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领导力是很多人的短板

体制内,领导力是很多人的短板

前段时间,有一位大姐告诉我,她提拔不了正处,是因为领导力不足。 

这跟我的预判不一样,我原以为是写作能力。 

后来,我反思,原来是自己低估了领导力的作用。 

体制内,其实不止我,很多年轻干部都忽视了领导力的培养。 

大部分年轻干部进了单位以后,都是按部就班,听话做自己份内事。 

他们虽然也想着提拔、成为领导,但在意识上没有具体画像,究竟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心中很模糊。 

在我看来,这就是没有意识到领导力。 

领导力,这个词看起来抽象,有点像成功学的洗脑词。 

但如果把它展开,把“领导力”看成“领导应该具备的能力”,那就很好理解了。 

领导力,是当今稀缺的能力。 

就是一个人能把集体的共识凝聚起来,去办一件大事。 

在价值多元、观念多元的今天,即使在同一个单位,要把同事和下属凝聚在一起干事创业,都不容易。 

拥有领导力的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组织需要他。 

他能把一个组织机构的管理成本压到最低,效用发挥最大。这符合“熵减定律”。 

据我观察,如果对照自身工作,领导力是很多人的短板。 

比如: 

有的人习惯“等靠要”,习惯上级推着他去工作。 

有的人,对别的同事,三番五次推脱工作,不敢正面相迎。 

有的人,只顾着埋头看路,对周围的同事不甚了解。 

有的人,看不清同事的优缺点,不懂得平衡利益。 

有的人,对形势看不清,对业务框架钻不深。 

总的来说,就是不能让一个团体或组织高效发挥作用。组织管理成本高昂。 

由于领导力的缺乏,很多年轻干部争取提拔上位的底气就不足。担心遇到困难解决不了,遇到矛盾化解不了。 

领导在选拔干部的时候,也会侧重考虑他的领导力。他在这个处室、科室,究竟能不能带领部门的人员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因为如果选错一位部门领导,导致部门内斗剧烈、纷争不断、氛围紧张,最后工作一团糟糕,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对于想当领导的人来说,培养领导力是一件时刻关注、长期培养锻炼的能力。 

但是,很多人会问,究竟应该怎么培养领导力呢? 

在这里,我分享几点思考: 

第一,自驱力。 

很多人想当领导,但是想法并不强烈。 

我有一个观点:“只有很想当领导的人,才能当上领导”。 

如果你对当领导的想法不强烈,那说明你不适合当领导。自然,你就没有必要培养领导力。 

真正想当领导的人,都是有很强的自驱力的。 

有了这个自驱力,他就会努力的接近上级,会努力接近权力,会努力模仿领导。 

这个自驱力的来源,有可能是为了支配权力的快感,有可能是为群众服务的理想,有可能是对地位、荣誉的迷恋。 

第二,斗争意识。 

很多人,从校园直接到单位,合作意识、平等意识都很不错。 

但职场里,面对不合作、出言不逊、偷奸耍滑、表里不一、用心险恶的同事,就缺乏成熟的心态和应对技巧。 

从根子上看,是缺乏斗争意识。 

只有敢于翻脸、摆明态度,别人才能感知你的态度,才有调和妥协的可能。 

现实中,很多年轻人做不到这一点,不敢抓、不敢管、不敢批评。 

团队的氛围不能纠治,所以无法形成合力。 

这个需要把自己定位成管理者,不受同事情谊影响,不被情面、情分绑架。 

第三,大局意识。 

很少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习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因此,容易产生对班子决策的不满。 

特别是对于任务分工、人事调整,有负面看法。 

这个需要多跟上级沟通,了解上级意图。 

让上级觉得你是自己人。 

第四,利益共享。 

带领一个部门,要充分了解每个人的具体诉求。 

这就需要多跟部门同事沟通。 

了解对方需求,协助解决利益诉求,让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 

这个又需要有宽广的格局、真诚的心以及沟通技巧。 

总的来看,领导力跟具体的业务能力有很大不同。 

更多的要求是从宏观上把握单位的需求,从下属的利益和性格去开展团队管理。 

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思维和能力。 

今天粗略地分享自己的思考,后续会就具体方面进行研究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