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527日,省委书记**在全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业为基,全力打好农业‘特’‘优’牌,聚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农工商互动,不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要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多措并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业为基。要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我省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这把“公开讲话”,大力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效。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特色。20205月,A总书记考察调研我省时强调,我省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省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这一重要指示,为我省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特色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发展潜力巨大。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而且有助于带动农民增收、丰富食物供给、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共同富裕。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党政主导,树立“党建+”理念,推动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二要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吕梁山、太行山和晋西北建设谷子、高粱、马铃薯、荞麦、燕麦、红芸豆、绿豆、胡麻等特优区。着重加强品种选育、加工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全国优质杂粮展示中心和有机杂粮集散中心。建设晋北、晋西北、晋中、晋东南、晋南五个种薯繁育区和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基地。三要在兴主体和强品牌上做文章。培养壮大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为主要对象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牌,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的产品品牌,培育彰显地域特色的“新名片”。
  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要融合发展,促进联农带农。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乡村产业体系、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一要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推动初加工、仓储保鲜、包装运输、电商销售等产业向产区聚集,农民不仅可从事产品生产,还可从事加工、分选、仓储、包装、运输、电商销售等新产业新业态,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二要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充分挖掘谷子、高粱种植潜力,大力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全程机械化作业等集成技术。实施“土豆革命”,加速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升马铃薯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深挖油料发展潜力,扩大种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油料生产能力,在晋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油菜、胡麻、杂交向日葵,开发工业大麻、紫苏等特色油料作物。三要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卖风景拓展,探索“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民房变客房”等新业态,带动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康养等发展,实现农文旅融合、农工商互动。
  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要创新驱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上,坚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一要抓好育种技术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优势企业对接,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此外,还要多举措鼓励金融机构与优势企业对接,加大中长期投资力度。二要加快农机装备研发使用。瞄准我省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加快丘陵山区急需的中小型机具、设施农业小型机械、杂粮和中药材等特色作物专用机具、智能机械的引进和研发制造,重点研发引进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三要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稳定有效灌溉面积,以水定产、以水定地,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四要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领军带头作用,又要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各类人才下乡创业,让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土专家”“田秀才”“活字典”等乡土创新人才获得施展才华的舞台。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