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工作总结汇报(5篇)


目录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1

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4

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5

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7

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8

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XX乡位于XXXX县城南部,距县城18公里,全乡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968户,4020人,有耕地面积21360亩。现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 10个行政村均建有农家书屋,布置标准化文化室3个。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文化站、文化室建设使用情况

XX乡综合文化站,位于XX乡政府办公大楼四层,使用面积共300平方米,现已将县文体局配发的电脑、多媒体机等硬件设施全部投入使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和指导电影、电视等放映活动。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组织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科技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站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阵地宣传、科技培训和各类文化活动,年均举办科技培训10余次,涉及560人次。把文化站建设成为农民学文化、学科学的课堂,和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示范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全乡10个行政村均建有农家书屋。每个村农家书屋存书1533册,影像资料若干套,并配备了相应的音响、放映设备,现全部投入使用,并有专人管理。农家书屋的投放使用,大大丰富了农家人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农业科技用书,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一定得积极作用。

(二)文化广场建设使用情况

全乡已有10个村均建有文化广场,配备了文化健身器材。文化广场的建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产业情况 

一是民族文化产业。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传承了民族文化。广大回族同胞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宗教文化等,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现在,生活在XX的回族同胞,其民族特色食品仍是一大亮点。不说油香、馓子等节日必备之物,单说鲜香四溢的手抓,热腾腾的铜火锅,酸辣爽口的里脊,冰凉滑口的冻蛋,攒着热气的土豆烧牛肉,摆上一桌已足以款待八方来宾尽享民族特色风味。

二是历史遗迹产业。XX保存的历史遗迹风采依然。茶马古道横亘梁垭村,它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是中国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如今,两树一体的千年银杏摇曳生姿,魅力依然,静静地伫立在村头,见证着茶马古道的往日繁华。

三是红色旅游产业。XX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梁垭成立,至今弘扬着红色文化。19369月是红军第一次来到XX,他们成立农会打土豪、分粮食,虽然仅仅只有20余天,但却为XX带来最早的共产主义之声,为贫苦的百姓带来了希望。十年之后,在1946年冬季,XX最早的地下党组织梁垭支部在XX成立。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虽然我乡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积淀深厚,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文化干部队伍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会后,我们将着力从六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推动XX乡文化大发展。

一是着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抓住当前国家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发现和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结合尔德节、古尔邦节等回族传统节日,举办民族文化节,以文化节培育文化品牌,逐渐形成“商贾宾客汇集一堂,各路资源共同融合”的节庆文化发展格局。同时,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点、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项目,让农民既广泛参加农村文化建设,又在其中不断享受和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着力发展历史遗迹、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土壤。我们将不断挖掘我乡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厚重的茶马古道文化。如今,推动古道繁荣的茶马贸易已经消失,但仍能想像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和热气腾腾的生活,昔日的辉煌已沉入西方的地平线,而不畏艰险的“茶马精神”必将流传于世。我们将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三是着力建设文化工作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支贯彻党的文化政策,热爱文化事业,具有各项扎实功底和良好素质的文化工作人才队伍,是做好我乡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倍加珍惜现有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育优秀文化人才,增强发展后劲。

四是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践证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文化繁荣昌盛的必由之路。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文化管理体制。

通过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历史遗迹、红色旅游文化产,我乡文化产业发展任务全面完成。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精神,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实现XX县域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XX区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狠抓阵地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等举措,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不断丰富辖区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让乡村文化“有的放矢”。以各镇街文广站为载体,设立淮安书房高良涧街道服务点、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各室设有标牌及相关工作制度。积极探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优化文化工作体系。把基层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纳入整体工作框架,建立以办事处分管领导、街道文化员、社区文化骨干为主体的“1+1+N”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保障公共文化工作规范健康开展。

让乡村文化活力四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抓好社区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文艺骨干等队伍培育工作。同时,按照“突出精品、抓实亮点”的思路,发挥文体能人的带动作用,对辖区群众文化队伍进行摸排、登记,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辖区有五老艺术团、红星艺术团、洪渠湖之韵、邓码健身队、大管洪阳舞蹈队、杨码社区舞蹈队等20余支文艺团队、10余支健身队。业余时间,民间自主组织开展健身等活动,在重点节庆、农闲时节为群众提供文化盛宴,进一步激活乡村活力。

让乡村文化大放异彩。充分挖掘辖区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以村(社区)大型活动为载体,镇街积极与辖区单位、学校、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联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及“移风易俗”“垃圾分类”“食品安全”“燃气安全”等当下重点工作的知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一是建强文化阵地队伍。以创建省级文化振兴样板乡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示范镇为契机,对16个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进行了规范,对上墙制度、三类台账、文化室电视机、音响设备、电脑、互联网、文化活动用品器材、广播器材进行了检查、整改和升级。通过职工群众文体活动、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更新添置了跑步机、腹肌训练器、健身自行车、篮球等健身和体育设施设备。优化村(社区)文体队伍建设,通过体育、文化、培训、魅力乡镇竞演等活动,优化了民间文体队伍,使各支队伍表演内容特色化、表演技艺精细化。

二是加大文物遗产保护。加强静乐寺遗址、勇敢村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石刻标语等九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安全管理、旧址提升及文物修缮工作,使群众铭记红色的历史记忆。积极推动民间艺人传承和发展XX历史文化,组织开展群众节日文化活动,鼓励民间有书法、绘画、剪纸、唢呐、腰鼓、舞蹈等文艺特长的人士创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麻英蒸笼汇”成功入选旺苍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积极开展XX镇“三线建设”历史文化挖掘工作,利用东西部协作契机投资资金100万,完成卢家坝村“三线记忆研学点”和卢家坝村村史馆内容布展。

三是落实文旅活动开展。组建XX镇文化旅游宣传公益形象代言人队伍,邀请县作协作家一行10人对XX旅游景点进行采风和宣传,创作了《麻英美景入画来》《XX印象》《故事,和仙人掌有关》等10部作品。参加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荣获“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金蜀稻”三等奖和广元市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承办三下乡等活动3场次,举办XX镇第二届迎新登高健身活动、庆祝“五四”青年节暨第二届干部职工趣味运动会、20XX年度“西南水泥杯”夏季男子篮球联赛等活动5场次,切实营造了干部群众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XX镇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打造队伍特色的重要载体,不断在凝心聚气、激励斗志、陶冶情操、展示形象上提升文化“软实力”,催生文化“战斗力”。

一是完善文化服务设施,打牢文化发展基础。加强综合文化服务站建设,健全文明志愿服务体系,设立文明实践所1个,文明实践站11个,不断完善村村响、农家书屋、村史馆,冷水鱼科普馆、便民服务室等文化服务设施,文化发展基础不断牢固。

二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培育特色文化团队。设立综合文化服务站站长,大力培育“牛儿灯”表演队伍,培养非遗传承人,凭借省级非遗项目“牛儿灯”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组建基层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太极拳、太极剑、快板队、志愿讲解队等基层文化队伍,特色文化团队不断形成。

三是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充实群众文化生活。举办“花海渔趣”竹海渔乡乡村马拉松比赛,通过好声音选拔、全民运动会、广场电影、文艺汇演、广场舞等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XX街道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狠抓阵地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创新活动载体等举措,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不断丰富辖区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做足文化阵地建设“文章”,让乡村文化“有的放矢”。以街道文广站为载体,设立淮安书房XX街道服务点、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各室设有标牌及相关工作制度。积极探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文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优化文化工作体系。街道把基层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纳入整体工作框架,建立以办事处分管领导、街道文化员、社区文化骨干为主体的“1+1+N”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保障街道公共文化工作规范健康开展。

二是下赢文化队伍建设“棋局”,让乡村文化“活力四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抓好社区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文艺骨干等培育队伍工作。同时,按照“突出精品、抓实亮点”的思路,发挥文体能人的带动作用,对辖区群众文化队伍进行摸排、登记,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辖区有五老艺术团、红星艺术团、洪渠湖之韵、邓码健身队、大管洪阳舞蹈队、杨码社区舞蹈队等20余支文艺团队、10余支健身队等群众性娱乐队伍。业余时间,民间自主组织开展健身等活动,在重点节庆、农闲时节等为群众提供文化盛宴,进一步激活乡村活力。

三是当好乡村文化建设“传声筒”,让乡村文化大放异彩。充分挖掘辖区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以村(社区)大型活动为载体,积极与辖区单位、学校、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联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及“移风易俗”“垃圾分类”“食品安全”“燃气安全”等当下重点工作的知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