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调研报告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火书记对古浪扶贫开发提出“下山入川、工业扶贫”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以及县委马书记对古浪县扶贫开发工作和生态移民工作,提出“四下四进四转变”的四条路子,达到扶贫对象“四个不愁、四个保障”的目标。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对近年来的扶贫工作深入分析,认真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镇情
大靖镇位于古浪县城以东80公里处,南依祁连山余脉,北临腾格里沙漠,东依“兰白都市经济圈”,北临“金武一体化核心经济区”,是我省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集镇。现辖2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2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全境面积2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6万亩,播种面积7.66万亩, 其中滩旱地1.19万亩,井库灌地1.12万亩,黄灌地5.35万亩,该区域海拔在1823——2330米之间,气候属温带干旱气候,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250㎜左右,年平均气温8.2℃,土壤主要是荒漠灰钙土,含盐量低,适于农作物生长,属石羊河流域之大靖河流域和黄河提灌工程灌区。
二、大靖镇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和成效近年来大靖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重点,按照省市县相关部门关于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扶持,结合当地实际,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因地制宜,坚持走特色种养、劳务输出、移民搬迁的扶贫开发路子,全力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探索出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镇村两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扶贫开发充满信心,对中央、省市县扶贫开发政策充满期待。
(一)实施整村推进片区开发项目,着力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以樊家滩村为中心,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和片区扶贫开发建设项目,完成了占地108亩的樊家滩村新农村住宅小区1处;在长城等村,新修灌溉渠道43公里,硬化乡村道路46公里,架设高低压线路56公里,五年来完成危旧房改造3150户,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强化产业建设,着力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完成了的长城村连片1000亩枸杞种植和下庄村130栋养殖暖棚建设,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示范带。
(三)加强技术培训,着力增强贫困劳动力劳动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近年来我镇以 “雨露计划”等扶贫培训工程为依托,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一条龙服务的劳务产业格局,年均输出劳动力上万人次,年实现劳务收入上亿元。近三年重点完成了红柳湾等村劳务移民34户、136人。
(五)加强措施协调,着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一是充分利用区域支农政策,优先考虑贫困村,支持扶贫开发。如退耕还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沼气工程、人饮解困工程、中小学“两免一补”、少生快富工程等政策。二是积极整合其它支农资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自2010年实施以来,按照“改善基础条件、发展节水农业、突出特色种养、加快产业培育”的思路,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组织、农牧、交通、水务、农电、建设等部门资金,完成日光温室等示范点基础设施配套;为各村配备文化共享设备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筹资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危房改造、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等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妇联干部和广大妇女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最大限度解决了妇女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基本形势
近年来我镇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今后的扶贫工作信心十足,但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从我镇实际出发,当前扶贫开发既有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机遇来看,主要是有良好的政策。党和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计划的实施,以及一系列重大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使公共财政阳光不断照耀到农村。2010年《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将大靖镇确定为核心区副中心城市,支持建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12〕507号)将大靖镇确定为第三批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这都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难得的政策机遇。从挑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群体规模依然较大。据2010年“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数据汇总,现有贫困人口25278人,贫困面达到65.1%,有1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且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脱贫致富难度大;产业更迭缓慢,脱贫致富缺乏产业支撑;科技文化相对落后,扶贫开发后劲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贫困面貌改变难度大。二是部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制约生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镇域范围内干旱、风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自救能力弱,加上水资源短缺,农产品市场波动,农业收入很不稳定,尤其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技术应用不广泛,农产品品质不高,加之销售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群众收入的正常提高。三是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部分贫困农户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观念陈旧,等靠思想严重,致富办法不多,家庭生产经营水平低,加上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家庭底子薄,致富心切但力不存心,导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四是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后,贫困村扶贫开发求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后,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为低保制度不能代替扶贫开发。低保制度仅仅是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生存、生活问题,农村贫困群体的发展问题仍然要靠“造血”式开发扶贫来解决。五是贫困的复杂性和反贫困的艰巨性,呼唤制度性、整体性扶贫政策体系。农村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制约,也有人力资本落后的原因,既有制度性缺陷,也有机制方面、具体工作层面的不足。近年来,国家在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卫生医疗、居民养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设计,对促进贫困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践情况看,帮助贫困村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既需要贫困地区立足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做好规划,还需要政府对贫困地区做出更多的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三、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将突出统筹兼顾和科学谋划,以城镇建设为突破口,结构调整为主线,扶贫项目为引擎,劳务移民搬迁为途径,农民素质提升为手段,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脱贫致富为目标。提高广大群众不甘落后、抢抓机遇、争先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抢抓政策机遇,以城镇建设为扶贫开发突破口。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为契机,以大靖镇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为政策支撑,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与城镇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相关政策,扩大城镇规模,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强化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金融等公共服务事业,改善投资、创业、人居环境。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就业、定居。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稳定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形势发展和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要求大靖镇全方位加快扶贫攻坚的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扶贫开发主攻方向。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 “四五四”发展战略,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 +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培育壮大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等重点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大谭路为主线,平均每年发展全膜垄作沟播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以长城片、花庄片为主,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暖棚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力争“十二五”末,全镇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万亩;在全镇范围内,持续扩大种植以枸杞、皇冠梨、玫瑰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力争“十二五”末,全镇经济林面积达到3.5万亩。形成以全膜垄作玉米、洋芋、精细蔬菜、枸杞、食葵、蔬菜种植,暖棚养畜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实施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为扶贫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2012年,依托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对龙岗等5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新修渠道2公里;铺设引水管道12公里;新修井渠5公里;平整土地300亩,建成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超前规划的新农村示范点1处;配套日光温室卷帘机140套,硬化道路4公里。通过项目的实施,为扶贫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四)组织实施好劳务移民搬迁,拓宽扶贫开发的途径。 通过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重点培训项目,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和“两后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不断拓宽劳务输转的领域,每年输出劳动力上万人次,每年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以上。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向新疆、安西、玉门等地移民,在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上争取一定数量的土地,重点安置花庄片、城区片耕地紧张的人口。
(五)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群众看病养老问题。不折不扣落实粮食直补、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群众政策性收入,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保障。(五)以基层党组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结合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创业的引领作用。
四、对扶贫工作的几点请求
一是建议上级帮扶联系部门,能给予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帮助指导,并在资金和对口项目上能给予重点倾斜扶持。
二是我镇黄灌区支渠斗渠破损严重,黄灌水利用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上级帮扶部门争取项目加以维修改造。
三是请求上级部门对所联系村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脱贫路子给予切实的指导,干部对所联系的贫困户重点在脱贫致富的措施上给予长远的帮助,真正达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根本目的。
xxxx方圆28平方公里,地势坦荡平旷,核心区域集中在涌洞乡境内,距县城40公里,与湖南省保靖县相邻,盖上有川河、楠木两个村11个组,850户3090人。平均海拔1230米,四季云烟,夏季平均温度20℃左右,堪称自然空调、天然氧吧,冬季银妆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是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绝佳胜地。笔者近期对xxxx进行了调研,对推进其旅
游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浅建议。
一、xxxx旅游开发意义深远
由于交通限制,xxxx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其独特的自然魅力,一直深受县内市民宠爱,每年都有不少游客、驴友、摄友慕名前往或故地重游,也逐步吸引周边市民眼球。特别是随着八十步至太平场公路的改造,可进入性大幅改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到xxxx观光、避暑、赏花、驴行。初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000余人次实地领略xxxx风光,单是5月4日“乡村旅游川河行”当天,就吸引400余名市民参与。可见,xxxx旅游开发众望所归,值得期待。
xxxx作为我县旅游的储备资源,其开发意义重大。一是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当地群众端上“旅游饭碗”,扩宽就业渠道,能在较快时间内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走出一条高山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二是能够加速形成县城—xxxx—酉水河一日游精品线路,助推我县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建设。三是可以作为大边城景区的补充,添加新的旅游景点,形成旅游资源互补,丰富边城景区体量和内涵。
二、xxxx旅游开发正当其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武陵山区发展,《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省际生态文化旅游协作,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渝东南旅游专题会议,每次研究一个问题,推动渝东南旅游发展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历史性跨越。2012年8月,市政府在南川区召开乡村旅游发展现场会,提倡各区县“不争论、允许试、大胆干,干起来再说”。日益优化的外部环境,为xxxx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产业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和网络布局扩展,启动实施了洪安边城、西街、盐水井湖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整合上千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出钟灵、大溪、孝溪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全县旅游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随着八十步至太平场公路的改造升级,蕴藏已久的xxxx,亟待揭开神秘的“盖头”,向世人展示其无穷的魅力。
三、xxxx旅游开发矛盾突出
(一)资源小而分散。xxxx盖顶有天然石门回道“四门洞”、鸡冠岩、栩栩如生的“朱氏婆婆”、满山映山红、万亩天然草场、千年银杏古树、红军战斗遗址;盖下有千亩梯田,“黑洞”与“亮洞”(俗称穿洞)遥遥相望;纳沙河沿岸有“十八堡”、“十八溪”、“婆婆山”、“扁口洞”。总体来看,旅游资源丰富,但若站在武陵山区来审视评估,这些资源缺乏稀有性和震撼力,且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效益。
(二)生态环境较差。一方面,xxxx自然植被较差,森林覆盖率不到30%,多以灌木和草场为主,缺乏高大乔木和林带,且裸露岩石多。另一方面,xxxx蕴藏大量的煤、黑滑石、硅等矿产资源。作为我县历史上煤矿主要产地之一,其开采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随处可见废弃的煤渣,一遇下雨污水横流。同时,地处两省市交界地带,硅矿私挖滥采屡禁不止,部分核心草场出现损坏,随处可见开采“伤疤”。
(三)配套设施滞后。从涌洞政府驻地、干川和平马上山的公路都是泥土路,可进入性差。布局国电、乌电两大电网,但改造多年电力依然不稳定。唯一的小型水库(烂泥沟水库)基本没有发挥功效,主要依靠地下水,用水质量难以保证。整个区域没有成熟的旅游接待点,缺乏有品位、上质量的乡村旅游接待户,唯一的避暑山庄由煤矿厂区改造而成。此外,景点安全防护设施、公厕、垃圾处置等配套设施缺乏。
(四)遗留问题凸显。前些年,我县依托区域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在xxxx发展起了2万余亩金银花基地。但是,由于当时对旅游开发预测和估计不够,导致基地基本布局在核心草场,且低价签订了长达数十年的土地流转合同,而xxxx的主要资源集中在草场地带。如下一步引进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则势必处理金银花基地与草场如何选择、流转合同如何终止等遗留问题。
四、xxxx旅游开发任重道远
(一)精心规划是前提
规划是制约xxxx旅游开发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编制。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禀赋大体相当,xxxx处
于诸多名胜景点的包围中,很容易陷入同质化陷阱。如何定位xxxx旅游开发思路?必须跳出秀山、立足武陵,认真考察论证,注重差异化发展,与周边景区形成互补。结合资源特点,可考虑将其定位集观光、避暑、休闲、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xxxx作为以生态自然为基石的旅游资源,在具体的规划中,不一定需要大手笔,但必须符合实际,尊
重自然,要杜绝照搬同类成熟景区开发模式,坚持低碳、低成本开发,综合考虑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问题,切忌大兴土木、乱造人文景观,要防止对资源进行过度包装,减少资源破坏和开发成本。
(二)保护开发是核心
自然资源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特点,很多时候保护更是政绩。旅游开发的实质在于实现资源价值,而xxxx的资源价值正在于其天然性、独特性、神秘性、多样性。当前,一要通过编制规划对景区生态资源进行科学论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旅游发展规模,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保护区,保护区一旦确定,严禁新建房屋和搭建产业设施。二要做好旅游开发与矿产资源的规划协调,科学确定矿产开采区,对开采规模进行限制,选址必须符合旅游开发要求。三要依据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旅游要求设置景区旅游线路、服务设施等,少建人文景观,对确需建设的旅游设施,其格调与外观要与周围自然景色相协调。四要抓好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现代旅游越来越注重可体验性和可参与性。鉴于此,一是在核心区域规划映山红、杜鹃花、金银花以及生态农业、药材等观光带,使游客四季都能有所品赏,改变目前品种单
一、可供观赏期短问题。二是应着手将金银花移栽出核心草场,还原一片高山草原。三是规划发展高山蔬菜等生态种养殖业,打好绿色无公害品牌,建设集采摘、观光、休闲与自助种植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园,供游客体验。四是依托高山草场、千仞绝壁、山洞奇观,适时推出一批游客参与性活动。
要正确处理好景区开发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不与民争利。当前,应对区域农民早作安排,减小后期旅游开发压力。一是根据群众意愿,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将部分村民迁出旅游开发核心保护区,缓解景区生态环境压力。二是对核心区现有原始村落作为景点打造,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步行道、污水、垃圾等基础配套设施,挖掘历史文化,提升档次。
(三)完善配套是重点
可进入性是制约xxxx旅游发展的关键,必须加速突破。短期内,建议按三级公路或高于通畅工程标准建设平马至xxxx旅游产业路,届时xxxx到洪安仅需20分钟,能有效地将两个景区串联起来,构筑县城-洪安-xxxx-酉水河-县城旅游环线,同时打通干川水源至xxxx等断头路。长期看,应全力争取建设秀山至龙山高速公路,如能建成,将全面激活xxxx、酉水河乃至整个龙池、石堤片区旅游发展活力。
从旅游经济的角度讲,过境游给景区的收益是有限的,过夜游则在吃、住、行、购等方面更具潜力。因此,要想办法让游客在xxxx过夜。短期内,建议培育一批上档次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接待户。亦可在核心区外围建设高山避暑纳凉点,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群众就地就业。长期看,景区成熟后,可借鉴石柱黄水假日森林小区的经验,通过“旅游地产”模式开发产权式公寓、度假酒店等业态,丰富业态布局。
当前,要加快完善车行道、景点标识标牌、参观步道、漫游步道、安全防护、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配套建好生态停车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休息亭台和环保公厕,提高景区的便捷性、舒适性。
(四)适度营销是辅助
xxxx作为新兴自然景区,就目前来看,重点市场应是城市自驾游和驴行群体,适合在周边地区作小范围的推介。长远来看,纵观国内知名旅游城市,都是以一个核心景区带动其余景区营销。xxxx也不例外,不宜单打独斗,必须依托边城这张名片,融合边城整体营销,通过客源输送促其发展。倒是可以在文化的挖掘上做点文章,对现有资源巧妙融入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惟妙惟肖,让人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多方投入是保障
旅游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鉴于目前景区基础条件太差,开发投入高、收益慢,招商难度较大,必须多措并举。一是争取将xxxx纳入国家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二是乡村旅游扶贫、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政策应向区域适当倾斜,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加快出台旅游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整体开发。四是可由政府单独或与投资方联合设立旅游开发投资公司,解决好土地流转纠纷,储备一批土地,待景区成熟后再进行出让,平衡开发资金。
同时也应认识到,搞旅游发展,难免负债,要有正确的负债观,我们认为三种情况下可以举债建设:现在建设的成本比三五年后节约几倍的基础设施项目;现在建设和未来建设相当,但老百姓当前有迫切需要、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项目;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项目。但在操作中要量入为出,把握好原则,控制好风险,发挥好效益。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天堂村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2012年4月草稿)
一、基本情况
天堂村位于桂岭镇以北,是湘、粤、桂三省区毗邻的少数民族边陲村,全村共有15个自然村,225户总人口885人,其中农业人口有878人,瑶族群众880人。201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270元,收入来源主要有劳务输出,经济林种植和养殖等,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2人。全村总面积3833公顷,森林覆盖率80%。其中旱地面积450公顷,水田面积10.4公顷,林地面积3362.6公顷。2011年,粮食总产量70吨,人均粮食占有量79公斤。
二、贫困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现状
目前全村贫困142户563人(含低保户142户),初步解决温饱但不巩固容易返贫的有50户共247人。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天堂村位于桂岭镇以北,是湘、粤、桂三省区毗邻的少数民族高山地区,瑶族村落零星分布,村民交流机会少,传统思想和少数名族文化影响着天堂村人的改革发展。
二是自然条件恶劣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村所在地距镇15公里,通往本村的村级路目前还未硬化,15个自然村不通村级水泥路,全村通车率为40%,还有12公里的自然村路还未开通,路况险恶群众出行比较困难。通电率达到90%,大部分不通固定电话。大部分有移动信号覆盖。15个自然村的饮水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建设安全饮水项目0个,都是村民自行从山里用水管引流使用,由于受到季节性的影响水源断断续续,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用水。
三是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及组织建设落后,劳动力素质低。由于本村离镇较远,信息渠道比较窄,村部没有文化平台供村民学习,造成村民文化素质较低,种养技能不强,思想观念落后。村有1所小学,在校学生42人,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99%以上,全村受教育程度,其中大学 6人,中专7人,高中7人,中小学35 人。目前本村在建有村级卫生室,只有在本村山里有一名普通医生,医疗设备落后,群众看病很困难。目前村两委干部7人,党员29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0.1万元,主要是上级拨划的办公经费。
三:天堂村扶贫开发未来两年初步构思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一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并以身作则,做群众的楷模。二是积极发展一批思想素质好、觉悟高、热心农村事业的党员。要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党员,培养和选拔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干部。三是要认真开展党课学习,定期接受理论教育,让党员同志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工作的积极性,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作用。
二,摆正村民脱贫的思想意识,从思想上脱掉贫瘠的帽子。利用村民代表大会以及其他村民聚会,深入到群众当中正确引导,慢慢扭转村民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摒弃传统、守旧的生活生产观念。建立村民活动室,通过自筹及上级部门的捐赠获得农业相关的书籍,加强与其他村种植能手交流,请专家或
是能手为村民传授经验技能。“孩子是村里的未来“,重视对村里孩子的教育培养,多渠道筹取经费设置奖学金,加大对村里优秀学子的奖励,通过正面宣传,典型塑造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三,做好扶贫工作规范及规划,积极申报村民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扶贫项目,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扶持,尽快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环境,努力创建村部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将外出打工的有志村民重新吸引回村里,为天堂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四,立足自身,分析优势,找准方向,实施科学兴村战略。目前天堂村的农产品种类单一和分散(水稻,红薯,木薯,玉米,杉树),目前开发的特色农副产品产业暂无(金子山茶叶,野生香菇,野生灵芝,野生药材)。在没有科学的指导的情况下,村民前几年尝试的农业品种都以失败告终,这严重打击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没有适合的农作物种植导致部分田间地里出现荒芜的情况。对此,一方面需积极联系咨询农业相关专家,争取引进适合天堂村种植的农副品种一到两个;另一方面立足自身,有意识地深度发现挖掘开发自身资源。
五,以“先走出来,再引进去“发展思路为中心,推亮点、重宣传,寻找合适天堂村发展的独特道路。熟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就天堂村的地理位置和道路现状来看,恶劣的道路环境不仅影响到村民的生活生产,更是天堂村摆脱贫困的最大因素。在目前道路环境一时不能改善的情况下,采取”先走出来,再引进去“的发展思路更适合天堂村目前发展的现况。”先走出来“即将天堂村的资源整合包装,在桂岭镇每年举办天堂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同时走出来的还有未成露面而又神秘的瑶乡文化,通过特色农产品展销和瑶乡文化宣传活动结合推动下,扩大天堂村的宣传,提高区域范围内的知名度。”再引进去“即是在前一部分工作良好效果以及道路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打特色牌和文化牌,吸引投资商来天堂村考察注资,进而带动村里其他产业的发展。
桂岭镇天堂村村民委员会
二零一二年四月
三汇镇大田村扶贫开发典型调研报告
今年,大田村被确定为合川区三个整村脱贫村之一,这是大田村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村贫困状况,总结经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扶贫项目,在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典型调研基础上,现就三汇镇大田村扶贫开发实施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大田村位于三汇镇北部,华蓥山脚下,是原大田村、石涧两个村合并而成。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980户,3050人,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80亩,林地面积1900亩,全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水稻、玉米、红薯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
二、《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1以来,在扶贫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合川区扶贫办的热切关心下,在镇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三汇镇大田村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促使该村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得以明显改善。
1、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全村建卡贫困人口下降到2008年底的425人,加上卡外贫困人口,全村贫困人口还有650人,占全村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30%下降到2008年底的2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860增长到2760元。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大田村累计新修村级公路8.5余公里,村级公路实现通达率100%;新修人行便道14公里,60%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改造基本农田100亩,解决了1800人的饮水困难,到2009年底所有村民的饮水困难将得以解决;改善了25户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完全实现全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3、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村民种子、肥料得以全面保障,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养殖业发展迅猛,年出栏鸭子30000只、生猪1000头、鱼20吨。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全村劳动力转移1276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村95%以上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有村卫生室1个,缺医少药的状况基本得以解决,村民基本卫生需求得以全面保障;建有村小一所,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村民观念大有改观。
5、开放式扶贫成效显著。在广泛的宣传动员下,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2007年筹资新建公共服务中心,配备了完善的办公设备;筹集社会资金50万元新修村级公路5.8公里,新修水泥便道9公里。
三、目前贫困状况
1、大田村贫困现状。由于地势偏远,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大田村集体负债8万余元,无任何集体收入,年人均纯收入2760元,村内公益事业缺乏,无村民活动健身场所。全村现有建卡贫困户126户,贫困人口425多人,低保76人,五保户26人,部分贫困户的就学、住房、就医问题还得不到有效保障,属三汇镇经济最为贫困的一个行政村。
2、发展差距明显。与三汇镇其他村比较,大田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年人均纯收入仅为三汇镇的46%。村内村民间收入差距也较为明显,有的家庭年均纯收入可达数万元,而有的仅为几百元。
3、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到沿海打工的农民工相继返乡,到目前为止,大田村返乡农民工500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有300来人实现了再就业,有200来人待业或准备在家务农,而创业又面临资金、技术短缺等诸多问题。这对当地劳务输出收入造成很大的损失,进一步加剧贫困状况。
四、建议和意见
1、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许多贫困地区来讲,贫困状况长期存在,要想改变现状,绝非一朝一夕,必须加大各方面扶持力度,如资金、人才等。
2、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扶贫机制,丰富扶贫形式,以有限的扶贫资金,带动和激发更大的扶贫力量,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3、完善扶贫开发配套政策和机制。在投入扶贫资金的同时,应当提供配套的人才、技术、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提供项目支持,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扶贫作用。
4、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组织和引导劳动力健康有序流动,以劳务输出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达到扶贫目的。
搞好扶贫开发,实现共同富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是地方政府开展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进一步理清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思路,我市组织开展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提出了下一步加快推进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的建议和对策。
一、东阳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82.3万人,山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2.5%。全市2.2万户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2350元提高到目前的5146元;有75.5%的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四年工作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扶贫拓宽了贫困农户增收门路。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倾斜、技术服务等,大力扶持山区村和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产业。香榧、茶叶、小京生花生、高山蔬菜、毛竹、中药材逐渐成为山区发展的绿色产业和山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仅去年,山区建成香榧基地2062亩,香榧复合生态经营1000亩,同时启动森太农林果发展有限公司香榧示范区、梦的农庄香榧精品园和利民枣业专业合作社青枣精品园建设工程,完成基地建设1180亩。
(二)搬迁扶贫优化了原山区群众的生存发展环境。自2005实施下山脱贫工程以来,全市共批复下山移民自然村20个共1347人,其中已验收10个村、431人;下达下山脱贫移民工程补助资金计划1599.5万元,按完成进度已下拨补助资金1188.5万元。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贫困农户现金收入。至目前,全市建立了农民培训基地6个。四年来举办来料加工业务技能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等培训400多期,培训人员6万人次,经过培训后转移就业1.2万人左右,其中培训低收入农户劳动力3200余名。
(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年来,全市共下拨山区农村联网道路资金594万元,浇注了33公里的水泥路面,下拨山区农村饮用水工程资金1109.36万元,解决了37826名山区群众的饮用水困难问题;下拨2亿元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资金,改善了山区群众的居住环境。
(五)“271”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帮扶开发的新格局。积极推行机关部门和企业结对帮扶的“271”工作机制,即机关部门和企业领导每年联系走访帮扶村不少于二次,每年下结对村蹲点不少于7天,每年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万元。全市共落实机关部门和企业帮扶结对村101个。四年来,每年有近百个部门单位的6000多名干部与1.6万户有劳动力且有发展意愿的低收入农户结对;有24家企业、24名农村指导员与24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进行了结对帮扶。在结对帮扶工作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一村一策一单位”的基础上,2011年起,我们进一步把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上,当年完成结对帮扶项目300个,结对帮扶资金1260万元。
二、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年来,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平原与山区群众的收入差距、富裕群众和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扶贫开发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扶持山区发展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投入重点不够突出。按本级市财政扶持“三农”资金6亿元计,现扶持山区发展的专项资金只占市财政扶持“三农”资金的0.8%。加上我市属省首批小康县(市),部分山区乡镇也享受不到省级财政的扶持政策。且仅有的资金投入重点不够突出,对山区发展生产,增强造血功能,缺乏投入导向。
(二)下山脱贫工作制约因素较多。一是虽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下山移民的一系列文件,但由于全市没有统一规划的安置小区或点,目前下山移民工作主要依靠自然移民,周期较长。二是城镇土地成本上升,原定的移民补助标准难以支付现在移民的最低支出。三是移民点的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尚未跟进。四是尚未出台移出地的宅基地整理、山林土地流转鼓励政策,影响山区连片开发的进程。
(三)结对帮扶工作不尽到位。由于对参与帮扶的单位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加上舆论氛围不够浓厚,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扶贫单位和企业的积极性。
(四)社会保障体系依然薄弱。目前,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不高、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农村人口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还比较有限。
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措施
总结近几年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二是必须协同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八大”行动,并抓好各项落实工作;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四是必须坚持“输血”与“造血”功能相结合,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把生产发展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赋予我们新的任务和要求,一是扶贫标准从2500元提高到4600元,意味着我市尚有1.6万户3.1万人的农户需要帮困;二是到2017年,在现有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5146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为此,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着力在“缩小二个差距、提高二个能力”,即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和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提高山区的内生发展能力和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推动山区加快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加大财政投入,在政府主导扶贫开发上实现突破。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并向山区、低收入农户倾斜,以少量的财政资金鼓励、调动大量社会资金。
(二)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在财政支持移民自愿搬迁上实现突破。深入实施“下山移民工程”,从今年起,除继续实施联户搬迁和投亲靠友等自发式移民外,市里将研究出台下山移民政策,以山区农户的宅基地、山林、土地置换城镇平面式住房和被征地农民保险等办法,大力推进政府主导的下山移民。
(三)发展特色产业,在产业扶贫增效上实现突破。以山区村为平台,进一步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和提升扶贫特色产业,做到户为基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切实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培育和扶持来料加工经纪人、专业村、重点
企业,充分发挥毗邻义乌“市场大市”的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来料加工业务对接平台,引导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外贸企业面向山区发展来料加工业务,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上实现突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民生的以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工程为重点的水利项目建设,以乡村联网道路为重点的农村交通项目建设,以农村电网改造为重点的农村电力项目建设。
(五)整合力量,在联络和调动社会扶贫资源上实现突破。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扶贫开发工作氛围。继续扎实推进“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推行干部联系卡、实行“保姆式”联系服务。进一步健全已建立的各项帮扶制度,加大舆论宣传,营造帮扶氛围。
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对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研究检查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检查内容和我县的工作实际,对XX年工作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XX年工作的打算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省“三西”扶贫县之一,全县辖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总耕地面积137.79万亩,其中水浇地47.36万亩,人均水浇地1.1亩。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076元,人均占有粮348公斤。全县有6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62个扶贫重点村,21个插花贫困村;有18个纯移民贫困村,34个纯移民社(点)。6个重点扶贫乡镇中未列入扶持的贫困村有22个。截止XX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9.12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万人,低收入人口7.68万人。XX-XX年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有41个,其中重点扶贫项目村27个,纯移民村9个,非重点村5个。经过几年的整村推进和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目前贫困面由XX年的24%下降到XX年的20%。
二、关于省委、省政府批转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
省委、省政府(XX)16号文件下发之后,我们结合兰州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的意见》的精神,组织学习讨论了两个文件,并结合我县的实际贯彻落实。一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目标、任务、标准和意义,提高了认识,坚定了搞好整村推进的信心。二是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握的七项原则,并在工作中付诸实施和贯彻落实。三是结合本地的实际,围绕整村推进开展工作。四是协调和配合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开展工作。总之我们认为16号文件,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搞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XX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XX年扶贫开发项目的完成情况
XX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关怀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部门、乡镇、村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大力扶持和配合下,扶贫开发项目的各项实施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已基本完成了预期的建设任务。
XX年省扶贫办下达分配给我县的“三西”专项资金为1160万元,其中小型水利20万元,整村推进868万元,占总资金1160万元的75%,占要素分配资金911万元的95%,种养业基地建设资金50万元,移民土壤改造资金84万元,科技扶贫资金41万元,产业化资金80万元。共签订扶贫项目实施责任书31份。截止目前资金拨付893.67万元,拨付率为77%,报帐资金927.97万元,报帐率为80%。
1、小型水利2项,投资20万元,衬砌渠道2300米,新打机井1眼,已全部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和报帐。
2、整村推进项目14个,其中重点村10个,纯移民贫困村4个,总投资868万元,总共涉及97个子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82个项目,完成项目占任务的84.5%。拨付资金734.5万元,占整村推进资金868万元的85%,报帐资金803.97万元,报帐率达到93%。在14个整村推进项目中,修建人饮工程2处,蓄水池3座,涝池2座,排洪渠4.57公里,防洪坝、涵洞6座。集雨节灌水池1座、集雨水窖105眼,打机井2眼,修梯田1250亩。引进良种羊7528只,养猪2300头,养良种牛1299头,修猪舍、羊舍18950平方米,种植脱毒洋芋1400亩,种苜蓿316亩,修建文化卫生设施14处,发放太阳灶265台,培训农民种养业人员达到9250人次。在整村推进项目中除了贷款贴息项目和1个机井外,其余项目都已完成了任务,并进行了验收。现已逐村逐项进行审计。
3、养殖业基地建设项目3项,总投资50万元,已拨付资金35万元,拨付率为70%,报帐资金15万元、占30%,目前已完成羊舍面积1500平方米,购进羊只600只。其中两个项目已验收并通过审计。
4、移民漏砂地改造项目总投资84万元,计划改造漏砂地840亩,实际改造漏砂地168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200%,已通过验收,报帐率达到100%。
5、产业化项目总投资80万元,已分三个村分步实施,现已拨付资金50万元,占总资金的62.5%,目前已建猪舍面积3370平方米,按计划已完成任务。引进种猪437头,占任务600头的72%。预计在12月底之前可全部完成任务。
四、较好的帮扶工作的进展情况
今年我县的帮扶工作,在省、市、县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有关帮扶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截止目前,各帮扶部门,为群众办实事59项,落实帮扶资金88.892万元。在帮扶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调整落实了126家帮扶单位,其中市级单位45个,县级单位81个。二是加大了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三是加强协调、沟通与联系,以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让帮扶单位了解乡情、村情、民情,研究帮扶对策,制定帮扶计划。四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使帮扶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出现了上下互动动真情、帮助扶贫有资金,生产生活条件有改善的新局面。
五、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立即召开动员会议,安排落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的底数,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全县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45万多农业人口中共涉及到13个乡镇、182个行政村的8.4万户、36.3万人口中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建档立卡,全县有贫困人口91158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03人,低收入贫困人口76755人。同时还对全县新增返贫的贫困人口(包括移民贫困人口)也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并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
六、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情况
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竞争与就业能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全县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一是今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由县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广播学校、永登师范、县就业局培训中心、县卫生学校、县委党校等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职业培训标准及不同行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开展培训。二是种植业、养殖业培训工作由县畜牧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劳务输出人员达到9万多人次,全县职业技术技能培训5000人次,农民技术员培训10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50多期,有组织的劳务培训转移4000人次,较好的完成了劳务培训转移工作。受到了省、市委的好评和肯定。
七、十一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
为搞好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根据省、市、县的要求,我们依据《永登县XX-2011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永登县XX年-2014年扶贫规划》制定了《永登县XX年-2011年扶贫规划》。在规划中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扶贫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寻找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发展目标、战略步骤,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现正在讨论和修编。
八、进一步加大扶贫项目宣传工作
近几年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以来,国家及省、市扶贫部门对改善我县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了大量的“三西”扶贫资金,建设了较多的扶贫项目,但是对已建的扶贫项目宣传工作不够重视,部分农民群众对建设在眼前的扶贫项目很模糊,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资金建设的项目,因此,今年为了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宣传工作,对于农民群众支持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关心扶贫项目,热爱扶贫项目,管理扶贫项目,推动扶贫项目滚动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扶贫项目的效益,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后,是整村推进的项目都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准牌一块,书写扶贫标语15条。单独项目,如机井、水窖、渠道、养畜棚都要突出宣传扶贫工作的字样或建立一块小标牌,1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必须书写5条以上的标语,10万元以下的项目必须书写3条标准,并作为检查验收扶贫项目评比的依据。
九、狠抓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今年在整村推进项目报帐的过程中,我们统一安排时间,集中进行报帐。由乡(镇)长带队,项目实施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由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办公,审批报帐,加快了报帐进度,提高了报帐效率,减少了报帐费用。
十、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增收项目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协议,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逐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
十一、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突出一个“早”字。省、市项目下达后,我们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立即召开了扶贫项目实施动员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二)突出一个“量”字,就是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量化项目指标,定时间、定进度、定任务、定目标。今年县扶贫干部全面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软硬件齐抓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抓到底。
(三)突出一个“实”字,就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折不扣一字不变的落实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和项目内容。
(四)突出一个“严”字,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数量、进度三个关口,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化、合理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为了严把三个关口,今年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项目的数量、质量、进度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共通报了三次,通过通报,统一了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实施的任务和责任,确保了质量、数量和进度。今年整村推进项目预计提前7个月完成任务。
(五)突出一个“新”字,就是用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指导工作,安排工作,以全新的工作态度、全新的工作面貌实施项目,落实项目。
(六)突出一个“创”字,就是在工作中创一流,争一流,依据省、市的要求和全县扶贫开发的实际,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一流的成绩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
(七)突出一个“重”字,就是在理清扶贫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在扶贫开发的全盘工作中,突出重点、抓重点,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
十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XX年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还没有跟上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群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参与整村推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整村推进资金额度小,信贷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以及其它整合资金跟不上,特别是千人以上的村,扶持60万元左右的资金,使整村推进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三)、已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后续管理和发展还没有跟上去,可以说很不尽人意,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使扶贫资金的滚动发展还不能落到实处,也还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
(四)、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低,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经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使一些产业和项目还不能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效益发挥的不好,不明显。
(五)、XX年整村推进项目中的扶贫贴息资金,由于贫困户家庭困难,无贷款抵押的财物和找不到银行认可的贷款担保对象,贴息项目无法实施。因此建议将XX年整村推进的贷款贴息调整给已贷到种养业款的贫困农户,并建议XX年给县区一些贷款贴息资金,鼓励能贷到款的贫困农民发展种养业。
(六)、尽管永登县已不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县,但在贫困乡镇中还有22个贫困村,在移民乡镇中有18个纯移民村,21个插花贫困村,34个移民贫困社还比较贫困,请求列入重点村、社给予扶持。
(七)、省委(XX)16号文件中提出要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此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比较困难。
(八)、引大灌区移民尚有10244亩劣质漏砂耕地需要改良,请省、市扶贫办继续给予扶持。
(九)、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意识、文化素质比较差,思想比较落后,请省、市继续对劳务培训转移工作给予资金扶持。
(十)、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培训工作,建议培训学院在上报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之前给予培训,有利于乡村干部参与编制规划工作。
(十一)、请示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省扶贫办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扶持计划生育领证贫困户独女户补助5000元、独男户补助4000元,二女户结扎补助3000元的政策,是否在XX年整村推进项目中要单独列进去落实,还是给予适当的倾斜?
十三、XX年项目申报工作情况
为了认真落实好XX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工作,县扶贫办向重点扶贫乡镇做了安排。一是由乡镇领导牵头,组织熟悉了解三农工作、乡镇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扶持项目发展有后劲的负责人员、业务人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按1:2的比例先推荐上报整村推进项目村。在推荐工作中,把握村级班子健全、工作有积极性、有战斗力、有真抓实干打硬仗精神,农民群众有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有积极性、不闹矛盾、不搞派性,扶持的项目能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发展有后劲,能带动和影响全村。一是县扶贫办组成考察组在乡镇推荐的基础上,按上述把握的原则再次进行了考察。二是将考察后的项目村反馈给乡镇,由乡镇按照整村推进的程序组织召开群众会议编制项目规划并上报。三是县扶贫办按照1:1.3的比例上报市扶贫办,市扶贫办又进行了调研考察。并确定了13个整村推进项目村。我们认为,今年上报的整村推进项目村,都是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上报的项目,都已具备了整村推进的要求。都是按参与式的程序开展工作。
十四、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总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途径,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关键,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努力开创全县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搞好协调服务。
为了完整的实施好XX年的各类扶贫项目,我们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继续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包项目制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凡是整村推进的每个项目,在检测小组、规划小组的领导下,乡、村都要明确责任,并要有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实施、监督管理。县扶贫办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监督、检查验收到位,全程搞好跟踪协调服务与管理。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严把项目进度、质量、数量三个关口。
为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一要严把项目进度,要与乡、村群众共同确定进度计划,列出项目建设时间表,从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确保项目按期和提前完成。二要严把项目的质量工作,要全过程的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达到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三要严把数量关,在项目实施中,凡是到户项目,户户要签字确认,要把项目量化到户,规划到地块,公益性项目要召开相关会议让群众予以认可确认。
(三)、严格资金管理,落实报帐制度。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再审查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四)、突出重点,优先扶持特困群体。
在实施各类扶贫项目过程中,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中,要优先扶持计生特困户、残疾特困户、复退军人特困户,要突出重点,倾斜物资和资金,切实解决好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带动他们摆脱贫困。
(五)、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项目村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要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合同,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对种养业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项目要积极倡导资金不出村,滚动发展使用。年收回的资金和物资视其项目效益再进行投放,以合同的方式要求发展,约束发展。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调研检查为新的工作起点,转变工作作风,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切实把扶贫工作搞成群众满意,群众受益的工程,为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
县农业建设扶贫办公室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了解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认真做好两项制度(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机结合,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不适宜科学发展的问题,问政于基层,求计于民众,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工作效能,我办于4月28日至30日,分不同类型区域分别对晓天镇大马村、汤池镇油坊村、千人桥镇五里桥村进行了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式
一是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专题。我办根据平时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一个推进(整村推进)、两个开发(产业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三个深化(深化小额贷款、互助资金试点和社会扶贫工作)”及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制定了16条调研提纲,其中三条是针对农村在册贫困户。二是确定调研范围和人员。根据全县地埋分布状况及贫困原因不同,分别选择晓天镇、汤池镇、千人桥镇三个典型代表乡镇,每个乡镇各选择一个当年整村推进村进行座谈调研,参加座谈调研的人员为乡镇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扶贫办主任、整村推进村两委全体成员及3-5户有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的在册贫困户代表。三是梳理制约扶贫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镇、村干部及贫困户代表面对面座谈,相互倾心交流,消除疑虑,从促进工作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新阶段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了解贫困户发展欲望。四是寻求破解问题的办法。对梳理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充分发挥扶贫部门职能,整合方方面面力量,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
二、影响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因素。
大马、油坊、五里桥三个村总人口6616人,在册贫困户196户757人,贫户发生率平均为11.44%。从调查情况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县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致贫因素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通过调研,当前制约我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病、因学致贫现象严重。从调查的3个乡镇9户在册贫困户中,就有5户因病致贫,生活不能自理,缺乏生产能力。晓天镇大马村贫困户褚诗龙,一家4口人,分别为兄弟3人和一个侄女,其中就有两个兄弟患病和残疾,家中只有一个劳动力,现有的茶叶和板栗无人养护和采摘,也不能外出务工,收入仅靠在周边给人打零工。千人桥镇五里桥村贫困户李克才,一家3口人,夫妻两人均有残疾,带有一个3 岁女儿,主要收入来源靠做干子、豆腐为生。贫困户倪有傲,家中4口人,本人70多岁,妻子和两个儿子均患有疾病,现住危房,家中无收入来源。汤池镇油坊村贫困户谢尚东,家庭现有5口人,上有86岁老母,常年卧床,两个男孩一个读大学,一个念高中,妻子还患有胆结石,高额的学费和医药费致使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
2、经营不善致贫时有发生。因市场不规范,销售资金不能及时回笼,造成一些经营大户因缺周转资金导致贫困。汤池镇油坊村贫困户胡宜圣,因养鸡资金周转不灵,欠信用社贷款8万元,成为2008年在册贫困户。贫困户周东,经营砖厂,因货款不能及时回笼,缺周转资金垫付,加上借贷困难,导致企业倒闭,从而成为2008年在册贫困户。
3、在册贫困户贷款入户率仍然不高。调查得知,现有在册贫困户对小额贷款的积极性较高,发展欲望也非常强烈,县农村合作银行对这项工作也高度重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册贫困户贷款仍然很难。主要原因还是信贷员怕承担风险,在册贫困户也难找到担保人。晓天镇大马村贫困户彭永玉,家中4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想从信用社贷款发展养猪来增加收入,苦于找不到担保人,只得放弃,靠在门口给人打零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4、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有待完善。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在我县实施两年以来,在贫困乡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贫困户的贷款难起到了极大的缓解作用,很受贫困乡村群众欢迎。然而,在试点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贫困农户“入互”积极性不高,贫困户使用率不高,群众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借款先后得不到很好协调,以及借款规模小,周期短等。晓天镇扶贫办主任郑述宏说,贫困户“入互”积极性不高,发展欲望不强,对互助资金使用无想法,极少数农户不愿意把自已的入互资金让别人先期使用。
5、“雨露计划”培训结构有待调整。雨露计划是新阶段农民掌握技术的有效手段,切实能够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务工收入。但培训结构有待优化和进一步调整,在注重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群众真正得到培训实惠。我们在晓天镇调研过程中,镇村干部就强烈要求扶贫部门按季节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比如,进行茶叶和油茶栽培技术培训在当地就很受农民欢迎。在职业技术培训上,“碧桂园”培训项目也能使群众乐意接受。
6、社会扶贫工作有待深化。社会扶贫工作是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手段。尤其我县多年实施的“目标扶持、合同包帮、责任到人、考评兑现”的契约式帮扶机制,在社会扶贫开作中,效果非常明显。但是仍然有一些县直单位存在厌战情绪,有懈怠思想,缺乏对扶贫开发工作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
7、金融危机对劳务输出造成一定影响。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县农村农产品价格影响不大,但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机会和务工工资性收入都造成较大的下降趋势。椐调查,金融危机直接造成工资性收入下降30-40%。晓天镇大马村一村民在太原打工,工资收入由去年的2600元/月,下降到1500元/月。另一村民在上海打工,工资收入由去年的1900元/月,下降到1100元/月。劳务输出人数较上年度比较,人数基本持平,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但仍在等待观望,力求寻找就业机会。
8、扶贫部门自身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平时和群众面对面的谈心不够多,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不够深,对贫困地区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工作作风不够实,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三、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完善贫困“瞄准”机制。不断适应国家扶贫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后,围绕新的扶贫标准,进一步明确扶贫任务和工作重点,瞄准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制定帮扶政策,安排扶持资金。一是准确确定贫困对象;二是认真做好两项制度的有机结合,提高在册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集中各项扶贫政策,整合各种社会帮扶资源,对有发展希望和发展能力的在册贫困户予以扶持。
2、进一步加大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力度。加大在册贫困户贷款入户率,实行在册贫困户“首扶制度”,把到户贷款作为在册贫户解决温饱,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探索建立小额贷款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寻求与农村合作银行合作,争取农村合作银行切块资金专门用于到户贷款。动员农村能人大户给在册贫困户在贷款上给予担保,利益共享。
3、进一步完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加大互助资金试点宣传力度,适时召开互助资金专题会议,总结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经验及教训,学习借鉴外地互助资金试点成功经验,组织到试点开展较好的乡村观摩。在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简化互助资金使用程序,加大贫困户入互比率,优化入互资金管理模式,适当增加入互群众借款额度,扩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尤其对有发展欲望,有一技之长,在信用社贷款难的在册贫困户,优先享受互助资金扶持。
4、进一步优化“雨露计划”培训结构。把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培训档次,适当增设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深入一线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群众需求,对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在县扶贫培训基地集中培训,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则根据农时,组织农技主管单位技术人员深入贫困乡村进行培训。增强培训机构责任感。探索实行培训机构招标制和末位淘汰制,成立培训协会,加强培训人员输出后跟踪管理,探索实行贫困劳动力入学和输出一个机构统管,提高输出就业稳定率。同时,对在册贫困户子女考入本县职高的予以生活费补助。
5、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细化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不断提高项目的扶贫效益,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大群众参与力度,切实增加项目的透明度,所有扶持整村推进村的项目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产生,会议记录复印件作为项目申报的依据。项目一经批准,必须乡镇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进行项目公示。扶贫开发项目一律实行开工报告制和竣工验收制。
6、进一步探索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对贫困户帮扶机制。 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基地标准,对照标准评选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基地),进行挂牌扶持。县级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可以自主选择金融系统进行贷款,财政扶贫资金予以贴息扶持。同时,扶贫龙头企业(基地)必须自愿承担帮扶义务,签订扶贫帮扶协议。
7、进一步树立“大扶贫”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整合方面面力量合力扶持,形成“大扶贫”格局。适时调整县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和县领导、县直单位联系帮扶整村推进重点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直单位的帮扶力度,确保当年整村推进村得到“8+1”标准。
8、进一步增强扶贫部门科学发展和主动服务意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以贫困群众为本,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主动关心贫困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县委安排,县政协组织纪检监察局、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局、安监局、林业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管理职能部门业务人员,在听取乡镇党委、政府汇报的基础上,深入各煤矿进行实地调研,并有针对性地走访了部分群众,重点了解煤炭安全生产状况、煤矿转让情况、煤炭外运情况、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及烤烟生产用煤情况、煤炭产业综合开发情况,通过调研,初步掌握了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现状、前景及我县煤炭产业做大做强当前和潜在的制约因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xx县煤炭产业开发基本情况
(一)招商引资情况
125对保留煤矿中,84对煤矿通过部分或全部股权转让吸引县外投资51688.14万元,是保留初期投资的8.6倍,其中仅xxxxxxxx集团在xxxx的xxxx煤矿、xxxx的xx煤矿、xxxx的xx煤矿三个煤矿的计划投资就在8000万元以上,大部分煤矿从炒作煤矿向务实办矿方向转变,投资整体趋势良好。
(二)煤矿转让情况
125对保留煤矿中,以各种形式转让的达到84对。其中:部分股权转让未收取转让金的达30对,全部股权转让的达47对,全股权租赁形式转让的达 7对。部分股权转让未收取转让金的最高持股率达60%,最低的为 3 %;收取转让金但持有部分股权的煤矿中,收取的最高转让金为1350万元,最低转让金为 8万元;全部股权转让的煤矿中,最低转让价为14万元,最高转让价为800 万元,平均转让价为293.2万元,每矿平均转让价高出转让前每矿平均投资130.2万元,增加163万元;租赁形式转让的煤矿中,最高租金为150万元每年,最低租金为10万元每年。
(三)煤矿安全达标情况
125对保留煤矿中,xxxx年初定达B类标准的53对,C、D类或未定级的70对,今年六月份省安全评价中心复评29对煤矿还未形成报告。以安全达标复评的最后时限xxxx年7月13日止,125对煤矿均未通过xxxx年的安全达标复评,极少部分煤矿递交了复评申请,更多的煤矿正在为安全达标复评紧锣密鼓。
(四)煤炭生产情况
由于所有煤矿都在进行安全达标整改,除了xxxxxxxx山(日产量400吨左右)、xxxx富华(日产量150吨左右)、xxxx兴源(日产量200吨左右)等少数煤矿形成采煤工作面的煤矿基本正常生产外,其余煤矿仅在布置采煤巷道和准备采煤工作面能出工程煤10吨至100吨左右不等,如果安全整改能顺利完成,今年煤炭产量应在300万吨左右,民用煤、工业用煤、烤烟用煤将从量的供给上得到缓解。
(五)民用煤及烤烟生产用煤情况
据调查统计群众每年生产、生活用煤和烤烟用及工业用煤为160万吨左右(其中工业用煤20万吨)。县委、政府出台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及烤烟用烟供给政策,各乡镇也出台了相应供煤政策,多数煤矿业主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供煤政策能够真正得到落实的不到30%,更多的是靠群众自发解决为主,调研组走访了种烟区部分农户,有六成的农户有烤烟用煤准备,这六成的用户中,超过80%的农户靠市场价购进烤烟用煤,价格最高达320元每吨。出现供煤政策难以落实的原因有五,一是乡镇助供难度较大,由于所有煤矿均在进行安全整改,即使保留煤矿在2个以上的乡镇满足本乡镇供煤也存在困难,如xxxx虽有六对保留煤矿,但能够用整改期间产生工程煤进行供给的只有两个煤矿,要向茶木供煤显然极不可能。从地图上看坪上离以古直线距离较近,但因交通原因,以古到坪上的距离超过到县城的距离,而且交通状况很差,供煤政策形同一纸空文,离以古最近的安尔只有一个保留煤矿,尽管安尔丰盈煤矿产量还算可以,但以古人民在安尔享受的只能是市场价格。场坝有3对保留煤矿,但能产少量工程煤的只有安家坝煤矿,另两个煤矿则尚未见煤,所以以古乡实质上就成了政策供煤的死角。茶木、以勒、花朗、盐源等乡镇也面临同样的供煤问题。二是乡镇自供也成问题。由于煤炭产量和布点问题,很多有保留煤矿的乡镇自供也成问题。如芒部虽有两个保留煤矿,产量能够满足全镇需求,但两个煤矿离政府所在地近30公里,再加上交通较差,所以能够享受政策供给的只有元孔一个村,其它村即使供给了其成本也超过周边市场价,所以只能自行从周边乡镇按市场价购煤。中屯乡有三个保留煤矿,但张家院子煤矿因未能处理好与周边群众的关系,无法正常生产,平顶山煤矿正全力投入整改,马路煤矿因地质灾害被停产,所以中屯乡的政策供煤也难以落实,群众生产、生活及烤烟用煤主要依靠从xxxx和毗邻贵州按市场价购进。泼机镇虽有六对保留煤矿,但其年产量现不足四万吨,泼机是人口大镇、烤烟大镇,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及烤烟用煤年需要量在9万吨以上,其供应政策能够落实情况显而易见。不少
有保留煤矿的乡镇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三是多数煤矿以安全整改为由故意放慢生产步伐。四是部分乡镇煤矿占着交通优势和外销之利,淡化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和烤烟用煤的供给。五是部分乡镇只注重制定政策,忽视政策的落实,没有安排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到煤矿负责,也没有在煤矿落实专门的供煤地点,导致整个政策供煤混乱。
(六)煤炭外运情况
由于全县所有煤矿集中安全整改、镇毕路封闭建设、威信到叙永因公路建设交通时通时阻、外运煤税费增加、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和烤烟用煤供给等因素影响,全县外运煤量有所下降,但通过到八个煤炭过磅服务站调研,每天外运煤量近300车,5000吨左右,年外运量180万吨,大量煤炭外运虽然增加了税收,但也给本地用煤供给导致了较大困难。
(七)煤炭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情况
煤炭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的事物,一种是不可避免的生态问题,如煤炭开采对地质的影响,一是大量煤从地下挖出,对山体结构发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二是几乎所有的煤都与水共生,煤被开采后,水径流被切断,水从煤洞引出,对地表水的影响是直接的,一度时期后,难免对群众用水造成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三是煤炭开采中,科技开采力度不一样,都将不同程度使用一定量的坑木、枕木和撑木,在调研的125对保留煤矿中不到10对煤矿使用金属摩擦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混凝土枕木、砖体支护,其余煤矿均全部采用木料,每生产600吨煤就要用一个立方米的木料,如果年产煤300万吨,将使用木料5000立方。另一种是可以避免的生态问题,如污水排放、矿渣堆积对周围土地的侵害、煤炭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两种类型生态问题的有效处理,将是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八)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情况
管理和服务是引导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多数乡镇没有煤炭产业发展的计划,没有将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的管理和服务支撑体系,有个别乡镇连对县委、政府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总体要求都缺乏足够的准备和认识,个别乡镇甚至把先交清煤炭税费作为管理和服务的前提,但他们忽视了不加强管理和服务,煤矿业主没有收益,又哪来的税费?部门之间各行其是,各用其权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没有整体服务意识。
二、对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总体估价
自xxxx年全国范围内煤矿的安全专项整治以来,我县的小煤窑从1290口降至125对,量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质的变化。4年来我县的煤炭产业开发大体经历了四个过程,第一过程是苦口婆心劝保留,由于更多的人没有意识到安全整治标志着煤炭生产将从传统的作坊式挖煤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所以面对花费几千元到几万元投资争取一个保留煤矿指标缺乏热情,乡镇如此,煤矿老板也如此。第二个阶段是取得指标无投资,取得保留指标的煤矿很少有实力雄厚的老板或个体,多是一些靠砸锅买铁投资保留下来的,年产三万吨的生产能力,在今天看来很小,但在当时与日产几吨或十几吨的作坊式采煤相比,其投资和产量无异是天文数字,以吨煤投资至少60元计算,实现年产三万吨规模,至少也要投资180万元,125对保留煤矿业主基本上没有这点投资实力,所以几乎所有煤矿都是慢慢整改求残喘。第三阶段是等待观望始炒作,尽管保留煤矿没有实力投资,但煤炭产业开发在全国开始出现良好势头,一方面是由于煤矿数量极剧减少,量的不足导致煤炭供不应求,煤炭价格开始大幅上涨,打击私挖滥采仍呈高压态势,保留煤矿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和希望,另一方面华电集团、东源集团、鲁能集团、地奥集团、福海集团、xxxx集团等纷纷亮相xxxx寻求投资开煤意向,保留煤矿一下身价倍增,于是煤矿炒作风起云涌,对于很多保留煤矿业主而言既摔掉了无力投资的包袱,又赚得大把的银子,何乐而不为,这一阶段,很多虽没有太大的实力,但还有点闲钱做花架子的人卷入了炒作行业,他们只是随便造造型就又炒走了大量现金,于是煤矿炒作屡试不爽、越炒越烈、越炒越火,有的历经四轮以上炒作,有的是“不知洞中物,仍作神仙价”,分明直奔资源和规划指标而来,作秀式的炒作严重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整改和技改进程。第四个阶段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经过几轮炒作,一些真正的投资者看到了xxxx煤炭资源的优势,定下心来,不少在内蒙办矿、山西办矿、东北办矿的投资业主看准了xxxx这片资源的热土,将大量的资金投往xxxx,有的甚至举家全往xxxx,企图将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现在处于第四个阶段的煤矿占到所有保留煤矿的70%以上,处于第一至第三阶段的占到30%左右。代表我县煤炭产业开发主流70%以上的煤矿至少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安全生产有了明显突破。由于提高了安全整改标准和煤矿伤亡赔偿标准,煤矿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投入明显增加,在整个安全整改和技改的过程中,煤炭生产五大系统中安全投资占总投资的70%左右,安全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加,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自救器装置、瓦斯断电仪等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在大部分煤矿逐步就位,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监控、安全防御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生产规模有了明显突破。以前除了东源集团朱家湾煤矿、长岭一号,大顺煤矿外,其余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均为三万吨,但通过嫁接、融资或转让,大部分煤矿业主年设计生产规模在6万吨以上,xxxxxxxx集团、xxxx福海集团、湖南联邵集团所持股分的几个煤矿年设计生产规模均在15万吨以上,已经拥有xxxx近一半煤矿股权的温州客商年设计生产规模也多在9万吨以上,预计到xxxx年,xxxx煤炭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格局将大面形成。
三是煤炭生产科技含量有了明显突破。管理方面,大部分煤矿不惜以高薪聘请工程师加强管理,逐步扭转了以往煤矿粗放或盲目管理的格局。生产方面,多采用了壁式采煤技术,增加了回采率,有效地降低了采煤过程中的资源浪费。运输方面多采用了电瓶机车、皮带运输、刮板运输机、电力绞车等先进采运设备,降低了人力,加快了采运速度,提升了生产水平。装载方面,基本上都采用了装载机车。部分煤矿使用替代产品代替开煤过程中对木料的依赖,有效地缓解了采煤过程大量用木料造成的生态矛盾。部分煤矿还装备了筛煤、选煤设备,大大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集团化投资有了明显突破。以前xxxx保留煤矿投资基本上是个人投资或家庭投资,而且始终没有完全摆脱农民式的投资风格,由于投入较少尤其是安全投入较少,有的煤矿在建设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xxxx保留煤矿投资方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除了东源集团、xxxx集团、福海集团、联邵集团外,具有较强投资实力的温州客商纷纷云集xxxx,其投资总额已达五亿元以上,集团化投资规模的形成,大大加快了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总体水平。由于投资实力的加大,煤矿自行解决煤炭生产交通、电力、水利等制约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如为了解决煤炭运输的交通问题,xxxx、亨地几个煤矿共同投资150万元,修建xxxx乡娃飞村白坟至菜子丫口的公路,中屯平顶山煤矿业主个人投资100万元修建头屯到哲庄坝的公路,尖山长运煤矿仅在融资不到一个星期就购进近200万元的各种设备,以前很多煤矿几年未解决的电、水、通讯问题,这些实力较强的投资业主进驻后,短期便得到解决。而且这些实力较强的业主,能够舍小利、谋大利,自觉处理与周边群众关系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这对加快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是煤矿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突破。一年前大部分煤矿多半是无办公用房、无管理设施、无机械设备的三无煤矿,现在由于引进了具有投资实力的业主,各煤矿基本上都有了办公用房、工人住宿区、工人娱乐场所等,而且办公设施也逐步齐备,有效地树立了企业的形象。
六是煤炭税费征收有了明显突破。从税费征收数额上看,我县xxxx年煤炭税费为23万元,xxxx年为580万元,xxxx年为1100万元,xxxx年计划2000万元,但如果加大外运煤的税费征收力度,税费将突破2500万元。从征收的难易程度来看,xxxx年、xxxx年虽然征收数额较小,但征收难度较大,不少煤矿是一拖再拖,甚至有的煤矿是靠贷高利息支付税费,延续保留指标,但xxxx年,从调研组调研的情况看,85%的煤矿业主已经有了积极的纳税意识,大部分煤矿业主基本上按月、按季度或一次性交清了所有税费,只有15%左右仍处于第一至第三发展阶段的保留煤矿业主自报纳税困难。
七是煤炭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了明显突破。大部分煤矿都建立了工会,签定了劳动用工合同,购买了劳动保险,对保障广大煤矿工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八是煤矿管理制度建设有了明显的突破。所有煤矿都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对所有制度都明确了专门的责任人员,煤矿的管理向正规的企业化管理方向迈进。
尽管我县煤炭产业开发从目前的情况看,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或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煤炭产业开发起步较晚,缺乏总体规划和目标。我县是煤炭资源大县,但与山西、内蒙、贵州、xxxx、曲靖、宣威等地相比,开发时间晚了10年至50年,而且是起步于全国范围内的安全集中整治和国际的战略能源形势,对煤炭产业开发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对如何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煤炭产业做到什么程度为大为强、做大做强煤炭产业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和目标是什么、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没有配套的政策、没有支撑的管理服务体系和投资环境、没有强劲的煤炭产业开发管理技术力量、没有较好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基础设施条件保障,以至于出现引资门坎较低,没有针对煤炭产业开发问题的处理预案,对煤炭产业开发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很好的应对能力。
二是煤炭资源和政府规划指标炒作频繁,管理混乱。煤矿炒作从引进资金壮大煤炭产业的角度看不是一件坏事,但由于不规范的转让或炒作,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影响。第一是造成管理混乱,有的在转让过程中经过当地党委、政府,有的经过煤炭工业局,更多的则是私下成交,没有规范的转让程序。有的经过几轮转让,但在册的仍是原业主,如xxxx大水溪煤矿出现顶板事故,按处理程序应追究原业主责任,但原业主之后也是几易其人,出现推诿扯皮,很多外省人参与炒作,炒到钞票后便音信杳无,有的煤矿你今天去看业主是张三,明天再去看业主就变成了李四,有的煤矿有人自称是业主,但真正的业主又是其它人,不少煤矿总处于一种不规范的动态之中,以至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第二是造成税费流失。由于所有保留煤矿均未收取资源税,有的煤矿是凭自己的神通到省上去争取,想扩多大就扩多大,先做出一个“马歇尔计划”,把国有资源圈大,把圈大的资源作为个人的转让资本,有的煤矿巨额转让,巨额出租,大量税收流失,如最初招商引资的两对大矿之一的大顺煤矿,以1600万元高价转让后,没有缴纳任何转让税费,xxxx富华煤矿、xxxx兴源煤矿分别以每年150万元和128万元租赁,也没有缴纳任何税费,如果算上资源费,我县煤炭产业开发近四年来流失的税费在1亿元左右。第三是转让形式多样,或暗或明或偷换概念,给官煤勾结或党政人员参与办矿滋生了土壤,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第四是影响了安全整改和技改的进程。由于上级整改和技改要求标准的不断改变,给了大部分煤矿在整改中炒作,在炒作中整改的机会,以至于所有保留煤矿四年来一直在整改,有的煤矿甚至给人一种整改无期的感觉。
三是买煤难、难买煤,煤炭在广大农村出现饥荒和恐慌。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幅度太大,仅煤价上涨因素一项,每年将增加农民和城镇居民负担1.5亿元以上,造成广大农村买煤难,烧柴的比例明显攀升,群众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调研组所到之处随处可见,群众周边林地里能捡的柴捡光了,房前屋后能修理作烧柴的枝条都修完了,煤矿上能勉强燃烧的煤都从矿渣里捡光了,在坡头调研组亲眼目睹了最低4岁、最高84岁的捡煤人,倒矿渣的车还没完全倾倒,所有捡煤人便奋不顾身蜂涌而上,矿主看了头疼,调研组看了辛酸,场坝发生的捡煤事故就是广大农村因买煤难造成饥荒的典型缩影。由于煤炭生产量的不足和部分煤矿业主受外销利益的驱使,很多群众到煤矿上买不到零星的煤,花山有一位农家妇女,牵着马在矿上转了三天,也没买着煤,有的煤矿表面上按政策限价供应,但实际上短斤少两,坑民害民。由于买煤难和难买煤,很多群众将煤炭视为珍品,以前乱堆的煤现在转移到了里屋,以前亮燃的火炉,如今也没有光彩,平时只是维持一点火种,到做饭时用柴提温,还有的家里堆着一点煤,但仍然一直烧柴,煤就象年货一样放着,要到冬天才用。由于买煤难和难买煤,再加上今年旱情严重,传统的烤烟产业将面临最后的考验。
四是煤矿安全化、合法化、规范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由于煤矿七证尚未发放,全县125对保留煤矿没有一对真正意义上的合法煤矿,同时安全隐患与安全整改目标管理的脱节,使得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难以界定。由于煤矿的合法性没有得到认定,许多煤矿即使能够正常生产,也只能打着整改的旗号生产,有的煤矿日生产能力已达到几百吨,仍然叫工程煤。由于没有合法化,显然就难有规范化,七证没有发放,煤矿业主没有完善相关财务及生产报表,税务部门无法按生产情况核定税收,税费征收以主观核定为主,有人情化因素,缺乏真实性和严肃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不知煤矿真正的业主和法人代表是谁,再加之县里没有具体的政策和管理机制,使得任何部门似乎都可以管,但又都无法管的现象,这些原因也是导致大量税费流失的主要原因。
五是煤矿发展极不平衡。我县的煤炭产业总体态势较好,但发展也极不平衡,第一种差距是大型集团和个体之间的差距,不管是投资实力、管理实力还是科技化程度都有天壤之别,有实力的煤矿一天可以打8米巷道,但很多煤矿一天推进1米都比较艰难;第二种差距是县内业主和县外业主之间的差距,走到煤矿厂区,基本上不需要问就知道投资业主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本地人办矿,要大型设备没有,厂房是勉强拼揍,设施更是横七竖八,厂区生产生活环境更是一目了然,有的煤矿其形象还不如私挖滥采的小煤窑,有的还是靠人背马驮转运,哪来什么生产能力。第三种差距是县外投资商之间的差距,除了几大集团外,县外投资商中,温州投资商投资实力明显高于其他省市投资商实力,温州投资商解决周边环境关系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省市投资商的能力,而且温州投资商逐步出现对xxxx煤炭产业的垄断合围之势,仅温州平阳县水头镇对xxxx煤矿控股的煤矿就达50对以上 ;第四种差距是技术力量,50%左右的煤矿技术力量基本上依靠短训的形式产生,只有少部分煤矿有固定的工程师。第五种差距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有的煤矿业主思想不稳,还想伺机炒作,有的煤矿业主安全意识缺乏,到洞口抽烟,将拜神用的香火都烧到了洞里等。这几种差距的存在,注定我县煤炭产业开发实现“四化”还要经历较长的过程。
七是技改进度总体推进迟缓,生产能力不强。我县的煤炭产业由于从冷到热到稳的过程经历了较长时间,而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安全整改上,生产技改步伐相当缓慢,生产量也显得严重不足,这也是造成民用煤和烤烟用煤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八是煤炭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从地质方面看,全县125对保留煤矿中有83对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群众房屋开裂,群众生活用水受到影响时有发生。由于更多的煤矿为了降低短期成本,不愿意使用替代材料代替坑木、枕木、撑木和巷道支护,给林业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煤炭价格上涨,群众用柴数量剧增,仅花山黄连一个村,每天就要消耗6万斤柴。而且大部分煤矿重安全轻环保,污水到处乱排,没有防尘设施,矿渣堆放处不支砌保坎,任由矿渣对周边环境进行侵害等。
九是煤矿与周边群众关系紧张,热点难点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为煤炭价格上涨,群众与煤矿的对立关系越演越烈,第一方面是由于历史或现实的煤炭开采对周边群众房屋造成影响,群众漫天要价,随时阻挠煤矿生产,阻挠时间最长的如xxxx示范二矿,长达八个月的时间没有正常工作。第二方面是煤矿依赖的土地、水源、公路、电力等与群众发生利益纷争,群众不依不饶,有的甚至撕毁原已达成的协议。有的群众对煤矿用地要价达年租10万元,有的则任何条件都不容许煤矿用地,如芒部的大地煤矿、xxxx煤矿,xxxx的大营煤矿等就遇到这样的问题。第三方面是,煤矿业主不能正确看待周边群众的合理要求,片面追求自身利益,伤害了与群众的感情。第四方面是黑恶势力开始向煤矿渗透,影响煤炭产业的稳定发展。一种是由于地方政府不作为,煤矿在无奈的情况下依靠黑恶势力扫除阻碍,另一种情况是地方一些滋事之人与黑恶势力勾结,企图从煤矿上榨取不合法利益。第五方面是一些党委、政府或部门,收费不管事,任凭影响煤矿生产的事态发生和发展。
十是部门条块分割,责、权、利不配套,吃拿卡要现象严重,投资环境较差。很多部门对如何支持做大做强煤炭产业没有足够的认识,相反对如何在煤炭产业开发中发挥或放大自己的权利乐在其中,调研的煤矿中,大部分业主认为xxxx的投资环境太差,有的想撤资,有的感觉倍受委屈,更多的则是一脸的无奈,他们说不就是要点钱吗,折财免灾好了。有些部门xxxx大张口,管理就是罚款,服务就是收费,动不动到煤矿就是坦白从宽、罚款从严,今天张三来讲法律,明天李四来讲政策,后天刘锣锅来送文件,为的就是把煤矿作为唐僧肉,追求罚款的可持续,很多业主说到xxxx办矿生存都费劲,更谈不上发展了。业主反映最强烈的一是交警、运政、路政部门,外地空车进入xxxx就要罚款,还没有拉着煤有的就已经被罚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有一个外地驾驶员,被罚得太伤心了,纯粹把一车煤炭倒掉走人。二是基层派出所,动不动就要拉赞助,不给赞助就不给开炸药,就不给解决治安问题,某派出所所长从甲地调往乙地,要求乙地所有煤矿业主都要派车去接他,且要求所有煤矿分别赞助2万元给买车,这些煤矿没有去接,也没有对赞助作出回应,就遭到了他的百般卡拿。还有一个派出所,因为没有拉到赞助,就对煤矿发生的偷盗案件不立不理不管。第三是林业部门,天天查处煤矿占用林地、宜林地、用木,在查处煤矿用木方面,不查砍的,也不查运的,专到煤矿上拣现货,又不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成天就是罚款罚款限令恢复,恢复什么呢?其实质就是关闭所有煤矿,停止使用一切木料,煤矿所占土地全部造林,煤炭产业显然就谈上发展了。第四是电力部门,由于电力保障不足,经常停电,客观上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而且所有煤矿安全都依赖电力,势必产生安全隐患,另外电力部门所谓的初装费、坐机费、增容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也加重了煤炭企业的负担,增加了煤炭生产成本,不统一的用电价格也影响了供电秩序。第五是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台瓦斯检测仪价值就560元,但其检测费就要收取680元,也许这有文件规定,但这种收费也是极不客观的。其它一些部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如靠近泼机镇的泼机光明煤矿,装一部普通电话就花了3000元,其中1500元为押金,另1500元为安装费,平时一部普通电话的装机就308元,收3000元显然是没有任何根据。另有反映,执法部门部分工作人员购进一些运输车辆,所以故意排斥外来车辆,他们的车不仅要先装煤,而且煤价也要比外来车辆低,影响了正常的煤炭经营和运输秩序。
十一是煤矿布点不合理,部分煤矿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的煤矿采区资源面积达到6个多平方公里,显然可以开采一百年不动摇,但有的地方不到2平方公里,分布煤矿就达4个以上(如xxxx木蜡湾一片),最小的煤矿采区面积仅0.14平方公里(xxxx的林沟煤矿)。采区面积在0.5公里以下的占68对,煤矿业主再有信心也只能是短期行为。
十二是小煤窑私挖滥采死灰复燃,零状态管理难。尽管调研组并没有把小煤窑私挖滥采作为调研项目,但只要算算帐就不难发现我县目前私挖滥采的状况,我县xxxx年煤炭理论生产量为161万吨,就算加点虚报的水分,估计生产量也不会超过250万吨。群众每年生产生活用煤、烤烟用煤、工业用煤量应在160万吨左右,年外运煤量为180万吨左右,产销相抵,销大于产90万吨,再放宽一点假如有20万吨是从县外周边购进的,仍有70万吨没有着落,这50万吨算来算去也只能算在私挖滥采的份上。据了解,至少板桥、杉树、以勒、xxxx、茶木、牛场、花朗等乡镇虽然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在私挖滥采零状态管理上他们是不敢拍胸脯的。
十三是煤炭用工培训力度较小,工人思想认识、技术能力、安全认识偏低。本地煤工中技术工种较少,大都从事艰苦的井下作业,而且在思想上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均采煤能力也远远低于外地矿工的水平,对明摆着的安全隐患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至本地矿工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远高于外地矿工,xxxx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又将成为一个煤炭产业开发大县,煤炭行业用工尤其是技工的培训势在必行。
三、对我县煤炭产业开发下步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认真开展煤炭资源详查,摸清煤炭资源家底。
我县煤炭资源丰富,远景储量达74亿吨,但这只是根据地质八队在xxxx工作期间局部勘查推断的结果,具有详勘资料的不到远景储量的15%,而且限于当时的科技条件和勘查目的,其准确性和可利用度并不是很高,要加大煤炭产业的开发力度,必须认真全面地开展煤炭资源详查。
1、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能源建设和省市将我县确定为能源基地县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煤炭地质勘查部门的支持,将我县煤炭资源勘查纳入省、市勘查计划。
2、从煤炭产业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资金加强与煤炭勘查技术部门的风险勘查协作。
3、本着谁勘查谁受益的原则,强化广大煤炭产业开发业主风险勘探意识,让广大业主加大风险勘探的投入。总之要多渠道、多形式争取煤炭资源详查的投入,全面摸清我县煤炭资源的底数,进一步完善煤炭产业开发的基础支撑体系。在资源详查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分布情况,科学制定煤炭产业远景开发规划,将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在工业兴县中的战略地位作用。
(二)加快煤炭生产技改力度,提高煤炭生产力水平。
安全化、合法化、规模化、科学化生产,是当前及今后煤炭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尽管我县通过煤矿安全整治,原有的1200多口小煤窑仅保留125对,而且保留煤矿中大部分经过嫁接,确实加大了生产和安全投入,单井产煤量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有了较大突破,但xxxx的煤炭开采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由于煤炭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收入的行业,尽管守着一座金山,但那些无力投入的人也只能是望山兴叹。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县保留的125对煤矿中,大多数是停停整整,所谓技改,似乎就是在应付检查,产量上不去,而且以人力为主体的开采模式势必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以125对保留小煤窑的理论生产能力应是年产369万吨,但xxxx年年产量仅为161.3万吨,生产能力不到设计能力的50 %,125对保留煤矿中,仅53对达到B类标准,就意味着有70对保留煤矿必须停业整改,按省、市要求到xxxx年年生产能力达不到6万吨的小煤窑一律关闭,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大部分保留煤矿,实现保留时拟定的年产3万吨的生产能力都还有较大的差距,更不用说要实现年产6万吨以上的生产目标了,所以要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势必要在技改上下功夫,要着力提高煤炭生产力水平。
4、以xxxx年5月底为限,对全县所有保留煤矿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对那些安全不能达标,产量上不去,“无技术人员、无管理能力、无资金注入、无民本主义思想”的四无煤矿予以整合,请会计师事务所作投资评估后,由政府出面收回融资开发,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政府组织财务部门逐步完善各业主的投资认证,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加大煤炭技改的宣传力度,不失时机地向煤矿业主发出最后通谍。
5、正确引导强强联合,投资兼并,切实加大煤炭产业开发投入,增强煤炭行业投资和生产规模。
6、加快大型煤矿尤其是机械化采煤矿井的建设步伐,以大促小,共同提高我县煤炭生产力水平。
7、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私挖乱采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查处打击机制,深化目标责任,强化零状态管理。
8、加大安全整治力度,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有安全隐患的矿井一律停产,对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责任人严惩不怠,坚决杜绝以整改为由边整改边生产的行为,对安全隐患长期拒不整改、长期整改达不到安全生产目标要求的煤矿吊销其相关证照。
9、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完善各矿井的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劳动仲裁、工会等制度,稳步提高安全伤亡事故的赔偿,保障矿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各煤矿业主的安全风险意识。
10、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升各煤矿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11、成立煤炭行业协会,组建煤炭技术专家队伍,强化煤炭产业开发的质量、技术认证。
(三)规范煤矿引资和转让程序,严厉打击煤炭产业开发中的不法炒作行为。
客观上讲,禁止煤矿转让不符合xxxx煤炭产业开发的实际,尽管全国煤炭开发形势一片大好,但如果仅凭xxxx的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难以做大做强xxxx的煤炭产业。自xxxx年我县着力加强煤炭产业开发以来,东源集团、xxxx集团、福海集团、联邵集团等大集团近期投入资金达近3亿元,其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对我县的煤炭产业开发起到了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125对保留煤矿,通过嫁接或转让,投资从保留时的5983.8 万元增加到58601万元,在达到B标的53对煤矿中,通过转让或嫁接的达43对,占所有保留煤矿达标比例的81 %,引资、嫁接或转让,一定程度上对我县的煤炭产业开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在引资、嫁接或转让过程中,程序不够规范,监督乏力,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引资门坎过低,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优势未能体现为经济优势;二是部分业主视国有资源为私有资源,随意转让,从中牟取暴利;三是以引资、合股或租赁等形式偷换转让概念,偷税漏税;四是转让频繁,造成安全和技术整改脱节;五是引资主体混乱,个别乡(镇)自行引资之后,由于无法得到指标,产生遗留问题;六是部分业主等待观望,伺机转让,无心投入,生产状况较差;七是由于转让增加运行成本,煤炭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而税费虽然有所增加,但得不偿失,民用煤因价格上涨增加农民负担1.5亿元,而税费增收不足2000万元,说明有7661万元的资金,流入了炒作者的手里;八是部门职能没有理顺,各乡镇党委、政府、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局、安全监察局、工商局、税务局等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协作战差,造成管理混乱,业主变更后,相关手续不完备,势必造成不安全隐患;九是官煤勾结,部分领导或行政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办矿,使转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引资和煤炭转让程序的不规范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煤炭生产、经营、管理秩序,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2、完善煤炭产业开发招商引资机制,规范投资准入条件,强化投资、技术、安全生产资格认证,坚决杜绝以引资为由的变向转让或对资源的圈占行为。
13、依法清理、查处、打击煤炭引资和转让环节的不法行为,坚决清收煤矿转让中的各种税费,督促各煤矿完善业主与法定代表人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查处党政干部直接或间接参与办矿、通过转让或其它中间环节牟取暴利的行为,各乡镇党委、政府、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局、安全监察局、工商局、税务局要充分发挥在打击非法转让煤矿中的协调作战作用,对转让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协助司法机关搞好调查取证工作,规范转让行为,努力营造煤炭产业开发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4、加强煤炭行业基层信息网底建设,抓好煤矿动态管理,加大对煤炭生产、经营、管理的监控力度。
15、进一步理顺煤炭行业部门关系,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局、安全监察局、工商局、税务局在煤炭产业开发中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步伐一致,共同推进煤炭产业化发展进程。
16、整合基层党委、政府和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力量,对所有煤矿实行专人负责,一对一目标责任管理,全程服务和监督,确保煤炭产业工作正常开展。
17、尊重历史,放眼未来,妥善处理历史性的遗留问题。
18、完善煤矿转让行政许可程序,由以前的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上升为政府主管领导一支笔审批,严堵新的漏洞出现。对过去转让行为未清理结束之前,严厉禁止任何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审批许可煤矿的转让,对确需要通过引资技改或扩大生产规模的煤矿必须报经县委、政府许可,对企图变相转让偷税漏税的煤矿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以便县委、政府决策,行业主管部门擅自作主隐藏转让环节、变相完成审批转让程序的严格按党纪、政纪和法律追究当事人责任。
(四)群策群力,共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困难。
近两年来,由于受国内煤炭市场、县内煤矿安全整治、保留煤矿生产状况及煤炭大量外运的影响,县内煤炭价格呈几何级数增长,群众不堪负重,生产生活用煤极度困难,除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外,因生产、生活用煤困难引起的相关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加并日益突出,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困难也成了当前及今后一度时期煤炭产业开发的严重制约因素,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必然严重影响我县煤炭产业开发的进程,但就目前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问题仅煤炭行业部门也无力全部解决,必须群策群力。
19、加大保留煤矿的技改升级力度,努力提高保留煤矿的生产能力。煤炭生产量小、供不应求是当前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要采取坚决而又积极的行政手段,敦促保留煤矿按省、市要求的生产规模完成技改升级,提高煤炭生产能力,现在125对保留煤矿平均生产能力不足50%,如果群众用煤实行定量供给,要占去现生产量中的70%,业主显然难以忍痛割爱,如果所有保留煤矿生产能力通过技改能达到6万吨的年产量,则只需要用产量中的13%就能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煤供给,业主相对容易接受。同时要督促招商引资煤矿业主加快生产步伐,按规定的时间和设计能力实现生产。
20、制定稳定、积极的民用煤政策,强化乡镇党委、政府解决民用煤困难的目标责任,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煤炭产业走入市场经济的认识,自觉接受煤炭价格因市场因素上涨的现实。
21、积极争取增加民用煤矿指标,并将新增煤矿生产煤炭一律不准外运、按农产品价格因素调控供煤价格作为招商引资的准入条件。
22、加强节能改灶工作,改变广大农村粗放、浪费用煤手段,通过节约用煤,缓解农村用煤困难。
23、积极探索东北、华北、西北(秋冬气候寒冷)以及其它无煤区的能源使用模式,让广大群众充分利用玉米秸、小麦秸等身边能源,降低广大群众对用煤的依赖性。
24、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强沼气池、薪炭林等替代能源建设,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5、改变传统的熟食养殖习惯,大力推广青贮饲料养殖,有效降低群众生活用煤的必须时间。
26、充分利用劳务输出、区域经济、扶贫攻坚等项目,重点加大对民用煤特别困难区的经济扶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通过发展农村经济,使广大群众逐步跟上煤炭产业开发市场经济的步伐。
27、加强农村经济状况实际调查,整合煤矿业主、民政及其它社会保障部门的力量,有侧重地确定民用煤供给区域、对象和范围,减少政府对煤炭产业开发的行政干预,促进煤炭产业开发的健康发展。
28、认真分析煤炭价格构成因素,发挥政府的价格杠杆作用,合理调控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和烤烟用煤销售价格。
29、加大对外运煤的管理力度,优先保证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
30、完善保留煤矿矿主对群众零星购煤的歧视查处个案,对矿点上有煤却不卖给群众、卖煤给群众时短斤少两的矿主进行查处和打击。
31、正确处理烟草企业和煤炭企业的利益关系,采用特别手段和措施,保证烤烟用煤的供给,巩固烤烟支柱产业。
(五)加强煤炭行业队伍建设,强化煤炭行业管理。
坚定煤炭产业开发不动摇,是我县实现工业兴县战略目标的基础,切实加强煤炭行业队伍建设是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保证。
32、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煤炭产业开发思路,及时配好、配齐、配强煤炭行业领导班子,为煤炭产业开发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33、加强与煤炭院校的合作,有计划地培养煤炭行业技术人才,并适当放宽煤炭行业公务员准入,尽可能吸纳煤炭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充实和壮大煤炭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对煤炭产业开发的支撑作用。
34、组建煤炭行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对煤炭生产、经营的管理和监督,有效查缉影响煤炭产业开发的不法行为,确保煤炭产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35、完善煤炭行业管理监督、制约机制,整顿煤炭行业不正之风,优化组合管理层干部队伍,促进煤炭产业开发的正常、健康发展。
(六)加强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6、加大煤炭税费核定征收力度,对已经超限生产的煤矿严格按产量核定征收税费,对尚未完全正常生产的煤矿,限时达产征收税费,促使煤矿加快技改步伐。
37、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税费征管中的职能作用,确保煤炭税费应收才收、应收尽收。煤炭工业局要准确摸清各煤矿的生产能力,国土资源局、工商局、税务局要加强各煤矿税费征收稽查工作,各验票服务站要切实抓好外运煤的出境管理工作,确保煤炭税费征收不留死角。
38、将各煤矿业主完善财务及生产月报作为发放几证的技术指标要求,规范对税费核定和征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9、完善外运煤管理体系,抓紧抓好验票服务站自动化建设,加大对外运煤的管理和监控能力。
(七)加强煤炭深加工,发挥煤炭产业开发总体效益。
40、积极支持已签约的煤电开发项目,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41、引进煤层气、煤化工开发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将煤炭生产、加工、经营环节更多地留在县内,拓展煤炭产业开发的比价效益。
42、大力发展钢铁、电石、水泥、液铵等产业,充分发挥煤炭在能源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工业兴县进程。
(八)围绕煤炭生产、经营、运输三个环节,全面统筹协调,着力打造煤炭支柱产业。
煤炭产业要做大做强,关键有三,第一就是要能生产出来,第二就是要有正常的经营秩序,第三就是要能运得出去。所以要强势推进煤炭产业开发,就必须围绕这三个环节狠下功夫。
4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最有效开发利用为原则,建立煤炭产业开发长效运行机制和煤炭产业开发长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稳定的煤炭产业开发政策。
44、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服务机制,逐步实现政府职能从宏观管理向微观服务转变。
45、各部门要围绕煤炭生产、经营、运输三个环节,根据自己的职能制定出支持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协同作战,强势推进煤炭产业开发步伐。各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本乡镇的实际制定煤炭产业开发的远景规划,落实具体措施,完善服务体系,真正为煤矿业主排忧解难,并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开发的项目辐射作用,积极拓展地方经济发展领域,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步伐;煤炭工业局、安监局、工商局、税务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共同加快煤炭“合法化、安全化、规模化、科学化”生产步伐,努力提高煤炭生产水平;国土资源局要逐步规范煤矿资源使用和土地使用行为,协调煤矿搞好征占用土地手续;林业局要积极协助煤矿办理林地征用手续,以保护本地生态为主,简化境外运进煤炭生产用木的认定程序,重点打击本地木材乱砍滥伐和运输环节,支持煤矿的正常生产;环保部门要积极引导煤矿企业正确处理煤碳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交通、水利、电力、通讯部门,要切实研究,着力改进煤炭行业正常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交警、路政部门要努力为煤炭外运营造宽松、良好的运输环境;政法部门,要认真排查和分析影响煤炭产业开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为煤炭行业保驾护航;纪检监察机关,要针对煤炭产业开发的特点,制定出专门的政策和规定,认真查处官煤勾结、行政人员办矿、各部门的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等影响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不良行为,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文明的投资环境。
46、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服务,规范煤炭产业开发行政许可程序。完善煤矿业主工商、税务登记,确保煤矿业主生产、经营的合法性,加强对煤矿业主的帐务监管,增强税费征收的准确性,保证国家既得利益和煤矿业主的合法权益。
47、理顺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坚决杜绝官煤勾结、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煤炭产业开发投资环境。
48、加强煤矿周边环境整治,认真排查煤炭产业开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煤炭产业开发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严厉打击破坏煤炭产业开发、侵害煤矿业主生命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营造良好的煤炭产业开发法制环境。
49、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将煤炭开采中坑木、枕木、撑木替代材料的使用列入综合考评技术指标,并切实解决好可避免的污水排放、矿渣堆放、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生态环保问题,努力降低破坏——恢复——破坏的恶性循环,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0、鼓励广大煤矿完善业主与群众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倡导广大煤矿业主发展地方事业,稳步构建广大业主与群众和谐关系。
51、将如何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切实配套完善煤炭产业开发支撑体系的子项目。
关于开发区改革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示范区晋中开发区财政体制的调研报告
开发区巡察整改进展情况报告
开发区工作汇报
开发区年终工作总结