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篇)20XX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20XX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62篇)



目  录


一、党委


清丰县委办“四最四型”机关建设综述  1


新时代安康组织工作综述  5


鹤壁市组织工作综述  9


马龙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政务服务综述  15


石家庄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工作综述  17


来宾市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20


广西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综述  23


洛阳市人才工作综述  26


各地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综述之三  30


楚雄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32


黔西南州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读书班综述  34


黑龙江省第五批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38


1320XX 年清廉北海建设工作综述  41


金昌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综述  45


乌海市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49


新时代十年银川组织工作综述  52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56


昌吉州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60


崆峒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64


天水市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


读书班综述  67


二、人大


焦作市两级人大监督支持法院工作纪实  70


三、政府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工作综述  75


巴中 30 年城市建设综述  78


安阳市今年年初以来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82


湘潭市汇聚湘商力量全力拼经济综述  85


房县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综述  88


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林草资源保护工作综述  90


平罗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93


安阳市以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综述  96


巴中 30 年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99


巧家县湖滨城市建设发展综述  103


巴中 30 年就业社保工作综述  106


雁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111


龙岩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综述  117


珲春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综述  120


日喀则市年楚河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123


巴彦淖尔市全力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126


闽东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129


呼和浩特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133


竞秀区体教融合工作综述  138


广元市 20XX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丰收活动综述  140


吉林省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综述  143


六盘水高新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综述  146


长春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和新业态培育综述  150


四、政协


大理州政协助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综述  153


4620XX 年陕西省政协系统“委员活动日”活动综述  159


五、政法


阳泉市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工作综述  162


濮阳县全力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工作综述  166


河南省政法系统全力护航双节平安纪实  168


六、统战


西宁市城北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171


银川市第 25 个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综述  174


七、脱贫


海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综述  177


八、群团


中国工会十七大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工作综述  181


甘肃省妇女儿童事业五年发展综述  186


大兴安岭区各级共青团组织“八五”普法工作综述  191


沈阳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全市文艺事业发展综述  193


六盘水市“十四五”以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196


共青团池州市委精准发力育时代新人工作综述  202


九、企业


甘肃铁投集团加快推进重点铁路项目建设综述  205


中国黄金集团扎实开展第一批主题教育综述  208


龙煤集团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综述  212


常德市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综述  219



四色”辉映前行路  中枢岗位绽风华


清丰县委办“四最四型”机关建设综述


20XX 10 13 日)


  A总书记指出,党办机关为党委服务最直接、联系各方最广泛、保障党委工作最关键、在各机构运转中最核心,居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位置。


  20218月,清丰县委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标“四最一中枢”建设, 创新提出打造党性最强、纪律最严、作风最硬、形象最好和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四最四型”机关的目标任务。两年来,清丰县委办上下同心, 全力以赴,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累累硕果。


以党性为基


党办机关底色更“红”


  党办姓党是党办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最高纲领。近年来,清丰县委办将党性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机关党建水平。


  ——改造升级党员活动室,在硬件设施上,增配了电脑、投影仪等设施; 在学习资料上,购置了党建类书籍、党员学习材料等,建立日常学习活动台账, 为营造浓厚的党建活动氛围、提升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提供基础保障。


  ——出台党办干部“十不许”行为准则,从办事态度、工作标准、保守秘密等十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列出了党办干部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奋力打造县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


  ——先后赴红旗渠开展“走进红旗渠扬帆启新程”主题党日、赴刘邓大军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足迹扛牢党办担当”、在县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等党建活动11次。


  ——创新开展“我是党员给我说”活动,每名党员干部在社区亮身份、进百家,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百姓意见,并及时汇总梳理,为领导决策、基层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两年以来,新成立县委办团支部,获得团市委“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县委办荣获“濮阳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政研中心荣获“五一劳动奖状”。


  目前,清丰县委办机关建设的红色氛围愈发浓厚,党办干部的红色信念之火越燃越旺,机关党建成为干事创业不竭动力的“红色引擎”,“党性最强”


机关初露锋芒。


以学习为纲


党办机关成色更“青”


  清丰县委办把学习作为长本领、拓思想、增知识的主要抓手,将学习贯穿工作始终,“三服务”水平更加“炉火纯青”。


  两年来,实行每日“晨读”、全员办信息、每月一本书、主任测试等学习制度。其中,每日“晨读”由各科室轮值,建立“1+1+N”学习模式,即每周学习内容必须有1项党建内容、1项全县重点工作;主任测试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结合近期学习安排和中心工作,利用“晨读”时间,现场出题,随机测试机关干部,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今年3月,“晨读”学习升级到2.0 版本,在常规学习的基础上变读为讲,围绕前沿科技、科室业务、民法典等内容开展“素质大讲堂”。


  同时,在“十一”国庆节、“五四”青年节,以及中央、省、市重大会议召开后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青言青语”活动,每名干部谈感悟、谈打算,增强学以致用本领。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清丰县委办适时开展摄影展、书画展、棋艺赛等文体活动,干部职工在轻松的工作氛围中日益成长。


  两年来,“晨读”学习开展516期,学习主题399个,“素质大讲堂”15期, 组织八届四次全会(市委)大家谈、“五四”青年说、“四最四型”机关创建我能做什么等演讲征文19次。


  在坚持学习的加持下,清丰县委办对标“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问策能对”四个维度全方位锻造高素质政务服务队伍,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以创新为魂


党办机关特色更“蓝”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赵勋强在为党办系统上党课时指出:“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运用创新思维,把握新特点,适应新形势,超前思考、系统解决,形成新的经验做法”。近年来,清丰县委办在“惟改革创新者胜”指导思想影响下,摸索了一套突破瓶颈、切实可行的创新体系。


  创办“清丰党办”微信公众号,按照“学习阵地、外宣窗口、党办熔炉” 的定位,设置“党办实务”“喜报系列”“勤勉党办人”“创新进行时”“孝行党办”等栏目,开创了清丰县委办的宣传工作“新元年”;调研工作建立“产


业咨询人才库”,将部门骨干、专家学者、乡村干部纳入人才库并发放证书, 定期召开座谈会,收集产业发展建议;党委信息工作实行县直单位ABCD分类管理办法,建立信息员反向联络制度,制作“信息日历”,探索“群组式”分类培训,一举扭转了清丰县党委信息的落后局面。


  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20XX年度,清丰县党委信息工作位居全市县(区) 第一名;制作文件审核、会务活动、值班工作、文电传阅工作流程图;开设“国安云课堂”,自行编导录制保密宣讲片;县委办与北京大学合作,在县档案馆建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学实践基地。今年7月份月例会后,每月向全体同志征集创新建议,经主任办公会研究后采纳推行,目前共推行创新举措27条。


  “创新”已经融入党办干部的血液,县委办公室已经成为创新的“一片蓝海”。


以实效为靶


党办机关主色更“金”


  两年来,在强党性、抓学习、重创新的基础上,清丰县委办以赵勋强提出的“七个辅政”为着力点,在“实干型”目标的引领下,处理好党办工作的四个关系(务实和务虚、被动和主动、唯上和唯下、分工和合作),“四最四型” 机关建设成果“灿烂而金黄”。


  2021年以来,清丰县荣获全省法规工作先进县、全省党委信息工作先进县等省级以上荣誉5个,高质量撰写县党代会、县委全会、县经济工作会、中国·清丰绿色家居博览会等各类重大会议活动文稿600余篇,先后在国家、省、市等上级刊物发表理论文章45篇。其中,《关于人民调解“清丰模式”的调研报告》


《清丰县探索供水“四化”新路径保障农村供水》分别被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和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刊登。特别是,前者刊发后,中国政法大学按图索骥,主动与清丰县对接,并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真正发挥了以文辅政的作用,实现了调研报告的成果转化。


  今年“五一”假期,清丰县委办组成淄博“出圈”现象调研组,撰写《抢占网红经济新风口培育塑造清丰新IP》一文,被搜狐、网易,以及决策参考、上海证券报、公选王等重量级公众号争相转载,一度风靡网络、快速“出圈”, 并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618日,中家协常务理事会在我市召开,全国264名理事到会,清丰县委办承办会务工作。此次会务活动为近十年来人数最多、环节最繁、要求最高、


影响最大的一次会议,会议整个流程运行顺畅、紧张有序,达到了预期效果。6 23日,中家协为此特别向清丰县委、县政府发来感谢函。20XX年,清丰党办公众号登载县委办获得各项荣誉的“喜报系列”24期。


  金灿灿的成绩,黄澄澄的硕果,是近年来清丰县委办深入践行“五个坚持” 的具体成效,是“三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是“四最四型”机关创建的直接体现。今后工作中,清丰县委办将以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 落实政治责任,不断将“四最四型”机关建设向纵深推进,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清丰实践奏响“党办音符”。


潮起正是扬帆时


新时代安康组织工作综述


20XX1012日)


  新时代以来,全市组织系统贯通落实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A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扛牢主责主业,勇于担当作为,一体谋划推进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各项任务, 实现常规工作提档提质、重点工作创新创优,有力服务保障中心大局行稳致远。


一、润心铸魂,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力量


  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通读原文、入脑入心、融会贯通”, 把理论武装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推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培训全覆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不断筑牢思想根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分级分类组织干部培训,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千堂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 办好“安康讲坛”,依托“网络党支部”“党课开讲啦”活动,形成“线上” 学习、“线下”实践和党课“云端”共享格局,引导全市15.9万名党员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安康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力量。


  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推动党内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充分发挥旬阳红军纪念馆、江口烈士陵园等本地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评选表彰153名“好支书”,8651名老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开展“寻找好支书”“建功新时代”公务员风采巡展, 党员教育专题片《入党》获评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党员干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


二、选贤任能,锻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硬队伍


  面对“如何选人、怎样用人”的“必答题”,树立“组织干好组织的事, 干部干好自己的事”鲜明导向,做到底子、人头、政策“三个清楚”,推进“聚


焦发展需要调整配备一批、立足功能提升研判储备一批、着眼长远发展挖掘培养一批”,统筹谋划、通盘考虑、市县镇联动、分类分层有序培养使用,锻造定力强、动力强、活力强、合力强干部队伍。


  落实“三项机制”,健全实绩研判评价机制,优选优用实绩突出干部。着眼奠定10—20年干部基础、用人导向和工作机制,全覆盖研判班子队伍,分级分类建立优秀县、科级干部人选库,高效完成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有序推进市直部门干部联动调整,“面貌新、有活力,结构优、有战斗力,导向明、有向心力”成为广泛共识。


  坚持不懈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实施“成长帮带计划”“四个一线” 锻炼机制,持续为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量身选聘“成长、专业、生活”三类导师,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项目一线、招商前线、攻坚火线磨炼成长。推行“四选推优”工作法,一批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得到任用,初步搭建起满足全市发展需要的干部梯队。笔  苑公 众号整理。


  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励与约束并举。紧盯“关键少数”“关键重点”, 逐步构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格局。完善干部体检休假、心理调适、关怀帮扶等制度体系,优化谈心谈话机制,及时了解、用心解决干部困难问题;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不断健全容错纠错、精准问责和澄清保护机制,完善容错免责“正面清单”,广大干部在良好干事环境中竞相作为。


三、大抓基层,厚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根基


  紧扣全域党建“一年夯基础、两年大提升、三年换新貌”目标任务,确立“紧盯主战场、统筹各领域、创建新品牌”主攻方向,接续推进“基础提振年” “整体提升年”“全域提质年”,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激活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创新推行村分“三类”、人过“三关”、选情“四色”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级换届,一大批党性强、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被选进村级班子,成为建设和美乡村“头雁”。“四统一”选派管理“四支队伍” 做法被中组部确定为强化组织保障典型案例,“支部+X+贫困户”机制、“三联” 工作机制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深度报道,以“党建+”系统思维推进脱贫攻坚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抓党建促如期脱贫、乡村振兴质效充分彰显。


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推行“三治并进、四体联动”机制,加


速基层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双网融合”,构建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推行“321”模式, 带动基层高效治理,获评全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全国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探索实施“五同”工作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建设、“强根铸魂国企兴”、“党建领航、护卫健康”、“党建引领促教育,教书育人争先锋”、“百企联千村、党建促振兴” 等主题活动以及“三新三领”示范创建、“两个覆盖”攻坚行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建强。


四、外引内培,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明确“积极引用高端人才、大力培育专业人才、深度盘活本土人才”路径举措,人才强市战略深入人心,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日益牢固。


  筑巢引凤引才聚才,厚植沃土留才育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配套完善人才培育引进和激励保障政策体系,出台《关于创新事业编制管理支持人才引进的十条措施》《关于深化职称改革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等招才引智政策25项,全面落实大力吸引人才人口、紧缺特殊人才引进、柔性引才、专技人才创新创业、优秀企业管理人才遴选等人才政策,为人才优先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实施“人才兴企计划”“技能人才提升行动”“专技人才培养工程”政策链、人才链、产业链相互交织,环环紧扣。人尽其才的局面逐步形成。


  创新“三张清单”对接机制,举办“智汇安康引领发展”“双百”人才项目洽谈会、“平安顺利幸福安康”人才兴安项目推介会,推进“一业一站”计划,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60家,形成“一站带一队、一队兴一业”辐射效应, 促进人才与项目、资本与“智”本深度对接、一体联动。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金州大地蔚然成风。近年来,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937人,评选表彰“安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83名,培养技能人才10万余名, 培育“乡创客”“土专家”“田秀才”等2万余人,培养高素质农民1.5万余人; 推进“双培双引”工程,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回引4万余名在外人员返乡兴办3.09万个经济实体,累计培训各类人才100余万人次,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36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1.57万人。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面向未来,全市组织系统将持续在把握大势中找准方向、在把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把握大事中狠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迭代升级、进阶夺优;持续践行“四尚四戒”工作作风,锻造“四勤四能”模范部门过硬队伍,全力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中彰显组织力量


鹤壁市组织工作综述


20XX1011日)


旗帜指引方向,组织凝聚力量。


  过去五年,是鹤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昂首阔步的五年,也是全市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在聚焦主业中砥砺担当,在服务大局中践行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作风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在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进程中彰显了组织担当。


高举旗帜聚思想凝心铸魂强根基


木长必固根,立事先立心。


  五年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走深走实的理论学习、丰富多样的干部培训中,经受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日益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主题教育见行见效。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长效机制24项,制定《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创新开展“情暖百姓”“八比八晒争先创优”等活动,为群众办理实事好事9万余件,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能力作风得到显著增强。当前,全市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握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把主题教育作为一次严肃的政治历练、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一次生动的实践锻炼、一次全面的党性锤炼,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在做好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等培训轮训的基础上,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A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重要学习


内容,特别是抓好A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 全覆盖开展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精神专题轮训,线上线下累计开办各类主体班、培训班4000余期,培训600余万人次。利用“鹤干教云”线上教育培训平台、“鹤壁党建”微信公众号、鹤壁党政服务平台等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培训党员干部280万人次,开办“云讲堂”16期、开展“云研讨”6次、开启“云测试”6次,平台累计在线人数突破10万人,获评20XX年度全省网络学习先进单位。


  ——干部培训灵活多样。紧扣发展大势、产业走势,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创新实施以集中授课、专题调研、集中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三分”教学法,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的动力。抓好顶层设计,印发《鹤壁市推进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持续组织开展“党章集中学习月”“党课开讲啦”等党建主题活动,面向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培训。加大调训力度,选派领导干部参加中央、省级各类专题培训206人,组织参加中央层面网络专题培训18期、310余人。会同市直单位举办专题培训班120期,培训干部1.8万余人。


选贤任能建队伍导向鲜明提素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全面加强干部选育管用工作,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领导班子建设更加坚强有力。以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先后10 余次赴5个县区、3个功能区与300余名县区、乡镇干部面对面交谈,收集了解基层意见建议。严把换届人选廉洁关、能力关,坚持全过程监督,组织3万余人签订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发放3万余份“十严禁”卡片,市县开展换届现场督导80余次,高质量完成5个县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和19个乡镇党委、人大、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实现了“一降一升一优化”的结构性目标。


  ——干部日常了解更加精准高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重点查核和大额资产验证工作,扎实做好公职人员涉嫌经商办企业问题整改处理工作,为市委选人用人提供参考。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作用,从严运用监督结果,及时


对不担当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干部进行处理,五年来,结合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等,提醒、函询、诫勉318人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制定政治素质、治理能力专项考核办法和经常性干部谈心谈话工作办法,加强干部考察识别,建立完善“日跟踪、月走访、季深蹲、年考评”制度,持续深化“一选二联三抓手”情暖干群机制,定期走访联系市直单位和县区,深入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情况。2019年以来,共开展谈心谈话950余人次,482名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中担当作为、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50名乡镇党委书记得到提拔,18名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的同志被选派到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开展对口支援。


  ——年轻干部培养更加科学全面。扎实实施“墩苗育苗”计划,选派34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双向交流任职。研究制定《鹤壁市优秀年轻干部墩苗育苗实施办法(试行)》《鹤壁市优秀年轻干部动态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鹤壁市选调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完善年轻干部源头把控、跟踪培养、适时使用的培养选拔体系,发现储备优秀年轻干部448名。五年来,提拔重用40 岁以下县级干部77人,选拔配备35岁以下乡镇党政正职18人。稳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扎实做好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全面落实公务员工资和津贴补贴待遇,共招录公务员995名、选调生159名,在市发改委等2家市直单位首次开展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工作。


  ——干部监督管理更加严密规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重点查核,扎实做好公职人员涉嫌经商办企业问题整改处理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市委巡察等提供参考。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从严运用监督结果,2019年以来,结合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等,提醒、函询、诫勉318人次,风清气正的干部生态更加清朗。


强基固本夯基础大抓基层强支部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组织力提升行动为总抓手,以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主线,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增强。


——大力开展组织力提升行动。制定《关于在全市进一步深化基层党组织


组织力提升行动推动党建质量过硬的意见》,聚焦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构建“135+N”组织力提升新格局,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客户端、河南日报等媒体刊发了多篇鹤壁高质量党建经验型文稿。建立“五星”支部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升争星晋位紧迫感,激发创建活力。打造“五星” 支部“1+2+10”创建体系,建立“1+6”专班推进机制,创成“五星”“四星” 支部122个。


  实施“五星”党支部书记中长期培育计划,对选树出的徐光、康天平、张桂芳等18名党支部书记,进行互助式学习培养,形成独具鹤壁特色的“头雁” 品牌。开展2期“党建36计助力‘五星’创建和乡村振兴”红色擂台赛,评选出36个典型案例,荣获全国第六届广播超级碗“最佳活动案例”奖。


  ——全面提升城市党建水平。强力推进小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大力推广“睦邻党建”“家门口服务站”“红色物业”等党建项目,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站)、淇河书屋等建立50余个“暖心驿站”。将深化“红色物业”创建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拟重点推进工作项目, 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组织,符合条件的物业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实施“党建+ 物业”提升行动,县(区)成立公益性物业服务实体,街道社区兜底管理“三无”小区、楼院,确保实现“三无”小区、楼院动态清零。


  ——不断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新发展阶段新担当作为的若干举措》《鹤壁市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实施办法


(试行)》,每年评选出10个“五优”乡镇(街道)、70个“五强”村(社区), 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充分迸发,118名基层干部荣获全市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42名村党组织书记获评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对20XX年创建的107个“四星”村(社区)每村(社区)奖励工作经费5万元,“两委”干部当年基本报酬提高15%。投资2600多万元建设改造所有乡镇和14个偏远街道“五小”和周转房。实施百村(社区)设施提质工程,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修缮党群服务中心455个。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双清双培”计划,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292个,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筑巢引凤建高地引才聚智添动能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深入实施人


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


——人才政策持续完善。出台《鹤壁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制定


《“兴鹤聚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鹤壁市“1+N”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制定“人才新政12条”,细化人才贷款、奖励补贴、子女入学等政策措施,综合补贴力度、覆盖范围居全省前列。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财政政策, 细化28条举措,最高奖补达500万元,用政策活水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赋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引才渠道持续拓宽。在全省率先设立“人才节”,第二届“鹤壁人才节”引进人才8300余人,签约项目138个,《为大山插上腾飞的翅膀》《鹤壁人才十二时辰》分别荣获全国人才工作新闻摄影暨短视频大赛图片类一等奖和视频类三等奖。进一步下放事业单位用人主体自主权,支持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公开招聘近1000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鹤壁市人才驿站,成立10个人才工作联络站,拿出人才编制为企业引进10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实施“挂职博士” 引才计划,柔性引进235名博士,其中15名留任鹤壁。


  ——平台效应持续汇聚。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0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量达到145 家。开展“兴鹤聚才”计划等评选活动激励本土人才,遴选各类人才713人,评定各类高层次人才374名。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和乡村振兴需求,组建10个科技服务团,选派222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6000余次。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揭榜挂帅”,10个攻关转化项目成功揭榜。


  ——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坚决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授予20名贡献突出的专家、企业家“鹤壁功臣”“鹤壁荣誉市民”称号。在全省率先成立人才集团,高质量运营鹤壁人力资源产业园,入驻人力资源机构和企业55家,年营收超14.5亿元。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打造“兴鹤聚才”线上服务平台, 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加大人才待遇落实力度,建设人才公寓1.2万套,发放生活补贴、住房补贴339.88万元,解决114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通过“鹤子鹤商双回双创”计划解决104名人才异地问题。


大战大考显担当从严从实抓队伍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


  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紧扣“两个绝对”的重要要求,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高度自觉,持续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服务大局有为有效。第一时间吹响疫情防控“冲锋号”,组织动员全市4100多个基层党组织、10万余名党员挺身而出,组建3869支党员先锋队和204 个临时党支部冲在一线,让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心骨作用的通知》等文件, 组建2200余支党员突击队、自救队到防汛一线,16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03支工作队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队,为实现防汛“金标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广大组工干部带头投身重大斗争主战场,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组工答卷。


  ——自身建设有力有序。不断完善部务会“第一议题”制度,建立每月一学习、一讲堂、一党日、一写作“四个一”集中学习制度,持续举办组工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不断提升组工干部理论素养。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展“学党史、访一线情暖干群”活动,深化组工干部“四联”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机要保密、平安建设等工作,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淬炼组工干部“政治三力”,持续擦亮“三个示范一个家”品牌。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新起点、新征程,全市组织系统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A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鹤壁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引领聚合力 创新服务赢民心


马龙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政务服务综述


20XX1011日)


  近年来,马龙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坚持以党建引领政务服务、党建引领营商环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重点,紧扣“创优、高效、贴心”的政务服务导向, 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


  马龙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始终把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健全“双培养双提升”机制,组织全区政务系统干部职工开展业务知识、文明服务等培训活动30余次,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一线行”练兵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访调研企业60余次,收集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90余条,解决问题86个;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审批上门服务”,上门为农户(农场)登记农机、核发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开展“三亮三评三创”主题活动, 20XX年共评选出党员示范窗口(科室)2个、星级示范窗口5个、星级服务标兵3 名、微笑服务之星3名、流动党员示范岗6个。完善投诉处理、行政问责、违纪违规人员处理等工作制度;建立行业规范、窗口文明用语及办公规范、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规范细则;探索行政审批、容缺受理、投资项目代办等制度;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电子评价系统;打造廉政谈话室、清风墙、廉政宣传屏、廉政步道等廉政教育阵地,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马龙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以打造高效优质服务窗口为目标,在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增设群众休息区,完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母婴室、电子远程动态查询平台等便民设施,安装电脑、打印机,并提供免费证件邮寄等便民服务。将186项集中行政许可事项精简为110项,减少56件“烦民证明”和180 件一般性材料。牵头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审批服务协同联动机制,建立渠道顺畅、高效运转、密切配合的审批服务新模式。将全区10个乡(镇、街道)、74 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功能全部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变隔离式办事柜台为开放、互动的窗口,对乡、村政务服务事项和代办事项进行精准分类, 推进“一窗受理”改革向基层延伸。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出告知服务、辅导服务、代办服务、预约服务、邮寄服务,群众在网上审批大厅或实体大厅办事时,如果当天无法拿到证照,可以选择“邮寄送达”服务, 以优质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马龙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将全区39个部门的1511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集成一个二维码,统一在服务大厅、各政务窗口、区政府门户网站等公开展示, 将全区常用的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事项设置为18项高频服务事项和10项便民服务事项,进一步方便群众查询、办理。对需要多部门联合处理的事项,由政务服务管理局或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将审批前的各类现场踏勘整合为“一次踏勘”, 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对从17个区直部门划转到政务服务管理局集中办理的186项审批事项,按照相关程序制作“行政审批专用章”,实行“一章办结”, 通过“一站式”办理提高审批效率。


高擎思想之旗  汇聚奋进之力


石家庄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工作综述


20XX1013日)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从社区广场到乡村舞台,从机关单位到工厂车间,从学校课堂到“两新” 组织在石家庄市,各类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景随处可见。


  20XX年以来,石家庄市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重点在强化中心组学习示范、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推进理论宣传平台融合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积极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主题宣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一、加强队伍建设,壮大理论宣讲主力军


  石家庄市把组建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宣讲本领出众的理论宣讲工作队伍作为重要任务,持续加大教育培训。强化激励引导,推出了一大批常年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宣讲骨干。


  “太行深处的山窝窝,有个地方叫西柏坡。西柏坡不算大,这里发生的红色故事震山河……”


  712日上午,在新华区文体中心举办的石家庄市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首场报告会上,西柏坡纪念馆宣讲员王璠、申媛丽用清脆的快板开场,以《从“两


个务必”的传承者到“三个务必”的践行者》为题,采取“理论+文艺”的形式, 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讲师团多次组织全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到生产一线和项目现场实地调研观摩,深入了解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开展了石家庄市第四届理论宣讲大赛,并创新举办了全市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报告会。“巡讲报告会非常精彩,老师们用一个个小话题反映大主题、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讲出了百姓味道,更传递出了时代强音,


加深了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新华区新华路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杨威表示。理论微宣讲和集中巡讲相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变得更加鲜活生动。石家庄市以此次巡讲报告会为契机,全力打造一支来自各行各业的理论宣讲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广播站等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除了开展理论宣讲大赛和巡讲报告会,石家庄市还积极举办了全市社科理论骨干培训班、全市理论工作座谈会,组织各县(市、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秘书、理论宣讲骨干围绕全面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交流研讨,提升宣讲水平。联合市委讲师团,开展青年宣讲骨干精品课试讲, 加强市级后备宣讲师资队伍建设。


二、做活做实理论宣讲,散发理论“泥土芬芳”


  理论是鲜活的,也必须是大众的。石家庄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教育、服务群众作用,通过领导队伍带头讲、专家队伍辅导讲、“走基层” 队伍入户讲、特色小分队灵活讲等形式,聚焦不同群体,积极开展灵活多样主题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621日,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专家夏靳苗和市美术家协会专家史安东一行,走进行唐县口头镇东沟村,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把文化艺术送到村民家门口。夏靳苗用朴实生动的语言,给村民们就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宣讲。史安东则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现场示范,从绘画技法、美学传承等方面进行讲解。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为充分发挥我市文化名家和理论宣讲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活动为抓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发挥传承艺术、弘扬文化、服务群众、温暖人心、传递精神的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与文化名家工作室、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专家组、市文联十一个艺术家协会相结合等“三结合”工作,并专门制定下发了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用新思路新模式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而在赞皇县石臼山社区,青年宣讲员田利佳正在向社区青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赞皇县坚持把理论宣讲作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持续擦亮“赞皇青年说”宣讲品牌,选拔各行各业优秀青年组建了青年宣讲团。宣讲团深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宣讲党的创新理


论,今年以来该县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青年特点,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20 余场次,受众青年达4万人次,以青年之声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力量。


三、理论指导实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真理的味道为什么甜?因为百年来真理养分滋养神州大地,孕育盛世中华累累硕果。从原理到道理、从道路到出路、从方法到办法,我们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公式,来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时代课题”。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使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拓展实践路径,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抢抓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 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瞄准“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8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大力推进“6+2+2”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升级蝶变; 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持续为广大市民生活增加“幸福厚度”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壮美画卷“实时更新”、全面铺展开来,取得最新讲话系列的变化和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


  阔步新时代新征程,石家庄市将不断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构建清廉“三大体系” 服务大局力促发展


来宾市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20XX1010日)


  今年以来,我市在深化清廉机关建设中,通过构建“三大体系”,推动清廉建设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发挥作用,促使清廉机关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不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为全方位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清风正气、汇聚廉洁动力。


一、对标政治“高线”构建责任体系


  清廉机关建设作为清廉来宾建设的“第一方阵”,市委高度重视,高位谋划,按照模范机关的标准抓好清廉机关示范创建工作,压实各单位党组(党委) 主体责任,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从而优化机关政治生态,提高服务效率。


  今年以来,市委副书记、市清廉机关建设专责小组组长吴晓丽两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清廉机关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明确方向,压实责任。同时,我市在市、县两级开展集中业务培训,结合“两随机”进行集中督导,对重点示范打造单位采取随需上门辅导的方式,一个个强有力的举措确保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突出特色、成效显现。


  我市持续推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上讲台话清廉,去年以来,市直机关已开展“一把手”上讲台话清廉160多场次。今年4月起,在市直机关举办“学思想、强党性、提效能”知识竞赛,采取线上每季一赛、线下单位结合测试的方式,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筑牢廉洁思想堤坝。目前,已举办两期,答题人次过万。


  我市结合“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动和“一机关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要求, 打造“党建+清廉+业务”三点聚焦的党建亮点工作品牌,将清廉机关建设内容纳入模范机关评价体系,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推动模范机关与清廉机关建设“双建双促”。市发改委“善谋力行·发改先锋”“1+5”品牌矩阵,市工信局“工信为工联企连心”品牌等,以品牌创建推动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不断增强。


二、筑牢清廉“防线”构建防控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市聚焦“四清”目标,着力在建立健全管权、管


事、管人制度机制上探索创新,扎紧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和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推行重大事项决策权可追溯制度,推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更加完善。今年上半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接收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55%;在全市查结的腐败案件中,首次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在党的二十大之后的为零。


  建立“政治画像”评价机制,推动担当作为的导向更加鲜明。自开展“政治画像”评价工作以来,市委和市直单位党组根据“画像”评价结果,在选人用人动议过程中否定了品行关、作风关存在突出问题干部14人,改任非领导职务11人,调整岗位15人。


  实施“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推动依规依法办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目前,全市收集“黑名单”226个,对23家企业及相关个人实施联合惩戒。通过实施“黑名单”联合惩戒机制,铲除公私不分、亲清不分的腐败温床,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利益链,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三、盯紧发展“主线”构建服务体系


清廉机关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推动发展、惠及民生。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以实施“八大工程”为支撑,以运用“项目工作20法”为抓手,组建“四家班子领导为组长+牵头单位领导+派驻各县(市、区)工业振兴特派员工作分队队员+牵头单位联络员”的调研服务小组32支,“调”“研”并重,形成“发现问题、交办、解决、反馈”的闭环制, 以突出问题的“减法”换取企业成长的“加法”,让大调研成为工作常态。


  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市率先在全区创新推出“桂惠贷+” 特色产品“木材贷”和“惠工贷”,“来宾木材贷”服务经济发展经验获全区推广。目前,累计投放“木材贷”32.39亿元,惠及689户市场主体,木材加工业成为来宾首个规上企业突破100家、规上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双百”产业。8 月底,累计投放“惠工贷”131笔共计3.715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700万元以上。


  市财政局率先在全区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公物仓资产管理模式,成为全区首个全国公物仓建设创新试点市级单位。


  我市对需购置资产的单位,优先从公物仓内调配,调配不足再进行政府采购,形成了“资产购置-投入使用-闲置调配-报废拍卖-回收资金-再购置”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资产闭环式管理体系,有效破解国有资产长期闲置、贪污腐


败浪费等问题。截至目前,市本级累计收纳闲置及报废等资产约2.63万件,账面价值约0.97亿元;调剂资产0.73万件,节约财政资金约0.46亿元;通过拍卖增加财政收入约0.19亿元。


  我市税务部门针对制糖业涉农发票代开不便捷的痛点堵点问题,创新推出“授权统一代开发票”服务。目前,市税务局已完成4户制糖企业、1114户蔗农“授权统一代开发票”初始化信息采集,累计为近千户蔗农开具发票55万余元。国家税务总局主题教育第九巡回指导组高度肯定来宾市税务局“授权统一代开发票”服务蔗农蔗企新举措,建议形成“来宾方案”予以推广。


  正是通过服务和解决群众、企业、经营主体等一件件小事,推动了来宾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8月,我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4%、排名全区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排名全区第一,其中8月同比增长29.1%、排名全区第一。


绘就风清气正八桂新画卷


广西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综述


20XX1011日)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A总书记对新征程上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并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大举措。


  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广西见行动。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贯彻落实A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聚焦“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目标, 以清廉机关、国企、民企、学校、医院、社区、乡村、家庭8个单元建设为载体,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眼下的八桂大地,清廉之风劲吹,廉洁之花盛开。


高位推动决策部署


推进阶段成果与全面深化有效衔接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A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清廉广西建设作为管党治党重要内容,对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安排,迅速推动清廉广西建设起势成势。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坚持走在前、作表率,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主持召开清廉广西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A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突出重点,全域推进,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深入百色、钦州等地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调研,要求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


  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在相关廉政工作会议上对全面深化清廉政府建设作出部署,要求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把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自治区党委常委和政府有关副主席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牵头负责推进有关单元清廉建设提质增效。在自治区党委的引领带动下,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总结集中推进阶段经验做法、成效成果,不断巩固


集中推进阶段成果,推动清廉广西建设全面深化、纵深发展。


  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第一批开展主题教育单位、各级清廉建设工作机构把主题教育与清廉广西建设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把“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和清廉建设全过程,推动各清廉单元在全区范围选树、评选清廉机关建设示范单位37个、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52所、清廉医院建设示范单位66家、清廉示范村187个、清廉示范社区173个、清廉民营企业建设教育基地13个等示范点。


健全体系落实监督


夯实“四梁八柱”稳固从严治党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全区各级党委(党组)把清廉广西建设工作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完善各项机制,构建清廉广西建设的“四梁八柱”, 力争取得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


建立健全完善相关机制标准——


  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均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清廉建设工作机构,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形成8个清廉单元分领域推进,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 狠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深化各领域各方面制度建设和监督机制改革,自治区层面建立内部运行机制7 项,各级各部门共建立制度机制249项,完善权力清单制度,实现全域共建规范化、具体化、标准化。发挥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制定出台《清廉广西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形成系统全面、可考核、可评价,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广西特色的科学综合评价体系。


进一步推动清廉政府建设——


  清廉是生产力、竞争力。探索“工业110”指挥中心、推行重大事项决策权可追溯制度等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粮食购销、国企融资性贸易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 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形成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制约体系,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暖中趋好,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持续彰显干部清正本色——


  纠树并举、驰而不息,持续释放从严纠治“四风”的强烈信号,推动全区各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克难攻坚的精气神明显提升。全区12名公务员、6个公


务员集体分别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 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聚焦重点部门行业


强化清廉单元建设构建全域清廉


  千帆竞发,奋楫争先。在清廉广西建设中,广西以8个清廉单元建设为着力点,注重创、重点培,从上至下、从机关到基层、从党内到社会,覆盖各行各业、各个方面,有力推动清廉广西建设向全方位深化。


  清廉机关建设是清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广西一体推进模范机关和清廉机关建设,召开创建模范机关示范单位现场展评会,评选“双建”优秀案例,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廉政风险排查、研判、防控和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机制,深入纠治“慵懒散”“中梗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病”,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推动清廉机关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导企业不踩红线、不越底线,扎实推进清廉国企、清廉民企建设。制定实施《自治区直属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规定》,开展逾期应收账款清收专项整治,收回逾期应收款项143.84亿元。在全国首创打造清廉民企建设教育基地32个,积极选树培育111家标杆企业,引导民营企业自觉把清廉建设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和百姓关联紧密的学校、医院、社区、乡村、家庭等清廉单元建设同样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核查专项行动,全区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96.2%,群众满意率超九成。发放个人电子健康卡7500多万张,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持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善社区廉政监管制度1234项,建立小微权力清单1324份、监督清单1348份, 公开社区“三务”事项1.6171万项,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继续实施清廉乡村建设“311”工程,开展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20XX年广西有 3个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公布第四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排全国第二位。评选120户广西“最美家庭”、10户广西“最美清廉家庭”、100名广西“廉洁家属”,开展“千场清廉家风大巡讲”1500多场次,全面推动清廉家风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在八桂大地共同谱写了全域清廉“协奏曲”。


近悦远来  才聚河洛


洛阳市人才工作综述


20XX1013日)


  创新引领的洛阳,渴求人才;包容开放的洛阳,呼唤人才;精彩筑梦的洛阳,成就人才。近年,洛阳深入贯彻省委部署要求,树牢“人才首位”理念, 以求贤若渴之心引才聚才,以夯基垒台之举育才强才,以筑巢引凤之策爱才留才,为推动现代化洛阳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党管人才


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


人才是第一资源,做好人才工作关系洛阳现代化建设全局。”


  去年9月,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深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对全市人才工作进行系统谋划部署,全市人才工作掀开崭新篇章。


  优化升级人才政策。构建“1+22”人才政策体系,覆盖人才引育激励、创新创业扶持、公共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形成人才工作新格局。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市直行政事业周转编管理办法、急需短缺人才“绿色通道”“直通车”等文件,畅通人才引进通道。突出企业人才评价自主权,我市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构达到294家。


  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市场化水平。成立洛阳市人才集团,出台《洛阳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运营洛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市场化人才引进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精准引才


形成人才集聚“新高地”


  半年时间,破解了困扰企业7年的科研难题,造出了纯度“119”的电子级多晶硅,为“中国芯”自立自强贡献“洛阳力量”


  龙门实验室的一项项重大技术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力量。截至目前,龙门实验室柔性引进5位两院院士、进驻9个科研团队。


  龙门实验室正是我市引才的一个缩影。我市坚持“全职+柔性”的引才模式, 走好“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之路,切实提高人才引进精准度、契合度。


打造品牌活动高效揽才。连续举办五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


洛阳专场活动,落地人才合作项目408个,签约各类人才超5万人;举办“才聚河洛·阳帆启航”重点产业专场招聘,组织1130余家企业赴省内外开展21场主题引才活动,聚才汇智成效显著。


  突出重点领域靶向聚才。统筹实施“河洛英才计划”等人才工程,累计评选“河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5个、引进各类人才1000余人,实现产值近40亿元。


  聚焦重点产业柔性引才。出台《洛阳市柔性引才实施办法(试行)》,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近500人。实施“百名科技人才入企”计划,累计签约挂职科技专员122名。


高质育才


打造人才成长“加速器”


  “多亏了市里的政策扶持,让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万合(洛阳)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孟龙表示,得益于河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支持,其研发的项目已得到多家创投机构关注。去年,洛阳市评选首届“河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个,评选首届“河洛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50名,共计发放84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洛阳对人才“真情实意”、扶持“真金白银”,助力人才在河洛大地快速成长、展露风采。重塑项目体系,培育高层次人才。聚焦重点产业、高端人才需求,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等领域培育支持100名河洛领军人才、60名河洛青年拔尖人才,持续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体系。


  坚持赛事引领,培育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坚持以赛助创、以赛育才,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全国赛、十一届“创响河洛”创业创新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吸引超万个国内外优秀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来洛, 一大批优质青年人才项目先后落地。


  强化技能培训,培育高技能人才。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4.6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3.19万人, 新增高技能人才5.66万人。


倾心用才


激活人才发展“新动能”


  今年1月,洛阳周山智慧岛被纳入河南省第二批智慧岛建设名单。目前,周山智慧岛已进驻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集聚各类企业703家。


  近年来,洛阳不断深化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着力打造高水平干事创业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建强平台载体,激发人才活力。伊滨科技城加快建设,龙门实验室成果丰硕,科技产业社区加快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省部级科研院所16个、新型研发机构19个、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7个、各类创新平台(载体) 共计3155家、高新技术企业1168家,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


  突出金融赋能,扶持创新创业。设立5亿元的“河洛英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建立近7000万元的“科技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补贴力度。


  树立基层导向,助力地区发展。2年多来成功对接博士服务团成员48名,选派科技特派员600余人、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24个,累计开展科技服务上万次。


真心留才


优化人才发展“好生态”


  “拎包就入住,配套很齐全,真是又省心又省钱!”益西曲珍兴奋地说, 去年,自己从西藏来到洛阳工作,通过申请成功入住洛龙区人才公寓,再也不用为租房苦恼。


  “让人才成就洛阳,让洛阳成就人才。”近年,洛阳坚持以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凝聚人才,不断增强人才黏性,多维度构建“人才生态圈”,竭力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同频共振。


  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提升人才归属感。加强政治吸纳和政治引领,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常态化机制,树立了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导向,增强各类优秀人才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提升人才获得感。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推进人才服务“一站式”办理;优化公共服务保障,为经我市认定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河洛英才卡”;统筹优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外地来洛就业创业人才随迁子女入学权益。


  塑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才幸福感。构建“租售补”一体化青年安居保障体系,全市共提供人才公寓11515套;实施中心城区社区体育公园全覆盖,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挂牌成立“青年之家”63家,不断增强青年人才认同感。


  风好正是扬帆时,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现代化洛阳建设新起点,洛阳将继续勇立潮头、乘风破浪,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奋力谱写“才聚河洛”新篇章。


聚焦主题主线  坚持学用结合


各地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综述之三


20XX1013日)


  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 各地把主题教育同中心工作统筹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抓好衔接联动,确保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


一、紧扣主题主线筑牢思想根基


  各地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贯通起来、一体推进。


  在广东,各地区普遍采取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方式,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和目标任务,以更实更细的举措全面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


  井冈山脚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区委党校多次举办专题读书班及主题学习活动。青原区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肖敏说,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当地在开发红色教育培训课程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发挥好党校在主题教育中的作用,讲好江西红色故事。


  深入一线,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燕山东路的顺丰快递网点,威县县委工作人员与快递员共同装卸、扫描、分拣快递,并采取“人跟车”的方式,和快递员一同工作。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说,通过一线调研, 有关部门深入了解快递行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未来出台措施将更有针对性, 助力解决企业深层次的痛点。


二、务实推动求质量精准发力抓落实


各地锲而不舍、精准发力抓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新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荣说,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企业抓住生产创新关键环节狠下功夫,以实干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庆节前夕, 中国宝武新钢集团生产出无取向电工钢领域“手撕钢”,其厚度仅为0.08毫米, 约为一张A4纸的厚度,主要应用于高端医疗、高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这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企业带来了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提质升级,接下来就是稳定的批量生产。”刘建荣说。


  9月中旬,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各乡镇(街道)党委,村居、国有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分别结合本单位实际召开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乡镇重点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村居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问题检视整改;街道、社区重点围绕强化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提供良好公共环境,提高社区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上海市静安区以“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作为在主题教育中开展调查研究的重点课题。静安区区委书记于勇说,静安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全力推动消费环境质量实现更大跃升。


三、靶向整治问题出实招办实事


  主题教育的效果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各地切实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真正惠及民生。


  立足实际,田间找问题,地头解难题。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是中药材“邢枣仁”的道地产区,野生酸枣资源25.62万亩,辐射全区140多个村、2万余农户。但酸枣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信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润国说:“在主题教育中,我们先后深入30多个酸枣种植村, 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剖析原因、寻找出路。目前,打算继续在当地推广优良酸枣品种,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补齐产业链条, 努力研发推出新产品。”


  “建议构建数字产业发展生态圈,推动本地数字化中小企业与国企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会客厅”企业接待日活动中, 安徽小马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相关建议。会后,马鞍山市多部门积极对接,谋划推动建议落地落实。


  马鞍山市营商环境办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蔡飞介绍,主题教育中马鞍山市创新实施“企声响应”专项行动,明确开展“采石会客厅”企业服务集成改革、企业服务中心功能升级等工作,全力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 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凝聚奋进力量  奏响时代强音


楚雄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XX109日)


  A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舆论宣传强劲有力,文明建设熠熠生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楚雄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聚力量、催人奋进,已成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在20XX年的时代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年来,全州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宣传思想文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践行“三法三化”,统筹各方力量资源,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强化主题主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宣传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和主线,拓展学习教育。组织举办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 精心组织谋划主题教育期间6次中心组学习,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经验做法得到省级列席旁听组充分肯定,永仁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打造“1+N+1”学习模式得到省委宣传部认可和关注。开设主题教育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专栏,举办楚雄州“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学习竞赛,持续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宣讲2.2万余场次。


  强化舆论引导,推动凝聚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紧扣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统筹各级各类媒体、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唱响昂扬主旋律。组织召开“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系列新闻发布会25场(次),举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楚雄彝绣·秀出美好生活”“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遇见楚雄”“米兰时装周楚雄彝绣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米兰时装周楚雄彝绣”“遇见楚雄——中国绿孔雀之乡20XX双柏绿孔雀文化季”等系列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擦亮“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


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四张世界级名片、打响楚雄彝绣品牌。紧扣独具楚雄特色的彝绣、“中国龙”“绿孔雀”“元谋人”等元素及民族传统节日,精心组织策划融媒体产品,采写一批优质稿件,上半年央媒、省媒共刊播稿件16218条(篇)。


  强化以文化人,推动文明建设深入人心。深化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李学平入选“中国好人”、张之道被授予“云岭楷模”称号,新评选“新时代楚雄好少年”25名,2人入选“新时代云南好少年”;选树第八届楚雄州道德模范28名、道德模范提名20名、20XX年度“楚雄好人”30名。以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持续提升补齐楚雄市全国文明城市、大姚县和双柏县2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基础设施短板。成立楚雄州志愿服务联合会,承办全省“云岭V成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班,楚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经验在全省推介,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注册总人数达到28.54万人。


  强化文化惠民,推动文化强州建设提质提效。加快推进元谋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A总书记对元谋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启动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通过国家复核验收,成功举办“书声彩云南”楚雄州全民阅读分享会·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成功举办上海时装周“楚雄彝绣发布会”,在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举行以“流光彝彩、美美与共”为主题楚雄彝绣系列发布会,创成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77 个彝绣车间、260个彝绣作坊,成立全国首个彝绣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一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上半年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带动1200多名残疾绣娘就近就业。18月,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4408.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8.88亿元,同比增长63.22%52.52%,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在下步工作中,楚雄州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A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做好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楚雄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凝心铸魂勇担当 实干笃行建新功


黔西南州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综述


20XX107日)


  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自918日州委常委会暨州级领导班子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以来,州委常委会作示范、当表率,全州各县(市)、州直各部门、州属国有企业紧跟步伐, 以读书班为载体,一场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在全州各地深入开展。


  这是一场以学铸魂的再锤炼、一场以学增智的再学习、一场以学正风的再提升、一场以学促干的再出发。


  黔西南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在省委主题教育办和省委第九巡回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坚持把主题教育作为铸魂工程,紧盯“抓关键少数”与“抓全覆盖”,坚持“事前培训、事中指导、事后复盘”全流程闭环, 聚焦目标任务、重点措施,科学安排时间,把握工作节奏,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全州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一、筑牢忠诚之魂夯实信仰之基


  州委坚持把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抓好州委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统筹安排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任务,坚持全面学、专题学、重点学协同增效,制定州委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州级领导个人学习计划,推动全州各级领导班子“跟进学”“跟着走”。


  为认真组织开展好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我州各县(市)、州直各部门、州属国有企业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聚焦“学思想、强党性”,组织开展了专题党课、自学研读、分组研讨、集中研讨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兴义市义龙新区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读书班落实落细,注重细化读书班教学方案,制定读书班服务手册和学习时间计划表,抓实学习措施,做到一表在手、任务明了。通过坚持全面学、专题学、重点学,组织全市全区所有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进行为期7.5天的静心学习,高质高效抓好读书班各项学习任务。


  兴仁市组织领导干部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带头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调研,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问题诉求,立足发现问题、研究措施、解决问题,带着问题针对性学习、


带着研究对策深入学习、带着如何解决问题学习,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着力在为民服务上有新担当、新作为。


  晴隆县聚焦“借外力”,突出名师导学。读书班期间,邀请专家到现场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借力名师导学,切实拓宽党员干部的学习广度和宽度,进一步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内涵。


  普安县以支部为单位,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突出抓好“学、干、改”三个重点,采取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措施开展主题教育。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文化程度不高的党员采取送学、助学等方式组织学习,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作用,组织参加主题教育。


  通过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全州参学党员干部们怀揣着学思践悟、求知若渴的心态,认真研读学习材料,理论学习深度和质效有了进一步提升,增强了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激发了牢记嘱托闯新路、感恩奋进建新功的行动自觉,进一步筑牢了忠诚之魂, 夯实了信仰之基。


  黔西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锦洪说:“开展主题教育是切实将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的重大举措, 是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举措。”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自身建设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 是实现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径,更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不竭力量源泉,在学深悟透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找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坐标,激发敢于担当、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州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洪波说。


二、汲取奋进力量凝聚行动共识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参学党员干部们用心领悟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科学体系、创新价值、思维方法、精神境界,体会真理的“甜味”,汲取奋进的力量。


  925日至27日,州国资委读书班围绕“如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如何学深悟透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如何运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破解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交流研讨,大家踊跃发言,谈认识、谈感悟、谈收获,现场氛围庄严又热烈,共识在相互交流中凝聚。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通过持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州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陈磊说。


  在州能源局,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辅导,既有理论知识、又密切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提纲挈领,让学员们通俗易懂、触类旁通,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真理味道、思想力量。


  专题辅导现场,州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韩梅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题,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为什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个部分深入浅出阐述了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正确路径。


  “专题辅导内涵深刻、观点新颖、事例生动,对引导州能源局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具有指导性,对加快推进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意义。”州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健说, 将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强大力量,全面推进能源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全州党员干部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专题辅导学、交流研讨学、集中研讨学相结合,从学习中汲取奋进力量,凝聚行动共识,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通过学习,进一步感悟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力量, 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州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波说。


三、提升能力本领强化使命担当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通过读书班,党员干部们进一步深化了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认识,增强了推动黔西南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学深悟透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思想境界、增强能力本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凝聚成推动黔西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坚持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狠抓理论学习,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工作成效上,全力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说。


  “要学深悟透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人大实践、推动人大工作。”通过读书班的学习,安龙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梅秀文感到收获满满,他说,要牢牢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根本,始终强化服务理念,围绕重点依法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为安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更要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深刻认识体会到肩上的责任无比重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怎样育才、怎样献策’身负的使命无上光荣,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对党忠诚、对党负责,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心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心系教育之要事,以更昂扬的姿态、更拼搏的精神、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矢志不渝地奋进伟大新征程。”普安县委党校副校长张鸿说。


  这是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一次生动深刻的党性锤炼、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淬炼、一次深入系统的理论熏陶。


  真理之光耀前路,思想洗礼踏新程。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永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深学笃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终身课题、永恒课题。我州党员干部正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 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大家一致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和党的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心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黔西南美好画卷。


倾情跨越几千里 同心共绘新画卷


黑龙江省第五批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20XX106日)


  黑龙江稻菽金黄,新疆阿勒泰瓜果飘香,远隔4000多公里,援疆深情厚谊将两地人民的心拉得更近。


  8 月,满载308名黑龙江中小学生及200名学生家长的全国首趟援疆研学交流专列抵达阿勒泰,黑龙江的孩子们结识新疆小伙伴,开启研学之旅、友谊之旅。


  9 月,黑龙江艺术家“组团”到访阿勒泰福海县,进社区,面对面讲授摄影、书法、曲艺等艺术技法;入乡村,与福海县的文艺工作者联袂献上精彩演出。


  今年4月,我省第五批(全国第十一批)援疆骨干奔赴新疆阿勒泰,接续开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数月来,179名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并肩、群策群力,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文化润疆等重点领域援疆工作不断结出新硕果,持续为阿勒泰高质量发展注入龙江新动能。


一、产业援疆助力阿勒泰人民鼓起“钱袋子”


  在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我省援助的183团现代农业产业园鲜食玉米项目开启当地大规模种植鲜食玉米新篇章。


  “项目运行两年多来,种植户尝到了种植鲜食玉米的甜头,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年项目再度升级,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至5000亩,比上年增加了1600 亩,预计加工生产真空包装鲜食玉米和速冻玉米1500万穗,产品销往新疆、上海、广东、陕西等地,预计今年营业收入突破3000万元,每亩效益1000元以上, 带动就业300余人。项目二期预计明年建成投产,将全面带动玉米秸秆青贮加工、畜牧养殖等产业升级。”项目运营方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所属新疆龙疆金谷农产科技融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树森说。


  这仅是我省产业援疆的一个生动案例。近日,黑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黑龙江援疆前指)推动两疆(江)臻品旗舰店由城市社区向景区拓展,在游客流量大的可可托海景区打造的两疆(江)臻品旗舰店投入运营,“两疆(江)臻品”互通互销工程再度扩大实施“版图”,在黑龙江和新疆各大城市建成的两疆(江)臻品门店达到15家,进一步畅通了黑龙江和新疆农牧产品的销售通道。年初至今,15家门店销售黑龙江农牧产品190余种、新疆农牧产品60余种,实现收入390余万元。


  今年6月,在黑龙江援疆前指的支持下,阿勒泰和兵团十师组织20家企业, 携葵花籽、驼乳粉、沙棘和文创等62152种产品亮相第三十二届哈洽会,签订合作协议12份,涉及资金200余万元,进一步促进两地商贸互通、产品共享。


二、智力援疆人才引育精准“传帮带”


  人才是产业兴旺、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年初以来,我省持续发挥在教育、医疗、农业、旅游等方面的人才优势,采取计划内选派、“组团式”援疆、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人才支援力度,提升阿勒泰地区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软硬件水平。


  34名计划内援疆教师和103名“组团式”援疆教师,赴阿勒泰地区和兵团十师各级各类学校支教,开展全学段全方位帮扶,其中115名援疆教师与受援校183 名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成立8个龙江名师工作室,通过教学诊断、指导备课、培训讲座等方式“传帮带”。


  提升教育硬件,我省援疆项目福海县中职学校人才公寓楼项目建成投用, 提供公寓182间,有效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支持富蕴县、青河县和十师北屯市中小学、职校购置教学、生活设施设备,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水平开展。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黑龙江50名计划内选派和83名柔性引进医生,组建神内、胸外、呼吸、中医等30余个专业团队,与受援地医疗机构150名医疗骨干和年轻医生结成师徒关系,帮助受援医疗机构运用新技术、开展新工作、填补工作与技术空白。


  除教育医疗,今年以来,黑龙江援疆围绕旅游、农业、矿业、健康、口岸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044人次。


三、文化润疆创新形式载体促心手相牵


  “今天和当地小朋友共同认领一棵民族团结树我非常开心,希望我们的友谊和这棵松树一样,友谊长青,天长地久。”“龙泰号”援疆研学交流专列“小乘客”绥化市尚志小学学生孙铭泽说。


  穿上哈萨克族服装、到哈萨克族家中做客、认领民族团结树、与阿勒泰的小伙伴互留联系方式“‘龙泰号’援疆研学交流专列,不仅让龙江的孩子们体验了解到新疆的人文风物,也让两地的青少年结下了友谊,明年要深化双向交流,计划开行阿勒泰学生赴黑龙江的援疆研学交流专列,让阿勒泰的青少年走进了解黑龙江。”黑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宣传文化部长栗元浩说。


今年,黑龙江与阿勒泰两地旅游、研学、互访等交流活动频繁深入,形式


和平台载体不断创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


  “石榴花·巾帼援疆行动”首届江疆一家亲“最美家庭”牵手交流活动启动,阿勒泰16户家庭与黑龙江省家庭一对一结亲联谊。阿勒泰448名青少年参加“青少年儿童心向北京”融情夏令营活动,黑龙江50名青少年到阿勒泰地区开展暑期“同心营”融情夏令营活动,两地青少年儿童共同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共同学习生活阿勒泰党政代表团赴大庆、齐齐哈尔实地考察,感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了解产业发展,探索更深层次援疆合作。


  栗元浩告诉记者,黑龙江投入援疆资金支持富蕴县举办可可托海音乐节, 直播观看人次1900万,抖音话题浏览量近3000万;编辑《可可托海之声》音乐专辑、地方民歌专辑,推动地方原创歌曲音乐组合全国巡回演出;制作《寻找牧羊人》歌舞剧,编制“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小品;建设廉政流动家风车在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巡展,制作廉政文化视频;大庆文旅集团走进阿勒泰演出四幕话剧《地质师》 系列文化润心、文化惠民、文化育人活动,增强了受援地群众“五个认同”思想根基,进一步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钱袋子越发鼓起来、教育医疗更优更便捷、乡村环境越发美丽、精神生活越发丰富多彩阿勒泰群众持续增强的幸福感获得感,是我省援疆成效的最好印证。


清风扬正气廉洁润珠城


20XX 年清廉北海建设工作综述


20XX 10 10 日)


金秋十月,清风送爽。


  自全面深化清廉北海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的部署要求,锚定“四清”目标,以8个清廉单元建设为抓手,坚持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坚持高位推动、系统治理、固本清源,以“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精气神,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清廉北海建设全面深化,使“以清为美、以廉为荣”成为北海的鲜明底色。全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政府廉洁务实高效,干部清正务实担当,社会环境正气充盈,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形成了朝气蓬勃的生动发展局面。


一、高位谋划部署,高效推动清廉建设落实落细


  连日来,在铁山东港产业园内的新福兴、长利、南玻、德金、东方希望等6 家生产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的龙头企业不断加快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目前,我市已形成石英砂加工—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等光伏全产业链,正在奋力建设全国一流优势产业、世界级高端玻璃及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一批光伏玻璃企业的建成投产,未来两年,北海光伏材料产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是我市以清廉北海建设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全面深化清廉北海建设的进程中,我市坚持把清廉北海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持续开展服务企业攻坚升级行动,建立市领导服务企业“直通车”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动机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动38个重大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七环相扣”“五维集成”并联审批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竣工联合验收,打造简易注销智能审批系统,推出“互联网+政府采购” 改革,打造更简约、更高效的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我市把全面深化清廉北海建设作为政治工程和系统工程,以建设令人向往的品质北海、魅力北海为统揽,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专责小组具体实施、纪委监委监督推动的工作机制,每个清廉单元由市委、市政府各1名领导牵头抓总促落实。今年以来,市委先后10次召开会议研究


部署清廉建设,牵头市领导共召开清廉建设专题会议38次,开展专题调研督导210次,指导解决具体问题335个,全面推动清廉北海建设走深走实,形成了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系统治理,确保清廉建设实现标本兼治


  20XX年,我市把握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突出问题和阶段性特征,指导督促8个清廉单元建设牵头单位共排查廉政风险点883个,归纳为27类突出问题,形成《全面深化清廉北海建设突出问题清单》,充分运用改革创新逐一破解清廉建设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以小切口的改革创新推动清廉建设取得大成效。


  在清廉国企建设方面,我市实行全链条管理、全过程监督、全风险防范, 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流程,排查工程项目413个,节约向海大道等重大项目投资近13亿元,市级国企资产负债率全区最低。在清廉医院建设方面, 我市以“医保系统大数据+医院统方监控”模式,加强医疗服务“三个环节”的监督,实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减少群众用药负担1.23亿元,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在清廉社区建设方面,我市成立了三级网格化管理指挥平台,优化409家“解忧超市”,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我市有4个清廉单元在全区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5个示范点获评全区清廉建设典型案例,全区清廉医院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今年以来, 我市充分调动基层创造力,加强培育指导,鼓励基层创新,及时总结提升,抓好典型示范,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防控廉政风险等方面,打造了135个各具特色的示范点,形成一批特色品牌。


三、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清廉建设提质增效


  我市深入开展规范权力运行“留废改立”行动,指导两批24个重点权力部门共梳理排查重要廉政风险点244个、修订完善制度236项,督促第三批16个责任单位系统梳理廉政风险点、加快修订完善制度,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市委巡察和日常监督重要内容,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构建“廉洁” 生态链取得系列实际性成效、标志性成果。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规范权力运行作为深化清廉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 在全区首创设立海洋监管综合执法指挥中心,有效破解了“九龙治海”困局和一线打私干部失职渎职等堵点难点污点,打击走私“高、快、严、准、廉”, 获全国打私办肯定推广。


  为有效解决各清廉单元建设效率不高、信息孤岛等问题,我市率先在全区探索清廉建设信息化、智慧化,以“1+8+N”(即:1个综合管理平台,8个清廉单元板块,宣传展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等N多应用模块)模式,开发“清廉北海智慧平台系统”,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统一指挥,提升清廉北海建设综合效能。


  据悉,目前我市已上线运行的清廉国企在线监管平台、清廉乡村智慧管理平台和清廉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等3个应用场景,实现了对重大项目工程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和追溯、对农村“三资”动态监管全覆盖以及一网统管全市1.1万名“廉情监督员”“廉情宣传员”,推进清廉建设进社区入网格,实现清廉建设与服务群众、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


  四、厚植廉洁文化沃土,奏响清廉建设“主旋律”“我们要以史为鉴,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浩然正气,树立廉洁做人、廉洁做事的共同理念。”


  近日,在北部湾社区家风家训教育基地,一场场活动吸引了众多党员干部和群众,廉洁之花在基层持续绽放。


  20XX628日,市委召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书记点题谈”(第六期)暨全市“一季度一主题一警示”教育大会,市委主要领导围绕“常思贪欲之害莫插手,常治工程项目贪腐无止境,为加快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提供坚强纪律保证”的主题,与县区、市直部门单位“一把手”开展集中点题谈话。全市各级党组织及时跟进开展“一季度一主题一警示”教育,分类分层开展警示教育287次、廉洁教育谈话2296人次,推进廉政教育入心入脑。


  此外,我市深化“两谈话双承诺”工作机制,督促领导干部依法秉公用权, 树牢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压实党风廉政“一岗双责”责任,上紧履职担当“发条”,念好作风监督“紧箍咒”。截至目前,我市编印了《清廉北海》《北海清廉建设典型案例》等宣传刊物,打造1083个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在主要交通道口设立了一批大型清廉宣传牌  厚植廉洁文化沃土,不断推动全市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氛围。


激浊扬清,廉风劲吹。


  今年上半年,我市GDP增长6%、排名位于全区第3,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341.6 亿元、排名位于全区第2,群众安全感达99.11%、排名位于全区第1。北海连续5 年在广西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排全区第一,工业投资连续4年高速增长,32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将不断巩固清廉北海建设所取


得的成果,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松、标准不降,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清廉北海建设实现更多突破、取得更大成效,让干部在清明政治生态中工作,让百姓在清朗社会环境中生活,把“以清为美、以廉为荣”锻造成为“品质北海、魅力北海”的鲜明底色,为推动北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大动力。


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城市和乡间


金昌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综述


20XX1012日)


  徜徉金昌大地,城区内,文明标语处处有,文明行为时时见,细微之事彰显文明之风;乡村里,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规民约口口相传,一个个文明新村映入眼帘。此时此刻,文明为城乡一体化绘就一幅锦绣画卷。


  自去年省委、省政府赋予金昌“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新定位以来,金昌市坚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书香金昌建设、诚信金昌建设,融合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一、扬新风,文明培育入脑入心


  今年4月,金昌原创红色题材音乐剧《焉支花开》荣获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


  《焉支花开》以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挺进甘肃永昌期间的战斗事迹和部分英雄人物原型故事为基础,采取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创排完成,经过3 年多的打磨提升、持续演出及多次外出巡演,已成为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舞台艺术精品,目前在市内外展演7场次。


  我市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220多场次,协调省级文艺院团来金演出16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30场次,举办金昌画家画金昌美术作品展、第二届民间传统艺术作品暨百幅剪纸窗花交流展等展览3场次,永昌县首届风筝文化艺术节、“ ”字灯会、“二月二龙抬头”等特色节会活动13场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潜移默化滋养全市城乡居民的精神和心灵。


  我市坚持选树先进典型,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在全社会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不断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还开展《金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月活动,举办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47场次;启动“金昌有礼”系列礼仪培训,培训党员干部300余人。选树命名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30人,文明家庭60户,3星级“美丽庭院·出彩人家”12户;建设甘肃好人、金昌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8个;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巡展巡讲巡演、“无偿献血模范先行”等活动55场(次),在全社会营造崇德


向善的良好氛围。


二、聚民心,文明实践出新出彩


  时下,走进永昌县红山窑镇马家坪村,道路宽敞平坦,农家小院干净整洁, 但更让人注意的是,在这里大操大办红白事的现象明显减少,简办婚丧嫁娶蔚然成风。


  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全面推进移风易俗。


  为强化阵地建设,我市制定《金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月度评价促进机制》《金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考评细则》, 打造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4个。召开现场观摩推进会,推动全市2 个实践中心、18个实践所、182个实践站建设工作规范提质,顺利通过中央和省级评估验收。建成村级(古城村、西湾村、东湾村)文明实践大礼堂3个、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和文明实践“直播e站”1个。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千万”工程,建成文明实践驿站126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506支,招募吸纳志愿者10985名,举办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0多场(次)。


  通过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示交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评大赛、驿站PK赛等活动,孵化培育“金牌店小二”“小云+” 等特色优秀品牌项目,挖掘、选树一批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的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引导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聚焦重点领域、关爱困难群体。


三、惠民生,文明创建有为有力


真正的文明惠及民生、触及民心。


  聚焦人民关切,我市制定发布《金昌市“为老”“为小”志愿服务项目指南》,有针对性地开展“微心愿”“微诉求”“关爱陪读妈妈”等普惠性、特惠型志愿服务活动500多场(次)。打造“先锋引领·助推文明实践”品牌,梳理发布“微改造、小工程”民生项目75项、“细服务”民生事项38项,创新开展“红色管家·温情陪伴”“早晨您好”“叫醒服务”“爱心门铃”“幸福来敲门”“共享药箱”等特色服务项目40项,为城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家政服务、陪同就医、情感陪护等服务。并紧盯节庆和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以贯彻落实“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为契机,确定主题、具化范围、实化内容,用有温度的文明实践进一步丰富了文明创建底色。不仅有温度,更要有力度。我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暨市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制


定年度创建方案,绘制“作战图”,分项建立工作台账3个,项目化条目式卡严落实创建任务。锚定实地点位提升和重难点任务,层级分片区分主题开展人大督导组专项督导17次、“三抓三促”专项督查1次,发布“红黑榜”1期,制发交办单14份、督查通报1期,交办问题225件,已全部整改反馈;征集群众金点子意见建议127条,及时监测处置创文舆情4件,未发生重大舆情事件。年度创建“十提升”行动32项重点任务和市文明委90项重点工作,均有序有力推进。统筹推进文明村镇、单位、校园、家庭创建活动,举办各类创建培训班5场次, 命名市级以上新届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112个。


四、重涵养,书香金昌建设走深走实


  今年,金昌市4个社区被评选为20XX年全省“书香社区”,8户家庭被评选为20XX年全省“书香之家”,16名个人被评选为20XX年全省“阅读之星”。


书香金昌”建设,为文明金昌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市制定印发《20XX年“书香金昌”全民阅读工作方案》,规划建设城市


书房2个,在机场、车站等人流量密集场所建成悦读驿站35个。建立完善书香金昌示范点评选机制,出台书香系列评选办法。以市县区图书馆为主体,开展图书进基层活动,积极倡导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立职工书屋,初步构建起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城市书房、悦读驿站等为支撑的15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书香“七进”(进机关、企业、军营、校园、社区、农村、家庭)为着力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全民阅读活动283场次。结合“4·23 世界读书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全民阅读推广、阅读分享阅读打卡等品牌阅读活动;发挥农家书屋在农村阅读的便捷性,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等实践活动。开展“书香金昌·亲子阅读绘本漂流进万家”活动, 吸引328户家庭参与,漂流图书2000多册,引导未成年人在阅读中砥砺品格。


  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书香金昌”形象标识并推广运用到全市各类公共阅读文化阵地和全民阅读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市县区级报纸、广播、电视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刊登有关全民阅读工作重要宣传海报和工作信息,在“学习强国平台”、今日头条、凤凰网、新甘肃等媒体平台上刊登并广泛传播,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构建全民阅读工作“宣传网”,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树正气,诚信金昌建设见行见效今年6月,金昌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位居全国261个地级市


74名,连续7个月进入全国地级市前100名,成功入围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为将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做优做强,我市制定实施《金昌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诚信金昌”实施方案》,开发建设新版“信用中国(甘肃金昌)”网站,归集共享电费、水费、燃气、科研信息3.5 万余条;归集行政强制、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监督检查等5类行政管理信息2301条;“信用中国(甘肃金昌)”发布信用信息39.2万条,累计发布并向省级平台交换“双公示”信息9.7万条,累计向信用中国推送信息21.37万条,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甘肃)推送各类市场主体信息12.35 万条。在税务、医疗、交通等24个行业领域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对监管对象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双公示信息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实现100%13项基础指标全部达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评估得分104.38(预计排名位于全国参加信用示范区建设评审城市前40名)。并着力推进网络领域诚信建设, 未发生网络失信事件。


  大力发掘和宣传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评选诚信经营优秀企业家10家。持续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开展以信用承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诚信青春等为主题诚信宣传活动113次,以金昌市“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办代办”综合改革模式为案例的甘肃省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创新成果纳入“20XX年度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笔  苑公 众号整理。


  从谋一域到谋全局,从尽精微到致广大,如今的金昌,不论城乡,文明已蔚然成风,文明也为我市城乡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金昌,正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前进。


让网上精神家园更美好


乌海市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XX1011日)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上购物、订餐、娱乐等,无不体现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网络也逐渐成为人们互动、发声的平台。因此,提升网民素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加强互联网建设管理的同时,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内容建设和网络素养教育,打造网上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让文明之花不仅开放在乌海大地,也盛开在网络。


一、坚持思想引领网络空间主旋律高昂


  A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旗帜高举,迎风踏浪。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传播工程, 加强主题策划和宣传语态创新,做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报道网上传播,开设《人民领袖》《领航中国》等专题专栏20余个,多层次多角度宣传解读A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著作、重要讲话、


  重要指示,累计完成宣传任务1000余次,推送重点稿件3000余篇,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同时,我市发挥网络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全力做好网上主题宣传和服务保障。围绕自治区及我市中心工作,做好主题报道网上传播, 加强《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开启乌海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等专栏网上宣传。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工程,持续运营维护“文明乌海”等网络话题,在属地新媒体平台开设《文明在线》《听·见文明》等专题栏目,持续加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作品传播。建立完善乌海“社科智库”,促进有关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网络名人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传递者。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上传播工程,以“建设网上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统筹属地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网上宣传教育。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专题专栏5


个。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持续运营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乌海” 网络话题,累计阅读量达124万余人次。


二、坚持依法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我市不断加强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建设。通过建设乌海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健全网络不文明现象投诉举报机制,联合公安、市域社会治理等部门共同开通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渠道,在属地新闻和商业网站首页设置举报入口,为广大网民提供多种举报方式。制定《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处置制度》,完善举报线索处置流程,有效处置网上历史虚无和历史错误观点、各类政治有害信息以及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等。


  同时,不断加强网络辟谣阵地建设,在“网信乌海”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上辟谣》宣传专栏,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集纳发布各类辟谣信息140余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100余人的网络举报骨干队伍,并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志愿者对有害信息的发现和辨别能力。召开举报工作新闻发布会,开展专项有奖举报工作,并探索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广大网民参与举报工作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共收集处置各类线索9000余条。


  我市还着力提升网络法治素养,全面落实网信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在属地网络平台开设《乌海网络普法》专栏,集纳刊发各类普法宣传稿件。组织重点行业领域政务新媒体针对本单位本行业及时开展网上普法宣传,打造“法在身边”“网信普法”等网络普法品牌,制作发布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图解、专家解读等信息200余条。组织开展全市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专题线上培训,


  覆盖全市百余个部门单位,累计培训1400余人次。不断发挥行业组织引领督促作用,建立属地网络平台常态化培训教育机制,组织300余名属地网络平台负责人开展网信法治专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法治意识,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三、坚持成风化人网络文明滋养心田


诚实守信的邢志强”“孝老爱亲的史冬路”“见义勇为的王大军” 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一个个道德模范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弘扬着社会


正能量。自2015年以来,我市通过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发布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稿件千余篇,转载超过20万次;制作展示《乌海网上好人馆》《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专题专栏20余个,传递社会文明;持续打造“德耀长河·善行乌海” 宣传品牌。


  精耕细作重点活动,持续扩大影响力。我市通过开展“非凡十年看乌海变化”正能量短视频有奖征集展播活动,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充分展现乌海城市发展变化、人民安居乐业的短视频作品,持续开展网络展播活动,充沛网上正能量内容。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7家单位开展“网聚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乌海好网民好故事征集评选活动,征集我市正能量网民故事,宣传推广正面典型。我市积极开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推选活动,选树“乌海12345”“乌海i组工”等成绩突出的政务标杆账号,并组织开展“传播网络文明倡导网络文明新风”线上有奖答题活动,广泛动员属地网民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工作。


  我市还通过实施网络公益工程,以网络汇聚爱心,传播公益力量。市委网信办、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开展“救在身边”网络公益活动,为我市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筹款近8万元。统筹乌海乌兰牧骑、市美术馆、市群众艺术馆等重点单位,开展“云端课堂”线上公益直播培训,内容以书法、声乐、器乐、舞蹈为主,从零基础教学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为群众及广大网民提供普惠便捷的公益培训服务,通过网络传递正能量。


  在网络空间,爱的溪流正在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正在蓬勃涌起,一幅更加美好的网上精神家园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银川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十年银川组织工作综述


20XX1011日)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重大责任,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以赴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盘活人才,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推动银川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全市组织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一、凝心铸魂永葆绝对政治忠诚


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出台《市委常委会关于坚定维护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创新制定专项贯彻落实A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工作机制》《工作办法》,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银川最鲜明的底色。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中,经受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在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市委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 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贯穿始终、一体推进,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见实效。


  知之愈深、信之愈坚、行之愈笃。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常委会“第一议题”、中心组“第一主题”、党校“第一课程”制度,大力实施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对干部开展集中培训,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A经济思想、A生态文明思想和A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等轮训班30余期,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对全市党员干部全


覆盖轮训培训,探索市县乡村和企业家同堂上课、同步学习机制,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想深处扎根。深入实施干部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工程,举办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全应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培训班800余期,累计培训干部9.8 万余人次,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选贤任能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四个特别”政治标准,鲜明树立“工作围着发展干,干部围着发展用”的用人导向,着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为银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干部支撑。


  创新建立“两榜四机制”,制定《关于激励干部敢为引领地方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示范群众敢首创的意见》,注重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关键时刻、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全覆盖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一大批政治过硬、担当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任用, 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干劲、闯劲、拼劲。


  着眼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圆满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6 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配备27名优秀年轻干部,有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经历干部占35%。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双百计划”,百余名年轻干部到拼经济、促发展一线实践锻炼、增长才干,“80后”市管年轻干部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一批年纪轻、学历高、有朝气、干劲足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统筹调配近百名名校毕业但不在专业对口岗位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全市干部队伍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建立受处分影响期满且表现突出干部重新使用会商制度,近年来,150余名受问责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集中开展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专项整治工作,全覆盖开展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问题整改。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强素质强服务强担当强斗志”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全市推动形成求实务实落实真实的优良作风。扎实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三强一高”工程,5个集体23人获评全国、全区“两满意”荣誉称号,全市干部奋勇争先劲头更足,崇尚实干氛围更浓。


三、强基固本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在农村、城市、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


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市委着眼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两抓两增”工程,将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扎实推进“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 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市三星级以上村党组织达90%以上。建立农村“六个好”指标体系,深入实施“四个一批”进班子计划,吸引1900余名优秀人才到村工作,全面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先后选派1500余名干部驻村帮扶,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75%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百万元。在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建立“五好社区”建设指标体系,建强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深化街道“大工委”和社区“联合党委” 管理体制,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贯到底“动力主轴”。深入开展物业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实现高端小区市场化服务、中低端小区规范化管理、老旧小区基础化保障、无物业小区兜底化服务“四个全面”提升。健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进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职业化体系建设,全市5500多个基层党组织、13.6万名党员在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充分彰显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兴领域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在全区率先组建互联网、快递、物流行业党委,打造230个“红色驿站”,深入开展“最美快递员”“最美司机” 评选表彰活动,党的种子在新兴领域茁壮成长。


  在其他领域不断彰显党的优势,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集中组建季”和“百日攻坚行动”,党组织覆盖率均达90%以上;在机关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持续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国企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加突出,有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中小学校率先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任务;在公立医院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出台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全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 推动党员先锋岗、攻坚队、责任区全覆盖,党员争先进、当先进的氛围更加浓厚。


四、引才聚才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兴市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银川人才兴市30条”等一揽子人才政策,建立“双


轨制”人才评价、人才专项事业编等制度,人才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


  实施“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开展宁籍学子引凤归巢、本土学子在银筑巢等系列引才活动,今年前三季度吸引近5.8万名大学毕业生留银就业创业,比之前每年留银大学生高20.8%。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近6000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44万,蝉联“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殊荣。


  聚焦“三新”产业、“两都五基地”建设靶向引才,组建高质量发展智库, 加快贺兰山、六盘山实验室建设,成立“双碳”研究中心,聚集全区60%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90%以上的重点实验室,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四套班子联系服务专家、人才表彰奖励、关心关爱等制度。实施多层次人才安居工程, 创新设立“银川英才”“银川新星”等人才和科技基金,释放了爱才敬才用才的强烈信号,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时代扛起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将切实担负起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这一根本使命,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实现“四个示范引领”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文明花开遍湖湘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XX1012日)


文明花开香满园,芙蓉国里尽朝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推动三湘儿女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筑牢理想信念


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湖南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自觉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筑牢理想信念。


  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A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著作。支持花垣县十八洞村、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组建“青年宣讲团” 等宣讲志愿队伍2.5万余支,推出“领航的旋律”等宣讲项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遍三湘四水、温润千家万户。


  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推出“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赓续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持续办好“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网络大课堂,覆盖全省1400多万中小学生。


  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出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以春节等7个传统节日为重点,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培育了“汨罗龙舟文化节”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地方节庆品牌。元宵,去株洲看迎春灯会、庙会、百姓大舞台、文明集市等;七夕,到郴州市北湖区参加集体婚礼、传统婚礼,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各地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地铁车站上,展示主流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与


城市景观紧密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送到百姓心里。


推进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我省先后有9座城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新时代新要求,湖南坚持以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设施优全、风气优异、生活优雅、品质优秀为目标,以全域、全员、全程、全面为要求, 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印发《关于开展文明城市全域创建的指导意见》,推动将“推进全域全员全程全面文明创建”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精心指导全省14个市州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现了地方性精神文明立法全覆盖;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大力推进全省精神文明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促进文明创建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群众身边小事,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集市、文明窗口单位、文明餐饮示范店、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让文明创建走近群众、融入生活。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一场秋雨刚刚洗过天空,小山村山清水秀,充满诗情画意。这里是“中国文学第一村”——益阳清溪村。清溪村书屋里,村民、游客临窗而坐,捧着心仪的书本,看得认真。“去清溪村读书打卡”已成潇湘大地上的一张新名片。


  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从“一处美” 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精神文明创建全面覆盖、纵深耕耘,文明之花竞相开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发展志愿服务


凝聚公益友爱正能量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湖南坚决扛牢雷锋精神的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地责任,连续3年开展“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带动全省学雷锋组织增至7.5万余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岗达42110个。


今年3月,长沙市望城区新时代少先队“雷小锋”中队7位“雷小锋”代表


参加由湖南日报社、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少工委联合组织的“追‘锋’少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先后走进湖南长沙、望城,辽宁抚顺、辽阳等地, 沿着雷锋叔叔的足迹,一路追寻、一路感悟。


  “做一颗雷锋精神的种子!”深受教育的“追锋少年”,向全省少先队员发出倡议,在各中小学引发强烈反响。


  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三湘儿女学雷锋、树新风,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沙县江背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动一批有志从事公益服务的个体工商户组建“邻里帮”爱心商盟。


  华容县志愿宣讲员王良庆善于用风趣的华容“土话”,向人们讲述《华容话中的核心价值观》,每次都引得村民们捧腹大笑、连说“在理”。


  全省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发起“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公益活动,组织开展“认领微心愿”“万企帮万村”等十余项帮扶活动。疫情期间,组织2.5万余个志愿服务组织、150多万名志愿者进门入户开展宣传教育、提供帮扶服务。


  一批群众认可、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来。“绿色卫士”“河小青”等省级志愿服务品牌愈发闪亮。湘潭“伟人故里映山红”、张家界“旅游医生”等地域品牌刷屏网络。


  雷锋的故乡热土上,点点微光汇聚成曜曜星河,彰显着社会文明的温度和高度。


厚植道德沃土


营造向善向上浓厚氛围


  1011日至12日,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系列活动在长沙举行。迄今,湖南有5人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时代楷模”6人(组),全国道德模范20人,“中国好人”632人(组)。


  坚持用“美的眼睛”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湖南把营造“好人文化”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一方面,做好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等推荐申报、评选表彰工作,挖掘真善美。另一方面,开展多维宣传,立体、生动展示先进典型风采形象。


  召开学习贯彻A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典型宣传,“外卖小哥”彭清林等


一批“湖南好人”事迹享誉全国。近期,教育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与我省联合印发向时代楷模万步炎学习的决定,引发热议。


  建成全省首个区级好人馆——开福好人馆。今年落成的全国首个“全国最美志愿者荣誉墙”,展示了2010年至2020年湖南“全国最美志愿者”的陶瓷手模。


善有善报,才能涌现更多好人,才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


  对全国道德模范等群体,建立终身赠送公益保险的保障机制。联动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推出湖南雷锋志愿者证,为持证者提供意外保险、时长奖励等价值1000万元的专项礼遇。


  全省各地纷纷出台文件,将礼遇道德模范常态化、制度化。长沙、娄底等地推出星级志愿者本人及其子女享受就医、就业、旅游等优惠政策。桂阳、辰溪等地将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作为发展党员、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多措并举立德铸魂,成效显著凝心聚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A文化思想为指引,三湘大地“向着太阳奔赴” 的队伍必将越来越壮大,精神文明建设将焕发更加灿烂的光辉,照亮通往“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之路。


文明乡风拂面来


昌吉州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20XX1012日)


  良好乡村文化是乡风文明之“魂”,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村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A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近年来,昌吉州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全州农牧民精神风貌明显改善、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精神文明活力不断释放,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层基础、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汇聚了强大力量。


  如今,充满“泥土味儿”的理论宣讲、传递温情的志愿服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已经在庭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思想引领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高高的旗帜在飘扬,二十大精神明方向,A总书记把舵掌,新疆各族人民乐开花乡村振兴路子宽,旅游开发有奔头”台上演员演得卖力,台下各族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呼图壁县小曲子《马大拿的幸福生活》以“文艺+宣讲” 的形式,用“乡音”传“党音”,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到千家万户。在昌吉州, 像这样的理论宣讲活动,正在以多种方式融入各族群众的生活。


  近年来,昌吉州持续开展“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 工程,年均组织重大主题宣讲活动7万余场次。充分发挥宣讲队伍作用,采用新疆曲子、阿肯弹唱、快板、小品等形式创作出一批“草根”作品,通过“百姓小喇叭”“讲++问”、板凳课堂、百姓奶茶馆等开展宣讲活动,将“沾泥土、带露珠、满满烟火气”的理论宣讲“传”入千家万户、“播”进田间地头,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落地生根。


  在木垒县,大众化的理论宣讲、多样化的特色宣传、灵活化的群众性宣讲活动遍地开花,以领导干部带头讲、业务骨干分类讲、基层干部入户讲、草根


宣讲天天讲为抓手,多领域、分层次、互动式开展接地气的群众宣讲工作。先后打造了木垒县马背宣讲团、“青声代”宣讲团等特色宣讲队11支、胡杨精神博物馆等特色宣讲阵地76个,全县50余支宣讲队伍400余名宣讲员,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宣讲活动142场次,不断推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阜康市城关镇,“奕伶”“绿风”“太阳花”等文化志愿服务队的队员遍布群众身边,他们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说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事, 以身边事讲大道理,以亲身经历话乡村振兴,让群众在润物无声中受到文化熏陶。


  在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宣讲员充分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作用,将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编排成快板、曲子戏、舞蹈、诵读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给群众, 播种到人们心田。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昌吉州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培育特色,在组织体系、阵地建设、活动内容、动力机制、工作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奏响文明实践新旋律。


  全州共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12个,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体系;延伸打造“户外工作驿站”“暖心一碗面”等文明实践点443个,提高了公共服务资源综合使用效益,深受各族群众欢迎;创新建立“文明昌吉志愿之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全州注册志愿者28万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6万多场次,有效促进了“党员所能”和“群众所需”的无缝衔接。


  在学好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方面,全州共建成46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线下体验空间,常态化开展诵读、微宣讲等活动,“畅阅全城·书香昌吉”学习品牌登上20XX年全民阅读地图2.0版本。“强国红点亮学习之光”入选20XX年全国宣传工作典型案例,全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线用户65877人、活跃度达80%


  近年来,昌吉州以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不断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热潮,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二、榜样示范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我推荐施志军家庭为‘十星级文明户’。”“我同意。”“我也同意。”


  前不久,在阜康市城关镇水磨沟口村召开的评“星”会议上,村民们踊跃发言,评选出身边的榜样。毛遂自荐、举贤荐能,这些都是“十星级文明户” 评选活动中的生动场景。


  “村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我们非常认可,评选出来的‘十星级文明户’都是村里各个方面的先进,给我们做了榜样,我争取明年也当上‘十星级文明户’。”水磨沟口村村民吴金云说。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涵盖的内容比较广。现在村民串门,谈论的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互相比着看谁家更美。村里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提升村民素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事。我们还在各村醒目位置设置了善行义举榜、红黑榜等,有效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乡风文明。”阜康市城关镇党委书记王志刚介绍。


  水磨沟口村开展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是我州各地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昌吉州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工作导向,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向纵深拓展。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 “星级文明户”“好婆婆”等评选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庭美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中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全州县级以上文明乡镇达95.71%,文明村达85.46%


  从事公益事业38年,带领爱心团队点亮公益之光,为他人送去温暖的苏玉琴;创办居家养老点,悉心照料各族空巢老人的沙尼汗·艾塔木身边好人的故事是最生动的正能量传递。评选、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先进典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更是我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昌吉州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 发现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平民英雄;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关爱礼遇, 不断叫响“文明昌吉志愿之城”品牌;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走基层”学习宣传活动,立足自身岗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宣扬时代精神,利用道德模范故事汇、道德模范基层巡讲等形式,扩大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向广大群众宣传各类典型的感人事迹,让各族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有效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三、文化浸润文明新风沐浴乡村


62日,在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东庆村,随着裁判一声哨响,该村“振兴


杯”篮球比赛正式开始。火出圈的“村BA”在自家门口办起来了,让村民们兴奋不已,纷纷前来加油助威。


  “我们通过举办这类活动丰富农牧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传播文明新风尚, 激发各族群众蓬勃向上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庆阳湖乡党委副书记刘晶说。


近年来,昌吉州着力打造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每年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春联等线上线下活动1800余场次,惠及40多万人次;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组织开展灯会、庙会等民俗活动;不断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培育打造基层文化大院168个、数字化农家书屋130个,构建了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田野沐新风,文明之花齐绽放。多元化的文体活动不仅满足了各族群众文化新期待,也让乡村文明焕发出新风新貌新气象。


  一瓶洗洁精“标价”10分、一个垃圾桶“标价”15分、一个电饭锅“标价” 100分这几天,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白泉村的“积分超市”热闹不已,各族群众纷纷上门凭积分兑换商品。村民哈斯叶提用80积分兑换了一瓶洗洁精和一把扫帚,他说:“超市里的商品都是我们日常所需,我们用自己的付出和劳动获取积分回报,这种形式很好、很受欢迎,现在大家都争着抢着参与村里的各项活动。”


  全州各地充分发挥“积分超市”在弘扬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文明实践积分”体系,引导群众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让“小积分”释放“大能量”。


  全州还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间文化、地方戏曲、民俗表演、农村广场文化等,促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心灵契合、认知认同。扎实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六大习惯’贵养成”专项文明行动,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瓜果蔬菜、调整饮食结构,积极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和现代文明理念,打造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农村社会精神风貌。


  如今,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正激荡在昌吉州的广袤乡村,为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营养。


以文明铸就高品质城市


崆峒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20XX1012日)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崆峒区以平凉市“3659”发展思路为指引,担当“首善之区、首位发展”的使命,强机制、补短板、抓落实、出亮点, 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让文明的种子深入人心,让文明创建的成果惠及群众。


一座城市的追求


  202110月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动的冲锋号吹响,拉开了崆峒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序幕。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创城的核心不是城市,而是市民。” 崆峒区创城工作负责人李文涛说。


  秉持这一理念,全区上下同心协力、奋勇争先,文明创建热潮此起彼伏, 文明城市的旋律在崆峒大地持续回荡布局“一盘棋”。制定3年一个周期总方案, 每年一个主题实施创建行动。20XX年,聚焦“1868”工作计划,涉及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五线五箱”、违建临建、人居环境、城市道路畅通、公共设施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民生福祉保障、城乡造林绿化等多个方面,为创建工作找准了坐标、明晰了路径。


  落实“一竿子”。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标测评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 领导干部带头“周上街”“进网格”,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狠抓创城各项指标。


  覆盖“一张网”。建强用好2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擦亮泾河新时代文艺小分队、“城市啄木鸟”“文明红管家”等志愿服务品牌,全区78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6.1万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创城一线,服务时长达26.9万小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万余场次。


  一场凝心聚力、积极作为、奋力突破的攻坚之战已然在全城打响。全体市民的付出“街道两旁乱停乱放的车不见了原来坑坑洼洼的路修整平了每个店面换了门头,做了亮化我们的小巷有了自己的名字:‘花田小巷’。


  独自行走在秋风微凉的小巷中,抖落一天学习带来的疲惫和困倦,轻松惬意……”


  东关街道解放中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晓雯收到了11岁女孩儿代紫涵的小作文——《小巷亮起来了》。


  杨晓雯说:“小朋友的一笔一画描写了背街小巷改造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是对我们环境整治工作的肯定。我们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也让更多居民感受实惠、获得实惠。”


  诚如斯言。市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他们发自内心的支持和参与,已然成为崆峒创城工作的原动力和生命力。


  深入335个包抓片区,9600多名党员干部投身创城一线,示范带动34.8万群众开展创城宣传、志愿服务、城市治理等活动1.9万多场次。


  开展“崆峒好人”“省级道德模范”“文明崆峒·城市之窗”等评选表彰活动,“争做文明有礼崆峒人”“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3150 余场次,申报国家和省级文明单位39个,打造了一批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


  建设“三治融合·花田小巷”文明街巷、“德育巷”关爱未成年人创城示范点、“用心守护逐梦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街巷、广成学校“七彩人生”等示范点为全区创城工作提供了参考样板。


  发布创城“红黑榜”85期,曝光问题420个,相关责任单位制定详尽的整改计划,确保全区问题整改实现“动态清零”。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各类宣传载体,开展巡回宣讲、宣传3600余场(次),崆峒区被省文明委评为2021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优秀县(市、区)。


……


  全城动员,全民参与,崆峒区全体市民的付出凝聚成了创城工作的强大力量。


共谋幸福的接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 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在中心城区活力公园,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植草沟海绵城市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公园步道脚感舒适,植被绿化布局美观,走在透水石材上也不必担心雨后积水湿了脚。”市民刘亮说。


入眼的是城市形象在改变——


  从公园游园提升改造到一大批口袋公园建成投用,从老旧小区、三街九巷改造到海绵化城市建设 城市服务短板正在加快补齐,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新建和提升改造中心城区道路20多条,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改造


完成,新建停车场13处,新增停车泊位2.7万个,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向社会开放,中心城区交通乱象得到有效治理。


入心的是城市气质在提升——


  实施重点文旅项目30多项,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相继落成开馆,平凉崆峒民俗戏曲展览馆建成投用;建成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4个、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典型示范点11个;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4500 多场次,惠及群众16万人次。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出城入园, 依法取缔烟花爆竹违规销售点,消除辖区黑臭水体,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进一步显现。


  建成投用数字政府运管指挥中心,对10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对一”引领帮办代办;压缩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至60个工作日。


  深化“平安崆峒”建设,推进“雪亮工程”二期建设,完善法律援助体系, 为农民工讨薪1000余万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9.7%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双减”,10个教育集团挂牌运行,新建和开办小学2所、幼儿园5所,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断增补。


  建成投用智慧康养平台,部分乡镇、街道卫生院、中医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特困人员、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救济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全区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完成率100.12%。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活动,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城镇调查失业率控


  制在4%以内;城镇国有土地已出售房屋“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化解率达到92.94%。创城惠民,为幸福“加码”。如今,这场共谋幸福的接力仍在进行。


  回首来时路,从硬件建设到公共设施,从人居环境到道路交通,从城区到社区 在文明创建的路上,一个个富含素质内涵的影像拼接起来,被定格在“文明崆峒”的发展进程中。


以学铸魂担使命 笃行不怠建新功


天水市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综述


20XX1011日)


学之愈深,方能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行之愈笃。


  天水市主题教育部署会议召开以来,市委率先垂范,坚持把办好读书班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先手棋、关键招,认真部署,精心组织,以“关键少数”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层层跟进,为全市开展主题教育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示范。


  109日,市委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圆满结业。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在省委主题教育第五巡回督导组的有力指导下,市委紧扣主题主线,分3个阶段开展了10次专题学习和4次交流研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行动自觉、汲取了智慧力量、凝聚了干劲斗志。


  与此同时,参加主题教育的88个市直部门紧跟步伐,围绕工作实际,突出学习重点,制定学习计划,陆续举办读书班。一场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在全市深入开展。


  这是一次以学铸魂的精神洗礼,一次以学增智的理论武装,一次以学正风的党性淬炼,一次以学促干的能力培训,为全市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开好局、起好步。


以学铸魂强党性


学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要全面学习领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市委书记冯文戈在读书班开班式上讲话,并就办好读书班提出要求。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读书班期间,市委主要领导认认真真当好学员,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参加学习的领导干部对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科学体系、丰富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了新的进步。


  4次交流研讨,38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既谈理论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又谈推动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思路、找遵循、找方法,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思想境界、增强能力本领。


  大家一致表示,要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学增智强能力


学出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扎实推进“学思想”,就是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


  连日来,市委读书班各位学员坚持在“学得深”上下功夫,在“悟得透” 上求实效,在“做得实”上见真章,全面系统把握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示范、引领和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汇聚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正能量,提振敢闯敢干、争先进位的精气神。


  各部门和各县区通过举办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单位例会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A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跟进学习A总书记对本行业本系统本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确保取得新成效。


  “党的创新理论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公开讲话,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都能从中找到方向、方法和答案。”学员们深有感触地表示,要深入学习做好具体工作的思路、举措、办法,着力在“转化”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担当和本领。


以学正风强纪律


学出清廉奉公的良好作风


  读书班期间,市级领导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带头深化理论学习、深入研讨交流,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弘扬正气,当好良好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示范、立标杆、


带好头。


  全体学员深刻领会A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党性、严党纪、正作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每次研讨交流都坚持把自己、职责、工作摆进去检视问题,以思想大学习促进党性大淬炼。


  严肃、严谨、严格的学风作风贯穿学习班始终。有学员表示:“每一次学习交流中都能对照检视出自己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感觉越学越有紧迫感使命感。”


以学促干强担当


学出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


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在于运用,关键在于落实。从为什么学、学什么到怎么学、如何用,从讲意义、谈体会到提建议、谋


落实读书班期间,好学尚学、学以致用蔚然成风。本着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 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大家坚持认真梳理、深入学习,努力从领袖思想中找方法、找钥匙、找答案。


  结合理论学习,大家认真分析研究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聚焦转型升级, 找准突破口、发力点,谋划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读书班上,大家通过重温A总书记2013年、2019年视察甘肃,以及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深刻体会到A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八个着力”重要指示、“五个方面”工作要求,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一以贯之学、反复重温学,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A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天水实践的具体行动和务实成效。


  领悟思想伟力,奋楫再启新程。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体学员表示,要以此次读书班为新起点,结合本领域、本部门实际,持之以恒在学而思、学而信、学而行上下功夫,把这次在读书班的所学、所思、所悟, 转化为推动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招数、新举措,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以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让司法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焦作市两级人大监督支持法院工作纪实


20XX 10 11 日)


  金秋时节,果实累累。焦作市两级法院在盘点工作时,深深感到,这一派丰收景象,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也离不开人大常委会和代表们的监督支持。


  监督就是爱护,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帮助,监督就是指导。长期以来, 焦作法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成立专门机构,设立“联络之家”,开通代表热线电话,主动汇报重要事项,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邀请代表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列席活动等,以实际行动保障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法院工作紧系民生、事关全局,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监督支持,是法院服务大局、增进人民福祉的‘助推器’,时刻提醒我们依法公正履职、创新工作思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波如是而言。


紧盯中心


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市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提升司法服务精准度,全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第一波新冠疫情刚结束,市人大常委会就组织出台了《关于开展营商环境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视察法院在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方面采取的有效举措。为促进经济复苏发展,全市法院先后出台《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关于持续深入开展护航经济发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关于优化营商环境30条意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等文件,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公正高效化解涉企纠纷,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武陟县法院成立集约化保全团队,严格落实涉诉涉执“审慎保全”制度。河南某制药有限公司是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银行1200万元贷款而成为被执行人,与此同时该企业还有大批防疫药品订单急需生产。该院积极和银行沟通,采取“活封”的方式,查封了企业机器设备,同时暂时解除冻结该企业的账户,企业发展得以喘息,开足马力一边生产


一边还款,企业从死亡边缘逐渐步入良性发展。


  孟州市法院结合实际,与孟州市企业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联合制定《关于推进涉企纠纷案件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前沿阵地作用。孟州市某包装公司出现资金困难拖欠50名工人工资60万余元,法院立案后,联合孟州市企业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共同向当事人释法析理,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案件得到妥善化解,既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确保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建言献策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政府部门要勇于尽责,支持法院工作,形成联动机制。”“涉党政机关的执行案件要第一时间兑现落实,给全社会树立正向引导作用。”每年召开的市县两会上,都有人大代表提出类似的议案和建议。


  为此,全市法院在市人大常委会及广大代表的关心呼吁下,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建立完善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在全社会逐步树立崇法、尊法、守法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尤其是乡、村组织在征地拆迁、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受财政制约,许多党政机关成了被执行人,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在人大代表的建议及推动下,两级法院深入调研,强力开展涉党政机关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推动形成党政机关带头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良好氛围。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执结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293 件,涉及党政机关148家,执行到位金额4.43亿元,实现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零强制执行”“零积案”的目标。


  在全市成立11个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创建完善了“1+N”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联合作战”工作机制,即一个行政争议化解平台和各具特色的化解模式。全市法院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打造特色亮点品牌,为官民平等对话、良性沟通、解决纠纷架起一座便捷高效的桥梁。


  2019年以来,全市法院一审行政案件受案数量同比下降近20%,非诉执行审查案件同比下降30%以上,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取得明显成效。


监督支持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解决执行难,打击‘老赖’,营造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是法院的一项


重要工作,要常抓不懈。”党的二十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梁兵在参加解放区法院组织的人大代表定期座谈会上提出建议。类似的建议,两级人大代表在市县两会期间、议案建议、走访座谈、监督执行中都多次提到。


  早在20172月,市中级法院便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28 家单位联合签署了《焦作市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的实施意见》,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嵌入政府信用共享平台,实现失信信息“自动比对、自动监督、自动拦截”,确保“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逐步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联合对“老赖”进行信用惩戒的局面。


  随后,市中级法院在全省首家建成覆盖焦作市区范围的不动产“点对点” 网络查控系统,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全流程在线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接通公安机关“情报平台重点人员临时布控系统”和车辆查控专线,协助查找、临控被执行人和查封车辆;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市房管中心等20多家单位构建信用惩戒体系,持续加大惩戒力度。


  各基层法院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联合地方建立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解放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监督、支持法院执行工作的实施办法》,对法院执行工作实施具体监督;温县法院在全市率先成立“执行110”,公安民警在法院驻点,强化执警联动;孟州市法院联合孟州市检察院建立《执行工作监督与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对当事人进行联合调解多部门联合、多渠道发力、多平台联动,合力破解执行难题。


  2020年至今,全市法院共纳入失信被执行人68365人,61447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义务。


  全市法院自我加压、刀刃向内,积极开展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分段执行和事务集约化办理模式。三年来,共执结案件118068件,执行到位金额378.34亿元,执行平均用时从2018年的140.3天缩短至


20XX年的47.6天,执行效率大大提升,营造了“惩失信、守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助推了法治焦作、诚信焦作建设。


深度融合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


  “以和为贵,天下无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不打官司、不用花钱就能化解矛盾纠纷更是当事人所期。在市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的助推下, 全市法院将司法资源延伸至基层治理最末端,积极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中站区人大常委会为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和社区(村)群众的法治意识, 出台《关于推进“三官一律一员”常态化送法进街道代表联络站工作的通知》, 实现“公检法司”业务和人员力量“双下沉”,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法治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沁阳市法院出台《沁阳市人民法院人大代表联络监督站运行制度》,在院机关及四个人民法庭各设立一个人大代表联络监督站,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现实关切,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座谈交流、旁听庭审、见证执行、信访听证以及接待人民群众等活动,保障代表充分履行职权、更好发挥作用。


  全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政府多元解纷社会治理体系,切实形成矛盾化解合力。市政府、市中级法院联合出台《关于推进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采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大案件诉前调解力度。目前,共在全市设立985个诉调对接工作站点,在医调委等行业部门设立65个诉调对接工作室,引导全市143家基层治理单位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年均委派委托调解案件2.5万件,调撤成功1.4万件。其中,焦作市金融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温县法院“无讼村”创建、武陟法院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山阳区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已成为我市“金字招牌”。


视察调研


交流互动常态化


  为进一步加强法院和人大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络,市中级法院制定了《关于保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规定》,打造“请进来” 和“走出去”强劲引擎,确保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定和决议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解放区人大常委会出台《解放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监督、支持法院执行工作的实施办法》;博爱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博爱县人大代表调研、视察办法》;温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温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办法》;修武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对县法院案件执行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活动方案》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构建常态化监督支持法院各项工作机制。


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对法院的民事审判、行政审判等工作开展专项视察,对诉源治理、一站式建设、人民法庭、执行工作开展集中调研,对部分员额法官开展履职评议,向法院提出意见建议160余条,选派570余人次参加专项座谈、旁听庭审、法院开放日、见证执行、信访听证等工作,为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全市法院共邀请人大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653人次参与见证执行。市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泓、副市长张一均多次通过视频调度指挥执行工作。


  在解放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增顺的协调和指导下,解放区法院及时将涉案房产进行以物抵债,并顺利交付;在修武县人大代表赵东平的调解下,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圆满化解;在中站区人大代表职承琰的监督下,被执行企业一次性将借款履行完毕,涉企纠纷得以执结。


春华秋实  沃野生金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工作综述


20XX 10 8 日)


  一片片高标准农田稳产高产,一个个示范园区引领农牧业科技创新,一项项产业强村富民在巴彦淖尔,处处能感受到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不断提升农牧业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一、全面净化生产环境厚植农牧业绿色根基


  绿色是农牧业的底色,生态是农牧业的底盘。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等项目,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厚植绿色根基。


  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治理面积达328.6万亩,有效阻止了沙漠东侵黄河、危害河套平原,治理区成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流域腹地河套灌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业“四控”行动,已达到化肥利用率41.6%、农药利用率41.8%、地膜回收率85.4%。在乌梁素海湖区采取湿地净化、修建网格水道、凌汛补水等措施改善水质、增加水量。在流域下游实施乌拉特草原、乌拉山修复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


  通过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其保护修复、综合治理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十大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和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乌梁素海流域系统治理,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质,又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升。


二、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


  近日,乌拉特前旗中滩农场饲草料种植示范园区的4000亩青贮玉米进行了收割。这样的集中连片种植,得益于大破大立的高标准农田改造。


  “这里是2021年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区,总面积是6000亩,新配套2眼机电井,铺设了低压管道等。”中滩农场一分场、十二分场主任王东兴介绍说, 20XX年,项目区22户农工将土地全部流转给中滩农场,农场便打造了4000亩的高效节水绿色有机饲草料种植示范园区。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市全方位夯实地、水、种等方面粮食安全根基,不断增强粮、肉、奶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XX年,我市累计完成232.1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我市开始实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计划用35年时间把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坚持“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相结合。我市加强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484万亩盐碱地已改良158.3万亩,其中5万亩成为国家样板。


  全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我市坚持“先建机制、后推改革、建管并重、综合施策”原则,完善“多元筹资、精准确权、调整水价、创新组织、节水奖励、水权交易、后期管护”7项机制,落实落细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各项举措,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农艺节水方面,我市大力推广滴灌技术,截至20XX年底全市应用滴灌技术面积达309.26万亩,今年计划新增108.19万亩。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我市加快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向日葵、辣椒、番茄等节水农作物。


  着力发展现代种业。我市通过“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模式加快推进现代种业“保、育、繁、推”全产业链发展,先后培育出巴麦13号、食葵SH363、巴美肉羊、华蒙多羔肉羊等一批特色新品种。建成了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目前已集存2.75万份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种质资源。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我市加快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高质量推进“五个十”(即建设中国农大巴彦淖尔研究院、土壤地力提升创新中心等十个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新品种培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十项关键技术攻关,建设万亩硬质小麦、十万只肉羊养殖等十个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抓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向日葵产业集群等十项重点项目,推进产业融合、创业孵化等十项重点工程)重点任务,已与中国农大合作共建巴彦淖尔研究院,成立硬质小麦、肉羊、农业高效用水、土壤地力提升等技术创新中心。实施人才引育工程,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科研工作站60个、科技小院30个、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55个,集聚高新技术企业83家,为发展现代农牧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在今年我市小麦高产竞赛测产活动中,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六组村民李光


荣种的巴麦13号亩产达1366.92斤,一举夺魁。巴麦13号是市农科所和兆丰小麦产业化研究院合作选育的优质蒸煮类专用小麦品种,是“十三五”期间西北春麦区仅有的3个国审品种之一,入选自治区十大农牧业科技成果。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发乡土资源,突出地域特点,实施强农惠农“九大工程”(即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百万亩设施农牧业园区建设、百万头奶牛肉牛养殖、生态农业示范引领、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硬质小麦增量提质、种业振兴、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塑造),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特”和“优”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


  推动河套硬质小麦增量提质。我市成立硬质小麦技术创新中心,集聚中国农大、西北农大、山东农大、山东农科院等院所小麦科研团队,建设228亩研究基地和万亩硬质小麦示范基地,开展硬质小麦抗逆、特色优质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等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小麦生产能力和品质空间。我市还制定了发展优质小麦“十条意见”,通过政策扶持、订单种植、麦后复种等措施推动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推进产业与资本融合,引进培育中粮、恒丰、兆丰等龙头企业,以有机高端面粉和主食工业化为重点,加强营养化、高品质面制主食系列开发,打造硬质小麦产业集群,实现品牌化标准化。20XX年,全市小麦产业链产值达33亿元。


  促进肉羊产业提质增效。作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能够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与加工基地,我市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推进多羔肉羊品种选育提纯复壮、优秀种羊推广和种质资源创新,因地制宜确定肉羊主推品种、育种方向、养殖模式、疫病净化模式等,强化肉羊良种繁育,提高优质种羊供给数量。20XX年, 全市肉羊饲养量为2263.27万只,规模化养殖比例为70%。我市还实施肉羊产业倍增计划,引进培育草原鑫河、金草原、草原宏宝等龙头企业。出台“三羊” 产业支持政策,鼓励开展羊皮、羊毛、羊血、羊胎盘、羊肠等副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生产蛋白肽、血红素、预制菜、休闲食品等产品,提高就地转化增值水平。20XX年,全市肉羊全产业链产值达382亿元。


砥砺奋进绽芳华


巴中 30 年城市建设综述


20XX 10 11 日)


过去三十年,对巴中城市建设来说,变化天翻地覆。


  建地之初,城旧、路窄、楼低,人们为生计而忙碌;今天,城美、路畅、楼高,人们为品质生活而追求。


  数据的对比,让城市蝶变更有说服力:中心城区从1993年建地之初的7平方公里,到2013年的20余平方公里,再到如今的64.5平方公里,面积增长8倍多。南江、通江、平昌三县城市建设也不断奋力推进,全力打造市域副中心城市。


  斗转星移之间,巴中从昔日的偏远山区逐渐蝶变为有颜值、有品位的繁华城市,“四宜四有”现代化新城的形象不断深入人心。


全域推进一城三区三副组团发展


纵览巴中三十年来的城市建设变迁,其实就是一部不断奋进的历史。 199310月,巴中地区宣布成立。也就在当年,中心城区启动编制《巴中


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决定建设江北新区,完善江北新区详细规划,江北新区破土动工。


  巴中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就此拉开。“当时老城区地势狭窄,于是地委、行署决定建设江北新区,开辟一个城市建设的新战场。”


自地区成立之初就在地区建委工作的住建系统老职工李玉飞回忆。


  江北新区是巴中地区成立后的首个大型城建项目。“建设者们白天现场勘测、晚上突击设计,用时64天完成江北新区的规划测设。之后,江北管委会又组织万人上阵,快速推进‘三通一平’,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李玉飞说。


  从19944月江北的第一幢楼房正式奠基开工,到1998年打通江北干道7.2 公里,建成新区小街8.4公里,改造新建住房102万平方米,初步完成“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迈大步”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这也奠定了巴城未来发展的格局。


  三十年来,这样的突破在不断上演。20114月,巴中经济开发区扩区东移至兴文片区;20131月,恩阳区成立,实现由镇到城的华丽转变。巴州、兴文、恩阳三地从此连成一片,组团发展。


向东,巴中经开区不断增强引力。曾经只有2万多人的小镇如今已发展成为


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突破10万的现代化新城。


  往西,恩阳区努力补位发展。依托城市山水文脉,恩阳区推出“十园六院” 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29平方公里,“营城聚人”战略成效初显。


  “如今,巴城的城市轮廓越变越大,也越来越大气磅礴。中心城区‘一城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不仅拉大了主城区城市框架,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也使得巴城更具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李玉飞表示。


  除了中心城区,县城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在建地之初,巴中就确立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通江、南江、平昌三县县城为重点的“三线一环”城镇带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建立地区后不久,平昌就启动汉王庙新区建设,城区照明、绿化系统得到进一步改善,并被评为“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通江开辟了工业新区;南江成功开发春场坝新区,三县县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市城市发展规划更新,但目标不变、标准不降。2021 年,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我市提出坚持“三生相融”理念,按照“一城三区三副六廊多组团”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在持续提升市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同时, 加快南江、通江、平昌三个市域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品质打造。


  如今,三县县城建设不断“突围”。南江围绕“建设山水生态旅游城市” 目标,积极打造红塔新区;通江以“三区同建”为抓手,规划建设高明新区; 平昌按照“再造一座新城”目标,全力打造金宝新区三县城市“骨架”不断撑开,城市形象不断更新。


提升品质塑造宜居宜业靓丽城市


103日,国庆长假期间,市民陈宏达回到巴中与家人共度中秋国庆“双节”。在巴人广场,他带着女儿玩套圈、打气球,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么多年


过去了,广场还像我们小时候一样热闹。”陈宏达告诉记者。城市因提质而增靓。


  建地三十年来,历届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巴人广场就是我市大力建设品质之城的生动实践之一。“建区伊始,当时地委、行署就预留了修建广场的土地,勾画了巴人广场的美好蓝图。2000年撤地建市后,市委、市政府就决心把蓝图变为现实。”李玉飞说。


20013月,巴人广场正式破土动工。经过42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最


终建成了包括主广场、附广场、观景台、登高楼、步行街在内共3.8万平方米的城市中心广场,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如今,更是巴中的核心商圈。


  三十年来,我市城市“颜值”不断刷新、品质不断提升。据统计,目前, 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各类城市广场公园24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54 平方米。此外, 巴河河道生态修复、津桥湖建设工程、望王山运动公园一件件影响巴中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的民生工程落地完工,城市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城市“内涵”显著提升。


  在提升城市品质上,我市还重点打造特色商业街、步行街,祠堂街、容邦万达广场、巴中万达广场等地成为市民休闲购物好去处,并吸引众多店家入驻, 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汇聚了人气,激活了市场潜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巴中城还很小,没有几条像样的街道,赶场的百姓背着背篼,把一条条街道挤得水泄不通,鸡鸭的叫声夹杂着商贩的吆喝声,环境脏乱又嘈杂。”市民李成才回忆说,“现在变化真的太大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打造品质城市,我市各县城也在积极行动,多点开花建设。


  如今,平昌县城已经做活做旺春光苑步行街、同昌里美食街、金平广场等大商圈,以商气聚人气,县城活力十足;南江县大力实施“小县优城”提升行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先后建成红塔公园、城市公园、养生潭湿地公园等,助力南江构建生态家园;通江县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力度,全力打造高明湖生态公园、谭家河湿地公园、璧山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


  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1年,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我市再次提出,要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抓好基础配套完善和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公园城市,塑造“城园相融” 的城市大美形态,实现自然山水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协调融合。巴中经开区整治河道,打造河道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惠及民生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荣。城市建设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更关系民生福祉。


  近日,走进盘兴物流园棚户区改造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工人正在加工制作主体结构的钢筋。


  “棚户区改造项目可用于安置的房屋有402套。目前,已完成3456号楼建设,基本达到入住条件;商业部分1278号楼正在做内外装饰装修。” 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


  城市框架的不断延伸,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转变为“新市民”,建设成果惠及到了更多人群。


  20141124日,我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巴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集中对巴城危旧房棚户区进行改造。如今,我市已累计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19.09万套,6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建设(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8231 套,每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00户左右。


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让众多“老居民”的生活更有质感。


  929日下午,在雨后的阳光下,南江集州街道大堂坝社区老检察院小区里, 三五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聊,一旁的孩子们尽情奔跑嬉戏,爽朗的欢笑声回荡在小区上空。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28年。原来下水道容易堵,堵了后粪涨到院坝里到处都是。现在经过老旧小区改造,下水道不堵了,外墙变得洁白干净,小区停车位规划合理,消防设施随处可见,我们住着很舒心、很满意。”小区居民刘兰英说,“正是城市的发展为我们老百姓圆了宜居梦。”


  据统计,截至去年,我市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47个,涉及房屋5942栋, 惠及居民13.3万户,助力城市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根据工作目标,到“十四五” 末,我市将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方面。


  以备受市民关注的市政道路建设为例:2012年以来,中心城区先后建成绕城环线、晏阳初大道、江南二环路、回风北路、南龛大道、巴恩大道、秦巴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33公里/平方公里;2013年— 2017年,平昌县城与金宝新区之间架起了安家坝大桥、星光大桥、黄滩坝大桥、金宝大桥4座大桥;近年来,通江县壁州大道、环城南路、东方广场大桥等也相继建成通车,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三十年奋斗、三十年巨变,城市建设没有终点。未来,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建设“四宜四有”新城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让广大市民在精致城市建设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安阳市今年年初以来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20XX1010日)


  秋日的安阳大地,天高地阔,万物丰盈,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高歌猛进, 消费市场热情高涨,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今年年初以来,全市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落实“百条举措”,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有力有效实施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生产供给总体稳定,市场活力持续释放,物价水平持续平稳,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求进、进中提速、量质齐升、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59.2亿元,同比增长4.3%。截至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1.45亿元,同比增长6.1%


一、厚植沃土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走进我市广袤的农村大地,农民在秋收之后继续抢抓晴好天气进行秋播, 为明年的丰收播下种子。在汤阴县韩庄镇的各农业产业园内,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挂满枝头,翠叶鲜果间都是果农辛勤采摘的身影。周边,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焕发新颜,托起乡村振兴的希望。


  我市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积极探索示范创建新模式,以广润坡9333公顷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工程,努力打造“河南一流、全国领先”的高标准农田“升级版”。据统计, 全市夏粮播种面积29万公顷,总产量206.1万吨。


  截至8月份,我市经济作物生产稳定、品种齐全,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4.5万公顷,总产量206.5万吨,同比增幅3.8%。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9.31 万吨、11.13万吨、6.66万吨。


  为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条建设,我市还实施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招商引资、升规纳统工程,截至目前,全市涉农规上企业总数达96家, 新增14家;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后备对象2家、省级龙头企业后备对象9家、市级龙头企业后备对象32家。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118亿元,增速7.5%


二、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动能澎湃


  从初春到盛夏,再到金秋,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力度始终保持顶格状态。今年,一批批新兴产业项目正在加速滚动推进。旭阳光电、曲显3D 等实现量产,兴阳光电加快建设,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工厂正式投产,氢能全产业链智慧生态项目、迪赛诺安阳甾体医药产业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引领性强的项目纷纷落地……截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 钢铁、装备制造、食品行业分别累计增长10.8%11.3%16.2%,拉动作用明显, 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强保障。全市在建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611个, 较去年同期增加42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6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


  同时,我市全力打造“安阳最安心”营商服务品牌,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先后赴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30余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0个,投资总额1748.6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63个,引进省外资金总量居全省第四位。我市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7家、上云企业253家;加大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新增“瞪羚企业”8家。光远新材料公司成功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安阳智慧岛获省政府授牌,中国农科院安阳创新基地成功签约。1月至8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个百分点。


三、精准施策文旅消费市场火热


  10  月1日,“洹河夜游”项目璀璨启动,盛大的实景演出、无人机表演让人沉醉其中,同时拉开了我市“双节”期间文旅活动序幕,点燃了消费市场的引擎。仓巷街绚烂多彩,魁星阁光影交错,点亮古城夜空。一场观殷商历史、品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让整个安阳城沸腾起来。“双节”期间,我市接待游客501.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11亿元,旺盛的人气成为经济回升向好最具温度的表达。


  安阳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我市围绕特色美食、夜间消费等领域,研究制定零售、餐饮、文化旅游、住宿等消费券补贴政策,推出个性化、特色化、精准化的促消费举措,打造更多亮点、燃点、爆点,吸引更多游客把安阳作为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仅上半年,我市已接待游客2960 万人次,旅游收入337亿元。截至8月,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8.1亿元, 同比增长7.5%,居全省第一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6%


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国际汉字大会、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世界


漫画大会等一批重磅活动,将有效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在文化品牌的带动下,安阳的知名度将不断提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共同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市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安阳这片热土正在以更加充沛的力量全力奔跑,奋勇前行。


风劲潮涌正当时


湘潭市汇聚湘商力量全力拼经济综述


20XX107日)


  “湘商回归”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这一决策部署,把推动“湘商回归”作为全力拼经济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用政策、用真情推动“湘商回归”提质扩量增效,全面打造“湘商回归”升级版、精准版,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20XX18月,全市新引进“湘商回归”项目78个,数量排名全省第二,完成全年省下达任务的97.5%;累计到位资金207.3亿元,完成全年省下达任务的69.1%


一、高位推动迎亲归乡


  “湘商回归”是开年就确定的重要工作。今年119日,市委、市政府发出了《问君何时归故里相思无尽盼重逢——致海内外潭商同胞的一封家书》,向广大海内外潭商同胞发出了回乡投资兴业的邀请。春节过后,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刘志仁任顾问,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贺波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协调小组, 牵头抓总全市“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市商务局牵头统筹协调全市“湘商回归”工作,各县(市)区、园区均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专班, 坚持“一把手”招商,形成了“政府组织推动、部门协同支持、县域统筹实施、分级分类考核”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作大格局。


  开展活动引项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出席“湘商回归”重点活动。今年1月,在“庆新春迎盛会话宏图”湘潭市湘商侨商回归和返乡创业新春恳谈会上,刘志仁诚邀湘商、侨商常回家乡会亲友、觅商机、献良策,将浓浓思乡之情化为绵绵助乡之力。在专业示范园区大湾区招商推介暨“湘商回归”新春交流会、20XX年湘潭市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项目集中签约、湘潭市专业示范园区京津冀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等重大招商活动上,刘志仁、胡贺波多次与客商座谈交流,外出考察重点企业,热情推介湘潭,“湘商回归”项目签约不断, 成为助力湘潭发展的中坚力量。


  树立标杆明导向。今年3月,在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以近1600万元重奖招商引资十大标志性成果项目、突出贡献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今年7月, 在全市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市政府评选并颁发20XX年湘潭


市“湘商回归”十大标志项目,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了湘商回报桑梓的内生动力。


  制定政策强机制。在市领导的高位推进下,一系列顶层政策出台:《湘潭市推进“潭商回归”工作实施方案(20XX-2026年)》《20XX年湘潭市推进“湘商回归”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湘潭市招商引资“头等大事”20XX年工作重点》《20XX年湘潭市招商引资工作激励政策》(即“黄金20条”)《湘潭市“百名潭商”联络拜访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推动全市“湘商回归”工作有序开展。


二、湘商项目纷至沓来


  我市统筹搭建了活动平台、服务平台、宣传平台、荣誉激励平台及项目投资平台,多措并举拓宽“湘商回归”资源网络,成功吸引和推动了一批如湖南亚辉龙医疗器械产业园、博雷顿矿卡总部、铭昊高端汽车金属零部件研发及智能制造、闪速半导体封测研发、邦盛北斗科技韶山产业园及文旅星级酒店、硫酸锂(卤水)产业化等一大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湘商回归”项目纷纷来潭落户。


  其中,湖南亚辉龙医疗器械产业园、博雷顿矿卡总部项目入选20XX年全市招商引资和“湘商回归”标志性项目,受到省委、省政府及省商务厅高度关注和认可,企业负责人先后于今年6月、8月分别获邀参加湖南省“湘商回归”企业家代表座谈会。


  由广东邦盛北斗科技股份公司投资的韶山高新区邦盛北斗科技韶山产业园及文旅星级酒店项目,拟投资10.28亿元,今年3月签约并开工,现已完成土地平整及生产设备购置,公司法人代表邓维爱的妻子刘燕是湖南永州人。


  现任东莞市湘潭商会会长、广东中烨建筑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爱国是湘乡市壶天镇人。在他的全程参与并推动下,湘乡经开区硫酸锂(卤水)产业化项目成功落地。项目投资8亿元,引进资金6亿元,今年3月签约,目前已投入基础建设、机械设备购置等约3亿元,预计今年年底投产。


三、畅叙亲情引来投资


  抓好招商引资,解放思想是首要前提,用心用情是关键所在,互利共赢是根本目标,共抓招商是基本格局。今年以来,全市进一步树牢招商引资“头等大事”鲜明导向,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意识,汇聚起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吸引更多湘商、潭商回乡投资兴业,助推更多“湘商回归”项目落地


生根。


  深入开展“百名潭商”联络拜访行动计划,搭建湘商回归交流平台,用心用情办好异地湘潭商会会长座谈会、长三角湘商企业家考察团“湘商回归”走进湘潭考察座谈会、知名乡贤和湘潭籍成功人士走访联谊等活动,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潭籍企业家、工商界潭籍知名人士、驻潭高校及本地中学校友、异地湘潭商会会长等新潭商新资源开展走访、联谊、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校友会、商协会等积极作用,不断扩大“朋友圈”。


  我市围绕重点“湘商回归”项目做好全流程跟踪服务,借助“走找想促” 活动契机,深入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开展调研走访,主动靠前做好服务。作为20XX年湘潭市“湘商回归”十大标志项目之一,主要生产液晶显示屏及配套产品的湖南创普开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湘乡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前期,湘乡经开区帮助提前办理环评审批、规划建设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等手续;建成投产后,帮助企业招聘员工、提供融资咨询和服务,全力以赴帮助“湘商回归”项目增资扩产、扩能升级。该项目签约5个月就实现投产运行, 已连续增加投资2次,20XX年公司营收14.7亿元,今年18月公司已实现营收16 亿元,还牵线搭桥帮助4家企业成功落户湘乡经开区,现正与园区继续合作打造创普开业四期项目,建设液晶显示屏上下游生产基地,形成整套产业链,打造世界级的液晶基地。


四、丹桂飘香共谋发展


  最美不过故乡景,最亲莫过家乡人。市委、市政府发出《丹桂飘香迎佳节纸短情长话桑梓——致潭商企业家的一封家书》,举行“迎中秋庆国庆谋发展”


——“湘商回归”走进湘潭座谈会,向湘商、潭商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 伟人故里,生机勃发,前景无限,湘潭正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发扬“三牛”精神,落实“四敢”要求,全力拼经济、奋力开新局,今日的湘潭,“天时地利人和”兼备,“人才资源平台”俱全。


  我市将进一步抓好全员招商、进一步加强跟踪对接、进一步创新打法战法、进一步释放政策善意,深入、精准、到位推动“湘商回归”走深走实,确保湘商回潭投资享受最优最大支持保障,让广大湘商、潭商回乡投资兴业更加舒心, 更加顺畅。


厚植生态底色  守护碧水长流


房县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综述


20XX109日)


  金秋时节,漫步在房县马栏河边,清澈的河水映照着暖暖的夕阳,成群的白鹭、野鸭在滩涂上觅食嬉戏,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图景跃然眼前。


  房县境内有314条河流,近年来,该县全面贯彻落实A生态文明思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常态化巡河、全方位摸排、清单式交办,精心做好“水文章”,营造全民爱水、护水、治水的良好氛围,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一、综合治理改善水质


  房县坚决扛牢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摸清辖区河流水环境状况,“一河一策”护水治水,改善河流水质。


  该县依法关闭源头“五小”污染企业18家,关停违规砂石场88家、河流沿岸规模养猪养鸡场18家。加快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在全县20个乡镇建设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并投入运行,铺设集镇污水收集管网225公里、输配水管网300公里, 改造厕所3.2万座,新建马栏河沿线乡镇垃圾填埋场4个、垃圾中转站28个,污水排放标准由一级B提高至一级A


  2021年以来,该县实施县城雨污分流治理,工程一期新建雨污管网170公里, 覆盖13.7平方公里、3.8万户居民,工程二期建设完成后可实现3个乡镇、12个自然村雨污管网全覆盖。工程全部完工后,县城污水管网覆盖率、收集率将达95%以上。


  该县修建格宾网、植物护坡等,预防水土流失、利于水生野鱼繁育生长的河道堤防工程,提升河流水质。


二、强化监管守护清水


  20XX3月,房县开始推行月度双“河长日”巡河制度,即每月1日为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巡河日,此外各河长每月还要开展一次巡河。今年以来,该县31名县级河长带着问题开展巡河257次,联系部门巡河261次,乡镇级河长巡河634次。


  强化水环境监管责任。采取“月考核、月暗访、月整改”等举措,对马栏河、盘峪河、沙沟河等314条河流水质进行月考核,将各乡镇交界处断面水质状


况与主要污染物指标变化情况作为考核指标,问责到人。


  落实落细监管措施。县水利和湖泊局组织开展暗访,县河湖长制办公室定期督查,县第一总河长、总河长、副总河长“四不两直”突访,查找水环境问题,每月1日把突访、暗访河流管护情况向县、乡镇级河长通报交办。今年以来, 已发放河流问题交办函40余件、问题通报6期,排查整改河湖“四乱”问题192 处,清理违建面积8000余平方米。


  依法管河、重拳护河踏石留印。建立健全“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发挥行政执法、公益诉讼作用,今年18月,“三长”联合巡河470余次, 依法处置河流问题176个,下达涉水检察建议8起。


  该县积极与竹山县、襄阳市保康县、神农架林区等地对接,签订“联席、联巡、联防、联控、联合”协议,开展跨界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巡河巡查,实现跨界流域共治共管。


三、共同缔造美好河湖


20XX年,该县启动“清洁房县”行动,全民参与保护水资源。


  如今,该县县直、乡镇各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全部参与护河行动,民间护河保水力量日益壮大。每到星期五,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穿着红马甲, 在就近河道捡拾白色垃圾,已累计清理各类垃圾20余吨。


  房县纵横交错的河流遍及乡镇,管水护水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该县整合“一镇、一乡、一村”民间组织,通过共同缔造、“一事一议”引导群众自主决策、自愿参加护河行动。


  该县依托公益性岗位,不断增强护水力量,专业化、常态化保洁河道,管护河流湿地、堤防工程护坡与堤岸植被,提升水生态“颜值”。


  如今,该县已形成县乡村联动、部门互动,党员干部、群众齐参与的护水格局。该县流域水质均达国家Ⅰ类或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获全省20XX年度河湖“清四乱”工作成绩突出地区称号。


厚植生态底色  书写绿色答卷


今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林草资源保护工作综述


20XX1012日)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年碳汇总量占全国的8%16%,已率先整体实现碳中和。今年以来,我区以林长制为抓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构建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推动提升全区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截至目前, 落实各类林草生态保护修复资金53.21亿元,为我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资金保障。


一、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


  “我特意在飞机降落前看了一下拉萨城,感觉绿油油一片,充满生机,跟十年前来的时候不太一样。”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说。


  西藏大学副校长、生态环境学院教授方江平介绍,今年的雨水整体充沛, 而且这样的变化和这几年实施的一些绿化工程是直接相关的。


  “拉样方框,对这一块的植物群落进行一个简单的调查”“我们做南北山绿化的时候,主要着重于水分的保持”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的学生们发挥所学知识,为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贡献着青春力量。


  今年以来,我区多措并举、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20XX年度,全区营造林任务为120万亩,通过全力推进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有序推进实施“双重”规划营造林等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营造林79.97万亩,其余45万亩封山育林任务将于近期完成。


  今年以来,我区严格落实自治区关于草原保护修复工作的批示精神,组织实施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试验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基建任务。20XX年度,全区草原修复治理任务为500万亩,现已完成559.13万亩,超额完成11.8%; 实现草原碳汇首单交易130万元;完成荒漠化治理建设任务3.17万亩;加强色林错等重要湿地的保护与恢复,组织实施麦地卡等4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改善湿地生态质量。


二、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2018年开始,我区启动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将海拔4800米以上的牧民搬迁至低海拔地区生活。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极高海拔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还改善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西藏生长着9600多种野生植物,活跃着21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域标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


  自治区林草局副局长宗嘎介绍,目前,全区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7 处,面积达41.4万平方公里,这些保护地涵盖了我区的冰川雪山江河源头、湖泊湿地、草原草甸和森林灌丛以及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今年以来,我区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国家林草局批复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XX—203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管护体系、本底资源监测、宣传教育、生态保护修复等保护建设工作正加紧开展,选聘5875名农牧民生态管护员,开展唐北区域巡护、检查、监测等日常工作。


三、全力推进林长制工作


  目前,那曲市比如县已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林长设立工作,共设立县级总林长1名、副总林长1名、林长31名,乡级林长20名,村级林长350名;专业管护员20名、护林员870名,护林员实现巡林护林全覆盖,确定林长制工作成员单位24家。


  同时,比如县持续广泛开展“四旁”植树工作,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与综合整治。20XX年,义务植树1.08万株,“四旁”植树补植补造1.18万余株,扦插高山柳2万余株。积极参与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组织人员于今年6月前往全县各大果圆柏重点区域采收种子,共采收种子3000斤。


  此外,全面加强巡护巡山工作。比如县各乡镇对重点领域加派巡山护林员, 加大巡山护林力度,确保森林防火安全。上半年,各乡镇共开展巡山1000余次, 清理可燃物、垃圾2吨左右。


  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组织人员到各乡镇、公益林管护站督导检查森林防火工作23次,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做到立行立改,截至目前,全县没有发生森林火灾。


  今年以来,我区印发了《西藏自治区林长工作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林长履职尽责。落实“林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公安机关受理涉林草刑事案件24起,检察机关处理涉林草公益诉讼线索3条。相关部门联合拟定《关于建立“林长+森林草原防灭火”协作机制的意见》(初稿),规定各级林长包联和直接责任区,对七市地开展林长制督查,有序推进林草重点工作。举办专


题培训班,提高林长和林草资源管护人员工作能力。


四、严守林草生态保护红线


  “一些地方和部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宽松软’,违法违规建设禁而不绝。” 这是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意见之一。


  面对这一问题,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强化完善制度建设,制定《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试行)》,制定“一单两库”


(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推动环境监管执法。将“双随机”工作同全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落到实处。


  同时,牵头相关部门,以专项行动为依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双随机”检查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3765家次,其中,对一般排污单位检查1929家次、对重点排污单位检查462家次、对特殊监管对象检查16家次、对其他执法事项监管检查1358家次;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370家次。


  今年以来,我区印发了《西藏自治区林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施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行政处罚裁量权指导基准(试行)》。全力推动20XX年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完成20XX年移交图斑自查工作。与国家林草局驻成都专员办联合挂牌督办35个重点案件。基本完成全区20XX 年林草生态综合监测工作。完成20XX年度草原变化图斑自查工作5567个和20XX 年度草原变化图斑自查工作1723个。积极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共6项整改任务,21条整改措施,其中4项已完成,16条整改措施已报备销号。


护青山绿水守黄河安澜


平罗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1011日)


黄河宁,天下安。


  千百年来,滔滔黄河水滋养着中华大地,哺育了华夏儿女。位于黄河金岸的平罗县,也正因黄河的润泽,被冠以“塞上小江南”的美誉。


据了解,黄河平罗段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2060平方公里。


  20206月,A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近年来,平罗县积极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扛起先行重任,以先行的担当、先破的勇气、先试的韧劲,努力争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


一、“四水四定”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


如何解决好节水用水问题,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平罗县是宁夏用水权改革重点县。近年来,该县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原则,聚焦节水增效目标,管总量、调结构、提效益,各项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遵循“四水四定”原则,聚焦“摸清家底”。平罗县明确水资源权属,深入推动节水控水行动,制定了《平罗县“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方案》《平罗县农业、工业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用水权确权成果报告》,完成工业、农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用水权确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用水权确权体系。农业核定确权面积123.9万亩,确权水量6.26亿立方米,颁发权证309 本,实现应确尽确;工业核定用水企业225家,确权水量2963万立方米,颁发权证225本,实现全面确权。


  同时,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农业用水指标全部下达到各乡镇、村和干渠直开口,工业用水指标全部下达到各用水企业,13个沿黄农业取水口、225 家工业用水企业全部安装了计量设施,各行业用水量实现实时监测。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方26个,


  改善灌溉面积8.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1.59万亩,农田灌溉利用有效系数提高到0.549,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376.83立方米/万元,较2020年下降11.16%


二、保护生态山青水绿展新颜


  十月的天河湾湿地,迎来了一年中最为色彩斑斓的季节。漫步其中,举步见塘,抬头见苇,水草丰美,百羽竞翔,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深秋时节,俯瞰平罗县城,干净整洁的街道广场中点缀着大片绿色和黄色的树叶,斑斓绚丽,异彩纷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的福祉。近年来,平罗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A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平罗县实施贺兰山生态修复、防沙治沙、草原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修复项目14个,新增营造林14.91万亩,修复草原湿地10.07万亩;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重点推进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修复,完成潜流性湿地修复5.48万立方米,退耕还湿退出耕地1.88万亩。先后投资约2.58亿元, 推进三排庄和三二支沟人工湿地、平罗县瀚泉海水环境及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都思兔河综合治理、都思兔河平罗段左岸边沟侧向排水等工程项目建设,建成人工湿地3处,治理河道16.3公里,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保障有力,黄河平罗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


目前,平罗县湿地面积达43.45万亩,总量位列全区第一;


  近三年共投资3.1亿元,完成营造林13.3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4.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89%


  建成区绿地率40.07%,绿化覆盖率41.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35平方米,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6.47%,乡村绿化面积达到2.8万亩,创建市级森林乡村9个;


  实施煤炭集中区环境综合整治,总面积压缩55%,企业由587家减少到128家, 绿化面积增加近5000亩;


  探索草畜一体化产业发展新模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12年的28.4%提高到20XX年的40.7%


……


  如今的平罗县,翠满城郭、花香遍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已经成为现实。


三、防治结合打造人水和谐“幸福河”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近年来,平罗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先后实施贺兰山东麓镇朔湖拦洪库提升改造工程,加固拦洪库堤坝15.8千米,联通镇朔湖与沙湖,贺兰山东麓防汛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实施都思兔河综合治理工程和红崖子山二道沟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成红崖子山5座拦洪水库除险加固,洪水灾害防范能力持续提高。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262名,投资480万元建成重点河湖信息化监控平台,累计整治“四乱”问题167件,河道行洪畅通,入黄排水沟水


  质达到年度目标水质。严格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和防汛责任人责任,深入开展黄河险工险段、贺兰山东麓行洪沟道、拦洪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各类隐患问题18个。


  维修保养预警广播40套、视频监控8处,砌护加固黄河八顷村段坍塌堤防护岸80米,保障沿线农田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演练,确保防汛应急队伍建设、防汛物资储备扎实有力,守护黄河流域岁岁安澜。


  同时,平罗县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503个,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6%;常态化推进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污水处理厂监测监管,重点实施典农河下段平罗段水环境治理示范项目,红崖子园污水处理厂、中水厂等一批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建成投用,全县重点入黄排水沟基本实现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责任,确定25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督促清单内企业开展地下水监测和土壤调查评估,强化重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废水处置情况及辐射安全工作, 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运情况监管,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危废医废安全处置率达100%


  平罗县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方针,落实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要求,实施黄河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工程,打造百年堤防,实现平罗境内水患、堤防安全隐患基本消除,河道河槽河床、排洪输沙功能基本稳定,现代防洪体系基本建成。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气象万千。面向未来,平罗县将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平罗力量。


激活科技赋能新引擎


安阳市以创新驱动助力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1013日)


  光远新材料生产的直径仅有头发丝粗细1/10的电子纱和超薄电子布,被广泛应用于有“电子工业之母”之称的PCB领域;新石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不仅可以自动加速、减速、转弯、掉头,遇到障碍物还会自动停车;旭阳光电制造的超薄玻璃、曲面玻璃、3D车载及防眩玻璃,让国产高新科技产品烙上了“安阳造”的印迹。


  转型挖潜力、优化增动力、升级添活力。如今,行走在安阳大地上,时时处处感受到创新驱动带来的巨大变化,不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吹响了新发展阶段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号角。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落实“百条举措”,全力打好“拼经济”十大攻坚战,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求进、进中提速、量质齐升、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59.2亿元,同比增长4.3%。截至9月,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7.7%


一、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


  近日,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正在为查找文献资源一筹莫展时,市科创中心的工程师第一时间与其进行对接,为企业开通了线上资源检索、下载服务。“这个平台真是我们的及时雨啊!”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治锋说,“平台整合了各类科技文献资源信息,为我们获取科技资料、查询科技信息提供了便利,让我们在提高研发效率的同时节约了研发成本。”


  安阳市科技创新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安阳创新大脑)是市科技局搭建的集资源共享、政务服务、科技管理、智能分析、辅助决策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一门户、一中心以及六大服务板块,全面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为企事业单位、创新创业团队或个人、科技管理部门、党政机关等用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


  为加快全市科技创新研究院实体化、资本化、市场化建设,我市搭建“专家咨询委员会+院本部+平台公司+各类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离岸创新中心”组织架构,组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10家,基本覆盖我市重点产业链条。高水平运行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和启迪安阳(科创)中心,现已促成14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成功签约,完成企业技术需求对接240余项,促使更多高校院所的成果在我市产业化。


  目前,安阳“智慧岛”建设成功纳入省政府第一批授牌名单,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超过700家,翔宇医疗、光远新材料成功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通过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615家。


二、培育新兴产业释放发展动能


  “这是我们准备交付的纯电动洗扫车,从接到订单到总装完成只需耗时1周左右。”在河南犀重新能源专用车项目生产车间内,项目总经理任战平说,“很快,它将完成总装、成功交付,行驶在城市街头进行清洗作业。”据了解,该项目是具有新能源汽车核心系统制造与移动互联网等多个优秀“基因”的创新型科技项目,将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助力我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一个新兴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新兴产业链就能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为此,我市建立市级重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双长一主制”,加力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安钢冷轧电磁新材料、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低碳甲醇、曲显光电、嵩阳柔性电子薄膜、新石器无人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光远新材料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细电子纱和超薄电子布制造基地,旭阳光电生产的盖板玻璃弥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全国重要的新型电子显示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正在加速形成。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7家、上云企业253家。加大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新增“瞪羚”企业8家。


  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9.3%。上半年,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8.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速1.9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


三、优化营商环境聚力招大引强


  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近年,不少企业在创新之路上一直感受到政府为经营主体解决困难的真心实意,彰显了政府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鲜明导向。


  去年11月,安阳中小企业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运行,该中心通过组织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在集中场所派驻人员统一办公的形式,为中小微企业和广大个体工商户现场提供首贷续贷受理和咨询服务。除“首期16家机构入驻”“一址通办”“政策解读、续贷业务受理、首贷银行推荐对接”等三大功能外,“银行建立首贷、续贷审批绿色通道、企业提交申请资料后6个工作日内完成授信审批并反馈结果”也是该中心的一大亮点。


  此外,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实行“一照通办+集中变更+证照三联办”极简办理模式,截至目前,已办理“一照通办”业务的企业14家,办理“集中变更” 业务的企业分支机构262家,较改革前累计减少企业申请材料530余份。


  今年以来,全市坚持人才引领、文化搭台、航空做媒、经贸唱戏,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持续拜访和招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企业。全市相继在北京、深圳、上海连续举办了3场招商引智推介大会,成功举办了20XX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招商大会,累计签约项目123个,签约总额709.82亿元,投资总额1001亿元。


  同时,我市还持续巩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和服务创新,不断深化信用监管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化、标准化、便利化、数字化和服务企业精准化改革,持续做优“安阳最安心”营商服务品牌。


匠心筑未来


巴中 30 年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20XX 10 12 日)


  “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在巴中的发展史上,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历来能够汇聚最大的“公约数”。教育优先发展,始终是各界关注和重视的头等大事。


  “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30年来,巴中接力奋斗,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书写了“穷”财政办出“富”教育的传奇篇章:30年前, 巴中地区没有一个县、一个乡九年义务教育验收达标;20年前,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和初中阶段入学率均超过99%10年前,全市城乡教育统筹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如今,全市教育事业开始向全域优质均衡发展迈进,探索出一条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纵深发展的新路径。


零合格”的艰难起步


检验一个区域教育发展成色的指标有很多,例如备受家长关注的高考。 1994年,巴中成立地区后的第一次普通高考,重本、一般本科共录取532人,


专科录取1560人。20XX年普通高考,一本上线3252人,8952名高考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双一流”高校录取1018人,含“211”高校录取740人、“985” 高校录取269人、“C9联盟”高校录取46人、北京大学录取3人、清华学大学录取5人、空军招飞录取6人,近3万名新生迈入大学校园。有怎样的教育,才有怎样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巴中儿女,因为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家庭的发展轨迹。


  巴中一直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从古至今能人辈出。有唐代状元张曙、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如今有两院院士魏于全、成会明、韩杰才、吴伟仁和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等杰出科学家。


  回望更久远的历史长河,巴中文化教育的贫瘠同步于同期经济社会的落后。由于历史久远且资料分散已难精准统计,记者查询相关档案并结合网络论文数据库,从细微的史料中可窥一斑。“文盲超过九成,妇女罕有识字”,这是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后了解的情况。苏维埃政府通过了“关于普及教育”的决议并成立了文化教育委员会,这片区域的普通民众第一次有了识字的权利。


巴中有较为系统的中小学教育。194912月,组建川北公立巴中中学,加


上位于清江镇由地下党组建的奇章私立中学、恩阳私立中学,巴中县三所中学每年招收学生数百人,加上1952年为解决全县教师紧缺成立的巴中师范学校。全县60多万人入学率2%,绝大部分是小学生,读中学的堪称凤毛麟角,青壮年文盲依然超过90%


  其后的三四十年间,扫盲成为巴中教育的主攻方向。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巴中县人口约100万,在校中小学生20余万,85%的青壮年脱盲。1984年,巴中县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野间扫盲奖”,是中国第一次荣获这一殊荣。大批识字农民助力巴中县连续成为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县。


1993年巴中地区成立时,教育事业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百废待兴的需求。


《四川财政》杂志在1994年、1996年分别就巴中地区教育事业刊发的两篇调研文章中表示:全省在1991年就已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而巴中地区中小学危房面积仍占2.5%以上;1994年全省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已达96.7%,而巴中地区仅达到40.1%1994年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已验收合格的县乡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7%1995年达到42%),而巴中地区没有一个县、一个乡达到验收合格标准。教育经费短缺、历史欠账太多、教育结构待优化,从巴中地区成立伊始, 教育事业的短板十分鲜明。在义务教育验收“零合格”的薄弱基础上,巴中教育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三十年的“三大步”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要,民以尊教为荣。30年间,巴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


  20188月,通江县至诚镇鸳鸯村小学重建项目工程竣工,陈旧的瓦房校舍成为历史,操场平整洁净、教室舒适明亮,乒乓球台、篮球架、幼儿器材等设备一应俱全,该校教师兴奋地寄语:“校园迎巨变,师生笑开颜。我们承诺: 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递爱心,撑起蓝天。”


  鸳鸯村是我市最后改造的农村小学项目之一。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间,我市已逐步完成对乡镇中心学校、重点村校的现代化改造。在经历了“村村有初小、乡镇有完小、到县城考初中、少数人读高中”的漫长演变后,通过历届党委、政府的接力奋战,让铝饭盒、大集体宿舍逐渐成为几代人的记忆,标准化校舍、食堂营养餐成为标配。


  历数巴中教育事业在30年间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实现了三个大步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个跨越是提升和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让适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少”。建区伊始,首要任务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困局,主攻方向为基础设施领域,教育方面主要以改造校舍危房、提升义务教育覆盖率为主。经历了最初几年的稳固期后,巴中开始从有限的资源中,逐年加大教育支持力度。


  到了“十五”期间,我市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仅2001年至2005年, 全市教育总投入30多亿元,改造和维修校舍43万余平方米;小学适龄儿童和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8%99.3%1994年至2005年,巴中共向高等院校输入5万余人,培养中初级职业技术人才47570人。


  第二个跨越是城乡教育统筹推进时期。2002年我国开始提出统筹城乡教育、均衡教育发展,2003年四川试点后向全省推进。巴中通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具有代表性的2008年为例,当年在灾后重建的同时,新建校舍15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42万平方米,55.9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秋季起,4.6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9年高考,巴中本科上线4000余人,董伟获全省理科第一。此后,巴中的考生开始成为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常客”。


  第三个跨越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十年,这是巴中教育深化改革、全面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时期。在此十年间,教育总投入达523亿元,是上一个十年总量的3.2倍,实现了教育投入“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和教育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在财政资金投入上、在公共资源配置上的“三个优先”。在此十年间,累计引进优秀教师1.4万余名, 培训教师26万余人次;累计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31万人,一本上线人数较十年前增长6倍,7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教育事业呈现“百花齐放”、后发赶超的良好态势。


教育强市的新探索


  兴治之要,惟在得人。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提升和人才培养,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十四五”以来, 大踏步向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教育强市之路迈进的巴中教育事业,开始了新的探索。


20XX91日,巴州区白云台实验学校正式迎新开学。该校是在市委、市


政府的部署下,将市委党校老校区划转巴州区,转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可提供小学、初中学位2500余个。该校的使用,为优化校点布局、扩充城区义务教育资源起到积极作用。学校按“立足高标准、聚焦高品质、实现高质量”的办学原则,致力于创建精品教育品牌,进行小班额精品式教学。


  白云台实验学校是我市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推进教育纵深发展的硕果。此前的20XX年,全市有9所整体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普惠性幼儿学位2730 个;5所中小学校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学位1.3万余个。


  近年来,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生源流动加快等因素影响,巴中的城乡教育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城区优质学位缺乏和农村“空心化”的矛盾,既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新难题,也是与群众切身相关的民生事项。“十四五”以来, 我市加大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力度,科学整合各级教育资源,以校点布局为切入口,通过“加减法”和系列配套措施,从总体上减少学校(校点)、增加优质教育学位,提高了教育资源集约化水平,降低了教育行政运行成本,逐步形成巴中教育新格局。


  “十四五”以来,巴中紧紧围绕教育强市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实施“四质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先后出台了《巴中市实施四质工程培育时代新人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科学编制了《巴中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巴中教育现代化2035》《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描绘了美好蓝图。累计新增教育用地近4000亩,教育总投入达286亿元, 实施项目200余个,新改扩建校舍及运动场50万余平方米,新(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200余所、新增学位3万余个,撤并调整和布局新建学校(校点)761 个,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84.6%64.3%,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7%,多项指标排名全省市(州)第1位。


  30年来,巴中教育一步一个台阶,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的完整教育链,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飞速提升。巴山大地的学子被教育的星火点燃了梦想,因此胸有万千丘壑、心有繁花似锦。


  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30年勤耕不辍,30年匠心育人, 巴中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金沙江畔  水韵巧家


巧家县湖滨城市建设发展综述


20XX1013日)


  漫漫长路,悠悠岁月,巧家这座湖滨小城的变化,就藏在日月星辰更替之间。


  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道路、一个个精巧别致的“口袋公园”,有序行驶的车辆、漫步于公园广场的人群构成一幅幅色彩灵动的画面,彰显着这座小城带给人们的舒适与惬意,湖滨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尽收眼底。


顺锋起笔


刻画品质之城


  “环境好了,生活便利,现在住在大楼房里真的太舒服了。”家住北门安置区的张桂美是土生土长的巧家人,她见证了北门从泥瓦房到高楼大厦的变化。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历届巧家县委、县政府大手笔规划城市建设、大思路谋划城市未来,努力把巧家建设成为一个湖光山色、功能齐全、人居和谐的崭新城市。


  巧家县委、县政府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结合移民搬迁安置打造巧家县特色旅游城镇”的目标和昭通市委、市政府对巧家“两区一地”新发展定位,以高峡平湖、湖滨生态旅游城市为主体,借助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东风,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紧扣建设“湖滨美丽城市”目标,立足“一面山、一江水、一座城”的资源禀赋,高起点谋划中心城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城市景观,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高品质新巧家。


  “没想到巧家能有这样大的变化。以前觉得城区很小,一会儿就能逛完, 现在完全不一样。”今年63岁的王瑜凤笑着说。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巧家县充分挖掘资源禀赋,通盘考虑空间布局、生态建设、资源开发、产业提升、历史文化传承等,构建山、水、城“三位一体” 的发展格局,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谋划美丽乡村、休闲度假、城市景观休闲等旅游业态,加快推进七里漂浮码头、县人民医院康复楼、北门滨江旅游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 六大要素,建设巧家县蒙姑镇滑翔伞基地,以马树湿地为核心,建设马树生态


旅游景区、凯希曼文旅乐园等,着力打造巧家文化旅游一体化品牌,将得天独厚的文旅优势、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力、发展推动力。


  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批批推动产城融合、能级提升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一座“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品质之城已然呈现。


落笔生风


书写大美之城


  远眺巧家,风景秀丽的金沙江犹如一条玉带绕城而过,一个个公园像翡翠般散落其间。夜幕下的小城灯火通明,一步步舒展出耀眼的光彩。鳞次栉比的楼房与热闹的城市中心,共同构成了巧家的美丽图景。


  “这里的风景太美了,站在阳台,看到这么美的景致,感觉诗和远方就在眼前。”来自昆明的张先生边欣赏风景边感叹。


一座城市的品质保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了做到城市发展外在与内涵并举,颜值和气质兼修,近年来,巧家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人民群众需求,从细微处着手,在薄弱处发力,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城区更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县城充满活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小区环境好了,住得舒心,幸福感更强了。”谈及小区环境,居民们赞不绝口。


  驱车驶过巧家的大街小巷,道路旁绿树成荫、风景秀丽;主次干道上机动车礼让行人,文明有序;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成为传播文明理念的亮丽风景线。


  4395户棚户区房屋和64个老旧小区的顺利改造,新建和改扩建城区道路11 条,新建公园和景观节点13个,实施“灯明景靓”工程27个,“三纵四横”的干道路网全面贯通,基本形成“15分钟生活圈”。


  为持续推动城区增绿、面山绿化,巧家县还以“月月植树”为抓手,见缺补绿、见缝插绿,为城区增绿48.3万平方米,与龙潭公园、堂琅广场、玉屏公园等共同营造出“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生态宜居环境。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巧家县立足临江18公里岸线的优势,做活“水” 文章,规划“有行、有座、有景、有活力”的滨江景观体系,打造集城市文化、品质生活、生态功能、活动空间于一体的“一廊三湾多点”湖滨公园。建成后, 将由滨江绿道串联各功能节点,让滨湖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促进巧家县继续由山地城市向“山、水、城”一体化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发展变化最新讲话系列。城市发展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回响着巧家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一座城水相依、绿水相融的秀美之城款款而来。


游龙走笔


绘就宜居之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巧家县天生梁子移民安置区的夜市,人来人往, 热闹非凡。五彩的灯光更是为夜市披上了梦幻彩衣,璀璨夺目。


  “夜市上的小吃、零食种类很多,口味也不错,很喜欢这种氛围。”市民谢胜敬笑着说。天生梁子夜市占地1.5万平方米,有商铺门面90个、固定摊位104 个、非固定摊位100余个。


  商户李富勇表示,天生梁子夜市人流量大,一般要从下午6时忙到凌晨2时, 在这里做生意,收入有保证。


  近年来,巧家县把发展“夜经济”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繁荣商业经济、扩大就业规模的有力举措,通过优化布局、规范经营、提升服务等,不断丰富夜间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有效满足群众购物、餐饮、娱乐、文化等消费需求, 带动了经济多元化发展。


  民生建设没有终点。巧家县有大中型水库移民6.46万人,已核定登记“后扶”人口4.86万人。自2021年以来,巧家县就以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为核心, 规划移民“后扶”项目111个,投资8830万元实施移民综合配套项目102个,启动建设“卫星工厂”8个,多措并举抓实抓好移民稳定就业工作。同时,巧家县还积极帮助移民盘活闲置房屋,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布局移民安置区及周边业态,增强移民就业创业发展能力。


  “自从搬迁到安置区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质量提高了,老人看病方便了,小孩上学也近了。”谈及搬迁后的生活,巧家县七里安置区的移民陈生尧感到很幸福。他在县城经营一家火锅店,吸纳了1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在实现自己创业增收的同时,还带动了更多移民就业。


金沙江水,奔流不息;湖滨新城,悄然崛起。


民惟邦本


巴中 30 年就业社保工作综述


20XX 10 13 日)


  在通江县,脱贫户陈仕红在政府帮助下,成为四川芊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解决了一家温饱问题;在恩阳区,60岁农民贺凯雄第一次领到了养老金,笑得合不拢嘴在巴中这片大地上,精彩的就业社保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社保是民生之盾、和谐之依,业有所就、老有所养是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作为劳务输出大市的巴中,自1993年成立地区以来,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工作主线,将就业和社保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三十年前,外出就业是个陌生名词,购买社保显得遥不可及,人社公共服务覆盖狭窄;三十年后,一人就业带动一家致富,社保体系逐步覆盖全民,公共服务实现进村入户;三十年间,我市突出就业优先、坚持以人为本、致力基层建设,群众幸福感普遍提升……


  一项项政策满怀期待,一项项措施饱含情怀。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让群众就业一人、致富一家;逐步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保待遇,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靠  诸多惠企利民的务实举措,让曾经遥不可及的乐业增收、老有所养梦已然成为现实。


实现充分就业


从持有务工证到百万人自由就业


  每天负责管理人员及车辆进出,闲时还能看看报纸和电视,这是巴中经开区工业园区保安陈启章的工作日常。每月固定工资2800元,收入虽不算高,但离家近、工作稳定清闲,54岁的他对此颇为满足。


  早些年间,陈启章曾辗转于浙江、江苏、上海等多地务工。“记得1991年第一次外出打工,目的地是江苏南京。”在陈启章的记忆里,交通不便是务工路上的最大阻碍之一。“那时候出门要先坐汽车到达州,再坐火车到郑州,最后转火车去南京,光路上便要花近3天时间。其中,郑州到南京还是站票。”陈启章说,每逢春运,还得熬夜排队买火车票,然后花两三天时间半坐半站地回家,返乡的辛酸可见一斑。


既然务工路迢迢,为何人们又纷纷选择外出务工?“种地挣不到几个钱,


养活一家人都难。外出打工两三个月,比种地一年挣得都多。”今年74岁的恩阳区玉山镇居民韩正一一语道破了背后原因。在他看来,当农民则意味着一辈子拴在土地上,既不自由、收入还低,因此人们纷纷离开土地外出务工。


  然而,外出务工路并非一帆风顺。“以前到达务工目的地,第一时间就要去办理暂住证,不然就成了‘盲流’。大约在1997年左右,还短暂实行过务工证政策。有了务工证,才算是‘合法’打工。”回忆起自己的务工经历,巴州区化成镇居民刘光明打开了话匣子。暂住证、务工证,这些颇具年代感的词汇, 留在了老一辈打工人的记忆深处。


  如今,交通不便、政策不明,早已不再是务工路上的阻碍。短短三十年间, 全市就业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就业数量和质量上。”巴中市就业局副局长苟松涛,自1990年起便在就业系统工作,对于巴中就业的变迁,他有着切身感受。


  首先是就业数量之变。“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受思想限制、信息闭塞等多重因素影响,巴中外出务工人数相当有限。”苟松涛回忆道,1993年,全市约有7万人选择外出务工就业。而在20XX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达108.72 万人。


  短短三十年间,外出务工人数增长了15倍。这一数据的背后,事关一户户渴求幸福安定的家庭,事关一个个想要凭借打拼让日子更红火的务工者。在政府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的促进下,他们实现了稳定就业,将“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其次是就业质量之变。今年58岁的平昌人郑家富,在1994年离开平昌前往宁波某机械厂务工。“那时候就业选择很少,要么进厂、要么干工地。在当地兜兜转转近十天后,我才在机械厂找到了一份工作。”郑家富对此记忆犹新。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就业选择少”这一困扰郑家富的难题消失不见,劳动者就业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仅在今年110日举行的全市20XX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上,入场招聘的93家企业覆盖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酒店管理等30多个行业领域,供劳动者自由选择。


  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是就业质量提高的有力佐证。仅2012年至20XX年的十年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880元调整至每月1970元,增长2.23倍;全部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由每年30909元增加至67730元,增长2.19倍;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至79918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万元、


1.6万元,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持续缩小。


兜住民生福祉


社保从零起步到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之本。


  “如今政策确实好,我们快递员也能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时感觉踏实多了。” 在参加工伤保险后,巴城申通快递快递员冯富铭这般感慨道。


  作为天天行驶在路上的群体,保障快递员工作安全颇为重要。去年45月, 全市700余名民营企业快递员参加了工伤保险,工作路上又多了一份保障。


这是全市社保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的一个生动写照。


  三十年来,巴中社会保险事业从零起步,通过实施全民参保等计划,全市社保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基本参保对象从国有企业向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参保人员从单位职工向灵活就业人员、从城镇居民向城乡居民的全方位覆盖,覆盖城乡的养老、工伤、生育、失业等多险种社保体系得以逐步完善。


  “在上世纪末,拥有养老保险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今年64岁的巴城市民唐方平回忆道,那时一位宋姓表哥在巴中罐头厂上班,公司为其购买了养老保险,让全家人都羡慕不已。


  当下,作为一种覆盖全面的基本社会保险险种,曾经“高不可攀”的养老保险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断增长的参保人数,是全市社保事业飞速发展的最直观体现。截至20XX 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204.34万人、15.83万人、13.8万人。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4%,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本覆盖所有法定群体,社会保险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


  “老了每个月还能有钱领,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7月,通江县洪口镇居民孙永香第一次领到了养老金,这让她喜笑颜开。


  在巴中,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分享着与孙永香同样的喜悦。自2012年以来, 全市社会保障卡即时制卡网点由1个增至252个,新增制发二代和三代社保卡共计356.05万张,累计在线发放惠民惠农补助资金76.05亿元,惠及群众144.52万人。


  社保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社保待遇水平亦稳步提高。自2012年起,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55元增加到105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水平


63元提高到12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待遇水平由1149元提高到1923元,失业保险月人均水平由616元提高到1576元;累计发放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待遇326.37亿元、4.12亿元、3.6亿元,群众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幸福感逐年提升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你的养老金每月306.44元,你老伴李兰章每月118.08元,每月都会按时打到账户上。”926日上午,在平昌县土兴镇华山村人社服务之家,工作人员李蓉正在帮村民谢义德查询社保相关信息,并耐心地向其解释社保参保、待遇领取相关政策。


  村上建成的人社服务之家,打通了人社业务办理的“最后一公里”,村民能够足不出村查询办理社保、就业等相关业务,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以前去镇上查社保、领社保,来回得花大半天功夫。如今村上就能查,确实省事不少。”对于政府推出的便民政策,谢义德感到颇为满意。


  人社服务之家,是我市为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出台的务实举措之一。我市利用开展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全省试点的契机,深入实施“政务服务+邮政”战略合作,全力打造“10+30”分钟(城区10分钟、乡村30分钟) 服务圈或“5+10”公里(城区5公里、乡村10公里)服务圈,建成规范化标准化村级服务站点272个,将20余项社保高频事项全部下沉基层,群众就地就近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从“窗口取号排队”“等待老半天”到家门口办、指尖办,从来回跑路到一次通办,愈发便捷的人社公共服务,正惠及覆盖到更多群众。“按照计划, 到20XX年底,全市所有村(社区)将实现人社服务之家站点全覆盖。”巴中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工作人员冯琼介绍,届时,群众将享受到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


  广大外出务工的巴中劳动者及投资巴中的企业家,也同样感受到了温馨便捷的人社服务——温馨便捷的人社服务,体现在返岗复工春风行动上。如今巴中已连续多年开展包车、包机等活动,将外出务工人员一对一、点对点从家门口送至厂门口,一站式服务温暖他们的返岗复工路。温馨便捷的人社服务,体现在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上。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巴中逐步扩大劳动职业技能培训规模,为劳动者就业带来更多可能。仅20XX年,全市便计划开展


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000人次。


  温馨便捷的人社服务,体现在形式多样的招聘会上。根据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巴中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全力为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双方面对面洽谈、双向式选择。


  温馨便捷的人社服务,体现在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上。通过扎实开展企业合理合法诉求问题“动态清零”专项行动,巴中已选派126名联企专员上门为企业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力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增长、保居民就业。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从企业保障到全民参保三十年来,我市在就业社保这张民生答卷上写满了幸福,让老区群众对当下感到知足、对未来充满期待。


念好“农业经” 担起现代农业发展新使命


雁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1010日)


  雁山区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聚力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并打造出了一批叫得响,在桂林市乃至广西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实现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建设成为桂林市城郊优质“菜篮子”。同时,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一、“城郊型模式”释放农业活力


  随着城市化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一些城郊型农村土地逐步减少,发展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已不再具备优势,面对现状,老百姓的趋利性行为导致耕地保护面临诸多考验。


  土地分散,不利于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出现了不同规模的闲置地、撂荒地。这些问题,在一些城郊型农村尤为明显,是对耕地保护和守住粮食安全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城郊型农业发展面临的治理难题,雁山区通过政府主导,大力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对流转土地实施小块并大块,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治理效果显现。


  近日,在大埠乡的一片蔬菜产业园内,记者看到,宽敞、干净的种植环境中种植着一排排水果黄瓜。偌大的种植面积,不需要太多人进行管护,种植行业也变得“科技满满”。“亩产平均能达到七八千斤,十一黄金周就能上市。我们用的是山东寿光的蔬菜品种和管理技术,这里成功以后,我们也打算辐射周边村庄。”该基地生产负责人李永法说。


  记者从雁山区农业部门了解到,该区大力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与其共建面向大湾区的高品质万亩综合型现代农旅产业项目,拟打造生产规模达1.55万亩的现代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其中600亩智慧大棚蔬菜已完成建设,同时计划投资2亿元的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正在积极筹备中。


  在大埠乡草底村一片36亩的田地里,村民正在种植香芋南瓜,现场一片繁忙。“过去这里曾是失管的果园,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套种大豆玉米和红薯, 响应粮食安全的号召。”大埠乡农服中心主任付玉华说。


  而在不远的塘头村,一大片红薯正焕发勃勃生机。“我种了220亩红薯,预计还有一个月就能上市,亩产能达到3000斤以上,三两的红薯能卖到一块钱一斤。”大埠乡富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永根告诉记者,通过流转土地, 在带动村民搞种植的同时,还能提供部分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记者了解到,20XX年,雁山区建设设施农业1.5万余亩,其中,百亩特色设施农业集中区5个,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基地温室大棚600亩、标准核心集成示范钢架大棚1600亩、半月小拱棚1.3万亩;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排全市第2位。20XX年,新增流转土地3000余亩,实施柑桔果园地改造耕地1200余亩, 新增水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0亩,计划冬季种植收籽油菜1600亩,建设温控大棚设施农业120亩。


  土地流转,为城郊型农业注入勃勃生机。雁山区农业农村局坚持聚焦做优做精做强优质蔬菜、优势水果、特色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补齐设施农业发展短板,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立足农业发展优势,先后打造出草莓、枇杷、葡萄、无涩脆柿、无核黄皮果、无公害蔬菜、富硒水稻等一系列种植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乡)一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同时,潜心培育“百千万”优质产品示范引领工程, 建成柘木镇300亩蓝莓、150亩阳光玫瑰葡萄、400亩草莓、良丰农场300亩甜瓜、螺丝椒、雁山镇良丰100亩金花茶、大埠乡200亩罗汉果育苗基地等百亩产业基地,雁山镇3000亩葛根、草坪回族乡3000亩柿子等千亩示范基地,漓江西岸万亩生态鱼、万头牛场、万亩无公害蔬菜、万亩砂糖桔等万亩(头)示范基地。


  “这个番茄皮薄汁甜,水分充足。我要多摘些带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尝尝雁山的绿色生态优质水果。”在雁山镇竹园村蒋双息的家庭农场,前来采摘的市民一手提着果篮,一手拿着番茄乐呵呵地说。


  每年3月,盛开的油菜花田里,飞舞着的蜜蜂划出一道道弧线。雁山镇罗安村1700多亩沃柑,每亩产量可以达到4000公斤以上,一个个饱满的沃柑被阳光一照,油亮亮的煞是可爱。离罗安村不远的大埠乡李汕平村,一路李树成林, 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李汕平村有30多年萝卜种植历史,如今,全村有200多户种植萝卜,面积上千亩。


  “在桂林,只要市场上在卖萝卜,就一定有李汕平萝卜的影子。”村民葛顺伟得意地介绍说,他家种植了10多亩萝卜,每亩产量达8000—10000斤,价格


好的时候能卖到两元一斤。“主要是甜,在地里干活我们都不用带水,渴了就拔一个萝卜,咬上一口跟喝水一样。”


  农业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命根子”,也是老百姓生活的“甜味剂”。雁山区作为桂林市农业占比较大的城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后发优势,而产业振兴更会大有可为。


二、“智慧型”农业产业为品牌强农注入动力


  在雁山镇广西嵘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整个养殖区生态垫料栏中部通风、两边玻璃纤维瓦透光,栏舍宽敞舒适,牛群干净整洁。此外,全景摄像头覆盖全场,随时随地可在手机上实时查看现场情况,牛只配备电子耳标, 自动生成牛健康大数据,完整记录牛的体温、步数、采食时间,及时预警生病牛只,降低人员工作强度。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占地280亩,规划肉牛存栏一万头,总投资近3亿元, 配备多种现代化养殖设备,引入数字化大数据养殖管理平台,建设成为全区养殖技术最先进、养殖水平最高的农业示范区。


  “我们公司有一项技术,将罗汉果渣采用高木质素饲料专用发酵菌种进行发酵,适口性好,香味浓郁,运用饲料配方系统调整最佳配方,饲料在TMR饲料搅拌机内混合均匀,撒料车饲喂,节省人工及饲料成本,提高牛的健康度,降低牛疾病发生率。”该公司负责人廖余胜说,通过将雁山区罗汉果牛生态养殖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成一个具有雁山品牌、桂林特色的肉牛养殖园区,为丰富广西人民的菜篮子作出应有的贡献。


  而在雁山区罗汉果科研中心和示范基地,以“吉福思”为龙头企业,通过罗汉果智慧育苗和种植示范作用,促进罗汉果产业发展。“项目主要建设罗汉果科研与营销中心,智慧育苗基地,种植示范及教学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332.70亩,罗汉果科研与营销中心用地92.7亩,主要进


  行强化品牌建设。”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智慧育苗示范基地用地80亩, 包括主体网棚、育苗床、环境监测系统、喷淋系统、回收系统以及智慧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喷淋和水资源回收利用,每年培育幼苗600万株以上,可供种植5 万亩以上。


  记者从雁山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雁山区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振兴等政策叠加机遇期,坚持项目为王,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即吉福思公司为依托,主动谋划罗汉果科技产业园、罗汉果科研中心、


罗汉果种植示范基地等项目,与吉福思罗汉果、嵘盛肉牛生态养殖形成产业联动,着力打造百亿元罗汉果产业集群。截至20XX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产业发展支持资金4600万元。300亩的现代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已进入全方位施工,20XX5月完成大棚建设并投入使用;广西嵘盛公司的罗汉果牛生态养殖示范区获广西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认定,罗汉果育苗、种植、加工、果渣养牛的产业链初步形成。


  可以看出,雁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正朝着“智慧型”“科技型”发展,而这也正是雁山区的优势所在。该区依托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采取“政府搭桥、企业主导、院(校)参与”的方式,大力引人才、引技术,支持企业科技赋能,实现农产品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品牌强农。


  “推动嵘盛生态养殖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广西大学、广西科学院等知名技术团队合作,创新‘罗汉果渣喂养生态牛+生态牛有机肥种植罗汉果及发展水果蔬菜’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目前广西最大的繁殖母牛养殖基地。桂林鱼伯伯生态渔业公司长期与国家现代淡水鱼团队、桂建芳院士团队、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合作,大力推广‘集装箱+生态池塘’ 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将院校专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雁山区副区长蒋家领说。


  目前,雁山区已培育壮大了吉福思、鱼伯伯、同盛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打造了罗汉果系列产品、鱼伯伯生态鱼系列产品、同盛生态牛肉、盛东源醉香


鸡、鼎鑫淡水小龙虾等特色品牌,带动雁山区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此外,圆满完成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对第一批广西农业品牌(“广西好嘢”)目录“桂林市吉福思罗汉果有限公司”农业企业品牌进行审核工作。以“第五批广


西农业品牌目录征集工作”为契机,组织鱼伯伯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桂林市康博食品有限公司、桂林市同盛生态养殖公司、桂林市嵘盛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广西农业品牌(“广西好 ”)申报。


  如今,雁山区更是着眼农产品加工产业,提升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与康博公司、瑞丰农业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洽谈合作,结合地区优势, 整合桂林片区预制菜食品优势,将特色农产品转化成预制菜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一批具有桂北特色的地标美食产品。”雁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志华说,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葛根、苦瓜、莴笋、桂花、红薯、辣椒、米粉等加工


生产,不断提升雁山辖区农产品价值和延伸产业链。“华洋果蔬合作社投入资金2000万元,


  计划20XX年投产,实现年产值超亿元,米粉产品定位销往全国,并努力打入国际市场。”


三、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实践


  “满目青葱织绿锦,一川翠竹任横斜。”漓江两岸秀美的凤尾竹让无数游客印象深刻,漓江也因为竹影婆娑,别有一番情趣。


  近年来,雁山区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绩效指挥棒作用,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围绕“保护漓江,让桂林山水更加秀美”这一主题,大力实施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两山”实践创新树立了典范。


  蜿蜒流淌在桂北崇山峻岭间的漓江,经历了从美到乱、由乱到治的过程。如今,漓江生态保护和开放发展并行,自然生态、文化深度融合。一江碧水, 两岸青山,对于如何护航绿水青山,还有更多的“雁山生态实践”正在推进。


  在雁山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草坪回族乡全力巩固和提升“柿里回乡”自治区四星级特色农业示范区综合水平,改良月柿品种,发展优质脆柿200亩,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同时,引进“星空营地”项目落户大田村千亩柿园,发展休闲观光农文旅产业。20XX年“柿里回乡”农业产业园再次被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星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如今,“柿里回乡”特色农业示范园已成为农民水果收入的重要渠道,以及漓江东岸乡村旅游的新热点。


  在田园综合体创建中,立足雁山实际,坚持多样化、特色化,减少重置化, 不断总结提升创建水平,着力展示“特色农业产业+农事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体验+民宿旅游精品示范村+科技引领龙头企业带动+精品旅游线路”等雁山乡村旅游特色。


  与此同时,以田园综合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得到深入贯彻。近年来,雁山区先后打造了悦桂·情歌田园综合体、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草坪旅游主题小镇、红顶花园、星空营地、万亩优质柑桔种植示范区(年产值3亿元)、千亩鱼伯伯生态渔业养殖示范区(年产值1.2亿元)、“柿里回乡”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重点项目和特色农业产业园。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资源,实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的有力举措。


  随着田园综合体发展的逐渐深入,雁山区乡村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 成为游客饱览雁山美丽田园风光的理想去处。


  精品园、绣球园、热带园、东南亚园、中华园、法式园、玫瑰园和摩洛哥园,每个花园主题鲜明,自成风格,20多万棵花草,一万多个品类,一年四季花团锦簇,让游客在这里就能领略异国风情的景色如今,大埠乡红顶花园已成为桂林抖音游玩榜单排行榜第一名的网红打卡地。


  “通过举办一系列文旅活动,现场展示雁山区的农产品,然后设置一些项目,以特色产品当作奖励,游客非常欢迎。另外,我们还有一个直播号,以我们餐厅为场景,宣传雁山美食,后期我们可能还会进行农产品带货。”红顶花园店长林露说,现在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到红顶花园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对雁山的“土特产”很感兴趣。


让历史融入当代


龙岩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综述


20XX1011日)


  资源总量大、门类数量齐全、分布广泛,是我市非遗的优势,20XX年以来,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持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文旅融合加速推进。


关键词一: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


  20XX年,我市积极做好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国家文旅部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验收迎检工作。


  市政府召开2次全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会,全面压实生态区建设和迎检工作主体责任;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3次推进会,协调解决生态区建设和迎检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制定出台《龙岩市客家文化保护条例》,提升实验区建设和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法治化水平;设立龙岩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中心,筹备成立龙岩市非遗保护协会,汇聚全市合力;细化责任单位建设任务,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专项督查重点建设项目。


关键词二:整体性保护


  20XX年,我市全面完成各专项规划部署的非遗保护和文化生态区建设年度任务,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


  我市在全国率先增设非遗代表性项目实地考察环节和代表性传承人面试环节;率先在全省开发运行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网上申报系统。20XX年,我市新增4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57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增2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率先在全国层面制定实施《龙岩市非遗传习中心(所)建设指导标准》; 龙岩市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库;建成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平台及市级非遗展示馆, 5家县级非遗综合性展示馆;完成闽西汉剧、十番音乐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馆合并展馆提升项目。


关键词三:连接现代生活


  20XX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推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生活、贴近群众。


  举办龙岩市文旅“客家美食宴”大赛、龙岩市非遗保护和客家(闽西)生态保护区短视频大赛、非遗传承人影像志创作活动应者云集,观者如潮,近840 场形式多样的市、县两级非遗活动,让百姓触手可及。


  薪火传承,面向未来。在全市85所中小学校开设非遗课程;在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非遗课程、举办非遗讲座;


  推出5条非遗研学精品路线;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龙岩市实验小学龙州校区设立龙岩采茶灯保护传承基地生产性保护日益加强。推进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建设指导;建成22家非遗就业工坊;推动龙岩沉缸酒等非遗生产企业列入第六批“福建老字号”


  赋能乡村振兴。非遗“进乡村”演出538场、打造非遗传统工艺特色村56个、传统技艺培训班260场……


关键词四:立体化传播


  20XX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非遗传播,全社会关爱重视非遗保护的氛围日益浓厚。


  举办龙岩市20XX年海峡两岸青少年客家话演讲比赛、市第二届青少年十番音乐大赛等,参与福建省第三届非遗短视频大赛、第八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八届福建省戏剧会演等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宣。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去年累计播出非遗专题节目160次、公益广告1080 次、节目访谈12期,央视《回家吃饭》栏目组完成龙岩地方美食专题节目拍摄和播出,龙岩采茶灯亮相央视元宵晚会,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


  推出七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一县一特色;非遗大戏《客梦千年》开始常态化惠民演出;在重点景区开展非遗常态化演出,推进非遗和景区融合发展。在20XX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单中,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入选非遗旅游景区,中央苏区金融街暨恋城1908文创街区、武平兴贤坊传统文化街区、上杭瓦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承载着先祖的智慧、文明的辉煌,从历史中走来,于岁月沉淀中,在砥砺奋进的新征程上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融入


当代中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让群众共享“民生大餐”


珲春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综述


20XX1011日)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近年来,珲春市坚持把民生工作当作重中之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开展教育惠民质量、文明宜居品质、优美生态环境、社会兜底保障、基础设施便民等八大提升行动,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就业就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珲春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创业,让群众端稳端牢就业“饭碗”。先后开展了“春风行动”“职引未来就在珲春”“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72场次, 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桥梁,全力保障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充分运用吉林省“96885吉人在线”、延边州人才网、“珲春市人才交流中心”“珲春就业创业”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官方公共就业平台,为500余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布岗位信息6200余条。赴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省内7所高校开展人才回引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发放30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新增1280名城镇就业人员,转移近9000名农村劳动人员。


  就业打基础,社保强保障。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防线,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珲春市不断强化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按照从快、从优、从实、从严的原则,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用心解决好老、幼、孤、残等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各项政策,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医疗、事业等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发放5300余万元各类救助资金, 兜住、兜准、兜牢、兜实民生保障底线。


  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保障。近年来,珲春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首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投入7400万元完成全市校园消防提升工程,实施


五幼、五小、一中东校区等工程建设,年内投入使用;延边大学珲春校区专业设置扩展至39个,其中研究生专业11个。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医保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 珲春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目标,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完善, 切实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新建了9所乡镇卫生院和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本形成了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了80名村医对107个行政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推进智慧医保建设,推进医保“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实现异地就医网上办理全覆盖。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珲春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铁腕治理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落实落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通过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规范入河排放口管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排查土壤隐患、复查复核绿盾点位等,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土地保卫战、青山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城市建设管理,惠及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珲春市持续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市容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市政设施维护, 实施新安桥扩建、东关东路、滨河北街、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建设, 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3.3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城市形象品位。


  道路排水系统改造项目即雨污分流,是一项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建成后,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河道,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接入截流干管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可有效提升珲春市的污水处理能力,防止污水对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既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又改善城市人居及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口岸大路、库克纳河两岸、沿河街、森林山大路、渤海大街、新安北路、河南街等八条道路正在按计划施工中,目前已完成污水主管线铺设16公里。


  为不断提升人居生活品质,珲春市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精心举办全民健身消夏运动会、群众文化成果展演、边境马拉松等活动。中医院提标扩能、全民健身中心等工程建设,建成5个社区老年食堂和8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


实现了乡镇、街道社区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一项项深得民心的举措,一张愈来愈结实细密的社会民生保障网,让更多群众享受时代发展的“民生大餐”。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珲春市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质量更高。


守护一方碧水  擦亮生态底色


日喀则市年楚河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20XX1011日)


  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康马县境内的桑旺错,流经康马、江孜、白朗、桑珠孜4县区,河道全长223千米,流域面积11130 平方公里。年楚河江萨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总面积1255.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72%


  为全面治理和保护年楚河流域生态,长期以来,日喀则市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通过实施重点生态修复工程、严厉打击非法排污、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工作,推动年楚河流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质保持稳定,成效明显。


一、抓基础生态效益显成效


  生活污水处理事关生态环境、群众生活质量,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日喀则市先后投入资金约4.15亿元用于完善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置设施,完成水环境综合整治应急工程和甲隆沟等3条沟污水直排整治工程,新建城市污水管网37.86千米,解决排污口2641处,新建改建检查井691个,完成主城区12条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较好处理主城区每日约1.6万吨污水收集问题,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高。


  不仅如此,日喀则市聚焦推动各级各部门环保履职,制定印发《日喀则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区(中)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秉持“调查、对接、核实、复查”工作思路,对全市20条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开展详查,精准掌握全市入河排污口位置、水质目标、排污规模、主要污染物等详细信息,不断强化监督管理,实施分类整治,严惩非法排污,规范设置标志牌。截至20XX9月,日喀则市51个入河排污口已有47个完成了审批备案(或整合关闭)手续,年底前将完成全部整治目标。


  2020年以来,日喀则市累计投入2.29亿元,实施年楚河四县区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项目8个;江萨国家湿地公园已通过验收,《西藏日喀则江萨国家湿


地公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通过评审,完成桑珠孜区年楚河流域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入河水质,提升河道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动植物多样性,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二、抓治理生态环境换新貌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随着年楚河桑珠孜区段自治区级示范河湖成功创建,日喀则市围绕“基础标准、优先标准”精准发力,实现了全市示范河湖示范引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基于年楚河流域河砂资源丰富实际,日喀则市围绕自治区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七大标志性战役”,依托“河长制”和“林长制”,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严肃整治无证采砂或超采问题,依法取缔年楚河流域14 家河道采砂场,责令企业限期拆除机械设备、清运砂料、


  复坑填平,累计出动装载机1230辆次、翻斗车720辆次、破碎机90台次、人员2220人次,清运砂料42万余立方米;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累计开展年楚河环境问题排查和执法检查300余次,处罚金额25万元,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保护了年楚河水生态环境,有效推动辖区河湖有人管、时时管、管得好。


  目前,日喀则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共设立四级河长146名,覆盖雅江、年楚河等主要河流。由市级双河长高位推动,带动四级河长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印发《日喀则市河湖长制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科学编制年楚河沿线河道采砂规划,常态化开展年楚河岸线管理和“清四乱”工作。在年楚河沿线树立109块河湖长制公示牌,重点隐患点安装了17个摄像头,基本实现了河流巡查、保洁全覆盖。


  为准确掌握年楚河水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学支撑,日喀则市生态环境部门对年楚河水质开展连续监测。近年来,年楚河流域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沿线城镇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噪声昼间、夜间均达到功能区要求,辖区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


三、聚共识生态文明迈新步


  盛夏的傍晚,走进贡觉林卡,绿树环绕、青草如茵。在那里,市民三五成群漫步在绿荫丛中,有说有笑,愉快度过傍晚时光。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日喀则市共计投入6.33亿元对年楚河沿线贡觉林


卡、明珠湖、人民公园、黑龙江路1-5号公园、市区各出城口公园广场进行重建。截至20XX9月,年楚河流域已建成公园广场共计17处,面积达90.5万平方米, 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及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极大提升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展现了高原城市的魅力。


  此外,日喀则市编制《日喀则市年楚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南阳实践” 响应方案》,筛选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77处,针对不同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提出具备可操作性的环境应急处置方案。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日喀则市结合“六五”环境日、“节能宣传周” “生态文明宣传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了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


  如今,在珠峰脚下,护水爱水已成为日喀则各族儿女共识,汇聚着强大动能,日喀则市将持续全面加强江河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守护一方青绿


巴彦淖尔市全力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101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保护管理林草资源,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工作取得喜人成就,谱写了林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林草生态资源保护持续向好


  对于林草工作而言,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一脉相通、与高品质生活紧密相连。


  今年,全市林草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55.45万亩, 其中草原修复10万亩;林业生态建设45.45万亩。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36.93万亩,完成全年任务总量的81.3%10万亩草原修复任务正在组织实施,已完成5.1万亩,完成年度任务总量的51%。完成重点区域绿化6933 亩,完成五原乡村绿化美化示范县、51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任务。在全市统一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306万株。


  林草资源保护得到加强。编制印发“十四五”林草保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湿地保护规划(20XX-2030年)、“十四五”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全面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和调整并通过自治区验收,共划定基本草原5557.38万亩,将草原保护聚焦到核心区域;草原补奖总面积6922.1万亩(禁牧4317万亩、草畜平衡2605.1万亩),布设网格467个,全部实现落图管理。推行护林员、草管员网格化管理,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形成市、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森林草原管护网络体系。全国首单草原保险试点续签68万亩,森林保险投保1268.9万亩,完成林草有害生物防治40.92万亩。认真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森林督查、森林公园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林草湿地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自查自纠行动。


二、林草事业创新发展成果显著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今年以来,我市林草事业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争取各类


项目,争取到位20XX年林草项目投资26838万元;推进项目储备入库,初步上报2024年储备入库项目110项;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围绕高质量推进“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编制重大工程项目方案,确定了4大建设项目,规划到2030年完成生态建设3502.4


  万亩,投资265亿元,为全力争取三北工程六期、京津风沙源等项目资金奠定扎实基础;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上半年40人次赴北京等地开展招商,对接各类企业36家,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3个,初步投资25.5亿元。


  大力推进林草沙产业发展。新增12个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面积0.526 万亩;完成经济林基地栽植,建设面积4.45万亩,主要栽植梨、鸡心果、小杂果以及肉苁蓉。完成农高区千亩优质果品基地建设500亩,剩余500亩秋冬季完成。投入资金200万元,实施塞外红苹果、新疆大沙枣引种及栽培科技推广项目。稳步推进梭梭林接种肉苁蓉,全市新增接种面积6.9万亩。国电投、国龙、易事特、大唐四家企业采取“光伏+生态”治理模式,示范效应初显,全市新增光伏治沙面积1.3万亩。实行科技服务“四级联包”机制,各级技术人员深入示范园和基地320人次。


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持续强化


  我市积极构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努力提升林草治理效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持续恢复。


  保护地湿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对全市31处自然保护地及重要湿地进行大排查、严整治,1—6月累计出动1200人次,排查发现的6大类23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国家林草局对乌梁素海进行现地考察评估,乌梁素海纳入国家重要湿地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加大湿地水鸟监测力度,针对监控盲区新增设备,对4个常设观测点进行重点监测。协调开展清风行动,出动570余人次, 深入人工繁育场所、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林长制有责有效运行。上半年,市级林长巡林12次,旗县区级林长巡林56 次,苏木乡镇级林长巡林1831次,嘎查村级林长巡林19801次。共签发林长令和政府令13条。各级林长在林草生态建设和保护中履职尽责,发挥重要作用。


  森林草原防灭火扎实开展。启动森林草原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实施防火包片责任制,局班子成员和二级单位全部包联旗县区及林场,派出8个工作组进驻旗县区及国有林场,对照清单开展全面检查指导;市、旗县区上半年开展防灭火实战演练13余次,1500余人参与演练,提高了协同作战能力;市、


旗县区全部设立防火现场专业指挥长,实行AB岗制度,建立26390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确保防火指挥专业化、不缺位;航空护林机组共计飞行103小时。市、旗县同步启动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活动,全市新增固定宣传牌300个,悬挂条幅500余条,悬挂防火旗2000余面,发放宣传单3万张。上半年,全市森林、草原火灾“零发生”,防火形势总体稳定。


蹄疾步稳谋发展 山海宁德日日新


闽东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1011日)


  闽东大地秋意渐浓,从沿海到山区,辛勤的耕耘换来丰收的喜悦,“丰” 景不断延展;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争分夺秒赶订单,冲劲不断加码;景区游人如织,商圈人头攒动,交通运行繁忙,活力不断释放。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十个十” 民生工程,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四大主导产业支撑有力


  湾坞半岛,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青拓集团,宁德不锈钢新材料主导产业领军企业。2018年,青拓集团成为福建首家产值超千亿元的民营企业, 今年将争创2000亿元产值。宏伟目标如何达成,答案就在繁忙有序的车间里。


  高性能不锈钢宽板及配套项目是青拓集团抢占全球不锈钢中宽厚板战略布局的新项目。走进生产车间,火红的钢坯依次穿过轧机进行降温处理,焊接成型的钢构件接连被运往下一条流水线。控制室里的技术工人沉着冷静,通过远程操控机器运转,每一道生产工序都有条不紊。


  自2008年入驻宁德以来,青拓集团始终专注于不锈钢的冶炼制造,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形成从红土镍矿、不锈钢冶炼、不锈钢热轧与冷轧、不锈钢深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在青拓集团不锈钢新材料展示区,展出了全球首发“QN”系列不锈钢新产品、薄至0.02毫米的“手撕钢”、直径仅1毫米多的“笔尖钢”等高精尖不锈钢产品。“随着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还会有更多的首发产品、创新产品出现在这个展示区。”青拓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此信心满满。


  成功抢占产业高地的青拓集团是宁德坚持产业引领结出的硕果之一。多年来,我市牢记A总书记提出的“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 的殷切期望,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打造“宁德服务”升级版,努力为一流企业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随着宁德时代、上汽、青拓、中铜等行业龙头


企业纷纷落地,我市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实现四大主导产业链项目在全市各县


(市、区)全覆盖,推动重大项目在沿海延伸成带、山区多点布局。


  在四大主导产业的强势拉动下,我市工业经济由弱到强,立起工业发展“四梁八柱”。今年1月至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增幅继续保持在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08.8%,拉动全市增长23.4个百分点,贡献十分突出。


二、项目建设比干劲赛进度


  四季度经济在全年分量最重,我市各级各部门抢抓时间节点,以深化“三比三赛”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产业链招商,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中秋国庆假期,我市多个在建项目通过优化施工组织,做到不停工不停产, 确保项目建设不断档。在市重点项目霞浦县垃圾焚烧发电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大型压路机来回碾压路面,工人忙着挖土砌砖。该项目施工负责人表示, 目前正在进行进场道路工程、固化飞灰填埋场工程及排泥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整体工程量已完成约50%


  蕉城区后溪防洪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建设者紧抓施工“黄金期”,确保项目在本月如期完工。该项目属福建省“十四五”规划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分后溪村和中前村两段建设,建设规模为金溪干流3700米、后溪680米、杨梅溪775 米,总投资达1550余万元。建成后,将有效提高金涵乡抵御洪水的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第三季度,东侨开发区列入市级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37.27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8亿元。其中,位于宁德锂电智能制造配套产业园的宁德新能源电连接组件生产建设项目、动力电池结构件及新材料项目、德京新型智能电力系统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这三个项目是宁德市首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试点项目,建成后将助推锂电新能源主导产业补链、强链,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重大项目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围绕“三比三赛”专项行动方案要求,通过制定项目前期报批节点及安征迁目标任务清单,完善项目前期


“3+N”、项目要素保障协作配合机制、问题分级分类协调等工作机制,采用旬会商、月督导(调研)、季考评等多种方式,着力破解项目难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还有什么困难?”“哪些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围绕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的目标,各县(市、区)领导干部常态化到基层现场办公,及时掌握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打通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各类难点、堵点、卡点。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1月至8月,全市新谋划储备项目279个、总投资1022.96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02.3%,提前四个月完成年度目标;全市新招商签约工业、服务业项目206个,总投资699.8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9.9%,超序时进度3.2个百分点;292个“三赛”项目完成投资578亿元、占年度计划76.9%


三、品质提升擦亮幸福底色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提升城乡品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的题中之义。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推进“十个十”城市民生工程建设,每年实施


10个方面、约100个城市建设类民生项目,努力让市民享受到“开门就见绿、推门就入园、出门就有运动场”的美好生活。


  车行宁德中心城区福宁南路,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错落有致,令人赏心悦目。今年3月,福宁南路路段花化彩化项目动工建设,通过种植北美枫香树、福建山樱花、杜鹃、茶梅等植物,让绿化带常新常绿、花开四季,进一步提升园林城市的“透气”“透绿”景观空间。


  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要有“颜值”,还要有“内涵”,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盈丰佳园小区的变化就印证了这个道理。经过3个月的改造提升,盈丰佳园小区解决了路面积水、围栏破损、管线杂乱、污水混流、安全隐患等问题,让这个有着近20年历史的小区旧貌换新颜,显著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两年多来,我市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建设理念,持续推进“十个十”民生工程建设,切实回应群众的期盼和呼声。截至8月底,已建成投用项目300多个,涉及口袋公园、立体绿化、标准公厕、运动场、遮阳避雨设施、夜景提升、易涝点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成效备受社会各界肯定。


  城市功能持续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我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坚持走好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去年,我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晋级专项行动,新晋标准版村庄857个、提升版村庄430个,实现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全镇域乡镇19个、行政村754个,整治裸房2万栋;新增中国传统村落14个,创建森林村庄184个、绿盈乡村177个。今年,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裸房整治,完善乡村电网、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和养老、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


  乡村之美在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随着我市持续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推动改厕改水全覆盖,促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强化海上养殖综合整治,闽东乡村的“山更绿、水更清、田更洁、天更蓝、海更净、村更美”,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生活新常态。


蹄疾步稳谋发展 一城繁华日日新


呼和浩特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XX1012日)


  金秋十月,土默川平原迎来收获的季节,大型联合收割机穿梭往复,机声隆隆,仿佛在诉说丰收的喜悦;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内,塔吊林立,大型机械轰鸣运转,工人们正抓紧施工;金海路新增上下匝道工程建设现场,施工单位正在进行箱梁架设。


  近年来,呼和浩特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A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首府提出的“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担当首府使命、彰显首府作为,努力在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中闯新路、提能级,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团结,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1—8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5亿元,同比增长7.9%。同时,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同比增幅达到31.4%19.8%。全市规上小微企业共246户,增加值同比增长27.3%。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高位增长,呈现工业高速高效、投资提质提量、消费稳增稳进的发展态势。


一、强产业蓄动能高质量发展支撑不断增强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命脉。近年来,呼和浩特始终坚持把产业作为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来抓,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民营经济,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


  85日,世界奶业大会开幕式在我市举行。来自世界乳业10强企业、国内乳业20强企业、国际乳业产业链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的嘉宾和两院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世界奶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大计。我市从“一棵草到一杯奶”, 培育以乳业草种业为核心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按照“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的发展思路,成功创建世界乳业科技之都、中国奶业育种之都,成功获批国家级奶业特色产业集群,争取设立国家草业、动物疫苗等技术创新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82日,当前阿特斯全球单体投资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呼和浩特阿特


斯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在沙尔沁工业区落地。我市从“一粒硅到一片芯”, 培育以电子级硅为引领的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已具备年产1600 吨电子级单晶硅、96GW光伏级单晶硅棒、36GW光伏级单晶硅切片的生产能力, 电子级单晶硅产能全国占比已达26.5%,居全国城市首位。


  930日,大唐清水河万家寨20万千瓦风水互补项目成功全容量并网。我市从“追风逐日、源网荷储”,培育以绿色电力为基础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正在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城市、绿色能源替代城市、能源总部研发中心“两城一中心”建设。


  72日,首届中国绿色算力大会在我市开幕。大会还发布了《20XX中国绿色算力发展研究报告》和《和林格尔绿色算力指数研究报告》。“和林格尔绿色算力超市”启动上线。我市从“一颗芯到一片云”,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成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绿色算力中心,华为、中行、农行等22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在这里建设,服务器规模已达140万台, 正在建设集装备制造、数据应用、数据加工、数据交易的全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中国云谷品牌。


  615日,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国家蒙药制剂中心新址建设项目在和林格尔新区开工。我市从“一粒玉米到一粒药”,培育以生物发酵、生物疫苗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生物疫苗、生物发酵与制药、中(蒙)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原料药向成品药转化,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915日,旭阳集团呼和浩特园区年产30万吨炭基新材料暨现代化工新材料研发运营中心开工仪式在清水河产业园举行。我市从“化石能源到化工新材料”,培育以节能低碳为方向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正在着力推动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成为全区“油化一体”产业先行地、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地、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地。


二、持续改善民生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今年以来,呼和浩特聚焦民生热点, 积极推动社会民生事业提档升级多元发展,持续强举措、优服务、解难题,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抬头远望,是明媚的“天空蓝”,放眼四周,是怡人的“生态绿”。我市今年持续增加城市绿地空间,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新建提升“口袋公园”


和社区游园300个、改造绿化节点1000处,建设城市绿道200公里、大黑河郊野花海7000亩,实施三环路沿线整治及重要节点绿化工程。如今,首府绿道将公园、绿地有机串联起来,市民推窗满眼是绿色。眺望环城水系两岸、漫步整个城区,从环城水系到公园绿地、从城市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公共区域到住宅小区,首府“内外兼修”,从颜值到内涵正在不断提升。


  就业是民生之本。前不久,来呼就业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张博领到了期盼已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钥匙,便迫不及待来到新房参观。为缓解大学生、青年人等新市民住房困难问题,让年轻人在呼心无旁骛创业、安心舒心扎根,我市自2021年启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工作,今年通过市场购置、非住宅项目改建、国有企业新建等方式,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472套,年底将达到15472套。不仅如此,为全力提升“拴心留人”人才软硬环境,今年以来,我市制定《20XX年“五万大学生留呼”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深入开展“智汇青城” “创业启航”等七大专项行动。落实“1+6”人才政策,推进“双招双引”,强化高校毕业生“一体化”留呼服务,一体推进驻呼高校云服务站建设,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活动,持续扩大大学生留呼规模。同时,强化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在全区率先启动建设人才数据库,打造“一站式” 人才服务平台,将各部门人才服务事项融合打包,形成集人才招聘、人才认定、人才服务、人才展示、人才地图为一体的全新人才服务体系。截至9月底,我市共吸引留(来)呼大学生就业创业4.51万人。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今年以来,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高铁预留工程、轨道交通预留工程顺利推进;呼和浩特东客站交通枢纽,北站房及站前高架等配套设施全面投入使用;东客站、地铁1号线呼和浩特东站与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地下通道同步投入使用,实现了南北商业场所“互联互通”;140 条背街小巷全部完成改造,进一步畅通了市民回家“最后100米”;腾飞路上跨南二环工程、畜科院跨扎达盖河桥工程等重点市政道路通车,满洲里路等多条“断头路”打通;今年实施了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新城区塔利小学、回民区一中实验学校等62个中小学幼儿园新建、续建、改扩建项目,全市教育投入增长了7.6%,新投用中小学19所、幼儿园22所,新增中小学学位22750个、幼儿园5440个;着力打造专家型校长队伍,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人才队伍;围绕打造全区医疗中心,推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航天医院(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内蒙古心脑血管医院)开诊运营;市第一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市口腔医院挂牌“内蒙古自治区口腔医院”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有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三、加强基层治理创造高质量发展稳定环境


  入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老年人办理民政补贴、入户了解“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有事找网格员”逐步成为土左旗金海区域服务中心新天地社区居民的共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近年来,新天地社区使用“推送宝”将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造成社区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平台和办好民生实事的服务性舞台。针对上下联动不畅、群众“多跑腿”等问题,新天地社区借助“推送宝”平台,构建事件上报、线上处理、流转、反馈、督办全流程闭环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充分利用“共报”“共商”“共享”等功能,依托一线网格员优势,推进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充分发挥网格员“千里眼”“顺风耳”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


  新天地社区是我市基层治理的缩影。一直以来,首府一直走在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路上,不断提高基层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结合法治、德治、自治,切实提升占城人民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对基层治理重点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楼栋、院落、网格、商务楼宇、沿街商铺、专业市场等治理单元延伸,向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治理主体覆盖。强化常态长效包联重点工作机制,包联领导和部门单位制定包联任务清单,主动对接工作需求,定期下沉开展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困难问题。


  按照“精简、高效、规范、便民”原则,全面清理不应由社区承担的行政化工作任务。建立社区居委会准入事项正负面清单,明确不得将社区作为行政执法、房屋征收、拆临拆违、招商引资、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事务的责任主体。同时,全市持续加大经费保障,20XX年开始,市、旗县区两级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各增加5万元服务群众经费,让社区有资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按照“大小适中、区块完整、避免重复”原则,以300户左右居民为标准, 合理划分网格单元,并“一格一人”配备专职网格员。理清职责边界,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效能。规范基层信息数据采集和核查,构建全市统一的网格治理信息数据库,实现网格基础数据与基层党建、民生事务等业务数据一次采集、互通共享。构建基层智慧治理数字化体系,打造党建引领物管、矛盾纠纷化解、


在职党员报到等基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实现聚数赋能、以数提治。


  征途如虹,岁月如歌。今天的呼和浩特政通人和、民康物阜、人心思进, 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孕育形成。首府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奋斗者的心态、追梦人的状态,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体育竞秀  芬芳绽放


竞秀区体教融合工作综述


20XX1010日)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保定籍运动员李冰洁在女子15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以155118的成绩夺得金牌,打破亚运会纪录,她在本届亚运会上共获得五枚金牌,一枚银牌;在女子橄榄球决赛中,保定籍运动员廖九丽随队出征, 勇夺冠军,这也是我省在本届亚运会上夺得的第五枚金牌,创造了河北橄榄球的历史。


  李冰洁和廖九丽都曾是竞秀区的学子,如果说保定这座“奥运冠军之城” 是体育冠军的摇篮,竞秀区无疑是培育冠军的沃土。近年来,竞秀区致力于一体化、全方位、立体式体教融合的深度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累累硕果,被授予河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北省首批体教融合标杆区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全区培养出了12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竞秀区体教融合发展之所以能开新局、谋新篇,取得历史性成就,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就是——传承、探索、奋进。


  传承,竞秀区拥有丰厚的体育文化人文积淀。竞秀区辖区内拥有“一亩泉” 等风景名胜,闻名遐迩的“西郊八大厂”创造了乐凯胶片、天威保变等行业巨人。作为“冠军摇篮”,竞秀区先后培养了钱红、郭晶晶等奥运冠军。跨过历史长河,尚和争先的优秀品质与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已经内化成了竞秀人的冠军基因,溶入了竞秀人的精神血脉。


  探索,竞秀区体教融合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竞秀区就开始探索体育和教育结合发展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路径,从体教结合到体


教融合,竞秀区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从上世纪90年代培养出以钱红、郭晶晶等为代表的奥运冠军,跨入新世纪,培养出了以李冰洁、张一璠等为代表的“00后”奥运冠军。同时,在融合培养项目种类和培养后备人才数量上发


力,将体教融合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从游泳、跳水扩大到足、篮、排三大球, 从陆上运动扩大到冰上运动,从培养少数优秀运动员扩大到全校园覆盖、全员参与,从而使全区体教融合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奋进,“十四五”期间,竞秀区把体教融合作为青少年体育重点工作和首要任务。自2021年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


施意见》以来,竞秀区区委、区政府全力贯彻落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加快体教融合发展步伐,在体制机制上找突破,成立体教融合发展中心;在发展谋划上找突破,形成具有竞秀特色的“11644”体教融合发展路径;在共享共建上找突破,推进学校和社会体育组织融合发展,构建多元体育课程体系;在体育产业上找突破,以体教筑巢,聚贤引资,鼓励冠军、社会体育资源在竞秀发展,实施冠军回乡计划,选聘冠军回乡入职,开通“冠军”业务审批绿色通道。


  目前,在竞秀区冠军回乡计划、选聘冠军入职政策的带动引领下,已有包括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在内的19位冠军在该区落地生根,其中13位冠军入职入编,6位冠军与学校和区政府合作,开展后备人才培养和体育场馆设施投资建设工作。19位冠军将成为点燃竞秀区冠军体育特色发展的新引擎,从而吸引更多的冠军投身到竞秀体育事业发展中来,为家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竞秀区将聚焦时代发展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转变观念,构建体教融合新格局,谱写竞秀教体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田畴沃野尽“丰”景


广元市 20XX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丰收活动综述


20XX 10 9 日)


金秋,谱写丰收的赞歌。


  920日上午,四川省第三届“和美乡村健康跑”示范活动暨20XX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元庆丰收活动在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开幕。


  观赏丰收美景、品尝特色美食、体验趣味农事、燃起篝火晚会 秋分时节前后,全市各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威风锣鼓敲起来、欢快舞蹈跳起来, 香甜瓜果摘下来、欢宴宾客笑开怀,广大农民用各种方式欢庆着自己的节日。


  今年农历秋分是第6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比发展,全力打造茶叶、猕猴桃、核桃、肉牛羊、土鸡五大重点产业全产业链条,扎实有序做好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小春丰收已经到手、大春丰收已成定局、全年丰收在望,保持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


守护一方土:


今年,我们的“米袋子”更充盈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金秋时节,走进剑阁县剑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昭化区王家贡米现代粮油园区等粮食生产基地,连片的稻谷长势喜人,微风拂过,层层叠叠的金色浪痕在田间留下涟漪,阵阵清甜的稻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田野里,一台台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所到之处金灿灿的稻谷流入粮斗,一茬茬颗粒饱满的稻穗被“收入囊中”。


  919日,和风细雨下的昭化区清水镇龙凤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数百名基层干部群众齐聚猕猴桃产业园区举行庆丰收活动,共同展望美好未来。现场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王家贡米生产技术规程》和《地理标志产品王家贡米》两项地方标准,进行了“王家贡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授牌仪式和“王家贡米”20XX我喜爱的四川十大类地理标志品牌榜样授牌仪式,并为20XX年度全区“十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美家庭”“致富新农人”等进行了颁奖。


  926日,朝天区在曾家镇大竹村举行庆丰收活动,现场开展了现代化农业机械联合收割操作培训推广活动,充分展示现代农机助农增收效益,为高质量


高效率完成粮食生产作业提供坚实机械化支撑;同步开展了农业生产技能比武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8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29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星级园区7个。粮油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额完成省下目标任务,小春粮食产量42.1万吨,增长4.1%,增幅居全省第六位。大春作物增产增收,玉米亩均单产同比增加10%以上。


  另外,广元自主选育的地方水稻品种“王家贡米”实现量产,种植面积超5 万亩,带动5万余农户户均增收近千元。全市8个农产品品牌入选全省“天府粮仓”100个精品培育品牌目录,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作出了广元贡献。


深耕一片地:


今年,我们的“菜篮子”更丰盛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利州区月坝村回引优秀农民工吴光成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聘请懂经营管理的白丹领办村集体经济,成立月坝富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种养殖业、开办民宿、出售土特产。


  20XX年,月坝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120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被评为四川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十强村。


  返乡人士谢洪兴投资建成的广元市菇菇香菌业有限公司,年产有机鲜香菇上万吨,实现年产值1亿元;四川泽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菇园园长刘洋表示, 将依托香菇研究所加大研发力度,


  提升产品品质,强化精深加工,完善全产业链条,力争20XX年实现产值3500 万元,助力当地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920日,为让广大农民群众身临其境感受丰收的喜悦,剑阁县在剑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举行庆丰收活动,将舞台搭在金色的田野上,现场举行了优质农产品销售签约仪式,签约东宝贡米、剑门关土鸡、红心猕猴桃、剑门火腿、江口白酒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企业32家,公布了剑阁县20XX年“和美乡村精彩画卷”短视频摄影大赛获奖名单。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产量达到216万吨,增长7.4%。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突破1200家,出栏生猪260万头,增长3%,伴随价格回升,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更足了。坚持突破性发展肉牛羊和剑门关土鸡产业,全市肉牛、肉羊


和家禽出栏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第四位。振兴一条路:


今年,我们的“果盘子”更丰富……


  今年,我市坚持将发展优质林果与助力乡村振兴一体化推进,着力强根本、强技术、强品种、强品质,丰富了百姓的“果盘子”、鼓起了百姓的“钱兜子”。


  921日,在苍溪县桥溪乡,一场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庆丰年》迎来苍溪县庆丰收暨第八届桥溪高端红心猕猴桃品鉴签约活动,活动现场签订了猕兰观光园项目协议及2024年有机红心猕猴桃订购协议,开展了猕猴桃现场订购,举行了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给游客们带来丰富的视觉盛宴和精彩的采摘互动体验。


  丰收节期间,我市各地围绕“晒丰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金秋消费季系列活动,组织区域内农产品企业开展展示展销,让“广元七绝”、广元黄茶、剑门关土鸡等“土特产”更好与市场对接,有效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生产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精心举办中国红心猕猴桃高质量发展大会,亩均增产100斤以上, 有机猕猴桃产地收购均价超过50/公斤,产量和价格创近五年来新高,猕猴桃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核桃产量24.5万吨,位居全省第二位,实现核桃加工产值20亿元以上,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同时,我市积极创新农产品宣传推介和直供直销模式,深入开展“广供成都”“广供杭州” 工作,苍溪猕猴桃、米仓山茶、朝天核桃3个区域品牌入选20XX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


  现代农业高歌起,无限生机绽沃野。今日广元,正铺展农业产业更兴旺、乡村面貌更迷人、农民口袋更殷实的绚丽画卷。


无边好景  今朝更新


吉林省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综述


20XX107日)


  “利用510年时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万亿级规模”,这是《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清晰目标。


谋定而动,笃行致远。


  近年来,吉林旅游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一、高潮迭起,产业发展势头十足


  这个黄金周假期,省内旅游迎来火爆场面。重点景区备受瞩目,美丽乡村游人如织,热门目的地的休闲度假酒店、民宿保持着较高入住率。


  今年以来,全省旅游市场热度一浪高过一浪。强劲势头背后,是驰而不息的坚定步伐。近年来,我省忠实践行“两山”理念,加快建设冰雪、避暑双产业,持续强化“清爽吉林·22℃的夏天”和“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 双品牌,坚持全域开发、全季挖潜、全链融合,高质量发展旅游业。


  虽然遭受疫情冲击,但我省并未中断对产品和项目的深度开发,积极开展对外营销推广活动,为快速启动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打造“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知名品牌,到持续做好后冬奥时代“冰雪+”文章,我省持续壮大冰雪经济,省内主要滑雪场接待人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满足消费新需求,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梅河口用时17天建设的东北不夜城一炮而红,火爆至今;


  绿水青山赋能,完善产品体系,举办首届吉林省乡村旅游节,进一步擦亮避暑休闲品牌。为加强产业扶持力度,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相关举措,激发文旅市场活力;在线举办旅游直播技能“双百”培训,助力从业者转型突围。“过去3年,我们坚守文旅一线,不断为队伍充电,研究新产品。”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崔源玉说。


  春节过后,我省抢抓时机,迅速启动系统性营销宣传活动,出台“引客入吉”和文旅项目招商政策,为产业发展增人气、强底气。


今年春季,全省旅游项目集中开工。截至8月底,已开复工项目187个,完


成年计划投资近80%,同比增长近47%,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项目布局更趋优化,大小轻重体量互补,支撑起产业发展空间新格局。


二、创新赋能,新旅游引领新消费


  今年以来,延边旅游格外火爆。在延边大学对面的网红弹幕墙前拍照打卡, 在特色餐馆享用一顿啤酒烧烤配冷面,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变身朝鲜族“在逃公主”,在防川感受“一眼望三国”的惊艳数据显示,上半年,延边接待国内游客1062.74万人次,同比增长252.2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8.81亿元,同比增长388.03%


  浓厚的朝鲜族民俗氛围,便捷的交通条件,都为延边旅游出圈奠定了基础。此外,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认为,延边的旅游产品和业态,满足了从观光游时代走向休闲度假时代的80后、90后的需求。


  创新驱动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六新产业”之一的新旅游, 正在加速转换发展动能,创新发展路径。


文旅消费新需求,催生了一批新产品和新场景——


  长春电影嘉年华在东北地区首创电影主题沉浸式文化创意街区,从今年4月至今,游客接待量达80万人次;“这有山”不断升级内容,增加萌宠种类,拓展夜间消费空间,引入网红玩法,吸引年轻人打卡。


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了消费增长新动力新活力——


  主打“旅游+工业”的“驾红旗车游吉林”活动,自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多次;


  20XX吉林省露营生活节倡导精致露营概念,借助丰富的活动,融入体育、音乐、研学等多种体验;


  省内各大滑雪场积极探索四季运营模式,丰富产品供给。在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为丰富度假项目配套的西扩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旨在打造全季全链条旅游产品。


  全省旅游业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加速产品迭代,创新消费场景,不断提升文旅产业附加价值和增值效益。


三、做精“双线”,优质生态兑现金山银山


  “景色太美了,在这里写生很享受!”近日,在位于白山市的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前来采风的北京游客徐先生赞叹道。


20XX9月,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对外开放,为“白山-长白山”一体化


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


  作为东北亚地区生态屏障,5A级景区长白山所在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迫切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白山市积极承接长白山文旅经济外延拓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在打造“一山两江”文旅IP设想下,两地协同发展成果显现。


  这是我省坚持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加速构建旅游空间新格局的一处缩影。向东,层峦叠嶂;向西,河湖纵横——这是吉林大地鲜活的自然肌理,也蕴藏着珍贵的生态资源。


  立足“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我省持续做精东、西旅游“双线”, 切实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蕴藏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依托得天独厚的山地条件,我省深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市场,在东部加速形成冰雪产业集聚。上个雪季,凭借75座滑雪场,全省单日最高接待滑雪人数达12万人次,成为全国之最。


  夏季,高山密林又成避暑胜地。今年暑期,东部旅游环线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形成以长白山为依托的消夏避暑生态游、以延边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体验游共热格局。


  为了推动西部旅游大环线加速崛起,我省着力加强“查干湖-嫩江湾-莫莫格”西部湿地生态旅游集聚区建设,持续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吸引八方来客。


  20XX查干湖之秋—湿地观鸟节、20XX吉林大安辽金文化旅游节  迎接中秋、国庆假期,一系列活动亮点纷呈,集中展示了西部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据悉,前郭县“双节”期间文旅活动场次、规模和人气远超近20年内同期最好水平;大安市嫩江湾旅游区截至102日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48%


  锚定万亿级产业目标,吉林旅游一路稳扎稳打。建设全国旅游强省、中国冰雪经济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的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


在构筑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蓄积后劲


六盘水高新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综述


20XX1013日)


  今年以来,六盘水高新区结合实际,在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现代服务等产业上下游服务中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强化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在构筑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蓄积后劲。


新能源材料及配套设施项目


加快建设步伐,书写项目建设新篇章


  汽车穿梭、高楼林立,机器轰鸣、焊花四溅,建设者在钢筋桁架间穿行, 勾勒出项目拔地而起的线条凉都九月,放眼高新区,新开工项目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在建项目快马加鞭、热火朝天,合奏出加快高新区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走进贵州兆为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材料(碳酸锂)及配套设施项目,工人们正在对老厂房进行改造,铁锤敲打、吊机轰鸣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曲交响乐。项目上,不管是老旧厂房内还是室外工地,总能看见工人们挥洒汗水,施工场面随处可见。


  贵州兆为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兆为公司”)为湖南兆为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其科技研发团队核心技术应用在含锂废渣、锗废渣、难选低品位铜尾矿、钨铁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回收利用,大部分技术进行了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环保、经济效益,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XX8月,该公司进驻六盘水高新区,预计总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1500 吨新能源材料(碳酸锂)及配套设施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不仅有效地解决环保及资源浪费的问题,大大节约了社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还可带动上游及下游产业,带动工业园产业链的发展, 为当地财政税收的增长作出贡献,不仅缓解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可针对六盘水及周边产生的工业固废进行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化研究,推动其他工业固废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们正在对所有老厂房进行改造,将左边厂房内原有的隔板撤出,


换成防火材料,并按照库房的需求重新划分区间;右边的厂房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已经撤除部分,正在安装高2023米的新能源材料浓缩系统 ”兆为公司董事长兰立华一边介绍,一边引导记者参观正在安装的新能源材料浓缩系统设备。


  “公司预计20XX11月正式投产,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亿元,利税3000多万元,可为当地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兰立华如是说。


  在新能源材料浓缩系统建设施工现场,将近被切开一半的一栋老厂房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建设也出具雏形,形成诸多新的元素。其中,多根新建高耸入云的钢架、高出地面的硬化混凝土、即将安装的储罐等设施,皆出自施工队伍密切配合,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项目开工建设这短短的40多天,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解决了我们在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今,项目建设到了冲刺的关键时刻,公司也抓住契机,与时间赛跑,确保项目在既定时间内顺利运行。”兰立华说,兆为公司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主体设备基础均已完工,主要生产设备已完成合同签订,并陆续进场安装。项目的建设承载了高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美好期望,兆为公司也将与高新区一起共同书写大项目建设的新篇章。


建筑低碳化建设项目


发展绿色低碳新赛道,光伏电站完成 740 万元投资


  在六盘水高新区,不光是兆为公司的新能源材料及配套设施项目大干快上, 六盘水创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能公司”)建设的建筑低碳化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时。


  走进位于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内的建筑低碳化建设项目一标段工程施工现场,见不到尘土飞扬、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取而代之的是明亮干净的施工现场, 以及整洁大气的光伏板。


  沿着屋顶放眼望去,光伏设备不再是单纯的发电工具,而是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共同展现六盘水高新区的建筑设计之美。而从高处俯瞰,外形恰似“青莲滴露”的科技产业园房屋顶上,多晶硅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泛起粼粼波光, 如同水滴上的一颗明珠闪闪发光。


  “我们利用现有厂房的楼顶空间,将施工地点从地面搬到了屋顶,打破了空间约束,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创能公司新能源材料及配套设施项目负责人


李波介绍,六盘水高新区建筑低碳化建设项目位于六盘水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及闽商科技园,总投资37084.41万元,总装机容量50.49MW(兆瓦),总建设用屋面面积约340780平方米。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模式,部分电量用于产业园的日常运营,余电并网。


  李波告诉记者,该项目于20XX327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C8栋和C9栋楼顶光伏组件铺装。其中C8栋屋顶面积2521.6平方米,铺装面积1867.8平方米, 装机容量325.520kW(千瓦);


  C9栋屋顶面积1916.6平方米,铺装面积1390.4平方米,装机容量252.8kW。截至目前,一标段已完成投资约740万元,二标段完成产值约200万元。


  六盘水高新区建筑低碳化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平均每年实现营业收入3899.58万元、利润总额730.1万元,净利润489.19万元。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可有效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对增加当地就业率有直接效果。同时,对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高新区大项目建设


各类项目加速聚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


  重大项目是经济稳中求进、发展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也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进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跳板”。今年以来,高新区以“大项目” 建设为主,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工就是决战的劲头抓项目、拼项目、干项目, 有效支撑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高新区将高质量发展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绿色、智慧、高效、安全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准,推动一个个含金量、含税量、含绿量、含新量、含智量高的项目相继落地,大项目建设更是吹响了冲锋号。


  青山脉下、双龙河两岸、主次干道两旁如今,产城融合项目、首位产业项目遍地开花,抢占新赛道、激活7新动能、提质生产力的各类项目加速聚集,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正加快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为高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


  “我们将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现代服务等产业上下游, 结合高新区实际,包装一批针对性强、可实施的产业链关键项目,尽快形成一批有投资、有产出、有支撑的大项目、好项目。”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蒋先菲表示,下一步,六盘水高新区将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工作导向,加强项目谋划,同步推进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


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年产1500吨新能源材料(碳酸锂)、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风电新能源塔筒等项目落地建设。同时,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延伸到项目开工、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真正让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不断蓄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后劲。


抓住“牛鼻子” 闯出新路子


长春新区推进科技创新和新业态培育综述


20XX103日)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


  A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长春新区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围绕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今,在长春新区42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已经集聚了11.4万户经营主体, 近800户高新技术企业、360余户“专精特新”企业。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药谷、光谷建圈强链持续发力,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催生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创新”二字已经融入到新区的发展脉络之中,浸润着这片发展沃土。


一、以“新”撬动,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长春北湖之畔,一座科创高地——长新创谷正在加速崛起,“基地+基金+ 科创服务”的发展模式已让长新创谷将“创新”二字融入到建设发展的脉络当中。


  创新,一直是与长春新区息息相关的高频词汇。今年以来,长春新区以建设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加快实施“科创之区”行动计划,深化创新驱动“积厚成势”,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聚焦“国家、重大、新型、融合”,长春新区搭建了国家级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四类高能级创新载体,全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推进“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规模化组网,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群”,催生更多“从01”尖端成果,让创新发展这一强大动能注入到振兴发展的进程中。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长春新区域内的鞍钢钢材加工配送(长春)有限公司、长春大正博凯汽车设备有限公司、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长春市万易科技有限公司5家企业上榜。截至目前,长春新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8家。


科技创新类企业活力迸发,源于长春新区实施的中小微企业“登高—升规


晋位—上市”工程、加快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和“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通过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用好“揭榜挂帅”机制,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培育机制,打造出如今梯队合理、活力迸发的科技企业群落。


二、以“业”带动,为振兴发展汇聚不竭动力


  “药谷”“光谷”“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兴,百业兴,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试验区,长春新区正在用创新之法挖掘增长潜力、用创新之力激活发展意识,全力打造具有新区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


  “我们将依托新区的产业平台载体,运用光电产业聚集优势,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推动相关领域国产替代进程再加速。”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立功说。


  从机器轰鸣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到加紧建设的数字化产业园区,从智能尖端的创新科技项目到夯实根基的配套工程 借助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东风,长春新区聚焦构建“311X”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做亮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3个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先进装备制造基础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以临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前瞻布局以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新赛道。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特色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未来产业高端化。


  目前,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企业600余户,产值规模近240亿元,占全市80%、占全省30%;光电信息产业形成了以光电器件、光电显示等为特色的光电子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产业链较为完整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金赛药业、圣博玛、长光卫星、希达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拉深做长产业链,高标准建设的“两谷一基地”框架正在徐徐展开。


三、以“人”驱动,为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近年来,长春新区共向省市推荐70人参评各类人才项目,组织196人参与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分类评定;累计引进海外人才2000余人、外籍人才近千人;共组织区内企业员工22000余人次开展岗位技能提升树大可参天,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春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人才创新港核心区建设人才政策”及独有的“乐业安居”人才政策,以国际视野选拔专业化人才,用市场化的薪酬机制留住人才, 高标准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核心区,高质量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积极建设欧美同学会东北海创中心等平台,促进创新项目不断落地、创新人才不断汇聚,以“人兴”促振兴,以人才“引擎”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聚变。


  与此同时,联合一院三所和大学协同创新,长春新区加快布局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吉大仿生研究院和大科学装置、“两室两院”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加快推动吉兴产业园、理光产业园、吉诺贝尔科学家创业园等产业孵化平台, 打造“创新平台+投资孵化+产业落地”运营模式,全力构筑全省创新高地。如今,新区上下“人才集群+产业集群”同频发展,优秀人才扎根于此,创新成果遍地涌现。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新的重大机遇面前,长春新区锚定创新发展的目标奋跃而上,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勇争先迈入发展新阶段。


促进各民族融合发展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大理州政协助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综述


20XX 10 12 日)


  如何高质量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带领全州各族群众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是新时代对大理白族自治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大理州政协履职尽责的着力点。


  近年来,大理州政协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主题, 在机关营造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开展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创建活动,助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高质量创建。


一、强化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大理州政协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大理州政协机关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做到责任落实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形成主要领导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委(室)成员共同抓、机关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


  提高站位聚共识。围绕全州工作大局,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认真履职尽责,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贯穿州政协协商民主的全过程。同时,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 充分发挥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平台和制度优势,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的沟通联系。用新思想、新思维、新思路协助党委政府破解民族地区发展的难题,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构建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为把大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绿色食品牌”示范区,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作出积极贡献。


  党建引领强基础。以党建为引领,把大理州政协机关创建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注重“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双融合,以州政协党组牵头,采取“引领学+集中学+个人学”的形式,充分利用机关各级党组织的“主


题党日”“三会一课”和志愿服务活动,将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创建意识,切实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宣传教育促深化。大理州政协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大理政协》期刊,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栏,及时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交流各县(市)政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经验和做法,利用机关宣传展板、电子广告牌,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等,并在州政协陈列室建成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传展示。同时,大理州政协还联合媒体单位推出《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栏目,大力宣传政协委员履职风采。此外,大理州政协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州政协每年的委员培训和政协系统干部职工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内容。


二、发挥政协优势促进融合发展


  近年来,大理州政协以创新工作方式为抓手,聚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民生改善等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多种多样的特色活动,倾力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助力大理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结合州政协机关工作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彰显政协特色,围绕助推民族地区发展,精准确定履职议题、精心组织履职活动。先后对全州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地区扶持情况、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小康村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情况、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等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协商议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积极建言献策,坚持调研、协商、监督一体化推进。


  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和各委(室)高度重视各挂钩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多次深入挂钩点走村串户,与乡村工作人员和贫困群众座谈,共同分析致贫原因,研究破解脱贫难题,制定扶贫措施,并通过职工捐款、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帮助协调项目资金等形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聚焦民生改善、乡村治理和融合发展等问题开展协商议事活动, 助推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发展。例如,州政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乡(镇),每年安排白石村挂钩点脱贫攻坚工作队扶贫工作经费6万元,协调整合了300余万元的项目资金,助推了精准脱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多次组织州政协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自然村、村民


小组、贫困户家中走访,开展“送温暖、送物资、促春耕”活动,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共谋发展。


  州政协强化履职尽责,助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生改善,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作为履职建言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等利民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


三、聚焦民生福祉架通民意之桥


  大理州政协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同人民政协事业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及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展“院坝协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成立由州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任组长,主席会议组成人员任副组长的指导组,由主席会议组成人员牵头,各委


(室)负责对口联系各县(市)政协,督促指导各县(市)政协开展“院坝协商”。各县(市)政协按照“一把手”负总责、主席班子成员共同抓、专委会齐上阵的原则,建立健全县(市)政协领导联系指导、专委会挂包乡(镇、街道)的组织领导机构。大理州政协办公室、州司法局、州律师协会联合成立由50名律师组成的“律师普法进农村”宣讲团。同时,积极筹措30万元资金支持保障各县(市)开展“院坝协商”相关工作,明确州政协主席会议组成人员组织分管委(室)到挂钩县(市)每年召开不少于1场“院坝协商”议事会议。截至目前,州、县两级政协组织联合开展“院坝协商”活动8场次,州政协班子领导到挂钩联系县(市)组织开展“院坝协商”活动12场次,各县(市)政协组织开展“院坝协商”活动138场次,促进300余件涉及民生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顺应群众期盼,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一直以来,全州广大政协委员立足自身实际,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州政协提案中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得到了承办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吸纳到全州相关工作的决策部署中,为助推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年立案交办的350 件提案中,民生类提案占比52.57%,提案聚焦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监管等内容。遴选了10件提案交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领办,州政协主席会议组成人员领衔督办,高位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畅通舆情汇集和民意反映渠道,打造委员主动、渠道畅通、规范有序的“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截至今年8月,共


征集社情民意信息216篇,编报专刊29期,转送件66期,一大批意见建议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际举措。


  紧扣民生热点,积极献计出力。围绕农村“两污”治理工作,组织委员开展对口协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8条,着力推动相关工作落细落实。组织住大理州的省政协委员对“云南省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对“强化返贫监测,加大帮扶力度”有关工作情况开展对口协商,积极为推进有关工作落实献计出力。紧扣“清廉大理”建设有关工作的推进,聚焦州委、州政府实施的“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明确的11个方面的重点问题,综合运用专项监督、提案监督、社情民意信息监督等形式,推动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全州‘四名一文一传’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开展专题协商,提出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配套设施等针对性建议,推动消防安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围绕“推进大理国际职教城建设”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推进全州职业教育发展议政建言。


  助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在持续做好助力民生行动上找准切口、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20XX年度大理州政协“双助推”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


  为确保“双助推”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州政协从20XX年部门预算中安排30万元经费,按每个县7.5万元的标准用于永平县、宾川县、洱源县、云龙县“双助推”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重点工作的开展。由州政协分管领导牵头,挂钩委(室)负责,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永平县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宾川县、洱源县、云龙县为重点,聚焦核桃出口、农村电商、乳业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业4个方面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双助推”行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其他各县(市)政协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双助推”工作。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广泛动员州、县两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双助推”行动。20XX年,帮助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服务2071次,受益群众120092人次;帮助脱贫乡村领办创办协办产业项目577个,投入资金53751.87万元;协调医疗设备资金774.37万元,脱贫村人居环境建设资金36304.74万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继续贡献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


四、汇聚各方力量彰显政协特色


  大理州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用好界别委员工作室、“书香政协” 等平台载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创建工作全过程,深入民族地区,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进一步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时,把实践锻炼作为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有力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取得了良好成效。


  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建立委员“全员入委”工作机制。将全州300余名政协委员全部安排进入州政协8个专门委员会,由专门委员会直接联系管理委员;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记录”的“六有”标准, 主动为界别委员搭建规范化、常态化的履职平台,先后成立了16个“委员工作室”。各界别活动组以工作室为平台,立足自身优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着力发挥“参谋”“服务”作用,成为推动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凝聚共识的“连心桥”、科学决策的“热点”、民生改善的“服务站”,精心组织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履职活动。组织开展委员读书活动30余次,强化委员服务管理,完善委员履职考评办法,打造“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委员队伍。加快推进“数字政协”运用,开展远程协商、网络议政等活动,提高政协工作信息化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委员履职能力和水平,突出委员主体性作用,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经济茶座”, 及时了解委员企业生产经营和抗击疫情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助企纾困,为大理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贡献政协力量。进一步优化委员结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委员比例,拓宽少数民族委员知情明政的渠道,架起了党委、政府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桥梁,维系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让每一位政协委员都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践行者。


  推动“书香政协”建设走深走实。启动建设州政协机关“文化长廊”,建设“书香政协”机关,并将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书画艺术有机融合,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广泛宣传,又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博大精深, 体现中华民族在文化领域相互包容、共同繁荣的新气象。编撰出版《白族读本》


《大理州普米族情况调查》《南诏二百年》《大理王朝三百年》《九百年山河》


《小康之路》《洱海保护文史集萃》等一批史料书籍,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州政协书画室,常态化开展书画笔会和书画


进基层、进校园、进企业活动,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展。每年“十一”期间都举办国庆书画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中华民族改革发展成就,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为主题,与高校举办留学生中秋联谊活动,加强联谊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了州政协机关文化长廊,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深化团结,汇聚各方力量。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进一步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系, 提高团结联谊工作质量。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侨务外联宣传,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对有关代表人士进行慰问。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宣传政策、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坚定信心的工作,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凝聚奋进正能量,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引导各族各界群众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强化机关自身建设。州政协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州创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扎实做好增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为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贡献智慧和力量。持续开展“打造一流政协机关、锻造一流干部队伍、干出一流工作业绩”活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全面完成州政协机关科级机构和人员调整工作,进一步提升政协机关履职工作活力。举办全州政协系统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4期,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机关干部队伍。州政协党组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少数民族干部良好作风的锤炼,增强少数民族干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积极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洱海保护、社区服务等,开展对口帮扶、基层任职、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等各种形式的实践锻炼,进一步开阔少数民族干部眼界、丰富阅历。近年来,多次组织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新提拔任用多名少数民族正科级干部,并向州委推荐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县处级后备干部。


聚焦民之关切  彰显委员担当


20XX 年陕西省政协系统“委员活动日”活动综述


20XX 10 5 日)


  921日,人民政协迎来74岁华诞。全省政协系统以行动献礼,紧扣“凝心聚力谱新篇,感恩奋进做示范”主题,吹响“委员活动日”集结号。


深入一线调研考察、聚焦群众关切协商对话、为民解忧办实事好事“委员活动日”期间,全省各级政协委员立足岗位职责、发挥界别优势,


欢度着属于自己的“节日”。


  据统计,今年“委员活动日”期间,全省政协系统共组织开展3200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2.5万余名各级政协委员积极响应,参与群众近9.3万人次。一、广泛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历史使命,也是全省政协工作的重大责任。“委员活动日”期间,委员们通过学习宣讲、读书分享、调研走访等,进一步凝聚团结“向心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922日,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来到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的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赓续红色血脉, 汲取奋进力量。


  在讲解员带领下,委员们循着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展品、一份份文献,回望峥嵘岁月,传承革命精神。


  “青训班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知难而进、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我们生逢盛世,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省政协委员、陕西正念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娜说。


  参观省气象服务中心、组织委员在所在企业宣讲、走访委员企业921日至22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开展“委员活动日”活动。


  紧扣“委员活动日”主题,乔志博、李天举、任远3名省政协委员分别在各自所在单位开展活动,宣讲A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在汉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通过重温A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助推我省低碳绿色发展。”李天举


在宣讲时说。


  “委员活动日”当天,潼关县政协工商联界别组一行到渭华起义纪念馆, 参观革命旧址,传承红色基因。


  委员们表示,要传承、发扬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服务社会。


二、深入基层一线聚焦各界关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工作的第一要务。“委员活动日”期间,全省各级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推动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事项的解决。


  921日,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来到商洛市镇安县政协家庭教育指导委员工作室、社法委委员工作室和云盖寺镇金钟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月河镇罗家营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现场,就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进行深入交流,提出意见建议。


  委员们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人民政协为民履职的生动实践,在今后的履职中,要着力拓宽渠道、聚焦各界关切,围绕民生短板、社会矛盾症结积极建言献策,做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政协委员。


  同日,铜川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到铜川博物馆,以“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开展“微调研”;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委员到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围绕“数字铜川”建设开展“微协商”。


  在神木,市政协提案委组织委员们来到大柳塔煤海塞罕坝中心公园、菌草种植基地等处,围绕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产业绿色发展路径等问题,提出了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通产业发展反哺生态修复的“绿色通道”,加快构建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机制,充分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等意见建议。


  为深入推进“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委员活动日”当天, 省政协召开“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省”网络协商座谈会,与广大网友聚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共谋发展良策。


三、密切联系群众解民忧暖民心


  “委员活动日”期间,各级政协委员听“民声”之意、解“民生”之困, 搭起为民服务“暖心桥”。


  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联合陕西省人民医院部分科室专家来到丹凤县棣花镇开展“委员活动日”活动,向镇卫生院捐赠十余箱常用


药品,并为群众进行免费义诊。


  “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救治经验不足、医疗资源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省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一科病区副主任姜馨表示,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合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实力。


  宝鸡市凤翔区政协组织4支“爱心小分队”深入12户困难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和生活状况,询问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向村委会捐赠办公物资。相关专家为村民把脉听诊、测量血压,宣传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护理、治疗、用药和口腔健康等知识,免费发放常用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


  长武县政协安排5个委室组织界别委员深入开展政策宣传、爱心助残、为农服务指导咨询等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为61户群众提供指导咨询服务,为58位孤寡老人送医送药,为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柞水县政协组织开展走访一群界别群众、召开一次委员座谈会、挖掘一批优秀委员事迹、开展一次问诊送药行动、组织一次委员读书活动的“五个一” 活动。活动期间,全县140余名委员共走访群众300余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68 条。


  委员们在“委员活动日”期间,深入界别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随着一件件问题的解决、一个个民生实事的推动,委员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更加务实高效的履职行动,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智慧和力量。


拉满安全感平安看得见


阳泉市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工作综述


20XX 10 11 日)


  夏季虽过,记忆犹新。回望每一个夏夜,我市大小夜市人气爆棚、热闹非凡。民警在街面上巡逻,不时提醒过往行人保管好随身财物。欢笑声、叫卖声, 和着缕缕“烟火气”,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祥和场景的背后,是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坚守岗位、执着守护,用双脚丈量出的“平安路”。


  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号角吹响后,全市公安机关闻令而动、全警参战,紧盯“打击、防范、管控、整治”四条战线全面发力, 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深入推进以“扫黑恶、治电诈、打盗窃、禁毒品、护民生”为重点的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抓好“打、防、管、控”各项工作, 有力确保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0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9人; 共查处治安案件712起,查处违法嫌疑人1006人,抓获各类逃犯108人,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9%,治安案件查处率同比上升20.5%,重大恶性案件零发生, 社会治安平稳有序。


一、织密巡逻网做好群众“守夜人”


  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30个警种、7个县(区)公安机关积极参与到行动中,各警种各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打好整体仗、合成仗,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全面发力、一体推进, 不断扩大整体战果。


  聚焦主责主业,严打夏季多发性犯罪,严密社会面整体防控,有效解决季节性突出治安问题,进一步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市公安局充分整合公安、武警、网格员、群防群治等多方力量,依托街面警务站、巡逻车组、交通岗站,科学设置“值守点”“必到点”“必巡线”, 强化重点区域巡查。根据我市夏季人员活动规律特点,对“阳泉记忆·1947” 文化园、万达广场、评梅广场等繁华部位开展叠加式、全时空、立体化巡逻防控。同时,加强旅游景区和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强化突发案事件快反处置,提升防险、化险、救险能力,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此外,启动郝家庄、旧关等7个公安检查站,加强重点通道、路段查控。“夏季行动”期间,全市公安


出动巡防警力2.6万余人次,发动群防群治力量1.7万余人次,对各类违法犯罪形成强大震慑。


  行动期间,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3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对案件易发部位、易藏污纳垢场所、人员聚集场所开展了“突击式、地毯式”集中清查和盘查检查。3次集中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180起,查处治安案件407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89人,抓获逃犯34人,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警力覆盖率,最大限度拧紧治安“安全阀”,当好人民群众的“守夜人”。


二、严打违法犯罪当好人民“捍卫者”


  全市公安机关始终把打击预防严重暴力犯罪置于突出位置,持续加大对突出犯罪打击治理力度,坚决快查、快处、快侦、快破;重拳严打侵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中小学生等群体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围绕夏季犯罪规律特点,重点打击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等带有季节性特点的违法犯罪;聚焦群众关切,迅速掀起电信诈骗专项打击攻势,坚决遏制电诈犯罪高发势头,同步强化“盗抢骗”等民生小案的侦破,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采取异地用警、明察暗访、突击检查、线索研判等方式,严厉打击涉黄赌毒违法犯罪, 不断净化社会风气。


  其间,市公安局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广泛宣传发动,深入摸排调查,严格线索核查,破案追逃持续发力,行业整治持续深入,打掉了一个涉恶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查扣涉案财物价值40余万元;严打严重暴力犯罪, 侦破八类案件35起、现行命案1起;依法严惩夏季突出犯罪,侦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夏季多发刑事案件58起;全力侦破群众关切小案,破获盗抢骗案件182 起;维护经济秩序和人民财产安全,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58起,挽回经济损失373万余元;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破获食品药品类案件19起;扎实开展禁毒“清源断流-20XX”等专项行动,查破涉毒违法犯罪案件12起。


  针对电诈案件高发态势,公安机关主动出击、深入研判、多管齐下,预警劝阻、止付冻结、断卡破网、破案攻坚、行业治理、追赃挽损等“打防管建治宣”同步发力,探索创新“5431”工作法,强力推进资金预警、见面劝阻工作。行动中,共处置预警指令6.12万条,成功见面劝阻2237人,累计保护本地群众财产1342万元,全市电诈案件损失金额环比二季度下降22.77%,资金预警、见面劝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强化电诈违法犯罪打击,共侦破电诈案件242 起,同比上升108.55%,抓获犯罪嫌疑人119人,同比上升6.5%,打掉团伙2个、


窝点1个,止付资金1.63亿元,冻结资金2755.39万元,返还资金226.63万元。


三、严管行业场所拧紧夏夜“安全阀”


  针对夏季社会治安特点,坚持整体防控和重点治乱,市公安局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对娱乐服务、寄递物流、电竞酒店、私人影院等场所,深入开展风险隐患大清理大整治,督促经营业主合法经营,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期间共检查各类场所8543家次,发现整改治安隐患703处。


  同时,持续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力收缴流散在社会面的违禁危险品,会同邮政等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落实寄递物流企业“三项制度” 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着力阻断非法枪爆物品、管制刀具的贩运、流通渠道, 确保实现“不打响、不炸响、不流失”的目标。行动期间,共检查涉爆单位796 家次,收缴枪支3支、子弹1551发、炮弹17发、雷管1000枚、手雷和手榴弹89枚以及底火、钢珠、烟雾弹等违禁物品若干。


  为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五色”预警,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抓实抓细各项排查管控措施,推动多元化解、源头治理,共妥善化解矛盾纠纷1213起,有效防止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行动开展以来,市公安局强化宣传引导,共设置宣防点551个,悬挂横幅704 条,各类场所共789LED电子屏进行展播,播放1300余万次,发放宣传资料55 万余份,制作新媒体作品600余个,浏览量4340万余次,点赞量300万余次,切实营造人人参与、警民共治共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公安机关持续推进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紧盯“两客一危一货”、6座以上小客车等重点车辆,严管严查“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涉牌涉证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交警部门紧密结合夏季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路检路查力度,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事故多发点段增设临时执勤点,增加巡逻检查频次和密度,共查处饮酒驾驶678起、醉酒驾驶74起、其他交通违法案件3.7万余起。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飙车党”“炸街车”清查,共查处非法改装窝点1个、无证驾驶5起、非法改装8起,签订承诺书20余份。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认真总结“夏季行动”经验做法,在行动战果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节奏不乱、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从“打、防、管、治、宣” 各方面持续发力,始终保持对突出违法犯罪的严打态势,全面提升打击整治和


防范水平,切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基固本练内功 守正创新开新局


濮阳县全力推动平安建设提质增效工作综述


20XX1011日)


于城市而言,平安是发展的基石。于群众而言,平安是幸福的保障。


  今年以来,濮阳县立足实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法路径,深入开展“三零”平安创建,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全力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提质增效,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位推动抓部署,下沉一线夯基础。濮阳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书记专题会议多次听取政法平安建设工作汇报,部署“三零”平安创建、市域社会治理、“六防六促”专项行动等工作。县委政法委先后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度会、研判会等各类会议70余次,研究部署政法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挂战区、包乡镇、联村户”工作机制,县委政法委全体干部职工每周深入到分包乡(镇、办), 对平安建设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深入推进“四官两员”活动,截至目前,全县1014名“平安村官”下乡入村3.6万人次,入户走访20万余人次, 排查隐患860余件,化解矛盾830余件,开展平安建设、安全教育宣传活动136场。


  筑牢根基抓创建,创新方法见实效。一是强化基础建设。濮阳县组织开展“枫桥式”基层政法单位建设年活动,以“豫筑平安”活动为牵引,持续开展“登门入群·守护平安”活动,深化“九个一”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平安创建的积极性。建成监控中心21个、高清监控5130


路、人像卡口516路、车辆卡口262路、高空瞭望10路,所有行政村均实现了村、


乡、县、市四级联网,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卡过留号、智能分析和自动报警。二是深化“三零”平安创建。构建“1+1+6+N”治理体系,开展专项治理活动10个,推进“四治”融合。截至目前,全县1014个村(社区),创建“三零”平安村(社区)895个,达标率88.26%;创建“三零”企事业单位10960家, 达标率99.90%。三是细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政法干警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常态化开展“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三诊”工作法,全面排查摸清,严防失控漏管。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各类纠纷9329件,化解9175件,化解率98.35%。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室、县人民法院派驻县综治中心团队诉调对接齐发力,成功化解一起涉及200余名工人的劳动报酬纠纷,涉案标的180


余万元,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利。成立193人组成的村(居)法律顾问团队,接待法律咨询600余人次,参与调解50余件,提供现场法律服务90余场次。四是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各乡镇单位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方法, 如梁庄镇创新实施“三诊带三合”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城关镇创新实施“两书一单”矛盾化纠纷解工作法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精准绘制“路线图”,扎实推进任务书。濮阳县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工作,对12个板块65项基本要求271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对标对表抓落实,扎实有序推进抓提升。全县37个牵头单位、71个责任单位、22 个乡(镇、办)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分头发力,形成了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社会化参与、信息化运行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保机制高效运行,护大局和谐稳定。濮阳县坚持三级联动抓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及时将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县、乡两级领导坚持每天开门接访处访, 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化纠纷。县、乡两级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梳理疑难案件,并提交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研讨,寻找解决路径,全力推动案结事了。


  普法宣传多举措,氛围浓厚入民心。濮阳县常态化开展“五进万家”活动。县委政法委印制发放平安建设宣传挂历20万份;县司法局从防酒驾醉驾、防电信诈骗等方面撰写广播稿,在全县各行政村(社区)利用“平安大喇叭”播放。平安村官、政法干警加入村(社区)微信交流群1014个,在微信群宣传防诈骗、禁赌博、交通安全、防溺水等相关链接1.5万条,登门入户8000余户,提醒群众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研判整治县城区中小学校家长接送学生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组织家长志愿者护学服务队执勤8000余人次。


  平安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濮阳县将继续创新思路举措, 共建共治共享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龙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


最美“风景线”:双节我在岗


河南省政法系统全力护航双节平安纪实


20XX109日)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当大街小巷弥漫着节日的气息,当人民群众享受着阖家团圆的欢乐时,总有那么一群人选择坚守一线,只为守护万家灯火。


  巡逻走访排隐患,化解纠纷促和谐,走街串巷解民忧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国庆节假期里,全省广大政法干警默默坚守在岗位上,守护在老百姓身旁,履职尽责,忠于职守,用责任和担当编织社会安全“防护网”,用忠诚和奉献筑起假日最美“风景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陪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感满满的假期。


A 巡逻防控保平安各旅游景点秩序良好


  连日来,为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平安祥和的节日氛围,全省政法机关科学部署、迅速行动,全省每天不间断投入巡逻防控警力、群防群治力量等,在震慑犯罪的同时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洛阳累计出动街面巡逻警力10912人次,巡逻车辆2976台次,全面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持续做好重点部位巡逻值守,开展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加强对热门景区、网红打卡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徒步巡逻和视频巡查;开展轨道地面联勤巡逻,坚持警种联动,在龙门石窟景区、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景区和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景区,设立多警种联勤联动服务站。


  鹤壁各县区巡防队采取动静结合、定点执勤、巡逻备勤等方式在城区主干道、人员密集场所、治安复杂地段和重点区域开展治安巡逻,不断强化街面见巡率和管事率。全市各级巡防队伍到重点区域开展巡逻690余次,参与组织交通疏散指挥153次,协助处理交通事故22次,制止醉酒闹事、骚扰事件12起,接受市民求助50余次。


  为确保景区安全有序稳定,各地组织民警围绕景区核心区域开展流动巡查, 随时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全力做好维护公共秩序、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防范提醒等工作。


郑州加大景区人员密集场所巡防宣传力度,全力开展“人多警显、人少警


隐、人休警护”行动,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到出行安心、游玩舒心。


  为使景区游客玩得开心、游得舒心,开封全力开启护航模式。执勤民警辅警在岗位上既当秩序“维护员”,又当景区路线“引路员”,为游客提供咨询求助、景区寻人、失物招领等一站式、全时段服务。


  焦作立足云台山景区实际,定时定点开展车巡、步巡,做到“动中备勤、巡中接警”,最大限度屯警街面,真正让群众感受到“身边见警察、时刻见警灯”,强力震慑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景区平安有序,让游客安心舒心。


  据统计,双节期间,全省公安机关共出动巡防警力19.3万人次,63场大型活动安全顺利,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各旅游景点秩序良好。


B 消除隐患促和谐把矛盾风险预防在先


  节假日期间,人员流动多、纠纷多发,针对这一特点,全省政法机关提前布置,全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隐患化解在早、预防在先、处置在小。同时,紧盯电信诈骗、食品安全等事关民生福祉的事情, 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矛盾纠纷“早”化解。鹤壁各级综治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邻里、消费、交通等节假日期间易发多发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共排查上报矛盾纠纷264起,化解262起,化解率99.2%。开封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深入群众摸排化解矛盾纠纷,放假前夕,通许县油坊寨村村民来某和于某因承包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朱砂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土地资源所及包村干部等开展调解,帮助双方当事人化解矛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光山县公安局组织各警种到所在辖区持续开展治安防控、纠纷调解等工作,同时邀请民间艺术团到社区表演,群众既能观看精彩的演出,又能享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守好百姓“钱袋子”。“不听、不信、不转账 ”驻马店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分局体育中心警务工作站的智能机器人“小远”与民警携手并肩,将“反诈宣传摊”摆进夜市。“谨防网络诈骗,不相信陌生朋友,不转账或汇款 ” 荥阳检察官通过普法小视频倡导全体市民遵纪守法,文明过节,邂逅美好中秋。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安阳市公安局北关分局联合北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走进商超进行全面检查,督促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觉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防不合格月饼流入市场。舞阳县检察机关组织干警到食品生产企业、超市周边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广大食品经营者进一步严把产品质量关、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执行“不断档”。濮阳市中级法院及各县区法院同步开展“豫剑执行” 集中执行活动,共出动干警162名、警车33辆,执结案件50件,执行到位220余万元。许昌市中级法院及部分县区法院连续开展“莲城利剑”集中执行行动, 累计出动警力113人次,出动警车32辆次,12案当场达成和解。


C 排忧解难获好评以点滴行动服务群众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在维护好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的同时,广大政法干警还不断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点滴行动做群众最坚实的守护者,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102日,在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红石峡景区,正在开展巡逻防控的周庄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求助称,一名女子突发疾病晕倒。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配合医护人员转移生病女子,为救援赢得“黄金时间”。女子身体恢复正常后, 随其家人又重新返回红石峡执勤点,特意向民警表示衷心感谢。


  10317时许,郑州的陈先生驾车到淅川旅游,行至马蹬镇石桥码头路段时,因路况不熟,车辆不慎驶出路外受困。正在附近执勤的淅川县公安局民警确认车上无人员受伤后,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前来救援。事发地距离县城较远, 见天色渐晚,陈先生焦急万分,民警仔细勘察地形后,找来一辆皮卡车进行拖曳,众人齐心合力,使车辆成功脱困。


  104日,新乡高速交警在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一辆小汽车爆胎,熟练帮助驾驶员更换轮胎,同时建议驾驶员尽快就近下高速进行车辆安全检查,避免再次发生意外,驾驶员对高速交警的及时救助、热情服务连声感谢。


  10417时许,连霍高速公路407公里南半幅附近一辆货车发生侧翻,散落的物品瞬间堵塞了3个车道。天空飘着细雨,路面湿滑,存在很大的事故隐患。商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三中队接警后,民警立即化身搬运工将成箱的饮料等货物搬上货车。结束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货主和司机再三向民警表示感谢。


  一件件实事好事暖心事,检验了政法队伍为民服务的能力,也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提升了老百姓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


北川有“家”话 “籽籽”话佳音


西宁市城北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综述


20XX 10 12 日)


  108日,走进青海省首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西宁市城北区柴达木路主题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背景墙, 直观鲜明地展现出公园主题。公园内,大型石榴雕塑、融和亭、十二柱长廊等17座具有夜间亮化效果的雕塑群,与公园内的小桥流水、鲜花绿植、大小广场相得益彰,民族大团结的融和魅力与美景一起深入人心。


  近年来,城北区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稳定的大事来抓,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进,高标准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天的城北区,各民族融为一“家”,和睦共处、和谐共生,北川河畔佳音不断。


一、大“家”同心讲述团结佳音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921日,《爱我中华》的歌声在柴达木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响起,伴随着演员们身着各民族服饰翩翩起舞, 小桥大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举办的“石榴花开心向党同心奋进新征程”文艺演出活动拉开序幕,辖区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同唱民族团结最强音。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小桥地区凝聚人心、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基石。为此,我们持续建强街道、村(社区)宣传干部队伍,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辖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小桥大街街道办事处综治科科长苏岗说, “同时,我们成功打造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治理模式,定期上门宣讲政策,让‘微治理’释放出了大能量。”


  强化宣教引导,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城北区积极借助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石榴籽家园”等教育阵地, 结合每月29日“创建日”“我们的节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深入“十


进”领域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构建行动,依托城北区柴达木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通过开展文艺演出、精神宣讲、现场观摩、思政教学等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加深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城北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到群众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各民族真正成为一个大家庭,而在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倾心讲述着民族团结的“城北故事”,传递城北的时代佳音。


二、心融万“家”聆听幸福佳音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朝阳街道祁连路西社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朝曦”二字就源于这两句诗。今天,苏轼笔下的美景照进北川河畔,映照出祁连路西社区居民的美好愿景,也将各族居民的幸福佳音娓娓道来。


  “开席咯!”927日,随着一声吆喝,几百人参加的百家宴将祁连路西社区第四届“朝曦·邻里节”系列活动推向高潮。一碗碗回味无穷的熬饭,一句句寒暄问候的话语,冲破了钢筋水泥墙的阻隔,流淌出浓浓的幸福味道,用最具烟火气的方式表达着最温暖的情谊。社区党员寇明善一边维持着百家宴的秩序,一边开心地说:“在百家宴活动中,我们既品尝了美味,又拉近了邻里间的关系,真正把‘社区邻里节’办成了老百姓最喜爱的节日!”


  将一个个小家串成一个大家,将邻里情化为亲情,祁连路西社区依托人民广场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精心打造“朝曦·和煦里”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里长盛常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妥香珍说:“我们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到社区各项工作中,以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新型社区为出发点,形成了‘红4立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法,有力推动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营造社会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城北区把社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积极整合社区优势资源,持续深化拓展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创建工作新模式,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党委引领、楼院(栋)长协作、党员表率带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的“团结、互帮、共进”新型社区“石榴籽家园”,健全完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红色物业+业委会+楼栋长”的协


商议事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每条街道、每个社区延展到每栋楼宇、每个单元、每户家庭中。在传统节日和民族节庆,面向各族群众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交流联谊活动,在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倡导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共度佳节。


  同时,将“石榴籽”工作品牌定位为各行业、各领域共同营建,政府、企业、学校、村(社区)共建共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打造“石榴籽”工作室、“石榴籽”展厅、“石榴籽”驿站、“石榴籽”广场等各类阵地,在各行各业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创建载体和“石榴籽”品牌。


三、“家”乡共进续写圆梦佳音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怎么给村里的老人们过好这个节日, 大堡子镇陶北村党总支书记陈俊良与村“两委”工作人员可谓是绞尽脑汁,商量着怎样才能既做出陶北特色,又能体现浓浓的陶北情谊。


  “夕阳红老年节,是陶北村延续多年的活动,每年的这一天,老人们都会在活动现场由衷称赞‘中国共产党好’,并教育子女要常怀感恩之心。”陈俊良说,“这样的活动不仅体现了陶北村的良好风貌,也展现了我们乡土文化和乡土产业发展成果,在润物细无声中沁润人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陶北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努力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村集体经济从过去的1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0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立足民生改善,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城北区始终坚持民生导向, 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统筹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好事、大事, 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发展公平高质量教育,推动实施“健康北区”战略,强化基层医疗特色品牌建设。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养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鼓励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发展,有效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和高品质生活,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街道到乡镇,从社区到村庄,北川河畔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共进、共建家园,正续写着城北区更加美好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湖城


银川市第25个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综述


20XX1010日)


  “民族团结进步杯”足球赛通过以球会友、切磋球技、增进友谊,引导全社会各族群众更加珍惜团结,齐心协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寻找银川最强石榴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趣味竞赛覆盖全市中小学30余万名学生,在青少年中掀起一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历史知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热潮;


  “小宁大讲堂”推出“中华文化符号系列”和“银川‘三交’故事系列” 动漫短视频,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展示中华文化符号,讲好民族团结“银川好声音”……


  今年9月是银川市第25个民族团结进步月。按照自治区统一安排部署,全市上下紧扣“民族团结一家人、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精心组织策划,全力推进实施,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载体活动,着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抬头可以看、随手可以学、处处能感受”,在全社会掀起各民族学习中华民族历史观、普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热潮。


一、广泛动员全面掀起热潮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前提。民族团结进步月期间,银川市深入推进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学习宣传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定》,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宣讲培训等形式, 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走在前、作表率。


  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作用,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干部馆、群众馆等阵地开展党(团、队)日现场教学400余场次5000余人次,引导各族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组织6个县(市)区和50余家单位开展机关互学互查互评活动,推动培育打造一批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示范单位。充分利用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大讲堂、文化墙、公务栏、电子屏等基层宣传阵地,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印


发应知应会宣传折页15000份,组织开展社区微宣讲等活动1300余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入眼入脑更入心。


二、创新形式营造浓厚氛围


  民族团结进步月期间,我市突出特色载体,主动创新提升宣教质效,营造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浓厚氛围。强化社会面宣传,利用公交候车亭、公交车、出租车、公共文化设施等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IP形象户外宣传3000余处,3条“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穿梭于城市主干道,形成亮丽的风景线。强化区域交流合作,举办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杯”足球赛,积极对接固原市、内蒙古阿拉善盟等区内外兄弟城市启动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 积极推动跨区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网络宣传教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知识竞赛,参与人数5万余人;“小宁大讲堂”专题推出突出闽宁协作、山海情深主题的《八万闽商支宁来》短视频,浏览量达到36万人次; 依托贺兰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VR主题展馆、银川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群众馆开展“云观展”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同上一堂思政课”、云队课、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校际联谊活动50余场次,近9万观众在线观看“寻找银川最强石榴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趣味竞赛总决赛,创新运用“知识问答+趣味竞赛”以及合唱快闪等方式讲好“小小石榴籽” 故事,引导各族青少年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三、丰富内涵扩大宣教影响


  依托主渠道主阵地,在润物细无声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融入广大市民的学习生活场景,是今年民族团结进步月的一个显著特点。各级企事业单位开展以“牢记总书记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主题党日,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各级中小学校把“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传统文化(戏曲、非遗)搬进校园,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各县(市)区组织开展“花好月圆庆中秋携手联欢迎国庆”百家宴、“中华民族一家亲唱响美丽宁夏川”文艺汇演、“文化惠民聚民心民族团结一家亲” 送戏下乡等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大景区将沉浸式演艺与文化主题业态进行深度融合,在中秋、国庆假期集中推出130余项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和惠民举措、四大主题游线路,让游客们在“漫葡·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中


感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聆听“灵州会盟”历史演艺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品味怀远观光夜市带来的“舌尖上的各民族文化交融”。


  风雨同舟手足情,携手浇灌团结花。银川各族干部群众肩并肩、手牵手、心连心,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画好民族繁荣同心圆,让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让大美银川更美丽、更富活力!


守牢生态底色  阔步振兴之路


海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综述


20XX 10 13 日)


  九月的海南岛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味道:保亭县的红毛丹压弯了枝头,白沙县的百香果、菠萝蜜硕果飘香,随处可见的斑斓叶奏响了又一年的增收序曲; 九月的海南岛,更是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五指山下的雨林深处建起了康养度假村,主打生态游、文化游的毛纳村、博后村,和美丽的海岸线一样成为海南岛的名片。


  从20203月海南所有国家级贫困县“摘帽”至今,琼州大地旧貌换新颜, 在保亭、在白沙、在临高这些曾经山高路远的脱贫地区成了新征程上的焦点,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海南省乡村振兴局局长何琼妹表示,目前,海南正构建从产业发展到民生保障,从自然生态到人文气象的全方位“衔接机制”,沃野田畴里涌动着经久不息的发展活力。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共安排各级衔接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24.35亿元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全省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31.78 万人;消费帮扶产品销售总额1.37亿元,受益脱贫户11.98万户(次)。


一、以茶为媒探索产业生态化之路


  蓝天白云、群山密林、碧波银滩这是绝大多数人对海南的固有印象,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白沙县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位于海南岛中部,黎、苗等民族聚居的山区县、革命老区县,境内山地、盆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9%,素有“山的世界、水的源头、林的海洋、云的故乡”的美誉。


  也正因为地处深山、发展受限,2017年白沙县被认定为全省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了白沙县的头等大事。到2020年底,白沙县完成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任务,如期实现全县44个贫困村出列、4414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茶产业是实现这一壮举的关键。借助热带雨林区位优势和70万年前陨石坠落形成的独特地质资源,“白沙山川美,四季茶飘香”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站在硕大的陨石坑旁远眺,低缓的山坡上茶树密布,排列成行,五里路有机茶园的300亩基地尽收眼底。虽不是采摘季,符秀香等黎族茶农仍躬身穿梭在


一行行茶垄间,有的在修枝剪枝,有的在人工除草、施有机肥,为来年春茶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春茶行情最好,过了年就开始忙了,每天能采摘鲜叶10多斤,每月收入4000余元,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符秀香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我们的茶树是‘吃海鲜’长大的,你看这茶垄间挖沟埋放的都是鱼虾的发酵物,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茶的品质能不好吗?”


  白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成耀表示,目前全县茶树种植面积已从2014年的4000多亩发展到1.04万亩,带动全产业链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其中有机茶种植面积3525亩,促进人均增收约3500元。


  这是坚持生态优先,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海南的脱贫县正逐渐走出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是热带雨林深处的一座黎族村寨,山多、地少,老乡们曾调侃自己“穷得只剩下山和水”。2020年起,毛纳村通过“企业+合作社


+脱贫户”的机制,打造了备地种植、苗期管理、采收加工、品牌营销的水满乡大叶种茶产业链,目前,只有33128人的毛纳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72亩。


  “为了保护热带雨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我们都不再进深山采野茶了。” 毛纳村村民王秋婷在她经营的小酒坊里说:“你看才营业一上午,自酿的山兰酒已经卖光了。”随着黎族文化不断传播,王秋婷在自家小院开起了酒坊和商铺,主要售卖黎锦、藤编、自酿酒等特色产品。


  水满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冯斯福介绍:“现在毛纳村对古民居、古村道等进行保护修缮,对合亩仓库、黎族船型屋、织锦等黎族民俗文化进行展示, 充分挖掘乡村的内在美。”


  据了解,毛纳村20XX年累计接待游客5.88万人次,旅游收入294.21万元, 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81元,贫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二、文旅会友构建生态产业化格局


  毛纳村并非孤例。如今在海南,隐匿深山的脱贫县正将独特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无穷无尽的发展动力。


  在琼中县,森林康养产业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抓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6.17%,年平均气温23.4℃,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3772个。


但仅凭资源禀赋显然不够。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


设县”并取得“天然氧吧”称号以来,琼中县专门成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抽调相关业务部门人员担任专员联合办公,精简、压缩审批环节。目前, 琼中县已吸引20余个森林康养项目相继落地,包括大观沉香产业园、水央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琼中县养老服务中心等。


  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琼中县共接待游客5.7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3.59万元,一批像什寒村、蜜柚山庄等热门“打卡地”涌入人们视线。


  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县则是另一番风景。在海边椰林下,吹着海风、听着海浪、喝着椰汁是属于临高县的浪漫景象近日,在东英镇和新村,只见一排排滨海民宿人气渐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休闲度假,体验渔家生活。目前,和新村与附近的博纵村已建成“观海”“望海”“听海”“倚海”等几十家“海系列”休闲民宿集群,带动百余人就业。


  2018年,东英镇和新村青年陈万波辞职回村创办了“头洋海堂乡村体验农场”,并成立临高县东英头洋湾旅游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海堂小院珊瑚民宿区、龙潭神雨非物质农耕文化区等主题板块,深得游客青睐。


  “在这里不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我们就是要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农业、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的多业态繁荣振兴。”陈万波说。


  据了解,近年来临高县精准投入产业资金2.3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打造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带动46个脱贫村持续发展。去年,全县旅游人数达到191.75万人,旅游收入11.45亿元。


三、发力民生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优质的医疗资源就在‘家门口’,再也不用来回倒车去大城市看病,真正体会到‘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县’。”日前,在保亭县人民医院加茂分院, 一位附近山区的患者吐露心声。


  寻医问药,对地处雨林深处、山高路远的脱贫县而言,历来都是苦不堪言的民生难题。如今,随着一个个民生项目相继落地,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何琼妹说:“近年来,我们始终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近8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力争把脱贫县打造成高品质生活的宜居地。”


不久前,保亭县加茂镇的八旬老人袁田突发脑出血,在保亭县人民医院总


院神经外科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第三天,患者家属听说镇上的“加茂分院” 就有县医院神经外科和内科专家长期驻点,于是就申请将老人转至家门口的分院。在大夫们的精心治疗下,老人的病情很快稳定下来。


  近年来,海南省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采取“政府推动、部门放权、体系整合、资源下沉、要素保障、医保支撑”的方式,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的医疗集团,实现了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效降耗。


  目前,5个国家级脱贫县均已实现医疗集团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明显回升,同比增长12.67%


  教育也是民生的核心关键词。今年以来,海南省琼中县累计发放生活补贴和国家助学金近七千万元,实现学前到中职各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在读学生全覆盖,惠及脱贫家庭学子19191人(次),让琼中因贫辍学现象彻底消失。


  就读于海南省琼中大丰学校五年级的学生王小庆,来自黎母山镇永太村的一个脱贫家庭,性格一直较为内向、自卑。为此,学校老师开始密切关注其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每天一见面,每周一谈话,每月一家访,每学期一次帮扶效果评估,今年,王小庆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 并荣获二等奖。


  目前,海南省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完善“好教师、好校长”引进机制, 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启动三级教研网络……20XX年,全省通过发放教育特惠性资助2.38亿元,受益脱贫家庭学生20.03万人(次)。


奋力开创工会事业新篇章


中国工会十七大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工作综述


20XX 10 12 日)


5年,砥砺奋进;5年,春华秋实。


  摸清职工“需求点”,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做好天山南北职工的坚强后盾,凝聚起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过去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始终沿着A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自治区党委和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自觉服务全区大局,团结组织天山南北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开创了新疆工运事业崭新局面,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贡献了工会力量。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务实者胜。5年来,自治区总工会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基层建设、突出建功立业、落实维权服务,坚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让工会真正成为职工可依靠、可信赖的“娘家人”每一段奋进的历程都凝聚着辛勤的汗水,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干,用奋斗绘就发展新篇章。


一、职工思想引领有声有色


  政治性是工会组织的灵魂,也是干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切实承担起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20214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南疆工作队党委邀请全国劳模吴登云、自治区劳模吾热古丽·阿克木、买买提努尔在阿图什市阿湖乡托格拉克村活动中心进行先进事迹宣讲。


  81岁的吴登云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医生”,在宣讲台上,他分享了长期奔走于乌恰各地,给各族人民送医送药、无偿献血、培养青年人才等故事; 宣讲台下,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听得仔细,掌声不断响起。


  劳模故事传遍天山南北,劳动精神“声”入人心。5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新疆好”“劳动创造幸福”“劳模工匠进校园”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万余场。


此外,自治区总工会持续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新疆好网民”主题活动,举办“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新疆行”等主题网络活动,选树发布“新疆工匠年度人物”“新疆最美劳动者”,持续举办各类群众性的职工文体活动,打造“劳模工匠手拉手文化润疆心连心”职工文化交流活动品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族职工交往交流交融。


二、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持续深化


  718日,“走进新疆——劳动关系和劳工权益”国际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蒙古国工联和乌兹别克斯坦工联、国家“三方四家”代表、国内外专家学者等参加会议,并参观了乌鲁木齐市周边5家企业。


  哥伦比亚专家、乌兹别克斯坦学者、蒙古国工会联合会主席等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亲眼看到新疆企业的发展、劳模工作室的建立以及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让人赞叹,感受到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实体经济,更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大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始终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落脚点”,强化政治引领、强化维权服务,充分运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多管齐下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坚决扛起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的政治责任,找准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结合点、切入点、发力点,认真落实“五个坚决”要求,牢牢守住“五个不发生” 底线。建立地方联动、工作专班等10项机制,会同15个政府部门成立了自治区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协调小组,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各级劳模、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企业劳动关系监测网络信息员等队伍实名制工作,进一步织牢从信息搜集研判到排查化解、应急处置的全方位“防护网”。


  组织各级工会干部每月用不少于50%的工作时间赴企业和基层工会常态化下沉帮扶,履行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职责,及时发现、有效化解矛盾隐患。持续深入关注美国涉疆法案对新疆企业、职工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积极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就所谓“强迫劳动”报告进行会谈,实现地方工会直接与国际劳工组织有效沟通。


  去年,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法院+工会”联合成立的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在阿克苏市人民法院揭牌,双方探索构建了“法院+工会”新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并且制定了《阿克苏市人民法院深入推进“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流程。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充分运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法院+工会+人社”联动机制等,扎实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劳动保障、欠薪等矛盾纠纷及信访事项办结率达98%


  同时,通过学习宣传《工会法》,针对依法治会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紧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有力推动了《自治区集体协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审议通过。在建立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方面,兵地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建制率达98%,已建工会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建制率达79%;还建立健全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探索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协商机制,兵地重点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


  5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每年组织近万家企业、9万多个班组、200 万人次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建立了196个“枫桥经验”职工法律服务工作站,联合专业律师事务所持续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女职工维权普法宣传等,深入企业广泛开展法制宣讲近万场次,累计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近千万人次。


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我非常激动,在民营企业奋斗了27年,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自治区级先进个人荣誉。”96日,在新疆克垃玛依市乌尔禾区召开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进会上,获得开发建设奖章的克拉玛依市金成石油化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职工焦水龙兴奋地说。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深入开展职工大培训、职工大练兵、职工大竞赛等活动,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让每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工人都能在劳动中出彩。


  “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把每一个环节做到了然于胸,对我而言,比赛就是还原日常工作。”在公路养护岗位工作10年的朱家义说,今年他参加了第一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丝路交通杯”职业技能和劳动竞赛公路养护比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很高兴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不断挑战自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出台40多项改革配套文件、制定400多条措施,扎实推进重点任务。并且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工程、重要产业,特别是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每年组织开展200多个工种3700多项竞赛, 吸引了兵地2.4万家单位、200万名职工参与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产业工人中


的各类技能人才占比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自治区总工会持续发挥3000万元专项资金激励作用,打造“群众参与、劳模引领、技术人员创造”的职工创新创效活动品牌,征集各项创新成果共计19.6万余个。


  劳动筑基,奋斗开路。5年来,评选表彰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53人, 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499人,全国五一巾帼奖48个,开发建设新疆奖状207个,开发建设新疆奖章566人,自治区工人先锋号436个。四、提升服务增强职工幸福感


  下沉一线,走到劳动者身边,以调研促学促干、以调研破题解难、以调研推动发展。


  20217月中旬,自治区总工会机关组成9个体验式调研活动组,组织工会干部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新就业形态劳动群体的思想动态、工资收入等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提供了动力和空间。


  为劳动者谋福利,为劳动者解难题。5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不断加大帮扶困难职工力度,累计拨付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2.06亿元、各级工会投入、筹集帮扶资金1.4亿元,帮扶困难职工46.73万户次,近8.5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实现脱困。向全总申请为在档困难职工发放困难补贴等6个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项目,巩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持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此外,安排1.6亿元资金补助新(改)建工人文化宫22个,建成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914个,女职工休息哺乳室4618个,各级职工书屋433家,职工服务阵地规模不断扩大。


  “去年6月,我因病在博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结算时发现自费部分比原本预估的少了很多。”来自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花女士说,单位工会组织参加的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帮她省了不少钱。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工会负责人介绍,职工互助保障活动无须参保人员拿着住院材料走理赔程序,拿医保卡就能享受“一单式” 结算。


  自20213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启动新疆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以来,累计报销人数14.5万人次,报销金额近5000万元。


此外,积极争取全国总工会将南疆四地州女职工“两癌”筛查纳入援疆项


目,为1.5万家单位、46.6万名女职工开展“两癌”筛查;组建4600余支职工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教送医送科技”下乡活动,服务职工134万余人;返还8500 多个小微企业工会经费3.4亿余元。并且列支1.5亿元资金,通过“天山工惠” 对兵地25万余户受疫情影响临时困难职工,按照600/户标准进行了救助帮扶。


五、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5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已建立基层工会组织3.9万个,覆盖单位


10.3万个,工会会员已达435万余人。并协调援疆资金2.34亿元,推动建成3000 余个职工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等“新时代职工文化阵地”。


  围绕新兴领域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障、职工权益维护和生活服务需求等,自治区总工会探索出“服务前置,吸引入会”的工作方法,用接地气的服务方式吸引新兴领域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并且投入1855万元,开展护林员、护路员、护边员和辅警、乡村卫星工厂车间工人、货车司机入会行动,推动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业园区实现工会全覆盖,会员达14.34万人。在建会建家并进的同时,坚持“党建带工建、共建促党建、党工共建”的工作机制,推动实现5.89万家“两新”组织工会组织全覆盖,“两新”组织劳动者会员达26.19万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去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始终围绕高素质专业化要求,深入推进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兵地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开展各类培训224期,累计培训30432人次。


巾帼绽芳华建功新时代


甘肃省妇女儿童事业五年发展综述


20XX109日)


岁月流金,巾帼增辉。


  5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全国妇联的领导下,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切实为全省妇女儿童筑牢“守护墙”、搭起“连心桥”,妇女儿童幸福指数持续提高,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抓改革谋创新乘风破浪开新局


  推动妇女事业发展,做好妇联工作,必须有改革创新精神。甘肃省妇联秉持妇联根基在基层的理念,着力深化妇联改革,全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工作体系。


5年,是加强党对妇联工作全面领导,推动妇联改革走深走实的五年。 5年间,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妇儿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不


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妇儿工作的领导,切实把促进妇儿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全省妇儿工作做后盾、增底气。编制出台我省首个妇联事业五年发展规划,颁布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十年规划,全省妇儿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助推妇女儿童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全省各级妇联突出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织密织牢妇联基层网络, 为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固本夯基。全省85%的市州将妇联工作经费纳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线上线下灵活组建“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助力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民主议事、文体休闲等基层治理工作,实现基层妇联组织从“有形覆盖” 到“有效覆盖”。聚力改革攻坚,全面完成乡镇妇联区域化建设和村社区“会改联”任务,各级妇联吸纳团体会员283家,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新就业群体中建立妇女组织1347个。截至目前,全省基层妇联执委超过22万人,“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培训妇联主席、执委24万人次,基层工作力量进一步壮大,组织活力日益迸发。开展“妇联执委进万家办实事暖人心”“妇联执委领办实事”“我是执委,我在服务”活动,培树优秀村(社区)妇联主席和执委,妇联组织影响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5年,是思想政治引领航向清晰,妇女工作昂扬澎湃的五年。


  我省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高举旗帜,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政治信念。持续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四史”教育理论巡讲等10万余场次,累计覆盖妇女群众千万人次。打造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大力选树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及省级三八红旗手(集体)434个,巾帼建功标兵(先进集体) 982个,13.2万名注册巾帼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倡扬文明新风、扶贫帮困助弱。通过贯通14个市州86个县区妇联的新媒体宣传矩阵,线上线下联动,不断唱响妇联“好声音”,绘就妇女“同心圆”,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


  这5年,是加强妇女儿童源头维权,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环境更为优化的五年。“十三五”时期我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及普惠托育服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指标被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妇女儿童发展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先后出台实施《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意见》《甘肃省促进女性公平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从制度层面织牢织密妇女权益保护网。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换届后配有女干部的领导班子比例达100%。女性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就业比例持续稳定在47%以上。城乡妇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妇女两癌检查” 连续六年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妇女受教育程度及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异全面消除,高中阶段、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女性比例均过半。妇女有序参与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全省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居委会、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妇女平等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达到新水平。


二、办实事谋实效妇女事业阔步行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面对新时代的考题,甘肃省妇联奋笔疾书! 这5年,甘肃省妇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妇联本职,带领全


省妇女在脱贫攻坚、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等方面主动作为、勇立新功,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豪情抒写鸿鹄志, 交出了优异的“巾帼答卷”,为新时代陇原发展不断添翼增彩。


  ——在全国率先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名义出台促进妇女脱贫意见。5年来, 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63亿元,扶持各类巾帼示范基地、扶贫车间、乡村就业工


954个,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30.34亿元,扶持72.75万妇女创业增收。全省243万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全部如期脱贫。


  ——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巾帼行动。连续4年举办全省妇女创业创新大赛,激发妇女创业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业创新能力。组织“村花直播”特色培训助力妇女云端就业,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女性人才基础。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和“新兴职业女农民”培训计划,开展“陇原巧手”“农家巧娘”等技能培训, 覆盖农村妇女16万人次。培训输转“陇原妹”6.23万人,年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22万“陇原巧手”通过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拼搏出彩人生。推动“巾帼扶贫车间”向“巾帼乡村就业工厂”转型升级。


  ——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成立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女科技工作者参与并助力各级妇联开展“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等活动万余场次。


  ——在“妇联执委领办实事”活动中,10万余妇联执委主动走近身边妇女群众,聚焦妇女群众“急难愁盼”,领办实事15.4万件。


  ——在全省投入资金9517余万元建成的8788家“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中, 广大基层妇女干部发挥首创精神、贡献才智,以“参加活动攒积分、攒够积分换物品”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探索出乡村治理新模式。


  ——在“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中,30万巾帼志愿者带领200万户农村家庭,大力开展垃圾分类、人居环境改善、道路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命名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300个,各级示范户23.5万户,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


  ——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20余万基层妇联干部、执委和妇女群众先后参与宣传引导、组织动员、后勤保障、关爱帮扶等工作,撑起了全省疫情防控“半边天”。


  奋进的陇原妇女,已然是沉浸式感受家园发展变化的“入景人”,亦是妙笔添花的“画景人”。


三、惠民生谋福祉当好暖心“娘家人”


  这5年,全省各级妇联以“小行动”汇成“大能量”,以“铁肩膀”扛起“硬担当”,努力为妇女儿童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切实当好妇女儿童的“娘家人”。


小家“和”才有大家“乐”。5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常态化寻找、揭晓各级“最美家庭”40余万户。其中,126户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5户入选全国抗疫“最美家庭”。为让新时代好家风深入千家万户,涵养好家风培育好社风,举办全省“最美家庭·清廉家风”音频视频征集大赛, 同步开展“最美家庭故事展播”,线上线下开展“最美家庭”故事会。出台并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命名省级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210个,1025名家庭教育骨干、妇联组织推动建设的4056个家长学校为广大家庭提供家教服务。开展“家风润陇原”系列家庭教育公益巡讲省级示范活动683场,带动各地开展各类家庭公益巡讲万余场次,受益人群达到1017万人次。该项目入选全国妇联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家庭类项目优秀案例。命名61个省级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 与读者出版集团联合开展“书香飘万家·星星点灯”亲子阅读活动,开展相关活动2800场次。


  织密法治“保障网”,才能筑牢妇儿“守护墙”。5年来,全省各级妇联始终积极履职尽责,全面有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力争把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维权服务送到妇女儿童身边。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统一、维权与关爱相结合,从源头出实招,推动多部门联合修订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律法规10部,出台文件40多个。与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展联席座谈会,积极参与省检察院“检察开放日”及“法治进校园”精品微课堂评审活动,组织评选全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案例,织密共同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动网。积极探索基层维权“融治理”,“汇聚幸福·和合之家”实现县区全覆盖,并延伸至社区。“妇联执委+基层综治网格员”双向任职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入选甘肃省市域治理创新实践十大精品案例。持续提升12338妇女维权热线服务质效,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实现省级12338妇女维权热线全天候服务,5年间共接受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9万件,办结率达98%以上。围绕主动创稳亮“品牌”,妇女领域正能量日益充盈。打造“陇姐学法”“陇姐心语”普法、心理服务品牌,联合创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巾帼工作室”108个、“妇联执委工作室”112 个,建成乡镇、社区妇女维权站点2526个。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维权律师、心理咨询服务专家团队作用,为全省妇女儿童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心理咨询等公益服务4.9万余人次,开展维权服务下基层活动2.64万次,把维权关爱工作做在源头、抓在经常、落到妇女群众身边。


  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5年来,全省各级妇联聚焦妇女儿童的“急难愁盼”,始终关注困境妇女儿童,开展“爱心妈妈”关爱行动,16.2万名爱


心妈妈结对帮扶17.1万名留守、流动、


  孤残等困境儿童。常态化开展“巾帼暖人心”活动,走访慰问1026万人次, 发放慰问金1.05亿元,捐助爱心物资1.1亿元。持续加大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和救助力度,累计检查282万人,争取专项救助资金1.29亿元,12878名患病妇女获得及时救助。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创新发起“家家幸福一元捐”公益项目,上线4个月即募集资金777万元。落实“母亲微笑行动”“春蕾计划”等各类项目资金和社会公益资金1.5亿元,发放“爱心奶粉”“母亲邮包”等价值4222 万元爱心物资,惠及12.98万困境妇女儿童。


  前程壮阔,奋斗以成。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琨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 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围绕陇原妇女儿童的热切期待,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在继承和创新中奋发前行、筑梦而上,使“她力量”如涓涓细流般汇成大江大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注入强大的巾帼力量。


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大兴安岭区各级共青团组织“八五”普法工作综述


20XX1010日)


  近年来,团地委坚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A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八五” 普法规划,聚焦青少年领域法治体系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普法活动, 构建青少年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不断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整章建制做法实


  团地委高度重视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将青少年“八五”普法工作纳入年度全团重点工作内容全面统筹推进,并作为日常考核项督促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制定了共青团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和“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清单,层层压实责任,完善宣传制度。截至目前,团地委组织开展书记会前学法117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12次, 开展以案释法活动23次,召开专题支部会议48次,指导全区各级团组织开展“八五”普法工作百余次,为全面推进全区共青团系统“八五”普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普法宣传成果丰


  团地委充分利用春节、寒暑假、学雷锋日、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 联合公、检、法、司等多家单位,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童心港湾等阵地, 通过设立宣传台、悬挂宣传条幅、开展法治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关爱青少年·共享法治阳光”“法援惠民生·为未成年人办实事”“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主题青少年法治自护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引领广大兴安青少年努力争做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时代新人。全区各级团队组织采取“校园宣传引领+校外互动践学”模式,重点围绕“两法一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七防一避” 青少年安全自护内容,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法治知识讲座、绘制法治手抄报等形式,开展校园普法宣传教育活动400余场。动员全区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及志愿者服务队紧紧围绕“社区矫正”工作,带领大学生志愿者、12355青少年服务台法律专家及公检法司等行业部门青年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等场所,重点针对少先队员广泛开展“模拟入矫宣告警示未成年人”等主题


社区矫正法治教育活动,在向青少年解读《社区矫正法》亮点、作用和意义的同时,有效提升孩子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创新工作亮点多


  团地委谋划工作新思路,把握青少年成长新需求,在实现省对地平安建设考核、共青团权益和志愿者考核全部提档升级、创先争优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多次获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扬。承办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主题云队课2次,指导拍摄的“漠河童话”“童心里的中国”2个含法治自护校外实践内容的云队课分别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央视少儿频道、央视频等渠道进行展播,反响热烈。团地委坚持发挥地级示范带头作用,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政治信仰教育、少先队校外实践、诚信教育、关爱青少年等工作创新融合,拓展工作领域,形成工作合力。全区各级团队组织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人民快报等刊发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及关心关爱信息30篇;在中新网黑龙江、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网、黑龙江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奋斗网、《新青年》等刊发信息150余篇。


沈水之阳谱华章


沈阳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全市文艺事业发展综述


20XX1013日)


  金秋十月,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即将迎来第九次代表大会。这将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我市文艺界盛会。


  第八次文代会以来,沈阳市文联高举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深化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 创新推动全市文艺工作呈现出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文艺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艺创作质量持续提升的喜人局面。


一、文艺实践硕果累累


沈水波涌,文气澎湃。


  沈阳市文联坚持用文艺形式展现沈阳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宏大场景。聚焦重大节日,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民间文艺精品展、优秀文学作品征集评选,以及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杂技专场演出等活动。


  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办“影像见证新时代聚焦扶贫决胜期”摄影作品展。聚焦英雄城市建设,举办“致敬英雄——沈阳英雄城市的文艺表达”等主题活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沈阳文艺界“艺”心润城系列行动,组织艺术家开展“扮靓城市书房”“走进口袋公园”等文艺惠民活动。围绕打造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创办“沈阳‘艺’景”活动品牌,深挖本土特色文化底蕴,艺术再现城市风华。


  开展《城市画卷》《城市相册》《城市歌曲》主题展览展演活动;组织创作《北国风光》等六部反映沈阳地域文化的小说等精品佳作;成功将旗袍文化、满绣文化、饺子文化起源地落户沈阳。围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组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文艺联盟,展现文艺的综合社会价值和作用,形成文艺集聚效应, 构建一体化新格局。


  建设“文艺两新”活动基地23家,建立“文艺两新”数据库,着力将红梅文创园打造成为示范效应明显、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文艺两新”集聚区。


  打造文艺工作者之家,建成700余平方米的沈阳文联艺术展览馆和300平方米的小礼堂,完善了文艺家作品存放室、档案室以及文艺工作者活动交流区。


二、文艺创作姹紫嫣红


文脉悠悠,生生不息。


  近年来,沈阳市文联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沈阳实践、新时代东北振兴、沈阳英雄城市创建等重大命题, 努力创作有特色、高水平的文艺精品,共有300余件作品、400余人次在国际、国内评奖、推优、展赛中入围获奖。


这份“成绩单”很亮眼:


  ——美术作品《拒绝语言暴力》和《千针万痛》获得伦敦国际美展金奖和国际青年创新大赛金奖。


  ——民间文艺作品《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杂技《双人升降软钢丝》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


  ——文学作品《鸟衔落花》获第五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特等奖。


——摄影作品《老红军赵平远》获首届中国图片大赛人物类典藏铜奖。


——电视剧《大路上》《女人的天空》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舞蹈《簪花仕女》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比赛提名奖和第九届辽宁舞蹈“荷花奖”金奖。


  ——戏曲《扈家庄》等4个节目分获“中国少儿戏曲梅花荟萃”个人“金花奖”“银花奖”。


——歌曲《张骞出使》《中国秤》先后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积极推介本土青年文艺家担纲和参与重点创作项目,涌现出了享誉全国的“铁西三剑客”。


  ——一系列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沈阳文艺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冯玉萍、安宁等艺术家在中国文联相关文艺家协会担任副主席,成为全国文艺领军人物。


三、文艺惠民点亮生活


文化润心,成风化人。


沈阳扎实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制定主题文艺活动清单,实现“订单”


式文艺志愿服务,通过“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精彩”的展示形式,提升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品牌影响力。


  开设“沈阳文艺名家大讲堂”,建立艺术惠民培训基地,高标准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开展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持续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种文化、结对子”“新春文艺志愿服务进万家”“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惠及基层群众10余万人次。


  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主题系列活动、“家国情、文化风、艺沈阳”系列展示活动,组织策划“沈阳艺术有约”名家讲堂、“文咖与您共享好书”等特色活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打造艺术惠民活动品牌,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文艺。


  组织开展“人民幸福城我的沈阳美”文艺惠民展示周活动。文艺工作者们走进口袋公园、广场剧场、城市书房、村屯社区、企业学校等,办展览、搞演出、开讲堂,通过近30项主题活动激发文艺能量和基层活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做优“沈水之阳我心向往艺心同行”活动品牌,唱响“一起来、艺沈阳”文艺惠民演出,让文艺志愿服务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走进城市书房、公园广场,让文艺扮靓城市,不断满足市民文艺需求。


  文艺是激活城市发展动力的新引擎,沈阳市文联牢记初心使命,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文艺力量,不断提高公共文艺产品的供给水平、服务能力和使用效益,用感人至深的文艺表达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为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贡献文艺力量。


托起绚烂梦想


六盘水市“十四五”以来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20XX1012日)


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


  “我想做更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事!”残疾人杨涛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自立自强的梦想,并带动3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工作之余,我也会带着导盲犬去逛街。”随着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完善,盲人按摩师周芷伊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


  钟山区图书馆的视障阅览区一隅,有视力障碍的孩子们正触摸着盲文图书, 静静地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


这一幕幕场景,是六盘水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缩影。


  “十四五”以来,我市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权益保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惠残助残政策落地生根、特殊教育和康复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东西部协作日益深化、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一个个美好梦想正照进现实。


一、就业创业,让生活更有尊严


  “打造智慧物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同时也想通过这种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杨涛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他性格乐观开朗, 勤奋好学。然而在他18岁那年,一场意外使他的左小腿重伤难愈、肌肉萎缩, 从此落下残疾。


  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未让杨涛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自学各种专业知识, 从文档表格处理到CAD看图制图,从简单的接电组装到线路焊接、软件调试,每一次的进步都令自己激动不已。


  2021年,杨涛创立了六盘水致馨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为居民小区、社区和居委会提供智能停车、寄放快递等服务的同时,他还主动向其他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如今,已有3名残疾人在杨涛的公司上班。“我想做更多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虽然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我相信,只要齐心协力,这种力量会变得


无限大。”杨涛说。


  为了让残疾人“体面地就业、有尊严地生活”,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法规政策,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行动,积极开展残疾人培训, 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


  “就业帮扶、真情相助”等专项服务活动,将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创建12个省级和7个市级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创建8个转股分红实体、4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550户残疾人家庭创业就业;


  2021年以来,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2491人次,组织211名盲人参加盲人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培训,全市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4374名;


  组织参加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第七届贵州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 我市取得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5个、第四名5个、第五名2个和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佳绩。


……


就业创业环境的改善,为残疾人托起自强自立的美好梦想。


二、教育康复,让“折翼天使”重新飞翔


  秋日里阳光熹微,走进水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放眼望去,到处绿意葱葱, 各种盆栽、绿植将整个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康复训练室里,学生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我们通过开设生活适应、康复、美工、剪纸等课程,培养孩子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同时,根据孩子的个性特性,开设汽车美容、田径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能学到一技之长,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校长张永明如是介绍。


  在这里,看不见色彩,可以用手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绚丽;听不到声音,可以用舞蹈来演绎音乐的魅力;说不出话语,可以用肢体传达欢乐特殊教育学校成了“折翼天使”们的“心灵花园”。


  为了办好特殊教育,我市印发《六盘水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六盘水市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夯实了特殊教育的制度基石。目前,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4所、特殊教育资源中心4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43个、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班1436个,现有教职工137名、专任教


126名。


  2021年以来,六盘水共为205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龄前残疾儿童、256名残疾大学新生提供资助、为3250名残疾人学生提供教育保障,“三残”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97.67%


  家住以朵街道的付阿姨,每天都要带着孙女到水城湘宏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这里是六盘水市“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救助机构”。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康复治疗费用全免、离家又近,太方便了。已经治疗了一年多,娃娃的手脚越来越灵活,也越来越喜欢笑了!”看到孙女一天天地好转,付阿姨欣慰不已。


  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前提。为了给残疾人幸福“加码”,六盘水充分整合康复和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加强康复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需求。


  2021年以来,我市共为5824名残疾人提供支持性服务、为4033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全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达91.97%、残疾人辅具适配率达93.98%;全市建成康复中心3个、托养中心5个,在建康复中心2个,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增加到14家;1624014岁的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救助,涵盖听力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孤独症等。


三、无障碍设施,让城市“有爱无碍”


无障碍设施的完善,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这里的盲文书籍种类和数量都很多,我们时不时的会约着来这里聚一聚, 大家一起‘看看’书、聊聊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美好!”在钟山区图书馆的视障阅览区,有视力障碍的王秀敏正和朋友一起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与之相对应的,是六盘水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最新讲话系列——


  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无障碍设施不断完善,20XX年,六盘水市图书馆获授牌“中国盲文图书馆六盘水市支馆”,这是国家图书馆时隔14年后在贵州省设立的第3个分馆;


  残疾人居所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对166个小区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共实施改造320处、建设盲道18.42公里、新建无障碍垂直升降电梯3台,为825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服务;


  在体育场馆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中,着重保障无障碍通行基本需求,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


  走进市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语音提示信号灯、盲道、平缓的坡道、便利的扶手 一处处精心设计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安全、更舒心的户外活动场所。


  “无障碍设施建设得越来越好了,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便利!”盲人按摩师周芷伊在工作之余,会经常带着导盲犬“藕丁儿”一起出门游玩、逛逛街、接送孩子,生活忙碌且精彩。


  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摆脱束缚、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四、惠残助残,让幸福生活底色更亮……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对于众多残疾人而言,各类惠残助残政策、扶残助残活动是坎坷人生中的一缕明媚阳光。“出门赶场、买东西坐轮椅方便多了,以前天天背着走,太累了。”钟山区保华镇的王小华为患脑瘫的儿子领到免费轮椅后高兴地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日子越过越好了。


为织密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网,各项惠残助残政策相继落地——


  市发展改革委、市残联联合印发了《六盘水市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持续解决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困难的政策措施;


  出台《六盘水市健全完善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实施办法(试行)》,对容易发生的11类返贫致贫风险进行分类防范化解,将重度残疾人家庭纳入预警范围开展预警监测,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纳入监测帮扶,这在全省尚属于首次;


  建成3个省级“阳光助残·幸福家园”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综合服务示范小区;


  普及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政策,2021年以来,全市共代缴36632人次366.32万元;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实现“两项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共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4522人次4924.661万元;


完成944名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项目申报发放;


  持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对全市161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不断扩大托养照护覆盖面;


以“全国爱耳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开展免费视力和听力检测、免


费心理健康咨询、免费适配辅具,举办残疾儿童艺术展,广泛宣传残疾预防知识、惠残政策以及先进典型。


.....


扶残助残蔚然成风,共同为广大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五、东西部协作,让爱心传递得更远


东西部协作的深化,为六盘水残疾人事业注入了新动力。


  “广东省中山市援建的汽车美容培训基地已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在校适龄残疾儿童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水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汽车美容专业实训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汽车美容操作技能,未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20XX年,东西部协作援建水城区残疾人困难群体帮扶项目资金100万元,建成物理康复室、感统训练室等;采购计算机30台、培智教学系统3套、物理康复及感统训练器材51件、学前教育设施设备416件套;资助在校及送教上门残疾学生150人。


  20XX年,我市获特殊教育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资金100万元,采购安装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370件套;建成广东中山援建汽车美容培训基地132平方米,购买设备10件套;资助在校及送教上门残疾学生150人,共计30万元。


  中山市残联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六盘水开展东西部协作人才支援工作,两位优秀教师程文萍、潘意兰在支援期间开展培训24场次,培训教师230余人次。水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收到中山市民众街道红十字会定向捐赠帮扶资金55


元,加装电梯两部已经完成建设。


……


2021年以来,围绕残疾人所需所盼,我市共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含物资)


300余万元,为8000余名残疾人解困纾困,走在全省前列,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成效考核连续3年为“好”。


  20XX年,中山市和六盘水市将共建3个东西部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扶持2户东西部残疾人创业就业个体扶持户,对15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近年来,六盘水累计投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3.2亿元,支持保障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特殊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


20XX10月,贵州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六盘水举行,这是六盘水残疾


人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时刻。“我们将尽全力做好省第七届残运会的筹备协办工作,争取办成简约、安全、精彩的残疾人体育盛会,从而带动城市无障碍环境提升、推动残疾人全民健身热潮,营造更好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以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六盘水各级残联组织和相关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六盘水实践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新时代,红领巾迎风飘扬


共青团池州市委精准发力育时代新人工作综述


20XX1013日)


今天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第74个建队纪念日。队旗飘飘,童心向党。


  今年以来,共青团池州市委、市少工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团结教育引领全市广大少年儿童高举队旗跟党走。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家庭,从社区到社团,红领巾迎风飘扬,格外鲜艳。


一、学校主阵地“稳”起来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共青团池州市委、市少工委联合全市中小学,为祖国的花朵搭建起广泛的教育、陪伴和成长保障体系,让学校这个主阵地稳如磐石。


  今年以来,团市委依托少先队主题队会(课)、主题队日、“红领巾爱学习”“开学第一课”等载体,广泛开展“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教育活动4000余场次。各级少先队组织普遍在“六一”、建队日开展新队员入队仪式、在“五四”前夕开展初中离队入团仪式,着力迈出党、团、队育人链条第一步。举办全市首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聘请20名市级红领巾讲解员。倾力打造“强国有我”系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打卡解说、阅读体验、绘画展示、实践教育等形式展现全市少先队员“强国有我”的精神风采。


  “今后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围绕少先队员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少先队活动,为全市少先队事业带来新活力和新进步。” 作为今年受聘的校外辅导员,东至县香隅镇团委书记徐基磊对这项新任务十分有信心。


  做好少先队工作,抓好队伍是关键。今年以来,市本级和各县区均配齐少先队总辅导员。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市级校外少先队辅导员人才库。在721日举行的市级少先队辅导员人才库聘任仪式上,26名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和徐基磊一样,受聘为市级校外少先队辅导员。


二、少先队员光荣感“强”起来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新学期我要争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91日,贵池区城关小学举行了开学典礼和少先队员入队仪式, 陆钰轩同学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规范队前教育,举行神圣的入队仪式,这些


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让少先队员们的光荣感从源头上得到培养。一枚亮闪闪的奖章、一次队员活动都会让这些小队员学习有目标、时时有进步,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激发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我市举办了全市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暨基本功技能大赛,全市70余名少先队工作者参加。推选2名少先队辅导员参加省级少先队辅导员基本功技能大赛,1人获一等奖,1人获三等奖。此外,全市建设12个省级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7个市级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少先队员进行实践“打卡”。


  按照《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要求,我市还严格做好分批入队工作,规范一星至三星“红领巾奖章”争章和校、县、市三级“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少先队集体”评选活动。举办20XX年“少年军校”红领巾军事夏令营活动,加强少年儿童国防教育。贵池区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获评“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谢美杰获评“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朱瑶琴当选团十九大代表,张庆琳、安立人获评“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全市10个少先队中队获评“全国红领巾中队”,方高少先队名师工作室被评为首批安徽省少先队“名师工作室”。


三、青春护航“动”起来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参加很多活动,还有大哥哥大姐姐辅导我们功课”。前不久,在贵池区秋浦街道九华社区少先队活动室,周末在这里参加功课辅导活动的五年级学生余向黎高兴地说。


  近年来,为扩大少先队员活动阵地覆盖、丰富少先队员活动,团池州市委、市少工委不断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纵深推进少先队改革,把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作为重点,创新“组织+队伍+品牌”,以“3+3+N”的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少先队。截至目前,全市140个分布有小学或初中的村(社区)已全面建立村(社区)少工委,实现了校外少工委全覆盖,融合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力量,为青少年提供良好青春“护航”环境。


  做好少先队工作,是一门学问。共青团池州市委、市少工委积极探索各种培养锻炼方法。联合举办“预防校园欺凌·护航青春成长”系列活动,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护航青春成长”市级示范宣讲,通过网络直播方式组织全市10万名中小学生收看。制作印发预防校园欺凌倡议书,开展“拒绝校园欺凌”签名行动,创新性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举办池州市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暨预防


校园欺凌情景剧大赛。用好“青春沐童”微信小程序、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 “青春沐童”青少年法治宣传项目入围全国12355青少年自护教育专项资助。


  此外,团市委拓宽青荷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筹资渠道,20XX年为350名青少年发放了价值9.6万元的“暖心能量包”。实施20XX年池州市希望工程“圆梦助学” 项目,为152名困难学子送上36.9万元助学金。


  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的池州少先队将不断改革创新,引导全市广大少先队员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在青春成长道路上以梦为马、踔厉奋发,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荣光。


钢铁动脉跃陇原


甘肃铁投集团加快推进重点铁路项目建设综述


20XX 10 12 日)


  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路基土石工程、隧道工程已全部完成,桥梁工程完成设计量的99.21%,轨道工程完成设计量的50.02%


  新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线铁路实现全线隧道贯通,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全部完成;


天水至陇南铁路桥梁、隧道建设进展顺利,各项工程按计划加快推进;


……


  千里陇原大地,一个个重大铁路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一条条铁路线正在架构起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甘肃铁投集团以扎实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以努力构建以兰州为中心的“准米字型”高(快)速铁路骨干网为目标,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截至8月底,累计筹集资金36.3亿元,完成铁路建设投资126.78亿元。



  深秋时节,天陇铁路麦积山隧道正加紧建设。隧道口的电子大屏上,隧道总公里数、开挖公里数、隧道内施工人数等信息格外醒目。


  新麦积山隧道是天陇铁路全线最长的控制性隧道,全长19.818公里,穿越秦岭分水岭,地形起伏较大,洞身“V”型冲沟发育。截至9月底,隧道开挖支护累计完成7337米,其中正洞完成2057米、斜井完成5280米。


  “新麦积山隧道采用智能管控,通过远程操作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升施工效率。”中铁城投天陇铁路1标三分部项目经理孙康华介绍,隧道内设有预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应急电话广播系统等,如遇到突发情况,施工人员可使用隧道应急电话广播系统进行呼叫。隧道内的气体检测系统可对粉尘、硫化物等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人员作业安全。


  新麦积山隧道以智能化管理实现项目建设高效管控,在天陇铁路项目建设中并不是个例。


  “天陇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两次翻越秦岭,桥隧比高达89.88%。”甘肃铁投天陇铁路公司总经理杨震介绍,天陇铁路公司全力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


设置综合管理、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质量管理等8大板块,对工程进度、安全生产、质量监督、预算控制及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全面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目前,天陇铁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1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8.8%



  兰合铁路西固隧道全长22公里,是全线最长的隧道,也是施工地质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


  “西固隧道地质复杂,断层带围岩差,我们组织专业团队研讨施工方案, 采取主动加固、强化支护、加密量测、适时锚固、工法配合,短进尺、快开挖、快支护、快封闭等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兰合铁路中铁一局项目经理贾贵春说。


  针对西固隧道出口小净距洞身段浅埋、山体溜塌距离房屋较近等复杂条件, 参建单位中铁一局创新应用悬臂掘进机非爆开挖工法,提高开挖轮廓控制精度,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确保现场施工安全及进度。在隧道洞内配置多功能锚杆钻机、液压自行式仰拱栈桥、智能化挂布台车等先进设备,使施工作业效率更快捷、施工安全质量更可控。目前,西固隧道7个辅助坑道已完成4个,辅助坑道累计完成开挖11566米;隧道正洞累计完成开挖5134米。


  “西固隧道的施工进度直接影响到全线施工的进程。”兰合铁路临夏指挥部指挥长卫鹏华介绍,目前,兰合铁路全线施工进展顺利,今年1-9月完成投资33.66亿元,占年计划的88.58%。兰合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纵向主通道兰(西)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


  长183.326公里,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建设工期6年。全线新建刘家峡、临夏、双城3座车站。兰合铁路建成通车后,将与西宁至成都铁路联通,结束甘南、临夏两州不通铁路的历史,对构建西北至西南地区的快捷主干通道,加强兰西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联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919日,甘肃铁投集团全额投资建设的新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线铁路项目再传喜讯:中川机场环线铁路全线隧道贯通。


  机场环线铁路项目线路全长14.152公里,共有隧道3座。其中,位于T3航站楼车站与史喇口线路所之间的机场环线铁路2#隧道,全长3927.85米,基坑最大


开挖深度为21米,最大开挖宽度为126米,最大断面面积325平方米,为国内在建铁路项目最大隧道衬砌断面之一。


  “2#隧道结构形式多变,施工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同时,2#隧道下穿机场灯光带,施工过程中须保证灯光带‘零位移、零沉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2#隧道施工中,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优化施工工艺,采用“上部放坡加下部围护桩”的基坑围护方案,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作业安全。同时,根据机场灯光带净空限制要求,在夜间机场停航期间加紧施工。


  在机场环线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甘肃铁投集团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 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机场环线铁路项目控制性工程中川机场T3站已进入无砟轨道工程、“四电”工程施工阶段,年底前具备静态验收条件,预计20246月建成投运。


  “机场环线铁路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满足旅客安全、高效、便捷、优质出行需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甘肃铁投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蒲扬说。


凝心铸魂勇担当 实干笃行建新功


中国黄金集团扎实开展第一批主题教育综述


20XX1010日)


  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 注重抓好“五个突出”、提升“七种能力”,将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同建设世界一流黄金产业集团目标相结合,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明显成效。


  从仲春到初秋,在5个月的主题教育中,第一批主题教育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为思想“充电”,给精神“补钙”,用心破难题、做实事、促发展,使主题教育成为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过程。


一、“学”字贯穿始终深化强化理论武装


  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中国黄金集团党委将“学思想”摆在首位,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


  中国黄金集团党委领导班子带头领学,制定理论学习方案,明确读书班、集中研讨、领导干部讲党课、个人自学等一揽子安排。采用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联学共建的方式,邀请专家作学习辅导、走入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展览馆学习,深化了对创新理论的理解把握;采用专题交流研讨、赴基层交流研讨、引领带动支部学习,深化了对创新理论的内化转化。同时,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实践载体。在中央党校分三期举办主题教育培训班,为集团“关键少数”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能力、开阔格局视野、增强系统思维、强化工作落实打下坚实理论和实践基础。还实施了“金蕾、金石、金英、金智”四个人才培养计划,举办纪检、巡视、共青团、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等多个分层级培训。


  心中有魂,脚下有根。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中国黄金集团第一批主题教育企业的党员干部们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


认同,进一步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全方位认同,进一步增强了在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查”字动真碰硬直面问题找准症结


  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中国黄金集团党委坚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浦江经验”,聚焦对集团产生重大影响的15个方向, 确定“1+8+N”调研课题体系,集团班子带头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 活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赴各企业调研70余次,深入井下巷道、科研实验室、珠宝销售柜台、辐照生产车间、黄金精炼厂等生产经营场所,因企因人因事施策,推动各级党组织在改革发展、提质增效、资源获取等各项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中国黄金集团党委高度重视,聚焦重点,特别是针对具有普遍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关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夯实资源根基、强化科技引领、全过程成本控制等现实性问题,以及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将调查研究同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避免“走过场”, 锚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黄金产业集团”目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集团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在中国黄金集团领导班子示范带领下,中国黄金集团总部各部室和各二级单位调研组深入企业、深入一线、深入职工群众,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进一步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疏解深化改革的堵点,抓实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点——有的采取定向调研、开门调研、蹲点调研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情况、挖掘问题,扎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组建党员走访工作队, 对帮扶扶贫点进行慰问调研,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矛盾纠纷化解处理等情况,摸排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有的对基层单位协同联动部署落实情况、基层党建存在的薄弱环节、依法治企合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调研; 有的加强联合建设,积极与科研院校等共同开展调研,搭好生产发展的“大舞台”,集中攻坚破梗阻。


  一次次调研,一场场谈话,一个个实招硬招,中国黄金集团第一批主题教育企业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坚定维护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使命责任的具体行动,转化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黄金产业集团的务实举措。


三、“改”字求真务实织密织牢制度之篱


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是这次主题教育的着力点,也是检验主题教育


成效的“经验交流”。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黄金集团党委把整改整治摆在重要位置,聚焦主责主业边学边查边改,聚焦靶心查找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等突出问题,逐一明确整改措施、目标、时限和责任,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倒排工期,完成一项、销号一项。


  中金黄金精准把脉问诊,针对性地开展扭亏控亏、资源并购、成本管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整改整治。中金香港切实加强安全环保生产,推动海外项目加强合规运营、早日达产达标。中金珠宝从强化建章立制、增加产品研发投入、优化新品销售考核激励比例、建立基层一线重点岗位轮换制度等方面解决一批困扰基层职工、阻碍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中金建设进一步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及质量水平,加强各类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各项目高质量高效益。中金资源围绕落实新职能定位,着力在企业运营管理、资源孵化、生态修复新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中金辐照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加速器应用和食品辐照技术的更新换代。


  中国黄金集团党委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充分发挥制度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建章立制176项,其中集团层面建章立制16项,实实在在破解一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职工切身利益难题。


四、“行”字见行见效勇担央企职责使命


  中国黄金集团党委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产,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以敢字打头,以干字为要,用实的举措、硬的办法解决企业发展事、基层困难事和员工关心事。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更加充足。在中国黄金集团党委的高标准谋划和精准督导下,中国黄金集团第一批主题教育开展单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本领、转化为创造性执行的能力,开展中国黄金集团新一轮找矿突破专项工作, 实施《深部矿产资源开发专项计划》等科研项目,谋划开发重大资源项目,开展区域矿产资源整合,山东纱岭金矿项目四条千米竖井全部实现落底,创造亚洲最深金矿井纪录,中原矿业夜长坪钼矿勘探工程暨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成为我国又一个战略性钼资源基地。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加稳固。聚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与河北、辽宁、广东、湖北、中南大学等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重点高校战略合作,围绕产业链全方位推进合作项目落地。纵深推进


业务布局优化,平台企业立足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积极向培育钻石等新消费领域进军,谋划打造新型科创基地,有效提升市场化运转水平。


  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聚焦贵金属高性能催化剂等重点技术加大科研力度,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督促企业加强危废管理、粉尘管理、生态修复等工作,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持续抓好干部选拔配备,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金科创基地、上海黄金大厦、省公司平台等深化改革试验点,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目前,第二批主题教育已经启动,中国黄金集团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巩固拓展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有序开展,把主题教育激发的奋斗精神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凝心铸魂勇担当 实干笃行建新功


龙煤集团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综述


20XX1012日)


  这是一次砥砺忠诚、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精神大洗礼,也是一次提升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大检验,更是一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大解放。


  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龙煤集团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重点措施,在全面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重要要求上见行见效,在推动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6个方面突出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凝心聚力建设现代化新龙煤的实际行动。


  牢记嘱托闯新路,感恩奋进建新功。龙煤集团作为全省第一批主题教育单位,坚持学习打头、调研开路、实干开局整体融合,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有机统一,谋划在先、督促靠前、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政策问答、案例推演、典型解剖综合运用,旗帜鲜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在省委主题教育第二十一巡回指导组组织开展的随机测评中,龙煤集团主题教育工作一次性通过评估验收。省委主题教育第二十一巡回指导组反馈评估结果时,对龙煤集团主题教育工作在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整改整治突出问题、党员干部群众满意程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基本实现了目标任务,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较高,评价结果为“优秀”。


  “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集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着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龙煤集团党委书记、龙煤集团党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王佳喜在龙煤集团主题教育总结会议上强调。


一、宣传有力全面营造主题教育浓厚氛围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龙煤集团突出宣传引领作用,多措并举、多点发力, 全力营造主题教育浓厚氛围。


  龙煤集团率先召开启动会议,一时间,集团上下紧跟集团工作节奏,迅速进行安排部署,加力推进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做。龙煤集团党委宣传部聚焦主题教育总要求、总目标,在全集团范围内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在龙煤” 微视频系列新闻大赛,精心设计“我是劳模,我出彩!”


  “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党”“真办事办实事”“我的龙煤我的家”等八个特色系列主题,生动、鲜活、直观、有效地讲述矿工故事、矿区故事、龙煤故事, 传播龙煤正能量,树立新时代新龙煤社会新形象。鸡西矿业公司在矿区电视台、矿工报社、微信公众号分别开办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专题专栏,对主题教育工作动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报道;鹤岗矿业公司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及时跟进转发相关学习资料信息,刊登主题教育新闻稿件; 双鸭山矿业公司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宣传宣讲,统一编发宣传标语,通过宣传栏、电子屏和条幅等820多个阵地宣传造势,开办专版专栏,实时刊播转发主题教育新闻报道,组织党的二十大代表李凤明开展线上线下宣讲5次、基层党支部书记跟三班宣讲680多次、百名金牌宣传员深入区队宣讲290多次;七台河矿业公司创新宣传贯彻方式,全面建立“班前学习小讲堂”“黑哥们小课堂”“井下矿车小学堂”等学习载体,着力推动主题教育宣传贯彻全覆盖;物流公司建设文化长廊,更新宣传板内容,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主要宣传阵地开设主题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党建读本专栏,同时采取建立微信学习群、大屏幕滚动播放等方式,使全体党员、干部能够更加直观地接受主题教育的熏陶;矿建公司编印下发《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五色”挂图工作推进表》,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了方便。


  各种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学习宣传活动全面开展,使主题教育走进矿区、走进车间、走进段队、走进班组,真正融入广大党员、干部心中。


二、学在深处在统一思想中筑牢信仰之基


思想理论学透,信仰才能坚定,方向才能正确。


  416日,龙煤集团领导干部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开班,为全集团开展主题教育带了好头、作了示范、立了标杆。


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坚持知行合一、


学以致用,坚持立足岗位、联系实际,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王佳喜在读书班上强调。


  主题教育中,龙煤集团把“学思想”摆在首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努力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龙煤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也纷纷按照“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要求,为全集团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示范打样,教育和引导全集团党员领导干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全面系统掌握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自觉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企业安全生产、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等各项工作,解决企业新一轮深化改革、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新时代现代化新龙煤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聚焦政治领航强学风。龙煤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参加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研讨。先后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次,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8次,做到了学习资料必读书籍逐篇学,A总书记关于煤炭领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融合学。权属各公司、基层各单位充分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班前班后会等阵地,“报、台、网、微”等媒体,邀请专家专题辅导等形式,把学习延伸到井区车间、段队班组,全集团共召开“三会一课”、主题党日6000余次,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主题活动4500余次,组织青年、离退休党员学习6944人次,龙煤“学习兴矿”平台每天8.3万人在线学习。


  聚焦思想启航提能力。全集团党员干部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 龙煤集团两级班子每月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形成研讨材料640余篇,提 升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


  在充分学习研讨的基础上,龙煤集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科学选定党课题目, 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体会,突出思想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实践性,撰写专题党课讲稿,先后开展讲党课活动1876次,辐射覆盖党员干部9万余人次,全面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聚焦战略导航明方向。龙煤集团立足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确立了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工作思路和建设“区域一流、行业一流、全国一流”现代化企业目标,明确了多出煤、开发市场、调结构、降成本“四件大事”,全力夯基础、上标准、抓长远、促发展,稳固了东北地区煤炭企业领先地位。


三、盯在要处在调查研究中理清工作思路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龙煤集团各级领导干部按照“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的重要指示要求,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引导和推动全集团大兴务实调研之风。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龙煤集团各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走基层、到井下、进现场、察实情、出实招、解难题,调查研究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诸多事关企业长远发展问题,在与基层干部职工的一问一答中,进一步明晰了工作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


  科学选题。龙煤集团领导班子按照全省大调研活动明确的12个方面重点内容,聚焦实施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企业改革、提升安全管理和本质安全水平等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性根本性问题,紧密联系集团实际,制定了“察企情、谋良策、破难题、促发展”调研方案,科学选定8个调研课题,组成调研专班抓推进,精心组织实施重落实。


  精准破题。龙煤集团领导班子同志牢固树立“基层有真经、答案在现场” 的理念,采取“四不两直”“解剖麻雀”“专项督查”等方式,持续深入基层煤矿井下、项目建设等现场,开展专题调研83次。鸡西矿业公司中级副职以上党员干部深入现场调研507次,形成调研报告470篇,拿出真招实举,现场破解难题。


  实干答题。在全面把握上情、吃透下情基础上,龙煤集团两级领导班子同志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先后开展“走流程、办实事”3546人次,现场解决问题3466项,建立调研成果转化清单218份,督查回访584次。4月份以来,集团制定“保产量、调结构、降成本”等举措,采取“四个不降、一停止、一取消”等措施,顶住了煤炭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保证了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职工工资正常发放,利润、缴税位列省属国有企业第一位,为全省经济稳增长作出贡献。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在调查研究中加深理解,把调查研究的过程转变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增进同基层干部职工感情的过程,成为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


四、改在真处在检视整改中破解发展难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创新的起点、发展的动力。


  主题教育中,龙煤集团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广大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向细处发力查摆问题。对标对表6个方面重点,系统梳理上级党组织和龙煤集团党委巡视巡察、考核、审计以及纪检监督发现的问题,广泛下发调查问卷, 征求意见建议896条,形成集团层面问题清单11项,制定整改措施156项;权属各公司层面问题清单136项,制定整改措施1954项。


  向深处发力推进整改。龙煤集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推动问题整改整治,综合运用“四个体系”闭环落实机制,动态完善问题整改清单台账,确保全面清底、全面整改、全面规范。针对整改整治中的问题,龙煤集团领导班子认真开展党性分析,从政治、思想、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 找准问题症结,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推动列入台账的11项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全部销号。


  向严处发力强化整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认真梳理和完善制度,先后制发了《龙煤集团从严干部管理工作规定》《关于加强成本管控的指导意见》《应对市场风险从严管理若干规定》等制度规范,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效能。能源投资集团党委将主题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先后修改并通过了《公司章程》,制定《“两会一层”规范运作办法》《龙煤能投公司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等制度50余个,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效能。


五、干在实处在知行合一中彰显龙煤特色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看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工作的成效怎么样。“我们要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全面强化安全生产、改革攻坚、智能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用系统观念、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王佳喜这样强调。


  龙煤集团紧扣担当全省煤炭保供“压舱石”、能源开发“主力军”和“全力打造行业先进、区域一流的现代化能源企业集团”任务目标,确定了做强做优做大煤炭主业、煤矿“四化”建设、非煤产业发展等6个方面、297项攻坚任


务。


  智能建设见成效。今年以来,全集团新建智能化综采、综掘工作面7个,完成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39项,累计建成国家、省级智能化示范矿井5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1处,65%井下辅助系统实现无人化,建成全省第一个智能化洗煤厂, 实现由传统能源型企业向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企业转变,“四化”矿山建设处于东北领先地位。


  改革攻坚见成效。龙煤集团先后召开3次改革攻坚推进会议,两级班子带头挂点包保推动重点改革任务,部署落实改革任务,制定完善新一轮改革方案, 确定8个方面、30项工作任务。按照“六定一强化”改革要求,龙煤集团总部机关以上率下,精减管理人员编制24个。


  长远发展见成效。龙煤集团持续加快推进在建、改扩建、升级改造矿井等煤矿项目建设,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 矿区光伏、风电发电项目稳步推进,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为企业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办实事、解民忧见成效。逐级建立民生项目清单,充分运用“浦江经验” 开展下访接访,集团领导班子接访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点31次,解决群众反映急难愁盼问题36个。出台职工工资兜底保障政策,大力开展“进百姓门、知千家情、暖万人心”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全集团党员干部“一帮一、多帮一” 结帮扶对子708对,走访慰问职工258名。先后投入528万元,完成改善班前学习室、洗浴条件等实事205项,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职工群众心坎上。


  龙煤集团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通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出政治忠诚、学出理想信念、学出责任担当,要深入贯彻落实“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重要要求,勇担时代重任,践行“国之大者”,坚持团结奋斗,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确保付诸行动, 见之于成效,造福于人民,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努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大有可为。龙煤集团将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敢


闯敢干加实干,把各项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加快建设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的新时代现代化新龙煤,为龙江全面振兴作出龙煤新贡献。


以廉养企正风气


常德市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综述


20XX108日)


  今年以来,常德市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紧紧围绕“清廉国企”创建目标,认真谋划,周密部署,以“强化政治建设、突出组织引领、创新体制机制、严格监督问责、培育廉洁文化”为主要抓手,把“清”和“廉” 的要求贯穿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落实到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持续把清廉国企建设成果转化为引领力、保障力、生产力,以清风正企风,用正气作保障, 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安全的发展环境。


强化政治建设


把准全面建设清廉国企的方向


  坚持“国企姓党”,进一步完善《公司章程》,把“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写入公司章程,严格执行党委前置程序,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切实发挥党委在企业发展中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和个人自学“三级联动”学习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清正廉洁作为政治操守、做人底线和敢于担当的底气根基。


突出组织引领


压实全面建设清廉国企的政治责任


  公司党委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主动扛牢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把清廉国企建设列入20XX年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内容,与深化国企改革、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成立了清廉国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班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清廉市政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加强政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党内监督、培育廉洁文化”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形成了17项清廉国企建设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最终实现“营造清明政治生态、厘清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培育清正担当干部、构建清风干事环境、弘扬崇廉尚廉文化”五个创建目标。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协调监督、责任部室具体落实”的整体联动创建格局。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将清廉国企建设纳入公司季度绩效考核指标,与员工的工资挂钩,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多次召开党委会议、总经理办公会专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


作以及清廉国企建设进行再安排、再落实,通报清廉国企建设重点工作进展, 推进工作落实。


创新体制机制


带动全面建设清廉国企走深走实


  推进制度护“廉”。紧盯关键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完善和细化公司“管人、管财、管物”的工作程序和审批流程,20XX年修定完善包括《接待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在内的制度4项,修正条文25条,制定了《关于工程竞价比选项目招标控制价确定办法》《材料管理办法》等3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公司运营管理,拧紧了全员廉洁自律总阀门,为清廉国企建设固本强基。严格制度执行,敢于较真碰硬。公司开展以巡察整改回头看、大宗物资采购、重大资金审批为重点的财务检查,形成财务检查报告,对“三重一大” 不规范、竞价比选不到位、财务凭证不完整等情况予以披露,并指导督促整改到位。


  因地制宜创“廉”。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设与清廉国企建设融合,打造试点,标杆引领,抓重点带全局,抓局部带整体,努力形成重点推进、全面共建的清廉创建大格局。综合党支部争创清廉示范支部,开展“清廉讲堂”“廉洁谈心谈话”“建立廉政档案”“廉洁文化进一线”等系列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到廉政风险排查到一线,建章立制推进到一线,清廉教育开展到一线, 廉洁文化阵地到一线;沅通支部打造“出淤泥而不染,做清廉市政人”为主题的清廉示范车间,廉政标语上墙,设立廉洁举报箱,发放廉洁宣传手册,梳理排查清淤维护廉洁风险点,严惩清淤过程中“索拿卡要”、私接排水等行为。瑞安支部争建“清廉示范维护班组”,突出正面引导,将廉洁教育纳入每周班组例会,着重在板材管理、维护质量、管理高效下做文章,建立员工清廉负面清单,把人行道维护班组建成干事干净、办事合规、管理规范、廉洁高效的清廉班组。中辉支部争创“清廉示范工地”,开展廉洁项目谈话、设置项目廉洁公示牌,项目廉洁图书角、签订《廉洁承诺书》,围绕项目管理、材料采购、业务接待、资金拨付、项目结算等五个廉政风险重点领域,公司纪委开展以查决策程序、查执行过程、查实证资料、查合同签订、查付款手续为主要内容的排查活动,推动形成“主动承诺、过程监督、问题提醒、整改反馈、跟踪回访” 的全链条监督闭环。


抓好整治促“廉”。今年公司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利、靠企吃企、


工程领域专项治理、“镜鉴”以案促改以案明纪、纪检监察干部教育整顿、“两带头五整治”等专项整治,在靠企吃企专项整治自查自纠中,27人主动说明了问题,发现问题32个,党纪政纪处分4人;“镜鉴”以案促改中,强化“身边事” 的震慑效果,召开党员大会宣读公司中辉案件的处分决定,严肃指出违纪人员所违反的党纪党规,将纪法惩处“一张纸”变成纪法教育的“一堂课”。针对专项整治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公司纪委从源头上逐项摸排监管盲点、制度漏洞, 构建起“专项治理—分类整改—源头治理—举一反三”的工作机制,倒逼制度笼子“再扎紧”“再织密”,有效推动整治效能转化为公司治理优势。


严格监督问责


保障全面建设清廉国企落地见效


  切实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重点做好“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履行一岗双责、“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末位表态”执行情况的监督,始终保持对“七个有之”的高度警觉, 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落实日常监督。聚焦工程项目,在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设备购买、咨询服务、劳务服务等廉政风险易发多发的环节深化“嵌入式”监督,纪检全程监督竞价比选30余次,确保比选公开、公平、公正,不断增强监督实效。督促专项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对于20XX年审计整改中指出的20余项问题,坚持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并重,实行清单管理,确保整改任务不落项;严格质量标准,确保整改成效不打折;按进度落实责任,确保整改工作不拖延,整改率100%;开展常态化的作风纪律督查和重大事项跟踪督办,以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为重点,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突出问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其中20XX4 人次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人次被公司通报批评,2人次被公司纪委约谈,2人次被责令书面检查。此外,公司重点围绕元旦、五一、中秋等关键时间节点发送廉洁短信提醒,开展节中、节后检查,强化执纪问责,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制度防线。


培育廉洁文化


促进全面建设清廉国企化风成俗


  公司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工作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打造“严于律己树正气,齐心协力谋发展”廉洁文化建设品牌。通过讲廉政微党课、


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洁文化走廊、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廉洁谈话、举办廉洁书法比赛等多种形式筑牢廉洁思想根基。积极开展廉洁文化“进家庭” 活动,举办“团团圆圆、家庭助廉”主题活动,向党员干部及家属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110余份,发放家风清廉书籍124册,邀请家属代表交流心得,并观看《家风警示录》反腐警示片,开展了廉政家访10余次,充分发挥家庭在促廉助廉中的积极作用,将廉政教育延伸到党员领导干部家庭和“八小时外”。着力在廉洁文化宣传阵地上下功夫,以崇廉尚洁格言警句、清廉诗句、廉洁小故事等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打造多元化廉洁文化宣传阵地,让清廉之花在办公区域、施工现场、党员活动室、生产基地等场所“绽放”。建成廉政图书角6个、发放廉洁口袋书110余册、设置7个廉政主题宣传栏,充分挖掘企业的宣传资源, 宣传解读清廉国企建设重要意义,及时发布清廉建设的工作动态,为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下一步,公司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风建设, 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与企业改革、企业的治理有机融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风清气正的优良作风助推企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