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坚持文化铸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党课讲稿:坚持文化铸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准确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内涵  何谓乡村文化,难以统一定义。

一般而言,常将村落文化界定为农村居民文化,因为村落是乡村文化的主要载体,村落文化具有乡土特征。

有时,乡村文化还被称为乡土文化。

比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等著作中提及乡村文化时,均离不开乡土性。

故此,乡村文(一)坚持传承创新,着力庚续中华文脉。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本质,也是民族根脉之缘起。

坚持对乡村地区优化、乡土文化、农村文化和村落文化等称谓,往往互称互指。

由此,可将乡村文化视为一个文化系统,并从空间和时间上,提出两个层面的内涵。

一是与城市社会空间形成的城市文化相对应,乡村文化是基于乡村社会空间形成的文化系统,是以农民为主体,并由农村居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为乡村民众享有并传承的社会文化。

它包括乡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组织及制度文化、语言和符号等。

二是与现代化发展阶段相对应,将乡村文化视为一种历时性文化系统, 包括主体部分形成于过去的乡村传统文化和随当今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乡村现代文化。

  乡村文化振兴不能脱离上述两个层面内涵所指向的基本时空背景。

也就是说,既不能脱离由乡土中国进入城乡中国时代的基本背景,需要在城乡互动的背景下讨论乡村文化振兴,也不能脱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需要将乡村文化视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乡村文化处于弱势地位,使得城乡文化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平衡。

乡村文化发展形态多样,难以整合,也带来乡村文化自身发展的不均衡。

因此,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就面临双重困境:乡村传统文化存续和现代文化发展滞后并存。

第一,乡村传统文化面临存续退化危机。

农业是人类得以生生不息发展的命脉。

我国有悠久的农耕传统,但面临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巨大挑战。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等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文化传统面临三大危机:文化存续危机、文化失序危机和文化功能退化危机。

第二,乡村现代文化陷入发展滞后困境,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不足、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农村文化市场活力不足。

  二、充分认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对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意义  经过由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的持续努力,乡村文化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距离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乡村文化难以传承、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乡村文化建设制度保障不力、文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等,都制约着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