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典型材料

某县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典型材料

某县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典型材料
  近年来,*县聚焦乡村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短板弱项,聚力破解村级档案“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等问题,下细功夫打造农村群众家门口的档案馆,为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趟出一条存得下来、管得安全、用得方便的“*路子”。
  一、坚持问题导向、整合资源,破解“怎么建”难题。
一是“三个一点”解决用钱问题。县里补一点,县财政增设村级档案管理预算,开展以奖代补,推动乡镇增加村级档案投入。镇里挤一点,乡镇党委从财政预算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档案场所管理设施配备投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正常运转。村里凑一点,由片区党委组织村庄利用闲置资源共同投资,建设综合档案室。二是“三个渠道”解决用房问题。档案管理用房标准高、面积大,寻找合适用房是关键。党委调剂用房,办公用房宽裕的乡镇,拿出一定闲置房屋,改造提升设施设备,打造成标准档案室。村居腾出房舍,依托乡镇新建农村社区,在社区办公用房等场所腾出房屋建设档案室。协调闲置校舍,随着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农村学校陆续撤并入城,一些校舍逐渐闲置,将部分闲置校舍调剂改造为档案用房。三是“三项工程”解决用人问题。实施档案管理员队伍组建工程,每个村组建包括1名专职档案员和1名兼职档案员的档案管理员队伍,完善《档案人员岗位职责》《文件材料归档制度》等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收集完整、归档准确、管理规范。实施档案业务培育工程,每年召开专题培训会议,确保档案员全部轮训1—2次。同时,将档案职称评定向乡镇倾斜,目前全县乡镇初、中级档案职称人员达到*人。实施档案专家指导工程,依托市级专业人才,建立档案专家农村档案联系点制度,每名专家联系一处镇管或片区管示范点,每月到示范点帮助指导,有效提升乡村档案管理水平。
  二、坚持思路创新、因地制宜,破解“怎么管”难题。
  一是高效集成,打造“村档镇管”模式。在办公用房宽裕的乡镇,按照“八防”要求建设库房、设置档案查阅场所,在村级档案产权不变前提下,由乡镇统一代管档案实体,缓解村级组织档案保管压力。结合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对村级财务档案、纸质及照片档案、党员档案、所获荣誉实行分类管理制度,由村镇综合档案室、县组织部门按规定管理,确保档案保存管理的规范性与安全性。目前已在松柏镇完成试点示范,计划年内再建设5处以上档案示范点,成熟后在全县推广,统管全县33%的行政村居档案。二是党建引领,打造“村档片管”模式。在部分管辖村庄多、办公用房紧张、综合档案室建设有难度、难以实现集中代管的乡镇街道,由设立片区党委、下沉乡镇便民服务事项、辐射服务610个村的中心村建设片区标准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一个或多个片区所辖村档案。目前已建成**片区综合档案室,未来规划建设*个片区档案室,覆盖全县64%的行政村居档案。三是突出特色,打造“村档村管”模式。在具备一定集体经济实力、农村办公场所宽裕的村建立综合档案室,坚持“一村一策”,盘活利用村内闲置村居,设立专用档案柜和档案库房集中管理档案。村集体指定档案管理人员,围绕村中心工作或村级组织及其成员、村民需求,开展档案的收集、管理和使用。同时,结合村档案特色打造文化教育阵地,开放事迹展览、名人故居等红色地标,推动村级档案向主体多元化、内容扩展化、方式多样化发展。目前,已建成**村等3个试点村综合档案室。
  三、坚持活化成果、赋能发展,破解“怎么用”难题。
  一是以档案为凭证,让治理有依据。开展村级档案宣讲活动,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讲解村级档案在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服务和支撑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各村档案理论知识水平,引导各村充分用好档案这一“真凭实据”,妥善解决村级土地管理、村民事务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比如,通过村级档案对村民土地确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0XX年全县利用档案解决山林、土地、合同等纠纷*起,出具各类证明*余份,较好地化解了各类矛盾,保证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理顺查档流程,让群众更便捷。将村级档案目录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管理,设立档案查阅窗口,定期更新乡镇、村开放档案目录,安排专人接待、受理档案查询业务。加快村级档案数字化,利用“在鲁查档”平台、爱*APP、电话等多种查询方式,实现网上通办、异地查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XX年群众查档*人次,调阅档案*余卷,复印档案资料*余页。三是文化档案相结合,让乡村扩发展。立足村情实际和特色,深挖档案资源,收集整理村居历史沿革、乡贤名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资料,将各乡镇、村居的陈列室、村史馆打造成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前沿阵地,更好保护传承乡村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比如,**村通过查阅田乡红色文化、红色史迹等档案资料,先后收集*名烈士和多名抗战英雄事迹,建设*革命史国防教育基地,近两年累计吸引游客*万余人次,经验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