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在2024年机关党支部专题读书分享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几年,我先后读完了《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上下册)《习近平在浙江》(上下册)《习近平在上海》,还读了《习仲勋传》《习近平用典》《之江新语》《平“语”近人》等书籍。有时读书读到凌晨一两点,有时等不到新书,我会在《学习时报》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先睹为快。读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系列采访实录,了解他的人生历程,我深深被习近平总书记崇高的理想信念、丰富的实践经验、深邃的理论思考、真挚的为民情怀、强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也深深被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精神、宽广胸怀、工作作风、高尚品格、学习态度、清风正气所激励,更加坚定了听党教诲、跟党奋斗、勤学上进、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的人生信念。
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鼓舞着我。习近平总书记出生于红色革命家庭,父母都是一生追随共产党、追求真理的老革命。他从小就受到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充满着对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习近平1969年到陕北插队当农民,成为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在陕北插队期间,习近平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几乎没有歇过;他带领乡亲们打筑淤地坝、成立铁匠社、修建沼气池,全心全意付出;他渴望知识、勤学苦读,“带一箱子书下乡”,劳动休息时读书,放羊时在山坡上读书,晚上还在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在陕北的7年,虽然历经艰难困苦,但习近平从来没有对前途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展现出超高的政治觉悟。他8次申请入团、10次申请入党,凭着自己的突出表现,最终被组织上批准,后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还被推荐上了大学。梁家河的乡亲们夸赞他是个“好后生”、种地的“好把式”、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好干部”。我曾两次慕名前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梁家河村参观学习。走过淤地坝、看过知青窑、参观过村史馆,听村民讲述当年的故事,更加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那里饱受历练、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磨炼意志和品格,这样的经历令人佩服。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干部,我深深了解农村的落后、农民的艰辛,深刻感受到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奋斗的不易,鼓舞着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奋进姿态。
接续奋斗的广阔胸襟感染着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任职道路上,每到一地,他都给这个地方带来变革,都散发着改革拓荒者的光辉。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时,和他搭班子的同志年龄都比他大,但他能搞好团结,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高干子弟、是派下来锻炼的干部,就显得高人一等,而是始终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他提出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打造的“正定旅游”名片、出台的改进领导作风的“六条规定”,让正定后来受益很多。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他反复对当地干部讲,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几任班子一本账,一任接着一任干;发展需要接力,各级干部要发扬“滴水穿石”精神,以前赴后继、敢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品格接续奋斗。他把在宁德的实践与思考,写成《摆脱贫困》一书。在福州担任市委书记时,他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做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到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后,他提出并组织实施“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重要举措”的“八八战略”,为浙江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地方任职,都很尊重老干部,经常向他们请教。他敢于广泛征求意见,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成为全党的核心,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带领全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掌舵前行。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宽广胸怀,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参与意识和“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长远意识。在本职岗位上,要多向前辈请教,接续奋斗,久久为功,传承好百年荣光。
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激励着我。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真抓实干,要求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扎扎实实为民办事。他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而且善作善成,能持之以恒地把问题解决好。他指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在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1个多月就跑遍了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到任浙江后,他用1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丰富的调研经历为习近平总书记开展工作、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强调,决定要做的事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在正定,他带头苦干,亲力亲为,经常对干部讲:“表态不如表率,身教胜于言教。”他曾给中央写信,反映正定粮食高征购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批准后,减轻了正定农民负担。在宁德,他坚持从严治吏,开启了抓“关键少数”的尝试。在福州,他力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机制。在浙江,他提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实现新发展等。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重大战略,早在很多年以前就生根发芽,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从一名青年干部的角度来讲,如果每天待在办公室,而不去调查研究,不与人接触,不了解实际情况,不深入学习思考,是干不好本职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本职岗位上,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踏实肯干、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迎难而上、克难而行,努力干出一番业绩,不负组织和全县广大青少年的信任。
胸怀人民的高尚品格吸引着我。习近平总书记的任职履历十分丰富,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中央军委主席,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他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不管身处什么地方,不管身居什么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的梦想作为自己的梦想,始终把为民造福当作最大的政绩。在陕北,他与黄土高原纯朴乡亲摸爬滚打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正定,他经常带着县委工作人员搞调查,“特别选在县城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上桌子,拉着来赶集的老百姓做调查”,县委机关大门也总是敞开的,背着粪筐的老农也能径直进去同他交谈。在宁德、福州工作期间,他力推“连家船民”上岸;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以后,对这项工作仍然常抓不懈,不断关注进度和成效。他在宁德福安主持召开“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时要求,“连家船民”都要上岸,一个都不能少,上岸以后要给他们安排好维持生计的工作,让他们能够“住下来、稳下来、富起来”才行。为了调研指导扶贫工作,他在闽东大山深处“三进下党”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他还提出“四下基层”,要求党员干部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每年春节前,他都要到基层特别是“老、少、边、远、穷”地区接触群众、了解实情。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的伟大情怀,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本职岗位上,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只要力所能及,能做一件好事就做一件,能帮助他人就尽力帮助,持续增加广大青少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启迪着我。习近平总书记爱学习,坚持勤学、苦学、善学,这种学习态度首先表现为爱读书。他曾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陕北,“炕上放的全是书”,为能读到名著《浮士德》,他曾步行30里去借书。在正定,“平日里都是博览群书”。在厦门,他鼓励厦门大学经济系的青年学子研读《资本论》,他说,“我在下乡时就通读过三遍《资本论》,也记了很多笔记”。在宁德,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读书学习,翻阅了所有县的县志。他不但自己勤学不辍,还号召广大干部一起学。1989年,时任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把宁德地区所有的县委书记都集中到仙山牧场,参加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让县委书记们“集中休假学习”。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用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题为《多读书,修政德》的文章。他说,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他爱读书,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他向实践学习,通过调查研究来获取知识经验,拓宽改革思路;向群众学习,平易近人,尊重前辈,善于求教。正是这样的学习经历,赋予了习近平总书记超前的眼光和卓越的风范。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要热爱读书,向书本学知识;注重调查研究,向实践学真知;善于总结,向历史学经验;谦和礼貌,向群众学智慧。要保持善于学习、勤奋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为增长才干、开展工作不停地“充电蓄能”。
公正廉洁的清风正气洗涤着我。习近平总书记虽然出身高干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但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他的父亲习仲勋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端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在父母严格要求下,习近平生活俭朴,同时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在正定,“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活上跟基层干部没啥区别”。他总是骑自行车下乡,他经常说,“骑自行车有三大好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接近群众,三是节约汽油”。在厦门,到何厝村调研,村支书请他吃石斑鱼,他吃后照价付钱。在宁德,他经常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生活上要实行“最低标准”,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他到任以后不换车、不换司机、不换办公室,住就住在地委大院旁边的职工宿舍里,吃就吃在职工食堂,从没搞过特殊、开过小灶。在福州,自己住的公房电视机坏了,市电视台派人修好,他执意让秘书交了50元修理费……无论是在福建、浙江,还是到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20余年,接待帮助的中外客商不计其数,但他始终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连中央纪委的领导同志都说,“习近平同志很清醒,过硬,不简单”。他与许多普通干部、群众、大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即使到中央工作后每天日理万机,也会在逢年过节通过电话、信件问候这些老朋友,但始终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他关心群众疾苦,面对梁家河的乡亲求助时,下乡遇到困难党员、群众和学生时,经常自掏腰包给予帮助。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清风正气,严格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坚持正身律己,建设良好家风,赢得大家认可。阅读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系列采访实录,从曾经与他一起共事的干部群众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清晰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勤奋、务实、谦和、睿智、清廉、重情,富有人格魅力,勇于改革创新。我们还可以深刻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根本性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勇气、智慧、魄力和担当。自觉地、坚定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领袖权威,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青年干部,要自觉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作为我们学习、生活、成长的一面镜子,做到始终坚定信念,始终充满激情,始终踏实工作,做到一心向党、一生向党。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