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汇编

目录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1 1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2 3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3 5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4 8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5 10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6 13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7 15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1

4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员干部要根植为民情怀,以“有我”的担当扛起“一路风雨”,以“忘我”的奋斗书写“出彩答卷”,以“无我”的情怀办好“暖心实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以“有我”的担当扛起“一路风雨”。为民之情连着“血脉”,在内心深处迸发出“有我”的力量;时代使命落在“肩头”,在实际行动中彰显“有我”担当。广大党员干部是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人”,是为民服务的“勤务员”,要应使命“召唤”、向目标“飞奔”,以“不停歇”的热忱、“不止步”的坚持抵达目标,让“奋斗有我”之潮始终澎湃、一往无前。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只有明确自己的追求、锚定赶考的目标,才能凝聚起不懈奋进的劲头。党员干部要以信仰为“指航灯塔”,把满腔热情投身到干事创业中,不做碌碌无为的“躺平者”,也不做满足已有成绩的“固守者”,更不做裹足不前的“畏难者”,为人民群众扛起“风雨”,以有力的担当、无畏的前行“乘风破浪”。

以“忘我”的奋斗书写“出彩答卷”。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就没有“虽远必至”的成果;没有“灯火阑珊处”的坚持不懈,就没有“蓦然回首”的惊喜。一切成就和作为,都离不开过程的艰辛、持久的坚持,不愿付出努力、不愿吃苦耐劳,就只能在原地“打转”,走不出困难的“围城”,解不开难题的“方程”。在为民服务中,必须有“笃行不怠”的脚步,只有敢于“闯”、迎难“拼”,才能破难题、跨难关,书写“出彩答卷”。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没有“硬肩膀”是挑不起来的,没有“好方法”也可能束手无策。党员干部要在提升自身的能力本领上下功夫,多融入实践“大熔炉”中,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全流程”处理问题当中,提升自己的应变和解题能力。

以“无我”的情怀办好“暖心实事”。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党员干部要向“新”而行、向“美”出发,带领人民群众在新的征程上开创新业绩,把“幸福路”筑牢筑实,把“金扁担”挑好挑稳,向“新的山峰”攀登,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前进。党员干部要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从人民群众“需要解决什么”“需要实现什么”“需要哪些帮助”出发思考问题,能够和群众“心连心”,把群众的“问题清单”梳理清楚,找准“怎么干”的抓手,在为民服务中有计划、有方法、有成效,切实扛起为民使命。党员干部要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实干精神拼搏进取,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有耐心、有定力,多向人民群众“取经”,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2

4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答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命题,与人民同心、同频、同行,写实新时代“人民至上”答卷。

牢记“初心使命”,与人民“同心”,风雨同舟夯实根基。党的根基在人民,自党成立之日起,“人民”二字就铭刻在心。回顾百年发展历程,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领导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才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读懂“人民”二字,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擦亮为民“底色”,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安居乐业挂在心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和境界做好为民之事。

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同频”,为民服务初心不变。回望百年征程,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历史:是人民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奇迹,是人民的“小木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的“小铁锹”挖出了大油田,是人民的齐心协力筑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固防线......党员干部要始终发扬实干苦干、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相接,和群众的心相连。要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到群众的热炕头坐一坐,在群众的家长里短中听急难,在柴米油盐等小事中看民情,耐心为群众解答疑惑的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扎扎实实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从“群众希望”转为“我们做到”。

坚决“依靠人民”,与人民“同行”,团结奋斗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从毛泽东同志亲自批示的“枫桥经验”到从小岗村的“包干到户”,从“中国速度”到“中国高度”,历史和实践证明,正是无数的劳动者撸起袖子加油干,忘我投入,无私奉献,才成就了今日之中国。党员干部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刻感悟“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深刻内涵,用好民主协商法宝,多问问群众答不答应、同不同意,多想想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抓住村“两委”、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乡贤名士等“关键少数”,了解需求、倾听想法、学习方法,集思广益、汇聚民智,真正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3

4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新征程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当一以贯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砥砺“人民二字重千钧”的坚定初心、保持“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笃行实干,深植群众观点、践行好群众路线、开展好群众工作,主动去一线、察民情,如此才能跟人民始终站在一起,做好人民的“心”上人,守好“人民的心”。

树牢为民造福政绩观。“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如何更好兑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庄严承诺,首先要在弄清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么样为民?三个问题上“上心”。一心为民永远是最重的“砝码”,“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的焦裕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公正为民的好法官”邹碧华、“守岛英雄”王继才……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涌现了一批批有着坚定理想信念、一片丹心向党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凭借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仰,诠释了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在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努力把惠民小事做细、把利民细事做精,于“细微处”以一颗为民办事、服务、造福的初心、贴心、决心,换取人民的放心、安心、开心,用点滴“小确幸”汇聚民生“大幸福”。

干出务实管用真实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始终与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这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守好“人民的心”不仅是一句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要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切实扛起自己的“责”、干好手中的“活”,以“无我之境界”实现“有我之担当”。从红军时期的“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的革命作风,到延安时期的“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动人景象,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涌现的孔繁森、黄文秀、黄诗燕等一大批公仆典型。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心怀“国之大者”,做到“掏出心窝”深入群众,又“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扛重活、打硬仗、敢担当、善作为,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赢得“人民的心”。

交出时代赶考满分卷。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是最根本的哲学,也是接续奋斗的永恒坐标。党员干部要锚定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时时、事事、处处把守好“人民的心”当作一种既定目标,慎终如始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当做“自己的事情”,不断在淬炼“硬本领”“真功夫”的过程中实现目标、赢得未来。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国之大者”,永远追随“心中有民”的初心之光,要有“看准了就抓紧干”的只争朝夕,甘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以实际行动弄清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矢志不渝笃行“民之所忧”“民之所盼”,让“民有所呼”成为“我有所为”,真正让为民之心在担当尽职中见真章、出光彩,用心用情用力守好“人民”这座“江山”。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4

人民”二字,力重千钧。41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当站稳人民立场,置顶“人民至上”,为民请命、不辱使命、自我革命,矢志不渝“为人民”,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为民造福、让民满意。

置顶“为民请命”,为人民立志,为人民挂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至上,需要信仰向下,树牢对人民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当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为指引,聚焦“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朴素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在坚决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永葆初心、践行使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注并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江山、守江山,更要守民心,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提升对事业信仰的忠诚度,坚定唤醒“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政治觉悟,矢志激发“为国为民谋发展”的使命担当,在关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深入群众,挂心人民,赢得民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忧民之所忧,解民之所难,不断提升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不断改善和提升民生福祉,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置顶“不辱使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笃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至上,需要担当作为,践行为人民的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当切实担负起“民族复兴”历史重任,树立正确政绩观,将“爱民”体现在日常工作、实际行动中,破除官本位、“官老爷”思潮,力避虚头巴脑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从民众角度出发,在换位思考中解决、破解难题;将民生幸福作为头等大事,将工作重点聚焦在群众期盼的民生领域,以实的举措、真的作风、敢的气魄并肩群众,携手人民,想应急之策,思纾困之方,求破难之法,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挺膺担当、笃行不怠;努力将一件件“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将一张张“民生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做到人民炕头,干到人民心头,想到人民前头,勇于牵头,争做带头,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干成事”的责任感,干到实处、抓出实效,在下足功夫、用情用心中让民生工作面面俱到、事事漂亮。

置顶“自我革命”,为人民奋斗,为人民发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人民至上,需要刀刃向内,深化对自我的革命。广大党员干部当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争当护卫民生“第一卫士”,第一“冲锋”、时刻争先,做到“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将个人前途和人民福祉紧密相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绽放人生价值;持续深化自我革命,确保使命必达,赓续党的优良作风,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时时勤拂拭,勿忘赤子心,常读“四史”,常正“四风”,常思“己过”,在涵养信仰之基中迈实踏稳奋斗之路,长为民之决心、强民之韧性;上好“党性修养”终身课,下足“绣花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俯下身子听民声、察民意、为民生,厚植“愿管小事”的热情,提升“能管小事”的本领,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多“出汗”多“增肌”,练就脚踏实地“铁脚板”“硬脊梁”,力求将“人民公仆”足迹镌刻在大山深处。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5

41号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昨天的“苦难光辉”、今天的“使命担当”和明天的“伟大梦想”中深刻领悟“何以人民至上”的理论内涵,走好“以何为民造福”的实践之路,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以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真挚情怀站稳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将 “人民”二字置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懈奋斗的英雄模范,或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基层第一线、经济建设主战场、科学研究最前沿等矢志拼搏的“最美”榜样,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用“热辣滚烫”的为民初心守护人民希望,带给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站在人民群众这一边,多说群众想听的事,多听群众埋怨的事,多做群众期盼的事,真正实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以矢志不渝、事不避难的忠诚姿态迈稳实干步伐。“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艘小小的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为舵,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让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能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进向前,关键要把握好今天。广大党员干部要扛牢为民责任,永葆敢闯敢创敢干的作风和尽心尽力尽职的担当,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奉献精神,把个人价值实现的“小我”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大我”中去。同时要事不避难,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提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水平,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以中流击水、奋楫争先的冲天干劲走稳复兴之路。“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无论是与国内外强敌斗争,还是与无情的洪水、疫病等自然灾害较量,我们党都能夺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离不开我们党自身的坚定意志,更离不开人民真心支持与拥护带来的磅礴力量。我们党过去依靠人民群众跨越了一个又一个“腊子口”、“娄山关”,未来也将依靠人民群众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新赛道、新领域,在新征程中创造新业绩、新荣光。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力弘扬“四下基层”这一优良作风,深入学校、企业、老街、村庄,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主动拜人民为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与民同心同行,获取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增强无惧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底气,以及中流击水、奋楫争先的冲天干劲,走好走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6

4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体现,更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鲜明彰显。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矢志不渝将“人民至上”植入基因,自觉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心系人民、师从人民、身入人民的工作实践中,点亮温暖千家万户的“熠熠灯火”,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干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时代佳绩。

在“心系人民”中点亮担当作为“航标灯”。习近平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写在旗帜上,就誓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这正是我们党能够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成功秘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弄通弄懂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将人民利益“置顶”,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要像“扎根黄土高原的医生”路生梅、“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一般,怀揣为民初心、关注民生福祉,把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同一面”,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一条心”,始终怀着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牢固的公仆意识矢志践行使命担当,将为民的忠诚之情融入到实践之中,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投射到行动里面,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解“民之所困”,真正成为党和人民能够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中坚力量。

在“师从人民”中点亮提能砺为“聚光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历史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创造力的源泉,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具备无限的创新能力。纵观当今社会,不论是在革命老区振兴共富的“领头雁”黄科威,还是带领乡亲书写乡村振兴“永联样本”的退役军人吴惠芳,抑或是群众心中的“活雷锋”王兰花……他们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解困之方、实践经验的创新之道,无不源自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限智慧和无尽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打开学习的“围墙”,破除思想的“藩篱”,用好人民群众这本“无字之书”,汲取“人民之师”的才智办法,多坐坐群众的“冷板凳”,多钻钻群众的“矛盾窝”,多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多算算老百姓的“生活账”,在家长里短中解锁“金点子”,在田间地头里找准“土方子”,不断提炼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积累的新经验、新方法,从而掌握攻克难题的“灵丹妙药”、发现科学决策的“源头活水”,在学以致用中不断改进服务群众的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让人民群众的智慧有效转化为提能砺为、干事创业的新动能。

在“身入人民”中点亮奋发有为“长明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民生图景日益绘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忘我精神践行于为民奉献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甘当帮助解决群众困难的“勤务员”“服务生”,始终不务虚名、不做虚功,在人民群众“冷、暖、急、盼”上见真情、动真招,多用春风化雨的措施、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办排忧解难的好事,把一句句急难愁盼的“民声”问题,落实到一件件为民造福的“民生”实事,努力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安居、弱有众扶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坚实步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迈进。

学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心得 7

4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内涵要义,永葆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力行为民之举,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忠实践行者。

永葆为民之心,涵养爱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广东茂名考察时深情指出:“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党和人民是深厚的“鱼水关系”,共产党人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是舍己奉公、念兹在兹,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的人;是在春风吹到的地方,为老百姓种下防风固沙“泡桐花”的人。广大党员干部当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民服务造福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厚植为民情怀,坚持俯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感知群众冷暖,答好民生答卷。

恪守为民之责,发扬亲民作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哲人王阳明曾认为“亲民”就是推己及人,亲近人民,把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恪守为民之责,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的烟火气中、走进群众的希望田里,及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更加紧密。要从群众角度出发、从民生实事着手,更加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更加注重采纳群众意见,在推动工作上充分汲取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力行为民之举,办好惠民实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切工作往实里做,才能做出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大事小事当成自己的一场“农耕”,做到忧之念之、勤勉为民,竭尽所能地帮助群众解决难题、谋取福祉。要发扬真抓实干作风,从小处着手、从实处发力办好惠民实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真正将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