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选调札记汇编(24篇)




选调札记:让青春在基层一路“生花”


蝉鸣始,半夏生”。蝉鸣声声,稻浪涟漪,夏天的脚步已悄然而至。不知不觉,这已是到村任职的第二个夏天。从“新增耕地”到撂荒地整治,从合医征收到信访化解,桩桩件件让我对金鸡村的村情民意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这里的淳朴民风、乡土人情亦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两年来,脚踏泥土芬芳,眼观农村百态,手绘选调笔记,我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青春之花在火热实践中尽情绽放。

知全貌,辨症结,以“庖丁解牛”之韧劲攻坚克难,让拼搏之花在基层恣意绽放。“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一茬接一茬的工作编织出驻村好光景。前不久,村里在开展撂荒地整治时遇到难题,在这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需要整治的地块之多、分散之广,让村里干部一时“抓耳挠腮”。高温中、烈日下、风雨里,手持平板电脑的我与村干部们奔波在田间地头、大山深处,对这32个地块逐一实地查看,做到“胸中有数”,清晰找出症结,逐个攻破难题。不断增加的汽车里程数、日渐黝黑的皮肤、沾满泥土的运动鞋见证着我的成长。看到绿油油的庄稼从地里探出“脑袋”,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我的青春之花在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中悄然绽放。

暖民心,送服务,以“时不我待”之紧迫排忧解难,让奉献之花在基层傲然挺立。“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一件件利民小事汇聚成驻村的珍贵记忆。“小宋书记,我家的灯一闪一闪的,我也不晓得哪里出了问题,你能帮忙处理吗?”组里唐大娘着急忙慌打来电话。唐大娘今年七十多岁,儿子在外务工,她独自居住在老家的木房,每次下组,我都会去家里看看她。我立即与供电所的同事一道去现场查看,经过排查,立马进行了维修。灯再次亮起的时候,唐大娘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她紧握着我的双手连连道谢……“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桩桩平凡的小事亦可温暖群众的心。我的青春之花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之忧中愈发绚烂。

聚合力,破难题,以“解剖麻雀”之细腻寻根问脉,让实干之花在基层自由舒展。“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基层啃下的每一块“硬骨头”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六井组是我在村里的包保联系组。今年四月,河道治理项目顺利在本组区域内启动。随着时间推移,农忙季节拉开序幕,河道治理与栽秧育苗形成明显冲突,河道拓宽与占地平衡矛盾凸显,组里群众反映问题接踵而至,如何有效化解纠纷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一开始我恰似丈二和尚,完全摸不着头脑。我便主动向村里的老同志们请教学习,经常去到组里“刨根问底”,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在你来我往一来二去的积累中,新老同志齐上阵,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个项目也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看着图纸上的规划一点点变成现实,看着老百姓一点点舒展的面容,我想我收获的不仅是干事能力,更是心中的坚定与毅力。驻村近两年,步履不停、笔耕不辍奔走基层一线,收获满满。在真抓实干中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响应,我的青春之花在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中愈发坚韧。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基层是青年成长的“沃土”,我将继续撸起袖子、俯下身子躬耕于此,脚步不停,奋斗不止,在基层绽放属于我的青春之花。





选调札记:我的选调路上的“三字口诀”


把心安在这,这就是你的家。”和村书记见面简单寒暄和自我介绍后,这是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时间眨眼一瞬,马上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南村镇吴家营村快两年了,回望来时路,还时常热泪盈眶,感激于自己受到许多好的指导、鼓励和充盈的爱,也同时庆幸自己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物,决定坚定地走下去。一路摸爬滚打,一路向下扎根,渐渐地,在繁忙的基层事务中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步调的“三字口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工作之基当立在一个“学”字。还记得刚到村时被书记向村民介绍时害羞红到耳根子的懵懂模样。为尽快适应岗位,我主动学习村里方言,坚持在多看、多思、多悟、多学上下功夫。“看”面对百姓矛盾纠纷如何妥善处理,“思”面对上级通知要求如何严格落实,“悟”面对纷繁基层工作如何自我提高,“学”面对群众急难愁盼如何有效解决,自觉做到在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解”,把工作实践当成“练就铁肩膀”的“大课堂”。面对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新挑战,保持求知若渴的“学习饥饿感”,加强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感”,拿出掷地有声的“工作踏实感”,不断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潜心修炼过硬本领,才能将工作做得得心应手。

纸上终觉浅,绝知要躬行,漫长事业当突出一个“做”字。工作以来有两个瞬间我至今难忘,一是农村党员排查工作时,每份审查表签上自己名字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沉甸甸的一份责任。面对在学生时代基本没碰过的党建基本知识,我一遍遍翻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一次次问询党建工作老前辈,等到一轮轮档案审查下来,把控时间节点,主观材料符合时政要求,这些入党流程我已经熟稔于心。二是在录入全民医保信息工作时,当我核查完第3045个社区居民的医保信息后点击保存的时刻。我长舒一口气,这是考验眼力与耐心的工作。我常常跟一起工作的香琴姐打趣说,“这辈子还没认识过这么多姓吴的人,吴家营是诚不我欺!”当然工作难免失误,对于五个“吴雨桐”,我还是将此雨桐信息放在彼雨桐的家庭户里了,好在二次核查时及时纠正。过了很久再回头看,这两个时刻像极了我生活的缩影,我在这样的日子里坚持着“做对的事情。”感念自己一路走来的每一步,好像都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在犯错、复盘、改错、长舒一口气的过程中学习成长。

百姓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民服务当饱含一个“情”字。基层的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年轻干部要懂得“群众心中有杆秤”的道理,以百姓的认可为最大的追求,以人民的口碑为最大的褒奖。我看过寒冷冬天核酸检测时徐徐升起的一轮新日,也看过炎炎夏日人口排查到不容错过的皎洁月亮。我感受过在暴雨过后淌着水一户一户查看村民房屋受损情况的吃力,也感受过在麦收后骑着车在麦田细数一垄一垄笑靥的喜悦。我感受过春节前夕村里孤寡老人满眼里的心酸苦楚。也感受过村民添丁进喜来上户口开信时洋溢的甜蜜幸福。作为一名青年选调生,生而为民,就应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我们的实践基点,牢记为民初心,厚植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与人民同频共振。将功夫心思做进群众期盼、做进人民心坎里,只有把工作重点放在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事情上,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工作答卷。




选调札记:我向书记取“兴村真经”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夏日悠悠晴空日,国情调研正当时。在县委组织的安排之下,我来到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花冲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国情调研之旅。初来村里,就被花冲的美景所吸引。蓝天清澈,白云悠然,清风徐徐,流水潺潺。平坦的水泥路穿村而过,向远方延伸,不见踪影,或盘山而上,直上云端;青砖红瓦的新房矗立在道路两旁,整齐排列,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很难想象在二十多年前,这还是一个偏远穷困的“负债村”,在村书记精心治理之下变成了一个和谐富丽的“画中村”。而我此行的目的便是向村书记取得治村的“真经”,从而领悟“兴村之道”。

第一本“真经”:树立“治村如治家”的治村理念。

要把一个村当成一个家来经营。”与花冲村舒书记谈心之时,这是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记在了笔记本上,也刻在了心里。舒书记于1997年回到花冲村,2000年担任村书记,当时的花冲村一贫如洗,还负债一万七千多块钱。就这样他从“负值”起步,在花冲村一待便是二十多年,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花冲村也从“负债村”变成了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00万元的“经济强村”。“治村如治家”就要真正把村当成自己家,真心把村民当成自己的家人。舒书记也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诺言。他默默扎根基层26年,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村级事业”。这二十多年来,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村里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晨光熹微,他便来到村里,开启他忙碌的一天,烧开水、扫地、擦灰这些小事他也乐而为之,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化解矛盾等事务他都亲力亲为,直到暮色四合他才回到家中休息。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将汲取舒书记身上“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树立“治村如治家”的治村理念,身入基层、深入群众,用真情换取群众真心,把“小我”融入“大村”,扎扎实实地做好群众交办的每一件小事,用“小事情”成就乡村振兴的“大事业”。

第二本“真经”:把握“因地制宜”的富村良方。

要改变村子贫困的状态,我想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重造花冲茶厂。”花冲村坡地较多,雨水充足,云雾缭绕。一直以来有种茶的历史,但村里的老茶园,在没有科学的管理之下,早已荒芜。舒书记立足于村情实际,想要重振茶产业,改变村子贫困的状态。在资金短缺的情形下,他厚着头皮,一趟一趟地往县里、市里、省里跑,筹集项目资金。他说,“我不知道我能为村里争取多少资金,但我能做的就是努力与政府沟通,坚持把茶产业振兴起来。”在他的努力之下,筹集到了项目资金,茶厂顺利完工,然后以土地流转、茶厂承包的形式,将茶厂承包给本地种茶大户,每年收取租金,同时鼓励全体村民,集资入股,人人参与、人人分红。如今,花冲形成“三大基地三大茶厂”,即绿茶基地1260亩、白茶基地600亩、黄茶基地300亩,花冲茗茶加工厂、白茶加工厂、夏秋茶加工厂。每到春和景明之时,走进花冲茶场,便能切身感受到“雀鸣杨柳岸、客醉花冲茶”的茶香浓情。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当向舒书记学习“因地制宜”的富村良方,针对不同的村情实际,要善于“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情施策,立足于本地的资源禀赋,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品牌。

第三本“真经”:掌握“亲情招商引凤来”的强村秘笈。

别的村做不成,我花冲村做得成!”这是舒书记在面对村民的质疑时,立下了做事干事的决心。在舒书记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之下,花冲村终于打响了“茶产业”这张特色招牌。在村里的农业越来越兴旺之际,舒书记又在想其他强村的“新路子”,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舒书记是一个敢想敢为又善做善成的人,当时政府提倡亲情招商,他脑海里便有了主意。他想到他家有个亲戚在深圳做锂电池销售,或许可以将他引回来。他连跑了深圳三趟,终于将人请了回来,在花冲村发展工业。当时许多村民纷纷提出质疑,“工业是大城市搞的事情,我们小乡村根本行不通”“咱们村里搞工业不可能的”。在面对大家的质疑时,舒书记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说,“工业的经济效益远比农业来的高效,不管别人理不理解,首先我要冲在第一个。”于是他东挪西借60万块钱,第一个入股,其他几个村民也选择相信书记“做事必成”,纷纷投资,顺利解决建厂的资金问题。但是在一个小山村建立一个工厂,远没有那么简单,但他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就这样凭着干事的决心“过五关斩六将”,第一个锂电池厂落地花冲村。工厂的顺利运作,直接解决了村民的在家门口就业的难题,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如今,锂电池厂已经成为规上企业,20XX年销售额突破了7300万元,花冲村的村集体经济也跑出了“加速度“,年纯收入达100万元。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当汲取舒书记身上“敢为人先、善做善成”的精神力量,掌握 “亲情招商引凤来”的强村秘笈,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善于寻找“新路子”,不能固步自封,要坚持守正创新,同时要有事不避难的勇气和决心,方能富农强村。




选调札记:吾心扎根处 他乡亦故乡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到村工作已有大半年时光,从初来乍到的彷徨无措,到渐入佳境的入乡随俗,再到坚定扎根的憧憬满怀……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迅速成长转变着。

用“乡里话”、讲“乡里事”,才能为民“办实事”。

工作之初,我首先就遇到了“语言关”这个难题。初来乍到,由于方言差异,群众的日常交流对我来说不亚于“加密通话”。基本沟通都很困难,更别说宣传政策了。因此,我第一次宣讲党课的场面非常尴尬,不仅全程普通话,准备的发言稿学生气也很重,结果群众有的听得昏昏欲睡,有的听得很不耐烦,有的领过宣讲手册和小礼品便中途离席。结束后我感到有些挫败和无可奈何。但非常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两位良师,我们村的党委书记和党建专员。

村书记安慰我道,“你准备得挺认真,但你也看到咱们村里老党员多,说得太书本了他们不愿听。下次我上一节,你看看就明白了。”见识了书记上的党课后,我才明白什么是乡亲们“爱听的话”——原来,你要讲党的理论,就不能只讲党的理论,你要讲党员老兵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故事,你要讲解放战争时期六次解放亳县城的故事,你要讲种粮大户捐钱捐物支持抗疫的故事;你要讲党的好政策,就不能只讲政策,不能长篇大论念文件,而要着重讲讲政策能给咱老百姓具体带来什么好处,是发钱?发物?教技术?还是做生意借贷更方便?村书记的党课,更给我上了一节生动鲜活的群众工作方法课。

另一位良师是我们村党建专员。在第一次讲党课之后,我“痛定思痛”,决心更快说好“乡里话”,便主动请教“公认”方言说得最地道的党建专员平时多“考考我”。终于,在最近一次“村规民约进赵桥”的宣讲活动中,我已经能操着一口还有些蹩脚的方言进行宣讲了,并且还邀请了一名村里的民间曲艺爱好者,把村规民约编成快板书说唱,反响果然非常好。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民间说唱明星吧。

勤“走村头”、常“串户头”,才能民情“上案头”。

谯城区为了全面了解民情民意,开展特色调研活动,“四季菜单·暖心走访”,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具体举措。所谓“四季”,正是每季度第一个月抽出几天时间,由每名村民小组长分别包户,确保不落一户、全面走访。区里还定期进行抽查式的督察回访,确保走访不流于形式,不沦为电话走访。我也很自然地将国情调研任务和区里这项重要工作结合在一起。

起初我发现大家多是清早六点半开始走访,九点多就回到村部了,中午十一点到一点间安排走访,下午更是四点多以后才出去走访。刚开始我不理解,甚至还以为是村干部们想偷懒。后来党建专员给我解释我才明白,工作日只有这些时间村民在家,其他时间或出门干活、或接送孩子上学,年纪大的村民又没有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上门也会跑空。

由此可见,村里的工作存在特殊性,时间地点都十分灵活,必须悉心观察摸清规律,方能更好地提高效率。走访中我也从一开始只会按照提纲上机械地提问,到现在已经能用不太正宗的亳州话和老乡拉上几句家常,问问孩子在哪上学?家里种了什么地?子女经常回来吗?只有这样全面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群众的迫切需求,才能把握问题导向,落实问题整改,真正写好国情调研报告。

事“交我手”、要“有一手”,才能当好“多面手”。

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村工作,很多时候并没有固定具体的分工。但只要事交我手,就必须扛得起来。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接到拍摄电教片任务时的场景,当时的我毫无经验,要在短时间内拍出五分钟的电教宣传片,有限的经费也只能请一位摄影师来帮忙拍摄剪辑,至于前期的题材选择、脚本设计等都要自己完成。尽管心里没底,但是既然接下了任务,就没有退缩可言,更不能应付了事。于是我开始寻找各类电教短片、乡村主题纪录片来学习,又学习了解拍摄脚本的写作,对话、动作、旁白、字幕等设计,短短一个周末、从零开始,人的潜力果然是无穷的,虽然专业程度和我们这几天学习的优秀宣传片差距很大,但是总算有了雏形。

我们拍摄的是赵桥村优秀青年党员、九零后“新农人”返乡创业的故事。他作为一个合作社的负责人,工作非常繁忙,但也想抓住这个宣传自家农机合作社的机会,抽出半天积极配合拍摄。但六月份毕竟是小麦抢收的农忙时节,为了不耽误抢收进度,我和同事商量,尽可能将大部分的情景都放到田间地头。尽管这个过程中,和群众、和摄影师沟通拍摄,都是前所未有的经历,但是最后看到拍摄成品中,金黄的麦田、繁忙的农机、乡亲们洋溢着笑容的脸庞……其中的忐忑、焦虑、辛苦,都被冲淡了。这是我到村工作后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是“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总之,就是在这些大事小情中,我渐渐听懂了赵桥,看清了赵桥,融入了赵桥……还有许多选调生小伙伴们,都并不在自己的家乡驻村工作,但我明白,大家一定也和我一样,愿意把美好的青春奉献给这片火热的土地,辛勤工作、播撒汗水、茁壮成长,让他乡变成故乡。




选调札记:乡土作笔 时光为砚 深描红色青春


近日在村中徒步,四野可见草木丰茂,藕塘正值丰收时候,莲叶硕如雨盖,到处都被夏日独有的绿意泼染。见到此景,我才恍然发觉,又是盛夏了。这是我在村历经的第二个夏天。真正投身基层工作后,我便对时间的流逝失去了实感,所幸终日乾乾,那些未曾虚度的时光都已沉淀下来,堆叠成一方时光的砚台,只等合适的契机,研墨落笔,细绘深描,将所思所感从胸中尽吐。

这个合适的契机在上周最终出现,我有幸参加全省到村任职选调生示范培训班。再临组织干部学院,距初任培训已过去近两年时间。昨日之青春迸发尚在眼前,今时今日却只觉得这里多了许多沉静的气韵。我不禁思索,基层历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日课后,抬眸间,望见镌刻石上的“忠诚干净担当”六字,在时间流逝中堆叠的思感终于在此刻勃发,泼墨出与人民群众血脉交织的鲜红底色。

乡土青春的底色是柔软的“忠诚红”。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格,也是熔铸于百年大党内在血脉的精神特质。几日间学习,我也思索,身在基层,对党绝对忠诚究竟落于何处。我深知,那绝非落在纸面空谈,可心中答案又始终隔着一层薄纱,不够明朗。直到一日晚间,听到省委党校教授关于“群众工作方法”的讲座,方才豁然开朗。忠诚落于人民。我想到几日前走访困难群众,碰到一位独居老人。她头发已全白,身形枯小,像是一株瘦落弯曲的藤上挂着几片稀疏的残云。我扶着她的手臂不敢用力,害怕稍有不慎,她便从我指尖破碎滑落了。在将一些生活物资送进老屋时,我听见老人略显浑浊的声音:“多亏了你们,要不是共产党,我早就……”是了,对党忠诚,便是忠于人民;忠于人民,亦是忠于自己。扎根乡土,青春的底色此时竟如此柔软,可以托起一个老人易碎的晚年。

乡土青春的底色是纯粹的“干净红”。我深知自身并非美玉,但在课上论及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选调生”,也浅有思索。做一名优秀的选调生,首要便是做一个干净的人。守好廉洁从政的底线尚且只是基本,干净更映照着我们选择成为选调生的理想与初心。基层是最广阔的课堂,也是大染缸,纷繁的事务,错综的关系,桩桩件件,扰人心绪。身在基层,我常自省,叩问内心,走过的每一步道路是否仍旧笔直。我始终明白,人一旦失了纯粹,便失了分寸,路子一歪,必然会从种成果变成酿苦果。我也坚信,所谓的大染缸,蒙不住青年人的心,遮不住青年人的眼。扎根乡土,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干净、纯粹,是无悔于青春,无愧于人民。

乡土青春的底色是热烈的“担当红”。人生之乐事,莫过于同侪论道。一日晚间,有幸与众位选调生朋友交流到村体会。立于干部生涯的起点,亦是服务群众的起点,我们都只刚刚扣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交谈间气氛热烈。大到修路架桥、农田改造,小至防骗宣传、纠纷调解,基层工作的成就与心酸在三言两语间淋漓尽显。“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缺少工作经验,是青年人最通常的短板,可也正是青春的冲劲与干劲,能够最有效将短板补齐。“更敢和群众交流了,更敢提出意见建议了,面对困难更敢迎头而上了……”一个个“敢”字,将散落在全省各地的选调生们串联了起来,成了基层生活最鲜明的标记。字字句句,交织出攻坚克难的青春气概,彰显了底色热烈的青年担当。

是啊,乡土作笔,时光为砚,深描“忠诚干净担当”的青春底色,如此方是选调无悔青春路,点点红色藏在心。




选调札记:过去不足惜 但使村振兴


xxx日,在一个艳阳高照的重阳佳节,我回到了贵州省黔西市重新镇xx社区,开始了一名选调生的驻村生活。为什么用“回”字,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形容并不适用于我,我的家就在xx社区,能回到自己家乡工作,为家乡的建设出力,为家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xx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我倍感亲切、倍感愉悦。

探村情,悉村貌,做一名驻村合格“调查员”。xx社区是一个很大的社区,在这里生活多年的我并未发现这个社区的幅员辽阔,社区辖16个村民小组,共828户,3386人。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要在一年内走遍整个社区,我倍感责任重大。在走村入户的过程当中,刚开始被狗追、被猫挠、被鹅撵的现象让我心惊胆战,被日晒、被风吹、被雨淋的经历也让我痛哭流涕,群众的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更让我几度崩溃,我甚至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这份职业,是否能胜任这份岗位?时间如白驹过隙,随着驻村一系列工作的逐渐展开,我开始变得游刃有余,能直面“群狗围攻”,开始无惧风吹日晒雨淋,开始在群众的矛盾纠纷中从一开始的“旁观者”变成“话务员”,我发现驻村工作的美妙之处在我的眼前逐一展开,群众的朴实善良给我诸多感动,我好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群众之中了。第一年走遍全村熟悉村情村貌,我认为带来的最大好处其实是心境的变化,心稳了,万事皆有法。

思道路,寻方向,做一名驻村工作经费“规划员”。在每年下拨的驻村工作经费中,对我最为重要的就是8000元的服务群众经费。为了让这笔经费发挥最大用处,我多次走到不同农户家中,从他们口中探听一些必要的民生项目,尽量惠及更多农户。20XX年,因多户群众反映新建房的路不入户,为生产生活带来很大阻碍,我们决定将服务群众经费用于硬化入户路,入户路硬化后,为多户群众解决了通车难的问题,极大提高群众对我工作的满意度,真正理解到,群众的满意度就是我工作的动力。20XX年,因持续干旱问题,我决定将服务群众经费用于改建xx社区降龙一组老水井。在与村支两委同志商议后,我们抽干了井内的水,对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很快发现水满了上来,水流速大。我们当即将此事汇报给包村领导,包村领导实地查看后,当即与会被占耕地的群众商议补偿事宜,同时迅速敲定改建老水井方案,以2.2米乘以2.2米的规格改建原1.2米乘以1.2米的老水井,并为水井加盖,尽量储存更多水量,以保证周边两个小组群众的日常用水,缓解干旱带来的用水困难现状。

树乡风,倡文明,做一名美丽村寨“清洁员”。在村任职期间,xx社区以“我们的节日”为题,分别在春节、元宵、中秋、国庆等节日展开一些接地气活动,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让他们在茶余饭后也能在家欣赏表演。同时会为群众宣讲一些文明村寨常识,宣传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倡导群众爱护身边环境,为建设文明村寨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群众倒放垃圾入桶的文明习惯,积极动员群众参加五美庭院评选活动,宣传美丽人居环境,以家庭的“小美”聚合美丽乡村的“大美”,助推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在村开展文明活动以来,我与村支两委干部鼓励群众一起,沿G212国道线拾捡垃圾二十余次,深入水沙六组、降龙六组等偏远小组拾捡垃圾十余次,并保证垃圾入箱,按规定托运到垃圾清运点。同时,协同村支两委同志开展禁毒宣传行动,到村民家中逐一踩踏罂粟,杜绝罂粟种植,持续巩固平安乡村和法治乡村建设成果。当我穿上红马甲,提着垃圾袋,深入到村寨当中,看着这片因大家不断努力打造出的美丽乡村画卷,我心中充满了浓浓为家乡做贡献的自豪感,为乡村振兴拼搏的使命感。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是因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使他觉得“衣沾不足惜”,而我是因为对乡村振兴早日实现的渴求让我“衣沾不足惜”。小皮鞋换成运动鞋,公主裙在衣柜里蒙尘,白色的鞋子沾满泥土,它们好像都在对我说“过去不足惜,但使村振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选调生没有捷径,只有沉到底沟通、沉下身学习,给双脚绑上“为民实干”的沙袋,把力量加上去沉下来,才能真正走进基层,不断在基层中锻炼脚力,实现人生理想。




选调札记:好像变了 又好像没变


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我总会在脑海中刻画参加工作后的自己。站在沙河边上,望着滔滔河水奔向远方,夕阳映照在水面上,圈圈波纹浮现出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担任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已经两年,“一腔热血”已慢慢转为脚踏实地,“畏首畏尾”也不再存于心底,经过磨砺,现在的自己仿佛“鱼儿钻进了水里”,小曹书记也慢慢熟悉了老百姓的农言地语。

满怀“一腔热血”践初心。记得刚驻村工作的时候,自己一股脑儿地印制了2000张名片,上面写着自己的信息,背面写着“有事找小曹儿”的字样。正巧在摸排冬季取暖“双代”情况的入户走访过程中,我尝试着第一次发了自己的名片,那是一户老人家,正在和老朋友们一起下象棋。他们在接到名片的时候,充满了疑惑,我向老大爷们解释说自己是来村里工作的大队助理,大爷们一听,“呀,是大学生村官儿呗?”“可以这么理解,有嘛事儿大家可以给我打电话,那不是写着电话号码啦,我是给咱村老百姓服务滴。”我笑着回答说。也是在这第一次的发放名片过程中,我给一位老大爷解决了取暖壁挂炉损坏的问题,通过百度给一位老大爷解答了他所遇到的法律问题,留下了我的第一张入户合影,也结识了我的第一位“忘年交”,直到现在,还时不时地给我打电话让我帮他孙子找对象。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一腔热血”不再是“一时热血”,自己的身份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改变。

摒弃“畏首畏尾”悟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初到乡村工作,当时的自己在工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畏首畏尾”,工作方式僵化问题,遇到问题总会优柔寡断。但看着村内支部书记亲自带领支村两委修建村内大路,为了节约资金,亲自动手焊接路灯,为了扩大本村产业知名度,接触新媒体开始直播,没有经验就去外地取经学习,没有设备就自费掏钱购买。我好奇地问王书记:“为什么这么拼命,万一做不成了呢?”王书记说:“我一定要把咱们村搞好,不会的学,不懂的问,只有让老百姓富裕了才是硬道理,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缓慢前进了。”扑下身子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敢于和固定的工作模式作斗争,敢于和落后的发展模式作斗争。工作的思路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改变。

求得“如鱼得水”续初心。两年的驻村工作,多次的走访调研、参观学习,我在慢慢克服“本领恐慌”,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渐享受在乡村工作得到的幸福。席地而坐听取老百姓反映问题,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走进田地了解玉米小麦生长情况,能够熟练地和老百姓交谈种植知识,记得有一次外出调研,我问一位老大爷,“咱们这也是种的马兰一号吗?”老大爷吃惊地说,“呀!你还知道马兰一号呢?”马兰一号是我们这个地区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的品种,具有抗倒伏、抗寒、抗旱、稳产高产等特点。在这驻村的两年里,我融进了乡村这个大家庭,并陪着他们一起慢慢变好,在这里,信访问题解决人性化,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人民群众支持美如画。自己能力的储备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改变。这两年,我,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





选调札记:换个地方继续“蹲苗”


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比较单一,你们是城里来的,掌握的信息比较多,希望在你们的带领下,把我们种的东西卖出去,紧跟时代发展找到我们的致富路……”“最近村里在自发组织修建美丽村庄,我们是阿细酒歌的发源地,如何将这个特色融入村庄建设,你们驻村队员思想新、路子多,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

这是“七一”来临之际,在云南省西一镇大云村委会大云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借党课契机,村民们向新的挂联单位和驻村队员发出的殷切期望。会议室里,大家还在为共建美丽村庄、寻找致富道路积极建言献策,此情此景,我的思绪似乎也被拉回到了20XX年驻村伊始……

按照组织安排,我被派到虹溪镇新桥村委会驻村。初来乍到,面对坐落在半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村委会,我那未来时满怀的雀跃、期待和热血,此刻只剩惶恐、忐忑和紧张了,庆幸的是,热血仍在,初心不改。那些驻村期间的一幕幕、一篇篇,也成为我人生中最为珍贵和温暖的回忆。

一勺蜂蜜”的牵挂。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村里的土地管理员载着我,已经在村里穿梭好几天了,一次次国土“三区三线”卫星图斑举证,都需要用脚步实地丈量。途经一位农户家,几位大爷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家歇脚喝水,“这是我儿子托人给我带的蜂蜜,给你们舀一勺,可甜了!”说话间,一勺拉丝的蜂蜜便舀到了我们的水杯里,伴随着蜂蜜在水里四散溶解开来,我的心也为大爷家越过越甜的日子变得蜜甜蜜甜。回想驻村伊始,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对村情也两眼一抹黑,如今在村里碰到大家都会热情招呼,工作也越来越有激情。作为驻村队员,就要沉下心来,深入群众中去,广泛开展村情民意调研,才能在帮扶工作上接续发力。
一个书包”的温情。陈大哥家中6口人,其和妻子在撑起家中顶梁柱的同时,还需要照顾4个孩子,教育负担较大,20219月,陈大哥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右下肢骨折,属于突发严重困难户。在工作组的帮助下,陈大哥通过土地流转、申请风险防控资金和大病医疗临时救助、综合保险救助等方式,勉强度过家庭危机。驻村工作队走访入户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在开学前夕,为陈大哥家中在上一年级的大儿子送上书包和学习用品,并叮嘱其在新学期来临之际好好学习。只要有空,驻村工作队便会上门看望陈大哥腿脚恢复情况,在一起话家常、谈生产生活和政策党恩。作为驻村选调生,要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把群众当“家人”,及时将党的各项惠民温情政策传递到每家每户,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体现在工作点滴。
一次培训”的触动。农村厕所革命这件事情本身是惠民的实事好事,但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农户不愿改、不会改、无地点改的尴尬局面,为扎实走好农村改厕“最后一公里”,我配合村委会积极疏堵点、破痛点,确保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指导到位。其中便由我负责改厕培训。那是一个不一样的培训,汇报的对象由台下的“教授们”变为各村的“小组长们”;汇报的内容由晦涩难懂的“IPV”“OPV”等专业术语变为“农村厕所建设技术要点”;而汇报的表达方式也由“普通话”变为接地气的“方言”。这是我第一次坐在台上面对这么多乡里乡亲,培训讲授的内容还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虽然课前查阅资料、提前试讲,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然免不了心里打鼓,永远忘不了台下的各位小组长们亲切的微笑、认真听课的脸庞,就是这样一张张朴实、真挚的笑脸,温暖着我,激励我前进。

从来到新桥,到融入新桥、服务新桥,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大舞台上的一员,走过基层的“春夏秋冬”,体会基层的“酸甜苦辣”。如今因为工作调整,来到西一镇大云村,“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坚守初心,写好振兴“新答卷”。





选调札记:时间“酿酒” 余味“成花”


20218月,还未褪去书生气的我,来到祖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安宁静谧的小村庄,担任村党委书记助理一职。星霜荏苒、居诸不息,还记得初来时,整个村子的空气中弥漫着酒糟的香味,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禁问村书记,这酒为何这般香醇啊?“这是我们有名的西坝米酒,要历经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才这般香呢!”村书记立马变身“代言人”,热情洋溢地介绍历史悠久的西坝米酒。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的这句诗总是不期然撞入脑海。时间酿酒,余味成花。初到基层总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格格不入、扎不下去、待不长久。但与群众一次次“面对面”“心贴心”后,逐步适应了环境和身份的双重转变,如酒酿般经过时间沉淀,褪去青涩,余味开花。

在“九次蒸煮”中涵养“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品格。在米酒的酿造工艺中,一共需要反复蒸煮九次,在九次蒸煮中沉淀独一无二的灵气与精华。如同年轻干部要不断修炼“内功”,以学增智,增益其所不能,练就“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斗争本领。驻村两年,我不断向书本学、向前辈学、向榜样学、向群众学,始终保持“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清醒认识,在“桅杆尖头”中洞悉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在“穿荆度棘”中磨砺攻坚克难的本领与技巧,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终于在“九次蒸煮”中,从刚入职时面对工作慌慌张张的“小白”到如今对基层工作有一定了解,能与群众侃侃而谈的“小张妹妹”,学会了“学以致用”战胜“本领恐慌”。

在“八次发酵”中厚植“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情怀。米酒发酵中,微生物与食材水乳交融,共发酵八轮,经历“发酵”过程的米酒,香味更持久,酒体更醇厚,质感更细腻。如此,在青年干部的基层成长之旅中,与群众“相融发酵”的过程至关重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驻村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办好群众最关心、最急迫解决的一件件小事。用心当好“参谋”、用脑为民服务、用身体践行初心使命,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驻村的700多个日日夜夜,我学会了用当地话唠家常,学会了看庄稼长势,学会了查看牛羊生长状态,也学会了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现在走在乡村大道上,群众的一句呼唤:“小张妹妹,进门来喝口水嘛”,我就觉得驻村的辛苦与心酸是值得的。

在“七次取酒”中磨砺“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的能力。酒酿经历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反复酝酿、反复“折腾”,才有七次绚丽多彩的绽放与升华。驻村期间,无论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还是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还是防汛抗旱的“冲锋号”,我都时刻牢记“道虽迩,不行不至”,鼓足“步履不歇、奋斗不止”的干劲,铆足“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拼劲,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基层大考”中永葆“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欲望诱惑中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思想作风,做到行而不辍、砥砺深耕,奋楫笃行、履践致远。两年时间,我与干部群众一道,战胜了疫情,击败了洪水,发展了产业,美化了村庄,我们携手朝着擘画的民权村美好蓝图砥砺前行。

忽而今夏、两年已至,酒香怡人,余味“成花”。我依旧有“青衿离白社,朱绶始言归”的泰然和“此去应多羡,初心尽不违”的决心。驻村之旅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慎终如始。我会继续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基层一线激扬青春、发酵羽化,不负韶华、踔厉奋发,以奋斗姿态与伟大时代“双向奔赴”。




选调札记:那一场相遇


有些相遇是一场意外,有些相遇是命定的缘分。我与基层的相遇便是那一场注定的相遇。一份拟录用名单的公示,我怀揣着梦想,奔向你,投靠你,依赖你,在最美的年华与你相遇,助我成长。

忙碌,与职场“一日”相遇。早晨7点起床,730出门,吃完早餐后,便投入了一天紧张的工作。“这个表麻烦报一下”“10点钟开视频工作会议,请准时参加”“待会我们要参与筹备一场活动,请与我们一起”“刚刚开展的抗洪应急演练的宣传报道尽快写出来,今天要见报”……一项项工作接踵而至,往往这项工作还在推进,那项工作已经“自动找上门”。基层“多面手”的称呼真不是“空穴来风”。不仅仅是镇上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按部就班的工作,还包含村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夏季秸秆禁烧等阶段性工作,感觉自己就像个“陀螺”,哪里需要哪里转。一日的工作虽然忙碌,但随之而来的充实感、满足感,让基层生活很丰盈、滋润。

成长,与另类“美食”相遇。“上次反映的问题你们还没解决,这次你们又来干嘛,都是走形式的,啥用没有。”老百姓对我们的“爱搭不理”“冷嘲热讽”,让我们的工作屡吃“闭门羹”,挫败感十足。“上次你们反映的水质问题,我们已经邀请专家检测了,水没有问题,现在我们全村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以后的水就更干净、更安全、更优质了,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肖书记的一番话让我吃下了“定心丸”。做好群众工作,不是和群众辩驳,也不是和群众唱反调,而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对待群众的问题,一定要据实回答,以理服人,拒喝“半瓶醋”,心贴心、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沟通,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收获,与山水“四季”相遇。大自然的四季变化,让我感受到春日的山花烂漫,烟雾缭绕,宛若仙境,感受到夏季的烈日炎炎,蓝天白云,虫鸣鸟叫,树荫蒲扇,也曾感叹过金秋十月“满城枫叶醉人红,街巷深秋韵味浓”的美景,也曾领略过山腰云海环绕,山顶雾凇成林的天然奇景。群众的笑容、满意如春风一般沁人心脾,群众的抱怨、质疑让人“热”得红脸出汗,群众诉求的解决就是我们期盼的收获,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群众身处四季美景中,围坐一块,在拉家常、聊变化、谈发展中与群众交朋友,了解群众最真实的心声;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既要听夸赞的声音,更要听反对的声音,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席慕蓉曾说,相遇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基层选调生,珍惜每一场相遇,在基层的烟火里洗去浮躁,收获“新生”。




选调札记:驼铃声声伴我行


晨光熹微,阵阵清脆的驼铃声从巍巍阴山和茫茫大漠交汇处传来。xx镇“驼背宣讲队”成员们正前往各边境嘎查进行理论宣讲,途经潮格山、敖包群、蒙古包……这片热土有蓝天白云、繁星低垂,更有丹霞地貌、阴山岩画,还有我和这里“朝夕相处”的近700个日夜。

漫漫征途:坚信沙漠那边是绿洲。

时光荏苒,选调到xx任职已将近两年,工作实践中我慢慢了解到,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边境嘎查,气候干旱、多风少雨、冬季严寒是常态,也是我国沙尘暴主要发源地之一。嘎查两委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探索“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嘎查开展梭梭林建设项目,该项目总面积8000亩,不仅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完成为期十年封禁保护区项目15万亩,项目实施后该地沙尘暴发生频次明显减少,程度较大减轻。每次行走在无垠戈壁,看着这片绿色逐渐扩大,我深刻体会到持续不懈推进三北工程建设,筑牢祖国绿色生态屏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虽然过程漫长而艰辛,但我坚信,心中有信念,心存一片绿洲,我们就能在困境和挫折面前敢于挑战、勇于改变……

戈壁红驼:它总是默默地挺起身躯,负重前行。

xx是“中国戈壁红驼之乡”,也是无数践行“骆驼精神”英雄们的故乡,“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宝音德力格尔、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砚、“天平荣誉勋章”荣誉获得者巴音那木拉……他们扎根乌拉特草原,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经受住了时间、困难以及群众的重重考验。“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榜样的激励,让我更加坚定青春向党扎根基层信念,回味选调这两年,深感基层条件的艰苦、任务的艰巨,但回首来路,在完成每一件为民服务的小事中,都获得极大成就感。既然选择了基层,便只顾风雨兼程,基层干部要继续以戈壁红驼不屈不挠抗拒疾苦的坚韧精神,踏实忠诚任劳任怨的无悔精神,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漠海跋涉: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

走过来时的路,我们党所创造的辉煌历史,正是在无数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中实现的。在xx工作两年,每当我跟随“驼背宣讲队”穿过戈壁大漠,深入边境,看到牧民朋友们住新房、联了网,用上“智慧牧场”APP……生产生活越来越便利,牧区现代化的美好画卷正在绘就。在与牧民的交流中,仿佛阅览了惊艳世界的阴山岩画,想象着沧海桑田之变,穿越了历史与前辈对话,感受着一代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骆驼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传承“骆驼精神”就是要做到鞠躬尽瘁,坚持人民至上,解决“急难愁盼”、关心“吃穿冷暖”实际、守住“安危底线”,用心用情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才能得到真心拥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长征路上,踏实、务实,从容地走向前方、走向绿洲、走向希望。




选调札记:我第一年的驻村时光


去年八月,囿于初心,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踏足异乡,成为了一名江西省组选调生。过去的一年,春夏秋冬的季节轮替,我从“懵懵懂懂”到“渐入佳境”,从“手忙脚乱”到“得心应手”,从“入道”基层的“小白”再到“上道”成为一名驻村工作者,一名基层“新兵”正与莲塘村经历一段“相识、相见、相遇”美好时光,使命感、归属感、方向感和成就感顿时油然而生。

第一记:我和留守儿童的相识时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下村后,我和驻村工作队便立刻奔向莲塘小学开展实地调研,那也是我和全校8名学生的初次“邂逅相识”,犹记得当时他们一个个从教室窗台把小脑袋探出来望向我,从清澈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丝丝羞涩,那时的我脑海里只萌生出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好好帮帮他们。在那以后,我开始当上了他们的“张老师”,从带他们动手做物理化学小实验,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到向他们科普土壤学小知识,直接培养保护土壤的意识,再到教他们画红军战士的草鞋,间接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怀……一次次的活动过后,学生们愈加喜欢围坐在我的身旁,问问题、提疑虑、听故事,他们从初识时陌生腼腆变成如今的外向开朗,以星星之火,点亮微光,这正是我的驻村意义所在。“张老师,能让我看看你大学穿毕业服样子吗?我以后也想上大学!”那天,在给毕业班 4 名学生举行完毕业典礼后,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悄悄跑过来扯着我衣角说道。那时起,我开始在教学之余给他们讲我的故事,讲我的大学,讲村外的大千世界,也讲多样的人生选择……

第二记:我和脱贫群众的相见时光。岁月的痕迹总是让人那么禁不起回忆,一想到刚下村的我,时常面对听不懂“蹩脚”方言的“尴尬”局面,甚至有时还会把脱贫群众讲话的意思完全理解相反,其中的心路历程真可谓“一言难尽”。从那一刻起,我决心种下“放下包袱”的种子、施以“多学多听多走多思考”的沃土,最终适应基层“大世界”。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开始定期不定期走访本村的5户脱贫群众,深入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生活状况,核查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耐心倾听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定期回访、田间走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做好防疫、防诈骗等科普宣传工作,主动当好脱贫群众的“及时雨”“知心人”“守护神”。“感谢你们给我提供的防火亭护林员岗位,我对这项工作很满意,这下子我不愁吃喝了!”每当得到脱贫群众认可,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无限期待我接下来的驻村时光。广阔乡村虽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感”,却有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我们要常与脱贫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叙发展,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让驻村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记:我和莲塘村庄的相遇时光。“我们村没有任何产业,缺少村集体创收来源。”在我第一天驻村时,村支书向我介绍道。转眼间,我来到莲塘村也近一年了,亲身经历着这个村里的“成长蝶变”。前些天,在我入户走访时,遇见村里80多岁的老党员,他突然感慨道:“小张啊,这些年村里确实是一天一个变化!”从曾经的泥泞小道、雨水横流的村庄到如今一条条“白改黑”道路直通农户家,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一幢幢老旧平房换上“新颜”,托起莲塘村民的“安居梦”、一块块撂荒地打造成了特色莲花池,让“一亩三分地”蜕变成村民的“创收之所”“致富之地”……可喜的是,过去的一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条件,以村集体水库为中心,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休闲垂钓等产业,为本村村民提供10余个就业岗位,村集体每年预计获得约18万元的收入。散养于林间地头的生态鸡,自由追逐奔跑;圈养于养殖大棚里的大黄牛和小山羊,“哞哞”声与“咩咩”声相互交织,这一系列变化,就发生在这短短一年时间里,是我这段驻村时光与莲塘村庄相遇的心路历程,让我对这个美丽乡村更加期待、愈发向往。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选调生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处基层,我将怀着“执着偏向虎山行”的韧劲、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将青春与热血泼洒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幸奔赴基层,还有下一年,在下一年,一路向阳、心有所期,莲塘村永远是我心之向往、心有所属的地方。


选调札记:我与“新富”共成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我已到贵州黔西金碧镇新富村任职支部书记助理8个多月了,想到初来新富村时的手足无措,工作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现在的我逐渐对本村的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我深刻理解到“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选调生,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基层这一广阔天地奋发作为、敢于担当,谱写青春的华丽篇章。

知村情,晓村貌,当俯下身子,做好驻村工作的“侦查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刚来到新富村工作时,面对群众的诉求和疑问,由于对政策和情况的不熟悉,我“有口难开。”于是,我决定先从先摸清村情开始。在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逐渐调整心态,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参与日常的走访和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在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掌握本村的村情民意。还记得有一次和监委主任下队,发现有一家农户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发现,这位老人独自在家生活,子女在外务工,但是会定期汇钱回来。这个时候,监委主任对我说:“小周啊,他这种情况你记录一下,等待会儿回村里面之后看看是否符合临时救助的条件。”回到办公室之后,我第一时间向同事请教,询问后得知这种情况符合申请临时救助,我随即着手梳理有关申请资料并上报上级政府。一段时间后,那位老人给我打电话说:“小周,我的补助款到了,谢谢你啊。”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做好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首要的事情就是要迅速了解掌握本村的基本情况,掌握群众的诉求并积极回应。村里的事务千头万绪,只有熟悉了解自己的家底,才能做到遇事不慌、做事有方。

明政策,传党音,当迈开步子,做好驻村工作的“宣传员”。选调生到村任职的任务之一就是宣传落实政策,提高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知晓率。到村任职以来,从疫情防控到合医收缴、从建房申请到低保核查、从协调矛盾纠纷到走访特殊人群;我时刻牢记自己肩上宣传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使命担当,认真学习各类政策的同时,当好“宣传员”,让群众知晓。记得有一次一位村民到村委会咨询申请低保,经过询问后得知,该村民有子女在外务工,初步核算其家庭收入已经超过低保申领的标准线。在一番耐心解释之后,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而放弃申领低保,结合工作实际,我逐渐认识到,村里是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要主动作为,走近群众、深入一线,客观有效地向广大群众宣传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切实让政策的温暖进入寻常百姓家、让真正有需要的群众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暖暖关怀。

聚民心,优服务,当开动脑子,做好驻村工作的“服务员”。8个月来,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在思考:如何让驻村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慢慢地我发现,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开动脑子、不要畏惧困难,而是要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的走访过程中,我也会遇到部分群众反映的诉求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在请教同事之后,我明白了针对群众的不同诉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总结为四个到位:合理的诉求解决到位、无理的诉求解释到位、违法的诉求打击到位,困难的人群帮扶到位。总的来说,基层工作总有“张家长”“李家短”,不同的诉求后面反映的是不同的问题。我们要学会认真分析、打开思维,结合实际加以妥善处理,扎实做好群众的服务员工作。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遇上基层的广阔天地,需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铿锵前行,面对基层繁重的工作,当少一些“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踌躇,多一些“风卷红旗过大关”的果敢,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顽强的毅力,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路上绽放青春之花。





选调札记:我在村里借“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为一名驻村选调生,我借“调研”“政策”“项目”的东风,画好驻村“画卷”。

借“调研”东风,画好为民服务初心画卷。做好“调研”,以强烈的责任心,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用“为民服务”的初心换取村民的幸福指数。“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回想起第一次入户调研,问户主一些情况,遭到闭门羹,“问这个干嘛,我不清楚,不要说了”,我想应该是村民不信任我,回到村里书记也跟我说“你得慢慢来”,于是我便开始研究与村民沟通这本“无字书”。是啊,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特别是面对村民“年龄信任危机”,认为我带着“书生气”、只能讲“学生话”时,欲速则不达。白天,与村干部一起穿梭在田间地头,驰骋在房前屋后,学习他们沟通的技巧,了解每位村民的性格特点;晚上,入户走访与村民“卡茶”唠嗑拉家常,磨练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半年的努力下,搭建了与村民沟通的桥梁,赢得信任。如今,遇到刚开始入户的村民,他总会热情地邀请我去喝茶“小余啊,我家小丰能考上心仪的大学还多亏了你的指导”“小余啊,一下雨我家门前就积水,能不能申请改造下”……看着入户调研的成果,心存一种充实、一份幸福。

借“政策”东风,画好踔厉奋发实干画卷。讲好“政策”,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和担当,把村民的事情做细、做成、做好,用“踔厉奋发”的实干赢得村民的信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环境提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事关广大农民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的一项好政策。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落实方案,入户走访了解村民对村里环境整治的切实诉求,从村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倾听他们的“大实话”,并将走访结果提交村“两委”会讨论,确保环境整治能常态化、长效化进行。面对村里卫生死角较多、“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以“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为工作切入点,将支部生活和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相结合,形成“党员带好头、群众爱参与”的良好整治新局面,达到短期见效、长期坚持目的,使村里提升了“颜值”,增加了“气质”,助力镇区成功创建省卫生镇。

借“项目”东风,画好乡村振兴幸福画卷。用好“项目”,以靶向发力,久久为功的方法和韧劲,积极探索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村里古树资源独具禀赋,近百棵老龙眼树、老橄榄树为全镇之最,借助乡村振兴建设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契机,镇党委政府决定打造文旅结合项目—古树生态园。在去年中秋假期前,我组织村里的青少年学生开展“守护古树生态,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以此来强化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观念,让他们在实践课堂中“长见识、受启发”,为古树生态园建设贡献“青少年”力量。此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就当下村里发展古树生态园项目遇到的村民缺乏内生动力和缺乏产业带头人两大难题对话全国人大代表,请李代表支招。李代表建议我们要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营造全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补上农民产业意识这一课,只有这样,才能为项目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和物质支撑,形成发展合力。在李代表的指导建议下,村民对发展愈发有信心。

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可为,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始终在“赶考”新征程练就“真抓实干”的过硬本领,继续巧借“东风”,为乡村振兴增添青春能量。


选调札记:我在丰收村“答题”


盛夏,我坐着火车从北京一路南下,轨道旁连绵的青山取代了辽阔的平原,火车从黑暗驶向黎明,也载着我回到了生活多年的故乡。我是贵州省2021年的选调生,去年9月,我怀揣着满心期待来到了黔西市绿化乡丰收村,踏上了我长达两年的到村任职之路。

从前,我是“小镇做题家”,通过十二年的刻苦学习走出大山,来到大城市求学,毕业后,我仍是“小镇做题家”,毅然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在这个“小镇”上扎根、成长,继续做“题”,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以“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的初心擦亮政治底色,答好时代的“基础题”。从平凡见伟大,用青春谱华章,扶贫干部黄文秀坚定信念,一心为民,以自身的奋斗诠释了青年的责任使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驻守大山数十载,投身教育扶贫事业,安贫守节,以身作则,点燃孩子们心中的火焰。作为青年选调生,我们要汲取他们忠心许党、矢志报国的精气神,做一个有情怀的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坚守一颗红心永向党,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时代大考中将理想信念镌刻于心,做一个政治过硬、对党忠诚的“新青年”。

以“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答好时代的“关键题”。回想初来村里,我对农村工作无从下手,王支书看出了我的窘迫,每逢下队都把我带上。“在农村要开展好工作呀,首先就要熟悉村情、民情,要站在村民的角度上去做事。”王支书笑盈盈地对我说。在支书的指导下,在一次次的走访中我逐渐熟悉了村情,同时也把群众的需求牢记在心。疫情防控时,我为老人送去医疗物资,社保收缴时,我上门开展服务,清明假期里,我参与防火值守......前段时间,我用选调生补助资金购入了食用油,分发给村里的困难户,看着他们脸上的笑脸,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渐渐地,我从村里的陌生人变成了“村的人”,一些村民也开始亲切的叫我“小嬢嬢”。

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虚心强化自身素质,答好时代的“附加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宣传落实党的政策是驻村选调生的职责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扎实强化自身的理论武装,熟知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把理论转变为“土话”向村民宣传。在农村工作,业务知识也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基层工作错综复杂,不仅要学习基层生产生活知识,也要学习化解群众矛盾的方法,在驻村过程中,我收集工作经验和方法,多思考、多总结,慢慢积累实践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努力把基层工作想在实处、干在实处。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我是千千万万个遍布祖国基层“小镇做题家”中的一员,我们以基层为考场,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考题,以实际行动为笔,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最美”答卷。



选调札记:我在基层扮演的“三种角色”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到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已有一年。在这一年时间里,我在基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初到基层,以“小学生”的角色虚心学习;到贴近群众,以“村里人”的角色深入调研;再到肩负责任,以“多面手”的角色踏实干事,我完成了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转变为老百姓口中办事靠谱的年轻基层干部。

初到基层,以“小学生”的角色虚心学习。回想起刚到村任职时,村书记就笑着在村里放话,“这下咱们村里来了个小年轻,大家不会的手机上、电脑上的问题统统都能问他。”可我深知村级工作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与村民打交道成为了我入村任职的第一课。“小伙子,帮大爷交交养老保险,大爷不会弄手机”“大娘想申请个低保”……村民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常常使刚入职的我“焦头烂额”,于是把村民们的问题用本子记下来,再跑去请教村“两委”,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我深刻地意识到想要干好村级工作,必须要学会放下面子、俯下身子,以“小学生”的角色虚心学习。在工作之余,我积极向村“两委”请教在村工作经验方法,学习如何同村民打成一片、如何帮助村民调解矛盾、如何用最接地气的话向老百姓讲政策、如何在田间地头给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年,我收获满满!

贴近群众,以“村里人”的角色深入调研。作为一名刚到基层的“门外汉”,我在刚开展选调生村情调研工作时遇到了不少困难。记得第一次到村民家中了解民情,我只会对照着村情要素表中的问题一个个“盘问”村民,村民对我的问题虽都能一一解答,但村情调研却以失败告终。离开村民家时,我苦恼地问着村书记,“书记,为什么我感觉村民们对我不是很热情,而且他们的回答好像也不真实。”“小瞿,你一说话就像采访,村民们自然不想好好回答,你得先打开话匣子,多和他们唠家常”……吸取了失败的经验后,我没有再带着那厚厚的一沓的村情要素表,而是带着一个笔记本,真情实感的与村民交流、记录他们的真实诉求,通过整理村民们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主动向村“两委”反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看着村民们的诉求被逐一解决,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展村情调研的意义,也让我由衷感到能为村民们解决问题与困难真好!

肩负责任,以“多面手”的角色踏实干事。工作的第一年,我成为了村里各项政策的“宣传员”,扮演着群众与政策之间“桥梁”的角色,上门入户宣传上级各项最新政策、帮助村民讲解保险、产业、医疗等最新政策、了解他们在住房、饮水、出行、就医、取暖等方面的问题和诉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对村内人员进行排查及信息登记,协助村“两委”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人员台账,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我主动承担起扫码登记人员信息的重任。通过一遍遍打电话、一遍遍敲门,建立全村人员台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底数清”不是简单的三个字,而是基层工作者用一步步脚印换来的真实民情,更让我明白了只有真正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收获成长。



选调手札:大山深处有余音


山虽无言,但非无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毕业那年,我选择了选调生作为自己踏入社会的第一站,作为一名基层的选调生,在镇村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经历了农村党建、卫生创建、旅游宣传等多项工作,走过了镇区内大大小小的村落,时常在漫山的翠绿中穿梭而过,晴时蓝天映绿波,雨时烟雾从山起。我所锻炼的义乌市大陈镇是一个生态大镇,镇区北上是蔓延不断的山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构造了本地独有的自然风光,在一次次的走村过程中,我听到了大山的声音。

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卧薪之声,告诉我们要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志向,守本心、行使命。大陈镇虽以“衬衫之乡”闻名全国,但同样也是“红色胜地”,在这里,诞生了义北第一个党小组、抗日武装“坚勇大队”、中共金萧地委,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这样一批人,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家园的安宁。漫步在历史古迹中,听老人讲述那段艰难岁月,“争强好胜,敢为人先”的大陈精神灌溉着我。走出校园一年有余,不知褪去了多少“书生气”,又沾了多少“泥土味”,但走在乡村里,耳边总是想起那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宣誓词,令心中泛起波澜。初心是奋斗的“原点”,坚守是成功的“半径”,唯有二者兼备,才能画好画大基层工作这个“圆”,要常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坐住“冷板凳”、蹲好“成长苗”,花费足够的时间去“凿井”,才能品到成功的“甘泉”。大山巍巍,屹立千万年,山中有着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慢下脚步,细细听闻,滋养成长。

是“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的自然之声,告诉我们要以“精雕细琢玉始成”的精神,挖资源、谋发展。大陈镇生态资源丰富,有连片的山脉、竹林,有丰厚的历史、人文。或许是作为本地人对家乡资源习以为常的熟稔,接手文旅工作让我手足无措,什么值得宣传、什么值得游玩、什么能够吸引游客……诸多问题萦绕着我。但当我走入实地,这些困扰都烟消云散,群山、绿水、美酒、硕果,都是不可忽视的本地资源。打造乡村文旅品牌,要立足本地优势,深挖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讲好本土故事。巧娘造巧果,农村生野趣,特色文旅给村民带了不菲的收入,要加大发展力度,做好“共富”文章。此外,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新品牌、新平台、新模式激发乡村传统文化潜力,让文化的“厚底蕴”、山水的“高颜值”逐步转为文旅的“新价值”。大山濯濯,绵延百里,山中有着太多的美景,值得我们精雕细琢,释放活力。

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活之声,告诉我们要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目标,争实干、解难题。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让很多村落依山而建,如同一颗颗明珠,点缀在山野之间。大陈镇区辽阔,但多处是山地,最远处村落距离镇区有二十多公里的车程,由于大部分老人“安土重迁”的思想,他们仍然生活在群山之间,虽然目前道路平整,但出行依旧不便。医疗驿站、居家养老、送戏下乡,政府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搭建了许多便民设施。作为基层干部,应做群众的“向日葵”,主动向群众靠拢,主动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以“深实细准效”的“调研法宝”,挣出问题的出路;要有“自找苦吃”的精气神,俯下身子多做实事多实干;要走入基层,深入基层,汲“百家之长”,炼“过硬本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对当时社会的发问,如今,“安得幸福满人间,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则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大山奇险,道阻且长,白云深处有人家,虽知困难,行则将至。




选调札记:我在基层品味“苦辣酸甜”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忽然瞥见放在窗边的日历,不知不觉我已在基层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了一年时间,清楚地记得下村的第一天,我单独进村和村口站着的大爷聊天、与村妇女主任走访入户介绍自己……在与基层生活的相互磨合中,在领导、同事和乡亲们的帮助下,我成功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在基层这片土地摸爬滚打的时间里,我体味到了基层工作的“苦辣酸甜”,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别样的幸福。

基层之“苦”,体现在寒风酷暑中的风雨兼程。时间拉回到20XX年初,那时候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之时,返岗工作后便是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从每日编写防控动态、疫情信息到对全村常住人口进行返抵摸底排查,再到建立人员摸排管控台账,寒冬烈日深入到田间地头,早已成了家常便饭,稚嫩的车技也成了我的“必备技能”。回想起那段日子,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眼镜框的晒痕,更是满满的收获,而我正像一块“海绵”,孜孜不倦地吸取乡村这本“无字之书”的大学问,经风雨、见世面,逐渐壮筋骨、长才干。

基层之“辣”,体现在工作不到位的辗转反侧。在一次我作为宣讲员向村民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村民突然问我,“咱们镇里面高龄补贴怎么申请?”对民政领域政策了解不深的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立刻感觉到脸上火辣辣的。在基层工作中出现的工作不接地气、融入群众难、不了解村情,让我脸上时常有“火辣辣”感觉。后来,我坚持参加村内的各项会议、坚持与村“两委”干部交心谈论、共同学习,明白了不仅要向村民宣传国家政策,更要俯下身子倾听百姓需求,为村民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从而真正走进百姓心里。

基层之“酸”,体现在调研了解到的世间百态。在村里开展调研时,我接触到了很多村民,也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人间疾苦。我常常在路边与上了年纪的村民聊天,做完访谈记录想让她们签字时,发现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了怎么写,需要我在地上用手指“画”出她们的名字;时常走访看望特殊困难群体,有一次一位老人硬是将院子里自己种的葡萄作为答谢送给我,这背后是老人对国家和组织所给予帮助的含蓄感谢,正是调研时经历的世间百态,让我知道基层生活要亲自品尝,方能知其真味。

基层之“甜”,体现在深耕厚植所结的累累硕果。回首一年多的基层时光,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从最初的跟着前辈学,到后来的自己上手做,通过接触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应变能力、责任意识和处事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我也真正体会到了基层工作不易,但同时也是砥砺品质的沃土、增长才干的基石;同时,我也充分认识到要学会在急事难事中锤炼的本领、在危局险局中磨炼的意志、在摸爬滚打中不断丰富的阅历,这些都是最甜美的果实。



选调札记:一场慕“光”之旅


在刚刚结束的三夏抢收抢种工作中,我第一次感觉到能被群众称作“守护者”,对于一个基层工作者是多么大的肯定。来安徽利辛新张集乡友谊社区小半年了,这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集体工作,我被分配到马庄,和村里同事一起戴着红袖章,穿上红马甲,搭起临时网格点,拿起宣传喇叭,打响了这场小麦抢收的“攻坚战”。

晨“光”熹微,摸排情况“披星戴月”。天才刚亮,村书记就已经把全村各个地块的情况都拍照上传,哪些已经开始收割了,哪些还未收割都清清楚楚。麦田一片金黄,书记笑着说:“今年夏收只要天气好,收成肯定不会少。”看着村民三三两两来到田里,在田地四周割着麦子,书记已经开始在联系收割机的师傅了。“等收割机一到,很快,也就三四天吧,就能全部收割完”,书记见我第一次参加夏收,热心地跟我介绍着流程。夏天的凌晨,村民们还在熟睡中,也就零星听得见几声公鸡打鸣的声音,各庄的网格员们都已经自发下地巡逻了。听村里老人说,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村干部连夜设置卡点,登门做核酸,挨家挨户分发防疫物资,一夜间拉起防疫“守护网”。

电“光”火石,三夏抢收“迫在眉睫”。世事难料,前几天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南北两片地的麦子同时成熟,原本收麦的节奏被“提速”,由于时间紧迫,收麦工程量大,机械供不应求,各乡镇的收割机一时间都变得紧缺,书记虽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部署安排。网格员时刻关注割麦现场动向,稳定村民情绪,处理割麦产生的矛盾纠纷,同时书记多渠道联系机械,各村之间做好沟通,互帮互助,根据地区不同小麦成熟时间差,向其他乡镇对接洽谈借机事宜,联系周边县城里的割麦师傅,商谈适宜价格,以便更好支援抢收。午夜,书记带着我们到田里给师傅们送去面包和水,希望他们休息好能够继续帮助村民收割,看到书记累得满头大汗,我对书记的女儿说:“你爸爸真的很辛苦。”上四年级的小女孩点点头说:“自从当上村书记,他天天都很忙,但是很多人都在夸他是这个”,她亮起大拇指,眼神中闪着光。

谦尊而“光”,摆好姿态“以理服人”。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和天气博弈,鼓足干劲力争在下一场雨来临的间隙实现全村粮食颗粒归仓,确保小麦丰产丰收。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抢收工作最终是抢在下雨之前完成了,看到家家门口堆放着拿雨布盖着的麦子,我们的心也都放下来,村民们也都乘着雨天在家休整。雨后天气放晴,各家都开始摊麦,有的放在马路上,路面垫高一部分汽车难以通过,“我不听你们说”,在翻麦的村民摆摆手,表示不理解。书记听见声音赶了过来,他说了一句,“他叔,跟个小娃娃置什么气”,把姿态摆得很低,“这麦子我帮你掀”,说着书记就拿起铁锨翻了起来,这回到弄得大爷不好意思了,连忙抢下铁锨,“好了好了,我挪挪地方,你们帮我们叫来那么多太机械已经够累了,快歇歇吧。”我突然发觉,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不仅是和村民的日常交流上,更要让他们把我当成“自己人”。

选调生活还在继续,夏收告一段落,还有下一次,在下一次,日出有盼,心有所期,才能忙而不茫。


选调札记:雨季正是“插秧”时


正值梅雨时节,群众抢抓雨季插晚秧,在村走访时,我也下到田间和群众学插秧。很幸运,我于20XX9月开启了为期2年的到基层时光。从象牙塔到职场、从单位到基层,转变的是干事创业的环境,不变的是一颗为民谋事的拳拳初心。不论身处何地,既要怀揣仰望星空的远大梦想,又要秉持脚踏实地的实干担当。村民忙着插秧,我也要抢抓到村任职的“雨季”,插好到村任职的三株秧苗。

插好“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的勇敢秧苗,战胜万事开头难的“拦路虎”。基层是无比广阔的天地和舞台,施展才干的机遇充满无限可能。在这里,你不仅会目睹炊烟袅袅、鸡犬相鸣的农家风光;还会遇到争高论低、面红耳赤的家长里短;不仅会经历有口难开、无能为力的爱莫能助;还会见证身残志坚、不甘平凡的人间奇迹。从象牙塔稚嫩的学生模样到担任支书助理的驻村干部,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做好驻村工作,就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气概;就要有宁可少活三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不懈奋斗;就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自信沉稳。最重要的是:要不怕吃苦、不惧艰辛、要有一份苦中作乐、深耕其中的乐观精神。这是做好驻村的第一株秧苗,也是我对自己的心中勉励。

插好“乐思考、善思考、常思考”的智慧秧苗,打通执行不顺畅的“中梗阻”。在村里,我常常听到一句话:在办公室遇到的都是问题,走出去遇到的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遇到问题办法还是比困难多。作为一名新手,要想在驻村这一工作中快速升级打怪,就需做到乐思考、善思考、常思考,做思考的先行者,当思维的创新人。前一段时间开展的脱贫户收入核算工作,就给我好好上了一课。看着密密麻麻的表册,我第一时间着急了。可能看出了我的困境,副主任对我说:“小周,你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咱们去下队走访。”来到一家脱贫户,副主任就和人拉起了家常。从身体健康情况到子女就业、从作物种植到牲畜养殖、从享受的惠农政策到合医缴纳;几分钟下来,副主任已经把这一家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从农户家出来,副主任笑着对我说:“小周,这回你觉得她家的收入能算出来了嘛。”对此,我点头微笑予以回应。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了:纵使事情千变万化、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将党的各种惠农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谋划的问题。驻村,就是要在不断思考和总结中推动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真正做到干事为民、谋事为民、成事为民。播种好善于思考的智慧秧苗,我一直在努力的路上。

插好“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责任秧苗,整治最后一公里的“断头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欲见梅花绽放的美好胜景,又怎能不经历千锤百炼、始炼成金的彻骨蜕变。作为一名到村任职的基层选调生,要始终牢记肩上的责任和担当,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普及宣传合医缴纳是担当、走访特殊人群是担当、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是担当,担当就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的点点滴滴和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之中。敢于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驻村工作的重要保障。作为第三株秧苗,我必将倍加呵护与珍惜。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伟大盛世,重任在肩。作为选调生,我们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愿用青春无悔的奋斗时光谱写属于自己的驻村新篇章。



选调札记:在村做网格员的日子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持续打造“一网情深”网格员志愿服务工程,推动志愿服务再深化、推动服务群众质量再提升。20218月我到村任职以后,多次提交申请加入网格员队伍,在老网格员刘大叔的引荐下,终于穿上了牢印有“一网情深”logo的网格员服装,同时又作为到村任职的选调生,担子愈发的沉重、责任愈发的重大,但我也愈发感到光荣,让我坚定地成为一名真正的“一网情深”的网格员。

初识网格员篇——“你躲什么”

2021年我初来乍到,村书记一一介绍这村里的人口、产业,在介绍服务活动时说到村里有三支网格员队伍,我不禁疑问,什么是网格员队伍,“就是不要钱不要命,拼命干活的”,我心想:还有这样为群众服务的队伍?带着疑惑我走到村中“侦查”,烈日下,几个网格员正围在一起“闲聊”,用晦涩难懂的方言在讨论夫妻吵架问题,这好像也不是村书记描述的样子呀,于是我跟上前去猫在墙角一探究竟,三位网格员径直走到一户人家,里面传来了夫妻吵架声,原来是做和事佬去了,正当我回头继续“侦查”其他网格员时,突然传来了啊的一声,原来是一位老人骑电瓶车摔倒了,我赶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迅速地躲了起来,被正在巡逻的老网格员刘大爷当场“抓包”,“你躲什么,快点过来帮忙啊”。他的当头棒喝让我脸红得无地自容,“你这是干部?你见咱们村哪个网格员这样?”刘大爷边“骂”边加速,迅速地把老大爷扶了起来,并耐心询问有没有事。这一幕幕让初入基层的我大开眼界,感受到了为群众服务时的急切、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迫切,让我十分羞愧,“为官避事平生耻”是总书记给我们敲响的警钟,作为年轻干部又怎能“东躲西藏”,我痛定思痛,反思差距、寻找不足再出发。

初入网格员篇——“你能行吗”

在村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作为“外乡人”,赢得口碑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能够早日成为我初识的网格员,我一次次踏进老百姓家,走到田间地头,一句你是谁、不用你管让我一次次的吃了闭门羹,然群众利益无小事,鸡毛蒜皮的琐事、迫在眉睫的急事都是心头事。于是我想了个“歪办法”向组织提出加入网格员队伍,这样可以掩盖“选调生”身份,做一个能有“理由”为群众服务的网格员,我找到刘大爷,向刘大爷讲述我的工作经历和内心想法,没想到刘大爷当场就是一句“你能行吗?”让我心灰意冷地离开了。我明白我还有很多不足。我顶着“多管闲事”的话语,从冒雨背老人去村卫生室到烈日炎炎租车带贫困户去市医院看病,从疫情防控挨家挨户送物资至深夜到群众发烧咳嗽跑遍所有药店,再到有事就找小李的“民间说法”,终于获得了刘大爷的认可,成为网格员当天,老网格员刘大爷冒雨给送来了一件“一网情深”的志愿者马甲,我穿上了这件轻薄的马甲但却承担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开始了我的网格员日子。

发展网格员篇——“行啊,比我都强了啊”

成为网格员以后一天比一天繁忙,这也是网格员最基本的工作状态,上午在办公室里给群众处理保险、存款等业务,下午就得围绕全村转两遍,群众家里要去,群众东西要买,群众的有什么需求我就做什么,也正是如此,对网格员也提出了越来越越高的要求,我决定重新“启动”选调生身份,充分发挥选调生学历高、本领强、干劲足的特点。我联合街道党工委邀请市人民医院专业医生、市工会人员对我村网格队伍开展人工呼吸、药品使用与禁忌、计算机技术、手机通讯、电路维修、抖音短视频等各项技能培训,进一步掌握各种急救和群众工作本领,全面提升网格员队伍水平,扎实办好群众每一件小事。“小李,今天有人夸你能干了,都没人夸我,比我强了啊。”刘大爷作为一名资深网格员,始终用谦逊的态度和独特的方式“照料”我,告诫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始终保持澎湃热情、满格状态,让我在做网格员的日子里愈发充实,更加以坚定的初心继续勇毅前行。

现在,每天上班前我都会穿上网格员服装,不自觉地去思考怎样才能“一网情深”,做网格员的这段时光里,我常见炊烟又起,繁星照大地,若非心中滚烫,谁愿只身飘万里?我定当不忘选调初心,不忘刘大爷殷切嘱托,继续穿好、穿久网格员服装,持续为网格员添彩添光。


驻村札记:旅途近半 小得盈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正值小满节气,吹拂着温热的暖风,漫步在田间小径,恍然间我的两年驻村“旅途”已经轮回了一个四季。作为一名选调生,我于盛夏之际来到基层,越过冬寒春暖,转眼时节又已至初夏。十个月的驻村时光,让我收获了精神的洗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就像小麦一样在乡土里发芽抽穗,在汗水的滋润下吸收养分,在悉心培育中茁壮成长,在小满到来之际“小得盈满”,蓄势待发,朝气蓬勃。

从“学生”变“公仆”,以“位卑未泯济民志”的情怀扛起满满的责任。去年七月,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走出了校园,踏上了基层的热土。在初次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诉求:“俺家里情况这么困难,怎么不符合低保户条件呢?”“村头这条路坑坑洼洼,太难走了,一到下雨天全是积水……”面对群众的所忧所盼,初入基层的我一时感到难以招架。带着这些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查询相关政策文件,以“小学生”的姿态向村干部虚心请教工作方法,多看多问,勤思勤学,慢慢地脑里有了思路、脚下有了方向。通过一遍遍的沟通、一次次的回访,群众悬着的心放下了,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将“为民造福”的使命责任牢牢扛起,让青春在矢志奋斗中发光发热。

从“外行”变“内行”,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得到满满的成长。常言道:“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踏足基层之前,我潜意识里认为基层的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动动嘴、跑跑腿就可以完成;但当真正从“旁观者”变成“亲历者”后,我才发现基层工作是如此纷繁复杂:防火防汛、安全生产、环境整治、矛盾化解……每项任务都要求严、时间紧、责任重,需要具备过硬的本领和素养。面对摆在眼前的难题,我不打“退堂鼓”,不做“清谈客”,调整心态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来,锚定任务目标,制定进度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任务清单,逐项销号、逐一落实,确保将上级部署要求落地、落实、落细。在基层的火热历练中,我慢慢褪去了“书生气”,沉淀上“泥土香”,从懵懂的“基层小白”成长为对各项工作得心应手的“行家里手”,成长为一名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新时代青年干部。

从“客人”变“亲人”,以“身入心至尽力行”的奉献收获满满的真情。记得第一次参加村内会议时,我听见后排的村民小声嘀咕道:“这个小伙子真年轻,看起来还没我儿子大。”“听说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估计就是来镀金的,很快就调走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一番话让我暗下决心,要用真心换真情,以实干改变村民的刻板印象。在每月的村内会议上,我积极与老党员们谈心谈话,了解村子的大事小事;在每周的入户走访中,我主动与困难群众交心交流,在细心倾听、耐心开导中帮助排忧解难,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我始终怀以一颗真心、诚心和热心,不断提升服务为民的“温度”。“小齐,大娘家煮了几个地瓜,还有刚从园子里摘下来的樱桃,可甜可甜哩,快来尝尝吧!”“不用了付大娘,我现在得赶着去报材料,下次有空再去您家!”如今,这样的对话成为了常态。十个月的驻村时光让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新村民”,乡亲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鼓舞我前行的最大动力,我将不断尽我所能,用“心”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驻村札记:且听“五心xx”的故事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动人的故事在基层。在xxxx村里,有一群美丽的基层劳动者,在我“蹲苗”成长的日子里,他们的故事震撼了我的心灵,激励着我砥砺前行。我把这些故事命名为“五心xx”,慢慢说给你听。

一个为民“初心”的故事,“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我刚来xx时,民政专干郑主任用他那掺杂着浓重天长方言的普通话对我说:“我没啥大本事,也不像你那么有文化,我就想给自己的家乡做点小事。”他也是这么做的,哪里群众有需求,哪里就能看到郑专干站在群众中间为群众排忧解难,调解矛盾纠纷是他一句句解释道理,移风易俗宣传是他一家家走访宣传,保障社会救助是他一户户落实……监测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庭信息他倒背如流,那是他一步步走出来、一笔笔记下来的。村民组的老同志们曾在郑专干给他们解决分田问题后热泪盈眶地说:“郑专干对我们百姓是真好,真的太感谢了。”他以行动彰显了为民“初心”的力量。

一个帮扶“爱心”的故事,“化作春泥更护花”。在xx村工作几月来,和民兵连朱连长交流最多,他是土生土长的xx人,退役军人转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春节前的一次走访慰问中,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奶奶腿脚不便,平躺在床上,朱连长坐下先给她盖了盖被子,低下身子靠近她的脸颊,询问下她最近的身体状况,和她说说最近的天气变化大,要注意防寒保暖,再聊了聊家常,聊着聊着老奶奶开心地笑了,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朱连长就是他的“干儿子”,给她带来了温暖和爱。村民们看到朱连长都叫亲切地叫他“大帅”,我想是因为村民都对他爱戴和尊敬,他用“爱心”感化了民心。

一个向上“信心”的故事,“直挂云帆济沧海”。“xx村发展底子弱,没有资源优势,我们要想想自己的路子。”这是李文书常对我说起的。汤坝、车塘组总能看到李文书穿着小黑鞋,带着一本备忘录在高标农田改造和征地拆迁工作现场解决问题。“你放心,我先想想办法。”这是李文书最爱说的,他时刻充满着信心,在他眼里没有办不成的事。在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过程中,他结合xx村区位优势和现有资源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在走访调研其他乡镇后,积极提出创新发展二、三产业,解决农户再就业问题,引荐致富能手和种田大户开展讲座,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人才转型的方案。他所展现的向上的姿态正是“信心”的代名词。

一个拼搏“恒心”的故事,“千磨万击还坚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xx村委会成员工作的座右铭,副书记、妇女主任张主任经常和我们说,“无论工作再累再辛苦,总要有人做的。”张书记是村内有名的办事能手和民生工作的定盘星,她的脚上总是粘着泥土,不管严寒酷暑,群众一个电话,她就会骑着已经生锈的“小电驴”奔赴现场。从21岁到42岁,在村二十年,她用奋斗和拼搏书写了青春,如今她依然在持之以恒全力做好环境整治、旱厕改造、二三级管网建设、抗旱打水、定期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和监测户的工作中。她用平凡坚守岗位,彰显了“恒心”的真谛。

一个振兴“决心”的故事,“扶摇直上九万里”。“杨书记可能不是干书记最优秀的那个,但一定是最有决心和毅力把事情做好的那个。”毛庄组的老队长曾这样说过。杨书记桌上有一摞写着密密麻麻字的本子,里面记录了xx村日常工作情况,调研情况和发展规划。他永远站在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亲力亲为、不知疲倦,他积极推进村企联建,村银联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前期安置房建设和征地拆迁工作,推动修渠、修路、建立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犹记得他在我第一次来村带我下队了解全村情况时对我说的,“咱们xx村目前还以农业为主,经济还比较落后,你来到这片土地大有可为,要有决心干出一些事来。”“要有决心”,这是他对我的期盼,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xx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是这份“决心”推动着他不断前行。

以百姓之心为心,处处用心。”“五心xx”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用初心、爱心、信心、恒心、决心奉献基层、扎根基层的真实写照。我愿以他们为楷模,扎根泥土绽芳华,将“五心xx”的故事续写下去……


驻村札记:且听“五心团结”的故事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动人的故事在基层。在安徽省天长市张铺镇团结村里,有一群美丽的基层劳动者,在我“蹲苗”成长的日子里,他们的故事震撼了我的心灵,激励着我砥砺前行。我把这些故事命名为“五心团结”,慢慢说给你听。

一个为民“初心”的故事,“俯首甘为孺子牛”。在我刚来团结时,民政专干郑主任用他那掺杂着浓重天长方言的普通话对我说:“我没啥大本事,也不像你那么有文化,我就想给自己的家乡做点小事。”他也是这么做的,哪里群众有需求,哪里就能看到郑专干站在群众中间为群众排忧解难,调解矛盾纠纷是他一句句解释道理,移风易俗宣传是他一家家走访宣传,保障社会救助是他一户户落实……监测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庭信息他倒背如流,那是他一步步走出来、一笔笔记下来的。村民组的老同志们曾在郑专干给他们解决分田问题后热泪盈眶地说:“郑专干对我们百姓是真好,真的太感谢了。”他以行动彰显了为民“初心”的力量。

一个帮扶“爱心”的故事,“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团结村工作几月来,和民兵连朱连长交流最多,他是土生土长的团结人,退役军人转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春节前的一次走访慰问中,一位年逾九旬的老奶奶腿脚不便,平躺在床上,朱连长坐下先给她盖了盖被子,低下身子靠近她的脸颊,询问下她最近的身体状况,和她说说最近的天气变化大,要注意防寒保暖,再聊了聊家常,聊着聊着老奶奶开心地笑了,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朱连长就是他的“干儿子”,给她带来了温暖和爱。村民们看到朱连长都叫亲切地叫他“大帅”,我想是因为村民都对他爱戴和尊敬,他用“爱心”感化了民心。

一个向上“信心”的故事,“直挂云帆济沧海”。“团结村发展底子弱,没有资源优势,我们要想想自己的路子。”这是李文书常对我说起的。汤坝、车塘组总能看到李文书穿着小黑鞋,带着一本备忘录在高标农田改造和征地拆迁工作现场解决问题。“你放心,我先想想办法。”这是李文书最爱说的,他时刻充满着信心,在他眼里没有办不成的事。在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过程中,他结合团结村区位优势和现有资源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在走访调研其他乡镇后,积极提出创新发展二、三产业,解决农户再就业问题,引荐致富能手和种田大户开展讲座,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人才转型的方案。他所展现的向上的姿态正是“信心”的代名词。

一个拼搏“恒心”的故事,“千磨万击还坚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团结村委会成员工作的座右铭,副书记、妇女主任张主任经常和我们说,“无论工作再累再辛苦,总要有人做的。”张书记是村内有名的办事能手和民生工作的定盘星,她的脚上总是粘着泥土,不管严寒酷暑,群众一个电话,她就会骑着已经生锈的“小电驴”奔赴现场。从21岁到42岁,在村二十年,她用奋斗和拼搏书写了青春,如今她依然在持之以恒全力做好环境整治、旱厕改造、二三级管网建设、抗旱打水、定期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和监测户的工作中。她用平凡坚守岗位,彰显了“恒心”的真谛。

一个振兴“决心”的故事,“扶摇直上九万里”。“杨书记可能不是干书记最优秀的那个,但一定是最有决心和毅力把事情做好的那个。”毛庄组的老队长曾这样说过。杨书记桌上有一摞写着密密麻麻字的本子,里面记录了团结村日常工作情况,调研情况和发展规划。他永远站在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线,亲力亲为、不知疲倦,他积极推进村企联建,村银联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前期安置房建设和征地拆迁工作,推动修渠、修路、建立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犹记得他在我第一次来村带我下队了解全村情况时对我说的,“咱们团结村目前还以农业为主,经济还比较落后,你来到这片土地大有可为,要有决心干出一些事来。”“要有决心”,这是他对我的期盼,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团结村振兴的道路上,正是这份“决心”推动着他不断前行。

以百姓之心为心,处处用心。”“五心团结”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用初心、爱心、信心、恒心、决心奉献基层、扎根基层的真实写照。我愿以他们为楷模,扎根泥土绽芳华,将“五心团结”的故事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