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写材料用典】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例文】“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是成事之要。执行一项任务特别是重大任务,必须学会料事于先、未雨绸缪,尽可能地把各种情况想全想透,把各项措施制订得周详完善,这样才能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解放军报《重视“事前推演、事后复盘”》)

【典故】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说丛》,谒问析辞勿应,怪言虚说勿称;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

【释义】意思是,谋划好了再去行动,就能成攻;行动之后再去谋划,就会失败。比喻计划和谋略在行动中的关键性,凡事都应事先作好准备。

【赏析】《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对学生子路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批评在战争中有勇无谋、鲁莽冒险的做法,主张运用谋略获得成功。《孙子兵法》里有一篇就叫“谋攻篇”,指出“上兵伐谋”,最好的军事手段是战略性的布局。《商君书·战法》言:“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有了好的战略谋划,即便将帅没有过人之才,也会取胜。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19483月,毛泽东总结解放战争后期党领导土地改革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关于情况的通报》,鲜明指出:“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回眸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每一次决定命运前途的关键转折,无不源于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一次次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指引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善于谋划、精于谋划,自觉围绕中心、立足全局、针对实际、着眼未来,谋全局、谋大事、谋长远,想人之所未想、谋人之所未谋,把工作谋深、谋细、谋实,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施行有纲、干事有章、行事有据、事事能成。

【用法】主要适用于工作部署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战略思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把握处理问题和防范风险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