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篇)关于南梁精神材料精选汇编
篇1:传承南梁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刘连XX : 庆阳市委党校(庆阳市行政学院)副教授
秉承面向群众的价值取向,铸就坚守信念的思想灵魂,涵养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传承求实开拓的奋斗精神。
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淬炼思想、铸就伟力的精神锻造史。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南梁精神,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梁一带播撒革命火种、创建革命政权的过程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弘扬“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就要传承南梁精神的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开创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的精神力量。
秉承面向群众的价值取向,必须坚定人民立场。一是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旗帜鲜明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最重位置,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依靠和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三是真心真情尊重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铸就坚守信念的思想灵魂,把牢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高举真理的火炬、紧盯航程的指针,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二是矢志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的历史贡献中,领悟党执政理念之先进、能力之卓越、成就之伟大。三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仅开辟了中国发展新境界,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也使我们更有底气坚定“四个自信”。
涵养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从大局和长远出发。一要共识大局。要坚持系统观念,善辨大局、心有大局、聚焦大局,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二要维护核心。坚持无条件服从大局这一党的基本规矩,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要服务大局。立足增进全体人民福祉、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大局、民族大势,上下一盘棋,应对矛盾、担当尽责,锤炼坚定党性,全力以赴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传承求实开拓的奋斗精神,唯实求真、敢闯勇为。一要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突破点、关键点,与时俱进制定策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二要以开拓奋进的勇气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创新驱动、激发活力的改革举措,统筹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回应人民群众诉求。三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狠抓落实。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执行到位,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解难题。
传承南梁精神 牢记初心和使命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陕甘边军民,经过艰苦的武装斗争,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这块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和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形成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在历史的时空里,南梁精神,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打牢了坚实基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探寻陕甘边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汲取南梁精神的红色文化基因,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加强党性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弘扬南梁精神,就要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面向群众是南梁精神的根基。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边区的共产党人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在边区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局面。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只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使革命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二、弘扬南梁精神,就要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坚守信念是南梁精神的核心。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开展的多次兵运斗争几乎全部失败,但边区党员干部始终坚守信念,积极开展革命斗争,践行着为党为国的革命誓言。“革命理想高于天”,在艰苦卓绝的陕甘边革命斗争中,英勇的陕甘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视死如归、浴血奋战,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为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A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进一步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受洗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始终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
三、弘扬南梁精神,就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顾全大局是南梁精神的特质。在陕甘边革命斗争中,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领导干部大都经历过被无端指责甚至排挤,但他们始终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
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当前,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弘扬顾全大局的南梁精神,对于做到“两个维护”至关重要。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大局。因此,党员干部就要做到坚决维护A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都以党中央的号令为基本准则。
四、弘扬南梁精神,就要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求实开拓是南梁精神的精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陕甘边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党的任务与革命斗争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总结经验,适时创新斗争策略。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弘扬南梁精神,就要学习陕甘边共产党人自觉执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做法,不断开拓进取,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甘肃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铆足劲头,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A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党员干部都要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民族复兴的使命,继承弘扬伟大的南梁精神,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南梁精神与“红船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红船精神”是伴随着党的诞生而诞生的,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根和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恢宏开篇和历史起点。南梁精神是党在西北大地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晶,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西北革命斗争、探索革命道路、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进程中所铸就的丰厚遗产,是对“红船精神”的传承、发扬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重要支点,将中国革命推向成功的彼岸。二者一脉相承、一心所系、一魂所牵,与其他革命精神一起,共同挺起了中国革命的精神脊梁,引领了中国革命的成功。
1.在坚守党的理想信念上,两者均具有始终不渝的革命性
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是“红船精神”和南梁精神的政治灵魂,也是指引革命、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当初,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南梁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在军事斗争、根据地建设中,虽屡经挫折和失败,并多次遭到“左”倾错误执行者排挤打击,甚至在错误肃反中被逮捕关押,但他们始终秉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愈战愈勇,最终使革命根据地得以“硕果仅存”,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出征抗日提供了“出发点”。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南梁精神所孕育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就是要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点,正确看待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毫不动摇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上,两者均保持着须臾不离的人民性
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从红船始发之际,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鲜明地标注在了党的旗帜上。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同样,面向群众也是南梁精神的根基所在,是对忠诚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发扬与升华,是南梁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的基础。南梁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始终坚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以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和无私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他们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和服务群众,选举群众代表参与政府工作,参加政权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真正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益。他们作为陕甘红军和南梁苏维埃政府的主要创始人,从来不以部队首长和政府主席自居,始终把自己看作红军部队和苏维埃政府中的普通一员。
A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服好务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传承“红船精神”和南梁精神所蕴含的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及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作为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难心事、烦心事和关心事,奋力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建成更高质量、更有成色的小康社会,切实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地变为现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在锤炼共产党人的党性观念上,两者均拥有如雪皑皑的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所在,也是无产者阶级性和无产阶级利益最高、最集中的体现。“红船精神”所蕴含的“立党为公”的党性观念,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本质和党性的高度凝练和宣示。
特别顾全大局、坚决听党的话,是南梁精神最鲜明的一个品格。在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南梁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忍辱负重,严于律己,襟怀坦荡,尽一切努力维护部队的团结,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
A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从严管党治党,是新时代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提升战斗力凝聚力,就要传承“红船精神”和南梁精神所蕴含的光荣革命传统,传承赤诚为党为民的高尚革命情操,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使我们的党旗永远鲜艳如火、队伍永远团结有力。
4.在指导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上,两者均具有引领方向的先进性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勇立社会、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铸就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成为“红船精神”的宝贵品质。
求实开拓、敢于走认准的路,作为南梁精神的精髓所在,正是对红船首创精神的发扬与升华。在西北大地,南梁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不迷信书本教条,把党的革命理论同南梁革命的斗争实践相结合,按照客观条件制定政策,独立处理革命重大问题,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坚持走正确的革命道路,在建立革命武装、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实行统一战线、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色”建军方式、“狡兔三窟”的根据地发展战略和“梢林”中的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探索出红军发展和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南梁模式、南梁道路,表现出了政治上的清醒和独创,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当前,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类风险增大,改革发展也走到了新的战略抉择期、机遇期,我们要传承“红船精神”和南梁精神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战略眼光和务实作风,继承革命先辈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发展定力,着力增强各方面的能力、本领和素质,树立战略、创新、辩证、法治和底线思维,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作为,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坚决防范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确保党始终勇立发展潮头、走在时代前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经千重风浪、驶过险滩激流,南湖红船靠岸南梁红色热土,从此披荆斩棘、破浪前行,驶向了胜利的彼岸,也孕育了伟大的、永不过时的“红船精神”和南梁精神。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这两个伟大精神蕴含的精神养分和不竭荣光,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用伟大红色精神指引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南梁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A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南梁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本质体现、力量源泉、重要依据和显著标识。
面向群众是南梁精神的根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本质体现。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绝不可脱离群众,绝不可高居于群众之上,做官当老爷,而应当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疾苦和困难,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他们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打土豪,组织群众分粮、分地、分牛羊的“三分”与抗粮、抗款、抗捐、抗债、抗税的“五抗”斗争,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之所以能够硕果仅存,与党和红军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也是面向群众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本质体现。
坚守信念是南梁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力量源泉。
无信仰则无魂,无信念则无向。不忘初心,就是永远保持崇高追求,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的挫折又一次次地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即使遭受重大挫折和革命低潮,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能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在开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刘志丹先后经历了渭华起义的失败、三道川事件、张皮原遇挫、彬县身陷囹圄、早胜遭暗算、合水遇险等挫折,但是面对这些挫折,他从未丧失信心,还不断鼓励革命同志坚定信念,克服悲观情绪。1933年8月,陕甘边区党和红军出现了严重挫折,习仲勋及时主持召开陈家坡会议,加强了对军队的统一指挥和领导,1934年5月,华池南梁阎洼子42名苏维埃政府干部和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即使遭受如此巨大的牺牲,广大红军将士和陕甘边区人民,始终坚守信念,前仆后继,义无反顾,使革命力量得以保存。实践证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和百折不挠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顾全大局是南梁精神的特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依据。
讲大局、顾大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在一些紧要的历史节点上,都着眼大局、把握大局,广大共产党员自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保证了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发展。
在陕甘边苏区时期,刘志丹曾多次受到“左”倾错误者的排挤和打击。1934年7月的闫洼子会议上,红二十六军被扣上了“右倾机会主义”“逃跑主义”“梢山主义”“枪杆子万能”“浓厚的土匪色彩”五顶大帽子。在这种情况下,为顾全大局,刘志丹还是集中精力讨论粉碎国民党军事“围剿”的方案。在“肃反”中,刘志丹更是以大局为重,无视个人安危。李维汉评价说,“刘志丹明知一部分同志被冤屈关起来,自己也会被捕,他有枪杆子,有群众,要干就起来了,那就打起来内战了,结果是分裂,给敌人造成一个大缺口。他明知个人会有危险,但还是顾全大局,服从纪律。”刘志丹积极鼓励其他同志以大局为重,在他的影响下,习仲勋和许多受害同志不去计较个人恩怨,勤恳为党工作。刘志丹、习仲勋在受委屈的时候,革命意志从未动摇,始终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维护了党和革命队伍的团结。这种顾全大局的优良作风就是早期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重要依据。
求实开拓是南梁精神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显著标识。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党的理论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毛泽东强调:“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九千多万名党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打破教条,走自己的路。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开辟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在南梁革命实践中,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们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忘党的指导思想,坚守初心,求实开拓。在经历了清涧、渭华、旬邑等武装起义失败的沉痛教训后,陕甘边党和红军领导人总结出一条真理,要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三色革命”统战思想、“狡兔三窟”游击战术、“稍林主义”思想路线等方面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陕甘边特点的革命道路。南梁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付诸于陕甘边革命实践的理论结晶,这种求实开拓的革命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显著标识。
南梁精神的丰富内涵
南梁精神,内蕴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北方建立的为数不多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重要基础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南梁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工作与思想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北地区具体实践的结晶。
一、面向群众,是南梁精神的根基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刘志丹说:“我们是红军战士,是为穷人谋幸福的,必须有群众观念,没有这一条,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援,更谈不上打胜仗。”根据地领导人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决支持。“天旱望雨水,人穷望志丹”,只要听说红军来了,群众都非常高兴,热情地为部队提供食宿。刘志丹坚信,“只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一心为穷人谋利益,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1934年11月1日至6日,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到会的有从农民、工人、游击队、赤卫军和红二十六军中选出的各方面代表100多人。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以普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会议。代表们怀着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仔细审议并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军事决议案》《土地决议案》《财政决议案》《粮食决议案》等重要文件。会议以民主选举的方式,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习仲勋被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选举确定了土地、劳动、财政、粮食、肃反、工农、监察、文化、妇女等委员会人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始终坚持面向群众的工作作风,使政府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
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陕甘边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毛泽东称赞刘志丹是“群众领袖”,称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二、坚守信念,是南梁精神的核心
陕甘边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是因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者有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刘志丹说:“入党就是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一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1934年8月,谢子长在战斗中负伤,但在国民党“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他带伤主持陕北工作,致使伤情恶化,不久与世长辞。习仲勋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童年时期他就树立了改造社会、复兴中华的理想。少年时期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投身革命,在革命处于低潮、身陷囹圄时,铁窗映丹心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是怀抱“最大的牺牲决心”的坚定革命者。
无论条件如何艰苦、环境如何恶劣,根据地共产党人都能始终抱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凝聚成坚不可摧的力量。他们有些人在北京、西安等地的高等院校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却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放弃了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辗转来到贫穷偏僻的陕甘边参加革命斗争。他们为同一个目标勇敢地冲锋陷阵,以实际行动献身理想信念,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高于天。
三、顾全大局,是南梁精神的特质
无论是面对“左”倾错误执行者的无端指责和降职,还是内部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者都自觉维护大局,自觉保存革命力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刘志丹、习仲勋等蒙受不白之冤,始终泰然处之。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刘志丹等人获得解救,立即投入革命中。刘志丹告诫蒙受冤屈的同志说,党内的历史问题不必性急,要忠诚为党工作,让党在实际行动中鉴定每个党员。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者在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大局意识。在蒙受委屈、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们的革命意志从来不动摇,始终尽最大努力维护党和革命队伍的团结,坚持革命斗争。正是靠这种顾全大局、精诚团结的崇高品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才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并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根据地得以“硕果仅存”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四、求实开拓,是南梁精神的精髓
陕甘边根据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陕甘边革命实际相结合,摒弃了照抄照搬的“本本主义”,按照客观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治党治政治军的宝贵经验,从而指导革命不断走向成功。
包家寨会议决定成立三路游击队和建立三个游击区,以扩大红军的回旋余地,加强各游击队、游击区之间的相互支援,这种多区域战略布局,是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创建的重要特色之一,用足了独特的优势,为粉碎敌人的多次“围剿”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武断指责,习仲勋说:“‘梢林主义’是创造根据地的马列主义。我们把苏区叫做‘梢林’,这是从三原、渭北平原碰钉子碰出来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陕甘边党和红军领导人都强调要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弄清楚,要以具体存在的客观实际为出发点,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不主观臆断盲目行事,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政治本色和道德情操在陕甘边这一特定区域的集中反映,内蕴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南梁精神饱含的初心和使命
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在陕甘地区高举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是“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其间形成了伟大的南梁精神,饱含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面向群众、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面向群众、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是南梁精神的核心。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刘志丹参加革命后说,“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老百姓称其为“咱们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啊!”。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1936年4月,刘志丹牺牲的噩耗传出后,陕北高原为之震动,红军战士、战马都穿白戴孝,中阳县一时白布为之一空。谢子长被群众称颂为“谢青天”。在革命斗争中他经常告诫部队的指战员,“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时刻不能忘了老百姓,不论走到哪里,都要爱护他们,给他们办好事,这就是我们革命的目的”。因此,老百姓认定打红旗的“老谢”的队伍是为贫苦人打江山的!谢子长临终前说:“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习仲勋在革命生涯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1岁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时,制定并实施了具有开创性、前瞻性的“十大政策”,处处体现着一心为民的思想光芒。所以“群众信任他,把他看做是自己人,当群众有疑难时,就说:找仲勋去”。习仲勋终其一生赤胆忠心为人民谋福利,被毛泽东誉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成为中国革命发展和进步的脊梁,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样也正是因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一心为民的精神和决心,所以才成为陕甘民心所向。在创建革命根据地最严酷的时刻,陕甘人民以血肉之躯铸就铜墙铁壁,誓死捍卫革命根据地。由于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北方高高擎起开展武装割据的大旗,使陕甘星火犹如耀眼的火炬迅速呈燎原之势,终使西北成为中国革命战略转移的重心。
近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从闹革命开始一心为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最重的位置,诠释的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以及“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是南梁精神的灵魂。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忠诚于党、为党尽忠。刘志丹在入党誓言中写道:“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表现了刘志丹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他的好几位亲属都被敌人杀害,两个幼子由于战时恶劣环境都不幸夭折。1936年东征前刘志丹对夫人同桂荣说:“我这次上前线,是再次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贡献出一切。”谢子长在入党宣誓时说:“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34年8月,谢子长在战斗中负伤,但在国民党“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关键时刻,他带伤主持陕北工作,致使伤情恶化,不久便与世长辞。习仲勋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童年时期他树立了改造社会、复兴中华的理想。少年时期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他投身革命,在革命处于低潮、身陷囹圄时,铁窗映丹心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出生入死、百折不挠,是怀抱“最大的牺牲决心”的坚定革命者。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609名烈士的名字,而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革命志士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不知道姓名的烈士,他们虽然是无名的英雄,但却在后人心中筑起一座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A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发展环境,我们要向革命先辈学习,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牢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继续高举革命旗帜,弘扬斗争精神,努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坚持不懈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
“我能忍受一切,都是为了救国”
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是南梁精神的特质。在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程中,当时的共产党人坚持高度的党性原则,牢记宗旨、革命为先,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以身作则、团结共进,以肝胆相照、海纳百川的精神,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经受住了种种严峻考验。
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最为集中的特点,就是为了革命忍辱负重、顾全大局。1935年2月,谢子长在病危之际,为了陕甘革命的长远发展,将自己耗尽全部精力和心血创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托付给刘志丹,这种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革命襟怀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顾全大局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南梁精神的内涵所在。1935年10月初,陕甘错误肃反中大批党政军干部被逮捕关押甚至被杀害。当时刘志丹面对逮捕自己的命令,依然自行前往。在刘志丹牺牲60年后,同桂荣在回忆文章《离别时分》中写道:“他牺牲前还戴着‘右’倾的帽子,在这点上他一定很惋惜,可是他仍然承受着压力而奋勇去战斗!正如他平常所说:‘我能忍受一切,都是为了救国。’”错误肃反开始时,习仲勋被捕前有同志劝他躲一躲,他说:“把我杀了,我也不能走。”被关押期间,有人暗示习仲勋可以帮助他逃跑,但他只回答了四个字:“为党尽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习仲勋大局意识、担当精神的写照。
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陕甘共产党人,在创建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斗争中,始终不计得失,以革命大局为重,始终如一坚定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正是靠着“只知有党,不知有其身”的忠诚品格,才使陕甘红旗不倒、革命根据地屹立不败。
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敢教日月换新天”
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南梁精神的精髓。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开始创建和发展的,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立足陕甘实际,实事求是处理一系列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实践。
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者最为可贵的特点,就是既坚持真理,又勇于探索。第一,创造性运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出了一条具有陕甘特色的革命道路,创建了“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第二,陕甘地区共产党人以农民阶级为革命主体创造性开展革命斗争,创建了新型革命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自此陕甘边区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启了党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为党在全国执政作了先期性的实践探索。第三,陕甘地区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和思想工作,为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初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党中央确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第四,陕甘地区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形成了“三色”建军思想(即白色,派人做争取国民党军队及民团的工作;灰色,派人做土匪武装的工作;红色,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这是陕甘革命武装斗争队伍能够不断壮大、战斗能够不断取胜、根据地能够不断巩固和扩大的原因所在,是我们党富有独创性的战略思想之一,是陕甘革命斗争胜利的根本。第五,陕甘地区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出了“狡兔三窟”军事战略布局和根据地创建模式,是根据地在流动中生存、发展的关键,是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又一开创性的治军思想。毛泽东赞赏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用了“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这些探索和创新,既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产物,也是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结晶。1943年4月23日《解放日报》评价说:“刘志丹同志远离中央,能从革命实践中体会到马列主义之精髓,使马列主义之普遍真理实践于西北,在建军建党建政及领导革命战争中,其方针策略,无不立场坚定、实事求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不调和的斗争,使根据地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事业百炼成钢。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南梁精神的激励下,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在“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专题研究启动会上的讲话
欧阳坚
(2018年4月16日 根据录音整理)
南梁既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也承载着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是一片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圣土。南梁精神是党的思想理论的源头活水之一,是延安精神的根和源,是甘肃最重要的红色基因和最靓丽的红色名片。开展“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专题研究,就是要深度挖掘、总结、阐释这一伟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传承弘扬好南梁精神,讲好南梁故事,为改革发展凝聚正能量,提振甘肃人的精气神。
刚才,有关方面的同志就开展这项研究的初衷和考虑作了介绍。大家也对做好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拓展了思路,有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下面,结合大家的建议,我讲3个方面意见。
一、要提高站位,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开展这一专题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南梁精神是甘肃最重要的红色基因和最靓丽的红色名片。甘肃是革命老区,但是被称之为“精神”,并且能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可以相提并论的,只有南梁精神。要在甘肃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打响甘肃红色记忆,把我们党的历史挖掘好、研究好、传承好,必须对南梁精神、陕甘边革命历史进行研究,这是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唤醒甘肃红色记忆,挖掘好红色资源的必然选择。做好对“南梁精神”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传承弘扬南梁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检验。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党的理论、思想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备,最后能在陕甘边区建立根据地,并使其成为解放中国的大本营,这不是历史的偶然和巧合,而是在总结其它根据地经验教训、经过长征磨砺的基础上,与南梁、陕甘边根据地及其已有的思想、原则、方法结合,才形成了延安精神,这是我们党真正成熟、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的初心所在,是我们党思想理论的源头活水。所以说,南梁精神是我们党的理论、思想、原则的源头活水之一,是“延安精神”的根和源。但是,当前对南梁精神的发掘、研究、弘扬还比较粗散、零乱,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现在通过深度研究,就是把南梁精神所蕴含的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信念坚定等重要思想,总结提炼、传承弘扬好,这也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的、生动的实践检验。
(三)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也是提振信心、增强斗志的迫切需要,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长期以来,甘肃人面对比较恶劣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发展环境,艰苦奋斗、孜孜以求,在改写历史、改变面貌的进程中,人家花一分力气就做完的事情,在甘肃要花三、四分力气,甚至更多,凝聚形成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我们要通过专题研究找到甘肃红色基因源头、奋斗精神的根,有效激发甘肃人的革命斗志和迎难而上的发展信心,提振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要清醒认识南梁精神研究的现状,找准研究的切入点
近年来,南梁精神的研究得到了各级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尤其是与“照金苏区”的研究相比,目前对南梁精神和陕甘边历史的研究还很不够,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是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完整性不够,集成性更不够,导致我们现在讲南梁精神和陕甘边历史时,很难有权威的说法。二是宣传教育方面做得不够,没有使其进校园、进课堂,没有成为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的主打品牌,更没有做到家喻户晓。三是精神转化不够,未能有效转化成为推动甘肃改革发展的精神力量和内生动力。但与此同时,这种不足又是专题研究的方向所在、潜力所在。
三、关于开展专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要搭建好三个平台。甘肃省政协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成为汇集各方面专门研究人才、集成相关档案史料、进行系统研究宣传的重要平台。主要有:一是人才平台,把各方面有志于研究南梁精神和陕甘边历史的专家人才集聚起来,集中开展深度研究。二是资料分享平台,把党史研究室、省图书馆、省档案馆、省军区、相关市县等参与专题研究的单位和部门,以及陕西、宁夏,乃至国家层面的所有相关资料汇集起来,对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开放查阅。三是研究结果展示平台,要搞清楚前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把各类已有的成果收集起来,装订成册,大家共享共用、参阅借鉴。要充分运用传统、现代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二)要把握研究的方法。目前大的史料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现在可供挖掘的资料已经不多了,只能是一些零碎的史料,但可以以小见大,从某一个具体的小事情中窥见历史的某一个瞬间、某一个方面。比如,从某一句话、某一个新的文物、某个报纸登载的一篇消息、某一封家书等切入研究。要在充分占有各种史料、了解已有研究成果、挖掘新的史料的基础上,再往高处、深处、细处拓展研究,从而提出新的论断、新的观点、新的结论,从新的角度对南梁精神进行深度凝练和概括。
(三)要抓好当前重点工作。要综合运用传统、现代等媒介和方法,抓紧对各种史料、成果进行收集,对革命先辈、历史见证人相关遗物、信件和口述史等进行整理,把各种散见的文史资料、阶段性成果分类汇总、装订成册。一是抓紧对新的史料进行征集、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口述史等活态史料,要进行抢救性征集。二是抓紧联系与南梁有关的老同志的后代,了解还有没有一些什么遗存,包括他们留下的家书、信件、写的回忆录或者回顾这段历史的稿件等等,都可以去征集。三是参与研究的各单位、各部门要把这项研究纳入各自的工作计划,把各自的各种研究成果、史料进行整理、筛选,在一两个月之内提供到省政协文史委和理论研究会,进行编辑成册,比如省图书馆要提供有关报纸的胶片等。四是把各种阶段性研究成果收集好、分类好,该复印的复印、该装订成册的装订成册。五是抓紧与陕西、宁夏两省(区)政协对接联系,明确两省(区)参与专题研究的领导和人员,明确职责和分工,同时到两个省(区)的党史办、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把有关南梁精神和陕甘边历史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尽量收集回来。六是进一步充实研究队伍,根据工作需要,把大家推荐的有关同志吸收进来,齐心协力把专题研究工作做好。
四、要形成有价值、有创见的新的权威研究成果
要善于运用新角度新史料进行研究,动员各级各方面力量参与进来,不要禁锢于过去的提法,深度挖掘南梁精神的丰厚遗产、精髓实质和时代意义,不断形成新的论断和结论,推出系列化、多视角、有创见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一是编一本南梁精神和陕甘边历史的资料汇编,把各种各样散见的历史、文物资料,图文并茂地收集、编辑成一本册子,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算是一项成果。二是对各方面收集到的文章、论文、论著进行整理,选择其中与陕甘边历史、与延安精神相关有价值的观点、史料等,有重点地进行摘编,做一本研究成果的论文集,也可以算是一本史料集。三是要编一本新的研究成果汇编,鼓励、允许在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的成果以单位、地方或者个人名义提供研究成果,经过专项审核之后汇集编印出来,这个研究成果要与在其它任何学术报告上、刊物上发表的成果等值等价,并发放等值稿费,同时作为明年召开的南梁85周年纪念会成果材料印发。四是形成一个综合报告,一方面报送省委省政府,另一方面报送中央党史文献研究室,争取在明年南梁85周年纪念会前完成,并且提交会议,作为主旨研究成果。五是编一本新的介绍陕甘边、南梁的图文并茂的图册,要有人物照片、历史史料、遗址等。六是策划拍摄一个介绍陕甘边历史、弘扬宣传南梁精神的电视专题片。总之,要用报纸、刊物、杂志、书籍,包括影视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介绍这段历史,阐述南梁精神的核心要义。
总之,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切实把南梁精神挖掘研究好,并推动研究成果与群众见面,用南梁精神这一宝贵资源指引甘肃改革发展,为我省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红色养分。
在陕甘宁三省区政协南梁精神研究座谈会上的讲话
欧阳坚
(2018年5月30日)
刚才,4位同志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介绍了对陕甘边革命历史尤其是南梁精神的研究情况,以及下一步的考虑和设想。陕西省政协李冬玉副主席以宽广的视野,以长期研究红色文化、延安精神、照金精神的丰富经验,对陕甘边历史怎么研究、南梁精神怎么提炼和归纳,讲了非常专业、非常精辟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非常有指导性。宁夏自治区政协洪洋副主席几代人都是我们党的革命的见证者、参与者、支持者,他从自己祖辈和我们党血浓于水的关系讲起,对我们党充满着深情、充满着挚爱,让我们深受激励和感动。
最难得的是,大家的讲话和发言,在对进一步深化陕甘边革命历史研究,对南梁精神再做新的探索、分析、归纳、概括等方面,达成了充分的共识,都愿意从不同的角度,联合、共同地把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一起完成好,把南梁精神弘扬开、传下去,这是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我们下一步合作开展研究奠定了重要的认识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结合大家的发言,我谈3个方面的建议,一起交流探讨。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陕甘边历史和南梁精神内涵的认识
南梁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在党的历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是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等革命基因一脉相承的。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还要深化和提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展专题研究的一个原因。
(一)南梁精神不是孤立出现的,也不是自生的。为什么这段历史能够延续,为什么南梁革命能不断失败又不断走向胜利,最后陕甘边根据地成为了红军的落脚点,这些在思想、理论、作风方面都有独到的地方。同时,南梁精神又是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红军革命精神的积极的继承和弘扬,对之后形成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南梁革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是我们党逐步走向成熟的节点;南梁精神是对我们党的革命理论、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二)南梁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地在成功与失败中,反复地思考、反复地进行革命实践的成果。毛泽东主席曾讲,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革命历史上“两点一存”的地方。A总书记说,为什么会“硕果仅存”?这不是偶然的,是反复地反“围剿”、不断地在失败中再崛起的过程。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根据地给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才有了后面革命的胜利;也正是因为这个落脚点在延安周边,才能让我们的红军能够很容易进入抗日最前线,使我们党成为领导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所以说,这“两点一存”绝无仅有,值得好好地分析和总结,进而看到陕甘边革命和南梁精神的价值、地位和影响。
(三)对南梁精神的丰厚内涵和时代价值,还需要再挖掘、再研究、再提炼。就当前南梁精神研究现状来看,原来我们概括的很多东西还不准确、不完整,有些可能比较牵强,有些可能还没概括进去。同时,南梁精神对我们当代有特殊指导意义,是需要我们吸收传承的,还需要赋予南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比如:
1.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路线是需要永远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能够坚持好,我们党就繁荣、就强盛;群众路线但凡坚持不好,我们就要走偏差,“左”的、右的思想就会泛滥。所以,党的十八大后,A总书记首先就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现在而言,党的宗旨意识在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弱化了、丢失了,还需要重新回归。而在当时的陕甘边,这方面是体现得最充分的,红军和政府跟老百姓的关系是最融洽的,毛泽东在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边区后,看到了良好的军民关系、看到了一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高度称赞了陕甘边区的群众工作。这也是中央能够在陕北最终落脚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在陕甘边体现得很充分,无论是政治路线,还是军事斗争,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既能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又不唯书、不唯上,而是根据实际创造性地理解、创造性地执行,使得“实事求是”等党的思想理论的核心要素,在陕甘边得到了正确、充分的体现,也是有大量的案例予以佐证的。
3.坚定的信念。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在他们屡遭挫折、屡败屡战的情况下,对革命的初衷不变,坚持一切为了党的利益,一切为了维护团结,这就是崇高理想信念的力量。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叛变的、逃跑的、回去教书的、回农村当农民的就可能会更多。
4.统一战线。我们党搞统一战线,最初只是单纯地搞国共之间的统一战线,对跟工商业者、富农中农、学者专家等搞不搞统一战线,是没有设计和研究的。而在南梁革命根据地,政府和红军跟工商业者的关系很密切,同时又广泛地跟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国民党内部的军官等社会各界建立了关系,虽然他们不是统一战线的发明者、创始者,但实际上已经是实践者,为后来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成熟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正因如此,陕甘边红军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延续发展,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壮大。
5.既抓革命,又抓经济。利用社会资源、依靠工商业者发展生产,为革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在南梁的历史当中都有体现。如果只搞革命,只扛枪打仗,红军的给养和后援就无法保证。南梁的革命领导者非常务实,思维是系统的、全面的,不仅考虑当前,而且考虑长远,他们不仅认识到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进行了深入实践。在苏维埃革命政权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商品流通活跃了,这为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6.顾全大局。顾全大局在刘志丹、习仲勋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对来自当时陕西省委的一些错误决定,既能服从,但不盲从,能紧扣实际地去执行,而且在个人蒙冤时能够顾全大局,能够以党的利益为重。也正是因为以他们两人为代表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缔造者们为维护党和红军团结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才避免了陕甘边革命的失败、红军的分裂,也才在当时的陕甘边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政治生态。等等。
这些都是南梁精神需要进一步挖掘的丰富内涵,也是南梁精神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如果我们能够实践好,许多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陕甘边历史和南梁精神的研究、宣传
当前,我们对陕甘边历史和南梁精神的研究和宣传,与其他革命精神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一)南梁精神研究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史料不全。史料都是分散的、零星的,很多同样的史实,时间、人物、地点都对不上。二是研究不深。从研究的程度来看,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不深、不细、不准的问题。三是成果不多。尤其是跟延安精神的研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宣传不够。由于研究不深、成果不多,致使宣传的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影响力。
(二)南梁精神研究不够的主要原因。一是研究力量过于分散,各自为政的状况比较明显。很多研究还是个体性的、个人性的,部门、机构、团队整体开展专门研究的比较少。二是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工作缺乏应有的专业性、连续性、系统性。三是研究成果的收集是碎片化的,没有整合起来,也没有集中起来。导致我们的史料不全,也难以验证,一些史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容易受到质疑,研究成果也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四是还没有把这段历史和南梁精神纳入宣传教育工作范围,进行重点考虑。没有持续不断地宣传推介,更没有做到进学校、进机关。
三、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和考虑
(一)要有方向、有重点、有目标地对南梁精神,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要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南梁精神放在中国革命、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系统研究其蕴含的人民性、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和时代性。这样才能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这是做好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
(二)要深度挖掘、系统概括南梁精神。对南梁精神的实质、精髓、要义要归纳好、阐述准。要让大家都能够充分认同和接受,让普通民众记得住、耳熟能详传得开。要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区别开来,有客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支撑,这是这次研究乃至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任务、一个关键环节。
(三)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改变我们过去碎片化的、各自为政的状况。由陕甘宁三省区政协牵头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特别是和各种学术机构、知识分子联系密切的优势,把有关团体和专家学者动员起来,开展讨论、交流和沟通,互通信息,交换观点,达成共识。
1.要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工作构架,持续做这项研究工作。我们在陇东学院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希望陕西、宁夏能通过这个中心一起来开展课题合作和交流研究,可以把三省区这方面的教授、专家都聘请来,成为特邀研究员,每年研究一批课题,一起分工协作。
2.共同收集史料和研究成果,共用共享。一是史料的征集。历史研究特别是党史研究,是非常讲求客观实际的,要经得起历史检验,首先就要把史料征集全。收集的资料要讲清楚是什么,从哪里来的,完了编辑目录、或者复印成册,为研究工作提供“弹药”和“粮食”。特别是要抓紧做好口述史等史料的抢救性征集。二是研究成果的征集。研究前人的论文集、文章、著作等成果,能让我们知道前人研究过什么、哪些可以借鉴,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要往前走,不能重复别人的成果,要坚决反对拼凑和抄袭。
3.共同做好南梁精神的宣传推介。这方面我们甘肃先带头,然后三省区一起推介、一起宣传。要让南梁精神进教材、进书籍、进课堂、进机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段历史,来感受南梁精神的力量。同时,研究和宣传是相辅相成的,宣传好就会促进研究,研究好又能帮助宣传。希望党史、档案等部门和单位多给媒体、报纸、杂志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陇东学院要把陕甘边历史和南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做好,要为中小学编相应的读物、材料。
(四)需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一是抓紧收集史料、文物,年内把三省区掌握的资料汇集成册,共享共用,为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于今年9月底完成。二是今年底开始准备,明年上半年三省区分别选题,开展涉及陕甘边历史和南梁精神的专项研究,明年4月或5月份召开研究成果沟通交流会,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论文和综合报告。三是明年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85周年。拟定于明年10月份在甘肃庆阳对陕甘边革命历史暨南梁精神进行研讨交流,邀请国内党史专家和相关领导参加,力争推出一批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南梁精神与新时代文化建设
南梁精神是陕甘边革命老区优良传统作风以及革命精神的总称,其主要的内涵是“面向群、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这些精神内涵是我国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南梁地区特有的红色文化形态。南梁精神是在革命先辈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丰富和发展了革命地区的文化建设,也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凝聚力量,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南梁精神内在的文化标志
南梁精神是陕甘边地区革命先辈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精神成就,蕴含着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优良传统,有着鲜明的文化标志。坚守信念是其精神的核心内容,共产党人坚持革命理想与信念大于天,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有着“君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个人担当与爱国情怀;顾全大局是南梁精神的特性,陕甘边革命老区的共产党人,有着较强的大局意识,面对错误的肃反活动,能够坦然面对,下定决心牺牲自我保全大局,体现了“成仁取义,以身报国”价值理念;勇于创新、求实开拓,是南梁精神的精髓所在,陕甘边革命地区的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在革命地区实行了“三色”建军方案,不断开创新的革命局面,是对求真务实、推陈出新思想理念的传承;忠诚奉献、勤政为民,更是南梁精神的根基,陕甘边革命地区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群众是进行革命的基础,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进行武装革命,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民者天下之本”“民可近不可下”的民本理念的体现。由此可见,南梁精神内涵丰富而厚重,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在新时期我国进行文化建设的稳固基础。
南梁精神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红色文化精神指向,在整个的红色文化体系中,南梁文化居于重要的地位,起到贯穿古今的重要作用。南梁精神继承和发展了中央苏区倡导的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在陕甘甚至是西北地区进行革命实践的最早革命精神结晶。在经过多次的革命实践之后,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最终在陕甘边地区成立革命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也是因为在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从而使之成为中央与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同时,南梁精神还是后来延安精神的源头之一,中央和毛泽东非常珍惜并汲取陕甘边革命斗争的经验,后来,毛泽东提出要坚持在延安和陕甘边去的艰苦奋斗作风。现如今,南梁精神也成为贯穿时空并深刻烙印在陕甘共产党人心中的红色文化象征符号。
二、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形式与使命
文化的自信与繁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复兴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满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特别是红色文化,针对群众需要设立一定标准,并且要注重生产多样独特的特色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其次,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还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的融入来培养广大群众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以及道德观念等,提升国民综合素养;再次,要从国家整体的发展与治理角度来看待文化建设,真正使得文化成为推动国家与民族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最后,还要从国际形势发展的全局来考虑文化建设,特别是在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精神文化的同时,还要关注传统民族文化与世界的交流,融入到世界文化的发展格局中,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重要的支撑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与群众素质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联,而文化构建使得社会与民众广泛接受的认同感和价值观,能够极大地提升国家整体的治理水平。文化建设的内容除了基本的文化设施的提供、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外,更主要的是对人的道德教化与感染,以此来支持国家的治理。因此,在当前阶段我国的文化建设需要充分运用文化的培养作用,弘扬主流价值理念,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提升国家整体文化实力,特别是对人的价值塑造以及国家治理与发展的支撑,这也是进行文化建设的使命。
文化建设对人的价值塑造主要体现为人文素养的提升、个人文明素质的提升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首先来看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具有的最为基本的素质,对于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日后的发展方向有着很大的影响,包括个人对事物的审美理念以及自我钻研创造能力与精神等。文化建设利于培养人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与爱好,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对于国民审美情趣的培养和鉴赏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这也是进行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和价值成果。其次是个人文明素养的提升。文明素养主要包括正确健康的三观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文明的行为,有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个人的文明素养对于个人的人格、社会文明的提升以及国家治理、国力提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文化建设还能够促进群众身心健康的发展,群众身心的健康发展是群众顺利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丰富和提升各类文化产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能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特别是对于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青少年来说,通过弘扬真善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形成正确的三观理念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深远意义。
另外,文化建设的作用除了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以外,还可促进规范正确良好社会制度的形成。文化是体现出的价值观念也是社会的基本立场,其中包括传统习俗、惯例等,都与社会主要规范制度相结合,而且在社会化过程中,从个体价值出发,规范个体行为,影响着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模式。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优秀睿智的价值理念,如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就是我国古代要求遵从的行为规范。文化建设能够树立起全社会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提升全体社会的向心力,也能够获得其他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尊重。而从一个国家的整体治理来看,文化建设也是其必要的考虑因素,融合文化建设才能使相关规范制度体系的构建与习俗、传统等文化因素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