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写作技巧汇编(75篇)

文稿写作技巧汇编(75篇)

文稿写作技巧汇编(75篇)
目录
文稿写作技巧汇编(75篇)
目录
1
22种领导讲话稿的写作套路…1
2
.编写信息的五大秘诀…4
3
.变写稿为想稿变模仿为创造变堆砌为推敲…7
4
.标题处理方法13
5
D建范畴相近词语的辨析及体悟…16
6
.顿号十不用…23
7
.多年实践中总结的三条公文写作技巧25
8
.工作汇报写法28
9
.工作总结起草的方法和技巧…30
10
.工作总结写作的八种角度…33
11
.工作总结怎样扩展为汇报材料36
12
.公文标题的拟制…40
13
.公文行文标点符号使用常见12个错误…51
14
.公文开头写作的基本原则…55
15
.公文论证实例分析…58
16
.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要求和方法…60
17
.公文写作能力是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68
18
.公文写作三部曲…75
19
.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78
20
.公文写作中的文章结构顺序…82
21
.公文写作中的文章结构顺序排列技巧…88
22
.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94
23
.公文中“指导思想”的写作方法…105
24
.公文中一些常用字词的用法及辨析…110
25
.写作的十条基本法则113
26
.关于办公室文秘工作的七个话题123
27
.关于公文素材积累(讲课)129
28
.关于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讲课)136
29
.关于公文写作的几个问题(讲课)148
30
.关于汇报材料修改的几点感悟…165
31
.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例谈166
32
.关于如何撰写领导报告和讲话稿的一点粗浅体会(讲课)172
33
.关于文稿写作的几个问题(讲课)185
34
.浅谈公文语言的借鉴与创造…196
35
.胡乔木谈写文章…200
36
.会议纪要如何写…203
37
.机关干部要讲好“八种话”以实际行动改进文风…205
38
.机关公文常用排比句大全211
39
.机关公文常用词汇集锦215
40
.经验材料写作“四步法”221
41
.开头12招和结尾12式…223
42
.老秘书无私传授如何起草领导讲话稿(讲课)229
43
.老秘谈对公文写作的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讲课)240
44
.老秘谈怎么写公文(讲课)246
45
.例谈领导讲话的写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讲课)261
46
.例谈领导讲话稿强调意义的几个角度271
47
.领导讲话“八段锦”274
48
.领导讲话稿“段首导入语”部分的写作(讲课)278
49
.领导讲话稿标题与结构的常见处理方法…287
50
.领导讲话稿写作浅谈(讲课)293
51
.领导讲话稿怎么写296
52
.领导讲话稿中“强调意义统一认识”部分的写作(讲课)303
53
.领导评价文章好坏的几个关键要点…309
54
.略谈领导讲话稿的起草…319
55
.信息简报写作“五忌”332
56
.公文写作中的惯用句式提炼汇总334
57
.关于体制内“写材料”的经验和建议清单338
58
.我给总理做十年秘书340
59
.主体部分标题的六种常用类型及题例346
60
.讲话稿的语言技巧349
61
100个时评文章提纲352
62
.公务活动中的席位安排367
63
.改革材料排比句72380
64
.巧用“数概”缩略语写出好材料383
65
.公文写作中排比手法的运用390
66
.领导讲话开场白之“四忌”395
67
.公文写作必知古诗398
68
.好的讲话稿怎样炼成405
69
.作文的三个阶段408
70
.副省级领导分享的20条工作心得411
71
.省委组织部部长的机关工作18416
72
.处理好材料中低与高、虚与实、大与小、逻辑与文采的关系425
73
.做人做事做官二十忌二十悟428
74
.六份写作提纲的修改思路441
75
.领导讲话稿的谋篇布局444
22
种领导讲话稿的写作套路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322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
D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
.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
.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
.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
.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进行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
.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
.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
.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
.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
.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
.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
.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
.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
.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二、宣传类讲话稿
这是出于宣传某种主张、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会议场合的讲话稿。
1
.通过广播发表讲话。这种讲话形式在战争时期经常运用,***、朱德等都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解放区军民,对全国同胞,也对敌军发表过多次广播讲话。新中国建立以来,中Y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也经常采用这种讲话方式。广播讲话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
.通过电视发表讲话。这是电视普及以来不少领导同志经常采用的一种讲话方式,主要是用于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有时也由领导同志搞电视讲座,讲授某一方面的知识。除讲座可以稍长一些外,电视讲话也要求简短、通俗。
3
.通过报纸发表书面讲话。这也往往是为了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而发表。要篇幅简短,措词严谨,富有文采。
4
.通过现场散发书面讲话。如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在机场散发书面讲话。主要是阐明对某项行动、某件事情的观点,要求简明、准确、适当。
三、礼仪类讲话稿
即出于感谢、答谢、慰问、庆贺等目的,在各种非会议仪式、场合的讲话稿。
1
.签约仪式上的讲话稿。这种讲话主要是对所签合作契约予以积极评价,对合作方表示感谢,对合作事项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要简短、礼貌。
2
.接见、会见讲话稿。接见下级单位的代表并发表讲话,主要是表示某种褒奖、慰问和鼓励;会见客人,主要是表示友好和友谊。要简短、亲切。
3
.文艺演出、文艺界联欢前的讲话稿。主要是为了庆祝节日和表示友谊。要简短、富于激情。
4
.致辞。包括欢迎词、感谢词、答谢词、慰问词、祝贺词等,用于专门的仪式或宴会等场合。作为“致辞”,必须有别于一般的讲话,要措词严谨,具有文采,形成书面。
编写信息的五大秘诀
编写信息是信息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提升信息价值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信息角度、信息综合、信息标题、信息内容、信息表述五个方面,点出了编写信息的“制胜要诀”。
一条不起眼的信息,经过“高手”编写,可成为一条引人关注、内容精准、参考价值极高的“上乘之作”。因此,掌握编写信息的“制胜要诀”至关重要。
一、角度要“另辟蹊径”
照相为求最佳效果,要选择合适角度。有的人照正面比较漂亮;有的人照侧身顿显气质;有的人照背影透着美丽。编写信息和照相一样,角度选择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讲,信息编写最佳角度是“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要选取那些既符合D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又最能体现本地实际、反映本地工作特色的信息。老生常谈、人人皆知的信息文字编写得再好,也不能称其为高质量的精品信息。拖欠农民工工资是个老大难问题,全国各地都在研究探索解决的办法。这方面的做法和措施我们也报送过不少,但都没有被采用。后来,我们经过深入调研,撰写了长篇信息《破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难题靠什么——河北邢台在全国率先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领导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在更大范围推广。
此外,还要注意对信息内容作适当补充。往往增减一句话,就可使信息角度发生重大变化,使一条普通信息一下子上升为重要信息。如我们收到一条这样的信息:“某地挖的地道在雨季出现塌陷,导致地道上方的10户农房出现塌陷、断裂……”后经电话询问,信息提供者又称,“该地仍有300户居民住在即将塌陷的地道上方或边缘”。有了这一句话的补充,就使这条一般性的信息变成了非常重要的预警性信息。
二、综合要“厚积薄发”
信息工作人员除了编报一些“短平快”的信息之外,还要围绕领导决策和推动工作,编写一些叫得响、有深度、影响大的“拳头”信息、“精品”信息、重头信息、超前性信息、高层次信息。从工作实际看,凡是高质量信息都得益于综合处理,而一些信息之所以质量不高,也主要是缺乏这种必要的综合。收到一些零散但有价值的信息后,不能简单处理,搞信息“贩运”,而应以此为线索,进行深入挖掘、扩充、综合、加工,形成对领导决策更具参考价值的信息。
对平时积累储存的一些零散的初级信息、苗头性信息、倾向性信息,过一段时间就要回顾整理一次,并放到全省、全国大背景下去衡量、对比、分析、鉴别,再次进行筛选,从中找出领导关注的新经验、新动向和新时期值得注意的新问题。对零散信息进行反复开掘和深挖,就能收到厚积薄发的功效,使之成为对领导决策有重要参考作用的高层次信息。
如,2013年年底,我们围绕大气污染Zhi理工作,在搜集10多个省直部门和50多个市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进行了大范围实地调研,撰写了《举全省之力切实打赢大气污染Zhi理攻坚战》长篇综合信息,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又如,我们根据全省各地上报的零散信息综合编报的《当前影响我省社会稳定的一些新的不安定因素》,仅材料积累就达四个月,涉及全省十七八个市县和有关部门,总结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五个方面问题都曾以单条信息上报过,均未引起较大关注。而我们把这些情况综合到一起,从全局的高度整体分析看待这些问题,就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标题要“画龙点睛”
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题目是信息的“眼睛”,是内容的精要,因此要特别醒目,既把握实质、特点,又具有艺术性,能够吸引人。
信息题目首先要准确,如,金融部门曾报来这样一条信息:“某地金融系统连续发生盗抢案件,损失巨大”。这个信息题目比较笼统,有些问题没有交代清楚。“连续”是多长时间?到底发生多少起?“损失巨大”到底是多大?后来,我们改成这样的题目:“某地金融系统仅3月份就连续发生盗抢案件×起,损失达×万元”。
在准确到位的基础上,信息标题要注重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因此,信息工作者要在高度涵盖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力争提炼出有吸引力的题目,也就是能引起读者“忧、思、喜、怒、悲、恐、惊”的题目,切忌平平淡淡。如,我们曾经向省委领导提供过这样一条信息——“最严重的警告: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领导作出重要批示。
四、内容要“真材实料”
信息内容的真实、准确是信息质量的前提,是信息的生命。在编发信息时,凡情况不明、问题不清的,都要认真核实。特别是时间、地点、人物和重要情节,一定要搞清楚,一时搞不清楚的宁可缓报,也不能含糊其词、草率上报。特别紧急的,可先报一个大致情况,但要尽快把详细情况搞清楚,及时续报。虚假的、
不准确的信息不但没有质量可言,而且很可能产生负效应,甚至导致领导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如某市报来这样一条信息:“×1月份发生入室盗窃杀人案67起。”当时负责编辑的同志已经将此信息编到相关刊物内,准备上报。我看后吓了一跳。一个月发生67起入室盗窃杀人案?入室盗窃有可能,但平均一天发生两起入室盗窃杀人案就太严重了,不符合常理。我赶紧让有关同志仔细核实。经过核实才知道,这67起入室盗窃案件中只有几起是杀人案件。可见材料真实准确的重要性。
五、表达要“以短见长”
每天向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报送的信息量很大,占用了领导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编写信息时要力求简洁、言简意赅,做到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一目了然,防止穿靴戴帽、面面俱到、空话套话。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量,即用“电报体”语言编写信息,切实做到“句中无余字,篇内无剩语”。特别是动态性的信息,一定要简洁明了。如,某地在并乡扩镇中共清退各类招聘人员6796人,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1630万元。这条信息虽然只有两句话30余字,但要素齐全、简练醒目。
信息要朴实无华,表述要客观、实在,不要那么多的形容、比喻及华丽辞藻,更不要肆意渲染。但“无华”并不等于“无采”。写信息也要有文采,讲究辞章修养,用词精当、笔法老到,努力提高信息刊物的可读性。
变写稿为想稿变模仿为创造变堆砌为推敲
一、起草领导讲话应掌握的要领
有的同志经常说领导讲话很难写,特别是很难写好,要想写好,有什么窍门?回答是:文无定法,没有什么窍门可找,但确实也有规律可循,有可以掌握的要领。也就是古人讲的: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1
.了解和掌握领导讲话的类型
(1)
为传达上级领导机关会议精神时所召开会议上的讲话。这种讲话,一般来说是先传达上头精神,然后单位领导同志讲话。中心内容主要有三点:①对领导机关会议精神的理解程度,应从哪几个方面把上级精神吃透。②把上级要求与本单位的情况结合起来,提要求,明政策,交方法。③把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交待清楚。抓住这三点,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写,就可以写的好些,起码不会不着边。
(2)
在本单位召开的会议上的讲话。主要有三种情况:①会议一开始就讲话。
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③先交流经验,后讲话。这三种会议讲话的写法是不同的。
第①种会议上的讲话(会议一开始就讲话):一开始就可以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比如综合性的工作安排,可以把前一段做了哪些工作,主要成绩、经验是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要抓好哪些工作等讲清楚。又比如作专题性的工作安排或部署一项新的工作,可以在一开场讲清这项工作的意义、要求、方法等。第②种会议上的讲话(先学习文件或汇报工作,会议中间讲话):要把会议上
学习的成果和对工作分析的一些情况、问题写进去,然后提工作的部署和意见。第③种会议上的讲话(先交流经验,后讲话):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①交流
会上交流了哪些情况和总结了什么经验。②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解决。③提出任务、要求、作出工作部署。
(3)
一些例行会议上的讲话,如D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及其它一些代表会议,其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报告成绩、经验和问题,并提出新设想,提请会议审议。
我们掌握了这些讲话的类型,一旦接受了任务,就可以考虑应当写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
.扣准主题列出纲
列提纲,要反复思考,精心琢磨,不仅有大框,还要有小框,每一小框写几层意思,哪层里边讲到什么样的高度、深度、新意等,都要列出来。
高度:主要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和领导的高度。深度:主要是把为什么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哪些是是、哪些是非都讲明白。新意:主要是提出新的问题,确定新的观念,运用新的语言,也就是一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知识、新概括、新见解。
提纲应尽可能地详细些,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制约,防止跑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另一方面也为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提供了“毛坯”。如果不注意这些,有两种可能要发生:(1)写出来的提纲通不过。(2)写出来的讲话质量不高。
3
.写出本单位的特点
写出本单位的特点来就是把上级精神以及部署的任务、措施、办法等具体化。
(
例:基层单位报总结)
4
.要把形势和任务写清楚
一些重要的会议讲话,要讲形势、摆任务,因此在撰写时要下功夫写形势和任务,不然讲不清楚。讲形势: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作认真地分析。摆任务:根据上级会议精神,重点讲怎么领会,怎么样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多讲具体的要求和拿出一些带有改革性的办法来。
5
.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如果时间充分,应当在写初稿之前,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到找一些人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初稿形成后,打印出讨论稿,征求意见,然后进行修改,以提高质量。文稿是改出来的。
一个人想得再周到、再细致、再全面,也难免存有局限性,几个人在一起议一议,互相启发启发,开阔开阔思路,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D委文字材料,与其他文字材料相比,更讲究思想性、全局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更强调高度、深度和新意,因而有其特殊的要求。D委文字材料需要非常严谨,非常规范,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做到炉火纯青,多一字累赘,少一个字是缺陷。有人形象地说,城市建设一个字(),医生大夫一个字(),文字材料一个字()
二、起草领导讲话要摸准领导的意图、掌握领导的风格
对起草讲话来说,领导的意图就是讲话稿的主旨。了解领导意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去揣摩领导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揣摩领导的意图呢?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
.学会揣摩领导的意图
一要“跟踪”。对领导在各种场合、不同时期的讲话要多听多记。比如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有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及时摸清领导的思路,特别是领导者脱稿讲的话要马上记下来;比如在随领导下基层调研时,对他的的即席讲话,要认真地记录,细心地揣摩。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对领导讲话的意图有所了解。
二要“加工”。必须敢于和善于对领导的观点进行加工,经过一番再创作的过程。怎么进行“加工”,通常的手法是:①“升华法”,合理地进行裁剪、装饰;②铺垫法,瞻前顾后,放在一定的语境之中(领导论有本事)
三要“交流”。要与领导者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比如,通提纲。经常交换观点,平等讨论问题,相互启发,沟通感情,使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也就是说要知道在不同的场合和会议上,领导想讲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想讲到什么程度,等等。
2
.掌握领导讲话的风格
领导的意图摸准了,掌握领导讲话的风格非常重要。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的一致↓↓
一是讲话稿的措词语气与领导的气质风度相一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风度。一篇好的讲话文稿,不仅仅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度,给人以启发和教育,而且还要让人感受到领导干部个人的气质、风采和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是讲话稿观点的透明度及其表达角度应与领导人爱好相一致。有的阐明观点喜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邓小平);有的喜欢旁敲侧击,拐弯抹角,让人寻味(毛泽东),等等。所以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时应根据其性格爱好确定观点的透明度和表达形式,尽量接近领导人的性格特点。
作为起草讲话的人员,要做到以上两个方面的一致,自身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1.广博的知识结构。这是写好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讲话稿的关键。2.细致地心理分析。要多学点领导心理学,在起草之前,对领导的气质、风度、性格爱好、知识、口才进行全面的心理分析。3.自觉地主体转移。起草之前应该有一个主体转移的过程,也就是起草者要进入领导的角色,当好领导的“外脑”,替领导想问题、提建议、出点子。
三、起草领导讲话要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
1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象盖房子,有好的建筑材料,还要有好的设计框
架。因此,一篇精彩的讲话稿,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里说的形式也就是讲话的结构,当然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但只有结构上的巧妙布局,才能增强内容的逻辑力量,为内容增色、增辉。
2
.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讲话稿它要宣传观点和主张,这要靠判断和推理,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在观点和材料这个问题上,通常会出现两种毛病:一是占有材料少,观察不深刻,缺乏具体分析;二是缺乏概括,没有高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在此基础上,要加以科学分析,对来自实践的认识给予高度概括,分析地越科学,概括得越接近实际,才能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那么,应当如何摄取观点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善于积累正确、鲜明、尖锐、有力的观点。但悉心从领导的智慧中摄取观点是一条捷径。主要有四个方法:
一是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捕捉观点。就一个问题、一项工作,或者一项活动,领导者往往阐发一些零碎的、片断地观点。这些观点尽管有时不够全面,不够完整,但往往三言两语,切中要害,道出实质。对此,要仔细揣摩,认真分析,留心积累,对于新鲜、精辟、独到的观点要努力提炼、修补,储存备用。
二是从领导大段、成篇的讲话中提炼观点。有时领导者对某一问题或某段工作等,有感而发,往往兴之所致,灵感迸发,发表大段、甚至成篇的讲话。这大都是领导同志严谨思考,积累多年的经验之谈,言词有力,内容丰富,观点鲜明、深刻。
三是要从领导者亲自起草的文稿中采撷观点。有些领导者往往忙中偷闲,自己动手撰写文稿。这些文稿因为出自领导之手,最明确地体现了领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研究领导思想,把握领导观点,提供了最丰富、最直接的材料。从这些文章中采撷观点,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四、起草领导讲话稿要慎下笔
起草人员要从维护团结、维护领导形象和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原则出发,从语出之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慎重对待,用心思考。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对一个时期总的形势的认识和判断,要实事求是。观察形势,认识形势,应当注意看大局、看主流、看发展,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支流问题说成主流问题。
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要公正客观。特别在总结某一方面的经验教训时,一定要考虑到当时的背景和大的环境,不能单纯用现在的政策、环境去责怪过去
的做法。
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在提法上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效果,决不能只图痛快,滥用刺激性的字眼。如某单位的领导讲话中出现了“杀无赦”。
对一些部分同志有误解需要说明、但又不能在大范围直接说明的问题,可不说具体问题,只向有误解的同志发出个信号。比如,在会上领导批评个别人的时候一般不点名批评。
对一些不能回避但又拿不准的问题,从效果出发,留有余地,做到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般来说,讲话应当讲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东西,不熟悉、没有把握的应当等弄清楚了再讲。但有些政Zhi性很强的突发性事件,由于时间紧急,来不及搞得那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讲话稿应写的含蓄一点、辩证一点,千万不能鲁莽从事,说过头的话。
对一些必须落实、又不能搞强迫命令的问题,要全面考虑,慎重下笔。要“用轻松的话,讲严肃的事。”
五、如何提高讲话稿起草质量
讲话稿的起草,要做到既要体现上级政策和单位领导的意图,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新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是要变写稿为想稿。人们常说,搞文字材料辛苦,辛苦就辛苦在想上。接到任务,一挥而就、落笔生花,是人们对一些“秀才”的赞语。实际上,任何文字材料,外在表现是“写”出来的,实质上首先是“想”出来的。可以说,“想”是“写”的前提,“写”是“”的表现。接到一个任务,弄清来龙去脉之后,必须认真地构思。要从创新上想,克服一般化,领导讲话不能让人一听就感到没有什么新意,老一套;要从指导性上想,领导讲话的重点是什么,对象是什么,要有针对性;要从语言的运用上去想,使语言既精炼又有力;要从结构上想,做到更合理简炼,等等。想稿的过程就是酝酿准备的过程。这是起草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是要变模仿为创造。模仿对初写讲话稿的人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入门的有效办法,也是学习写作、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简单地模仿适应不了高层次的需要,出不了特色,出不了高层次的成果,领导也不会满意。从模仿到创造是一个飞跃,它需要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从上情到下情的结合上加以分析提炼,提出有特点,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要求。创造有个视野问题、水平问题,但首先是责任心的问题,是想不想创造的问题。创造不能生编硬造,
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合情合理,顺其自然。在召开一个会议之前,要做到三个超前:筹备酝酿超前,调查研究超前,材料准备超前,尽最大可能比领导想得更早一些、更细一些、更深一些。
三是要变堆砌为推敲。有的讲话稿乍看还可以,但如果细心地分析,就感觉不对头。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一层层写什么,没逻辑,“驴唇不对马嘴”,这就是动脑不够,堆砌造成的。用心分析,好的文章,在层次上都有内在规律,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条条是理。这就要求我们写讲话稿不能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内容,理出若干层次,或是从低到高,或是从小到大,或是从虚到实等等,要有规律性,有层次感。起草人员只要下了真功夫,用心思去写,就一定能够提高起草文稿的质量。
四是要做到八忌。①忌闭门造车。②忌道听途说。③忌夸大其词。④忌妄下结论。⑤忌移花接木。(移时间、移地点、移过程、移结果)。⑥忌用语模糊。⑦忌孤芳自赏(愚蠢的乌鸦才认为它们是鸟类中最美丽的,真正美丽的凤凰总是不断地清洗着自己的羽毛。)⑧忌掠人之美(把别人写的当作自己写的东西)
写作三个部分:导语、主体、结尾。导语要简明,主体要详尽,结尾要升华。最后要注意用五个标准来衡量讲话稿的质量: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
标题处理方法
主题的直接呈现就是标题。一篇文稿有主标题、副标题,有次级标题、小标题,还有主旨段、主旨句,这共同构成主题的完整表现形态。标题是为主题服务的,它呈现主题,细化主题,使主题贯通全篇。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大手笔都有这样的体会:写文稿相当大的精力是放在标题制作上的,需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同样,有经验的领导在改稿时也会把注意力聚焦在标题上。
标题的写法一般要求概括、简明、新颖、对称。概括就是要能总领全篇内容和主要思想观点,始终紧扣主题、围绕主题、呼应主题。197812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Y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度概括了会议精神,乃至成为当时的时代精神;简洁就是要用最简洁的文字,遣词用句高度精练,标题过长、过琐碎是大忌。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D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把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这就不像是一个标题,而是几句凑在一起的话,给人散乱的感觉;新颖就是要有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使人眼前一亮。例如,一篇反“四风”问题的对照检查材料,取标题为“对着‘明镜’正‘衣冠’”,既符合对照检查材料的主题,又形象生动;对称就是要与内容相吻合,标题正好概括了全篇的全部内容,这就像做帽子,尺寸必须与脑袋大小一致,既不能“帽大于头”,也不能“帽小于头”。一篇谈经济工作的公文,取了类似于“推动各项工作有质量有效益发展”的标题,就是“帽大于头”。相反,一篇讲全面工作的公文,标题取为“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帽小于头”,都是不合适的。
主标题,常见有三种写法:一种是体现讲话场合及讲话内容的叙事性标题,主要用于小型会议、一般性工作会议或公务活动。比如,《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市防汛抗洪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启动大会上的讲话》等,都属于这一类标题。另一种是体现会议主题及讲话内容的观点性标题,主要用于庄重场合或大型会议、大型活动。如D代会报告、工作会报告。这类标题往往在后面加设副标题,说明什么场合、谁的讲话。比如,《创新管理,突出效益,实现公司海外业务发展的新跨越——在总公司海外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全面提升核心营销能力——
在公司2015年度工作会议上的主题报告》等。还有一种是固定标题。如各级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检察工作报告,企业的职代会报告,从中Y到地方,沿用几十年不变,成为一种法定标题。
正文中各个部分的大标题,通常有三种基本写法:一是用“要”字统领各标题。比如:(一)要深刻认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要正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要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种写法的优点是,标题所显示的观点简洁明了,语句短促有力,各部分之间的衔接也很紧密,整个文章显得很紧凑。但这种写法更适用于非主题报告的强调性讲话,而且在论述各部分中的观点时不宜太展开,而要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来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体现这种简短有力的文风优点。如果文章篇幅不长,可以不用序号隔开,而是用“是”统领几个标题。比如,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交流会上的讲话的几个标题:一是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管理创新工作;二是认真总结管理经验,形成一批优秀管理成果;三是加强成果宣传推广与应用,营造良好氛围;四是构建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二是用不带观点的陈述式短语作标题。比如:(一)关于2015年工作;(二)当前形势分析;(三)2016年工作部署。或者:(一)科技创新工作进展;(二)存在的突出问题;(三)下阶段工作思路和安排。三是用带观点的祈使句作为各部分的标题。比如,D建工作座谈会的标题:(一)加强思想建设,凝聚共同理想信念;(二)加强组织建设,发挥D组织政Zhi核心作用;(三)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优良传统;(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五)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企业Zhi理规范化水平;(六)加强D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这种写法是最常见的,便于在各部分中装进较多的内容,充分展开来讲。
以上几种都是带有序号的写法,还有一种不带序号的写法,即标题置于文中,以变换字体和空格提行来体现。比如,讲话一开始就申明全文要讲“三个问题”,接下来第一个问题讲发展,第二个问题讲改革,第三个问题讲队伍,依次讲述。这种写法使整个文章显得浑然一体,层次划分不露痕迹,适用于篇幅较短小的讲话。
正文中的二级、三级标题,是为各部分大标题服务的,或作解释说明,或作进一步论证,构成一种总说与分说、总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
纵观各类讲话,以下四种方式比较常见。
一是用一个“字”或“词”统领各标题。比如用“抓实”:(一)抓实干部
队伍建设;(二)抓实基层组织建设;(三)抓实D风廉政建设。再比如:“突出××××”(布置工作),“在××上下功夫”(提出措施),“始终坚持×
×××”
(总结经验),“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亮点……”(总结成绩),这种写法易于掌握,也便于理解和记忆,但不可多用、滥用。二是提炼小观点作为小标题。这种方法使用得好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比如在谈产业发展问题时,用“上游主业地位更加凸显,中下游产业布局基本完成,专业服务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产贸融协同效应初步显现”这样四个句子做小标题;在谈D的建设时,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D建工作创新积极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四个小观点作为小标题。三是用一个词或词组概括段落大意,再用内涵界定或扩充的方法作小标题。如“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基本原则”等。这个要适合特定内容才用。四是用于上下文自然承接而又能准确概括该段大意的句子作标题。比如,在“三严三实”D课材料中,谈到落实“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时,用了四个标题:正心修身,锤炼“三严三实”的政Zhi品格;正风肃纪,落实“三严三实”的作风要求;正道善为,遵循“三严三实”的行为标尺;正己化人,恪守“三严三实”的做人准则。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刻意为之,比较巧妙,但不易掌握。
上面总结的是一些常见的标题处理方法,实践中要灵活运用。比如即席讲话,要多用观点性标题,且语句要简短,以便听者理解和记忆。在同一个领导的不同讲话中,制作标题的方法也要穿插使用,以免雷同,形式呆板。
要注意的是,有些标题四言八句对仗很工整,但由于过于追求对仗,往往与内容不太相符,词不达意,这也是写文章的一个大忌。比如,“农业稳市,工业强市,三产旺市,改革活市”,后两个“旺”和“活”的动词,用得明显过于牵强。另外,标题的首要任务是要确切概括所表述的内容,形式要服从内容,不要以辞害意,削足适履。
D
建范畴相近词语的辨析及体悟
今天与大家交流《D建范畴相近词语的辨析》。首先解释一下这个题目,D建范畴即D的建设范畴、大D建范畴,包括D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方面,涉及纪组宣等各个部门。
从事或接触过D建工作的秘书,一般都有个体会,即D建领域的公文内容相对较虚,理论性偏强,说理论理析理的成分较多,不像经济领域的公文那么实打实、有事说事、有数据亮数据。
撰写D建领域公文,经常会碰到一些理论术语。有一些术语彼此相近、相似,极易混淆。譬如信仰与信念,制度、机制与体制,等等。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术语可以并在一起混用。在更多情况下,它们各有所指、各有侧重,需要细加辨析,需要找出其不同点、侧重点,以求精准表达、明确表意,进而体现公文的严谨度和层次感。下面,跟大家一起辨析几组D建领域相近词语:
1
.信仰与信念的辨析
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信念是指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从解字的角度来看,“仰”,是抬头看,有敬仰、仰慕的意思;“念”,是指今心,侧重于当下心里相信、坚信。一般来说,偏于过去式的一些主张、主义用“信仰”,如马克思主义信仰,
不能说马克思主义信念;偏于现在式的一些主张、主义用“信念”,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偏于将来式的一些主张、主义,既可以用“信仰”,也可以用“信念”,如共产主义,可以说共产主义信仰,也可以说共产主义信念。
2
.理论武装、理想信念教育与D性教育的辨析
理论武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学理论,重点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因为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理想信念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关于理想信念的学习教育。理想信念,可理解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可以理解为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教育,一般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据此推测,理论武装与理想
信念教育,内容重叠,可等同视之。
D
性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关于DD性的学习教育。与理论武装、理想信念教育相比,同样是学习教育,但侧重点不一样。D性教育,一般是指D的宗旨和群众路线、D章和DD风、D史和革命传统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在干部教育工作里,D性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能力培育并列而居,是对干部实施教育培训的三大核心内容。按习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ZhiD的讲话精神,还要重视干部的道德教育。
3
.制度、体制与机制的辨析
制度,主要指在某方面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要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会制度、加强人员管理;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我市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该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施了全员竞争上岗和下岗分流制度,等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制度”一般指办事规章、规定、规程或行动准则。
体制,主要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家医院为全市医疗体制改革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等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体制”一般指某方面的机构设置和运作。
机制,主要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或方式。如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在继续完善荒山租赁承包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绿化的新机制;让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取得成效;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基金管理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这件事也反映出市政府危机事件反应机制尚不够迅速、灵活、高效,等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机制”一般都跟某种“作用”有关,多用来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
4
.政Zhi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的辨析
Zhi意识,即坚定正确的政Zhi方向、站稳政Zhi立场、严守政Zhi纪律、负起政Zhi责任、增强政Zhi敏锐性和政Zhi鉴别力(6个“政Zhi”)。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政Zhi立身,或者说讲政Zhi,或者说政Zhi坚定。要增强政Zhi意识,一般来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服务人民,培养政Zhi器识和才干,严守政Zhi纪律和政Zhi规矩。
大局意识,即站在大局的角度来看问题、办事情、做工作。从宏观上来讲,最大的大局就是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谓大局意识,就是要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微观上来看,大局意识,就是要立足本地本单位的中心大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谋划推动工作。
核心意识,即坚定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DY的信任、信赖、信心。核心,也可理解为主心骨,只能是一个,具备唯一性。核心即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DY,或者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本人。
看齐意识,即靠拢、看齐,主要是向DY看齐、向习总书记看齐、向D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与前面的三个意识相比,看齐意识的范围更宽泛一些,如坚决听D指挥、听总书记指挥,对D绝对忠诚,担当使命,等等。从内涵上讲,看齐意识,包括前面的政Zhi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前者三个意识的落脚点,最终目的就是要看齐。
像以上几类意思相近相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D建材料常用到的创建载体、创设平台与创新方式,统筹与整合,问题与矛盾,理念与观念,思维与思路,战略思维与宏观思维,督查与督察,思维定势与思维定式,等等。对此,我们没有时间去一一交流。但是,只要我们花时间去专门研究、钻研,用心去辨别、识别,就能察其细微差别,就能做到精准把握、灵活运用。中Y办公厅秘书局主办的杂志《秘书工作》,有一个“说文解字”的栏目,专门辨析意思相近相似的词语,大家可以关注下。
今天晚上的交流,开篇介绍几类词语的辨析,只是一个引子。借这个引子,我想与大家分享交流的是,个人在D建范畴相近词语辨析过程中得到的一些体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悟:
1
.从事公文写作,要培育质疑精神。犹太人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富有质疑精神。犹太教育最重视的也是质疑和怀疑精神,对学生的任何提问、设想、质疑,都大加鼓励。这种质疑精神是犹太人具备高智力、富有创新力的重要来源。其实,不止犹太人,世界上古往今来的任何智者,都具备质疑精神,他们总是以一种怀疑的态度来看问题,进而在质疑中去主动探究、钻研、提升、成就。从事公文写作,同样需要质疑精神,在质疑中学习、思考和写作。一是要以质疑精神来看材料。对任何材料,都不要迷信。即便是老秘书写的质量上乘材料,依然有其不足之处、可挑剔之处、可改动之处。试着去用心查找别人材料的不足,试着主动地去挑刺找碴,往往比一味地模仿借鉴,更有收
获。哪怕是中Y、省市委制发的文件,依然站在制定者的角度去质疑,还有那些方面没有考虑到;或者站在基层的角度来质疑,哪些内容不符合基层实际,缺乏深入地调查研究或分类指导;或者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来质疑,哪些内容空泛了些。边看材料边质疑,从不同角度去质疑,其实就是在锻炼公文写作思维的严谨度、对不同情况的把握度。而这些恰是写作公文材料最需要的、最重要的。二是要以质疑的精神来写材料。在写材料的过程中,大到主题确定、谋篇布局,小到遣词造句,都要有一种质疑精神,质疑是否有更契合的主题,是否有更新颖的架构,是否有更精准的字词,是否有更巧妙的表达,等等。比如,遇到前面交流的几类相近词语,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用此词不用彼词,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两者各有哪些适用范围,等等。以质疑精神来写材料,就好比以工匠精神来制作产品,能将产品的质量从99%提高到9999%。如此有意锻炼,自然就能写出质量上乘、让人惊叹的公文材料。三是要以质疑的精神来改材料。不论是修改自己的材料,还是别人的材料,都要抱有质疑的态度。修改自己材料时的自我质疑,代表着一种不满足、不止步、勇攀高峰的上进心和意志力。有时,我们费尽心思、好不容易写完一篇材料,感到大松一口气,不愿再去费心修改。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不提倡。很多秘书G文写作的能力,主要是在反复修改材料、多番比对材料中提高的。拒绝了修改,就意味着拒绝提高。对他人材料的修改,内有质疑态度,外加委婉提醒,既是在帮助他人,也是给自己一次思考、锻炼、提升的机会。
2
.从事公文写作,要有解字意识和逻辑起点意识。解字,即考究字源,琢磨文字的本源含义。逻辑起点,即事物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构成事物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指“一系列概念群的最初的论证点或起点”,是事物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所谓解字意识和逻辑起点意识,就是要琢磨文字的本初含义,把握事物发展的逻辑起点,从源头处、根本上,去把握一个字词,把握一个主题,把握一项工作。
一方面,我们在遣词造句时,为求精准表达、恰当运用,不妨细细探究字词的本源义,结合本源义来理解运用,就不会出现用词不当、表达错位的情况。比如,前面交流了信仰与信念的辨析,就是从解字的角度来辨析的。我相信,每个字词,不管它怎么演变,怎么化身不同场合,其本源义一定是不变的。有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宗即本源,本源义是隐藏于万变之下的不变因素。
另一方面,我们在谋篇布局时,可从事物发展的逻辑起点、本源规律去思考。
比如,任何工作都可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去分析,这便是事物发展的逻辑起点、本源规律。一切工作都脱不开这个规律。理论水平越高、思维越严谨的领导,越喜欢用这种分析逻辑起点的思路来讲话、撰文。比如,习总书记2010年在中YD校的一次开学典礼讲话,题目是《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其三个标题就是“为什么要大力改进文风”、“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风”、
怎样大力改进文风”。比如,某次务虚会,领导就从分析逻辑起点着手,围绕
为什么务虚、务什么虚、怎么务虚”来讲,感觉非常实在,听来非常严谨,效果非常好。
从事文写作,没有什么特殊技巧,说白了,就是要把事捋顺、把理说清、把话说透。通过解字技巧、立足逻辑起点来撰写公文,是析透事理的最佳途径之一。
3
.从事公文习作,要培育文字感。学英语,语感很重要。学唱歌,韵律感很重要。学统计,对数字的敏感度很重要。我们从事公文写作,对文字的敏感度同样很重要。要像统计人员对于数字的灵敏一样,培育对文字的灵敏度。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要对文字材料养成一种本能反应,形成条件反射。很多材料高手,看材料一目十行且能精准把握要义,改材料只一瞥就能知其好坏优劣,关键就在于灵敏的文字感。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将对文字的感觉融入到血液中,譬如顶级侠客的“人剑合一”,已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
一是要培育对字词句的灵敏度。碰到新词新语、锦词妙句,要有一种挖到珍宝、看到黄金的感觉,牢牢记在心上,及时摘到本上,以便于写作之需。多运用新词新语,能增加公文材料的创新性和时代性;多运用锦词妙句,能增加公文材料的生动性和灵动性。常用的汉字只有3500多个,为什么会涌现源源不断的新词新语、锦词妙句,关键在于字与字、词与词的巧妙架构和组合。当你多加关注、留意、收集、模仿、借鉴这些新词新语和锦词妙句,便能逐渐摸索和掌握汉字组合规律,就能自行写出锦词妙句、绘就精彩华章。总之,要做到对3500多个常用汉字的灵活驾驭,需要有意识地去培育对字词句的灵敏度。
二是要培育对公文结构、层次的灵敏度。结构、层次,就好比一个人的骨骼。有了骨骼,才能撑起一个人;有了齐整的结构和明晰的层次,才能成其为一篇公文。一方面,碰到好的公文结构,可及时摘抄下来,进行模仿、借鉴、移植、创新。另一方面,要注重带着层次观念来看材料、写材料。看一篇材料,要看他的大层次、小层次,甚至每一句话的表达层次,通过看层次来吃透材料内容、把握材料精髓。写一篇材料,先思大的点如何架构,再思每一个大点里布置那些小点,
做到层层有序、纵横有序,如此写出的公文材料便具备层次感、严谨度、逻辑性。总之,所谓对公文结构、层次的灵敏度,说白了,就是要有层次观念。
三是培育对公文观点的灵敏度。一个好的观点,要么是思想的结晶,即深入深度思考的结果,观点富有建设性、开创性、启迪性、新颖性;要么是高超提炼技巧的产物,即运用高超的概括提炼方法,对公文素材进行高度概括、精准提炼。对于第一类好观点,要十分留意,并恰当地借鉴运用到公文写作实践中,能够增强公文材料的生命力和价值。对于第二类好观点,要仔细琢磨其概括提炼的角度、方式、技巧,切实掌握其规律,为实际公文写作服务。
四是培育对故事、事例的灵敏度。碰到好的故事、事例、典故、百姓口头禅、民间俚语、群众歌谣等,要倍加重视,及时积累。这些看似平实、难登大雅之堂的内容,恰是公文里最真实、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素材。现在很多调研报告,为阐述某项工作的成效,都喜欢用百姓的语言、群众的歌谣来反映,效果非常好。还比如,从事基层组织建设的同志,碰到基层D员的一些感人事例,一定要十分留意。这些事例,往往是撰写汇报材料、D课材料的绝佳素材。
4
.从事公文写作,要致力于提升文字的灵动性。灵动,是文字的最美特点、极致追求,是文字最富有魅力的地方。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公文材料,都要追求灵动、体现神韵。只不过,文学作品更多的是引发共鸣、触人深思,公文材料更多的是辅政助政、推动工作。虽然两者的功能作用不一样,但作为文字而言对于灵动性的追求,却是一致的。公文材料如何提高灵动性,个人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提高文字表达的精准度,追求精准美。这是写出灵动文字的前提基础,即文字首要在准确、明确表达,真实可靠,没有歧义。之所以要对相近词语进行细加辨析,目的就是要把握差别、精准表达。
二是要提升文字表达的层次感,追求逻辑美。这是写出灵动文字的重要条件。我们经常说,要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要有层次,符合事理逻辑,不致于让人听了一头雾水。讲究层次,才能以最简短的话、最少的文字,把事理说透析清;讲究层次,才能体现一个领导的领导力和思维力。
三是要增强文字的力量感和感染力,追求神韵美。这是写出灵动文字的核心要素。这里,以三篇范文来例析,范文已提前上传到群共享里。第一篇范文是一篇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讲话,讲话以“没有效果,就有后果”为主题,说直话、说实话、说硬话,极具力量、力度,读来十分硬气、解渴。第二篇范文是全
国优秀县委书记、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一篇在县纪委全委会上的讲话,通篇讲话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掷地有声。这两篇范文,可谓是彰显文字力量感的佳作。第三篇范文是甘南藏族自Zhi州州委书记俞成辉的任职讲话,极具感染力,被网友誉为“史上最深情任职讲话稿”。这篇任职讲话,可谓是彰显文字感染力的佳作。通过这三篇范文,我们可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美和感情美,概括来说,就是神韵美。这种美不仅渗透于文字当中,能够边看边体会到的美;而且蕴含于文字之外,在看完之后依然意味深长,越琢磨越能体会到的美。
综合来看,追求灵动文字的第一、第二个方面,属于写作技巧层面的;第三个方面,除了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更需要文字作者的一腔正气、满腔真情。真正有力量、有深情的灵动文字,无不是发乎内心、浸染人格,是崇高人品的外在反映。
顿号十不用
句子中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之间停顿,要用顿号来表示。顿号运用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词语之间有并列关系,二是在句中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但在具体使用中常会出错。
一、表示约数的相邻整数之间不用顿号。如:
1)这个不过三十二、三岁。“三十二、三岁”表示的是约数,顿号应删去。
2)他只有七、八元钱。“七、八元钱”表示约数,其中顿号也应删去。应注意的是,相邻的整数如果不是约数,又是并列关系,整数之间又有短暂
的停顿的,就要用顿号。如:“我们要尊重领导同志和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二、虽是并列词语,但它们之间没有短暂的语音停顿时,不用顿号。如:
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油、盐、酱、醋、茶。“油、盐、酱、醋、茶”中的顿号应去掉。
2)无论春、夏、秋、冬,他都穿这身衣服。“春、夏、秋、冬”中的顿号应删掉。
三、并列词语之间如有连词“和”“及”“或”“与”等时,在它的前面不用顿号。如:
1)观众长时间的等待,只为一睹赵本山的风采、或让他签个名。
2)我喜欢梅花、菊花、和山茶花。句中的顿号都应去掉,或改为逗号。
四、表示从属(种属)关系的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如:
1)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喜欢横向思维。
2)我校需要许多建筑材料、砖、石等。
表示从属关系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就不能用顿号。例(1)可把顿号改为逗号。例(2)可把顿号改为冒号。
五、并列词语做谓语时,它们之间不用顿号。如:
1)你们要不断学习、工作、进步。
学习”“工作”“进步”三个并列词语做全句的谓语,这三个词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2)他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四个并列短语全句谓语,它们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语间用顿号。如: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六、并列成分在句中做补语时,它们之间不用顿号。如:
1)我们应该比古人懂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三个并列短语作补语,它们间不能用顿号,
应改为逗号。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真实”和“动人”都充当句子的补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七、并列的介宾短语与方位短语做状语,它们之间不用顿号。如:
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自己的理想。
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是介宾短语兼方位短语,其间不能用顿号,而应用逗号。
八、并列词语带“啊、啦、呀”等语气词时,其间不用顿号。如:
1)他带来不少东西,有什么木耳呀、蘑菇呀、白果呀、茶叶呀。
2)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溜溜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例句中的几个并列词语间的顿号应改成逗号。
九、并列词语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较大层次间不能用顿号。如: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们和“安徽的黄梅戏”之间是并列关系,是另一个层次,二者间都用顿号就显示不出层次间的区别,所以,应把“淮剧”后的顿号改作逗号。
十、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由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的成分之间可不用顿号。如:
《蜀道难》《登岳阳楼》《长恨歌》《无题》是唐诗中的名篇。句中的顿号可不用。
注:引号(表并列关系的词)之间的顿号可不要。
多年实践中总结的三条公文写作技巧
一是要多看。就是要多读范文,过去我刚学习写作的时候,听一位教员讲课,他当场提问学员,说你读过几篇调查报告和工作总结,当时在场的学员没有一个回答利落,因为参加学习的同志,大多数都是单位里的干事,或是刚调入机关的新手,看过和读过的调查报告和工作总结也不过就是单位的历年总结和所在单位的调查报告,范围很小,深度较浅,根本谈不上是范文。结果那位教员却说,他读过300多篇调查报告和工作总结,当时我们一听就感到惊讶,所以人家在台上讲课就运用自如,头头是道。拿过来一堆调查材料一看,很快就能编出文章的写作结构图,说出写作的路子。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中间写什么,每个段落中如何衔接,前后如何照应,开头结尾和中间如何编排,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分几部分写,每个部分的大标题和小标题的拟定,以及每个观点插接什么样的例子,讲得明明白白,就像一张清晰的施工图。让你一看,就知道,姜,还是老的辣,厉害。有一次我邀请他和我们一起搞调研,到我们下属单位进行调查,写一分经验性总结报告,他对我们提供的线索非常感兴趣,就跟我们来了,我们一起调研,一起研究材料,一起吹题目,一起研究“施工图”,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那一个周,我们分头起草了3分经验性调研报告,报到总部后,均被采用,有的还刊登在工作简报上。真是获益匪浅。那么,究竟怎样看?我的体会:就是要有读书破万卷的精神,多看一些大文章。无论是报纸上的整版大块文章,还是书刊杂志上的长篇大论,都要细细阅看,不要望而生畏。要沉住气,耐着性子看。如果不这样,就把握不住上面的精神,把握不了形势,就缺乏政Zhi上的敏锐性;就要看那些所谓“干巴巴”的理性文章。诸如社论、评论、权威人士论坛、讲话等。这类文章虽然抽象概括,可读性差,难以引起兴趣。但这类文章逻辑性强,富有哲理,必须静下心来细嚼慢咽,仔细阅读。不要看报看题,看书看皮。保证一天看上一两篇,常年坚持,看问题的角度,思维的档次就会提高;就要看紧贴中心的动态文章,把握工作的中心,并预测下一步工作重点。这样,写文章就不会离谱。究竟怎么看?我的体会是挑出来看。从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张报中挑选出一篇或几篇,从一篇中挑出一句或几句(),便于抓住重点记忆;再是“串”起来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观点各不同,便于从中抓住实质,把准脉搏;带着“问号”看。到书、刊、报中寻找答案,拉直“问号”,增强阅读的主动性。学写调研报告和工作总结的同志,我建议多看国内一些着名刊物上
刊登的调查报告,《求实》、《D建研究》、《应用写作》、《秘书》、《秘书工作》和《秘书之友》等期刊,每期都有这方面的文章,看后仔细琢磨琢磨,就知道该怎样写了。
二是要勤写。就是经常练习写作,不论什么样的文种都要学着练写,写一遍就会有所收获,写的次数多了,也就自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奥妙。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或者根据自己担负的工作任务,专门写一些相关的文章。比如说,你负责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的起草,你就得多练习工作总结的写法,既写情况(成绩和问题)性总结,也写经验(根据情况和教训得出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性总结,回过头换一个角度一改就成了工作汇报,拿到年度总结大会上由领导宣读就成了工作报告,单纯讲解情况和问题就是讲评工作;如果在后一部分加上今后的工作要求和打算,那就是部署工作。就这么简单。换个角度就不一样,换个角度就是另一番景象。角度一变天地宽嘛。就看你在实践中怎样灵活运用。但无论怎样转换,都离不开最初的基础材料,我们搞写作的是为领导代笔,必须考虑全面。文章写得好赖,关键看你站在什么角度上看问题,关键要看你组合的怎样。这就好比盖房子,同样的材料,有的人建得好些,建得美观漂亮,有的就相反,就有差距。写作也是一样,同样的材料,有的组合出来的文章就非常好看,非常美丽,有的就差些。什么原因,显然缺乏技巧。这就需要我们去认真掌握写作技巧。当然,这种技巧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提高,方能获得。我的体会是:经常动笔写非常重要,再有学问的人也离不开写作。有人说,“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较慢”。就是说,只看材料,不动笔去写,就会觉得别人写的水平不行,可自己一写还不如人家。有个学者介绍他成名诀窍时,只说了两个字:“多写”。依我看,写是作者的基本功。首先要敢于写,万事开头难,敢写就不难。其次要不停地写,“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笔常握在手”。停笔时间一长就会觉得生熟。要及时写,马上就写,趁热打铁,立马动笔,一放一拖就凉“气”了,冲动少了,灵感也就没了。再是要逼着自己写,“不压不出油,不逼不出货。”好文章是逼出来,压出来的。要逼着自己坐下来,把笔拿出来,把第一行写出来,时间一长,就习惯了,习惯了就成自然,不写手就发痒痒。许多写家尤其那些多产的大手笔他们也大多是这样的习惯。
三是要复改。就是反复修改。文章不要急于而成,要进行反复修改。首先要自己满意,连自己都不满意,就不要送给别人看。修改文章就像给自己化妆一样,要对着镜子反复修饰,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其次要让周围的同时满意,写好了的
稿子先不要送给领导看,自己看完了先送给周围的同时看,让他们帮助挑挑毛病,找一找瑕疵。用我们的行话说,就是帮助捉捉虱子,找找跳蚤;用精明的话说,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掉糟粕,留取精华。鲁迅先生说,“文章不厌千遍改,写好了至少改五遍”。鲁迅一个大文豪,他的文章还要改五遍,何况我们这些无名之辈?所谓改,我认为无非两改。一是自己改,二是让别人改。自己改,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必须克服“孩子总是自己的好”的思想,先在感情上割一刀;克服“留给别人改”的思想,在改中否定自己,在否定中提高质量。别人改,一定要虚心,不要虚荣。既是改后的稿子,也要仔细看一看,琢磨、琢磨,看别人是怎么改的,从中悟出道理,悟出味儿来,“啊”!是这样改的。”究竟怎么改,我认为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读改法。就是说改的时候要注意诵读,出声固然可,默读也行。一边读一边思索,遇有气势不接、语意不畅的地方,随手改定。很多毛病,一“读”就能够发现,特别是文字表述方面的毛病,像语句不通,衔接不紧,声调不谐,气势不盛,以及短词落字、书写颠倒等问题,一读,仅凭“语感”就能发现不妥当的地方。凡是读起来非常顺畅、响亮、得“气”的文章,一般说,没有大的毛病;反之,读不成句,别别扭扭,绕嘴赘舌,多半不好。多看多念几遍,的确是一个简单易行而又见效明显的办法。二是冷却法。就是说写完之后,如果一时改不动,改不好,先放一放,过些日子再拿来“复看”。放一放,头脑就冷静,等头脑清醒下来了,有些毛病不待别人指出,自己就能够发现。不仅写大块文章如此,写一般短文章也应这样。不妨把写好的文稿放置一段时间,再拿出来重读修改,有没有问题一目了然就会被发现,随即纠正改好。三是求助法。就是说自己实在改不下去时,不妨请求别人帮助。把写好的文章读给别人听听,拿给别人看看,听取人家的批评意见。在修改上多听听各方面不同的意见非常有益。然后,再来“由自己做主”,扬长去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文章改得更为完善,从而使文章达到通畅、准确、精炼、鲜明、生动、美观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只要这样,才能写出精品文章。
工作汇报写法
那么,有什么诀窍呢?
第一,选题要窄。谈工作嘛,总是有很多可谈,特别是大家都谈的时候,你可以这个角度,我可以那个角度,如果大家都雷同,那介绍经验就没什么意义了。特别是,只选取一个角度来写,那样文章也容易出新意。写得太宽泛了的话,就不容易出特色的东西。比如,要写信访工作的经验,如果把怎样加强领导、怎样精心组织、怎样周密部署、怎样广泛动员、怎样强化措施等等,每个方面都写一下,那就不行了。因为每一项工作都无非是这样的,别人听了会说,“废话,不这样弄怎么弄呀”。但如果只写变材夜思为下访,或者只写变群访为访群,或者只写如何加强村级调解制度等,那就容易出点特色。形象一点来说,写经验材料宜“挖井”,从小处入手往深处写,而不宜“挖塘”,从大处入手浅尝辄止。
第二,题目要新。题目新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材料的思路,材料怎么写,总是围绕这个题目来进行的。一个好的题目,首先就打下了整个材料的基调。二是拿给领导看,领导首先就会觉得你动了脑筋,也容易让领导首先肯定材料的思路,不至于重新推倒重来。
第三,标题要“对”。这个对,是“对仗”的“对”。有些同志不以为然,看不起标题的对仗,说中Y的文件标题就一般不这样弄。可是不知,中Y与地方,特别是与市县以下的小地方是有区别的,中Y的文件,更多的是求表达准确,而且,中Y的文件,哪怕再不吸引人,下面也是要认真学习。可是你是经验材料,不新颖,别人怎么有兴趣看呢?标题“对”了,你的思路也确实下来了,分哪几块,第一块写什么,第二、第三块写什么,也都在你拟标题的时候确定下来了。看书看皮,看文看题,我觉得基层写材料的同志千万不要忘了这个经典名言。本文由推荐,大标题要对好,小标题也要对好,但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的”对”法不能雷同。此外,标题不宜过多,最好就是三个大标题,下面三个小标题,共写九个部分,什么东西都弄进里面去。当然,特殊一点的,也可以写成四大标题甚至五大标题,但小标题却绝对不宜太多。
第四,语言要精。下面的人到上面发言嘛,总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除非有特别限制,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时间长了,就把领导作重要讲话的时间占掉了,那你再精彩的发言也只会引起领导的反感。语言不精,就无法做到长度短而又内容丰富。
经验发言材料跟工作汇报有很大的联系,但也有区别。工作汇报一般先写成效,然后写做法,再写启示,最后写下一步打算(也有先写做法的),那样必然写得宽一点,写得全面一点。到底要写成经验材料还是要写成汇报材料,要依会议的要求而定。
工作总结起草的方法和技巧
一、情况要清楚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体情况,结是思想结晶。总的情况要清楚,我的体会是也要做到“三要”。一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大家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楚和比较清楚对于写总结报告来说还只能算个基本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状态,还需要朝着“更加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功夫一:“纵、横、大、新”四遍梳理。“纵”是从时间上梳理,“横”是从事件上梳理,“大”是从大事上梳理,“新”是从创新(亮点)上梳理。“纵横”梳理是基础梳理,“大新”梳理是上层梳理,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功夫二:跳出局外对照比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必要跳出来看一看,和外面比一比,这样,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成绩,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尤其是经验总结和先进材料,一定要比较,找出“个性事”、“特色事”、“独立事”、“亮点事”。二要“六听二看三查”,弄清“陌生”情况。有时候,我们经常受命去总结某个学校的工作,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片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摸清楚,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行?那就是多听多看多查。一是“六听”,即听主要领导宏观讲,听中层干部中观讲,听职工和群众微观讲;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中间的了解情况,听反面的了解问题。“六听”就是全方位去听,意在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情况。二是“二看”,即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包括看综合性材料、看单型材料、看方方面面的材料。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剪切粘贴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牵着走,自己要有判断。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此事看现场。三是
三查”,即查上情,了解上一级直至中Y精神;查外情,了解外地经验甚至外国经验;查史情,了解历史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通过“六听二看三查”,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最有效地把情况弄清楚。三要从情况总汇到情况总揽。我理解的情况总汇是“一天说不完”,情况总揽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前者是说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后者是说情况掌握得准确要害。用两个词形容,前者可以“铺天盖地”,后者一定“顶天立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总汇需要花功夫,总揽需要有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
力。而我们有的时候,会困在大量的材料里,“坐拥其中”走不出去、“陷足里面”拔不出来。从总汇到总揽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一个培养与成长的过程,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从每一篇总结报告的写作中追求,更须从长期的学与思的过程中养成。
二、思想要深刻
总结,总是事实,是依据,是基础和前提;结是结论,是思想,是本质和规律。总结总结,易总难结,总结的根本特性就在“结”上面。如何结出思想来?要做到“七个坚持”。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一句话,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这是我们当前任何一项工作总结都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大道理,也是硬道理,还是实道理。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要以事实为依据,是成绩说成绩,是问题说问题,成绩不可夸大,问题不可回避。三是坚持运用科学方法。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前景美好,又要看到道路曲折。任何事情都不要说得太过太满,哪怕是特别喜欢的东西;更不要说得太死太铁,哪怕是特别厌恶的事情。新事物需要敏锐发现,老问题需要挖掘发现;大事中发现小问题,小事中发现大价值;坏处不忘发现好,好处留心发现差;都在搞的工作要发现个性特征,单个搞的工作要发现推广价值。这些就是总结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运用。四是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成绩的取得总有来由,问题的出现总有原因,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教训也不会凭空生长,任何脱离了时代背景、周围环境、具体情景的总结分析,都是无作用的,也是不准确的,只会哗众取宠,贻害读者。五是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报告要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力求前瞻性。不能年年岁岁事相似,岁岁年年“总”相同。今年照着往年套,这届照着上届抄,年年总结一个样,届届总结差不多。这种“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总结确实不少。我们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要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发现,不仅能跟着时代走,还要领着潮流走。六是坚持特色总结。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河流,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各有体,事各有别。特色总结,贵在发掘,贵在比较,贵在俯视。一方面,先要有工作特色,再有总结特色,有妙事才有妙文,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另一方面,总结也有“能动性”,也有一般工作的特色总结,要不,怎么有妙笔生花的呢?七是坚持从本质规律上寻找结论。反映本质特点,找出根本规律,这是撰写总结报告的灵魂。有些总结报告做不到这一点,无思想观点,只是记个流水账。有些
虽有思想观点,不是原创,不是独创,不是特有,不是仅有,都是些东抄西摘来的,多是老生常谈的话,有人笑为“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于今后工作有实在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而在精准,“结”不在长而在管用。
三、写法要创新
文章贵在创新。所谓“妙笔生花”,创新是妙笔之本、生花之根。我体会,总结报告包括其他报告的写作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一是主题上创新。要做到三切合,即切合时代大主题,切合全D工作大主题,切合部门工作大主题。我们围绕这样的永恒主题、大主题、新主题,开展工作,搞好总结,从实处着力,从小处开口,从新处落笔,就会起到很好的总结效应。二是题材上创新。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县委中心,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社会需求。只有这样的题材,才有总结的更大价值,更大作用,更大效果。重大题材的总结容易做到三贴近,因为重大题材大都与D委、百姓和社会相关联,个人学习与工作的小题材总结,要不要、好不好做到三贴近呢?我觉得完全必要也完全可以,因为小都是和大联系在一起的,众多之小积成大,无论多大来从小。三是支点思想上创新。主题思想如皓月一轮,支点思想如繁星点点,支点思想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就是四个字:众星捧月。支点思想一般表现表现在做法与成绩里。支点思想要具有“三从”、“三性”:从战略上产生,从全局中产生,从长远处产生;要具有本质性、规律性、指导性。四是材料选择上创新。总结对材料有“两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再次需要“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最后用在总结中的材料,要适量,要准确,要典型。总结报告的重要特点是典型性,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典型性。我的选材标准是“三最”:最突出、最鲜亮、最有特色。五是结构上创新。总结的格式大都是两段式或三段式,成绩一段,后面再写点问题和打算。这是常规。但常规也是可以打破的。我认为,总结之结构,从时间上布局也可,从空间上调度也可,从逻辑上安排也可,咋好咋编排。六是语言上创新。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追求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总结报告要有妙语,“文无妙语不出手、语不惊人继续整”,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
工作总结写作的八种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结工作,首先要选取合适的角度。善于选准角度,既是一种技巧,又是写好工作总结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经验和自己的体会,归纳了总结工作时常用的八种角度,从中探索写好工作总结的方法,与大家探讨。
一、根据工作职能进行总结
这是一种最主要的总结角度,常用于年度工作报告,用于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如税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执好法、收好税、带好队、服好务”,某省国税局在总结工作时就归纳为“税收收入跃上新台阶;依法Zhi税得到新加强;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纳税服务有了新改进”等部分,这就是从工作职能出发来总结工作的。
二、根据工作思路进行总结
如果工作思路与众不同或别有创新,也可以围绕工作思路来总结。某省国税局抓税收分析工作,先从宏观税负查找可能存在问题的行业,然后再对该行业可能存有疑点的企业进行微观评估,然后进一步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制定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整项工作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富有启发性。该单位在经验总结时就归纳为“宏观分析定方向;微观分析找问题;健全机制求长效”三部分,在全国交流时产生了很大反响。一般来说,用这种角度来总结工作,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思路是否清晰、深刻、新颖。
三、根据工作特色进行总结
这种方法常用于专项工作的经验介绍,对执笔人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充分掌握材料,而且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从大量的资料中挖掘出闪光点来。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有位同事承担了撰写本单位思想政Zhi工作总结的任务,但反复修改,几易其稿,还是通不过,十分苦恼。一位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的办公室领导提醒他,可以先从原始材料中提炼出特点和特色来,然后再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总结。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位同事听后迅速调整思路,抓住本单位思想政Zhi工作“工作扎实、细致耐心、方式灵活、领导带头”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为“立足一个实字,增强思想政Zhi工作的针对性;着眼一个细字,增强思想政Zhi工作的感染力;突出一个活字,增强思想政Zhi工作的吸引力;强调一个带字,增强思想政Zhi工作的感召力”等部分。领导看后十分满意,认为不落俗套,写出了
新意,还要求大家作为范文来学习。选用这种角度写起来比较难,对秘书工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也很高,但写好了就别具一格,很有说服力。
四、根据采取的工作措施进行总结
这也是很常见的方法,主要用于对某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如某市纪检部门抓“执行力建设”时采取了“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加强督办、素质培训”四大措施,总结时就归纳为“统一思想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督促检查抓落实;提高能力抓落实”四部分。又如某市工商局从“教育引导、内外监督、健全制度和严格惩处”等方面抓规范执法工作,总结时就归纳为“创新载体,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内外并重,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建章立制,确保机制的长效性;狠抓不懈,提高查处的准确性”。这是根据工作措施进行总结的典型例子。
五、根据开展工作的时间顺序进行总结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对专项工作进行总结。如完成某个重点项目后,从“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制定方案,分工负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抓好试点,健全方案;狠抓落实,强化执行;总结提高,优化改进”等六方面进行总结。这个例子所采取的角度就是开展工作的先后顺序。应该说,这种方式能完整描述整项工作的全貌,但缺点是重点不突出,特点不明显,写不好很容易变成流水账,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根据“关键词”进行总结
D
代会、中Y全会等各种重要会议,往往会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出现一些热点词汇。合理利用这些热点词汇来总结工作,既可以体现时代气息,又可以提升文稿的高度。有一次,笔者参加市政协的一个会议,市领导在讲话时抓住政协的
协”这一关键字进行总结论述,“第一,所谓相‘协’,首要之义为协商;第二,所谓相‘协’,又有协力之义;第三,所谓相‘协’,又有协和之义;第四,所谓相‘协’,还有协同之义”,讲得富有新意,十分精彩,赢得了满堂喝彩。因此,作为一名秘书工作者,如果经常关注DY的最新精神和理念,能善于提炼、总结关键词或字,也能开阔思路,提高总结的水平。
七、根据参与主体来总结
当某方面工作或者某个重大项目完成后,一般都要召开会议,总结工作,表彰先进。这种场合的总结部分,往往围绕参与该工作的各主体来构思。如某次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总结表彰会议的总结部分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整个抗洪抢险中,DY高度关注……;受灾省区的各级D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DY
国务院的方针……;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响应D和人民的召唤……;人民群众是夺取抗洪抢险胜利的主力军和真正英雄……”,这是按参与主体总结的一个经典范例。
八、根据解决的问题来总结在总结
工作时,针对解决的问题来归纳,往往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一次,笔者所在单位的服务部门总结工作,客观来说这个部门做了很多工作,也采取了很多创新的措施,成效也比较明显,但上级领导听了汇报并不满意,批评思路不清楚,工作针对性不强。回去后,该部门对材料进行了重新补充和梳理,从解决“脸难看、事难办、门难进”等问题出发,将工作总结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尽量让老百姓少受一点气;进一步改进服务环境,尽量让老百姓少跑一点路;进一步优化服务手段,尽量让老百姓少花一点钱;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尽量让老百姓少排一点队”四个方面,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用这种角度来总结工作,针对性强,直接鲜明,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上述只是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归纳的几种角度,在实战中它们往往不是独立使用的,常常是根据情况有机组合的。撰写总结时,应当认真收集材料,掌握总结对象的特点,尝试从多个角度出发,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佳的总结角度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秘书工作者平时注重积累分析,不断拓宽、丰富分析问题的角度,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发散、更加多元、更加活跃。
工作总结怎样扩展为汇报材料
开展创建领导科学发展好班子活动总结(汇报)
导言
就是导领下文。也叫情况概述。导言和主体正文的关系,打个比方,就象包包子。导言是包子的皮,主体正文是包子的馅。皮要薄,馅要丰富。皮要薄,就需要高度概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说明开展好班子活动的依据、指导思想、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局D委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领导科学发展好班子创建活动的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科学发展,推进市政创新,建设市民满意市政”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领导科学发展好班子活动,坚持把创建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相衔接,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Zhi建设相统一,为促进市政公用事业科学发展,建设市民满意市政,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Zhi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6年荣获XX市重点工程建设抓落实一等奖;2007年至2010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市目标综合考核优秀奖(一等奖)。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XX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主体
主体,是工作总结或汇报材料的主要部分。如果说导言,是情况概述,是总说。那么,主体部分,就要分门别类地介绍好班子活动的具体做法、工作成绩和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一、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Zhi建设,为市ZZ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章立制,坚持理论学习制度。……
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坚持开门纳谏、问计于民,建立社会监督长效机制。……(汇报材料增加部
)
坚持领导班子务虚会制度和科学发展自查报告制度。……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
3
.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D组织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建立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开展创建科学发展好班子活动。……
基层D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围绕纪念建D90周年和2011世园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增加部分)
……
不断加强D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以提升高行业文明素质、建设文明行业为目标,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更改为: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二、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职能责任目标优质高效完成
1
.市政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
2
.市政建设维护从粗放到精细、从实用到环保、从注重功能到以人为本修好百姓“脚下路”。……
点亮百姓“门前灯”。……排除百姓“房前水”。……
加快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的建设,实现了人车分流。……加快公交港湾改造,保证市民出行安全。……“大修在夜间,小修避高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
以提升城市容貌为目标,积极开展消灭道路“三烂”(烂路面、烂道牙、烂井框)活动。(汇报材料增加部分)
以人为本,注重市政设施的人性化。……
3
.不断加强行业管理力度,公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转变管理理念,严格行政审批。……
户外广告整Zhi和架空线缆落地工作成效显著。……燃气、供热保障有力,供应安全平稳。……
4
.市政公用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提前谋划,超前规划,超额完成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二是设施管养理念实现新跨越。……
三是市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入。……(4.为汇报材料增加部分)
三、2011年好班子创建活动的重点工作
(
在汇报材料中,“三、”改为“201115月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Zhi建设
加强学习型D组织建设。……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全面落实D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
在汇报材料中,把上述内容融在第一部分一并汇报)二是深入开展迎世园市政设施大整Zhi大提升活动
……
三是以缓堵保畅、完善路网为目标,完成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
四是加快推进通讯管沟建设和架空线缆落地整Zhi工作

……(
以下四、五为汇报材料增加部分)
四、进一步加强市政施工管理,净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开挖道路的审查管理力度。………
二是严格执法,严肃查处拖延工期和违法挖掘占道行为。……三是与市级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四是科学安排市政工程施工。……五、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一)局系统内各单位之间创建领导科学发展好班子活动开展得不够均衡。……
(二)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不够平衡。……
结尾
从另一个角度,对主体部分的成绩进行总结,以谈体会的方式说明取得成绩的主观原因。这样写,是对导言(情况概述)的补充和对应。对做好今后工作表明了态度和决心,又对应了主体中“三、2011年好班子创建活动的重点工作”,从而使全篇的结构更紧密。
近年来,我局D委以创建好班子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推动市XX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市政创新,建设市民满意市政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市民百姓的肯定。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促进公用事业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个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求实、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善打硬仗、充满活力的领导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牢记使命,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把班子建设好、把队伍带好,圆满完成市XX公用事业的各项工作,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国际化大都市,为XX社会经济实现率先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公文标题的拟制
文稿评改演播室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围绕公文标题的拟制,与大家交流一些体会。在交流之前,特别说明一点,个人在备课过程中,参考了的相关文章,交流中也将直接或部分地引用相关文章中好的段落和例子,向这些文章的作者表衷心地感谢!另补充一句,我所讲的标题拟制,主要是从公文总标题、大标题、小标题的内容拟制角度来讲,不涉及到标题文种、标点、要素等形式规范上的要求。今天重点交流四个方面的问题:公文标题的重要性,拟制标题的基本原则,拟制标题的方法技巧,拟制领导讲话稿标题的方法技巧。下面,依次进行:
一、公文标题的重要性
或者说公文标题拟制的重要意义,亦即标题存在的价值。好的标题就好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读者一看,就能知其要领,受到深刻的启发、激励、教育和感染,引起强烈的兴趣,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具体来说,标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性:
(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凸显主旨、彰显层次。标题,标即标识,题即题记,标题即标明文章或作品内容的简短语句。顾名思义,标题是公文的一个重要格式要素,是一篇公文的眉目,具有揭示行文主旨、统揽全篇、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所谓“题好一半文”,一篇文章有了标题,就好比一件衣服有了领子,提起这个领子,衣服就立起来了,不至于邹邹巴巴、乱作一团。好的标题,就好比是撮要句,能够增强公文主旨的显明性,使其突出醒目;能够增强公文的层次性,使其条理清楚;能够增强公文的易读性,使其易于阅读。
(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易记易传、令人信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印象或者叫美感。曾看到一篇名为《公文标题写作的美学要求》的文章,提到标题要具有四种美,即结构的严谨之美、语言的简约之美、表述的精准之美、外观的形式之美。按我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美感:
一是形式上的美感。即通过对称的、工整的文字排列,或者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标题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有句话叫“标题要让读者口口相传”,口口相传是标题的一个重要特征。二是内容上的美感。好的标题都是以高度概括、精炼的语言提出新颖、深刻的观点,展现出强烈的哲理性,能够让人信服、折服。一个好的标题,就是一个新颖、深刻、高明的观点。好的标题能够增强公文的鼓
动性、吸引力、感染力,能够增强公文涉及事项的信服力,便于在干部群众中流传、贯彻,进而达到公文以文辅政的目的。
另外,补充一句,要追求标题内容上的美感,关键是要善于找观点,要注意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上找观点,从自己感受最深的问题上找观点,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找观点,在他人没有研究过或没有深入研究过的问题中找观点,勤于到基层一线调查找观点,肯于向领导、同事、同行求教找观点。观点到位,则标题的意蕴到位。
(三)具备实用价值,利于查询、便于归档。标题是公文的名字,在日常查询、起草公文和讲话时引用起来非常方便,一提标题人们就会自然想到是哪份公文,而且也便于事后立卷、归档。
总之,公文标题最能体现行文主旨和行文关系,最能体现语法、修辞和逻辑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技巧,是衡量一篇公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拟制标题的基本原则
拟制标题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完整囊括性。即对段落内容的完整囊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标题要管住全篇,大标题要管住小标题,小标题要管住内容”,切忌“文不对题”。
(二)相对工整性。即标题在外在形式上要保持相对工整,一方面,句式表达上要相同相近;另一方面,文字篇幅要大致相当。
(三)简练凝练。即标题一定要高度概括和凝练,用最省俭的文字涵盖丰富的内容,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而不能写得过于冗长杂乱,不能有重复啰嗦的地方。标题涵盖的信息量要大,但表达上又一定要简练简洁,这是标题拟制的难点之一。
(四)表意精准。这是拟制标题的最重要原则,即标题所体现的内容必须准确、明确、完整、集中,不含糊、无歧义。我们在具体标题拟制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两对辩证关系:1.坚持标题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更加突出内容准确完整,做到形式服从内容,切忌为形式而形式,切忌词不达意。2.坚持语言简练与表意精准相协调,更加突出表意精准,语言简繁与否必须服从于表意精准的需要,切忌为求语言简练而使表意模糊、片面,切忌简而不明。总之一点,要在表意精准的前提下,遵循相对工整性、简练凝练的原则。
(五)层次清晰。即拟制标题必须讲究逻辑性,总标题与大标题之间、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小标题与小标题之间的各个层次,都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
做到层次清晰。一般来说,公文总标题与大标题之间具有领属关系,而各个小标题相互之间要么是并列关系、要么是递进关系、要么是总分总关系等等。总之一条,不能彼此包容或者相互交叉,不能出现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标题“串腿打架”等问题。另外,对各个小标题的设置,还要照应全文主旨,分清性质、轻重、主次,仔细考虑其排列次序,做到条理清楚、合乎逻辑。
如何解决标题层次不清的问题,可运用“三大规则”:
1
.运用“互不相容”规则,解决“串腿打架”问题。所谓“互不相容”,就是同一层次的标题必须互相排斥、各自独立,而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则,就会造成互相交叉、“串腿打架”。
比如:某开发区的年度工作总结,第一层次标题是: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二、征收回迁工作有序推进。三、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四、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加快。五、项目引进工作成果丰硕。六、各项社会事业平稳发展。【解读】乍一看倒也对仗工整,没有什么问题。但运用逻辑学划分规则推敲一下,就不难看出问题:四、五两个标题互相交叉。因为写经济运行,必然要写项目引进、招商引资,而写项目引进成果,也不能不写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果按照这两个标题往下写,在内容上就很难分得清、掰得开,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应该删掉第五个标题,将相关内容放到第四个标题下面来写。
2
.运用“母子包含”规则,解决“辈份不清”问题。所谓“母子包含”,就是大层次标题(上一级)为母项,小层次标题(下一级)为子项,母项的外延应该包含子项,子项的外延不能超出母项。否则,就会大小不分、“辈份不清”,内行话叫“整差辈了”。比如:某单位的D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其中有一个大标题是“着眼于在思想上‘不愿贪’,认真搞好反腐倡廉教育”。里面有三个小标题:弘扬正气,加强正面典型引导;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搞好警示教育;占领阵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解读】因为廉政文化建设包括内化于心(精神文化)、外化于行(行为文化)、固化于制(制度文化)、美化于景(环境文化),其外延远大于“反腐倡廉教育”,这就违背了“母子包含”规则,犯了“辈份不清”的毛病。我们不妨将大标题改为“选好载体,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通过“教育”来总揽,从而避免了“差辈”问题。
3
.运用“同一标准”规则,解决“饺子馄饨一锅煮”问题。所谓“同一标准”,就是同一层次的标题,必须围绕一个标准来写。否则,就会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你煮的是饺子还是馄饨。
比如,机关经常下发的实施方案、安排意见,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几点要求等若干部分,而生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任务和要求分不清。以某单位作风纪律整顿实施方案为例,在工作任务部分列出了四个层次标题:(一)Zhi浮求务实;(二)Zhi庸提能力;(三)Zhi散强纪律;(四)Zhi奢促廉洁;(五)督查抓落实。【解读】显然,前四条写的是任务,是围绕“整Zhi什么”这个标准来写的,而第五条写的是要求,是围绕“怎么整Zhi”来写的,这就违反了“同一标准”规则,领导看了之后感到费解,你写的是任务还是要求呢?
(六)讲究文采。即拟制标题还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要新颖、灵动,具备一定的文采,体现出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如何增强标题的文采,具体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中纪委关于加强纪检工作座谈会纪要》一文,其中最后一个小标题“自己干净才能帮助别人洗澡”,采用借喻手法,生动活泼,耐人寻味。又比如,下面一组标题:细化分工,打赢主动仗;推敲方案,明确路线图;注重协调,当好总枢纽;积极创新,展现新气象。用主动仗、路线图、总枢纽、新气象来对应和比喻四个方面的工作,形象贴切、易于理解。
标题中用得最多的还是排比手法,通过排比增加标题的气势、流畅度。比如,“一句一言融入群众;一事一行为了群众;一思一量源于群众”。“既看重点区域又看优势区域;既看产业层次又看投资强度;既看合同项目又看建成项目”。
并列、并举、并重、并抓”。“真心对待百姓、真诚对待班子、真情对待干部、真力干好工作”。又比如下面一组标题:要勇于担当,一抓到底强化执行;要勇于突破,一鼓作气攻坚克难;要敢于尝试,一往无前大胆创新;要敢于超越,一马当先夺旗争星;要强化服务,一以贯之优化环境;要强化团结,一心一意共谋发展。
2
.使用该段中具有概括性的“原话”。这在一些综合性的简报以及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中较为多见。
3
.引用成语、谚语、名言、经典诗词等。比如,谈如何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有以下标题:善于珠联璧合;善于小题大做;善于就地取材;善于无中生有;善于点石成金。又比如,一篇宣讲材料《让先进性在求知成才中闪光》的小标题:莫让时光付水流─必须只争朝夕;学海无涯苦作舟─贵在勤奋刻苦;遨游知识大海洋─明确主攻方向;达事半功倍之效─重在掌握方法。4.重复字词。比如,谈如何培养使用人才,有以下标题:巧用民间人才;巧用闲置人才;
用专业人才;巧用外域人才。又比如,下面一组标题:对于D委政府来说,要由“管社会”向“社会管”转变;对于全县干部来说,要由“做群众工作”向“为群众工作”转变;对于群众工作来说,要由“推动群众工作”向“工作群众推动”转变。
5
.兼顾通俗、生动。比如下面一组标题:一盼个个都有好工作;二盼家家都有好收入;三盼处处都有好环境;四盼天天都有好心情;五盼人人都有好身体。
三、拟制标题的方法技巧
(一)注重分类施策。即根据公文的类别、公文使用的语境、对象受众、领导口味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制标题。篇幅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宜用单句则用单句,宜用复句则用复句;宜用评价式则用评价式,宜用强调式则用强调式。
(二)把握提炼角度。一般来说,公文标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提炼角度:
1
.围绕“措施”提炼标题。当某单位在做某专项工作或日常工作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有特色的、创新的举措,这时在写总结、报告、经验材料、工作研究等文章时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
比如:一是抓力度,领导重视到位。二是抓指标,目标考核到位。三是抓合力,综合协调到位。四是抓制度,责任追查到位。五是抓素质,队伍建设到位。
【解读】这篇公文的小标题就是围绕措施展开提炼,通过这“五抓”就能鲜明地把本单位一年来工作的主要措施呈现在受众面前。2.围绕“措施+目的”提炼小标题。每项工作都有不同的目的,目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措施的不同。此时就可将二者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这种方法较适用于讲话稿、总结、报告等大型材料写作。比如:一是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确保重点工作对象。二是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奠定政Zhi思想基础。三是全面组织考察验收,确保评议D员质量。
【解读】这篇总结从措施和目的入手,提炼出了三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前半句是措施,后半句是实施措施的目的,这样一写,很容易让上级领导知道该单位采取的措施以及采取此项措施的目的。
又比如: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夯实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基础。二是加大力度,突出重点,确保国土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成效。三是强化整改,重在落实,推进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发展。
【解读】这篇公文也是围绕措施和目的展开提炼,值得强调的是,这个小标题形式可以概括出一个模式:“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加大力度,突出重点……。三是强化整改,重在落实……。”对于这个形式,如果没有“夯
实国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基础”、“确保国土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成效”等补充内容就是空话、套话,但是加上后文就显得充实、实在。3.围绕“措施+成效”提炼小标题。在工作中,由于措施得当,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时在年度工作总结、经验性的总结、调查报告、讲话及汇报材料等文章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
比如:一、以干部“三讲”为龙头,搞好DD风教育,形成了“率先示范”效应。二、以师生员工多层面“三讲”为主体,抓住关键性环节,形成了“同频共振”效应。三、以“系列三讲”教育为动力,推进各级D组织的建设,形成了“核心辐射”效应。【解读】这篇公文就是将措施和成效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使措施和成效相互照应,彼此印证,给人的印象是该单位的措施有效,成效显著。
4
.围绕“成效”提炼小标题。获得成效是一个单位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完成工作的最好体现。所以在一些材料诸如成绩总结、报告等文章中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用以突出成效。
比如:一、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新突破。二、以人为本,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三、规范执法,依法Zhi育实现新突破。四、注重特色,生育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五、强基固本,基层基础工作实现新突破。六、奖扶并举,计生利益导向实现新突破。七、爱岗敬业,计生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新突破。八、创新载体,计生协会工作实现新突破。
【解读】该文小标题虽然也有措施的阐述,但以突出成效为主,连续用了八个“新突破”,使上级领导一看小标题就知晓了下级单位在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三)把握句式句型。即运用什么样的句式句型来拟制标题。诸如主谓式、动宾式、因果式等,或者被字句、把字句等。一般来说,公文标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句式:
1
.“抓”字句。常见句型有:(1)抓××,在××××上实现新突破(措施目的)。(2)抓××,在××××方面下功夫(措施)。(3)抓××××
××
(措施成效/目的)。“抓”字句常用于围绕“措施、目的、成效”中的任意组合为对象提炼小标题。
比如:一抓认识统一,使师生员工都能从相应的“三讲”中找到“思想道德坐标”。二抓方案实施,把全局性活动化为全体性“积极创意行动”。三抓阶段督导,使各层面活动产生“联动互促作用”。四抓典型引路,发挥身边榜样的“可
比可学效能”。五抓成效巩固,以“系列三讲”活动促进“全员素质优化”。
【解读】该文小标题的形式是“抓+措施,目的”。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是为了获得预期的目的,作者将措施和目的结合起来提炼小标题,给人的感觉是措施不是凭空而设,提出的目的也不是空喊口号。
又比如:抓学习培训,在“活”字上下功夫。抓工作保障,在“实”字上下功夫。抓接访活动,在“深”字上下功夫。抓“事要解决”,在“情”字上下功夫。抓宣传引导,在“正”字上下功夫。
【解读】该文的小标题紧密围绕措施的内容再针对措施的特点,提炼出了五个小标题。这种小标题的突出之处在于将每条措施的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出来。
2
.“以××××”句。常见句型有:(1)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成绩(措施成效)。(2)以××促进(带动)××工作开展(措施)。
3)以××××,在××上下功夫(措施)。
比如:一是以贯彻D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二是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在提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三是以加强基础组织建设为目标,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上下功夫。四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在推进干部监督工作上下功夫。五是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六是以实施“五个一百”工程为基础,在抓好人才工作上下功夫。
【解读】该公文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和措施提炼小标题。“抓落实”、“提高干部素质”、“推进干部监督工作”等都是该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的,要想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就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所以针对工作任务、目的和措施提炼小标题,让受众一看,就知道该单位今年都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又比如:一是以稳定为中心,带着感情解决好灾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二是以节水挖潜为重点,不断提高抗旱能力。三是以优结构、促增收为核心,努力增强综合抗灾实力。四是以多元筹集为手段,切实解决好抗旱救灾资金问题。
【解读】该公文是以目的为主、以措施为辅来提炼小标题的。在写这种小标题时一定要注意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核心工作的区别与联系,否则容易犯都是中心工作或重点工作的毛病。
3
.“正确把握××××的关系,着力于……”。常见的句型有:(1)做好××工作,需正确处理××××的关系。(2)正确把握××××的关系,在××上搞突破/搞创新。(3)围绕××,在××上下功夫。(4)着眼于××
××
。比如:一、正确把握统与分的关系,着力坚持服务发展。二、正确把握纠
与建的关系,着力坚持关注民生。三、正确把握惩与防的关系,着力坚持统筹推进。四、正确把握点与面的关系,着力坚持突出重点。五、正确把握破与立的关系,着力坚持改革创新。
【解读】哲学上的辩证统一思想适用于各个部门和各项工作,在写作时,如果能从哲学层面上去概括文章小标题则可以增加公文的深度和高度。上例就是从这个角度去提炼小标题,既看到主流,又不忽视支流,使认识不陷入形而上学,使工作开展不发生偏差。
又比如:第一,坚持和依靠D的领导,正确把握D的领导和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第二,围绕全市大局履行职责,正确处理服务中心工作和行使法定职权的关系。第三,监督与支持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第四,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正确处理继承好传统和开创新局面的关系。第五,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正确处理发挥常委会职能作用与发挥代表和人民群众作用的关系。
【解读】这篇公文的小标题也是基于对工作的辩证分析,使受众的认识趋向辩证和科学。在提炼这种小标题时需要作者首先要选择和确定需要辩证思考的内容。
4
.“在××上,力求(实现了)××××”。常见句型有:(1)在××上,力求××××。(2)在××上,实现了××新突破(新发展、新成就、新成效、新成绩、新进展、新步伐、新提高、新台阶、新局面等)。比如:一、在经营环境上,力求新格调。二、在经营模式上,力求新品味。三、在经营成效上,力求新亮点。
【解读】这种句型多用于提炼成效,围绕工作的几个大方向(如例文中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等),去总结工作成效或目标,如“新格调”、“新品味”等。
5
.“数字+文字”组合。有时在提炼小标题时,一些秘书人员愿意从“数字”和“文字”相结合的角度提炼。在提炼时,往往需要针对工作的特点、措施以及成效的共性进行。这种小标题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明快好记。但是提炼时要注意内容概括得准确适用,不能为了追求这种效果而一味硬靠强编。比如:一是坚持“三心”、狠抓“三力”、突出“三要”。二是坚持“一个中心”,完善“两个市场”,建立“三个体系”。三是提供“四个服务”,采取“三项措施”,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
又比如:一是突出“三建”,加强信访基础工作。二是注重“三多”,广泛收集信访信息。三是抓住“三点”,提高信访信息质量。
【解读】这两例公文就是采用数字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提炼小标题。采用这种方法介绍工作经验、阐述问题等,一是利于记忆和传讲;二是条理清晰,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了较系统的把握。另外,“数字”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或递增、或递减、或相同。
(四)力求新颖灵动。在拟制标题过程中,所谓的“万能八条”、官言官语、
四六句”等等,都是常用套路,适当用用可以,但用多了,就显得呆板、僵化、俗套、大众,不新颖、不灵活、不灵动,是标题大忌。关于如何使标题新颖灵动,在前文“拟制标题的基本原则”里的第六点“讲究文采”里,进行了详细阐述,这里不再细说。(五)加强平时积累。亮眼的标题往往不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积累、借鉴、改编来的。要加强好标题的平时积累,要么积累单个标题,要么积累整组的标题。对整组标题的积累、摘抄,其实也是在积累好的公文结构、好的谋篇布局。新媒体时代各种亮眼标题涌现得更多,微信推送的文章、微博上的段子、广为转发的短信、大大小小的广告语宣传语甚至个人的朋友圈,都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妙言金句。要留心、细心、用心,善于从新媒体、传统媒体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整理好标题,以求借鉴、创新。
四、拟制领导讲话稿标题的方法技巧
关于标题的拟制,只要大家结合上述标题拟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技巧两大部分来看,应该有所体会。下面,具体围绕领导讲话稿标题的拟制,讲一些方法技巧。
(一)讲话稿的总标题,常见有三种写法:1.体现讲话场合及讲话内容的叙事性标题。主要用于小型会议、一般性工
作会议或公务活动,如在×××会议或活动上的讲话。这类标题往往要在后面标识讲话人姓名、职务和讲话时间;有的在写作中省略了“在……上”这两上字,直接写×××大会开幕词、×××会议主持词、×××活动欢迎辞。
2
.体现会议主题及讲话内容的观点性标题。主要用于庄重场合或大型会议、大型活动。如邓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类标题有的还在后面加设副标题,说明什么场合,什么人的讲话,如《咬定目标、迎难而上,迅速掀起工业原料林建设新高潮——在全市林业大会上的讲话》。
3
.固定标题。如各级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检查院工作报告,从中Y到地方,沿用几十年不变,成为一种法定标题。
(二)正文中各个部分的大标题,通常有四种基本写法:
1
.用“要”字统领各标题。如某位省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三个部分的标题是:要深刻认识创新理论;要正确把握创新理论;要全面贯彻创新理论。这种写法的优点是,标题所显示的观点简洁明了,语势短促有力,各部分之间的衔接也很紧密,整个文章显得很紧凑。我个人认为,这种写法更适用于非主体报告的强调性讲话,而且在论述各部分中的观点时不宜太展开,也不宜用过多的散句,而必需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来进行高屋建瓴、简明扼要的阐述,使这种简短有力的文风体现得更淋漓尽致。
2
.用带观点的祈使句作为各部分的标题。这是最常见的写法。句子有长有短,短的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三个标题是:充分认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集中力量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全面做好扩大就业的各项工作。长的如某位副省长在全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三个标题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紧迫感;正确分析形势,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动性;加强领导,积极扶持,进一步推动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的发展。这种写法便于在各部分中装进较多的内容,充分展开来讲,适用于主体讲话。
3
.用不带观点的短语作标题。如温家宝总理200512月在中Y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六个标题依次是: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关于农村综合改革问题;关于粮食问题;关于土地问题;关于农民工问题;关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问题。又如某位省委书记2003年在全省一季度经济形势通报会上的讲话,三个标题是: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各市(州)指标完成情况;下阶段工作意见。
4
.不带序号的写法。即标题置于文中,以设字体和空格提行来体现。如某位省委书记2004年在全省市州和省直单位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开头先申明“讲三个问题”,紧接着是:第一个问题讲发展——主要是讲在宏观调控形势下加快发展的问题;第二个问题讲稳定——主要是讲积极主动地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三个问题讲作风——主要是讲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问题。这种写法使整个文章显得浑然一体,层次划分不露痕迹,形式新颖,值得借鉴。
(三)正文中段落及段落中的小标题,以下四种方式比较常见:
1
.用一个“字”或“词”统领各标题。比如部置工作可用“要什么、要什么……”或“突出什么、突出什么……”,分析意义可用“从什么来看、从什么来看……”,总结经验可用“必须什么、必须什么……”,总结成绩可用“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亮点……”,提出措施可用“在什么上下功夫、在什么上下功夫……”,统一思想可用“把思想统一到什么上来、统一到什么上来……”。这种写法对起草者而言,易于掌握;对听会者而言,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听了之后就知道领导讲了“几个新”、“几个突出”、“几个坚持”、“几个必须”。但在一篇讲话中不可反复多用、滥用。
2
.提炼小观点作为小标题。如某位省委书记2003年全省市州和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讲话中,在讲到如何克服“非典”影响、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时,用了“工业超计划、投资挑重担、农业抓增收、三产促恢复、财税保增长”作小标题,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3
.用一个词或词组概括段落大意再作解释的方法作小标题。如某位市长2003年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负责人讲话,在谈到如何发展城镇经济时,概括了16个字并加以解释:所谓夯实基础,就是要什么什么;所谓突出产业,就是要什么什么;所谓民营主导,就是要什么什么;所谓搞活经营,就是要什么什么。与会者反应比较好。
4
.用与上下文自然承接而又能准确概括该段大意的句子作标题。可设字体以示体现,也可不设字体。如某位市长2004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对外开放时,用了三个“把”字句——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各段小标题,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刻意为之。此法比较巧妙,但不易掌握。
上面总结的是一些常见的标题弄法。实践中要灵活运用。比如即席讲话,要多用观点性标题,且语句要简短,以便听者理解和记忆。在同一篇讲话中,制作标题的方法也要穿插使用,以免雷同,形式呆板。
公文行文标点符号使用常见12个错误
常见错误1: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1:
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错误)
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正确)
2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错误)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
(正确)
解析: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2: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
3
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错误)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正确)例4
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错误)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正确)
解析: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3:在并列分句中使用逗号统领
5
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错误)
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正确)
解析: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常见错误4: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
6
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错误)
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确)
解析:分项列举的各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常见错误5:同一形式的括号套用
7
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
(责任单位:各镇(街道))(错误)
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
[
责任单位:各镇(街道)](正确)
解析: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应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常见错误6: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时使用点号不当
8:
1
.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错误)
1
.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正确)9
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错误)
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正确)
解析: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语时不加点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做次序语,后面用下角点(圆心点)。
常见错误7:在图、表说明文字末尾使用句号
10
(图表略)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212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错误)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212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正确)
解析: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常见错误8:在标示发文年号时使用括号不规范
11
根据×[2013]3号文件精神,……(错误)根据×发〔20133号文件精神,……(正确)
解析: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使用六角括号。
常见错误9:书名号内用顿号表示停顿
12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错误)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正确)
解析:书名号内标示停顿时用空格。
常见错误10:句内括号行文末尾使用标点符号不当
13
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Zhi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Zhi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错误)
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Zhi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Zhi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正确)
解析:括号内行文末尾需要时可用问号、叹号和省略号。除此之外,句内括
号行文末尾通常不用标点符号。
常见错误11:附件名称后使用标点符号
14
附件:1××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错误)附件:1××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正确)解析:附件名称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常见错误12: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情况下使用句号
15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错误)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正确)
公文开头写作的基本原则
来看这篇文章的人,基本上应该说是机关单位里的“笔杆子”,但我想,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写公文是个苦差事,而要写好公文,更是一件苦上加难的事情。但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只要公文的开头写好了,后面也会好些很多。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写好公文的开头。
公文开头也称之为引言,有些地方也叫帽段。公文开头的目的,就是引出正文,“开门见山”是公文开头写作的基本原则。我归纳了一下,公文开头主要有以下几种写法:
1
.概述式
概括简单地叙述有关工作或事件的基本情况或基本过程,为下文的详细叙述或具体分析张本。常用于通报、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例如:“5286
05
分,由济南开往佳木斯的193次旅客快车,行驶至沈山线锦州铁路局管辖的兴隆店车站时,发生重大颠覆事故,造成3名旅客死亡,143名旅客和4名列车乘务员受伤,报废机车1台……沈山下行线中断运输近20小时,直接损失达170余万元。”(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的报告)
2
.引据式
以“根据”、“依据”、“遵循”、“遵照”、“按照”等介词组成介词结构发端,交代制文的法律、法规、政策、精神等等本源、依据的开头方法,常用于规则、布告、报告、通知等文种。例如:“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和财政部颁发的《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施行细则》第十七条规定,所有应缴纳建筑税的单位,均须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现将纳税登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3
.原因式
以“由于”、“鉴于”、“基于”等介词组成介词结构发端,阐明制文的基本原因,报告、决定等文种常用。例如:“鉴于当前走私、套汇、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盗窃公共财物、盗卖珍贵文物和索贿受随等经济犯罪活动猖獗,……”
4
.结果式
是将事情的结果起先摆在公文最前面,以便吸引读者探究追寻原因的开头方法。例如:“内蒙古自Zhi区直属机关青年D员,在全机关D员总数中所占比例仅
2
63%,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原因何在?我们对十个单位的基层团组织及部
分团员进行了调查。”(关于青年入D的一次调查)
5
.目的式
用“为”、“为了”等介词构成介词词组发端,交代阐明制文目的。例如:
为了便于市场流通,健全我国的货币制度,现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第97号)再如;“为保障民用航空的安全,防止劫持、破坏民航飞机和破坏民用航空设施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共财产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特通告如下……”(国务院关于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的通告)
6
.直入式
这是一种不用介词结构而直接指明公文的中心、点出公文主旨、阐述中心意义引出下文的方法。例如:“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出境旅客选择‘红绿通道’通关的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40号)再如:“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法方案的说明,决定原则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7
.说明式
这是首先说明背景情况或工作意义,然后叙述其他材料的开头方法。例如:“D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兴旺。商业部门广大干部和职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服务质量有了改善。但是,由于十年内乱影响没有彻底肃清,加之领导上对商业队伍的整顿、建设和思想政Zhi工作抓得不力,不正之风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在整D的边整边改中,切实纠正商业的不正之风,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全国商业系统的一顶重要任务,现对改变商业风气问题作如下通知。”
8
.举文式
这是批复、转发、批转、印发通知等文种惯常使用的开头方法。其特点是先列举出所要批复、转发、批转、印发的文件名称(或某时来文,某号文件),紧接着表明态度,或者举文表态合为一句。例如:“你市《关于将天津港商业性保税仓库扩展为保税区的请示》(津政报[1990]34号)悉。现批复如下……”(国务院关于设立天津港保税区的批复)再如:“现将《国务院批转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1992年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种要点报告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1992年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各种文件的通知)
9
.起时式
这是从事情的开始写起的开头方法,亦即顺时式结构的开头方法。大事记、会议记录、报告、通报、某些简报常用此法。例如:“19××220日上午9
40
分,我省××市百货大楼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市消防队出动15辆消防车,经四个小时的扑救,火灾才被扑灭……”(××省商业厅关于××市百货大楼重大火灾事故的报告)
10
.直述式
这是在正文之首制文的背景,制文所针对的现状,让读者首先明白公文撰制的现实出发点的开头方法。例如:“最近,发现少数地区的一些单位向职工发放带有一定面值的‘购物券’、‘信用券’、‘礼宾券’等代币票券,到指定的商店购买副食、日用品等商品。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市场的正常供应,扰乱了金融秩序,逃避了国家对工资和奖金的监督管理,扩大了消费基金支出,而且还助长了不正之风。遵照国务院的决定,特作如下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禁止发放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的通知)
11
.按语式
这种开头方法事先对公文所反映的核心问题的紧迫性、重要性或社会意义进行强调作结论性的概括,以便使读者先得要领。例如:“D的十四大以来,商业企业集团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对于深化商业改革……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和有力的推动……但是,也有许多商业集团……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急待明确和解决。”
12
.综合式
有许多公文的开头,并非单独使用上述诸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而是结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这种写法即综合式。例如:“为维护社会Zhi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Zhi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广东省查禁淫秽物品条例)再如:“天安门广场是国家举行政Zhi性集会和迎宾的重要场所,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为了保证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整洁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通告如下……”(北京市人民政府通告)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公文为了实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故而其写作要力求言直意明,只要撰制者深刻领会制文意图,透彻把握所写内容,认真对诗,开头就不是什么难事。
公文论证实例分析
1
.能不能?可以不可以?的区别
能不能、该不该是原则问题。可以不可以是能力问题。做不做到是现实问题。例句:但警察也有自己的职责范围,不是什么都能做的,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更不是什么都能做到的。
2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市民素质决定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建设“水市湖城”,就是要把衡水这座古城建设得更繁荣,更富强,更文明。实现“水市湖城”战略构想,离不开市民素质大幅、快速提高。
分析:素质决定文明,建设“水市湖城”目的是文明,实现“水市湖城”离不开提高素质。
3
.一个倍受欢迎的城市,除了建筑风格独特,更是因为人文风貌优良。城市的硬件建设要靠市民的精神文明去滋养,去呵护。
分析:好城市因为人文优良,——解释——硬件靠文明滋养呵护。
4
.用心谋事、踏实干事、善于成事的干部分析:成事的过程:谋、干、成。5.论点和“为什么”有时候可以在同一段。
6
.高中属基础教育,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应打什么样的基础?应打好身体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但这一切基础的基础,还是一个心态基础。
分析:再剥一层皮,逐层深入提出论点,由表及里、由地面到地下、由一楼上至二楼。
7
.市场法则就是公平交易,花一分钱买一分钱的货。虽然可能贵点、贱点,沾点光或吃点亏,但总体不会差。200元钱能买200元东西,2000元钱能买2000元的东西;要想花200元钱买2000元的东西,除非售货员眼神不好看错了钱。
学习也遵从市场法则,就是公平回报,出一分力气得一分成绩。虽然考场发挥可能好点、差点,幸运点或倒霉点,但总体不会差。出一分力能得一分成绩,出十分力得十分成绩;要想少出力得好成绩,除非阅卷老师眼神不好弄错了分。
分析:比喻论证,形象生动,道理浅显、明白、有力。
8
.人们常说“组织材料”,就是“七分实料、三分组织”;也就是基础实料(具体措施、效果)占七分,能力技巧(语言、条理等)占三分。无实料则内容“空”,无技巧则水平“低”。材料工作“七分实料、三分技巧”的特点,决
定了材料的成败七分在来自实际的基础材料,三分在文字工作人员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决定了要提高材料水平,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写作能力,一手抓基础材料,两手都要硬。
分析:两个决定雄辩证明不容置疑。同时,两个决定之间关系科学,前一个决定是针对“为什么”的需要,后一个决定是针对“怎么做”的需要。
9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三年大变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拆迁进展加快,市区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
分析:前一句是大层面,后一句是在前一句的范围内。
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要求和方法
公文运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一般规律,或称基本规律。公文运转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发文者、公文、受文者,这三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制约着整个公文写作活动,构成了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三大规律:一是“强制与自觉统一律”——反映了公文应强制执行的特性与受文者自觉行为之间的本质联系;二是“速成与制作统一律”——反映了公文写作的特殊要求与特殊方式之间的运行规律;三是“行文者与执笔者统一律”——反映了公文的两个作者的行为关系的必然要求。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是普通写作的基本规律在公文领域的特殊表现。为了突出实用性,这里重点阐述如何运用规律的问题,至于规律本身重在提出命题,阐述则点到为止,以留下广阔的空间和大家共同思考。
一、强制与自觉统一律与优化公文的“三查”促“三性”
如同商品生产必须适销对路一样,文章写作必须适应读者需要,公文也不例外。因此,研究公文写作必须以研究受文者为起点。
公文行文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受文者执行公文的自觉程度,它指导和制约着公文写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首先要研究公文与受文者的关系。在一般文章面前,读不读?用不用?受不受影响?都由读者自己决定。公文则不同,受文者必须读、必须用、必须受影响。然而人是有思想的,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而不服。怎样使受文者自觉地接受和运用公文呢?这就必须实现强制和自觉的统一,这是公文写作必须遵循的第一条基本规律。
(
)执行公文的强制性与“落空公文”缺“三性”
俗话说,公文是衙门专用文字型工具。的确,公文历来是机关行使职权,即施政的基本武器之一,公文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机关公务管理活动”。离开了它,就没有公文本身。苗枫林的《中国公文学》说:“公文程式,是一个领导机关或属于一定职守的人员在规定的权限内表达意志,而这种意志一经表达,即发生权力关系。”公文体式构成一旦具体化,制文者与受文者之间的职权领属关系就体现出来了。如命令,体现了发令者与受令者之间的主从关系;请示,体现了请示者与受请者之间的从主关系;平行文也是职权平行的机关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样离不开施政两字。公文的作者必须是法定的有权施政的组织或个人;读者既随公文确定了范围,又必定是接受施政的法定的组织或个人。公文运行的本质就是职权运行,即施政的一种形式。列宁说过,政Zhi的核心是国家权力,作为行使
职权的基本工具——公文,必然具有鲜明的政Zhi性。一切公文都具有法规的强制力和行政的约束力,而公文的法定权威性是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但在事实上,许多公文常常成为一纸空文。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先后研究了近千篇落实不好的公文,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仅从公文本身说,主要是这些公文缺乏正确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受文者难以实行。由此可见,要使受文者自觉地执行公文,就必须提高公文的质量,全面优化其正确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
)提高公文的科学性与靠“三查”促“三性”
从笔者调查的三百多个公文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单位的经验看,提高公文的政策水平,即科学性是确保公文正确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基础和核心。怎样提高公文的政策水平呢?
首先,要坚持“五要三体现”。制作公文是一项严肃的政Zhi任务,必须以对D和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制作公文,用公文的科学性来维护领导机关的信誉和权威。
一要做好五项工作:①要切实弄懂弄通D的路线方针政策;②要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③要全面研究历史的经验教训;④要科学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
要认真对照兄弟单位的同类文件。就是要上下前后左右全方位地掌握信息,研究问题,进而决定政策。
二要坚持三条标准。公文中提出的意见、办法必须正确地体现D的方针政策;必须正确地体现领导集体和首长的意图;必须正确地体现最大多数群众的愿望。总而言之,要符合实际,决不能随心所欲地自作主张。
公文的科学性要靠马克思主义作指导,这就要求公文制作者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地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公文的思想性和政策水平。
其次,要坚持“三查四清”。对公文必须进行严格的核查,确保正确无误,万无一失。主要是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系统检查和过细修改。
一要查政策界限是否正确。每件公文规定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政策界限必须正确。否则,在执行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偏差。因此,要注意查清下列四个问题:①有无该规定的政策而没有规定的地方;②有无该划的界限而没划清的情况;③有无政策界限规定得过死或过宽,繁锁或笼统等问题;④有无内外不分,上下无别,“一刀切”、“一锅煮”等现象。还要重视核查“工作交待”是否明确。工作交待是政策和要求的细则化、具体化,要坚
决纠正交待不明确的现象。凡请示的文件,均须写明情况和自己的要求及意见,并写明希望何机关或何人何时答复何项问题。凡指示的文件,对下级的要求,亦应规定明确。例如应由何机关如何办理,在何时报告办理情况等。
二要查措施办法是否可行。文件中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切实可行,否则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达不到行文之目的。因此,对措施、方法要注意查清下列四个问题;①理论依据是否充分;②与群众的觉悟程度和客观条件是否符合;③在行文范围内是否有普遍指导意义;④重点是否突出。
三要查方方面面有无抵触。主要是查清下列四个问题,保证政策要求做到上下、左右、今昔、前后协调一致:①上下协调一致,就是进行纵向核对,同中Y、上级已经发布的方针、政策、决定、规定等是否保持一致,不一致的必须改过来。
左右协调一致,就是进行横向核对,即同平行机关、同级机关的有关规定、办法进行核对,是否保持一致,是否需要商榷协调,是否需要说明有关政策规定的适应范围。③今昔协调一致,就是把本文规定的东西,同过去本单位、本机关已有的有关政策规定进行核对,是否有矛盾,如有不一致的地方,要么修改本文、要么声明废止以前的规定,不能模棱两可。④前后协调一致,就是进行自身核对,在文稿的标题和内容、观点和材料、段落和段落、条款与条款之间进行核对,看是否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
抓住了以上三个主要环节,确实查清了十二个要点,就能较好地保持政策和要求的合法性、合理性、协调性、连续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公文的权威性及可行性,也就能推动受文者自觉地按公文要求行动,强制就变成了自觉,公文确定的目标就能全面实现。
二、速成与制作统一律与一稿成文的“三法”及“三诀”
我们常常为许多“笔杆子”不怕失败的精神所折服,为他们的第一百篇报道稿见报、修改了数十遍写了一辈子的书稿出版而庆贺。写作公文是否也允许这样呢?不行!写作公文必须正确快速,最好一挥而就一稿成功,一般不允许失败。公文的写作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问题的解决往往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错过时机,再发公文就没有意义了。因而公文必须速成、速呈、速发,否则就会耽误战斗、工作和生产,造成损失,在政Zhi上带来不良影响。因而,速成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模式制作正是实现公文速成的基本途径,速成与制作统一律是公文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式的有机统一,是公文写作的又一条基本规律。
(
)关于模式制作及其“三层次”、“三方法”
公文写作基本上是一种制作。人类的写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创作、写作和制作。在日常生活中和许多有关写作的书籍中,人们习惯采用这样几种说法:文艺创作、新闻写作和公文制作。这是很有道理的。
第一种活动式样是创作。主要是创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典型、创立揭示事物本质、阐述事物规律的理论,也就是文艺作品和理论著作的创作。
第二种活动式样是写作。其主要任务是把客观事物和社会现象正确地用文字描述出来。比如消息、通讯等新闻作品的写作。新闻作品也需要内容新近、形式新颖、语言新鲜,有的新闻作品还需要采用一定的文学手段,也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但它同文艺作品和学术专著的写作特点相比,其创造性的“含金量”要低得多。因此很少有人用“新闻创作”这一概念。
第三种活动式样是制作。其主要任务是按照规定的目的、内容和体裁来制作文书,它以机关公文和日常应用文的写作为主。公文和日常应用文的写作当然也需要创新,但对创新的程度没有严格的要求,更多的则是要求作者按照已规定的文种规范地、条理清楚地把必须交待的问题写清楚。在日常工作和有关书籍中没有人采用“文书创作”这一概念,而代之以“公文制作”、“文书制作”等说法,正体现了人们对这类文章写作方式的正确认识和概括。
按照规定的模式写作文书是公文写作被称为制作的直接原因,就文学和新闻作品来讲,只要有利于主题的表达,作者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结构模式和表达手段,不拘形式地纵笔挥洒。就学术著作而言,只要有利于学术观点的论证和阐述,作者就应该跳出俗套,创造性地采用各种各样的文章式样和论证方法,尽力施为。文艺学术和新闻作品的写作,就形式而言,其最高境界是“有法”而“无法、“有体”而“无体”。即表达既有一定之体,又不拘泥于一成不变之体;有一定之法,又不拘泥于一成不变之法。有法寓于“无法”之中,有体寓于“无体”之中,其创新的天地可谓大矣。而公文写作则不然。怎样制作标题,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如何署名,都有规定的模式。即使是主体部分,需要写什么内容,采用何种结构,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等等,也都有一定的规范,否则就不是机关公文了。
认真学习《公文条例》,掌握各种公文的制作模式。中共中Y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Y军委办公厅相继发布了《中国共产D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这些文件是我们制作公文的基本依据,必须认真学习,其中的主要规定必须熟记
在心。案头应该放着这些文件,每当制作公文时都应自觉用它来规范。如我军机关公文共有13种,可以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类。报请性公文(上行文)——报告、请示。指挥性公文(下行文)——命令、通令、决定、指示、批复。告知性公文(下行文)——通知、通报、通告、布告、会议纪要。商复性公文(平行文)——函。这13种公文有各自的用途、式样和制作模式,对此,条例和办法都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真正掌握各种文体的制作模式。
公文的语言也有十分严格的规范。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均有不同的语言、语调和礼貌用语,不能混淆。即使同是下行文,指挥性公文和告知性公文的用语也有严格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好不同类型公文的结构模式和内容模式,而且要掌握好语言模式。
公文写作的质量要求是多层次的。
一是“照葫芦画瓢”。其基本特点是写什么种类公文像什么公文,想说什么内容能写清楚什么内容。这是最基本的,可称之为“普及型”。
二是“照猫画虎”。照猫画出一只虎,需要一定的创造。其基本要求是花较短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文种,用精炼准确的语言表达行文内容,它可称之为“行家型”。
三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能运用规定的文种创造性地制作出超凡脱俗的公文,可称之为“专家型”。毛泽东同志是专家型的典范。如他于19561023日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等公文,就是举世公认的出自专家之手的范文。
对于初学G文写作的同志来说,首先要达到普及型水平。长期的实践表明,这个层次的公文写作方法主要下列几种。
1
.“填词法”。许多常用公文,如干部任职、免职、晋升军衔的命令,记功授奖的通令以及事务性通知等等,格式和要素固定,只要填进所要表达的新内容就行。这种写法我们姑且称之为“填词法”。例如会议通知,一般由何名称、何议题、在何时何地召开、何人参加、何时报到、与会者作何准备、何机关及何时发出通知等要素组成。只要在这几个“何”字的位置填上相应内容,通知就制作完毕了。
2
.“仿写法”。仿者,效法也。即仿照同种类公文去写作。接受公文写作任务后,可以把上级、同级和下级的同类公文找出来,仔细看一看怎么称呼,怎么开头,如何结尾,怎样选材,怎样叙述。倘若找到同样内容的公文那就更好了。
其指导思想、体裁结构、表达方法等等差不多,只要结合本单位的情况,贯彻领导的意图,突出本单位的特点、重点、要点和需要攻克的主要弱点,加以变化即可。
3
.“听写法”。它是公文写作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由D委和机关有关人员讨论,或由首长口授,由执笔者记录整理成公文的写作方法。听写法要求作者具备很强的快速吸收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快速准确的书写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所在单位实际工作的深入了解,并且要充分理解D委和首长基本的工作思路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只有这样,在听写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抓到要点,恰如其分地反映D委和首长的基本意图及主要决心。
(
)关于公文写作速成“三诀十二条”
一步到位,一稿成功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实践证明,“三诀九全”速成写作的路子是切实可行的。
第一,材料准备要诀——三找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公文写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丰富的写作材料和参考资料。抓材料要在“全”字上下功夫。一是要找全需要运用和参考的有关内容方面的资料。不但要有面上的情况,而且要有点上的事例;不但要有正面的事例,而且要有反面事例;不但要有典型材料,而且要有概括材料;不但要有新近的事实,而且要有历史的事实;不但要有上头的精神,而且要有下面的反映;不但要有本单位的情况,而且要有左邻右舍的动态。全方位地掌握了资料后,思想观点就会客观正确,方法步骤就会切实可行,写作起来便游刃自如,公文也就丰满充实。二是要找全需要参考的有关表达方式方面的公文。既要找上级的同类公文,也要找下级报来的相关文书;既要找同一文体的公文,也要参考相关文体的公文;既要找近期的同类公文,也要参考过去的有关文件;既要找直接领导机关来的公文,也要查阅更高级和最高级机关的公文。三是要找全行文首长或机关以前用过的同类公文。尤其要找全他们认为的得意之作。这对理解领导意图,了解领导个性及其对公文的具体要求好处极大。
第二,写作纲目要诀——四确定。写作提纲要三全,即总体设想全、开头结尾全、段落层次全,不能缺胳膊少腿。在确定公文框架时,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发生的矛盾想得全一点,思考得细一点。对于一些拿不准的问题,要向有关人员请教,同有关方面研究。写作提纲至少要解决好下列问题:①中心论点和写作思路要基本确定;②总体结构和主要层次要基本确定;③开头结尾和论证顺序要基本确定;④主要材料和骨干事例的使用要基本确定。这四个方面确定后,要
合起来统一思考,进行总体的调整。剩下的就是文字工作了。
第三,撰写初稿要诀——五不停。写作公文初稿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身投入。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坚持做到动笔后不停笔,一气呵成把公文写成。①遇到难点不停笔解决,“跳过去”继续往下写。②发现疑问不停笔核对,在旁边画个“?”继续往下写。③缺少材料不停笔收集寻找,“空几行”继续往下写。
有人来访不停笔待客,“打个招呼”继续往下写。⑤来了新任务不停笔领受,用婉转的语言讲清情况,争取谅解,继续往下写。以保证思维的连续性,保证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以写作。待“毛坯”打出来后,再回过头来“填空”和解疑。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写作的速度,而且能培养适应公文写作需要的快手作风。
三、双重作者统一律与努力达到“三清楚”和“三共识”
公文一般有两个作者:一个是法定行文者,另一个是实际执笔者。公文大多是遵照组织的决定或领导机关的指示来写的。即使是有关领导亲手拿笔起草自己署名的命令、通令,也是在履行岗位责任,必须按照D委或有关会议的决定来写。公文写作是“代言”而不是“自言”。写作公文不是个人表情达意,而是代表组织发号施令、指导工作和沟通信息,因而执笔者必须忠实地按照组织和领导的决定,即行文者的意图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把个人的思维调整到组织或首长的思维轨道,用集体或他人的思维来主导写作。未经组织同意,一般不允许加进执笔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色彩,更不允许任意发挥。这就决定了公文写作成败的首要一环——双重作者的协调一致。执笔者正确的领命——把行文者的意图完全搞清楚,这是两个作者协调一致的基础;执笔者和行文者共同研究形成共识,这是两个作者协调一致的关键。
首先,两个作者必须共同弄清下列三个问题:
1
.何时、何机关行文要清楚。
2
.向何部行文、使用何种公文要清楚。
3
.发文范围、秘密等级和缓急程度要清楚。
其次,两个作者必须在下列三个问题上形成共识:1.在行文宗旨和要点重点等根本性问题上形成共识。
2
.在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等核心性问题上形成共识。
3
.在工作评价和人事财务等敏感性问题上形成共识。
有些根本性的东西,诸如行文宗旨、中心思想等必须由行文者来定,如果行文者只有个轮廓,这就要求两个作者展开讨论,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理清思
路,明确观点。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出现成文后,因行文者不同意而返工的情况,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作者研究过于简单。为此,作为执笔者在接受任务时应注意这样几点:
一是列表请示,防止漏项。把上述两大项6个问题逐一列出,对领导交待明确的,就迅速写上;对不太清晰的,就深入请教、请示,直到弄清为止。
二是抓住重点,记下要点。这主要是指必须形成共识的三个问题,要问得深点、细点,尽量把领导交待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要求记下来。
三是领受任务与请求提供有关参考材料相结合。决定制发公文的机关负责人和首长,在形成意图时大都阅读过有关文件,了解了有关情况。在一般情况下,领导者了解信息的层次高、数量大,接触的文件多、思路开阔。请他们提示要参考的文件特别重要。一方面可以深刻理解上头精神和全面了解下面情况,另一方面可与领导同步思维,使写出来的公文更符合领导的要求,从根本上实现双重作者的协调一致。
公文写作能力是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
古人讲“文如其人”,就是说从一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见识、逻辑、文笔、语言等多种素质。正因为如此,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把培养人的写作能力作为提高素质的重要方面。世界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美国哈佛大学,有六条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培养人清晰、有效的思考和写作能力。今年春季,美国本科生的入学考试(SAT考试)作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增试作文,其目的就是希望改变目前高中生写作能力退化这一现象。从国内看,这些年高中生、大学生甚至机关工作人员,也出现写作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这已经引起人事、教育部门的重视。于是大学理科增开写作课;公务员考试、公开招聘领导干部考试,写作成了必过的关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就成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要提高写作能力,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写作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写作主体(即作者)能胜任写文章的主观条件。那么,写作的主观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写作过程上看,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不能超越从事物到认识、再从认识到文章这两个阶段(即陆机的“物—意—文”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与客体进行着复杂的心智活动,每一阶段都要求写作主体具备相应的能力。例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采集信息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辨体能力、炼意能力、构思能力、文字表述能力以及注意力、记忆力、社会经验、工作经验、百科知识等。所以,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并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配合和发挥。那些将写作能力局限在某个单项能力上的认识,显然是片面的、不合实际的。
公文写作能力也是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若细化一下,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一般能力是指公文写作主体和其他行为主体(例如科学研究、文艺创作等)共同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思维判断能力、认识研究能力、想象创新能力、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储备、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积累等。特殊能力是指公文写作主体应具备的专门能力,主要包括:信息采集研究能力、文体格式运用能力、炼意构思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以上诸多能力中,核心是认识能力。下面,仅就公文写作的特殊能力,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信息采集研究能力
公文写作之前,必须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经过鉴别、筛选、分析、综合,
将相关的材料转化为公文的内容。信息的采集十分重要,关系到公文写作的成败。一个写作任务到手,首先要知道采集什么信息,到哪里采集信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晓得收集信息材料的重要性。胡适培养学生,首先是培养他们收集材料的能力,强调写文章第一须会找材料,要“上天入地,动手动脚”,翻遍书堆。马克思为写《资本论》,读了1500多种书籍,摘录了40多本笔记,光是收集材料就先后用了20年时间。恩格斯为了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不仅收集了所能弄到的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文件,而且到工人栖身的简陋的住宅区,做了21个月的调查研究。材料匮乏的写作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公文写作也是如此。通过调查情况或阅读资料,采集到全面、新鲜、有用的信息材料,写作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否则,写作起来就会一路艰难。
当信息材料到手后,研究是关键。分析研究材料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研究消化信息材料,不断明确公文的主旨,使之更鲜明、更集中,为进一步炼意定下基调。二是通过鉴别、筛选信息材料,转化成公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经过鉴别比较后选用的观点、事例、数据等材料,都要进行归纳、综合、剪裁或改写,然后才能放进公文中去。这些环节都要依赖于对信息材料的深入研究。
在信息采集研究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较强的采集和领会领导信息的能力。公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受命性。因为,公文作为领导机关实施领导和管理的一种工具,其制文意图必然源于领导,只能是受命制文。如果秘书人员写出的公文不能准确体现领导意图,甚至违背领导意图,那肯定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文写作的首要问题,是秘书人员必须主动捕捉领导意图,全面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搞清行文的目的,掌握行文的背景。否则,写作起来就会步履维艰,甚至反复修改多次也难如领导之意。所以公文写作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者对领导意图的捕捉和领会。
公文写作的受命性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受命式,即公文内容完全由领导授意,秘书人员的任务只是将领导意图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二是有限受命式,即领导只交代公文的写作要点,而由秘书人员根据自己的领会去扩展和充实。三是无限受命式,即领导只提出一个意向或题目,丝毫不涉及具体内容。从公文构思到文稿草拟,完全由秘书人员完成。以上第一种情况较少出现,而后两种情况却是十分普遍的,秘书人员必须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才能完成好公文起草任务。特别是在第三种情况下,秘书人员要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皮里的功夫,为使公文符合领导意图,须多方采集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批示、文章等信息,反复研
读领会,捉摸领导同志处理问题的思路,顺着这个思路去提炼观点,充实内容。这样写出的公文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如果缺乏采集研究信息的能力,就不可能胜任这样的写作任务。
1956
9月,D的八大召开前夕,毛泽东因筹备会议很忙,委托陈伯达起草大会开幕词。陈伯达认认真真地写了几大张纸,内容虽然全面,但是没有重点,毛泽东看后摇了摇头。这时候离开幕之日没有几天了,毛泽东就找来秘书田家英,说:“你来写吧,写得短些,有力些。”田家英写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就交了稿,毛泽东看后赞许地笑了。八大开幕式上,毛泽东的这篇不足2000字的开幕词,曾被43次热烈的掌声打断,甚至会后会议代表们还不断赞扬这篇充满“毛泽东风格”的开幕词。这件事颇令人深思。论文笔,田家英并不如陈伯达,他写的开幕词之所以能得到毛泽东的肯定,一是得益于他对毛泽东思想脉络的准确把握。田家英
1948
年当了毛泽东秘书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当时能够找到的毛泽东著作中,摘录大量成段的论述,按专题编排了五大厚本,潜心研读。因此他对毛泽东的思想和思维特点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陈伯达。二是陈伯达接受起草开幕词的任务时,没有具体的指示;而田家英却得到了毛泽东关于开幕词的写作意图(即短些,有力些),加上他平时对毛泽东讲话风格的了解,写作成功就是必然的了。这个事例有力地说明,秘书人员能否准确领会理解领导意图,是公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现在,大学里讲授一种后现写作作学,它主张写作时心灵自由、思维自由,只管自由地去写,没有固定的方向,没有事先设定的框架。这种写作理念,对于公文写作是完全不适用的。因为公文写作是要体现领导意图,领导意图就是对写作方向的规定,秘书人员不可能脱离这个方向去“自由思维”。
二、文体格式运用能力
天下的文章,没有比公文更规范的。古今中外,对公文的写作都有一套较为严格的规定,随着时代的前进,规范的程度日益提高。现今我国D政公文的规范已经十分成熟,十八种公文文种、十七八类公文标识,秘书人员必须练就十八般武艺,熟谙每一类公文的文体特征、写作大要、格式要求和用语特点,才能写出规范的公文。在文体格式运用能力中,以下几种能力较为重要:
其一,辨体能力。秘书人员要能够根据行文意图去辨析文体,准确使用公文文种。怎样辨识适用的文种呢?一是能够区分公文功能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依据公文的具体事由来确定适用文种。如,行政公文中的命令、决定、通报,都具有
表彰的功能,而适用场合各不相同:表彰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单位,应该用“命令”;表彰并授于光荣称号的人员、单位,应该用“决定”;表彰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应该用“通报”。二是能够区分行文的方向,依据隶属关系来确定适用文种。如,“请示”和“函”都有请求批准的功能,但由于行文方向不同,则要使用不同的文种。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行文,应该用“请示”;向无隶属关系的机关行文,应该用“函”。三是能够区分发文的范围,依据不同的范围来确定适用文种。如“公告”、“通告”和“通知”,都有发布需要周知的事项的功能,但因发布范围不同,适用文种也不同。向国内外宣布事项,应该用“公告”;向国内社会一定范围公布事项,应该用“通告”;向隶属单位发布需要周知的事项,应该用“通知”。具有以上辨体能力,是正确使用公文文种的前提条件。199757月,广西某县连续遭受严重的冰雹和洪涝灾害,损失相当严重,属于重灾县,亟需省里给予救助。该县及时将受灾损失用红头文件上报省委、省政府,要求按重灾县解决救济粮款等问题。但是省救灾办发放救灾粮款时,该县并没有被按重灾县对待,只得到所需粮款的20%。该县领导很不理解,经过询问有关方面,才明白造成这一后果是缘于秘书人员错用了红头文件的文种。原来,该县上报文件本应用“请示”,却错用了“报告”,公文的标题为“××县委、××县政府关于我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情况的报告”,报告洋洋万言,损失情况和抗洪救灾措施写得十分详尽,占了主要篇幅,最后才是要求省里解决救济粮款等问题。根据公文处理办法,“报告”属于“阅件”,不需上级领导批办;只有“请示”才是“办件”。所以,省委办公厅接到该县的报告后,按报告的处理办法,转省委救灾办阅。结果,该县请示的事项没有得到办理。这个事例说明,秘书人员的辨体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其二,角色融入能力。写作主体的角色意识,对于准确运用特定文体十分重要。譬如父亲给儿子写信和儿子给父亲写信,其内容和语气一定大相径庭。秘书人员在写作时必须具有角色融入的能力,头脑中始终树立一个明确的写作对象,是上级机关、所属单位还是平行部门,这样在提笔时就清楚哪些该写,哪些不必写;哪些要详写,哪些该略写;哪些语气要坚决,哪些用语应谦恭。这样写出的公文既合乎文体,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公文写作要提倡“看人下菜”,反对“对牛弹琴”。如,同样是年度工作总结,如果是用“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就应该侧重于领导工作思路、经验做法和体会教训,突出重点,少谈成绩。如果是用“通知”印发给下属单位,则要注意全局性,工作成绩要全面,兼顾各方;经验
做法要概括,有代表性。再如,上行文要少发议论,少讲道理,多摆情况,多用
请”、“希望”、“建议”等谦恭词语;下行文则要道理讲透,措施要实,要求具体,多用“要”、“一定”、“必须”等语气坚定的词语。以上这些都体现了秘书人员正确运用文体的能力。
其三,细节注意力。公文写作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来不得丝毫疏漏。国家对机关公文的格式,作了十分细致的规定。例如,对公文标识的规定:发文字号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入;发文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字,等等。对标识位置的规定:发文机关下4mm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成文日期右空4字,等等。这些规定虽属细微之处,但也是公文规范的组成部分,确保公文外表的美观一致,不应忽略。
2005
年北京市优秀公文评选中,上百家单位报送的参加评选的公文经过认真遴选,从标识到排版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只是凤毛麟角,公文格式不规范的问题依然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对于D政机关公文的格式,各自有明确规定的,应按照各自的规定去标识;各自没有明确规定的,应一律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的规定去标识。这样有利于公文格式保持相对一致性。
三、炼意、构思能力
炼意,是古今一切文章写作的灵丹妙药。在确立了公文主旨(即立意)之后,需要经过反复思索,提炼出若干观点(观点群)来阐明主旨。如果提炼不出观点,公文主旨就成了一句空话,文章立不住;若提炼出的观点一般化,则公文主旨平平淡淡,文章毫无新意或深度。确立了观点,就如同盖房有了梁柱,接着就要谋划哪里架檩,哪里开窗,哪里设门,哪里作厅;哪里该添,哪里该减,哪里该藏,哪里该露。这就要凭借构思能力了。构思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如何安排段落、怎样运用材料的问题。炼意、构思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秘书人员是否善于深入挖掘,善于选取角度,善于“发人所未发,想人所未想”,而这些又取决于秘书人员的思维能力或者说认识能力的高低。
写作所需要的诸多能力中,排在第一位的当是认识能力。一个人的认识水平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正确和深刻,提炼出的观点就富有启迪性;否则,对客观事物认识不清楚,也就写不清楚,认识不到的东西,自然就写不出来。机关里“大手笔”的公文之所以写得好,关键是他们的认识水平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对事物的分析、概括水平比别人高一筹。有的秘书人员接到公文写作任务
常常感到下笔艰难,搜尽枯肠难以为继,这是他的文字表述能力不行吗?不是,是认识能力不行,是对要写的事物尚无完整、清晰、透彻的认识,因此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比盖房子少了梁柱,砖瓦泥灰也就派不上用场。西晋学者陆机在《文赋》中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恒患意不逮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意思是说:他常常忧虑自己的认识是否能与客观事物相适合,文章能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认识;这个道理知道并不难,做到太难了。他提出“物—意—文”的写作思维模式:写作的第一步,就是把“物”变成“意”,即通过“炼意”对要写的事物取得符合实际的认识;第二步是把“意”变成“文”,即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用文字准确地表述出来。他认为写不好文章,最主要的原因是“意不逮物”,也就是认识能力不行,导致“物—意”这个炼意过程很差,对客观事物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这样,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写出来的文章也只是一个空囊而已,没有实际的内涵。清代学者刘熙载也有类同的说法,他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深,无以中要。”(见《艺概》)其意是说,文章的好坏首先在于思想观点,而确立文章的思想观点,没有高深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就不可能切中事物的本质,写出的文章自然不会很深刻。
认识能力实际是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提炼开掘能力、洞察能力、鉴别能力、联想能力、创新能力等的综合体现。1994年,北京市某局上报了一个关于组织力量支援山区建设的报告,原稿汇报了他们组织专家到贫困山区送书捐款,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等情况。然而全文就事论事,只摆了工作过程,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市委办公厅信息部门研读后,跳出具体事实的圈子,联系当时全市支援山区建设的全局,从山区建设的特点思考,发现这篇报告的闪光点,提炼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要从提高山区的人口素质入手”的基本观点,建议支援山区的工作不要停留在送钱送物上,要切实加强山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山区人民致富的本领,这才是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后来这篇材料得到市领导的重视。这个事例说明,认识能力强,公文主旨就开掘得深,就能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事物本质,写出的公文就具有思想深度。
从公文写作的需要来看,具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就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求正确深入地分析问题;就要掌握大政方针和前沿理论政策,以求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思考问题;就要掌握新情况、新事物和新知识,以求从新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善于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
四、文字表述能力
秘书人员有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之后,如果缺乏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不能娴熟运用写作技巧完成“意—文”的转化,不能将高深的认识准确、完美地付诸于文字,写作仍然会功败垂成。文字表述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文章写作的成败。例如,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是经典电磁学理论的奠基人,他所取得的成功,除了由于他的研究天才外,还与他的文字才能相关。麦克斯韦酷爱文学,在中学时代就曾获得诗歌比赛第一名。在电磁学理论方面,早在麦克斯韦之前,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精心研究,他用直观的“力线”来表述电磁现象,但由于表述思路“模糊不堪”,文字“晦涩难懂”,使他的“力线”提出后未得到当时科学界的公认。20多年后即1854年,年轻的麦克斯韦第一次读到法拉第的《电学实验研究》,他深入研究了“力线”理论后,以一组对称、严谨的微分方程和精确、生动的文字,清晰地表述了电磁学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把电磁学理论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评价。显然,法拉第的研究成果未能取得公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表述能力不高;而麦克斯韦的成功,则得益于他文字功力的高超。
文字表述能力依赖于缜密的思维、娴熟的语法技巧、丰富的词汇以及反复地推敲修改。要具备这些能力,从多数人的经验看,只有下“笨”功夫,即大量阅读和多写多练。有许多文笔很好的人,学历并不高,如毛泽东、鲁迅等,但是他们读书面之广、知识之渊博,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日本友人长尾景和写过一篇回忆文章,说和鲁迅谈了一次话,发现“就是五个日本博士结合在一起,也不会知道这么多”。鲁迅的文章写得深邃、透彻,令人叹为观止,与他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总结出的写好文章的千古诀窍。然而,有的人读破了万卷书也不见得下笔就有神。所以还得有悟性,读人家的文章,会领悟人家的写作方法,达到“理有所本,体有所摹,语有所取”的目的,特别是通过大量阅读培养自己准确的语感,慢慢地就会越写越好了。
公文写作三部曲
酝酿准备阶段:要胸有成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像盖房子一样,公文写作动笔之前,也要对其有一个完整、可靠的规划和准备。事先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以后写作的进度和质量。公文写作的准备既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要通过充分的酝酿准备,达到对整篇公文胸有成竹。具体来说,公文写作的准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为什么写”——主旨目的要明。公文是公务活动中传情办事的工具。每一篇公文的发出,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也就是公文所要达到的目的。写一篇公文,首先要明确这篇公文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比如:是要解决全局问题,还是要解决局部问题;是要对方了解、认识到某些问题,还是要求对方采取行动、措施等等。要根据公文的写作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据,确定公文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主张,即公文的主题。如果是领导交办的写作任务,起草者应就这些问题向领导进行仔细询问,认真研究,很好地领会个中含义,切不可不懂装懂,自由发挥。
(二)把握“写什么”——材料搜集要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无丰富的写作材料和参考资料,对于一篇公文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搜集材料要在“全”字上下功夫。要找全需要运用和参考的有关内容方面的资料。既要有面上的情况,又要有点上的情况;既要有正面的事例,又要有反面的事例;既要有新近的事实,又要有历史的事实;既要有上头的精神,又要有下面的反映。全方位地掌握了解资料后,思想观点就会更加客观,方法步骤就会切实可行,写作起来便游刃有余,写出的公文也就丰满充实。
(三)确定“怎样写”——谋篇布局要细。谋篇布局,就是围绕主题把有关内容组织成篇的过程。公文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谋篇布局。主要应该确定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定格式。要根据公文的主旨和目的,确定公文的发文对象,选择适当的文种。二是定结构。即要为公文建框搭架,即撰写写作提纲。写作提纲至少要解决如下问题:一是要进一步确定中心论点和写作思路;二是要确定总体结构、段落层次,解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三是要选择主要材料和骨干事例,根据文章的总体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四是要初步拟出文章的大小标题;五是要基本确定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论证方式,即如何开篇,如何收尾,如何转承启合衔接过渡等。一般而言,为确保公文的准确、严肃和写作速度,再简单的公
文,写作前都应拟个提纲。三是定重点。要根据文章的主旨目的,确定哪一部分应详写,哪一部分应略写。上述三个方面确定之后,剩下的就是文字工作了。
草拟初稿阶段:要一气呵成
准备工作好比是“十月怀胎”,起草环节则是“一朝分娩”。初稿写作不顺利,就难以高效率地完成预定的写作任务。从笔者的实践经验看,起草初稿最好是一气呵成。
(一)身心俱入。撰写公文,也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写作欲望。公文写作者应当力求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一种“我要写”的心理状态。在还不具备这种写作心理的时候,就不要急于下笔。一般来说,缺乏写作欲望的主要原因还是准备不充分,没有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文章重新进行研究和思考,一旦成竹在胸,就容易激发写作热情。热情调动起来后,就应该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地进行写作。
(二)一气呵成。初稿只是个“胚胎”,还有待修改,所以初稿写作时不必过于拘谨,应尽可能写得丰厚一些,尽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写进去,把语言展开一些,不一定求精求简,而应该力求表达到位。较之开始的写作提纲,是多安排几个层次,还是合并某些内容,这时也可放开一些写,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如果初稿写作时过于拘谨,处处苛求,不断地否定自己,那只能是写写停停,文气也可能是断断续续,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写作时遇到难点不要停笔,“跳过”继续往下写。一气呵成的文章,往往能文气贯通,思路畅通。
(三)不离主旨。当起草者的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其思想经验的积累也自然会被调动起来,文思泉涌,常常会产生一种角色变化的感觉,俨然觉得自己是一位领导者,容易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但公文写作毕竟是“代言”而不是“自言”,是代表组织发号施令、指导工作和沟通信息,公文的行文主旨、中心思想、主要观点在写作前早已确定。因而执笔者在写稿时,在观点、结论、主张等公文的思想、主题方面要按照既定方针,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和无限度地发挥,对自己的思想要有所收束,不能让它代替领导和集体的意图。
修改定稿阶段:要双向审改
作为执笔者,在修改公文时,既要站在行文者的角度,又要从受文者的角度对公文进行审改。
(一)要站在行文者的角度检验公文的准确性。对公文的修改,要从大处着
眼,小处落笔,先检查公文的主旨材料、通篇结构是否有毛病,然后从字、词、句、段逐一进行检验修改。1.看主题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清楚。首先检查主题是否正确,是否符合D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方针政策等等。主旨正确了,再看主旨是否表达清楚,要从三个方面检验:一是要检查公文的大小标题是否概括准确,是否直接、简洁、鲜明地反映主题;二是要检查公文内容表述是否集中,是否紧扣主题,反映主题;三是要看文章的思想性是否与主旨相统一。2.看结构是否合理。修改时应检验结构布局是否完整合理,有无残缺脱漏;段落层次是否分明并合乎逻辑;过渡照应是否恰当;开头结尾是否得体等等。3.看选材是否正确、典型。根据写作目的和公文主旨的需要,对初稿选用的材料要认真检验核实。对虚假失实的材料要坚决舍弃;材料空洞贫乏的应适当补充以使主旨基础坚实。
4
.看语言是否精当,标点符号是否规范。初稿形成后,要逐字逐句推敲语言,删繁就简,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同时,用词要准,要考虑公文的语体特色,以使语言达到准确、精炼、规范、明白、朴实、生动的要求。另外,还要检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恰当,有无错别字等。这些看似细枝末节,但如果马虎大意,造成疏漏,就会使受文者产生误解或引发歧义,甚至出现重大错误,给工作带来困难或造成损失。
(二)要站在受文者的角度检验公文的可行性。执笔者在修改公文时,还要从受文者的角度出发,对公文内容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指导性进行检验。一要查政策界限是否正确。每件公文规定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应当怎么做,政策界限必须正确,否则,在执行中必然会产生偏差。二要查措施办法是否明确具体。要重视检查“工作交代”是否明确。凡请示的文件,均须写明情况和自己的要求及意见,并写明希望何机关何人何时答复何项问题。凡指示的文件,对各级的要求,亦应规定明确。三要查措施办法是否可行,各方面有无抵触。文件提出的实现目标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切实可行,否则,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达不到行文目的。因此,要注意查明下列问题:提出措施、方法的理由是否充分,它与客观条件是否符合,在行文范围内是否有普遍指导意义。同时,要检查文件的内容与中Y、上级发布的方针、政策、规定等是否保持一致,与同级平行机关的有关规定、办法有无抵触,与过去本单位制定的有关政策规定是否有矛盾。如有不一致的地方,要根据情况进行修改或适当处理。另外,还要查看文稿本身的标题和内容、观点和材料之间有无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以上三点得到全面解决,才能有效推动受文者自觉地按公文要求行动,促进公文目标的实现。
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误用例析
标点符号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文起草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笔者在公文审核过程中,经常碰到文笔流畅但标点符号屡犯错误的情况,归纳起来,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有以下十二个:
常见错误一: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1: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
(错误)
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正确)
2: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
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
(正确)
解析: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
3: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错误)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正确)例4: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错误)
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正确)
解析: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三:在并列分句中使用逗号统领
5: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错误)
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
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正确)
解析: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常见错误四: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
6: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错误)
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确)
解析:分项列举的各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常见错误五:同一形式的括号套用
7: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责任单位:各镇(街道))(错误)
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
[
责任单位:各镇(街道)](正确)
解析: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应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常见错误六: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时使用点号不当
8:1.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错误)
1
.督促主办单位按时办结。(正确)
9:(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错误)
1)督促协办单位按时办结。(正确)
解析: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次序语时不加点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做次序语,后面用下角点(圆心点)。
常见错误七:在图、表说明文字末尾使用句号
10:(图表略)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212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错误)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212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正确)
解析: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常见错误八:在标示发文年号时使用括号不规范例11:根据×[2013]3号文件精神,……(错误)根据×发〔20133号文件精神,……(正确)
解析: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使用六角括号。
常见错误九:书名号内用顿号表示停顿
12: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错误)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规〔201259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正确)
解析:书名号内标示停顿时用空格。
常见错误十:句内括号行文末尾使用标点符号不当
13: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Zhi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
××
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Zhi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错误)
为加强对全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Zhi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Zhi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兼任,副组长由××局局长兼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处理。(正确)
解析:括号内行文末尾需要时可用问号、叹号和省略号。除此之外,句内括号行文末尾通常不用标点符号。
常见错误十一:附件名称后使用标点符号
14
附件:1××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错误)附件:1××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正确)解析:附件名称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常见错误十二: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情况下使用句号
15:(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错误)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正确)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正确)
解析: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时不使用句号,如使用句号则不需要换行分段。
公文写作中的文章结构顺序
公文语段中,逻辑混乱、条理不清、语意模糊的现象时而可见,究其原因,常常是思路不畅、句序不顺。它不仅打乱了阅文者的线性思维,给阅文者对公文内容的轻松理解带来困难,而且影响了公文主旨的明确表达。
公文的结构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往往采用归纳式、演绎式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材料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进行安排,形成了固有的三种主要结构模式:纵向式、横向式、纵横结合式。下面,笔者从D政机关的工作实际出发,试结合一些范文或病文,谈谈有关公文句序排列的技巧,供同行们参考。
一、根据工作职能的主次地位安排句序
公文写作的本质表明:机关管理职能决定文字表现形式,文字表现形式是为机关管理职能服务的。公文是为D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机关工作服务的,其公文语句的顺序,当然只能按照各自机关工作职能的特点,根据工作职能的主次地位来安排。如某省地税局在一份指示性通知中指出:
为了确保全年任务的圆满完成,各级地税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征管,落实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各项措施。一是要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管住税源;二是要抓住重点,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压缩欠税;四是要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打击偷税、逃税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各级地税机关要在当地D政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强化部门协税护税,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后劲。
这段话采用演绎法,先提出“要落实好”各项措施,然后具体写“怎样落实好”,其顺序特点是“先总后分”。“总说”部分先讲目的,后提任务。“分说”部分按“从内到外”的顺序来排列:写“内部”,按照地税工作“管住税源——加强征管——压缩欠税——打击犯罪”等四项职能的主次来安排句序;写“外部”,强调“要在当地D政部门的领导下”进行。特别是“内部”这一块,没有税源,就没有税收,就不必征管,这是关键的关键。有了税源,征管就是最主要的工作,压缩欠税是第二位的,违法的毕竟是少数,打击涉税违法可以摆在第三位。本语段从主到次,依次推进,逻辑紧密,句序清楚。
但如果写作时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句子排序上的毛病,譬如某市监察部门在工作汇报中写道:
我室的主要任务是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为了加大查处的力度,我们认真研究了工作方法措施,一是发挥团队精神,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突破大案、要案;二是实行调查组长责任制;三是重调查,重证据;四是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突破疑难案件。由于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这段话从整体上来说,是按照“要做什么(任务)——为什么要做(目的)——怎样做的(做法)——做得怎样(效果)”的思路排列的,但段落中“工作方法措施(做法)”的排列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有4个方面值得商榷和修改:
1
.句序排列不当。原文中“一是……”到“四是……”4句,其排列顺序可概括为“突破大案要案——明确责任——掌握政策——突破疑难案件”。其中“明确责任”是查处案件的制度保障,“掌握政策(重调查、重证据)”是查处案件要坚持的原则,即不管是查处一般案件,还是大案要案、疑难案件,都离不开这些制度保障和原则,可列为段首一、二句。
2
.内容欠全面。从监察室的职能来看,原文漏掉了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查处一般案件。
3
.句式长短不一。四个句子中,最长的15个字,最短的仅6个字,句子排列不美观,也不便于对句序的记忆。4.原文的末句“由于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语气平淡,工作成效显得平平,公文主旨不够突出。拟作如下修改:
我室的主要任务是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针对往年一般做法的局限,我们改进了工作措施,加大了查处力度:一是实行调查组长责任制,明确责任(明确责任);二是重调查,重证据,逐一落实各个案件(以一般案件为主);三是发挥集体智慧,重点查处大案要案(大案要案);四是抓住难点,集中力量突破疑难悬案(疑难悬案)。
修改后的语段,有以下优点:
第一,理清了句序。按照“明确责任——一般案件——大案要案——疑难悬案”的顺序,也就是按照工作任务由大到小、工作难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来安排句子。“落实责任”是基础,“一般案件”是主体,“大案要案”是重点,“疑难案件”是关键。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内容全面,阐述清楚。
第二,优化了句式。充实了句子内容,使各个句子句式大致整齐,语法结构相似,近似排比,铿锵有力;加之语气一致,便于记忆。
第三,调整了语段结构。“任务——做法——效果”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基本结构形式,但在没有具体数据或事实说明“效果”的情况下,不如将其删去或合并。本语段改用“总述——分述”结构形式,突出了工作“做法”,正符合上级听汇报的要求。
二、按照工作进程的先后安排句序
按照工作进程,也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在对某项工作进行决策之后需要安排部署时,经常使用指示性或实施性的意见、通知;对上级汇报某项工作实施进展情况时,常常运用阶段性总结、工作汇报、经验介绍、政务信息等文种,这些内容相对单一的公文,适用于按照工作进程来排序。如××日报社纪委一份经验总结的一个语段:
履行职责,做好干部人事工作的监督。今年5月,报社D委根据中Y《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市委的若干规定,进行第四轮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员工双项选择工作。报社纪委从522日召开动员大会开始,先后对自荐推荐、资格审查、竞聘演说、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公示到最终聘任等六个程序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规范、有序。6月份,报社平稳顺利地完成了干部聘任工作,××名业务骨干走上新的中层领导岗位,×××名员工完成了自己新一轮岗位的选择,初步实现了人适其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
工作进程排序法,条理清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一目了然,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便于领导者考虑下一步的决策。
三、按照工作职能的逻辑顺序安排句序
所谓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如工作职能各个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原因和结果、发展规律、变化趋势等。例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汛工作的通知》中对防汛工作安排的第二条是:
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做到万无一失。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对前期防汛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做到组织、工具、物料、技术、人员五落实。要积极储备防汛物料和设备,严加管理。要进一步强化防汛队伍,加强防汛实战演练,提高抢险技术水平,并时刻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听从调遣。要抓紧抢修加固险工险段,对重点部位要责任到人,严防死守。
这个句群紧紧围绕防汛工作职能,采用“纵横结合式”排序法。段首提出任务说明“要干什么”,接着说明“怎样干”(是纵向排列)——“检查、落实、
管理、演练、固险”(是横向排列)。而这五个方面的工作也有一定的逻辑顺序,首先是要“检查”,通过检查才能了解是否已经“落实”,只有落实了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纵向排列);物料设备要严加“管理”,人员要演练待命,险段要修固,重点部位要严防死守(是横向排列)。虽然交错变化,但有条不紊。
排列句序虽较简单,但如果缺乏排序的意识,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疏漏,如
×
市统计局工作总结中的一段话:
在市统计局,任何一笔数据的产生,都要经过采集、加工、审核、上报、发布的严格流程,重要的数据还必须接受社会各界的开门评估,并在内部实行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过错纠正制,从而使得各项宏观大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差错,得到了各界的认同。
一般来说,认识、举措、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等,应排在“做法”之先,以形成“认识(举措)——做法——效果”的“句链”,没有决策,哪有行动呢?但这个语段却把“做法”列在“举措”之先,不符合工作职能的逻辑关系。另外,原因与结果之间也缺乏必然联系。数据的产生“要经过”、“必须接受……并实行(制度)”等都是对工作提出的要求和规定,仅有这些要求和规定未必能产生“不出大差错”的结果,只有通过正确的实践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要将“实行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过错纠正制”提前到段首,并将“要、必须”等词语改成“实行了、经过了、接受了”等表示已经进入实践程序的词语。
可修改如下:
在市统计局,实行了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过错纠正制,任何一笔数据的产生,都经过了采集、加工、审核、上报、发布的严格流程,重要的数据还接受了社会各界的开门评估,从而使得各项宏观大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差错,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四、依据领导者决策的心理习惯安排句序
为加快阅文速度,提高办事效率,阅文者往往有一种心理要求而形成的习惯,比如,同是涉及工作经费问题,在不同的文体中会有不同的句序排列要求。
(一)在工作方案、经费预算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文种中,经费总额宜排列于语段之首。因为这类公文的作用是帮助领导者决策,而领导者从整体和全局出发,首先考虑的是“要多少钱”的问题,然后才是“为什么要这些钱”和“这些钱怎么用”的问题。如:
工作经费问题。2011年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有服务业法人单位××万个,产业活动单位××万个,个体经营户×××万家。共涉及××大门类××个大类
×××
个行业小类,工作量相当繁重,还有相应的宣传发动、专干培训、报表印刷、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工作要做。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服务业统计调查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初步预算,省本级每年大约需要经费×××万元。
经过修改,将经费总额提到段首,内容进行了提旨归纳,并删去不必赘述的有关政策规定,主旨更加显现突出,更符合阅文者的阅文心理和阅文习惯。
工作经费问题。经初步预算,省本级每年大约需要经费×××万元。其缘由主要有三点:一是统计对象牵涉广,据2007年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有服务业法人单位××万个,产业活动单位××万个,个体经营户×××万家,共涉及×
×
大门类××个大类×××个行业小类。二是工作程序多、要求细,包括宣传发动、专干培训、上户登记、逐级审核、质量抽查和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工作。三是配套费用较大,包括报表印刷、户外宣传、设备维修、软件开发等。以上经费,拟请按规定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二)在请求批准拨付经费的请示中,宜将所需经费总额写在文尾。如某市民政局在请求紧急拨付救灾资金的请示中写道: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我市市、县两级财政共紧急筹拨救灾专项资金×××万元,但由于受灾面积大、灾区人口多、灾情严重,远远不能解决受灾群众的急难。为此,我们除继续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和各县财政支持外,恳请省民政厅紧急拨付给我市受灾救济款×××万元。
在请示中,文尾的最末一句话是最显眼的位置,经费总额写在这儿最醒目,给领导者阅文和会议办文提供了便捷。一般来说,在“经费总额”之后,不要为表达对上级的尊敬写一些恭维话和恳求语,也不要为领导出谋划策谈经费的来源和安排,更不要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且不说这些话是不是画蛇添足,就其所在的位置,就足以掩盖公文主旨的表达。当然,按照惯例,另起一行之后应写上“当否,请批准”、“可否,请批示”之类的请求语。
五、对内容复杂的句群,通过提炼主旨来显现句序
一个语段由一个或几个句群组成,而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都表述一个中心,句序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来安排。如果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有的撰文者在公文中虽然罗列了大量
的素材(情况、问题、做法、效果),但没有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分析,并提炼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一时是很难分清句序的。如下例:
影响工程进展的主要原因,第一,××大学×××学院因缺少资金至今仍未恢复施工;第二,××机场扩建在五月底开工,××公路计划在10月份开工,今年计划新开工建设的11个工程项目,大部分仍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第三,工程报批报建时间长,征地拆迁难,以地霸工、强行参工参运、阻工闹事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我们如果能对这些情况及结果进行分析,也许就会找到问题的症结。这一语段的主旨是寻找影响工程进展的“原因”。原文中前两个问题都是反映进展缓慢的情况(××学院未恢复施工、新项目长期准备),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隐含的原因:“资金未到位”,这是主因;其次,“投资环境差”可分两个方面,即内环境(报建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低等引起的“工程报批报建时间长”)和外环境
(征地拆迁难、阻工闹事多等),建议修改如下:
影响工程进展的主要原因:第一,资金到位难。目前资金到位率仅占预算的
××%
,因此××大学×××学院至今仍未恢复施工,××机场扩建等11个计划今年新建的项目,80%仍停留在前期准备阶段。第二,报批报建时间长。一般都要×个月以上。第三,外部环境差。征地拆迁难,以地霸工、强行参工参运、阻工闹事现象屡禁不止等。
经过提炼、增删、归并、分类,以上语段内容充实了,分旨明确了,句序也随之准确、清晰地划分开来。
总之,句序的正确排列对于公文的语篇建构和意思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句序即可造成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此,在写作时,为了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我们完全可以在句子的排列顺序上多下点功夫。
公文写作中的文章结构顺序排列技巧
在公文语段中,逻辑混乱、条理不清、语意模糊的现象时而可见,究其原因,常常是思路不畅、句序不顺。它不仅打乱了阅文者的线性思维,给阅文者对公文内容的轻松理解带来困难,而且影响了公文主旨的明确表达。
公文的结构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往往采用归纳式、演绎式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材料由概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进行安排,形成了固有的三种主要结构模式:纵向式、横向式、纵横结合式。下面,笔者从D政机关的工作实际出发,试结合一些范文或病文,谈谈有关公文句序排列的技巧,供同行们参考。
一、根据工作职能的主次地位安排句序
公文写作的本质表明:机关管理职能决定文字表现形式,文字表现形式是为机关管理职能服务的。公文是为D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机关工作服务的,其公文语句的顺序,当然只能按照各自机关工作职能的特点,根据工作职能的主次地位来安排。如某省地税局在一份指示性通知中指出:
为了确保全年任务的圆满完成,各级地税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征管,落实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各项措施。一是要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管住税源;二是要抓住重点,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三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压缩欠税;四是要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打击偷税、逃税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各级地税机关要在当地D政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强化部门协税护税,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后劲。
这段话采用演绎法,先提出“要落实好”各项措施,然后具体写“怎样落实好”,其顺序特点是“先总后分”。“总说”部分先讲目的,后提任务。“分说”部分按“从内到外”的顺序来排列:写“内部”,按照地税工作“管住税源——加强征管——压缩欠税——打击犯罪”等四项职能的主次来安排句序;写“外部”,强调“要在当地D政部门的领导下”进行。特别是“内部”这一块,没有税源,就没有税收,就不必征管,这是关键的关键。有了税源,征管就是最主要的工作,压缩欠税是第二位的,违法的毕竟是少数,打击涉税违法可以摆在第三位。本语段从主到次,依次推进,逻辑紧密,句序清楚。
但如果写作时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句子排序上的毛病,譬如某市监察部门在工作汇报中写道:
我室的主要任务是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为了加大查处的力度,我们认真研究了工作方法措施,一是发挥团队精神,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突破大案、要案;二是实行调查组长责任制;三是重调查,重证据;四是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突破疑难案件。由于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这段话从整体上来说,是按照“要做什么(任务)——为什么要做(目的)——怎样做的(做法)——做得怎样(效果)”的思路排列的,但段落中“工作方法措施(做法)”的排列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有4个方面值得商榷和修改:
1
.句序排列不当。原文中“一是……”到“四是……”4句,其排列顺序可概括为“突破大案要案——明确责任——掌握政策——突破疑难案件”。其中“明确责任”是查处案件的制度保障,“掌握政策(重调查、重证据)”是查处案件要坚持的原则,即不管是查处一般案件,还是大案要案、疑难案件,都离不开这些制度保障和原则,可列为段首一、二句。
2
.内容欠全面。从监察室的职能来看,原文漏掉了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查处一般案件。
3
.句式长短不一。四个句子中,最长的15个字,最短的仅6个字,句子排列不美观,也不便于对句序的记忆。
4
.原文的末句“由于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语气平淡,工作成效显得平平,公文主旨不够突出。拟作如下修改:
我室的主要任务是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针对往年一般做法的局限,我们改进了工作措施,加大了查处力度:一是实行调查组长责任制,明确责任(明确责任);二是重调查,重证据,逐一落实各个案件(以一般案件为主);三是发挥集体智慧,重点查处大案要案(大案要案);四是抓住难点,集中力量突破疑难悬案(疑难悬案)。
修改后的语段,有以下优点:
第一,理清了句序。按照“明确责任——一般案件——大案要案——疑难悬案”的顺序,也就是按照工作任务由大到小、工作难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来安排句子。“落实责任”是基础,“一般案件”是主体,“大案要案”是重点,“疑难案件”是关键。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内容全面,阐述清楚。
第二,优化了句式。充实了句子内容,使各个句子句式大致整齐,语法结构相似,近似排比,铿锵有力;加之语气一致,便于记忆。
第三,调整了语段结构。“任务——做法——效果”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基本结构形式,但在没有具体数据或事实说明“效果”的情况下,不如将其删去或合并。本语段改用“总述——分述”结构形式,突出了工作“做法”,正符合上级听汇报的要求。
二、按照工作进程的先后安排句序
按照工作进程,也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在对某项工作进行决策之后需要安排部署时,经常使用指示性或实施性的意见、通知;对上级汇报某项工作实施进展情况时,常常运用阶段性总结、工作汇报、经验介绍、政务信息等文种,这些内容相对单一的公文,适用于按照工作进程来排序。如××日报社纪委一份经验总结的一个语段:
履行职责,做好干部人事工作的监督。今年5月,报社D委根据中Y《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市委的若干规定,进行第四轮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员工双项选择工作。报社纪委从522日召开动员大会开始,先后对自荐推荐、资格审查、竞聘演说、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公示到最终聘任等六个程序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规范、有序。6月份,报社平稳顺利地完成了干部聘任工作,××名业务骨干走上新的中层领导岗位,×××名员工完成了自己新一轮岗位的选择,初步实现了人适其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
工作进程排序法,条理清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一目了然,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便于领导者考虑下一步的决策。
三、按照工作职能的逻辑顺序安排句序
所谓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如工作职能各个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原因和结果、发展规律、变化趋势等。例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汛工作的通知》中对防汛工作安排的第二条是:
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做到万无一失。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对前期防汛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做到组织、工具、物料、技术、人员五落实。要积极储备防汛物料和设备,严加管理。要进一步强化防汛队伍,加强防汛实战演练,提高抢险技术水平,并时刻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听从调遣。要抓紧抢修加固险工险段,对重点部位要责任到人,严防死守。
这个句群紧紧围绕防汛工作职能,采用“纵横结合式”排序法。段首提出任务说明“要干什么”,接着说明“怎样干”(是纵向排列)——“检查、落实、
管理、演练、固险”(是横向排列)。而这五个方面的工作也有一定的逻辑顺序,首先是要“检查”,通过检查才能了解是否已经“落实”,只有落实了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纵向排列);物料设备要严加“管理”,人员要演练待命,险段要修固,重点部位要严防死守(是横向排列)。虽然交错变化,但有条不紊。
排列句序虽较简单,但如果缺乏排序的意识,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疏漏,如
×
市统计局工作总结中的一段话:
在市统计局,任何一笔数据的产生,都要经过采集、加工、审核、上报、发布的严格流程,重要的数据还必须接受社会各界的开门评估,并在内部实行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过错纠正制,从而使得各项宏观大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差错,得到了各界的认同。
一般来说,认识、举措、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等,应排在“做法”之先,以形成“认识(举措)——做法——效果”的“句链”,没有决策,哪有行动呢?但这个语段却把“做法”列在“举措”之先,不符合工作职能的逻辑关系。另外,原因与结果之间也缺乏必然联系。数据的产生“要经过”、“必须接受……并实行(制度)”等都是对工作提出的要求和规定,仅有这些要求和规定未必能产生“不出大差错”的结果,只有通过正确的实践才能做到这一点。因此,要将“实行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过错纠正制”提前到段首,并将“要、必须”等词语改成“实行了、经过了、接受了”等表示已经进入实践程序的词语。
可修改如下:
在市统计局,实行了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过错纠正制,任何一笔数据的产生,都经过了采集、加工、审核、上报、发布的严格流程,重要的数据还接受了社会各界的开门评估,从而使得各项宏观大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差错,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四、依据领导者决策的心理习惯安排句序
为加快阅文速度,提高办事效率,阅文者往往有一种心理要求而形成的习惯,比如,同是涉及工作经费问题,在不同的文体中会有不同的句序排列要求。
(一)在工作方案、经费预算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文种中,经费总额宜排列于语段之首。因为这类公文的作用是帮助领导者决策,而领导者从整体和全局出发,首先考虑的是“要多少钱”的问题,然后才是“为什么要这些钱”和“这些钱怎么用”的问题。如:
工作经费问题。2011年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有服务业法人单位××万个,产业活动单位××万个,个体经营户×××万家。共涉及××大门类××个大类
×××
个行业小类,工作量相当繁重,还有相应的宣传发动、专干培训、报表印刷、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工作要做。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服务业统计调查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经初步预算,省本级每年大约需要经费×××万元。
经过修改,将经费总额提到段首,内容进行了提旨归纳,并删去不必赘述的有关政策规定,主旨更加显现突出,更符合阅文者的阅文心理和阅文习惯。
工作经费问题。经初步预算,省本级每年大约需要经费×××万元。其缘由主要有三点:一是统计对象牵涉广,据2007年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有服务业法人单位××万个,产业活动单位××万个,个体经营户×××万家,共涉及×
×
大门类××个大类×××个行业小类。二是工作程序多、要求细,包括宣传发动、专干培训、上户登记、逐级审核、质量抽查和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工作。三是配套费用较大,包括报表印刷、户外宣传、设备维修、软件开发等。以上经费,拟请按规定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二)在请求批准拨付经费的请示中,宜将所需经费总额写在文尾。如某市民政局在请求紧急拨付救灾资金的请示中写道: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我市市、县两级财政共紧急筹拨救灾专项资金×××万元,但由于受灾面积大、灾区人口多、灾情严重,远远不能解决受灾群众的急难。为此,我们除继续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和各县财政支持外,恳请省民政厅紧急拨付给我市受灾救济款×××万元。
在请示中,文尾的最末一句话是最显眼的位置,经费总额写在这儿最醒目,给领导者阅文和会议办文提供了便捷。一般来说,在“经费总额”之后,不要为表达对上级的尊敬写一些恭维话和恳求语,也不要为领导出谋划策谈经费的来源和安排,更不要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且不说这些话是不是画蛇添足,就其所在的位置,就足以掩盖公文主旨的表达。当然,按照惯例,另起一行之后应写上“当否,请批准”、“可否,请批示”之类的请求语。
五、对内容复杂的句群,通过提炼主旨来显现句序
一个语段由一个或几个句群组成,而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都表述一个中心,句序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来安排。如果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有的撰文者在公文中虽然罗列了大量
的素材(情况、问题、做法、效果),但没有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理性分析,并提炼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一时是很难分清句序的。如下例:
影响工程进展的主要原因,第一,××大学×××学院因缺少资金至今仍未恢复施工;第二,××机场扩建在五月底开工,××公路计划在10月份开工,今年计划新开工建设的11个工程项目,大部分仍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第三,工程报批报建时间长,征地拆迁难,以地霸工、强行参工参运、阻工闹事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我们如果能对这些情况及结果进行分析,也许就会找到问题的症结。这一语段的主旨是寻找影响工程进展的“原因”。原文中前两个问题都是反映进展缓慢的情况(××学院未恢复施工、新项目长期准备),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隐含的原因:“资金未到位”,这是主因;其次,“投资环境差”可分两个方面,即内环境(报建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低等引起的“工程报批报建时间长”)和外环境
(征地拆迁难、阻工闹事多等),建议修改如下:
影响工程进展的主要原因:第一,资金到位难。目前资金到位率仅占预算的
××%
,因此××大学×××学院至今仍未恢复施工,××机场扩建等11个计划今年新建的项目,80%仍停留在前期准备阶段。第二,报批报建时间长。一般都要×个月以上。第三,外部环境差。征地拆迁难,以地霸工、强行参工参运、阻工闹事现象屡禁不止等。经过提炼、增删、归并、分类,以上语段内容充实了,分旨明确了,句序也随之准确、清晰地划分开来。
总之,句序的正确排列对于公文的语篇建构和意思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句序即可造成不同的表达效果。因此,在写作时,为了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我们完全可以在句子的排列顺序上多下点功夫。
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Y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公文处理工作,公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我们在公文审核过程中,也时常发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文格式不规范
公文格式是公文最基本的规范。对此,中Y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下发的《D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阐述了公文格式的相关要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D政机关公文格式》,对D政机关公文格式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
(一)与标题有关的问题
1
.无标题或标题要素不全。按照规定,公文一般应当有标题,且应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个要素组成,如:《国家信访局关于召开第七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的请示》。其意义在于简明扼要地说明公文的核心内容,让阅文者一目了然,不用看正文也能知道“谁来文”和“什么事”。但我们在核发文稿或收文办理时经常看到,有的公文没有标题,非得看完全文才知道行文单位的意图;有的公文标题没有发文机关名称;有的公文标题中,事由概括不够准确、精练,让人看了一头雾水。
2
.标题编排不美观。按照规定,标题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义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呈梯形或菱形。但一些同志对这一规定把握不准,导致有的标题仅与红色分隔线下空一行,显得十分局促;有的字数较多的标题不分行或分行不恰当;有的回行时把一个词拆开写在了两行,破坏了词义的完整。
(二)与落款有关的问题
1
.不注意区分加盖印章的落款与不加盖印章的落款在编排上的不同。按照国家标准,单一机关行文时,加盖印章的公文,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不加盖印章的公文,发文机关署名右空二字编排,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发文机关不注
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有的不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也按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标准编排,有的正好相反,将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按不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标准编排。
2
.落款与正文空隔不当。常见的情况是:落款与正文空隔过大,少的空二三行,多的空五六行。应当留出多大空隔,应视文种而定。具体规定是:加盖印章的公文,印章顶端应当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不加盖印章的公文,无论是单一机关行文还是联合行文发文机关署名,第一个发文机关署名都标注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位置。
3
.忘记加盖印章。一般而言,除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外,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但有的可能是因为负责发文的同志粗心大意或是发文时间紧急,匆忙出手,忘了用印;或是沿用过去的做法,署了发文机关名称就不再加盖印章。
(三)与附件有关的问题
经常见到的错误是:
1
.附件说明编排不当。如,附件说明编排在正文下一行或与正文之间空隔多行、附件说明编排在落款下空一行、附件说明顶格编排等。正确的编排要求,在正文下空一行并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
2
.附件说明中,附件名称没有紧随“附件:”之后书写,而是另起一行。
3
.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没有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而是顶格编排或是与附件顺序号对齐。
4
.使用标点符号不当。有的未按照要求在附件顺序号后面使用下脚点,而是使用顿号、逗号等;有的在附件名称中使用书名号;有的在附件名称后使用分号或句号。
5
.附件在文中的位置不当。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有版记的公文中,错将附件编排在版记之后,而一般情况下应该在版记之前另面编排。
6
.附件标记不规范。按照规定,“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应该用三号黑体字,附件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附件1”,而且要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与之有关的错误五花八门,常见的有:“附件”二字的字体不正确,有的用楷体,有的用宋体,有的用仿宋体;有的附件顺序号用汉字数字;有的在“附件”二字后面加冒号等,如“附件一:”;有的“附件”二字虽然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却未顶格,而是左空二字。
(四)与字体字号有关的问题
1
.没有按照规范使用字体。一般情况下,公文标题用二号小标宋体字;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字。正文中,第一层标题用黑体字、第二层标题用楷体字、第三层标题用仿宋体字;正文中除中Y领导同志批示内容外,一般不使用黑体字。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不注意遵守这些规范,有的在第一层标题中用楷体,有的随意将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标题加粗,或是将正文中一些重点内容任意使用黑体字标注。
2
.在正文中甚至一个自然段中出现两种字体混用,如方正仿宋和仿宋。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一篇文稿的内容由不同的电子文本剪贴而来造成的。
(五)格式方面的其他问题
1
.文字没有对齐。按照规定,每个自然段的句首应左空两个字,第一个字与上下行的第三个字对齐。但我们在核稿时经常发现没有对齐的情况,出现最多的是左空仅一个字或一个半字。
2
.附注编排位置不正确。公文中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如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使用时须注意的事项等,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左空二字用圆括号括入。而有的公文却编排在附件的位置或抄送的位置上。
3
.落款在无正文页。在规范性公文中,落款不得落在无正文页,也不得使“此页无正文”的标识,而要通过适当调整行间距的方法来解决。
二、标点符号用法不规范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作了明确规定和详细说明,便于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准确表达文章、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从核文情况看,在标点符号用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没有分清点号之间的层级关系,“乱了辈分”。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常用点号的层级关系从低到高应该是:顿号、逗号、分号、句号。从操作层面来解释,就是要先用句内点号,再用句末点号;先顿号,再逗号,然后是分号,最后才是句号。而我们看到有些文稿中,在分号与分号之间的句子里常出现句号,这是明显的错误,因为分号是句内点号,而句号是句末点号,不能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
(二)没有分清标号之间的不同功能,“戴错帽子”。标号的作用是标明,
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在公文中,标号使用错误最多的是书名号。按照规定,书名、篇名、报纸名(包括板块、栏目名)、刊物名(包括栏目名),以及其他文化精神产品(如电影、戏剧、乐曲、舞蹈、摄影、绘画、雕塑、工艺品、邮票、相声、小品等)的题目可用书名号,非文化精神产品不能使用书名号,如:物质产品、商品、商标、课程、证件、单位、组织、奖项、活动、展览、集会、称号等。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同志对书名号的用法并不是很清楚,造成了书名号的滥用。如:“信息中心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建成《终结信访事项数据库》。”数据库不具备文化精神产品的属性,不能使用书名号,但为了强调,引起人们的注意,可以使用引号,即:“信息中心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建成‘终结信访事项数据库’。”
(三)不注意语意语境,“站错位置”。主要是出现在句号的使用上。句号是用于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但有些同志在一句话的内容未表述完时用了句号。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这一段话中的“并”是一个关联词,说明一句话未讲完,因此,在“并”字前,不能使用句号,而应该使用逗号。再如:“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真正关心干部,尊重人才,努力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各级干部才能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创造必要的条件。根据《关于健全完善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试行)》,就做好干部的日常管理,提高处级及以下干部平时考核质量,制定本实施办法。”其文中的句号用法也是错误的,因为讲到“创造必要条件”时,话未讲完,还要往下说,所以应该用逗号。
(四)不该标注时标注,“画蛇添足”。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附件中或标题中。如:附件名称使用书名号、分号或句号;在公文标题中使用标点符号,而按照规定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在文中单列的第一层标题后加句号;对一些并非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标注引号等,都属于此类情况。
(五)不按照规范标注文号中的括号,“蒙混过关”。按照规定,文号中的括号应该使用六角括号,如:“中发〔20075号”。一些同志或不清楚有关规定,或是为了图省事,在书写文号时,常常使用圆括号或方括号,如:“中发
[2007]5
号”或“中发(20075号”,这些都是错误的。
三、数字用法不规范
公文中的数字包括两种,一种是阿拉伯数字,一种是汉字数字。在公文中如
何使用,视情况而定,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必须”的、“唯一”的选择,如统计表中的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如:八国联军、五四运动、二万五千里长征、不管三七二十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等等。另一种是可以“变通”的选择,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等,目前体例大都无统一规定,可以灵活掌握。但有两个可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二是全篇体例应当一致。在公文中,数字使用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时间的表述。原则上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分为12小时计时制的表述和
24
小时计时制的表述,而有的同志则混用了,如:“上午840分”、“下午1430分”。因为“上午几时”或“下午几时”是12小时制的表述方式,而24小时制的表述方式不用标明上午或下午,直接写“840分”、“1430分”。此外,也可用另一种便捷表达方式,如:“0840”、“1430”
(二)分数和百分比的表述。对于规范格式公文,分数和百分比的表述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的表述方法,如:“1/3”、“50%”,而不能使用汉字数字的表述方法。但许多同志在拟稿时都使用了汉字数字的表述方法,如:“三分之一”、“百分之五十”。
(三)概数的表述。与分数和百分比正好相反,概数的表述应使用汉字数字,如:“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但常常有同志使用阿拉伯数字,或在相邻的两个概数之间使用了顿号,如“23米”、“12个小时”或“二、三米”、“一、两个小时”。
(四)全文体例不一致。按照规定,如果遇到没有严格规定的数字用法,应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要照顾到上下文,保持全文体例一致。但有的文稿却没有体现这个原则,如:“我局现有十二个司室,47个处。”正确的表述应为“我局现有12个司室,47个处。”又如:同一个文号的文件,在前一个自然段中表述为“5号文件”,后一个自然段却表述为“五号文件”。
四、序次语不规范
序次语,是指标示内容先后次序的话语和数字。通常情况下序次语分两大类,一类是汉语的表达方法,一类是汉字数字加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的表达方法。
汉语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层次和序次较少较简单的情况。如:“第一,⋯⋯;
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是⋯⋯;二是⋯⋯;三是⋯⋯”,“甲、⋯⋯;乙、⋯⋯;丙、⋯⋯”。这五套序次语是各自独立的,使用时要严格区分,不可混用。采用前三套序次语常见错误有两种:一种是序列混用。例如,“第一,⋯⋯;其次,⋯⋯”,“其一,⋯⋯;第一,⋯⋯,口/U,⋯⋯;其次,⋯⋯;第三,⋯⋯”。另一种是“第”“其”字头序次语,或
首先”“其次”“最后”等做序次语时,其后的标点使用不当,将序次语后的逗号误用为顿号。
汉字数字加阿拉伯数字的表达方法,适用于层次和序次较多的情况,但在使用中应注意序次语的层次和标点符号的标法。即: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第四层是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
一、⋯⋯
(一)⋯⋯
1
.⋯⋯
1)⋯⋯
采用这种表达方法常见错误有两种:一种是用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做序次语时,其后用顿号。例如,“1.⋯⋯”按照规定必须用下脚点。另一种是加括号的序次语后面加顿号或逗号。例如,“()、⋯⋯”“(1)、⋯⋯”或“()
⋯⋯”“(1)
,⋯⋯”等。按照规定,加括号的序次语后面不用任何点号。
不过,这是序次语的一般顺序和用法,具体可根据文稿的具体情况选择从某一层序次语开始,选定之后应顺着该序次语的层次向下标示。使用较低层次的序次语之后不能再使用层次更高的序次语,但可以根据需要省去中间的层次,如“一、”后直接用“1.”。
五、不遵守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D政机关行文中必须遵循和执行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坚持公文处理原则、正确处理行文关系、准确把握行文方向、以恰当的行文方式行文等,是公文处理中非常重要、最具实质性的内容。与之相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越级行文。行文关系应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能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而实际工作中,中Y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常常会收到市()一级工作部门,甚至是县一级工作部门越级报
送的请示或报告,而公文内容并不属于“特殊情况”。二是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虽然关于“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的规定十分明确,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些公文,标题是((××X关于×XXXXX的报告,或是文中有请示的内容,或是在正文结束时写“特此报告,请批示”。分析其原因,是发文机关想借此“搭车”,让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其请示的事项,或是希望上级机关领导给个“批示”,得到“尚方宝剑”。三是对文中涉及多个部门职权内的事项事先未作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导致实施起来遇到困难或引起部门之间的矛盾。
六、紧急程度滥用
紧急程度是指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如果确实十分紧急,可在信封上标注“限时送达”;电报的紧急程度分四级:“特提”“特急”“加急”“平急”。对于紧急程度的确定,是有一定要求的,如“特提”是指十分紧急必须立即办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要素,如果标注不准确,也可能影响工作秩序。从工作实践中看,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的,不是紧急程度标低了,而是标高了。如,一般事项的公文被标成紧急,紧急事项的公文被标成特急,等等。我们时常会听到值班室或机要室的同志说,头一天深更半夜又被叫起来收文了,而所收的文有很多并不需要紧急办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领导的原因,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事,都要求“速办”;二是经办人的原因,抱着“把羊赶到别人圈里”的心理,认为把“球”踢出去,自己就踏实了。
七、密级设定随意
密级设定是一件严肃而科学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明确规定,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不应标为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因此,各级国家机关、单位都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中国家秘密范围及国家秘密事项目录,并按此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设定密级及保密期限,其中就包括对所拟制的涉密公文进行密级设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于公文的密级设定过于随意。一方面是有涉密内容的公文没有设定密级或设定密级不准确,这样容易造成国家秘密的泄露;另一方面是无涉密内容的公文却设定了密级,不利于政府信息的公开。
八、引文不规范
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引用公文标题或会议名称不规范。引用公文标题或会议名称,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当完整,如果在后面的文中还要提到,可以用
以下简称‘X××X’”来指代。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Y、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5号,以下简称“5号文件”);又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Y、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5号,以下简称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引用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将《中共中Y、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写成《中共中Y、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有的写成“中发5号文件”或“中Y5号文”,殊不知中发5号文件年年都有,不标明年份,就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年的5号文件。又如:全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因为是在沈阳召开的,因此我们在口头上常讲“沈阳会议”,但写进文稿,就必须用规范的表述方法,即“全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以下简称“沈阳会议”)。二是引用领导同志批示或指示(包括文章)不规范。引用领导同志批示或指示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引原文,这种做法必须忠于原文,完整准确地引用,不得随意删改字词,包括标点符号,而且引文必须用引号引起来。另一种是引用其主要内容,这种做法可以是略作删节、归纳等相关的文字处理,不加引号,但必须准确体现原文的主要精神,不得出于“为我所用”的想法,断章取义,任意歪曲。三是引用的文件和法律法规已失效。如,2000年,中共中Y办公厅下发了((中共中Y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厅字
[200035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9]22)。而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
[2009]22
)下发即日起,中共中Y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厅字{200035)即已自动废止。因此,我们在引用时,就不能说“根据中办厅字E2000]5号和国办发~2009]22号文件赋予国家信访局的职能”,只能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信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9322)赋予国家信访局的职能”。
九、文字表述不规范
(
)概念不准确。如常常见到文稿中有“DY、国务院及各级D委、政府”这样的句子,这个表述就不准确,因为“各级D委”包括D的中Y委员会,“各
级政府”包括国务院(Y人民政府)。正确的表述应该是“DY、国务院及地方各级D委、政府”。有的将“信访工作机”写成“信访机构”,“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写成“信访法制化建设”。曾在某省信访工作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为《创新信访机制,提高工作水平》,这个表述就有问题,主要是前半句“信访机制”,我理解这句话想表达的是“信访工作机制”,可能是作者为了工整对仗且避免跟后半句中的文字重复,省略了“工作”两个字,但这一省略,词意可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信访”与“信访工作”是两个概念,“信访机制”与“信访工作机制”也相去甚远。有时不要小看就一个字,往往就因为一个字,意思就大大不同。如:“校园加固”,让人看了直迷糊,“校园”怎么加固?应该是“校舍加固”。还有一篇文稿中有这么一句话“××省政府多次作出批示”,一个机构如何会作出批示?应为“××省政府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在信访业务文稿中,常常有同志把“养老金”写成“退休工资待遇”。不要小看遣词造句,这里面大有讲究。因为语言文字是有温度、有感情、有色彩的,不同的文字表述传递着不同的情感信息。比如,我们在文稿中写到信访群众,一般情况下应该按照信访条例中的表述,写成“信访人”,这是一种法律定义;或是按照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成“信访群众”,而不要写成“访民”。又如,“群众来访”与“群众上访”的表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前者传递出我们对群众反映诉求的欢迎,后者多多少少显得有点冷漠甚至是“嫌弃”。
(
)常用口径错误。一些专用词是固定使用的,一旦写错,意思就不同了。如对于2010年信访工作的“三个工作重点”,有的同志写成“三个重点工作”或
三项工作重点”、“三项重点工作”,意思就有了偏差。还有一些词语在使用过程中与时俱进,发生了变化,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这种变化。如D的十六大之前,我们使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2002D的十六大报告中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20117月,我在审核一个材料时发现,其中还在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如,有的机构早已发生变化,但仍写旧名称,如人事部早在多年前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但直到现在,仍有同志写成“人事部”。还有一些口径是特指的,如“信访人”,是指来信来访的群众,但有些文稿却用于指信访干部,如“信访人精神”。
(
)单位、人员排序混乱。单位和人员如何排序是起草公文时经常遇到而又容易搞错的一个问题。其实,掌握了以下基本原则之后,排序就不是问题了。单位(省份、部委、司局)排序的原则是:先地方后部委;省份按照国家行政区划排
序,部委按照D、政、军、群的顺序排列,部委内设机构按照三定方案中司局顺序排序。人员排序的原则是: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排序,或按职,从高到低;或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或按所在部门先后排序。
(
)不注意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不同。口头表达通常比较随意、灵活,显得生动,书面表达比较规范、严格,显得严谨;一些口头表达方式的句子、口气可以用在领导讲话稿中,但不应用在正式的文件中。如,讲到年份时,口语有时为图方便,会说“04年”(读成“零四年”),但写到稿子里时,就要写完整,写成“2004年”,否则容易造成歧义。比如说“l1年”,到底是指l1年时间,还是指20l1年年份?这都是不可忽略的细节。
(
)词语搭配不当。虽然有些词的词意相近,但并不能互相替代。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容易将它们混淆。如:“发扬D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显然,“作用”是不能“发扬”的,而应该说“发挥”。又如:“在未办理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应为“在未履行法定程序的情况下”;“加大协调’’应为“加强协调”或“加大协调力度”;“参观信访工作的发展历程”,应为“回顾信访工作的发展历程”。
(
)前后表述不一致。如前文讲成立“信访学会”,后文却成了“信访协会”;前文讲“各处”,后文却成了“各D支部”。我曾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出现“信访干部”、“信访工作者”、信访工作人员”多种表述;还有一篇文章,区区百字就出现了“信访人、上访人、上访群众、信访群众”四种表述。
(
)易混淆字词使用错误。字词的误用是公文写作中长期存在和普遍存在的
顽疾”,直接影响到公文的准确性。诸如“截止”与“截至”,“做”与“作”,
必须”与“必需”,“公布”与“颁布”,“制定”与“制订”,“法制”与
Zhi”,“反应”与“反映”,“绝不”与“决不”,等等,这些字词的词意相近,但又有区别,使用中的错误率相当高。如“截止”和“截至”,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到⋯⋯为止”的意思,但“截止”是终止、结束的意思,而“截至”大多指一个过程、一件事情暂告一段落,并不是终止或结束。“截止”一般用在时间之后,如“展览到530日截止”。“截止”如果用在时间之前,就需要加一个介词作补语或名词性词语加冒号,如“展览截止到530日”或“展览截止日期:530日”。“截至”则用于时间之前,不能用在其后,如“截至7
3013
,共有5000人参观了展”,不能写成“截止730日,共有5000人参观了展览”。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辨析,从而准确使用。
(
)错别字和多字漏字。这是公文审核中最常见的问题。虽然有的文稿已经过层层审批,但仍存在明显的错别字或多字、漏字。错别字中,有的是同音字、有的是打错了字或选错字。如:“承上启下”变成“呈上启下”;“深受启发”变成“身受启发”;“来之不易”变成“来之不
宜”;“上下联动”变成“上下连动”;“遵照”变成“尊照”;“抚养”变成“扶养”;“重要组成部分”变成“重要组织部分”;“鲜为人知”变成“显为人知”。多字、漏字中,有的是修改文稿多删了或少打了一个字,有的是打字时输入法有联想功能,本来是打一个字,却出来一个词。如:“各省、Zhi区、直辖市”,少了“自”字;“各项指导标任务落实情况”,多了“导”字;“中Y织部'’、“有针对的意见”,分别少了“组”和“性”字。出现这些情况,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拟稿人自身没有认真校对,也反映出一些参与审批的领导没有严格把关,相关的公文审核的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公文中“指导思想”的写作方法
在机关文稿中,尤其是在重大决定、重要意见、重要工作部署的动员报告以及一些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常常要先写指导思想。其中,有的指导思想在文件中设为单独部分;有的归于“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工作原则等并列;有的既不单独作为一部分,也不归于“总体要求”,而是作为一个条目,不直接标明是指导思想,但让人一看便知是指导思想,如《中共中Y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1112日)一共写了16个部分60条,其中指导思想就是作为一个条目(第一部分第2条)来写的。不论指导思想在具体文本中如何安排,是否标识,其写法大同小异。
一、什么是指导思想
所谓思想,就是一系列的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形成的一种可以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意识,人们常说“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也即此意,可见思想本身就是指导行动的。所谓指导,就是指示、引导。有人问路,指给人看,朝哪个方向走,走什么样的路,应该怎么走?就是指导。而所谓指导思想就是这样一种指方向、指路径的思想。凡起草一个决定、一个意见或一个方案、一个报告,为什么首先要写指导思想呢?这是因为,人们的任何行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指导思想来引领,有怎样的指导思想决定有怎样的理念和定位,只是日常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导思想是隐形的、潜在的、下意识的,不像一个正式文件那样有具体、明确的语言符号标识而已。干工作、做事情,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工作的成效乃至成败。指导思想是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工作目标、工作方向、工作思路、工作重点以及工作着力点、突破口等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达。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之后的政策措施、目标任务、保障机制等才好确定。指导思想在具体文稿中一般都放在最前面,其所处位置本身就体现了指导思想是走在前边的,起着引领、引导的作用。同样,这也有一种写作逻辑的需要。文章开头部分就用最精炼简短的语言,把这篇文章的基本遵循、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关键重点、措施方法等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像一篇论文的“引论”或概述,能迅速让读者明了其主旨,知晓其内容,让读者很快进入阅读学习的状态。因此,无论是从工作逻辑、思维逻辑,还是从写作逻辑的角度来看,指导思想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的基本特点
机关文稿中的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指导思想是抽象性的理论概括。比如我们D的指导思想,就是指导我们D全部活动的一个理论体系,是D的思想建设、政Zhi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D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D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为任何一个政D的行动,都要受一定的思想、观点或理论的指导和支配。指导一个政D一切行动的思想、观点或理论体系,就是这个政D的指导思想,亦称行动指南。一个政D如此,一个单位、一项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常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就是这个意思。
2
.具有宏观性、总括性。指导思想既然是带有指导性质的思想,那就不是针对某个具体行为、具体问题的,而是站在宏观的、总括的高度来进行指示、引导的,它所提出的意见是带有纲领性、原则性的意见,是开展某项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总原则、总要求、总方略,是设计具体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的依据和总纲,也是一个文件、一个文稿的主旨、主题和灵魂。只有明确了带有总括性质的指导思想,工作才能有所遵循、有所依据,才能按照正确思想的指引,向着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3
.具有原则性、根本性。指导思想的各个要素,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核心要求,无论是着力点、切入点,还是方法措施,甚至需要实现的目的、达到的目标等,尽管都是几句话甚至一句话、一个词语,但这些话语都是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关键话,都有其丰富内涵、深刻意义和精准所指,是必须坚持的底线、遵循的准则,既是基本遵循,又是根本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指导思想的文字既要高度概括,更要语言精当、用词妥帖。
4
.具有完整性、系统性。指导思想实际上是一个有高度、有思路,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系统,无论是作为文件的一个部分还是一个语段,它都是完整的、系统的部分和语段。譬如遵循什么原则,突出哪些重点,为了什么目的,采取哪些方法,达到怎样的目标等,是一个系统的逻辑整体。所以,每个指导思想实际都是一篇小文章,集中了最关键的语言,浓缩了全部文章的精华。指导思想虽只短短数百字,但却涵盖了基本遵循、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重点、工作抓手、实现路径、达到的目的等多个方面,甚至还体现一种决心、气势和状态。
三、指导思想怎样写
知道了什么是指导思想和为什么要写指导思想,了解了它的一些特点,那么如何写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笔者以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握结构要素
指导思想的框架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或三个层次。以20151129日印发的《中共中Y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例:
全面贯彻落实D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第一层)
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Zhi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D全社会之力,(第二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三层)
以上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理论指导,是旗帜,是总纲,也是政Zhi立场;第二层则是指导思想的主体,其中包含了原则、举措、方法,工作重点、决心、态度等多个要素;第三层是实现目标,是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把这些构成要素制作成一个模板,那就是:
第一层:以……为指导,第二层:以……为目标(或围绕……),以……为主要内容(或重点、主题),以……为切入点(或突破口、着力点),坚持(或采取)……(原则或方法措施),以……的态度(姿态、精神、劲头等),第三层:实现(达到)……(目的)。
以上这些要素在不同情况下会有所变化、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和关键要素不能残缺不全,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指导思想。
第二,要遵循写作原则
1
.要简练不要冗长。作为指导思想,必须尽可能表达得简练、精短些,不能铺陈,不能冗长,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其在文中所占比重,就像一个人的头部占全部身体的比重。
2
.要概括不要具体。指导思想所包含的只能是带有宏观性、战略性、原则性的东西,如果把具体内容都写进去,就不是指导思想,而成了具体安排。
3
.要紧凑不要散乱。作为指导思想,文字表述上应力求做到逻辑严密、语言紧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用怎样的措施、以怎样的状态、达到怎样的目的等应清楚有序,要达到主题集中,层次分明,衔接紧密,既不能分散,更不能杂乱。
4
.要切实不要空洞。指导思想虽然语言上高度概括,但并不意味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它的每个句子、甚至每个词语都具有其确切的含义,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总引领,之后有很多文件或报告都把这五大理念纳入工作的指导思想中。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可谓句句有所指,意义很深刻。
5
.要独特不要俗套。尽管各种指导思想的结构要素、框架层次大同小异,但每项工作都有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特殊性,其遵循原则、重点难点、工作的突破口以及影响工作的关键因素等各不相同,把握个性,追求精准,才能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否则就会落入俗套,千篇一律。
6
.要生动不要呆板。指导思想是抽象性、概括性的语言表述,其用词用语也讲究修辞,讲究语言的锤炼,讲究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如《中共中Y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指导思想”部分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D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其用词用语本身就体现了DY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和工作力度。又如《中共中Y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提出“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就运用了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要善于总结提炼
一要在研究工作中总结提炼。所有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观点,无不是实践中的思索和工作经验的总结。每个指导思想,甚至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归纳分析、综合研判中总结提炼的思想精华和智慧结晶。不研究形势,不研究问题,没有对工作的准确把握,就不可能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
二要在多读多看中总结提炼。写好指导思想,和写作整篇文章一样,都需要多读多看、学习借鉴,特别要学习上级,如DY、国务院或省委、省政府下发
的有关决定、意见、方案等,在学习中研究分析,在联系上下文中认真揣摩,在比较选择中总结规律,在具体写作中领会运用。
公文中一些常用字词的用法及辨析
1
.“截止”与“截至”的区别?
: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后者则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事态。
2
.“记取”与“汲取”的区别?
答:前者强调强记,后者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二者适用对象和情况有所不同:对自己或内部的事或现成的经验教训,多用记取;对他人或外部的经验教训、营养等,则用汲取。
3
.“急待”与“亟待”的区别?
答:“急待”强调紧急待办,“亟待”强调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4
.“下工夫”与“下功夫”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下工夫”。如《现代汉语词典》强调,“下工夫”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而“功夫”是指本领或武术,一般不用“下功夫”。
5
.“和”与“与”的区别?
答:“和”跟“与”都是做连词比较多,做介词比较少。做连词时都表示平等联合,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两者的色彩有所不同。“与”的书面语色彩比较明显,因此多用于书面语中,口语中用得比较少。“和”则在口语跟书面语中都使用。另外,在书名跟文章的题目中,“与”使用得要比“和”多些。
6
.“制定”与“制订”的区别?
答:“制定”即制作、定出,公文中习惯用在较大场合,以制定D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法令等;“制订”即制作、订立,公文中习惯用于具体规章制度的订立。
7
.“需要”与“须要”的区别?
答:“需要”即对“缺乏”而言,还有“要求”的意思,词性为及物动词,后可带宾语。“须要”即说明“应当”、“必须”的意思,词性为能愿动词,修饰限制动词。
8
.“期间”与“其间”的区别?
答:“其间”是指某一段时间。从结构上分析,“其”修饰“间”,相当于
这”“那”等指示代词。在使用的时候,“其间”前面总有一段关于时间的叙述,“其间”承上表示“这段时间里”或“那段时间里”。如果“其间”前面再加上“这”或“那”,就重复了。我们熟知的经典例子是鲁迅先生《一件小事》里的话:“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其间”多用于书面,口语中,人们有时会在它前面加上“这”或“那”,现在也是不容忽视的语言事实。“期间”的用法恰恰相反,它前面应该加修饰成分,如“这期间”“那期间”“开会期间”等等。如“期间,对文件修改了20多次。”这种用法则不正确。“期间”是指某短时间里,前面要有说明时段的词语,例如“春节期间”、“会议期间”、“国庆期间”、“外出期间”等,不能将“期间”单说。而“其间”可以单说,是某段时间的意思,如
其间,对文件修改了20多次”。
9
.列举完后“等”的用法?
答:列举后用“等”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列举完的时候用“等”,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有一种用法是列举完之后用“等”,例如“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四座城市”。这里的“等”是表示列举完了之后收尾。
10
.引号内短的并列成分之间的标点符号用法?
答:比如: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样的句子,引号内是短的并列成分,这种情况应该用顿号,而不应该用逗号。
11
.“以及”前面的标点符号用法?答:“以及”前面可以用逗号,这是“以及”跟“及”不同的地方,“及”的前面不能有逗号。当然,“以及”的前面也可以不用逗号。用不用逗号,要看“以及”后面的语词的长短。如果比较长,要用逗号停一下,使人好读;如果比较短,“以及”前面就可以不用逗号了。
12
.“其中”及其前后标点符号用法?答:“其中”一词,前后标点符号用法的三条规则:
1)总数后只有一个数,“其中”前用“,”,“其中”后不用“,”。如,2009年,公司售电量55451亿千瓦时,其中省内售电量53842亿千瓦时。
2)总数后分述几项内容,则总数后用“。”,“其中”后用“,”,各分述内容之间视其内容多少,或用“,”,或用“;”。如,2009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705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5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第二产业用电量54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6%;第
三产业用电量6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5%;城乡居民用电4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1%。(3)“其中”之后列举分项内容时,“其中”之后不要用“:”。
1200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80399万千瓦。其中:水电57818万千瓦,火电11463万千瓦,风电7951万千瓦。该例中,“:”应改为“,”。
22009年,全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0795万千瓦(其中: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98万千瓦)。该例中,“:”应去掉。
写作的十条基本法则
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公务写作的老兵,和大家谈一谈这几十年来我对公务写作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以资商榷。
什么是公务写作?公务写作一般泛指从事公务工作的人员为了适应公务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各类文体的文秘写作。公务文体的类型很多,有简有繁,有大有小,包括文件、简报、请示、汇报、领导讲话、调查报告、先进事迹、典型材料等等。凡是用于公务工作需要的文秘写作,统属公务写作的范畴。公务写作过去叫应用文,它的适应面很广、很宽,又分若干个体例,而不同的体例中又各有各的固定程序、规范模式和潜规法则。
作为一名公务人员,能否娴熟地进行公务写作,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是检验一名公务人员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之一。特别是文秘工作人员,除了要求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等这些基本的素质之外,还要求你的文笔要好,能够写出让领导满意、让大家服气的各种公务文体来,这样才算称职。
那么,公务写作有没有规律和技巧?我们说,文无定法,更无秘诀。假设说写文章有什么固定的方法、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这些方法和秘诀一旦公之于众,大家就都是文坛高手了。
既然说文无定法,更无秘诀,却要讲公务写作的基本法则,这不是自己否定自己吗?不然,我觉得公务写作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讲。这些规律和技巧,主要是指从事公务写作的工作人员,把基本素质、基本学识以及公务写作必不可少的要素融汇贯通为一体,形成的若干有规律可循的东西。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和思考,我觉得有这十个方面应该可以和大家作以探讨,也就是所谓公务写作的“十大法则”。
一、勤学博读,厚积才能薄发
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诗”。任何人都不是一出生就能写文章。那么,写文章,要写好,第一步是什么?第一步不是写,而是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读与写之间的关系,要想写得好,首先要读得好。
读书本身也是一个非常苦的差使,关键是要培养爱好,养成习惯。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勤、不苦,要读得好那是一句空话。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增长学识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看得多了,读
得多了,熟能生巧;思考得多了,揣摩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写了,这就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
这里有一个涌泉效应。温泉为什么从地下喷出热水?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地心有热水在汹涌澎湃,它时刻寻找间隙要向上喷发。写文章和读书就是这样一种关系。读得多了,你就想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好?那篇文章为什么写的那么差?就想我来试试看是否也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再加上你所从事的这个工作,或者你有这个业余爱好,经常练笔,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熟能生巧、厚积薄发的写作能力。
勤学博读是写作的前提要件,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涌泉效应。现在一些同志也不知道自己学了多少东西、读了多少书,掂起笔写点风花雪月的东西,就自以为自己会写作了。现在人浮躁的太多了,坐不下来,静不下心,读不进去。
古人勤学苦读的例子很多。所谓悬梁刺股、囊荧映雪、凿壁偷光、学富五车、韦编三绝,都讲的是怎么样勤学、怎么样苦读。这些勤学苦读者,最后都成为一代文章大家。
那么,读书有什么方法呢?我认为读书有两个方法,一是博览群书。多读,什么样的书籍都涉猎,广集知识,所谓学富五车是也。二是精研经典。读书都有各自的取向,无论是从事文学创作、公务写作,还是从事法律文书制作,各个类别都有各自的经典之作,这些经典要研判,要精读,所谓韦编三绝是也。
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叫《读书三得》,说读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叫读进去,越读越厚。读一本书,感到博大精深,写的非常好,容量十分丰富,就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尽情畅泳。第二种境界叫读出来,越读越薄。一本书看了三遍,就越来越明白它写的是什么意思,把它的精华记住了,领会了,从书本里走出来了。第三种境界叫明事理,学以致用。知道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联系自己应该怎么办?随着读书的增多,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思想的升华,就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石积万仞不为高,峰生一叶堪称奇。道理就是,我们读了很多东西,学了很多东西,积累了很多东西,都不要自满。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在万仞山峰之上发出一枝新叶,才是新的发展和贡献。
二、广集信息,占有才能运用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的膨胀更新非常之快,信息的容量、能量非常之
大。这就使得不占有信息,就写不出来新的东西。
心中没有你说啥?胸无点墨怎掂笔?不占有知识信息,想写东西,就会言不由衷;肚里没有什么墨水,要想出口成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不广集信息,站位就不高,知识面就不宽,容量就不大,就不可能写得好。只有广占信息,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运用得当。所谓桃花园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秦朝避难时进入山谷的人们不知道秦朝早已灭亡,汉朝也灭亡了。你让他们写出具有魏晋之风的文章来,那可能吗?一写还是秦始皇修长城、孟姜女哭长城那一套,他们是写不出曹操的大风歌来的。
不要说写文章,搞科研也是这样。有一个科学家,发明了很多东西,后来想静心钻研一个他认为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就搬到一个小岛上,潜心钻研这个课题。十年过后,他攻下这个难题,拿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学术论文,拿出去发表,人家告诉他这个成果八年前已有人研究出来了。这位科学家失败的原因就是自我封闭、信息不灵。如果写文章还是过去的那些陈词滥调,接触不到新鲜的东西,在那七拼八凑、胡编乱造,是不行的。即使是七拼八凑,也得广占信息,拼也得有花样可拼,凑也得有枝叶可凑。所以说,面对当今知识更新尤如核爆的信息时代,要想搞好公务写作,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广集信息,最大可能的占有信息,才能运用得当,写出好的东西来,写出新的东西来。
三、精研政策,领会才能贯彻
公务人员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宣传者。要想搞好公务写作,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精研政策,领会精神实质。只有精研了,领会了,才能够在文章中、工作中贯彻落实。
我们召开推广“4+2”工作法工作会议,会上我有一个讲话,到底如何讲呢?我在仔细精研了徐光春书记和王铁书记的讲话以及南阳邓州的经验后,领会到有三条:一、什么是“4+2”工作法;二、为什么要推广“4+2”工作法;三、怎么样推进“4+2”工作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讲这项工作就做到清楚明了、内容鲜活。
我们开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它的基本政策指导是什么?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决定对土地合理流转、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都说的非常精到。但是它不是具体的方案,没有操作的细则。开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大政方针的基本精神吃透,然后围绕大政方针研
究贯彻落实的方法措施、方案细则。
什么叫精研?就是精心研读。什么叫领会?就是心领神会。什么叫贯彻落实?落实二字很好理解,就是从上面落到下面,落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而贯彻呢?就是一以贯之,彻头彻尾。对D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不精心研读、深入理解、心领神会,怎么能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方位地贯彻落实呢?
要想搞好公务写作,首先就得对上级各种文件进行反复研读,准确把握,做到融会贯通,然后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不是会写几句华丽的词藻,就能搞好公务写作的,文笔再好,也得理解政策,精研政策,这是搞好公务写作很重要的环节。
这就要求公务写作的主题要有很强的政策性,观点要有很强的准确性,论述要有很强的阐发性,内容要有很强的时效性,方法措施要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做到这些,确实不容易,要能举一反三,上挂下联,开放性地思维,创造性地拓展;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弄懂大政方针是什么,又能了解下边的实情是什么,把大政方针政策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条主义不可取,经验主义不能要。怎么样把政策精研好,与实际结合好,找准结合点,这才是最关键的。
四、深入调研,顺理才能成章
刚才讲精研政策,是吃透上情,这里说深入调研,则是吃透下情。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坐在屋里空想出来的东西,必然不切合实际。
搞公文写作的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特别是领导讲话,才能够符合社情民意,才能够做到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情、求实效,才能够避免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说假话。
搞公文写作的同志一定要弄清楚群众想的、盼的、需要的是什么,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在哪里,利益诉求、心情愿望有哪些,真正把所写的东西写到人民群众的聚集点上,写在人民群众的热心坎上。
王明是共产国际代表,博闻强记,可以倒背《资本论》,但他空有理论教条,不能结合中国实际,一会儿左倾,一会儿右倾,最终给D的事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宣传群众、感召群众、团结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我曾强调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要明确五大关系,其中有一条是务虚与务实的关系,讲到我们只有把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蓝图和构想、发展路子和方法措施传达到县乡村各级干部中去,宣传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让他们明白综合试验区建设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他们有哪些好处,如何带领他们去做等等。群众才能真正明白你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好事和谋福利的,他们才会一心一意地跟着你干,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才会空前迸发出来,主动投身试验区建设之中去。
吃透上情与吃透下情相结合,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这是每位从事公文写作的人员应该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也是公务写作的基本技巧之一。比如写一篇讲话,首先要弄明白上级的政策是什么,本地的情况怎么样,过去的经验教训有哪些,发展的前景怎么样,可能遇到的阻碍是什么,只有把这些方面都搞清楚了,你才能把文章写得血肉丰满,道理说得让人信服。
五、确立主题,高远才能鲜明
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立意高远的主题是文章鲜活的灵魂。
何谓主题,你写文章也好,你写讲话也罢,到底要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就是要表达的主题。我们每次开会都要点明会议的议题,这就是会议主题。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把全县的新闻工作者和文秘人员召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新闻写作和公文写作水平及能力。今天我要讲的“公文写作十大法则”和“新闻写作五大商战原理”,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主题是灵魂、是总纲。我们常说“纲举目张”,所谓的“纲”就是鱼网的纲绳,所谓的“目”就是鱼网的网眼。只有拉起纲绳把网撒出去,网眼才能张开,才能把鱼打上来。我们还经常用“提纲挈领”这个词语。何谓“挈领”?我们知道,穿上衣时,必须先拿衣领,这样穿起来才方便。如果你先拿衣袖或衣角,穿起来就非常别扭。文章的主题就好比网纲和衣领,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关键和根本。
文无主题、漫无边际、洋洋万言、不知所云是写文章的大忌,尤其是公务写作的大忌。无主题的文章即便是用无数华丽词藻堆砌而成的文山,那也不能叫文章,只能叫文字垃圾。
确立文章的主题,要求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志应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吃得更透一些,把握得更准一些。
人们常说,公文写作人员是为领导做嫁衣裳的,无论你设计的是西装还是夹克,你必须得考虑领导穿着得体不得体,感觉好不好。这就好比一种款式,领导
中有思想前卫的,也有比较保守的,你要让他穿,你必须把道理给他讲清楚。我讲公文写作人员要比领导站得高、想得深、吃得透、把握准,道理就在这里。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胸怀全局,把握大势,提纲挈领,认真确立一篇文章立意高远的鲜明主题,坚决摒弃含糊其词,空洞无物,卖弄词藻,云遮雾罩的行文方式。
围绕新农村建设特区我们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高扬风帆建特区、划动五桨开大船”,直接用标题点主题,一看第一段话就知道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中国的农村犹如一个汪洋大海,新农村建设尤如一艘航船,建设新农村特区犹如拉起了一道风帆,运用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合作化经营、民主化管理、和谐化发展“五化”工作方法为船桨,来划动这艘大船,就会乘风破浪前进。一篇洋洋万言的文章信阳日报登了整整一版,其主题归纳起来就是上面几句话,主题非常突出、鲜明。
六、提炼观点,独特才能新颖
观点在文章中的地位是什么?观点就是围绕主题、阐述主题、论证主题的论点,是一篇文章确立主题的支撑点,也是要抓观众听众眼球耳朵的响亮点。
一篇文章的主题要由若干个观点作支撑。用观点来论述主题,会起到群星捧月之功效。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各种文秘材料,那些小标题应该是观点,那些段中主句应该是观点,那些文中锦句也应该是观点。
观点要在“提炼”二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的观点应怎样提炼呢?
第一,提炼观点要做到围绕主题,清楚明了。我有一篇文章叫做《明确五大关系,推进试验区建设》,这也是由标题点主题的行文方式,读者一看就知道,文章讲的主要是“五大关系”,通读全文后就明白了“五大关系”是指《批复》与《决定》的关系、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一般与重点的关系、示范与全面的关系、农民与能人的关系。剖析这“五大关系”相辅相承、相互关联的作用后,指出应该怎么抓、怎么办、怎么来推动试验区建设。这就是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观点。我在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共分三大块,如何总结战果,如何分析战局,如何推进战事,在推进战事时又设置了“六大战役”等等,大观点套小观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第二,提炼观点要做到独特独到,不失平庸。中国语言几千年,话都让前人说完了,我们说什么?一项工作,从中Y到省、到市、到县、到乡都讲这个事,方方面面都讲完了,我们怎么讲?
如果是鹦鹉学舌,那还不如把上级领导的讲话念一念。要做到独特独到,不失平庸,就要像摄影一样,学会变焦距、调角度。一座金刚台,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仰拍、俯拍,正面、侧面、背面,远近高低各不同。关键是看你变焦距、调角度的本事,变得巧、调得好,就能拍出他人所拍不到的景致。
第三,提炼观点要翻出新意,不落俗套。如讲财税工作,财税工作是大事,年年都要召开几次财政工作大会,大会小会都要讲,都讲了很多年了,财税工作还怎么讲?我讲“五不话财政”,即:财税工作不简单、财税工作不容易、财税工作不留私、财税工作不容情、财税工作不含糊。要强调财税工作不简单,按常规行文方式,首先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就落入俗套了,财税工作如何不简单?因为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它是惠及干部职工的主要财源,它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支点,这就翻出了新意。要说财税工作不容易,常规讲法,就是回顾总结前阶段工作成绩,肯定大家的工作,对大家表示感谢。但我就直接说“财税工作不容易”。要说财税工作不容情,常规讲法就是“抓班子、带队伍,严明纪律、提高素质”等等,搞财政税收你不能循私舞弊,你不能搞人情税、关系税,必须严明纪律抓税收,不得有丝毫容情的地方,也翻出了一些新意。
要想不落俗套,你必须打破常规的行文模式、思维方式和表述形式,同是一个内容,用观点来翻出文章的新意,这才是高手。
第四,提炼观点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一个观点就是那么十个八个字,简单明白,你要用一大段话就会感觉着非常别扭,还不便于记忆。在言简意赅方面,毛泽东是一个典范。比如在《矛盾论》中,矛盾的普遍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中用一章几十页来进行反复论证,加之外国语言表达方式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又不一样,有些人读了几遍还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而毛泽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将矛盾的普遍性精辟地概括了。
第五,提炼观点要引人入胜,产生共鸣。某个观点,让人乍一听难以理解,心想这个事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稍加阐述,让人豁然开朗,觉得这样说比那样说效果好得多。正是因为你说了“人人心中之所有,人人口中之所无”的东西,以致产生了共鸣,让人连声赞叹,你的这个观点的提炼就是非常成功的。
在论述综合试验区建设如何抓时,我们归纳了“快、特、新、干、实”五个字。“快”就是起步要快,推进速度要快;“特”就是结合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路子;“新”就是勇闯新路,大胆创新;“干”就是真抓实干,强力推进;
实”就是求真务实,务求实效。这样就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第六,提炼观点要方便记忆,耳熟能详。一篇文章所确立的观点,只有让别人认同,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别人才能把它记住。
我们把开展农村工作的主要方法概括为“五化工作法”,又比喻为推动新农村建设航船的“五桨”,这样就便于记忆。
七、善用典例,恰贴才能鲜活
所谓典,就是历史文化遗产留下来的文献精典;所谓例,就是当今社会特别是我们身边发生的具体事例。
一篇文章用典举例可以收到事实胜于雄辨的功效,在文章中广征博引古今中外的精典文献,恰当引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最能服人。
比如新型农村合作经营到底好不好,推行机械化有没有必要,让加入合作社的农民站出来现身说法,给大家谈一谈加入合作社给自己带来的经济实惠和劳动力解放,算一算投入帐、收益帐,再讲一讲从体力劳动解脱出来后,在精神生活、文化娱乐、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切身感受,这种方式比讲一百条这道理、那意义都要强百倍。
引用典例一定要服务主题,服务观点,讲究恰贴,讲究鲜活。不能为用典而用典,不能为炫耀才学、卖弄风雅而用典,动不动就“之乎者也”,动不动就“古人云”,动不动就“孟德斯鸠、尼采如何说”,让人感到卖弄风雅、装腔作势,那就不好了。
不要过乱的、堆砌的用典,用典要恰到好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用典还要推陈出新,故事翻新意,老树发新芽。
现在讲改革开放如何好,招商引资如何好,真正去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时候,总是害怕“能不能招成,花钱请客后能不能来,来了后是不是真的”。嘴上说着这个事好,心里想着这个事不一定行,真正面临问题时又害怕了,这一番情况用一个典故——叶公好龙,就能形象地刻画出来。
八、周密论述,精辟才能服众
一篇文章确立了主题,明确了观点,那么,在下笔行文论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呢?
一是论述要紧扣主题,围绕观点。比如讲“先行先试当先锋,大胆大步大跨越”,应该突出怎样先行先试,怎么样当先锋,突出敢闯敢试、开拓创新、放开
胆子、迈开步子,通过试验区建设,来实现商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是层次要清楚,逻辑要分明。比如论述“批复与决定的关系”,这里应该集中论述批复是个啥概念,决定是个啥概念,决定与批复相比上升了哪个层次,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从而进一步在试验区建设中坚定信心,下定决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该在哪一块说的就在哪一块说,抓着这一块就要讲清讲透。
三是章法要严谨,丝丝要入扣。主题、大观点、小观点、段落主句、文中警句,它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一定要讲究章法布局,做到丝丝入扣,分清楚大概念小概念。
学过逻辑学的都知道,逻辑学包括概念、推理、判断、论证等,它是讲逻辑思维的。写文章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一篇文章,主题是大概念,观点是主概念,分观点、段中主句、文中警句是小概念,只有利用相关的文辞语言把这些骨架连接在一起,才能做到有血有肉。骨骼立起来,肉体丰起来,如果立不好,丰不好,或者形销骨立,或者肥胖臃肿。
要学会庖丁解牛,知道从哪个地方下刀,哪个地方该是骨骼,哪个地方该是筋肉,哪个地方该是血管,条理要非常清楚。
四是语言要精辟,说理要充分。公务写作很多都是涉及说理的文章,如宣传方针政策,安排部署工作等,这就要求语言一定要精辟,说理一定要充分。
语言精辟不精辟的基本标志,一是让人听着新鲜独到,二是让人听着觉得清楚明白,三是让人听了以后能够记住。
精辟的语言,充分的说理,是公文写作的一个窍门,并不是句子多么臃长、多么复杂,就是说理充分。要用简洁的语言把道理说的深入浅出,让人信服,这样才是成功的。
九、宏微相衬,有的才能放矢
一篇文章,角度上要站高,要看远,要从宏观上来把握;行文上要具体,要条理,要从微观上来把握。要做到宏观微观相结合,宏观微观相映衬。
宏观是方向,微观是目标;宏观是理论,微观是实践。
在公务写作上,D的大政方针和理论指导是宏观层面的东西,社情民意和实际工作需要是微观层面的东西。
光有宏观,没有微观,本文由推荐就会使这篇文章陷于空洞说教,无的放失。光有微观,没有宏观,就可能迷失方向,琐碎不堪。
一篇文章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方向,又有目标,既有宣传动员,又
有方法措施,才能上下一致,左右协调,使这篇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土洋结合,巧妙才能生动
好的文章,它的受众群体面要宽,既要适合不同受众群体的欣赏水平的需要,也要适合同一受众群体的不同心理口味的需要。
酸甜苦辣咸,口味各不同。不同受众群体,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受众群体,他们的需求也是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今天在座的有D委书记,有文秘工作人员,有新闻工作人员,从事的职业不同,所在的岗位不同,对领导讲话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不同。即使同是乡D委书记,既要听听上面的政策,又要听听县里的安排,同时还要想想自己乡里的做法,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样。
一篇文章,不能太单一、太单调、太枯燥。数学家华罗庚推广优选法,讲的通俗生动。如果华罗庚还用他的数学公式来推广优选法,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呢?
一篇文章应该是土洋结合、文白相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丰富多彩、内涵丰富。文章中,该文的时候就文,该白是时候就白,该洋的时候就洋,该土的时候就土,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一台晚会有歌,有舞,有小品,又有相声,还有人变戏法玩魔术,这样调节,大脑皮层里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就不疲劳。
土洋结合能起到“嬉笑怒骂皆文章”的功效,严肃的话题如果用诙谐的口语讲出来,和板着脸训人会有不同的效果。许多时候,我们不妨诙他一谐,幽他一默,使大家既放松心情,又感到高兴,印象会更深刻。洋越来让人们望洋兴叹,土起来让人笑逐颜开,这样就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还是那句话,文无定法,更无秘诀。但是,公务写作有规律可循,有技巧可讲。此文若对从事公务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文秘工作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诚所愿也。
关于办公室文秘工作的七个话题
漫谈话题之一——讲话材料的涵义界定
领导讲话材料是常见文体,但又少见著述;起草领导讲话材料属于文字工作的范畴,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更不是常见的文学创作;领导材料的形成,需要文秘工作人员的艰苦劳动,但又不是文秘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领导讲话材料所产生的效果同文秘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付出劳动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但又不完全取决于文秘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付出的劳动大小。总之,领导讲话材料,属于一种常见的但又说不清的特殊文体。
漫谈话题之二——讲话材料的基本要求
领导讲话材料,同其他文体一样理应也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和体现这种规律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下面,我围绕中心议题、前期准备、结构特点谈几点看法,尽管很不成熟,但确是我在实践中的切身体会。
(一)中心议题要准确。清代学者王夫之曾经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好比是军队中主帅,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的文章,就像没有主帅的军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由于文章体裁不同,对主题的称谓也有所不同,有的称中心思想,有的称文章主旨,在讲话材料中称中心议题。它准确的主要标志是:1.符合方针政策;2.符合本地实际;3.符合领导思路。这三者的汇点就是领导报告的内核。值得提出的是,初写领导讲话材料,要注意处理标题与次标题、再次标题的关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的关系。
(二)前期准备要充分。一般来说,领导讲话材料的中心议题确定后,文秘工作人员就要立即进入起草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一段中,文秘工作人员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查研究,查阅学习一下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还要收集一下讲话领导的有关思想观点。在具体工作中:1.要深入基层,还要跳出基层。所谓深入基层,就要尽最大可能深入到实践第一线,在“深水里”捞出“活鱼”。所谓跳出基层,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研究我们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决不能摸到什么算什么,摸到什么说什么。2.要吃透领导,还要跳出领导。所谓吃透领导,就是要尽力领会领导的意图,把握领导的思路。所谓跳出领导,就是要运用自己掌握的有关理论和方针政策,对领导的思路进行一下过滤,达到完善领导思路的目的。3.要进入状态,还要跳出状态。所
谓进入状态,特别是在起草过程中,要完全进入角色,尽量带着感情去从事起草工作。所谓跳出状态,指的是完成起草工作后,要尽快从“我”中摆脱出来,换位思考百般挑剔自己起草的东西,达到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三)材料结构要科学。领导讲话材料,动态性很强,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总还有些内在规律。就结构这个问题看,尽管有些变化,但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种类型:1.纵式结构。所谓纵式结构,指的是按照某种关系、某种顺序来布局谋篇。如按讲话材料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按自然顺序——由远及近,按行政关系——由上到下。举个例子,我在起草一个领导在对外开放讲话材料时,按逻辑关系确定了材料的内在结构:一部分的标题是“对外开放的大潮已经涌起,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审视自己,警醒奋进”。二部分的标题是“对外开放的机遇已经到来,本文由推荐,我们一定要理清思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三部分的标题是“对外开放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一定要转轨变型,同舟共济,真抓实干”。2.横式结构。相对纵式结构而言,横式结构类似于绘画艺术中的散点透视,部分与部分之间处于同一个平面内,是一个平面内的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再举个例子,我在起草领导讲话时,围绕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必须强化‘转’的意识,二是必须强化‘放’的意识,三是必须强化‘活’的意识,四是必须强化‘争’的意识。”你看,“转”、“放”也好,“活”、“争”也罢,它们都是同一“辈”的东西。3.纵横结构。所谓纵横结构,就是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结合,灵活运用而已。
漫谈话题之三——讲话材料的语言修养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领导讲话材料的结构、语言与议题之间的关系。如果把领导讲话材料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中心议题便是人的灵魂;结构便是人的骨架;语言便是人的血肉。准确的议题,清新的结构,恰当的语言,才会构成一个比较完美的报告。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报告的语言也具有其一定的特殊属性。报告的语言是介于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一种特殊语言。它除具有准确、简炼、形像等语言的基本要求外,还具有文字语言严谨、规范的特点,又要具有口头语言通俗、明快的特点。要善于学习、驾驭语言。
(一)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语言这个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有些群众尽管没进过学校,但在语言表达上都很有一套。群众的语言往往具有深入浅出、想像丰富、生动形像、幽默感强的特点,有时简直是目不暇接,妙语连珠。我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善于留心、搜集、运用群
众的语言。
(二)要善于从领导语言中汲取营养。作为文秘工作人员,要想尽办法尽量多接触领导,细心揣摩领导的语言特点,大胆运用领导的语言。领导的语言往往最能表达领导的意图,领导读起来倍感亲切,保留机率很高。例:“决不能让屡战屡败的将军易地作官”(没有政绩);“走到哪里宿到哪里,碰到什么吃什么”
(缺乏计划);“坐在车里看形势,拍着脑袋出章程”(不深入实际);“说在会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还有“喇叭有声,地里无影”。
(三)要善于从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文秘工作人员要善于读书,尤其要善于读那些重量级作家的书。有人说过:“我国有几个语言大师,一是曹雪芹——
《红楼梦》作者。二是鲁迅——伟大的文学家。三是毛泽东——伟大领袖。”我们要善于从这些语言大师的语言中汲取营养。(四)要善于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大家不妨试一试,如果将化学、数学、医学等学科中的语言变化用,会收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例如:把不团结说成是“摩擦系数不小”,把性格活泼的人说成是“活泼元素”、把随便谈情说爱说成是“乱设X”等。
漫谈话题之四——文秘人员的业务素质
文秘人员的业务素质,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本话题只想就写作方面的素质谈些想法。
(一)要有较为雄厚的理论功底,但更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有了较为雄厚的理论功底,就掌握了判断大是大非的有力武器;而有了一定的政策水平,就把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准绳。文秘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D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真正做到:在政Zhi上清醒,在工作上明白,在把握上有度。学习方法:1.重点学习;2.系统学习;3.临时学习。
(二)要了解较为全面的实际情况,但更要了解讲话领导的基本思想。不了解全面的实际情况,文秘工作人员就失去了参与决策的基础;不了解讲话领导的主要思想,文秘工作人员也就失去了参与决策的实际价值。文秘工作人员,要通过调查研究去积累实际工作情况。调查方法:1.重点解剖——达到深刻性;2.系统调查——达到全面性;3.侧面调查——达到侧重性。
(三)要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但更要有一定的实际经验。没有一定的文字基础,文秘工作人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没有一定的实际经验,文秘工作人
员也就失去了体现自身价值的必备素质。也就是说,没有文字基础,就不能当秘书,没有实际经验,就干不好秘书。就如何具有实际经验,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写作时,要站在实际工作的角度上,具有全局意识。2.写作时,要站在领导的高度,具有领导意识。3.写作时,要站在参谋的角度上,具有参与意识。
漫谈话题之五——文秘人员的素质养成
对这样一个题目,我们不可能展开全面论述,只能抓其几点不计其余。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文秘工作,成一个合格称职的文秘人员,一要静心,真正做到身处特殊环境,耐得寂寞。二要虚心,真正做到善于拜人为师耐得掉架。三要精心,真正做到精益求精耐得反复。在这个话题里,我想就“静心”二字多说几句。我时常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志开始时热情蛮高,干劲挺大,成果也挺喜人,但等到水平有所提高、环境有所改善,甚至于职务有所变化,文字水平便再也上不去了呢?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坐不住了,吃不了苦了,寂寞不得了。我们一定要耐得这寂寞二字,守住学习的本性。
(一)忙中偷闲,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志,往往各有其长,但文秘工作属于动态性的工作,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我们要在全面了解自己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及时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当前要注意抓好法律知识、金融知识、WTO知识等的学习。
(二)查漏补缺,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为领导起草讲话材料,我们懂的东西、掌握的情况要尽量多一些。什么工业、农业,外经、计划生育,D建、老干部等工作都要掌握,不能成为行家,但也要成为明白人。但是,由于资历有限,接触的工作有限,自己支配的时间有限,想什么都干过,什么都去干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就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逐步积累。我的方法是:分门别类,逐一组装;查漏补缺,逐渐系统。
(三)拾遗补缺,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处处留心皆学问。凡是碰到不识的字,不懂的词,不明白的东西,都认真学习,决不放过,通过日积月累,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
漫谈话题之六——抓住领导的语言特点
我体会到,要写好领导的讲话材料,不但要具有讲话材料的“共性”、“普遍性”;而且还要具有讲话领导的“个性”、“特殊性”。读书多了,写东西多了,每个人都会在无意识当中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果我们的语言特点与领导的特点相吻合,那就谢天谢地。但如果不相吻合,甚至完全背离,那就非常困难。
在领导同志当中,有的喜欢沉稳老练,有的喜欢生动活泼;有的喜欢理性较强,有的喜欢工作具体;有的喜欢文学色彩浓,有的则喜欢群众味道强;有的喜欢像山涧中的溪水,清新流畅,有的喜欢像春天的雷声,惊心动魄;有的喜欢像柳永的词,似十八妙女,弄琵琶,叹“晓风残月”;有的喜欢苏东坡的词,像关东大汉,击铁板,唱“大江东去”。当我们的语言习惯,与领导的语言特色不相一致的时候,我们要千方百计抓住领导的语言特点,千方百计加以贴近。怎么抓,有三点:
(一)抓住领导的语势。语势是以语言节奏为主体的一种语言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节奏,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细心体会,都能感受到。它在文章中按照自己的规律在不停的运动着。
(二)抓住领导的用语习惯。是阳春白雪呢,还是下里巴人,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三)抓住领导的思维特色。属形像思维,还是属逻辑思维,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我认为,只要抓住了以上三点,就能比较准确地体现领导讲话的语言风格。
漫谈话题之七——文秘人员的成果评估
因为领导讲话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一个好的领导讲话材料,离不开D的方针、政策与本县实际结合的紧密程度;离不开讲话领导的主要意图与起草人员理解接受的程度;离不开上面的主观努力和下面的客观认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矛盾,有时我们所反映的情况与领导掌握的情况不一致,我们的观点与领导的见解不统一,我们的思路与领导的想法不吻合。作为文秘工作人员要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服从领导意图的关系。从最终结果看,领导的意图决定着讲话材料的成败生死。但从操作过程看,文秘人员的主观努力和积极参与也将影响讲话材料的质量高低。因此,一个称职的文秘工作人员,既要能够表达领导思路,也要善于完善领导思路,还要敢于启发领导思路。
(一)所谓表达领导思路,就是文秘工作人员能够不偏不倚、不少不漏、完完整整、准准确确地把领导的思想、观点全部表达出来。用句通俗的话说,领导想到哪文秘人员就写到哪,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二)所谓完善领导思路,就是文秘工作人员对领导提出的思想、观点,如果发现其中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够精确的地方,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使领导的思路达到全面、深刻、精确的程度。用句通俗的话说,
就是要把领导没有说到的说到,没有说透的说透,表达不精确的表达精确。
(三)所谓启发领导思路,就是文秘人员要把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得出的思想观点,积极主动地跟领导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启发领导的思路,并使其进入到宏观决策中去。表达、完善、启发领导思路,既是文秘人员参与决策服务的三种程度,也是检验文秘人员水平高低的三条标准。只能表达领导思路的,只是一个基本称职的文秘工作者;不但能够表达领导思路,而且还能完善领导思路的,就是一个称职的文秘工作者;只有既能表达领导思路,还能完善领导思路,也能启发领导思路的,才是一个优秀的文秘工作者。
关于公文素材积累
今天,主要围绕公文素材的积累,与大家交流一些体会。重点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要积累素材。二是什么是公文素材。三是如何积累素材。至于素材运用,放到“如何积累素材”里进行讲述。下面,依次进行:
一、为什么要积累素材?(充分认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
积累素材,或者说占有素材,对公文写作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是提高公文写作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用四个比喻来形容:一是素材如粮草。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草充足,是打胜仗、奏凯歌的前提和关键。二是素材如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再巧的妇女也做不成好饭。三是素材如建筑材料。写公文好比建房子,素材就是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缺乏充足的建筑材料,再好的设计师也建不好房子。四是素材如公文之母。没有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孕育,是不可能生下孩子的。总之,做好了素材积累的功夫,公文写作就事半功倍。那么,为什么要积累素材?具体来说,积累素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厚积薄发,从容完成公文写作任务。公文不比文学作品的有感而发,更多的是奉命成文、命题作文。公文姓公,言不由衷。领导给你一个题目,要你迅速下笔千言,立马成篇。没有写作之前的积累,是难以完成让公文写作任务的。写作公文的过程就是“薄发”,前期投入更多时间、更大精力的素材积累就是“厚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两者一因一果,缺一不可。这种素材“厚积”,包括全面熟悉情况,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扎实提升理论功底,越厚实越好,多多益善。在“厚积”之下,才能“猝然临之而不惊”,才能在公文写作任务面前从容应对,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公文写作应急救急,关键就靠大量积累、占有素材。
(二)启发思路,提升开拓创新能力。我们经常说,D员干部要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那么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到底从何处创新?如何判断自己提出的观点、思路、举措是不是创新的?要回答好这些问题,还是要靠积累素材、占有素材。当你占有了方方面面的素材,你就知道哪些方面是目前还没有涉足或者涉足不深的,哪些方面有创新的可能性。当你占有了不同方面的素材,你就可以通过不同素材的整合融合、比较比对,进而生发出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牛顿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想提高自己开拓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思路,必须广泛占有、
借鉴大量素材。站在素材的肩膀上,才看得更远,视野更宽阔,见识更卓越。
(三)避免出错,给人留下沉稳扎实的印象。占有素材越多,意味着你对这项工作知道得越全面、越深入,对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推进的方法等都心中有数;对上级政策、本地进展、基层实情等都了如指掌。如此,你说话办事、提建议出点子、做决策定思路,就会有所依据,就会科学合理,就会富有建设性、创造性、前瞻性,就会让领导、同事觉得你是一个稳重踏实、认真负责、实干可靠的人。更关键的是,当你占有了大量的素材,就不会说行外话,不会说糊涂话,不会说错话、假话、大话、空话,不会乱定调、瞎表态,不会丢丑、出洋相。
二、什么是公文素材?(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公文素材的内涵)
公文素材不单纯是某个好词好句,也不单纯是某篇范文模版。对于公文素材的内涵,一定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也就是说,公文素材就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工程之下有众多的项目支撑。那么,公文素材这一系统工程到底有哪些子项目呢?或者说,公文素材可分为哪些类型?
(一)从文章构成要素来看,素材可分为字词、短语、句、段、篇。所谓“字词”,主要是指一些高度概括、浓缩的字和词,或者是一些常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如“常用后缀:化,型,性”,“动词一字部:抓,搞,上,下,出,想,谋。”“副词一字部:狠,早,细,实,好,很,较,再,更。”,等等。所谓“短语”,主要是指公文中常用的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联合式等类型的短语。如动宾式的“收拢思想、调整状态、认清形势、肯定成绩、正视困难、正视压力、发扬精神”等,主谓式的“成效卓著、成效显著、起点很高、进展顺利、反响热烈”等,偏正式的“与时俱进、加压奋进、迎难而上、赶超发展、超前谋划”等。所谓“句”,主要是指名言警句、谚语古语,或生动的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辞句,如“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廉洁没有特区,反不廉洁没有禁区,不廉洁分子没有避罪天堂”,“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惩”等。所谓“段”,主要是指表达精炼、内涵丰富、观点深刻新颖的好段落,或者说理透彻、层次清晰、论述天衣无缝的好段落,如“深刻把握严的度、时限和面的内涵,认识到严是回归本意本源,是应严之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严ZhiD绝不是一时之严;从严ZhiD不是针对少数不廉洁分子的个别之严,而是对全体D员的全面之严”。所谓“篇”,主要是指精彩的时评、领导讲话稿、调研报告等整篇文稿,或者不同文种的范文样板文等。比如,河南省副省长王铁讲话很有特色,
就可专题收集他的讲话稿全篇,作为公文写作的参考素材。
(二)从公文结构来看,素材可分为精彩的标题类素材、高超的撮要句和段首导入语类素材、严谨新颖的框架类素材、启发深思的结尾类素材。
(三)从公文文种来看,素材可分为领导讲话类素材、工作汇报类素材、工作报告类素材、调研报告类素材、信息简报类素材、评论类素材,以及请示纪要等各种应用文类素材。
(四)从公文来源来看,素材可分为上情、中情、下情、内情、外情、领导情。所谓“上情”,主要是指本级以上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法规、文件精神、部署要求等方面内容。所谓“中情”,主要是指本级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情况。所谓“下情”,即本级以下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群众的期盼呼声等。所谓“内情”,主要是指本单位内部或自身职责范畴之内的各方面情况。所谓“外情”,主要是指外单位、外地的经验做法。所谓“领导情”,主要是指领导平常常说的话,常讲的观点,常用的方法,常关注的事项,等等。
(五)从公文内容来看,素材可分为大政方针类素材、理论知识类素材、技能方法类素材、故事案例类素材、问题不足类素材。所谓“大政方针类素材”,主要是指各种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的最新精神、最新要求,等等。所谓“理论知识类素材”,主要是指政Zhi理论报刊或DD刊上的理论文章,或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原理,等等。所谓“技能方法类素材”,主要是指谋划推进工作的各种方法,如问题导向法、抓点带面法、抓两点带中间法。所谓“故事案例类素材”,主要是指经典的历史故事、典型的工作案例和人物事例、各级各领域各行业的真实事例,等等。所谓“问题不足类素材”,主要是指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对这类素材,要随时随手记下来,可以按工作类别来收集,也可按照机制性问题、阶段性问题、主观性问题、客观性问题等类别进行收集。补充一句,在这几类素材之外,你还可以根据自己平常公文写作需要,列出几个常用的主题,如“担当”、“学习”、“落实”、“创新”、“意义”等,根据这几个主题来分类收集素材,也是不错的方法。
不管你是选择一种角度,或者兼有多种角度来收集素材,总之一点,要系统地看待素材的内涵,不要局限于某些词、某些句。在素材上分的类越细越好,积的量越多越好,涉及的面越广越好。素材“厚积”,追求的就是一个“厚”字,哪怕有一些素材不是一时所需的。
三、如何积累素材(科学把握素材积累的四个环节)素材的积累
包括素材运用,个人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查找素材环节。积累素材,首在发现素材、查找素材。
1
.查找素材的几种渠道。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发现素材的渠道:
一是日常发现。关键做到三个字:看、听、问。所谓“看”,主要是指通过平常阅读来发现查找素材,如阅读政策文件、工作相关的新闻报道、杂志报刊等等,或者所目睹的工作动态、社会百态、基层现状等等,亦即目之所及的一切皆可作为素材。这里,举个例子。例子来源于《应用写作》上的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李珣有一次读报纸,看到一段话“音乐之都奏响友谊主旋律,家庭农庄飞扬友谊咏叹调,大师故里回荡友谊协奏曲”,当时他格式工整、韵律优美、比喻新颖,就随手记进素材库里,并没细想这话能派上什么用场。后来,他应邀撰写一篇阐释高校与北京精神关系的文章,要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方面论述。他灵机一动,爱国不就是一种主旋律嘛,厚德不就是一种咏叹调嘛,包容不就像协奏曲嘛,简直一一对应。于是,他就以《首都高校践行“北京精神”要唱好“四重奏”》为题,把“高校要唱好爱国向D的主旋律,高校要唱好大胆创新的进行曲,高校要唱好包容平等的交响乐,高校要唱好厚德尚礼的咏叹调”作为四个分标题,分别论述高校应如何践行北京精神的四个方面,形成了一篇文章,反响很好。报刊杂志中经常会冒出新提法、新思路、新语言,把这些收集记录下来,就是很好的素材。所谓“听”,主要是指通过听会议上的领导讲话、与领导同事的工作交流、与基层D员群众的交谈等,来收集公文素材,亦即耳闻所及的一切皆可作为素材。所谓“问”,主要是指多询问、多请教,向领导、同事、群众,询问自己不懂的、不熟悉的,在询问请教中收集方方方面的素材。举个例子,我作为组织部门研究室主任,经常要写综合性材料,但又不可能对干部、人才、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动态了如指掌,那就需要在写作综合性材料之前,询问请教各科室负责人,全面了解工作进展、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之后,才好从容下笔。二是主动查找。即结合自己平常公文写作的实际,思考自己到底缺哪方面的素材,从而有意识、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地主动查找相应素材。要养成一个主动查找素材的良好习惯,把积累素材、查找素材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锁定一些固定的公文素材查找渠道,确定每日或每周查找、积累素材的固定时间,定期去发现素材、查找素材、占有素材。这里,介绍一下我的做法。如果没有很急的材料任务,我一般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花半个小时来阅读求是网、D建研究网、、中国组织人事报、本地D报等几种固定网站报刊,来收集素材。平常没
事时或晚上睡觉前,阅读微信上的学习小组、秘书工作等几个固定微信公众号,及时把好的文章收藏下来,然后再摘抄到笔记本上。总之,所谓“主动查找”,即根据公文写作需要,锁定素材资源丰富的固定渠道,养成定期定时收集素材的良好习惯。
三是调查研究。这是发现、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最真实素材的重要渠道。我们搞公文写作,还是要多走出去、走下去,到基层一线去调研,深入工作现场去调研,触及问题深处去调研,在调研中摸实情、出实策,解决实际难题,切不可闭门造车,坐在办公室决策。
四是临时查找。一般来说,遇到陌生领域的公文写作或者平常接触较少的公文文种,就需要临时查找素材。这里提供大家一个方法,就是“先散后聚再散”的方法。即先广泛收集、阅读与公文主题相关的素材(散),从中理出一些“核心点”(聚),掌握其大致规律、要点所在,然后回过头来阅读查找与“核心点”相关的素材(散)。经过这样“散——聚——散”的步骤,就会较好地驾驭陌生领域的公文写作。对于陌生领域公文写作,需要临时查找素材,需要两番甚至多番阅读素材,所以耗时较长,尤需耐心。个人曾经从事过不同领域的公文写作,对此深有体会。
2
.查找素材的几个原则。主要是“几个一点”。一是坚持超前原则,查找相对前瞻一点的素材。二是坚持详尽原则,不局限于自己工作职责,收集内容相对广一点的素材。三是坚持理论原则,注重收集偏理论性的、务虚的、站位相对高一点的素材。四是坚持原始、真实原则,多收集第一手资料、群众心声等相对原始一点的素材。
(二)存储素材环节。
发现素材讲究方式,存储素材同样有其技巧。1.素材存储的几种媒介。关于素材存储,里有篇文章说得好,公文
存储靠“两把刀、一支笔”,即机械剪刀剪贴,电子剪刀粘贴,用笔作笔记。个人认为,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效的素材存储媒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存储媒介:
一是剪贴本。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素材积累方法,用剪刀和浆糊,把报刊上的好素材剪下来,粘起来。二是做笔记。这也是相对原始的素材存储法,即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落摘抄下来,或者把平常灵感闪现时的所思所想、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或者把平常工作中领导的新观点、新思路和群众反映的新情况随手记
下来,以备公文写作之用。
三是电子文件夹。即在电脑上建立一个个电子文件夹,把网上下载的各类素材、历年材料、平常撰写材料等,分门别类地装进各电子文件夹。电子文件夹之内,以WORD文档为主,辅之以电子表格、图片文件、PDF文件等。对于电子表格类的数据素材,要注意及时更新,保持最新动态、最新数据。
四是拍照留存。在很多场合下,碰到好的素材,但只有纸质版,没有电子版,这时候就需要用上手机的拍照功能,及时拍下来留作素材。关于手机拍照留存素材,建议大家下载一个“CS扫描全能王”的手机软件,用来拍摄纸质文件,效果不错,大家可以一试。
五是杂志索引。现在,一般DD刊都会有目录索引,有的是一季一索引,有的是半年一索引,有的是一年一索引。比如中组部刊物《D建研究》,在每年最后一期第12期刊物里,就会有全年发表文章的总目录、总索引。把DD刊的这些目录索引集中收集起来,要用的时候,顺着目录找素材就方便多了。
六是合订本。这个方法是借鉴于某省省委组织部组织处的做法,他们每月制作一本合订本,把当月内的重要文稿汇编进去,然后发给处里每一位干部学习。从今年开始,我也试着运用此法来积累素材,即把各种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讲话稿、经验稿、政策文件等汇编成册,以备写作之用,效果不错。制作合订本的好处,就在于化零为整,保持素材的最近、最新状态。
七是微信收藏。现在很多DD刊、D委政府机构甚至D员干部个人,都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一些权威政策、最新动态、经验作法等。这些是公文写作的很好素材。我们平常阅读这些微信时,碰到好的文章,一定要及时收藏起来,然后再摘抄到笔记本上。这是新形势下掌握上情、中情、下情、内情、外情的绝佳渠道。
2
.素材存储的分类原则。以上讲的是素材存储媒介。在具体素材存储过程中,更关键的是要坚持分类存储的原则,对素材分门别类地进行存储,做到有序、有数、有方,便于查找,易于查询。关于分类的方法,请大家借鉴本次讲课稿第二大部分“什么是公文素材?”,里面讲了公文素材的五种类型:一是从文章构成要素来看,素材可分为字词、短语、句、段、篇。二是从公文结构来看,素材可分为精彩的标题类素材、高超的撮要句和段首导入语类素材、严谨新颖的框架类素材、启发深思的结尾类素材。三是从公文文种来看,素材可分为领导讲话类素材、工作汇报类素材、工作报告类素材、调研报告类素材、信息简报类素材、
评论类素材,以及请示纪要等各种应用文类素材。四是从公文来源来看,素材可分为上情、中情、下情、内情、外情、领导情。五是从公文内容来看,素材可分为大政方针类素材、理论知识类素材、技能方法类素材、故事案例类素材、问题不足类素材。大家结合实际,选择一种或多种类型,进行分类存储即可。补充一句,分类越细越好。比如故事案例类素材里,可细分为“关于廉洁从政的故事事例”、“关于担当的故事事例”、“关于学习的故事事例”等等。如此分类,要用的时候,便可信手拈来,拿来就用。
(三)加工素材环节
从素材的原始积累到素材的实际运用,还有一个素材粗加工的环节,或者说素材消化吸收的阶段即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对所收集的素材进行系统梳理、剪辑编排。比如,很多电子素材,我们收集了,就放在那里,不管不顾,用老猫的话讲,就等于是“精神垃圾”。只有定期去梳理、整理,才变成自己头脑里的东西。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实现由电脑到头脑的转变。至于如何消化吸收素材,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去粗取精、去废存宝。具体来说,一是去掉重复的素材。二是去掉错误的、过时的、陈旧的等无价值的素材。三是对素材进行充分整合、糅合,掌握其内在规律,建成一个个体系树、一张张架构图。这里,大家不妨借鉴思维导图的方法,对素材进行粗加工、进行消化吸收,以形成自己的树形图、思维图。
(四)运用素材环节。这是积累素材的最后一个环节,或者说积累素材的落脚点。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运用。应用、运用素材,就是根据公文写作的实际需要,对素材进行仔细鉴别、精心筛选、精炼浓缩的过程。
1
.运用素材的几个基本要求。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要准确。选定的素材必须真实可靠,保持最新数据、最新动态。二要适合。选定的素材要与公文观点相呼应、相佐证,恰如其分。三要典型。选定的素材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说明普遍性的问题。
2
.运用素材的几种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运用。即把素材照搬进去,对数据、举措、事例等稍加替换即可。二是间接运用。即把多个素材融合、整合到一篇公文中,或者把前后不同阶段的素材融入到一起,通过多合一的方式,以形成新的材料。对于这种间接运用素材的方式,要求写作者对素材进行高度概括、浓缩、提炼。三是化用。即旧翻新,采取变换句式、变换角度等方式,对素材进行创新运用,进而生发新观点、新提法、新举措等。
关于公文写作的几点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公文写作的体会。
66年高中毕业,由于文化大革命,没有读大学,种了2年田,68年底参加工作,到2007年退休,40年时间,有32年从事公文写作,另有8年是,读电大2年,当市委副秘书长3年,退线3年。
在公文写作的32年中,68年到71年在乡、区、县写典型材料,72年到80年在岳阳县委办写综合材料(包括抓情况)、81年到83年在岳阳地委办写调查材料,
84
年到85年在市电大读书,86年到89年在合并后的岳阳市委办办刊物《岳阳工作》,91年到2001年在市委办为领导同志写报告,担任过市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D代会报告的起草组长。可以说我的工作人生主要是在撰写公文中度过的。照理说,今天要我谈谈公文写作应是驾轻就熟,娓娓道来,出口成章,但实际上,我却做不到这一点。其原因,一是我这个人历来是就工作做工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像一本分农民,种了一辈子田,田也种得不错,但就是讲不出道道。二是大家知道,酒越陈越香,不断升值,其他食品则是保质期一过,就是废物,成了垃圾。我们这些公文写手也是一样。过去还比较适应,今天却没有多少用处了。因为此一时,彼一时,环境、观念、要求甚至语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了,加上年纪一把,记忆力不好,丢三拉四,讲出来的东西很可能大家会觉得不对劲,甚至好笑;三是要从总体上讲公文写作,口子太大。因为机关公文按有关规定分为十四种,加上领导讲话、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典型材料及计划、安排、意见等,超过了20种,其中每一种的写作方法都可能讲半天,笼统讲公文写作不可能讲得很细。所以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体会只能大多是粗略的、带有鼓动性的,具体的、写作技巧方面的比较少。加上我的一口岳阳土话,内容不吸引人,语言又不动听,所以允许大家思想开小差,看别的东西,打瞌睡,只要不打呼噜和大声讲话就行了。
下面,我想围绕“兴趣爱好、勤奋作风、执着精神”十二个字讲三层意思:一、培养兴趣爱好,从实践中悟透公文写作的意义,安心和热爱G文写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任何工作,热爱、兴趣都是第一位的。很多有成就
的人、特别是自然科学家,从事的都是在旁人看来枯躁无味的工作,而他们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无怨无悔,凭的就是热爱和兴趣。居里夫人为了提炼
放射性元素,忍受的煎熬难以想象。我国研究试验原子弹的科技人员,在孤壁大漠一干几十年,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凭的也就是爱国爱民的一腔热血和对科学事业的无比虔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辈子研究杂交水稻,八十岁了仍操劳不息,精神更是感人……工作是这样,生活中的爱好也是这样。有的人喜欢钓鱼,不怕骄阳酷暑;有的人喜欢打球,成天不离球场,有的人喜欢打牌、下棋,白天黑夜连轴转,一点不知疲倦……公文写作也是如此,有了浓厚的兴趣,你就会不畏艰难,加班也好,返工也好,连轴转也好,都不在话下,不辞辛苦。前几年,有位市长在全市一个大会上,表扬了市政府经研室的负责人,说他写材料成瘾,有报告写他就兴奋,一肚子劲,相反,没有东西写,他就不舒服。为什么兴趣对人的行动影响这样大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兴趣能把人的内心认知和欲求与外界的需求和条件结合起来了,这样就找了一个兴奋的爆发点,从而调动了人的内部潜能,使之成为一种一往无前的动力。为了爱好,为了兴趣,什么困难、什么压力、什么挫折都不在话下,从而出了很多爱好迷,包括公文写作迷。我们今天要培养一大批公文写作的突出人才,也必须从培养公文写作的兴趣入手。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公文写作的兴趣呢?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主要是社会的需求和领导的激励。我年轻的时候,整个社会文化程度都很低,能写点东西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人们对能说会写的人,特别是笔杆子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和赞叹!我读高小时,有篇作文写得比较好,兼班主任的校长就把它在班上作范文宣读;读初中时,我的作文被评为优秀作文,贴在墙报栏里,供同学阅览,一些同学因此称我为作家……这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感。高中毕业后,虽然没有机会读大学,但我所在的农村写点宣传资料、典型材料离不开我。记得69年,我为一位18岁的女青年写了一个妇女学犁耙的演讲稿,71年为一位9岁的小学生写了一篇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演讲稿,都受到了当地领导的表扬和干部群众的欢迎,后来这两位演讲者都先后被保送读了大学,跳出了农门,一位成了县妇联主席,一位当了省政协副主席……参加工作后,我起草的很多领导讲话也受到了领导的肯定、社会的好评,很多文字变成了铅字上报、下发,收到了好的社会效益;还有一些以领导名义,或以我自己署名的文章在中Y权威报刊上发表,都给了我极大的激励,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公文写作,终生不变,无怨无悔。
今天,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上的诱惑很多,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人变得困惑浮躁。D政机关不是真空,同样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官本位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同样存在。不少同志不愿意从事公文写作,甚至感到厌烦,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要使机关里的同志们,特别是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志对公文写作产生和强化兴趣,我想是不是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深刻认识公文在机关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大家从事这项工作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夺取政权一靠枪杆子,二靠笔杆子,巩固政权同样靠这两杆子。他赞扬丁玲的文章写得好:“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拿破仑也说过,“新闻记者一枝笔,抵得上十万毛瑟兵”。可见笔杆子的力量有多大。领导机关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领导核心和司令部,它的功能的强弱,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和部门工作的好坏,发展的快慢。领导机关发挥作用的途径无非是三条,一是开会,二是发文,三是检查。而这三条中,至少有两条离不开公文。公文的功能概而言之就是“以文谋事,以文载道,以文辅政”。具体来说,反映在六个方面,一是动员作用,主要是领导报告;二是宣导作用,主要是通告、告示;三是沟通作用,主要是汇报材料;四是指导作用,主要是政策文件;五是探讨作用,主要是调研报告;六是鼓舞作用,主要是典型材料。总之,公文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和机关,效率高不高,形象好不好,领导力大不大,在很大程度上都从公文的水平上反映出来。因此,有人把公文当成了机关的门面、领导的招牌、水平的标志,把搞文字工作的干部看成机关这座建筑大厦里的“钢筋”。一篇高水平的领导讲话,一个高质量的机关文件,往往能极大地推动一个地方的工作,提升一个地方领导成员和领导机关的形象。上级机关的情况我不了解,从我个人所亲身经历的情况来看,发现有四个县市领导的大会发言和工作报告反响特别巨大:第一个是毛致用同志1965年在全省县委书记会上介绍岳阳县委工作经验的发言,第二个是文启龙同志1980年在省委D校关于农村改革的发言,第三个是储波书记1987年在全市D政负责人大会上关于改革、发展、建设的报告,第四个是张昌平书记1999年在全市D政负责干部大会上关于“抢机遇、谋大事、长精神”的报告,都在当时的县市刮起了一股巨大的旋风,影响非常深远。毛致用、文启龙因这两次发言在全省一举成名,储波、张昌平也因这两个报告在全市的威信大增。而这四个报告发言的起草,虽然主要是领导的意图、思想,但也渗入了参与起草者的大量心血。领导同志和公文起草的同志一道,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
夜。从立意到标题,从内容到提法,从框架到语言,都是经过大家反反复复斟酌、一遍又一遍修改后定下来的。在我后来起草公文的几十年中,遇到的好公文还有很多。比如80年代初地委政研室起草的一系列农村改革调查材料,80年代末市委政研室组织撰写的几篇重要调查报告,90年代初市委政研室起草的几个重要文件,都对推动当时全市工作产生了很大作用,是市委办、政研室公文起草史上的得意之作。正是因为公文在机关工作运行中特定的巨大作用,所以各级机关的领导对公文写作都十分重视,对机关笔杆子往往也高看一眼,厚爱一酬。特别令我难忘的是在不少重要公文起草中,许多领导同志除了亲自构思授意、审查修改之外,还以平等的身份,与公文写作者一起,从头至尾参与公文的撰写工作。有时甚至一连好多天,工作在一起,吃、喝在一起。象文启龙、詹顺初、张昌平同志,他们在参与起草大型会议报告时一字一句都不放过,这种严谨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好公文对实际工作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D政领导对公文写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负责精神、领导同志和社会上的赞誉和鼓励,对当时的公文写作者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和鼓舞,使大家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从而产生一种很强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更加热爱和安心公文写作。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机关公文写作的生态环境可能有所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公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领导同志渴望和看重写作人才的心情没有变,青年朋友们应该对此充满信心。
二是要看到公文写作对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家在撰写公文中加速成才的紧迫感。机关工作主要是政务服务和事务服务,机关干部的成长途径也主要是做好本职工作。然而客观地说,机关干部成长进步的一条主要的、有效的途径,应该还是从事公文写作。别的部门单位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具体到市委办、政研室,成长进步最快的还是那些公文写得比较好的笔杆子。我担任市委政研室主任和分管文字工作的副秘书长时,曾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求政研室和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要多出两个成果,一个是多写好文章,出文字成果,一个是多磨炼自己,出人才成果。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两个目标应该都基本实现了。当时,政研室的文字服务领导比较满意,社会评价较高,在全省同行中也处于前列,不少文章还被《求是》等权威杂志刊载。同时,政研室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基本上也都得到了提拔重用,先后走上了副处以上的领导岗位。以前曾担任过市委政研室领导、后来走上了市级领导岗位的高碧云、欧阳辉、高克勤、李劲夫、童康宁不说,后来的施亚雄同志被调到了省委办公厅,现已担任了副主任;最近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李先吉,又被调到了省委政研室。市委政研室的
情况是这样,中Y、省里和县里的情况大体也是如此。中Y政研室的领导进了中Y书记处,省委政研室的几任主任也先后担任了地市委书记和省级领导。县里政研室的同志大多也得到了重用,要么上调了,要么担任了科局级或县级领导。原岳阳县委政研室主任张文雄,现在是衡阳市委书记。原市纪委研究室主任肖自力,现在是市职院的D委书记。因此应该说,从事公文起草对机关干部的成长进步作用是明显的。因为文字表达能力是机关干部的看家本领、核心能力,也是干部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一个机关干部如果没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是写不出好公文的。因此,一个聪明的、有大智慧的、真正愿意进步的机关干部,要想在自己的人生仕途上干一番事业,就应该高度重视公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把“会写”作为从事机关工作的第一要务,下苦功钻研公文的写作之道,在“以文立身,以文立业”方面有所作为。一个不能起草公文的机关干部,在某种程度上说,在机关里是很难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一个没有公文写作基本本领的机关干部,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机关干部。最近有一本写机关的书列出专门章节,充分阐述了机关干部应该会写的必要性,提出“手中有妙笔,腐朽化神奇”;“手中有妙笔,方能显才智”;“手中有妙笔,领导尊重你”。这是很中肯的。当然,会写公文的不一定都会有大进步,但不会写公文的则一定难有大进步。明白了这一点,对起草公文的兴趣就会由然而生,接受起草公文的任务时也就不会那么害怕、那么畏难了。
二、养成勤奋作风,在实践中探索和把握公文写作的规律,不断提高写作水

业精于勤荒于嬉”、“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玉不琢不成器,人
不炼不成才”、“天道酬勤”等格言俗语,都是古人对人们勤奋努力的褒扬和赞誉。对于公文写作来说,所谓天赋、所谓文字工夫的基础,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吃得亏,舍得炼,多学多看多写。因为天赋,谁也不比谁蠢多少,文字功夫基础,你有大学、研究生学历,也就不会是一张白纸。“勤奋出天才”。一个渴望在公文写作中有所作为的机关干部,必须抛弃懒人哲学和投机心理,在实践中多写多练,舍得下功夫,舍得付出,才有希望真正把握公文写作的规律和方法,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1
.要进一步弄清好公文的基本标准。作为机关公文的写手,人人都希望能写得一手好公文。但到底什么是好公文,有些同志至今可能还不甚了了。我个人认为,一篇好的公文,除了要具备主题鲜明、选材真实、结构合理、文风质朴、
文种正确等五个条件之外,还必须做到“四有”、“八戒”:所谓“四有”就是:
一要有思想作灵魂。不论哪种公文,都是必须表达思想的。没有思想的文字材料,恰如一具直挺挺的僵尸。所谓思想,是指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如《岳阳楼记》这篇千古不朽的名著,其思想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正是有了这种思想境界,这篇文章才得以千古流传。因此,文章赖“思想”而永生,无“灵魂”而猝死。提炼思想的技巧是,要把上边的东西实际化,不当“传声筒”;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不就事论事;把传统的东西时代化,不食古不化。
二要有事实作筋骨。任何一篇好的材料,都不能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而要充满事实的力量。事实哪里来?一是自己调查;二是运用数据;三是借用资料;四是列举典型。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联合国决定降半旗志哀。而为一个国家政府首脑降半旗,在联合国还是第一次,当时有些国家的代表对此提出异议。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台阶上作了“一分钟的演讲”:哪个国家的总理象周恩来一样,终生只有一个妻子,而且始终相亲相爱?哪个国家的总理象周恩来那样,无比热爱他的亿万人民,自己却没有一个子女?哪个国家的总理象周恩来那样,虽然他的国家家大业大,而自己却在外国没有1分钱存款?如果有这人,逝世后联合国为他降半旗。听了之后所有的代表都被折服了,这就是事实的力量。
三要有细节作血肉。机关文字材料切忌空泛论述,呆板抽象,大话套话,要有血有肉,详略得当。办法是在抽象的论述中加点不抽象的东西;把工作中的原则要求讲得细微具体;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理性的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大部头的理论著作吧,可马克思在描写劳动力买卖时这样写道:“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所有者成了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买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这样的写法是何等传神形象,具有何等强烈的感染力。
四要有感情作容颜。“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事感人”,这样的文章才会
和颜悦色”,备受青睐。越是好公文,越不打官腔。做到这一点,主要是要摆正位置,不居高临下;要辩证思维,不走极端;要语言活泼,不板着面孔。
所谓“八戒”是:
一戒结构紊乱,层次不清。一篇文章就象一栋房子,结构布局要合理,才能住得舒服。有的文字材料既不讲究结构的形式,大小框架紊乱,观点重复交叉,段落分布不均,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这就不能算一篇好材料。
二戒贪大求全,特点不明。“动人****不需多”,大凡好的材料,都是重点突出,特点鲜明,引人入胜,因此一定要把最有特色的东西突出来,把最有价值的经验推出去,把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口子太大,内容太多,面面俱到,让人不得要领。这样的东西就会使领导不认可,群众不愿看,单位不推荐,上级不转发,成为无用之物。
三戒老生常谈,观点不新。主要表现为写作手法老,抓的问题老,文章语言老,从内容到形式看不到一点新东西,让人看不下去,这也是文风不正的产物。四戒宽泛议论,内容不实。有的文字材料有观点无背景,有抽象无形象,有
问题无对策,也是无法吸引人的。
五戒以长为荣,文章不精。不少文章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叫人看着头痛。改变写长文章,就要做到少一些大题粗作,多一些小题细作;少一些空话连篇,多一些言之有物;少一些一挥而就,多一些反复修改。我在县里工作的时候,发现有这样一个区委秘书,一天晚上可以写一万字的文章,这样神速写出来的东西,其价值可想而知。
六戒润色不够,语言不美。公文语言应该朴实无华,准确规范,简洁明快,琅琅上口,而实际情况与此差距很大。“言之无文,引而不远。”要使语言美起来,需要好好润色。主要是表述要准确、内涵要丰富、用词要规范。当然规范语言与文章文采并不矛盾。如毛泽东在《反对D八股》一文中所写的,“把那些又臭又长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丢到垃圾桶里去”、“语言无味,象个瘪三”等,就既规范,又有文采。
七戒心浮气躁,推敲不够。文章不怕反复磨,推敲修改需要贯穿在公文起草的整个过程中,包括起草前的改提纲,起草中的改正文,起草后的炼词句,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反复推敲,意义重大。如曾国藩是清末湘军将领,开始在九江、洞庭湖等地屡打败仗。他的“师爷”起草报告朝廷的公文中,有“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提法,曾看后吓出一身冷汗,因为这样呈报,只能反映他无能、失职,那就不仅是受处分的问题,还有可能杀头。但曾不愧是行文高手,他沉吟了一下,轻轻把笔一挥,将这两个词的位置调换了一下,成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表现的是一种前仆后继、奋勇向前的精神。果然朝廷看后,
不仅没有责怪处分,反而大加奖赏。这是公文修改“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案例,应给人以深刻启示。所以,我起草公文十分注意修改,自己反复看,请别人帮助看,放一阵后再看,不断发现毛病,一遍又一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八戒粗心马虎,核对不细。有的公文发出后错误百出,不仅影响了材料的质量和机关的形象,还对工作造成了不良后果,值得高度重视。去年市D史办的《回首当年》一书,用了我一篇文章,四个段落标题印错了三个,其他遗漏也不少,使一篇完整的东西变得支离破碎,重印又不可能,只好留下遗憾。
2
.要逐步摸索写作好公文的方法。自古以来“文无定法”,每个公文写作者的个人性格特点不同、文字功夫素养不同,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有不同,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个别同样寓于一般。写好公文的一般方法还是有的。根据我的体会,大体要从四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把握“三情”。这是写出好公文的前提。把握“三情”的实质是认识和开掘有用资源,与市场需求对接,提高公文写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情”是:吃透上情。任何一篇公文都不是凭空写出的,必须有所依傍,这个依傍就是上级精神,主要是指中Y、省里的路线方略、部署安排、政策措施。脱离了上级精神,任何公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解下情。就是要了解下属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民情民意,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肯定推广,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等等。洞悉“市情”。这个“市情”特指公文的受众。因为无论哪一种公文都有一定的服务对象,有的是为领导个人服务的,有的是下发执行的,由领导个人和下级部门、下属单位和干部群众所组成的群体就是我们公文起草的市场,对此必须区分情况,加以洞察。特别是为D政领导服务的讲话文稿,必须特别重视把握领导的个性要求。不然的话,你自认为再好的文章领导不用也是废纸一堆。我先后为县、地、市9位主要领导写过讲话稿,发现虽是同一职位上的领导,但对同一类型的讲话稿要求并不一致:有的要求站得高、看得远、眼界大、气魄大;有的要求逻辑严密,要求具体,具有较强操作性;有的只需要你为他罗列材料,他自己散装;还有的则要求把讲话稿写成语言简洁、用词优美的精美文章……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个性量身打造,而不能自作聪明,费力不讨好。
如何有效地把握“三情”?我的基本方法是“五学”即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领导学、向群众学、向内行学。通过学习,丰富头脑,积累资料,适应变化,搞好服务。
其次,要夯实四个步骤:第一步,把前期工作做扎实。主要是:搞清公文用
途,“辨好向”;搞清公文种类,“找好脉”;搞清公文依据,“定好神”;搞清公文环境,“备好料”。如果说,前面的把握“三情”是解决公文的宏观条件的话,那么,这个第一步就是解决公文的微观条件。相对而言,公文起草的微观条件比宏观条件显得更重要、更直接。有了微观条件垫底,公文的起草基础就更扎实了。第二步,把框架定妥当。主要是“五定”,即定主题,这是公文的“统帅”;定段落,这是公文的“架构”;定标题,这是公文的“网络”;定材料,这是公文的“砖瓦”;定篇幅,这是公文的“规模”。“五定”也是公文的“导游图”,有了这个“导游图”,只要一步一步走到位就行了。第三步,把腹稿打过细。打腹稿是组织思维语言,动笔的过程则是把思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的过程。思维语言组织得好,起草公文就势如破竹,又快又好;思维语言组织不好,起草公文就阻力重重,甚至走回头路。凡是有经验的公文起草者,一般都十分重视思维语言的组织。在思维语言没有拉通的时候,决不匆忙动笔。第四步,把初稿拉顺畅。这是正稿的原始基础,对公文的最后成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原始基础好,公文的成功率就高;原始基础不好,公文的成功率就低。正是因为这样,公文起草者应十分重视初稿的形成,注意高度集中精力,集中安排时间,排除多种干扰,尽量一气呵成。
再次,要巧用“三法”。即智慧碰撞法。个人见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即使再高明的公文作者,也需要听取他人意见,特别是向知情人和同行请教。如果是一个起草团队,更需要团队的每一个人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多抒己见,然后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我们过来每起草一个大报告,拟定一个大材料,都要把智慧碰撞法用够用好。成果借用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人家的经验对于自己都是有价值的。要通过同行之间相互访问、相互交换资料等多种方式,认真参阅有关地区、有关单位的有益经验,作为自己起草公文的借鉴。比如市D代会报告,我们每次都要收集至少10多个同等城市的资料,作为蓝本,相互比较,各取所长,这样可以激发灵感,少走弯路。冥思苦索法。智慧碰撞也好,借鉴成果也好,最后都要回归到公文起草者的自我整理加工。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静下心来,反反复复把公文的每个细节思考清楚。不少成功的公文作者,都是接到起草任务后,先把前面的多项准备做扎实,然后进入个人的深思加工:有的关门不出,独自思考,任何人不得打扰;有的则蒙头“大睡”,在被子中反复考量。冥思苦索,是公文写作的孕育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对于起草者来说,可能更辛苦,更艰难。
第四,要增强“三力”。即积累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要做积累知识的有心人,平时多学习多种知识,多关注多种动向,多分析多种问题,让自己的知识有广度,思考有深度,激情有热度,以深厚的知识储备,为起草公文广积薄发。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全面看问题,辩证看问题,科学看问题,把现象与本质相结合,把局部与全局相结合,把本地与外地相结合,把昨天与今天相结合,从中找规律,找办法,以提高公文的权威性、科学性、操作性。要会用文字表达成熟的思想,把握文种好,提炼主题新,描篇布局准,组织文字快,不断提高公文起草的速度和质量。
三、弘扬执着精神,在实践中品尝公文写作的乐趣,用时间打造自己的名笔人生
执着就是坚持。执着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对个性的张扬,对人生的自信。聚沙成塔,滴水石穿。“十年磨一剑”。人在世界上要干成一件事业,要成就一项工作,必须具备十分执着的精神。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看似聪明,其实愚蠢。
公文写作由于是幕后工作,文章写得再好,著不上自己的大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年可以,两年可以,时间太久,则心有不甘;由于“苦”字突出,辛苦、清苦、痛苦,许多人望而生畏。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初步尝试的多,自始至终坚持的少;把它作为敲门砖的多,把它作为终生职业的少;任务当前,绕道而行的多,迎难而上的少。因此,在公文写作的问题上,要做到十分执着,长期坚持是很难的。有一些同志,虽有公文写作基础,但浅偿辄止,没干二年就想改行,生怕把自己陷进去;有些没有写作基础的,在一旁看到写作者的艰辛,暗自庆幸没有涉足其中。所以公文写作者曾被人称为机关的“苦力”,公文写作成为一项“一般人干不好,干得好的人不愿干”的工作。以前,机关里什么人都好找,就是笔杆子难找;什么人都不缺,就是缺起草公文的笔杆子,现在的情况如何,我没有了解,最近,听说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也在从下面调能写公文的人,说明这个老问题可能仍然存在着。
那么,怎样才能把更多的同志造就成为公文写作的名笔,以适应机关工作的需要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崇尚执着的精神,坚持长期努力。为此:
第一,要切实树立“三观”:
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前,整个社会以“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无私奉献”为荣。那时候,起草公文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能受到人们的尊
重和赞誉,再苦再累也心甘。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人不再追求崇高和奉献,而个人的名利则已成为人们工作的主要动力。因此,许多人再也瞧不起和不愿干这项又苦又累、默默无闻的工作。有的人愿意干几年,也是为了把它作为向上爬的敲门砖。但我认为,人生价值决不能仅仅用名利来衡量。有一位哲人说得好,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只能是奉献,而不是索取。同时,通过公文起草,可以把自己长期学习积累的知识凝聚到公文之中,变为领导讲话稿和其他公文稿的一部分,推动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完全有意义的、值得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起草公文时就再也不会患得患失。
二是树立辩证的得失观。得有大得、小得,眼前的得、长远的得,失也是这样。得与失的关系,从来是祸福相依、得失相伴,这是辨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上从来没什么纯粹的福,也没有什么纯粹的祸;没有什么纯粹的得,也没有什么纯粹的失。起草公文也是这样。一方面,起草公文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有的人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人写瘦了,背写驼了,头发写白了,而个人一没有高升,二没有发财,这确实是失;但是,起草公文迫使你学习,迫使你思考,迫使你提高自己的政Zhi理论、创造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这却是一种得。不少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开始时,政Zhi上还比较幼稚,思想上还比较简单,笔杆子还比较稚嫩,经过几年的磨炼,成为比较成熟的业务骨干,有的甚至因此而走上领导岗位,这难道不是一种得吗?而有一些所谓的聪明人见异思迁,在不同行业岗位上跳来跳去,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笑到最后者,才是笑得最好者。”只要安心、只要付出,公文写作者最终也能得到应的政Zhi、经济待遇,比起那些见异思迁者、拈轻怕重者,可能是“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
三是从横向比较中找快乐。俗话说,“条条蛇都咬人”。意思是说任何单位、任何岗位的工作都有自己的麻烦和难处,只要你身临其境,你就会对此有切身感受。公文写作虽然难处不少,但与其他岗位的工作相比,也有自己的好处。多想好处,少想难处,快乐感就会油然而生。比如,机关其他一些岗位的工作虽然没有这么压头,但离领导比较远,要让领导了解可能比自己难一点;有的岗位的收入可能比自己丰厚一点,但精神生活则可能比自己空虚一点,等等。这样一想,你就可能感到无比快乐。有位外国哲人说得好:“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劳动,劳动就是天堂;带着痛苦的心情去劳动,劳动就是地狱。”其他劳动是这样,公文写
作同样如此。有了“三观”,加上“三乐”,长期坚持,你就会气定神闲,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自得其乐。
最后,我要送给那些以公文写作为职业、长期伏案工作的朋友们一幅对联互勉:吃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贪闲乐,闲人就是废人。
衷心希望各位机关朋友都能热爱G文写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公文写作能力,为机关的高速高效运转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特别希望我们文秘队伍中多出几个大笔杆、名笔杆、品牌笔杆,推动我们的公文写作不断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关于公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秘书协会安排我来讲课,能够和这么多的秘书界同志们见面,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也是从你们现在这种状况走过来的,一步一步的熬过来的,用‘熬’这个词不太恰当,每天都在熬,每天都怕出错,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总结一下今天怎么样,然后明天怎么办,就这样熬过来的,熬三天三夜,熬五天五夜,最多是15
15
夜没睡觉,三天三夜不睡觉是家常便饭,有紧急任务就必须完成,完成任务主要是靠晚上,身体熬的,但几十年过去了,身体没熬垮,我手下熬死了几个人,但是我自己还没事,还能给你们来讲课,就是老天爷关照我,在座的同志们关照我。秘书同志们工作很辛苦,再加上现在文字工作量很大,无论是干秘书的还是不干秘书的都要写东西,不管是政府机关,单位机关,还是哪个公司都要写东西,领导人还特别重视写东西,在乎写东西,要写的好,写出特色来。所以说我到这里来给大家讲一点切身的感受、经验、体会,体会给大家借鉴,我这是给大学里的教授讲课不一样,怎么写你们看一下就知道了。我1965年从部队刚提了少尉以来,不到半年就无意调到了军委办公厅,当时叫国防部,我也不知道是干啥的。叫我紧急来报道,一报道才傻眼,是干这个的。我小时候学习比较好,参军前老底子就是高中,所有的东西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学习的,办公厅倒是挺重视我,其次是单位秘书,纪委办公厅,D委秘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这样下来,从毛泽东一直到江泽民,这样下来。我要讲的都是我的体会,我没有参照任何教学书,也没有参照任何别人的东西,讲的都是纯粹的我的东西。因此就避免不了这个狭隘性,局限性,所以我想提醒大家,我讲的这些仅供大家参考,更多的是在意识引导大家。
我今天讲三个部分的问题。第一部分讲一讲,公文写作当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我讲十个问题,十个问题有一讲而过的,一说大家都懂的,有的我展开讲一讲,这个就是一个高度,写文章就是一个高度。第二个问题就讲一讲,如何写好这个讲话稿,给领导人写讲话稿,我总结了一些经验。第三部分就是讲起草公文,基本素质修养和五大修养,我就讲一讲我的经验。
现在从第一部分开始讲起:这个公文写作当中经常遇到下面这样的一些问题,有的是我们军委机关本身的问题,有的是下面的问题反映到我们这里。
第一,请示与报告不分。因为所有的文件上到经委那里,上报到那里就分为两类,一类叫阅件,一类叫办件,请示厅要办的多少多少号,凡是阅的就装到袋
子里送给机关,你爱看就看,不爱看就拉倒了,凡是要办的就写办多少多少号,但是经常会接到这样一些文件,是请示还是阅件,你说它是阅件,信里说的好像是要请求怎么办这个事,你说他是办件,它又和前面讲的事不相关,这样接到以后就告诉单位,你究竟要干啥,你要是报给领导看,我们就当阅件扔掉了,不给你办了,你另外再写报告,就是这样处理的;你屁股上挂的小尾巴,请求办这个事的,你另外再写报告,就这样处理的,这就是阅件和办件。
第二个问题就是请示件当中这个主报或抄送单位,搞不清楚,不全面,是在办理这个事情的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就延长了办事的时间,办事的效率,这个我举个例子说一下,大家就清楚了,比如河南有个军用机场,河南省政府申请要把这个军用机场申请军民合用,要开设一个方案,就这么个事,怎么报呢?河南省人民政府写报告,别人写报告是没用的,写给谁呢?主报单位,国务院中Y军委两家并排在前面,有时候这写一下国务院这写一下中Y军委,怕你们两家不知道谁办,怕我们弄不清楚,这都是,我们两家怎么弄,这不用你管了,肯定我们两家会协调的,必须写两家,写两家收到之后,我们军委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就协商,协商这个问题,这个文件谁来主办,这肯定是省委主办,起先由军委先办,几月几号注,他那就存起来了,等着这边办,这边办好之后,军委办好之后,肯定会批给他的,这个问题就是抄送单位很重要,抄送单位实际上好多单位都接不到人家文件,人家没法研究,抄送单位比如说,总参谋部你必须抄送,总部必须抄送,军委空军要抄送,民航总局也要抄送,发改委你得抄送,环保部你得抄送,还有哪些我不知道,这个事情涉及到谁你就抄送谁,为啥抄送这些单位呢?比如说这个文件来了,军委主办,军委办公厅首先找个总参谋部,这件事就你牵头来办,他一牵头办就把这些所有有关单位找来,就是要归纳起草一个报告,而且代理国务院中Y军委批复文件,就起草好了,上头一批就好了,就这个过程,下面有时候搞不清楚,丢三拉四是可以补救的,这是没关系的,我那个时间影响了效率,这个我今天讲的上层工作,讲的例子比较大一点,讲了好多毛泽东周恩来什么的,我举的例子就是大一点,大家听了以后就参考一下,那个总理、总经理差不多,都是大官,反正你给经理、总经理写东西也差不多,你就这么想就行了。
第三个问题,电话报告容易发生人名地名的错误,有时候地名是相同的,有时候人名相同的,有时候人名和地名是相同的,容易出错。军队有个习惯,在重要的情况下,地名打括弧,里面写上坐标,打仗打错了就是个问题了,那不是马
虎的,甚至人名和地名都有一样的我给你讲个笑话,内蒙古有个地方叫童门,军委办公厅派童门去内蒙古,字完全一样,有一次我们这个童门局长要到那个童门去,打电话给军分区秘书要做一个电话报告,派军委办公厅童门明天下午6点去童门,让我们明天派车到童门车站去接童门,接到以后要给军委办公厅回话,就说童门已经到童门,这个就会出错,我们要小心点。
第四个问题,各种简报,难以做到文字精简,简单说就是简报不简,怎么办?现在可以说很多会议都要出简报,不光是出综合简报,还有小总简报,一大堆一大堆的简报,本来简报是简要报告,简报本来就是让人一目了然,让人知道了,太多了领导没法看,怎么办呢?有时候就告诉我们,你们把这综合一下,我们只好把一大堆简报拿来,把真正需要反映的东西捞出来,渣子都不要了,废物都不要了。送给军委领导,这就是简报。后来就渐渐形成一个文件,一种格式,叫陈阅件。我就办过给毛主席写报告的事,毛主席就要求一事一报,当时我在中Y抗日指挥部工作,毛主席身体不大好,对这个地震情况很关心,天天要了解情况,我要一事一报,一个报告专写一件事,一目了然,一两张纸,每张纸两百个字左右。我记得第一个报告很简单,3839纵队以每小时40公里的行军速度向唐山灾区开进,第二个报告是一个17个抢救大队从全国各地空运到灾区实施抢救,第三个报告是第5个是大桥已经修复通车,一天报几个都可以,但是一事一报,一目了然。
第五个问题,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容易出什么问题呢?就是各有特点表述结论,就是会议怎么定的,要准确的表述,有时候表述上会有产生误差,会出这样的问题,这种会议纪要的长短,不同的会议纪要不同的人主持的会议,大体上就讲个类型,一个类型就是特别简单,几月几号召开胡锦涛主持召开中Y书记处书记会议,1.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什么什么的研究报告》,这是一方面的讨论,两句话就可以了,像他这种纪要,很简单。但也有的纪要,同样的会议纪要,他内容比较多,议论的东西多,凡是要议论这种有思想,有原则,有些东西的主要观点一般都是用会议认为什么什么什么?会议指出什么什么什么,会议强调什么什么什么,一般是这样的,表述在上面,最后是决定怎么怎么的?但决定你要记清楚,你认为强调一大堆,都是为了这个决定,最后看你怎么决定的?办还是不办?究竟是写长的还是写短的,要根据会议情况,根据主持会议领导人的要求来定,主持会议领导人要把这个要求这个思想写上去。
第六个问题,工作总结。要在提炼概括上下功夫,这是个难度。你每年各种
单位都有工作总结报告,但是一些报告就犯两个毛病,通病,第一个毛病文字太长,没时间看,第二个毛病就提到问题的时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太长的问题,我们曾经三令五申,周荣鑫当秘书长的时候在会上强调多少次,要求下面总结报告不能超过三千字,我们这些人写长文章写惯了,一写就收不住,不像古时候的人,写个小散文。孙子兵法也就两千多字,我们现在一写就是上万字,就怎么也减不下来,第二个问题就是写问题,写到问题的时候怎么也展不开,前面就收不住,后面问题就展不开,说到问题的时候,没几句就完了,希望以后在但是后面多做些文章,把问题讲的透一点。两大毛病,这是人的D性修养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报喜藏忧,比如说,我要求我们在座的同志跟你们单位搞个总结,要求不超过三千字,你怎么办?就死任务,就三千字,一个字不让超过,你没有办法,你就只能在提炼和概括上下工夫,另外,要舍去一些次要的东西,抓住一些主要的东西,就两招,一招就是舍去次要的,抓住主要的,第二招就是概括和提炼,提炼到最高度的时候,一句一个句号,就是把逻辑连起来。我们有时候考试,考作文,要求出一个题目,写一个八百字的文章,这个有讲究的,只能写八百字,写长了要扣分,老师没有好印象,你就写刚好八百字,恰到好处,打一个句号就没了,既没有拉长的感觉也没有缩短的感觉。这个水平很高,感觉上一看,这个写的很漂亮。是长好还是短好呢?就是短好,我建议大家练一些短一点的文章,这边讲一个节外生枝的小故事,大家轻松一下我在解放报日纸看到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题目叫做《简单》,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就马上打电话给报纸,了解这个人是何许人也?是干什么的,是个编辑,我就找他那个编辑部的头,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我找他个人了解,你是怎么构思的?因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最终目标是简单,那么多复杂的线路,最后就知道上下箭头,认识了几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操作。相机现在有傻瓜相机,飞机出来的自动驾驶,汽车现在正在实现无人驾驶,简单才是我们的目标,只要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了就完成了,越弄越复杂的人,肯定还没弄明白,这个事情没搞明白,俄罗斯人经常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的,美国人经常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一样,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观点,那是水平高的人。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就三句话概括了多少?结论到底怎么弄好?这样的要抓,那样的要抓,想到一条就要写出一个卡片,想到一条就写一个,最后就概括四条,五条都没有。这样概括能力就很强,很概括。
第七,调查报告。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个问题我要重点来讲,因为这个
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又是比较难的问题。不管是大干部小干部都经常遇到这个调查研究,搞调查研究。你写文件,特别是写总结报告必须先调查研究,不调查研究你写不了这个报告,总结报告。过去毛主席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讲的很清楚。调研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评估形式,总结工作这种综合性调研;第二种类型就是制定某项政策的专门调查;第三种类型就是就某件事进行的单项调研。你像现在这个温州动车事故,这就是单项调研,这个事故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后要向老百姓做个交代。以上三种类型的调研活动,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按照以下四个程序展开,怎么展开呢?首先第一项是明确调研目的,你这调研就是要干什么的,达到什么目的,所有参加调研的同志、兄弟都要明白,就像这次动车事故调研,从组长到下面的每一个人,你必须清楚,我们最终要拿出什么东西来,要形成一个什么东西?这是明确调研目的。可能很关键,还是摸一摸领导的意图,下去调研之前问问领导是怎么想的,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指示?摸一摸领导的意图。第二步制定调研计划。到哪些单位去,找哪些人来了解情况,具有代表性的。采取什么方式去调研,如果能够使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能够讲真话,报实情,要他讲真话并不容易,这里抽象的说不大好说,说来说去还是那几句话,我讲个例子来说:
1992
年,军委会取消军委下的生产经营活动,当时部队各项经费很紧张,就说这个训练费、卫生医疗费、伙食费、房屋维修费、汽车维修费都不够,它不是差一点,差的比较多,差到什么程度呀?有个顺口溜:训练费不够买靶纸,政工费不够订报纸,伙食费不够填肚子。我去调研的时候去了解情况讲话,他说不能讲真话,我说怎么不能讲真话,今天就要你讲真话,他说讲真话就挨训,我说讲什么真话挨训呀,他说就这三句话,我说这三句话挺好的吗,没错呀!他不敢讲,大概有领导批评过他。我们这次下去调研军委发的红头文件,就决定取消这生产经营,但是后来搞一搞又坏了,风气也搞坏了,就是后来搞铺张浪费,大吃大喝,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后来不让部队再搞生产经营了,中Y军委下了个红头文件,中Y军委下了一个强硬的措施,检查是否落实,任务落到我的头上,要我下去,下去怎么办?这个东西涉及到别人的切身利益,我说咱们先学文件,打破常规,你就是师长,你就是军长,你就是后勤部长,这个军委收摊子,不让搞生产经营,思想上还有很多情绪,偷偷地要留一些,打个擦边球,变相给他搞点生产经营,留一点,有什么办法要留?就根据这个文件,打擦边球。结果大的贯彻,毫无疑问的雷厉风行,但是发现了很多具体问题,最后我们把这个好的部分,贯彻的部
分和问题都集中起来,形成材料交给他们召开常委会,我要讲,我跟工作组商量,这怎么讲,招待挺好的,酒也喝了,怎么办才好呀?大家哈哈笑,叫我拿主意,我说这样吧,吃归吃,干归干,咱们对共产D负责,讲还得讲,怎么讲的他们心服口服呢,成绩必须说够,有多少成绩我都给说的满满的,问题要说准,按照这两条,第二天就开始讲,成绩给人说够了,采取了多少措施,过程怎么样,说的很好,问题一二三四五总结出来,讲的时候这么讲,司令员挺高兴,他说徐主任,你这个讲的挺好,咱以后多联系,中午还要喝酒。这是经验,你吃归吃,讲归讲,你不能不负责任。你像这个走马观花似的下去看一下,先排练好导演好,那还叫什么研究呀,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实际情况,不可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第三部分,实施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就是多听多看多收集材料,就是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搞了什么东西,好,马上去看,口说无凭,眼见为实,所以首长下去看那养猪场特别多,有的笑话,说都要看养猪,猪的架子也大了,少将来了连起来都不起来,中将来了抬抬头,上将来了才起来。后来部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不喂,让猪饿着,上面工作组一来,就都站起来了。下面对付上头,有的是办法。有一次,我陪着首长去调查。我说:“太原车站挺好的,刚建设起来,咱们去看看。”他说:“这里人怎么不多呀?”我说:“就没有人,这仨俩人都是警察”他说:“怎么都是警察?”我说:“为了首长的安全,我不能不考虑。”看不到情况,领导人了解情况是很难的,你不了解情况就等于把眼睛蒙住了,毛主席晚年吃亏,有的事情看不清楚,毛主席是什么人?许多年也不出一个,就他这样的人,到晚年也出差错,我们去调查研究,就那几个人,那几个人又不说真话,让他高兴,人家想毛主席喜欢吃什么,喜欢听什么,怎么样才能让他高兴,就这个,问题的判断,就会出现差错。第四部分,就回来之后写的调研报告,写调研报告我就重点的讲一下,就是一大堆资料,一大堆情况,一本一本的记了好多,如果从这里能够归纳整理总结,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能够反映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课题,这里头我给大家念两段毛主席的几句话,我读一下,我觉得他讲的非常精彩,我还没找出哪个能超过他,毛主席说: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就是说要完全的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除,取经,去伪存真,由此及彼,造成概念或理论的,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进到理性认识。我们在听到一些单位领导汇报的时候,常常你会感到在成绩部分夸夸其谈,在问题部分躲躲闪闪,报喜藏忧,其根本原因就是怕问题讲多了,影响
进步,我们在调研中,首先要打消他们的顾虑,讲真话,报实情,不会影响进步。有一个主任一肚子意见,后来这个人提到了,我说今天你给我讲,有什么讲什么,讲完之后我给你共同研究、分类,哪些材料上报,哪些材料我听听就拉倒,分开,然后上报的材料再分,哪些材料关键,我给你研究好,你不要乱写,我这么一说,他就放心了,真是竹筒倒豆子,讲了很长时间,东西讲的很透,讲完以后我就跟他研究,这些材料怎么处理,哪些能报,哪些不能报,报的哪些能署名哪些不能署名,不说明没关系,我那材料是写,有的领导同志提出,上头也不会追究哪个领导提出的,不会。这样的话就把真话真情讲出来了。有时候问题部分他不敢讲,经验也不敢讲,就八几年的时候机会很少,有一个师,他师长跟我这么讲,后来我知道了,我说你们这个怎么不讲呢?他说这个不能讲,讲了遭人骂,大家都不够,就你用不完,我说这没事,你肯定有经验,你有管理办法,不然你不会,他这个不敢讲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你调研的目的就是让人家说真话,对从各种方式抓到的一些材料要研究梳理,最后形成调研报告,这个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考验大家的功夫就是在这个时候,首先是把那些粗糙的非本质的东西过滤出去。第二是去伪留真,夸大其词的、有意拔高的,从上到下,层层加马,马到成功,布置工作的时候,下面是从下往上,层层加水,水到渠成。要善于发现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情况问题,有时候他就露着个头,说了一句话,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六四之前,3月份开两会,每天简报,最后简报那么多,有个代表说,过去老百姓怕闹事,因为闹事只会不安定,现在老百姓喜欢闹事,因为不闹事,问题得不到解决。能够看出来,他这个东西,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头,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小荷才露尖尖角,你别看尖尖角,太多的发展方向,要善于发现,谁要是善于发现那就是天才了,将来这个人不得了。就是把事物连贯起来思考,我们把各种不同给他联系起来,思考问题,在空间上,能够把从古到今连贯起来,有个人有这个本事,就是毛泽东,这毛泽东站在什么地方看的,我闹不清楚。最后一个是由表进里,从问题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个话不管我说多少,也还是这个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还是讲一个例子来帮助大家。
1988
年派出了三个工作组,从北到南调查,一定要摸清部队建设情况如何,我自己领一个工作组,经过河南了,在河南这过了一下,这些工作组回去以后,情况已经梳理研究整理,三个工作组三个调研报告送到军委那里去,军委没什么反应,这个报告写的是很认真的,后来我想是不是问题没挖到点上,挖的不深,
我又找三个首长商量,专门写一个反映问题的材料,问题反映要集中,就是推论性的不要,这样下去,推论的有可能不对,这个都不要。大家都明白什么叫两用人才,在部队能打仗的人,到地方肯定能搞建设,在部队会管理的人到地方肯定能当老板,那是这个问题能集中起来,那都是共同的,孙子兵法学三十六计学孙子兵法,美国把孙子兵法作为教育军官的课本。这个你去开会,开了几天的会,形成了一系列的措施政策,比如说关于部队的政策,以训练为中心这个政策,以提高作战能力作为部队一切建设或改革的出发点,就是你部队干什么都必须为了提高战斗力。这个东西就是太一般了,这种政策就是我感到挺新鲜挺有针对性,其实美国看了觉得挺好笑的,部队不都是训练的吗。咱这不一样,提高战斗力作战能力,那还用说吗?部队就是提高作战能力的,我们部队就得说。这个又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上去了,就是你调研报告不要写长了,长了还是没人看,底下可以有一个附件,你附多少都可以,一个大型的调查报告,一下搞几十个附件都可以,讲到什么事,括弧,附件一,讲到什么事,括弧附件二。领导人有兴趣看他没时间看理论报告,附件有个好处就是既可以把前面的文字压下来,写短一点,又可以附这个材料去支撑前面的报告,就是我这个话都不是瞎说的,我有附件为证。这是第七个问题就讲调研报告的问题。
第八个问题,引经据典。这个要提高文章的份量,它的说服力,它的份量经常采用引经据典的说法,因为我们很多话都说不透,经常要引用毛主席的或者谁的,人家就一句话说的很透。毛主席张口就来,他讲完以后我们查都查不到,我们看的东西太少,有一次,他跟另一国领导人会谈,谈到最后开始说笑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那老家伙回答的也挺好,说是哪棵果树上结的果子多,那棵树上害虫就多,我听那领导人讲话挺有意思的。还有一个毛主席张口就来的,这个领导人不是讲一次两次了,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当时,他上午没查到,不像现在,那时候工具少不好查。什么意思呢?就是很长很长的东西容易折断,很白很白的东西容易弄污。你当领导你觉得自己了不起,不得了,津津乐道,其实你没什么了不起,就是提醒领导干部始终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翘尾巴,翘尾巴就要打头了。这个引经据典,这个大家能用尽量就采用,老外现在也用,什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中国讲个什么话也会引用,好像对中国人的文化多么了解一样。
容易犯什么错误呢?第一个错误就是断章取义。就是你引这个话,就是没有完整用人家的意思,这就出问题了。第二个错误就是引用的话出现一些文字上的
差错,习惯性的差错,这两种情况都是出问题的,大家都知道,孙子兵法上有两句名言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很多人一说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有知彼,后有知己。这个是有讲究的。好多人在网上可以查的,查一些词语,查一些东西,有两段用的话,一段就是我刚才说的孙子兵法的这句话,另一句是,两个地方都用错了,都写错了,都是知己知彼,都错了。我给你们再举个例子,大家过去都听过这句话,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原话是什么话呢?就是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这话不是马克思说的,其实这话是恩格斯引用的,恩格斯在一本说中说的。马克思的话也有这样同样性质类型的话,马克思的话是这么说的,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含在内),社会地位来精确的衡量。如果把这括弧里面的去掉这个意思就不对了。南子很漂亮,坐着马车从大街上过,孔夫子是何许人也,也要去看一看,美貌和美德能统一吗,人家就是问题想的深,美貌和美德就不能统一吗?这个引用的时候,要引用马克思的话必须得括弧,要不然就不对,这个我就说到这里。
第九逻辑错误,这个比较多,犯这个错误的比比皆是,主要问题是以点盖面,以偏盖全,最后结论的时候,偷换概念,主要问题就是使用概念不准确。这是常犯的逻辑错误,大家写文章,就用一式二式三式。三式的内容可能在一式里面也包括,要画四个圈的话,是不交叉的,像奥迪圈的话就完蛋了,都是互相交叉的,你分不清楚的概念就犯逻辑错误,这个很头疼,有时候我们也遇到这种麻烦事。这两个部分出现交叉了就很麻烦的事,大家在这个方面,逻辑上要下工夫,就是逻辑的功夫很要紧。
第十个错误就是文字错误,就是文字错误小毛病就拉倒了,大毛病可就不得了你说外交部办这个文件最后我一看不是外交部,是外文部,那个印刷题那个文字,一点一横,右边再化一小捺,就成“交”字了,就差那么一点。有一次他们上报一个政府的事件。有一个领导提一个电话单,来我秘书长,请罗秘书长审批,掉了一个字,请罗秘书审批,罗秘书长是何许人也,我要是讲罗秘书长得讲半天,太仔细了,太研究了,他一看就看出少了一个长字,在上面写了一个长字,然后才开始在上面画圈。我接到了我还留了个心眼,我看会不会有错的,看到最后了,揉揉眼又揉揉眼,后面那个衷心的感谢,衷不是衷是哀。这个文字上我的经验是什么呢?因为我就是干这活的,上报就要我签字,下发的都要我签字,包括新闻见报,新华社那边也让我签字,签个发,签个印发,出了问题拿我试问。我得去研究,我必须看七遍,连看七遍不出问题,有时候看第四遍了看出个问题,还得
再看七遍,挺辛苦的,有一天弄了23个,下面就23个命令,有一次,看到一个东西,一个词叫具体,这个具体看到有点不对劲,第二遍看的又有点不对劲,又过去了。第三遍,看那个具体又像具又不像具,像个怪胎,后来倒过来一看,就发现了,倒过来一下是首,把那个首弄倒了。大家都要做文章,写文章,所以这么多同志都来培训,秘书培训,这个字标点符号很重要的,一点都不能错的,错了意思就错了,文学修养上我还讲了这问题。
第二部分,谈谈如何写讲话稿
各级领导对讲话稿都非常重视,从事秘书和调研工作的同志,要用很大的精力应付这件事情,起草有几种方式:第一种领导人不要讲话稿,讲了之后整理形成文件,送至审阅修改才可定稿。这个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比较多。有一次,就是
1967
年周恩来总理在星级宾馆干部会上交代一个报告,这个报告要分给我来记录,讲了4个小时,讲完之后,我上台去,他说有啊,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啊,从中山装里面掏出来一个小纸片,毛笔写了四个提纲,自己写的就讲了四个小时,他有那个本事。有一次在大会上讲,国防建设问题,这个题目很大,没让搞,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这种讲话比较好弄一些,有领导把关。第二种情况就是领导人经过认真的思考找起草的同志谈谈他的想法,我的话该怎么讲,你们起草,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可以加进去,这种情况比较多,这个也还可以,能够看的见看得见、摸得着,知道领导想讲些什么,这个难度也小一点。第三种领导要讲话,讲什么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下面你就开始起草讲话稿,你就开始制造,他应该怎么讲,应该讲什么,这种情况现在看来是越来越多,难度是越来越大。我总结这个写三十多年讲话稿体会总结了五句话,三十个字的经验,这个东西来之不易,大家记一下。
第一句话,把握时代特征;第二句话,紧扣会议主题;第三句话,符合领导身份;第四句:重在提出对策;第五句,体现个人风格。
开头设计讲话稿的时候,需要这三十个字,写好稿子以后,这稿子究竟行还是不行,也需要用这30个字来衡量。把握时代特征,紧扣会议主题,符合领导身份,重在提出对策,体现个人风格,然后就一句一句的讲一讲,关于讲话稿的时代特征,任何一个讲话稿都是特定历史产物下的,历史和环境的条件制约着讲话稿的内容,你像美国历任总统的就职演说都是很在乎,都能体现时代的特征,我们今天的任何一个讲话稿,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科学发展观这个战略指导,就是这个在引领着我们的各种讲话稿,当然,我说时代特征,也不是说每个讲话
稿都要先把改革开放或者发展观这些东西都挂在口头上,不是的,但是你这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放在这个大局上,这是因为不注重全局,不注重长远,何况重要的讲话稿,中Y,代表,这个口径是不是一致,这个比较抽象一点。但是这个东西无处不在,就是我们在这个军委层次上,都是高层次,大小的都要有这个东西,就提到某一个公司也得要有这个东西,董事长,总经理讲话稿,怎么有呢?你比如说举个例子,你房地产什么集团什么公司,搞个年度总结,你就得先讲国家的调控政策,时代特征,你05年的国八条,06年的国六条,10年的国十条,一步一步的,公司才能发展,开展业务,要总结这个,总结这个你离不开大环境呀,离不开,至于县以级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道理是共同的,这个说还是它是抽象的,抽象的没法拿例子来说。
因为我写的东西,人家一念就是人家的不是我的,你写了半天,人家一念就是人家的,你不能说是自己的。就知道那个意思就行了,1998年在夏威夷召开中国和美国的军方的高参会议,研讨国际安全战略形势问题。美国参加的有总统安全顾问,有国防部长,我们中方也有,我也参加,我讲几个题目,第一个发言,我先讲他后讲,这个规定是25分钟左右的发言,不能超过,必须筛选浓缩,把主要观点讲出来,我讲的这个五六个问题,我把前三个问题,文字很短,念一下,不到两页,前三个问题加起来也就一页半。
一、国际形式总体上趋向。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时代主题更加突出。无论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内,无论在政Zhi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呈现加速发展的形势,世界主要大国加紧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关系,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化的局面最终形成或国际形势群体的建立将是一个历史过程,大国关系的生产调整是国际化趋势一个突出表现,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情况。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争取本国在未来世界科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愿意看到多极趋势的加速发展,因为多极世界有利于公正的处理国际问题,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单极世界难以持续,其中主宰世界的大国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自己的反面,当时就是美国就是一级老大,中国永远不称霸,我们永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在承认世界多样性和各国之间种种差异的前提下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Zhi性。
二、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以及大型企业的跨国兼并,联合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在这里讲了一篇这个经济上的,这个预言和后来的经济完全吻
合,怎么处置也完全吻合,经济领域的围墙正在逐渐的撤除,资金、技术、信息本身的要素的跨国流动日益发展,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社会生产经营国际化已经出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已经出现,这种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改变各国的安全观念和安全机制,既然军事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但经济安全问题已经突出出来,并且已经越来越越出国界,各国共同应对经济危机的机制空前增强,我们已经看到,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给各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经济利益的差异则引起矛盾,经济领域里的使矛盾加深,经济秩序影响到政Zhi秩序,经济全球化也为政Zhi干预提出了条件,美国到处搞政Zhi干预,美国让叙利亚总统下台,其实人家下台不下台关你什么事?我跟美国人见面就说,你们怎么不讲理呢?他们说怎么不讲理了?我说你要讲理的话,假如中国的恐怖分子藏在你华盛顿的郊区,我发个导弹把他打死你说行不行,他说那不行,我说你不行你怎么打人家就行?动不动就向人家国家发射导弹,我不行你怎么就行呢,你讲不通,不讲理。
三、由于世界和平力量增大,并且由于世界和地区协调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在今后一个较长时间里,世界战争可以避免。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安宁,矛盾冲突,和局部地区的战争时有发生,所谓真正的和平,只不过是在冲突中生存的一种方式,从当今世界的情况来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矛盾与冲突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民族或宗教的冲突,有扩大的趋势,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难以解决的,有扩大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或宗教制造事端的危险性,内政的干涉引起的摩擦或碰撞,强化军事,扩大军事集团,走向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各地共发生局部战争38起,总之当今世界的热点都是不同的经济政Zhi利益和不同的思想文化交汇点,全球环境保护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扩散,对付恐怖主义和国际恐怖组织的犯罪是关系世界稳定的重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认真加以配合,这个我说,大家有个印象就行了,就是说写个东西必须从把握当时的时代特征发展潮流、发展规律来写,它才有生命。
第二,关于讲话稿的会议主题。问题我简单说说,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会议需要讲什么你就讲什么,不要为讲话而讲话,刚开始思考的时候,往往就是想不清楚,这个领导人到底应该讲什么,怎么讲,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研究,探讨之后就是形成,这个领导人在这种会议上他只能这么讲,他就这么讲才合适,就得产生这样一个念头,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框架结构来形成文件。你可以模仿人家,模仿没问题,但不要抄袭,它可以启发你思考,关键就是要靠平时积累。
第三,就是关于讲话稿要符合领导身份问题。切记,大干部讲小话,小干部讲大话,外行人一定要讲内行话。我们有些部队,小干部,小排长小连长张口就是战略,但是大干部的身份,将来你们哪一位当了大干部了,你不可能婆婆妈妈净讲小事,什么样身份的人,什么样地位的人就必须讲什么话。经常一个这样的情况,这一个会,几个领导都要到位,都要讲话,你比如说,市里头开了一个农业的会议主要强调抓农业,农业部的会议,这农业厅长肯定要有一个报告,肯定是他讲的,主管农业的副省长肯定要到位,要讲话,突然省委书记说你也要到会,到会你要讲话呀,你农业厅长肯定是一个工作总结性的讲话,这个副省长就该讲什么呢?头疼呀,起草班子就苦思冥想了,他要站在比较高的层次上强调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书记又来了,书记又要讲了,他比副省长还要高,怎么高法呢?书记不一定要讲全,这会很重要,什么什么某某厅长做了全面的总结,某某副省长讲话讲的很重要,我得强调几点,你只能这么讲,不能讲的太多了,写的是比他们高,这是身份定位,书记就是比副省长高吗。讲话稿念错了,身份不符那就是大问题了,经常有念错的。其中有个领导就念错过,几百份文件就他那个糟糕。你觉得挺难受,这个讲话稿送给领导之前必须把这个点一点,别出这个错。人家马上就发现了,人家就是很幸运。讲个笑话你们轻松一下,有个工人造反总司令部,十万人一个大会上讲话,这个讲话稿是秘书手写的,其中有就玉大干苦干加巧干。这巧字手写的看着是像23。这个老伙计他就讲了,我们要大干苦干加23干,下面莫名其妙,他自己觉得有点问题,停下来了,再解释一下,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我们通常说做事情要十二分干劲,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不够要翻翻,要24份干劲,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教导我们的做任何事情要留有余力。做了个解释。你错了就错了,你不能老老实实说,念错了,加巧干。
第四,关于重在提出对策问题。这一条是能不能写好讲话稿,讲话稿能不能成功,因为开会就是要解决问题,就是要提出,或者是中Y有了对策,你这个会就是贯彻,宣传,这一条就是怎么把中Y的政策落实,如果不提出对策的讲话都是空话,就是我们现在看的,很多人为什么看不下去有些讲话稿,都是大话空话套话,区划,橡皮话,这个话像橡皮,伸缩性太大,不可琢磨,经常见到这样说的“这个同志工作有一定的进步,什么叫一定的?一定的是什么样的?多大的进步,明年的工作要再是向一个新的台阶,这个美国人听不懂,台阶有多高?其实这个是要人家鼓掌的。有好多橡皮话伸缩性很大的,不好琢磨,这个东西尽量少用。很多报告,你有这感觉没有,这个看了好几页没看到说什么东西,就像吃包
子一样,咬了三口没看到什么馅,就这种包子。这些报告有一个好处,那文字上真是精雕细琢,语法上也没有任何毛病,甚至句句都能找到出处,似曾相识,从哪抄来的,有这感觉,但是句句是真理,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精雕细刻出来的绘画,这些东西改都没法改,送到我们那里都没法改,所以这个,最近我看了两个讲话觉得挺不错的,就这个建D七十周年的讲话,概括的挺好的,另一个就是富起来与诚信讲话主题就是缩小三大差别,实现共同富裕,他讲的没有空话,以共同富裕这个为主题,这个展开,市长也是这么想的。而且都是,都有促使,没有那么多废话
第五,关于体现个人风格问题。这个讲话稿的个人风格都不一样,因为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工作实践,甚至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不同,他的讲话稿讲出话来就不一样,你看他看电视剧看电影都知道,那工农干部没文化的跟秀才有文化出身的人讲的都不一样。风格是不同的。其他讲话稿要考虑什么因素,这个不是很重要,但是弄的好可以锦上添花,我发现有这么大概两种情况,两个类型,一个类型就是领导人讲话,喜欢开一个口子,抓一个问题,从这个口子进去,把全部问题都给你讲清楚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那么长的文章,实际上就讲一个持久战,为什么是持久,怎样持久,最后胜利是我们的。三年自然灾害吃了很多苦头,72年召开七届人大会,高级干部会议总结,还得好长时间会,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是毛主席的话,最后毛主席总结讲话,他就是从一个口子进去,我不唱天不唱地,我就唱一个湘潭戏。我今天就专门讲一个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为什么三年自然灾害吃了那么多苦头,为什么决策失误,民主集中制制度不健全,把一系列问题给你说清楚,开一个口子进去。另一种风格就是平面展开自然特点,这种领导人都是处理政务的,抓的事情多,管事情多,哪方面不点到不讲到是不行的,他在这个岗位上上就得这么讲,比如周恩来他什么都要管,他讲话什么都要讲到,你总理能不讲这个事吗?李瑞环讲话的最大特点:深入浅出,最大的特点,不同的事情能讲出很深的哲学道理来,两会期间到香港,都傻呵呵的听着他讲话,李瑞环有次在宣传工作会议讲话说,脏的布擦地,越擦越脏,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自己脏,我们自己擦去擦别人,不是越擦越脏吗?要想把地檫干净,我们自己得搞干净了,李瑞环给香港代表团讲改革开放,好不好呢?好,但是会出现问题,这问题不奇怪,春天好不好呢?希望春天到来,但是春天有苍蝇,夏天好不好呢?夏天也好,庄稼也成熟了,果实累累,但是有蚊子,看事情得这样看才行。改革开放好不好?好。带来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能够克服的,
一讲人家都心服口服的,讲到宗教问题,他就讲他妈,说我每次出去,我妈怕出问题就烧香祷告保佑我平安,我终于平安的回来了,就说我烧香保佑你回来,看显灵了吧。他讲这个能听懂,还有一次他讲,弄虚作假,说搞形式主意,弄虚作假,连野猪都不想去,说林子里野猪比较多,经常出来吃庄稼挺讨厌,没法弄,最后想了个办法,在野猪经常出没的地方埋了个柱子,柱子上绑了个高音喇叭,野猪出来的时候就放鞭炮,这第一天野猪出来看看听到这个声音撒腿就跑,第二天出来看看摇摇晃晃的走了一圈,没看到什么,就回去了,第三天出来看一看,在柱子上蹭一蹭就把它晃倒了,你看弄虚作假,连野猪都不相信,就讲这么通俗易懂这是个本事,确实是个本事。美国有一些人也有这个本事,卡特过去竞选说过一句话,公众在澡堂里,饭桌上议论的问题,就是总统办公桌上要解决的问题,一下选票上来好多。这话讲的很朴素,如果他说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看待群众的问题,完了,老百姓肯定不知道战略的高度是什么?毛泽东领导老革命的时候,打土豪,分土地。那时候没地,跟老毛就有地了,就一下起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弄不好又丢了,去抗战,你看我们现在可能就是要,太苦了,打土豪,分田地,土了一点,再改一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再给它改一改,抗美援朝反抗侵略。老百姓搞不懂了。有些道理看似很高,确实很低,看似叫的很响,但是实际上没有用,要说的很实在,入木三分。毛主席说,谁见过水果,没有见过,就见到香蕉,苹果。谁见过房子呢?没见过,就见过洋楼、四合院,写文章能用具体概念,就尽量不用抽象概念。在写讲话稿的过程中,可能还有点有些难办的事情,经常出现一个领导意图不清楚怎么办,不明确,这个没办法,你就研究,提出框架,再想办法,让他点头再写。第二个问题就是说领导的讲话变来变去怎么办,你也没办法,你跟着他变,不是你自己的讲话稿,是领导人的讲话稿,你跟着他变来变去,总的变到最后,越办越好。第
三个问题就是自己那个领导,处长写的东西,办公厅主任要修改,显示自己要负责任,越改越坏怎么办,这个东西就难办,你要看看你的领导什么脾气,你还不能得罪他,不能被打掉饭碗,那是不行的。我就遇到过这么个情况,有个副主任,老资格,搞宣传的,写个东西,我写过去,他改掉了,最后我又把他的改掉了,改掉了以后拿过去,他又给我改了,拿过来我又给他改了,他呆不住了,跑过来了,你给我改来改去什么意思,老同志脾气好,我就跟他讲,这样怎么不好,他说好好好,以后你们就这么给我把关。有的领导脾气不好,弄不好要秋后算账,可能要卷铺盖。做事情要因地制宜,这种事情要因人而异,看看这个领导
什么性格,我讲的是实实在在的话,那目的就是要把事情做好,写讲话稿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
第三部分我简要的讲一讲,就是写好文件的基本素质修养
这个就是光知道方法还是不行的,文件怎么写,公文格式都很熟,你不一定能够写的好,就是要有基本的素质修养,这里讲:五大修养。
一是文学修养。你写东西是用文字的,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在组成文章。这个文学修养,这个题目还是很大,希望大家在这个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词语锤炼,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你至少知道这个语法结构,知道你会不会有什么语病,残缺不全的,能够知道。这个是基本东西。你只要知道,你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有写好文件的基础条件。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实际上语法结构就这一句话,断肠人在天涯。前面那些东西都是修饰天涯的,内容容量很大,这篇文章字数很少,词组很少,容量很大。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
二是理论修养,理论如浩瀚的大海,我们不可能完全拥有它,怎么办呢?就是用什么学什么,边用边学,边学边用。领导的话有好多也是对的,事情都有先来后到,你既用肯定要先学了,翻翻这书看一看,我老底子就是高中,战略与管理那是我自己学的,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研究生班那是我自己弄的,靠自己学,要在工作当中自学。当秘书太好了,虽然很辛苦但是提拔的快,为什么提拔的快呢?都成精了。开会不光是做记录,他听主持人你们怎么主持会议,主持的好是不好,他心里就会想了,要是我去主持的话,我会怎么主持,那不就提高了吗。见的多就是容易把一般各种东西连贯起来思考,水平不就出来了,所以说秘书很辛苦,但提拔的快。在实践中提高。
四是人格修养,现在是D性原则性的修养。我们一定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去思考问题。看领导眼色行事,这一点特别重要。请同志们在工作实践中磨练这一方面的修养。
第五是全局意识修养,这一点很要紧。能够很习惯的把思考问题放到全局当中去思考,在各级领导机关工作中,工作的同志都需要这个,就是在公司的秘书工作人员也需要全局意识修养,这个全局可以是一个公司一个乡镇也可以是一个县,也可以是全国全世界,怎么办呢?你给县长写稿子,你就把自己当成县长,你给省长写稿子你就把自己当成省长,我是省长,我怎么想,我怎么去考虑问题,我就把自己当成军委领导去考虑,我才能去给他们写东西,我写的东西就是我自
己的,说是容易但是很难,这全局意识很难。全局意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管用,我们在机关工作已经形成这东西了,一考虑问题就从全局意识考虑。但是有的人很聪明,虽然他职务不高,往往做人家想不到的事情,他有全局意识,大家都去抢那一件事的事,这个老兄不是,他做这件事了,这件事没人去做,这就是全局意识,而且他知道做哪个好,这个好了,下面才能好。1917年,大文字学家李秉新在湖南办了个报纸,请了三个人抄这稿子,不像现在有微机,那时候完全是手抄,这3个人完全不一样,第一个人就是照葫芦画瓢,对的抄对的,错的抄错的。第二个人边抄边改但是恰到好处,第三个人大段大段不抄,人家问他怎么又少了一段,他说这个是个屁话用抄吗?这三个后来发展道路完全不一样,第一个人终身都是一个小职员,第二个人是有名的剧作家钱汉,第三个人就是闹的天翻地覆的就是毛泽东。所以意识领导是很起作用的。今天我就讲这些了,谢谢大家!补充:
讲漏了一点,很重要,第三个修养,逻辑修养,这个太重要了。这个写文件处处遇到,概念,判断,推理。逻辑学建议大家学好,有一次是逻辑学救了我,有一次在星级宾馆,薛报告,没有人翻译,翻译最好的是王丽,王丽他在焦化,那两人他不在,翻译他讲话,跟翻译外国人讲话一样,听不懂一句也听不懂,讲一句翻译一句,那两个翻译不在,台下的人没一个人听懂的,记录整理落到我头上,我在哪儿翻译听不懂,放录音也听不懂,总是有人听懂的,我这样先把能听懂的先写上,听不懂的话位置留着,然后再放一遍,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写上去,最后那完全听不懂的就靠逻辑判断,这地方他必须说什么话,他只能说什么话,就写上去,就考了逻辑推理这样弄了一夜,我也是靠逻辑推理,我说这个有些话我们听不懂,向你问一问,请你帮解一下,我说这句话他肯定听懂了,他说几句我没听懂,最后上午很快就回来了,改了没几个地方,签了字,这个没有逻辑功底弄不了这个,建议大家学逻辑学。这个逻辑学我想讲完了,讲多了。谢谢。
关于汇报材料修改的几点感悟
前两天,上面布置了一个市委扩大会议的学习贯彻汇报材料。按要求共分三部分:学习贯彻情况、上半年工作汇报、存在问题和下不打算,要求汇报材料不超过5分钟。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般的汇报材料基本上就是1页一分半的速度,可以准备3页左右。而当材料完成上交后,领导却指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前面两部分占了
2
页多,后面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只有半页。前后份量倒置。
拿回来,和老领导协商后,对材料进行了很多修改。回顾起来,自己总结出有以下几点感悟和体会,在这里晒给大家:
1
.对于学习贯彻会议的材料,重心应放在今后如何具体安排部署上,而不是前面简单的会议传达和学习动员。
2
.领导汇报,尽可能用短句式。这样读起来会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3
.每一段中,尽可能保持句式的不重复。比如“举办了•••开展了••
组织了•••完善了•••搞好••••”。
4
.尽可能从一些平淡的常规工作中提炼新亮点,把亮点说足,提升层次,与市委、政府领导的新举措合拍。
5
.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准领导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比如我们地方现在经常提到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要把领导关注的内容,放在前面,叫响叫亮。
关于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例谈
领导讲话稿,是指领导在各种重要会议上作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不同于演讲或一般性发言,主要在于不仅讲话人的身份限于领导,讲话的内容也总是具有一定指示性、指导性、总结性或号召性,而且所发表的意见体现着领导机关的意图和旨意。领导讲话稿适用范围相当广泛,种类也比较多。讲话稿按照所参加会议的性质,可以分为工作会议的讲话稿,专题会议的讲话稿,代表大会的讲话稿,座谈会的讲话稿,研讨会的讲话稿,等等。按写作特点一般分为规范式讲话稿和灵活式讲话稿两种。写领导讲话在我们研究室的文稿写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方法学习。
一、领导讲话稿的结构
1
.标题
领导讲话稿的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是单标题。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如《王书记在社会建设工作暨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也可以省略讲话人姓名,如《在全区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是双标题。写法是:将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概括为一句话作主标题,再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副标题。如《继往开来改革创新把深圳经济特区的宏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在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
.引言
讲话稿的引言有多种写法,归纳起来有下列主要类型:强调时间、空间,概略描述场面。
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华夏腹地、黄河之滨,隆重举行2008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此,我代表中共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论坛组委会,代表9800万河南人民,向前来参加市长论坛的各位嘉宾、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徐光春在2008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的致辞》。
表示慰问和祝贺。
上级领导出席下属某部门或系统会议时的讲话,较多采用这种引言。如:今天,我来参加这个会议,主要是表示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并且向你们,向
全国教育工作者表示慰问。邓小平1985519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话题。
在传达精神、布置工作的会议上的讲话,较多采用这种引言。如:
最近,中Y强调一个重要精神,就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Zhi。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Y经济工作会议、中Y军委扩大会议、中Y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以及在北京、西北、广东的考察中,都讲了这个问题。D内外普遍认为,现在强调这个问题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再讲点意见。江泽民:《关于讲政Zhi》。
3
.主体
主体部分的层次安排主要是并列和递进两种方式。
并列式结构就是将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互并置地排列起来,说完一个,再说一个,各个层次之间如果相互交换位置,一般不影响意思传达。在布署工作的会议或总结性的会议上的讲话,这种写法比较常见。递进式结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层到深层的层次安排方法,各层意思之间呈现逐层深入的关系。在统一思想的会议上,较多采用这种讲话方式。
讲话稿的主体,因会议不同、讲话人的身份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领导之间先后讲话的次序不同,其写法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上说的两种结构方式,只是就大体而言,具体操作起来还需要灵活处理。我们今天选的范文就大体是并列式结构,但也可以说是并列和递进混合式结构。
4
.结尾
相当多的实用文体都不一定要有结尾,但讲话稿不同,它一定要有一个结尾。否则,听众会认为,××领导还没有讲完怎么就转身下台去了?
写结尾要注意两点:
首先,结尾要结在必然收束的地方。主要内容表达完毕了,主体部分结构完整了,文章就到了要结束的地方。这时如果还不结束,听众就会不耐烦。反过来,如果内容还没表达完,主体还不完整,既使有一个专门的结束语,文章也不完整。
其次,可采取自然结束和专门交代两种结尾方式。自然结束不用专门的结束语,但听众都能听得出来,讲话到这里结束了。专门交代则使用模式化的结束语。
二、领导讲话稿的特点
1
.主题明确。领导讲话稿要做到主旨鲜明。针对什么问题,表明什么观点,
拥护什么方针,传达什么政策,批评什么错误,提出什么要求等等,都要集中明确。为了做好这一点,讲话稿的写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写。例如,我选的这篇范文,一开始表明了这篇讲话的主旨:“根据中Y和省委的决定,组织上决定我接任市委书记,我有信心、有理由接好这一棒。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把我接任市委书记后想到的心里话跟大家谈谈。今天我主要针对当前特别是换届之前这段时间的工作,针对干部队伍的思想工作状态讲几点意见。”很明确表达了,这篇讲话就是作为新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施政纲领。
2
.内容充实。“充实”是丰富、充足、厚实的意思。如果说文章的主题是灵魂,结构是骨架,语言是外衣,那么,文章的内容无疑是血肉。只有内容充实,方能血肉丰满,骨立神聚,形象感人。尤其是领导肩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领导的讲话稿代表的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内容、立场观点。因此,领导的讲话必须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言之有事。决不能空洞无物,废话连篇。象我选的这篇范文,整篇分为五个部分,一、关于继承与发展。二关于班子建设。三、关于精神状态。四、关于对我和一把手的监督。五、关于当前的工作。内容非常丰富。具体举第三部分,“关于精神状态”说明如下:这篇范文,开篇先说明精神状态的重要性“在客观物质条件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对于成就一项事业来说,精神的力量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再列举当前D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存在的问题,“一是骄傲自满,沉浸在昔日的辉煌中,热衷于谈经验,谈思路,对别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不屑一顾,妄自尊大;二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满脑子都是条条框框,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连想都不敢想了,更谈不上敢闯敢试了;三是悲观失望,妄自菲薄,心浮气躁,一惊一乍,听风就是雨,甚至以讹传讹;四是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大大退化。”再解决当前的问题,提出需要的四种精神和保障措施,即“负责任的精神、敢闯敢试的精神、敢抓敢管的精神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还要制定与这四种精神相配套的保障措施。”特别是在谈每一种精神状态时,领导都详细分析了这种精神状态的重要性、内涵和要求,并明确提出了保障措施。内容非常充实:高瞻远瞩,思虑长远,思想深邃,确实体现了作为深圳市委书记,应有的思想、能力和胆识。
3
.重点突出。如果一个领导在台上讲话,说了很多,听众还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个讲话稿一定是不成功的。因此,注意必须抓住要点、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拿我们这篇范文为例,这篇文章,一、关于继承与发展。二关于班子建设。三、关于精神状态。四、关于对我和一把手的监督。五、关于当前的
工作。前四个部分讲了很多内容,而第五部分将的却不多,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重点、突出主旨。特别是第一部分,讲了(一)明了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延续根脉。讲了(二)保持改革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讲了(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挺立潮头,再创新业。就是要表达这样一个意思:新任市委书记,就是要“继往开来”,这样一个中心任务。怎样开来,就是要“第一,要树立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第二,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动力,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优势,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资源,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空间。第三,以更大的胆识、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力度,继续推动深圳改革创新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第四,作为特区的同志,我们一定要珍惜特区的牌子,高举特区的旗帜,戴牢特区这顶帽子,用我们改革创新的实绩让特区这面旗帜更加鲜艳、更加光彩夺目。第五,以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因此,这篇讲稿重点是很突出的。
4
.语言通俗。语言通俗是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写作中必须注意这一点。我们这篇范文,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如“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有前进。”如“杀出一条血路”,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革命事业就像接力赛,一棒接一棒。”如“全国各地的竞争已成百舸争流之势,不进则退,我们不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而且标兵与我们拉开了差距,追兵已经‘兵临城下’,与我们并驾齐驱,并且大有赶超之势。”如“务实、和谐、善政、廉洁”。如“务实就是思想、理念要务实,工作作风要务实,工作方法要务实,学风、作风要务实。”如“工作作风要踏实、扎实,切不能思路不断,口号很多,点子不少,又空又虚,更不能计划很好,不抓落实,总是停留在文件上、嘴巴上、会议上。”如“‘君子不D’,不搞小山头,小宗派,小团伙。”等等,都是老百姓经常看到,经常说的语言,不但通俗,而且易懂,而且非常吸引听众,容易将领导的意图贯彻下去。
5
.用词准确。锤炼语言是讲话稿写作最基础的功夫。锤炼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推敲词语,使词语运用得准确、生动。用词准确、生动,不仅能把领导想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把细微的感情生动地表达出来。词不达意则言不达意,言不达意则不能准确地表达中心思想,严重的词不达意甚至可能表达相反的意思,犯大的政Zhi错误、政策错误。因此,在领导讲话的用词上,我们不能不慎重。我们这篇范文,在这方面做的是很好的。尤其是开头的一段话,
讲的非常合适、到位。如“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我既深感使命光荣,又确实感到责任很大,担子很重。”如“有中Y、省委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有市几套班子和全市人民的信任帮助,特别是有历届班子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创下的雄厚基业,我有信心、有理由接好这一棒。”“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把我接任市委书记后想到的心里话跟大家谈谈。”在班子建设部分内容里,用词也是非常准确的,如“深圳的工作干得怎么样,能不能不负中Y、省委的重托,不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首要在于市级领导班子建设,这是关键的关键。”如“要紧密结合实际,以深圳的市情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贯彻落实D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不机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不机械地攀比别人、别地,而是根据深圳自己的实际,谋深圳的局,干深圳的事,走深圳的路。”如“坚持D要管D,从严ZhiD,通过加强D的执政能力建设,来强化市委的核心地位,加强市委的权威,为和谐提供政Zhi保证。对市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的认识与态度,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如“在深圳,我们要求市的几套领导班子,各级、各部门都要坚决服从和维护市委的领导。市委与市的其他几套领导班子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等等,这些表达都是非常准确无误的,只有准确无误,没有歧义,才能铿锵有力,坚定信心,表示决心。
6
.语言生动。领导讲话不但要以理服人,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应该怎么做;而且还要以情动人,激发人们工作的热情和战胜困难的信心。语言生动的领导讲话,往往给人一种博学、机智、敏捷的全新视觉,会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应该说,我们这篇范文,这方面做的是非常到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用俗语。如“坚持五湖四海,铭记‘君子不D’,不搞小山头,小宗派,小团伙。”“必须努力营造‘有德有才心不慌,无德无才愁断肠’的氛围。”
在行使权力中自觉做到慎初、慎微、慎交、慎欲、慎独。”“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对于这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就是要当头棒喝,要让这些同志犹如醍猢灌顶,从严峻的现实中警醒过来。”“狭路相逢勇者胜”,“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如果一把手出问题,则是“头羊迷途,群羊难返”,往往会影响一个班子,带坏一支队伍,影响一方风气,贻误一方事业。“邪不压正”“为官避事平生耻”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二是善用古语。“以令率人不如身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境由心造,事在人为”“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等等。三是善用修辞。如
排比:标题多为排比。如关于领导班子建设讲了“务实和谐、善政、廉洁。”四个方面。关于精神状态讲了“负责任的精神。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抓敢管的精神。奋发有为的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内容也多用排比。如讲到特区的特,认为有四种现象“不必特、不善特、不思特、不敢特”。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都保证了这篇范文生动的语言。
三、总结——怎样写好领导讲话
1
.结构要合理。从结构上看,文章都有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领导讲稿也不例外。通常领导讲稿,主要有三种,一是并列结构,有的也称为横向结构,或板块式结构。指同一类型与层次的内容并列于讲稿之中。二是递进结构,有的也称为纵向结构,或纵深式结构。即内容按层层深入或步步扩展的原则排列。有的由远及近,有的从小到大,有的从轻到重等等。三是复合结构,有的称为总分结构。实际是并列结构与递进结构的混合运用。在一篇讲稿中,三种结构往往是并用并存的,其中复合结构应用范围更广一些。起草讲稿,究竟采用哪种结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领导讲话的风格和习惯进行灵活掌握。一篇好的讲话稿,在结构上应该做到要素完整、结构严谨、体例统一、承转自然、疏密匀称。
2
.文章要漂亮。好的讲稿要求做到“主题明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通俗,用词准确,语言生动”。这些我们在讲稿的特点里已经谈得不少了。在具体起草中,要围绕主题分层次,根据层次排段落,按照联系讲照应,针对轻重定详略。在内容上,领导讲稿的开头,起着引发、定调的作用,一般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宗明义。即在讲稿开头,简要概括讲话的背景、目的、任务,意在引出下文。正文是讲稿的主体,要有正确的认识,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意见和有效的措施,要求充实具体,清晰条理。写好结尾也很重要,一般要讲一些带有方向性、展示性、结论性、建议性、要求性、鼓励性、希望性的话语。要求结尾响亮有力,干净利索。在文章的过渡方面,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要严密,务必自然而然,不留斧劈刀削痕迹。用好过渡段,造好过渡句,遣好过渡词,在转折处巧用关联词或转折词等。
3
.功夫在文外。讲稿做到了结构合理,文章漂亮,但还不能称之为好的讲稿。好的讲稿其实与好的文章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主要体现在要反映领导的风格、领导的思想,获得领导的满意。这恐怕是写好文稿的关键。怎样让领导满意?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每一位领导的言行,特别是一些重要场合的讲话,进行认真观察,细心揣摩,才能把握好,做到心中有数,将对起草好讲话稿大有裨益。
关于如何撰写领导报告和讲话稿的一点粗浅体会
尽管我这辈子一直在D委参谋部门工作,在这块所谓“同志们文学”的领域耗费了四十多年的大部分精力和心血,但我是个“过后不思量”的人,仅仅是深知其中之甘苦,而没有认真探寻过个中之道,更谈不上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如何撰写领导报告和讲话稿就只能是一点粗浅的体会,或者叫“感悟”。
目录
文稿写作技巧汇编(75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