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发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高质量人才

中心组发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质量人才同志们: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要靠教育。

市委“新春第一会”着眼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军,就建强“三支队伍”作出了部署并聚焦“培养人”,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自主培养体系”的要求。

我们要深刻把握教育之于人才强市、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建设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现代化先行市建设。

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我谈几点体会。

一、推进基础教育提质,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创新型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基础教育总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目前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差距明显,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还未真正确立,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探索精神往往湮灭于过多过重的作业考试负担之中。

为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不断夯实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点。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一方面,近年来**人口呈自然增长负增长、机械增长高位回落趋势,出生人口下降明显;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向城镇集聚态势明显,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城镇学校就读学生超过 90%,“城市教育为主”的时代已经到来。

面对新形势,要加快调整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适应人口流动状况加强城市学校建设,下决心调整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切实解决城市教育资源不足、农村教育资源过剩问题,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同步接受优质教育。

优化教育类型结构。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家长并不苛求于子女过早就业,而是期望子女有更多机会升入高一级学校,有更多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延长受教育年限。

因此,要进一步拓宽升学通道,调整僵化机械的“普职比”管理机制,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让更多孩子能够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并以此提升适龄青少年的受教育年限,减少“高中以下”劳动者的增量。

职业教育重在中高职贯通真正实现体系化的人才培养,而不能使职业教育成为个人成长的“天花板”。

优化教育教学内容。

以ChatGPT、Sora 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成为通用技术,必将重新定义我们的生产生活,也必将重塑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学校不再 是知识传承的唯一场所,知识也未必需要面对面、口口相传。

教育应该更关注那些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能力,如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因此,要加强科学教育、劳动教育,重视实验实习和实践实训,重构基础教育教学范式,着力保护和激发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优化考试评价方式。

考试评价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

当前,过于强调机械记忆的应试教育难以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创造力丧失。

我们要改革考试评价办法,以中考、高考市级统一命题为契机,加快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并以此引导学校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减少重复学习、无效学习。

要积极倡导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改变“成才优于成人”的家庭教育观、“成绩重于成长”的学校教育观、“成就决定成败”的社会教育观,为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扩大高等教育容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层次创新人才从哪里来?

主要是从高等学校培养出来,从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中产生出来。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