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汇编(7篇)


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汇编(7篇)


目录


1.

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2

2.20XX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13

3.20XX年生态环境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17

4.20XX年重点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25

5.市文化和旅游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30

6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35

7.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工作安排 46



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制造业三年倍增“攻坚年”行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完成情况

1-8月份,我县制造业三年倍增“攻坚年”行动综合评分89.78分,居全市第2,三县第1。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1%,全市第3,三县第1;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1.9%,名义增幅0.1%。技术改造投资,全县技改投资增速90.9%,全市第2,三县第1。重大项目建设,10个市级调度重点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招商引资,新开工项目28个,完成度93.3%,新投产固投XX万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5个,完成进度100%。规上企业培育,新增规上企业30户,净增22户,净增数全市第1,净增完成率84.6%。产业集群,“绿色·智能”铸造产业集群在库企业80户,实现产值XX亿,同比增速6.5%。闲置低效用地,已处置闲置低效用地1168.51亩,完成率116.8%

(二)获得荣誉表彰情况

20XX年荣获中共马鞍山市委、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活动先进集体表彰(马秘〔20XX8号)。5月,中国铸造协会授予我县“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县”荣誉称号。9月,我县汽车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20XX年度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经济运行研判,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经济运行综合考核工作在全省59个县中综合排名第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在全市排名靠前。一是经济形势分析。每月召开制造业三年倍增专题会、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总结当月经济运行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趋势,研判预测经济指标,确保各项指标保持先进位次。二是持续跟踪进展。每月发布县推进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工作简报,组织重点企业在企业云平台中填报月度产销存情况和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填报工信部问卷。三是“七未”项目攻坚。紧盯全县135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其中经信调度“三未”项目12个,定期召开项目进度调度会议。目前我县“七未”项目清单中,竣工项目已全部投产,投产率100%12个投产未上规项目中已上规项目7个,投产上规率58.3%;剩余5户企业,预计11月份入规3户,年底入规2户。7个上规未达产项目中已达产4个,上规达产率57.2%。四是推进“双招双引”。维护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3个产业专班的系统平台,20XX年新录入签约项目19个,新开工项目22个,新投产项目26个。迎接省第三方季度检查,完善项目支撑材料,不定期摸排各产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发展意向等。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为企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惠企政策宣贯。持续宣传推介省“为企服务”、“皖企服务云”、惠企通等平台,全面提供政企沟通、政策直通、反映畅通等线上服务,线下安排维深、恒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走访企业现场发放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汇编,提高企业政策知晓度。二是保障资金要素对接。组织9家企业参加4场市融为“益企”-畅聊会,促进银政企面对面交流对接;今年已举办8场政银企对接会,230余家企业参加,授信融资额XX亿元;继续帮助县内企业使用续贷过桥资金,目前已经帮助国华、鑫淼等5户企业使用7笔,共计XX万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和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强化企业诉求办理。今年已组织8家企业参加5场市“采石会客厅”活动,积极做好企业诉求问题办理反馈。开展2场“含您益企聊”活动,打造服务企业交流平台,对18家企业提出的28项问题,及时办理。以“解难题、降成本、扩销售、提效益”为目的,建立帮扶企业“一企一策”机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75个,召开产销对接会13次。四是议案提案办理情况。20XX年交办县经信局人大建议1件(一号议案)、政协提案2件,市人大代表“聚民意,惠民生”行动意见建议5件,经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系,已办复完毕,形成答复函。

3、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截至目前,20XX年共有11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备案,技改备案总额为XX亿元。全县入库技改项目6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一是推进绿色化体系建设。组织同兴环保、海立精密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组织华谊日新申报省级绿色工厂;组织恒泰新材料、威达环保、华谊日新申报市级绿色工厂。二是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三基轻合金等3家企业获得市级智能工厂称号;可尔海思获得市级数字化车间称号;晶盛能源科技等2家企业获得市级数字化生产线称号。三是支持数字化转型升级。飞龙新材料、天顺环保获得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天顺环保1家企业被认定为20XX年第二批省级首台套项目;天顺环保等2家企业获得20XX年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荣誉称号;飞龙新材料等2家企业产品获得省级新产品荣誉称号。四是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20XX年我县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全省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获优秀等次。5月,中国铸造协会授予我县“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县”荣誉称号。9月,我县汽车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20XX年度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4.实施企业梯度培育,精准帮扶纾危解困。一是做好规上企业培育。定期走访规上企业培育库企业,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20XX年新增规上企业30家,净增22家,净增数全市第1,净增完成率84.6%。对有发展潜力、上年度纳税申报销售收入达XX万元以上的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开展针对性帮扶,给予要素倾斜,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二是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组织同兴、飞龙、宏华、天顺4家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顺达环保等10家企业成功认定20XX年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井利电子等15家企业成功认定20XX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是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截至目前,我县停产半停产企业24户,其中停产企业11户,半停产企业13户。已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制定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工作三项清单。四是开展亩均效益评价。20XX年度市级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已完成,354户工业企业纳入评价,评价结果A52户,B187户,C102户,D13户。出台《含山县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办法(4.0版)》,引导22户低效工业企业转型或退出。

5、积极兑现政策资金,组织企业申报奖补。一是积极兑现奖补资金。兑现2021年度促进制造业升级产业扶持政策免申即享项目资金共计72XX万元,兑现2021年度促进制造业升级产业扶持政策即申即享项目资金共计33XX万元。二是组织企业申报政策资金。组织105家申报20XX年度促进制造业三年倍增产业扶持政策资金XX万元,免申即享类84家,涉及资金XX万元;即申即享类21家,涉及资金XX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增产增效。印发《鼓励企业增产增效实施细则》,鼓励企业一季度扩产增产,已将符合要求的威格森等29家企业申报材料报至市局,等待市级审核,预计补贴资金XX万元。

6、数字经济持续赋能,扶促企业智能化发展。一是推广“羚羊”平台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到9月份为全县200家中小企业免费提供如MESCAD等各类工业应用软件800版次,价值200万元。二是开展县内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验收。有序推进诊断验收工作开展,组织县内被诊断企业进行评价打分和满意度调查,预计到11月底完成60家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项目验收。

7、抓牢抓实安全生产,助推企业稳定发展。一是及时开展非煤矿山行业汛期、高温等极端天气环境下安全隐患排查。5月底县局抽调非煤矿山行业4名专家对全县12家非煤矿山进行详细检查,共查出问题和建议37条,均已提出整改措施。查出1条疑似重大安全隐患,已对接安全监管部门,要求企业现场紧急处置。二是细致开展民爆行业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由局主要和分管负责人带队,严格依照省、市文件要求,对全县2家民爆销售企业连续进行多轮全覆盖执法检查,发现一般问题隐患41个,下达隐患整治通知单14份,督促企业实现100%整改。三是扎实做好相关管理服务工作。对《仙踪窑头山水泥用灰岩矿430万吨/年技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进行项目初审,并及时转报;对陶厂镇杨府山辉绿岩矿备案申请,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四是突出抓好安全宣传和业务学习。落实“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要求,以送安全知识、送宣传图画到企业的方式,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民爆行业标准规范、应急管理知识和安全文化。

8、坚持绿色发展,开展节能监察和散墙服务工作。一是坚持不懈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宣传,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低碳日、反食品浪费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二是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县128家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为全年能耗定额管理打好基础;完成全县6家重点用能企业20XX年能源利用状况报表的报送。三是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县直机关100%建成节约型机关;印发《含山县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组织召开培训会,每季度会同相关单位随机进行现场核查;推动我县事管中心、环峰小学创建成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单位。四是完成20XX年度新型墙体材料、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年报上报及20XX年月报统计;完成省新型墙体材料和省预拌混凝土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鑫淼、绿源等多家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近期生产经营情况。五是推进绿色矿山创建。按照矿山标准化建设要求,成功创建柱山、项家山两国家级绿色矿山,大青山省级绿色矿山。

9、组织企业培训,弘扬企业家精神。一是组织培训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市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专精特新企业培训、省“银河培训”等学习活动,筹备以“新生代”为重点的“吴楚英才”企业家研修班,学习借鉴先进理念,提升我县企业家综合管理能力。二是建立新生代企业人才库。统计摸排新生代企业人才35人,审核县“龙马”人才8人。三是评选优秀企业家。完成20XX年度县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申报评审工作,评选出20XX年度县优秀企业家6名,优秀职业经理人2名,并在县委扩大会议上予以表彰奖励。四是加强行业交流。组织三基、南洋等6家企业15100多种铸件产品参加中国(天津)国际铸造博览会,达成多项商贸合作。完成县机械铸造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工作,扩充调整会员单位。组织县内8家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铸造创新论坛。

10、围绕主题教育,提升机关党建水平。一是开展主题教育。制定《县经信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按照机关党支部主题教育学习安排表,抓好个人自学、理论中心组学习、交流研讨,破解发展难题、办好民生实事、促进事业发展。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制定党建工作要点、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等,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作用,深入开展“五大工作”和“六破六立”大讨论,开展理论学习15次,集中研讨6次。三是意识形态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管理,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议2次。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两个通报”专题学习讨论及深入检视查摆,落实“一岗双责”,开展廉政警示教育12次,廉政谈话15次,营造清正廉洁的机关工作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从增量来看,新增规上体量不大,亿元以上较少。目前我县新增规上30户,占比规上企业总数14.8%,但产值仅有XX亿,占比11.4%,全年产值可达亿元以上的仅2户。企业生产层级不高,加工技术较为基础,产学研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投资力度不如预期,生产力度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提高,对全县贡献能力有限。

(二)从存量来看,龙头企业拉动不足,制约因素较多。172户存量规上企业中,1-8月份累计产值过亿的仅22户,其中产值累计同比下降的有12户。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市场开拓乏力、产成品资金和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增加、利润下降情况,资金压力大,企业用工难及用工成本高等问题突出。

(三)从主导产业来看,集群效应层级不高,配套深度不够。直接从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企业屈指可数,且多为整车企业的二级、三级供应商,产业链协同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水平还不高,与省内整车企业对接交流,促进县外零部件企业积极加入整车企业配套体系方面,还需深入。

三、2024年工作安排

(一)抓制造业三年倍增。作为制造业三年倍增牵头单位,重点实施工业技改攻坚、优势企业增量等11项行动,全面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每月组织会商协调倍增计划推进情况,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超前谋划、高效落实。

(二)抓企业梯度培育。梯度培育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和“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全程跟踪指导,提高服务成效,力争好项目大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规,及时入库。梳理停产半停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症下药,推动存量企业提质增速;做好企声响应,挖掘规下潜力,促进小微企业提档升级;围绕“小升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优势龙头企业等做好精准服务、因企施策,帮助更多企业上规、上云、上市。落实包保责任,定期联系沟通、现场调研、上门指导,对企业诉求做到及时接件、及时解决。

(三)抓技术改造投资。优先扶持工艺设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技改项目和智改数转项目,促进技改项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紧紧围绕链主企业、关键环节,充实技改项目储备库,大力推动规上制造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持续拉动投资投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梳理现有惠企政策,聚焦规上培育、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智改数转等重点领域,形成认定类、申报类清单,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进一步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提高政策兑现效率。

(四)抓精准服务企业。擦亮“融为益企”畅聊会、“含您益企聊”服务品牌,着力破解企业发展中资金、用工等瓶颈制约,继续定期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企业发展力度。继续实施“解难题、降成本、扩销售、提效益”帮扶企业“一企一策”机制。继续抓好企业用工对接,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实际需求,为企业招工引才。继续实施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组织企业高管参加各类管理培训,用心用情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五)抓工业数字赋能。全面推进制造类规上企业智能诊断全覆盖,引导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树立智能制造示范标杆,扩大数字化转型范围,持续推进县内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引导更多企业加入“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入优质服务商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量身定制配套方案,引导县内规上制造业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测评,推动优质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促进数字孪生,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六)抓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开展民爆行业和非煤矿山企业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做好隐患分级与分类排查治理,建立隐患台账清单,实行隐患闭环管理。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以强有力精准严格的执法行动,推动企业落实落细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确保经信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七)抓机关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教育,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在党员干部言行中严起来。




20XX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待遇,让群众“多保障”。20XX年,全区城镇职工参保XX人,参保率达98%,累计征缴XX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4%以上,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比例达85%,普通门诊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55%;城乡居民参保XX人,参保率达99%,累计征缴XX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75%以上,普通门诊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55%。坚持医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时,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截至20XX11月底,全区79794人次享受医疗救助待遇,救助金额XX万元。

(二)推改革,让群众“少花钱”。一是率先试行门诊慢性病年度按病种结合人头付费改革。自61日实施以来,纳入改革的26个病种总医药费用同比下降达7.04 %,平均次均费用下降11.78%,统筹基金支出下降7.42%。规范实施城乡居民部分病种“同病同保障”,对在区外非即时结报县级(含)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38组常见病实行按病种定额补偿。实施区域总额预算管理下的DRG点数付费工作,同步配合开展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按床日付费、康复类患者住院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二是持续扩大药品集采覆盖面,落地实施带量采购药品累计450种。全面落地完成宣州区20XX年度八个批次275种集采药品约定采购量任务,总量完成五批次高值医用耗材约定采购量任务。三是落细落实口腔种植专项治理任务。单颗常规种植牙较集采前平均降幅40.97%,为患者节约费用超XX万元。及时修订完善116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取消进口加成,停用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进行挂网公示和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四是完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制度,及时将3家定点零售药店及3家未定级定点医疗机构纳入职工门诊统筹报销结算。

(三)强监管,让群众“多放心”。一是扎实推进全覆盖检查、日常监管、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工作。截至12月中旬,已完成我区581家定点医药机构现场检查及73家次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问题处理工作,追缴医保基金XX万元。已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起,正在办理中2起,行政罚款XX万元,向行业主管部门移交、通报问题7例,依法扣除8名协议医师积分。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审核和监控,通过事前提醒、事中预警、事后审核,拦截“明确”违规行为,提示“可疑”违规行为。截至12中旬,51家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接入智能监控系统事前提醒拦截2758条违规信息。三是持续组织开展医保基金监管宣传月活动。宣传月期间,共开展政策法规培训26场,户外宣传3次,印制发放宣传海报2000余张、折页10000余份。四是针对定点医药机构在医保政策执行和报销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问题“台账”,涉及34个方面108条问题,注重在日常审核、稽核工作中加强结果运用,提升监管质效。

(四)优服务,让群众“少跑腿”。持续推动就医购药“码上办”,截至11月底,全区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79.53%,使用率达53.83%。简化备案手续,缩短报销时限,建立大额医疗费“绿色通道”支付制度。实现参保人员转诊转院线上办理,开展门诊慢特病线上申报和鉴定工作。截至12月中旬,门诊慢特病网上申请审核通过3941条。持续开展“走基层、听意见、解难题”活动。截至11月底,收集意见建议92条次,亟待解决问题81个,已解决问题81个。开展医保政策“大宣传”活动,截至11月底,深入镇村、企业现场举办宣传活动30次,“面对面”“手把手”宣传指导10000余人次,发放政策宣传彩页40000余份。举办现场培训会2期,医保“云课堂”开课6期,培训人数1500余人次。夯实“15分钟医保服务圈”基层建设,对水阳镇、杨柳镇、周王镇云峰村综合服务中心实施医保窗口标准化建设。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一)完善多层次医保体系。助力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加大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统模式改革要求,提高基本医保参保率。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梯次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持续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继续支持安徽“惠民保”等商业保险发展,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

(二)拓展多方位改革思路。在原城乡居民38个病种“同病同保障”政策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扩大病种实施范围。推深做实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按病种结合人头付费改革。配合市级医保部门开展康复患者按床日付费、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及“日间手术”付费改革相关工作。以落实国家、省级谈判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增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集采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提高报量准确性,强化落实优先使用中选产品。

(三)构建多维度监管体系。常态化开展日常检查,聚焦专项整治重点领域。推进大数据监管,实现监管关口前移。强化社会监管,针对性开展医保基金法律法规宣传。加强与卫健、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及纪检、司法部门对接,促进监管结果协同运用,完善行刑衔接、行纪衔接。

(四)展现多元化医保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7项医保事项“同城通办”,持续优化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生育保险待遇核定与支付等事项“跨省通办”办理,深度融入推动长三角医疗保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医疗保障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向基层延伸,将“15分钟医保服务圈”由全域标准化建设向深度推进。与“千村引领  万村升级”工程相结合、与“和美乡村建设年”相融合,建设项目优先向精品示范村倾斜,做细做实22项乡镇(街道)医保经办事项及12项村(社区)医保经办事项。




20XX年生态环境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的重要一年。我局始终围绕肥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与相关部门联动,形成坚强合力,扎实抓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一、工作成效

(一)大气环境质量稳重有升。1-11月份,PM10均值55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3.51%PM2.5均值31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下降3.13%;臭氧均值155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1.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2,较去年同期比较下降0.28%;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4.7%

(二)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1-11月份,我县9个市考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均值如下:国控断面南淝河达到Ⅳ类,优于考核目标一个类别。省控断面中,长乐河水质均值为Ⅳ类,达到考核目标;店埠河、二十埠河水质均值达到Ⅲ类,优于考核目标一个类别。市控断面中,马桥河、长临河水质均值为Ⅳ类,达到考核目标;滁河出境断面水质均值为Ⅲ类,达到考核目标;王子城河、小马厂河水质均值为Ⅳ类,未达到Ⅲ类考核目标。截止20XX11月底,我县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77.8%,较20XX年同期提高了11.1个百分点。

二、工作举措

(一)蓝天保卫战精准发力。一是持续开展扬尘管控。落实扬尘污染防控常态化调度,督促住建、城管等部门对工地扬尘、渣土运输全路面保洁、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湿法保洁等情况实施跟踪监管。强化三汊河片区扬尘管控,实时对码头湿法作业、搅拌站车辆进出是否冲洗等扬尘污染行为进行监督。二是继续强化秸秆禁烧。认真贯彻《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修订并印发《肥东县秸秆禁烧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履职不力的乡镇及其负责人提请县纪委监委进行问责。三是持续推进废气排放综合整治。依法取缔28家涉气“散乱污”企业,督促4家砖瓦企业完成废气排放提标改造任务,启动2家排放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的提标改造、1家挥发性有机物集中治理“绿岛”项目的建设。四是开展“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印发《肥东县整治餐饮油烟、恶臭异味和噪声扰民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专项行动方案》,与相关部门联动,先后解决了132家餐饮油烟污染、234家企业夜间异味、83家工业噪声、82件交通噪声等发生在群众“家门口”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碧水攻坚战纵深推进。一是开展汛期污染强度专项整治。对市级交办的南淝河流域汛期污染强度专项行动中发现的49个问题,经过各部门全力整改,现已完成42个问题的整改。二是持续开展滁河流域问题整治。对滁河巡查发现的39个问题,督促乡镇整改。目前已完成33个。三是紧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加快完善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配合县水务部门申请到中央环保资金9706万元,专项用于众兴水库、岱山湖水库的规范化建设。市级反馈我县饮用水水源地1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2个。四是持续开展巢湖蓝藻应急防控。截至119日,共出动打捞人员14791人次,打捞藻浆277400立方,处理藻浆275082立方,外运藻泥5075.63吨,打捞船只546船次。今年我县巢湖沿岸未发生蓝藻大面积聚集爆发情况。

(三)净土持久战稳中有进。一是常规性开展土壤污染防控。督促30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完成每年一次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自行监测,监测结果达标。二是持续强化固体废物日常监管。完成561家企业20XX年网上申报。印发《肥东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启动8家“无废工厂”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倾倒、转移、处置。三是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市级下达的1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0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1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3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40个巢湖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下剩1个行政村待拆迁)。对县水务集团运行的9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季度考核,考核结果合格。启动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厂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县10座农村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低于100mg/L进行现场督察,帮助属地找出问题原因,并督促加快整改,目前进水浓度基本达到要求。四是加快推进畜禽养殖问题整改。对市级交办的245家畜禽养殖场环境问题,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定期调度,督促属地乡镇、养殖场(户)积极整改。目前,245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并通过县级和市级验收。五是继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目前,已完成20XX年的监测任务、农业面源入户调查、区域小流域高空影像数据,开发了长临河、玉带河和黑石河河道水质反演模型,已识别出7个重点污染地区,开展重污染负荷区雨季采样及数据分析。正在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和管控平台的建设,即将形成20XX年度面源污染调查报告、试点区域污染负荷评估和优先治理清单的编制。

(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有力。一是重点推进国家级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现代牧业沼液污染环境问题、四方磷复肥公司磷石膏污染问题已通过省级验收;岱山湖环境问题已通过省级验收,验收文件待出。二是扎实开展省级问题整改。省级一季度警示片交办2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今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我县信访举报66件,目前已全部办结;反馈合肥市涉及我县17个问题,其中共性问题8个、个性问题9个,目前已上报整改方案。三是加快市级交办问题的整改。市级大排查大整治立行立改交办问题24个,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市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交办问题9个,已销号2个。一季度市级警示片交办问题6个,5个问题已销号,剩余元疃镇污水处理厂问题待全县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统一验收后一并销号;二、三季度市级警示片反馈问题5个,目前正在督促整改。

(五)推动环境治理项目工作。一是做好中央资金的申报。完成肥东县水源地项目(一期)中央资金的申报,并获得专项资金XX万元;正在申报肥东县水源地项目(二期)中央资金。帮助和指导中建材、凤凰涂料、方舟九社包装等三家企业申报废气治理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目前,中建材XX万元、方舟九社包装XX万元、凤凰涂料180万元的资金分配已完成公示。四是做好EOD项目的谋划。目前,肥东县入巢湖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生态产业链融合发展EOD项目的内容已初步形成,暂定投资25亿元,主要是以长临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工作为基础,以肥东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重点,实施一批水环境质量项目;以相关产业项目为保障,夯实生态环境治理资金家底,统筹解决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问题。正在启动四方磷复肥公司矿坑生态修复EOD项目谋划,结合肥东县实际情况,拟引进工业地产项目,最终解决该区域的“脏乱差”现象。

三、存在问题

(一)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依然较多。截至11月底,共计受理各类群众投诉1218件,超过了20XX年全年1212件信访件总量。其中,11月份较为突出,各类环境信访件高达194件,仅仅撮镇片区夜间异味投诉件近100件。主要原因在于,肥东经开区居民生活区与企业距离较近,部分企业产生的异味虽经收集处理,但是与居民对环境的要求还有差距;循环园的下风向为撮镇,夜间气味难闻,长期未达到解决。

(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从大气环境质量方面来看,虽然,今年我县目前大气环境质量较去年有所改善,但是已接近临界点。如果2024年和今后几年,要求PM10PM2.5和臭氧持续下降,按照我县现状来看,持续下降空间有限,难度很大。从水环境质量方面来看,滁河流域有2条河流不达标,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为肥东县农作物种植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收集不全、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秸秆离田等问题是导致河流不达标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县政府在2024年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通过谋划一批水环境治理项目,以便一揽子解决。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十四五”大气环境改善目标,严格落实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等“五控”措施,继续突出重点抓好扬尘管控、秸秆禁烧;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继续开展移动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持续狠抓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实施家具、喷涂、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废气提标改造。严厉打击涉气“散乱污”企业,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确保2024年大气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二)继续深入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围绕“十四五”水环境改善目标,进一步加强全县9个地表水断面的实时监控,加大排水大户雨污分流监管,提高城区截污能力,逐步消除南淝河汛期污染强度。启动王子城河、小马厂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中小型水库水质稳定达标方案,确保2024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继续开展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水源地“清零”行动;加快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流域水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工程,启动二期项目中央环保资金的申报,并尽快组织实施。

(三)继续深入打好打赢净土保卫战。启动循环园30家重点土壤管控企业的土壤和地下水执法监测,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贮存、收集、处置的专项行动,确保土壤生态环境质量可控。围绕肥东县“无废城市”建设要求,逐步推广“无废工厂”创建,完善一般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逐步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四)继续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深入推进长临河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完成区域优先治理清单的编制,初步形成一套科学的治理体系。继续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乡镇驻地污水处理厂运行的季度考核,确保满足上级考核要求。继续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日常环境监管,杜绝粪污还田综合利用的二次污染。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开展黑臭水体的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五)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快20XX11月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17个问题的整改,继续常态化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确保突出环境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以积极的姿态全面迎接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

(六)启动生态环境治理EOD项目申报。继续推进肥东县入巢湖小流域面源污染治理与生态产业链融合发展EOD项目的申报,启动编制单位的招投标。按照肥东县委的要求,积极对接相关单位,启动四方磷复肥矿坑EOD项目的谋划。

(七)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清理。制定“散乱污”企业专项清理方案,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大排查,对能够整改到位的企业,督促整改;对无法整改的企业,实施关闭。

(八)继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抽调精干人员,突出重点加强对循环园、肥东经开区的日常环境监管,严厉打击涉气企业的无组织排放和偷排行为,力争2024年处罚案件有所提升。完善群众信访案件查处,实施闭环管理,逐步降低群众信访投诉件。继续开展“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




20XX年重点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


根据县委统一安排,现将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XX年重点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工作亮点

一是营商环境更优化。聚焦减材料、减程序办理,企业开办环节已实现“零跑路”申办、“零纸张”提交、“零见面”审批、“零障碍”办结,推行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累计为群众和企业代办事项1700余件,创新举措经省政务信息采用推广。新增市场主体4284家,同比增长76.5%,其中新增企业1161家,同比增长43.2%,为企业免费刻制公章1161套,节约成本XX万余元。主动开展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指导,移出经营异常名录41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5户,在全市率先办理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案件2起。前三个季度,营商环境三项指标在全市考核中一直位居前列。

二是知识产权更优质。1-9月,全县共授权专利56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66件,申请PCT国际专利9件,全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39件,净增165件,同比增长22.4%,居全市增速第二位;1-8月,全县商标申请1056件,商标注册709件。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8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4项专利成果获第十届省专利奖,三联泵业实施海外知识产权预警风析项目。帮助27家企业办理31笔专利权质押贷款,共贷款2.29亿元,办理商标质押贷款12件,质押金额9338万元。成立县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市首个组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4家企业列为市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单位入库企业,百味鲜香电商平台列为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电商平台。

三是监督执法更有力。开展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假国企央企、商品过度包装等专项整治行动。查办一起过度包装粽子案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列为全国典型案件。深入推进产品质量抽检、打击传销、打击侵权假冒等工作的开展,查处案件42件,移送公安打击传销案件1件,罚没款共计XX万元。获评为全省打击假冒伪劣工作先进集体。大力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开展县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评选,申报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2家、省级放心消费示范街区1家。

四是安全底线更筑牢。以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和特种设备、工业产品“两个规定”为抓手,全力保障“三品一特”安全。食品方面。全力推进食用植物油专项整治,推动成立马鞍山市食用油脂协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打造 “可视化”监管平台,不断筑牢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食品安全,成功创建“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药品方面。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等整治行动,开展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打造“食品药品安全主题公园”,举办“童妆安全我来护”等各类科普宣教活动。特设方面。开展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检查494家特种设备单位,发现一般隐患155处,发现重大隐患3处,已按“一单四制”完成隐患整改,立案12起,处罚30.5万元。产品质量方面。对燃气器具、车用尿素、成品油等重点工业产品开展监督抽查,抽查65组产品,不合格5组,不合格产品已全部立案查处。对64家燃气具销售单位全覆盖检查,排查整改隐患11条,查办违法行为7起。召回质量缺陷水泵产品22件。任命培训对我县120余家企业首席质量官进行任命和培训,提高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五是质量发展更深化。县委高度重视质量发展工作,邀请省局专家在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上作专题报告。按照“1+9+N”模式,依托转型升级的安徽省蔬菜质量检测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等9类服务,纳入17个专业服务机构、技术专家23人,累计服务企业107次,为企业节约资金XX万元。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免费提供监督抽检服务,节省政府开支XX万元。三联泵业获评马鞍山市质量奖提名奖,华星化工获团体标准制定奖1项,星宇化工获行业标准制定奖1项,新源农业获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奖1项,推荐三联泵业、三才体育和艾雅伦申报“皖美品牌”。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推进“两个强县”。推进知识产权强县战略,对照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工作任务,力争全年净增有效高价值发明专利50件,培育区域公共品牌1个,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帮助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贷款1亿元,办理商标质押贷款5笔,组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贯标4家,加强国家、省、市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的培育申报。完成质量强县复审,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结硕果。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创造提升行动,持续加大“皖美品牌”培育,重点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集体商标,加强培育5家省级农业农村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重点指导和县善厚镇凤台村建设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标准化试点项目及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让更多“和县品牌”产品走向全国。

二是创优“三个环境”。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总抓手,创优准入环境,进一步推进准入准出便利化,继续试点“证前指导”和中介机构免费服务试点;创优竞争环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和价格执法;创优消费环境,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力度,加大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申报力度,继续主动介入,加大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确保民声呼应机制见成效。

三是严守“三个底线”。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修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上报程序。深入开展“食安安徽”品牌建设,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方面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做到全覆盖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食品和药品安全“四员”作用,构建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创新监管手段,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充分运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对各个设备、各个环节的监管全覆盖,做到对特种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水平。严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机制,组织10种以上产品开展监督抽查,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开展分类监管,以汽车配件、儿童用品、消防产品、农膜产品、燃气具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

四是加强“四个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以“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转型行动为抓手,所有新入职人员一律下基层锻炼,继续开展青年大讲堂、法律法规大讲堂等活动,加快青年后备干部的锻炼培养,增强监管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创新建设。紧紧围绕争先创优的目标,从示范引领的角度,向长三角先进地区学习商事制度改革、知识产权及质量工作和食品安全等工作的先进经验,对标对表省市县考核任务和表彰激励要求,灵活运用资源,争取上级认可,让各项考核能做到争先进位。加强检验建设。推进市场监督检验所进一步转型升级,加大专业化检验技术人员的引入和培养,新建两项计量标准,完成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授权考核,针对食品产业尤其是食用植物油产业进一步扩展检测参数。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推进举措,坚决打好行风问题排查治理年的“收官战”,加强教育培训,拧紧廉政“发条”,不断提高全系统对行风建设的思想认识。




市文化和旅游局20XX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项目为王,提升产业发展韧性。召开全市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全市558家乡村旅游市场主体,投资XX亿元,新建、改建民宿11482间,推出农家饭9644桌,吸纳本地就业7780余人,打造精品民宿54家。建设推广XX开放窗口运营供应链平台,发放开放窗口市级奖补资金XX万元。全市文旅系统在建项目15个,20XX年计划投资XX亿元,已完成投资XX亿元,完成率92.28%。际华冰雪·香城滑雪馆建成运营,累计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组建旅游景区联盟、温泉旅游产业联盟、旅游民宿产业联盟等3大旅游联盟。发放文旅消费券XX万元,核销率90.14%,全省排名第3,拉动文旅综合消费近XX万。20XX年,全市预计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XX亿元,预计同比分别增长22.4%25.92%

(二)坚持以文化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效。推出XX市文旅地图、XX城区公共文体场所地图,构建全域文化和旅游导览平台。开展“看国宝过大年”(第二季)系列文旅惠民活动、第十一届“香城大舞台”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600余场,服务群众60余万人次。精致办好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闭幕式文艺演出,重点打造了一首歌(《XX行》)和一支舞(《鼓舞XX》)2个原创文艺作品。红色主题院线电影《最后一级台阶》开机。选送歌曲《白云深处》参加第二届文旅博览会音乐大擂台荣获一等奖。楚剧《我爱我村》入选20XX年度湖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剧目。

(三)坚持保护利用,推动文物非遗传承创新。大湖咀遗址列入20XX年度考古中国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并荣获20XX年度湖北省六大考古新发现。争取20XX年度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XX万元。举办“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XX20XX年国际茶日主题宣传活动、20XX’万里茶道—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XX站等非遗主题特色活动,推进非遗活化利用。羊楼洞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入选“万里茶道”(中国段)文化街区品牌,湖北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入选“万里茶道”(中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四)坚持上下联动,推动宣传推介出新出彩。加强与省、市媒体宣传合作,截至12月底,央媒、省级媒体累计发布XX文旅信息600余篇次(央媒180余篇次,省媒420余篇次),阅读量超4600万人次。组织开展百万大学生千名教授游XX系列惠游活动,在武汉市20所高校建立XX文旅推介人机制,累计接待大学生近6.5万人。举办“桂花飘香迎国庆·生态XX来露营”荆楚露营大会XX行活动,宣传推介7家露营地。推出“乘高铁游XX”优惠措施,5家景区首道门票免费。与武汉铁路局互换资源,在武昌站、武汉站等20个铁路车站,400多趟高铁上,滚动播放XX文旅宣传片。积极组织开展“暖冬浓趣”系列活动,将于1225日承办全省冬季旅游消费季启动仪式。

(五)坚持底线思维,持续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70余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988人次,检查单位674家,现场督促整改问题隐患42处。组建假日旅游市场工作专班,联动成员单位规范假日旅游市场秩序。建立全市旅游市场品质管理红黄灯预警机制和诚信管理“红黑榜”制度。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围绕提升文旅供给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旅融合深度不够。督促指导温泉景区、三国赤壁古战场、九宫山等景区发掘文化内涵,塑造温泉康养、高端休闲核心品牌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缺乏旅游核心吸引物。代表XX旅游品牌的核心吸引物不多,不利于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三是文艺精品创作不够。文艺创作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在群众中“叫得响、传得开”的佳作。

三、2024年重点工作谋划情况

(一)全力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认真贯彻落实孟书记在全市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推动乡村旅游“万千百”工程走深走实,高标准拿出XX市发展十万间乡村旅游客房行动方案。从规划设计、用品耗材、人才培育等环节入手,扎实推进旅游民宿供应链建设,为我市用3-5年发展10万间乡村旅游客房开好局、起好步。切实发挥好OTA平台、短视频社交平台、线上新闻媒体等互联网平台的引客作用,加强各级假期旅游服务专班的力量,全力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水平,力争在2024年春节期间吸引万人到XX过年。举办XX新年文旅产业论坛,努力营造新年XX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大气场。

(二)全力服务文旅项目建设。服务湖北阿洛亚通用航空旅游综合体项目、汀泗桥红色文化旅游区、131军旅小镇、际华园滑冰馆、王家畈学堂、赤壁古战场景区服务提档升级等项目建设,支持温泉景区、九宫山景区发掘文化内涵,塑造温泉康养、高端休闲核心品牌,加快推进九宫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强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对接和市城发集团沟通,推动原省煤机厂项目的招商引资。尽快实现与北京盛威时代合作项目落地见效,建设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加强赤壁市大湖咀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沟通协调,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三)全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围绕“暖冬·浓趣”主题,开展国风年俗新年庙会、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精品瓷器展等“九暖”XX系列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厚的文化大餐,让群众过好文化年。持续组织好“香城大舞台”“南鄂群星奖”“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等品牌文化活动。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乡书房、文旅驿站、文化广场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快市美术馆提档升级,提升城乡文化内涵和品位。加强精品艺术创作资源统筹,释放国有文艺院团创作活力,打造一批文艺精品。

(四)全力创新文旅宣传营销方式。加强与中三角、长三角、武汉都市圈、咸岳九以及高铁沿线等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区域联动、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机制。强化与主流OTA平台、社会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合作。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要求,围绕三国文化、万里茶道、康养旅居、乡村旅游、避暑休闲、沐泉滑雪等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文旅活动。深化推进百万大学生游XX活动,抓好暑期、国庆等大学生消费旺季,举办羊楼洞全国大学生摄影、书画大赛等活动。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安排


20XX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一战略”,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按照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治引领,党的建设推进更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夯实理论武装根基。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科级以下全体党员干部职工156人参与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部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各项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重一大”、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全体党员讲微型党课制度,20XX年以来,局党组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35次,党组会40次,召开全体党员大会27次,支部委员会63次,党小组会108次,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22次,全体党员讲微型党课93次,主题党日活动72次。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按时召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专题会议;落实党组与驻局纪检组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查找廉政风险点68个,建立廉政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主体责任谈话,共计谈话338人次,其中:县处级干部26人次,乡科级116人次。

(二)兜牢民生保障,群众居住条件更好。稳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计划新开工5183套、基本建成10159套、新增竣工15423套,目前已完成开工5415套、完成率104.5%,基本建成10200套、完成率100.4%;已新增竣工16155套,完成率104.7%;大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911套,完成率103%;强化公租房“兜底”保障,租赁补贴力度加大,发放租赁补贴1594户,完成率131.2%;推动城镇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按计划改造完成47个老旧小区。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省厅年初下达任务891户,实施危改1431户,完成率160.6%,低收入群体住房监测实现了动态清零。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99%,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的责任目标。

(三)推深城市建设,城市功能品质更优。以城市体检引领城市更新。我市连续3年被住建部评为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围绕“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四大维度,建立涵盖住房安全、功能完善、管理健全等14个方面、61个指标项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初步梳理出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十大城市更新工程,谋划城市更新集成性打包项目11大项,总投资约XX亿元,目前已获融资授信XX亿元。海绵城市占比达到39.06%,比目标要求高1.06个百分点。稳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快突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开展月调度、季点评工作。组织全市32家单位、77名业务骨干,在浙江大学举办专题研讨班,重点围绕新型城镇化策略、城市更新等内容,培训新型城镇化相关专业知识。11月底,我市新型城镇化公共停车泊位、配建充电桩、更新城市管网、口袋公园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新增城镇就业完成率7项考核指标全部完成。

(四)紧盯政府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更快。加快推进市政府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约XX亿元,已竣工31个,累计完成投资额约XX亿元。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配套管网建设项目一标段、市中心城区丁家坑等11处城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完成汤王大道(人民路-药都路)和建安路(交通路-药都路)“白加黑”工程,合欢路下穿京九铁路、商合杭立交和曹冲路等三条断头路道路工程全部建成通车,完善了区域交通路网,提升道路通行品质;完成市第八小学项目4-6#教学楼建设并移交使用;有序推进学院、医院、铁路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五)聚焦提质增效,建筑业发展质量更高。我市持续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培育高等级资质企业,聚力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筑市场规范有序。目前全市施工总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859家,今年以来新增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4家、二级资质企业313家,全市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总数达到20家、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总数达到484家。前三季度完成建筑业总产值XX亿元,增速9.8%、位列全省第11-11月份完成建安工程投资XX亿元,增速12.2%、位列全省第2。深化全市工程建设领域行业整治,开展综合执法检查4次,抽查全市范围内项目16个,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094条;移送市城管局违法案件19件,累计罚款XX万元。排查招投标领域工程建设项目(标段)491个,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力打造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

(六)抓好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底色更亮。牢牢把握绿色发展主基调,全面推动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截至目前,绿色建筑开工面积318.51万平方米,开工比例100%;竣工面积635.66万平方米,竣工比例96.19%;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完成322.25万平方米,完成率90.13%;光伏建筑应用装机容量完成85.30兆瓦,完成率157.18%;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52.45万平方米,完成率174.01%;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4.55万平方米,完成率133.12%。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目前全市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215.70万平方米,开工比例38.68%,竣工面积227.89万平方米,竣工比例24.14%。培育省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10家;创建省级科技建筑项目示范样板5个。亳芜园区成功申报国家级中德生态低碳示范园区、省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低碳片区)、建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试点城市。

(七)深化改革创新,营商服务能力更强。探索工业项目“三个一”竣工联合验收新模式,对比传统验收方式,节省时间3-6个月。推行项目策划生成“双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事项”,加速项目落地。对工业项目推行“预验即试产”,相比常规程序,企业可提前4个月投产。落实“一项一策”,为企业精准服务,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服务”,打造XX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快速直通车”。今年以来,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办理项目审批业务53756件,服务建设项目1630个,市场主体满意率100%。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我市获批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城市,为全省唯一。

(八)强化质量安全,底线防护成效更足。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聚焦易造成群死群伤重大隐患,全面排查整治,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今年以来,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40%,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健全工程质量保障和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印发《XX市住宅品质提升系列指引(试行)》《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若干措施》等文件,强化源头治理。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全面推进业主开放日制度,全市49个项目开展了业主开放日活动,覆盖住宅44059套。健全质量问题维修处理机制,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全省住建领域质量安全现场会121415日在我市召开,会议效果得到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一致肯定,省住建厅对我局予以通报表扬。抓好全市消防审验工作,加强对县区21个高层住宅小区室内消火栓无水整改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目前完成整改小区8个。持续推进城乡自建房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排查城乡自建房256.90万栋,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42149栋,均实施了整治措施。

(九)立足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更精。构建“市县一体化”的保护工作机制,做好评估工作、落实督查计划、加大巡查力度。印发20XX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及《历史建筑保养维护规范》。修编、编制《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皖北片区)》等8部保护规划。持续推进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的发掘保护、修缮利用工作,对133处历史建筑编制了保护图则,新增公布历史建筑13处,普查出28处潜在历史地段,完成原亳县白求恩医院等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植入“多元”业态,实现“永续传承”。对4个已批复的省级传统村落进行挂牌保护,并积极申报第五批省级传统村落1个。

二、2024年工作谋划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民生、建设、发展、管理、改革、安全、保护”七大任务,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有序推进民生实事。把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和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夯实民生基础。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片区化、一体化改造,计划改造老旧小区75个,补齐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品质,探索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加强无障碍和“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有序推进棚改安置房项目建设,做好棚户区改造遗留问题整改工作,完成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9766套。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220套(间),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问题。常态化做好公租房出租管理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加大公租房租赁补贴力度,计划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720户。改造城镇危旧房73户、80套,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提升农房建设品质,实施490户危房改造,做好动态清零工作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管考核体制,营造干净、整洁的村镇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二)统筹谋划城建工作。坚定不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做实做细城市体检。以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抓手,聚焦向内提升城市能级、向外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双向发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重要指示,依据《安徽省城市体检技术导则》,优化完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丰富数据采集方式,通过工程审批改革系统全生命周期建设,搭建城市体检CIM基础框架,按时高质编制完成《2024XX城市自体检报告》,客观评价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推进实施城市更新集成性打包项目11大项,申建城市更新全国试点城市,我市85%以上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标准,主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分区面积达44%以上。

(三)高质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按照重质量、铸安全、保进度、惠民生,高质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实施15大项市本级重点工程,总投资约XX亿元,计划完成投资XX亿元,重点推进养生大道涡河大桥及接线、XX学院五期、市职教园区(一期)、市中医院二期、市肿瘤医院、三清大道与谯城区006007县道交口拓宽等项目建设,打通光明路下穿京九铁路立交,加快推进光明路东延、药都大道东延、魏武大道涡河大桥、老君大道涡河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及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项目代建任务。

(四)全力支持建筑业发展。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下功夫,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在资质升级、科技创新、资金筹措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支持,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鼓励支持企业资质升级,拓展资质类别,重点推进特、一级企业资质升级工作,做大做强头部企业。推动劳务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木工、电工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力争年底新增一级建筑业企业不少于3家。全年建筑业产值力争达到XX亿元以上,增速达到10%以上。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加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5%以上。推进绿色建材认证和推广应用,提高绿色建筑品质,扩大星级绿建比重,占比不低于15%

(五)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监管,高质量开展清欠行业企业账款工作。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定”,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坚持查问题隐患与查机制漏洞并重,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行业整治。对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在“快打快处”和“打痛打准”上下功夫,不讲情面、敢于碰硬,做到企业资质处罚到位、人员执业资格惩处到位、信用联合惩戒到位、公开曝光到位,形成高压震慑,要让违法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

(六)强化工程质量管控。强化工程质量和既有房屋安全监管,启动住宅质量多发问题整治行动。梳理质量风险源,根据质量管控水平和问题出现频次,分级分类监管参建主体和施工环节。深入推进工程质量保险试点,逐步建立工程质量保险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品质提升、工程质量保修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全面落实业主开放日制度,试点推进实施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深入推进住宅质量维修“二维码”应用,加强工程质量投诉处理跟踪督办,将质量问题投诉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加强源头治理,减少信访量。依托我市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模式,实现“智慧”监督。加大检测机构和预拌混凝土“两个市场”整治力度,严格建筑材料和构配件质量管理,严厉打击检测机构检测数据、报告等造假行为。

(七)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坚持“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的理念,认真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改变重检查、轻处罚的现象,持续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坚持“零容忍”,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深入推进自建房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对危旧房屋实施工程措施,确保整治到位。全面推进群租房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大摸排整改力度,及时消除小区居住隐患。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培训管理,指导各县区消防审验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工作能力,提升技术层次、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护航经济发展。

(八)提升工程审批改革水平。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科技驱动,加快推动“数字住建”落地实施。以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全国试点统筹引领工程审批工作,融合商品房预售、住房保障、自建房管理、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住建业务数据,加快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汇聚共享、业务协同机制,打造我市“数字住建”。推深做实工业项目竣工联合验收“三个一”模式,“预验即试产”“四证齐发”“一单五清”“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重点改革举措。全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断优化我市办理建筑许可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九)抓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价值导向、应保尽保,推动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坚持保用并举、以用促保,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及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落实全国保护传承体系规划纲要和省级规划要求,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依法依规做好保护利用项目的谋划实施。坚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加强教育宣传,创新表达方式,展现名城特色。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面梳理总结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破解发展难题。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持续加强住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推动全市住建工作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




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工作安排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产业兴区、交通强区、文旅旺区、环境立区、幸福城区”五大战略部署,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柴桑区新篇章贡献XX力量,现将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强思想、勇担当,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综合运用领导领学、党校讲学、支部共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的“五学”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其中。以携“暖心尽心爱心”,融“党情军情民情”为目标,高标准建设蔡家桥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员群众“想来、爱来、盼来”的服务阵地。积极推进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充分挖掘文化、生态、历史和产业资源,打造“红绿古金”四色现场教学点,共组织开展各类党员培训48期,培训1000余人次。现场教学点XX镇红色革命纪念馆荣获市委党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称号。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荣获“九江市第一批乡镇(街道)级标杆政务(便民)服务中心”“九江市第一批’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延伸试点乡镇”称号。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对乡村振兴、重点工程、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运用第一种形态约谈提醒、通报批评30余人次;查办案件3起。扎实推进党管武装工作,基层武装部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输送优质兵源16人,超额完成征兵任务;积极开展双拥共建,为驻地部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宗教场所“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实现宗教领域平安稳定。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年上稿国家级媒体11篇、省级媒体159篇、市级媒体75篇。镇人大、政协持续发挥作用;群团、宣传、统战等工作齐头并进。

(二)抓项目、兴产业,利民富民实现新突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镇主要领导到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招商18次,引进总部经济60家。成功完成远洋船用阀门、昂达环保节能复合发泡门等项目落户,有序推进恒凯锌钢阳台护栏项目落户,服务推进博莱肉牛屠宰及中央厨房加工配套项目、锦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慧猪场项目建设。统筹投资XX万元,全面推进铭山村、富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功获批省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资金XX万元,持续做大做优XX西瓜、庐山柚、油茶、苗木和生猪五大主导产业,推进蛟田村、朝阳村、蔡家桥村和铭山村产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全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XX万元的村2个,突破XX万元的村1个,其余行政村均达到了XX万元以上。2月举办的“百年庙会”暨第二届“非遗传承云庙会”活动成功吸引游客30万人次,线上线下消费金额超XX万元,均创历史新高。创新将历史、文化、旅游与气候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业,成功获评九江市第三届“特色气候小镇”荣誉称号。

(三)夯基础、惠民生,群众福祉全面新提升

成功争取中央项目资金XX万元,推进集镇及周边建设档次再提高、功能再完善。持续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建设完成4个新农村建设点,着力改善村内人居环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XX万元,全力推进水库移民扶持项目。筹集资金XX余万元,对全镇7座重点山塘开展整治维修。投入资金XX万元,验收完成了XX镇大岗山司法生态修复项目。投资XX万元对集镇农贸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和设计,被评为“九江市农贸市场建设先进单位”。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各类民生问题42项。马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顺利结束,庙会广场至车站公里改造等五条“四好农村路”项目顺利实施。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发放教育补贴XX元,减免学费XX元,30人享受20XX年春季雨露计划。投入资金XX万元,建设完成乡村振兴项目43个,群众幸福指数逐步提升。

(四)防风险、保稳定,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

开展大型安全检查16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22次,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演练2次,班子成员带队安全检查10次,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在九江市20XX年度应急管理综合考核中获综合优秀。有效推进路长制及农村“两站两员”制度,守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重点抓好信访稳控工作,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9起,受理上级交办信访案件4件,案件回复率100%,被评为“九江市20XX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运用“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柴桑365工作法”,采用干群恳谈、“访惠聚” 政法工作队、向群众报告政法工作等形式,实现遍访群众4200余户,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1个。全年调处各类重点矛盾纠纷49起,调处率达100%,无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组建“三马志愿服务队”,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安全防范及特殊群体关爱等方面初显成效。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示范乡镇”。

二、2024年工作谋划

()加强党的建设

持续强化主题教育学习成果,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和管理,进一步补齐增强基层干部力量。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以严的主基调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守纪律、明底线、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用好“三马志愿服务队”,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探索、鼓励和引导乡贤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注重培育“新贤”。充分发挥镇人大、政协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二)抓实安全稳定

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不安全隐患落实专人专责,及时整治化解,确保多年来零事故的好成效。不断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方式,依托镇村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化解矛盾纠纷,对不稳定闹事苗头和信访问题,做到早介入,准用法,快调处,努力将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三级网络两级责任,积极做好宗教场所巡查管控。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切实维护辖区内部队驻地周边环境。

(三)发展镇域经济

始终把招商引资和财税工作作为贯穿全镇全年的首要工作,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专班专职招商,力争全年引进十亿元以上项目1个,完成财政税收XX万元。强化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对凡达建材、博莱产业园等落户企业实行一条龙服务和政策扶持,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积极探索创新强村公司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企业管理制度等,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更专业地走进市场、融入产业、聚焦服务,全面激发富民强村新动能。

(四)推进重点项目

持续推进省级农业强镇和美丽乡镇建设项目,确保项目完美收官,尽快完成第二批“四好农村路”项目,做好昌九高铁全程服务工作,全力做好马头水库项目扫尾工作,争取早日启动昌九发展大道(二期)、机场扩征扩建、德武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好资金落实、用地保障、手续完善和矛盾调处等工作,为柴桑区提质增效贡献力量。

(五)做足文旅特色

充分利用“红绿古金”四色资源,加大XX红色革命纪念馆宣传力度,持续深耕博莱绿色食品产业园工业研学市场,积极筹办XX镇第一届西瓜节;大力推动2024年度百年非遗文化XX庙会举办,加快荞麦岭遗址和遗址公园的规划编制,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遗址公园;加快推进庐山柚省级森林公园开园,协同启动庐山服务区二期项目建设,盘活马头山庄旧资源,以点带面更好的促进资源整合、业态升级,引领辐射带动全镇乡村全面振兴。

(六)擦亮农业品牌

充分发挥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优势,持续做大做优XX西瓜、太空莲、油茶和生猪等特色产业。全面推进XX西瓜国家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加快品牌转化运用,增加特色农产品的知晓率;积极推动太空莲、油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高水平推动投资XX万元的新型智慧养猪场建设,并积极同龙头企业博莱农业集团建立合作,促成“产业相联动、业态相促进、发展可持续”的新经济模式形成。

(七)坚持为民服务

持续开展民情遍访活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搜集梳理并高质量完成2024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紧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全面完成铭山村、富民村5192亩高标农准田建设工作,并对已建设好的高标准农田采取“保险管”与“自主管”相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第三批“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服务品质和服务效率。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升灌溉服务能力,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在新的一年里,XX镇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亲临九江为强大动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建设“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