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机关“青年组工笔谈”获奖文章(五)

省委组织部机关“青年组工笔谈”获奖文章(五)


为持续推动省委组织部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部务会的有力领导和示范引领下,部机关充分运用全体干部大会、部务会“第一议题”、领导班子专题学习、中心组集体研讨、党支部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会、组工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形成了立体综合的学习体系,掀起了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潮。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主题,部机关组织青年干部理论学习小组开展“青年组工笔谈”并进行了评比,现将获奖的体会文章分期推送——




主动抢位、善于错位  
变沿海省份的“人才虹吸”为“人才辐射”
人才工作处  彭嗣辉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明确了新时代江西工作的思路方向、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关于人才工作,总书记强调:“要做大做强都市圈,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吸引力”。这为我们推动区域人才交流共享指明了方向、鼓足了信心。作为一名人才工作者,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胆解放思想,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抢位引才、错位引才,努力将长三角、大湾区的“人才虹吸”转化为“人才辐射”。
找准“突破口”,将引才焦点对准重点人才群体。人往高处走,是人才流向的底层逻辑。长三角、大湾区对周边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虹吸是客观的、普遍的,但这股“虹吸流”,并非势不可挡,也会出现不少的“回水湾”。比如,部分因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激烈的就业竞争而选择逃离大城市的青年人才、在大城市已功成名就并渴望继续发挥余热的银发人才、因亲情和乡情考虑返乡创新创业的赣籍人才,这几类人才群体只要我们拿出有吸引力的岗位和政策,是引得进也留得住的!对青年人才,20XX5月我省出台了青年科技人才“九条举措”、激励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九条举措”和“引培生”政策,围绕青年人才关注的事业平台、晋升机会、生活保障等焦点问题,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在广大青年人才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我们将进一步抓好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落实,提高政策知晓度,把政策优势转化人才集聚优势。对银发人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老龄人力资源开发。20XX年广州设立大湾区首个银发智库,吸纳包含36名院士在内的1200名银发人才。江西应探索制定银发人才招引政策,发挥生态和区位优势,聚焦“1269”行动计划、“双一流”学科建设、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拿出特定岗位,健全再就业服务保障体系,让沿海银发人才在江西找到发挥余热的舞台。对赣籍人才,应深入实施赣籍人才回归工程,探索设立“亲情引才奖”,选派省内青年学者赴在外赣籍院士专家领衔的实验室访学研修,探索建立省外在编在岗人才回调机制,拓宽赣才赣智返乡通道。
筑牢“桥头堡”,将引才触角伸入沿海腹地。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要想增强对长三角、大湾区人才的吸引力,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拉近与人才的空间距离。就江西而言,应着力打造一批吸引承接长三角、大湾区人才和科创资源的“桥头堡”。一方面,应支持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支持上饶、景德镇、鹰潭对接融入长三角,鼓励引导四个地市聚焦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光伏光学、大数据、航空、铜深加工等重点产业,以“揭榜挂帅”方式与长三角、大湾区协同实施联合攻关项目;以创新创业大赛的形式和“江西出题,长三角、大湾区解题”的模式,促成技术需求与解决方案精准对接。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鼓励引导省内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走出去”,到长三角、大湾区设置研发中心、“人才飞地”,推行“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江西”模式;积极推动长三角、大湾区的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在江西设立技术转移分中心、与江西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以创新平台“一体化”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
当好“勤务员”,将优质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尹弘书记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招才引才留才,关键要看环境、看服务”。当前,江西与长三角、大湾区相比,最有可能形成的人才工作错位优势就是“服务”。我们应当发扬“店小二”“勤务员”精神,如同当年苏区群众支持红军一样,支持人才、服务人才。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树立用户思维,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为人才提供从出行、旅游、就医、娱乐等“身边小事”到安居、创业等“人生大事”的全周期服务。深入实施人才政策“三项机制”,及时兑现、动态调整人才服务保障政策,推动各项政策契合人才需求、保持竞争优势。提升服务信息化水平。探索构建“一网、一码、一港、一员”线上线下一体融合人才服务体系,一网,即升级“人才江西网”,完善人才招聘、项目对接等功能模块;一码,即开发手机端“赣才码”系统,实现医疗、出行、旅游等生活服务“一码通享”;一港,即用好江西国际人才港,打造实体化人才服务综合体;一员,即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面向高层次人才推行“一对一”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市场化水平。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做大做强省人才发展集团,支持有条件的设区市组建市级人才集团,同时外引一批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完善人才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相互补充的多元融资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供稿:部机关党委(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