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2024年3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12篇)20243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12篇)20243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目 录
12篇)20243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目 录
1
.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12.中央统战部理论学习中心组:
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7
外交部党委:
新征程中国外交的科学指引  1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重大命题  17
贵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  24
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29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方法论  36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
打造过硬文旅干部队伍扛牢文化强省建设使命  41
长春市委:关于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的调研  43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9
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
高质量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53
浦江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稳进提质全面成势高质量续写“八八战略”浦江篇章  55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党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以来,全国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紧扣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协商议政,深化拓展团结联谊工作,守正创新、团结奋进,在历届全国政协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推动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人民政协正确履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政协党组要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人民政协得到贯彻落实。要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推进政协机关建设”。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必须保持的政治方向、坚守的政治原则、履行的政治责任。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政协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工作谋划、职能履行、自身建设等各方面,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十四届全国政协和政协机关深刻把握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
政治属性,牢牢把握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人民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制定全国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事项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政协重要工作、重要文件等及时向党中央请示,确保政协履职工作始终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主席会议、机关党组会议、秘书长会议、各专门委员会分党组会议等重要例会都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第一议题”,以学习跟进带动认识跟进、行动跟进。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制度和督查机制,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事项、党中央关于政协工作重要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台账,形成接件即办、学习研办、明责专办、跟踪督办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成效。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分别制定加强全国政协党的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全国政协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召开全国政协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全国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健全组织体系,分别部署对专委会分党组和机关各室局单位开展巡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明确了人民政协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凝心铸魂、强基固本,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
  十四届全国政协和政协机关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学习制度体系,推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国政协党组和机关党组、各专门委员会分党组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运用专题读书班、主席会议集体学习、常委会学习讲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小组、委员读书活动等形式,在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用力。抓好政治培训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制定学习培训规划和培训工作办法,组织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专门委员会主任会议暨学习研讨班、委员专题学习研讨班、各级政协干部专题培训班等24次培训活动、8740人次参加,引导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准确把握统战、政协工作的方针原则、重点任务和领导力量,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学习贯彻,出台全国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召开办公厅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建立理论研究课题库、专家库、机关干部理论研究人才库,组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学习研究、以研促学;支持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举办“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理论研讨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部署。通过集中教育、日常学习和理论研究,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更加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更加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三、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调研议政,增强建言献策针对性实效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情况开展民主监督”,“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在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为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找准方位、发挥优势指明了方向。必须把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作为履职主线,聚焦这一中心任务,紧扣“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视察调研、协商议政。
  十四届全国政协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民主监督,更好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全国政协机关发挥统筹协调服务职能,梳理规范10类重要协商议政会议,推动协商更深入、更聚焦。实施党中央批准的年度协商计划,举办各类协商活动94场次。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召开3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举行2次专题协商。围绕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科学普及法治建设等召开18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和远程协商会。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等“十四五”规划和相关领域工作重点问题持续跟踪监督,助推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强化调查研究的基础支撑作用,落实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部署,制定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意见、视察考察调研组织协调工作办法等,加强统筹安排,改进调研作风。全国政协党组成员牵头开展重点调研,主席会议成员分别开展专题调研,办公厅和各专委会广泛开展实地调研、视频调研、书面调研,形成一批调研成果。就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要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把协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研深议透。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见,全年收到各方面信息来稿43995篇,编报各类信息刊物1063期,其中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报送信息594期,转化提案、大会发言、谈心交流、调研视察、协商议政成果编报信息233期,各类议政建言成果收到批示578人次、反馈报告76个,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坚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心聚力
  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
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和目标任务,对人民政协广泛凝聚共识、更好增进团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促进大团结大联合是人民政协的责任使命。必须准确把握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基本属性,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协助党和政府多做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增进认同的工作,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更好转化为广大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十四届全国政协和政协机关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拓展团结联谊广度深度,增强凝聚共识工作实效。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全国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开展“一对一”谈心交流403人次,面对面了解情况、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完善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情况交流机制,优化相关提案办理、大会发言机制,有关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联合调研5次、联办协商活动9次。健全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机制,828名党员委员同1157名党外委员建立联系,组织党外委员专题视察11次。更好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制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意见(试行)》,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举办“委员科学讲堂”,组织委员开展捐资助学、扶残助障、技术培训等服务群众活动2480项,让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台侨方面增进团结工作,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开展政协民族、宗教工作,推动民族和睦、宗教和顺。做好港澳工作,健全定期走访港澳委员制度,团结爱国爱港爱澳力量。举办第六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助推两岸融合发展。接待海外侨团来访,着力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开展政协对外友好交往,按照党和国家对外工作总体部署,发挥人民政协在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智库外交等领域的作用,全国政协及所属机构组织出访23批次,同50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交流互动,举办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外国驻华使节、“东方奖学金”高级访问学者等3场“进政协”活动,举办以“开放、发展、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XX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等外事活动,同外方各界人士2100余人次开展交流,宣介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讲好中国故事、政协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五、坚持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加强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必须坚持以宪法和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据,明确政协工作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和重点任务,进一步形成全面系统、科学规范、运行顺畅的工作制度体系,推动政协履职各流程各环节更加科学规范、程序更加严谨。
  十四届全国政协和政协机关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制度落实,推动政协履职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推进政协工作制度“立改废”,围绕学习培训、协商议政、谈心交流、调研视察、机关建设等,共制定修订87项制度,梳理汇编全国政协层面57项、机关层面171项制度;明确制度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制度执行“最后一公里”,对重点制度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以常态化监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引导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增强按制度履职的规则意识和运用制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抓落实、见实效上下功夫。狠抓制度落实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召开全国政协机关工作座谈会和机关干部座谈会,加强机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增强工作的计划性、超前性、系统性、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制定《全国政协办公厅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狠抓工作落实的意见》,完善“任务分工—督办落实—抽查检查—定期报告—跟踪问效”全链条工作流程,健全“年计划、季统筹、月安排、周调度、日报告”协调工作机制,保障机关工作顺畅运转。梳理优化各室局、处室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形成工作流程手册;对办公厅各室局、直属单位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明确年度目标任务,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提升工作整体效能。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激励干劲,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中央统战部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开辟了新境界。党的二十大以来,统一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推动统战工作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在任何时候要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有力指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只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广泛深厚的思想共识、政治共识、行动共识,才能始终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不惧惊涛骇浪、坚定勇毅前行。从统一战线看,巩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最根本的是要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下。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统战系统党员干部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统战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一战线主题教育和政治培训的首要内容,作为筑牢统一战线成员信仰信念的坚实基石,举办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讨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研讨会,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以“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为主题的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就是旗帜,旗帜引领方向。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40周年、澳门回归2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统一战线各类主题教育和政治培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共识教育,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巩固齐心协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坚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实现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需要全国上下团结奋斗。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作用。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战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思想政治引领主责主业,推动各领域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全过程,支持民主党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以召开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座谈会为契机,引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赓续优良传统、坚定合作初心、深化政治交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和研究基地建设,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这条正道,
支持宗教界全面从严治教,提高宗教活动场所规范管理水平,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以纪念中国佛教协会成立70周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推动各宗教在教义教规、管理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更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致全国工商联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贺信精神,通过举办“同心建功新时代”系列活动、开展“强信心·促发展·创新篇”主题宣传等,提振民营经济人士发展信心,引导他们勇担社会责任。坚持在港澳台海外工作中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的优势作用,支持成立香港中华联谊会,更好发挥港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召开第六届台胞社团论坛,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完成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十届理事会换届,进一步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召开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
  围绕共同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是最牢靠的团结,依靠团结进行的奋斗是最有力的奋斗。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统一战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锚定方位、精准定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同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制度,赋予每项工作以凝聚人心、加强团结、增进共识的意义,切实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来,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三、坚持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营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良好环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统一战线涉及民族、宗教、新疆、西藏、港澳台海外等工作领域,面临的外部压力和风险挑战也空前加大,抵御渗透、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防范化解统战领域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作出积极贡献。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排查、防范、应对、处置等长效机制,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
工作主动权。针对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思想状况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特别是针对境外利用民族、宗教、涉疆、涉藏和香港、台湾等问题对我打压遏制,坚决开展反渗透反分裂斗争。针对一些西方国家对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污名化”,突出舆论引导,加强正面阐释,驳斥不实言论,有力反制污蔑抹黑,打好对外斗争主动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增强政治敏锐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有效应对和防范统一战线各领域风险,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根据网络统战工作的新趋势新特点,坚持网上网下思想教育引导相结合,更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有利条件。
新征程中国外交的科学指引
外交部党委
  20XX12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是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对外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作出新论断,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的目标方向、指导原则等作出新论述。会议形成了新征程上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实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新的丰富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彻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为奋进新时代中国外交新征程汇聚磅礴伟力。
一、深刻领悟办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外交最根本原则和最大底气。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自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强化党领导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外交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切实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始终保持中国外交的政治本色,使中国外交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全面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中增强定力、把握主动,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断开创新时代外交工作新局面。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外交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所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在70多年风雨历程中砥砺奋进、坚定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领导我国对外工作劈波斩浪、攻坚克难,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新时代对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引。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对外方针政策。强化党领导外事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形成
高度凝聚力和强大战斗力。胸怀“国之大者”、强化政治自觉,积极履职尽责、做到令行禁止,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刻领悟对历史大势和外交工作肩负历史使命的重大论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对外工作中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战胜了各种困难挑战,我国外交的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我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方位,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科学指引,把握中国与世界联系互动新的态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中国外交必将攻坚克难,不辱使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坚定把握大势的战略自信。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我们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洞察世界大势、立于时代潮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深入剖析世界大变局,明确指出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三个不会改变”深刻揭示了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大方向大脉络。国际力量对比朝着世界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国际关系朝着更加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全球治理朝着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人类越来越成为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党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新的高度,必将指引中国外交继续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增强砥砺奋进的历史担当。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标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征程上外交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开辟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新境界,塑造我国和世界关系新格局,把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到新高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更有利国际环境、提供更坚实战略支撑。
  铸就敢斗善斗的政治品格。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反对一切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有力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外交工作
成绩的取得、外交队伍精气神的激发是依靠顽强斗争得来的。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复杂,使命任务更加光荣艰巨,必须坚定必胜信心和决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知重负重,自觉投身到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斗争本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决有效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外部风险,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主动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深刻领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体系新的充实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系统总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实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并进一步充实发展了这一科学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性更加鲜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创造性地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从“五位一体”总体框架到“五个世界”总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不断拓展。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目标、实现路径、普遍遵循、基本支撑、战略引领、实践平台等“四梁八柱”,确立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性更加彰显。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关系确立新思路,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智慧,为国际交往开创新格局,为美好世界描绘新愿景,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性更加突出。十年多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持续落地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拓展延伸,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旗帜鲜明提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倡导多极化进程应总体稳定并具有
建设性,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阵营对抗和意识形态划线。倡导经济全球化应有利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两大主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依托,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指明了正确方向。
四、深刻领悟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方针原则新的提炼升华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自信自立、开放包容、公道正义、合作共赢的方针原则,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这一方针原则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政方针的精辟概括,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新的丰富发展。
  坚持自信自立。就是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和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新时代外交形成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坚持开放包容。就是要坚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宽广胸襟,同世界各民族平等交往、友好交流,倡导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持之以恒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各国相互尊重、增进互信、平等相待。倡导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包容互鉴,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的美好画卷。
  坚持公道正义。就是要彰显共产党人的铮铮风骨,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推动各国共同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秉持要公道不要霸道,反对一切形式的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倡导各国走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坚持世界各国一律平等,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正当权益,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
  坚持合作共赢。就是恪守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原则,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积极
寻找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彼此成就。倡导计利天下、通力合作,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世界前途命运必须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上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四、深刻领悟对锻造新时代外交铁军新的部署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外交战线要做“对党忠诚的笃行者”“奋勇开拓的创业者”“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者”,要求“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敢斗善斗、纪律严明的外交铁军”。我们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驰而不息推进外交战线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坚强保障。
  践行对党忠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毫不动摇坚持外交大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进一步提升外交队伍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全力服务保障元首外交,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倡议落实。
  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武装头脑,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着重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炼就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领悟好执行好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
  强化担当作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深刻把握外交战线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职责,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国内高质量发展,引领各领域国际合作,把外交战略部署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外交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外交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保持战略清醒,树牢底线思维,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展现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提高斗争本领,加强战略策略运筹,原则问题寸步不让,策略问题灵活机动,牢牢
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争取共赢。
  坚持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化作风纪律建设。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外交战线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践行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夯实拒腐防变思想根基,营造崇廉拒腐良好风尚。压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打造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履职能力、纪律作风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党组织。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忠诚的政治品格、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坚定的斗争意志、更过硬的纪律作风,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重大命题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特殊难题。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重大命题,并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深刻阐述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在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中要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对于我们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使党在各种风浪考验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提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重大命题的深远战略考量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使命任务、面临的复杂环境出发,深刻把握党的根本性质和党情发展变化,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新的重大命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长远战略眼光。中国共产党是有着远大志向和宏大抱负的党,志向远大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才能从思接千载的历史纵深思考党的建设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路栉风沐雨,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了光耀古今的历史伟业,同时也面临着超乎想象的风险考验。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以党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为先决条件。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就是要对党自身面临的各种风险隐患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奋力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将自身锻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坚强领
导核心的强烈使命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近代以后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和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了探索实现现代化与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一体共进,而探索实现现代化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最终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就是要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更好担负起自身的光荣使命任务,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自觉从世界各国政党兴衰浮沉中汲取经验教训的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善于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党。纵观近代以后各国的政党政治,因忽视或无力解决自身问题导致政党日薄西山乃至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的政党昙花一现,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有的政党曾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久而久之却深陷沉疴、积重难返;有的政党曾长期执政、辉煌一时,却一朝倾覆、土崩瓦解……不一而足,令人唏嘘也发人深省。虽然就性质宗旨而言,中国共产党同许多外国政党有着本质区别,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各国政党的治乱兴衰和成败得失,为我们党审视和解决自身问题提供了有益镜鉴。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就是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从世界政党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史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获得启迪,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以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主动赢得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发展的高度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世界最大政党。放眼全球,像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走过的历程如此独特,承担的使命如此宏伟,面临的考验如此复杂的政党,可谓绝无仅有。大党之“大”带来问题之“独”,问题之“独”决定了解题之“难”。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大党管好治好建设好,企望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本里寻找现成答案,或是简单照抄照搬其他政党管党治党的
经验,是行不通的。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就是要立足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以守正创新的勇气和锐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不断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不断开辟管党治党、兴党强党新境界,为解决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难题作出更多原创性、历史性、世界性贡献。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重在时刻、贵在清醒、要在坚定,首先强调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刀刃向内的勇气、攻坚克难的决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解决自身问题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一定能解决自身问题的必胜信念信心。只要我们对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有清醒的认识、坚定的意志,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把应对党在前进道路上面临各种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做得更加充分深入一些,把管党治党的各项思路举措谋划得更加科学有效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既常抓不懈,又集中发力,就能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上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
二、把“六个如何始终”作为新时代新征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这“六个如何始终”有着深层次的战略思考,是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方向。
  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具有头等重要性,是解决其他难题的前提和基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忘记了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解决党面临的其他难题也就无从谈起。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历史地看,一个政党执政时间越久、执政光环越耀眼,就越容易出现有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的问题,越容易滋生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就越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永葆共产党人
的政治本色。
  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是事关党的团结统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历史反复证明,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来说,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没有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什么事也办不成。党的组织规模越庞大,党面临的形势任务越复杂,社会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影响越深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难度就越大,越需要把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作为极端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事关我们党能否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承担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关键问题。党要实现长期执政,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着执政时间的增加而自然提升,必须一刻不停与时俱进学习提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当前,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党和人民事业越向前发展,越需要与时俱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是关系我们党能否永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意气风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大问题。“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古今中外,执政者在承平日久后追求安逸、不思进取、奢靡享乐,最终导致人亡政息、丧权垮台的不胜枚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党越是长期执政、越是成就辉煌,越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越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道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事关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
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否在直面问题、克服不足中永葆青春活力而长盛不衰。这既是我们党面临的独有难题之一,也蕴含着解决其他难题的密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党面临的任务越繁重,风险考验越大,越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好,干部队伍就会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社会风气就会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政治生态不好,各种歪风邪气就会冒出来”、“要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越是复杂严峻,越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在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有效防范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总体来说,这“六个如何始终”内在统一、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各有侧重,分别着眼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团结统一、提高能力水平、振奋精神状态、纠正错误偏差、做到激浊扬清等方面,指出的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管党治党最为紧迫、最为要害、最为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激荡的时空背景下历史性交汇,在创造了百年辉煌而又重整行装再出发的中国共产党面前系统性呈现,构成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基本内涵和鲜明指向。党的远大目标和历史使命,党的队伍的庞大规模和广泛分布,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决定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坚决摒弃权宜之计、一时之举的思想,坚决克服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坚决防止转变风向、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按照“六个如何始终”的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协同发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不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彰显大党优势。
  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的新境界。这一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理,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借鉴世界政党治乱兴衰历史经验,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是在大党独有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探索破解问题的办法,有力、有序、有效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指向的是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着眼的是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谋划的是红色江山基业长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件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大计,如果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引,是难以想象也难以实施的。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能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党之所以能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这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把党的独特优势转化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制胜法宝。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是我们党从百余年奋斗中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同样,独特的文明传统、发展历程、执政环境和使命任务,决定了我们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也必须从自身党情出发,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保证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如此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建设,也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同时具有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显著优势。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
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将党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制胜法宝,依靠自身胆略和智慧探索出一条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成功道路。
  推动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锤炼出来的鲜明品格,是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只有把自我革命这篇大文章做深入、做到位,大党独有难题才能迎刃而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严字当头、刀刃向内,采取一系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党治党新举措,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坚定了全党用好“第二个答案”、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信心决心。我们要充分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准确把握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以自我革命的深入推进引领带动大党独有难题的有效解决。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这深刻揭示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和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内在一致性。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持久地而不是短暂地、高标准地而不是一般化地全面从严治党,形成布局合理、内容科学、要素齐备、统一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进一步形成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  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
贵州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抓好学习贯彻,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大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原创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华文化发展历史逻辑有机结合,既坚持老祖宗、又讲了许多前人没有讲过的新话。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概括了“九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在20XX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在20XX10月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这些重大创新观点,有理念上的创新、价值上的引领、思想上的突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的重要体现,极大拓展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
  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体”和“用”有机统一,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构成了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想体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梳理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16个方面的战略部署。这些战略部署,涵盖理论舆论、文化文艺、内宣外宣、网上网下等各领域各方
面,体现了目标与路径的一致、宏观与具体的融合、整体与重点的统一,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既充分体现了“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蕴含着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极具针对性的具体方法指导,比如在理论宣传上要求把握好时度效。这些科学方法,揭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文化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涵盖了加强理论武装、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等各方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贵州的具体化,饱含着对贵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关心厚爱、殷切期望,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二、奋发有为推进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贵州来说,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目标定位就是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贵州文化资源丰富,有以遵义会议精神为代表的厚重红色文化,有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点的多彩民族文化,有以阳明文化为精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屯堡文化、“三线”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极具魅力,完全可以在文化强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力。理论学习重在强化政治忠诚,紧密结合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全面学、专题学、重点学,进一步把情感认同上升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奋进之力。研究阐释注重转化运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的作用,聚焦“四新”“四化”推出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好为理论武装工作提供学理支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
形成更多丰富实践成果。宣传普及力求入心见行,用好网上网下手段,通过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办好“‘黔’进的力量”理论宣讲节目等方式,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全面提升舆论影响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主旋律、正能量充盈贵州大地,贵州好故事、好声音传遍四面八方。当前,贵州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提振信心、鼓舞干劲,充分调动各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这些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际数博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为贵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开放平台,贵州万桥飞架、“村超”、“村BA”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要乘势而上强化对内对外宣传,让国内外更好看见贵州、认识贵州。
  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文明塑造力。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要进一步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让文明之花在贵州大地盛情绽放。必须立精神支柱,用好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引导各族群众坚定历史自信、赓续红色血脉。必须树价值标杆,坚持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广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新时代的贵州人”“贵州好人”等选树宣传,强化主流价值的主导地位,塑造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必须育时代新人,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大力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
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扬文明新风,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以深化“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等为抓手,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坚持文化惠民、文旅富民,全面提升文化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我们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力作,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贵州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阳明文化、历史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出一批具有贵州特色、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好用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办好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让人民更加热爱文化、更好享受文化。着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动力,深入实施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各类文化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加快打造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贵州自然珍宝、文化瑰宝,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推进旅游产业化,着力建设黄果树、荔波小七孔、西江苗寨、赤水丹霞、万峰林、梵净山等世界级旅游景区,努力把贵州建成近悦远来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进一步梳理保护好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保护好、传下去。
三、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旗帜鲜明讲政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政治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在重要问题、重大事件上及时拿出态度、亮明立场、果断处置。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求落到实处。
  改进作风抓落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有过硬的作风,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项重点任务,都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做到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把正确政绩观落实到推进各项工作之中。
聚焦能力强队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几把刷子
是干不出漂亮活的。要选优配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注重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真正把熟悉党的宣传方针政策、具有一线宣传工作经验、敢抓善管的干部放到领导岗位。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持续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培养一大批本领过硬的行家里手。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195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民主改革,雪域高原彻底废除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迈入历史新纪元。65年来,西藏经历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西藏社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西藏发展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与全国一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雪域高原、情系西藏人民,多次就西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从实际出发,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明确的“四件大事”,具体化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四个创建”奋斗目标,作出具体部署。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今天的西藏,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生态良好、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发展景象。
  一、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努力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承担着拱卫祖国西南边陲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西藏工作在边疆治理、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野突出西藏发展与稳定之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大意义,明确要求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自治区党委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任务,警钟长鸣、警惕常在,以科学化机制和常态化、法治化理念,把维稳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基层,不断把安全发展的基石打得更稳更牢。针对基层治理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了“上下贯通、一抓到底”
的基层治理架构。西藏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各族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的态度坚定坚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2021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在亲切看望各族群众时指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交流贯穿西藏历史发展始终。总书记以宽广深邃的历史眼光盛赞各民族在西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深地鼓舞着我们在新时代继往开来,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西藏生活着藏、汉、回、珞巴、门巴等40余个民族。自治区党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深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等“四大工程”和爱我中华“播种”行动等“六项行动”,举办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深化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塑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区上下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西藏宗教工作,20156月,总书记接受十一世班禅拜见,勉励他继承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021年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期间专程来到哲蚌寺,亲切会见宗教界爱国人士代表,强调,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藏传佛教的发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宗教要和顺、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和睦。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路径,自20XX5月开始,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并向全社会拓展,广大僧众“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的意识不断增强;每年召开全区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不断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实现僧尼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寺庙广大僧尼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爱教、遵规守法的热情。十一世班禅和扎什伦布寺向党中央敬献以“班禅向习近平总书记敬献哈达”为主题的唐卡,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对人民领袖的衷心爱戴、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属。拉萨作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等世界文化遗产,八廓街是拉萨古城保护的一个缩影。2021722日,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察看八廓街风貌,走进特色商品店,询问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藏文化传承保护等情况。总书记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自治区党委坚持以文化人、凝心铸魂,挖掘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指示。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培训,全区普通话普及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全区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历史文化名村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处,《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格萨(斯)尔》、藏戏、藏医药浴法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强调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藏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的辩证统一。自治区党委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西藏发展实际出发,锚定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斗目标,坚持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XX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4%,增速均居全国第一。
  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滞后是制约西藏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了破解这一瓶颈制约,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川藏铁路建设,在西藏考察调研时专程到林芝火车站了解川藏铁路的规划、建设、运营情况,要求建设好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自治区党委牢固
树立项目带动发展的思想,千方百计抓好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落实,20XX年起在全区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保机制,推动川藏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促进了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数字经济、通用航空、特色农牧业等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链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进出口贸易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连着民心,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自治区党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教育、社保等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全国率先建立15年公费教育政策体系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进一步提高西藏班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11019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自治区党委始终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大事来抓,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西藏海拔高、气压低,为解决群众普遍使用的炊具功能单一、存在安全隐患等具体问题,组织力量攻关,研制生产出适合高原使用的新型炊具产品,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也能把水加热到100℃,不仅提升了各族群众生活品质,还探索了高原轻工业发展的新路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是西藏民生工作的短板弱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加强全区医疗体系建设和本地医疗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针对高原低气压、缺氧、寒冷、强辐射等危害群众健康的实际,坚持每年为群众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针对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农牧民群众白内障多发的情况,发挥区域医联体作用,按照愿治尽治、应治尽治原则,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针对西藏容易引发高原病等情况,调整种养业结构,制定科学的饮食营养指南,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推动农牧民群众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提高健康素养。群众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紧跟总书记、建设新西藏、奔向现代化的信心决心。
  三、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最大价值、最大责任、最大潜力,切实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和宝贵价值,为我们勇担责任、勇于作为,提供了强大动力。自治区党委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出台《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注重保护向主动作为转变,西藏成为全国唯一市级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达标的省份。自治区党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动员各族干部群众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从20XX年春天开始实施的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使城市周边看得见万千林木,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农牧民群众也从中获得收益,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治区党委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引导各族群众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走上致富路。20217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的西藏林芝市嘎拉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观光采摘园,组建农牧民运输队,成了雪域高原通过生态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本。片片盛开的桃花铺就了嘎拉村的致富路,许多农牧民从曾经的砍树人变成种树人、护树人,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当地群众看得见、守得住的“幸福不动产”。经过多年努力,西藏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增加到108.11万平方公里。20XX年,西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处于安全水平,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四、坚持固边和兴边并重,确保边疆发展、边防巩固、边境安全
  西藏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边境线长,守土固边使命光荣、任务繁重。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西藏隆子县玉麦乡仅有桑杰曲巴一户人家,被外界称作“三人乡”。几十年来,桑杰曲巴和他的女儿卓嘎、央宗在玉麦接力坚守,谱写了爱国守边的动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201710月亲自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勉励她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总书记的回信,字字情真
意切、句句语重心长,激励着更多群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守护边疆。20XX年,玉麦乡人均可支配收入4.8万元以上,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不少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家庭旅馆、小卖部、快递站,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时刻激励着西藏各级各部门扛起强边固防重任。自治区党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积极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大力推进固防稳边、强基固边工作,加快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边境党建红色长廊工程,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在推动兴边富民行动中,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产业引领边境地区发展,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旅游、茶叶、矿泉水等高标准生态产业,将本地特色产业品牌价值和知名度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完善边民补助机制,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边境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积极协同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做好定点帮扶边境县工作,支持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边境地区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富了起来,爱国守边的意识也更强了,越来越多群众自愿到边境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
  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确保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中始终成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树立起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用人导向,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堡垒和政治力量,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稳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民心所向,关乎事业发展。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作风建设开局破题,自2021年底开始,连续三年召开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会,深入推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全区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履职能力明显增强、狠抓落实的劲头持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区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干事的良
好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作风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西藏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希望大家“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嘱托让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党中央从西藏异常艰苦的工作、生活出发,制定特殊的工资和有关福利政策,重视干部职工健康保障工作,解决好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自治区党委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用好党中央关心关怀西藏各族干部人才的好政策,落实好干部职工工资收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退休安置等方面支持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注身心健康,让广大干部职工安心、安身、安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牢记总书记的关心关爱,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锻炼作风。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西藏今天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西藏工作的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指南针”、“定盘星”、“公开讲话”,是引领西藏工作守正创新、行稳致远、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不断开创西藏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方法论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湖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狠抓贯彻落实,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实践证明,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只有正确掌握系统观念和科学方法,才能更好解放思想、更好贯彻落实,在发扬“四敢”精神中加快推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迈出新步伐,以湖南一域之光为全国大局添彩。
  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湖南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万能钥匙”,勇于解开思想上和手脚上的束缚,在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拓展新思路、制定新战术,积极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权益分配改革,推广基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大力探索人口小县机构编制改革、经济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启动县域要素市场改革,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高架桥下空间合理利用,全面提升了改革开放能级和质效。这启示我们,改革创新是破解一切困难的“万能钥匙”,要传承湖湘文化改革图强、开放求变的基因,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注活力,坚决摒弃各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干别人没干过的事,不断深化国企、园区、要素市场化配置、财税金融、科技管理、文化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辩证客观看待问题、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省委书记沈晓明来到湖南工作后,坚持“两只眼睛看湖南”,在不同场合都强调要辩证客观看待问题、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比如,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上,提出要把握好“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投入与产出”“城市与乡村”等九对关系。比如,赴市州调研时,对区域协调发
展提出要准确把握“虹吸与辐射”的关系,对招商引资强调要谨防“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对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统筹好“降成本和提效率”的关系。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上,更是提出“一手抓解放思想,一手抓贯彻落实”。这启示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多个角度想问题,既要及时把握发展的机遇,也要稳妥应对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在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上出实招妙招硬招。
  把抓主要矛盾作为谋全局、开新局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当前,湖南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湖南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两大引擎作为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抓手,突出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战略支撑、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同向发力、一体推进,全省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这启示我们,要把抓主要矛盾作为谋全局、开新局的重中之重,优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扎实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注重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自身工作。“登泰山而小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从毛泽东的“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的“三步走”,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一百年”,这些战略谋划,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也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湖南始终把抓战略谋划摆在重要位置,站在国家战略层面谋划湖南发展,在“长株潭一体化”“打造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南方物资储备基地”等方面积极探索,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国家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试点为突破口,推动湖南更多工作进入国家战略,推动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这启示我们,要树立战略眼光、培养战略思维,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和推进自身的工作,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从而在战略大局上把握工作主动权。
树牢底线思维、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
底线思维工作方法,提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湖南始终树牢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时刻不忘头上顶着的“几盆水”,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围绕当前湖南面临的政府债务、非法集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维稳、意识形态、消极腐败等突出问题,一个风险一个风险摸清底数,一个隐患一个隐患定点清除,避免了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全局风险、一般风险演化为政治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启示我们,要始终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既要善于“踩油门”也要善于“踩刹车”,全链条传导责任、全覆盖排查风险、全闭环整治隐患、全过程执法管控,坚决守住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四条底线”,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用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确保全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湖南在推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发展难题,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有什么问题就调研什么问题,把最终能否解决问题作为判断工作成效的标准。针对“楼盘烂尾”“污水直排”“拆迁安置长期无法回迁”“惠农补贴落实不到位”“农村公路断头路多”“园区标准厂房闲置”“重点工程占用土地复绿复垦”等问题,创新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建立调研问题信息报送系统,采取调研暗访、现场座谈、视频连线的方式把脉问诊、开方施治,努力把“入库”问题解决好,不断让已解决问题“出库”。这启示我们,推动发展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高质量发展中的新问题,摸清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聚力突破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
  善于以项目思维来铺排重点任务。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项目是落实落地的根本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时,多次强调要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这不是一句抽象空洞的口号,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有一批标志性工程引领。去年以来,湖南着眼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聚焦“抓大项目、大抓项目”,从“三个高地”关键任务着手,
明确提出滚动实施“3+5+3”标志性工程,迅速掀起招商引资的热潮和湘商回归的浪潮,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这启示我们,在推动工作落实过程中,要学会以项目思维来铺排重点任务,聚焦聚力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立可量化可执行可评估的中长期目标,大力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标志性工程聚集,按时保质形成一批实体化成果,让标志性项目成为发展的亮点、重要的支点。
  努力在夯实基层基础上下功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地方工作时还是到中央工作后,无论是在有关会议上还是到基层调研时,都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四下基层”就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典范。湖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把强基固本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村(社区)‘两委’成员辞职现象”“农村党员入党徇私舞弊”“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级债务风险”“‘两新’组织覆盖率不高”“部分基层党员涉电诈”等客观存在的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以精准务实举措让基层干部更有盼头、更有干劲、更加稳定。这启示我们,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扎实推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基础支撑。
  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实现民生可感。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从2004年起,湖南每年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连续20年接力推进“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转变为行动和现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把民生保障作为要突出守好的“四条底线”之一,强调产业基础相对落后地方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本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毗邻省份周边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明确提出大力实施民生可感行动,以“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为牵引,推动民生工作兜底、扩面、提标。这启示我们,一家好不叫好,大家好才是好。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
加快落实省委关于居民收入“四个高于”的目标,努力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我们“干的事”,增强民生工作的“可感”“可及”“可知”,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看准了就抓紧干、坚持一抓到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湖南鲜明树立大抓落实的工作导向,坚决避免不切实际的举债冲动、投资冲动、项目冲动、发展冲动,大力扭转“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碰到矛盾绕道走”等行为偏差,着力克服因循守旧、拈轻怕重、得过且过、躺平甩锅等精神懈怠,锲而不舍抓,实实在在干,推动“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不断转变为美好现实。这启示我们,矛盾只有在落实中发现,办法只有在落实中寻找,问题只有在落实中解决。要看准了就抓紧干,以科学理论指导抓落实,树牢正确政绩观抓落实,瞄准高质量发展抓落实,改革创新抓落实,聚焦问题抓落实,厚植为民情怀抓落实,树牢底线思维抓落实,优化政治生态抓落实,提升能力素质抓落实,凝聚合力抓落实,以真抓实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新篇章。
打造过硬文旅干部队伍扛牢文化强省建设使命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聚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一是在深化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健全厅党组和班子成员领学、机关党委督学、理论小组研学、支部促学、党员自学“五学联动”机制,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重大创新观点、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战略部署,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二是在内化上见真章。
  打造培根铸魂、明理增智等五大主题“艺术党课”,发挥歌剧《沂蒙山》、文化“两创”成果展等文化产品的教育功能,让干部在沉浸式学习中全面领会“两个结合”根本路径,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高度自觉。三是在转化上求实效。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工作台账,对标对表理清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等重点工作思路,转化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
  二、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选贤任能,增强奋勇争先的责任担当。全面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一是突出政治标准。围绕加强党对文旅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细化政治素质考察正负面清单,综合运用政治素质测评、纪实、鉴定等方式,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二是注重实干实绩。坚持“研究事”和“研究人”相统一,分类制定机关公务员、机关处室、直属单位考核办法,在一线看表现、日常听口碑、关键时刻看担当,结合年度考核、专题调研、干部培训等,经常性、近距离、多角度考察识别干部。三是激励担当作为。倡导“总体工作走在前列、单项工作勇争第一,规定动作做到最佳、自选动作体现特色”,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使用、岗位调整、评先树优挂钩,激发干部干
事创业内生动力。去年,全省新增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国家一级图书馆数量跃居全国首位。
  三、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工程,提高履职尽责的过硬本领。紧盯需求侧、发力供给侧,持续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提升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契合度。一是强化专业训练。实施业务能力提升工程,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框架,开设“文旅融合大讲堂”和继续教育平台,打造文旅精英人才培训等158个特色班次,常态化开展业务“大培训、大比武、大竞赛”,累计参训21万人次。二是强化实践锻炼。坚持在重大文旅活动、重大考古工程等急难繁重任务磨砺干部,推荐有潜力的干部到文旅部、国家文物局挂职锻炼,选派1500余人次参加“第一书记”、“四进”攻坚、援疆援青等工作,让干部在改革发展主战场、艰苦复杂环境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三是强化人才培育。成立厅党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文旅人才建设专项规划和4个具体办法,让人才培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深化文旅领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用人招聘、职称评审改革,与山东大学等高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工作机制,激发人才发展动力活力。
  四、坚持全覆盖全方位管理监督,强化遵规守纪的刚性约束。坚持严在日常、管在经常,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干部选拔任用、从业行为限制、廉政风险防控等10项规定,修订人事、财务、内部管理等25项重点制度,推动干部监督更聚焦、更有力、更全面。二是延伸管理触角。坚持既管“八小时”内也管“八小时”外,落实落细谈心谈话、干部家访等制度,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做好咬耳扯袖、提醒帮助工作,防止小毛病拖成大问题。三是压实管理责任。统筹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建设、干部人事、财务审计和业务工作,建立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与驻厅纪检监察组联动等机制,形成严抓严管的浓厚氛围。
关于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的调研: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中共长春市委
  20XX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长春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科教资源相对富集,拥有高等院校49所、独立科研机构83家、各类高层次人才超过35万人、在校大学生近60万人。当前,长春正在巩固发展区域创新中心地位,推动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但客观分析,长春的创新资源整合不够,域内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不足,科技对产业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够突出,科教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
  20XX年,我们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过程中,组织全市上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科教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问题作为重点研讨案例,在深学细悟中找不足、找方向、找动力,寻求破题之策。其间,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带着如何发挥好科教资源优势的问题,深入17个县(市)区、开发区,40余户企业,8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召开相关座谈研讨会。在深入学习调研和座谈研讨过程中,同志们深受触动,形成共识:解放思想时不我待、创新发展刻不容缓,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注重扬优势、补短板、激活力,把创新作为培育老工业基地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全市打一场创新突破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
一、完善体制机制,奏响政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交响乐”
  调研组来到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产业园是政府和研究所共同酝酿和推动的成果”,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负责人介绍道。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被誉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在光电领域拥有众多前沿技术成果,近年来立足市场需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支持院所成果落地,吉林省政府、长春市政府、长春新区联合光机所共建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先后孵化企业140余家,孵化出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长春市还为光机所“量身定制”了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迅速
培育壮大了长光辰芯、长光辰英、长光大器等企业。如今,光电信息产业园一期全部投入使用、二期即将完工、三期正在加快建设,“长光系”成果批量落位,推动长春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又一“光谷”。
  光电信息产业园的成功建设,使我们更加深切地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事实上,每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也都有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强烈愿望。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说:“吉大与长春使命共担、发展共享,双方的深入合作既是长春依托高校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吉大立足长春、融入长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需要。”
  调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发展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下决心从体制机制入手,全面建立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加紧密的对接合作机制。20XX8月,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成立,成员单位包括长春市委市政府和吉林大学、光机所等12家在长高校和科研院所。委员会主席由各单位负责同志轮流担任,目的就是让创新主体有责、有名、有实,真正实现“政产学研协同、地校院企携手”。首任轮值主席姜治莹表示,要筑牢人才“蓄水池”、建强创新“策源地”、打造转化“生态圈”,汇聚资源力量,实现发展共赢。
  新的体制机制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强磁场”、“加速器”。长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同题共答、同向发力,高质量、快节奏打造合作的平台载体。吉林大学与长春新区共建吉兴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20244月将实现一期开园,主要承接吉林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校友投资项目的产业化,“商用车液力缓速器”、“低成本高性能镍电极制备”等8个项目将首批落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与长春新区共建长智光谷产业园,已经进驻的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研发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突破了诸多无人机飞行动作极限,可在零下40℃、高海拔环境下正常工作。长春理工大学与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芯光产业园,在签约仅一个月后就正式开园,以“芯”为特色、以“光”为优势,已引入企业49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8家。入驻该园的珩辉光电测量技术(吉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帅表示,芯光产业园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政策支持、专业的保障能力,这些都是吸引企业落位的重要砝码。
  截至20242月,长春首批合作共建的8个科技产业园区已有5家正式运营,目前已启动新的建设计划,比如围绕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
研究所正在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谋划建设未来农业科技产业园,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我们的方向是,通过共建园区载体,持续深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
二、聚焦瓶颈制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春为国家贡献了一大批高水平技术成果,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大型经纬仪等都在这里诞生。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春创新实力不断提升。但认真对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瓶颈问题上还有差距。
  为全面摸清创新资源“家底”,长春组建了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扫街”行动,几个月时间遴选出适合本地转化项目达到226项。“扫街”行动使我们清醒看到,长春仍有大量科技成果“待字闺中”。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机制问题,一些科研人员虽有创业意愿,但成果权属、利益分配、保障机制等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增加了创业的后顾之忧;二是融资问题,初创企业往往受困于“从01”的启动资金不足;三是市场问题,科研成果在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上的可行性,仅靠科研人员自身有时很难判断;四是技术问题,一些项目仍有核心环节需要攻克,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
  “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攻坚提出的重要方法。在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领会这一方法的精神实质,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关键,把满足转化需求作为努力的方向。
  围绕破解机制瓶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哪里弱就帮扶哪里,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科技评价制度、扶持奖励政策、服务保障机制,努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完整闭环。
  围绕破解资金瓶颈,依托政府引导基金“长兴基金”设立科创类母基金100亿元,20XX年支持域内科创类项目20个、总投资约13.8亿元。设立国有资本率先投入的未来种子基金,总规模10亿元,容错率50%,投早、投小、投科技,培育小企业、小项目长成“参天大树”。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自动轮智行底盘”项目,可实现车辆重载下的横行、斜行、直行,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居领跑地位,但之前苦于资金难题,项目迟迟无法启动。获得未来种子基金支持后,
企业发展信心极大增强,并成功落位吉兴产业园辅园(高新创投产业园),有望成为新的独角兽企业。
  围绕破解市场瓶颈,长春市与吉林大学共建了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邀请专家对实验室成果进行审查评估,深度挖掘其商业价值,找准影响转化的关键症结。“柔性电致变色薄膜”是汽车、建筑等领域低碳发展急需的一项新技术,吉林大学张宇模团队在该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后,对相关技术项目是否可以转化、如何实现转化一度陷入迷惘。在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该技术项目接受了充分的市场化、商业化、专业化验证,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正在加速推进。20XX年,这家中心先后帮助78个科技项目进行概念验证,助力科研人员实时把控产品市场及发展趋势,促进基础研究方向与市场的无缝对接,目前有23个项目正在加快产业化。
  围绕破解技术瓶颈,长春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助推需求与成果“双向奔赴”。20XX4月发布榜单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收到立竿见影效果。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其车载远程通信终端需要集成数字音频广播功能,但在这一领域一度遇到技术瓶颈,如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红旗海外版车型的量产和布局。将此攻关需求上榜之后,通过优中选优,一家科技公司成功揭榜,包括3名博士、6名硕士在内的项目团队已经完成播放功能验证,正在进行软件控制等功能开发,有望近期破解各项难题。20XX年,长春立项实施“揭榜挂帅”项目7项,有力推动车载软件、轮胎质检、半导体设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加速突破。
  瓶颈问题的有效突破打通了转化的通道。20XX年,长春科技成果本地转化2050项、同比增长141%,今年力争转化3000项以上,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振兴发展的实践中。
三、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春的发展改革史,是一部创业创新史。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为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而且在轨道客车、光电技术、生物制品等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新时代新征程,长春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努力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重要指示精神,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全面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汽集团董事长邱现东说:“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颠覆式转型升级,我们必须紧抓时代发展机遇,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一汽集团着力在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联、智舱、智驾、智算、智能底盘等领域实施技术攻关,已累计突破494项关键核心技术。20241月,一汽集团汽车总销量达到29.68万辆,取得了“开门红”。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20XX年成功完成首次运行,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一号”在轨卫星已经达到108颗,成为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带领团队在食用菌领域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践行大食物观提出了新路径,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全力服务各类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是长春市委市政府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长春全面推动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等重大科技专项,助力中国一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长春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汽车城。出台科技创新“17条”政策,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补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助、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等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满腔热情帮助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解决实际问题。打造长春智慧法务区,努力解决科技创新、投融资等方面法务需求。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入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负责人说:“我们以‘光+万物’理念不断推进成果溢出,在光电行业影响力持续攀升,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增强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长春正在规划建设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和北湖未来科学城,推动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做强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光电信息、绿色能源、现代文旅和会展四个新兴产业,加快抢占氢能和新型储能、航空航天及应用、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影视文创和数字经济七个新高地,着力构建“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在老赛道跑出新速
度、在新赛道跑出加速度。20XX年,长春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等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人才是振兴发展第一资源。长春积极打造“人才创新港”,全面落实人才新政,探索成立了长春人才发展集团,设立人才服务局,建设院士创新创业引领区,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来(留)长、百万产业蓝领人才培养等工程,努力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截至20XX年,长春已连续7年实现人才正流入,人才总量达到148.3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学思带领团队在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了科研产业园,承接高附加值可吸收医疗器械转化,他表示,园区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争当行业的领跑者。总投资358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20241月启动预批量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全电动奥迪车型有望年底下线面市,规划年产能达到15万辆。作为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德籍专家施睿哲,首批入住长春国际人才公寓后深有感触地说:“这里是许多海外派遣员工的家,也是我本人的家。”长春大学应届毕业生王伟光是20XX年来(留)长的10.3万名大学生之一,他表示,长春对毕业生“租房+购房”的双补贴政策,坚定了他留在长春打拼的决心,长春不仅是“第二故乡”,更是“创业福地”。
  漫漫振兴路,创新启新程。长春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差距和不足,产学研用以及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动力活力仍需持续激发,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对接融合仍需纵深发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立足新起点,长春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吉林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建设长春区域创新中心方向,着力汇聚政产学研各方力量,以创新思维谋发展、以创新平台聚要素、以创新赛道育产业,努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奋力开创创新引领振兴突破新局面。
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  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
  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带头支持保证人大依法履职,在加强法治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探索实践,对做好地方人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兴办经济特区,授予经济特区立法权,是我们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994322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授予厦门经济特区立法权,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最独特的政策优势。30年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有力指导和厦门市委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势,认真履行立法“试验田”特殊使命,制定了一大批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开创性意义的法规,现行有效法规和法规性决定135部,其中18部“全国首创”。这些法规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重点领域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制度创新和压力测试,也为国家层面立法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是强化改革发展法治供给。聚焦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法治与发展相适应、与改革相衔接、与开放相融合。出台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管理法规,商事登记条例成为全国样本,制定数据条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建设规定、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等,以法破除体制障碍,以法推进改革创新,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制定全国首部地方金融监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等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全国首创条例条款21项,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法规,用法治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
  二是筑牢生态保护法治屏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的使命担当,重视生态文明立法,优化可持续发展环境。1988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治湖方针,开启了鹭岛蝶变之路,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全国人大授权以来,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第一部实体性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2020年通过《厦门市筼筜湖区管理办法》和《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20XX年出台《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把20字治湖方针推广到全市河湖水体治理工作中。30年来,先后制定30多部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相关法规,为厦门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
  三是贡献两岸融合法治力量。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经济特区立法承载重大历史使命。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厦门对台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大胆创设各项促进、保护措施,审议通过海沧台商投资区条例、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条例、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条例等一批涉台法规,助力厦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如,
《厦门经济特区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是全国最早的台胞投资保障法规。制定全国首部以台湾青年为对象群体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若干规定》,落实同等待遇,保障台青权益。
  四是夯实民生保障法治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基本养老、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基层卫生服务等方面进行立法尝试,以一件件惠民法规织密民生“保障网”。在全国率先探索制定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专项法规,通过“小切口”立法,构建具有厦门特色的全流程安全防护体系,体现立法决策的精度、温度和深度。制定《厦门经济特区老年教育规定》,推动建立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是提升城市治理法治水平。围绕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把城市建设和管理作为立法重点之一,制定城市综合管理、建筑外立面管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等法规,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如,《厦门经济特区斑马线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是全国首部斑马线交通安全专项立法,是立法解决社会治理领域“大问题”的生动实践。制定全国首部国土空间信息管理方面法规《厦门经济特区国土空间信息管理若干规定》,对国土空间信息定义不清、难以汇聚、标准不统一等难点问题进行制度设计,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六是擦亮城市文明法治底色。注重立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
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规规范、贯穿法治实践,将文明领域立法作为工作重点,制定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社会信用等一批法规,为厦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提供全方位的制度支撑,走出一条具有特区特色的文明法治之路。制定全国首部社会文明法规《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缩短文明习惯养成时间,有力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制定《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精心守护好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整体制度设计。
  30年来的实践探索,深化了我们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立良法谋善治促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立法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立法放在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做到全局工作重心在哪里,立法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彰显特区立法的担当作为。必须坚持先行先试。加强先行性、创制性立法,做到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使立法工作更好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必须坚持务实管用。灵活运用“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和区域协同立法,急用先行,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相促进,确保法规立足厦门实际、体现厦门需求、突出厦门特色,让立出来的法规站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立法过程成为满足人民需要、扩大人民参与、接受人民监督的生动民主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我们要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探索试验,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不断探索立法引领改革的新路径,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要持续推进改革立法。紧紧围绕厦门综合改革试点和“一二三”战略规划重点任务,坚持服务大局、衔接改革、急用先行,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和涉台领域立法,积极开展“小切口”立法,统筹抓好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的实施工作,以高质量的改革立法,推动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二要持续提升立法质效。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发挥
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析论证和风险评估,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实现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相统一。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立法工作方式创新,健全立法咨询专家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立法共识。
  三要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党对地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交流等机制,注重发挥“外脑”、“智库”作用,着力提高立法工作信息化、规范化水平,着力提高立法队伍建设水平。
高质量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吴忠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高质量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强化党政同责,建立健全创建责任体系。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效能目标考核及跟踪督办内容,出台《吴忠市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压紧压实工作职责,落实落细创建任务。市、县两级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主任”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同时,大力推进基层监管网格化、基层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吴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利通区分局上桥市场监督管理所、盐池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惠安堡市场监督管理所被评定为自治区级标杆示范所。
  加强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创建工作水平。一是抓好源头管控。布设12个点位进行农业用地土壤监测,将39家重点监管单位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全市534.56万亩耕地全部为优先保护类耕地。持续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合格证+检测+追溯”电子合格证模式。落实非冷链集装箱入境、仓储、运输等环境疫情防控措施。二是强化过程监管。开展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快速检测、食品相关产品抽检、农产品定量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8%99.96%99.3%99.6%。聚焦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重点环节,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全覆盖。三是构建共治格局。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受理食品消费投诉举报2844件。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食品安全你我同查”活动,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初步形成。
  聚焦亮点培育,持续显现创建工作质效。一是深化“示范引领”。加强吴忠早茶产业品牌培育,发布《吴忠早茶示范店评价标准》,将餐饮业列入全市“十大特色”产业之一。培育早茶示范店51家,21家餐饮单位、57个菜品被列入“中餐特色美食企业名录”。全市已形成以香丁丁、玉祥楼、杜优素、国强为代表的餐饮类品牌集群;以刘三朵、塞上八朵为代表的八宝茶品牌集群;以牛家大院、黄河大峡谷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集群。连续三年举办中国面食博
览会暨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游在宁夏•吃在吴忠”融合发展模式成功构建。
二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编制实施《吴忠市食品工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规划》,累计获证“两品一标”产品203个。“盐池滩羊”以106.6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第31位。国强、杜优素通过自治区服务业品牌化示范项目验收。三是提升牛乳产业质量。规模以上乳制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ISOHACCP体系认证,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相继为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供应乳制品。四是智慧监管效能显著提高。研发“数字食安”食品安全监管软件,建立农业投入品在线管理系统,开发运行“吃在吴忠”APP。建立指挥监控中心,利用智能抓拍系统随机检查校园食堂,实时推送整改信息。
  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吴忠市将持续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创则必成”的决心,全力创建市民满意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强化联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发挥好市食安办牵头抓总作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全力推动任务落实,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为的创建工作格局。
  创新亮点工作,凸显监管智慧。以打造“示范引领”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建设“数字食安”食品安全监管软件,加强监管信息大数据归集和分析应用,强化风险监测和研判,实现分级分类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
  突破重点难点,聚焦群众满意。以群众满意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调各方力量,有力发动社区、乡镇及沿街商铺,加大宣传力度和频次,强化全方位宣传引导,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稳进提质全面成势高质量续写“八八战略”浦江篇章
浦江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浦江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坚决打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2347”三年计划收官战,努力实现稳进提质、全面成势,以县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贡献更多浦江力量。
一、聚焦聚力产业升级,在提升经济质效上实现更大突破
  紧盯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打造“3+3”百亿级产业集群,全面完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2347”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科技创新支撑,主动对接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走廊、浙中科创走廊,加强国省引才计划重点突破,争创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区。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做深做实传统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推动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助力县内优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市场空间拓展,引导企业主动融入“义新欧”贸易大通道、“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一带一路”贸易,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二、聚焦聚力重大项目,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实现更大突破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意识,在招项目、争项目、推项目上精准发力、持续突破。紧抓招大引强,建立项目招引落地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提升招大引强成功率和精准度。紧抓项目推进,健全完善项目跟踪督办机制,全面实行“一项目一台账、一单位一台账”,全面提升项目管理和服务水平。紧抓要素保障,坚持干出“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全力保障项目用地用林。紧抓营商环境,抓实抓好3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建设,健全完善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常态化政企沟通、涉企诉求难题全程闭环管理等机制,努力让企业家更加有“感”。
三、聚焦聚力现代服务,在激活消费市场上实现更大突破
  紧紧抓住后亚运时代文旅消费复苏增长和杭温高铁开通新机遇,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五项工程”,推动县域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保持良好生态质量,全力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深入推动文旅融
合发展,做大“非遗工坊”品牌,完善“拾味浦江”体系,持续办好“一季一主题一年一百项”文旅年活动,不断提升浦江旅游知名度。全面提振商贸消费,加大商贸企业招引力度,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生鲜电商、智慧零售等新业态,优化布局一批休闲、美食、夜市等街区,提升城市“市井味”“烟火气”。
四、聚焦聚力文化繁荣,在提升文化标识上实现更大突破
  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禀赋,进一步打响浦江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扎实做好文明探源,加快推进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上山遗址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建设,持续做好上山文化国际展览,谋划举办上山学术论坛,全力冲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力推动文脉延续,持续举办“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系列作品展、浦江·第十七届中国书画节等活动,加快打造书画创作、艺术展览、交易拍卖等功能高度集聚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做深做实文化惠民,加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新建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和乡村博物馆,常态化做好“送演出、送图书、送讲座、送展览、送电影”工作,让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聚焦聚力城乡统筹,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实现更大突破
  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区域互补”的发展思路,创建文明城市、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共富成色。全面提升城乡能级,启动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工程,全域开展和美乡村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乡镇、特色精品村和未来乡村。构建完善交通路网,有序实施城区道路新改扩建。着力缩小收入差距,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和“强村富民”省级试点,谋划打造“1+5+N”农业服务体系,持续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推动教育资源提质扩面,完善“1+8+X”大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六、聚焦聚力社会治理,在促进和谐稳定上实现更大突破
  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让城市更安全、治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健全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有效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法治水平,持续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规范综合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加强涉企法律服务供给。健全司法救助体系,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夯实治理底座,传承弘扬“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健全网格化治理、精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141”基层治理体系,深化“领
导包案+专班化解”制度,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打造“下访解民忧”数字化平台,全面提升县域治理质效。
目录
12篇)20243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