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精准划分类别科学分类管理持续提升农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经验交流:精准划分类别科学分类管理持续提升农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县持续深化和改进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新模式,注重从党员日常管理、组织生活、发挥作用等三个方面探索农村党员队伍差异化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党员积分考核评价体系,打造出一支党性强、素质高、评价好、作用优的农村党员队伍。

一、精准施策,党员分类由“粗”向“细”。

一是精准化摸底。

针对农村党员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大等情况县在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中,组建 10 个信息核查组5次进村入户开展党员信息核查,通过翻阅档案、线上线下联系“验明”身份,核对党员数量,精准核实党员基本信息和生活、工作情况。

经排查核实,县共有党员 16662 人,其中农村党员 9483 人。

二是科学化分类。

根据年龄、行业、流动、健康等情况,将农村党员划为五类,具有种养经验专技特长、经营实体或创办企业的党员划归创业类,村“两委”干部,“三会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党员干部划归管理类,年老体弱或身体残疾、重病及生活困难党员划归关爱类,外出务工 6个月以上或长期在外未转出组织关系党员划归外出类,单纯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无职务的党员划归志愿类。

截至 2024 年6月底,县创业类党员1399 名,管理类党员 1598 名,关爱类党员 2193 名,外出类党员 2644 名,志愿类党员 1649 名。

三是差异化管理。

结合“五类”党员不同特点,对创业类党员实行“引领式”管理、管理类党员“践诺式”管理、关爱类党员“服务式”管理、外出类党员“跟踪式”管理、志愿类党员“引导式”管理,通过差异化管理,激发党员潜力助推乡村建设。

如县黄茆镇将关爱类、志愿类党员组建成“银 发先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理论宣讲、文明创建、美化环境等志愿活动,2024 年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60 余场,带动参与志愿活动 130 余人,服务群众 2000 余人次。

二、靶向发力,管理工作由“散”变“序”。

一是创新举措强管理。

县所辖乡镇积极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方式方法,提升农村党员管理水平。

黄茆镇建立“1+5+N”党员分类管理新模式和新路径,出台 1个总体实施方案、5个类别、N种党员管理措施;三里镇推行“三三三”工作法,实现“三清”管理,党员下沉三个“一线”,落实三项关怀机制;金鸡乡探索实行一份名册、一套标准、三个目标的“113”管理方式。

同时,县还结合地方特色,唱响一首首“党员分类管理”主题山歌,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参与到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形成覆盖全员、分类施策、体系成熟的党员管理新格局,不断激发农村党员干事创业活力。

二是丰富载体强教育。

研究制定《县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管理规范(试行)》,分别确定“五类”党员组织生活参与时间和形式,将党内政治生活由“定时定点”拓展为“随时随地”。

对创业类管理类志愿类党员采取集中开会、集体活动等形式参与,实现参与率高、按时开展、程序规范、政治性强等效果;关爱类党员采取“送学上门”“送教上门”等形式服务,确保不漏学、不掉队;外出类党员采取建立“网上支部”、流动党员服务站等形式管理,让外出党员随时随地参加活动、接受教育、寻求帮助。

2024 年,共为关爱类党员“送教上门”1000 多人次,开展外出类党员线上“直播”学习超过5000 人次。

三是优化积分强考评。

围绕“一张清单”评到底的工作思路,建立党员审定、评议、公示等积分管理机制,量身定制“组织生活积分”“日常管理积分”“先锋指数加分”“反向扣分”等项目评分标准,通过自行申报、季度评分、亮分公示、评等定星等方式,将每季度加分最多的党员评为“党员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