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载着乡村产业建设、发展、振兴的重要责任,是以产业振兴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提供者。

为全面了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在产业振兴上起到的作用,我们先后深入多个行政村,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翻看台账等方式,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

  一、六种模式促进发展  某县位于……,是以生态立县、以农业为主的县域。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试点并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100 个,全面完成赋码登记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及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

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了 5种经营模式。

  一是飞地经济模式。

对现有条件不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将财政资金分别入股农业公司、旅游公司、工业园区等单位,每年取得一定收益。

  二是脱贫村光伏收益分红模式。

结合光伏扶贫项目,全县共建成5兆瓦的光伏电站,为 30 个脱贫村带来每年每村 50 万元的收益。

  三是企业引领模式。

引进某集团,建成祖代生猪育肥场,实行生猪代养,带动 10 个村集体生猪育肥基地,平均每年每村集体收益100 万元以上。

引进某公司,为 20 个食用菌培育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每年每村集体收益 80 万元左右。

  四是能人带动模式。

某村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动,建成种鸡繁育场,每年为村集体收益 70 多万元;某村党支部书记专长服装加工技术,所建服装加工企业,每年订单达20 余万元,带动 1000 余名村民致富。

  五是产权租赁模式。

某村与某集团以土地出让和土地入股的形式,建成高标准苹果示范园,企业提供苗木、技术等,售果后收益按占股进行分红。

  六是自主经营模式。

各村结合实际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进行中药材种植、肉羊养殖、玉米加工、食用菜籽油加工、蔬菜水果设施种植、粉条加工、果袋生产、艾叶初加工等,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从调研情况看,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群众参与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按时按期召开理事会、监事会,致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群众对村集体经济的认同感不强、参与度不高。

主 要原因:一是集中经营未成规模。

在土地集中的区域,村集体未能实施土地集中经营,村集体经济有分无统、村集体的组织化程度低,村集体没有做到统筹兼顾,使得农民合作意愿不强,群众土地大多自种、不成规模;二是“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好。

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不清、办法不多,过度依赖政策性补助,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

  (二)村集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

虽然各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但大多数是靠入股分红,经营性收入不多,可用财力少之又少,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脆弱。

主要原因:一是经营方式单一。

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管理粗放、规模较小、效益不高,收入来源过分依赖单一产业,有的村每年相对稳定收入主要来自土地流转和租赁,发展产业等其他渠道获取收入不多。

二是造血功能不强。

个别村缺乏长远规划和思路,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造成后期无资源可开发利用的被动局面。

  (三)村集体经济的运转经营还不够得力。

有的村级党组织前期思路清晰、热情很高,但集体经济组织建成后运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行政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空间很小。

二是缺乏专门人才,虽然经营决策权和促进发展的职责都集中在村“两委”身上,但他们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发展经济的招法不多;农村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懂市场、会经营的管理型人才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