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毛尖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毛尖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毛尖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大振兴”中,排在首位的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主要载体,也是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价值的重要基础。毛尖茶产业是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具备原产地、原工艺、原树种的优势。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规划引导、项目资金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毛尖茶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进一步推动我市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时代壮美*贡献力量。
  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实践
  (一)加强顶层规划,促进产业发展
  1.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市积极谋划毛尖茶产业的发展,编制了毛尖茶产业发展规划,如《*市毛尖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市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XX年)》《*市关于支持毛尖茶茶园建设的政策》,这些文件的发布,促进了毛尖茶全产业链的发展。目前,我市毛尖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20XX年,我市毛尖茶种植面积*公顷,品牌价值*亿元。20XX年,我市生产毛尖茶3万吨,综合产值约160亿元,毛尖茶生产企业入库税收约1.15亿元。
  2.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市毛尖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目前,我市成立了市毛尖茶研究院、*黑茶(毛尖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毛尖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毛尖茶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毛尖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5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了凸显毛尖茶的独特品质,我市开展毛尖茶微生物发酵关键技术及高端产品开发研究,探索毛尖茶风味的发酵菌与发酵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我市不断壮大毛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通过搭建茶艺师技能大赛、制茶技艺大比拼、毛尖茶技能劳动竞赛等平台,推进*毛尖茶产业科研人才小高地建设。目前,我市有毛尖茶储备人才约400人、核心专家50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人、中国制茶大师2人、国茶工匠1人。
  3.构建产业标准体系。产业标准体系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南。当前我市构建了毛尖茶产业标准体系36个,形成了各层级互补的茶产业标准体系。其中,国家级标准体系1个,*级标准体系18个,团体标准体系17个。毛尖茶茶产业标准体系涵盖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仓储等各个环节,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规范发展,推动了毛尖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此外,我市面向东盟国家,制定了《出口毛尖茶加工规范》《毛尖茶出口规范》2个出口标准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毛尖茶产业标准体系。毛尖茶出口标准的实施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加快了出口通关效率,提升了标准实施效能,扩大了毛尖茶出口东盟国家的品牌影响力。20XX年,我市毛尖茶出口额达518.7万元,其中出口东盟达471.2万元。
  (二)加快生态茶园建设,促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我市在适宜种植区域内扩大毛尖茶茶园的种植面积,提高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长洲区摩天茶海数字茶园、万秀区德保旺茶旅融合产业园、龙圩区“誉见茶园”毛尖茶产业示范区等茶园已形成规模。我市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夯实了毛尖茶茶产品的基础,也丰富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各县(市、区)按照“土地平整、基建达标、灌溉配套、生态平衡”的要求,通过加强路网、水利、轨道运输等建设,完善生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进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设施建设。推广山地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等机具建设,提高茶园机械化水平。
  3.促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我市积极推进毛尖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的休闲、娱乐、购物茶文化旅游项目,提高毛尖茶影响力。通过在生态茶园内开设客栈、餐饮、采茶炒茶体验区开展茶园观光旅游及茶企工业旅游服务。苍梧县“毛尖茶船古道”田园综合体入选了2021年自治区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名单,有效促进了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三)加大资金扶持,促进农民增收
  1.投入专项资金,发展毛尖茶产业。2021—20XX年,我市共获得*的毛尖茶产业专项倾斜资金2.3亿元,其中20XX年和20XX年分别获得专项倾斜资金1亿元,连续两年位列*单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资金量第一。我市持续用好用活专项资金,把毛尖茶发展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20XX年,我市乡村振兴系统共投入2.07亿元衔接资金用于毛尖茶产业发展,发展毛尖茶种植4500公顷,修建毛尖茶基础配套设施106座(处),建设毛尖茶生产加工线及仓储用房7座(条),发展毛尖茶以奖代补项目6个,扶持58个村集体发展毛尖茶产业。
  2.建立茶企与茶农之间的资金利益联结机制。近年来,乡村振兴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毛尖茶产业联农带农机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企业+合作社+茶农”“企业+村集体经济+大户”“村小组+企业+农户”等多种模式,形成以茶企为龙头、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为补充的利益共同体。加大奖励补充政策和扶持资金的投入,使茶企、合作社与脱贫户、监测户及普通茶农之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
  3.用好民间资本,发展茶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村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把茶产业发展纳入乡村规划,将茶文化元素纳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设计,促进乡村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各县(市、区)的特有资源,利用民间资本建立各类型的茶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如摩天茶海、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等,推动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联农带农机制让更多群众分享毛尖茶产业发展成果。
  二、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亟须加强毛尖茶茶园种植土地的科学研判
  对标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市的毛尖茶茶园种植面积要达到33333.33公顷的目标,目前毛尖茶茶园种植面积只有20813.33公顷,因此,我市的县(市、区)要持续推进毛尖茶茶园的建设,扩大茶园的种植面积。扩大毛尖茶茶园的种植面积需要进行科学研判,如种植过桉树的土地、工厂附近的土地是否有利于种植毛尖茶茶叶,在扩大毛尖茶茶园种植面积前,需对种植土地进行科学的研判和选择。
  (二)亟须进一步规范茶园的经营与管理
  当前,茶园的茶苗种植有相应的资金补贴,茶园的经营与管理的经费则由茶园经营者负责。部分由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茶园,资金充裕,管理经验丰富,茶园的经营与管理运行良好。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与管理的茶园,其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茶园的经营与管理,部分村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屯),茶园的经营与管理实现了可持续运行,少数村集体经济较弱的村(屯),茶园的经营与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三)品牌企业较少,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有待增强
  毛尖茶品牌企业较少,当前,*茶厂有限公司的“三鹤”牌毛尖茶、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的中茶牌毛尖茶,品牌知名度较高,市场的占有率较高。这两家企业的市场销售额占我市毛尖茶销售额的90%。我市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是民营企业的代表,其茂圣毛尖茶独具品牌特色,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占有率。此外,还有圣源、天誉、芊河、小雅、中茗、银泰、广生祥等毛尖茶品牌。当前我市毛尖茶茶叶产量供不应求,成本较高,部分毛尖茶企业有茶叶种植区域,采用我市毛尖茶茶叶比较少,毛尖茶企业产业链主要集中在茶叶产品的加工,毛尖茶企业产业链联农带农富农作用不强。
  (四)消费市场不稳定,茶农收益偏低
  茶产品收藏市场大,流通领域少,茶农收藏风险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需要靠产品持续的市场效益来维持。毛尖茶具有“红、浓、陈、醇”的独特品质,具有保健功效。我市毛尖茶年存越久越具功效,收藏价值高,但当前我市毛尖茶茶叶产品收藏市场热,流动市场偏冷。毛尖茶定价随意,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同类产品价格差异大,市场上毛尖茶产品也存在小部分的仿冒品牌。茶农参与产业发展各环节的利益分配较少。当前生态茶园种植的承包主体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企业或个体户承包经营,由企业或个体户负责相应的茶苗种植、茶园设施建设,茶园实现了一定的机械化作业,所需劳动力数量不大;二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承包经营,此类茶园面积小、所需劳动力数量也不多。总体来看,茶农依靠劳动力参与毛尖茶产业发展的收益不大。
  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规范生态茶园的生产与经营
  1.强化六堡镇核心地位。“原产地、原树种、原工艺”是我市毛尖茶的独特优势,六堡镇的茶产业基础及历史文化底蕴是核心标识,我市毛尖茶的茶产业做大做强要突出其独特优势。建议推进六堡镇的茶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打造茶文化旅游综合体。深入挖掘茶船古道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我市毛尖茶文化。进一步延伸毛尖茶产业链,发展周边产品,提升我市毛尖茶产业的文化底蕴,提高产业效益。
  2.进一步规范生态茶园的种植用地。统筹各县(市、区)的种植面积和可使用的林用地指标,确保不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已获用地指标且已种植茶苗的生态茶园,要合理规划生态茶园的周边环境,加强对生态茶园周边水土的检测,及时监控生态茶园周边环境。对于不适应生态茶园建设的区域,要协调好搬迁或者再选种植地等事宜,做好茶苗生长环境的品控保障。
  3.落实生态茶园的生产经营与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为原则,落实相应的茶园片区的监管责任。建议将相关的生态茶园的监管责任落实到责任人,分层级挂牌监管,分清责任权限。乡镇政府负责联系协调生态茶园相应的技术服务、资金项目、用工用地等事宜。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生态茶园管理经费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奖补资金。
  (二)提升我市毛尖茶品牌价值
  1.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挖掘毛尖茶的历史文化,打造毛尖茶独特的市场品牌形象。开展斗茶大会、品茶会、茶文化交流会,大力培育茶友和消费者对毛尖茶的品质感知。建立多元化的茶产业宣传体系,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新媒体、电商平台以及各类展销会、推介会等开展茶产业宣传,推广茶叶包装、茶配套工具、旅游伴手礼等,讲好“茶船古道”的故事。以“茶船古道·新丝路”毛尖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为载体,推动毛尖茶行销全球。依靠“*毛尖茶”区域公用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以“*毛尖茶”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
  2.加强产研学用融合发展。搭建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机制。推动毛尖茶龙头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组建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人才小高地等平台,支持*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我市毛尖茶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对毛尖茶茶树新品系选育、茶园智慧高效栽培技术、智能化生产线等进行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短板,开展关键技术基础性研究与重大项目攻关。
  3.扶持龙头茶企业。实施“龙头带产业、产业兴龙头”战略,以毛尖茶为重点,选择10~15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将其培育成为科技型、外向型、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建设。对毛尖茶企业发展壮大给予奖励,对规模以上的毛尖茶企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对新入库的规模以上毛尖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支持企业股改上市,参照*扶持企业上市有关奖励办法实施,优先培育毛尖茶企业上市。重点支持毛尖茶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三)加快培育消费市场,提高茶农收益
  1.加强多渠道宣传,促进茶消费,降低茶农收藏风险。突破当前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为主的宣传模式,设计我市毛尖茶的标识,将毛尖茶作为我市的形象名片,融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行为。出台茶叶藏品的价值标准体系,加快科技攻关突破。通过丰富市场供给,规范市场行为,降低茶叶收藏热,促进健康消费。
  2.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管理。发挥村党组织的带领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引领作用。及时掌握毛尖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依据村实际情况提前谋划。加强与乡镇政府部门的沟通,科学推进村级毛尖茶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利用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加快完善本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