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汇编(32篇)



目录


市应急管理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1 2

县应急管理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应急预案 2 8

县互联网舆情应急预案 3 14

XX2023年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4 27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5 32

街道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6 40

街道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7 43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8 49

县公安局涉警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9 52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网络舆情 66

应急处置预案 10 66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网络舆情风险应急预案 11 70

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12 78

市信访局舆情应急预案 13 85

职业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14 89

市医疗保障局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15 98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16 103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17 108

区司法局突发重大事件舆情应急预案 19 120

县应急管理系统突发事件及重大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20 126

县人社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21 137

市财政局(国资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2 141

县人社局网络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23 147

镇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应急预案 25 158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预案 26 169

镇网络舆情工作应急预案 27 173

县政府系统网络舆情处置应急预案(试行) 28 183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29 193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30 204

县财政局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1 212

市场监督管理局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32 218









市应急管理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1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快速、准确地了解社会公众关切的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问题,有针对性地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及时回应、解答互联网上与应急管理有关的言论、热点和疑虑,积极稳妥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应急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切实提升应对网络新媒体的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涉及黄冈市应急管理系统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以及其它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微信、微博、论坛、抖音等网络舆论情况应对处置工作。

(三)基本原则。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领导和分工

(一)网络舆情领导机构。市应急管理局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局长郭金城任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冲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处置、统一发布工作。舆情发生后,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对外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二)新闻宣传“四支队伍”。由新闻发言人、新闻通讯员、舆情监控员、网络评论员组成(详见附件)。工作职责如下:

1.新闻发言人。统筹协调和策划开展本系统信息发布、媒体采访、舆情研判、口径拟定等工作,加强信息源头归口管理;根据政策要求召开新闻发布会,有针对性地发布政策解读或突发事件处置进展;突发事件发生后,积极组织涉事单位接受媒体采访,为记者提供必要采访条件,并向市委宣传部通报;及时准确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其他任务。

2.新闻通讯员。负责本系统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亮点工作、工作成就等宣传报道;根据部门职能职责,积极采写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的新闻稿件。

3.舆情监控员。负责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评估和跟踪;草拟舆情解决方案,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议;协助其他科室(单位)及时做好网上舆情的处置、舆论引导;重要敏感舆情需及时报局领导,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相关科室召开舆情处置联席会议。撰写应急管理舆情月报或专题报告;配合涉事部门,对上门投诉及媒体采访进行接待和回访。

4.网络评论员。针对涉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的不正确言论进行纠正和引导,及时准确完成网评指令任务;客观及时上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系统敏感或有发酵趋势的舆情信息。

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一)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二)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承办科室监控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及时有效处置。

(三)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网络舆情要直接上报领导小组组长。舆情上报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四)正面回复。联络员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承办科室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五)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网评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合理方案加以回复,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四、分级响应

(一)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极高,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扩大到了整个社会,舆情即将化为行为舆论。根据需要,经领导小组组长向市委宣传部请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高,境外媒体开始关注,传播速度快,影响扩散到了很大范围,舆情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由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委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三)一般网络舆情。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较高,传播速度中等,舆情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由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同时报告市委网信办备案。

(四)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低,传播速度慢,舆情影响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经向领导小组组长请示同意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监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实时搜集应急工作相关信息,通过分析预判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确定舆情的等级和影响程度,筛选出相关舆情并按一般网络舆情、较大网络舆情、重大网络舆情、特别重大网络舆情分类报送和处置。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职能科室监控员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加强与市网信办、对接,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应急管理系统各种类型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科室(单位)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委宣传部,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事后跟踪及总结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负责持续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附件:市应急管理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市应急管理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郭金城  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胡剑峰  党委委员、副局长

王国防  党委委员、副局长

魏  军  党委委员、副局长

曹玉海  党委委员、副局长

方定权  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

李  俊  党委委员、总工程师

成  员:王冲、余振国、陈  斌、李道明、肖传本、张曙光、李金锋、涂意龙、朱涵军、陈彩斌、姜劲松、王胜蓝、孙海波、周凡钦、柳林、林军、翁晖涛

新闻发言人:魏  军

新闻通讯员:王毕勇、付凡格

舆情监控员:余振国、陈斌、李道明、肖传本、张曙光、李金锋、涂意龙、朱涵军、陈彩斌、姜劲松、王胜蓝、孙海波、周凡钦、柳林、林军、翁晖涛

网络评论员:魏军、曹玉海、李俊、王正东、邹杰、漆虹、王冲、陈斌、朱涵军、姜劲松、王胜蓝、王毕勇、刘俊杰、付凡格





县应急管理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应急预案 2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快速、准确地了解社会公众关切的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问题,有针对性地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及时回应、解答互联网上与应急管理有关的言论、热点和疑虑,积极稳妥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应急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切实提升应对网络新媒体的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全县应急管理系统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微信、微博、论坛、贴吧转帖,可能对应急管理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应急管理系统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应对处置工作。

(三)基本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领导和分工

(一)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局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对重大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深入探索网络舆情变化规律,研究有效引导管理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预见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演变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审定舆情应对和处置方案,确定新闻发布口径和接受采访对象;落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设置及其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梳理我局有可能成为网上舆论热点、敏感的话题,及时监控网上与我局相关的舆情,及时报相关领导做好应对处置,并向县委网信办报送舆情。网络评论员根据舆情发展趋势,及时回应网络评论,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真相、最大限度压缩不良信息传播空间、引导主流舆论。

三、响应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网络舆情监控员通过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别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网络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处置。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局网络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县委网信办。舆情上报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正面回复。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承办科室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五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网评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网络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合理方案加以回复,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四、分级响应

(一)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极高,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扩大到了整个社会,舆情即将化为行为舆论。根据需要,经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县委、县政府请示,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二)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高,境外媒体开始关注,传播速度快,影响扩散到了很大范围,舆情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由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县委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三)一般网络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较高,传播速度中等,舆情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由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舆情涉及相关科室开展应急工作,同时报告县委网信办备案。

(四)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低,传播速度慢,舆情影响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经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舆情涉及相关科室开展应急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监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进行推进,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实时搜集应急工作相关信息,通过分析预判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和风险,确定舆情的等级和影响程度,筛选出相关舆情并按一般网络舆情、较大网络舆情、重大网络舆情、特别重大网络舆情分类报送和处置。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相关科室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加强与县委网信办等部门对接,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涉及应急管理系统危机事件的行业领域,各业务科室会同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处置领导小组制定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相关科室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科室(单位)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委、县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事后跟踪及总结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舆情引导和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负责持续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县互联网舆情应急预案 3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及时、稳妥、有效地处置因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而引发的网络舆情,有力配合现实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各种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XX县”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按照《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冀办发〔XXX 6号)《XX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省重大突发事件网上应急管理预案》等文件精神。

(三)工作原则

及时介入、密切配合、积极作为、有序引导。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互联网舆情应急管理工作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县网信办作为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统筹、协调和指导涉事部门(单位)或事发地党委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建立县互联网舆情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县网信办主任担任组长、工信局、公安局、涉事主体部门等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能特点和职责分工,统一调度,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互联网舆情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县网信办:统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网上舆情监看、引导、应对、处置工作,组织协调我县互联网主管部门和涉事主体部门,针对网上舆情动态走势,及时制定周密细致的应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形成网上应急管理合力。组织网信办工作人员做好突发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信息汇总和组织保障等工作;负责突发网络舆情的县内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自媒体管控,并及时向上级网信部门报告情况,负责突发网络舆情的监看、研判和报送工作;负责突发网络舆情的正面宣传、正面回应工作。网信办负责突发网络舆情的网上舆论引导、网上评论工作。

县工信局:加强对县内网站的信息安全技术监测、检查,并指导网站建设和运行维护单位做好技术防护工作。

县公安局: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信息通报,及时处置利用互联网组织违法犯罪活动以及策划聚集性、行动性活动信息,开展落地查证工作,依法打击处理,严防别有用心之人组织网上网下串联活动。加大热点敏感动态和情况信息的监控搜集力度,及时掌握敌视仇视我现行体制制度和少数人网上动向,依法打击其利用网络散布谣言,鼓动串联境内外敌对势力,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

涉事部门:及时向互联网主管部门通报网下实体工作处置情况,并一道科学分析研判舆情走向,认真贯彻落实应对方案的具体意见要求。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进展和网上舆论发展趋势,对管控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完善。视情况设置综合协调、舆情监测、宣传引导、管控处置、运行保障等工作小组,具体实施相关管控处置工作。

三、事件及响应分级

(一)舆情分级

按照互联网舆情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网络舆情分为:Ⅰ级(红色)、Ⅱ级(橙色)、Ⅲ(黄色)和Ⅳ(蓝色)。 Ⅰ级、Ⅱ级由县网信办牵头处置、Ⅲ级、Ⅳ级由有关乡镇、县直部门部门牵头处置。根据事态发展及网上舆情演变,县网信办可对牵头部门和响应级别进行调整。

(二)分级标准

1.级(红色)。因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注:突发事件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下同)引发,对全县工作大局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互联网舆情;省、市网信办和县委、县政府交办的重大互联网信息内容应急管控任务。县网信办启动Ⅰ级响应,并发出红色预警。

2.级(橙色)。因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对全县某一领域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或对地方工作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互联网舆情。县网信办启动Ⅱ级响应,并发出橙色预警。

3.级(黄色)。因突发事件引发的,对某乡镇、某县直部门工作和社会稳定造成比较大影响的互联网舆情。在县网信办指导下,由所涉乡镇、市直部门启动Ⅲ级响应,并发出黄色预警。

4.级(蓝色)。因一般突发事件引发的,对某乡镇、某县直部门工作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的互联网舆情。由所涉乡镇、县直部门启动Ⅳ级响应,并发出蓝色预警。

四、监测与预警

(一)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以互联网舆情监测技术手段为依托,加强人工监看巡查,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重大网上舆情和重要敏感舆情动向,科学研判,有效应对,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管控工作方案,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

(二)快速处置,严格管控。对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国家安全、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等有害信息,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严、从快管控,特别是对煽动性、行动性有害信息要迅速处置,全面封控,防止因有害信息发现不及时或处置不当造成负面舆情扩大化。

(三)加强引导,稳妥把握。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科学制定舆论引导方案,及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稳定社会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减少公众猜测,控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

(四)属地管理,协调联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网上信息管控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工作,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

五、应急响应

(一)Ⅰ级、Ⅱ级

1.加强搜集,及早发现

1)强化责任。突发网络舆情的监看、研判和报送,主要由县网信办负责。

2)明确时限。Ⅰ级网络舆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发现舆情、提出级别认定意见、报告部领导和县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等任务。Ⅱ级网络舆情须在60分钟内完成发现舆情、提出级别认定意见、报告部领导县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等任务。

2.快速到位,应急响应

1)相关人员快速到位。县网信办工作人员工作时间10分钟、休息时间30分内全员到岗,即时启动县互联网舆情监测指挥系统。同时,通知联席会议有关成员45分钟内到达县网信办召开联席会议。通知全县重点舆情信息员、网络评论员1小时内上线,做好应战准备。

2)及时启动应急管理机制。立即启动网络舆情应急响应,所有网信工作人员上岗待命。加强本地网站管控。

3)及时报告争取支持。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有关情况报告省、市委网信办,请求快速下达管控指令,统一舆论口径,封堵境内外网上有害信息,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控舆论信息的传播导向。同时派人赴省、市网信办汇报并协调有关方面给予支持。

4)召集联席会议。传达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指示精神,通报有关情况,分析网上舆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有关责任。

3.严密监控,即时研判

1)加强网上监看。一是实施全网监控。对中央及各地重点新闻网站、知名商业网站及其社区论坛等互动栏目、微博、微信平台、传统媒体电子版、QQ群、境外网站等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二是落实24小时值班。严格落实值班岗位责任制度,强化纪律要求。三是形成监看合力,重点关注网上借机攻击党委政府的有害信息及造谣污蔑的虚假信息。四是加强技术监看。根据网上舆情动态和线下实际处置做好前瞻性布控,及时采集动态信息。

2)突出监看重点。一是加强对涉事重点人员、地域的监看。重点关注涉事人员、单位及有关管理部门的敏感信息,加强涉事地域内小型社区论坛、地域贴吧的内容监看。二是把互动栏目作为监看重点。重点关注微博、微信平台。充分发挥监测系统的作用,找出信息传播重要节点,创新搜索监看方式,强化技术监看能力和信息采集分析能力。三是加强对媒体机构和媒体人员微博、微信公号的监看。筛选出对事件关注度较高的账号,重点布控,掌握其发帖动向。四是加强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监看。重点关注民运势力和所谓的“维权人士”。五是加强对境外媒体的监看。加强监看境外媒体对事件的报道评论,搜集掌握境外舆论的动态和走向。

3)强化分析研判。成立分析研判小组,根据舆情变化,适时会商研判。汇总各组提供的各种倾向性、苗头性言论及线上线下动态情况,及时进行汇集整理,分析研判,对事件性质特点、舆情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预判,提出对策建议。

4)及时报送信息。一是即时报送重大敏感信息。各成员单位第一时间将发现的网上相关行动性、煽动性和攻击性信息,通过电话、短信及快报等多种形式及时报送联席会议。二是加强动态信息报送。加大动态信息报送数量,第一时间报送联席会议,经整理汇编后,分别报送有关领导。

5)落实监看责任。严格落实监看问责制,如发生重要舆情信息漏报、缓报等问题,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4.科学管控,有效处置

(1)科学管控网上舆论。一是坚决删除政治类有害信息。对于借机攻击社会制度、攻击党委政府,干扰影响事件处置和社会稳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煽动性、行动性、聚集性信息,要及时果断坚决删除。二是有效调控新闻信息。坚决删除违规稿件,防止负面炒作。三是封堵境外有害信息。报请上级机关协调有关部门封堵境外敌对网站的有害信息,切断其境内传播渠道。

2)把握管控工作重点。一是重点管好微博、微信舆论平台。加强对知名博主、“大V账号、知名微信公号的监控,对传播有害信息的,请求省市网信部门实行禁言、禁转、停止更新、关闭账号等措施。二是重点管好网站互动栏目。要加强论坛、贴吧、博客等互动栏目的人工和技术监看,对有害信息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三是重点管好搜索引擎。请求省网信办协调百度、搜狗、360等搜索引擎网站设置关键过滤词,过滤、拦截搜索结果中的有害信息,屏蔽负面链接,及时清理有害热词和快照,避免有害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大量传播。

3)加强与传统媒体协同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网上有关信息动向及时通报媒体管理部门,加强协同管理,提前采取预防管控措施,防止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跟风炒作。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渠道,降低事件的负面影响。

5.紧急应对,特殊管控

事态发展和舆论态势出现失控等紧急情况,可以视情况采取特殊管控措施:

1)上报省市委网信办,请求关闭账号,封锁IDIP地址。对于持续发布有害信息造成负面影响的论坛、贴吧、博客、微博账号,协调有关部门通知网站予以关闭,封锁IDIP地址。

2)解散互动群组。对于成员较多、煽动上访、集会、游行的QQ群、微博群、微信群等群组,协调主管部门坚决予以解散,防止别有用心人员煽动串联。

3)关闭网站。对于严重违规的境内网站,依法协调通信管理部门及时关闭。境外网站报上级网信部门进行封堵。有效切断有害信息传播源头。

5)屏蔽通信功能。特别紧急情况下,由通信管理部门对部分地区的网络(含手机)通信功能采取临时屏蔽措施,防止有害信息扩散传播。

6)落地查人。对连续发布有害信息的源头协调公安部门进行落地查证,依法处理。

6.正面发声,积极引导

1)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利用政府网站、官微、微信公号、微信群矩阵、及时转发重要稿件、新华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权威稿件,充分反映党委政府采取的积极措施和工作进展,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放大主流声音,牢牢把握网上舆论主动权。

2)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涉事单位作为信息发布的第一责任人,要视情况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准确权威信息,公开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如有必要涉事地方政府或主体部门应利用现有官方微博,或紧急开设官方微博持续对外发布官方回应信息。

3)组织开展网评工作。针对网上舆情,组织核心层评论员撰写分量重、说服力强的评论文章。通过市内各网站刊发评论文章。组织力量以网民身份上线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压缩负面言论的空间。

4)把握舆论引导时机。要把握好突发网络舆情的引导时机,对事件的舆情进程要及时跟踪,既要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又要防止事件在网上被重复炒作。涉事部门要及时与县网信办沟通,共同分析研判,确定是否采取正面回应、撰写评论、上帖跟帖等措施,直到事件平息为止。

(二)Ⅲ级、Ⅳ级

级、Ⅳ级应急响应工作,以涉事单位牵头处置为主,参照Ⅰ级、Ⅱ级做法,组织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等工作,并及时向县网信办请示、报告,县网信办指导。在应对突发事件网上舆情时,县网信办应迅速介入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掌握相关情况,推动涉事单位或涉事乡镇主动发布信息,正面引导舆论,消解网上炒作。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分析,主动发现网上相关有害信息。需要跨市或跨省协调时,报市委网信办进行总体调控。

六、后期处置

(一)加强事后管控。重大突发事件平息后,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和要求,进一步做好网上舆论管控工作,继续密切关注网上舆情走势,适时适度引导网上舆论,及时处置煽动性、攻击性、行动性有害信息,防止网上不良信息的舆论反弹。

(二)依法追究责任。对多次传播有害信息或屡教不改的网站要及时上报网信部门,对其依法予以处罚或关闭;造成恶劣影响的有害信息发布源头,协调公安机关落地查人,依法查处。

(三)做好总结评估。县网信办组织对重大事件网络舆情发生、发展及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估,就成功经验和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研究,提出下一步管控和处置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相关工作。

七、应急保障

(一)完善体制机制。通过舆情值班、舆情研判、舆情通报和联合办公、联席会议等制度,建立健全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机制及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与上级网信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

(二)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全县互联网应急管理组织机构通讯录,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负责互联网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确保相关人员24小时联络畅通。

八、附则

本预案由县委宣传部负责编制与解释。









XX2023年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4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短视频、微博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XX乡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乡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贴子。

  3、工作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XX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乡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乡党工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副书记刘晓妮担任,副组长由宣传委员王萌担任,成员陈保棣。

      2、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室,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分级响应

      Ⅰ、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请示,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Ⅱ、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由宣传室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Ⅲ、一般网络舆情

      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Ⅳ、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部门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四、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相关单位会同县委宣传部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部门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经市委宣传部同意,由乡党工委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小组办公室和相关部门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2、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六、应急保障

    1、通信保障

      应急领导小组应在全乡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全乡各部门均有专人负责,确保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

     2、人力和技术保障

     由宣传室负责协调,组织全乡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尤其是组织派出所、工商等重点部门和各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间断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进行监控。同时积极筹建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术方面的保障。

      3、培训保障

定期组织全乡网络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



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5



为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回应网民关切问题,有序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缩小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XX市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中共XX市委关于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中共XX市委办公室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网络宣传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中共XX市委宣传部关于规范突发事件和网络热点事件舆论引导流程的暂行规定》等。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敏感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

1.属地管控,各负其责。各级党(工)委(党组)领导班子对本部门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首要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处置工作。工作成效纳入文明单位和平安单位考核范围。

2.快速反应,妥善处置。要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情。要坚持“双处置”,即网下网上同步处置,网下治本、网上治标,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妥善做好社会舆论层面的回应。要按照“三同步”的原则,切实做到事情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部署、处置工作和对外发布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3.分级响应,有序应对。根据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大小,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坚持分级应对的原则,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四、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

成立高新区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党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郭志远同志任组长,区党工委办公室、高新区公安分局、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区新闻信息宣传中心(网信办)、区维稳办、区应急办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镇办、区直各部办委局及驻区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高新区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李俊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提出处置建议。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区党工委办公室:参与网络舆情的检测、研判,统筹协调各镇办和区直部门处置相关敏感网络舆情。

高新区公安分局:负责及时发现和处置危害国家安全、属于公安职责范围内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有害信息,以及具有现实危害性的行动性、煽动性信息。依法打击造谣传谣、侮辱诽谤等违法人员。

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协调运营商参与技术反制、案件侦查工作,统筹协调驻区企事业单位处置相关敏感网络舆情。

区新闻信息宣传中心(网信办):负责涉及全区性敏感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预警并提出处置方案;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处置相关性敏感舆情;负责联系相关媒体,及时进行舆情引导,积极化解舆论危机。

区维稳办:负责收集、研判涉及社会稳定类网络舆情,督促涉事地方和部门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妥善应对网上舆情。

区应急办:负责配合协调因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区直涉事部门、镇办及企事业单位:负责具体处置涉及本部门、本地区的网络舆情。

五、应对方案

(一)应对原则

1.黄金24小时法则。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信息要真实透明,报道要统一开放,沟通要亲民坦诚。

2.信息公开原则。新闻宣传信息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根据网民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不断引导民众舆论。

3.主动沟通原则。突发事件中,要主动组织与积极策划新闻宣传活动,邀请第三方媒体(地方电视台、权威专业纸媒或网站等)及时发布信息,主动与民众沟通并适时进行权威讨论,通过释疑赢得公众。

(二)重要措施

1.启动新闻发言人机制。新闻发言人应选择熟悉媒体运作,具有丰富的公关宣传经验的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根据必要性,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新闻发布会,或者联系媒体接受专题采访等方式主动回应。

2.培养和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挖掘,寻找懂业务、新闻素养高的专业媒体人士,作为领域内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由意见领袖在论坛、微博等舆论活跃地带设置话题,发布专业、权威、客观的评论性内容,引导负面情绪趋于平和与理性。

3.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员制度。各职能部门应配备一名舆情信息员,实时监控舆论发展动向,负责舆情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

4.适时利用第三方成员应对舆论震荡。在网络平台设置议题后,可组织网络水军发布价值性评论、回帖,扭转“一边倒”的敌我情势。

(三)具体方法

1.迅速调查核实,及时上报,积极沟通。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及时上报党工委和上级业务部门,并报送区网信办。同时,涉事各方加强内外部沟通。

2.适时跟贴回应。全面监控以“网易、搜狐、新浪、搜狐、凤凰网”为核心的商业门户网站和以天涯论坛为首的全国和地方综合性论坛,着重观察负面舆论的发展动向,发现舆论发酵的苗头,及时主动应对,由涉事主体迅速组织人员(意见领袖、网络信息员、网络水军),统一口径,以第三者身份更贴回应,放大正面声音,稀释负面影响。

3.快报事实,慎填原因,重报进展。快报事实,即在着重解决线下现实问题的同时,通过政务微博、区政府网站、微信和手机报等渠道,第一时间告知事实。慎报原因,即不仅要基于严格、全面和深入的调查,还要注重原因公布的时间选择,过早易引发群众的不信任感,过晚会有“执行不力”之嫌。重报进展,即通过上述“两微一端”或第三方媒体介入,阶段性公布调查和解决实况,助推舆论平复。

4.对不实贴文,即刻函告相关网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可邀请主流媒体采访,正面回应网民关切。

5.对诽谤、造谣等涉嫌违法违规信息,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同时,可举报至XX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XXX)或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XXX)。

6.主动设置议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分析研判,紧扣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如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征地拆迁、公共卫生、救灾救助等领域),设置相关议题(着重选择事实澄清、主体问责、权威观点等话题范围),组织网络宣传,化解网上疑虑,有序引导网络舆论。

六、处置流程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合,灵活处置,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一)全面监测

采取人工和技术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进行24小时检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

(二)研判预警

对发现的舆情,各涉事主体要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及时报告党工委、上级业务部门和同级网信部门。特别重大舆情务必1小时内上报,重大舆情务必2小时内上报,较大和一般舆情酌情适时上报。

三)分级处置

1.一般网络舆情。指网民在网络论坛/社区、微博、维权网站等平台对某项政策或某类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仅有少量围观的舆情(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50/条),且未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介入报道,评论量也是零星分布,由涉事主体及时解决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

2.较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有损高新区或各部门形象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的(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100-500 /条),评论量也有数十条,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涉事主体密切关注,及时调查核实,及时跟帖回应,妥善处置。

3.重大网络舆情。指涉及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或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等)介入报道,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由区网信办及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组织网上网下同时实施,及时有效化解网上危机。

4.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征地拆迁执行中出现群体暴力、食品药品出现质量隐患并导致人员伤亡等)。在区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舆论引导

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和“攻防兼备、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议题,适时进行权威评论、积极开展民意互动,根据舆论形势、事件进展等情况,采取“新闻发布会”“背景说明会”“组织记者集体采访或单独采访”“发布新闻公报、声明”“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答记者问询”等形式,通过新闻发言人专业、快速、准确地引导网上舆论,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

七、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区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街道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6

 

一、总则 

  1. 编制目的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帖、转帖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一家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情的表达诉求也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方集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街道发生的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帖子。

3.工作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田东街道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做为全街道网络舆情处置应急指挥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宣传委员担任,成员由办公室主任及各社区负责人组成。

2.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发现舆情第一时间向上级相关部门上报,不随便对外发布内容。保持与上级部门联系,统一口径,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不随意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上报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监测

1.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 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 

  2. 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相关单位会同宣传及时采取措施,与不实消息的相关舆论网络媒体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这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部门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的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发出官方消息,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的事态进度,必要时及时组织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四、后期处置 

1.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小组办公室和相关部门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2.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经验,以进一步修订应急方案。







街道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7

为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回应网民关切问题,有序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缩小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 编制依据

依据《XX县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XX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县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中共XX县委关于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中共XX县委办公室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网络宣传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中共XX县委宣传部关于规范突发事件和网络热点事件舆论引导流程的暂行规定》等。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敏感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

(一)属地管控,各负其责。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对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首要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处置工作。

(二)快速反应,妥善处置。要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情。要坚持“双处置”,即网下网上同步处置,网下治本、网上治标,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妥善做好社会舆论层面的回应。要按照“三同步”的原则,切实做到事情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部署、处置工作和对外发布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三)分级响应,有序应对。根据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大小,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坚持分级应对的原则,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四、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

成立城南街道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办王显江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宣传办,办公室主任由王洪友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提出处置建议。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街道党政办公室:参与网络舆情的检测、研判,统筹协调各镇办和县直部门处置相关敏感网络舆情。

新城派出所:负责及时发现和处置危害国家安全、属于公安职责范围内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有害信息,以及具有现实危害性的行动性、煽动性信息。依法打击造谣传谣、侮辱诽谤等违法人员。

街道宣传办公室:负责涉及全街道敏感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预警并提出处置方案;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处置相关性敏感舆情;负责联系相关媒体,及时进行舆情引导,积极化解舆论危机。

街道综治办公室:负责收集、研判涉及社会稳定类网络舆情,督促涉事社居和部门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妥善应对网上舆情。

五、应对方案

(一)应对原则

1.黄金24小时法则。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信息要真实透明,报道要统一开放,沟通要亲民坦诚。

2.信息公开原则。新闻宣传信息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根据网民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不断引导民众舆论。

(二)重要措施

1.启动新闻发言人机制。新闻发言人应选择熟悉媒体运作,具有丰富的公关宣传经验的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根据必要性,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新闻发布会,或者联系媒体接受专题采访等方式主动回应。

2.培养和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挖掘,寻找懂业务、新闻素养高的专业媒体人士,作为领域内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由意见领袖在论坛、微博等舆论活跃地带设置话题,发布专业、权威、客观的评论性内容,引导负面情绪趋于平和与理性。

3.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员制度。各职能部门应配备一名舆情信息员,实时监控舆论发展动向,负责舆情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

4.适时利用第三方成员应对舆论震荡。在网络平台设置议题后,可组织网络水军发布价值性评论、回帖,扭转“一边倒”的敌我情势。

六、处置流程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合,灵活处置,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一)全面监测

采取人工和技术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进行24小时检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

(二)研判预警

对发现的舆情,各涉事主体要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及时报告党工委、上级业务部门和同级网信部门。特别重大舆情务必1小时内上报,重大舆情务必2小时内上报,较大和一般舆情酌情适时上报。

(三)分级处置

1.一般网络舆情。指网民在网络论坛/社区、微博、维权网站等平台对某项政策或某类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仅有少量围观的舆情(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50/条),且未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介入报道,评论量也是零星分布,由涉事主体及时解决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

2.较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有损街道或各部门形象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的(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100-500 /条),评论量也有数十条,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涉事主体密切关注,及时调查核实,及时跟帖回应,妥善处置。

3.重大网络舆情。指涉及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或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等)介入报道,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由街道党政办及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组织网上网下同时实施,及时有效化解网上危机。

4.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征地拆迁执行中出现群体暴力、食品药品出现质量隐患并导致人员伤亡等)。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舆论引导

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和“攻防兼备、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议题,适时进行权威评论、积极开展民意互动,根据舆论形势、事件进展等情况,通过新闻发言人专业、快速、准确地引导网上舆论,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8


为进一步加强住建系统网络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网上舆论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委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使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涉及区住建委系统的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社会稳定及其它各种类型的网络舆情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一)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二)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事件的妥善处置。

   (三)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委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委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类型,启动应急预案,决定相关科室、单位参与处置;审定网络舆情信息发布方案;依法依纪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传达部署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各科室、单位工作职责及网络舆情处置流程

1.委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处置的组织、协调工作,按规定及时上传下达重要网络舆情。

2.各科室、各委属单位:一是关注收集本部门业务相关的网络舆情;二是接收到委办公室转载的相关舆情,积极处置,请示相关领导审定,后将处置结果报送委办公室归档。

四、网络舆情应急分类

   (一)重大(I级)网络舆情:主要指在全国范围内对住建系统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受境内媒体和网站关注的互联网突发负面舆情,需要统一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互联网舆论事件。

   (二)较大(II级)网络舆情:主要指重庆市内对住建系统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受市内媒体和网站关注的互联网突发负面舆情,需要指挥协调有关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互联网舆论事件。

   (三)一般(III级)网络舆情:主要指在区内对住建系统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一般的危害和影响的,受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的互联网突发负面舆情,需要协调有关力量进行处置的互联网舆论事件。

五、舆情监测与应急响应

各科室、委属单位的舆情监控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涉及我委业务的网络新闻舆论监测,及时浏览关注本地主流论坛或国内主流媒体中与我委业务相关的舆论导向,发现负面舆情或重大虚假舆情后,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做好舆情信息登记。在舆情稳定后48 小时内,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组织人员继续监督网络舆情,直至舆情平息为止。

   (一)若为重大(I级)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向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同时由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区级政府相关领导报告网络舆情概况,根据上级领导的意见,研究部署处置工作。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防止恶意炒作,确保舆情得到有效控制,处理情况及时向区级政府相关领导报告。

   (二)若为较大(II级)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向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向区网信办报告情况,研究部署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在组织相关科室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防止恶意炒作。

   (三)若为一般(III级)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委办公室统筹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部门,在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相关科室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相关科室并将处理结案情况反馈委办公室。

六、保障措施

一是密切配合。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在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舆情监控队伍、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密切协作,确保应急处置及时高效。二是加强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组织网络舆情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结果应用。将各单位落实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落实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对网络舆情应急处置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县公安局涉警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9



为提高全县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应急处置、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维护公安机关形象,构建和谐舆论环境,根据上级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应对、引导、处置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全区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处置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全县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应对、引导、处置工作长效机制,提升舆情监控引导、分析研判、应对处置能力,充分与舆论和媒体积极互动,全面展示XX公安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

二、组织领导

成立XX县公安局涉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副县长、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建中担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指挥中心(办公室)、督察大队、法制大队、治安大队、刑侦大队、交管大队、网安大队、国保大队、情报大队以及各派出所等为成员单位,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于指挥中心(办公室),负责各项日常工作,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润茂为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

三、工作目标

按照“及时、准确、快速、主动、统筹”的要求,发生涉警舆情时要做到“五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应对,第一时间处置;“四个迅速”:即迅速查清事实真相,迅速依法依纪作出处理,迅速做出正面回应,迅速有效引导控制;确保实现“三不”目标,即重大涉警舆情不“炸响”,较大涉警舆情不“发酵”,一般涉警舆情不“升级”。

四、工作原则

涉警舆情处置工作应按照“及时、准确、主动、统筹”的要求,尽早发现、积极应对、把握时机、主动引导。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党委领导,高效处置。涉警舆情发生后,由县局、事件所涉及的警种部门作为处置主体,紧紧依靠、主动请示或接受党委宣传部、政法委领导,在上级公安机关的指导下,依据舆情的性质、程度等,根据有关规定,制定相应处置方案,高效开展处置工作。

  (二)分级处置,属地为主。根据引发涉警舆情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管理权限等因素,将涉警舆情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三个等级,依照分级处置、属地为主的原则,在市局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分别由市局、县局和事件所涉及的警种部门组织开展处置工作。

  (三)积极预防、及时应对。密切关注涉警舆情走势,加大研判力度,将舆情处置与事件处理同步安排、同步推进。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突发、敏感事件现场,了解事情真相,跟踪事态发展,妥善处置引发涉警负面舆情的问题,及时发布权威消息。

  (四)讲究策略,主动引导。深入研究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切实增强对新闻舆论的正面导控能力。准确了解和掌握公众心理,适时适度、统筹网上网下两个战场,权衡利弊,区别情况,选择时机,把握分寸,因势利导,稳妥处置,循序渐进的公布公众最需要知道的情况,确保舆论引导工作有利于事件及时妥善处置,有利于维护公安机关形象,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归口管理,落实责任。涉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对涉警舆情处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上下级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内部相关部门、警种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县局建立完善涉警舆情奖惩制度,将涉警舆情处置制度和责任落实到公安机关的每一个工作部门、工作岗位。

五、工作机构和职责分工

涉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机构:

1、综合协调组:由指挥中心(办公室)牵头,负责沟通联系涉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组织协调各部门、警种共同开展涉警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各种综合材料,并做好其他综合性保障工作。

2、舆情监控组:由国保大队、网安大队牵头,负责事发地涉警舆情信息及境内外媒体、互联网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将重要信息上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组织开展针对互联网的舆论引导和安全监管工作。 

3、信息发布组:由指挥中心(办公室)牵头,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拟定信息发布口径,确定信息发布渠道及方式,组织新闻发布,管理、接待前来采访的各类媒体记者。

4、调查处置组:由督察牵头,负责查清事(案)件真实情况,制定处置方案,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随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事(案)件处置进展情况等信息,提供对外发布参考口径,管理在事(案)件现场采访的媒体记者。

相关成员单位职责:

1、指挥中心(办公室):全面收集掌握、分析、预测、研判涉警舆情,研究制定涉警舆情处置办法,提出处置建议,组织协调各种处置力量做好处置工作,并负责联络、协调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新闻办以及新闻媒体。及时掌握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对涉警舆情的有关指示,并通报各相关机构。综合掌握事件处置工作整体情况,收集、汇总反馈各类相关信息。负责拟定新闻发布方案,组织新闻发布会,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密切跟踪事件发展态势及舆论向导,协调相关媒体,适时组织权威新闻发布会,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2、网安大队:对互联网上涉警舆情信息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报告涉警舆情,提出相关建议,对监控平台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并协调有关部门封堵、删除有害信息,及时查处网上恶意造谣诽谤及恶意炒作者。

3、法制大队:配合有关警钟、部门,对涉警负面事件的定性提出法律意见,对有关警种、部门提出的处置意见进行法律审核,对涉警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4、督察大队:负责对涉警舆情真实情况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对涉警负面事件涉及的公安机关及其民警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展开调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公正的结论。

5、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对涉警负面事件从专业角度进行调查、定性、提出意见,对事件发生地公安机关的事件处置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并提出涉警舆情应对建议,协助做好处置工作。

六、涉警舆情分级

(一)重大涉警舆情。重大涉警舆情事件标准:事件性质严重,即将或已经被具有全区或全国影响力的媒体报道、被门户网站采录,在当地或全国性网络平台中不间断有人转发评论的;在事发当地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可能影响公安机关形象,影响当地社会治安稳定的;区、市有关领导作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的等。重大涉警舆情由区公安厅涉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牵头市县两级舆情办联合处置。

(二)较大涉警舆情。较大涉警舆情事件标准:事件被地市级媒体关注,即将或已经被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采用、报道,或通过非媒体渠道广泛传播,在全市或全区产生较大影响,并有可能被覆盖面更大的媒体所炒作和传播的。较大涉警舆情由市局舆情办牵头处置,相关县(市)公安局、城区派出所全力配合。

(三)一般涉警舆情。一般涉警舆情事件标准:事件未被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或者关注度不高,没有超出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所管辖的区域的。一般涉警舆情由事发地县(市)公安局、舆情办负责处置,市局舆情办负责指导。

七、涉警舆情应急处置流程

(一)网络涉警舆情的检测、发现和分析研判

1、县局网安部门负责涉警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对网络上出现的涉警负面舆情要在30分钟内做出预警,并迅速报告局主要领导并通报县局舆情办。涉警单位发现负面舆情后,要在30分钟内向局主管领导和县局舆情办报告。

2、县局舆情办接到或发现涉警负面舆情后,要立即对负面舆情进行分级、定位、定向。

发生一般涉警舆情时,县局舆情办要在30分钟内上报县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时通知涉警单位,提出处置建议和措施。

发生较大涉警舆情时,县局舆情办要在1小时内组织网安、指挥中心(办公室)、督察、法制等部门具备传媒经验、懂得应对技巧、网络技术和舆论战术的人员,对发现的涉警舆情进行分析、会商、研判,制定应对措施,并上报县局领导,同时下发涉警单位。

发生重大涉警舆情时,县局舆情办要在1小时内组织成员单位人员进行集中会商研判,网安、督察、指挥中心(办公室)、法制、国保等部门要有一名副职以上领导和专职舆情研判员参加研判,制定周密详细的应对措施,由涉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县局领导,迅速开展应对工作。

3、涉警负面舆情的常规研判,要一月研判一次,由县局舆情办牵头,组织网安、督察、指挥中心(办公室)、情报、国保等部门,总结本月涉警舆情应对的新动向,新措施,并上报县局主要领导。

(二)涉警舆情的上报

涉警舆情上报要规范及时,各单位要在第一时间向主管领导汇报,并通报县局舆情办。不得擅自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舆情信息,须经县局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上报。

(三)涉警舆情的调查

1、对一般涉警舆情在发现涉警舆情后,督察部门要立即介入调查,核实舆情真假,并在2小时内向县局主要领导汇报。县局舆情办、网安大队要根据县局主要领导的指示对舆情进行引导或处置。

2、对较大涉警舆情涉警单位要在2小时内作出初查结论,上报县局主要领导,为下步处置措施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根据舆情情况,督察部门要进驻涉警舆情发生地开展调查工作,并在2日内作出初步调查结论,为舆情办制定统一舆论引导口径提供依据。

3、对重大涉警舆情涉警单位要在1小时内做出初查结论,向县局主要领导汇报初查结果,参加舆情集体研判。督察部门要立即进驻涉警舆情发生地开展调查工作,并在2日内做出调查结论。

4、法制大队要对事件进行法律界定,对事件涉及到的公安机关及公安民警是否违法做出判断。必要时,以公安法制部门名义向媒体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及司法解释。

(四)涉警舆情的引导

1、根据涉警舆情集中研判和督察部门的调查结论,舆情办统一应对口径,拟定网络引导内容,网安部门、涉警单位和其他舆情办成员单位在舆情办的统一组织下跟帖引导。

2、县局舆情办要紧紧依靠市局舆情办,与各网络媒体建立友好联谊关系,负面舆情出现炒作后,在市局舆情办的指导下,统一指令网络评论员进行网络正面引导。

3、网安部门要密切监控原始发帖人和动态发帖人的动态,对炒作“关键词”进行分析研判,为舆情办及时掌握和研判“网络写手”的动机和目的提供依据。

4、涉警单位发现中央、区、市媒体、网络媒体的记者采访后,要立即报告舆情办,由舆情办统一组织接待,做好和新闻媒体的沟通工作。

5、舆情办、网安大队要及时与相关网站和新闻媒体沟通,低沉淡化处理涉警负面信息。

(五)涉警舆情应对的保障机制

1、建立核心网络评论员、网络评论员引导机制。按照从严控制、严格审查、建档管理的原则,县局建立统一的不少于60人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

2、建立舆情报告和通报机制。各单位发现涉警舆情后,要及时、准确、快速上报舆情办,坚决防止漏报、迟报、瞒报。

3、建立涉警舆情应急处置培训机制。县局把涉警舆情处置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对个单位骨干通讯员和网络评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处置能力和水平。

八、现场事件和媒体涉警舆情的舆论引导

1、现场媒体隔离。引发涉警舆情的事件有事发现场的,应通过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线、带离相关人员等方式,将新闻媒体、围观群众以及事件当事人迅速隔离,有效防止负面舆情扩散蔓延,尽可能的降低负面影响。对媒体记者,应视情开辟专门采访区域,并派专人与记者进行沟通、协商。

媒体记者在警方划定区域外采访、拍摄的应密切关注其动态,主动出示证件,了解、登记其身份信息,告知其采访区域所在位置,并及时将情况通报现场舆论引导人员。对记者有恶意挑衅、制造事端行为的,现场民警要保持高度克制,讲究策略方法,避免与记者发生直接冲突,必要时可依法对其警告,做好全程录音、录像工作,固定证据,事后依法予以处理。对到现场采访的境外媒体记者,现场处置民警发现后,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通报党委政府宣传部门,请求共同处置。

2、新闻发布和媒体服务。涉警舆情发生后,涉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必须在4小时内明确媒体接待部门,确定新闻发言人,落实接待人员,做好媒体应对工作。

新闻发布的原则:公安机关新闻发布应遵循及时、准确、守纪、适度、保密的原则。

涉警负面事件发生后,切忌发布含糊不清、不准确的信息;切忌对媒体和公众的致以保持沉默,不闻不问。对属于重大涉警负面舆情的,要滚动发布新闻,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发布新闻通稿须经涉警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审核签字。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民警一律不得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严格遵守对外宣传纪律。未经本级公安机关主管负责人批准或授权,任何单位和民警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对外发布或泄漏涉警负面事件信息、接受或邀请媒体采访。违反规定的,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并视情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现场发布由现场最高指挥员或其指定的人员负责;接受记者专访或授权发布,要选择影响大、客观公正的主流媒体进行,接受境外媒体记者采访,应与宣传部门协商后进行。对公安机关当事民警的采访,须经舆论引导部门负责人或指定负责人批准,并派员全程陪同。

3、新闻发布的内容。对情况属实、责任清晰的涉警负面事件,要诚恳道歉,表明知错就改的立场,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媒体质询,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可主动公布事实真相和事件处理进程,向媒体提供处理、整改及善后等情况,积极争取公众的谅解和信任。

经查证公安民警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但确实存在执法不规范、工作不严谨等不当行为的,应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和善后措施,表明改进工作的态度。

对情况不明、责任不清的,要表明认真调查、决不护短的态度,尽力疏解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绪,切忌沉默回避、粉饰、袒护甚至对抗。可发不相关简要消息,包括事实经过和澄清性内容,以及先期处置措施等。

对于媒体误会、讹传、失实报道甚至故意制造假新闻、恶意炒作的,要迅速开展核查。在查清事实真相后,以发函等形式,立即据实予以交涉,要求媒体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极影响,以正视听。同时,及时将报道失实造成的危害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通过公安机关维权部门,组织、协调、鼓励当事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通过法律诉讼渠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九、追究问责

涉警舆情处理工作纳入县局公安工作绩效考评。对涉警负面舆情发生后,上报信息及时,处理坚决果断,处置及时有效的单位和人员,要进行表彰记功、嘉奖等奖励。

对不按规定进行信息报送、舆论引导和不执行上级命令,造成严重损失或带来严重社会影响的,要给予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相应的纪律处分。

涉警负面舆情发生后,未按照本预案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封锁消息、迟报、瞒报、漏报、谎报信息或私自对外公布、泄露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单位“一把手”和相关人员责任,并按照《XX县公安局绩效考评实施方案》扣除责任单位绩效考评分值。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网络舆情

应急处置预案 10

 

为加强XX区生态环境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三)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四)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保山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自然法宣股,负责日常工作。

2.加强对生态环境信息内容管理,对需要发布的信息,先由责任股室进行文字图片审核,在领导审核通过后,由网站管理员后台统一上传,先由责任股室进行文字图片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自然法宣股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生态环境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相关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股室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股室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股室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股室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员机制。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技术人员担任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员,对涉及XX区生态环境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测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测信息员发现有关生态环境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提出处置意见,并在1小时内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保山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市生态环境局及XX区重大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自然法宣股汇总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4.动态跟踪。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5.总结评估。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

四、工作保障

网络安全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业务负责人和网评工作人员是舆情的监测第一责任人,要政治站位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确保一旦发生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五、责任追究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一岗双责”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股室,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股室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网络舆情风险应急预案 11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自媒体平台、微博、贴吧、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以清朗网络环境打造更好营商环境。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东阿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发生的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网络视频、微博、贴吧贴子等。

(三)工作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以“属地管理原则、黄金四小时原则、解决问题原则”为处置工作原则,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成立东阿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作为全局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党组成员担任。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科室(中心)负责人,局办公室、法规考核科及创新宣传推进科全体人员组成,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3.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科室(中心)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360”“搜狗”等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关键词含有“东阿县行政审批”、“东阿县政务服务”及“东阿县行政服务大厅”的相关信息,结合实施查阅的方式,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网评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县委网信办。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或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十二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同时网络评论员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四、分级响应

、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县委、县政府请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县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一般网络舆情

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科室(中心)开展应急工作。

、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经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科室(中心)开展应急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为引导处置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及相关科室(中心)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科室(中心)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委、县政府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中心)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科室(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七、应急保障

1.通信保障。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应在全局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全局各科室、直属各单位均有专人负责,确保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

2.人力和技术保障。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全局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不间断对重点网站、重点账号等进行监控。同时积极筹建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术方面的保障。

3.培训保障。定期组织全局网络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

八、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12

 为加强全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快速妥当处置舆情,主动回应公众关切,正确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和消除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河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商丘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职责范围内,突然发生的不可预测或意外,已经或者知悉即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传播,可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消费维权等方面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或损害市场监管系统形象,影响社会稳定,需要及时澄清、化解的舆论事件,以及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批示要求立即落实的舆情事件的引导和处置。

二、基本原则

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应对、快速反应的原则,切实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及时消除不良影响,避免舆情发酵或次生舆情。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商丘市市场监管系统突发事件舆情处置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商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局党组班子成员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各科室、各直属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局综合规划科(新闻宣传科)、市局网信办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规划科(新闻宣传科),负责舆情应急处置的信息收集、研判、上报、处置的协调沟通工作。

(二)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组织、领导、协调全系统开展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制度建设;负责突发事件官方信息的统一权威发布等。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领导小组的各项日常工作,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处置信息等。

四、处置程序

(一)舆情监测

市局网信办要确定专人专责,专门负责网上涉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舆情监测,采取“人防+技防、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要重大事件进行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处置舆情。积极与市委网信办对接,争取相关网络主管部门支持,畅通舆情会商、信息共享、联动处置机制。

(二)研判预警

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发现的舆情,要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并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报告。特别重大舆情和重大舆情要立即上报,紧急情况下,可电话报告主管领导,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一般舆情适时上报。在网络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无论重大与否,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级处置

1.一般网络舆情。指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对我市市场监管某项政策或某类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仅有少量围观的舆情(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100/条以下),且未有主流媒体介入报道,评论量也是零星分布,由涉事相关科室(单位)及时解决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

2.较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有损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形象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络平台出现(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100-500/条),评论量也有数十条,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涉事相关科室(单位)进行密切关注,及时调查核实,并根据领导小组的指令,统一口径,及时跟帖回应,妥善处置。

3.重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我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或有主流媒体介入报道,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组织网上网下同时实施,及时有效化解网上危机。

4.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应及时上报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在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及时有效处置。

(四)舆论引导

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和“攻防兼备、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议题,适时进行权威引导、主动回应,根据舆论走势、事件进展等情况,采取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发布公报、声明,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答记者问等形式,通过新闻发言人专业、快速、准确发布信息,引导网上舆论,消减负面影响。按照市委网信办要求组织网评员进行正面跟帖评论,有效引导网上舆论。配合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做好对网络造谣、传谣者的查处工作。

五、应急保障

舆情发生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实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车辆到位,人员随叫随到,确保舆情相关联络畅通、及时,各渠道信息收集准确、全面,确保处置得当。

1.食品类舆情应对小组:综合规划科(新闻宣传科)、市局办公室、市局网信办、相关涉事食品监管科室(单位)、涉事县(区)市场监管局。

2.特种设备类舆情应对小组:综合规划科(新闻宣传科)、市局办公室、市局网信办、特种设备科、省特检院商丘分院、省锅检院商丘分院、涉事县(区)市场监管局。

3.药品类舆情应对小组:综合规划科(新闻宣传科)、市局办公室、市局网信办、相关涉事药品监管科室(单位)、涉事县(区)市场监管局。

4.工业产品类舆情应对小组:综合规划科(新闻宣传科)、市局办公室、市局网信办、相关涉事工业产品监管科室(单位)、涉事县(区)市场监管局。

同时,针对每次舆情发生的具体情况,市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其特殊性和工作需要,适时成立、调整和充实市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部门及其人员,以便更加及时、精准、高效地防范和化解舆情风险。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涉事科室(单位)负责人要持续关注网络上、媒体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实行动态跟踪,坚决防止该事件再次引发舆情危机。

(二)总结评估。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会同局办公室、局网信办和涉事科室(单位),对舆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针对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舆情应对处置档案,由市局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归档管理。

(三)责任追究。对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违反工作纪律、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导致网络监控出现遗漏时段和监控盲区,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并由市局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市信访局舆情应急预案 13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我局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信访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信息调研科。

(二)职能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 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接收省信访局舆情日报中涉及我市的舆情和市宣传部推送的涉及的信访舆情,及时推送给相关县区和市直部门,并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科室、各单位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

.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单位、科室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属于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

四、责任追究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一岗双责”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单位科室,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职业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14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舆情,结合我校实际,为有序引导,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等媒体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维护学生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学生利益、社会稳定为目标,把学生利益、社会稳定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分类分级

(一)诱发舆情突发事件分类

1.事故灾难类:主要包括失火、爆炸、交通安全事故、学生实习安全事故、电气水事故、煤气中毒、溺水事故等。

2.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类: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饮食卫生安全事件。

3.学校教师作风不正引起的网络类: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问题引发的网络炒作事件。

(二)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舆情的性质、规模、发布平台级别和影响力,舆情分为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三个级别,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级(黄色):指在本市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范围较大。

级(橙色):指在省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大。

级(红色):指在国家级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极大。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校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一)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贾道成

副组长:孙恒、刘绍辉、孔祥跃

成员:相关科室中层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实习指导教师

职责:

1)领导和指挥全校各类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2)根据突发事件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

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信息,及时向教育部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汇报情况;

4)通过正规权威媒体适时适度发布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协调相关单位,共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信息收集事件调查、信息发布三个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1.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孙恒

副主任:邓以芹

成员:各环节干部 

职责:

1)负责全校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组织召开;

2)负责做好全校突发事件舆情处置的上传下达、组织协调、信息传递等工作;

3)督促落实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做出的决策和措施;

4)负责舆情处置应急预案的启动;

2信息收集事件调查工作小组:

主任:孔祥跃

副主任:王洪超

成员:实习学生班主任、实习指导老师

职责:

1)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对各媒体舆情反映事项展开全面调查,快速形成调查处理报告,为澄清事实、消除影响提供有力证据。

2)负责好舆情监测、收集、分析、编报等工作:及时对突情事件负面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按照舆情信息的类别和级别,对于重要信息立即编制报送领导小组。

3、信息发布工作小组,

主任:刘绍辉

副主任:张志民

成员:各环节干部 

职责:

1)负责舆情事件处置相关信息的统稿、发布工作,组织相关正面宣传活动的开展;

2)负责组织网络评论员做好网络评论、跟帖引导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研判预警

对学校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與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于发现后三小时内以学校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舆情,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对于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学校及时提出答复意见,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对某一突发事件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況,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对于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谤,煽动网民闹事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动态跟综

专人负责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釆取应对处置措施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況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应快速、详细、准确,由事件现场管理人员和处置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告知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学校研究判断后,形成统一口径,由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授权、确定信息发布人并在第一时间以适当方式作出回应。

五、学校相关应对工作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即刻启动《突发事件舆情应急预案》。

1.沉着、冷静应对,迅速、果断采取措施止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

2.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3.加强门卫值班严控人员进出;

4.召开紧急会议,稳定师生员工情绪,教育师生员工(包括临聘人员)不要乱发议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外部散播对学校不利的信息;

5.突发事件发生期间,要加强值班,接到新闻媒体人员打来的电话,要询问对方所在的单位、姓名与联系电话,查明意图,立即向突发事件舆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6.门卫、值班人员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要有礼貌地验明证件,登记姓名,并向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通报

7.对打电话要求前来采访和已经来的新闻媒体采访人员,请他们拨打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 5201011

8.信息发布及接待来访均由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其他任何人员不得乱发。







市医疗保障局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15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科室主要负责人和医保中心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的组织实施和有效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能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 落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科室、医保中心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随后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


.属询问、质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科室依法依规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科室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属于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3日内报送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四、工作保障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科室负责人和医保中心负责人是舆情监控第一责任人,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守工作职责,注重学习培训,提升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确保一旦发生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五、责任追究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一岗双责”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科室,坚决问责处理。对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16


各科室、办、中心:

  为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加强我办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根据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生物产业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政务信息公开网站的建设力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 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综合科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相关部门审核。

  3. 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生物产业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 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 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人员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2. 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生物产业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领导汇报,提出处置意见,并在向县委、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

  4. 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正常工作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5.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大在政务信息公开网站及电视媒体公开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党组会综合科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17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局突发网络舆情工作机制,规范突发网络舆情处置程序,提高网络舆情工作时效,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地方网站、微博、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全县自然资源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本单位发生任何级别的地质灾害、公共事件、社会稳定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微博贴子。  

  (三)工作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以“责任管理原则、黄金四小时原则、解决问题原则”为处置工作原则,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一)网络舆情领导机构。成立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作为全局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党组成员担任。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局办公室,成员由各基层所、科室、中心、队、站负责人组成,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全系统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谷歌”、“搜狗”等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关键词含有“闽清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办证难”“征地拆迁”等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网评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上报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县政府。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县政府网络舆情中心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县政府或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十二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同时网络评论员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四、分级响应  

  Ⅰ、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县政府主要领导请示,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Ⅱ、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政府分管领导,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Ⅲ、一般网络舆情  

  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Ⅳ、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经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为引导处置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及相关股室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科室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政府指定的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引导处置小组和相关科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组织有关科室,对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应在全局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全局各基层所、科室、中心、队、站均有专人负责,确保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  

  (二)人力和技术保障。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全局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不间断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进行监控。同时积极筹建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技术方面的保障。  

  (三)培训保障。定期组织全局网络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  

  八、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镇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18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社会,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XX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镇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博客贴子。

3、工作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XX镇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镇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余海阔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省担任,成员由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担任。

2、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文化站,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分级响应

、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应急领导小组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请示,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领导,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镇党委、政府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一般网络舆情

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部门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四、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及时收集舆情危机事件及其苗头动向,分析评估事态趋向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信息,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部门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作出响应,由镇党委、政府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五、后期处置

1、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小组办公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2、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六、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XX镇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区司法局突发重大事件舆情应急预案 19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全区司法行政系统良好舆论环境,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保障,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XX区司法局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治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能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单位、人员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商定信息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审定信息发布稿、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的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处置;

4)落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加强对网络新闻、论坛、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及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的日常监测,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生舆情突发事件,迅速上报领导小组组长;

2)协调各科室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重要信息及时上报;

3)主动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

    1.属询问、质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科室、司法所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于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法依纪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情监察执法部门依法依纪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

    四、工作保障

    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网评员队伍人员是舆情的监控责任人,要政治站位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确保一旦发生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五、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XX区司法局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XXX区司法局

20XX74


XX
区司法局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组    长:俞海峰(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 组 长:王佳琳(局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

成    员:曹丹凤(办公室主任)

          王清霞(区委依法治区办秘书科科长)

          孔  周(复议应诉科科长)

          林芷伊(法制监督事务科科长)

          张观根(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

          李  华(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

          俞英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挂律师管理   

                 工作科牌子)科长)

              唐海峰(社区矫正管理科科长)

              郑  成(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焦  熠(六横司法所所长)

洪春芝(沈家门司法所所长)              

              章文生(东港司法所副所长)

              端木玉谦(展茅司法所所长)

              翁梦蝶(虾峙司法所副所长)

              魏  鑫(桃花司法所司法助理员)




县应急管理系统突发事件及重大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20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是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指导全县应急管理系统科学开展舆情应对工作,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安全生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舆论危机,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突发事件给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应急管理系统良好形象,依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应急管理系统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舆情应对工作、局直属各单位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舆情应对工作。

    (三)相关定义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应急处置的同时加强舆论引导的安全生产事件、自然灾害、灾难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公众和行业内广泛关注的应急管理系统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相关的舆情事件。

    2.舆论引导工作,是指县应急局和工矿商贸企业、学校等单位针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安全相关突发事件,开展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内部沟通、外部回应、新闻发布等活动。

    (四)分类分级

    (1)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危机(I级)。主要是指由重大突发事件引发,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出现对我县应急管理系统明显不利或误解歪曲的报道和言论的紧急事件。

    (2)一般性突发事件舆论危机(II级)。主要指出一般性突发事件引发,在社会公众媒体持续出现对我县应急管理系统明显不利或误解歪曲的报道和言论的紧急事件。

    (五)工作原则

    坚持及时反应,公开透明;属地负责,上下联动;分工配合,部门协同的工作原则。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机构同时是局突发事件舆情危机应对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是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置工作的具体指导和组织协调机构;必要时,派出专门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二)工作机构

    局各股室依据部门工作职责,负责相关领域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应对管理工作。局直属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各类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的应对工作。

   三、工作程序

(一)统一领导,分级处置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一般性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由法规负责指挥处置,报分管领导批准,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应对措施。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危机,上报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并联系县委宣传部、网信办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实施应对措施。

(二)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危机指挥体系和现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完善信息报告和联动协调机制,形成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应对工作合力。事件发生后,要力争在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现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引导舆论。快速形成处置方案,迅速开展应对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三)统一口径,尊重事实

加强信息发布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严肃新闻发布工作纪律,统一信息管理渠道和途径,建立和完善单位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信息披露和新闻发布。信息发布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反映事实真相。未经授权或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信息。

(四)加强沟通,正面引导

保持与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沟通联系,准确发布部门权威信息,有效引导新闻舆论。发生突发事件时,要从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突发事件处置、有利于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角度,及时客观披露事件发展情况,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争取媒体和公众的理解和谅解,最大限度减小事件影响,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五)处置流程

1.响应处置程序

1I级(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响应处置程序:

程序

现场

法规宣教股

1

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

第一时间向主要领导报告,并与县委宣传部、网信办沟通联系

2

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3

启动I级舆论应对机制

启动I级舆论应对机制

4

成立现场舆论应对指挥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现场

5

及时设置现场有关标识

成立舆论应对工作组

6

加强现场人员教育管理

明确局信息发布体系

7

加强现场记者采访管理

新闻发言人赶到第一现场

8

研究具体应对方案

研究具体应对方案

9

明确现场信息发布体系

与县委宣传部协商确认发布体系

10

与现场重点媒体进行沟通

与重点媒体进行沟通

11

与局机关统一信息发布口径

确定信息发布口径

12

统一发布有关事件权威信息

统一发布有关事件权威信息

13

持续向上级报告现场动态

组织网络评论员开展舆情监控和正面舆论引导

14

积极引导现场记者离场

对事件舆情进行阶段性评估

15

做好必要的后续工作

必要时启动延伸应对方案

16

总结并改进舆情管理工作

总结并改进舆情管理工作

2II级(一般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响应处置程序:

程序

现场

法规宣教股

1

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发生事件

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报告

2

启动II级舆论应对机制

启动II级舆论应对机制

3

成立现场舆论应对指挥组织

有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突发事件现场

4

及时设置现场有关标志

指导所属单位研究应对方案

5

加强现场人员教育管理

必要时有关局领导赶到第一现场

6

加强现场记者采访管理

与有关媒体进行沟通

7

明确现场信息发布体系

处置重点新闻报道

8

与局机关统一信息发布口径

确定信息发布口径

9

统一发布有关事件权威信息

统一发布有关事件权威信息

10

积极引导现场记者离场

对事件舆情进行阶段性评估

11

做好必要的后续工作

做好必要的后续工作

12

恢复常规舆情管理状态

恢复常规舆情管理状态

  2.预测与预警

    局各股室和直属各单位要持续关注社会媒体和微博等网络媒体对我县应急管理系统的报道和言论,法规股要对可能发生的舆论危机,及时向局提交舆情风险提示报告,并通过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舆情风险警示等形式进行舆情预警。

    3.信息报告

    凡发生可能造成社会影响和舆论关注的各类事件,均要以电话、书面等形式第一时间报告上一级舆情管理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持续报告有关情况,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应对要做到早介入、早沟通、早控制。

  4.启动预案

发生可能引发舆论危机的各类突发事件后,局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同时,自动启动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法规股负责组织部署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舆情应对和新闻发布工作。

5.现场指挥

  发生突发事件后,事件有关单位及现场组织应将舆论处置纳入突发事件处置整体框架,迅速部署、科学应对。发生一般突发事件,局相关股室和法规股应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开展舆论应对工作。发生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局机关要及时联系县委宣传部、网信办一起赶赴现场,组织开展舆论应对工作。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局主管领导、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宣传负责人连同所属单位的主管领导、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宣传工作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组织开展舆论应对工作。

6.应急处置

发生突发事件后,现场负责人要立即组织人员第一时间维护现场秩序,做好应对疏导工作。对已知正在撰写和制作的、可能对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报道,要加强与媒体和记者的沟通联系,力争使媒体不报道或向有利于系统的方向转化。对已经发表的严重歪曲事实、对系统形象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报道,要迅速联系新闻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处置。

7.采访管理

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要加强对各类媒体记者的采访管理,在现场设立媒体记者接待处,指定专门工作人员,严格审核登记采访记者的有关证件。对没有法定记者证和新闻单位采访证明的一律不接受采访,防止各类新闻欺诈。要按照事件调查处理组的统一要求,做好社会媒体的采访接待工作,对媒体记者针对突发事件的采访,一般应要求记者提交书面采访提纲,在进行认真分析准备后,决定是否接受采访。同意接受采访的,要妥善安排好采访事宜,由指定的现场新闻发言人,按照统一口径介绍情况,不得随意发布信息,不得随意让媒体记者进入现场采访。采访结束后,现场负责入或有关单位领导要继续与新闻记者保持联系,掌握报道内容,防止出现影响系统形象的负面报道。非组织指定人员,不得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发现有记者私自进行采访的,应及时向组织报告并制止。

  8.信息发布

  要按照谁主管谁发布的原则,科学制定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方案,在统一指挥和调控下,有序地进行信息发布。发生足以引起社会关注的事件后,可首先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措施和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要形成统一的、组织认可的事传情况材料,由单位新闻发言人或现场临时新闻发言人等专门的信息发布人员,通过举行或参加闻发布会、授权发布、向媒体提供新闻通稿、接受记者采访等适当形式发布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要事先拟定新闻发布主题、新闻发布方案、发布内容、研究记者提出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及相关资料拟定答问口径,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发布。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不得越权发布,不能多头发布。突发事件的新闻发言人,可由单位新闻发言人担任,也可根据突发事件性质由发生单位的领导或分管业务领导担任。

9.网络评论

已经在互联网上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新闻舆情,要组织网络评论员以网友名义进行网上评论,通过发帖、跟帖,参与讨论、参与投票等形式,说明事件真相,形成主流声音,消除负面舆论影响。

10.舆情通报

要建立舆情通报制度。发生突发事件时,发生单位要迅速向上级单位报告,发生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要迅速向上级新闻宣传部门报告情况。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在经局机关同意后,要及时向当地新闻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对影响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和舆论危机,要向县委宣传部等上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报告。

11.后期处置

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得到初步控制后,要持续对舆情状况进行跟踪,密切关注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避免舆情出现反复,必要时要利用好第三方机构或有关专家学者的评价和言论。要逐步加强正面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舆论关注焦点,逐步修复应急管理系统的良好形象。

12.总结评估

在舆论危机得到有效处置后,要对舆论危机进行全面总结,对舆论危机发生和处置的过程进行梳理,对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对危机应对工作的组织、执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应对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完善突发事件舆论危机处置工作预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情管理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资金保障

  要为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化工作手段和设施,应将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工作必需的资金列入单位的预算予以保障。

  (二)人员保障

   要配备突发事件舆论应对的工作机构和专业人员,加强新闻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应对专业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新闻发布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和应对舆惰的能力。





县人社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21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论坛、博客、微信、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当涂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局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服务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博客、微信贴子。

3.工作原则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以“属地管理原则、黄金四小时原则、解决问题原则”为处置工作原则,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当涂县人社局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宣源同志作为负责负面舆论联动处置工作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为: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监测舆情、发现舆情、形成通稿、会商措施、快报事实、正面回复、跟踪引导、四小时内完成、十二小时内完成 。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局党组。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局党组及相关股室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股室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局党组上报县委、县政府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四、后期处置

1.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小组和相关股室(中心)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2.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股室(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市财政局(国资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微博、微信、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通过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予以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全市财政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阜阳市财政局(国资委)的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微信、微博转帖。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 网络舆情领导小组。成立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作为全局(委)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局党组成员和办公室、信息中心、人教科、综合科、教科文科、社保科、企业科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局新闻发言人担任,成员由局(委)办公室、信息中心全体人员组成,指定局信息中心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为网络舆情监控员,各承办科室单位负责人为舆情处置控制员。

第四条 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针对舆情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第三章 舆情响应程序

第五条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网站和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处置控制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处置。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局(委)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市委办、市政府办。舆情上报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正面回复。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承办科室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五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舆情处置控制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委)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第六条 分级响应

(一)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极高,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扩大到了整个社会,舆情即将化为行为舆论。根据需要,经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市委、市政府请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二)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高,境外媒体开始关注,传播速度快,影响扩散到了很大范围,舆情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市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三)一般网络舆情。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较高,传播速度中等,舆情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四)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低,传播速度慢,舆情影响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经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科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第四章 工作机制

第七条 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为引导处置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加强与市委网信办、市公安网监支队等部门对接,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第八条 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第九条 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及相关科室(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科室(单位)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委、市政府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第十条 事后跟踪及总结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科室负责持续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并对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第五章 应急保障

第十一条 通信保障。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应在全局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全局(委)各科室、直属各单位均有专人负责,确保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

第十二条 人力和技术保障。由引导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全局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尤其是社保、教科文、经建、企业等重点科室不间断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进行监控。

第十三条 培训保障。定期组织全局(委)网络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





县人社局网络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23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为适应当前日趋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快速妥善处置网络舆情,有效减少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我局应急管理系统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涉及镇平县人社局相关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或网站、论坛、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言论。

(三)工作原则。按照“积极引导、妥善应对、加强管理”的原则,积极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的处理,主动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报道,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最大程度减少负面影响,维护全县应急管理系统的良好声誉和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组织机构

(一)网络舆情领导机构。成立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由分管办公室和新闻宣传工作副局长担任副组长,机关各股室、二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局应急管理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处置、统一发布工作。舆情发生后,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对外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二)新闻宣传“四支队伍”。由新闻发言人、新闻通讯员、舆情监控员、网络评论员组成。工作职责如下:

1.新闻发言人。统筹协调和策划开展本系统信息发布、媒体采访、舆情研判、口径拟定等工作,加强信息源头归口管理;根据政策要求召开新闻发布会,有针对性地发布政策解读或突发事件处置进展;突发事件发生后,积极组织涉事单位接受媒体采访,为记者提供必要采访条件,并向当地宣传部门通报;及时准确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其他任务。

2.新闻通讯员。负责本系统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亮点工作、工作成就等宣传报道;根据部门职能职责,积极采写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的新闻稿件。

3.舆情监控员。负责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评估和跟踪;草拟舆情解决方案,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议;协助其他股室(单位)及时做好网上舆情的处置、舆论引导;重要敏感舆情需及时报局领导,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相关股室召开舆情处置联席会议。撰写应急管理舆情月报或专题报告;配合涉事部门,对上门投诉及媒体采访进行接待和回访。

4.网络评论员。针对涉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的不正确言论进行纠正和引导,及时准确完成网评指令任务;客观及时上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系统敏感或有发酵趋势的舆情信息。

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坚持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一)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谷歌”等主流搜索引擎和本地主流论坛,搜索关键词含有突发敏感事件等相关信息。一旦发现网络舆情后,第一时间对网络舆情的真伪、等级(特重大、重大、较大、一般)、范围和影响进行分析、筛选、记录后向局办公室报告。经办公室初步确认后,编印《网络舆情》报局分管领导审核。视情紧急程度,报告局主要领导。网络舆情特别紧急时,办公室可越级上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网络舆情所在页面的URL地址;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网络舆情的发布者(网名);必要时附网络舆情所在页面的截图。

(二)监测舆情。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其他网络媒体是否存在类似信息以及单位时间的跟帖情况,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县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三)信息报送。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应当在30分钟内上报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并经小组同意由联络员第一时间报县网信办。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四)会商措施。舆情确认后,应当在1小时内迅速启动本预案,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重大及以上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县委、县政府和县网信办会商措施,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五)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应当在2小时内及时形成新闻通稿,通稿按程序经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和县委宣传部以及县委、县政府审核同意后,对舆情予以回复。

(六)正面回复。新闻发言人应当在舆情发生后4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同时网评员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七)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并及时向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和县网信办反馈。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加以引导,如有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的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后,及时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四、分级响应

(一)特重大网络舆情。根据工作需要,经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请示,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委宣传部及县网信办的支持下,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二)重大网络舆情。由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上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三)较大网络舆情。由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报县委网信办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一般网络舆情。由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浏览。将网络舆情浏览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情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负面舆情,及时按分级响应进行反馈,为引导处置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及早发现,做到有所准备,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县网信办和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对恶意炒作,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不实言论,可提请县公安局、县网信办落地查处,舆情管控。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县委网信办和相关单位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县局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批准,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网络舆情引导处置办公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对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本预案。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应当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确保联络畅通及时。

(二)人力和技术保障。定时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两微一端”进行浏览。

   (三)培训保障。组织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度。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24

    
为快速妥善处置城管系统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推动城管工作更快更好发展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支队系统被各媒体登载有对本单位本部门行业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方面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市城管支队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属地谁主办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队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新闻宣传的领导任副组长,支队所属各科室、大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支队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支队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支队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支队舆情信息员:信息员由支队各部门政治立场坚定,责任感强,思想品德优秀的同志组成。负责每天及时关注国内知名的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确保及时发现舆情问题,及时上报。
支队所属各单位:建立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并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各单位对本部门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信息科要做好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等工作。
(二)快速反应
各单位发现紧急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支队办公室,由支队办公室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对外公布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
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科室、大队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对口负责人审定后由办公室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
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依纪依法查处。
3.
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提请相关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四)动态跟踪
各单位要落实专人对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各单位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报送支队办公室存档,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网管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镇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应急预案 25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各村(社区)、各部门的舆论引导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国办发〔201680号)和省、市、区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涉党湾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和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主要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热点问题主要指:媒体和网民已形成关注的问题、话题,并可能引发媒体和网民更大规模关注,甚至引发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各类舆情。

2 组织体系

2.1 指挥机构

设立党湾镇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应急指挥协调小组(以下简称指挥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涉党湾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各项工作。

2.2 指挥协调小组人员组成

根据事件类型和性质,人员由镇主要领导、镇宣统委员,镇党建办、涉事村(社区)、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酌情邀请上级新闻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3 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具体分为三级:Ⅰ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Ⅱ级(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Ⅲ级(较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

3.1 Ⅰ(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为Ⅰ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

(1)出现《党湾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2)出现对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产生特别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

(3)出现对全镇形象产生特别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

(4)经指挥协调小组研判,认为需要作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进行应对处置的;

(5)根据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或区委、区政府要求,作为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进行应对处置的。

3.2 Ⅱ级(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为Ⅱ级(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

(1) 出现《党湾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的重大突发事件;

(2)出现对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

(3)出现对全镇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

(4)经指挥协调小组研判,认为需要作为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进行应对处置的;

(5)根据中央、省、市、区有关部门或镇党委、政府要求,作为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进行应对处置的。

3.3 Ⅲ(较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为Ⅲ级(较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

(1)出现《党湾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较大突发事件;

(2)出现对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舆情;

(3)出现对全镇形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舆情;

(4)经指挥协调小组研判,认为需要作为较大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进行应对处置的;

(5)根据中央、省、市、区有关部门或镇党委、政府要求,作为较大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进行应对处置的。

4 应急响应处置流程

根据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分级,分别启动相应的I (特别重大)、Ⅱ 级(重大)、Ⅲ级(较大)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分级与应急响应的启动、结束,由指挥协调小组研究确定。

4.1 Ⅰ级应急响应处置流程

当出现I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时,启动I级应急响应,进行I 级应急响应处置。

成立指挥协调小组。根据事件类型和性质,镇主要领导、镇宣统委员,镇党建办、涉事村(社区)、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酌情邀请上级新闻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2)派出前方工作组。组成前方工作组,派驻事发地,开展指导和协调工作。前方工作组由镇宣统委员牵头,镇党建办、涉事村(社区)、部门负责人参加。前方工作组根据指挥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现场指导、督促、协调事发地开展舆论引导和应对处置工作,协助做好指挥协调小组与事发地之间的沟通联络工作。

(3)加强舆情监看。成立网络监看组,由镇党建办牵头,镇派出所、涉事村(社区)、部门负责人参加。启动网络舆情I 级应急响应,实行24 小时应急值班制,及时对境内外媒体报道和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网上互动区域信息进行监看和收集,并及时向指挥协调小组报告。

(4)舆情研判会商。指挥协调小组要及时对各类舆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同时提出舆论引导口径和管控处置措施,形成整体工作方案。

(5)重要信息报送。各成员单位对本部门采取的有关工作举措以及相关工作进展、最新事态发展等,及时向指挥协调小组通报。指挥协调小组对相关舆情信息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总整合,专报区领导或抄告有关镇街、部门。

(6)对外新闻发布。应急响应处置期间,涉事村(社区)、部门应通过政务微博、微信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同时视情组织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重要新闻和权威信息。新闻发布的层级、内容、时间和范围,应事先报指挥协调小组审定。涉事村(社区)、部门设立应急新闻小组,由镇党建办和相关村(社区)、部门人员组成,统筹做好境内外媒体记者采访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

(7)舆论引导应对。涉事村(社区)、部门拟定舆论引导口径报指挥协调小组审定,通过区内外权威媒体和网站以及政务微博、微信等载体,及时、有序发布信息,主动、有效回应舆论关切。党建办调动核心网评员直至全镇网评员共同参与,通过跟帖、转发、撰写网评文章等各种形式,强化舆论引导。

(8)信息管控处置。镇党建办落实对区级新闻媒体及新媒体的新闻报道和导向管理,督促各单位加强对采编人员微博、微信的管理,积极争取上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的支持。镇党建办加强对网上有害信息的巡查监看,协调对接相关网站及时清理删除有害信息,对网上有害和不实信息,及时向上级网信部门报告。镇派出所对发布有害信息的源头进行落地查人,并依法处理。涉事村(社区)、部门负责向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汇报和沟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加强统一管控。

4.2 Ⅱ级应急响应处置流程

当出现Ⅱ级(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进行Ⅱ级应急响应处置。

(1)成立指挥协调小组。根据事件类型和性质,人员由镇领导、镇宣统委员、镇党建办、涉事村(社区)、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酌情吸纳区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酌情邀请上级新闻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

(2)派出前方工作组。组成前方工作组,派驻事发地,开展指导和协调工作。前方工作组由镇党建办牵头,涉事村(社区)、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前方工作组根据指挥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现场指导、督促、协调事发地开展舆论引导和应对处置工作,协助做好指挥协调小组与事发地之间的沟通联络工作。

(3)加强舆情监看。成立网络监看组,由镇党建办牵头,镇派出所、涉事村(社区)、部门参加。启动网络舆情Ⅱ级应急响应,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及时对境内外新闻报道和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网上互动区域信息进行监看和收集,并及时向指挥协调小组报告。

(4)舆情研判会商。指挥协调小组要及时对各类舆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同时提出舆论引导口径和管控处置措施,形成整体工作方案。

(5)重要信息报送。各成员单位对本地、本部门采取的有关工作举措以及相关工作进展、最新事态发展等,及时向指挥协调小组通报。指挥协调小组对相关舆情信息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总整合专报区领导或抄告有关镇街、部门。

(6)对外新闻发布。应急响应处置期间,涉事村(社区)、部门应通过政务微博、微信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同时视情组织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重要新闻和权威信息。新闻发布的层级、内容、时间和范围应事先报指挥协调小组审定。涉事村(社区)、部门设立应急新闻组,由涉事村(社区)、部门宣传和相关业务线人员组成,统筹做好境内外媒体记者采访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

(7)舆论引导应对。涉事村(社区)、部门拟定舆论引导口径报指挥协调小组审定,通过区内外权威媒体和网站以及政务微博、微信等载体及时、有序发布信息,主动、有效回应舆论关切。涉事村(社区)、部门应积极调动本地、本部门网评员开展工作,镇党建办视情协调其他网评员共同参与,做好网上舆论引导。

(8)信息管控处置。镇党建办落实对区级新闻媒体及新媒体的新闻报道和导向管理,督促各单位加强对采编人员微博、微信的管理,积极争取上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的支持。镇党建办加强对网上有害信息的巡查监看,协调对接相关网站及时清理删除有害信息。镇派出所对发布有害信息的源头进行落地查人,并依法处理。涉事村(社区)、部门负责向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汇报和沟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4.3 Ⅲ级应急响应处置流程

当出现Ⅲ级(较大)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进行Ⅲ级应急响应处置。

(1)成立指挥协调小组。人员由镇党建办、涉事村(社区)、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酌情吸纳镇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2)加强舆情监看。启动网络舆情Ⅲ级应急响应。镇党建办在做好日常网上监看工作的基础上,增加监看工作人员。指导组织涉事村(社区)、部门及时对新闻报道和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网上互动区域信息进行监看和收集,并及时向指挥协调小组报告。

(3)舆情研判会商。涉事村(社区)、部门对本单位监看收集到的各类舆情,组织力量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具体处置意见和工作方案,同时通报指挥协调小组。指挥协调小组视情召开舆情研判会议。

(4)重要信息报送。涉事村(社区)、部门对本地本部门采取的有关工作举措以及相关工作进展、最新事态发展等,及时向指挥协调小组进行通报。指挥协调小组对相关舆情信息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总整合,专报镇领导或抄告有关村(社区)、部门。

(5)对外新闻发布。应急响应处置期间,涉事村(社区)、部门应通过政务微博、微信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同时视情组织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重要新闻和权威信息。

(6)舆论引导应对。在指挥协调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涉事村(社区)、部门为主,组织本地、本部门网评员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7)信息管控处置。镇党建办、镇派出所等单位,依照各自职责,配合涉事村(社区)、部门加强对媒体报道导向以及网上信息、境外记者的管理。涉事镇街、部门负责向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汇报和沟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5 后期工作

5.1 总结评估。应急响应结束后,涉事村(社区)、部门就舆论引导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提出建议,并形成书面材料,及时报指挥协调小组和区应急办。I级应急响应结束后,指挥协调小组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总结分析会议,形成舆论引导工作总结报告,及时上报镇领导;Ⅱ级应急响应结束后,指挥协调小组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总结分析会议,形成舆论引导工作总结报告,酌情报镇领导;Ⅲ级应急响应结束后,由涉事村(社区)、部门组织召开总结分析会议,及时报指挥协调小组。

5.2 考核奖惩。指挥协调小组对各成员单位在应急响应和处置期间的表现列入年度党建工作“百分制”考核。

6 应急保障

6.1队伍保障。各村(社区)、各部门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建设,落实和增加相关新闻发布、舆论引导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组织党湾广播站、萧山党湾微信公众号等相关工作人员组建应急报道小组,按照指导协调小组部署做好采访报道等工作,适时发布权威信息。

6.2 技术保障。各地各部门注重发挥现有各类技术手段作用,强化力量整合和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6.3 业务培训。镇党建办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舆论引导能力,特别是互联网知识素养与网络业务技能。

7 附则

本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村(社区)、各部门按照本应急预案的操作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应急预案。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预案 26

 


为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序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综合执法队伍形象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网络舆情来源主要包括浙江省统一依申请公开平台、市委网信办交办、局微信公众号互动信息、局网络生态舆情信息员主动发现等渠道。

二、工作原则

(一)快速反应原则。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情,坚持网上网下同步处置,网上跟进回应,网下解决问题。

(二)主动沟通原则。主动与群众沟通并适时进行权威发布,积极妥善做好社会舆论层面的回应,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三)信息公开原则。充分依托官媒等载体,根据群众提出及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向好,传递正能量。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市局各处(室、队、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信息指挥中心,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2.建立网评员队伍。树立全体干部职工人人都是网评员的意识,各处(室、队、中心)明确网络评论员至少一名。

(二)相关职责

1.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并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网络舆情交办、处置、回应等相关工作。

3.各处(室、队、中心):

一是对于涉及各县(市、区)综合执法部门的网络舆情,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属地综合执法部门核查情况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处室提出舆情处置和引导意见。

二是涉及市局的网络舆情,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交相关责任处室核查情况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商后提出舆情处置和引导意见。

4.网评员队伍:浏览相关网站、微博、微信等发现有涉及我局舆情的,应及时汇报;实时监看舆论发展动向,负责舆情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根据市局统一部署,适时跟贴回应。

四、处置流程

(一)涉及各县(市、区)综合执法部门的网络舆情

舆情来源单位→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步抄送局办公室)→属地综合执法(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同步抄送业务处室)→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相关处室会商(同步征求局办公室意见)→舆情来源单位。

(二)涉及市局的网络舆情

舆情来源单位→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步抄送局办公室)→承办处室落实→承办处室分管领导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步征求局办公室意见)→舆情来源单位。

(三)其他类型网络舆情(舆情指向不明、职责边界不清)

舆情来源单位→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步抄送局办公室)→指定处室或属地综合执法(分)局协同办理→承办处室分管领导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步征求局办公室意见)→舆情来源单位。   

五、工作要求

1.要完善网络舆情跟踪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快速处理,通过机制建设增强预防和解决在线舆论危机的能力,确保敏感信息是平稳可控。

2.对各类网络舆情,各处(室、队、中心)要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坚持首报要快、续报要准的原则,一般舆情反馈由承办属地综合执法部门或处(室、队、中心)在1小时内口头汇报初步处置计划,2小时内做出书面汇报,后续处置情况按要求报送;重大舆情反馈由承办属地综合执法部门或处(室、队、中心)按照市委宣传部(网信办)、省综合执法指导办相关要求处置,须在事发后半小时内、力争20分钟内口头或书面报送初步情况,在事发1.5小时内、力争40分钟内书面报送相关情况;因特殊情况难以在1.5小时内书面报送情况的,须提前口头报告并简要说明原因。

3.各处(室、队、中心)要明确网络生态“瞭望哨”工程舆情信息员一名,实行专人负责制,强化重大突发敏感事件处置的预警预知预报。

4.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有效、正确引导”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问题,适时进行权威评论,积极开展民意互动。

 





镇网络舆情工作应急预案 2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网络舆情是指通过论坛、博客、直播、微博、微信、QQ群、新闻跟帖、转帖等互联网形式,反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重大事件的言论和观点信息。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涉及我镇网络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处置的一切活动。 

第三条  工作原则

(一)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工作时效性很强,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必须确保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办理,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主动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严防因贻误而被恶意炒作的事件发生。 

(二)严格制度、明确职责。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办法规定和要求,及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管理制度和预案,明确工作措施和职责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奖惩,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三)加强引导、注重实效。要切实增强舆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工作水平,确保各类新闻、信息发布有利于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我单位要密切配合宣传工作人员,要发挥职能作用,着重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其他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积极协助宣传员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领导机构。成立北山镇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管理员,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  工作职责。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管理由领导小组牵头;遇到突发事件时,短时间内联合各种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化解舆论危机。

第六条 建立会议制度。会议由网络舆情管理员负责,根据工作需要,经报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召开工作调度会议,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成员和涉及部门参会。主要职责如下: 

(一)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商定突发事件的处置; 

(二)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 

(三)对舆情突发事件和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 

(四)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五)落实主要领导的工作部署;

(六)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网络舆情监测

第七条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制度,明确舆情监控内容,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形成舆情预警信息。对敏感事件要及时将监测情况报告工作领导小组,并密切关注当事人动态,做到网络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要情况及时上报。 

第八条 建立网络舆情报告制度。实行舆情即时报告制度,网络舆情管理员要认真整理各类舆情信息,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第一时间电话报告,在30分钟内形成书面报告,详细、准确记录舆情上网时间、主要内容、浏览和跟帖人数、点击率等各项内容。

第九条 舆情监控筛选制度。网络舆情管理员每天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舆情发展走向、舆论热点、群众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等内容,并报领导小组参阅后速报。 

第十条 舆情报送要坚持“精、快、准”的原则,对报送工作中出现的拖沓、失真、泄密导致信息报送失误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 重点舆情跟踪。针对敏感舆情和重大、突发舆情,采取24小时持续跟踪的方式,并随时汇报舆情的新动向。

第四章 舆情研判评估

第十三条 建立网络舆情研判评估制度。网络舆情研判评估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研判具体工作和措施,通过制度保障网络舆情研判的科学有效,确保能根据舆情反映问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影响力等对舆情进行准确定位,做到把握关键,定位准确。 

第十四条 网络舆情研判的主要程序 

(一)来源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来源广泛,网络舆情管理员应首先占有海量信息,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监控和搜集各大网站上的所有舆论信息,对各类信息或帖文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其在舆情事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价值。 

(二)真伪分析。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管理员应对网上舆情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鉴别,对各类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剔除虚假舆情,排除其对真实舆情的干扰,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三)归类分析。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管理员应将事件分门归类,开展网络舆情研判,便于借鉴类似舆情事件的处置经验。 

(四)指向分析。要紧扣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目的,准确把握研判的指向需要,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与统计,通过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得出网络舆情的基本研判结果。 

(五)矫正分析。对发现舆情分析与研判结果与实际不相符的,要对舆情事件本身和舆情的分析研判实施倒查,使舆情研判臻于精确。 

(六)快速处理。要建立快速反应核查机制,根据舆情信息反映的内容和情况,及时召开办公室网络舆情研判会,准确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网络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提出应对方案和措施。 

第五章 网络舆情应对

第十五条 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发现涉及我镇负面网络舆情时,必须及时、稳妥地进行处置,第一时间披露事实真相,与社会公众真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信任。要借助政府门户网、部门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公信力,及时发布最权威的信息,做好网络舆情引导。 

第十六条 根据舆情等级,对“三级”网络舆情,要求涉事方2天内予以正面回应。对“二级”网络舆情,要求涉事方24小时内予以正面回应。对“一级”网络舆情,要求立即报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迅速展开调查,弄清事情原委,12小时内作出正面回应。对经初步核查不属实的,以官方身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澄清事情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众了解事实,引导视听;对一时无法核实的,及时采取发帖、跟帖、评论等办法,扭转负面报道和不良信息带来的影响,转移公众注意力,避免影响扩大;对反映属实的,根据网络舆情等级,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加以正面引导。 

第十七条 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预见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事件的,依法妥善处置;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声明、接受专访等方式,做好有关解答。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联动机制。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 

第十八条 应对策略的制定。在危机事件发生时,须及时针对不同事件,研究和策划出不同的应对办法和可行性建议,并作出相应部署。 

(一)组织正面稿件回击。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组织宣传工作人员,为该事件撰写正面稿件和评论,根据应对策略的部署进行适时发布。 

(二)互动公关。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及时以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通过发帖、跟帖、回帖等服务,将公众的目光吸引到有利于全镇稳定的舆论焦点上。 

第十九条 建立网络舆情协作制度。要根据办法规定和要求,加强与其他部门间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对各类舆情信息要按照属地管辖和职能管辖原则,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做好有害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协助做好取证工作。 

第二十条 网络舆情处置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快速反应、积极主动原则。要顺应网络传播特点,做到及时发现、提前介入,将敏感舆情处置在萌芽状态。安全管理员在敏感信息发生后60分钟内召集本单位有关人员进行研判,告知设计单位或个人提出处理意见并于2个工作日内回应,并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发帖、跟帖、顶贴。

(二)联合应对原则。涉及多部门舆情和重大舆情发生后,当事单位和相关单位要联合作战,积极做好回应和事情真相说明工作,引导舆情发展,把握不准的问题要向区委区政府请示汇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及时、快速、有效地处置。当事单位正面信息发布后,网络舆情管理员要积极配合跟帖、顶帖,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三)协同处置原则。重大舆情发生后,安全管理员要主动联系协调镇内外各新闻媒体不跟风炒作,尽量缩小负面报道传播空间;同时协调内外主要新闻媒体配合做好后续舆情处置的报道工作。

第二十一条 突发网络舆情实行分类处置

(一)对于容易影响大局、破坏社会稳定、激化社会矛盾等群体性事件,安全管理员要迅速与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网站联系沟通,以最快的时间予以删除,力求避免负面影响。

(二)对于事故类、事件类的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指导办公室积极应对,即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正面引导,牢牢把握网上话语权和主导权,坚决遏制各种小道消息和各类谣传的传播。

(三)对于具有一定事实基础,但言论偏激的敏感信息的,要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开展政策解读、组织网评文章、积极跟帖回帖、发表声明等方式进行正面引导,解疑释惑,析事明理,确保网上舆论客观、真实、全面、准确。

(四)对于恶意炒作、蓄意破坏、难以在网上处理的不良信息与公安、信访等部门会商,根据舆情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指导办公室做好网下的说服教育和依法处置工作。

(五)对于反映问题、意见和建议类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做好舆情的收集、整理、研判和信息报送工作,并将有关舆情转达当事单位,配合当事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网上正面回复工作,回复率要求达到100%

第二十二条 在网络舆情事件解决后,要对前一阶段应对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与建议,对下一阶段网络舆情走向进行研判,为应对未来的网络舆情事件提供指导和借鉴。 







县政府系统网络舆情处置应急预案(试行) 28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政府系统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县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涉及我县政府系统网络舆情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及其他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帖子。

(三)工作原则

按照《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以“属地管理原则、黄金四小时原则、解决问题原则”为处置工作原则,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一)县政府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阳曲县政府系统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任县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领导担任。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政务股工作人员为舆情监控员和网络评论员,负责政府系统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县政府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相关单位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三、应急程序

舆情应急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谷歌”、“有道”、“360”等主流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含有“阳曲县”的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县政府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事实快报。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县政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委宣传部。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及时逐级上报县委、县政府。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得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县政府各单位会商意见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地处理意见和建议,确定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县政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十二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同时网络评论员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县政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四、分级响应

.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请示,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共同领导,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县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一般网络舆情

由应急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监测

1.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县政府,为县政府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实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建立和运用信息沟通机制,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县政府办及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单位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政府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县政府办上报县委、县政府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小组办公室和相关单位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人员),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全县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有专人负责,确保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

(二)人力和技术保障

由县政府办负责协调,组织全县政府系统舆情工作队伍,尤其是组织信访、规划、执法等有关重点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各有关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不间断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进行监控。同时积极筹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等技术方面的保障。

(三)培训保障

定期组织全县政府系统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

八、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县政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29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分类分级    

(一)诱发舆情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1.事故灾难类:主要包括失火、爆炸、交通运输事故、建筑安全事故、电气水事故、煤气中毒、危化品事故等。

2.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类: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饮食卫生安全事件。   

3.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引起的网络类: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不正问题引发的网络炒作事件等。   

(二)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性质、规模、发布平台级别和影响力,舆情分为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Ⅰ级)三个级别,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级(黄色):指在本市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范围较大。Ⅱ级(橙色):指在自治区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大。Ⅰ级(红色):指在国家级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发生的负面舆情,事件性质恶劣,影响范围极大。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XXX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镇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一)XX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   

组 长:邵明通   

副组长:曲百光 董杰     

成 员:李统军 郑建明 刘传永 刘东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职 责:    

1)领导和指挥全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2)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

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信息,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4)通过正规权威媒体适时适度发布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教育工委、教体局汇报,并协调教体局、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共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信息收集、事件调查、信息发布四个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1. 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     

主  任:董杰   

副主任:宋立群   

成  员:李统军 郑建明 刘传永 刘东 相关班主任   

职  责:    

1)负责全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组织召开;   

2)负责做好全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上传下达、组织协调、信息传递等工作;   

3)督促落实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做出的决策和措施; 

4)负责舆情处置应急预案的启动;   

5)负责舆情事件处置相关信息的统稿、发布工作;

6)负责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负责新闻发布会等相关正面宣传活动的组织开展;   

7)负责组织网络评论员做好网络评论、跟帖引导工作;

8)负责和相关单位协调联系,形成舆情处置工作联动机制,协同完成舆情处置工作; 

9)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 信息收集组   

组  长:曲百光   

副组长:李晓庆刘晓明   

成  员:李统军 孙艳梅 郑建明 刘传永 刘东     

职  责:    

1)负责做好舆情监测、收集、分析、编报等工作;即时对中央、省、市各级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涉及中和镇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各类负面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于重要信息立即编制内部简报,按照舆情信息的类别和级别,按程序向中和教体局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及教育工委报送;  

2)负责做好对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舆情引导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3. 事件调查组 

组  长:董杰   

副组长:宋利群   

成  员:郑建明 刘传永 刘东 相关班主任    

职  责:    

1)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对各媒体舆情反映事项展开全面调查,快速形成调查处理报告,为澄清事实、消除影响提供有力证据;    

2)针对调查情况,及时研究并提出事件应急处置的对策和建议。   

4. 信息发布组   

组  长:董杰   

副组长:李晓庆   

成  员:孙艳梅 郑建明 刘传永 刘东 相关班主任    

职  责:    

1)依据事件调查组向领导小组提交的书面报告,精心编制回应媒体稿件、信息和视频,经领导小组审定,必要时报请领导小组审定;    

2)负责联络正规权威媒体,将事件调查情况书面回应稿件对外予以发布;   

3)按照一个窗口对外的原则,负责做好相关网络、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信息发布工作。   

四、监测预警   

(一)舆情监测    

由校委会牵头,派出所配合,建立健全日常值带班工作机制,认真履行信息收集组工作职责,每日实行定时搜索、收集涉及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负面舆情信息。

(二)预警工作    

安全办、派出所要切实加强日常信息调查研究,做到动态监测,详实记录,及时收集各级涉及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负面舆情信息,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立即上报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呈报邹平市教体局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或党政班子相关领导批示。    

(三)预案启动    

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舆情信息的来源、性质、规模、发布平台级别和影响力等指标,及时提请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发布预案启动指令。应急响应及其响应级别命令发布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迅速启动联动机制,立即组织协调各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舆情处置工作。   

五、应急响应    

(一)一般性舆情处置应急(Ⅲ级)响应    

1. 处置程序:信息收集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呈送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批示→事件调查组或事件涉及的部门和办事处调查后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信息发布组依据领导批示和调查报告编制稿件、视频等→领导小组审核后由信息发布组发布→信息收集组跟踪关注成效。    

2. 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组织协调、上传下达、督促检查的职能,负责做好舆情处置日常办公。    

3. 信息收集组及时结合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性质和特点,继续核查信息来源、扩散范围、转载转播频率、点击率、收视率等相关指标,跟踪掌握舆情发展、衍变、处置成效等情况,为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4. 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事件调查组或事件涉人员,就舆情反映事项进行调查,及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呈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5. 信息发布组按照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批示和调查报告,积极通过编写新闻通稿、实行网络舆论引导、安排采访活动、编制书面回复等途径,做好舆情反映事项的正面回应工作,从而澄清事实、解疑释惑、批驳谣言,消除负面影响。   

(二)较大舆情处置应急(Ⅱ级)响应   

1. 处置程序:信息收集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呈报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批示,若有必要,由领导小组组长向上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事件调查组实地调查后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信息发布组依据领导批示和调查报告编制回应稿件、视频等→回应资料经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审核后由信息发布组发布→信息收集组跟踪关注处置成效。

2. 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组织协调、上传下达、督促检查的职能,负责做好舆情处置日常办公。    

3. 信息收集组及时结合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核查信息来源、扩散范围、转载转播频率、点击率、收视率等相关指标,跟踪掌握舆情发展、衍变、处置成效等情况,为领导小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意见。

4. 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事件调查组迅速组织人员,就舆情反映事项进行深入调查,及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呈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5. 信息发布组按照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或上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和调查报告,积极通过编写新闻通稿、实行网络舆论引导、安排采访活动、编制书面回复等途径,做好舆情反映事项的正面回应工作,从而引导舆论、澄清事实、解疑释惑、批驳谣言,消除负面影响。    

(三)重大舆情处置应急(Ⅰ级)响应   

1. 处置程序:信息收集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呈报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同时向教体局分管领导通报情况→事件调查组立即赴实地深入调查后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信息发布组依据相关领导批示和调查报告编制回应稿件、视频等→经领导小组必要时上报市教体局分管领导审核后由信息发布组发布→信息收集组跟踪关注处置成效,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和教体局主要领导报告情况。    

2. 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组织协调、上传下达、督促检查的职能,负责做好舆情应急处置日常办公。    

3. 信息收集组24小时值班,及时结合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性质和特点,进一步核查信息来源、扩散范围、转载转播频率、点击率、收视率等相关指标,跟踪掌握舆情发展、衍变、处置成效等情况,为领导小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意见。 

4. 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事件调查组迅速组织人员,就舆情反映事项进行调查,及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呈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5. 信息发布组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批示,依据调查报告,积极通过编写新闻通稿、实行网络舆论引导、安排采访活动、编制书面回复等途径,做好舆情反映事项的正面回应工作,从而引导舆论、澄清事实、解疑释惑、批驳谣言,消除负面影响。

六、处置机制   

舆情事件发生后,在启动舆情处置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的基础上,启动落实以下处置机制:    

(一)启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动机制。事件发生后,镇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或组长及时向相关单位通报舆情,传达指示精神,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各工作小组和工作人员责任,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启动舆情处置工作方案审批机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方案(个案),报领导小组组长审批。    

(三)启动广电媒体、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及时组织网络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有效的网上舆论管理和引导工作,组织新闻工作人员做好广电、平面媒体的接待工作,及时给与正面回应,封堵和删除网上谣传信息。

(四)建立舆情处置总结评估机制。重大处置工作结束后,舆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人员对事件发生、发展和舆情应对处置进行总结评估,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表彰奖励对舆情处置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追究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相关责任人责任,视情节依法给予处分

六、应急保障    

(一)信息与联络保障: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指定信息联络员,确保信息畅通。   

(二)财力和人力保障: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负有舆情处置职责的相关小组要为处置工作提供相对固定的人力支持。   

(三)宣传与培训保障    

1. 加强常识宣传,提升信息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研判、信息处置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因伪舆情泛滥、歪曲事实真相而造成形象受损、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 加强教职工培训力度,举办培训班,利用典型舆情处置案例,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培训。   

七、设立舆情处置办公室,由李统军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30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网上舆论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涉及住建系统的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社会稳定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贴子等网络舆情。

二、工作原则

(一)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二)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维护全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事件的妥善处置。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依托主流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权威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四)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网络舆情引导处置领导小组,作为全局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分管办公室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局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局办公室合署负责日常工作。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为: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类型,启动应急预案,决定相关科室、单位参与应急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导控与信息发布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舆情突发事件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明确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处置;依法依纪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处理;传达部署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各科室职责

1.局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处置的组织、协调工作;根据需要发布监测清单和监测重点,按规定及时上报重要网络舆情,组织召开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审定新闻发言稿等;

2.局信访办负责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工作,组建舆情监控队伍,按照局办公室的监测清单和监测重点,建立值班读网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局办公室;

3.其他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关注收集本部门业务相关的网络舆情,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局办公室,积极配合处置不良舆情。

四、网络舆情应急分类

(一)重大(I级)网络舆情:主要指在全国范围内对涉及住建系统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受境内媒体和网站关注的互联网突发负面舆情,需要统一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互联网舆论事件。主要包括:国家、省内重点新闻网站报道有关负面信息,引发一定数量的论坛讨论;知名商业网站转载有关负面信息,引发一定数量网民留言;境内有关微博网站一定数量网民转让评论;省内主要知名论坛进行相关讨论;境内少数媒体和网站进行相关报道。

(二)较大(II级)网络舆情:主要指省市范围内对涉及县住建系统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受省内、市内媒体和网站关注的互联网突发负面舆情,需要指挥协调有关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互联网舆论事件。主要包括:市内新闻网站转载有关负面信息;引发少量论坛讨论;省内有关微博网站少量网民转发评论;市内主要知名论坛有相关讨论但未成为热点。

(三)一般(III级)网络舆情:主要指在市县内对涉及住建系统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般的危害和影响的,受极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的互联网突发负面舆情,需要协调有关力量进行处置的互联网舆论事件。主要包括:市县内少量商业网站报道有关负面信息,市县内少量论坛、微博网站有相关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五、舆情监测与应急响应

舆情监控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涉及我局业务的网络新闻舆论热点监测,严守值班读网制度,及时浏览关注本地主流论坛或“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百度搜索”“谷歌”等国内主流媒体中与我局业务相关的舆论导向,发现负面舆情或重大虚假舆情后,要24小时不间断监测舆情发展动向,做好舆情信息汇集登记,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局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舆情进行初步分析,按级别进行分类处置。

(一)若为虚假不实报道:局办公室要和涉事相关科室或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主动与县政府信息中心、县公安机关网警大队汇报,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及时删除虚假不实信息,进行辟谣,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

(二)若为重大(I级)网络舆情:局办公室应立即向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同时由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报告网络舆情概况,根据上级领导的意见,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处置工作。办公室与新闻媒体及时保持信息沟通联系,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防止恶意炒作,确保舆情得到有效控制,处理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报告。

(三)若为较大(II级)网络舆情:局办公室应立即向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向县政府信息中心报告情况,研究部署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组织网评员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防止恶意炒作。视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四)若为一般(III级)网络舆情:局办公室应统筹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部门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并将处理结案情况反馈上级有关部门。

  六、保障措施

(一)密切配合。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在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舆情监控队伍、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密切协作,确保应急处置及时高效。

  (二)加强培训。局办公室要经常组织网络舆情监测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绩效应用。局办公室要将各单位落实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情况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参与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对表现突出的,要通报表扬,并给予绩效考评加分奖励。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落实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对网络舆情应急处置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灌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络舆情监测登记表

附件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网络舆情监测登记表

时间


监测人员


舆情

摘要

发布时间


等级预判

重大(I级)

较大(II级)

发布网站(媒体)


一般(III级)

舆情概况


时间

发展动态

处置建议




















                







县财政局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微博、微信、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通过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予以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全县财政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关于霍山县财政局的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微信、微博转帖。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 网络舆情领导小组。成立县财政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作为全局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并兼任局新闻发言人,领导小组成员由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信息中心,办公室、信息中心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为网络舆情监控员,领导小组成员为舆情处置控制员。

第四条 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针对舆情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第三章 舆情响应程序

第五条 舆情应急,应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主流搜索引擎不间断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处置控制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处置。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县委办、县政府办。舆情上报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正面回复。局新闻发言人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媒体渠道进行正面回复。办公室会同承办股室根据通稿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对舆情正面回复,回复评论文章要做到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预见性。

第五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舆情处置控制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第六条 分级响应

(一)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极高,境外媒体高度关注,传播速度非常快,影响扩大到了整个社会,舆情即将化为行为舆论。根据需要,经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向县委、县政府请示,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二)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指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高,境外媒体开始关注,传播速度快,影响扩散到了很大范围,舆情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县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三)一般网络舆情。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较高,传播速度中等,舆情影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股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四)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国内网民对该舆情关注度低,传播速度慢,舆情影响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没有转化为行为舆论的可能。经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股室(单位)开展应急工作。

 

第四章 工作机制

第七条 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加强与县网信办、县公安网监大队等部门对接,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第八条 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第九条 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引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相关股室(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股室(单位)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县委、县政府指定专人对外发布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第十条 事后跟踪及总结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股室负责持续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并对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第五章 应急保障

第十一条 通信保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在全局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队伍,全局各股室(局属各单位)均有专人负责,确保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

第十二条 人力和技术保障。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全局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尤其是预算股、行政事业股、社保股、经建股、企业股、办公室、信息中心等重点股室不间断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进行监控。

第十三条 培训保障。定期组织全局网络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

 



市场监督管理局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32


为切实提高我局应对舆情的处置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环境,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社会上、网络上等出现的任何与我州市场监管工作有关的舆情信息。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我局应急宣传科及各科(室、支队、中心、协会)、直属机构应负责对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我局各类舆情统一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处置,我局各科(室、支队、中心、协会)、直属机构及人员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传播)相关信息。

(二)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对涉及我局或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在社会上或网络上存在的有关的人或事等方面舆情和公共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监测发现、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应对处置,分类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社会负面舆论影响。

(三)把握导向,确保稳定。舆情应急管理工作以服务全州市场监督管理中心工作和发展为大局,本着有利于平息事态、消除影响的原则,切实化解负面舆论,维护市场监管工作良好社会形象。

(四)疏堵结合,正确引导。合理把握尺度,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情,预防不良炒作。

(五)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密切关注各类舆情信息,及时发现负面舆情,通过与各信息发布平台的及时沟通,有效遏制信息传播,从源头上预防不良信息的扩散。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州局舆情应急领导小组。

1、局党组书记、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作为所分管领域的直接责任人,承担“一岗双责”;州局相关科(室、支队、中心、协会)、直属机构具体抓,统筹、指导、协调、配合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处置有关舆情事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

2、作为全局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审定应对不良舆情信息发布方案、发布口径、原则、内容及范围;审定统一的新闻发布稿;确定接受媒体采访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局微信公众号、微博、局网等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舆情领导小组组长:州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茂萍

领导小组副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德秀

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厚辰

党组成员、副局长  唐正泽

党组成员          吴克俊

党组成员          岑仕斌

食品总监          杨明江

药品总监          柳红英

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 邓远鸿

领导小组成员由应急宣传科、人事教育科、办公室、信息中心、法规科,及州局各科(室、支队、中心、协会)、直属机构负责人和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组成。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州局应急宣传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信息的监测、搜集、整理以及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的具体工作。

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金建名  

联络人:张建

四、舆情分类

(一)特别重大舆情

涉及到本局(系统)的重大媒体热点事件或较严重突发事件(三级、四级),引起或可能引起大规模媒体“炒作”和群体性事件的不良舆情。

(二)重大或较大舆情

主要涉及本局(系统)或干部职工的社会不良舆情或突发事件,媒体“炒作”敏感度高,可能引起或已经引发较大规模“炒作”,并有继续升级的可能。

(三)一般舆情

传播范围较小,暂未形成集中的舆论场,总体可控。但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升级的社会不良舆情,应给予一定的预警关注。

(四)影响较小的舆情

敏感度较低,不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能够在短时间予以化解的舆情信息。

五、应急程序

(一)监测舆情。

1、州局将把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进行,随时掌握社会上、网络上有关我局的舆情导向、特点和趋势。

2、各分管领导要形成定期或不定期地舆情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履行好“一岗双责”,要对所分管领域的工作和所联系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及直属机构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舆情风险点进行预判、排查、梳理和分析,拟定应对措施和预案,及早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化解和消除在萌芽状态。

3、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通过省局和合作媒体等各类渠道了解相关信息,各职能部门(科、室、支队、中心、协会,直属机构)和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要及时通过日常监管、巡查、监察、抽检等手段,强化监测和预警功能发现风险和舆情源头,并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不良舆情,记录其出处并进行分类处置,及早、极小时消除舆情隐患,减少或消除不良影响。

(二)跟踪舆情。

1、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过程,发现舆情后随时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

2、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不良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州局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以便整合力量迅速有效处理。

(三)信息报送。

1、州局各科(室、支队、中心、协会)和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发现舆情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要按照省、州的有关规定,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要第一时间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州局机关各科室要第一时间向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管领导上报,经核实相关情况后,向主要领导汇报舆情信息,重大情况随时上报。针对各种类型的舆情事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第一时间了解事态进展。

2、发生在州内的有关舆情的向上报送及报送方式,须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会商、审批同意后,指定部门方能以指定方式报送。

3、特殊时期的舆情信息报送,必须在接到舆情信息后24小时内进行处置并做到“见人、见事、见结果”,第一时间没有结果的,应立即反馈相关的基本情况。所上报的结果,不能简单的通过删帖、转处或“进一步调查”“正在落实”等作为最终的核处结果上报。

(四)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或重大舆情,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向主要领导报告,组织舆情领导小组成员及涉及部门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拟定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五)舆情引导。针对不实报道,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采取措施,会同相关科(室、支队、中心、协会)、直属机构和有关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与刊播(载)不实消息的相关方进行沟通,积极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影响。

(六)宣传引导。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相关科(室、支队、中心、协会)、直属机构和有关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制定舆论引导、正面宣传方案,拟定发布口径,明确目标媒体、发布渠道和发布要求、方式,在舆情领导小组指导下有序发布,并及时监督反馈宣传效果;根据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七)协调联动。各科(室、支队、中心、协会)、直属机构要及时做好本机构、本部门公众舆论的监控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及时反馈舆情发展动向,按照领导小组要求统一回复,从而实现互助、协同、联动,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六、应急保障

舆情发生时,应急领导小组要实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交通保障,人员随叫随到,确保舆情相关工作联络畅通、及时,各渠道信息收集准确、全面,确保处置得当。

1、食品类舆情应对小组:应急宣传科、食品综合协调科、信息中心、办公室、法规科、食品生产科、食品流通科、餐饮科、食盐科、综合执法支队,州质检所、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

2、特种设备类舆情应对小组:应急宣传科、特种设备科、信息中心、办公室、法规科、综合执法支队,州特检所,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

3、药品类舆情应对小组:应急宣传科、药品科、医疗器械科、信息中心、办公室、法规科、不良反应中心、综合执法支队,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

4、工业产品舆情应对小组:应急宣传科、质量发展科、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信息中心、办公室、法规科、计量科、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科、综合执法支队,州质检所,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

同时,针对每次舆情发生的具体情况,州局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将根据其特殊性和工作需要,适时成立、调整和充实州局应对舆情处置小组组成部门及其人员,以便更加及时、精准、高效地防范和化解舆情风险。 

七、应急评估

(一)后期工作

1.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继续加强对舆情事件的引发原因、性质、领域、群体的舆情信息研判和应对处置,汲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避免形成共振效应和连锁反应。

2.涉及相关主体责任部门的舆论事件,应依法有序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好市场监管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对于在舆情突发事件中,不作为、乱作为、不认真履行部门职责的或不按照规定进行处置的,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州局人事组织部门按照州局相关管理规定纳入个人年度负面清单。

3.加强正面形象宣传,组织策划新的宣传主题和亮点,消减舆论影响。

(二)分析总结

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相关科(室、支队、中心、协会)、直属机构及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管局应就舆情发展特点、舆情应对措施及效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等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形成舆情分析专题报告,进一步完善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八、附则

本舆情应急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并由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