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政绩观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态度,直接反映领导干部施政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干部自身健康成长,影响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稳健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核心要害在“六观”:
一是观根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从政、干事、作为,最首要、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树高千尺,不能忘本。“为了谁”是宗旨问题,只有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工作方向、回答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只有明白“依靠谁”,才能找到力量源泉、回答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只有知晓“我是谁”,才能把握正确定位、回答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出发点,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坚持把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作为评判政绩的最终标准,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是观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其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领导干部看问题、做决策要有全局观念、系统思维,要既“瞻前”又“顾后”,既重经济指标,也重民生指标、生态指标;既看当前发展状况,也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只盯着单一指标,而忽视其他工作,忽视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政绩观就会出现偏差。
三是观真实。政者,正也。政绩有真假之分,也有显隐之别。优良的政绩,没有捷径可走,既“编”不出来,也“玩”不出来,只能通过艰苦努力,靠着科学实干精神才能干出来。领导干部要干出政绩,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从实际出发,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放在狠抓落实上,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要牢固树立落实就是政绩的工作理念,把时间精力放在研究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上,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
四是观深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待和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稳”字当头和“防”字为先相统一,坚持稳扎稳打和蹄疾步稳相结合,坚持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协同,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是观长远。干事创业,最忌讳“竭泽而渔”,最提倡“泽被后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半拉子工程”。要发扬传棒接力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抓经常、打基础、甘抓未成之事,甘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探究历史规律,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一域和全局的关系。对于那些事关长远、事关基础的任务,要扎扎实实、稳步有序推进。越是长久基业、长远大计,越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的心态,真正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
六是观内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性和政绩观是内在统一的,错位的政绩观,根子在于背离了党性、沾染了杂念。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扎实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会正确政绩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把握检验正确政绩观的根本标准,做到胸中有大局、眼中有大我、肩上有担当,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