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关于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报告

关于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报告

5篇)

第一篇: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的思考

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是以国家和社会发展综合实力为基础,按照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全面准确及时掌握本地区的国防动员资源,建立起完善的国防动员体系,以提高国防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平战转换能力,达到高效参战和支援保障作战的目的。在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中应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内容:


一、严密组织,在摸清实情上求准确。首先要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国防动员潜力调查通常是在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各地、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综合办公室负责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统计上报工作,并对具体业务进行指导。要及时摸清本地区国防动员资源的储备情况,为把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做好基础性工作。其次,培训队伍,明确标准。在调查前,要集中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掌握关于国防动员的政策法规和相关业务,明确国防动员潜力调查中需要掌握的标准和明确的重点,对人员、装备、物资设施和科技资源,按照国防动员储备的性质,分清层次,突出重点,查准核实。第三,区分类别,积极协调。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应按照用于军事目的的要求,区分各种类别,对人员、装备、物资设施、交通运输、人民防空、国民经济等,逐项分析、列出明细、一目了然。


二、拓宽领域,在挖掘动员潜力上求深化。国防动员潜力调查要把触角伸向未开发的领域,扩大国防动员的空间,使人民战争的传统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当前,一是在人员潜力调查上,由普通群体向知识密集群体延伸。二是在装备设施上,由传统企事业单位向科技含量高的新兴骨干企业延伸。三是在物资器材上,由专项物资向军民通用、平战结合方面延伸。


三、突出重点,在科学管理潜力调查上求创新。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是为未来战争负责,要求调查的资料数据全面准确,重点突出,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国防动员的真实水平,同时要把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逐步过渡到法律的框架内,改变目前用行政手段协调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的方法,使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环节,紧紧围绕形成快速动员能力这个重点,科学筹划,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大科技含量,使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走上系统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做好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站在大国防的角度高度重视给予关注。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协调配合,作为国防动员职能机构人员要善于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把精力集中起来,把任务明确下去,把责任完善起来,使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孙玉林作者单位鞍山军分区)


第二篇:高新技术开发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思考

高新技术开发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思考


高新区是我国享受特殊经济政策、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活动的一种地域类型。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吸收国内外投资最集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区域。积极开展高新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对于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新区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势在必行


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载体,在聚集创新资源、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国防潜力,搞好高新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必将为增强国防实力提供丰厚资源和强大后劲。


搞好高新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是完善寓军于民动员体系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既是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协调发展。国防动员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纽带桥梁。高新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型组成部分,在制定发展规划、进行产业布局、安排重大项目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国防动员需求,切实做到在统筹规划上、军民兼容上、资源配置上与国防需求融合。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可以为实现这些融合提供量化依据,促进高新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搞好高新区动员国防潜力调查是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内在要求。现代国防动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广,牵扯领域多,对动员能力要求高。提高国防动员能力,要求把各种要素按照动员规律和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组织化、秩序化、集约化、效率化行为;提高国防动员能力,要求通过实施组织指挥、综合协调、科学管理、快速反应等形式形成作用力,使动员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动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前提是必须搞好动员潜力调查,把基础性准备工作做扎实,使动员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国防动员能力,要求树立能力储备与资源储备并重观念,积极创新动员潜力调查模式,切实把高新区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


搞好高新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是健全国防动员体系的有效途径。国防动员潜力是国家进行应战、应急行动可以动用的潜在实力。我国国防动员资源丰富,但由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制约,许多新兴可动员资源还没有得到深入挖掘,高新区国防动员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认真搞好高新区动员潜力调查,摸清高新区动员潜力底数,统筹聚集在高新区的经济、科技、装备、人才、信息等资源,充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动员建设体系之中,建立起高新区国防动员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动员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提供坚实、雄厚的国防实力保障。


二、高新区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的基本思路


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是动员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搞好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有利于实现动员需求与战时供给的紧密结合,增强平时准备的针对性和战时动员的有效性。


(一)依照法律规定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防动员工作,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在法制轨道上运行。在计划经济时代,开展国防动员工作主要是“靠讲政治、靠行政手段、靠军地感情”,显然这种做法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亟待建立起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防动员体制,科学规范政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国防动员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国家通过颁布《宪法》、《国防法》、《统计法》等法律,确立了我国国防动员的基本制度。部分地方权力机关还颁布了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的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上下衔接、完整配套、操作性强的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制度,实现了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有法可依,为高新区依法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提供了可靠法律保障。


(二)着眼一体化动员开展国防潜力调查。一体化动员是指以军事需求为指标,将动员领域的各要素联系在一起,科学整合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的国防动员行为,是适应“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的国防动员体制的基本模式。实行一体化动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资源的综合效益,提高平战转换能力。高新区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应当着眼一体化动员需要,从建立工作机制、规范调查方法、完善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入手,健全统计调查制度,确保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的有效性、调查方法的规范性、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搞好高新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首先应搞清楚那里有什么?平战动员需要什么?为国防需求创造条件;其次,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普查,全面掌握高新企业、高新技术人才的数量、质量、现状,对可动员潜力做到心中有数;第三,要把反馈式调查作为主要统计调查手段,运用政策和法律积极引导被调查对象主动完成统计调查任务,自觉、及时、准确上报统计调查数据资料,切实履行国防动员潜力调查义务。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防动员形态也在向信息化转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立与信息化社会和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信息化国防动员,是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国防动员信息化网络系统。目前,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国防动员信息化网络,可以共享硬件系统资源,快速实现国防动员信息系统的应用;二是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开发国防动员信息系统软件。把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嵌入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一部分,开放部分数据交流,及时了解政务工作信息和发布动员工作动态;三是实现国防动员潜力数据自动化管理。数据是国防动员的基础,潜力调查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可供动员使用的资源数据。所以,潜力调查信息子系统应当具备数据自动化采集功能、数据自动化分析功能、数据自动化评估功能和数据动态化控制功能,实现数据管理自动化。


三、高新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应把握的原则


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结果作为动员储备和动员实施的重要依据,对于把国防潜力迅速转化成国防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准确掌握高新区国防动员潜力状况,应明确调查工作的组织机制和职能定位,解决好存在的问题,确保潜力调查的顺利实施。


要建立以国动委为主导的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机制。依照法律规定,国防动员工作是政府行为。《国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防教育、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等工作。国防法的规定确立了地方政府在国防动员中的主体地位,军事行政机关不具备开展国防潜力调查的行政权。然而,高开区不是一级地方政府,不能行使政府的职能,只是一个派出机构。为健全高开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领导机制,应参照县(市、区)设立国防动员委员会的模式,成立高开区国动委,以国动委为主导,切实履行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的义务和职能,依法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


要按照国防实际需要提出军事需求。国防需求是动员准备和动员实施的基本依据,有什么样的国防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动员预案。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国防动员潜力状况和军事需求建立动员潜力调查制度,编制动员计划和动员实施预案。国防需求应当由军队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并首先搞清楚军队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地方政府手中有什么、能够拿出多少?只有这样,军队有关部门提出需求时才能有的放矢,真正把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


要重视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组织实施。高新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国动委应根据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实施方案和统计方案确定的范围、内容和要求,部署动员潜力调查工作。统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国动委提供有关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资料,提供的统计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时,国动委依据《统计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组织开展高新区动员潜力专项统计调查,确保动员潜力调查质量。


要根据调查结果搞好国防潜能评估。统计机关和有关部门拟制统计调查方案后,应及时征求军事机关意见,报国动委批准后实施。在完成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后,应对动员潜力数据进行分析,写出《国防动员潜力评估报告》并上报国动委,国动委及时将有关数据和《国防动员潜力评估报告》提供给军队有关部门。当前,国防动员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有关部门没有确切掌握动员资源数据,军队有关部门未能提出精确需求方案,导致供需机制不能对接。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国防潜能评估,为制定国防动员预案提供量化标准和基本依据,逐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


第三篇: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的若干思考

如何加强我市国防动员潜力建设调查报告


当前,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为我市国防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防动员系统要抓住机遇,增强主动作为、开拓进取意识,充分发挥联接军地的特殊优势,按照“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找准我市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在军民融合中积聚国防动员潜力。为了尽快弄清我市的国防动员潜力建设,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快速精准动员的要求,必须全面而深入地进行国防动员潜力调查。上周,根据市委党校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部队、机关、企业、学校,通过座谈会、讨论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市国防潜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我市国防动员实力和分布状况,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不断积蓄充足的人力物力 国防动员潜力是一个国家、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反映,它事关国防的安全。应该说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国防观念普遍有所增强,动员潜力也更加雄厚。但从总体上看,发展还很不平衡,国防潜力储备与国防动员的要求还不适应。因此,必须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大我市国防潜力建设的力度。


一是要有坚强的国防动员领导机构。市、县要成立以党委领导、政府首长挂帅,分管武装工作的政府副职领导和同级军事机关领导专抓,军政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市、县党委政府,在制定经济目标规划时,要把国防动员潜力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使之与经济协调发展,互为作用。


二是要有建全国防动员队伍。以市、县国防动员委员会各办公室、成员单位为骨干,并从建设、科技、农业、粮食、物资、公路、防疫、交警、航运、港务、机场等非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共同组成国防动员潜力的主体力量。并针对我市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客观现实,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要认真履行职能。市、县国防动员委会员会针对国防动员潜力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会同军事部门一道制定改进的措施,解决重经济轻国防后备建设的问题,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国防动员潜力工作,人人主动抓国防后备建设的局面。


四是要扎实搞好保障工作。市、县要以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名义专门下发文件,明确任务、时限和要求,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配合的义务,以及消极对待甚至抗拒的处罚办法;规定凡有任务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都要指定专人负责,构建一个覆盖广泛、层次清楚、责任明确的网络。同时,市、县两级政府每年要从财政中拿出一定的资金加强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战时的综合保障能力。


二、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必须把干部骨干的培养突出出来,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从调查情况看,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战时可动员的非编入预备役队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比较强,参军参战支前的积极性比较高,但他们的军事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偏低,远远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这其中既有干部骨干不注重学习提高的原因,也有军事机关、武装部门抓训练有失偏颇的因素。比如近年来组织民兵训练,存在着“五多五少”的现象:基于民兵训练多,普通民兵训练少;成建制的民兵应急分队训练多,其它普通民兵连训练少;专业技术分队训练多,没有编入民兵连排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补差训练少;“四会”教练员的训练多,其他民兵骨干的训练少;分业训练抓的多,合练、演练训得少。为此,一是要不断用“打赢”的标准统一思想,把训练摆上重要位臵。经常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领会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胡主席关于“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不断强化“寓兵于兵”、“居安思危”、“准备打仗”的思想,以良好的姿态投入科技练兵中去。二是要充分发挥转业退伍军人的骨干作用,不断提高民兵干部骨干的军事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各级要充分利用民兵营学习场所、专武干部集训、军事训练等时机,及时对民兵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以便战时这些干部骨干能够转入部队进行作战任务,或带领民兵参战支前,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补差训练力度。一方面要做好对战时可动员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登记储备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对口”和“补差”训练,特别是要在搞好专业技术分队和对口专业分队训练的基础上,加大非编预备役队伍的科技人员的训练力度,从而不断提高各类各层次干部骨干的军事素质,尽量缩小与战争要求之间的差距。


三、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必须加大人防建设力度,不断增强防空袭的能力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如何加强防空袭和反空袭,保存实力,减少损失,已成为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就必须结合城市实际,首先要把人防建设搞上去,增强防空袭能力,以便战时能防、能打、能生活。为此,一是要加大 学习、宣传、贯彻《人民防空法》的力度,依法开展人防工作,使人防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把人防建设变为全民自觉行动。二是要增加经费的投入,加快人防工程的建设步伐。地方党委政府要站在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关注城市、乡村、工厂的人防工程建设,从财政划出专用资金,用于改造完善人防工程。特别是针对我市国营、集体、私营工厂多的特点,采取由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各拿出一部分资金的办法,对废旧工厂和现行厂矿、坑道进行改造、加固,把它建设成为战时能藏、能存、能打、能生活的人防工程。三是要针对所属人员的底数,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按照“平战结合、寓军于民”、“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迅速建立一支反应快速、素质全面的人防专业队伍,适时组织防空袭演练,把演练同实战结合起来,做到指挥顺畅、反应灵敏,不断提高遂行任务的能力。


四、国防动员潜力建设要以“全面、准确”为基本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国防动员潜力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防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变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战争优势的基础。由于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形态在发展,我国安全环境在变化,未来战争对国防潜力动员的需求是一个变数,平时只能提出一个时期内的基本内容,不可能列出长远需要的详细清单,所以国防动员潜力建设必须在“全面、准确”上下功夫,以利战时按需择用。


第一,要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国家要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需求,《国防法》、《兵役法》、《人民防空法》、《国防交通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对国防动员潜力的界定为基本依据确定建设的基本内容,同时按照“涵盖全面、便于统计”的要求分类别项,下发各地遵照执行,以确保建设全面、准确、规范、实用。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将国防动员潜力建设的内容区分为人力资源、经济金融、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卫生、人民防空、科学技术等7大类,今后应对各大类内容应包括的项目作统一的明细区分,如医疗卫生类应包括医院数量、级别、床位、设备、医务人员及其年龄、专业技术职称等多个项目,科学技术类应包括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等多个项目。建设时,到底要注意哪些项目,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第二,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组建方法。国防动员潜力建设内容十分丰富且错综复杂,因而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由于国防动员潜力建设的重点在地方特别是在城区等县一级行政区域,而各地的人文、自然环境又千差万别,所以在建设实施中,要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一是要条块结合。“条”就是按照隶属关系、业务系统进行组建。“块”就是按照行政区域或独立机构进行组建。通常情况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卫生、科学技术、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动员潜力组建,应以“条”为主,可由交通战备、经济动员办公室牵头,邮电、公路、交通、运管、航运、卫生、科技等部门协助进行。人力资源、人民防空动员潜力组建,应以“块”为主。可由人民武装、人民防空动员办公室牵头,人武、公安、民政、交通、公路、消防、卫生、防疫、电力、城建、环保、环卫等部门协助进行。由于“条、块”关系十分复杂,因而组建中必然经常出现“条”中有“块”,“块”中有“条”的问题。碰到这种情况时,要按照有利于提高调查速度和效果的原则,根据其内容的主要成分,确定组建方法。


二是要组建重点。国防动员潜力组建结果是由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统一布臵,以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人民武装、经济动员、交通战备、人民防空四个办公室为主,还有多个成员与非成员单位共同参加并同时展开,最后多方汇总、逐级上报形成的。由于动员潜力“条、块”交错,各个渠道收集的数据常有出入,因此,必须对其内容特别是与高技术局部战争关系密切的内容,如科学技术、民船等进行复查,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三是要科学统计。关键是要统一统计口径。如汽车运力调查时,车管、运管、交委三个途径得出的数据是不一致的,车管部门统计的数据包括凡按正常手续入户的车辆,而运管部门统计的数据包括凡投入营运的车辆,交委统计的数据则是该系统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显然,车管部门统计的数据最大,但包含着部分战时不宜征用的车辆。运管部门统计的数据适中,正是战时可能征用的主要对象。交委统计的数字最小,但这部分车辆便于战时应急征用。三者对比,应以运管部门统计的数字为主,同时注明车管、交委掌握的数量。又如统计时间,人力资源统计时间可截止调查当月,经济金融、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卫生、人民防空、科学技术等统计时间可截止上年底。考虑到地方经济资源统计时间通常安排在25月进行,因此,各级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结果上报的时间应在5月以后为宜。


五、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要以“实用、高效”为目标,对资源数据的加强管理


管理出战斗力。国家和地方各级只有加强对调查数据的管理,做到任何时候都对国防动员潜力资源状况心中有数,平时才能根据未来战争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国防动员潜力结构,提高国防动员建设的质量,战时才能快速、精准、高效地实施动员。


(一)要建立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国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成果开发出统一的国防动员潜力数据管理软件,供地方各级建立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使用。地方各级要严格按照国家和上级的要求,把首次调查的各种数据分类别项输入计算机,实行自动化管理。


(二)要建立国防动员潜力查询和统计网络。就是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在县、市、省、国家各级分别建立国防动员潜力局域网、城际网、广域网,把各地各级的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连成一个整体,生成国防动员潜力自动统计系统,使本级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这个系统,迅速而准确地查询和统计辖区内的国防动员潜力;上级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这个系统,快捷而准确地查询和统计下级行政区域的国防动员潜力。


(三)要建立国防动员潜力核对制度。国家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因此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都有很强的时效性,任何时候其准确性都是相对的,且相隔时间越长其准确性就越差,而经常进行国防动员潜力普查又劳民伤财。因此,要以首次调查的国防动员潜力成果为基础,建立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核对制度,定期修改、补充、更正数据库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普通内容可每年核对一次,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随时更新。


在军民融合中聚积国防动员潜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为国防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防动员系统要抓住机遇,增强主动作为、开拓进取意识,充分发挥联接军地的特殊优势,按照“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找准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在军民融合中积聚国防动员潜力。


完善机制促进融合


机制建设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关键。借助军民融合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应重点在完善专家咨询、建设运作、应急衔接机制上下功夫。


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国防动员建设与国防安全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极强,涉及学科门类、行业领域众多的国家战略工程,需要军地专家学者及专业技术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省以上国防动员委员会可采取聘用军地研究机构、行业系统的相关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等方式,组建国防动员建设专家咨询机构,通过定期会商或课题攻关等形式参与国防动员前沿理论研究、政策法规制定、建设规划咨询、专业技术支持等工作,为融合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服务,提高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的质量层次。


规范建设运作机制。要规范需求提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军事机关为提需求的承办机构,统一需求提报、汇总、论证、对接、调整的程序方法,使需求提报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要规范军地协调机制,建立国防动员建设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区域协调、重大问题会商、重大国民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征求军队意见等制度,加强国动委各成员单位的横向联系,使军地各部门在统一的规划计划下行动,以利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要规范建设评估机制,制定军民通用技术标准,完善建设质量与评估标准,组织好综合性检查督导,促进各项动员规划计划的有效落实。


健全应急衔接机制。健全国防动员与政府应急管理相衔接的机制,重点抓好机构、力量、资源储备的衔接。把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吸收为国动委成员单位,以利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参与国防动员平时建设和战时实施。把应急力量底数搞清楚,采取人员与装备相结合的方法,编入国防动员专业队伍,赋予战时动员任务。依托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应急生产基地,重点对军民通用的食品医药、物资油料、工程机械进行预储预征,实现社会平时应急物资的国防功能利用。


转变模式推动融合


实现由军民结合向军民融合的拓展,要转变建设模式,改变传统的单纯靠国家行政手段、财政专项投入等做法,探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聚国防动员潜力的路子。


明确责权利,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国防建设热情。采取行政干预、运用法律手段、政策倾斜等综合措施办法,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和公民个体,共同完成国防动员平时建设。例如,可结合产业布局调整,把国防动员建设项目融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之中;可利用市场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设开发平战两用国防动员工程;可探索协议代储动员方法,促进战略物资储备计划落实;可培育服务国防动员的社会中介机构,落实建设所需的人才、经费、物资、技术保障任务,等等。抓住关节点,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国防动员能力。科技力量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支撑。要转变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切实由依靠数量规模转到依靠科技质量效能上来。为此,要拓展民用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依托国家能源、通信、化工、机械制造行业及相关科技产业,着力打造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信息网络动员中心,有计划地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战争所需的人才、产品。要引导和鼓励社会科研机构、科技工业企业加强军民通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建立军民一体的国防动员科研生产体系。要充分发挥地方科技人才与技术优势,加强信息化国防动员平台和信息技术动员的研发探索,提高科技动员工作效益。


注重平时作用发挥,促进双赢目标实现。要发挥国防动员设施、设备和物资军民合用、平战两用的功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动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动员资源平时使用与应战准备的相互促进。积极参与军地联合抢险救灾、大型联合军演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综合检验国防动员建设成果,在实践中总结国防动员保障经验,加快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发展。营造环境保障融合


良好的建设环境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基础。要重点抓好宣传教育、法制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工作。


搞好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激发全民热爱国防、参与国防建设的热情,为军民融合推进国防动员建设打下坚实思想基础。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国防观念。


完善法律法规。以《国防动员法》为基本依据,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制度。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确保军民融合推进国防动员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加强组织领导。军事机关应主动与政府部门协商,及时提出国防需求和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意见建议。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工作职责,搞好统一规划,与经济建设同步设计、同步运筹,同步落实、同步考核,真正形成需求牵引、政府主导、军地共管、运行高效的良好建设与发展局面。


当前国防动员建设应重点把握的三个问题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重要保证,对于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增强国防动员整体实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动员建设应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着眼精确动员要求,制定科学合理、上下衔接、完善配套的动员预案 建立与作战需求相适应的动员预案体系,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信息化条件下实施精确动员的客观需要。必须从提高动员预案系统性、可行性、适用性入手,科学制定动员预案。


(一)要注重系统性,搞好动员预案的规划设计。国防动员预案种类多、涉及面广,必须按照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原则,从宏观上搞好动员预案的规划设计。省一级,应根据国家动员预案,结合担负的作战任务编制本级动员预案,完善人民武装、国民经济、政治工作、人民防空、邮电通信、科技信息、战备物资、支前保障等专项动员预案。同时还应根据平时履行职能的需要,建立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非作战行动应急预案。市、县两级,根据国家和省动员预案,结合实际,将动员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形成结构严谨、上下衔接、完善配套的动员预案体系。


(二)要注重可行性,把握制定动员预案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动员预案是组织动员实施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战时动员质量和效益。为此,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要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动员实施时效性、稳定性、精确性要求高的特点,按照“担负什么任务就制定什么预案,未来仗怎么打预案就怎么做”的要求,根据可能作战样式和持续时间,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设置多种动员预案,确保符合上级决心,符合本级任务,符合实战要求。二是要坚持以动员潜力为基础。在准确掌握当地兵员动员、战备物资、财政金融、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卫生、科技信息等动员潜力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动员预案,确保各类动员预案与当 地潜力资源相适应,与可动员能力相适应,与动员任务相适应。三是要坚持以整体规划为依据。动员预案种类多,既有综合方案,又有专项实施方案,具体到某一方案时,则既有动员基本方案,又有动员保障方案,还有动员补充方案等。制定各类预案必须以总体方案为基本依据,根据任务,确定内容,确保各类预案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形成体系。


(三)要注重适用性,确保动员预案能有效执行。围绕上级意图是否实现,本级动员任务能否有效完成,潜力能否得到最佳发挥,时间、空间运用是否合理进行充分论证,科学制定和修改完善各类动员预案。一是根据军事需求科学制定预案。按照未来作战任务,科学预测和判断形势,切实弄清作战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将如何组织动员、实施有力保障等问题研究透,为制定各类动员预案提供参考,确保各种动员预案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二是根据动员潜力变化调整充实预案。针对人员、物资变化和作战资源潜力数据的不断更新,科学调整后备兵员储备与补充方案、国防建设平战结合方案、战略物资储备与分配方案、军民通用物资征用方案等预案,以确保动员能力与动员任务相匹配。三是在实践检验中修改完善预案。要通过组织演练、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检验和评估动员预案的可行性,并有针对性地加以修改完善,保证各项具体指标符合动员任务和要求。


1.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防教育 强国忧思:中国国防教育低水平现状和未来发展一个国家的国防强大与否,除了要看军队建设和战略物资储备的情况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国防的“后备力量”。这个“后备力量”不仅仅是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更重要的是其下一代是否受过良好的国防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代军人终究要成为老人,那时中国的国防事业只能交给下一代(也就是当代青少年)。然而,当代青少年的表现似乎不尽人意: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接受过国防教育,少数接受过一定国防教育的人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以对中国实力做出准确判断,要么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要么则以为中国国防弱不禁风,这显然都不是事实。就当代青少年的表现而言,中国下一代的国防事业交给他们,我们如何放心得下?况且,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对军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高超的与高技术装备协同能力,而且也要求超强的单兵技战术水平,如果不做到这样,这支军队就难以战胜敌人(至少是不能完全战胜敌人)。今天的美军就是例子,拥有高技术装备的美军过分依赖于武器装备,一旦脱离作战集团,其单兵作战能力的不足将给反美武装提供绝佳的猎物。这就是为什么美军会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不可脱身的原因。美国陆军的最新征兵方式已经采用电脑游戏征兵,因此很多人认为电脑游戏也是普及国防教育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明显存在不足:游戏中,玩家的任务是不惜一切击败敌人,根本不会考虑战争的正义性,这样必将促使士兵政治立场的不坚定——为正义而战是战,为邪恶而战也是战,我们谁也不敢保证若干年后中国不会出现一个东条英机式的战争狂人,我们谁也不敢保证若干年后中国不会成为一个纳粹德国式的法西斯专政国家,走上霸权主义道路——毕竟,未来的世界是由“可能”组成的。现在看来,中国变成法西斯国家实在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仅靠电脑游戏来“普及”国防教育,那中国的未来就不得不令人担忧了!因此,只有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更好得普及国防教育,使中国的下一代国防建设有希望。


2.中国国防教育的现状


先举两个例子:1.以笔者曾就读的学校为例,该校是舟山市少数几个开设国防教育课的学校,并以此作为学校的特色。但事实上,国防教育课的内容并不符合当代高技术条件下常规战争的原则:国防教育校本教材中近1/3的内容与核生化武器有关,这对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实在是杞人忧天,中国具有世界一流的核武器投送能力,世界各国除英美俄法四国以外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中国抗衡,在这四国里俄法虽不属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签约国之列,但法国是中国在北约加盟国中最亲密的友邦,俄罗斯则更不用说,作为中国的朋友,它们几乎不可能首先对中国实施核打击(除非中国先去惹人家);美国实力最强,但它根本犯不着对中国用核弹,人家有航母,又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签约国,虽然美国人很霸道,但还不会沦落到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地步;英国的行动,完全要受制于美国,况且英国的导弹实力,也仅仅与中国不相上下。至于其他国家,如果 敢对中国使用核生化武器,那就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在校本教材关于海军舰艇的一章里,竟然提到了战列舰(当然不是“威斯康星”号那样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战列舰)——而且排名仅次于航空母舰,对于已落后世界潮流近百年的战列舰如此礼赞,真令人哭笑不得!此外,学校的国防老师也令笔者不敢恭维,这位老师连轰炸机和战斗机都分不清楚,非把美国空军B-2轰炸机当成战斗机!但就是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国防教育,浙江省人大检查组却曾经这样评价:“二中学生示范表演反映了学校国防教育的落实,学校国防教育也反映了舟山国防教育的面貌。”2.以笔者的一位同学为例,其父为陆军某炮兵团团长,上校军衔,这位同学也对军事有一定兴趣,在看过一部关于空降兵的电视剧后与笔者进行了讨论。她表示,中国空降兵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大力量,并具备了师级以上规模投送能力。但实际上,中国最大的军用运输机是伊尔-76,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中国将购进34架伊尔-76,按每架飞机只装载伞兵算,一次只能投送5100名伞兵,要达到师级规模至少要加上50架运-8——这样投下去的还只是步兵,没有一件重兵器(其实中国几乎根本没有可供空投的重兵器),如果再加几架飞机运吉普车(或者叫空降突击车),那这个编队至少要200架飞机(其实涡扇驱动的伊尔-76与涡浆驱动的运-8混合编队几乎不可能),投下去的依然是只有轻型非装甲车辆的部队(而美国空降部队大多有空降轻型坦克和装甲车)——有民族自尊心固然是好,但如果民族自尊心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妄自尊大,那就不得不说是我国国防教育的失败了。在此我也提醒广大电视工作者,电视也是普及国防教育的一条路,不要过多地神化中国军队,一定要向人民大众展示一支真实的人民解放军!


如果说一所以国防教育为特色的学校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国防教育的任务,那么,国家和政府又有何颜面在其他学校宣传和普及国防教育呢?如果说一个出生在军人之家的孩子都得不到正确的国防教育,那在其他孩子中又该如何普及国防教育呢?


由上面的两个例子,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国防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说”的阶段,真正的普及国防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笔者对中国国防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于中国目前并不成功的国防教育,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1.各部队抽调一批现役部队官兵,定期开展在驻地附近的学校轮流授课,向学生传播正统的国防知识的活动,授课内容应包括人民防空、敌机识别、舰艇识别、国际形势介绍、先进兵器介绍、军事常识介绍、我国国防力量现状、核生化武器的危害与防护、一战以来的世界战争史等,以此帮助青少年正确、全面地认识当今的世界安全形势,以此加强当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观念和国防意识,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和过度自卑的人的产生。2.当发生重大军事事件(如新装备公开、大规模联合军演等)时,各学校应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新闻或录像,通过生动直观的影像使学生感受军事与国防的发展和变化。3.在部队退役官兵中抽取一部分素质较高的,经培训后到各学校担任国防老师,常驻学校担任教学任务,老师不占学校编制,不花学校经费,而由当地人防办直接管辖。为尽量避免对学校其他教学的干扰,国防课授课课时应控制在每周1~2节为宜。4.教育部门应专门印发《国防教育》教科书,要求尽量科学合理,符合现代高技术常规战争的要求,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军事研究部门应全力支持此书的编写,在不泄密的前提下将中国及世界安全态势向学生真实展现。5.各学校、社区在八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参观军营活动,到军营感受中国国防状况,各部队应热心接待来访学生,向他们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同时,各个有能力的展览单位要定期组织国防成就展,并对参观的学生实行优惠待遇。6.对学生军训,要一改以往“正步+跑步”的方式,而要为学生配发武器及空包弹,让他们明白“枪是用来打敌人的”这一基本道理,让他们切实感受军队的生活。


后记:


强我国防不仅仅是军人的职责,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未来的世界在我们当代青少年手中,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加强国防意识,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肩负起保家卫国、强我国防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接受过良好的国防教育,强我国防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完善的国防教育体制,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防教育!


进行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后的几点思考


最近,根据省、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我们对国防潜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基本上摸清了国防动员实力和分布状况,总体上感到形势不错,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值得引起各级的思考。


一、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是进行国防动员的基本要求。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不断积蓄充足的人力物力。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改革和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服从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是党中央处理经济与军事关系的基本方针。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在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要求,积极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干部、工人和群众的素质较高,小煤矿主和部分群众比较富裕,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较强,对国防建设很支持,便于战时组织参战支前;矿区有无线通讯发达,且地下坑道、巷道多,便于组织通信联络和防空;交通发达,运输队伍强大,战时可配合部队作战和遂行交通运输保障任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一是我区处于山区丘陵地带,教育、科技比较落后,战时可动员的科技人员、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二是我区农作物生产和储备较少,还不能达到自给自足,战时给养供给有一定的难度;三是我区是以生产煤炭为主的地区,经济结构单一,物资储备无论在数量、品种上都相对缺乏;四是医疗机构较少,设施落后,战时可动员的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少,不能满足战时救护的需要。


国防动员潜力是一个国家、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反映,它事关国防的安全。应该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国防观念普遍有所增强,动员潜力也更加雄厚。然而,有的单位却不大注意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储备充足的人力物力,以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高度重视国防潜力建设。一是市、县党委政府,在制定经济目标规划时,要把国防动员潜力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使之与经济协调同步发展,互为作用;二是要针对煤炭矿区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的客观现实,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科技涵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要切实履行职能,针对国防动员潜力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会同军事部门一道制定改进的措施,解决重经济轻国防后备建设的问题,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国防动员潜力工作,人人主动抓国防后备建设的局面;四是地、市、县政府每年要人财政中拿出一定的资金加强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战时的综合保障能力。


二、干部骨干是未来战争的“支柱子”。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必须把干部骨干的培养突出出来,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从调查情况看,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战时可动员的非编入预备役队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比较强,参军参战支前的积极性比较高,但他们的军事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偏低,远远不能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这其中既有干部骨干不注重学习提高的原因,也有军事机关、武装部门抓训练有失偏颇的因素。比如近年来组织民兵训练,存在着“五多五少”的现象:基干民兵训练多,普通民兵训练少;成建制的民兵应急分队训练多,其它普通民兵连训练少;专业技术分队训练多,没有编入民兵连排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补差训练少;“四会”教练员的训练多,其他民兵骨干的训练少;分业训练抓的多,合练、演练训得少。此外,我们区是煤矿工业区,常驻人口少,外地打工人员多,因而转业退伍军人也相对较少,本身干部骨干就比较缺乏,加上煤矿压井减产,经济困难,训练经费难以筹措,在组织干部骨干进行“补差”和“接口”训练,特别是更新高科技知识方面存在偏训、漏训、少训,训练质量不高的问题。


未来战争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没有明显的前后方,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战。一旦战争爆发,必须快速进行国防动员,组织参战、支前的力量,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除了各级军事部门,地方政府的组织指挥外,很重要的是要依靠干部骨干去具体组织 实施。如果干部骨干的素质不行,就难以完成任务。因此,加强国防动员潜力,首要的是要把干部骨干选准配强,素质搞过硬,这样才抓住了关键、抓住了“龙头”。一是要不断用“打赢”的标准统一思想,把训练摆上重要位置。经常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领会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主席关于“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不断强化“寓兵于民”、“居安思危”、“准备打仗”的思想,以良好的姿态投入科技练兵中去,决不能松懈麻痹、感到无所谓。二是要充分发挥转业退伍军人的骨干作用,不断提高民兵干部骨干的军事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各级要充分利用民兵流动学校、专武干部集训、军事训练等时机,及时对民兵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以便战时这些干部骨干能够转入部队遂行作战任务,或带领民兵参战支前,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三是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补差训练力度。一方面要做好对战时可动员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登记储备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对口”和“补差”训练,特别是要在搞好专业技术分队和对口专业分队训练的基础上,加大非编预备役队伍的科技人员的训练力度,从而不断提高各类各层次干部骨干的军事素质,尽量缩小与战争要求之间的差距。


三、立足本土作战是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体现。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建设,必须加大人防建设力度,不断增强防空袭反空袭的能力。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军事战略方针是积极的战略防御,即立足于本土作战,抗击外敌的侵略。立足本土作战,不是消极的应付,而是积极的战略防御。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大多为全方位、立体的空地作战,如何加强防空袭和反空袭,保存实力,减少损失,已成为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加强国防动员潜力,就必须结合城市、矿区的实际,首先要把人防建设搞上去,增强防空袭能力,以便战时能防、能打、能生活。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对南联盟实施了长达78天的猛烈空袭,南联盟人民组织有效的防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得益于南联盟人民不屈不挠的抗击精神,更重要的原因是南联盟经过长期努力,建设了大量高强度的人防工事。空袭之后,南联盟仍保持着80%以上的军事力量,其中有800万人隐蔽到了防空地下室里,从而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从调查情况看,我区的人民防空实力比较弱。一是由于长时期受和平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有所淡化,总感到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战争一般不可能先打到这里,等战争打起来再准备也不迟;二是符合战时要求的能藏、能存、能打、能生活要求的国防工程甚少,其它人防工程也不成规模,而且又很少组织城市和矿区防空的演练,人们头脑中缺少“战争”这根弦;三是人防专业队伍素质比较低,战时缺乏相应的组织指挥力量,势必影响安全。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人防意识入手,加大建设经费的投入,使人防工程建设尽快得到改善。一是要加大学习、宣传、贯彻《人民防空法》的力度,依法开展人防工作,使人防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把人防建设变为全民自觉行动。二是要增加经费的投入,加快人防工程的建设步伐。地方党委政府要站在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关注城市、乡村、厂矿的人防工程建设,从财政划出专用资金,用于改造完善人防工程。特别是针对我区国营、集体、私营矿井多的特点,采取由国家、地方、企业、个人各拿出一部分资金的办法,对废旧矿井和现行煤矿、坑道进行改造、加固,把它建设成为战时能藏、能存、能打、能生活的人防工程。三是要针对所属人员的底数,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按照“平战结合、寓军于民”、“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迅速建立一支反应快速、素质全面的人防专业队伍,适时组织防空袭演练,把演练同实战结合起来,做到指挥顺畅、反应灵敏,不断提高遂行任务的能力。


实现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方针,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国防动员建设作为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国防动员建设的现状看,当前在国防动员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要着眼战略全局,统筹国防动员建设全面发展


深刻洞察全局、系统谋划全局,是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基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眼点。国防动员建设涉及军地双方,涵盖诸多领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必须着眼国家战略全局,坚持用整体、系统的思路,科学统筹国防动员建设全面发展。


一是要紧贴应战与应急搞统筹。战时应战、平时应急,是国防动员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国防动员建设,既要着眼于战时应战,瞄准未来战场,紧贴作战任务,把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重点突出出来,满足实战需要;又要立足于平时应急,把参加抢险救灾、参与处突维稳作为份内之责,做到二者兼顾。要结合平时与战时的不同需求,把军事指挥机制与国家应急救援机制和国防动员机制有机衔接起来,把应战与应急拴在一起抓、捆在一起建,使国防动员平时成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平台,战时成为保障打赢战争的坚强后盾,实现国防动员平时与战时共用、应战与应急联动。


二是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搞统筹。要坚持把国防动员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正确处理提高战斗力与发展生产力、注重军事效益与增强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要准确把握国防动员建设的特点规律,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切实把国防动员建设与产业布局调整、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队伍培养等统筹安排、协调建设;要认真抓好军事需求论证,抓紧战争动员潜力调查,为实施目标动员提供基本遵循,确保国防动员建设服从于国家战略全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要紧贴国防动员长远建设搞统筹。要进一步强化“建设为使用、准备为实战、动员为打赢”的思想,紧紧抓住国防动员建设的全局性、根本性和基础性工作不放,坚持谋划当前与规划未来相统一,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统一,满足急需与强根固本相统一,建设硬件与加强软件相统一,为国防动员建设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积攒后劲。要注重全面抓、系统建,按照国家国防动员总体规划,搞好具体细化,根据实际适时调整工作进程,科学确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向投量,务求国防动员各项建设全面过硬、整体推进。


二、要着眼平战结合,谋划国防动员建设协调发展


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防动员建设要按照“双合”原则,推进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要着力构建“结合”的调控手段。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法律约束、利益驱动等多种手段,确保平战结合能够真正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融入各行各业的建设之中。军事机关与国防动员机构要强化职责意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认真研究军事需求,及时准确向地方党委、政府和规划部门提出“结合”意见,协调、检查、督促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落实“结合”要求,努力实现社会资源与军事需求的有序对接和联动效应。


二要积极制定“结合”的政策规范。适应经济市场化、投资多元化、“结合”广泛化的发展趋势,军地联合制定出台“结合”的法规及相关政策,具体明确“结合”的范围、责任与义务,规范“结合”项目的立项、审批、监督、验收程序以及处罚标准权限。要充分利用在规划立项、土地划拨、经费投入、项目审批等方面的行政资源,通过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等办法,鼓励支持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国防建设。


三要努力建立“结合”的保障机制。建立“结合”利益引导机制。利用信贷、税收、市场调节等杠杆,调动行业、部门、企业落实国防需求的积极性。建立“结合”审批监督机制。对于重大军民结合项目,可考虑由省军区牵头,提出军事需求的各项功能指标,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组织协调,进行贯彻落实军事需求的可行性论证,并形成建议方案,报经省以上政府批准立项,有关职能部门按要求实施建设,国防动员主管部门协调军队有关部门,对军事需求指标进行监管和评估。


三、要着眼使命任务,坚持国防动员建设重点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国防动员建设要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坚持重点建设,重点发展。


一要完善国防动员方案计划。各级国防动员机构在制定完善综合动员方案的同时,要指导具体地区、单位、部门、企业,紧密结合担负的应急应战任务,深入研究本地区地理历史、社情民情、气象特点、交通状况、应急力量等情况,科学评估所需动员的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等潜力,拟定和完善各类分项预案和保障计划,形成上下衔接、相互关联、完善配套的国防动员方案计划体系。同时,要加强应急动员演练,检验动员预案,提高快速动员和平战转换能力。


二要强化国防动员力量建设。按照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提高质量的原则,调整组织布局,优化力量配置,进一步加强重点城市、主要方向和重要区域的动员力量建设。要重点抓好以预备役部队为重点的应急参战力量,以民兵专业技术对口分队为主的科技支前力量,以民兵高炮、通信、工兵、水电和人防专业分队为主的城市防护力量,以民兵应急分队为主的社会维稳力量,以交通、运输专业分队为主的运力保障力量,以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为主的政工“三战”力量。


三要打造信息化动员指挥体系。按照“平时军地结合、兼容发展,战时军地互补、以网抗毁”的原则,搞好军地光纤传输网、移动通信网、自动电话网联通建设,不断拓宽国防基础信息网与民用基础信息网的互联互通。按照“需求牵动、技术推动、建用互动、军地联动”的思路,依托军队指挥系统和政府公安、地震、防汛、森林防火等应急系统,以及人民武装、国民经济、交通战备、人民防空等动员系统,整合形成具有掌握动员潜力、管理动员方案、军地资源共享、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实现各系统、各部门、各分队、各单位之间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的不间断,确保国防动员指挥迅速、及时、准确。


四要加大人才培养储备力度。在摸清人才潜力底数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军地通用人才特别是高技术人才建设使用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按照平时建设和未来作战需要,有针对性地组建好各类技术型、专家型专业保障队伍,明确相关职责,健全使用制度。采取赋予任务、课题攻关、专门培训、参观见学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人才尤其是高技术信息和指挥人才的培养、储备,不断提高动员系统专业队伍的素质能力。尤其要突出抓好交通、军工、能源、电子、通信、医疗等重要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为科技参战支前提供有力保障。


四、要着眼完善机制,确保国防动员建设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之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是确保国防动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要完善国防动员领导机制。贯彻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强化政府的国防动员主体地位,把国防动员建设切实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工作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内容,纳入干部使用、考查、管理体系,增强围绕经济建设不忘抓国防动员建设的意识。要切实把国防动员机构建设好,在规范省级国防动员机构的同时,按照“单列与挂靠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解决好市县两级国防动员机构编制不统一、编配不到位、人员在位少等问题,切实把机构和人员编实建强。


二要理顺国防动员运行机制。要按照《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理顺工作关系,规范工作程序,促进国防动员工作的有序运行。要尽快制定出台《国防动员法》和地方性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上下衔接、互为补充、整体配套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要本着国防动员工作“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运行规则,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集中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精心谋划部署,加强检查督导,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军事机关要靠前督导,及时提出国防动员的意见建议,积极协调,抓好落实,共同营造党委政府主导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军地双方合力抓的浓厚氛围。


三要建立国防动员双向发展机制。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坚持生产力与国防实力同频共振、双向发展、共同提高;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优化军事资源的配置,提高国防动员的整体效益;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机遇,加大后勤力量建设改革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力量的突击队、战斗队作用,在用兵中练兵强兵,积极为经济快速发展和创造安全稳定环境做贡献。


四要健全国防动员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国防动员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现与社会经济建设资源分配相互协调的资源投入机制;对国防动员建设重大经费投入要以政府专项统筹为主、以企事业单位统筹为补充。要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国防动员基础设施,研制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生产军民兼容产品,服务经济,以民养军,实现军民互利双赢的目的,促进国防动员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四篇:第五章 国防动员潜力

第五章


国防动员潜力


一个国家的国防动员实力是由多方面构成的,而国防动员实力的形成,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动员潜力。因此,平时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对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增强国防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国防动员潜力概述


一、国防动员潜力的基本概念


(一)国防动员潜力的含义


潜力,指潜在的力量。潜力是可资转化为实力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对于人,这个人天资聪颖、体质好、勤奋好学,有潜力。对于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勤劳勇敢,胸襟博大,富有智慧,这个民族潜力巨大。对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民素质高,这个国家也有巨大潜力。


国防动员潜力,顾名思义,就是国家通过国防动员建设可发掘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的潜在力量,是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经过动员可资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的一切内在和外在的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动员赖以进行的客观基础,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力量等方面,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分散 性、可变性(可转化性)的特点。国防动员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及领土、人口和自然资源等条件。


(二)国防动员潜力与国防动员的关系


1、国防动员潜力是形成国防动员实力的基础


雄厚的国防动员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可靠保证。国防动员实力是国家进行反侵略战争和支援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既包括物质的力量,也包括精神的力量,既有作战力量,又有保障力量。它是国家实际用于保卫主权和领土安全的国家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实力是以国防动员潜力为基础,在动员体制和手段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平时,国防动员潜力表现为显性和潜性两种特征。显性和潜性的国防动员潜力,也就是以军事形态存在的和非军事形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显性的国防动员潜力包括常备军、后备军、民兵、国防科技、国防物资储备、兵工企业、人防工程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们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等内容。隐性的国防潜力包括平时分布储蓄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外交、人口、地理、地域等方面的综合国力资源。显性的国防动员潜力能较快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隐性的国防动员潜力由于它“隐性”的特征,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就相对要慢一些。一旦国家需要,这些显性的隐性的国防动员潜力都要求及时地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国防动员潜力的大小决定着国防动员实力的大小。所以,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强大的国防动员实力,关键在于有没有雄厚的国防动员潜力。没有雄厚的国防动员潜力作为基础,国防动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 中,把我国众多的人口、广阔的领土以及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等国防动员因素,作为分析敌我力量对比转换的重要依据,经过精辟分析得出了“我必胜”与“敌必败”的论断。在现代战争中,国防动员潜力雄厚与否直接影响着战争进程和结局。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不费吹灰之力就完全占领了科威特的全部领土,主要原因就是科威特平时不注重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尽管其经济有比较雄厚经济实力,但国防动员潜力非常薄弱。伊拉克经过与伊朗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争,铸就较强的军事实力,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与科威特相比占据绝对的军事优势。但伊拉克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军事潜力还是经济潜力,都是小乌见大乌,尽管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动员,作了充分的战争准备,但仍逃不掉在海湾战争只失败的命运。美国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仅42天就打败了伊拉克。可见,在现代条件下,国防动员潜力作为战争实力的基础,对战争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动员潜力的诸要素中,武装力量和国民经济是最要害的因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武装力量平时的建设状况、装备状况直接影响战时军队的作战实力的形成。国民经济是战争实力的物质基础,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一方面直接制约着军队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制约着武器装备水平。一个国家只有具备十分雄厚国民经济实力和潜力条件,国家才有能力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海湾战争中,美国动员全国1/3的企业为军队生产了280多亿美元的装备、物资。另外还从英、法、德、日、加、澳、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订购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装备、器材、物资。仅在战前,就有近700万吨 物资被运往前线。1999年,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动用了1000多架最先进的战机,两个航母战斗群,50多颗卫星,以及先进的航空、电子侦察设备,这些武器装备价格都十分昂贵,E-8电子侦察机每架4.25亿美元,相当于建设两个中小型机场的费用,一架B-2隐型战略轰炸机每架21.6亿美元,仅维修保养费一项每一年至少要5000万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进行战争并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二)国防动员潜力要经过“转化”才生能成为国防动员实力 一个国家国防动员实力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维护国家的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是为了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国防动员实力来源于国防动员潜力,国防动员潜力是一种潜在的资源,要通过转化机制的转化才能成为现实的国防动员实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平时的武装力量虽然具有直接的国防功能,但战时要求更高,更具有针对性,只有在平时国防动员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思想发动,有计划地进行补充兵员和扩编,调整配齐武器装备,组织战略展开等一系列动员活动,才能真正快速有效地承担反侵略战争任务。美军是世界上装备最好,训练最有素,现代化程度最高,实战能力最强,实装水平最高的军队。1991年,为了打好海湾战争,美国仍然实行了“转化”动员。在三个月内,先后征召了20多万预备役人员转服现役,几乎占美军总人数的一半。


其次,国防科技也要经过动员转化,才能为战争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国防实力的生成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国防科技是直接服务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科技力量,是应对未来战争的首 要科技力量。在平时,为了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国防科技富余的研究能力和生产力相当一部分需要用于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军事上更多的是生产能力和技术的储备,在国家安全遭到外来侵略的情况下,国防科技资源必须要经过动员,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等各种资源的使用方向,将国防科技的研究能力和生产力完全投向为战争服务,才能使国防科技工业迅速地完全地转化为反侵略战争服务的战争实力。国防科技潜力的动员转化速度的快慢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国防科技潜力的积蓄状况和国防科技动员体制状况。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军民通用性、兼容性更强。美国等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在国防科技潜力的积蓄上,都采取军民结合、寓兵于民、军民通用和军民兼顾的措施,一旦战争需要,国防科技动员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广,动员的效率更高,转化能力更强。如,美国国防部专门成立“国防部——大学研讨会”,专门研究制定各大学的国防科研计划,并与2000多所高等院校签订了军事科研合同;另外还把因特尔公司、微软公司著名大企业悉数纳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大量使用他们的产品和技术,现在美国大概有1000多家大型企业从事武器系统的研制、实验和生产,6500家民用电子公司从事军品研制生产,私营公司每年完成的军品订单占国防部全部订单的90%以上。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也和美国一样,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逐步建立了军民兼容、平战结合、良性运转的科技动员体制。2003年美国在拉斯维加斯召开了一个“电脑黑客”大会,其目的就是从到会的5000多名电脑专业人员中大规模招募信息人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美国直接或间接为军队服务的高级科学家有78万人,占其全部高级科学家的82%。第三,平时以非军事形态存在的动员潜力更需要转化,才能适应国防动员的需要。平时以非军事形态存在的动员潜力主要是指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地理、气候等资源,对于国防动员而言,还是一种处于“自然散在”状态的资源,在平时国防动员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有组织地有计划地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动员手段进行动员规划、管理,使之由“自然散在”状态转为“征发待命”状态,一旦重大紧急情况或战时情况需要,才能迅速转变为动员实力。例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战争初期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暂时处于被动状态,但以色列的动员能力强,动员效率极高,48小时就动员了30万后备兵员,征用的汽车有的在一个小时内就投入军事运输,民防人员很快进入战斗岗位,民用工业很快转化为为军事服务的生产,民间修理厂10天内就为军队修复了2000辆坦克和装甲车,使以色列仅用13天时间就夺得到战略主动权,并转入战略反攻,最后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假使以色列国防动员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平时对那些处于“自然散在”状态的动员潜力,不加以规划、管理、控制,任其“无动于衷”,那么,以色列也就决不可能进行那样出色的动员,以色列在战争中的处境也将会是另一种状况。英国在海湾战争中动员的1.5万名后备役人员,全部是医务、工程、机械维修和飞行员等专业技术兵,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先后征召了2.7万名从事通信、测地等各种专业的技术人员直接到战场为军队服务。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在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大多数是地方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国防动员的有关规定依法动员征召,他们才能为战争提供服务。


(三)国防动员潜力最终决定反侵略战争的结局 战争是力量的角逐,任何战争的结果莫不取决于力量投入的大小,取决于战争实力的强弱多寡,这是由战争的规律所决定的。强大者胜,弱小者败,这是战争的一个普遍的颠覆不破的铁的定律。战争实力来源于国防动员潜力,国防动员潜力的大小及其转化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战争实力的状况,因此,国防动员潜力最终决定反侵略战争的结局。特别是在突然性、破坏性强,对人力、物力、财力依赖性更大的现代战争,国防动员潜力的寡薄,动员潜力转化的快慢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明显。


第一次世界大战争中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仅6个月就把各自的作战物资消耗殆尽,双方都无法组织上规模进攻,战争陷入僵持阶段。直到19174月美国正式加入协约国,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才终于打破战争僵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中,苏联在德国法西斯强大的军事优势面前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国家处于极度困难时期,但苏联有雄厚的国防动员潜力,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经过艰苦的动员,苏联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实作战力量,到194211月,苏军总兵力超过了德军,在武装备上也略优于德军,经过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扭转了整个战局,夺取战略主动权,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尽管伊拉克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强国,有一定的动员潜力,但无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根本无法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相比。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由于伊拉克军事上在海湾战争中遭到了重创,又连续遭到美国的空中打击,经济上受到长达12年的制裁,综合国力大大减弱,国防动员潜力极其薄弱,因此,伊拉克的战败也是世人意料中的。第二节


国防动员潜力的构成要素


国防动员潜力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一个国家全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人口、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可能转化为国防实力的能力,这些因素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有形的,有无形的。这些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具体来讲,国防动员潜力主要由武装力量、国民经济、科学技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治精神、组织能力、外交状况八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一、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指国家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是战争的直接承担者,因此也是国防动员潜力诸要素的核心。由于武装力量处于国防动员潜力诸因素中的首要地位,对武装力量自然就要提出更高要求。武装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既要体现政治强军的原则,也更要体现军事强军和科技强军的原则。


按照武装力量动员潜力构成的要素一般可分为:


1、兵员的数量及其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军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武器装备的数量及现代化水平;


3、军事物资储备数量、质量及可用于进行现代战争的物资技术保障能力;


4、后备力量建设情况,特别是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的数量、装备、训练水平;


5、国家国防动员领导体制的平战转换能力、军事组成编制的扩 充及快速反应能力;


6、战略指导思想、作战思想及指导战争实践的成效;


7、各级指挥员和军事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能力。


在国防动员中,武装力量动员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都极其重视武装力量动员潜力的建设。


就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要求来讲,既要做到“打得赢”,又要“不变质”,就是要落实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总要求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忠诚于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现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军人革命价值观。武装力量的建设,不仅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武装力量管理体制,有充足的兵员数量和过硬的军事、政治素质,还要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打赢未来信息战争的科技装备和高技术队伍,不仅要保证现有的装备和战略、战术、指导原则不落后,还要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保证将来的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保持武器装备的优势,不断探索新军事形势下的战略和战术指导原则。


二、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国家全部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统称。它是国防动员的物质基础,是战争赖以进行的根本命脉,是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防动员潜力的壮大和发展,国民经济是否雄厚,直接决定着经济动员潜力的大小。


国民经济潜力的构成要素十分丰富,涉及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财政、金融、能源、交通运输、贸易等诸多领域。


从我国来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充分利好用当前相对和平的有利时机,调整生产关系中的不合理结构,消除制约经济的因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壮大国民经济,既要谋求量的增长,更要谋求质的增长,只有把我国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强国,才有可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军事强国。


三、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指构成科学和技术的全部资源,包括科技人才、科学理论、科研体制、科研成果、科研机构、科研设备、科研生产设施、科研创新开发能力等,是人类长期生产斗争和科学实践所凝结的智慧财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影响战争实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未来战争打的不仅是军事实力、经济势力,更是打的科学技术实力。通过考察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完全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谁占据高技术优势,谁就拥有最先进的高科技装备,谁就能迅速抢先掌握对主导战争发展方向,决定战争进程和结局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意义的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状况直接决定着它的国防科技状况,决定着它的军事人员素质结构和装备状况。就我国来讲,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的领先潮流,健全科研创新体制,强化科研机构建设,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抓紧培养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同时也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


四、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包括国土资源、水利、森林、海洋、矿藏、气候等。自然资源是否雄厚,主要是看国家幅员的大小和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尤其决定着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水平,如,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煤炭、橡胶、粮食等各种战略物资。因此,自然 资源也是国防动员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具有重要的影响。对自然资源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有的资源没有再生性,因此要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造福于国家与人民,最大限度地转化综合国力。


五、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指具有一定体力和技能直接或间接从事国民经济活动及军事活动的劳动者的总称,是国防动员的主要对象,决定着国防军事人力的数量和质量。


决定人力资源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绝对数量;二是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是人力资源的基础,只有一定的人口数量才能保证人口的质量,人口基数越大,就越能保证国防军事的人力资源的需要。人口素质是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文化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等。一个国家的教育、人口制度、劳动制度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对人口资源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雄厚的人力资源。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普遍来讲我国人口素质的状况与现代化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发展国民教育,提高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同时加强公民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教育,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优化我国的人力资源。


六、政治精神


政治精神,指国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把民族精神转化为现实政治、军事动力的一种领导和支配的力量。主要包括广大民众的爱国意识、国防意识、民族精神、对国防和战争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对 战争的心理承受能力、民众的团结和民族关系状况等。它表现为广大军民经受战争严峻考验的意志、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是军事能威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事、经济、科技等其它力量的发挥。我国的政治精神包括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居安思危为核心的国防意识、英勇不屈,敢于献身的民族精神、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的传统精神。平时政治精神的养成,是战时政治精神巨大动力迸发关键基础。


七、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国家国防动员力量形成过程中,综合运用管理体制和手段的能力。国防动员中的组织能力主要通过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方针政策、计划方案、法律制度、行政措施和手段以及动员理论体现出来。平时,国防动员组织能力建设主要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坚强有力、决断英明的动员决策体制机制,编制周密细致的动员计划、方案,科学合理设置适应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反应迅速灵活高效的动员组织指挥和协调实施机构等。在动员过程中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动员工作就会陷入混乱,动员效果就会打折扣。


八、外交状况


外交是指国家在处理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间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行为。一般来讲,一个国家只有在国际关系事务中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平等与公正的原则,才能赢得世界多数国家的拥护和支持,但世界局势变化莫测,世界和平时时受到挑战,只有静观国际局势,准确把握时局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随机应变,化敌为友,才能确保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第三节


积蓄与开发国防动员潜力的基本原则


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是指国家根据国防动员建设的需要和本国的现实可能,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聚集、扩大可能用于国防动员的部分综合国力的活动,其实质是赋予或强化部分综合国力的国防动员功能,以备战时和重大紧急情况时动员实施使用。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决定着国防动员的成败,关系着反侵略战争的最终胜负,现代技术条件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对国防动员潜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积蓄与开发强大的国防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蓄与开发国防动员潜力主要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持以发展国民经济为基础


任何战争都是国防实力的角逐,经济力量是国防实力的基础。毛泽东指出:“军事家不能超越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企图战争的胜利”。经济是在中外任何战争都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在现代条件下,高技术装备广泛运用于战争,战争的需求不论数量、质量、品种、性能要求都越来越高,战争的消耗大增,破坏性也大增,经济作为战争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努力发展经济以积蓄雄厚的物质力量已成为应付现代战争作好国防动员准备的必由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正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才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在重大军事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批新式高技术装备才得以源源不断地装备我军,我军的战略打击能力,诸军兵种立体协同作战能力,远洋作战能力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国防动员 潜力的增强与发展,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基础。


二、必须坚持以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为先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战斗力。人类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九十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战争局部中,高科技装备迸发的巨大威力,都充分证明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和经济革命也无不是以重大科技的发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掀起工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计算机的普及,英特网、宽带网的发明和运用导致了信息革命。在军事领域更是如此,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大国总是把它们的重大科研成果首先运用于军事目的。二战以来,每次新的战争总是有不少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战争。目前高新技术已主导着世界军事科技的发展方向,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军事领域的拓展,美国和俄罗斯已经把军事的触角伸到了外层空间。积蓄与开发国防动员潜力必须以高科技为先导,加快科研步伐,搞好科技战略储备,坚持走科技强军之路,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必须坚持以武装力量的质量建设为重点


战争是武装力量的直接对抗。强大的武装力量必须是数量与质量的完美结合,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对武装力量的质量要求更高,未来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质量取胜。如海湾战争,面对100万伊拉克军队,美军只出动53万人,就能轻取伊拉克,主要是美军在质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武装力量的质量建设既要注重的兵员本身的质量和装备的质量,也要注重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战争协同作战指挥能力和战斗精神培养。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和其器”,要立足于减 少数量,提高质量,少养兵,养精兵的原则,改进新队训练合法,达到一兵多能,一兵多用,不断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和协同能力。不断优化武器装备,处处体现“兵精器利”的原则。


四、必须坚持以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为根本


国民素质是兵员素质的基础,对国防动员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国民素质包括国民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身体素质、军事素质。国防动员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国民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是积蓄和开发国防动员潜力的根本。提高国民素质,关键是提高政治素质,特别是要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面树立国防观念、献身精神和尚武意识。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国防松驰,民心涣散,军无斗志,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但仅有政治方面的素质也是不够的,还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够打胜仗的。因此,积蓄和开发国防动员潜力,必须大力兴办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练习题:


1、为什么说国防动员潜力必须要经过转化才能成为国防实力?


2、积蓄和开发国防动员潜力必须遵循那些原则?


第五篇:关于加强基层国防动员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国防动员的几点思考


国防动员,简称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适应战争需求的一系列活动。这一活动具有三个要素:一是战争动员的主体通常是国家;二是战争动员的对象是人力、物力、财力;三是战争动员的目的是适应战争需求,为战争服务。国防动员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运输动员和政治动员等领域。


一、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


国防动员是国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准备和实施战争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动员。国防动员的这种重要地位,决定了国防动员在赢得战争胜利等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重大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可以将战争潜力转换为战争实力,为赢得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为赢得胜利提供足够的战争实力,是国防动员活动基本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国家通过平战体制的转换和资源的重新配臵予以完成的。战争是实力的较量,一个国家纵然拥有雄厚的财富,但是如果这些财富仅仅作为战争潜力,不能把它迅速地转换为战争实力,仍然难以用于战争并发挥作用。国家持续不断地保持战争实力的供给,才能把战争进行到最后的胜利。动员是国家把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转换器,也是持续保障战争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二)可以为遏制危机提供强大的威慑力量,遏制战争的爆发 随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越来越深入人心和世界和平力量的持续增长,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把遏制危机和战争作为军事战略的重要或首要任务。实践中,也有许多国家通过显示实力和使用武力的决心,有效地消弭了威胁,遏制了战争。


(三)可以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效措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防动员活动对于国家处臵重大突发事件,诸如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自然灾害、社会**和严重工业事故等重大突发事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当国家遇到自然灾害、社会不稳定的紧急状态时,国防动员系统可以凭借自身特有的功能和力量为抗御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效措施和有力支援。


(四)可以通过减轻国家负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援


动员活动可以达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的目的。和平时期,任何国家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维持庞大的战争准备规模。如果这样做,就会对国家形成沉重的负担,会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各国都在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加强寓军于民的各项动员准备。做好了这些工作,就可以把省下来的经费转用于经济建设发展,从而达到增强综合国力、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做好战争动员准备,也是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工业、交通、科技动员)、群众防卫动员(民防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政治动员。


(一)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即国家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转为战时体制。武装力量是遂行战争任务的主体,武装力量动员是战争动员的核心。武装力量动员通常包括现役部队动员、预备役部队(预备役人员)和民兵动员。现役部队动员又分野战部队动员和地方部队动员。野战部队动员,是指将野战部队从平时编制转为战时编制,一般是以野战部队为基础,按动员计划进行扩编,达到齐装满员,并按照国家战略计划实施战略展开,掩护国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地方部队动员,是指按动员计划组建扩建地方部队,增强地方作战兵力,完成区域性作战任务,并可根据战争进程将地方部队升级为野战部队。预备役部队(预备役人员)动员,又分为已编组的预备役部队动员和未编组的预备役人员动员。已编组的预备役部队动员,是指征召大批预备役人员成建制地转服现役。一般是在健全的预备役制度保障下,在平时搞好训练储备的基础上,直接编入野战部队或者地方部队。预备役人员动员,主要用于补充和扩编现役部队,亦可根据需要,从现役部队抽调部分骨干,以预备役人员为基础,组建新的战略预备队。民兵动员,是指发动和组织广大民兵参军参战,除按计划部分补充野战部队和配属野战部队作战外,大部则配合地方部队担负要地防空等作战和战勤任务,同时广泛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主力打击敌人,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二)经济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即国家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相应的国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充分调动国家的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保障战争的需要。经济力量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经济潜力及其动员程度如何,对战争的影响极大。国民经济动员包括工业动员、农业动员、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动员、科学技术动员及其它动员。工业动员就是通过各种平战转换渠道,改组民用和军工企业,提高军品生产能力,保障战争需要。工业动员是经济动员的重点,也是经济动员中最复杂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是:统筹安排军需民用,调整工业布局,改组生产与产品结构,实行快速转产,扩大军品生产;组织工厂企业必要的搬迁、复产以及战略物资、生产原材料储备的隐蔽疏散和分配等,最大限度地把工业潜力转化为实力,为战争服务。农业动员,就是在战争爆发后农业劳动力和农业机械大量减少的情况下,调整农业结构,尽力扩大生产,达到既能保障战争所需要的粮食以及某些工业原料,又能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并为前线提供人力、畜力和机械运输工具。


(三)交通运输动员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动员,就是把国家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行业的力量组织起来,如调动铁路、民航、远洋船队、公路、水路、邮电通信等平时业已组成的预备役部队,为战争服务;改善交通网络,按计划对各种运输工具进行采购征用,综合运用多种运输手段;将邮电通信设施等迅速转为战时状态,确保指挥、通信畅通无阻。科学技术动员,主要是把国家有关科研部门和这些部门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组织起来,大力进行战争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加紧培养和造就大批科学技术力量,并合理使用这些力量,有计划地为武装力量输送专业技术骨干,保证战时扩编的需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制和发展新型武器装备,力争保持国家在战争过程中军事科学技术处于优先地位,以适应战争需要。其它动员,就是除上述部门外,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行业进行的动员,如国家计划部门根据战争需要,对国家资源进行的再分配;金融财政部门对国家、民间资金的收拢募集和运用:物价、计量部门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保障国计民生;医疗卫生部门担负战争伤残人员的抢救和医疗;商业服务行业在“军民兼顾”原则下保障全国军民作战和日常生活需要,等等。总之,凡是能够担负支援战争任务的国民经济部门,都要不失时机地实现平战转换,为战争服务。


(四)人民防空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简称人防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国外把组织民间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防护自然灾害统称为民防动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式空袭兵器不断出现,空袭反空袭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在现代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搞好人民防空动员,对于增强国家的总体防御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民防空动员的内容,主要包括群众防护动员、人防专业队伍动员等。


群众防护动员就是组织和发动居民防备敌人空袭,与敌人的空袭作斗争,尽量避免和减少空袭所造成的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其内容包括:在平时对居民进行人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防空训练,构筑防护工事及掩体,对人员、重要经济目标、牲畜、粮食和水源进行必要的防护准备;战时根据防空袭警报,适时进行人员疏散隐蔽,在有放射性物质、毒剂沾染的情况下,对受染地面、建筑物、水源、粮食和衣物进行消毒和消除,实行灯火管制等。


人防专业队伍动员,就是根据城市防空袭斗争的需要,组织各种防护专业技术分队,如抢险、抢救、抢修、消防和“三防”分队,有针对性地消除空袭后果的行动。战时,组织动员人防专业队伍,实施抢险、抢救、抢修和消防,消除空袭后果,对支援城市防卫作战,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主要指围绕实施战争而进行的宣传教育和政治鼓动。政治动员分为国内动员和国际动员。国内政治动员,是政府、军队和社会团体等,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对全国军民进行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使之对战争的性质、目的有明确认识,树立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思想,坚定打败敌人、夺取胜利的信心。国际政治动员,是国家通过各种外交活动和对外宣传,揭露敌人的战争阴谋,控诉敌人的残暴罪行,争取国际上友好和中立国家人民的声援和支持,建立国际的统一战线,甚至结成必要的国际联盟。政治动员是战争动员的前提和保证,不论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还是群众防卫动员,都需要以政治动员为引导和动力,才能顺利地展开。只有使全体军民通过政治动员,对战争的威胁和危害有充分的认识,激发起对敌人的极大仇恨,才能引起对各项动员工作的重视,保证各项动员措施的落实;只有广泛进行国际宣传,才能争取最大限度的国际支援,孤立敌人,壮大自己。


三、如何加强基层国防动员


(一)建立健全权威顺畅的应急动员指挥体制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深入,我国国防动员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国防动员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关系不够顺畅;国防动员机构缺少平战转换的必要准备,与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设相脱节,在相当程序上影响了未来应急动员的效益。为此,可考虑建立“三级”动员指挥机构:第一级为应急动员委员会。主要由国务院、军队“四总部”、国家发改委、涉战地区的一名分管主要领导组成。下设综合指挥组、人力资源动员指挥组、物资动员指挥组、信息动员指挥组、政治动员指挥组,分别由国家有关部委和涉战地区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在联合作战指挥部和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首长的领导下,统一组织指挥涉战地区的应急动员工作。这样可有效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实现了对涉战地区战时动员的统一指挥,解决了战区和省级多头领导、国家国动委鞭长莫及等问题,可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推诿扯皮现象。二是加强了涉战地区应急动员的指挥力量,提高了动员指挥机构的权威性。三是有利于动员区域内资源的调集和共享,解决动员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第二级为战略方向动员指挥部。考虑未来作战我国将面临一场战争两个战场的可能,建议在重要战略方向分别各设立一个动员指挥部,作为应急动员委员会的派出机构,在授权的范围内代表应急动员委员会实施重要战略方向的动员指挥。第三级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动员协调中心。在整个动员的链条中,省(自治区、直辖市)动员是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动员工作的起点,也是动员工作的终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动员协调中心主要由省军区系统和地方分管领导、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在军地联合作战指挥部和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统一协调组织涉战地区的动员工作;根据战争需要,及时向地方有关部门提出动员需求,接受、分配或直接征集地方资源,战后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各种复员工作。


(二)构建快速高效、实在管用的国防动员运行机制


根据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实际,建立快速高效的国防动员运行机制,主要应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国防动员工作领导关系不够顺畅的问题。按照现行国防动员体制和工作模式,国防动员工作主要由省军区系统牵头组织。由于国防动员工作涉及地方诸多部门和经济利益,省军区系统难以解决,地方分管领导也难以协调。为此,必须按照军事部门牵头、政府部门主抓、国动委协调的要求,切实分清军队和地方抓国防动员建设的职责,落实主官主管制。要切实理顺国动委综合办公室与各专业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确保形成齐抓共管国防动员建设的合力。二是要解决动员法规制度不配套的问题。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部分动员法规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国防动员工作。比如,由于缺少部队征用地方资源经费补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致使部队演习租用地方设施设备的补偿等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军地军民关系。又如,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规定,经济建设贯彻国防需求大多停留在纸上,表现在城市建设布局不能兼顾军事需求,高速公路建设不考虑战时军用飞机起降,大型运输工具、特别是民船建造没有预留加(改)装军事设施、设备接口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抓紧制定并出台以《国防动员法》为主的国防动员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配套完善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不断推进国防动员建设法制化进程。三是要解决战时动员计划和方案不完善的问题。目前,各级开展国防动员工作大多集中在完成一些基础性、协调性工作,对战时可能遇到的情况分析、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对策措施,缺乏配套完善的战时动员计划方案。为此,必须以实战为牵引,有重点地抓紧拟制国民经济平战转换、战时兵员动员、支前保障、城市防空等方面的动员计划方案,特别要根据战时急需的高科技产业、科研机构、高科技人才、重点物资和配套产品的数质量及分布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动员预案,保证战时应急动员的需要。同时,要结合维护社会治安和抢险救灾等活动,搞好动员演练,检验和完善各种动员预案。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国防动员建设的指导


国防动员建设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工作面广、量大,要谋求国防动员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益,必须在加强和改进工作指导上下工夫。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把国防动员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上。在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未来无论哪个方向发生战争,都将具有明显的信息化特征。我们必须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改进对国防动员建设的指导,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充分发挥信息优势,科学整合信息资源,大力培养信息人才,积极开发信息装备,逐步实现以人力物力动员为主向信息资源动员为主的转变;进一步增大后备力量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军兵种、专业技术兵建设,加大战时急需科技资源的储备,逐步实现由满足传统步兵作战需求为主向满足军兵种部队应急作战需求为主的转变;细化作战任务,摸清动员潜力底数,搞清军事需求,突出重点动员项目建设,实现由粗放型动员向精确动员的转变;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健全部队内部动员组织体系,解决好动员指挥与作战指挥对接与联动问题,实现由分散式组织向一体化动员指挥的转变。二是在动员准备的重点上,要进一步加强应急动员、科技支前、城市防空、反恐维稳等“四种力量”建设,切实解决好“用得上”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领域和社会管理部门平战转换机制,切实解决好经济动员“转得快”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城市和重点目标防空抗毁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好“防得住”的问题;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平战结合力度,切实解决好部队机动、集结和展开“行得通”的问题。通过持续建设和不懈努力,从整体上提升快速动员能力,为战时动员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在动员保障上,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做好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衔接与纳入工作。主要是地方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安排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等方面,要通盘考虑国防动员建设需要,把军事需求科学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制定相关政策,并在资金上给予保障,确保各项建设切实贯彻好军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