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74篇)

20240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74篇)

20240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74篇)
目录
2024
0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74篇)
目录
1.“
三同”奏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强音”9
2.
把握“3820”战略工程中的“三对关系”12
3.
工程出新“唯熟尔”14
4.
领悟“3820”战略工程蕴含的“三种思维”17
5.
深挖理论学习“精神富矿”20
6.
是“沃土”是“青竹”更是“工匠”22
7.
铸牢“共同体”奋进新时代25
8.
自我革命要坚持把“自我”摆进去27
9.“
力到”之中方见政治敏锐30
10.“
数”说“3820”战略工程续写奋斗新篇32
11.
从“3820”看领题、解题、破题之道35
12.
读懂“天津之行”背后的“为民情怀”38
13.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干部素质“新质化”40
14.
咔嚓!拍摄一张民族团结“全家福”43
15.
探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一”字“密码”45
16.
以“将登太行”之姿翻越“重重雪山”48
17.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见“新”潮澎湃51
18.
追寻“榜样”之光书写“青春篇章”54
19.
青年干部以“满格”书写为民“更”字篇章57
20.
党员干部算好主题教育的“收官账”60
21.“
敢”字当头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63
22.“
载”好“一号文件”“驶”向乡村振兴65
23.“
抓落实”推动改革实现新突破67
24.
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70
25.
读懂“3820”中的“为民情怀”72
26.
读懂“一号文件”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75
27.
感受总书记春节足迹里“最深的牵挂”77
28.
将“天津之行”转化为“天津之力”79
29.
锚定“一号文件”追寻“乡野新梦”81
30.
细悟“一号文件”吹响乡土人才“回归号”84
31.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要做好三个“加法”87
32.
循迹“天津之行”解锁“为民密码”89
33.
循迹“天津之行”走“念兹在兹”之路92
34.
研学“3820”善从变化中找“答案”94
35.
以“辩证思维”激活基层减负“叠加效应”97
36.
执“一号文件”之笔绘就乡村“新画卷”100
37.
执“一号文件”之笔绘“强农”画卷103
38.
总书记的“天津足迹”:以三“顾”悟三“意”106
39.“
全链条”让乡村人才“破壁出圈”109
40.“
速写”最美“告白”最美112
41.
读懂“天津之行”背后的“人民情怀”115
42.
读懂“一号文件”初衷解锁“三农密码”118
43.
读懂“最美公务员”的“大我、无我、超我”120
44.
感悟“天津之行”背后的“深深牵挂”123
45.
感悟“最美”力量走好赶考之路126
46.
汲取最美“心”力量奏响新时代乐章128
47.
品悟“公务员”三字决走好“最美”征程路130
48.
品悟“最美”内涵书写“最美”答卷132
49.
透过“一号文件”看和美乡村“新画卷”134
50.
我给“最美公务员”描“画像”137
51.
循迹“天津之行”走好“奋进之路”140
52.
以“最美公务员”为标刻画青春最美模样143
53.
以自我革命精神履职尽责146
54.
致选调生:在“浙”里书写“最美答卷”149
55.
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151
56.
最美的歌儿奏响给最美的人听154
57.
组工人当好新征程党的建设排头兵157
58.“
踮起脚尖”触摸“最美”之光160
59.
秉持“三心”细悟天津之行的“时时放心不下”163
60.
读懂“最美”心力量争做“最美公务员”165
61.
读懂“最美”选择续写“最美”篇章168
62.
涵养“四气”争当“永不褪色”的组工干部170
63.
紧跟“中国步伐”奔赴下一场山海173
64.
品悟“最美公务员”背后的“最美秘钥”175
65.
让组织工作往“好”走177
66.
探寻“最美公务员”的“背后美学”180
67.
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向优而行183
68.
推进创新多点齐发让新质生产力“新新向荣”186
69.
细悟“天津之行”执“三支笔”答好“为民”卷188
70.
选调感悟:基层干部何以接力“千万工程”191
71.
学习一号文件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194
72.
循迹“天津之行”走稳“千里之路”197
73.
找准“关键点”开创新时代组织路线新局面200
74.
党员干部让“最美”化成行走进百姓心202
75.
组织部门用好“三把尺”做好“干”文章204
76.“
敬细远大”浓浓年味206
77.“
组织担当”激励“干部作为”209
78.
锤炼“三过硬”争做新时代“组工尖兵”212
79.
从“天津之行”中解锁发展“心”密码214
80.
读懂“最美公务员”的“无我、有我、忘我”219
81.
读懂“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222
82.
读懂一号文件里的“一”字密码224
83.
基层减负树“实干新风”227
84.
锚定“一号文件”绘就“振兴画卷”230
85.
让青春之“种”在乡村振兴沃野上落地生“花”233
86.
让全面从严“一镜到底”237
87.
学“最美公务员”答“奉献篇”做“奋斗者”240
88.
学习“最美”争当“最美”243
89.
走稳“最美之路”追寻“诗和远方”246
90.“
返乡调研”恰逢其时249
91.
从“最美”中汲取担当作为“心”力量251
92.
从天津之行中细悟为民之“度”253
93.
从微视频《温暖的瞬间》中读懂总书记的牵挂255
94.
读懂“最美”:献给人民的“无声告白”257
95.
在冬去春来中读懂大国“粮”策260
96.
读懂十二载“新春足迹”里的“为民情怀”263
97.
读懂“一号文件”初衷编制“三农”新梦266
98.
让“流通队伍”为乡村振兴“引流铺路”268
99.
当好年轻干部的“培植者”270
100.
青年干部以“无我”书写为民“更”字篇章273
101.
乡村振兴:讲好“庄稼院”故事逐梦希望原野276
102.
做好国情调研“转化题”279
103.
擦亮“最美公务员”的公仆本色281
104.
读懂“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为民情怀”285
105.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为民情怀”288
106.
对标“最美”争当“最美”291
107.
澎湃“新质生产力”促时代发展“新兴向荣”294
108.
提“笔”上“色”绘就乡村“和美画卷”296
109.
振奋“龙马精神”擘画“锦绣图景”298
110.
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根植于心301
111.
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常、态、效”304
112.
读懂《平“语”近人》的“民生密码”307
113.
感悟《平“语”近人》背后的“民重千钧”310
114.
汲取党史“三股力”走好新的“赶考路”313
115.
解锁“平语近人”中的“民”字密码315
116.
龙携好运启新程新年更有“精气神”317
117.
循坚实“组”迹走好“赶考之路”320
118.
研学《平“语”近人》锚定坐标“典”亮初心322
119.
以“向下之姿”办好群众“心上之事”324
120.
以“最美”为镜争当“最美”326
121.
用“最美”之笔绘就“最美”画卷329
122.
从《平“语”近人》中感悟“为民”真谛331
123.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家国荣光”333
124.
感悟《平“语”近人》蕴含的“奋进密码”336
125.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抓好党史学习教育339
126.
党员干部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342
127.“
五聚焦五用力”点燃党员教育管理“新引擎”345
128.
从“三学”中扛好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担当349
129.
解锁《平“语”近人》中的“民”字真谛352
130.
品味“坚守”鼓足干劲向“春天”355
131.
学习“最美公务员”让最美之“花”常开358
132.
以“铿锵音符”奏响主题教育“续曲”361
133.
汲取《平“语”近人》中的“法治之力”363
134.
领悟《平“语”近人》背后的“一字情怀”366
135.
品悟《平“语”近人》的“三层内涵”369
136.
以“农抬头”奔赴乡村振兴“好彩头”371
137.
致敬最美:“进”字领航奔赴“下一场山海”374
138.
从《平“语”近人》中细悟为民之“度”377
139.
感悟《平“语”近人》:当做好“三篇文章”380
140.
聆听《平“语”近人》中的“法治强音”383
141.“
以智提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智”动能386
142.
从《平“语”近人》读懂一个“重要法宝”388
143.
从《平“语”近人》中“典”亮“绿水青山”390
144.
从《平“语”近人》中感触“文化脉动”393
145.
活学“山海经”奏活三步“生态曲”396
146.
解锁《平“语”近人》中的“生态密码”399
147.
聆听《平“语”近人》中的“富民之音”402
148.
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人才动能405
149.
宜乘春风向未来407
150.
在《平“语”近人》中“典”燃基层征途410
151.
青年干部让“无我”与“有我”装满怀413
152.
常学常“新”让党史学习教育“火”出圈415
153.
传递《平“语”近人》中的“文化火炬”417
154.
读懂《平“语”近人》答好“共同富裕”考卷420
155.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强军目标423
156.
感悟《平“语”近人》摆正“文化传承”新姿态426
157.
感悟《平“语”近人》用心拍好生态“宣传片”429
158.
共同富裕当掌好“舵桨帆”432
159.
党员干部读懂最美公务员为何“最美”435
160.
青年干部当在高质量发展中“勇立潮头”438
161.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文化传承”密码441
162.
解锁《平“语”近人》中的“安全密码”444
163.
续写“千万工程”解锁“精品乡村”密码447
164.
研学《平“语”近人》紧握“接续向前”接力棒450
165.
青年干部提振精气神当好实干家453
166.
从《平“语”近人》中解锁“命运与共”密码456
167.
读懂《平“语”近人》做新征程的“奋进者”459
168.
感悟厦门实践中蕴含的“时代密码”461
169.
紧扣《平“语”近人》里的文化脉搏464
170.
念好“三字诀”答出党史学习“满分卷”467
171.
品《平“语”近人》悟“大同情怀”470
172.
探索“富裕路径”绘就“天下共富”锦绣山河473
173.
学用“风物长宜放眼量”中的“长线思维”476
174.
以扎实学风深化理论武装479
三同”奏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强音”
  2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文章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阔步新征程,各族党员干部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特征和要求,真正做到“同心向党”“同气连枝”“同频奋斗”,从而奏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强音”,让民族团结的“交响乐”响彻中华大地、直击人心。
  同心向党“信念恒久岿然行”,用绝对忠诚唱响“拥护核心”的最强音。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便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从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统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凝聚思想行动共识促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人民在党的关心爱护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和发展的春风,看到了美好未来的光明前景。各族党员干部当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继续以基层为主阵地唱响“思想之音”,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润物无声、滋养民心中焕起“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念伟力,真正让各族人民同心向党“信念恒久岿然行”,用绝对忠诚唱响“拥护核心”的最强音。
  同气连枝“树多成林不怕风”,用关心爱护唱响“风雨同舟”的暖心曲。群众基础是民族团结的基石,用实干担当、付出奉献赢得各族群众的满意和认可,方能实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回眸历史深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血脉相通的共同体,在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古有着“合则俱荣,分则俱损”的深意、有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胸襟、有着“孔怀兄弟,同气连枝”的休戚与共,特别是经历了新冠疫情、洪涝地震灾害等生死考验,中国心、中国魂,我们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更在并肩奋斗、同舟共济中战胜了一次次磨难。各族党员干部当继续讲好各民族的动人故事、在更广范围弘扬民族精神,继续发扬多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用心用力解决各族群众的现实问题,真正做到同气连枝“树多成林不怕风”,用心唱响“风雨同舟”的暖心曲。
  同频奋斗“众人拾柴火焰高”,用使命担当唱响“圆梦时代”的交响乐。中华民族一家亲,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一路走来,从脱贫攻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从乡村振兴气象万千引领地区焕新颜,到各类惠民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送来和煦春风,各民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互相关怀、相互取暖,一起享受着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一起为美好梦想助力扬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各族党员干部当扛起使命担当、激荡奋斗豪情,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梦想的“制胜密码”,始终以“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决心和魄力干事创业,始终聚焦民生领域、经济发展、创新创造、文明新风等维度,落地更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做到同频奋斗“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唱响“圆梦时代”的交响乐。
把握“3820”战略工程中的“三对关系”
  “3820”战略工程是习近平同志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亲自编制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高瞻远瞩地规划了福州市3年、8年、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实践价值。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思想伟力,把握好“谋”与“干”、“大”与“小”、“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把握“谋”与“干”的关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1993年,习近平同志系统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如铺展开一份目标明确“施工图”,心中有账,方能手里有招、对症下药,此后,福州的干部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如期实现各个目标。谋划是干事的先导,党员干部要把握好“精心谋”与“奋力干”的关系,打磨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以一以贯之的拼搏姿态,狠抓工作落实。要在深入一线中多做“加法”,提高调研内容的针对性、调研方法的多样性、调研成果的有效性,找到突破提升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将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体现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以奋勇前行的慷慨气势抢抓发展机遇,争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楫者”。
  把握“大”与“小”的关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既注重市域经济协调发展,长远规划城市结构,也注重谋划产业发展,习近平同志要求在《福州晚报》刊发调查问卷、征求市民建议,半个月就收到2.5万多条,这份宏伟蓝图如此“接地气”,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善民生的希冀、助力发展的智慧汇聚在于此,为群众点亮永不熄灭的灯塔。“人民”二字重千钧,要把握好“大蓝图”与群众“小心愿”的关系,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群众心为心,为群众设置“特别关注”,将群众需求“置顶”,察民情、听民声、问民需、解民忧,把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的事当做“要事大事”来办,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握“当下”与“长远”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外开放是福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立足当前解难题、寻突破,更要放眼长远多布局、出实效。他倡导“马上就办”,推动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创新市县领导联合接访等机制,在全市掀起了“办实事、讲效率、抓落实”的热潮,有力保障“3820”战略工程实施。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切勿将视野局限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更不能开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躺平”模式,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更要立志把个人“小我”融入新时代“大我”,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汇涓滴“小我”,为“国之大者”注入更强劲动能。
工程出新“唯熟尔”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最新讲话系列的创造。近日,我国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一个个让国民骄傲的“国之重器”背后,是工程师们智慧和辛劳的杰作,是画不完图纸、跑不完工地的艰辛,是不断创新、敢为人先的执着,更是久久为功“唯手熟尔”的淡定从容。新征程秉“初心”更“出新”,奋力谱写工程科技发展新篇章!
  心怀国之大者在一点一滴集聚栋梁中“唯才熟尔”。国家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之栋梁,之所以“卓越”,不仅仅是代表我国工程技术领域“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实力,还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心怀“国之大者”的站位。今天的中国是拥有工程师最多的国家,在各行各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自主培养力度,围绕贯穿人文关怀,着力培养以人为本、德才兼备,具有反思性、批判性、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卓越工程师。同时加快建设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要着眼开放合作,健全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能力标准,推动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衔接,建立与国际接轨、相得益彰的卓越工程师认证体系。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要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在强调坚持、坚守、专注的同时,更蕴含着突破和创新,提振锐意进取、敢于担当、善于斗争的精气神。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把控核心技术在一板一眼精益求精中“唯新熟尔”。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致以最高礼赞,就是对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的礼赞,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个“国之重器”镌刻下了大国名片的印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不断创新,就是底气所在、信心所在。一批批技术过硬、勇闯敢拼的工程师们,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发明创造等工作中,勇立潮头、破浪而行,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超越,才有了今天热气腾腾的中国。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把创新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来落实。“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必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把新征程看成接续奋斗的新起点,看成迈步从头越的新刻度,看成中流击水的新标尺,用发展质态的跃迁,激发发展思想的变革,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牢记初心使命在一枝一叶与民共享中“唯情熟尔”。党的XX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必须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进一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要牢牢把握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提振信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让科技的发展进步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连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领悟“3820”战略工程蕴含的“三种思维”
  近日,《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3820”战略工程启示》。“3820”战略工程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为福州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战略实施以来,推动福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不断创造新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样本,谱写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华美乐章。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刻学习领悟蕴含其中的“系统思维”“调研思维”“创新思维”,在砥砺奋进中服务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续写“3820”战略工程新的时代华章。
  领悟“3820”战略工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的高屋建瓴“系统思维”。1993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一个立足于科学、切合于实际的长远的战略设想,对福州发展的重要性。他亲自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系统谋划了短期、中期、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福州发展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勾勒出指向未来的“发展蓝图”,使得福州实现从“纸褙福州城”到“宜居幸福城”的“蝶变”,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要跳出思维定式,不断提升系统思维能力,树立和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既做当下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又放眼长远,做造福后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坚持以“跳出此山看此山”的视角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领悟“3820”战略工程“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的身入心至“调研思维”。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坚定“调查研究是新思路形成的必要途径”这一理念,牵头开展“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工作,围绕581个课题,1600多名干部展开调研,历时半年、十易其稿,最终谋定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这一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战略体系。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如果脱离了基层实际,便会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多去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等“规定路线”以外的地方,通过听、查、访、看、问等多种方式,观察清楚“麻雀”全貌,梳理明白“脉络神经”,有针对性地“揭对盖子”“拿对方子”,真正迈好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关键一步。
  领悟“3820”战略工程“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吐故纳新“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化解风险挑战,离不开大胆探索,从“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开发50平方公里元洪投资区,到自建长乐国际机场,全面推进深水码头、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再到福州保税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迅速崛起,福州广大干部群众敢想敢试、敢闯敢干,一步一个脚印将蓝图变为现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迈步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涵养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善于细心观察事物新的发展,勇于闯入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敢于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主动探索工作方式方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在百折不挠的不断创新中取得一个个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以“敢立潮头破浪行”的势头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
深挖理论学习“精神富矿”
  理论学习是强化党员思想理论武装的重要方式。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自觉、一种行为习惯,对标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从“点”入手、抓点促“线”、以线带“面”,深挖理论学习“精神富矿”,力争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志存高远,立下“登高望尽天涯路”的追求,站好思想武装“制高点”。要围绕《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重点书目,全面系统读,深入细致读,学用结合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自主学习”“读书班+专题研讨”“辅导报告+学习体会”等方式,引导领导干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要丰富活动形式,通过开展专题党课、知识竞赛、标兵评选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要严格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抓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强化精神洗礼、素养提升。
  勤学苦练,发扬“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树好干事创业“基准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牢牢把握好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特点需求,找准着力点、侧重点,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查和改贯通起来、破和立统一起来,切实把理论学习激发出来的思想信念、精神力量、奋进后劲,转化为提振士气、凝聚能量、推动工作的磅礴伟力。要聚焦本职岗位,练好过硬本领,夯实干事创业的坚实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好政绩观问题,解决好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要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发展理念,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学用结合,涵养“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扩大整改提升“成效面”。要以理论学习为契机,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将检视整改贯彻理论学习全过程,做到检到底、改到底。要勇于自我革命,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聚焦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全面查摆问题短板,找到症结根源。要转变工作作风,运用“四不两直”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对于群众的急难愁盼,做到“心中有数”。要分类建立台账,区分能够立马落实整改的问题、需要长期坚持解决的问题、反复出现的问题等方面,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节点目标、加强调度督导,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
是“沃土”是“青竹”更是“工匠”
  课堂上,她一个字重复千百遍,只为让孩子感受到声音的“轻抚”;课堂后,她一本书研磨上万遍,只为倾全力挖掘出声音的“奥秘”。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8》专题节目播出,来自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刘玲琍老师在“无声”世界中挥洒青春、掷地有声!广大选调生当以刘玲琍为榜样,做“田野间”的沃土,做“陡峭间”的青竹,做“使命前”的工匠,润物无声,化“无声”为“有声”。
  予“无声”胜“有声”,不忘初心,“化作春泥更护花”。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因为邻居阿姨是聋哑人,在不断地接触当中,刘玲琍发出疑问:“难道聋哑人就不能上学吗?”于是,她致力于去打破这个现象,最终成为一名特教老师。面对一群天真无邪又孜孜以求的聋哑学生,刘玲琍坚定信念:“为残疾的孩子谋幸福,就是我这个特教战线共产党员的初心。”于是,她致力于去践行自己的承诺,在特教岗位上躬耕32年。初心无声胜有声,在职业选择上,刘玲琍同志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予一颗“无声”的初心,胜过有声的世界。刘玲琍同志践行的不仅是一名特教老师的使命,更是作为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刘玲琍就像地负海涵的沃土,在“田野间”书写了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奋斗华章。
  将“无声”作“有声”,坚守恒心,“千磨万击还坚劲”。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刘玲琍说:“我愿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十次、百次、千次。”初心可贵,恒心难得。为了学生能够得到全程性、系统性的教育,她怀的第一个孩子没敢要,将“无声”的痛苦作“有声”的力量,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为了学生能够感悟到发声原理与气流变化,她将孩子的手指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的部位,以“无声”的举动挖掘“有声”的诀窍,重复一个动作千万遍。即便自己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即便每次上完课后她都声音嘶哑,即便有许多康复机构反复向她抛出橄榄枝,刘玲琍从没有想过放弃或退缩,她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执着,将“无声”作“有声”,耕耘在教学台上始终如一。刘玲琍同志就像坚韧不拔的青竹,在“陡峭间”体现了不畏艰难、不惧险阻、不受诱惑的坚强意志。
  化“无声”为“有声”,秉持匠心,“功不唐捐玉汝成”。尽精微方可致广大。“只要我坚定地做下去,我相信,我的学生一定会有进步,会有收获,会走向成功,这就是我人生的价值和最大的快乐。”刘玲琍仿佛就是一个精致于微的工匠,只不过,她的作品不是冰冷的工物与器械,而是炙热向上的少年们。刘玲琍不断在实践中寻求提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自编新的语训教材等等,奋斗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刘玲琍的“千锤百炼”“精雕玉琢”下,学生们用含混的声音喊出了第一句“刘老师好”;几近绝望的家长听到孩子呼唤“妈妈”;儿子与20余名听障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并考上大学;80多名听障孩子同正常人一样,在社会各个职业中奋力拼搏,自由生活。无数孩子“无声”的世界终于“有声”。刘玲琍同志就像精益求精的工匠,在“使命前”体现了奋力拼搏、奋勇当先、奋发有为的责任担当。
铸牢“共同体”奋进新时代
  2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务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凝聚力量,促进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使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共同体”。
  以共同的精神追求,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好地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我们要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每一颗石榴籽都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团结奋斗、一往无前。
  以共同的命运未来,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依。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国家的豪迈壮举。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是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致力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形成凝聚力更强、包容性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让每一颗石榴籽都命运与共、紧紧相依,构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
  以共同的使命责任,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支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是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要全面贯彻党的XX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准确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气神,全力促进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持续发生巨大变化。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让每一颗石榴籽都齐心协力、紧密支撑,共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增光添彩。
自我革命要坚持把“自我”摆进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新成效,深刻阐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强调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纵深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自觉把自学之“我”摆进去、把自律之“我”摆进去、把自立之“我”摆进去,不断筑牢信念之基、坚守为民准则、锤炼担当气魄,做到自身清、自身正、自身硬,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铜墙铁壁。
  坚持把自学之“我”摆进去,筑牢“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之基。“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持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从党的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不断在拨乱反正、不断纠正错误、不断总结经验中勇突重围、发展壮大,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靠的就是敢于自我革命。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坚持不懈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汲取其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等思想营养,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立场不移、方向不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确保在复杂严峻斗争中始终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持把自律之“我”摆进去,坚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准则。正人先正己,养廉先养心。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内心,历数近年来被查处的巨贪典型,从“心怀忐忑”第一次伸手到“引以为乐”堕入深渊,贪污腐败的背后,无不是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的作祟。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从思想上固本培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不以廉小而不为,不以贪小而为之,做到层层设防、处处设防。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始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绝不触碰法律底线、逾越纪律红线,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做清正廉洁的“干净人”、作风过硬的“接班人”、人民信任的“贴心人”。
  坚持把自立之“我”摆进去,锤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气魄。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本原因在于一代代共产党人勇于自我完善,善于淬炼自身品格,练就过硬本领,以强烈的使命与担当支撑起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巍峨大厦”。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相关谈心谈话、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等方式,经常对照检视自身,深入查摆是否存在不敢担当、不能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敢于向自己亮剑,做到刀刃向内,坚决剜除“躺平心态”的腐肉。要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主动跳出“舒适圈”,钻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的“矛盾窝”,不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做到无论何种困境和际遇,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登上一山再攀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毅前行。
力到”之中方见政治敏锐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就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提出要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是一种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鉴别力、洞察力、预见力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
  发扬“慎终如始”的根基坚实,做到“眼睛亮”,练就“追溯本源,理清曲直”的鉴别力。任凭风浪起,自有主心骨。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党的奋斗历程有清晰而深刻的总结,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才能在乱云飞渡、云谲波诡中,以明确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敏锐立稳脚跟。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慎终如始”的根基坚实,做到“眼睛亮”,练就“追溯本源,理清曲直”的鉴别力。眼明心静则意坚,看得更远才能想得更深,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思想觉悟练就政治慧眼,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政治素养。保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加强理论学习,以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活用“滚石上坡”的足迹务实,做到“见事早”,增强“秋毫之末,视之可察”的洞察力。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任何事情都不会是空穴来风,总归有迹可循,这就要求我们透过表象看实质的观察力,细致入微的发现力,拨云见日的洞悉力。然,基层经验不丰富,容易受个人主观片面认识的影响,对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不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研究不细。须经历多岗位、多层次的摸爬滚打,积累丰富的实践经历,才能强自身、担大任。广大党员干部要活用“滚石上坡”的足迹务实,做到“见事早”,增强“秋毫之末,视之可察”的洞察力。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积极投身基层,主动担当作为,在直面问题中总结积累经验。以实践的养分涵养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指导实践。
  坚持“可见一斑”的思想敏锐、做到“行动快”,深化“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预见力。明者远见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保持政治敏锐性,即有灵敏的政治嗅觉,于“无形”中预见问题的苗头,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式,更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观能动性的前瞻预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可见一斑”的思想敏锐、做到“行动快”,深化“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预见力。强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作为,提高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在日常工作中防微杜渐、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时刻把牢风险防范意识,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敢于拍板定事、敢于建言献策、敢于先人一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准确把握先机,有效应对风险,谋定而后动。
数”说“3820”战略工程续写奋斗新篇
  “3820”战略工程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为福州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理念依然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领悟“3820”战略工程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从一串串的数字中领悟背后的深刻内涵,续写时代发展的奋斗新篇。
  以初心“起笔”,“数”说“一心为民,百年不变”,续写“一以贯之的真情”的人民诗篇。“3820”战略工程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花了10个月104户船民搬迁上岸”“三赴苍霞,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一年后3400多户居民回迁新居”“为推动绿色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用6年时间花3个亿对内河进行整治”……硕果累累的成绩单下,正是“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把群众的事情作为大事来抓”饱含着习近平同志沉甸甸的民生牵挂。岁月流转,时空更迭,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一以贯之的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之情,思民之所思、虑民之所虑、急民之所急,从群众角度想问题,从群众的难处想办法;要瞄准“人民满意”价值标尺,将群众的“好差评”作为“正衣镜”“度量衡”,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奋斗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实绩。
  以调研“定轴”,“数”说“一个脚步,一篇课题”,续写“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宏伟诗篇。当时履新福州的习近平同志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层调查研究、思考酝酿;《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历时“半年”、“十易”其稿,其背后也是“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1627名干部围绕581个课题调查研究,完成了367篇调研报告。习近平同志提出,调查研究是新思路形成的必要途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而只有真正扑下身子到一线,遍走、遍问、遍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痛点、难点、堵点,才能找到啃掉“硬骨头”、越过“险滩”的路径,才能有的放矢,取得人民满意的实绩。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迈开腿”“张开嘴”,“入乎其内”体察基层“脉搏”,倾听群众“呼声”;要紧盯“老问题”研判“新问题”、抓住“大问题”、聚焦“真问题”、突出“重点问题”,让调查研究成为找问题、摸实情、出对策、破难题的完整闭环,“调”而“研”,“研”而“用”,以“十月怀胎”的坚实基础推动“一张蓝图绘到底”。
  以实干“破题”,“数”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续写“一树终成一片林”的幸福诗篇。习近平同志在当时强调,要抓住那些急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事进行研究,并且本着“马上就办”的精神,组织实施,狠抓落实。蓝图指引,久久为功,不仅“马上就办”,而且“真抓实干”,1992年至1995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26.6%,四年跨越三个百亿台阶。福州的干部群众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3年目标、8年目标、20年目标也如期实现。政贵有恒,实干兴邦。唯有实干,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才能一点一滴汇流而成;唯有干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才能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于开拓奋进的多环节、全过程,发扬脚踏实地、瞄准目标、坚持不懈、敢于冲破层层障碍的“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聚沙成塔的毅力、水滴石穿的耐心重“实效”、抓“长效”,做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让“一张清单”化为“满意答卷”,将“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以“万棵树木”组成“一片森林”。
从“3820”看领题、解题、破题之道
  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主持编制和推动实施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蕴含其中的思想理念和精髓要义,在今天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党员干部当从“3820”战略工程看领题、解题、破题之道,推动工作一项一项落到底、见实效。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视野积极领题。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的序言中写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失误,甚至留下永久的遗憾。”从对经济社会发展多领域进行长达20年的规划,到分“三阶段”实施的行动方案,再到确定“统筹兼顾、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原则,系统观念始终贯穿于“3820”战略工程规划和实施过程。“观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细布局”。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优化思维模式,“九龙治水、各管一头”的旧模板不能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经验不能用,凡事多从全局、整体上考量,不断提升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把政策变成思路、把思路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责任。
  问道探源、求真行健,以“涉深水者得蛟龙”的真挚情怀高效解题。作为“3820”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福州”战略充分释放了丰富的口岸资源发展潜力,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因地制宜的施政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实事”。要深刻汲取“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工作经验,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更大气力,通过在“调”上用心,始终围绕着、反映着、把握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精神文明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要花时间、费心思对原始资料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判分析工作,通过在“研”上出力,总结提炼出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进而做到对普遍性和制度性问题能深挖其根源、对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能拓展破局之路、对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能常思解决举措。
  敬终如始、善作善成,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担当精准破题。在“3820”战略工程的科学指引下,福州经济实现了量的持续积累、质的积极变化,四年跨越三个百亿台阶,成为“跑得最快的省会城市”。此后,沿着既定目标任务,福州干部群众坚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确保了8年、20年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为福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现阶段,经济社会系统化运行的复杂程度明显提升,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政策和制度落地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个“干”字。广大党员干部应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胆识和魄力,决不能拿“任期也就这几年”当“口头禅”,把责任推给上面、留给后面、压给下面。要始终以“躬身入局”之姿,精耕细作、精磨细琢、精益求精,以作铺垫、打基础的“稳”,集聚利长远、促发展的“进”,真正实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读懂“天津之行”背后的“为民情怀”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21日上午,他首先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看望受灾群众。当天下午,他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察看节日市场供应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当读懂“天津之行”背后的“为民情怀”,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与人民群众连在一起。
  与人民“站”在一起,筑牢“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人民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考察调研,总会看望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对人民群众嘘寒问暖。天津之行的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了基层一线,看望受灾群众;在连续十一年的新年贺词中“人民”一词也出现了近百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冷暖、情牵万家灯火,人民永远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人民立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树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的政绩观,自觉将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任何情况,要始终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奋斗不止,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与人民“想”在一起,展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公仆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近年来,我们党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大举措,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大党员干部要展现公仆形象,以人民的现实需求为导向,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利用春节假期回乡的机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社情民意,把群众内心的所想所忧了解深、掌握透、梳理好,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与人民“连”在一起,走好“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群众路线。这次天津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既到田间地头了解了民生实情,还深入到群众家中看了衣食住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和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从“五级书记”抓扶贫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体现的都是以人民为本,一以贯之地为人民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少在机关大楼,多进田间地头。既要仔细倾听群众的声音和诉求,知民声、察民情,又要认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合民心、顺民意,把工作业绩书写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干部素质“新质化”
  1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迈进2024年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迎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人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答好生产力的“新质”课题,人素质的“新质化”应是必答题。广大干部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锋队和排头兵,或应在学习思考、工作实践、人际交往素质方面率先实现“新质化”。
  以学习思考的“新质化”为“新质生产力”凝思聚智。新质生产力依托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是必经之路。广大干部要紧跟科技创新的步伐,就要有与时俱进的“新质化”学习思考。一方面要在学习中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跟进学习思考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国家战略部署和新知识,以新的产业发展认知和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科创意识和能力整体提升,从而更快进入和更好融入产业规划和项目实施进程;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要跟进开展专业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学习培训,着力提升干部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质化”行政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干部学习思考的“新质化”,方能武装干部“新头脑”,为“新质生产力”凝思聚智。
  以工作实践的“新质化”为“新质生产力”添力助能。新质生产力作用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广大干部工作实践的“新质化”应体现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创新是第一动力,干部工作实践中的创新是干部素养“新质化”的重要体现,对于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效能起着关键作用。要实现工作实践的创新,就要牢固树立创新思维,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新的角度应是跳出本位用群众视角去观察,是站高位置用全局眼光去打量,是站到矛盾对立面去审视等,以多角度认知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路径;新的思考方法应是用超常思维打破陈规套路,用逆向思维反疏堵点梗阻,用有解思维争取主动破局等,以多维度思考谋获解决问题的创新办法。干部工作实践的“新质化”必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添力助能。
  以人际交往的“新质化”为“新质生产力”疏通堵点。新质生产力有赖于新型人际关系及其确立的社交规则的保障。人际交往的“新质化”是干部素养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适应性转变和升级。陈腐和庸俗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对干部而言,要除陈去腐、弃庸免俗,实现人际交往的“新质化”,对外的社会交往“法治化”和对内的同志交往“规矩化”是题中要义。在社交层面,要把守法作为社交规则。特别在政商交往中要坚守法律法规的底线,让已形成的政商之间“亲清”关系在法的管束下更加稳固,避免亲而忘清,权力出轨,给“围猎”者可趁之机;在同志关系层面,要把政治规矩作为交往原则,让已形成的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在“规矩”的管束下更加牢靠,避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风气抬头。实现干部人际交往的“新质化”,方能以良好党风政风促进良好社风,为“新质生产力”疏通堵点。
咔嚓!拍摄一张民族团结“全家福”
  2024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文章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民族共同体的磅礴伟力,绘好同心圆,拍摄一张民族团结友爱、盛世繁荣昌盛的“全家福”。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坚定信念架起“高清相机”。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镌刻了灿烂文明,共同培育了不朽精神,五十六个民族扎紧最牢不可破的团结纽带。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深扎根,加强党的领导是最根本保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才能思路清、任务实、措施准地开展民族工作。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筑牢民主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胸怀“国之大者”,增强“五个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引导各族群众凝聚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强烈共识,构建手足同亲、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园,夯实民族关系的思想根基。
  谋划推进民族工作,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担当有为校准“镜头参数”。各民族繁荣发展、共同进步是立足关键战略期,把握黄金机遇的客观需要,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与始终追求。不谋民族发展工作,不足以谋全局,要将56个民族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结发展硕果。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族人民谋幸福,找准发展路子,突出“准”“实”“稳”,制定多元政策规划,增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激励各族群众发挥艰苦奋斗精神,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要通过实施重大民族工程、搭建交流学习平台等方式,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以甘甜似蜜、灿烂似火的自豪笑容定格“最美画面”。团结统一是各族人民共同的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根,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才能真正团结起这个大家庭。要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打磨制作精良的作品、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映照相连通,用鲜活故事滋润人心。要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文化传播,“人人皆是代言人”,展示各民族文化视角,共同弹唱文化传承宣讲的乐章。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借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激发涉民族宣传的无限潜力,让各族人民坚定团结一心、相互依存的信念,共同奋斗红火甘甜的美好日子。
探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一”字“密码”
  “3820”战略工程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为福州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蓝图变成现实,愿景化为实景,“一张蓝图绘到底”是成功的秘诀,也是继续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至今依然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迈向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解锁蕴含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有福密码”,接续奋斗擘画新时代画卷。
  “一以贯之”汲取“绘就”的智慧,以“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远见卓识“开篇”。“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绘就”彰显心怀大局、放眼全局的远见卓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目光一定要长远,如果没有长远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的严重失误,甚至留下永久遗憾。”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历时半年、十易其稿,一张蓝图,日渐清晰。《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宏图铺展,规划涉及27个专项安排、40个重点工程,为福州发展确立了总纲领、总方略。这张“远景图”洞察大时大势,这张“透视图”指引扬长补短。“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身处时代大系统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大局意识,树立“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系统观念,不能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要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更要把职能职责摆到总蓝图中,紧紧围绕任务清单、工作图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一脉相承”找准“蓝图”的坐标,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落笔”。“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蓝图”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映照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3820”战略工程的序言中,习近平同志写道:“一个地方要繁荣发达,其决策者与人民必须有坚韧不拔的远大志向”。无论是“只花了10个月104户船民搬迁上岸”,还是“三赴苍霞,棚户区改造工程启动一年后3400多户居民回迁新居”,抑或是“为推动绿色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用6年时间花3个亿对内河进行整治”……岁月流转,时空更迭,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找准“人民坐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永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之情,从群众角度想问题,从群众的难处想办法;瞄准“人民满意”价值标尺,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路上奋斗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实绩,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持续的“掌声”。
  “一鼓作气”充盈“到底”的气魄,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历史担当“铺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到底”蕴含着求真务实的作风、只争朝夕的紧迫、久久为功的耐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那些急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事进行研究,并且本着‘马上就办’的精神,组织实施,狠抓落实。”蓝图指引,久久为功,福州的干部群众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3年目标、8年目标、20年目标接连如期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万事从来贵有恒”。中国式现代化的航程无比壮阔,广大党员干部要心中有本“大账”,扭住突破点、抓住关键点、找准发力点,发扬脚踏实地、瞄准目标、坚持不懈的“钉钉子精神”,以聚沙成塔的毅力,水滴石穿的耐心重“实效”、抓“长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积小胜为大胜,让“一张清单”化为”满意答卷”,将“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以“将登太行”之姿翻越“重重雪山”
  1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需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勇担使命责任,始终保持坚定信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在新征程上留下不悔的奋斗足迹。
  以傲雪凌霜“将登太行”坚定之姿,在“风霜雨雪”中持之以恒翻越“信仰不坚”的“雪山”。忠诚是一种能让冒雪前行之人傲然挺立风雪中的坚定信念,也是一种能让深处严寒之人不畏霜雪严寒的坚定态度,更是一种能让饱经风霜之人依旧矢志不渝向前行的执着坚守。对党绝对忠诚是党员干部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作为新时代年轻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的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哪怕前行的道路上满是风霜雨雪,也要坚持始终从思想上高度信赖核心、从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从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将对党忠诚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落实到平常的一举一动、融入到日常的一点一滴,以“风雪再大也不惧”的坚毅执着不断锤炼品格修养,涵养忠诚品质,坚持在大是大非面前或点点滴滴之中都自觉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以全面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争做对党忠诚的“捍卫者”。
  以踏雪留痕“将登太行”奋斗之姿,在“狂风暴雪”中不惧困难翻越“本领不强”的“雪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能够清晰认识和感受到,通往成功的道路既不可能有不经风雨的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有不劳而获的发展成果,更不可能有坐享其成的美好成就。惧怕风霜雨雪不是共产党员的作风,畏惧困难更不是共产党员的品质。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既然选择了奋勇前行,就应将斗争精神始终贯穿职责履行之中,哪怕前方充满风霜雨雪,都需像松一样遒劲有力,同梅一样经霜傲雪,在前进道路上始终保持不惧严寒风雪的责任担当,不断展现“踏雪留痕”的坚韧勇敢,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气概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意志,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抓在实处,在“狂风暴雪”中全力以赴往前推、不留退路往前走、坚定勇敢往前冲,在真抓实干中展现自我价值,提升斗争本领,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事业前进发展贡献力量。
  以雪胎梅骨“将登太行”清正之姿,在“大雪压松”中驰而不息翻越“廉洁不律”的“雪山”。清若荷花不染尘,廉如梅花不畏寒。党员干部肩负特殊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任务。在反腐败斗争的道路上,清正廉洁既是党员干部立身之本,更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底气所在。因此,需谨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朴实道理,永葆忠诚之心,勇于自我革命,敢于拿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展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志,不断增强“自我净化”的自觉,在工作中坚守公道底线、在廉洁上坚守纪律底线、在思想上坚守道德底线,主动接受党内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觉悟,让慎独慎微成为一种习惯,时刻做到面对诱惑风雨不动、日常交友清清白白、干事创业干干净净,用实际行动争做“一尘不染、清正廉洁”的表率,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不被滥用,保证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被蒙尘。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见“新”潮澎湃
  中共中央政治局1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兼顾“创新”与“优质”,从“新”出发,在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绿色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
  以推进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用“焕然一新”的新成果带动“万象更新”的全社会。在最新讲话系列的社会发展中,需要不断出现具有引领性和先进性的新鲜事物,通过新成果的出现产生适应于发展需要的新动能,并由此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新事物之所以“能量无限”,在于其开拓了崭新天地、提供了全新动力。不论是望星河的“天眼”、上九天的“神舟”、下深海的“蛟龙”,还是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都源于高精尖创新,功成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创新既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巨力,要始终将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作用,在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强于创新中不断攀登科技与发展高峰。
  以全面深化改革蝶变新产业,用“破茧成蝶”的新突破助力“振翅腾飞”的全产业。随着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旧生产关系需要转变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而打通“梗阻处”、突破“关卡点”。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带动新产业持续前行。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全产业中老产业当变新、新产业当变强;要通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重塑产业格局,要依靠培育壮大新型优质产业打造发展动力。既要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养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做大做强”;又要整合优化现有资源,突破“空白点”、攻坚“薄弱处”,着力培养一批新兴中小产业力量,走好产业体系“专精特新”之路。同时,要让“发展”与“安全”同频共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以加快绿色发展续写新转型,用“生生不息”的新方式打造“欣欣向荣”的全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利于构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可持续发展局面。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就是要点“绿”成“金”,依靠可持续发展带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既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牢记于心,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中用好“生生不息”的绿色发展方式;又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将绿色转型作用在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产业等多领域,在构建新增长点和联通多增长极中打造“欣欣向荣”的全体系。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让每个个人和每一群体都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凝聚合力、汇成伟力,共同铸就青山绿水、锦绣辉煌。
追寻“榜样”之光书写“青春篇章”
  《榜样8》专题节目讲述了钱七虎、刘玲琍、唐菊兴、吴惠芳、李桂科、热孜万古丽·沙吾提6名党员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共产党员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榜样是光,更是一种前行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追逐榜样之光,汲取榜样力量,争当先进,主动作为、担当有为,继续扎根基层、磨练本领,书写最美“青春篇章”,在为人民服务中作出更大贡献。
  追“了却家国天下事”的“信仰之光”,书写“愿得此身长报国”的青春“忠诚篇章”。忠诚是干事创业的基石,是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国家铸盾人”钱七虎被保送到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留学深造。留学过程中,钱七虎十分刻苦,他没有去过任何一处景点,废寝忘食地钻研了五年。也正是这至关重要的五年,让他一举拿下了工学副博士的学位。当钱七虎深造回国后,又甘愿常年和家人分离,工作在大山深处、戈壁荒漠等与世隔绝的地方。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经历了数十次实验失败后,终于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防护门。在为国家的防护工程殚精竭虑付出的同时,钱七虎还设立了“瑾晖慈善基金”。几十年间,钱七虎从不乱花一分钱。从不坐头等舱,衣服穿旧了,穿开线了也不舍得扔,剩饭剩菜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他把节省下来的奖金、工资等钱财悉数捐出,帮助无数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帮助万千孤寡老人渡过难关。广大党员干部当向榜样看齐,永葆“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忠诚之心,把“忠诚”二字烙于心、笃于行,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干部。
  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之光”,书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青春“为民篇章”。“心中装着人民”的吴惠芳,从部队师职军官转身为苏南小村庄普通“村官”,目标就是致力于将永联村打造成为中国新农村社会治理的样板,成为中国乡村小镇率先走向世界的标杆。在吴惠芳的精心治理下,村民们不仅实现了共同富裕,永联村还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宜居示范村,每年到村里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如今,永联村老百姓的集体分配收入是吴惠芳上任前的4倍,他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盼。转业13年,他继续前进,发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带领永联村乘风破浪、逐梦小康。以生动的实践书写了转业军人在平凡岗位再立新功的精彩篇章,折射出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作为党员干部要向榜样看齐,破除“看客心态”“躺平心态”,增强责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调动和激发自身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怀激情地投入推进发展的新征程中。
  追“丹心热血沃新花”的“坚守之光”,书写“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青春“奋斗篇章”。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磨砺品质,考验毅力,增长才能。矿产资源与地质勘查专家唐菊兴践行“地质报国”使命,把为国家找到更多更好的地质矿产宝藏作为己任,坚守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西藏高寒山区。自19847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常年坚守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主持和主要参与发现和勘查评价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矿山;他百折不挠、不畏艰辛,攻克了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他恪尽职守、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向着地质科学高峰攀登。当被问到“常年工作在青藏高原辛苦不辛苦”时,唐菊兴很平静地说:“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青藏高原就是资源的宝地。在青藏高原上的收获,常常让人忘了疲惫。”广大党员干部要像唐菊兴一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苦干实干”,学习榜样“实干”精神,不惧“风险挑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和毅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当以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用实干书写“时代答卷”。
青年干部以“满格”书写为民“更”字篇章
  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看望受灾群众。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人民满意”为干事创业的标尺,用自身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以“满格”情怀,让情为民所系更有温度。天津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农村、历史文化街区、革命纪念馆考察调研,给基层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一份牵挂,寄托着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炽热情怀。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在“情”上绵绵用力,聚焦每一个服务触点,主动深入群众了解需求,实实在在把群众的“柴米油盐”记在心上、“急难愁盼”扛在肩上,做到情动于中、情有所归,真正成为群众的暖心人和贴心人。要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多用春风化雨的措施、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办排忧解难的好事,深入村组、走进楼院,与老百姓面对面说掏心窝子的话,实打实办吹糠见米的事,不浮夸、不炫耀,发挥自身理论上的优势,摆正姿态,扑下身子甘当小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情为民所系的铮铮誓言。
  以“满格”担当,让权为民所用更有精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共产党人的执政,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广大青年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把脚下沾有多少泥土作为心中沉淀多少真情的衡量标准,运用好“四下基层”“一线工作法”等制度,从“小目标”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把一句句急难愁盼的“民声”问题,落实到一件件为民造福的“民生”好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围绕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广开言路,当好“民意收集员”,做好“民情传声器”,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以“满格”服务,让利为民所谋更有力度。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利为民所谋,躬身实践,在陕北梁家河,他带着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在福建宁德,他走进水利工地,带领机关千余名干部参加清沟排障修整水渠……群众的事情是具体的、实打实的,办好群众关心的实事,就要主动到群众中去,做到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因此,广大青年干部要坚持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群众诉求无小事”理念,围绕群众身边的“小事”,一件一件抓落实,把每一件“小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把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当成服务群众“晴雨表”。要坚决摒弃浮躁心态和投机行为,不摆花架子、得过且过,以敢干的勇气、真干的作风和会干的本领勇挑重担、勇闯难关,以正确的政绩观推动为民办事落到实处,在群众“冷、暖、急、盼”上见真情、动真招,书写好为民“新篇章”。
党员干部算好主题教育的“收官账”
  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算好主题教育的“收官账”,就要算明理论学习“明细账”、算细调查研究“流水账”、算实检视整改“日记账”,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打好主题教育的“收官之战”。
  算明理论学习的“明细账”,务必要实事求是“细学”。明细账也称明细分类账,是根据总账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设置的,用于分类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事项,提供有关明细核算资料。抓实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是高质量开展好主题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淬炼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对标对表主题教育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会查漏补缺,对于学习不系统不深入、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问题,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深学细悟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通过会议集中学、专题研讨学、相互交流学、个人自主学等形式,深入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在品尝“理论真味”“思想甜品”中不断克服“本领恐慌”补足“精神缺钙”。
  算细调查研究的“流水账”,务必要脚踏实地“真研”。流水账是按时间顺序按部就班的发生一笔记录一笔的记账方式,就是把每天记载现金、银行存款、货物进出的业务,不分类别的账簿。对于实际调查情况没有足够深入和客观认识,最终会降低调查研究可信度和准确性等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做到深入一线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农家小院问一问、车间厂矿看一看、田间地头走一走,同群众坐下来“聊聊家常天”“说说心里话”“解解心里惑”,多听“原滋原味”的声音,用自己一身汗、两脚泥换来带有泥土芳香的“第一手资料”,真正摸清基层实情、民生“痛点”“堵点”“难点”,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把调查研究工作做深做实做到群众心坎上。
  算实检视整改的“日记账”,务必要找准症结“实改”。日记账又称序时账,是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等级的账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抓好检视整改”作为这次主题教育的一项重点措施,要求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对于自查发现的检视整改目标不明确、执行力度不够、整改不及时、措施不精准等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抓好检视整改。主题教育成效好不好,归根结底要在问题整改上拿出成果说话、拿出成效验收。要针对查摆出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台账式管理、清单式销号,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条条有成效。
敢”字当头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干部队伍,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要靠干部,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干部本领高不高、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国家制度优势能否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候“敢为”“敢当”“敢做”,就能更好地带领人民攻坚克难、成事立业,党的事业发展就能动能充沛、蒸蒸日上。
  解放思想,强化干部“敢为”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回顾百年奋斗征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离不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当前,我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干部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和中坚力量,更应“敢”字当头,勇于作为。踏上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敢为”的自觉,校准前进的新航标,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敢为”始终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行稳致远。
  理顺机制,建立干部“敢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踏上新征程,我们面临着非同寻常的国际国内新环境,我们肩负着新的更加艰难繁重的历史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承担起“敢当”的责任,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要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新时代发展。
  转变作风,营造干部“敢做”的氛围。过硬作风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坚强保证,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不二法宝。当前,我们一些干部“庸懒散浮拖”,遇事先讲条件、讲困难,究其根源,就是作风上懒怠麻痹、因循守旧。踏上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营造“敢做”的氛围,要改变“守摊子”的旧观念,树立起“挑担子”的新理念,以“一天当做两天用,两天并作一步走”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困难,以破为立,加快高质量发展。同时,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坚持“引导”和“纠治”齐发力,真正为干部“敢做”解决后顾之忧,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载”好“一号文件”“驶”向乡村振兴
  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广大基层工作者们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辆“大车”上,一定要“载”好“一号文件”,平稳快速驶向乡村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高乡村振兴责任感、使命感。
  坚定发展方向,为乡村振兴稳稳把好“方向盘”。今年的一号文件包含六个部分共28条内容,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操作手册”。党员干部们要贯彻“一号文件”内容及精神,从个人出发,从基层出发,以昂扬不怠的态度手握每一个村落的乡村振兴“方向盘”,当好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风向标”和“指南针”。基层工作者要牢立政治站位,勇担时代责任,切实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在乡村振兴这条“大路”上“行驶”得平稳且笃定。
  科技人才并行,为乡村振兴持续更新“发动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广大基层干部要学会通过“互联网+”、“企业+合作社”等模式,强化市场运作;利用新科技催生创意农业、立体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项目,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转型。既打开经济发展之路,又敞开人才吸引之路:“良鸟相木而集”,既要好山好水留住人才,更要佳农佳业培养人才。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人才和科技“双擎”驱动,乡村振兴工作将平稳“飞驰”。
  焕发精神风貌,带领乡村振兴冲向“新赛道”。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党员干部要起好“领头雁”作用,保持一种“只争朝气”的精神状态,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乡贤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加强移风易俗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等领域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冲向“新赛道”,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应有力量。同时,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抓落实”推动改革实现新突破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强调,要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化改革开放,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是改革开放46周年。46年来,我们敢闯敢试、开拓奋进,在“乘风破浪”中闯出了一片崭新天地。现在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破题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谋求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必须紧抓机遇、主动作为,以百折不挠的勇气抓落实,以一步一印的踏实干劲抓落实,切实担负起群众期待的改革重任,推动改革发展实现新突破。
  推动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发展任务繁重、发展形势严峻,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时提纲挈领,攻坚时切中肯綮,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衔接紧密、协同推进,形成强大合力。纲举而目张,思路决定出路。抓落实,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思维,使上下贯通、环环相扣,前后贯通、步步紧凑,实现整体功能的倍增;要把握好节奏和进程,该大步流星时就大步流星,该小步行走时就小步行走,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等待观望,积极稳步推进改革;要处理好主要和次要、重点和难点、难和易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要从易处寻找突破口,有的时候要下定决心先攻克眼前的难关。
  抓落实,关键在“一把手抓”。一把手能不能担起政治责任,面对挑战和风险时能不能迎难而上,影响着改革成效。“一把手”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保持改革定力,对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负责到底,保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姿态,将改革进行到底;要增强改革锐气,对于符合党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的,大胆试、坚决改,向改革落实落地的困难聚焦发力,疏堵化淤、通筋活络,不断破局开路、克难制胜;要形成改革合力,帮助大家拧紧“思想螺丝”,凝聚共识、联动使劲,营造齐心抓改革的大氛围。
  改革是人民的事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抓落实,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实践,把群众的创造活力转化为推动改革开放的磅礴动力。要紧紧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善于从他们生动鲜活的实践创造中汲取经验智慧,对标他们的发展要求优化政策体系,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相统一;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俯下身子、深入一线,获取第一手材料、真正摸透情况;要鼓励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大胆探索,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在改革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真知灼见,在总结新鲜经验中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抓落实不能“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群众看的是实效,要的是实惠。抓改革落实必须把成果抓出来,对于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调整优化,建立与改革实际需要相匹配的权责体系、工作机制,提升改革的综合效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自觉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改革成效,看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是否落实到位,看群众是否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奋力书写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篇章;要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实践中提炼理论成果,善找“过河的石头”,实现由感性向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由粗浅到深刻的飞跃,找出发展的普遍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推进全局的改革开放。
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
  2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逐梦乡野,广大党员干部要循着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汲取“千万工程”宝贵经验,立足实践,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带富千家万户。
  打好“准备仗”,高擎旗帜强堡垒。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基层党支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是推动“三农”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农村党员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精细化落实工作责任,消除工作空白点和盲区,对标先进,全面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建强“两委一队三个人”,实现“关键少数”一肩挑。健全联动共建的组织体系,探索“党支部+”新模式,组建由村(社区)党组织、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乡贤党支部等构成的联合党委,持续发力压实责任,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夯实农村基层党建,打造造福群众的“一线指挥部”。
  打好“关键仗”,因地制宜兴产业。“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做好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一方面要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探索“合作社+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立足当地资源、地域条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传统手工等特色产业,打造价值链、增值链、产业链“三链并进”的发展模式,培育好“一村一品”,为当地群众增收找到稳定路子,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另一方面要让文化产业综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深挖本地精神文化富矿,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修旧如旧”,对传统村落古迹、人文故事“活态传承”,把“烟火气”“乡土风”吹进群众心坎里。
  打好“持久仗”,外引内蓄壮人才。农村要想富,人才得留住,坚持不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源源不断地把人才引进来、用起来。要大力实施“大雁回归”“乡贤村官”“兴村顾问”等专项行动,打好“乡情牌”“政策牌”,为人才“铺台架梯”,从致富能手、基层干部、青年农民中招募乡村振兴尖兵,让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成为点亮乡村振兴的“新农人”。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明确导师跟踪帮带制,以带一个“成才”一个为目标,选派农业科技人才下沉指导,让“老把式”手把手地教,组织干部到田间地头实践培训,从政策、学习、交流方面营造良好氛围,锻造出一支能上能下、刚柔并济的乡村振兴发展精兵。
读懂“3820”中的“为民情怀”
  2021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考察调研时深情地说“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在这里度过”。习近平同志以“3820”战略工程作为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战略体系,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调研、为民办实事,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取得成就,充分彰显习近平同志“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成功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今天,基层一线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建设一线生力军,要深入学习领会“3820”战略工程中蕴含的工作方法和精神伟力,在实践中推动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让光荣与梦想、勤劳与创造、改革与创新在高质量发展的热土闪耀时代光彩。
  从“给群众捎话”中读懂“枝叶关情”的初心使命。“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200072日,在苍霞棚屋区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承诺启动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仅一年,34419511人就回迁新居。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关注民众的衣食住行,看似普通简单,微不足道,但每一件都是事关群众生活的“大事”,用心解决好一件件柴米油盐的小问题,切实把小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要在思想尊重群众、感情贴近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上聚力用劲。要勤于走出办公室、跳出文山会海,多到项目建设一线、多往背阴胡同里钻、多朝田间地头跑,注重深入基层一线把情况问清问实,让破解难题的执行力、方针政策的落实穿透力直达基层。要用心“解剖麻雀”,多与群众聊家常,关注来自不同渠道平台的群众诉求,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说明政策、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摸清症结让问题在小事中发现,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从“到现场办公”中读懂“念兹在兹”的民生福祉。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后,提出“从我开始不当挂名校领导”,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编制、教工住房、办学经费等问题,推动学校发展逐步走上正轨,顺利通过“充实整顿”验收。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多样性的,只坐在办公室里拍脑门做决定是想不出务实管用好办法的。只有“扎”下去,才能“捞”上来,捞到基层一线的一手资料。要在工作实际中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发展落实在基层,念民之所忧、想民之所盼。要聚焦主责主题、围绕民生痛点堵点难点,建立研究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既要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更要看到问题的本质特征,找准问题、根源、规律,以点带面、由表及里,以“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
  从“马上就办”读懂“不负人民”的真情告白。在福州时,习近平同志倡导“马上就办”,推动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创新市县领导联合接访等机制,在全市掀起了“办实事、讲效率、抓落实”的热潮,有力保障“3820”战略工程实施。要从中感悟如何抓住那些急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事进行研究,并且本着“马上就办”的精神,组织实施,狠抓落实,将其转化为适用于本职岗位的工作方法,牢记嘱托、接续奋斗、造福于民。要围绕住房、就医、教育、养老等群众最关注的大事小情,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地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家常话互动,做好惠民政策的“翻译官”。要多到民生困难集中、群众意见突出、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深入剖析问题症结在哪里、困难矛盾在哪里、痛点堵点在哪里,千方百计谋求破解之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敢啃硬骨头的韧劲,直面问题、提出破题实招,让民心暖起来、聚起来。
读懂“一号文件”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2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千万工程”成为最大的重点和亮点,其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将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广大基层干部一定要读懂“一号文件”,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在全面振兴乡村的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化“一个保障”,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发展不走偏。自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以来,已进入第七个年头,伴随乡村振兴工作进入新阶段,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不偏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带头探索,密切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得到农民群众的支持。通过健全的党组织体系,以“组织发动”的优势,使基层党组织在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格局部署等重大事项决策上始终牢牢把握主动权,发挥党组织的优势,找准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的着力点,确保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纵览全局、协调各方,发展不走偏。
  围绕“当地农民”,让农民可感可及,发展走出实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发展乡村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富裕农民,因此,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要让农民上台当“主角”,牢牢把握农民是主人公的特点,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资源为依托,培育科兴产业,推动产业振兴,让产业发展出实效,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要避免企业“唱独角戏”,还要避免“政府全包”。要充分挖掘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渠道,鼓励农民工、毕业生、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创业就业,让农民“可感可及”,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队伍,让龙头企业队伍带动本土小农户,构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用好“千万工程”,拒绝照搬照抄,因地制宜破瓶颈。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因此,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针对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特色产业发展要考虑本地传统,发挥传统农耕文化的优势和特色,找到本地最适宜的产业发展路子,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也不能搞“一刀切”。努力提升基层干部的前瞻意识,不能当下什么热就干什么,要务实规划,科学决策,充分考虑到趋势、地势、人群、市场、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行动、见举措、见成效。
感受总书记春节足迹里“最深的牵挂”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习近平说,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细品总书记的春节足迹,其中蕴含着对灾区群众、民生保障、民俗文化“最深的牵挂”。
  感受对灾区群众“最深的牵挂”。春节的足迹里透着深深的牵挂和融融的暖意。这份牵挂、这股暖流最应送到那些最需要温暖的人群中去。过去一年,我国一些地方遭受了洪涝、台风、地震、山体滑坡、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天津市西青区就是其中之一。去年7月底8月初,华北地区极端降雨,引发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致使天津东淀蓄滞洪区大片土地被淹。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走进受灾地区大棚,察看蔬菜长势,询问大棚修复和蔬菜补种、销售等情况,还走进灾区群众杜洪刚家里,一笔一笔地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一笔一笔算账”,彰显出总书记对灾区群众“最深的牵挂”。人民群众是否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关键看灾区群众是否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
  感受对民生保障“最深的牵挂”。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无论何时,把民生底线兜牢,才能稳稳地兜住群众的幸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春节足迹里,体现出对民生保障“最深的牵挂”。他指出,天津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保障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头等大事,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兜牢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他还强调,春节即将到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民生和安全保障、物资能源保供、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这份对民生“最深的牵挂”,就蕴藏在总书记的底线思维里,蕴藏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朴素心愿里,蕴藏在开展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里。始终把“稳字当头”看作欢度春节的前提,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当作深深的牵挂。
  感受对民俗文化“最深的牵挂”。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而天津市又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颇具特色和韵味。当春节遇上历史文化街区,就更能令这座城市大放异彩。沿着总书记的春节足迹,我们可以感受到天津古文化街的古色古香,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张、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特色店铺,还能欣赏到精彩的传统民俗表演。这串珍贵的足迹,留下的是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最深的牵挂”。让春节留住“年味”,成为当代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期,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打造有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
将“天津之行”转化为“天津之力”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节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龙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天津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
  将“一份牵挂”转化为“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的天津之力。“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朴实却坚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干部们前行的道路。广大干部要用好“四下基层”这一“法宝”,深入基层、融入群众,聚焦出发点、找准突破点、抓住关键点、筑牢支撑点,扩大“下”的基准面、接触面、覆盖面和持续面,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行动指南。干部们要深入了解基层民情,倾听百姓心声,把群众的疾苦和期盼牢记心头,从“四下基层”中感受“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将牵挂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天津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勇挑重担,肩负起历史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理念,引领身边的群众,共同投身到天津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书写壮丽的发展新篇章。
  将“一份启迪”转化为“回首向来风雨路,初心如磐谱华章”的天津之力。参观完平津战役纪念馆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对这些历史都很早就了解,但还要学而时习之,反复琢磨、吸取营养,从中去提炼、去升华我们的领悟。”广大党员干部们应以身作则,加强自身学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还要通过举办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自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国情怀,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精神建设。
  将“一副担子”转化为“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的天津之力。在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围绕定位,深刻阐述了四个要点,要求天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在文化传承发展上、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上善作善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新时代谋篇落子的第一个区域重大战略。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强化责任担当,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伐,敢于创新思维方式,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勇于担当历史责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
锚定“一号文件”追寻“乡野新梦”
  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锚定“一号文件”中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在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中,追寻高质量发展“乡野新梦”。
  锚定“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目标,绘就“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的高质高效“丰登图”,追寻“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乡野新梦。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厚植爱农情怀、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党员干部要守住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红线”,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打好种业翻身仗,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树牢新发展理念,强化种业创新、基础设施、农机装备……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多依靠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抢抓科技兴农发展机遇,扎牢“耕、种、管、收、加、销”全链条,实现从会农业到“慧”农业的转变,夯实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锚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绘就“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的塑形铸魂“写真画”,追寻“绿水青山带笑颜”的乡野新梦。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拥有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美丽乡村,是全体人民的殷切期盼。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和“3820”战略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新时代的乡村特质是颜值与气质“齐飞”,环境共发展“一色”,坚决打好“三大保卫战”,严守“三条红线”,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品牌,着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党员干部要在吃透“一号文件”的前提下,知农事、懂农情、晓农忧,做好“土特产”文章,激发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以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为抓手,推进资源化利用,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桃花源”;提高平安乡村善治水平,全面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生态之山”与“经济之山”双峰耸立。
  锚定“含金量越来越高的‘新农人’”目标,绘就“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富民富足“幸福色”,追寻“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乡野新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全国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勉励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农业工匠、农村工匠、职业农民引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是有许多农民搭上了数字农业的快车,成为含金量越来越高的现代“新农人”,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劲的数字“动能”,助推乡村人才振兴,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农民才成为有面子的职业,是挑上“金扁担”的农民,发挥了“112”的乘数效应。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当锚定“新农人”目标,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与坚韧,挑大梁、啃硬骨,以“抱团兴业”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力,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迈上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
细悟“一号文件”吹响乡土人才“回归号”
  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本土人才是助力当地发展的“永久牌”队伍,面对城市与乡村的人才流动困境,不能只依赖外来人才的引进,更要重视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各地区要吹响人才“回归号”,呼唤远方游子、优秀学子、专家能人共叙乡愁之情、共商发展大计、共话乡村振兴。
  吹响“家乡怀抱等你归”的乡愁“回归号”,让“远方游子”带着担当回归。在历代文人的篇章中,故乡的柳、故乡的河、故乡的歌,都是他们情感的寄托。他们用一行行诗句诉说着对故土的眷恋,用一页页书信传递着对家乡的思念。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每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内心深处,都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然而,远方游子由于常年在外,与家乡的联系逐渐减少,乡情随之淡化,回报家乡的初心也进而弱化。各地区要响起“家乡怀抱等你归”的声音,积极挖掘乡贤能人的潜力,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全面了解区域乡贤人才的实际情况,利用亲情、乡情的纽带,将游子们的心牵回故乡,引导他们以满腔热情回馈故土,用智慧和学识引领家乡走向繁荣,从而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让故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吹响“梦想舞台为你建”的创业“回归号”,让“优秀学子”带着学识回归。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众多年轻学子以学识为基石、以事业为桥梁,追求着“跃出山谷、远离困厄之地”的理想,从而形成了人才单向涌向城市的局面,其根源在于人们普遍认为“地域无发展、未来无机会”的心理影响。然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前景一片光明。因此,各地应积极扩大“天地任你行”的号召力,以抓好本土大学毕业生为重点,让“出去学本领”的在外学子争先恐后“回乡干事业”,主动引导“归巢青年”实现他们的创业之梦与奋斗之志,通过为返乡人才提供创业补贴、创业贷款、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政策和服务支持,让青年学子返乡干事有平台、创业有舞台,他们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热情高涨,将在农村的土地上大放异彩,书写精彩人生。
  吹响“美好未来在你手”的憧憬“回归号”,让“本土专家”带着远见回归。“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本土之才往往孕育于生产劳动的核心地带,他们扎根深厚、经验丰富,深谙农业之道、热爱乡村之土,乃珍贵的“特殊人才”。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本土之才往往理论知识有所欠缺,观念传统、视野有限,为乡村未来谋划略显力不从心。因此,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引导与培养,助其突破自我、实现超越。各地区应积极释放“未来期待你”的强烈信号,积极聘请一批懂农业、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等乡土人才,通过“传、帮、带”活动,帮助当地群众提升种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技能,让“本土之星”如春笋般涌现于农村广袤的土地上,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永葆生机与活力。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要做好三个“加法”
  20242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年来,“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广大基层干部要有久久为功的精神,做好三个“加法”,以“千万工程”解锁万千美丽乡村。
  坚持“和谐共生”,留下“青山+绿水”,解锁宜居乡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较为粗放的数量型增长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行动,“碧水蓝天”“鸟语花香”使乡村变成了城市尽头一抹亮丽的风景。如今浙江全省90%以上的村庄已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标准,比如宁波滕头村油画般的风景使乡村让城市更加向往、又如绍兴斯宅村依山傍水的千柱屋令人流连忘返、再如台州东屏村清澈的岙里溪穿过村庄如诗如画......一座座美丽乡村无不生动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乡村。
  践行“两山理念”,留下“生态+产业”,解锁宜业乡村。浙江安吉余村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如今的余村青山叠翠、游人如织,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余存始终注重挖掘空间资源的生态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倡导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可以实现产业生态化;另一方面,可以依托村庄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打造集研学、观光、亲子、养老、住宿等融为一体的乡村农旅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当生态和产业都留在了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宜业乡村便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聚焦“共同富裕”,留下“资源+资产”,解锁和美乡村。我国国土面积十分辽阔,但其中70%是山地、高原、沙漠等区域。推进“千万工程”,势必要在这样的地方开展大量的基本建设,改造这些区域的环境,这会带来一系列配套工程。比如在流沙地带开展建设,就会带动防风、固沙、防火、灌溉、造林等一系列工程,这样大规模的基建最终形成了大量固定资产。而乡村振兴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这一部分设施性资产投改股,改股后交给村集体,再将乡村振兴下达的投资变成村集体流动资金。这样企业就可以在农村正常生产经营,不仅可以带动村集体增收,还能够带动村民就业,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解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和美乡村。
  相信在广大基层干部的接续奋斗之下,我们必将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彼时,映入眼帘的皆是美丽乡村的一草一木,内化于心的满是共同富裕的美好期待。
循迹“天津之行”解锁“为民密码”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21日上午,他首先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看望受灾群众。当天下午,他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察看节日市场供应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与人民群众连在一起。循迹“天津之行”解锁“为民密码”,心系民之所向,写实复兴答卷,恪守溯本求源,以奋蹄疾驰之姿领跑中国式现代化。
  心系民之所向,与人民站在一起,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坚定,解锁夯实民生保障基石的治理密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循迹“天津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既到田间地头了解了民生实情,还深入到群众家中看了衣食住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和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从“五级书记”抓扶贫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体现的都是以人民为本,一以贯之地为人民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少在机关大楼,多进田间地头。既要仔细倾听群众的声音和诉求,知民声、察民情,又要认真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合民心、顺民意,把工作业绩书写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考察调研,总会看望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对人民群众嘘寒问暖。天津之行的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了基层一线,看望受灾群众,始终心系百姓冷暖、情牵万家灯火,人民永远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广大党员干部要筑牢人民立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将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任何情况,要始终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奋斗不止,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写实复兴答卷,与人民连在一起,细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锁民生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密码。“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循迹“天津之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新时代推进城市发展与治理提供根本遵循。人民是城市最根本、最重要、最鲜活的元素,打造人民城市“幸福样本”,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心系“民之所向”,情系“安危冷暖”,彰显民生“温度”。聚焦“衣食住行”,用心做好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环境整治等民生保障工作,立足“从有到优”,创造有温度、有力度的更高品质生活,以“绣花”之功织就“宜居宜业”活力城市。要循迹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足迹”,将脚步经常迈进群众的“门坎”里,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坚持问计于民,搭建更多线上线下民意直通车,充分汲取群众智慧,打造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超大城市治理“示范样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恪守溯本求源,与人民想在一起,以“重任千钧再奋蹄”的担当,解锁续写时代璀璨华章的治理密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回溯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从“内忧外患”到“国泰民安”,从“贫困潦倒”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得益于红色文脉的赓续传承和革命先烈的前赴后继。百年来,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追寻革命真理、坚守复兴理想,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披荆斩棘、负重行远,忠于信仰、心系于民,用挺膺担当锻造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用赤诚奉献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缔造了世所罕见的“中国奇迹”。近年来,我们党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大举措,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循迹“天津之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庚戌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姿态激流勇进、担当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循迹“天津之行”走“念兹在兹”之路
  21日至2日,农历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广大党员干部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天津之行”的足迹,从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念兹在兹、对“文化”的传承不辍、对“发展”的争先作为中汲取奋进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循迹“天津之行”,读懂“人民至上”的真义,以“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初心,走好“为民”之路。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四世同堂的村民杜洪刚家,同一家人亲切拉家常时说,“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置顶,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干实事、多解难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办实办细办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循迹“天津之行”,读懂“文化传承”的根本,以“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的理念,走好“弘扬”之路。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在同店铺业主、员工和现场群众互动交流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传承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弘扬光大。
  循迹“天津之行”,读懂“创新发展”的关键,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实干,走好“科技”之路。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加强科创园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肩负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责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主动作为、勇于奋斗,突破“卡脖子”难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研学“3820”善从变化中找“答案”
  近日,《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3820”战略工程启示》。“3820”战略工程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编制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其思想理念历久弥新有着跨时代的深远意义。抚今追昔,30多年来,福州全体干部和群众循着“3820”战略工程笃定前行,引领着新飞跃、创造着新奇迹。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研学“3820”精神密码,主动从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找答案”,真正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力量,用奋勇争先之姿奔赴新征程。
  从“思维变化”领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视野格局,答案写在谋篇深远的步步为赢里。19904月,习近平同志履新福州,以调研开篇、以规划落笔,开展“万人问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工作,历时半年、十易其稿,《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终于定版。从开启以海岸带、海域为重点的全方位综合开发,到大力布局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等领域,从开创“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到发挥侨乡优势提出“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理念,有着跨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思维变化”领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视野格局,学习敢闯敢试的精神、品悟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正奔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主动冲破思想枷锁、跳脱现实束缚,奋力打开工作新局面,做到步步为“赢”开拓向前。
  从“生活变化”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子初心,答案写在实干担当的为民篇章里。细数三十多年的精彩变化,福州人民一定最有“发言权”。时间倒回三十多年前,市民郑和鑑一家三代人挤在一条小船上生活,冬天寒风四灌、夏季高温难耐,当时的他或许从未想过如今这般的好生活。时光无言,却见证了“3820”战略工程处处、时时为民的温度,从解决船民上岸问题,到棚户区改造工程,从“菜篮子”基地建设,到闽江流域水环境焕然一新,一张张对比鲜明的照片,印刻着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群众的幸福。广大党员干部当从“生活变化”感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子初心,深深明白“3820”战略工程带给福州百姓是实打实的好处,只有事事为民考量、处处为民担当,方能回应万千期待,真正把“初心答案”写在实干担当的为民篇章里。
  从“发展变化”激荡“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创新动力,答案写在激流勇进的奋斗拼搏里。“数”解“3820”战略工程,我们牵索着3年、8年、20年不同时间维度的奋斗印记,也从一串串高燃数据中提振着斗志和豪情。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273元增长到20XX年的58009元,到107条内河相继整治、1500余个公园星罗棋布,从1992年到2010年,共有20多个开发区、投资区培育壮大,到贸易伙伴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路走来,奇迹在这里闪耀、无数人的梦想在这里实现,我们感受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更明白“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深意。广大党员干部当盘点“发展变化”、激荡“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创新动力,永远坚持实干作风、奔涌奋斗豪情,真正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迈,不断书写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以“辩证思维”激活基层减负“叠加效应”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坚强作风保障,唯有把握好三对“辩证关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刹住不正之风,才能为基层减负工作的做好加法。
  把握“速”和“效”的关系,做到减“懒负”加“效果”。一些工作时效性较强,故而导致部分干部为追求速度省去中间环节,采取“拍照”“打卡”等形式留下“佐证材料”,确保短时间达到工作要求,然而如果认真踏实履职尽责,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故而导致做事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看似工作跟进快,但实际上没有达到工作目的,更会导致基层负担加重。破除形式主义,做好基层减负“加法题”,就需把握好“速度”和“效果”的辩证关系,减“懒负”加“效果”。首先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强化责任担当,以脚踏实地的干事态度履职尽责。更要从繁杂的工作中理清头绪、抓住关键、整合统筹,做到“合并同类项”,对相同性质的文件和会议整合捆绑,减去文件级级下发、任务时限层层加码,让基层干部能有充足时间将任务落实落细,平衡好“速”和“效”的关系。
  把握“量”和“质”的关系,做到减“冗负”加“质量”。诚然,量变能够引起质变,但量度过大,则会增加基层工作负担,产生负面影响。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考核过频等都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报表报文急且繁体现工作过程、以督查检查过多过滥体现对工作重视,表面上看是对工作的重视,其实只会增加繁琐的工作量。破除此类现象,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加法题”,还需从“量”和“质”的关系入手,平衡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减“冗负”而加“质量”。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从制度规定上精减发文数量,遏制文件多发滥发,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长,做到少发文、发短文,开短会,以制度之力推翻“文山会海”。着力完善考核办法,推动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把干部从过度留痕、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将重点放在提质上,平衡好“量”和“质”的关系,减去冗杂环节,提高工作质量。
  把握“华”和“实”的关系,做到减“真负”加“实绩”。“华”和“实”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将突出工作适当润色加持,能够增加群众基础、获得上级信任,但倘若一味追求漂亮的政绩,只把心思放到“外包装”上,只看“唱功”不看“做功”,就变成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扭曲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此类现象的发生,不仅会给基层干部平添负担,还会动摇群众基础。因此,做好基层减负“加法题”,还需把握“华”和“实”的辩证关系,减“真负”加“实绩”。要将材料“华丽”的最终目标变为成果“实在”的价值取向,发扬钉钉子精神,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恒心和毅力,切切实实推动工作一步一步向前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落实上下功夫、出实招、抓落实。更要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引导基层干部多到田间地头察民情、解民忧,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作为真正反映政绩的“标尺”和“天平”。
执“一号文件”之笔绘就乡村“新画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春伊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二十一个“一号文件”,也是做好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要厚植“爱农”“重农”“兴农”情怀,巧执“一号文件”之笔,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厚植“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爱农”情怀,铺展“农业强”的画纸,擘画“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丰收画卷。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耕好“粮食安全”责任田,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强对流转耕地、承包经营等行为的监管,对触碰耕地红线行为及时制止,确保耕地“物尽其用”。要创新机制“准线”,完善好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流转,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增添更大广度。要把握科技“主线”,加强农业生产理论知识学习,将理论学习与乡村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农业生产的科技支撑,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含金量”,守住“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
  厚植“念兹在兹、须臾不忘”的“重农”情怀,饱蘸“农村美”的颜料,擘画“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生态画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两山”理念的成功实践和重要例证。“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多形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善于打响绿色招牌、写好绿色文章、激活绿色经济,因地制宜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依托乡村文化禀赋,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让乡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颜值”与“气质”齐飞。
  厚植“以民为本、枝叶关情”的“兴农”情怀,涂实“农民富”的底色,擘画“村美民富、安居乐业”的富足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三农”工作中,广大基层干部要厚植“念兹在兹”情怀,把“百姓冷暖”作为“第一挂念”,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默默耕耘,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要坚持“问政于民”,听民声、解民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在群众建议声中发现、总结、凝练出“新做法”“好点子”。坚持“问需于民”,和农民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期盼,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对症下药,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坚持“问计于民”,充分汲取老百姓的智慧、集思广益,发动群众积极为“三农发展”建言献策,找准制定政策的切入点,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执“一号文件”之笔绘“强农”画卷
  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拓了途径,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广大基层干部,要用好“一号文件”这支笔,在全面振兴乡村的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
  用“情”满农村之笔,绘就农村美的丰盛画卷,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淳朴民风环境美,白墙彩画嵌诗行,拥有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美好的乡村,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好建美建强现代化美丽乡村,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去建设“人居环境生态化、发展环境生态化、自然环境生态化”的美丽乡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牌”“一户一风光”,让村庄美和天蓝、水清、河畅、净土、岸绿带来更多的金山银山,真正实现生态宜居幸福美丽乡村。
  用“心”系农业之笔,绘就农业强的丰登画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农业兴则基础牢,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的道理。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思路,长短结合,立足长远,实现短期有收入、能致富,长期有产业、能发展,推动农村产业提质增效,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强保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农业从业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力”倾农民之笔,绘就农民富的丰收画卷,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产业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要让中国丰收的成色越来越足,广大党员干部要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善经营的“三农”干部队伍,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培养一批“农业工匠”“农村工匠”“职业农民”,要想办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和水平,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不断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民成为有前景、有获得感、有吸引力的职业。
总书记的“天津足迹”:以三“顾”悟三“意”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来到天津进行考察调研,实地指导天津改革发展。回望总书记的“天津足迹”,我们当以小见大,从总书记“三顾天津”,领悟到总书记对国计民生、青年发展、人民幸福的“念兹在兹”。
  下田间“一顾”小麦长势,在“一枝一叶”中领悟总书记“增进民生福祉”的厚厚“深意”。“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20135月,习近平总书记初到天津便一头钻进了南蔡村镇的小麦田中,询情况、问预产、嘱管理,以粮食安全为“落脚点”,狠抓国计民生这一“国之大者”。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员干部发挥先锋作用的“桥头堡”,当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实干精神勇挑民生“重担子”、多啃民事“硬骨头”。要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措施做到点子上、关切放到心坎上,集中力量攻破“老大难”、铲除“顽固病”、击败“拦路虎”,只有厘清头绪、细针密缕,切实解决身边的民生“小”事,才能办好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事。
  访高校“二顾”莘莘学子,在“一问一答”中体悟总书记“中国梦要靠你们来实现”的浓浓“情意”。“希望你们脚踏实地,在新的起点作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2019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访天津,在南开大学详细询问了青年学子学习情况、成长环境、生活状态,并嘱咐他们要存志向、踏实地、担重任。总书记曾寄语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年轻一代党员干部,更应当将自身的奋斗目标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统一起来,在理论学习中汲取营养、在干事创业中担当作为、在基层事务中奉献力量。要勇接“烫手山芋”、敢做“热锅蚂蚁”,年轻干部大部分是“三门干部”,更应当破除“书生气”、拒绝“等靠要”,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求进,在社会工作的“大熔炉”中不断熔炼“硬本领”,补足精神之“钙”、强健肌体之“魄”、提升工作之“力”,最终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进家门“三顾”群众生活,在“一言一语”中感悟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绵绵“暖意”。“看到大家生产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温暖过冬有保障,感到很高兴。”对于在去年夏季洪涝灾害中的受灾群众,总书记一直“牵肠挂肚”,2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天津受灾村民杜洪刚家,同一家人拉家常、算收入、聊生活,实地考察基层群众的生活状态。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和“勤务兵”,要把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当成干部工作的“最前线”,只有“眼皮”贴近“地皮”,才能发现真情况、真问题,只有耐心听听群众的“牢骚话”,才能悟出人民幸福的“真心话”,只有带着一份真情、满怀一片深情,才能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洞悉群众的所盼所想,才能真正把“人民幸福”刻印在脑海里、心坎上、行动中,才能为人民群众铺上一条畅通无阻的“幸福路”。
全链条”让乡村人才“破壁出圈”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推动乡村振兴,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要抓好“引才、育才、留才、成才”全链条管理,推动乡村人才“破壁出圈”,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不拘一格“引才”,充盈乡村人才“蓄水池”。要着眼摸清底数,通过常态调研、组织推荐等形式,层层挖掘、动态掌握各行各业的乡村人才,建立各级乡村人才智库以及乡村人才储备力量。要改善农村人才年龄结构,大力实施“头雁孵化计划”,吸收在外优秀青年返乡,采取党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储备后备人才;同时继续发挥在村老党员余热,帮助年轻人才尽快适应农村生活、贡献更多力量。要改善农村人才素质结构,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引进农业技术推广员、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村电子商务师等各类复合型人才。要着眼高层次人才吸引,将目光和精力放在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增强乡村振兴人才“含金量”。
  全心全意“育才”,提高乡村人才“硬实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人才素质不高等问题,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整合多部门涉农培训项目,通过计划统一制定、项目统一实施、资金捆绑使用的模式,开展相关涉农培训,提高乡村人才专业视野和专业能力。要坚持精准高效,开设订单式、专业化培训课程,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实用技术为主,特殊技艺为辅,做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要坚持与时俱进,重点加大现代前沿科技技术与农业融合等方面的培训力度,让乡村人才始终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要坚持正面激励,构建更加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分类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资金、政策和技术支撑等措施,完善创新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乡村人才活力。
  因人施策“留才”,凝聚乡村人才“向心力”。要强化硬件建设,加强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人居环境,让农村成为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要强化政府支持,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增强乡村的人才吸引力。要强化创业指导,健全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高水平创业指导队伍,为乡村人才创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持。要强化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乡村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解决其后顾之忧。要强化政治吸纳,对于实绩突出的返乡任职优秀人才,在各级“两优一先”“两代表一委员”中予以优先推荐。
  凝聚合力“成才”,增强乡村人才“获得感”。要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理清组织、教育、科技、人社、农业农村等各相关单位职能关系,既“分得清”,又“合得来”,推动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在挖掘人才信息、引荐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形成合力,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要加强政策倾斜,设立乡村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用心用情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等“一揽子”“全流程”精品服务,让乡村人才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要注重精神激励,大力挖掘乡村人才的优秀事迹,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存在感、获得感、满足感,营造“重视人才、关注人才、争当人才”的浓厚氛围。
速写”最美“告白”最美
  24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最美公务员”恰似一道“光”,照亮新征程的“航向”,青年干部当向最美公务员致敬,循着“光”的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竞相奔涌”,向“最美”之“美”来一场“炙热告白”。
  “青春烈火”熊熊燃烧,映照“功不唐捐”的“赤胆忠心”,向“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信仰之美”来一场“炙热告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20XX7月底,K396次列车因暴雨滞留在北京门头沟区落坡岭火车站,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带领社区干部和辖区居民参与救援,900多名乘客安全转移,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读懂“最美公务员”故事,青年干部当从他们的坚定信仰中汲取“经典理论”的指引力量,解锁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指南”,在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姿态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坚定信仰在大事面前“不含糊”、小事面前“不马虎”,将个人梦想融入党的事业,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上书写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奋斗诗篇。
  “奋进步伐”铿锵有力,践行“我将无我”的“勇毅担当”,向“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实干之美”来一场“炙热告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余崇斌扎根武夷山法院景区法庭,立足基层服务群众,深入一线协助矛盾纠纷化解,以“减轻当事人诉累”为己任,不断优化诉讼服务体系,将司法为民落实到群众心坎上。“最美”之“美”体现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匠心之美”,青年干部当学习最美公务员的实干精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与魄力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时刻保持“目光向下”“身姿下沉”的姿态,走出“办公室”,走入“群众家门”,在访民情、问民盼、知民意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获得“埋藏于深山”“汇聚于人民”的“一手材料”,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确保“调”实数据、“研”准症结,为服务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如磐初心”不失其色,演绎“舍我其谁”的“矢志奉献”,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之美”来一场“炙热告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臧运东作为援疆干部,面对完全陌生的水产养殖,放弃休假天天守在水塘边,有时通宵达旦地干,患病也坚持边治疗边开展养殖试验,最终“东虾西移”试养获得成功,填补了南疆沙漠养虾的空白。青年干部要汲取“最美公务员”的奉献之力,丢掉“面子包袱”“偶像包袱”“领导包袱”,在“下农田”“入庭院”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牢记在心”的使命感,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为产业兴旺、群众增收、安居乐业的民生福祉无悔奉献,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读懂“天津之行”背后的“人民情怀”
  农历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复兴号”来到天津进行考察,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天津之行”中读懂“人民情怀”,厚植“鱼水情”,树好“权力观”,勇挑“千斤担”,择“人民”一事,终“为民”一生,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光辉业绩。
  厚植“鱼水情”,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之心,争当扎根人民的贴心人。习近平总书记到达天津后,首先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考察,实地察看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从去年洪灾后,到黑龙江的灾区看补种抢种的进度;到北方入冬之际,在北京、河北的灾区,看温暖过冬的保障有没有到位;再到而今春节前夕,惦念着灾区的乡亲们能不能过个好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常以群众的语言、视角、立场与群众促膝长谈,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谋思路、作决策,把情深意笃融入民生事业,把自己的脚步深深地扎在基层大地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群众之所需,真正走到群众中,与群众相向而行、偕同共进。
  树好“权力观”,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清白之心,争当廉洁为民的坚守者。考察的第二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并强调:“民心最重要。”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从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到迈进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人民群众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中坚力量,怀德自重方能谨严束己,正心明道才可行稳致远。面对复杂的形势、严峻的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功名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行动宗旨,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谨记“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的理想信念,克服一切私心杂念,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治起,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做到廉洁用权、为民用权,真正用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初心与使命。
  勇挑“千斤担”,以“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勤勉之心,争当为民服务的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办好。”为群众谋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衣食住行、上学就业、看病养老……只要是牵涉群众的利益桩桩“小事”都是干部的头等大事。干部怎么做,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工作搞得好不好,搞得扎实不扎实,群众心里一清二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新的起点上,还有许多担子要挑,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攻克。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为民造福的决心,发扬实干精神,树起“公仆样”、立牢“公仆志”,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认真顶真较真的态度,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把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实效托举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读懂“一号文件”初衷解锁“三农密码”
  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解锁乡村振兴“三农密码”,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闪光名片映照最美的笑容、投射最火红的生活,真正助力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读懂“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安全初衷”,解锁“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农业强”密码。“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为了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各地要主动承担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策,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悠悠大事,吃饭为大”的嘱托,用心解锁“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农业强”密码。只有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科技水平,解决好种子、农技等“卡脖子”问题,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读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初衷”,解锁“水绕陂田竹绕篱”的“农村美”密码。环境质量问题,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只有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才能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广大党员干部要尊重民风民俗、守护绿水青山、打造特色名片,通过科学的治理和规划,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注重公共服务的普及和优化,保持乡村的原生态特色,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建设规划,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让新时代的乡村既有外在的美丽,又有内在的活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真正绷紧生态环境保护这根“弦”,抓好科学治理,走实农村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绿色发展之路,用心解锁“水绕陂田竹绕篱”的“农村美”密码。
  读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初衷”,解锁“百业兴旺笑开颜”的“农民富”密码。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只有让广大农民实现富裕富足,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心回应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办实事、办好事,聚焦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让致富道路走踏实、走长远。要大力培育更多懂农业、懂市场、懂技术的乡土人才、种田能手,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要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民种植收益保障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用心解锁“百业兴旺笑开颜”的“农民富”密码,让农民在有活干、有钱赚中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
读懂“最美公务员”的“大我、无我、超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激励动员广大公务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近日,经推荐遴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评选确定了20名“最美公务员”。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最美公务员”的“大我、无我、超我”,追寻榜样的闪光足迹,为国履职,笃行不待,以担当和实干书写新时代篇章。
  读懂“革命理想大于天”的价值追求,行远自迩、笃行不怠,高举“大我”的“爱国旗帜”。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20名“最美公务员”们将信仰坚定、忠诚可靠融入血脉、融入行动,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都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为国为民挥洒青春汗水。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接受“精神洗礼”和“政治体检”,积极参加党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与路线,强化党员宗旨意识,切实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从大局角度看问题,要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努力增长专业知识水平,在自身岗位上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负责,才能勇挑重担,临危不乱,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懂“波澜壮阔映前程”的昂扬斗志,栉风沐雨、朝乾夕惕,凝聚“无我”的“奋进磁场”。“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奋斗是新时代新征程最美的姿态。无论是驰援火场、奋战扑火的吕晓毛,还是扎根求援一线、冲锋在前的赵鸿亮,抑或是深入震区救灾、不惧危险的李智宽……无不诠释了“最美”的深刻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发扬“无我”的斗志,明白实践出才干,历练出人才。始终保持忧患意识,警惕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不能陷入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舒适圈”,明白干事创业不是一蹴而就,必须要增强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在艰巨与激烈的矛盾斗争中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积极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和挑战,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逃避,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读懂“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力量,日月其迈,时盛岁新,激活“超我”的“创新源泉”。行百里者半九十。创新之路,注定道阻且长、充满激流险滩。在20名“最美公务员”中,“创新型干部”以抓改革、谋创新、促发展,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险隘,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要以“超我”的创新精神勇攀技术高峰,面对“硬骨头”和“险滩急滩”,沉下心学习思考、走出去变革求新,不断开辟解放思想的新境界和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坚持守正创新贵在求真务实,既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把握思想精髓、汲取活水源泉,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储备。也要善于在实际中寻求办事的“金点子”,拓宽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式,践行精准实干、抓铁有印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渴求精神,结出丰硕的“金果子”。
感悟“天津之行”背后的“深深牵挂”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21日上午,他首先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看望受灾群众。当天下午,他来到天津古文化街,察看节日市场供应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情况。广大党员干部要感悟“天津之行”背后的“深深牵挂”,在“时时放心不下、处处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中不断贴民心、解民忧、惠民生,以自身行动续写新时代的“为民篇章”。
  感悟“走进群众家中拉家常”背后的“为民初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贴近民心。在四世同堂的村民杜洪刚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同一家人拉家常、算收入、聊生活、问就业,感慨地说到,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为民初心”,时刻扪心自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断提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做到心中始终有群众、办事永远为群众。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常去田间地头、多到群众中间拉家常、问生活,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将群众的点滴小事抓在手上,以自己对群众的“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来换取群众对自己的“放得下心”。
  感悟“走进蔬菜大棚察长势”背后的“为民情怀”,以“处处放心不下”的使命感疏解民忧。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刚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就先走进大棚察看蔬菜长势,向菜农详细询问大棚修复和蔬菜补种、销售等情况。一年年耕耘,一块块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深知乡亲们的愁和盼,一直牵挂着那些遭了灾的地方。去年洪灾后,到黑龙江的灾区,看补种抢种的进度;北方入冬之际,在北京、河北的灾区,看温暖过冬的保障有没有到位;而今,春节前夕,他惦念着灾区的乡亲们能不能过个好年。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民者,万世之本也。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紧盯群众关切,以“小姿态”去关怀“小情绪”,以“这就办”去解决“民生事”,以“处处放心不下”的使命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用实际行动稳稳托举起人民群众的“满满幸福感”。
  感悟“走进古文化街问冷暖”背后的“为民担当”,以“事事放心不下”的落实感惠及民生。在天津古文化街,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果仁张、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特色店铺,了解产品种类、销售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情况,同店铺业主、员工和现场群众互动交流,亲切关心着老百姓能不能放心消费、快乐过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为人民谋幸福”没有终点,只有接连不断的新起点,必须把脚步迈下去、身子沉下去,在“面对面”“心贴心”中了解百姓还想什么、民生还需什么,认真列出任务清单,合理制定目标清单。要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出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以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的行动力,把纸上写的、心里想的变成一件一件与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好事,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
感悟“最美”力量走好赶考之路
  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24日晚,“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20名公务员获得“最美公务员”称号。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感悟“最美公务员”承诺、奋斗、扎根之美,勇挑重担,扛起大旗,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感悟承诺之美,走好为民服务的“初心”之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孟二梅在与外界几乎隔绝的整整两天,面对断水、断电、断网的极端情况,和几百名村民一起,解决了近千名因暴雨导致滞留的列车旅客的食宿问题,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承诺——“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能不让乘客饿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入党誓词,对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感悟奋斗之美,走好干事创业的“恒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秋口镇党委书记吴锦寿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引领全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使秋口镇从“生态美”蝶变为“生态富”,一步一个脚印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变成一个个在秋口镇可感可见的成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为民服务、干事创业,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担当、体现新作为。
  感悟扎根之美,走好人民首创的“同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台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德面对“村BA”火爆出圈的盛况,积极培育乡村文化、体育休闲、赛事旅游等,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同时与村民商议制定了《台盘村篮球场管理村规民约》,通过共建共治推动形成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好调查研究,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勤勤恳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大养分,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争当乡村振兴之路的“先行者”。
汲取最美“心”力量奏响新时代乐章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公布了“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确定评选为“最美公务员”。他们擦亮了新时代公务员忠诚、干净、担当、为民的本色。广大公务员要对标对表,自觉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汲取最美“心”力量,将自身锻造成为信念过硬、知为、善为、敢为的优秀公仆。
  怀揣一颗“信仰心”,奏响“一寸丹心向日明”的忠诚曲。“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最美公务员”的最美之处,首当其要的便是忠诚。身处巴勒斯坦艰苦战乱的工作环境的袁泉,心中的理想信念、对党的忠诚却更加坚定。对党忠诚是所有干部的“必需品”,是一个干部行事端正的“根基”,绝不是“装饰品”,没有讲条件、打折扣的余地。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作为公务员,我们更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念,在艰苦奋斗中“焙”出“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坚定信仰,用自身的理想信念攀过“万重山”,久久为功,不断向前迈进。也要让个人的“思想课”永远保持进行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在工作中活学活用,与时代同频共振,接通思想的源头活水,做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心怀一颗“实干心”,奏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曲。“二梅同志,我责令你务必保证转移至落坡岭乘客的安全。”“责令”二字对于孟二梅来说是责任,是担当,更是承诺。面对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极端条件下,她带领几百名村民,勇毅地完成保障近千名乘客安危的任务。正是实干苦干的担当精神让她临危不惧,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对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如何担当干事?要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我们作为基层公务员,就要有“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珍惜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光阴,沉下心立足岗位,将钉钉子精神进行到底,以“小钉子”彰显“大担当”。
  满怀一颗“人民心”,奏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曲。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援疆干部臧运东在干燥的沙漠腹地实现“东虾西移”,为百姓铺设出一条全新的“致富路”,让我们看清了什么是群众认可的“最美”。陈丽红致力于为妇女儿童打造更具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生活新空间温暖无数人,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炽热的为民初心......他们的共同点是始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百姓的“解语花”“贴心人”。我们要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群众中,扎在基层里,永远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而且不仅要“为民”,更要做到“惠民”,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品悟“公务员”三字决走好“最美”征程路
  24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举行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广大公务员要向“最美公务员”学习,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深学细悟“公务员”三字诀,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谱写“最美”诗篇,走好“最美”征程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公”字当先,养好清廉之心,筑牢信仰之魂,走好公正廉洁之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广大公务员要保持公正清廉形象,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绷紧规矩之弦。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向隅。要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严于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务”字为本,滋长实干之劲,激荡拼搏热情,走好务实担当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运用好“四下基层”“一线工作法”等制度,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广大公务员们要带着问题、深入一线,要实事求是、破解难题。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作为一名选调生,更要秉持干事创业的初心和热心,敢接“烫手山芋”,敢挑“万斤重担”,敢于“打好硬仗”。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员”字托底,恪守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走好初心为民之路。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广大公务员必须坚守为民,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好保家卫国“安全员”。要用脚步丈量责任,干部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有多少百姓真情,做好强国复兴“建设员”。要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人民“幸福指数“,做好“人民勤务员”。在工作中牢记“人民至上”,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站稳人民立场,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脚踏实地工作,在人民群众的好评中行稳致远。
品悟“最美”内涵书写“最美”答卷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公务员作为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国之所需、民之所盼。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宣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为广大公务员树立了“榜样镜”“齐标杆”,进一步号召广大干部要以一心为民的真情、真抓实干的热情、勇于担当的激情,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向“最美”看齐,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矢志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常怀为民初心,深扎服务群众之根。“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无论是作为公益诉讼“追光者”、百姓权益“代言人”的刘欣,还是跨越山海助农致富的臧运东,他们始终坚持与人民血脉相连,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孺子牛”精神,立足岗位,解民之所忧、纾民之所困。作为一名基层的公务员,我们要始终把为民初心融入血脉,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只有用心用情,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依靠,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才能既入群众家门,又入群众心门,让工作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
  常记复兴使命,挺拔实干奋斗之姿。“百舸争流,奋辑者先”。无论是紧抓“牛鼻子”,为百姓探索出一条特色振兴路的王媛媛,还是整合民族文化,助推“村BA”爆火出圈的张德,一个个“最美公务员”用实干践行着责任与担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的新时代,我们生逢盛世,更要保持“强国有我、笃行不怠”的青春姿态,从身边的要事新事紧急事、日常的小事实事揪心事做起,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干出不负时代重托、不负群众期望的成绩。
  常挑责任重担,涵养挺膺担当之志。“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无论是暴雨中扛起近千名游客安全重担的孟二梅,还是义无反顾顶着危险带头抗震救灾的李智宽,他们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危急时刻豁得出来,秉持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大公品格,练就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担当铁肩。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们要崇尚先进、见贤思齐,培育”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作为,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争当“主攻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奋进新征程、诠释新青春、创造新业绩!
透过“一号文件”看和美乡村“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3日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全面振兴。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已经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我们要紧跟引领不掉队,绘好“面貌焕新”图,守住底线不动摇,绘好“仓廪殷实”图,强抓重点不放松,绘好“乡村和美”图,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苦干实干,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紧跟引领不掉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展一幅“面貌焕新”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的锲而不舍与成功实践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范例,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伟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一要学深悟透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从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实施现状着手,理清先进经验的产生脉络,总结贯穿全过程的举措办法,深挖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要结合实际创造性转化与运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农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统筹山水湖田林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在不跑偏、不走样、不落空,结合地方区位与资源特征中循序渐进推进工作。
  守住底线不动摇,端牢“手中有粮”饭碗,以“不被牵着鼻子走”的硬气展一幅“仓廪殷实”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深远谋虑和战略擘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只有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算好经济账和眼前账的同时更要算好政治账和长远账,把责任扛在肩上且落到实处,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具体举措中为仓库充实、国家富庶、人民安定提供有力支撑。
  强抓重点不放松,锚定“宜居宜业”目标,以“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决心展一幅“乡村和美”图。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提振乡风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亿万农民的共同期盼。然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不是简单片面的,该目标的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与要求,系统梳理其关键步骤与重点任务,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坚持尊重规律、稳扎稳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注重保护、体现特色,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以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我给“最美公务员”描“画像”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24日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最美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目的是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广大公务员要向“最美公务员”学习,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中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画像一:对党忠诚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忠诚是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绝对忠诚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百年风雨洗礼,百年真金浴火,一代代革命先辈始终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共产主义信仰深深烙印于心,让红色接力棒稳稳传递。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一颗红心永向党”的忠诚作为最坚定的信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提神”,为精神“补钙”,为行动“充电”,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理论上的清醒人,始终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用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唯有这样,才能在新征程上“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画像二:清正廉洁
  做“最美公务员”,就必须淡泊名利、秉公用权、清正廉洁,展现廉洁为民的良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成长和发展道路上的“定盘星”,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清清爽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官,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画像三:敢于担当
  “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无位更要有为、无为终将无位”。“最美公务员”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的人,他们愿为人民群众利益“上刀山”“下火海”。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狭路相逢敢亮剑、负重前行再争先的精神,起而行之、勇挑重担,以人民满意为尺,敢于爬“雪山”过“草地”,勇于攻克“娄山关”跨越“腊子口”,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在火热的基层反复淬炼,到困难集中的地方经受磨砺,到社会实践中敏锐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正确剖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风口浪尖上成长,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画像四:一心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公务员来自人民,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理应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扮演好人民的“勤务员”。广大党员干部要让群众满意,在落实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既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和“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行动力,也要有“解剖麻雀”的方法和“庖丁解牛”的效果,以心换心、以心聚心,将“民心”二字植根大脑、刻入骨髓,秉承“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保持“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劲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地去解决问题,时时刻刻、事事处处让群众满意,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让人民群众的一双双笑脸、一句句褒奖成为自己最大的“奖章”,彰显勤务人员“本色”。
循迹“天津之行”走好“奋进之路”
  立春时节年味浓,津门大地万象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考察,先后深入农村、历史文化街区、革命纪念馆考察调研,给基层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祝福并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党员干部要循迹习近平总书记“天津之行”,细悟“民重千钧”“文化传承”“实干笃行”,走好奋进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循迹“乡村之行”细悟“民重千钧”,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走好念兹在兹的“为民之路”。“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此次天津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来到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并亲切地与村民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送祝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行程万里、初心如一,连续12年在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的赶考之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为民初心,厚植为民之情,把为民造福作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声、体民意,聚焦群众所想所盼,常思群众疾苦、常谋富民之策,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办好为民实事,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循迹“古街之行”细悟“文化传承”,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独具匠心,走好培根铸魂的“文化之路”。“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天津古文化街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历久弥新传承文化。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深沉的文化自信、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用新形式、新表达、新体验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要用好用活历史街区、文博场馆等各类文化资源,激活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引擎,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循迹“红色之行”细悟“实干笃行”,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决心,走好勇毅担当的“奋进之路”。“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平津战役纪念馆不仅展现了我们党领导革命斗争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还告诫我们成功来之不易,唯有实干苦干,才能一步步将梦想变为现实。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当循迹“红色之行”细悟“实干笃行”,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红色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同时要永葆“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奋进姿态,拿出龙腾虎跃的拼劲干劲,积极发扬“钉钉子”精神,事不避难、挺膺担当,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绚丽的时代华章。
以“最美公务员”为标刻画青春最美模样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24日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激励动员广大公务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广大选调生作为公务员的一分子,应以他们为“航标”,以群众获得感为“坐标”,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彰显青春力量,展现青春才华,践行青春使命,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刻画“青春”最美模样。
  以“最美”为“航标”,在淬炼思想“纯度”中增强拒腐防变“抵抗力”,刻画“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模样。船舶之所以能够安全航行到达彼岸,正是因为有灯塔为其指示方向。深究近些年屡屡出现年轻干部“才起步便摔倒”的原因,其根本就是没有守好廉洁底线,导致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美公务员”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是在防汛救灾、抗震救援的最前线,还是在本职岗位默默坚守、守护边境的后方,都能看到他们对党忠诚、挺身而出的身影。作为一名选调生,要时刻修炼对党绝对忠诚的品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历史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保持头脑清醒,自觉锤炼党性,加强党性锻炼,坚决做到不取一点一滴不义之财、不沾一丝一毫不良习性,增强拒腐防变的“抵抗力”,淬炼思想“纯度”,牢牢守住共产党人的作风本色,做信仰坚定、忠诚可靠的干部。
  以群众获得感为“坐标”,在追求落实“力度”中提高脚踏实地“执行力”,刻画“舍我其谁挑重担”的担当模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只有把握历史机遇,肩负使命担当,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青春价值。相反,若只是纸上谈兵,就会重蹈清谈误国的覆辙。“最美公务员”来自各行各业,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扛重担、打硬仗,千方百计攻克难关。广大选调生要自觉摆正“坐标”,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对组织安排的任务不打折扣地去办并且办好。主动参与到困难较多、矛盾尖锐的一线“排头”,多接“烫手山芋”,多啃“最硬骨头”,做好“分内事”、多做“分外事”,不避加班加点的事。聚焦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领域突出问题,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敢于善于解决影响工作的矛盾和问题,以奋发有为的姿态践行初心使命。
  以人民至上为奋斗目标,在增添办事“温度”中提升为民服务“亲和力”,刻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模样。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积极落实各项便民利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余崇斌;被群众称为人民的检察官的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刘欣;大力推进以工代赈方式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切实增加群众收入的青海省西宁市林业和草原局林业草原管理科科长沈奎等,他们都在一线挥洒着青春岁月,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用个人辛苦换来群众幸福,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理念。只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才能换来群众的满意。切莫有“官老爷”气派,摒弃打官腔、摆官架子做法,否则就会疏远干群关系,让群众寒心。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推心置腹地听取群众的烦心事,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揪心事,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温度计”,精准解决他们在收入、就业、教育、医保、养老等方面的困难。
以自我革命精神履职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新成效,深刻阐述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始终保持一以贯之的坚定、夕惕若厉的清醒,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作风。
  破除思想理念藩篱,实现自我革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神聚魂,从党的创新理论、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心无旁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自我革命永无止境,党的百年伟大征程锻造了我们自我革命的卓越理论品格,磨砺了我们党自我净化的超凡能力,形成了我们党自我完善的优良作风,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不懈纠治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观念,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的使命和责任。同时,要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导向,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弘扬作风建设优势,实现自我净化。加强作风建设是事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事业科学发展,需要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队伍作保证,一支纪律涣散、不思进取、缺乏集体荣誉感的队伍,是不可能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好的作风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作风建设中的问题不解决好,对内影响发展,对外损害形象,势必影响公信力和执行力,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严格执法、按照程序执法、保证质量、公正文明执法,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自我净化,就是要过滤杂质、清除毒素、割除毒瘤。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通过自我净化,要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杂质和心灵上的污垢,坚定理想信念,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保持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
  提研究型工作能力,实现自我提高。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有创新之思,才能换来鲲鹏之变;有创新之策,才能求得非常之效。墨守成规,思维僵化,势必裹步不前。实际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我们要坚持把研究型工作思维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始终坚持研究在前,以研促干,切实提高工作严肃性、科学性、指导性。加强相关政策学习,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将问题、建议、整改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推动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找准问题症结,深度开发工作成果,下更大力气做好成果转化运用,从源头上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这种精神,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进、去提升。只有这样,咱们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要时刻保持一颗火热的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对得起这份责任。
致选调生:在“浙”里书写“最美答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在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推荐基础上,提出20名“最美公务员”人选,并在央视新闻联播上正式发布。浙江选调生应当走进“最美”,读懂“最美”,在坚守初心、秉持民心、奋楫笃行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最美答卷”。
  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在坚守初心中书写忠党爱国的“最美答卷”。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无论是在急难险重中挺膺担当,立下“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誓言的孟二梅,还是在狂风暴雨中勇挑重担,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勇救被困群众的赵鸿亮……20名“最美公务员”虽来自五湖四海,身处不同岗位,但是这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最美”事迹却共同反映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爱国的热血滚烫。新时代的选调生“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唯有对标“最美”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树牢理想信念,才能带着时代重任劈山填海!
  感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在为民服务中书写人民至上的“最美答卷”。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别把自己当干部,你就是群众,你就是他们的一员,融入他们,站在他们的思维考虑事情,站在他们的心态想事情。”“最美公务员”李智宽用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最诚挚的为民真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浙”里选调生应当大力发扬“最美公务员”“孺子牛”般的公仆精神,鼓起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心怀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执着,坚定深入实践、为民造福的信念,在严谨务实中坚守为民初心,在勇担重任中砥砺为民情怀、在艰苦奋斗中淬炼为民担当,用人民满意的笑脸书写“最美”答卷。
  发扬“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事拼劲,在踔厉奋发中书写实干担当的“最美答卷”。20名“最美公务员”的“最美”不是空口无凭“说”出来、更不是袖手旁观“看”出来的,而是奋楫笃行中“拼”出来、迎难而上“闯”出来的。“浙”里选调生要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决心,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始终铭记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只有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以千千万万个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的宏图添砖加瓦,才能做出无愧人民、无愧自己的奋斗实绩。
  韶光似锦,薪火不息,每一个“最美公务员”的故事都感人肺腑、刻骨铭心,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如今,我们选调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不断发扬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的精神品质,才能在“浙”新时代、新征程里交出不负祖国、不负人民的高分答卷。
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
  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习近平关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抓好落实,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重实干、做实功、求实效,更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主题教育收官不收“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多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实实在在为党和人民干事,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坚持“实干破难”,下足“爬坡过坎”的实功,求得“闯关夺隘”的实效。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要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向难而行,以实干破解一切艰难险阻。要强化“舍我其谁”的实干担当,鼓足敢于破冰、锐意进取、踏浪前行的勇气,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杜绝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勇当攻坚克难的急先锋,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做到矛盾面前不躲闪、挑战面前不畏惧、问题面前不退缩。攻坚克难并非一味苦干蛮干,要牢牢抓住问题导向的“牛鼻子”,扑下身子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调研,剥丝抽茧找“突破口”,集思广益出“金点子”,因地制宜定“新办法”,形成拿起来就能干的思路、落下去就有声的举措,干就干实、干就干好、干就快干、干就干成,在治痛点、疏堵点、解难点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实干为民”,下足“为民造福”的实功,求得“群众满意”的实效。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深入总结运用主题教育中形成的为民造福经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牢把稳政绩观的“方向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争做造福群众的行动派和实干家。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要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坐坐“小板凳”、走走“泥巴路”、拉拉“家常话”,“面对面”听民声、“心贴心”察民情、“实打实”解民忧,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满意是靠实干赢得的,要甩开膀子真干,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拿出“马上就办”的速度,保证“一次办好”的质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用实干实绩交出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
  坚持“实干致远”,下足“稳扎稳打”的实功,求得“步步为赢”的实效。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主题教育总结收官并不意味着收场,要清醒认识到真抓实干不仅要有决战“百米赛”的冲劲,还要有跑赢“马拉松”的韧劲,一环紧扣一环向前推,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赶,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再雄伟的工程,没有一砖一瓦的垒砌,也终是空中楼阁,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盲目大干快上的政绩冲动,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利,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搞脱离实际的攀比,杜绝统计造假、虚报浮夸、数字政绩,多做固根本、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克服“三分钟热度”,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铁杵成针的执着,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全力以赴不“甩手”,事不干成不“撒手”,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最美的歌儿奏响给最美的人听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24日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20名同志来自五湖四海,从事不同的工作,但都有相同的点: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担当务实。今天,就让我们把最美的歌儿奏响给最美的他们听,一起传唱他们最美的心。
  奏响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最美的忠诚之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一百年前,列强环伺、民不聊生,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持续两年多,牺牲的英烈平均每天近60人;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抵达陕北时只剩6000多人……这是一组震撼人心的数字,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从风雨如晦的年代走出,最为关键的是广大党员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政治担当。赓续对党忠诚的基因血脉,全体党员干部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要在任何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在任何艰险面前永不退缩、在任何重任面前永不懈怠。
  奏响一首《歌唱祖国》,学习最美的感恩之心。“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风雨洗礼中走来,我们的脚步坚实而又有力: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的脚步稳重而又神采: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活力勃发奔涌,奥运会、亚运会精彩纷呈,“村超”“村晚”活力四射......“‘延乔路’的尽头,已经通往‘繁华大道’”,我们无法忘记滚烫的热血染红了党旗国旗,才换来如今的美丽风景。我们要做的,便是感恩现在的美好,把对党的感恩之情转化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奏响一首《团结就是力量》,学习最美的为民之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总结历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辛勤耕耘出美好生活;面向未来,全党全国亿万同胞必争当创新者、开拓者、奋进者,勇往直前新时代。新时代的力量生于团结,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党员干部比作鱼,把人民群众比作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不能离开水。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团结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时刻想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不停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始终团结奋斗,才能在新征程上铸就新时代的新辉煌。
  山峰耸立,挺立的是脊梁;政党勃兴,昂扬的是最美的心。最美公务员,他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这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赶考之路上,美丽动听的心之歌曲,将永远传唱!
组工人当好新征程党的建设排头兵
  日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部署了新一年党的组织工作各项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奋斗目标。广大组工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更大力度强心铸魂、选优用能、聚贤育才、夯基固垒,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能党建活力、汇聚组工力量。
  以更大力度强心铸魂,接力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不懈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以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培训计划为牵引,以深化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机制为抓手,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政治基础。持续深化党的XX大精神培训轮训,办好主体培训班次,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忠诚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来。
  以更大力度选优用能,接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加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着力锻造堪任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英。树牢重担当、重基层、重实绩、重公认的用人导向,优先使用在重大斗争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持续抓好年轻干部培养,用好用活公务员职级晋升政策、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级晋升制度,认真落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有关规定,坚决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切实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发有为。
  以更大力度聚贤育才,接力抓好人才工作。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依托扎实有序推进人才创新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坚持把人才集聚到园区里、集合在项目上、集会于产业链供应链终端,充分发挥产业园区聚才引智吸附效应,通过项目引才、产业招才、精准用才,力求实现人才振兴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依托“校地企”三方合作机制抓紧时机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学历人才,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强化服务保障措施用心留才,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为牵引大力推行“菜单式”人才服务模式,系统化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各项需求,为各类人才安居乐业提供良好生活条件。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乡土人才能力提升。
  以更大力度夯基固垒,接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水平,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最基层。常态化整顿治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开展“比武争星”“赛场选马”,深入开展“五面红旗”创树行动,切实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以争创坚强堡垒“模范”支部为载体,全面提高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党的建设工作质量,通过“亮晒比”提升党建品牌创建水平,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强化纪律教育与党性锻炼为抓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激励党员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当好新征程上的排头兵。
踮起脚尖”触摸“最美”之光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24日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最美”是奋进有为的姿态,也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最高赞美。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最美公务员”学习,向最美公务员致敬,“踮起脚尖”触摸最美之“光”。
  立起“为民”足尖,触摸“初心不改、使命如磐”的“信仰之光”。20名“最美公务员”一心为公、迎难而上,是新时代理想信念坚定的“时代标杆”“前行明灯”。孟二梅面对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带领社区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成功转移安置滞留在附近火车站乘客,诠释天灾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李智宽面对芦山县6.1级地震,连夜顶着余震、飞石等危险辗转回乡,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一次次考验和挑战,彰显出“最美公务员”迎难而上、敢做善成的鲜亮底色,铸就成人民公仆新风貌。党员干部要立起“为民”足尖,触摸“初心不改、使命如磐”的“信仰之光”,筑牢信仰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忠于党的事业作为最宝贵的品质,把报效祖国作为最崇高的追求,用青春的力量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汇聚“实干”动能,触摸“挥洒汗水、砥砺前行”的“奋斗之光”。20名“最美公务员”,美在以改革促干劲,美在用创新激活力,美在奋勇争先、务实担当。面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佛山市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艳生组建百名金融顾问团,以企业首(转)贷服务中心等为平台,多渠道多维度解决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当好护航企业发展的“创新型干部”。黄浦江苏州河发展协调处陈丽红,面对“一江一河”的“工业锈带”,从推动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和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相继贯通开放,到推进滨水空间立法,再到打造亲水理想生活,逐步将污染流域蜕变为水清、岸美、宜游的“生活秀带”。广大党员干部身处服务民生“前沿一线”,要汇聚“实干”动能,触摸“挥洒汗水、砥砺前行”的“奋斗之光”,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在群众中滋养初心、在担当中践行使命,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尽心尽情尽力为民办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昂扬“拼搏”姿态,触摸“默默无闻、铿锵坚守”的“为民之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名“最美公务员”,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干事成绩突出、受到群众赞誉,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公务员的良好精神风貌。被群众誉为“龙虾乡长”的援疆干部臧运东,与当地群众共同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成功试养澳洲淡水龙虾,从齐鲁大地到天山南麓镌刻下了他许党报国的坚实印记。天水市公益诉讼“追光者”刘欣,从群众身边各类社会治理问题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参与了数百起公益诉讼案件,擦亮人民公仆本色。党员干部当昂扬“拼搏”姿态,触摸“默默无闻、铿锵坚守”的“为民之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昂扬姿态,在“逐光向前”中步履坚定,在“急难愁盼”中锤炼本领,在“聚力攻坚”中岿然不倒,竭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秉持“三心”细悟天津之行的“时时放心不下”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实地了解灾害恢复重建、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并看望受灾群众。临近年关,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情系群众安危冷暖。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三心”读懂总书记“天津之行”中“时时放心不下”的为民情怀,孜孜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新时代新征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在“时时放心不下”中读懂为民初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天津市西青区的第六埠村,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情况,给受灾群众送去新春的祝福与关怀。第六埠村受洪涝灾害影响,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下,让大家的生活走出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人民情怀,践行为民之心,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把“人民”二字镌刻在心,把“为民”二字落实于行,让人民群众过个温暖的冬天,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情往一处系,架起“连心桥”。
  在“时时放心不下”中读懂为民恒心,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站稳人民立场。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这次天津之行,习近平总书记既到田间地头了解了民生实情,还深入到群众家中看了衣食住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和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记心中,时时处处以群众为先,心心念念为群众着想,将人民至上理念扎扎实实落实到“衣食住行”等各项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时时放心不下”中读懂为民决心,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奉献厚植人民情怀。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推进城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循迹“天津之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新时代推进城市发展与治理提供根本遵循。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到群众家中走走看看,多些嘘寒问暖,少些形式主义,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要入基层、走企业、观禾苗、数麻雀,以“行者无疆”之姿,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聚焦群众最操心、最烦心、最揪心的难点问题,摸清民生民情,找准民生痛点。及时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密切干群关系,让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让人民群众有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读懂“最美”心力量争做“最美公务员”
  岁序更新,立春伊始。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广大青年选调生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亟需坚定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要读懂“最美公务员”的“最美心”,从“最美”中汲取精神力量,革故鼎新、踔厉奋发,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公务员”,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读懂“念兹在兹、久久为功”的“最美为民心”,以情感上的自觉认同,争做“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最美公务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是“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还是历经25小时生死救援、带领救援队员将4000余名受困群众从灾区安全转移的应急管理干部赵鸿亮,他们都在各位岗位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广大青年选调生们要读懂悟通“最美公务员”的为民情,争做群众满意的“人民公仆”,以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政治底色”描绘“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生画卷,以实实在在的“民生成绩单”赢得人民的“绩效认同”。青年选调生们更要放下“名校优生”的架子、扑下“听取民声、民情、民意”的身子,迈开“丈量田间地头,走访入户”的步子,真正做到驻村生活有亲情、服务群众有感情、干事创业有热情,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诠释为人民谋幸福之初心,笃定开创未来之志向。
  读懂“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最美进取心”,以行动上的主动突围,争做“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最美公务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充分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进取精神,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以乡村振兴为己任、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铿锵玫瑰”王媛媛;勇于创新,善作善成,在园林规划建设岗位抗重活、打硬仗、敢担当的陈刚;在抗震救灾、乡村振兴等一线有口皆碑的“实干书记”李智宽……“最美公务员”们敢担当、善作为,展现了新时代公务员的良好风貌。年轻选调生们要汲取进取之心,在基层一线的淬炼中,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明辨是非、基层治理等工作能力,做到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在“绝知此事要躬行”中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学促干。做一名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新时代“闯将”,把更多优秀“毕业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读懂“以身许党、矢志报国”的“最美赤子心”,以思想上的率先垂范,争做“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最美公务员”。“树之茂盛靠根深,人之忠诚靠铸魂。”获评“最美公务员”的20名同志来自不同战线,他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们听党指挥、牢记使命、尽职尽责,在时代浪潮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年轻选调生们要学习“最美公务员”的“拳拳赤子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为国为民”答好“寸心自许尚如丹”的忠诚“答卷”,以“一生长为国家忧”的报国情奔赴新征程,赶赴强国约。要讲党性,讲原则,时常重温党章,将党章中的各项规定贯彻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上,做到心有党章“把舵”,坚定前行“不迷航”。要强化思想淬炼,加强理论学习,深耕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切实把对党忠诚落实到工作一线的方方面面,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在广阔的基层沃土提升实践和修为,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读懂“最美”选择续写“最美”篇章
  24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了“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最美公务员”在《闪亮的名字——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中诉说了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广大公务员要以“最美”为标杆,读懂最美公务员“担当”“为民”“坚守”的三重选择,在前行路上“心有榜样”,踔厉奋发,敢闯敢拼,续写更多“最美”篇章。
  读懂“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担当”选择,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续写“勇毅前行”的最美篇章。在洪水来临之际,赵鸿亮用义无反顾的行动为这场“生死救援”大考交上了“高分答卷”。在黑夜中,他途经了数不清的过水路段,也遭遇了许多倒塌树木封路的情况,走完这条75公里的救援路,足足花了他12个小时。虽然前路艰险,但3000多个等待救援的群众一直支撑着他奋勇向前。“共产党员的字典中没有害怕两字。”是他给出的铿锵回答。广大公务员要敢于当迎难而上的“逆行者”,将“忠诚”二字写在危险紧急的重要关头中、写在挺身而出的实际行动上,遇到“烫手山芋”要敢于说“让我来”,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安危和冷暖放在第一位。要对标先进典型“找短板”,吸收榜样经验“补弱项”,提升攻坚克难本领,在关键时刻不仅要“站得出”还要“站得住”,争当群众靠得住的好干部。
  读懂“心无百姓莫为官”的“为民”选择,心系群众,情系百姓,续写“人民至上”的最美篇章。无论是孟二梅自身也处险情,向萍水相逢的旅客伸出救援之手,那句“我们有一口吃的,坚决不能让他们饿着”;还是李智宽深挖乡村致富密码,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那句“你就是群众的一员,站在他们的思维考虑事情”;抑或是吴锦寿挨家挨户摸底5个村子,协商解决村民经营问题,那句“解决老百姓问题一定要及时”,都彰显了浓浓的“为民情怀”。广大公务员要把老百姓的需求摆在首位,要深入基层的“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在“街头巷尾”实现群众的“真所求”,和群众坐同一条板凳。民生无小事,要坚持人民至上,牢记所有选择都是为了人民,实事求是地开展群众工作,不说假大空的“漂亮话”,要做好“惠民事”,收获群众实打实的“笑脸”。
  读懂“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守”选择,行而不辍,久久为功,续写“砥砺奋进”的最美篇章。援疆干部臧运东在荒漠中探索龙虾养殖,整整三年时间,他凭借丰富的渔业经验,成功将“闲置池塘”变成了“致富虾塘”,带领百姓实现了增收。正如臧运东说:“我只是干了千千万万个援疆干部该做的事情,大家都希望干出他们最精彩的一个点。”最美公务员们在岗位上展现出了“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守,广大公务员要汲取这份“水滴石穿”的力量,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有些工作并非当下就能“落地见效”,也并非靠一人之力就能完成,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耐心,做到在其职尽其责,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关键小事”,为“伟大蓝图”的实现拼上“精彩小角”。
涵养“四气”争当“永不褪色”的组工干部
  25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会议强调,组织部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当好“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弘扬严实作风,提高工作质效。
  广大组工干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涵养“正气”“锐气”“才气”“大气”,保证“政治本色”“奋斗成色”“学习特色”“无我本色”永远不褪色、不变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涵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擦亮组工干部的“政治本色”。政治属性是组织工作最本质的特征,是组织部门的“本”,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每一名组工干部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淬炼,筑牢思想根基,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担当,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政治信仰。要坚持举旗看齐,旗帜鲜明地将“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体现在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突出政治标准,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突出政治功能,在招才育人上要突出政治引领,让“讲政治”成为融入组工干部血脉灵魂的牢固本色。
  涵养“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锐气,擦亮组工干部的“奋斗成色”。历史表明,能不能坚守务实奋斗的作风,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组工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众多干部、群众的殷殷期盼,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好敢于真抓实干的准备,涵养披荆斩棘的勇气和善作善成的本领。组工干部在工作上应当保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奋斗劲头,在干好重点难点工作,解决重大矛盾的过程中冲锋在前、率先垂范,加强自身能力历练、增强业务本领,切实以高水平的工作标准,履行好管干部、管人才、管组织、管党员的职责,力求做到“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领跑境界,用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贡献力量,争做组织工作的实干家。
  涵养“读书万卷肯钻研”的才气,擦亮组工干部的“学习特色”。“组织工作无小事”,不管是基层党建,还是干部、人才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原则性都极强,容不得“临时抱佛脚”,更不能“囫囵吞枣”。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充分发扬“安专迷”精神,把组织工作的原则、方针、政策和工作的程序学深吃透,做到思考问题系统全面、研究工作深入彻底,真正成为组工业务的“内行人”,并将所学所思运用自如,有质有效推动工作。面对新形势下组织部门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时时学习、事事学习、终身学习,让自己的知识库随时“更新”,才能更好地服务工作大局、造福人民群众。
  涵养“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大气,擦亮组工干部的“无我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组工干部不谋私利、甘于奉献才能为党和国家谋根本,谋大利。要不断提升个人的理想追求,始终不渝秉承人民至上理念,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面对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要发扬“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在任何利益和得失面前忘记自我,做到甘当人梯、甘做路石,把为党员、干部、人才竭心尽力服务作为工作的准则,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持续发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把服务的成效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烙印在群众的口碑中。
紧跟“中国步伐”奔赴下一场山海
  25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最高原则,牢记根本使命,聚焦重大任务,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广大组工干部要从讲话中做好三个“接力”,以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迈出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奔赴“下一场山海”。
  接力匡正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迈好“民之所向、素履以往”的奋进步伐,让“人民至上”根植于心。心中有民,脚下有路。组织是党员干部最坚实的靠山,组织工作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做到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组工部门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积极组织党员投身乡村振兴、防洪救灾等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绘就了一幅幅暖心的为民画卷。广大组工干部要把“民之所向、素履以往”的要求悟于心,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继续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得到的幸福来回应人民期待,真正以“无我状态”守住人民的心。
  接力增强狠抓落实的执行力,迈好“谦虚谨慎、砥身砺行”的笃定步伐,让“使命担当”扛牢在肩。“打铁必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很强,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组织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组工干部既要守本分,也要有本事。广大组工干部要把“谦虚谨慎、砥身砺行”的要求践于行,时刻不忘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在每一次培训学习、每一期组工讲堂、每一次实践磨炼,争当组工业务的“活字典”“政策通”“多面手”,真正兑现“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的誓言,以“精神伟力”攻克千难万险,在披荆斩棘中一往无前。
  接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迈好“奋楫争先、迎难而上”的前行步伐,让“崇尚实干”蔚然成风。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产业与人才的深度互融、科研与发展的紧密衔接……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组工干部的“身影”。每一盏长明灯,每一次有紧急工作时的爽约,每一个盼望“夜归人”的家庭,无不诠释着组工干部的付出与追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次的付出都积蓄成长的力量,每一次的收获都领略更美的风景,这是属于组工干部的“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广大组工干部要把“奋楫争先、迎难而上”的要求落于实,无论前方是惊涛骇浪、还是阳光和煦,都能有“不骄不躁”的状态、都能有“蹄疾步稳”的坚定,真正保持住精耕细耘的耐心,以“担当实干”续写新时代的非凡答卷。
品悟“最美公务员”背后的“最美秘钥”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24日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他们踏实苦干、拼搏奉献,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业绩,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公仆本色。广大公务员应见贤思齐、对标先进,细细品悟“最美公务员”背后的“最美秘钥”,凝聚起“学最美、当最美”的磅礴力量,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最美”答卷。
  “最美”的背后是“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仰之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是有了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才能一次次拼搏奋起、一次次创新突破。无论是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安亮同志,六年来呕心沥血换来在大莲花的“激情绽放”,还是对接专家团队、筛选水产品种,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的“龙虾乡长”臧运东,在这些“最美公务员”的身影中,无不体现着“忘我”的坚定信念。广大公务员要以榜样为“明镜”,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做到常修常炼,信一辈子、守一辈子,把党的初心和使命铸牢在内心深处、扎根在思想深处,用无私奉献书写“最美”篇章。
  “最美”的背后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之美。“最美公务员”是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的好同志,是愿意为人民群众利益“上刀山”“下火海”的好干部,他们有的申请到边境执勤第一线,有的坚守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有的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不论身处何方,他们始终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撑起了人民群众的一片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灯塔”,在“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中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胆识和气魄,要历千锤、经百炼、下苦功,不惧风雨、冲锋在前、披荆斩棘,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以真心为群众,争当公务员队伍中的“最美逆行者”。
  “最美”的背后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实干之美。“最美公务员”不是喊出来的,而是用清清楚楚、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工作实绩体现出来的。“最美公务员”余崇斌扎根武夷山法院景区法庭,十几年如一日在基层服务群众,以“减轻当事人诉累”为己任,连续三年审结各类案件1054件,位居全院第一;将责任和担当书写在青山绿水间的“护绿使者”沈奎,31年来大力推进以工代赈方式开展国土绿化工作,逐绿而行、生生不息,只为擦亮生态西宁亮丽底色。广大公务员要以榜样为“标尺”,通过学习“最美公务员”的先进事迹,不断对照模范找差距,要谨记公仆身份,提升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尽己所能把群众事办好、办出成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至上”的“最美”理念。
让组织工作往“好”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做好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强基固本工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全面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日前,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绘制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施工图”,以年度“任务书”的形式,让组织工作往“好”走。
  扎实做好选贤任能工作,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队伍锻造得好。“中国式现代化”是此次会议的一个高频词,从“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组织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到“把全党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人。把好选人用人“关口”,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坚持把使用作为最好的培养,注重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考察和选拔干部,把最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岗位,做到“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全面营造“组织对干部负责、干部对工作负责”的良好局面。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锻造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扎实做好育才聚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吸引得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等,都凸显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扎实做好育才聚才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当前,人才资源不少,但是真正引进来、长期留下来的不多;人才政策也不少,但是在人才引育留用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的却不多。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认真对待现有人才资源,最大限度挖掘人才潜力,激发干事活力,完善软硬件设施,为其搭建大展身手的舞台,让他们更好地安心安业。推进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制定人才政策前,开展充分调研,切实提升政策的合理性、实效性,推进落实时,不走过场、不走形式,从编制上、机制上都充分用好,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
  扎实做好强基固本工作,推进伟大实践相匹配的堡垒建设得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新征程上,必须在扎实做好强基固本工作上下功夫,针对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不同特点,捋清思路、明确方法、创新举措,在农村,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线,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助力产业发展,带动致富增收,强组织、解民忧、带民富。在城市,始终把服务群众摆在工作最高位置,从群众需求出发,转变服务模式,变“坐等群众来”为“主动问询我来办”,切实解决好每一件群众有感的小事,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间。在两新,坚持问题导向,工作的薄弱点、空白点在哪里,时间和精力就投入到哪里,让党旗在两新企业高高飘扬。
探寻“最美公务员”的“背后美学”
  24日,《闪亮的名字——最美公务员发布仪式》如约播出,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评选公布孟二梅等20名同志为“最美公务员”。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引领。我们要以“最美公务员”为标杆,探寻其背后的成功“美学”,坚持立足岗位作贡献、真抓实干勇担当,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公务员的良好风貌。
  “革命理想高于天,不忘初心永向前”的赤诚丹心,是“最美公务员”背后的“信仰美学”。何为“最美”?美在信念不移、宗旨不偏。被评为“最美公务员”的20名同志奋战在基层的各条战线,无论是“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能让他们饿着”的孟二梅、“以民意为己意,以民心为己心”的赵鸿亮,还是“吃在路上、住在车上,一干就是十几个昼夜”的李智宽,不管身处任何岗位、从事任何工作,他们始终能将理想信念、对党忠诚融入血脉,在党和人民需要时,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钙质”,是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最美公务员”对标,经常问问自己理想信念坚不坚定、宗旨意识树得牢不牢固,自觉向榜样学习、向先进靠拢,让初心和使命在内心深处铸牢、在思想深处扎根,切实把忠诚信念转化为行稳致远的“航向标”,保证信仰不迷茫、思想不迷航、行动不迷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心,是“最美公务员”背后的“担当美学”。何以“最美”?美在不畏艰险、勇挑重担。面对困难与挑战,陈丽红用笨办法开门问策、开门立法,将意见变为“一江一河”贯通的“金点子”;臧运东三年援疆,深耕大漠育龙虾,“东虾西移”填补南疆产业空白;徐爽12年奋战在防汛抗旱一线,临危受命千里调水战咸潮,保障3500万群众供水安全。把难办的事办成、把能办的事办好,是“最美公务员”书写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最美”答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最美公务员”对表,勇于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等风险挑战中磨砺锻炼,敢于在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经受摔打,切实发扬斗争精神,拒绝“想躺平”的舒适陷阱、克服“我不行”的本领恐慌,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争当干事创业的领跑者、实干者、奋进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热心,是“最美公务员”背后的“奉献美学”。何以“最美”?美在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最美公务员”是群众身边“最熟悉的人”,有着浓浓的“泥土气”。台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德,坚持问需于民、问策于民,把“村BA”流量变“留量”,带领群众实现家门口致富;天水市人民检察院干部刘欣,坚持群众的关注点就是公益诉讼的重点,维护公共利益;秋口镇党委书记吴锦寿,做通村民思想工作,逐步规范经营秩序,打造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把“绿色颜值”变“黄金价值”。让人民满意,根本在于践行宗旨、竭诚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最美公务员”看齐,始终把自己放在人民“服务员”的位置,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对待,既要看工作干了多少,还要看群众是否满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项一项抓成效、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向优而行
  25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强调,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组织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全党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来。
  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也是根本定位和价值取向。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谱写组织工作的精彩篇章。
  深化理论武装,推动组织工作融入大局。组织工作是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是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做好、做实新时代组织工作,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决贯彻正确的组织路线,精准把握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找准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谋实绩。各级组织部门要推动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理论、悟思想,建立长效常态机制,持续促进成果转化,真正把主题教育成果巩固好、扩大好、转化好。广大组工干部要从全局高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聚焦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形势、新使命,以高标准严要求处理好中心与大局、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推动党的组织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组织工作汇聚民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找准定实“人民坐标”,聚焦群众“急愁难盼”,哪里有人民群众需要,哪里就要有一线冲锋,让党旗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高高飘扬。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就是对组织工作的评价,干部的素质水平就是组织工作的“旗帜”。各级组织部门要着力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始终坚持公道正派的选人,选公道正派的人,面对不正之风和不当言论敢于亮剑、斧正,真正选出踏实为民服务、群众好评认可的干部,营造“风清气正、崇尚实干”的政治生态。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指示,以鲜明态度和有力措施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成为干部干事创业的自觉习惯。以组织力量激发干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奋进姿态,真正依靠干部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形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
  强化自身建设,推动组织工作行稳致远。组织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重,涉及党建、干部、人才、考核等各项重要工作,新时代下对组织部门谋策施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要求更高。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坚持强本领、转作风、提质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好力量摆布,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聚焦忠诚担当,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实践历练,夯实履职尽责根基;聚焦能力培养,通过深入联系群众、优化制度建设、树立清廉形象,倡树良好组工风貌;聚焦实干担当,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开展擂台比武、集智攻坚克难,推动工作争先进位。组织工作业务广、事情杂,政策性、原则性、专业性强,广大组工干部要充分发扬“吾将上下而求索”和“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精神,在学深悟透政治理论、熟悉掌握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坚持守正创新,敢于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将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打造成创新亮点,以创新思维谋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进创新多点齐发让新质生产力“新新向荣”
  中共中央政治局1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征程上,必须谱写好创新“大文章”,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制度创新多点发力,让新质生产力展现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新气象”。
  找准科技攻关“关键点”,激发新质生产力“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纵观人类历史的数次“跨越式”发展,无不伴随着技术突破这一关键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更是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坚持咬定“创新”不放松,立根更在“突破”中。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更多尖端科技上实现技术攻关,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和风险挑战中彰显更多的“中国自信”。另一方面,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强化目标导向,时刻紧盯科技动态和科研成果,围绕科技创新布局产业链,扎实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锁定人才引育“发力点”,释放新质生产力“新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军和主力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让人才这个“红利”,释放更多“活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亟需集聚顶尖创新人才。要进一步畅通人才招引渠道,深入实施各层级、各学科人才引进计划,用好各类引才平台,吸引集聚更多海内外英才创新创业,创新引才方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让更多“科技智囊”真正“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充分释放人才效能。要探索高效人才管、用、培模式,对重大科技项目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度”等形式,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实打实”的“新质人才”保障。
  瞄准深化改革“突破点”,优化新质生产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各级政府要持续开展制度创新,深化要素参与和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更加优质的生产要素顺利畅通和高效分配。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统筹聚力、改革聚能、政策聚焦,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加适宜的创新生态。要持续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推动社会各界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土壤”和肥沃“养分”。
细悟“天津之行”执“三支笔”答好“为民”卷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考察调研,实地了解灾害恢复重建、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并看望受灾群众。任何时候习近平总书记都是怀揣着心系苍生、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惦记人民群众冷暖、为人民群众福祉奋斗。广大党员干部当细悟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天津之行”,答好“国之大者”民本卷、“人民至上”民情卷、“枝叶关情”民心卷,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再次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执“理想信念”之笔,坚守初心、厚植情怀,答好“国之大者”民本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的话语,饱含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真挚情怀,映照出百年大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新春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中间,看实情、听民声、问冷暖、送祝福。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重温历史的启迪,并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牢固的公仆精神践行初心,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为人民解忧,永葆初心、牢记使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筑牢宗旨意识为民造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让人民的生活更有品质、美好触手可及、人人心向往之。
  执“调查研究”之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答好“人民至上”民情卷。“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此次天津之行,习近平走进四世同堂的村民杜洪刚家,同一家人亲切拉家常,一笔一笔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每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下田地、进车间、访民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每次出行都为了他心中最牵挂的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要“身入”而“心至”更要“力到”的做好调查研究,要“瞄准”群众心坎,把准群众难点问题、意见建议,用好人民群众智慧、总结好人民群众的经验。要利用“两随机”“四不两直”的方式,增加调研随机性、多样性,以“脚杆”为笔,以“唠嗑”为墨,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社会各层,放下“架子”去调研,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愿望、真切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做到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忧,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切实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执“挺膺担当”之笔,踔厉奋发、实干笃行,答好“枝叶关情”民心卷。百年风雨,“一片丹心永向阳”的为民本色依旧;行程万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离开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时,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亲切地对乡亲们说,看到大家生产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温暖过冬有保障,感到很高兴。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环保等各方面的问题,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就能在枝叶关情中彰显民生温度。要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勇气定力,征服为民办实事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要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安居乐业放在心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奉献精神,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用心办实事,用力解难题,争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选调感悟:基层干部何以接力“千万工程”
  层峦叠翠,诗画村庄,千家万户,小村大国。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发布,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循迹溯源,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20多年来“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
  回望驻村半年来与小山村的朝朝暮暮,我深刻明白作为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学深悟透“千万工程”背后的乡村振兴“秘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找到适合山村自身发展振兴的路子,答好“村情三问”,是每一位基层干部写好“千万工程”下半篇文章的题眼所在。
  执“千万工程”经验之笔,以“千峰万壑任我行”的韧劲,答好“产业何以富民”之问。“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浙江在实施和推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掌握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科学方法,才逐渐形成“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只有坚决刹住脱离地区实际、一味吸引大众眼球、“换汤不换药”这股“伪创新”的歪风,在以点带面中做好“土特产”文章,才能为群众的“致富梦”按下“加速键”。我所在的崮山镇沙龙王村并非农业资源大村,却构建出了“以无花果、花饽饽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依托”的集体经济经营体系。然而现阶段村级集体经济仍受各种因素限制,如何让其破圈突围,为“崮山沙龙王家”这一亮点品牌“添香增色”,也是下一阶段我驻村工作的方向。
  执“千万工程”经验之笔,以“我亦乘风破万里”的决心,答好“文化何以化人”之问。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人民则是文化的拥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设者。“千万工程”不只是实现了绿水青山、田园牧歌的诗意回归,更重要是激发了人们对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认同。基层干部要深入挖掘基层文化,结合地方特色民俗风情打造乡村博物馆、文化公园、十里画廊等旅游打卡地,为未来乡村发展做大价值增量;同时通过“村晚”“村BA”“送戏下乡”“全民阅读”等多种形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执“千万工程”经验之笔,以“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情怀,答好“百姓何以幸福”之问。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建设要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驻村以来,我走遍村里的贫困户,一支笔、一个本,详细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需求,尽自己所能排忧解难帮办实事;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雪天气,我跟着村两委成员,逐户将幸福食堂精心准备的两菜一粥一饭送到老人们的炕头上,并为他们清理院内积雪和道路障碍......牢记初心使命绝不是一句又空又大的口号,需要我们聚焦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图斑整改、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上用心用情用力,画好干群关系“同心圆”。
  大地如枰,村舍如棋。奔走忙碌在乡土中国的最深处,我们要时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勇敢担起“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决心,运笔“千万工程”为百姓捧出一份又一份“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答卷,绘就新时代“千村千面、万村万象”的宏伟蓝图。
学习一号文件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
  20242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一号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
  以党建引领开辟新阵地,聚焦“村支部”有力推进组织振兴。十八大以来,我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号文件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扎实组织推动。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一方面,各基层党组织要筑牢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压舱之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锤炼从严从实的优良作风,汇聚万众一心的振兴伟力,让组织工作在基层乡野中遍地开花。头雁勤,群雁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惰,结果只会“万里寒云雁阵退”。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表率,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善于抓住矛盾问题的“牛鼻子”,勇于化解利益纠纷的“卡脖子”,敢于突破推诿扯皮的“肠梗阻”,团结带领“关键少数”施展好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学习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
  以三产融合培育新业态,围绕“土特产”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指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指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指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广大基层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家底摸清、把问题找准、把短板补齐。一方面,要做强“硬件”基础,在强链、补链、延链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依托资源禀赋开发特色农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聚焦当地风情推动文旅融合,讲好乡村文化故事;贯通产加储销打造优势集群,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另一方面,要做优“软件”服务,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优化利益联结方案,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农民加入产业发展,分享发展红利,增强农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以人才引培积蓄新动能,打好“乡情牌”高效促进人才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才。一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建立“需求+人才”引才模式,对引才需求“量体裁衣”,一定要基于地方资源禀赋、产业生产需求、未来发展计划,缺什么,引什么;另一方面要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应,高效使用职业学校、农广校等平台,结合脱产培训、田间实践、专家解读、科技入户等多种学习形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当前,农村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依旧突出,归根结底问题出在工作环境、待遇保障和发展晋升等方面。“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培养和发展环境是农村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重要保障。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好人才的“勤务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一定要畅通人才晋升机制,让青年人才勇挑大梁唱主角,激活人才内心的“乡愁”“乡情”,实现人才和乡村的双向奔赴。
循迹“天津之行”走稳“千里之路”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走访天津古文化街区,考察平津战役纪念馆,并听取天津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广大党员干部要循迹“天津之行”,以知责于心、践责于行的态度思索“路在何方”,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奔赴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崭新征程,努力交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亮眼答卷。
  循迹“信仰足迹”,“溯流从源”深挖“红色根脉”,吹响矢志为民、勤勉在公的“冲锋号”走稳“实干之路”。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要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修课、常修课,赓续伟大建党精神,永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和“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如磐信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启智润心、凝心铸魂,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赤胆忠心。
  循迹“文化足迹”,“饮水思源”聆听“经典文化”,立下革故鼎新、踔厉奋发的“军令状”走稳“传承之路”。“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天津古文化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强调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在听取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度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富矿,坚持保护、研究与开发并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循迹“初心足迹”,“正本清源”凝聚“天下归心”,敲响拾级而上、因势而谋的“催征鼓”走稳“服务之路”。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村民群众,同村民一起拉家常,指出“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鼓励大家对新的一年要充满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把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殷殷关切,充分体现出人民在总书记心中的重要位置。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春节期间民生和安全保障、物资能源保供等工作,着力化解人民群众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实效升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找准“关键点”开创新时代组织路线新局面
  25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治人管人”的重要一环,组织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组织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找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关键点”,努力开创新时代组织工作新局面。
  找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关键点”,持续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当好“两个维护”的排头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夯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政治基础。新时代组织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理论上下功夫,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精准把握新征程上组织路线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日常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找准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关键点”,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素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下大力气抓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公务员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时代组织工作要着力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因地制宜着眼于发展建设的实际需要,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严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选人用人标准,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注重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持续加强干部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
  找准改进工作作风“关键点”,扎实做好干部队伍强基固本工作。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新时代组织工作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树立好鲜明的“政治要求、纪律要求、作风要求”,同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鼓励广大干部敢破敢立,敢闯敢试,推动工作方法创新创优。
党员干部让“最美”化成行走进百姓心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最美”是人民期盼,时代呼唤。“最美公务员”学习宣传活动,鲜明树立了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何以“最美”,深刻理解和把握“最美公务员”的内在最美精神,化为“对党忠诚、挺身而出”“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走进百姓心。
  读懂“最美公务员”的“信仰坚定、忠诚可靠”之美,化为“对党忠诚、挺身而出”之行走进百姓心。无论是面对特大暴雨,始终奋战在防汛救灾最前线的孟二梅,还是面对特大山火,第一时间带领700余人冲在灭火前线的吕晓毛,或是面对突发地震,毫不退缩连续十几个昼夜抗震救灾的李智宽……他们都是在党和人民需要之时,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果断奔赴一线“战场”,彰显了他们坚定信仰和忠诚。倘若把我们比作在大海上航行的船,那坚定的信仰和忠诚便是船舵,没有了船舵,船便会迷失方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要正确认识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升华小我、放大人生,不管身处何岗位、从事何工作,无论条件多艰苦、任务多繁重,都要做到挺身而出、无惧无畏。
  读懂“最美公务员”的“恪尽职守、实干拼搏”之美,化为“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之行走进百姓心。陈丽红吃苦耐劳,坚持跑现场、进小区,用脚步丈量实情,用真情疏通堵点,助力“一江一河”贯通;安亮直面挑战、克服困难,从争取新建场馆土地指标,到全力护航开幕式和闭幕式成功举办,为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贡献力量;孙威面对工作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的考验,以敢拼敢闯的过硬作风和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困难挑战面前,他们扛重担、打硬仗,千方百计攻克难关,想方设法促进发展。越是伟大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攻坚克难。要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把岗位当阵地,把困难当磨砺,敢于动真碰硬、啃硬骨头,不断解难题、做好事、促发展。
  读懂“最美公务员”的“竭诚为民、无私奉献”之美,化为“以民为本、为民服务”之行走进百姓心。余崇斌积极落实各项便民利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刘欣全力维护公共利益,守护万千灯火,被同行称为“铿锵玫瑰”,被群众称为人民的检察官;沈奎将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工作中积极创新,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在他们心里,“人民”二字力重千钧,坚持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群众之事当成自己的事,放在心上、落在行上,细心耐心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切实将为民服务的工作做到位、做到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组织部门用好“三把尺”做好“干”文章
  25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组织部门作为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实施部门,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履责担当、主动作为、善作善为,用好“三把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有力的干部支撑。
  用好“知事识人”的“标尺”选准“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治国之要,首在用人。要通过“知事”来“识人”,综合运用好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量身定制”考核方案,不“一刀切”,不“走过场”,真正将干部考真考实考准。要“零距离”接触干部,聚焦在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处,看干部看其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思想观念是否成熟、攻坚克难能力是否过硬、驾驭全局能力是否突出,政绩观树立是否正确。摸清干部“家底”,考出干部“有多少能”、“能在哪里”、“哪里不能”,不断提高考察质量,真正把人选情况考准考实,为干部精准“画像”。
  用好“人事相宜”的“量尺”用好“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有云“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坚持“事业为上、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原则,结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干部特点,综合考量专业特长、经历岗位、能力作风等因素,确保干部德配其位、才配其位、能配其位。要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只有“对号入座”才能“好钢用在刀刃上”,相得益彰、游刃有余。要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原则,充分了解岗位职责范畴,充分挖掘优秀人才优势与长处,测准“岗位匹配度”,排出“岗位优先级”,让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竞相奔腾。
  用好“能上能下”的“戒尺”激励“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方能更好地触发干部队伍中的“鲶鱼效应”,以“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激励担当作为。要健全完善务实有效的干部考核考评制度,充分运用考核考察、巡视巡察、审计统计、民主评议等结果,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在线状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杜绝假公济私或徇私报复等行为,让“上”的干部得到认可、“下”的干部口服心服。要对尸位素餐者敢于“亮剑”,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相关规定,让干部深刻认识到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乱干不可行,唯有实干善为才会赢。
敬细远大”浓浓年味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群众无小事“敬细以远大”,总书记的新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好不好是他始终如一的牵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迎接幸福通“龘”的又一年,解民忧暖民心,系民情聚民意,只有千家万户团团圆圆的点滴“民味”,才有全国各地红红火火的浓浓“年味”。
  暖暖真情“细微”处点亮,永葆念兹在兹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总要走进农村、城市社区,同居民围坐在一起话家常、问冷暖。在天津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习近平总书记实地了解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看望受灾群众,群众的“关键小事”,都是总书记心中的“民生大事”。看望慰问中,一句“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饱含深情。夯实民生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既在推进“民呼我应、民呼我为”中落实好更多真实期盼,又俯下身倾听“微诉求”、办妥“微实事”、提升“微幸福”,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自诞生以来,无论革命、建设、改革,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风雨兼程、初心不变,用生动实践诠释“人间有味”,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展现真正浓情蜜意的年味。
  绵绵幸福“大小”处保障,呵护“最柔软的群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地方两会召开期间,托育、养老仍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常见的字眼、依旧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多次强调“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一老一小”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民生工程,时刻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才能精准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牵动亿万家庭、关乎百姓福祉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更多老人和孩子稳稳的幸福,让这一股股温暖细腻的“民味”,汇聚起美满幸福生活向上向善的强大暖流。
  腾腾热气“新质”处引领,自强不息创造最新讲话系列。“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宗旨。人民对“高冷科技”转化为“人间烟火”的需求更为迫切。近日,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及团队致以最高礼赞,就是对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的礼赞,辞旧迎新、万象更新,中国科技的巨轮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一路劈波斩浪、坚毅前行。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价值导向,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切围绕老百姓的关切。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千家万户,千头万绪,苦干实干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必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民族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近在咫尺的一刻钟“小摊位”,给群众带来“大便利”,让充满烟火气息的便捷生活激活每一个单元细胞,打通为老百姓提供快捷、优质服务体验的“小血管”,贯通经济恢复发展“大脉络”。
  根根相望“血脉”处凝聚,大团结促中国式现代化。“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泱泱五千年,欣欣逢盛世,56个民族一起过大年。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屹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民味”愈浓的基层治理新图景,共建各族人民一家亲的和谐家园,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组织担当”激励“干部作为”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坚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作为组织部门,要用好选人用人的标尺,始终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吸收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明确“上”的导向,确定“下”的情形,让想“上”的干部有方向,让要“下”的干部无怨言,以严管厚爱激励干部“下亦有为”,促进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严考核,重公道,“任人唯贤”用好“指挥棒”,竖起选才“风向标”。“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要把好干部用好,就要重点对干部进行公正、细致地考察,把“好”的方面挖掘出来,提拔重用,树立典型,形成“起来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一方面,要把考核抓严,切实选出好干部。要细化标准,确保干部考察信而有证,为干部考察提供可以遵循的依据;要加强分析,通过部门联合研判机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互印证、交叉比对,得出干部政治表现的准确评价;要利用好现代工具,更直观、更全面地对干部表现进行分析,为干部提供“精准画像”。另一方面,要让“有为”者“有位”,把风向标竖起来。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苦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把能力突出的干部挑选出来,对“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进行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让好干部的“付出”被看见,“回报”被认可,真正激励广大干部奋楫争先、奋发作为。
  强思想,明规矩,“约法三章”打破“潜规则”,激活干事“源头水”。“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意思是说,对于不称职不合格的人,不能等片刻而要立即罢免。若让德不配位的人常居高位,那么我们如何能干事创业?能上能下本是正常的规则,但长期以来,“易上难下”的问题普遍存在。能上能下重点就是要解决“下”的问题,要把思想扭转过来,把规矩立起来,清楚表明为何“下”,让干部“下得服气”。一方面,要强化思想教育。要把“不犯错不下”“上荣下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传统陈旧思想观念破除,引导广大干部突破“不到年龄不能下,不犯错误下不了”的惯性思维,建立“无功无为便是过”的政绩观,彻底杜绝既要“躺平”还想“躺赢”的思想。另一方面,要坚持严字当头,加大“下”的力度。通过严尺度、严力度、严强度,把那些不担当不作为、能力素质不适应的干部调整下去,清单化列出“下”的情形,进一步量化标准、分解程序,形成常态长效机制,让干部有理有据地下,心甘情愿地下。
  惩为辅,治为先,“严管厚爱”打通“思想关”,激发干部“大作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于“下”的干部,我们不能一“下”了之。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下”不是目的,激励担当作为才是关键,要用“上”的动力激发“干”的魄力,用“下”的压力撬动“干”的活力。组织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做好思想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加强跟踪教育管理,积极开展针对性的谈心谈话,说明“下”的理由,点透问题、剖析原因、指明方向,引导已“下”干部卸下思想包袱,认清自身问题,正视组织决定,使他们“知耻而后勇”,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对待岗位调整。另一方面,要建立已“下”干部帮扶制度,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培训清单,根据能力表现选择“合身”岗位,对表现优秀的考虑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让“下”的干部有“改过自新”“一雪前耻”的希望和动力。
锤炼“三过硬”争做新时代“组工尖兵”
  25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组织部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当好“两个维护”的排头兵,弘扬严实作风,提高工作质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作为组工干部,要始终做到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锤炼政治过硬的组工尖兵,在组工担当中践行“两个维护”。政治素质是组工干部的第一位素质,如果政治素质、政治能力不过硬,其它方面能力再强也是枉然。要锤炼政治能力。始终扛起政治责任,练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等方面的能力。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要厚植家国情怀。新的征程,时代赋予组工干部奋斗的舞台,组工干部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锤炼能力过硬的组工尖兵,在服务大局中提质“工作质效”。组工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若本领恐慌、能力不强、水平不够,就会耽误事、不成事。要敢接“烫手山芋”。面对难事、要事、大事,组工干部必须敢闯“矛盾窝”,敢接“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以过硬“本领”担起时代重任。要多下基层磨炼。组工干部虽然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但还需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要合口味、服水土、接地气,唠好家常、干出业绩,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切忌“宅”在高楼大厦、“躲”于深宅大院。要练就真才实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针对新任务、新形势,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和“空杯心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
  锤炼作风过硬的组工尖兵,在遵规守纪中弘扬“严实作风”。作风过硬是组工干部奋发前进路上砥节砺行的“磨刀石”。要避免拖延症。增强时间观念,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严防“明日复明日”的拖延心理,碰上要紧、急迫或者好处理的事情马上就办,绝不拖延。要警惕假大空。组工干部要注重个人言行,做到言出必行,有诺必践,不能说假话、说大话、办空事,要争当实干家,不做空谈客,多为群众办实事,淬炼只争朝夕的“真作风”。要用好“传家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组工干部要自觉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始终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头争当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从“天津之行”中解锁发展“心”密码
  21日至2日,龙年新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从受灾乡村到文化街区,从纪念场馆到汇报会场,津门大地留下了他温暖人心的新春足迹。“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循迹习近平总书记“天津之行”,坚定从心出发,奋力走好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循迹“受灾乡村”之行,解锁“民重千钧”密码,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之心,矢志不渝走好念兹在兹的“为民之路”。“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这次天津之行,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走访的,是去年曾遭受洪涝灾害的一个村庄——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在村民杜洪刚家中,他说道,“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民安才能国泰”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价值坐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自始至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群众,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一切努力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既“身入”基层,更“心至”基层,主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在放下“官架子”、多说“暖心话”中与群众拉近距离、增进情感,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打开“话匣子”,收集第一手社情民意,抽丝剥茧、肃清根源,不断找出“病症”所在,进行针对性整改,使惠民政策、便民措施和利民事宜得到全面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循迹“文化街区”之行,解锁“文化传承”密码,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之心,矢志不渝走好培根铸魂的“文化之路”。“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天津之行的第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天津重要文化名片——古文化街考察,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深沉的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秉持开阔的胸怀和世界眼光在传承中创新,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汲取养分,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走进现代生活、融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运用高端技术手段和新兴产业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用“文化元素”擦亮“中国名片”。
  循迹“纪念场馆”之行,解锁“艰苦奋斗”密码,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心,矢志不渝走好勇毅担当的“奋进之路”。“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天津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考察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回望党的百年征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个个伟大胜利、一个个“东方奇迹”的背后,正是因为始终发扬斗争精神,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主动跳出“舒适圈”“安逸窝”,沉下身子到基层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磨一磨”,到基层党建、安全生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吃劲岗位“练一练”,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锻炼出解决问题的“过硬本领”,做敢冲敢闯的时代先锋。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立足实际岗位,积极主动聚焦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和“急难盼愁”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用真抓实干回应群众关切,确保推动发展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切实惠及民生。
  循迹“汇报会场”之行,解锁“创新发展”密码,以“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之心,矢志不渝走好与时俱进的“科技之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加强科创园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肩负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责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基础科学的领域发力追赶、在关键技术领域集中攻关,面对“卡脖子”的难题,有一抓到底的狠劲、一鼓作气的拼劲、一以贯之的韧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难点,实现从“点”到“面”的跨越,逐步推动整个领域的创新突破。要坚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导向,聚焦社会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准确判断科技发展的趋势、看准未来战略竞争的方向、看穿新兴前沿科技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技术敏锐度和理解力,集聚科技创新发展的力量,争取实现“弯道超车”,打造高水平一流创新高地。
读懂“最美公务员”的“无我、有我、忘我”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24日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最美公务员”之美,不在于形貌,而在于精神。广大年轻干部要读懂“最美公务员”的“无我、有我、忘我”,以榜样为标杆,汲取榜样力量,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激扬青春、砥砺奋进,争做时代先锋。
  读懂“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无我”情怀,赓续“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赤诚丹心,争做“竭诚奉献,坚守初心”的“忠诚先锋”。无论是“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能让他们饿着”的孟二梅,还是“以民意为己意,以民心为己心”的赵鸿亮,还是“直面巴以冲突的火线,在艰苦战乱地区奉献青春”的袁泉,抑或是“吃在路上、住在车上,一干就是十几个昼夜”的李智宽......从乡村振兴一线到驻外前线,从乡镇街道到产业园区,20名“最美公务员”在各自岗位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彰显出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人民公仆本色。“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广大年轻干部要以榜样为标杆,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不断筑牢忠诚之魂、坚定信仰之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心系“家国事”、肩扛“强国责”,将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发展“大我”,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敢作敢为又善作善成,在干事创业中争做新时代“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读懂“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忘我”精神,赓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责任,争做“念兹在兹,扎根基层”的“为民先锋”。从巧用“村BA”流量变“留量”,带领群众实现家门口致富的张德,到始终做公益诉讼的“追光者”、百姓权益的“代言人”的刘欣,再到打造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把“绿色颜值”变“黄金价值”的吴锦寿,他们用“忘我”的精神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的铿锵誓言,切实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一生的遵循。“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广大年轻干部要常叩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理念,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要主动当好“联络员”,架起干群“连心桥”,当好“服务员”,拓宽百姓“致富路”,当好“办事员”,破解发展“困难关”。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做到再多不怕多、再小不嫌小、再难不畏难,以实干实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读懂“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有我”担当,赓续“舍我其谁,敢打必胜”的昂扬斗志,争做“惟实励新,精进臻善”的“实干先锋”。20名“最美公务员”中,有的是主动申请到边境参加执勤巡边的警察,有的是坚守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有的是奋战在勇扑特大山火前沿的乡党委书记,他们主动担当,敢于作为,切实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为人民群众撑起了一片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广大年轻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主动投身到基层实践中,打磨推动发展的“真本领”,练就为民服务的“硬功夫”,在“吃亏吃苦”中“吃补”,在“风吹日晒”中成才,在接几次“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中成长成熟。争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基层治理的“先行者”、改革发展“急先锋”。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摒弃“摆烂”“躺平”心态,变“知道”为“做到”、“说了”为“做了”、“做完了”为“做好了”,努力在平凡岗位中创造不凡,以自身“辛苦指数”增长群众的“幸福指数”。
读懂“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评选发布20名“最美公务员”,号召广大公务员要向“最美公务员”学习,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最美公务员”不仅是公务员群体的优秀代表,更是政治过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广大公务员要读懂“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向“最美公务员”学习,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立足岗位、真抓实干奋力书写新时代“最美”华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坚定的人“最美”。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无论是“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孟二梅,还是无惧暴雨险境,历经25小时营救被困群众的赵鸿亮,“最美公务员”用忠诚诠释信仰,用行动淬炼党性,真正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政治担当。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必修课,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不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不断扎深信仰之根,筑牢忠诚之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实干担当的人“最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无论是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东虾西移”的臧运东,还是克服案多人少的办案压力,连续三年审理案件数量位居全院前列的余崇斌,“最美公务员”面对工作中的“拦路虎”“硬骨头”,不畏不惧、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展现责任担当,赢得了群众广泛认可和赞誉。干事担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要见贤思齐、起而行之,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始终以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情怀,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奋力在乡村振兴、改革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当“榜样”、做“先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实绩。
  人民至上、真情奉献,为民造福的人“最美”。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无论是推动公共配套功能服务对妇女儿童更为友善和便捷的陈丽红,还是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传统的张德,“最美公务员”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要树牢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主动到群众一线“深走”、到田间地头“细看”,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坐一个炕头,听一听酸甜苦辣,聊一聊柴米油盐。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心头大事”,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着力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把群众的“操心事”变成“放心事”,让群众的日子更加红火,生活更加幸福。
读懂一号文件里的“一”字密码
  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释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信号。“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一号文件里的“一”字密码,守牢“三农”基本盘,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良田粮用,粮田良用,确保耕地红线“一寸也不能逾越”。一条耕地红线,连着十几亿人的口粮安全,是泱泱华夏永续发展的根基所在。20XX年,我们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丰收答卷的背后,是我们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让18亿亩耕地红线实至名归。粮为民之本,地为粮之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在耕地。尽管连续20年丰产,一号文件依然强调“严守耕地红线”。“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亮剑”各类打折扣、搞变通的违法乱占耕地行为;要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宜粮则粮、宜经则经,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念兹在兹,拳拳为民,确保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掉队”。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等重要论断,在实现“共富”企盼和“大同”梦想的道路上无比坚定地前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把强化农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并从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拓展转移性收入、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进行部署。“不落一村、不落一人”,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让广大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力度不减,步履不停,确保乡村振兴“一刻也不能停歇”。如果说“千万工程”在20年前一招破题,那么二十年如一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是浙江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原因。“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不得,“心急吃热豆腐”使不得,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既延续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以贯之的要求,同时在新的形势下更加凸显久久为功的重要性,指出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千万工程”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髓要义,沿着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驰而不息强农惠农富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共绘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基层减负树“实干新风”
  近日,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各地区各部门要引以为戒、对照检视、举一反三,扎扎实实推进减负工作,形成务求实干的新风正气。
  把牢思想“总开关”,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引领“想干事”的标准导向。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歪风久刹不绝、官僚主义问题顽固多发,究其原因是少数干部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政绩观产生错位。纯粹的思想是培植正确政绩观的“沃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厚实“土壤肥力”,才能让政绩观牢牢“扎根”不偏离,才能杜绝形式主义的滋生蔓延。各级干部要把政治理论学习当做终身课题,自觉结合工作实际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对照党中央的要求,着力纠治与党的初心使命相悖的思想偏差,大力发扬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时代新风。此外,要积极引导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的正能量,以上率下、层层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激发一心为民的干事热情,用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点赞叫好”。
  激活联动“一盘棋”,打通“数据共享”的中梗阻,抓住“能干事”的关键环节。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正是如此,“穿针引线”的速度往往决定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的效率,但“针眼”的大小是有限的,想要用好基层这根“针”,理好“千条线”是关键。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最需聚焦数字化背景下萌生地形式主义新苗头、新表现,防止“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束缚”基层干部“能干事”的手脚。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梳理功能交叉重复的信息系统,统筹资源、积极探索、开发设计“一站式”综合平台,打通信息系统壁垒,实现多套数据互通共享,促进信息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基层部门要“层层剥笋”梳理工作内容,“抽丝剥茧”理清工作思路,完善业务协同沟通的“快速通道”,实现各类业务数据实时交换,整合精进业务能力,避免基层“空转”。
  举好考核“指挥棒”,聚焦“实绩惠民”的闪光点,营造“敢干事”的工作氛围。考核的“指挥棒”挥向哪里,党员干部的目光就会聚焦到哪里。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不能只看“指标美观”“材料精致”,更应该以“现场看一看”替代“纸面写一写”。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科学的基层工作考核机制,不再囿于“事事量化”的工作指标,而是看整体工作、平时表现、担当作为,既看干部“显绩”也看“潜绩”,还要把群众满意度、群众评价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新常态。同时要配套容错纠错机制,给锐意进取、踏实肯干的党员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增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崇尚实干、重视实绩的浓厚氛围。
锚定“一号文件”绘就“振兴画卷”
  2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重点、力推“千万工程”经验,为进一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明确了“航向标”、画出了“路线图”。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一号文件指引的方向,坚持以“实”为笔,从底线任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手,在广袤乡村绘就“振兴画卷”。
  锚定“农业强”、扎实“守底线”,奋力绘就“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强农画卷。粮食安全关乎国之大者,脱贫成效关乎振兴成败。牢牢守住这两条底线,壮美蓝图才能实现。广大党员干部要扎实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把粮食安全视作头等大事,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退化耕地治理,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因地制宜带领群众搞好适应市场需求、适宜地方发展的农业产业,主动写好“科技赋能”的文章,积极统筹协调各方有利资源,不断推动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助力农民群众搭上农业现代化的“快车”。要扎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防返贫工作责任,围绕住房、医疗、教育和饮水等民生领域做好保障,加强部门协调、平台互通、信息整合,确保防返贫动态监测更精准、帮扶质效更明显。要紧盯“两业”、专攻难点,以“民所盼”为“我所行”,通过加强劳务协作、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元化举措,凝心聚力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锚定“农村美”、切实“盯重点”,奋力绘就“良田美池、怡然自乐”的兴村画卷。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支撑。搞好乡村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搞好乡村建设,才能实现生态宜居;搞好乡村治理,才能实现治理有效、和谐安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聚焦产业发展破解“难点”,不为表面繁荣搭“花架子”,不为政绩好看耍“心眼子”,在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基础上,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搞好调查研究、做实剖析研判,深入挖掘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特产品,精心培育具有带动效益的农业主体。要切实聚焦乡村建设直击“痛点”,立足实际情况、搞清发展定位,在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等方面要同时确保思路的前瞻性和措施的可行性。要切实聚焦乡村治理疏通“堵点”,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同时注重激发自治活力,尊重民风民俗做好疏堵结合、抓住问题根源力求标本兼治,切实提高治理效能和治理水平。
  锚定“农民富”、务实“抓关键”,奋力绘就“丰衣足食、蒸蒸日上”的富民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只有让广大农民都富裕起来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才充沛,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才稳健。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理念,以调查研究为契机,以“四下基层”为抓手,坚持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围绕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挖空心思想办法、上下求索提对策,真正把推动发展的实事办到点子上、把助农增收的好事做到心坎里。要务实推动低收入群体增收,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体、特殊人群拓宽收入渠道,通过村集体经济分红、产业项目帮扶、金融政策补贴、就业岗位推荐等举措,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务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本土乡贤和致富能人下沉基层、参与到三农事业中来,带头以逢山开路的精神和遇水架桥的勇毅,不断凝聚强农富民的力量,持续建强为民服务的堡垒,让振兴画卷在广袤乡村徐徐展开。
让青春之“种”在乡村振兴沃野上落地生“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殷切寄语:“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20217月我从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在毕业这个关键的时间结点,我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抉择。我放弃了留校任职的宝贵机会,毅然选择参加选调回到家乡广西,成为了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青年干警。到单位报到两个月后,我主动响应组织号召来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驻村任职,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为建设壮美广西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之“种”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落地生“花”。
  秉持初心,让“信仰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扎根发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推进乡村振兴就是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到村任职后,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党中央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作为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我用心领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作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精神食粮。我积极参与到村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中,结合乡村实际开展关于民族团结、移风易俗等主题的宣讲活动,当好党的“传声筒”。我踊跃投身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在“党员助秋收”“撂荒地复垦”等活动中身体力行,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在理论学习中铆足干劲,在政策宣讲中厚植情怀,在履职尽责中擦亮底色,让“信仰之花”向下扎根、破土发芽。
  踔厉奋发,让“实干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茁壮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人“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带头站稳人民立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作为一名法院的青年干警,我秉持送法下乡的初心使命,找准法律专长与驻村工作的结合点,实现“法官变村官”的角色转变,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发挥专长、施展才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当好一枚送法下乡的“螺丝钉”。
  到村任职后,我争做司法为民的“贴心人”,充当村民的“第一律师”,直面村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既为被家暴的妇女维过权,又为被欠薪的村民讨过债,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中,成功说服当事人主动分期偿还债务7万元;在一起保健品代理纠纷中,打消了村民冲动冒进的贷款加盟想法,并帮助其成功追回投入的7万余元。我积极推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树起村规民约“红黑榜”,让移风易俗不仅“制度上墙”,更要“行动落地”,让法治氛围不仅“可视有形”更能“入脑入心”。我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坐堂问诊式”咨询服务,为集体经济项目“全天候”保驾护航,累计提供涉及网店经营、产品购销、商标侵权纠纷等法律咨询服务40余次。我在法律服务中化解民忧,在融入治理中营造和谐,在护航发展中助农增收,让“实干之花”厚植沃土,茁壮成长。
  身入心至,让“为民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馥郁留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选调生是“选”之于党、“调”之于任、“生”而为民的青年先锋群体,必须要在基层一线练好联系群众这一“吃饭本领”,必须要用好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耳听八方弄清百姓诉求,为民服务心怀千家万户。
  到村任职后,我秉持“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既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脱贫农户,也向村里的致富能手学习取经。既在走村入户中俯身甘当拜民为师的“小学生”,保持“虚怀若谷,谦冲自牧”的姿态,从请教“田秀才”,拜师“土专家”中摒弃“花架子”,掌握“真本领”;又在家长里短中倾身做好嘘寒问暖的“知心人”,在挽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敞开心扉走进百姓炕头中知晓“山中事”,厚植“山海情”。我“面对面”察民情、“零距离”问民需,从“厕所革命”聊到“农家书屋”从“送教上门”谈到“产业奖补”,在与人民群众同坐一张凳,同饮一壶茶中褪去“书生气”,向下“接地气”,不断牢固为民服务的初心与立场。在走访中发现村内缺乏纳凉设备后,我申请使用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为村幼儿园、卫生室以及老人协会配置了10台风扇,以改善儿童就学、村民就医、老人议事的炎热环境。我抱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挚与热忱,与村民群众同劳作共生活,亲身参与到村内“两茶”“两果”“种稻养螺”的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见证过茶农采摘春茶的喜悦;又体会过罗汉果农点花的辛酸;既上山栽种过油茶苗,又为农户卖过百香果;既在为民春耕秋收中,感受过“粒粒皆辛苦”,又在“稻螺套养”试点项目中,让稻田奏响“欢螺颂”。我在走村入户中倾听民意,在嘘寒问暖中回应民需,在共同劳动中赢得民心,让“为民之花”花香沁人,洋溢乡间。
  我作为一名到村任职的青年选调生,生逢其时,在这个时代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就是与时代同频共振,选择成为一名驻村任职的选调生就是在争当时代的弄潮儿。我将始终谨记领袖嘱托,不忘选调初心,怀揣远大理想,扎根平凡岗位。
让全面从严“一镜到底”
  2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大兴清廉之风。春节临近,浓厚的节日气氛下,党员干部的廉洁风险不可忽视。历览前贤国与家,“廉”则国富国兴、“腐”则国破家亡,从严治党,绝不是一家之言、更不是一时兴起,因其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事关国家民族兴衰。党员干部应当深悟其理,置责其中、担当其重,以如履薄冰的心态扣好心中的每一粒“扣子”,学思践悟修炼品行操守、以身作则守好清廉底线、躬身为民力求久久为功,以自身坚守推动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一镜到底”。
  青年立志,以“慎始之心”淬炼干净品格。于青年而言,扣紧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方能行稳致远,年轻干部初入单位第一课,品行修养绝不可少,否则便容易“迷途掉队”,只有秉持慎始慎独之心,才能把准方向走稳正途。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青年干部要知所从来、知往何处,看准方向开好头,把个人成长融于党的事业发展和民族复兴征程,把业务之能锚定岗位所需、职责所在,始终坚持崇高理想、保持昂扬斗志、奔赴火热实践。同时,要以理论筑基,补足精神之钙,充分利用集体学习、外出培训、专题党课等机会,从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文化、先进典型案例中萃取精华、汲取养分,宏观上为思想“立梁架柱”,微观上为行动“立规明矩”,在知行合一中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一线守身,以“履冰之姿”谨防贪欲缠身。一线既是“练兵场”,也是“名利关”,实践锻炼作为成长必修课,许多党员干部经过锻炼成长为业务骨干、创业标兵,但也有人在诱惑面前失节失廉,坠入贪欲深渊、断送似锦前程。为官为政,如履薄冰。党员干部若想守身守正,必先摒除贪欲,对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常思其害,对讨好拉拢、腐蚀围猎谨防其患,远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要从“小”处着眼,勿以恶小而为之,尤要防备年节假日里的“意思意思”、培训开会中的“放松放松”、觥筹交错后的“关照关照”,在工作生活中守住小事小节,在经费使用上务必锱铢必较,常怀谨小慎微、战战兢兢的心态,把微末之患扼于萌芽,炼就一身正气不让歪邪侵体。
  严以用权,以“久久之功”厚植为民情怀。党员领导干部身处其位,手中掌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必须严格自我约束、小心谨慎用权,确保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享。现实中,个别领导干部掌权后,在心态上自我膨胀,自以为高高在上,喜欢拍脑袋决策,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决策事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陷入了官僚主义陷阱,最终身败名裂、自尝恶果。党员领导干部扣好心中“扣子”,关键要树牢正确政绩观,严防好大喜功、“面子”为上,以不求功成在我之心,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做好惠民生、顺民意、暖民心的小事。要坚持问题导向,多下基层了解群众诉求和难题积弊,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研究决策部署,集中力量解决基层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用群众口碑检验整改成效,绵绵用力推动民生举措落地生根、常态管用。
学“最美公务员”答“奉献篇”做“奋斗者”
  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号召广大公务员要向“最美公务员”学习,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胸怀“国之大者”,发扬斗争精神,立足岗位、真抓实干,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最美公务员”美在何处,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个立体式的、看得见的、鲜活的榜样标杆,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挺身而出的实际行动、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榜样是无形的力量,是有形的标杆。广大公务员要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把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在岗位上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用“最美之姿”践“最美之行”。
  答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篇”,涵养“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最美公务员”之所以美,是因为他们懂得奉献、乐于奉献,一心为民、心系人民,把“小我”融入“大我”,不图虚名、不慕虚荣、不务虚功,在各自岗位上倾情付出、忘我工作。广大公务员要从“最美公务员”身上品出“奉献美”,学习他们履职尽责、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学习他们亲民爱民、敬民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把人民分量看得重重的,把个人名利看得淡淡的,多讲一份付出,少求一份回报,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求大我。多为群众着想,少为个人打算;多为群众说话,少为自己辩解;多为群众分忧,少为前程担忧;多为群众造福,少为私利奔波,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彰显公仆本色、践行初心使命。
  争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者”,铆足“爬坡上坎”的拼劲闯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奋斗,是时代最强音,是最美主旋律。“最美公务员”之所以美,是因为他们有理想、肯奋斗、能吃苦,即使在问题集中、环境艰苦的条件下,依然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克服重重困难,跨过道道沟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广大公务员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要懂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把困难和挑战当成一次历练的机会,不畏艰险、不怕艰苦,让志气更加昂扬、精神更加饱满、脚步更加坚实。
  展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担当姿”,扛起“不负人民”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一名干部倘若没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干工作就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干起事来拖拖沓沓、拖泥带水,遇到问题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不仅工作无法推动,更有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广大公务员要秉怀担当之心,担事更能扛事,知责更能履责,涵养“愿担当”的自觉,锤炼“会担当”的本领,增强“敢担当”的魄力,敢啃“硬骨头”,敢下“深水区”,敢攀“最险峰”,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学习“最美”争当“最美”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24日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他们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作出了表率,彰显了新时代人民公仆的本色。每一名公务员都应当以他们为榜样,学习最美公务员的“最美”之处,在新征程中赓续伟大事业,努力开拓进取,保持奋发有为,继续建功立业,绘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最美画卷。
  最美公务员美在政治过硬、始终如一对党忠诚,学习“最美”,需要我们信念坚定,永葆政治本色,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20名“最美公务员”们将信仰坚定、忠诚可靠融入血脉、融入行动,将对党的忠诚化作持之以恒的政治定力,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化作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上都践行着人民至上的信念。新时代公务员要坚持思想政治上的高标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思想根基,加强党性修养,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集中精力办好党和人民的事,在初始阶段“站得出”、关键阶段“挺得住”、艰难阶段“熬得起”,争当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最美公务员”。
  最美公务员美在奋不顾身、危难关头迎难而上,学习“最美”,需要我们担当作为,发扬斗争精神,展现一马当先冲在前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各条战线的公务员成为最美“逆行者”。无论是主动请缨,带领众人驰援火场,连续多日奋战扑火的吕晓毛,还是长期扎根应急救援一线,每遇险情冲锋在前的赵鸿亮,抑或是直面巴以冲突的火线,全力协调保障人员和机构安全的袁泉……无不诠释了担当作为的深刻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最美公务员”勇挑重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干精神勇于担当起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主动去到抗震救灾、乡村振兴、经济改革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在面对矛盾与困难时,以“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的精神与魄力,不断攻克难题、奋勇前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争当在关键时刻、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最美公务员”。
  最美公务员美在实干为民、始终不忘为民初心,学习“最美”,需要我们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将初心使命践行在祖国大地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刘欣参与了数百起公益诉讼案件。从群众身边各类社会治理问题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刘欣秉持初心,始终做公益诉讼的“追光者”、百姓权益的“代言人”。最美公务员的使命担当书写在祖国大地上,更书写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里。新时代公务员要学习最美公务员们履职尽责、实干为民的公仆情怀,听得见群众急难愁盼的声音、挑得起群众幸福生活的担子,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谋划为民之策、躬行为民之举,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争当紧紧依靠人民,实干造福人民的“最美公务员”。
走稳“最美之路”追寻“诗和远方”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时刻体现着“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信念,以平凡的坚守、点滴的奉献书写着为民服务的精彩华章。广大公务员要自觉向“最美公务员”看齐,以坚定步伐走稳“最美之路”,追寻“最美公务员”中的“诗和远方”,不负初心使命,奋力书写党和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矢志不渝,爱党爱国,走稳“最美忠诚之路”,追寻“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信仰远方”。无论是奋战在防汛救灾前线,安置转运近千名滞留乘客的孟二梅,还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将青春奉献给祖国外交事业的袁泉……“最美公务员”虽然身处不同岗位,但是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广大公务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奋斗不止,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应用题”,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时刻绷紧学习这根弦,以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真学真信、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
  念兹在兹,枝叶关情,走稳“最美为民之路”,追寻“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情怀远方”。在党的XX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177次,饱含深情的话语,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同样,“最美公务员”的“美”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惊世壮举和“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豪言,有的只是“群众之事无小事”的深深牵挂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为民情怀。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公仆之心,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时代同步伐、共前行,与人民共呼吸、同命运;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把群众的喜乐忧愁记在心中,甘于为群众吃苦劳神,乐于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自身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攻坚克难,笃行不怠,走稳“最美实干之路”,追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事业远方”。“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强国、实干方能富民”,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广大公务员要树立“想干事”的雄心,将“要我干”转化为“我要干”,主动思考、主动作为,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增强“能干事”的信心,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主动担当作为,练就过硬本领,在“滚石上山”的实践中强化干事能力,在“逆水行舟”的逆境中激发斗争意志;要坚定“干成事”的决心,以“肯干”当头、“实干”争先、“苦干”为要,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敢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敢接“烫山芋”,在笃行实干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返乡调研”恰逢其时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上强调,要持续改进作风,落实“四下基层”。眼下,春节将近,年味渐浓,党员干部纷纷返乡过节,可利用回乡之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感受浓浓亲情中,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用心摸排乡情,以心查情。基层好不好,群众最知道。党员干部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的情况有经历、有感受,能更好地摸清情况、发现问题。要用心感悟家乡变化,善于利用走亲访友、串门拜年的机会,综合访前“备调”内容,看群众笑颜、村庄颜值、风气面貌等的转变,查政策落地、乡村发展、人才引进等的差距,摸清底数、把握实情。要悉心体察民情民意,通过结友交心、亲身体验等方式,重点围绕干群关系、乡情家事、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倾听基层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学习外地返乡人员的创业经验,在互送祝福中深访民情,把准家乡变化的原因,思考建设性建议。
  用情增进感情,以情补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把返乡调研落到实处,不仅要在行动上深入群众,更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才能真正被基层接纳和认可。要带着温暖进门入户,放下架子、坐上炕头,与群众拉家常,看吃穿用度,从芝麻绿豆的小细节中察民意、体民愿,把“连心桥”搭得更牢靠。要带着诚意与群众交心,换位思考看问题,从群众关心的大事小情切入,多一些“接地气”“掏心窝”的热情真挚,说一些有温度的实在话、内行话、体己话,主动打开群众“话匣子”。通过与群众的“双向互动”,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心窝里,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
  用力解决事情,以力正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返乡调研不能停留在探知层面,还要妥善解决好民生困难,用办实事赢得民心。要坚持问题导向,做有心人、解急难事,通过认真分析、合理研判,找准解难题方法,区分轻重缓急、主次难易,一对一谋到关键处、做点子上。要坚持效果导向,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当场出实招、支妙招,不能立即解决的,详细问、仔细听、认真记,把问题和困难都兜上来、罗列清楚,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或请求上级领导帮助解决。要增强“闭环意识”,紧盯回访问效,做到真访民意、真聚民智、真解民困,实现春节返乡团圆与“雪中送炭”双促进双落实。
从“最美”中汲取担当作为“心”力量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24日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号召,广大公务员要向“最美公务员”学习,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新征程上,向“最美公务员”看齐,就是要从他们身上汲取担当作为“心”力量,始终与党同心、不忘初心、凝聚民心,多办为民事、多担实干苦,用实际行动擦亮新时代公仆本色。
  与党同心,弘扬忠诚干净全力以赴的政治品格。倘若“最美公务员”有共同的样子,那便是与党同心,无论身处何地、何境,都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弘扬忠诚干净全力以赴的政治品格。从特大暴雨灾害来临时,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的挺身而出,到突发特大山火时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吕晓毛主动请缨,再到主动向组织申请成为一名援疆干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副乡长臧运东,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背后,都与他们矢志不渝地忠诚于党、忠诚国家是分不开的,都是他们与党同心的体现。向他们学习,就是要如他们一般,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用行动践行忠诚干净、全力以赴,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不忘初心,砥砺积极作为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最美公务员”美在何处?美在关键时刻的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美在紧要关头的积极作为、勇挑重担,美在平凡岗位的始终坚守、奋发有为。不管是地震发生时,顾不上联系家人,连夜顶着余震投入抗震救灾的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党委书记李智宽,还是多少年如一日,哪里有险情就分布着在哪里的应急救援一线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应急管理局三级主任科员赵鸿亮,或是在国土绿化战线30余年,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推动西宁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的青海省西宁市林业和草原局林业草原管理科科长沈奎,凡此种种,都是他们不忘初心,砥砺积极作为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的充分体现。以“最美公务员”为榜样,就是要像他们一样,哪里有需要、哪里有急难,哪里就有他们挺身而出、日夜奋战的身影,用实打实的行动担当务实、坚毅笃行。
  凝聚民心,永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如果问谁是“最美公务员”心中最重要的人,答案一定是“人民群众”。“最美公务员”是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一群人的缩影,小到坚守基层平凡岗位,认真对待每一位到访、来访群众,帮助解决好他们的每一件小事,火爆出圈的村“BA”,大到中小企业发展难题的解决、“一江一河”建设的推进、杭州亚运会的圆满筹办、助力园博盛会的如期开幕,这些都是为民情怀的体现,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步一个脚印致力于为民办事解忧,办好每一件小事、办成每一件大事,让人民群众更安居、更安心、更安业。向“最美”看齐、赴“最美”新程,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的事,向党和人民交好“满意卷”。
从天津之行中细悟为民之“度”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调研,实地了解灾害恢复重建、农业生产恢复等情况,并看望受灾群众。临近年关,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无论再忙,始终胸怀“时时放心不下”的为民情怀。党员干部是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主力军,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应时刻孜孜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时刻关注人民的需求,多听民声、多问民意、多看民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总书记的天津之行中细悟为民之“度”,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当作是一种信仰和责任去终生追求和践行。
  深入基层听民声,提升人民至上的思想高度。听民声,是我们洞察人民需求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人民的心中,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洞察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不仅要倾听他们的笑声和幸福的故事,更要倾听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不仅要倾听他们的赞美和鼓励,更要倾听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不仅要倾听他们的希望和期待,更要倾听他们的困惑和迷茫。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提升到“人民至上”的思想高度,善于换位思考,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能更好地诠释为民初心。
  深入基层问民意,增强执政为民的情感温度。问寒问暖、探询民意是我们深切关心人民生活的直接表达。这不仅要求我们要主动发起询问,更要求我们以真诚之心去关怀,让老百姓感受到问到心坎上的温暖。党员干部要关注人民的身体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条件,关怀他们的精神世界,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不只是询问他们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更要静下心来体会他们是否生活得快乐、感受到幸福;不只是询问他们的生活是否有所改善,更要沉下心来感受他们的心灵是否得到安慰;不只是询问他们是否面临困难,更要用一颗关爱之心鼓励他们满怀希望。要坚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询问民意要细心用心,把群众当亲人、家人,用一颗真心一股真情温暖群众,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深入基层看民情,把牢人民满意的价值尺度。察看民情,是我们深入理解人民状况的核心。这不仅要求我们要用眼去观察,更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深思熟虑。党员干部要交出满意答卷,就要顺应民情、尊重民意,方能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要始终坚持人民满意的尺度,善于察看群众的面色、捕捉群众的笑容、感受群众的泪水、理解群众的期待。不光是察看他们的物质生活状况,更要感知体会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不只是察看他们当前的处境,更要了解掌握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规划;不光是察看个体的命运,更要探索思考群体长久的福祉。唯有通过民情这个“晴雨表”,真正洞察民情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窝里,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效,交出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才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从微视频《温暖的瞬间》中读懂总书记的牵挂
  近日,新华社推出时政微视频《温暖的瞬间》,该视频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每年春节前夕,深入人民群众、走近基层、走入一线看实情、问冷暖、送祝福、鼓干劲的无数个温暖瞬间,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纾危解困树立了榜样、建立了标杆,总书记的温暖话语始终激励着我们信心满怀、勇往直前。他强调:“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从“打年糕”中,感受总书记对基层工作“粮食安全”的牵挂。2016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井冈山,和村民一起打年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包饺子”中,感受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文化传承”的重视。2019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和村民一起包饺子,还关心地说道:“这一家啊,真幸福。”包饺子是中国传统节日“大年三十儿”阖家团圆必不可少的餐桌美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承和发扬中国“饺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982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主持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尤其对古树文化、金石文化、佛教文化异常重视,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总书记的步伐,自觉承担起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对本土文化、文物进行登记造册,确定专人进行传承保护,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从“拉家常”中,感受总书记对灾区群众“生活状况”的关心。2024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市村民杜洪刚家中,同一家人亲切拉家常,一笔一笔算灾情损失和灾后生产发展、就业增收账。灾区群众是始终是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灾后恢复是灾区群众的头等大事。从西藏林芝派墨公路雪崩,到重庆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再到甘肃青海地震,无一不牵动着总书记的心,临近春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入灾区进行实地走访慰问,收集整理一批百姓期盼、群众需要的紧急问题,为他们送去冬日的温暖和节日的问候,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做好灾后恢复、温暖过冬、温暖过年等“关键小事”,始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往直前,把基层之苦、基层之难、基层之需化作砥砺奋进、团结一心、真抓实干的力量源泉,始终为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不断提高灾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读懂“最美”:献给人民的“无声告白”
  24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20XX年“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全国共有20人被确定为20XX年“最美公务员”。“最美公务员”之美,不在外形,而在信念、在初心、在担当。青年干部应该读懂“最美公务员”身上具备的信念坚定,永葆初心和实干担当等优秀品质,在实践大舞台上激扬青春、砥砺奋进,以一片赤诚的“丹心”,向人民献上“无声告白”。
  读懂“愿以寸心寄华夏”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爱国爱党,献给人民“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无声告白”。20名“最美公务员”中,赵鸿亮以爱党、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唱响“国之需要,我之理想”的凯歌,勇敢踏上公益救援之路;徐爽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守水旱灾害防御岗位13年,精于钻研、敢于创新,在“四预”能力方面不断攻坚克难;张德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巧用“村BA”流量变“留量”,带领群众实现家门口致富。“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青年干部要以榜样为杆,夯实理想信念,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要以“国之所需,吾之所向”为前进航标,主动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锤炼本领、雕琢技能,练就善作善为的“铁肩膀”,让“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读懂“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初心情怀,念兹在兹,心系百姓,献给人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无声告白”。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在特大暴雨面前,用“我们有一口吃的,就不能让乘客饿着”的质朴话语温暖人心,以实际行动带领居民帮助千名旅客脱困,赢得人民认可;检察官刘欣秉持初心,从解决群众身边各类社会治理问题到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参与了数百起公益诉讼案件,始终做百姓权益“代言人”,无不向我们展示了“教科书”式的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典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青年干部要向榜样看齐,主动将人民群众“置顶”,把初心落在实处,把使命扛在肩上,主动当好政策方针“宣传员”、干群关系“联络员”、村容村貌“美容员”;要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为使命,主动奔赴为民服务第一线,俯身收集民情民意,侧耳倾听百姓心声,用“流星赶月”之速解决急难愁盼,不断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
  读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担当精神,持之以恒,笃行不怠,献给人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声告白”。无论是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带领群众避险搬迁,在地震危难关头,连夜徒步40余公里回乡抗震救灾的李智宽;还是奋战在国土绿化战线30余年,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用辛勤与汗水擦亮西宁亮丽底色的沈奎,都展现了恪尽职守、担当作为、锲而不舍的高尚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需要我们年轻人“一锤接着一锤敲”。青年干部要读懂榜样的精神内核,破除“碌碌无为、甘于躺平”的畏难观念,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真抓实干,敢于接“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奋斗航标,投身到乡村振兴、综治维稳、招商引资等重要工作之中,不断攻坚克难、挺膺担当,用实际行动向人民献上诚挚的“无声告白”,绘就人民满意、政通人和的“风景画”。
在冬去春来中读懂大国“粮”策
  春来景熙,共许佳期;春生万物,岁月向荣。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党员干部在迎春之际当踔厉而行,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冬尽春可期,读懂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冰雪消融”中看遍“风禾尽起,嘉车盈穗”。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对于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端牢百姓饭碗。粮田高产,麦浪滚滚,从东北平原到江淮大地,从塞上江南到天府粮仓,我们一改过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20XX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实现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大雁高飞头雁领”的担当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以“一个汗珠子摔八瓣”的干劲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冬散春将始,读懂乡村产业是“重中之重”,在“草长莺飞”中挑起“百姓钱袋,致富扁担”。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时代课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关键之举。从南海之滨到林海雪原,从中原大地到西北戈壁,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无数“独甲一方”的特色产品。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一方水土,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同时,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一村一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矩阵打开特色农产品销路,不断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冬落春且归,读懂乡村建设是“国之根本”,在“绿意盎然”中擘画“和美画卷,宏伟蓝图”。20多年来,浙江省把“千万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动力舰,实现万千村庄的精彩蝶变。“千万工程”经验,生动诠释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一时代性课题,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范本。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规划先行,坚持系统思维,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分类明确建设重点,避免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变“软优势”为“强支撑”;把整治乡村环境“脏乱差”为切入点,同步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变“脏乱差”为“绿福美”,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升级,把变“硬壁垒”为“新机遇”。
读懂十二载“新春足迹”里的“为民情怀”
  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光阴荏苒间,总书记的“新春足迹”已走过十二载,从塞外边陲到革命老区、从城市社区到民族村寨,一次次顶风冒雪、跋山涉水,风雨无阻、一路为民,“新春足迹”遍及东西南北,温暖牵挂直抵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足迹”中读懂“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努力续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华章。
  读懂新春足迹里的“深深扎根人民”,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为民初心站稳人民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每逢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走到人民群众中间,知晓民情、听取民意、嘘寒问暖,传递来自党和国家的关心关爱,多次强调“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一路走来,从曾经“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千里冰封的内蒙古大草原,从阔别多年的梁家河到革命老区井冈山……总书记行程万里,情怀如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念兹在兹的始终是人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为民实践中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读懂新春足迹里的“紧紧围绕人民”,以“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的赤诚热心走好群众路线。“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十二年弹指一挥间,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足迹遍布甘肃、内蒙古、陕西、云南、四川等各省各地,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从山区脱贫攻坚到革命老区发展,从饮用水安全到“菜篮子”工程……总书记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心系人民的思想。诚如总书记所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民生在情,倾情才会心近。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责任和感情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基层实情和群众诉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读懂新春足迹里的“团结依靠人民”,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坚定决心践行为民宗旨。20XX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回望十二载“新春足迹”,不论是风雪交加的自然气候,抑或是千山万水的距离之隔,都阻挡不了总书记奔赴人民的脚步,透过总书记的“新春足迹”,我们更加能够真切领悟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迈步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大事出实招、见实效,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用真功、做苦功、下实功,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之姿托起群众的幸福梦。
读懂“一号文件”初衷编制“三农”新梦
  近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读懂“一号文件”初衷编制“三农”新梦,从而助力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满载“万顷沃土育新机”的大地之情,追求“丰收盛景”编制“农业强”的发展梦。对大地的热爱一直是根植在华夏儿女心头的情感,从“山川草木皆有灵”的拟人比喻到“一水护田将绿绕”的风光旖旎,从“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的希冀和信心到“沃地平畴秀穗黄”的丰收盛况,有了一方沃土,就能播撒希望、就能笃定信心、就能远观美好的明天。广大党员干部当带着“万顷沃土育新机”的大地之情,分外珍视每一捧泥土、每一寸田地,既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以不退、不让、不改的决心护住“万物摇篮”,更要用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为其注入新动力,让丰收成为“常态”、让特产成为“招牌”,真正让农产品飞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在追求“丰收盛景”中编制“农业强”的发展梦。
  怀揣“轩车谁不思乡关”的桑梓之情,坚持“因地制宜”编制“农村美”的幸福梦。无论走到哪里、走得多远,夜深时分,故乡的景、故乡的歌、故乡的人都轻轻“召唤”着游子,盼归人、思乡切,浓浓情感何处安放。是小桥流水的意蕴、是儿童嬉戏的笑声、是炊烟袅袅的烟火气、是邻里乡亲的暖人语,是无数次魂牵梦萦的故乡啊。广大党员干部当怀揣“轩车谁不思乡关”的桑梓之情,用心守护好群众心中的“乡愁记忆”,让天蓝地绿、风朗气清、村美人和的新农村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让一幅幅山水田园画在祖国山河铺展而开,真正美出特色、美出韵味,在推窗见景、抬头见绿、细嗅品香中调浓幸福,坚持“因地制宜”编制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农村美”幸福梦。
  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之情,凝聚“奋斗伟力”编制“农民富”的小康梦。“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无论是推动“三农”工作开启新篇章,还是推动乡村振兴落地开花,无论是追求共同富裕做大“蛋糕”,还是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共享时代红利,我们奋斗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初心使命、是责任担当,更是千万农民心中的期待。广大党员干部当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之情,主动走近乡亲,把他们当朋友、当亲人,切实把种粮补贴、惠农政策、创业扶持等落到实处,带领更多致富好手、乡创客、田专家为发展乡村事业献计献策,真正以担当作为赢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进而凝聚“奋斗伟力”朝着向往的生活狂奔,不断编制“农民富”的小康梦。
让“流通队伍”为乡村振兴“引流铺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当“牵线搭桥”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乡镇流通助理到乡村逐梦,真正为推动山乡巨变贡献光热,用新担当、新思维、新作为为乡村振兴“引流铺路”。
  选好“领头羊”激荡“撑篙摇橹破浪行”的澎湃动能,用“新担当”为乡村“引流”铺好发展路。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党支部书记是引领党员、干部、群众向前跑的“责任火车头”,肩上的担子“重千钧”,这个人选得好、选得准,就能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牵引力,真正如“磁极”一般把各方力量、各种资源聚集起来,形成凝心聚力共圆梦想的生动局面,真正激荡“撑篙摇橹破浪行”的澎湃动能。所以,各级党组织当用心选好“领头羊”,通过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等,把专业素养强、群众口碑好、内部认同强的好干部选出来,紧紧抓住“人”这一关键,让他们牵头组建起村集体合作社、进行招投标工作、推动产业链条完备发展,真正用“新担当”为乡村“引流”铺好发展路。
  派出“技术组”解决“一山放过一山拦”的现实难题,用“新思维”为农业“引流”铺好丰收路。正所谓“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动乡村振兴。然而在变化的时代里,我们慢慢走出了“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被动状态,新式大棚、数字监控、智能补水、耐盐碱良种、无土栽培、机器收割、就地孵化等新技术为农业丰收增产“保驾护航”,这些是人类科技的进步、更是智慧涌流的结果。所以,当农业发展遇到新问题,就要想方设法从技术层面去解决,通过派出科技特派员等“技术组”用心解决“一山放过一山拦”的现实难题,为土地板结、树枝挂果、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困扰农民的问题开出“良方”,真正用“新思维”为农业“引流”铺好丰收路。
  组织“先锋队”书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答卷,用“新作为”为生活“引流”铺好幸福路。流通助理队伍可以为驻村干部提供协助,也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暖心服务、解决现实难题,这样的队伍人员梯队越多、年龄分布越多层、擅长面越多元,就越能在各个板块发挥作用。各级党组织当用心动员和组织“先锋队”到基层贡献光热,既可以调动在岗职工、单位好手,让他们带着一腔热情和动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也要把扎根乡村的致富好手、乡创客、田专家、归巢青年、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等动员起来,让他们在化解邻里纠纷、收集群众意见、搭建销售平台、推动创业项目、代办跑腿事务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激活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用“新作为”为生活“引流”铺好幸福路。
当好年轻干部的“培植者”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李干杰同志在会议上表示,组织部门要扎实做好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强基固本工作。年轻干部是堪当新时代新征程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主力军,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项重大工程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是经久不衰的时代课题。组织部门要认真当好年轻干部的“培植者”,帮助其成长为“枝繁叶茂”之树。
  “施肥浇水”,为年轻干部成长补足“营养成分”,练就攻坚克难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作为业内新人,年轻干部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常会出现“本领恐慌”。让年轻干部胜任工作,需要狠抓能力素质提升。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淬炼,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与政治理论培训,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中加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要注重业务培训与实践锻炼,依托与整合各层级线下与线上优质培训资源,为年轻干部传授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教育引导年轻干部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同时抓实一线历练,让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岗位上、在与群众打交道中积累才干、迅速成长。
  “修枝剪叶”,为年轻干部成长指引“向阳路径”,找准不忘初心的方向。在干部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项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方向决定了年轻干部的未来,在错误的方向上越用力,干部的成长发展越是谬以千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干部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年轻干部立身处世、从政干事的人生选择。要引导年轻干部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进群众家门,积极解群众难题,“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将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引导年轻干部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提振奋力拼搏、勇毅前行的精气神。
  “驱虫防病”,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健康环境”,涵养守红线保清廉的正气。当前,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出现“老虎”“苍蝇”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干部“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组织部门要将关口前移,强化纪律约束,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定期组织与年轻干部的谈心谈话,实时了解其思想作风动态,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引导年轻干部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一方面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让年轻干部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崇高的理想追求;另一方面加大典型案例的通报力度,以案示警,让年轻干部将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视为耻辱,形成奖励与惩戒并举、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良好政治生态,让党的纪律在年轻干部心中生根发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青年干部以“无我”书写为民“更”字篇章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播出,以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江山就是人民”的精彩用典作为节目开篇,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广大青年干部要涵养“无我”的精神境界,将“无我”作为终身的修行,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无我”情怀,让情为民所系更有温度。“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八个字浸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也让这一思想成为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科学理论,成为人民利益、人民心声的最集中表达。广大青年干部要在情为民所系中涵养“无我”情怀,将岗位当作考场,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察实情、听民意,真正把群众关注度高、亟须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当成自己的大事,记在心上、扛在肩上,做到情动于中、情有所归,真正成为群众的暖心人和贴心人。要在“情”上持续用力,积极到基层一线实践,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劲头,想群众之所想,行群众之所嘱,经常深入群众,串百家门,听百家言,行百家路,解百家难,与老百姓面对面说掏心窝子的话,实打实办吹糠见米的事,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实际行动诠释情为民所系的炙热情怀。
  以“无我”担当,让权为民所用更有精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时代呼唤我们,人民期待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广大青年干部要在权为民所用中涵养“无我”担当,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放下架子,去掉“官”气,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把为人民群众办的好事办实,把群众盼望的事办好,做到权为民用,事为民做。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运用好“四下基层”“一线工作法”等制度,围绕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广开言路、开门纳谏,把一句句急难愁盼的“民声”问题,落实到一件件为民造福的“民生”好事,真正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以“无我”服务,让利为民所谋更有力度。从在正定时与全县人民“同呼吸心相印”,到大国领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几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无我”的精神境界始终不变,彰显出人民领袖的真挚情怀,成为共产党人“无我”的光辉典范。广大青年干部要在利为民所谋中涵养“无我”公仆心,深入村组、走进楼院,多用春风化雨的措施、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办排忧解难的好事,扑下身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把一句句急难愁盼的“民声”问题,落实到一件件为民造福的“民生”好事,用实际行动诠释情利为民所谋的铮铮誓言。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群众“冷、暖、急、盼”上见真情、动真招,扎扎实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振兴:讲好“庄稼院”故事逐梦希望原野
  近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水韵江南、诗意村落、富乐之江,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徐徐铺展,20载探索之履跃然“纸上”,甲辰龙年,广大基层干部当在一年之首锚定“一号文件”,在“守”与“留”间讲好“三农故事”,寻一场“乡野新梦”。
  讲好“稻田”里的“春风化雨”故事,“党建引领”端稳“中国饭碗”,守住“希望田野”、留下“天下粮仓”,寻一场“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乡野新梦。“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实现GEPGDP的双值共进,从“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蝶变浙江”的背后是思想的引领,是理论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基层党组织要汲取“千万工程”智慧,执党建引领之“笔”,书写“耕地保护”华章,走好乡村振兴的“远征之路”,通过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农业专家指导”“市场调研”“群众问策”等与时俱进的崭新模式强化对耕地轮作的“顶层设计”,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携手人民群众守牢“耕地红线”、端稳“中国饭碗”、留住“天下粮仓”,稳好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讲好“乡村”里的“水韵乡愁”故事,“双山理念”助推“文旅融合”,守住“绿水青山”、留下“金山银山”,寻一场“绿水青山带笑颜”的乡野新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行动。党的XX大报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基层党组织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生态之山”与“经济之山”双峰耸立,不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持续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植绿护绿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真正做到点“绿”成“金”、入“林”寻“宝”、下“田”摸“虾”、“稻”田养“鱼”,打响乡村振兴“金算盘”。
  讲好“产业”里的“厚积薄发”故事,“三产融合”趟出“共富新路”,守住“奋进底色”、留下“发展亮色”,寻一场“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乡野新梦。一方水土育一方特色,一方山水有一方情。从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整齐排布的淳安下姜村,到绽满粉色波斯菊的湖州山地皇,“千万工程”入乡随俗打破“模板”、打造“特色”,让千万乡村各展品韵风采。“物无定用,适事者器;物无定味,适口者珍。”“三产融合”是“产业振兴”的“密钥”,把“初级产品”变成“终端美货”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基层党组织要想助力乡村振兴在崭新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就要打破“固定模板”,用“特色”成就“出色”,立足乡村“品韵”,理顺“三产”融合脉络,引导广大基层干部以“破圈思维”写实“特色产业”文章,不断拉长产业链条,蹚出一条“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新路。
  讲好“庭院”里的“人民幸福”故事,“人民至上”凝聚“振兴伟力”,守住“服务初心”、留下“天下归心”,寻一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乡野新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充分尊重农民心声意愿、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一项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基层党组织要深掘“千万工程”富矿,引导广大基层干部以“念兹在兹”的态度将人民群众在心中“置顶”,在实际工作中,凭借“抓铁有痕、掷地有声”的“深脚力”,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为“哨声”,对于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接着干,凭借“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勇毅担当把群众“心头事”变成“暖心事”。
做好国情调研“转化题”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选调生在开展国情调研时,应结合实际、立足实情,真正沉到基层一线,把问题变“课题”、难题变“易题”、子题变“母题”,以高质量调查研究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
  把问题变“课题”,聚焦聚力察实情。“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开展国情调研就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一枝一叶中真找问题、找真问题。要下足“绣花功夫”,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驻村工作职责,实行问题“大起底、大梳理、大排查”,针对民生痛点、政策堵点和治理难点,既不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也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列出时间表、绘好路线图,确保调研科学有序、稳步推进。要读懂“民生清单”,杜绝“被调研”“假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中,获取大量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为高质量“解题”打下坚实基础。
  把难题变“易题”,用心用情出实招。“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国情调研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功夫。要深挖“病根”,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依葫芦画瓢”,搞“拿来主义”敷衍应付,必须蹲下来看“蚂蚁”,着眼基层党建、农村治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方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要对症“下药”,避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死循环,聚焦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及本地区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坝坝会、围炉夜话等形式,汲取群众智慧、凝聚团结伟力,真正学会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把子题变“母题”,善作善成求实效。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问题也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若只调不研、研而不用,再深入的调查都将成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分门别类“建台账”,以“问题清单”为牵引,在全流程复盘中辨清“个性”与“共性”、看透现象与本质,既有利于将零散的认识系统化、粗浅的结论深刻化,又为复杂问题的“对号入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守正创新“启新篇”,遴选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优秀调研成果,在认真研究、反复探索中把准转化应用的“先决条件”和现实需求,确保“当下改”有力度、“长久立”有制度、“回头看”有效度,切实做好国情调研“后半篇文章”。
擦亮“最美公务员”的公仆本色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斗争、善于作为,在不同的岗位书写下为人民服务的“最美答卷”,以一言一行彰显了“最美公务员”的公仆本色。广大年轻干部要读懂“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的涵义,立足岗位、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以敢担当的政治自觉、勇斗争的严实作风、善作为的宗旨意识,擦亮坚定、拼搏、奉献的“最美”公仆本色。
  读懂“对党忠诚、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政治自觉,擦亮“讲政治、重担当”的“最美”公仆本色。“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美在信仰坚定、忠诚可靠。在党和人民需要之时,他们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果断奔赴一线“战场”。北京特大暴雨发生后,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孟二梅始终奋战在防汛救灾最前线,带领党员和居民安置转运近千名因暴雨滞留的列车乘客;永州市新田县特大山火突发时,塔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吕晓毛带领700余人顶住疲劳和饥饿,驰援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成功扑灭特大山火;芦山地震中硗碛藏族乡成为“孤岛”,时任该乡党委书记李智宽第一时间参与抗震救灾,走村串户了解受灾情况,吃在路上、住在车上,一干就是十几个昼夜……一件件小事,检验初心;一次次选择,彰显担当,“最美”就是那越是危难之时敢于担当的坚定本色。广大年轻干部要读懂“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的涵义,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公仆职责,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不管身处任何岗位、从事任何工作,始终挺身而出、无惧无畏,切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冲在一线,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用实际行动擦亮“讲政治、重担当”的“最美”公仆本色。
  读懂“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勇于斗争”的严实作风,擦亮“扛重担、打硬仗”的“最美”公仆本色。“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美在恪尽职守作风实、脚踏实地敢打拼,面对困难与挑战,他们扛重担、打硬仗,千方百计攻克难关。陈丽红面对搬迁3500家企业、打通60余处沿岸居民小区“断点”等艰巨任务,跑现场、进小区,以笨办法、苦功夫做通企业和群众工作;孙威面对工作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的考验,以敢拼敢闯的过硬作风和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台江县台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德凭着丰富的驻村经历,在“村BA”的组织、策划、比赛、保障过程中,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蹚出了一条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最美”就是那越是吃劲之时勇于斗争的拼搏本色。广大年轻干部要读懂“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的涵义,始终保持挑战风险、战胜困难、突破瓶颈的勇气和魄力,积极查找工作难题,开动脑筋、深入思考解决措施,以不怕错、不怕难的冲劲打破常规思维、跳出传统模式,寻找新出口、实现新突破,聚焦影响工作的矛盾和问题勇往直前、靶向发力、落实到底,用破解难题擦亮“扛重担、打硬仗”的“最美”公仆本色。
  读懂“为民服务、无私奉献、善于作为”的宗旨意识,擦亮“守初心、践使命”的“最美”公仆本色。“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美在竭诚为民、无私奉献。他们大多来自基层,在一线挥洒青春岁月,用个人辛苦换来群众幸福。余崇斌从家长里短到经济纷争,始终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积极落实各项便民利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刘欣在参与数百起公益诉讼案件中,坚持维护公共利益,守护万千灯火,被同行称为“铿锵玫瑰”,被群众称为人民的检察官;沈奎充分发挥林草行业优势,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以工代赈方式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切实增加群众收入……他们念兹在兹,枝叶关情,一点一滴都彰显了用力用心用情的人民情怀,“最美”就是那越是愁盼之时善于作为的奉献本色。广大年轻干部要读懂“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的涵义,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真正沉入基层、深入群众,应着基层呼声跨开步子、甩开膀子,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脚踏实地为人民办事、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忧,用服务民生擦亮“守初心、践使命”的“最美”公仆本色。
  何以“最美”?一言一行擦亮“讲政治、重担当”的坚定本色,一举一动擦亮“扛重担、打硬仗”的拼搏本色,一心一意擦亮“守初心、践使命”的奉献本色……那“最美”之光正在闪亮。广大年轻干部要读懂“最美公务员”何以“最美”的涵义,循着光照的方向,胸怀“国之大者”,发扬斗争精神,切实为民服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读懂“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为民情怀”
  2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文章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我们要读懂“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一心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厚植为民情怀、永葆为民初心,激荡为民力量。
  读懂“以人为本”,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信念,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历经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将人民福祉作为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基石,到改革开放的伟大跃进,再到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对人民深沉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的“连心桥”,肩负着将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的使命。他们在政务服务中简化流程,提升效率,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在田间地头,他们深入实际,与农民并肩作战,一同谋划农业发展之策,提高农民收入;在走访群众中,他们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为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而努力。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为民情怀更是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深化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确保党的政策和决策更加贴近民心、符合民意,这要求我们倾听民声、理解民意、关注民生。通过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将这份深厚的为民情怀转化为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确保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读懂“人民至上”,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宗旨,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心中,人民是行动的指南针,是奋斗的动力源泉。这份为民初心,如星辰导航,照亮了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的伟大航程。它深植于实际行动,映照于党员干部的言行之间,确保人民的利益始终处于首位,紧密联结人民幸福与国家发展。这份为民初心激发党员干部面对群众期盼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驱动他们用“接力跑”的精神和不懈努力,立于人民最需之地,以实际行动深化“人民至上”的理念。他们视群众的需求为己任,将人民的小事视为大事,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实都能触及人民心弦,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获得。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我们党不断完善制度设计,扩大人民的参与度,保障人民群众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进程保障了民主的全方位深化,使党与政府的每一决策都充分吸纳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确保了人民的意愿和需求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参考,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是新时代伟大征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未来的道路上,“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将继续指引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与人民一道,共创美好未来,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读懂“一心为民”,以“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的豪情,激荡“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为民力量。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奋斗为民是党员干部天生的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他们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精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田野中,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与农民并肩作战,共谋发展策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在城市治理的繁忙街道上,他们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力求让城市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心。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任务,党员干部们展现出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书写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为民服务画卷。这种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读懂《平“语”近人》中的“为民情怀”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以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人民至上”的精彩用典作为本季节目开篇,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牢牢把握“人民”这个关键词,把为民情怀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搭建起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桥梁,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满分答卷”。
  秉持“社稷亦为民而立”的政治信仰,提升干群“亲合度”,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深深扎根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人民的幸福,共产党人用一句句铿锵誓言、一份份执着牵挂、一件件烟火小事,汇聚成至深、至浓、至热的人民情怀,升华为那一句最深情的告白。为了走好新时代征程,赢得亿万人民的拥护支持,党员干部要秉持“社稷亦为民而立”的政治信仰,放下所谓的“官架子”,始终以俯首为民姿态,做好群众的“公仆”,找准正确的方法,以群众的语言、群众的视角、群众的立场,深深扎根人民当中,从群众“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住得怎么样”等家常话开始与百姓谈心,把“家常话”谈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感到我们党员干部的亲切、可信、真诚,进一步拉近干群间的关系,实现干群“零距离”“零障碍”,生动诠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
  涵养“人民利益大于天”的宗旨意识,把准前行“方向盘”,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矢志造福人民”。“人民”二字,鲜明醒目,力重千钧。一句话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民情怀,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蕴藏着人心向背、政治兴衰。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真正践行了“人民利益大于天”的宗旨意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行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围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的理念融入血脉、刻进心中,以“滴水穿石”的恒心和“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闯劲,把准前行“方向盘”,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矢志造福人民”,切实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激荡“依靠人民求胜利”的品格作风,汇聚强大的“力量源”,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团结引领人民”。从南湖红船的破浪前行到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从改革时期的锐意进取到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我们党闯过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征服了一个又一个“腊子口”,历史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我们党得以生存、发展的“最大底气”。迈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人民群众作为真正的英雄,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清楚依靠人民群众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要深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激荡“依靠人民求胜利”的品格作风,放低身段、俯下身子,经常深入群众中去看一看、听一听,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最好的老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虚心与群众交流,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不断从人民群众的智慧思想中获得工作上的“金点子”和“良方子”,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对标“最美”争当“最美”
  24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布“最美公务员”评选结果,孟二梅等20名同志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这既是对优秀公务员的肯定与激励,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鼓舞与鞭策,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做出了榜样、树立了标杆。
  榜样催人奋进,“最美”引领方向。从乡村振兴一线到驻外前线,从乡镇街道到产业园区......20名“最美公务员”在各自岗位上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甘于奉献,树立了新时代人民公仆形象。广大党员干部应见贤思齐,对标“最美”,铸牢忠诚品质、弘扬斗争精神、永葆为民初心,争当“最美”,以实际行动擦亮新时代公仆本色。
  对标“最美信仰”,以“一片丹心永向阳”的坚定执着,争当“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奋进者。“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最美公务员,“美”在忠诚可靠、信仰坚定。无论是“有我们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的孟二梅,始终奋战在汛情一线安置转运近千名乘客,还是“冲得上,豁得出”的吕晓毛,带领700余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驰援特大山火,抑或是“我从不曾犹豫,因为眼前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的赵鸿亮,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最前面......面对艰难险阻重大任务,他们始终不改其心、不移其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不朽誓言。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党员干部为人立身之本、干事之要。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标“最美信仰”,铸牢忠诚品质,自觉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刻在骨子里、落在行动中,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对标“最美担当”,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斗争,争当“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的开拓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最美公务员,“美”在担当作为、敢于斗争。从“跑万家门、访万家情”的陈丽红,用苦功夫破解工作“堵点”“断点”,到“直面挑战、克服困难”的安亮,悉心全力护航开幕式和闭幕式成功举办,再到“不怕困难、冲锋在前”的陈刚,尽最大努力保障园博会顺利开幕......他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质,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站在新征程上,各种“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标“最美”,弘扬斗争精神,始终保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姿态,主动投身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攻坚克难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实践中练就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敢闯敢试的魄力和迎难而上的毅力,锤炼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
  对标“最美奉献”,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如磐初心,争当“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实干者。“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最美公务员,“美”在无私奉献、竭诚为民。从“把‘群众事’当‘分内事’”的陈斌,以“有我”担当纾解群众“急难愁盼”、经济纠纷,到“铿锵玫瑰”的刘欣,以“忘我”精神参与数百起公益诉讼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守护万千灯火,再到“援疆干部”的臧运东,以“无我”情怀坚守在天山南麓、帕米尔高原等艰苦环境工作一线......他们舍“小我”为“大我”,在各自岗位一线发光发热,以个人辛苦指数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标“最美”,永葆为民初心,把为民造福、为民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本领,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书写出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历史新答卷。
澎湃“新质生产力”促时代发展“新兴向荣”
  中共中央政治局1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讲话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新”出发,抢占新赛道、引领新技术、实现新跨越,真正促事业发展“新”“兴”向荣。
  抢占“新赛道”布局新兴产业,前沿“弄潮”抢抓时代机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代发展向前、瞬息万变,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探出头来,从人工智能、物联网、氢动能,到量子信息、深海科技、前沿生物等等,一座座产业“新地标”正在世界各地闪耀光芒,而这也是新赛道、新领域,是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可以说,谁抢占了科技“制高点”“最前沿”,谁就赢得了新机遇、赢得了话语权。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当深耕当地布局规划,以更大视野格局聚焦时代风云,既要做优做强原有“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也要抢占“新赛道”布局新兴产业,对当地的新业态等“如数家珍”、对尚在摇篮的新项目“呵护备至”,真正把资源、技术、人才投入其中,勇于在前沿“弄潮”抢抓时代新机遇。
  引领“新技术”释放新劲潜能,重点“攻坚”书写自强华章。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每一项引领变革的新技术都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从数十载的默默无闻、到上千次的失败淬炼,从攻克“卡脖子”技术的艰难曲折,到打破“行业壁垒”的蝶变瞬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见证了非凡历程的汗水和奋斗身影。广大党员干部当引领“新技术”释放新劲潜能,从闪耀神州大地、照耀华夏苍穹的“北斗”“神舟”“蛟龙”“天眼”等荣耀印记中,感受颠覆性创新、原创性成果激发的自豪自信,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和“引擎”,在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能够创新中勇攀发展的高峰,用更多的创新创造为助推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泉动力,真正在重点“攻坚”的过程中不断书写自立自强的恢弘篇章。
  实现“新跨越”构建新增长点,着眼“长远”激荡气象万千。“天上春来谁报人,江山气象一时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重点就在“新”和“质”。从驱动力量新、产业链条新到追求目标新、前进道路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将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步伐、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广大党员干部当奋力实现“新跨越”构建新增长点,从递交“邀约函”汇聚天下人才开始谋篇,想方设法汇聚优秀紧缺型专业人才,同时着力培养一批新兴中小产业力量,开创“点面结合”新局面走出“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更要用心构建可持续发展局面,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真正凝聚合力、汇成伟力,在着眼“长远”中激荡气象万千,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
提“笔”上“色”绘就乡村“和美画卷”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写意现代化“新农村”的风景画,广大党员干部既要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民生幸福为成色,更要以产业腾飞为亮色,真正提“笔”着“色”绘就乡村“和美画卷”。
  提“生态之笔”,以绿水青山为“底色”,绘就“推窗见景”的乡村“和美画卷”。中国大地,广袤而富饶,风景变幻莫测,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绘制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辽阔无垠,到“晨曦映花,春水荡漾”的秀美清新,中国农村的独特魅力跃然纸上。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情地热爱这片土地,用心去感受这里的美好,将心中的蓝图化为现实,引领群众共同奋斗,让家园变得更加美丽。要不断厚植绿色底蕴,守护蓝天白云,为农村画卷添上更多绚烂的色彩,打造一个“绿意盎然、蓝天常在、多彩绽放”的中国农村,让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用双手描绘出“推窗见景、美不胜收”的农村画卷,让乡愁和美好在这里永久留存,让中国农村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靓丽名片。
  提“服务之笔”,以民生幸福为“成色”,绘就“生活如蜜”的乡村“和美画卷”。“国以民而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乡村振兴,农民是当之无愧的“主角”。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升级,从基本的温饱需求,到对环保、生态的关注,人们的向往越来越高,这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运用智慧和策略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党员干部,要用心去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农村,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和幸福。要用细致的服务和真诚的情感去温暖人心,增强与群众的鱼水深情。要用创新和创意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让农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要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让这里的生活如蜜般甜美,让中国农村的美好画卷更加绚丽多彩!
  提“产业之笔”,以产业腾飞为“亮色”,绘就“梦圆今朝”的乡村“和美画卷”。在追求创新、求实、求进的征程中,我们见证了无数“创新成果”的诞生,创造了众多“人间奇迹”,书写了辉煌的“精彩答卷”。这些非凡的“成绩单”不仅为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脱贫攻坚的胜利到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我们深知每一份成就都离不开扎实的工作和持续的努力。产业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支撑未来的“基石”,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农村事业的发展中,继续做大做强既有产业,深耕朝阳行业,发掘更多新的项目和优势,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共同见证一个“梦圆今朝”的美好时代,让中国农村的美丽画卷永远延续。
振奋“龙马精神”擘画“锦绣图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指出,甲辰龙年,希望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总书记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我们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提升了干劲。年轻干部正处在“拔节孕穗”的关键期,要振奋龙马精神,勇扛“信仰旗帜”、鼓足“斗争劲头”、厚植“家国情怀”,争做“后浪”竞“潮头”,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以“青春之我”拼出如虹气势的“高光时刻”,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
  勇扛勤学笃思的“忠诚旗帜”,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如磐信念持续凝心铸魂。“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定而执着的信仰信念、纯洁而崇高的灵魂境界,是年轻干部拔节生长的思想定力、在大风大浪考验面前依旧岿然不动的关键所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年轻干部不能有丝毫“松劲歇脚”的念头,要把忠诚于党作为人生的坚定信仰,定准“我”的坐标,摆正“我”的位置,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自觉加强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常学常新、常悟常进,持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康庄大道”阔步前行,让党的红色血脉赓续传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要用好“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这把公开讲话,在学习和实践中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不断寻找进步的动力和方向,以新努力、新进步、新成绩激扬爱党爱国热情,奋力谱写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发展新篇章。
  鼓足奋勇争先的“斗争劲头”,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态势演绎非凡精彩。百余年前,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如今,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战胜多重困难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每一个奋斗的青春身影都是时代里最美的风景。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广大年轻干部要涵养敢打必胜的“行动自觉”,主动投身基层一线“蹲苗壮根”,如蛟龙般蓄势待发,如离弦之箭般勇往直前,一以贯之谋创新、坚持不懈求突破,在漫漫人生路中“上下求索”。要以“满血”状态鼓足干事激情,以“冲锋”姿态诠释初心使命,在风霜雨雪中成长成才,在挑战自我中超越自我,当好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后继之人”,坚定不移朝着心中的“诗和远方”扬帆远航。
  厚植丹心为民的“家国情怀”,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浩然正气淬炼过硬作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对于年轻干部来说,“自我革命”是最深沉的“家国情怀”,要秉持“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敢涉万重山,勇挑千斤担,把汗水洒在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一步一印”将矢志报国的满腔热忱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擘画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要系好人生第一粒扣,走好人生每一步,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时刻将人民“置顶”,以平和之心对待“名”、淡泊之心对待“位”、敬畏之心对待“权”,把自我革命渗透于血脉,熔铸为精神,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坚固的“钢铁长城”,自觉脱离低级趣味,主动塑造高尚人格,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从容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
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根植于心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节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12月至20XX6月期间有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重要论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根植于心,不断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站稳人民立场、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站稳人民立场,把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根植于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论做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只有心中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才能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走实群众路线,始终清醒“我是谁”,时时不忘“为了谁”,真正明白“依靠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践行党的宗旨的主动性、自觉性。要牢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自觉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从政观,坚持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永葆干净纯洁的公仆本色。
  实现人民意志,把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践之于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与生活上的头等大事,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促进发展的“重点项目”、惠及民生的“关键小事”、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坚决不做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不搞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危难之时,方显本色。在牢守个人职责的同时,更要做到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困难面前不丢担子、危险时刻不撂挑子,勇于投身形势复杂、矛盾凸显的地方,以夙夜在公的责任担当、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努力为人民群众负重前行,让辛苦指数变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保障人民权益,把人民满意的干事标准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面对人民群众要求,唯有突出实绩实效,把人民满意的干事标准贯穿始终,才能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人民心坎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工作抓实,把基础打实,把步子迈实,着力做到人民群众关心什么就聚焦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就实现什么,人民群众急难什么就解决什么,人民群众反对什么就整改什么。人民群众在一线,为民服务也要在一线。必须深入基层,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全力把个人具备的技能带下去、知识带下去、思路带下去,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收入提上去、生活提上去、口碑提上去,真正赢得“人民满意”这份最大的褒奖。
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常、态、效”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体党员干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有重要意义。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需从“常、态、效”出发,推动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党史学习教育要融日常、学经常、用平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党史学习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更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中性学习教育就能完全达到目的,需要在“常”字上下功夫,学思践悟融入日常。坚持把党史作为日常必修课、常修课,把党史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学习内容,纳入党校教学培训内容。学懂弄通教育经常。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就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培养历史思维、增强历史自信。学以致用用在平常。要牢记一心为民革命传统,情系民生解民忧,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企业社区听取民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党史学习教育要重状态、知动态、抓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状态,通过学习党史增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自觉,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更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全党全社会塑造和巩固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态势、良好态势。党史学习教育要知晓动态。党史学习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方式方法,需不断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发挥优势,共享党史教育资源,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广泛利用党刊党报网站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推行可视化、沉浸式、互动式学习。党史学习教育要抓住常态。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分层分类精准施策。针对党员干部、在校学生、社会大众等不同特点和思想实际,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员干部开展不同主体类型学习教育,做到既精准有效覆盖,又生动鲜活开展,始终保持热度。
  党史学习教育要见成效、求功效、争实效。党史学习是常学常新、常悟常得的过程,党史学习教育是全党的长期任务、党员的终身课题。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具体体现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上,体现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党史学习教育要见成效。要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敢于直面矛盾问题和困难挑战,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身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的成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功效。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继承发扬党的建设的好传统,始终不渝抓好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务实高效的精神状态。党史学习教育要争实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扎扎实实推进学党史、悟党史,不断增强思想的敏锐性、工作的前瞻性、落实的穿透性,保障财政民生投入,健全民生政策管理机制,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真正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举措和实效。
读懂《平“语”近人》的“民生密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平“语”近人》节目播出,本季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人民至上”的三个精彩用典作为开篇,生动阐明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基层干部要厚植人民情怀、永葆为民初心、心怀民生冷暖,真正读懂《平“语”近人》的“民生密码”,在问需于民、问智于民和问效于民的工作实践中,奋力谱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赶考答卷。
  深刻领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甘当问需于民的“孺子牛”。“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基层干部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始终秉持问需于民的服务态度,才能当好群众的孺子牛和贴心人。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在面对群众需求时“一问三不知”,开展民生工作“浮于表面”,不仅破坏了干群之间的血肉关系,而且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基层干部要以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到基层一线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把急功近利的浮躁和弄虚作假的心理压下来,练好认真做事、服务人民的“心学”。要聚焦梳理好群众需求,摸清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症结,多一份对人民衣食住行的“嘘寒问暖”,少一份对群众琐事小事的“漠不关心”,针对民生难题靶向发力、久久为功,确保民生的“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清单”。
  认真学习“四下基层、深入一线”的工作方法,愿当问智于民的“小学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干部在开展民生工作时要广泛聆听群众意见、汇聚民智,才能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当前部分基层干部习惯想问题“拍脑袋决策”、做事情“拍胸脯保证”、出问题“拍屁股走人”,不仅造成了烂尾政绩,而且激化了干群矛盾。基层干部要敢于以“小学生”的身份向群众请教,真正深入一线体察民情、摸清症结,通过议事会、座谈会、围炉谈话等形式,把群众“请进来”,收集群众的意见,做到调真相、研真事、问真人。要树立“亲口尝梨知酸甜”的方法,善于在躬身请教中增长见闻,广泛收集群众的“金点子”,从群众的“忠言”中汲取智慧,才能在面对民生问题时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从不懂行情的“门外汉”,成为掌握真材实料的“土专家”。
  弘扬践行“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务实精神,敢当问效于民的“答卷人”。“小事连着民心,大事连着民生”。评价基层干部政绩的好坏,关键要看能否解决民生问题、能否让人民群众满意。当前,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在民生工作中按“暂停键”,对群众的反馈和意见“视而不见”,导致民生工作推进迟缓、成效甚微。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解决民生问题等不起、拖不得,必须拿出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确保解决民生难题过程中久久为功、持久发力,在深入一线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的过程中,广泛收集群众的反馈信息,为改善民生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要将群众当作评价政绩好坏的“裁判”,将干事创业的目标同群众的需求联系起来,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造福于民的优秀民生政绩及时落地见效,真正答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分答卷”。
目录
2024
0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74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