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而行以奋斗点燃青春岁月
追光而行以奋斗点燃青春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不到16岁来到延安梁家河插队的经历。37年后,这个黄土地上的“好后生”成为国家主席,这个梁家河的村支书成为党的总书记、全党核心。回看往昔,陕北这片热土上的风风雨雨无疑是总书记人生经历中重要的起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经历启示我们,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应当追寻“榜样之光”,向榜样看齐,把火热青春融入复兴伟业,以奋斗点燃青春岁月。
追光而行,要手执书卷、在常学常新中汲取精神力量。从北京到偏远贫穷的陕北,总书记行李里是满满一箱子的书,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是他的唯一爱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晚上则点起煤油灯,书看完了他就四处借,窑洞里,炕沿上、枕头边,“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日积月累的坚持,积淀成为他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创新发展的大格局、为政担当的大胸怀。五年党办工作经历,日新月异的各种事物,让我常感知识储备不足、视野格局不够,比如新能源产业发展、乡村共富等新政策新形势,我们自身对相关领域仍存在知识滞后,又如何能服务好决策?总书记持学习的精神让我真正体会到要多读书,学好“习”,思想正、笔杆硬才是真道理。对面对本领恐慌,我们青年干部应拿出总书记读书的毅力和功夫,砥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学习态度,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勤学善学、日日用功,行而不辍、点滴寸进。
追光而行,要心中有民、在基层服务中磨砺为民初心。对于习总书记而言,“人民”二字始终重于千钧。七年时间,他和乡亲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让他成为了梁家河乡亲们最亲的人。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回忆说:“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更要扎实为民服务作风、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一线工作的舞台发挥作用。在办公室工作中,无论是社情民意的信息调研,还是移风易俗等关乎民生的督导工作,虽然不是事事与群众直接接触、但却事事为了群众、关乎群众。因此,无论是何时何地,我们要在永葆为民之心,树立起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
追光而行,要脚踏实地、在负重奋进中践行使命担当。习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的知青”。在这“三个最”的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依靠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了梁家河恶劣的生存条件,不仅如此,他敢于担当,敢为先锋,1974年,看到报纸上四川人民大办沼气的消息,他立刻到当地考察学习,并做出了要在梁家河建沼气池的决定。那时的条件下,没有一个人敢说这事儿能成,但他硬是克服重重困难做到了,让梁家河亮起了陕北第一盏沼气灯。可以说,陕北七年,锻炼了他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做为一名党办干部,我们当学习总书记精神,拒绝“躺平”作风,摒弃看客心理,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能接“烫山芋”,在风霜雪雨中茁壮成长,在困难挑战中乘风破浪。
李大钊先生曾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七年知青,风华正茂;心系人民,温情长存。“梁家河”是每个人的初心,更是共产党人为民造福、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我们要紧跟习习总书记步伐,练好为民服务的铁肩膀、硬脊梁、真本事,追光而行,以奋斗点燃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