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3篇)

2024XX市政府工作报告(3篇)




2024
XX市政府工作报告(3篇)





2024
年景洪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复苏之年,也是困难与拼搏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砥砺奋进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落实州委州政府和市委部署安排,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兴产业、谋项目、惠民生、保安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0.04亿元、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56亿元、增长13%;市属固定资产投资186.23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6亿元、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5.08亿元、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06元、增长3.7%。新时代以来,全市经济总量继2011年迈上100亿元台阶后,用5年时间、在2016年迈上200亿元台阶,用4年时间、在2020年迈上300亿元台阶,面对世纪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克服困难挑战,用3年时间、在20XX年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20XX年,景洪还入选了“20XX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XX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XX年云南省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20XX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三年行动初显成效。围绕“三年上台阶”目标,制定实施系列“三年行动”57个,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铁路赋能联动发展。火车到发旅客851.05万人次、增长144.1%,到发货运量240.7万吨、增长45.3%。机场四期改扩建、野象谷货运站升级改造、勐龙通道公铁联运冷链物流仓储、西双版纳站物流仓储等项目有序推进。恢复和加强同周边国家地区水陆空铁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政府间互访20133人次,互派师生288人次,与泰国清莱市签署友城意向书。园区开发全面提速。储备成熟工业用地1954亩,其中产业集聚区勐养片区储备1558亩,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5公里园区道路,园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完成投资9.53亿元、增长177.8%,实现产值2.97亿元、增长64%,新签约入驻企业6家。口岸设施不断提升。勐龙通道国门建成投用,进口品类、贸易量逐年增长,进口中药材品类增长至25个,成为全州首家完成边民互市“二级市场”改革的口岸(通道),实现交易结算全流程电子化,进出口货物92万吨、增长24.8%,进出口贸易额22亿元、增长11.7%。科技赋能结出硕果。新增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新认定省重点实验室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户。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施现代茶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生物医药(傣医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计划等科技转化项目。成功入选省科普示范市、省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二)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坚持总量集聚、转型升级“双向发力”,推进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特色农业加速发展。出台小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种植面积8.2万亩、增长37%,产量5.6万吨、增长33%,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3.71亿元、增长19.3%。火龙果、澳洲坚果等热带水果种植面积33.75万亩、增长7.4%,产量57.73万吨、增长14.6%,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5.87亿元、增长24.7%。试点橡胶白粉病数字化防控体系胶园5万亩,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6家、品牌9个,“雨林云果”“佳年”等本土品牌入选“绿色云品”名录,小糯玉米、牛肝菌、澳洲坚果等产品出口远销欧美国家。文旅产业强劲复苏。发布住宿业诚信指导价,强力规范整治旅居车、旅拍业、网约车等领域乱象,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恢复举办线下泼水节,首届大象国际文化旅游节反响热烈,世界茶海首届“开采节”暨亚洲象文旅创意园开园,“象往版纳”区域公共品牌成功发布,“小蓝莓”“小菌主”引爆全网。新创成2A3A级景区各1个,A级旅游村10个,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1个,星光夜市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并被评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和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995.7万人次、增长39.7%,恢复到2019年的186.2%;旅游总收入785.41亿元、增长73.1%,恢复到2019年的131.3%。数字经济蓄势待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20.27亿元、增长5.3%,新培育1家数字经济企业,储备入库数字产业项目8项。房地产业逆势发展。积极实施化解遗留问题、纾困消化库存、搭建宣介平台、规范市场秩序等举措,推动新房成交套数、销售面积和交易总额分别增长44%40%57%,实现量价齐涨,增幅排名全省前列。




(三)大抓项目拉动投资。坚持不懈抓项目、扩投资,增强发展动能后劲。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新开工项目108个,完成投资94.06亿元;教育、文旅、交通、能源投资分别增长255.6%93.5%81.1%48.9%。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3.9%、民间投资占比提升至42.7%,成为拉动投资重要引擎。项目服务更加高效。坚持督进度、强服务“双轮驱动”,用好“指挥部+平台公司+实施单位”机制,做到“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工作专班”,机场四期改扩建完成征地1632亩,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建10个、实现装机183兆瓦,神石康养大观园、州市粮食储备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争资争项成效明显。健全“发改+财政+指挥部”和“银行+咨询机构+实施主体”机制,争取资金超100亿元,创历史新高。32项重大项目列入省级盘子,其中机场四期改扩建项目列入省级“重中之重”。成功申报实施首个EOD项目—“澜沧江、流沙河”流域城区段水生态修复及水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招商引资更加精准。签约项目55个,引入世界500强企业3户、中国民营500强企业1户,新签约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229.7亿元,省外到位产业资金37.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68万美元,净增外资市场主体14家。




(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巩固提升。坚决落实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完成问题整改57个,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典型问题整改销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54%,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100%,国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通过“中国天然氧吧”复查。环保基础不断夯实。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消除污水处理设施空白区12.7平方公里,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第二个EOD项目—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产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生态环境部审查,全市清洁能源营运车辆达4534辆、占营运车辆总数的60.7%。雨林绿美树立标杆。新造林4823亩,义务植树138万株,实施绿美工程11万平方米,创建绿美社区24个、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美丽村庄2个、州级绿美村庄70个,成功入选省级绿美雨林城市试点和城乡绿美工作标杆典型,“雨林景洪”成为全省五大绿美城市品牌之一。




(五)城乡融合同频共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景洪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完成编制,城市规划展览馆建成开馆,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抓手,实现84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基础设施快速提升。北环路延长线、么龙路延长线等9条路网建设提速,修复宣慰大道等14条市政干道,完成23个老旧小区、13个城市更新改造和“两江一城”亮化提升工程,更新投放共享单车1.2万辆。乡村振兴促进增收。实施乡村振兴项目98个,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打造勐罕多业态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区,人居环境连片提升整治初见成效。58家新型经营主体与3439户脱贫户、507户监测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带动脱贫监测对象人均增收1511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82万元、增长10.6%,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群体实现动态清零。东西部协作助力普文咖啡产业发展,帮扶农产品消费9000万余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5元、增长8.9%。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368个,沿边9个行政村79个村小组的19项测评指标全面达标,实现2个沿边乡镇、9个沿边行政村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覆盖,勐龙镇坝卡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六)重点改革纵深推进。聚焦增动力、补短板、强弱项、解民忧等领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新政务服务大厅顺利搬迁,集中办理事项1356项,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次告知、一窗受理模式,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7%,市政类项目申办提速74%、建筑类提速40%。创新投资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帮办代办事项140件、服务项目112个。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4亿元、增长32%,减免税费6.8亿元,市场经营主体倍增20678户、净增率21.9%,其中新增“四上”企业94户。基层改革深入推进。成立嘎栋街道和曼弄枫街道,调整优化社区布局,统筹推进乡镇(街道)赋权,梳理公布首批乡镇(街道)权责清单。认真落实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景洪工业园区6个机构划转工作,完成第一批28项社会事务移交。医疗保障改革深化。完成3批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落实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惠民政策,通过集中采购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平均降幅分别达50%以上和60%以上。国企改革加快步伐。建立市国资委—集团公司—子公司的三级监管架构,组建国投集团,整合重组农垦集团,将农场公司资产注入农垦集团。




(七)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74%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主题教育期间完成民生实事2089件、政务便民服务事项45万件,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就业创业更加充分。城镇新增就业31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9万人,脱贫人口劳动力转移就业907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89万元、各类困难救助补助7769万元,破解农垦医保欠费问题,完成缴费1.9亿元,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1.9%102.2%。教育发展再创佳绩。小考、中考平均分领跑全州,高考一本上线率15.6%、再次突破两位数,本科上线率53.4%、首次实现过半。市二小、六小等学校新教学楼项目建成投用,市七中、七小、五小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小学学位1350个,历史性解决“6岁入学”难题。健康景洪全面推进。扎实开展健康证“办证难”以案促改,办理健康证7.1万份,建立健全制度机制286个,举一反三推进长效长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登革热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技术评估,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实现全覆盖,被命名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交楼风险有效化解。争取保交楼专项资金5.8亿元,完成保交楼项目105866套、交房率90%,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小区147429套,积压多年的滨江锦苑、瑞丰广场棚户区改造等回迁安置项目顺利开建。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各领域风险隐患处置化解。粮食安全根基牢固。实施高标准农田3.2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3万亩、产量10.7万吨,恢复耕地1.3万亩,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安全生产平稳可控。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挂牌督办重大问题,有效处置风险隐患10091个,严查违法违规案件,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稳妥化解债务风险。按期完成清偿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军令状”目标。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强化普法强基补短板,构建“1+1+5+N”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运行机制,坚持领导干部下访、走访和联合接访。全面建成覆盖市、乡、村的应急广播体系。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重拳打击跨境犯罪、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巩固扫黑除恶成果,各类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1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全省16个州(市)府所在地排名第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持续推动各族同胞互嵌式发展,实施8个“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开展“文化进社区、服务新市民”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积极打造以嘎洒街道曼景罕为代表的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基地,新增5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固树立“两早”意识,落实“七个大抓”,实施“四个年”主题活动,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全力投身“清廉云南”建设、深化“两场革命”和落实健康证“办证难”以案促改三项重点工作,政府工作效能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健康证“办证难”以案促改取得实效。深刻汲取健康证“办证难”问题教训,结合“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惠民行动”,紧盯办证难、交房难、讨薪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理12345热线群众诉求4.3万余件。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纵深推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认真整改省委第一巡视组巡视、审计监督等反馈问题,深入整治政府系统作风顽疾,坚决惩治害群之马,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加强。行政诉讼案件出庭应诉率97%,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6件、政协提案61件,满意率分别为96.9%98.4%。国防动员、双拥、气象、地震、老龄、慈善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侨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景洪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景洪市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有不少问题和挑战:文旅、橡胶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新业态、新产业处于培育期,龙头骨干专精企业少,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还不鲜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培植财源任务艰巨,防风化债压力较大,项目支撑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营商环境还要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基础仍不牢固。部分指标与去年初预期目标有差距。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有效供给与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市域统筹、城乡统筹仍需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存在短板,部分干部视野窄、执行力弱、缺乏“钉钉子”精神等顽疾仍然存在,干部队伍担当精神、专业能力、实干作风还需提升,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将深刻反思,综合施策,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原则,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把竭诚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强劲动力,统筹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县域发展活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美丽中国雨林城市、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核心区和泛亚通道枢纽城市”建设进程,努力打造中国最美旅游城市,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景洪实践新篇章。




2024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其中产业投资增速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市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20%;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10%;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和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一)激活三大经济新引擎。做大做特资源经济。开展轮胎专用混(密)炼胶、乳胶医疗器械、橡胶木智慧备料等项目精准招商,新建高产(特种)示范胶园1250亩,打造东风农场橡胶良种繁育基地,推进曼列橡胶加工仓储物流基地、允诚浓缩乳胶、云橡木业刨花板、绿恒橡胶机械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完成天然橡胶产业集群80%的建设任务,力争综合产值12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力争年内落地实施;持续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启动林下经济苗圃示范园、农林中药庄园等一批林下经济项目,新植珍稀林木1万亩。做强做实园区经济。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公铁联运线、跨线桥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大宗物流集散中心和保税仓库。年内新建5公里园区道路,确保州市粮食储备库、橡胶期货交割库等10万平方厂房及其配套设施建成投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新增20家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贡献税收1亿元以上。做优做活口岸经济。推动智慧口岸建设,全力申报“打洛—勐龙边境经济合作区”,确保中老铁路勐龙通道公铁联运冷链仓储项目建成投用,争取边民互市贸易一二级市场联动加工企业落地,升级勐龙中缅边境特色“赶摆街”,推动跨境多式联运常态化运行,力争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0%




(二)培育产业升级新亮点。打造“中国最美旅游城市”。编制“中国最美旅游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澜沧江·流沙河EOD水生态旅游开发、神石康养大观园、勐巴拉温泉度假区、中冶生态文旅区、歌朗河文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建一批亚洲象“北上南归”特色半山酒店,推出一批农文旅融合作品,积极推进恢复水上国际旅游线,探索跨境文化旅游带建设。擦亮泼水节、亚洲象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投运智慧旅游城市管理平台,巩固和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支持野象谷创5A、南药园创4A、曼弄枫街道古纳卡创3A级景区,新打造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金牌旅游村、2个最美乡愁旅游地、10A级旅游村寨。依托特色街区、文创伴手礼网点等,创新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实施人均旅游消费倍增计划。力争新增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1家,游客突破5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65亿元以上。提升普洱茶品牌影响力。积极推动大渡岗一二三产融合示范项目、普洱茶升级改造示范基地项目,启动科技创新示范园和普洱茶文化博物馆项目,打造推广“农垦吉茶”凉茶品牌,坚持办好世界茶海“开采节”,力争全产业链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做大做强热带水果产业。大力推动小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确保种植面积10万亩,产量7万吨,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7亿元,其中加工业产值3.7亿元、销售额10.5亿元,培育州级龙头企业2家,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办好小糯玉米产业发展论坛。大力发展蓝莓、燕窝果、西柚等产业,招引德和、岩喵喵、柚乐等水果加工企业落地入园。力争热带水果种植面积31万亩、产量50万吨以上,实现全产业链产值44亿元。巩固地产良性发展态势。抓住政策调整支持机遇,构建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助企纾困解难,全力保障要素,盘活可用资源,力争销售面积增长10%。强化企业主体监管和资金监管,落实保交楼政策,确保完成3000套保交楼任务,落实“交房即交证”。办好并拓展“驻外推介”,保障度假旅居多元需求,大力推广租购并举,发展长租房市场,认真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市场良性循环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三)打造投资兴业新高地。全面提速项目建设。完善“5+2”项目库体系,围绕“五城共建”“农综改”“兴边富民”“现代化灌区”等领域,争取上级预算、国债、专债等资金不低于去年同期,力争新开工项目不少于100个。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加快EOD、地下综合管沟、集中式光伏、机场四期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民间投资。实施民营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和“梧桐树”工程,多层级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深加工、文旅文创、康养旅居、体育运动等领域,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优先将民间投资项目纳入年度重大项目清单,提升服务企业质效,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力争民间投资占比50%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2%以上。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完善全员招商机制,提升干部招商能力,落实要素保障前提下招商,聚焦“七大产业”包装储备项目30个以上,新签约项目60个以上、投资500亿元以上,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产业投资占投资比重50%以上。




(四)争当绿色低碳新示范。筑牢绿色安全屏障。以最坚决的态度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积极参与和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试点入口社区建设。持续巩固珍贵用材林、木材战略储备、木本油料等基地建设,实施森林抚育4万亩,争取市国有林场创建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强力开展污染防治。严格治理“四尘”,有效管控“三烟”,精准管理“三气”,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抓手,精细管控各类污染源,确保PM2.5年平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新建第二个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固定作业点,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8%。做好噪声污染治理,整治重点区域噪音扰民突出问题。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澜沧江、流沙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确保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加强农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确保农膜回收率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启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产业综合开发EOD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污泥资源利用、餐厨垃圾处理、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等项目,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启动勐罕镇、嘎洒街道污水处理厂和江北污水处理厂3期、江南污水处理厂2期改扩容等项目,确保年内建成投用。打造绿美雨林品牌。突出抓好“三地”“三边”“三口”绿化,新建雨林示范公园38个、提升绿化示范路4条、打造特色示范花街3条,实现建成区绿化率45%以上,新增绿美乡镇3个、绿美村庄70个、绿美公路245公里,积极参与“绿美+无垃圾”试点建设,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绿美氛围。




(五)深化改革增添新动能。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做好乡村振兴、综合行政执法等领域机构改革,统筹时间表和路线图,稳妥做好资金安排、人员转隶、资产划转等工作;深化实化国投集团、农垦集团改革,盘活存量闲置资产,提升国企专业化水平,确保工作不断、人员不散、干劲不减。提升政务改革质效。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政务服务中心组织机构,从部门“小一窗”向集成“大综窗”转变,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政务服务。健全帮办代办机制,建立市、乡、村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实现帮办代办项目数提升30%。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争创一流年行动,加快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不合理限制,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力争政府采购、市场准入与退出等重点指标在省级评估中达到“优异”等次,80%以上指标进入全省一流水平。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引导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确保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保持在20%以上。认真落实重点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年内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超过68家,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企业2000户以上、“个转企”200户以上,“四上”企业不低于20户。




(六)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指导约束作用,提升景洪中心城市首位度,编制中心片区、嘎洒片区等5个片区详细规划,完成城市交通、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中老铁路为轴线,加快普文镇、勐养镇等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强化村庄规划成果运用,加强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审批监管,严格农民建房规模和建筑风貌管控。多措并举提升农民收入。落实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确保衔接资金用于产业比重不低于65%,抓实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入培育龙头企业90户以上,新增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5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8%以上,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增幅高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美丽宜居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示范点26个、提升村111个,实施好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和“万吨水泥进农村”“乡村振兴大比武”等工程,确保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87%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60%以上,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85%以上。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启动新一轮城市体检,改造48个老旧小区,修复提升么龙路延长线、清泉路等一批市政路,建设江北、嘎栋、曼弄枫等片区防洪排涝工程,更新老旧燃气管网32.5公里,实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工程。精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城市风貌管控,提升告庄西双景、西双版纳火车站等城市窗口。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规范物业行业管理,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及物业进退程序。加快智慧停车建设,新建一批“以商养厕”“小而美”公厕,运用三维科技赋能精细化管理,坚决整治“两违”顽疾。




(七)谱写民生福祉新篇章。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群体就业,大力实施“彩云雁归”创业计划,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水平。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提升教育体育品质。认真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0%,年内完成市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加速第七中学建设,新增小学学位3620个。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教达标建设。推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足球产业基地落地,引进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加快培育体育消费增长点。健全医卫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防早防小、科学抓好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控,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开展市域医疗资源载量评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市第一人民医院疫防改扩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实施勐龙镇卫生院提质建设,新建4个基层心脑血管救治站,力争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达标超70%。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落实“两病”门诊用药,不断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动新一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深入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以及“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四大工程,在5个街道各打造1个旅游促“三交”样板。健全外来务工、经商、创业、旅居等人群教育引导、管理服务、人文关怀措施,深入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全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来到景洪就是景洪人”城市民族工作品牌。




(八)开创安全发展新局面。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流出,从严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实施市级占补平衡项目1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1.5万亩,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9.5万亩、产量保持在9.3万吨以上。全力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四下基层”实践,聚焦金融、地产、生态等领域,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兜牢“三保”底线,做好政府债务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决扛牢边境管控责任。落实强边固防各项工作机制,保持对跨境违法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爱国守边意识,不断巩固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切实筑牢公共安全防线。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防灾治理体系,提升防震救灾减灾能力,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加强矿山、燃气、交通运输、建筑、校园、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认真落实“1262”机制,着力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各类自然灾害等预警和应急处置,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认真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做好“八五”普法和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推动国防动员、统一战线、统计、人防、外事、地震、气象、档案、保密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三、建设实干拼搏的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建设实干拼搏的人民政府,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全心为民、担当负责、一心落实的干部队伍,以身作则、使众人行护航景洪高质量发展。




坚决革除思想上的顽瘴痼疾。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十种鲜明导向”,深刻吸取健康证“办证难”教训,巩固拓展以案促改成果,持续深化“两场革命”,坚持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坚决破除地处边疆难有作为的消极思想、不给资金项目就不干事的“等靠要”思想、“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太平官”思想、盲目乐观自我满足的狭隘思想,坚决反对光说不练、纸上谈兵,混日子、当懒汉等问题,大力解放思想,坚持眼睛向外,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景洪大发展,形成人人担当尽责,人人争做执行者、实干家、实践者的良好氛围。




坚决破除工作上的作风积弊。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革除遇到“沟沟坎坎”就打退堂鼓,心里空空不记事、久拖不决不作为、推脱责任不担当、弄虚作假乱作为、急难险重绕道走等作风问题。坚决纠治“四风”,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整治,持续深化“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成果,把“过紧日子”变成习惯,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践行“三法三化”,把文件变思路、把思路变行动、把行动变成效,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形成人人争做施工队长、带着领着教出更多施工队员的实干氛围。




坚决补齐制度上的短板漏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建立健全列清单、搞分析、查漏洞、定措施的机制,推动政府系统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坚持“查改建”同步,持续做好各级巡视巡察、审计等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运用“全周期管理”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建,运用数字技术改造工作流程,推动补齐短板,堵住制度漏洞,提升科学决策、狠抓落实的能力水平,促进政府工作整体提质增效。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勇毅前行,夙夜在公、苦干实干,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景洪篇章。








2024
年潮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
年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后疫情时期恢复发展的第一年,也是应对严峻形势、开拓发展新局的蓄势突围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一大引领、三大战役、六大提升”工作安排,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直面历史遗留问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回稳向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我们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化市县镇村联动发力,区域协调发展得到有效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精准发力。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一江两岸”岸线管控和风貌整治全面强化。韩江新城规划建设推介活动成功举办,意东三路拓宽改造工程、特色产业孵化基地等总投资80亿元的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粤东城际铁路潮州段等引领性项目加快建设,高铁潮汕站配套道路等15个交通项目完工投用。县域发展活力加快激发。潮安区入选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饶平县获评“全国特色魅力茶乡”“中国汫洲大蚝之乡”,饶平县等1254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镇街特色产业加速培育。潮安区彩塘镇入选“镇域经济500强”,枫溪镇等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饶平县钱东镇和汫洲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浮滨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统筹落实涉农资金14亿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补短削薄”工作扎实推进。凤凰单丛茶上榜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凤凰山茶旅走廊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等3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饶平县上饶镇永善村等5个村成为“中国传统村落”,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流转土地3万亩,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9200亩。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建设。列入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先行市,入选省粤东种业创新与繁育中心、碳汇渔业示范区名单,饶平县成为全省“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投产最多的县。绿美潮州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红山森林公园等5个示范点,60万亩林地纳入林业碳汇开发。河湖长制有效落实,新建成市政污水管网355公里、入户雨污分流管网566公里,枫江深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完成“十四五”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过去一年,我们实施“六大重点攻坚”,打响经济发展突围战,高质量发展的势能得到有效增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6.6亿元,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2%,税费、税收收入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9%25.8%;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均创历年新高;“升规”入库培育企业数实现翻番,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40家、限上商贸企业66家;完成土地收储5926亩,其中工业用地2420亩;整备闲散土地1625亩,获得新增用地指标8366亩,同比增长3倍多。争先进位成效突出。林分改造进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考评均排名全省首位,“数字政府”评估排名粤东西北各市第1位,“平安广东”“法治广东”等考核实现晋位升级。入选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和地级市品牌百强。城市魅力显著提升。获评联合国“世界美食之都”、“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成功举办“国际茶日”等重大活动,16次亮相《新闻联播》《非遗里的中国》等央视栏目。




过去一年,我们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空间、做强产业支柱,制造业当家的底盘得到有效夯实。产业质效逐步提升。“3+3+2”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食品等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稳步增长,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746.743.6。完成“个转企”429家,认定“四梁八柱”民营企业5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149家,3家企业入选“广东企业500强”。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2%,市场主体总量接近23万户。“五经普”清查法人单位和个体户较“四经普”分别增长100%66%。产业平台赋能升级。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深潮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引进项目43个、总投资近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60亿元,新建成标准厂房3.6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整备2309亩。省级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90亿元。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华瀛LNG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大唐潮州电厂5-6号机组、陶瓷及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开工,凯普医学科学园、卫生陶瓷产业数字化建设平台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国首个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系统通过验收,粤东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深圳市建成反向研发飞地“潮州-罗湖创享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至266家、230家,新增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4家。人才支撑更加有力。韩江人才计划、“1+1+8”制度体系深入实施,累计引进高端人才近1000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青人才增长超六成,博士、博士后工作站总量居粤东西北各市首位。




过去一年,我们构建“全员招商”工作格局,建立项目策划生成机制,重大项目拉动效应得到有效彰显。招商引资工作破局起势。“一把手招商”“驻点招商”“敲门招商”等机制全面建立,“深圳·潮州联合招商引资推介会”等20场招商活动顺利举办,开展访商邀商7500多次,与53个城市、101个商会协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功夫动漫等领军型、平台型企业签约落地,完成签约项目413个、总投资979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385个、总投资348亿元。项目策划生成提质增效。建立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共生成总投资近800亿元的263个项目,推动总投资711亿元的143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库,申获专项债券额度46亿元、增长17.4%。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级补助资金1.9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攻坚突破。总投资1667亿元的248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交通项目完成投资66.8亿元,水利工程完成投资26.6亿元,500千伏澄海输变电工程(潮州段)等5个电力项目竣工投用,饶北水资源调配工程和汛洲岛跨海供水工程建成通水。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贸促工、贸工结合”,多措并举激发贸易活力,内外两个市场得到有效畅通。外贸结构逐步优化。近1000家次企业“走出去”开展经贸交流合作,对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74.1%26.8%19.8%,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占全市外贸总额比重近六成,外贸出口连续6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陶瓷出口实现扭负为正,增速较年初提高30.3个百分点。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备案数居全省同批次综试区首位。完成跨境电商出口16.8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会展经济加快发展。成功举办潮州工夫茶大会、潮食会、陶博会、智能卫浴博览会等“家门口”的展会,达成意向订单超137亿元。消费业态优化提升。国际美食节、“家电焕新”等品牌促消费活动成效明显,发放家电消费补贴400万元,累计拉动消费超1.2亿元。独立咖啡馆、新式茶饮店等新业态遍地开花,小店经济、地摊经济蓬勃发展。对外合作持续深化。深潮对口帮扶协作纵深推进,潮州制造融入“圳品”认证体系,“汕头-揭阳-潮州”列入复合型流通支点城市。与莆田市结为友好城市,与杭州市签署全省首份跨省名茶保护协议。“潮州节”“潮文化海外行”等品牌活动成功举办,接待港澳台侨乡贤170批近7000人次。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服务”与“治乱”并重,大力改革完善制度机制,营商环境得到有效优化。涉企服务有力有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扶企惠企“167条”等政策措施,创新实施政企微信群、重点企业“餐叙”“茶叙”等机制,通过“企业直通车”等方式解决企业诉求127件,政企互动日益密切,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各项诉求办结率100%。推动728项事项实现无感秒办,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要素保障全面强化。划定并公示工业用地控制线,落实用地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新增产业用地占市本级新增建设用地近八成。落实“降气价”“降地价”等系列政策,推动工业地价最高下降超八成、用气成本下降近四成。实行“标准地”供应模式,完成首宗全生命周期监管工业用地挂牌出让。76家企业增资扩产“用地难”问题加快破解。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拓展,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潮州运营中心揭牌,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20.6%,全市贷款余额增速居全省第3位。治理机制日趋规范。枫溪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完成。推动5项市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县区就近实施,向镇街下放94项行政执法权、62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改革顺利完成,造价管理等“1+15”制度机制建立实施。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纵深推进,中心城区供水漏损率下降超10个百分点。“两违”整治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增违法用地下降42.3%,完成违法用地整改4395亩、增长104%;实现违法建设治理86.4万平方米。开展统计执法、环保执法等“治乱”专项行动,查处“散乱污危”企业620家,查补税收2.24亿元。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三大平台”整合优质国有资产250.2亿元,“城建投”获AA评级。新成立房地产开发、酒店开发、产业园开发、人力资源等市属企业,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21.7%。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获评“全国优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历史问题有效破解。完成165座加油站用地和规划情况审查、44家燃气场站改造提升,慧如公园等产权边界问题得到勘定明晰,完成历史遗留确权登记超3000宗。




过去一年,我们突出文化自信自强,做深做活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文章,文化影响力和驱动力得到有效提高。传承好城市文脉。潮州文化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与敦煌市签订《文化文创合作框架协议》,“广东饶平单丛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潮汕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区上榜省级保护区。保护好历史文物。镇海楼复建工程建成投用,续建工程启动建设。完成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廖厝祠、铁巷陈宅等“百家修百厝”项目完工,凤凰山畲族文化馆建成投用。新增省级革命文物6处、“博物馆之城”系列馆8座。展示好非遗魅力。潮州工夫茶、潮绣等潮州非遗在“中法元首茶叙”中精彩亮相。老香黄等5件产品入选“20XX年广东非遗手信”名单。“深潮文化节”、古城花灯展等非遗展演成功举办,“非遗进景区”活动深入开展。发展好文旅产业。荣获全省首个“地标美食城市”称号。下东平路名人故居文化综合体建成开业,累计评定“潮州人家”优质民宿58家、文化研学游基地30家。“一票潮州”项目顺利上线,南门古夜市、北关夜市等旅游“夜经济”持续升温,“活化潮州古城激发文旅消费”获评省20XX年度文旅促消费案例。全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数分别增长153%289.8%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用心用情办好惠民实事,民生福祉得到有效增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民生投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6%。完成广东技工等“三项工程”培训2.8万人次,就业主要指标超额完成。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孤儿养育等底线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潮人故里”公益基金等平台累计接受海内外捐资7.26亿元。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教育、民政、医疗卫生三年提升计划扎实推进,潮安区第三人民医院等12个教育医疗项目竣工投用,饶平县入选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全市新增各类学位7360个。127个村医“空白村”实现“镇村一体化”管理,15个镇获评“省卫生乡镇”。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26个。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现场评估。安全防线全面筑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刑事案件破案数、抓获数、刑拘数、移送起诉数、追逃数实现“五个同比上升”,警情数保持全省最少。潮安区、饶平县分别摘牌摩电整治重点地区、电诈重点地区,湘桥区获评平安广东建设“一星平安鼎”、“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XX行动深入推进,小型病险水库全面“清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




过去一年,我们全面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突出问题导向、责任导向、效率导向,政府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执行市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执行机制全面建立。“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纵深推进,“四个一”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各级政府部门的执行力明显增强,共落实交办事项880多项、督办事项470多项。民主法治持续深化。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件、政协委员提案126件,办复率100%。推动出台实施地方性法规3部,在全省率先完成古茶树保护条例立法,颁布政府规章3部。成立全国首家地方“非遗保护调解中心”,2个村(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茶文化六步调解法”代表广东省申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项目。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落实,以“零增长”原则严控“三公”经费,非急需、非刚性一般性支出压减12%,审计监督、政务督查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信访、人事、物价、打私、打假、海防、气象、防震、地方志、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创建、老龄、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承压前行、逆势而上,在应变求变中抢抓新机遇、增创新势能,拼出了“把潮州经济搞上去”的新士气和新干劲,也摸索出新时代潮州高质量发展的新招数和新打法。获评“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展现出令海内外潮人引以为豪的“潮州架势”;“三大战役”“六大重点攻坚”纵深推进,拉开了突破突围的“潮州攻势”;“两大平台”“三大园区”、“3+3+2”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布局,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招商多点迸发,打出了“制造业当家”的“潮州阵势”;多次亮相《新闻联播》等央视黄金栏目,“潮”字号频繁爆红出圈,再次拉升了千年古城的“潮州声势”;广大潮团潮商、侨领侨胞为潮州奔走助力、捐资投资,凝聚起“世界潮人原乡”的“潮州优势”;各级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能力本领显著提升,有力彰显了敢想敢谋、敢闯敢干的“潮州气势”。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极其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举旗定向、科学引领,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统筹调度,离不开深圳、中山等兄弟城市的帮扶协作、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以及海内外潮人的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潮有关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潮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老化,发展层级较低,“小散化”“小农化”带来的“同质竞争”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主导产业增长乏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挑起大梁,大园区、大产业、大企业拉动效应不强。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提升,要素制约依然明显,成本优势有待增强,政府规范管理、企业守法经营的制度机制尚未全面建立,“散乱污危”问题整治任重道远。新型城镇化步伐不快,城市管理不精细不到位,城乡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亟待进一步破解。民生事业发展存在诸多短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欠账较多。政府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待增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攻坚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4
年工作安排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既面临压力和阻力,也迎来诸多利好和机遇。国际地缘政治的风险外溢、经贸斗争的波及影响,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社会预期的持续走弱,以及潮州积弊多年的历史欠账、传统产业的衰退萎缩、基础配套的支撑不足,使我们同时面对多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三大战役”的纵深发力,“六大重点攻坚”的扎实推进,各级干部对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盘活资源资产、平台开发建设,以及“贸工结合”“全员招商”“有数有税”“空间拓展”等打法已经逐步上手,抓发展的思路愈发明晰,抓经济的机制逐步健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共识更加强烈,“把潮州经济搞上去”的发展意愿更加迫切。当前,中央持续发出“拼经济”“撑经济”的重大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并打出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等组合拳,为新一年经济发展带来了财政、金融、税收、产业、项目等多重利好,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提供了“真金白银”“真招实招”;省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大战略,以及对口帮扶协作、产业有序转移等重大举措,为潮州经济借势发展、越坎突围带来新的风口和新的动能。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奏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潮州乐章,全心全意拼经济、拼产业、拼项目、拼发展,竭尽全力推动潮州实现新时代跨越式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及市委十五届历次全会的部署要求,深化市委“一大引领、三大战役、六大提升”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能。重大项目是跑好高质量赛道的最强“弹射器”。没有了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我们要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拼项目就是拼经济,切实将项目策划生成、全员招商引资等作为谋大项目、引好项目、上新项目的关键抓手,以重大项目集聚壮大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发展新动能,让重大项目成为潮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动力”和“压舱石”。




坚持把“优大强”作为制造业当家的核心梁柱。“小散乱弱”是潮州制造业的“致命七寸”。我们要旗帜鲜明树起“优大强”战略导向,将“扶优”“做大”“育强”作为破解企业“小散化”、产业“小弱化”、园区“碎片化”的突围之举,致力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独角兽”等“优大强”企业,打造链条全、堆头大、业态新、高精尖的“优大强”产业,构筑规模化、集约化、高新化、特色化的“优大强”园区,坚决挺起潮州制造业当家的“硬脊梁”。




坚持把“有数有税”作为把经济搞上去的鲜明导向。牢固树立算账意识和法治导向,突出“以亩产论英雄”“以贡献配资源”“以规范促发展”,将之作为产业发展、企业扶持、项目招引的“硬杠杠”,系统核算配套成本、土地收益等经济账本,推动政策、土地、资金、服务等要素向“有数有税”的优质企业、优质项目集中倾斜,引导广大企业守法经营、规范发展,让潮州经济发展既有“数”的体现又有“税”的支撑,真正实现“量”和“质”的双增长。




坚持把“开放发展”作为加快突围跨越的关键一招。勇于跳出“一亩三分地”,积极改变封闭保守观念,紧跟时代风口,主动求新求变求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联动发力,借力产业转移、帮扶协作、汕潮揭都市圈等战略机遇,用好产业共建、招商引资、组团参展、“家门口”办展等关键抓手,全力招引新产业、新企业、新项目,在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中做大新增量、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马上就办”作为执行力建设的基本准则。办得快不快、办得好不好是评判工作、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尺。要把服务好企业、为企业办事作为检验执行力的经验交流,坚持“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理念,大力推广“有事服务、无事不扰”,对于企业的事“能办则办”“马上就办”,让企业在潮州没有难办的事,以新时代的“潮州服务”“潮州效率”展现营商环境的全新面貌。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方向已定,路径已清,只待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向前冲。只要我们锚定目标、急起直追、奋勇拼搏,潮州的经济一定能够搞上去,潮州的发展一定能够快起来,我们一定能够让潮州重振历史荣光、再创发展辉煌!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万人;粮食产量、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铸强县镇村发展潜力板




坚持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三个提升”为重点,统筹好久久为功和立竿见影,坚持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做实做好“产业兴”“环境美”两大文章,深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聚焦“产业兴”,大力提升县镇村经济能级。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围绕潮安“工业强区”、饶平“临港新城”、湘桥“中心城区”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四大工程”,增强县域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潮安区要坚持“强产业”和“强园区”双管齐下,抓好“糖果小镇”等项目,高标准建设潮安特色产业走廊;推动高铁新城等产业园区扩容扩能,实施凤塘、西山溪、梅林湖等“工改工”项目,构建“1+5+N+X”产业园区空间布局。饶平县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推动临港产业转移工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开发建设,推进三百门新港区等基建项目,力促华瀛LNG等项目建成投产,建强粮油糖食品加工、临港清洁能源、现代港口物流等优势产业支柱,拓展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冷链物流等产业配套链条,打造粤东绿色能源综合利用高地、粤东粮油糖食品集散基地。湘桥区要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速韩江新城特别是半岛广场、潮州东大道两侧、意溪片区等开发建设,推进官塘工业园区(二期)“六通一平”等项目,规划建设湘桥现代食品产业园区和湘桥区产业园,培育壮大现代文旅、现代商贸、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区经济和园区经济共融共兴。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突出“一镇一业”发展导向,发挥枫溪、彩塘、凤塘、浮洋等“全国千强镇”示范引领作用,以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为主抓手,深入开展驻镇帮镇扶村、“百会助百镇”“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等行动,支持古巷、钱东、汫洲、柘林等镇发展智能卫浴、盐焗鸡、水产等特色产业,打响“枫溪陶瓷”“彩塘五金”等镇域产业品牌,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




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将“一村一品”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牛鼻子”,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经济,扶持60个村做强做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全市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集体占比超70%。加大农村“三资”清理力度,开展查资金、盘资产、清合同等专项行动,推动集体土地、资金、资产等建档立卡。探索富民增收路子,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强化人才、资金、激励机制等“三大保障”,通过设立村办企业、引进农村职业经理人等模式,以“招商引资+联合开发”推动划留用地、坑塘水面、闲置物业、山林田地等资源资产流转变现,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增收能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以建设粤东种业创新与繁育中心和碳汇渔业示范区为引领,编制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规划、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统筹推进海水育苗、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和中高密度陆基温棚养殖。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产业园,推进万佳花鲈良种场(二期)和海山分园建设。创建“木改塑”海水养殖提档升级先行示范园区,打造600亩新型网箱养殖示范点,完成3500格传统网箱“木改塑”更新改造,用3-4年时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创新海洋牧场开发模式,打击清理违法违规吊养,推进海域确权办证,引导国资国企、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联合参投近浅海新型塑胶网箱改造、重力式深水网箱布设等项目,力争年底前新投放新型环保塑胶网箱4000格,累计投放重力式深水网箱200口。




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种养-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农业产业,支持潮安区橄榄、饶平县盐焗鸡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规划建设潮安北部、饶平中北部等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带,布局发展加工服务、电商物流等功能性产业园,大力发展“一片叶子、一只狮头鹅、一条鮸鱼、一桌潮菜、一块沉香、一枞油茶、一颗橄榄”七大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以“公司+产业园+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由“小散化”向“规模化”转型,培育农产品加工年营收5亿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年营收1亿元以上农业企业超10家。




——
聚焦“环境美”,全面铸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推进绿美潮州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落实“快、精、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造,抓好高质量水源林、纯松林(桉树林)改造、大径材培育等生态工程,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5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98万亩、新造林抚育5万亩。做大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森林碳汇等绿色经济,支持林业企业申报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力争国家级和省级基地分别达到1个和8个,实现林下经济产值2.3亿元。加快“创森”步伐,严格落实林长制,强化韩江、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区域、生态廊道保护,带动义务植树约25万株。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坚持拆违建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立体植绿,实施市政道路两侧绿化改造,推进镇村种绿植绿,开展房前屋后绿化美化行动,打造“四季花城”“绿美镇村”。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目标导向,启动实施“城乡风貌提升年”行动,坚持“清拆开路、规划引领、典型带动”,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深入实施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工程,每个镇街至少完成打造两条风貌提升示范街,“百千万工程”2个典型镇和54个典型村要高质量高颜值全面完成风貌提升,努力实现“一季一个样,一年大变样”,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环境大提升、生活大提质。实施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行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凡建必报、不批不建”,推广使用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全面提升农房规划建设管控水平。开展宅基地和农村建房审批建设规范管理试点工作,抓好宅基地底数摸查、村庄规划编制、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确权登记颁证、房屋风貌管控提升等五项工作。推进“三线”整治行动,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三线”整治工作。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落实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加快湘桥区官塘镇、铁铺镇2座污水处理厂及主要配套管网建设收尾工作,提高桥东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益,确保北溪流域12条河涌水质明显改善。抓好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500公里市政污水管道建设、9000栋入户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污水分类减量、就地生态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加快饶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韩江流域补空白等项目建设,确保治理率达到75%。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谁受益、谁使用、谁污染、谁付费”机制,坚决取缔关停一批偷排乱排工厂作坊;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执法检查,坚决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标。




(二)实施“优大强”重点攻坚,打造“制造业当家”潮州方阵




产业兴,则城市兴。突出“产业第一、企业为大”,将做强做优做大作为破解产业“小散乱弱”关键症结的核心抓手,为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构筑“硬核”引擎。




构筑“优大强”平台。致力于破解平台小、分布散、支撑弱等问题,抢抓省产业有序转移、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等重大机遇,统筹力量构建三级产业发展承载空间,打造一批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




(下转03版)




(紧接02版)加快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探索建立多元投资共建机制,设立潮州市产业转移子基金、粤科潮州高质量发展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平台综合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完成主平台征地1500亩以上,“三通一平”1600亩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引进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超45亿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8个;加大平台基建力度,推进大岭山产业园给排水、照明、电力等基础建设,完成凯普医学科学园项目周边道路建设,突出抓好凤泉湖高新区陶瓷及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园区配套中心、潮创园标准厂房、径南分园首期东侧市政配套,以及小红山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文胜围产业园东片等基建项目。加快建设深潮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启动控制性详规调整优化,建设凤泉湖高新区径南分园约1平方公里启动区,推进园区土地平整和水、电、气设施改造提升,抓好特色食品、电子信息、绿色包装材料、新能源、智能卫浴、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导入,承接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生产环节,打造深潮共享制造中心。加快建设电子新材料产业园、食品(预制菜)产业园、现代文旅产业园“三大园区”,承接珠三角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链转移,打造现代食品、现代文旅、印刷包装等核心优势产业。全面完善产业园区市场化运营、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考评等制度机制,实施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促建、升规上限、纳税纳统四大专项攻坚行动,力争全市省级产业园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




打造“优大强”产业。系统构建“3+3+2”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主导产业再造、战略产业布局和特色产业培育。实施主导产业再造工程,引导食品、陶瓷、不锈钢、服装等传统主导产业向预制菜、智能卫浴、医疗器械、时装等新赛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休闲食品、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打造肉类零食、糖果、预制牛肉粿条等现代食品系列;发展全链条智能卫浴产业,以智能家居产业园为引领,扶持培植智能盖板、浴室挂件、五金配件、浴室柜等周边产业,打造智能卫浴产业集群;推动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日用餐具、建筑装饰、医疗器械等产品;推进瓷泥行业综合整治,结合“两违”整治、环保执法取缔关停违法违规经营企业,基本完成“散乱污危”瓷泥企业清理腾退,启动湘桥铁铺、潮安登塘瓷泥产业园供地工作,推动规上瓷泥企业入园发展,确保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实施战略产业抢占工程,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风口,布局发展合成生物(生物基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产业,打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2个百亿级战略产业集群。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发展全链条茶产业,发力“商品茶”“拼配茶”主赛道,推广“四统一”体系,推进茶叶深加工和瓶装饮料生产线等项目,发展茶饮、茶泡装等精深加工产品,拓展延伸茶具、茶器等配套产业。




培育“优大强”企业。落实“扶强扶优”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政策、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优大强”企业倾斜汇聚。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行业“10强”“3甲”等头部企业培育库,遴选一批产值超10亿元、5亿元和纳税额超500万元的优质企业,在增资扩产、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造、创新研发、品牌孵化等方面实行“政策定制”“服务定制”,打造一批在细分行业领域具有节点控制力、辐射带动力的领军型、平台型、生态型大企业,力争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12家,认定“优大强”工业企业80家,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计划,新增“个转企”400家、规上工业企业100家、限上商贸企业60家。推进“工业投资三年倍增”行动,树牢“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理念,实施年度投资超110亿元的200个重点工业项目,推进翔鹭光伏用超细钨合金丝生产项目、航牌智能卫浴生产基地等超50个增资扩产项目,推动三环、顺大等200家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技改投资增长15%。强化工业设计赋能增效,筹办工业设计大奖赛等活动,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用好“潮州-罗湖创享岛”等平台资源,以“深圳设计+潮州制造”推动陶瓷、食品、包装印刷等行业企业设计革新、工艺优化、品类创新。加强工业品牌建设,坚持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同创”,办好潮食会、陶博会等特色品牌活动,打响食品、陶瓷等行业头部企业品牌。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严格“三品一特”重点领域监管,提升企业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水平。




(三)突出项目投资拉动效应,增创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全链条改革完善项目策划生成、投资建设和招引落地等机制,深度挖潜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两大领域,统筹推动重大项目数、投资额“双提升”。




在招商引资上攻坚突破。全面压实招商责任,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力争新增招引项目投资超340亿元,其中市外来潮投资220亿元。健全完善招商体系,系统构建深潮联合招商、县镇自主招商、产业主管部门全域招商、行业主管部门专项招商、国资国企资本招商等全员招商体系。坚持做到“耳聪目明”,瞄准高端电子化学品、新型储能、智能卫浴、现代食品、生物科技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梳理国内外重点产区、行业百强企业和周边地市优质企业名单,健全完善“招商资源库”和“备选项目库”。致力于“招大引强”,用好敲门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飞地招商、以投带引等模式,严把“投资强度”“亩均税收”“投产周期”等关口,努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统筹好“招、谈、落”三大环节,健全“招引—落地—建设—投产”闭环管理机制,实行“五张清单”“五个一批”对接服务和跟踪问效机制,推动万洋、九牧等一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力促20XX年已签约项目开工率达75%,年度完成投资额100亿元以上。




在项目策划上攻坚突破。健全完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力争全年策划生成项目数不少于100个、总投资额不少于200亿元。抢抓政策机遇,瞄准万亿国债的“三大领域”“八大方向”和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15个领域”,聚焦重点防洪工程、城市排水防涝以及产业园区、海洋牧场等重点板块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落实重点项目前期经费,启动实施海洋牧场现代化种业产业园等项目谋划申报,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




在项目投资上攻坚突破。大力推进年度投资210亿元的221个重点项目。突出抓好总投资288亿元的62个交通项目,谋划推进漳汕高铁饶平南站、大潮高速公路至潮州港金狮湾港区延长线等项目,完成漳汕高铁潮州段、潮漳高速浮山立交出入口改扩建等项目前期,推进粤东城际铁路潮州段、意东三路拓宽改造、外环大桥等“大动脉”工程,推动滨江路等支线路网建成投用,打通银槐西路、北站四路等断头路。加快潮汕路快速化改造,打通市区“快进快出”便捷通道。突出抓好能源、水利项目,推进西三线闽粤支干线(潮州-漳州段)等项目,完成燃气管道更新14公里;实施韩东新城防洪综合整治(二期)、潮澄排水闸重建、饶平县东溪水闸拆除重建等水利项目;建好500千伏大唐电厂5-6号机组接入系统等电力工程。统筹推进新基建,新增5G基站超200座、公用充电桩一批。




(四)用好提振动能关键抓手,切实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作用,坚持政府和企业联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协同,想方设法激发经济活力,提振经济发展动能。




增强国资国企支撑作用。打好“资源配置优化”战役,抓好潮州古城资产资源盘活利用等重点项目,盘活河砂、矿石、瓷土、林地等自然资源,推动公房、水库、污水处理设施等国有资产增值变现。提升国资国企经营管理水平,支持城建投、文旅投等“三大平台”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产业园开发公司等市属企业参与韩江新城、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开发建设,力争市属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突破280亿元、利润突破1.8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抓好薪酬绩效、公司治理等制度改革,实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位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完善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




促进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推动房地产市场从“规模化”向“品质化”转型,试点开发一批高品质、高端化住宅小区。推动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到韩江新城新建社区办学,系统优化新建社区周边公共服务配套。科学确定片区基建配套标准,系统匡算土地开发建设成本,分区分类建立三级住宅用地指导价格体系,多措并举“稳房价”“稳市场”。落实“金融16条”“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措施,力争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培育扶持专业资质承包企业,推动建筑企业晋级增项,力争建安总产值增长5%




突出新城开发引擎效应。高标准推进韩江新城规划建设,编制“一江两岸”概念性城市设计导则,实施总投资513亿元的49个韩江新城重大项目,深化韩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及韩江大桥“桥改隧”等项目论证,加快砚峰路等主干路网建设,启动实施北山路二期工程,推动北溪分洪桥闸重建工程完工通车;加快半岛广场站TOD项目、万潮酒店、东大道工程沿线电力迁改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韩江新城黄金塘片区学校和幼儿园项目,导入大型商贸综合体等商业配套,致力将新城打造成为交通、教育、宜居、文旅和商贸会展“五大高地”。探索新城农村开发建设新模式,以湘桥区磷溪镇埔涵村等为试点,突出整体化规划、综合化开发、市场化运营“三化并进”,系统科学解决片区规划、征地拆迁、市政配建、集体收入、村民安置等问题,同步实现村民增收、片区增值、城市增色。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全面强化政策、金融、市场、人才等保障支撑,优化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快速响应处理机制,坚决查处“靠企吃企”“雁过拔毛”和乱收费、乱摊派等行为,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隐性壁垒,组建创投协会、创业联盟等机构,更好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投资。




(五)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存量市场提升和增量市场开拓,构建资源配置更优、销售渠道更广、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内外贸一体化体系。




走好“办展+参展”新路子。突出“以贸促工、贸工结合”导向,坚持“家门口”办展和“走出去”参展相结合,高质量举办智能卫浴博览会等展会展销活动;实施“粤贸全球”品牌工程,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布局挖潜非洲、中东、独联体、南美等新兴市场增量;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深圳礼品展、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品展等国内外展会,通过设立“潮州专馆”等形式,支持企业抱团发展、组团抢单。锚定“买世界卖世界、买全国卖全国”目标,加快食品、陶瓷、不锈钢等专业市场以及新能源汽车城、二手车卖场等规划建设,抓好沙溪全球采购中心等重点项目,打造供销对接、展销一体的现代化商贸体系。




发展“电商+直播”新业态。以“电商+”“直播+”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深圳直播电商资源,强化与淘宝直播、抖音等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建设潮州特色产业电商园区,推动中通快递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实现直播电商交易额超30亿元。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发展壮大陶瓷、食品、婚纱晚礼服、包装印刷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日用陶瓷、卫浴等行业布局发展海外仓,以“优势产业+跨境电商+海外仓”激活外贸新增量。




用好“展销+促销”新手段。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布局,打造环西湖夜经济生活圈等消费商圈,支持发展北关夜市、南门古夜市等“夜经济”。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组织策划“新能源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主题展销促销活动,支持重点商贸企业、大型商超通过发放优惠券、折扣券等方式引流促销。强化“造节”“办节”意识,谋划筹办“新潮流·新消费”城市消费节等活动,推动集市进商场、展演进商圈,挖掘培育一批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探索“融合+共建”新模式。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深潮对口帮扶协作,协同打造“总部+制造”“设计+生产”“研发+转化”合作共建模式。密切汕潮揭都市圈的“软联通”与“硬联通”,强化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助力构建“一心两极、三环五射”发展格局。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高质量筹办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加快会展中心、潮人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具有潮州特色的侨务工作平台和载体,带动更多海内外侨胞参与家乡建设发展。




(六)深化重点制度机制改革,不断增创发展环境新优势




进一步发挥改革先导突破作用,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以创新性改革破解瓶颈制约、增强发展支撑。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制订实施营商环境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为企业找用地”行动,推行“敞开申报、集中供地”模式,扩大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范围,解决50家以上“有数有税”企业增资扩产用地难题,让企业扩产有空间。开展“为企业降成本”行动,持续推进“降地价”“降气价”“降融资成本”系列行动,稳定工商业用地价格,推动存贷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让企业减负有实效。开展“为企业解难题”行动,落实“潮商·市长面对面座谈会”、重点企业“餐叙”“茶叙”等机制,建立企业问题“征集-处理-反馈”闭环管理体系。推广实行政企微信群工作机制,落实市、县、镇三级领导带头组群建群、开放好友权限,无门槛、不设限受理企业反馈意见,让企业“有门可诉、有诉能解”。




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加大建设用地征储和出让力度,完成工业用地收储3000亩、出让2000亩以上。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2500亩、闲置土地处置120亩。推进“两违”整治机制改革,建立“人地房”管理信息系统,坚持“违建即拆、违建必拆”,以“零容忍”的硬态度落实好“零增量、减存量”的硬要求,完成存量违法用地整改1000亩、占耕建设整改300亩。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两考合一”“党政同责”要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200亩、撂荒地复垦复种2900亩,新增垦造水田指标3000亩,完成20202021年度垦造水田验收2535亩。推进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系统梳理盘整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出台留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实施细则,探索实行政府租赁开发建设、国企参与合作开发等模式,全面盘活利用留用地资源,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年度5000亩“工改工”,完成拆迁680亩,以连片改造推动容积、投资、产能“三加密”和设备、税收、环境“三提升”。




深化历史难题攻坚。打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战役,纵深推进污染治理、确权办证等难点攻坚、堵点化解工作。开展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坚持市县管网整体性规划、供水排污一体化管理,建立市场化、规范化供排水建设、运营、管养体系,完成老旧管网连片集中改造12.5公里,力争中心城区供水漏损率控制在18%以内。




深化科技创新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依托韩江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强化瓷泥标准化、高端刀具涂层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食品控糖降脂活性成分产业化应用”等科研成果加快落地转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等政策,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




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实施六大领域人才行动,建立人才资源储备库,构建分层次、分领域人才服务专区,实施扬帆计划、韩江人才计划,优化调整住房保障、子女教育、落户居留等配套政策,引进更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实行“柔性引才”机制,试行技术咨询、技术入股等方式,推动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精尖团队带项目、带技术、带专利开展合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用管理、薪酬绩效管理等机制,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梳理市县两级“高频服务事项”,建立代收代办工作机制,推广“互联网+”村级代办服务,推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基层全覆盖。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进一步拓展协同办公平台应用,提升政府内部运行信息化水平。强化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加快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坚持规划引领、以建促管、建管并重,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等需要,全面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




以规划管控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市县镇三级联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湘桥片区控制性详规修编和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与区域人口联动机制,科学确定各片区商品住房、商贸市场以及学校学位、医院床位等总量和分布。严管韩江、北溪沿线等重点轴线,推进“一江两岸”岸线管控和风貌整治,实行“控高、控密、控体量”,维护好城市的自然肌理和山水格局。




以改造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完善“三旧”改造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改造项目部分设施无偿移交政府等机制,满足片区群众安置、公共设施增设等需求。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管理,鼓励实施连片改造,压减“碎片化”“点状式”改造规模,控制“工改商”“工改住”和“商改住”,在改造更新中嵌入中小学校、社区医院、肉菜市场、充电桩等功能配套,系统提高片区的承载力和宜居性。实施城中村“十个一”工程,补齐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功能配套,“拆、建、治”并举解决各类违建和“脏乱差”问题。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个,改造一批适老性住宅。




以科学治理提升城市品质。纵深推进“创卫”工作,健全完善失分倒查和追责问责机制,推动“创卫”查漏补缺。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严查严处乱摆乱卖、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打造一批示范社区、示范市场和示范道路。启动实施潮汕路两侧改造提升工程,以浮洋商旅段、龙湖风貌段、金石绿美段、城区景观段“一段一主题”为导向,统筹推进违章搭建整治、“十乱”治理和绿美提升,打造潮汕公路沿线人文风貌带。深入开展“治涝”行动,实施古城特色区防洪排涝设施提升等工程,大力整治北站二路等易涝路段、易涝黑点。持续推进“治堵”行动,实施金碧路优化改造等项目,推动绿榕路、枫春路等道路交叉口“短平快”改造,全面提升道路通畅水平。




以安全保障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平安潮州建设,抓严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地质灾害、消防、森林防灭火、特种设备、自建房、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八)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实施潮州文化大传播大发展工程,坚持以文培元、以文聚力、以文兴业,推动潮州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大身边好人和最美系列人物选树宣传力度,弘扬新时代潮人精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实施“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粤书吧”“粤文坊”以及乡村社区文体设施配套建设,筹备青少年蹦床锦标赛、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持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更好延续城市文脉。实施潮州文化探源工程,推进镇海楼续建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推动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辜厝巷林宅等“百家修百厝”项目,加快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进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环境整治等工程。加强文化交流展示,探索在重点城市设立潮瓷、潮绣、潮雕等工艺精品展览点,更好宣传推介潮州历史文化、非遗技艺和文旅产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文旅产业园,引进文旅企业合作建设文创游乐园、主题酒店、美食街和文艺产品展馆,打造大型文旅综合体,补齐古城旅游业态功能短板。发挥“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评选一批“潮州菜名店”和“美食精品小店”,规划建设潮州美食街,推动西湖老工业区改造建设美食集聚区。优化提升“一票潮州”旅游平台,打造集“住、餐、购、行、演”于一体的一站式、便捷化旅游服务平台。做好“引客入潮”“留客在潮”文章,谋划一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旅游精品线路,办好“古城过大年”、花灯展、非遗集市、文化巡游等活动,努力实现“旺丁又旺财”。扶持发展文创产业,以“潮州城市超级IP文旅综合项目”为引领,以“府楼猴”等IP为重点,加强城市IP运营以及周边手办、动漫、游戏等开发,打造适销对路的潮绣、潮雕等手信礼品、手工艺品,打响“潮旅良品”品牌。




(九)致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实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切实解决“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稳就业16条”,加大对重点就业群体帮扶力度,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等“三项工程”,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切实解决“上学难”问题。实施教育事业三年提升计划,抓好总投资20亿元的18个学校项目,支持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三所学校”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校际教师动态调整,规范临聘教师招聘管理。实施“种子校长、种子教师”培养工程,推进“三名”工作室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提升计划,推进总投资38亿元的12个医院项目。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推动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创建“四好医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强化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实现医风清、院风清、行风清。




切实解决“养老难”问题。加快饶平县颐养中心、潮安区颐养院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一批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深化医养融合,探索发展医疗康养等“银发经济”。推进“长者饭堂”建设,构建“家政+养老”“专业社会组织+养老”等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完善社保、医保、托幼、助残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加强双拥和退役军人保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广播电视、海防、气象、统计、物价、供销、地方志、红十字等工作。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现代化高效能政府




坚持不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完善中央、省和市委重大决策落实机制,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等立法工作。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等活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政务公开制度。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行为。




持续提升执行能力。纵深推进“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落实“心中有数、执行有力”工作要求,突出“马上就办”鲜明导向,深化实施“四个一”工作机制,完善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协同高效的执行体系、步步为营的推进体系,配套实行随机抽查、“点菜检查”等亮晒机制,健全督查督导、实绩考核、比学考评、跟踪问效等监督机制,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政府系统的新标尺、新风尚。全面压实基层镇街抓项目、抓产业、抓征拆主体责任,把执行责任压实到基层终端。




全面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抓住“关键少数”,紧盯重点领域,深化改革阻断腐败滋生蔓延,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按20%的比例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各位代表,同志们,“干现代化”是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加快潮州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潮州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正加快突显、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正加快成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潮州实践,我们的根基更稳、底气更足、信心更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笃定信心、勇毅前行,大干快干、真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潮州经济搞上去,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闯出来,在攻坚克难中加快破局突围,在拼搏奋进中实现跨越发展,努力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








2024
年潮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
年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后疫情时期恢复发展的第一年,也是应对严峻形势、开拓发展新局的蓄势突围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一大引领、三大战役、六大提升”工作安排,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直面历史遗留问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发展回稳向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我们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强化市县镇村联动发力,区域协调发展得到有效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精准发力。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一江两岸”岸线管控和风貌整治全面强化。韩江新城规划建设推介活动成功举办,意东三路拓宽改造工程、特色产业孵化基地等总投资80亿元的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粤东城际铁路潮州段等引领性项目加快建设,高铁潮汕站配套道路等15个交通项目完工投用。县域发展活力加快激发。潮安区入选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饶平县获评“全国特色魅力茶乡”“中国汫洲大蚝之乡”,饶平县等1254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镇街特色产业加速培育。潮安区彩塘镇入选“镇域经济500强”,枫溪镇等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饶平县钱东镇和汫洲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浮滨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统筹落实涉农资金14亿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补短削薄”工作扎实推进。凤凰单丛茶上榜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凤凰山茶旅走廊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湘桥区凤新街道高厝塘村等3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饶平县上饶镇永善村等5个村成为“中国传统村落”,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流转土地3万亩,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9200亩。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建设。列入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先行市,入选省粤东种业创新与繁育中心、碳汇渔业示范区名单,饶平县成为全省“加强型重力式深水网箱”投产最多的县。绿美潮州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红山森林公园等5个示范点,60万亩林地纳入林业碳汇开发。河湖长制有效落实,新建成市政污水管网355公里、入户雨污分流管网566公里,枫江深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完成“十四五”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过去一年,我们实施“六大重点攻坚”,打响经济发展突围战,高质量发展的势能得到有效增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6.6亿元,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2%,税费、税收收入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9%25.8%;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均创历年新高;“升规”入库培育企业数实现翻番,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40家、限上商贸企业66家;完成土地收储5926亩,其中工业用地2420亩;整备闲散土地1625亩,获得新增用地指标8366亩,同比增长3倍多。争先进位成效突出。林分改造进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考评均排名全省首位,“数字政府”评估排名粤东西北各市第1位,“平安广东”“法治广东”等考核实现晋位升级。入选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和地级市品牌百强。城市魅力显著提升。获评联合国“世界美食之都”、“世界工夫茶文化之乡”、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成功举办“国际茶日”等重大活动,16次亮相《新闻联播》《非遗里的中国》等央视栏目。




过去一年,我们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空间、做强产业支柱,制造业当家的底盘得到有效夯实。产业质效逐步提升。“3+3+2”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食品等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稳步增长,预制菜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746.743.6。完成“个转企”429家,认定“四梁八柱”民营企业5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149家,3家企业入选“广东企业500强”。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2%,市场主体总量接近23万户。“五经普”清查法人单位和个体户较“四经普”分别增长100%66%。产业平台赋能升级。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深潮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引进项目43个、总投资近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60亿元,新建成标准厂房3.6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整备2309亩。省级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90亿元。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华瀛LNG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大唐潮州电厂5-6号机组、陶瓷及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开工,凯普医学科学园、卫生陶瓷产业数字化建设平台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国首个百千瓦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系统通过验收,粤东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发电。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深圳市建成反向研发飞地“潮州-罗湖创享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至266家、230家,新增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4家。人才支撑更加有力。韩江人才计划、“1+1+8”制度体系深入实施,累计引进高端人才近1000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青人才增长超六成,博士、博士后工作站总量居粤东西北各市首位。




过去一年,我们构建“全员招商”工作格局,建立项目策划生成机制,重大项目拉动效应得到有效彰显。招商引资工作破局起势。“一把手招商”“驻点招商”“敲门招商”等机制全面建立,“深圳·潮州联合招商引资推介会”等20场招商活动顺利举办,开展访商邀商7500多次,与53个城市、101个商会协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功夫动漫等领军型、平台型企业签约落地,完成签约项目413个、总投资979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385个、总投资348亿元。项目策划生成提质增效。建立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共生成总投资近800亿元的263个项目,推动总投资711亿元的143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库,申获专项债券额度46亿元、增长17.4%。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省级补助资金1.9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攻坚突破。总投资1667亿元的248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交通项目完成投资66.8亿元,水利工程完成投资26.6亿元,500千伏澄海输变电工程(潮州段)等5个电力项目竣工投用,饶北水资源调配工程和汛洲岛跨海供水工程建成通水。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贸促工、贸工结合”,多措并举激发贸易活力,内外两个市场得到有效畅通。外贸结构逐步优化。近1000家次企业“走出去”开展经贸交流合作,对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74.1%26.8%19.8%,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占全市外贸总额比重近六成,外贸出口连续6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陶瓷出口实现扭负为正,增速较年初提高30.3个百分点。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备案数居全省同批次综试区首位。完成跨境电商出口16.8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会展经济加快发展。成功举办潮州工夫茶大会、潮食会、陶博会、智能卫浴博览会等“家门口”的展会,达成意向订单超137亿元。消费业态优化提升。国际美食节、“家电焕新”等品牌促消费活动成效明显,发放家电消费补贴400万元,累计拉动消费超1.2亿元。独立咖啡馆、新式茶饮店等新业态遍地开花,小店经济、地摊经济蓬勃发展。对外合作持续深化。深潮对口帮扶协作纵深推进,潮州制造融入“圳品”认证体系,“汕头-揭阳-潮州”列入复合型流通支点城市。与莆田市结为友好城市,与杭州市签署全省首份跨省名茶保护协议。“潮州节”“潮文化海外行”等品牌活动成功举办,接待港澳台侨乡贤170批近7000人次。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服务”与“治乱”并重,大力改革完善制度机制,营商环境得到有效优化。涉企服务有力有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扶企惠企“167条”等政策措施,创新实施政企微信群、重点企业“餐叙”“茶叙”等机制,通过“企业直通车”等方式解决企业诉求127件,政企互动日益密切,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各项诉求办结率100%。推动728项事项实现无感秒办,行政许可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要素保障全面强化。划定并公示工业用地控制线,落实用地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新增产业用地占市本级新增建设用地近八成。落实“降气价”“降地价”等系列政策,推动工业地价最高下降超八成、用气成本下降近四成。实行“标准地”供应模式,完成首宗全生命周期监管工业用地挂牌出让。76家企业增资扩产“用地难”问题加快破解。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拓展,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潮州运营中心揭牌,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20.6%,全市贷款余额增速居全省第3位。治理机制日趋规范。枫溪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完成。推动5项市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县区就近实施,向镇街下放94项行政执法权、62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改革顺利完成,造价管理等“1+15”制度机制建立实施。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纵深推进,中心城区供水漏损率下降超10个百分点。“两违”整治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增违法用地下降42.3%,完成违法用地整改4395亩、增长104%;实现违法建设治理86.4万平方米。开展统计执法、环保执法等“治乱”专项行动,查处“散乱污危”企业620家,查补税收2.24亿元。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三大平台”整合优质国有资产250.2亿元,“城建投”获AA评级。新成立房地产开发、酒店开发、产业园开发、人力资源等市属企业,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21.7%。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获评“全国优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历史问题有效破解。完成165座加油站用地和规划情况审查、44家燃气场站改造提升,慧如公园等产权边界问题得到勘定明晰,完成历史遗留确权登记超3000宗。




过去一年,我们突出文化自信自强,做深做活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文章,文化影响力和驱动力得到有效提高。传承好城市文脉。潮州文化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与敦煌市签订《文化文创合作框架协议》,“广东饶平单丛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潮汕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区上榜省级保护区。保护好历史文物。镇海楼复建工程建成投用,续建工程启动建设。完成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廖厝祠、铁巷陈宅等“百家修百厝”项目完工,凤凰山畲族文化馆建成投用。新增省级革命文物6处、“博物馆之城”系列馆8座。展示好非遗魅力。潮州工夫茶、潮绣等潮州非遗在“中法元首茶叙”中精彩亮相。老香黄等5件产品入选“20XX年广东非遗手信”名单。“深潮文化节”、古城花灯展等非遗展演成功举办,“非遗进景区”活动深入开展。发展好文旅产业。荣获全省首个“地标美食城市”称号。下东平路名人故居文化综合体建成开业,累计评定“潮州人家”优质民宿58家、文化研学游基地30家。“一票潮州”项目顺利上线,南门古夜市、北关夜市等旅游“夜经济”持续升温,“活化潮州古城激发文旅消费”获评省20XX年度文旅促消费案例。全年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数分别增长153%289.8%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用心用情办好惠民实事,民生福祉得到有效增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民生投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6%。完成广东技工等“三项工程”培训2.8万人次,就业主要指标超额完成。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孤儿养育等底线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潮人故里”公益基金等平台累计接受海内外捐资7.26亿元。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教育、民政、医疗卫生三年提升计划扎实推进,潮安区第三人民医院等12个教育医疗项目竣工投用,饶平县入选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全市新增各类学位7360个。127个村医“空白村”实现“镇村一体化”管理,15个镇获评“省卫生乡镇”。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26个。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现场评估。安全防线全面筑牢。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刑事案件破案数、抓获数、刑拘数、移送起诉数、追逃数实现“五个同比上升”,警情数保持全省最少。潮安区、饶平县分别摘牌摩电整治重点地区、电诈重点地区,湘桥区获评平安广东建设“一星平安鼎”、“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XX行动深入推进,小型病险水库全面“清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




过去一年,我们全面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突出问题导向、责任导向、效率导向,政府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执行市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执行机制全面建立。“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纵深推进,“四个一”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各级政府部门的执行力明显增强,共落实交办事项880多项、督办事项470多项。民主法治持续深化。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3件、政协委员提案126件,办复率100%。推动出台实施地方性法规3部,在全省率先完成古茶树保护条例立法,颁布政府规章3部。成立全国首家地方“非遗保护调解中心”,2个村(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茶文化六步调解法”代表广东省申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项目。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落实,以“零增长”原则严控“三公”经费,非急需、非刚性一般性支出压减12%,审计监督、政务督查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信访、人事、物价、打私、打假、海防、气象、防震、地方志、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创建、老龄、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承压前行、逆势而上,在应变求变中抢抓新机遇、增创新势能,拼出了“把潮州经济搞上去”的新士气和新干劲,也摸索出新时代潮州高质量发展的新招数和新打法。获评“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展现出令海内外潮人引以为豪的“潮州架势”;“三大战役”“六大重点攻坚”纵深推进,拉开了突破突围的“潮州攻势”;“两大平台”“三大园区”、“3+3+2”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布局,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招商多点迸发,打出了“制造业当家”的“潮州阵势”;多次亮相《新闻联播》等央视黄金栏目,“潮”字号频繁爆红出圈,再次拉升了千年古城的“潮州声势”;广大潮团潮商、侨领侨胞为潮州奔走助力、捐资投资,凝聚起“世界潮人原乡”的“潮州优势”;各级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能力本领显著提升,有力彰显了敢想敢谋、敢闯敢干的“潮州气势”。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极其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举旗定向、科学引领,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统筹调度,离不开深圳、中山等兄弟城市的帮扶协作、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以及海内外潮人的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潮有关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潮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老化,发展层级较低,“小散化”“小农化”带来的“同质竞争”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主导产业增长乏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挑起大梁,大园区、大产业、大企业拉动效应不强。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提升,要素制约依然明显,成本优势有待增强,政府规范管理、企业守法经营的制度机制尚未全面建立,“散乱污危”问题整治任重道远。新型城镇化步伐不快,城市管理不精细不到位,城乡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亟待进一步破解。民生事业发展存在诸多短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欠账较多。政府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待增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攻坚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4
年工作安排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既面临压力和阻力,也迎来诸多利好和机遇。国际地缘政治的风险外溢、经贸斗争的波及影响,国内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社会预期的持续走弱,以及潮州积弊多年的历史欠账、传统产业的衰退萎缩、基础配套的支撑不足,使我们同时面对多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三大战役”的纵深发力,“六大重点攻坚”的扎实推进,各级干部对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盘活资源资产、平台开发建设,以及“贸工结合”“全员招商”“有数有税”“空间拓展”等打法已经逐步上手,抓发展的思路愈发明晰,抓经济的机制逐步健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共识更加强烈,“把潮州经济搞上去”的发展意愿更加迫切。当前,中央持续发出“拼经济”“撑经济”的重大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并打出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等组合拳,为新一年经济发展带来了财政、金融、税收、产业、项目等多重利好,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提供了“真金白银”“真招实招”;省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大战略,以及对口帮扶协作、产业有序转移等重大举措,为潮州经济借势发展、越坎突围带来新的风口和新的动能。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奏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潮州乐章,全心全意拼经济、拼产业、拼项目、拼发展,竭尽全力推动潮州实现新时代跨越式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及市委十五届历次全会的部署要求,深化市委“一大引领、三大战役、六大提升”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推动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能。重大项目是跑好高质量赛道的最强“弹射器”。没有了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我们要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拼项目就是拼经济,切实将项目策划生成、全员招商引资等作为谋大项目、引好项目、上新项目的关键抓手,以重大项目集聚壮大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发展新动能,让重大项目成为潮州高质量发展的“核动力”和“压舱石”。




坚持把“优大强”作为制造业当家的核心梁柱。“小散乱弱”是潮州制造业的“致命七寸”。我们要旗帜鲜明树起“优大强”战略导向,将“扶优”“做大”“育强”作为破解企业“小散化”、产业“小弱化”、园区“碎片化”的突围之举,致力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独角兽”等“优大强”企业,打造链条全、堆头大、业态新、高精尖的“优大强”产业,构筑规模化、集约化、高新化、特色化的“优大强”园区,坚决挺起潮州制造业当家的“硬脊梁”。




坚持把“有数有税”作为把经济搞上去的鲜明导向。牢固树立算账意识和法治导向,突出“以亩产论英雄”“以贡献配资源”“以规范促发展”,将之作为产业发展、企业扶持、项目招引的“硬杠杠”,系统核算配套成本、土地收益等经济账本,推动政策、土地、资金、服务等要素向“有数有税”的优质企业、优质项目集中倾斜,引导广大企业守法经营、规范发展,让潮州经济发展既有“数”的体现又有“税”的支撑,真正实现“量”和“质”的双增长。




坚持把“开放发展”作为加快突围跨越的关键一招。勇于跳出“一亩三分地”,积极改变封闭保守观念,紧跟时代风口,主动求新求变求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联动发力,借力产业转移、帮扶协作、汕潮揭都市圈等战略机遇,用好产业共建、招商引资、组团参展、“家门口”办展等关键抓手,全力招引新产业、新企业、新项目,在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中做大新增量、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马上就办”作为执行力建设的基本准则。办得快不快、办得好不好是评判工作、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尺。要把服务好企业、为企业办事作为检验执行力的经验交流,坚持“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理念,大力推广“有事服务、无事不扰”,对于企业的事“能办则办”“马上就办”,让企业在潮州没有难办的事,以新时代的“潮州服务”“潮州效率”展现营商环境的全新面貌。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方向已定,路径已清,只待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向前冲。只要我们锚定目标、急起直追、奋勇拼搏,潮州的经济一定能够搞上去,潮州的发展一定能够快起来,我们一定能够让潮州重振历史荣光、再创发展辉煌!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万人;粮食产量、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铸强县镇村发展潜力板




坚持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三个提升”为重点,统筹好久久为功和立竿见影,坚持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做实做好“产业兴”“环境美”两大文章,深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聚焦“产业兴”,大力提升县镇村经济能级。




做强做大县域经济。围绕潮安“工业强区”、饶平“临港新城”、湘桥“中心城区”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四大工程”,增强县域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潮安区要坚持“强产业”和“强园区”双管齐下,抓好“糖果小镇”等项目,高标准建设潮安特色产业走廊;推动高铁新城等产业园区扩容扩能,实施凤塘、西山溪、梅林湖等“工改工”项目,构建“1+5+N+X”产业园区空间布局。饶平县要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推动临港产业转移工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等园区开发建设,推进三百门新港区等基建项目,力促华瀛LNG等项目建成投产,建强粮油糖食品加工、临港清洁能源、现代港口物流等优势产业支柱,拓展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冷链物流等产业配套链条,打造粤东绿色能源综合利用高地、粤东粮油糖食品集散基地。湘桥区要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速韩江新城特别是半岛广场、潮州东大道两侧、意溪片区等开发建设,推进官塘工业园区(二期)“六通一平”等项目,规划建设湘桥现代食品产业园区和湘桥区产业园,培育壮大现代文旅、现代商贸、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区经济和园区经济共融共兴。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突出“一镇一业”发展导向,发挥枫溪、彩塘、凤塘、浮洋等“全国千强镇”示范引领作用,以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为主抓手,深入开展驻镇帮镇扶村、“百会助百镇”“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等行动,支持古巷、钱东、汫洲、柘林等镇发展智能卫浴、盐焗鸡、水产等特色产业,打响“枫溪陶瓷”“彩塘五金”等镇域产业品牌,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




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将“一村一品”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牛鼻子”,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经济,扶持60个村做强做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全市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集体占比超70%。加大农村“三资”清理力度,开展查资金、盘资产、清合同等专项行动,推动集体土地、资金、资产等建档立卡。探索富民增收路子,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强化人才、资金、激励机制等“三大保障”,通过设立村办企业、引进农村职业经理人等模式,以“招商引资+联合开发”推动划留用地、坑塘水面、闲置物业、山林田地等资源资产流转变现,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增收能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实施“陆海接力、岸海联动”,以建设粤东种业创新与繁育中心和碳汇渔业示范区为引领,编制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规划、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统筹推进海水育苗、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和中高密度陆基温棚养殖。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产业园,推进万佳花鲈良种场(二期)和海山分园建设。创建“木改塑”海水养殖提档升级先行示范园区,打造600亩新型网箱养殖示范点,完成3500格传统网箱“木改塑”更新改造,用3-4年时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创新海洋牧场开发模式,打击清理违法违规吊养,推进海域确权办证,引导国资国企、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联合参投近浅海新型塑胶网箱改造、重力式深水网箱布设等项目,力争年底前新投放新型环保塑胶网箱4000格,累计投放重力式深水网箱200口。




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种养-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农业产业,支持潮安区橄榄、饶平县盐焗鸡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规划建设潮安北部、饶平中北部等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带,布局发展加工服务、电商物流等功能性产业园,大力发展“一片叶子、一只狮头鹅、一条鮸鱼、一桌潮菜、一块沉香、一枞油茶、一颗橄榄”七大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以“公司+产业园+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由“小散化”向“规模化”转型,培育农产品加工年营收5亿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年营收1亿元以上农业企业超10家。




——
聚焦“环境美”,全面铸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推进绿美潮州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落实“快、精、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造,抓好高质量水源林、纯松林(桉树林)改造、大径材培育等生态工程,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5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98万亩、新造林抚育5万亩。做大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森林碳汇等绿色经济,支持林业企业申报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力争国家级和省级基地分别达到1个和8个,实现林下经济产值2.3亿元。加快“创森”步伐,严格落实林长制,强化韩江、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区域、生态廊道保护,带动义务植树约25万株。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坚持拆违建绿、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立体植绿,实施市政道路两侧绿化改造,推进镇村种绿植绿,开展房前屋后绿化美化行动,打造“四季花城”“绿美镇村”。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目标导向,启动实施“城乡风貌提升年”行动,坚持“清拆开路、规划引领、典型带动”,持续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深入实施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工程,每个镇街至少完成打造两条风貌提升示范街,“百千万工程”2个典型镇和54个典型村要高质量高颜值全面完成风貌提升,努力实现“一季一个样,一年大变样”,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环境大提升、生活大提质。实施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行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凡建必报、不批不建”,推广使用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全面提升农房规划建设管控水平。开展宅基地和农村建房审批建设规范管理试点工作,抓好宅基地底数摸查、村庄规划编制、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确权登记颁证、房屋风貌管控提升等五项工作。推进“三线”整治行动,力争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三线”整治工作。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落实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加快湘桥区官塘镇、铁铺镇2座污水处理厂及主要配套管网建设收尾工作,提高桥东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益,确保北溪流域12条河涌水质明显改善。抓好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500公里市政污水管道建设、9000栋入户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污水分类减量、就地生态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加快饶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韩江流域补空白等项目建设,确保治理率达到75%。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谁受益、谁使用、谁污染、谁付费”机制,坚决取缔关停一批偷排乱排工厂作坊;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执法检查,坚决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标。




(二)实施“优大强”重点攻坚,打造“制造业当家”潮州方阵




产业兴,则城市兴。突出“产业第一、企业为大”,将做强做优做大作为破解产业“小散乱弱”关键症结的核心抓手,为打好经济发展翻身仗构筑“硬核”引擎。




构筑“优大强”平台。致力于破解平台小、分布散、支撑弱等问题,抢抓省产业有序转移、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等重大机遇,统筹力量构建三级产业发展承载空间,打造一批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




(下转03版)




(紧接02版)加快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探索建立多元投资共建机制,设立潮州市产业转移子基金、粤科潮州高质量发展母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平台综合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完成主平台征地1500亩以上,“三通一平”1600亩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引进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超45亿元,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8个;加大平台基建力度,推进大岭山产业园给排水、照明、电力等基础建设,完成凯普医学科学园项目周边道路建设,突出抓好凤泉湖高新区陶瓷及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园区配套中心、潮创园标准厂房、径南分园首期东侧市政配套,以及小红山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文胜围产业园东片等基建项目。加快建设深潮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启动控制性详规调整优化,建设凤泉湖高新区径南分园约1平方公里启动区,推进园区土地平整和水、电、气设施改造提升,抓好特色食品、电子信息、绿色包装材料、新能源、智能卫浴、生物医药等六大产业导入,承接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生产环节,打造深潮共享制造中心。加快建设电子新材料产业园、食品(预制菜)产业园、现代文旅产业园“三大园区”,承接珠三角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链转移,打造现代食品、现代文旅、印刷包装等核心优势产业。全面完善产业园区市场化运营、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考评等制度机制,实施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促建、升规上限、纳税纳统四大专项攻坚行动,力争全市省级产业园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




打造“优大强”产业。系统构建“3+3+2”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主导产业再造、战略产业布局和特色产业培育。实施主导产业再造工程,引导食品、陶瓷、不锈钢、服装等传统主导产业向预制菜、智能卫浴、医疗器械、时装等新赛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休闲食品、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打造肉类零食、糖果、预制牛肉粿条等现代食品系列;发展全链条智能卫浴产业,以智能家居产业园为引领,扶持培植智能盖板、浴室挂件、五金配件、浴室柜等周边产业,打造智能卫浴产业集群;推动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日用餐具、建筑装饰、医疗器械等产品;推进瓷泥行业综合整治,结合“两违”整治、环保执法取缔关停违法违规经营企业,基本完成“散乱污危”瓷泥企业清理腾退,启动湘桥铁铺、潮安登塘瓷泥产业园供地工作,推动规上瓷泥企业入园发展,确保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实施战略产业抢占工程,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风口,布局发展合成生物(生物基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产业,打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2个百亿级战略产业集群。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发展全链条茶产业,发力“商品茶”“拼配茶”主赛道,推广“四统一”体系,推进茶叶深加工和瓶装饮料生产线等项目,发展茶饮、茶泡装等精深加工产品,拓展延伸茶具、茶器等配套产业。




培育“优大强”企业。落实“扶强扶优”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政策、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优大强”企业倾斜汇聚。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建立行业“10强”“3甲”等头部企业培育库,遴选一批产值超10亿元、5亿元和纳税额超500万元的优质企业,在增资扩产、并购重组、股份制改造、创新研发、品牌孵化等方面实行“政策定制”“服务定制”,打造一批在细分行业领域具有节点控制力、辐射带动力的领军型、平台型、生态型大企业,力争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12家,认定“优大强”工业企业80家,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计划,新增“个转企”400家、规上工业企业100家、限上商贸企业60家。推进“工业投资三年倍增”行动,树牢“没有工业投资当家就没有制造业当家”理念,实施年度投资超110亿元的200个重点工业项目,推进翔鹭光伏用超细钨合金丝生产项目、航牌智能卫浴生产基地等超50个增资扩产项目,推动三环、顺大等200家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技改投资增长15%。强化工业设计赋能增效,筹办工业设计大奖赛等活动,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用好“潮州-罗湖创享岛”等平台资源,以“深圳设计+潮州制造”推动陶瓷、食品、包装印刷等行业企业设计革新、工艺优化、品类创新。加强工业品牌建设,坚持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同创”,办好潮食会、陶博会等特色品牌活动,打响食品、陶瓷等行业头部企业品牌。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严格“三品一特”重点领域监管,提升企业生产制造质量管控水平。




(三)突出项目投资拉动效应,增创高质量发展新势能




全链条改革完善项目策划生成、投资建设和招引落地等机制,深度挖潜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两大领域,统筹推动重大项目数、投资额“双提升”。




在招商引资上攻坚突破。全面压实招商责任,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力争新增招引项目投资超340亿元,其中市外来潮投资220亿元。健全完善招商体系,系统构建深潮联合招商、县镇自主招商、产业主管部门全域招商、行业主管部门专项招商、国资国企资本招商等全员招商体系。坚持做到“耳聪目明”,瞄准高端电子化学品、新型储能、智能卫浴、现代食品、生物科技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梳理国内外重点产区、行业百强企业和周边地市优质企业名单,健全完善“招商资源库”和“备选项目库”。致力于“招大引强”,用好敲门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飞地招商、以投带引等模式,严把“投资强度”“亩均税收”“投产周期”等关口,努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统筹好“招、谈、落”三大环节,健全“招引—落地—建设—投产”闭环管理机制,实行“五张清单”“五个一批”对接服务和跟踪问效机制,推动万洋、九牧等一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力促20XX年已签约项目开工率达75%,年度完成投资额100亿元以上。




在项目策划上攻坚突破。健全完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力争全年策划生成项目数不少于100个、总投资额不少于200亿元。抢抓政策机遇,瞄准万亿国债的“三大领域”“八大方向”和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15个领域”,聚焦重点防洪工程、城市排水防涝以及产业园区、海洋牧场等重点板块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落实重点项目前期经费,启动实施海洋牧场现代化种业产业园等项目谋划申报,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




在项目投资上攻坚突破。大力推进年度投资210亿元的221个重点项目。突出抓好总投资288亿元的62个交通项目,谋划推进漳汕高铁饶平南站、大潮高速公路至潮州港金狮湾港区延长线等项目,完成漳汕高铁潮州段、潮漳高速浮山立交出入口改扩建等项目前期,推进粤东城际铁路潮州段、意东三路拓宽改造、外环大桥等“大动脉”工程,推动滨江路等支线路网建成投用,打通银槐西路、北站四路等断头路。加快潮汕路快速化改造,打通市区“快进快出”便捷通道。突出抓好能源、水利项目,推进西三线闽粤支干线(潮州-漳州段)等项目,完成燃气管道更新14公里;实施韩东新城防洪综合整治(二期)、潮澄排水闸重建、饶平县东溪水闸拆除重建等水利项目;建好500千伏大唐电厂5-6号机组接入系统等电力工程。统筹推进新基建,新增5G基站超200座、公用充电桩一批。




(四)用好提振动能关键抓手,切实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作用,坚持政府和企业联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协同,想方设法激发经济活力,提振经济发展动能。




增强国资国企支撑作用。打好“资源配置优化”战役,抓好潮州古城资产资源盘活利用等重点项目,盘活河砂、矿石、瓷土、林地等自然资源,推动公房、水库、污水处理设施等国有资产增值变现。提升国资国企经营管理水平,支持城建投、文旅投等“三大平台”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产业园开发公司等市属企业参与韩江新城、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的开发建设,力争市属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突破280亿元、利润突破1.8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抓好薪酬绩效、公司治理等制度改革,实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位调整或不胜任退出,完善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




促进房地产业稳健发展。推动房地产市场从“规模化”向“品质化”转型,试点开发一批高品质、高端化住宅小区。推动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到韩江新城新建社区办学,系统优化新建社区周边公共服务配套。科学确定片区基建配套标准,系统匡算土地开发建设成本,分区分类建立三级住宅用地指导价格体系,多措并举“稳房价”“稳市场”。落实“金融16条”“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措施,力争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培育扶持专业资质承包企业,推动建筑企业晋级增项,力争建安总产值增长5%




突出新城开发引擎效应。高标准推进韩江新城规划建设,编制“一江两岸”概念性城市设计导则,实施总投资513亿元的49个韩江新城重大项目,深化韩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及韩江大桥“桥改隧”等项目论证,加快砚峰路等主干路网建设,启动实施北山路二期工程,推动北溪分洪桥闸重建工程完工通车;加快半岛广场站TOD项目、万潮酒店、东大道工程沿线电力迁改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韩江新城黄金塘片区学校和幼儿园项目,导入大型商贸综合体等商业配套,致力将新城打造成为交通、教育、宜居、文旅和商贸会展“五大高地”。探索新城农村开发建设新模式,以湘桥区磷溪镇埔涵村等为试点,突出整体化规划、综合化开发、市场化运营“三化并进”,系统科学解决片区规划、征地拆迁、市政配建、集体收入、村民安置等问题,同步实现村民增收、片区增值、城市增色。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全面强化政策、金融、市场、人才等保障支撑,优化民营企业反映问题快速响应处理机制,坚决查处“靠企吃企”“雁过拔毛”和乱收费、乱摊派等行为,破除民营经济发展隐性壁垒,组建创投协会、创业联盟等机构,更好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投资。




(五)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存量市场提升和增量市场开拓,构建资源配置更优、销售渠道更广、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内外贸一体化体系。




走好“办展+参展”新路子。突出“以贸促工、贸工结合”导向,坚持“家门口”办展和“走出去”参展相结合,高质量举办智能卫浴博览会等展会展销活动;实施“粤贸全球”品牌工程,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布局挖潜非洲、中东、独联体、南美等新兴市场增量;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深圳礼品展、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品展等国内外展会,通过设立“潮州专馆”等形式,支持企业抱团发展、组团抢单。锚定“买世界卖世界、买全国卖全国”目标,加快食品、陶瓷、不锈钢等专业市场以及新能源汽车城、二手车卖场等规划建设,抓好沙溪全球采购中心等重点项目,打造供销对接、展销一体的现代化商贸体系。




发展“电商+直播”新业态。以“电商+”“直播+”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深圳直播电商资源,强化与淘宝直播、抖音等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建设潮州特色产业电商园区,推动中通快递智慧物流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实现直播电商交易额超30亿元。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发展壮大陶瓷、食品、婚纱晚礼服、包装印刷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日用陶瓷、卫浴等行业布局发展海外仓,以“优势产业+跨境电商+海外仓”激活外贸新增量。




用好“展销+促销”新手段。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布局,打造环西湖夜经济生活圈等消费商圈,支持发展北关夜市、南门古夜市等“夜经济”。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组织策划“新能源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主题展销促销活动,支持重点商贸企业、大型商超通过发放优惠券、折扣券等方式引流促销。强化“造节”“办节”意识,谋划筹办“新潮流·新消费”城市消费节等活动,推动集市进商场、展演进商圈,挖掘培育一批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探索“融合+共建”新模式。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深潮对口帮扶协作,协同打造“总部+制造”“设计+生产”“研发+转化”合作共建模式。密切汕潮揭都市圈的“软联通”与“硬联通”,强化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助力构建“一心两极、三环五射”发展格局。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高质量筹办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加快会展中心、潮人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具有潮州特色的侨务工作平台和载体,带动更多海内外侨胞参与家乡建设发展。




(六)深化重点制度机制改革,不断增创发展环境新优势




进一步发挥改革先导突破作用,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以创新性改革破解瓶颈制约、增强发展支撑。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制订实施营商环境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为企业找用地”行动,推行“敞开申报、集中供地”模式,扩大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范围,解决50家以上“有数有税”企业增资扩产用地难题,让企业扩产有空间。开展“为企业降成本”行动,持续推进“降地价”“降气价”“降融资成本”系列行动,稳定工商业用地价格,推动存贷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让企业减负有实效。开展“为企业解难题”行动,落实“潮商·市长面对面座谈会”、重点企业“餐叙”“茶叙”等机制,建立企业问题“征集-处理-反馈”闭环管理体系。推广实行政企微信群工作机制,落实市、县、镇三级领导带头组群建群、开放好友权限,无门槛、不设限受理企业反馈意见,让企业“有门可诉、有诉能解”。




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加大建设用地征储和出让力度,完成工业用地收储3000亩、出让2000亩以上。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2500亩、闲置土地处置120亩。推进“两违”整治机制改革,建立“人地房”管理信息系统,坚持“违建即拆、违建必拆”,以“零容忍”的硬态度落实好“零增量、减存量”的硬要求,完成存量违法用地整改1000亩、占耕建设整改300亩。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两考合一”“党政同责”要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200亩、撂荒地复垦复种2900亩,新增垦造水田指标3000亩,完成20202021年度垦造水田验收2535亩。推进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系统梳理盘整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出台留用地高效开发利用实施细则,探索实行政府租赁开发建设、国企参与合作开发等模式,全面盘活利用留用地资源,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年度5000亩“工改工”,完成拆迁680亩,以连片改造推动容积、投资、产能“三加密”和设备、税收、环境“三提升”。




深化历史难题攻坚。打好“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战役,纵深推进污染治理、确权办证等难点攻坚、堵点化解工作。开展涉水事务一体化改革,坚持市县管网整体性规划、供水排污一体化管理,建立市场化、规范化供排水建设、运营、管养体系,完成老旧管网连片集中改造12.5公里,力争中心城区供水漏损率控制在18%以内。




深化科技创新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依托韩江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强化瓷泥标准化、高端刀具涂层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食品控糖降脂活性成分产业化应用”等科研成果加快落地转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等政策,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




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实施六大领域人才行动,建立人才资源储备库,构建分层次、分领域人才服务专区,实施扬帆计划、韩江人才计划,优化调整住房保障、子女教育、落户居留等配套政策,引进更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实行“柔性引才”机制,试行技术咨询、技术入股等方式,推动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精尖团队带项目、带技术、带专利开展合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用管理、薪酬绩效管理等机制,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强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梳理市县两级“高频服务事项”,建立代收代办工作机制,推广“互联网+”村级代办服务,推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基层全覆盖。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进一步拓展协同办公平台应用,提升政府内部运行信息化水平。强化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加快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坚持规划引领、以建促管、建管并重,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等需要,全面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




以规划管控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市县镇三级联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湘桥片区控制性详规修编和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与区域人口联动机制,科学确定各片区商品住房、商贸市场以及学校学位、医院床位等总量和分布。严管韩江、北溪沿线等重点轴线,推进“一江两岸”岸线管控和风貌整治,实行“控高、控密、控体量”,维护好城市的自然肌理和山水格局。




以改造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完善“三旧”改造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改造项目部分设施无偿移交政府等机制,满足片区群众安置、公共设施增设等需求。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调控管理,鼓励实施连片改造,压减“碎片化”“点状式”改造规模,控制“工改商”“工改住”和“商改住”,在改造更新中嵌入中小学校、社区医院、肉菜市场、充电桩等功能配套,系统提高片区的承载力和宜居性。实施城中村“十个一”工程,补齐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功能配套,“拆、建、治”并举解决各类违建和“脏乱差”问题。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个,改造一批适老性住宅。




以科学治理提升城市品质。纵深推进“创卫”工作,健全完善失分倒查和追责问责机制,推动“创卫”查漏补缺。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严查严处乱摆乱卖、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打造一批示范社区、示范市场和示范道路。启动实施潮汕路两侧改造提升工程,以浮洋商旅段、龙湖风貌段、金石绿美段、城区景观段“一段一主题”为导向,统筹推进违章搭建整治、“十乱”治理和绿美提升,打造潮汕公路沿线人文风貌带。深入开展“治涝”行动,实施古城特色区防洪排涝设施提升等工程,大力整治北站二路等易涝路段、易涝黑点。持续推进“治堵”行动,实施金碧路优化改造等项目,推动绿榕路、枫春路等道路交叉口“短平快”改造,全面提升道路通畅水平。




以安全保障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平安潮州建设,抓严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地质灾害、消防、森林防灭火、特种设备、自建房、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八)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实施潮州文化大传播大发展工程,坚持以文培元、以文聚力、以文兴业,推动潮州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大身边好人和最美系列人物选树宣传力度,弘扬新时代潮人精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实施“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粤书吧”“粤文坊”以及乡村社区文体设施配套建设,筹备青少年蹦床锦标赛、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持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更好延续城市文脉。实施潮州文化探源工程,推进镇海楼续建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推动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辜厝巷林宅等“百家修百厝”项目,加快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进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环境整治等工程。加强文化交流展示,探索在重点城市设立潮瓷、潮绣、潮雕等工艺精品展览点,更好宣传推介潮州历史文化、非遗技艺和文旅产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文旅产业园,引进文旅企业合作建设文创游乐园、主题酒店、美食街和文艺产品展馆,打造大型文旅综合体,补齐古城旅游业态功能短板。发挥“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评选一批“潮州菜名店”和“美食精品小店”,规划建设潮州美食街,推动西湖老工业区改造建设美食集聚区。优化提升“一票潮州”旅游平台,打造集“住、餐、购、行、演”于一体的一站式、便捷化旅游服务平台。做好“引客入潮”“留客在潮”文章,谋划一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旅游精品线路,办好“古城过大年”、花灯展、非遗集市、文化巡游等活动,努力实现“旺丁又旺财”。扶持发展文创产业,以“潮州城市超级IP文旅综合项目”为引领,以“府楼猴”等IP为重点,加强城市IP运营以及周边手办、动漫、游戏等开发,打造适销对路的潮绣、潮雕等手信礼品、手工艺品,打响“潮旅良品”品牌。




(九)致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实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切实解决“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稳就业16条”,加大对重点就业群体帮扶力度,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等“三项工程”,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切实解决“上学难”问题。实施教育事业三年提升计划,抓好总投资20亿元的18个学校项目,支持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三所学校”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行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优化校际教师动态调整,规范临聘教师招聘管理。实施“种子校长、种子教师”培养工程,推进“三名”工作室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提升计划,推进总投资38亿元的12个医院项目。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支持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推动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创建“四好医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强化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实现医风清、院风清、行风清。




切实解决“养老难”问题。加快饶平县颐养中心、潮安区颐养院等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一批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深化医养融合,探索发展医疗康养等“银发经济”。推进“长者饭堂”建设,构建“家政+养老”“专业社会组织+养老”等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完善社保、医保、托幼、助残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加强双拥和退役军人保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广播电视、海防、气象、统计、物价、供销、地方志、红十字等工作。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现代化高效能政府




坚持不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完善中央、省和市委重大决策落实机制,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等立法工作。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等活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政务公开制度。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行为。




持续提升执行能力。纵深推进“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落实“心中有数、执行有力”工作要求,突出“马上就办”鲜明导向,深化实施“四个一”工作机制,完善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协同高效的执行体系、步步为营的推进体系,配套实行随机抽查、“点菜检查”等亮晒机制,健全督查督导、实绩考核、比学考评、跟踪问效等监督机制,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政府系统的新标尺、新风尚。全面压实基层镇街抓项目、抓产业、抓征拆主体责任,把执行责任压实到基层终端。




全面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抓住“关键少数”,紧盯重点领域,深化改革阻断腐败滋生蔓延,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习惯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按20%的比例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各位代表,同志们,“干现代化”是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加快潮州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潮州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正加快突显、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正加快成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潮州实践,我们的根基更稳、底气更足、信心更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笃定信心、勇毅前行,大干快干、真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潮州经济搞上去,把高质量发展的新路闯出来,在攻坚克难中加快破局突围,在拼搏奋进中实现跨越发展,努力把潮州建设得更加繁荣美丽,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