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年轻干部要努力做到“顶天立地”

党课:年轻干部要努力做到“顶天立地”




党课:年轻干部要努力做到“顶天立地”



  同志们:




  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顶天立地原意是指头顶着青天、脚立在大地上,形容做人光明正大、气概豪迈。领导干部顶天立地,是指既要“仰望星空”,全面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又要脚踏实地,熟悉掌握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在二者之中找到结合点,把上级的精神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吃透上情,接好“天线”




  俗话说,“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领导工作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怎样把握好中心和大局?就是要吃透“上情”,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指导我们一切活动的行动指南,是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具有普遍性、科学性和指导性。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切不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随意解释、以偏概全。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位的高度决定看问题的角度。邓小平同志曾说:“政治家的眼界要非常开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新时代领导干部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才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制定科学可行的战略方案,又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任务中化被动为主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这是吃透上情的基础和前提。站位决定定位。站位的高度决定看问题的角度,更决定着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站位高的人,始终胸怀全局、深谋远虑,找得准定位、摸得清方位,可以在桅杆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增强前瞻性、预见性,推进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提高两三个层次看问题。“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要树立大局意识,学会登高望远,善于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尽可能了解、掌握事物的全貌,自觉把当下工作放到长远工作中去谋划,把具体工作放到中心工作中去谋划,把区域工作放到全局中去谋划,对标定位、找准差距,审时度势、争取主动,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方向性、针对性。




  政策水平反映领导水平。领导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领导干部对政策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领导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事业的兴衰成败。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这既是对领导机关的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要求。面对新时代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敏锐把握政策、熟练掌握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的能力,才能始终确保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对策措施的精准性、具体落实的实效性,进而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政策不精准,或者在执行政策中走样变形,就会沦为“政策盲”,阻碍工作推进,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政策是党的事业“生命线”。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策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回顾党的历史,不管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党和人民事业的前进与倒退、发展与停滞,无不与党制定执行的政策是否正确密切相关,当我们党重视政策,政策全部走上正轨的时候,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蒙受损失。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刻也离不开正确的政策。领导干部要成为“政策通”。




  精通政策,办事轻松;政策不通,累也无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就是需要党的干部要知政策、学政策、懂政策,而且会用政策。”领导干部要增强政策意识,把学习掌握政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结合工作实际,自觉带头原原本本学习政策,坚持边学边思边悟,努力吃透精神实质,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政策,运用政策解决现实问题,更好把政策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劲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第二,要摸清下情,铺好“地线”




  各地、各单位情况不同,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最新讲话系列。做任何工作,都不能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关键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怎样做到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呢?就是要了解和掌握本地本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以及工作的成绩和不足等等。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着力点,任何政策、措施脱离了实际,都必然会落空跑调。做好领导工作,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奔着问题去,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深化认识、把握规律。




  不接地气就没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志气、骨气归根结底要靠底气,底气足,则刚强正直、顶天立地,做人昂扬向上;底气不足则心虚胆怯、气馁势弱,让人不可信、不托底。底气是自信的表现、成熟的表现,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人格魅力。领导干部代表的是党的形象和组织的尊严,承担的是人民的信任和发展的重任,说话办事、一举一动都影响重大,没有底气是无法干好的。底气从哪里来?关键是要接地气,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接触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群众的信任支持下增底气、聚人气。不了解基层就不了解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只有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成效。”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基层是党员干部了解国情、了解中国社会、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党员干部磨砺作风、提高素质的磨刀石。一个领导干部要是不了解基层、不深入群众,就掌握不了实际情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就很可能脱离实际,自然也就无法“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了。身到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带着感情、带着温度,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俯下身子,真心诚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掌握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情况,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解忧纾困,真正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




  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没有真调查就没有真决策。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分析情况的重要一环,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陈云同志多次指出,做工作要用90%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作决定。要把开展充分的、正确的调查研究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前提条件,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调查研究要方法得当。要眼睛向下,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吃一桌饭,多听取群众意见,多汇集他们的智慧,多归纳他们的想法,做到情况清、底子明;要带着问题,紧盯群众关心的问题、工作中的难题、发展面临的课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注重细节,从小处着手,深入解剖麻雀,使决策部署有的放矢。




  第三,抓好结合,通好“连线”




  方向正确以后,方法便为王。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专门论述了“两个‘结合’”的问题,强调,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是毛泽东同志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实践的具体体现,是他提倡的工作方法的精髓和核心。做好新时代领导工作,也要在做好结合上下功夫,找准“上情”与“下情”的对接点,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本地本部门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始终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踩在田埂上做事情,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情与下情相结合、方向与方法相结合。结合做得好,工作就有新意,就能出成绩,就能体现水平。否则,就会顾此失彼,不是脱离中心、盲目自转,就是飘在空中、无法落地。




  结合是最大创新。要上下结合,把中央大政方针与本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定超越阶段的目标,不做违背发展规律和群众意愿的事,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防范风险的本领。要左右结合,既立足当地,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具有本地特色、本地经验的工作成果,又注重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汲取其他地区失败的教训,取人之长,为我所用。要前后结合,善于用历史眼光看问题,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空关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引入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实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良性互动。




  落实是最好的结合。为政之要,重在实干;实干之要,重在落实。抓落实、求实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理念与行动,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忠诚履职尽责的重要标尺。领导干部抓落实不仅是一项重要职责,更是政治水平、工作作风和综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找准工作切入点。要全面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科学把握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吃透上情、把握下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系统谋划,列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切实提高谋划工作、制定政策、推进落实的质量。找准工作着力点。要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严肃认真、用心工作,一抓到底,务求实效;要跟踪评估、及时完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估、有考核,在调整中优化、在修正中完善。找准工作推动点。要把督查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深入基层、联系基层、服务基层,坚决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倾向,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