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X县青干班外出调研学员心得材料汇编(红旗渠)
1.渠水长流映初心勇毅前行担使命 1
2.我国红色水利遗产——红旗渠 5
3.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凝聚磅礴奋斗伟力 7
4.赓续红旗渠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9
5.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新时代先锋 11
6.永远的丰碑恒久的力量--赴红旗渠心得体会 15
7.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做好新时代的共产党员 19
8.领悟红旗渠精神切实提高党性修养 22
渠水长流映初心勇毅前行担使命
20XX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20XX年10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一周年之际,我有幸以XX县第十七期青干班学员的身份来到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深刻体会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具体来说,我在红旗渠有“三看”“三省”:
一看:我看到了不认命、不服输的斗争精神
一个地区若想有水,水源主要有三条路:一是天上水,二是地下水,三是外来水。在上世纪60年代的林县,前两条路已经被堵死,若想解决缺水的问题,只能走第三条路。红旗渠的主线路都建在太行山的半山腰,在那个年代,没有重型机械,没有先进仪器,缺乏资金支持,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但是困难没有吓倒林县人民,数十万群众自带工具,自带口粮,夫妻并肩,父子同行,硬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一锤一斧劈凿出了红旗渠。
二看:我看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
在红旗渠纪念馆,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个个实物、一行行文字,为我们再现了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感人场景。工地上白手起家办起了炸药厂、水泥厂、石灰厂、修配厂,有效解决原料短缺问题。一批边学边干的“土专家”,使用仅有的一台简陋的测量仪器,再加上洗脸盆、麻绳和皮尺,硬是用土办法就测出了红旗渠上千公里的渠线,放在今天仍是难以想象的。
三看:我看到了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
十年九旱,是林县人修渠前的真实写照,引水,就是当时林县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愚公移山的强大精神力量,毅然决然带领全县人民,在险峻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建成了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这一人间奇迹,不仅改变了林县人民严重缺水的情况,更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期盼放在心中首要位置的初心使命。
一省: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杨贵书记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过:“我一直信奉一句话:群众最关心的事,就是大事。”领导干部就要“实事求是为群众办实事。如果只做表面文章,会很危险,群众会对你丧失信心的。”林县党员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省:要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
群众的力量无穷大,红旗渠不是某一个人建成的,而是数十万人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建成的,没有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创造精神,不会产生修建红旗渠的设想;没有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XX的发展,也不能仅仅靠某一位领导,而是要靠30万泉城百姓。
三省:要坚持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是红旗渠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红旗渠修建成功的重要因素。杨贵讲道:“工程动工前都是实地考察过的,而且是边干边测量,边调整施工方案。1960年,开工刚20天,战线太长,工期太慢,我们就适时确定了分段攻坚的策略。一段渠先通了,群众看到水后干劲就更大了。应该说,整个工程我们都是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作为一名秘书,要想高质量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脚踏实地,办公室有句话“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衡量秘书工作得好坏,有两项重要指标,一是办文,二是办事,只有脚踏实地把材料写好,把领导交办的事做好,才能做到文武双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最忌讳的就是好高骛远。
红旗渠精神虽然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我坚信,此行给我们XX县第十七期青干班的每一名学员都留下了深深的记忆,红旗渠的精神也必将在我们的心田扎根、生长。
我国红色水利遗产——红旗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水利基层干部,我有幸在全县第十七期青干班组织安排下,来到河南省林州市学习并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感触很深。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为改善水源奇缺状况,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是彪炳史册的“生命渠”。历史上,红旗渠所在的林县,曾经“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明朝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500余年,共发生自然灾害100余次,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状。为缓解百姓“饮水难”问题,1959年中共林县县委研究“引漳入林”工程,接下来的十年间,在资金、粮食、技术、水源四大难题面前,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条隧道,架设152座渡槽,以牺牲81人的代价,创造了蜿蜒1500公里的红旗渠,真正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
红旗渠是泽及后世的“生态渠”。红旗渠不仅满足了人的用水需求,更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修建红旗渠期间,坚持保护山体、少占耕地、少毁树木三大原则,形成了“一渠十带”的生态循环发展链,建成集引水、灌溉、防洪、发电、蓄水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有效地提升了地下水位、增加了自然降雨、滋长了自然植被,一改林州的干旱面貌,还林州人民一片绿水青山。
红旗渠是催人奋进的“生力渠”。在红旗渠修建与完善过程中,无数干部群众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凝结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吴祖太是第一位为红旗渠献身的人,为了修建红旗渠,他三次推迟婚期,跑遍百公里长的浊漳河,测绘出第一张引漳入林渠线图,在进隧洞查看塌方情况时,他不幸遇难,年仅27岁。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政论文公众号整理,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赞歌,向世人阐释了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水利青年干部的我,将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带好头、作表率,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凝聚磅礴奋斗伟力
为期一周的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调研之旅即将结束,短短的几天时间让我
感悟到河南安阳红旗渠磅礴的精神伟力与催人奋进的精神传承。
林县人民为解决用水问题,在时任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九年时间大改林县山河,分四期工程引浊漳河的水入林县,解决了困扰当地百余年的缺水问题。红旗渠工程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伟大创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神州大地上仍然熠熠生辉。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林县及周边地区的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同各种艰难险阻作斗争。
在深入了解林县人民厚重的奋斗历史后我才发现,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是对太行山脚下的人们的最好注解。红旗渠的修建不是一帆风顺的,无数的英雄儿女用生命镌刻了太行丰碑。除险队队长任羊成一马当先,腰缠绳索,飞荡在悬崖峭壁之上;神炮手张买江13岁就参加了红旗渠修建;妇女连长共产党员李改云奋不顾身舍己为人,落下了终身残疾;水利学院毕业的吴祖太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察看隧洞险情时遭遇塌方不幸牺牲;卫生院院长李茂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数百名林县儿女牺牲在了修渠一线,其中年龄最小的才17岁。从青年突击队到劳模竞赛,红旗渠人民前仆后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把愚公移山的神话永远定格在太行山上,更把中国道路、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镌刻在了这座太行丰碑之上。
愚公奋起十春秋,引来漳河润田畴。年轻一代党员干部将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新的力量。
赓续红旗渠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20XX年10月,我有幸来到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通过观话剧,听讲座,看访谈,参观纪念馆,瞻仰青年洞,行走太行山等一系列活动,深刻领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切实体悟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遥望巍巍太行山,凿痕犹在,思绪万千,感动激荡,心潮难平,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感同身受,力量无穷。不断丰富和传承至今的红旗渠精神,诠释了一个不变的真理:幸福来自奋斗,唯有奋斗才能不断向前。时至今日,红旗渠通水近六十年,涓涓流淌的漳河水无时无刻不在讲述着“十万人民战太行”的奋斗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回响着“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情誓言,无时无刻不在见证着“一锤一钎一双手”无悔奉献的伟大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的独特本色,更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具备的品质。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乡镇的青年干部,接触最多的是群众,最主要的工作是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和需求,“十万人民战太行”的故事使我深刻体会到,要紧密地与群众联系在一起,俯下身子走村入户、沉下内心深入群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百姓多干实事、好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我辈青年,要坚持把美好青春融入时代洪流,把青春力量变成创造幸福的实际行动,涉险滩,爬陡坡,啃硬骨,闯难关,把青春写进岗位奋斗的篇章中,把人生融入时代的征程中,更好地回应时代呼唤,不负大好韶华,不负人民期待,用心用情用力答好红旗渠精神的新时代考卷。
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新时代先锋
10月的太行山秋高气爽,风景宜人。很荣幸能够借助青干班培训这个平台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为期一周的学习,我了解了10万林县人民苦战10个春秋,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历史,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我深深的为红旗渠精神所震撼,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灵魂洗礼。今天,我想从我学到什么、我悟到什么、我将怎么做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此次参观学习的心路历程。
一、我学到了什么
一周的学习短暂而充实,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的课程安排下,我们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地,并通过讲座、访谈、话剧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了红旗渠精神,使我收获颇多。
(一)走进红旗渠纪念馆,了解红旗渠历史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年间到新中国成立的500多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在这500多年里出现人相食5次。为改变缺水现状,时任县委书记的杨贵同志带领着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壮志,开启了长达10年的修渠之路。10年间,林县人民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建成了包含1条总干渠,3条干渠,51条支渠,290条斗渠,4281条农渠,全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的吃水问题。
(二)走千里“水长城”,实地体验红旗渠的壮丽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走进红旗渠,我走过了350米“红飘带”长廊,298级台阶,3.3公里渠线,实地见证了红旗渠工程这一举世奇观的恢弘气势。脚下是缓缓流过的红旗渠水,抬头则是让人望而生畏的太行山绝壁。行走在其间,心中对林县人民的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根本无法体会它的震撼,想想当年修渠的人们,该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才造就了今日这般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的大美风光。
(三)观话剧“红旗渠精神永存”,身临其境感受那段历史岁月
红旗渠干部学院的老师们用他们精湛的演技再现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故事,其中,技术人员吴祖太、除险队长任羊成、舍己救人女英雄李改云等等人物的事迹向我们生动的展现了什么是红旗渠精神,在整个故事中,我看到了执政为民的领导,也看到了朴实无华的百姓。他们用平凡的双手,书写了一个时代精神,让我犹如身临其境,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我悟到了什么
(一)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书写了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后,林州人民依靠勤劳与智慧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谱写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使林州从一个山区贫困县转变成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彻底改写了林州风貌。同样,无论是青年干部的成长还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二)坚持走群众路线,同人民在一起
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深知,要建成红旗渠,必须依靠群众,激发出群众的内在动力。县委书记杨贵深入基层访问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在工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永远比群众少拿一份补助粮,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心甘情愿跟着党走,才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好局面。
三、我将怎么做
(一)坚定理想信念,让信仰照亮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说“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迎难而上。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作为青年干部,我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
(二)树立实干意识,让理想照进现实
实干出真知。林县人民面临困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十年如一日,终把“引漳入林”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学习林县人民的实干精神,主动担当作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彰显“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以实干成就理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在变,红旗渠精神不变。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的我们将牢记嘱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接续奋斗,书写最美的青春答卷。
永远的丰碑恒久的力量--赴红旗渠心得体会
今年10月,我非常荣幸赴河南省林州市参加“红旗渠精神”学习培训活动。初见红旗渠,我就被这座雕刻在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所深深震撼。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劈开了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滋养了林县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通过这6天的学习培训,我不仅看到了红旗渠的实体,更看到了内涵丰富的红旗渠精神。
一、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敢于斗争,解决工作中“敢干”的问题
前人没做过的事,不是不能干,前人做不了事,也不是不能干,只要这个“敢干”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事业。当年水的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林县人民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问题,在这关键时期,杨贵书记带领的林县县委,顺应人民群众喝上水的期盼,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英雄气概,带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面对技术设计稍有误差就可能引不来水的巨大风险,面对修渠遇到的种种困难,面对一些干扰和指责,林县县委一班人从没有丝毫动摇,而是争相担当、勇于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担当大小,体现我们的胸怀、勇气、激情,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二、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团结协作,解决工作中“会干”的问题
大局意识是前提。红旗渠水利工程巨大,且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上级经济支持也很有限,林县县委多次向地委汇报,取得地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才有修建红旗渠的可能。红旗渠“引漳入林”,涉及到河南和山西两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沟通不好困难重重,林县县委多次与山西省委和平顺县委沟通协调,取得他们的完全支持,才能保障修建的顺利进行。
团结协作是核心。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超越个体局限,产生1+1》2的效果。十万大军战太行,没有团结协作的分工,是做不成的,书记与县长之间、前线与后勤之间、公社与公社之间、组与组之间、人与人之间,无不彰显出完美的团结协作和齐心协力。在今天的工作中,团结协作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每个科室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独立的,都是工作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干群齐心是保障。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与群众同甘共苦,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红旗渠工程浩大、令人震撼,党员干部的敬业、为民、务实的精神更令人折服。作为一名干部,始终要牢记宗旨、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拧成一股绳、拉成一股力。
三、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干好”的问题
1/8000的红旗渠纵坡坡度,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开会研究出来的,是通过脚掌一步一步,现场测量出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红旗渠设计中,在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现场调查,红旗渠的设计就会脱离实际,即使修建出来,也会通不了水。结合我们现在的工作,调查是解决问题的的法宝,要把工作“干好”,就要走下去。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问题、最有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最能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带着感情“走”进群众,让他们打开话匣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走下去才能掌握实情。只有对“实”情了然于胸,才能心中有“法”,工作有“方”,胸中有数。真正的调查研究,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要善于解剖麻雀,把客观情况摸实摸准摸透,吸取基层经验和群众智慧,做到心中不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政策研究实施后,还得注重跟踪反馈要“实”,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最终实现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贯彻落实、跟踪问效,突出“实”为重、全程全域全链条的完美统一。这样方能渐入佳境,逐步形成完整的调查研究工作整体闭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红旗渠精神虽然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如今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干部,我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在工作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把深、实、细、准、效作为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准,确保工作取得应有的实效,真正让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在弘扬中传承,在传承中不朽。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今后,我将立足本职工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振奋的精神,在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做好新时代的共产党员
非常荣幸能够以XX县第17期青干班学员的身份来到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通过身临其境的走进了红旗渠,进一步感受到红旗渠精神带给我内心的震撼和冲击,也体会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大字赋予红旗渠的意义和价值。
一、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英雄楷模中看到了奉献担当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讲解人员细致入微地讲述了红旗渠的修建及红旗渠精神的形成,一个个修渠过程中感人的事件,一幅幅历史记录的真实画面,让人为之动容。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下,林州人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艰难而伟大的修渠工程,这一路,我看见了英年早逝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设计者吴祖太的无私奉献,看见了红旗渠排险队长任羊成的不畏艰险,也看见了县委书记杨贵在面对罢官、批斗等诸多阻碍时仍一往无前的执着坚定……,为了完成这一伟业,众多林县人前仆后继,无私奉献,将生死安危置之度外,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震撼人心,发人深思。想到自身,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对待自身的岗位和工作是否有着同样的责任心和敬业心,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工作而产生焦虑时,是否应该想一想修建红旗渠这些伟大的人。
在访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集体观看了《巍峨山碑·杨贵篇》,纪录片中,当记者问到杨贵,在整个修渠的过程中,他本人经历了被罢职、被批斗这些艰难的历程,是否动摇过自己的内心,杨贵的回答是从来没有,这一刻不禁让人心怀敬畏,我常常在想,是什么样的精神动力让他如此坚定自己的选择,我举得离不开他对自身岗位的责任心,更要称赞的是他那份为了这份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之情。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也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崇尚英雄,身体力行,落在实处。
二、从伟大工程的修建过程中看到了持之以恒
徜徉在“青年洞”景区,在秋风中眺望山下风景,观赏着潺潺的河流,望着雄伟壮观的山峰,感受着红旗渠的威严。经了解,红旗渠总干渠全长达70.6公里,坡比8000:1,全程自流。放到今天的南水北调工程尚能理解,但在那个技术极端落后的年代,能够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离不开着林县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更离不开一代代林县人的持之以恒,将这项伟业代代传承,终于通过10年的时间完成这一壮举,开辟了“人工天河”。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振兴,总需要靠一种坚持去发动、支撑和鞭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持之以恒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无论身处何地,肩负着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困境,如果一个党员干部懂得坚韧不拔、久久为功,以愚公移山的恒心和滴水穿石的韧劲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定能做好每一个任务,创造人生佳绩,实现自身价值。
三、从修渠工程的历史点滴中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廉洁奉公
在红旗渠纪念馆,我看到了一个废旧的炸药箱,盖子上贴有一张收据。据讲解人员介绍,修建红旗渠时,民工都是几个月一轮换,换洗衣服等个人用品无处存放,有些同志就希望把工地的废炸药箱作价卖给大家,用于存放个人用品,最终由财务部门作价,大家买了废炸药箱,怕以后说不清楚,特意把财务部门开的收据贴在箱子上以备查询。红旗渠历时10年,总投资6000多万元,没有出现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名党员干部失职渎职,就连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正是因为这样廉洁奉公的干事环境,才让这项工程得以更加顺利的开展。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立场,每名党员都应该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用个人行为上的风清气正去营造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领悟红旗渠精神切实提高党性修养
10月14-20日,我很荣幸参加XX县第十七期青干班阜外学习,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访谈教学等方式,详细了解了红旗渠的修建及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观摩了人工天河红旗渠、“扁担精神”发祥地石板岩基层供销社,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旗渠精神和扁担精神等有了切身体会,受到了深刻震撼。通过学习,提升了党性修养、增强了综合能力、学习了实践方法,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简要汇报如下:
一、应持续提升党性修养,确保把握方向、统揽全局
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参观“四有书记”谷文昌生平事迹馆,了解了他“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光辉一生。理论授课+现场观摩,让我们再次坚定了理想信念、树立了宗旨意识、提高了党性修养。
在每年组织生活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大家普遍意识到的问题就是随着工作忙碌,对于党性修养有逐步放松的趋势。如何提升大家对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视,如何提升大家的党性修养是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加强现场教育,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是个重要的突破点。对于我县来说,有一定的红色资源,并且已经利用起来,例如学田乡的守墓老兵汤吉祥事迹,已由乌兰牧骑搬上舞台,并且承接了各部门单位现场教学任务,成为了我县提高党性修养的新坐标。但是如何深入挖掘其余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路线,打造城市菜园—学田乡烈士墓等党建品牌,还需深入挖掘、设计、统筹。另外,培训中最深的感受,就是河南人民对于自己家乡深深地热爱和骄傲,在我县工作中,也应该加强县历史、红色历史、重点工作、发展思路、旅游景点等宣传,让县里党员和群众人人都成为家乡宣讲员,更好的推介XX特色。
二、应持续提升综合能力,确保化解风险、应对考验
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如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等。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县委领导保持战争时代那股革命精神,带头与群众实行“五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党员干部经常背着钢钎镢头,清基出碴,抡锤打钎,吃大锅饭,啃窝窝头,奋战在工地第一线。正是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修渠工地上先后涌现出舍己救人的共产党员李改云、把一生奉献给水利事业的林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吴祖太等先进典型,才能修建成功这个人工天河。
观摩的每项工作,均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年轻干部需要提升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等七种能力。对于我们来说,如何提高自身的七种能力?我认为开展调查研究,光有良好的愿望不行,只凭热情和干劲也不行,还要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下,盯着问题走,走一路思考一路,拿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调查研究的成果帮助决策,切实在解决问题中发挥作用。
三、要持续提升作风建设,确保刀刃向内、保障发展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人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五个方面。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现场教学过程中,我们参观了马氏庄园,通过《爱国恤民——一代廉吏马丕瑶》的现场教学,深化了对清正廉洁、道德情操的敬仰。
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加强作风建设?我认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破除教条主义、因循守旧、小进即满等不良思想作风。要自觉的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行合一,将思考到的成果贯彻到行动中来。要自觉警醒自己,自查自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融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在此次一周的培训中,我们跨越1400多公里,从兴安大地前往底蕴深厚的中原腹地河南,综合性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真切感觉到了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对此处培训班的重视和带班老师的用心用情用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慎思笃学、学以致用,将此次培训成果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为打造幸福XX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