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材料
尊敬的*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根据安排,现简要汇报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恳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据“七人普”数据显示,我区户籍人口(不含*新区)*.*万人,其中*岁以上人口*.*万人,老龄化率*.*%,常住老年人口*.*万人,数量居全市第一,总体呈现出基数大、比例高、增速快、高龄多的特点。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政协及全体政协委员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我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成效明显,现已建成区级公办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中心*个、公办普惠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个、农村敬老院*个、社区养老服务站*个、农村互助养老点*个、社会办养老机构*个,各类养老床位*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镇街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基本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被评为第五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获全国十佳城市、首批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养老服务工作获*年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两次获市政府激励通报,成功承办全市首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快速起步。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扶持下,我们坚持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为依托,以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以提升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质量为重点,以发展民办综合养老机构为补充,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投入机制,有力地调动了社会投资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的热情。三年新建养老机构(设施及站点)*家(床位*张),总数达到*个(床位*张,含护理型床位*张)。其中公办敬老院*个(床位*张),投入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个(含公建民营*个,床位共*张),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个(床位*张),社区养老服务站*个(床位*张),农村幸福院及五保家园*个(床位*张),此外还有一家试营备案中的民办养老机构*个(床位*张)未纳入统计。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已由城市延至农村,初步构建起集综合养老机构、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点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
(二)养老服务保障更加有力。近三年来,我们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总体部署,重点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惠老政策落实,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好区级财政保障,持续加大倾斜力度,市区两级福彩公益金*%用于了养老服务及设施建设,镇街敬老院管理运行费全额纳入了区级预算统筹安排,每年安排老年福利专项资金超过*万元,投入*万元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敬老院消防设施及生活设施、敬老院视频监控系统、社会福利中心功能用房;一手抓好对上资金争取,加强协调对接,狠抓项目包装,近三年争取专项补助资金近*万元,得到了最大倾斜和支持,最大限度保障养老服务发展“有钱办事”。
(三)养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加快完善惠老制度,建立惠老保险、*岁以上老年人慰问制度,提高高龄津贴、重度老年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标准,优化低保、医疗、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建立了“*+N”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主要文件,聚焦养老难点痛点,出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分步实施具体方案》《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等系列配套文件,从规划建设、购买服务、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有效激活养老服务业市场,其力度走在渝西前列。
(四)养老机构运营模式灵活多样。近年来,我区加大养老机构改革创新力度,探索总结了体制多样、机制灵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多种营运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建民营”三分天下,有效激活了养老服务产业的“一池春水”。一是“公建民营”全市首创。我区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后,以公开招标方式承包给渝西老年公寓营运管理,成为全市首批试点改革的区县,不但盘活公建养老院资源,还走出了全市鼓励推广的“公建民营”之路。二是“公建公营”提质增效。敬老院作为政府托底保障的主要机构,目前以“公建公营”为主。近年来,我区在实现“一镇一所”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目前由各镇街运营管理,其管理运行经费以区级财政预算安排为主,不足部分镇街财政自筹落实,基本满足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现床位空置还较多。三是“民建民营”有序发展。我区加大社会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完善奖扶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财税支持等多措并举,培育了以双江“寿而康颐养中心”为代表的*家机构,有效满足我区社会老人养老需求。特别是*年招商引进“成都寿而康”来潼投资*万元,建成我区第一个综合性、多功能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市级示范中心),有效提升了我区养老服务水平。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区在养老服务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上看,与发达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行效果不理想。近几年,我区大力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以及“全覆盖”工程,加快建设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了“全覆盖”。但由于时间紧,为如期完成“全覆盖”建设任务,部分社区养老服务站选址“先天不足”,有的位于封闭小区内部,且没有独立的出入通道;有的地址较为偏僻,楼层不佳,群众难以发现,知晓率不高;有的与社区用房在一起,场所狭窄,给群众前往接受服务带来不便。这些“先天不足”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后期使用效果普遍不佳。同时,虽然首创了“中心带站”模式并在全市得到推广,但实际运行中发现中心运营方对运营管理养老服务站积极性不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服务站使用效果。
(二)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上不够精准。政府和企业提供的一些居家养老服务受欢迎程度不高,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如助餐助浴、居家养老床位建设、适老化改造等,本是政府出台的便民惠民政策措施,但实施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老年人的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部分人未形成“花钱买服务”的养老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不精准、信息不对称,导致服务提供方对市场需求情况了解程度不足,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产品不够丰富,也抑制了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转化为消费。
(三)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尽管近年来大力实施敬老院安全改造和环境提升,全区敬老院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但软件服务方面仍有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工作人员配备不够,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现有工作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同时,由于敬老院用于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床位普遍饱和,没有空余床位用于收住社会老人,自身缺乏造血功能,导致公建民营改革推进情况不够理想。
(四)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由于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工作量偏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差、社会认可度不高,劳动付出与收入待遇、职业发展之间不平衡等问题,养老服务行业普遍存在“引才难、留才难”。同时,目前我区还没有针对养老行业的人才评价与人才激励政策,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现有管理、护理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培训,服务人才职业化、专业化不足。
(五)养老服务监督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养老服务监管涉及部门多,安全责任大,对象敏感,监管、执法要求严谨。而且养老机构与护理机构存在交差区域,监管界限难以厘清,因此更需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监管“非禁即准”的要求,导致大量经营范围包含养老服务的市场主体出现,这些市场主体有的从事养老机构服务,但是相关资质无法满足。特别是一些未取得消防资质的养老机构长期带“病”运营,安全隐患突出,关闭异常艰难,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度的背景下,如何健全养老服务的监督管理制度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养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渝悦养老”行动,用好用活国务院督查激励政策,以*年全国社区和居家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数字养老升级赋能,力争将渝北区打造成全市养老服务高地,更好满足老年人对美好幸福晚年生活的需要。
感谢*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对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诚挚欢迎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我们提出更多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