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展民宿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区发展民宿经济工作情况汇报(1882字)
近几年来,X区探索“集群+托管”“民宿+公司”“政+企+村”等民宿经营新模式,实现资源整合、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办民宿X余家,20XX年新增X家,打造了遇见山水、拾光、伴山度假等一批民宿品牌。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引导,推进民宿有序发展。一是融入相关规划。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民宿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充分考虑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条件、乡土文化特点等因素,将民宿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做到对民宿发展有规划、有目标、有布局、有措施。二是实行协调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X区旅游民宿创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民宿发展工作,做到推进“一点”,带动“一片”的效果。区文旅局、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发挥工作主动性,落实具体的工作措施。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了《X市X区旅游民宿创建方案》《X市X区乡土旅游民宿扶持奖励办法》政策扶持。用足用活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政策,确保旅游民宿奖补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国企和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民宿创建;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户创建主体提供贷款支持,为企业创建主体提供融资服务;在项目选址、用地审批民宿设计、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全区旅游民宿创建工作按期完成。
(二)丰富内涵,打造民宿核心竞争力。一是丰富业态。大力发展“民宿+”新业态,将民宿与农业、林业、水利、体育、康养、文化、商贸、餐饮、互联网等产业相融合,形成休闲观光、运动娱乐、民俗体验、康养保健、研学培训等新业态,完善民宿发展链条,提升民宿价值。二是提升特色。在“做‘浓’乡愁、做‘亮’主题、做‘优’品质”方面下功夫,争取让每一家民宿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区块民宿都有自己的特色。逐步形成民宿的窗口效应,通过民宿,让客人了解、体验地方特有的民俗风情、饮食风格、人文和自然风貌等内容。三是凸显文化。充分利用当地文化,挖掘传统村落、传统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将民俗、红色、地理等文化元素植入民宿。以文化概念引领,给民宿以文化标记,形成不同文化标记的民宿群落。
(三)完善条件,提升民宿发展水平。一是加快配套。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不断完善民宿区域内水、路、电、气、网、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总体环境,增强客人便利性、舒适感、安全感。二是遵从标准。开展民宿达标工程,动员民宿业主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自身的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对民宿服务质量、食品卫生、消防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三是解决用地。积极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场地,结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解决民宿用地问题。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民宿内涵不足。一是功能单一。当地民宿在经营业态上普遍存在整体层次不高,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虽然有些民宿提供了采摘、休闲等附加项目,但大部分民宿只有“吃、住”功能,还停留在基础、单一的经营业态层面。二是特色不明显。重模仿、轻创意,多数民宿在建筑形式、装修风格、经营内容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千房一面”“千家一色”的现象普遍,在视觉和体验上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三是文化底蕴体现不够。当地民宿在文化赋能方面还有欠缺,缺少面上的文化影响。一些业主就民宿办民宿,没有利用、融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所办的民宿缺少文化特点和文化“故事”,显得内容空乏、浅薄,不能给客人留下精神层面的充实、享受和回味。
(二)经营条件有欠缺。一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少连接民宿的道路没有修好、公交不通和服务不到位、民宿区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等情况。二是建设与标准要求有差距。目前大部分民宿均是利用村民住宅改造,单消防要求方面就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很多民宿还不能取得由公安部门审发的《特种行业许可证》。三是土地难题。新建、改建和扩建民宿,有的还存在土地供应问题。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总体布局,重点推进。依托基础条件比较成熟的X景区开展民宿创建工作,重点突破,逐步向X片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