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课: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核心,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依托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故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下面,我讲几点体会。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维度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领域、全方面从传统阶段向现代阶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影响深远。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见证和参与现代化进程中诞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化提出过自己的见解:“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现代化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现代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并发展的,是资产阶级开出的硕果。但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建立在掠夺、血腥、残暴、奴役和激烈社会矛盾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终将被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所替代。因此,现代化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和代名词。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制度充分发展而直接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些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典范无疑有力证明了资本主义绝非现代化的唯一途径。除此以外,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现代化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物质的全面丰富和充裕,还应该包括实现人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是“物与人”的有机整体。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探索与发展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探索时期
近代的中国,因为“三座大山”的重重压迫,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当时世上少有的。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英勇斗争却未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工业化是想要实现现代化的每一个国家的必经之路,于是提出了走“工业化道路”的首要任务,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两步走”的设想。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发展时期
1976年,为尽快扭转十年内乱给国家现代化造成的严重破坏局面,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武装头脑,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系列思想和战略,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轨道上。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1997年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部署,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画廊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确立了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两步走”战略目标,确保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建设,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嵌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国自我发展、中国推动人类发展等多层次的核心要义,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维度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按照这些纲领,党带领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党带领人民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党带领人民开创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1953年开始,党带领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利用苏联的援助,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铺开。如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厂开工生产,包头、武汉的钢铁企业也先后开始施工,一大批基础工业部门及工矿企业也相继建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这一时期工业生产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一百年。至1978年,主要工业品的生产能力有了飞跃发展,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8.2%;如南京长江大桥、宝成铁路、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等一批交通运输线、输油管线设施相继建成,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自给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国家工业化基础建设的情况下,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初步得到满足。
第三,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得到发展
着力扫除文盲,加大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医疗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如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第一次成功发射导弹,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2年成功提取青蒿素,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第四,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和国际环境得到改善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仅1970年以后的新建交国就有62个。这一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党中央确定坚持走自己的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等系列改革举措,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20世纪末,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这一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具有活力的体制保障和丰富的物质条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一,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贯彻新发展理念使我国科技创新力量磅礴发展,如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位居世界第二、高被引论文数排名世界第二、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二位,中国空间站、高铁、海洋石油勘探、桥梁都取得重大成就;构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举措,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如钢铁行业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1.5亿吨目标,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减少近3000万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欧班列等落实落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如2021年,住建部联合八部门共同出手整治房地产市场乱象,在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和物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大力整治。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解决人民的所急所盼所愁。最伟大的成就即是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另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方面得到大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第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后,社会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根铸魂,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举措,国民素质、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全球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等成就,都成为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取得的新成效。这一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更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更主动的精神力量。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了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人民既立足中国又面向未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在新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和现代化认识的一种新境界,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理论保障。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不断夯实物质基础、提高人民幸福生活物质条件,且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可见,两者有着高度的耦合性,中国共产党在团结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将赓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铸牢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精神力量,这为带领中华儿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二字,已经从根本上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统一。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虽然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的阶段性历史任务不同,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就只有一个,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都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创举
立足全世界,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把“现代化新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相提并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印证了中国不仅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还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体现了中国不仅踔厉奋发实现自我发展,还在为谋求全人类的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大国气度、大国担当、大国姿态。给那些想要获得发展但又想独立的国家,提供了一个赶超型、反超型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同志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式现代化,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艘“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成为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必不可少的制胜法宝,且必将对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和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