%;健全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全


市所有村(社区)基本配备了专兼职康复协调员,初步健全了多元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聘请省第三人民医院高端人才成立精神科, 为全市精神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精神残疾级别鉴定。


  同时,出台了《海东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利用社区“残疾人之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基本康复服务等业务,动员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98.45%


  我市率先出台《海东市残疾人乘坐市内公交车补贴办法(试行)》和全省首创开展国民应急服务工作,向全市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发放国民应急卡, 为残疾人提供了便利,保障了人身安全。建立了全市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岗和残疾人信访接待长效机制,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尊严。落实540 万元对9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开展残疾人证清理核查和上门评残工作,推行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等工作。着力推进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省市州级最好水平,建成了市残联和六县区各80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全市24个残疾人之家。


  一项项政策,体现着民生情怀;一件件实事,映照着社会各界的无私大爱, 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河湟谷地渐次铺开


丰富生活


让每一位残疾人创造出彩人生


  残疾人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我市通过“爱耳日”“助残日” “残疾预防日”等宣传节点,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开展康复政策和知识宣传108场次,发放康复知识宣传资料7万余份;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市残疾人事业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和重大典型事件,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受益残疾人和群众达26万人次。


  同顶一片蓝天,共享温暖阳光。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我市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融入社会、追逐梦想,为残疾人搭建了通往自立自强的舞台。


  如今,“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变成了全社会的口号,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和广泛的扶残助残活动,也有力地影响着社会,改变着社会风气。


  近年来,市残联、互助县、平安区政府残工委分别获得国务院残工委先进单位、市残联主要负责同志获得国务院残工委先进个人、唐建海等4名残障人士


获得国务院自强不息先进模范;积极组织参加青海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东京残奥会和全运会,海东籍残疾人运动员赵国存、伊有花等分别取得了优异成绩, 获奖运动员受到省市两级的嘉奖。积极筹建并投入使用盲人图书馆,促进盲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历届海东市残疾人运动会培养了一大批像赵国存、伊有花这样的残疾人运动员。


  残疾人体育不仅展示运动员的竞赛过程和成绩,更向世人展示残疾人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让残疾人更好融入生活和社会,激发残疾人对生活的信心与斗志。


  现在,越来越多的海东残疾人选择了体育运动,用在赛场上团结拼搏的方式,在体育中找回更多生活的快乐与勇气,自信自强,超越自我,唱响生命最强音,活出精彩人生。


  在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在赛场外,残疾人同样拥有出彩舞台。近年来,海东以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不断扩大体育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带动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今天,主题为“激情海东自信自强团结拼搏超越自我”的海东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有无数个海东优秀运动员挑战身体极限,为继续推动残疾人事业注入向阳而生的运动活力,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添能加油,让我们拭目以待。


青春心向党奋斗正当时


来宾共青团五年工作综述


20XX713日)


  获命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2个、广西“青少年维权岗”5个,打造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3个;


  持续开展“希望工程圆梦来宾”,筹集爱心资金120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8600多人;全市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相关自治区级以上荣誉437项,涌现出李桂宣、梁恒源、蓝雷等全国优秀青年代表;


  胸怀“国之大者”,书写闪光青春。五年来,我市各级团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挺膺担当、矢志奋斗,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强化引领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来宾共青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政治建团,实施“壮苗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团组织、青联、学联作用,通过“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课)等形式,开展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强化对团员青年的政治引领。


  全市各级团干部、青年讲师团成员、少先队辅导员来到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团组织、深入广大青年心中。


  同时,发挥“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理论宣讲轻骑兵作用,开展宣讲5000多场次;


常态化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人次达


600多万,学习率连续三年位列全区第一梯队。发挥团属新媒体矩阵优势,多维度、立体化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青春来宾”微信公众号、“来宾共青团”微博影响力综合排名连续三年位列全区共青团第一梯队。


紧扣中心


组织青年服务大局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来宾共青团向中心聚焦、为全局聚力,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赤忱担当,为青年建功立业提供机会、搭建舞台。


  在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中展现新作为。实施“青年领头雁”培养计划,线上线下培训5.6万多人次,助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2名青年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联合茂名市共青团打造“茂南·金秀扶贫协作电商直播示范基地”。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贡献。持续深化“青”字号品牌建设,推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集体7 个、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集体34个;组建100多支青年突击队开展建功竞赛,服务的多个重大项目实现提前竣工投产;为环保餐具建设项目解决融资1.4亿元。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新担当。开展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成立100


多支青年志愿队,全力配合党委、政府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工作,累计参与21.43万人次,服务时长130多万小时;积极发动青年捐赠抗疫物资价值120多万元;组织开展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青”“垃圾分类青春先行”等志愿服务活动600多场次。


主动作为


提升青年获得感


  五年来,来宾共青团始终回应青年关切,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着力破解青年“急难愁盼” 问题,青年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推进青年规划落实见效。制定《来宾市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实施意见》, 市、县两级100%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将青年发展工作列入当地“十四五”规划,并将青年发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推动各项政策有效落地;大力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创建,武宣县、合山市成功列入广西第一批


试点。


  促进青年创业创新。打造青年就业平台,推动6个县(市、区)建立“青年就业港”,举办青年招聘会158场次,组织2800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3万个, 为1.87万名青年解决就业创业难题;打造青年创业创新平台,培育96个青年创业创新项目,举办和参加青年创业创新大赛10场次,7个项目获自治区级奖项。


  服务青少年新需求。打造“青春守护+”项目品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防溺水、禁毒防艾、中高考减压等活动1265场次,服务青少年26万人次;深化“团干+检察官+社工+志愿者”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开展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服务100多场次;开展“缘聚来宾”青年交友联谊活动120多场次,服务青年9000多人。


  青年怀壮志,奋斗正当时。未来五年,来宾共青团将继续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努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汇聚磅礴青春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谱写来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栉风沐雨秉初心 踔厉奋进续华章


六盘水市总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20XX710日)


  回首过去五年,凉都儿女登高涉远、负重自强、铸梦追梦,绘就了一幅城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在冲波逆折处却尽显壮丽。对于六盘水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来说,五年的时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这个五年,却因有太多的执着、奋进,荣耀、辉煌,而拉伸了长度、增加了厚度。


  过去五年,是六盘水工会聚焦主业主责,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五年。面对如何发挥工会作用、如何贯彻落实群团改革、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时代课题,六盘水工会在学习中前行、在实践中提高、在创新中成长,工会工作政治方向更加坚定、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落实更加到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举措更加有力、工会工作基层基础更加巩固、工会干部工作作风更加扎实。


广泛开展劳动竞赛 为产业工人提供舞台


  五年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和企事业生产经营中的急难险重任务,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广泛开展“创新、创效、创一流”、“工业强市·工人当先——工会组织在行动”、合理化建议活动、“六比一为”(比节能、比减排、比安全、比质量、比创新、比效益、为建设美丽贵州创先争优)、争创“工人先锋号”等系列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团结带领全市广大职工在推动六盘水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大力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出台《新时代六盘水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努力推进技能培训、职称评定、人才激励、技能竞赛,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学文化、钻技能、练绝活的热情,全市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持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领域举办全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涌现出一批高水平技能人才,为广大产业工人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市委主要领导连续两年出席全市煤炭、冶金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并多次给予充分肯定。


  充分发挥劳模工匠、技术骨干、技艺能人的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创建“凉都工匠场”128个,选树“凉都工匠”250名,引导带动职工群众在日常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促进职工技艺提升、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组织参加国家和全省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展示活动,获全国、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7个,命名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45个;推荐申报“五小”职工创新项目385个,获省级创新补助资金项目3个,贵州省“五小”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56个。


常态化开展脱困救助 勇担经济社会发展重任


  五年来,六盘水市工会系统广泛开展脱困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资金241.9万元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众帮扶慰问等。


  深入实施“建工会·促就业”行动,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举办“护工就业行动”技能培训班28期,培训学员1466人;建设“温暖帮扶超市”,创新推行“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积分兑换政策,共投入资金526.4万元。加强东西部协作,建立健全联络机制,主动与大连市总工会、中山市总工会加强沟通对接, 签订落实协作框架协议,争取大连市总工会帮扶资金285万元,用于开展“黔货入连”、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创业就业培训、爱心帮扶等工作,我市7个劳模疗休养基地获挂牌为中山市总工会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让劳动者有“家”有温暖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广泛开展民主管理宣传教育,指导做好职代会提案和职工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实施、监督。


  切实关心各类社会组织和新阶层职工群体。配合人社部门,指导推动快递、外卖、网约出行、网约货运、家政、保洁等灵活就业人员较多的行业,建立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行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推动出台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


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有“家”有温暖。


  切实推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推动劳资双方就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开展集体协商,建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培育工作,建成用工管理合法合规、协商机制有效运转、职工工资正常增长、职工福利保障到位、企业文化健康向上、劳动关系双方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贵州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34个。


打造特色品牌


用心用情服务职工


  五年来,六盘水工会紧紧围绕幸福六盘水建设,聚焦职工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常态化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走访慰问,慰问先进模范代表和职工群众5万余人(次),慰问困难企业125个,发放慰问金和物资2600余万元。筹集发放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4458.18万元,精准帮扶在档城市困难职工5415人次,困难职工脱困解困5033人(次),2021年市总工会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通报表扬为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不断优化职工医疗互助机制,调整缴费时间,降低起付标准,新增女职工生育慰问项目,增强职工幸福感、获得感,17.07万人(次)参加医疗互助活动, 7246人(次)申报职工医疗互助金,核发补助1483万余元。


  持续开展关心关爱行动。组织全国劳模开展健康体检,发放全国劳模专项补助金及慰问金178.71万元。拓展渠道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推进服务职工综合体建设,大力开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成功打造省级示范点1个。建成城区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513个,其中,获命名全国示范点40个、省级示范点34个。建成“母婴温馨小屋”31个、“工会爱心托管班”16个。


  持续深化线上线下普惠服务活动。把准职工需求脉搏,开展系列工会会员普惠活动。以工会会员服务卡为载体,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在乘坐公交、餐饮、购物、观影、洗车加油、旅游等方面,为职工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普惠服务。发展普惠合作单位312个,办理“工会会员服务卡”24万张。


  五年多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但这一瞬间所蕴涵的探索、转折、飞跃及其内涵,却不会远去。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工会工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盘水工会将坚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奋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幸福六盘水精彩篇章贡献工会力量。


严”字为基调 织牢“安全网”


鹤煤三矿强力推进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 7 3 日)


  “安全大于天,责任重如山,安全工作必须时时讲,天天抓,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松懈;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没有休止符”这是625日早上,鹤煤公司三矿矿长王维德在调度会上向与会人员照例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也是该矿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的一个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该矿以“严”字为基调,坚持安全生产时时抓、抓时时,以“实” 字为保障,贯通安全管理“大动脉”,嵌入安全生产“细末梢”,让安全思想再扎根,安全行动再落地,持续推进矿井稳定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前5个月,利润完成14351.07万元,完成计划的115.11%,为建党102周年献出了一份厚礼,以优异成绩为上半年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严做安全“热身操”


  “牢记安全方针,严守三大规程,坚决杜绝‘三违’,履行安全职责,珍爱生命健康。”每到班前会时间,鹤煤公司三矿各单位会议室里的安全宣誓视频频发工作群,宣誓声铿锵有力、振聋发聩,职工们在耳濡目染安全誓言深刻含义的同时,再次高度集中精力拧紧“安全阀”。


  班前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做好预防性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此, 该矿不断完善班前会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解决传达贯彻上级矿部署要求“肠梗阻”及现场管理、工作落实“两张皮”问题,确保班前会部署安全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高质量。


  以该矿机电一队为例,为提高班前会质量和效果,该队创新实施了“七步工作法”,即规范班前签字点名、不放心人排查、安全教育培训、上级精神传达、安全警示教育、工作任务布置、安全宣誓7个环节,切实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从而凝聚成稳定可靠的安全力,做到每个安全环节事事有安排、有检查、有追踪、有落实,把好岗前第一道关口。


  “李师傅的孩子今天高考,班组调整了排班计划,安全工作务必及时补充到位!”“最近交通事故比较多发,大家上下班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该队在班前会专门设置的会议交流时间,职工可畅所欲言,及时反映自身思想变化、班组建设、意见建议等问题,相互提醒、共同协商,变“单项”沟


通为“双向”沟通,强化必须安全的强烈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为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浓厚安全氛围。


  .严织安全“保护网”“皮带频繁被压,不能只考虑煤量大的原因,还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所有皮带紧张情况,


  彻底消除风险隐患。”该矿机运队班长程战海利用检修时间,带领班组职工对分管区域的皮带张紧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维护,确保隐患排查横到边、纵到底、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


  确保安全关键的关键,重在事前“预防”而不在“善后”。该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动摇,深入开展“五排查五落实五确保”活动,把隐患排查压力层层传递、层层压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能力和整改质量;分专业、分领域、分级分类召开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会议,全面排查重大隐患,形成“隐患排查清单”“问题梳理清单”“闭环整改清单”,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 确保闭环无缝管理。


  该矿不断强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坚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区队、班组、岗位、个人,密织“安全大检查+专项大检查” 的“安全网”,坚持专业月排查、区队日排查、班组班排查,严查工作面安装、过断层监测数据异常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不放过任何一个断面,不忽视任何细小环节,切实做到把风险排在隐患前面,将隐患除在事故前面,从根本上消除任何一处事故隐患。


  .严抓安全“指挥棒”“说一千道一万,抓不好安全还不算,安全必须严抓细管,对任何细小隐患坚决不能放过,一定要严查严改,严格按照‘五定’原则进行及时整改,确保矿井可靠、稳定、可持续的安全生产。”每次安委会上,该矿安全副矿长刘德来都会反复这样强调。


  为此,该矿牢牢抓住安全责任考核这一关键环节,坚持考核问责“双管齐下”,奖罚结合、重奖重罚,激励优秀,鞭策后者,坚决保障安全责任横到边、纵到底、不留丝毫死角;坚决杜绝安全责任被“虚化”、难落实等问题,确保安全管理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到位,推动安全工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该矿自上而下制订安全考核方案,分级实施安全考核,紧盯关键岗位、关键要素、关键指标、关键环节,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流程,提高专业素养,提升防控能力。另外,该矿在基层区队踊跃开展了“保安全、降成本、促提升”劳动竞赛,进一步强化安全警示教育,严抓安


全细节管理,严格安全过程管控;班组之间开展安全自主管理班组评比,强化班组自保互保整体意识,持续提升班组安全生产力;职工之间开展“两长两员” 安全竞赛考核,“最美践行者”“最佳放心人”等评选活动,以评促赛、以赛促安,人人争做安全“放心人”。同时,该矿以开展全员培训为契机,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多维度、全覆盖的集中脱产培训,不断拓宽完善培训学习内容, 强化基层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严抓学习内容、授课质量、过程监督等环节, 对组织不力、请销假制度执行较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罚并全矿通报,确保培训效果,切实提升职工风险辨识管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及查处“三违”等能力,强力提升全员安全素质,确保矿井稳定、可持续、高质量安全生产。


奋楫争先势如虹


20XX年上半年武商十堰人商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 7 8 日)


  节点策划多彩,购物场景焕新,高端品牌更新,消费体验升级在武汉武商集团十堰人民商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商十堰人商)上半年欣欣向荣的业态发展背后,始终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凝聚着士气,那就是飘扬的党旗。


  强基铸魂聚合力,擎旗奋进谋发展。上半年,武商十堰人商党委认真落实党的建设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强信心、稳经营、促发展”, 切实“强本领、提能力、优服务”,不断满足车城消费者新阶段的多元化、差异化消费需求,提升十堰消费市场品质,助力十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信仰基石


  作为一家有着多年党的优良作风传承的企业,武商十堰人商始终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政治引领,加强理论武装,为新阶段保持领先发展优势筑牢组织保障。


  主题教育把牢前行方向。公司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对公司重要事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等“三重一大” 事项通过党委会集中研究讨论,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引领, 深化“打造武商标准涵养武商气质”主题教育三年行动,发挥好领导班子以上率下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支部主题党日等途径,以“学习强国”平台为重要载体,采取“集中学习+自学” 的方式,引导全体党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元至5月,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期,开展“第一议题”学习8次,组织支部学习15次,不断提升公司党员干部思想境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盯紧目标筑牢意识形态。结合发展实际,以活动为抓手,持续开展“我的工作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学习活动。以“三对标三提升”为主题,组织开展“五对照、五自查”攻坚活动,找不足、补短板、解难题,凝聚全员共同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合力。以文化宣传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晨会、班前班后会、支部主题党日、读书分享活动,强化企业文化宣传,凝聚思想共识,提振


发展士气和信心。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上半年,高擎党旗的武商十堰人商人信心更足、干劲更大,打开线上线下立体营销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以领先之姿助推十堰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夯实组织基础凝聚前行力量


  作为区域龙头商贸零售企业,武商十堰人商党委始终规范组织建设、强化担当意识,深入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凝聚党员干部队伍“先锋”力量,在全公司上下营造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强基固本筑堡垒。为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公司压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政治责任,持续推进党支部规范管理考核,把好党员发展关,扎实开展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星级争创等工作。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党委书记带头、各级管理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问题清单, 制定措施并持续跟进解决难题。加强企业清廉建设,严格考核机制,成立监督检查工作组,建立协调推进、督促落实机制,加强对纪检干部、重点岗位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教育,促进党建与经营管理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岗位练兵提能力。深入落实集团“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按照“新引进一批,重点储备一批,提拔任用一批”的总方针,增强人才储备,助力人才成长。此外,各部门结合实际,分别开展客诉处理技巧培训会、优秀店长交流会、“心向未来、使命必达”专业服务知识竞赛等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员工专业能力。


  既要严管,也要厚爱。上半年,在公司党委领导下,公司工会开展“武商幸福家”创建活动,通过提升后勤保障,开展文娱活动以及爱心助考、慰问帮扶困难职工等温暖行动,营造大家庭文化,凝聚前行力量。


三、创新赋能发展焕发商业活力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命题。面对消费者对品质、体验不断提高的需求,上半年,武商十堰人商坚持将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以守正创新、敢于拼搏的奋进之姿不断自我升级,释放出强大的商业活力,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创新“加速度”。围绕企业中心,推进经营党建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消费新场景转化。上半年,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公司自媒体平台强化品牌化、数字化建设,推动商业品牌走出区域,走进广阔商海天地。先后


开启线上的雅诗兰黛“春日雅粉内购会”全国直播大赛、向“春”而行、“云” 端漫步等活动。线下组织“20XX春夏时装发布会”“全国消费促进月”“‘爸’ 气炫父浓情端午”等活动。其中,线上直播销售订单遍及福建、广东、陕西、浙江、河南等地。通过线下线上引客造势、聚客引流,武商十堰人商实现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区域同行业领先水平,在区域内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党建引领品牌“再升级”。立足品质化发展,继续推行“品牌战略”,以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为抓手,持续推进柜台核心品牌品类结构调整。目前,香奈儿、蔻驰、UGGAPM等国际时尚品牌,以及KKV、星巴克、华为、戴森、冠军、乐高等备受青年群体青睐的品牌云集;位于四楼的绅士男装馆装修升级,五大品牌高品质焕新升级,消费品质水平再上新台阶;经营数十载的武商超级生活馆升级改造,集食、购、娱于一体,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烟火气”十足的武商十堰人商首店品牌不断添新,网红美食聚集,备受青年群体青睐上半年, 武商十堰人商先后获得十堰市“消费者满意单位”、十堰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高擎党旗的武商十堰人商人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指引,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务实的行动,向着“年终答卷”“武商梦”奋楫前行。


改革赋能强动力 创新发展增效益


八冶建设集团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5日)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施工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八冶集团胜利召开,来自全国有色金属建设行业的61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中国有色金属施工行业的前景和方向,共议发展大势、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蓝图、共创发展新局。


  在金昌总部举办如此高规格的盛会,八冶集团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证明近几年八冶集团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同业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八冶集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坚持高质量经营发展策略,于危机中创新局,通过改革创新、降本增效、市场拓展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质量,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已形成国内国际协同发展格局,成为拥有“一特一甲”核心资质体系的综合性工程总承包建设集团。八冶集团现为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级企业,主营工程总承包、房地产业、医养产业等业务,涵盖投资、设计、采购、建造、运营全产业链体系,是全国优秀建筑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中国工程建设社会信用AAA企业。


  20XX年,八冶集团被金昌市委市政府授予“20XX年金昌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企业”,八冶集团党委被省公交建集团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融入生产经营施工一线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八冶集团党委提出要创建“党建先锋引领聚力改革攻坚” 党建品牌,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个方面开展党建品牌创建,赓续国有企业光荣传统,厚植“根”与“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着重塑造“六种优势”、强化“三基建设”、聚焦“六大领域”,做实做强“党建先锋引领聚力改革攻坚”党建品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动改革提档加速,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八冶集团在建项目101项,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均呈现良好态势,生产经营平稳有序。集团深入开展“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在施工生产一线展现党


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组织保生产、增效益党员突击队22支,设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56个;八冶集团党委结合党章和党内法规制度,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办法118项;坚持“四抓两整治”,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调整6个党组织,撤销1个党总支,配齐59名党支部书记,运用“甘肃党建”确保党内政治生活完成率100%;实施党建“提质增效”行动和“学习型项目部”创建活动,纳入党建工作考核,推动党员争先创优;深入开展李万福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和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专项行动,健全完善“六位一体”监督体系, 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做优做强主业,推进业务优化和结构调整


  针对省内市场,八冶集团积极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四强”行动,全面融入省内14个市(州) 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夯实市场根基。


  对省外市场,实施区域化开发,紧盯老业主、老客户在有色冶金行业的工业项目,并向新能源、绿色矿山、民航、市政公用等领域拓展。


  八冶集团按照“1+3”业务布局,积极调整开发策略,紧盯冶金矿山行业, 聚焦房建市政工程,融入公路交通建设,加大项目开发力度,确保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依托省公交建集团参与公路交建项目建设,经营领域拓展取得了新突破;发挥特级企业的资质和技术优势,提升项目全过程的承包能力,推动经营方式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利用多年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优化市场布局,转换经营机制,开展专业化经营、区域化经营和国际化经营,省外境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外部市场占比逐步上升,建筑主业发展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与央企和大型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借船出海”“联合出海”的合作模式,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发挥主业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稳健开发房地产,培育发展医养产业,优化业务结构,着力构建投资、开发、建造、运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体系,向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方向发展,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三、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企业瘦身健体


  针对建筑业板块,八冶集团不仅对众多的经营单位进行了合并,而且对主营业务和市场区域进行了明确。第一建设公司保持不变,主营业务是民用、市


政公用工程建设,主要服务兰州新区,并向周边和省外拓展;原第二建设公司和路桥分公司整合重组,成立新的八冶第二建设公司,主营民用、工业、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主要服务河西地区、陇东地区,并向省外拓展;原兰州分公司、兰州工程总承包部、内蒙古分公司、宁夏分公司、青海分公司整合重组,成立第三建设公司,主营业务为民用、工业、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主要服务兰州及陇东南地区,并向省外拓展。重组以后,企业经营布局更加合理,专业化竞争实力明显增强,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八冶集团坚决取缔了一切联营挂靠业务,叫停联营单位,成立联营单位工作处置领导小组,处理遗留问题,化解法律纠纷;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非优势业务,整合重组了房地产、商砼、钢筋加工等非优势业务,出清了投资、担保、物业管理等非主营业务;加快推进非主业投资的股权转让,严控非主业投资,加快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八冶集团先后出清民企挂靠国资企业10户,注销空壳或僵尸企业共28户。


四、重构管控体系,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针对组织运行不顺畅、管控力不强及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八冶集团坚持问题导向,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管理层级压缩为三级,构建两级管理、三级核算的管理体系,实行扁平化管理。将总部18个部室整合压缩为13个,精简机构,优化设置,提升总部效能;将原38家经营单位整合重组为12家,优化经营布局,解决内部同区域、同质化竞争,专业化不突出问题;以项目目标责任管理为重点推行项目法施工,解决项目管理粗放和效益流失等问题,构建目标明确、边界清晰、权责对等、精简高效的组织体系。


  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推进企业财务NCC系统、供应链集采系统、钉钉办公系统和信息化系统建设,转变管控方式,推行“三大”(大经营、大财务、大采购)“一控”(强管控)经营模式,强化人财物的集中管控,加强穿透式管理,持续加强工程分包、材料采购、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管控。


五、开展管理提升,着力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八冶集团主动对标省内和冶金系统的优秀企业,将“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相结合,开展“以干代训”,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开展管理提升行动, 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先后推进“攻坚拔寨”工程行动,改善融资条件,缓解资金压力;认真整改省公交建集团巡察和尽职调查反馈问题,对账销号,整改清零;加强工作对


接,强化业务融合,全面融入省公交建集团。坚持市场导向,在公司全面推行经理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推动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探索超额利润激励制度,形成强激励、硬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近三年来,企业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6项,省部级工法89项;科技成果、技术创新、BIM运用、QC成果100余项获全国性行业表彰及省部级表彰。全面加强项目管理,在全部建设项目中推行项目目标责任制,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强化项目全要素、全过程管控,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六、优化资源创新驱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目前,八冶集团生产经营逐步好转,全面完成省公交建集团各项考核指标, 经营指标稳中有升,省外及境外市场占有率达到55%以上,企业利润率增加了0.5%20XX年八冶集团完成营业收入44亿元,实现利润6565.32万元;清欠回收资金6.64亿元,上缴税费1.63亿元。企业管控明显加强,运行机制持续优化, 效益效率有效提升,各项工作持续加强。


  20XX年,八冶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高位推动,抢抓有利时机,把握政策形势,深化改革、创新经营、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做到补短板、堵漏洞、提能力,不断夯实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根基,为顺利实现整个五年规划争取主动、赢得先机,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 在科技创新工程上实现新突破,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夯基铸魂强党建 引领带动促发展


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党的建设工作综述


20XX75日)


  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党委聚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党建就是中心工作,抓党建就是抓经营发展”理念,抓好“促业务、强队伍、转作风、塑文化”四项重点工作。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先后被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赠予“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促发展”锦旗,被中共河北省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承办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突出贡献企业”、“承德市文明单位”、“十大青年文明号标杆”等荣誉称号。


一、强基固本推动领导执行力持续提升


  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党委下设三个党支部,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选举成立党的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支部书记,均为党委委员,选优配强支委班子, 注重加强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坚持标准条件,严格程序规范,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公司成立以来新发展党员11名。通过讲党课、集中培训、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部门常态化学习、党支部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员理论学习、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党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公司各党支部教育督促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交纳党费,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组织党员进行警示教育,并对集团公司下发的违规违纪案例进行集中学习。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党委重点抓好制度的规范执行,提升党支部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结合公司实际,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双重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制度;针对领导干部、敏感岗位人员、党员员工分层分级开展思想政治谈话和廉洁教育谈话;制定党建联系点,紧紧围绕公司改革发展和年度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进行调研,执行“两委书记接待日”和员工列席总经理办公会制度,通过听取员工意见建议,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举旗铸魂推动政治把控力持续提升


  京沈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698公里, 其中承德段全长191公里。由于承德独特的地理环境,高铁线路隧道全长126公里,占比高达66%,列车通过时长大约需要0.5小时。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承


担着“京沈高铁隧道通信信号深度覆盖项目”的重任,为了保障通信信号覆盖, 乘客在列车通过隧道时手机信号畅通,承德铁塔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家基础通信运营企业多次深入高铁沿线施工现场,实地调研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争分夺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京沈高铁提前开通段建设工作,确保京沈高铁沿线及站台通信网络覆盖良好。


  为加快推进京沈高铁承德段沿线网络建设工作,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挂帅,负责统筹整体工程推进、建设策略、重大事项决策、重点工作部署等。同时成立了建设攻坚小组和党员突击队,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京沈高铁网络建设的阵地上高高飘扬。在工程建设中,为克服桥梁隧道占比高、安全要求严、协调难度大、审批流程多、工期紧张等困难,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采用“铁塔一家建设,三家运营商共享”的建设方式,实现通信网络与高铁主体工程“四同步”,仅在沿线基站建设方面,通过各种优化调整措施,实现了社会资源效率效益提升,成功铸造了政府、高铁、运营商、乘客多方满意的“高速铁路+高速移动网”精品工程。


三、众志成城推动员工团结力持续提升


  在“新基建”的大潮下,5G成为新基建之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网络强国战略部署,加快我市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进度,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党委按照政府有关5G建设的要求,快速响应,周密安排,设立5G项目建设作战室;组建施工建设组、物业关系协调组、综合保障组三个工作组;针对疑难站址,启动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包站制度,上下齐心、市县协同攻坚克难。


  针对我市5G网络工程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受当时防疫管理严格的现状,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因地制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合路天线、RRU 设备下塔、拆除美化罩及平台、增加支撑杆及拉线、天线复挂、抱杆锚固、共享电力杆塔、4/5G天线互换等十余种精细化改造方案,灵活、快速、有效解决运营商需求。在5G集中建设交付期,面对任务重、协调难、资源紧三大难题, 采取5G站址分片分人承包机制,领导带头主动放弃休假,全员全身心投入到5G 建设中,从热浪滚滚的地面站,到暑气蒸腾的楼顶、山顶站,再到冰天雪地的室外建设现场,到处都有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员工跋山涉水、挥汗如雨、连续奋战的身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承德铁塔支撑移动、电信、联通三家基


础通信运营企业使得全市5G网络建设任务得以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


四、材优干济推动业务创新力持续提升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承德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目标,作为勇担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不仅肩负了安装秸秆禁烧监控系统的任务,还针对承德水务部门提出的“若在秸秆禁烧监控系统基础上,安装河道监测系统,既可大大节约二次开发成本,也能更好地治理河道排污行为”的需求,高度重视,创新思维,自我加压,请专家论证、实地勘察、优化选址、组织施工最终,仅10天就完成了376个点位的施工安装工作。平台的运行为环保执法工作创造了便利的执法条件和有力支撑,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


  承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03%,森林草原面积大,资源集中,每到冬春防火季,气候干冷,风力强劲,防火形势异常严峻。市委、市政府要求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通信杆塔资源,加装双光谱(可视和红外) 摄像机、网络高清高倍数摄像机等设备,并利用AI技术,为全市森林草原防火监控提供整体的信息化监管服务,建设覆盖全市的林草防火可视化监管系统。面对林草覆盖率高、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公司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保障,经过6个月的紧张建设,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光荣使命,安装高清摄像头1709个,为各级政府节约资金3亿元以上。该系统上线运行一年来对林草火灾的“打早、打小、打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市县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


  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紧紧围绕“三区两城”的区域定位,立足“两个共享”,借助“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努力发挥公司资源整合和规模化运营等优势,围绕为政府、为社会提供信息化服务需要,开展“党建+项目”专项攻坚行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省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先后组织实施了秸秆禁烧、河道监控、林草防火、铁路护路、综治乡镇、国土监控等项目,并通过整合覆盖承德地域近80%1800余路高清视频监控网络视频资源,整合林草、环保、河湖、护路、国土、乡镇等六大平台, 打造“前端共享、平台整合、功能复用、多位一体”的承德市可视化综合监管平台,全方位提升全市各行业视频监管水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较好地实现了“数据互通、资源共享、节约投资”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按照总公司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


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不懈强根铸魂,全面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不断激发党建红色引擎作用,深化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牢牢把握党的建设“5+2”总体布局,党委的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显著提升,党建工作成效不断显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中国铁塔承德市分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将通过完善体制,将党组织的领导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强基固本,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战斗力;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用廉洁力提升党组织对发展的保障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为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当好主力军、撑好顶梁柱、稳住压舱石、作出新贡献。”


千帆竞渡向潮头


新疆自治区深入推进国资国企发展综述


20XX77日)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两获A级,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取得历史性突破,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要成果。


  截至20XX年底,新疆区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56万亿元,净资产4037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4394亿元、利润总额202亿元。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排名均实现晋位升级。


  国资国企是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着眼于党的二十大对国资国企提出的新要求,着眼于新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新定位,着眼于自治区党委对国资国企的部署要求,全区国资国企坚决扛起使命责任,更好发挥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76日,区属国企新疆新业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一派繁忙景象。


  “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我们全力实现提质增效稳增长。”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金荣介绍,通过精准管控生产过程,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生产,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1.38亿元,甲醇、液化天然气、BDO14-丁二醇)产量分别完成24.12万吨、9.36万吨、2.7万吨,同比增长5%8%4%


  紧紧依托新疆煤炭资源优势,按照煤—电—油—气—化—材的煤基多联产发展思路,新业集团成为自治区煤化工产业链最长的企业,年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100万吨。


今年以来,新疆国资国企奋力奔跑的图景,引发全国关注,并被频频点赞。2月底,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锂盐项目在和田开


工,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锂资源采选冶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此前,备受全球矿业领域关注的中国最大铅锌矿探矿权花落新疆地矿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与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


组成联合体,共同建设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项目扬优势、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新疆经济发展版图上,国资国企持续“上新”,为加快构建新疆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疆国有企业在重要资源领域的主力军地位正在形成。”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邹义伟说。


  除成功获得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和火烧云铅锌矿矿权外,新疆国有企业同时在油气、煤层气、煤矿、黄金、锰、铁、萤石等资源获取上取得重要成果。


  20XX年,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矿集团、新疆新能源(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农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企收入、利润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国资国企为稳住全区经济基本盘作出积极贡献。


二、以改革创新厚植发展新优势


  这两天,新疆有色集团下属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实验室里,世界首创的“锂辉石短流程绿色提锂技术”正在进行中试试验。该项目的研发成功将变革现有锂盐生产工艺,引领全球碳酸锂工业新发展。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在新疆经济“大盘”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国资国企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厚植发展新优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围绕企业发展需求,我们已建立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新矿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小兵介绍,按照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科技创新目标, 围绕金属矿山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矿山建设等专业领域,20XX年已建立重点研发任务清单,计划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2项。


  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累计获得专利211项,为新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基础。


  自治区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区属监管企业中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3家,“专精特新”企业3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科技创新平台99个,拥有专利1680项。


在首届“国企数字化场景创新专业赛”中,新疆有4家国企获奖。


  首款、首创、首批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国际领先,折射了新疆国企的科技硬实力。


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打造现代新国企的关键一招。


  20XX年,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新疆国企改革整体完成率达98%,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两次将新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情况评定为A级,成为西部12个省区市中唯一两获A级的地区。新疆能源集团、新能源集团分别入选全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典型综合案例和专项案例。


  新疆蓝山屯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部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双百企业”专项评估中分获“优秀”“良好”等次。


  新疆国企还发起设立新疆首支政府主导的百亿规模产业引导基金,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宝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国有资本运营水平显著提升。


三、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


去年以来,新疆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亮点纷呈、高潮迭起——


  重组及新设成立了新疆水利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字新疆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商贸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亚新煤层气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新疆能源(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推动开展重大资产的专业化整合,积极补短板、强功能、建龙头、聚集群。


  “八大产业集群”领域投资由2021年的95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190亿元,国有资本在油气、数字信息、物流、基础设施等部分重点领域的布局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到整,取得历史性突破。


  邹义伟说,去年以来,区属国资国企紧紧围绕国企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 大力实施新一轮重塑性改革,在布局调整、改革重组、强化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生了根本性、全局性、转折性的重大变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新的一年,优化调整国资布局结构,不断提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仍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邹义伟表示,新疆国资国企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八大产业集群”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注重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把建设一流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任务,加快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在打造


新疆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发挥引领作用。“要争当优势资源开发主力军。” 邹义伟强调说,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以煤炭为基础、油气为关键、新能源为方向、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保障, 推动油气、煤炭、有色金属矿产、风光电等资源增储上产并形成产能。


  坚定扛起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牢牢把握时代机遇, 新疆国资国企正在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发展新篇章。


提升主题教育实效  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石化上半年生产经营综述


20XX714日)


  扛稳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集团公司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进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去,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对标一流、攻坚克难,坚决扛稳三大核心职责,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全力优化生产经营,全面统筹各板块效益运行,全方位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纵观上半年,上游增储上产创佳绩,产业转型升级再提速,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在中国石化这个干事创业的舞台上,一幅奋进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油气勘探开发屡获突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石化大力推进七年行动计划,大打油气勘探开发进攻仗,加大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力度,狠抓老油田精细开发,大力推进天然气控量增效、经营优化,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深地工程”捷报频传,4月,“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气基地”再现新成果,我国首次在四川盆地二叠系大隆组地层实现海相深层页岩气勘探突破;5月,“深地一号”新断裂带获油气突破—


  —部署在顺北油气田的顺北10X井试获高产油气流。高标准建设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牛页一区试验井组5月底全部完钻。6月,位于重庆的我国首个常压页岩气田南川页岩气田获浅层常压页岩气突破。上一个供暖季,中国石化累计供应天然气260.4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国家增产增供任务,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批标志性示范性项目稳步推进——


  中国石化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批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发展项目加快实施,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石家庄炼化转型发展等项目启动建设,天津南港乙烯、仪征化纤PTA等项目加快推进。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


出高纯度氢气,实现绿氢生产到利用全流程贯通;内蒙古鄂尔多斯风光制氢与煤化工耦合一体化项目启动建设;我国首个纯氢长输管道乌兰察布“西氢东送” 国家战略性示范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建成投运国内首条百万吨级二氧化碳长输管道,有力推动CCUS上中下游一体化、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石化坚持“振兴石化,依靠人才、科技先行”,坚决扛好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职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持续锻造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技术快速迭代能力,科技创新实力愈加强劲。主动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国家能源碳酸盐岩油气重点实验室获批,成为“十四五”首批6个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之一。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内抓“十条龙”、外抓联合体,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卡脖子”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体系化提升“四个能力”,战略性新技术不断突破,科技人才队伍实力明显增强,能源化工领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深化改革效能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持续增强——


  中国石化聚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全面激发改革、创新、管理内生动能,企业发展活力效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巩固提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加强改革评估、经验总结和长效机制建设,中国石化获评20XX 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A级;目前共有6家“双百企业”和4家“科改企业”,燃料油公司、西北油田、经纬公司今年成功入选;在中央企业所属“双百企业”和“科改企业”20XX年度专项考核中,中国石化综合排名第5, 易捷、北化院、催化剂公司、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公司等被评为标杆企业。今年4月,中国石化纳入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范围,全面启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深化教育帮扶,“产业+消费”特色模式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


蹄疾步稳行致远


亨运集团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713日)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近年来,十堰亨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亨运集团”)始终高擎党旗,把党建工作作为推动和促进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公开讲话”,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真正将党建工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生产力,实现党建提升与企业发展双赢。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20XX526日下午,亨运集团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等重要内容,听取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张健《交通运输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辅导报告, 实地参观亨运驾校近零碳试点示范项目(湖北省首批)等,积极探寻企业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亨运集团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根”和“魂”,抓牢党建“方向盘”,让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的思想引领力。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等,组织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集中学习等,把新部署新要求贯彻到日常工作和言行当中。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强国”等持续加强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从严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切实抓好从严治党各项任务的落实。突出抓好日常教育监督管理,结合支部主体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加强警示教育学


习,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常态化,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


  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作用突出”的标准,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实党务干部能力提升,集中开展专兼职党务干部轮训, 促进党务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担当职责使命。把好党员入口关,进一步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切实把素质过硬、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围绕集团年度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坚持党建与生产经营齐抓共管,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化岗位大练兵系列活动,实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岗练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开展调查研究,在基层一线及时发现总结特色亮点、典型经验,并广泛宣传,助力集团各项事业发展。


二、擦亮党建品牌凝聚发展活力


  深化“东风红”党建品牌建设,不断完善司机之家功能,建好管好用好党群活动阵地,让广大司机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关爱;规范成立亨运集团出租车网约车党支部,以党员来影响群体、以支部来带动行业。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亨运集团以“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为载体,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实现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长效化、品牌化。


  “东风红”是十堰亨运物流公司打造的党建品牌。该品牌以党建为引领, 以生产经营为中心,通过创新党建模式、推行网格化管理等,着力促进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推动十堰市道路货运领域党建试点工作稳步发展。


  其中,深入探索“党建+生产、党建+团建、党建+安全、党建+工会、党建+ 司机”模式,构建了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联合工会持续推行网格化管理,将支部党员与公司车辆、驾驶员实行一对一包联责任制, 畅通党员与驾驶员沟通渠道,主动为驾驶员排忧解难,为促进其积极、安心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集团老一辈货运司机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积极参与工作、抗疫、救灾、乡村振兴等, 公司陈高伟、李平先后荣获全国“最美货车司机”称号,田立平、曹润生、康宗平荣获十堰市“最美货车司机”称号;凝聚新生力量,推进“安全示范岗” “优秀货车司机”“东风红”示范车队、“东风红”示范线路、“东风红”示范车等行业文明创建,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优质服务队伍中来。


  亨运万顺达公司于20XX5月成立亨运集团出租车网约车党支部以来,不断深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工作方法路径。通过开展“三会一课” 和“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通过驾驶员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及“服务质量提升”活动的开展,党员典型带动身边人在服务质量、安全意识方面不断提高。


  该党支部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建立了一个斑马网约车十堰“爱新驿站”和一个“爱心驿站”,驿站内设有休息区、阅览区,配有空调、饮水机、微波炉、急救用品等,为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员以及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解决歇脚难、吃饭难等问题。在党建引领下,亨运万顺达公司不断涌现出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热心公益、帮困济贫、拾金不昧的“斑马好司机”,他们每年积极参加“爱心送考”、义务植树、美化环境、义务献血、交通文明劝导等活动,为文明十堰建设增砖添瓦,在行业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在抗疫期间,斑马网约车积极参与运送核酸样本工作,5个月转运车辆4000多台次,共计转运核酸标本3500多万个。


三、释放党建动能彰显发展成效


  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国家AAA级物流企业;全省交通系统先进单位、湖北省交通物流示范企业、省级文明示范窗口、全省十佳客运站、十佳驾校、十佳维修企业;十堰市最佳文明单位、十堰市50强企业这一项项荣誉正是对亨运集团发展的肯定和见证。党建工作做实了是战斗力、做细了是凝聚力、做强了是竞争力。随着党建工作愈发强健,亨运集团不断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把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企业发展活力,实现由过去单一的客、货运输企业向“一核多点, 产业联动,支撑发展”的十堰交通运输产业经营发展现代服务中心转变。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交通运输服务产业”为核心,亨运集团业务涵盖出行、物流、汽车销售与维修技术服务、驾驶员培训考试、汽车综合检测服务、旅游商贸服务、公路管理养护等,拥有职工近5000人,各类车辆2200余台,年营收达10亿元。集团经营辐射城乡,交通龙头地位凸显,社会贡献份额屡创新高,政府及社会关注度日益提高,企业信誉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近年来,亨运集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通过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深入推进客运站场软硬件提档升级,开展“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旅客之家·心服务”活


动等,营造了文明有序、温馨便捷的交通窗口形象,提升广大旅客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深化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新能源车更新换代,现有营运车辆中新能源车1372台,占比增至53.7%,为我市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作出积极贡献。


  外拓市场,内强人文。亨运集团深知,企业发展离不开广大员工辛勤付出, 因而更加注重全心全意服务职工,做到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其中,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关心关爱货车、网约车、公交司机等特殊群体,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解决司机实际困难;深入实施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持续推进“女职工重大疾病安康保险”和“两癌筛查” 工作;开展春节送温暖慰问、金秋助学、职工体检等活动;着力打造职工文化精品,开展劳模先进事迹宣讲、职工读书、征文、演讲、书画摄影等活动,并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良好的职工家庭文化等,不断用服务职工实效温暖人心,用企业文化力量凝聚人心。


  党建领航风帆劲,蹄疾步稳行致远。亨运集团将持续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体干部职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再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让“亨运团队,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为十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集团公司 20XX 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综述


20XX 7 6 日)


  集团公司100余家企业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五带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班前会”“以案说法”等活动5万余场,66万余人次参与“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网络知识竞赛。


  6月,集团公司紧紧围绕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大力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五带头”、安全知识宣传、应急培训演练等活动,不断提高全员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主动担当强化落实


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


  “时时放心不下”,贵在时时、难在时时、成在时时。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石油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 时刻把责任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筑牢守好安全生产的堤坝。


  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安全生产月”活动首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到大庆油田生产一线,开展“四不两直”安全生产检查,强调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进一步严格安全管理,确保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平稳运行和队伍大局稳定。


  为保障“安全生产月”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集团公司专门下发《关于开展20XX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明确活动开展内容及要求,为集团公司各企业开展活动指明了方向。6月上旬,集团公司召开“安全生产月”活动视频推进会,分享相关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生产责任。6月下旬,集团公司召开上半年QHSE审核汇报会,强调要持续夯实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基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确保企业安全环保形势整体平稳。


  集团公司各专业公司率先落实、积极行动,强化第一责任人带头作用,确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等要求落地落实。油气和新能源分


公司主要负责人多次到安全生产承包点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油气生产平稳运行。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专题落实各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以及安全承诺践诺。销售公司开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教育,主要负责人带头推进全员岗位责任书签署落实。中油工程制定全员安全履职责任清单,并举办安全管理培训班,持续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履职能力。


拧紧“安全阀”织牢“防护网” 扎实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聚焦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是落实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要求,在“安全生产月”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集团公司各企业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统筹推进中央企业安全管理强化年、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及集团公司五个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城镇燃气专项整治等行动,层层压实责任,拧紧“安全阀”、织牢“防护网”。


  干在先作示范,积极做好“五带头”。大庆油田公司主要负责人深入基层现场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15项工作,带动各级主要负责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带头”。独山子石化公司各级主要负责人强化安全生产对口承包和重大危险源包保工作履职,对各直属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指导检查, 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西北销售公司主要负责人先后14次到安全生产承包点开展工作调研督导,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带头落实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


  齐发力强整治,防患未然保安全。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展全员“动火作业风险我知道”“外包外租大排查”等活动,并对电焊工等高危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检查现场高危作业许可落实情况,确保各项高危作业安全受控。东方物探公司重点整治危险化学品作业、涉海作业、海外工程技术等方向的隐患,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华北化工销售公司积极组织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排查, 深入推进风险分级防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全覆盖重实效,强化管理促提升。西南油气田公司全面完成重点井场站场、老旧管道等隐患摸排及自评估工作,做到立查立改。辽阳石化公司将承包商管理纳入HSE管理范围,建立问题倒查和责任追究终身负责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量化考核指标中,实现安全工作清单化。湖北销售公司全面排查全业务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场所和服务保障场所及管理过程的隐患,明确整治措施,切实做


到重大风险隐患排查见底、防范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筑牢安全生产全员防线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中国石油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 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安全培训、应急演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宣传等活动,员工安全红线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进一步筑牢了安全生产的全员防线。


  加强宣教,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辽河油田公司、华北石化公司、四川销售公司强化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持续开展常态化反违章活动,增强全员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玉门油田公司、吉林石化公司、上海销售公司各单位各级第一责任人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职责,自觉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引导员工把安全生产理念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吉林油田公司、四川石化公司、川庆钻探公司通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家谈”“班前会”等活动,有效增强了全员安全意识。


  以练为战,提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新疆油田公司各单位根据现场实际,组织开展油气泄漏、高温中暑、触电、火灾、井喷等应急演练。大庆石化公司开展危险化学品泄漏、着火应急救援演练,有效提高了员工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运输公司在西安组织开展道路运输油气场站突发事件、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及钻井拆搬安一体化综合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应急管理能力。


  盯节点抓重点,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群众基础。在616日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当天,长庆油田公司、辽河石化公司、天津销售公司通过设置咨询展台、发放宣传海报、播放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向公众集中宣传安全知识、避险互救逃生技能,获得广泛认可。自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要求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题宣传活动”以来,大港油田公司、锦州石化公司、宁夏销售公司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开展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宣贯,大力宣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和安全知识,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切实提高了活动传播力、影响力和覆盖面。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中国石油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提高站位,切实尽职尽责,全面推动集团公司本质安全水平提升,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贡献石油力量。


以高质量主题教育推动世界一流黄金产业集团建设


中国黄金集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研讨班综述


20XX711日)


  6月,风吹半夏,万物将丰。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校区开展3期、每期5天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研讨班”,中国黄金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总部部门副总经理级及以上人员、专职董事等200余人分期分批脱产参训。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黄金集团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努力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集团中心工作、履行央企职责使命结合起来,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为培养堪当时代大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国黄金集团党委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这是连续第三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专题培训。从三年来中国黄金集团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和干部队伍精神状态得到根本性转变来看,举办专题培训起到了纲举目张的良好效果。


  “作为集团公司的‘关键少数’,大家要充分利用这次学习机会,专心致志投身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真正来一次思想‘补钙’、头脑‘充电’、能力‘加油’。”在开班式上,中国黄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卢进为这次集中培训作了总动员。


  潜心研读原著,把握精神实质,聆听专家讲座,深入学习思考,交流探讨体会培训班犹如一场“及时雨”,让中国黄金集团党员干部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凝聚了思想共识,汇聚了智慧力量,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带头筑牢政治忠诚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听党指挥、跟党奋斗,是中国黄金集团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带头筑牢政治忠诚,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


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是本次研讨班的重要内容。


  参加研讨班的学员覆盖了中国黄金集团总部各部门、各板块企业、各重点权属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中国黄金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参加培训,作为普通学员与其他同志同吃同住,认真学习原文,开展交流研讨,领悟精神要义。


  卢进和中国黄金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冰分别讲授主题党课,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做了科学分析和系统部署。


  卢进在开班第一堂党课上指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推进集团公司不断发展、黄金事业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让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成为中国黄金集团最鲜明的风格、最坚定的信念、最执着的追求。


  卢进指出,要按照国资委党委部署要求,提升“七种能力”做好“七项工作”,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黄金新篇章,即提升党建引领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改革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集团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全面提高集团公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现代化水平;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以企业安全发展“一域之稳”保障集团行稳致远“全局之安”;提升服务人民群众能力,用实际行动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刘冰在课堂上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要求大家充分认识把握中央企业在推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的战略支撑作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着力推进中国黄金集团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黄金篇章。


  中国黄金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严弟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袁先立,党委委员、总会计师于学平,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占国,副总经理姜良友、王佐满等领导班子成员也就各自分管领域与学员们进行交流分享。


  学习研讨中,学员们一致认为,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 拥有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举伟大旗帜、谱写金色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创造中国黄金新的辉煌。


  凝聚共识、振奋精神。一堂堂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又紧贴实际、抓住关键的课程,在学员们心里扎下了根。


聚焦干部素养提升


练就过硬“看家本领”


  “大家要坚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紧密联系企业发展实际和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搞好学习的消化吸收。”卢进在开班仪式上勉励学员们努力把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集团发展战略、提升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真本领,使学习培训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了让学员们真正学有所获,中国黄金集团与中央党校精心组织实施,按照理论教育课程、党性教育课程、能力培训课程3个板块,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等10个讲题,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理论深度,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相互补充,相互结合,讲起来接地气、听起来很解渴,帮助广大学员拓宽了理论和思维视野,指导了工作思路和方法。


  “本次培训的全部课程,兼具思想性和实用性,既有理论高度和深度,又有实践广度和宽度。”来自内蒙古矿业公司的学员表示,通过五天集中式培训、专题式辅导、沉浸式研讨,大家普遍感受到最大的收获是锤炼了党性、铸就了忠诚;最大的启发是明确了目标、凝聚了共识;最大的感受是思想更统一、担当更有力。


  “我们进一步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进一步体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进一步感受了在党光辉照耀下的中国黄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辉煌前景。”来自湖北三鑫公司的学员表示,此次培训体会深刻、受益匪浅。


  “要把学习的热情转化为践行黄金报国使命担当的激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成效,在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打头阵、建新功。” 来自苏尼特金曦公司的学员认为,要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成为管理企业的“行家里手”。


  经过5天集中培训学习,参训学员心中条理更加清晰、重点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


苦干实干狠抓落实


奋力跑出“黄金速度”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纵观中国黄金集团的发展史,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单位,到发展成为拥有全产业链的千亿元级综合性黄金产业集团,就是依靠苦干实干走到了今天。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唯有接续奋斗,坚定不移走适合中国黄金集团自身实际的正确道路, 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宏伟蓝图激荡人心,号角声声催人奋进。参加培训的学员纷纷表示,这次集中培训,既是思想上、精神上的洗礼,又是行动上、作风上的热身;既提升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动力,又增强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干劲。要把“重实践、建新功”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黄金产业集团的生动实践。


  白天的专题辅导课程全面深入,晚上的教学楼也灯火通明,映衬出学员交流讨论的热烈场景——


  “大家对培训内容的吸收消化程度较高,是一次干货多、接地气,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高质量培训。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创效。”一位来自河南中原冶炼厂的学员表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他们瞄准黄金行业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改革发展效能不断提升。接下来要继续聚焦补链、延链、强链,深化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和应用,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工作,作为集团科技信息工作者中的一员,接下来我将紧紧围绕集团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履行工作使命。”来自科技创新一线的学员表示,要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最新部署和要求,紧跟科技创新及数字经济大势,在集团公司勇当黄金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过程中尽己所能发挥作用,力争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突破。


这不仅是学员们的学习认知,更是中国黄金人的实干担当本色。


  潮起正是扬帆时。培训结束后的党员领导干部,正在各自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奋力跑出“黄金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