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篇)20XX年政治生态理论材料合集(理论研讨发言、经验总结综述等)

42篇)20XX年政治生态理论材料合集(理论研讨发言、经验总结综述等)

42篇)20XX年政治生态理论材料合集(理论研讨发言、经验总结综述等)
目 录
文静:
三个三”纪检工作法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1
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
海南省海口市纪委书记杨会春:
当好自贸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维护者  5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8
中国再保险集团党群工作部李岚:
关于涵养新时代金融企业良好政治生态的思考  10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杨哲:
国企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建设  13
安徽省望江长江河道管理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16
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  18
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22
湖南推进政治生态分析常态化  24
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筑牢清正廉洁根基  29
凯里市多举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8
道吉仁欠:
郎木寺镇:“四个聚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9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委书记龚庆:
强化五项作风建设培育良好政治生态  40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44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柴宝勇: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45
黑龙江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张巍:
深化政治生态建设擦亮勤廉龙江底色  48
内黄县委书记王辉:
深入推进清廉建设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52
朔城区纪委监委:
朔城区:三措施扎实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  54
突出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  55
沈叶:
突出政治体检属性督促种好政治生态建设“责任田”…  57
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好转引领营商环境质的跃升  61
重庆市九龙坡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袁华权:
为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贡献纪检监察力量  63
长寿区探索构建政治生态动态量化评价机制  66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遐见:
A
党内政治生态思想体系的基本逻辑架构  71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邹庆国:
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命题陈述路径展开与规律阐析  82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姝:
新时代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三重维度  98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山:
新时代始终保持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目标的三个维度  106
张磊:
为政治生态建设成效精准“评卷”…  114
云南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冯志礼:
一体推进“三不腐”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118
以“三种关系”引领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121
南宁市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  123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扬:
以良好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128
以新风正气加速发展步伐  137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141
刘志强、徐绍龙:
营造干净清爽的基层政治生态  143
优化政治生态激扬奋斗作风  147
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突破  149
师长青:
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51
抓常抓长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153
崔成道: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154
宿迁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巨兵:
做深做实政治生态分析研判  158
三个三”纪检工作法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文静
  国有企业党组织既肩负管党治党任务,又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贯彻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是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的责任和使命。笔者所在企业坚持把纪检工作有机融入企业治理体系,以“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职于行”为工作要求,探索形成了以“三个教育、三项举措、三个重点”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三”纪检工作法,有力推动了企业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
一、抓好“三个教育”,涵养政治生态
  抓好理论教育。企业纪检部门坚持集中教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党员大会和领导干部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抓好党性教育。以“两学一做”为载体,坚持常态化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挺纪在前。
  抓好能力教育。编制学习教材,组织集中学习、送外调训,选送人员到集团公司纪检监察中心实践锻炼,倡导“在办案中学、在学中办案”,建立总结交流机制,以老带新,提升业务水平,增强履职能力,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
二、推进“三项举措”,净化政治生态
  全方位履行职责。企业纪检部门对分管单位额定标准范围内的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活动实施全面监督;对分管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职及廉洁从业、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巡视;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调查核实群众反映事项,组织查处违纪案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构建大监督格局。发挥审计、巡察、纪检监察业务一体化管理优势,建立
《纪检监察与审计工作协作及成果运用机制》,实现各类监督项目执行阶段信息共享,推进项目成果利用。强化审计、巡察、纪检监察人员交流,优化配置
审计纪检监察人员,尝试审计与纪检相结合开展项目和任务,实现监督、执纪、服务效果最优,形成大监督格局。
  高质量推进巡察。开展巡察工作,提前介入建立信息收集机制,确保巡察组进驻前摸清巡察重点,找准巡察方向。严格遵守巡察工作程序和纪律,不干预被巡察单位的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职责,不就重大问题和紧急情况作个人表态,坚持依规依纪巡察,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三、抓住“三个重点”,引领政治生态
  重点抓好责任落实。企业纪检部门认真落实党总支书记“第一责任”、领导干部“基本责任”、党支部书记“直接责任”,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承诺书,狠抓党支部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召开领导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认真对照检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打扫思想政治灰尘。
  重点抓好组织生活。严格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探索新形式,在成都、重庆办公点建设党支部活动阵地。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到重庆、川南、川西北等地参加支部活动,与被审计单位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在石油党建APP和微信群学习相关会议精神,掀起作风建设大学习、大讨论、大整改热潮。
  重点突出领导带头。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积极参与“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提出中肯意见建议,不迎合、不保留。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筑牢思想防线。带头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力纠治“四风”,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0XX921日)
  昨日,全省省管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在西宁召开。会议以案示警、以案明纪、以案说法,运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给领导干部打免疫针、敲警示钟、上廉政课,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对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召开6名领导干部以案促改专项整治和全省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用身边事教育了身边人,打响了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省作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违纪事件减少并不代表已经绝迹,作风顽瘴痼疾不持续纠治就会反弹回潮。必须廓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以高度警惕的姿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再深化、再拓展,向下延伸、往基层走,用“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增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廉政勤政理念,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通过剖析查处过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不难看出,腐化堕落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虽然具体诱因各不相同,但究其根源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进而泥足深陷、无法自拔。这就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纵深推进,绝不能有丝毫停滞,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绝不能有丝毫放松,正风肃纪必须加大力度,绝不能有丝毫手软。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以贯之抓作风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深挖细究深层次问题,既查案件背后的腐败问题,也查相关领导的失渎职问题。要从政治上看,从作风上查,坚持点、线、面结合,找准腐败问题根源和症结,坚持风腐同查同治,受贿行贿一起查,既查处不正之风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又深挖细查腐败案件中的“四风”问题,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廉为政之本。以案促改绝不是“一阵风”,惩治腐败绝不是“办案了事”,铸牢堤坝绝不是“就腐治腐”。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严于律己、严于负责、严管所辖,时刻警醒自己、管住自己、规范自己,自觉净化生活圈、朋友圈,在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从一点
一滴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健康成长负责,敢于斗争,敢于较真,着力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必须抓早抓小、露头就打、寸步不让,防止问题由小变大。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警示是为了更好地汲取教训。第二批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进行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工作要求,紧紧扭住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发挥警示教育的震慑、警醒、启示作用,切实做到警钟长鸣,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当好自贸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维护者
海南省海口市纪委书记  杨会春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从严整肃队伍,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监督保障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贯彻落实,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职责。海口市纪检监察干部要从伟大建党精神和“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琼崖革命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把对党绝对忠诚刻印在心,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腐”,刀刃向己永葆清正廉洁,为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提供坚强保障。
一、在传承红色基因中铸牢对党忠诚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员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大德就是对党忠诚。早在我们党成立初期,党的纲领和章程中就明确提出“对党忠诚”的要求。
  19569月,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向党的八大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将“对党忠诚老实”规定为党员的基本义务,首次写入党章。后来,党章历经数次修改,但“忠诚老实”始终未作改变。“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琼崖纵队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斗争是最真实的写照。1926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口召开,作为琼崖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策源地,椰城古迹镌刻着一大批仁人志士披肝沥胆、克己奉公的初心。冯白驹故居曾见证孤岛奋战23年的艰苦卓绝,诉说一个共产党员活成一面旗帜的传奇;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记录了人民军队淬火成钢的革命性锻造;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以“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宣示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
  这些对党绝对忠诚的红色印记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注入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血脉中,锤炼出我们鲜明的政治品格。纪检监察机关因党而生、为党而战、兴党而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二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海口市纪检监察干部应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和艰苦卓绝的琼崖革命史中,学习革命者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强化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坚决扛起
两个维护”根本任务,自觉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A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导实践,准确把握海口发展所处的战略方位,找准切口、下落一层、跟进监督,对照封关运作准备、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任务,以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政治监督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在深化学思践悟中淬炼使命担当
  百余年党史、纪检监察史,是我们党不断防止被腐化、被瓦解的历史,也是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正风肃纪反腐的历史。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倡导清廉政治。从中央苏区政府通过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约束党员干部行为,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依法判处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死刑;从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到新时代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段征程都留下共产党人敢于善于斗争的深深烙印。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愈加复杂,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只有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勇于钻“矛盾窝”、接“烫手芋”、解“困难锁”,练就敢于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才能在乱云飞渡中不迷失、在泰山压顶时不退缩、在糖衣炮弹下不投降。海口市纪检监察干部要强化系统观念,坚持风腐同查同治,以案看“风”、以“风”挖案,深挖彻查“一包烟”“一瓶酒”“一顿饭”背后的利益输送和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敢于“唱黑脸”“当包公”,聚焦惩治重点,对封关运作准备中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攸关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盯不放,坚决查处“因地生腐”“靠海吃海”等自然资源领域的腐败,精准惩治海南自由贸易港新业态领域的新型腐败;以“全周期管理”理念推动“惩、治、防、建”同时同向综合发力,查纠并举写好查办案件“通篇文章”,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以案促改工作建议书和旁听庭审等方式,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
三、在勇于自我革命中永葆清正廉洁
  打铁的人首先必须成为铁打的人。老一辈纪检监察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朱德同志要求,纪检干部“自己要正派,要奉公守
法,以身作则”。曾担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的董必武同志在管理财务工作时,因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主动在机关大会上作检查,并亲自向党中央写检讨信。在我们身边,也不乏严于律己的楷模。省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三处原处长郑家宁倒下前几个小时,还在岗位上默默坚守,用生命诠释纪检人忠诚干净担当的本色。
  同时应该看到,纪检监察干部并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纪检监察机关也不是天然的“保险箱”,如果自我监督管理跟不上,很容易出现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问题。特别是在服务保障自贸港建设任务艰巨繁重的当前,纪检监察队伍必须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炼就“金刚不坏之躯”“百毒不侵之身”,才能在诱惑和考验面前不移其志、不改其心、不忘其本,维护好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海口市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强化干部日常管理和八小时外监督,完善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定,把严管严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扎实开展“触初心、促说清”专项活动,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谈心谈话,讲清楚从宽和从严的政策策略,说明白“扯袖子”总比“戴铐子”好、让权力进“笼子”总比自己进“号子”好的道理,引导干部说清问题、回归正道;坚持“手电筒照别人更照自己”,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保持流水不腐、常扫庭院的自觉,对教育整顿期间新受理的问题线索“一事一议”、即收即办、严查严办,刀刃向己清除害群之马,动真碰硬整治顽瘴痼疾,以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打造成色更足、纯度更高、战斗力更强的纪检监察铁军。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20XX96日)
一、立体化、多层次、系统性建设“清廉师宗”
  师宗县把清廉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作,长远谋划、精准发力,出台了《中共师宗县委关于进一步净化优化政治生态推进“清廉师宗”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师宗县委关于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九个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共师宗县纪委关于推进“清廉师宗”建设的监督工作方案》,召开“清廉师宗”建设推进会,成立专项指导督导组,对各“清廉单元”建设推进情况开展常态化指导督导,解决“清廉单元”建设中的困难问题39个,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切实际、不接地气、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问题,建设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党员干部清正勤勉、营商环境亲清和谐、社会风气清朗向上、文化氛围崇清尚廉的“清廉师宗”。
二、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
  在“清廉师宗”建设过程中,师宗县坚持把清廉文化、清廉家风融合在清廉机关、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企业、清廉文化、清廉家风7
清廉单元”中一体推进,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名人窦垿、何桂珍等人的家
风家训和他们的传世作品中蕴含的廉洁文化。用好本土石洞、马厂等革命遗址红色文化资源,倾力打造立体式廉洁文化教育载体,开辟本土廉洁文化教育特色道路,推动本土廉洁文化入脑入心,发挥教化功能。同时,开展一次廉政家访、签订一份家庭助廉承诺书、发放一份家庭助廉倡议书、召开一次家庭助廉恳谈会,推出一系列清廉家风自选活动(举办廉洁家风文艺展演、讲座、摄影活动,评选廉洁家庭、“廉内助”等),采取“4+N”的模式,推动党员干部自觉“正”好家风、“处”好家事、“管”好家人,以清廉作风促进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不断好转,在全县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清廉师宗”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师宗县全面整合廉洁文化建设各方力量,用好近年来查办的典型案件,结合各“清廉单元”特点,找准结合点,积极搭建平台,持续开展“廉映师宗”宣讲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目前,已成功创建曲靖市清廉村示范点3个,建成师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师宗县审计局、师宗县中医医院、丹凤完全小学、宏华地产、窦氏清廉家风传习馆等一批清廉示范样板,带动“清
廉师宗”建设,推动清廉思想、清廉规则、清廉文化融入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努力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清廉师宗”,助力师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关于涵养新时代金融企业良好政治生态的思考
中国再保险集团党群工作部  李岚
  A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等多种原因影响,金融领域腐败问题易发高发。必须全面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大力营造和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坚定不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旗帜决定方向,思想决定行动。回顾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领导干部腐化堕落,无一不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金融领域也概莫能外。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金融领域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及时跟进学习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政治生态建设思想根基。要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决落实党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党的建设与金融业务工作的贯通融合,统筹好金融发展和安全,切实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责任,健全巩固全面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高风险预警处置能力,推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二、坚定不移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A总书记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抓好这项工作,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至关重要。金融企业党委要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金融企业治理各环节,把党的建设融入金融工作各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党委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抓实分管领域从严管理工作,形成管党治党合力。要强化对“关键少数”履职监督,重点加强对金融企业各级“一把手”的监督,完善任职回避、定期轮岗、任中审计等制度,加强制度约束,推动领导干部知责、明责、守责、尽责,以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要教育引导金融企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金融监管要求,正确对待监督、习惯接受监督,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带头遵守行业准则、监管规定,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把严的要求长期坚持下去。
三、坚定不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A总书记强调指出,选人用人是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走向。金融企业承担着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多样化需求的使命,必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清正廉洁的金融干部队伍。要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着力把对党忠诚可靠、敢拼敢闯敢干的干部选上来,把搞“七个有之”,搞圈子文化、山头主义和投机钻营的“两面人”拿下去,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一票否决。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选派年轻干部到金融一线岗位接受淬炼、打磨,帮助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充盈优秀年轻干部队伍“蓄水池”,确保党的金融事业薪火相传。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创新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管理监督措施,不断健全从严管理体系。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助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四、坚定不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A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金融企业要突出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用好组织生活这个经常性手段,推动建设良好政治生态。要积极发挥组织生活这个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平台作用,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坚持“严”、“实”标准,让党内政治生活大熔炉真正“热”起来。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着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之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成为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五、坚定不移推动正风肃纪反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纠治金融领域腐败问题,坚决查处金融领域腐败分子。涵养和保持金融业良好政治生态,正风
肃纪反腐一刻也不能松懈。要持之以恒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聚焦金融腐败背后的利益勾结和关系纽带,严惩各类金融机构“内鬼”。坚持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长期坚持的铁规矩、硬杠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深化对金融领域“四风”表现形式、特点的认识,坚持“风腐一体”查,露头就打、从严查处。持之以恒集成协同高效的“大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联合监督制度,构筑金融腐败“防火墙”、金融风险“隔离带”。抓好监督、监管与内部治理的贯通协同,紧盯信贷资金安排、投融资审批等“金融廉洁风险”高发领域和“一把手”等重点岗位,优化金融机构内部治理,做到强监督和强监管同步推进,实现金融腐败与金融风险同步治理,持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金融企业应有的贡献。
国企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建设
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杨哲
  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风的综合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生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和新要求,强调要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政治生态建设,是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是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
国企基层政治生态建设情况
一、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在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有待提升。部分党员对所在党组织“深入学习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的评价是“一般”,学习质效不高。个别基层单位党的建设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成效不足,逐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平衡。
  二是对基层管党治党压力传导不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不均衡,对制度的刚性执行仍有偏差,个别党支部书记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选人用人规范性有待提高。
  对干部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风考察不够,重实绩的导向不够鲜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四是党委监督能力发挥不够。监督治理成效不够明显,市场营销、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行政办公廉洁风险比较高,巡视巡察整改的评估问效不到位。在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治理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巡察发现有的问题整改不彻底。
  五是作风建设成效不够明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还不足,作风建设力度也不够,监督视角不宽、发现问题不多、通报曝光力度不够,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尚未彻底根除。
二、着力加强政治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建设要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遵循分层实施、突出重点、系统推进、持续提升原则。同时,针对问题要坚持立破并举,
把握好关键环节、关键问题,推动政治生态建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首先,让政治理论学习内化于心,成为企业干部职工的行动指南。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执行党委(支部)会“第一议题”机制,建立政治要件台账,实行闭环管控。二是创新政治学习形式,引入“大讲堂”等形式,分层分级覆盖全员学习。三是设立“集中调研月”,深入开展调研,制定务实管用的机制和方案、举措,并取得成效。四是巩固深化学习教育成果,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职工办实事”长效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和企业职工获得感。
  其次,以完善的制度和刚性执行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并完善大党建制度库,编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指引》、党建工作“工具包”,常态化开展党支部“调研+服务”指导,抓实制度在基层的落地执行,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要制定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具体行动计划,以党支部书记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培育打造一批基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以先进带后进,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升。
  其三,深耕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优化企业管理。建立并完善企业治理主体权责清单及议事规则。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制度及权责清单。建立权责清单和管理制度协同联动、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
  其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营造良好选人用人氛围。要推动干部选拔政治标准具体化,制定《干部选拔政治标准对标对表清单》,明确清单在干部考察、资格审查等环节的应用情形,将政治标准落实到干部选拔全过程。要优化识人选人评价体系,制定《干部竞争性选拔测评标准》,完善素质维度、专业维度评价内容,使更多优秀人才在竞争性选拔中脱颖而出。要制定标准模板组织开展“干部画像”,为组织选拔优秀干部提供科学支撑。要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深化“双培养一输送”,大力实施“青马工程”。
  精准实施政治监督要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国企党组织要对重点领域和基层单位开展差异化监督,聚焦重点领域实施跨部门联合监督和直插基层的季度监督。深化运用监督成果,充分运用智慧监督系统,打造监督算法规则,推动各类监督融入治理,更加有效保障制度规范执行。要加大“一案双查”查处力度。紧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开展明察暗访,从严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加强纪律教育,筑牢党支部廉洁防线。一是强化廉洁警示教育,制作典型案例库,分层分类向各业务领域通报典型案例。二是加强党支部廉洁防线责任制建设,细化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廉政监督员履职清单,制定“廉洁风险库”和“廉洁防线措施卡片”并有效运用。三是进一步扩展廉洁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一支部一阵地”,宣传“好作风、守清廉”廉洁理念。
  以监督合力提高巡察整改质效。一是开展巡察整改提升专项工作,对巡察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整改提升专项检查,着力抓巡察问题整改质量的提升。二是对巡察整改情况开展评估问效,并引入巡察整改成效群众评价机制,坚持“巡察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现数字化赋能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充分利用云数据平台为基层减负、提升整改数据的流转效率和实效性。
  总之,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建设提升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准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服务政治大局、防范政治风险、净化政治生态作为基本要求。同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要完善指标体系,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明确提升举措、实施精准施策、固化长效机制。保障责任落实,推动巩固成效。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提升。要推广应用提升方法和实施经验,充分运用全面标杆管理、PDCA闭环管理等方法,整合运用各类资源优势,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能力。
安徽省望江长江河道管理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弘扬廉洁文化  涵养清风正气
20XX101日)
  安徽省望江长江河道管理局以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为抓手,厚植拒腐防变廉政土壤,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长江安澜作出贡献。
一、教育引领,使廉洁文化“内化于心”
  望江局以党总支成员带头领学、青年读书分享促学、现场警示教育见学、知识竞赛助学等方式加强廉政专题内容学习。建设职工书屋,征订《党风廉政建设》等报刊,发放廉政书籍,开展“诵读红色家书”读书分享活动,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定期推荐廉政文章,推送廉政建设工作动态、廉洁文化作品等,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同时,以反面典型为镜鉴,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安庆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九成监狱和望江检察院廉政教育基地,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组织观看《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廉政警示教育片,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及管人、管钱、管物、管审批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警示教育。
  此外,望江局持续拓展廉洁文化宣传阵地。寓“廉”于屏,利用各区域电子屏长期滚动宣传廉洁文化;寓“廉”于墙,打造廉洁文化墙;寓“廉”于石,打造“廉石文化”,营造步步见廉景、处处闻廉语、时时受廉教的学习氛围;寓“廉”于栏,设置廉洁文化宣传专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
二、制度保障,使廉洁文化“外化于行”
  望江局党总支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廉洁文化建设的新机制和新举措,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望江局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党总支议事规则、局工作规则、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以及部门和单位职责、人事考核办法等制度,明确岗位廉政风险点、廉政要求、岗位责任制,避免推诿扯皮和“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等问题发生。同时,加强源头防控,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与所属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构建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体系。
  此外,望江局强化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谈话提醒制度,开展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全覆盖谈心谈话,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开展新入职人员廉政谈话,扣好青年职工廉洁从业的第一粒扣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在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等活动中坚持阳光操作。党务政务工作以多种形式公开,自觉接受干部职工及社会监督。
三、特色融合,使廉洁文化“实化于效”
  望江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常规工作、特色创建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把廉洁文化建设成效转化为具体工作实效。
  望江局以“强化管理、提升水平”为目标,引导全局职工争先创优、勤廉并举,强化堤防养护日常管理,并保持管理常态化,2019年顺利通过水利部国家级水管单位复核验收。开展水法宣传、防溺水宣传、打击非法采砂、长江岸线整治、清障等行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并运行堤防工程现代化管理平台,推进数字孪生建设,在龙潭险段设置自动观测系统,运用“林掌”应用程序上传巡查情况,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望江局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党建工作中,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义务献血、结对帮扶、“双城同创”等主题党日活动,以及“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系列活动。突出长江河道管理特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绿化造林、堤防保洁等志愿服务。开办“道德讲堂”,举办“树廉洁心·行廉洁事”“弘扬优良家风·涵养清风正气”等主题活动。组织职工参加“望江廉韵·廉政书画”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展示长江河道职工的风采。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
20XX830日)
  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要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要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
  要落实南粤党员先锋工程,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更好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要突出实干实绩,把思想解放、敢闯敢干、敢于担当、勇于斗争的“狮子型”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真正把信心强起来、劲头鼓起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履好职、尽好责。
  要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从严从实抓好省委巡视整改落实,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回望过去,全市上下自觉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斗志更加昂扬,为奋进新征程奠定了最根本的优势。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展望未来,必须巩固好、发扬好、运用好这一最根本优势,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全市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引导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全市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要聚焦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基于此,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省委、市委关于坚决维护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回望过去,江门在新的征程上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5次集中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常态长效。
  一次次主题教育中,通过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全市党员坚守初心,强化宗旨意识,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效。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的第六次党内集中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我市将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学思践悟中锤炼党性修养、汲取奋进力量。
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
  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要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此,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按照强功能、扬优势、补短板的总体思路,实施基层党建短板攻坚“九大行动”
(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小组长能力提升行动、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新兴领域“两个覆盖”质量提升行动、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行动、专职网格员队伍履职能力提升行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凝“新”聚力行动、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功能提升行动、流动党员“鸿雁计划”行动、基层基础党务规范化建设行动),以短板攻坚新突破带动基层党建全局工作实现新提升、取得新成效。
按照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有关部署,我市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打
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化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小组长“头雁”队伍建设,开展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行动、传统领域党建巩固提升行动、“两企三新”党建攻坚行动,以创建“四强”党支部为抓手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组织优势一旦发挥出来,必能汇聚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过去几年,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主战场,在抗击疫情等重大考验面前,党的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要落实南粤党员先锋工程,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更好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南粤党员先锋工程的引领下,江门广大党员干部将砥砺初心、风雨兼程,用担当实干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持续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铁军
  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实现新突破,要聚焦提升现代化建设能力,打造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持续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铁军。
  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构建立体化干部实践培训体系方面,我市一方面健全干部常态化培训锻炼机制,另一方面建立精准化干部培训体系,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十条措施》,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市委“六大工程”,建立常态化对标学习机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事业发展和干部成长需要,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按照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我市将深入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常态化配备年轻干部,加大选派干部到省直部门和江浙沪、深圳等先进地区学习锻炼力度,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担当作为是“好干部”的标准。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和干部队伍“六大工程”专项建设行动,建立一线“选马赛马”机制,推动一大批在经济发展主战场、改革攻坚第一线、落实“六大工程”最前沿等重大任务中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闯将”“猛将”“干将”脱颖而出。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把思想解放、敢闯敢干、敢于担当、勇于斗
争的‘狮子型’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狮子型”干部属于进取型干部,有闯劲冲劲狠劲猛劲,能够担责担难担险。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更没有捷径可攀。必须有一批善于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团结协作的干部,像狮子那样,在机遇面前雷厉风行、冲锋在前,在挑战面前沉着冷静、带领团队各个击破。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具有超强的责任意识和抗压能力,勇挑最重的担子,善打攻坚战,为达目标穷尽所有、拼尽全力。
  我市共有基层党组织1.3万多个,党员22万多名,涵养良好政治生态,不断深化自我革命,容不得半点松懈。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门新的更大贡献。
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五论学习贯彻A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20XX918日)
  大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A总书记把脉定向、指路领航,系统部署“五项重要任务”。其中,“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切中肯綮,抓住根本。我们必须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作为重大问题抓牢抓实,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回报A总书记的深情厚爱和殷切期望。
  思想之旗领航向。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围绕东北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15717日,A总书记在长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201737日,A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2018928日,A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辱使命。辽宁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好转,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把营商环境作为事关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来抓,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不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外界对辽宁的预期不断改善。
  不负殷切期望,矢志接续奋斗。A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打开了思路、坚定了信心。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更大成就提供有力保障。
  政治生态是辽宁全面振兴的根本性问题。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净化政治生态,让辽宁振兴发展的肌体更加健康有力。要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激发党员干部敢闯敢干加实干的创业热情。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
为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树立选人用人导向和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设者、维护者。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构建全面遏制增量、有效清除存量、保障振兴发展的反腐败治理新格局,让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优化营商环境是必须下好的先手棋、拿下的关键仗。要持续巩固优化营商环境成果,向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宣战”,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既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又牢牢坚守廉洁底线。要强化法治观念、诚信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改善外界对辽宁发展的预期,增强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只要我们始终坚定不移沿着A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持续用力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激活发展动能,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就一定能汇聚起重振雄风、再创佳绩的磅礴力量,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湖南推进政治生态分析常态化
精准“画像”把脉开方
20XX109日)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政治生态分析是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精准监督的主要依据。湖南省纪委监委建立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强化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突出政治监督,全方位“把脉问诊”;加强成果运用,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健全制度机制,上下协同内外联动,以政治生态分析的精准化、常态化,推动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你单位因2名党员干部发生违纪违法问题受处分,达到蓝色预警级别,请深入剖析、切实整改”近日,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纪委监委驻区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对监督单位发出预警提醒,要求对有关违纪违法案例深入剖析,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20XX5月,湖南省委出台《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若干措施》,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协助党委(党组)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职能作用,每年开展一次综合性政治生态分析研判。
  “认真开展对政治生态状况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专题分析报告。”湖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双全对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提出要求。
  湖南省纪委监委立足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自2021年起每年对政治生态开展综合分析研判的实践基础上,建立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强化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一体统筹、上下协同、点面结合、内外联动,推进政治生态分析精准化、常态化,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推动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不断巩固深化提升管党治党成效。
一、坚持问题导向,查找“病因”清除“病灶”
  “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查摆政治建设、‘一把手’监督、选人用人、资金资源配置、执纪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聚焦大案要案查办情况,透过违纪违法案件看政治生态。”今年3月,在湖南省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召开的对联系地区和单位的年度政治生态分析室务会上,该室负责人说。
  该室联系湖南3个地市和24个省直机关单位,政治生态分析是他们做细做实日常监督的“必修课”。
  湖南省纪委监委把年度政治生态分析作为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抓手,注重从个案、类案入手,剖析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制度因素和土壤环境,找准影响政治生态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提出优化政治生态的意见建议,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政治生态分析就像拍X光片一样,需要深入查找‘病源’,深度剖析‘病理’,着力发现‘病灶’。在分析中,我们加强政治监督,依托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巡视巡察、专项检查、审计等情况,全方位对政治生态状况进行‘体检’。”湖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说。
  党的十九大以来,湖南查处株洲、湘潭两市多名省管干部,有力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今年6月,湖南省纪委监委成立专题调研组,对株洲、湘潭两地腐败类案进行深入剖析,查找“病因”,着力清除“病灶”。
  “湘潭市委原书记曹炯芳,湘潭市委原常委、秘书长胡海军,醴陵市委原书记胡湘之等,政绩观出现偏差,重眼前轻长远,重名声轻民生,重显绩轻隐绩,急功近利,狂飙冒进,在政绩冲动和利益驱动中陷入腐败泥潭。”专题调研报告一针见血指出问题。
  针对案件暴露的盲目举债、政绩观偏差等问题,专题调研组提出了推进系统治理的对策建议:要深化违规举债和虚假化债专项监督,全面开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清查整顿,对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严查背后的腐败、渎职问题,教育警醒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湖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重点聚焦政治观念是否牢固树立,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否坚决执行,从政环境是否不断改善等,为各级党委(党组)全面掌握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政治生态状况、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提供依据。
  今年7月,永州市纪委监委统筹推进全市各县(市、区)、市直单位分析上半年政治生态状况,围绕9项重点,找准腐败和作风问题的突出表现、重点领域、易发环节。该市冷水滩区纪委监委制定了《关于对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政治生态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监督的实施方案》,根据分析情况,对全区18个乡镇(街道)和66个区直单位政治生态实行预警监督。
二、开展专题调研,做深做实以案促改
  湖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以案促改促建促治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抓手,坚持审查调查与政治生态分析一体推进、问责处置与谋划治本措施一体展开,推动办案、整改、治理有机贯通,使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不断提升标本兼治综合效应。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政治生态分析研判、重大腐败案件查处、做深做实以案促改、加强‘一把手’监督等,积极发挥协助作用,推动建立‘两个责任’在统筹谋划、部署落实、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协调推进机制,齐心协力解决本地区本部门管党治党突出问题。”湖南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湖南省各市州党委书记认真研究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情况,将其纳入对下级党委的监督内容,推动举一反三、系统施治,立行立改、全面整改。
  湘潭市召开“镜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专项活动动员部署暨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会上播放了警示教育片,通报了曹炯芳、胡海军、湘潭县委原书记傅国平等严重违纪违法案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湖南省委、省纪委监委在认真分析研判株洲、湘潭、常德、娄底4市政治生态状况,深刻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的基础上,督促4市市委聚焦突出问题开展“镜鉴”专项活动,全面修复净化政治生态。
  “要深刻汲取曹炯芳、傅国平违规举债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教训,深挖彻查违规举债背后的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群众关切、破解民生痛点。”在今年727日召开的湘潭市委常委班子“镜鉴”以案促改促建促治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湖南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作出点评指导。
  针对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市两级查处的典型案例,湖南省纪委监委与株洲市纪委监委去年10月开展专题调研分析,形成报告《透过21名株洲省管、市管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看株洲政治生态》。该省纪委监委据此向株洲市委发出纪检监察建议,株洲市委聚焦案件暴露的领导干部插手干预工程建设、融资性贸易、大额资金调度等突出问题,出台“严禁‘提篮子’,严禁开办‘影子公司’,严禁违规决策开展融资性贸易”等“七条禁令”,进一步划明红线、列出禁区。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
  湖南省益阳市委今年6月出台《益阳市政治生态强基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召开会议听取政治生态情况分析,研究解决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纪检监察机关每半年向同级党委报告一次推进情况,不断夯实政治生态基层基础。《方案》出台后,该市各县(市、区)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镜鉴,深入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促改促建促治,着力净化政治生态。
  “2021年以来,区纪委监委连续查处了局里多起案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有差距、‘四风’问题仍未根治”在长沙市岳麓区委对某局党组班子的约谈会上,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解读对该局党组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报告从八个方面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严明政治纪律、落实主体责任等五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要通过查办的案件分析面上的、共性的情况和问题,达到查办处理一案、警示警醒一片、规范管理一域的目的。”岳麓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三、凝聚监督合力,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我们依托‘室组地’联动机制,把政治生态分析嵌入各类监督。”湖南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分析研判主体上,明确各监督检查室、派驻(派出)机构根据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巡视巡察、专项检查、审计以及各市州纪委监委提供的情况,对所联系地区、驻在部门的政治生态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党风政风监督室则根据督导检查、日常掌握情况以及各监督检查室、派驻(派出)机构提供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构建“室组”各负其责、联动发力的工作机制。湖南省公安厅构建了厅党委统筹调度、驻厅纪检监察组协同推进、厅属单位党组织深度参与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成立厅机关政治生态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分析厅机关队伍建设特别是政治生态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研判意见,开展政治“画像”。
  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组提交政治生态分析报告后,厅党委会议组织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清单,由厅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厅属有关单位对号入座,立行立改、应改尽改,并提交整改报告交账销号,形成“分析研判—集中整改—总结提升”的闭环机制。
  登录怀化市政治生态分析预警平台,可直观看到该市各县(市、区)及各单位政治生态分析报告。遇有数据异常,平台将即时预警。
记者了解到,怀化市在下辖的洪江市进行试点的基础上,自20217月起探
索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五个平台+N个清廉单元监督系统”的大数据监督预警平台,其中,政治生态分析预警平台是“五个平台”之一。该平台可根据各地预警信号的多少,生成政治生态“热感”地图,通过不同颜色,实时展现不同单位和区域的政治生态面貌,为找准廉政风险点和纠治不良风气提供靶向。
  “县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请吃的问题”在郴州市永兴县626日召开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座谈会上,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开门见山,直指问题。
  该县常态化落实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座谈会制度,由县纪委监委牵头,多个部门参与,对各单位政治意识、党内生活、选人用人风气、作风纪律建设等进行综合研判,精准描摹政治生态“画像”,助力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让“关键少数”知责、明责、履责、尽责。
  “下一步,我们将在政治生态分析成果运用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共同优化、净化、维护好政治生态,推动清廉湖南建设纵深发展。”湖南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筑牢清正廉洁根基
20XX59日)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围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坚持以一切为人民的立场,采取多种措施,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强化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治理效能,筑牢清正廉洁根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票市纪委监委
多点发力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北票市纪委监委发挥纪检监察工作监督职能,紧盯“微腐败”大清扫,积极落实“阳光三务”、持续纠正“四风”、以案促改加强警示教育,扎实推进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全覆盖”,除“死角”,集中开展“微腐败”大清扫。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纪委监委工作部署安排上来,扎实推进“微腐败”治理工作,成立了“微腐败”大清扫行动领导小组,召开“微腐败”大清扫工作推进会议,坚持挂图作战,明确每个案件相应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压实办案责任,建立周调度机制,通过“书记会”“常委会”“专题研讨会”多次反复调度,及时掌握痛点难点问题,坚持“一案一诊”“一案一策”,逐件进行分析研判,逐件制定核查方案,精准确定处置方式,统筹推进“微腐败”案件的办理时效和质量,确保“微腐败”治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零距离”,清“微尘”,强力推进“阳光三务”工作。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源头防范和纠治措施上抓起,找准找全影响基层政治生态和干群关系的症结,强力推进“阳光三务”,本着“线下·线上、贴心”的工作理念,创新提出“三个一”工作法,即选好一名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选对一名家庭联络员,用好一个市级正风肃纪监督平台,打造具有北票特色的“阳光三务”信息公布、反馈、处置和监督闭环。强化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以及背后腐败和作风问题将依据情节予以严肃查处,确保“阳光三务”公开到位,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纠四风”,防“反弹”,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治“四风”列入党风政风监督工作重点内容。紧盯关键时间节点,每年在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暗访组开展监督检查,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使用公车、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等问题,警醒党员干部廉洁过节,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开展移风易俗监督,杜绝党员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嫁娶、举办升学宴借机敛财,推动移掉“歪风”、易掉“低俗”,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敲警钟”,筑“防线”,扎实开展警示教育。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做到警钟长鸣,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近年来,组织各级党组织开展警示教育,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召开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的事警示身边的人,筑牢思想防线。换届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严肃换届纪律警示片《警钟长鸣》,对全市27个乡镇党委书记分三个批次开展专题谈心谈话,提醒、告诫、督促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遵守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
凌源市纪委监委
深化正风反腐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凌源市纪委监委持续精准发力、综合施治,清除“污染源”、扎牢“铁笼子”、弘扬“正能量”,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开展“微腐败”大清扫,增强群众获得感。率先出击、主动作为,制订《凌源市纪委监委关于开展“微腐败”大清扫行动方案》,全面推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包案制度,切实发挥领导协调抓总作用,强化统筹指导,严把核查质效。采取“室组地”联动办案模式,对结后复访案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初信初访未办结线索全面“清仓起底”,坚持“一案一警示,一案一反思,一案一剖析,一案一整改”工作原则,坚决把每个案件查深查细查透,确保群众反映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XX年第一批“微腐败”大清扫结案率100%,立案率43.9%,实名检举满意率88%
  全面推行“阳光三务”,保障群众监督权。纪委常委分责包片压实部门责任、协作区督导责任。各乡镇街、村对照指导口径,落实公开直接责任,推进各村(社区)公开栏、公开墙、网络APP等按要求规范设置。提高“阳光三务”平台使用率,增强“阳光三务”平台公开信息浏览活跃度。截至目前,凌源市
阳光三务”累计发布信息51709条,注册用户数量91762人,活跃用户数量17690人,回复140余条留言,回复处理及时率100%,反馈处理满意度100%。“阳光三务”平台开通以来,凌源市基层群众检举控告类举报同比下降39%。“阳光三务”晒权彻底,各个事项“阳光运行”,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乐在脸上。
  纠“四风”树新风,密切干群关系。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愁盼”问题,持续净化党风政风。发扬“钉钉子”精神,开展跟进监督,驰而不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向全市乡科级领导干部发送廉洁短信,通过提醒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共发送廉洁短信12788条。20XX年以来,处置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问题线索59件,党纪政务处分57人,组织处理2人,正风肃纪持续从严,群众广泛认可。
  典型示范引领,鼓励担当作为,凝聚振兴发展正能量。为充分调动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面向全市乡村两级组织开展选树“清风干部”活动,对干部进行一次“廉洁体检”“政治体检”。依托“凌源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平台,以先进事迹展播形式,展示54名“清风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形成示范引领效应,推动形成基层干部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基层正气不断“充盈”,群众时刻能感受到“既干事、又干净”的干部就在身边。选树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走在前、干在前、作表率,成为推动凌源振兴发展的“超强引擎”。
朝阳县纪委监委
强化基层治理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
  朝阳县纪委监委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方式方法,紧盯“三个方面”,不断推动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净化,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紧盯“微权力”,完善村级“阳光三务”建设。朝阳县纪委监委始终把“三务”公开工作作为保障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制发《关于推进全县村级“阳光三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主抓、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工作机制。二是拓宽公开渠道。督促基层党组织不断拓宽“线上、线下”公开渠道,线上通过“辽宁阳光三务”小程序、微信群等平台进行公开,线下在28个乡镇设置统一尺寸公开栏、安装信息查询一体机28台、LED电子显示屏20块。三是强化监督检查。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公开内容及日常维护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同时,把全面推行村级“阳光三务”与全
力推进信访减量退位结合起来,对群众反映的“三务”公开方面的信访举报,即收即办及时反馈。今年以来,“辽宁阳光三务”平台共收到问题51条,及时反馈51条。
  紧盯“微腐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县纪委监委紧盯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全面打响“微腐败”大清扫歼灭战,省纪委监委交办的38件第一批“微腐败”案件已全部办结,群众满意率达95.5%。一是压实责任,包案推进。对“微腐败”案件组织力量集中查办,逐件落实包案领导,包案领导每周带案下访,压紧压实属地党委主体责任,监督推动化解信访矛盾。二是及时沟通,精准核查。在案件核查前,及时与举报人沟通联系,在巩固问题线索的同时安抚举报人情绪;核查后,及时反馈办理结果,积极做好思想疏导,主动回应群众关切。三是建章立制,提升质量。制定实施《朝阳县纪委监委机关问题线索受理办理和案件审理工作办法》,规范从信访受理到案件查办和审理审结全流程制度体系,从严把握结案标准,确保案件办理质量。
  紧盯重点领域,有序有力推进专项治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重点,加大对各专项工作的推进力度。一是坚决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针对特困供养人员死亡之后仍然领取供养金问题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大数据筛查比对,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目前,已立案11人。二是坚决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受理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全面大起底大梳理大排查,现排查出问题线索145件,其中24件未办结,对问题线索办理情况开展评查,对新增问题线索优先处置。三是坚决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聚焦“八个环境”监督重点,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开展明察暗访,同时,通过走访企业、发布公告等,深入挖掘线索,督促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建平县纪委监委
聚焦问题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
  建平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微腐败”治理,着力推进“阳光三务”,主动化解基层信访矛盾,持续打好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组合拳”。
  开启信访工作新模式,助力“信访”变“信任”。以“走访、接访”工作模式解决基层信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通过随机走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等方式,重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真正做到深入
基层了解各类信访事项,近距离听取民意。“回访、督办”工作模式提高群众对信访举报工作的满意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件,以及现已办结但群众对调查处理结果不满意,不断重复越级上访的信访件进行“回访、督办”,有效减少重复访、越级访。为强化终结问题,进一步加大化解力度,压实属事属地部门主体责任,充分利用“纪信联动”,确保在根本上终结问题。建平县纪委监委采取问题移交、联合督办和“双移交”“双交办”“双反馈”工作机制。年初以来向相关部门移交业务外信访件29件。
  用好用活“阳光三务”平台,织密小微权力监督网。去年以来,建平县纪委监委持续推动“阳光三务”平台建设,促进基层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织密监督网。“现在大豆、玉米补贴、低保、退耕还林补贴等情况,在手机上就能查到,太方便了。”太平庄镇太平庄村村民王某正在“辽宁阳光三务”APP上查阅信息。群众通过微信小程序就可查看所在村(居)的“三务”公开情况,如果对公开内容存在质疑或建议,还可以在线反馈问题,由所在村(居)限时回复解答。截至目前,该县共公开数据5.4万余条,注册用户数量12万余人,确保跟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都“晒”在了阳光下。
  开展“微腐败”大清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平县纪委监委扎实开展第四轮“微腐败”大清扫,建立包案督导审核机制,由班子成员对问题线索进行包案督导审核,形成班子成员包案、纪检监察室分片联系指导、街镇纪(工)委协作联动的工作模式。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集体分析研判和督导推进,重点对疑难复杂案件进行统筹调度和跟踪问效,对查办案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有力推进了线索核查工作。“感谢你们对我反映的问题这么重视,帮助我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问题,这个处理结果我很满意。”317日,一名举报人在接到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回访电话时这样说道。截至目前,第四轮“微腐败”大清扫涉及53件问题线索,办结率100%,立案18件,立案率34%,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59人次,在20件实名检举举报中,群众满意17件,满意率达85%
喀左县纪委监委
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筑牢清正廉洁根基
  喀左县纪委监委充分运用末端工作法,推进“三个万件”监督行动,持续推进基层政治生态净化优化,筑牢廉洁从政基石,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全面推行“阳光三务”,打好公开透明主动战。坚决将“阳光三务”工作做成让干部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实事工程”“阳光工程”,将“阳光三务”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深化思想认识,全面落实责任。采取定期发布数据统计、跟踪督办、限期推进等方式,对各乡镇街区平台录入和审核发布工作进行密集调度,推动喀左县各村(社区)压茬推进、齐头并进。截至目前,该县22个乡镇街区204个村(社、分场)共注册用户10万人,发布“三务”信息4.3万条,处理反馈问题110条。
  推动信访减量退位,营造和谐稳定基层环境。用好信访举报“风向标”,建立信访问题解决协调配合机制,开展“万件化访”专项行动,推动信访问题解决,按照“118”工作机制实施县级领导干部包案下访,督促乡镇党委落实属地责任,目前由喀左县纪委监委包案督导4件,协助市纪委监委督办12件已全部化解完成。全面完成信访“双降”任务,对信访接待室进行装修改造,提升接访功能,加大初信初访的核查力度,利用“三到位一处理”办法,推动信访问题解决。年初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共接收信访举报件68件,同比下降34%。开展微腐败“大清扫”,减存遏增保持高压态势。利剑出鞘直指基层贪腐“七寸”,“拍蝇”不止步,“扫尘”不停歇,坚决打赢“微腐败”歼灭战,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推进“微腐败”大清扫,发挥协作区“兵
团”作战作用,实现“室组地”集中统筹使用,通过建立限期办结、对账销号、闭环管理等工作举措,以解决基层累积矛盾问题和深层次贪腐行为为着力点,将赢得群众满意、化解信访矛盾贯穿始终。20XX年以来,处置基层“微腐败”信访举报218件,其中,立案65件,党纪政务处分110人,组织处理79人,立案率29.8%,答复实名举报人125件,答复率100%,满意104件,满意率83.2%,收缴违纪资金32万余元。
  加强硬件建设,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基础。着力打造“以基地为中心、以乡镇街区标准化谈话室为基础、以移动谈话室为纽带”的硬件保障综合体,为全县纪检监察工作添翼赋能。持续优化廉政教育基地功能作用,为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审查调查提供保障。启动乡镇街区谈话场所规范化建设,实现谈话室、监控室、候谈室、“两专”人员办公室“四室一体”,进一步保障办案安全,促进乡镇街纪(工)委建设提档升级。加强“移动谈话室”建设,实现每两个乡镇街区拥有1台,全县现有10台移动谈话室,助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
双塔区纪委监委
以“三化”为抓手强力推进基层治理
  双塔区纪委监委聚焦主责主业,以“三化”为抓手,打好村级“三务”公开监督、整治基层“微腐败”、促进营商环境建设等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组合拳”。
  聚焦关键、靶向发力,廉政建设“个性化”。一是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各派驻纪检监察组通过参加或列席会议、驻点调研、谈心谈话等,督促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同时,充分发挥廉政提醒谈话作用,紧盯关键节点、重点内容和重点人员,充分发挥廉政谈话预防提醒功能。二是精准排查廉政风险点。结合行业领域特点,找准找实廉政风险点,逐一细化风险防控措施,各派驻纪检监察组按照“动态纠正、及时完善、措施到位”的原则,“点对点”地进行指导,有效扎牢了廉政风险防控的“笼子”。截至目前,共排查出廉政风险点59个,制定防控措施86条。三是全面开展“阳光校园”活动。以“五清”工程、逐步开展文体活动、教育整顿、专项监督、选树典型等系列行动,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压实举措、精准施力,专责监督“常态化”。一是聚焦“万件清理”行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区纪委监委实行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将“万件清理”问题分门别类形成专项工作台账,实行问题线索“起底清仓”制度,采取“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党风政风监督室”模式组建专项工作组,将监督探头直插一线,取得了“1113”的监督效果。同时,组成暗访组,选取重点部门和服务大厅,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击薄弱点和风险点,以问题整改倒逼服务
  企业群众的能力水平提升。二是着力护航乡村振兴。围绕五个方面11项监督重点,构建区、乡、村三级“监督网”,一方面,数字赋能线上监督,依托“阳光三务”平台,深挖细查“小微权力”腐败问题;另一方面,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强化与相关职能单位联合开展专项监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和民生领域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立足职责、集中精力,执纪问责“系统化”。一是坚持数据先锋先行,深化大数据查办案件精准性。秉承“以小案练手,以大案亮剑”的工作理念,实现从“微腐败”案件到大要案件的全覆盖。二是深入开展“微腐败”大清扫。
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全面梳理问题线索,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分析研判、快速处置,稳步推进“微腐败”大清扫工作,努力化解信访矛盾。第一轮“微腐败”问题线索23件,办结15件,立案7件,处分处理10人。
龙城区纪委监委
多措并举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龙城区纪委监委坚持精准高效监督,主动担当作为,统筹推进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微腐败”大清扫和“万件化访”行动,多措并举,打好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法保障。
  营商环境“万件清理”监督行动,提高做实作风建设“大文章”。聚焦“八个环境”监督重点,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久拖不办、推诿扯皮等问题。积极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区委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引导民营企业全面深入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商龙城经济发展大计。龙城区纪委监委邀请域内10位企业家代表,共商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引导企业增强信心,推进全区营商环境更优更强。联合区委党校开设营商环境专题讲堂,进一步激发全区领导干部有效助推服务效能。截至目前,专题讲堂开展3期,参训学员442人。
  “微腐败”大清扫行动,撑起群众“幸福伞”。积极探索运用“五个一律”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微腐败”大清扫行动提质增效。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全面落实案件承办部门第一责任人职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三效”合一、“三量”统一为目标,制定“20XX年度第一批微腐败台账”,采取常委(委员)带队全程跟踪督导,“室组地”联动作战的方式,推进积案化解。充分利用“纪信联动”工作机制,深化运用提级调度、源头治理等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举报人合理诉求。强化数字赋能,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让案件审查调查工作融入智慧元素。综合运用谈话函询、提醒批评、警示教育等方式做细做实经常性监督。切实发挥纪检监察建议的纪法效力,强化问题整改,跟踪督促落实,推动治标的阶段性成果转化为治本的战略性成效。截至目前,第一批“微腐败”案件共计17件,已全部办结。
  “万件化访”行动,信访受理服务“高质效”。把群众满意贯穿工作始终,坚持处置举报和信访问题统筹治理,厘清职责边界,精准研判,推动信访问题真正化解到位。收集汇总民生、营商等问题,形成工作台账,做实排查起底,当面了解情况、化解矛盾、反馈结果。建立纪检监察机关、职能部门“双移交”
双督办”“双反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土地流转等方面知识,正确把握反映问题的关键点,努力做到与举报人沟通“不推诿”。一位村民反映土地权属问题,工作人员在耐心解读政策中帮助其解开“心结”,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服务的温度。今年1-4月份,全区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较去年同期减少68.3%,重复举报较去年同期下降11%
  龙城区纪委监委将立足群众期盼,综合协调,合力攻坚,有效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凯里市多举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XX920日)
  近年来,凯里市纪委监委坚持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坚持标准不降、尺度不松、力度不减,持续培土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标准不降严监督。对党的十九大以来查处的86起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重点聚焦案件查办中发现的账目、发票管理不规范问题,深入税务、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找准违规滥发津补贴、违规报销、虚假套取等廉政风险点,梳理细化配备和使用公车、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接受宴请和旅游安排、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8项监督重点任务,并选取账目、发票、票据核查为“小切口”,确保监督检查工作靶向推进。
  尺度不松强问责。在督促凯里市各部门和镇(街)对“三公”经费等费用支出情况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整合“室组地”监督力量,并抽调财政、审计等部门有关人员,组建6个监督检查组,聚焦票、钱、账等关键点,从办公费、差旅费、接待费、津补贴等费用着手,针对大额支出及餐饮、接待等发票逐条排查、比对,并不定期到各类经营性场所突击检查、明察暗访,开展账目、发票倒查,着力发现异常账目发票背后隐藏的违规公款吃喝、超标准接待、滥发津补贴等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问题。
  力度不减促治理。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督办、整改“双台账”,督促责任部门举一反三抓实问题整改,并适时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进监督,对拒不整改、敷衍了事、虚假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同时,采取主动约谈、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责任单位深入剖析背后的制度机制问题,及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截至目前,主动约谈15人次,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份,督促完成问题整改18个、修改完善制度5项。
郎木寺镇:“四个聚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道吉仁欠
20XX922日)
  本报碌曲讯今年以来,郎木寺镇以“四个聚焦”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不断优化政治生态,为全镇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聚焦新时代新思想,坚定政治意识规矩意识。坚持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理论武装,每季度开展“道德讲堂”“党员导读”等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推进党风廉政学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聚焦“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抓落实。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通过制度建设,运用调研监督、述责述廉、纪检监察建议、谈心谈话、问责等有效监督方式,及时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督促其尽心尽责谋发展、办实事。以落实工作责任制为抓手,明确领导干部的责任,聚焦薄弱环节、明确监督责任,确保监督措施可操作、可执行。
  聚焦“关键领域”,推进日常监督精准有效。围绕工作重点,在监督内容上抓具体,围绕重大决策部署,紧盯重大政策、重大资金、重大项目,推进监督走深走实。针对“四风”新形势、新动向,抓住重要时间节点,采取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通报曝光等形式,保持高压态势不松懈,严厉打击隐形变异之风。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开展监督5次,紧盯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基本民生保障、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保障执行。
  聚焦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淬炼过硬能力作风。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通过组织1次“廉洁家访”专项行动,召开3次“节前节后”廉政警示提醒大会,1次党员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党政主要领导集体约谈3次,批评教育干部11人次,下发各类日常监督通报8次,不断转变干部职工作风。坚持严在平时、管在日常,严格规范党员干部“八小时”内外言行,完善请销假、公务外出“双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和回避、保密等制度,教育监督党员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强化五项作风建设  培育良好政治生态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委书记  龚庆
  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保障。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价值观的问题、是党性纯不纯的体现,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深刻影响着地方的政治生态。当前,要把强化作风建设作为抓基层党建的重点,作为激发党员干部办实事、求实效的内生动力,以好的作风培育良好政治生态。
一、始终坚持为民务实的作风
  A总书记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一是建立正确的从政观。“从政观”是一名干部操守行为的底色,只有引导干部想清楚“为什么要从政、什么才是政绩、留给后人什么”这三个根本问题,搞明白“执掌公器”和“找个生计”的区别,才会根植真正的责任感、真正的定力、真正的公心,而“无公心者,无以掌公器”。正确的从政观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地和群众的深度接触中、在用公权力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思索体悟出来的。要引导干部多想想自己为社会留下了些什么,全力以赴做过哪些无愧于心、无愧于从政生涯的事。正如A总书记所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的福祉,就会不怕困难、不惧挑战,就会底气十足、力量十足。二是从内心和行动上真正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统一。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要教育干部恪守“四个服从”,党中央决定的政策、上级部署的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作为真正的“人民公仆”,必须把群众能获得什么作为谋划一切工作、作出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切实防止为了个人“政绩”去无意义地折腾别人。同时,要认识对上负责是对组织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而不是功利地为了个人利益对个别领导负责,特别要注意识别对上阿谀奉承、对下颐指气使的“两面派”。对群众负责是对人民群众的当前和长远利益负责,而不是为了回避矛盾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作无原则的妥协,更决不能助长封建迷信、宗族村霸等对基层社会的侵蚀。
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邓小平说过:“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
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A总书记多次强调:“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一是讲真话、不忽悠。“讲真话”这三个字看起来简单,却是保持良好党风政风的基石。A总书记指出:“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要从基层单位“一把手”抓起,旗帜鲜明反对和惩戒那些讲成绩夸大其词、移花接木,讲问题轻描淡写、媚上欺下的干部,防止误导上级判断、浪费公共资源,导致问题拖大拖炸。要抓好“一把手”落实民主集中制,打击耍唯我独尊官威的行为,鼓励干部敢于讲真话,对上对下一个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二是切忌搞形式主义、刷“存在感”。要求每名领导干部对每项工作都要“四省吾身”:是不是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不是符合了群众的长远利益,是不是切合了本地的特点优势,是不是产生了可测算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引导党员干部少琢磨人、多琢磨事,不要挖空心思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搞“面子工程”“盆景工程”。同时推动工作方式更加简练实在,尽可能减少繁文缛节,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办实事、求实效上。
三、始终坚持敢于担当的作风
  A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把解决问题作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原动力,推动干部克服畏难情绪,关键时刻豁得出去。一是推动干部直面问题。建立单位“一把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改进问题的督导机制,把那些过去习以为常、失管失察、一年拖一年、一届丢给一届的问题梳理出来、形成清单、明确措施,成立党委政府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专班,予以系统解决。树立鲜明的干部选拔任用导向,重点考察干部是否有啃硬骨头的魄力,是否有斗争到底的勇气,是否有把棘手问题研究透、敏感问题处理稳、重大问题解决好的能力。二是帮助基层敢于负责。A总书记指出,“为官避事平生耻”“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地方党委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只要是有利于党的事业、有利于地方发展的事情,就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法无禁止则可为、依法依规加速办。同时,推动各级“一把手”敢于决策、善于决策,在自身权限内充分研究、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敢于拍板、当机立断。探索在县级巡察工作中纳入决策情况调查,重点查哪个“一把手”总是议而不决,看谁因为怯于决策拖延问题解决、迟滞发展步伐。三是严肃整
治推诿扯皮。重点整治单位之间的三种现象:“踢皮球”,有利的事情抢着干,麻烦的事情没人管;“打乒乓球”,遇到问题往上推,落实责任向下移,出了问题就把板子打到基层;“击鼓传花”,不接烫手山芋、不敢定事决断,层层请示、层层画圈。每年由组织部门会同第三方机构进行两轮干部常态化调研,重点看哪个部门、哪个干部办事拖沓、来回反复,坚决调整一批惯于卸责撂担的干部,让履职尽责、合作共事、为民解忧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行为准则”。
四、始终坚持锲而不舍的作风
  建立保持改革发展韧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机制,推动难事大事关键事“滴水穿石”。一方面,狠抓执政效能,形成清晰的目标管理追踪机制。首先从县级党委政府班子做起,从改进大而化之的工作方式开始。过程管理过于繁琐,往往源于目标管理过于笼统。形成清晰的目标管理,既是持续干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跟踪问效的有力抓手。我们从换届起,把五年的规划进行逐年逐月分解,细化具体推进措施,并建立各地各部门各自对应的“一张清单抓到底”机制,做到每年重点工作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确保每个单位“心中有数”“心中有责”“心中有时”,一个一个节点予以落实。另一方面,狠抓结果导向,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创造舞台。坚持“用结果说话”“用时效说话”,完善地方党委政府抓落实督查、考核机制,特别是对于那些为地方长远发展打基础、植优势的工作,党委政府督察室联合组织部门进行连续跟踪。同时,对照各地各部门可量化的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完成质量和速度,压实单位“一把手”责任,对于严重履职不力、工作滞后、耽误发展的干部,坚决每年调整一批,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挪位置。
五、始终坚持淡泊名利的作风
  作为手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能否迈过名和利这两道坎,决定了一个人最终的毁誉,也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面,要“不为利所惑”。确立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理念,既然选择成为党的干部,就要牢记是组织信任,给予机会在为更广大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更广阔的人生。要时刻教育提醒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有意识净化自己的朋友圈,不攀权附贵,不为人情所困,不陶醉于觥筹交错之中,不游走于政商关系之间。任何时候,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才是成就自我、泽被后人的正道。另一方面,要“不为名所累”。一些干部虽不贪财,却难跳出求“名”的羁绊。如果迷失了正确的从政观,把个人的风光当成最终目的,那便容易“走火入魔”。“脱
尽利名缰锁,世界原来自大。”要教育干部其实人们根本不会在意你当过什么官,但是你所留下的长久发挥作用的事业,会一代一代延传下去,进入人民的心底。当把个人荣辱看得淡一些,群众得失想得多一些,心中自会豁然开朗,干事创业就会心无旁骛、光明磊落。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旗帜》20XX年第2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柴宝勇
20XX116日)
  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A总书记将“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总结为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必须解决的六大独有难题之一。围绕“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柴宝勇。
  记者:A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政治生态”的内涵?
  柴宝勇:A总书记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
  记者:能否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和民族兴亡。请您谈谈建党百年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都有哪些历史经验?
  柴宝勇: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关键在于充分结合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任务,不断探索“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策略和方法,走出了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政治生态建设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注重加强党员的纪律意识、组织观念和革命意志,通过规范的纪律建设和组织建设,为净化政治生态奠定了制度基础和组织保障。比如,中共二大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明确了组织建立、政策执行、党员进出等方面的纪律要求。在1927年,党的五大第一次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思想文化、组织纪律等逐步建立健全。在体制机制方面,1949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到1950年底,全国大部分县以上党委都建立了纪委。在19553月,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监察机关陆续恢复和重建。在法律法规方面,八大党章强调集体领导,将党的纪律处分划分为五种;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的指示》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草案第二次修正稿)》等规范性文件。在作风纪律方面,开展了整风运动,严惩了刘青山、张子善等贪污分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综合化,着力于构建一个依规治党、惩防并举的反腐败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相继恢复和重建,保障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十一届五中全会以后相继发布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重要文件,旨在通过强调集体领导、严格党的纪律,发扬党内民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开启了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新篇章,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就筑牢思想防线而言,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一大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就严明党规党纪而言,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1+4”党内法规体系,即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四大板块,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不断增强,将党的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就构筑体制机制而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了巡视制度、问责制度等。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以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有机结合。
  记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拿出哪些务实的举措,才能做到“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柴宝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
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说它有长期性,是因为对一种腐朽文化的清除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全面筹划,持久作战、久久为功,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说它有系统性,是因为持续净化政治生态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各领域相互促进,特别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历史主动,勇于担当尽责。从长远看,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需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让信仰内化于心,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教育党员干部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二是严密组织体系,让党内更加团结统一,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一方面,“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以上率下”是政治生态建设的规律,要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出如山、令行禁止。另一方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A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特别指出,“把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夯实”,“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三是严明纪律规矩,让法规约束行为,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要在强化正向激励的同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形成制度与文化的良性互动。让权力依法而行、循法而动。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党纪国法的执行力度,敢于动真碰硬,坚决破除各种利益链、关系网、潜规则。领导干部要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深化政治生态建设  擦亮勤廉龙江底色
黑龙江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  张巍
  政治生态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大党独有难题。近年来,黑龙江省委坚决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实现振兴发展需要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要求,省纪委监委认真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专责,锚定建设勤廉龙江,锲而不舍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全省政治生态呈现持续向好、整体向好的态势,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牢记政治嘱托,践行“两个维护”,奋力书写政治生态建设“答卷”
  优化政治生态是A总书记亲自为黑龙江“点题”的重大政治任务。黑龙江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忠诚的政治品格紧跟核心。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必须答好的首要题目。省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思践悟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时重温A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出台《关于坚决维护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意见》,建立完善A总书记重要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引领带动全省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扛牢责任。政治生态建设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在,必须牵住“牛鼻子”、种好“责任田”。省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成立政治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担任组长亲自组织实施,其他班子成员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主动“答题”、探索实践、系统谋划,围绕践行“两个维护”、干部队伍建设、能力作风提升、一体推进“三不腐”4个方面进行考量,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2017年、2020年、20XX年三次制定修订政治生态建设意见,与时俱进、顺应发展,不断优化调整政治生态建设“施工图”,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完善拓展到巩固深化、持续提升的发展过程。
  以坚定的政治担当久久为功。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接续用力、凝心聚力。坚持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
常性工作,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以“铁嘴钢牙啃硬骨头”的精神破难题、开新局。经过大力涵养,全省政治生态“一年一进步、六年大跨步”,清风劲吹、沉疴渐除,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好,新风正气不断充盈,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结果一年比一年好,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问卷调查显示,社会公众对政治生态建设认可度由2017年的72.9%提升到20XX年的93.8%
二、探索实践路径,立起考核标尺,着力打造政治生态建设“品牌”
  考核是推动工作、检验成效的重要手段。坚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不断尝试,建立了一套精准考核、通报反馈、约谈提醒、督促整改的闭环考核机制,探索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用”的实践路径。
  考核指标系统化。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就是“政治体检”。考核指标越精细,“体检”结果越精准。考核指标实行动态调整并不断优化,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准确,精准客观反映政治生态建设的着力点、发力点,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政治生态考核分析研判指标体系。考核初期,围绕政治生态建设意见配套制定考核办法,聚焦4个方面重点任务,确定16项考核指标,形成了“画像框架”。20XX年以来,注重把握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特点,分类制定市(地)、省直单位、省属本科高校、省管企业4个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把考核指标细化为55项考核要点,建立了“画像模板”,构建考核办法及考核实施细则“1+4”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可遵循、可操作、可检查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对象全覆盖。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地区、行业的综合反映,是党风政风社风的综合体现,考核必须注重全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既要覆盖市(地)、县(市、区)等各层级,也要涵盖党政机关、国企高校等各领域,确保不留空白、不留盲区。六年来考核对象逐年增加,历经5次调整扩容,范围由市(地)、省直单位拓展到省领导所在部门、省属本科高校、省管企业,数量由57家发展到122家,市(地)、省直单位跟进开展对下考核,实现了考核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推动考核由“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改变“直接考核+委托考核”模式,全部实行省委组织直接考核,提高了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的权威性。
  考核方式多维度。考核方式决定考核效果。政治生态建设成效必须全面、系统、辩证地看待,坚持日常监测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干部测评与公众问卷相
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了解核实状况,确保“画像”精准,避免“千人一面”。实行“有分有合、多考合一”,连续六年同步开展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目标考核,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组成联合考核组,采取公开述职、个别谈话、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延伸考核等方式深入被考核单位实地查验。实行“集体评价、联合会考”,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等9个省直考核责任部门做好日常监测评价,使各项考核结果相互补充、互为印证,有效避免了“一家说了算”。
  考核结果实效性。发挥好考核功能,必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根据综合考核得分和考核评价情况,通报考核结果、公开晾晒成绩,肯定成效、指出不足,督促整改、促进工作,传导压力、激发动力,达到以考压责、以考促改、以考促建的效果。突出见人见事见问题,采取下发情况通报、“面对面”反馈意见等方式,督促被考核单位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推动精准施治、补齐短板、堵塞漏洞。以考核结果定奖惩,对评价好的予以表扬,并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重要依据;对评价较差或一般的,由省委书记约谈市(地)党委“一把手”,分管省领导约谈省直单位、省属本科高校、省管企业党委(党组)“一把手”,六年来共约谈103人次。
三、树立全局思维,主动担当作为,助力营造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综合施策、协调推进。纪检监察机关承担“双重职责”,既是监督保障者,也是参与建设者,更是方案的具体制定者、考核的直接组织者,必须主动站在一线,全周期管理、全链条施工、全方位压责,推动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净化。
  当好政治生态的“建设者”。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担起统筹谋划之责、推动落实之责、考核评价之责,实现组织统筹、工作统筹、机构统筹。完善推进措施,落实年初部署、年中督导、年底考核等工作机制,持续跟踪问效、务求取得实效。凝聚行动合力,强化与党委办公、组织、宣传、政法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促进工作联通、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做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当好政治生态的“监督者”。把政治生态建设纳入“四项监督”重点,深化“室组”“室组地”联动监督,擦亮巡视巡察利剑,督促推动各地各单位开展政治生态状况分析,注重总结深化规律性认识,健全对症下药、切实管用的
制度性措施,不断提升政治生态建设水平。会同组织部门加强对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派员参加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有关党委(党组)深刻检视剖析、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坚决纠治敷衍整改、纸面整改、虚假整改,全面提升政治生态建设治理效能。
  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健全台账管理、督查问责、“回头看”等制度,以有力监督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推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鲜明导向,严肃查处用人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诬告陷害行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严肃查处不收敛不收手和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的案件,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培土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不断培厚政治生态建设“土壤”。
  政治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97日,察利剑,督促推动各地各单位开展政治生态状况分析,注重总结深化规律性认识,健全对症下药、切实管用的制度性措施,不断提升政治生态建设水平。会同组织部门加强对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派员参加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有关党委(党组)深刻检视剖析、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坚决纠治敷衍整改、纸面整改、虚假整改,全面提升政治生态建设治理效能。
  A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黑龙江将坚决贯彻落实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积极的行动、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交相辉映。
深入推进清廉建设  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内黄县委书记  王辉
20XX98日)
  “内黄县委按照省委、市委统一部署,结合县域实际,分阶段设置目标、分领域明确任务、分系统组织实施,全面推进清明政治引领、清廉政府提质、清正干部塑造、清朗社会构建‘四大工程’,以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831日,内黄县委书记王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坚持高位谋划,树立清廉建设“风向标”。扛牢主体责任。内黄县委把清廉建设作为县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各级党委(党组)扛起责任、主抓直管,构建起“县委牵头主抓、纪委监督推动、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强化政治引领。内黄县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A总书记重要讲话28篇,专题研讨3次;组建县委理论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理论宣讲轻骑兵、文艺宣讲轻骑兵4支队伍,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宣讲等活动1400余场,教育干部群众20万人次。严格政治监督。内黄县委全面强化政治监督,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长效纠治“四风”,推动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地落实。
  坚持靶向施策,找准清廉建设“落脚点”。创新监督载体。内黄县开通了“内黄民声”监督服务微信群,使监督载体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用科技力量提升监督实效。规范权力运行。该县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产聚焦的行业部门,强化制度制约;重点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领域,开展了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形成强大震慑。打造清廉环境。该县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制作了专题节目《对话·营商环境》;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清廉大厅”,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梳理审批事项,下放乡、村两级办理或受理,打造“群众15分钟办事圈”。
  坚持示范引领,打造清廉建设“金招牌”。加强廉洁教育。内黄县广泛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文化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持续深化“以案促教、以案促改”成果,教育警醒全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营造浓厚氛围。内黄县紧盯清廉内黄建设
重点任务和目标,以清廉单元建设为抓手,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浓厚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立足内黄实际,建设王从吾反腐倡廉纪念馆、清廉村史馆、廉政文化墙等教育基地。强化示范带动。内黄县充分发挥县人民医院、县第四实验小学、后河镇余庄村、安阳瑞美达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等10个廉洁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统筹推进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清廉学校、清廉医院的创建,使清廉建设融入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
  “内黄县将始终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三个务必’的重大要求,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努力让风清气正成为内黄最亮的政治名片,为清廉安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辉说。
朔城区:三措施扎实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
朔城区纪委监委
  朔州市朔城区纪委监委扎实开展20XX年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暨政治画像工作,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广泛收集资料。区委巡察机构、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各监督检查室、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结合全区各单位(部门)职能、人员编制、内设机构等情况,通过日常监督,科学、准确、动态研判,充分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对全区各单位(部门)政治生态和班子成员政治画像做到“心中有数”。
  深入开展调研。区委巡察机构、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各监督检查室、各派驻纪检监察组采取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与干部群众进行交流等方式,做细日常监督,抓实抓细调查研究,力求使全区各单位(部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和政治画像的材料更鲜活、更具体。
  精准分析研判。针对前期收集的全区各单位(部门)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围绕践行“两个维护”等9个方面研判政治生态,精准“画像”,内容涵盖监督联系单位政治生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形成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和领导班子政治画像。截至目前,全区所有单位(部门)20XX年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和领导班子政治画像已经形成。
  下一阶段,各单位(部门)将对照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逐项对标对表问题现象,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政治生态不断优化。
突出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
六论学习贯彻A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XX922日)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A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为东北全面振兴领航掌舵、把脉定向、打气鼓劲,并系统部署“五项重要任务”。其中,“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实事求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汇聚起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2015717日,A总书记在长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2018928日,A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A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吉林,对我省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要“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把营商环境打造好,有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气势”“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实干。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政治生态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了坚强保障;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坚持以“放”为先、以“拓”为重、以“造”为基、以“聚”为要,全力推动吉林营商环境加快进入并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吉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根本性保证。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培树“严新细实”优良
作风,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反弹回潮,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必须下好营商环境这个“先手棋”。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党员、干部既要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主动排忧解难,又要坚守廉洁底线。要打造良好法治环境、金融环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强化金融监管机制,重塑健康金融环境,推动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不断增强吉林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击鼓催征振雄风,奋楫扬帆创佳绩。只要我们始终坚定不移沿着A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全力以赴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厚植更广阔发展沃土、激活更大发展新动能、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就一定能汇聚起“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更加磅礴的力量。
突出政治体检属性督促种好政治生态建设“责任田”
沈叶
  “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是A总书记对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出的政治嘱托。
  黑龙江省委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连续6年开展的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中,突出政治体检属性,以知责促履责、以督责促尽责,通过严考实评,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用”的实践路径。
一、体现政治导向,考的就是政治责任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哪一个地方、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都不能掉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深刻反省反思,认真剖析问题根源,落实落细整改措施,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种好政治生态建设‘责任田’……”616日,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与20XX年度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一般”等次的黑河、鹤岗两市市委书记分别谈话。
  “一把手”抓、抓“一把手”,按照黑龙江省委统一部署,今年2月至3月,省纪委监委和省委组织部组成24个联合考核组,奔赴13个市(地)、74个省直单位、23所省属本科高校和12家省管企业开展20XX年度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这是一次全省上下都非常重视的“大考”。
  考核,明确政治体检的属性。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业务看政治、透过问题看责任,各考核组把讲政治贯穿于考核全过程,注重从学习看政治态度、从决策看政治立场、从落实看政治担当,通过考核校准政治坐标、查找政治偏差,以政治标准评价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我们通过看改革发展成果、政策落地生效情况、干部职工获得感满意度等,综合评价各地各单位政治生态建设的整体成效。”参加此次考核的同志介绍,比如:考核首要内容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既看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情况,又看理论在实践中的贯彻情况,既听其言、也观其行、更看其效,既看成绩、又看问题,从而对被考核单位作出客观评价,督促其更好地做到“两个维护”。
  考核,考的就是政治责任。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关键在于扭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考核的4个方面55项要点内容,背后指向的其实都是“责任”二字。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政治生态建设,领导班子是关键、“一把手”更是关键。考核,考的是责任意识强弱,推动的是更主动更有力的责任担当。“关键少数”把政治责任扛起来了、把标杆树起来了、把榜样立起来了,好的政治生态就会加快形成。
  以佳木斯市为例,该市连续6年在全省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中位居市(地)首位,固然有其基础较好的原因,更与几任主要负责同志重视政治生态建设分不开,逐渐形成良性循环。而对大部分党委(党组)书记而言,考核是对履责的提醒和鞭策。正如有的市委书记所说:“每次考核,对自己都是一次强提醒。通过考核,帮我们找到了问题、看到了差距,也让我认真反思在政治生态建设上用心用力够不够。”
二、创新方式方法,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牢靠,干部队伍建设薄弱问题仍较突出……”614日,省委第四考核组来到绥化市,由组长向当地主要领导反馈20XX年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发现的问题。
  “‘面对面’的反馈方式,点透了问题、传导了压力,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大家反映,这样的效果更好,有助于拧紧责任链条。”第四考核组负责同志体会,开展年度“大考”,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压紧压实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政治生态建设主体责任。
  实践中,除了对考核反馈方式进行优化调整,黑龙江还强化了约谈提醒的促进作用。每年省委下发考核情况通报,由省委书记、分管省领导约谈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如今已成常态。从去年开始,约谈之后又新增了召开政治生态专题民主生活会这一环节,由省纪委副书记现场监督指导。
  “鹤岗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从下午2点一直开到晚上7点,市委常委班子成员自我批评不遮不掩、坦诚相见,互相批评不躲不绕、敞开心扉,主动认领问题,现场辣味十足。”列席会议的省纪委监委有关同志介绍。
  以约谈促重视,以整改促转变。连续2年被省委书记约谈的黑河市委书记李锡文深感压力,也倍添动力。“反馈意见不仅为我们找到了‘病灶’,还开出了‘药方’。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全面整改,坚决扭
转政治生态建设落后局面。”在818日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他对市委班子成员如是强调。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既是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也是政治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经过6年实践探索,我们健全精准考核、通报反馈、约谈提醒、督促整改工作机制,构建起‘考核—反馈—约谈—整改’的工作闭环,推动党委(党组)书记当好‘施工队长’、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以有力措施推动政治生态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三、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履责见实效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20XX年,黑龙江省纪检监察机关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立案2.8万件,处分2.8万人。鹤岗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康晓峰,原省粮食局局长朱玉文,克山县委原书记刘国文……一个个“害群之马”被清除。
  省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以正风肃纪反腐的有力成效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驾护航。
  考核中,“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4个方面考核内容之一。
  因多名厅局级干部落马,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曾在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中排名垫底。新一届厅党组组建后,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细化分解13个方面56项重点360项具体任务,由分管厅领导每周调度一次,及时纠治政治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把手’的坚决态度,单位从上到下都能感受得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大家都主动抓、认真做的工作局面。”
省交通运输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浦云峰感受深刻。
  年年有变化,方能大变化。和省交通运输厅类似,连续6年考核,不仅增强了各地各单位抓政治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也解决了政治生态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
  “2018年刚开始考核的时候,很多人对政治生态建设是什么答不上来,而现在大家都重视起来了,量化、具体化的考核已经成为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有力抓手。”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谈道。
在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委(党组)
进行精准画像,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工作措施任务分解表和市纪委监委60条具体监督措施,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逐级传导;在鸡西,从“十个绝不允许”到“十个务必从严”,连续两任市委班子全面从严治党态度鲜明,组织各县(市、区)委和市直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在市委常委会上述职述责述廉;在黑龙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考核反馈结束后,积极同省纪委监委相关监督检查室联系沟通,就做好政治生态建设工作寻求具体指导,集团党委以原副总经理韩光巍违纪违法案例为鉴,以案促改促建促教,努力强化集团政治生态建设……各地各单位聚焦重点任务持续发力,紧盯突出问题整改提升,形成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有人管、有督促、有落实”的工作合力。
  “考核只是手段,重在激发干事履责的内生动力,只有各级党委(党组)主动扛起担子、真抓实干,政治生态才能持续向上向好。”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好转引领营商环境质的跃升
六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
20XX1115日)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A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A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就贯彻落实A总书记这一重要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作出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更严要求净化政治生态,以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振兴发展的累累硕果,也要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出台了关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意见和关于遏制腐败增量消除腐败存量的“1+5+2”系列文件,对我省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作出系统性安排。实践证明,只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才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塑造新形象、展示新气象,提振干部群众对实现全面振兴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对各种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也正是由于全省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我们才有更大的底气和信心、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发展、谋振兴,全省各项工作才能呈现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
  政治生态关乎党心、民心,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落实“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重要要求,持续加强政治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用政治生态海晏河清保障发展环境优化升级、发展预期持续向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必须下好的先手棋、打好的关键仗,向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宣战”,外界纷纷点赞,国内外知名企业普遍看好辽宁、投资辽宁。我们要持续巩固优化营商环境成果,聚焦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
诉求,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推动“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蔚然成风,实现经营主体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干部队伍是良好政治生态的引领者、建设者、维护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以更高标准建强干部队伍,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为敢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以新风正气振奋干部群众发展信心。要持续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党员、干部敢闯敢干加实干,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在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勇担当、善作为、求实效。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我们要坚定沿着A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以政治生态持续好转引领营商环境实现质的跃升,奋力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打开新天地、再创新辉煌,一步一个脚印地把A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为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贡献纪检监察力量
重庆市九龙坡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袁华权
  重庆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将“全市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向上向好”作为具体目标之一,就“健全政治生态持续修复净化机制”作出专门部署,审议通过《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十项举措》,这是对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管党治党全面提质提效,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勇于担当,保持毫不懈怠的坚定意志
  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
  充分认识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这充分说明,良好政治生态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深刻认识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凝聚思想共识。
  准确把握复杂性。政治生态结构复杂、极易被污染,且治理难度大、成本高、耗时久。当前,“七个有之”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思想政治引领效果仍有差距,管党治党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定力和决心,抓好修复净化政治生态这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切实增强主动性。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就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工作,需要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责任担当,带头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纪检监察干部作为“治吏之吏”,更要坚决摒弃“局外人”“旁观者”的错误观念,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争当良好政治生态的推动者。
二、聚焦重点,强化精准高效的政治监督
  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夯实思想根基,构建大抓党建工作格局。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好用好常委会领学、机关党委督学、机构部门研学、党支部促学、党员干部自学的多维度、生成性学习机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强化党建统领。认真落实党建统领“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五项机制”工作部署,加快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全面提高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加强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等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七个有之”问题,持续推动政治生态向上向好。
  强化政治监督。围绕A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紧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数字重庆建设等部署要求,聚焦项目和账目开展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监督,坚决查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汇报代替落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闭环式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闭环式落实。
三、系统施治,取得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效
  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深入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市域实践,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坚决铲除腐败这个政治生态最致命的“污染源”。
  抓纲带目推进清廉建设。将清廉重庆建设理念融入干部履职用权和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因地制宜选准行业系统小切口,强化基层实践、聚合工作力量、夯实清廉基础。九龙坡区将以英雄湾村、谢家湾学校、区人民医院等示范标杆创建为抓手,着力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清廉建设品牌,并逐步向各领域各行业拓展延伸,形成全域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格局,推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纠树并举推进作风建设。坚持“惠民有感”工作导向,健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工作机制,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发挥基层作风监测点作用,形成预警、监督、问责、治理工作闭环,巩固基层减负治理成果。九龙坡区将建立完善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行为清单,建设“大数据+监督”线上平台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线下阵地,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深化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大下访”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
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
  深化一体推进“三不腐”。始终保持惩治震慑,深入开展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查处“逃逸式”辞职、“政商旋转门”等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完善运用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让行贿者没有市场。做实以案促改促治,用好用活政治生态报告、廉政档案、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推动堵塞制度机制漏洞、压缩权力变现空间。注重发挥廉洁文化浸润作用,持续开展家风助廉、青春倡廉、社区创廉等活动,探索与高校联动联创,全面升级廉政教育载体,构建特色有效的廉洁文化矩阵。
四、压实责任,构建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
  责任制是政治生态建设的“牛鼻子”,必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压紧压实党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履责情况的监督,巩固区管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向区委常委会每月定期述责述廉、分层分级开展区管领导全覆盖谈心谈话、对“一把手”开展精准政治画像等特色机制做法,有力推动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严以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用好用足“第一种形态”,扎实开展澄清正名和回访教育,让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严管就是厚爱。
  聚焦主业落实纪委监督专责。立足纪委“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积极协助党委定期分析研判政治生态,重点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形成责任分解、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的完整链条。坚持纵向协同发力,健全“室组地”联合监督办案机制,持续释放“1+1+1>3”的叠加效应。构建贯穿全过程、全要素的数字监督体系,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监督方式迭代升级、监督质效持续提升。
  推动完善各类监督协调贯通机制。强化横向统筹联动,健全纪检、监察、派驻、巡察协作配合机制,促进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探索纪检监察和巡视巡察、审计、统计、财会等深度融合的工作举措,增强系统集成、有机衔接的综合效应。充分发挥政治巡察利剑作用,完善巡察反馈、整改公开、整改问责、民生实事交办等机制,全力提升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质效。
为政治生态“画像打分”
长寿区探索构建政治生态动态量化评价机制
20XX921日)
一个地区政治生态的好坏如何评价?如何量化?
  从2020年提出“探索构建政治生态动态量化评价机制”以来,在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下,长寿区纪委监委花了3年时间,跨出了推动政治生态可视可评可治的关键一步,也是从“0”到“1”的重大突破——“政治生态评价智慧系统”上线运行。
  “政治生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长寿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胡文军说,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都是可量化、可监测的。自然生态有量化监测体系,身体体检有整套指标评价,同样,政治生态也可以量化,实现可视可评可治。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长寿,实地打探这套能为政治生态“画像打分”的智慧系统。
像怎么画——
科学设定关键指标
搭建评价机制“四梁八柱”
  评价政治生态要准确、全面、客观,一套核心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为了科学设定关键指标,我们将中央到地方涉及政治生态相关的文件全部找全,深入学习领会,分类归纳。”长寿区纪委常委韩靖介绍,万事开头难,建立评价机制需要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设置好关键指标,搭建起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四梁八柱”。
地基稳了,房子才能稳固。
  长寿区纪委监委依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等规定,参照《重庆市纪委监委机关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实施办法》,结合长寿工作实际,为评价体系设定了10个一级指标。
  “这10个一级指标是反复修订的结果,最开始只有9个,后来才增加到了10个。”韩靖介绍,良好政治生态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不
好,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势必不好。为此,长寿区纪委监委将“优化营商环境”从原来的二级指标调整为一级指标,突出评价各单位服务市场主体情况。
  一级指标下面直接开列120条评价清单,评价直达最小细胞、最小颗粒,使操作扁平便捷。
  例如,在一级指标“选人用人”中,设置了4项具体评价内容,包括选人用人存在任人唯亲、排除异己、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违反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低于全区平均分;抓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不到位等内容,分别减扣相应分数。
然而“一副药不能治百人病”,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才能“药到病除”。基于这一点,长寿区纪委监委根据行业领域不同,拉出镇街、党群部门、
经济社会发展部门、国有企业、教育系统、卫生系统6类政治生态评价清单,指标赋权注重把握行业规律、体现行业特点,为分行业领域治理打下基础。
  如,镇街清单突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资”监管、小微权力制约内容;党群部门清单突出了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内容;经济社会发展部门清单突出了高分报表、除险清患、项目资金管理及招投标内容;国有企业清单突出了发展业绩、投融资、债务风险化解、项目资金管理、纠治“四风”内容;教育系统清单突出了教学质量、师德师风、职称评定、项目建设、食堂管理内容;卫生系统清单突出了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医疗秩序、药品器材采购内容。
  评价指标建立后,数据收集成为“关键一招”。“评价系统的全面性主要来源于数据的全面性。”为此,长寿区纪委监委积极打通数据壁垒,
  整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财会、统计等监督类信息,各类重要考核、督查、验收等成果运用类信息,以及群众和市场主体评价信息,形成政治生态评价信息库。据统计,目前系统已累计接入数据100万余条。
  如,系统接入“渝快办”投诉台账和超期办件台账,抓取高频投诉事项、处理结果、责任单位等信息,生成重点监督事项清单,着力纠治党员干部在服务企业和群众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今年以来,全区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731人,其中,严肃查处了云台镇原党委书记陶进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力,放任镇、村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漠视群众利益,服务群众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重破坏主政地方政治生态等问题。
分怎么打——
创新“四色评估”
用好评价机制“指挥棒”
  在长寿区纪委监委党风室有一台特殊的电脑,里面有一个系统,需要专人专号才能打开。这个系统就是政治生态评价智慧系统。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进入了智慧系统的首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长寿的全景地图,上面布满了小树。
  特别的是,这些小树有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如果哪棵树的颜色变成红色,可就出问题了。”韩靖介绍,在系统首页的全景图上有100棵树,代表100个区管党组织,形成全区政治生态森林。评价实行百分制,按照绿、黄、橙、红四色对每个党组织赋色,形成四色评估图,95分以上为绿色,表示综合表现突出、履职成绩出色;90-95分为黄色,表示综合表现和履职成绩有差距;85-90分为橙色,表示指标扣分较多、问题较为突出;85分以下为红色,表示指标扣分多、问题严重。
去年底,当智慧系统交出长寿全区的“政治生态成绩单”时,一棵“红树”立即引起了注意。红色预警的党组织为某区属国企,在它的政治生态具象图中,系统自动抓取生成了一个蛛网图,直观可见该国企各项指标得分与国企领域平均得分的对比情况,这家企业10项指标得分都低于或与行业平均得分持平,扣分多达10项共17.7分。
这个“红灯”亮得可不冤枉。打开扣分的明细,每一条都清楚地记录在案:
  1名班子成员利用分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职务之便,多次直接或“以借为名”向18家单位及个人索取贿赂,并在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工序验收和竣工验收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280.7万余元。20XX7月,该名干部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同年12月,该单位部分党员干部对身边人身边案仍置若罔闻,在春节前后接受项目承建商以“过节”为由的聚餐吃请,并收下了500-2000元不等的过节费。
……
  除了对党组织赋色打分外,系统还具备对“一把手”及关键少数政治能力量化评价功能,从政治、品德、实绩、廉洁和社会评价五个维度对个人进行“政治扫描”,形成“政治体检报告”。
  记者打开上述那个红色预警国企“一把手”的“政治体检报告”,系统罗列出了该“一把手”存在的问题:履职尽责不力、管党治党宽松软、业绩落后等。
  “我们将该体检报告向区委汇报后,区委对其进行了组织调整。”长寿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全面公正评价同志,系统对关键少数实行正负积分制。对工作成效突出,获得中央、市委和区委表彰或肯定性批示以及在全区重大、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给予激励加分。但加分不纳入评价总分,而是作为全面衡量单位及领导班子成员整体情况的重要参考,给干部改正的机会。比如,后来,上述被调整的那个国企“一把手”积极整改,在推动重大项目中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获加两分。
怎么整改——
闭环运用评价结果
七大配套机制促进“良性循环”
  从系统全景图来看,去年长寿区政治生态评价结果为绿色健康生态的党组织有94个、黄色预警3个、橙色预警2个,红色预警1个。
  分数打出来,问题列出来,原因剖出来,关键还要推动整改,形成闭环,全方位推进清廉重庆建设。
  “我们配套建立了预警、反馈、反向检视、追责问责、整改治理、纳入考核与选人用人七大机制,对全区政治生态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评价结果较差的单位开展反向检视、加大问题线索查处力度,对行业性、领域性问题分类治理,对‘一把手’精准画像,为区委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胡文军说,去年全区共修复指标51个,推动6个党组织政治生态优化改善。
  比如,以橙色预警的某镇为例,该镇政治生态评价得分仅85.6分,逼近红色警戒线。其主要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原党委班子管党治党宽松软,经济社会实际考核排名也在倒数第六名,该镇原人大主席陈某长期插手工程项目被留置,村干部插手工程项目问题也比较突出,群众重复访、越级访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年度民调结果也排名倒数第2名。
  结合系统的打分和画像,长寿区纪委监委及时向该镇党委预警反馈,并开展反向检视,加大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力度,依法留置了该镇原党委书记陶某某,并查处村干部5人。同时,区纪委监委向区委建议对该镇原党政班子进行全面调
整,区委根据实际情况,选派了一名政治素质过硬的同志担任该镇党委书记,并选齐配强其他班子成员。
智慧系统不仅能为某个单位、某个个人打分,还能为一个领域打分。
  根据评价结果,去年,国企领域的总得分在全区排在最后一位。综合分析研判后,长寿区纪委监委向区委区政府提交了开展国企领域专项治理的专题建议,推动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国企进行变革重塑,将5家区属国企重组为3家集团公司和11家子公司,健全党组织,全部设立纪委,并按照人岗相适大幅调整了“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同时建立健全投融资监督管理、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选人用人等制度,全面推进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以上市为目标,实现企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指标体系和算法,结合数字重庆和清廉重庆建设,持续迭代升级。”胡文军说。
  “‘政治生态评价智慧系统’是我区数字党建的有效成果,为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修复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了精准靶向和有力抓手。下一步,我们将用好用实这个系统,对全区政治生态实现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督促整改,对行业性、领域性问题深入剖析、分类治理,持续用力推进清廉重庆建设,推动全区政治生态向上向好,以良好的政治生态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长寿区委书记刘小强表示。
A
党内政治生态思想体系的基本逻辑架构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遐见
  A20131月首次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政治生态后即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但学界往往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强调某一句观点,系统的整体综合研究不足。任何生态都是生物主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关系。相对于自然生态而言,政治生态是以政治主体为中心,政治文化、政治生活制度、政治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规定政治主体行动路向及其基本价值取向的协调稳定状态。现实的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体现政治主体之间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A将生态学的生态概念运用于政治领域,结合新时代矛盾特征,推导出若干重要观点和方法,形成较为成熟、系统、完备的党内政治生态思想体系[1],为我们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净化政治生态环境、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和社风的根本好转提供了重要学理逻辑和行动指南。
一、理论逻辑:明确党内政治生态的内涵建设机理
  具有核心力量主导的政治生态必定是一个由各种要素自发组织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党内政治生态就是党员干部生存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政治状态。2015911日,A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专题教育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3]。结合中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及二十大报告有关精神,可以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4个层面,勾勒出A党内政治生态思想体系的基本逻辑轮廓。
  (一)固本培元逻辑:以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规定党内政治生态可持续发展方向
  积极健康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集中标志,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态建设可发挥导向、引领、凝聚、渗透、涵养等功能。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在特定时期形成的政治态度、信仰、情感和认知,是政治关系在党内精神领域的投射形式,体现政治生态系统的导向和追求,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A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强
调,“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厚植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4]P181)。这表明政治文化是基于一定政治价值观的惩恶扬善的文化。政治文化具有主体体验性、主观情感性、理性辨识性、历史延续性、要素多元性及形式多样性等人文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任务的变迁,政治文化也势必发生更加复杂的变化,呈现更加多样的态势。
  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新发展呈现新气象。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当把握三大要略。
  第一,以集中统一为逻辑前提,为党内政治生态提供正能量集聚的辐射中心。集中统一的政治文化意识是保持政治生态稳定性的战略定力,在本质上是强调社会系统的一元主导,是政治生态系统的“聚集点”和“稳压器”,否则社会机体便会被人为撕裂。从党的长期执政战略视角来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应在3个方面着力打造统一领导功能:一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筹管理。全体党员、干部及其他政治团体均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二是增强党中央及各级党委对党建工作的核心领导。广大党员及各级党政干部应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加以具体落实,推进各级党委对党务工作及重大事务决策的政治引导;将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同源发力,做好正风肃纪工作,不断增强党的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三是强化党规国法对党群活动的统一规范。党代表既要做好党规制定工作,推进依规治党,又要协助人大代表及政协代表做好国家立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国,共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沿着基本的政治方向运行。
  第二,以积极向上为逻辑关键,为搞活党内政治生态提供竞相发展动能。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氛围是党内政治生态的良好发展态势,呈现为自下而上的政治文化追求,是主体多样性发展的价值实现形式和精神展示。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政治文化建设上要着力做好4项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和积极追求理想信念。革命理想大于天。共产党人有了革命理想,树立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就有追求的动力,就易于凝聚力量和激发斗志,否则,
一旦精神“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以致萎靡不振、意志消沉。二是树立“四个意识”维护中央权威。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组织原则,从思想上、政治上到行动上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三是严守政治规矩做好本职工作。党员干部要有规矩意识,按照党章法规要求,履行党员义务,保守党的秘密,按照党的目标和宗旨努力奋斗。四是坚持求真务实、明辨是非。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免疫力和是非判断力,勇于追求真理,自觉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精神文明建设;不畏强暴,善于同一切错误思想行为、丑恶势力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坚定理想信念是政治主体的思想前提,维护中央权威是政治主体的组织原则,严守政治规矩是政治主体的行为规范,坚持求真务实是政治主体的战略取向,只有实现四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推进政治文化生态的积极向上。
  第三,以健康洁净为逻辑保障,为党内政治生态提供现代文明氛围。健康洁净的政治文明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屏障。A强调,“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5]。作风优良、生机旺盛、先进纯洁、担当有为、免受污染是形成健康洁净的政治文明形态的基本要件。党员和领导干部应当自觉端正工作作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确保思想先进和本质纯洁,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健康洁净的从政环境下保持主体行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二)秩序规范逻辑: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推进政治生态整体协调有序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6]针对近年来基层党组织依然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及体制机制僵化等突出政治问题,党中央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克服宽松软,推进党内政治生活的严紧硬,引导党员干部以党章为基本遵循,构建“两学一做”常态化机制,保持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有序及认真严肃,这是完全必要的。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对政治生态可发挥激励、鞭策、梳理、调控、治理等功能。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批评和
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自我革命的赶考经验,规范引导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制度等,为党员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和党建工作提供了学习素材和行动指南。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坚持以共产党人的政治价值观引导和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营造规范有序并充满正能量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将党建总要求及党支部建设要求具体落实到各个领域的政治活动及文明创建事务中,进一步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促进党员之间、党员与干部之间、党政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交往及优势互补,以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活风范带动和影响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从根本上维护国家政权及意识形态的稳定安全。
  (三)内在调节逻辑:以干事创业的政治主体能动性强化党内政治生态自组织自调节能力
  干事创业是党内政治主体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行为的表征。其呈现为党员干部对从政实践行为的主动谋划、积极表率、创新开拓和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政治主体能动性对政治生态系统可发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等内生功能效应。依据“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7]P412)尺度,党的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做到:第一,干部品行端正肯干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按照生态位原理,合理定位,明确权力来源,懂得做什么人、为谁服务,政治立场坚定,做人行得正。因为领导干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二,干部本领高强会干事。明确怎样科学合理地干事业、怎样服务,克服“本领恐慌”问题;在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各种困难和问题时,懂得怎样有效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各方面积极性,提高生产力;理解怎样用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等方法出谋划策,怎样用调查研究、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等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干部勤快果敢多干事。懂得抓住时机,及时决策,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办事效率,善于身体力行,积极示范带头。第四,干部取信于民干实事。懂得怎样克服体制机制弊端及自身弱点缺点,忠于职守、兑现承诺、善始善终,懂得怎样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民生要求提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以卓有成效的业绩和公共福利的改善赢得公众信任。在这4个方面的要求中,肯干事是干事创业的道德前提和精神动力,会干事是干事创业的重要手段和关键,多干事是干事创业的数
量指标和政绩积累,干实事是干事创业的质量指标和惠民基础。
(四)环境优化逻辑:以良好政治主体素质保障党内政治生态场域风清气

风清气正是政治资源优化配置和政治主体良好素质在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建
设中的折射。其突出表现是政治主体的清正廉洁品质,具体彰显出党员合格、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四大特点。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可释放出公正、透明、清廉、示范、辐射等正能量效应。在新时代,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的高质量要求,是党政干部的职责所在和党性要求。20121117日,A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号召,“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7]P16)。后来A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及其他场合多次强调这一思想,并倡导坚持不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廉洁政治,培育廉洁文化,形成廉洁作风。另一方面要引导和促进党员清纯合格,这是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题中应有之意。其基本含义是指党员要做到清白纯洁,符合党章关于合格党员的标准,从而在党内平等地过组织生活,尽职守责,出色地完成好各项任务,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正如A指出,“要特别注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不要有失误”[4]P192)。党员合格是党员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党政干部清正廉洁的起码条件,是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基础依托,是形成党内政治生态最基本的要素。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逻辑趋向势必要将党员合格同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置于四位一体范畴中加以整体理解和贯彻落实。党员清白,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自觉发挥先进带头作用;干部清正,才能以身作则地树立示范引领形象,有效教育和管理别人;政府清廉,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并取信于民,增强公信力、执行力和影响力;政治清明,才能旗帜鲜明、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保持稳定的政治规矩、战略定力和社会合力,确保党的领导和各项目标的有效实现。
  A指出,“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4]P181)。从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内在要素的逻辑结构上看,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为政治主体干事创业提供了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能够涵养良好的
政治生态;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从纪律、规矩、原则上规范了政治主体的实践行为,对政治主体干事创业具有激励作用,对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形成具有政治保障功能;干事创业的政治主体能动性为政治文化注入了生机活力,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着力点,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态良性循环的源头活水;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为政治文化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为政治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正能量氛围,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风气。从党内政治生态系统要素功能外在的拓展逻辑上看,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是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石,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是良好政治生态的保障,干事创业的政治主体能动性是良好政治生态的支柱,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是良好政治生态的核心和归宿。正是依靠党内政治生态主导统一性与发展多样性的有机结合,推进政治生态系统结构的优化组合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积极健康、严肃认真、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等功能的综合效应,才会形成党内政治生态有机性和无污染性的特质,显示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动态的平衡性、势能的聚焦性、动能的创新性、性能的良好性、力量的整合性及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实践逻辑: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态主体行动路向及权力边界
  处于政治生态环境主导地位的党内政治主体,必须按照政治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及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身的行动路向及权力使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既要在纵向上遵循动态平衡发展的规律,引导和推进政治主体和政治组织机体把握党中央和国家主导性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阔步向前,又要在横向上遵循党的整体建设规律和公共治理规律,推进党员干部接地气地采取多样性的实现形式和渠道,营造好夯基固本工程。
(一)处理好全面与关键的关系:把握多谋善断严把关的重大决策逻辑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原则,严把政治红线关口和决策关口。强调坚
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决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更要严把政治风向标、掌好事业流转舵,把握改革开放的政治红线。这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基本的政治立场、原则和方向,严把重大决策管理关口,力求“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8]P65)。第二,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严把选人用人关口。一方面,把握好选人用人导
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遵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拔配强各级领导班子”[8]P54)。另一方面,善于选才用才。人才是创新创业的骨干力量,应当宽容大度、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降人才”,及时把党内外、国内外优秀人才吸引到重要岗位上来,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第三,依法依规严格检查权力边界关口。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严格检查监督干部用权状况,用好巡视利器和执纪问责利器,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打滥用职权行为。第四,坚持入党基本条件,严把入党关口。要求入党的人首先要接受党章有关规定,自愿接受党的章程,在思想上真正入党,再根据基本条件的具备状况按程序办理入党手续。同时,也要及时清理淘汰不合格党员。第五,推进党的全面建设,严把党建质量关口。党建质量如何,既关系党的生机活力和长期执政能力,又体现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的能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应在从严管党治党、提高党的执政本领的同时,增强党员干部忧患意识,用底线思维看准和突破各种难关考验,严防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
(二)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把握兴利除弊扬正气的策略选择逻

破旧立新、兴利除弊是共产党人正气凛然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之彰显,也是
党内政治生态走向兴旺发达之关键。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共产党人敢于革命并善于革命,领导人民成功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在建立新中国后又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三反五反”“除四害”“立四新”等一系列破旧立新运动,同时领导人民进行“一化三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一穷二白”的困境,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巩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推进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中,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突破旧的僵化模式,成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体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统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随着新时代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面对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党需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大破旧立新、兴利除弊力度。2018310日,A在参加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要加强教育引导,注重破立并举,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9]。只有发挥党政干部强有力的决策领导作用,形成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才能统筹推进社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落实各项政策方略;只有全党上下统一行动、协同作战,才能有效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新陈代谢和良化演进。
(三)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把握守法积德治标本的行动路向逻辑
  手段与目的的因果连锁反应是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因。在新时代,为达到保障社会主体权益、实现国强民富的目的,需要法治与德治两种手段并举。法治重在治标,德治重在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推进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不断转化,才能相得益彰、有效治理。20155月,A在浙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纪律和法律的尺度,把执法和执纪贯通起来”[10]。党员干部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旗帜鲜明地站稳政治立场,保持高度的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坚守党性原则和政治纪律,规规矩矩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心中有党、心中有戒、心中有民、心中有术,善于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施策,才能成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源头活水和中流砥柱。
(四)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把握勤政惠民保安康的干事成效逻辑
  效率与公平是衡量党员干部办事能力与处事效应的两种尺度。党政干部只有勤政敬业创造财富、公平合理分配财富,才能做到政绩突出、处事公正、符合民意,才能在发挥开拓创新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中实现勤政惠民保安康,这是夯实党内政治生态社会基础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深化干部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克服体制僵化障碍和既得利益藩篱,提高干事创业和党务政务效率,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扎实打造便民惠民的民心工程,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群众后顾之忧,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8]P66)。为响应此号召,我们应在中国式现代化方针指引下,统筹协调推进经济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及党务政务现代化,更加公平公正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国家政治生态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价值逻辑: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内政治生态建构价值取向
  任何生物的自然进化和循环再生都必须沿着新陈代谢的规律运行。必须根据核心主导力量的基本价值取向推进党内政治生态的系统结构优化和功能强化。明确政治主体的角色规范及主体与客体互动规则,是推进党内政治生态正能量分布的必要前提;持续推进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态健
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举旗定向开新篇:为党内政治生态长期发展明确目标定位逻辑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20188月,A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及广大理论宣传工作者“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1]。执政党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进行什么样的改革、实现什么样的蓝图、建成什么样的政治生态格局,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命运和中国社会生态走势。我们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正确的舆论和信息传播渠道引导人们对党战略部署的政治认同,牢固树立维护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的理念,掌握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断开拓新发展格局,书写历史新画卷。只有全体党员及干部旗帜鲜明、目标一致、立场坚定、同心协力,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扎实建设好党内政治生态,才能有效引领和推进整个社会生态可持续地迈向新征程、开辟新境界、创造新辉煌。
(二)公道正派善处事:为党内政治生态资源优化配置完善主体能效逻辑
  公道正派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具备的政治品质和人格风范。党政领导干部只有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善于审时度势、谋篇布局,才能显示担当有为;只有立党为公、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带偏见,才能实现公平公正、赢得民众好评;只有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变、党性原则不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场不变,才能得道多助、善作善为、善始善终。面对新时代更高的使命要求、更严峻的斗争形势、更艰巨的难题,党员干部需要保持“赶考”的清醒和政治自觉,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胸怀“国之大者”的胆识,常作化解民生之忧的努力,既善于顶层设计,规划好未来,又勤于摸石过河,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为国出力、为党分忧、为民造福。
(三)爱憎分明辨是非:为党内政治生态动态平衡健全质量监控逻辑
  爱憎分明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尺度和道德情怀,其考验着政治生态主体的是非判断能力和人格品性水准。在当前及未来新发展阶段,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应扎实做好4项工作:一是引导社会主体树立“五爱”真情意识。广大青年和党员干部应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怀融入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围绕中心服从大局,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扶弱济困,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而奋斗。二是增进各民族大团结。各党派及其他政治团体应坚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共同繁荣,坚决反对任何制造民族分裂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三是协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广大党员及干部应加强自律和他律,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在党风与党纪协调推进中增强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政治自觉,在完善党内政治生态评价体系中全面提高党的队伍建设质量[12],在以党的自我革命带动社会革命中实现党风、政风、社风的全面改善。四是坚持党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协调并举。既按照德能勤绩廉的规范要求定期考核干部,又按照党章规定对照检查党员合格标准;既按照党内生活准则和程序开展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及党内纪律的检查审核,又根据国法开展社会各界对党员干部的多维监督及违法责任追究,使全面从严治党、党纪严于国法落实到党员干部的各项工作中。
(四)造福四方赢民心:为党内政治生态功能拓展优化共享发展逻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邦本,本固则国立。领导干部应当在其位谋其政,树立宗旨意识和担当意识,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夯实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的社会基础。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地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表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真实情怀和价值取向。领导干部的执政为民素质是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的力量之源和成功法宝。“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4]P167)只有广大党员、党政干部坚持调查研究,践行群众路线,善于开拓创新,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大计,在共建共有社会财富的基础上共享社会福利和改革红利,才能从根本上调动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互动发展中永葆生机活力,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新时代开辟新征程,新实践呼唤新理论。A提出的党内政治生态若干重要论断具有明显的系统性、深邃性、规律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等特征,为我们在新时代深化党建理论研究、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工作、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系统、统筹推进整个社会生态健康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持久性的系统工程。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加重,党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会遇到
更多的挑战。这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态建构的逻辑架构:在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内涵建设上进一步凝聚政治共识,增强党内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性、自觉能动性和理论创新性;在党内政治生态主体行动路向选择上更加规范有序,梳理协调好各要素主体行为关系,切实有效地营造新时代既充满生机活力又稳定有序协调的政治生态格局;在党内政治生态系统功能拓展效应上更加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统筹推进民族伟大复兴工程,确保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命题陈述路径展开与规律阐析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邹庆国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新时代十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1]党内政治生态命题,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范畴,具有深邃的理论意境、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政治生态化色泽,开辟出长期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新领域,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突出成果和重要标识。
一、党内政治生态的命题提出与价值意蕴
  党内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和叙事话语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从发生学意义来讲,政治生态起源于人类政治发展中的一种先进的政治形式或政治理想———生态化的政治发展观。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在对天地人关系的思考中,就萌发了具有政治生态特征的思想观念,并在后世的译注、释义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政治生态作为一个规范的学术范畴,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属于一切国家和民族的集体印记,是中西方传统文化共同浸润、滋养的理论结晶。现代政治生态理论滥觞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在西方社会生态环境问题暴发的背景下,生态学逐渐兴起,并进入政治领域,掀起了以生态学理念审视政治设计的思潮,呈现出主题切换、机理一致、相互衔接的学理逻辑。从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道路和创新实践来看,政治生态的形式主要包括党内政治生态、国家政治生态与社会政治生态三个层次。党内政治生态在中国政治生态结构中居于中轴地位。党内政治生态命题开辟出执政党建设研究的新领域,是当代中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前沿问题之一。
(一)改进工作作风:政治生态建设命题的提出背景
  党风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和一贯行为的综合反映,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文献检索与梳理,净化政治生态命题是A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的。他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
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2]长期以来,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看来,与政治后果更为直接化、考量标准更为明晰化的党纪国法相比较,工作作风更多地与党员干部的个体性格、习性偏好、领导风格、私人道德等因素相关联,属于应然性政治倡导的浅层范畴,关于其危害性的认识长期不足。实际上,工作作风是党风的最直观体现,也是群众评判党员干部形象的直接依据,关系到党群关系基础。不良风气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政治化学反应”,在政治环境中恶性传播,衍生出生态学意义上的污染与恶化现象。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不纯、不正,正是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的源头,具有由风变腐、风腐一体的典型特点。无论是从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轨迹,还是从党内制度执行乏力的深层原因来看,这些看似“小节”的工作作风问题的频繁出现,不仅会挥霍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公信力,还会使积累成的“亚文化”形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传播于政治生活之中,严重损害从政环境。净化政治生态命题的正式提出,标志着党对作风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高度。
(二)良好从政环境:政治生态优质化程度的外在表征
  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既是改进工作作风的根本目标,也体现出政治生态建设的价值诉求与实践取向。A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3]。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就是“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4]。其中,干部清正是基础,政府清廉是外在体现,政治清明则是良好从政环境的生态化表达。“三清”目标集中表征着政治生态的优质化程度。此后,在不同场合,A又对政治生态与从政环境的关系作出深刻阐述。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5]这一论述,在“自然生态
政治生态—从政环境”的宏阔视野中,揭示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的风险判断和矫治机理对比中,阐明了政治生态命题的至关重要性,是对政治生活生态化特征的深刻诠释。
(三)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内涵的界定依据
政治生态命题的提出到党内政治生态的主题聚集,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
大实践中探索实现的。“全面”的空间延展性和“严治”的主基调,从理念、路径、方法、机制等方面,均展示出强烈的整体性、系统性、平衡性的生态化治理理念。A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影响从严治党的因素更加复杂,提出了很多新课题”,“要注重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总结自身经验和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经验结合起来,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6]。这一论述中的世情、国情、党情,构成了党内治理的外部环境系统。要厘清二者之间的生态联动机理,就需要在关照横向与纵向、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中坚持整体性思维,通过净化、完善、革新、提高不同意蕴和向度的实践,使全面从严治党行动是系统性的而不是零散杂乱的,有预见性的而不是盲目的,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守旧的,有实效性的而不是形式化的,透射出鲜明的政治生态学理念。
  不同于在改进工作作风实践中提出的“政治生态”范畴,“党内政治生态”是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探索中正式提出的,一开始就富有党内“风气”的生态化意蕴。2014年,A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做到清正严明,“需要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来规制和引导”,“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必须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大气候不形成,小气候自然就会成气候”[7]。此后,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8]这一重要论述对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性、基础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的首次。生态是生活环境状况的抽象化表达,离开了人的因素,就无所谓生活环境。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员干部开展党内生活环境状况的总体反映。无论是从政党治理的基本规律来看,还是从一党长期执政的体制运行来说,党内政治生活都与国家政治生活高度统一。规范化、常态化的党内政治生活能够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功能,通过及时清理各种生态毒素,形成生态学意义上的大气候———风清气正的党内生活环境,进而优化从政环境。要言之,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活环境质量的整体性体现,是党内政治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互动状态,以及与自然、国家、社会和市场所构成的外部环境之间协调平衡状态的综合反映。
(四)党内政治生态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指向
  党内政治生态所固有的整体性、系统性、平衡性、协同性特征,要求我们遵循政治生态治理的一般规律,揭示其所蕴含的丰富价值意蕴和多元路径指向,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夯实生态之基,清除生态毒素,激活潜在要素,涵养新的生态要素,优化生态联动,实现党内政治生态质量的整体提升。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净化政治生态。在生态学视野中,净化侧重于各种污染物的清除。党内政治生态语境中的净化,是以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价值指向,主要包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及会议上说空话、套话的不良会风,文件简报发布中缺乏实质内容而篇幅冗长的不良文风等,着力纠正不良习气和改进工作作风。二是重构政治生态。“重构”命题是随着对政治生态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而提出的。A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9]腐败是政治生态的毒瘤,是众多生态毒素累积病变的产物。高压反腐就是要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党员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建构明规则压倒潜规则的廉洁从政环境。从政治生态的净化到重构,体现出党对反腐败规律的深刻洞悉,赋予政治生态更为丰富的价值意蕴。三是修复政治生态。A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确实需要修复政治生态,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大恢复和发扬起来。”[10]这里所讲的政治生态修复,侧重于充分发挥政治生态中优质元素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意指使党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精神品格、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重新发扬出来,使其由弱变强,由隐性向显性转化,促进政治生态的优化。四是营造政治生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11]如果说净化、重构、修复侧重于“破”,政治生态的营造则倚重于“立”,具体路径就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要管党的逻辑起点,其内容的丰富性、功能的综合性、实践的多元性,决定着需要确立整体性、系统性、联动性思维,把握和运用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规律,构建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体系,长效发挥其政治功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五是涵养政治生态。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既需要决心和毅力,也需要优质“土壤”和充足“养分”。A在十九
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12]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生态就是文化生态。政治生态恶化,折射出文化生态环境中由于土壤贫瘠、养分缺失而导致杂草丛生、荒芜一片的病变状态,需要有益养分滋育和养护。党内政治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内蕴着真理性、道义性、实践性和批判性力量,通过发挥先进文化形态的主导力、引领力、渗透力、解释力和鉴别力,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丰富滋养。
二、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实践路径与突破进展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的十年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实践从侧重于生态要素的局部改造,到全方位、全覆盖的整体性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成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标识性领域。
(一)中央八项规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党风状况是党内政治生态质量的直接体现。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风问题最为关键。
  2012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中央八项规定。以此为标志,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成为开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中央八项规定涵盖会风、文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成为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长期坚持的铁杠杠、硬规矩。
  2017年、20XX年,党的十九届、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均把审议通过、修订完善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作为开局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带头加强作风建设提出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表达出正风肃纪持之以恒、改进作风驰而不息的坚定意志。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以示范力和表率力强化推动力与执行力,是产生良好政治生态效应的根本前提;坚持“恒”“长”原则,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是中央八项规定取得突破性成效的重要保障。各地建立健全“每月公布查处结果、重要节点通报曝光制度”,违规数据在各级纪监委网站定期公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108个月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至20XX年间,“通报23169起典型案例。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286万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98万人,
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5万人”[13]。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需要内驱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保证生态净化行为的自发性、持续性、连贯性和稳定性。历史表明,运动式的净化行动只能强化而不能生成这种力量。长期以来,因制度执行乏力而导致的法不责众现象一直存在,单纯从制度设计本身去找原因,会把人们诱入制度陷阱。中央八项规定的成功实践生成以强化执行力为主要标志的内驱性净化力量,推动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性净化,带来作风革命新气象。
(二)聚集“四风”问题正风肃纪:党内政治生态净化与修复并行共进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的突出问题,党中央把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明确聚焦于“四风”———“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14]。“四风”问题是对长期以来党的作风建设面临风险的集中概括。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严肃党的纪律,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抓手和关键举措。以整风精神正风肃纪的生动实践蕴含着净化与修复相结合的生态建设理路。一是以反对特权观念和特权现象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逻辑起点。2013年初,A着重强调,狠刹餐饮环节的公款浪费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公款本身是公共资源,违规违纪消费甚至挥霍公款,就是典型的以权力滥用为手段的特权行为。这种严重脱离实际需要的不计成本的浪费之风,会在社会生活中传播蔓延,破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反对特权观念和特权现象,要求领导干部真正破除“官本位”思想,认识到群众是从实践中选择他们的领导者。只有不断强化群众观念,增强公仆意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克服特权思想和行为,才能真正获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正如A所说:“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15]二是以反对“四风”作为密切党群关系,修复党内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党内不良风气是各种生态毒素长期积累、交互作用、不断演化的产物,是疏离党群关系的主要因素。一方面,要确立长期作战、持续纠治的思维观念,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另一方面,要借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集中解决突出矛盾。聚焦于“四风”问题的原因在于,“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16]。实际上,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大
都与“四风”直接关联,本质上就是由“四风”催生繁衍出来的。就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而言,反对“四风”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治理效应。
  “四风”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涉及政治信念、价值观念、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涵盖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是党内政治生态局部恶化的重要诱因。反对“四风”对于党内政治生态起到了系统性净化和修复作用。
(三)高压反腐:奠定起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深厚基础
  腐败是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的致命性毒素,也是人类政治生活中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有效治理腐败,既需要领导集团的勇气魄力和毅力定力,又需要依据不同时期腐败发生的阶段性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思路和策略,还需要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起“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主基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17]新时代高压反腐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反腐败斗争的态势把握风险预判为政策基点,以建设廉洁政治为目的归宿,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为政治承诺,以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为立场表达,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为原则遵循,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治本之策,以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以纪检领导体制与巡视制度改革为体制保障,实现了反腐败斗争的理念创新与强度升级,奠定了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坚实基础。
(四)破解自我监督难题:营造出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浓郁政治氛围
  权力监督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政治话题之一。如何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督,驯服权力、规约权力、防范权力异化,坚守权力公正性的价值向度,是古往今来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与异体监督相比较而言,自我监督确实难度更大。A指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我们要通过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
18]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领域的古典难题,蕴含着从现象世界向本质世界的跃迁逻辑,有待于产生一种全新数学观念。把自我监督比作国家治理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体现出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邃理论思考、宽广战略视野和卓越政治智慧。中国共产党通过自我监督的实践求索与制度创新,为求解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答案。一是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
革,以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为原则,推进党的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运行的科学化、程序化、高效化,有效防范同级监督乏力的现象。二是建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检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党纪检查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确保对所有公职人员监督的全覆盖,有效防范监督领域和对象的“留死角”“有遗漏”现象。三是以党内监督为主渠道,实现巡视常态化、全覆盖。党中央先后发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意见》等制度规定,奠定起新时代党内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权威性保障。巡视工作把政治生态作为重要内容,从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等方面全面检视和审查政治生态状况,披露出一些地方和领域政治生态的恶化问题,揭示出官员个人腐败行为与局部政治生态损害的因果关联,开辟出政治生活中的生态问责路径,建构起生态净化的压力传导机制,营造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浓郁氛围。
(五)党内法规建设:提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制度治党原则的基础上,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我们党又提出了依规治党新方略,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为净化、重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依据和保障。一是制订具有党内立法法性质的法规条例。2019年,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明确规定,“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19],对制定主体、法规名称、立规原则、立规程序、立规权限、位阶关系、效力范围、解释权归属等作出详细规定,有效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立规“碎片化”、内容重叠甚至冲突、解释主体不明确、位阶层次混乱等问题,为实现党内良法之治提供了根本依据。二是党内法规建设的多领域推进。2013年,党中央发布了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明确了党内法规建设的内容和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制定或修改的一系列党内法规,涵盖党的作风、干部选拔任用、统一战线、党内巡视、党内监督、党内问责、廉洁自律、纪律执行、机关党建、党支部工作、请示报告、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主要领域,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动依据。三是坚持纪挺法前,围绕“四种形态”开展监督执纪。党的纪律是党内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整体布局的一项基本内容,使党纪与国法、党内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边界更为明晰;在效力
上蕴含着纪严于法、纪挺法前的理念与原则,更能彰显党员队伍的先锋队性质和高标准要求。在实践探索中,提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20],以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重点,持续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充分发挥党的纪律对党员干部的警示、约束和保护功能。
(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厚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滋养土壤
  健康有序、积极高效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活力之源、生命之基,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滋育土壤。A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21]。党的十八大以来,切实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生态涵养与维护功能,及时清除各种消极力量和不健康因素,是党内政治生态持续优化的根源所在。一是制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法规。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党的历史教训,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满足时代需求、适应党情变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确立了党内政治生活内容体系,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根本性法规依据。二是揭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特征。A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2]“四性”是对党内政治生活根本特征的集中概括。政治性是就党内政治生活的主题属性而言的,要求党内生活既要有实质性内容,又要突显政治特性,不能漫无边际;时代性是指时代环境变迁背景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创新问题;原则性是指党内生活要依纪依规开展,是组织的行动,而不是自由选择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帮派性、团伙性活动;斗争性是指对待党内错误倾向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关键在于正视党内矛盾这个客观存在,把握以积极的党内斗争凝聚共识、促进党内团结的基本规律。三是切实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严格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为切入点,突出以上率下的政治示范效应,使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13年,A全程参加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创了党的历史上中央政治局常委直接联系并指导一个省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先例。在中央政治局的率先示范下,党内政治生活迈入升温增效新阶段。领导干
部双重组织生活的制度成效充分彰显,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更加锐利,党内政治生活的加强党性锻炼、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内秩序、防错纠错、推进党内监督等基本功能得以唤醒激活、巩固强化,不断滋育有益养分,厚培党内政治生态的土壤。
(七)开展主题教育:党内政治生态净化和涵养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党中央坚持净化与涵养相结合的协同推进思路,直面一个时期内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设定前后衔接、理路贯通的特定主题,开展一系列具有强烈针对性的党内集中性教育,起到了良好的生态优化效果。一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之后,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四风”问题,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对规避“塔西佗陷阱”风险,增强信任感,密切党群关系,凝聚党心民心,进一步增强党的威信,优化党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作风有了重大好转。但是,为人民服务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动机上、文件中,要真正落到实处。能否真正出实策、办实事,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关键。人民群众判断党的形象的依据也主要来自领导干部的实际表现。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经过专题教育,反对“四风”成果得到巩固,党内政治生活中严字当头、崇尚实干的良好风气得到树立。三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管党治党的基础在基层,主体是党员。2016年,党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对象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中高层向基层延伸,切实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能力。经过学习教育,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党内组织生态得到明显优化。四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十九大之后,为进一步破解少数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回答好“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全党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淬炼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坚定了“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的使命追求。五是党史学习教育。对于一个百年大党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哪里来,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命题。
2021
年,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伟大建党精神的正式提出和精辟概括,
以及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梳理和丰富,充实了学习教育的内容体系。党内政治生态的根基更加丰厚坚固。20XX年,全党开展的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明确提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并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必将对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产生重大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教育坚持集中性主题教育与经常性政治学习相结合,成功开辟出党内政治生态净化与涵养相统一的有效路径。
三、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基本规律
  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革命性实践,凝结着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理论思考,汇集着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课题的创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规律性认识。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内政治系统的结构形态实现优化跃升的逻辑支点和政治前提。政治生态是政治发展的内在要素和外在表征。中国国家建立和成长的独特路径,决定着政治发展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政党,即始终发挥着政治核心和中轴作用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一场全局性、整体性、持续性的变革行动,需要解决许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破除很多领域中利益固化的藩篱。这就决定着必须把凝聚思想共识、促进行动统一、保证步骤有序、实现过程持续作为前提条件,否则,就可能半途而废。需要警惕的是,长期以来,西方形形色色政治思潮的渗透,市场经济逻辑对政治生活的侵蚀,一些领域借党政分开之名而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实践,对转型期腐败高发频发与权力体制之间关联的过度解读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交互演绎,均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党内外少数人对党的领导的思想抵制倾向,诱发一些领域中党的组织权威不足、党内非组织化活动猖獗等政治风险。这些风险既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毒素,也是制约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进程的阻力。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历程来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政治认同,充分发挥“最大制度优势”,是顺利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进程的坚实基础和根本原则。
(二)自我革命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内生动力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也是党内政治生态的价值底色。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和恶化,本质上就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弱化与蜕化。
实践表明,一旦政治环境出现生态性蜕变,净化修复的推进难度就会很大。纠风纠偏、追责问责、规约权力、清除特权、破除潜规则、惩治腐败等生态净化举措,意味着政治生活某些领域中固有利益格局的解构和各种“舒适区”的破除,均会直接或间接、不同程度地触及某些地方、单位、群体和个人的具体利益,会引发或明或暗、形式多样的不合作甚至公开对抗,导致内生动力不足甚至丧失。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么大一个党,处在执政地位、掌控执政资源,很容易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陷入‘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23]。要想克服这种困境,必须坚持和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自我革命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实现长期执政使命的角度,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答案的新思考和新概括,也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动力源点。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的精神品格。党的自我革命所内蕴的价值理念和逻辑机理,所彰显的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正是对党内政治生态进行系统性净化,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本色,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根本性内生驱动力量。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正气之源
  风清气正是党内政治生态优良的根本标志。坚定的信念信仰是充盈正气、荡除歪风邪气的不竭源泉。A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4]他把理想信念形象地比作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缺“钙”,就会导致意义感缺失,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就无法营造出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生态。革命战争年代,依靠理想信念的力量克服外部环境的挑战,营造出健康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奥秘所在。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理想信念动摇是党内政治生态的主要风险。现实中存在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以及“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25]等观念和行为,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价值观念离散偏移、是非标准混乱的“软骨病”状态。这正是理想信念动摇、政治自信弱化的现实反映。理想信念是党内政治生态的灵魂。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执着,政治环境中就难以形成并持续释放浩然正气。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根本目的就在于守护好党内政治生态的正气之源。
(四)规范政治关系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旨归
  从自然生态到政治生态,再到党内政治生态,绝非简单的话语借鉴和置换,而是以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关系为核心的生态文明理念与机制,向人类政治生活场域的植入与延伸,涉及政治生活的价值重申与认同、关系重塑与矫正、规则纠偏与创新。A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让党内关系正常化、纯洁化”[26]。20XX1023日,他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要“促进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27],深刻揭示出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长期执政历史使命的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旨归。事实表明,党内存在的歪风邪气根源于党内同志关系的扭曲异化,会累积生成具有生态破坏
力的小气候。只要营造健康纯洁的党内政治关系,就能够形成正气充盈的大气候,以正袪邪、激浊扬清,不断挤压不良风气的存活空间。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是通过机制完善与创新,对异化扭曲的政治关系进行纠偏与矫正,重构和营
造规范化、法治化的党内政治关系,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态质量。
(五)净化党风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础工程
  党风是政治生态优劣的重要衡量标准。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话语范畴,党风涵盖党员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含着党风与党纪、党风与廉政、党风与政风、党风与社会风气等多元认知向度。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对党风内涵的理解不全面,存在只注重警惕“高压线”“红线”“底线”,而把一些背离党风意旨的偶发性、个性化行为,视为无足轻重的“常人之举”。中央八项规定的颁布与实践,鲜明表达出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治不良作风、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坚定决心和政治定力。在实践中,各地结合实际进行了规则细化。生态治理效应比较显著的区域莫过于对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待遇方面的规制与矫正。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待遇方面的规定过于笼统化、宽泛化。由于工作性质与内容不同,同一级别的领导干部在实际需求上有很大差别。在“就高不就低”的趋利性心理作用下,很多待遇演化为饱受公众质疑的特权现象。特权现象的存续,会降低领
导权威,侵蚀公信力,污染从政环境。对这些貌似“小节”问题的严格规定和严厉矫治,深化了对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规律的认识。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如果前冷后热或时冷时热,前紧后松或时紧时松,就均会功亏一篑。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也要遵循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治理原则,以净化党风为基础工程,切实发挥优良党风的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充实党内政治生态的价值意蕴。
(六)反腐败是净化和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彻底手段
  清除腐败毒瘤是净化和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反腐败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一步拓展了净化和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观察视域和思考空间。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防腐、反腐、治腐的立场原则和思路策略,深化了对腐败治理规律的认识。其一,反腐败是持续性、彻底性、革命性的政治行动,不能有松劲歇脚的情绪。“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28]。其二,坚持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治理思路,不能只重惩治而忽略制度设计和“生态土壤”改良,只重存量清理而忽略增量遏制,只重正面教育而忽略严惩震慑,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29],实现反腐败立法惩治与廉洁文化涵养的有机结合,提升治理效能。其三,精准把握腐败的发生机理和阶段性特征,不能只重视经济腐败而忽视政治腐败以及二者的交织叠加,只重视政治生态而忽视政商勾结对经济生态的损害,只重视社会影响恶劣的“巨贪”而忽视群众身边的“蝇贪”,只重视传统、显性的腐败而忽视各种新型、隐性腐败,只重视对受贿行为的惩治而忽视对行贿行为的追究,把零容忍反腐惩恶的政治方略落实于治理腐败的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的工作机制中,不断铲除腐败毒素,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
(七)切实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生态统领作用
  党的政治建设处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首位,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发挥着统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确定与命题展开,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自觉回归,丰富了党内政治生态的内容要素,拓展了党的建设路径。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出重要的政治生态净化和优化作用。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经受的“四大考
验”,本质上就是政治考验及其所带来的各种政治风险。具体来说,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考验所带来的如何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领导核心地位的问题;改革开放考验所带来的如何坚守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始终保持政治定力的问题;市场经济考验所带来的如何有效缓解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内在张力,始终保持政治本色的问题;外部环境考验所带来的如何应对敌对势力打压围堵和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格局,维护国家主权和政治安全的问题。此外,我们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种危险”,也反映出党员干部能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政治追求、优良的政治操守、过硬的政治本领、廉洁的政治行为等政治问题。总之,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风险,都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要素直接关联,都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要切实发挥好党的政治建设的方向引领作用,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生态治理效应。
(八)坚持内生态与外生态的贯通联动
  政治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物,而是社会中的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意蕴中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要求确立起内生态与外生态贯通联动的系统性思维。一是党内政治生态与行政生态的联动。各级行政机关与外部环境的互应与沟通中所生成的行政生态,是一种与党内政治生态关系最为密切的外生态。从行政机关人员构成来看,共产党员在各级公务员中占了大多数;从执政方式来看,向各级政府部门推荐党员骨干担任领导职务,是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在行政活动中的作为表现,决定着行政生态的质量,也是党内政治生态状况的直接反映。优化行政生态,确保权力的人民性、公共性、有限性、法治性,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二是党内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态的联动。现代政党是社会中“部分人”的代表这一基本原理,决定着政党始终成长、发展于社会之中。党内政治环境中滋生的山头主义、帮派观念、圈子文化、封妻荫子等生态毒素,均是各种不良社会文化观念向党内政治生活渗透的产物。故而,营造正气充盈的社会环境,寻求社会生态与党内政治生态的契合点,是净化、重构、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三是党内政治生态与经济生态的联动。考察党内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可以发现,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到权钱交易、“红顶商人”等问题,均与市场有着直接的联系。市场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市场对政治权力有不可避免的侵蚀风险。正如A所说:“不可否认的
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0]因此,必须坚持党内生活与经济生活协同治理的联动思维。A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反腐败斗争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也有利于净化经济生态,有利于理顺市场秩序、还市场以本来的面目,把被扭曲了的东西扭回来。”[31]畸形扭曲的政商关系,犹如政治雾霾,严重污染党内政治生态。因此,需要时刻警惕其对党内政治关系的腐蚀风险。净化经济生态命题的提出,彰显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向———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政治生态和经济生态的协同净化,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整体效能的基础工作。
新时代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三重维度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姝
  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文化的鲜明底色,廉洁文化是廉洁政治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而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选择。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1]营造优良的政治生态,需要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在价值引领、行为约束和环境净化的基础性作用。廉洁文化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能够将制度刚性约束和文化柔性浸润相结合,发挥文化预见性、根本性和长久性的作用。因此,需要以“文”化人,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逐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优良政治生态。
一、价值维度:信仰、信念、信心是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根与魂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其在政治生态建设中具有根本价值定向作用,为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价值坐标,标识着“根”与“魂”的地位。
(一)廉洁文化的价值标识在于对信仰、信念、信心的固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推动全党坚定理想信念。”[213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320可以说,对于政党而言,信仰、信念、信心是政党内在支柱与政治灵魂的集中表达,对于个体而言则是做事创业的价值引领,是开拓奋进的精神旗帜。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将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可以说,我们党因伟大理想而生,因信念而立。理想信念作为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贯穿在我们党的百年历程中,正是我们党对初心的坚定、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支撑着我们党的存续和壮大,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它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力量在无形中聚集起来,支撑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坚持根本的价值追求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以及全面从严治党
的思想根基,是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恪守的价值主轴。我们党的廉洁文化必然具有红的底色,并充盈在整个政治生态优化的全过程,这是我们培育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价值的前提。
  (二)发挥廉洁文化政治性的根本属性,增强对政治生态建设的牵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A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4]我们要充分发挥廉洁文化政治性的根本属性,增强廉洁文化对政治生态建设的牵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以廉洁文化作为党的信仰之基,为党员干部输入内在动力,以文倡人、以廉化人,实现政治生态建设由外在约束向内在驱动的纵深发展。如果说不能腐和不敢腐靠的是制度约束,那不想腐则依靠的是文化的教化与自律来构筑拒腐防变之基。以文化而润其内,以廉思而固其本,增强党员干部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主体发展能力[5],培育统驭各方、包容万象而“依自不依他”的环境应变能力,激发“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的政治自觉心。从对党员干部行为来看,廉洁文化政治性的直接价值体现在理想信念的培育上。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A总书记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6]理想信念的坚守能够发挥鼓舞精神、激发斗志、指引行动的作用。把理想信念内化为科学的行为准则、思维规范和政治自觉,做到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秉持根本价值定向可以有效引领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由自发走向自觉,从内心观念提升到外在行动。同时,发挥理想信念的牵引力,以廉洁健康的文化坚定领导干部对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的追求和信奉,提升党员干部对崇德尚廉、崇廉拒腐品质的敬意,强化“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的行为自觉,切实达到“时刻想着为党分忧、为国奉献、造福人民”的品行境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
(三)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价值导向和标准是具体的
  廉洁文化衡量的根本尺度在于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这个判断的根本依据则是新时代“两个确立”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在统揽“四个伟大”的实践中,确立A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
为党的建设、国家事业发展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领会和坚决贯彻“两个确立”是党员干部良好政治品格的彰显,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指针,与信仰、信念、信心的价值导向是一致的。这也应成为我们党首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精髓。我们党要永远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政治生态构建,从源头上防范腐败,在思想上固本培元,才能更好地营造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促进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形成。
  A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我们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充分发挥好廉洁文化涵养政治生态的能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价值引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关键轴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基础,通过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史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根与魂;要注重党性修养和锤炼,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做到恪守廉洁底线、不碰红线,筑牢党性根基。同时我们的信仰、信念、信心来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烙党员干部心灵,做好廉洁自律,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历史维度: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宏大视野和吸收借鉴
  “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党的廉洁文化建设离不开历史维度的宏大视野和优秀文化实践的吸收借鉴。其中,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基因、近代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中廉洁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及更广阔视野下的廉洁文化优秀因子是当前廉洁文化建设的宝贵营养,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构建融通古今特色廉洁文化以涵养党内良好政治生态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是涵养政治生态不可或缺的文化根基
  对待传统廉洁文化,我们要在去粗取精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廉洁文化的现代价值。“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历史发展漫漫长河来看,廉洁文化是在中国五千年的反腐倡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意识。作为一种治世实践的反映,它是历代治世者们关于优化国家和社会治理在文化上的表达,作为一种治道思想则是治世实践在理论上的反思与总结,落实在制度层面则体现为系列廉政制度。这种文化也早已蕴藏在传统政治文化、国民教育、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并作为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深深印刻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之中被历代传承。《周礼·天宫》首次提出将官吏的考核标准概括为“六廉”。从“善、能、敬、正、法、辩”六方面综合考察,使“廉”不仅成为内
在道德观念和准则,更是为官之本和考察之要。《晏子春秋》首次提出“廉政”思想,将廉看作国家治理的根本,看作是对百姓的惠爱,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管子将“礼、义、廉、耻”称作“国之四维”,将廉洁作为支撑国家兴盛的支柱之一,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在其社会政治思想中,都蕴藏了反对贪腐、崇尚廉洁的主张以及对清正廉洁从政环境的向往。儒家学派提出仁政,主张礼治,反对贪欲,崇尚廉洁,提出“政者,正也”,强调统治者要爱民、利民,并揭露“苛政猛于虎”的残暴统治。法家思想倡导王道政治,主张去私存公,任贤举能,反对财富的聚敛。道家学派则以“无为而治”为其思想核心,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克制欲望。在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起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廉洁思想在各朝代的反腐败文化中逐渐得到整合与升华,并逐渐成为士大夫为官为政的道德准则和制度文化核心。这对我们从传统廉洁文化的历史深度借鉴并推动现实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以廉为本的为政之道、修身自律的道德约束、以俭养廉的清官文化、重视法治监察严刑的反腐策略、治国先治吏的政治经验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文化根基;以民为本、天下为公、廉为政本、克己修身、廉洁奉公、鞠躬尽瘁等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准则;以肃贪倡廉为本、以德法并行为辅、监察谏言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制度实践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制度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都是推动廉洁文化夯实政治生态建设的宝贵文化基因资源。
(二)党内廉洁文化建设优良传统是推动政治生态建设的传家宝
  从党的百年奋斗进程看,党的廉洁文化建设从来就没有偏离过“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这样的主题主线。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就明确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具备大公无私、勇于献身的精神品质以及坚决摒弃以权谋私的腐化动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消灭党员特殊地位与官僚腐化”的主张,1922年中共二大颁布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把我们党建设成有严密组织和铁一般纪律的“群众党”[79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我们党坚决惩治腐败,营造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1926年,党颁布《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训令,严防党的队伍中出现革命投机分子和腐败分子,不断保证党自身的纯洁性和战斗力。1932年颁布的《帮助红军发展战争实行节俭经济运动》3号通令中对各种浪费、滥用现象展开严肃的批评,并主张开展节俭运动、减少浪费。1933年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腐败
行为》26号训令中对各种贪污、浪费进行了类别的划分和惩治办法的规定。新生的红色政权在反动势力围追堵截下不仅没有被拖垮反而蒸蒸日上,这与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理论、进行驰而不息的廉洁政治建设、打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延安时期开展的整风运动不仅是一场涵盖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更是一次以倡导廉洁为本反对贪污腐败为目的的大规模教育运动。延安整风旨在通过开展廉洁意识的思想自查,认真抓好信仰、信念教育,同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弘扬党内正气,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根基。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党还非常重视建立相应的反腐制度章程来加强对权力的刚性约束力。1939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为当时严惩腐败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同时期还提出“公正廉洁、奉公守法”的要求,并通过“三三制”原则,推动廉洁政治与民主政府建设同步推进。早在解放战争取得完全性胜利的前夕,即在“进京赶考”之际,毛泽东更是以深沉的历史忧患意识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谆谆教导和要求。无疑,这一系列廉洁文化的实践经验,不仅是我们党发展的文化血脉,同时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党推动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促进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养分。
(三)世界多样廉洁文化成果为推动政治生态建设提供了时代视野
  《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廉政建设有益成果,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
1]多样文明必有多元文化,正是不同文化对其传统优秀因子的吸收与传承才成就精彩纷呈的各类文明。A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当下,推动文明互鉴,共谋发展乃是各国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在廉洁文化建设上形成的有效经验不仅在解决自己的难题也为世界各国解决腐败难题和政党治理提供智慧和样板。同时,我们的成绩与贡献也离不开全球视野下的相关经验吸收与借鉴。早在古希腊城邦时代,希腊先哲们就开始把“道德”看作政治的最高价值。柏拉图的《理想国》将正义描绘为“国之根本”,国家只有坚守住“正义”这一根本原则,才能实现安定有序。他同时提出“四德”,分别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廉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亚里士多德所重视。希腊先哲们都将“道德、善”作为政治的最高价值,主张实现城邦和个人生活的至善是廉洁政治建设的价值追求。及至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统治者依然
在廉政廉洁上制定了系列制度,以确保社会正常运行与稳定。从北欧一些国家以及新加坡等廉洁建设经验看,这些国家普遍重视“廉洁精神文化建设和廉洁制度宣传”,重视对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教育、通过净化人性之恶来预防和杜绝腐败现象。新加坡更是充分弘扬儒家传统道德,将“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的治国纲要和社会美德大力弘扬。
  事实上,无产阶级经典思想家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也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腐败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当国家变成统治阶级谋求私利的工具时,腐败无可避免就会发生。他们提出建立“廉政政府、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强调公仆意识”,主张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并将“民主”作为预防权力腐败的一大法宝和廉洁政府建设的重要原则。列宁提出“注重干部的队伍建设以及重视人民的价值关怀”等主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廉洁文化观。当前,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观,坚持洋为中用、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对于丰富我们廉洁文化建设,探索有效实践路径,涵养党内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借鉴。
三、实践维度:夯实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路径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既包含将“廉洁”贯穿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也应同时纳入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和所有环节,以使其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其中重要的实践逻辑是将“廉洁文化”纳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同时激发廉洁文化的潜在环境净化能力,发挥制度化的刚性约束与文化柔性浸润的同向发力,以营造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氛围,进而提升建设党内政治生态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廉洁文化制度建设,扎牢党员干部履职行为的“笼子”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效力及作用的发挥特别需要制度,以此加强文化软约束作用。推动廉洁文化的制度化建设,首先要将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总结凝练并上升为制度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有理论、有目标、有行动地推进反腐败建设成效显著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实践中较成熟、可践行的廉洁要求转化为制度规范”,[1]通过开展纪法教育月、教育周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纪法意识。其次是推动廉洁自律的党内法规具体化、细致化,充分发挥党内法规的统一规范功能。从基本制度严格抓起,在弘扬“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甘于奉献”,保持健康清爽的同志关系、亲清的政商关系的同时,对纪法、监督等各类党内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最后是要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健全反腐倡廉的制约机制,完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引导全社会形成弘扬廉洁文化的主旋律,扎牢廉洁文化的藩篱,使廉洁文化的约束作用软而不弱,行之有效。
(二)激发廉洁文化潜在的环境净化能力,打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
  廉洁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价值理念,具有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敦风化俗的环境净化作用。廉洁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对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进行弘扬、教育和引导以实现民族廉洁品行的塑造。因此,廉洁文化建设既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氛围和社会风气的营造,激发廉洁文化的潜在环境净化能力。
  第一,要加强廉洁文化理念导入,为“以文化人”奠定基础。廉洁意识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组织和社会的长期教育中形成的。推动廉洁文化理念导入,一要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分平台、分众化、点面结合宣传廉洁文化相关的文艺作品。要通过投放廉洁文化公益广告、发送倡廉公益短信、打造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等方式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二是创新宣传形式,打造音、视、图等多种廉洁文化产品。在人流集中的公共文化场所开展廉洁文化成果展、设计制作并推广使用廉洁文化电脑屏保壁纸,在微信公众号开展“廉洁文化经典故事讲”并定期推送,拓展廉洁文化宣传的载体,提高群众参与度。三是与其他教育相结合,进行全方位渗透。将廉洁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家风的宣传相结合,使廉洁文化的理念更普遍、更广泛地濡化到社会各个方面。
  第二,注重廉洁文化实践养成,将廉洁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构建起反腐倡廉的群众意识。“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12]人民群众是廉洁文化建设最广泛的主体,同时也是良好政治生态最权威的评判者。发挥廉洁文化的环境净化能力,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的力量,以群众支持为动力、以群众监督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提高公民的监督意识,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和理论通俗化、大众化,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性。拓展廉洁文化建设主体,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廉洁文化全面“化人”的整体功效。
(三)提升政治生态建设科学化水平,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引向深入
  廉洁文化的形成、变动及其建设有着深厚的学理依据,按照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人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政党的组织基因维护和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也需要科学对待。
  第一,夯实廉洁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基础需要警示震慑和示范引领相互结合,坚持科学化推动。警示震慑和示范引领工作的常态化开展需要制度保障。要注重在先进模范的评选工作中树立廉洁勤政的典型和榜样,通过建立荣誉制度,继承发扬我们党的一心为民、公而忘私、廉洁奉公的精神风范。同时,要亮明“负面清单”,划出不可触碰的底线,充分发挥反面教材的警示震慑作用,做到警钟长鸣。要将廉洁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发挥廉洁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廉洁文化学习,将廉洁教育融入党员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第二,提升政治生态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强化政治监督,注重统筹联动。我们党将提升政治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提出,就是也是我们长期进行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党内政治生态不断优化的科学认知与总结。政治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传导政治压力和政治要求,督促权力主体强化政治观念、审慎行使权力。因此我们要瞄准政治监督的功能定位,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来坚定党自我革命的信念和定力,为廉洁文化涵养政治生态凝心聚气。
  综上,廉洁文化涵养党的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使政治生态建设始终在科学的轨道上前进。价值层面需要着重从精神领域培育党员干部对崇德尚廉、崇廉拒腐品质的敬意及行为追求,以文化而润其内,以廉思而固其本,以激发思想觉悟提升为内在的精神动力,将顶层设计和具体制度安排有机结合,将制度刚性约束和文化柔性浸润相结合,从源头上防范腐败,实现侧重遏制到标本兼治的转换。廉洁文化涵养政治生态建设可以实现文化弥补制度反腐的先天滞后性和机械性缺点,弥补反腐败工作单一的缺陷机制,而从制度和文化双重视域出发,将制度体系构建的及时性、威慑性和文化系统产生的深刻性、持久性相结合,方能促进政治生态建设行稳致远。
新时代始终保持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目标的三个维度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辉山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和部门党风、政风、社风和从政环境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这一重要政治命题,并明确了“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这一政治要求。A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以“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进行深入分析阐释,“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是“六个如何始终”独有难题之一。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和党的作风等的综合反映,党内政治生态好坏影响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国家的良序善治。政治生态是反映政治环境、政治系统和政治现实的一种状态,综合体现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政党的党风和政风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马克思主义政党优良的党风能够带动良好的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追求廉洁政治的高度自信,党的干部清正廉洁是形成优良党风的重要方面,政府的清廉是形成良好政风、社风的重要基础,政治清明是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诉求。系统科学地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生态,是新时代始终保持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目标指向。
一、  干部清正奠定党内廉洁政治生态基础
  领导干部是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主体,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质量。干部清正是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发挥着示范作用。
(一)干部清正是从人的价值维度体现的廉洁政治生态
  干部清正是党员干部为政在政治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与价值观念的呈现。人作为生态环境的塑造者,必然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马克思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3],鲜明地指出了人在环境改变中的创造性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人”就是指党的干部。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他们通过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和资源为公众服务,捍卫公共利益。党的干部的身份,决定了干部的作风对党内政治生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党的干部能否廉洁奉公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能否经得
起任何严峻考验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干部清正高度概括了新时代党的干部的从政道德,在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对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干部清正对广大干部的政治、思想、作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是广大干部的从政基础。准确把握干部清正的内涵,是干部政治清醒、为政清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前提。面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因此,实现干部清正,是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建设廉洁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二)干部清正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无产阶级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是否“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能否保持政治本色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411“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5]313由此可见,是否“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能否保持政治本色的关键。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提出了“公仆”思想,认为为公共谋福利的人物是伟大的,巴黎公社是一个真正的廉洁组织,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把党内的反腐败斗争看作一场“特殊的战争”,明确指出:“只要有贪污受贿这种现象,只要有贪污受贿的可能,就谈不上政治。”[6]列宁认为,官僚制度和官僚主义是党和苏维埃的敌人,必须清除。他指出,“我们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者,在反对官僚主义这方面不能有任何动摇。”[7]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为党在执政后应对各种考验所做的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建国后严惩贪污腐败分子,在严肃党纪国法的同时教育了广大干部,体现了永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邓小平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使党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江泽民从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的高度提出要教育广大干部,并积极探索了保持干部清正的有效方式,在全国广大干部中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题的干部教育活动。胡锦涛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着眼于干部清
正建设,通过回应人民期盼、牢记历史使命、制定“八项规定”、开展教育活动、改进工作作风等方式,夯实了广大干部清正廉洁的思想基础。面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党的干部清正廉洁,才能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获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绩效的肯定,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认同和理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执政地位。
(三)以干部清正廉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廉洁与腐败是一种从政行为,表现着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贪污腐败的从政行为,必然会对党的执政带来危险。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确实有失败的危险。”[8]党的干部廉洁的从政行为是廉洁政治生态的基础。党的干部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建设者,是良好从政环境的受益者。因此,领导干部自身清正廉洁,才能“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要在政治方面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党的干部是党的行为主体,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执行者和贯彻者,是党的领导作用的直接体现。政治上清醒是对干部的第一位要求,也是干部的职责所在。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强调党的干部必须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同志也要求党的干部要善于运用政治家眼光洞察时代变化。在新时代我们党面临新的“考试”时,针对“考试”环境、“考试”内容和“考官”的深刻变化,A总书记要求党的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9]。只有经常性地进行“政治体检”,不断清除“政治灰尘”,才能做到政治清醒,才能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和判断事物,从全局上考虑问题,谋划发展。保持党的干部政治清醒,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教育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握政治上的主动权,把工作做好。二要在思想品德方面始终保持为政清廉。党的干部作为党的组织中的先进分子,虽然是社会大众中的少部分人,但因手中掌握的资源和权力而与民众不同。干部队伍的道德风貌与行为直接引导着社会大众,影响着民风民德的形成。党的各级干部清正廉洁,就会赢得民心,影响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广大干部要有责任心、同情心、感恩心和敬畏心,真正认识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到勤政为民,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有坚实可靠的保证。三要从干部作风方面始终坚持处事公正。处事公正历来是执政者的首要德性,中国古代就提出,“政
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0]为政就要正,公正是党的干部形成良好作风的关键。干部的作风是党风、政风的主要标志,体现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形成。党的干部带头廉洁自律、秉公用权,做具有公正品质的人,凸显着个体德性意义上的正直,反映着为人处世上的公道正派。党的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公正用人、公正处事,会带动形成良好的政风社风民风,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政府清廉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效
  政府清廉是廉洁政治生态在组织机构维度上要求政府要形成清廉的行政生态,是对政府行政生态的道德期待。
(一)政府清廉是政府行政生态对清正廉洁的主题表达
  政府在国家中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政府清廉是追求廉洁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政府作为国家所有职能部门的总称,从广义上理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所有代表公共权力的机关的总合。从狭义上理解,政府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行政机关。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政府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所有权力机关。因此,政府清廉既包括狭义上政府机关政风清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党风清廉。作为国家机器的政府,其影响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因而政府必然成为“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11]。政府作为产生于社会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因其行使公共权力而代表着国家权威性,从而使政府的这种抽象权力具有潜在的扩张性。从腐败的主体角度看,政府内广大公职人员有可能是腐败的主体,但政府机关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实体平台,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公职人员有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部门利益,这就会形成“政府机构是以利益为基础的权力的中心”[12]。如果部门利益通过制度化形成制度性腐败,就会严重侵害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执政的,这就意味着党内反腐倡廉的要求也必然会成为政府反腐倡廉的重点。因此,形成清正廉洁的政府行政生态是反腐倡廉的一种道德期待,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政府清廉是权力来自于人民的必然要求
  以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来分析政府的权力来源,政府是人们为克服自然状态缺陷而自愿订立契约让渡权力而组成的,因此,从本质上,政府的公共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洛克认为,人的权利和自由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着欠缺,即“这
种享有是很不稳定的,有不断受到别人侵犯的威胁”[13]。而政府的成立,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能够保护人们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受侵犯。可见,政府存在的合法性根基就在于政府由民众授权并代表民意,“没有民意支持,政府的合法性、合理性就失去了标尺和根基”[14]。政府的生成逻辑决定了为人民谋取利益、维护社会秩序是政府的使命,是政府一切行为的宗旨。政府清廉意味着政府是透明廉洁的,政府权力的运行是科学规范的、是在阳光下运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宪法的这个规定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政府机构的权力归属做了确定,由此可见,政府的人民性决定了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正是由于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所以政府机构只能是有限政府,政府权力不能无限制扩张。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与人民群众诉求相结合,“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节约政府成本和自律的基础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政府清廉是中国共产党取信于民的重要基石
  清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所应有的本质特征,是公信力的基石。A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清廉政府从深层次来讲,必须要维护党的形象、着力解决群众的困难,是一个“成本最低、离人民最近、程序意识最浓、公开化程度最高、自我约束最强、修复机制最好”[15]的政府。成本最低的政府与马克思所讲的廉价政府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公社一定会使农民免除血税,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廉价的政府。一定会用他们选举出来并对他们负责的雇用的公社官吏去代替现今吸吮他们血液的公证人、律师、法警和其他法庭吸血鬼。”
  清廉政府意味着政府机构的设立、政府经费的开支、公职人员的录用等应该将成本降到最低。离人民最近的政府意味着政府机关在权力行使中要有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尽可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使权力机关缩短与人民的距离。程序意识最浓的政府意味着政府是法治政府,政府的活动方式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受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的双重约束。公开化程度最高的政府意味着政府的权力运行公开化,是清廉政府对政府行为提出的高要求,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我约束最强的政府意味着政府的权力必须接受约束和监督,政府权力行使的主体必须遵守相应的行为规则,权力行使者必须遵守廉政准则,不能搞特权。修复机制最好的政府意味着政府权力行使必须与时俱进地符合时
代的要求,处理好权力行使的开放性与时代性关系,从而使权力行使既有相应的传统依据,又不回避时代问题。总之,清廉政府反映的是政府系统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新期待,是政治清明的集中体现。
三、政治清明是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归宿
  政治清明指政治的透明,是政治运行过程的透明性,是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正当性的内在要求,体现着当代民主政治要求的开放性和法治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形态。廉洁政治生态的政治清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权力的行使置于监督之中。
(一)政治清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实现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诉求
  从执政党执政的价值维度看,一般而言,一个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执政为谁、用权为谁,是判断这个执政党政治是否清明的关键要素;同时,在执政过程中的政治生态与政府的行政生态、干部为政的吏治生态密切关联。执政党执政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会在执政中形成的政治生态与政府行政生态、干部为政吏治生态就会出现相互涵养的良性循环,形成廉洁政治生态。反之,执政党如果为了维护极少数人的利益,执政党政治生态就会出现腐败泛滥的恶性循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成为执政党后又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始终坚持反对贪污腐败,建立安定祥和的社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奠定了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确立了为民用权的正当性依据,夯实了实现政治清明执政目标的价值基础,是廉洁政治生态的价值归宿。
(二)政治清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政治清明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荣辱、人民实现幸福、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都把政治清明作为执政党建设和国家政治建设的难题为之努力,目的就是要建设政治清明的国家。政治清明的执政理念在我国的历史久远,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就存在着政治清明的思想,各个历史时期都致力于建设政治清明的社会。从世界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看,民主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关键因素。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公民参政的机会,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从反对特权、强调平等到注重公民权利的保障,民主法治在政治决策、政治参与、政治活动、民意表达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历程,就是顺应民主法治这一历史潮流的重要成果,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实现政治清明奠定了基础。政治清明的建设目标,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赢得人民群众信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新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政治清明,是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清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是和执政党代表社会利益的广泛程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所应当要建成一个政通人和、安定有序、明礼诚信、公平公正的清明政治环境。
(三)政治清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廉洁政治生态的政治追求
  廉,是中国传统官德的一个基本规范。为官廉洁,被视为“国之大维”“人生大纲”“仕者之德”。所谓廉洁,指的是不贪财务,立身清白。《现代汉语词典》对“廉洁”的解释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自从国家产生以来,政治廉洁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廉洁政治是与政治腐败相对立的一种政治状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政治廉洁意味着公共权力规范、公正和健康运作,公共权力服从和服务于公共利益和大众利益,它不是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政治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一个政党是否站稳廉洁的立场、保持廉洁政治的追求,一个党员是否践行廉洁要求、坚守廉洁风范,这是人民群众在分析历史事实和现实作为的基础上对该政党和党员作出的价值分析、判断和评价。从历史事实层面看,建设真正的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及其党员、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在价值立场和奋斗目标上的显著区别之一。在中国的政治发展中,政治廉洁是衡量政治发展程度和政治体制完善程度的重要尺度,是公仆精神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的伟大实践中,始终重视廉洁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党内存在的贪腐行为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实现政治清明的建设目标,廉洁奉公是核心要义。廉洁奉公是衡量和检验党的纯洁性最直接的标准,要做到廉洁奉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政绩观,必须要严于律己,警惕“四大危险”,经受“四大考验”,坚决反对腐败。实现政治清明,建设廉洁政治,一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和
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行使权力的主体廉洁奉公,执政为民,从源头上防止权力腐败;二要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制度,杜绝公职人员的非法所得,防止公职人员享有特权和特殊待遇;三要防止和克服政治权力异化与权力滥用,消除各种政治腐败现象。
  政治生态关乎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健康的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基础,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要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起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为政治生态建设成效精准“评卷”
张磊
  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符合地方实际的考评体系是应有之义。黑龙江充分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探索建立了一整套可遵循、可操作、可检查的考核评价工作体系,立起了一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标尺”。黑龙江省纪委监委连续6年协助省委开展考核,有力推动政治生态“稳”的基础更加夯实、“进”的动能持续激发、“好”的成效不断显现。
一、树立标尺,释放责任传导“牵引力”
  “市(地)、省直单位考核平均得分分别为138.8分、140.1分,得分率同比提高1.70.5个百分点,省属本科高校、省管企业平均得分分别为135.6分、141.8分……”今年5月,黑龙江省20XX年度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成绩单“出炉”。
  时间回溯到20175月,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省情实际、聚焦突出问题,黑龙江省委出台《关于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见(试行)》。为客观准确评价各地各部门政治生态建设成效,由省纪委牵头,黑龙江制定了
《关于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成效的考核办法(试行)》。
自此,每年一次自上而下的“大考”在龙江大地拉开大幕。
  随着考核工作的持续深入,考核范围也不断扩大,2020年对《意见(试行)》进行了修订,将省级领导为主要领导的单位纳入考核范围,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由省直机关工委进行考核。
  20XX7月,在总结提炼过去五年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重新修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黑龙江省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围绕建设勤廉龙江,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形成了一部“加强版”的政治生态建设“战略规划”。
同时,将过去委托考核的部分单位全部调整为直接考核,真正实现了对市
(地)、省直单位、省属本科高校和省管企业共计122家单位考核全覆盖。
  新版《意见》新增和修改内容高达82.8%,对以往考核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明确“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高素质专
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能力作风持续提升”“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4个方面16项考核指标55项考核要点。
  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必须突出政治体检属性。《意见》起草组工作人员介绍说,修订中坚持评价政治生态首先从政治上看,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情况作为首要考核内容;原来的“班子整体功能”和“选人用人”两项内容由于相互关联,一并整合为“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同时,紧密契合省委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背景,新增了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任务。
  翻看20XX年度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指标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评分分值共150分,其中“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重点任务分值为54分,其他三项重点任务各27分,领导小组评价、机关干部问卷和社会公众问卷各5分。
  根据《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划分为好、较好、一般三个等次,原则上按照30%60%10%比例,并考虑综合得分情况,从高到低确定考核等次,作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以及年度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
  “我们以《意见》《考核办法》为操作指南,紧盯影响和制约政治生态的突出表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发现背后的政治、能力、责任和作风问题,督促各地各单位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二、考实考准,系统描绘政治生态“全景图”
  “作为班子成员,请围绕党委主要领导同志发挥表率作用以及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方面,谈谈你的体会。”“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党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发挥得怎么样?”……224日,省委第三考核组来到鸡西市,在个别谈话环节,考核组直接抛出问题,听意见、看成效、查弱项。
  作为新一届黑龙江省委组织开展的第一次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承上启下的意义更为深远。
  本次考核结果将为省委今后5年考核工作提供基准,全面、客观、准确作出评价尤为重要。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考核中必须始终坚持横向比较看成效、纵向比较看变化,客观反映现实情况。
  “是否存在个别岗位的干部长时间不交流问题”“有没有听说过关于‘带病提拔’干部的反映”……某省直机关干部对考核组的那次个别谈话记忆犹新,
感觉来考核的同志都做了充分的案头准备,每个问题都不是大而空的,抓得准、问得细、抠得严。”
  提能力转作风是黑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20XX年度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4项重点内容之一,考核组就“推进能力作风持续提升”方面,重点围绕思想解放、能力提升、作风转变等情况进行深入考核,并结合实际汇总梳理考核结果,作出精准评价。
  根据考核重点,考核组采取公开述职、个别谈话、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延伸考核等方式,深入了解被考核单位政治生态状况。同时,坚持组织考与群众评相结合,持续深化第三方评估,从“线下”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开展评估,逐步过渡到“全线上”开展全域式评估,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更为精准、更可信服。
科学评价,动真碰硬列出考核“问题单”“经省委研究决定,黑龙江大学20XX年度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较好’等次,发现的主要问
题有‘双一流’建设有差距,个别学科排名或档次下降……”
  20XX年《意见》修订后,省属本科高校由此前委托省委教育工委考核调整为省委直接考核。“反馈的问题直击靶心,为我们认清不足、补足短板、推进整改指明了方向。”黑龙江大学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三考合一”是黑龙江省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的亮点之一。将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同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目标考核同步进行,实现了考核方式更加科学、评价主体更为完善、考核结果相互印证的良好效果。
  “我们在考核中既历史、辩证、系统看被考核单位政治生态,又看推进政治生态新任务取得的新成效,用动态的眼光衡量政治生态变化,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出评价。”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考核报告是考核结果的最直接体现。根据考核发现的问题,考核组综合考量形成报告——说成绩、点问题言之有据,说清楚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注重用数据事实说话,做到观点准确、事实准确、数据准确、结论准确;根据被考核单位的类别特性,体现区域特征、属性特征,避免“千篇一律”。
  “一些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辣味不够,一些班子成员遮遮掩掩,只称‘被函询谈话过’,对具体情况只字不提;有的班子成员对受到纪律处分及问责情况,未按要求作出深刻检查和反思……”一份份考核报告,没有语焉不详,更不讳疾忌医,直点问题,只说干货。
  “从近几年的考核来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更加自觉,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更加有力,能力作风建设持续提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效更加显著。”据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接下来将对20XX年度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任务进行完善细化,增加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省委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等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及实施细则,切实考出成效、助力发展,推动龙江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优化。
一体推进“三不腐”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云南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冯志礼
20XX68日)
  A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纪检监察机关要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深化反腐败斗争规律性认识,坚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形成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的完整闭环,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以高质量纪检监察工作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党和国家战略目标任务落实。
  强化政治监督,进一步发挥监督对于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作用。政治监督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保障,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要把强化政治监督作为履行监督职责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牢固树立问题首先从政治上找、治理首先从政治上治、效果首先从政治上看的工作理念,坚持把A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政治要件”来落实,紧盯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情况和决策落实情况抓好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紧紧围绕云南政治生态的修复净化,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部门、行业、领域实际紧密结合,突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精准推动被监督对象正确认识大局、积极融入大局、有效服务大局。结合重大案件查处,坚持从政治纪律查起,坚决查处背离“两个维护”、存在“七个有之”、搞政治腐败、拉票贿选以及结交政治掮客、政治骗子等行为,坚决清除同党离心离德的“两面人”、结党营私的“小团伙”、阳奉阴违的“伪忠诚”,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做好“全周期管理”,在一体推进“三不腐”中更好达成“三个效果”。“全周期管理”理念坚持“惩、治、防”一体联动,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在不能腐上深化拓展、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符合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规律。
把“全周期管理”方式引入反腐败领域,就是要把正风肃纪反腐统筹起来,把监督、查办、整改、治理贯通起来,把一体推进“三不腐”与净化政治生态、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担当作为结合起来。树牢全案意识,做好“通篇文章”,强化从案件源头到末梢的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管控,注重案件前后和关联案件的串联分析,善于在政治生态分析和个案个例剖析中找准腐败“病灶”,善于发现贪腐行为背后的管党治党不力问题,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协同推进,健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法规建设、宣传教育衔接机制,深入剖析系列案件暴露的制度机制“中梗阻”、政治生态“污染源”、廉政建设“风险点”,构建从案件查办到促进治理的工作闭环,实现审查调查工作有效“补链”“延链”“强链”。开展“案件复盘”,注重发现个案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提升案件查办的质量和综合效果。完善纪检监察建议提出、督办、反馈和回访监督机制,提高操作性和约束力。坚持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努力取得反腐败工作从政治上看的正效益、纪法上看的正当性、社会上看的正能量。
  推进云南全域清廉建设,让一体推进“三不腐”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存量仍然不少、增量仍在发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凝结着对管党治党规律和当前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打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内在联系,取得服务发展、推动改革、化解风险、保障民生、完善治理等全局性、制度性成果,要积极探索“三不腐”贯通融合的实现途径和有效载体,围绕推进清廉建设,把一体推进“三不腐”运用到清廉政治建设中,着力发现腐败背后的政治问题、经济社会问题、风险隐患、共性问题,落脚点放在政治生态建设上,放在治理成效上,放在社会清廉建设上,放在党员干部队伍的清廉素质建设上。总结运用好党的百年奋斗重大历史经验,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要在组织领导上,重谋划,强化系统思维,改变以往纪委包办局面,着力打造清廉共建共治格局。在清廉单元建设上,重创新,彰显本土特色,注重路径引导,全面深入推进清廉单元不断扩面、提质、迭代。在清廉系列行动上,重集成,释放治理效能,推动清廉建设走深走实,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求贯穿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践行
三严三实”,坚守清正廉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浸润社风民风,着力促进党员干部清正勤勉、营商环境亲清和谐、社会风气清朗向上。
  构建“责任共同体”,更好发挥一体推进“三不腐”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中的作用。A总书记强调,“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抓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是党中央对管党治党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一体推进“三不腐”,凝结着对腐败发生机理、管党治党规律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准确把握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责任上全链条是关键。把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作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牛鼻子”,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构建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又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责任共同体”。必须树立“一盘棋”思想,精准把握纪检监察机关在一体推进“三不腐”中的定位、作用、载体和抓手,更好发挥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方针方略作用。督促各级党委(党组)担负起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推动完善党委反腐败协调机制,协助党委总揽全局、一体推进“三不腐”,使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
  坚持自我革命,把一体推进“三不腐”的理念贯穿打造高素质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始终。一体推进“三不腐”是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坚持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职责重大、使命特殊,自身必须十分过硬。纪检监察权是“治权之权”,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不同层级纪检监察干部的权力特点、问题特点和岗位风险点,针对“易发病”“高发病”“常见病”,进一步健全内控机制,严格审批权限,规范执纪执法自由裁量权。要像足球场上的门将,始终站准位置、盯住目标,把工作做在前面,提前做好预判,从时间上在关键节点及时跟进监督,善于从“关键小事”“细枝末节”中发现和纠治问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通过制度建设、日常监督和纪律教育,把纯洁思想、纯洁组织作为突出问题来抓,定期排查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问题线索,对政治不纯、纪律涣散的认真清理,对作风漂浮、不能胜任的及时调整,对滥用职权、以案谋私的坚决处理,对担当不力、失职渎职的严肃问责,教育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决防范被“围猎”,坚守政治红线、纪律高压线、廉洁底线,以实际行动树立起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以“三种关系”引领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20XX51日)
  在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A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推动形成这“三种关系”,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有纲举目张的示范效应。
  党内一律称同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是引领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基础。“同志”一词最早出现于党的正式文件,是在“一大”党纲中: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1965年,党中央发出的《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就已规定,“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重申,“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再次明确,
  “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党内一律称同志”。可见,同志在我们党内,不单是对所有人的统一称呼,而且是对党员之间关系的最准确规定,即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毫无疑问,严格意义上的同志关系,就应该是清清爽爽的关系,而不能掺杂任何私利、有任何偏差。A总书记强调,“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有了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就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党内政治关系是以志同道合为基础、以党员权利平等为本位的团结合作奋斗关系。党章明确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但是这样的服从不是无原则的服从,更不是盲从,而是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基础上的正确集中,是一种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此说得很清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能搞家长制,要求别人唯命是从,特别是不能要求下级办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下级应该抵制上级领导干部的这种要求并向更上级党组织直至党中央报告,不应该对上级
领导干部无原则服从。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领导干部对党员不能颐指气使,党员对领导干部不能阿谀奉承”。只有形成这样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才能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政商关系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重要保障。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亲”,体现在领导干部对企业的真诚服务和悉心指导上,体现在对企业家的关心爱护上。“清”既是对领导干部的原则性要求,也是对企业合法利益的保护,领导干部真心帮助企业发展,不图任何私利,形成的是纯洁健康的关系。对领导干部来说,既要防止“亲而不清”,搞利益输送,亲而不纯、清浊难辨;又要防止“清而不亲”,为显示清廉而对企业采取疏远躲避的态度,清而不为、客气应付。只有“亲”“清”真正统一起来,把握住了两者关系,才能称得上新型政商关系,也才能引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知行合一、以学正风,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努力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更好担当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以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保障首府高质量发展
南宁市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
20XX1022日)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是A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广西提出“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之一。
牢记殷殷嘱托,不负切切期望。
  一年来,南宁市委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深化清廉南宁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新篇章提供坚强保证。
奋斗的征程上,初心不改,方能不断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一、凝心铸魂: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
  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挺起精神脊梁。南宁市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不断夯实全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从高处布局、于细处落子。南宁市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三个第一”学用机制,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首课、主课地位,探索完善党组织“导学、督学、评学”机制,有效推动领导干部“领学、带学、促学”,示范带动党员、干部“真学、深学、实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通过举办厅级以上领导和处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分期举办市委管理干部和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完成1600余名市委管理干部和254名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集中轮训全覆盖,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前,南宁市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覆盖1.99万个基层党组织、31.24万名党员,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
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同时,南宁市还大力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深入实施“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在今年春季学期干部教育13个主体班次中,开设相关教育培训课程达950课时,培训学员约2300人次;邀请各级党代表、老党员、模范榜样和第一书记代表到基层上党课1380场,受众超过5万人次。依托“南宁党建”党员教育平台,组织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等“先锋引领与光同行”主题展播32期,党员干部在线学习人数超过17万人次。强基固本: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强五基、促三化”,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奋力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担责履职,大力推行党建引领、书记带领“双领”工作机制和基层党建“联述联评+双述双评”制度,以“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开展“两随机”调研指导,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坚决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强化精准施策,分级分领域编印9册《“五基三化”建设实操手册》,细化明确工作标准要求和具体措施,让基层“一看就明白、拿来就会用、照着就能做”,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精细施工、终端见效。
  强化分类指导,探索“三审双签字一抽查”制度,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大力推行党支部“双联双包”工作机制,分领域召开农村、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
二、严管厚爱:锻造堪当首府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A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选好、用好干部,选出一批能干事、敢担当的领导干部,是从严治党的关键。
  南宁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在建立干部队伍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方面综合施策,激励广大干部敢为善为、担当实干、奋勇争先。
  ——聚焦选优配强,更加鲜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围绕精准科学选用干部,建立健全“五个优先”激励机制,对在产业培育、工业振兴、招商引资等拼经济搞建设工作中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实绩突出的干部,予以优先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列入优秀年轻干部名单、推荐参与各级评先评优。创新出台推动重大任务落实工作专班“三个一”文件,集中选派73名干部到5个专班、44名干部到重点园区、137名干部到重点企业和项目一线冲锋陷阵;开展力戒形式主义,推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落实专项考核,一大批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
  ——聚焦撑腰鼓劲,推动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大力支持“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出台《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推动首府经济稳增长开新局的若干措施》,提出19条硬核措施,持续激发干部拼经济搞建设的活力动力。推行“一线观察员”制度,通过现场看、相互比、当面评,考准考实经济发展一线干部。今年上半年,市委组织部全覆盖走访保市场主体等5个专班,与104名干部进行一对一谈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管理办法,解决“非必要借调”“随意性借调”等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
  ——聚焦精准赋能,大力推行“学干融合、战训一体”的干部专业化能力培养模式。实施“万名干部拼经济搞建设专业赋能计划”和“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制定《聚焦重点产业“走出去”开展干部专业化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计划连续3年开展重点产业区外专业化培训。
  20XX年,紧扣新能源汽车、铝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走出去”开展重点专题培训班12期,培训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主阵地领导干部653人次,不断提高各级干部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标本兼治:聚焦“三不腐”一体推进
  不久前,因工作推进不力,南宁市某单位相关人员陶某受到南宁市纪委监委批评教育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我诚恳接受组织对我的批评,马上整改,非常感谢组织及时提醒,今后我一定认真履职尽责  ”在面对纪委监委谈话时陶某作出表态。
  这是市纪委监委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岗位监督职责,在第一种形态上下足功夫、下狠功夫的缩影。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推动纪法情理贯通融合,统筹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法威慑,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贯通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993人次,其中,第一、二、三、四种占比依次为63.5%29.7%3.3%3.5%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市纪委监委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防范和查处“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重点查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政法系统、工程建设领域、市属国有企业等方面腐败问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重点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向多人行贿等行为,建好用好行贿人信息库,加大行贿违法所得追缴力度,强化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
  市纪委监委统筹推进警示教育与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落实纪委书记讲党课机制,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纳入党校主体班、青年干部培训班及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必修课,提高纪律教育实效。坚持将警示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推进,严格落实“六个一”以案促改工作机制,组织旁听庭审南宁市兴宁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莫滨,南宁轨道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劲忠等严重违纪违法案。
四、正风肃纪: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好
  近年来,南宁市整体推进清廉单元建设,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市纪委监委压实清廉建设政治责任,全力营造崇尚廉洁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清廉建设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用。
  此外,市纪委监委用好邓颖超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廉洁元素,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文化熏陶中厚植理想信念。推动建立清廉建设示范带(片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截至目前,全市打造清廉示范点180个,清廉南宁建设的“施工图”逐步变成“实景图”。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猛药去疴治标,也要靠正心修身治本,守住为政之本。
  今年以来,南宁市持之以恒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严肃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优良作风和铁的纪律守护好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纠治“四风”顽瘴痼疾。坚持严的基调,推动开展享乐奢靡四个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建立纠治“四风”协作机制,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盯紧看牢,不断营造严的氛围,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
  ——建立企业“办不成事”诉求直达快办机制,深化“项目为王”督战考评,实行全周期督战制度、“两榜两挂钩一问责”考评制度,用好“电视问政”,以优良作风保障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
  深化整治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清单化”监督模式,部署重点监督任务12项,采取情况通报、督促提醒、蹲点督导、联合检查等措施手段,深挖彻查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加大执纪审查工作力度,务求工作成效。
  ——持续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十件实事”,深化工程建设、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健全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整治机制,推动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落实。
  ——扎实开展工程领域专项治理。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插手工程项目谋私贪腐问题专项整治,将专项整治工作任务逐一细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紧盯案件查办,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问题线索和信访举报件进行“大起底”,建立专门台账,动态梳理排查,集中研判处置。
以良好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鲁扬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要是‘坚持内涵式发展’”,并首次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结构优化为内在动力,以特色发展为目标定位,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内涵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从高等教育的内在属性出发,依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的发挥,实现高校内部结构优化和外部功能协调有机统一的总体效益。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有利于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等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可见,良好的政治生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实效、推动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政治生态就是各类政治主体生存发展的环境和状态,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3]。高校政治生态则着眼于高校自身的政治发展环境与人才成长环境,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成效。良好的政治生态通过积极作用于党风、校风、学风,为高等教育发展涵养了廉洁清正的政治发展环境与风清气正的人才成长环境,因而,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离不开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支撑。
以良好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价值意蕴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作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内涵式发展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大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的人才必须拥护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方向。而营造高校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就是要明确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教育的最大
政治优势,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而,以良好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守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党的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进展的关键法宝,也是稳步推进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飞跃的必然要求。2016年,A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高校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4]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坚持党的领导是首要,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一个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态,协同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程。从本质上看,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过程,就是高校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并不断提升高校党组织办学治学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全面发挥高校党的组织力量和政治优势。从高等教育内在属性出发,把内部因素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通过内部结构要素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实现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目标的过程。
守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选择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就是要守好我国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始终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坚定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在高等教育追求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是高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2016年,A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的要求。
  2018年,A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5]。以上重要论述都深刻地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高校开展一切
工作的前提。高校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其他各方面建设中,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政治生态,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党的教育理论、方针和政策定方向、谋大局。只有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环境优良,才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顺利完成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使命,坚定不移地把高校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旗帜鲜明的、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坚实阵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逻辑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内涵式发展作为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内涵式发展的成效最终还要聚焦到对立德树人成效的评价上。2018年,A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6]内涵式发展着眼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为落脚点。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构建高校良好的政治生态,破解政治生态发展的现实困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理应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高校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就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国家存续、文化传承创新等所需要的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处于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而政治生态作为高校从政和育人的大氛围、软环境,政治生态良好,才能不断优化高校环境氛围,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涵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和教书育人环境,有效地推动高校“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6],并实现以清正廉洁的政治发展环境巩固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举措,也为我国高校实现内涵式育人提供有效路径。
以良好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原则遵循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需要一定的原则作指引。遵循系统性、协调性和持续性原则,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构建的目标指向会更加明确,实践路径会更具针对性,以良好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效性会
更有效提升。
系统性原则
  政治生态是一个有机系统,其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作用,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任何一个要素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生态状况。政治生态系统是运行于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丰富内涵、包含多种构成要素的一个子系统。构建高校良好的政治生态,要立足整个高校系统,将政治生态发展的总体目标、质量与效果,放置于整个高校系统,进行衡量和判断,并通过总体调控和把握政治生态建设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促进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协调和保证政治生态系统的总体平衡,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最优发展和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优化。良好政治生态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外部要素以及政治生态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及时反馈,为内涵式发展提供一种开放、平衡、有序的弹性政治生态环境,有利于形成更加开放、共享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更好地实现能量、信息、资源的有效交换、合理沟通与及时反馈,形成多向互动的良性生态回路。
协调性原则
  政治生态是一个包含多种要素,具有丰富内涵的大概念,构成高校政治生态的各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组织体系,在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中发挥整体功效,又占据相应的“生态位”,以实现各自的功能效益。良好政治生态建设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主体、多种要素,协调各层结构关系,实现多方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才能使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最优化状态,最终取得内涵式发展成效。同时,高等教育发展也不是各方面“齐头并进”,而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实现协调有序发展,协调性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体现。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设以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为基本遵循,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同时更科学合理地、更高质量地促进高等学校所承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发挥与实现,协同共进,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共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标。
持续性原则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7]高校良好的政治生态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要久久为功,稳步持
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续推进、协同各方力量实现,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就新时代高等教育而言,内涵式发展更加强调的是一种不断推进、教育发展质量和效果不断增强的发展需要有这样的界定。质量提升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求与本质体现,没有质量提升的发展缺乏持久性和渗透性,难以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相适应。从其政治持久性来看,良好政治生态鲜明地体现了内涵式发展在时间上的持续作用能力,也为巩固高等教育发展成效提供了稳定持续的政治保证。可以说,持续净化和不断优化高校政治生态的过程,就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逐渐提升、高等教育功能持续发挥、内涵式发展的持续性和长久性逐步强化的过程。只有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政治生态,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更好地引领内涵式发展方向。
以良好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建议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确保高校始终作为坚持党的领导坚强阵地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贯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主线的,也为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好,其生命力和战斗力就越强,更有利于涵养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强化内涵式发展成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制度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能够使内涵式发展更可持续;内涵式发展需要汇聚多元主体活力,良好政治生态为内涵式发展积聚高质量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也是良好政治生态积极作用于党风、校风、学风,以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力量促进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因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高校制度化建设水平,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才能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与内涵式发展相协调发展的合力优势。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引领内涵式发展的正确航向
  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扎根中国大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想牢牢坚守社会主义高校这一重要阵地,就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各项工作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确保高等教育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以良好政治生态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特优势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也是高校确保社会主义
办学方向、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制度。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指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其中,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8]。高校良好的政治生态既需要党委统一部署学校的重大决策,又需要校长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担当职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够从根本上落实党对高校办学治校各个环节的全面领导,保证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因而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科学合理体制。其次,高校要明确党的政治建设对内涵式发展的方向保证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9]。而良好的政治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和办学方向,关系到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总体成效。政治生态好,党风、校风、学风就会向善向好,整个高校就会团结和谐、正气充盈;反之,则会造成人心涣散、杂念丛生的不良状态,影响内涵式发展进程。因而,要充分发挥良好政治生态的导向作用,以良好政治生态的鲜明政治底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内涵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活力。
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构筑内涵式发展的坚固防线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10]。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是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和创造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推动力。首先,推动实现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形式,不断强化高校师生党员群体的政治意识,激活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为实现内涵式发展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坚强的基层堡垒。其次,激发个体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高校要重视培养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力量,把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干事创业有活力、服务基层有热情的先进个体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个体、教师党员个体及学
生党员个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个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形成既干事又创业的良好环境氛围,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最后,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发展。高校要重视以科学理论武装基层党组织,以思想的先进性引领行为的先进性,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凝聚精神力量,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持续巩固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成效。同时,要强化良好政治生态构建的主体塑造。既要努力形成团结和谐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夯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群众基础,又要积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批又一批素质过硬、坚强有力的优秀人才,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提升高校制度化建设水平,生成内涵式发展的理性自觉
  A强调,要“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11]。换言之,制度好可以使高校正气充盈,制度不好,高校风气必然会受到影响,政治生态也不可能好起来。内涵式发展,是对高等教育内在本质与内在逻辑的更充分把握,也是高等教育回归自身、回归本体的现实体现。通过制度实现高校自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在“在政治理想的理智认同与情感共鸣中将纪律内化为心灵秩序”[12],是营造高校良好政治生态、保持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内在需求,也是生成内涵式发展的理性自觉、激发内涵式发展内生动力的现实举措。首先,要健全完善高校制度体系,补齐“短板”。制度本身具有的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要求高校对不适应内涵式发展要求的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制度的导向、激励和保障作用。其次,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与落实,只有执行有力,才能使人们在刚性约束中生成理性自觉,在实践中实现“内化—外化—教化”。此外,制度的执行还需要监督,纪律的约束与监督机制的运行是相辅相成的,有了纪律的约束,还要通过监督巩固制度执行效果。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不断净化高校肌体,凝聚内涵式发展的内外部监督合力。最后,要善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制度软环境。制度软环境对于提升高校制度化建设水平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风清气正的制度环境能够积极影响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生成环境,为内涵式发展塑造和谐有序的制度生态,促使人们在制度与文化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强化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以理性自觉指导感性活动,激发内涵式发展的内驱力和内在活力。
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培育内涵式发展的中坚力量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发展理应从人才培养工作入手,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实现内涵式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成效。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确保有人去做,打造一支高质量、专业化、有活力的人才队伍不仅能够培育内涵式发展的可靠中坚力量,也能积极催生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驱动力。一是要抓好“关键少数”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党内政治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因子”,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中起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13]。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高校要突出政治标准引领选人用人风向,将好干部标准和高素质教师队伍标准落实到位,涵养既严肃讲政治、又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的选人用人生态环境,建设更能适应与满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需求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质量干部队伍,使高校政治生态正气充盈,为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积极动力。二是要加强“绝大多数”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A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4]高校要以“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为根本遵循,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干净清爽、积极向上的成长发展环境,培育良好干事创业生态。只有在既干净又干事的良好生态影响下,才能进一步建立起“关键少数”领导干部队伍和“绝大多数”教师队伍彼此促进的良性生态回路,为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提供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态氛围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发展环境,为实现内涵式发展培育清清爽爽、凝神聚气的中坚力量。三是要强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学生党员质量提升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学生党员队伍的活力以及创造力,增强学生党员在同辈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以学生党员队伍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同时,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分子和先进力量,要明确自身角色认知,承担主体职责,凝聚以学生党员影响带动他人的辐射力量,为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生态和积极推动力量。
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凝聚内涵式发展的隐性教育力量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氛围,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不仅取决于课堂教育质量与效果的提升,而且与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密切相关。优良、先进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人们置身于其中,会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实现价值内化与行为外化。校园文化作为政治生态在校园领域的风向标,良好
政治生态能够涵养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价值引领与渗透滋养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政治生态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特指借用模拟生命主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来研究行政系统,实际上也是政治文化。以良好政治生态的文化根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以高校政治文化建设为主要抓手,以质量文化建设与特色文化建设为主体内容,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自主创新发展相统一,突出高校政治文化建设的隐性教育力量,增强内涵式
  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提供不竭动力。一方面,高校要持之以恒地推进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提升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求,也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培育质量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要强化政治文化引领,充分把握高质量人才对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从教育人、服务人、管理人的各方面入手,推动形成内生的高品质质量文化,激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活力和内驱力。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发挥特色文化独特的铸魂育人价值。内涵式发展强调,高等教育改革要“增强高校改革创新自觉性”“强特色”,注意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探索更加适合高校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高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开发和塑造具有高校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打造特色文化载体,以使高校更好凝聚共识,更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具内涵式发展活力和凝聚力。
以新风正气加速发展步伐
A
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领吉林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20XX922日)
  金秋时节,果实飘香,东北大地洋溢着丰收喜悦,激荡着奋进力量。近年来,我省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倒逼改革加速。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A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谋定方向,指明重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同为新时代东北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重要保障,吉林将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巩固优化营商环境成果,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一、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A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两个永远在路上”,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贯通从严“惩”、精准“治”、有效“防”,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持续放大“三不腐”叠加效应,同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现象作坚决斗争,推进全省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引领和保障吉林全面振兴。
  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741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874人,移送检察机关270人,其中省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省管干部32人。同时,结合查办案件发现的问题,强化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治理,扎实开展黑土地保护、粮食购销、医药、国企等领域专项监督整治,加强同区域、同领域、同岗位、同类型案件和典型个案分析,督促18个地区和部门完善规章制度58项,带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084份,提出建议5513条,有效化解一批长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风险隐患。“三不腐”一体推进,“不想腐”是根本。只有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培育廉洁文化来堵住思
想“管涌”、筑牢信仰“堤坝”,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动因、实现一体
推进“三不腐”战略目标。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在增强纪律自觉上下功夫。连续七年召开全省警示教育大会,常态化开展“全面从严治党知识答题”活动,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必考内容;开办“廉政教育大讲堂”,组织力量深入各地各部门加强纪法教育;改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廉政教育展览,新增“六大纪律”板块,今年以来累计组织400余场、1.6万余人参观。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做保障。全省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深感责任重大,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着力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能力和水平,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我们将组织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学细悟、对标对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严格监督执纪执法,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清廉自守、廉洁从政、干净做事,为吉林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武胜国表示。
二、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A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A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是新时代党管干部的根本指针和行动指南,也是党组织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和根本遵循。
  近年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深刻领会做好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的重大意义,聚焦举贤任能,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突出抓好党性教育,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A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谋划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铸魂赋能”工程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思想铸魂行动提升计划。在今年开展的主题教育中,将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吹响奋进新时代的嘹亮号角。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把严把紧政治关这个首要之关。研究制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和《操作手册》,细化17项正向考察指标和8项反向考察指标,让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具体起来、鲜明
起来。
  立足干部队伍长远规划,以激励干部成长成才为重要抓手,谋划实施“强基培苗”(314151)工程,全方位构建起全省干部选育管用链条。先后谋划实施千名年轻干部互派挂职、“三个一批”央地双向交流挂职等挂职计划,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中央机关和直属企业、基层县乡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墩苗历练。
干事创业离不开精气神,吉林恰恰是这样一方充满激情的热土。
  我省坚持凭发展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注重在振兴发展前线、服务群众一线、急难险重火线识别考验干部。在全省开展“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好干部推选工作,示范带动全省形成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的良好局面。
  建立容错纠错制度体系,制定容错纠错、受处理处分干部关怀使用“两个办法”,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纪委监委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十条》,对468名干部容错、7990名受处分干部关爱帮扶或重新使用。
  鲜明的导向、精心的培养、严格的考核、有力的监督,全省干部队伍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蓬勃生机,凝聚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吉林实践新篇章的强大合力。
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剂,更是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
  连日来,A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在我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靠前、积极作为,擦亮新型政商关系的“亲”“清”底色,以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赢得发展新优势。
  位于长春新区的长春智慧法务区于20XX7月正式揭牌运行,是国内首家以“智慧”为特色的法务区。运行一年多来,集中落位25个政法项目,集中入驻24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六大专业法庭结审案件4120件,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进园区、进基层”活动52场,为广大群众和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了优质高效
服务。
  “作为第一批被招商引入的律师事务所,长春新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为推动律所开业提供了便捷的绿色通道。”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日大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步将依托长春智慧法务区,继续开展优质法律服务,助力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持续开展“服务企业周”“万人助万企”“企业家日”和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等活动,制定为企业办实事清单,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反馈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坚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供企业之所需,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今年,更是围绕加快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出台了百余条政策和具体措施,强化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满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
  水好鱼欢跃,巢暖引凤栖。行走在吉林大地,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滚滚热潮,处处感受到的是创业、兴业的浓厚氛围。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七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20XX81日)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就要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锲而不舍维护好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政治生态关乎党心、民心,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哪个地方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哪里营商环境就好,经济发展就快;反之,营商环境就差,经济发展就会受阻。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既是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也是我们党秉持初心使命、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法宝。近年来,惠州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更加坚定。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对照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要求,对比为广东实现“走在前列”总目标作贡献的使命要求,全市上下还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惠州磅礴力量。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意志行动,引领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要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一体发力解决好不作为、乱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打造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正风肃纪反腐,永远吹冲锋号,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筹备开展好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见实效,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干事创业氛围就浓。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需要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扎实做好理论武装、强基固本、选贤任能、正风肃纪等工作,大力弘扬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不断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惠州实践的昂扬斗志和强大干劲,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营造干净清爽的基层政治生态
刘志强、徐绍龙
  强军事业呼唤新风正气,新风正气助推强军事业。基层风气关乎部队元气,影响打仗底气,向来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点。这些年,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向纵深推进,基层风气建设持续向上向好。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一些不良风气在高压严治下出现隐形变异,需要持续严明纪律规矩,以永不变调、一抓到底的狠劲韧劲,推动基层风气建设从严从实。
一、深刻领悟风气建设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拿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症陋习,军队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部队风气持续上扬。认真学习A关于抓好基层风气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就能更加把准方向、明晰思路。第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阐明了风气建设的政治意蕴。第二,“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大问题”,明确了风气建设的地位作用。第三,“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明确了风气建设的永恒课题。第四,“要把正风肃纪反腐压力传导到基层,深入纠治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把基层搞得清清爽爽”,立起了风气建设的目标指向。第五,“尊干爱兵、官兵一致历来是我军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一定要在新时代保持和发扬好”,标示了风气建设的特殊优势。第六,“培养官兵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指明了风气建设的内在要求。第七,“打铁必须自身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揭示了风气建设的方法机理。
  学习A这些重要论述,有利于理解把握风气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有力地纠治基层“微腐败”和不正之风。事关党委支部威信。风气建设影响单位凝聚力向心力,干部骨干特别是主官队伍的一言一行皆关乎大家对党组织的信任度。短期的威信可以靠军衔职务来压,长期的威信只能靠品行风气来引。事关部队中心工作。好的风气是集聚部队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的凝合剂,是激发官兵干事创业动力、练兵备战热情的催化剂。如果任由歪
风蔓延、蝇虫滋扰,势必会挫伤备战打仗的军心热情。事关官兵成长成才。一个风气正的单位,大家办实事、讲真话、做真人,成长进步靠的是能力素质和过硬实绩;一个风气差的单位,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官兵心思精力被旁门左道牵扯,不仅难以进步甚至还会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事关单位安全稳定。一个好的单位往往有好的风气作支撑;反之,单位风气不好,内部就会涣散,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可以说,风气指数决定安全底数,不正之风是诱发各种问题的重要因素。必须从正风肃纪入手,化解矛盾、消除隐患,融洽内部关系,以堂堂正气涵养部队发展元气。
二、检视剖析基层风气问题积弊
  从当前风气建设现状来看,绝大部分都是不错的,但仍有个别同志心存不合时宜的思维观念。分析近年来一些案例问题,主要存在四个方面表象。
  (一)党性原则松软。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部队党组织建设愈发正规严格,官兵党员意识、党性觉悟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倾向。有的政治意识淡化,没有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看待网络“翻墙”问题,认为自己就是浏览海外网站、使用海外软件,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有的较真意识弱化,看到身边战友犯错误不及时拉袖子,对一些违纪苗头见事迟、反应慢,导致个别问题演化成倾向性问题;有的纪律意识软化,没有严格按照条令法规要求处理敏感事务,该上会的没有上会,该公示的没有公示,该当面征求意见的以电话代替。
  (二)价值追求偏移。大多数同志在兵之初、官之初都立志献身强军事业,但受外界思潮影响,个别意志不够坚定的同志容易出现摇摆反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自我设计,把从军入伍当作今后出路的“跳板”,想着退伍后好升学历、好找工作、好给自己加分,遇到发展不顺就想熬年限等转业;有的摆烂躺平,工作拈轻怕重,安于现状,在挫折挑战面前不敢迎难直上,而是想着推脱逃避,不愿意在吃劲受力的岗位上接受摔打锤炼;有的虚妄幻想,不愿意踏踏实实过日子,而是想着一夜暴富、一步登天,个别甚至沾染网赌网贷恶习,最终自毁前程。
  (三)内部关系疏远。在军营这个大家庭里面,官兵工作在一起、训练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最容易锻造深厚战友情谊。但受个人主义、官僚作风、虚拟社交影响,还存在三种倾向性问题:有的自娱自乐,虽然平时训练能够互帮互助、共克难关,但到了休息时间,个别官兵习惯于过个人世界,不愿意和身
边战友一起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小官大僚”,本可以自己干的事安排下属干,甚至私设“规矩”“禁令”,人为剥夺战士的合法权益;有的沉迷网络,休息时间“吃饭睡觉、王者荣耀,打怪升级、乐此不疲”,网上冲浪兴高采烈、现实交谈无话可说、训练工作无精打采。
  (四)顽症陋习仍存。随着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纵深推进,以往那些跑跑送送、拉关系找门路等歪风邪气基本杜绝,但同时一些顽症陋习也发生新的变异转移。有的冷暴力,对犯错误的同志没有及时教育引导反而不理不睬,个别甚至冷嘲热讽;有的缺方法,少数干部骨干靠骂骂咧咧来树立威信,个别单位不懂得依法带兵、科学带兵,训练上简单粗暴,管理上吹毛求疵;有的“微腐败”,找下属借视频会员、拉网络选票,少数单位以统一内务、规范秩序为由搞“集资”。
三、大力营造干净清爽政治生态
  锻造法纪严、风气正的过硬基层,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靶向施策、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抓风气、树正气、固元气,聚力打好这场纠风除弊的攻坚战持久战。
  (一)响鼓重锤“敲”。风气问题要大讲长讲反复讲,重点抓好三方面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抓好A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论述学习,深切领悟A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的决心意志,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法规纪律教育。针对一些典型问题讲透其中道理,比如,讲清网络“翻墙”是有迹可查的、是要受处分的、是无后果追责的,讲清打骂体罚体现的是根本态度、侵蚀的是内部关系、损害的是法治建设,切实让官兵认识到其中危害,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廉政文化教育。在家属区设置廉政文化橱窗,在营区内建立廉政文化中心,在宿舍、楼道、卫生间等独处空间张贴警示标语,在时时处处提醒中系好官兵“风纪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