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汇编(7篇)


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汇编(7篇)


目录


1.

2024年全区教育工作要点 2

2.2024年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要点 15

3.区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31

4.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41

5.2024年教育体育工作要点 58

6.2024年教育体育工作要点 66

7.县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86



2024年全区教育工作要点


2024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和2024年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强师惠师工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程和职业教育提升工程为牵动,重点抓好十二项专项行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助力教育强省建设、开创兴安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点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持续推动政治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全方位、全过程。深入推动政治机关建设,持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和政治忠诚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2.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开展“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政治信仰教育。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推进“党建项目+”,将党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各方面,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有效引领学校教书育人。开展中小学党建“示范创建”,培育创建一批党建示范校,切实强化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指导全区中小学校落实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引导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3.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教育系统党风政风教风学风建设。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推进党风廉政教育常态化,建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制度,强化警示教育学习,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

4.抓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教育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健全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教育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优化网评员和舆情监控队伍,加强新媒体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5.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大中小学、教研机构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实施高校辅导员卓越计划,配齐配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强化中小学思政课顶层设计,教研部门牵头,一体化设计思政课教学内容,组织开发适用的优秀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组织开展“共上一堂思政课”、“杰出校友返校讲思政课”、思政“精品课”遴选、思政课观摩等系列活动,促进全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逐步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6.完善兴安“七色”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兴安“七色”教育品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抓好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以宣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法》为载体,深化中小学德育“红扣子”工程,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抓好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绿色学校建设各个环节。抓好橙色阅读教育,常态化开展读书分享会、读书微讲堂、亲子阅读等青少年学生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抓好黄色劳动教育,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组织中小学生制定个性劳动教育清单并自我评价;完善学生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拓展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抓好银色冰雪教育,持续推进冰雪课程、冰雪研学体验、冰雪赛事等系列校园冰雪运动,建立大中小一体化冰雪项目体育课程体系。抓好金色心理健康教育,配齐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完善心理健康筛查和预警机制;发挥大兴安岭地区教育系统心理关爱导师团作用,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抓好蓝色科技教育,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地各校建立STEM、人工智能、机器人、车模、航模等科技专用活动室,组织开展科技节、小发明等活动,培育学生科学素养。

7.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程。开展家庭教育赋能行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网络,引进家庭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展心理问题学生疏导,为特殊家庭提供家庭教育解决方案。组建大兴安岭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和地级家庭教育讲师团示范作用,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宣讲、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持续推进“体质健康双减”三年行动,配齐配全监测设备,动态更新“小眼镜”“小胖墩”重点关注台账,落实落细定期监测、健康处方、宣传指导等工作。通过加大近视防控、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健康宣讲、强化家校协同、纳入督导评价等手段,着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力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再提升3-5个百分点。

8.持续深化特色教育工作。开展素质教育提升行动,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五育并举,努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六个一”目标,即一生好品质,一副好身体、一个好心态、一双好眼睛、一手好汉字、一项好技能。实施美育浸润计划。开展特色教育试点校、示范校创建,选树全区特色教育示范区,典型引领、辐射带动,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教育发展格局。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师生艺术节暨特色教育成果展。探索与哈尔滨体育学院联合开展特长生培养,为特长生搭建请进来、送出去的集训通道,助力特色教育走深走实。指导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及秋季新生军训工作。

9.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规范各县(市、区)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多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全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和活动方式,面向全区中小学校逐步开放更多线上研学课程。

10.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查各类违规培训和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环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作业和考试管理以及教科研工作,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纳入教研部门工作重点,提高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强化课后服务管理,引进课后服务课程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请专业教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负担。

三、紧抓质量提升,满足林区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一)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

11.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课堂管理,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查课、听课、评课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全区学前教育联合体、义务教育联盟和普通高中共同体发展,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牵头负责,发挥联盟牵头学校的带头作用,分学段分重点开展联盟活动,并将联盟活动情况纳入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3月末,召开全区基础教育联盟发展现场会。开展基础教育教联体互助行动,与哈尔滨市名校名园结成帮扶对子,建立“以校包校”帮扶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集体教研、跟岗学习、定期送教、同步课堂、共享试卷等活动,全面提升全区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优质学校。

12.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公办园扩容增位,加格达奇区新建一所托幼一体化中心、呼玛县改扩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为两至三岁的幼儿提供托育服务。继续开展幼儿园分类建设与管理。规范幼儿园保教课程开设,持续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和“安吉游戏”,总结阶段性经验,实现游戏本土化。开展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加大对公办、民办幼儿园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建立教研指导和园本教研制度,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试点工作。

13.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十四五”县域义务教育发展规划,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薄弱学校帮扶改造。继续实施网点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指导各地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台账,加大过程性指导和阶段性评估力度,对标对表、逐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任务,确保先行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的县区“校校达标、项项达标”。推进国家新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开展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年底前,实现校级自评100%,县级评估30%,地级抽检30%

14.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实现普通高中“应招尽招”。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创建职普融通综合高中,为学生学习和升学提供多元渠道。推进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示范校、示范学科、示范课题等发展项目。开展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估,年底前,达到校级自评100%,县级评估100%,地级审核30%。组织全区普通高中“五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及施考。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培训和使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强化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推进生涯规划指导向初中阶段和高一年级延伸;健全学生生涯规划专兼职导师队伍,引进专业师资,开展面向教师、学生、家长选课选科和报考方向培训,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目标明确、科学合理的学科和方向。继续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塔河二中与哈师大建立帮扶机制,开展教师培训、现场指导教学、研讨交流等活动。实验中学发挥领航学校作用,与省实验中学对接合作,以高考复习备考为重点,牵头组织开展联考、复习备考研讨、生涯规划讲座等活动,提升全区普通高中复习备考能力。

15.推动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融合发展。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建设孤独症儿童班、校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发挥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作用,科学鉴定和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指导各地完善送教上门制度,对区域内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进社区、进家庭的方式实施教育,并为送教上门的教师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塔河县、呼玛县民族文化基地学校内涵建设,办好非遗传承班、鄂伦春语言课堂。

16.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试点校建设,及时总结成果,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开展深化中高考综合改革行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高中阶段学生招生制度及育人方式改革;强化学校实验室仪器、英语口语听力教学及考试设备配备,推进标准化考场建设;发挥教研部门作用,加强中考综合改革研究,提高改革实施效果。深化普通高中“三新”改革,继续通过“内引外输”方式,搭建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发展平台,提升教师应对新课改的能力;健全学生发展导师制,完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重点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和生涯规划指导。

17.开展小班化教育管理探索。开展小班化教育管理课题研究行动,教研部门在“边境地区教育生态发展趋势实践研究”总课题下,申报小班化研究课题,以课题为牵动,以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为实验区,研究小班化教育发展趋势,探索小班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实施路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年末召开小班化教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实验区、试点校好经验好做法。力争用三年时间,推进小班化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

18.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教育信息化提升行动,改造升级各中小学校互联网,实现千兆光纤入校。健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全区校园网络互联互通,助力远程同步教学提质增效。加强“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普及应用。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三年攻坚任务,逐步实现数字化基本装备全覆盖。加大实验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实验中学、呼玛县高级中学、漠河市立人学校省级教育资源共享边境专线学校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区中小学校,实现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共享共建。

(二)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19.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工程,加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推动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漠河北极旅游学院和新能源(风电)产业学院建设,促进旅游、风力发电等产业发展。加强职业学校校风学风建设和中职学校规范管理。开展服务边境县项目培训,服务林区经济振兴发展。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开辟学生升学新途径。

20.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继续推进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开放大学“三校合一”发展,建立完善老年大学、学校和学习点,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创建县域学习中心,为更多老年人提供精准优质服务。组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智慧助老等活动,打造终身学习党建品牌、文化品牌、艺术品牌等特色项目。

四、实施强师工程,打造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

21.强化师德建设。开展清风校园行动,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评价第一标准,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组织开展教师宣誓活动,坚定教师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22.强化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开展校长、教师双培养行动,加大校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深入推进全区中小学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与省内外优质学校对接,组织管理人员和教师赴省内外名校名园跟岗锻炼。依托“国培计划”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结合边境县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三年会战”,开展学科教师、骨干教师专项培训,通过分层培养、分类施策,打造我区名优教师梯队。强化名师引领,发挥“三名人才”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以教学活动月和“推门听课”等为载体,提升校长治校办学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施好援边政策,用好援边人才,搭建学科教学共享平台。

2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引才援教行动,推进部属省属免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等人才政策落地见效,缓解我区学科教师紧缺压力。充分利用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周”进校园、银龄讲学计划等方式引进优秀教育人才,解决教师紧缺问题。争取省定向培养政策,持续补充毕业生到我区就业。参照“援疆”“援藏”模式,争取对口援助政策倾斜,补足建强教师队伍。落实人才支持政策,为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优惠政策。

24.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开展尊师惠师行动,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以呼玛县为试点探索绩效管理,激发林区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推进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依法依规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待遇。研究制定兴安尊师惠师政策,表彰奖励优秀教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组织开展第40个教师节系列迎庆活动,大力宣传教师优秀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五、聚焦条件保障,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

25.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加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硬件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加强动态监测,推进教育经费支出进度。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完善常态化措施,实现动态清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精准落实国家和地方学生资助政策,提高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26.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强化督政工作,组织开展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统筹做好省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力争漠河市、呼玛县和呼中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评估认定,加格达奇区完成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指导塔河县提前谋划,力争2025年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优化督学工作,落实《黑龙江省督学责任区建设及中小学校、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办法》,完善责任督学学习培训、工作保障和考核激励机制,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常态化、专业化;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试点工作;开展新一轮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实施教育领域重点难点问题专项督导,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建立“双减”督导常态机制,探索推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项督导,开展好校园安全、校园食品安全专项督导,开展《黑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学习宣讲。继续配齐配强专兼职督学,完善督学选聘、遴选、培训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督学队伍工作水平。严格落实问责机制,提高教育督导权威。

27.建强教师发展机构。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完善地县两级教研工作体系,强化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发挥县级教师发展机构职能,协调配合、通力合作,组织开展教育教研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28.加强语言文字和教材管理工作。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实施“童语同音”计划,组织第27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系列活动。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和验收工作。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建立普通话测试员信息库。开展教材教辅使用和管理,加强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做好教材问题突发事件处置。建立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核机制。

29.抓好校园环境卫生及多病共防。加强对校园季节性传染病防控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卫生健康知识素养以及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升食堂管理水平。落实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推动漠河市、塔河县、呼玛县营养餐供餐模式升级。

30.全面提升依法治教水平。积极开展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申报工作。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抓好“学宪法讲宪法”等系列活动。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利用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

31.构筑校园安全管理防线。持续落实校园安全“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入推进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全面实施校园安全隐患台账制、销号制管理。着力推动校园大跨度建筑及危房整治整改。配备校园专兼职安全监管员,定期开展安全专业知识培训。紧盯危害校园安全的消防、燃气、交通、实验室危化品、防灾减灾、欺凌暴力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环境和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稳定。


2024年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要点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各级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和体育发展等工作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加快建设体育强市”为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影响全市教育和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链式思维和系统观念,在教育资源供给、优质均衡发展、育人模式优化、师德师能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和体育惠民共享等工作中创新突破,争先领先;在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守牢一排底线等工作中持续用力,精准发力,以问题的有效解决,奋力推动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行业领域更前列。

一、加强党对教体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面坚持和加强党对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的领导,保证全市教育和体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1.强化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局党组、基层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及时传达学习、研究部署,全力推进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级有关深化教育和体育改革等工作部署,推动全市教育和体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巩固扩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切实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推动列席旁听全覆盖。(责任单位:秘书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党组织)     

2.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规范组织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工作。组织开展分管党建工作人员、党务人员专题培训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规范化水平。持续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开展中小学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提升基层党组织特色化水平。抓好优秀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推动青年思政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抓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每月有联系、每季有走访、每年有座谈”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把好民办学校教员聘用、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培训活动和对外交流等重要事项政治关,确保按照党的要求办学立校、教书育人;把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纳入培训机构年检、信用评价和管理监督必查内容,对办学出现严重问题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责任单位:秘书科、职教科、学前科、政工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党组织)     

3.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压紧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扎实做好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反馈意见整改,巩固深化整改成果。深入推进教育领域廉政问题排查防控,强化跟踪问效。坚持以严的主基调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推动中央八项规定落地生根。严肃惩戒学术不端行为,对突出问题及时通报、约谈、问责。强化全市教体系统廉洁文化和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生态。(责任单位:秘书科、政工科,各基层党组织)     

4.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推进全市中小学意识形态常态化巡察工作机制,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严格落实会议活动“一会一报制”,严格落实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巩固教材教辅和读物治理效果。健全舆情研判预防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协同联动机制,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和实战实训,稳妥处置各类舆情。严格落实微信发布“三审三校”制度,推动教育正能量形成大流量;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和攻防演练,营造清朗教育网络空间。(责任单位:秘书科、教研中心、基教科、政工科、安保科,各基层党组织)    

二、加快推动区域教育和体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组织开展全市教育和体育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全方位推动全市教育和体育改革创新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行业领域更前列。

(一)教育资源供给行动

5.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蜊江中学教学楼和餐厅体育馆综合楼;续建蜊江小学、第一实验幼儿园和府新小学、世纪小学教学楼,满足就近入学需求。改扩建宁津9中、港西38中学生餐厅,提升师生就餐服务环境。为蜊江小学、世纪小学、府新小学3所学校和蜊江小学幼儿园、第一实验幼儿园2所幼儿园按标准配齐设施设备,提升硬件设施设备水平。启动智慧校园信息化三年提升工程,对全市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办公电脑和录播教室设备等信息化教学设施改造升级,打造一批智慧校园。建设一批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满足特殊学生教育教学、康复训练需求。(责任单位:基建装备科、教研中心、基教科,各基层学校)    

(二)优质均衡发展行动

一是学前教育聚焦“普及普惠”,实施启智培德健体工程,争创省级游戏实验区、家园共育基地。

6.深化自主游戏。依托北师大威海学前教育基地项目,结合荣成地域特色与资源优势,围绕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游戏观察与支持、幼儿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三大专题,组织开展培训、观摩和研讨等活动,打造游戏活动创新化开展荣成案例。引领幼儿园开发以创生课程、游戏课程和基础课程为核心的园本课程,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深化“市直幼儿园—镇街中心园—全市民办园”3级共建模式,强化专业师资力量培育,组织幼儿体育活动进家庭、进社区,提升家园社共育实效。(责任单位:学前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7.优化能力培养。完善幼儿劳动教育“一园一案”,制定劳动教育启蒙清单,组织幼儿参与值日生任务、家务劳动认领等活动,培养幼儿关爱集体、热爱劳动良好品德。深入开展“好习惯养成月”活动,探索实施“基本生活常识负面清单”教育模式,组织开展“我是自理小达人”“好习惯小明星”等幼儿特色活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引导幼儿展现天性,健康发展,快乐成长。(责任单位:学前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8.强化品格培育。利用好本地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指导幼儿园开展好传统节日体验日、传统故事我来讲等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守规矩、敬长辈、讲诚信的良好品质。挖掘以“园所为中心、社区为辅助”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探索实施“地图式探访+主题式研究”的课程实施路径,引导孩子亲近本土文化,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优化“幼儿成长档案”,通过信息化数字化记录幼儿成长过程,及时跟进综合评价,培育幼儿身心健康。(责任单位:学前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9.强化小幼协同。组织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成长的阶梯。推动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加强业务指导,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问题。建立联合教研制度,调整一年级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梯度,减少教学进度,引导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责任单位:学前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二是义务教育聚焦“优质均衡”,实施乡村教育振兴工程,打造省级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范例。

10.提升乡村学校办学品质。发挥人和35中、成山好运角中学2所省级和俚岛271所市级强镇筑基示范校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乡村教育“领头雁”方阵。稳步推动乡村温馨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零碳校园建设,提升乡村学校办学品质。(责任单位:基教科、政工科、安保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11.深化特色学校建设。借助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省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采取跟岗培训、专家入校等培训方式,坚持带着问题学、盯着项目改,聚力在学科教学上实现突破,带动城乡学校一体发展,年内创建6所省级特色学校、4所荣成市级特色学校。健全完善深度医教、康教结合工作机制,升级特校“康训名师工作室”,提升特教服务水平。做好省级特教教师基本功大赛和融合教育优秀案例的推报工作。支持那香海苏州外国语学校在招生宣传、规范办学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发展,满足家长对高质量民办教育的需求。(责任单位:督导室、基教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12.提升教研科研水平。深入推进联盟化教研共建、教研员“3+2”驻校制度,通过展示1节示范课、打造1个学科基地、带动1支骨干队伍、开设1次技能大比武、帮助1所薄弱学校“51”行动,提升乡镇薄弱学校教科研水平。做好“永怀教育奖”“永怀乡村教师奖”评选活动,提升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遴选部分优秀教科研成果,通过开辟专栏、入校观摩和现场展示等方式,推动优秀成果转化应用。组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观摩会、特色成果展,推动乡村学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责任单位:基教科、督导室、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三是高中教育聚焦“特色多元”,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打造高中优质特色办学典型案例。

13.发挥省级特色高中、学科基地作用。落实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指南,高标准完成达标工作。巩固“特色学校+特色高中”办学模式,在荣成二中省级特色高中、省级语文学科基地、市级物理学科基地,荣成一中省级艺术学科基地、市级特色高中、市级体育学科基地,荣成三中市级特色高中、省级综合实践学科基地的建设上聚力用力,推动高中办学特色化多元化一体化发展,推动荣成一中、荣成三中争创省级特色高中。积极承办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学科“启成”论坛活动,提升荣成高中教育知名度。(责任单位:基教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14.深化强科培优行动。在现有科创班的基础上,向下探索延伸,在初中设立“永怀英才班”,提前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培养;向上构建与高校联合育人协作新机制,在学科竞赛、强基计划等项目上对接沟通,在心理健康教育、科创实验室利用、高校自主招生等方面融通共建,全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具有名校潜力的拔尖特长生,落实好教研人员、任课教师“一对一”共同成长机制。(责任单位: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15.加强高中教育投入。利用“永怀教育基金”“春蚕奖”等社会捐助资金,设立高中奖学金,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进行奖励。通过购买优质资源、引进高端人才,提升高中教学水平。对标省内外名校,组织教师跟岗培训,外出学习优秀经验做法。在荣誉评选、职称推荐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对高中教师予以倾斜,激发工作积极性。招聘日语等小语种教师,解决小语种师资短缺的问题。(责任单位:财审科、教研中心、督导室、政工科,各基层学校)

四是职业教育聚焦“专业实用”,实施产教融合赋能工程,争创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

16.深化产教融合。与康派斯、达因制药和歌尔等本地企业合作,增设3处校外实训基地;与名人酒店、馨润食品等新兴企业合作,加挂实训基地和实践基地牌子,推动校企联合育人。优化与华力电机、万恒置业、赤山集团等企业“订单班”“冠名班”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责任单位:职教科,威海水产学校)

17.优化人才培育模式。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在初中开展不少于2次职业技能启蒙课程入校送教活动,激发学生职业认同感。在中高职纵向贯通上,做好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工作。借力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资源,推进威海水产学校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优质建设,推动海水养殖、数字媒体等特色专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优秀学生参加省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提高职业综合素养。(责任单位:职教科,威海水产学校)

18.推进底线达标工程。在校园标准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配备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好当家集团学校的帮扶、督导力度,确保好当家集团学校办学达标,提升民办职校办学水平。做好威海技师学院合并到威海职业学校的服务工作。(责任单位:职教科,威海水产学校)

(三)育人模式优化行动

19.优化全环境立德树人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聚焦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环境立德树人四大领域,在诚信教育、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心理健康和网络教育等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经验,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责任单位:基教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20.加强思政课建设。认真落实思政课“金课”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骨干教师。深入开展“进红色场所、听红色故事、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升级。(责任单位:基教科、秘书科、政工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21.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健全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监管机制,落实“打通审批源头、完善日常管理、强化乱象治理、提高校内保障”等重点工作。健全作业审批机制,加大作业的研究力度,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解决中小学生作业负担重的问题。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课后延时托管服务机制,提升课后服务专业化水平。争创省级中小学睡眠保障试点县。(责任单位:职教科、基教科、督导室、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22.建好用好校外育人基地。做好青少年科教中心科技馆的规划设计建设,打造校外育人基地。依托荣成红色党性教育基地、乡村振兴本土资源,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开展好研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国内知名少年宫定期开展互访共建活动,提升少年宫研学知名度。对接文旅部门、各旅行社,将少年宫研学纳入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外地学生来荣研学,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推动少年宫社团积极主动参与省市各级艺术赛事,提升少年宫圈内知名度。(责任单位:科教中心、基教科,各基层学校)

23.展示高素质教育成果。创新“五育并举”素质教育新模式,举办好每月一个主题的中小学生“天生我才”才艺大赛和素质教育成果展,让孩子展示才能、家长分享快乐。加大宣传力度,与山东广电和荣成融媒体中心合作,实现全市教育和体育宣传“正能量·大流量”,提高教育社会影响力。做好省级研学营地、基地和优秀研学课程的推送工作。积极参加全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争取召开全省劳动教育现场观摩会。(责任单位:基教科、秘书科,各基层学校)

(四)师德师能建设行动

24.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结合第40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工作,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和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通过媒体宣传新时代教师形象,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全面落实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引导教师树牢底线红线意识。(责任单位:政工科、秘书科,各基层学校)

25.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依托教师成长学校,利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省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加强骨干教师业务培训。发挥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威海、荣成“四名工程”辐射引领作用,建好省市两级名师工作室,带动骨干教师快速成长。组织评选一批学科带头人,带动学科教学发展。(责任单位:政工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26.优化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在乡村薄弱学校设置“支教交流”岗位、农村特级教师岗位,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从乡镇学校选拔中层干部到城区学校跟岗锻炼,从城区学校选派优秀中层干部到乡镇学校任职,提升岗位工作能力。在部分学校探索实施跨年级、跨学科教师任教和跨学区教师走教制度,缓解部分学校、个别学科师资不足的问题。(责任单位:政工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五)教学质量提升行动

27.聚焦主责主业。探索“高效课堂”建设,实现教研工作重心下移,通过精准示范、精准教研、精准帮扶,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开展教学主题教研,围绕情境教育、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等4个重点项目,开展深入研究,以项目化研究,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健全教研人员“能进能出”机制,推动教研员聚焦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责任单位: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28.推动成果转化。聚焦提升教学质量,启动教育创新微成果推广应用工作,通过成果展示、联盟教研和入校指导等形式,促进教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启动新一轮成果申报评选工作,借力威海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典型案例评选推荐工作,打造区域教科研发展新经验。建好教育科研成长工作室,实行导师帮带制,开展好调查研究,提升科研素养。(责任单位: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29.强化信息融合。加大数字教学研究,重构多种形态的课堂教学场景,推进“智能纸笔”“云痕”等技术应用的实践研究,组织现场教学观摩,共享优质资源,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配合威海做好名师辅导讲堂课程录制工作,实现对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开展数字教育名师评选活动,启动教育数字化成果培育工程,推动教育数字化成果纳入教学成果奖励体系。(责任单位:教研中心、政工科,各基层学校)

(六)体育惠民共享行动

30.举办系列精品赛事。举办好第五届荣成滨海马拉松赛、全国帆船帆板类体育赛事、全国轮滑球比赛、樱花湖自行车赛和省级摔跤比赛等系列精品赛事。赛事期间,与文旅、商务等部门合作,同步举办海洋美食节、摄影大赛、房车露营、特色民俗文化等大众休闲配套活动,通过国内知名网站、新媒体、抖音等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打响区域体育赛事品牌。(责任单位:体育发展中心)

31.打造特色运动项目。高标准举办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大会,搭建高端体育项目招商平台,加大高端媒体宣传力度,打造区域体育品牌。对接国家运动中心、青岛奥帆基地等专业机构,建设蜊江港水上训练和赛事中心,吸引各级专业集训队来荣集训、比赛。与青岛国信体育俱乐部合作,在体育馆建立篮球公园,利用双休日、暑期夜间开展好篮球体育嘉年华活动,吸引夜间人群观赛,拉动夜市经济发展。与山东广电、荣成融媒体中心开展合作,创新线上体育赛事推广模式,提高赛事吸引力和影响力。做好精品线路、精品赛事、体育服务综合体等荣誉申报工作,争取体育项目奖励扶持资金,助力区域体育发展。(责任单位:体育发展中心)

32.办好体育竞技赛事。利用双休日、暑期夜间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好篮球、足球、排球等六大体育联赛,提升体育场馆活力和人气。抓好竞技体育运动,组队参加威海联赛、锦标赛,办好威海市游泳、排球、皮划艇等赛事,在金牌总数上获得新突破。优化体校选人育才模式,向威海及省体育部门输送120名以上高水平运动员,打造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责任单位:基教科、体育发展中心,体校)

33.办好群众体育活动。抓好体育惠民工程建设,添置健身器材30—40套,提升村镇体育硬件设施水平。举办好老年门球、健身气功等社会体育指导班,新增体育指导员200人,提升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力量。组织开展登山、健步走、太极拳和市民运动会等体育惠民活动3000场次以上,提升市民健康幸福指数。学习贵州“村BA”经验,创新群众性体育活动,打响群众体育赛事品牌。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责任单位:体育发展中心)

三、坚决维护教育和体育大局稳定

坚持安全稳定第一,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牢牢树立全市教育和体育工作底线和红线意识,为全市教育和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4.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制度,结合消防周、安全月等节点开展好交通、消防、用电、防拐防骗、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全社会提高家庭安全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实施细则》,常态化推进学校交通、消防、实验室、食品安全、校园欺凌等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完善《校园安全操作手册》,定期开展岗位培训,组织岗位人员学习政策,吃透政策,规范操作。建设市、校两级“校园天眼平台”,与省市两级联网,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校园安全风险防控预警,提高校园安全督查精准性。深化中小学食堂专项治理效果,全面落实大宗食品原材料采购、家委会全程监督、学校领导陪餐、教师学生同餐和监督举报电话公示制度。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住建、交通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大检查行动,筑牢食品安全、校车安全、校园安全防护网。(责任单位:安保科、基教科、教研中心,各基层学校)

3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心理讲座、影视赏析、心理剧、心理节等活动,推进心理课丰富提质;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推动体育、美育、劳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构建心理健康活动新模式。发挥百名家庭教育讲师团、“荣老师”心理志愿服务团队作用,开展好“新时代·新父母”家庭教育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对接政法委、公检法司、团市委、妇联、民政、财政等部门,关注特殊重点学生,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引导孩子融于社会、集体,健康快乐成长。遴选一批优质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优秀案例,网上家长学校建设以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案例。(责任单位:教研中心、基教科,各基层学校)

36.深入推进依法治教。深入开展法治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宪法晨读”工作,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开展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中小学课后服务法治教育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争创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县,全力打造“教育服务、让您满意”工作品牌。(责任单位:职教科、基教科,各基层学校)

37.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对存在涉稳风险的重点人员,建立“一对一”包保制度,通过帮扶解困、政策宣讲等途径,积极化解积案,严防出现群体上访、个人极端事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教育领域各项民生工程建设的规范管理,确保不出现欠薪等影响稳定的问题。(责任单位:安保科、学前科、基建装备科,各基层学校)

38.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巩固提升我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完成上级年度对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做好省厅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评价的迎检工作。依托省级教育评价改革宣讲团,打造一批精品宣讲课例,推动进机关、入校园。(责任单位:督导室、学前科,各基层学校)

39.营造发展良好氛围。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宣传教体系统优秀人物、取得成绩和精品赛事,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对民心网、民生12345反馈的问题全面复盘总结、研判分析,聚焦“四张清单”难点、短板及基层“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压实局校两级主体责任,确保基层问题基层解决。发挥全市教体系统优势,精准开展好大家访活动,积极引导群众为家乡点赞,提高全市民生领域群众满意度。(责任单位:秘书科、办公室、督导室,各基层学校)




区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全区教体系统将围绕“二次创业,教体何为”这一发展课题,按照“1434”工作思路推进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完成30项具体工作任务:“1”即坚定一个奋斗目标:打造“名校云集、名师辈出、学生幸福、社会满意”的品质教育示范区,擦亮“全市标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XX教体品牌。“4”即推进四项“国字号”“省示范”荣誉创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全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示范区。“3”即围绕机制改革、技术创新、产业加持实施三项“深化赋能行动”。“4”即聚焦教育质量、队伍建设、教育环境、要素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四项“提升创优工程”。

一、守正创新,以三项“赋能行动”为抓手,打造教体事业发展新品牌

(一)改革赋能行动

1.打造省内示范、影响全国的“XX合育人”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创建首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6月底前完成),评选首届家庭教育“一师一优课”(6月底前完成),组织山东书城“教育·家”大讲堂(贯穿全年),全面优化“家庭主体、学校主导、社会参与、政府统筹、科研助力”五位一体XX特色育人体系。组织“教育空间新场景”项目竞标,发布《场景化学习:空间全环境立德树人建设指南》(6月底前完成),培育“校校有特色、处处能示范”的区域空间育人发展生态。

2.打造全区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知名的集团化办学品牌。借助“全国集团化办学联盟”,着力深化与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教育先进地市的对接合作,加大与钢城区、起步区、临沂费县、德州宁津以及甘肃临夏的教育交流,通过教研共建、培训共享、项目共创等方式,持续扩大XX集团化办学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

3.打造全市首个K15+教育联盟品牌。以泉泽幼儿园、润泽第一幼儿园、润泽第二幼儿园、泉泽小学、泉泽初中、润泽学校、XX实验高级中学等7所学校(幼儿园)为支点,试点进行“幼—小—初—高”15个年级的学段衔接,构建贯通各学段的课程体系(6月底前完成)。

(二)数字赋能行动

4.创建全市唯一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实施“科技赋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打造XX“数智”教育品牌。以科大讯飞智慧教育模块应用为抓手,以8所试点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为引领,在全区建设具有“人工智能加成”的智慧校园,全面支撑教、学、考、评、研、管、辅等教育应用场景,推广英语AI听说、大数据精准分析、个性化学习手册等项目的深度运用(根据产发集团与科大讯飞签约时间节点,压茬推进)。

(三)产业赋能行动

5.建设全省首个学习科学实验室。引入清华大学宋少卫专家团队,在XX区教师成长基地试点打造学习科学实验室,为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及家庭提供定制化的咨询、诊断、指导服务(8月底前完成)。

6.在全省率先建设2家智慧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将“老年人养生—中年人健身—青少年运动”等元素相融合,为居民提供全龄友好运动场所。

7.组织项目素养专题培训。组织项目素养专题培训,强化局机关干部职工产业赋能意识,建立双月调度机制,积极挖掘、寻找、对接资源,结合教体系统实际精心策划、设计、实施两个以上精品项目,促进教体产业发展。

二、深化提升,以四项“创优工程”为载体,拓展教体事业发展新路径

(一)教育质量创优工程

8.巩固教学质量在全市的优势地位。通过“精准施教、多元学习、显性评价、技术赋能、共生共享”的课堂教学改革,打造XX“共生新课堂”品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主题教学、项目式教学技能培训(贯穿全年),构建XX教学新范式。收官为期三年的城郊学校办学质量提升行动(10月底前完成),召开城郊学校治理论坛,实施“活力·品质”校园建设,助力城郊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

9.巩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全市的优势地位。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打造“一校一品”“一生一长”的学校体育特色。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评比活动(5月底前完成),办好春、秋季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4月、10月底前完成),组队参加市级体育联赛、各项目锦标赛,以赛促训,提升学生竞技体育水平。组织上、下半年两次学生体质检测(3月、9月底前完成),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提升。

10.打造“XX520”心育新品牌。优化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监测机制,用好24小时学生心理关爱热线,建立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7月底前完成),开展春、秋季开学全员心理测评(3月、9月底前完成),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深化“520”积极心理阳光心育课程建设,开展“520阳光心理校园行”主题活动100场(贯穿全年),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11.创树“大家艺起”美育新品牌。打造“大家艺起”XX艺术活动新品牌,推动师生优秀文艺节目、美术作品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增加区级学生艺术展演竞赛项目,推进美育教学评价,开展学生艺术素养监测(4月底前完成),让艺术教育“评有据、价有值”。

12.打造XX科普教育新高地。举办“校园科技节”,通过模型无线电、人工智能创意编程、小院士评选等科技竞赛,建立完善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育机制(贯穿全年)。与区科协紧密抄手,与科技场馆开展常态化合作,深入开展“科技筑梦——‘双进’助力‘双减’”科普进校园活动(10月底前完成),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13.深化“中—小—幼”学段衔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幼教启蒙、小学筑基、中学发力,形成上下贯通、阶段衔接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1+11+N”机制构建、“双师双班”模式创新,初步实现幼小衔接全覆盖(10月底前完成)。聚焦命题评价等主题,指导16所“泉引桥”工程引领培育校进行项目研究展示(贯穿全年),辐射带动学段衔接工作走深走实。

(二)队伍建设创优工程

14.实施“经纬三名(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落实《XX区关爱激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若干措施》,完善“新苗—新秀—能手—首席—风格—功勋”教师梯次培养体系,优化“合格校长—骨干校长—名校长—功勋校长”区域教育家成长路径。面向全体学校幼儿园主要负责人开展系列岗位能力培训研修。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共生新课堂评优”活动(10月底前完成)、基于技术赋能的“数字化教学展示”活动(10月底前完成)、“做题、讲题、命题”的“三题”评价活动(8月底前完成),全面提升教师“新教学基本功”。组织新一批骨干校长、功勋校长推评(6月底前完成),高品质开展第二期、第三期中青年干部教师领导素养研修班学习(贯穿全年),遴选干部教师到重庆谢家湾小学等名校跟岗锻炼(11月底前完成);以区“名班主任”“首席班主任”培养项目为抓手打造XX区名班主任工作室(6月底前完成)。

15.打造省内一流的教师成长基地。建立XX区教师成长指导专家库、学校发展指导专家库、学生学习指导专家库(4月底前完成)。推进银龄教师工作坊、名校长工作室、学习科学实验室、教师心理关爱驿站、集团化办学研究中心、“双新”课程创生学院的常态化运行(6月底前完成)。进一步发挥“经纬·拾光”XX教育发展档案馆对教师的启发、凝聚、传承效能。高标准打造全市唯一、全省一流的XX区教师成长基地。

(三)教育环境创优工程

16.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围绕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三方面内容,分区域、学校两个层面,深入中小学调研,查找问题短板,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工作建议(5月底前完成),全力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

17.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全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示范区创建。贯彻落实《XX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固本强基培优提质行动计划》,努力形成园所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学前教育生态,力争省一类园以上优质幼儿园占比超过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5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3%以上(11月底前完成)。开展传统文化、家园共育等5大项目研究(10月底前完成),打造全省一流、全市示范的XX学前教育品牌。

18.建设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紧盯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燃气安全、防溺水安全等重点领域,健全完善校园环境综合管理体系,推动校园及周边环境隐患整治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贯穿全年)。用好省市安全管理平台、泉城安全APP、第三方检查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检查、督查、自查工作(贯穿全年),积极查摆问题隐患,落实整改闭环管理,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19.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通过实施积分管理、“黑白名单”定期更新、落实“一课一消”资金监管模式等举措,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贯穿全年)。

20.提高教育督导质效。扎实做好省、市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和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持续开展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为载体的“1+N”月度常态化督导,促进学校规范办学。

(四)要素保障创优工程

21.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开工、续建学校幼儿园8所,其中学校5所、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8130个。

22.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以体育惠民为主题,以区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为主线,组织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街道、村(居)开展社区运动会,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体验运动乐趣,享受健康生活(贯穿全年)。加强对辖区内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所的日常监管,做好季度双轮驱动安全考核和每月审计式安全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全民健身设施管理,为群众健身创造良好环境。

23.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为一年级、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提供校服;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午餐补助;开展义务教育学生、学前幼儿资助,为有需要的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

2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立人教育发展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注入我区教体领域推动产业发展,谋划多元化办学路径。全年引进企业(项目)不低于5家(个),力争使用外资300万美元、实现教体行业企业新增营收1500万元、带动税收增加150万元。

三、固本强基,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涵养教体事业发展新生态

25.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责任对象“明责”、分解任务“量责”、紧盯关键“督责”的责任体系。持续推进日常性警示教育,健全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师德建设机制。进一步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创新廉洁文化传播路径,打造廉政文化品牌,保持教体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6.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集团党建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区属幼儿园集团党建新路径。优化集团党建“六联式”工作机制,选树一批“党建品牌特色校”和“党建品牌示范校”(5月底之前完成),提升集团党建品牌影响力。加强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党务明白人讲党务”、跨集团党建以查促学,提升专业引领成效。依托《关于推进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高质量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指导学校开展校本化、多样态、有实效的融合探索,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党建融合亮点特色经验。

27.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设。完善学校(幼儿园)党组织会议和校务会议议事规则及流程(4月底之前完成),提升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和公信力;实施“一校一策”“领题破题”,边贯彻边总结边完善,梳理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编制《“好搭档”修炼指南》(5月底之前完成),营造学校党政班子协同推进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

28.加强教育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XX教育融媒体中心建设,优化宣传平台载体,讲好教育体育故事,奋力创建区域教体宣传新样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健全教体舆情监测、研判、处置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四、统筹兼顾,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挖掘教体事业发展新亮点

29.统筹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XXXX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区属特教学校办学质量。推动民族教育高品质发展,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优化“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品牌,推进育晖小学与白朗小学友好交流。推动社区教育特色发展,开展2024年“泉学汇”项目申报,指导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校建设5—10个具有XX特色的优秀课程。鼓励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与社区结对共建,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公益普惠活动,为优质教育进入社区拓展路径。推动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推进高校集聚区建设,强化校地联系,在合作办学、助力高校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XX大学附属学校品牌。持续抓好“五必管”工作机制运行,与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协助维护驻区高校安全稳定。

30.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化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持续开展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常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行动,做好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和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优化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调度机制,提升预算执行效率。全面强化考试安全治理,继续增加标准化考点和社会考试考点,打造“温馨”招考,坚守“零失误、零差错、零投诉”。保障学生校服质量,继续实行校服“双送检”制度,规范校服采购流程。做好语言文字工作,通过“书院联盟”传统文化基地学校创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建设。统筹做好保密、档案、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政务公开、市民服务热线、信访等工作。




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及国家、省教育工作部署,紧紧围绕“12991”工作思路【坚持“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一个目标;突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两项重点;强力推进“党建领航工程、立德树人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扩容提质工程、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工程、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高等教育‘双一流’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教育数字化赋能工程、教育治理创新工程”九项工程;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教育集团化改革、义务教育‘双减’改革、招生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县管校聘’改革、教师激励机制改革、协同共育改革”九项改革;努力办好一批教育民生实事】,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奋力开创XX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 

1.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8%。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达到98%,原建档立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0%以上,特色学校达到250所,农村优质学校达到140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特色学校达到40所,普通高中招生人数达到9.5万人,就读优质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65%。全市新增特殊教育资源教室30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学生有意愿参与率100%。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不低于80%。评选认定XX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0个、“双师型”骨干教师100名。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评选认定市级高水平专业5个。 

2.健全教育发展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严格落实各学段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和教育专项投入政策,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全年教育经费投入达到294.4亿元。落实《河北省内部审计规定》要求,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强化审计监督效能。建立完善开放灵活的教师补充机制,新招聘补充教师3000人以上。 

3.提升教育系统作风效能。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充分发挥市、县两级驻校干部作用,指导督促基层薄弱学校有效处置负面舆情,将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结合“周末XX专家行”活动,持续办好“XX教育大讲堂”,营造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学习氛围。 

4.实施精准考核奖惩。修订对县(市、区)、市直学校考核办法,健全完善科学精准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考核,用考核数据引领教育各项工作争第一、创唯一。同时,做好对外宣传、信息公开、议案办理、督查调研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动保密、档案、后勤、捐资助教、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坚持科学教育质量观。实施课程教学深化行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引导学校构建多样化有特色课程体系。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做好教考衔接。推进教育科研转型,构建研教、研学、研评、研考一体化教研体系。实施“1+X”学科教研课程,促进学科教研由活动化向课程化转变。深化网络教研,各学段各学科全年网络教研不少于150次。深化与北京海淀区、天津南开区等地互动交流,构建区域教研新样态。 

6.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与发展研究。组织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做好区域内学业质量监测,开展质量评估监测专项培训,争创河北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单位。建设一批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研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7.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建立乡(镇)村共同发展机制,每个乡(镇)至少创建1所公办中心园为农村示范性幼儿园。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与结构,创建游戏教育实验区和游戏教育实验园。创建5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0所城市一类幼儿园,15所农村示范性幼儿园。实施特殊教育普惠融合行动,推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安置工作,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 

8.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办好一批“家门口”优质学校。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统领,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深入开展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和结对帮扶。评选30所农村优质学校和50所特色学校。 

9.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有序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创建10所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深入开展省级示范性高中和高等院校对口帮扶县中计划,带动提升全市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探索实施县域内普通高中集团化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10.创新融合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重点服务支撑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引导职业院校紧密对接新产业、新职业、新业态,培育建设一批“专精特新”的“一招鲜”微专业、微服务。深化校企合作,重点培育市域校企合作共同体。探索推进职普融通实验班、“提前就业班”项目。完善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在全市中职学校推行“全员导师制”。 

11.优质内涵发展高等教育。坚持以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围绕我市产业状况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教师团队、双高院校建设。加快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建成一批通信数字化、智能制造专精特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产业学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12.推进终身教育创新发展。开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行动,完善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推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校外教学点设置。丰富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终身学习需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延伸拓展老年大学办学网络。 

13.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开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巩固年行动,持续优化义务教育结构,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不超过5%。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开展标杆引领示范行动,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14.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开展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河北省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宣传月活动。推进XX市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等级评价工作。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组织开展“名家进校园”“送经典下基层”等活动。全面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年测试完成1.5万人次。评选全市第三批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5所。 

15.推进教育交流合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一批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合作项目。主动与京津和经济发达地区优秀企业对接,做好教育系统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外事交流、公派访学和培训、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实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三、强力推进九项工程 

(一)党建领航工程 

16.强化思想引领。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党员示范培训活动3期,培训300人以上。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和专项督导检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切实抓好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校园工作。 

17.强化组织引领。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规范化水平。实施中小学校党建强基和民办学校党建提升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持续开展纠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活动。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质量和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推进机关廉洁文化建设,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巡察整改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常态化推进整改落实工作机制。 

18.强化示范引领。做好全市首批7所省级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创建培育单位验收,开展第二批省级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创建活动。创建市级党建示范校10所,打造市级样板党支部30个,评选党员先锋岗100个,评选党建创新案例不少于100篇。 

(二)立德树人工程 

19.强化德育教育。推动“三进”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师生全覆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评选思政课、学科思政课、班会课600节。落实国家《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行动计划》,开展爱国主义示范校推介和第三十一届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提升青少年国防素养。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20.强化身心健康教育。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持续推进校园足球改革,举办第二十届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节,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3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和校医配备,建设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干预数据监测平台,创建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50所。强化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落实每两周1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市、县两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探索创建XX市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学校。健全教卫融合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和转介机制,畅通医校之间双向联系绿色通道。评选50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和2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 

21.强化审美素养教育。实施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举办第三十五届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创新举办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加强艺术社团建设,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合唱普及率达到70%以上。组建全市中小学美育工作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美育教师优质课、基本功比赛和专项培训。全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以上率达到80%。创建第四批“双爱好、双特色”示范学校50所。 

22.强化劳动和生态文明教育。强化劳动课程落实,实施校内、校外、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制度,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实现全覆盖。举办第三届全市中小学生劳动节,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教育优质课评选和第四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创建。创建省、市、县(区)三级绿色学校200所,覆盖率达到75%。 

(三)中小学幼儿园扩容提质工程 

23.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规划总投资34.2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学校77所,规划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2.1万个。承担完成省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项目30所,省民生工程项目7所,市民生实事项目15所。 

24.加快市直学校项目建设。20248月底前市二十九中新建综合实验楼、市十一中学逸夫楼西综合楼加固续建项目竣工投用。20249月前市二中学生宿舍楼、市三中新建综合楼、市第四职业中学综合楼、市实验小学新建综合教学楼新开工项目开工建设。市一中科技馆和校训塔、市二中新建综合楼、市荀子中学综合办公楼新谋划项目力争年底开工。 

(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工程 

25.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实施建设类项目89个,涉及68所学校,规划总投资33120万元。购置设备79618台(件套),涉及59所学校,规划总投资3966万元,切实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26.推进中小学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强化实验教学装备保障,提高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强学校危化品管理,严控教学仪器设备质量,创新实验教学空间发展,科学应用现代化技术装备。推进各县(市、区)及市直学校创建市级标准化图书馆。 

27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提升学前教育办园和保教水平,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创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实验区。实施普通高中多样特色行动,加快扩充优质普通高中资源。 

(五)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 

28.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施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开展中职教育“双优”创建活动,评选认定10所优质学校和15个优质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评选认定5个校企合作共同体和5个示范性实训基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 

29.激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活力。实施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协调市域内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发展方向,对接区域主导产业需求,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专业。支持高职院校创建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 

(六)高等教育“双一流”工程 

30.提升办学规模和质量。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围绕XX支柱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产业生态圈,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高高等院校区域辐射性、影响力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 

31.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3+4”“3+2”“2+2+2”和五年一贯制等贯通培养规模,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和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在服务教师队伍和区域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人才。 

(七)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32.实施“三名”工程。开展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评选活动,培养评选1000名市级名教师、100名市级名校长、创建200所市级名学校,着力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校长、办学特色鲜明的名校。 

33.提升师德师风师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提质年”活动,加大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整治力度,对师德失范行为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建立完善教师专业梯队成长机制,评选市级骨干教师700-800人。推进中小学名师素质提升专项行动,累计建设市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基地校150个。 

34.加强师资队伍保障。加强乡村学校师资配备,实施“三区支教”“银龄讲学”“师范生顶岗实习”“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支持乡村教育”四项计划,补足配齐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招收市级公费师范生150-200人。落实“十万学子进XX”,大力引进博硕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深化编制“周转池”运用,按照市委要求,会同编制、人社等部门彻底解决教师缺编问题。 

(八)教育数字化赋能工程 

 35.完善教育数字化推进机制。建立专家团队,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培育校。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筹备第33届晋冀鲁豫四省市电教协助研讨会,组织“数字校园建设省级示范区(校)”遴选和创建工作,切实提高XX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影响力。 

36.加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智慧校园160所。扩大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推进校园有线、无线、物联网三网融合。完善教育数据管理平台,加快数字基座建设,深入推进XX教育大数据平台应用,形成统采共用、全面汇聚、循环迭代的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市、县、校三级教育数据融通。 

37.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施城乡联校网教共同体工程,每个县(市、区)不少于5所优质中小学与薄弱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组织实施“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高质量实施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200节。开展微课制作、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课展示交流。每个县(市、区)建设1所以上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示范校。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化标杆校和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38.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全年培训人次不少于2000人。配齐配足网络安全设备,强化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及时修补网络安全漏洞。全面做好教育系统重要时间节点网络安全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九)教育治理创新工程 

39.坚持依法治教。完善权责清单,推进依法行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法治意识,有效防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持续开展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请法律顾问,探索建立学生矛盾法制调解机制。 

40.提升学校安全防范能力。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扎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严格网格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创建法治安全工作室,推进公共安全课计划、课时、师资、教材、考核“五落实”,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构建防治欺凌有效机制,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探索创新多元化安全风险分担机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41.优化教育发展良好生态。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做好群众服务中心接访工作。完善教育舆情监测、研判、处置等工作机制,建强舆情工作队伍,稳妥做好网上舆情调控管控和应对处置。推进负面舆情四色预警、三级响应和“一落地两到位”机制,密切部门联动和媒体沟通,形成涉教舆情长效监管合力。加强教育宣传阵地建设,讲好XX教育改革发展故事,提高教育工作社会参与度、认可度,持续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教育良好氛围。 

四、深入推进九项改革 

(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42.持续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河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XX市落实〈河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工作清单》落地落实。推进省认定试点地区和学校破立结合,创新探索适合XX实际的教育评价改革成果。评选推荐典型案例,全市宣传推广。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43.持续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指导县(市、区)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充实教育督导力量。强化过程性督导,做好迎接省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深入开展督学责任区建设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各县(市、区)完成督学责任区全覆盖,完善责任区制度建设,配足配齐配强责任督学。 

(三)深化教育集团化改革 

44.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集团内学校(幼儿园)在党的领导、发展规划、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学校文化等方面有机融合及特色发展。构建集团现代治理体系,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强化集团管理团队建设,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优化保障激励机制。完善城区学校(幼儿园)与农村学校(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机制,探索“初中+小学”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模式,巩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80%目标。 

(四)深化义务教育“双减”改革 

45.优化课后服务模式。在实施“1+X”服务模式基础上,推动课后服务走向课后育人,开展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征集评选和省级课后服务示范县、课后服务示范校申报评选工作。健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校园监管机制。 

 46.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行“效能作业”实施“基础作业+弹性(个性)作业”相结合的分层作业模式,完善作业公示、总量控制、分层作业等作业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协助学校和教师提高作业管理和设计水平,确保练、讲、评精准化,提高作业反馈有效性。 

47.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各县(市、区)教体局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门科室,强化教育监管部门行政执法力度。将隐形变异培训、违规收费、违规竞赛等作为重点,持续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完善镇街(社区)巡查、网格覆盖的工作体系,加强多部门工作合力。指导家长科学理性对待校外培训,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家长经济负担。 

(五)深化招生机制改革 

48.持续深化招生机制改革。落实公民同招要求,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招生全面推行“平台招生、网络录取”,全市招生一网通办全覆盖,坚决杜绝“择校”行为。民办普通高中停止在审批地以外招生。全面打造智慧考务,推广中考体育智能化测试,完善智能化考务应用系统,对主城区标准化考点升级改造。开展招生系统安全警示教育,建强考试招生队伍,提升考试服务质量。 

(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49.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建市级课程基地30所,遴选第四批课堂改革示范校50所。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化学习,遴选项目化学习示范校20所。遴选作业改革示范校50所,开展作业改革示范校观摩活动。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每学段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现场观摩活动。 

(七)深化“县管校聘”改革 

50.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强化“县管”统筹,深入推进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细化“校聘”程序,规范县(市、区)域内教师流动手续,提高交流效率。加大“县管校聘”督导考核力度,健全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持续实施跨校竞聘和交流轮岗,强化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优化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八)深化教师激励机制改革 

51.持续深化教师激励机制改革。提升和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力度,构建中小学教师延时补贴激励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化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和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提升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比例标准。对组织任命的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直接评聘相应专业岗位。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 

(九)深化协同共育改革 

52.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学习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持续推进“关爱学生幸福成长”“万师访万家”活动,畅通家校沟通联系渠道。通过“XX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驿站”每月开展一次家庭教育集中宣讲,探索推行家庭教育清单制度,提升家长育人素养和健康育人观念。创建第三批30所家庭教育示范校,评选200个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加强与公安、文旅、妇联、团委、科协等部门沟通联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凝聚家校社工作合力。 

五、着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53.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教育系统民生实事。持续推进主城区小学午餐供应和躺式午休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全覆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优化“1+X”服务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进公办中心园提质升级。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平行分班。全面提升群众服务中心“接诉即办”质效。面向农村偏远地区开展普通话培训6000人、普通话测试4000人。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扩大主城区核心区小学、幼儿园学生及护送家长上下学免费乘坐公交车覆盖面。构建多维家庭教育格局,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提质扩面。面向社会人员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优化心理健康测评云平台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打造“高效、便民”一站式服务,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提升学籍业务办理一趟清数字化水平。全方位服务考生,打造便捷温馨考务。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批教育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2024年教育体育工作要点


2024年全县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坚持“1125”和“以师为本,质量为魂,融合融通,学在XX”工作思路,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做好主题教育重大课题《提升XX中学办学质量,引领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后半篇文章为抓手,深化改革,扩优提质,推进全县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对教体工作的领导

1.强化政治建设。制定2024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辅导,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定期分析研判,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强化思政教育,完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加强舆情管控工作。

2.提升党建质量。坚持党建引领,党建与业务融合协同。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党组织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领导职责。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深化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持续推进“补短争先创一流”分类提升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深化“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建设。

3.落实从严治党。印发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召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会,压紧压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持续做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专项治理,加强项目建设、学校后勤管理、艺体特长生招生、校服及教辅资料采购、社团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坚决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

二、五育并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道德品质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XX特色文化。开好上好思政课,开展节日节点和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加强学校团、队和家长学校建设,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评选表扬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5.加强和改进智育教育。推进实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XX—2025年)》,落实《提升XX中学办学质量,引领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落实“六项管理”“双减”政策。加强教学指导和管理,优化学科教学。制定《XX县教研工作管理办法》,整合办学共同体、学科工作室、县教研中心等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校本教研实效。落实《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方案》,构建小、初、高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做好特优生控留工作。做好教学质量监测、分析和考核评价工作。

6.加强和改进体育教育。全面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规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大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项目,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加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建设。推进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举办XX县第十五届师生运动会、校园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

7.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推进《XX县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2024年)》。上好美术、音乐、书法等美育课程,加强美育社团建设,帮助每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举办XX县第十二届中小学艺术节,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落实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做好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美育教育考试评价、美育类特色学校创建复查等工作。

8.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劳动课程建设,开足上好劳动课,落实好劳动教育清单。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和校内种植园建设。有计划组织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和志愿服务,加强学生科技创新、生活实践和职业体验教育。推进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实践校工作。

三、质量为魂,全面推进各类教育优质协调

9.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深化集团化办园,加强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落实好民办园年检,提升分园办园水平,规范民办园发展。推进“幼小衔接”,深化“小学化倾向”治理。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以上、公办率85.5%以上、普惠率95%以上,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

10.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稳妥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深化共同体办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发展。规范招生编班,持续化解大班额、大校额。实施新课标新课程方案,落实中考改革。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创建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1所。

11.推进普高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 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制定《XX县优生就读XX中学激励办法》《XX中学教师绩效差异化考核方案》,推进《XX中学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内部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巩固省一级示范学校创建成果。全面落实“海亮教育”赋能项目。办好“海亮创新实验班”“宏志班”“科技创新班”“橄榄球特训班”。高考文考一本上线率达22%、本科上线率达62%,“985”“211”院校录取率达到6.5%

12.推进职业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统筹两类高中招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好“融通班”“订单班”,推动高职、中职专业与产业相融互促。优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中职教育“成眉同城”发展。办好智能制造专业,启动市级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建设。中职在校生达到3000人以上,职教高考上线率90%以上,县内企业订单式输送人才460人以上。

四、体育惠民,全面促进体育事业加速发展

13.完善体育设施。新建体育公园1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3个,建成四川省橄榄球训练基地,更新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10套,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加强学校体育设备设施建设,优化体育场地布局,满足课程教学和体育活动需求。

14.推进全民健身。全面落实《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支持体育协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全国青少年桨板锦标赛、四川省龙舟赛,举办职工篮球、广场舞、健身操、游泳、“青马”等比赛。规范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群众组织建设,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80人次。提高各类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免费和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80000人次。做好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15.发展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市场建设,推动“体育+”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服务业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体育服务、体育场馆、体育用品等行业发展。规范健身培训、场馆服务。指导做好体彩销售工作。

五、固本强基,全面提高教育体育保障水平

16.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XX县中小学高级教师聘期考核管理办法》《XX县学校行政干部职数设置和管理办法》《XX县关于进一步规范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完善《XX县教育人才引进培育支持措施》。公招紧缺学科教师26 人,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12 人(项)。常态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师德教育实效,全年师德教育人均不少于10学时。推进轮岗交流、共同体内走教送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三名”工程,做好各级各类送培,持续开展“2+1+2”学科教师专项培训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学科教师专项培训2000人次以上。执行好“进校园活动清单”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开展第40个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遴选表扬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17.改善办学条件。对上争取0.4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25亿元。建成滨江幼儿园、成艺二期一标段项目,完成学道街小学滨江校区主体和成艺二期二标段图书馆、传播大楼、体育馆等60000㎡主体施工,推进XX中职校扩容工程,实施县幼儿园集团、县实验幼儿园集团设备采购项目。

18.加快建设智慧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XX中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提升智慧教育硬软件装备水平。开展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培训,推广使用国、省平台,接收应用“四川云教”,开展数字化整合应用工作督导。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意编程大赛等竞赛活动6项。强化功能室和仪器设备常规管理,开展实验教学专项督导。

六、法治融合,全面提升教育体育治理效能

19.推进依法治教。实施《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法律进学校”“法律进机关”。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推进行政权力事项改革,落实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制管理,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持续加强禁毒教育,落实重点青少年学生管理,加强未成年人教育保护。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面规范培训行为。

20.维护教育安全稳定。压紧压实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校园、体育场馆安全管理清单制,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持续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抓实安全教育培训及涉校涉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与风险防控,深化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星火计划”。做好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预防工作。严密组织各类招生考试。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严密防范教体系统安全稳定突发事件,依法维护教体系统和谐稳定。

21.落实惠民政策。精准落实惠民政策,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学段全覆盖落实教育资助救助政策,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助学贷款工作。指导加强教育发展促进会建设,开展第二届奖教奖学、助教助学活动。畅通寻求帮助渠道,切实帮助女教职工解决困难。

22.加强教育督导。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推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第一轮第二批县域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和第二轮第三批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实施“双减”“六项管理”、教师减负、课后服务、教育惩戒、安全等专项督导,完成第二批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开展学校(单位)学年工作督导评估和问题整改督查。做好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问题整改工作。




2024年教育体育工作要点


2024,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县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遵义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发〔20XX2号文件,坚持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把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按照“123424”工作思路,:“突出政治建设‘一条主线’,着力‘两个高质量发展’,夯实‘三大基础’,突出‘四大抓手’,做好‘两个统筹’,夯实‘四大保障’”,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推进XX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政治建设“一条主线”

1.牢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系统推进队伍  建设、聚焦教育主责主业,凝心聚力抓质量,推动教育发展。进一 步健全完善党的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 结构。严格执行学校“两清单、三制度、四机制”工作制度,学校党组织要把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事项,领导学校德育和思想 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以“名支书工作室”和党建示范学校评选抓好基层党组织“排队”示范创 建。对照基层党组织共性12条负面清单,常态化开展“抓尾”工作,按“123”工作要求做好整顿提升。持续开展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回头看”,重点开展学校支部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

2.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坚守政治定位,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时刻关注党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和作出的决策部署,时刻关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重大课题,使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动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和“六个深入一线”工作法,紧紧围绕“为民办实事”,以“小切口”解决和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措施开展教育,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

3.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各级党组织书记从严治党主体 责任,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建立()支部书记“第一责任”清单、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工作 机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压实“两个责任”,层层签订 责任状,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召开党建主题现场观摩、片区现场会推进会、专题培训、互查互学专项督导等方式,使学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 (组织)生活会、述职评议等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有质量。进一 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员教师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问题,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持 续开展变相收受礼金、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专项治理,建 立“清” “亲”的政商关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学校招生、职称评聘、违规补课、乱收费、教辅资料征订等重点领域治理力度。

4.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做好年度重大主题宣传,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定期研究和部署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找准问题并建立风险清单,做好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工作,严格涉外管理,加强分析研判、风险排查和应对处置,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全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管控,严格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研学、培训、捐助活动和各种教材等内容的审查把关,强化抵御和防范宗教在校园的渗透,确保政治导向正确和意识形态安全。

5.持续加强大思政体系建设。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 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  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政治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双培养”工作,强化中层干部、优秀青年教师的政治历练,各校按照不低于教职工5%的比例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结合教师实际从教学骨干、教研骨干、班级管理骨干等方面分类培 养。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优先保障专兼职思政教师配备,通过 培训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主动对接联系县委、县政府,(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到学校上思政课和作政策形势报告,不断提升学校思政工作质量。

二、着力“两个高质量发展”

()着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6.普及普惠发展学前教育。紧紧围绕“盯目标·强保障·破瓶颈·提质量”四条路径,运用“1234”工作法,扎实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巩固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工作成 果,持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5%以上、普惠率保持在85%以上、公办率保持在60%以上。充分发挥已创建省、市级示范幼儿园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作用,鼓励具备条件的公民办幼儿园积极申创省、市级示范幼儿园,确保庙塘镇中心幼儿园、XX县第五幼儿园申创市级示范幼儿园,XX县第三幼儿园等四所幼儿园通过市级示范园的复评;巩固民办园治理成果,严格依法监管,强化安全监管,规范幼儿园招生秩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科学保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持续实施学前教 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发挥示范园引领辐射作用,提升全县学前教育水平。

7.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消除大班额成果;根据学生变化,动态调整师资配置;持续实施公办强校计划,全面推进优质计划发展;规范义务教育招生,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 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保障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加强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认真做好 信息采集和管理维护工作,审核办理中小学全国学籍系统、省级学籍系统中小学生转学、休学、复学等,严格就学管理,规范学籍档案建设,表彰一批管理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5%以上。

8.特色提质发展高中教育。 进一步改善XX县第八高级中学办学条件;巩固提升XX一中、XX二中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果,完成XX县第八高级中学省级体育与健康特色示范性高中创建工 作;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严格按照省市划定招生范围招生,严格 招生计划和新生班额全面消除高中大班额;继续支持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将5%的招生计划用于招收学科特长和新潜质学生;继续落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配额生指标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60%分配给初级中学;应届普通高中学生升入大学本科上线率保持在60%以上。

9.优质普惠巩固特殊教育。加强融合教育力度,切实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以“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多形式开展助残日活动,表彰一批承担送教上门工作的优秀单位和个人。

10.平稳健康发展民办教育。严格按照“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依法依规对民办教育进行管理,同时开展对薄弱民办学校的帮扶指导,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实现公、民办教育协调、平稳、健康发展。

()着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1.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以“技能贵州”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以推 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深化省级优质中职学校暨乡村振兴示范 学校创建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借助“东西部教育协作”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三教改革,提升育人水平,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品牌,促进学校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12.大力推进“双提升”工作。依托村(社区)、各中小学校会 议室,在假期和周末组织教师对15-59周岁未上过学的人员进行文 化知识培训,按计划完成培训学时;分期分批组织全县畜牧、农业、林业技术人员和县职校教师对15-59周岁未上学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培训学时。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分 期分批组织司法人员、驻村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对15-59周岁未上 过学的人员进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相关政策法规宣讲,按时完成宣讲任务。县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各镇(乡、街 道)和相关部门(单位)落实职业教育技能学历双提升工作的督查,根据各部门、各镇(乡、街道)工作推进情况进行问效,按照一月一调度的工作机制调度职业教育技能学历双提升工作,确保该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三、夯实“三大基础”

1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持续推进《XX县中小学德育常规工作考核细则》落地落实。提升学校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水平,推动学校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涵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充分发挥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评价要素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积极发挥德育校长作用,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实施。

14.五育并举推进素质教育。持续推进“五好园”品质学校创建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做到开齐 课程、开足课时。坚持以德为先,落实立德树人,引导青少年学生 扣好人生成长“第一粒扣子”。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读书活动,落实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 发创新意识,提升智育水平。落实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深化体教 融合,推进“1+N”   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建立健全校园足球“满天 星”XX分营常态化训练管理机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推进课前 “手势操”、课间“足球操”,推进“游泳进课堂”,校社资源共 享格局全面形成,持续巩固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全面对外开放,丰富 体育特色活动,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促进健康成长。深入落实音乐、美术、书法教育,推进吉他文化进校园,组建学校特色艺术 团队,丰富主题艺术活动,增强美育熏陶。因地制宜开设特色劳动 课程,家校联动开展劳动教育,拓展社会劳动教育实践,促进学生 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理解并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广泛开展研 学实践教育,结合县域内吉他文化、尹珍务本堂、桃花源等资源,有效拓展教育视野。

15.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遵义市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以教研室和学科中心为引领,以集团化办学为引擎,深入推进“1+1+2”大教研活动,强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围绕提高质量核心,全力推进我县中小学学科三年提质行动,使“三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基本课型确立,课堂优良率逐年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能力素养、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师生学科活动竞赛获奖率、获奖等级、课题研究立项、结题率和层级不断提高。在高考、中考和小学质量监测中,平均分、及格率等核心指标位次比上一年有所提升。

四、突出“四大抓手”

16.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启动XX县第二幼儿园、XX县第三幼 儿园改扩建,实施瑞濠片区学前教育提升工程,职校幼儿园维修改造项目,新增学位270个。完成安场中心小学、XX县第五中学改扩建一期工程建设,启动安场中心小学二期,XX县第二完全小学改扩建项目,实施瑞溪中学等4所学校维修改造,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启动XX县第二中学综合教学楼、XX县第一、第二中学实验室建设、XX县第八中学二期、XX职校实训楼建设。

17.突出抓好队伍建设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校长队伍。严格执行选人用人制度和选人用人考察程序,配齐配足干部队伍,将符合条件的优 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纳入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实施名校长 “百千万”工程,加强名优校长培训及培养,加大名校长、  “影子校长”、  “北师大领军人才”、   “影子校长”跟踪培养。发挥名优校长作用,建立名校长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名校长工作室、开学巡 回讲学等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完善校长管理和考核制度。建立校长听课评课制度,每名校长平均每周听课评课不少于2课时、每学期不少于40课时,提升校长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探索建立校 长述职制度,实行校长县域内交流轮岗,重点推动优秀校长到农村 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校长每年交流人数达到县域内应交流对象的10%以上,共享校长优质资源。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管理,坚持县城学校教师公开遴选,力争3年时间全面补齐城区学校紧缺教师问题;全面梳理县城周边学校教师上挂顶岗教师,编制2024年进人计划,按“编随事走”原则理顺编制关系同,解决长期积压难题。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用好、做活绩效工资总量提高25%超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全面落实教职工岗位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全县教职工工作的主动 性和创造性,健全教职工长效激励机制,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学校教职工的德才表现、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实绩,突出教师工作 绩效,强化绩效考核,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工作 量多、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向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倾斜。加强 教师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大力实施教师专业“提能”行动,全面完成“国培计划”和省市级教师培训任务,积极组织开 展县级学科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指导学校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 专业能力素养,保证每位教师的培训学时不得少于90个学时。加强 骨干和名师的培养力度,以学科中心为引领,组建学科专家库,育 苗子、压担子,努力把学科优秀教师培养成为骨干名师,提高学科 名优教师占比。积极组织开展学科教师竞赛活动,通过优质课、技 能大赛等活动的磨砺,促使一批教师在活动脱颖而出,提高我县教 师在县级以上获奖的层级。认真组织中小学教师、校长完成国培、省培和市培任务,按照标准引领和培养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提 升教师综合素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师专业能力素养 测试,全面检测我县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组织开展各学段各学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优质课比赛,推选优秀教师参加省市比赛。加强教研教改,成立27个学科中心,每学期开学前对全县教师开展 学科全员培训,在全县专任教师中开展“课标学习、教材解读、课 堂教学、作业设计、试题命制”人人过关的“五过关”活动,着力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水平,提升课堂有效性。推动和落实公办强校计划、强师工程、壮腰计划、三级教研体系建设等项目,学校教学管理不断改进,教研活动不断规范,教学特色不断彰显,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好《XX县教师十条禁令》,继续开展变相收受礼金、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专项治理,建立“清” “亲”的政商关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依托“三个三”,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照“35条负面清单”,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并限期整改。严格上下班制度和领导带班教师坐班制度,加强服务型单位建设。坚决纠治不思进取、不敢担当、不抓落实、不在状态等行为,对履职尽责中存在慢作为、不作为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整改,坚决向不服从组织安排、讨价还价、甘于躺平的干部“开刀”。认真执行家校联系、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工作制度,及时登记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18.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落实“四个不摘”目标,保持控辍保学政策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健全“以县为主”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落实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学校、家庭多方联控联保责任,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的常态清零目标。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持续深入推进“校农结合”,建立本地农产品供销平台,合理规划营养餐食材生产基地,加强产销对接,推动我县安全、绿色、新鲜、优质农产品进入学校食堂,实现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和学校采购优质农产品“一仗双赢”,使营养餐提质行动更好地服务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落实好教育惠民政策,确保应助尽助。加大资助政策学习和宣传,提高社会家长学生对学生资助政策知晓率,及时开展评审,按期兑现资助资金。持续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力推进东西部协作,落实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发挥帮扶实效;加强东西部教育协作项目争取和实施,推进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做好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高质量接受督导考核。

19.实施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新高考改革,深入研究新高考招生政策,召开新高考改革工作专题会议,科学研判新一年高考改革动向,在学校定位上早谋划、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在提升队伍上花气力、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上动脑筋,实现县域五间高中错位、特色发展,全面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按时间节点做好学科岗位方案起草工作,按程序报批后分步落实竞聘上岗,科学、合理设置学科岗位计划,按计划开展2024年公 开遴选教师,逐步补齐紧缺学科教师。落实“双减”,结合吉他、尹珍等文化特色,进一步修订完善“一校一案”工作方案,实现有 课后服务意愿学生全覆盖,刚性落实5+2课后服务,精细化安排1+2+N课后服务内容。推进“五项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好园”创建、壮腰计划、1+N体育特色学校创建,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加强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加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配足配齐劳动教育教师,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破除壁垒。进一步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升级智慧化健身设施,全面推进科学健身理念和方式。

重视研学实践教育,把研学实践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纳入学校考核;加强与县旅投公司合作,扩大学生研学覆盖面,持续深入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力争2024年研学实践学生人数达8000人次以上。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能力提升培训,开展“班班通”、计算机等设备的“管、学、用”督查。继续推进信息化实验区创建工作,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验研讨暨经验交流活动。深入推进第二期“互联网+云端教学基地”项目,组织开展省第五届 “微课”、精准化教学精品案例、精准化教学优秀教学设计及优秀论文县级评选推优。全力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确保教体系统不发生网络安全责任事故。持续推进“舒心午休”惠民工程,在安场镇、芙蓉江镇、格林镇、和溪镇、瑞濠街道5个乡镇学校,实现“有中餐未寄宿”学生躺椅午休全覆盖。

探索城乡“教共体”试点,采取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领头雁”,组建城乡教共体3,建立片区教共体4,将教共体学校统一考核,统一安排,推进师资共享、提升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五、做好两个统筹

20.统筹教育体育融合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有效提升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努力助推全民健康水平。 坚持深度融合原则。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总体要求,破除固有壁垒,推进教育与体育双向融合、资源互有、人才互通、 体系共建,统一课程教学、竞技训练、竞赛活动,推动教育体育深 度融合。坚持改革创新原则。坚持解难破困工作思维,聚焦痛点、 难点问题,以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手法,建立新机制,建设新体系,开创新局面。坚持互补提质原则。兼顾教育体育发展规律、发展需求,推动优势互补,提高发展质量,实现“1+1>2”的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目标。

21.统筹科技服务稳步发展。加大科技项目争取力度,协助企业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个以上。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开展千企面对面大走访活动,通过政策宣传、集中辅导、专题培训等方式,培育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企业5家以上。提升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指导企业做好科技研发投入财务专账,完善R&D数据统计工作,力争R&D 认定数据3000万元,“三上企业”中有研发投入企业14家以上。促进技术合同交易登记,力争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4亿元以上。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 度工程,全力搞好科特派员服务保障工作,力争引进品种(新技术)5(),创建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5,协助签订院()企合作协议5份。全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全年集中开展科普宣 传活动周宣传活动2,协同科技特派员开展各类科技培训1500人次。

六、夯实“四大保障”

2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教育体育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法治 XX、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建成目标要求,加强青少年宪法法律教育,把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校教育全过程,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切实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工作。切实加强法依法行政工作组织领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依法行政工作第一人的责任,形成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股室直接抓,相关股室配合抓的工作机制,把坚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与全局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切实加强普法经费保障教体局每年要确保局机关及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经费,用于会议、报刊、标识标牌、宣传资料、法治活动开展等,切实将法治宣传落到实处。切实完善干部职工学法制度教体局及各校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党员活动时间等场合组织干部

职工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宪法》《教师法》《教育法》等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教体系统干部职工法治素养。切实加强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各校按规定开设法治教育课,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教师、教案、考核”六落实,要充分发挥思品课在法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点;要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各校要邀请法治 副校长到校对师生员工开展法治讲座;各校要利用好“五月综治宣 传月” “六月安全生产月”“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四是各校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志愿者在校园内外开展义务宣传,不断提高全县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切实加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加强行政队伍建设,组织涉及行政执法业务的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省、市、县组织的相关培训,切实规范执法行为;持续 深化“放管服”,明确办事流程、缩短办结时限、依法审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建议、行政告诫等多种方式、指导和督促各校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利用好寒暑假加强对教师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的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素养。

23.全力维护安全稳定。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落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进一步落实各部门、学校主体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严格落实省教厅安全风险隐患日排查、周研判、月专题制度,按照三张清单要求,及时治理学校隐患。加大“物防、人防、技防”建设力度,确保“校园封闭式管理、安保人员纳入第三方管理、一键报警器安装和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并接入公安网、1+N护学岗”四个“100%”。建成机关幼儿园分园、第六幼儿园分园、第七幼儿园、第九幼儿园校车监管平台,推进县城其他公办幼儿园和万通公司合作,将有乘车需求的幼儿纳入乘坐校车管理。充分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网格化建设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状态。加强对学校食品消防、交通、溺水、学生心理健康、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校园安全管理培训制度,对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定期开展安保人员(含宿管)、食堂从业人员、校车驾驶员、随车安全员的集中培训,学校要定期开展教职工全员安全培训。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家长会、大家访、告家长书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按照“1530”模式对学生开展宣传教育,确保安全意识入脑入心。科学编制和修订预案,严格落实中小学一月一次、幼儿园一季度一次应急演练,提升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加强法治副校长的聘任和管理,确保每一名法治副校长每年到校开展法治教育工作不得少于4课时,并取得实效。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在县委政法委统一领导下,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加强与公安、消防、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维护校园的周边的安全稳定。强化安全管理,确保措施到位。严格安全常规管理,按照安全常规管理要求,加强对食品、消防、交通、溺水、电信诈骗、校园欺凌、防性侵、学生心理健康等管理,落实好防范措施。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提高科学处置水平和能力。严格落实领导带班、教师值班、门卫24小时在岗要求,重大节日、特殊时段实行7×24小时值班。严格执行信息报送“七必报”要求。强化督导考核、完善奖惩机制,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开学工作检查、专项工作检查和半年工作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高质量考核。对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目标任务完成、工作有创新、成绩突出的学校及个人予以表扬。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工作开展不力,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学校,将按照《贵州省在校学生伤害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24.发挥督导利剑作用。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以推进全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学前教育规范办园、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管理、普通高中示范提质、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 持续发展为重点,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督导保障。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督导体系。进一步加强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和镇(乡、街道)教育工作履职考核制度,对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等方面实施督导考核。开展全县学校(幼儿园)年度重点工作专项督导,确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专项督导,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覆盖专项督导,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每年对校长任期3年以上和学校管理滞后的学校,确定46所开展一次综合性督导。开展普通高中示范提质和特色高中创建专项督导,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和管理,推进挂牌督导全覆盖随访督导常态化,进一步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工作。组织开展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做好监测样本校数据分析培训,用质量监测杠杆推进学校全面育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5.强化教育经费管理。进一步发挥“校财局管”功能,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做好年度预算编制。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合理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确保重点工作需求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经费监测评估机制,防范化解教育财务风险。严格执行《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债务管理,实行债务月报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管理,盘活教育闲置资源,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强化票据监管,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加强教育经费内部审计和教育经费专项督查,今年选取10所学校进行审计,45月和78月各审计5所学校,以点带面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县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全县教育和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教体系统“1116”发展思路,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力推进“两创建一振兴”,全面构建幼小初高一体推进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全县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党对教体工作的领导,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1.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四史”教育,及时传达落实上级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持续巩固深化教体系统“421”党建工作模式,坚持以“五个过硬”模范学校(单位)创建为目标,以“书记项目”为抓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教体系统“一校一品”党建文化示范校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配齐配强党务干部,探索完善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校长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和“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创建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条例,加强党规党纪和“以案促改”廉政警示教育,加强教体行风建设,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营造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广大教师廉洁从教的良好教育体育生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全面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

责任股室:党建办

二、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果。一是提高作业设计水平。推动各学校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优化作业管理办法和作业管理细则,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活动,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示范学校”和作业设计案例评选活动,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的“五个严禁”,开展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推动各小学进一步挖掘校内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继续推进“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榆林实践”,及时总结各学校高效课堂经验和做法,适时举办“高效课堂论坛”或“高效课堂”暨中小学作业管理与设计现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学习借鉴高效课堂先进经验与做法,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拟在部分初中学校开展“高效课堂”试点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发展内涵。组织开展XX县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并通过《XX教育》等载体进行宣传。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是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强化参与校外培训宣传引导,进一步巩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成果。贯彻落实《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加大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力度,开展常态巡查,强化联合执法。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完善风险隐患预防、发现和处置机制,进一步规范非学科类机构培训行为,加大对无证无照“黑机构”的查处力度。

责任股室:基教一股、职成教股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照“1155”德育模式,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加强德育课程系统化建设。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小学持续开展“童心向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推进“八五”规划实施,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春秋季两次‘法律进校园’宣传活动”,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重点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宣传教育。继续举办“校园十佳之星”“优秀少先队员”等各类德育评选及比赛活动。加强以班主任为主的德育队伍建设,大力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多渠道推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组织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大练兵”、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课例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开展教材教辅和课外读物排查工作,强化意识形态教育。

责任股室:基教一股、教研室

4.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等工作的意见,开齐开足开好体育、音乐、美术课,开设劳动、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深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指导学生掌握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落实好“教会、勤练、常赛”的工作思路,开展好2024年校园各类运动会;筹备组织XX2024年中小学田径运动会,适时举办全县中小学足球、乒乓球等联赛及中学生篮球、排球等联赛;加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专项技能培训;统筹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掘自身优势,确定特色项目,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组织实施好课外艺术活动。实施中小学生美育浸润计划,开展第十五届全县中小学艺术节、大小合唱及各类艺术展演活动,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协调办好“七一”、教师节等重大节日活动。丰富充实学校美育资源,利用好“新华美育”平台,加快美育工作信息化进程。指导各中小学校深入推动劳动教育,打造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多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推选一批中小学申报市级劳动教育基地和实践基地。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配合卫健部门做好2次视力检测工作,并以视力筛查数据为依据,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开展“近视防控月”“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确保近视率逐年下降0.5%。加强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全面落实家访制度,每学年召开一次“四长”见面会,即局长、校长、师长和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三长”见面会,即校长、师长和家长;组织师生参加全省中小学“阳光心灵”心理健康大展演活动。持续开展家庭教育百场讲座和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培训、中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项目。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一股、基教二股、基教三股、青少年活动中心

5.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积极配合市语办、市教研室落实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和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做好常规指导、检查、认定与推荐工作,逐步提升普通话普及程度和水平。继续举办校、县两级中小学生“诗词大会”“成语大会”和“规范汉字听写大会”。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一股、教研室

三、强力推进“两创建一振兴”,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6.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担等方面保障机制,优化城乡幼儿园布局,补齐普惠资源短板,持续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持续做好分类评估工作和民办幼儿园普惠性认定工作。聚焦班级观察、注重过程性评价、幼儿园自评,优化《新时代XX县学前教育评价细则》。推进学前教育教研深化改革,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服务,带动薄弱园所保育教育质量提升。持续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和小学“零起点”教学,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重点关注小学如何“接”,严厉打击校外“补”的问题。分层分类做好园长、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加强园际之间的互动和观摩活动。组织优秀教师赴浙江安吉、江苏兴化、海南琼中、贵州、广西等学前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讲好四个故事,即园级领导讲好幼儿园的故事、班主任讲好本班的故事、教师讲好儿童的故事、家长讲好育儿的故事,提高家园共育水平。深入推进区域教研,有效发挥“工作坊”和“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引领辐射作用。以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与课程开发项目”为支撑,加大全县教师培训力度,孵化县级讲师团队,建立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继续优化游戏环境,丰富游戏材料,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提高教师观察、一对一倾听、记录、分析、反思的支持能力。以安吉游戏推广为契机,积极打造在榆林有实力、在陕西有魅力、在中西部有影响力的XX学前教育名片,为陕西和榆林教育发展贡献XX教育智慧和方案,引领带动全市乃至全省学前教育改革。

责任股室:基教三股

7.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继续推进语文整体改革工作,邀请专业团队深入基层学校开展示范教学、把脉问诊、研讨交流等活动,帮助语文教师掌握课堂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和方法。继续推进新教育实验,确立新一批“新教育实验学校”,以新教育“十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实验校内涵发展,年内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新教育实验交流展示活动。有效整合科学、数学、综合实践等课程,在8所省级STEM教育实验校,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并向省教科所推荐STEM实验种子学校。切实加强书香校园建设,深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综合视导工作,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严格落实《XX县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捆绑考核方案》,组织各义务教育学校积极开展示范教学、集体备课、跟岗学习、送教下乡、专题培训、德育交流等区域性教研活动,组织举办各类比赛、课例评选等竞赛活动,共商互研教育教学、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具体措施、激励机制,探索共同体学校管理模式,整合共同体内各校教育教学资源。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一股、教研室

8.促进县域高中整体提升。持续深化高中学校育人方式改革,落实《XX县振兴县域高中教育行动计划》。举办中高考备考研讨会,帮助毕业年级教师及时了解2024年中高考最新动态,精准制定复习方案和策略,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复习备考质量。通过引进优质资源,挖掘学校内部潜力等方式,持续搞好高考培优工作,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普通高中“三新”改革(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继续组织高中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第三轮线上线下培训,确保2024年高考再创佳绩。落实《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XX年修订)》,指导学校建立科学有效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生涯规划,不断优化学生选课走班机制,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责任股室:基教一股

9.推进职业教育创新提质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转变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巩固“双达标”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双优校”创建工作,全力完成各项创建任务指标。通过岗位练兵、加强“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积极引进高技能人才、兼职专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等举措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购置更多实习实训设备,改善我县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的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实现培养模式和人才需求有效衔接。加大与高职学校合作办学,探索“3+3”“3+4”贯通式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吸引力。以洋芋、辣椒等农作物种植技术为主持续加强县域内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积极向政府协调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争取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

责任股室:职成教股

10.推动其他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合法权益。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适龄残障儿童零门槛招生政策,将送教上门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常规管理,多形式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保障残疾学生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不断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组织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责任股室:基教一股

11.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中小学照明改造、体育运动中心锅炉更换及渗漏改造、高中振兴计划(新高考)设施设备采购、中小学采暖改造(二期)、新建学校设施设备采购、秋季学期开学所需设施设备采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标准化考场建设、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第二中学、向阳小学提升改造任务。加快推进第五小学扩建、新建第十二小学、郝滩镇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秋季学期完工;加快第十三幼儿园、第十五幼儿园、迁建第六小学、第五中学等项目前期审批及建设进度,确保年内进行主体施工。加大30个重大前期项目的推进力度,完成迁建第五中学、第六小学、第十一小学、郝滩镇中心幼儿园、第十三幼儿园、第十五幼儿园等新建学校设施设备购置,及第十四幼儿园、白泥井镇中心幼儿园、第八中学(高新中学)建设项目前期审批工作,达到招投标条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迁建实验中学、第二中学、东园子小学、李园子小学建设用地工作。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作,完成新安小区、荣盛锦绣城小区配套幼儿园手续移交。

责任股室:计财股

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2.加大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继续通过公费师范生招聘、校园招聘、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招聘等途径大力引进优秀教师,有效满足各学校用人需求。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持续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双向流动,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优化师资均衡配置。以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契机,大胆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提升中小学管理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水平。

责任股室:人事股

13.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压实学校校园长(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大教师有偿补课监督和查处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师德规范中,持续推进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落实教职工准入查询违法犯罪信息制度。

责任股室:人事股、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

14.加强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大力加强校长、班主任、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建设,适时开展校长读书活动。配齐建强小学道法课和科学课专职教师队伍,提升道法课和科学课教学效果。举办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评选活动,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开展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坊站考核和认定工作,召开室坊站建设阶段总结大会。继续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继续组织开展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遴选好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市级培训对象,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一股、教研室、电化教育中心、继续教育中心

五、坚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5.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深入实施中小学“数字校园普及行动”,创建“智慧校园”示范校。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榆林教育云平台”等应用培训,促进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指导安边中学等15所中小学创建数字校园和实验中学、新乐小学创建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举办XX县中小学微课暨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和XX2024年中小学微电影创作展映及影评征集活动。大力落实STEM教育、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等创新教育模式进课堂。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一股、计财股、电化教育中心、教研室

16.扎实有效开展教科研工作。大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开展教研员业务大练兵活动和专职教研员年度考核工作,发挥教研员的职能和引领作用,提高教研队伍的工作水平。鼓励返聘离岗优秀教师组建兼职教研员团队,探索教研员每周2天深入基层和课堂指导教育教学制度。依据《陕西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指导学校实施好音乐、体育、美术、书法、信息技术、科学、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课程,确保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通过校本研修、研讨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教师研究教材、钻研课标,加强不同课型的研究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课题研究工作,将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推动教师教科研水平及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组织开展XX2024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工作,并通过校刊、校报、网络平台等进行交流应用。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一股、基教三股、教研室

17.完善教育评价激励机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以“文化立校、特色办校、质量强校”和“校风、教风、学风”为评价学校标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探索修订学校现有的考评制度,制定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科学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优化教师激励奖励措施,依据《XX县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意见》《XX县教师绩效考核奖励金发放指导意见》,完善考核体系,坚持“一校一策”“优绩优酬”原则,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热情。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一股、人事股、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

六、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体育工作水平

18.扎实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广泛宣传和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健身理念,推动体育健身覆盖全人群,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系统化、专业化。高水平、高质量举办15次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好“一县一品”环千年盐湖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参加不少于3次省市举办的群众性赛事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青少年赛事活动。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举办XX2024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展二级社会指导员、教练员培训等活动和国民体质监测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健身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奥体班”综合育人功能,促进体教融合发展。完善教练员、裁判员人才库建设和各级各类体育特长生后备人才库建设工作。积极为村、社区配置体育健身器材,努力构建15分钟健身圈。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二股、体育运动中心

七、不断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19.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按照自主招生、免试入园等原则,扎实做好2024年幼儿园招生工作。完善“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政策,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巩固义务教育“大班额”治理成果,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电子派位和公示制度。平稳有序做好2024年高考、中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积极落实全市普通高中统一招生政策,切实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做好八年级学生信息技术操作和初、高中理化生实验考试工作。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一股、基教三股、招生考试中心

20.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工作机制,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原则,做好传染病预防和预警。组织学校积极创建“无烟校园”“卫生先进单位”“健康示范学校”。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好健康教育课,规范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增强健康防病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卫生健康水平。举办健康征文、手抄报等比赛活动,让健康教育入心入脑。

责任股室:基教二股

21.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推动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年内开展4次季度校园安全大检查,完成1-2次“双随机一公开”抽检工作,严防各类学校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杜绝群死群伤及恶性事故发生。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结合“13530”安全教育模式,落实常态化的学生安全教育,中小学按月开展不同背景下的安全应急演练,幼儿园按季度开展防火、防暴力、防拐骗、防震演练。对安全分管校(园)长、食品管理人员、电工等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开展全县学校初级、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取证工作。紧紧依托明厨亮灶及校园安全防控管理信息化平台,对校园安全开展线上专项检查、隐患整改监督、视频会议、视频巡逻、安全预警、通知文件等的上传下达工作。全面排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含中职学校)校内建筑消防验收及消防安全情况,对城区中小学上放学期间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进行巡查整治,及时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全面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校园安全事故。进一步防范校园暴力欺凌,做好师生间、学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良好治安秩序。全面落实家长履行周末、节假日和离校期间学生看管监护责任,严防出现监管真空,形成校内外一体化安全监管机制。年内计划完成1所省级“平安校园”、2所市级“平安校园”、35所县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责任股室:安全股

22.建立“巩衔”工作长效机制。召开全县控辍保学工作大会,建立巩固衔接工作长效机制,将“巩衔”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夯实控辍工作“七长制”、保学工作“七机制”、巩固拓展“七包制”、质量提升“七扶制”的工作机制。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高校帮扶及宝定协作,抓好师生结对帮扶工作和送教上门工作。精准落实各项资助经费和营养餐改善计划,及时更新省市资助系统学生信息,规范资助程序,加强资助经费监督管理。

责任股室(单位):基教二股、学生后勤服务中心、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

23.有效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强教体系统内部审计和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加强绩效监控。高质量完成部门预算、决算和事业统计年报、经费统计报表、国有资产报表等各类财务报表,配合审计、财政、纪委等部门完成教体系统常规核查审计工作,全面防范学校财务和经济活动运行风险,提高教育体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责任股室:核算中心

24.创新开展教育体育宣传工作。创新宣传形式,落实信息报送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教育和体育信息宣传工作,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落实《XX县教育和体育局重大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加强舆情监测、管控和处置,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